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要做皇帝TXT下载我要做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要做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要离刺荆轲     我要做皇帝txt下载     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一十一节 考举(4)

    沿着北阙的台阶,刘彻一步步登上城楼。︾頂︾点︾小︾说,

    值班的军官连忙迎上前来:“恭迎陛下!”说着就行了个新式军礼。

    刘彻看了眼这位军官,心里头马上就闪过此人的资料:许进,清河郡人,未央宫北阙屯门校尉,曾经在云中郡服役,是故云中郡太守魏尚举荐的武将,假如不出意外,在长安服役两年后,他就将回转云中,至少担任一部都尉。

    登基半年以来,刘彻到现在,已经将整个未央宫与长乐宫的宿卫部队,司马以上军官的个人资料以及性格与外貌,牢牢的记在心中。

    各宫门卫戍部队与重要区域的巡逻卫队,每一个新来的士兵,刘彻不管怎么忙,都是亲自见过,并给予过勉励。

    这是学自天朝太祖皇帝控制其警卫部队的方法。

    通过这个办法,刘彻现在不敢说,将南北两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至少,各个宫门的卫戍部队以及控制着未央宫与长乐宫各个重要通道的军队,他已经基本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刘彻用的手段,一点都不稀奇。

    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三国演义里用烂的桥段而已。

    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可以想象,假如你是那个士兵、军官,那么,假如发生了某种变故,你是会愿意跟着一个记得你的名字,时常给予勉励的领导,还是高高在上,连看你一眼都觉得有失体统的贵戚?

    这几乎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许校尉……”刘彻的目光看着远处,并没有刻意的表现出什么拉拢的态度。但,他的话语柔和而有力量。不经意间,就让许进感觉到天子。是在拿他当自己人看待——作为皇帝,刘彻能这样‘平易近人’的与许进这样的不过八百石的屯门校尉说话,本身就是屈尊降贵了!

    这几乎跟后世天朝的boss主动去跟看守故宫大门的武警握手相比了!

    更别提,刘彻这个皇帝居然能喊出对方的姓氏。

    可以试想,在天朝,**oss与你握手后,还能叫出你的职务与名字,这对于你本身,是有着多么大的冲击!

    许进此刻。真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他挺直了腰杆,站在刘彻面前,道:“陛下有何吩咐?”

    “许校尉曾经在云中服役三年?”刘彻问道:“不知道许校尉对云中防务有什么看法?”

    “回禀陛下!”许进恭身答道:“小臣曾在云中郡任职队率、司马等职,前岁,匈奴大入云中,小臣有幸,曾在故云中郡守魏公麾下用事,与虏交战。以小臣愚见,云中军民忠君爱国,上下勠力同心,城高墙深。加之有魏公坐镇,可谓是万无一失!”

    刘彻点点头。

    现任云中郡郡守魏尚,是经年老将。

    堪称国家的擎天一柱!

    可能历史上这位老将军的着墨不多。知道的人也很少。

    但,刘彻对这位老将军。却是仰慕已久!

    汉室立国至今五十多年,与匈奴凡大小合战数百次。胜率就跟后世lol世界总决赛中国队对韩国队的胜率一样。

    绝大多数时候,匈奴一旦破关,几乎就是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一直要等到关中总动员,汉室集结起几十万军队,他们才带着抢掠的财富和人口,悠哉悠哉的退出长城。

    但,在云中郡,匈奴人从来没占到过任何便宜。

    汉室有史记载以来,在云中,匈奴人一败再败,甚至,在云中城下,还曾战死过大当户这一级别的顶级贵族。

    云中郡,就是西汉初期,汉匈战争中一个永不陷落的城市。

    也是始终屹立在汉匈边境的一颗钉子!

    而一手将云中郡打造成这样的雄城的人,就是已经执掌云中郡将近二十年的魏尚。

    刘彻的前世,世人就曾经将魏尚、郅都与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赵奢、李牧相提并论!

    许进对魏尚的评价,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其实已经是很客观了!

    对于长期为匈奴侵略所苦的汉人来说,云中郡就是一面象征着希望的旗帜!

    云中郡郡守魏尚的声望,在当今这个时间段,几乎是无人能及!

    去年,吴楚叛乱,刘彻的皇帝老爹,即使是在最危急的时候,也没考虑过从云中抽调哪怕一兵一卒,甚至,还曾从代北等地,向云中郡增派了五千弓弩手,为的就是,防备万一可能入侵的匈奴。

    当时,汉室的战略就是,万一匈奴入侵,就以云中、代北等坚城为依托,进行抵抗,拖延。

    而以目前掌握到的情报来看,当时的匈奴,也并非全然没有考虑过趁火打劫。

    只是,云中城,成了让匈奴内部的主战派们绝望的城市。

    三年前,匈奴右贤王以自身主力精锐分成两路入侵,一路走代北,破北地郡,兵锋直抵萧关,烽火在长安都能看到。

    另外一路则是选择以云中为突破口。

    结果,代北这一路进展还算顺利,但云中方向,却打成了消耗战。

    等到战争结束,匈奴人在云中城下丢下了几百个脑袋!

    堪称汉匈两国战争史上空前的大胜!

    虽然没办法跟后来霍去病卫青的斩首数量相比,但,在此时来说,却是空前的大胜!

    而事后的情报证明,匈奴人在云中城下战死了一个大当户!

    而且还是当时右贤王的心腹!

    甚至,匈奴当时的右贤王后来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与云中之败,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匈奴对魏尚非常恐惧,恐惧到什么程度?

    根据汉室安插在匈奴的卧底发回来的情报,匈奴的某些部落里。有人用草扎成魏尚的模样,天天用箭射。但总是射不中……于是,匈奴人以为魏尚是神明。还给他立祀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匈奴人的宗教确实很奇葩——但凡他们觉得打不过的人,就视若神明,为其立祀。

    历史上享受过这种匈奴立祀供奉待遇的汉将有很多。

    魏尚、郅都、李广、卫青、霍去病甚至连贰师将军李广利那样的呆子都享受过匈奴立祀供奉的待遇……

    刘彻将视线从远处收回。

    他看着许进,道:“朕固知孟舒公长者,国之栋梁,只是,孟舒公年已七十,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终究已是壮士暮年,孟舒公近年已经几次三番,上书请乞骸骨,朕与先帝,以云中防务离不开孟舒公,固强留之,只是。朕亦知之,恐怕,得为孟舒公寻一继任者了,许校尉。孟舒公在奏疏中向朕举荐了卿与另外数位后起之秀,卿万不可辜负孟舒公一片苦心!”

    这就是刘彻趁着今天考举的空当来找许进谈话的原因。

    云中郡,作为汉室树立起来的一个招牌。一个旗帜,必须要选好继任者!

    前世。汉室在这几年,是陷入了太子废立的政治斗争中。几乎没有人去管云中郡的事情。

    结果,魏尚一死,云中的防务,居然迅速的堕落了起来。

    到小猪朝时,曾经让匈奴人不敢窥视的云中城,居然几次三番,被匈奴铁骑攻破……

    这样的事情,刘彻可不希望再发生了!

    而更现实的考虑则是,云中城作为目前汉室在长城防线上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塞,刘彻自然希望能掌握在他手里。

    下一任的云中郡守候选,他自然要亲自把关。

    许进,算是其中的一个备选。

    另外几个备选人,刘彻都已经接触过了,总的来说,并不是很满意。

    不然,刘彻也不会跑来找许进这个不过八百石的备胎考察了。

    许进闻言,却是低头道:“小臣位卑,安敢望郡守?陛下与魏公太过抬爱小臣了……”

    刘彻摇摇头,笑道:“朕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他提着绶带,走到北阙的城楼箭塔口,看着正在考试的各个考场,道:“但孟舒公却极力向朕推荐了爱卿!”

    事实上也是如此,假如不是魏尚极力推荐,刘彻是不可能将许进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屯门校尉放到堂堂两千石郡守的备选名单中——以常理来看,哪怕再给许进十年,他也未必够格担任两千石的郡守,更别说是云中这样的军事重镇的最高长官了。

    但好在,刘彻是皇帝。

    只要他说行,那不行也行!

    根据刘彻目前的观察和了解到的关于这个许进的情况来看,此人,带兵还是有些水平的,而且,人也很稳重。

    王道手下的情报系统,也已经将许进本人的祖宗三代都查了一遍,没有发现污点。

    而根据南军各级将领反应来的关于许进的评价来看,这人在能力方面,没有问题,政治态度上,也比较可靠。

    现在,刘彻唯一不确定的是——许进是否有能力担任云中郡郡守?

    最起码,许进得给刘彻展现出,他具备担任一郡郡守,保境安民的潜力!

    不然的话,刘彻就只能从现在的老将里面,选择一个去担任云中郡守。

    只是……

    用老将,不过饮鸩止渴。

    俪寄今年也六十好几了,韩颓当五十多了,栾布七十岁了,田叔也有八十多了。

    等这批老将入土,汉室可用的将军,就剩下李广、窦婴以及现在还没崛起的程不识、韩安国了。

    卫青现在不过是个孩子,霍去病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所以,刘彻必须挖掘出一批可堪一用的将领,最起码,也得靠着这批将军撑到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

    ps:这两天卡文卡的比较厉害加上我身体也不太好,等我好好想想后续吧~整理一下大纲~

第四百一十二节 考举(5)

    刘彻走下城楼时,心中却是多少有些落寞的。

    魏尚推荐上来的四个备选接班人,许进还算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懂军事,会带兵,而且背景可靠,忠心耿耿。

    只是……

    “缺乏大局观啊!”刘彻感慨着。

    自古良将难得,刘彻也知道,自己要求不能太高了!

    毕竟,在这个将帅基本都要靠个人天赋和不断磨砺的时代,想跟后世一样,像大街上买白菜般团购个十个八个卫青霍去病,那是奢望!

    但云中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打开地图,就能清晰的看到,云中郡直面的就是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

    可以说,匈奴假如入侵,云中就是他们肯定会走的一条入侵通道!

    而云中倘若失守,那么,匈奴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绕开坚固的长城防线,直趋萧关。

    而更现实的考虑是,目前,汉匈未来几年大体将维持和平局面,两国将相互通商,这次和亲协议,汉室许诺给匈奴人的通关集市,也基本是设在云中郡的长城防线附近。

    这样一来的话,就要求云中郡守,不仅仅有丰富的军事斗争水平,还得有足够敏锐的嗅觉和圆滑的手段。

    换句话说,刘彻要选的云中郡守是要求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安民,文武双全的强人!

    即使是汉室历史上。能具备这样的素质的人才,也是寥寥无几。

    老实说,就是当朝丞相周亚夫也未必符合条件!

    “看来。朕得启动军校的计划了!”刘彻在心中想道。

    通过这半年来与南北两军的许多中高级军官的接触,刘彻大概了解到了,这些将官,要说没有能力,基本上都还是有的!

    只是,受限于时代以及他们本身的文化水平,这些将官绝大多数。终其一生,也就只能当个校尉、司马。再往上,那就是力有未逮!

    原因,当然很简单。

    在这个知识被垄断,兵家著作被国家视为禁脔的时代。

    绝大多数的武将。其实都是靠着自己的经验以及过往的传统在办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自学成才的人才,你就可以想象了。

    看看现在的名将们吧!

    周亚夫的老爹是大名鼎鼎的周勃,俪寄的父亲是俪商,韩颓当也不简单,他的父亲就是韩王信,魏尚就不说了,他与田叔是老兄弟了,当年赫赫有名的赵国三君子之一。

    基本上。现在,所有的名将,大将。都是列侯勋臣,将二代或者干脆就是将一代。

    从这里面,刘彻看到了一个事实:在军队,功臣列侯阶级们,掌握了上升的通道。

    这些家伙垄断了兵法著作的知识,使得汉室至今的将军、大将。基本都是从他们的圈子里选出来的。

    而大部分的中下层军官,却因为接触不到更高级的军事知识。只能一辈子当个大头兵。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看看李广家族吧!

    李广、李蔡、李当户、李敢、李陵!

    还有霍去病家族的霍光!

    也就是说,并不是中下层的军官,他们的能力不足。

    看看太宗孝文皇帝从代国带到长安的那几个老臣子吧!

    张武、宋昌甚至已经死了的枳候薄昭。

    他们最开始,也不过是个千石左右的武将,一到长安,不过三五年功夫,就摇身一变,成为能执掌禁军甚至统帅数万大军出征的将军!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人的成功?

    答案很简单,知识与历练!

    霍去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小就是被小猪一手培养大的,石渠阁中的所有兵书,全部向他开放。

    史书记载,霍去病死后,小猪收养了他的遗腹子,亲手抚养,想要再造一位冠军候,可惜,那位冠军侯在随小猪封禅泰山的路上夭折了,不然,后面那里还有霍光什么事?

    后世的事实也证明了,名将是可以批量制造的!

    黄埔军校、西点军校,都是名将的摇篮。

    但刘彻一直不敢将这个想法付诸实际!

    原因也很简单。

    他搞考举,并未触动列侯勋臣阶级们的利益,相反,还尽量照顾了他们的诉求。

    在少府搞科研,那是他这个皇帝的自留地,也不会伤害到任何贵戚的利益。

    但,搞军校就不一样了!

    这是要打破列侯勋臣阶级们对军队的垄断,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这些拿着枪杆子的列侯们,上演一出玄武门或者夺门之变了。

    不要以为列侯们不敢!

    吕氏当年也以为这帮家伙不敢。

    结果,吕氏全族都死光光了!

    汉室至今五十多年,列侯中敢跟皇帝掰腕子的人才也是不少的!

    历史上,小猪敢动这帮家伙,是因为卫霍军事外戚集团,已经完全的取代了他们,将枪杆子彻底的拿在了手里。

    至于现在?

    刘彻低头沉思了一会。

    他手里头,真正掌握的也就是羽林卫与虎贲卫,再加上未央宫本身的宫廷宿卫武装,大概加起来有个一两万人。

    可以说,他自身的安全保障,已经没有问题了。

    “是时候了!”刘彻在心里想着。

    他也做过许多准备工作了,譬如,他曾经请栾布著书,写一本彭越的兵书,也试探过俪寄和韩颓当,这三个将军,都对刘彻的要求没有反感,甚至,还曾一度表现出十分热情的态度。

    另外周亚夫刘彻也试探过了,周亚夫对于培养新人,非常支持。

    刘彻在心里计算了一下,有了这些将军支持,基本上,等于他已经控制了汉室军队的六成兵力了。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皇帝假如已经控制了六成以上军队的枪杆子,其他人就只能跪地三呼万岁,就算有人不愿意,那历史的车轮,也一定会毫不留情的将他碾成碎片!

    更重要的是,这次考举以后,等这批考举出来的官员掌握了地方的行政权力以后,就算列侯勋臣阶级们想掀桌子干一票,恐怕还没来得及串联,就得被里正、亭长和廧夫们给镇压了!

    一念至此,刘彻下定了决心,对身旁的王道吩咐道:“晚上,请丞相入宫议事!”

    在这个事情上,刘彻决定,再试探一次周亚夫,以确保万无一失!(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节 考举(6)

    日至正午,气温达到最高。

    即使刘彻呆在清凉殿中,都有些hold不住了,需要借助冰块消暑。

    同时,考举的考场那边,也开始出现了交卷的现象。

    毕竟,这只是第一轮的考试,题目也基本上不算很难。

    唯一有难度的那道算术题,做的出来,自然做的出来,做不出来的,扒光头发也是没用!

    “去告诉内史,增派士兵,维持秩序,不可出乱子!”刘彻淡淡的吩咐着:“另外吩咐下去,这几天加强对长安各闾里的巡视力度,但凡有图谋不轨者,一律格杀勿论!”

    随着考举的结束,刘彻知道,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

    譬如有人考的不理想,心理压力过大,化身加爵哥,又或者二两马尿下肚,就记不得自己是谁,拿着武器乱砍。

    这样的问题,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而刘彻更担忧的是,那些居住在长安城的贫民区中的参考士子。

    因为,这些家伙为了留在长安,都欠了一屁股的债!

