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永乐十四年,北伐瓦剌!

    几日后,黄昏抵返应天。

    按说,他这个地位和身份的人物回到应天,应该是门前鞍马闹市,事实却事与愿违,入城那一天,到十里长亭迎接他的只有黄府众人,时代商行的高层以及锦衣卫的赛哈智、刘明风、周胜然。

    黄昏也不失落。

    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你一个当臣子的弄死了当今陛下最宠溺的小儿子,现在没事不代表着以后没事。

    谁敢和你走得太近。

    这个时候敢和自己往来的都是值得真心相待的朋友。

    朋友不在于多。

    人生有那么几个知己,便足矣。

    一路旅途劳顿,黄昏回家倒头便睡,一直睡到第二日晌午时分,才被妻子徐妙锦唤醒,说陛下有旨宣召你入宫觐见。

    黄昏一边洗脸一边问道:“郑和回应天了没?”

    徐妙锦摇头,“他留在了顺天。”

    黄昏嗯了声,“造战舰呢。”

    钢铁战舰意义重大,也绝非三五日之功,这几年郑和是别想下西洋了,但一旦造出了一支舰队,那整个大海都是郑和的地盘。

    他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海王。

    徐妙锦笑眯眯的,“兄长说,晚上在徐府设宴给你接风洗尘。”

    黄昏点点头,“接下来我会在应天呆一段时间,直到春节之后陛下准备对瓦剌出兵,我才会和陛下一起御驾亲征,有的是时间和大舅哥喝酒,你着人去一趟徐府,推了罢,今晚我好好陪陪锦姐姐,嗯,也得抽查一下豆芽豆苗的学业。”

    夫妻之间,有些话可以直白一点。

    徐妙锦脸有些红。

    心里有些雀跃。

    她当然知道丈夫这话里的意思,久别胜新婚,徐妙锦当然雀跃。

    她不小了。

    三十如狼似虎的年纪,又久旱近年,说不想那是假的。

    这是刻在人骨子里的生物本能。

    所以很多时候你以为那些单纯女神,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她在私下里是何等的放浪形骸,情到深处亦是浪妇。

    大明的发展如火如荼。

    黄昏的日子忙中有闲,忙是真忙。

    时代商行要去黄化,而且还不能因此降低自己对时代商行的掌控力,是个很复杂的事情,需要规划股份制,同时还需要得到朱棣的保证。

    而朱棣对时代商行的保证,也是对整个商业的保证。

    到时候商人的地位会逐步攀升。

    医疗改革司那边,黄昏抽空去了几次,查漏补缺,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医疗改革效果极好,人口暴增快,各地的公立医院也在陆续建立,几十年之后,大明将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医疗系。

    货币改革司那边,黄昏基本上不用去了。

    倒是军器院,黄昏去的最频繁。

    这个没办法,火器的发展任重道远,现在的三眼火铳还没有领先这个世界一百年的资本,需要再研发更先进的火器。

    比如……步枪。

    步枪在精准度、射程、杀伤力上面,那绝非火铳能够比拟的。

    同时舰载火炮也要研发。

    东郊试验田那边,成果显著,从占城带回来的水稻,已经度过适应性培育期,下一步就是要逐步推广,从而更进一步的解决人口暴增带来的粮食危机。

    所以黄昏是真的忙。

    为了大明的工业化进程,他几乎风险了他的一切。

    不过闲也是真闲。

    反正白天公事,晚上忙私事。

    女人太多也麻烦。

    不患寡而患不均,刚回来几天,得慰劳妻子徐妙锦吧,然后是正妻宝庆公主,然后是平妻徐家四妹和娑秋娜,然后是小妾绯春、以及从朝鲜归来的权侑莉。

    再然后……西域妖姬要回西域了,你这个当男人的得提前喂饱她们吧。

    这个量就很大了。

    反正到得后来,黄昏分外怀念单身的日子了——再美好的东西,天天没日没夜,其实也腻味,很容易麻木,会进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圣人模式。

    当然,这事吧,过几天又会想。

    所以当年泷泽萝拉出道后才会有那么一句话:撸前舔如狗,撸完嫌人丑。

    叔父黄观出于种种考虑,今年没有回应天,而吴溥和吴李氏也自顾不暇——张红桥和吴李氏之间的婆媳矛盾有点凶。

    吴与弼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所以这段时日也基本上在国子监不回来了。

    吴溥愁得没法,可也没办法解决。

    他都没法,黄昏更没辙。

    清官难断家务事。

    不过倒是有一个好消息,教育改革还是有一定功效,而吴与弼也多次上书太子,希望推广他编写出来的那本字典。

    太子没敢批准。

    这等大事,他可不敢擅自做主。

    朱棣回应天知晓此事后,宣召吴与弼长谈了一场,也没什么动静,等黄昏回来,朱棣才就此事将他和吴与弼宣召到乾清殿,商讨大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先不急着推广字典。

    毕竟这是一个崭新的汉字系统。

    需要更加完善。

    这个事还是交给了吴与弼,按照黄昏的预估,吴与弼这辈子都会花费在教育改革和字典推广上——妥妥的名垂青史的教育大家。

    永乐十四年的春节如期而来。

    四海朝贡。

    整个应天,繁华之象前所未有。

    不过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漠北三巨头,除了被征服的鞑靼和兀良哈区域,实力最强面积最宽广的瓦剌,没有表示,瓦剌首领马哈木更是死鸭子嘴硬。

    坚决不称臣。

    甚至还写了国书过来,大骂大明是穷兵黩武,迟早作茧自缚。

    马哈木也无奈,他想活命就只有力扛到底。

    但这就属于找死了。

    所以永乐十四年上元节后的第一个大朝会,朱棣就将这封国书丢在众臣面前,淡然说了句:“瓦剌马哈木安敢欺我大明,诸位卿家以为何?”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

    老子要打瓦剌,你们最好是看清楚情况再说话。

    大明外扩,从无一败。

    是以现在大明的臣子很有些傲气,加上大明经济也能支撑外扩战争,有的是底气,不过臣子们还没说话,代表吴哥来大明朝贡的大将军雄霸第一个跳了出来,说愿意为大明天子分忧解难,率领吴哥大军去征讨马哈木。

    这是雄霸或者说是吴哥的摩诃黛维在纳投名状。

    连雄霸都表态愿意去打瓦剌,后续的事情基本上没什么争论。

    出兵,北伐!

    打瓦剌!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帝国坟场

    上元节后,大明各部门疯狂运转,无数物资通过大明官道运往西北方向,大明欲要北伐瓦剌,按照五军都督府那边制定出来的初步战略,从甘肃肃州出关,鞑靼区域配合,对瓦剌进行夹击。

    在此之前,朱棣写了两封国书。

    分别送到金帐汗国和亦力把里。

    话里话外的意思,说瓦剌马哈木对外不尊天朝,妄自尊大,对内失德施行暴政,我大明乃是天朝,自当帮助大家守护正义,拯救瓦剌百姓与水火之中,是以对于瓦剌的不仁失德忍无可忍,将于今年出征,而我大明雄师无敌于天下,你们两个国家好自为之,不要妄图收留战败逃窜的瓦剌罪王……云云。

    言辞极其的豪横。

    一点也不担心要北伐瓦剌的消息走漏出去。

    也不担心金帐汗国和亦力把里敢违背圣意。

    甚至求之不得。

    现在的大明,外扩的理由越来越不好找了。

    如果这两个国家拒绝战败的马哈木入境,那么马哈木要逃窜只能去西伯利亚那边,这对于大明而言,毫无影响。

    传统战争而言,大明只要彻底掌握关外牧场,大明就不缺骑兵。

    何况现在骑军已不是绝对主力。

    真正掌控着大明军事命脉的是规模越来越大的神机营。

    而随着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调令,鞑靼区域的大明雄师,迅速开赴瓦剌和鞑靼接壤的边境,同时,鞑靼区域的时代建筑迅速和两座布政司合作,修建通往瓦剌区域的水泥官道。

    而延平王马儿哈咱和顺平王失捏干,各自组织了五千人,凑了一万人的骑军跟在大明雄师屁股后面摇旗呐喊,表达忠心。

    长平那边的兵力没动。

    倒是亦失哈的奴儿干都司,派出了两万人补充兵力。

    因为中南半岛还需要大量驻军,可以调到北方的不过二十万之数,不过朱棣没有动这一部分的兵力,因为中南半岛这边其实还有战事。

    中南半岛统一了,但是可以从中南半岛向北蔓延。

    阿瓦、曼尼普、东辉……孟加拉、冈德瓦那、德里苏丹国——一旦拿下这些疆域,大明的西进就有两条路线,战略空间更大。

    这还是黄昏建策的。

    黄昏给朱棣说的原话是这样的:西域那边,帖木儿的王国还好,但是德里苏丹国及其周边的大片疆域,那片土地其实很丰饶,但原著居民很懒惰,而且愚钝,只要大明过去将他们掌控了,永远不会造反,最多就是来个不抵抗运动,没啥大不了的事情,文化同化建立强势政策,给以足够的资源和生存空间,那里的人只要能活下去,甚至连不抵挡运动啥的都不会有。

    关键是那片土地很大,打下来绝对比不打好,毕竟大片土地代表着无数的资源。

    朱棣哪会不动心。

    而且黄昏说的是天花乱坠,简而言之一句话:打这些地方,根本不用咱们大明出多少兵力,意思着从神机营拨一个精锐军团,大概有个三万人就够了,然后在大城、八百大甸和澜沧王国招募兵力,组成主要军团,然后进击阿瓦。

    打了阿瓦,收拢阿瓦的残兵,在招募当地青壮组成军队征讨曼尼普。

    以此类推。

    大明就绕过了那片世界屋脊,而神机营只需要躲在这些炮灰军团的后面,在关键战役上一锤定音即可。

    朱棣听得哪能不高兴。

    这样的战争方式,他想都没想过。

    不是中原王朝没有,是中原文化就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状况,你看秦灭六国的过程就知道了,被灭的国家国仇家恨还来不及,哪会帮你去当炮灰。

    但朱棣也有担心。

    黄昏说的这个情况如果在打下阿瓦后,事实确实这么发生了,兵源的问题倒是解决了,可真正的难题在于后勤辎重和粮草。

    这才是战争的胜负手。

    黄昏依然没压力,说打下一个地方,工部道路司和时代建筑立即进驻,修建水泥官道,同时征用漠北区域的牛马,运送过去,如此能保障后勤和补给。

    朱棣深以为然。

    这个事有个前提:需要先彻底解决掉马哈木的瓦剌。

    要不然他抽空就跳出来,漠北不平稳,大明的西进就容易步子大了扯着蛋。

    所以北伐准备日渐加紧。

    大明各部门疯狂运转,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黄昏反而悠闲了下来,娑秋娜在和他抵死缠绵了一晚上后,带着乌尔莎等十一个西域妖姬,在赛哈智率人的配合下,越过亦力把里,去往帖木儿王国,为大明西进的第一条路线做准备。

    尴尬的是,所谓的抵死缠绵,黄昏还是没感受到。

    依然是门口蹭蹭就一泻千里。

    嗯,比以前好很多了。

    以前么,娑秋娜都还没感觉,黄昏就已经打完收工,现在经过多年锻炼,尤其是近些日子,他的身体和心理都日夜鏖战,有些麻木,所以战力飙升。

    好歹能让娑秋娜呢呢喃喃几声。

    然后意犹未尽的看着趴软在她身上的大官人,眼里满是幽怨。

    黄昏也很尴尬。

    不过他自己已经习惯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何况老子现在进步神速,而且还在进步之中,现在已经适应了不少娑秋娜这妖孽到逆天的天赋。

    等下一次再和娑秋娜相处,金风玉露一相逢,老子要让她一直哭,到天亮的那种。

    黄昏休闲下来后,开始做他的伟大蓝图。

    北伐,马哈木虽然学会了大明的所有战术,但他没有神机营,所以统一漠北,大概也是时间问题,之后便是西进,等大明的皇旗飘扬在整个西亚后,就可以考虑欧洲了。

    不过有个难题。

    欧洲有个帝国坟场,是自己走向欧洲的最大障碍:拿破仑被它葬送了千秋伟业,希特勒也是饮恨雪地,没错,那个地方叫俄罗斯。

    嗯,现在叫俄罗斯公国。

    一想到老毛子这种连熊都能当做宠物养的彪悍民族,黄昏感觉压力很大,很明显,要想击溃帝国坟场,光有神机营还不行,还得有绝对完善的后勤补给线。

    然后二战时期的德国那么强大,都跪了,自己打造出来的工业体系下的后勤补给,肯定还不如德国,所以去欧洲要考虑一下:绕过俄罗斯公国,最后来收拾它?

