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穿越之掉崇祯面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文阅读

作者:叫天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31 刘文秀(为淡看风云之巅万赏加更)

    最终,李定国在张明伟的劝说之下,决定前去两军阵前劝降。

    到了这个份上,有关张献忠军中的情况,他自然也不会隐瞒,包括军事部署等等,都主动给张明伟说了。

    在他看来,张献忠他们接受招安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且还能早点结束战事,让天下太平!

    就在他们动身去前线的时候,之前发起的攻势,周遇吉、白广恩、张罗辅等将领,那是狂飙突进,甚至是有互相比拼的意思在里面的。

    以至于当张明伟赶上他们的时候,已经是到武昌城下了。

    武昌是湖广省的省会,当然是座大城。

    一路狂飙突进而来的朝廷官军东路军,暂时还没有能力包围武昌城,只能是占了武昌府的东南两面。

    武昌的北面是长江,西面是汉阳府。

    张明伟到武昌城外时,周遇吉等人,自然都赶了过来禀告情况。

    当他们看到兴国公身边有个陌生人时,立刻便想起最近的传闻,就马上明白,这个人想必是非常受国公重视的那个贼首之一的李定国了。

    你说他们中有没有人嫉妒,肯定有。

    不过他们都是明白人,这种心思肯定不能表现出来。甚至因为李定国这么受国公重视,将来必定前程远大,因此都存了交好的心思。

    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对兴国公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个李定国而有疑惑。

    不过此时,却是没法顾及这个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的,都给兴国公禀告最新的情况。

    “国公,看旗号,那张献忠还在城内。”

    “国公,末将已经派了一支骑军去西面路上等着,只要那张献忠西逃的话,必遭重创!”

    “……”

    听到他们禀告的情况,张明伟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根据他所了解的,那个张献忠绝对不是迂腐之人。眼见着打不过,那是绝对会溜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活到现在。

    但是,他的旗号还在城内,难道是他因为朝廷官军突然发起攻击,且推进迅速,以至于都来不及溜走?

    张明伟在想着这事,他身后的李定国却忽然开口问道:“你们可有见到义父?”

    听到他这话,所有人便知道,这个人就是刚投降的李定国无疑,要不然,没人会称呼义父!

    这么想着,他们看了一眼兴国公,发现兴国公果然对这个李定国的称呼并没有什么反应,显然是不在意。

    由此可见,之前消息说,兴国公对这个李定国非常重视,果然是真的了!

    这么想着,张罗辅便先开口回答道:“没有看到过。”

    李定国听了,看了下其他人,见他们都摇头,便连忙又问道:“那如今城头上的主将是谁?”

    听到这话,这次是周遇吉回答他道:“该是张文秀,看那边旗号……”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下,果然在离他们比较远的其中一段城墙上,有一个“张”字大旗在那迎风飘扬。而在那大旗之下,还聚集了不少人。

    这种大旗边上,是还绣着官衔的。不过这里离得太远,看不清楚。

    但是,既然周遇吉这么说,那肯定是确认过的,至少旗号上是这样的。

    张明伟听了之后,不由得心中一喜,便转头看向李定国。

    不得不说,张献忠的四大义子,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如果说起功劳的话,孙可望是排在第一,当然,这也和救过张献忠有关。

    另外,李定国就不用说了,刘文秀擅水战,安抚人心;领军打仗的本事,也是厉害的。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死得早,要不然,名气不会比李定国差。

    死得更早的,就要算艾能奇了。

    这个艾能奇作战勇猛,善射,在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被建虏干掉之后,大西军溃败而逃,遇到明军拦路,就是被艾能奇一箭射死了明军主将引发了明军的崩溃,才让大西军得以逃出四川,进军云贵两地。

    但是,很可惜的是,他去攻打土司的时候,反而被土司在半路埋伏,中了毒箭,很早就死了。

    在张献忠的这四大义子中,张明伟对李定国和刘文秀最有好感。

    如今,已经招安了李定国,听说刘文秀就在城头上,他当然也希望能招揽到这个刘文秀的。

    因此,当他转头看向李定国时,果然就见到李定国向他请命道:“国公,我愿去劝降刘文秀!”

    张明伟听了,便笑着点点头道:“好,一起过去看看!”

