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王冠TXT下载大明王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王冠全文阅读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大明王冠txt下载     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镇北失守,民心犹在!

    黄昏沉默了一阵,问道,“我们的斥候可有什么好消息传回来。”

    兵马未动,斥候先行。

    斥候比大军更快,也更隐蔽,所以此刻黄昏率领的大军才越过安加拉河流域,斥候其实已经抵达了顺平城市群的辖境内了。

    消息利用飞鸟传递,也不慢。

    郭晟有些担心,“消息是有消息,可不是好消息。”

    黄昏,“说说看。”

    郭晟道:“镇北城失守了,如今把秃孛罗和亦剌思的大军在攻打归南城,如果南归再失守,那么撒儿都鲁会成为一座孤岛。”

    郭晟作为靖难武将之后,嗅觉还是有的。

    撒儿都鲁西南偏下的顺中,是一个承继之地,可顺平有战事,延平也有,意味着延平没有援军,也就是说顺中失去了战略意义。

    而竹节城在撒儿都鲁往东南下的竹节城,是衔接鞑靼和亦失哈的城市,战略意义不大,所以归南一旦失守,竹节城就危在旦夕,自保尚且不暇,哪敢支援撒儿都鲁。

    如此一来,撒儿都鲁变成孤岛。

    黄昏颇为疑惑的问道:“镇北城怎么就失守了,瓦剌是怎么攻下镇北的,按说,镇北有十六门火炮,还有数百的神机营,再有钢铁堡垒的城池,瓦剌要拿下镇北,至少也需要十天半月并且付出数千的伤亡代价才行,如此一来,把秃孛罗根本不愿意去强攻,拿下镇北,他也没力气去攻打归南了。”

    郭晟道:“根据谍报,好像是把秃孛罗和亦剌思派出大军到处搜拿鞑靼牧民的妻儿和老人,然后驱赶这些妇幼老人抵达镇北城西门下,再骑军押后,如果镇北城守将见死不救,把秃孛罗就会令骑军射杀这一千多妇幼老弱,镇北城守将无奈,只能开了城门,让这些妇幼老弱进城,同时派出精锐步卒去拱卫他们进城,不过没办法,瓦剌骑军就跟在后面,西城门一开,便再也关不上了,瓦剌大军入城,镇北城守将和士卒,供一千八百一十三人,全部战死,无一退者。”

    顿了一下,“不过鞑靼那一千多妇幼老小,只伤亡了三五百人,因为镇北城被攻破很快,瓦剌大军并没有苦战,所以瓦剌军心很稳,没有屠戮城内百姓,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黄昏沉默了。

    其实当镇北守将打开城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镇北城受不住了,或者说,当那位守将看到瓦剌大军驱赶鞑靼牧民的妇孺老小来当炮灰时,那位守将就已经做好了城破人亡的心理准备。

    是个有大局观的人!

    如果见死不救,就算守下了镇北城,也失去了整个鞑靼区域的民心。

    现在镇北城虽然丢了,一千多儿郎战死。

    但鞑靼民心还在!

    问道:“那瓦剌岂非尽得了镇北城内的火器和粮草?”

    郭晟摇头,“没有,镇北两位守将早就做好了玉碎的准备,城破之前,已经放货烧了粮草,同时在东南北三个城门失去战略作用的时候,令人摧毁了三面城墙上的火炮,而西城门的火炮在敌军越过射程之后,城墙上的大明儿郎,也摧毁了火炮,巷战之中,当敌军越过火铳的射程之后,神机营士卒是率先破坏了火铳,再拔刀和敌军厮杀,所以瓦剌大军得到的火铳,不超过两百之数。”

    黄昏大感头疼,“计算瓦剌没有得到火器,可他们现在掌控着镇北城,而镇北城的城墙,就算是咱们威力最大的火炮,也不可能轰破,这些局势棘手了,如果归南再丢了,撒儿都鲁就岌岌可危,不过……只要归南能坚守住,那么把秃孛罗就要面临选择了。”

    这是给瓦剌准备的毒药。

    是放弃镇北,离开城市群防线继续打游击,还是倚靠镇北和大明雄师来一场全面的硬战,不论哪一种,只要归南还在,瓦剌都注定了结局。

    但现在的问题进攻顺平的只有把秃孛罗的两万人,还有部分在进攻延平,马哈木依然是神龙见尾不见首。

    也就是说,顺平和延平这边给的诱饵力度还不大。

    还无法引诱马哈木的出现。

    战机还没出现,那就只有继续等,在安加拉河流域附近和顺平接壤的边境蛰伏着等待,等待马哈木出现在顺平或者延平。

    问郭晟,“镇北守将是谁?”

    郭晟答道:“唐洋,你可能听过,一个不爱升职爱金钱的实在人,可惜了,此人其实在沙场之上极有战力,如果他拿军功去晋升,搞不好现在已经是一位都司的都指挥使了,倒也算不得什么损失,毕竟他在你的时代商行入股极多,论身家国公也比不过他。”

    原来是唐洋。

    黄昏知道这个人,时代商行最忠实的拥趸,也是最有分量的几个股东之一,就是之前时代商行最艰难的时候,唐洋也没有撤资。

    想不到他战死沙场为国殉职了。

    待回到应天,得着朱棣帮唐洋的后人谋个世袭,然后在他的后人中挑一个擅长商贾的来接任唐洋在时代商行的股份。

    郭晟继续道:“但唐洋只是副将,主将是顺天南镇抚司的指挥使,迁任镇北守将的于彦良。”

    黄昏一下愣住。

    于彦良战死了?

    郭晟听说过于彦良和黄昏之间的事情,当年黄昏在福建那边去寻找朱允炆,落入北镇抚司的圈套,还是于彦良从北镇抚司反水,才让黄昏回到应天。

    于彦良绝对是黄昏的心腹。

    所以郭晟能理解黄昏此刻沉默下的心情,微微一叹,“不管怎么说,于彦良选择城破人亡也没有对鞑靼的妇幼老小见死不救,大明和鞑靼百姓都会记得他的。”

    黄昏沉默了一阵,“是啊,会记得他的。”

    真能记得吗?

    也许记得不记得都不重要,于彦良既然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他就做好了觉悟,记得也好不记得也好,都是人力无可挽回的。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让镇北城这一千八百多儿郎的血不会白流。

    忽然笑了起来:“很好。”

    镇北城一千八百儿郎,也许他们用鲜血,点燃了这片草原的民心。

    也许接下来,会是一场人民的汪洋战争。

    就看……

    就看归南的失捏干能否做好这最后的一步!

    就看自己能否走好这最后的一步,一旦走好了,那么瓦剌大军将再无任何生存空间。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抛出诱饵!

    归南城,和镇北城一样,兵力不多。

    只有两千不到。

    守城的是顺平王失捏干,以及他麾下的一些鞑靼将军,主力还是大明军队,不过失捏干知道,不管麾下是大明军队还是鞑靼军队,都一样。

    他没有选择。

    只能跟着大明一条道走到黑。

    镇北如此之快沦陷,是失捏干没想到的事情,不过在得知谍报后,他又知道,镇北城这么快失守又是必然的。

    这反而不是坏事。

    这说明大明以及大明的那些将士,是真正的将鞑靼的百姓视为自己的同胞。

    所以失捏干叹惋那一千多大明儿郎的殉国之余,其实很高兴。

    民心可用!

    不过很快,失捏干发现他也面对和于彦良一样的困境——来进攻归南这座重镇的瓦剌大军故技重施,又让鞑靼百姓和镇北城里的百姓来当炮灰。

    失捏干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一团黑压压的人群,沉默。

    他不想死。

    所以让他开城门救下这些百姓,就算他最后没有战死沙场,丢失归南重镇的责任,也彻底毁了他的后半生。

    何况古往今来,用百姓当炮灰来攻城的情况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历史上有几个成功了的?

    瓦剌之所以在镇北城能成功,是因为大明在关外的特殊情况,镇北守将于彦良心中有大局,所以不敢破坏鞑靼的民心。

    但自己于彦良不一样。

    自己本来就是鞑靼人。

    于彦良作为的大明将士,镇北城内又全是大明将士,如果见死不救,鞑靼区域的百姓都会对大明抱有怨恨。

    但归南这边局势不一样。

    见死不救,鞑靼百姓知道我失捏干是鞑靼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百姓,那是因为心中有鞑靼和大明永享和平的大义!

    至少鞑靼百姓怪不得大明。

    只会怪我失捏干冷漠无情。

    这锅我背便是!

    只要大明依然相信我,就算被子民责怪,我依然是这顺平王也的话,也可以慢慢洗清这个黑锅,所以面对那两千多来到城下的鞑靼老孺和大明百姓,失捏干没有开城门。

    看着瓦剌骑军过来,果断命令开炮。

    火铳齐射。

    瓦剌骑军人仰马翻……

    随之而来的,是瓦剌残忍的报复,两千多老百姓在归南城下,被瓦剌骑军连范攒射,等瓦剌大军退兵之后失捏干着人打扫战场,两千余来百姓,活下来的不过十之二三。

    但是接下来,才是归南攻守战的开端。

    只能用惨烈来形容。

    朱棣登基以来,大明军队遭遇到了所有战事中更为艰险的一战,远非中南半岛的战事可以比拟,虽然参与这一场战事的人数不多,但双方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用鲜血和尸首来兑换优势……

    这一打就是半个月。

    归南城上的守兵,从两千多不断战损将至一千八、一千六、一千四……最后只剩八百,失捏干重伤,他麾下的将军也全部殉国。

    归南已经无法再坚守。

    不过把秃孛罗也不好受,归南城内储备了大量粮草和弹药,火炮和火铳给瓦剌大军带来了重创,失捏干战损一千多人,瓦剌战损竟然高达四千!

    但失捏干还在死守。

    没办法,撒儿都鲁的李远并没有让他撤退。

    但是按照这个战损守下去,最多两三天,城门就要失守,然后归南便会沦落到瓦剌手中,此时此刻,撒儿都鲁和竹节城终于派兵过来支援。

    不多,按照兵力,最终突破重围进入归南城的只有一千人。

    但又足够归南城再守半个月了。

    与此同时,在延平布政司那边,也遭受了太平和暖答失两万大军的骚扰,延平都司那边很明智,留下全部兵力自保,没有增援顺平。

    于是战事就这么焦灼了起来,都在等待一个改变局势的节点出现。

    但是,眼看雨季来临……

    ……

    ……

    黄昏站在帐篷前,看着远处的太阳被忽然飘来的乌云遮住,又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对身边的郭晟道:“看来要下雨了。”

    郭晟点头,“按照过往的气候,就这两天,漠北就要进入雨季。”

    黄昏看了看在不远处烤羊肉的阿如温查斯,笑道:“这段时日多亏了鞑靼百姓,咱们的大军改善了伙食,保持了战力。”

    民心可用啊!

    因为于彦良宁愿城破人亡,也要救下鞑靼的那一千多妇孺,现在大明在鞑靼这边的名声之好,黄昏自己都没想到。

    他率领三万大军藏身在这边,周围的牧民不仅帮忙隐匿信息踪迹,甚至还主动送酒送肉,本地部落的领袖甚至还想送个闺女给黄昏。

    黄昏是想要来着。

    不过被阿如温查斯一个鄙视眼神给吓回去了……也是,那个女子确实不算很漂亮。

    中上之姿,比不过阿如温查斯。

    黄昏动心,是因为胸大啊……

    美女没了,不过那位部落领袖很会做人,主动表示,如果大将军还需要补充兵员,他可以出面帮助大明雄师招募鞑靼勇士,只要大明这边提供盔甲兵器,他们可以自己提供战马,可以组成一支不逊色于正规军的骑军。

    黄昏当然乐意。

    于是在归南城死守的这二十多天里,在安加拉河流域靠近顺平布政司疆域的地方,一支鞑靼人为主的三千人骑军很快成型。

    黄昏没打算用这三千人来作战。

    而是将他们全部分散开来,散布到周边区域,只等最后的大决战后,让这三千鞑靼骑军来切断马哈木的退路。

    还有一个小心思。

    反正鞑靼人和瓦剌人都差不多,而打亦力把里需要借口,到时候就趁着马哈木溃败的时候,让这些鞑靼骑军假扮成瓦剌骑军进入亦力把里,然后……

    大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对亦力把里出兵了。

    郭晟笑道:“前面传来的谍报,失捏干死守归南将近二十五天后,在一天前一场暴雨后,李远改变了战略,让失捏干率领兵力退往撒儿都鲁,同时将竹节城和顺中城的兵力全部收拢回了撒儿都鲁,现在竹节、顺中、归南、镇北,都已在瓦剌把秃孛罗手中。”

    只要拿下撒儿都鲁,整个顺平都是瓦剌的了。

    黄昏摇头,“李远这一手简直昏庸至极。”

    旋即又笑,“这个诱饵,应该够香了,加上马上就是雨季,你说马哈木是不是会出现了?!”

