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七十四章 光明工程:大明的面子

    黄昏立即领旨。
    朱棣又道:“说吧,先前的小朝会你一语不发,朕估摸着你这心里还有事,趁朕现在心情好,早些说出来,比如关于那些你我心知肚明的事情。”
    这是在提醒黄昏,该说说小宝庆的事情了。
    主要是黄昏现在没功。
    黄昏现在要是有个可以震动朝野的功劳,朱棣哪需要这么暗示黄昏,直接行天子霸权,宣布圣旨将小宝庆赐婚给黄昏就是,也算了了他两口子的一桩心病。
    没办法啊。
    小宝庆因为那个失忆的脑病问题,现在真有点嫁不出去的节奏,朱棣也愁啊。
    可又不愿意把小宝庆嫁出大明。
    哪能让宠溺的妹子受委屈。
    所以思前想后,别说,还真觉得徐皇后有先见之明,目前看整个大明的权贵富贾之中,还真的黄昏最合适——年轻有为,多情而又深情。
    他对徐妙锦的感情,大家有目共睹。
    男儿爱年轻妹子。
    朱棣知道,如果换成其他男人像黄昏这般拥有偌大的后宫群,就算徐妙锦天姿国色,可终究三十几的人了,依然要受冷落。
    权氏、娑秋娜、阿如温查斯这些年轻女子她们不香么。
    然而这些年轻女子依然无法动摇徐妙锦的地位。
    黄昏哪里知道朱棣的那点小心思啊,闻言还以为是朱棣又要问自己要钱,咳嗽一声,“陛下,微臣现在也很紧张啊,真没多余的钱啊,其他的不说,仅是时代商行下辖的电力商行,接下来这个手笔,微臣都要去时代银行暂时挪用资金才够用啊。”
    朱棣暗暗失望,又有些好奇,“你那个电力商行又要搞什么,卖了那么多套光明神器,还不够赚钱么,别告诉我你没钱,朕可是清楚的很,这一两年,全国各大重镇的权贵富贾跑到京畿来买光明神器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甚至连交趾、八百大甸都有人来买了,更别提西洋诸国那些人来到京畿后慕名上门求购的,仅这一项,你小子就要赚上百万两银子。”
    现在价格降下来了。
    一套光明神器,只需要一万两到一万二千两银子,明码标价,主要是根据庭院大小走线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最终价格。
    由此可见,黄昏当初卖两万多两是何等的暴利。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黄昏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大明首富,其身家不敢说超过了元末的沈万三,至少也不逊色了。
    一想起这朱棣就心疼。
    他当初可是花大价钱买的光明神器。
    黄昏也愁啊:“陛下您只看见贼娃子吃肉,没看见贼娃子挨打,说句实在话,虽然都很赚钱,但陛下您要知道微臣很多行业的投入,基本上是没有回报的,远的不说,就说当下要做的事情,是根本看不见回报利益的,所以严格来说,你让微臣私人现在拿个十万两白银出来,微臣得卖府邸才能做到。”
    朱棣颔首,“这个朕知晓的。”
    要不然你还能好好的?
    别说,朱棣在这一点上特别青睐黄昏,这小子挣钱是快,但他不恋钱,挣到的所有钱基本都投入其他行业了,黄府自身拥有的钱财并不多。
    在黄昏的影响下,时代商行的高层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
    钱……够用就行。
    再多的钱,那就投入到商行的新兴行业中去,不求回报,只求让这些新兴的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带动整个行业。
    关于这一点,朱棣是真的高兴。
    这才是为国为民商之大者!
    如果不是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就凭黄昏这些年做的这些事,朱棣甚至觉得自己百年之后将江山交给黄昏,都是可以的。
    可惜,这永远不可能。
    问道:“你那时代商行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
    黄昏笑道:“陛下,可还记得微臣说过的话,微臣说过,要让大明这京畿重地,成为那入夜之后繁星遍布大地的不夜之城!”
    朱棣颔首,“记得。”
    甚至有些感动。
    黄昏笑道:“应天是一座城市,微臣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城市建设,所以简而言之,用一个专业点的新兴词汇来囊括,叫:市政建设。”
    朱棣颔首,“善。”
    黄昏继续道:“微臣打算,以电力商行为主体,在整个京畿城墙之内的所有街巷,按照规划设计图,林立电线杆子,然后铺线,并在电线杆上装上灯泡,所有的民间坊子里,不仅如此,这些线路还将全部铺进百姓的坊子里,然后全部连接电线,形成一个巨大的电力网,最后等微臣顺天那边的工坊将人力发电研发成水力发电,届时,应天城一旦入夜,就由统一的电闸处开电,如此一来,哪怕是黑夜之中,整个应天也将亮若白昼。”
    朱棣大惊,“整个应天?”
    黄昏颔首,“整个应天。”
    朱棣不解,“百姓可买不起光明神器,也给不了你这么多钱。”
    黄昏哈哈摇头,“不需要买光明神器了陛下,线路并网后真正的光明神器只有一座,到时候微臣会修建起来,甚至于之前买出去的光明神器也将因此获利,不需要再用人力发电,当然,百姓也不是全部免费的,在街巷之上的灯泡,百姓不用支付钱,但入室的灯泡,百姓则需要支付电费,而微臣也会看情况定价,不会在这个事情上赚多少钱,能保证这偌大电网的良性运转即可。”
    朱棣顿足,回首,看着黄昏,许久才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事对你毫无利益可言,对国家实力也不增强,不过是增加百姓的幸福而已,当然,也是让大明的黑夜更为辉煌,你既然愿意去做,我这个当天子的,自然要支持你,需要户部那边帮忙吗?”
    这个光明工程属于面子工程,可以想象,到时候的应天会成为整个世界都瞩目的人间仙境。
    朱棣犹豫了下,“不是出钱哈。”
    户部也是真穷。
    黄昏呵呵一笑,“户部那边不用出钱,但肯定要出力,毕竟这个事情牵扯到了整个应天,有官府的出面,时代商行这边才不会受到迂腐愚钝的人的阻拦。”
    朱棣笑道:“行,你什么时候准备行动了,朕就着令户部配合。”

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棣你脸都笑烂了,收敛点!

    城东实验田。
    锦衣卫北镇抚司近千缇骑,人人按刀神情肃穆,将这块实验田乃至于周边查探了个底朝天,确定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后通报今日亲自前来负责安防的指挥使纪纲。
    纪纲挥手,示意做好迎驾准备。
    随后带着锦衣卫一众高层来到官道旁等候陛下的皇辇到来。
    除了纪纲,其余众人心中惴惴。
    人心总有黑暗,锦衣卫北镇抚司从一开始就和黄昏不对付,彼此心中明白,这恩怨没有任何可以调解的可能。
    只有一个结局:你死我活。
    之前几年,纪纲没少联合汉王和赵王对黄昏下手,可惜没有一次得逞,黄昏不仅每次都化险为夷,还顺便杀了锦衣卫的庞瑛和赵曦,让纪纲的北镇抚司元气大伤。
    这几年因为漠北战事,锦衣卫不敢动黄昏,怕陛下降罪。
    今年终于不打仗了。
    纪纲便动起了心思,巧了,恰好陛下吃了黄昏这座实验田里的作物身体染恙,纪纲哪能错失这样的良机,立即揣着鸡毛当令箭,本来是要彻底荡平这座实验田,然后屈打成招,证明黄昏这些作物是有毒性,给黄昏冠一个毒害天子的大罪,哪知道被应天府尹向宝破坏。
    因为没有彻底掌控到这座实验田,后续的操作无法进行,纪纲只得作罢。
    倒也还好。
    陛下也没有因为此事问罪,反而口头嘉奖了纪纲的忠心。
    本以为这个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锦衣卫没达到目的。
    黄昏也吃一个闷亏。
    没想到……
    今天陛下忽然说要来城东实验田,纪纲等人心里顿时惊惶起来,以为黄昏是要就城东实验田的事情来反击。
    纪纲虽然是锦衣卫指挥使,但黄昏现在也是关外大员。
    从官阶和地位上来说,并不比纪纲差。
    关键是因为时代商行的缘故,现在整个大明朝堂的官员,多多少少一部分和黄昏有利益牵扯,只有像御史台顾佐,应天府尹向宝这样的清廉臣子,才和黄昏没有利益相关。
    所以锦衣卫现在其实有点忌惮黄昏。
    庄敬咳嗽一声,“如果等下黄昏怂恿陛下追责……”
    纪纲冷笑一声,“追什么责,那本就是我锦衣卫的职责,就算再怎么追责,也算不到咱们头上来,你们莫要自己乱了阵脚,做好本职工作,再找机会弄死黄昏就行了——”
    停顿片刻,“到时候的时代商行,哪怕是漏一点水出来,也能把你们喂成大肥猪。”
    庄敬等人立即应是。
    为何非要弄死黄昏?
    一方面是旧怨,一方面是黄昏现在实在是太有钱了,锦衣卫要是把黄昏弄垮,大家其后清算时代商行,那上千万两的资产,随便漏点出来,整个锦衣卫的人都有发一笔大财。
    李春却不畏死的道:“指挥使,黄昏这一次怕是有备而来,不可不防。”
    纪纲冷笑不语。
    ……
    ……
    朱棣来到东郊实验田,从皇辇上下来,看着罗列在侧的锦衣卫一众高层,又看了看周围北镇抚司缇骑的防御姿态,甚是满意的点头。
    黄昏快上两步,做出请的姿态,“陛下这边请。”
    朱棣颔首,大步而去。
    快到晌午了,看了实验田就得回应天吃午膳,早食吃得早,朱棣此刻其实已经饿了。
    黄昏跟在朱棣身后,路过纪纲的时候,斜乜了一眼这位大明酷吏。
    纪纲无惧,目光相迎。
    电光激射。
    彼此之间都看出了彼此的心意。
    没有退路可言。
    要么你死,要么我死,没有第二条路。
    黄昏心里笑了笑,微微点头,轻声道:“很好。”
    纪纲也回了一个不甘示弱的冷笑,“确实很好。”
    朱棣驻足,回首,看着两人,“你们什么很好?”
    黄昏和纪纲同时答道:“回陛下,没有什么,我俩是许久没见,看见对方依然如此精神,觉得都是大明的臣子,有功于社稷的臣子长命百岁,这很好。”
    虽然话说的不是一模一样,但基本意思如此。
    朱棣沉默不语。
    许久,才重新迈步向前,没有说一个字。
    君王讲究个制衡之术,所以此刻朱棣不能说任何倾向于黄昏或者纪纲的话,只能让这两个人彼此之间继续保持这种敌对立场。
    来到实验田红薯基地。
    梁大带着一堆技术员手握锄头、竹篮,等待黄昏的命令。
    朱棣看着那绿油油的红薯藤,一垄又一垄,整齐有序,梁大和其他人站在地垄沟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朱棣也忍不住喜悦起来。
    问黄昏,“这些绿藤下面,就是你说的红薯?”
    黄昏笑道:“是的,陛下,您看这些红薯藤很茂盛,其实它还有用处,比如在收红薯之前,可以割了红薯藤喂猪,也可以晾干以后斩碎储备起来,到了猪草稀少的冬季,煮熟喂猪,甚至也可以拿来喂鸡鸭。其实红薯藤的尖上细嫩部门,在合适的季节,也可以摘下来炒菜。”
    朱棣唔了声,“一身都是宝么。”
    黄昏点头:“是的。”
    对梁大道:“开始挖罢,让陛下看看红薯的产量。”
    梁大立即带领人挥舞锄头,一阵汗如雨下,很快,地垄沟里铺满了一层红薯,泥土的芬芳弥漫在田间和人心上。
    朱棣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侧首看黄昏,“一窝红薯,只需要一颗红薯作为种子?”
    黄昏颔首,“是的。”
    朱棣看着梁大手中刚挖出来的那窝红薯,上面密密麻麻的结满了大小不一的十余个红薯,最小的也有拳头大小,最大的和碗口差不多。
    一颗可以换十多颗!
    问黄昏,“确定了吗,只要有土有少量水,它就能存活,不挑种植环境?”
    黄昏继续点头,“不敢欺君。”
    朱棣颔首,“一年可以种植几季?如果全国推广的话,需要几年才能做到?”
    黄昏看向梁大,梁大立即答道:“回陛下的话,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大概需要五年左右才能让全国各地种植红薯都有种子,而前面一两年,红薯种出来不能又任何储余,必须全部拿来作为种子,今秋我们的红薯收成,保守估计可以达到六十余万斤。”
    朱棣抬眼望,看着占地不大的实验田,脸黑了起来,“亩产多少,六十余万斤?”
    怕是在吹牛。
    梁大笑道:“陛下,亩产在三千斤到四千斤左右。”
    朱棣眼睛猛然瞪圆:“产量这么高?!”
    不可置信。
    黄昏在一旁笑道,心情极为惬意,不无炫耀的道:“要不然微臣哪敢进行医疗改革,暴增的人口全都饿死么,正因为微臣知道这个红薯的产量奇高无比啊!”
    朱棣点头,“你确定它能当主食?”
    如果真能当主食,还有这么高的产量,别说医疗改革带来的人口暴增,大明人口就算是再翻个两倍,都不会有粮食压力。
    简直不敢想象,这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历朝历代的君王做梦都想要的农业神器!
    黄昏乐道:“晚上陛下吃了就知道。”
    朱棣对晚上的火锅瞬间充满了期待,不过心中还有一个小疑问,“就这实验田里能有六十余万斤?”
    你这实验田一共才几十亩,这还是扩大了规模的情况下,最初可是几亩地小打小闹,而六十余万斤的产量,需要两百多亩地。
    梁大见状回答道:“实验田有五十亩的地,除了种植其他作物,只有二十亩种植的红薯,产量只有六万余斤,不过按照东家的指示,我们将红薯种子发放给周边农户,等收成之后按价格回收,根据统计的种植面积,这一季收成之后,确实能达到六十万斤。”
    朱棣笑了。
    他是真没想到,黄昏不仅给大明准备了红薯,甚至已经在开始推广了。
    这才是大明最好的臣子榜样!
    朱棣笑容很是灿烂,转身拍了拍黄昏的肩头,可终究忍不住心中喜悦,再不顾及君王气度,仰头哈哈大笑,笑得肆无忌惮。
    很好。
    黄昏,你小子未雨绸缪,竟然解决了老子心头最为忧愁的一件事。
    奇功一件。
    朕该赏赐你什么好呢。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明农业部,诞生!