    可以考虑。

    不过当下,黄昏暂时不打算就这个问题深远思考。

    他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工业体系。

    工业离不开物理化学。

    而现在的工业还没成体系,要想成体系,得有各种科学理论作为基础,也就是说,是时候剽窃一些劳动成果,在大明建立牛顿三大定理等一系列的物理基础了。

    开搞?!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科学的基础是数学

    要想富先修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这三句话,黄昏永远都记得,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方针,当然,第三条是根据国家人口结构来的,老龄化严重了就要多生,人口压力大了就要优生。

    所以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理念作为基础。

    工业化也是一样。

    大明目前的工业化进程,虽然已经开启,但几乎是被黄昏强行拉到轨道上来的,很容易脱轨,追究原因,是因为很多东西没有成书的理论来支持。

    所有的匠人,都是利用经验在黄昏提出的原理上来操作。

    缺乏详细的科学论证和论据。

    短期内确实效果显著。

    但时间长久了,缺乏理论作为轨道的工业化进程很可能走不远就脱轨,所以趁着大明在准备北伐的功夫,黄昏打算来厘清一下工业理论需要的各项物理定理和化学基础。

    物理各方面的定理要弄出来。

    元素周期表要弄出来,甚至连反应方程式也可以规整出来,简而言之,黄昏打算一个人撑起物理、化学的基础。

    而物理和化学还有个基础。

    数学。

    要想将这三门学科整理出基础概括,工程无比巨大。

    黄昏只能一步一步来。

    好在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来弄这些事情,大不了就少睡一点,少去女人肚皮上折腾,然后汇聚一些相关人才。

    想到就要去做。

    黄昏一直以来就是个很有行动力的人。

    这事稍后还要去找朱棣。

    对于古代印刷出版方面的事情,黄昏不知道该去找哪个部门,所以打算询问朱棣,然后说服朱棣支持自己——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但愿不会触及到朱棣君权神授的思维底线罢。

    数日过去。

    黄昏看着自己一字一笔写好的文稿,大感满意。

    这是一本算学著作。

    很基础的那种。

    首先是采用了从西域那边传过来的阿拉伯数字0到9,阿拉伯数字在十三世纪就传入了中国,只是使用范围还不广泛,但读书人大多知道。

    这玩意儿好推广。

    黄昏带着他的这本“巨著”,也不顾正是晌午时分,直奔乾清殿,发现朱棣去坤宁宫陪徐皇后用膳了,只得老实等待。

    没过多久,康宁匆忙赶来,身后两个内侍提了些食盒。

    康宁笑道:“陛下说还要等一会儿过来,让奴婢给大官人提些吃食,嗯,太子一家也在,所以这里还有个食盒,是太子感谢大官人在长平对太孙的教导。”

    黄昏坦然受之。

    吃了个满嘴油腻,饭后春困,竟然在偏殿睡着了……

    朱棣从坤宁宫回来,悄然来到偏殿一看,有些无语,这小子,感情是跑到我这来蹭吃蹭喝了,旋即暗暗理解。

    大家都是男人,又都是有庞大后宫的人,懂彼此的辛酸。

    朱棣还好,作为天子,想去睡那个宫就去哪个。

    其他人谁也不敢多说。

    更不能抱怨。

    毕竟朱棣是天子,何况徐皇后作为六宫之主,对这些事情管理得极好,但黄昏就不一样了,他要是敢冷落某个女人一月半月,家里就会各种不和谐了。

    朱棣对此很无奈,根据谍报,黄府之中最为冷清的徐家四妹的房间。

    最热闹的是宝庆公主那里。

    会叫的孩子有奶吃,徐家四妹太文静,黄昏怎么冷落她,她都一个人默默承认,宝庆公主就不一样,你敢久了不去,她就敢跑到大妇徐妙锦那里大吵大闹。

    朱棣也是无语,感觉没脸去见老爹。

    您看您这最宠溺的公主,也实在是有失女人的矜持了些,关键是这么久了,肚子也还是那样,一点动静都没。

    正准备退出偏殿,发现黄昏放在一旁的一叠宣纸,伸手拿起来一看,嗯,前面的都还能理解,后面的什么勾三股四弦五,似乎是出自《九章算术》?

    至于后面的什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中线定理、什么a平方+b平方等于c平方,x平方减y平方等于(x+y)(x-y)什么的,朱棣则是如看天书,完全不懂。

    索性拿过去慢慢看,对康宁点点头,示意等下醒了叫到乾清殿来。

    不用猜,黄昏这小子又有惊世骇俗的东西要面世了,看这些东西,和西域传过来的数字有关,应该是关于算学的事情。

    具体答案就在自己手中这叠宣纸中。

    ……

    ……

    黄昏迷迷糊糊中醒来,睁眼就看见康宁那张娘气的脸,颇感无语,以往醒过来,大多是如花似玉的脸蛋儿。

    还好老子不是天子。

    天天让个男人在身边侍候,想想就要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康宁道:“大官人醒了,陛下说您醒了就去正殿面圣。”

    黄昏起身,抹了抹头顶,嗯,果然还在大明,刚才午睡,一梦三四年,梦中不是什么不知名的丰乳翘臀的美女,而是回到了初中学校,见到了很多同学,也见到了初恋那个女子,好像是同学聚会来着,初恋女子已经变了模样,已成少妇。

    但依然是怦然心动。

    男人,不论到了哪个年纪,大概永远都会记得青春岁月里初恋女子那张样样红的纯真笑脸,会记得那一刹那的怦然心动。

    情绪有些低落。

    回不去的是青春,连重获一次的青春也在岁月的指缝间慢慢溜走,现在的自己,已经快三十了,有一大堆的妻妾,有三五个儿女,还有万贯家财,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但总感觉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不过万幸,还是大明四大杰出青年第一。

    朱棣现在不能叫青年了,榜一的位置舍我其谁。

    咳嗽一声,“大监,有水洗面?”

    康宁回身挥挥手,笑道:“当然给大官人准备了,面圣嘛,不能殿前失仪,因为天气已经暖和了,没用温水,用的冷水,大官人不介意吧?”

    黄昏哈哈一笑,一边扣着眼角的眼屎,一边从内侍手中接过脸盘,拧着毛巾往脸上一覆,瞬间打了个哆嗦,整个人都清醒了,笑道:“大监考虑周到,感谢还来不及呐。”

    冷水醒神。

    康宁不愧是整个天下最会服侍人的太监,考虑周到。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开理工科科举!

    清醒之后,黄昏到处寻找。

    康宁笑道:“您那叠宣纸,陛下已经带到正殿去了。”

    黄昏松了口气。

    还以为哪个不长眼的内侍把自己的旷世巨著弄丢了。

    来到隔壁正殿,入内行礼。

    朱棣免礼之后,道:“再有些时日,朕便要御驾亲征瓦剌,你当初说过,要陪朕一起去,家里可曾交待好了,徐妙锦不会有意见吧?”

    黄昏大义凛然,“男儿大丈夫保家卫国,她能有什么意见,如果有意见,那是因为没有得到奖赏,陛下您认为呢?”

    朱棣:“……”

    感情一来就要诰命……也行,黄昏毕竟现在还挂着长平布政司使,虽然长平不如其他布政司,但好歹也是四品,徐妙锦的诰命是该升一下了。

    要不然大妇的地位差宝庆公主太多,家里面事情不好管理,从而形成连锁反应,导致黄昏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管理后院。

    咳嗽一声,“今天就只是来要诰命?”

    黄昏笑道:“不是,臣今天来,是想请陛下改革科举,增开制科。”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

    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

    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

    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

    到明代常科只设进士一科,制科经义。

    朱棣饶有兴趣,其实这个事情早就有人提了,是吏部一个普通的员外郎,没甚名气也没甚政绩,就混了一辈子的吏部,好不容易熬到了一个吏部考功司的员外郎,然而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大概再有个三五年便要致仕。

    不过别小看这无功无过的几十年仕途生涯,要知晓这位员外郎是熬过了洪武年间,在太祖手下当官,能不被剥皮楦草的活过洪武三十五年,是真的有点本事。

    这位员外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正咱们的永乐陛下没有洪武陛下那么狂暴嗜血,索性便胆大了一回,建策多开制科罗纳人才。

    吏部那边确实压力大。

    朱棣笑道:“增开制科确实可行,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甚至于策问都可以重开,宋朝的诗赋科就算了罢,考出来的都是些酸儒。”

    酸儒误国。

    黄昏思忖一下,道:“诗赋也可以重开的陛下,不仅诗赋可以重开,明字也可以重开,不拘一格降人才,文学也是艺术瑰宝,明字也是艺术,一个时代的兴盛,总得百花齐放更好,文字上面的艺术,反而可以让我们中国文化更加的源远流长,像滕王阁序这样的文章,千秋之后依然被人奉为经典,后人从中看见的不仅仅的作者的才华,还有当年的风光,陛下您虽然喜欢武功,但文章一事,不可小觑,要知道再好的机器,也无法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风光活色生香的展现在千百年后的后人眼前,唯有文字,是永远不会腐朽的艺术,然而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咱们现在有钱,那就给那些有才情的人创造出最好的环境,让他们给我大明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增添万般色彩,没准再出几个李白苏轼呢,岂不是人间美事。”

    苏轼李白,千年一出。

    大明朝怕是出不了了,不过出几个唐伯虎也行。

    这番话很有道理。

    朱棣本就有超越他老爹的理想,武功……现在已经可以望见项背,文治上有《永乐大典》,基本上并驾齐驱,那么大兴明字、诗赋科举,也是文治。

    想到这朱棣微微颔首,“也行。”

    能写好字的人,自然也是读书等身的人,不是人才?

    明字,就是书法。

    诗赋么……这个就是诗赋了,出几个李白这种当不了官当写的文章可以传唱千年的人才,也是永乐美谈。

    继续道:“朕会在出征瓦剌之前,着令吏部、礼部和国子监配合,就增开制科拿出一个可行的策略来,争取今年春闱就增开。”

    黄昏大喜,“恭喜陛下,如此一来,天下人才尽入您磬中。”

    朱棣哈哈一笑,暗爽。

    哪知道黄昏面色一转,颇为忧愁的道:“不过微臣这几年办事,发现一个我大明科举的缺陷之处,嗯,也是历朝科举的缺陷之处,陛下圣功天明,胸怀四海,微臣觉得也许陛下能弥补这个缺陷。”

    朱棣吹了吹胡子。

    少给老子戴高帽子,朕不吃这一套,看你这意思,感情不止是增开制科,还有其他的东西要在科举上改革。

    难道这小子想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这事不是交给吴与弼了么。

    咳嗽一声,“放。”

    放什么?

    当然是有屁就放。

    黄昏一脸黑线……给朱棣脸色看是不敢,但老子也可以面无表情表达不满情绪,也咳嗽一声,“微臣的各个工坊,包括城东试验田……嗯,这个现在归官府了,不过不管是官办还是私人,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紧缺,扶摇会馆的人也远远不够,比如在冶金这一块,在蒸汽机研发和船舶这一块,其实专业人才的缺口都很大,所以我认为,我大明还应该增设理工科。”

    朱棣也有所感触,“缺口是大,郑和已经和我叫苦了,说他的钢铁战舰研发,还需要更多的人才,可朕也没办法,确实,能征用的人才都征用了。”

    又问道:“理工是什么意思?”