    郭晟点头,“我若是马哈木,肯定要齐聚兵力攻打撒儿都鲁了。”

    拿下顺平,再差也能依靠钢铁堡垒固守,如果瓦剌再拿下延平,那么整个鞑靼区域都会成为瓦剌的势力。

    关外局势焕然一新。

    这个诱惑,马哈木再谨慎,也有可能会冒险。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最无能的北伐主帅!

    漠北的战事乱成一团,北伐瓦剌,却将鞑靼区域完全牵扯了进来,顺平和延平烽烟不断,瓦剌的老窝那边,朱瞻基和雄霸也在率军围剿——黄昏交待,一定要找到马哈木的孙子也先。

    能活捉就活捉,不能活捉那就斩草除根。

    两人很是茫然。

    不知道黄昏为何会如此在意现在还是小孩子的也先。

    在安加拉河流域,斥候在鞑靼牧民的掩护下,如蚊子一样飞向整个漠北区域——战争,信息最为重要,而作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黄昏需要掌控每一个局部战事的形势。

    延平那边,还在坚守。

    虽然太平和暖答失也学把秃孛罗,让鞑靼百姓去当炮灰,但马儿哈咱不是吃素的,根本不管你这一套,固守城池见死不救。

    所以说战争,受苦的始终是百姓。

    顺平这边,把秃孛罗连客镇北、归南、竹节、顺中四城,对顺平布政司和都司所在的撒儿都鲁形成了合围之势。

    而撒儿都鲁仅有兵力八千人。

    李远、黄观、失捏干坐镇其中,没有突围撤退的意思——没准备万全之前也不敢突围撤退,瓦剌大多是骑军,一旦突围被骑军撕咬上,有可能全军覆没的结局。

    何况顺中和竹节两城在瓦剌手中,一旦突围,反而会失去堡垒的防御,在野外被合围的话,那真的是找死了。

    兵力绝对劣势下,仅有的一千神机营也无法扭转局势。

    所以撒儿都鲁固守。

    在这样的局势下,尽管面对把秃孛罗一万多人的围攻,黄观和李远两个人一点都不急,甚至有点想笑:就凭你区区一万多人,也想围攻撒儿都鲁?

    老实说,要不是神机营有点少,我们都想出城来胖揍你们一顿。

    撒儿都鲁,城池高六丈。

    有瓮城。

    且每面城墙上共有火炮八门。

    城池内囤放的粮食,足够八千人大军吃半年有余,这还是不算方便面的情况下,如果算上方便面,撒儿都鲁会变成另外一个石头城。

    把秃孛罗也不傻。

    强攻是肯定攻不下撒儿都鲁的,毕竟兵力优势不大,所以把秃孛罗只把撒儿都鲁围了起来,也不进攻——他在等延平那边的局势变化。

    延平那边,战事异常惨烈。

    太平和暖答失展现出了疯子一样的精神,关键是延平的城市防御群没有顺平修得好——按照大明最早的设想,延平迟早是腹地城市,加上又离独石关不远,没必要修得太好,所以水泥和钢筋资源大部分倾斜到顺平。

    况且延平的兵力不够,延平都司的指挥能力也一般,黄福作为一个读书人,又只是个不能干涉军政的布政司,导致延平局势一度恶劣到极点,独石关那边又不敢抽调兵力支援——怕太平和暖答失放弃延平,那么兵力空虚的独石关被攻破,暖答失和太平带着两万人在关内扫荡一圈,这个责任谁都不敢去背。

    是以大明在鞑靼区域的局势很不理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天朝堂很是热闹。

    弹劾黄昏、李远、黄观以及延平都司都指挥使的章折,几乎堆满了朱高炽的案桌——哪怕局势如此恶劣,朱棣也依然让太子监国。

    当然,朱棣也不是那么佛系的让权。

    事情你可以处理。

    但军队调发和官员除拜,朱高炽依然要请朱棣过目决断。

    在众多的章折中,有不少武将勋贵指出,作为北伐的主帅,黄昏的布局就是错误的,导致现在瓦剌大军在鞑靼区域肆意妄为,而北伐大军的主力却在瓦剌区域瞎转悠,如果瓦剌彻底拿下顺平和延平,那么关外的局势的就会改天换地,搞不好连兀良哈区域都要丢掉。

    言下之意,黄昏应该为当下的困局负责。

    在多次章折上奏后,一个大朝会上,一位曾经和纪纲走得比较近,但实际上却是支持汉王朱高煦的靖难武将张信直接在朝会上弹劾黄昏,并认为应该换帅。

    其他关于换帅的弹劾,朱高炽可以压住,但这位张信,朱高炽不敢。

    隆平侯张信。

    当初靖难之前,张信承袭永宁卫指挥佥事,后移守普定、平越两地,因功累升至都指挥佥事,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朝中大臣推荐张信,说他有勇有谋,因而张信被调为北平都司。

    张信接受密诏,奉命与张昺、谢贵一起去谋取燕王朱棣,张信内心恐惧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母亲觉得他反常,便询问他,张信以实相告。

    母亲大惊道:“不能这么做,你父亲总说王气在燕,你的无妄之举,会招来灭族之灾的。”

    古人嘛,讲究个孝道。

    张信听了他娘的话。

    但朱棣自称有病,张信三次造访燕王府,朱棣都推辞不见,张信固执请求,终于进入燕邸,在床下拜见,将朱允炆要捉拿他的消息告朱棣。

    朱棣惧然起立,召集诸将定计起兵,攻夺九门,朱棣进入京城后,论功行赏,张信晋升为都督佥事,被封为隆平侯,食禄千石,世代承袭伯爵。

    朱棣十分感激张信,称他为“恩张”。朱棣想纳张信之女为妃,张信坚决推辞,由此更受到朱棣的敬重,朱棣登基之后的削藩诸事,都是张信主办。

    张信开始恃宠而骄。

    这些年张信没少做贪墨抢占良田的事情,不过朱棣都没问罪于他——这也得益于黄昏的时代商行,让张信发现赚钱不需要太多的抢占良田也可以了。

    所以比之历史上的张信,现在的张信已经很收敛。

    所以越发得朱棣信任。

    如今张信是五军都督府的右军左都督,他的话当然有分量,所以张信说出应该换帅为时不晚的时候,群臣议论纷纷,大多持相同意见。

    确实,大家都对关外的局势不满。

    你黄昏带着十五万的北伐大军,结果却让瓦剌大军跑到了鞑靼区域,两座布政司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你却带着北伐大军在瓦剌鄂毕河区域打猎。

    简直无能到了极点!

    可以说,这是比李景隆当年北伐燕王还要无能,纵观我大明历史的战事,黄昏这一次的北伐举措,简直无能到无人出其左右!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换帅?

    朱高炽犹豫了,动摇了。

    有一说一,关外的战争局势,朱高炽也看不懂了,北伐瓦剌,怎么主战场反而跑到了鞑靼区域,瓦剌和北伐大军各打各的。

    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明取瓦剌,瓦剌取鞑靼。

    然后继续关内关外对峙。

    北伐大军在瓦剌那边摧枯拉朽,可瓦剌在鞑靼这边,延平已经唾手可得,一旦延平失守,顺平危在旦夕。

    到时候瓦剌占据了顺平的钢铁堡垒,如果再从海外购买火炮增添防御力量,那么瓦剌就可以以此为大本营,不断的侵吞兀良哈和原瓦剌区域。

    若是逐步壮大,只怕会成为大明的又一个大隐患。

    于是朱高炽问了一句,“诸位以为换谁去主持大局合适?”

    张信等人大喜过望。

    却没注意到朱高炽在这里埋的坑。

    北伐主帅和副帅的陛下亲自点的将,就是为了给太孙铺路,现在关外的局势虽然复杂,但并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你们这些当臣子的这个时候提出换帅,是对陛下的不信任。

    所以这个时候你推谁出来,都要被陛下迁怒。

    但张信等人大喜,不是因为可以换帅,而是因为这事关系到官员除拜,太子殿下竟然松口,有擅自决断的意思——这是在找死。

    只要他顶不住压力同意了,陛下岂会放过。

    就算陛下默许,张信这些臣子也不会放过机会,会大肆弹劾太子,水滴石穿日积月累,搞不好太子的东宫位置就要玩完。

    所以这个新去主持大局的人,一定得有一定的分量,让太子不敢太忽视。

    于是张信大声道:“在甘肃防备的汉王殿下,素有勇谋,且他驻防之地距离北伐大军较近,正是去力挽狂澜的最佳人选。”

    朱高炽哦了一声,看向其他臣工,“诸位也如此这般认为?”

    奉天殿骤然安静下来。

    换帅嘛,可以,毕竟黄昏目前在北伐上面没有任何建树,而且这位妖臣以往在军事上的名声确实不好,换一个军事名将去大家也放心。

    但现在一听,换朱高煦去,这就不和善了。

    好好的一个国家大事,结果还是要纠缠到你们两兄弟的皇位争夺中去,于是乎除了几个支持汉王朱高煦的武将,其他臣子都保持沉默。

    这架势……还是谁都不得罪的好。

    有支持朱高煦的,自然就有支持太子的,所以很快有人出来反对,内阁浮沉杨浦——这么多年来,他早就暴露了,谁都知道他是支持太子的。

    所以说话也很刻薄。

    毕竟读书人,口头功夫是无敌的,一番反驳的毒辣语言说下来,说得张信哑口无言,最后无奈的道:“那你觉得谁去主持大局比较合适?”

    杨浦想都不想,“何必需要别人去主持大局,北伐主帅虽然是黄昏,但副帅太孙朱瞻基,素有陛下勇猛之风,又得诸多东宫属官教导,文物双全,如果真要换帅,太孙殿下是最佳人选!”

    其实对于东宫势力而言,换帅不换帅,没啥差别。

    反正黄昏不是东宫的敌人。

    而且只要北伐不彻底失败,对太孙影响不大,而若是北伐胜利,太孙的履历更鲜亮,从而让东宫太子的位置更稳。

    但如果真的要换帅,东宫势力肯定愿意把朱瞻基推上去。

    十六七岁的人,当主帅也不是不行。

    万一咱们的太孙殿下就是大汉的霍去病呢,未及冠就封狼居胥他不香吗,如果真这样,那还有谁能动摇太子朱高炽的地位?

    张信等人一听就愣了,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太孙替换黄昏……

    这事吧你还真不好反对。

    可也不能同意。

    朱高炽见状,只得出来打圆场,说换帅一事事关重大,不能轻易定论,容我禀报陛下之后,请陛下圣裁,诸位就不用争论不休了。

    不愧是朱高炽,恐怕他早就想到了。

    官员除拜,他绝对不会去沾,只是换帅一事张信站了出来,得给这位深得父皇信任的隆平侯一个面子,同时看看隆平侯到底是支持谁的。

    结果显然易见,支持老二的。

    还有个目的,朱高炽相信支持自己的三杨肯定会反对,而且会提出太孙朱瞻基作为换帅人选——这事一旦报告给父皇之后,就会在父皇那里留下印象:换帅的话,太孙其实也可以考虑的人选。

    一举两得。

    所以朱高炽很快就将自己摘清,表示我这个太子绝对不会染指官员除拜这个国家君王才能拥有的绝对权力。

    这一点,朱高炽玩得很溜。

    可以说,永乐年间的朱高炽,在朝堂上气质和实力拿捏得死死的,要不然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早就得逞了。

    只论政治手段,朱高炽还真有点他大伯朱标的影子。

    可惜他老爹不是朱标他老爹。

    所以正史上朱高炽的太子位置一直是风雨飘摇。

    退朝。

    退朝之后,朱高炽没有回乾清殿继续处理政事,而是来到坤宁宫,找到正在陪母后散步的父皇,如此这般一说。

    朱棣讶然万分,“关外局势这么复杂了?北伐大军还在瓦剌区域游荡,找不到瓦剌的主力?这不明摆着么,鞑靼区域至少有四万瓦剌主力,黄昏为何不帅军去顺平和延平,他带着大军在瓦剌区域打猎么,难道太孙和雄霸都看不出来?”

