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寒门凤华TXT下载寒门凤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寒门凤华全文阅读

作者:西木子     寒门凤华txt下载     寒门凤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五十六章 早朝

    转眼阅卷的三日过去,就到了殿试放榜之日。

    晨鼓未响,又是一个天未亮的早上。

    窗外还是一团漆黑,刘辰星和平时一样早已起床,一边在厨房里烧火煮饭,一边振振有词地背书。

    俗语有言: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虽然科举到了今天应该不会再生意外重考一次,科举也是真的彻底结束了。

    但是初入仕途,都从低阶官职做起。

    而要获得官阶,就得通过吏部的铨选考试,即身、言、书、判。

    身,取其体貌丰伟;言,取其言词辩证;书,取其楷法遒美;判,取其文理优长。

    是以,先抛开外貌论和口才论不提,有资格当官者还得要书法好、文采学识好,才能被授予官职。

    在这种为官制度的“指挥棒”下,朝野上下“读书善文”,简直就是一个“学习型”的官场。

    刘辰星也少不得要继续学习,当然也是学习的习惯养成了,一日不温书不练字浑身就不得劲。

    尤其是殿试考完后的第二天,她就开始跟着老师姜墨习字了,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她这两日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沉浸在练字当中,也唯有美食和赚钱能让她分出心思来。

    像今天的朝食,本可以去坊门口吃现成的,但如今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起来了,再吃羊肉汤就不大合适,朝食还是清粥小菜配春卷,最适合春天的早上吃了。

    没有煎锅,汤锅一样能用。

    在锅底刷上一层薄薄的油,调好的面粉浇在上面,薄薄的一层,一下就是一张春卷皮炕好。

    一刻钟下来,十来张薄薄的春卷皮便出炉了。

    至于包在春卷里的配菜就更是简单了。

    吃火锅必备苕粉和豆芽菜,这个时候没有番薯,苕粉是做不出来了,但是有黄豆。

    有了黄豆就不愁没有豆芽菜,把黄豆泡水泡发了,然后倒掉水,蒙上遮阳的布,然后过不了几天,黄豆芽就发出来了。

    作为这个时代的火锅开创者,更是火锅爱好者,家里怎么能没有豆芽菜呢?

    豆芽一样,黄瓜切丝一样,泡发的香菇切丝一样,泡发的木瓜切丝又一样,再来昨下午从老师姜墨那带回来的炙鸭,把肉连皮一起撕下来也切丝,就整四素一荤的配菜。

    早上喝着陶罐熬的小米粥养养胃,若觉得小米粥太寡淡没味,就吃一口河北老醋芹,最后把春卷摊开,把豆芽、黄瓜丝、香菇丝、木耳丝、鸭肉丝一起放进春卷里,浇上一勺子豆酱油,把春卷裹成长条,嗷呜一口咬下,可以吃出她的手艺实在不错,春卷皮有劲道,配的小菜美味,二者一起咀嚼在口中,清香爽口,满满都是春天的味道。

    舅甥仨都是好胃口,一人一碗小米粥吃下,还把十来张春卷瓜分得一干二净。

    吃好了朝食,舅甥仨便一起在晨鼓落下的第一声,赶在头一波人潮中出了永崇坊,向大明宫丹凤门赶去。

    今日虽不是逢一、逢五的大朝会,但是女皇要在今日的早朝公布首届殿试榜单,象征着科举取士的地位大大提高,算是一个小的里程碑,京中大小官员少不了要向大朝会一样出席捧场,何况三省六部的大佬们早已下往面传了话。

    于是,只见头上依旧是深蓝色的天幕,甚至月亮都还朦朦胧胧的不舍离去,但往大明宫的一路上,已尽是骑马上朝的文武官员。

    当然,也有像刘辰星舅甥仨一样步行的官员,只是少得可怜,还都是青碧色官袍的小官。

    两条腿肯定跑不过四条腿的,等舅甥仨走到丹凤门的时候,东方的天际已经露出了鱼肚白,淡红色的霞光仿佛从十几二十米高的丹凤门绽出。

    这一刻,灰瓦红墙的大明宫仿佛在蔓延的霞光下,也渐渐解开了夜的神秘面纱。

    丹凤门外乌压压满是等候上朝的官员。

    唐代诗人杜甫在七言古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曾写道:“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指的就是唐代文武官员的服饰。

    这个时代的官袍和唐代官袍一样,文武官员从官袍上就很好认,文官袍上绣有飞禽,颇具文雅气质,武官袍上绣走兽,则呈现勇猛气魄。

    所以,很清楚的发现丹凤门外的官员们大致可以分成两拨,一拨是穿绣飞禽纹的文官很有默契的站到了丹凤门左侧,一拨是穿绣走兽纹的武官有志一同的占到了丹凤门右边。

    这是大的阵营,里面又分成若干个小阵营。

    刘辰星对这里的大多官员不认识,也不知道小阵营具体怎么分,但十之**和前世的公司职员差不多,一个部门的站在一起。

    柳文苏如今是从七品右补阙,隶属于中书省。

    柳阿舅就是这样,到了丹凤门之后,就带着他们往丹凤门左边文官队伍中的中书省一拨官员走了过去。

    今日文武官员会到的这样齐全,都是因为他们二十八名举子,大家讨论的话题自然就离不开殿试了。

    一身浅绯色官服的中书舍人贾章是今年的同考官,他们舅甥走过去的时候,就有隶属于中书省下着绯、绿、青的官员们围着贾章,明里暗里的问殿试第一名是谁。

    中书舍人贾章乃天子近臣,深谙祸从口出的道理,自然不会透露一字半句。

    他见柳文苏舅甥三人过来,便对同僚笑道:“殿试的最后评卷和定名次,都是女皇亲自定夺,在下哪能知道。不过女皇增设殿试,便是柳补阙的的谏言。柳补阙的外甥女刘进士又是省试第一名,所以按理说,殿试第一名会是谁,柳补阙应该最清楚了。”

    世上永远不乏扒高踩低的人,柳文苏才升任从八品右拾遗没两天,又不经过吏部调任,就直接被女皇擢升为从七品右补阙,可见其圣眷正隆。

    不论心里是羡慕又仰或是嫉妒了,见柳文苏这个当下圣人跟前的大红人走了过来,纷纷转移目标上前恭维。

第二百五十七章 再次入宫

    “原来这两位就是柳补阙的外甥和外甥女,都说外甥像舅,果不其然,一看就是一表人才。”一位青袍官员受刘辰星和魏王的绯闻影响,一边好奇地打量刘辰星,一边笑着恭维道。

    “柳补阙向圣人谏言增开科举,看来一定是有自信外甥女能再次夺得榜首吧。”一位着绿袍的官员则直接多了,一开口就窥探道。

    二人把该说的话都说了,其他人也就只跟着分别附和了一两句,然后便是等柳文苏回答。

    也就是说,中书舍人贾章把放在自己身上的问题抛给了柳文苏。

    别看两人只差了两个大品阶,但这可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五品官员乃浅绯色官服,七品官员乃浅绿色官服,从颜色就大相径庭,地位更是天差地别。

    在本朝,五品便是高级官吏,五品文官更是拥有每日早朝面圣的特殊荣誉。

    所以,虽然深知贾章是祸水东引,面对贾章这位中书省的直属上峰,柳文苏也只有忍了,还得无事人一般笑道:“在下乃谏官,职在谏君。今日便是无在下的一对外甥科举,在下也会如此谏言。”

    说着侧首看了一眼随侍在旁的刘辰星兄妹,道:”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今参加殿试的二十八名举子,乃朝廷从天下各州县选拔出的优秀俊士,他们每一位无疑都是文采风流之辈。身为一个有才的文人,自有他们的傲骨在,不只在下的外甥女,相信其余二十七位举子也都是冲着殿试榜首而来。所以,哪一位举子会最终夺得榜首,在下还真猜测不出。“

    柳文苏还是一贯温和的语气,清俊的面孔上也依旧是淡淡的神色。

    尤其是他一身绿色的官服,在众多深、浅绯色官服之下,甚至还有近处的一些紫色官服衬托下,实在显得太不起眼了。

    可就是这样立在一群官员之中,又是一番再平常不过的言论,却不觉让人信服。

    原因无他,“文人傲骨”四个字在一刻仿佛就是刻画在了柳文苏身上,而文人最了解文人,一个通过科举层层选拔出来的进士,无疑是自傲的,认为自己才是最为文才出众的那一个。

    围在周边的官员几乎都是科举出身,心中如何不身有同感,再看着柳文苏身上那股文人清气,这是他们曾经也有的,却渐渐淹没在了官场。

    也难怪那么多文官谏官,最终只有一个柳文苏入了女皇之眼,入官场不过一年余却从九品官升到了权利部门的七品官。

    心下的嫉妒渐渐散去,加之认同柳文苏所言,大家也不再多问了,反到相继点头道:“他们二十八人估计都是冲着榜首来的,柳补阙的外甥女想要再夺榜首,竞争可是不小啊!”

    增开殿试无疑动了太多大佬级别的利益,柳文苏这个始作俑者来了,不远处着紫色朝服的大佬们自然多少会注意一二,也就听见了柳文苏这番应对的话。

    没有因为被圣人纳入保护伞下,成为宠臣的得意忘言。

    更没有被这样带有敌意的恭维和窥探之下,变得唯唯诺诺如惊弓之鸟,或是过于谦逊到虚伪。

    他竟然不否认自己的外甥女就是冲着榜首来的,并以一个文人的心思立场言语,便不动声色的让风向一下转了,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摆脱了处于下峰的不利位置。

    甚至还趁机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表现了一番自己,让他忠君的谏官形象更为突出。

    果然长久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啊!

    这样的人假以时日岂还了得,若不能成为同一个阵营,只怕会后患无穷。若能成为同一阵营,裨益却也是极大。

    众位紫色官服的大佬们微微眯起了眼。

    这时,太阳从东方升起,耀目的金光洒在了丹凤门前,也落在了长身玉立的柳文苏身上。

    清俊温润的美男子,还是如此的睿智,在刚才杀人不见刀的交锋下简直是游刃有余!

    刘辰星望着阳光下的柳文苏,星星眼忍不住又冒出来了,只是崇拜之余,却是一叹,有这样的男神阿舅在,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再入她的眼,她真是母胎单身的命。

    感慨地一回头,却见魏王骑马而至,想到二人的绯闻,刘辰星顿时一个恶寒,赶紧壮似未见的往后看。

    魏王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自是将一切看在眼里,见好几位紫袍官员都往一个方向望去,他凤眸一抬,也淡淡的望了过去,便见一众官员围着柳文苏,一旁还有刘辰星比见到女皇还要专注发亮的眼睛,显然柳文苏又做了什么让众人心生佩服。

    了然之下,正欲收回凤眸,未料刘辰星突然看来,还以为她发现了他的目光,却不想是这样的立马移开。

    魏王凤眸微睐,不怒自威,随之翻身下马,身后自有仆从牵马。

    也在这时,丹凤门上最后一声晨鼓落下。

    原本喧嚣的丹凤门外顿时一片安静,三三两两站在一起的官员们也迅速调整队伍,按照品级职位排成左右各三列队伍,等待宫门打开入宫早朝。

    刘辰星兄妹二人还不是官,但属于文官行列,也识相的走到丹凤门最后面站起。

    少时,宫门訇然而开,全长安城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井然有序的鱼贯而入。

    刘辰星等二十八名举子站在后面,看着分为文武的两路长长官员队伍进宫早朝。

    他们队列整齐,除了脚步声外,再无一丝窃窃私语之声,整个队伍是那样的庄严肃穆。

    一看之下,心中皆不由生出了一个感慨,原来这就是文武百官上早朝的景象。

    三日前的殿试所见,其隆重庄园怕不足今日的十分之一吧。

    而未来自己能否成为其中的一员吗?

