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八十九章 总得有人买单

    诏狱里,一灯如豆。

    黄昏看着还算丰盛的晚餐,却没有什么胃口,下午时分,由薛禄亲自负责,仔细询问了关于朱高燧薨天的详细过程。

    黄昏一五一十的回答。

    全部按照事实。

    在这件事上,不要想着添油加醋说谎,一个谎言需要用另一个谎言来掩盖,那么迟早会穿帮,所以黄昏只说事实。

    当然,所谓的事实不包括他运筹帷幄的笼络兀良哈残兵的事。

    这事不能说。

    所以说的事实全部是朱高燧抵达长平后发生的事情。

    就像黄昏真的只是一位没有军权的布政司使在旁观整个事态的发生一般——也不算是完全的旁观,朱高燧一到长平就出兵进逼布政司,黄昏和朱阳被迫远遁这个事情也如实而言。

    这个在后续很好解释。

    或者说……这个事情也完全不需要解释,因为这个事情的发生本来就是朱棣默许的,他早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情形。

    虽然事态的发展还是在掌控之中,但黄昏依然没甚情绪。

    人无远忧必有近虑。

    发生了今天这样的事情,他得考虑一下朱棣是否会报复,如果报复,妻儿都在应天,是否应该想办法把他们接到漠北去。

    这是一个隐患,还有一点,得更加仔细的思忖一番以后和朱棣的相处之道,又或者是不是应该提前让朱老板退休,让太子登基?

    这一次虽然有惊无险,但朱棣的强势确实让黄昏难以安心。

    但让朱高炽登基的话……

    也不见得能比朱棣好。

    朱家这三代君王,就没一个是软柿子。

    如果朱棣是万历,自己是张居正多好。

    正思忖间,巷道里传来轻轻地脚步声,一直沉浸于心事的黄昏也没察觉,直到那个人站在栅栏前开口问,黄昏才醒悟过来。

    慌忙起身行礼。

    栅栏外的人负手而立,眼神冷漠,“朕问你在想什么。”

    黄昏沉默了一阵,“想君臣相处之道。”

    朱棣,“哦?”

    挥手,示意薛禄打开牢门,跨步进去,又示意康宁和薛禄等人离去,非旨意不得进来,然后坐在黄昏对面,冷笑一声,“果然是锦衣卫的大爷。”

    以前纪纲执掌锦衣卫,你到了诏狱也是好吃好喝的供着。

    现在薛禄执掌北镇抚司,你依然如此享受。

    这哪里是坐牢。

    权臣啊……

    简单两个字,却让朱棣感到万分无奈,有皇权,就有天子,天子终究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喜怒哀乐,那么对人待事也会有喜恶,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天子宠臣。

    这是历朝历代永远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除非没有皇权。

    但朱棣真想不到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没有皇权,没有皇权统治的国家,岂非就像春秋战国一样,可那段乱世也还有个周天子。

    黄昏不敢坐下,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饭菜,说了句心里话,“味同嚼蜡。”

    朱棣伸手一拂。

    乒乒乓乓一阵响,碗筷和饭菜洒落一地,“那就别吃了。”

    黄昏不以为意。

    你要理解,这是一个正在承受丧子之痛的父亲。

    黄昏沉默了一阵,从一堆东西里扒拉出酒杯,又将装饭的碗弄干净,拿起酒壶,给酒杯倒满酒,放在朱棣面前,给饭碗里倒了半碗,然后默默的喝了一口。

    朱棣漠然而默然的看着黄昏倒酒。

    犹豫片刻,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黄昏再给他满上。

    放下酒壶,很是感触的道:“微臣也不知道,事情怎么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呢。”

    这感触,大概韦小宝在被康熙追杀时也有过。

    朱棣没说话,他其实知道,因为这样的事情就算现在不出现,将来也必然出现,一个像自己这样的君王,绝对不会把黄昏这么强势的人留给太子。

    朱棣端起酒杯,又放下,从袖口里拿出一份案册,“详细过程,朕不想看,朕要听你亲口说。”

    黄昏沉默,缓缓将碗中酒一饮而尽,这才开始陈述。

    朱棣只是默默听着。

    当黄昏说完之后,朱棣眼神越发冰冷,“所以燧儿薨天,就是因为他在长平强征牧民的粮草和牛羊,导致兀良哈残兵叛乱?”

    黄昏点头,“这是事实,陛下可以着钦差去长平调查。”

    朱棣反问,“你这个布政司使是干什么的,兀良哈一片大雪覆盖的情况下,你布政司周边百里之内聚集了近万的残兵,你竟然不知道丝毫消息?”

    黄昏欲言又止。

    朱棣喝道:“说!”

    黄昏只得道:“陛下,这个事情你不应该问微臣,而应该去问李友边、梁道、王魁和赵彦杰四人,是他们想借兀良哈残兵的刀来杀微臣,如果不是他们,长平布政司周边怎么可能聚集那么多的残兵。”

    朱棣无语。

    这四人中,李友边、王魁和赵彦杰都死了,尸首埋在长平郊外。

    而梁道则人间蒸发。

    不用想,梁道肯定也已经死了。

    而且肯定是死在你黄昏的手上。

    也就是说,李友边四人策划的兀良哈残兵叛乱杀你黄昏的事情,已经死无对证,你黄昏怎么说就是怎么回事。

    黄昏却不苟同,“陛下若是有疑惑,可以去问长平布政司的吏员,在这次暴乱之前,他们全部被李友边等人拉拢,应该知道一些风言风语。”

    朱棣微微点头,“朕会去查的。”

    黄昏刚想说什么,朱棣却继续道:“如果查出来,兀良哈残兵和你黄昏有一丝的关系,黄昏,狠话朕也就不说了,朕会让你明白,何谓天子一怒!”

    如果你黄昏真的经营势力,并且联合兀良哈残兵杀了朕的三儿子,朕甚至不愿意杀你,但会让你慢慢体会一下亡妻、丧子、失女、灭族的痛苦。

    这比直接杀人更残忍。

    朱棣做得出来。

    但实际上,朱棣在说这句话时,并无杀意。

    他只是宣泄愤怒和悲伤。

    他终究是天子,终究理性大于感性,知道这一次三儿子的薨天,其实真正的责任真不是黄昏,但他必须宣泄他的愤怒和悲伤,朱棣更多的是内疚。

    现在是对黄昏说狠话,也许接下来就是对瓦剌那边的雷霆出击。

    总得有人为赵王的死买单。

第一千九十章 永乐十三年,动荡的一年

    朱棣的愤怒还压抑在心里,被他天子的身份禁锢,被他的理想禁锢,被作为一个千古大帝本身的素养所禁锢。

    也被理性禁锢。

    或者说,这不能称之为禁锢,叫压抑着。

    一旦无可压抑……爆发出来,必然是天动地摇山河变色的历史大事件。

    以朱棣的血性,和他对大明朝堂的掌控力,如果真和昏庸君王一样不管不顾的发泄他心中的愤怒和悲伤,牵连下来杀个几万人都是很正常的。

    甚至可能屠尽兀良哈!

    大明当然有这个能力。

    就看永乐大帝想不想。

    不过朱棣终究是朱棣,是历史前十里悬名的千古大帝,丧子再痛,他也被各种因素束缚着,哪怕是面对黄昏,也依然保持着理智,独自承受着这种人生大痛。

    从这一点来说,朱棣确实是个恐怖的人。

    以上,是黄昏在从朱棣的话里,在他的神色里没有看见杀意时的瞬间感想,到了这一刻,刨除个人感情,仅从国家的立场上,黄昏的内心对朱棣没有恨意——尽管这位君王肯定想过如何杀自己。

    反而越发尊敬他。

    朱棣眼中终究是家国社稷大于个人情感,而这样的人,从古至今,无一不是名垂青史传唱千古的英雄人杰。

    不过黄昏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黄昏是臣子。

    黄昏的出发点来自于一句话:达者兼济天下。

    他虽然也有伟大的蓝图,也在实施这个蓝图,但从本质上说,还是满足了个人私欲之后的事情,因为黄昏站的位置不一样,导致他的所作所为,没有朱棣这么大的责任。

    君王,本就一肩承社稷。

    想到这,黄昏硬着头皮,面无表情的说了句:“我心本无尘,何惧笤帚拂,我也相信,此事尘埃落定之后,陛下依然会让微臣去完成未竞的事业。”

    朱棣默然无语,许久,才道了句你如何面对徐皇后?

    朱高燧终究是死在你面前的。

    黄昏唯有苦笑。

    朱棣遭受这等打击,身心俱疲,缓缓起身,“具体事情经过,等赵王的葬礼之后,朕再严查,这段时日,你都得在诏狱里,长平那边的事情,朕打算着人从延平和顺平过去暂代你的事务。”

    那边的人现在有经验。

    黄昏眼睛一亮,“陛下,不用如此麻烦,长平布政司那边如今有一个人才,是李友边和梁道等人死后,微臣从吏员将他提起来的,此人可当大任。”

    朱棣哦了一声,有些犹豫。

    这不就是你的心腹,难道我现在还要重用你的心腹?!

    黄昏立即解释道:“此人名叫刘絮,是范文端培养的人才,家国社稷为先,微臣在长平也没有营党结私,陛下大可用之无妨,另外,陛下如果相信微臣,可以让范文端的学生谢客赶回长平,谢客和此人搭档,最是合适。”

    朱棣冷笑一声,“谢客也在诏狱,他回不去!”

    实际上,朱棣打算在见过郑和之后,立即着人去往长平,将长平布政司的所有官吏押解回顺天,仔细审查赵王薨天的事情。

    黄昏闻言,知道朱棣的心思。

    不再劝说。

    这无可挑剔,作为一个君王一个父亲,朱棣这样的操作实属正常。

    ……

    ……

    京畿,应天。

    黄府。

    当赵王薨天于漠北关外长平布政司的消息传到徐妙锦耳朵里时,徐妙锦还没反应过来,依然全身心的在操持家务和教导一双儿女。

    她现在确实很忙。

    就在春节前后,卡西丽和乌尔莎都给黄昏生了个小子,双喜临门的黄府瞬间就变得忙碌的很,作为大妇,徐妙锦很是敏感,对这两个产妇很是细心,生恐别人说她小心眼。

    不过当午饭后看到徐辉祖来到府邸时,徐妙锦就知道出大事了。

    徐辉祖本来在中南半岛的战场上。

    因为中南半岛那边战事几乎快要落幕,吴哥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大明雄师踏上吴哥国土,几乎是被百姓夹道欢迎:欢迎大明雄师来平定战乱。

    满剌加那边,几乎不用打——只不过形式还是要走的,大明雄师肯定要象征性的进入满剌加的王都,将满剌加的王权踩在地上。

    这有这样,满剌加才会真正的心服口服。

    所以徐辉祖在春节前就被朱棣从顺天下旨,从中南半岛撤了回来——因为徐辉祖和黄昏的关系,朱棣也不愿意徐辉祖军功太过卓越。

    看见兄长到来,徐妙锦立即让正在和她聊天的穆罕穆拉将豆芽豆苗两兄妹带出去玩耍一会儿——现在两兄妹的学习是个大问题。

    吴与弼自从去了翰林院和国子监太学后,几乎是废寝忘食的投身于教育事业,在府邸中的日子屈指可数,为此张红桥还很是怨言。

    觉得她自己守了活寡。

    徐妙锦看了看娑秋娜,徐辉祖笑道:“无妨,此事娑秋娜知道也无妨,毕竟我相信你们不是同林鸟,大难来了也不会各自飞。”

    三人在书房落座。

    徐辉祖没有旁敲侧击,直言道:“长平那边的事情,三妹你可能没深思过,但为兄清楚,这件事是陛下在试探妹夫,不过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在问题有点严峻,赵王死在长平,不管事实如何,至少陛下和满堂臣子都会认为是黄昏杀了赵王。”

    徐妙锦脸色一变,“那怎么办?”