    黄昏哪里知道他无形之中要获得一个“国宝”赏赐,心里开始活络起来,大明要走向工业化,首先要确保农业的发展,而农业一直是户部的事情。
    户部管的事情太多。
    这个职权需要分化细化,才能做得更好。
    不动声色的道:“陛下,这些新作物的推广,您知道的,一般会受到阻挠,而且这块实验田还会做更多的关于新作物的培育,其意义重大,为了确保它的安全、有效、良性运转,陛下您看是不是给梁大他们一点官方的头衔?”
    这是帮梁大要官,也是让这块实验田官方化。
    朱棣不假思索,“谁以后要是敢来动这个实验田,朕砍了他脑袋!”
    说到这里,朱棣看了一眼纪纲。
    纪纲微微垂首。
    心里苦涩。
    这尼玛……黄昏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走的每一步,都能让咱们这位永乐陛下龙心大悦,这样下去,我们这些和黄昏有恩怨的人还怎么混?
    朱棣想了想,“这样吧,你这实验田中,朕给你一个司的编制,具体职务和职权,你找吏部商议,不过朕还有点疑问,朕给了他们仕途,可这实验田毕竟是你私人的。”
    黄昏拱手作礼,“这个简单,这片实验田微臣送给陛下了,就当是微臣祝贺陛下彻底拿下鞑靼的贺礼,从今以后,它就是国家的财产,不过有一点微臣丑话说在前面,这块实验田要种植的东西,微臣必须拥有优先获得权,而这个权力不论是户部,还是陛下您,都不能干涉。”
    朱棣有些没听懂,“怎么个意思?”
    黄昏解释道:“微臣的意思,是这块实验田以后培育出来的新作物,微臣拥有直接免费获得大量种子的权利,毕竟微臣在这上面投资了很多,总不能让微臣血本无归。”
    朱棣颔首,“这个可以有,朕也不能让你真的血本无归。”
    黄昏弱弱的道:“陛下,农业发展事关国家未来,尤其是在医疗改革后人口暴增的情况下,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火器的发展,微臣以为,若是让这块实验田的人员成立一个司,可行,但在这个司上面,还需要从户部划拨出来一个部门,专门管理全国的农桑事务,陛下您以为如何?”
    朱棣深以为然,又有点愁,“可如今人手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黄昏也愁这个问题,“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农业的发展不容拖延,就算是挤,也要挤几个人出来成立一个独立的农业部门,嗯,就叫农业部。”
    朱棣想了许久,“行吧,这事朕明日找六部尚书,让他们各自从六部划人出来,不过问题在于这个农业部的地位如何,和六部并行?”
    黄昏弱弱的道:“不用和六部并行,目前来说它不需要这么大的权柄和地位,和九寺五监一个地位就行,微臣僭越,愿主动请缨任职农业部第一任尚书……貌似不能叫尚书,要不叫部长?”
    朱棣哈哈一笑,“感情你小子在这里等着朕!”
    黄昏也呵呵一笑,“微臣这些年可没拿多少俸禄啊,基本上都被陛下您给罚完了,也就这两年拿了点国家工资。”
    朱棣也乐,“怪朕咯?”
    君臣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朱棣心情甚好,对梁大道:“术业有专攻,你等精擅农事,以后就尽心尽力在这块实验田里,为大明的农业发展尽力,若是功成名就,自然少不了荣华富贵,更是活人亿万的莫大功德,青史笔墨处,当有你等留名的空白!”
    梁大哪听得懂,只得嘿嘿点头,“陛下说的是。”
    朱棣也不解释,看一眼黄昏。
    黄昏回道:“陛下放心,我会传达您的圣意。”
    朱棣大袖一挥,“回了。”
    ……
    ……
    回城,朱棣回乾清宫,黄昏去吏部,带着朱棣的口谕,如此这般一说,吏部尚书蹙义顿时头就大了,嚷道:“你要将农桑事务分出去,户部那边意见如何我不清楚,但你想要人,这个是真的没有,你就算是把陛下喊过来,也没有!”
    要官可以有,要人,一个都没有!
    自从大明打下交趾,又接连打下八百大甸和鞑靼后,朝野内外的臣子就开始捉襟见肘起来,尤其是最近,人手更是紧张。
    他这个吏部尚书都已经忙成了狗。
    黄昏很同情蹙义。
    吏部是干什么的?
    就是大明的国家人事部门,专门负责人事方面的问题,人手紧缺,从交趾、鞑靼、八百大甸乃至于大明境内,中央到地方,各部门人手紧缺了,都会知会吏部请人。
    蹙义天天被催,偏生又没有人,他不愁才怪。
    咳嗽一声,“蹙尚书这话就不中听了,什么叫要官有,要人没有?又不要你多少人,再者说了,这个新成立的农业部,下官兼任部长,已经解决了最大的一个难题,你们吏部只需要把这个部门的人事结构弄出来就行,陛下会找人来充职的,下官就一个要求,刚成立的部门,人事尽量精简,陛下也交代了,按照九寺五监的档次来组建人事官阶和结构,这事蹙尚书不用在下官面前哭,既定了的事,没得商量,明天大朝会,陛下会降圣旨的。”
    蹙义默默的盯着黄昏,“原来是你搞出来的。”
    黄昏颔首,自信睥睨,“也许现在蹙尚书你要怪下官多事,但是三五年之后,蹙尚书,如果你还认为你是一个大明臣子,那一天你会为大明感谢下官。”
    蹙义哦了一声,“有没有这么玄乎?”
    黄昏呵呵笑而不语。
    事实胜于雄辩。
    蹙义见状,也不好再哭穷了,毕竟黄昏是带着口谕来,反正这个农业部再这么缺人,陛下也不会从吏部抽调人走,应该是工部那边要被挖几个人跑,吏部这边么……就是加班加点弄个官阶结构出来而已。
    不难。
    把九寺五监里随便找一个套上去,创建几个新的官阶名称的事情。
    道:“行吧,明日大朝会之前,我们吏部会把这个农业部的结构弄出来。”
    黄昏大喜,“有劳了。”
    大明农业部明日成立!

第七百七十七章 空谷幽兰有女仙

    日子已经过得很累了,有人忙的事情,黄昏就不再操心。
    他要准备另外一件大事。
    杀纪纲!
    姚广孝说过,纪纲最好不杀,因为当下大明缺人,可以把纪纲、汉王和赵王,都弄到大明疆域之外去,这事黄昏深以为然。
    汉王、赵王去澜沧王国和亦力把里、八百大甸,都可。
    唯独不能去交趾和漠北。
    纪纲呢?
    非杀不可。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彼此之间的恩怨注定不能善了,而且若是不杀纪纲,今后自己权柄天下时,便会缺少一种慑服力。
    从庞瑛、赵曦到纪纲,这一路杀下来,以后再有人想对自己阴谋诡计,大概就要思量一下,他的脑袋是否有纪纲这么硬了。
    怎么杀纪纲?
    说起来很难。
    实际上也难。
    不过并非没有办法,至少之前已经埋下了一颗雷,现在么,需要另外一件事来让朱棣明白,他信重的锦衣卫指挥使已经跋扈到了何等地步。
    所以入城后和朱棣分道扬镳,黄昏去了一趟南镇抚司,找到周胜然,让他带路去往城外凝风观旁边,去找那个魏性女冠。
    上下五千年,有一个计谋永远都不会过时。
    美人计。
    因为要出城,且近来纪纲行事嚣张,南北镇抚司之间的关系紧张,周胜然为了安全起见,不顾黄昏的劝阻,直接点了二十个南镇抚司缇骑,欲要一起去凝风观附近。
    黄昏无奈,总不能让兄弟们白跑一趟吧。
    而且会留下公器私用的把柄。
    索性出钱,在京畿较大的酒楼里一顿胡吃海喝,大家都微醺之后,黄昏提议说已经入秋,天色真是草长莺飞的娇艳秋景,我等不若去秋游一番。
    这是为了避免被人弹劾公器私用。
    有了这番话铺垫,大概没人说了,最多也就说南镇抚司不务正业。
    凝风观,坐落于清幽之处。
    背山面水。
    一条小溪从远处流下来,在凝风观前留下一个堰,湖面平静湖水碧绿,肉眼可见水底的青荇随浪飘逸,让人想起《再别康桥》那美妙的诗句。
    也和电影《武侠》里的画面一模一样。
    表面上看,这里端的是一处道家圣地,实则上凝风观是近一两年才修建的,背后东家极为神秘,反正翻来覆去的算,也就是应天的那些权贵富贾了。
    凝风观耗资巨大,可用“富丽堂皇”来形容。
    当一个修道之所用这个词来形容,你就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了。
    别说,凝风观“香火”很是旺盛。
    哪怕是下午,“香客”往来也是络绎不绝,让这清幽之地多有了许多人间味,倒也还好,虽然观中女冠众多,但并无脂粉味。
    按周胜然的说法,凝风观的女冠走的是朴素路线。
    都是天然去雕饰的年轻美人儿。
    一夜销金千两。
    黄昏从凝风观旁路过时,暗暗点头,这凝风观的老板是个情场老手,抓住了这些老色胚的心理,可惜这个生意自己做不得。
    要不然只会更赚钱。
    锦衣卫南镇抚司二十缇骑路过,凝风观里起了一阵骚动,一阵鸡飞狗跳之后,发现南镇抚司缇骑没有直扑凝风观,游玩作乐的老色胚们稍稍松了口气,可也不敢再留下来哈啤了,果断闪人。
    黄昏难得去管这事。
    凝风观老板的损失关我屁事,惹得我起火,让南镇抚司端了它又如何。
    顺着小溪逆流而上一里,在山脚转弯处,茂密树林中露出飞檐一角,一座古老而陈旧的道观隐藏在山脚树立里,依山而建,台阶井然。
    可惜,没甚香火。
    沿途而来,小道上遍布野草,道观的台阶上也布满了青苔,这些特征无一不在说明着这座道观快要沦为废观了。
    黄昏对周胜然点点头,示意他跟上,其余人留在观外。
    拾阶而上。
    周胜然敲了敲道观大门。
    声音在林间飘荡,惊起了道观两侧树林里的飞鸟,姹紫嫣红的鸟儿们很是好看,黄昏目睹后,若有所思……这地方怎么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飞鸟?
    不合理啊。
    吱呀~
    沉重的声音,年久失修的侧门缓缓打开,一位女冠开门,声如山涧溪流,又如黄鹂鸣柳,更似那空谷幽兰,“诸位上香?”
    周胜然愣住。
    黄昏也愣住。
    这是人?
    这是女人?
    这么好看!
    难道不应是天上的道家女仙君?
    一身绛色道袍,雪白不沾尘埃,关键是这道袍又和寻常道袍不同,很是单薄,而且有些类似黄昏设计的旗袍,这道袍竟然也是开边的!
    那女冠站在那里,绛色道袍无风自飘,间或露出羊脂白玉一般的小腿。
    雪白细腻。
    没有任何瑕疵。
    而且直。
    女冠没有拂尘,倒是腰间配了柄剑,很是好看的剑,剑鞘竹质,图绣青鸾,一时间便有了那天上道家女剑仙的风姿。
    没有戴莲花冠和鱼尾冠。
    一头长发挽髻。
    别了一根木质的发簪,越发显得出尘。
    五官么……
    黄昏有些词穷,不知道如何形容,只觉得那双眸子很大很圆,一左一右,却又截然不同,左边眸子隐然泛金光,右边眸子则银色隐隐。
    宛若左眼晴日右眼明月。
    端的是圣人异相。
    眉毛略微犀利,大有飞扬如剑之感,又淡青如远山黛。
    鼻子不大,鼻梁挺而不高。
    樱唇不点绛,但依然红润。
    标准的鹅蛋脸。
    五官搭配在一起,便完美无瑕,找不出丝毫不和谐的地方,整个人给人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如果说徐妙锦是天下第一美人儿,那么眼前的女冠,便是天下第一仙。
    让人生不出丝毫亵渎之心。
    女冠看见发呆的黄昏和周胜然,或是已经习惯了,撇了撇嘴,再次问道:“上香?”
    黄昏惊醒,点头,“上香。”
    女冠哦了一声,“不接香客。”
    缓缓关门。
    黄昏愣住,我擦,这么傲气,送上门的钱都不要么。
    又暗暗服气。
    这才是修道之人该有的气度。
    急忙道:“上香,也找你,有事。”
    女冠停止关门,“我们认识?”
    黄昏摇头,“不认识,但是可以现在认识。”
    女冠也摇头,“没必要。”
    继续关门。
    黄昏灵犀突来,“蜀中有句话,问水都江堰,求道青城山,这是蜀中求道之人的福气,可京畿周遭,如今连这处幽静处都被附近的凝风观作妖而玷污,我等求道之人问道无路,而这处真正修道之处,却要拒绝问道之人么?”
    女冠上下打量了黄昏一眼,一左一右的金银眸子里,闪耀着妖异的光彩,哂笑,“满身红尘气,何来道家心?”
    骗子!
    师父说的对,男人都是骗子。
    黄昏咳嗽一声掩饰尴尬,“正因为满身红尘气,才欲问道洗尘埃。”
    这话很有水平。
    女冠没再关门。