    黄昏面不改色,“理工么,字面意思,理者,不是儒家理学,是道理、原理也,工者,就是工了。”这尼玛让老子给你解释理工两字,老子也解释不清楚。

    朱棣反而懂了。

    所谓理工,按照黄昏的说辞,就是那些天文、地理、航海、金属方面的总体归纳——大明这个时候还没有物理和化学的说法。

    黄昏道:“确实是这样,陛下,微臣以为科举增开理工科势在必行,比如等以后大明钢铁战舰成型了,是不是还需要继续发展,如此国之利器,陛下也不愿意这些技术掌握在私人商行中吧,国家是不是增开许多造船厂及其相关工厂,像这些厂就需要大量人才,那么开科举就很有必要。”

    这话说到朱棣心里去了。

    黄昏现在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就是因为这货的时代商行掌握了很多行业的核心技术,难听点的话来说,黄昏掐住了大明继续发展的咽喉,但如果这些技术以后国家开设的工厂也掌握了,那就没人可以威胁到天子。

    于是微微点头,“也不是不可以增开理工科举,不过具体的细节,你去礼部、吏部和国子监那边找人详谈之后,呈册于朕,尤其是关于科举的内容,需要仔细酌定!”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数学家!

    黄昏一个头两个大,一个人要厘清理工类科举考试的事情,这个工程量之浩瀚,没有个一年半载别想弄出来。

    可这事又只有自己去办。

    首先,要明确什么理工类和传统科举的差别,这其实是个很麻烦的事情,要让读书人转变观念,放弃四书五经来学自己编修的理工课本,简直难如登天。

    又不得不做。

    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离不开理工,至于那后面的量子力学什么的,黄昏根本不去奢望,所以黄昏打算先弄数学。

    这个简单。

    毕竟当下工业化进程的程度上,对数学的需求要稍微低一些,最关键的一点:黄昏的数学也差,他大概就记得一些公式定理。

    所以弄这个,把公式定理交给国子监那边,让他们组织人手来发展数学。

    朱棣下了道旨意:

    长平布政司使黄昏,若至礼部、国子监、吏部差办科举相关事宜,三部门必须全力以赴的配合,不得拖延推诿,若是需要人手,翰林院那边也不得推诿。

    有了这封旨意,黄昏就要惬意许多。

    不过翰林院么……几乎是名存实亡了,因为科举后的进士都被外放到地方做官,根本没多少人有机会在翰林院去吃冷干饭。

    实际上这个部门,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裁切掉。

    离开乾清殿,黄昏直奔国子监,找到吴与弼……如今的吴与弼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与弼,科举之后一直在国子监和太学任职,去年又在全国各地走访,从他身上你几乎看不见读书人的影子。

    但整个国子监和太学无人不知,这位最不像读书人的青年,反而是最读书人的。

    学贯古今,博览宇内。

    这说法毫不夸张。

    这其实是黄昏的无心插柳,当初本来只想让吴与弼编字典,哪里知道吴与弼为了编出字典,看遍了书籍,成了一代大儒。

    当然,现在的吴与弼声名还不显。

    而且他也不打算博声名,所以出仕之后,几乎没写过文章,只是默默的工作、看书,然后思考黄昏说过的教育改革的事情。

    吴与弼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看见黄昏到来,很是欣喜,急忙从案牍后走出来,亲自给黄昏倒茶,笑道:“你怎么有空来这边,国子监和太学这边可没多少争权夺势。”

    黄昏笑道:“主要还是关于教育改革的事情。”

    接过吴与弼倒好的茶,道:“我已经说服陛下,科举会广开科目,所以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了,这个事我还是相信你。”

    毕竟你吴与弼的大教育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影响,会是崇仁理学的创始人。

    不过现在么……

    估计没崇仁理学什么事了。

    吴与弼略有愁苦,“我现在这个职位,教育改革的话,有点力所不及。”

    黄昏哈哈一笑,“那就升官。”

    吴与弼:“……”

    你又不是陛下,你说升官就升官,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黄昏也不解释,这个事情在之前就已经说好了,吴与弼会在半年之内接连擢升,然后成为国子监监正,并且权兼太学。

    教育改革,从太学试点。

    咳嗽一声,“这个事稍后再说,我最近钻研算学,有点小成就,这样,你去找几个精通算学的人来,我需要大家一起帮我。”

    吴与弼也不多问,出门后片刻归来,带来了五六个人,都是太学之中精通算学的人,大部分是教导学生的先生,仅有一个是太学生员。

    生员名叫吴敬,对算学痴迷成狂。

    所以吴与弼将他也叫来。

    黄昏看了众人一眼,道:“鄙人黄昏,今天请大家过来,是想问大家一个事,嗯,诸位都是精通算学的人,冒昧的问一下,诸位觉得从西域传过来的数字1234567890,和我大明传统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十零,哪个更方便简单,更清晰明了?”

    众人面面相觑。

    最终还是那个生员吴敬道:“在下以为,西域数字更清晰明了。”

    毕竟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黄昏点点头,“没错,比如我们要写十万三千九百五十六,一共是九个字,而且混迹在一堆字中,很容易看岔了,但是西域数字的102956,则只有六个字,六笔就写完,且一目了然,所以我打算从太学开始,推广西域数字,直到全国推广,成为算学的主流文字载体,诸位——”

    众人顿时议论纷纷。

    黄昏咳嗽一声,“这个事没有讨论的余地,陛下已经同意了,你们应该也已经接到了乾清殿过来的旨意,所以从今以后,太学这边算学教导,都采用西域数字,不瞒诸位,时代商行所有的账簿,已经采用西域数字了,当然,还是需要传统的壹贰叁肆作为补充,毕竟账簿这个,需要白纸黑字,不容更改。”

    众人神情复杂。

    但别人黄昏权高位重,大家就算有意见,也只能憋在肚子里。

    黄昏知道教育改革会遇到阻力,所以他也不打算和国子监太学这群人商议,只管发布让他们施行就是,等个一段时间,他们看见成效了,自然就能接受。

    喝了口茶,笑眯眯的问道:“诸位都是精通算学的人,那么诸位认为,算学还有什么发展呢,又能发展到哪个程度?”

    众人哑口无言。

    算学么……还能有什么发展,不都在《九章算术》里写着么。

    黄昏依然笑眯眯的,“算学,会逐渐成为科举的一个重要项目,会继续发展,涉及多门学问,比如天文地理、冶金火器等都离不开算学。当然,不会单独开算学科的科举,但它会是所有科举科的必考科目,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科举改革也势在必行,这个事情,你们有个心理准备,今后跟着吴与弼好好策划此事即可。”

    那位生员,叫吴敬,弱弱的道:“黄使,官府是不允许私下学习天文历算的。”

    黄昏哈哈一笑,“这个问题么,不是问题,算学又不是天文历算学,只有你不用算学去研究天文,谁管你呢,你叫吴敬?”

    没听说过。

    估计不是什么名人,但看他对数学痴狂的这股劲,按理说就算没有自己的出现,也该是数学大家,为何自己没有一点印象。

    数学大家,明朝的话……就记得一个徐光启。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一代宗师,开创数学!

    你不得不承认,朱棣真的是从古至今,最适合穿越者辅助的天子。

    钢铁直男。

    开明。

    有野望,有胸怀,也有魄力。

    吴敬说的没错,明朝官方是不允许私下里学习天文历算的——学习天文可以,你去钦天监,然后祖祖辈辈都在钦天监呆着。

    相当于子孙世代坐牢。

    想跳槽?

    可以,直接充军南海,没得商量。

    所以教育改革和科举改革,朱棣都没有一口拒绝,需要看黄昏和礼部、吏部、国子监几个部门共同出台的策略来定夺。

    ……

    ……

    吴敬点头,“在下吴敬,无名之辈,黄使没听过也正常。”

    其实吴敬在太学比较有名。

    只不过痴狂于算学的他,被很多人不屑,算学嘛,貌似没啥大用,做官也用不上去精研,就是那些商行掌柜,也没有如此痴狂算学。

    黄昏笑眯眯的,“一加一等于几?”

    这个问题……

    包括吴与弼在内,都觉得黄昏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一加一不就是二么,这个答案谁不知道,蒙童也会的算学。

    黄昏继续道:“等于二?”

    点头,“没错,是等于二,但是这个等于二,我们要怎么证明它呢?算学上面有什么依据来证明一加一就一定等于二?”

    众皆愕然,这还需要证明?

    一个人加一个人不就等于两个人?

    大把的证据。

    黄昏摇头,“一加一等于二,这个答案谁都知道,因为生活中的事实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但诸位有没有想过,我们有没有什么算学方面的公式来证明这个结果呢?《九章算学》里面有吗?有这个结果,但是没有过程,所以这只是一个常识表象,并没有逻辑过程。”

    吴与弼若有所思,“这个过程很重要?”

    黄昏愣了下。

    卧槽……老子也是数学半灌水,一加一等于二的证明过程到底重要在哪里,这涉及到哥德巴赫猜想——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别说我黄某人了,数学专业的人来也会有些懵逼。

    咳嗽一声,“很重要,这是一个逻辑过程,涉及到素数和质数的关系,所有的算学等式都基于这个基础,也是算学的基本,所以根据这个思考,我结合那些从海外来大明的番邦人的算学知识,整理了一整套的算学基础定义,比如质数、奇数、偶数等名词定义。当然,这里有很多东西还需要去证明,而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专研算学,因此算学的推广非常有必要,这也是我建策陛下科举中,算学要成为必考科目的原因。”

    众人听得一头雾水。

    素数是什么,质数,又是什么?

    什么奇数偶数?

    黄昏深呼吸一口气,“算学之博大精深,不是我等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的,我说句内心话,诸位,我们目前掌握的学问,相当于那些还没发现的学问,真的九牛一毛都算不上,问个简单的问题,诸位知道为何东西都要从高处往低处落么?水为何向低处流?为什么我们是想看见烟花,才听见烟花爆炸的声音?为什么会有风?当我们速度足够快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像风筝一样飞起来?我们掷出一块石子,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这些简单想象的背后应该隐藏着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原理。又比如我当下研发的蒸汽机,诸位就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在我认为,我们甚至可以做到相隔万里而即时谈话,我们可以研发出机器替代我们来计算,弹指一刹那间便能计算上亿次——不可思议吧?这些都建立在算学的基础上,甚至还有很多其他我们现在不可思议的东西,都会逐渐被我们的后人实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做一个巨人,让后人可以站在我们的肩膀上。”

    众人若有所思。

    黄昏也知道,这东西要说服他们是不可能的,只有真正进入数学学科的领域,才会知道数学究竟有多重要。

    至少当下在场的人,都算不上数学家。

    所以……

    只有强行推广,封建王朝就是这点好:圣旨难违。

    于是大手一挥,“此事就这么决定了,我打算在太学推广算学,从今以后,要广泛运用西域数字,并且所有的太学生必须掌握我编修出来的这本算学书,嗯……既然是数字方面的算学,以后这门学问,就统称为数学。”

    数学?!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黄使好大的雄心壮志,就这么三言两语就要开创一个学派,成为一门学问的祖师,以后直接就青史留名了。

    如果数学以后真的被广泛运用,岂非他要立地成圣?

    一如程朱理学。

    黄昏没管他们什么反应,将手中的宣纸丢在桌子上,“看看吧,这里面是否有什么你们知道的,有什么错误你们能修改,如果没有,我就要拿去刊印,等刊印出来之后,就要作为数学的教材,在太学里广泛推广,而你们平日里教导学生,自然也要熟谙这本书里面的所有数学的公式、定理和定义,以及其中的逻辑意义,所以这段时日我都会在太学,你们之中虽愿意来学数学?我会为他进行统一、专业的授课,等他彻底掌握了这本书里关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后,就可以去教导太学生了。”

    没办法。

    自己没有名望,算学现在也不受读书人重视,要开创数学,就得强行传道受业,不像吴与弼开创崇仁理学,写书立著就可以了,自然会有人趋之若鹜的拜师,然后将崇仁理学发扬光大。

    包括吴与弼在内,所有人都默不作声。

    黄昏暗暗叹气。

    没人愿意主动学习数学啊。

    果然,在这个时代推广数学确实是件难事,这些传统读书人真的很难理解数学的意义和远大,这事搞不好会成为一个无疾而终的笑话。

    许久,吴敬倏然行礼,“黄使,学生吴敬,愿意学习数学,请受我一拜,明日我备上三牲,来行拜师礼,还请黄使不要嫌弃学生愚钝。”

    算学——数学。

    痴狂与算学的吴敬,敏锐的察觉到,这个数学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很可能不逊色于程朱理学,关键是吴敬也喜欢算学。

    痴迷的那种喜欢。

    黄昏大喜过望,拍了拍吴敬,“小伙子有眼光,拜师礼就算了,以后你我师生相称就可,既然你愿意学数学,那么以后太学推广数学的事情就交给你了,随我走一趟,去见陛下!”