    徐辉祖笑道:“我倒是不担心妹夫,他既然敢下手,想必早就筹谋好了,也能应付陛下和都察院那边,我现在担心的是姐姐,她身体本来就不好,又遭受这丧子之痛的打击……”

    又压低声音,“另外,今年必然是朝堂震动的一年,随着长平那边的事情传到关内,和妹夫牵连比较深的部门,比如医疗改革司,货币改革司、农业部、道录司,已经和时代商行有所牵连的官员,包括锦衣卫南镇抚司,所有的官员,都会人人自危,我估计很多事务都要停下来,直到长平的事情尘埃落定,另外,赵王死后,太子势力又要膨胀,之前附庸赵王和汉王的臣子,又要考虑重新站队,所以今年的朝堂必定的动荡不安,但真正的危险还是来自于汉王,朱高燧的死给他敲响了警钟,我估摸着他会疯狂的报复妹夫,所以咱们必须未雨绸缪。”

    最后道:“其他的先不提,我们还是先去一趟坤宁宫罢。”

    这个时候,必须去看看徐皇后。

第一千九十一章 患得患失的朱高炽

    坤宁宫中,徐皇后已经卧榻,在得知赵王薨天之后,大明这位贤良淑德的皇后便捂着心口晕了过去,太医院一阵忙碌,所幸无大碍。

    在乾清殿处理政事的朱高炽丢下手上所有事情,原本臃肿不堪的身躯,竟然在那一刻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不需要人搀扶就一路小跑来到坤宁宫。

    得知母后无恙,朱高炽一屁股坐倒在地,没个两三刻是站不起来的了。

    太子妃张氏带着朱瞻基也来了。

    后宫大大小小的贵妃美人、嫔妃也纷纷跑过来表达对徐皇后的关心——大多是出自于内心,在这尔虞我诈的后宫很是难得。

    侧面印证徐皇后是个多么优秀的国母。

    一位宫女跑过来说徐妙锦和徐辉祖求见皇后,被内侍搀扶起来坐在椅子上的朱高炽略一思索,觉得幕后现在估计不想见这两个弟弟妹妹。

    长平那边的事情,以母后的聪慧怎么可能不知道。

    之前母后还找过自己,说万一你那姨夫膨胀了,在关外做了什么忤逆的谋划,惹得陛下龙心大怒,到时候你那姨夫作死,咱们救不了便罢了,打你这个太子,无论如何,也得救下你三姨和四姨,以及你两个表弟表妹,至于黄府其他人,不在母后考虑范围。

    西域妖姬不用管生死,陛下自有安排。

    宝庆更不会有事。

    现在二弟在长平薨天,母后岂会不知这里面的猫腻,肯定和黄昏脱不了干系,再亲的姐妹手足关系,那也敌不过母子血浓于水。

    所以朱高炽断定,母后在这个时候肯定不愿意见徐辉祖和徐妙锦。

    于是挥手叮嘱宫女,“去告诉徐辉祖和徐妙锦,母后身体染恙,暂时不见外臣,让他们回去罢,以后等宣便是。”

    待宫女去后,朱高炽从内侍手中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放下茶盏,挣扎着起身,来到寝殿门口,问门口的宫女,“娘娘怎么样了?”

    宫女立即道:“回太子的话,娘娘喝了太医开的安神药后,这会儿已经睡了。”

    朱高炽微微颔首,也不打算回乾清殿了,转身对内侍道:“去乾清殿把折子搬过来,另外,通知乾清殿,今日内阁那边送过去的折子,全部送到这边来。”

    又对负责乾清殿的老宫女道:“去隔壁整理个桌子来,我要在这边守着母后。”

    要尽孝。

    但也不能忘记自己监国的身份。

    朱高炽只能选择在坤宁宫这边办公。

    恰好王妃张氏带着朱瞻基从寝殿里出来,对朱高炽道:“要不你回去罢,这里我和瞻基在,有什么事我及时通知你。”

    朱高炽没应声,问道:“母后见过瞻基了么。”

    张氏点头。

    朱高炽立即道:“去找赛哈智,让他阻止一队护卫,送瞻基去顺天陪他皇爷爷,现在父皇承受丧子之痛,身边需要人陪伴。”

    张氏欲言又止。

    儿子朱瞻基其实之前就跟随着父皇去了顺天,在顺天呆了一两个月,过年前半个月才回的应天,现在刚过完年又去顺天,这旅途劳顿怎么受得了。

    朱高炽脸一黑,照做便是!

    这个时候,朱瞻基必须在父皇身边,这不仅仅是关系着亲情,也关系着咱一家老小将来的命运,谁知道父皇在顺天那边忧伤过度会不会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待安排好一切,朱高炽坐在椅子上却无心看那些章折。

    三弟薨天,朱高炽也伤心。

    毕竟手足兄弟。

    但他是太子,考虑的事情更多。

    如果不是因为手足情谊,他真的想对黄昏说一句干得漂亮,但是死的是他的三弟,所以朱高炽其实更多愤怒。

    黄昏何其大胆,竟然连藩王也敢下手。

    他眼中还有没有王法?

    现在敢动藩王,那以后羽翼丰满了,岂非连我这个太子也不在你眼里了,甚至连天子你也敢动手,膨胀了,实在是太膨胀了!

    朱高炽知道,不论这件事如何收场,如果黄昏不死,自己今后必须提防他。

    但是当下,朱高炽更担心的是另外一个事。

    自己和黄昏的关系一直还行,而和老三又一直处于争夺皇位的对立关系,老三薨天这件事,自己是既得利益者,会不会被父皇猜疑,是自己和黄昏联手干的?

    有这种可能!

    朱高炽那个愁啊,如果被父皇猜疑,接下来就不会有好日子过,搞不好老二趁机兴风作浪,自己这东宫位置都不保。

    万一黄昏为了活命,往自己头上栽赃的话,可就是个大问题。

    怎么办?

    朱高炽有些坐不住了,他想去找杨荣商议,但此刻坤宁宫这边在入夜之前又走不开,只能往明日推迟——东宫在皇宫内,东宫属官都只能白天见太子。

    既然无法去见杨荣,朱高炽只能继续坐在那里思忖对策。

    这个事黄昏肯定要被问责,至于会到哪种程度,朱高炽心里也没谱,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黄昏被问责,朝堂很多部门都要受到牵连。

    比如医疗改革司和货币改革司、道录司、农业部、军器院……朱高炽倏然有点惊心,这个时候这么一捋,发现黄昏在各个新兴部门里都有势力。

    难怪父皇要在长平设局试探黄昏。

    确实有成为一手遮天的权臣迹象。

    现在不是担心这个的时候,朱高炽知道自己必须站起来,稳住货币改革司和医疗改革司这些部门——不从政治斗争的角度看,仅从国家发展看,朱高炽是真心觉得这些部门对大明的江山社稷有百利无一害,如果长久施行,大明只会越来越强盛。

    比如医疗改革司的功效,大家是有目共睹,户部这几年仅是新增人口的工作,就忙得晕头转向,哪一次大朝会,户部尚书没有叫唤人手不够?

    货币改革司那边倒是一派欣欣向荣……因为大明国库现在是真的有钱!

    眼看天色渐晚。

    一位宫女过来,道:“太子殿下,娘娘醒了,说让您去连夜安排,娘娘明晨要出发去顺天见赵王殿下最后一面,娘娘还说,她没事,太子殿下安排了事情就回东宫去歇了罢,还说如果黄府那边有人求见,就说不见。”

    朱高炽立即领了懿旨。

第一千九十二章 杞人忧天

    消息已经昭告天下。

    赵王朱高燧,在长平布政司戍守时因病薨天。

    是以皇宫内得到消息时,应天朝野上下也都得到了消息,对于此事,大多人缄默不言,谁也不愿意也不敢非议。

    混仕途,尤其是老油条,哪看不出猫腻。

    不用猜,朱高燧落入了黄昏的圈套。

    就算不是黄昏杀的,朱高燧的死也是黄昏设下的计谋,直白点来说,朱高燧就是死在黄昏的手上,只不过这个事情是由咱们那位陛下引起的而已。

    他要不在长平设局试探黄昏,朱高燧会去长平?

    这个事可不小。

    如果黄昏能应付,自然皆大欢喜——反正对于太子党,对于朝堂新兴部门,对于那些和时代商行有利益纠葛的官员来说,是好事。

    而这样的臣子很多。

    要知道连很多武将都掺和到时代商行的各种业务之中去了,比如张辅、房陵、曾庆隆之流,尤其是建筑商行,牵扯之广,黄昏现在都不敢相信。

    不提应天,就是顺天行部,几乎上上下下都入资其中了。

    当然,这个乱象后期会整改。

    时代商行会渐渐将官员入资参股的乱象取缔,而随着时代商行将水泥、发电站的各项技术出售,那些权贵富贾也会逐渐将自己抽离出去自己单干。

    四品以上官员不得经商,但官员还有亲属嘛。

    没人和钱过不去。

    当然,钱重要命更重要,所以这些天应天这边不少官员都急忙去找沈熙礼,要从时代商行抽身,沈熙礼没办法,只得同意。

    这就形成了连锁反应,没几天功夫,沈熙礼就夙夜难寐,时代商行资金周转出现了大问题,主要是时代银行那边。

    无数达官贵人要将存放的钱取回去。

    可以理解。

    毕竟黄昏要是被陛下办了,时代银行充公的话,大家的钱都打水漂,所以时代银行几乎有一夜倒塌的迹象。

    然而随着时代银行这边释出的大量黄金白银和宝钞,应天的物价一下子之间暴涨起来,宝钞开始疯狂贬值。

    监国的朱高炽见状,一个头两个大。

    市面上这些钱不消化掉的话,会出大问题。

    可能怎么办?

    大明皇家银行是不可能吸纳这么多现金的——皇家银行拿到这些钱没什么用,国库有钱用,放在那里扑灰么?

    可问题是这些钱进来,还要给储户支付利息。

    从时代银行那边释出来的巨额现金,如果全部被国家银行吸收的话,光是这个利息想一下,朱高炽就头皮发麻。

    没办法,皇家银行并没有自己的行业经营。

    存放的钱主要是投入时代商行。

    之前倒是赚了个盆钵满盈。

    现在这个状况,皇家银行也不敢将钱投到时代商行去,也就是说,当下的物价膨胀是个无解之局,尤其是宝钞的信用,在逐渐跌落。

    朱高炽没办法,只得写了一封章折八百里加急送往顺天。

    连最擅长治理民政经济的自己都没办法的事情,朱高炽已经预感到父皇看到这封章折后会如何为难——现在的黄昏,和大明的经济捆绑得实在是无解。

    黄昏若是死了,大明经济不说崩溃,至少也要承受致命打击,须知仅是时代商行崩塌,就会凭空多出数万的无业游民来。

    对社会安定又是个大隐患。

    这就不提从中南半岛那边源源不断运过来的资源如何消化了——这些资源,紧靠工部和兵部那边,根本无法吃干净。

    朝堂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民间物价膨胀,哀嚎一片。

    永乐十三年,注定是动荡的一年。

    ……

    ……

    黄府,书房里坐了几个人。

    徐妙锦,徐辉祖,沈熙礼,娑秋娜,以及刘明风。

    气氛凝重。

    还是徐辉祖先说话,“皇后已经去往顺天,昼夜兼程,估计会在赵王朱高燧下葬下抵达顺天,局势很不容乐观。”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黄昏要是就此跌倒,徐家大概也要落幕。

    徐妙锦忧心忡忡,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终究只是个女人,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事情,她很难理清脉络。

    沈熙礼点头,“顺天那边的局势先不说,如今时代商行已经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一些项目不得不停工下来,按照这个形势我做了个估算,时代商行最多坚持半年就会土崩瓦解。”

    沈熙礼其实有点悲哀。

    时代商行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结果竟然还是要因为东家一人的仕途起伏而生死存亡,所以沈熙礼这天一直在想,时代商行有没有可能改变制度,以后就算东家出事,时代商行也不会受到波及的那种制度。

    沈熙礼不知道,他此刻的这种想法是超前的。

    是现代经济的雏形。

    但在封建王朝,基本上不可能出现。

    刘明风叹道:“时代商行就算崩塌,只要黄昏渡过这个难关,以他的能力,也能让时代商行迅速东山再起,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让黄昏摆脱这个困局。”

    徐辉祖摇头,“很难,除非陛下不拿赵王薨天这个事做文章,或者说,黄昏有完美的计划应对这个局面,如果黄昏能继续出任长平布政司使,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沈熙礼不苟同,“不可能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那些权贵富贾看到了时代商行的弊端,今后肯定不敢再入资进来。”

    眼睛忽然一亮,“这倒未尝不是好事。”

    和官员牵扯少一点,时代商行正好是可以借此改制,将经济和政治剥离分开,甚至还有机会降低黄昏仕途起伏对时代商行的致命影响。

    当然,这不是说要把黄昏从时代商行摘出去。

    沈熙礼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徐辉祖并不关心时代商行的问题,缓缓的道:“我们这边,还是要尽快做好准备,万一这一次黄昏不能化解困局,黄府也要会遭受灭族之厄运,所以当下是要尽快谋一个后路,三妹,你看如何?”

    徐妙锦沉默了一阵,看向娑秋娜。

    娑秋娜懂,但她也不懂,“就算咱们做好准备逃亡西域,能否越过关城就不说了,单是到了西域那边,也不见得能安身立命。”

    徐辉祖起身,斩钉截铁,“没得选择,中南半岛那边尽在陛下掌控之中,出海也不可能,大明水师已是天下无敌,所以只能去西域,至于后续的事情,我相信黄昏能完美解决,所以当下,要尽快做好金蝉脱壳去往西域的准备,如果顺天那边稍微不对劲,就得赶紧行动。”

    虽然愿意相信黄昏,但还是有备无患的好。

第一千九十三章 朱棣放心了!

