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九十四章 廉颇老矣,李广难封。

    中南半岛的局势瞬间紧张起来。

    这是十五世纪,消息很慢,所以中南半岛这边的消息传递到漠北时,瓦剌和兀良哈已经错失全力出击大明的机会。

    其实不是瓦剌和兀良哈不想。

    实在是没这个能力。

    因为掌控了鞑靼区域的草原,现在大明的战马补充有了极大的进步,是以张辅率领的数万人中,两三万的神机营几乎全是骑军,就算是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军,面对张辅、郑亨和靳荣的三叉戟,也始终无法摆脱。

    漠北战事一直僵持。

    反正大家都耗着,就看谁有钱——朱棣的本意,也是先耗着瓦剌和兀良哈,到时候征讨这两国的时候,他们也会更穷一点。

    打仗就是打经济。

    但中南半岛的战事不能拖——要一击击溃,否则容易陷入这团沼泽中去,毕竟中南半岛多丘陵山脉和丛林,长久拉锯战不利于大明。

    吴哥、占城、大城的兵力进入澜沧!

    共计……约莫八十万人。

    这是实打实的八十万人,当然,中南半岛这些人也学了我中原王朝的一些精髓,比如曹操当年打赤壁,号称八十万,其实根本没有。

    这三国的兵力也都翻倍号称。

    是以在狗儿这边得到的消息,是四国联盟之后,达到了恐怖的一百五十万人。

    对此狗儿不屑一顾。

    就你中南半岛这四国的经济和国立,能支撑得了一百五十万人的后勤和粮草?

    那就见了鬼了。

    吴哥、占城、大城三国兵力进入澜沧之后,和澜沧的兵力形成阵型,开始在各重地驻防,形成一条绵长的战线。

    战争嘛,绝对不是人数对比集团冲锋这么简单的事情。

    八十万人,不可能放在一个战场。

    这会是一场无比巨大,而且时间会绵延一两年的战役——至少在四国联盟那边看来是这样的,如此强大的阵营,双方在战线上将会有上百场的战事。

    一两场的胜败都很正常。

    而狗儿也率领大军,开始突击澜沧国兵力驻防的澜沧江,这是一个战机,如果突破不了澜沧江,就没法改变对方的地利优势。

    中南半岛开始出现零星的渡河战事。

    不知道是狗儿有意为之,还是能力确实不行,渡河战事组织了五六场,竟然输了四场,只有一场赢了,过河了一万多人,旋即钉在一处渡口,形成防线。

    而澜沧的兵力在吴哥、占城和大城的支援下,开始向这处名叫清凉渡的地方汇聚,不敢让大明雄师从这处渡口全部越过澜沧江。

    于是大明这一万多人陷入死战。

    这处渡口也成了绞肉机。

    而在交趾那边,李景隆还在疲于奔命的平叛,八百大甸的徐辉祖和沐晟两人,也陷入农民起义的僵局之中。

    看起来,大明在中南半岛没有什么优势……

    但这是看起来!

    大明京畿应天城,兵部尚书金忠及左右两位侍郎乃至于兵部上下官吏,几乎都是彻夜不眠的留在兵部,随时等待陛下旨意。

    五军都督府那边也是一样。

    有一说一,虽然说当下的困顿局面是大明一手打造出来的,看起来有点像作死,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丝毫不慌。

    甚至户部那边也一样,因为户部最清楚咱们朱老板的账上有多少钱了。

    只要有钱,打仗就不难。

    但是其他部门就不一样了,大部分的读书人对军事都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一听四国联盟对外号称的一百五十万大军,一想到狗儿只有三十万,就觉得咱们大明输定了。

    是以朝野之间,气氛紧张得很。

    这些日子一直在忙于大明工业化进程的黄昏,最近几日也放下了手头的事情,每天都主动跑到乾清殿去听朱棣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

    涨知识的时候嘛。

    还是要想办法提升一下自己的军事水准。

    这一日乾清殿中的小朝会来的人极多,六部尚书及其左右侍郎,内阁首辅胡俨,五军都督府各大要员,齐聚一堂,加上汉王赵王和太子。

    还加上一个一看就是打酱油的东厂提督、内阁辅臣黄昏。

    不过让大家意外的是,朱棣竟然一直没说话,任由大家这么等着,许久之后,内侍康宁搀扶来一个老和尚后,大家才恍然大悟。

    竟然忘记了这么一个人。

    老和尚当然不是姚广孝。

    姚广孝此刻在凉固,提携刘宁然和于谦两位太学双璧,也负责给狗儿进行军事参谋,而整个大明有资格站在乾清殿中的老和尚只有一个人。

    鄱阳湖水战曾经孤船凿阵。

    如果没有常遇春那一箭,这个人就能让大明胎死腹中,没有常遇春,只怕这人就将大明开过太祖斩于刀下了。

    老和尚张定边。

    元末明初第一猛将!

    他一直在建初寺,今日朱棣一大早就让内侍康宁亲自去接他——张定边的精神极好,丝毫不比老和尚姚广孝差。

    进殿之时,就见朱棣从御书桌后面走出来,快步上前,一把拦住欲要行礼的张定边,“老将军无须多礼。”又转头对一位内侍道:“给老将军赐座赐茶。”

    众皆愕然。

    谁都没想到,陛下竟然有在这个时候启用张定边的意思。

    张定边是猛将没错。

    可他没归顺大明。

    而且猛将,不见得就是名将,他当年孤军凿阵,在众多军事大家眼中看来,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注定是要失败的。

    但只有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人知道,张定边不仅是猛将。

    也是名将。

    当年他孤军凿阵太祖的水师旗舰,其实战略极其高明。

    但他们也还是不解:廉颇老矣,李广难封。

    张定边都九十多岁了,还能有什么超越常人的军事见解?

    只怕已经老糊涂了。

    张定边也很是不解,他实在没想到,朱棣会在这个时候召见他一个九十多岁的朽木,尽管张定边知道自己还是能清晰的看透中南半岛的局势,但朱棣愿意相信自己么?

    自己可是九十五岁了!

    比廉颇更老。

    还能吃饭,但绝对不能打仗了。

    朱棣待张定边坐下后,这才回到御书桌后坐下,对众人道:“局势,我已经给诸位说过,康宁也在来时路上给老将军说过了,现在朕听听你们的意见。”

第八百九十五章 最可爱的人

    敏而上学,不耻下问。

    上学下问,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黄昏站在角落里,本来打算多听多看,少说,不过看到张定边来,又听朱棣这么说,实在忍不住,轻轻碰了碰身边一位四十岁左右到侍郎,“这位,陛下这话说什么意思,中南半岛的战略意图不早就确定了么?”

    这位侍郎一脸随和,看向黄昏小声道:“我叫陈洽,耳東陈,三点水一个合的洽。”

    陈洽一看就知道黄昏不认识自己。

    倒不是说自己一个兵部侍郎官职不够大,兵部右侍郎,再进两步就是尚书,说不准运气好一点,一步到位。

    论官职,兵部右侍郎在等级上还要高于东厂提督。

    不过陈洽并不生气。

    整个京畿朝野臣子谁不知道这位大官人比咱们的陛下还忙,在他眼中,恐怕还真的只认识六部尚书,并不是说他不敬重侍郎,只不过黄昏和六部之间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找尚书敲板。

    所以陈洽很是善意的提醒黄昏。

    不是怪罪。

    只是想让两人接下来的交谈不那么尴尬而已。

    陈洽的笑让黄昏如沐春风。

    顿生好感,“陈侍郎见笑了,是我失礼,还请不要见怪,改日有空,请到我家中来喝两杯,到时候咱俩不醉不归。”

    男人嘛,最容易在酒桌上培养感情。

    而且黄昏不认识陈洽,但听过这个人,洪武年间因为擅长书法被举荐入仕,也就是说,不是正儿八经的进士,但却是个大孝子。

    陈洽父亲戍守五开去世,陈洽去奔丧,正值蛮人反叛,道路阻塞,陈洽冒险间道而行,终于背着父亲遗骨回来。

    孝顺的人,人品都不会差。

    所以黄昏愿意抛出一根橄榄枝。

    陈洽闻言笑道:“喝酒的话,陈某就谢过大官人的厚爱了,喝茶倒是可以,喝酒误事——”轻轻咳嗽一声,继续道:“大官人是疑惑陛下为何要在今日小朝会重新议定中南半岛的战略吧?”

    如今对那片区域统称中南半岛,已被所有人认可。

    听说还是眼前这位大官人提出来的。

    陈洽其实很钦佩,如今这位大官人做的事情,几乎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冶金、交通、金融等诸多部门,关键是他的观点和知识、能力都是以往不曾有过的。

    堪称全才!

    陈洽不是因为科举入仕,也不是酸乳,没有文人相轻的毛病。

    所以他反而很钦佩黄昏。

    黄昏点头,“是啊,战略不是早就定下来了么,等四国联盟兵力齐聚之后,就让狗儿率领大军,在徐辉祖、沐晟和李景隆两部的配合下,形成三叉戟攻势,一举扑灭四国联盟有生力量,然后接管这四国的政权,再设立布政司,将中南半岛纳入大明疆域之内。”

    陈洽笑道:“是的,这是最基本上战略,但这个战略的施行还有很多细化的事情,比如现在的状况,狗儿大监率领大军在争渡澜沧江,按说,狗儿驻扎凉固数月,早就该对渡江战事有所准备,不可能出现当下这种焦灼局势才对,但为何出现了,这里面的深层次意思,就值得咱们想一下,想不明白,就浪费了狗儿大监的深意,想明白了,则此次平定中南半岛,事半功倍!”

    又补充一句,“以某的理解来看,狗儿大监实在是一枚帅才!”

    一脸诚恳。

    看得出来,陈洽是真的被狗儿折服了。

    恍惚咳嗽一声,“给我说说?”

    陈洽看了一眼,发现陛下在认真听五军都督府某位右都督的意见,于是压低声音对黄昏娓娓而谈:

    “当四国联盟后,一场绵远战役基本上板上钉钉,这决定了整个中南半岛在今后数十年的局面,是依然散沙一盘,还是纳入我大明疆域成为一个铁板,都看这一场战役的走向。”

    “但是,我大明目前在中南半岛的兵力布置有点尴尬,狗儿大监率领近三十万人在澜沧境内,曹国公李景隆率领几万人在交趾,沐晟和徐辉祖则在八百大甸,三线兵力,中路最盛,但偏偏没有一个统一指挥调度的总兵,也就是说,狗儿大监喊不动曹国公李景隆,也喊不动沐晟和徐辉祖。”

    黄昏趁机插了一嘴,“这是肯定的,狗儿大监地位还没到,官职上,陛下也没给他这个权力,毕竟三线兵力相距有那么远,而狗儿要想调度四十多万大军,恐怕能力上并不够。”

    狗儿再大才,也不可能达到韩信那个层次。

    不能多多益善。

    也许三十万就是他的极限了。

    恐怕朱棣也深知这一点。

    要知道整个历史上,能统一调度三十万大军的帅才,也是屈指可数,韩信那样的人,毕竟是千百年才能出一位。

    不要认为调度三十万大军很简单,历史上各种号称百万,实际人数恐怕也就二三十万。

    三十万人,各有心思。

    要想将三十万人的部队了若指掌,并且有效调度,真的需要极高的军事能力,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据黄昏个人认为,整个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调动大军最为神奇的一着棋,应该是四渡赤水。

    绝对是惊艳千古的奇谋奇才。

    黄昏看过四渡赤水的动画演示图,当时就被震惊了,立即认为四渡赤水在五千年历史中无数次战事里,绝对排名第一。

    没有任何人能超越这一次军事调度。

    韩信都不行!