第七百七十八章 坐井观天阔

    女冠斜眼看着黄昏,若有所思,“锦衣卫?”
    黄昏看了看身后台阶下那群南镇抚司缇骑,耸耸肩,这确实容易被误会自己也是锦衣卫的大佬,道:“以前是,现在不是。”
    女冠竖手心前,面容澄净,“何事?”
    黄昏暗暗欣喜,看这话语,是有得商量了,笑道:“秋风寒凉,仙子不请在下去殿内坐坐喝杯暖茶么,道家有曰,众生平等,不管我是不是锦衣卫,喝杯茶不碍事罢?”
    女冠无语,“众生平等是佛家语。”
    黄昏:“……”
    这就尴尬了。
    女冠侧身,让了个门缝,“请罢。”
    黄昏遂进门。
    周胜然想跟上,女冠斜乜一眼,周胜然立即讪讪的停下,喊道:“黄……”忽然间,不知道怎么称呼黄昏了,官职实在太多。
    黄昏回首,“没事,你们在观外等着罢。”
    道观不大。
    院内青石板上间或布满青苔,院旁一座水缸,缸中有莲,已将枯萎,枯莲之下,几条金色、黄色的游鱼吐着泡泡。
    左右是侧殿,正中是大殿。
    一老道姑身穿灰色道袍手持拂尘,站在大殿门前,看着黄昏微微摇头,“施主非方外人,亦无无暇心,何意要来这破落道观惹尘埃。”
    黄昏负手走到水缸前,摇头,答非所问,“莲花都枯萎了啊。”
    老道姑微微一笑。
    年轻女冠手拈如莲花,“所见非所见,亦是花非花,你欲见花,那便花开,可花开三千繁华处,你依然看不见那天边蓬莱,黄昏~”
    很重的鼻音。
    遂袖手轻拂。
    有风迎面。
    黄昏看着面前的水缸,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本已枯萎的成黄褐色的莲叶,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如被时光漫过,一丝一丝变绿,旋即水面遍布莲叶,又见已完全枯萎只剩下藕杆的几朵枯萎了的莲杆,本是低垂水面,竟然缓缓抬起了头,肉眼可见的变轻变绿,然后出现一朵花苞……
    宛若将一季生长浓缩在了这短短几十个呼吸之间。
    莲花盛开,濯濯其然!
    这是什么神仙手段?
    黄昏是无神论中,可此刻发生在眼前的一幕,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是穿越错了地方,不是历史之中,而是玄幻仙侠。
    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嘛。
    抬起头看向那年轻女冠。
    女冠哂笑,走向台阶站到老道姑身畔。
    黄昏低头再看,长吁了口气。
    还好。
    差一点老子的世界观就要崩塌,差一点的意思,是指方才所见并非真实,水缸还是那个水缸,枯莲还是那些枯莲。
    所见皆幻象耳。
    深呼吸了几口气,“幻术?”
    女冠沉默不语。
    老道姑盯着黄昏看了许久,“朝堂事,我等方外人不知,不过有些事还是看在眼里,若离开朝堂而论,施主来世必为仙尊。”
    黄昏猛然想起,先前女冠喊出了他的名字,讶然,“你们认识我?”
    老道姑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应天人,很难不认识你。”
    要不然你也进不了观门。
    黄昏自嘲的笑了笑,“其实我么,读过一些书,但读得不多,靖难之前,我本是后山人,却偶座前堂客,是以醉舞经阁半卷书,乃坐井观天阔,又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皆是人间烦俗事,比不得两位在人间追寻天边蓬莱的清闲。”
    老道姑眼睛一亮,“好一个坐井观天阔。”
    年轻女冠忍不住道了一句:“如今呢?”
    黄昏斜乜她一眼,负手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两圈,站定,四十五角斜望天空,便出一副风流倜傥的姿态,意气风华的说了句如今么……如今已出井揽山河!
    年轻女冠撇嘴,“这话若是被当今天子听了,你会死。”
    黄昏哈哈一笑,“是的。”
    老道姑咳嗽一声,“黄施主此来鄙观,所为何事?”
    黄昏刚欲说话,就听观外沸声四起,一瞬之间便有刀剑出鞘声,讶然不解,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老道姑颇为头疼,“姿虚,送客。”
    说完转身走入大殿。
    年轻女冠看了一眼黄昏,“自便。”
    也不理睬他,去了偏殿。
    黄昏自讨了个没趣,也不在意,今天就是来看看这个魏仙子,是不是能担起杀纪纲的那个引子角色,并无其他用意。
    慢慢踱步,拉开侧门,看着观外台阶下的一群人,哂笑起来。
    貌似今天来这里是多此一举。
    观外的局势明朗:周胜然带着南镇抚司的人和一群人对峙。
    和周胜然对峙的那群人中,为首之人黄昏见过,薛茂,没有功名也没有官职,甚至在京畿的官场自重也毫无名气地位。
    但他有个好爹。
    阳武侯薛禄。
    不过薛茂的出身有点尴尬,他虽是长子,但不是嫡出,是薛禄和小妾生出来的,也因为这个缘故,薛茂在薛禄的家族里很没地位。
    他出现在这里就有点意思了。
    只说明一点:凝风观的背后大东家是薛禄!
    既然薛茂主持凝风观的皮肉营生,那么他应该知道这座破落道观的年轻女冠了,估摸着等薛禄归来,这位魏仙子就会被薛禄看上。
    所以自己今天算是白来。
    咳嗽一声,将众人注意力拉到自己身边,然后对周胜然道:“怎么回事?”
    薛茂一看黄昏出现在这里,哪还敢闹事,不等周胜然出声,急忙行礼道:“是误会,多有打扰,我等这就告辞。”
    说完带着人转身就走。
    周胜然:“……”
    误会你妹。
    刚才你还兴师动众的跑过来,说我们南镇抚司把你们的香客都吓跑了,让我们赔你们钱,这下就是误会了?
    看着薛茂远去,周胜然这才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黄昏略有不解,“薛茂不怕我们南镇抚司?”
    周胜然摇头,“咱们南镇抚司本来地位就不高,薛禄这几年其实和北镇抚司的纪纲关系颇为不错,薛茂狗仗人势,自然是不惧怕的。”
    黄昏点头,“那就准备让他们狗咬狗罢。”
    下了台阶,“回了。”

第七百七十九章 胸有成竹

    薛茂躲在凝风观里,看见黄昏和南镇抚司的人走了后,这才缓缓踱步到观门口,望着人影渐渐远去,若有所思。
    黄昏怎么来这里了?
    他意欲何为?
    仔细思忖了很久,没发觉薛家和黄昏有什么恩怨。
    那么很明显,黄昏带着南镇抚司的人来这里不是针对凝风观,要不然此刻凝风观周围就会有大量南镇抚司缇骑以及应天府衙的人,搞不好连京营的人都会出动。
    关于这一点,薛茂毫不怀疑。
    黄昏绝对有这个能力!
    而且黄昏也绝对敢公器私用。
    薛茂看向破落道观的方向,心中倏然明白过来,只怕黄昏的目的就是那个魏仙子!
    黄昏是个什么样的人?
    薛茂很难找到词语来形容,哪怕说他是天纵奇才,也觉得这个词还不够形容。
    但有一定很确定:
    黄昏是个老色胚!
    徐妙锦就不说了,大明第一美人儿,关键黄昏的家里还有十二个西域妖姬,又有进贡来的朝鲜美女权氏,还有一个鞑靼美女阿如,连小妾绯春都是个美人儿。
    那么黄昏听到魏仙子的美名后前来一看究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薛茂是见过魏仙子的。
    那座破落道观虽然平日没香火,但也不知道那老道姑哪里来的钱,师徒俩的日子并不窘迫,魏仙子也多有出观去买东西,所以薛茂见过几次。
    怎么说呢……
    确实很美,而且仙。
    不逊色徐妙锦的风采,这样的女子,黄昏岂会看不上。
    问题来了。
    薛茂有自知之明,他就没觊觎过这女冠,不过不代表他没有想法:薛茂在薛族的地位不高,所以他一门心思的往上爬。
    如今父亲薛禄封侯,薛茂知道他只要在父亲薛禄那边得到信重,今后在薛家就会有他的一席之地,可怎么得到父亲薛禄的信重?
    经营好凝风观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另外么……
    献一个美人!
    薛茂早就有了打算,等父亲从八百大甸那边回来述职,就把魏仙子弄到薛府去,到时候怎么处置就是父亲的事情。
    凝风观的大笔盈利加上魏仙子,薛茂确信,他会因此成为薛族一个极其重要的人,也许有机会取代薛勋那个纨绔。
    但是黄昏的出现,让薛茂感到了压力。
    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行动。
    可是……没人!
    就薛府那些个护院,想悄无声息的把魏仙子俘虏走,根本就是妄想——薛茂听凝风观周边居民说过,魏仙子是练过的。
    所以得找人。
    找谁?
    薛茂左思右想,觉得还是得厚着脸皮去求一个北镇抚司——毕竟父亲和纪纲交好,北镇抚司的人怎么着也会给自己一个面子。
    而且这段日子北镇抚司的那些个大佬们来凝风观,吃喝玩耍都不花钱,走了之时还会收到自己给的红包。
    这都是人情和人脉。
    一念及此,薛茂坐不住了,低声对身边那个负责平日里管理凝风观的老鸨叮嘱了几句,薛茂出了凝风观,坐上轿子直奔应天锦衣卫衙门。
    破落道观里,老道姑站在大门口,看着远处,女冠魏仙子站在她身畔。
    头顶古朴破旧牌匾上,三个字早被岁月染上了峥嵘。
    上清观。
    女冠魏仙子不解的问,“师父,这个黄昏来去匆匆,他到底为何而来,虽然他没表现出来,但弟子总感觉他不安好心。”
    这种感觉很奇怪。
    黄昏看她的眼神明明很澄净,但她依然觉得难以心安。
    老道姑也是不解,“他看你时,并无杂念,可他这样的人物,日理万机,又刚从关外回来,今天来咱们上清观来去匆匆,确实让人摸不透,姿虚,为师倒是不担心这黄昏大官人,为师担心的是那凝风观,污秽杂集之所,多腌臜泼皮,为师担心你会被他们看上。”
    红颜祸水……
    如果弟子姿虚去了凝风观,那就是整个应天的花魁,一夜万金。
    女冠显然也想过,“师父,要不我们去云游?”
    老道姑沉默半晌,“倒是个好主意,此事容为师再想想,回了罢,该做功课了,对了,以后可不要再在外人显摆你那一手道术了。”
    女冠吐了吐舌头。
    幻术嘛……
    就是看不惯那黄昏大官人故作深沉。
    ……
    ……
    进了应天城,已将入夜。
    黄昏拿出一封宝钞,让周胜然带兄弟们晚上去潇洒,然后对周胜然低声道:“潇洒之后别忘了办两件事,一,今夜开始,着三人,一人一组,十二时辰的给我盯着薛府,再着三人,十二时辰轮班换的盯着凝风观,再着三人,盯着北镇抚司。”
    周胜然愣了一下,“要出什么事了?”
    黄昏笑道:“没事,就是要了解所有的事态,做到胸有成竹。这件事我不会动手,坐等狗咬狗就好了,嗯,对了,还得派几个兄弟盯住那座破落的上清观,如果那个年轻女冠要离开应天,让兄弟们不管用什么办法,都得将她们劝回去,必要时刻,可以强势一点!”
    周胜然点头,“明白。”
    黄昏乐道:“就这么着吧,就不耽误你们娱乐了,我也得回去,陛下今夜要来黄府吃火锅,我得回去看看准备好没有,别到时候明早的大朝会,又中断几次,那我可真要被顾独坐弹劾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佐,刚正的很。
    而且不站队。
    只要是臣子犯了错,管你是谁,顾佐都会不余遗力的弹劾。
    所以黄昏还是不愿意让顾佐抓住把柄。
    周胜然告辞离去。
    黄昏漫步在应天街头,看炊烟寥落,看小儿追逐,看夕阳西下,心情大好,这就是我黄昏人和朱棣联手打造的盛世之雏。
    但是还能更好。
    全城牵电网,所有的街巷撤掉青石板,改成水泥路,城区大改造,推倒那些篱笆房子,改用水泥砖瓦修建城中村,或者一步到位,修建成后世小县城的模样,再建立公立医院、学校、有轨电车……
    这样的大明,足足超越西方三四百年。
    怎能让人不向往?
    忍不住哼起了小曲儿:回忆像个说书的人,用充满乡音的口吻,跳过水坑,绕过小村,等相遇的缘分,你用泥巴捏一座城……

