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七十四章 两军对垒,一触即发!

    千户所,黄昏和朱阳盯着长平布政司周边区域的堪舆图,许久才问道:“如果你是朱高燧,你会怎么进攻?”
    现在是个学习军事知识的机会。
    朱阳神色凝重,“其实没有多少选择,因为长平极其周边地势平缓,在这样的地形下,很多兵法都没用,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兵力和战力。”
    兵力是数量。
    战力则包括的因素较多,军心士气,军械先进程度,士卒的单兵能力和配合能力……等等,而这方面,恰好朱高燧占优。
    因为他率领的是大明雄师。
    长平这边则是兀良哈残兵,以及朱阳的三百正规军。
    黄昏点头,“所以朱高燧会直接进攻布政司这边?这样的话,咱们是不是也没有什么战略可以施行,只有全力迎战?”
    朱阳颔首,“确实是这样的。”
    黄昏嗯了声,“那就战吧,反正已经没有退路。”
    朱阳的神情渐渐兴奋起来,作为一个将军,没有什么事情比沙场厮杀更能让人血脉贲张的了,不过朱阳还有一些担忧。
    己方兵力不占优,战力不占优,几乎很难赢下朱高燧。
    而自己现在几乎是“背叛”了朱高燧。
    若是输了……
    必死无疑。
    黄昏知道朱阳在担心什么,笑道:“无妨,这一次我也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所以我会和你一起,亲自去往第一线沙场。”
    朱阳愣了下,“你认真的?”
    沙场之上,一旦厮杀开来,我可没办法保护你,到时候生死真的就是看天了,而以黄昏的身份地位,完全没必要冒这个险。
    黄昏呵呵一笑,“认真的,不过我不会去厮杀。”
    老子一个读书人,怎么可能去厮杀。
    朱阳如释重负。
    说实在的,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他有点怕黄昏死翘翘了,如果黄昏死了,这一次他就亏到了姥姥家,所有的理想都会破灭。
    黄昏继续道:“再有一两个时辰,桑脱就会带领他的人来千户所,原本是七百三十九人,不过这些时日,桑脱又联络了不少旧部,所以现在有一千八百多人,加上你的三百,咱们有二千一百人,对上朱高燧的三千,并不算很吃亏。”
    又道:“朱阳,咱们是绑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这一次的战事,由你全权负责,桑脱也不会有意见,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多听听桑脱的建议,毕竟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虽然你很懂我大明雄师,但有句话说得好,也许最了解你的人可能不是你自己也不是你朋友家人,而是敌人,桑脱曾和我大明雄师数次作战,对我大明雄师也极其了解,他的意见也可能很重要。”
    朱阳精神大振,“绝不负黄使所望!”
    黄昏在培养自己!
    作为一个千户,能主持这样一场战事,对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连这样的战事都无法指挥并获胜,还谈什么担任一个都司的都指挥使?!
    ……
    ……
    朱高燧此次过来,没有骑军,所带粮草辎重不多,也就是说,不存在后勤补给,要么占下长平,要么全军覆没在这边。
    这个没办法,毕竟从奴儿干出师的时候大雪皑皑。
    根本不可能有后勤。
    所以三千人自带的粮食,哪怕有方便面,也只够支撑走到长平,其后就完全没了粮食补给,不过在朱高燧眼中,长平就是一座补给站。
    这里是大明疆域,我大明雄师在这边还能缺了粮草?
    而这三千儿郎也知道,不打下长平的兀良哈残兵,大家都是一个死,所以长平在即时,士气无比旺盛,无形之中达到了破釜沉舟的效果。
    长平极其周边区域地势平缓。
    朱高燧来的时候并没有带骑军,所以三千步卒都是正常行军逼近长平,按照日程,大概会在第二日上午抵达长平城外。
    而长平无城墙,所以三千人只带了杀人刀。
    没有攻城器械,这能保存他们的体力。
    这就意味着,三千人抵达长平时,依然保留着最强的战力——从这一点上来说,你不得不服气朱高燧,这货在军事上真的有着异于常人的眼光和天赋。
    不出朱高燧意料。
    当三千大军在第二日上午逼近长平外十里左右时,他遇见了敌军!
    出乎朱高燧意料之外的是,敌军将领竟然是熟人。
    朱阳!
    看见朱阳领军对峙的那一刻,朱高燧骂人的心都有了,狗日的朱阳竟然背叛了老子,他是什么时候被黄昏策反了的?
    更让朱高燧眼皮发跳的时,朱阳率领的大军之中,有兀良哈残兵!
    这也能理解。
    毕竟大家都料到了黄昏可能会在草原这边组织兀良哈残兵培养成他的蚍蜉义从,现在这已经是不打自招了。
    也就意味着,不论这一次战事谁胜谁负,黄昏都要面对父皇的雷霆之怒。
    以及……永乐大帝的杀意!
    黄昏已经死定了!
    只不过当下朱高燧还顾不上这些后面的事情,因为他发现自己没有优势了:敌军兵力比自己少不了多少,但是竟然有三百骑军!
    在长平这个地势平缓的地方,有三百骑军就意味着有绝对的机动性优势。
    要输?!
    朱高燧眼皮跳了很久,默默的盯着远处立在人群最前面的几个人,如果在以前,他肯定只想杀掉那个青衫飘摆的读书人。
    读书人左右,一女子按刀拱卫,还有一位魁梧汉子,以及两个按住长刀的劲装汉子。
    女子阿如温查斯。
    魁梧汉子唐青山。
    劲装汉子是阿大和阿二。
    黄昏该死。
    你区区一个读书人,早就在之前战事中证明了没有军事能力,竟然也敢来到沙场对阵,你是欺负我朱高燧是个摆设么?
    笑话!
    我朱高燧一声驰骋沙场,何尝败果,今日你黄昏如此自大,我势必让你付出不可承受之重的代价!
    但是现在,朱高燧还要杀掉读书人身边的那个将军。
    朱阳更该死!
    朱高燧也是人,人都一样,而大部分的人都憎恨叛徒!
    不。
    是前面那群人都该死。
    勾结兀良哈残兵,意图经营势力,为太子的狼子野心助纣为虐,这事父皇也忍不了,不过朱高燧不急,他倒要看看,黄昏用什么借口来对抗自己的出兵。
    历来战事,都讲究个师出有名。
    若是师出无名,则军心不稳。
    朱高燧要杀人,但他也诛心。
    纵马前奔,来到距离敌军一箭之地外,大笑一声,“本王闻听长平布政司这边有兀良哈残兵作乱,担心疆域安稳,是以急率我大明儿郎一万过来驰援,不曾想长平布政司这边竟然和兀良哈残兵勾结在一起,欺上蒙下,妄图祸害我大明国祚,黄昏朱阳,你等乱臣贼子还有何话可说?!”

第一千七十五章 胜利不是唯一的途径!

    沙场老规矩,曹孟德三十万号称八十万。
    老子这三千号称一万,貌似也合情合理。
    黄昏看了看朱高燧,发现这货没有佩弓弩,也没有带火器,这才在阿如温查斯和唐青山的保护下,纵马上前了十来米——没办法,黄昏没有朱高燧那样的体格,隔着几十米还能让对方听见自己的声音。
    看着朱高燧,黄昏笑道:“赵王殿下别来无恙乎,倒也是好奇了,奴儿干远在数百里之外,长平布政司就算是出事,也该有庆州那边过来支援,赵王殿下过来,是奉谁的旨意,如果是陛下的,当我没说,如果我亦失哈的——殿下,亦失哈可不会做这种事情,遮莫是你伪造圣意罢?”
    管它什么道理,先把大帽子扣他头上再说。
    朱高燧:“……”
    得了,反正自己一个武将,吵架肯定的吵不赢读书人的,索性刀剑见真章,怒笑一声,“好你个黄昏,陛下让你来治理长平布政司,你竟然敢勾结官吏,利用我大明资源来笼络兀良哈残兵,妄图划界而治,成为这兀良哈区域的无冕之王,狼子野心人尽可诛,今日本王便要替天行道!”
    黄昏无声哂笑,摇头,“打开天窗说亮话罢赵王殿下,你来长平,目的如何,你我心知肚明,不过就是想趁着陛下对我的考验,来一场公报私仇,让我黄某人永远埋骨塞外么,至于你说的笼络兀良哈残兵,妄图成为这片区域的无冕之王,你我心知肚明,都是陛下作为天子的多疑猜忌罢了,当下我大明盛世,真正的兀良哈王室都能被治于我大明的法治和铁蹄之下,何况我这样的人来入主兀良哈,根本不可能,所以你也别冠冕堂皇了,要战便战!”
    朱高燧哟了一声,“既然你知道,那本王倒是好奇了,不过今日一战胜负如何,你要如何应付后面的局,假设你战败——嗯,这个不用假设,你必然战败,也必然会死,假设你战胜了,你如何向陛下交待,如何解释今天这个事情,你要知道,你和我作战,是用的兀良哈残兵,仅这一点,不论是战败或者战胜,都不可能解释的清楚。”
    黄昏微微颔首,“确实,解释不清楚。”
    真的没法解释。
    朱高燧说得是事实,不管今天战果如何,都无法解释为何兀良哈残兵会联合朱阳的三百人马迎战朱高燧的大军。
    看起来似乎是个死局。
    但黄昏有他的打算。
    摇头叹道:“殿下欲要荡平长平布政司,而你做文章的点就在于兀良哈残兵,这个原因你知道,我知道,陛下难道不知道?”
    顿了一下,“兀良哈残兵也知道,而且他们还知道,他们若是不反抗,殿下为了笃定这个事实,也一定会将长平区域的兀良哈残兵追杀殆尽,所以他们不是为了保护我黄昏而战,而是为了求活而战,我和他们不过是为了活命暂时配合而已,当然,我们要是输了,所有的事情和真相都是你说了算,但我们要是侥幸赢了,那么就可以在顺天乾清殿对峙——”
    忽然面色一冷,“赵王殿下,我不会再给你机会的!”
    已经给了你太多机会。
    黄昏缓缓后撤,撤到朱阳身边,轻声道:“战吧,输了咱们都得死,活了才有一线生机,你才有机会成为长平都司的都指挥使,你的麾下儿郎才有机会去建立不世之功。”
    又看向不远处的桑脱,“兀良哈欲成为第二个鞑靼,你们唯有一战,多的话我也不说了,对面的三千儿郎可以俘虏可以接受投降,但是朱高燧必须死,你们懂我的意思吧?”
    桑脱打了个寒噤。
    一旁的朱阳也吓了一跳。
    卧槽——
    够狠。
    竟然要直接杀了朱高燧,那是陛下最宠溺的小儿子,事后问罪起来,谁承担得起,但是两人转念一想,今天要是不杀朱高燧,那么接下来以后的日子都别好过。
    大概率,今天所有的人都会死。
    千万不要小看一位藩王的报复。
    于是大战!
    和以往动辄上万的战事不同,这一次双方的兵力加起来也只有五千,朱高燧那边兵力和战力占优,但是长平这边人心占优。
    为了军功和为了求活而战,动力不一样。
    正如猎狗追兔。
    猎狗是为了讨主人欢心,永远不会拼尽所有,而兔子为了求活,它会用尽一切办法,当下这场战事便是如此。
    可惜,这场战事注定无法大书特书。
    因为只有五千人。
    没有什么高明的战术和兵法,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五千人在长平布政司外这片广袤的区域,很快混杂在一起,先还有疯狂的喊杀之声,等双方阵容接触之后,便只有惨嚎声了。
    很快血流成河。
    黄昏已经在唐青山、阿如温查斯和阿大阿二的拱卫下退远。
    看着残酷而血腥的战场,黄昏面无表情。
    这就是历史。
    这就是现实。
    不需要圣母。
    因为自己必须要活着,而且还必须在朱棣那边全身而退,那么就得有人死,这是自己走向在大明仕途巅峰,掌控话语权,让蓝图实现,让大明工业化那条道路上必经的阵痛。
    没办法。
    从一开始,自己的敌人就不是纪纲之流,也不是朱高燧和朱高煦两兄弟,更不是漠北和中南半岛已经西域那边的王权。
    而是来自朱棣的皇权!
    要想在朱棣的皇权下获得绝对的自由和话语权,已经掌控全局的权利,就必须用事实告诉朱棣:你现在已经杀不了我。
    你只有和我一起,才能让大明更加辉煌。
    当然……
    自己也需要用一个事实来告诉朱棣:我黄昏觊觎的不是你大明君王的皇位,也不是这大明的万里锦绣山川。
    至于杀了朱高燧后,如何让朱棣放弃对自己的仇恨。
    很麻烦。
    至少黄昏目前还没想到策略。
    他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告诉朱棣:你的试探都是无用的,只会将我逼到和你对立,于国家无益,你我之间的最终之战,应该是你驾崩之前那一战,而不是现在。
    而那时候的君臣之战将无法影响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所以……
    眼前的战局,明显还没到黄昏需要的地步。
    胜败都无所谓。
    败了可以来一场绝地反击,这样也能让后面的布局显得合理,可以彻底摆脱自己笼络兀良哈残兵的事实。
    朱棣也无话可说。
    在君臣博弈之中,胜利不是唯一的途径。

第一千七十六章 我朱高燧的命更精贵!