    顺天行部忙得鸡飞狗跳,因为赵王朱高燧的尸首已经有些时日,脱水严重,加上选择出殡的日子也迫在眉睫,朱棣下了死命,是以整个行部几乎都在围绕此事运转。

    行部右侍郎李庆一个头两个大。

    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修一座藩王墓室,困难很多,若是完成不好这个任务,会在陛下那里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影响仕途。

    还好,这个时候有人送温暖。

    顺天的时代建筑商行负责人主动找上门,所愿意在最短的时间内修一条通往赵王陵园的水泥大道出来,方便物资运送。

    李庆喜出望外。

    而另一边,以薛禄为首的锦衣卫北镇抚司抽调了数百人,专门负责调查长平布政司在这个冬天里发生的事情:没办法,赵王的薨天朱棣要查不说,李友边、赵彦杰和王魁三位布政司高官暴毙,另一位梁道也人间蒸发,这等官场大地震,岂能不查。

    面对北镇抚司的审问,黄昏和谢客,以及长平千户所的百户庄猛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反正事实就是大家看见的事实:

    朱高燧到了长平,一步走错导致人心尽失,兀良哈残兵叛乱,朱阳救援不及,黄昏调停无用,朱高燧兵败之后,为保颜面而自戕。

    李友边、王魁和赵彦杰、梁道等四人出于政治斗争,铤而走险挑唆兀良哈残兵进入长平城暴乱,结果纷纷死在内斗之中,黄昏力挽狂澜,和朱阳的千户所配合,完美平叛。

    至于消失的梁道,没人在意。

    那样的局势下,消失了就意味着死了。

    很快,案卷摆上了朱棣的案头。

    朱棣看着案卷,一时间不愿意去翻它,目光阴沉而悲伤,已经过去了三五日,依然还沉陷在丧子之痛中。

    你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太祖和成祖,确实是重亲情的人。

    家天下不是说说而已。

    若非这两位开了个好头,大明后期也不会养三四万头没用的猪,给经济本就腐朽的大明雪上加霜——这其实和宋朝的三冗不同,这个问题君王是可以解决的,只是种种原因,直到亡国也没改变这种状况,所以很多东西,从一开始就种下了种子。

    朱棣没有拿案卷,而是再次拿起另外一本手札。

    那是黄昏随身携带的。

    下诏狱之后,北镇抚司清点物品,薛禄发现这本手札,觉得有价值和意义,于是送到朱棣这边来,请求如何处置这封手札。

    这其实差不多算是一本日记。

    范文端的。

    是黄昏从梁道手上得到的。

    朱棣已经看完了——完完整整一字一句不漏的看了一遍,看这本手札的时候,他的眼前浮现出个削瘦读书人伏案奋笔疾书的画面。

    这本手札,让朱棣冰冷的心多了一丝温暖。

    我大明有这样的读书人啊!

    而且会很多。

    范文端,一个赴任长平半年就累死在案牍之上的布政司使,虽然这半年长平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甚至于连残兵的事情都没处理好,但朱棣从这封手札中发现,范文端其实一直没放弃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且出台了诸多措施。

    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长平那边人手实在紧缺,还没见到成效就病死案牍,随后便进入了冬季,整个布政司的运转都要停滞。

    但不能否认范文端对长平的贡献。

    谥号文端……

    低了!

    甚至可以是文献或者文忠。

    当然,文成不行,太高,文正更是差得极远。

    正思索间,康宁蹑手蹑脚进来,“陛下,郑大监回来了,不过看他神色,似乎病还没有痊愈,走路都不利索。”

    朱棣点头,“宣。”

    片刻后郑和进来,朱棣看得一愣,病得这么重?

    郑和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裹成了一个球,但就算是这样,还在轻微发寒颤,脸色却又绯红,肌肤无比干燥。

    朱棣暗暗叹气,是真病了。

    问道:“三宝,你给我说实话,你到了长平之后,具体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你有没有亲眼看见事情的经过。”

    虽然重病,郑和脑子还算清算,道:“回陛下,奴婢匆忙赶到长平后,发现布政司只有一众吏员,由谢客和刘絮两人在操持政事,朱阳的千户所也空无一人,奴婢急忙询问,得知出了事后,急忙带人赶过去驰援,不料晚了一步,奴婢赶到的时候,朱阳的两百多人被兀良哈残兵挡在外围,屡攻无效,赵王殿下的三千人已经全部战死沙场,而黄昏被兀良哈残兵挟裹着,显然是周旋失败,然后奴婢还没来得及出声,赵王殿下就举剑自戕了。”

    顿了一下,“陛下,还有个事,奴婢留在长平的人加急送来了奏报,当日战事战场清扫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兀良哈残兵的尸首之中,几乎全部能在兀良哈的户籍信息上对号入座,只有七八十人没有验证——大概是战后动乱人员流动没有记载在长平布政司的缘故。”

    说完递上一个册子。

    朱棣接过册子,看完后没有说话,而是拿起薛禄呈递上来的案卷,直接翻到最后几页,细细一读,发现黄昏和庄猛的供词确实如出一辙。

    暗暗叹气,“罢了,你回去歇着吧,等下朕让太医来给你诊治。”

    郑和谢恩告退。

    出了乾清殿后,心还在猛跳。

    虽然他说的是所见的真实实情,但郑和知道,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然而为了大局着想,郑和只能选择配合黄昏。

    而为了逃避责任,郑和也是豁出去了。

    倒春寒的时节里,大半夜的淋冰水,能不重病?

    待郑和退下后,朱棣陷入沉思。

    长平那边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厘清了脉络,表面上就是案卷陈述的那般,从中看不出黄昏一点错,连朱阳都一干二净。

    错的是李友边、梁道和赵彦杰、王魁几人,以及赵王。

    至于赵王到了长平为何会和朱阳等人一战,庄猛和黄昏没有解释——这个事情也不需要解释,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是不管怎么说,朱棣还是松了口气。

    从始至终,兀良哈区域出现的兵力,都只是残兵,而没有蚍蜉义从的影子,虽然战死的兀良哈残兵有七八十人对不上身份信息,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长平布政司那边在兀良哈区域经营的时间还短,不可能将户籍信息做到至善完美。

    也就是说,黄昏并没有在关外经营势力。

第一千九十四章 赶紧的吧

    数日后,朱棣在殿内听取行部右侍郎李庆汇报关于赵王陵园的进展事宜,殿外倏然传来喧闹声,隐约听见有人咆哮。

    旋即是刀剑出鞘声,有人倒地、撞柱的沉闷声。

    朱棣还没来得及发怒,便见有人按剑闯入殿内,双目通红,一把推开拉着他的一位将军,近乎疯狂的吼道:“父皇,您让我进诏狱去杀了那狗日的黄昏,为老三报仇!”

    汉王,朱高煦!

    终于到了。

    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煦身后的将军,嗯,甘肃都司都指挥使靳荣。

    在殿门外,还站着一位靖难老臣。

    薛禄。

    此刻薛禄神情尴尬而惶恐。

    用脚膝盖想都想得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汉王昼夜疾驰来到顺天后,直接去诏狱要当面杀了黄昏,结果被薛禄拦住,汉王忿忿不平,不顾靳荣的阻拦,强闯乾清殿。

    靳荣确实拉不住朱高煦。

    不论是从体格还是从地位,靳荣都只敢做个样子,不敢真正的拉他。

    朱棣猛的一拍案桌,怒道:“放肆!”

    这是哪里?

    这是乾清殿!

    就算你是朕的皇子,也不能没有旨意径自闯入,何况还佩剑闯入,这种有忤逆谋刺之举,一旦群臣弹劾,谁都保不住你!

    朱高煦浑然不惧,睚眦目裂怒发冲冠,声如雷霆,“父皇,儿臣今日就放肆了,你若不让儿臣去杀了黄昏为三弟报仇,儿臣就跪死在这乾清殿中!”

    说完啪的一声跪下。

    不再言语。

    但整个人都表达了一种态度:今天要么我杀了黄昏,要么你杀了我。

    朱棣眼睛有被刺痛的感觉。

    盯住跪在地上的二儿子,抬起手,“来人——”

    站在后面的靳荣大惊失色,急忙跪下,“陛下,请您念在汉王殿下是出于兄弟情深,不要责怪于他,须知一脉同根,忽的一日便阴阳两隔,汉王殿下如此失态,实乃人之常情啊。”

    朱棣冷眼斜乜靳荣,“来人,去诏狱将黄昏提来!”

    靳荣愕然。

    朱高煦大喜,按住腰间剑,咬牙切齿,“我一定为三弟报仇雪恨!”

    朱棣懒得理他。

    对李庆道:“你先回行部,继续按照计划,不过需要加快进度了,朕只能给你们半个月时间,要是做不到,提头来见朕。”

    李庆顿时面如死灰。

    一向不怎么说狠话的朱棣在这个时候说了狠话,意味着这话的真实性,如果行部完不成赵王陵园,不仅自己会掉脑袋,还会有无数人掉脑袋。

    不过转念一想,李庆忽然明白了朱棣的用意:今天朱高煦冲撞天子,如果被朝臣知道了,肯定少不了一通弹劾,朱棣其实就是在威胁自己,出了乾清殿不要乱说话。

    也是服气。

    咱们的陛下到底是有多宠溺汉王和赵王。

    待李庆出去,朱棣从案桌后走出来,站到朱高煦面前,沉默了一阵,盯着双眼通红的儿子,倏然间一脚撩出,“看你办的好事!”

    朱高煦被踹翻在地,忽溜爬起来,“父皇,黄昏肯定在鞑靼那边还隐藏着什么东西,要不然他早就死了,三弟也不会出事。”

    朱棣翻了个白眼,转身将案桌上薛禄呈递上来的案册丢到朱高煦面前,“你自己看吧,所有的祸端都是来自于兀良哈残兵。”

    朱高煦匆匆一看,旋即往边上一甩,“父皇,一面之词不可信!”

    朱棣微微摇头,缓缓走过去弯腰将案册拾起来,重新放在桌子上,也不说话,继续回去坐下,以手支脸陷入沉思,许久才说了句战场是郑和清扫的。

    朱高煦愣住了。

    郑和的忠心不用怀疑,三弟三千人到长平,哪怕是三千只狗,也得咬死一堆人罢,如果里面有黄昏在鞑靼区域经营的势力,那么肯定掩饰不了身份。

    现在听父皇这意思,三弟率领士卒杀死的人中,真的全是兀良哈残兵?

    这怎么可能?

    如果是兀良哈残兵,自己和马哈木派过去的死士怎么全都有去无回了——那时候黄昏到长平不久,又有李友边、梁道等人的掣肘,根本不可能是笼络兀良哈残兵。

    正思索间,黄昏被薛禄押来。

    靳荣见状,和薛禄一起退出了乾清殿——黄昏一介读书人,面对陛下和汉王,根本不足为惧,黄昏也不可能干出刺驾这种没脑壳的事情来。

    黄昏有点烦躁。

    进殿第一眼看见朱高煦,就知道今天被宣召是为了什么,思绪一转,立即有了应对之策,没好气的对朱高煦道:“殿下想知道什么?想知道赵王殿下是不是死在我的刀下?没错,你想的没错,赵王殿下就是死在我的刀下,这下你满意了吧?”

    一旁的朱棣愕然。

    朱高煦也愣了下,旋即跳起脚喊道:“父皇,黄昏认罪了!”

    黄昏一脸疲态,“是的是的,我认罪了,累了,爱咋地咋地吧,赶紧的,不仅赵王殿下是我杀的,就连景清刺驾,梅殷反叛,纪纲的叛乱,都是我一手策划的,要杀要剐赶紧点,心累。”

    朱高煦被噎得说不出话。

    朱棣也是无语摇头,知道黄昏是有怨气,确实,换做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人在黄昏那个位置,先是被天子猜忌试探,历经艰险才度过一个随时都会掉脑袋的寒冬,好不容易熬过去了,又没日没夜的审问……换谁也会寒心。

    黄昏继续道:“我也不想辅佐陛下打造什么工业化的大明王朝了,我也不想辅佐大明王朝成为世间最强帝国了,至于中南半岛那边的同化什么的,我也不去想了,什么瓦剌、朝鲜、日本、亦力把里什么的,对外战争和我有个锤子的关系,不管了不管了,没意思得很,要死要活一句话的事情,陛下你下旨罢,别凌迟就行,找个刀快的刽子手一刀砍了我脑袋去给赵王殿下当尿壶罢,我绝不喊冤!反正我对于陛下对于大明而言,就是千千万万个臣子而已,死了一个黄昏,还有无数李昏杨昏,大明也还是那个大明!”

    连微臣的自称都没用,直接自称我。

    怨气之大,朱棣反正是没见过哪臣子敢这么怼他。

    沉吟半晌,看向朱高煦。

    意思很明显,你不是要杀黄昏给你三弟报仇么,那你动手啊。

    朱高煦心里反而拿捏不准了。

    他当然想杀黄昏,但黄昏这么干脆的说这些话,明显是在说气话和反话,自己这个时候若是拔剑杀他——会不会上当?