    应该能吧……

    不,是一定要。

    褐袍下双手紧握,无声的立下誓言。

    这一刻无论二十五名男举子,还是仅有的三名女举子,心中不约而同地的生出了向望。

    等文武官员全部走进了丹凤门后,那日的引导太监也终于出来了,将他们二十八人按照殿试那日的座位分为了四列七行,领着他们再一次穿过了丹凤门,步入了大明宫。

第二百五十八章 揭榜

    斯时,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

    本朝的朝会乃三朝礼制,即外朝、中朝和内朝,并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宫殿朝会。

    外朝,在大明宫的第一正殿——含元殿朝会。

    乃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朝会,最为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也乃所有朝会中参朝人数最多的,有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蕃国客使等。

    中朝,在大明宫的第二大殿——宣政殿朝会。

    即每月的初一、十五举行的朔望朝参,也有各种陈设和仪仗,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都要参加。

    内朝,在大明宫的第三大殿——紫宸殿朝会。

    相当于每日的常朝,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只有五品已上及三省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能够参加。

    三日前的殿试,女皇为了以示对殿试的重视,酌情让刘辰星等二十八名举子在含元殿考试。

    今日殿试揭榜,给二十八名举子荣誉加身,女皇亦酌情按照朔望朝参的标准,让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员都要参朝,其朝会场地就不再是含元殿了,而是朔望朝参的场地宣政殿。

    过了丹凤门,沿着一条直线约走四百余步,就是大明宫第一大殿含元殿。

    而在含元殿的正后方三百米处,就是今日朝会的宣政殿。

    第一次进宫,只走到了全国权力中心大明宫五百米的地方。

    今日,又多行了三百米,深入到了大明宫七百米之处。

    每多行一步,就是多一步的震撼。

    从含元殿到宣政的三百米,刘辰星能明显的感觉到整个大明宫更为森严了起来。

    所过之处,两侧几乎一步一卫。

    四下遍布披坚执锐的北衙禁卫军负责安保。

    这样守卫森严仿如铜墙铁壁一般,刘辰星很难想象以往电视剧中皇宫行刺是如何办到。

    此处还只是中朝,举行内朝的紫宸殿还在宣政殿正后方一百米,同时紫宸殿还作为女皇的日常起居的寝宫,不知道那里又将是如何的森严威仪。

    好在女举子有一个特权,即不需要等候铨选为官,便可以先到女皇身边当差,也就是她不久就可以一窥紫宸殿的辉煌。

    而且紫宸殿因为是内朝殿堂,大臣能够入紫宸殿朝奏、议事,叫做“入阁”,这可是极其荣耀的事。

    想到这里,刘辰星跨过宣政门,望着只比前殿含元殿略小一些的宣政殿,眼睛里不由露出向往之色,两颊也随之带出两个小酒窝。

    也在这时,忽感似乎有无数双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刘辰星笑容一滞,想起了柳阿舅的嘱咐,文武百官上早朝期间,就是御史们开始纠错的时候了,一旦官员言行有任何不妥之处,就会被御史们给记住,然后就等着受处罚吧。

    看来御史已经开始行监察之责了。

    刘辰星定了定心神,一派正色的目视前方,就感身上的视线逐一移开了。

    直至这一刻,她尚不知道视线来自何方。

    宣政殿亦是一个四合院的结构,坐北朝南的正殿,左右有两廊为日华门和月华门。

    日华门外又有门下省、史馆等。

    月华门外则有中书省、御史台、殿中省等。

    大概方才的目光,也许除了位于最前方御史大夫率领下的众属官,还有从左右廊庑外的官署看来的吧。

    又在这左右廊庑围绕下,形成了一个宽约三百余米的巨大殿庭。

    此时,文武百官们就在御史大夫的带领下立在殿庭,再由掌管朝会秩序的巡使指挥下,向宣政殿鱼贯而入。

    他们约有三百余人,从王公到百官,按照各自品阶高低分批次进入。

    这一幕持续了很久,典仪官的唱喝声也一直回荡在耳边。

    所见所闻,无一不是在宣告这就是大明宫,这里就是如此的等级森严又分明,要想不落于人后,只有发奋图强,才能位极人臣。

    当百官在殿中就位,女皇也乘坐御舆到了。

    刘辰星一众举子连在殿外廊下静立的资格也无,看不到女皇在宣政殿内升御座的情形,不过却能望见簇拥着女皇的仪仗极其煊赫,有跟随女皇进殿内的宫人和护卫,亦有留在殿外的护卫。

    宣政殿建在高五米的石台阶之上,刘辰星等众举子站在台阶之下,虽不甚看得清楚台阶上的大殿情形,但能听见典仪官高声唱喝“拜”、“再拜”,以及朝臣拜见的声音。

    现在所有注意力都在宣政殿上了,已经没有人理会他们这群举子了,刘辰星发现自己看不大清楚殿内的情形,就抬头望了望已经大亮的天色,心里暗暗估量了一下,从天刚亮的五点多百官进入宫门,到现在天色完全大亮,应该已有一个时辰了。

    期间,文武官员有三百余人,一路的禁卫军不下一千人,女皇的仪仗队一眼看去至少上百人。

    刘辰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一早上全去搞这些繁文缛节去了,任何政事也没议,难怪这样的朝会每个月只有初一、十五两日。

    看来真正能参议国家大事的早朝,应该是在紫宸殿的内朝会,所以文官皆才以入阁为荣。

    至于宣政殿的朝会,应该更类似于一种象征意义上的朝会,来彰显皇帝的威仪,功能性最多也就用来宣布重大政令吧。

    此念刚一闪过,就听宣政殿内似乎又有典仪官的声音传来。

    宣政殿内外一片寂静,但宣政殿大的出奇,一个人的声音并不足于传遍每一个角落,但从殿内到殿外有值守的侍卫,他们一声一声地将典仪官的话从殿内传到殿外。

    就这样,字正腔圆的官话传进了在阶下侍立的二十八名举子的耳中:

    ”圣龙十年……殿试第一名……刘辰星!“

    第一名……

    刘辰星!

    竟然第一名还是刘辰星!

    听到唱榜的声音,一众举子都是又激动又紧张,激动终于放榜了,更紧张于第一名是不是自己。

    然而这样的心情却不过寥寥数语而已,就将人的心彻底打落谷底——第一名,刘辰星!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会结束

    一时间,众人心中五味杂陈,皆震惊又难以置信地望着站在第一排左边第一个的刘辰星。

    比一般小娘子高,还有着少女特有的单薄。

    不知可是有再一次夺得榜首的光环下,只觉少女背脊似乎格外挺拔,颇有些遗世独立之感。

    如此看着刘辰星,再听着不绝于耳的喜报声传来,大多数男举子心中都不由生出一念,魏王虽然代女皇监考了,但听说魏王连试卷也没看,全程都没有插手过阅卷,也就是说,刘辰星确实有真才实学,一路县试榜首、州试榜首、省试榜首,乃至第一届殿试榜首……

    “呼!”

    不约而同地想到一直被自己下意识忽视的刘辰星,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肖思思就站在第二排,她并没有听见周边男举子对刘辰星的感叹,只是心中久久回荡着“第一名刘辰星”这句话,如青葱般的十指狠狠扣入手心,然后仰起头,一贯淡漠倨傲的眸子渐渐红了。

    另外一位女举子郑婉晴乃省试第四名,就站在第一排右边第一个,她正随众人一起看着刘辰星,余光瞥见肖思思竟然红了眼眶,讶然了一下,又听到“第一名刘辰星“的唱喝声传来,也无心思关心他人了,连刘辰星都不再看了,只缓缓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这大概就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毕竟是第一届殿试,乃至关系到青史留名的可能,又有谁能在得与失之间处之泰然。

    刘辰星听到自己是第一名的一刹那,心中何尝不激动,不过当了三次榜首,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心中多少已经有了准备,也就一瞬便平静了下来,只是依旧高兴极了,她很想将此刻获得的荣誉与身边人分享,忙不迭回头去看和她一路考试到今天的兄长。

    除了刘辰星以外,这二十七名举子众,也只有刘青山这个兄长此时还能高兴。

    兄妹二人,一个回头看,一个往前看,目光下一瞬便四目相交,都是一脸傻笑。

    但暖心的一幕没有持续多久,一位青袍官员从宣政殿走了下来,立在众举子之前,道:“殿试第一名刘辰星,御前觐见!”

    在科举还是初级阶段的现在,朝廷并无探花、榜眼一说,所以就像明清时期以登第前三甲为荣一样,现在士文人皆以第一名为荣,也只有第一名才有“”状头”,乃至在民间流传的“状元”等头衔。

    所以,能到御前觐见的荣誉,也只有第一名才有。

    听到官员让刘辰星御前觐见,一众举子尚未平静下来的心扉再次跌宕起伏了起来,这一刻大家也再忍不住满心满眼的羡慕了,这就是殿试第一名的无上荣光啊!

    可是这一份无上荣耀,这一份独一无二的荣光,却是属于刘辰星的。

    一路走到今天,众人的目光她见了太多了,刘辰星早有承受各种目光的心里准备了,她收回和兄长刘青山的对视,回身看向官员,叉手一礼道:”儿,乃刘辰星。“

    近来“刘辰星”因背靠魏王,可以说其名如雷贯耳,青袍官员过来一看,就知道哪一位是刘辰星了,心中何尝不感慨。

    真是万万没想到,殿试第一名还是刘辰星,就是这样一个小娘子啊。

    若说女皇为了挽回魏王的名声也不可能,这可是女皇亲自阅卷的殿试,女皇再宠信魏王也不可能胡来。

    而且刚才圣旨里都说,五位考官同时阅卷出来乃刘辰星第一名,和女皇自己阅卷下来的结果一样,可见刘辰星是实至名归,并非因为魏王之故。

    可一个小娘子,科举第一名?

    青袍官员觉得自己还是有些不明白,不过他也没时间再多打量一下刘辰星,女皇可还在殿内等着,他忙一脸正色道:“走吧,随我进殿谢恩!”

    刘辰星定了定心神,随青袍官员走上五米高的石阶上,来到宣政殿外。

    目不斜视,目视殿内。

    视线暗淡了下来,三百余文武百官朝会的一幕进入视线,耳边没有一丝一毫的声音,画面也无声地定格了在这一刻。

    该怎么形容此刻的感受呢?

    梦中。

    刘辰星觉得自己好像在梦中一样,她前世就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小策划,今生就是一个在乡野山村的田舍娘,无论是哪一世的自己,都和眼前一幕太过格格不入了。

    那就当是在梦中吧,梦里她刘辰星最大。

    在殿门口迟疑了一瞬,刘辰星便跨过大殿的门槛,目不斜视的步入了宣政殿。

    算上侍卫和宫人,大殿四百来号人,所有人的目光在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刘辰星以为自己会紧张,毕竟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庄严盛大的场面,也从来没有被这么多大人物注视过,她应该会双腿发软,再一不小心御前失仪吧。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她的心一片平静,左右的文武百官仿佛不存在了,她只知道一步一步地向最前方一身明黄色龙袍的女皇走去,而每一步都是这十五年的点点滴滴。

    原来普通人如她,只要经过努力,也有发光发亮,万众瞩目的一天。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并不是一句心灵鸡汤。

    她不想半夜饿得睡不着,她更不想像阿娘一样丈夫儿女锅边转,所以她用比前世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终于换得了今天的荣耀。

    这是她应得的!