    朱高燧就是朱高燧,就算朱阳是个人才,就算桑脱是曾经的万夫长,但他俩兵力联合起来之前,没有一起合训。
    彼此之间没有配合。
    何况桑脱的一千九百人都是残兵,残兵的意思,就是曾经被大明雄师打溃了编制流散在草原的丧家之犬,勇猛尚在,但心气已无。
    何况又一次面对大明的雄师。
    再者,朱阳虽然也是个人才,但终究年轻了,也许他将来大有作为,但现在作为武将指挥战事的沙场经验远远不如朱高燧。
    尽管有骑军——可现在地上还有雪,骑军的作用被削弱到最低。
    所以很快出现败迹。
    黄昏远远看见己方士卒有溃败的迹象,就已经和唐青山、阿如温查斯等人缓缓撤退,没有回长平,而是直接走入雪原深处。
    而桑脱在激战之余,看见黄昏已经撤退,打了个胡哨。
    麾下儿郎中,顿时有三百人面目决然的上前,作为敢死队断后,拱卫大部分的撤退,朱阳见状也不怠慢,率领麾下儿郎在桑脱部死士的拱卫下,迅速有组织的撤退。
    战场撤退,基本上都是必死无疑。
    不过这一次,桑脱和朱阳配合完美——毕竟都是后备计划中的事情。
    朱高燧有点懵。
    双方其实刚打了片刻功夫,对方远远没到溃败程度,大概还处于边缘,再战死三四百人,就会脆败了——为何在这个时候撤退?
    而且撤退也留下三百人送死?
    这不合理。
    不过事实就是这样。
    朱高燧顾不得想其他的,率领麾下将士凶猛出击,妄图迅速斩杀三百断后的兀良哈残兵,然后追击黄昏和朱阳。
    只要撕咬上了,黄昏和朱阳必死。
    战场就是这样。
    除非黄昏还有大量人手作为接应和埋伏——就像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但这不可能。
    如果黄昏真有兵力优势,没必要如此折腾,还让三百兀良哈残兵白白送死,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黄昏已经穷途末路。
    所以朱高燧在斩尽杀绝那三百兀良哈死士之后,无所顾忌的追击!
    朱高燧追得很郁闷。
    因为没有粮草补给,所以他不得不很快收兵回到长平,然后进驻布政司,掌控事务之后又有点懵逼——没有给大军准备到粮草。
    这其实可以想象。
    因为长平本来就只有一个千户所,储备的粮草哪能绝对满足两千七八人的需求,何况朱阳和黄昏早就将粮草转移了。
    要不然他们撤出长平后喝西北风?
    朱高燧有点无奈。
    他发现黄昏在给他耍流氓——现在进退维艰,进,不一定找得到黄昏,找得到也不一定追得上,追的上也不见得能一击必杀。
    退,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撑他回到奴儿干。
    发文等庆州支援,时间上来不及。
    朱高燧这才悚然惊觉,怎么隐约感觉有点中计了的意思,黄昏这是在用坚壁清野的方式来让自己饿死在草原上。
    但朱高燧岂会坐以待毙。
    他可是大明藩王,是天子最受宠溺的小儿子,他的命何其精贵,万一有点意外,他可是有机会成为天下共主的人。
    他可不愿意死。
    但他没得选择,所以他铤而走险。
    将长平布政司的百姓已经周边所有牧民的粮食全部集中起来,并且大肆占据牧民的牛羊,杀之为食,准备好足够的分量,也给长平极其周边的牧民留下极少量的粮草。
    但朱高燧心里明白,他留给长平居民和牧民的粮草,最多够他们三五天之用,也就是说,等到雪化之后,庆州那边过来支援时,整个长平布政司乃至于周边牧民,至少饿死五成以上。
    甚至在征用牧民粮草和牛羊的时候,不少牧民为了活命反抗,也死在了刀下——朱高燧麾下的将领也知道情况的严峻,只能动用血腥手段。
    不过朱高燧管不到这么多了。
    不是他们死,就是自己死——没了粮草,不饿死,军队也要哗变,到时候局面更加难以控制,所以朱高炽只能孤注一掷。
    朱高燧同时派出斥候寻找黄昏的踪迹。
    不得不说,这是朱高燧在当下困境唯一的办法。
    也是有效的办法。
    粮草问题解决了,黄昏的踪迹也找到了,就在距离长平一百里左右到地方——在萨尔都鲁和长平之间的一个湖边。
    然后朱高燧出击。
    在出击之前,朱高燧没有忘记他真正的目的:他将那封密信作为战报,迅速着心腹顾晟带着一队人马离开长平去往顺天。
    虽然没有杀了黄昏和桑脱那些人,但占据长平后,朱高燧想了个法子,让麾下儿郎在黄昏的帐篷里搜查出来这风密信。
    其实这封密信怎么来的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送到顺天之后,父皇看见后,认定这是太子的笔迹,这就很重要,以父皇多疑的性格,不管这密信是真是假,他都会发作。
    天子多疑,绝对不容许太子这么早就来争夺皇位。
    所以朱高燧其实明白,他的任务已经达到了。
    但他还是想杀黄昏。
    另外,他现在也没有选择,孤注一掷后的粮草确实够他回到庆州,但他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因为就算他回到庆州,等朱棣事后彻查,万一黄昏自证成功——这一点他不得不防,以往的经验告诉朱高燧,绝对不要小看黄昏绝境求生的能力。
    那么他这一次的作为,也势必要被问责。
    徒然便宜了老二。
    但如果杀了黄昏和桑脱,将密信的事情笃定下来,让黄昏和太子没有自证清白的空间和机会,那么他不仅没有罪责,反而是大功一件。
    所以朱高燧恶向胆边生。
    可是朱高燧没想到的是,他在长平的所作所为,也全部落在了黄昏留在长平的谍子眼中,然后这些事迹很快在草原上传开——
    其实雪还没化完,原本不会如此快速的传开。
    但就怕有心人。
    黄昏似乎早就料到了朱高燧会这么做,设身处地,黄昏曾经在推演的时候就算到了这一步,如果没有粮草,朱高燧不想死的话,他只有走这一步。
    这种以战养战的骚操作如果是在以前的兀良哈区域,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现在不同。
    现在都兀良哈是大明疆域,长平布政司是大明的行政机构,朱高燧这么做,几乎是在广而告之整个兀良哈区域:我大明赵王就没拿你们当子民看待。

第一千七十七章 英雄末路

    暴秦无道,天下共反之。
    昔年大秦一统六国,始皇帝在位之时,便有六国旧人反秦,待秦二世登基,更是野火燎原,盛名强如大秦,行残暴政策之下,尚且如此,何况你朱高燧?
    区区一个朱高燧,压得住兀良哈这些豪迈男儿。
    不提战事立场,毕竟兀良哈区域也是自古以来的中国疆域,不同民族而已,认真的说,草原男儿从不缺热血豪情。
    从能征善战变成能歌善舞,是因为时代潮流。
    热武器时代,火器成了战争主角。
    决定战场走势的是兵器,不再是人——当然,个人单兵素养也很重要,只不过那段百年黑暗的岁月里,咱们中国实在太弱,而新世纪的世界军事,又进入了崭新篇章。
    但你不能忽略一个真相,论热血豪情,草原男儿绝对不逊色于任何一个民族。
    当然,提到这不得不称赞袍哥。
    蜀中,历来少战事,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蜀中那个地方就属于外面打不进去,里面打不出来,但在那百年黑暗岁月里,壮士出川谱写了无数英雄赞歌。
    要知道,那段岁月里川军在外抗战备受各路军阀的不待见,物资补给都不怎么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川军依然浴血而战。
    家国情怀,可见一斑。
    扯远了。
    朱高燧在长平的破釜沉舟,在黄昏可以安排人的散布下,消息很快传遍周边区域,然后在朱高燧去追击黄昏的路上,他迎来了兀良哈区域残兵的报复!
    兀良哈残兵有多少,这个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毕竟每一个兀良哈男牧民都可以拿起弯刀骑上战马成为战士。
    朱高燧也想到了这一点,只不过他并不觉得兀良哈的人能如此快的行成战斗力来反抗他,而等兀良哈的人反应过来,他已经杀了黄昏在班师回庆州的路上。
    但人算不如天算。
    或者说,他的每一步都落在了黄昏的计划之中,而黄昏以逸待劳制定好计划,就是为了等朱高燧落入大网之中。
    朱高燧还没追上黄昏,就惊恐的发现他面对着何等的局势。
    忽然之间,在他的大军和黄昏之间这段短短的百里之间,出现了无数的兀良哈残兵,不是那种散兵游勇,残兵形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
    一场两场战事下来,对方人数不减反增。
    从最初的几百,到了两千,然后到了三千、四千……而且还源源不断的有兀良哈残兵加入,形成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朱高燧就像是一只蝗虫,被困在草原上,周围广袤区域里,无数残兵像蚂蚁一样汇聚而来,逐渐将朱高燧这只蝗虫淹没。
    战争就是这么残忍。
    于是结局便注定了。
    ……
    ……
    清晨,大日初升。
    天地之间残雪无数,而在无数的残雪堆里,也有无数的血和尸首,双目通红几天几夜没睡安宁觉的朱高燧猛然觉得不对劲。
    挣扎着起身,带着几个亲兵来到帐篷外。
    帐篷外杂七杂八的林立着近千士卒,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完好无损,再强大的战士身上也挂了彩,经过十数个日夜的鏖战,麾下儿郎的精气神包括体力都已经到了极限。
    但哪怕如此,面对兀良哈残兵,朱高燧率领的这三千儿郎,也没有一个投降的。
    一个都没有!
    这是大明雄师连番征战后凝聚出来的军魂。
    朱高燧并无悲怆。
    他已经麻木了……这些天,接近两千多儿郎已经战死沙场,没有一个孬种。
    看着远处出现的密密麻麻的敌军,朱高燧心底里深深的叹了口气。
    最后的决战来了。
    但是……我朱高燧又怎能忍心看着这最后的一千儿郎和自己殉葬,他们都是有功于大明江山的好男儿,不应该葬身在这里的。
    朱高燧深呼吸一口气,按剑,上前,穿过人群,在无数战士的注视下,默默的来到最前面,然后让身边负责翻译的亲兵大声喊道:“让黄昏那狗日的给老子滚出来!”
    朱高燧不蠢。
    他其实已经知道自己落入了黄昏的圈套之中,否则到长平布政司时的那一站,黄昏的人为何会溃败得那么简单,撤退也有章法,显然早就是如此设计。
    其实这个计谋并不高超。
    和当年孙膑杀庞涓差不多,难的是在于黄昏对于人性和人心的把握,他完美的猜到了自己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会抢夺牧民的粮草。
    也就是说,他其实是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
    黄昏听到阿如温查斯过来说朱高燧要见自己时,冷笑了一声,这可算不上借刀杀人,这纯粹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简而言之,朱高燧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
    他忘记了一个事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兀良哈,牧民就是一片汪洋,你不能顺应这片汪洋,要逆流而上,那就只有自寻死路一条。
    只不过这些水中,还有自己一千的蚍蜉义从冒充的兀良哈残兵。
    沉默良久。
    黄昏看向唐青山、桑脱和呼兰巴特,道:“你们随我前去见朱高燧,阿大和阿二你俩也来,阿如温查斯,你要特别注意保护我。”
    其实大可不见朱高燧。
    因为见了朱高燧,等他死后,自己在朱棣那边会有些被动,但若是不见朱高燧,那么接下来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朱高燧麾下剩余的近千儿郎都得战死沙场。
    黄昏有些不忍。
    毕竟都是我大明好儿郎,他们不该用生命来给朱高燧的错误买单,如果可以,黄昏愿意拯救这一千人,当然,前提是用朱高燧的命来拯救。
    前提也是朱高燧敢作敢为。
    不过……
    不抱希望,毕竟在死亡面前,你不能奢望朱高燧这样的人用自己的性命来换一千人的性命,而且朱高燧确实还有一点点突围的微末希望。
    但黄昏早就下定了决心,只要朱高燧来长平,就一定要让他葬身此地。
    人的忍耐是有限的。
    若是一味的防守,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只会变本加厉。
    所以黄昏打算去见朱高燧。
    不过怕朱高燧这小子不要脸的玩心机,所以身边还是有人保护,而他点名的这些人,有最擅长沙场厮杀的桑脱、呼兰巴特和朱阳,还有沙场江湖厮杀的唐青山、阿大阿二以及阿如温查斯。
    足以拱卫黄昏全身而退。

抵一千七十八章 狗日的读书人!