    吴敬只是生员,也就是秀才。

    他的身份地位还没到,就算学成了数学,也不可能在太学设班授课,需要朱棣那边走点不同寻常路,给吴敬一个官身。

    至少也得是太学博士。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力学诞生!

    黄昏和吴敬刚准备走,一位一直沉默的太学博士,名叫牛惇,字思檀,和黄昏的年纪一般大小,忽然开口问道:“黄使,为何东西会从高处往低处落,那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否也和这个一样的道理?”

    东西从高落地。

    水往低处流。

    千百年来,这都是一个常识,但却没有人去研究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牛惇刚才听到黄昏那么一说后,求知的**被打开了一扇大门。

    他忽然觉得,这里面的东西,其实不比写文章枯燥。

    很有意思。

    黄昏顿足,回身,看着牛惇,“我最近也在钻研这个问题,你若是也对此感兴趣,近几日我会来找你,对了,你擅长什么?”

    牛惇很是自信,笑道:“无所不通,但无一精。”

    黄昏乐了,“就你了。”

    转身,带着吴敬去往乾清殿。

    朱棣只知道黄昏要去太学里和吴与弼研究教育改革的事情,哪里知道黄昏整了个数学出来,本能的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学派。

    算学方面的学派——怕不是搞耍的。

    算学确实不受重视。

    就这玩意儿弄个学派出来,也不可能如程朱二人一样成为大家。

    不过黄昏提出的要求朱棣还是满足了。

    恩赐吴敬同进士。

    同时除太学博士,不过只是虚名,暂时不在太学任职——毕竟吴敬现在自己都还没掌握黄昏开创的数学,让他去传道受业,有点不现实。

    吴敬现在也还没有声名。

    吴敬已经懵逼了。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越过秋闱直接成了同进士,还成了太学博士——这就入仕了?

    原因就因为自己愿意跟着黄昏学习数学?

    简直匪夷所思。

    吴敬现在终于明白那句朝中有人好办事的话了。

    从朱棣那里离开,重回太学,人都已经散去,只剩下吴与弼和牛惇两人在低声议论着什么,看见黄昏和吴敬归来,吴与弼看着吴敬起身道:“怎么着了?”

    吴敬笑了笑,被黄昏抢先道:“还能怎么着,同进士,太学博士。”

    吴与弼摇头,“陛下对你真是言听计从。”

    黄昏哈哈一乐,“这倒不是什么事,主要是现在人才压力大,有人愿意跟着我学数学,继而推广数学,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当然,吴敬也算不错。”

    说到这里眼角余光观察牛惇。

    发现这位同龄读书人听到自己说吴敬入仕升官后,脸色依然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羡慕嫉妒恨,暗暗点头,就他了。

    搞学问的人,不能有太强的功名心。

    这点上来说,吴敬还需要再淬炼,之前在乾清殿就喜形于色了,不过不伤大雅,毕竟吴敬还年轻,刚及冠的人,心境都还没成熟。

    对吴与弼道:“与弼,我事情比较多,关于吴敬学数学的事情,前期有些东西需要你帮我教导他一下,主要是让他掌握你编的那个字典里的新字符。”

    吴与弼编写的字典,主要是简化了一些繁体字,同时采用了注音法。

    这和“反切法”是截然不同的方法。

    更清晰明了。

    但是二十四个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黄昏教给了吴与弼,吴与弼也完美掌握了,这本字典将来一旦推广,吴与弼必将留名青史。

    数学中也要涉及到这些字母,比如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方面的。

    所以吴敬的第一步,是要掌握这些字母。

    吴与弼笑道:“善,若是吴敬愿意,我便将编写的字典推荐给他罢,一方面学习数学,也可以同时掌握新的字典,将来推广新字典,也是得力助手。”

    黄昏大笑,“好。”

    看向牛惇,“你其实也可以和吴敬一起,学习这些东西,对于咱们将来的研究,都是必须掌握的东西,不过现在么……你跟我走一趟。”

    牛惇想了想,“请稍等,我去拿笔和纸。”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片刻后牛惇返回,手上拿着宣纸和鹅毛笔——因为黄昏在时代商行推广鹅毛笔,现在这玩意儿已经风靡了整个读书人圈子。

    这玩意儿是速记的利器,但是书法艺术性确实乏善可陈。

    两人出了国子监。

    黄昏边走便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善于思考,并从中发现道理,再运用到生活之中,从而不断的进化,所以很多时候,在我们司空见惯的常识中,蕴含着深奥的原理,只是我们都没想到而已,我最近钻研的项目,除了数学外,还有一门学问,也已有了雏形,现在还需要王景弘航海归来验证而已。”

    这一次王景弘出海,朱棣听从了自己的建策,让大明舰队分成两支,从苏州出发,一支舰队北上,一支南下,都按照星象图,尽量走直线。

    这是要验证脚下大地是个球体。

    当然,沿途肯定也要搞一些“皇家走私”活动的。

    科学研究和赚钱两不误嘛。

    不过有个麻烦的事情,一旦验证了脚下大地是个球体,朱棣为了保证君权神授,肯定还需要自己拿出一套说辞:证明世界上是有神仙的,只不过没住在地球上而已。

    这个不难。

    反正历来的读书人,其实都不相信神的,所为君权神授都是忽悠老百姓的,读书人可一个都不相信,因此到时候随便说说星空之外的理论就行了。

    宇宙这么大,总有神仙的地盘,比如……捏造一个“阿斯加德”?

    来到城外找到一颗长满樱桃的树,黄昏笑道:“曾经有一次,我坐在一颗橘子树下看书,然后脑袋被成熟透了的橘子落下砸了一下,当时我就在想,橘子从树上脱落,为什么不向天空落去,而是砸向地上?”

    牛惇急忙记录。

    黄昏站在树下,用力一摇,大量成熟的樱桃纷纷落地,“看,这个状况,是不是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但却从没人想过,为什么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落。”

    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石子,用力的向上扔出去,看着它落下,继续道:“为什么我们抛向高空的石头到了最高顶后会落下来,而不是一直向上?”

    牛惇犹豫了下,“力用尽了?”

    黄昏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力用尽了,石头落下来是不是也需要一个力?这个力是什么,是不是让橘子从书上落下来的力是一个力,这个力又是怎么产生的,又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

    继续捡起圆圆的石头,向远处滚动,看着它慢慢停下,黄昏继续道:“你看,我们用力滚出一个石子,它迟早要停下来,也就是说,我们使出的力,最终会被慢慢耗尽,再想一下,当我们射箭时,用的力气越大,箭是不是射的越远?而力气越大,它的速度越快威力越大,同理,当我们把一根羽毛甩出去,根本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但是我们把石头甩出去,却会砸伤人,这个常识我们都知道:越重的东西,打人越痛。那么在这个重量、力量和速度之间,到底存在着一个什么关系?如果我们能弄懂这个关系,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做更多的事情。”

    顿了一下,“这就是我最近研究的东西,因为和力有关,所以我称之为力学,牛惇,你可愿意跟随我研究这门学问,当然,研究这门学问不会让官至六部尚书,最多也就是当个学问大家而已,所以你要斟酌清楚,一旦答应了,我会给你最好的条件,让你去验证、推广我提出的力学的各种定理和公式。”

    主要还是推广。

    物理的一些基础力学,黄昏掌握得还是比较可以。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圣人的感觉!

    工业体系,需要理论的支撑。

    要不然就是空中楼阁。

    而一套完整的数学、物理、化学理论……黄昏没有掌握,他知道的都是些基础而已,所以他只能做一个萌芽者。

    把他知道的理论创立学派。

    然后再由人发扬光大,形成一个完善的近代物理化学和数学的基础体系,然后由此打造出一整套的工业体系。

    一个国家能否真正的进入工业化,完整体系很重要。

    否则便是畸形发展,最终走不远。

    黄昏的想法很丰满,现实如何,需要看天了。

    牛惇听到黄昏的话后,他一直在飞速记录,直到黄昏说完片刻,他才停下来,思忖了许久,才缓缓的道:“这个看不见的力确实很有意思,我也愿意跟随你学习,不过现在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去钻研。”

    黄昏笑道:“无妨,我会给你整理出我最近钻研的成果,到时候你在我这个基础上去验证已经得出来的理论,发展、补充我没研究出来的空白地带,然后再继续深研的同时,带一片学生,让他们也学会力学,并将之发扬光大,运用到社会生产之中,多年以后,你牛惇的名字,毕竟悬挂于青天之人,为子孙后人世代敬仰。”

    牛惇略有羞赧的笑了笑,“那就不奢望了。”

    黄昏咳嗽一声,“这样,你也先回城去找吴与弼学习,我这几日抽空会把我最近的钻研汇总成册,到时候再慢慢教你。”

    反正时间还很充足。

    这一次大明北伐瓦剌,朱棣本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准备万全,务求一次将瓦剌击溃,所以估计要入夏之后才会去往北方。

    自己有的是时间来搞这些理论。

    牛惇愣了下,“您不和我一起回城?”

    黄昏点点头,“我还要去一趟钟山工坊,实不相瞒,我最近不仅钻研了数学和物理力学,还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冶金之中可以运用炼丹的学问,那么这个学问是否可以继续深挖一下,如冶金一样,去废留利,从而形成物质的转变,这也会是一门新的学问,因为是设计物质的转变,所以我将其暂定为化学,关于这个事情,我要去钟山的琉璃工坊找几个资深的专业人士来研究。”

    工业体系的发展,数学、物理、化学,是三巨头。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既然已经对数学和物理下手,那没有理由不弄一下化学——好歹也得想办法弄出元素周期表,已经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牛惇听得瞠目结舌。

    他今天全程目睹了黄昏抛出数学、力学和化学,一个读书人,能开创一个学派,那已经是名垂千古的奇才了。

    也便罢了。

    毕竟黄昏大名在外,谁都知道这位妖臣有着源源不绝的奇思妙想,而且都是已经落实下来了的,一个光明神器,九迭河那个神迹一样的东西,保证了整个应天成为一座不夜之城,仅是这一点,黄昏的奇思妙想就可以睥睨古今。

    而且听说黄昏还在顺天那边设立了一种叫蒸汽机的研发厂,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想来会和光明神器一样,是跨时代的神作。

    所以黄昏抛出一个数学,包括吴与弼牛惇在内,都觉得这很稀疏平常,尤其吴与弼丝毫不觉得意外,自己编写的那个字典,黄昏可是研究出了一整套的注音符号。

    是前所未有的文字。

    文字也便罢了,关键是黄昏还研发出了一整套的声母、韵母、平仄音出来,这在文字上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等黄昏抛出力学,牛惇也还能接受,毕竟这位妖臣是个全才。

    开创数学和力学,只不过是让他惊艳的人生变得更加传奇而已,而这也更符合他黄昏在大明作为妖臣的身份。

    当黄昏竟然还要开创化学。

    牛惇再淡定,也要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眼前这个和自己同岁的人,究竟脑海里装了什么,为什么能在这短短三十年不到的人生岁月里,开创三门学问!

    须知开创一门学问,一般人都要穷其一生,甚至还要靠弟子来发扬光大。

    但黄昏一下子就要开创三门。

    简直不可想象。

    如果这三门学问真的被黄昏的弟子学生发扬光大,而且这三门学问都能改变世界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黄昏会成为一个活着的圣人!

    恐怕还在程朱之上。

    看着黄昏去往钟山渐行渐远的背影,牛惇深呼吸一口气,不管怎么说,黄昏开创数学、力学和化学,他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而自己跟随他钻研力学,将来一旦有所成就,力学发扬发光成为程朱理学那样的学问,那么牛惇的名字将和黄昏一样,是青史长卷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一代宗师啊!