    她刘辰星就应该享受这万众瞩目!

    心念到此,刘辰星脚步一停,叉手一礼,九十度深深地弯腰下去,道:“殿试第一名刘辰星拜见陛下!”

    脆生生的少女声音在偌大的宣政殿响起,终于打破了这一殿的寂静。

    听到自己的声音,看着脚下光亮可鉴的地砖,刘辰星嘴角微微翘起。

    而待她觐见过,典仪官这才继续宣读殿试榜单,刘辰星则作为二十八名举子代表,立于百官之上听榜。

    直到榜单唱喝结束,余下二十七名举子也未被宣诏入殿,可见第一名有多么特殊。

    如是殿试榜单揭榜完毕,今日的宣政殿朝会也结束了。

第二百六十章 入阁

    今日在宣政殿举行的这类朝会,基本就是形式主义,百官不奏事,会而不议。

    所以,宣政殿朝会虽是结束了,女皇也在百官的恭送下离开了,但真正的朝会才刚刚开始。

    即女皇回到紫宸殿,由宰相们复进奏事,商量军国大事。

    不过在这之前,所有上朝官员们都可以享受一顿宫中的廊下食。

    顾名思义,就是在宫殿飞檐下、廊庑上坐地吃顿饭,这顿饭就叫“廊下食”,正儿八经的免费公务员餐。

    且说三百多名文武官员,凌晨三点多就起床穿衣,吃东西出门,等晨鼓敲响,坊门一开,就赶紧往大明宫跑,然后报名验龟符打卡上班,可这进了宫又是半个时辰的繁文缛节,到现在都早上七点了,折腾一两个时辰,多少肚子有些饿了,何况宫中吃饭就是一种荣誉,尤其是对于一个月只能进宫两次的五品以下官员,还是十分向往这一顿坐在露天的“廊下食”。

    如是,只见三百多名文武官员又在御史的指挥下,按照品次高低鱼贯而出,来到宣政殿四周的廊下一人一案一席用公餐。

    这样的餐食活动还颇有些现代职工食堂的感觉,但是因为用餐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仍处在监察之中,有负责朝班秩序的殿中省官员和御史们如探照灯一般等着纠错,整个“廊下食”用餐过程,也就没有一点群体性聚餐的热络气氛,四下一片安静。

    饶是现场气氛森严肃穆,一众沾光跟着吃“廊下食”的举子们却心中又火热了起来。

    虽然这顿廊下食又是羊肉汤面片,可这是京官们才能吃到的廊下食,在他们之前的进士们可从来没有过此等待遇。

    他们虽比不上刘辰星这个榜首,但是比以前任何一位进士都要荣耀,加之他们乃第一届殿试的举子,自然也比后面殿试的举子要矜贵一些。

    如此心思之下,一众举子们可是吃得是满面油光,多少抚平了一些被刘辰星抢走一切荣光的心。

    刘辰星没什么太多心思,跪坐在露天的廊下,吃着不冷不热的羊肉面片汤,就自鸣得意了一下,幸亏自己有远见,没有去坊门口吃羊肉面片汤,正好和现在的廊下食错开了。

    于是刘辰星等二十八名举子都对这顿廊下食吃得很是满意,只是待众人在规定的时间食完,宰相们去紫宸殿和女皇商议国家大事了,其余百官又要在御史的带领和监察下退出宫,去皇城的中央各大官署上班了,当然他们这群举子自是也跟着一起离开,却万万没想到才走到宣政门口,女皇又让宫人传召刘辰星紫宸殿觐见。

    紫宸殿啊!

    那可是商议国家大事的紫宸殿。

    只有五品以上着绯色官服的高级官员才能进去的紫宸殿。

    想到刘辰星现在身上的白色麻衣都还没脱,居然就能进紫宸殿,现在不仅是余下二十七名举子羡慕了,五品以下的京官们也不禁流露出淡淡的羡慕之色。

    刘辰星也没想到自己现在就能进紫宸殿,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至于为什么不会是惹了麻烦呢?

    想一想女皇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宣政殿钦点她为首届殿试第一名,政令又最忌讳朝令夕改,现在再次传召她自然不可能是祸事。

    而紫宸殿只有少数的重臣在,自己在女皇面前露个面,不定就让女皇记住,也就当然是喜了。

    刘辰星心里一门清,自知安全无虞,这就跟着传话的小太监往紫宸殿去。

    和现代参观西安大明宫遗址时见到的介绍一样,从宣政殿后面行三十多米,便见紫宸门,门后六十米的距离就是紫宸殿。

    看到这里,刘辰星心里已经再确定不过了,这就是天朝唐代的平行世界。

    根据前世所见的介绍,可知作为女皇寝殿的紫宸殿,殿的前面应是内朝的场所,殿的后室则是女皇的日常起居之地。

    大概因为紫宸殿已经深入大明宫腹地,即使眼光鼻鼻观心地跟着小太监亦步亦趋地而行,仍是能清楚感受到四下的防卫相较于宣政殿再次升级。

    甫以跨过紫宸门,就有凌厉的目光从四面八方看来。

    这一道道的目光如影随形,直至她走上紫宸殿外台阶上,依旧能感受。

    但是经过刚才文武百官的注视礼,刘辰星明显感觉自己的心里承受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不只,对四下的目光并不紧张,只作不觉,就摒弃凝息地立在丹墀之上。

    小太监虽就二十出头,但能在紫宸殿当差自有过人之处,见刘辰星不仅全程跟着自己没东张西望一眼,还能第一次来到紫宸殿不用自己提点,就乖觉地听候传召,他不由高看了刘辰星一眼,暗道不愧是全国第一位女状元,更是能和魏王传上绯闻的人,看来的确名不虚传。

    又一想每年女举子到圣人身边当差的惯例,他们二人至少还会再见上几面,于是扬了一个笑脸,道:“刘榜首稍后,我去通禀一声。“

    “有劳。”自己以后若按惯例到女皇身边当女官,少不得要和这里的宫人打交道,这位小太监可也是未来同事之一,刘辰星心中有数,客气地叉手一礼。

    二人如此客气过来客气过去,彼此虽未多交谈一句,但一切已然尽在不言中。

    小太监转身进了紫宸殿禀告,不一时,去而复返,“已禀,刘榜首请进。”

    刘辰星这才终于进入了紫宸殿。

    本朝是由皇帝和宰相议论国家大事的君臣制度,但自沈氏太宗皇帝以来,就规定官员入阁时,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是以,殿中除了有三品以上的大佬,还有补阙、拾遗等谏官,以及负责记载皇帝日常言行的起居郎和史官。

    这个时候的官员待遇还是很好的,不像天朝的宋代站着上朝,更不像明清时动不动就要下跪,在紫宸殿日常早朝的时候,官员都有一席之位,可以坐着和皇帝商议国家大事,毕竟能坐到五品以上的官员,最年轻的都要四十了,绝大部分都是五十开外往上走,若让站上几个时辰,怕是受不住。

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子门生

    此时,在举行内朝的紫宸殿内,女皇和宰相们正坐着朝会。

    殿内正中间有龙椅和御案,坐着的自是女皇。

    从宣政殿下朝后,女皇已经重新更衣过了,取下了前后都垂有十二旒白珠的龙冠,恢复了高髻云鬟的明黄色宫装打扮。

    不仅女皇的装束更为平常了,周边的仪仗也少了许多,没有宣政殿时的黼扆、蹑席、熏炉、香案等陈设,以及举在其身后一左一右的大御扇。

    守卫在女皇两侧的卫护则少了金吾卫,就只有八名千牛卫还侍立左右。

    其中站在女皇左侧,与女皇只有半步距离的,正是谢忌。

    在女皇御案左右又各有三行六排的坐榻。

    女皇左侧第一排坐了三个人,最左边是三司会审时见过的晋王,中间一个不认识,但右边则坐着魏王,可见这一排都是一品亲王。

    女皇右侧第一排坐的三个人,刘辰星发现自己也有认识的,最左边是崔尧的叔祖,现任二品中书令,乃宰相之首,故私下皆人称催相。此外,坐在中间的就是一袭三品命妇朝服的欧阳子衿,旁边一位则不认识。

    然后这六人身后又各坐了七八人,刘辰星认识的,有三司会审的官员——御史大夫蔡正、大理寺卿张博山、刑部尚书赵呈贵,还有国子监祭酒范义和右补阙柳阿舅,其余的人就不认识,但是很好认出他们身份,穿紫色官服的就是六部尚书这等大佬,青、碧色官服的就是柳阿舅一流的谏官。

    刘辰星跨进紫宸殿时,目光飞快地瞥了一眼殿内的情形,在座有一半的人都是她见过的。

    如此,不觉更为成竹在胸,刘辰星也越发地镇定自若。

    跟着小太监走入殿内,她便向着御案后的女皇叉手一礼,九十度躬身道:“刘辰星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错,时下虽然是封建社会,但她作为一个长在红旗下的有志青年,怎么能见人就跪,即便对方是她发自内心感谢和崇拜的女皇陛下,所以对于这个鞠躬行礼,刘辰星满意之下做得很心甘情愿,几乎要把头都躬到了地上。

    当然,能被女皇再次召见,尤其是还能提前“入阁”,作为一个士文人少不了要激动一下。

    刘辰星心里自是激动呀,但光心里激动怎么能行,一定要表现出来,不然女皇怎么知道她的激动?

    也不管殿中左右两边的大佬们看笑话,甚至还有柳阿舅这个知根知底的人看着,刘辰星将自己心里小迷妹外露出来,还带着婴儿肥的面上满是激动,声音里更是激动的微颤,连带着她的人也因为努力抑制激动而颤抖着。

    在场的大佬们都是官场老油条了,在圣人表示皇恩晃荡之时,身为臣子少不得要感激涕零一番。

    大家都是为人臣子的,不管品阶高低,本质却是一样的。

    见刘辰星如此激动,都不置可否地看着。

    一个才科举出来的农家子第一次面圣是会很又紧张又激动,但刚才宣政殿那么盛大的场面下,刘辰星言行举止可是丝毫不差,所以现在这样的小朝堂会紧张?

    呵呵,看来是一个有前途的。

    众大佬们捻须不语。

    御前右侧执笔记载的起居郎顿了一顿,在雪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道:圣龙十年二月,女举子刘辰星,得圣人钦点殿试第一名,不胜受恩感激。面圣紫宸殿,激动难言。

    史官在旁看了一眼,微微颔首,用词恰当。

    没有人不喜欢受人崇拜敬仰。

    只是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了,恭维的话听得太多了,其中有多少是真又多少是假呢?

    谁也不知道。

    但看着殿下无比虔诚行礼的刘辰星,还有那努力抑制激动的颤抖,简直和殿试那日激动偷窥自己的小眼神如初一辙,这样真实的情感流露,女皇不觉露出一丝淡笑,道:“刘辰星,适才宣政殿受封,场面盛大,未见汝激动。现在又为何如此?”