    看着走投无路的朱高燧,黄昏没有大意,这货好歹也是武将,靠他太近,别让他给擒贼擒王了,离了十来米,大声道:“赵王殿下,别来无恙乎。”
    朱高燧看着那个活蹦乱跳的年轻人,尤其是那嘚瑟的小眼神,恨不得将他的嘴撕烂,可惜,当下困局由不得自己。
    深呼吸一口气,压下心头对黄昏的憎恶,大声道:“你乃长平布政司使,奉陛下之命治理此地,你且给本王解释一下,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暴民,为何——”
    黄昏无语。
    这都什么时候了,朱高燧你能不能成熟一点,咱们都生死相见了,你还搞那些有的没的面子话,也难怪你被朱高煦和朱高炽玩的团团转。
    太幼稚了。
    咳嗽一声打断朱高燧,“殿下,省点口水吧,当下局面什么状况,你我心知肚明,说那些于事无补,不如说点正事?”
    朱高燧冷笑一声,“说罢,你要如何才肯罢手。”
    黄昏沉默了,不言语。
    我要你死。
    但这种话老子可不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意味着这剩下的一千大明儿郎都得跟着你朱高燧陪葬,要不然就是自己死。
    没得选择。
    朱高燧悚然心惊,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双眼圆睁,呼吸急促起来,“你想杀我?”
    黄昏越发无语。
    果然,朱高燧虽然有点聪慧,但终究还是有勇无谋,都这个时候了,他竟然还心存希望,都这个时候了,我会不想杀你?
    然后留着你来杀我么。
    老子脑壳有包才放虎归山。
    摇头笑道:“殿下说笑了,您是我大明藩王,陛下最宠溺的三殿下,而微臣是大明的臣子,忠于朝堂社稷,怎么可能想杀您呢,微臣出现在这里,不过是想就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在您和兀良哈残兵之间周旋调停而已。”
    不论怎样,口风不能松。
    朱高燧:“……”
    你周旋调停个锤子,这本来就是你设下的圈套。
    想了想,“既然如此,黄昏,你去问问兀良哈的人,要如何才愿意撤兵退走。”
    黄昏哈哈大笑,“好。”
    转身和假扮成兀良哈残兵的呼兰巴特低声细说。
    朱高燧看着黄昏的背影,强忍住纵马过去一剑砍掉那货脑袋的冲动——没办法,不敢,砍掉黄昏脑袋,接下来大家都得死。
    关键也砍不掉。
    跟在黄昏身边那些人,没一个庸手,其他的不说,阿如温查斯和唐青山这两人朱高燧是见过的,这种武林高手在沙场厮杀上威力不大,但这种小规模的厮杀中,优势不小。
    黄昏假吧意思和呼兰巴特说了几句,言下之意,就是让呼兰巴特等下精明一点,等朱高燧一死,大家就作鸟兽散,混在兀良哈残兵之中,一千蚍蜉义从赶紧趁着雪还没化完,退回在撒儿都鲁以西的秘密基地,不要被长平这边的人看端倪来。
    呼兰巴特其实有点小紧张,问了几次,真的要杀朱高燧?
    这可是大明的藩王啊。
    说杀就杀?
    万一朱棣一狠,让整个漠北都给朱高燧陪葬都有可能——关键是现在的大明也有这个能力,以神机营作为中坚,可以将整个漠北屠戮殆尽,或者直接赶出这片土地。
    黄昏就回了呼兰巴特三个字:不然呢。
    来而不往非礼也。
    假意聊了许久,黄昏这才回身看向朱高燧,笑道:“让殿下久等了。”
    朱高燧冷哼一声。
    黄昏大声道:“我治理长平布政司时间经久,和大家都处的不错,刚才和他们商量了,这个事情确实是三殿下你做的不对,所以他们只有一个要求,三殿下将抢来的粮草还回去,并且有人要为此事负责,至于他们的要求三殿下能否做到,微臣觉得应该不难罢。”
    朱高燧沉默了一阵,“可以。”
    退回粮草,暂时和黄昏讲和,有他在,粮草问题应该能解决,至于有人为此事负责,推一个背锅人出来就行。
    顾晟最是合适。
    毕竟他的赵王长史,也是幕僚,身份地位足够。
    如此这般一说。
    黄昏听后笑而不语。
    开玩笑呢,我要杀的人是你,怎么可能让顾晟这种小角色来背锅,那老子忙活这一阵是为了什么,以后还怎么震慑国内其他有异心的政敌。
    朱高燧急了,“你还想怎样?”
    黄昏义正言辞的纠正朱高燧,“殿下您这话就不对了,不是我还想怎么样,是兀良哈这些无奈的残兵应该怎么样,他们没办法不站出来反对殿下,您应该明白,殿下您的所作所为,如果不付出代价,那么兀良哈这边将永远无法和我大明同心,那么陛下的宏图伟业就会在兀良哈这边折戟沉沙,这个后果咱们谁都背不起,何况微臣出现在这里,也是一心一意的解决这个问题,为殿下和陛下分忧。”
    立场必须坚定,不能落忍口实。
    朱高燧沉默了。
    他并不蠢。
    只是不愿意面对黄昏想杀他而且敢杀他并且一定要杀他的现实。
    许久,才道:“大不了鱼死网破!”
    黄昏哈哈一笑,“殿下,三思啊,从立场上讲,我更愿意大家以和为贵,毕竟我是长平布政司使,希望此事完美解决而不影响我之后的政事。”
    朱高燧冷笑一声,“滚!”
    按剑回马。
    不想再和这个口蜜舌剑的小人再说一个字——真正的原因,是朱高燧不想死,而黄昏又一定要他死,所以朱高燧只有最后一搏。
    还有一千人,可以再尝试一次突围。
    黄昏暗暗可惜。
    可惜,朱高燧还是怕死,这也就意味着,跟随他的这一千大明儿郎,自己无论如何也救不下了,都要给朱高燧陪葬。
    可惜是可惜,但这是自己打造出工业大明的阵痛。
    必须承受。
    脸色做出悲怆状,“殿下三思啊,不要贸然行事啊,请再给微臣几天时间,微臣一定会说服兀良哈残兵,让他们和殿下握手言和啊!”
    朱高燧嘴角抽搐了一下,恨不得仰天长啸。
    狗日的读书人!
    都这个时候了,还在这惺惺作态。
    今天的这一切,不都是你一手策划出来的么,我倒要看看,万一老子死在了这里,你如何向父皇交待,到时候黄泉路上老子也不孤单!

第一千七十九章 请赵王殿下赴死!

    其实最完美的结局,是朱高燧自裁谢罪。
    但黄昏看出来了,朱高燧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说,他从始至终都没放弃突围的微末希望,所以接下来就让朱高燧绝望。
    黄昏不希望说什么。
    呼兰巴特率领的一千蚍蜉义从假扮成兀良哈参军,第一个出击。
    随后桑脱的真正残军。
    然后……
    朱阳率领的三百长平千户所士卒假吧意思的隔着兀良哈残军阻挡在外,冷眼旁观朱高燧的穷途末路,坐在马上的朱阳看着战局,有些心酸。
    这可是曾不可一世的赵王朱高燧啊。
    然而将薨在这里。
    他心中其实有点担心,如果朱高燧真的死在这里,陛下肯定要雷霆震怒的报复兀良哈残兵,到时候黄昏凭什么去说服朱棣不大动刀戈?
    那可是朱棣。
    靖难登基之后,灭族的事情少了么。
    若是说服不了,这片草原会变成修罗场,兀良哈人便会成千上万的死在这里。
    ……
    ……
    结局已经注定。
    朱高燧倒行逆施的破釜沉舟抢夺粮草的行径,激怒了兀良哈残军,加上黄昏和蚍蜉义从的煽风点火,上万的士卒如狂潮一般将朱高燧及其一千儿郎淹没。
    朱高燧不愧是一代猛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奋战到最后一刻,直到身边一个人也不剩下。
    一千儿郎,尽数战死。
    朱高燧柱剑在地,半跪着喘息,浑身上下伤痕数十处,已经是强弩之末,在他周围,密密麻麻的围了一圈又一圈的兀良哈残兵。
    朱高燧知道没有希望了。
    不过,兀良哈残兵停止了对他的围攻,又让朱高燧看到了希望。
    果然,这群草原贱命不敢杀自己!
    朱高燧大喜。
    下一刻,心便沉了下去。
    他看见了一个人,从人群中缓缓而来,这个人没有得胜的意气风华,脸上的神情反而是悲愤和怜悯,那双明亮的眼眸中充满了讽刺和无奈。
    黄昏站在朱高燧面前三五米外,阿如温查斯和唐青山一左一右拱卫。
    看着眼前的这位虎落平阳的藩王,黄昏扫视了一眼周围,感触万端的说:“这可是我大明三千热血男儿啊,他们原本可以建功立业,他们的鲜血原本应该挥洒在朝鲜和日本那片疆域,给大明的辉煌再添上一段锦绣传说,然而就因为某些的私欲,他们死在这片本不该再有烽烟的草原上,他们的生命被白白浪费,三千儿郎啊,那么在关内,就有三千个家庭在等他们荣归故里,六千位父母,三千位妻儿已经众多的兄弟手足,再也见不到他们亲人了,甚至他们还无法拿到抚恤金,可悲可叹啊。”
    黄昏是真的感触。
    其实如果不提后面的布局和应付朱棣的发难,黄昏完全可以吩咐麾下,只杀朱高燧,留下一些大明儿郎。
    但他不敢。
    因为世间无论多么完美的计划都会有漏洞,尤其是这种参与人如此之多的大局,只要到时候仔细侦查,朱棣就能明白他黄昏是故意要杀朱高燧的。
    所以不敢留情。
    黄昏自己都没发现,在走向北境之王的路上,他的心越来越坚定,也越来越冷漠。
    盯着地上的朱高燧,黄昏轻轻摇头,“何必呢,如果你不来长平,你继续在奴儿干那边堪舆入朝的线路图,将来大明雄师攻打下朝鲜和日本,这偌大的领域,你朱高燧本可以去这些地方成为一代国王,把这些地方变成我中国自古以来的疆域,如此丰功伟业必将留名青史,千百年后,你朱高燧将是媲美霍去病那样的绝对名将,现在和未来都有,何乐而不为。”
    顿了一下,“可惜你偏偏被汉王忽悠,不远千里的来到长平,值得吗?”
    朱高燧喘着粗气,眼神依然凶狠,“说那么多冠冕堂皇的话,黄昏,我现在终于知道父皇为何要试探你了,绝非父皇的杞人忧天,你真以为我是纯粹为了和你是私人恩怨才来长平的?不完全是,我是为了将你这个乱臣贼子扼杀在摇篮之中,谨防你将来危害我大明江山啊!”
    你区区一个长平布政司使,竟然能驱动整个兀良哈区域的残军,这就是一个不合理的地方,这且不提,你连藩王都敢杀,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没有什么是你黄昏不敢做的。
    现在敢杀藩王。
    那么将来呢,敢不敢杀太子?
    或者直接一点,敢不敢对父皇动手,利用他时代商行以及他的蚍蜉义从,以及在草原这边培养出来的势力,如此强大的资本,完全可以造反。
    你黄昏就是个乱臣贼子!
    人人得而诛之。
    我朱高燧身为朱家皇室大明藩王,更应该杀你!
    黄昏微微摇头,“从我设计杀庞瑛,再杀赵曦,以及杀纪纲等诸多事情来看,你难道还不明白,我和陛下一样,都是为了达到那个伟大的理想而可以付出一切的人吗,别说你区区一个藩王,在这条路上,只要是符合陛下和我蓝图的计划,无论是谁来阻挡,都是一样的下场。”
    顿了一下,又道:“另外有一点,其实陛下心知肚明,大明没有给我篡位的土壤,他之所以试探我,是怕我在草原这边成为划疆而治的王。说句真心话,陛下真的杞人忧天了,不论我现在做什么,我都不会去争夺你们老朱家的江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远方的星辰大海。”
    北境之王?
    不!
    北境之王并不是我的终极目标,我的目标在另外几个地方:南美洲和欧洲。
    要把欧洲阉割了。
    要把南美洲建成大明的海外基地——或者说,让我中华儿女移民过去,在南美洲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东方的大明成为地球上的双子神!
    就这么简单。
    当然,还有个不可忽略的地方:老毛子那边。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一个策略: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大明的发展能领先世界一个时代,那就根本不存在后面的百年黑暗。
    朱高燧沉默不语,许久,神情黯然了些,叹道:“成王败寇,我没能提前将你这个有可能危害家国社稷的人斩于刀下,也没办法揭开你那虚伪的面容,输给你,我已经无话可说。”
    黄昏笑了笑,“不,还是可以说说的。”
    继续道:“其实我可以告诉你,等陛下治下的大明雄师打完中南半岛和瓦剌之后,大明还会继续进攻朝鲜和日本,以及亦力把里,这样一块巨大的版图,你和汉王殿下无法治理,这是肯定的,就是太子殿下也有难度,不过没有关系,因为有内阁。”
    “可不管怎么说,这样庞大的疆域,不可能永远维持现状,有道是盛极必衰,又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尤其是皇权统治下的社会,这是无法避免的顽疾,所以大明的未来还会继续改变,虽然都和你没有关系了,不过为了让你死得不那么愤懑,我可以发自灵魂的告诉你一句:我黄昏永远不会伤害大明。”
    不远处,桑脱猛然一阵咳嗽。
    黄昏心中一惊,知道那个最大的意外来了,不敢再多说什么,急忙压低声音,微微俯身,“赵王殿下,给您自己留点颜面吧。”
    所以,请你去死。
    放心的死。
    作为大明藩王,你是一个尽职的藩王,也是一个尽职的皇位争夺者,该有的颜面和尊重,我们都会给你。
    大明的未来,也不用你操心。
    朱高燧猛的打了个哆嗦。