    所以,中华在那百年黑暗之后,有那么一位人出现带领中华走向光明,真的是这片神州的幸运,论军事能力,那位绝对比拟甚至要超过韩信的。

    仅仅四渡赤水,便可说千古第一。

    这就不提那古往今来最强的逆袭了——可以说,那位率领中华走向光明和辉煌的道路,甚至比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更为艰难也更为传奇。

    明太祖朱元璋面对的是陈友谅这些人。

    而那位面对的不仅有来自老毛子那边的掣肘,还有美利坚支持武装的数百万连牙齿都武装了的精锐敌军,在兵力上的劣势简直不可想象。

    但就是这样,硬生生让中华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所以黄昏清楚,在他那个年代,提起那位,绝对没有一个人不尊崇,当然,在二十一世纪的和平幸福里,没人忘记那些在那些用鲜血捍卫国土,用生命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的先烈。

    黄昏曾去参观过***英雄的纪念馆。

    一座魁山,英雄长眠山脚。

    凝视一县之地。

    华夏儿女,洋洋而来,多少红领巾在那座英雄雕塑前,回望先烈展望未来。

    中华,之所以是中华。

    就因为有这些脊梁,是他们用他们的信仰、毅力和献血,以大无畏的精神,让中华傲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为了这群人,为了那群红领巾,我黄昏似乎还可以做的更多。

    在死不辞。

第八百九十六章 摆在朱棣面前的难题

    扯远了。

    黄昏收回心思,问道:“这和狗儿在澜沧江焦灼的战事有什么关系?”

    陈洽低声道:“狗儿大监有全局战略眼光,他知道他的一时胜败并不重要,只要他还没动用神机营,他在澜沧再多都败事都不影响大局,所以在渡江战事上,他也一直将神机营藏着,这不仅是保存力量,也给敌军心理压力。”

    因为四国联盟知道大明有神机营。

    也知道大明在澜沧战场上投入了神机营,但神机营一直没出现,就能给敌军主将莫大的压力,这样敌军主将不论在任何一场战事里,都不敢倾其所有,必须保留有生力量来抗衡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神兵天降的神机营。

    这也算是一种心理战法。

    “但最重要的是不是给敌军主将压力,而是营造战机,要想一举攻破四国联盟八十万大军,以狗儿大监三十万的兵力,需要绝对完美的战机,否则要想以少胜多,几乎是不可能,就算最后能击溃这八十万,我大名雄师的战损,也是狗儿和陛下都无法接受的,所以狗儿大监选择了在渡江战事上韬光隐晦,和四国联盟形成胶着战事。”

    “目的么,很简单,把重要的战略意图留给应天这边,由陛下来决定。”

    陈洽娓娓而谈,显然对中南半岛的见解分析极为透彻。

    黄昏很是意外,想不到我大明一位兵部右侍郎就能有如此见解,确实人杰地灵,须知此刻兵部左侍郎的位置宣着,右侍郎陈洽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

    没办法,兵部左侍郎现在在顺天行部,和户部左侍郎一起,配合行部负责漠北战事的后勤,所以应天这边兵部户部的琐碎事宜,都由两位右侍郎负责。

    没办法的事情。

    现在的大明,人手实在是太紧缺了。

    黄昏问道:“什么战略意图还需要重新决定,之前不早就定夺好了么?”

    四国联盟了,那就打啊。

    这是最早就和朱棣商定好了的利益,利用四国联盟的机会,一举平推掉中南半岛,再设立数个布政司,然后扶植摩诃黛维成为大明的代言人。

    陈洽笑道:“登山道路会有很多条,我们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一条,当下的局势,就出现了两条最好的道路,狗儿大监不敢擅自定夺,所以在拖延战事,等待陛下的抉择。”

    黄昏刚想问,兴许是陈洽的声音稍微大声了一些,被朱棣听见了,颇为不悦,目光越过人群,盯着两人,“你俩话很多?那陈洽,你来来说说看,中南半岛那边,应该如何选择。”

    陈洽看了黄昏一眼,微微苦笑。

    黄昏咳嗽一声,压低声音,一脸捉狭幸灾乐祸,“简在帝心啊,陈侍郎,我看好你!”

    陈洽立即上前,“回陛下的话,刚才微臣和黄提督两人一直在商讨,狗儿大监在中南半岛那边营造的局势其实就是在等陛下抉择,是要聚合兵力平推四国联盟的八十万大军,还是以狗儿大监为诱饵,将八十万大军拖在澜沧江附近,然后由徐辉祖、沐晟、李景隆三位趁机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吴哥、占城、大城这兵力空虚的三国后方给推平,然后对八十万大军形成包围圈。”

    这话很狂。

    大明最多不超过四十万人,却要包围对面的八十万大军。

    朱棣很是欣喜,“陈侍郎不错。”

    能看出中南半岛的局势,不愧是朕的兵部侍郎。

    兵部尚书金忠趁机笑道:“陛下,陈洽侍郎平日里虽然韬光养晦,但微臣深知其素有大才,虽然不擅厮杀,但却可谓一儒将,有帅才。”

    这是趁机举荐陈洽。

    朱棣很少欣慰的点头。

    看看,看看,这就是朕的朝堂,金忠作为兵部尚书,陈洽要是出头了,很可能会抢夺他的兵部尚书,但金忠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极力举荐。

    由此贤良臣子,我大明岂能不兴。

    点点头,问道:“陈洽,那么以你观点来看,是应该三线攻击四国联盟八十万大军,击溃之后,再顺势进入吴哥、占城和大城,还是应该先去击溃这三个后防空虚的国家,再围攻八十万大军?”

    陈洽略一思索,“皆有利有弊,看陛下定夺。”

    朱棣嗯了声,“说说利弊。”

    陈洽道:“若是三线进攻四国联盟八十万大军,这是正面厮杀,战事一定会无比惨烈,我大明有神机营这等利器,获胜只是时间问题,但战损会比较大,这是弊端,但好处却是一旦击溃这八十万大军,那么四国联盟的心理防线将彻底崩溃,之后就可以兵不刃血将这四国纳入我大明疆域。”

    “若是狗儿大监在澜沧江牵扯着四国联盟八十万大军,李景隆、沐晟和徐辉祖趁机分兵三路,攻克吴哥、占城和大城的王都,这会很简单,因为敌人后防兵力空虚,而且他们想不到,因为这两路兵力还陷在平叛战事中,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吴哥、占城、大城王都被破后,四国联盟的八十万大军中大部分成了亡国之兵,即哀兵,然后哀兵也是最可怕的,在国破家亡的亡国之恨下,狗儿大监那边恐怕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就是最后的围杀之战,战损也会无比的恐怖。”

    顿了一下,“这就是狗儿让陛下抉择的原因,如此重大的战略举动,狗儿大监不敢定夺,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别说狗儿,谁都担不起。

    因为无论哪一种,战损都可能达到十万以上。

    朱棣点头。

    陈洽的眼光确实不错,他说的,也恰好是自己想的和担心的,而且这也确实是狗儿在渡江战事上焦灼的原因。

    看向重臣,“你们认为我们应该选择那一条方案?”

    兵部尚书金忠立即道:“微臣选择第二条,哀兵虽然可怕,但是我们可以采用怀柔政策来软化他们都战意,甚至在占据四国王都后,用那些王室成员那说服八十万大军放弃抵抗。”

    太子也道:“儿臣也以为然。”

    汉王朱高煦嘿的一声,“儿臣倒是认为第一条比较好,光明正大的击溃四国联盟八十万大军,其后几乎可以再无战事的统一中南半岛,而这一仗一旦大获全胜,我大明雄师的威名将名扬四海,从今以后再征漠北、西域这些国家,雄师威名之下,可减少更多的战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也言之有理。

第八百九十七章 强势,更强势的大明!

    群臣议论纷纷。

    能在此刻齐聚乾清殿开小朝会的人,哪一个没点能力,可以这样说,此刻乾清殿中的人,就是这整片亚洲大陆最优秀的人群之一。

    关于这两条战略,除了某个东厂厂公,其余人都清楚它们的利弊。

    但抉择下来是很难的。

    第一条战略,有点费时费力,而且不怎么符合兵家大道,兵者诡也,第一条几乎毫无兵家谋略而言,就是倚仗国力和兵力,强势横推。

    第二条战略,则是最为传统的谋略之术。

    两条战略殊途同归。

    但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

    而战损也会不同。

    只不过最终目的都是一样,而且也必定能够达成。

    朱棣的犹豫就在于这里。

    朱棣虽然是马背上的皇帝,他其实也很想亲自帅兵去征讨,但没办法,现在大明的摊子铺得太大,他必须在京畿掌控全局。

    这对于朱棣而言是件很磨皮擦痒的事情。

    但只有黄昏知道,这是好事。

    朱棣只要少去沙场,那么永乐年号可能就不止二十二年,甚至可能达到三十年,这对于自己想要打造的盛世,是好事。

    永乐这样的天子,可遇不可求。

    太子朱高炽太软。

    太孙朱瞻基虽然像朱棣,但毕竟不是朱棣,而且朱瞻基玩心更大,朱瞻基也不可能达到朱棣那般高度,所以黄昏更喜欢跟在朱棣混。

    直男还是更喜欢和直男在一起。

    既然朱高煦都表态了,朱高燧也不会臧着掖着,大声道:“儿臣也认为皇兄的意见比较好,既然反正是要打的,那就不遑用一场战事打出我大明的威势来,达到威加海内的气势,以后征讨西域和漠北,也能让敌军望而生畏,拥有心理上压倒性的优势,父皇若是担心狗儿大监力有未逮,儿臣愿意和皇兄一起前往中南半岛,披甲上阵,亲自在前线厮杀强敌!”

    这个表态很明智。

    没有说什么去中南半岛帅兵,而是亲自上沙场杀敌,意思就是告诉朱棣,我们愿意去当马前卒去当先锋,父皇你不用担心我们去了中南半岛会经营自己的势力。

    朱棣颇为意动。

    但还是没有决定下来。

    他看向张定边。

    这就是今天请张定边前来的意思。

    张定边在来时的路上就听康宁说过中南半岛那边的局势,再听陈洽这么一说,也明白了过来,此刻看朱棣看向自己,略一沉吟,“草民老朽,不敢言朝堂大局之势,然草民老朽于暮堂之时,常思过往,但念及鄱阳湖一战,每有感想,草民当年真是一往无前战无不胜乎,非也,实在是当时孤军凿阵,威势所在,才有当年一舟破浪的壮举。”

    这话说得很隐晦,也很艺术。

    先说自己老朽了,不敢说国家大事,但接下来又追忆过去。

    但张定边过去最辉煌的一战,就是鄱阳湖孤舟凿阵,差那么一丢丢就把太祖朱元璋给斩了,可这种事你现在也不能说。

    要不然朱棣面子上过不去。

    你当着朱棣的面说老子当年差一点就把你老子斩了,朱棣不要面子的么。

    所以只能说些有的没的。

    但意思很明确。

    就是告诉朱棣,我当年之所以一往无前不可阻挡,就是因为威势所在,所以才能差一点把你老子给斩于刀下。

    意思就是说,威势很重要。

    再简单一点就是告诉朱棣,张定边选择第一条战略。

    强推!

    朱棣懂了,也很欣慰。

    张定边果然还是懂事的。

    听到张定边这么一说,朱棣心中也有意了,确实,站在君王的高度,眼光不能只落在中南半岛这一个地方,要看全局。

    诚然,第二条战略有可能会减少一些战损。

    也是过去朝代里那些名将最擅长的谋略战法,怎么看都是最优选择,但是这对于朱棣而言,却不一定,毕竟朱棣心知肚明,当下的大明,是真的有可能要走元朝的路子——

    征讨铁骑能抵达的所有疆域!

    那么就要树立起大明的威势来,这样在将来的战事中,才能拥有压倒性的心里优势……敌军恐惧,而己方士卒信心爆棚。

    这一上一下之间,军心的差距就极大了。

    由此带来的战力差距更是巨大。

    不过朱棣还是没有立即决定,他看向黄昏,问道:“黄提督,你的军事能力虽然让人捉急,不过朕还是想问问你的意见。”

    黄昏沉默了一阵。

    他想起了一场战事。

    美利坚对外的一场战事,当时震惊了整个世界,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原来战争可以这么打,强大国力支撑下,打跨一个国家,竟然只需要几十个小时。

    简直恐怖。

    也就是那一场战事,让美国的战法被世界研究,然后中国也学会了,并且提升了自己,而美国那边却很懊恼,觉得暴露了自己,提升了敌人。

    现在的大明,就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美国。

    但又有不同。

    因为大明不论选择哪一条战略,其他国家都不可能复制:没有神机营,也没有大明这么强大的国力和兵力。

    所以不需要顾及会给其他国家敲醒警钟的情况。

    所以……

    那就无所顾忌呗。

    于是立即道:“微臣的军事眼光确实有些拿不出手,不过微臣认为张定边老将军说的在理,况且古兵谋有曰:上兵伐谋。我们在中南半岛这边的强势平推,看起来是放弃了谋略,选择用武力平推,但是在其他战局之中,中南半岛的平推就是一场谋略。”

    “从此以后,我大明雄师所往之处,面对的敌军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来,就是这样一支雄师,在中南半岛的战事上,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硬是硬生生的平推了两倍于己方的军队,这样的一直雄师,我们打的赢吗?只要敌人存在这样的想法,我们就赢了!”