    女皇的声音依旧听不出年纪,也察觉不出喜怒,唯一给人的感觉就是威仪。

    不过还是那句话,朝令夕改不可能。

    而且女皇开女科举十年了,终于有一个女举子夺得榜首,还是女皇自己钦点,说句十分自信的话,女皇对自己肯定还是颇为欣赏的。

    心中有这个底气,刘辰星便不假思索道:“臣乃陛下自擢,堪为天子门生也。在宣政殿时,臣谨记身份,不敢行差踏错,以损陛下威仪。时下于宣政殿,左右乃陛下的左膀右臂,是为自己人。故,相当于臣私下面圣,臣方敢不再抑制自己,露出些许情绪。”

    回答圣言的时候,刘辰星依旧躬着身。

    此时,一字一句的郑重说完,她还是一派镇定自若,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

    还真是敢说!

    天子门生!

    但是殿试的确乃女皇亲历亲为,刘辰星更是女皇钦点,在某种意义倒也算得上“天子门生”。

    然而无耻的不只是硬给自己脸上贴金,自称“天子门生”,把自己跟女皇绑在一起,居然还趁机表忠心谄媚了一把,将自己在宣政殿的冷静表现归功于不敢失仪,恐折损圣人威仪。

    不错,像他们这样没有背景的草根,就得紧扒着圣人才是存活之道。

    刚才引路的小太监在殿内听到刘辰星这样一派应对,不由再次心生感慨,难怪能成为全国第一位女状元,这脑子就是灵活!

    他义父可是御前大总管,从女皇还没当上皇后的时候,就在跟前当跑腿的小太监,如今都四十多来年了。而他也在女皇跟前当差四五年了,以他对女皇的了解,刘辰星这番话简直说对了!

    女皇近年最不喜什么?

    就是文武百官嫌她老迈,开始有二心了。

    相对的,最喜欢的,自然就是心里眼里只有她的了。

    此女,可交也!

    小太监眼珠子一转,果然就见立在女皇身侧的义父眼里有笑意一闪而逝。

    正如小太监所想,女皇可谓十分满意。

    看着没有自己让起就一直躬身行礼的刘辰星,聪明时非常人能及,但面对自己时又一板一眼的木纳,大概也只有一心忠君有识之士才能如此吧。

第二百六十二章 女皇议政

    女皇笑道:“朕初入宫廷之时,就你现在的年纪,第一次到御前奉墨,便打翻了砚台。你可比朕那时强多了,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宣政殿你没有给朕丢脸。”

    什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场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

    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更有北魏文人李谧和其老师文学博士孔璠就“青成蓝,蓝谢青”的典故。

    这就是一句形容学生超过老师的话。

    也就是说,女皇承认了刘辰星是——天子门生!

    再一句“宣政殿没给朕丢脸”,完完全全是向大家昭示了刘辰星是谁的人!

    虽知道刘辰星作为女皇钦点的头名状元,只要不出意外,以后多半是要留在女皇身边跑腿了,现在看来刘辰星会比他们所想还要受重视。

    一时间,众人看向刘辰星的目光不由多了几分郑重。

    而刘辰星身上最醒目的一个标志,就是和魏王的流言,现在是已经证实魏王并没有为以权势压人为刘辰星铺路,可二人乃认识也是千真万确。

    还有从这一天的表现来看,刘辰星如此钻营又谄媚的性子,的确让人很难想象会和和魏王有小儿女情长,然世事难料,或者传出这样风牛马不相及的流言,就是掩盖刘辰星为魏王所用的这个事实也不一定。

    大佬们善于思此及彼,举一反三,不一时心中就埋下疑惑,望向刘辰星之余,余光也注意上了魏王。

    魏王似一无所觉,只和众人一样,看着刘辰星御前应对。

    听着女皇不仅认了她是天子门生,还把自己视为自己人,刘辰星是真激动了。

    她激动地抬头看了女皇一眼,又叉手一礼,更为躬身下去,道:“圣人九五至尊,英明神武!更是博古通今,旷世奇才也!臣今成为天子门生,已是荣幸之至,臣之才学岂及陛下万分之一?应该是天下有才之士,皆不及陛下。但臣深受陛下知遇之恩,有陛下开女科举,才有臣今日在此。青成蓝,蓝谢青,臣唯有忠君爱国,不负陛下之恩!”

    时人感情充沛外放,激动点表白情感是很常见的。

    但在君臣之间,为了防止没事找事的监察御史参一本,给自己落一个谗臣的名声,这可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所以对于表忠心,大臣们是克制而内敛的,当然比起历朝历代却已经足够奔放了。

    可是时人情感再奔放,英明神武、旷世奇才这样的话怎么说得出口!?

    还说得如此诚恳又激动!

    简直毫无节操可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盛世之下,老百姓丰衣足食不说,他们这些士大夫也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崇尚魏晋名士风流,在乎身前身后的清誉。

    如此风气影响之下,众人再看刘辰星的目光虽郑重不变,甚至个别人更为正眼看刘辰星了,但眼底却也随之多了一分轻视的不赞同,一个小娘子居然此等谄媚。

    刘辰星自是不知道自己马匹拍的叭叭响之余,自己的形象也大为受损,当然就是知道也不在乎,她拍马屁怎么了?

    清高能当饭吃吗?

    何况她又没说错,这个世界上开天辟地第一位女皇帝,又开女科举,还反思现在策文选士的弊端,处处都具有前瞻性,怎么都当得起旷世英才的夸赞。

    俗话说忠言逆耳,花言巧语当然就顺耳了。

    如是,刘辰星说得理直气壮,女皇也听得顺耳。

    不过凡是过犹不及,女皇即便心里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但当着一众朝中忠臣也不好继续多言,何况现在还在议政之中,和刘辰星一来一往已说了不少话,女皇遂说道:“你小小年纪,就有忠君爱国之心,实是难的。但世间之事,说之容易,做起来却难。望你今后觐见今天所言,忠君爱国。”

    这样一句做了结尾,女皇话锋一转,便是言归正传道:“你平身吧。朕宣你过来,不是看你给朕行礼,是你策文关于科举之言尚可,你又作为殿试第一名,乃殿试的受益者,应有几分可用言论。现在将你殿试所作策文为大家诵读一遍。”

    一番话说完,女皇的声音已然越发冰冷,全然是公事公办的语气。

    刘辰星知道现在不是她谄媚表忠心的时候了,个人秀已经结束,当下一言不发地默默退到御案右侧。

    这时,有女皇身边的宫人将御案上的策文试卷递给她,刘辰星也不再彰显自己记忆力出众,其实根本不需要试卷,她便能一字不差的背出来,还是双手恭敬的接过试卷,看字读道:

    “《传》曰:‘文以足言,言以足志,言或可察,志隐于漠。’是知文者言之藻绘,志之筌蹄……故《书》云:‘明试以言’,荩用此道也,今之对策,其试言之流欤?”

    “……诚理达而义举者,勿以文害言;词婉而论深者,勿以言害意:则可以包括群品,纲罗众途,察微知彰,以文用武矣……”

    “……至如怀一异能,负一偏技,鸣梭抗履之汇,声律鼎饪之俦,事虽易于缣缃,功不资于翰墨,则方以类聚,各有司存。谨对!”

    彼时,策文要求一千字内,刘辰星这一篇也就六百余字,不过三四分钟便已诵读完。

    因为是这篇策文的作者,对于文章大意刘辰星最是清楚不过,故一篇策文读得抑扬顿挫,在重点阐述观念的时候刻意放慢语速,给人思考的时间。

    是以,刘辰星的官话虽还带了几分河北口音,却已让在坐每一个人都清楚听明白这篇策文的字句及意思。

    她一读完,小太监便收了试卷,躬身放回了御案。

    女皇对底下人小动作视若无睹,只看着左右在座的朝臣,道:“尔等当听清楚了。这篇策文,乃朕认为科举以文章选拔人才,对于不善文辞表达者不公,询问更好的选材方式,故刘辰星有了此篇策文。文,肯定了科举以取士之法,并以从古至今的选材方式为证,清楚的回答了朕,科举以文章取士乃时下选才的上佳之选。然,今科举取士,却仍有大量人才被埋没,其根结还是在朝廷上!”

第二百六十三章 危险与机遇并存

    说到最后,语气陡然一沉,中气十足。

    目光也逐一掠过一班朝臣,凤眸不怒自威。

    似乎凤眸之下,一切无处遁形,众朝臣不约而同地低下头去。

    待发现自己下意识地臣服于女皇的凤眸之下,心神随之一凝:女皇还没有老。

    想到近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坐在左边第一排的晋王忽然心下惶然,不由抬头擦了一擦额头冒出的冷汗。

    坐在其右手的中年男子比晋王年轻一些,约有四十出头,浓眉大眼,相貌堂堂,正如刘辰星所猜测,亦是一品亲王,乃晋王之弟梁王。

    见兄长晋王只顾擦汗,抬手时撞到自己也未察觉,梁王念及不日前听到的温柔软语,阿兄如今确实方寸大乱,越发沉不住气了。

    梁王皱了皱眉,想提醒一二,又想起耳边温柔的劝言,在姑母眼皮底下,必要时候得明哲保身,这样至少他们兄弟能保全一个,只有他保全下来了,也才能护住阿兄。

    也就一个转念间,梁王打消了提醒晋王的念头,继续低着头,又思索起女皇这一番话何意。

    其实女皇的话,并无太多好多想的。

    数日前,女皇就凭柳文苏谏言,便很快同意增开殿试,必然心中已存了改革科举之意,现在重提科举选拔人才,难道女皇又要如何改革么……

    想到女皇近来越发器重寒门子弟,要不就是重用无甚根基的新贵,这次增开殿试,可谓极大提高了科举的地位,而科举又是寒门子弟唯一出仕的途径,等同于再一次施恩了寒门举子。

    其手段背后,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不仅是要削弱士族的实力,怕是连他们这班重臣的权力也在削弱……

    崔相身为中书令,乃群相之首,又出自五大高姓士族,心中感触不觉更深。

    当年曹操已威震四方之时,他们清河崔氏先祖崔琰谈及侄女许配给曹植时,曹植却言:“清河崔氏,怎敢高攀?”

    如今时人虽仍以娶她们五姓女为最大荣耀,他们也多是五姓七宗内部联姻,可是如今多了这一个殿试,进士已经可以遇见将越来越受重视,这势必导致他们在人才方面的优势被逐步蚕食,影响力受损……

    那这一困局,该如何破解?

    听着女皇这番话,催相头疼地皱起了眉头,为了士族的未来,心底隐隐的念头不由再一次冒出了来。

    可是真要接纳科举出来的寒门新贵么……?

    催相犹疑不决。

    他坐在右侧第一排,发愁的目光一抬,就正好看见立在一步之遥的刘辰星。

    顿时灵光一闪,脑海里随之闪过崔尧在刘辰星之事上表现的与众不同,为此他还颇为重视了一番,休书一封给兄长让他可以从他们五姓七宗寻阿尧之妻了,然此一时彼时,他们士族也许到了也该动了一动的时候了……

    但刚有想法生出,眉头尚不及松开,又念及刘辰星与魏王的流言蜚语,眉头已然又紧皱了起来。

    罢了,虽要未雨绸缪,也无需急在这一时。

    有些事还得慢慢再看,女皇要削弱士族到哪一步,刘辰星这样的寒门子弟又能走到哪一步。

    种种念头,催相也不过几个转念之间而已,现在已然调整好心态,只等听女皇下一步打算。

    女皇见众人俯首听命,她微微一笑,道:“朕乃一俗人,和天下人大多一样,亦喜欢附庸风雅,爱好有文采的杂文。但刘辰星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儿都知道‘诚理达而义举者,勿以文害言;词婉而论深者,勿以言害意’,直指意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所以,今后科举取士,阅卷的评判标准,当以文章的深意为重,其次再注重文辞。”

    听到女皇说出目的,重朝臣依旧不予表态,只作俯首听命。

    增开殿试这样削弱他们权力的政令已经昭告天下了,仅仅阅卷评判标准会是今天女皇朝会的目的?