第一千八十章 朱高燧落幕!

    人,谁不怕死?

    也许有。

    不过朱高燧此刻显然没有做到那种境界,他的脸色惨败,眼神泛散而绝望,一屁股跌坐了下去,昔日高高在上的赵王,如今再无丝毫精气神。

    和普通人一样。

    身上的光环也在这一刻消失殆尽——其实可以理解,再高贵的人,来到天地之间,其实大家都一样,走的时候也一样,来时光溜溜,去时带不走任何心头好到九泉之下。

    只不过在离开之时,有的人一辈子默默无名,后人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过,而有的人则在这个世界留下绚丽的彩虹悬挂在史书之中。

    这也是无数人追求的梦想——青史留名。

    就如一部电影说的那样:人的死亡并不是终点,真正的死亡是活着的人彻底的遗忘他。

    旁边的唐青山暗暗一声长叹。

    他以为朱高燧接下来会丢掉他作为一个藩王的骄傲和自尊,会像一条落水狗一样趴在黄昏的脚下向他求饶。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坦然赴死。

    黄昏也暗暗叹气。

    可惜。

    英雄终究不是那么好做的,骨气在死亡面前,也一文不值。

    但是——

    他和唐青山都想错了。

    朱高燧在短暂的惊恐和绝望之后,脸上是神色渐渐坚毅起来,眸子里再一次升腾起光彩,目光锐利的盯着黄昏,“你要我自戕?”

    黄昏默不作声。

    朱高燧冷笑一声,“我知道你的想法,我若是死在乱刀之下,传回顺天,父皇势必要就此事追查一番,但我若是自戕,此事你就很好操作,可以置身事外。”

    黄昏摇头叹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朱高燧缓缓站起来,握剑在手,昂扬着头颅,仰天一声长笑,这才蔑视的看着黄昏,“你赢了,虽然我知道你的企图,但我也不愿意用我的体面来换取你在父皇那边的被动,既然迟早有一死,我也不能让朱高燧这三个字成为笑柄,但是我相信,迟早有一天,父皇依然会用你的脑袋在我坟前祭酒!”

    黄昏松了口气。

    他还真有点担心朱高燧不愿意自戕,那样的话后续会无比的麻烦,甚至有可能导致他和朱棣的彻底决裂。

    所以黄昏其实在赌。

    赌朱高燧一直以来在沙场上无往不胜养出了属于一位常胜藩王的傲气——这样的傲气,让朱高燧不允许他自己死在一群杂兵的乱刀之下。

    黄昏赌赢了。

    不可一世,在历史上留下过浓重笔墨的赵王朱高燧,这一次人生他还没来得及造反,就这样黯然的自戕在这片苍茫大地上。

    手中长剑猛然旋转,割断了咽喉和大动脉。

    鲜血喷涌飙射。

    倒地之前,朱高燧没有痛苦,也没有惊恐,只是漠然的看着黄昏,挣扎着说了一句我先行一步在下面等你……黄昏,你一定会死在我父皇的刀下!

    但是。

    就在朱高燧意识逐渐模糊的时候,他听到了远处传来一句熟悉的嘶吼声音,声音尖锐而焦急,一听就是内侍的声音:“赵王殿下,莫要惊慌,奴婢来了!”

    郑和!

    朱高燧倏然睁大眼睛,死死的盯着黄昏。

    恨意如山。

    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黄昏催促他自戕的意思了——黄昏已经知道郑和来了,所以他逼迫自己自戕,就在郑和的眼前自戕。

    自己又着了他的道。

    朱高燧想到了当年第一次见黄昏,自己说过的那句话,难道他黄昏真的能未卜先知?

    可惜……

    无力回天。

    朱高燧怒睁双眼盯着黄昏,喉咙里咕哝了几个字出来:狗日的读书人,我日你仙人板板!

    然后死了。

    死不瞑目。

    黄昏看着朱高燧的尸首,沉默许久,直到郑和赶过来跌足长叹,黄昏也没说一句话,成王败寇,可惜了一代赵王。

    他有着朱家皇室的身份,也有靖难武功,站在他的位置,拥有他这样的起点,再配合上大明接下来的动作,以及自己和朱棣打造出来的盛世,他赵王朱高燧本可以成为朝鲜、日本之王,在青史笔墨成为一个悬挂历史长河里的闪耀明星。

    然而……他站错了队伍。

    怪谁?

    谁也不怪,咎由自取,如果实在要怪,就怪皇权。

    入冬前就开始出发,在春节左右才来到长平,匆匆赶来找黄昏的郑和本来是想询问关于海军钢铁战舰的事情。

    可他万万没想到,见到黄昏的同时,也见到了大明赵王自戕的这一幕。

    这可是大事。

    藩王的薨天,在大明并不稀罕。

    但赵王却很不寻常。

    刨除皇位的利害关系思考,仅从感情而言,赵王朱高燧是陛下最喜欢最宠溺的小儿子,而陛下如今已经上了年纪,也就是说,陛下要承受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

    而陛下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

    他是天子,是大明共主。

    他的一句话,可以决定成千上万人的生死,现在他最宠溺的小儿子死在这片苍茫大地上,关键这个事情吧你还不好说是战死……

    这样一来,你说陛下会怎么应对?

    君王一怒,流血漂橹十里。

    完蛋了。

    这一次兀良哈将要承受永乐大帝的雷霆之怒,少则在场数千人,多则整个兀良哈区域,都要遭受大明铁骑的扫荡。

    到时候别说长平布政司使黄昏要被追责,搞不好还是个灭族的重罪,就是自己也要遭受池鱼之殃,一个不小心,也要受到牵连。

    郑和看着朱高燧的尸首,思绪万里怔怔发呆。

    而在不远处,桑脱和呼兰巴特早就从黄昏那里得到了指示,在朱高燧自戕倒地的同时,就带领麾下默默的撤退。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难道要等一网打尽再走么,那就来不及了。

    而朱阳则是象征性的嘶吼着要给朱高燧报仇,率领麾下儿郎追了几十里地——其实也是在躲避这个现场,知道的越少,越有利于之后的审查。

    而跟随郑和来的两三百人,因为没有得到郑和的命令,也便不去管那些人的撤退了。

    草原上很是安静。

    又开始下雪了。

    许久,郑和才抬起头看了看天空,伸出手接过几朵雪花,意味深长的道了句:“又下雪了,下雪天啊下雪天,真的就如此适合杀人么?”

    郑和怔怔发呆。

第一千八十一章 苦逼的郑和

    黄昏在一旁也沉默不语。

    朱高燧已经死了,接下来应该思考如何应付朱棣白发人送黑发人悲伤触发的帝王之怒,也别忽略了一个人:朱高煦。

    同时还要提防京畿的太子。

    毕竟别人才是一脉相连的亲生手足,自己之间的斗争可以,你黄昏这个外人杀了自己的亲生兄弟,心里岂能没点仇恨。

    朱家三兄弟的皇位争夺战,毕竟不是历史上其他那些丧心病狂毫无道德底线。

    时间流逝。

    许久许久,黄昏才抬头看向郑和,“先回长平?”

    郑和没奈何,环首四望,顿时愕然,“人呢?”

    原本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的兀良哈残兵已经消失不见,如果不是满地尸首,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刚发生了一场大仗。

    黄昏叹道:“逼得我大明赵王自戕,兀良哈残兵再愚蠢,也知道此刻不能留在这里被大监您逮个现行,您一来他们就开始作鸟兽散了,朱阳帅兵去追了,不过朱阳只有两百余人,恐怕追也没什么效果。”

    郑和唯有苦笑。

    拍了拍手,将融化在手中的雪水弄干净后,拉了拉大氅,问黄昏,“赵王殿下我要带回去,包括自戕的佩剑,其他儿郎的尸首,以及战场打扫,需要我帮忙么?”

    黄昏一愣。

    他有些意外,没想到都这个时候了,郑和竟然还愿意帮自己。

    这个战场打扫其实很重要。

    因为蚍蜉义从也有战死者,到时候如果朱棣要彻查,有可能从这些蚍蜉义从的尸首上找出端倪,但郑和这么说,就是给自己机会斩掉这根尾巴。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不存在。

    原本战场打扫是由朱阳来做,结果谁也没料到,郑和竟然带着几百人从庆州来到长平,所以黄昏才在最后关头改变策略,逼迫朱高燧自戕。

    按照原本计划,是不会给这位赵王殿下如此体面的落幕机会。

    因为怕出意外。

    不过黄昏知道郑和来了后,觉得这个意外其实也是个机会,可以让朱高燧的自戕给自己在朱棣那边留下巨大的缓冲空间。

    不过……虽然郑和在,而且抛出了这个橄榄枝,按理说,黄昏也不能浪费郑和的一番好意,但他还是叹道:“这事少不了要在陛下那边陈情经过,长平这边之前一直和外界断绝联系,大监您是陛下最信任的人,这个战场还是由您的人来打扫罢。”

    郑和一愣,“你确定?”

