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事之时

    整个西路军的战事完全告一段落。这个时候,黄明远才有时间关注郑言庆和陈远所部的战况。

    突厥人大举伐隋,隋军吹响了反击的号角之后,杨坚命令汉王杨谅为东路军行军元帅,与上柱国史万岁出兵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会同右路军的晋王杨广、尚书右仆射杨素合击步迦可汗。

    杨谅还待在并州不敢轻出,只得命令副帅史万岁率朔州总管韩洪、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行军总管杨义臣、蔚州刺史刘隆等部前出至朔州恒安镇,准备迎击突厥大军。

    而此时,各州也大举征召府兵,汉王杨谅令众军前往恒安镇集合待命,而郑言庆所部也被汉王杨谅调到了朔州前线。不过与黄明远在灵州过的如鱼得水不同,初来乍到的郑言庆在朔州却是过得举步维艰。

    郑言庆没有像黄明远有晋王父子做后台。

    而且郑言庆虽然战功、名气不小,但出身低贱,所以众人并不看得起他,冷言冷语、嘲讽讥笑者不知有多少。郑言庆当初也是凭借着在漠南草原转了一圈,赚取了一些战功,才把一些和他作对的将领打压下去。接着又靠着皇甫惟的帮助,郑言庆逐渐掌握了金河的人事权和财权,又提拔重用了不少出身低微的将领。而凭借着这些亲信将领的支持,他才勉强得以掌握金河军。

    但这些并不足以支撑得起郑言庆的地位,至少是不能让很多高门贵胄把他放在眼里。

    而且郑言庆还没有到达恒安镇,已经很多人把他当做眼中钉、肉中刺了,意欲除之。

    郑言庆当初率三百隋军铁骑突袭突厥阴山兵团的事情传的倒是很广,所以郑言庆在朔州的知名度并不低。但朔州军的噩运却正是从当初黄明远大破都蓝可汗开始的,而郑言庆是当初黄明远大破突厥时的手下第一将。郑言庆能成为车骑将军、名扬天下可以说是踩着朔州军的脸皮而达成的,怎么能不为朔州军所憎恶。

    当日黄明远北出阴山时,兵力这么紧张也没有从胜州将陈远所部抽调回来,就是为了关键时候能给郑言庆些支持,防止郑言庆被河东诸军给坑了。

    朔州总管韩洪清理完朔州军之后,大批的赵仲卿时代的朔州军将领受到打压清洗,高层将领几乎被换了一个遍,朔州军军心因而涣散,战力衰退。郑言庆的出现为朔州军将士怨气的发泄提供了一个渠道,因此韩洪也乐得见朔州军的同仇敌忾。

    而郑言庆的为人也不像黄明远那样锋芒毕露。出身奴仆的他,虽然也嫉恶如仇,但因为出身让他素来谨慎惯了。平日里性格低调的他,更是被很多人认为性格软弱,让很多人看不上。

    金河军算上云中镇也不过不过三千多人,而且就在大斤山以南,直面突厥,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是先秦、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云中郡故地,自古为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拉锯消耗的要地。杨谅调郑言庆率主力前往朔州是不太合适的。

    但杨谅毕竟是东路军的主帅,鱼俱罗也不会为了一个区区郑言庆去向杨谅周旋。因此郑言庆接到杨谅的命令后,只能无奈地率领一千二百名步兵、八百名骑兵共计两千人前往朔州恒安镇集合。而这已经带走了金河车骑府所有的骑兵和大部分的步兵。

    来到恒安镇后,郑言庆发现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大兵库,河东各地的军队都纷纷赶来。郑言庆本来想着自己也不算河东一系的人,跟他们更是没有交集,自是不用参合到他们的事中,而是该低调等待战争开始,但没想到第一天,就有人准备着对他动手了。

    郑言庆是绕道从南面进恒安镇的,这时候各军纷纷赶来,城门处人流量颇多。

    到了恒安城下,金河军申请入城,而城门口负责点验的小吏气焰嚣张的很,眼看对方是五品的车骑将军,却连正眼也不抬一下,扭过头去瞥了郑言庆一眼,便没了兴趣,极不耐烦地敷衍着说道“等着吧”,便再也没有后话。

    郑言庆等了整整一个下午,眼看有落在他们后面的军队都先入城了便有些着急。这各部什么时候到达是有规矩的,且此时天色已晚,城门也快要关闭了,难道还要让他们在城外睡一宿不成。

    郑言庆知道这可能是有人要故意为难他,只得耐着性子去找那城门的小吏,那小吏不知道和哪个泼皮正聊天呢,连郑言庆的话也没听完,就摆着手让郑言庆离开。

    郑言庆连喊了几句,小吏恼了,呵斥道:“眼瞎啊,没看到这里忙着呢。”

    看对方的样子,郑言庆也来了气,数千浴血奋战的将士千里迢迢赶赴大同难道是为了让你这宵小欺辱的吗?于是便和对方争执起来。

    这小吏也没想到郑言庆敢翻脸,叫嚣着郑言庆“今日别想入城。”

    眼看局面也有僵持,还是皇甫惟劝郑言庆,这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没必要和这小吏争执失了面皮。

    皇甫惟给小吏送了五万钱,又威胁到这大军不进城,一旦事情闹大了不知道这些当兵的会干什么。若是闹到上柱国史万岁那里,当兵的不好过,小吏也未必有好果子吃。

    这小吏也是怕事情闹大,再说也得了钱,不算坏了规矩,因此便让金河军进城了。

    郑言庆对此有些愤愤不平,终究是无可奈何。

    进得城内,郑言庆就做好了会被刁难的准备,毕竟对自己窘迫的身份,郑言庆也是了解的,而且城门口之事对他的打击很大,让他对整个恒安镇充满了戒心。

    但出乎郑言庆的意料,虽然河东各军对他的冷言冷语很不少,但其实并没有怎么为难他。至于什么驻营营房破烂不堪;粮草补充发霉发烂;武器、马匹补充不足等问题,早就在郑言庆意料之中,且不独金河军,很多部队都有这种情况发生,所以郑言庆并没有怎么生气。

    但郑言庆很清楚,这些事情都是小事,上不得台面,不过是些底层将领心怀怨怼的作为,伤不到自己。若是有人真心想动自己,恐怕也比这严重的多。

    这恒安镇内终究不太平。

第一百四十九章 刀引祸事

    越是没有什么狂风暴雨来袭,郑言庆越是暗暗防备,防止自己着了别人的道。郑言庆知道自己身后站的是黄明远,很多双眼睛都在看着自己,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落下什么口实,给黄明远添麻烦。

    在恒安镇待了三四天,也没有什么情况发生,郑言庆也有些怀疑难道那天城门处的事情真的只是一场意外,还是真的只是自己想多了。

    这日,蔚州军中一个车骑将军孙公道请郑言庆吃酒,郑言庆本想推脱不去,奈何对方分外的热情,他也不好驳了对方的面子,也只得到对方的帐中一叙。

    蔚州当初为都蓝可汗所破,州中将领大多战死、被俘,幸存的也多被问罪,因此蔚州的将领是多不得志。只有这孙公道当日在蔚州城破后,坚守飞狐径十五日,挡住了突厥人进入河北的通道,因此在日后被清算时保住了自己的官职,是蔚州军残存的领袖。

    今日来赴宴的都是一些小州郡的府兵将领,这些人大多是受主力军朔州军和并州军排挤的人,往日里倒也常聚在一起抱团。

    众人菜过三巡,酒过五味,不由得说起目前的境遇,各自心头不痛快,多喝了几杯。

    这时孙公道突然向郑言庆问道:“闻郑老弟当日击破突厥的步迦可汗,黄总管便将都蓝可汗的佩刀赐给了郑老弟。听说这刀是突厥可汗的传承之物,砍铜剁铁,刀口不卷;吹毛得过,杀人刀上没血。堪称一把绝世好刀,不知今日能否有幸得见?”

    郑言庆忙推脱。

    “孙兄谬赞了,什么绝世好刀啊,都是误传。只是一把普通的弯刀,不过是都蓝可汗用过而已,没什么神奇的。”

    众人都是武将,自然是听到有宝刀而欣喜,皆请求一观。郑言庆只是推脱,但架不住众人喝多了起哄,也只得让人回营将刀拿出来给几人观看。

    这刀乃正宗的大马士革刀。清光夺目,冷气侵人。刀身布满各种花纹,如行云似流水,美妙异常。护手是银质镏金,刀柄是黑色的犀牛角,刀鞘内部为硬木,外层包裹着牛皮,并用金缝合,刀鞘的鞘头和鞘口是金子镂刻制成,而且刀柄和刀鞘上镶有红蓝宝石等,堪称珍贵的艺术品。

    众人看得后口水都流了,眼珠子打转,眼里泛着精光。这时候,郑言庆已经有了一丝警觉,知道自己不应该把此刀拿出来,若是传了出去,恐怕会平白生出波澜。

    果然,第二日,军中便传出郑言庆手上有一把绝世好刀的事情。此刀锋利无比,精美绝伦,就是太阿巨阙应难比,莫邪干将亦等闲。这一传十十传百的,各军中将领听得此事,纷纷来郑言庆军中请求一观。

    能前来的将领也不是什么小人物,郑言庆碍着面子,也不能推脱,否则更是得罪人。众人看得赞不绝口,竟有人希望买下郑言庆这口宝刀,但皆被郑言庆以兄长所赐之物,不敢外卖而拒绝。然而此事并没有平息,反而越传越烈,最后竟传出此刀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神兵,代表着突厥人王位的传承,谁能拥有此刀,便是定立突厥可汗也不在话下。

    看着不过是一把刀引得形势渐渐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这般不用戳就破的谎言竟然都有很多人相信,郑言庆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一把宝刀再是珍贵,也不过是一件器具。郑言庆的这把刀,也不过是因为都蓝可汗使用过,才显得珍贵。

    郑言庆很是担心这股越传越大的浪潮。毕竟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若是因此遭到别人的嫉妒,那就得不偿失了。但有人来看宝刀,自己还不能不给别人看。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流,郑言庆也很是头疼。

    怕是有人在推波助澜,不过就是不清楚对方要做什么。而且郑言庆不过是数十人中的一个小小的车骑将军,即使知道这流言不妥,难道还有办法止住流言不成?