    显然不会这么简单。

    果然,只听女皇又道:“此其一,乃科举要改善之处。其二,便是科举舞弊之风!”

    又是科举舞弊,户部尚书想到儿子因为舞弊一案至今在长安都被人耻笑,他心中微微一沉。

    户部尚书到底是正三品大员,户部的最高长官,女皇还是给其面子,并未详细言之,只道:“近年来舞弊风波屡禁不止,今年更出现了污蔑,看来现行的科举制度的确有待完善。而三日前增开的殿试,便能有效的遏制舞弊之风,不过具体细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殿试乃柳补阙最先提议,魏王近两年一直受朕命抓科举一事,这次阅卷期间,魏王也提出了如何规避阅卷过程中的舞弊行为,想来众位也有耳闻。是以,完善殿试及防止科举舞弊事宜,就交由魏王主导,柳补阙从旁协助。”

    “喏。”魏王和柳文苏在坐榻上叉手一礼,双双低头应道。

    见状,女皇一笑,问在坐朝臣道:“此乃朕的想法,尔等可还有其他谏言?“

    增开殿试已经势在必行,女皇势要将人才选拔之权收回皇权,而且这样一来确实可以避免科举舞弊,他们还有何其他意见。

    众位朝臣自是纷纷复议。

    女皇面露欣慰,语气也少了先前的威重,道:“增开殿试非同小可,如今有尔等支持,朕也可以放心了。只是这只解决了一项,从文章中如何选拔有才之人。可朕这三日来每次看到刘辰星策文里‘人尽其才’这个核心论点,朕就寝食难安,总认为会埋没人才。“

    说到这里,女皇话一停,看向众位大臣。

    在座朝臣心中有数,知道女皇今日最终目的来了,不由正襟危坐,更为聚精会神的等待女皇所言。

    女皇看着御案下一众不动神色的朝臣,凤眸微微一睐,也不为难众朝臣,让他们一一提出如何更好的选才,就看向了一旁的刘辰星,道:“刘辰星,人尽其才是你提出的观点,你又是乡贡举出身,乃从一介庶民科考至今,这一路上,应该遇到不少有才之识,因为其出身以及现行的科举制度影响,而怀才不遇。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你就大胆说一下你的观念,如何人尽其才,科举还能如何再改革。”

    顿了一顿,又补充道:“尽管说,今日所言,朕皆赦你无罪。”

第二百六十四章 武举

    听到被点名逮出来,刘辰星并不意外,只是心下不由一叹,果然来了。

    女皇陛下和宰相们议事,突然把她宣召过来,必然不可能只是让她读一篇策文这么简单,当然也不可能纯粹因为自己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状元特别器重,让她提前在众位大佬面前露个脸,也让大家看看女皇陛下开女科举一点儿也没错,是十分明智的。

    天上突然掉馅儿饼的事也许有,但显然她没有遇上。

    这才受了一些荣耀,紧接着就要有相应的付出。

    或者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看,这是女皇出给她的面试题。

    有了这个认识,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的方向就很明确了——就是让女皇满意。

    不过有没有这个认识,都得清楚一点,她现在的一切机会和平台都是女皇给的,她要做的就是让女皇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员工。

    那么要如何回答才能让女皇满意呢?

    女皇要的是改革科举。

    现行科举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秀才科太难,能通过的寥寥无几,早在沈氏开国皇帝高祖就被废了。

    其他的明法、明字、明算等科,就是培养选拔算数、天文、历法等各方面的人才,但是不为人重视。

    唯有进士科最为人重视,参考的人也最多。

    所以,世人一提及科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进士,到了后世更是将进士和科举等同在了一起。

    现在已经增设了殿试,进士科已经无甚可大刀阔斧的改革了,最多是不断完善制度,防止科场舞弊。而且一口吃不了大胖子,进士科已经增加了殿试,像后世那样不断提高科举的地位,确定秀才、举人、进士三个等级的功名,从而最终削弱士族把控人才选拔的权利,还得循序渐进才行。

    是以,关于进士科改革,肯定不是女皇要的。

    若是她现在敢提出这些,无疑是将士族得罪大了,女皇都要给五姓七宗的面子,到时能不能保住她都难说了。

    这样一来,进士科不能说,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科目又因为不受重视,说了也白说。

    一一排除下,等于现行的科举内容根本无可说的地方。

    刘辰星脑子飞速转动,一下就想到了女皇要得不是对现行科举的改革。

    结论闪过脑海,刘辰星一霎那就有了令女皇满意的答案!

    武举啊!

    增开武举啊!

    现行科举有五十多种科目,几乎涉及全国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却唯独没有武举这一项!

    还有这个世界显然是天朝唐代的平行世界,前朝之前的历史进程更是和天朝一模一样,而武举正是天朝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开创的,这个世界的女皇陛下有很大可能就是想增开武举!

    毛爷爷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

    现在的武将们又几乎都是当初跟随沈氏高祖、太宗两位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之后,女皇想要让自己的统治固若金汤,少不得要有自己一手提拔的将领,开武举从毫无根据的寒门子弟中选拔可谓是最好的途径了。

    更重要的是,女皇从她被宣召过来至今,提了好几次她是殿试的受益者,还说了殿试是柳阿舅提出的。而柳阿舅之前又给她说过,在向女皇提议增开殿试的时候,曾提过殿试是由她最先想到的。

    因为她提过增加殿试,所以女皇很大可能认为她不定还能提出增加武举的看法,这很可能也是为什么女皇会把她召过来。

    想到以上种种,刘辰星觉得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不再犹豫,刘辰星向女皇叉手一礼,恭敬道:“现行科举常科有五十余种,可谓囊括各方面的人才,但总体说来都属于‘文’这一类。而朝廷任用官员,有文臣亦有武将,如今的科举却只有‘文’科,而无‘武’科,是以臣认为,当下科举改革,当增开武举,给天下有军事、武艺才能者,一展报复的机会,方能做到‘人尽其才’。“

    刘辰星说时,一直低着头。

    虽无法看到女皇乃至众人的表情,但也可以想象“武举”二字一出,将有多震撼。

    果然尾音甫落,紫宸殿内仿若落针可闻。

    一时间,空气里似乎都凝结了紧张的气氛。

    不过心里已经有了准备,即使感受到各种目光投在自己身上,刘辰星倒也不甚紧张,反正说都说了,这也是她能想到的最好回答,现在就看女皇要的是不是“武举”这个答案了。

    刘辰星低头行着叉手礼,静静等待女皇这位面试官的考核。

    女皇看着低头行礼的刘辰星,面上虽是一片平静,心中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若不是多年的宫廷生涯,还有高高在上太久了,她已经习惯性为自己戴上皇帝的面具——喜怒不形于色,此刻怕是会露出惊异之色。

    是的,她非常惊异。

    她宣召刘辰星觐见,不过是想到刘辰星所作的这篇策文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更重要的是柳文苏曾透露过,殿试这个想法最开始就是来自刘辰星。

    所以,她宣召刘辰星,只是想让刘辰星大胆又说出增加一些科举的科目,从而引发群臣讨论,最终说到她想要的结果。

    却万万没想到刘辰星居然会直接说出她心中的答案——“武举”!

    女皇凤眸微睐,深深地盯着刘辰星,脑海里则在回忆,自己可是有向谁透露过增开“武举”的意思。

    没有,她可以万分确定,没有向任何人提过。

    即便是欧阳子衿,也只是知道她有增加科举项目的想法,其侄女郑婉晴在殿试所作的策文就新颖有余,却完全不是她想要的。

    可现在,刘辰星一个不过十四五岁的小娘子,还是一个从小长在乡野山村的农家女,竟然比在她身边待了二十来年的欧阳子衿更知道她的想法!

    不,不对。

    不是刘辰星更知道她的想法,而是刘辰星居然和她想到了一起。

    意识到此,女皇再看一派恭敬行礼的刘辰星。

    不久前刘辰星在监牢里的话,又在耳边响起。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没有女皇,就没有她刘辰星的今日。

    一个和她高度契合的才人,而且还这样忠心耿耿。

    女皇微垂的凤眸里绽出惊喜之色。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喜

    不过女皇到底是女皇,凤眸里的光亮不及人窥见一分一毫,已然趋于平静。

    女皇的凤眸从刘辰星身上移开,看向御前一众神色各异,却多是难掩惊色的一众朝臣,她微微一笑,复又看向刘辰星,不掩欣赏地赞道:“爱卿,不愧是全国第一位女状元,说来科举开创至今,科目一直不断增加补充,却一直在‘文’科上打转,却忽略了‘武’科。的确,武举是科举改革的一个方向。”

    听到“爱卿”两个字,刘辰星就知道自己面试这关过了!

    女皇真是这个世界的武则天啊,不但经历大同小异,连想法都一样。

    松口气之余,想到武则天时期的武举,有一个很大弊端就是,武举是为了选拔出将帅之才,可是武周时期的武举选拔科目只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全是对体能方面的选拔。

    而自古以来,将帅之才,无不有勇有谋。

    哪怕不是儒将,也得一步步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最终才能成为一代名将。

    如今虽是国富民强,但是吐蕃、突厥相继为患,而当年随着沈氏高祖、太宗皇帝南征北战的名将又已作古,加之近几十年的和平生活,以文入仕受到重视,尚武之风逐渐丧失,是以,现在整个国家的情况,可谓府兵战斗力大为减弱,将帅之才极度缺乏。

    若是将一个只空有一身武力之人选拔出来投入战场为将为帅,只怕连纸上谈兵也比不上。

    刘辰星觉得自己不能提出武举就算了,不如趁着女皇现在心情不错,多说几句。

    念头一生,刘辰星就又叉手一礼,道:“陛下,臣还有建言为完。”

    增开武举不是今日就能定下来的,女皇并不急于一时,听到刘辰星还有话要建议,她长眉一扬,饶有兴致道:“哦,爱卿还有何想法,且说。”说到这里,凤眸瞥见坐下有朝臣欲拍案而起怒怼刘辰星,又补充道:“朕依旧恕你无罪。”

    刘辰星斟酌了一下用词,道:“若武举只简单的以马射、步射等武艺项目为考核标准,所选拔出来的将领,恐有勇无谋,亦不是将领的最佳人选。”说时想到民国时期的黄埔军校,现代亦有军校培养军事人才,故又道:“是以,臣以为武举可以单纯只以武艺项目为考核,但需要增开军事课,提高武举人的军事才能,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入伍经验,方能委以重任。不然,投入战场上,就是损兵折将,代价太大。”

    现在武举只是一个提议,就说到武举要如何实施未免太早。

    是以,为了避免造成流血牺牲的惨痛代价,刘辰星只将发自良心的建议说完,便请罪道:“术业有专攻,臣对军事战场一窍不通,以上只是臣之愚见。”

    愚见,此怎是愚见!?

    文臣能治国,武臣能安邦。

    而她更需要手握军权,她的天下才能固若金汤。

    所以,军队里必须要有她一手提拔的将官。

    但若只是大肆放入她的亲信进去,她的亲信若无将帅之能,岂不是损兵折将,代价太大了!?