    旋即有点不悦。

    我给了你机会清除尾巴,你竟然得寸进尺,还想利用我来斩断这个尾巴,这岂非是想让我配合你,确实有点过分了。

    黄昏叹道:“大监,您来都来了,不亲自打扫战场的话,回到顺天,陛下可真的要怀疑咱俩是营党结私,这个死罪咱俩可不能犯。”

    郑和恍然。

    确实,作为陛下最信任的人,赵王殿下在这边薨天,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战场都应该由自己打扫,侦查其中是否有猫腻。

    挥挥手。

    立即有个小内侍上前。

    郑和吩咐道:“找几个心细的人,好生将赵王殿下带回长平,然后叫大伙儿整理战场,我大明儿郎的尸首要全部运回长平,至于兀良哈残兵的尸首么……能对证上户籍信息的,列册文档之后就地掩埋,不能对证信息的,交给布政司处理。”

    郑和其实怀疑这些尸首之中可能存在猫腻,但问题在于长平那边户籍档案有可能还不健全,没法对证尸首信息,若是去找牧民对证尸首信息,这个工作量之大,绝非自己带的这点人可以做到,还是需要长平布政司在后续慢慢操作。

    郑和也不是不可以操作,可以但没必要。

    就当是保护黄昏了。

    最重要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自己明天就得和黄昏一起护送赵王的尸首回顺天,长平这边暂时还是会有布政司来掌控,直到看陛下的意思,是否会派钦差过来。

    黄昏在一旁补充道:“大监,不能对证信息的,等下朱阳回来了,让朱阳的人带回长平那边还是怎么处置?”

    郑和愣住,“你真的确定?”

    这样的话之前就说过一次。

    黄昏微微颔首,“确定。”

    四处环望一眼,满目疮痍,尸首遍地,喟叹道:“很多事情,大监可能不太清楚,这一次我来长平赴任,其实是多方势力的角逐,最后却导致赵王殿下薨天,着实是个预料之外的事情,如果我自己不能清清白白,那么以后这大明朝堂之上,将再无我黄昏的一席之地,我十余年费尽心血做的所有事情,都很可能戛然而止,所以我必须让陛下知道,赵王殿下的薨天,真和我黄某人没有丝毫关系。”

    尽管朱高燧就是死在自己手上。

    但自己必须清白。

    不清不白,最是可怕。

    以天子多疑的性情,哪怕有一点疑点,他都会认为是自己在搞鬼,还不如弄清楚一些——至于郑和担心自己没有斩除尾巴的担忧,根本不存在。

    别忘了一点,自从李友边和梁道等人死后,长平就是我黄昏的长平了!

    关于蚍蜉义从的尸首,黄昏在得知郑和到了长平后其实就已经想好了对策:蚍蜉义从一直不是主攻,伤亡并不大,战死不过百人左右,而一百个人的户籍信息,布政司那边在朱阳的配合下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点黄昏绝对相信刘絮和谢客的能力。

    郑和闻言暗暗点头,确实,黄昏的担忧不无道理。

    而且郑和也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

    人都是自私的。

    郑和为何愿意帮助黄昏,是真的因为黄昏的人格魅力?

    当然不是。

    郑和想的是他的海军以及钢铁战舰,想的是他郑和拥有海军和钢铁战舰后,在这一场永乐盛世里,以宦官之姿留名青史。

    没有黄昏,海军和钢铁战舰恐怕都会夭折。

    是以听到黄昏这么说,心中了然,知道他已经有对策,就是可惜了朱高燧,如此强大的一员武将,却折戟成沙薨天在这草原上。

    道:“如此最好,回长平吧,明日你得和我一起去一趟顺天,事情还有很多。”

    也是苦逼。

    老子在寒风大雪里好不容易来到长平,结果都没来得及坐下喝口水,马上又要回顺天,早知道就不来跑这一趟了。

    一趟漠北之行,其身心之劳累,犹在下西洋之上。

    关键还摊上事了!

第一千八十二章 大监郑和,人心为和!

    几乎是子时才回到长平。

    刘絮和谢客等一众官吏看见黄昏归来,本来想找他询问,不过看见有个拉轰的内侍在黄昏身边,谢客还没反应过来,刚行了礼就被刘絮拉跑了。

    别逗,这个时候来长平的内侍,至少都是永乐八虎那个级别的。

    亦失哈不太可能。

    李谦和狗儿在中南半岛。

    那么当下能有空闲来长平主持大局的,就只有一个呼之欲出的人:出海归来的永乐八虎之首,大监郑和。

    这是一位绝对忠诚于陛下的内侍。

    不能在他面前露出半点破绽,所以也不宜表现出和黄昏关系的亲疏。

    看着刘絮和谢客带着一众吏员离开,郑和若有所思。

    有点意思。

    因为长平和外界断绝关系,郑和还不知道长平这边发生了什么,有些奇怪的问道:“范文端之后,难道长平就只有这些吏员和两个年轻官员主持局势?”

    黄昏笑了笑,“等下详聊,这天气冷的够呛,先去衙门,我让阿如温查斯去接权氏和唐赛儿了,等我们到了衙门,她俩也该到了,等下权氏会温酒带到衙门来。”

    郑和也确实冻得够呛。

    草原的夜,虽然现在又开始下雪了,但其寒冷程度真不比化雪时候差多少。

    来到衙门。

    郑和看着夜色里那座宛若一尊猛兽坐在苍茫大地上的布政司衙门,瞠目结舌,之前听说过撒儿都鲁那座由时代建筑修建的布政司衙门大气磅礴,犹在京畿应天府衙之上,郑和还不相信,现在他是信了,就这长平布政司衙门,其威武霸气,也丝毫不逊色京畿府衙。

    果然大手笔。

    因为早有人提前到达打点,衙门内外点上了灯。

    郑和边走边问:“应天已经是不夜城,这长平布政司为何不用上光明神器?”

    黄昏指着墙体上的那些倚靠人工切割出来的狭缝,笑道:“当然要用,这是预留的线路通道,不过长平这边暂时没这个经济,也还没有资金修建发电站,所以长平布政司通电大概还要等好几年。”

    郑和恍然大悟,“是的,钱还是要用在刀口上。”

    长平不比延平和顺天两座布政司,那两座布政司只要大明掌控好马儿哈咱和失捏干,就不会出现问题,长平这边,因为兀良哈的元嗣后裔早被杀了个干净,一切要靠布政司使。

    所以布政司不宜太奢侈。

    容易激起民愤。

    而且还有个意义:如果长平这边没有元嗣后裔,但百姓的日子依然蒸蒸日上不再承受游牧的痛苦,那么鞑靼区域的老百姓就会想我们鞑靼也可以没有元嗣后裔。

    这样一来,方便大明天子废掉延平王和顺平王。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它不香么。

    来到布政司衙门大厅坐下,有人准备奉茶,黄昏罢手,“不用奉茶了,去准备点点心,最好弄几亡热乎的羊肉汤,郑大监舟车劳顿,喝点热乎的解解乏。”

    果不其然。

    羊肉汤端上来的时候,权氏也在阿如温查斯的陪伴下来到布政司衙门,并拿来了从关内带来的好酒——温好了的。

    各自示意左右退下,郑和和黄昏对坐而斟。

    两杯热救下肚。

    再吃上几口烫嘴的羊杂,郑和终于缓过劲来,端起酒杯慢慢抿了一口,“说说吧,长平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逼得你不得不如此行事。”

    郑和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岂是愚蠢之人。

    别说今天看见的兀良哈残兵,就算看见的是西域的刀兵,郑和也知道,朱高燧的死和黄昏脱不了干系,否则以黄昏的远见,一位大明藩王怎么可能在他面前自戕。

    黄昏若是想,只怕没人能在大明的疆域内杀他想保护的人——陛下例外。

    陛下如果真要杀人,黄昏也保不住。

    黄昏沉默了一阵,也抿了口酒,轻轻的道:“有一句话,我相信大监比整个天下的所有人加在一起,都更能理解。”

    郑和扯了扯嘴角,“伴君如伴虎?”

    这话的理解程度上,确实没有人比郑和更有发言权。

    黄昏微微颔首,“范文端死后,陛下将范文端原本的班子全部调回关内,又从汉中府及其周边调过来一批官员——全是国之蛀虫。”

    郑和讶然,“陛下对你起了杀心?”

    黄昏点头,又摇头,“也不是必杀之心,主要看我在长平这边的应对,如果我在关外经营了自己的势力,那么就是必杀之心,反之则随意了。”

    郑和想了想,认真的叹道:“陛下确实没走错。”

    你黄昏能杀一位藩王……

    这在草原上难道没有一点势力,说出去谁敢信?

    你们爱信不信,反正我郑和不信。

    黄昏两手一摊,“大监你别不信,至少在赵王朱高燧死之前,我在长平这边真的没有经营任何势力,也没有秘密组建蚍蜉义从,之所以能让整个布政司配合我,实在是陛下选了一批‘好’班子给我。”

    这话其实玩了个心机。

    在长平没有经营,不代表在鞑靼区域没有。

    而且蚍蜉义从也确实还没成型。

    郑和哦了一声,“怎么说,难道那一批蛀虫贪生怕死,被你拿捏之后,就放弃了利益,全部配合你来布这个局?”

    黄昏装傻,“什么局?”

    郑和一副你还在装疯卖傻的神态,哄鬼也不是你这样的,明人面前装糊涂就没意思了。

    当然是杀赵王朱高燧的局。

    黄昏也识趣的没提这个事,继续道:“我做了个局,把那群蛀虫全部杀了——反正陛下也是要杀他们的,不如我动手帮陛下解决了他们,所以如大监所见,如今长平布政司,除了我这个布政司使,就是刘絮和谢客两个年轻人独抗大局。”

    郑和脸色大变,“你杀了他们?”

    这……

    大事啊!

    布政司使别说处罚官员,就是罢免任除官员的权力都没有,你倒好,直接杀了,这意味你小子这一刀砍下去,一大群的五六品官员掉了脑袋。

    这可不是越权那么简单了。

    黄昏叹气,“没办法的事情,当然,就算是有办法,我还是会这么做,因为长平这边被陛下安排成这个样子,就是我和那群蛀虫你死我活的局,不够狠的话,地位不稳。”

    说完将先前发生的事情详说了一遍。

    郑和听完出了一身冷汗。

    沉默许久,才洞察全局的道:“其实你杀不杀他们都不重要,如果我没揣摩错陛下的意思,不管这个局最后你能否自证清白,赵王殿下来到长平,李友边等人也是必死无疑的。”

    郑和心中暗暗放心。

    这件事不能说黄昏错了,也不能说陛下错了,都没错——至于说谁错,郑和不敢深究,因为这涉及到皇权和君王制衡。

    但不管怎么说,郑和放心了很多。

    他的立场其实是想帮黄昏。

    帮黄昏就是帮他自己。

    现在从黄昏口中得知长平这边的局后,知道陛下并不是真的想杀黄昏,那么这件事就有操作余地——至少他郑和不会因为帮助黄昏而“背叛”陛下。

    对于郑和来说,帮助黄昏而不背叛朱棣,这就是他最想看到的局面。

第一千八十三章 一剑光寒十四州!

    黄昏闻言,“大监说的没错,所以李友边等人的死,不过是佐料,接下来才是真正的一场君臣博弈,如果我输了,那么在时代商行这个大框架下打造的所有都会戛然而止,如果我赢了,开春之后我会说服陛下出兵瓦剌。”

    是时候统一漠北了。

    大明雄师应该快要搞定整个中南半岛,趁着现在余勇未尽,北方这边也有大量兵力,正是对瓦剌出兵的时候。

    现在已经快永乐十三年了。

    来到大明十三年。

    自己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青年,很快就要成为中年,时间悠悠,自己渐渐的会老去,而朱棣的时间也不算很多了。

    必须尽快推动大明成为整个东亚的霸主。

    局势允许对瓦剌出兵。

    拖下去没有意义,如果自己的人生是一本小说,那么穿越了十三年才打下漠北,这对于读者而言就是个很水的故事。

    何况黄昏还有一个担心:在其他大陆上的情况,是否符合十五世纪的全球局势,所以必须尽快走出亚洲。

    而这个计划,郑和的海军必不可缺。

    郑和无语,就大明这状况,刚打下中南半岛,又要去打瓦剌?莫非你真以为战争是说说嘴皮子的事情,需要的海量资源根本不是几个数字可以表达出来的。

    你小子还是先担心一下如何面对陛下的雷霆震怒吧,想那么远有用?