    这日,有史万岁的亲卫前来郑言庆军营,入帐之后大大咧咧地坐在上首,告知郑言庆上柱国听说郑言庆有把神兵,希望能够一观,要郑言庆跟进跟他们一起前去帅府。

    这些亲卫骨子里透着一份嚣张劲,不住地打量郑言庆军帐内的摆设。他们肆无忌惮的也不管郑言庆的脸色,倒像是给郑言庆面子。

    郑言庆心道“坏了”,事情越传越大,果然向着自己无法控制的方向偏离。史万岁要观刀,明显是对刀有了兴趣。

    郑言庆本身对器物并不在乎,若是别得什么刀,就是价值万金,郑言庆送给史万岁也不打紧。但这把刀不一样,这是兄长亲自赐给自己的刀,代表着兄长大破突厥都蓝可汗的荣誉,跟其它的刀差别太大了。

    郑言庆心中思量着怎么处理此事,这边的史万岁的几个亲卫有些恼了,这郑言庆好不知趣,爷们都等了这么长时间,也没点心意。

    郑言庆光想着刀的事,倒是把这几个小鬼给忘了。

    自觉是受到了郑言庆的怠慢,这些亲卫便不停地催得郑言庆起行。言语之间,呵斥郑言庆误了史万岁的事情担待不起。

    蔡知运心思通明的,忙令人给这几个亲卫送上一些黄白之物。郑言庆自出仕以来一直跟着黄明远,且他又是个清白守节之人,哪里干过这等明目张胆勒索钱财的事,更不擅长向这些小吏、小卒行贿。

    看郑言庆还想说什么,蔡知运忙拉住郑言庆的胳膊。郑言庆看着这些脑满肥肠、见钱眼开之人,满是无奈,终究是忍了下去、

    那亲卫得了钱财,立刻换了一副脸庞。蔡知运向他们偷偷打听史万岁的目的,这亲卫说道也是语焉不详,今天有人在上柱国面前提到这把刀,不过令上柱国感兴趣的并不只是刀,他对郑言庆的本事也生出不少兴趣。

    蔡知运心里有了底,只有不是史万岁意图夺刀,郑言庆便能有周旋下去的余地。

    临走时,蔡知运拉着郑言庆偷偷劝慰他不要因小失大,实在不行,刀不如人。郑言庆无奈,也便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又叮嘱蔡知运看好军营,便随史万岁的亲卫一同而去。

第一百五十章 连环阴谋 上

    两个领头的引着郑言庆穿过大门,进得史万岁的军堂外。郑言庆便立住了脚,准备在厅前等候。史万岁的军堂是议事的地方,等闲不能进入。郑言庆留在厅前等候,这样也不唐突。

    二人却是催促道:“上柱国在堂上等着呢,将军赶紧的,别误了时辰。”

    郑言庆进入议事堂,里面空空荡荡的,却不见史万岁。

    两人又说道:“上柱国可能等得急了,去了后堂内坐,请将军赶紧的去后堂。”

    见二人把自己往后堂引,郑言庆心中狐疑起来。后堂多是心腹间议论的地方,他跟史万岁没有什么交集,没道理进入后堂。难道是史万岁想拉拢自己?这时候郑言庆满是警觉,便要拒绝。

    二人一脸不耐,直呵斥道:“将军还在后堂等着,你留在前厅算什么,难道还要将军来见你不成。”

    郑言庆无言,只得跟着二人向后堂而去。

    转入屏风,进入后堂,还是不见史万岁的踪迹,二人倒是没有抱歉的自觉,又说史万岁可能在后院,让郑言庆跟着他们前去后院。

    郑言庆心有忧虑,这一步步向里怕是不好,便说自己“要去前厅等着”,两人怎么也阻拦不住。

    这时出来了史万岁的卫队副队长史得海,喝住了郑言庆。

    “郑将军,这是上柱国的节堂,军中重地,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赶紧的,上柱国在后院等着你呢。”

    史得海满脸的不耐烦,说完之后也不管郑言庆,径直往里去了。

    郑言庆无奈,史得海的身份便代表着史万岁,不是那两个亲卫可以比的,便只能跟着两人向向内院走去。此时的郑言庆心中更是疑窦重重了,史万岁内院还有女眷,再是观刀,也不会让自己一个外男进入后院的。今日种种,完全超出常理。

    郑言庆有心不去,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若是史万岁以这件事情发难,自己恐怕不好过。现

    郑言庆不知道是史万岁有心对自己不利,还是只是史万岁的手下人要难为自己。在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见招拆招了,不要让两个从人离开自己的视线。

    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了一个去处,明显跟前院不同。这里前廊后厦,屋舍俨然,站在院中环顾,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甚是精美。

    难为恒安镇这个边地要塞,竟然有这么精美绝伦的地方,不知花费了多少的心思。史万岁来到恒安镇后,镇将赶紧的将这处位于镇将府的宅子让了出来。史万岁这两年享受惯了,也不乐意过军营里的粗糙日子,并不推辞,自顾自地带着自己的美妾住进了这个神仙境地。

    进入后院不久,两个从人将郑言庆引入一间房内,对郑言庆说道:“这是上柱国会客的地方,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上柱国。你且不要乱闯,冲撞了贵人,这里的东西你也千万别乱动。”

    二人说完转身就走,郑言庆想阻拦都来不及。

    郑言庆环视了一下房内的摆设,虽然器物不多,但小巧精致,室顶也用绣花毛毡隔起。屋内一侧挂着一个鸳鸯戏水的红色帘子,从外往里看,影影绰绰,郑言庆料帘子后应该是一处内室。这屋子不像是一处会客的地方,倒像是女人的闺房。

    想到这里,郑言庆立刻惊了,今日怕是有些大意了,这二人虽然拿着上柱国府的牌子,但究其身份,自己并不真的清楚。而且这两人一点点地把自己往里引,又把自己带到上柱国府内的一处闺房内,明显是要设计自己。难道是让自己唐突了上柱国的女眷而引得史万岁对自己动手?

    郑言庆想到此节,不敢停留。马上仔细观察了一下房子,帘子后面果然是处休憩的内室,有精雕细琢的牙床,锦被绣衾,帘钩上还挂着小小的香囊,确是女人闺房无疑。郑言庆见内室无人,不敢久待,悄悄地出了房门。

    但这个时候,自己对整个宅院不熟悉,对方把自己引入这里,明显是有圈套。郑言庆不敢乱闯,只得立在檐前,看看有没有开阔的地方。

    逃是逃不了了,被发现了还有可能被当成贼人。越是隐藏越有可能受到对方的设计,现在只能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自己,到时候自然能够见到史万岁了。

    这时,忽然有人向这走来,郑言庆躲之不及,被那个小丫鬟发现。

    小丫鬟吓了一跳,惊吓着说道:“你是干什么的?”

    郑言庆赶紧将自己的身份和前因后果说清楚。那个丫鬟倒是机灵,听完郑言庆的话,也不大喊大叫,而是告诉郑言庆这里是上柱国的如夫人的住房,她是如夫人的贴身婢女。若是郑言庆愿意,她可以带着郑言庆去见上柱国。

    郑言庆心道好险,果然跟自己想得一样,又无其它办法,便跟着这个小丫鬟前去。

    但郑言庆也不完全放心这个小丫鬟,虽然跟在她的身后,只是一边观察四周,一边注意她的表情动作,防止她有其它想法。

    走到一处大房子处,小丫鬟转身对郑言庆说道:“你在这里稍等,郎君和娘子正在房内,且等我进去汇报。”

    说完也没等郑言庆答话,便推开门走了进去,然后又关上门。

    郑言庆等了约一盏茶的功夫,还是不见有人出来。他想进去看看也不能推门。等在檐下,他怀疑到这个小丫鬟恐怕也有问题。现在他仿佛置身迷宫,前后皆模糊不清,不知对方要干什么。

    眼看形势恐怕不对,郑言庆正准备悄然离开,忽然听到正对着的房间后边传来一阵喧哗声,还有兵器打斗的声音。接着便是撞击的声音传来,鸡鸣狗吠,人仰马翻,整个府中也是混乱一片,四周都是喊杀声。

    郑言庆心知不妙,这恐怕就是对方的杀招,一旦对方围住自己,恐怕会出现自己擅闯史万岁驻地的说法,更有可能被稀里糊涂当作刺客处置。但若是现在离开,更说不清了。

    郑言庆刚准备向混乱方向过去,忽然从一侧冲出来一群人,将他团团围住。

    “抓住他,就是他。”

    看着对方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就找到自己,郑言庆心内一紧,他知道,自己的麻烦来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连环阴谋 中

    郑言庆知道这个时候若是选择动手,这些人恐怕会趁机以他抵抗的名义乱箭射死自己也是可能。因此郑言庆便不做抵抗,束手就擒。

    一个头目状的男子让身边的几个手下围上来就要将郑言庆绑起来,同时想趁机对郑言庆动手,郑言庆盯着围过来的几个亲卫怒眼一睁,大喝一声:“我乃大隋的车骑将军,是要见上柱国的,尔等几个小小亲卫要动手可想好了。”

    众人被郑言庆喝得一阵,那个小头目脸上也是一阵红一阵青,眼神狠毒地盯着郑言庆,终究是没敢轻易动手。

    此人一挥手,要把郑言庆压下去。郑言庆两眼一瞪,双手一甩,说道:“不知上下尊卑,上柱国就教得你们这样?还不前边带路。”

    看那人明显不想让自己见到史万岁,郑言庆高声说道:“我今日前来就是见上柱国了,这么大的动静,你可是认为上柱国把我忘了不成?”

    众目睽睽之下,这人被训斥的更是下不来台,恶狠狠地说道:“看你一会还这么嚣张吗?”

    郑言庆跟着这几人走了一段,便发觉不对。之前看样子史万岁明显是离自己不远,这些人却带着自己兜兜转转的是想要将自己带出府。

    郑言庆心中有了底,对方这么做明显是心生惧意不想让自己见到史万岁,那就说明今日的这些算计跟史万岁无关。看看这些人都是史万岁的亲卫,恐怕这些人里头应该有不知情的,而那个刚才那个头目状的人明显是要瞒住史万岁,否则刚才他们就会直接对自己动手了。现在带着自己离开,一旦到了没人的地方,自己的生死自己恐怕就无法掌控了。

    郑言庆心知情形危急,自己现在仍不能动手。而在这个时候,能够反转局面的恰恰是史万岁。

    郑言庆因此沉住气,静心凝神,乃厉声大喝道:“上柱国要扣押郑言庆,难道要杀人夺刀不成?”其声如巨雷,震慑众人,传得很远。

    见四周人有些迟疑,郑言庆又大喝道:“上柱国在两国交战之际无故扣押将领,意欲何为?尔等要为上柱国招祸不成?”一声厉问,直指人心。既像是问史万岁,又像是叱问这些人。

    当场有人肝胆俱裂,战战兢兢,不敢说话。有觉得不对劲的,互相嘀咕起来。

    郑言庆转头又看向身边之人,呵斥道:“还不带我去见上柱国,现在上柱国已经知晓了此事,你们再在此拖拉,以为上柱国会饶了你们吗?”

    那个头目这时候也慌了,没了主意,只能带着郑言庆去见史万岁。

    在府中的议事堂,郑言庆终于见到了史万岁。

    史万岁年方五十,面阔耳长,甚是威武。郑言庆进去时,史万岁正依在胡凳上,一个女子在给他喂葡萄。

    看到郑言庆进来,女子也没有避人,反而抬起眼来看郑言庆。史万岁也没有起身的意思,两眼打量了一下郑言庆,问道:“你就是那个三百破两万的郑言庆,胆子不小嘛。你又无传唤,胆敢擅闯我的驻地,还敢大言不惭,意欲何为啊?”

    郑言庆马上拜道:“末将金河车骑府车骑将军郑言庆,拜见上柱国。今日末将胆敢放肆,非末将胆大,实有不得以的苦衷。”

    看着郑言庆要说出什么,之前那个男子赶紧上前说道:“上柱国,今日你在后院遇刺,我们捉拿凶手之际,便发现此人持刀在院内鬼鬼祟祟,意图不轨,这才将其捉拿。”

    史万岁眼神不变地看了看郑言庆,又示意这个亲卫道:“让他说。”

    听到对方的说法,郑言庆便明白对方的杀招在这里。刚才对方若是能成功将自己带走,便在无人的地方解决自己。若是实在带不走,她们也能在史万岁面前陷害自己一番。

    想通了此节,郑言庆这时反而淡定了许多,甩了一下衣袖,说道:“末将无礼,请问上柱国,末将穿着一身常服,拿着一把装饰华丽的刀,在大庭广众之下来刺杀上柱国,你信吗?”