第七百八十章 宣宗皇帝初长成

    然而再伟大的人,终究也是个人。
    也要吃喝拉撒,也会有七情六欲。
    正如后人在网络上说的那般,女神的便便不是粉红色的可爱的有香味的……说起来恶俗了,不过黄昏此刻走在归家路上,却忽然想到一个事。
    一个悖论。
    十五世纪的大明改变了,那么五六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还有我吗?
    如果我都没了,那么十五世纪的大明不会改变。
    可十五世纪的大明不改变,我又会出现,又会穿越,然后又会让大明改变,如此循环,这是一个不可圆的悖论。
    那么答案是什么。
    是异时空?
    是平行空间?
    还是时间线上的切断再缝合——时间是一条线,一直流淌着消失着,如果在一个点上切断,改变这个时间点,那么后面如何缝合?
    是否有修复者?
    比如刘秀和王莽的故事,如果王莽切断了那个点的时间,刘秀就是修复者。
    大明呢?
    是否也会出现一个这样的修复者?
    如果会出现这样一个修复者,这个人会是谁?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还是这之后的某个人?
    他会在短短数十年内将自己改变的大明再还原回去么?
    不得而知。
    想起这些哲学和整个宇宙最为深奥的时间、空间的科学问题,黄昏顿时头大。
    索性不去想。
    但行前程,但问本心,不问归途。
    抵达黄昏外数百米,便已看见外围的京营士卒,显然这个时候朱棣已经到了黄府,黄昏不敢怠慢,轻快几步,哼着小曲儿回府。
    黄府中门大开。
    迎接朱棣,必然是要开中门的,显然朱棣到后不久。
    台阶上的中门前,站着个华服少年,很有英姿气,隐隐约约中,让人感觉这就是少年时期的朱棣,显得的他身后那白皮嫩肉的内侍极其的娘气,此刻他负手站在台阶上,俯视着从远处回来的黄昏,笑道:“姨爷回来了!”
    姨爷……
    眼前少年的身份呼之欲出。
    十三岁,不仅性格,连面相和行事作风都极像朱棣,一手打造出仁宣之治的未来的大明天子,宣宗皇帝朱瞻基。
    不过此刻还是胡须没长青的少年。
    朱瞻基是太子朱高炽的嫡长子,而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皇后徐妙心和徐妙锦是亲姐妹,这么算起来,黄昏确实是朱瞻基的姨爷。
    虽然朱瞻基还是个青屁股娃儿,但别人身份地位摆在那里,黄昏再不情愿,还是得行礼,“微臣黄昏,见过太孙,有事耽搁,未能远迎太孙,还请赎罪。”
    朱瞻基眼里浮起笑意。
    没来由的多了丝喜欢。
    这位姨爷行礼,是儒家和天家皇室更是朝堂规矩,但他神态不卑不亢,言辞之中也无阿谀奉承,不像纪纲之流,能明显让你感受到“舔”的感觉。
    姨爷没有。
    他就是一个坦荡臣子见太孙的态度。
    朱瞻基跳了两步,下到台阶下,挽起黄昏的手,“姨爷不须多礼,皇爷爷经常教导我,不仅大明臣子应该向您学习,就是我爹乃至于我,也要向您学习。”
    黄昏笑了笑,不语。
    这都是些屁话,不要轻易当真。
    也千万别因为朱瞻基还年轻就小看他,毕竟他的仁宣之治中的“宣”。
    一个明君,不是一朝一夕铸就。
    何况作为永乐朝的臣子,你要明白一件事,在永乐朝内,你可以在朝堂上对抗朱棣,毕竟是政事,但绝对不要得罪三个人。
    徐皇后,小宝庆,朱瞻基。
    须知朱棣不仅是一个天子,他还是一个丈夫一个兄长一个爷爷,你要是伤害了那三个人,朱棣就会让你明白什么痛不欲生,不,应该叫生不如死。
    不管是朱棣还是朱瞻基,也不管其他人设,黄昏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将眼前这小屁孩当做小屁孩看待,得给他足够的尊重。
    当然,也得提防他。
    当臣子的,前往不要将天子不当作天子,除非你黄昏真的走到了预算中的那一步:大明之内朱家为天子,大明之外黄家为王!
    是以不着痕迹的说:“太孙,请?”
    朱棣都还有十多年的江山,加上朱高炽的一年,现在没必要和朱瞻基走得太近,也不要和他培养出超越君臣的感情。
    因为几十年的君臣之间,更多权谋:没有那么多的康熙和韦小宝。
    朱瞻基有点讶然。
    他没想到,自己主动向黄昏示好,这位姨爷竟然不领情,丝毫没有和自己亲近的意思,旋即醒悟过来,这位姨爷一直在划清和东宫的关系。
    于是也不意外了。
    进了黄府,黄昏直接一句好家伙,朱棣这是带了多少人来蹭吃蹭喝?
    太孙朱瞻基来了。
    太子朱高炽夫妻也来了,看见黄昏和朱瞻基一起进来,这俩夫妻脸上浮起宠溺的笑意,微微颔首,坐在主位的朱棣更是拍了拍身边,示意朱瞻基站过去。
    朱瞻基乖巧懂事,哪会错失这种和皇爷爷拉近关系的机会。
    汉王和赵王两人,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来了,此刻两兄弟坐在会客厅的一角,低声碎语喝着茶,看见朱瞻基站在朱棣身畔,两兄弟眼角跳了跳。
    心里腹诽了一句小兔崽子!
    这待遇咱哥俩都没享受过。
    小宝庆也来了。
    情绪不高,倒也还算活跃,和徐皇后两人频频笑语。
    徐膺绪夫妻,以及徐辉祖的妻子徐杨氏也来了,带了徐家四妹来,还都带着儿子——用意很明显,给儿子铺路,这种简在帝心的机会谁会错过?
    所以说,这就是皇亲国戚的天然优势,寻常人用尽心机做到的简在帝心,在皇亲国戚哪里根本不是事儿,分分钟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在后宫中颇受朱棣喜欢的妃嫔,其中便有朝鲜进贡的吕氏。
    嗯,这个吕氏如今也是妃嫔,地位不低。
    此刻同样是从朝鲜那边过来的权氏——权氏全名叫权元妍,不过被朱棣送给黄昏后,很少有人在意她的真名。
    权氏此刻拉着吕氏,两个故乡人叽叽喳喳,好不高兴。
    只不过朱棣就有点不高兴了。
    当初朝鲜送来贡女后,他让黄昏先去选了一个,黄昏选的权氏,后来黄昏又告诉他其余十几个贡女中也有倾国倾城的美人儿,朱棣信了。
    然后就很喜欢这个吕氏。
    平常倒不觉得,今天这俩女的坐一起,朱棣怎么看怎么别捏,这吕氏和权氏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不论怎么说,权氏的姿色是可以和徐妙锦比较的,可这吕氏么……美则美矣,可却是那种毫无生机的美,不够鲜活!
    于是朱棣这心里便长了个刺。
    觉得黄昏在欺君。
    于是朱棣在免礼黄昏后就觉得是不是应该给这小子找点事干——哪有欺君了还能活蹦乱跳的道理!