    白发人送黑发人。

    郑和都想不到陛下在知道朱高燧薨天后会如何反应。

    ……

    ……

    彻夜不眠。

    第二天一大早,郑和的人找到熬了一个通宵的郑和,如此这般一说,郑和微微点头,心中了然,“还有四五百人无法在布政司这边核对户籍信息?”

    那人回道:“是的,不过奴婢看了,这并不是说这四五百人来历不明,实在是范文端先生执掌布政司时事务太过繁忙,户籍管理的部门又人手有限,整个长平布政司区域,至少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没做好户籍记录。”

    郑和心中了然,这确实怪不得范文端。

    一个他经手长平布政司只有半年,已经累死在案牍之上,另一个长平战乱之后,还有很多残兵在游曳,没法做户籍登记。

    而且这事还有个后遗症。

    因为战后很多人到处跑,所以最终下来,恐怕布政司这边的户籍上面至少会有数千人没有信息,要完善这个工作还有几年时间。

    想到这郑和道:“这件事你去找刘絮和谢客,让他们接手过去,等这四五百人的户籍信息核对下来,让他们越过布政司,直接呈报顺天。”

    那内侍略有犹豫。

    老实说,他觉得郑和这句话不妥,郑和虽然是大监,官职高位,但还没有插手地方政务的事情,如此绕过了布政司使黄昏,容易受到非议。

    郑和摇头,“黄昏会感谢我这么做的,下去罢。”

    黄昏当然要感谢我。

    这样一来,这件事就直接绕开了他,也不会被人说闲话,更不会有人拿此做文章,陛下更不能用这个事来查他。

    不过片刻之后,那内侍又回来了,“大监,刘絮和谢客两人推了,说长平这边人手实在紧缺,没办法做这个事,而且他俩现在确实忙的一塌糊涂。”

    郑和讶然,“有这么忙?”

    那内侍苦笑道:“确实很忙,赵王殿下在长平做的事……唉,实在是不知怎么形容的好,当下布政司这边在全力善后,尽量的安抚兀良哈牧民,纵然重新发放了那些被抢的粮草,可一夜之间,拿到粮草和牛羊之后离开长平的牧民,也有数百人了。”

    赵王殿下这么一折腾,长平布政司这边丢失的民心极多。

    后续还要继续善后。

    所以刘絮和谢客带着一众吏员,忙得焦头烂额。

    郑和也唯有苦笑。

    这个没办法了,赵王这一次做的事确实让人无语,想了想,“这样,你们留下五十人,让布政司这边派一个人教会你们户籍核对的操作和方法,你们来核对这四五百人的身份信息,要抓紧时间,核对完毕后迅速呈递结果到顺天来。”

    那内侍急忙下去安排。

    说曹操曹操就到,同样忙碌了一整个通宵的黄昏红着眼睛进来,笑道:“郑大监如此善解人意,我理应感激不尽,大恩不言谢了,不过有个问题,郑大监的人中,有会本地话语的人么。”

    郑和一愣,“好像没有。”

    黄昏呵呵一笑,“那我给你留个翻译,让阿如温查斯跟着他们去审查户籍信息,郑大监你觉得如何,当然,你要是觉得人选不行,我就另外给你找人。”

    郑和沉默不语,眼神略微犀利的看向黄昏。

    有点恼怒。

    黄昏的意图简直不要太明显,就是怕自己的人查出来什么,阿如温查斯可以负责灭口,黄昏这样的举动,纯粹是在挑衅。

    但郑和没有发作。

    他其实知道黄昏担心的很有道理,如果真查出了什么,大明的震荡之大,绝非是死一个黄昏这么简单的事情。

    整个延平、顺平、长平布政司都要推倒从来。

    不止于此。

    还有交趾布政司,以及时代商行。

    而时代商行现在牵扯之大,不敢相信,几乎深入到了大明的每一个行业——甚至于医疗改革司、货币改革司、农业部、道路司、君器院都要伤筋动骨。

    最重要的,也是郑和最在意的,黄昏一死,钢铁战舰成为泡影,海军也会夭折。

    郑和深呼吸一口气,“可以。”

    忍了。

    不得不承认,黄昏这小子从来到长平布政司后,就开崭露锋芒,不再是以前那个以逸待劳后手制人的黄昏。

    他像一柄剑,开始出鞘。

    而且郑和也明白,大明没有让黄昏篡位的土壤,所以黄昏这柄剑虽然出鞘,伤的绝对不会是国家社稷——也许会伤皇权。

    但郑和相信朱棣,也相信这对君臣可以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世间岂有朱棣不能掌控的剑?

    那真是笑话了。

    所以……

    让这柄剑出鞘罢,让它去一剑光寒十四州!

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弟爱幺儿

    黄昏坐下,“赵王殿下那边我已经处置妥当了,还好气温不高,多装了冰块,又用棉絮包裹,应该能坚持走到顺天,不过到时候恐怕不会那么体面好看,所以大监你要提醒下陛下,能不看就不看吧,他要是看了,我怕得晕过去。”

    庆州到长平的官道没修好,这两天又开始下雪,到顺天大概十来天,说不准更久,虽然有冰块这些,但毕竟是个尸首,万一出点差池朱高燧的尸体出现了巨人观……

    那朱棣一旦失去理性,大家都得死。

    郑和知道这个事情的轻重,道:“嗯,我一定会尽力阻止陛下去见赵王殿下,不过现在我还有个担心的事情,应天的娘娘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她要是知道了这个事情,熬不过去怎么办?”

    黄昏黯然。

    不得不承认,徐皇后是个好皇后。

    沉吟半晌,无奈叹道:“没办法啊。”

    藩王薨天,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秘而不宣,所以徐皇后迟早要知道这个事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只怕还要和朱棣好生商议。

    郑和拍了拍膝盖,起身,“走吧,吃点热乎的早食,尽快出发!”

    ……

    ……

    顺天,乾清殿中,朱棣看着跪在下面的人,又看了看手中的密信,眉头微微蹙起,将密信放在案桌上,问跪在地上的顾晟:“赵王带了多少人去长平?”

    顾晟不敢欺君:“三千人,没有神机营,全是奴儿干那边的精锐步卒。”

    朱棣颔首。

    还行,亦失哈还是有分寸的,没有给老三太多的人,也没有太少,三千人,不多不少,刚合适,既能压迫整个长平的兵力,逼得黄昏出底牌——如果有的话。

    另外,三千人也无法形成百分之百的绝对优势,如果黄昏没有底牌,郑和带着几百人,恰好赶到长平那边,又能从老三刀下救黄昏。

    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朱棣目光又落在案桌上的那封密信上,咳嗽一声,问道:“说说看,这封密信是怎么回事,里面的内容赵王可曾见过。”

    顾晟立即答道:“回禀陛下,当时赵王殿下出其不意的到达到了长平之后,发现黄昏竟然笼聚了大量的兀良哈残兵,甚至还收买了长平千户所朱阳,瞧其架势,似乎要在长平自立为王,赵王殿下虽然不愿意相信黄昏一个臣子敢行如此大不逆的事情,但当时大量兀良哈残兵汇聚在一起,隐然要作乱的迹象,赵王殿下不敢怠慢,遂发兵平叛,陛下您知道的,赵王殿下继承了您的英勇神武,帅军冲锋身先士卒,很快便摧枯拉朽的将那群兀良哈残兵击溃,包括朱阳的千户所,也和兀良哈残兵拱卫着黄昏一起逃窜,之后赵王殿下率领大军进驻长平,搜捕叛贼时发现了这一封密信,赵王殿下当时看过,密信是写给兀良哈一个叫桑脱的人,这个人曾是兀良哈的万夫长,如今他是黄昏笼聚起来的兀良哈参军的最高将领,所以赵王殿下不敢怠慢,急忙让微臣将密信送来顺天,请陛下发落。”

    朱棣若有所思,“确定黄昏笼聚了兀良哈残兵?也确定朱阳的千户所和黄昏勾结到了一起?”

    这要是真的……

    黄昏就该死!

    大明地方军政分离,你一个布政司使,勾结地方卫所就是个死罪,如今竟然还敢笼聚兀良哈残兵,说你不造反也得有人信。

    顾晟闻言大喜,急忙道:“千真万确!”

    朱棣唔了一声。

    现在问题来了,老三既然发现了黄昏的大不逆行径,自己要如何治罪黄昏,按说,直接杀了一了百了,可问题在于黄昏这件事还才起步就被自己给破了。

    他没有做大做强的机会。

    换言之,黄昏依然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而根据这个情况来看,黄昏在漠北并没有什么底牌,否则在这个生死关头,老三的三千人就要面对黄昏的底牌,根本送不回这封密信。

    如此一来,杀了黄昏就有些可惜。

    毕竟……当下大明的盛世,自己虽是主导,但黄昏绝对是最功不可没的那个人。

    还有个问题,朱棣不敢忽略。

    这封密信的处置。

    先不提这封密信的真假。

    在老三眼里,这封密信一定是出自老大的手笔,其实朱棣心中有些无奈,按说,老大和老三之间其实根本不需要书信交流,而老大也不是一个喜欢写了字画装裱后挂在家里的人,加上老大平日的章折都被自己这边由专门的部门列策归档,按理说,老三是不知道老大的笔迹才对。

    就算偶尔见过,也不可能如此精准的分辨出来。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老三平日里在收集老大的字迹,就是为了将来派上用场。

    兄弟不齐心,当爹的岂能不忧心。

    那么,这封密信到底是不是真的?

    朱棣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字迹,确实很像老大的字迹,所以这封密信既可能是老三找高手摩仿的,也有可能真的是老大通过黄昏写给桑脱的。

    想到这朱棣不动声色,问顾晟,“你回来的时候可曾遇见郑大监?”

    顾晟点头,“遇见了。”

    朱棣微微颔首,如此推断行程的话,郑和应该能赶上长平那边,不管是朱高燧阴沟里翻船,还是黄昏无力回天,郑和都能救下他们。

    这件事朱棣没有交代郑和。

    但他相信郑和能懂他圣意。

    挥挥手,“你先下去罢,暂时不要离开顺天回奴儿干那边,等赵王殿下回来后,你再和他一起回去,另外,朕给赵王选了座府邸,你作为王府长史,这些日子去把赵王府内外事宜打点好了,赵王回来也能立即入住。”

    不得不承认,朱棣是真的宠溺他的小儿子。

    太子的东宫都没这么快修好。

    先给赵王府安排妥当。

    顾晟闻言大喜,觉得自己押宝朱高燧是真的选对了,这一次事件之后,太子的东宫位置必然不稳,朱高燧就有机会成为太子,而自己也有机会成为从龙之臣。

第一千八十五章 蒸汽时代的展望

    漠北长平的局势波诡云谲,最终落幕。

    黄昏和郑和两人押送着朱高燧的尸身去往顺天,越是南下,路途越是好走,距离庆州不远时,已经是水泥官道——官道的修建一刻也没停过。

    在最初几天的忧心之后,郑和终于不再忧愁这事,他相信黄昏能解决。

    要不然这货敢回顺天去?

    于是郑和多了个心思。

    不管黄昏能不能够解决这个大麻烦,自己最多就是个驰援不及的罪名,短暂贬职后等陛下缓过劲来,依然有可能被重用。

    所以郑和开始继续思考他的海军。

    最重要的一点:钢铁战舰。

    郑和和黄昏并骑而行,战马铁蹄踏在水泥官道上的哒哒声,敲在人心上,让整个队伍的沉默显得越发悲凉。

    郑和咳嗽一声,“其实我北上来长平找你,恰好遇见这事,并不是陛下吩咐的。”

    黄昏讶然,“不是陛下吩咐的?”