    史万岁盯着郑言庆看了良久,见郑言庆脸上始终没有变化,忽然间“哈哈”一笑,说道:“怪不得你能以少打多,打得突厥戎狄狼狈逃窜,果然有两把刷子,有意思。”

    “上柱国,人赃俱获,他还敢狡辩。”之前那个头目见史万岁有不追究之意,忙上前说道。

    郑言庆一脸鄙夷,看着此人说道:“栽赃陷害也叫人赃并获,今日全恒安镇的人都知道上柱国要观我的刀,这叫人赃俱获?”

    “刀,什么刀?”史万岁显然没有弄清楚情况,问道。

    见那个人还想再说什么,郑言庆赶紧抢先一步说道:“上柱国,此事是这样的。”

    “上柱国。”

    两人同时说话,史万岁听得糊涂,指着那个亲卫大喝道:“你闭嘴,让郑将军说完。”

    “上柱国,末将有把突厥弯刀,是当年在大同击破都蓝可汗之后丰州黄将军赏赐的。这些日子不知怎么的被人传成了一把绝世神兵。

    今日有两人拿着上柱国的令牌来我营中,说上柱国意欲观刀。我这才拿着宝刀来到上柱国府上。

    这两人先是带我进入议事堂,又说上柱国在后堂;进入后堂之后又说上柱国在后院。这两人说上柱国等得紧,末将不敢违,只得跟从。最后这两人便带着我一直进入后院一处屋子前。

    末将在此等了一会,不见二人踪迹。这时遇到一个小丫鬟。这个丫鬟说上柱国不在那里,又带着末将到了另一处房子。小丫鬟让末将在外等候,便进入房子内一直没有出来。后来乱起,末将意欲看一下发生了什么,这些人便围了上来,说末将行刺上柱国,要把末将抓起来。”

    郑言庆怕史万岁多心,没有提自己曾进入一处闺房的事。

    郑言庆看了一下之前的那个头目,又说道:“刚才这人明着要带末将见上柱国,私底下却又不知道要将末将带到那里,末将情急之下,只得大声求救,这才见到上柱国。请上柱国恕罪。”

    听着郑言庆的话,史万岁的脸上渐渐难看起来。

第一百五十二章 连环阴谋 下

    听到这,其实史万岁有些信了六七分,郑言庆不会自导自演上自己跟前弄这么一出的。可若是跟郑言庆说的这样,怕是自己身边这群人真的出问题了。

    史万岁心里有了底,反倒不再生气,坐了起来问道:“刘七,是这样吗?”

    刘七知道郑言庆没什么证据,哪里会承认,赶紧抵赖说郑言庆故意陷害他。

    双方各持一端,为了证明双方说得真伪,史万岁便将府中之人全部叫来,让郑言庆一一辨认,倒是找到了那两个引郑言庆进府的亲卫,侍卫副队长史得海,以及那个小丫鬟。

    众人没想到,这个时候,本来应该是不喜欢郑言庆的史万岁竟然这么折腾。难道不应该是史万岁看郑言庆不顺眼,直接就把郑言庆处置了吗?

    那几人到了之后,连连否认之前见过郑言庆,还反咬郑言庆故意陷害他们。本来史万岁之前觉得郑言庆不是谋刺之人,其态度是倾向于郑言庆的。但郑言庆指证自己的侍卫副队长史得海,却是让史万岁难以置信。史得海从小跟着自己,几经生死,情若父子,无论如何都没有背叛自己的理由,较之郑言庆还是更为可信的。

    史万岁自信史得海不会叛变自己,倒是对郑言庆原本的六七分的信任减弱了不少。

    但郑言庆毕竟是个车骑将军,名气又大。而且今日一见,史万岁反倒喜欢上这个小将了。

    正当史万岁犹豫不定的时候,这时候一个谋士上前对史万岁说道:“上柱国,既然那二人去寻得郑将军,沿途必有痕迹,不若派人去郑将军军营一查,到时这二人去没去过,便知分晓。”

    史万岁连连点头,便安排人前往郑言庆的军营。

    郑言庆也知这是个好办法,但看那个谋士阴沉诡笑的面容,他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心底也有些沉了下去。

    果然事情并没有郑言庆想的这么简单。

    史万岁的亲兵刚一到达金河军的军营,就要接管军营防务,同时搜查郑言庆的住处。对于这种要求,金河军的将士自然不能答应。

    这史万岁的亲兵跟要挑事一样,立刻抽出刀枪要强制搜查,双方在辕门处对峙,矛盾时刻就要爆发。

    问询赶来的蔡知运立刻阻止了群情激愤的金河军。这个时候不论谁对谁错,最怕出现流血事件,若是有人在里面故意制造事情,导致了流血冲突,那么郑言庆的事情就更严重了。到时史万岁为了推卸责任怕不是会将错就错,直接坑了金河军。

    不管这些人有什么缘由,什么态度,现在拿着史万岁的令牌,代表的就是史万岁,代表着名正言顺。

    蔡知运站了出来说道:“你们可以在营帐外守住我大营,但军队不得进入营内。我们允许你们搜查营帐,但必须同时有我们的人跟随。”

    蔡知运这是担心去年高颎事件的发生,若是对方来个栽赃陷害,搜查的时候故意放什么违禁的东西,郑言庆就说不清了。

    对面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激化双方矛盾,对这个要求根本不答应,抽出横刀就要硬闯。金河军此时更是激愤,各持刀枪对峙,流血事件眼看不能避免。

    这个时候,驻扎在金河军一侧的行军总管杨义臣发现了这边的冲突,打马前来。眼看双方动了刀枪,又命手下侍卫隔开了双方。

    杨义臣虽然年龄不大,一个行军总管也管不了史万岁的亲兵,但奈何杨义臣是杨坚的从孙,从小养育在宫中,深得杨坚喜爱,其威望、地位自是普通的行军总管无法比的。

    听完事情原由后,杨义臣便做主按照蔡知运的解决方法处理。虽然史万岁的手下不愿,但奈何杨义臣身份在那,他又大包大揽,也只得同意。

    蔡知运也没想到杨义臣会这么仗义。他本来听说杨义臣为人谨慎忠厚,从不沾热是非的。这次能够仗义相助,着实出人意料。

    杨义臣愿意相助并不是为了郑言庆,虽然郑言庆也算个名将。他会这么做全是因为郑言庆背后的黄明远。

    杨义臣与黄明远同为皇室养大的死难之臣之后,虽然年龄相差十多岁,相处时间也不多,但却是秉性相投,关系要好。黄明远在大战之初也曾写信给杨义臣,请他多照顾一下郑言庆。

    蔡知运将全部人马集合在校场上,各持刀枪,全副武装,摆明了若是有什么变故,不惜一战的决心。

    而蔡知运本人和杨义臣一起,跟随这些史万岁的亲卫,来到郑言庆的大帐。

    郑言庆的帐内很是简单,除了铺盖、文卷和兵器,别无他物,令杨义臣也暗暗钦佩。

    那进来的几人搜搜检检,也没有找到什么违禁的东西,反而粗手粗脚的,将整个大帐弄得一片混乱,引得蔡知运一阵怒目。

    本来以为没有什么了,突然一人大叫“找到了”,众人立刻闻声都向他的方向看去。

    只见此人手中拿着一份信,上边没有署名,正是从郑言庆的行李中找到的。

    杨义臣赶紧上前拿过那信,打开一看,脸色变得很难看。

    那个亲卫说道:“我就说有问题吧,看你们还怎么说,给我全部抓起来。”

    “谁敢?”

    蔡知运虽然不知道那信上写了什么,但看对方的态度也知道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自家将军这是被陷害了。

    蔡知运马上看向杨义臣。这个时候,能够帮助自家将军的只有杨义臣了,虽然不知道杨义臣的目的,但此时他们别无选择。

    此时的杨义臣也是为难,若是别的事情他也可以说几句,料史万岁不会不给他这个面子。但今日这种事情,牵扯到中高级将领的通敌叛国,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自己都不得好。

    最后想到黄明远的嘱托,杨义臣也只得继续插手此事,他命令自己的军队接管整个金河军营,金河军将士原地待命,他则跟着众人一同去见史万岁。

    那亲卫见杨义臣在这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动粗,虽然很不情愿,但也只得同意,带着人离开了金河军的军营,算是卖杨义臣一个好。

    众人拿着这份信来到史万岁的住处。

第一百五十三章 柳暗花明

    此时史万岁跟郑言庆倒是相谈甚欢,相较于郑言庆阴山大战的本事,他自诩自己当年的高越原大战中单骑退胡的事迹也不次之。

    郑言庆有心卖好,更是捧得史万岁洋洋得意,自命不凡。

    众人进来,那侍卫将搜到的那封信递给了史万岁。

    史万岁不以为意的接过来,但是一看内容,却是被惊到了。越往后,脸色越难看,到最后压抑不住自己的怒气,对着郑言庆喝问道:“郑将军,你竟然敢私通突厥,这证据确凿,你有何话可说。”

    史万岁对郑言庆是有期望的,这拿到郑言庆的通敌信,心中如何不怒。

    郑言庆见史万岁脸色变化,便知道事情恐怕不妙。史万岁的喝问也令他大吃一惊,对方竟然给他安了一个私通突厥的罪名,这是处心积虑要他死啊。

    这时候,众人都看向郑言庆,看他怎么说,而此时的郑言庆反而镇定下来。现在史万岁没有直接下令处死自己,说明还没到最后一刻。

    他不慌不忙,对着史万岁说道:“上柱国言末将私通突厥,末将自是不知,不知是有什么证据指证末将叛国。”

    看到郑言庆的样子,史万岁更怒了,斥责道:“你还敢抵赖,这封信是从你的帐内搜出的。你自己做了什么,你自己看。”说着把信甩到了郑言庆的身上。

    郑言庆捡起地上的信件,粗粗一观,也是一惊。

    这是一封突厥主帅俟利伐写给郑言庆的信,信中说道郑言庆送的史万岁的行军计划他已经收到,要郑言庆安心潜伏,等到隋军主力进入突厥人的埋伏圈后突然反水,争取一举击败史万岁。

    虽然内容写的很严重,好像真的要全歼隋军一样,但也只是一封伪造的劝降信。郑言庆却是有些不解,史万岁难道一点分辨力也没有吗?

    “上柱国,这封信一看便是别人的伪造信,我从未见过。”

    史万岁更怒了,说道:“你竟然说这信是假的,若是假的,伪造者是怎么知道我的行军计划,还明明白白的告诉了突厥人,让对方有了警觉,设下埋伏。你还想狡辩。”

    郑言庆更是不解了,什么行军计划。他有些含糊地问道:“上柱国,你说这封信中提到的计划,正是上柱国将要出击突厥的计划?”

    “要不然你以为呢?”

    听到这,郑言庆也愣了。这下麻烦了,若是此事是真的,牵涉到隋军的核心机密,史万岁完全可以有理由直接处置了自己。他是大军的副帅,虽然没有节权,但若是处置了自己一个小小的车骑将军,就是圣人也无话可说。

    这时候郑言庆也有些庆幸,若是没有刚才自己和史万岁的一番交谈给了他一些好感,怕不是这个时候史万岁直接让人将自己推出去砍了吧。

    郑言庆默默回想着整个时候的经过。

    这时候,郑言庆总感觉自己有什么东西忽略了,好像灵光一闪,却总也抓不住。

    郑言庆不相信这封信是俟利伐写的。从之前宣扬那把神兵开始,恐怕针对自己的这张网就张开了。无论是今日史万岁身边这么多配合的人,还是这封信神不知鬼不觉的到了自己的营帐,都不是俟利伐可以做到的。况且俟利伐挟大军南下,也没有理由为了自己这个小小的车骑将军这么大费周章、不务正业啊。

    到底是什么人才能搞到史万岁的行军计划,又借此给自己下了这样一份套呢?忽然郑言庆一愣,他发现,说了这么久的行军计划,可是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史万岁的行军计划的内容啊。

    郑言庆想着想着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从来就不知道史万岁的行军计划,又如何将其泄露给突厥人呢?