    上兵伐谋。

    这是一场心理战,目的就是为了给世界营造一种大明雄师战无不胜的形象。

    这个形象一旦树立起来……

    大明雄师不论对阵任何军队,都将拥有心理和军心上的绝对优势!

    所以,中南半岛这边,要选择平推。

    大明要强势一点。

    更强势一点。

    要让其他疆域的国家军队看见大明雄师就心惊胆战。

    朱棣微微颔首。

    没错。

    大明要强势。

    因为……朕的大明,很可能是古往今来最为强大的一个王朝。

    甚至会超过元朝!

第八百九十八章 野心急剧膨胀的永乐大帝

    大明雄师需要在世界诸国面前打出自己的名声!

    朱棣心里仅有的一点犹豫褪去。

    他大袖一挥,神情轻松,“既然诸位爱卿都这么说,那朕就决定了,兵部尚书金忠,汉王赵王,太子,黄昏几人留下,其余人退了吧,康宁,你着人准备娇子,送老将军回建初寺,嗯,去将武夷山贡茶拿几盒给老将军,另外,宣一位翰林院修书过来拟写圣旨。”

    众人退下。

    剩下众人,朱棣问金忠,“如果中南半岛那边的平推战略出现阻滞,需要兵力增援,现有各地卫所的驻兵朕不想调动,兵部这边能否迅速招募新兵训练之后调去中南半岛?”

    这话有点意思。

    明明大明还有兵力可以调动,朱棣却想征招新兵,意图不言而喻。

    要爆兵。

    因为大明有这个经济实力,也有这个人口基数可以爆兵。

    朱棣的野心彻底膨胀了起来。

    要打除中南半岛之外更多的国家,当下大明的军队数量肯定不够,需要爆兵,那么中南半岛的战事就是最好的借口。

    “穷兵黩武”的帽子朱棣不想戴。

    所以爆兵需要正常理由。

    金忠笑道:“微臣这些日子和户部那边接洽比较频繁,只要陛下愿意,微臣在三个月内征召新兵三十万,且不会影响国内的局势。”

    以大明如今的人口和经济,养个一百五十万兵力,勉强可以。

    朱棣嗯了一声,“那你去准备此事罢,户部那边,朕等下会有口谕传过去,让户部全力配合你,军器院那边,朕也会旨意下去,着令全力打造出五万神机营的火器配备。”

    如此一来,大明就有十五万的神机营了。

    金忠大喜。

    如果说现在什么兵最好征召,肯定是神机营,比锦衣卫的征召还要受欢迎一些。

    黄昏弱弱的道:“陛下,军器院那边生产火器的速度,怕是赶不上啊,现在虽然有交趾、八百大甸的铜铁矿资源补充,可毕竟交通不便啊。”

    朱棣讶然,“交趾和八百大甸抵达大明京畿,大部分区域的官道都已经被你的时代商行修成了水泥路,这交通还不便?”

    黄昏有些尴尬。

    搞忘了,所谓的交通不便是相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火车而言。

    于是道:“微臣是说虽然有水泥官道,但仅靠人力和牲畜的运输能力,要运送大量的铜铁矿资源,还是有点慢。”

    难以满足军器院的需求。

    朱棣嗯了声,“这个没办法,只有多在交趾和八百大甸征召民夫了,给他们待遇好一点便是,不至于说我大明穷凶极恶的压榨剥削这两地。”

    黄昏耸耸肩,朱老板你随意。

    等我的火车研发出来,你就不用愁这种事情了。

    毕竟火车不难。

    火车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冶金工艺的水平和蒸汽机,而这两都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且都取得了让人振奋的进度。

    金忠匆匆下去。

    翰林院一位擅长书法的修书过来,朱棣示意他执笔磨墨,开始写一封圣旨,一式三份,分别送到澜沧、交趾和八百大甸。

    大概就一件事:任命狗儿为征南总兵,李景隆为征南左翼总兵,沐晟为右翼总兵,徐辉祖为沐晟的副将。

    很清晰明了的军事人事调发。

    但其中的意味很深。

    简而言之,征南的事情就由狗儿全权负责,从这封圣旨抵达交趾、澜沧和八百大甸之后,狗儿就能权限统筹兵力,开始走上他人间第一狗的道路。

    只要狗儿不笨,他就能明白朱棣这封圣旨的意思:平推四国联盟八十万大军。

    狗儿当然不笨。

    朱棣着人将圣旨送出去后,看向太子,“朕这些日子不去北方了,漠北的战事还是需要有人去压阵,你明日启程去往顺天坐镇。”

    朱高炽立即领旨。

    朱棣看向汉王朱高燧,“沐晟率军去了八百大甸,云南那边朕很是放心,但是西域那边蠢蠢欲动,朕不想让大明面对诸多战事,你明日启程去往陕西,坐镇边境,谨防中南半岛局势僵持下,西域那边出现岔子,另外,朕给你一个任务,在陕西那边后,亲自率领人手去堪舆行军路线图,朕需要一副详细的通往帖木儿王朝的路线图。”

    这话一出,殿中众人震惊莫名,朱高煦不可思议的道:“父皇,您打了中南半岛之后,就要去打西域了吗?”

    朱棣嗯了声,“到时候这件千古功名的事情交给你来主责。”

    朱高煦精神大振,但有些犹豫。

    朱棣没好气的道:“犹豫什么,朕不是用这个当理由让你就藩,朕仅仅是为打西域做准备而已,朕要让你去就藩,也不会去陕西。”

    那边距离京畿有点远,老子怕你搞事。

    朱高煦一想也是,立即领旨。

    朱棣又看向朱高燧,“你大哥坐镇顺天,你二哥去往陕西,你可知道你要去哪里?”

    朱高燧一脸懵逼,“儿臣应该去哪里?”

    除了西域,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去打?

    朱棣无奈摇头。

    愚蠢。

    黄昏咳嗽一声,“赵王殿下,您恐怕要受累去一下奴儿干那边了,要做的事情和汉王殿下一样,派人在长白山脉一带堪舆出行军路线图,您的任务比汉王殿下的要困难一些。”

    从大明进入朝鲜,路线很少。

    长白山脉那边,可以供大军通行的路线很少,而且因为天气的原因,要想打朝鲜,必须开春之后入冬之前。

    抗美援朝时期的惨烈战事,黄昏清楚得很。

    以大明当下的社会条件,要想在那样的局势下作战几乎不可能,所以必须在开春后入冬前,打到三八线附近。

    同时,还得配合海军,这才有打下朝鲜的可能性。

    除了黄昏,所有人都震惊莫名。

    要打朝鲜?

    那可是太祖陛下永不征讨十五国之一,地理条件是一个原因,因为中原王朝要打朝鲜,真的是太难了,而且打下来也不好治理。

    还有个原因,朝鲜一直很听话,没必要打。

    但是,朱棣要打!

    那么到时候用什么借口和理由去打?

    朱高燧只得领旨。

    他心中有点惊涛骇浪,他从没想到,父皇的野心竟然膨胀到了这个地步,然后……他心中倏然想通了,既然朝鲜可以打,日本也可以打。

    打了这些地方,谁去治理?

    当然是他,还有二哥朱高煦。

    既然如此……还和大哥抢个锤子的皇位啊,当个朝鲜、日本的国王他不香吗?

第八百九十九章 一路平推!

    既然不是就藩,两兄弟都没有意见,反正不就藩就行,打仗这些事,咱兄弟俩还是擅长,而且乐意——有一说一,两兄弟从没想过,大明能在父皇手中隐然将有达到元朝巅峰的趋势。

    这是靖难前后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甚至于说,在打中南半岛之前,两兄弟都没敢往这方面想。

    现在却要成为事实了。

    如果大明的疆域真能如元朝一般宽广,朱高煦和朱高燧扪心自问,他俩没有这个治理的能力,只能是老大。

    最后,朱棣看向黄昏,“你愿不愿意去一趟中南半岛跟随狗儿学点东西?姚少师也在那边,他也可以指点你。”

    黄昏果断摇头,“不去。”

    老子就不是搞军事的料,况且老子去了,你朱老板能安心?

    朱棣挥挥手,示意太子三兄弟先退下。

    等他们走后,朱棣才道:“我是真的想让你去中南半岛学习一下,等以后征讨西域,本意是让你当总兵,然后老二来辅佐你。”

    黄昏当总兵,把西域打的越狠,西域那边越恨他。

    这样就算娑秋娜当了西域女王,黄昏也不可能彻底掌控西域,朱棣这一着棋,其实是提防黄昏在西域全面落子。

    黄昏哪想到那么深远,“反正微臣现在是一点也不想碰军事了,术业有专攻,打仗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军人吧,我就在国内继续搞我的工业算了。”

    工业为王。

    社会需要分工,至于在大明疆域之外落子,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

    ……

    澜沧,凉固。

    狗儿身披大红氅衣,腰间配剑,雄姿英发,目光之中闪耀着光彩,拿着从应天八百里加急送递过来的圣旨,笑了。

    站在他左右的房陵和曾庆隆刚才听见了内侍的宣旨,这两位都在仕途摸爬滚打了多年,也是军伍人士,岂能看不透陛下这封旨意的意思。

    房陵问道:“王帅,陛下让您当这个征南总兵,是否是在隐晦的告诉我们,不用趁着吴哥、占城和大城的后防空虚去抄他们都老巢,而是在战场上正面击溃八十万四国联军?”

    不待狗儿回答,曾庆隆道:“陛下应该是这个意思。”

    狗儿颔首,“是的。”

    陛下就是陛下,完美的看出来澜沧江渡江战事焦灼后面,自己透露出来的意图,而陛下也选择了自己最希望的战略意图。

    这一战,大明雄师天下知!

    不过……

    澜沧江这边的渡江战事依然还是需要再压一下,等待神机营的火炮就位,等待李景隆和沐晟、徐辉祖的兵力赶上来,从左右两翼挺进。

    这样中线大军渡江更为顺畅。

    到时候……

    大明三十多万大军,将在正面战场上和四国联军八十万人来一场硬碰硬的战事。

    打不打得赢?

    这个问题狗儿从来没有考虑过。

    因为根本不需要考虑。

    不说战力对比,仅是澜沧国要支撑八十万人的后勤就是个天大的问题,甚至不用打,都能拖垮澜沧国,然后这八十万人就是待宰羔羊。

    但狗儿显然不想用这种方法打败四国联军。

    这样达不到陛下想要的效果。

    狗儿深呼吸一口气,按住腰间长剑,大声道:“传我军令,从今天起,不用再隐藏兵力,也不用再去管四国联军的谍子细作,大军全力上押,驻扎在澜沧江附近,若是有渡江机会,则全力渡江,同时命令神机营提到最前线,命令神机营的火炮部队就位,并调派骑军保护火炮部队。”

    顿了一下,“做好全力渡江的准备!”

    房陵和曾庆隆立即领命而去。

    皆有些热血沸腾。

    男儿仗剑在沙场,何不念想立功青名扬。

    三十多万打八十万。

    正面硬撼。

    如果打赢了,狗儿青史留名是必然的,他曾庆隆和房陵也一样能悬名在这一段史书之中,何况有神机营,没有打不赢的可能。

    狗儿转身,看着不远处在的三人。

    缓缓过去。

    不敢装大,在那黑衣老和尚面前行礼,“少师,大军准备渡江战事了,不知道您有什么吩咐。”

    姚广孝微微一笑,“你做主便是。”

    又对身旁的于谦和刘宁然道:“你俩要准备忙碌起来了,从战事开始,狗儿大监每每打下一座城镇,你俩就要让相应的官员入主其中,负责好战后的事情,并且也要考验你俩之前制定出来的战后治政措施是否合理,无论怎样,你俩必须做到狗儿大监在前征战,后方无一民乱。”

    这是个巨大的考验。

    如果完成了这个任务,于谦和刘宁然两人,回到朝内,就是尚书之才。

    若是完不成……

    那就证明大家都看错了人。

    于谦和刘宁然同时弯腰,“不敢辜负陛下和姚少师的期望。”

    李景隆接到应天圣旨后,交趾国内黎族一手营造出来的叛乱,一夜之间忽然销声匿迹,更让人意外的是,叛军忽然之间就换上了原安南国的盔甲,挂上了大明军旗,人数更是倍增,达到了三万人,跟随在李景隆的大军后面,从交趾和澜沧过接境的地方,强势渡关!