    旋即恍然。

    朱棣估计也是因势利导,就算郑和不北上,他也会派其他人来长平阻止最后的决战,要么救朱高燧要么救自己。

    郑和颔首,“我出海归来,和陛下一番详谈,陛下言下之意,要听从你的建策,把那个只挂牌还没正式打造的海军推动起来,其中就涉及到你给陛下提过的钢铁战舰,我对此事颇有兴趣,按捺不住殷切之心,所以才会在入冬前从应天北上来顺天。”

    黄昏沉默了一阵,他知道郑和什么意思。

    就是想从自己口中套出钢铁战舰的所有构思和原理,倒也不算事,就算自己没熬过这一关,如果大明真的打造出了超越时代的钢铁舰队,是中国之幸。

    于是道:“虽着我大明重用神机营,之后的各种战事所向披靡,不出意外的话,在这之后,世界各国都会效仿,全力发展火器,火器的发展会逐渐淘汰刀枪剑戟,甚至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出现超越我们想象的火器,比如我之前说的钢铁战舰,或者是某种可以翱翔天际的神机,实际上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国家和国家之间,其实也是一场江湖,我们不发展强大,那么就会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因此先行一步走在时代前列很有必要,那么打造一支在海上无敌的钢铁舰队,更是必要中的必要,未来的几百年间,海权会成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这番话相对于十五世纪的郑和而言,有点深奥,但作为一个航海家,也不是不能理解。

    消化了片刻,才道:“钢铁战舰的强大,应该还是架构于火器的强大之上,按照现在火铳的射程,似乎钢铁舰队还无法达到左右国家命运的地步?”

    黄昏笑道:“不是这么看的,火铳,终究只是一种武器而已,别忘了,战舰真正的威力在于舰上火炮,以及对海路的控制和对陆路的支援。”

    郑和若有所思,“你的意思,在打造钢铁战舰之前,还得想改进优良火炮?”

    黄昏点头,“火炮的研发、改进、优良,这个事情是必然的,军器院和时代商行的火器研发部门,一直就有这个项目,大监你不妨这么想一下,假设我大明打下日本了,然后有一天日本要反对大明,那么我们派出钢铁战舰去平叛,我们数十艘战舰横列在日本港口的前面数百米处,他们的火炮打不到我们,就算打到了,也破不了我们钢铁战舰的防,火铳更不行,但是我们数十艘战舰的火炮齐发,一阵饱和火力覆盖轰炸之后,再神机营登陆,进入已经被火炮轰成废墟的港口,谁能抵挡?”

    又道:“而且我大明有如此强大的钢铁舰队的话,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送兵力和粮草,完美解决以往战事所要面对的各项问题,最简单的例子:钢铁战舰存放粮草,游曳在沿海,有火炮和火铳的保护,敌军就没有断我粮草的希望!”

    郑和恍然大悟,旋即笑道:“同理,如果倭寇侵犯我沿海,我大明钢铁战舰可以迅速驰援、追击,如此一来,可保沿海安宁。”

    黄昏哈哈一笑,“钢铁舰队真成了,倭寇还有生存土壤?”

    分分钟剿灭。

    黄昏继续道:“而且钢铁战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受风力影响,也就是说,只要不是暴风雨天气,钢铁舰队在有足够的动力和保障的情况下,可以远航世界任何一个国度,那一天,可以真的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了。”

    郑和眼睛亮了起来,“你的意思,钢铁战舰不用风力作为动力?”

    黄昏翻了个白眼,“我的郑大监呢,你以为钢铁战舰和我们现在的战舰在重量上是一个等级的么,全身都是钢铁打造的战舰,就靠风力来行驶?”

    怎么可能。

    郑和颇有些疑惑,“那用什么?”

    黄昏目光深沉的看向远方,“我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布局了,各种特种钢的研发成功后,顺天那边的工坊,其实已经在研发我提出理论的蒸汽机,这个蒸汽机才是钢铁时代的灵魂,不仅会运用到钢铁战舰上,也会运用到我时代工坊正在研发的火车上,到时候钢铁战舰和火车,都能做到日行数百里,不仅如此,蒸汽机还会运用到各种行业里,成为一个时代的灵魂,这个在大明必将跨时代出现的时代,我将之称之为蒸汽时代!”

    日行数百里?!

    郑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太了解这个日行数百里的恐怖和强大了,要知道他几次出海,都历时三年两载,原因就是因为利用风力和人力,舰队走的太慢。

    但你要明白,这样慢的大明舰队,现在已经是天下无敌。

    如果有钢铁战舰,再日行数百里……

    那叫真无敌!

    那一天,大明想打那里就打那里,而且不会有丝毫顾忌。

    郑和急忙问道:“那顺天的工坊那边,蒸汽机的研发到了那个地步了,可以运用到战舰上了吗?是不是需要先行设计钢铁战舰?”

    黄昏摇头,“这半年我在长平,和外界断绝联系,暂时不清楚,不过想来应该快了,再有一两年大概就能诞生第一台蒸汽机,所以这一次回顺天后,待大监有空了,我们一起去找陛下,来正儿八经的设计一下钢铁战舰。”

    这也算是杀了朱高燧后给朱棣的将功补过。

    虽然朱高燧该死。

    但朱棣是个好皇弟,而他是朱高燧的父亲,何况黄昏对徐皇后也有点愧疚。

第一千八十六章 永乐大帝之悲

    郑和笑道:“如此自然最好,关于战舰设计,我那里有一大堆的人才,就这么说吧,不论你想更要什么功能,我那些人都可以设计出来。”

    这是大明航海家的底气!

    黄昏也笑,“我相信大监有这个能力,要不然我费尽心思搞什么蒸汽机。”

    为何来到大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工业大明?

    因为大明有这个土壤!

    ……

    ……

    一路南下。

    在庆州时,许吟看见那座棺椁,知道里面躺着的是大明赵王的尸首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做梦也没想到,黄昏竟然真的敢杀藩王。

    倒是一旁的李潋滟伸出了大拇指。

    敢想敢做,有江湖豪杰气。

    事关重大,许吟不敢多说什么,问了黄昏,黄昏示意庆州这边不要发军报去顺天,他和郑和亲自去见陛下说这件事。

    然后到了长城关城。

    张辅坐镇。

    和黄昏、郑和三个人在一起密谈,得知真相后,张辅也呆若木鸡,他知道长平那边陛下在布局,但没想到这个局最后竟然导致了赵王的薨天。

    张辅想问事情详情。

    但黄昏一脸忌讳莫深,张辅也便不问了,这个事情还是知道的越少越少,别说自己了,就是姚广孝掺和到这个事情里,都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张辅只能派出最豪华的队伍来护送朱高燧的棺椁。

    反正这事和他没关系。

    和许吟、张辅的反应一样,一路南下在往顺天的路上,每一个地方官或者卫所将军知道那个棺椁里的大爷后,都吓的遍体冷汗,然后谁也不敢派人去顺天通知,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让那座棺椁越来越豪华,护送的人也越来越多。

    表达一下忠心嘛。

    大明,是朱棣的大明,除了大雪封路后与世隔绝的关外,以及消息闭塞的蜀中,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

    所以越来越接近顺天的黄昏和郑和知道,只怕陛下应该知道点风声了。

    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效果。

    朱棣知道有这么一支队伍护送着棺椁南下,郑和和黄昏领头护送,那么棺椁里躺着的是谁,他大概可以猜想得到,至于信不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出乎意料,抵达顺天还有百余里地时,顺天那边依然没有传来消息。

    安静得可怕。

    但黄昏和郑和两人的心里压力却很大。

    这种安静,恰似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风雨欲来之感。

    然后……

    郑和忽然就病了,病得不轻,卧榻难起,连见客都不行,用他送往顺天章折里的话来说,去了关外偶染风寒,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见到陛下。

    黄昏去见郑和吃了个闭门羹,也是无语。

    知道郑和是不愿意去见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棣,怕承受不了朱棣的雷霆怒火,又或者是出于愧疚心理不敢面见朱棣。

    毕竟郑和让朱棣失望了。

    可以理解。

    你要明白,郑和是最忠诚于朱棣的人,他这样的反应其实合情合理。

    黄昏无奈,只得押着朱高燧的棺椁走向顺天。

    刀山火海,都得去。

    不去不行。

    现在跑也跑不了,况且就没想过逃跑,一则他有信心应付朱棣的暴怒,二则是妻儿都在应天,他又能跑哪里去。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亲情羁绊。

    来到顺天城外,黄昏示意护卫的队伍停在城外,注意冰块,然后他前脚刚走,张辅以及沿线地方卫所、地方官吏派的护送棺椁的人就开始思量要怎么置身事外了。

    虽然他们很想用公务在身的理由跑回去,但又不敢,怕朱棣迁怒。

    最后大家商议之后,觉得还是留下来好些。

    反正朱高燧的死和他们没关系。

    现在跑了话,陛下反而会觉得他们不尊重赵王殿下,到时候才真的是个有苦说不出的冤枉困境,难逃一死。

    黄昏站在顺天皇宫前。

    看着这座新竣工的皇城,看着这座在数百年后成为中国地标的紫禁城,那黑洞洞的城门,就像一只在尸山血海里的坐着的猛兽张开的狰狞大嘴。

    黄昏打了个哆嗦。

    旋即缓缓迈步走了上去,这是逃不开的事情,迟早要面对,现在杀了赵王要面对,如果汉王朱高煦依然继续作死,以后这样的画面还会再次上演。

    必须直面。

    在乾清殿外,等着太监去汇报的功夫,乾清殿里一直很安静,但在这短暂的安静里,黄昏的思绪飘得万里之远,直到康宁出来尖锐着嗓音喊道陛下有旨,宣长平布政司使黄昏觐见时,黄昏才清醒过来。

    来了。

    能不能渡过这个难关,就看自己的表现了。

    一旁的康宁看着黄昏缓缓进殿,神色也紧张万分,对守护在殿外的护卫低声叮嘱道:“等下陛下有旨意的时候,你们放聪明些,动作尽量慢一点,给陛下多一点思考时间。”

    那群护卫秒懂。

    这几天大家都遭受了同样的待遇,陛下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别说,还真有好些个人无辜的被陛下下了诏狱。

    当然,永乐陛下绝对不杀无辜。

    所以真正无辜的人还在诏狱里,但迟早能出来,至于那些不是无辜的,已经全家老少去奈何桥终生游了。

    至于原因大家也心知肚明:郑大监和黄昏护送回来的棺椁之中,躺着的那位很可能就是陛下最宠溺的小儿子,大明的赵王朱高燧!

    可没一个人敢说出来。

    就连内侍康宁,只要陛下不提起任何一位皇子,他也绝对不说,怕无端触怒陛下。

    乾清殿中,除了朱棣,没有一个人。

    朱棣正坐在椅子上,温柔的擦拭着他的天子剑,像抚摸情人般温柔,在这极度安静的殿堂里,朱棣的这一番动作,越发给了黄昏压力。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跪地行礼。

    朱棣放下手中天子剑,没有免礼,面无表情的盯着黄昏,忽然脸上挤出一抹笑容来,“你有怨言,怨恨朕在长平设计试探你,赵王帅军来长平,导致你某个最亲近的人丧命,所以你带着他的棺椁回顺天找朕要一个交待是不是?”

    顿了一下,笑道:“可以,这件事朕错了,你想要什么,朕都答应你,国公爵位也可以商量。”

    这话很普通。

    但是在黄昏耳里,却是落地惊雷。

    朱棣认错了?!

    一位君王,会认错?

    还是永乐大帝?

    不可能!

    答案只有一个:朱棣还有一丝的侥幸希望。

    在这个希望下,朱棣给那个棺椁找了借口和理由。

    其实就是在自欺欺人!

第一千八十七章 入狱!

    但朱棣这样,黄昏反而越发如履薄冰。

    这是他最担心出现的局面。

    朱棣,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作为一个马背上的铁血皇帝,作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黄昏反而不害怕这样的朱棣。

    因为他是君王,国在家前,理性会大于感性。

    但朱棣若是作为朱高燧的父亲来处理这件事,那么就会感性大于理性。

    这样的朱棣最可怕。

    此情此景,黄昏唯有沉默。

    沉默是最好的答案。

    朱棣看着沉默的黄昏,微微站起,双手撑桌,上身俯在案桌上,盯着黄昏,音量提升了些,“你倒是说啊,你要什么补偿,朕都给你,哪怕是你想要一个实权的六部尚书,朕也给你!”