    这个动力很大,而且牛惇也确定对这个感兴趣,如果这个力学钻研透了,说不准可以运用到大明的火器、战舰,已经官道修筑、桥梁建设之中……

    用途之宽广,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描述清楚。

    牛惇倏然间,眼界骤然开阔,青天白云近在眼前,走在回城的路上,虽然行走在官道上,但不知为何,牛惇总有种错觉。

    自己站在云端行走,俯视着这个注定将要斑斓多彩的世界。

    这种感觉……

    嗯,很圣人。

    ……

    ……

    吴与弼将他编写的字典拿出来,放在吴敬的面前,“这个字典的话,你暂时不用管,因为还没给陛下看,所以这个字典暂时不会推广,黄昏让你跟我学的,是这个新字典使用注音的字符,按照昏哥的说法,你要跟随他钻研的数学,其中要运用这些字符,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个字符全部背下来。”

    吴与弼是有些意外。

    本以为黄昏研究出这一套字符,只是为了编修字典,没想到这一批字符竟然还涉及到他开创的其他学问,当年他让自己学习掌握编修字典的手笔,现在看来,真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

    眼光太远,格局太大!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游标卡尺带来的测量体系!

    到了钟山,找到琉璃工厂的负责人老李,现在的琉璃工坊比之当年,扩大了百倍有余,也在全国各地开了不少的分厂,甚至成立专门进行剥离研发的研究所。

    这个没办法。

    玻璃的运用实在是太广泛,不仅仅是沐浴露的瓶子而已,还有很多的用途,工业化的发展需要玻璃的运用同步提升。

    而琉璃工坊这边,就要涉及到化学。

    主要是无机非金属类。

    所以黄昏是打算在琉璃工厂这边找人来学习他的化学知识,从无机非金属类看是否能延展到其他领域去,最终全面展开化学这门重要科学。

    老李现在也是享福。

    两个女人,大女儿改嫁了给了吴溥,日子幸福美满,又有地位,老李也就当了个免费外公,别说,老李特别喜欢吴与弼。

    就是他小女儿的儿子,老李都没这么好的感情。

    看见黄昏来了,老李放下手头的东西,要起身给黄昏泡茶——有钱人了吗,还是要学会生活,所以老李以前做梦都没想过,他这个“暴发户”也有装斯文人的一天。

    泡好茶,老李刚想问,黄昏却看见了他桌子上的东西,眼睛一亮,“这玩意儿搞出来了?”

    老李桌子上放着个量尺。

    老李看了一眼,“早就弄出来了,要不然顺天那边怎么能那么顺利研发出蒸汽机?当初你给沈熙礼说过,沈熙礼又找我,然后等时代商行在应天这边建立冶金厂后,我就和他们沟通,按照你给沈熙礼的设计图纸,经过无数次试验和修改,终于做了出来,如今这玩意儿已经在整个时代商行的所有工厂里运用了,别说,自从有了这个量尺,咱们的产品在规格上更加标准。”

    黄昏哈哈一笑,“这是自然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老李眼睛一亮,“好一个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记得我家那小孙子在读诗经时背过这句话,大官人,难道你一早说做这个量尺,就是从诗经中得到的启发?”

    黄昏尴尬的笑了笑,不好意思承认。

    我还是要脸的。

    但也不拒绝……这样游标卡尺的出现才有理可循。

    没错。

    摆放在老李桌子上的量尺,就是那个穿越者王莽搞成四不像的游标卡尺,现在被老子真正的做出来了——话说,可以根据这个来解释自己如何设计出游标卡尺的。

    王莽的启发嘛。

    游标卡尺这个东西,在很早的时候黄昏就吩咐沈熙礼去弄了,毕竟这玩意儿是精度测量的重要工具,关键是不难。

    至于如何确定游标卡尺的度量——这个也不难。

    按照后世国际通用的测量标准,黄昏的设计图中,游标卡尺的最大测量量,达到了500毫米,而这个毫米的确定,是基于当下的大明所用的“丈”。

    将一丈均匀的分成三等分,定义为米。

    再将一米分成一百等分。

    一分是厘米。

    再将一厘米分成十等分,一分是一毫米。

    这个标准就出来了。

    当然,说是出来了,其实老李说的没错,这要经过无数次试验——毕竟在均分丈、米和厘米的时候没有游标卡尺。

    所以需要做出无数样品从中抽取最精准的。

    而为了确保这个准度,老李那边几乎做了上万个样品出来,才找到真正完美符合三等分一丈的标准,然后有了这个最精准的游标卡尺,再用它来测量,生产出更多的游标卡尺。

    任何一个事情的进步,都是无数人的血汗换来的。

    想到这黄昏笑道:“这个游标卡尺的设计生产,咱们花费了不少钱吧?”

    老李点头,“可不,少说也得一两万两银子在里面,而且只多不少,不过它确实提升了我们的许多工艺,可以说,虽然看不见它的利益,但它却保证了我们琉璃和冶金工艺的稳定和进步,意义之大,绝非是几万两白银可以比较的。”

    黄昏嗯了声,“这么说,时代商行的所有工厂现在都采用游标卡尺了,那么是否也在采用游标卡尺带来的米、厘米和毫米的测量体系?”

    老李笑道:“基本上都是采用这个测量体系了,现在几乎不怎么用一丈、一尺、一寸来度量,受到时代商行的影响,其他商行的工坊也在逐步采用,所以我们的游标卡尺其实卖得很好,老实说,一块游标卡尺,最巅峰时卖到了三百两银子,不过现在降价下来了,一块游标卡尺大概三十两银子。”

    黄昏粗略算了下,也就是说一个游标卡尺价值两万多人民币。

    确实有点贵。

    想了想,“这个事我明天去找沈熙礼,要将这个价格继续降下来,这样才能全国都用游标卡尺,把这个测量体系全国范围内推广,嗯……这事还得找一下陛下,得由官方出面,将这个测量体系确定,然后推广全国,这样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数学、物理、化学,其实都离不开测量。

    尤其物理。

    老李笑道:“不用去专门找陛下了,工部那边,这一两年一直在收集相关信息,估摸着也是想进一步的深化测量标准,毕竟有了游标卡尺后,我们又按照你的要求,做出了米尺,所以现在米这个长度量度,其实在民间已经广为流传了。”

    顿了下,“我还听说,好像工部那边有意,利用这个米作为长度,重新规制里的长度,目前工部那边争吵最多的是按照最初的里的长度,一里确定为四百米,也有说四百不够凑整,不如五百米为一里,反正这些都是工部的事情,咱们听个乐就行,到时候官府怎么定,咱们就怎么用便是。”

    黄昏暗暗雀跃。

    关于长度的统一标准,他最早根本没想过这件事,只不过为了测量的精准,所以让沈熙礼弄游标卡尺,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因为游标卡尺和米尺的出现,反而推动大明官府主动修改长度标准。

    是个好事。

    这就是所谓的蝴蝶翅膀罢。

    这个事就这样了,没有必要过分干扰,问老李,“琉璃工厂这边,有没有那种勤奋好学,又读过书的,深入到琉璃研发工艺过程中的年轻人?”

    要找这些人来学习化学。

    老李笑道:“有,而且不少,很有些读书人科举无望,于是来到咱们这边,按照你的吩咐,对于这些读过书的人,我都是安排进研发那边去工作。”

    黄昏点头,“给我找两个,要脑子灵活,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

    老李笑道:“好。”

    又从游标卡尺旁边拿起一个琉璃瓶子,递给黄昏,“这是上清观魏仙子师徒炼出来的金丹,有价无市,我也是排了很久的队,昨天才花高价买来的,据说吃了可以延年益寿,而且还可以……”

    说到这里挑眉贼笑,一副男人都懂的神态。

    又道:“大官人不嫌弃的话,就请收下,我试过了,这个金丹吃了之后,确实能让人精神振奋,至于那方面的提升嘛,我昨夜才吃了一粒,还没感受到,不过他们用过的都说好。”

    据说确实可以壮阳。

    黄昏一愣,结果瓶子仔细看了下,这玩意儿也敢吃,吃了怕不是要中毒英年早逝,都是些化学物品,算不得保健品。

    想了想,有些好奇的问道:“魏仙子被薛家休了后,重回上清观了?她那个老得很的师傅还活着?而且还在炼金——呃,炼丹?”

    这尼玛怕不就是送上门的化学人才。

    炼丹人就是中国最早的化学人!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化工起航!

    从钟山那里出来,黄昏根本没有丝毫停留,直接一个人就去了上清观,他要找魏仙子成立一个研究小组,迅速投资进去,研发化工产品。

    为什么现在急不可待要搞化学?

    以内当下就有一个项目继续化工技术的支持:钢铁战舰。

    钢铁战舰和木制战舰不同,铆钉肯定也是需要的,也可以采用贴钢法,但性能和工艺条件受限制,所以需要大量的焊接,而焊接技术要在十九世纪初才发明。

    钢铁船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出现的,也可能历史上的焊接技术就是被这些工业需求催生出来的。

    所以黄昏打算弄电焊。

    电焊机的原理不难,最基础的是电阻焊。

    也就是造一个大的变流器。

    难的是焊条。

    焊芯也简单,冶金工艺水平已经能达到了,难的是药皮——关于药皮的成分黄昏不知道,大学金工实习的时候,隐约记得老师说过是氧化钛、盐酸铁之类的。

    所以这需要化工。

    等黄昏抵达上清观时,天色已暮。

    因为魏仙子师徒如今炼丹,上清观不再依靠香火,是以腐朽破败的上清观已是焕然一新,甚至还有了其他道姑前来修行。

    魏仙子的师父一心炼丹,无心他事,于是魏仙子成了上清观的观主。

    魏仙子看见黄昏到来,分外讶然。

    经历过事态沧桑,魏仙子的似乎已看破红尘,眸子里分外清明,是那种无欲无求的清明,虽然长着一张祸水红颜的脸,但却是禁欲系的。

    很难让人产生遐想。

    尤其是薛禄事件中,魏仙子被薛茂一通骚操作,一个清白姑娘家就成了被休的少妇,影响巨大,这让魏仙子的心境越发澄净。

    黄昏当然不是来撩妹子的。

    可以但没必要。

    自己现在根本不缺女人,毕竟来大明是搞工业的,不是搞女人的。

    直奔中心,“天快黑了,我就直接和你说了,等下天色一黑,我就去那边的凝风观休憩一夜,免得打扰你们上清观。”

    薛禄和纪纲冲突事件之后,凝风观也还在开,不过早已没有当年盛况。

    现在也就为薛家赚点小钱。

    魏仙子哦了一声。

    经历过那次事件,她才知道眼前这个大官人有多强大,才知道他身边究竟有多少女子,可笑的是自己当初还以为他是设计要将自己豢养。

    自作多情了。

    问道:“什么事。”

    黄昏道:“听说你们上清观如今在炼丹,你和你师父一起?”

    魏仙子想了想,“主要是贫道,师父她老人家上了年纪,基本上不过问世事了,贫道要想撑起上清观,只得选择炼丹一途,万幸成功了。”

    黄昏嗯了一声。

    问道:“你炼的金石丹,还是药材丹。”

    魏仙子回道:“都炼。”

    黄昏松了口气,就怕魏仙子炼的药材丹,那和化工关系不算太紧密,直接说道:“这样,我打算让时代商行投资你的炼丹事业,你以后炼丹需要的材料、费用,都由我时代商行负责。”

    魏仙子撇嘴哂笑一声,“黄大官人好敏锐的嗅觉,这就看上了贫道的炼丹么,其实盈利并不大,完全无法媲美您的时代商行。”

    自己刚通过炼丹赚了几千两,这位大官人就闻讯而来。

    属狗的啊。

    黄昏摇头,“你的炼丹,我不掺和,你能赚多少钱那是你的事情,哪怕你因此练出了长生不老丹,成为不生不死的仙人,我也丝毫不羡慕嫉妒。”

    这玩意儿根本就不可能。

    炼丹,尤其是金石丹,练出来的都是毒药,历史上那些修仙皇帝,大部分都死在这玩意儿上面,我黄某人怎么可能自己去吃毒药。

    至于赚钱……可以但没有必要走这条路。

    魏仙子有些好奇,“你既然要投资,又不干涉贫道炼丹,那么大官人你所求什么?”