    李景隆很厚道。

    他没有让交趾的本土部队去当炮灰。

    而是让他的儿郎去攻城拔寨,然后让交趾本土部队在后面捡汤喝,可交趾本土部队的将领也有傲气,打了几场仗后,深深的被大明李景隆的胸怀折服。

    于是主动请缨,要当一路前锋。

    李景隆准了。

    于是左线兵线约莫近七八万人左右,开始向澜沧过挺进,在装备和战力的优势下,所接触的战事,几乎没有失败。

    全部大胜。

    一路平推。

    这给澜沧江那边的四国联军给予了巨大的压力,也让狗儿的渡江战事更轻松。

    同样的还有八百大甸那边。

    出乎四国联军意外的是,八百大甸那边不仅有沐晟的云南军马,以及徐辉祖驻守在八百大甸的大明军队,竟然也有先前“农民起义”的叛军。

    叛军摇身一变,也挂大明军旗,配合着沐晟和徐辉祖一路平推。

    平推。

    还是平推。

    所有战事,四国联军几乎没有抵挡之力,哪怕左右两线根本没有神机营,四国联军也抵挡不住李景隆、徐辉祖和沐晟。

    这一刻,世界才知道一件事:

    李景隆不是将门犬子。

    他是战神一般的将军。

    一路兵锋所过之处,四国联军哪怕有着兵力优势,也土崩瓦解如土鸡瓦狗!

第九百章 大战无常

    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不论是在大明,还是在中南半岛,都会有庸才,相应的,也会有人杰,毕竟大明和中南半岛还没有出现跨时代的鸿沟。

    那么中南半岛的将领中,便会有人应运而生,抵挡大明雄师。

    清末的时候,清政府被帝国主义打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死去活来,然而就算在这样的局势下,清政府也出了左宗棠、李鸿章、邓世昌、聂士成、董福祥、冯子材、张之洞、林则徐……等一众人杰。

    那百年黑暗岁月抹不去甲午海战里邓世昌的以死换死。

    后人也忘不了左公抬棺赴伊犁。

    随着大明雄师的屡战屡胜,中南半岛四国联军之中,也涌现了颇多的壮举,其中便有占城国一无名小将,其所在编制被李景隆的骑军冲散之后,收拢残兵约莫一千八百人,面对李景隆骑军的收割冲锋,这位小将率领一千八百的残兵,无惧的面对骑军冲锋,悍然赴死。

    无一逃亡。

    无一投降。

    李景隆一路兵锋所过之处,只管杀不管埋,把这些事情丢给后面进驻城池的文官,但这一次,李景隆亲自率领儿郎,挖了一千八百多座坟,用树木立了一千八百个无名墓碑。

    以大明军队礼节,埋葬了这一千八百的占城士卒。

    英雄重英雄。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无论哪个国家,都有愿为寸土山河而宁死不退者,也有宁可玉碎不为苟全者,当然,也有才敏思慧者,不可能让大明真的百战百胜。

    随着李景隆和沐晟、徐辉祖出兵澜沧,狗儿顺利渡江之后,澜沧王国栋政权从万象向南撤退,最先抵达万象的是徐辉祖和沐晟部。

    沐晟更快一点,他的兵力率先抵达万象城下。

    而此刻大明和四国联军共计百多万兵力在万象那一条横线上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局势,沐晟刚抵达万象,就陷入了四国联军四大将军之一的名叫“糖姑娘”的将军的包围圈中。

    这位将军真名叫棠古尼昂,喊快一点就成了糖姑娘,是澜沧主将。

    之前很软。

    每一次面对沐晟的兵力,都是一战即溃,一溃就跑,所以被沐晟认为叫他糖姑娘真不是一种侮辱,是实在是太符合这个形象了。

    但沐晟错了。

    棠古尼昂之前是所有溃退和软糯,都是为了这最后一步棋:诱敌深入,在万象城设伏,欲要利用兵力优势,全歼沐晟部的六万大军!

    他的战略目标若是达成,云南沐家军就要全军覆没。

    而他的布局实现了!

    沐晟孤军深入,抵达万象时被重重包围,此刻徐辉祖还在百多里后面,受到大城兵力的阻挠,无法及时赶来增援,狗儿大军被澜沧主力阻拦,而李景隆刚刚埋葬了那一千八百多赴死的占城士卒。

    沙场之上,领军之人,绝不会全是庸手。

    四国联军用数万的伤亡,给棠古尼昂换来了一个全歼沐晟六万沐家军的战机。

    沐晟当然不是庸手。

    手握六万沐家军,这可是六万人,不是六千人,很快在万象一带摆开防御阵型,尽管后勤线已经被切断,但不要忘了,大明雄师之中,配备着非常规的粮草。

    方便面!

    随着黄昏不断的研发,现在的方便面已经能更好的储备,所以沐晟在短期内不用担心粮草问题,但他现在也没办法突围。

    敌方兵力太厚。

    沐晟被围困之后,徐辉祖部拼力突进,欲要去增援,无奈大城以优势兵力,借助地势阻挠,加上徐辉祖手上没有神机营,是以进步缓慢。

    李景隆则是完全不管沐晟,只管盯着他那一线的敌人,缓步推进。

    一个字:稳!

    一点也不像靖难时的李景隆,在中南半岛的李景隆,绝不求功,他只做一件事:一寸山河一寸山河的挺进,不击溃面前的敌人,绝不深入。

    而狗儿那边,因为有沐晟在万象被困,于是乎正面战场敌军兵力的部署便清晰的出现在了沙盘之上,狗儿率领大军有的放矢。

    连连建功。

    棠古尼昂虽然围困住了沐晟,但同时也暴露了围困沐晟大量兵力的位置和人数,换言之,双方在万象城这边都已经明牌了。

    至于这一次明牌谁能赢,就看沐晟能坚持多久。

    随着狗儿的不断大胜而推进,棠古尼昂终于明白过来,沐晟的孤军深入其实就是大明的计划,目的就是让沐晟的六万兵力在万象掣肘住四国联军的十多万人马。

    现在都胜负点就在于:狗儿能否尽快的扫清暴露了的四国联军兵力和沐晟的六万人行成犄角形势,棠古尼昂能否在己方兵力崩溃之前全歼沐晟。

    谁先达成,谁就赢了。

    棠古尼昂有兵力优势。

    狗儿有神机营的战力优势。

    而沐晟最苦逼……只有方便面。

    中南半岛的战事骤然白热化,每天都在死人,或者说,每时每刻都在死人,战事的惨烈,远不是字面上几个形容词可以刻画出来的。

    每一天,双方的阵营中都在沙场中上演着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一个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和兵力优势。

    一个占据着科技和时代优势。

    至于正义什么的,在沙场之上从来都不算是正儿八经的条件,在你眼中我是侵略者,在我眼中,我是理所当然。

    没有谁是绝对的正义。

    战事炽热无比。

    沐晟,不愧是沐晟,哪怕是身陷重围,可六万沐家军绝非草包……当然,肯定也是有的,比如在被围困的第八天后,就有沐家军士卒出营投降,约莫六百人。

    然后……

    棠古尼昂还没反应过来,这六百人就被负责那片区域的大城将军给砍了脑袋,悬挂在高杆上向沐家军示威,想要击溃沐家军的军心。

    棠古尼昂跌足长叹,仰天说了句愚蠢。

    可惜,事情已经发生。

    棠古尼昂已经无力挽回,只能通知下去,今后但有沐家军投降,一点要善待。

    杀降兵,兵家大忌!

    诚然,有时候确实能达到击溃敌军军心的效果,但此刻的沐家军并没有到军心濒临崩溃的局面,你杀了这六百人,反而给了沐家军一个认知:投降也是死,唯有一战才有活的希望。

    棠古尼昂熟读过中原历史。

    他知道一个故事。

    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兵之后,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期间六国再没有投降的事情发生,这给大秦的军队带来了更多的战损。

    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四国联军要想啃下沐晟,只怕要死亡更多的人。

    而这件事后的沐晟也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做梦也没想到,纪律森严的沐家军竟然也会出现投降的情况,还好大城那位将军把这六百人杀了,他要是善待这六百人,后果不敢想象。

    只怕六万沐家军,能有三万人留下来死守都算万幸。

    现在反而因祸得福。

    剩下的五万多人,只有一个心思了:死战。

    才能求活。

    坐镇中军的沐晟开始怀疑这一步战略了:用自己六万人作为诱饵,狗儿这一步棋会不会走错了?

    这一步要是走错了,沐家军被全歼的话,大明雄师的士气将遭受重创。

    打下中南半岛,将遥遥无期。

    所以沐晟知道,自己必须死守,守不住,事后陛下追责此事,狗儿难逃其咎,云南沐王府也要遭受连责。

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有点无敌了!

    围点打援,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战术。

    并不是我们在狙击手电影里看见的那样,只是狙击手的战术,实际上这个战术可以追溯到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

    围点打援战术,梅殷在福建叛乱时,将朱高燧围困在大田,采用过这个战术。

    被徐辉祖所破。

    如今,狗儿在中南半岛的战事之中,采取了一个相反的战术。

    弃子打围。

    这也是围棋里面常用的一个战法。

    所以沐晟的孤军深入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像沐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孤军深入到万象城下去,六万大军被十几万人包围……

    沐晟要是这么弱,他也走不到今天。

    都是狗儿的战略。

    目的,就是利用沐晟的六万人,故意落入包围圈,然后让敌人兵力部署明了一部分,再利用神机营的强势,对包围沐晟的四国联军兵力进行清除。

    只不过这是一步险棋。

    大家谁都没料到,四国联军中冒出来一个棠古尼昂,极有帅才,早就预料到可能出现这种状况,所以围困住沐晟后,立即抽调兵力,在神机营前进道路上,设下厚重的防线。

    又以少量兵力牵制李景隆和徐辉祖。

    意图很明显:要一口吞掉沐晟的六万人,然后再用优势兵力来对战神机营,就算无法吞掉神机营,也要让大明无法彻底击溃八十万联军。

    大明不可能长久的陷入中南半岛的战事里,拖下去,四国联军就赢了。

    但是……

    事情往往有个但是。

    棠古尼昂预算到了大明粮草之中有方便面这等神器,但他万万没想到沐晟那六百降兵会被杀,这带来了连锁反应。

    降兵被杀,五万多沐家军唯有死战。

    是以棠古尼昂用尽办法想要攻破沐晟的防线,付出了惨烈代价,彼此都伤亡惨重,可沐晟依然钉在万象城前。

    沐晟甚至还有心情攻打了一下万象城!

    让四国联军哭笑不得。

    也让大明雄师军心昂扬。

    然后……随着朱棣一道圣旨送递到狗儿的中军大营,狗儿被送圣旨的内侍骂了个狗血淋头,朱棣在圣旨中明确要求,永乐十二年的春节之前,他要看到大明雄师进入万象城!

    狗儿无奈。

    他只能放弃原定的稳打稳进战略,选择尖刀战术。

    狗儿当然有他的想法。

    他其实知道,陛下虽然信任沐家军,但并不是对沐晟没有提防之心,所以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用沐家军作为诱饵。

    沐晟显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为了表达对朱棣的忠心,他也毫不犹豫的去当诱饵。

    朱棣为何前期不做声?