    而且还是高利贷!

    考举过后,那些成功杀出重围的士子,自然能还掉债务——就算他们还不掉,高利贷商人也没那个胆量硬逼着一个当官的还钱,那会捅出马蜂窝,若是那个士子能杀进考举第二轮甚至第三轮,那么……刘彻相信会有大把的‘好心人’愿意帮他们还债。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那些一无所得,还欠下一屁股债的士子。

    这些人,肯定会成为后考举时代长安治安的大问题!

    高利贷商人们可不是吃素的!

    为了赚钱。这帮家伙皇帝的债都敢放,列侯欠了他们的钱,他们照样上门讨债,而且,大多数列侯,不还都不行!

    至于这些士子欠了他们的钱,要是还不起会是个什么样的下场?

    这用屁股都能猜到!

    而为了还债。这些士子很可能被逼着给家里写信要钱。

    但这高利贷是出了名的利滚利,而那帮商人又一个比一个精明。

    那些欠下债务的士子。想要还清债务?

    在没有被榨干以前,做梦吧!

    而这些没钱,又没有了前途,还欠下一屁股债务。被人追债的士子,到最后,就算是最有原则的人,恐怕也会放弃原则!

    早在考举的风声放出去后,大量的士子云集长安时,刘彻就已经察觉到了这些高利贷商人与底层贫困士子之间的买卖。

    并且知道,考举后一定会出现动荡。

    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就算是提前知道了。恐怕也是无计可施。

    就像你重生到零八年,成为奥黑,也没办法阻止金融风暴的发生。

    因为。那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刘彻也没办法阻止此事。

    借贷这样你情我愿的买卖,在汉室是受法律保护的。

    但,当时间来到今天,考举开始后的今天,刘彻就必须在此事造成严重的治安问题和社会问题前。插手此事,至少。也要防止这个事情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毕竟,那些士子都是响应刘彻的号召来参考的。

    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强权社会,上到皇帝,下到百姓,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向来都是朝廷包揽一切。

    因为考举,士子们不得不举债,最后名落孙山,还欠下一屁股债。

    可能西方欧罗巴的人会自认倒霉。

    但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连老天爷不下雨,都是皇帝的锅的社会。

    绝对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在绝望之下,把锅丢给刘彻!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两千后的天朝,老百姓们遇到问题了——譬如,被骗了,被欠薪了,被欺负了,首先想到的,也还是找政府要说法。

    现在的情况也是相同。

    而且,作为皇帝,自我标榜着代天牧狩,天下元元兆民,连草木都崇拜的天下共主,刘彻也不可能不管这个事情。

    这大概也算是任何一个稍微负责一点的中国皇帝必然的逻辑思维:天子,管天管地管下雨,任何事情,只要涉及统治基础稳定,管它合不合法,必然要插手其中!

    目前来说,面对这么一个局面,刘彻还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

    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在民间,还不起钱的农民,卖屋卖地甚至卖妻卖子卖自己,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高利贷商人们的势力,遍及朝野,有的是为他们鼓噪和说话的大臣、贵族甚至后宫妃嫔。

    刘彻暂时只能是加强对长安闾里的治安巡逻,尤其是加强对贫民区的巡逻和管制,最起码,先震慑一下高利贷商人们的气焰再说。

    剩下的事情,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么想着,刘彻忽然就想起了一件事情,对王道问道:“王道,前几天,你不是禀报说,本次考举,有不少寒门士子,是靠着给人做工度日吗?”

    王道低头道:“回禀陛下,确实如此,奴婢记得,当时奴婢还给陛下递了份这些士子的名单!”

    “找找看!”刘彻吩咐道。

    不多时,就有一个宦官,从刘彻翻阅过的奏折堆里找出了那份报告。

    刘彻接过来一看,上面罗列的士子人数居然足足有上百人。

    再看他们的经历,刘彻也不由得含笑点头,放下奏折,刘彻对王道吩咐道:“传朕的命令,这些自力更生的士子,全部无条件进入考举第二轮,假如本身成绩已经符合进入第二轮的,第二轮考试,每人额外加五分!”

    本来一开始,这些靠着自己的力气生活,坚决不借债的士子,在刘彻眼中还没有什么印象。

    但,凡事就怕比较。

    与那些宁肯去借高利贷,也不肯‘屈尊降贵’的人相比,这些人,毫无疑问,就可爱多了。

    作为皇帝,刘彻自然要给他们一些奖赏了。

    至于理由?

    不食嗟来之食,这可是君子的品质!

    对于汉室目前的价值观来说,人品道德,那可是比学问成绩政绩乃至于出生血统更加重要的政治筹码!

    一个知名的孝子,不需要参加考举,也不需要熬资历,直接能做千石官员。

    一个地方名望之士,一但被举荐,朝廷是要派出驷马鞍车去接的,给的官小了,人家一挥袖子,不鸟你,你也无可奈何!(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四节 匈奴公主(1〕

    黄昏将近,长安却依旧热闹非凡。

    走出考场的士子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或以学派或以地域,各自抱团,探讨着考举过程中的心得。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匈奴公主的陪嫁队伍到了灞桥了!”

    呼啦啦的人群,立刻向潮水一样朝着灞桥方向席卷。

    这忽然的变化,吓坏了负责维持长安治安秩序的内史官员与南军将领,连忙紧急调动大批士兵维持秩序,疏导人群,甚至在灞桥附近拉起了人墙。

    但是,不管官方怎么疏导人群,怎么驱散人群。

    灞桥附近依然是人山人海。

    放眼望去,整个渭河两岸,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好奇心强烈无比的年轻人们,爬到屋顶,爬到树上甚至,爬在马车上,大家都想一睹嫁过来的那位匈奴公主的芳容。

    毕竟,一直以来,都是汉室嫁宗室女给匈奴,匈奴人反过来嫁公主,这还是头一遭。

    当然,对于这个嫁过来的匈奴公主,士子们因为政治倾向不同,态度也自各不相同。

    “哼!果然是礼乐崩坏啊,连夷狄之女,都能嫁入天家了!”有人一边眺望着从灞桥北边过来的匈奴送嫁队伍,一边愤愤不平的发泄着。

    不用看,此人必定是来自鲁地的儒家派系。

    鲁儒在汉室诸多的儒家派系中。属于最保守的原教旨主义者,鲁儒的名声,即使是在儒家内部。也是臭名昭著!

    尤其是燕诗派系和新近崛起的公羊派、谷梁派,是恨不得食鲁儒之肉!

    为什么?

    因为就是这帮家伙长久以来上跳下窜,嘴上不把门,搞的儒家五十多年来,竟然没有出过哪怕一个重臣!

    这也就罢了!

    这帮家伙自己当不成官,还不让别人当官!

    当年,叔孙通投太祖高皇帝。高皇帝不喜叔孙通穿的儒袍,甚至非常厌恶。

    叔孙通立刻换下儒袍。穿上高皇帝喜欢的短衣,于是,高皇帝龙颜大悦。

    结果,鲁儒门不干了。各种喷和看不起叔孙通。

    当年,叔孙通因为受命高皇帝,起草汉室的各种礼仪和制度,考虑到鲁儒派系是最懂周礼的人群,叔孙通狠下心肠,把脸皮丢掉,低三下四的上门去请教。

    结果,这帮鲁儒张嘴就是:公所事者十主,皆面阿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表面上这帮家伙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任何人只要翻开史书。就能看到,这帮家伙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心里的怨气。

    怨气从何而来?

    一者,刘邦当时刚刚举兵数十万,包围鲁地,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

    二者,在一年前,这些家伙刚刚灰溜溜的从长安滚回去。

    此刻见了叔孙通身居太常,食禄两千石,心里头满满的都是酸水呀!

    但,偏偏这帮家伙掌握着儒门的道统,而且人多势众,就算是儒门内部,其他派系再怎么对他们不满,也只能帮着打圆场。

    毕竟,要是把鲁儒们的皮给拔了,不管是燕诗派还是公羊派,都讨不到好果子吃!

    当年叔孙通就说了: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是真不知变通吗?

    这就只有鲁儒们自己知道了。

    反正,这五十多年来,鲁儒们就是儒家内部最顽固最保守的循古派。

    他们什么事情都想往上古扯,甚至还有人鼓吹井田制,认为只要采取井田制,那么今天的一切罪恶与社会矛盾肯定立刻消弭。

    只是……

    这些家伙的鼓噪,跟后世公知们的胡扯差不多。

    基本上谁信谁倒霉!

    因此,他不说还好,一说,就立刻暴露了自己的政治属性,马上,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就来了。

    “蠢货!周室当年就已经与戎狄通婚过了!”这是打脸的。

    “匈奴不嫁公主,我汉家就要嫁宗室,你难道想要天子嫁公主给匈奴吗?”这是愤青。

    “汉家历代天子,都曾有下诏:嘉与士大夫更始,甚至先帝还曾明确下诏:与民更始,更始是什么意思,你难道不懂吗?”有人上干货质问道:“易云:通其便,使民不倦,诗曰:九变复贯,知言之选。回家且好好读书吧!”

    此人的话,立刻就引起了许多法家学子的叫好声。

    说句实话,论起辩论,当今世界,还真没有那个学派辩得过吞并了名家后的法家。

    对鲁儒,看得惯的人非常少。

    这个莽撞家伙,很快就陷入了群情汹涌的讨伐之中。

    就连其他学派的儒家学子,这个时候也保持了沉默。

    毕竟这里是关中,是法家和黄老派的大本营,儒家的力量微乎其微!

    但是,他也不是没有盟友。

    汉室的政治生态中,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儒家的原教旨主义者和黄老派在许多问题上的立场,都很契合。

    马上就有几个黄老派的人出来打圆场,道:“都别吵了,难道你们想在匈奴人面前上演全武行,丢我汉家丈夫的脸!?”

    嗯,这个借口,真是高大上,许多人立刻就闭嘴了。

    但,这个世界总是有人喜欢生事。

    那个鲁儒派的士子,一看有人声援,以为是自己人,当下大喜,肆无忌惮的道:“正是!一帮不识大体的北人!”

    顿时。他就捅了马蜂窝了。

    北方的士子,那可不比南方齐鲁的儒家士子,几乎每一个北方的士子。哪怕是儒家的士子,那也是骑得了骏马,喝得了烈酒,拉的开硬弓的猛人!

    这些家伙中有很多可是具备了随时专职成游侠乃至于武将的强人!

    这个鲁儒立刻就倒霉了。

    只见一个铁塔般的大汉挤进人群,像抓小鸡一样,抓起这个家伙,举到空中。一对铜锣般的大眼睛,盯着他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看看?”

    那人张了张嘴。发现没有人站出来给自己打抱不平,再对比一下敌我双方悬殊的身体素质,只能灰溜溜的道:“没什么,没什么……”

    这铁塔一样的大汉嘴角蔑笑一声。道:“真是无趣,难怪当年连叔孙通都瞧不起你们这帮软蛋!”然后就将他放下来,毕竟,这周围可是有着全副武装的军队在维持秩序,那些丘八可是有着格杀勿论的权力的!

    这汉子的这话,顿时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哄堂大笑。

    那被放下来的男子立刻就跑到士兵们组成的警戒线附近,然后,问道:“敢留下姓名吗?”

    这大汉哈哈大笑,道:“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阳陵王温舒是也,汝若有本事。尽管来找某!”

    他这一报出名头,周围的人,立刻就吓得让出了一条道。

    许多人更是用着敬畏的眼神看着他。

    阳陵王温舒,这可是关中最近新崛起的游侠头目之一,传闻此人杀人不眨眼,尤其喜欢把人杀了以后挖个坑埋了。真正是死无对症。

    没想到,这样的一个猛人。居然也来参加考举了。

    王温舒即来,那么,其他游侠巨头,会不会也参加了这次考举呢?

    学而优则仕的,可不仅仅是读书人!

    游侠们也流下,闯出名头后捞个官做做。

    特别是剧孟以后,这股风潮是越演越烈。

    关中和关东雒阳一带的游侠,几乎都是人人摩拳擦掌,想成为第二个剧孟,出入宫廷,任为两千石天子近臣。

    这可是比列侯、将军还要光荣,还要有前途的工作啊!

    王温舒他来参加考举,固然是受到剧孟的榜样力量指引,但更多的原因却是,他本身就是官宦世家!

    他父亲和祖父,都做过弋阳的官,尤其是他的父亲,曾经官至弋阳县县尉。

    他十七岁时,就被以父萌做过弋阳的亭长,可惜,后来得罪了上司,被赶回家里种田了。

    正巧当时关中的游侠巨头季心被今上赶出关中,关中的游侠群龙无首,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权力真空,他就利用者父辈的人脉,趁势而起,短短半年,就在关中混出头了。

    所以,王温舒参加这次考举,完全是有备而来。

    别看王温舒人高马大,但其实他心思极为细腻,他来参加这次考举,心中的把握,起码有八九成!

    他的父祖,都是官场中人,而且是具体的执行官员,对于汉室的各种律法和法令,王温舒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

    这也是他在游侠中迅速崛起的关键:不怕流氓有武功,就怕流氓懂法律!

    论起钻律法空子,王温舒堪称游侠中的专家!

    只是,做了半年游侠以后,王温舒还是感觉,当游侠,虽然潇洒快活,但却没有权柄,还要跟老鼠提心吊胆的担心官府的缉捕和镇压。

    还是当官好!

    因此,这次考举刚刚放出风来,王温舒就开始准备了。

    他不止把父祖留下的笔记和书册全都翻出来复习,还利用考举前的时间,威逼利诱,甚至绑架了一些他所知道的知名学者,通过日夜苦读和学习。

    王温舒现在不敢说他肯定能进考举的第三轮,但,最起码,前两轮以他的知识储备来看,王温舒觉得应该是毫无压力的。

    只是,这游侠做久了,许多习惯就很难改了。

    譬如说,一言不合就开干……

    王温舒此刻见到许多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身上,他连忙心道一声不好。

    树大招风的道理,他自然懂得。

    为了防止他的黑历史传到某些大人物耳朵里去,他连忙找了个借口,挤出人群,消失不见。(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节 匈奴公主(2)

    “陛下,匈奴公主已至北阙!”王道恭敬的跪着奏报。

    刘彻此时已经穿戴了整齐的天子冠冕,闻言,他转过身来,道:“命太常准备礼仪仪仗,朕将亲往北阙!”

    “诺!”王道恭身一拜,领命而去。

    匈奴公主来嫁,这对汉室君臣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动。

    你可以试想,天朝boos与米帝大统领会晤时的场景。

    这次匈奴公主嫁过来,在政治上的意义,非比寻常,它预示至少在目前,汉与匈奴,这两个宇内最强的国家开始苟合在一起。

    几乎就等于是后世米帝与天朝要搞g2了。

    可以想象,周边诸国在知道这个事情后,该有多么恐慌。

    当年太宗孝文皇帝与匈奴老上单于的盟约,在经过这次联姻后,将从文字走向现实——长城之内,冠带之室,皇帝治之,长城以外,弓猎之民,单于治之。

    “一道铁幕,正从长城落下,它将分割文明与野蛮……嘿嘿……”刘彻嘴角讥笑着。

    但是,他更高兴的是,那位他即将迎娶匈奴公主的封号——北海阏氏!

    北海是哪里?

    可能大多数当下的汉人都不清楚。

    但刘彻却高兴的只差弹冠相庆了。

    那可是贝尔加湖啊!

    而且,按照匈奴传统,北海是包括了整个后世的西伯利亚的辽阔冰雪世界的统称。

    “没了孙武牧羊。朕却给后世子孙找到了更好的用于证明西伯利亚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的证据……”刘彻轻声念叨着。

    这大概算是刘彻迎娶那位匈奴公主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了吧。

    虽然在现在,西伯利亚那块冰天雪地的土地,连匈奴人自己都看不上。被拿来当做流放政治犯和战败者的地方。

    历史上苏武在北海牧羊,几乎就是过着野人的生活。

    但作为穿越者,刘彻深知那块可能几百年内都只能是冰雪之国,了无人烟的辽阔世界假如成为中国领土,将会在未来给国人带来怎样的财富。

    丰富的矿产、石油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足够子孙们享有无数年。

    而辽阔肥沃的冻土,只要技术跟上来了。足可养活上亿乃至数亿百姓。

    当然,在目前来说。北海那个地方,属于鸟不生蛋的不毛之地。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被匈奴人拿来当陪嫁品吧!