    黄昏看不出来就算了,雄霸绝对不会看不出来。

    一连串的问题把朱高炽问了个满头大汗,只得边擦额头的汗一边解释:“根据传回来的军报,黄昏确实率领着十五万北伐大军在鄂毕河一带追剿瓦剌的主力,斩获颇丰,不过鞑靼区域,也确实有瓦剌的主力。”

    朱棣沉默了许久,“所以朝中大臣认为黄昏无能,才要换帅?”

    朱高炽点头,“目前迹象看,黄昏确实掌控不了北伐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众多臣工有换帅的想法也没错,毕竟北伐兹事体大,出不得差池,若是被瓦剌坐大,后果不堪设想。”

    朱棣嗯了声,“确实。”

    又问道:“张信推荐的是汉王去主持北伐大事,杨浦推荐的你家朱瞻基?”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内外配合!

    朱高炽额头一下就来汗了。

    果然。

    朝堂上什么风吹草动都在父皇的眼里,大家的心思也都在他心里。

    不敢隐瞒,“是。”

    朱棣忽然问太子,“太子,你若是黄昏,明知道瓦剌在打游击,主力已经跑到鞑靼区域去了,你还会率领主力精英去瓦剌区域最深的鄂毕河流域么?”

    朱高炽想了想,“如果儿臣充分相信顺平和长平的防御线能拖住瓦剌大军,儿臣也许会和黄昏一样的选择:大军荡平瓦剌区域,并趁瓦剌大军在鞑靼区域的时间里,快速的在瓦剌区域内修缮各种官道,断了瓦剌大军的退路,这样一旦入冬,瓦剌大军就退无可退,但这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水泥官道的修建不会这么快,还有则是顺平和延平的防御线可能撑不住。”

    朱棣笑了起来,“不错,还行。”

    又道:“如果独石关等边关那些关城彻底放弃防御,全力奔赴延平和顺平支援,你觉得瓦剌大军会不会绕路选择南下?”

    如果边关空虚,瓦剌南下,可以大肆入关。

    朱高煦想了想,“有可能会。”

    朱棣道:“所以黄昏应该知道,我们不可能动用边关的兵力,那么顺平和延平能坚守多久?一旦顺平延平失守,瓦剌大军就可以利用这两个城市群继续坚守,同时拿下长平布政司的疆域,然后再联合女真,吞并奴儿干区域,如此一来,瓦剌就打开了一番新气象,所以你认为黄昏敢不敢冒这个险?”

    朱高炽愣了下,“这么说……”

    朱棣哈哈一笑,“信不信,此刻黄昏,或者说黄昏和太孙也许都在瓦剌区域,但雄霸绝对不在,雄霸必然已经率领精锐的神机营在鞑靼区域了,只不过谁都没法发现而已,有句话你我都应该明白:百姓如水,国家是舟。”

    朱高炽心里狂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君王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父皇这么说,是笃定了自己未来接班人的身份。

    不过此刻不去想这些事,他立即醒悟过来,“雄霸率领的神机营之所以能够在鞑靼区域人间蒸发无人得知,是因为鞑靼百姓在帮忙隐藏?”

    朱棣颔首,“很有这种可能,其实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一件事:把秃孛罗让鞑靼百姓组成炮灰拿下镇北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瓦剌的失败。”

    拿下了一座镇北城,甚至拿下整个顺平和延平,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瓦剌失去了鞑靼的民心。

    而将鞑靼彻底推到了大明这边。

    这个事——于彦良居功甚伟!

    所以朱棣会在战事结束后,追封于彦良为侯爷,给其美谥,嗯,于家儿郎真是好样的,先有于谦助朕定鼎中南半岛,又有于彦良舍身营造关外民心。

    都是一代豪杰。

    朱高炽懂了,“那么换帅的事情……”

    这事还是得处理,要不然朝堂上群臣带来的压力太大。

    朱棣沉默了一阵,“换罢。”

    现在除了极个别明白人,没人知道黄昏这一盘棋的用心良苦,当然,朱棣这是按照他的立场来想的,如果黄昏真是无能,并没有让雄霸去鞑靼区域,那……朱棣也不郁闷。

    如此反而证明了黄昏确实没有军事天赋。

    对他更放心了些。

    所以换帅还是可以换的,毕竟无论怎样,黄昏若是布局成功,换帅不影响大局,若是无能的没有布局,换帅还能弥补鞑靼区域的困境。

    朱高炽弱弱的问道:“是二弟去主持大局吗?”

    朱棣摇头,“太孙!”

    既然已经打算给太孙铺路了,又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让老二去,老二去捡了落地桃子的话,声威更盛,到时候他回到应天,你这个太子压得住他?

    不可能的。

    朱棣现在想求一个稳,国家稳定,朝堂稳定,那么打下的江山才能更稳定。

    ……

    ……

    等太子走后。

    朱棣拉着徐皇后的手,示意康宁等宫侍跟远一些,笑道:“其实一直以来,我都知道咱们这妹夫没啥军事实际指挥能力,但是他的眼光却是卓然于常人的,妙心你信不信,此刻的瓦剌区域,其实真正在负责扫荡的已经只剩下咱们的瞻基了,黄昏和雄霸必然已经分兵了。”

    黄昏对军事的眼光很有些不符合他身份经历。

    根据调查。

    黄昏在入仕前后,其实看的兵书很少。

    所以当初漠北他差点导致全军覆没最后是徐辉祖来救场,朱棣并不觉得意外。

    但是黄昏对整个全局的分析又很透彻。

    这只说明一点:黄昏脑海里懂得的知识极多,而这个知识不是兵书上的,是他日积月累出来的,是他超越常人的眼界带来的。

    徐皇后气色已经好了许多。

    不得不说,黄昏带来的蝴蝶效应,最大的个人获益者是徐皇后,从黄昏来到大明,徐皇后已经两次病危,都逆天改命活了过来。

    闻言笑道:“那黄昏和雄霸去了哪里?”

    徐皇后是女诸生。

    但并不懂军事。

    不过为了配合丈夫嘛,还是好奇的问了起来……这是夫妻的相处之道,你得让丈夫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尤其是在自己的女人面前。

    朱棣笑道:“安加拉河流域,肯定有一支北伐军队的精锐,我估计应该是全军神机营,不出意外的话,必然是黄昏率领。”

    黄昏也不敢把神机营交给雄霸。

    徐皇后啊了一声,“这可如何是好,万一咱们这妹夫又重蹈前辙,那可是咱们大明北方最精锐的神机营,一旦出点事,瓦剌真可能将漠北的局势改变了。”

    朱棣点头,“朕其实也担心,毕竟漠北那边到雨季了。”

    神机营的致命缺点,其实很多人都知道。

    军器院那边也在想办法改良,希望能解决掉这个致命的缺陷。

    徐皇后又问道:“那雄霸呢。”

    朱棣笑道:“雄霸么,肯定已经率领吴哥大军来了个出其不意,按照原路返回,然后从关外摸着边境线去往延平,要确保延平和边关的安全,也是对瓦剌主力大军形成合围的重要一着落子。”

    徐皇后不解了,“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换帅?”

    黄昏这个主帅很合格啊。

    朱棣哈哈一笑,“这些都是分析,毕竟现在北伐大军那边的消息,都不可以当真,很多有可能是黄昏故意放的迷雾,换帅……不过是为了让瓦剌相信黄昏确实昏庸无能。”

    很多事情自己看得出来,瓦剌的马哈木在大明多年,他可能也看得出来,所以这个局必须做全做像样,让马哈木相信黄昏是真的军事庸才。

    这样马哈木才会彻底放开了手脚,放弃游击去全力进攻撒儿都鲁。

    希望自己没有猜错。

    希望这一次君臣之间的配合完美无瑕。

    一旦成功……

    瓦剌必亡!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全军出击!

    家大业大的人,玩得起。

    而在草原深处,马哈木就没有朱棣这么云淡风轻了,毕竟整个漠北只剩下他的瓦剌,如果他一旦玩完,中原王朝统一漠北……

    关键是统一了还能治理,治理了还能不乱。

    换作以往,你敢想?

    反正马哈木是想不出历朝历代,哪个中原的君王能做到。

    反正朱棣现在是快要做到了。

    当前的局势,马哈木有点着急,和儿子脱欢两个人分析了很久,也没弄明白那些虚虚实实,对于下一步的决策也犹豫不定。

    顺平那边的战事很真实。

    把秃孛罗不愧是瓦剌的名将,采用了麾下的建议,用鞑靼百姓当炮灰,拿下了镇北城,从开打开顺平的局势,眼下顺平只剩下一座孤岛。

    撒儿都鲁不是那么好打的。

    但如果打下撒儿都鲁,又是一个很好的局势,可问题是撒儿都鲁的城防简直恐怖,三十二门火炮,一群神机营,钢铁城池……

    仅是这么一想,马哈木就觉得头疼。

    延平那边进展更好,太平和暖答失两万人,已经逐步击破大明的城池,最多再有个七八天,延平就将彻底落入瓦剌大军的手中。

    这是好事。

    一旦瓦剌拿下延平再拿下顺平,那就不用和大明打游击了,利用这两座布政司的城市群设立防线,大明至少需要三十万人才能打败己方。

    大明在北方有三十万人?

    不可能!

    他在北方有三十万人的话,中南半岛那边早就乱了。

    而马哈木还得到消息:大明的北伐大军,大概有十来万人,依然在鄂毕河流域扫荡。

    对此马哈木嗤之以鼻。

    他知道北伐主帅,大明那个妖臣黄昏的如意算盘:利用鞑靼区域拖住自己的主力,他趁机扫荡了瓦剌区域,再将之掌控,如此可以断掉瓦剌大军的后路。

    但是瓦剌大军需要后路?

    草原儿郎,何处不可以为家,至于家人妻儿,瓦剌高层的家人和妻儿在出兵前就转移了,而普通士卒的妻儿根本不用管——大明不敢屠戮无辜。

    一旦瓦剌大军拿下鞑靼区域,再拿下长平的兀良哈区域,联合女真,那么奴儿干那边岌岌可危,大明的北伐大军不可能长期驻留瓦剌……

    这样的情况下,瓦剌主力大军便可返回瓦剌区域,家人团聚。

    这一点,马哈木早给将士分析了。

    所以现在军心都很稳定。

    马哈木现在由于的是,要不要将最后的主力全部投放到顺平区域去,将撒儿都鲁完全攻克。

    他在大明学习多年,知道大明的那些战术谋略。

    他也猜出了一种可能:黄昏有可能是利用顺平作为诱饵,来逼迫自己和他打决战。

    但是……

    一旦瓦剌大军拿下顺平,有撒儿都鲁的钢铁城池防御群,黄昏的神机营也只有徒呼奈何,所以马哈木真的很动心。

    只不过一旦进入城市防御群,就意味着瓦剌大军要放弃游击。

    这很犹豫。

    瓦剌兵力不如大明,如果真的放弃游击,倚靠城市群的防御线,有没有可能改变漠北的局势:答案是肯定有可能的。

    见父亲还在犹豫,脱欢道:“不如去试探一下?”

    撒儿都鲁的诱惑,脱欢无法抵挡。

    马哈木道:“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反正现在已经进入雨季,大明的骑军和神机营的威力都要大打折扣,而我草原雄师习惯了在雨中奔波,影响不大。”

    但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脱欢道:“其实还是早做定夺,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有些战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了。”

    马哈木嗯了声,“不过不能大意,也许我们以为的战机,可能也是黄昏在等待的战机。”

    战场就是这样。

    就看谁棋高一着。

    又道:“其实我有点怀疑,在我们老家那边扫荡的大明北伐大军只有部分兵力,毕竟咱们得到的线报不可能精准到万无一失。”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线报并不准确。

    如果黄昏要可以隐瞒在鄂毕河流域的兵力数量,有很多种办法——毕竟十几万人,斥候不可能一一去数,而黄昏利用空虚的军帐、战马,扩大的营地和多余的锅灶,来营造一个十几万人的兵力,甚至可以营造更多。

    中原王朝这样的操作手段,在历史上并不罕见。

    脱欢也醒悟过来,“确实,有可能黄昏已经派人悄悄潜伏在安加拉河流域附近,甚至也可能派出了大军去驰援延平和顺平。”

    马哈木嗯了声,“咱们距离顺平和延平多远?”