    就是看沐晟这忠心有多厚,会不会放弃狗儿的战略选择突围。

    然而没有。

    沐晟在死守。

    朱棣就知道了,这个时候自己必须表态,给沐家军信心。

    所以他骂了狗儿。

    狗儿也知道轻重,知道沐晟又成功走对了一步棋,自己再想法削弱沐家军,那就真的没有大局观了……毕竟沐家军在这一场被围中,也损失不了不少人。

    而且狗儿也明白,陛下其实也有这个心思,要不然圣旨到来,狗儿就该被去了总兵之职。

    陛下已经腻了。

    那就尖刀切入,将沐家军从泥潭里拉出来。

    狗儿全力出击。

    徐辉祖那边,只剩下一两万人加上两万多的“八百大甸”本地伪军,李景隆那边则是三万大明雄师以及交趾的“伪军”。

    但狗儿的中线有着此次南征的全部主力。

    最为倚重的则是五万神机营!

    五万神机营作为尖刀,在火炮的配合下,开始攻城拔寨,同时一般都骑军和步卒作为两翼,形成钳形,对沿途四国联军展开包抄堵截。

    火炮轰鸣,火铳狂射。

    在绝对火力的压制下,狗儿的中军势不可挡。

    当大明雄师全力以赴,尽管四国联军之中也有棠古尼昂这样的名将,可依然还是无法改变局势——所以就没有然后了。

    神机营的尖刀效果,实在是太恐怖。

    所过之处,一切阻挡都在瞬间崩塌。

    加上这五万神机營中还有大量骑军,这个威胁的面积更大,一旦占下一座城池,那么方圆六十里内,都在神机营一日之间的威胁之下。

    四国联军不得不撤退。

    于是围攻万象城前沐晟部的十几万大军便暴露在了神机营面前。

    沐晟虽然被围,但战场不是这么简单,虽然有近二十万人的包围圈,不可能手拉手密密麻麻的围一圈,而是在重点战略要地驻扎兵力,防止对方突围,这样的情况下,大军过不去,但是斥候是可以游走的。

    所以沐晟很快知道了战局形势。

    出乎棠古尼昂意料之外,沐晟没有率领大军去呼应狗儿神机营的攻势,反而不管不顾,倾尽全力攻打万象城。

    四国联军想要趁机去撕咬沐晟大军的后翼,结果被神机营骑军神兵天降撞了个正着,然后沐晟以攻城付出较大损失,左右两翼被撕咬付出小量损失,最终将近三万二千人进入万象城!

    这一次绵长战事,沐家军战损两万八千人。

    四国联军更多!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

    不存在那种己方不伤一兵一将就拿下战局的情况,相对于这两万八千人都战损,拿下万象城带来的战略意义,哪怕沐家军再伤亡两万人,沐晟都能接受。

    大明也能接受。

    万象城一丢,神机营也兵临城下,棠古尼昂没有办法,知道大势已去,只得率领大军继续南撤,在万象城以南重新构筑防线。

    随着四国联军南撤,李景隆、狗儿和徐辉祖率领大军急忙跟上,在永乐十二年的春节之前,将所有兵力横陈在万象城周边。

    确保阵型可攻可守,同时确保后勤线的稳定。

    也就是说,永乐十一年,大明雄师以少对多,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博弈下,依然占据了澜沧国一半的国境。

    并且占据着绝对优势。

    有点无敌的架势了。

    毕竟现在四国联军的战略纵深已经被压榨到只剩半个澜沧国境,更为重要的是,吴哥、占城和大城的军心已经开始动摇。

第九百零二章 旷世绝俗的新年大礼

    四国联军的崩溃已经是注定的了。

    只差一场杀人诛心的大胜。

    如果狗儿和李景隆、徐辉祖、沐晟能配合着打出一场歼敌十万左右的战事,那么四国联军必然崩溃,之后就可以长驱直入,团灭澜沧政权,再分兵进入吴哥、占城和大城。

    即可统一中南半岛。

    大明朝野内外都是这么想的,狗儿他们也是这么做的,春节期间,大明雄师没有欢度春节,而是调兵遣将,准备来一场摧枯拉朽的收尾战事。

    战争就是这么现实。

    军队的溃败并不是说你全歼它,只要伤亡达到十之三四就可能摧毁士卒的信心,何况还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联军。

    用狗儿不屑的话来说,乌合之众!

    ……

    ……

    中南半岛的平推,已经势在必得。

    漠北那边,入秋之后,瓦剌的马哈木眼看着张辅、郑亨、靳荣的三叉戟率领的大明雄师将他撕咬得无法脱身,入关大肆抢劫一番的想法只得搁浅。

    天气一冷,调转马头回瓦剌了。

    今年对于瓦剌而言,又将是一个更寒冷的冬天。

    但对于鞑靼,却比昨年更好。

    因为大明在鞑靼区域的官道修建得越发完善,因为今年关外的战事,鞑靼牧民用马匹换到了大量的粮食布匹等生活物资,不用担心冬天的寒潮。

    这些事情让毗邻鞑靼的兀良哈羡慕嫉妒恨。

    ……

    ……

    处处张灯结彩,偶尔可闻鞭炮声。

    一派喜庆。

    时代商行已经开始在扎帐,作为时代商行的老板,黄昏本来应该没日没夜的在审核账目,不过他没时间。

    东厂那边初具规模。

    医疗改革司、货币改革司、农业部那边的事情,黄昏都不再掺和了。

    这些事情,就像一个机器。

    一旦启动之后,就能自行运转。

    大明有的是人才。

    黄昏很忙。

    他率领着时代商行下辖的电力商行人员,没日没夜的驻扎在应天城郊外——还没实力在长江主干道上修建水坝。

    所以黄昏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在另外一条小河流上筑坝,这个事情已经办好了。

    一个是在八卦洲,在长江道岔口河道上筑一个坝,这个事情正在推动之中,但要让这个坝成为水电站供应应天城的电力,需要跨域长江修一座大桥,才能确保电力运送。

    问题在于,在长江主干道上修长江大桥,目前的建筑水平,还需要再提升一些,不过这也是迟早的事情,黄昏早就有所应对。

    不仅要在长江主干道上修大桥,今后大明境内的其他大河上,都要修大桥。

    不过这是后面的事情。

    当下的时间,黄昏都在这条名叫九跌河(注一)的河道边。

    倒也是运气。

    应天周边地势其实平缓,但偏生有这么一条九跌河,河道有几个起落的地方,适合修建水电站,黄昏之前就实地考察过,在水泥发明出来之后,就开始着手修建大坝。

    如今大坝已经落成。

    而让黄昏最振奋的是,顺天工坊那边经过数年的全力研发,竟然真的研发出来水力发电机——当然无法媲美后世的水力发电机,只不过原理和人力发电机一样,用水力代替了人力而已。

    用一个扇叶轮衔接到电磁感应设备上。

    水力冲动扇轮。

    扇轮转动,电磁感应生地电,然后电流进入变压机房,再通过铺设好的线路输送去往应天。

    从顺天一共运了三组水力发电设备过来。

    顺天工坊只有这么大的生产能力。

    因为需求,所以有发展,因为顺天工坊研发水力发电设备需要用到特种钢,在黄昏的授意和暗示下,顺天的炼钢厂通过添加一些特殊的东西,特种钢竟然也达到了要求,并且还在实验其他特种钢。

    黄昏这段时间就扎根在大坝内,没日没夜的安装调试发电机。

    没办法。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总得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失败,才能有灿烂的不夜之城。

    尤其是电压的转换上,需要不断的调试,输电肯定选择高压,但多大的高压才是最合适的,这都需要黄昏去不断实验。

    而且输送到了应天之后,又要转换成220伏左右。

    这些事情,都要在大坝周边实验。

    而且你还要确保输电线的安全,在这个时代,郊区都是些茂密树林,所以砍树这些事情,都在进行之中,同时你还要确保线路不被山贼流寇破坏,所以官府那边,也得提前打招呼,让他们贴出告示,但凡敢破坏线路的,一律死罪。

    从入秋之后,黄昏就扎根在九跌河。

    朱棣对此颇为不满。

    但他又知道黄昏在办大事,所以也不好说什么,但是——有点人按耐不住啊,尤其是新婚后食髓知味的小宝庆。

    总是隔三差五的来九跌河。

    黄昏也是苦逼。

    对于他来说,野战什么的其实也就那样,何况这个时候郊外多猛兽,每每办事儿的时候,都得让十来个蚍蜉义从散在周围百米开外。

    很是掣肘他。

    反正就这么忙里偷闲的过着日子。

    然后……

    九跌河发电站终于在春节之前拥有了发电的能力,所有的线路也已经到位,应天城内的线路铺设也全部妥当,所有公共区域的灯泡也安装妥当。

    当然,应天府衙还是贴了告示,但凡破坏时代商行电力设施的人员,酌情重罚。

    故意为之,杀。

    无意为之,坐牢。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天城内的线路无一遭受破坏。

    没办法。

    这个时代百姓还很愚昧,黄昏必须提防这一点。

    腊月二十八。

    朱棣正在皇宫里宴请藩王,于座的还有张辅、郑亨、靳荣三位在关外立功的武将,一位小内侍匆匆跑进来,在康宁耳畔轻语。

    康宁立即去找到朱棣,低声道:“陛下,黄提督求见,说要送您一份旷世绝俗的新年大礼。”

    朱棣精神一振,“能有什么旷世绝俗的新年大礼,中南半岛那边战事的消息,他还能快过朕不成,这小子……”

    朱棣忽然无奈的笑了下。

    该不会是跑来告诉自己小宝庆怀孕了罢。

    ……

    ……

    注一:对南京地理不熟悉,只知道南京那边河流挺多,也不想去考证了,于是随意编造了一条九跌河。见谅。

第九百零三章 为报倾城随太守

    不过此刻在宴请藩王和功臣,朱棣也便没有直接宣召黄昏,起身,对康宁道:“让人通知黄昏去乾清殿,朕在书房等他。”

    片刻之后,朱棣看着皮肤黑了一圈也粗糙了一层的黄昏,乐道:“你这是在九跌河挖地么?”

    黄昏讪笑道:“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朱棣咳嗽一声,有些尴尬的道:“在说正事之前,朕可得好好训斥你一番,小宝庆也就罢了,毕竟被宠溺大的,可你也是饱读诗书的人,当知道忠孝礼义廉耻,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你心里要有数,不要伤风败俗的好。”

    京畿周边的事情,哪能瞒的过朱棣。

    黄昏这段日子在九跌河那边,小宝庆隔三岔五的去找他,因为黄昏在那边的住宿太简陋,而且接近水坝,所以两人之间不好行事。

    偏巧旁边有个长满矮草的小山坡。

    入秋之后,矮草枯黄伏地,就如一床褐黄色的毯子,绵软而舒适。

    两人也是个没羞没臊。

    好在冬天冷,这两人没有太狂野,都还是穿着衣裳。

    可饶是这样,影响也不好。

    都察院那边听到了民间的风言风语,已经有人准备要弹劾黄昏了,当然……也不敢过分,毕竟这事牵扯到小宝庆,涉及到朱棣的面子。

    所以朱棣不得不敲打一番。

    黄昏嘿嘿一声贼笑,“这事吧,咱能不提么陛下,不过有一说一,陛下有机会也可以带着后宫佳丽去皇家御苑野营踏青,很不错的。”

    朱棣一脸黑线。

    老子作为大明君王,可不敢如此行事。

    心里倒确实有点酥痒了。

    不知道天地当被,明月当床,佳人身上身下,那种感觉到底会有何等的美妙。

    咳嗽一声,“有什么事?”

    黄昏笑道:“陛下,今天宴请了藩王和漠北战事功臣,明天是不是就要宴请万国来朝的使臣和国王王后们了?听说摩诃黛维也悄悄的来到了应天?”

    朱棣颔首,“流程是这么个流程,摩诃黛维朕已经接见了,不过因为中南半岛那边的局势还没定下来,所以摩诃黛维不好当众露面,明天的宴请她不会参加——”

    顿了一下,“你别打歪主意,这有妇之夫,连绯春都比不上,只不过气质不错而已。”

    虽然五官不错,但长得干瘦、刻薄。

    身材倒也欣长。

    但没曲线。

    总之一句话,算是个贵夫人,但却不是充满魅力的美妇人。

    黄昏干笑,“微臣在陛下眼中,就只是饕餮之欲的下半身动物么,微臣如此一问,是有事情,微臣是想送给陛下一个旷世绝俗的大礼,在明日宴请万国使臣、国王和王后的时候,请陛下让他们于大年三十的下午,和陛下一起出发去往九跌河发电站。”

    朱棣讶然,“朕可没打算去那九跌河。”

    黄昏一脸正色,“陛下,您要去,您不去的话,我怕微臣送给您的这份大礼被天下百姓愚昧的认为是妖术。”

    朱棣哦了一声,“你到底要送一份什么大礼给朕?”