    没有错!

    匈奴单于大手一挥。将整个贝尔加湖及其附近统属的广阔世界,全部作为了北海阏氏的领地。

    换句话说,当那位汉名夏胭脂的匈奴公主嫁给刘彻的同时,整个西伯利亚,就成为了汉室的领土。

    当然了,隔着几万里,刘彻也没办法向西伯利亚派遣一兵一卒。

    现在的北海,还是掌握在匈奴人手中,只不过。名义上是北海阏氏的陪嫁,在理论上,刘彻可以通过嫁过来的夏胭脂对西伯利亚宣称主权。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刘彻却还是很高兴!

    地图开疆。还是一次性拓土几乎大半个中国的土地。

    就算是空一格,也没有如此厉害过!

    没有皇帝会嫌自己的国土面积太小!

    “以后没有什么西伯利亚了,它就是北海,中国人的北海!汉人的北海!”刘彻在心中对自己说。

    当然,他也知道,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能不能将北海永远留在中国疆域内。能不能守住这块土地,还要看后世子孙给不给力。

    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力在有生之年,维系住蓬勃向上的帝国。

    若是万一子孙不孝,他除了在坟墓里打滚,还能怎样?

    想到此处,刘彻就有些钦佩后世明朝的统治者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皇帝的气节与骨气,确实是历朝历代都罕有的。

    但那又怎样,子孙不孝,统治阶级自乱阵脚,自己内讧,结果白白便宜了满清。

    想要避免陷入历史周期律,唯一的办法,刘彻觉得只能是工业革命。

    而且百年之内,必须启动!

    只是……

    想要发动工业革命,就必须有足够的理科生。

    化学、物理以及数学,都需要发展。

    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科生治国,理工科治国,那要等到天朝崛起。

    刘彻想要以一己之力,改变这根深蒂固的观念,移风易俗,他自己也觉得,实在是艰难无比。

    因此,他需要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利益集团来帮助他推动此事。

    只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找到能帮助他完成这个事情的人或者势力。

    “但愿随着考举中数学占分比例的不断提高,能培养出这样一个政治势力来……”刘彻在心中祈祷着,他也只能祈祷。

    这时候,王道回来复命:“陛下,太常已经准备好了!”

    “传令,朕临轩章德殿!”刘彻回过神来,按照既定的程序道。

    所谓临轩,是汉室独有的一个词汇,与后世君王御驾临幸某地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一般,只会用在皇帝在重大政治场合中的用语。

    “陛下,此乃太常拟定的礼仪程序……”王道奉上一张帛书。

    刘彻接过来,看了看。

    这次匈奴公主嫁过来,匈奴人在程序上做的极为郑重。

    仅仅是陪嫁过来的奴隶就有五千人之多,陪嫁卫队总计三千人,牛羊等牲畜各十万头,来自西域的珍奇特产无数。

    真可谓是大手笔!

    就连刘彻都颇为惊讶!

    但,刘彻知道,这是匈奴的传统,作为游牧民族,匈奴人习惯在嫁女的同时陪嫁大批嫁妆以及军事力量,以保障嫁过去的女儿能对当地的政治文化军事产生足够的影响。

    西域诸国中,乌孙、康居、楼兰等国,都是被匈奴人用这种手段间接控制了起来。

    史书上记载,乌孙人被匈奴人用这一招玩的国家内部四分五裂,几度陷入内战的边缘。

    至于其他国家,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几乎全部成为了匈奴人的操线木偶。

    他们现在想故技重施,在汉室面前玩这一招,刘彻只有一个想法:这是送礼吧!

    论起消化和同化异族的能力,中国人确实是全球独步!

    至少,在汉人王朝的强盛时期,不管中国的王朝吃进去多少异族,最后都能将他们变成勤勉忠诚的汉人。

    只是,匈奴人玩的这么大,汉室君臣,自然也不能小气了。

    这位匈奴公主一嫁过来,立马就能享有夫人的地位。

    除此之外,汉室本身的回礼,也很重。

    一万匹丝绸,三千斤茶叶、精美青铜器具数千件,黄金器具上百件,除此之外,特许再开互市集市五个。

    在刘彻看来,这其实是汉室君臣的面子在作祟。

    不过,回礼如此重,却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消化掉那些陪嫁的奴隶、军队了。

    阏氏的陪嫁卫队,还没进长安,就已经被解除武装了。

    所有奴隶和军人全部被少府接管。

    虽然名义上他们还是匈奴公主的人,但实际上,却会被打散重遍。

    少府有的是地方安置这些‘不稳定的力量’。

    而等这些人在汉室定居下来,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方式,匈奴单于庭想隔着几万里,指挥他们?

    做梦吧!

    一代人以后,刘彻相信,这些人的后代,就将成为忠诚的汉室臣民,可以为帝国纳税服役了。

    就如同历史上霍去病俘虏的匈奴部族以及投降过来的匈奴军民。

    当然,面子工程还是做的,至少,得让匈奴人觉得,他们的这个买卖做的还不错,他们的公主在汉室得到了礼遇。

    那些私底下的小手段和办法,要等到匈奴的送嫁使团回国后才会开始。

    刘彻保证,匈奴人很快就会知道,什么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惜了,这个招数大概只能用一次……”刘彻在心里不无叹息。

    匈奴又不傻!

    一旦他们发现,联姻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估计,死都不会干第二次这样的买卖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六节 匈奴公主(3)

    太阳的余晖渐渐消散在天际,晚霞染红了大半个天空。

    刘彻面北而坐,端坐在章德殿的御榻之上,象征着汉室天子法统威权的高皇帝斩白蛇剑,系在他的腰间,那枚在后世被传的神乎其神的传国玉玺,此刻与那柄刘邦的佩剑一同挂在他的腰间,天子十二旒珠从额前垂下来,黑色的天子衮服庄重而肃穆。

    御阶之下,太常南皮候窦彭祖捧着一纸帛书,念着:“伏维陛下履乾则坤,动合阴阳,群臣大小以长秋宫未定,遵旧依典,章表仍闻,历时乃听。易云:受兹介祉,诗曰:千禄百福,子孙千亿。方今幸甚,陛下即位,四海升平,海清河晏,独长秋宫未定,群臣妾无得上寿,蚕室之献,无人主持……”

    刘彻端坐在龙座上听着,心里头却是翻江倒海的翻滚了起来。

    这窦彭祖,这是在逼宫啊!

    今日的议程,本来只该是册立匈奴嫁过来的夏胭脂为妃嫔,可没包括立后!

    想来,能把事情办得如此急躁,而且吃相如此难看的,除了那位馆陶太长公主外,没有别人了!

    当然,窦氏自己内部那些沉不住气的二代三代们,可能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来,刘彻已经与太皇太后谈妥了立后的协议,明年夏秋之交,正式册立陈阿娇为后。

    但是,现在看来,窦氏等不了一年这么久了。

    他们想现在就定下基调。所以,就趁着今天这个机会来了个忽然袭击。

    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时机选的很好!

    以汉室的政治传统来说。长秋宫淑房殿的主人,一般都会在皇帝即位后两到三个月决定,然后册立。

    这是因为,汉室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这祭祀祖宗神灵,是汉室政治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在汉室的祭祀活动中,天子率领文武百官列侯勋臣向祖宗宗庙奉上酌金,皇后率领群臣的夫人。向祖宗宗庙奉献蚕帛,这都是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政治活动。

    在理论上。假如没有皇后,那就没有人能带领群臣百官的妻子,向宗庙奉献。

    而在汉室,这种每年岁首必然要举行的祭祀活动。可以说是与后世天朝每年召开的两会同等重要的政治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皇帝能再次重申自己君权天授的神圣性。

    更重要的是,这还是汉室用来打击和削弱列侯势力的一个手段。

    后世历史上,小猪朝大名鼎鼎的酌金罢候事件的借口就是列侯们奉献的酌金成色不足,因此被小猪抓住借口,一口子撸掉了一百多个列侯的爵位和封国。

    但,以酌金为借口罢爵废国,却不是小猪原创。

    汉室历史上,因此倒霉的倒霉鬼也不是一两个了。

    曾经甚至有列侯。仅仅因为奉献给宗庙祭祀的酌金只比规定的数量少了四两,就被太宗孝文皇帝揪住,废除了封国。贬为庶民。

    在奉行以孝治天下的汉室。

    给祖宗奉献的酌金,数量不足,成色不足,都意味着不孝!

    而不孝是死罪!

    反过来说,列侯们都因为奉献的酌金成色不足,数量不足。而被施以酷法。

    这向宗庙祖宗奉献蚕帛的仪式,要是因为没有皇后。无法举行,这皇帝又该当何罪?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立后对于刘彻,确实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现在是七月,三个月后,就是岁首。

    而立后的程序,没有一两个月是走不完的。

    也就是说,刘彻现在不马上决定立后的话,那么,很可能皇后就没办法在新年到来前入主长秋宫淑房殿,母仪天下了。

    只是……

    刘彻的余光扫着窦彭祖的身子。

    刘彻当然知道,这是窦氏外戚集团的一次试探。

    长乐宫和未央宫的武装力量被刘彻这个皇帝牢牢掌握住了。

    而关中地方上的各种衙门,在这次考举后,也会被刘彻牢牢掌握。

    照这么发展下去,刘彻的权柄将会一天比一天强,一天比一天稳固。

    很可能半年以后,刘彻就可以撕毁先前与馆陶达成的协议,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皇后。

    虽然说,只要太皇太后还在,作为天子,刘彻不可能忤逆太皇太后的意见。

    但是,凡事就怕万一。

    万一太皇太后跟薄太后一样呢?

    到那个时候,天子还会不会遵守承诺,那就是两码事了。

    对于窦氏的想法,刘彻心里跟镜子一样敞亮。

    他更加知道,虽然窦家人玩的这个把戏,吃相太过难看。

    但他不能表现出任何不满,相反,窦氏的要求,他应该全盘答应下来。

    因为,在目前来说,刘彻深知自己羽翼还没有丰满,许多问题,他也需要借助东宫和窦氏外戚的力量,来对朝堂中的其他派系施加影响。

    更重要的是,随着考举的进行,以后每年都有几千的官员通过考举的渠道进入政坛。

    这些人的力量,会越来越强,最终,将取代现有的一切政治力量,他们必然会独霸政坛。

    而这是刘彻所不希望看到的。

    一个纯文官的政府,会干出些什么操蛋事情,这用屁股都能猜到!

    看看两宋,就能知道,文官们可是军队的死敌!

    假如让文官政治主导了未来汉室的政治,那么,刘彻毫不怀疑,这些家伙对军队造成的伤害会超过所有敌人对汉室军队的伤害!

    后世不是有个笑话吗?

    米帝的元老院所击坠的战机与战舰的数量是米帝在所有战争中损失的全部战机战舰的平方。

    所以,刘彻必须扶持起一个能与文官官僚系统抗衡的政治力量。

    汉室传统,一直都是以外戚来牵制列侯勋臣,然后用列侯勋臣牵制文官,以文官对付外戚。

    但这个脆弱的平衡,在考举大行其道,开始占据主要官员来源的渠道后,将会彻底破裂。

    作为皇帝,刘彻必须未雨绸缪,为文官官僚体系,找到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

    而这个对手,必须也只能是代表了扩张、侵略、杀戮、征服的暴力机器——军队。

    但是,军队这玩意,自古以来就是一头桀骜不驯的怪兽。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它反噬。

    譬如唐朝,就是在它最辉煌的时刻,被军队藩镇给咬成半身不遂。

    因此,在扶持军方之前,刘彻得先改造一下目前得军队系统和指挥系统。

    而这个事情,需要窦氏的全力配合!(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七节 匈奴公主(4)

    ps:看《我要做皇帝》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刘彻心中百转千回,其实不过刹那。

    而台下的窦彭祖却已经将自己的表章念到了尾声,他匍匐在地,道:“臣彭祖、臣广国、臣不疑、臣广、臣叔、臣昆邪等愚暗不达大义,诚惶诚恐,顿首死罪,稽首再拜以闻!”

    刘彻听着,心里也是一颤。

    这个逼宫阵容还真是豪华啊!

    几乎将丞相、御史大夫以外的所有在京两千石大臣一网打尽。

    看来,东宫在事情上面也是出力了!

    当然,刘彻也明白,像这种请求立后、册立太子一类的事情。

    在汉室属于政治正确的活,向来都是大臣们都是打破了头也要抢着干的。

    原因很简单,利益巨大!

    就以皇后来说,一般联名请立皇后的大臣们,在皇后被册立后,皇后肯定要投桃报李,承下这份人情。

    等将来皇后成了太后,坐镇东宫,这臣子万一遇到了什么困难,东宫念及往日情分,顾念舆论议论,少不得总要拉一把。

    甚至有些人可能从此就与皇后建立了深厚的私人交情。

    譬如袁盎这样的,能得到随时入宫奏对的权力,那就赚大发了。

    只是……

    刘彻回头看了一眼王道。心里头多少有些责备。

    窦氏串联了这么多大臣,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但偏偏刘彻没听到任何有关此事的风声。

    王道在这个上面。肯定失职了!

    “专业的事情,还是应该交给专家去负责啊!”刘彻在心里检讨了一番。

    不管后世文官与舆论对于特务政治如何唾骂和诅咒。

    但身为皇帝,刘彻清楚,想要掌控局面,统治稳固,不被下面的人忽悠了或者阴了,特务是必不可少的。

    像后世。号称人类希望,自由的灯塔的米帝。不也特务政治玩的飞起吗?

    政权,就跟人一样,得有嘴巴鼻子耳朵眼睛,缺一不可。

    即使没有此事的发生。刘彻也打算将情报系统交给其他人去打理了。

    而窦彭祖这次逼宫,更加坚定了刘彻的信念。

    心里这么想着,刘彻嘴上淡淡的道:“太常所议,甚和朕意,其令少府、太常、宗正,遴选合适佳丽,报于东宫,请太皇太后定夺!”

    刘彻这话一出口,窦彭祖立刻就叩首拜道:“臣谨遵陛下之制!”

    在现在的情况之下。所谓的合适佳丽,除了陈阿娇,还能是谁?

    只不过。这程序还是要走一走的。

    按照传统,册立皇后,一般都是直接以太子妃册立的。

    像刘彻这样未立太子妃就先登基的皇帝,这在汉室历史上还是头一遭:太宗孝文皇帝那次算是意外,而且作为代王,他本身也是有王后的。

    所以。这个程序就要多走一步。

    即遴选那些年纪合适,家庭清白的女子。

    然后。再从中选出几个优胜者,送到东宫,由太皇太后与太后定夺。

    其实,这一个步骤,刘彻与窦彭祖都心知肚明,基本就跟后世天朝的民煮公示一样,不过是骗骗外人而已。

    真正的胜利者,除了陈阿娇,还能有谁?

    程序走到这一步,只能算是个开始。

    然后还要经过宗庙卜筮,群臣再在朝会上正式提出某某怎么怎么德容兼备,有淑媛之懿,然后刘彻顺水推舟,下诏正式册立。

    但这还不算完。

    汉室制度,皇后秩比国王,赤绶玉玺,即位威仪。

    因此,还得有一场盛大的册立仪式。

    基本上这套程序没有两三个月是走不完的。

    刘彻心中想着陈阿娇,也是叹息了一声。

    若是在后世,他敢娶陈阿娇这么年幼的女孩,恐怕立刻就会被拉出去打靶了吧?