    黄昏依然沉默。

    朱棣颓然的坐下,眸子忽然就红了,也陷入沉默。

    许久,才道:“棺椁里是谁。”

    黄昏抬起头,不再顾忌臣不可直视君王的礼仪,看着朱棣,发现咱们这位永乐大帝在这一瞬间似乎就苍老了许多。

    只一眼,黄昏又低下了头。

    依然沉默。

    朱棣却已经知道那个他最不愿意听见的答案,一瞬之间,双手轻颤,眼角泪光晶莹,颓然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目光空洞。

    沉默,长久的沉默,乾清殿里落针可闻。

    许久许久,朱棣才声音沙哑的问黄昏,“是你杀了我燧儿?”

    黄昏摇头,“殿下自戕于阵前。”

    朱棣凄凉一笑,“自戕?!”

    笑话了。

    老三是什么样的人,我这个当父亲的会不了解,他怎么可能自戕。

    深呼吸一口气,无力的挥挥手,“来人,将长平布政司使黄昏押入诏狱,听候发落,着人去将郑和召回来,朕要见他。”

    此时此刻,朱棣内心悲凉万分,身心都陷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尽悲伤之中,暂时不想见到黄昏,吩咐之后,立即起身,“朕想静静,今日之内,不见所有臣子。”

    站在殿外的康宁急忙给护卫使眼色,“快去。”

    护卫一愣。

    不是您老说的要慢一点给陛下时间么,怎么现在又催促我们了。

    急忙入殿。

    康宁也是无语,先前让你们慢一点,是担心陛下暴怒之下直接把黄昏杀了,现在只是将黄昏押入诏狱,说明咱们这位陛下终究还保存着理性,你们这些护卫动作自然要快一点,免得惹得陛下的愤怒,遭受池鱼之殃。

    护卫押送着黄昏出殿,黄昏对康宁微微点头,轻声道:“康大监,擅作主张一次罢,着人去应天将娘娘请来。”

    这种事情夫妻俩一起面对,要好过于朱棣独自承受丧子之痛。

    康宁点头,“黄使放心。”

    待黄昏下去后,康宁立即唤来一位内侍,叮嘱他:“你迅速去走一趟,不论郑大监病情多么严重,你们就是用轿子抬,也得把大监抬回来!”

    这是陛下口谕。

    那内侍不敢丝毫怠慢,急忙去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康宁这才急忙去追上朱棣,却也不敢跟得太近,距离朱棣五六米的位置后,就示意大家缓下来,悄无声息的跟在后面。

    帝王悲伤,哪能容许你这些小宫女小内侍看见。

    但朱棣却忽然驻足,回首看向康宁,“着人去将赵王殿下迎进城来,送到朕给他选的赵王府邸里,之后禀报朕,朕要去看看吾儿。”

    康宁急忙又吩咐人去办。

    ……

    ……

    顺天府的锦衣卫诏狱,规模不大,但关押点人还是没问题,出了乾清殿没多远,因为大伤之后身体状态不好,如今在锦衣卫任职北镇抚司镇抚使的薛禄带着人上前交接,听护卫说只是将黄昏押入诏狱后,薛禄松了口气,示意两名缇骑一左一右看押黄昏——当然,是做个样子。

    薛禄走在一旁,问道:“老弟,你这是怎么回事,你可是长平布政司使,虽说不管军事,但那边好歹是你的地盘,怎的还让赵王殿下在那边出事了。”

    黄昏笑了笑,“没办法的事情,兀良哈才战败不久,到处都是游曳的残兵,其实这股残兵凝聚在一起也是很强的力量,赵王殿下还是轻敌了。”

    不管是谁,黄昏都不会透露一点口风。

    这事太重大了。

    哪怕是妻子徐妙锦那边,黄昏也会笃定朱高燧的死是兀良哈残兵导致的。

    反正和我黄昏没关系。

    我最多就是个驰援不及或者调停无力的失责之罪,大概就比郑和的责任大那么一丢丢——朱棣要是用这个理由来杀我,那他就配不上永乐大帝。

    薛禄因为之前和纪纲的冲突之后,黄昏之间其实关系不错,只不过这一两年一直在养伤,也就是入冬之后才被启用任职为北镇抚司镇抚使。

    这大概也是他今后的仕途终点,最多就是赛哈智回西域后,薛禄升任锦衣卫指挥使。

    闻言叹气,“这里面的一团乱麻,着实让人难以理解,还请老弟你理解,陛下的旨意是将你押入诏狱之后发落,不过锦衣卫北镇抚司这边还是需要提前准备一下,所以等下到了诏狱,还请老弟你详细说一下赵王殿下薨天的过程,方便陛下询问起来,老哥我能有所应对。”

    黄昏点头,“这是自然。”

    薛禄显然不是一个没能力的人,很快反应过来,又低声道:“和你一起回来的人,大概也要受点委屈了,老弟你不会为难我吧?当然,你放心,你们在诏狱绝对不会受到刑罚逼问。”

    黄昏嗯了声,“可以,和我回来的人其实不多,官吏之中就一个谢客,然后大多是长平千户所的士卒,以及朱阳麾下一个叫庄猛的百户。”

    都是朱阳的心腹。

    何况这些人都被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脉络,锦衣卫问也问不出什么来。

    薛禄立即对跟在身后的缇骑道:“赵王殿下的灵柩,皇宫那边应该会有人安排接手,等他们接手后,你带人去将护送灵柩的人全部带回诏狱,另外,郑大监可能也会马上被宣召回来,等郑大监被宣召回来后,将郑大监的人也请到诏狱。”

    薛禄能力和眼光都有,知道陛下肯定要仔细审查,所以不敢遗漏任何一个细节,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谁也不敢惹陛下不快。

    而且薛禄也相信郑和会配合他。

第一千八十八章 父子再见,阴阳两隔

    赵王薨天,灵柩入城。

    当然得风风光光。

    然后……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以应天为中心向整个大明疆域扩散,至于赵王薨天的原因,各说各样,主流说法是战死沙场和卧病不治。

    应天行部在懵逼了一阵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藩王薨天,这个皇家葬礼必不可少。

    而应天这边因为没有宗正寺的人,所以行部这边准备事情难臻完美,一些细节方面的补充,还是需要向朱棣请示。

    问题在于迫于人才压力,顺天皇宫又在收尾阶段,所以行部没有左右尚书,只有一位行部左侍郎在主持大局。

    而这位行部右侍郎李庆,其实资历很浅。

    洪武年间的进士。

    现在虽然已经四十来岁,但出任实权官职很少,以前一直在工部,黄福和郭资从行部调到其他地方,黄观去了鞑靼撒儿都鲁后,李庆便来行部担任右侍郎。

    能力倒还不错。

    反正行部这边的事情,他做得无功无过。

    办事就是一个字:稳。

    是以得知赵王灵柩入城后,李庆本着不得罪朱棣的想法,按照一位藩王的最高礼仪开始办事,尤其是选墓址一事,分外谨慎。

    做事归做事,包括李庆在内的行部所有官员,都觉得要变天了。

    官场上的人没几个愚蠢。

    长平那边的不对劲大家都看在眼里,现在好了,藩王朱高燧死在长平,接下来只怕黄昏也要遭受牵连,同时恐怕时代商行也要被清算。

    一时间行部这边参与到时代建筑的官吏们忐忑不安,深空投资到时代建筑里的钱打了水漂——暗涌之下,几乎整个行部都在希望黄昏能度过这个难关。

    这就是所谓的人心。

    为利所驱。

    ……

    ……

    皇宫内,朱棣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默默的坐着。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唢呐吹不出的悲伤。

    朱棣坐在那里,脑海里却是一片空白。

    他什么也不愿意去想。

    也不想动。

    就想一个人这么安静的坐着,在这一刻,他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这整个世界,他就只是坐在寂寞里的一个丧子的父亲。

    一个小内侍匆匆赶来,低声对康宁说了几句。

    康宁挥手示意他下去。

    看了看房子,还是决定不打扰陛下。

    得等陛下自己走出悲伤。

    屋子里,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棣的思绪和灵魂才重新回到躯体内,思维开始转动,他终于想起来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他不仅仅是朱高燧的父亲。

    他还是大明的君王。

    他的悲伤在国家的利益面前,不值一提,必须从悲伤之中脱身出来,解决接下来的一大堆事情的同时,给三儿子一个交待。

    于是朱棣在悲伤之中复盘这一次的长平事件。

    三儿子已经死了,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怎么死的,还需要查证。

    当下的事情,是怎么安排老三的葬礼,让老三走得不那么凄凉,而现在已经开春,气温渐渐升高,没办法将老三的灵柩运到顺天或者凤阳去,只能在顺天找一个好墓址。

    在顺天举办葬礼的话,在甘肃那边的老二朱高煦得回来,还得让人把应天的赵王家眷送过来,而妻子徐皇后也应该来看看。

    一想到妻子,朱棣就越发悲伤。

    这事如何给妻子开口?

    但不论怎么说,这个事情必须得面对,之后便是给老三的死一个交待:必须彻查,老三是怎么死在长平的。

    我朱棣的儿子,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所以在开始审查之前,黄昏都得一直呆在锦衣卫的诏狱之中,那么长平那边需要有人去主持大局,但问题在于——没人!

    真没人!

    长平布政司的重要性不低于延平和顺平,是衔接鞑靼和奴儿干两大板块的区域,这个地方要是不顺,会留下很多隐患。

    所以谁去长平暂代黄昏的职务,是个伤脑筋的问题。

    一想到黄昏,朱棣情绪万般复杂。

    早知道会是今天这个结局,何苦来哉要在长平这边布局考验黄昏,他就算在漠北培养他的势力,又能怎样,大不了就是另外一个漠北而已。

    何况他的家人都在顺天,黄昏在漠北有再大的势力,也不过就达到一个藩王的地步。

    自己偏要试探他。

    现在好了,黄昏的试探效果如何不说,反而把三儿子搭进去了。

    朱棣恨意绵绵。

    也愧疚。

    归根到底,三儿子的英年早逝都是自己的错。

    虽然知道,但朱棣是不会承认的,或者说,他现在不愿意面对是他自己的错误导致朱高燧的死——人,总是会选择性的回避。

    朱棣看了看窗外,起身,推开房门,问外面的康宁,“赵王的灵柩安排好了?”

    康宁立即答道:“在赵王府中。”

    朱棣颔首,“出宫。”

    要去看看儿子。

    旋即又道:“叫上最好的仵作。”

    黄昏说三儿子是自戕,朱棣一点也不相信,三儿子的性情朱棣不是不知道,就算再绝望,也不会选择自戕。

    朱棣甚至不觉得长平那边的局势能将三儿子逼到自戕的地步。

    所以让仵作去看看。

    看看而已——朱棣是绝对不允许仵作在儿子的遗体上动刀。

    但经验丰富的仵作,却可以从伤口上看出端倪,是否是自戕,只要看看颈项上那道伤口即可知晓,如果儿子不是自戕,仅仅是欺君一个罪名,朱棣就能杀了黄昏。

    ……

    ……

    还好。

    冰块够多,加上各种棉絮隔热,再加上关外气候比较冷,朱高燧的尸体几乎相当于冰冻着运回的顺天,所以没有出现巨人观,也没有腐烂。

    不过也脱水了。

    因为血液早就凝固,所以朱高燧那具几乎是在沙场上锻炼出来的古铜色体魄,变得无比的苍白,默默的躺在棺椁里,再也无法看这世间繁华一眼。

    朱高燧死不瞑目。

    但黄昏可不敢让他的尸首睁着眼睛来顺天,所以早给他合上了,也给了朱高燧足够的尊重——毕竟死者为大。

    朱棣只看了一眼,就摇晃着差点倒下。

    幸亏康宁眼疾手快搀扶住。

    朱棣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呢喃着呼唤,“燧儿啊!”

    父子再相见,谁料已是阴阳两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