    黄昏沉吟了一下,“古往今来,献天子之珍宝之中,微臣这份礼物,是十个和氏璧都比不过来的,大概也就略输于曹国公送了一座金川门给陛下。”

    朱棣悚然动容,“连和氏璧都比不上?”

    黄昏自信睥睨,“拍马都赶不上。”

    朱棣沉吟半晌,“那好罢,大年三十吃过午饭,朕便带着万国使臣、国王和王后去往九跌河,你即刻去通知赛哈智的锦衣卫,准备出行事宜,你们东厂也要提前行动起来。”

    黄昏立即道:“赛哈智现在已经率领人去整修官道,提前肃清沿途了,保证陛下此行,绝对没有任何意外发生。”

    朱棣大笑,“看来你是志在必得。”

    黄昏笑了起来,深情有些温和,“陛下,有些东西,您我君臣二人眼中,那就是世间最绚丽的烟火,也只有您才配得上和微臣共睹这旷世绝俗的永乐十二年的灿烂光明!”

    朱棣抚须大笑。

    ……

    ……

    大年三十多中午,在京畿朝野内外一片愕然之中,陛下和皇后,以及众多的大明藩王,乃至于朝堂一二品大员,齐齐出城。

    又见万国使臣、国王和王后在锦衣卫的拱卫下,跟随在皇辇后面一同出城。

    锦衣卫侵巢而出。

    驻守京畿周围的京营如临大敌,兵力抽调布防在京畿去往九跌河发电站的沿途,东厂那边,亦是全力出手,确保御驾安防。

    而在诸多的车架之中,还有五辆车。

    里面坐桌沈熙礼等时代商行的最高层,以及电力商行的两个负责人,他们也被黄昏邀请,去参加今天的盛举。

    除此之外,则是应天工坊那边的几个负责人。

    他们当然有资格,也必须有资格来目睹这一场注定要名垂青史的盛举。

    史官全程跟随。

    全程记录。

    黄昏的车架就在朱棣的皇辇后面,而摩诃黛维也戴了斗笠去往九跌河——她是被朱棣邀请的。

    因为朱棣提前有旨,所以出行得极早,按照黄昏送上来的流程,下午先来九跌河发电站,观摩之后,要在天黑之前返回应天。

    届时才是重头戏。

    去往九跌河的道路,早就被应天府衙和锦衣卫清理出来,饶是如此,也不好走——按照黄昏的规划,要年后才会修一条水泥路通往九跌河发电站。

    此刻黄昏就坐在朱棣对面。

    因为黄昏的出现,虽然没有医疗方面的事情,但很多事情不需要徐皇后操心了,这位在历史上英年早逝的女诸生皇后,如今逆天改命,气色反而好了许多。

    看这状况,大概率要和朱棣一起终老。

    这是好事。

    徐皇后这样贤淑的皇后,活得久,对大明就是好事。

    朱棣罕见的有些紧张,“这阵容让朕想起苏东坡的一句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你看看,现在整个应天最高层的人,都因为你这件事去往九跌河,你确定不会出问题,到时候丢了脸面,朕可不轻饶你。”

    在大明官员面前丢脸事小。

    可还有万国使臣。

    这要是出了岔子,大明在世界上的威望何存?

    黄昏笑道:“陛下放心,出不了岔子。”

    朱棣嗯了声,“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徐皇后笑了笑,本想说出想法,但还是没说,觉得妹夫这事应该最后揭晓,才能给丈夫惊喜,徐皇后直觉的认为妹夫今日此举,和他在整个应天全城铺设电线有关系,大概整个应天城都会是一座光明神器。

第九百零四章 九跌河发电站

    出了应天,走入城郊,越走越荒凉,除了沿途那一排排高大的水泥杆子连成一线,偶尔可见三五人家,摩诃黛维等外国使臣,以及那些钦慕大明文化的国王、王后几乎以为朱棣是不是要处理他们了。

    谁也不明白朱棣想干什么。

    至于那一排排的水泥杆子,都连了电线。

    有见识的使臣和国王王后知道,那是大明光明神器里的一部分,毕竟连澜沧国王桑森泰都买了一套光明神器,其他邦国也有买了的。

    比如日本和朝鲜。

    黄昏敢卖,并不怕他们抄袭,因为要像大明这样大范围的运用,日本和朝鲜这些小国目前没有这个国力来支撑。

    大明只需要走在最前列就行。

    当全世界都学会用电,就能反刍工业,而那时候大明是世界霸主,不论国外有什么先进工艺和科学理论,大明都有办法将之引进回国。

    或者正常的人才引进,或者手腕强势一点的“购买”。

    一个时辰后。

    在众多使臣的眼中出现了一副巍峨壮观的画面。

    先是听见了震耳欲聋的涛声,原本还算平缓的地形,前面左右忽然出现两座矮山,一座巨无霸的大坝触不及防的撞入众人的眼眸。

    大坝高百尺。

    左右如翼,将一路所见的那条河流拦腰截住。

    又见两道浑浊瀑流从大坝两腰间倾泻而下,洪流席卷,涛声滚滚。

    这是一座水坝!

    这不是稀奇,毕竟各国其实都有这样的水利工程。

    远的不说,但说近的。

    大明蜀中就有一座流传千年的都江堰。

    只是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这座水坝好像不是用的巨石堆砌,而是用的大明修官道的那种水泥,坚不可摧的拦住了一条河流。

    朱棣看得也是心弦震撼。

    当然震惊。

    这座水坝,黄昏最多用了三年就修建成功,然而这样一座大坝,换做以往,没个十年根本不可能修成,而且更重要的是,黄昏修建这座水坝,征用的民夫并不是十万数十万,仅仅数百人而已,更多的人力是用在运输材料上。

    难怪……

    难怪官道修得那么快。

    因为有水泥。

    水泥修筑工事实在是太快,这事得找工部尚书商议一下,让工部那边和黄昏接洽,从今以后,全国范围内所有工程都采用水泥。

    为了安全,所有人都在大坝下下了马车。

    当站在大坝脚下,这一行人才知道在这座大坝下,自己有多么渺小。

    所有人都看着这大坝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尤其是朝堂大员,他们哪里知道黄昏竟然在短短两三年内修出这么一座大坝,关键是这么大的工程,朝堂那边竟然没有一点风声,连工部都不知道。

    简直匪夷所思。

    工部尚书更是震惊莫名,作为工部老人,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个大坝的水利功能,太明白这个大坝的意义了,不仅仅是黄昏的商业用途,从今以后,这座大坝以下九跌河流域,基本上不会再出现洪灾。

    如果全国各大洪灾泛滥的河流都修上这种大坝……

    功在当代,利也在当代!

    也就是说,只要陛下舍得投入,最多二十年之内,全国就很难出现洪灾了……嗯,当然,这要排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这两条河的洪流,绝不是一两座水坝能解决的。

    沈熙礼站在人群中,沉默。

    他终于知道黄昏这几年的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不提黄昏其他方面的用钱,仅仅是这座大坝,就可以吞掉时代商行所有产业一个季度的盈利。

    黄昏站在朱棣身边,又挥手,示意负责这座水坝的时代电力的两个负责人,一个去负责给使臣、国王、王后们讲解,一个负责去给朝堂大员们讲解。

    黄昏则带领朱棣缓缓走向坝顶。

    朱棣小声对身旁的康宁道:“你去把摩诃黛维喊过来,嗯,让负责翻译的礼部官吏也跟过来,要不然无法交谈。”

    在走到坝顶时,摩诃黛维和翻译一起赶到。

    站在坝顶,看着眼前这凭空出现的巨大湖泊,朱棣深呼吸了一口气,“被谁淹没区域的百姓,你是怎么安置的?”

    黄昏笑道:“愿意搬迁的,都去了顺天,不愿意去的,微臣在其他地方给他们修了房子,愿意要田的,微臣给他们买了田,不愿意要田地的,则在时代商行安置了工作。”

    朱棣颔首,“很好。”

    眼前湖泊,碧波荡漾,因为是冬季枯水期,所以水面并不高,朱棣听着黄昏的介绍,在最初的震撼之后,也淡然了许多。

    一个水利工程而已,还轮不到黄昏这般大张旗鼓。

    肯定还有其他用途。

    摩诃黛维跟在旁边,听着吏部官员翻译黄昏的介绍,有些不屑一顾,大明这对君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用一座水坝来折服我?

    我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

    这样的水利工程,我澜沧也有,只不过是用巨石堆砌的坝体而已。

    在大坝顶上走了一圈。

    身后的使臣和朝堂要员议论纷纷,最初的震撼之后,都有点不明所以,今儿个大年三十,陛下把咱们带到这里来,就为看大坝?

    黄昏见状,也不再溜圈子,对朱棣笑道:“陛下,请跟随微臣来。”

    一刻钟后,朱棣、摩诃黛维、徐皇后三人,看着眼前这一幕,震撼得说出话来: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坝体下面竟然还有一截是空的!

    而这掏空的坝体下面,矗立着一排排的钢铁机器!

    黄昏在一旁道:“陛下,你这一两年虽然没说,但心里肯定疑惑,为什么我会找你要那么多的钢铁,答案都在这座大坝,首先是坝体使用的钢铁,已经足够武装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了,其次是您面前的这些机器,全部都是钢铁铸造。”

    朱棣嗯了声,“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一点朕相信你。”

    黄昏笑道:“不,陛下,这不是刀刃,这就是微臣送给您的那份旷世绝俗的礼物,所有的一切,都基于您眼前的这几组机器。”

    朱棣愣了下,“就它们?”

    这也叫旷世绝俗?

    徐皇后和摩诃黛维也是一脸不解,实在没看出这几组机器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第九百零五章 不夜之城!

    黝黑,粗犷,狂野的巨大机器,如高山一般,凶狠的震撼感铺面而来。

    仅仅是轮叶就让人产生渺小感,站在这个机器前面,朱棣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

    他有点畏惧!

    这究竟是干什么的?

    黄昏笑眯眯的,“现在它还没有运转,等它运转起来,陛下您就知道了。”

    朱棣哦了声。

    知道黄昏还要卖关子。

    他关心的还是其他方面务实的事情,问道:“这座大坝,加上这几个机器,耗费的钢铁真可以装备一只数万人的军队?”

    黄昏面容尴尬,“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几万把刀枪能有多少钢材。

    这座水坝用的钢材多了去,不仅有找朱棣要的钢材,顺天那边的炼钢工坊也在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加上发电站用的钢材……

    当然,黄昏的想法很简单:这是大明的第一座近现代工程。

    要让它成为标志。

    也就是说,黄昏预留的空间很大,这九跌河发电站至少可以用到二十一世纪,所以修建的时候不计一切成本。

    朱棣肉疼万分,“看来确实要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了。”

    钢铁不够用啊。

    黄昏点头,“这是必须的事情,工部那边还要扩充,需要更多的人去勘察矿产,同时要提升开采的水平,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提升。”

    工业的全套成长,绝对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也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

    转头对角落里的人喊道:“开机。”

    还是要让朱老板看看。

    随着扳动链接扳手,齿轮转动,水流倾泻而下,数米长宽的轮扇开始缓缓转动,旋即保持匀速……

    机房里响起巨大的轰鸣声。

    再听不见人说话。

    人类这一刻如此渺小。

    机房里的灯开始亮起来。

    工业,在一刻彻底迈上了人类的一大步!

    朱棣和徐皇后以及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懂了!

    这是巨大化的光明神器,还省去人力,利用水力。

    这个想法简直惊艳天人。

    但眼光不够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耗费这么多钱,就为了这么个光明神器,实在得不偿失。

    但朱棣知道它的意义,强压着内心的震撼,轻轻点头,很是云淡风轻的嗯了声,“还有其他事?”