    搞不好这是父皇对自己的试探。

    于是朱高煦不动,“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黄昏,如果赵王真是被你所杀,任你舌绽莲花也逃不了律法的制裁,何须本王动手!”

    黄昏看向朱棣,“证据都在那里,陛下给个答案吧,随您怎么裁决,我都没意见。”

    朱棣沉吟半晌,其实他知道黄昏并不是真的认罪放弃了,也不是真的就这么赴死,黄昏是在以退为进,毕竟当下的所有证据都证明黄昏在赵王的薨天之中只有一个周旋不力的责任,最多就是罢官一下而已,黄昏这是笃定自己不会杀他。

    话说回来,既然确定黄昏在关外没有经营势力,朱棣也确实不愿意杀黄昏,因为朱棣还期待黄昏给大明带来更多惊喜,咳嗽一声,“你周旋不力的责任,朕以后再问罪于你,不过长平那边不可一日无布政司使,明日滚回去罢!”

    一言既出,众皆讶然。

    这就要让这件事过去了?

    赵王就这么白死了?

    李友边等人的事情也不去查了?

第一千九十五章 君臣和解,一致对外!

    朱高煦像被踩住了尾巴,跳了起来,就欲拔剑,“父皇您不杀他,我来杀!”
    黄昏冷冷的斜眼看朱高煦,一动不动。
    果然。
    朱棣脸一沉,“放肆!”
    朱高煦蔫了。
    其实朱高煦今日的放肆,只有一半是因为兄弟情,还有两分愧疚,以及三分心思是要在朱棣面前挣表现。
    愧疚,是因为他写信让老三去杀黄昏。
    老三的死他也有责任。
    朱棣大袖一挥,“没事都退了罢。”
    朱高煦只得怏怏着出了乾清殿,路过黄昏身边时,咬牙切齿的说了句,“黄昏,老子这一辈子什么都不干了,就盯住你,老三绝对不会白死。”
    黄昏耸耸肩,“不需要那么复杂,汉王殿下登基之后,一句君要臣死就行了。”
    朱高煦吓了一跳,转身跪下,“父皇,您可莫要听黄昏挑拨离间,儿臣绝无觊觎皇兄——太子的东宫的意思。”
    朱棣无语且无奈。
    不过有一说一,对老二今天表现出来对兄弟情的在意,朱棣还是很舒心的,至少自己这些孩子没有因为皇位漠视亲情。
    这就是天家皇室最大的幸运。
    也便不想再纠结这些问题——黄昏这小子居心叵测,老子不过是试探了你一次而已,你小子倒好,竟然开始挑拨离间我们父子了。
    扶额,没心看这这两个雄鸡一样的年轻人,“都给老子滚出去!”
    朱高煦只得离开。
    黄昏走了几步,忽然回头,看向朱棣,这一次是正儿八经的长久直视,神情无比落寞,“陛下,有句话说的好,人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微臣作为一个热血青年,肯定也有理想,早些年,我的理想就是娶妻徐妙锦,后来简在帝心进入仕途,我的理想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理想我有,所有的臣子都有,很合理的罢。”
    朱棣没有说话,也盯着黄昏。
    黄昏继续道:“到得后来,陛下越来越信任微臣,而微臣也确实有为江山社稷谋福的理想,毕竟微臣血脉里和灵魂里,都是中国心,更重要的一点,微臣自诩、又或者说是个事实,微臣确实有这个能力辅佐陛下打造出一个前古未有的最强王朝,微臣既然这么想了,也就这么做的,在此之前,微臣不是没有看过史书,也知道历史上那些功高盖主的人最后落了个什么下场,但微臣一直认为,不论微臣做什么,都是在辅佐陛下,我大明天朝不论最后走到什么高度——比如如今占据整个东南亚作为疆域,微臣当然有功,但陛下之功亦是震铄古今,何来功高盖主的说法?”
    朱棣有些动容,还是没有打断黄昏。
    黄昏见状,也便学那朱高煦,继续放肆起来,“今日这乾清殿只有微臣和陛下,那微臣说句大家心知肚明但都不敢说出来的话:就算微臣权倾天下,势力遍关外,那也不可能篡位朱家天室,历来篡位者,可无盛世篡位的前例,因为没有人心!再者,太祖打造出来的大明体制,也不允许这样的情形出现,那么微臣着实好奇了,像微臣这样一个一心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大明天下的人,陛下为何还要咄咄逼人让他陷于困境之中,就不能君臣和睦,在他的辅佐下,全身心的去开创一个超越元朝的最强王朝么,陛下,您仔细想想,微臣从出仕到现在,可曾在大明疆域之内经营过任何个人的势力?微臣可曾有过一丝要将家人送出京畿的想法?”
    这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朱棣有些感慨,许久才轻声说道:“你要理解朕,朕肩上承担的不止是大明天下的亿万百姓,朕也是一个父亲和丈夫。”
    以朱棣的身份,当然不可能解释。
    但他这句话很好的表达了他的心态:他要为国家着想,不允许权倾天下的臣子出现,更不允许不受掌控的臣子出现,如果这样的臣子失控,对国家而言就是天灾**,到头来受苦的是亿万百姓,另外,他还是个父亲和丈夫,他必须为他的家人着想,也要为朱家天室的延续着想。
    黄昏当然知道这个道理。
    朱棣继续道:“既然已经说明了,那朕就再问一句,当下我大明,北征关外,鞑靼兀良哈已是疆域领土,南伐中南半岛,也已尽在掌控之中,如此庞大的疆域,目前的治理已经快有跟不上的趋势,人才缺口实在太大,朕也到了这个岁数,今后的江山交给太子,太子是个守成的君王,你觉得我大明这个状况,有超越元朝的可能?”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只要陛下想,就一定能!”
    现在是永乐十三年,你还能活九年。
    关键是连徐皇后都逆天改命了,这些年大明对外战争虽然多,可你朱棣只打过一次漠北,中南半岛那边根本没去过。
    说句难听点的话,朱棣现在已经算不上身先士卒的马背皇帝了。
    因为根本不需要天子御驾亲征。
    也就意味着,你朱棣的身体在这些年得到了很好的修养,黄昏百分之百的笃定,永乐年号,绝对不止二十二年,很可能要超过三十年。
    还能在位近二十年的朱棣,只要他能一直保持雄心,在自己的辅佐下,超越元朝?
    格局小了。
    自己心中的那个蓝图势必完成!
    朱棣又沉默了。
    许久,朱棣才默默的说了个他为何要在长平试探黄昏的真正原因之一:“交趾的三千蚍蜉义从,京畿蚍蜉义从人手三支三眼火铳,你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黄昏恍然大悟。
    就说嘛,为何朱老板这么早就开始试探自己了,感情是因为交趾的三千蚍蜉义从让他起了戒心,于是笑道:“陛下,中南半岛咱们可以用武力去打,也能很好的治理,因为和我们接壤,但是日本呢,比日本更远的那些海外国家呢?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是打了之后如何治理?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到时候还是只能扶植当地人当傀儡政权,可打这些国家不是根本,根本是要……嗯,直白点,就是为了掠夺他们的资源,让我中国儿女过上好日子,可掠夺不能太明显,否则容易被当地的有志之士反对起义,所以最好还是通过商业活动,隐蔽的将国外的资源运回国内,那么时代商行出海经营就势在必行,可出海经营,总得需要武装力量拱卫,那么蚍蜉义从也必须存在——毕竟我大明雄师再多,也不可能遍布全世界的驻军,所以在微臣心中,蚍蜉义从就是一支安保队伍,而不是沙场队伍,它的数量绝对不会太多,可能会达到几万人的规模,但要分布全世界,比如整个中南半岛的蚍蜉义从,最终可能会达到几千之数,足够用就行了,另外关于京畿五十人蚍蜉义从持有火铳的事情,这也是必然的,没有绝对的武力优势,何谈保护时代商行的资本?”
    有东印度公司作为前例,这个很好操作。
    朱棣懂了。
    蚍蜉义从相当于是时代商行的护院。
    如果黄昏真的很操作,蚍蜉义从确实不会对大明构成威胁,微微点头,道:“如此便好,希望你记住今天的话。”
    对于资源掠夺,他治下的大明确确实实的尝到了甜头,别的不说,就这一两年从交趾那边运回来的金银铜铁矿,已经各种赋税的收入,保证养兵下限的同时,还不给国内百姓增添负担,你看大明到如今,国内都没出现反战情绪就可以证明。
    最直观的一点:军器院那边对铜铁矿的需求,通过对交趾等地的开采输送,不说满足了十成,至少也满足了半数,现在大明雄师从冷兵器到热武器,正在有条不紊的换代。
    所以朱棣是真心喜欢这个对外掠夺。
    黄昏认真的道:“不敢欺君。”
    朱棣哈哈一笑。
    欺君还少了?
    君臣之间一番开诚布公的谈话,消除了不少隔阂,朱棣这些日子第一次情绪好了些,“等出征瓦剌的时候,朕要御驾亲征!”
    好久没上沙场,痒了。
    心痒。
    手痒。
    天子剑,亦痒。
    朱棣,终究是个喜欢马背上驰骋黄沙的钢铁直男。
    黄昏微微一笑,“微臣愿随驾鞍前!”