    于是,他们一行人便绕城过去,很快便到了。

    “国公,确实是刘文秀!”李定国看着城头上,对张明伟说了之后,便请示道,“我过去了!”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道:“去吧,自己小心些!”

    李定国就这么的,很快就拍马而出,往城头这边靠近。

    那城头上的,确实是刘文秀,他看到了兴国公的旗号,注意力自然是在兴国公身上。没想到,从兴国公身后出来一人,他一看之下,顿时非常意外,竟然是李定国!

    “义父在么?”城头下,李定国大声喊道。

    刘文秀听了,皱着眉头不答反问道:“你是怎么回事,总不可能是降了朝廷官军吧?”

    他们一直以为,李定国怕是战死,或者逃去了什么地方。没想到是从那兴国公身边走出来,看样子也没人看押,那基本上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人心之所向,你应该也看得明白,再打下去只会苦了百姓!”李定国听了,便立刻大声向城头上喊道,“兴国公已经答应我,只要义父和兄弟们真心接受招安,朝廷就会既往不咎。”

    城头上的人听了,刘文秀还没回答,他身边的一员将领却勃然大怒,大声喝道:“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人,不忠不义之辈,还敢来劝降,我呸!”

    李定国自然认得,此人乃是刘文秀手下的猛将祁三升。

    听到他责骂,李定国早有心理准备,便立刻大声说道:“我这是给你们找一条好的出路,何来不忠不义之说?继续反下去,难道你觉得,能打赢国公所领的朝廷官军?继续反下去,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就只有生灵涂炭而已!”

    谁也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一时之间,城头上的人都没有说话了。

    见此情况,李定国便立刻又说道:“想必你们也听到不少有关朝廷的消息,知道朝廷已经改善了不少举措。之前在我军前,百姓天天喊话,还为开战,军中逃卒严禁不绝。你们难道看不出来,今时不同往日了么?民心、军心,皆在朝廷那边。”

    事实上,其他地方的流贼军中,情况要比李定国所部那边好不少。但是,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听到他这么说,城头上,还是没有人开口。

    他们都是久经战阵的人,自然看得出来,他们要想打赢这次的朝廷官军,真得是太难了。

    而在城头下,李定国便又把他的遭遇给说了一遍,包括兴国公出迎他的事情,也都说了。

    这事儿,听得城头上的人不由得大感意外。要不是一直和李定国相处,他们都以为李定国和那兴国公背后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要不然,李定国怎么可能会如此受到当朝国公的礼遇?

    这种事情,其实也没必要骗他们。因为这算是大事,回头一问可知。且那个兴国公就在后面看着,如果李定国没说实话的话,那兴国公肯定会不满他这么说的。

    李定国在说完之后,便恳切地说道:“我这正是为了你们好,要不然,我何苦过来讨骂,学那李来亨便是了!”

    城头上的人,还是在沉默,并没有马上答话。

    张明伟见了,便想上前,却发现身边的人很紧张时,就派了刘金过去,向城头上大声喊道:“国公说了,抗拒只有死路一条,接受招安,想要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将来有一天能衣锦还乡的,就去保家卫国!祸害百姓,祸害同胞,算什么英雄好汉,死了都会被人唾骂!”

    有李来亨的这个榜样在,更不用说,还有李定国,因此张明伟不用过多解释。

    要不然的话,他们肯定会担心一旦真得被招安,万一朝廷算账怎么办?

    城头上的人,听到这话之后,都抬头看了下远处的兴国公。随后,就听刘文秀转身问身后的这几个人道:“你们的军心可稳?之前收了多少罗汝才的人马?”

    很显然,他们已经知道罗汝才的人马靠不住了。

    听到他这话,祁三升苦笑着开口回答道:“大王把我们急调过来,到了才说这事,都还没来得及处理呢,朝廷官军就杀来了!”

    言外之意,自然是对军心没有把握了。

    其他人的意思,差不多也是如此!

    刘文秀听了,看向城外李定国,心中更是明白,随着李定国这样的人都投降了,这更会影响他这边的军心士气。

    可以说,武昌城这边的战事,还没有打其实就已经有结果了。

    想到这,刘文秀不由得在心中说道:“义父,你怕是万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一个局面吧?”

332 反击

    刘文秀擅长稳定军心,这是张献忠把他急调过来的原因。但是,也真是因为如此,他才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今的军心如何!