    哦!某族例外……

    窦彭祖这时候终于想起了今天的正事,他再拜道:“伏维陛下圣明,今有匈奴公主远嫁而来,公主已谒德阳宫,先帝冥冥垂视,臣奉诏卜之龟策,卦得乘乾,有司奏议,当以汉宗室嫁匈奴单于故事,宜为夫人!”

    德阳宫,其实就是刘彻的老爹生前给自己盖的生祀。

    可惜,才刚刚动工不过两月,刘彻的老爹就驾崩了,所以大部分工程并未完工。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德阳宫成为先帝衣冠供奉之所。

    这次匈奴公主嫁过来,刘彻特意下诏,让这位公主先去德阳宫谒拜先帝衣冠。

    这既是刘彻在告慰自己的老爹:今天,儿子先娶一个匈奴公主,过个十几二十年,儿子再烧个匈奴帝国给您。同时呢也是一种政治表态:即入乡随俗。

    匈奴公主嫁到汉室,当然要遵循汉室的规章制度,正如那些嫁到匈奴的汉室宗室公主一样。

    所以,那些陪嫁的奴隶和军队,依照汉室传统,自然而然,刘彻有权力怎么处置。

    当然,匈奴人肯定不会同意。

    但,公主与陪嫁的奴隶和军队都到了长安,到了嘴的肉,飞不掉!

    无非是扯皮嘴炮嘛!

    刘彻听完窦彭祖的奏报,站起身来,张开双手,道:“可!”

    “陛下制曰:可!”王道立刻站出来,大声道。

    “陛下制曰:可!”立即有一位值班的侍中紧随王道之后大声复述。

    然后,一个又一个侍中、郎中附和了起来,声音在未央宫中回荡,不断有人接力,将之像涟漪一样,传到北阙之下的城楼。

    值班的宫门卫士在听到这声音后,立刻推开宫门,然后站立在两侧。

    早已经在宫门口等候的数百骑羽林卫骑兵立刻就在义纵率领下,护送着一辆被装饰了满车鲜花的马车进入宫门。

    进了宫门,义纵一路护送着这辆马车抵达司马门前,然后,才停下脚步。

    义纵翻身下马,来到那马车前,屈膝跪下,道:“夫人,臣纵恭请夫人凤驾下车!”

    司马门是汉室宫廷的一道防线,除了皇帝皇后和太后外,任何人都要在此下车,就算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梁王刘武,也必须在此下车。

    这制度确保了,除了宫中宿卫武装外,没有任何能带任何武器进入未央宫与长乐宫的核心地带。

    听到义纵的声音,马车上响起了一阵低声的匈奴语,不久,一个清脆的声音道:“妾身夏氏恭奉皇帝诏命!”

    显然,这个声音并非那位匈奴公主,而是汉室安排的一位翻译侍女。

    然后,义纵就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中国女子的异国少女,穿着一袭盛大的汉室妃嫔宫廷服饰,缓缓从马车下走下来,然后抬头望了望这未央宫巍峨的宫殿群。

    义纵连忙恭身俯首,拜道:“夫人,请移驾章德殿!”

    尽管这来自匈奴的公主尚未最终被册立为汉室天子的妃嫔。

    但是,既然她已经踏足了这未央宫的土地,那么就已经具备了准天子妃嫔的身份。

    因此义纵很清楚应该怎么称呼。(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节 忠犬该怎样养成

    ps:看《我要做皇帝》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夏胭脂来到章德殿时,未央宫的第一盏宫灯恰好点亮,随即,千千万万盏宫灯逐一燃烧,将未央宫从黑暗拉回光明。

    如此手笔,夏胭脂何曾见过?

    “纵使将匈奴所有的灯油全都拿来,大概也只够这汉朝皇帝一个月之用吧……”夏胭脂在心中感慨一声,人却被左右侍女带着走进了宫殿之中。

    一进宫殿内部,夏胭脂就只觉得仿佛置身于神话传说中的撑犁天的殿堂中一般。

    脚下的地板,干净敞亮,简直和清澈的湖水一般,能见到倒映的人影。

    殿中的柱子上,一条条神龙张牙舞爪,蜿蜒向上,仿佛就要破空而出,来为这宫殿的主人道贺。

    大殿两侧,一排排身着玄甲的卫士,就像雕塑一样林立着。

    数不清的侍臣跪坐两侧。

    别说是夏胭脂了,就是奉命前来护送夏胭脂的匈奴骨都候兰佗辛也是张大了嘴巴,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难怪当初右贤王一力主张全力南向了……”兰佗辛在心中感叹着:“若是能打进长安,将这汉朝的财宝人口掳回匈奴,那我们还抢什么西域啊!”

    西域虽然富裕。但是,都是小国,最大的国家乌孙。也不过百万人口。

    而汉朝,一个郡就人口百万甚至两百万!

    一个关中,猬集人口几百万!

    对匈奴这样的奴隶制游牧民族来说,奴隶才是他们的根本。

    没有奴隶,匈奴的战士就只能自己放牧。

    而匈奴的部族战士,几乎人人都是奴隶主,家家都养着几个奴隶。

    在匈奴。奴隶的多寡,才是关系某人社会地位的关键。

    可以说。匈奴的强大,是建立在它不断的掠夺人口和财富上,倘若没有足够的奴隶,就匈奴那不过四十多万的壮年男丁。拿什么去拳打汉室,脚踢西域?

    只是……

    兰佗辛低头叹息了一声,现在的汉朝,去年已经扫平了国中野心勃勃的异己者,没有了内忧,这个拥有两千万人口的庞大帝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单于庭除非脑袋被驴踢了,才会主动来侵略!

    “只能期望北海阏氏能发挥自己的魅力,控制住汉朝的皇帝。使其成为我大匈奴的傀儡了!”兰佗辛在心里想着。

    但是,在他身旁的北海阏氏,汉名夏胭脂的匈奴公主。这个时候,她的想法却是另外的一种情况了。

    “这美丽的宫殿,强大的帝国,就是我的男人的?”夏胭脂的眼中满是金星。

    草原上的女性比男性更加现实,也更加懂得怎么生存。

    譬如,当年东胡为匈奴所灭。末代东胡王的妻妾女儿转身就统统在冒顿单于身下婉转承欢了。

    对于草原上的女性来说,依附强者。几乎已经成为她们生命中的本能了。

    就像后世非洲草原上的狮子,雌狮永远不会去管国王是谁,能保护它们就行!

    匈奴女子也同样如此!

    在茫茫草原上,几千年来,强者此起彼伏。

    男人们为霸权而杀戮,而女人则依附着最终的胜利者,代代繁衍下来,在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之下。

    所有不能适应这个规矩的女人,早就死光光了!

    在先前,匈奴用联姻政策能控制住西域诸国,最主要原因就是,那些国家太弱了,弱到连反抗匈奴的一个指头的力量都欠奉!

    更重要的是,那些外嫁的匈奴贵族女子或者王族女子,通常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势,都会主动向匈奴国内求援。

    而轮到夏胭脂时,她嫁来的国度,不比匈奴弱,而且潜力远胜匈奴!

    草原上长大的女子,比起中原的女子,在权衡利弊方面,有着天生的天赋。

    她们的直觉,往往能为她们提供一个明智的选择。

    只在这瞬间,夏胭脂就做出了抉择——从今天开始,学习汉话,学习汉文,努力融合,争取做一个合格的汉朝皇帝妃嫔。

    至于匈奴?

    那是什么?

    草原上的女子,从来就没有部族观念和民族观念,她们只有男人观念。

    只要他们的男人足够强,能保护她们,她们才不在乎这个男人到底是东胡人还是月氏人。

    而单于庭长大的女人,甚至连自己的男人曾经是自己的公公or儿子都不在乎。

    活下去,拥有权势与富贵才是她们永恒的追求!

    而前者的优先级别高于后者,但后者却必然是女人永恒的追求。

    唯一的不同是,中国的文化更加含蓄、委婉,而匈奴人则是比较简单粗暴,形象的说就是‘不知礼义廉耻’。

    几乎都不用身旁的侍女提醒,夏胭脂就自己主动用刚刚学会,并不熟练的汉室宫廷礼仪缓缓的跪下去,朝着那上首的那个身着衮服,头戴天子冠,威仪不凡,有如天神一般的男人奉上自己全部的忠诚。

    她深深的低下头,宽大的汉服衣袍中,隐隐绰绰的有着风光显现。

    刘彻端坐在御座上,见了这情景,不禁有些微微失笑。

    这场景,让刘彻感觉有些熟悉而陌生。

    仿佛好像在什么时候见过一般。

    过了许久,刘彻才想了起来,好像后世的某部野生动物纪录片中,就有类似的镜头。

    但,那是狮群中的雌狮向新国王效忠时的场景。

    雌狮将自己最柔软的肚皮露出,仰卧在草地上,等待新王的接纳。

    刘彻不禁哑然失笑。

    不过,这个匈奴嫁来的公主能有这样的觉悟,让刘彻的心头一块大石落下。

    他起先还是比较担心,万一嫁来的公主是那种又臭又硬,满脑子都想着匈奴的女人。

    那样的话……

    刘彻就只好让她‘病逝’,然后再起一个‘思归殿’,做做样子,唬弄一下匈奴人了。

    现在,就不同了,有了这个女人的配合,那些陪嫁的奴隶与军队,就可以彻底消化掉了。

    匈奴人或者说所有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游牧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服从上位者,对于他们的主人,他们无比顺从——当然前提是这个主人足够强大,足够机警。

    所有强汉盛唐之时,汉人的军队中,总是有着许多来自草原上的异族。

    他们不仅仅只是士兵。

    他们中的优秀人才甚至能当将军、贵族乃至于入主最高权力核心。

    这些臣服的异族,在绝大多数时候,比起真正的汉人还要汉人!

    譬如历史上,休屠王世子金日磾成了汉室天子最忠诚的走狗,他的后代更是号称汉室最后的忠臣,为了刘家政权,与王莽进行了最后的斗争。

    而归顺的南匈奴,更是为汉室边防献完生命献子孙,直到王莽篡汉,依旧忠诚刘氏。

    当然,刘彻更清楚,这些看起来归顺以后在主人面前温顺的像宠物狗一样的异族,只要他们察觉到主人的虚弱,那么,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咬下一块肉。

    五胡乱华、安史之乱、辽金蒙元,乃至于建奴的崛起史,都给刘彻很好的上了一堂名为‘怎么防备宠物发疯’的教育课。

    想要自己养的狗听话,链子、食物以及毒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最好,给这条宠物狗养一条与之不对付的狼犬。

    譬如后世米帝,在东亚,一条狗链子上栓着霓虹,另外一条狗链子上牵着宇宙最强思密达。

    霓虹不听话,思密达肯定会护主。

    反之,霓虹肯定会乐意再去首尔教思密达做一回忠犬。

    正是这样的防备,才让霓虹成了米帝永恒的肉便器和最大的冤大头。

    当然,除此之外,驻军和拔掉宠物可能反噬主人的某些器官和功能同样必不可少。

    当然,最重要的是——主人必然永远保持自己的强大。

    不然,再忠诚的忠犬,也有可能化身丧尸犬,夺去主人的性命!(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ps:ps:关于匈奴的人口,史记曾借中行说的口说过: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

    从此就能推断出匈奴的人口,大概最多不过百来万。

    当然,这里的人,指的只是部族的牧民。

    至于奴隶?

    工具能算人咩?

    这个问题三哥最有发言权!

    另外一个佐证来自于漠北决战的战果。

    漠北决战后,匈奴远遁,藏进了漠南沙漠里。

    但漠北决战,霍去病不过斩首一万七千级。

    考虑到古代斩首数量一直是战死者数量的三倍以上。

    这样算,匈奴总共也就损失几万人。

    但就是这几万人的损失,匈奴用了二十年都没缓过来!

    可以想见,漠北决战损失的几万人,肯定是匈奴国内的青壮,而且必须是占人口比例极高的青壮!

第四百一十九 长安谍影

    ps:看《我要做皇帝》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刘彻挥了挥手,台阶下的太常窦彭祖立刻会意,走到殿中,先对刘彻一拜,然后才转身,面朝东方。,

    宗正刘礼也站出来,站到窦彭祖的反方向,面朝西方,两人同时手捧一份早已拟定好的帛书,念了起来:“太皇太后,皇太后赦曰:夫人之尊,咸承天子……今有匈奴女夏氏,徳仪俱佳……汉匈两国,世代约为兄弟……令为夫人,奉承天子,夙兴夜寐,不可忘也!”

    在身旁侍女的暗示下,夏胭脂尽管听不懂,但还是很温顺的叩首三拜,然后,接过那封策命赦书。

    在她接过赦书的刹那,殿中除了刘彻外,所有观礼的臣子都屈膝朝她下拜:“臣等拜见夫人!”

    汉制,夫人位比诸侯王,爵视丞相,地位高于列侯。

    而在实质上,皇帝身边一个赶车的车夫,地位都不比九卿差。

    皇帝枕边的女人,哪怕只是一个少使,外臣拜见,那也必须行礼——不是尊重这个女人的地位,而是尊重她侍奉的主君。

    程序走到这一步,刘彻就站起来,吩咐道:“来人,带夏夫人去永延殿歇息!”

    “诺!”王道立刻领命。

    作为夫人,夏胭脂有权力享受一个完整的单独殿阁作为她的私人领地。

    另外侍女、宦官以及各种伺候的下人,宫中也早就为她准备好了。

    而那永延殿。就是夏胭脂未来的住所,假如不出意外。她接下来的生命将在哪里渡过——除非她能活的比刘彻还久,然后。有个被封王的儿子。

    目送着夏胭脂在侍女与宦官们的簇拥下消失在章德殿外,刘彻才将注意力放到站在殿中的那位奉了军臣单于之命,担任送嫁和亲大使的匈奴贵族。

    刘彻翻了一下早就被递到他案前的那封匈奴国书,找到了此人的官阶地位与姓名,笑了笑,道:“骨都侯一路远来辛苦了,请骨都侯替朕转达朕对贵主的问候!”

    同时,刘彻心中也颇有些惊讶。

    骨都侯?

    这可是匈奴国内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贵族官职!

    其地位相当于汉朝九卿,是匈奴单于的亲近心腹。历来都是由匈奴国内最强大的异姓贵族出任。

    更重要的是,骨都侯在匈奴,是统管单于卫队的大臣。

    匈奴人这次派出一个骨都侯来汉室送嫁,可见他们对这次联姻的重视!

    而这位名叫兰陀辛的匈奴贵族,从其能出任骨都侯上,刘彻也能猜到,他必然属于匈奴国内除了王族外,最强的三大异姓之一兰氏部族的核心成员,甚至极有可能就是现任或者下任兰氏部族的酋长。

    这就有意思了!

    唐代诗人高适曾写过一句诗: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将骠骑与骨都对等,或许是诗人的修辞手法。

    但是,至少也能看出,在匈奴。骨都侯的地位。

    这等重量级的匈奴贵族,翻遍整个汉室历史,也只有两人曾经到过长安。

    其中一个是军臣的儿子于单。于单政治斗争失败,流亡汉朝。

    而另一人则是被匈奴人当成人质送来长安的贵人。大抵应该是当时的单于的兄弟或者儿子。

    不过这个匈奴贵人跟于单一样,都是短命鬼。到长安后没多久就死了。

    而在现在,这个匈奴强盛汉朝劣势的时间点上,类似骨都侯这样的顶级匈奴贵族,一个也没来过长安!

    而在历史上,于单来汉朝,是流亡避难的,另外一个位‘贵人’则是来屈膝投降的。

    从这两个例子,刘彻很快就想到了:这个骨都侯这次来汉地,难道只是身负一个送嫁的任务?

    这话说出去,别说刘彻了,恐怕就是三岁孩子也不会相信了吧?

    于是,刘彻立即就给对方贴上了‘心怀鬼胎’的标签,打算让王道好好盯着这个家伙在汉地的一举一动。

    兰陀辛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刘彻给盯上了。

    他微微弯腰,恭敬的用还比较生硬的汉话道:“皇帝美意,外臣一定向我主转达,另外,外臣还带来了我主撑犁孤涂对皇帝陛下的问候!”