    稳住,我是天子,别弄得没见过世面一样。

    黄昏摇头,“没了,陛下看完了这里,咱们就出去,让其他人来参观一下,然后咱们就可以准备返程,去目睹这个时代最为辉煌的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一个时辰后,庞大的队伍开始返程。

    所有人都莫名其妙。

    不过就是一座水坝一个巨大的光明神器而已,陛下为何如此劳师兴众。

    返回京畿。

    往返时间加上在九跌河发电站参观的时间,进城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朱棣却没有让大家各回各家去团年,反而带着所有人来到皇城最高的城楼下。

    然后朱棣率领众人登楼。

    太子气喘兮兮的问朱棣,“父皇,使臣和朝臣们都在疑惑,您还有什么安排吗?”

    朱棣看向身边的黄昏,“是他的安排。”

    朱高炽疑惑的看向黄昏。

    黄昏呵呵一笑,“殿下等着便是,不耽误大家都时间,对了,微臣安排了火锅,等下事情忙完,陛下和皇后都会去三元楼吃火锅,殿下有空没有?”

    朱高炽笑了笑,“可以。”

    一众人等上高楼。

    朱棣,徐皇后,摩诃黛维,太子,汉王,赵王,六部尚书,诸国使臣,以及七八个其他邦国的国王王后。

    至于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登上高楼的。

    高楼之上,早有人摆上茶点。

    朱棣和徐皇后坐下,喝了口水,看向黄昏,“还要等多久?”

    黄昏看了看天色,估摸着时辰,“大概还要一刻钟左右,需要等天色完全黑下来,陛下请耐心等待片刻。”

    朱棣点点头。

    时间慢慢过去,当天色完全黑了下来,黄昏来到一旁,对一位锦衣卫缇骑道:“去,去到楼下燃放信号烟花。”

    回来站在朱棣身畔,“陛下,准备好了。”

    朱棣起身,来到栏杆处。

    随着一朵烟花升上半空,高楼上的众人眼前出现一片烟花亮光后,下一刻,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不由自主浑身起来一层鸡皮疙瘩。

    这……

    这是黑夜里的应天?

    但见整个应天,包括皇宫内外,所有的街巷之上,众人肉眼可见,亮光一片片的亮起,原本应该是漆黑一片中亮光星星点点。

    此刻却是一片光明中,黑暗只剩星星点点!

    这一刻,整座应天亮如白昼!

    哪怕是站在皇城内的高楼上,朱棣也可以清晰看见那些等会之下,欢度春节的黎民百姓,整座应天,不再沉浸在黑暗中。

    应天,真应了黄昏的那句话。

    不夜之城!

    朱棣震惊,徐皇后惊喜,而那些使臣、国王和王后,以及朱高炽等朝堂一二品大臣,都被眼前这一幕震惊得说出话来。

    这……简直匪夷所思。

    应天仿佛在一瞬之间变成了琼瑶仙境。

    这就是大明?

    这就是大明!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

    摩诃黛维看着这一幕,内心深处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一刻,她甚至都不愿意回澜沧,只想永远的留在这处不夜之城。

    听终于知道大明的强大了。

    而这样的强大,是她向往的,如果她能把澜沧也打造出这样的城市来,那么她将成为澜沧那片土地的上的神明。

    这一刻,摩诃黛维彻底服气。

    她心甘情愿的想去当大明的傀儡之王。

    随着灯火辉煌照全城,黄昏安排的以及百姓自发的烟花开始升空,应天这座不夜之城,除了没有钢铁的高楼大厦,已经和后世的繁华都市没有多少差别。

    烟花,灯火,与那秦淮倒影相映成画。

    眼前这一幕,美不胜收。

    朱棣忍不住喟叹,“黄爱卿有心了,这一幕,确实是朕这一生收到的最旷世绝俗的新年礼物了。”

    这是朱棣真挚的称呼黄昏为爱卿。

    黄昏在一旁轻声道:“陛下,这还没完呐,给微臣几十年时间,在微臣百年之前,不止应天会是一座不夜之城,顺天也是,杭州也是,沿海都市也会是,开封府也会如是……到时候您的大明,不仅仅是有不夜之城,而是整座国度都可能变成一座不夜之国!”

    工业一旦腾飞,只要没有皇权阻拦,它的发展速度会是匪夷所思的。

    不夜之国,绝对不是空想。

    朱棣深呼吸一口气,“好,朕会等着那一天,朕也会用尽这一生,在爱卿的辅佐下,将我大明打造成时间独一无二的人间仙境,成为一座不夜之国!”

    黄昏沉浸在眼前美景中。

    十多年了,终于看到了熟悉的都市夜景。

    喟叹了口气,有些热泪盈眶,不论今后我黄昏的结局如何,至少今夜之后,史书上会留下我黄昏的名字,后人也会记得,大明王朝有这么一个人,以一己之力,让大明的京畿变成了一座不夜之城。

    朱高炽神情恍惚。

    他忽然觉得热血澎湃,如果自己登基了,一定要继续黄昏做的这些事情。

    这样的大明,让人充满希望!

    而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两人,神情无比复杂。

    心里同时叹了口气。

    还好……以前想杀黄昏的计划一个都没得逞。

    否则哪有这不夜之城的奇景。

第九百零六章 推心置腹,大明最强阵容诞生!

    大明朝臣以及朱家几爷子的震撼,其实还好。

    时代商行以及时代电力的高层们则是惊讶之中充满了成就感,觉得人生一世,只是打造出这应天不夜城的奇景,就已经足够美满了。

    真正震惊得说出话来的还是摩诃黛维样以及其他使臣、邦国的国王王后。

    大明应天的繁华本来就一骑绝尘。

    如今再有这不夜之城的盛景。

    这些人已经找不到词语来形容此刻内心的震撼,这比面对大明雄师还更容易产生臣服心理,这才是一个天朝上国还有的样子!

    美景赏不够。

    朱棣大笑着问黄昏,“你准备的火锅在三元楼?”

    黄昏笑道:“是的,因为火锅目前成了爆款,京畿中的权贵富贾人家大多在三元楼订了位置,不过微臣全部推了,让他们去分楼,三元楼的几十桌,留给陛下和咱们这些朝堂要员以及邦国使臣。”

    火锅在应天推出后,很快成为时尚流行,有钱人家,无不以每月吃几顿火锅为荣,尽管三元火锅已经开了多家分店,依然供不应求。

    朱棣越发高兴。

    黄昏办事,想得就是周到。

    移驾三元楼。

    吃火锅时,黄昏将朱棣那一桌安排在三元楼的最高处,可以俯瞰应天夜景。

    而朱棣的安排很有意思,徐皇后没有和他一桌,陪他吃火锅的是太子朱高炽,皇孙朱瞻基,黄昏,以及回京述职,过了大年将要重返陕西的朱高煦,也要重返奴儿干的朱高燧。

    都是男人。

    而且都是可以影响整个大明走向的男人。

    然后有位擅长丹青的侍郎,酒酣胸张下豪情迸发,挥毫泼墨画下来朱棣那一桌吃火锅的画,恐怕在座的人谁也没想到,这幅画会成为千古名作。

    画的艺术性不高。

    但它的意义太过深远,因为这一桌坐了大明三位盛世君王,一位打造出前所未有盛世风光的工业先驱,还有两位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大明藩王。

    朱高炽提起酒壶,要给朱棣斟酒。

    朱棣罢手。

    从朱高炽手中拿过酒壶,起身,对黄昏说道:“朕要敬你一杯。”

    众皆愕然。

    黄昏更是惶恐,急忙起身捂住酒杯,“陛下,微臣不敢当!”

    朱棣眼一横,“今夜此处,虽有君臣,亦无君臣,这一杯酒,你当之无愧,你若敢拒绝,朕可就要治你个不敬之罪。”

    天子敬酒,你敢不接?

    感情你小子不把老子放在眼里。

    黄昏:“……”

    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只得松开捂住酒杯的手,笑着对坐在角落里的记录皇帝起居的官吏道:“您可要记录清楚啊,这真是陛下敬酒啊,要不然到时候有人弹劾我,我可是要找你拿证据自证清白的!”

    现在是明初,起居注还在写。

    起居郎这个官职也还存在,等到了中后期,起居注就被废了。

    那位起居郎笑了笑,如实记录。

    朱棣给黄昏斟满酒,又给自己倒满,然后端起酒杯,“这一杯,朕以这应天十里灯火为意,敬你黄昏一杯,朕干了,你随意!”

    这话简直敬意满满。

    也凸显了朱棣的直男性情,你要明白,他是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这个身份地位能让他在酒桌上说出这样的话来。

    绝对没有。

    但他今夜对黄昏说了。

    仅是这一句话,黄昏在朝野的声望就可以越过国公,直追姚广孝。

    朱棣一饮而尽。

    黄昏不敢怠慢,说道:“微臣也以这大明千万里江山的歌舞升平,敬陛下!”

    一饮而尽。

    朱棣提起酒壶,看向太子两父子,说道:“瞻基还小,就别喝酒了,自己给自己倒满一杯茶吧,太子,朕给你倒一杯。”

    朱高炽惶恐,急忙起身要跪下,嘴里说着,“父皇,使不得。”

    被朱瞻基一把拉住,“皇爷爷斟酒,父王您可不能失了礼数。”

    还是朱瞻基更懂朱棣。

    毕竟……这两爷孙确实有点像。

    朱棣很是喜欢皇孙的表现,笑道:“瞻基说的有道理,太子,今夜你就别拘谨了,徒然扫了朕的兴致,来,斟酒!”

    朱高炽只得诚惶诚恐的端起酒杯,接了朱棣的斟酒。

    朱棣又看向老二朱高煦。

    有了前车之鉴,朱高煦二话不说,端起酒杯就请朱棣斟酒,然后是朱高燧,最后,朱棣给自己酒杯里倒满酒,端起酒杯对三个儿子道:“靖难之时,我一家老小诚惶诚恐,不知前路在何方,天也命也,我父子几人没成为那败寇白骨,能够在今夜坐在这里,欣赏朱允炆一辈子也无法打造出来的盛世,朕念及此,思绪万般,咱父子们举杯,这一杯,敬我们的过去,也敬太祖,更敬这大明锦绣万里!”

    干了!

    一番话,说得朱家几爷子热血沸腾。

    遥想当年,咱们在北平起事,只有数万人,万幸,朱棣身先士卒,又有老天相助,才能周转腾挪保存有生力量。

    万幸,老大一个读书人,用泼水成冰的方式守住了李景隆数十万大军攻打下的北平。

    万幸,朱高煦一骑当千救下了被困的朱棣。

    才有今日。

    这当中,任何一个地方出差池,都不可能有今日今夜,朱棣没有身先士卒周旋于南军之间,就靠朱高炽三兄弟,必输无疑。

    朱高炽没有守住北平,朱棣再能打,也得跪。

    朱高煦那一次没有在最危急关头救到朱棣,靖难也输了。

    所以有时候朱棣自己都在想,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什么神仙操作,这都能让自己靖难,那么多的转折点,只要建文帝朱允炆抓住一点,江山就还是他的。

    偏生他一个都没抓住。

    时也命也。

    大家重新落座,锅里已经沸腾。

    黄昏正打算涮一片毛肚,却听得朱棣道:“今年两场战事,漠北那边就不说了,僵持之局,我们也没有奢望在今年打下整个漠北,主要是中南半岛的战事,已经推到了万象城,再有三五月,可以推下整个澜沧,一旦四国联军溃败,大概只需要半年,整个中南半岛都将飘扬我大明王旗,而中南半岛那边我们不需要增兵,所以年后,等兵部那边招募的三十万新军到位,就是对漠北瓦剌和兀良哈动手的时候,然后是西域和朝鲜、日本。”

    黄昏只得放下毛肚。

    朱老板要说正事了。

    果然,朱棣神情很是平静的继续说道:“大明江山之辽阔,将直追前朝巅峰,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三人,朕自然清楚,偌大的疆域,老二老三你俩扪心自问,就算朕交给你们,你们治理得了吗?”

    这是要敞开天窗说亮话了。

    朱高煦和朱高燧面面相觑。

    咱们回答?

    说不能?

    这不是直接承认自己两人不如老大,哪以后还怎么争夺皇位?