    如果李定国没有投降还好,可随着李定国的投降,并且他还亲自跑来武昌城下劝降,这对于武昌城内的军心影响就更大!

    如果坚持不降的话,在朝廷官军的攻打之下,武昌城也不可能守得住。

    而眼下,却是有一个机会。李来亨,李定国便是榜样!

    这么想着,刘文秀便在心中叹了口气,终于开口对李定国说道:“我们降了!”

    一听这话,李定国顿时大喜,便立刻回应道:“文秀,那我们还能一起为国效力,看看谁先搏他个封妻荫子之功!”

    说完之后,他才回过神来,便立刻诧异地问道:“义父呢,义父不在城里?”

    刘文秀听了,摇摇头说道:“义父把我急调回来,他则去汉阳了!”

    李定国一听,便立刻调转马头,驱马来到李定国面前禀告道:“城内就只有刘文秀的人马,愿降朝廷,为国效力。我义父已不在城内,去汉阳府了。”

    张明伟听得大喜,武昌府不战而下,刘文秀接受招安,这个结果是他最愿意看到的。至于张献忠跑了,他才不怎么在意。

    于是,他立刻传令,让周遇吉准备接受刘文秀的投降。

    不是他不想再派军队去追击张献忠,而是从黄州府那边发起突然攻击之后,一路上狂飙突进,一直打到武昌城下,一路上投降的流贼,加上这武昌府内的,估计要超过三十万了。

    张明伟所部人马才五万左右,不能在浪了,否则万一有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会被翻盘的。

    必须要先安顿下接受招安的流贼,等其他各路朝廷官军都来武昌府汇合,然后才能继续西进追击张献忠所部。反正把张献忠往西赶去,最好是赶进四川,再把所有流贼和叛军瓮中捉鳖,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没多久,刘文秀带着城内最高级别的一众将领,没有携带武器,前来见兴国公。

    这一次,虽然没有像李定国那样夸张,但是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张明伟下马,在众将簇拥下迎过去,大声笑着说道:“文秀一颗仁心,免去兵灾,还大明百姓一个安宁,此等弃暗投明之举,必定为百姓所称颂!”

    刘文秀没想到自己都还没来及说些请罪的话呢,这位权倾朝野的兴国公竟然就夸起他来了。顿时,他心生感激,对于做出投降决定的想法不再后悔,连忙谦虚地请罪。

    在国公的身边,还有李定国在,他插个一嘴,那也是其乐融融,气氛非常地融洽。

    就这么的,武昌府不战而下,城内的流贼,看到刘文秀、李定国都跟在兴国公的身边巡视全城,这让他们也都非常地安心。

    由此,接受招安的整个过程,都异常地顺利。

    两天之后,夜不收回报,说张献忠确实是在汉阳府那边。

    虽然对于这边的流贼整编登记还在进行中,但是,各级将领却纷纷请战,欲要追击张献忠。就连刘文秀和李定国两人,也向张明伟请战,想要去劝降张献忠和其他流贼。

    张明伟想了一会之后,便派了白广恩和张罗辅前去追击,李定国和刘文秀随同。要能说服张献忠等其他流贼都接受招安的话,也是好事。不过据他想来,张献忠应该是个老顽固,不可能接受招安的。

    至于张明伟本人,不是他不想去汉阳,而是事情实在太多。

    虽然是不战而下,可是,接受招安的流贼太多,需要他决策的事情也就更多,对于报上来的流贼要求,想回乡务农的,想要继续打仗的,是去屯田还是编入战兵等等,包括协调地方官府,联系南京那边的太子,在后勤方面的事情等等,真得太多了。

    特别是眼下已经到了十月份,北方过来的冷空气一阵接着一阵,全军又到了要换军装的时候。

    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事情,能凑合就凑合先。但是,张明伟却不是这么想的。要想让将士们英勇作战,他至少要保证他们的后勤。

    好在以他手中的权力,还有从扬州征集来的银钱,要保证这些却是没问题的。

    另外,刘良佐和黄得功所部也快到武昌府,对于他们两支军队,张明伟也要检阅,该整编的也要整编。锦衣卫校尉,也要大量安插到他们的军中,使得所有朝廷能战之军的编制都和他所领的朝廷官军一样,至少有锦衣卫到总旗一级,不再是什么事情都主将说了算。