第七百八十一章 立地成圣

    黄昏免礼起身后,眼角余光看见朱棣那略带锋芒的眼光上下打量自己,心中明镜,感情是咱们的永乐大帝心理不平衡了?
    好事啊。
    要的就是你心理不平衡,要不然老子怎么杀纪纲?
    要杀纪纲,不能依靠一个两个罪名。
    所以要多管齐下。
    巧了,当初除了权氏,其余贡女送到京畿后,都先经过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手,也就是说,这些朝鲜贡女,纪纲最先接触。
    而历史上纪纲确实拦过朱棣的秀女。
    这个事当然可以操作。
    咳嗽一声,问堂下的守候着的厨娘,“都准备好了?”
    厨娘眼神闪烁,“准备好了。”
    黄昏见状就知道有问题,向朱棣告罪,带着那厨娘来到后厨,问道:“不是已经将炒火锅料的方法交给你们了么,又出什么幺蛾子事了?”
    厨娘有些无辜,“大官人,我们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没准备足够的毛肚、黄喉这些硬菜啊。”
    黄昏无语,干笑道:“陛下带来的人是有点多。”
    心思一转,“实验田那边送来的红薯有多少?”
    厨娘努嘴,“大官人自己看吧,可不少了,得有好几百斤,可我们也做不来这个啊,以前没做过,怕做出来不合陛下的口味。”
    黄昏立即有了决断,“这样,用小盘子装菜,每一桌意思着装点毛肚、黄喉、鸭肠之类的就行,你迅速带人,把这个红薯洗一堆出来,其中按照一人一个,放在火上烤熟,再按照一人一个,放在锅里蒸熟,再拿几个切块,放在米里煮熟,到时候端上来即可,今天咱们就用这个红薯当主食。”
    吩咐完后又补充道:“弄点泡菜,配红薯饭很不错,把厨房里这边的卤花生拿出来,我去陪陛下喝几杯,给你们争取时间。”
    这些都是厨房的常规操作。
    厨娘点头。
    黄昏这才回到前院会客厅,和朱棣告罪,说晚膳可能还要等一会,陛下要是不介意,微臣愿意陪陛下和太子王爷们先和点小酒开个胃。
    朱棣没意见。
    于是移步餐厅。
    因为今夜有天子驾临,黄府之中前来陪客的除了黄昏外,女眷方面只有徐妙锦和权氏、娑秋娜,她们和皇后、小宝庆、吕氏等人坐一起。
    黄昏这一桌子,则是朱棣、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朱瞻基、徐膺绪,狗儿在旁边侍候朱棣,至于纪纲等一众北镇抚司高层,只能在黄府外喝西北风。
    半个时辰后,火锅上桌。
    大家开始大快朵颐。
    又小半个时辰,烤红薯和蒸红薯上桌,餐厅里顿时安静下来。
    谁都知道陛下今天来黄府的用意。
    朱棣看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红薯,问黄昏,“这个红薯的常规吃法就是这样吃么?”
    黄昏摇头,“不是,只不过这样更好吃,红薯的常规吃法,主要还是煮熟吃,或者切块之后放在米里一起煮熟,当然,还可以用来磨成桨,获得一种叫芡粉的炒菜佐料。”
    朱棣颔首,拿起筷子,戳了一块蒸红薯,放在嘴里慢慢细品,眼睛一亮:“甜甜的,粉粉的,味道还是很不错。”
    黄昏笑乐,“陛下若是将你盘子里那一根蒸红薯吃干净,今夜这晚膳就差不多了。”
    一根红薯足以饱腹。
    这个要求对于富贾权贵人家而言,有点低,但对寻常老百姓而言,尤其是对封建王朝吃饱饭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的老百姓而言,这要求真不低。
    朱棣看了看火锅里的毛肚、黄喉,又看了看面前碗里的红薯,犹豫了下,觉得还是火锅更好吃,咳嗽一声,看向朱高炽,“老大,你吃。”
    朱高炽心里顿时骂娘。
    我是你亲儿子。
    你就这么对待我,我也想吃毛肚和黄喉,结果你让我吃这个红薯?
    也没办法,当天子的发话,当太子的还能不听?
    只得硬着头皮吃。
    虽然这蒸红薯、烤红薯味道也不错,不过朱高炽却吃得很痛苦,好在有高汤,不过饶是如此,一根蒸红薯下腹,朱高炽也有了六分饱意。
    一旁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幸灾乐祸的紧。
    见老大吃完,朱棣咽下口中那轻脆爽口的毛肚,问道:“饱了?”
    如果一根红薯真能饱腹,那产量巨大的红薯如果全国推广,让自己辗转难眠的粮食危机就此烟消云散,可以说这个功德足以媲美圣人。
    朱高炽不敢欺君,弱弱的道:“儿臣好像还能再吃这么一两根。”
    人胖,胃口不小。
    朱棣一愣,刚想怒斥黄昏你小子胆敢欺君,旋即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恐怕一个正常人还真就只吃得下一根红薯,再加一点点的饭。
    想到这欣慰大大笑。
    拍了拍黄昏的肩膀,“好,明日大朝会,朕会责成农业部,由你权兼第一任农业部长,嗯……按照九寺五监的档次,应该是个四品官,你小子就给朕好好干,抓紧时间,以应天为核心辐射全国,在我大明疆域之内,全力推广红薯的种植!”
    黄昏立即领旨。
    成了!
    当朱棣答应这件事的时候起,就是大明农业起飞的里程碑,再加上以后不断培育的类如土豆之类的作物,大明的人口再如何暴增,只要不遇上天灾**,哪怕就是小冰河时期,大明也不会出现饥荒。
    如果再能把杂交水稻弄出来……
    老子这是要立地成圣的节奏!
    这一夜的晚膳吃得那个君臣和睦啊……让黄府外面喝了一晚上西北风的纪纲等人,打从心里眼红,总觉得有种无力感。
    饭后,众人识趣,纷纷感谢陛下隆恩后告辞。
    黄府便只剩下朱棣夫妇和小宝庆。
    徐皇后知道丈夫有事情要和黄昏说,于是带着小宝庆和徐家四妹去了主院找徐妙锦培养姐妹感情,娑秋娜带着权氏和吕氏回西院。
    书房里,朱棣和黄昏各自落座,绯春捧茶之后和狗儿一起退到屋子外面。
    朱棣喝了口茶,长吁了口气,又不好意思的打了个饱嗝,慢慢吞吞的道:“八百大甸那边,要改成像交趾那样的布政司吗?”
    黄昏笑道:“要改,当然得改,一定要按照交趾的策略进行下去,如此才有可能永远的把这些土地变成我大明的疆域。”
    要不然以后动不动就造反,哪个君王受得了?!
    黄昏又道:“不过当下微臣觉得咱们还是应该重视一下白莲社这些歪门邪道,白莲社毕竟不同于明教,不好招抚,索性剿灭了事。”
    朱棣愣了下,“这得动用不少人力财力,朕是想开春之后在南边这边动手,拿下澜沧王国的,巧的是理由也有了。”
    打澜沧王国么……出师的理由分分钟都能编一个。
    这就是王朝的霸气。

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面改革

    黄昏微微一思索,“澜沧那边确实可以动手了,毕竟出兵澜沧不难,且和我大明交境,打下澜沧,则将交趾、八百大甸都链接在一起,更利于对这两块区域的掌控。”
    朱棣颔首,“你啊,军事能力那么狗屎,眼光倒是不错。”
    黄昏尴尬的笑了笑,“军事能力这个其实也讲天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微臣想努力提升,但没这个天赋,索性就算了。”
    要是老子连军事能力都卓越得一批,朱老板你睡得着觉?
    又道:“但白莲社还是要清缴,陛下若是可以,将此事交给太子殿下去办,太子殿下性格仁厚,也不会就此事大开杀戮。”
    朱棣一想是这个道理,“善。”
    又道:“不过白莲社比明教还善于躲匿,要想将白莲社清缴干净,恐怕还需要明教的配合,唐青山如今在何处?”
    黄昏点头,“他此刻应该在川陕一带,陛下让太子着人去联系他即可,另外,也可以找明教圣女方娇和长老韩长青,有明教这三巨头配合,境内明教应该都会成为官府的耳目,利用明教潜伏在黑暗里获得的消息,清缴白莲社不是难事。”
    朱棣点头,“善。”
    曹州那边的事情朱棣知道,白莲社确实有点猖狂了,竟然敢对大明官员下手,不收拾一下白莲社,大明地方官员就缺乏安全感。
    这事就这么敲定。
    至于打澜沧,朱棣不会和黄昏商量,他一个军事渣渣,和他商量这不是降低咱老朱的水平么,要商量也是找徐辉祖这种人才。
    问黄昏,“你接下来除了推广红薯,以及在整个应天铺设电网之外,还有什么利国利民的大举措么,一并说来朕听听。”
    黄昏坦言,“就这两件事足以让人焦头烂额,微臣暂时还没想到其他事情,不过微臣有个想法,想在开春之后,去交趾、八百大甸考查一番,当然,若是打下了澜沧,微臣也会去考查一下澜沧。”
    需要摸清楚这些地方的矿产资源如何,以及了解这些地方的农业资源,如此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不断的从它们身上吸血来发展大明,最后反刍这些地方。
    朱棣嗯了声,“可以。”
    大部分臣子,基本上都是削尖了脑袋在官场上爬,黄昏倒好,竟然总想着往外面跑,追求实干而不是权势。
    要明白黄昏现在才四品。
    想起这朱棣咳嗽一声,“大明律,四品以上官员不得经商,你现在已经是四品官了,我估摸着这几日会有朝臣就此事上折了。”
    黄昏两手一摊,“其他臣工上折么,微臣倒是没说的,毕竟大明律在这里摆着,可问题在于微臣不经商的话,这时代商行交给谁?”
    喝了口茶,淡定的看向朱棣,“陛下您来?”
    朱棣无语,好你个黄昏,竟然敢将老子的军,不过黄昏这个问题确实问得好,不允许黄昏经商的话,时代商行交给谁?
    若是一个普通商行,朱棣有一万种处理方式,可时代商行不一样。
    它经营的产业都是暴利。
    但它赚的钱又实实在在的花在利国利民的事情上来,而且时代商行的很多产业,自己都投了钱进去,甚至于连户部的国库和银行都掺和其中。
    时代商行不仅仅是一个商行。
    它的主体是黄昏,但却又有国家资本在其中,不可能将它敲碎。
    交给其他人来经营?
    朱棣是真的想不到,大明还有谁能像黄昏一样,让时代商行发挥它的最大作用,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时代商行的火器研发所和军器院联合,又改进了火炮,让火炮的射程提高了足足三百米左右,精度和杀伤力也大幅度提高。
    而时代商行的火器研发和军器院已经上了章折,这一两年会重点改进火铳。
    现在的火铳是燧发,散弹。
    杀伤力不是很高。
    按照军器院那边上呈的折子,要把火铳改成燧发单点爆炸的子弹,射程和杀伤力将直线式的提升,而这个提案据说是时代商行火器研发所那边一个技术工人想出来的。
    所以真不好解散时代商行,更不好将黄昏从时代商行剥离。
    得了。
    这事看来还是得改一下大明律。
    黄昏咳嗽一声,猜到了朱棣的心思,“陛下是想为微臣改变大明律,允许四品以上的官员经商?万万不可,如果一旦改了这条法律,那么官商勾结的情形会空前严重,当官的还是安心当官的好,其实微臣甚至认为,不仅四品以上的官员不能经商,哪怕是七品知县都不能经商。”
    朱棣无奈的笑,“这怎么可能。”
    黄昏也点头,“是很无奈,也很难办,不过不是不能办,需要再等几年,到时候咱们有钱了,大力提高官员俸禄,以高薪养廉,再推出仕途官员七品以上不得经商的律文,可能阻力要小些。”
    补充道:“当然,绝对禁止是不可能的,但是当官的让亲属经营产业这种事情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举措可以看成是陛下在推行改革。”
    朱棣沉吟着想了许久,“此事从朕思考一二。”
    黄昏也不执拗,道:“随着陛下的大明王朝蓬勃发展,随着陛下治下的疆域越来越大,很多陈旧的东西都需要改革,随着火器的发展军事方面需要改革,医疗改革还需要再深化,货币改革需要再强化,农业改革需要更精化,而教育也需要改革,土地改革也一样,当然,教育和土地改革,这个牵扯面实在太大,不提土地改革,就教育改革这一项,可能就要触犯千万儒家的利益,牵扯的是整个大明官场的利益,所以陛下您可以先想一下,做好心理准备,毕竟这些事情的改革是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
    朱棣眼睛一瞪,腰杆子一下子笔直,“您的意思是朕看不到这些事情的结果?”
    你这是在说朕驾崩得早?
    黄昏丝毫不怕死,“陛下,有些事情我们还是得尊重事实,不是微臣拍几句马屁,陛下就真的能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朱棣颓然的叹气。
    这是事实。
    朱棣不是秦始皇,不会想什么修仙求长生,他知道天子也是人,是人就会死。
    不愿意去想这个问题,将话题撤回先前,“按照你这么说,迟早有那么一天,大明从上到下需要全方位的改革?”
    黄昏颔首,“时代的进步,会催生这些改革,哪怕陛下不引导,它也会发生,当然,若是没有陛下的同意,那么它的进行就会是血腥的,如果陛下用意并加以引导,则是大明黎民之福。”
    到时候改革恐怕不仅仅是这些方面。
    说不准连皇权制度都要改革!