第一千九十六章 太子的信任

    在付出了一个儿子作为沉痛代价后,君臣二人虽然开诚布公的把话放在桌面上,不过终究是代价太大,黄昏走后,朱棣情绪依然不佳。
    然后康宁进来说了一句话,让朱棣心里好受了些:“刚才接到亦失哈传来的谍报,赵王殿下去长平布政司,其实也有汉王殿下的拾掇。”
    朱棣嗯了一声。
    这是必然的,老二还想争夺皇位,趁这一次机会动手,还有可能将老大拉下马——顾晟送过来的那封密信就是证据。
    想起那封密信,朱棣就一个头两个大。
    问康宁,“汉王走了?”
    康宁答道:“走得慢,在和靳荣边走便商议事情。”
    朱棣嗯了声,“那算了。”
    原本想将朱高煦喊回来吩咐一番,只是转念一想,有老二盯着黄昏也不算坏事,至少黄昏不敢太过放肆,只要他按照他刚才说的去做,大明大可容得下他。
    若是有超越之上的野心,我朱棣真要杀他,哪会像这一次这般复杂。
    但不管怎样,燧儿死了。
    在之前,他是以皇帝的身份在处理事情,现在以皇帝的身份处理完和黄昏之间的勾心斗角后,朱棣回复到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身份,于是又陷入无尽的怮痛之中。
    这还是他相信郑和,以为朱高燧的死和黄昏关系不大的情况下。
    如果朱棣知道真相……
    那君臣之间就只有死磕了。
    不过为了大局,郑和永远不会告诉朱棣真相,而黄昏更不会傻得自爆,也就是说,朱老三的死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让黄昏和朱棣之间再次恢复了信任。
    ……
    ……
    当黄昏重新赴任长平布政司的消息传遍顺天时,行部上下以及其他个部门,包括锦衣卫薛禄在内的所有人,都震惊莫名。
    这都能没事?
    这都可以没事!
    一位藩王,还是陛下最宠溺的小儿子就在你黄昏面前自戕,你黄昏还能全身而退?
    这尼玛简直不科学。
    但事实就是这样。
    而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出,以顺天为核心辐射其他区域,时代商行面临的困境很快消散,不仅如此,时代商行反而有了更强的信服力。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黄昏都能无恙,那还有什么事能让黄昏倒台?
    除非造反。
    但大家心知肚明,以黄昏的地位和立场,永远不可能造反,这就意味着,时代商行至少在黄昏活着时永远不会垮塌。
    于是大明继续歌舞升平。
    行部这边的官吏,因为黄昏没事,他们入资到时代建筑的钱有了保障,不再提心吊胆,于是做事效率再度提升,赵王陵园进展神速。
    徐皇后也终于抵达顺天。
    这一天夜里,薛禄因为将黄昏押入诏狱,现在黄昏无罪释放,薛禄过意不去,于是在府邸宴请黄昏,黄昏欣然赴宴。
    歌舞升平觥筹交错,很是热闹。
    然而在顺天皇宫里,却一派凄凉——朱棣和徐皇后对坐,无语凝噎。
    内侍康宁早带着宫女出去了。
    帝王的悲哀你不能掺和进去。
    要不然什么时候陛下想起来你看见他痛哭流涕的样子,他要是觉得尴尬,那么你那颗在脖子上的头颅也会变得很尴尬。
    出乎朱棣意料之外,徐皇后没有啼啼哭哭,在夫妻相对凝噎许久后,徐皇后擦拭了一下眼角,柔声道:“陛下,臣妾相信您做的没有错,燧儿泉下有知,也不会怪您的。”
    朱棣略微讶然,“妙心你都知道了?”
    徐皇后神情黯然,终究是一位母亲,哪能真的放下心结,轻声道:“原本是不知道的,不过在北上之前,我找炽儿聊过,他给我详说了长平那边的曲折,炽儿说,您也是没办法,毕竟您肩上承担的是亿万里山河,不能让这山河内乱,也不能对不起列主列宗。”
    朱棣喟叹一声,由衷的道:“炽儿这几年监国没有浪费时间,很好。”
    徐皇后又道:“陛下,燧儿已经薨天,臣妾想问一句,他的牺牲没有浪费吧,咱们那位妹夫,是否真的在关外经营势力,有超越他应该恪守的野望吗?”
    朱棣犹豫了下,“没有,为夫现在也想明白了,就给你说几句掏心窝的话吧。以前吧,国家蒸蒸向荣,可作为一个天子,还是要注意隐患,须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我其实对黄昏多有提防,最早启用他时,就打算用黄观来作为死穴,你应该还记得?不过后来黄观被景清用作棋子来挑拨几位皇子,所以那步棋废了,再到后来的多次任用,不让他参加科举也不让他去军界,都是提防黄昏,甚至嫁徐家四妹和小宝庆,其实都是为了掣肘黄昏,直到这一次任命长平布政司。”
    说到这里,朱棣神情有点奇怪,“从一开始,我就觉得黄昏很奇怪,妙心你还记得他是如何简在帝心的?走的神棍路线,虽然他在第一次被召见就洗清了神棍的嫌疑,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确实匪夷所思,我很多时候都有种错觉,黄昏仿佛就是另外一个我,他能清晰的知道我心中所想,比如内阁、永乐大典和军器院火器研发,这些事情恰好就是我想要的,他竟然都能迎合,再者,诸多仕途争斗中,黄昏看似全是后发制人,实则是他有着掌控全局的眼光,能根据对手的策略来针对布置,所以才能后发制人无往不胜,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拿捏人心和洞察全局那么简单了,所以我一直在想,难道黄昏真的能未卜先知?如果黄昏真是这样的人,我不敢让他继续成长,所以才在长平布局来试探他,不过现在看来,是多疑了,如果黄昏真的未卜先知,他绝对不敢走这一步险棋——一位藩王的薨天,黄昏再大胆,也不敢承担这样稍有不慎就全家灭族的风险。”
    徐皇后听得频频点头。
    朱棣继续道:“今天和黄昏开诚布公一席话,作为君王,我已经看透,无论黄昏将来怎样,他不可能危害大明国祚,而且我隐然有种错觉,黄昏的目光从一开始就不在咱们脚下的这片区域,而是在海外那更辽阔而未知的区域。”
    顿了下,“以天子的立场,黄昏可继续重用,之前的诸多事情,不止是我猜忌他,他也在畏惧我,所以多有隐瞒,其实说到底,我和黄昏之间,就是彼此的不信任,现在说开了,倒也还好,我倒是期待能和他成三国演义的刘备和诸葛亮那般。”
    徐皇后问道:“那么陛下作为父亲呢?”
    朱棣沉默了许久,“丧子之痛啊……”哪可能如此轻易释怀,这会成为心中的一根刺,也许有一天还会生根发芽。
    徐皇后也是凄然,眼泪又哗哗的流了下来,许久,才梨花带雨的道了句:“可您终究是天子,大明亿万里山河和亿万的子民,才是最重要的。”
    擦了擦脸,“臣妾也不原谅黄昏,但臣妾还是很高兴看到陛下能以社稷为重没有重罚黄昏,不是因为黄昏是臣妾的妹夫,而是因为炽儿说过一句话。”
    朱棣不解,“炽儿说了什么?”
    徐皇后想了想,“在臣妾出发前,炽儿送到城外十里折柳亭时,他这么说了一句:‘母后,三弟薨天,我朱家之哀,然若此事查证黄昏清白,则我大明之幸’。”
    朱棣若有所思。
    徐皇后又道:“炽儿还说了一句。”
    “什么?”
    “炽儿说,纵观这十余年黄昏所作所为,超然于我等眼光,也凌驾于海外,假以时日,父皇在黄昏的辅佐下,大明必将是海内天朝,而他黄昏亦将是我大明历代君王的贤臣。”
    朱棣沉默了一阵,“太子很自信,也对黄昏很信任啊。”

第一千九十七章 肾穷的人没底气!

    徐皇后犹豫了一下,“说句心里话,臣妾也从没见过历史上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如陛下治下的大明,而这一切,黄昏居功甚大。”
    外扩战争几乎都是摧枯拉朽,汉唐都做不到如此强势!
    黄昏此子,可谓圣人!
    黄昏的所作所为,虽和文治武功不怎么沾边,但他实实在在的辅佐朱棣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王朝。
    顿了一下,“臣妾可以只是一个母亲,陛下您在朝野之间,却只能是一个帝王,所以陛下,既然炽儿有信心将来能压住黄昏,您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朱棣一声长叹,“也罢。”
    没有徐皇后这一番话,朱棣也不会在追着不放,徐皇后的一句话说出了本质:他朱棣首先是天下的君王,其次才是一个父亲。
    他得天下为先。
    至于朱高燧薨天,本来就是他朱棣的责任,悲伤自然只有他自己默默承受!
    ……
    ……
    黄昏没有立即赶赴长平。
    让谢客和庄猛带着人先回去,他要留在顺天一段时间,一则要参加朱高燧的葬礼,二则——郑和没日没夜的找他。
    这一天日上三竿,黄昏从睡梦醒来,将权氏的长发从耳旁撩开,刚想做点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就听外面传来声音。
    是郑和的人就来了,说大监请黄使过去议事,黄昏那个无语,这个郑和,你没有幸福的早晨生活,老子有啊。
    昨晚才和你喝了个酩酊大醉,说了一晚上海军的建制问题,回来被权氏侍候着沾床就睡,这清晨兴致勃勃的,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精神,都能一柱擎天了,这可是结婚这么多年难得一见的稀奇事,不发泄下今天会变得易燃易爆炸的。
    没关系,不要紧的,晚上回来收拾权氏。
    咦……
    不对,还是要紧的。
    话说回来,权氏也是天赋异禀啊,这么多年了,每每床笫之欢,总有初夜之感,没有个十来八分钟的感情勾兑,休想酣畅淋漓。
    有一说一,单从这一点来说,偌大的后宫之中,权氏和娑秋娜是最完美的,当然,综合体验,肯定还是感情更浓的正妻。
    不过这些比较猥琐的话,还是不宜用在锦姐姐身上,有亵渎之感,而黄昏是绝对不容任何人亵渎妻子的,包括他自己!
    慢慢洗脸吃饭。
    让郑和去等去。
    反正老子又不是海军掌门人——也不对,蚍蜉义从迟早也是要建立海军的,先让郑和摸石头过河,然后有经验了,蚍蜉义从再跟上。
    这一点得抽空给朱老板说一下,免得他又猜忌老子。
    现在的蚍蜉义从已经摆上明面。
    黄昏已经打定主意,以后除了漠北这边,其他疆域的蚍蜉义从的组建,都提前光明正大的给朱老板说一下,免得又闹出幺蛾子事情来。
    朱棣既然相信自己,那么自己也相信他罢,这一次长平事件,说到底,还是彼此的不信任导致的,如果君臣之间能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刘备,哪还有这些曲折。
    哪料到忙完琐碎事,一看时辰,已经晌午。
    索性吃饭先。
    反正郑和三五个月内不会出海,有的是时间,让他慢慢等去,毕竟钢铁战舰的事情太过重大,这牵扯到大明数百年内对外对内军事上的基本国策。
    海权!
    必须从现在就让大明树立拥有海权就拥有全世界的意识。
    吃饭时,发现权氏怏怏不乐。
    这些日子几乎天天在一起,说没有感情是假的,黄昏见状,体贴的问道:“怎么了,看你一副怏怏不乐的样子,谁惹你了,说出来,大官人让他去宫中当差去!”
    权氏犹豫了下,轻柔说道:“大官人,我想回一下母国。”
    黄昏愣了下,“怎的,想家了?”
    权氏点头又摇头,“是想念家人,毕竟家中父母年迈,虽然因为我成了贡女成了富贵人家,可终究相隔太远,家中小妹也已及笄,很是想念,不过朝鲜不比大明繁华,所以也不甚想家,用大明的话来说,乐不思蜀了耶。”
    黄昏咧嘴一笑,“耶什么耶,要说思密达。”
    权氏:“……”
    黄昏想了想,“这样,我估摸着陛下今年会应朝鲜那边的邀请,派黄俨出使,等几日我问问陛下,如果要去,你就和黄俨一起回一趟娘家吧,把你爹妈都接到大明来,咱又不是养不起,至于你那小妹,看她意愿,愿来就来,不来给她找个好人家罢,到时候让朝鲜那边出钱,咱们再通过黄俨补给朝鲜就行。”
    权氏立即暗乐,由有些担忧,“我小妹小时候就出落得国色天香,是十里八乡最出名的美人胚子,我娘说她是狐狸命,现在已经及笄了,我担心她会成为贡女。”
    其实这话有点不对。
    权氏有私心。
    在大明过惯了富贵日子,也想把妹妹带过来。
    权氏才是那个真正的狐狸命,也正因为她从小就自身狐媚,所以才能闻达于朝堂,被黄俨选中让朝鲜当做宫女送到大明来。
    至于她妹妹,姿色也算不错,但应该达不到贡女的水平。
    黄昏哪会听不出权氏的言外之意,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小姨子的善良?不要了不要了,吃不消,她要是有韩彩英那个水平,或者野蛮女友全智贤那种,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不过这话也就咱俩说说,可别被夫人知道了。”
    肾穷的人,说话没底气。
    但要是《豪杰春香》里韩彩英那种,又或者是野蛮女友里的全智贤,这样的还是可以来者不拒的。
    权氏听得一脸茫然,不知道大官人说的韩彩英和全智贤是谁,估计是以前送到大明来的很美的贡女吧,于是呵呵偷笑,很是幸福。
    她现在当然幸福,虽然只是大官人的小妾,但待在大官人的身边比正妻和平妻还多,又不缺钱财,比在宫里当个笼中雀整天勾心斗角香多了。
    有自由,有爱情,女人一生的追求,不就是这两样吗。
    关键大官人可比陛下好看多了。
    还年轻。
    而且在那方面……反正就像大明那些**里的男主角一样,厉害着呢。
    想到这权氏忍不住满脸绯红。
    等把父母和小妹接过来,一家人在大明生根,再给大官人生个大白胖小子,人生就完美了,女人能有这样的归宿,不幸福吗?
    所以才想把小妹也带来大明。
    大官人能看上最好,姐妹共侍一夫也没什么不好,反正大官人这么多女人,自己也不用担心争宠的情况,况且姐妹在一起,也能互相照顾,不看夫人徐妙锦不也和小夫人徐家四妹共事一夫么,要是大官人看不上,那嫁一个像大官人这样的大明公子哥儿,也挺好。

第一千九十八章 回来了,都回来了!