    脱欢道:“在两者之间,约莫两三百里。”

    马哈木刚想说什么,却见帐门掀开,一位负责谍报工作的千夫长兴冲冲进来,道:“刚接到关外传来的消息,应天那边朝野沸腾,说大明陛下发了旨意到北伐大军中去,要换帅,用太孙朱瞻基替代黄昏!”

    马哈木怔住,旋即大喜过望,站了起来,“真的?”

    千夫长笑道:“千真万确!”

    马哈木喜上眉梢,“如果是真的,那么之前就是我们想多了,黄昏真的只是想切断我们的后路,然后再对游荡在鞑靼区域的我军进行合围!”

    愚蠢!

    蠢不可及。

    只要我拿下了顺平和延平,你那点兵力就算形成了合围又能怎样?

    真以为我瓦剌倾国之力才六万人?

    错了!

    十万!

    十万人的兵力占据了钢铁城池,你大明没有三十万,就别想对我形成合围!

    看来朱棣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紧急换帅。

    也就是说……

    黄昏的北伐大军,确确实实还在鄂毕河流域,没有派兵过来驰援延平和顺平,那么这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赶在换帅之前的时间空挡,拿下顺平和延平!

    估摸了一下时间。

    换帅的消息是大事,那么换帅的旨意和谍报的传递,时间应该是相当的。

    但鄂毕河比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更远。

    也就是说,此刻北伐大军还是黄昏为帅,朱瞻基没能掌权,那么他就无法改变黄昏的策略,这就是时间带来的战机。

    马哈木不再犹豫,挥手,“传我命令,全军出击!”

    目标:撒儿都鲁!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放弃撒儿都鲁

    漠北顽疾,对于正史大明,强如朱棣也只能打残而不能彻底解决,是有道理的,其实转念想一下,如果没打残漠北,貌似也没女真啥事。

    漠北这片大地广泛。

    人烟稀少。

    所以黄昏选择在漠北藏起了呼兰巴特为首的蚍蜉义从,至今无人发觉,桑脱组织的蚍蜉义从,也在这片草原上。

    黄昏带着三万神机营藏在安加拉河流域。

    马哈木横空杀出直奔撒儿都鲁之前,大明也找不到他。

    这片土地确实广阔。

    这不能怪彼此双方的斥候,斥候虽然人数不少,可相对于这片土地而言,实在是太过微渺,何况黄昏有鞑靼牧民的掩护,而马哈木大军本来就是草原上,也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遇到斥候,可以假扮成鞑靼牧民,将斥候引入圈套击杀。

    当然,马哈木的行踪其实也可以追踪的,只要将斥候撒出去的网做一个整图案出来,哪一片区域的斥候消失得最多,那么马哈木既极有可能在那片区域。

    不过黄昏没有这么做。

    因为他也要藏匿踪迹。

    马哈木大军直奔撒儿都鲁之后,整个漠北的战事终于真正进入主题。

    撒儿都鲁本就是孤城。

    竹节、镇北、归南、顺中四城落入了把秃孛罗手中,在得到马哈木要来全军出击撒儿都鲁后,把秃孛罗很是爽快的撤了合围,然后在这四城驻兵。

    全歼撒儿都鲁的明朝守军?

    意义不大。

    只有区区几千人,而且还不是大明的精锐,是留守的士卒,其中还有部分鞑靼人,全歼了的话,对大局影响不大,关键是强攻全歼,把秃孛罗没有这个把握。

    己方的战损将是无法承受的。

    所以他选择入驻竹节、归南、镇北和顺中四城,形成战略布局,同时看撒儿都鲁的大明守军是否会撤往延平、长平方向。

    这是故意放开口子。

    如果撒儿都鲁的明军要撤,把秃孛罗也会选择追击——能取得战果最好,追击不上也不影响大局,如果撒儿都鲁的明君不撤,那最好。

    等马哈木到了,再疯狂的攻城——这里面也有猫腻。

    把秃孛罗的一万多人,是他自己的嫡系。

    他可不敢把这些人打光了,要不然他以后还倚靠什么来争取利益。

    瓦剌想拿撒儿都鲁。

    但是不想付出太大的代价,而且也想在撒儿都鲁明军撤退时追击,所以没有切断撒儿都鲁的消息,因此黄观、李远等人在最快的时间内得知马哈木和他的大军出现了。

    六万!

    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期。

    本来以为瓦剌只有六七万人,把秃孛罗两万,太平两万,马哈木就只有两万,谁曾想到,马哈木竟然有六万人!

    六万,加上把秃孛罗的一万多人。

    这就七万多人。

    撒儿都鲁虽然是一座重镇,不过如今只有几千人守城,现在又是雨季,火铳和火炮的威力大打折扣,很可能守不住。

    虽然李远给火炮做了防雨的棚子,但潮湿空气却会让弹药受潮。

    布政司衙门,气氛凝重。

    李远、黄观和失捏干三人默默的坐着喝茶。

    局势不容乐观。

    许久,李远才道:“马哈木距离撒儿都鲁还有一百多里地,如果我们要撤的话,今天必须行动,要不然明天就想走走不了。”

    失捏干嗯了声,“我倾向于撤退了。”

    虽然不想撤,但局势如此,留下来的意义不大,还不如保存有生力量,等待北伐大军的精锐赶过来后,再从长平那边杀回来。

    两人看向黄观。

    黄观想了想,问道:“只有马哈木的消息?没有北伐军的消息?”

    这有点不对劲。

    如果马哈木出现了,侄儿的北伐大军精锐也该出现了。

    黄观绝对不相信侄儿会无能到带着十五万的北伐雄师在鄂毕河流域去扫荡空气,肯定是分兵过来了的,按说马哈木已经出现,只要侄儿从安加拉河流域过来,马哈木就再也无法打游击。

    李远摇头,“没有消息,可能真的在鄂毕河流域?”

    有点哭笑不得。

    黄昏这人做什么事都很厉害,唯独打仗这件事——看样子是真的无能,真不明白,陛下为什么会重用黄昏作为北伐主帅。

    如果是徐辉祖、或者狗儿,或者沐晟,哪怕是火真也行。

    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困局。

    失捏干颇为疑惑,“北伐军中的雄霸是个将才,他难道没有分析出形势么,按说作为副帅,他的话应该会有一些分量,黄昏应该会听才是。”

    李远苦笑,“别做梦了,就是太孙殿下在黄昏那也不好使。”

    失捏干一想也是。

    这个天下能压住黄昏一头的,大概就只剩下朱棣了。

    沉默了一阵的黄观忽然轻声道:“我不认为黄昏没有动作,他不出现,也许是觉得时机没到,毕竟马哈木有六万人,如果黄昏带领精锐大军出现,这个时候马哈木还是可以继续选择突围,利用广阔的战略空间打游击,我认为黄昏是在等一个机会,等马哈木彻底放弃游击的机会。”

    读书人,打仗指挥能力不行,但纸上谈兵很行。

    继续道:“所以我认为,黄昏的想法肯定是让马哈木的得到顺平的城市防御群,如果马哈木进驻了城池,再形成合围姿态,马哈木就彻底没了打游击的机会了。”

    城池是防御的最佳堡垒,但也是束缚马哈木打游击的龟壳。

    李远一想也是,旋即有些愤怒,“所以为了这个战略目的,黄昏要眼睁睁看着我们这数千儿郎死在撒儿都鲁?”

    黄观摇头,“不,我想黄昏的意思就是让咱们撤退!”

    撤了。

    留一座空城给马哈木。

    然后瓦剌大军进入顺平和延平,然后黄昏从安加拉河流域包抄过来,北伐大军从鄂毕河流域调转兵锋围堵,长平那边尽起所有兵力围堵,如果独石关那边的守兵全部出击,重新拿回延平,如此一来,马哈木就真的没有退路了。

    环环相扣!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让马哈木进入撒儿都鲁的城市群,之前做的所有事情,都是让马哈木相信,撒儿都鲁可以成为他固守的天险。

    最终目的:让马哈木放弃草原铁骑的游击优势,改为攻守城池的阵地战。

    而这……

    大明最擅长!

    想到这,黄观斩钉截铁,“撤退,立即撤退,绕过竹节,去往长平,等马哈木进入撒儿都鲁之后,等黄昏的大军出现之后,咱们再从长平杀回来!”

    听到黄观这么分析之后,李远还能说什么。

    只能选择同意。

    因为没有更多选择。

    失捏干更是如此。

    于是李远和黄观、失捏干商量之后,三人最终决定还是撤。

    延平快要失守,所以撤往延平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撤向东边,绕过竹节城,去往长平布政司,和长平都司的柳升合兵之后再看情况行动。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大势不好!

    撒儿都鲁早在之前就撤走了相关文吏和百姓,是以这一次撤退很是爽快,大军直接开拔就是,不过在出发之前,李远和黄观又做了件事。

    因为撤退,可能会被追击。

    所以本可以带走的火炮,全数破坏,用不得的弹药也全部**,所有的粮草,除了供大军所用,剩下的也都毁了。

    只留一座空城。

    于是乎,永乐十四年的盛夏,顺平失守。

    黄观和李远等人撤出撒儿都鲁后,因为有水泥官道,其实行军很快,不过也正因为有水泥官道,把秃孛罗的追击也很快。

    失捏干殿后。

    在折损了近千人后,绕过了竹节城,奔往长平。

    第二日,马哈木带着六万大军入驻撒儿都鲁,看着眼前这座钢铁城池,马哈木仰天大笑不止,有了这座城池,再有近十万的精锐儿郎,大明拿头来打啊?

    只要大明打不下撒儿都鲁,那么瓦剌可以逐步蚕食,并且稳固势力发展力量,然后衔接瓦剌和兀良哈,重现蒙古铁骑的荣耀。

    几天之后,守了个把月的延平也被太平攻下,延平那边大撤退,退往独石关方向打造防线,太平和暖答失没有追击。

    占据延平开始布防,并向周边牧民大肆征兵和粮草。

    在经历了一场匪夷所思的行军布阵和几场小规模战事后,永乐十四年的北伐出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画面:

    大明占据了瓦剌。

    瓦剌占据了鞑靼。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局势对大明不利。

    因为再有几个月就要入冬,到时候大明在瓦剌的北伐大军不得不撤回关内,而那个时候,鞑靼区域的瓦剌可以借助水泥官道,重新掌控瓦剌区域。

    也就是说……

    北伐北伐,反而丢掉了鞑靼区域。

    搞不好接下来的兀良哈区域也要脱离掌控,这也还行,大不了再打回来就行,可问题是现在马哈木占据了顺平和延平的城市群,尤其撒儿都鲁的城市群,是连火炮都炸不出缺口的钢铁城池,大明现在拿什么去打撒儿都鲁?

    一时间,大明关内的朝野之间,对黄昏是骂声一片。

    弹劾他的折子可以在乾清殿堆成一座小山。

    太子朱高炽压力无比巨大。

    别说他,就是朱棣压力也一样,尤其是换帅的圣旨到了瓦剌那边后,太孙朱瞻基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竟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这一出把大明的臣子气得够呛。

    大家就不明白了,这么好的机会,太孙为什么不敢要,难道黄昏在北伐军中的势力已经强大到了这个地步,连太孙都不敢冒犯他了?