    “多谢贵主的问候……”刘彻呵呵一笑,但心里对于这个匈奴的骨都侯懂得汉话,颇为警惕。

    当今,至少在表面上,匈奴是常常吊打汉室的。

    试问在这样汉弱匈奴强的局面下,一个匈奴顶级贵族居然能说一口较为流畅的汉话!

    这就跟后世改开初期,一个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米帝高官大摇大摆进入北京一样,要嘛这人是个亲华派,要嘛他是个极端仇华之人!

    除了敌人和朋友,谁会闲着没事,去学一种可能永远都用不上的语言?

    或许这个想法有些偏激。

    但作为皇帝,刘彻从来就不惮以最大恶意来揣测他人的举动。

    刘彻看着那个匈奴的骨都侯,微笑着道:“骨都侯一路旅途劳顿,想必也辛苦了,来人,为骨都侯准备美酒佳肴!”

    实质上,这话却是逐客令了。

    兰佗辛自然听得出来,但他没有任何不满,微微恭身,道:“外臣多谢皇帝陛下美意,愿撑犁天永远保佑您!”说着他就做了个匈奴的礼节,然后在宦官的带领下退下。

    刘彻目送他消失在殿中,然后,才转过头来,当着群臣的面,道:“王道。派人盯着这位骨都侯,无比做到十二时辰都有人跟着!”

    这话一出。殿中在座大臣,都只感觉脖子一凉。

    而这正是刘彻想要的效果。

    打草才能惊蛇!不然。刘彻可没把握知道这位骨都侯背负着怎样的秘密使命来到长安。

    刘彻可不相信,他仅仅只是来送嫁的!

    反正,刘彻自度自己是绝对不可能派出一位九卿跑到匈奴去,只为了送一个公主出嫁这样可笑的事情!

    看着群臣,刘彻很确信,他刚才的话,一定会传到那位骨都侯耳朵中!

    ……………………………………

    夜已深。

    兰佗辛在几个汉朝官员的陪同下,回到汉朝为他安排的下榻官邸中。

    一进官邸,兰佗辛就拍拍手掌。

    十多个身材各异的匈奴人立刻就跑过来匍匐在地。争相亲吻着兰佗辛的脚趾。

    这在汉人看来或许是属于应该被鄙视的行为。

    但在匈奴,这是极为严肃的礼节。

    一般,只有主人的亲信奴隶才有资格这么做,换句话说,不是兰佗辛的奴隶的,还没资格这么做。

    “这里是汉人的地盘,以后都不要如此了!”兰陀辛对着这些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奴隶们道。

    “是的,伟大的主人!”奴隶们纷纷答应。

    而这时,就在门外。一个下人打扮的男子,悄悄将耳朵贴在墙壁上,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可惜,这人听了许久。也没有听懂里面的人到底在说些什么!

    “他们用的不是匈奴话!”这人心里一惊,作为曾经去过匈奴,而且还曾参与过策反匈奴贵族的汉室细作中的精英。他几乎是立刻就判断了出来。

    “也不是东胡或者月氏语言……”他判断着。

    东胡语言与月氏语言,亦是匈奴控制区域内比较普遍的通用语言。甚至匈奴语言就出自东胡语系,算是东胡语系的一个变种分支。

    作为老牌细作。曾经在匈奴境内生存过数年的他,也基本上会一些。

    但很明显,对方用的不是这些流行语言,而是另外一种,他所不会的语言!

    匈奴本质上是一个大杂脍的集合体,辽阔的疆域内生活着数不清的民族和部落,这些部落拥有的语言,五花八门。

    特别是西部的部族,更是一个部落一种语言,即使是匈奴贵族,也很难分辨某种语言是属于哪个部族的。

    只有兰佗辛知道,这种语言来自哪里。

    这是西域强国大宛国的贵族语言,据说,是其祖先从遥远的西方带来的。

    除了大宛人外,就连匈奴国内,会这一门语言的也很少。

    兰佗辛为了掌握这一门语言,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去学习。

    因为,他正是匈奴国内负责对大宛、身毒以及仇敌月氏方向的贵族,学习这门语言,兰佗辛是为了将来去大宛劫掠的时候,能与大宛的贵族交流。

    至于那些奴隶,都是从小就服侍兰佗辛长大的忠奴。

    这样的忠奴,在匈奴是比兄弟还亲密,比父母更可靠的左膀右臂。兰佗辛自懂事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带着他们。

    换句话说,兰佗辛会的,他们自然也会。

    因此,用这种语言交流,主奴之间不存在沟通障碍。

    所以,兰佗辛完全就不用顾虑隔墙有耳这种事情,他毫不顾忌的道:“我的猎犬们,现在,我需要有人潜伏在这汉朝的都城,向单于庭传递消息!”

    不得不说,匈奴虽然愚昧,但却没有笨蛋。

    作为一个成功的游牧帝国,它自有它成功的道理。

    尤其是,十几年前那个被嫁去乌孙的匈奴王族阏氏,最后居然帮着乌孙人坑起了匈奴后,匈奴人就不再迷信,自己的女人一定会是自己人这个观念。

    对于北海阏氏可能会反噬这一点,匈奴国内早有过讨论了。

    最后的结论是:无论北海阏氏会不会反噬,嫁一个公主给汉朝皇帝,都不会亏本!

    首先,庞大的陪嫁队伍,能很好的安插和安排各种各样的间谍,能为匈奴提供以前无法掌握到的许多汉朝内情,甚至。这些人还有可能学习到汉朝先进的冶炼铸造技术!

    对于汉人的冶铁技术和铸造技术,匈奴。一直以来,可都是垂涎三尺的!

    而且。匈奴也是汉人冶炼技术的受益者——当年,卢绾韩信背叛刘邦,带着大批部众流亡匈奴。

    这些人就带去当时中国巅峰的青铜冶炼技术,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匈奴帝国才能拥有碾压草原部落的无敌军队——在一帮还在用着骨头和石头当武器的游牧民族面前,使用青铜武器的匈奴军队,实在太bug了!

    不过,汉室自前代太宗孝文皇帝上台后,在军队开始淘汰战车。普及铁器,使用全铁兵器,因此,汉军逐渐的开始具备了反击能力。

    而匈奴中的有识之士,自然很关注汉室的这些举动。

    兰佗辛,就是其中之一。

    兰佗辛一直就认为,无敌的骑兵加精良的装备,才是匈奴帝国的立国之基。

    正是兰佗辛最终说服了军臣单于,向汉朝近乎送礼一般的送来了五千奴隶和三千骑兵作为陪嫁——当然。奴隶全部是从西域抓的,骑兵也是从草原上散落的小部落里抽调出来的,除了那些被故意安插进去的间谍外,最多不过百来个真正的匈奴人。

    而下了这么大的血本。兰佗辛所图,当然也很大!

    “我要的是,汉朝的冶铁技术和相应的铸造技术!”兰佗辛想起了自己在单于面前夸下的海口。

    只要能学到汉人先进的冶炼铸造技术。那么,匈奴帝国就可以继续强盛下去。

    为此。搭上一个不值钱的所谓单于女儿,外加几千抓来的奴隶和骑兵。很划算!

    ……………………………………

    翌日,清晨,刘彻从夏胭脂健康迷人的酮体上爬起来,只觉得神清气爽。

    低头看着身下的这个还带着些泪痕的异域少女,刘彻充满了身为征服者的快感。

    尤其是,这个少女属于那种明显有着欧罗巴人种混血特征的美少女。

    至于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这些弊端,在啪啪啪面前,是可以无视的。

    男人与女人啪啪啪,只要能听到对付如泣如歌的婉转低吟就可以了,需要语言交流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个时代,有着欧罗巴人种特征的塞种人和希腊种以及古雅利安人种,在草原、西域以及印度地区非常普遍。

    史书记载,乌孙国内就有着大量的塞种人。

    后世的考古发现也能确认,在西元前的新疆以及蒙古高原上生活着许多明显带有欧罗巴人种特征的白人部落。

    甚至还曾出土过完整的干尸。

    另外三国演义里,孙权外号碧眼小儿,这说明,不仅仅只在中国之外存在欧罗巴人种,随着后来汉室的强盛,这些白人也渐渐进入中国……

    更离奇的是,在刘彻穿越前,他曾看到一则新闻,连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里都发现了陪葬的欧罗巴种白人……

    刘彻现在确认,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不仅是他身下这个拥有着欧罗巴白人特征的女孩。

    就是现在安置在少府中的许多奴隶,根据下面的官员报告,也都非常奇异——金发碧眼,浑身毛发浓密。

    这些奴隶让刘彻的心情很是愉悦。

    因为,这批明显带着异域风情的奴隶,可是能卖一个好价钱的!

    想想看,唐朝的昆仑奴贸易,可是让大食商人狠狠的发了一笔!

    甚至连带着东南亚的棕色人种以及三哥家的奴隶贸易都兴盛了起来!

    而这些前所未见的稀奇奴隶,刘彻相信,会有很多腰包鼓鼓的贵族和商人会乐意出个大价钱的!

    至于将人类当成商品来卖?

    只要不是卖汉人,刘彻干起来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甚至刘彻觉得,做不来奴隶贸易的民族,不算一个优秀民族!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弱小活该被灭!

    不管做过多么肮脏无下限的事情,总是能洗白的不是吗?

    “只有死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刘彻从床榻走下来,立刻有侍女走上前来,为他披上衣服。

    “去将少府令与内史请到宫中来!”刘彻对迎上前来的王道吩咐:“让他们准备好有关考举的档案!”

    考举第一场已经落下帷幕,刘彻自然要将审稿和批阅的工作吩咐下去。

    “诺!”(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节 军制改革

    ps:看《我要做皇帝》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与少府令岑迈及内史田叔的会议,一直开到将近中午才散会。△¢四△¢五△¢中△¢文¢£,

    谈的事情虽然都是些琐事,但对人的精力,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尤其是田叔今年都快八十了,所以,散会以后,他几乎是在宦官的搀扶下,才勉强走出宣室殿。

    刘彻亲自将这位老臣子送到宣室殿的门口,目送着对方消失在远方,刘彻才低头沉吟了一声:“朕得考虑田叔得后继人选了!”

    这个事情,不止刘彻这个皇帝清楚。

    满朝上下的贵族大臣也是心知肚明,私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就等着接过田叔的内史职务了。

    汉室九卿中,油水最肥的,就是内史。

    旁的不说,身为内史,只要轻轻抬抬指头,就能捞到几千万甚至几万万的油水。

    因此,打着内史主意的人,不要太多。

    但,到现在为止,符合刘彻心意的人选,却是一个也无。

    “把朕逼急了,朕就将张汤从新丰调回来,去做内史丞!”刘彻心里想着。

    上次,张汤、汲黯与颜异的新丰令之争,胜出的是张汤。

    毕竟,在当亲民官方面,张汤的优势太大了。

    他是关中本地人,熟悉民情风俗,同时还做过胥吏。更是基层的官宦世家出身,有着大把的人给他出谋划策。

    因此。张汤递上来的文案贴近实际,更操纵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高。

    与之相比。颜异的奏疏过于强调德治,简单得来说,就是一篇八卦文。

    汲黯倒还好,就是有些迂腐。

    因此,最终的胜利者是张汤。

    按照刘彻本来的计划,张汤起码得在下面呆够三年,才会调他回身边。

    但,假如真的遇到了内史衙门可能瘫痪的风险,刘彻自也不会墨守成规。

    以张汤的资历和官阶。现在,出任内史可能有些勉强,但当个内史丞,却是没有压力的。

    而在汉室,丞、尉一类的副手,架空上司,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只要靠山够硬,长史、司马、主薄一类从臣把堂堂郡守架空了也算不得奇怪!

    譬如历史上,小猪就干过让内朝的尚书和郎中、侍中把整个三公九卿都架空了的事情。甚至,堂堂丞相居然都被变成了一个橡皮擦!

    以刘彻目前的威望,想做出小猪那样的事情,还不太可能。但强拧着内史衙门低头服从,却连话都不用说,只需要赐张汤一道‘便宜行事’的手诏就可以了。

    当然。这样做的话,就破坏游戏规则了。不到万不得已,实在没有棋可以走了。刘彻不会这么干。

    现在,以田叔的健康状况来看,再撑个两三年,应该还是可以的。

    所以,刘彻也就揭过这个。

    “陛下!”一个侍中走过来提醒刘彻:“义都尉与剧都尉来了!”

    刘彻回过神来,吩咐道:“让他们去清凉殿等着!另外,传令下去,朕本次与两位都尉的谈话,不必记录!”

    说完这话,刘彻就走回宣室殿。

    殿中,少府令岑迈依然保持着先前奏对时的模样,恭身静待刘彻的到来。

    “岑公……”刘彻坐回龙座,问道:“少府最近半年以来的支出,请公跟朕做个简要汇报吧!”

    “诺!”岑迈恭身一拜,对于这个事情,他早有准备。

    少府掌握着汉室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以及几乎所有的大型工程、军械制造的项目。两宫的日常支出,也全部是走的少府的账目。

    天子要是不关心这个,那就只能说明,天子是个不负责任的统治者。

    但是,岑迈心里清楚,少府有太多的烂账,太多见不得光的支出。

    所以,什么事情能讲,什么事情不能讲,他心里也有数。

    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岑迈汇报道:“回禀陛下,自陛下登临以来,臣与少府同僚受诏,精诚团结,开挖了‘龙首渠’,此工程至今少府支出了……”

    “长安——萧关轨道马车工程,少府支出了……”

    “陛下赏赐天下孤寡及大臣贵族诸侯,少府奉诏,支出了……”

    刘彻闭着眼睛,听着岑迈报出来的一个个巨大的开支数字,他心里当然知道,这些数字里面,肯定有水分。

    但是,少府积弊日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关节盘根错节,刘彻目前对此是无能为力的。

    只能用一个‘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圣则无徒’的借口,安慰自己。

    刘彻知道,想动少府的手,斩断那些伸向少府的黑手,起码,得等到东宫太皇太后归天。

    在那之前,少府就是个刺猬,一动就会刺破血肉,虽然不虞有性命危险,但总归要疼上几天,甚至废掉一条胳膊。

    刘彻听完岑迈的汇报,在心里大致估算了一下,他即位半年时间,就花掉了大概十万万钱的少府积蓄。

    在汉室历史上,他算得上是有史以来花钱最快的天子了!

    以目前的速度,刘彻已经成功的做到了,让少府花钱的速度超过他敛财的速度。

    不过,这十万万钱花的值!

    别的不说,就是那龙首渠和轨道马车工程,这两样,没有征发哪怕一个农民,全部是采用分包包工雇佣工人的模式。

    虽然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官商勾结,虚报开支,上下其手。贪墨不亦乐乎。

    但是,最起码。这两个工程就在哪里。

    尤其是龙首渠,现在已经开始向临晋附近的农田灌溉。

    仅此一项。就可造福将近一万户农民,惠及人口将近十万。

    而龙首渠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向临江及周边乡镇延伸,灌溉田地将近百万亩,惠及五万户。

    而轨道马车工程竣工后,不仅仅汉室国防得到了极大巩固,更可促进商业和物流流通。

    至于其他的少府工程,譬如水力锻造技术以及水车技术,更是福及子孙的好事。

    因此。这些钱花的值!

    起码比拿去修建章宫,营造明光宫或者求仙问道炼丹炼黄金划算!

    而台下的岑迈一边汇报着这些支出,也一边在心中暗暗对当今天子大公无私的施政态度颇为钦佩和敬仰。

    在汉室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一个君王。

    他与历代天子一样,对自己的生活起居,相当节俭,即位半年来,几乎没有在未央宫中动过半片瓦,所有宫殿花园以及游乐场所。都是能修葺就修葺,实在不行,才会考虑拨款翻修。

    但是,对于民生工程以及各种水利建设工程。他却大方的很。

    龙首渠、轨道马车工程,以及已经开始动工的褒斜道工程,没有一个铜钱是从国库中支出的。全部是这位天子自掏腰包。

    也正因为此,朝野舆论才会对这位天子交口称赞吧?