    想到这里,郑言庆笑了,他赶紧说道:“上柱国,末将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车骑将军,平常连军议都没有什么资格,也根本不知道我军的行军计划。且末将刚来恒安镇不到十日,如何能够将我军的行军计划泄露给突厥人,还收到俟利伐的回信呢?”

    史万岁一愣,忽然发现,貌似以郑言庆的级别,还真接触不到这件事情。

    史万岁态度缓和了一下,问道:“我当日布置行军内容,各行军总管也会分别按照计划布置本部的行军作战。你虽然只是一个车骑将军,但知晓此事的总管,就没有给你们下达命令吗?”

    这时候杨义臣站出来说道:“上柱国,这金河车骑府属于丰州总管府,受鱼俱罗管辖。而这次整个丰州就来了金河军这一支部队。这郑言庆之前跟很多人有些误会,也不受众人待见,扎营后便一直待在营中。别说有人给他分派任务了,现在他连归谁管辖也不知道,金河军反倒成了一支三不管的部队。”

    史万岁头一次听说此事,也很诧异。

    史万岁自开皇九年,因参加隋灭陈之战有功加上开府后,便一直留在南方。一直到开皇十八年,因收受原昆州(治在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附近)刺史爨翫贿赂导致其二次叛乱被免官。

    开皇十九年,史万岁授河州(今甘肃省临夏东北)刺史,兼领行军总管,以防备胡人来犯。这才又重返抗胡战场,对整个北地个军府的内情其实并不了解。

    史万岁其实是杨素的嫡系旧部,也算是杨广一派的人。当初晋王杨广虚怀敬重他,并用朋友的礼节待他。而杨坚知道他被晋王看好,就派史万岁监管晋王府的军中事务。

    这时的史万岁短短十年时间能由上开府到上柱国的地位,跟杨广的提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之后,史万岁却逐渐倒向了杨勇。或许是史万岁不甘心在杨素之下,也或许是史万岁认为杨坚年事已高,杨勇就要登基,他急着谋划退路。但这一跳反让他给杨广、杨素成了死敌。

    当初史万岁因爨翫叛乱之事被问罪,杨坚要处死他时,也是左仆射高颎和左卫大将军元旻等为他说情的。

    杨义臣也不好明说黄明远跟朔州军的矛盾,只是含糊地说道:“当日大同之战,黄明远久候朔州总管赵仲卿部不至。后来黄明远得胜,高相国也因此出事,赵仲卿被圣人免职······”

    这时史万岁也反应过来,郑言庆在恒安镇就是个孤家寡人,是根本不可能知道行军计划的。

第一百五十四章 拨乱反正

    听杨义臣一番话,史万岁才真正了解了郑言庆的身份,竟然还是那个小子的人。

    史万岁在扬州晋王府待了年余,跟黄明远倒是熟稔。当时的黄明远虽然年龄不大,但无论功夫、指挥能力都盖于当世,史万岁差一点就要收黄明远为弟子。

    虽然是黄明远直接导致了其恩主高颎免职罢官,但史万岁这个人敬佩勇士,对赵仲卿也感到不耻,更是对黄明远的几次大功感到钦佩,因此并不故意整治郑言庆。

    史万岁“哈哈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原来你这小子也跟老夫当年一样,不遭人妒是庸才啊。”

    “多谢上柱国明鉴。”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史得海眼看郑言庆要脱险,心中焦急,忍不住突然说道:“上柱国,虽然没有直接的命令下到郑言庆处,但郑言庆和很多蔚州的将领亲好,保不成郑言庆从其它地方得知了行军计划,然后传递给了突厥。这样一旦事发,郑言庆就有了借口推脱,反而遮掩了他自己原本的勾当。”

    史得海说得倒是不错,不过史万岁不是一个傻得,他转过头来看了一下史得海,盯得史得海心里发毛,但终究没有说话。

    这时候连杨义臣也看不下去了,说道:“上柱国,郑言庆当初是覆灭突厥都蓝大军的重要功臣,与突厥人仇深四海,如何会放着大好前程,去做这没道理的事情。况且行军计划刚下达不过五六日,什么人会将这么齐全的命令完完整整地告诉郑言庆。”

    杨义臣说得是关键,史万岁也只是安排各部行军,各总管府更是让下边部队跟随主力即可,别说是郑言庆这个级别了,就是那些行军总管也没有完整的行军计划,更别提因此设伏了。

    到了这个时候,明眼人都看出来史得海等人要将郑言庆置于死地。但问题是包括史得海、刘七还有其他人,都是史万岁的部下,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史万岁指使他们去做的。

    现在史万岁又是裁决者,更是让人感到揪心。

    史万岁也看到众人的眼神,有些不悦地说道:“本帅难道是徇私枉法的人吗?此事,吾必查个水落石出,不放过任何一人。”

    众人一凛。

    郑言庆此时有些发呆,他还想着之前杨义臣的话,五六天的时间,这俟利伐也不可能将信送到自己的军中啊。

    “至于郑将军······”

    众人看郑言庆的样子,皆以目视之。杨义臣赶紧推了一下郑言庆,郑言庆这才如梦方醒,看到史万岁的脸色有些不善。

    郑言庆赶紧说道:“上柱国,末将有一事不解。现在我军大军在恒安镇,出长城,经云州至白道也有四五百里路之多,且一路崇山峻岭,极为难走。而现在突厥人还在阴山以北。就是翻过大斤山也有很远的路程。末将不知,自己是如何在四五天的时间内将作战计划传到阴山以北的突厥人军中,然后俟利伐更是如此神速,竟然将他的信件神奇的送到末将手上的。”

    郑言庆说到这,众人算是明白了。突厥人离得这么远,哪里能把信送到啊,摆明了这封信绝对不是俟利伐写的,至于是谁,怕是跟史得海等人脱不了干系。

    这时候史得海几人皆是脸上灰暗,几个胆小的更是吓得瑟瑟发抖。

    虽然郑言庆没有明说,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真相大白。同样,此事前前后后参与设计郑言庆的这些史万岁手下的人,都与此事脱不了干系。

    此事说小了,这是身为主帅的史万岁故意指使手下陷害郑言庆;说大了,这就是史万岁对郑言庆,郑言庆身后的黄明远,黄明远身后的晋王杨广一系列人的挑衅,晋王等人势必要发起猛烈的还击。最后很容易引发双方大规模的争斗。

    史万岁也想到这些,面上有些挂不住。他不愿因此而和晋王交手,但也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有损自己的权威。

    杨义臣清楚,这个时候决不能激化矛盾,马上站出来说道:“一场误会啊,突厥人的奸细如此胆大心毒,尽然怕跑到军营里陷害我军大将。”

    郑言庆听到杨义臣的话,清楚这个时候自己做不了什么,还不如卖史万岁一个顺水人情,也能改善金河军的境遇。

    郑言庆便说道:“是末将治军不严,让突厥探子混入军中,给了他们可乘之机,请上柱国赎罪。”

    这时候史万岁也明白二人的意思,拍着郑言庆的肩膀说道:“郑将军放心,老夫虽然年纪大了,但也不至于昏聩,此事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末将不敢。”

    史万岁托起要下跪的郑言庆,说道:“郑将军,你别得都好,就是为人太拘谨了,这在军中怎么行。现在别的事情都已结束,不过咱俩还有些事情没有解决啊。”

    郑言庆一愣。

    看到郑言庆愣在那里,史万岁说道:“听闻郑将军当年在汪文进之乱时为求援军单骑闯阵,大战阴山也是身先士卒,能不能让老夫领教一下你的高招啊。”

    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人),北周常州刺史史静之子,标准的关陇将门出身。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

    史万岁年轻时英俊威武,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凶悍,敏捷如飞,喜读兵书,并精通占卜。每次行军作战,身先士卒,每战先登,勇冠三军,绝对是当世有数的名将。

    史万岁常自恃勇力,当年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发配敦煌(今甘肃敦煌西)为戍卒时,常和敦煌戍主,二人各一人一马,深入突厥部落中,掠夺羊马,深入突厥境数百里,名振北夷。

    后来的高越原之战,隋军与突厥相持。因为当时双方最后打不下去,便约定一战定胜负。便是史万岁出马应战,砍下突厥勇士的头颅得胜而回。

    史万岁早就听说过郑言庆的勇武,虽然现在他年过五十,但仍不改雄心壮志。早就想着和郑言庆打上一场。

    郑言庆自是口称“不敢”,连连推辞,但史万岁也不在乎自己的身份体面,却是强逼郑言庆出战。郑言庆也没办法,二人只得一同来到校场。

第一百五十五章 校场演武

    史万岁驻地的事就没有什么是秘密的,所以很快几个总管就知道了史万岁处发生的事情。不过哪家没有点腌臜事,史万岁的手下陷害郑言庆倒没让众人提起什么兴趣。不过听闻史万岁要和郑言庆比试一番,众人纷纷来了兴致,各自聚在了校场内准备一观。

    史万岁在后世的名气也不小,网上有个什么中国古代十大猛将,其中就有史万岁。能从中国数千年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不管这个十大猛将够不够客观,都能看出史万岁的骁勇。

    至于马上论战,史万岁更是不输常人。

    当时的贺若弼看不上同时代的人,自己向杨坚吹牛的时候说“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连贺若弼贬低史万岁的时候都不得不夸赞他的马战,可想史万岁的本事。

    校场上,郑言庆让人牵来他的战马,名为龙城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体形健壮,腹小腿长,是典型的药杀水(今锡尔河流域)的大宛马。

    史万岁行军这么多年,这种宝马也不多见。众人更是看得眼都直了。

    史万岁问道:“郑将军,这马如此神骏,天下少有,莫不是草原上传说中的龙城骠。”

    郑言庆点点头,史万岁倒吸一口凉气。

    有不知道龙城骠的偷偷向身边人询问,答曰:“当年匈奴人西征时从大宛得到一些良驹,便带到龙城,专为单于坐骑,号称龙城骠。此马千里绝群,脾气暴烈,极难驯服,传说可以飞。”

    史万岁上前摩挲着马身,也爱不释手,便说道:“郑将军,我愿用百顷庄园,五十颗明珠,黄金五千两换你这一匹龙城骠怎么样?”