    然而就在马哈木进驻撒儿都鲁的第二天,抗拒圣旨没有换帅的北伐军开始调转兵锋,从鄂毕河流域横穿草原,笔直的向东行军。

    显然是终于反应过来,要去征讨在撒儿都鲁的瓦剌主力。

    不过等他们赶到撒儿都鲁,马哈木早就布置好了防御阵型,借助钢铁城池,又在雨季的末梢,大明几乎不可能重新拿回撒儿都鲁城市群。

    也就是说,北伐军要进攻撒儿都鲁,得等雨季结束。

    不过雨季结束后,也快入秋了。

    到时候动不动就下场秋雨,神机营的威力又要大打折扣。

    形势是这么个形势。

    大明北伐大军还是闷着头东进,直奔撒儿都鲁。

    而在应天……

    反应剧烈。

    已经有“爱国人士”到黄府外撒狗粪,不过被赛哈智带着锦衣卫一通暴打,然后揪到陛下那里,朱棣对此无可奈何。

    你不能说这些臣子错了。

    因为目前北伐上,黄昏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真和卖国没有差别。

    朱棣没有处罚那些人。

    但是也没有彻底放弃黄昏,毕竟朱棣不相信黄昏真的会无能到这个地步:因为他想到了一件事,太孙朱瞻基为何会抗旨?

    显然北伐军那边的形势并不是表面这么简单。

    要不然孙儿朱瞻基不会如此反常。

    也可能是太孙判断,目前的局势都在黄昏的运筹帷幄之中,也许放弃撒儿都鲁和延平,都是黄昏这一次北伐的战略目的。

    所以朱棣多了个心眼。

    他没有处罚去黄府闹事的臣子,但也没有放纵,罚薪了事。

    同时,让赛哈智派出大量锦衣卫保护黄府。

    既是保护,也是监视。

    因为徐皇后恢复的不错,太子不再监国,而是在朱棣的授意下,火速赶往顺天主持大局,朱棣重新坐镇应天乾清殿主持政事。

    同时,朱棣秘旨陕甘一带的朱高煦和靳荣,随时备战。

    并旨意到奴儿干,让亦失哈做好准备。

    而在庆州那边的张辅,也接到圣旨,迅速聚拢战斗人员,准备汇同亦失哈的兵力对鞑靼区域展开反攻,如果需要,可以在延平周边区域设立防线,谨防瓦剌破开独石关南下。

    太子北上的当天,朱棣在乾清殿开了个小朝会。

    人员众多。

    六部尚书侍郎,五军都督府在京高官,以及出征中南半岛后得胜归来的徐辉祖都出席这次小朝会——狗儿和沐晟还在中南半岛掌控局势。

    小朝会上一片热闹。

    几乎所有官员都在弹劾黄昏无能误国,还忽悠太孙殿下抗旨,着实应该重罚——这和私怨无关,黄昏这一次的北伐,在众多臣工眼里,真的是罪该万死。

    唯独一人沉默不语,徐辉祖。

    朱棣看着吵闹成一团的众位臣工,沉默了一阵,才道:“其实朕已经接到姚少师的章折,他和大家不一样,他认为北伐才刚刚开始,而且他认为,瓦剌必亡。”

    姚广孝?!

    乾清殿里一下子就安静了起来。

    不过旋即又沸腾起来。

    一位读书人出声的侍郎破口大骂,读书人,气氛得连矜持都不要了,“他姚广孝一个和尚知道个屁,局势都如此恶劣了,好不容易经营了多年的鞑靼区域被马哈木掌控,我大明要想再打回撒儿都鲁,面对钢铁城池和十万瓦剌大军,没个三十万的大军就别想了,就算能打下来,也会有数万儿郎场面关外,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黄昏无能误国!”

    说到激愤处,这位侍郎索性一屁股坐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妖臣误国,妖臣误国啊!”

    朱棣无语。

    但也有些感动,这样的臣子至少是爱国的。

    起身,走出书桌前将那位臣子拉起来,“爱卿莫急,形势虽然不好,但也不是不能挽回的,别忘了,我们在中南半岛那边,其实还可以抽调一二十万人北上,如果再征召中南半岛的青壮组建军队,至少能凑出五十万人,国库的钱财也可以支撑起这个军队体量,所以不用太过焦急,只要咱们这一次解决了马哈木,大明的关外将一劳永逸。”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大国重器!

    说起来轻松。

    众臣工都在心里暗暗腹诽,现在瓦剌占据了顺平和延平城市群,其中顺平是用钢筋水泥打造出来的钢铁堡垒,是连火炮都轰不开缺口的城池,再想从瓦剌手中拿回来,谈何容易。

    一片大好局势,被黄昏祸祸完了。

    别看朱棣说的轻松,其实他心里一点也不轻松。

    姚广孝根本没说过那番话。

    不过是他稳人心的说辞而已。

    到了现在这个情况,朱棣也感觉到了:自己高看了黄昏。

    这小子……真就是个军事庸才!

    关外的大好形势已经被他毁于一旦——朱棣也不知道,黄昏到底是什么人格魅力,能让自己的孙儿朱瞻基抗旨。

    局势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还是商讨如何收服延平和顺平。

    正思索间,康宁匆匆进来,“陛下,军器院军器令洪继来求见,说有关关外的战事要亲自向您启奏,见吗?”

    这个时候,你个军器令来凑什么热闹。

    洪继来原本是军器同知,后来军器令外调地方担任布政司使,洪继来补缺,再后来本来他也要去中南半岛担任布政司使,不过他不接受。

    一句术业有专攻,就把朱棣的旨意给说服了回去。

    朱棣一想也是。

    洪继来这样的火器人才,就应该继续呆在军器院。

    朱棣听说洪继来求见,本想说不见,都什么时候了,朕这时候哪有心情听你说那些火器研发改进的细节,更没心情去理睬你要钱要人的要求——军器院那边从来就不缺人和钱。

    这是黄昏说的——火器是大势所趋。

    军器院那边务必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这是大国重工的立身基本,是国家发展百年大计的保障,朱棣也认为有道理。

    只是转念一想,洪继来这个时候求见……怕没这么简单。

    洪继来不知道关外发生了什么事么?

    肯定知道。

    今天小朝会要讨论的事情他也清楚,为何一个军器令要跑过来说关外战事,只怕洪继来那边是有什么好消息?

    挥手,让他进来罢。

    片刻后洪继来进来,行礼之后看了一眼乌云密布的群臣,又看了看那位涕泪俱下的侍郎,哂笑一声,“诸位都是我大明王朝的国之栋梁,是天下数一数二的人才高官,怎的这点波澜就让诸位愁眉不展了,这要是传到番邦去,岂不徒然让人笑话?!”

    众臣工:“……”

    你狗日的站到说话腰不疼。

    你知道现在局势有多严峻?

    关外牺牲那么多大明儿郎打下来的大好局面,已经被黄昏挥霍一空,关键是一旦瓦剌成长起来,没准就是下一个元朝。

    你一个搞火器的粗人懂个锤子。

    要不是军器监改制,你洪继来今天也配站在这里?

    当然,后面这句话只有个别人有这个想法。

    能道六部尚书和侍郎这个位置的读书人,德行都不会太差,一直沉默的徐辉祖也不会看不起洪继来,倒是那位涕泪俱下的侍郎,很是虚心的说了句洪令说的是。

    朱棣讶然。

    被洪继来怼了一通,这位叫张澜的侍郎竟然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很是谦虚的接受批评,这心性倒是相当不错。

    可以重用。

    洪继来也没想到张澜会如此谦逊,有些不好意思,歉意的对张澜笑了笑,然后对朱棣作揖,“请陛下移驾军器院城外的火炮场,也请诸位尚书、侍郎一起。”

    朱棣讶然,咳嗽一声,“洪爱卿,现在关外形势岌岌可危,朕没心思去军器院那边,有什么事你就直说罢。”

    洪继来笑道:“陛下,是黄帅的意思,他在北伐前从应天出发时,叮嘱给微臣,如果关外局势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最差的状况就是顺平和延平落入瓦剌手中后,就让微臣请陛下去军器院那边。”

    黄帅就是黄昏。

    众人皆愕然,尤其那位侍郎,“黄昏他早就料到顺平和延平会失守?”

    洪继来摇头,“这个……下官就不知道了。”

    军器令,四品。

    比六部侍郎低。

    朱棣若有所思,“遮莫当下的局势,是黄昏故意的?”

    可说不通。

    如果说黄昏故意营造这个局势,那么他就得有确保用最轻微的代价就能夺回顺平和延平的策略,可这明显不可能。

    现在瓦剌十万大军占据着这两片城市,大明要想重新拿回来,没个几万人的战损想都不要想。

    如果自己想杀黄昏,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

    洪继来笑道:“这个微臣就不知道了,反正黄帅是这么说的,如果顺平和延平失守,就让微臣去军器院火炮场,之后由徐辉祖北上去支援。”

    朱棣若有所思。

    黄昏想让自己去军器院的火炮场看什么?

    火炮炸不开顺平城池。

    这是实验过的——别说撒儿都鲁了,就是镇北和归南两座重镇的城池,火炮也炸不开,撒儿都鲁的城墙更厚。

    撒儿都鲁城市群用的钢筋水泥,几乎耗尽了北方的铜铁开采出来的量度。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朱棣决定去看看黄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过在此之前,他问道:“洪爱卿,军器院那边现在对铜铁矿的大量需求,工部那边能够满足你们的用度么。”

    洪继来看了一眼工部尚书,笑道:“不是工部无法满足,是咱们现在需求太大,到处都要用钢铁铜,好在有中南半岛的补充,所以暂时能够用,目前又有两万字火铳备用,如果有人北上,可以带到北伐军中,备用或者换代。”

    朱棣颔首,心情极好。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有了中南半岛的铜铁资源后,再加上这两万字火铳,大明的神机营数量已经差不多到了十万!

    这是一个何其恐怖的数字——十万神机营!

    打谁不是打?

    甚至可以说你们一起上我赶时间了。

    于是挥手,“走罢,诸位爱卿随我一道去军器院,看看咱们这位‘罪魁祸首’到底要给我们什么惊喜看看。”

    朱棣和诸位臣工出城。

    然后,在军器院的火炮场,他们看到了这辈子最为壮观的一幕。

    一件大国重器。

    这一日应天城郊,地动山摇!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史上最强阳谋!

    徐辉祖北上了。

    虽然朱棣对徐辉祖还是心有芥蒂,但该用还是得用,而且这些年你也确实挑不出这个大舅子的毛病,关键是他也有能力。

    和徐辉祖一起北上的,还有从中南半岛调回来的郑亨。

    他俩要按照黄昏的计划,组一个军团去撒儿都鲁,所以徐辉祖要先准备好众多事宜,然后将后勤交给郑亨,他则率领大军出关。

    姚广孝也从中南半岛回来了。

    刘宁然和于谦两个人在中南半岛那边都可以独当一面。

    可以不夸张的说,这俩人现在是中南半岛的无冕之王。

    摩诃黛维和黎利这些被扶持起来的王,面对刘宁然和于谦都倍感压力——当然,这两人为人处世相当老道,也很给摩诃黛维和黎利面子。

    所以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

    古往今来,说权道势,最后终究还是要落到一个利益上去,大家彼此合作,都能享受荣华富贵,这是最好。

    所以中南半岛那边形势一片大好。

    大明疯狂的开采中南半岛的矿产资源,同时推广宝钞,也给中南半岛带去大量生活物资,并且广修水泥官道,增设学堂,并允许中南半岛的人科举、入仕。

    中南半岛的生活水平肉眼可见的好起来。

    百姓其乐融融。

    是以也没多少人在意大明在中南半岛的资源掠夺。

    也许有一些人发现了。

    但人微言轻。

    所以中南半岛的状况,双方都万分满意,只要大明这边不出什么岔子,百年之后,中南半岛必将彻底被文化同化。

    然后,中国就可以骄傲的说出中南半岛自古以来都是我神州领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迈的姚广孝放心的回了应天。

    朱棣作为天子,竟然出城十里相迎。

    黑衣宰相姚广孝,终究还是大明那个老和尚——也是他应得的殊荣,没有他姚广孝,刘宁然和于谦不可能如此之快的成长起来,中南半岛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形势。

    君臣同车回应天。

    姚广孝捻着佛珠,听朱棣说了关外的形势后,倒三角眼裂开一道缝,笑了,“看来黄昏确实无将才,但有帅才。”

    朱棣笑道:“是的,在没看到火炮场的那个国之重器之前,估计满堂文武,嗯不对,估计是整个天下除了太孙和雄霸,都误会他了,都以为他是无能才丢掉的顺平和延平。”

    姚广孝道:“确实,谁曾想他是故意放弃的顺平和延平,也不得不承认,顺平的李远配合得极好,没让人看出破绽。”

    朱棣叹道:“这小子……魄力真大!”