    岑迈就听说过。现在已经有人将当今天子,视为继太宗孝文皇帝后。汉室的又一位明君。

    甚至有人已经喊出了‘汉家成康之治,近在眼前’的口号。

    这么想着,岑迈就低下头去,他看着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身体,颇为悲哀。

    对于岑迈来说,最悲哀的莫过于,圣君在朝,他却已经垂垂老矣。

    “愿我有生之年,能见您德被天下,凤鸟来仪,河洛出图的盛况!”岑迈在心中想着。

    对于他这样的传统士大夫来说,刘彻这样的天子,确实是值得效忠,并为之去死的主君。

    刘彻不知道岑迈的想法,他在听完了岑迈的汇报后,敲了敲手指,站起来,道:“岑公,朕即位已经半岁,按照制度,将起陵寝,请岑公回去后,召集少府诸臣,勘验长安周遭地貌,择出几个有益社稷子孙的备选地区,朕将亲临而视之!”

    陵寝制度,是汉室强盛的基础。

    没有陵寝制度年复一年的强制迁徙地方豪强和富商,现在的汉室江山,很难有今日的安稳。

    因此,即使是在后世小猪那个一心渴望长生不老的笨蛋手上,汉室也没有放松过陵寝制度。

    甚至,终小猪一生,茂陵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刘彻即位半年了,自然也要开始选择自己死后安息之所。

    这是每位汉室天子在位时必做的一件事情。

    汉家天子也从不讳记谈论死亡。

    譬如太宗孝文皇帝遗诏开篇就说:朕闻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甚可哀?

    这样的思想觉悟,别说是这封建王朝的帝王了,怕是后世天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不过如此了。

    刘彻虽然没有那么坦然的思想觉悟,但是作为穿越者,他深知,哪怕是太阳也有熄灭的一日,更何况人?

    作为皇帝,他只要活的精彩,活的充实,就足够了。

    只有脑残了,才会去想追求长生不死……

    这又不是仙侠世界!

    岑迈闻言,纳头拜道:“诺!谨遵陛下之制!”

    为天子选陵寝之地,就是少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打发走岑迈,刘彻随即摆驾清凉殿。

    此时清凉殿中,按照刘彻的命令,除了他的亲近心腹外,已经没有了外人。

    义纵与剧孟迎上前来迎接:“陛下!”

    刘彻摆摆手,道:“不必拘礼了!”

    他大马金刀的坐到清凉殿的御榻上,对左右吩咐道:“为两位都尉赐座!”

    等义纵与剧孟坐下来,刘彻这才开口问道:“月前,朕吩咐下去的事情,两位爱卿。办的怎么样了?”

    义纵与剧孟立刻出列拜道:“回禀陛下……,臣等奉诏以来。未敢有一日松懈,如今。已经初步有所成效了!”

    “朕所令传授羽林、虎贲两卫将士的数字与操练模式,将士们都学会了?”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大体已经基本掌握了!”义纵答道。

    剧孟也拜道:“臣亦然!”

    “善!”刘彻闻言抚掌大笑。

    相比考举,羽林与虎贲两卫才是他真正的试验田。

    对刘彻来说,考举出来的官僚,依旧是旧式的官僚,虽然明面上有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光环,但本质上,选拔出来的官员的做事方法。思维模式和对问题的考虑方式,依旧是过去的老一套。

    靠着这些官僚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是可以的。

    但指望他们做出什么翻天地覆的改变,给这西元前的世界带来巅峰性的创造,那就是做梦了!

    想要发动工业革命,就必须有一个能理解工业革命的全新思想派系和政治力量出现。

    刘彻选择了将这个全新思想派系与政治力量的孵化室,放到了新成立的羽林、虎贲两个他的卫队身上。

    因为,羽林卫与虎贲卫的成员,全部来自于可靠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即使有人不是,他们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也足以弥补他们的出身。

    换句话说,这两支卫队是汉室军队中文化程度最高。识字率最高的军队。

    羽林卫甚至做到了全员识字!没有文盲!

    这可真是太了不起了!

    至于羽林与虎贲两卫的军官,哪怕是个伍长,那也有着水准线以上的文化素质。

    跟人谈论诗赋或许不行。但读写能力,最起码是过关了。

    更关键的是。羽林卫的平均年龄是二十一岁,虎贲卫是二十三岁。

    年轻人对新知识以及新思想的接受程度无疑是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

    是以。羽林卫与虎贲卫,不仅仅是刘彻用来试验新式武器的嫡系,更是他改造汉室军队的试验田。

    这两支加起来不过三千来号人的天子亲卫,承载着刘彻将汉室军队近代化改革的使命。

    同时,这些人还是刘彻用以平衡文官系统,免得那帮家伙神经发作,自废武功的平衡器。

    正如先贤们所说:国之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当然,跟所有事情一样,刘彻从来没有指望过一步到位,一下子就让这西元前的国人理解后世的思想。

    所以,在这一开始,刘彻采取的慢慢的渗透和潜移默化改变军人思想的,或者说洗脑的策略。

    在羽林卫与虎贲卫走上正途后,刘彻除了让义纵和剧孟将这两支军队牢牢控制外,就只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将后世的阿拉伯数字以及高中军训时的方法教会所有士兵。

    1234567890这十个阿拉伯数字,可谓是改变后世历史的数字。

    没有这些阿拉伯数字,很难想象,后世的数学发展会走上一条怎样的歧路。

    至少,刘彻对于汉室先行的数学计算方式,很不适应。

    而有了这些阿拉伯数字后,现在的许多只有贵族或者官宦世家的子弟通过勤学苦练才掌握的数学知识,就可以迅速的普及了。

    而不管是阿拉伯数字还是左右左右的一类军训时的列队报数方法,都不太难,一个月时间,就算猪也能学会了!

    当然,对刘彻来说,更重要的是——军队,尤其是他的亲卫的特殊性质,能够排除外界的所有干扰。

    他很难想象,他将阿拉伯数字拿出去给诸子百家去学习使用的场景。

    即使刘彻最终成功的用强制手段推广开来,因此耗费的时间恐怕至少都需要好几年!

    而且,其中遇到得阻力,更会超乎想象。

    贵族与官僚阶级,肯定会从中作梗!

    就像中世纪欧罗巴的教会阻止印刷技术推广开来一样。

    贵族和官僚阶级,绝对不会容忍一种能让下里巴人、泥腿子也能掌握的数学方法堂而皇之的大行其道。

    只有放在军队,通过军队来进行普及。

    而且,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军队里面,哪怕再不合理,再有人质疑的东西,只要上司强力推动,军法之下,没有人敢唧唧歪歪。

    现在看来,刘彻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刘彻从自己身上摸出一册用白纸装订而成的小册子,让人拿给义纵和剧孟,吩咐道:“接下来,两位爱卿按照此册上的办法,对羽林与虎贲两卫进行重新编组罢!”

    义纵与剧孟接过那本小册子,分别粗略的翻了一下。

    两人心中顿时就掀起了滔天巨浪。

    “陛下这是要改革军制啊!”义纵与剧孟不约而同的想道。

    刘彻看了看两人,自顾自的道:“我汉家军制,承袭秦代兵制,乃以什伍之制编成,但世易时移,随着骑兵普及和新式武器的更新,秦的军队编组方式,朕觉得已经到了要改革的时候了!”

    “两位爱卿回去以后,按照册上的编组方式,对羽林与虎贲两卫进行重新编组,明白了吗?”刘彻不容置疑的道。

    秦代的军队编组方式,传袭到今天,事实证明,它已经渐渐过时了。

    新的军队发展趋势和作战方式的改变,使得什伍之制不再像秦代时一样,能将军队的战斗力最大化。

    这就跟后世,当机枪出现后,排队枪毙就立刻面临淘汰一样。

    现在,汉室的军队中,战车的数量已经微乎其微了。

    骑兵,取代了战车的地位,成为了新的战争之王。

    而且军队武器的铁器化,也相应的必然会带来作战方式的改变。

    那么相应的军队编组也要重新摸索和探讨。

    刘彻现在发下去的小册子,在编制上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只是依照前世霍去病的军队编组,对军队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

    最大的改变,却是明确了,作战参谋的编制和职责。

    在这本小册子中,刘彻下令在羽林与虎贲两卫中,选择那些拥有出色的军事素质的军官,组成一个六到十人的参谋团,参谋团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主帅制定作战方案、明确战略目的和战术目标,向下级军官分派战术任务。

    小册子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刘彻下令,羽林卫和虎贲卫的所有伍长以上军官,全部要开始学习《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以及《司马骧且兵法》《六韬》等兵书。

    刘彻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以羽林和虎贲卫骨干,在将来对整个汉室的军队进行改革和重组,使汉室军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至于军队的改革和全新编组方向,刘彻就只能一步步的去探索和摸索了。

    毕竟,他不是退役特种兵——就算是,现代的军事知识,对西元前的冷兵器军队,也没有太多效果。

    毕竟,冷兵器时代,军队是靠砍的。

    而现代的军队,是用机枪大炮飞机来打仗的。

    两者之间隔了不止十万八千里!(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一节 狗腿子(1)

    ps:看《我要做皇帝》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翌日清晨,刘彻带着夏胭脂,驱车前往上林苑。∷四∷五∷中∷文¢£,

    刘彻此行的目的是视察被安置在上林苑中的那三千匈奴陪嫁骑兵。

    銮车之上,刘彻一边翻阅着少府整理好的那三千匈奴骑兵的资料,一边轻轻握着夏胭脂的小手。

    虽然这个匈奴公主现在还完全无法用语言交流,但,刘彻看的出来,这是一位聪明的女性。

    翻着手上的奏疏,刘彻的视线快速的略过那些无关痛痒的文字,直接将注意力投注在关于那些匈奴骑兵的来历上。

    “鲜卑人、月氏人、乌恒人……”刘彻嘴角溢出一丝玩味的笑容:“果然不出朕所料!”

    刘彻自然不会笨到以为匈奴陪嫁的骑兵全部会是纯正的匈奴精锐。

    那样的话,只能证明一件事情:军臣是个脑残!

    但这些所谓的陪嫁骑兵来源之驳杂,却是刘彻始料未及的。

    月氏、乌恒、鲜卑这几个还是刘彻听说过的部族,至于什么楼夷、南慎之类,那就听都没听过,属于还没来得及被史书记载,就已经覆灭了传承的部族。

    且不管那些刘彻从来没听说过的部族。

    这月氏、乌恒、鲜卑,可都是匈奴的世仇啊!

    月氏人不用说了,二三十年前。老上单于可是把月氏王的脑袋都做成了酒器!

    至于乌恒、鲜卑,其实是东胡的残部。

    当初。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以胜利者的身份。获取了东胡所有的草场、女人以及牲畜。

    战败的东胡残部只能仓皇逃窜。

    但匈奴人岂肯放过?

    在那场长达数年的追逐战中,东胡人失去了他们所有的骄傲与尊严。

    最终,只能向匈奴人屈膝投降,接受种种苛刻的条件。

    当年,冒顿所提的条件都有那些,刘彻不得而知。

    但,根据现有的信息来看,东胡的残部,不允许再继续自称东胡。他们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活动,还要向匈奴人按时上贡数额巨大的牲畜、战马,向匈奴提供兵源,为匈奴单于提供奴隶,这些条件都是肯定存在的。

    五六十年后的今天,那些当初幸存下来的东胡残部,就形成了现在的乌恒部族与鲜卑部族。

    乌恒与鲜卑都是山名……

    更可悲的是,到今天,还记得自己的祖先和历史的东胡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甚至,本应是兄弟的鲜卑和乌恒,因为草场和资源的关系,加上匈奴人的挑拨。已经是势同水火,两不相容!

    在前世,乌恒被霍去病驯化。成为了小猪的狗腿子和看门狗。

    而鲜卑则欢天喜地的接过了乌恒人留下的草场和地盘。

    就这样,乌恒与鲜卑之间最后一丝联系也彻底断绝。

    想着这个事情。刘彻就微笑了起来。

    “军臣大概以为,月氏、乌恒、鲜卑这些手下败将。丧家之犬,就算送给朕,也只是浪费朕的粮食……”刘彻在心中想着。

    但是……

    刘彻深知游牧民族的民族天赋——反噬。

    历史上,乌恒和鲜卑可都是先后反噬了对他们优厚的汉朝主人。

    鲜卑人甚至是五胡乱华的主力之一!

    但在现在,刘彻觉得,不管是乌恒也罢,鲜卑也好,甚至就是连个地盘都没有,只能到处流浪和兼职草原盗匪的月氏人,恐怕都是恨不得匈奴人去死!

    换句话说,这些人,肯定都很乐意帮刘彻一个忙。

    甚至,将来,只要刘彻能击败匈奴,乌恒、月氏、鲜卑,肯定都会乐意加入到汉朝的王师之中,痛打落水狗匈奴。

    跟他们在历史上做的事情一样——霍去病的大军中,至少有三成士兵是月氏、乌恒、鲜卑甚至匈奴人。

    而刘彻现在只需要这些人帮他做一件事情——将在大草原上生存的诀窍传授给羽林、虎贲两卫的士兵。

    茫茫草原,无垠无边,一旦陷进去了,想要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

    历史上,汉军出塞,迷路的、掉队的、失期的例子数都不清楚。

    直到后来霍去病横空出世,在张骞以及其他投奔的乌恒、月氏人的帮助下,汉军才掌握了在草原上生存的诀窍。

    但代价却是,数以万计的手足同袍埋骨草原,马革裹尸。

    与匈奴的战争更是久拖不决。

    现在,军臣送来的这三千陪嫁骑兵,别的效果有没有,刘彻不敢肯定,但最起码,教会汉军在草原辨别方向,寻找水源,追踪足迹,整理出一些草原上的基本地理地貌情况,想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半个时辰后,刘彻的天子御驾抵达上林苑的一处别苑。

    这个别苑位于渭河北岸,群山环绕,有草场、农田、庄园以及军队驻扎。

    这里本是当年高皇帝刘邦用于安置随其一同进入关中坐天下的山东老兄弟的地方。

    但是,几十年下来,山东老兄弟们死的死,残的残,如今还活着的也没几个了,那些活着的,也几乎都是被汉室当成国宝一样供着,哪里还会住在这里?

    所以,此处也就渐渐变成了流民安置点。

    此次夏胭脂嫁来长安,陪嫁的骑兵与奴隶,有一部分就被安置在这里。

    刘彻的御驾进入此处,上林苑的驻军自然也立刻前来参与保卫工作。

    一两千全副武装的汉军,足以保证刘彻的安全无虞。

    但他也没有下车,只是让夏胭脂下去与那些奴隶和骑兵的首领交谈。

    而他自己则坐在銮车中,掀开车帘的一角,看着那些被人墙隔开的各色人种。

    出乎刘彻的预料,匈奴人陪嫁送来的骑兵与奴隶,精气神都不错,而且身体状态也都很好。

    基本上,男人都是身体强壮能干粗活的壮汉,女的也是腰粗屁股大能生养的好女奴。

    尤其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后,这些奴隶与骑兵都有些焕然一新的状态。

    只是,当刘彻看到几十个穿着直锯深衣,系着头巾,一副标准汉室农民打扮的白人时,有些忍俊不禁的嗤笑了一声。

    但与后世刘彻见过的那些自信、傲慢以及自大的洋大人不同。

    这些沦为奴隶被当成货物送来汉室的白人,神情畏缩,眼神躲躲藏藏,几乎是用着一种仰视的目光来看刘彻的车驾和随行的汉军卫士。

    看着这个场面,刘彻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想一两百年前,亚历山大帝东征之时,古马其顿帝国何等嚣张。

    今天呢?