    郑言庆答道:“若是上柱国想要,言庆本该送予上柱国。只是此马为我家兄长所赐,是当年破都蓝可汗所得,当初有人想五万金买此马他都没同意。此马吾见之如见家兄,不敢因柱国厚增而忘兄长之旧赐,故言庆不敢轻易将其送人。”

    “言庆真乃至情至性之人也。”

    史万岁“哈哈”大笑,也不因没有获得宝马而恼怒。他转身骑上自己的战马,对着郑言庆喊道:“言庆虽有宝马,我这赤尾骅骝也是良驹。一会你若输了,莫怪老夫欺负你啊。”

    双方各自坐于马上,且各上手持一杆长槊。

    史万岁虽然年纪大,却是抢攻得很,抡起手中长槊,拍马来战。郑言庆知道自己必须得拿捏好水准,既不能胜得了史万岁,让他不忿,更是不能输了,丢了兄长的颜面。

    郑言庆见史万岁冲来,马未至而长槊已到。这一槊势大无比,若盘龙出海,怪蟒探山,虽然简单,但带着史万岁多年来积攒的杀气与威势,如撕裂空气一般。

    郑言庆不敢小觑,抬手就挡。

    双方长槊相碰,带出重重声响。二人手上各是一麻,皆暗暗称奇。

    眼看郑言庆臂有千斤之力,史万岁也不敢再小看郑言庆了,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见一击不中,便再次发动强攻。

    征旗蔽日,杀气遮天。二人在教场中间,将台前面,两马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膊纵横,八只马蹄撩乱,搅做一团,扭做一块,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一个槊尖弑人,宛若吐一条火焰;令一个槊刃凛神,犹如迸几道寒光。

    二人一来一回,斗了五六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这个时候,眼看拿不下郑言庆,史万岁一面暗许,一面也有些忧心。眼看二人再战百个回合怕是也互相胜不了,自己体力不如年轻人,相持久了只恐会落败。

    史万岁心道只能用计。便卖个破绽,槊刺时好像用力过猛,战马冲出,将后背留给了郑言庆。

    两人交手,本互相奈何不了。郑言庆也没想到史万岁居然留下这么大一处漏洞,便要横扫过去,将其扫落下马。

    可长槊一动,忽然想到自己本来是求个不胜不败的结果,可若是这下将史万岁扫落了,对方不是太难看了。

    郑言庆便要收回刺过去的长槊。

    这边史万岁在前,眼看郑言庆槊来,心中一喜,对方还是年少中计了。史万岁便突然向后调转马头,用回转的力量快速向前刺击,将攻击范围集中于点上,宛若长矛的突刺一般。

    可惜这一击堪堪到郑言庆的马头前面。原来郑言庆收回长槊时便放慢了马速,防止误伤到史万岁,没想到歪打正着,躲过了史万岁这致命一击。

    郑言庆在后,眼看前面史万岁马头动了,便心知不好,这招跟之前兄长提到的回马枪类似。若是对方拔马掉头刺过来的时候,自己槊已刺出,便没了着力处。只能落败。

    幸好这次自己及时回槊,反而帮了自己。

    郑言庆抬槊一挡,史万岁蓄势而来的一击被郑言庆挑飞。二马相交,郑言庆弃了长槊,抽刀便砍。

    史万岁眼看刀来,忙持槊来当,郑言庆当即用腋下夹住刺来的长槊。二人一人抓着长槊的一头,用力争抢,竟然将槊杆生生折断。

    这时候郑言庆也丢了佩刀,双方各在马上拿着一截断槊杆搏斗。大力之下,二人纷纷落马,掉在地上,继续肉搏。打斗之间,双方已经看不出什么招式了,成了街头的打架痛殴。直斗得尘土飞扬,衣衫尽裂。

    双方也是累得气喘吁吁,各自打不动了,方才分开。

    “痛快!痛快啊!”

    史万岁仰天长啸,多久没跟人打过这么痛快的一仗了。

    “言庆啊,刚才你可让老夫了。”史万岁笑着跟郑言庆说道。

    “上柱国神勇,末将愧不敢当。”

    史万岁笑着拍着郑言庆的肩膀,说道:“若非刚才你故意将刀丢了,老夫的人头早就让你砍掉了。言庆的功夫,虽然不能说天下无敌,但当世年轻一辈,恐没有几个出其右的。”

    郑言庆连忙退让,说道:“言庆较之兄长,还又不如。”

    看郑言庆话语间不忘黄明远,史万岁起了爱才之心,便问道:“言庆果然大才,愿不愿意跟着本帅来河州,此战后,本帅保你一个骠骑将军的位置。”

    郑言庆自是不会去的,只能婉言谢绝了。史万岁满是遗憾,以后又没有人陪自己大战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家有内贼

    这次较量之后,史万岁对郑言庆的好感是直线上升。

    史万岁不是一个糊涂蛋,否则他也不会成为一个盖世名将。什么时候该维护自己的威严,什么时候该清理身边的杂草,他分得很清楚。

    这次身边从亲卫副队长,到底下的亲卫、奴仆、丫鬟,都参与到陷害郑言庆的事件中,若说其中没有什么人在推动,他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的。

    自己的身边被人渗透的成了千疮百孔之处,对方借助自己来完成阴谋,这打到了史万岁的痛点,让他无法接受。

    而且更令史万岁担心的是,这些人今日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郑言庆就迸发出如此大的力量,若是对自己有什么害心,一杯毒酒,一把匕首都能要了自己的命,自己以后岂不是任人宰割。

    涉及到了自身的安危,史万岁也上心的很。为了彻查身边的隐患,他命令自己的亲卫队长,也是跟着他多年,他最为信重的侄子史斌,将此案所有涉及到的人全部抓了起来,包括亲卫副队长史得海。

    史万岁下定狠心,亲自彻查,严刑拷问。在地牢之中,夹指压踝,又立之烧犁耳上,或使以臂贯烧车钰,既不胜苦,数人直接被拷问的暴毙。

    其实从越是具体实施之人这里越是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这些人或不过是受到威胁,不得不从,或是被收买了,当个炮灰。但都是些下层的听令人员,并不知道的太多。

    做到史得海这个位置,明显是个潜藏了多年的死士,倒是知道一些隐藏的东西。但他强硬的很,严刑之下也没有撬开他的嘴巴。

    又过了一日,史得海忽然在被监押的地方暴毙而亡,不知缘由。史万岁大怒,同时也处置了一大批的看守人员,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史万岁对于对方这种无孔不入的探子感到了一丝恐惧,心底也开始暗暗有了答案。

    而这次陷害事件,最终因为史得海的暴毙成为无头案件,最终不了了之。

    但无论是史万岁还是郑言庆,心底都埋下一根刺。此事未必算完,恐怕接下来,还要小心提防对方的出手。对手能轻而易举的弄到史万岁的行军计划和俟利伐的书信,还能在史万岁身旁埋伏这么多的人手,其能力之大,难以想象。

    郑言庆本来以为这是朔州军对自己下得手,因为自己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仇怨。但现在看来,恐怕是自己小看了对手,这样的事情不是区区一个朔州军就能搞定的。但看史得海,就不知道对方在史万岁身旁潜伏了多久,又下了多少功夫。

    或许,这些人的目的不是自己,而是想通过自己向兄长下手。

    看来,接下来的仗,更是要小心翼翼了。

    ······················································································································································

    史万岁说给郑言庆一个交代,到最后却什么也没有查到。他脸上有些挂不住,所以倒是狠狠地补偿了郑言庆一番。

    虽然史得海不是他派的,但终究是借着他的名义,又是他的亲卫副队长,跟他脱不了干系。因此史万岁拿了曹州一个二十顷的庄子算是给郑言庆压压惊,还由不得郑言庆不要。史万岁又命人从军中拨给金河军一批铠甲和弓弩,倒是令郑言庆喜不自禁。相对于什么庄子,金银的,还是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为更重要。

    史万岁那边发了狠,要把身边的人查个底朝天,否则以后睡觉都不安稳。这边郑言庆也不敢大意。

    毕竟当初诬陷郑言庆通敌叛国的那封信是在杨义臣、蔡知运等人的眼皮子底下查出来的。如果没有金河军的人配合,别人是绝对做不到的。既然不是当日的那几人弄得鬼,那必然是金河军的人在此之前便偷偷放了那封信。

    相较于史万岁的大张旗鼓,郑言庆却是只能小心翼翼的查此事。毕竟金河军是一个整体,又在战时,若是因为此事而弄得军心动荡,就得不偿失了。

    自己的大帐每日由亲兵卫队守着,还有亲军在帐外来来回回地巡查,普通人绝对不可能靠近自己的大帐。所以想在大帐内放那封信,绝对需要自己身边亲信之人的配合。

    自己从大同带来的一批人,郑言庆是绝对相信的。所以能进入自己的大帐,偷偷放置那封信的人其实范围就很小了。

    郑言庆挨个观察,终于发现一个他新选拔的亲兵的行为有些不正常。为了怕打草惊蛇,他没有直接对其动手,而是不断的放出传言,自己已经查到了是谁,让他主动来认罪。

    果然此人年轻少经事,被郑言庆一吓,他就慌了。整日里魂不守舍的,看着每个人都像是来抓自己的。

    而且此人身后的那个人也有些吃惊,本来是为了怕引起郑言庆的注意,所以才暂时没有对那个亲兵动手。他还等着到了战场上,想个办法让那个人出个意外死了,此事也就石沉大海了,没想到他竟然动了马脚,被郑言庆发现。

    既然那个小喽啰如此不中用,那他必须得死。

    这天晚上,他便把那个小喽啰约了出来。那个亲兵本来这几日就战战兢兢,心慌意乱,不能理事,见身后的主子传召,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赶紧去见那个人了。

    两人在一处偏僻的地方相见,一个警告对方要小心不得漏出马脚,另一个则是战战兢兢,请求主子给个主意。

    那个背后之人这时候偷偷拿出了短刃放在身后,这次就要了断了此事。

    忽然,周围亮了起来,一片混乱。

    两人一惊,就要慌慌张张地离开。

    “既然来了,就别走啊。”

    这时候,四周围拢出一片人,各持刀剑,将两人团团围住。那个背后之后,面色阴郁,眼中射电,满是狠毒。至于那个小喽啰,这时候早就吓得瘫倒在地上,不能自己了。

    蔡知运一手提刀,一手拿着火把,走上前来,脸上满是不屑的笑容。

    “来,来,来,让本将军看看,你这个魑魅魍魉到底是什么货色。”说着便用刀将对方的帽子挑开。

    对方被众人用刀指着,一动不动。而蔡知运这一挑不要紧,帽子下的人的身份却是吓了蔡知运一跳。

第一百五十七章 内鬼显形

    看着对方的面容,蔡知运这个时候也不由得冷笑起来:“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原来这个奸细竟然是金河军中大名鼎鼎的刘大都督,你可隐藏的够深的。”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原本金河军中最大的势力,金河车骑府步军大都督刘纪麟。刘纪麟是中山刘家的人,在金河多年,原本此人是金河车骑府最有可能继任车骑将军的人,没想到被郑言庆抢了位置。后来郑言庆来到金河,他着实给郑言庆找了不少的麻烦。

    郑言庆北出草原后,有军功在身,压制住众人,刘纪麟老实了不少,勉强向郑言庆低头了。众人还以为他知趣服软了,没想到却是在这里向郑言庆下手了。

    “蔡大都督却是好巧,你在这干什么?”

    刘纪麟被抓个正着,却是嚣张的很。郑言庆本人并没有什么证据,他也不怕他郑言庆。

    蔡知运也不答话,打量着刘纪麟,说道:“刘都督手里拿着短刃,这是要杀谁啊?”