    敢用整个鞑靼区域作为棋子来形成诱饵,放弃了两座布政司,死伤数千人,就为达到一个战略目的,这魄力,朱棣自认他都要思考斟酌。

    在跟随洪继来去军器监看到那件大国重器后,朱棣终于明白了黄昏的意图。

    故意让瓦剌马哈木留在鞑靼区域。

    只有一个目的:让马哈木放弃草原铁骑最擅长的游击战,改为大明最擅长的阵地战,而且争取更多的时间对瓦剌主力形成合围。

    毫不夸张的说,黄昏这一次下的大局,放在历朝历代都是首屈一指的。

    黄昏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那件大国重器。

    有了它,拿回顺平和延平就简单了许多。

    而这件事的首功虽然是黄昏,但朱棣认为最大的功臣,却是军器院——军器院耗尽无数心血研发出这件大国重器,增强的不仅是大明神机营的战力,而是改变了大明雄师在世界军事上的地位。

    这个东西量产出来投放到战场上,配合神机营的火铳骑军步兵,将是无敌的。

    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

    都是不可阻挡的。

    姚广孝呵呵一笑,“陛下有没有想过,军器院研发出这件大国重器,也可能就是黄昏的手笔,毕竟黄昏脑子里装了太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

    妖臣黄昏真不是说说而已。

    朱棣愣住。

    旋即哈哈大笑,冒出了一句衷心的话,“其实当年第一次见这小子,虽然他及时洗白神棍身份,但朕恼恨他欺骗妙锦,当时真的差一点就一把火把他烧了。”

    姚广孝低宣佛号:“陛下慈悲。”

    这就很讽刺了。

    朱棣什么时候慈悲过?

    不过朱棣却很享受,有一说一,他真的觉得自己这些年很慈悲了,靖难之后杀的人也不多——他觉得不多而已。

    此时,被夷族的方孝孺有话要说。

    ……

    ……

    撒儿都鲁。

    马哈木、脱欢、把秃孛罗、亦剌思四人站在城墙上,望着眼前的草原,看着那水泥官道通向远方,都是一脸兴奋。

    这是大明用钢铁用水泥修筑起来的堡垒。

    有一说一,如果不是李远撤退,瓦剌大军要拿下这座堡垒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现在这座堡垒在自己手上。

    镇北、归南、竹节、顺中四城驻守兵力拱卫,大明想要拿回撒儿都鲁,难以登天。

    而瓦剌大军却可以以此为据点,不断发展实力。

    因为有水泥官道!

    瓦剌的骑军将会更加快速的游走在鞑靼的整片草原之上。

    到了冬天,大明北伐大军不得不退回关内。

    到时候瓦剌就可以趁机收服瓦剌区域,再大肆征兵,等明年开春之后,以延平为据点,攻破独石关去关外抢劫,如果可以,打到顺天也不是没有机会。

    把秃孛罗笑道:“都说大明的妖臣黄昏辅佐朱棣一手打造出了永乐盛世,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黄昏在军事上的无能,葬送了大明在北方的最好局面,如今我等占据了瓦剌和鞑靼,将来再拿下兀良哈,大明将再无法在关外重现昔日辉煌。”

    脱欢点头,“不过当下还是有点麻烦,大明的北伐主力在向这边行军了。”

    马哈木沉默了一阵,“无妨。”

    城池可守。

    如此强大的钢铁堡垒,火炮都无法轰开——在拿下撒儿都鲁后,马哈木利用城内几尊没来得及被破坏的火炮试验了。

    撒儿都鲁城池的强大,超过了他的想象。

    而就是这强大的城池给了马哈木信心,让他选择了放弃草原儿郎最擅长的野外游击、骑战,选择了以撒儿都鲁为基础进行城池攻防战。

    这段时日,他整日里训练瓦剌大军,就是要增强攻守城墙的能力。

    这一点,马哈木能够胜任。

    他早些年就在大明学习过相关方面的知识。

    大明那边说的没错。

    马哈木是草原上对大明威胁最大的人——远远超过了阿露台。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决战前夕

    雄霸率领三万吴哥大军抵达延平,面对太平和暖答失倚靠延平城市群建立的防线,雄霸没有急于出击,而是摆开阵型,等待战机。

    奴儿干亦失哈在确定女真人那边没有异动后,留下足够的驻防兵力后,派出五千人抵达长平都司,在长平都司都指挥使柳升,长平布政司暂代布政使工作的谢客和刘絮的配合下,长平布政司艰难的组建了一支五千人队伍。

    其中大部分人连制式盔甲都没有。

    不过战马和弯刀不缺。

    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战马和刀。

    这一万多人直奔竹节城。

    在马哈木进驻撒儿都鲁之后,黄昏终于从安加拉河流域靠近顺平的区域现身,大摇大摆的率领三万神机营直奔镇北城方向。

    同时,当地部落组建起来的三千骑军,蚂蚁一般游曳在相关区域。

    就在与此同时,朱瞻基率领数万兵力,放弃了鄂毕河流域的瓦剌疆域,开始大规模快速行军,对顺平和延平两个方向形成支援,也是对这两个地方形成合围姿态。

    局势已定!

    随着马哈木占据顺平和延平,以撒儿都鲁作为核心区域,放弃了游击和骑战后,大明终于逮到了这难得的机会,形成了合围姿态。

    这基本上就是决战了。

    当朱瞻基的七万人和黄昏、雄霸形成犄角阵型后,瓦剌已经没有撤退可言。

    唯有一战。

    当然,这是一场绵长而盛大的战役,绝对不会三五日就打完,毕竟彼此双方加在一起的兵力,已经接近三十万。

    这是正儿八经的三十万。

    不是历史上那些号称三十万实际只有五万的那种三十万。

    双方都已经各自落位。

    看起来,顺平和延平再次变成了孤岛。

    不过上一次是被瓦剌围成孤岛。

    这一次是大明。

    风水轮流转。

    和大明一样,瓦剌大军也丝毫不担心会被围而不打导致全军覆没——在马哈木占据这两座布政司后,就迅速派出大量骑军,将周边区域的粮草征收殆尽。

    也征用了诸多民夫。

    所以这一次的北伐,其实最苦的是鞑靼的百姓,其次是瓦剌的百姓。

    瓦剌百姓被大明北伐大军犁了一遍。

    鞑靼百姓则是被瓦剌大军犁了一遍。

    其次,就算大明围而不打,想要困死瓦剌,马哈木也不急,熬几个月就下雪了,一旦下雪,大明的骑军和神机营更没战力。

    他就可以出击。

    就算出击也打不赢,他还可以率领大军突围。

    所以马哈木一点也不急。

    他等着大明来硬碰硬。

    你们自己修建的钢铁城墙有多强硬,现在是你们自己来享受这份“辛苦”的时候了,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你火铳攻城厉害,还是我的弓弩居高临下一轮轮的齐射更厉害。

    弓弩居高临下,基本上可以弥补和火铳的射程差距。

    ……

    ……

    朱瞻基抗旨不遵,不愿意换帅。

    这一动作在应天朝堂激荡起了万层浪,别说朝中那些支持朱高煦的人没想到朱瞻基会放弃和这个好机会,就是太子党的人也觉得万分诧异。

    跌足叹气,说太孙怎的如此仁厚。

    当然,其实真想说的是太孙愚钝。

    只不过……

    得给咱们的太子和天子面子,你这么骂太孙,太子和天子的面子往哪里摆,而且看这架势太孙迟早是要登基的,你现在骂了他,将来他记仇怎么办。

    人前不敢骂,但私下里骂起来就狠了,这其中又以三杨为首,私下里聚会时,把这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太孙骂了个狗血淋头。

    太孙短见!

    就算黄昏有再大的人格魅力,就算他在关外的布局万般精妙,最后达成了效果,可这终究只是一疆一域的得失。

    何况黄昏已经布局完成,太孙这个时候去当主帅,基本上就是捡落地桃子。

    何乐不为。

    更何况,一旦你捡了这个落地桃子,太孙在军中的威望将会一步登天,得到无数武将的支持——朝中又有文臣支持你父亲。

    有文有武之后,汉王殿下还拿头来和你家父子竞争啊!

    这不是一疆一域的得失了。

    是整个天下的得失。

    愚钝。

    实在是愚钝!

    可惜事已至此,谁也没办法,而随着姚广孝返朝,在一次大朝会上分析了关外局势后,指出了黄昏这一系“无能”布局背后的深意:以延平和顺平为饵,让马哈木放弃游击和骑战来攻城阵地战,其实是一劳永逸将瓦剌一网打尽的妙计。

    朝内外也不怎么好意思再弹劾黄昏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

    毕竟现在马哈木占据着撒儿都鲁城市群,大明要重新夺回,需要牺牲无数将士。

    然而这些弹劾声音很快消失。

    尤其是六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基本上没有声音——因为这些部门的大佬陪着朱棣去了一趟军器院的火炮场,他们知道黄昏这么布局的底气所在。

    正因为有这份底气,哪怕是五军都督府那群自诩用兵如神历来看不起那群酸溜溜读书人的将军们,在推演多次之后,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认知。

    如果不是这份底气,黄昏在关外的布局,可以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昏庸的兵道。

    但是有了这份底气,黄昏在关外的布局,可以被认为是古往今来最精妙的兵道。

    应天城这边没了内斗。

    朱棣也放下心来,于是下旨意,让兵部、五军都督府、工部、户部、顺天行部,在已经抵达顺天的太子的指挥下,全力配合徐辉祖的北上出关。

    真正的决战,就在徐辉祖抵达撒儿都鲁城市群周边疆域后开始。

    而这之前,黄昏不会动。

    这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也就是说,决战会在中秋左右——这个时间大明和瓦剌都能接受,瓦剌已经征用到了足够他们支撑到开春的粮草。

    而大明大军因为有官道,有强大的后勤保证,也不担心这两个月的时间。

    当然,大战不会有。

    不代表就没有小战。

    大明还是要意思着在小范围内进攻一下城池的,若是能提前一些比如镇北、归南、竹节、顺中中的一两座城池那是极好的,或者提前收复延平,亦是相当不错的局势。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细节决定成败

    然而没等大明攻城,瓦剌先动了。

    黄昏抵达撒儿都鲁城市群外布下阵型后没几天功夫,连绵细雨了几天,然后马哈木一看,哟,下雨了,那你神机营的弹药应该回潮了。

    而且还在飘小雨,那么你的燧发能击燃弹药么?

    马哈木派了两千骑军出城。

    黄昏在中军大营里,正在阿如温查斯的侍候下看书——临阵磨枪不快也亮,从出征到现在,黄昏看的兵书也不少了。

    然后瓦剌这两千骑军的突袭让黄昏摔了兵书。

    有个锤子用!

    这玩意还真他妈得讲天赋。

    黄昏阵中有三万神机营,大部分都是骑军,当然不惧怕瓦剌的这两千人,何况瓦剌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想打,就是过来试探试探火铳的击发成功率。

    所以在一轮冲锋骑射试探结束后,两千瓦剌骑军只留下了三五十具尸首,就大摇大摆的走了,而大明这边,竟然折损了七八十人!

    算是输了。

    也便罢了。

    毕竟你瓦剌两千骑军撤退,老子在后面撕咬住的话,你这两千人得全军覆没。

    然后……

    黄昏就摔了兵书。

    实践出真理啊。

    雨天,火铳成功率低就不说了,下了几天细雨,草原上到处都是泥泞一片,他让一位指挥使率领五千骑军去追。

    那位指挥使高兴啊。

    五千追两千,这不是唾手可得的战功么。

    然而事实大跌眼镜。

    五千骑军追逐敌军两千,结果是越追越远不说,己方骑军各种打滑,摔倒的不在少数,又摔伤几十人,也就是阵型拉得比较开,否则这几十人搞不好都会被战马践踏成肉泥。

    也万幸瓦剌的两千骑军没有反追过来。

    要不然战损更大。

    当日收兵之后,黄昏就把所有中高层将领,包括百夫长全部召集到中军大帐,把具体情况详细说了一遍,然后道:“在雨天,火铳的威力会大打折扣,这个我们已经意料到了,而且也做好了准备的,只等应天那边带过来,但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火铳,而在于接下来的战事中,如果再遇上雨天作战,我们的骑军追不上瓦剌的骑军,那么所有计划都是搞空事。”

    黄昏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大明的骑军在雨天会打滑,瓦剌骑军不会。

    那位帅军出击的指挥使一脸郁闷,“草太滑了。”

    黄昏点头,“我知道草太滑了,但为何瓦剌的战马不会滑,这里面的原因我们必须弄明白,要不然以后一旦下雨,瓦剌就来骚扰我们,没完没了,何况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入冬下雪后,咱们也可以继续在草原作战。”

    有水泥官道,最大的后勤问题解决了。

    谁说现在入冬大明就得撤回关内?