    亚历山大东征军的后代,却变成了奴隶,匈奴人马蹄下苟且偷生的奴才。

    再过几百年,历史将彻底埋葬他们的一切,有关希腊城邦在中亚曾经存在的历史,只能从考古学家的发现以及传说中寻觅。

    再过千年,甚至连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将湮灭。

    绿绿与十字教以及犹太教,将把这些古老文明的一切彻底毁灭。

    整个欧罗巴陷入黑暗的中世纪。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人唏嘘。(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二节 狗腿子(2)

    过了大概一刻钟,夏胭脂回到銮车之上。

    跟着夏胭脂一同回来的,还有三个大概是头目的男子。

    “奴才们拜见皇帝陛下!”这三个男子诚惶诚恐的匍匐在刘彻撵车前的土地上,几乎是用着颤抖般的鸟语说着。

    好在,刘彻身边就有翻译,这些人的话,自然被准确的翻译了过来。

    “问问他们,都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刘彻对身旁的侍女吩咐了一句。

    很快,刘彻就得到了答案。

    这三人,分别来自月氏、乌恒以及鲜卑三个部落,不出所料,他们本来都是各自部落的首领。

    基本上,被安置在这个营地的奴隶和骑兵,都属于他们的部下。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月氏人:合曼,鲜卑人:科里亚,乌恒人:西木。

    刘彻掀开撵车的车帘,在夏胭脂的搀扶下,走下撵车。

    这三人立刻就将头深深的埋进地里,连抬头的胆子都不敢生出来。

    刘彻对这三人的表现很满意。

    这才是他心目中合格的狗腿子嘛!

    虽然是穿越者,但有了前世的经历后,刘彻现在的脑子里,连半分的所谓‘自由平等人权’的观念都没有`一`本`读`小说`ybdu。

    自然不会圣母到跟前世的小猪一样,对那些外族的奴隶和俘虏大加恩赏,甚至做出释放这些奴隶自由的操蛋事情来。

    这是因为刘彻知道,在这个时代,全世界的主旋律和普世价值就是压迫和剥削其他人。

    在这个时代。不管在哪里,人都是有等级的!

    尤其是游牧民族。等级制度的严苛,更是令人发指!

    收买下层的牧民和奴隶。确实可以让刘彻达到自己的目标。

    但,那要花费无数的精力和时间。

    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与之相比,眼前的这三个人,刘彻甚至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只要肯定他们的地位,给予嘉奖,感激涕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类的估计达不到。但兢兢业业,以皮鞭和唾骂来帮刘彻管理好这些骑兵和奴隶却是简单的事情。

    既然如此,刘彻为何要去关心那些奴隶与骑兵的死活?

    那些人又不是刘彻的爹!

    因此,刘彻此刻看着这三个穿着汉服的异族人的态度,有些类似后世旧中国的洋人看待那些在他们面前西装革履,摇尾乞怜的买办一样。

    “告诉他们,中国自有中国制度,什么合曼、西木一类的夷名不可以再在中国使用了,让他们抓紧时间。取个汉名,另外,把汉话学好,半年后。朕将再来巡视,倘若到时候,还有人没有汉名。不会讲汉话,那朕就撸了他们!让有汉名。会将汉话的人来坐这个位置!”刘彻淡淡的吩咐了一声。

    听完了翻译后的话,那三个奴隶头子。吓得半死,在地上拼了命的磕头,额头都磕破了。

    对于奴隶主来说,死不是最可怕的,变成奴隶才是人世间最恐怖的事情。

    看着这三个人咿咿呀呀的说着听不懂的鸟语,刘彻摆摆手,阻止了身边侍中的翻译。

    刘彻可不打算听这些家伙的借口。

    他又不缺卖命的狗腿子!

    半年时间一到,不懂汉话,没有汉名的人,刘彻就只能默认这些人抗拒民族融合,统统送去蜀郡挖矿,就是他们的下场!

    更何况,可能对这些家伙来说,保持距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更能让他们敬畏。

    刘彻向前踱了两步,看着人墙外的那些异族奴隶和骑兵,刘彻的眼睛,从那些骑兵跨下的战马扫过。

    随即,他失望的摇了摇头。

    这些人骑着的马都是很普通的战马,跟汉室大多数的马匹没有太多不同。甚至,多数根本算不上战马,只能算是普通的驽马,勉强能骑人,想要奔袭运动,那就是做梦了!

    想了想,刘彻也觉得这样才合理。

    匈奴又不蠢,肯定不会给刘彻送来三千匹优秀的战马来帮助汉室骑兵的发展。

    倒是放牧在山林间的牛羊引起了刘彻的兴趣。

    匈奴人当然没那么好心,给刘彻送来膘肥体壮的牲畜。

    这些牛羊多数都是些卖相不那么好的牲畜。

    然而……

    刘彻看着牲畜,嘴角微微一笑,有了这批牲畜,将来的农业畜力化就多了些把握了。

    这么想着,刘彻就回头对夏胭脂问道:“爱妃,你说,朕若是向军臣提出购买牲畜和奴隶,军臣会怎么回答?”

    这是刘彻忽然想到的一个事情。

    现在的汉室,需要大量的耕牛耕马以及廉价的一次性劳动力。

    假如匈奴人愿意出售这些,那刘彻就赚大了!

    要知道,后世的米帝,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啊!

    假如说米帝的农业,是用黑奴的血肉铸就的,那么,米帝的铁路,就是用华工的尸骨堆砌起来的,而米帝的强大,则是以印第安人的头皮装饰起来的。

    只是,在这个方面,刘彻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果不其然,只见夏胭脂微微恭身,以不太熟练的汉室宫廷礼仪行礼,然后,身旁的侍中就为刘彻翻译了起来:“陛下,夫人说,奴隶是匈奴的命根子,绝对不会向我汉家出售的!”

    “至于牲畜,是部落的口粮,错非有多余的,匈奴也不会买卖!”

    刘彻闻言,点了点头,心里头多少有些失落。

    不过这很正常。

    奴隶对匈奴人来说,跟汉人对待黄金的态度一样。

    但凡只要日子还过的下去,没有人会愿意出卖奴隶(黄金)。

    但,刘彻的话经过侍中的翻译,那侍中虽然声音压低了一些,但还是被人听到了。

    “%#&*#……”那三人中的一人忽然就一边磕头,一边情绪激动的说了起来。

    刘彻觉得有些奇怪,这人脑残了,还是怎么了?

    难道他不知道,随便插话,是要死人的吗?

    尤其他插话的对象是汉室的天子,四海的共主!

    但刘彻决定,听听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再决定他的命运。

    刘彻于是看向身旁的侍中,问道:“他刚刚在说什么?”

    那侍中和夏胭脂的神色都有些古怪,过了一会,那侍中才道:“回禀陛下,这奴婢说可以为陛下弄到奴隶……”(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三节 狗腿子(3)

    准确的说,现在的所谓的小月氏,其实就是匈奴人自己扶持起来的一个用来打击异己的‘马匪’。

    也就是俗称的所谓黑手套……

    不然,你以为,以匈奴的力量能放任一股如此嚣张的马匪存在几十年?

    刘彻知道此事,是因为前世,真正的小月氏残部,在小猪统治时期,归附了汉室,并内迁到了代、上两地与汉族混居。

    而在那之前,这些被匈奴人追缉的小月氏人,一直躲藏在黄河以西的南山之中,借着当地的羌人掩护,逃脱匈奴人的追杀。

    而根据归顺的小月氏人的自述,他们早在太宗孝文皇帝时期,就遭受了重大损失,失去了所有骚扰匈奴的兵力,之后,其他打着小月氏幌子的

    换句话说(未完待续。。)

    ps: 昨天有点私事去忙了,抱歉!

    额,今天作者君生日~擦,不知不觉,就已经30岁了,我勒个擦~哥的记忆还停留在二十岁生日的时候。

    哎,只能感叹时间是把杀猪刀,我多想一直20岁啊~

第四百二十五节 冬小麦(2)

    刘彻话音一落,顿时臣子们都是嗡嗡嗡的议论了起来。~

    别的什么暂且放在一边。

    这麦子的收购价格跟粟米看齐?

    这是个什么意思?

    许多人的心里都是砰砰砰的直跳了起来。

    只要不是个笨蛋,都明白,回去以后自己该怎么办了。

    赶紧的收麦子!

    有多少收多少!

    现在长安的粮食价格,因为粟米被保护的缘故,波动很小。

    一般,一石粟米五十钱到六十钱之间,基本维持了去年的水平——再高的话,少府就要介入了。

    而麦子,一石小麦,目前在市面上,最多能卖到三十钱,有时候,甚至才二十五钱。

    若是麦价与粟米价格等同。

    那么……

    许多人都在心里悄悄的把小算盘拨的哗啦哗啦的响。

    毕竟,居长安,大不易。

    不论衣食住行,还是交际宴客,都是开支极大的花费。

    只靠俸禄,大家早就饿死了。

    就连当年向来以清正刚直闻名朝野的前丞相故安候申屠嘉,对于官场中的贪墨行为,只要不是太过分,他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彻环视群臣,开口道:“岑公,此事就交给卿亲自负责!”

    “诺!”岑迈连忙出列拜道。

    但心中却是苦涩无比。

    当今天子即位以来,花钱的速度太快了!

    快的少府都跟不上今上花钱的速度了。

    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太宗孝文皇帝、仁宗孝景皇帝攒了三十年的库房。恐怕,用不了十年就要见底了!

    只是。少府名为九卿,实则不过是天子的私人管家。

    少府所有。俱是天子私人的私产。

    别说是今上要拿来做这些有益民生的事情了,就是大兴土木,酒池肉林,他也要照办。

    刘彻看着岑迈巍颤颤的模样,也觉得怪可怜的。

    他明白,少府也是要政绩的。

    若是照他这样大手大脚的开销下去,恐怕,岑迈这个可怜的老臣,要被逼疯了。

    于是。他出言安慰道:“岑公不必心忧府库,朕前日接到江都国内史主父偃的奏疏,言其已按朕之意,在江都沿海,营造盐田,朕已下诏,将江都盐田,划归少府所有!”

    主父偃奉命南下江都,身负的使命。除了督造可以在近海甚至远海航行捕捞的船舶外,另外一个职责就是在江都国内开发晒盐的盐田。

    晒盐法,不是什么高科技。

    当初吴王刘濞就曾发动十几万人,煮海为盐。以吴地丰富的海盐,垄断了汉室大半的食盐贸易,获利无数。

    刘濞所用的煮盐还是太过原始。而且浪费人力。

    刘彻让主父偃带了几十个少府工匠和两个墨家的弟子南下,交代了他们引海水到盐田之中。利用日照晒盐。

    至于具体怎么操作,那就要看他们不断的试验和操作了。

    反正。这个事情,技术难度并不高,只要耐心,多试几次,总能摸索出方法。

    这不,主父偃前几天上书刘彻报喜。

    盐田晒盐法已经成功啦!

    随奏疏而来的,还有整整一大包晒出来的海盐。

    刘彻看过了,主父偃晒出来的海盐,其实是粗盐,距离它变成后世的食盐,可能还需要几道工序,清除杂质,有害的物质等等。

    但对西元前的农民来说,粗盐也是盐!

    只要能吃,不会死人就行,计较那么多干嘛?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绝大多百姓,食用的食盐,都是粗盐。

    至于精盐什么的,那是只有官宦人家和有钱的地主阶级才吃得起。

    换句话说,主父偃晒出来的盐,是可以直接售卖的。

    而盐铁利润,不问可知,更何况,晒盐的成本,除了人工和土地,几乎等于零。

    岑迈闻言,脸色这才好了些。

    总算,能多一个进项不是?

    将此事决定下来,刘彻看向其他臣子,刘彻心里很清楚,这些人肯定会利用提前知道的消息,去收购小麦。

    不过,这却是在刘彻预料中的事情。

    想推广冬小麦,仅靠一个提高价格,是很难达成效果的。

    必须要得到关中的地主阶级的支持和鼓动。

    没有地主阶级的推广和帮忙,只靠着农民自发的行为,冬小麦的种植规模可能要好几年才能提高到粟米的栽培规模。

    这还是关中!

    想要推行到整个北方,还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

    当然,更重要的是,刘彻一直在布局,从粟米的保护价开始,他就在布局。

    其后,龙首渠、轨道马车,乃至于今天的冬小麦,都是他布局中的一块。

    最终的目标,刘彻的想法很简单:原木立信!

    当年商鞅主持秦国变法,以原木立信为开端,树立了民众对政府信用的信心。

    可以说,秦国变法的成功,离不开商鞅树立起来的政府信用。

    老百姓从此就相信,秦政权的所有承诺和目标。

    而,几百年后的今天,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早就不是那个只靠原木立信,就能取信天下人的时代了。

    特别是老刘家的天子,最近五十几年,干出了一些自己把自己说过的话吃回肚子里的事情。

    譬如最开始,刘邦与功臣大将刑白马而盟: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候,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然后……

    太宗孝文皇帝封薄昭为枳候,拉开了汉室外戚封侯的序幕。

    后来更是为了自己下台阶封了淮南王刘长的舅舅为列侯……

    这也就罢了……

    反正是针对贵族大臣的承诺。

    但是,接受晁错的建议。采用输粟捐爵的模式,固然得到了大笔粮食。缓解了边郡的粮荒,但。却也把汉室的信誉给败坏的差不多了。

    至于后来的小猪,则是完全拿着国家的信誉来当敛财的工具。

    他发行了白鹿皮币,一尺白鹿皮,作价黄金一斤,面值最高的,达到了四十万钱!号为白金……

    然后……

    当持有白鹿皮币的商人、贵族、地主要求兑现时……

    这货把桌子一掀,据不认账。

    坑死了无数人……

    这就是史书上第一起以国家信用来进行诈骗,并且成功的案例。

    后世蒙元的纸钞,明朝的宝钞。其实学的就是小猪的手段。

    刘彻记得此事,是因为,这个白鹿皮币案,就是直接导致了颜异被张汤以腹诽之罪杀掉的导火索。

    小猪的教训,刘彻自然也就记在了心里。

    但反过来,可以逆推得知,发行大面额的货币,并非是什么痴心妄想的做梦。

    只要策划得当,是可行的。

    刘彻没小猪那么笨。也没他那么没节操。

    刘彻暂时的计划,是先确定金本位,规定黄金与五铢钱的牌价。

    换句话说,他已经决意收回铸币权。将金融大权收归国家,禁止民间私钱。

    然后,再看情况。先发行一些只在贵族、官宦人家圈子内流通的大面额货币。

    至于纸币?

    在没有足够防伪技术之前,发行纸币的政权。要嘛是想给自己挖坟墓,要嘛就是脑残了。

    刘彻现在连那种大面额的货币都已经制造了一批。

    这种货币是以皇宫中特制的专门用来书写天子诏书的帛书为载体。长一尺一寸,宽五寸。其开篇就是:朕受命于天,牧狩九州,今有臣xx,有功社稷,其赐钱十万。其上加盖天子三玺之一的行玺印章。

    论起防伪水平,没有人能造假!

    因为,这种货币与其说是货币,倒不如说是赏赐的诏书。

    按照制度,这种诏书是一式三份,分别由兰台、丞相以及受诏人保管。

    尤其是石渠阁的兰台御史,假如他们保管的天子诏书中没有这纸诏书,那么,它就是假的。

    别说兑现了,持有者肯定掉脑袋,甚至祸及家族。

    而为什么说它是货币呢?