    那小卒子听了,神色复杂的看了看刘纪麟,缩了缩身子。

    刘纪麟被问得恼羞成怒,冷冷地说道:“你管我?就要离开。”

    看着对方桀骜不驯的眼神,蔡知运满心是气。

    “刘都督怕是不清楚状况吧,我不仅是管你,现在还要抓你。”

    蔡知运一挥手身后众人就向刘纪麟围去,刘纪麟大惊,喊着“蔡知运,你敢公报私仇,看我去将军那奏你一笔。”

    蔡知运满脸冷笑道:“那你就去跟将军说吧。”

    刘纪麟有些慌了,就要挣扎,他刚一动,就被身边的几人给制住。本来他自恃勇武,还想着打翻几人趁机逃走。只要自己离开,来个死不认账,蔡知运也没有办法。

    可是刘纪麟没料到蔡知运的手段了得,刚想动手,就被蔡知运飞起一脚踢中胸口,趴在地上起不来了。

    蔡知运看也不看,命人将二人全部绑起来带走。

    郑言庆这时正在大帐等着,见蔡知运将二人带来,便盯着二人,也不说话。

    本来刘纪麟被抓之后,骂骂咧咧地,还想要挣脱。蔡知运一脚踹倒他的腿弯处,使刘纪麟跪倒在地。

    刘纪麟眼看对方根本不跟他面子,也知道不能硬碰硬,又看到郑言庆的样子也有些心虚,早就没有了刚才进来时的气焰,闷着头不说话。

    郑言庆咳嗽了两声,二人心神一震。

    郑言庆问道:“刘都督,真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见面,你可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这时候刘纪麟看郑言庆对他的态度并不是很强硬,心里侥幸想着整个事情郑言庆未必知道,气焰又有些恢复。

    “将军,蔡知运这是什么意思?末将平时跟他蔡知运不睦,但好歹也是金河军的大都督,蔡知运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末将抓了起来,是想造反不成。”

    刘纪麟倒是一番受了委屈的样子。

    郑言庆冷笑两声说道:“怎的,刘都督,你不知道蔡知运为什么抓你吗?到了这个时候,你觉得我没有证据,会在这见你吗?”

    刘纪麟心道“不好,郑言庆知道了什么”,但这个时候,也不能服软,只得暗暗给自己打气。

    “将军,你说得话末将有些不明白,也不知道将军要让末将说什么,更没什么可说的。要是将军没什么事情,请放了末将,末将还有要事去办。”

    “哈!······”

    郑言庆大笑起来,惊得二人有些毛骨悚然。

    郑言庆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道:“刘纪麟啊刘纪麟,你是大聪明没有,小聪明不少,我本来是想放你一马的,可惜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

    郑言庆转过头去看那个亲兵,不再理刘纪麟。

    看到郑言庆看向自己,那个亲兵这时候早就吓傻了,牙齿打颤,不能开口。

    “赵七,你是在本将来金河以后被选入亲兵队的吧,听说你阿耶死的早,是你阿娘含辛茹苦地把你拉扯大的,你来当兵还是瞒着你阿娘的。我还记得你跟我说过‘你将来要当个将军,有了钱好好孝敬你阿娘’。赵七,你这话我可是言犹在耳啊,就是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啊?”

    赵七“砰”得一声,跪倒在地上。

    “将军,是小的错了,是小的有罪,您大人有大量,就饶了小人吧。”赵七“砰砰砰砰”直磕头,不一会额头上磕的青紫,脸上也血流如注。

    “赵七,你要想活命,就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

    赵七刚想开口,又下意识地看了一下一旁的刘纪麟。

    “赵七,你可想好了,若是说错了话,是会死人的。”刘纪麟恶狠狠地看着赵七,又转头看向郑言庆。这刘纪麟眼看被郑言庆拿住了把柄,也不再掩饰,我就是当着你的面恐吓他了,你能奈我何?

    赵七身子一颤,立刻就不敢开口了。

    蔡知运一怒,上来就要对刘纪麟动手,被郑言庆阻止了。

    郑言庆笑了笑,走了下来,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却是咬紧了牙关的赵七,冷冷地说道:“你终究还是怕他不怕我,要知道你可是我的亲兵。”

    说着郑言庆又叹了一口气,说道:“当日在草原上,你一人砍死了三个胡人,自己背后的伤血流不止,仍然不后退。我去看你时,你跟我说‘杀胡狗,不怕疼’,所以我敬佩你年纪轻轻就是个汉子,把你选到亲兵队。唉!到底是我平日里行事太宽了,反而让你畏威而不怀德。”

    赵七抖着身子说道:“将军饶命啊,都是小人的错。可小人不敢说啊,否则我阿娘就没命了,请将军饶了我吧。”赵七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述着,而郑言庆的脸色却是没有丝毫变化。

    郑言庆早就料到刘纪麟是用了什么卑鄙的方法才控制了赵七,没想到却是拿他的母亲作为人质。郑言庆很同情赵七的遭遇,但这并不意味着郑言庆就会选择放过赵七。毕竟赵七作为真正放那封信的人,可是差点要了郑言庆的命啊。

    郑言庆看二人始终没有开口,转身一步一步走到桌案上坐下,又对着二人说道:“既然你们都不愿意错,那我就给你们二人讲个故事吧。”

第一百五十八章 请君入瓮

    听到郑言庆要讲故事,刘纪麟心里满是鄙夷,觉得郑言庆是故弄玄虚,很是不以为意。果然是穷措大出身,这就没什么办法只能讲故事诱导他了吗,可是自己不吃这一套。你以为讲个故事吓唬吓唬我就让我认了啊?

    郑言庆看到刘纪麟鄙夷的神情,也没有过去训斥,而是接着说道:“今日我给你们讲的这个故事,是我一位兄长曾经告诉我的。

    说是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两个酷吏手下甲和乙,这两个人心狠手辣,总是使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来帮国王排除异己。这一天,有一封告密信送到国王的手里,内容竟是告甲与人联络谋反。国王大怒,责令乙严查此事。乙的心里直犯嘀咕,他想,甲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是万一他查不出结果,国王怪罪下来,他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

    郑言庆便盯着二人的眼睛,讲着故事。二人故作镇静,心里各自盘算。

    “这乙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这天乙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甲请到自己的家里喝酒。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好不舒畅。酒过三巡,乙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的,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啊?’

    甲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

    乙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请快快指教。’

    甲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

    乙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甲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甲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甲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讲到这里,郑言庆突然问道:“你们说,这最后甲有没有认罪啊?”

    整个大营里布满了鬼魅的气息,冷得空气都要冻住了。

    刘纪麟吓得也忍不住抖起来,强自告诉自己,自己好歹是个大都督,郑言庆绝不敢对自己动刑的。

    这时候,郑言庆笑了。

    “这甲认不认罪不好说,不过我看二位果然是宁死不屈之人,今日要硬到底了啊。那要不咱也试试这个法,把这个大瓮烧起来怎么样?”

    也不管二人突变的脸色,郑言庆命人搬着两口大瓮进来帐内,又挖了个火灶,烧起火来。

    听得火烧得滋滋的响的声音,二人全身的毛孔都泛着寒意。

    “我是堂堂金河军的大都督,郑言庆你不能这么对待我······郑言庆,你胆敢如此对我,我父是不会放过你的······将军,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刘纪麟不过是色厉内荏罢了,这个时候早就吓尿了,哪还有胆量跟郑言庆拧着,不过是跪在地上求饶而已。

    郑言庆却是毫不以为意,按照兄长的话说,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既然今日要立威,那一定要震慑住所有人,让所有企图在私底下蝇营狗苟之人胆寒。

    郑言庆一挥手,蔡知运立马上前,提留着刘纪麟二人就扔到了大瓮里。火已慢慢加热,烫的二人不住地哀嚎。

    “将军,将军,我说,我什么都说。”

    此时的帐内有一股恶臭味,原来刘纪麟早就吓得屎尿齐流了。

    刘纪麟终究不是什么忠贞义士,所以当郑言庆将他的心里防线击溃之后,此人就如一摊烂泥,根本扶不上墙。

    郑言庆让人将刘纪麟从大瓮里拉出来,刘纪麟缩着身子瘫在地上,哪还有之前的嚣张样子。

    蔡知运上前提溜起刘纪麟,刘纪麟害怕又把他扔到翁里,便如竹筒倒豆子一样,将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郑言庆。

    具体的事情经过跟郑言庆料的差不多,不过幕后的指使人身份却是出乎郑言庆的意料,素来淡定的他此时都坐不住了。

    刘纪麟自然没全盘操控的本事,他是通过他当泽州刺史的三叔传递的命令来构陷郑言庆的,包括那封伪造的俟利伐写给郑言庆的书信。

    其实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刘纪麟也不得知,作为家族中人,家族的命令自然要遵从。况且刘纪麟早就想对郑言庆下手,取而代之,这正是个好机会。

    不过在其三叔给他的书信中透露,此事是由秘书郎萧瑀亲自写信给其三叔,吩咐让做的。

    刘纪麟的三叔也没敢多说,但字里行间透露着此事怕是晋王爷吩咐的。刘纪麟的三叔也是上杆子巴结晋王。

    郑言庆拿着从刘纪麟的帐篷里搜出来的密信,心里不住地泛起波澜。这萧瑀的身份可不一般啊,萧瑀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西梁靖帝萧琮异母弟,晋王妃萧氏之弟,西梁灭亡后跟随其姐进入长安。

    郑言庆往日里因为黄明远的缘故跟萧瑀也认识。萧瑀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无论能力、人品都是上上人选。但也因为其出身优渥的原因,所以素来骄傲地很,平日里看不起寒门子弟,郑言庆跟其并没有太大交集,更谈不上什么矛盾。要说萧瑀是因为个人恩怨所以故意陷害郑言庆,那绝对是说不通的。

    而且他一个前朝皇子,朝廷监视的也很严密,他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势力在史万岁身边埋伏下这么多钉子。

    晋王杨广和萧瑀共同生活多年,杨广是看着萧瑀成长,跟萧瑀感情很深,关系很好,双方的关系一如杨广与黄明远。所以郑言庆很难不联想到此事或许和杨广有莫大的干系。

    查到这里,郑言庆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若是萧瑀或者是其他人对自己下的手,尚且还可以周旋,但若真是晋王出手,那晋王的目的是什么,会不会还有什么后续,这些都不好说。

    而且郑言庆最担心的是此事会把自己的兄长黄明远牵扯进来。

    因而郑言庆也不敢写信给黄明远,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此事到底是真的牵扯到萧瑀,还是敌人故布疑阵。如果是有人想离间兄长与晋王的关系,那他若是胡乱的写信,麻烦就大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余波袅袅

    现在的刘纪麟对于郑言庆来说其实是个烫手的山芋,无论是杀、是放、是囚都不合适。而且现在的刘纪麟对郑言庆来说用处不大了,事到如今,难道还能带着刘纪麟去指证萧瑀不成。

    这几日不见了刘纪麟,军中之人议论纷纷,有说刘纪麟犯事了,郑言庆将他交给了史万岁;也有人说郑言庆将他直接给杀了;更有人说郑言庆和刘纪麟争权,暗害了刘纪麟。虽然言之凿凿,但都没有确切的证据。

    眼看刘纪麟不能再关着不处置了,郑言庆索性便把刘纪麟送到了史万岁处。郑言庆将刘纪麟陷害自己的事情告诉了史万岁,一同奉上的还有那封信。不过信被郑言庆撕去了一部分。他把那一段刘纪麟的三叔猜测是杨广的地方全部撕下来独自保留了,只留下了其三叔命令刘纪麟陷害郑言庆的事。

    对于残缺不完整的信件,郑言庆也好解释。是刘纪麟被发现后意图销毁信件,那残存的一半是郑言庆的人从其手上夺回来的。

    虽然史万岁心有狐疑,甚至他怀疑郑言庆一定是将信的另一半留了下来,而且其中肯定有了不得的秘密。但郑言庆不拿出来,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而且郑言庆送来了刘纪麟,他还得承郑言庆的情。