    只有这样,才能掌控这些外放很久了的朝廷军队。

    ………………

    两天之后,黄得功和刘良佐先后领兵赶到武昌府。

    说实话,之前的时候,他们原本对于兴国公的军令,要他们缓慢稳步进逼,以攻心战为主的这种战法,他们是有点不屑的。

    觉得张献忠所部都是积年老贼了,要是这么简单就能打败这些流贼,说得他们接受招安,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张献忠所部之前才在谷城接受过招安,随即又反叛,还害得当时主持招安他的总督熊文灿被腰斩于市。

    然而,随后的情况让他们俩都大跌眼镜。

    一开始,他们非常诧异,这么攻心战的效果竟然这么好?他们随便说说,流贼那边就军心不稳了。不过他们也很快知道,原来流贼军中早就有朝廷内应,是兴国公早在半年前就派过来的。

    看着局势好像很顺利,他们两人当然也是乐意的。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突然之间,流贼就大举退兵,然后他们提兵追赶。

    结果还没追到武昌府,就有消息传到,说李定国和刘文秀都已经接受招安,包括武昌府在内的流贼大军皆在接受整编,而没有提出要求说要领原有兵马等等。

    这也等于是说,流贼大军真得是接受了招安,原本以为规模庞大的会战,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不管是刘良佐,还是黄得功,算是亲眼见识了兴国公的厉害。因此,赶紧过来请见兴国公,丝毫不敢怠慢。

    甚至他们的顶头上司,躲在他们后面的监军太监卢九德,也是飞马赶来,最终是和他们一起去见了兴国公。

    卢九德,原本是王之心的一派,由王之心所派,一直掌握着京营,后来是南方凤阳这边朝廷军队的监军之权。

    不过当初清算王之心的时候,卢九德因为战功被赦免了。

    虽然如此,卢九德见兴国公的话,心中还是惶恐的,一直不知道怎么改抱兴国公的大腿好。

    如今有了这个大捷的机会,他自然是不会放过,对张明伟的恭维,都让刘良佐和黄得功看得目瞪口呆。

    原本在他们面前威严赫赫的宫中大太监,竟然还有这么一面?

    如果他们在京师的话,就不会对这种情况有惊讶了。因为只要是宫里人,别管地位高低,只要见了兴国公,都是差不多的。

    原本的话,不管是谁,朝廷要派那么多锦衣卫到他们军中,肯定是不乐意的。哪怕是没什么歪心思的黄得功,也是如此。

    不过在见识了这些之后,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兴国公说什么,那就是什么。

    于是,就这么的,武昌府内外,几十万大军云集,全都在接受整编,却没有引起一点骚乱。

    要是一般情况下的话,就算张明伟再厉害,这么多人,他也没法安排的。

    但是,刚好武昌府是楚王就蕃之地,那是从大明开国之初传下来的。虽然几百年积累起来的财富被张献忠抢了,但是固定资产是抢不走的,包括那田产在内。

    有了开封那边的经验,加上原来的楚王作死,被张献忠给灭门了。原本属于楚王的田产不用说,刚好可以拿来安顿大部分流贼。

    不过这个事情太大,涉及地方乡绅,有开封那边的经验在,绝对是要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坐镇。

    张明伟自己还要继续追击张献忠所部,还要入蜀地作战,不可能在这里长久待的。但有一个人合适,就是在金陵的太子。

    但太子赶过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就在张明伟在武昌府这边忙碌的时候,前线的消息,也是一个接一个地传过来。

    艾能奇被李定国和刘文秀说服,领着他的部下接受招安。这当然是好消息了。

    接着,孙可望也是闻风而降。这又是一个好消息,同时也刺激了追击的朝廷官军。眼下就张献忠那边的本部人马了,这份大功就看花落谁家!