    没有的事。

    神机营的将领,无一例外全是关内汉人,听到黄昏这么一说,大家都有些懵逼,实在是搞不明白,同样都是战马,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见众人谁都说不出所以然来,黄昏也是急得不行。

    刚想开口催促。

    却听得一直在给自己侦查的阿如温查斯弱弱的说了句:“大官人,其实我知道原因。”

    这匹草原上的胭脂烈马,早在长平就被征服了。

    老实说,挺好。

    不像一般草原女子,有股羊膻味。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阿如温查斯的皮肤不是很好,饱经风霜显得有些粗糙,藏在衣服里的皮肤倒也还行,古铜色的滑腻感。

    但裸露在外的手脚肌肤就有些粗糙了。

    就连大腿内侧,皮肤也很生硬。

    应该是长期骑马的缘故。

    但也有优势,正因为长期骑马的缘故,双腿极其有力,若是让她骑在黄昏身上,不仅持久不累,关键是夹得很紧。

    有力嘛。

    这都是风月事,说远了。

    像阿如温查斯的身份,其实不适合在这种场面下发声,不过黄昏并不介意,别人花木兰不也是女子,没准咱家这女人是下一个花木兰呢。

    何况她本来就是草原出身。

    问道:“你说说看。”

    阿如温查斯看了一眼众多将领,发现大家都她都充满期翼,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子就轻视。

    内心略有高兴。

    这是当然的事情,也不看看她是谁的女人。

    别说她出身草原深谙草原的事情,哪怕此刻是唐赛儿、权氏在这里说几句话,这些将领也会做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姿态来。

    当然,觊觎是肯定不敢觊觎的。

    阿如温查斯不仅是黄昏的女人,还是吴笙游的女儿——吴笙游现在在草原的地位,一点也不比两位布政司使低。

    主要是吴笙游在鞑靼百姓那边有很高的威望。

    吴笙游甚至有权力将章折越过两座布政司,直接送递到应天乾清殿的权力——从这点就可以知道,朱棣对吴笙游也是信重有加。

    阿如温查斯轻声道:“其实我草原男儿所用战马的马蹄铁,和你们大明的有一点不一样,一般的马蹄铁是圆形内凹,而我们用的马蹄铁也是圆形,但内凹的槽中其实有一些小点。”

    黄昏拍腿站了起来,将阿如温查斯拉到怀里就是狠狠的一口印在脸上,大笑道:“我知道了!”

    卧槽。

    原来是这个原因。

    摩擦力。

    大明的骑军来到草原后,马铁蹄还是以前的马蹄铁,如果不下雨,摩擦力当然够了——这也能保持战马的速度。

    可一旦下雨,这个凹槽带来的摩擦力不够。

    需要小钉。

    只有这样,才能穿透光滑的草,让战马跑得稳——相对而言,就要牺牲一点速度。

    难怪。

    难怪这一次追击,明明瓦剌骑军跑得比平常慢,己方却始终追不上。

    下雨了,稳比快更重要。

    阿如温查斯满脸羞红的从黄昏怀里挣扎出来,她是豪放的草原儿女没错,但她也接受了他爹吴笙游的中原文化熏陶。

    还是有些矜持的。

    在场的其他将领暗暗无语,一边羡慕嫉妒恨黄昏的艳福——有一说一,阿如温查斯作为牧民却长在了南人的审美点上,很美。

    关键是那腰那臀那腿,都是练出来的。

    腰细而有力。

    腿长而直,且紧绷。

    臀么……

    自然是又圆润又挺翘。

    大家为何看得这么仔细——这段时间没打仗的时候,阿如温查斯其实很喜欢穿如今关内非常盛行的旗袍,所以大家都有机会一饱眼福。

    可惜,也就是看看而已,谁也不敢有想法。

    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在腹诽。

    黄帅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也在腹诽阿如温查斯。

    虽然当将领的碍于身份地位或者工作原因没听到过,但黄昏的亲兵听到过,然后传遍了军营——很多时候,无所事事的黄帅帐中总有风雨大作夹杂着惊涛拍岸声,还有女子如慕如诉的嘤嘤鸣啼。

    很大。

    很浪。

    很蚀骨入魂。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黄昏坐下,问道:“诸位,可有良策解决这个问题。”

    知道了原因,问题却不好解决。

    三万块马蹄铁,没点时间换不过来,关键是现在也没有这个时间给你去打造改良的马蹄铁——你要是敢大规模动战马,别人马哈木得到消息就敢全军出击吞掉你的三万神机营。

    等等……

    老子的战马是神机营用的。

    而且神机营就算没有战马,面对敌人大军全力出击,也可以利用火铳站在阵型,打一场漂亮的防守战役。

    根本无所畏惧。

    于是黄昏自问自答:“现在鞑靼区域的民心可用,我们迅速抽调人手打造新的马蹄铁,并请本地牧民帮忙,这样就有足够的人手和装备。如此将五千到一万数量的战马置换马蹄铁,也不影响我们的合围姿态,马哈木得到消息也不敢对咱们出兵,诸位以为如何?”

    自然是没有疑问的。

    麾下这三万神机营中没有靖难老将,也没有靖难老将的功勋之后,黄昏有绝对的声望和地位可以压住一切杂音。

    当初在瓦剌区域分兵去安加拉河流域时,就是故意如此选择的。

    没办法,黄昏在军中声望太差。

    而朱瞻基作为太孙,不管你是靖难老将还是功勋之后,他单单一个太孙身份就可以将你压住,雄霸那边是吴哥大军,也需要一些老将去坐镇。

    所以黄昏这三万大军的将领全是军中的后起之秀。

    有能力者众。

    有声望者少。

    众多中高层将领闻言之后,大多沉思了片刻,便觉得这是最好的策略。

    于是散会。

    很快,草原上响起了打铁声,声声入耳,敲打在三万神机营将士的心中,也沉重的敲打在撒儿都鲁的马哈木心中。

    ……

    ……

    草原上战事不断。

    只要黄昏的三万神机营不动,彼此双方就心知肚明,没到最后的大决战,而大明这边有足够的耐心和底气可以拖下去。

    说来说去,都是因为水泥官道保证后勤带来的底气。

    而瓦剌大军那边也有足够的耐心和底气。

    首先,大明的北伐大军从瓦剌来到鞑靼区域了,这就意味着家乡那边没事,只要能坚持过这最后的大决战,再差入冬后也能回到家乡去。

    最好的局面,就是这一战将大明北伐精锐打光,然后瓦剌就可以占据整个鞑靼区域,和瓦剌区域连成一片,这样一来,瓦剌势力大增,以后大明再想北伐,没个三五十万人根本别做梦。

    这底气来源于地利和天时。

    而地利……

    瓦剌的大军妹妹看到撒儿都鲁那城市群高大的钢铁城池,已经城市里那些大多都是水泥钢筋修筑的建筑。

    这样的城市实在太强大。

    守,无惧火炮。

    更无惧火攻。

    草原上也不会有水攻的机会,而且城内也有无数的水井,不怕对方断水,粮草则可以以镇北和归南为据点,去周边区域强征。

    何况马哈木还派了人去女真那边。

    马哈木希望女真也趁机搞事,这样的话长平布政司和奴儿干那边,就要自顾不暇。

    撒儿都鲁那边,战事很少。

    战事不断的地方在延平。

    延平作为两座布政司之一,靠近独石关,现在成了瓦剌大军的门户,最后的大决战中,延平的地位极其重要。

    所以延平那边开始承受吴哥三万大军和大明从边关抽调出来的兵力,共计五万人的猛攻——当瓦剌大军进入城市群后,大明已经不担心太平和暖答失会绕路去奔袭独石关了。

    所以独石关等地的守兵齐出。

    当然,延平的战事还有一个目的:转移瓦剌的注意力,确保另一个大计划的实施。

    徐辉祖的北上。

    徐辉祖不是一个人北上。

    是一支军队。

    而这个军队人不多,确却的说兵力很少。

    只有五千人。

    其中战斗人员只有五百人左右。

    剩下的四千五百人都是为这五百人做后勤保障。

    但是现在,整个大明的目光中心其实都在这五百人身上,都在等待着黄昏打造出来的这五百人能否成为大明放弃延平和顺平的底气!

    如果成功,大明雄师将成为古往今来最强军队。

    然而徐辉祖北上走得很慢。

    很慢很慢。

    ……

    ……

    应天,洪继来站在火炮场,看着远处那一个无比巨大的凹坑,如今作为军器院的军器令,洪继来是这个世界上最懂火器的人。

    他知道,世界变了。

    随着徐辉祖北上,之后的世界会进入火器时代。

    而带领世界走入火器时代的人,不是自己。

    是黄昏。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利用黄昏的理念,设计研发出更多的火器,以确保大明雄师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

    想到这洪继来看着手上的一叠纸张,有些振奋。

    手上的也是一件火器设计图。

    只是设计图而已。

    里面运作的各种元件,都还需要军器院按照设计的方向投入巨资去研发,一旦研发出来并且量产配备军中,战争将变成另外一番姿态。

    而现在,自己就要去觐见陛下,说服陛下从国库拨钱。

    这很难。

    因为研发这件火器需要的钱将是一个无底洞。

    而且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成功。

    但洪继来没想到的是,来到乾清殿,朱棣接过设计图看了约莫小半个时候后,没有说是否投入财力和人力研发的事情,而是说道:“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黄昏作为北伐主帅,一直被冠于军事庸才的称呼,但其实大家都错了,黄昏善战。”

    不是行军布阵的善战,而是善利器物。

    朱棣已经想到了黄昏心目中对战争最理想的状态:是军事能力、军事素质、军事装备和军事理念,以及财力、后勤、兵器全方面碾压的战争。

    绝对不是用人和鲜血去堆一次战果出来。

    这样的战争……

    是以前从没有过的。

    这一次的北伐是如此,但是下一次出征其他国家,万一其他国家也有火器了呢?

    所以黄昏未雨绸缪。

    所以才有手中的这叠设计图。

    而且朱棣相信,这些设计图虽然洪继来现在才拿出来,但黄昏的时代商行肯定已经抢先一步在研发核心部件了。

    不得不承认,从某些方面来说,黄昏是个战争狂人。

    也是善战者。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一次北伐,朱棣忽然间就志在必得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战争之王:坦克!

    朱棣精神振奋起来,对洪继来道:“北伐那边,基本上不用你们操心,军器院那边,继续生产大量的火铳,以便实现全军配备火铳的宏大目标,另外,朕会着令刑部那边出台相应的律法,确保火铳不会在民间流传。”

    对于封建王朝,对于这个管理是非常有力的。

    火铳不能在民间广泛流传。

    否则治安方面会出大问题。

    朱棣继续道:“军器院那边,目前正在准备的最大任务是什么?”

    洪继来想都不想,“是一种火铳,嗯……确却的说,有点超越火铳了,微臣也不知道怎么说好,不过黄昏给它取了个新名字,叫枪。”

    枪?

    不就是突火枪么。

    这有什么不好说的,关键是突火枪明显不如当下的三眼火铳,只不过这既然是黄昏提出来的,那么肯定和宋朝的突火枪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想到这朱棣问道:“你说说看。”

    洪继来道:“确实,我最初也很意外,突火枪哪有现在的火铳威力巨大,不过黄昏说火铳既然是在突火枪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那么以后可以将所有的火铳都命名为枪,再根据型号来决定具体的细节名字,比如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正在研发的有连珠枪,嗯,黄昏说连珠听着不够高大上,将之定名为机枪,同时我们还在研发步枪,步枪这个主要是给步卒用,其实和火铳差不多,唯一的差别,也是所有枪类都需要的共同点:黄昏要我们研发出一款新式的枪的子弹,而且我们已经成功了!”