    下午时分,黄昏晃晃悠悠来到郑和在顺天的临时府邸,看见门口的停着的车辇,暗暗好奇,郑和还邀请了其他大人物?
    这车辇可不是一般朝臣用的。
    是谁?
    现在行部这边,最牛的也就顺天周边来找朱棣述职的布政司使和各都司的都指挥使。
    莫非是朱高煦?
    难道郑和想当个和事佬。
    也行。
    如果朱高煦愿意悬崖勒马,我黄某人就给他一个机会。
    门口两个劲装汉子担任护卫,看见黄昏,立即谄笑着请黄昏入内。
    黄昏正欲进门,眼角余光看见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在买冰糖葫芦,侧首看去,发现是唐赛儿,一阵无语,这丫头怎么这么不听话。
    回到顺天后,唐青山就去了奴儿干。
    他妻子张涟还在那边,担心亦失哈伤害张涟,唐青山急忙赶去,唐赛儿自然也被拉去了,不曾想这丫头竟然跑回来了。
    也是个无语。
    黄昏站定,挥挥手,“唐赛儿!”
    唐赛儿打了个哆嗦,侧首一看是黄昏,脸色大变,一个猫腰就蹿远了,眼看就要消失在人群里,黄昏也不急,对站在门口当护卫的人道:“看见那个小姑娘了没?”
    郑和门口的护卫哪有庸手。
    其中一汉子笑道:“看见了,小姑娘好俊的功夫,显然是练过的,身轻如燕,怕是没几个人追得上她,大官人,我们去给您追回来?”
    黄昏嗯了声,“请回来。”
    别用错词了。
    这丫头估摸着是偷跑回来的,唐青山确实担心妻子,大概也就有心无力,不管她——莫非不是亲生的。
    又或者是唐青山相信自己罢。
    那汉子立即和另一人快速去追赶,黄昏远远的喊了句,“跟丢了的话,去找薛禄,我不要任何理由和借口,今天天黑之前,我要看到她安安生生的出现在面前。”
    那两汉子耸耸肩,自信睥睨,“何须锦衣卫。”
    黄昏呵呵一乐。
    也不提醒他们,不需要锦衣卫?
    你们怕是要吃大亏。
    明教教主女儿,在这顺天城里有无数的教众,就你俩去找她,怕是要被揍得爹妈都不认识,何况唐赛儿本身的功夫就极俊。
    径自入内。
    来到大厅一看,觉得不对劲,怎么这么多刀剑在身的护卫,一看都是些江湖好手,随便拧一个出来,都是能打五六个的那种。
    又看到大厅里那个大马金刀坐着喝茶的人,黄昏顿时暗叫不好,卧槽,怎么这位老板在这里。
    看见黄昏入内,郑和一脸无奈,“黄昏大官人现在可是水涨船高了啊,想请你来商量点事,没个三五时辰的等待,大官人是不会露面的,看来是咱家没有自知之明啊。”
    黄昏干笑两声,“大监说笑了。”
    上前,行礼。
    还没说话,就见那位老板沉着脸,“三宝哪里说笑了,连朕都要等你三五个时辰,看来这长平布政司使着实是要高人一等的。”
    坐主位的正是大明天子朱棣。
    黄昏有些尴尬,“陛下恕罪,微臣昨夜和大监商讨海军建制问题,一直到深夜,回去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一看时辰晚了些,索性就吃了饭再来,哪里知道陛下也在。”
    朱棣哦了一声,“不是权氏太温柔,所以起不了床?”
    黄昏正气凛然,“七尺男儿,岂能沉醉于温柔乡,陛下您还是小看了微臣,微臣如今已是万花丛中过,可以片叶不沾身了。”
    这是实情。
    男人喜欢新鲜,但那事吧,若是腻了,也就腻了。
    当然,所谓的腻是短期内的。
    一旦超过十天半月不沾女色,雄性激素刺激下,还是一样的兴致盎然,更何况男人还有天生的占有欲——所以说小姨子很善良不敢要,肾穷底气不足,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朱棣不想和黄昏扯淡。
    挥手,示意免礼。
    黄昏起身,看了一眼朱棣,朱棣冷哼一声,“我可不是主人。”
    郑和当然不会失了待客的礼数。
    揣摩圣意,请黄昏入座,又让人捧茶,然后道:“今天请你来,主要是海军的建制方面的事情,陛下一大早看了咱家的章折后,觉得可行,是以上午就来了,想听听你关于钢铁战舰的具体事宜。”
    黄昏哦了一声,“建制方面没问题了,陛下同意海军这个规模?”
    规模可不小。
    按照黄昏的构思,第一批钢铁战舰大概是十二艘左右,也就是说,相应的兵力要达到要达到两万人,这对于大明目前的状况而言,不是个小数目。
    中南半岛那边养了二三十万正在作战的军队,北方这边养了十多万有备无患随时可以作战的军队,这就已经五十万人。
    一个封建王朝,养着五十万人常备军,这其实很吃力。
    关键是其中还有不少神机营。
    开销更大。
    现在又要增添两万海军,这个开销——比之神机营有过之而无不及,关键是海军会是个花钱小能手,远比寻常水师耗钱,甚至还在骑军之上。
    朱棣嗯了一声,“两万人还养得起,这点钱朕还是有的。”
    这是实话。
    你真以为朱棣是老好人,死了儿子都能不立即爆发还能和你开诚布公的谈话?哪有那么简单,都是黄昏的能力带来的影响。
    在黄昏的一系列骚操作下,大明皇家银行保证了可以聚民之才,大明宝钞保证了大明可以从交趾、八百大甸以及刚打下的澜沧、占城、大城等地迅速搜刮金银过来,而最新政策,在这些地方开采金银矿,也都已经启动,大明根本不用担心金银这些硬通货的问题。
    黄昏松了口气,旋即意味深长的暗示朱棣,“那就好,国富则军强,军强则民安,民安则国祚万年。不过微臣却很忧虑啊,受这次事件的影响,时代商行顺天这边的负责人给我汇报的情况不容乐观啊,恐怕全国都一样,惨啊,搞不好就要破产了。”
    朱棣:“……”
    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本不想管,不过想起徐皇后说过太子这些天忧愁京畿那边的经济混乱局势,忍不住道:“明日朕下旨意,让皇家银行到你的时代银行存个几百万两,带过头稳一下民心罢。”
    这是证明时代银行信用的最好方式。
    没办法,现在京畿那边,甚至顺天这边,因为时代商行信誉度的问题,导致大量宝钞释出,都有不同程度的物价膨胀。
    黄昏大喜,还没来得及道谢,朱棣就说道:“利息比以往高一分,不接受讨价还价。”
    黄昏:“……”
    朱老板你变了。
    咳嗽一声,“陛下啊,做人要厚道啊,有道是君子不趁人之危,你现在这样落井下石的赚我的血汗钱,你良心不痛吗?”
    朱棣斩钉截铁,“不痛,心安理得。”
    你还缺这点钱?
    朱棣说完之后,和黄昏对视一眼,两人忽然间都忍不住轻笑了起来。
    回来了。
    以前那种君臣之间无所不谈的感觉又回来了。
    相逢一笑泯恩仇,当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丧子之痛不是那么轻易忘却,但只要以后没有大的利益冲突,君臣之间便能一直这么和睦下去。

第一千九十九章 大明海军将至!

    笑过之后,黄昏道:“那就按照两万人的编制组建海军,因为现在还没有钢铁战舰,所以可以用郑大监下西洋的船作为训练船。”
    郑和哈哈一笑,“其实两万人真不多,我出海带的人就不止这一点。”
    黄昏摇头,“不一样的,你那三万多人,回来以后就去水师那边的卫所作为屯兵了,下一次出海又换了一批人,我和你之前商定的这两万人,不是屯兵制,他们是要作为精锐一直在海军之中,直到退役为止,要将其打造成世界第一海军!”
    顿了一下,“现在只有两万人,初步是十二艘钢铁战舰,但这只是第一舰队,等几年会有第二、第三、第四甚至第十舰队,海军的规模,要在二十万人或者以上,这样我们才能制霸全世界,才能在世界的属地上驻军,才让我大明皇旗在整个阳光所照之处迎风飘扬。”
    海权,将会在漫长的几个世界内成为一个大国的标准。
    所以必须打造出世界第一海军。
    朱棣头皮发麻,“你怕不是在逗我们玩,二十万的海军?换言之,按照你那个配置,岂非需要一百五十艘左右的钢铁战舰,你把朕卖了也没有这么多的钢铁来打造战舰啊,何况这一百五十艘需要多少火炮和火铳,你考虑过这个巨大的钢铁缺口没有?就算有钢铁,你觉得咱们大明有那么多的钱来养这一百五十艘钢铁战舰?”
    这不是翻翻嘴皮子的事情,是要实打实的拿钱出来。
    黄昏不当家不知油盐贵。
    诚然,大明现在很有钱,可花钱的地方也不少,其他的不说,仅是自己这顺天新皇宫,就已经缩减了很多不必要的宫殿,打算等以后更有钱了再完善。
    黄昏无所谓的摇头,“陛下说笑了。”
    伸出手,在桌子上画了个不规则的圈:“以前,咱们大明的疆域是这么大。”又在旁边画了更大更不规则的圈:“现在,咱们大明的疆域是这么大,这意味着什么?意味陛下的子民已经成倍的增长,意味着外面的铜铁矿也在成倍的增长,有人口就有赋税,再加上货币改革后大明宝钞成为经济载体,因此而从中南半岛那边敛聚大量金银,这个金银咱们就放在国库了吗?没意义啊,放在那里不用,那就是一堆废铜烂铁,我们得把它用起来,让它流通起来,这样才能循环产生更多的价值,所以在未来十数年甚至数十年间,大明打造一支全世界最强的海军,绝对没有任何经济上的问题,至于钢铁需求,这也不是问题,只不过当下的困境是运输成本,所以我们有必要先集中力量建造十二艘钢铁战舰交付给郑大监,让他出海,然后把郑大监淘汰下来的大船,用作运输,去中南半岛那边将开采的铜铁矿,或者是锻造好的钢铁运输回来,满足军器院和海军那边战舰修造的需求。”
    朱棣略有心动,不过作为君王,这种涉及国家根本的大事还是要长久思考,道:“此事再议吧,至少你得先让我看到你打造出来的战舰,确实有制霸世界所有水师的实力才行。”
    世界很大……
    大明虽然禁海,但大明是有世界堪舆图的。
    要想制霸全世界,这样的水师该是何等强大才行——当然,朱棣其实想多了,哪怕现在不弄钢铁战舰,就郑和的舰队,也已经是世界第一。
    没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明朝禁海,清朝闭关锁国。
    如果大明从现在就开始打造进入蒸汽时代的钢铁战舰,进而制霸全球海权,阉割欧美的经济、军事,那么未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了。
    黄昏嗯了声,“关于战舰,我有比较详细的策划文案——不过我不是专业的,所以我只是策划写下我能想到的关于战舰各个功能的设计大概,至于真正的设计和修建,还得造船厂那边的专业人士,明日我着人送到陛下那边,还是给郑大监?”
    朱棣想了想,“给朕罢。”
    黄昏颔首,“关于十二艘钢铁战舰的修造,其中要涉及到动力问题,肯定不能采用人力和风力了,这事我有个好消息,等下带陛下和郑大监去亲眼目睹我这个跨时代的杰作,当下还有个问题,就是十二艘钢铁战舰的修建,必须未雨绸缪,在设计图没出来之前,先行成立造船厂,按照我的想法,工部那边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造船厂事宜,并在天津、威海和广州新成立三个造船厂,设计图纸一旦出笼,三个造船厂各自负责四艘,迅速启动工事。”
    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置设威海卫,原为文登县地,永乐元年建城,加固城池,取名威海,名寓“威震东海”之义。
    天津,原名直沽,后改名海津,建文二年,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广州那边,随着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
    在这三个地方建立造船厂最合适不过。
    朱棣闻言颔首,这小子确实有能力,估摸着早就在策划这件事,并且斟酌过具体情况,否则哪有如此完善的计划,连造船厂的厂址都选得如此合情合理。
    问道,“不用风力和人力,那才用什么作为动力?”
    黄昏笑道:“陛下还记得微臣给你说过的火车么,这个项目微臣的时代商行其实一直在进行之中,只等成功,就交付工部,由工部主责,在我大明疆域之内广开火车轨道,然后建造火车,微臣的设想,火车和钢铁战舰一样,都采用微臣设计的那款动力设备。”
    朱棣眼睛一亮,“有结果了?”
    黄昏起身,哈哈一笑,“当然有结果了,陛下请随微臣移步,今日就让两位看看这惊世骇俗必将影响整个世界的旷世杰作,微臣断言,此物一出,我大明必将卓然他国百年岁月!”
    说到这里,黄昏热血沸腾。
    蒸汽机作为工业时代的最强代表作,在十五世纪出现,并且列装投入实际运用,超越西方的可不是百年而已,而是整整三百多年。
    大明将率先进入蒸汽时代!

第一千一百章 蒸汽机问世!