    然而,或许是太过顺利了,白广恩和张罗辅为了抢功,都等不及安置刚投降的流贼,就去追张献忠所部。

    结果万万没想到,张献忠竟然在半路伏击了白广恩和张罗辅两部。没等他们两人稳住阵脚,之前投降的孙可望从背后杀出,顿时,杀得白广恩和张罗辅两人大败,全军溃散。

    这消息立刻急报武昌府,顿时这里的气氛立刻便变了。

333 皆是袍泽

    谁也没想到,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突然就传来了这么一个不和谐的消息。

    虽然白广恩所部和张罗辅所部的朝廷官军,最多算是湖广这边朝廷大军的前锋,这一战打败了,对于朝廷官军的主力来说,也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但是,这次的战事所带来的影响,却是非常严重的。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看着兴国公这边,不知道兴国公会怎么处置这件事情。私下里,他们也都在纷纷猜测着。

    “我早就知道,八大王这边的流贼,那会真得接受招安啊,看看,如今出事了吧!”

    “是啊,要不是被那张可望背后突然捅了一刀,这一仗原本只是小败,现在好了,一场大败!”

    “这些流贼,最是可恶了,言而无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一次,国公该是看清他们的嘴脸,肯定要狠狠地收拾他们,免得他们再叛!”

    “对,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能再信这些流贼了!”

    “……”

    至于是已经招安了的流贼,在听到消息之后,特别是听到周边的绯言绯语时,他们私下里也很担心了。

    “都是那个张可望,他想继续作死就作死好了,为什么在招安之后再反叛,这岂不是害了我们!”

    “真的是,那小兔崽子,恨不得……算了,打不过他,但他就不是东西,我早就看出来了!”

    “这下可怎么办好啊?我都准备回老家了,要是朝廷这一改主意,回不去了怎么办?”

    “呵呵,你还在担心回不回得去的问题?你没听到有人说,搞不好要把我们继续当贼,替那些王八蛋受过了!”

    “……”

    底下的人心惶惶,不管是原本就是朝廷官军,还是接受了招安的普通流贼,或者是那些积年老贼,都因为这次的事情,有了各种各样的反应。

    张明伟一直在忙着粮田丈量,重新分配,编制屯田军,工程军等问题,忙得很。突然之间收到了这个败仗的急报,然后锦衣卫又把底下的情况也同时禀告了上来,这让他有点无奈。

    这次的战败,张明伟心里也清楚,这是步子迈得太大,扯着淡的结果。

    如果一步一步地去做,接受招安,整编流贼,完成这些事情的话,孙可望就想反叛,都不会是容易的事情了。甚至他想反叛,都能第一时间就知晓,也不会被他从背后插刀子了。

    而之所以步子迈得太大,也是因为前期太过顺利的原因。因为流贼都会接受招安,却没去想过其他。

    想到这些,张明伟不由得也是自我检讨。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认为,张献忠应该是个顽固,不可能就这么轻易地解决他的。

    思想上麻痹了一些,加上事情又忙,结果就出事了。

    自我认识了这些之后,张明伟便立刻召开了扩大会议,把湖广境内能过来的游击以上将领,还有那些投降的原流贼头领,全都都传令召集与会。

    于是,一时之间,各地的将领便在亲卫的护卫下,纷纷都往武昌府赶。

    这么大的动静,又是在战败消息传开之后,所有人都立刻猜到,国公召开的这次会议,绝对和之前的败仗有关。

    于是,很自然地,所有人都怀着各种心思和心情,关注着这次会议。

    “你们说,国公会不会大发雷霆,然后狠狠地收拾这些狼心狗肺的流贼!”

    “那肯定的,竟然被白眼狼这么咬了一口,国公战无不胜的名头都没了!”

    “别瞎说,那又不是国公打的战事,能算到国公头上?什么,国公统领?你那只眼睛看到国公离开武昌了,那是在汉阳战败的好不好?”

    “也不知道国公会怎么处置我们,我们是真心想接受招安的啊!”

    “我们肯定会被迁怒了,而且,以后也别想有人再接受国公的招安了。”

    “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理。那张可望,这次的祸害大了,把招安的事情全给搅了!”

    “……”

    就在这样的议论纷纷中,扩大会议已经开始。

    战将太多,大堂内是站不下的。因此,这一次的扩大会议,就在武昌城里的校场上举行的。

    这时候的天气,已经是有点冷了。长江边上的武昌府,这风儿吹得就更大。

    但是,点将台前的这些将领,分为两个阵营,一边是原本的朝廷官军将领,另外一边是投降了的流贼头领,全都昂首挺胸,笔直地站在那里,丝毫不为寒风所影响。

    不过要是仔细观察的话,就能看到,朝廷官军将领这边,是带着一点愤怒的气势;而流贼头领这边的,则多了一些忐忑不安。

    张明伟在锦衣卫的簇拥下到了之后,看着他们在底下齐声见礼,也察觉到了两边的不同变化。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话。

    在众将见礼之后,已经逃回来的白广恩和张罗辅两将双双出列,单膝跪地,向张明伟请罪,正式开始了这次的会议。

    “末将无能,被八大王所败,请国公治罪!”