    朱棣来了兴趣。

    不管怎么说,大明的火器越发达,大明的国祚就越稳固。

    他现在是吃到黄昏发展火器的红利了。

    尝到了甜头,自然要继续。

    何况朱棣本来就是一个钢铁直男,军事方面的发展他绝对支持,问道:“先说一下机枪,这是个什么东西?”

    洪继来笑道:“可惜微臣没带来设计图,不过可以大概说一下,黄昏设计出来的机枪,大概形状和咱们用的火铳差不多远,不过它有两种模型:一种是加了一个圆盘在枪身上,而这个圆盘就是装子弹的地方,按照黄昏的设计,一个圆盘装几十甚至上百枚子弹,另一种就是不加圆盘,但是要将子弹并排连成一个长串。不过这两种机枪的设定,都需要子弹的改进。”

    现在的子弹是圆的。

    而按照黄昏的机枪和步枪设计图,子弹要改成圆柱加一个椎体。

    圆柱内存放火药。

    爆炸后给椎体提供速度,而椎体就是杀伤器。

    朱棣作为马背皇帝,尽管这些年沙场去的少,但对火器的了解也不少,闻言问道:“这个有研发的成功性么,有多大?”

    洪继来想了想,“其实设计图有了,原理也有了,主要是一些小结构的设计,这个我们军器院那边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唯一的难题在于冶金工艺。”

    子弹好解决,而且已经解决了,但枪管的冶金工艺还有点小问题。

    生产枪管配套设备需求的特种钢也是问题。

    按照黄昏的说辞,枪管需要用钢材,既要保证能耐高温,还要保证枪管本身没有瑕疵——也就是说不能有一丁点的缝隙。

    黄昏将这种钢材命名为无缝钢管。

    朱棣嗯了一声,“这方面,我记得工部那边成立的炼钢厂和时代商行的炼钢厂,似乎都成立了项目在研发,你多和他们沟通一下,按照你们的需求,对他们提出要去即可。”

    洪继来笑道:“已经和他们沟通了,他们也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研发,不过成果不太好,估计还要点时间才能有所成果。”

    朱棣嗯了声,问道:“黄昏说的这种子弹,是不是因为中南半岛战事中,雄霸利用雨林困顿我两万神机营后,他受到启发才想弄这种可以防潮的子弹的?”

    洪继来摇头,“微臣不知道,不过要研发黄昏设计的两款机枪,微臣想了许久,确实这种新型子弹是必须的,陛下能想见这机枪的威力吗?”

    朱棣一时间没转过弯来,“不就是和三眼火铳一样吗?”

    洪继来摇头,“不是的陛下,您想一下,有转盘的机枪,转盘里面存放了上百枚子弹,意味着枪手可以一次性射击上百次,然后打完一个转盘,迅速更换转盘,又可以继续射击上百次……”

    朱棣猛然站了起来。

    他倏然明白了这种机枪的恐怖之处,这意味着一个枪兵,可以当一百人左右的火铳兵,如果有一百个这样的枪兵,在保证弹药的情况下,可以持续不断的射击——

    这已经不是兵力的问题了。

    是绝对的神器。

    不论敌方有多少兵力,只要一百个转盘机枪兵能保证射击,那么敌人永远也冲不到阵前来,己方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

    而那个子弹链成长串的机枪也是如此!

    朱棣又坐下。

    不得不承认,黄昏这个超越了时代的设想,简直就是天生为战争而诞生的杀人机器,一旦研发出来,大明雄师将不可能再遭受哪怕任何一场挫败。

    除非敌方有对等的军事装备。

    但这怎么可能。

    现在大部分国家,甚至连火铳都无法真正的成军,而黄昏已经在构思并且实施超越火铳的机枪了——等其他国家也有了机枪,也许就是桌子上那叠设计图上的战争利器面世的时候了。

    黄昏用心良苦啊。

    他是要让大明在火器运用到军事上的进度,始终超越世界一个时代。

    兴奋的笑了几声,“那……这个设计图纸,你们军器院有几份?留一份在朕这里。关于机枪的研发,你们军器院就全力以赴,要钱,去找户部,或者去找大明皇家银行,要人,去找吏部。不过我们最大的问题还是钢铁产量有可能跟不上需求……这个的话……嗯,交给朕了,朕会不余遗力的开采中南半岛的铜铁矿并炼成钢铁运送回国内。”

    先打了中南半岛,真的是自己登基以后最为明智的一着棋。

    有中南半岛的矿产资源支撑,解决了极大的资源需求。

    当然,大明本身如果也这么疯狂的开采,其实够用,但黄昏说的好,有限的东西,还是要留给子孙后人一些,先用自古以来疆域之外的资源,多给后人留一些福利。

    洪继来大喜,“遵旨。”

    朱棣看着桌子上的设计图纸,仿佛看见的不是一个图纸,而是整个世界的地图上,都写上了一个大大的“明”字。

    他想起了沿海的几家造船厂。

    想起了为了配备钢铁战舰新修的那些火炮铸造厂。

    然后他想起了黄昏说过的话:我们的征途,不仅仅是中南半岛、漠北和亦力把里、西域,而是我们脚下的整下大地,以及大海之外,甚至星辰之中。

    当时觉得他在说笑。

    现在朱棣相信了。

    真有可能。

    那叠图纸,其实是一个机器。

    黄昏在上面写的标题:“战争之王——坦克设计图”!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决战!

    马哈木占据延平和顺平后,以这两座城市群作为据点,不走了。

    彻底放弃了游击。

    于是这给了黄昏充足的时间调兵遣将。

    中秋之前。

    大明雄师彻底完成合围姿态之后,撒儿都鲁的顺中城外一百里处,等来了徐辉祖北上的五千人马——未在延平外逗留,延平城池不如顺平,可以强攻。

    或者是,延平可以围而不攻。

    一旦撒儿都鲁被攻破,太平和暖答失就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选择。

    黄昏得知大舅哥徐辉祖已经带着五千人抵达顺中城以南后,没有急着去见徐辉祖,而是命令三万神机营分成三军,由三位指挥使统领,在镇北、归南和撒儿都鲁这三座城市的西南方向摆下阵型。

    同时,传信给已经抵达竹节城下的柳升——奴儿干亦失哈和长平都司的兵力,共计一万余人,皆有昌平都市都指挥使柳升和李远统率。

    请柳升摆好阵型,随时准备攻打竹节城,并谨防敌军突围。

    再之后,黄昏军令传递朱瞻基部。

    朱瞻基立即进兵,抵达顺中城下,同时分出一万人扼守在顺中到延平之间的咽喉之上,不给延平瓦剌撤军的机会。

    这一番调兵遣将马哈木的斥候都探了个明明白白。

    马哈木并不急。

    没办法,马哈木自觉是见过世面的人,可撒儿都鲁这片城市群的城池还是让他惊叹万分,别说黄昏现在齐聚了兵力,就算再给他十万,也不见得能打下撒儿都鲁。

    仅仅是镇北城,黄昏想要打下这座一万五千人驻防的钢铁城池,至少需要五万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马哈木认为黄昏放弃顺平和延平,绝对是古往今来军事上最昏庸的一着棋子。

    没有之一的那种。

    现在撒儿都鲁城市群,镇北一万五前兵力,归南一万兵力,竹节城一万兵力,顺中一万兵力,撒儿都鲁四万五千兵力。

    算下来,黄昏要想打下这片城市群,至少需要三十万人。

    所以马哈木何惧之有。

    哪怕延平的太平和暖答失全军覆没,也影响不了大局了——当然,延平最好还是握在手中最好,这样可以牵制大明关内来的援军,也让独石关那些地方的兵力不敢出关。

    局势是这么个局势,大明的北伐,似乎注定要失败了。

    然而“罪魁祸首”黄昏丝毫没有这个觉悟,在布置完一系列的兵力调动后,这才在一标亲兵的拱卫下,带着阿如温查斯去见徐辉祖。

    顺中城西南百里外,营帐连环。

    顶在最前面的营帐自然是朱瞻基的大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防御阵型,将徐辉祖的五千人牢牢的拱卫在当中。

    没办法,按照黄昏的说辞,这一次决战,徐辉祖这五千人才是主角。

    营帐内,气氛融洽。

    黄昏、徐辉祖、朱瞻基三人喝着茶,谁都不拘束——哪怕是太孙在这里,黄昏和徐辉祖两人也是为所欲为畅所欲言。

    太孙朱瞻基得喊徐辉祖一声舅舅,喊黄昏姨父。

    都是亲戚,且大家关系本来一直不错,所以没必要端着或者彼此防备,朱瞻基也知道,眼前的这个两个亲戚,很可能是他走向帝位之后大明最中坚的文臣武将。

    黄昏笑着问徐辉祖,“怎么走了这几个月,现在有水泥官道,按说就算再重,水泥官道也应该能承受得起几次往返才对。”

    徐辉祖笑道:“主要是在顺天集结花了点时间,然后又花了半个月培训士卒,要不然拉到草原这边来,士卒都不会操作,或者操作起来没有准星,那就毫无意义。”

    黄昏嗯了声,这个解释合理。

    在来营帐之前,他已经去检查过,基本上够用。

    徐辉祖问道:“何时攻顺中?”

    黄昏想了想,“再等几日罢,刚下了几天细雨,还要等出几个大太阳最好,另外,你这五千人也需要休养一下,因为接下来的一连串战事,他们都是主角,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在后勤保障上,一定要确保你这五千人的吃住用度。”

    徐辉祖点头,“我知晓。”

    黄昏又看向朱瞻基,“太孙殿下,等几日攻城之后,一旦大舅哥的部队达成战略目的,你就要让你麾下的儿郎攻城,并且做好巷战准备,现在你麾下仅有几千神机营,巷战中可能威力要大打折扣,所以可以将神机营布置在顺中城北方,防止守城的亦剌思逃窜回撒儿都鲁,我们这一战不接受投降,务必做到一点:全歼顺中城瓦剌守军!”

    这是为了震慑敌人。

    也是为了振奋鞑靼的民心。

    朱瞻基笑道:“不需要黄帅吩咐,我已做好入城巷战的决心。”

    黄昏和徐辉祖对视一眼,都心里一跳。

    你是太孙……

    巷战个锤子。

    巷战这玩意儿最容易出意外,旁边的亲兵稍微走神,敌军乱卒一个冷箭就带走了你的小命,这个损失之重,咱俩背不起。

    黄昏咳嗽一声,“不急,区区一个顺中城,哪需要太子殿下身先士卒,待攻克撒儿都鲁之后,我保证让太孙殿下的天子剑砍下马哈木的脑袋如何?”

    马哈木得死。

    这个有野心的人谁也掌控不了。

    朱瞻基嘿嘿一笑,“当真?”

    他来担任北伐副帅,腰间佩剑确实是朱棣给他的天子剑,当然,这个事没对外宣说,是他爷孙之间的私人感情。

    毕竟你一个副帅配天子剑,意味很大,天子剑就相当于尚方宝剑,有了这把剑在手,岂非随时可以顶替主帅?

    所以这件事只有几个人知晓。

    朱棣给朱瞻基天子剑,完全是一位爷爷希望孙儿能继承他在战场上的勇猛无敌,爷孙同一把剑,同一个梦想。

    这就是所谓的传承。

    黄昏哈哈一笑,“当然当真,反正我怕死,我不会亲自去前线的,大舅哥要指挥他的五千人,也不可能亲自身先士卒,所以攻克撒儿都鲁后,进城扫荡的就非太孙殿下莫属了。”

    这是实话,打死黄昏都不会亲自去沙场厮杀了。

    朱瞻基有些期待。

    黄昏喝了口茶,若有所思的道:“娑秋娜他们去了西域,现在还没什么消息穿回来,我有些担心,所以这一次北伐之后,我打算顺便将亦力把里也打了,你们有意见的话就保留了,没意见最好。”

    朱瞻基和徐辉祖:“……”

    感情你打亦力把里是担心你的那些西域妖姬的安全,所以想早些掌控西域啊?

    黄昏起身,“五日后进攻顺中。”

    决战开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7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所写的《大明王冠》为转载作品,大明王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王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王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王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王冠介绍:
1402年,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朱棣身骑白马万人中,入主紫禁城,加冕为帝,青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的两个字。
永乐。
1402年的同一天,一位现代人来到应天城,用一生繁华,打造出另一顶王冠。
大明王冠。
大明王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王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王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