第七百八十三章 复盘

    黄昏一番话,说得朱棣忧心忡忡的离去。
    朱棣不得不重新思考,大明按照黄昏的时代商行这么折腾下去,到底是好是坏,他说的那些改革,很多东西都让朱棣感到恐惧。
    现在停止还来得及。
    不说全盘否定,至少否定那些让朱棣感到恐惧的东西。
    比如……
    朱棣在回去的路上想了很久,发现黄昏现在做的事情,好像没有让自己恐惧的东西?
    医疗改革带来了粮食危机。
    但红薯的出现解决了。
    火器提升……
    这是大明受益,历史上历代君王最难啃的漠北,被自己一举打下了鞑靼,按照趋势发展下去,兀良哈和瓦剌归属大明疆域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货币改革?
    货币改革目前来说一切良好,因为用宝钞取代金银,现在大明境内的各项涉及到货币的事情,运作起来都方便了无数倍。
    貌似也是好事。
    农业改革?
    推广红薯这些西洋作物,能解决粮食危机,这哪是朱棣恐惧的事情,更是他期待的事情。
    仔细一算,朱棣恐惧的是教育改革和土地改革。
    教育改革,牵扯到全天下读书人的利益。
    土地改革,牵扯到全天下的地主的利益。
    这基本上就涉及到了整个大明高级阶层的利益!
    朱棣明白一个道理:皇权很大,但再大的皇权没有读书人和地主、世家这些高级阶层的支持,改朝换代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所以朱棣有些恐惧。
    在这两件事上,他不敢相信黄昏,也不敢举国之力去施行改革。
    可是守成的话……
    已经改革导致的人的改变,包括思想和经济以及需求,都会和守成的经济、思想和利益产生矛盾冲突,最终升级为阶级的社会的冲突。
    那一天……
    朱棣想到这里打了个寒颤。
    会动乱!
    怎么办?
    朱棣开始茫然了,他不知道今后还应不应该让黄昏继续改革下去。
    ……
    ……
    黄昏终究不是朱棣肚子里的虫,或者说他高看了朱棣的魄力,毕竟朱棣再怎么是永乐大帝,可朱棣要面对的事情,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黄昏送走朱棣后,回到书房,摆开笔墨纸砚开始复盘,清算他已经做了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将要去做的事情。
    不包括郑和下西洋、内阁成立这些历史上必然会出现却因为黄昏的出现而提前那么一年半载的事情:那些是仕途操作。
    黄昏复盘的是他能为这个大明的进步能做的事情。
    第一,已经做了的事情。
    1、火器研发、改革。
    神机营已经成了规模,火器还在源源不断的制作生产,目前军器院那边生产出来的火铳、大炮,已经足够武装八万万人,没办法,现在的大明就是这么有钱任性。
    接下来要做的是利用火器研发所和军器院,将资源和人力优化联合,主要攻坚改进、提升火炮和火铳,让这两种火器成为真正的热武器。
    火炮一个是改进发射流程,二个是改进炮弹。
    火铳也一样。
    2、医疗改革。
    在医院方面一步到位,要在全国大小城市建立公立的医院,只不过这个事情需要工业和经济的支撑,所以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其次是在发展中成药的同时,开始抗生素这类西药的研发和生产制作。
    不应该说西药了。
    就是中药!
    这方面还需要自己投资去做,只不过也得和医疗改革司那边合作,利用国家层面的力量,要不然只靠时代商行会走很多弯路——毕竟国家有更多的人才和资源。
    也就是说,在忙过这一段时间,需要建立一个医药公司,全力研发抗生素之类的速效药,同时大力研发、提升中医水平,发展中成药产业。
    3、货币改革。
    这个只需要查漏补缺,强化、健全各种货币政策,确保纸币系统健康、安全、优良的继续运转下去,最终让大明宝钞成为全球货币。
    这是个漫长岁月的事情,需要配合殖民手段推行。
    4、农业改革。
    实验田那边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培育外来物种,同时大力推广红薯、花生、苞谷等作物,确保大明人口暴增下不会出现粮食危机。
    农业部要在这个改革中扮演最为重要的角色。
    5、域外建设。
    这个分国家层面和私人层面。在国家层面,交趾、八百大甸和鞑靼,大明商行大力投入资金,广修官道,分行进驻拓展各行各业的业务,发展当地经济,并由朱棣的圣意为锋芒,在这三地兴修学堂,开始文化入侵,做到最终同化。在私人层面,鞑靼区域自己掌控了的失捏干和马儿哈咱,还有呼兰巴特的一千蚍蜉义从,并在交趾那边组建一支三千人的蚍蜉义从,接下来还会在八百大甸招募蚍蜉义从。
    这几个操作下来,不仅这三个区域未来很可能成为中原王朝永久的属地,自己也有了极大的资本,让时代商行走出大明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这是已经做了的。
    黄昏继续复盘正在做的几件事:
    1、应天全城铺设电网。
    2、全国推广红薯。
    3、清缴白莲社。
    4、拆分明教。
    5、将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赶出大明疆域,让他们作为大明臣子去管理殖民地。
    仔细想了下,正在做的好像就这五件事。
    嗯,还得加一点:杀纪纲。
    这个事情必须继续进行,要不然有纪纲的阻挠,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都可能要走很多弯路。
    貌似还有一个,想办法把该吃的几个肥肉吃了,比如徐家四妹,比如小宝庆,比如唐赛儿,如果可以的话,阿如温查斯也是可以的。
    继续复盘将要做的事情,这个就很多了,复盘主要是心里有个数,比如以后必然会进行的教育改革、土地改革。
    同时要准备工业方面的事情,比如有轨马车的改进,火车的研发,尤其是发动机和石油工业,必须开始准备。
    未来战争,在飞机没出现的情况下,坦克才是王道。
    而要发展坦克,发动机和石油是必要条件。
    所以得准备。
    有了发动机,就能开始发展坦克、汽车、巨型轮船甚至飞机,这也是为殖民做准备,而这个发动机工业,黄昏还没去弄。
    没办法,这个技术要求实在太多,需要的是一整套的工业体系。
    所以黄昏打算先弄蒸汽机。
    这个可以单点突击。
    有了蒸汽机,那么火车、巨型轮船就有可能实现。
    复盘到这里,黄昏放下笔,仔细来回的看,知道了当务之急:耗费巨资,建立研发蒸汽机的工坊,同时要求应天的炼钢工坊,加大力度研发特种钢,如此才能确保蒸汽机的研发要求。
    要知道蒸汽机的重要程度犹在应天研发的水力发电设备之上。
    这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海量的资金。
    但是……
    老子都有!

第七百八十四章 大朝会

    复盘很简单,将已经做了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将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就可以,不过也没有这么简单,需要仔细推演、验证。
    验证已经做了的事情有哪些地方出了错,如何查漏补缺,并吸取经验,尽量确保在接下来的事情里不会犯错。
    但黄昏明白,犯错不可怕。
    就怕不犯错。
    没有真正的圣人,只要是人,做事都会犯错。
    现在错了来得及改。
    在教育改革和土地改革中,真的一点错误都不能犯。
    所以在朱棣走后,黄昏坐在书房里复盘,一直到半夜三四点钟,一直在不断的验证、推演,希望找到之前事情的错误之处,已经在接下来将要做的事情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时间滴滴答。
    黄昏全神贯注,还不觉得怎么样,可已经入秋了,在旁边侍候他的绯春冷得够呛,又心疼姑爷,半夜时分还跑去喊醒厨娘熬了莲子银耳汤。
    当黄昏忙完,徐妙锦已经睡了。
    于是去绯春房间。
    太累。
    只是简单的相拥着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奉天殿。
    今日大朝会。
    朱棣在上朝之前还惴惴不安,昨夜在黄昏那边吃了火锅,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又出现早朝中断的意外,如果真的这样,被史官记录下来,自己这形象传到后世,可就有点尴尬了。
    所以朱棣想快点结束大朝会。
    开始之后,就让臣工们迅速宣布在小朝会上决定了的国家大事,大朝会过去了大半时间,朱棣没感觉肚子有什么不舒服,于是放下心来。
    在没有臣工上奏后,朱棣咳嗽一声,“朕再说个事,诸位臣工看看,此事可行否。”
    众皆洗耳以闻。
    朱棣缓缓的道:“昨日朕去过黄昏在东郊那块实验田里,嗯,这块实验田黄昏已经送给朕,从今以后便由官府来管理。”
    列臣哗然。
    那片实验田说大不大,只有几十亩,说小也不小,也是一笔不菲的产业。
    没想到黄昏竟然说送了就送了。
    只不过众人一想到黄昏如今的身家也便释怀了。
    别看这小子还年轻,说身家的话,如今整个应天,不对,是整个大明都找不到几个可以和他掰手腕的人,是还没有得到公认的大明首富。
    送几十亩地给朱棣拍个马屁,小事一桩。
    朱棣继续道:“这块实验田,诸位大概听闻过了,也大概知道里面种的什么,有番椒、番薯之类的东西,都是从西洋那边带回来的农作物,大家也许会有微议,我大明物华天宝,何必稀罕西洋作物,但有道是有容乃大,我大明神州虽然物华天宝,可也要虚心接受外来的优秀的东西,比如那番椒,它虽然和茱萸子是一样的功效,但它的味道更为纯正,也更适合作为饭菜的佐料。”
    众臣有点茫然。
    太子咳嗽一声。
    提醒父皇,老爹啊,这可是大朝会呢,说国家大事的时候,你怎么说起这些厨房事情来了,这可不是朝堂山该有的内容。
    就那一句:君子远庖厨。
    不说满堂的那些读书等身的文臣,就是那些沙场出身的武将,也没有一个人进过厨房,老爹你作为大明天子,更没有在此刻说厨事的立场。
    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炽。
    朱高炽吓了一跳,立即跪下请罪,“儿臣偶感父皇,乱了朝堂礼仪,还请陛下赎罪。”
    朱棣没好气的道:“有病就治!”
    朱高炽心里松了口气,“退朝后儿臣就请御医诊治。”
    朱棣点点头,给了大儿子台阶下,“你是太子,是要辅佐朕主掌国家大事的,你的身体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全天下老百姓的,你要是糟践自己,天下老百姓也不乐意!”
    朱高炽闻言愣住,有点不敢相信耳朵。
    父皇这意思……
    无形之中更加的笃定了自己的太子位置,隐晦表达了今后不会换太子。
    其他臣子心中亦暗暗凛然。
    只有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已经纪纲等武将心里暗暗发苦,也不知道陛下是不是猪油蒙了心,以前他可从来不会当中笃定说不会换太子。
    这句话之后,朝野之间那些还有想换太子的想法,大概又得消停一段日子了。
    看着朝堂交头接耳,听着嗡嗡嗡的声音,朱棣眼睛微微蹙起。
    在一旁的狗儿大监一看,哟嚯,你们这是不将咱永乐陛下放在眼里了么,咳嗽一声,尖锐着嗓子喊了一句:“肃静!”
    众臣噤声。
    朱棣也没追究这事,反正这都是些狗皮膏药,司空见惯的事情,总不能因为这些鸡毛蒜皮贬官罢,何况朱棣现在也没底气。
    朝堂是真的差人手。
    道:“在那块实验田里,真正重要的不是番椒,而是另外一种作物,也是从西洋带回来的,叫番薯,不过去番化,改名红薯。”
    “红薯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辅食,产量高,种植环境要求低下……”朱棣一番娓娓而来,将红薯的添油加醋说了一遍。
    话音还未落,户部尚书夏原吉出列,“陛下,红薯真有这等习性?”
    作为户部尚书,夏原吉要管的事情很多,农桑是他责内事,户籍也是他责内事,所以整个大明,除了朱棣之外,只有这位尚书知道大明即将面对的问题:随着人口暴增而来的粮食危机。
    这一两年,他为了此事几乎是殚精竭虑,可无论他怎么想办法,都明白一个真相:无论大明如何的有钱,只要不去抢番邦的粮食,要不了五六年时间,大明就要面对粮食危机,到时候很可能会出现大的饥荒,而一旦出现饥荒,则可能出现农民暴动,路有冻死骨的画面将横亘数年之间。
    那时候的大明岌岌可危。
    所以现在的夏原吉明白了一个道理:黄昏的医疗改革其实是把双刃剑,一个不好,就会将大明带着走向看不见底的深渊。
    轻一点,王朝自此衰落。
    重一点,改朝换代!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当老百姓吃不饱饭,则什么都有可能发生,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尽其才