    看到吓得肝胆俱裂,几乎是不会说话的刘纪麟,史万岁知道,恐怕自己从刘纪麟嘴里也问不出什么了。

    史万岁素来刚硬的很,直来直去,他认为是刘纪麟的那封信才引出这次这么多的波折,因此对于刘纪麟更是无比厌恶。之前郑言庆的案子,让他颜面丧失殆尽,这次拿到了算是罪魁祸首的人物,他如何不狠狠报复。

    事情的真相到这时候其实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各自心底的那杆秤。史万岁、郑言庆心底的那杆秤各自向着谁不言而喻。

    史万岁也没再纠结事情是不是像郑言庆说得那样,便直接下令手下亲兵将刘纪麟拖出去斩了,头颅挂到旗杆上示众。

    虽然到了隋朝以后,原本魏晋时期流行的节臣制度(朝堂授予地方官员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等权利,名称不同,杀人的权利亦不同)已经不再出现,但身为大军的副帅,实际的指挥官,史万岁杀区区一个大都督真的跟杀狗一样。

    郑言庆也没想到史万岁杀性这么大,一言不合就要杀人。而且刘纪麟出身中山刘家,其父、其叔很多都是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中山刘家虽然不是什么顶级豪门,但家族从西汉中山靖王时期就传承下来,也是河北一流的豪门大族。

    而史万岁不可能想不到这些,但他仍然选择直接将刘纪麟给杀了。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不需要拿刘纪麟这个小卒子来杀人立威,那么就是他真的杀性太大,已经有些不计后果。

    郑言庆心里也是后怕,对方故意在史万岁处陷害自己,也是因为早就知道史万岁的习惯吧,故意打着让史万岁在生气的情况下,直接将自己处死的注意吧。

    当日若不是杨义臣仗义相助,而且之前郑言庆和史万岁谈了不少,让史万岁对其已心生好感。估计愤怒的史万岁根本不会听自己的解释,直接把自己拖出府门外斩首了。

    就是以后证明自己的清白,人已经死了还有什么用。

    郑言庆暗道一声“万幸”,同时也在猜测对方的目的。对方此次必杀的一击,因为一些阴差阳错之事没有成功,对方会不会再出手,郑言庆是绝对不知。

    一件并不大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营,超乎常人想象。不过众人的心态却是各异。

    有人为郑言庆暗暗惊出一身汗;也有人认为郑言庆太有狗屎运了,怎么没被史万岁处死。虽然郑言庆和史万岁二人都身处此次事件的漩涡之中,但二人仿佛浑然不知。反倒是他们的身边,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史万岁清理了一大批的身边人,有晋王的,有太子的,有高颎的,有杨素的,甚至还有圣人的。但他对此并不在乎,所有被其查到的人,全部清扫一空。整个史万岁的卫队又都成了一批肃杀的老兵,让人看着就心生寒噤。

    而对于另一边的郑言庆,众人也不敢小觑了。这个年轻人不仅擅长打仗,恐怕心思也挺深的,能在史万岁面前全身而退,还让下手之人折了这么多的棋子,又如何个是简单人物。

    现在众人看郑言庆的眼神都不一样,同时郑言庆的话语权也大大增加,他还是那个从丰州来的车骑将军,但已经没有人再把他仅仅当做一个无权无势的小车骑将军。

    郑言庆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是在众人的异样眼光中走来的。郑言庆的当务之急是除掉刘纪麟后留下的问题。刘纪麟之前在金河军便欺上瞒下,拉拢将佐,试图与自己分庭抗礼。这次除掉了刘纪麟,是独掌金河军大权的最好机会。

    之后郑言庆的动作很迅速,他很快将刘纪麟在军中的心腹都清洗了一个遍,又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去代替他们。郑言庆很清楚,只有完全掌握了这支力量,才能进而掌握整个金河。

    金河军的战士,因为那个请君入瓮的事情,都对这个杀气凛冽的将军印象大观。郑言庆经过此次事件,才真的将大同军的军权收拢到手中。

    当然此事虽然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闲谈,但军中之人,还是谈的是军中之事,因此此事虽然风波很大,但没有几天就烟消云散,仿佛不曾发生过一样。

    史万岁和郑言庆都是将军,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打仗,所以军中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波澜,都影响不了众人接下来的目的,与突厥人的大战。

    当然史万岁在查那件事情,郑言庆也在查那件事情。但这都是私底下的事情。

    隋军在恒安镇已经待了大半个月,主力云集,耗费巨大,但始终没有突厥人的动静。现在敌情不明,突厥人又来势汹汹,为了确保西线的决战,杨坚严令史万岁以稳妥为上,牵制敌军,紧守边境。

第一百六十章 动手之人

    突厥人不出现,隋军便只能守株待兔。日子长了,隋军待在恒安镇一直无所事事,都闲出病来了。

    这日恒安镇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此人就是和严孝武、黄明征二人一起东进援助郑言庆的陈远。

    当日陈远等人离开大同城之后,便一路向东,很快到达金河以南地区。不过他们是自行前来的部队,没有接到过史万岁的征召,自是不能前往恒安镇和东路军主力汇合,甚至陈远等人都不能暴露自己的行踪。

    但他们明显也不能回大同城,黄明远让陈远跟着郑言庆,也不过是为了相机行事,若是离得远了,也没什么机了。因此陈远便让众人留在金河,暂时驻营在万寿戍。

    但大军也不能一直在金河待着,黄明远是让他们来援助郑言庆的不假,但也是为了刷战功的,现在大军在朔州,阴山大斤山以南倒是个安稳区。因此陈远让严孝武和黄明征二人留在了万寿戍,自己带着几个亲卫装扮成商人,前往恒安镇。

    众人既要防止暴露身份,又要防着突厥游骑的侵扰,一路颠簸,好不容易才到达恒安镇。

    陈远没有主动前往城中郑言庆的军营,而是让本来就来往于丰州和金河的信使悄悄将郑言庆约到了城内一处酒馆中。

    恒安镇也是个边镇,不过相对大同其地理位置更重要一些,城市也更发达一些。城内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商旅和军人,原住民很少。这里没有人务农,遍布城内大大小小的妓院、酒馆成了这个边镇城市的特色。

    像陈远这种来来往往的商人数不胜数,他们通过自己携带的商品沟通着边地和内地的有无,所以他们这些生意不大不小的人,并不引人注目。

    郑言庆接到信后,改变妆容,偷偷来到了城东的一家客栈内,陈远早就在这等着他。

    双方对了暗号,郑言庆进入房中。他早就在信中听兄长说这个陈远是兄长手上三大谋士之一,有三国荀攸、法正之才,运筹决胜,算无遗策,可比於良平,颇为兄长信任。今日一见却是年轻的很。

    不过他倒也不会因此小觑陈远,毕竟他的年龄还在陈远之下。

    双方各自坐定,一番交谈之下,陈远密有智防,通晓大事,果然不是普通人。郑言庆与其交谈,每每有茅塞顿开之感,也是钦佩不已。

    想到兄长在信中说“事但有不决,可问询陈仲长,仲长于我,如师如友,同心同德。”郑言庆忽然觉得之前那件事可以问询一下陈远,遂将之前自己受史万岁的亲卫陷害,自己查到陷害自己的幕后指使人可能是萧瑀的事情跟陈远说了一遍。

    陈远听后,眉头紧皱。他没想到郑言庆这里发生的波折会如此之大,甚至超出了他的想象。

    陈远将郑言庆誊写好的刘纪麟全信和郑言庆撕下的半封信拿在手中,细细观看,信中可是把萧瑀亲自前往泽州,给刘纪麟三叔下命令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陈远摇摇头,觉得不对,这种明面上的行动很少见的。

    陈远思索着这件事的前后,晋王参与此事的确有很大的可能性。最起码此事是和晋王有关,否则萧瑀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地出现在泽州。

    “先生怎么看?”

    陈远摇着头说道:“郑将军,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无论怎么看,晋王都没有非要对主公动手的理由。将军虽然原来是主公手下第一大将,但现在并不归主公管辖。动手之人为了致将军于死地,甚至动用了史得海这样隐藏极深的棋子,是不合常理的。”

    郑言庆问道:“如何不合常理?”

    “郑将军,晋王在史万岁身边安插眼线这是正常的,凭晋王的手段,别说是一个卫队副队长,就是眼线是史万岁的老婆我也相信。但史得海身为史万岁的卫队副队长,为了培养他所花费的功夫、心血都不寻常,其重要性我想不用我多说。

    现在的史万岁算是高颎一党仅剩的一员干将,也是太子党中仅有的一个有分量的大将,更是晋王一党中的叛徒。对于这个人,晋王若是要严密监视史万岁,那整日跟随史万岁的史得海,就是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人。身为史万岁的亲信,史得海完全有能力在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捅史万岁一刀,就像当初的皇甫孝谐之于王世积,赵什柱之于虞庆则一样。动手之突然,掌握证据之全面,超乎别人的想象。试问现在的将军,就是再有些名望,晋王值得动用史得海来对付你吗?

    将军再看看最后这个案子在史万岁那里牵连出来的人,刘七,如夫人的贴身丫鬟,卫队里的七八个亲卫,厨子,一个管事······这是将史府一网打尽了,现在就是再有人,也不过是小鱼小虾,不成什么气候,可以说晋王用了多年在史万岁那里建立的眼线组织算是全完了。有了这次事件,晋王以后也很难再在史万岁身边布下这么多的棋子了。将军觉得,晋王会这么不智吗?”

    郑言庆低着头,静静地消化着陈远的话。他本来以为此事与晋王有关,担心晋王会对兄长有什么不好的事,但既然跟晋王无关,郑言庆也放心了。

    而陈远此时也在观察这个传说中的大同军二号人物,黄明远最信任的人。果然沉稳有加,遇事不慌,还能担大事。主公能用此人,有幸也。

    “陈先生认为是此人晋王身边的人。”

    陈远点点头。

    郑言庆倒没傻到认为这事真的就和晋王无关。晋王没对大兄动手的理由,晋王身边的人未必没有,而且不是什么人都能使唤得了萧瑀的。

    “陈先生认为,这是晋王身边的谁?”郑言庆一边说着,一边紧紧地盯着对面的陈远。

    陈远笑了笑,说道:“将军久在主公身边,主公得罪的人将军最是清楚。怕是这个时候,将军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吧。”

    郑言庆点点头,左右能够掌握晋王手上的密探,还跟萧瑀关系密切的人,不过那两三个人,而会对兄长动手的,恐怕也呼之欲出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来而往也

    “豫章王杨暕,或者是晋王妃,最大可能的便是豫章王。”

    郑言庆说道。

    “不管是豫章王还是晋王妃,其目的都是为了豫章王。晋王妃疼爱次子豫章王,而与长子河南王素来疏远的很,而主公却偏偏是河南王最重要的支持者。因此主公也成了豫章王的眼中钉,肉中刺,誓要除之而后快。这次对方为了除掉郑将军,可谓损失惨重,也只有豫章王这样什么都不懂的稚子和晋王妃这样偏听偏信的妇人,才会做出这种自毁长城的事。也只有他们,才会不考虑后果,擅自动用晋王在史万岁跟前的密探。”

    郑言庆倒是很赞同陈远的说法,他说道:“大兄和河南王从小一起长大,学文弄武,形影不离,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若是河南王有难,大兄就是拼死也会护着河南王的。在大兄的心中,晋王府内,河南王是排在晋王前面的。”