    该不会是看上我这个弃妇罢。

    那你想多了。

    贫道再怎么不知廉耻,也不愿意被你的权势和金钱逼迫到你的身体下扭转承欢,**之欢对于贫道而言不过是镜花水月。

    哪怕是今夜就和你滚床单,贫道也心无波澜。

    人生一世,**不过是一具皮囊而已。

    再愉快的欢愉也不过是白驹过隙的瞬间,唯有追求修道之大道,走到彼岸才是正道沧桑。

    黄昏哈哈一笑,“我的要求很简单,明天,凝风观会关门,所有建筑整改,这周围的的大片土地都会被划归为时代化工所有,时代建筑会修一条水泥官道过来,然后会有大量的矿石资源运送过来,并且会按照你的需求,时代冶金工厂那边,会铸造大量的设备,我的要求就一个:你帮我炼出一种或者几种材料来,关于这些材料的性能我都会写一本册子,等几日给你送过来。”

    魏仙子撇嘴,“你也想炼长生丹?”

    黄昏无语。

    人啊,站的位置不一样,格局也就不一样,看见的东西也一样,也不怪魏仙子,毕竟她是修道的,眼里最远的那轮明月,就是修道长生。

    而自己眼中的明月是大明的工业。

    笑道:“和炼丹无关,但是和大明的海军有关,属于军事需求,所以我的要求很简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郑和的造船厂设计出钢铁战舰之前——嗯,大概就两年左右的时间,你这边负责的时代化工,也研发出至少三种药皮。”

    魏仙子:“药皮?”

    黄昏笑道:“是的,但又不是你理解的那种药皮,可以理解为——给钢铁弥补伤痕的药皮,是治疗钢铁机器的药。”

    魏仙子讶然万分,“还有这种操作?”

    黄昏哈哈一笑,“你不懂的还有很多,不过相信我,只要你按照我做的去做,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大,还有很多你会感兴趣的东西,我也希望,你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居里夫人。”

    魏仙子:“居里夫人?!”

    黄昏:“这不是重点。”

    魏仙子沉默了一阵,“要是做不到会怎样?”

    黄昏见状,知道魏仙子动心了,“做到了,那么你今后修道炼丹,可以拥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当然,我个人还是建议你放弃炼丹算了,药材丹还行,保健可以,但金石丹对你的修道毫无益处,甚至可以让你英年早逝。做不到的话……”

    黄昏转身走向凝风观:“那就肉偿。”

    魏仙子:“……”

    知道黄昏是开玩笑的,不过她确实动心了,这个利益交换对她而言没有任何损失,也就多花一点时间在黄昏的时代化工上面。

    黄昏走了几步,回头,“明天我会着人去全国寻找炼丹之人,招募到这边来,和你组成一个化工研究团队,你们可以配合着为时代化工服务,闲暇之余,也能互相印证炼丹的事情,当然,这是一个研发团队,所以希望你依然高高在上,不要坠入凡尘。”

    科研团队还是要干净一点的好。

    毕竟炼丹大多是男性,就魏仙子这姿色,很可能会引发男性的争风吃醋,所以这个事情到时候自己会将之扼杀在摇篮之中。

    魏仙子嗤笑一声。

    其他腌臜男人我哪里看得上,除非你这样的。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出任主帅,北伐瓦剌!

    时光匆匆,当生活繁忙且平淡,而且日复一日,你会发现时间过得特别快。

    一转眼,大学毕业了。

    一转眼,工作几年了。

    一转眼,结婚生娃了。

    再这么一转眼,奔三奔四了。

    黄昏就觉得时间特别的快,但在即将北伐瓦剌的时候,朱棣都已经准备御驾亲征了,出了个事,徐皇后大病不起。

    逆天改命的徐皇后,终究还是体弱多病。

    丧子之痛对她打击极大。

    不过这一次的大病,太医院那边持乐观态度,认为三五个月娘娘就能痊愈如初,但朱棣内心难过,到了他这个年龄,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天子,在他心里最重的其实就是徐皇后。

    毕竟是陪他一辈子的人。

    这一日黄昏去了上清观,回答了魏仙子在内的炼丹人关于化工基础常识的问题,又一起研讨了许久,一直到晌午。

    随着时代化工的成立,以魏仙子为首的炼丹人在黄昏短暂的培训下,看见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萌生出了巨大的兴趣。

    晌午过后,黄昏准备去国子监。

    要去教吴敬和牛惇,不得不说,我中国人杰地灵,吴敬和牛惇对数学和力学的理解,超出了黄昏的预估。

    但只是填鸭式的教学,要想求证那些公式定理,这两人都没有能力,至少当下没有,需要在数学和力学领取再沁淫多年才有可能。

    康宁匆匆而来,出了一身的密汗,显然来得匆忙,急声说道:“陛下宣召,大官人,请吧。”

    黄昏讶然,一边起身一边问,“有事?”

    康宁嗯了声,“陛下没办法去御驾亲征了,娘娘病情不见好转,看陛下的意思,似乎是找你商议北伐瓦剌的主帅人选,先前陛下已经和五军都督府的各位都督、兵部的尚书和侍郎们谈过,他们推荐的人选陛下都没有同意。”

    黄昏心中一动,暗想着此事大有可为。

    来到乾清殿,发现朱棣呆坐在那里发呆,黄昏行礼之后,直到第三次大声说微臣见过陛下,朱棣才倏然惊醒,说了声免礼。

    黄昏起身。

    朱棣看着黄昏,目光深沉,“你这些天一直在国子监?”

    黄昏回道:“是的陛下,微臣新创了三门学问,分别是数学、力学和化学,又收了四个门生,其中吴敬陛下见过。”

    朱棣嗯了声,旋即才反应过来,“三门学问?不是搞到玩的?”

    你怕是在搞过场。

    关于学问方面的事情,你黄昏几斤几两朕会不清楚,就你那半灌水的功夫,考进士都要走关系,还敢创立学派。

    简直不知道天高地厚。

    黄昏这些天已经被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了,也不想多解释,“这个……微臣的三门学派,和传统的诗词歌赋策问经义不同,不需要微臣有多深的学问就可以解决,主要是探索新鲜事物。”

    朱棣哦了一声,没放在心上。

    想了想,道:“徐皇后卧榻在床,朕不放心,所以这一次的北伐瓦剌,朕不打算御驾亲征了,关于另外挑选主帅一事,你有什么看法。”

    黄昏做思忖状,良久才反问道:“陛下,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那边,推荐了哪些人选?”

    朱棣道:“推荐的人么,不多,就那么几个,一个是如今还在中南半岛的狗儿,一个是如今在甘肃的汉王朱高燧,还有一位则是奴儿干的亦失哈,不过朕心中的人选还有几个,比如李谦,或者郑亨,又或者是张辅,还可以是火真,甚至长平都司的都指挥使柳升,都可以胜任。”

    黄昏若有所思,“陛下是不是遗漏了一个人。”

    朱棣想了想,“你是说薛禄?薛禄不行,他被纪纲重伤后,身体大不如前,不能担当此重任。”

    黄昏摇头。

    朱棣又想了想,“靳荣?这人也不行。”

    靳荣是汉王朱高煦的人。

    哪能让他凭借这等战功走进五军都督府的高层,到时候汉王的势力太过于强大,作为天子,朱棣会比较头疼。

    黄昏依然摇头。

    朱棣呵呵一乐,“沐晟么,更不行,沐晟现在要掌控云南、八百大甸、大城和满剌加那一线的疆域,确保数年之内的安稳。”

    和狗儿一样,沐晟也不能动。

    他得和狗儿一起坐镇中南半岛,确定那边不会出现叛乱,等到中南半岛真正归心于大明之后,才敢将中南半岛的雄师大部分调回国内。

    好在中南半岛的雄师军饷是采用藩地赋税支持,也就是中南半岛的赋税来养,几乎不需要大明出力,对国库压力不大。

    这要得益于刘宁然和于谦两人,施行的政策之下,中南半岛那边的赋税收得很顺利——有点像薄利多销的意思,反正就是偌大的中南半岛的所有赋税只做三件事:供养大明雄师,修官道,以及开采矿产资源。

    黄昏只得开门见山,“我那大舅哥徐辉祖,他去作为主帅北伐瓦剌,不香吗?”

    以大明的国力,加上徐辉祖的军事能力,打一个马哈木,不手到擒来?

    朱棣目光微微蹙起,“他不行,娘娘病重,他作为徐家主事的,又是娘娘的娘家人,得留在京畿,所以主帅人选另定。”

    说到底,还是不敢让徐辉祖太过于战功彪炳。

    黄昏叹了口气,“看陛下这意思,汉王殿下肯定也是不行了,太子殿下也不适合北伐,至于张辅、火真、亦失哈、李谦、郑亨他们,都有安排,所以这个北伐瓦剌的主帅人选,其实只剩下一个人了。”

    听朱棣饶了这么大一圈,黄昏哪能不懂。

    朱棣这是在给某个人制造机会。

    朱棣做出一副意外状,“哦,只剩下一个人选了,是谁?”

    黄昏伸出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微臣。”

    朱棣哈哈一乐,“就你?”

    你那点军事能力,别说我朱棣瞧不起,马哈木要知道你是北伐的主帅,怕是要高兴的睡不着瞌睡的磨刀霍霍了。

    黄昏咳嗽一声,“微臣的军事能力虽然不算卓越,但跟随陛下多年,至少不会很昏庸,何况陛下还可以给微臣指派几个得力助手,比如……嗯,吴哥王国的雄霸将军就不错,此人有杀神白起之风,我很喜欢,不过兹事体大,所以北伐还应该有如陛下当年雄风者为副帅,思忖朝野上下,能比拟陛下当年雄风者,唯有东宫的太孙殿下,陛下以为何?”

    朱棣心中大喜。

    小子,懂事。

    知道朕其实是想将太孙推上去,不过太孙年幼,又没有资历,去担任主帅很可能无法臣服军心,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副帅。

    但又担心太孙被主帅彻底架空,所以这小子主动请缨担任主帅。

    是个懂事的。

    但还是作出假意思考状,“你之建策甚有见解,容朕思考一两日,明日大朝会会和诸多臣工商议此事,没事的话你就退了罢。”

    黄昏一脸无语。

    朱老板还是一如既往的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咱俩之间这么勾心斗角,有必要么?

    没有!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软脚虾

    第二日大朝会。

    黄昏本来不想去参加,但想着毕竟要宣布出征瓦剌的主帅和副帅人选,自己作为主帅,不去的话有些不太好看。

    关键是这么拉轰的局面,不去有点可惜。

    披甲挂帅,领兵符。

    大氅飞扬腰佩长剑,这么光宗耀祖的场面,不就是男人追求的理想之一么,黄昏再怎么想继续懒在妻子徐妙锦的身上,也得起了个大早。

    将手从小白兔上移开,一边穿衣服一边道:“今天朝堂那边会有大事,是好事,锦姐姐不用担心,另外,你在家要将黄府整理一下,会有内侍或者礼部的人过来宣旨意,主要是你的诰命,所以你让四妹也准备一下,她作为平妻,陛下若是懂事的话,也会有诰命在身了。”

    小宝庆作为公主,身份尊贵,不需要诰命。

    大概以后会有个一品诰命。

    这个和公主身份不冲突,现在给个四品诰命,对于小宝庆而言,反而不太好看,所以在自己未到一品之前,小宝庆不会有诰命。

    而娑秋娜身份敏感,会是以后的西域女王,更不能有诰命。

    徐妙锦慵懒的蜷缩在被窝里,暖春时节,最适合睡懒觉,听到丈夫说诰命的事情,顿时坐了起来,小白兔乱跳,一脸雀跃的扑进黄昏怀里,“是四品诰命了吗?”