    朱棣颔首,“没错,朕亲眼所见还能有假不成,我知道夏尚书你的想法,这也是朕的想法,朕已经决定,要在全国推广红薯的种植,确保朕的千万子民都能吃饱饭。”
    一位都察院的御史出列,道:“启禀陛下,微臣起于寒门,少时躬耕于阡陌之间,闲暇读书,虽不若凿壁偷光,但亦是花费了别人数倍的时间,别人十年寒窗苦读有今朝,微臣则需躬耕之余读书,才有今日报效家国的机会,所以其实深谙农事,还请问陛下一件事,这红薯虽然生长习性对环境要求不高,但它产量几何呢?”
    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一种作物,随便哪个旮旯里都能生长,但一亩地只有一百来斤,这就没必要全国推广了,因为根本无法解决粮食危机。
    朝堂臣子听这位御史说辞,先还撇嘴,觉得这货有点不识时务啊,这个时候你还来显摆你那大器晚成的出仕史,不过听他说完,倒都没意见了。
    确实。
    说起农事,这位四十岁才中第,十年间便成了御史的老进士,恐怕还在户部尚书夏原吉之上。
    亩产量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朱棣笑眯眯的,“亩产量么,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东郊实验田那边的产量,一亩是三千到四千多斤,若是全国推广,普通老百姓受限于技术和时间,大概产量要低一点,但再怎么低,亩产量也该在两千斤以上,诸位爱卿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罢。”
    奉天殿顿时一片哗然之声。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就算是不谙五谷的汉王和赵王等王孙子弟,也知道这个亩产两千多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今以后,大明子民不会再挨饿!
    不挨饿。
    三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哪怕是富得流油的大宋,都没做到这一点,用句超越时空的观点来说,这三个字还是在十九世纪下叶才实现的。
    一位侍郎出列,“如果真能达到这个产量,还能作为主食,这个番薯难道可以取代水稻和小麦?”
    朱棣摇头,“这当然不可能。”
    人怎么可能不吃米和面粉。
    所以这个番薯产量再多,也不能完全取代水稻,最多就是作为辅食,或者在灾害年岁作为主食,毕竟朱棣深有感会,昨夜吃了红薯后,其实新鲜感过后,胃上感觉不是很好。
    没有大米的那种舒适感。
    朱棣又道:“诸位卿家还有意见没有?有意见的话自己去东郊的实验田去参观,朕心意已决,明年开春之后,将在全国推广红薯的种植,为此朕打算成立一个农业部,将农桑事务从户部剥离出来,专门负责农业事务,按照九寺五监的地位设立,第一任农业部左部长,任命为黄昏,至于农业部其他人手……嗯……”朱棣眼睛一亮,看着先前那位大器晚成的御史,“由郑钧御史权兼农业部右部长。”
    御史郑钧大喜,这个农业部虽然只是九寺五监的地位,但他隐然有种感觉,这个农业部有会像六部一样成为朝堂中枢部门,自己现在虽然是副手的右部长,但黄昏这人不会一直留在农业部,也就是说自己将来很可能成为一位尚书级别的大佬。
    立即行礼,“微臣领旨!”
    朱棣颔首,“蹙尚书,关于这个农业部的结构,你们吏部迅速拿出方案来,郑钧,待吏部那边拿出方案后,你自己亲自去六部、都察院、九寺之中挑选合适的人手,凑齐这个部门……”
    咳嗽了一下,“蹙尚书,看着办啊。”
    这是不放心。
    深恐蹙义给弄一个复杂的部门来,到时候人手又要捉襟见拙。
    蹙义领旨,“微臣知晓。”
    朱棣大笑道:“诸位卿家还有事否,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是把狗儿的工作抢了过来。
    由此可见,今儿个朱棣的情绪是有多高涨。
    ……
    ……
    黄昏没去参加大朝会,请了假。
    其实黄昏出仕这么多年,参加大小朝会的次数并不多,小朝会他还有兴趣,而作为宣布小朝会议论定下来事情的决定的大朝会,黄昏更不想参加。
    反正各种琐碎政事,朱棣都能处理好,自己去了大朝会也就是旁听者。
    没甚意思。
    至于担任了一堆头衔,因为没参加大朝会,是否会影响吏部那边的考核问题,黄昏也从来不担心——除了漠北总府都督佥事,他就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
    吏部那边要降他的级,貌似也很难。
    军器院、医疗改革司、货币改革司这三个部门的职务,黄昏都是必须之人,其他人也做不了他的工作,漠北总府的都督佥事,这个吏部又管不到。
    所以黄昏懒得去大朝会。
    一大早去了一趟时代商行下辖的“电力商行”,着令电力商行改组,重新定名为“时代电网”,并亲自写了牌匾,让人装裱悬挂在公司总部。
    其后召集时代电网的各部门负责人,交代下去,可以推动全城铺设电网的项目了,并让时代银行那边和时代电网接洽,以保证资金的运转,确保时代电网的各个项目正常运行。
    忙完这件事,已近晌午。
    黄昏带着阿如温查斯去临近酒楼喝了点小酒意思意思,然后出城去东郊实验田,就昨晚复盘的内容,把推广红薯的详细步骤和梁大等人商量了许久。
    一天就这么过去。
    在回到黄府时,发现有客人,黄昏知道这个人,但没见过:都察院御史郑钧。
    于是请到会客厅。
    不出意外,果然是蹙义的吏部拿出了农业部的结构文书,而黄昏才知道,原来这位大器晚成的农夫进士,竟然是自己农业部的副手。
    很是欣喜,咱朱老板还是知人善用。
    有这个深谙农事的于是来权兼副部长,自己又可以偷懒。
    郑钧此来,主要是就农业部的人员人选咨询黄昏,黄昏目前在朝中并没有绝对的立场,所以对人选没有任何意见,让郑钧全力主责便是。
    不过最后还是叮嘱了一句,“现在咱们朝堂之上人手紧张,我看了这个名册,人手其实有点多了,会形成冗官的局面,你看着取消三成左右,农业部这边,有十来个人就完全够了,如果不够,你去东郊实验田里,陛下已经将东郊实验田的人员收归官办,从那里找人填入农业部即可,尤其是那个梁大,是个经验丰富又有创新精神的农夫,可以重用。”
    郑钧犹豫了下,“取消三成的话,农业部可就只有十三个人了。”
    黄昏点头,“在精不在多。”
    郑钧只得同意,“那行,我去东郊实验田里抓些人来充填罢,毕竟以后等农业部发展起来了再从吏部要人,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黄昏点头,“你看着办就是,农业部的事情我就基本上交给你了,关于推广红薯一事,我已经在实验田那边安排下去了,你这几日多去和梁大沟通交流一下,这个事情怠慢不得,开春之后,就要在整个应天推广。”
    郑钧弱弱的道:“不知道您打算多久达到全国推广的局面?”
    黄昏有些不耐烦,不过还是想了想昨夜的复盘计划,缓缓的道:“按照我的推演和计划,最多五年左右,红薯就要在全国境内都出现有栽种的田地,尤其是蜀中、云南、贵州一带,最适合红薯种植——这些细节我都给梁大说了,你去找他便是。”
    郑钧识趣,立即告辞。

第七百八十六章 拿捏明教圣女

    昨夜复盘之中,推广红薯一事,随着农业部的成立,随着郑钧的入主副职,基本上就已经落实了,接下来就是敦促东郊实验田改进、优化水稻和小麦的种植。
    杂交水稻这个……
    黄昏是真不懂,只能给他们提一个方向,看有没有那么一丢丢丢丢丢的微渺希望。
    不过随着工业的发展,倒是可以推动农业工业化。
    那样的话,大明只要将鞑靼区域彻底掌控好,再管理好奴儿干都司那边,就能让东北成为大明的粮食基地。
    有一说一,杂交水稻是不得已而为之,吃是一点也不好吃。
    不过在当下时代,若是弄出杂交水稻,是天翻地覆的好事。
    关于应天全程铺设电网的事情,时代电网也会在明日去接洽工部,然后正儿八经的全力推动这个项目,大概也需要两三年才能竣工。
    这两件事解决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三件事:继续拆解明教,清缴白莲教,以及杀纪纲。
    所以简单吃了晚膳后,黄昏对绯春道:“你去西院一趟,通知乌尔莎、卡西丽、穆罕穆拉准备一番,等下随我出去一趟,另外,叫上阿如。”
    绯春:“阿如?”
    黄昏笑道:“阿如温查斯,她是鞑靼人,我怕黄府之外的人歧视她,所以简称阿如,以后你们也这般称呼她便是。”
    绯春哦了一声,又小声的道:“可以不让乌尔莎去不?”
    黄昏不解,“她怎么了?”
    绯春呵呵乐了,又有点酸的道:“她今天忽然有点呕吐,有点像是在……害喜。”
    一旁的徐妙锦闻言,眼睛一亮,“真的?”
    绯春点头。
    黄昏还没说话,徐妙锦就道:“那要好生照顾着。”
    黄昏咳嗽一声,“锦姐姐,我从关外回来才几天功夫,怎么着就有喜了,这事可别张扬,得让御医好好检查后再说。”
    就算从关外回来了睡了乌尔莎,可孕反不会这么快出现。
    妈蛋,难道老子被绿了?
    徐妙锦也愣住,弱弱的道:“是啊,时间对不上呢。”侧首对绯春道:“估计不是害喜,可能就是这几日吃坏了肚子,你明日找个郎中来把把脉。”
    绯春一想也是,捂嘴偷笑道:“那就不用请郎中了,肯定是吃坏肚子了。”
    她一点也不担心姑爷被绿。
    乌尔莎可是黄府所有女眷中,除了小姐和自己外,对姑爷最死心塌地的女子,永远也不可能把姑爷绿了。
    黄昏放下碗筷,“那就让乌尔莎休息罢。”
    走向房间,“绯春你去通知其他人,我回房间里换一身衣衫,要去见明教圣女,还是注意点形象,免得让明教的人小觑了。”
    徐妙锦若有所思,“那个少妇?”
    黄昏心里一哆嗦,回头谄笑道:“锦姐姐你可别乱想啊,我对方娇可没任何想法,今夜去主要是因为应天这边的明教高层现在只有她,我需要她的明教的人帮我做一些事。”
    拆分明教,清缴白莲社,都需要方娇出力。
    徐妙锦格格的笑。
    也觉得自己想多了,方娇已近四十,就算再风韵犹存,夫君也看不上。
    换了衣衫,从房间里出来时,穆罕穆拉、卡西丽和阿如已经在主院门外等他,黄昏正准备出发,徐妙锦却喊道:“夫君,别忘了个事,与弼夫妇之前写过家书,大概会在明后日抵达应天,到时候你是不是抽空去城外十里折柳亭迎接他一下,并为之接风洗尘?”
    黄昏笑道:“好嘞,我们一起去。”
    想了想,再问道:“锦姐姐,你确定国子监那个和于谦齐名的少年叫刘宁然,其母亲是国子监附近坊子里的方娇?”
    徐妙锦笑着点头。
    在比邻国子监附近的鸡笼山的坊子里,有一座不甚起眼的院子,住着一对孤儿寡母,坊子里的百姓虽然不知道这对孤儿寡母的来历,但知道不是普通人。
    那少年可是在国子监的太学读书。
    那寡母虽然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这片区域的官老爷们对她很是客气,甚至有些畏惧,而且还经常有身份不明的人来拜见她。
    更让人羡慕的是,她家那小子在国子监那可是风云人物,被监正大老爷青睐的少年天才之一。
    一灯如豆。
    虽然儿子已经在国子监的太学就读,自己也得到了朱棣的安顿和赏赐,但方娇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依然过着简单日子。
    倒不是她,主要是怕儿子误入歧途。
    儿子刘宁然根本不知道,其实他母亲的房间里,至少放着上万两的宝钞。
    看着儿子刘宁然在灯下苦读,方娇做着绣活,觉得人生如果就这样该多好,自己不是明教圣女,儿子又个是天才,未来的轨迹必然是科举,中第,入仕……
    可惜,自己的身份特殊。
    院子外忽然响起敲门声,方娇听了一会儿,知道是官府的人,若是明教的人,敲门会有暗号,也有些奇怪,这个时候了,官府怎么会来人?
    起身,让儿子刘宁然继续看书,方娇来到院门外,打开门,看着院外那个已经快要记不清模样的青年,讶然,“是你?”
    黄昏呵呵笑着往里走。
    方娇只得让开道路。
    黄昏站在院子里,看着坐在床畔读书的少年,这就是那个和于谦齐名的少年?
    也没什么特别的。
    一样的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一张嘴,但人比人气死人,这少年虽是方娇的儿子,却是不折不扣的人才。
    黄昏笑着回首看着方娇,皮笑肉不笑的那种,“不错,有点读书人的样子了,不愧是和于谦齐名的太学天才。方娇,我今夜来也不和你绕弯子了,直说罢,你的平静日子得来不易,想要守住这宁静,你付出的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而我当下就有事情要你去做。”
    方娇哂笑,“你是陛下?”
    自归顺官府,也就朱棣敢对自己下旨意,其他人谁敢?
    北镇抚司的镇抚使李春都不敢!
    黄昏冷笑一声,“你大可以试试,别忘了,明教不止你一个圣女,还有教主唐青山,还有长老韩长青,没了你这个圣女,我依然能办成我要办的事情,所以你没得选择,也许你认为我在威胁你,那么你可以试试拒绝我看看!”
    方娇沉默了。
    身在京畿,又有明教教众作为耳目,她哪会不知黄昏在朝堂的炙手可热。
    片刻后才问道:“你要我做什么?”
    肯定不是暖床。
    方娇有自知之明,不提黄昏身后那三个明显不是大明人的女子,就是黄府那个徐妙锦,自己再年轻三十年也比不过。
    黄昏道:“两件事,第一件事,我要你以圣女之名,勒令你能掌管的明教势力,以及知会那些你无法掌控的明教高层,让他们的人帮助我全面寻找白莲社的行踪。”
    顿了一下,“白莲社没明教的命好,我要在入冬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清缴白莲社。”
    方娇犹豫了下,“好!”
    清缴白莲社,这其实和明教的利益并不冲突,何况方娇也明白,若是白莲社被清缴了,对明教而言也是好事,以后大明就更不会对明教亮屠刀。
    又问道:“第二件事呢?”
    黄昏眸子倏然阴沉起来,锋芒毕露,浑身充满锐气,“第二件事,你以圣女的名义,并教主唐青山和长老韩长青的名义,命令全国境内所有的明教高层到京畿来议事。”
    是时候将全国的明教彻底解决了。