    来到顺天城外,朱棣和郑和也是第一次来黄昏这个冶金工坊,嗯,现在叫冶金厂了,早些时候,黄昏就为了摆脱传统工业小作坊的不好印象,所有工坊一律改名为厂。
    蒸汽机的研发厂,就在冶金厂旁边。
    方便双方沟通交流,蒸汽机那边需要什么性质的钢材,冶金厂这边就全力投入去研发,也省去了材料运输的环节。
    实际上也不规范,比如冶金厂,其实也在炼钢。
    没办法,这些东西对于黄昏而言,他也不是专业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提出理念,拿钱办事,剩下的交给专业人士。
    冶金厂和蒸汽机厂相对这个时代而言,规模极大。
    人口密集的情况下,在周边形成了小乡镇,让朱棣和郑和意外的是,顺天时代商行的负责人为了方便这两个厂的工人,竟然在这边开设了时代银行的门面,方便大家存取钱。
    不止如此,时代商行甚至还出钱出人,在这边修建了医馆、私塾,开设了火锅店,按照黄昏的解释,这两个厂的员工不用进城,就能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甚至一条龙服务到驾鹤西游。
    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朱棣暗郁的心情好了许多,看看,看看,我大明虽然不断的对外战争,但在国内始终繁荣昌盛,历史上有几个君王能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老子朱棣的对外战争没输过!
    这就很牛逼了。
    在蒸汽机厂负责人的引领下,黄昏几人慢慢走向厂房,沿途听着那位负责人叫苦,说人才远远不够,几乎所有人都严重缺乏休息。
    黄昏也无奈,“扶摇会馆那边人才汇聚速度远远赶不上我们人才的需求速度,这个没办法,这是发展初期的阵痛,熬过去就好了,所以你们想办法老带新,尽可能的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人,以后这些人才还能继续去研发我设计的其他机器,要不然就靠固有的人才,根本不可能满足需求的。”
    朱棣见状也在深思。
    官场人才不够,民间人才也不够,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国内的人才一直在不断的发掘启用,这都赶不上需求,那就想办法引进外邦人才。
    比如赛哈智这样的人,不也对大明忠心耿耿么。
    这个可行。
    也就是说,下一次郑和出海,得让扶摇会馆的人跟着去,或者说不用郑和出海了,明天就着令相关部门,由扶摇会馆的人主责,派出大量人手去中南半岛、海外邀请人才回国。
    反正有的是钱。
    走进厂房,看着眼前那个庞然大物,朱棣隐然间有种第一次去九迭河发电站的感觉,坐在眼前的是一堆钢铁巨兽,更是希望,也是理想。
    因为昨日早就吩咐过,锅炉里的水早就烧开了。
    黄昏一声令下,旁边几个工人迅速打开门阀,往里面疯狂的铲入煤炭,然后旁边的人则用人力鼓风机疯狂扇动。
    火焰骤然沸腾炽热。
    随着蒸汽的出现,随着蒸汽机衔接件在蒸汽的推动下开始做活塞运动,黄昏眼里不知不觉噙起了泪水,蒸汽机竟然真的成了!
    虽然受限于冶金工艺,这个蒸汽机的寿命和性能远远不如后世,但能满足需求就是最大的成功,以后随着运用的需求,它也会不断的被改进优良,是几百年间最主要的动力设备。
    而率先拥有蒸汽机的中国,领跑世界的情况下,将会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它也能保证中国一直领先于全世界。
    在这十五世纪的永乐王朝,在今天,世间第一台蒸汽机正式问世!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何其震撼。
    而开创这个里程碑,将被后世人永远铭记的人,是我,一个叫黄昏的人。
    黄昏,在封建时代一个多么不详的名字。
    但却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黎明。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这个蒸汽机的大小和功率,大概能供火车使用,就算是火车,也最多四五节车厢,不过这并不是问题,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技术,在钢铁战舰的需求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技术造出能驱动钢铁战舰的蒸汽机出来。”
    万物总有个起点。
    你不能一来就按照最高标准来。
    万丈高楼从地起嘛。
    感受着火炉的炽热,感受着蒸汽的炙烫,朱棣的心也火热,看着蒸汽机衔接件不断的做活塞运动,略有不解,“就这,能驱动钢铁战舰?”
    黄昏摇头,“当然不能,蒸汽机只是提供动力,真正让钢铁战舰前行的,还是安装在舰尾的巨大叶轮,这是个很复杂繁冗的过程,需要造船厂那边的人根据我的设计理想不断的实践、改进,等到真正可以使用的时候,再生产试用,如果可行,则真正启动钢铁战舰计划,我估摸着,大概还需要一年左右,其实时间正好,因为蒸汽机这边,也差不多要这么多的时间,来根据钢铁战舰的计划研发出匹配动力的蒸汽机。”
    蒸汽机是造出来了。
    但要运用到火车和战舰上,还需要时间去摸索,这一步其实已经不算难了。
    最难的地方已经过去了。
    其实最难的是冶金厂那边,要生产出满足蒸汽机性能的钢铁,几乎是要经历上千、上万、甚至十万次的试验,在无数次失败中累计经验,最终锻造出能满足需求的特种钢。
    这还不是完全满足,是勉强满足。
    所以当下蒸汽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都不会太好。
    朱棣点点头。
    他终于知道黄昏的钱用到哪里去,别看眼前这一堆钢铁巨兽似乎不算太庞大,但朱棣可以想见,也许要十个百个同体积的金子,才能堆出眼前这个巨兽。
    而这个机器对黄昏个人而言,并没有加强他个人的势力。
    如果黄昏用这些钱去经营蚍蜉义从,将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可他没有——朱棣是真的相信黄昏了,这样的臣子,自己为什么还要猜疑他?!
    大可不必了。
    黄昏继续道:“老实说,这个机器……嗯,因为是用蒸汽产生的动力,就叫蒸汽机吧,其实我在多年以前就开始准备了,能在七八年间研发出来,耗费的钱财我都不敢去算,至少几十万两甚至百万两银子是有的。”
    所以老子其实也很穷的好么。
    不过值得!
    在十五世纪,以一百万两银子的代价,也就是七亿软妹币的购买力造出划时代的蒸汽机,怎么看都是赚到姥姥家了。
    其实这个东西的原理并不复杂。
    关键是开放思想想得出来。
    这对于被禁锢思想的封建社会而言,很难,别说大明,就是西方国家现在也没人能想到这个,万幸的是,自己有这个基础理念,然后又遇见了朱老板。
    天命所归!
    世界即将在大明的脚下颤抖,因为大明有朱棣,更因为大明有我黄昏!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四处扩张、穷凶极恶的大明

    朱棣听黄昏那么一说,也很是感慨,说了句:“这么说来,朕让皇家银行存几百万两到你的时代银行,还多收一分利息,有些不厚道了啊。”
    黄昏嗯嗯点头,“陛下圣明。”
    看来朱老板要给我点优惠了。
    朱棣若有所思,“你我君臣之间,不必在意这些细节,别放心上就行了。”
    黄昏:“……”
    郑和在一旁暗暗抽了抽嘴角。
    从蒸汽机厂出来,三个男人,嗯,不对,两个半男人,也不对,郑和虽然是太监,只算半个男人,但他做的那些事很男人。
    三个男人依然难掩兴奋之色。
    黄昏更是滔滔不绝,“等我们打造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钢铁舰队,便可以无视洋流,在任何一个季节让大军出海,到时候这天地之间,但有人在的陆地,都会有我大明钢铁舰队去叩开国门,什么金银铜铁矿,什么石油煤炭,什么稀土,什么美女……呃,这个不需要了,反正都会源源不断的运送会我大明来,我们需要付出的,不过是一些火铳火炮的弹药,以及……嗯,大明宝钞。”
    朱棣一脸腹黑,丧子之痛的阴霾暂时性的一扫而空,笑说,“美女才是你的目标啊……有一说一,朕是真没想到,大明宝钞竟然能变成敛财神器,如果真的在所有番邦国都推行大明宝钞,那么对于我大明王朝而言,几乎可以屹立千年不倒。”
    大明宝钞是什么?
    纸啊!
    用一堆堆的纸张,去番邦国换回来金银珠宝以及各种矿产、农业资源,怎么看都是划算不需要比较的事情。
    这掠夺手段,朱棣是想都没想过的。
    黄昏想到了。
    而且在他的推动下,这件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果成功,大明王朝的国祚将延续无数年——历朝历代的衰退,虽然或多或少是制度上的问题,比如宋朝,主要是三冗导致,以及蒙古的崛起,但如果大明能掠夺所有番邦的资源,三冗的问题其实也能解决:
    世界上就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至于外患……
    大明有领先于世界的火器,还有钢铁战舰,大可以对世界所有番邦笑谈一句:你们一起上吧,我明某人了何惧,快点我赶时间。
    而要在所有番邦国推行宝钞,当然不是靠嘴皮子。
    得打。
    打服气他们。
    所以现在在中南半岛那边推行大明宝钞,几乎没有任何阻力,中南半岛的金银铜铁,也将会源源不断的运回国内。
    换言之,就是用中南半岛的资源来养大明子民。
    以后会是全世界来养大明儿女。
    这不爽?
    而这个基础,是军事,尤其是海军的钢铁战舰!
    你不得不承认,如果将来大明真的做到了这一步,黄昏这一步的功绩,几乎可以仰望始皇帝的车同轨书同文了。
    而一手促成这个盛世的自己,将正儿八经的和始皇帝并肩而坐千古第一帝的椅子。
    作为君王,朱棣岂能不向往。
    所以从蒸汽机厂出来,朱棣已经打定主意,全力支持郑和和黄昏建设世界第一支钢铁舰队,为此哪怕国库的钱用光也无所谓。
    钱嘛,花了又会回来的。
    在进城后,黄昏忽然记起一事,问朱棣,“陛下,开春了,是不是到了出使朝鲜的时候了,这一次还是黄俨大监去?”
    朱棣嗯了声,“待赵王的事忙完再说。”
    气氛倏然就尴尬了。
    郑和一看不对,急忙充当气氛活跃剂,笑道:“怎的,咱们的黄大官人又惦记着朝鲜的贡女了,一个权氏已经满足不了你啦?”
    朱棣若有所思,这是个缓和和黄昏之间的芥蒂的机会,道:“可以,这一次黄俨过去,朕让朝鲜那边多送一些贡女过来,到时候你挑几个回府当家姬吧,如果妙锦没意见的话。”
    黄昏干笑两声,“不敢不敢,陛下您仁厚,微臣可不敢夺人之美,是这么回事,权氏说有些想家,我打算让她回去一趟,把她双亲接到大明来,嗯,还有个刚及笄的小妹,也一并接过来。”
    朱棣和郑和都是一脸大家都懂的意思。
    小姨子嘛……
    权氏那姿色,小姨子也不差。
    肯定善良。
    而且温柔。
    黄昏无语,有些心虚的解释,“其实主要是这么想的,接下来打了瓦剌就要打亦力把里,朝鲜那边,等路线图出来,也可以开始了,所以朝鲜那边迟早会战乱,万一出点什么事,权氏天天在眼前哭哭啼啼我也扎心是不是。”
    心里忽然一动,“陛下,该给出征朝鲜找理由了啊。”
    朝鲜一直很听话。
    但你要把朝鲜的资源拿到大明来用,还要在朝鲜国境内推行大明宝钞,那么朝鲜王室也不是傻逼,不可能继续听话了。
    推行大明宝钞掠夺财富,掌权的只要不是弱智,都能看出其中的利益。
    所以朝鲜肯定不会那么听话。
    与其到时候各种扯皮,还不如直接打一架,把朝鲜的王室打崩溃,然后再扶植傀儡政权,这样一来就好操作得多。
    这是对外扩张的基本政策。
    朱棣有点头疼的神情,“朝鲜国王李芳远很是听话,而且朝鲜对咱们大明的尊崇有加,以‘事大’自居,咱们要出兵朝鲜真不好找理由。”
    朝鲜不比中南半岛那边,随便找个理由就打了。
    黄昏也觉得头疼。
    有明一朝,朝鲜是真的听话得不得了,而且也忠诚得很,你大明想对朝鲜出兵,基本上是找不到任何借口理由的。
    想了想,“要不,跳过朝鲜,先打日本?”
    打日本?!
    这个不需要理由,就是想打,就是要打,而且是必须要打,不仅要打,还得打死打残,之后还要采用完善的殖民政策,让他们再也折腾不起来那种。
    要把那个岛变成一个囚笼。
    朱棣对日本的印象也不好,没办法,强如现在的大明,有郑和的舰队威慑,沿海都还是很多的倭寇抢劫,而日本基本上是不管这些倭寇的。
    闻言点头,“可以是可以,不过今年就打日本是不是早了点,咱们的钢铁战舰组成舰队,至少还要两三年的时间吧。”
    黄昏想了想,“反正可以做好准备了,到时候微臣愿意陪陛下御驾亲征!”
    日本的花姑娘,老子要来了。
    朱棣哈哈一笑。
    郑和在旁边提醒道:“咱们现在对外扩张基本上是见一个打一个,会不会让番邦国觉得咱们是穷凶极恶的野蛮国度,不再进贡朝奉了?”
    黄昏冷笑一声,“大监你错了,不要用读书人那一套来看扩张的事情,只要咱们无往不胜,谁敢说三道四?而且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要扩张要获取财富和资源,只有通过战争,然后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灭几个国,哪来的威信,又怎么当世界警察?”
    大明,还就是要当这个恶人!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好诗!