    因为刘彻计划规定,这种诏书或者说是货币,可以随时提现,可以直接用于在少府购买黄金祭品。

    这种随时提现以及可以零折扣的兑换黄金来作为酌金的规定,刘彻相信,一定会受到列侯阶级的追捧。

    要知道,列侯们最头疼的就是每年朝廷主持的祭祖,一个不小心,就要担上一个不孝的罪名,被撸了爵位和封国,贬为庶民。

    若有了这种能随时提现,折算成酌金或黄金的诏书,列侯们肯定很高兴。

    而刘彻更高兴,因为他可以借此,慢慢的干脆将酌金都变成这种诏书。

    然后,通过这种不要钱的诏书,大量的回收列侯们手里持有的金钱。(开始这种诏书肯定是赏赐,但等列侯们尝到甜头,他们肯定会用钱财来换取这种诏书,毕竟,比起铜钱,能陪葬地下的黄金,显然更珍贵)

    而这种制度,刘彻深知,必然会在后世,成为纸质货币的萌芽。

    要做到这些,刘彻就要树立起他这个天子说话算话,绝不嘴炮的形象。

    而国家信用建立了起来以后,不止是金融领域,其他民政、司法以及军事方面,都将受益匪浅。

    甚至,将来忽悠某些异族,譬如三哥啊猴子的时候,一个有信誉,说到做到的帝国主义,显然比一个没有信誉的帝国主义,更能获得当地贵族和上层统治者的拥护。(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抱歉,昨天有一节我复制的时候复制出错,然后错心大意没有注意,现在已经改好了,大家可以去看~

    嗯,昨天貌似多喝了点酒~

第四百二十六节 换皮

    三日后,第一轮考举的试卷,已经基本完成了审阅工作,所有卷宗皆被封存,然后被押解,进入未央宫的石渠阁。↖

    在这里,兰台尚书以及刘彻身边的近侍凡五百人,将负责抄录所有士子的分数,然后,自然就是将通过第一轮的士子名单公布于众了。

    这次考举,总计有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人参加。

    这些士子中,有农民子弟,有商贾之后,有名望弟子,更有列侯勋臣子侄,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阶级。

    考举的大网之下,诸子百家更是被一网打尽。

    这么多人参考,其中英雄豪杰,能人异士,自然不在少数。

    刘彻案前,现在就摆放着几百份卷宗。

    这些卷宗是从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份卷宗中挑选出来呈递给刘彻审阅的卷子。

    这些卷子都是由审阅的考官推荐,然后经过兰台尚书与义纵、颜异等刘彻心腹的筛选,最终才被呈递到刘彻面前的。

    因而,这些卷子,自然都有着水准以上的文笔或者特殊的见解。

    当然,也少不了某些走了后门,通过关系塞进来滥竽充数的卷子。

    但能有这个能耐走通从批卷的考官到刘彻身边的近侍的人,岂是一般人?

    这些家伙不是皇亲国戚,那就肯定是重臣子侄。

    所幸的是,这样的人,数量不多,大抵也就十来个。

    所以,刘彻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刘彻快的阅览着所有的试卷。他看的很快,通常一张试卷。他只扫了一眼,就放在一边。

    因为这次考举有卷面分的存在。所以,士子们在答题时,笔迹都很工整。

    刘彻看起来,也就相对轻松一些。

    就这么一目十行的看下去,不知不觉,刘彻已经看完大半的卷子。

    但很可惜,只有寥寥几张卷子还算合他心意。

    不过……

    刘彻放下手中的卷子,揉了揉眼睛,感慨了一声:“这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勋臣列侯子弟。能把书读到这个地步,也算是殊为难得了,也不能太过苛求!”

    看了这么久,刘彻早现端倪了。

    那些被放在前面的卷子,一查身世来历籍贯家族,不是某列侯的儿子或者亲戚就是某位大臣、地方郡守的子侄,甚至干脆就跟薄窦有关系。

    这样一来,符合他心意的卷子,数量少一些。也就能够理解了。

    毕竟,列侯子侄,勋臣子弟,官二代们自小就是锦衣玉食。斗鸡走狗,这些家伙能把卷子做的有模有样,还能有所见地。就足以令人老怀大慰了。

    难不成指望这些家伙头悬梁,锥刺股?

    可能吗?

    反正刘彻觉得不大可能。没有经历过苦难,在温室中长大的这些花骨朵。能有中人之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毕竟,对这些家伙不能太过苛求……

    老实说,他们没有欺男霸女,横行市井,斗鸡走狗,而是来参加考举,寻求为国效力,这在贵族阶级里,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但是,刘彻稍微想了想,觉得,假如把这些家伙直接放到地方亲民官的位置上,恐怕不是培养他们,而是在害他们了。

    于是,刘彻将这些贵戚子弟的卷子让王道收起来,吩咐道:“传令下去,所有贵戚勋臣子侄,除非朕别有特令,不得分配进地方!”

    “诺!”王道点头。

    刘彻自然知道,他的这个决定,贵族勋臣阶级,肯定会叫好。

    毕竟,中国自古以来,升官最快的途径,就是留在皇帝身边,越近越好。

    宰相门前七品官,皇帝奴才胜郡守。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更何况,比起去下面地方,跟泥腿子打交道,与胥吏为伍,在长安的衙门里坐堂,自然清贵,也不**份。

    只是,刘彻嘴角嗤笑一声。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然而,他已经决定,改一改这个陋习了。

    在刘彻看来,一个做过地方亲民官,且政绩卓越的人,自然要比嘴炮党们在晋升方面更多优势。

    不然,干实事的得不到提拔,反倒是嘴炮党们坐在衙门里动动嘴皮子,就跟火箭一样晋升。

    那谁还愿意去做实事?

    后世明朝的东林党,天朝的口才派,造成的危害,后世人有目共睹,人所共知。

    尤其是天朝的口才派,刘彻可是亲眼看过他们是怎么造孽的。

    正因为知道嘴炮党上台会干什么,所以,刘彻是绝对不会给嘴炮党们生存的空间。

    在他的规划中,今后汉室官员,想当九卿,必须要有一个看着漂亮的地方履历。

    不然,就玩蛋去吧!

    当然,现在,这只能是一个想法。

    东宫太皇太后,朝野庞大的元老勋臣阶级,都不可能让他可以随心所欲的顺着自己的心意调整政策,甚至改变国家战略。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些人同样看不惯嘴炮。

    前世,就是这些人联合起来,废黩了嘴炮党把持的建元新政。

    是以,实际上留在长安,前途未必光明,反倒是现在去地方,只要抢先做出了政绩,被刘彻树立为典型,那就想不飞黄腾达都难了!

    更何况,这次下放基层的官员,全部都是分配在关中,天子脚下,出了政绩,刘彻自然能立刻知道。

    相比之下,这长安城里,看似清贵悠闲,实则却是让人拉开了差距。

    或许三五年,或许十年后,当今天的人再回如今,恐怕,都会唏嘘不已。

    在刘彻的规划中。这一批和下几批通过考举,去地方基层的士子。基本上是跟后世天朝改开恢复高考后的头几批大学生一样的。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官僚的未来。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彻开始翻阅接下来的卷子,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卷子才是正菜。

    本次考举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名士子中的佼佼者,俱在其中。

    换句话说,这些人都是一时之选,天纵奇才!

    在刘彻眼中的地位,大抵就跟后世天朝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一样。

    他们的前途不可限量,他们的未来光明万丈。

    当然,能否真正考上西汉的清华北大。他们还需要过刘彻这一关!

    正所谓,用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希望不要令朕失望……”刘彻低声呢喃一句,就拿起了一张卷子,先是扫了一眼卷上的姓名。

    呦!不错,居然是个熟人!

    阳陵王温舒啊!

    那位感慨冬天要是能再长两个月,让哥杀个过瘾的变态!

    想不到这位居然也来参加考举了!刘彻原以为,这货估计还是个孩子呢,没想到。却是已经可以参加考举了。

    本次考举的年纪最低要求是二十岁,而最高限制则是六十岁。

    这么看的,王温舒,今年已经年满二十了?

    再看王温舒自己填的学派。是法家,志愿则是:愿为地方廧夫。

    “有志气!”刘彻点点头,这还是刘彻次见到有人的志愿填的是地方衙门。当然更重要的是,王温舒这样一切唯上。而且背起黑锅来毫不犹豫的酷吏,正是所有皇帝都喜欢的。

    刘彻自然也不例外。

    皇帝需要施德装逼刷声望。

    但更需要的是。有一把锋利的刀,为皇帝剪除异己,诛灭叛逆。

    王温舒这样的人,是每个皇帝都需要的人才。

    刘彻将王温舒的考卷直接翻到最后一页。

    刘彻先扫了一眼王温舒解答的那几道数学题,不出所料,王温舒的算术水平只能中等,所以,那道去年无人答出的题目,他自也没可能答出来。

    再看策论,刘彻就不由得抿起了嘴唇。

    “江湖气息太重了些……”刘彻在心里判断,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略略有些耿直……”

    “不过……朕喜欢……”刘彻咪起了眼睛,显然对王温舒的回答感觉很满意。

    今年考举最后那道策问的题目是刘彻自己亲自拟定的。

    题目是这样的:朕观三代王治,惶惶如日,昔在唐虞,画像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帅俾。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凤鸣岐山,河洛出图,真乃圣治也!惜乎子孙不孝,致有桀纣之暴政,幽王之昏聩,社稷倾覆,宗庙崩坏,岂不令人痛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唯恐朕之不敏,以羞先帝遗德。

    朕即不敏,往思三代先王,日思夜寐,为止所济。倚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

    朕闻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撅有我师。

    诸公皆贤达良士,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必有能教朕者。

    简而易之,这其实是一道空泛的国策问政。

    若以文字来看,似乎更适合嘴炮党挥。

    但,这却是刘彻挖的一个陷阱。

    原因很简单,刘彻提了桀纣幽王这些坏典型,然后用这些坏典型问士子们,朕该怎么避免犯下这些家伙一样的错误呢?

    倘若有人巴巴拉拉的扯什么德政仁义,那他就要大错特错了!

    因为在汉室,天子是不可能有错的!

    假如天子错了,那么错的肯定是这个世界!

    在汉室,大臣可以劝谏,甚至可以犯言直谏,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绝对不能让皇帝有错。

    所以汉室臣子的奏折在劝谏的时候,都会以‘臣xx昧死以闻’开头,用‘臣愚所不能明陛下之意,顿死罪,伏维上奏’结尾。

    看到了吧。游戏规则就是这样。

    就连丞相在劝谏的时候,都要用昧死以闻来铺垫。

    你一个士子。居然敢说天子有错?

    皮痒了还是活的不耐烦了啊?

    汉太宗孝文皇帝的除诽谤令,限定的对象可是只有不识字的农民……

    所以前世颜异反对盐铁官营。给张汤上了点眼药,这些都没能动摇他的地位。

    但是,当颜异跳出来质疑小猪的白鹿皮币,认为这个东西是错误的时候。

    他就被腹诽了。

    刘彻记得很清楚,张汤是这么给颜异定罪的:这货居然在听到有人评论陛下的诏命的时候,没有说话,嘴唇却动了,这肯定是腹诽啊,应该处死!

    然后颜异就被处死了……

    堂堂大农令。两千石大员,就这样憋屈的被杀了。

    满朝上下,却没有一个人敢帮他开口。

    因为,颜异破坏了潜规则——天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怎么可能会有错?肯定是你错了……

    而等到小猪把天下搞的民生凋敝,海内怨望四起,就查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了的时候,一道罪己诏,就将一切都消弭于无形。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当今天子都承认自己错了……

    那老百姓也就觉得值了,也认为天子知错能改,果然是圣天子……

    所以,可以预料。这次的儒家,特别是鲁儒派系,要被刘彻坑死了。

    敢在这试卷上说刘彻某个政策错误的家伙。给自己买棺材倒不至于,但这辈子。别想做官了,却是肯定的。

    王温舒的提供给刘彻的答案。颇有些剑走偏锋的意味。

    这货看得出来,还是有些墨水的。

    他先是举了桀纣和幽王的那几个著名罪行,什么酒池肉林啊,炮烙啊,烽火戏诸侯啊,然后再拍了刘彻的马屁,列举了刘彻登基后实行的仁政和国策,说刘彻的政策,已经是能与三皇五帝的仁政并列的大大的好政策。

    然后他就话锋一转,提到了刘彻担忧的子孙不孝的问题。

    他说国事崩坏,一般是吏治先开始。

    所以,汉家江山万万年,陛下您虽然已经打好了根基,但,还需要在吏治上做一些小小的补充。

    到这里就露出了王温舒的屁股了。

    他向刘彻建议,应该准许官员的下级,向廷尉和丞相举报上级的不法行为,还要鼓励百姓状告那些不法官员。

    对于贪赃枉法之人。

    王温舒的建议是:杀一儆百!

    现一个就杀一个,以后肯定就没有贪官污吏了,这样汉家社稷就可以万万年,永永无期。

    这就是刘彻为什么说他江湖气太重了的缘故。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天朝太祖敢这么对官僚阶级下刀子啊!

    其他的帝王都是收买拉拢。

    当真以为其他皇帝不想学?

    非也!

    实在是力有未逮啊!

    况且,明太祖朱元璋杀的官吏胆寒,结果是什么,被人骂了一万年,同样的还有天朝太祖,一生辛勤,结果又是什么?

    刘彻还没高尚到会为了人民之类的高大上理由,去赌一把的程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温舒的这个回答还是很符合刘彻心意的。

    对官僚阶级,有时候太客气,人家就会骑到皇帝脖子上拉屎拉尿了。

    譬如宋朝的文臣,明朝中后期的文官集团。

    皇帝只靠施恩,可没办法让人心悦诚服,关键还得有一把刀子悬在官僚们的脖子上。

    刘彻需要王温舒这样敢杀人能杀人的臣子,去帮他杀掉一些吃相太过难看的官僚,震慑一下那些胡作非为,以为自己是土皇帝的地方豪强。

    用汉宣帝的话说,这是‘汉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杂之’

    用刘彻理解就是手拿刀剑,口吐仁义。

    “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山姆大叔,确实已深得统治精髓……”刘彻在心里感叹着。

    这样想着,刘彻将王温舒的卷子放到一个写了华阴县的签挡中。

    尽管考举还有两轮才算完成,但王温舒仅靠这篇策论,在刘彻眼中就已经可以保送到第三轮了。

    相应的,他的起点,也就比别人高了。

    华阴县还缺一个四百石的尉丞,刘彻决定让王温舒去干上一干,顺便磨砺一下他。

    要知道,华阴,那可是关中出了名的官吏险途,当地宗族势力强大,甚至有宗族就是从秦代就一直生活在当地的地头蛇。

    汉兴以后,刘邦又安置了一帮山东老兄弟在当地。

    这些山东老兄弟现在虽然死的差不多了,但他们有子孙啊!

    这些功臣后代,从龙将士的后人,虽然已经不能享受祖辈给他们的特权,但起疯来,动不动就我爷爷我爹当年跟太祖高皇帝如何如何,而且这些人与长安的列侯勋臣集团,有着千丝百缕的联系,这些人常常不是某位列侯先祖的心腹之后,就是他家家臣之子,甚至有人的母亲、奶奶什么的,就是某位大人物的乳母。

    在这样的情况下,华阴等几个山东老兄弟后代聚集的地方,简直就是一般官吏畏之如虎的险地。

    去了这些地方的,很少有能顶得住压力的。

    常常不是被迫或者半推半就的同流合污,就是挂冠而去。

    但刘彻却不能再容忍这些家伙继续躺在先祖的功劳薄上吸食国家的血液,贪吃懒做了。

    再这样下去,这些家伙估计要演变成八旗子弟了……

    还是派几个酷吏去教育一下他们比较好。

    “国朝至今五十余年,也是到了该换皮的时候了……”刘彻心里想着。

    纵观历史,谁都能现,任何一个朝代,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次主动或者被动的换皮,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展。

    汉室展到现在,也确实是到了要换皮的时候了。

    这是大势所趋。

    刘彻心里很清楚,所以,他才要掌握主动权。

    主动选择朝那个方向进化,总比被嘴炮党和利益集团裹挟着换皮要好。(未完待续!

    ps:明天要去长沙吃酒,上午会有更新,然后,估计得周一晚上才能有空写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14/ 第一时间欣赏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要离刺荆轲所写的《我要做皇帝》为转载作品,我要做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要做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要做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要做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要做皇帝介绍:
前世,穿越之后,刘德忙着给哥哥擦屁股,给舅舅们擦屁股,给老妈擦屁股,可惜最后依然功败垂成。
今生,重回穿越之初,刘德发誓,再也不愿意过那样的生活了。
今生……
“我要做皇帝!”
朕即国家!
我要做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要做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