第九百零七章 漫步秦淮,胭脂气中说古今

    可若是说能,别说父皇不信,两兄弟自己都不相信。

    以前的大明疆域,两人自信能掌控,可咱老朱家的后花园如今不再是这一亩三分地,多了一个中南半岛,多了一个漠北,以后还要多一个西域、朝鲜、日本……

    说不准还得多更多。

    比如中南半岛最边缘的满剌加。

    比如奴儿干那边还可以继续北扩。

    比如西域那边,仅仅是一个帖木儿王朝的地盘,就不比大明本来的疆域小。

    这么大的疆域,别说咱兄弟俩能力不够。

    恐怕老大也不敢拍胸口保证。

    果然,不等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回答,朱棣就问向朱高炽,“太子,你觉得等朕为你打下中南半岛、漠北、西域、朝鲜和日本后,你能治理得了这偌大的江山,不让它出岔子吗?”

    朱高炽满脸大汗,不知道怎么回答。

    确实没法回答。

    答案是肯定的,没法治理。

    这疆域太大了。

    中央集权制无法贯彻落实到偏远地方去,要不然元朝也不会真的傻到只打不治理。

    可回答不能的话,父皇会觉得他没能力没自信。

    朱棣显然也不想听答案。

    笑道:“朕心中有答案,不需要你们回答,朕今日这么问你们,只是想告诉你们,别再盯着这一亩三分地争来争去了,外面还有大片的锦绣山河,以前咱们觉得那些地方偏远不好治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黄昏修建的官道,如果黄昏再弄出他说的那个一日千里的火车,再偏远的江山,咱们老朱家一样将它治理得好好的。”

    顿了一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吧,有些事情,朕自有定夺。”

    怎么定夺?

    自然是老大坐镇大明京畿,老二和老三在外。

    内外结合。

    大明就能成为超越元朝的最强王朝。

    一旁的黄昏有点懵逼。

    朱老板,你这就不厚道了啊,在我的计划之中,大明疆域之内,包括漠北什么的,都可以是你们老朱家的,但大明疆域之外,老子还想为王。

    不过这话当然不能说。

    倒也还行,经过朱棣这一番敲打,朱高煦和朱高燧大概率不敢搞幺蛾子了,如果这两家伙全心全意辅助,大明当下的阵容真不是吹的。

    朱棣,永乐大帝。

    这个不需要点缀和形容词,都知道永乐是干什么的。

    朱高炽和朱瞻基,仁宣盛世的两任君王。

    开疆不行,至少守成没问题。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员猛将。

    再加上李景隆、徐辉祖、沐晟、张辅、李谦、郑亨、郑和、亦失哈、狗儿、靳荣、曾庆隆、房陵、林东来、姚广孝……等等,还得加上我黄昏,这个阵容……

    配合上自己打造出来的工业体系。

    横推天下有问题?

    一个地跨亚欧非,殖民美澳的无敌帝国,就在这百年间横空出世。

    ……

    ……

    吃了火锅,朱棣本该回皇宫,不过今夜心情好,加上这不夜之城的辉煌,朱棣作为天子,难得的来了一趟微服出游的兴趣。

    这可是个大事。

    锦衣卫那边猝不及防,最后还是黄昏出了个主意。

    着人去皇宫取便服。

    并着令大内侍卫也着便服跟随,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全程陪护,而黄昏也毫不犹豫的动用了蚍蜉义从。

    确保朱棣安全后,君臣两人在一众随从的拱卫下,延着秦淮河走在烟花巷——烟花巷有风月十四楼,也有民办青楼。

    有钱。

    在铺设线路时,这些建筑乃至公共区域的照明,几乎和后世的公园广场一般无二,为了达到五颜六色的缤纷效果,用上了红灯笼、有色琉璃之类的东西。

    这个没办法。

    现在还没制取获得特殊气体的工艺水平,所以找不出彩灯,而射灯这些东西,黄昏也不懂,只能后续慢慢让专业人才去专研。

    黄昏的策略一直是这样。

    他出主意,带领大方向,其他东西都交给专业人士。

    漫步秦淮岸。

    人流如织。

    因为今天是大年三十,没有宵禁。

    又因为秦淮烟花巷这边的灯光最为辉煌亮堂,整个应天的老百姓不怕挤的都来到了这边,进青楼的少,看灯火的多。

    是以摩肩擦踵。

    青楼虽然生意冷清,但看见门口灯火引起的这些距流效果,老板们还是乐得合不拢嘴,深深的觉得那上万两银子没有白花。

    时代电力也是真狠,负责时代电力的两个最高领导找到青楼老板们,说你们出多少多少钱,我们时代商行负责把这条烟花巷打造成应天最绚丽的地方等等……

    效果也确实达到了,但钱是真贵。

    关键这个钱不是一次性的,以后每个月都要缴纳电费和管理费,包括公共区域的用电和维修费用,都要众多的青楼一起分摊。

    不过现在看来,不亏,而且有赚。

    就算是亏,大家也只能忍着——谁也不敢得罪时代商行背后的那个叫黄昏的人,包括风月十四楼的负责人。

    是以整个应天全城铺线,烟花巷的青楼至少贡献了二十万两银子。

    这事朱棣是知道的。

    所以此刻笑着对身边的黄昏说道:“今夜这灯一开,烟花巷这些青楼老板,大概就不会认为你是在趁机敛财了,在这灯光诱惑下,我看青楼的生意至少要好三成。”

    灯光映照下,那些青楼女伎的肌肤看起来无比滑腻雪白,确实很有诱惑力。

    黄昏哈哈一笑,“找青楼薅羊毛,这个事古今中外,大概就我一个人做过罢。”

    没办法,全城铺电需要大量资金,这个资金仅靠时代商行来垫资,黄昏也有些吃不消,所以这个工程不仅薅了青楼的羊毛,也薅了权贵富贾一条街的那些地方。

    整个京畿灯火最繁华的地方,三处。

    一处秦淮河畔烟花巷。

    一处被称为“官老爷窝子”的青云巷。

    还有一处则是大内。

    朱棣的羊毛没怎么薅,毕竟在打仗,但是青楼老板和官老爷们,黄昏薅起羊毛来一点也不手软,朱棣也默许了。

    朱棣闻言笑道:“好看是好看,不过出了正月,宵禁一开始,这不夜之城的风光给谁看?”

    黄昏趁机道:“所以陛下,其实可以考虑取消宵禁了。”

    朱棣愕然。

    取消宵禁?

    这可是个大事。

第九百零八章 一鼓作气踏山河!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

    宋朝就没有宵禁。

    但是宋朝富裕啊,小贼小偷也少——这话其实是朱棣在骗自己,作为统治阶级,朱棣深知宋朝的富裕是国家的富裕。

    老百姓并不比其他朝代好。

    有一点被很多人忽略了——整个宋朝,农民起义多达一百多次。

    是历朝历代最多的。

    老百姓为什么要起义?

    就是活不下去。

    所以说的富宋,那是指国家有钱,社会的上层建筑有钱,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注定了老百姓不可能真正的富裕。

    取消宵禁的问题在于安全。

    一个是治安,一个是方便了那些反对朝廷势力在黑暗里活动。

    黄昏道:“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老百姓现在手头也有点钱了,这个钱还是要流动起来才能变得更有钱,所以开放宵禁势在必得,至于陛下担心的那些反对势力,您觉得以您治下的当下局势,有必要担心那些魑魅魍魉?”

    朱棣嗯了声,不置可否。

    黄昏继续道:“陛下你想想看,开放宵禁后,民众在这灯光里,是否会有一些消费——就是购买东西的**,当然,随着经济发展,他们也会有这个能力,当出现需求,自然就有生产,有生产,就能创造价值,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而咱们现在打下中南半岛和漠北,这些地方的资源都要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国内,如果不使用这些资源,那就浪费了,我们打下这些地方的意义也没有实现,而资源的使用不能仅仅局限在军事上和国家层面上,也可以用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生活条件好了,才会更拥护天家皇室的统治。”

    朱棣心动了,“让朕思考一番,若是开放宵禁,就从上元节后开始。”

    这基本上是同意了。

    春节到上元节期间是开放宵禁的。

    还有个问题。

    开放宵禁之前,必须得提高京畿治安力量,得有相应的措施出台,毕竟如果真的开放宵禁后,就要逐步推广向全国的大城市。

    黄昏见状暗喜。

    自己已经为大明的老百姓争取到了一项自由。

    繁华的夜生活大概就要开始了。

    一个盛世,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那也太不像样子了,须知夜生活可以带动极大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餐饮业。

    陪着朱棣在秦淮河走了个来回。

    黄昏兴致缺缺。

    朱棣意犹未尽。

    最终各回各家。

    ……

    ……

    大明国内歌舞升平,大明北方边关风平浪静。

    但在南方却是弩拔剑张。

    澜沧国内万象城一带,大明雄师简单的过了个春节,之后狗儿、沐晟、徐辉祖、李景隆、李谦、房陵、曾庆隆等将领开了个碰头会。

    一群人杰,很快制定出接下来的战略计划。

    之前大家和李景隆接触不多,只知道这位将门之后在靖难熊的一批,然后从交趾打到澜沧这边来很少有败事,不过并不认为是李景隆太厉害。

    大家心里清楚,大明雄师对四国联军,在战力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就是一条狗来指挥也能赢。

    当然,不是骂狗儿。

    再当然一点,这一群人中,只有跟随朱棣最亲密的狗儿知道,李景隆是有真材实料的,这一次碰头会议制定战略,也让除狗儿外地其他人大吃一惊。

    李景隆着实有大才!

    旋即大家想明白了……难怪靖难之后,这位爷能屹立不倒。

    只有徐辉祖情绪复杂。

    如果李景隆当年拿出这样的本事,现在局势又不一样——就以李景隆的能力,真要攻打北平,太子朱高炽泼水成冰怕也是守不住的。

    毕竟当时李景隆手上有四十万大军!

    只能说,建文帝失了人心。

    须知当时梅殷,可也是坐拥四十万大军的。

    这么一想,朱棣能靖难成功,真的是古往今来最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一次碰头会议,制定的战略很简单。

    离间计!

    这个计谋是李景隆提出来的,当时众人很是惊艳,而且拍案叫绝——谁能想到,在沙场厮杀上也能使用离间计。

    操作也很是简单。

    春节之后,大明雄师只用少量兵力去掣肘澜沧的兵马,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主攻吴哥王朝的兵力,要将吴哥王朝的人打痛。

    然后吴哥王朝的人就会想,为什么大明不打你澜沧,偏偏要打我吴哥?

    你俩怕不是在做局坑老子?

    要不然你棠古尼昂围困了沐晟六万人那么久,都没能拿下。

    不合理。

    只要吴哥的人这么想,那么战略就成功了。

    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吴哥王朝的人就会主动退让保存实力,吴哥王朝一旦有这个举动,占城和大城也会有样捡样。

    如此以来,敌军再无任何配合可言。

    一群没有配合的军队,哪怕他们现在任然有六十万左右到兵力,对于大明雄师而言,都只是在漫山遍野乱跑的野猪儿而已。

    杀之何难?

    而狗儿等人的计划,则是用其他兵种牵制澜沧、占城和大城,用五万神机营,以及两万轻骑作为侧翼拱卫,全力突击吴哥的战线。

    要豁出一切,将吴哥的战线和阵容打残、打痛。

    这个作战计划很快八百里加急送递到应天的五军都督府,然后又呈送到朱棣的御书桌上,朱棣看后,很快回复:可行,并行一策,神机营打穿吴哥防线后,可以不用追击残兵,直接扑向澜沧国王桑森泰,擒贼擒王。

    不愧是朱棣。

    因为神机营作为一柄尖刀,势不可挡,一旦将桑森泰斩于马下,那么澜沧大军再无斗志,而吴哥、占城和大城的大军一看澜沧政权都没了,我们还保护个锤子的澜沧,班师回国保护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算了。

    而且现在这四国都明白过来,他们被大明算计了——交趾和八百大甸根本就没有叛乱,都是大明在引诱他们出兵。

    不见那些叛兵都挂上了大明王旗?

    而四国联军一旦撤退——那才是真正的兵败如山倒,大明雄师会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大明骑军的速度!

    战争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溃败之时。

    永乐十二年,将是辉煌的一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