    各回各家。
    朱棣回到宫里,徐皇后远远的迎上来,发现丈夫一脸笑意,情绪很是高昂的哼着小曲儿,颇为奇怪,“三宝这是给陛下吃了什么蜂蜜么,瞧您这小曲儿哼的。”
    朱棣心中一跳。
    不好。
    三儿子刚逝世,妻子还伤心着呐,自己却忘乎所以了,本想换下笑脸,然后陪妻子黯然一阵,转念一想,两口子一直都这么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何时才能走出来?
    不行。
    自己是当丈夫的人,悲伤一个人承担就够了,没必要让妻子一直沉浸伤痛,毕竟她身体不好,要是有个什么意外,后悔一辈子。
    于是微微笑道:“妙心,边走边说,晚膳准备好了么,朕饿了。”
    徐皇后的宫女立即道:“陛下,都准备好了,就等您。”
    徐皇后来到顺天后,朱棣再不去其他嫔妃那里,只要没事就陪妻子,其他妃嫔也不敢有怨言——这个时候你还要争风吃醋,那就是真的点灯笼上茅厕,找死了。
    朱棣大袖一挥,“准备点酒,今晚喝二两。”
    徐妙锦越发讶然。
    从她来到顺天,就没见丈夫喝过一次酒,每天吃饭,两口子都坐在一起黯然神伤,结果好好的酒菜基本上一口没动,然后过段时间又靠点心饱腹。
    在席间坐下,朱棣问身边的内侍,“康宁回来了吗?”
    内侍急忙答道:“康大监早回来了,听他说过,好像汉王殿下亲自去操持赵王殿下的后事了,行部右侍郎李庆下午来过,好像是专门汇报关于此事的事情。”
    朱棣嗯了声,“那就好。”
    得给老二找点事做,免得和黄昏闹得下不来台,现在这个局面,黄昏绝对不能出意外,虽然丧子之痛很悲,但作为君王必须拧清主次。
    端起酒杯浅抿一口,笑着问徐皇后,“妙心,见过船罢?”
    徐皇后有些意外,“这谁没见过。”
    朱棣哈哈一笑,“船是木头打造的,所以可以漂浮在水面,然后扬帆倚靠风力行驶,但是如果没有风怎么办,靠人力?所以漕运虽然也快,但也有它的局限性,水师也一样,水师出战,其实风向很关键,而且水师还有个弱点:怕火!”
    木头的船,再大也怕火,这是它的本质决定的。
    要不然哪来的赤壁之战。
    徐皇后丈二和摸不着头脑,“陛下想说什么,难道郑和的舰队,打造出了不怕火的战舰,还可以不倚靠风力行驶么?”
    朱棣微微点头,“现在还没有出来,但是快了,最多两三年,我大明雄师之中将有一支旷古烁今的水师,嗯,就是已经成立但还没有落到实处的海军。”
    又如此这般一说,徐皇后听得瞠目结舌。
    许久,才弱弱的问道:“陛下,钢铁也可以漂浮在水面么,黄昏和郑和怕不是在忽悠您?”
    朱棣摇头,“朕试过了,把一个水壶丢在水面上,它不会下沉,甚至再装一些水也是可以的,只要不超过一个界限,它就可以一直漂浮在水面上,这应该就是钢铁战舰的原理了。”
    徐皇后想了想,“那不依靠风力,靠什么行驶?”
    朱棣很想说清楚蒸汽机的原理,但他又确实不懂,只得干笑着说:“是一种机器,朕今天去看了,黄昏的工厂已经研发出来,到时候配在我大明海军的战舰之上,按照他们的预估,可以日行数百里,日行数百里啊妙心,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更快更强。
    这就不提钢铁战舰本身的超高防御了,这样一支舰队,打哪个国家的水师不是像玩儿一样。
    徐皇后终究是一介女流,无法真正理解。
    但是看见丈夫高兴,她也高兴,于是陪着朱棣喝了几杯酒,不知道为什么,看见丈夫喝得微醺之后那股意气张扬四海皆在吾手的天地霸主的气象,再听着丈夫对黄昏赞不绝口的夸奖,徐皇后高兴的内心深处,总有点忧伤。
    丧子之痛,不是那么容易消弭的。
    和男人也和朱棣不同,她毕竟是个女人,虽然是皇后,但她首先是一位母亲,她的目光,局限于封建女性的地位,也就只能先看见小家,再看国家。
    当然,不能说徐皇后没有大义,因为有朱棣,国家不需要她承担。
    如果朱棣死了,太子死了。
    然后朱瞻基登基。
    那个时候徐皇后肯定要监国,那么你就会看到一位强大的“女帝”,徐皇后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才华,毕竟被誉为女诸生。
    半醉半醒之间,朱棣只觉得自己已经屹立在整个世界的巅峰之上,忽然想起一事,呢喃着说出海还是得继续啊,得弄清楚海路,为以后海军进击做好准备。
    大明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可郑和要负责钢铁战舰的事情,谁来出海?
    朱棣脑海里冒出一个人。
    王景弘。
    朱棣可不是凭空想起这么一个人,王景弘作为郑和的副手下过西洋,如今下西洋的舰队之中,王景弘被称为王三保。
    这个称呼,意味着王景弘的威望和地位。
    他来主持出海绘制海路图,再合适不过。
    ……
    ……
    和朱棣一样,回家后黄昏大官人在权氏的侍候下也喝得有些醉了,高兴的对权氏说你准备回朝鲜的事情的我已经打点好了,过些时日黄俨出使朝鲜,你和他一起回去,待一段时日,好好陪陪亲人,二老要是愿意来,咱就把他们接过来放在江南那边好吃好喝供着,他们要是不愿意,我让黄俨去给李芳远说说,也得把二老的万年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的,至于咱小妹么,也看她意思,若是来了大明,该读书读书,该学琴棋书画也学,若是看上了哪个王孙贵族,你男人我去说媒,保准成全好事,还能保证咱小妹不会被冷落抛弃,这点能力你男人还是有的……
    杂七杂八一大堆,反正掏心窝子了。
    女人嘛。
    其实是很敏感的动物,也并非都之听什么山盟海誓的甜言蜜语,有时候你一个自己都没在意的细节,都能触动她,让她感动得稀里哗啦。
    权氏听在耳里,满脸的绯红。
    大官人心里一直有她!
    权氏眼睛里闪耀着光彩,看着黄昏的那双眼眸里,仿佛装下了整个世界,高兴得像个小鸟一样。
    快要飞起来了。
    满身心的幸福,满身心的感恩。
    黄昏在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来报,是郑和的人和北镇抚司的缇骑一起来的,说是将唐赛儿请回来了,黄昏闹混脑胀,挥了挥手,没说怎么处理。
    权氏聪慧。
    立即让下人给那两人拿了些酒水钱,然后又让人将唐赛儿请到客房去——这个时候,大官人已经醉了,可不敢把那个小姑娘带过来。
    作为女人,权氏这点小心眼还是有的。
    她现在很幸福很雀跃。
    所以她也想让大官人很幸福很高兴也很性福,她打定主意,今晚就是夫人在这里也不行,她要和大官人一起飞得更高。
    飞到仙境去。
    这是第一次,作为贡女来到大明后的第一次,尽管她已经陪大官人睡了无数次,但这一次,是她真正的敞开身心接受这个男人。
    这一次,她才真正觉得,她是属于他的。
    所以要倾尽所有来包容大官人,不管是他的身体还是他的心。
    当然不能被唐赛儿破坏了。
    也许……
    这就是爱情?!
    是夜,春色满园关不住,梨花泪雨沾满襟。
    好诗!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几个亿的小项目

    蒸汽机雏形已经面世,剩下几天,黄昏和郑和带来的造船厂的人几乎是没日没夜就的钢铁战舰的设计沟通、交流,渐渐有了方向。
    其实也不难。
    在现在郑和出海的大船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的改变。
    说起来简单。
    不过只有实际操作起来才会知道这究竟是多难的事情,需要无数次的实验,每一个因素就要试验很多次,比如吃水量,这个问题需要根据试验得出一系列的数据,然后再运用——这可不是用树木打造的大船,是用钢铁打造,所以以往的吃水数据基本上没有参考性。
    好在这事有专业人士,黄昏只需要提出理念,然后在一旁跟着专业人士摇旗呐喊。
    日子又匆忙起来。
    在黄昏的催促下,朱棣让黄俨组了个使团去往朝鲜,至于最后会不会带贡女回来,朱棣没吩咐,看朝鲜国王李芳远会不会做人。
    因为和朱棣之间和解,是以时代商行再无阻碍,大力进入兀良哈区域,水泥官道的修建热火朝天,同事,黄昏选择了几个重镇,设立火车铸造厂。
    顺天一个。
    九省通衢的武昌一个。
    六朝古都西安一个。
    应天一个。
    四个火车铸造厂纷纷开始动工,并且按照设计图修建生产线——蒸汽机已经面世,虽然钢铁战舰需要的蒸汽机还需要实验,但火车需要的并不难,最迟再有个把月,就可以最终确定下来。
    不过因为现在还没有正儿八经的铁轨,只是所有官道上有两根铁轨,暂时用做火车轨道,所以这个火车,都以三节车厢为主,因此对蒸汽机的要求不高,主要追求速度。
    另外,火车的铸造预留了升级空间。
    同时,黄昏将时代建筑的所有高层召集到顺天,开了一个持续数日的会议,就黄昏拿出的铁轨设计图纸探讨无数次后,决定时代建筑成立一个单独的铁路公司,先做实验,看施工技术和工艺能否达到承受十节甚至十二节、十八节火车车身重量的要求。
    同时时代商行派出大量优秀的地质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勘测地质,绘制铁路线路图,准备展开全国铁路网线的修建。
    黄昏开完会后,直接去找朱棣。
    这事……
    仅靠时代商行,有点独力难支,需要更加强大的国家力量,所以黄昏要去找朱棣,让道路司也掺和进来。
    朱棣正在和李庆商议赵王的葬礼事宜,徐皇后也在,听说黄昏求见,于是让李庆暂停,让康宁去将黄昏请入殿内。
    黄昏进殿一看,发现李庆在,徐皇后也在。
    顿时恍然。
    于是有点尴尬,先对朱棣行礼,然后对徐皇后行礼,朱棣倒是免礼了,徐皇后却没,看着黄昏,久久的叹了口气,呢喃着说我待你也不薄啊。
    你和三妹是我一手促成的。
    我那四妹,我二话没说,也嫁给你了。
    连小宝庆也一并嫁到你黄府。
    怎么老三还是死在你手上了呢。
    黄昏内心愧疚,不是对朱高燧——如果事情再重来一万遍,他还是会杀朱高燧一万遍,是对徐皇后愧疚,闻言轻轻叹了口气,“娘娘,节哀,有些事不是我们愿不愿意,实在是我们都被世间事推动着前行,半点不由人啊。”
    徐皇后默然无语。
    朱棣咳嗽一声,“你有什么事?”
    黄昏立即拿出图纸,递给康宁,朱棣接过一看,“这就是你的火车,怎么有这么多种,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就是车身从三节到十多节的变化而已。”
    黄昏点头,“因为现在的官道上有简单铁轨,三节车厢的火车,造出来就可以使用,只不过载量很小,一次性载人也就百多人而已,运兵的功能性稍差,主要是运货,而十多节车身的火车,载量巨大,一旦投入运行,五万兵力,也就十多列的事情。”
    朱棣眼睛很亮,“速度呢?”
    黄昏不假思索,“现在的铁轨,如果是昼夜十二时辰不停的驰骋,大概是一千二百里左右,毕竟现在的简单铁轨安全性实在不高。”
    朱棣大喜过望,“一天一千二百里?”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从顺天出兵去打兀良哈,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大军开拨只要一两天的时间,就能陈军关外列阵杀敌。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轻骑军都做不到!
    最重要的这一点,这对于支援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火车的出现,以往的所有兵法都要重新翻篇了。
    大明的军队拥有这样的机动性,几乎可以在任何一场战局达到兵力碾压敌军的效果。
    无敌了……
    这个是真的无敌。
    不过朱棣显然想得太美好了。
    黄昏咳嗽一声,“陛下,没这么简单的,火车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跑的,需要铁轨,同时还需要煤炭作为燃料补给,所以这相应的后勤保障,现在必须开始未雨绸缪起来。”
    朱棣嗯嗯颔首,“你具体说说。”
    黄昏道:“三节火车的事情,基本上落实下来了,可以在有铁轨的任意水泥官道上驰骋,问题在于车身节数上去了的那些火车,需要真正的铁路——嗯,铁路就是专门供火车驰骋的铁轨道路,所以简称铁路,这比水泥官道的修建更难。”
    朱棣大手一挥,“那也得修!”
    黄昏笑道:“时代建筑已经成立铁路公司,并且在派遣优秀的地质人员在全国勘测铁路线路图,不过问题还是存在,陛下您知道的,这个东西很耗钱,时代商行再有钱,也不可能支撑全国的铁路修建,所以这个事情需要陛下出手。”
    朱棣懂了,“那么在全国修建这个铁轨——嗯,专门供火车跑的铁路,需要多少钱多少人力?”
    黄昏略微思忖,“人力肯定是越多越好,目前我大明人口暴增,人力需求不大,就算我大明本地百姓不愿意去修铁路,我们可以从中南半岛招人过来——有一说一,这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以当下的水平,修铁路其实会死很多人。”
    死道友不死贫道。
    要不然我怂恿朱棣打什么中南半岛,人力不也是资源的一种么。
    朱棣颔首,“可以,钱呢?”
    黄昏有些头疼,老实说,在全国修铁路到底需要多少钱,时代建筑那边开了几天的会议,也没弄出个具体数字来,连大概数字都估算不出来,反正肯定是天文数字。
    因为还没正儿八经的修铁路,不知道一公里需要多少投入,况且修路的时候因为地形和土壤条件的不同,成本也会不同。
    于是往大了说,“要想修贯穿全国的铁路的话,这个项目微臣估摸着没有几个亿的白银是做不到的。”
    朱棣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旁的徐皇后震惊莫名,如听天书,这是人能干的事?
    李庆也呆若木鸡,几个亿的白银?
    说笑的罢。
    康宁瞠目结舌,你就是把国库掏个底朝天,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