    黄昏:“……”

    锦姐姐啊,你好歹也是青史上留了名字的人,矜持,矜持……咦,说好的矜持呢,怎么心情一好,小手就乱摸啊,昨夜还没够么。

    一边去拉妻子的手一边说道:“不就是个四品诰命么,小意思啦,以后会是三品二品一品甚至再高一点也是可以的嘛……哎,锦姐姐,别乱摸……要上朝了……哎哎哎,它累了……哎不行不行,别看它还行,为夫要去上朝——唔唔唔——”

    算了,死就死罢。

    朝会迟到一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

    ……

    奉天殿。

    群臣罗列,朱棣大马金刀。

    今日朝会,在京畿的官员几乎都出席,因为东宫那边早就得到了朱棣的提点,朱高炽心领神会,这一次大朝会也把太孙朱瞻基带来了。

    长平布政司的右使,当然有资格出席朝会。

    很快,有人启奏。

    都是些小事——其实朝堂之上哪有小事,不过在此刻的朱棣心中,除了北伐主帅人选的事情都是小事,这涉及到自己给孙儿铺路。

    工部那边,汇报了中南半岛开采矿产的诸多事宜,全是一派利好消息,已经有第一批钢材通过木制大驳船从海路运往大明,同时还汇报了关于在兀良哈区域开采矿产的事情。

    朱棣一一回复。

    至于在兀良哈区域开采矿产,朱棣觉得黄昏曾经说过的话有道理:兀良哈区域的掌控远在中南半岛的掌控力度之上,所以兀良哈区域的矿产资源只是象征性的开发。

    先用中南半岛的。

    因为你不知道中南半岛还能在大明的掌控中多少年,早开采一点多开采一点,国内就少用晚用,也算是给子孙后代留点福利。

    矿产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户部的人汇报了去年的人口、户籍变化、以及赋税等诸多事情,都是好消息。

    吏部的人又出来叫苦。

    朱棣也没办法,老子已经开了很多科举了,还缺人也没办法,这个事情只能慢慢来。

    然后就是礼部的人,对于科举改革的事情汇报。

    这事大部分是支持的。

    之后是工部道路司的司长出列汇报,关于官道修建的事情,除了报喜之外,还报忧:有些地方的官道修建确实太难,导致工程量增大了数倍,关键有些地方增大工程量都没有用,悬崖峭壁之间,如何衔接?

    修桥。

    但以道路司的技术水平,或者说以时代建筑的水平,有些地方也依然无法跨越天限,还有一个受限于交通,很多物资运不上去。

    朱棣暗暗头疼。

    这事吧……工部那边专业的人士都在叫唤,自己也只有看着干瞪眼,得了,等黄昏来了,问问这小子,看他有什么良策。

    话说,黄昏这小子怎么还没来。

    昨天自己暗示他那么明显了,他也配合了,为何今天这个大朝会他不来,他不来的话,老子怎么把太孙推上去?

    看了一眼身边的康宁。

    康宁秒懂,趁着刑部的人汇报春节前后全国各大重大案件的功夫出了奉天殿,如果黄昏还没来,康宁就要去黄府将这位大官人请来。

    不过刚出奉天殿外的广场没多远,就看见黄昏来了。

    康宁松了口气。

    奉天殿这边,朱棣正在听户部侍郎汇报今年各地的春耕事宜,迅速处理了几个地方的灾情,就见康宁带着黄昏进殿。

    朱棣暗暗蹙眉。

    这小子怎么像个软脚虾一样,走路完全是飘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进殿门的时候,脚下一个虚软,差点跌坐在地。

    转念一想,肯定又是小宝庆昨夜任性了。

    不知道为何,朱棣忽然有点同情黄昏了——齐人之福哪是那么好享受到的,天下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其实群臣眼观六路,也很意外。

    黄昏作为地方大臣,入京述职参加大朝会这种大好机会,他竟然会迟到,转念一想,就咱们这位妖臣,那稀罕这些机会。

    至于陛下对黄昏的迟到睁一眼闭一眼,大家也见怪不怪。

    没办法,别人是权臣宠臣。

    你换个尚书或者侍郎迟到看看,分分钟被朱棣骂得狗血淋头,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然后搞不好还要罚薪半年之类的。

    黄昏却屁事没有。

    人比人气死个人。

    朱棣扫视众臣一眼,“诸位知晓,马哈木统领的瓦剌屡屡侵犯我大明边境,视我大明无物,如今中南半岛战事已定,鞑靼和兀良哈区域皆已在我大明布政司掌控之下,对于瓦剌的侵犯之举,朕忍无可忍,是以将北伐瓦剌。”

    群臣顿时精神起来。

    如果在以往,北伐这种事肯定要大肆讨论几个月,搞不好主战主和派争论个一两年都有可能——比如宋朝,多少名将就在主战主和的争论中老去了韶华。

    不过现在的大明,打谁不是打?

    中南半岛那么大的区域,还不是说打就打下来了,兀良哈和鞑靼区域,多少年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顽疾,现在不也是三座布政司将其牢牢掌控在手?

    关键是这些外扩战争,对大明国库没有造成负担,更让人无语的是,国库反而随着外扩战争越来越有钱,你敢信?

    古往今来,哪个朝代能够越打仗越有钱?

    汉武都做不到!

    但是大明做到了,而且大家都已经麻木了。

    所以陛下要北伐瓦剌,那就北伐呗,一旦打下瓦剌,整个关外都是大明疆域,再去地图上看看大明的完整疆域,你会惊恐的发现,大明也太他妈庞大了。

    远超了汉唐。

    作为盛世之臣,大家没理由不支持。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人选落定!

    朱棣见状,很是满意,笑道:“朕本来打算御驾亲征瓦剌,不过发生了些事,所以朕不能亲至前线,关于主帅人选,诸位卿家可有推荐之人?”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人闻言,都是一脸无奈。

    之前推荐的人都被你驳回。

    现在还推荐?

    谁去?

    连亦失哈和李谦、郑亨这样的心腹,你都不用,现在根本就没什么人了好么,你总不能让兵部尚书金忠一个读书人去挂帅北伐瓦剌吧。

    奉天殿一时之间安静到了极点。

    眼看无人说话,朱棣的目光不着痕迹的在黄昏身上扫过。

    黄昏无奈。

    得,光宗耀祖的时候来了……虽然是沾了朱瞻基的光,但不管怎么说,老子会成为北伐主帅,一旦打完瓦剌,黄昏这个名字又在青史里要多占几行文字了。

    出列,“微臣有一人选。”

    朱棣笑了,很好,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谁?”

    黄昏毫不犹豫,“微臣曾随陛下多次御驾亲征,学了不少。这些年多读兵书,也跟随徐辉祖、薛禄、李谦、郑和、郑亨、柳升诸多名将学习,兵道造诣早已非吴下阿蒙,是以微臣毛遂自荐。”

    朱棣微微颔首,“你这些年的努力,朕看在心中,倒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群臣大惊。

    尤其是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人,你黄昏有个锤子的兵道造诣,早些年你在沙场之上的庸手,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出一身冷汗。

    这些年你小子天天忙着赚钱,忙着勾心斗角,还忙着玩女人,学习个锤子的兵道,就你院子里那一堆绝色美女,你有心事去钻研枯燥乏味的兵书才是怪事。

    设身处地,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站在黄昏的位置,肯定不会去钻研兵书。

    你想想看。

    黄府里,有个大明第一美人儿徐妙锦,宝庆公主和徐家四妹都是绝色,这就不提十二个西域妖姬了,何况十二妖姬里还有西域神女娑秋娜这样的存在,再加上那个朝鲜宫女权氏,朝鲜美女阿如温查斯,你黄昏应付这些女子都没时间,哪来的时间学习兵书。

    于是纷纷上前反对。

    朱棣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个局面,也不含糊,直接说道:“诸位卿家所言有理,黄昏挂帅,朕也不能完全放心,不若给他配两个比较有能力的副帅,诸位卿家可有人选?”

    这话一出,傻子都懂了。

    陛下是一定要用黄昏作为主帅了,但以黄昏的能力,显然这不是陛下的最终目的,陛下想推用的人很有可能是这两个副帅。

    可会是谁呢?

    大家都有点懵逼,实在不知道朱棣想推荐谁。

    黄昏咳嗽一声,“微臣想用吴哥大将军雄霸,还请陛下允许。”

    朱棣点头,“善。”

    众皆恍然,也对,雄霸作为吴哥王朝的叛将,最后成为吴哥王朝的大将军,他的能力大家不得不承认,是打硬仗的一把好手,甚至一点也不输给狗儿和徐辉祖、沐晟等人。

    但他终究是吴哥王朝的人,不可能担任主帅。

    挂副帅就比较合理了。

    不过还有个问题,这个雄霸显然也不是陛下主推的,因为陛下说的两个副帅,而雄霸作为吴哥王朝的大将军,黄昏作为权臣,这两个人搭档的话,陛下自己就不放心。

    所以肯定还有一个人要来掣肘这两人。

    朱高煦?

    不会,朱高煦这个地位档次和能力的人,不可能去给黄昏担任副手,由此可以推知,能给黄昏担任副手的人,一定是朱棣信得过,但是声名和地位又还不稳固甚至很弱的人。

    谁?

    群臣窃窃私语左顾右看。

    关键时刻,内阁辅臣黄俨目光扫过太子殿下,发现站在他身边的长平布政司右使,十六岁的太孙朱瞻基,心中闪电划过。

    太孙像陛下年轻时候,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黄俨暗暗想着,陛下已经确定了太子的地位,而当年确定太子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者是黄昏在盐官镇的布局,还有一个原因是解缙曾在一次章折中说过“好圣孙”。

    由此可见陛下对太孙的喜欢。

    而长平那边,陛下让太孙担任长平布政司右使,未尝不是让黄昏带一下太孙,培养太孙能力的局面,现在今天又出这个事……

    真相只有一个。

    想到这黄俨出列,“微臣以为,太孙朱瞻基殿下已经束发,又出任了长平布政司右使,权兼了长平都司的指挥使,有一定的军事能力,这个副帅一职,太孙殿下万般合适!”

    群臣恍然。

    这就对了。

    感情陛下绕了这么大一圈,是想给太孙铺路,可以理解。

    毕竟太孙束发了。

    而且太子殿下身体不好,搞不好咱们的朱老板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次,那么趁早培养太孙当家作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于是纷纷附和。

    朱高炽急忙站出来帮助太孙推诿,神情惶恐,说太孙年幼,还当不起这般大任。

    众臣心里暗暗好笑。

    别看太子殿下一副惶恐模样,心里肯定乐开了花,不过大家都理解,实际上大家都一个德行,这种事,当然要三推再就。

    于是又纷纷劝谏。

    太子朱高炽这才退回行列,说听陛下裁决。

    这些小细节,朱棣当然不在意,而且他认为太子做得很好,免得别人说自己老朱家任人唯亲,现在的局面你们看,不是我朱老板一定要把太孙推上去,是大家的热情让朕没有拒绝,让太孙没有退路的——至于到时候出了差池,你们这些推荐太孙的都得帮忙分锅。

    朱棣扫过群臣,目光落在吴溥身上时,心里暗暗点头,不错,本以为这个提议是会由吴溥来说,不料竟然是黄俨。

    看来黄昏的嘴还是很严,没有把这个机会告诉吴溥。

    因为提太孙人选是迎合圣意,第一个提出太孙的人,在天子这边肯定大有好感,黄昏稍微有点私心,昨夜就会告诉吴溥。

    但他没有。

    不过……朱棣没想到的是,虽然黄昏没有这么操作,但吴溥还是无形之中在他心中增加了印象分,更何况黄昏没朱棣想的那么高大上。

    他其实给吴溥说了。

    但吴溥拒绝了。

    咱这位内阁辅臣也是有气节的人,不食嗟来之食,要靠自己的能力做大做强,当然,吴溥现在也已经做大做强了。

    朱棣咳嗽一声,问黄昏,“你以为如何?”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朱棣的担忧

    黄昏当然吹捧了太孙一番,于是此事板上钉钉。

    大朝会后,朱棣让黄昏和太孙去乾清殿商议北伐诸事,又让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那边按照先前布置紧锣密鼓的安排。

    来到乾清殿,朱棣已经在收拾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大多政事,只要不是特别重要的,都有太子来监国决策,朱棣要搬到乾清殿去陪徐皇后——有一说一,朱棣真是个很完美的人。

    看见朱瞻基和黄昏进来,不待两人行礼,朱棣就挥手,“免了,这会儿主要是叮嘱你们几句,黄昏有谋略,瞻基你要多听从他的,瞻基有勇气,且有魄力行事果断,黄昏你也要借鉴,有时候太多顾虑也不见得全是好事,政治上那种筹谋完全不动则已一击必杀的方式,在沙场上不见得是好事,你这些年也成了老油条,做事顾忌太多,所以你俩确实很互补。”

    黄昏和朱瞻基对视一眼。

    不得不承认,朱棣让他俩搭配去北伐瓦剌,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非简单的想要给太孙铺路,如果不是徐皇后这病,两人也落不到这种好事。

    朱棣继续道:“关于行军布阵,帅军出击,战机掌握这些事情,你俩都是雏儿,这方面,就一定要多听雄霸的意见。”

    顿了下,“我早就宣了雄霸,他和他的吴哥三万大军,大概还有一旬才能抵达,到时候你们汇同朕拨给你们的神机营,尽快北上罢,朕不管过程如何,只有一个要求:今年的春节,我要看到瓦剌区域耸立几座布政司衙门起来!”