    女皇当下心里警钟一响,凤眸再看向刘辰星已不觉多了一丝笑意,颔首道:“爱卿年纪虽极为年轻,却思虑周全,武将选拔非同小可,稍有不慎,折损的就是朕的子民。此言价值千金,朕又闻长安一居值千金,朕便赐你长安一座宅子。”

    顿了一顿,凤眸余光掠过一众朝臣,方才再看向刘辰星。

    太年轻也太单薄了,是一颗好苗子,就是还得护着。

    一念闪过,女皇道:“柳补阙是你的舅父,朕听说你父母供读你读书不易,如今你能殿试夺魁,最该感谢你的父母。所以,朕特再另赠你十金,两个月时间,回家探望父母,以谢父母养育之恩。”说到这里,又“唔”了一声,笑道:“他们为朕培养了一个不错的苗子,朕也该赏赐他们。”

    “黄安。”女皇忽然对一旁五十来岁的太监吩咐道:“从朕的库房里,给刘辰星父母各备一套锦衣作为赏赐之物,你再随刘辰星下去,让她任选一套长安的宅子。”

    黄安不是别人,正是刚才领刘辰星过来时的小太监义父。

    听到女皇的吩咐,黄安当下躬身领命,“喏。”

    刘辰星却是惊喜的呆了一呆,才激动地记起谢恩,道:“臣,谢主隆恩!”

    一句五个字,刘辰星是一个字声音比一个字高,惊喜激动之情简直是溢于言表。

    也不怪刘辰星稳不起,这简直是太大的惊喜了。

    一座宅子,还是长安任意一座宅子啊!

    这得要多少钱!

    不,有些地方,还是有钱也买不到!

    有了房子,还有钱拿,十金钱,整整六十贯,让她衣锦还乡。最重要的,还有给耶娘一人一套御赐的锦衣,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可是无上荣耀,耶娘知道了一定高兴坏了!

    刘辰星觉得自己都要被这惊喜砸昏头了。

    哈哈哈!

    女皇陛下真是威武又英明,女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刘辰星听到自己要赏赐她父母一套锦衣就高兴成这般,全然不复刚才对答的冷静,到底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女皇包容地笑着摇了摇头,道:“好了,跟着黄安去领赏吧。”

    “是,臣遵旨!”刘辰星脆生生的答道。

    念及在御前要沉着一些,可一想到御赐锦衣会先一步由朝廷的人快马加鞭送到安家村,阿耶还有阿娘到时惊喜又惊呆的样子,刘辰星就忍不住乐开了花,脸上的笑容是怎么也止不住,直到跟黄安父子俩一起走出紫宸殿,眉梢眼角都还是眉飞色舞的笑容。

    看着刘辰星一脸喜气洋洋地走了,殿内的监察御史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本想怒斥刘辰星瞎闹,领军打仗的将帅岂可随意任用,却不想刘辰星又补充一番不能随意任人打仗,虽还知道收敛,可是这还没到女皇身边当差,就敢谏言此等军国大事实在太过胆大妄为!

    不过转念一想刘辰星方才控制不住的激动,这可算是御前失仪,以后有的是机会抓把柄。

    如此一念,检查御史心中舒坦了,捋须一笑。

    魏王凤眸却是微微一垂,敛去眸中情绪。

    为了权力,女皇未老。

第二百六十六章 选房子

    黄安不愧是女皇身边的大太监,这大明宫的大内总管,走路都带风的。

    带她出了紫宸殿,就往内侍省去选房。

    内侍省就是管理宦官的机构,当然不仅如此,还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职权可是不小,所以历朝历代出了不少宦官专权的问题。

    女皇英明神武,自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形,不过黄安这位三品大内总管权力还是很大的。

    内侍省位于紫宸殿西侧,靠近大明宫西宫墙中部的右银台门。

    一路从位于大明宫中轴的紫宸殿走到西边的内侍省,遇到的宫女、太监,还有巡逻的禁卫军,都向黄安低头行礼。

    可以说,黄安在大明宫里只差横着走了。

    和黄安在大明宫的权力相对应的,就是他办事效率特别快,等他们来到黄安位于内侍省的办公室,已经有着底下的小太监捧着长安城东的舆图等着了。

    黄安指着小太监两手举高拉开的舆图,笑道:“刘榜首,以后是要到圣人身边当差的,进宫也是常事,我就做主只让下面人拿了城东的舆图过来,住在城东,刘榜首以后进宫也近便些。”

    见识过黄安一路走来的威风,没想到黄安还对自己这么客套,莫不是觉得自己未来前途光明才这样。

    哈哈哈!

    刘辰星这会儿被女皇赏赐得心情好,想什么都是美滋滋,当然也知道混到黄安这个位子,估计对谁都是笑眯眯的,不会给人留把柄。

    但这可是个好机会,女皇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多少人想巴结都没门道呢,更重要的是就史书上对宦官们的记载,黄安这类大太监可是不能得罪,刘辰星心如明镜,就着现在的大好心情,这就叉手一礼,客气回道:“黄公公,您想的如此周到,儿实在受宠若惊。”

    看着刘辰星十分懂得起,黄安笑意加深,道:“刘榜首能为圣人分忧,比什么都重要,就让黄安鞍前马后也行。”

    鞍前马后,都这个位子了,还能说出这等话来。

    不得了,当真是能屈能伸,也难怪能做到宦官的极致。

    但这话黄安能说,她刘辰星现在就是一个什么品阶都没有的小进士,可是接不得这话的。

    刘辰星赶紧退后一步,躬身下去,告饶道:“黄公公,您可别再折煞儿了。”

    自己不过多说了一句,就这样谨慎小心,黄安松弛下掉的眉毛一挑,也不再多言了,言归正传道:“刘榜首,城东各坊的宅子,现在都还有。就看你更倾向于住哪个坊。“说时手指向长安城东北部片区,逐一介绍道:“离丹凤门比较近的入苑坊和胜业坊,王府云集,多是皇亲国戚。另外,像胜业坊有梁王府、崇仁坊有长公主的宅邸……对了,还有兴庆坊,魏王与诸位好几位皇孙、贵主就住在此坊。”

    入苑坊、胜业坊、崇仁坊、兴庆坊……等等,就没一个是正常人,不对,应该是普通人居住的。

    刘辰星十分有耐心地听黄安将长安城东北部的坊逐一介绍了遍,她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先给黄安提一下自己的要求,那等高大上的坊,不是皇亲,就是国公一类的权贵居住,委实不是她这等小虾米能住的。

    黄安也只是介绍而已,但见刘辰星脸上一言难尽的表情,他适时停下,只作不知道:“刘榜首可是觉得我推荐的不好,这可都是长安最好的宅子,住进去周边的邻里都是皇亲显贵。”

    看着黄安一脸老狐狸样子的笑容,刘辰星心下一叹,自己在黄安这种都要活成精的人面前还是交底吧,也没什么好嘲笑的,她就是这般胸无大志。

    刘辰星叉手一礼,谢过黄安的推荐,道:“黄公公,您推荐的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但儿出自农家,自己现在也不过新科进士,住进皇亲显贵的地方实在不合适。所以,东市以北的坊,儿就不考虑了。”

    黄安看着刘辰星,见刘辰星所言诚恳,是的确不想要东市以北的宅子。

    谨慎。

    又知道自己的位子,不妄想不该得到的。

    更难得现在这个年纪,又是贫苦人家出身,居然面对这些坊的宅子不为所动,此女不是有人教,就是有大城府之人。

    黄安眼睛微眯,暗暗评价者着刘辰星。

    他能一直随女皇走到今天,除了忠心耿耿以外,就是了解女皇身边每一个人,不论位卑位尊。

    如果刘辰星知道黄安这样想她,定是惊讶的张大嘴巴,她一定不是大城府的想图谋更多,只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啊,住到这些皇亲权贵旁边,万一又被按上谁的同党怎么办?

    魏王给的平康坊那宅子,她都卖了,还能惹出这么大麻烦,若住进这些人堆里岂还了得?

    刘辰星想的很简单,觉得还是和自己配的宅子住的心安理得,于是想了一想,就直言道:“黄公公,儿自来长安,就住在永崇坊,觉得那儿挺好的。若还有空宅子的话,永崇坊一座一进的宅子就够了。”

    “永崇坊?”

    以为自己听错了,黄安微微咦了一声,只是这一声纳罕与他平时说话声调无甚区别,不及人发现,他已皱眉说道:“永崇坊太偏僻了,都在城北荒郊了,刘榜首大可不必这样委屈自己,若是认为城东北各坊不合适,可以选择道政坊,至少不偏僻。”顿了一顿,见刘辰星双眸湛湛有神,眉宇间自有一股书香清气,多半是一个意志坚定之人,遂又补充道:“刘榜首,这毕竟是女皇所赐。”

    刘辰星本是听的一默,在思考人与人的认知到底有多远。

    永崇坊太偏僻……

    想到今早上出坊门时,坊门口那么热闹的景象,刘辰星觉得自己对偏僻的概念又待加强。

    然,刘辰星也不蠢,这会儿一听黄安最后这句话,也能很快反应过来了。

    这和魏王感谢她的宅子不一样,这是女皇御赐。

    若是太差,岂不是让女皇颜面无光。

    刘辰星一反应过来,当下就又是叉手一礼,谢道:“多谢黄公公提醒,儿差点就一叶障目了,就有劳黄公公帮儿择一处道政坊的宅子。”

第二百六十七章 结交同事

    如是,刘辰星就这样多了一套道政坊的房子。

    道政坊位子可不是一般好,西坊门出去就是东市,东坊门出去则是长安的外郭墙,紧临出城的春明门。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道政坊的北坊门,正对兴庆坊的南坊门,而魏王等一众皇孙、皇孙女不少就住在兴庆坊。

    她和魏王的流言还未平息,靠近了总归不大好。

    不过兴庆坊有两个道政坊之大,哪怕住在邻坊,想要遇到也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比起长安的一套房,还是东市附近的一套房,什么流言蜚语都可以直接靠边站了。

    不得不感慨有权有势的人办事效率就是快,主要一声令下,底下多得是为之跑腿的。

    当初魏王赠宅子是这样,如今女皇赏赐宅子也是这样,黄安听她选定了道政坊的宅子,依旧不需要她去县衙过户,直接大手一挥,立马就有人送了一张地契和一把钥匙过来,然后等她一签字画押完,这套紧挨东市的二进宅子就是她的了。

    是的,二进宅子。

    因为内库最小的宅子,就是二进。

    再三谢过黄安,捧着装了宅子的地契、钥匙和十两金的木匣子离开,刘辰星还有些云里雾里。

    好在只是来时检查严格,每个宫门都有金吾卫勘验每一个进宫的人,连体貌特征都要逐一对照,而离宫时就默默地跟着小太监一起走就好了,也可能离宫的路没有按原路返回,所以少了许多检查,总之就是云里雾里的胡思乱想也没关系。

    等从内侍省往东过光范门,又过左下马桥,再一径出了丹凤门,刘辰星得出一个结论。

    长安旺她!

    女皇更旺她!