    陈远点点头。

    郑言庆虽然算是知道了自己被构陷一事的主谋,但却并不开心。倒不是因为对方是晋王的儿子,自己的冤屈很难伸张,而是因为对方这个时候,就要准备对兄长下手,其心可诛啊。

    “难道就这么算了,眼睁睁地看着对方要对兄长下手而没有办法。现在关键是不知道杨暕是怎么掌握了晋王手上的密探的。今天杨暕可以利用埋伏在史万岁身边的人来对我动手,明日便有可能从其它方面对兄长动手。而且······”

    郑言庆看着陈远的眼睛说道:“而且晋王未必没有在兄长身边埋伏人。”

    陈远本来就是个乱武的主,恨不得这个时候天下大乱才好呢,又怎么会选择息事宁人。

    “郑将军,杨暕是晋王仅有的两个儿子,不能动。我们对杨暕没有办法,但对萧家,甚至是江南世家,我们未必无办法。江南世家并没有真的支持杨暕,否则也不可能放任杨暕做出这种糊涂事。我想,萧瑀等人怕是想利用杨暕,达到打击主公的目的。”

    “兄长跟萧玚、萧瑀的关系不错。就连眼高于顶的萧瑀,也不敢在兄长跟前放肆。”郑言庆有些疑问地说道。

    “将军,正是因为主公厉害,所以才为这些人所忌。自南陈亡后,国家归于北方,天下的权势也归于北方。江南世家大多不能得到重用,尽皆衰落。但南方世家自晋末南渡三百年,自认为是天下世家的正宗,如何甘为异族胡虏之人的关陇世家所支使,所以他们希望能重现当年南朝诸族共掌天下的盛景。”

    郑言庆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陈远。

    陈远笑道:“将军莫惊,远也是南国人,也看不上那些北地胡虏的后人,也想恢复汉人正宗的衣冠,自是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对于陈远的忌讳之言,郑言庆也没有大惊小怪。毕竟兄长用人,素来是不拘一格的。

    “将军,主公之于晋王,就像霍去病之于汉武帝。当年可是霍去病上疏请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才稳定了太子刘据的地位。焉知以后,主公不会成为这种可定国是的人。毕竟随着主公的威望日渐增长,已经将要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是对晋王,还是河南王,其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而这种情况,对于志在要成为晋王身边第一势力,借着晋王重现荣光的江南世家,都是不可接受的。”

    郑言庆点点头,问道:“那先生有什么办法。”

    “萧瑀还是太心急了,否则也不会做的这么明显。才不过被关陇世家压制了二十年,他们就急了,急得都不会办事了。你想,若是晋王知道,是江南世家挑唆豫章王谋害河南王,你觉得晋王会怎么办?”

    每一个与兄长争位的人,其实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学自己。否则歌颂李世民的《贞观政要》中,也不会有有一篇讲《论太子诸王定分·第九》,专门写了李世民明确太子与其他儿子的地位。

    更何况杨广只有两个儿子,而长子才是他心目中独一无二的继承人。

    杨广平日里心向江南世家,不过是想借此来对抗关陇世家,但他绝不会允许江南世家在他的儿子之间推波助澜。

    而且现在随着杨广羽翼丰满,他对江南世家的依靠程度也有所下降。当然这也是萧瑀等人急着动手的原因之一。

    “郑将军,你说若是江南世家希望通过晋王之子,来达到提升地位,掀翻关陇世家的目的,那关陇世家会不会急啊。”

    “郑将军,你说若是豫章王某天喝醉了酒,当着众人说他要是当上了皇帝,便把都城迁到金陵,那关陇世家会不会慌啊。”

    “郑将军,若是江南世家和关东世家结成联盟,准备共同对付关陇世家,那关陇世家会不会狗急跳墙啊。”

    郑言庆是个将领,对这些阴谋诡计也不擅长,看着陈远一条一条的阴谋摆在明面上,也是心惊不已。这次,他终于知道兄长为什么把陈远比作陈平、贾诩一类的人物了。陈远这些人,都是行事天马横空之辈。心狠手辣,没有顾忌,攻击但求直击对方之要害。

    当然,这些事虽然说着容易,但若是真的实行起来,又独善其身,却是很难。陈远并不准备跟对方硬碰,现在的黄明远实力还弱得很,是壮大实力的时候。

    陈远相信,总有一天,他会佐着黄明远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重现祖先的荣光。

    当然二人心思并不相同,但却是一同准备把此事报给黄明远。原来郑言庆担心盲目行动,会中了别人的计,也会影响黄明远与杨广的感情。但现在知道敌人是谁了,自是该由黄明远统领着一同对敌。

    二人相会之后,陈远并没有急着离开恒安镇,而是选择在恒安镇的一家客栈内潜伏下来。

    史万岁不动,他就不能动,返回万寿戍也不会有太大作为,反而是留在恒安城,时刻观察众军的动向,更是稳妥。而且陈远还有一个任务,黄明远曾经跟他商议过,怀疑这一路的突厥人恐怕有问题。最有可能是对方诈做主力,而将真正的主力部队转移到了西线。

    黄明远始终没有证据,这个猜想也就仅仅是一个猜想。但来到东线后,突厥人迟迟没有主动进攻,更是让陈远怀疑对面突厥人的意图。若是对方真的没有太多兵力,现在云集恒安的十几万大军真成了无用的了,哪里够分这芝麻大小的军功。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军北上

    虽然东路军也是波澜不断,但毕竟还是要以决战突厥人为重。汉王杨谅本来就对兄长杨广不满。这次两人各领一军,杨谅便下定决心,抢在杨广之前打破突厥,在其父其兄面前,好好争个头功,也挫一挫二兄的锐气。

    本来大军在恒安镇集结就拖拖拉拉,令杨谅极为不满。之后大军怎么也找不到突厥人的主力,更是令被宠坏的杨谅心中急躁。

    这次杨坚派遣史万岁担任杨谅的副帅,主要是想让史万岁帮着杨谅领军,同时也是朝堂上斗争的结果。

    史万岁的这次出征是太子党最后能力的爆发,但同为太子一党的杨谅对此却颇不以为然。

    杨谅自负的很,当年跟高颎一起讨伐高句丽,便产生了龌蹉。去年都蓝可汗入侵大隋,杨谅是行军元帅,还是和高颎一起出征。他见自己争不过高颎,发起脾气,便怎么也不前往军中,直到最后战争结束他也没离开并州。杨坚宠爱小儿子,也没怎么处罚他。

    更何况此次是和本来就我行我素惯了的史万岁搭档呢。杨谅虽然亲近太子杨勇,但对太子之位未尝没有私心,因此他更是担心史万岁像高颎一样来抢他的兵权。

    史万岁虽然为人勇猛,但却不是个莽夫。史万岁喜读兵书,并精通占卜,颇有韬略。

    史万岁认为此次突厥人远道而来,不辨敌情,不宜盲目进军。只有找到突厥人主力,再一战定胜负。宜大军主力紧守防线,而用小股部队搜寻敌军。

    史万岁当初也在北地待过,很了解突厥人的实力。现在敌暗我明,稍有不慎,便会被突厥人利用速度优势打个措手不及。当年幽州总管广宗郡公李崇(李穆之子,李敏之父),就是因为突厥人率兵劫掠而贸然出击,被突厥人围杀于砂城(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产德乡境内)的。

    杨谅对此却有不同看法。

    这两年突厥人屡战屡败,早就不是当年的草原霸主了。而大隋却是蒸蒸日上,克平突厥,只在朝夕。而史万岁多年不在北方,怕是当年被突厥人吓傻了。

    因此杨谅主张大军分路出塞,引诱突厥主力与隋军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双方争执不下。

    虽然史万岁是个名将,其行军计划应该更得军心。但奈何杨谅是皇子,更是黄河以北五十二州的主人,就是史万岁再功劳显著,也不可能违逆得了汉王。史万岁又没有逼得杨谅不敢出门的威望,因此最后很快就以汉王的意见为主制定计划。

    这次汉王不再呆在并州不出门了,而是快马加鞭的向恒安镇赶去。杨谅还在从并州赶往恒安镇的路上,便下了数道命令。

    令朔州总管韩洪出长城,沿武周山(今大同市武州山)直趋乞伏泊。乞伏泊算是草原民族南下时最重要的宿营地和补给点了。这个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年前黄明远和斜也部在此的那场大战,也就还不知道他们躲过了什么。

    令柱国武安县候张定和和蔚州刺史刘隆出蔚州,沿着于延水(今永定河上游支流洋河)一路向北,和韩洪所部呈掎角之势。

    又令代州行军总管杨义臣沿武周山向西,直趋旋鸿池,从侧翼包抄乞伏泊。

    三路大军呈“品”字状,相机而进。而杨谅自率主力大军,带领大将柱国乔钟葵、大将军余公理、大将军綦良、大将军刘建、并州总管府兵曹裴文安等人随后进发。

    而杨谅选定的决战地点就是乞伏泊。当年这里是匈奴右贤王的王庭所在地,今日则是自己平定草原胡虏的决胜地。

    杨谅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突厥人会选择主动和隋军决战的,除非他们选择攻打险峻的长城和巍峨的城池。

    相对于攻城战,突厥人更擅长野战。若是隋军送上门去,突厥人还不主动出击,那突厥人干什么要入侵大隋啊。这个理论咋一听很有道理,倒是说服了不少人。

    杨谅倒是跟他最不喜欢的二哥一样,都准备给突厥人布下一个天罗地网,引诱突厥人往套子里钻。

    杨谅自信的很,自己这一路都是河东的精兵强将,常年在河东和突厥人周旋,皆是骁勇善战之辈,非突厥那些蛮夷之辈可以抗衡的。

    史万岁苦劝无果,杨谅嫌弃史万岁碍事,更是让史万岁前往并州为大军督运粮草。史万岁有心掀了桌子,跟杨谅理论理论,可惜现在河东十余万大军却没一个是他的旧部,他成了一个被抛弃的孤家寡人。

    史万岁不愿去运粮受人耻笑,索性也不管了,自请率部前往胜州御敌。

    史万岁毕竟是大军名正言顺的副帅,一旦闹将开来,双方都没好,因此史万岁这个请求正中杨谅下怀。杨谅想史万岁去了胜州,就再也不会在自己的碍眼,便答应了史万岁的请求。而且他还在暗处偷偷嘲笑史万岁脑子不清醒,突厥人怎么会去胜州啊。

    自当年都蓝可汗被黄明远利用阴山和大同城活活磨死之后,阴山以南的丰州和胜州就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死地。阴山以南的丰州、朔州地区是穷山恶水之地,油水不多还容易死人,隋军巴不得突厥有哪个傻子闯进去,好围而歼之。

    同样的,突厥人也不会在同样的地方被绊倒两次的。所以杨谅手下的人做计划时,下意识的就把突厥人进击丰州、胜州这一选择给排除了。正因为这黄明远才得以率军赶往灵州,郑言庆率军赶往恒安镇。

    但史万岁却不这么认为,对战争无比敏感的史万岁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所在,突厥人到底想干什么。

    突厥人的行动太异常了,生怕隋军不知道他们要来一样,大张旗鼓的南下,又大张旗鼓的寇关。现在大隋的主力来了,突厥人却一反常态的不决战了。要是往常,躲避决战的应该是隋军才对。

    大斤山是胜州御敌的第一道防线,若是突厥人有什么异动,大斤山就处在突厥人进退的咽喉上,可以牢牢地看住突厥人。因此,史万岁眼看自己跟杨谅尿不到一个壶里,想独自领兵时,第一时间就想到要去大斤山看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