第七百八十七章 太学双璧

    方娇身上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你要将明教一网打尽?”
    黄昏笑而不语。
    方娇立即拒绝,“我绝对不会成为明教的千古罪人!”
    黄昏哦了一声,看着窗前那个读书的少年,“你说一个少年,已经身在国子监的太学里,身边的同窗都是全国境内的天才,也有各种权贵子弟,如此好的资源,只要将来出仕就有大好前程,若是他知晓的他的前程都毁在了他娘手上,你说他会不会怨恨他娘?”
    方娇脸色骤然刷白,“你敢!”
    黄昏笑眯眯的,倏然转身,伸出手一把拧住方娇的下颔,将她提离地面,话语冷漠而无情,森冷的道:“你凭什么觉得我不敢?”
    方娇下颔被捏着,不由自主的仰视着黄昏,刷白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眸子也微微蹙起,垂落在两腰侧的手微微握了起来。
    只需要一拳。
    方娇确信,黄昏这个姿势捏着她,她只需要一拳,就能让黄昏在地上躺半个时辰起不来。
    微风徐来。
    锵!
    毫无预兆的,阿如温查斯腰间的弯刀出鞘。
    卡西丽和穆罕穆拉不着痕迹的移步,一左一右拦在方娇两侧,然后方娇就听见了阿如温查斯略带口音的大明雅言:“我看牛羊足,一刀就断。”
    你若出拳,也是一刀就断。
    方娇颓然的松开了手。
    黄昏一把将方娇掼在地上……没办法,他没力气了,毕竟不是练家子,方娇虽是女流,可七八十斤还是有的。
    冷笑道:“这里是京畿,浙江承宣布政使孙隽再有势力,也管不到这里,你不用奢望他会为你说话,不过倒是可以告诉你一点,这一次让明教高层齐聚京畿,并不是为了一网打尽,嗯,当然,不听话的人当然是有来无回。”
    方娇坐在地上,喘息着粗气,“你到底想做什么?”
    黄昏笑了笑,“该归顺官府的归顺官府,该另谋出路的另谋出路,当然,你的有恃无恐确实有道理,我再怎么拿捏你,也不可能真的杀了你,更不会对你家的刘宁然出手,毕竟我不能毁了陛下在浙江那边辛苦打开的局面,但是我可以确保,若是你不愿意按照我说的来做,那么清缴白莲社之后,我会顺势清缴其他明教势力!”
    方娇唯有叹气,还能怎样。
    缓缓起来,“好,我会按照你说的做,大概在入冬之后,明教高层会齐聚应天,但我不能确保所有人都听话,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阴谋家。”
    黄昏点头,“这就够了。”
    阴谋家么……无妨,到时候会让京营和北镇抚司告诉那些明教的阴谋家,大明没有你们野心滋长的土壤。
    都得臣服。
    准备带着穆罕穆拉和卡西丽离去,出门之前回头道:“这事暂时不要告诉官府的人。”
    明教归顺官府的人还好,不愿意归顺的,而又确实有一技之长的人,会被自己招募进入蚍蜉义从,所以不能被朱棣知道。
    方娇讶然,“你想……”
    黄昏看了一眼读书的少年,“管好自己的嘴,太聪明的人通常活不久,当然,我确实不会杀你,但不要以为你儿子刘宁然就能出仕。”
    又道:“你不为你自己着想,也该替你那个天才儿子想一下,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相信我,我会还你一个青史留名的儿子,当然,得他有真才实干才行,所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尽你最大的努力,做一个好母亲,保证你儿子读书等身,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说完扬长而去,留下方娇陷入沉思。
    方娇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这个黄昏的能量,一点也不比那个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差。
    她只是无法适应黄昏今夜的行事作风。
    记得黄昏曾经在杭州找到她时,态度很是平和,今夜却有点像过河拆桥,最终方娇喟叹一声,这不就是官场的模样么。
    摸了摸手腕,刚才被黄昏一掼,拧着气了。
    转身却呆住。
    本该在房间里看书的儿子刘宁然却站在身后,眼神平静,“娘,这就是他们官场中人的做事方式么,恩威并施?”
    方娇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
    隐然懂了黄昏今夜的用意。
    回首看向院门外的黑暗里,已经不见人,弱弱的在心底里说了声谢谢。
    黄昏也许是真的要拿捏自己。
    但他没有避开儿子刘宁然,是因为他想让儿子早一点知道官场的做事方式,让儿子今后出仕后少走弯路。
    想到这方娇笑了起来。
    很有些自豪。
    想来黄昏今夜的行事,是因为他听说过儿子的事情了:国子监太学之中,儿子的才情不是一等一的,但其他方面,尤其是为人处世一事上,以及对国家局势的见解上,都一时无俩。
    唯一可以和儿子一较高低的,则是那个同样来自于浙江的十四岁少年。
    于谦!
    当年于家埭事件后,于家埭于族的于谦在其叔父于彦良帮助下,从钱塘来到应天,更是直接进了太学,如今和儿子刘宁然一起,并称为太学双璧。
    方娇思绪未定,却见儿子刘宁然对着黑暗之中施礼:“晚生刘宁然,谢过黄大官人的苦心指点,不过今日你逼迫我娘亲一事,他日还是要请你还个说法。”
    方娇见状越发欣慰。
    然后她听见墙头上传来一声叹笑,“好的,我会转告大官人,请他拭目以待。”
    阿如温查斯一闪而逝。
    追上走远了的大官人,如此这般一说,黄昏笑着说道:“还真得拭目以待,倒是希望这小子有胆量把这事告诉他的好友于谦。”
    今夜为何要一反常态的行事,其实原因简单。
    因为于谦和刘宁然这对太学双璧。
    两个都是读书人,而且能力都很不错,不过两个人又都有点迂,换言之,就是现在这两人现在官场,迟早是个死。
    所以要让他们明白一点:官场这个染缸,是利益决定态度。
    黄昏其实也很惊喜。
    于谦在太学之中的声名鹊起在意料之中,但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太学竟然还出了个和于谦不分上下,能让国子监监正亲自教导的天才刘宁然。
    而国子监监正对这两人的评价只有四个字:治国大才。
    不过更让黄昏意外的是,那位监正在言辞之间,似乎更喜欢刘宁然一点,因为刘宁然的出身,让他见识了太多的人情冷暖。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刘宁然身上还有太多的市井气。
    得改。
    得让他早些适应官场,因为大明真的太缺人了,于谦和刘宁然这样的天才,迟早会走上重要位置,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他们慢慢经历磨难后成长。
    二十岁,太学双璧二十岁就得入仕。

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北镇抚司斗法!

    官大一级压死人。
    如今锦衣卫高层之中,指挥使依然是纪纲,指挥同知是庄敬和袁江,指挥佥事是赛哈智和王谦,南镇抚司镇抚使刘明风,北镇抚司镇抚使李春。
    别看七人之中,己方有五人,可赛哈智这个佥事很重要,掌管着南镇抚司,而南镇抚司又恰好有监督北镇抚司的职权。
    所以李春很无奈,只能拖延时间,希望纪纲听到消息后赶来。
    纪纲确实来了。
    李春公事房外面的北镇抚司缇骑听到里面针锋相对的谈话,感觉事态不妙,立即跑去通知纪纲,纪纲听到汇报后很是奇怪。
    赛哈智这个时候发难,感觉有点不寻常。
    而李春的强硬,也出乎纪纲的意料,一般来说,北镇抚司让南镇抚司审查便是,能出得了什么岔子,李春这样做,该不会是步了庞瑛的后尘,有什么把柄被赛哈智逮住了吧?
    李春还是要保。
    有一说一,纪纲当下对他的几个心腹还是颇为满意,李春的能力也绝非庞瑛可以比拟,北镇抚司在他的带领下,这一两年办了不少漂亮事。
    来到李春公事房,看着脸红劲涨的两人,没好气的道:“都是一卫之同僚,这般脸红脖子粗,传出去不怕别人笑话么!”
    赛哈智和李春急忙见礼。
    纪纲挥手示意免礼,走到李春的位置上坐下,看向两人,“怎么着,赛佥事是要教李春的北镇抚司怎么办事么?”
    这话立场瞬间明了。
    言下之意,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佥事,不论是在陛下那边还是在吏部那边,又或者是在我们锦衣卫内部,你分管的是南镇抚司,不应触及北镇抚司的日常运行。
    赛哈智笑容灿烂,“指挥使说笑了,卑职哪敢触及北镇抚司,只是因为这几年的特殊形势,你我心知肚明,陛下开春之后很可能还会发动战事,至于打谁大家也是心照不宣,所以锦衣卫势必还要出动随行护驾,那么在此之前,南镇抚司就今年的事情提前审查,节约时间为来年的随行护驾做准备,也能更尽职责,同时也能让南北镇抚司的兄弟们过一个放心年,岂不正好。”
    纪纲冷笑一声,“按照往年规矩,年终审核到了么?”
    赛哈智老实答道:“还有一两个月。”
    纪纲哦了一声,“那看来我还没记错,既然时间没到,赛佥事你操的什么心,至于陛下要出征一事,也由不得你我来操心罢。”
    顿了一下,“规矩,就是规矩!”
    赛哈智的笑容慢慢褪去,目光开始冷峻下来,盯着纪纲,缓缓点头,“指挥使说的没错。”
    纪纲和李春心里刚松了口气。
    哪知赛哈智继续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规矩办事,还没到大规模的年终审查,那么南镇抚司就不全面审查北镇抚司的案件了,不过——”
    凡事总有但是。
    李春和纪纲心里一紧,不知道赛哈智还要弄什么幺蛾子出来。
    赛哈智缓缓的道:“不过,规矩就是规矩,南镇抚司的职权,也是规矩,不仅有年终全面审查北镇抚司案件的权力,也有随时抽查的权力,南镇抚司镇抚使刘明风昨夜上报于卑职,说北镇抚司的兄弟们进来有行动,他南镇抚司理应监督,以确保年关之前,这京畿不会因此出什么乱子,导致陛下不开心,指挥使,这个规矩……没错罢?”
    纪纲沉默不语,冷冷的盯着赛哈智。
    赛哈智浑然不惧。
    从陛下靖难之后重用纪纲,起用他为南镇抚司镇抚使开始,他的职责就是掣肘纪纲,哪怕过了十年,也依然如此。
    只不过有那么一点变化。
    赛哈智现在既是朱棣的心腹,也是黄昏的仕途伙伴、战友、共同利益人。
    唯一不变的,敌人还是有纪纲。
    许久,纪纲才看向李春,“你们北镇抚司近来有行动吗?”
    李春吓了一跳,急忙道:“没有。”
    纪纲点头,“那你担心什么,让咱们的赛佥事尽情的查便是,须知你的北镇抚司皆是奉陛下旨意行事,行得正站得稳,何惧小人暗算。”
    李春立即颔首,“好的,听您的吩咐。”
    纪纲看向赛佥事,“赛佥事满意了?”
    赛哈智咳嗽一声,“指挥使,按说卑职不应该说,可也不得不说,你我同朝为官,又在一个卫里,那你虽然是上司,可这么含沙射影的说卑职,似乎有点不妥,卑职权兼南镇抚司,是陛下旨意,您含沙射影说卑职的小人,岂非在影射陛下对您的不信任?”
    争锋相对!
    纪纲心里一跳,心里不由得重视起来,什么时候起,赛哈智这么强硬了,他是得到了什么风言风语么,难道是因为东郊实验田的事情,陛下要对自己动手?
    不至于啊。
    陛下怎么可能因为一块损失不太大的实验田对自己动手。
    不由得多了个心眼。
    如果赛哈智的强硬不是陛下授意,那么他今日这番针对北镇抚司的举动,就应该是站在南镇抚司影子里的那个黄昏。
    黄昏要针对自己了?!
    极有可能。
    可以黄昏的性情,一般是后发制人,不会主动出击,所以难道北镇抚司那边真的出了什么事,让黄昏抓住了把柄?
    咳嗽一声,“赛佥事多心了,是我口误,还请莫怪。”
    赛哈智也哈哈一笑,“指挥使言重了,是卑职太过敏感,也请指挥使不要放在心上,指挥使若是没有吩咐,卑职这就回南镇抚司去交待刘明风,让他的人开始着手办事?”
    纪纲挥手,“去吧,须知我为锦衣卫指挥使,总领全局,若是北镇抚司没有约束管辖的行事,若是出了差池,我也要领责,有南镇抚司的监督,我锦衣卫才能更光明正大而不被人诟病的为陛下办事,所以今后还望南镇抚司那边多秉持公正之心,行事监督之责。”
    顿了一下,“如此,就辛苦赛佥事了。”
    赛哈智哈哈一乐,“卑职不辛苦,倒是辛苦指挥使了。”
    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这两人之间一团和气,实则上只有置身公事房的李春有感觉,置身在两位大佬之间,他只觉手脚冰凉如坠寒冬。
    有杀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