    来长安的前十三年,她最大的运气就是发现了石斛,再给家里想出了皮毛生意。

    可这才来长安两年不到,刘大娘火锅开起了,比起日进斗金都差不了多少。

    还有平康坊买了一个一进小院,如今在道政坊又多了一座两进小院。

    想到自己手握长安两套房,还有源源不断的生意分红进账,刘辰星觉得自己走路都带风了。

    再等这次回老家把耶娘和柳阿婆一起接上来,有房住,有钱挣,一家人就可以在长安安居乐业的生活下去了。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高兴的了,刘辰星恨不得立刻插上双翅飞回老家,告诉阿耶和阿娘这个好消息,不过应该要不了多久,阿耶和阿娘就要接到女皇赏赐的锦衣了,到时候什么都知道了。

    念及这些,刘辰星心里美极了,可也没有高兴过头,现在领自己一路出宫的小太监,就是当时带女皇命令宣召她的小太监,果然和她猜测的一样,这位小太监不是一般人,刚才选房子的时候,她可是听见小太监叫了黄安一声阿耶。

    再说即使没有黄安那层关系,他们以后成为同事的可能也大,被女皇放假两个月,能提前和一位同事处理好关系也是不错的。

    走出丹凤门,刘辰星就收敛了自己快要放飞的兴奋,向小太监拱手道:“去时劳烦公公带路,出宫又劳烦公公送,却还不知道公公尊姓大名?”

    小太监和刘辰星早在紫宸殿外确认过眼神,只是一路出宫人多嘴杂,他们实在不好交谈,这会儿走出了大明宫,虽然不远处还有金吾卫守在丹凤门,但说话便宜多了,小太监也叉手还了一礼道:“尊姓大名谈不上,我五岁进宫后便被义父收养,早已忘了以前的旧姓了,如今跟义父姓黄,得了一个贱名叁。若刘榜首不嫌弃,就唤我一声小三子便是。”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小太监果然来历不凡。

    刘辰星一下抓住了有效信息,五岁被黄安收养,还跟着姓黄,那就等于是黄安正儿八经的嫡系。

    抑制住抬头望天的冲动,刘辰星只在心里感叹,长安真是了不得,随便遇到一个不凡点的人,就是有大背景之人啊!

    打小在黄安身边长大,黄叁自不是简单的人物,见刘辰星闻言怔了一下,便知其原因,大概也是见刘辰星年纪小,脸上都还没褪去婴儿肥,难得露出一分坦然道:“虽一进宫,就得义父青睐,没有受多少苦,但也就是一个侍候人的小公公罢了,刘榜首乃全国第一位女状元,如今又得圣人器重,未来前途无可限量,也就现在看小三儿还有几分背景,刘榜首以后再看小三儿也就一个普通内侍罢了。”

    神色言语并无甚变化,但是对自己认知摆的很低。

    其实不止黄叁,就是已经是三品大内总管的黄安,就是对她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进士,言语间都将自己位子摆在低人一等的伺候人上。

    看天朝的历史就知道,世人一评价起太监,多少都会轻视,然后用变态形容。

    事出必有因,太监最主要的生理特征就是阉人。

    在现代的时候曾看过一篇关于阉人的报道,因为身理的残缺,他们会不自觉地产生漏尿等各种问题,这是一种伴随一辈子的折磨。此外,阉人不男不女,在社会上就是怪物,这样身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下,确实会让一些太监成为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但历史上同样不乏身残志坚的太监。

    总之,不管奸还是忠,能走上高位的太监其才智毅力皆非常人可比。

    这样的人,最好交好,不可与之为敌。

    黄安跟着女皇纵横后宫几十年,已经是老油条了,但黄叁虽然也不简单,可是年轻啊,就意味经历少,又从小受黄安庇护,没有受过太多的苦,不趁现在黄叁对自己有心交往,还难得透露一分真话,好好交往一番,更待何时!?

    刘辰星心下一亮,面上却是诚恳道:“三儿公公是侍奉圣人的,儿也是侍奉圣人的,两者并无太大区别。三儿公公又怎知有一天不是儿仰望您呢?”

    见黄叁要反驳,赶紧摆出论证道:“司马迁在宫刑后任中书令,更著《史记》名垂千史。内侍蔡伦发明造纸术,没有他的发明,天下读书人至今还以竹简为书!”

    有了证据,主要的是要有同理心,才能打动对方。

    刘辰星话锋一转,就说到自己,“儿不过一农家女,在两年前第一次参加科举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想到儿在两年后能成为全国第一位女状元,从此史书上也有儿的一笔。乃至今日儿提议开武举,若是圣人用之,史书上照样有儿一笔。”

    “三儿公公无论见识背景都远在儿之上,要做出青史留名的事,可是比儿容易多了。所以,三儿公公只要有心,又怎会只是一个普通的内侍呢!?”

第二百六十八章 亲兄妹明算账

    女皇身边的人,即使是太监,也得粗通文墨。

    黄安作为女皇身边的大太监,还跟了女皇四十来年,最开始哪怕大字不识,现在耳濡目染之下也能算一个文人了。

    黄叁从五岁就被黄安认作义子,读书识字是少不了的,自然知道太史公司马迁和蔡侯纸。

    可有宦官至今多少年了,却也才出了一个太史公和一个蔡侯。

    那些七八百前的历史人物离得太远了,这两位名垂青史的阉人,也就拿来激励一下刚入宫的小太监还差不多,像他这样入宫十来年的太监了,若还信奉这些话,也就不要再在女皇身边当差。

    要知道因着他身份低,偏又是黄安的义子,太多人对他说过这类似的话了。

    所以,刘辰星激励的话他也就听听,但是听到刘辰星拿自己做比喻,黄叁眼睛就蓦地一亮。

    人就是这样,太远太高大上的对标,就好像水中花镜中月,空的!

    但是拿身边人对标就又不一样了。

    就像刘辰星自己说的,在两年前,谁也没想到她会成为全国第一位女状元。

    哪怕就是在殿试之前,刘辰星即使高中省试第一名,但一想到她不过是祖上世代务农的农家女出身,他那时又何尝将刘辰星放在眼里,更多关注的还是欧阳子衿的侄女郑婉晴和蒋国公府的嫡女肖思思。

    估计那时候也不只是他,又有谁想到刘辰星这样的女举子,居然能从三司会审全身而退,精神方面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在殿试上一举夺魁,成为全国第一位女状元不说,还是天子门生呢?

    而且以女皇今日在紫宸殿忽然对刘辰星赏赐来看,很可能会增开武举,刘辰星这位提议者就又要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了。

    他黄叁也自认为不比任何人差,刘辰星一个乡野山村的农家女可以在历史上留名,他黄叁为何不可!?

    到时后世之人,谁还会再轻视他是一个残缺的阉人?

    黄叁当下犹如醍醐灌顶。

    他才二十岁,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在青史留名。

    念及此,黄叁当下就是向刘辰星叉手一礼,真诚地感谢道:“刘榜首,多谢提点。”

    刘辰星一脸不明所以,否认道:“三儿公公,儿提点了什么?儿只是自抒己见而已。”

    有些事不需要明说,彼此都心中明白。

    二人再次确认过眼神,心照不宣地笑了。

    又见时已近正午,加之二人一直在宫门外说话也不太好,这便约了刘辰星两月后返京再见,也就分开了。

    今年的殿试才是第一届,别说探花和榜眼这两个头衔没有,就是后世的状元郎游街也没有。

    一众殿试的举子,在御前听了各自的名次,再跟着蹭了一顿廊下食,出宫后也就各回各家了。

    别的举子能走,刘青山可是不能潇洒的走了,自己的胞妹还在宫里。

    如是,刘辰星才和黄叁分开,一转头,就见刘青山一脸关切的走了过来。

    荣誉、喜悦当然要和最亲的人分享,一见到刘青山这个既是嫡亲兄长,又是科考路上的最佳伙伴,刘辰星再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捧着怀里价值千金的木匣子迎上去后,就是一阵竹筒倒豆子,噼里啪啦将自己御前对奏,然后得了女皇赏赐的事,一股脑儿地全部说个遍。

    作为互坑的兄妹俩,难得见到一贯稳重的阿妹,忽然变成薛圆第二,像个小麻雀一样叽里呱啦个不停,刘青山觉得自己怎么也该调侃一下。

    可等一下,他这是听见了什么?

    让他担心了一上午,不知往丹凤门看了多少眼的阿妹,不仅从女皇跟前功成身退,还得了一座东市附近的房子、十两金子的路费,以及给阿耶和阿娘的御赐锦衣!?

    反应过来胞妹说的什么,刘青山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苍天啊!”在人来人往的平康坊里,刘青山一边化身苦力代妹捧木匣子,一边仰头望天,“有个这样凶残的妹子,还让不让人活啊!”

    十多年的兄妹,谁不了解谁。

    知道刘青山也就是说说而已,其实没准心里比她还高兴。

    原因简单的很,因为她能自立了,刘青山就可以少担负照顾她这个妹妹的事了。

    想到自从踏上科举以来,为了配合她这个妹妹,刘青山一直有意识保持他们步调一致,这样他才能在身边护她安全,将这个世道对女子的不公和流言蜚语都挡在外面。

    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她都记在心里,刘辰星心中一暖,面上却是得意的一扬下巴,双手后背,大摇大摆地边走边道:“回老家把阿耶、阿娘、阿婆接到长安后,我可就要到御前当差。阿兄你再不加把劲,只会被我越甩越远!”

    是的,虽然都是进士的出身了。

    但是他还要等四年的铨选考核通过,才能正式被授予官职。

    刘青山捧着木匣子的手一紧,侧首看着眉宇间尽是自信和喜悦的刘辰星,他敛下嬉皮笑脸的耍宝,语气笃定道:“我会参加今年的科目选考试,不会落后你太久的。”

    只有通过科目选考试,他才能尽快获得官职。

    刘青山在心里默默地定下目标,尔后又道:“我是长子,奉养耶娘本该我来承担,我也知道你比我钱多,住房的事我就不和你争了,但是你新宅子该添置的家什,就让我拿吧。”

    古语有言亲兄弟明算账,这也是阿兄的自尊。

    刘辰星明白刘青山为什么要负责她新宅子里的家什,又清楚刘青山靠着火锅店还是分了不少钱,新宅的家当添置,阿兄是能承担的,这便点头,笑眯眯道:“那感情好,我这就又了一笔,新宅子的家什就有劳阿兄了!”说时,笑得一派占了大便宜的样子。

    刘青山却听得心下一松,脸上也跟着笑了起来,道:“你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来回,我们还得趁着启程回家之前,赶紧把新宅子布置了,耶娘和阿婆来了才有住的地方!”