    黄昏和朱瞻基急忙应旨。

    朱棣挥手道:“瞻基,你要出征了,这些时日就多去坤宁宫陪陪你祖母,这会儿东宫没事吧?没事就去看望一下祖母罢。”

    朱瞻基立即退出乾清殿。

    待朱瞻基下去后,朱棣放下手头的事情,看向黄昏,“开始的话是说给瞻基听的,接下来的话你给朕听清楚了,能打下瓦剌最好,皆大欢喜,如果瓦剌马哈木有逆天之能,你们北伐失败了,黄昏,我对你就一个要求,谁都可以死,但你必须把太孙给朕完完整整的送回应天!”

    黄昏无语,“陛下,能不能对您的神机营有点信心,这都6141年了,打个瓦剌还不是手到擒来,就算他马哈木有三个脑袋,我也得给他全拧了!”

    朱棣:“6141年?什么意思?”

    黄昏略有尴尬,“说错了,是永乐十四年。”

    朱棣哦了声,没有在意细节。

    道:“朕是担心经过这几年,瓦剌那边是不是也组建了火器部队,小子,记着了,在沙场上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对手,因为你一旦输了,筹码就是你脖子上吃饭的家伙,而这个家伙接回去没用,命只有一条,所以这一次你们北伐,务求稳打稳进。”

    黄昏哦了声,“放心吧陛下,有雄霸呢。”

    大将军雄霸,天下第一啊!

    朱棣无语,也不想就这个事继续讨论了,问道:“听户部说,你把凝风观那一片地皮都要去了,修了个什么时代化工?”

    黄昏点头,“这不是你同意了的么。”

    朱棣点头,“朕知道,朕是想问你时代化工是搞什么的。”

    黄昏:“造钢铁战舰会需要一门叫技术,时代化工目前是为这个服务的,当然,后期还会有其他功能,比如生产工业肥料,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有奶才是娘,人口暴增,咱们总得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所以微臣未雨绸缪,陛下您不会不同意吧?”

    朱棣一头雾水,“什么化工肥料?”

    黄昏摸了摸鼻子,“这个东西微臣也不好说,微臣只是有个想法,占城稻我们已经得到了,但是产量不高的问题要解决,所以微臣就在想,是不是要从肥料上下手,刚好,造钢铁战舰需要的技术,确实也能运用到肥料的生产上去,所以就顺势而为了。”

    朱棣还是不懂,反正黄昏这些点子都很跨时代,而且从结果论上来说,也确实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索性不管任由黄昏去折腾了。

    反正朱棣现在是明白了一个事实:不管时代商行有多少钱,黄昏都能将这些折腾掉,说句难听点的话,别看黄昏现在俨然是大明首富,甚至可能是世界首富,但你要让黄昏那个几十万两的现金出来,他能哭爹叫娘。

    黄昏的钱,搞不好还没那些国公多。

    咳嗽一声,“没事就回了罢,这一去北伐,又是长年累月不在家,多陪陪家人,嗯,年轻人,还是要注意点,节制一点,别年纪轻轻就搞坏了身体,朕看你今天走路脚步都是虚浮的。”

    侧首,看向康宁,“去将亦失哈进献给朕的那几颗长白山的千年人参选个三五颗,让咱们的黄昏大官人带回去补补身体。”

    黄昏一脸尴尬,许久才憋出几个字,“是要补补了。”

    忽然一脸奸笑,“陛下,微臣这里有几个方子,是娑秋娜她们回西域之前留下的西域秘方,据说效果很好,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这玩意儿可以相信。

    毕竟……很可能这个秘方就是印度神油。

    朱棣:“……”

    老子龙精虎壮,不需要,倒是你小子,年纪轻轻的,现在就需要药物辅助,感情是玩废了,难怪都几年了小宝庆肚子还没点动静。

    咳嗽一声,“滚罢。”

    黄昏啊咧一声,笑呵呵的回家了。

    回家收拾人去!

    锦姐姐你现在是越来越放纵了,今天这么重要的时候,竟然敢多吃一口,害得你男人走路都要扶墙,还差点在奉天殿跌倒。

    话说,自己真的要节制一下了。

    自从西域妖姬走后,府邸之中女性少了大半,除了权氏个吃人的女子,其他女子都很矜持,所以今晨才能和锦姐姐梅开二度。

    嗯,也不对。

    就锦姐姐第一次主动所求展现出来的魅力,自己再弱鸡也能梅开二度。

    别说,甚爽。

    矜持的锦姐姐化身狐狸精,这感观是以往从没有过的刺激。

    但还是身体要紧。

    等下回去做一个值日表:锦姐姐、徐家四妹、小宝庆、阿如温查斯、权氏、绯春,六个妻妾,应该轮流着一人一日。

    咦。

    黄昏忽然就猥琐了。

    一人一日?

    值日表?

    名副其实啊。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一如大唐李世民!

    说句良心话,对于作为主帅出征瓦剌这件事,黄昏心里有点虚,战争可不是政治斗争,是小团体之间的利益争斗。

    战斗是实打实的搏命。

    黄昏不想搏命。

    这倒不是他心里发虚的真正原因,他心里发虚,是害怕他自己成为王振。

    这一次出征北伐,几乎是将大明在北方的精锐齐聚,毕竟瓦剌的马哈木着实给大明不小压力,所以是倾力一战。

    如果这一战输了,连锁反应很大。

    大明需要将中南半岛的精锐分兵北方,而中南半岛的掌控力不足的话,像摩诃黛维这样的野心家分分钟就能反了大明。

    也就是说,之前的一切都是徒然无功。

    所以北伐瓦剌,不能有失。

    可这他妈是战争,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没有谁敢说一定能赢。

    你就是把白跑陈庆之、岳飞、李靖这样的人喊来北伐瓦剌,他也不敢说百分之百破贼,呃——其实从良心上来说,现在的大明才是那个四处作恶的“贼”。

    扯偏了,黄昏对战争的不确定性心虚。

    有道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透露出来的是能力问题,你要知道,一支军队几万人,那就是几万种心思,也是几万个想法和行动,你要如何才能统一这些心思,让这几万人按照你的想法按部就班?

    韩信可以做到。

    但若是做不到,那你的大军就会乱成一团,兵力越多越乱,最后变成漫山遍野的猪,让敌人追在屁股上杀猪。

    关键是人比猪的心思多。

    一旦溃败,你人越多,搞不好投降的也越快。

    所以黄昏回到黄府之后,立即恶补兵书,有道是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嗯,这一次是真的磨金属枪,不是早就秃噜皮的肉枪。

    只要不遇上娑秋娜,妻妾谁来都是丢盔弃甲喊雅蠛蝶的份。

    当然,看书不能只看书。

    还得有老师。

    这条件很好解决:黄昏将锦衣卫北镇抚司薛禄请到府邸,一起来的还有徐辉祖,除此之外,甚至也请了丘福。

    在这种大事面前,丘福还是拿捏得清楚尺寸,知道黄昏是想讨教兵道,愉快的赴宴。

    一起吃了顿火锅。

    火锅好吃,但是代价很大——接下来的一旬时间,丘福、徐辉祖和薛禄,被黄昏留在了黄府,“愉快”的倾囊相授。

    黄昏也刻苦用功。

    比较典型的小事,有一晚上半夜时分,丘福因为睡前喝了点小酒,又和徐辉祖、薛禄交流切磋了大半晚上的兵道,所以睡得很香。

    但被黄昏很“客气”的唤醒,丘福出来一看,发现徐辉祖和薛禄都在。

    然后黄昏抛出了一个问题:马哈木要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不和大明雄师正面接触,只是不停的游记,大明应该怎么办?

    三人都是一愣。

    这个……

    这确实是个问题。

    瓦剌区域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如果马哈木避战游击,大明雄师疲远之师,加上后勤辎重的问题,会导致火炮失去威力,耗下去的话,军心一旦溃散,后果不堪设想。

    三人交头接耳了许久,最终得出一个勉强的应对之策:打持久战。

    利用大明如今强大的基建能力,大明雄师作为先锋,再以神机营拱卫,迅速广修官道,增加布政司,逐步掌控占据的区域,压榨马哈木的生存空间,最后逐步收拢,逼迫马哈木决战。

    黄昏却忽然道:“最后的时候,要不要放一条路给马哈木,让他逃到亦力把里那边去,或者逃亡帖木儿王国?”

    三人眼神震惊,不可思议,“你该不会是想……”

    黄昏嗯了声,“人生苦短,我已经快三十岁了,人生又无常,鬼知道什么时候就得个什么病一命呜呼,所以有些事我要加快进度。”

    北伐瓦剌后,那就顺势将亦力把里收服。

    亦力把里,就是伊犁。

    即新疆。

    自古以来的土地范围之内。

    而十五世纪的平均寿命绝对不到六十,也就是说,留给自己的时间只有三十年了,北境之王近在咫尺,接下来是欧洲和南美洲,自己必须加快进度,才能给子孙后人留下一个称霸全球的基础。

    但出兵亦力把里需要理由和借口。

    所以马哈木的西蹿就很重要了——没办法,大明再恶,还是得讲究个师出有名,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

    至于外面的国家信不信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反正我大明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徐辉祖沉默了一阵,“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没办法打持久战,需要一击击溃马哈木,再让鞑靼区域配合,形成对瓦剌区域的全面围剿,然后留一个口子给马哈木。”

    黄昏点点头,心里有了定夺。

    看来……大炮暂时用不上,需要骑军,全员火器的骑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将马哈木一击击溃,并且牢牢的撕咬住马哈木,让他不得不逃离瓦剌。

    后日雄霸就要到了,明日去见朱棣!

    ……

    ……

    和黄昏的临阵磨枪一样,朱瞻基被朱棣要求多去看望徐皇后,其实也是有私心,对于这个孙儿,朱棣寄予厚望甚多,此次北伐不可有失,所以让朱瞻基陪徐皇后,其实大多时间,朱棣都在给朱瞻基开小灶。

    当然,朱老板手笔很大。

    兵部的读书人过来给朱瞻基纸上谈兵讲战术,五军都督府的人过来给朱瞻基讲解实战,朱棣自己则是培养朱瞻基的大局观。

    一句话,天底下最好的资源都用在了朱瞻基身上,仅仅是十天功夫,朱瞻基的兵道造诣就突飞猛进——这个是没有实战性的。

    真正的成长还是得在沙场上。

    但不管怎么说,在朱棣眼中,经过这一次培训之后的太孙朱瞻基,至少也该是赵括那个级别的了,缺少的就是实战而已。

    而北伐实战中,有吴哥大将军雄霸这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军事猛人坐镇,朱瞻基能学习到更多的同时,还不影响大局。

    这样一来,太孙朱瞻基,必将慢慢成长为可内治国政外披甲挂剑平沙场的无双天子。

    一如大唐李世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