    说话间,已经来到刘大娘麻辣烫摊子。

    如是,兄妹二人用了一大碗冒菜和米饭做午食,就赶紧去看新宅子。

第二百六十九章 搬家

    这时候的地契和现代的房本差不多,地址写得清楚明了。

    就是描述的方式有些不一样。

    长安有一百零八坊,坊外面都有两三米厚的夯土坊墙,并在四面坊墙各开一门。

    各坊内一般都开辟东西南北十字街,被十五米宽的十字街隔开的四区,又各有宽两米多的十字巷,把全坊最终分为十六个小区。

    按照时人习惯称呼,对坊的四角都使用东南隅、西南隅、东北隅、西北隅的名称。

    对靠近东、西、南、北四坊门的部位,则称为某门之南、某门之东、某门之西、某门之北。

    对靠近坊内十字街中心路口的区域,则称为“十字街东之北”、“十字街东之南”、“十字街西之北”、“十字街西之南”。

    她的这座二进宅子,就在道政坊的北门之东。

    说来这座宅子会位于坊门口和现代的小区规划还颇有些相似。

    现代小区外围单元房价要相对便宜些,而小区里的单元往往被称为楼王,价格也更贵一些。

    这时的坊和小区差不多,就是大的离谱,在坊的十字大街这种核心区域,一般都是深宅大院。而像一进、二进的小宅子,往往就在坊门口比较吵闹的地方,或者坊的四隅比较偏僻的地方。

    刘辰星前世就是一个小社畜,为了方便上班,就租在大城市里的老小区,下楼各路公交地铁齐全,还有各种便宜又好吃的卤味、小吃各种摊子。

    她是没住过纯居住的高档小区,也欣赏不来那种,就喜欢生活便利热闹的地方,住在坊门口这种地方简直再好不过了,比起前世汽车半夜鸣笛的噪音,坊门口摆摊设点的吆喝声简直不值一提。

    兄妹俩跟着地契找到新家,刘辰星看着百步之遥就到的道政坊北门,还有北门口几个卖吃食的摊子,对新家的地段满意地直点头。

    地段不错,宅子更是不错。

    新家是时下典型的回廊式四合院,前窄后方。

    地契上写的宅子占地十亩,换算成现代的建筑面积的话,约有五千二百平方米的样子。

    内库的宅子每隔一定的年限是要返修的,她的运气比较好,这座宅子正好是三年前才修缮过的,看上去新崭崭的。

    大概因为宅子是女皇用来赏赐给臣下的,估计考虑到官员们,尤其是文官们,都是讲究风雅之人,宅子修缮的颇有些逸趣。

    宅子毫无疑问是坐北朝南,在两个成人可并排通过的大门进去后,就是前院。

    前院在大门口左右各有一间南房,这种房子坐南朝北,常年光线不好,又在大门口,一般都是给仆人住的。

    东西两侧没有厢房,取而代之的是各靠墙种了两片竹林,竹林中间是一个矩形的水池,然后就是一间和大门正对的中厅,大约有三十多个平方的样子,十分宽敞气派。

    也就是说,前院的屋室只有两间给下人住的南房和一个待客用的中厅。

    虽然屋子少,实用功能不大,但院子东西两侧的竹林各有近两百个平方,春天里可以挖笋子吃,阿耶刘千里又是一个闲不惯的性子,正好可以砍了竹子做一些竹编器物。

    至于前院正中间竖起修造的矩形水池,也是十分大,都有两三百个平方,就是半亩的样子。

    常听一个词语叫半亩荷塘,这个水池拿来种荷花正好,五、六月赏荷花,七、八月吃莲蓬,九、十月食莲藕,日常再养些鱼虾螃蟹,佐餐荤素都有了。

    把占地约有四亩,约两千平方米的前院走了一圈,刘辰星也就把该种什么吃什么想了一个遍。

    接着就是后院,房屋也主要集中在后院。

    后院是由中厅东西两端通过回廊往北与东西厢房相连,而东西厢房又有回廊和正房相连,形成了一个占地五亩的院子。

    北边的正房有三间,中间一间是内堂,左右各一间卧房。

    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在西厢和前院的转角处有厨房,在东厢房和前院的转角处则是厕所。

    另外在正房的后面还有后罩房三间,以及草棚搭建的马厩。

    兄妹俩在后院一转,目光一对,都不由连连点头,这座宅子堪为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根本不用商量,兄妹二人直接就选好了。

    正房的两间卧房,就给耶娘和柳阿婆住。

    刘青山则占了西厢的两间,一间当卧房,一间当书房。

    刘辰星当然就是东厢的两间,同样一间卧房一间书房。

    东西厢房各剩一间,柳阿舅愿意住就住,不愿意住就用作客房。

    一间间房子分下来,分到这里的时候,刘辰星不由有些失望,以柳阿舅的性子多半是不会过来住了,而且柳阿舅现在已经是七品补阙,未来前途真真不可限量,又生的仪表出众,前两天在家就有不少官媒上门打听柳阿舅的情况,估计要不了多久,柳阿舅就会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们舅甥的感情势必会往后退的,亲密不比现在。

    想到这些,即将要搬入宽敞新家的兴奋心情,也不由减少了那么些许。

    不过感伤也就很短暂的片刻,刘辰星深知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即便是父母与子女,也有分开的一天。

    不久的将来,不仅柳阿舅会成家,阿兄刘青山也会有自己的小家,这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转眼相通后,兄妹俩就开始计划买什么家什了。

    宅子里的大型家具床榻、坐榻、柜子等这些都是的,添置一些细软就是。

    为了让耶娘他们一来就觉得有家的感觉,兄妹二人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买了一个齐全,又趁着现在开春了,正好种荷花,便找人把荷花在水池里种上。

    以上这些收拾妥当,已是两日后了。

    等到第三日把他们的衣物家什从柳阿舅租住的宅子搬过来时,柳阿舅果然是谢绝了让他搬过去一起住的提议。

    兄妹俩虽是无奈又遗憾,却好在有心理准备。

    如是,三月初一这天,兄妹俩搬进了新家。

第二百七十章 回家路上的生意经

    往年进士科省试放榜一般都在二月中上旬,二月东风解冻,春回大地,帝都人十之有九都要去曲江踏青。

    新科进士们“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下当真是春风得意,也趁着这大好春光,少不得要聚会宴饮一番。其中,最负盛名的还属官方举办的曲江进士宴。

    不过此时官方举办的曲江进士宴尚未形成惯例,举行与否,全凭圣人的心情。如果某一年没有官方举行,新科举子们也会众筹,请上当年的知贡举和同考官,以及宰相们赴宴。所请官员多属于文官,这等附庸风雅的曲江宴会,官员们自不会推迟,一来是个人兴趣,二来也提高自己在士文人圈里的威望,当然也会有更多的官员依附自己。

    今年的曲江进士宴情况就有些特殊了。

    先是省试第一名刘辰星被卷入科场舞弊一案,因为牵连皇长孙魏王,更用到了三司会审,女皇也就取消了今年的曲江宴。

    紧接着又增开殿试,又是女皇亲自阅卷,按照时人喜欢聚会宴饮的习惯,朝廷怎么也该举办一回曲江宴,奈何放榜时已是二月末,转过两三天就是三月,三月三有上巳节,此乃本朝三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有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习俗,而女皇陛下每到这一天,都会在曲江大宴群臣。

    有了百官参加的三月三曲江宴,再于前一两日在曲江举办进士宴不免太过重合,女皇也就未下令让举行曲江进士宴。

    然,没有了官方举办宴会,按惯例他们新科举子可以众筹举办,奈何殿试的主考官是女皇,谁敢又谁能邀请得到女皇。

    作为主考官的女皇不来,其他考官们又如何敢居大赴宴,这样光是一群新科举子自己狂欢的宴会又有何意义?

    如是之下,今年的新科进士曲江宴,也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不用参加曲江宴,又想到女皇只给了两个月的时间衣锦还乡,更主要的是离开家已经两年了,刘辰星着实想家了,当下归心似箭。

    刘青山现在得了进士的出身,按照惯例得等四年后的铨选才能为官,想要提前步入仕途的科目选考试又近年底才考,也就是说现在并无其他事,同样也是一心归家。

    兄妹二人一合计,搬进新家的第一天也就不请客了,等把耶娘和阿婆接上来再应时人乔迁之喜宴客。

    如是三月初一在新宅子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在坊门口吃了一顿现成的小米粥配羊肉蒸饼,也就是羊肉包子的早餐,便等坊门一开,兄妹俩就骑着当初在贝州买的马,赶在第一波出城的人潮,一径快马加鞭出了长安往老家回去。

    农历三月,暮春时节。

    不冷不热,赶路正好。

    兄妹俩又都是会过日子的人,走时把路上的吃食都带上了。

    熟食有二十个水煮蛋,二十张胡饼,这个天气放上四五天不成问题。

    又有稻米、小米、肉干和滤了水的菜干各打包了一个布口袋驮在马背上,这些算是主食,但只要有水有火就极易烹饪。

    为了早一天回到家,兄妹俩就早晚会淘米做饭,中午则马不停蹄地赶路,饿了便凑合鸡蛋和胡饼对付一下。

    这样紧赶慢赶,又一路是宽敞平坦的官道,不过三日而已,就到了洛阳。

    运气不错,到洛阳时虽是下午向晚,红霞漫天,但城门尚未关,又因洛阳是全国数得上号的繁华大城市,大运河码头上还有还几艘客船待发。

    船上有的是时间休息,兄妹俩对接连三天风餐露宿的赶路也无所谓了,直接挑了一艘最大的客船上了。

    原因无他,船越大越平稳,当然价格也更贵。

    来时还是一穷二白前途未卜的小举子,当时都敢花三贯买船票,合乎现在也算是小有身家了。

    兄妹俩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定了最贵的船舱,一人有一个独立房间。

    水边鱼虾肥美,在大客船的一楼食肆大厅,点了烤鱼、白灼虾,还有一只肥滋滋的炙鹅,兄妹两吃得满嘴流油,再回各自的房间痛快的洗个热水澡,闷头就睡,第二天早上起来,不得不感慨年轻就是好,连日来的旅途疲乏已经一扫而空,整个人精神奕奕。

    难怪水路被称为古代行路最舒服的一种出行方式,船只在水上行驶犹如平地,坐在自己的船舱里,一边欣赏着两岸的湖光春色,一边练字吟诗,加之现在也是个有帝都两套房的小富婆,奢侈的买上几斤早春的樱桃,时不时吃上一颗,哪怕是一直不停地吃也吃得起,这生活简直太美好了。

    当然,一切的舒适享受,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刘辰星对挣钱的热情不由更为高涨,暗道即使当了女官,刘大娘火锅生意也不能丢,同时还要继续扩展其他生意。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

    前世就是文科生,刘辰星也对什么发明不感兴趣,如今人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挣钱,一是美食。

    所以,思来想去,刘辰星觉得自己若要再做其他生意,还是得做美食,就是将刘大娘这个品牌做成餐饮公司,旗下有很多种类的美食。

    这样又能挣钱,又能做出美食改善自己的生活。

    练字累了,刘辰星停下笔,吹着大运河上随窗潜入的河风,从书案上的瓷盘里捻了一颗樱桃,因为是早春第一批樱桃,尚有几分酸涩,但是那股鲜果的滋味,吃得刘辰星满足的直眯起眼睛。

    可爱又好吃的樱桃,才适合她这样的美少女,整天都是羊肉过去羊肉过来像什么话。

    就是可惜没有甜品,再拿一杯咖啡,这样的春阳下午才是真的美。

    想到咖啡和甜品在味蕾里绽放的滋味,还有一两闺蜜聚在小资小调的甜品店里,一边享受下午茶一边吃瓜八卦,刘辰星眼睛猛地一睁,圆圆的眼睛都快赶上薛圆了。

    对了!

    她怎么这时才想到!

    天下谁的钱最好赚,就属女人和小孩。

    时下女人地位高,穿上男装或是艳丽的襦裙,都能满街到处跑。而且谁又没一两个手帕之交,可平康坊里只有男人们聚会的妓馆,却没她们女子畅聊的女馆,这就是等着她进入的空白市场!

    刘辰星将樱桃核往案上装核的盘子一吐,她的新生意有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253/ 第一时间欣赏寒门凤华最新章节! 作者:西木子所写的《寒门凤华》为转载作品,寒门凤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寒门凤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寒门凤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寒门凤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寒门凤华介绍:
直男阿耶美貌娘,阿兄是个护妹狂。奈何极品亲戚多,你方唱罢我登场。好在女皇掌朝堂,开天辟地女科举。上下历史五千年,知识站在巨人肩。再现将相本无种,巾帼女儿当自强。今朝还是农家女,来日就登天子堂!一句话,且看农家穿越女,如何发家致富,登上天子朝堂。******看前提示:1、日常生活种田向,发家致富是主流,啪啪打脸爽文风。2、大致以唐朝武则天时期为背景,架空,勿考究。寒门凤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寒门凤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寒门凤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