    “末将惨败,丢了国公的威名!”

    听着他们在请罪,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兴国公,看国公怎么处置。

    只见兴国公就坐在帅椅上,表情严肃地看着他们两人说道:“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如若不处置你们,便不知道敬畏,对不起那些战死的将士。”

    这是该有之意,白广恩和张罗辅都低着头听着,心中自然也是有点紧张的。

    打了败仗这种事情,可轻可重,轻者戴罪立功,等于啥事都没有;重者斩立决,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他们没想到,就听国公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此次战败,也有我大意的因素,如果严令给你们,不得轻敌冒进,便不一定有这次的惨败。因此,我会向皇上上奏请求处置,另外,战死将士的抚恤,都有我个人所出。”

    一听这话,刘金就忍不住了,立刻出列,抱拳大声说道:“老爷上一次已经把钱都捐给了京师难民,皇上虽然在开封之战后有赏赐,可这么多战死将士的抚恤,老爷岂不是又没家底了!”

    听到这话,站在流贼队列前面的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全都惊讶地盯着兴国公,他们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而在朝廷将领这边,站在最前面的卢九德监军,立刻出列奏道:“此战实和国公毫无关系,真要说的话,就是那些流贼太狡猾了,贼心不死,以至于国公一番悲天悯人之好意,被他们糟蹋了。”

    “末将附议!”刘良佐听了,立刻紧随而出,趁机拍国公马屁,抱国公的大腿道,“这些流贼都是降而复叛,不是第一次了。依末将之见,不如把他们都……”

    说话时,他还特意看了眼李定国他们这边,恶狠狠地,虽然没有把话说完,意思却已经完全表露出来了。

    李定国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也听出来了,顿时,一个个都是色变。

    然而,就在这时,却听张明伟一声冷喝道:“够了!”

    看到他发怒,所有人便不敢再说话。唯有寒风呼呼,发出点声响而已。

    张明伟扫视着底下,冷声说道:“此乃我的决断,不是商量。白广恩、张罗辅!”

    “罪将在!”白广恩和张罗辅一听,连忙大声回应。

    “你等二人,降为游击,吸取此次战事的教训,听明白了没有?”

    白广恩和张罗辅听到这个处罚,不由得松了口气,只要继续领军打仗,就不怕没有军功可立,于是,两人立刻大声回应。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心里也有点惭愧,因为他们战败,连累了兴国公了!

    看着他们两人退下,张明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下了点将台,来到两个泾渭分明的阵列中间,看着李定国等人,和缓了语气说道:“他们是他们,你们是你们,不要有任何担心!”

    说完之后,看到李定国他们的脸上露出感激之色,也不等他们说话,就转头看向朝廷将领这边,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大声说道:“他们为了天下太平,愿意招安,接受整编,这便是他们的诚意。如果心有不愿,又岂会接受整编?是非分不清,你等如何能独当一面?”

    有没有诚意,确实能从这一点上加以区别。因为如果军队接受了整编,就不可能再听他们的,也就无法继续造反了。

    朝廷将领这边,被兴国公这么一训,就算心中有不同意见的,也乖乖低下了头。

    而李定国他们这边,听到兴国公竟然如此英明,顿时,一个个的就更是激动了。

    “以后你们都是为国效力,忠君报国,就不要再分彼此,都是军中袍泽,明白了没有?”

    “明白!”

    “我没听清,大声点!”张明伟听着此起彼伏的回应,心中很不满意,便大声喝道。

    “明白!”这一次,是两边的将领,几乎异口同声地回应道。

    “好!”张明伟听了,便大声赞了一声,然后再说道:“记住,不分彼此,皆是袍泽!以后要是被我发现,有人因此和友军配合不力的,我定然饶他不得!”

334 未雨绸缪(为夏火黎夜的万赏加更)

    随着军议的结束,有关兴国公处置此次战败的事情也就随之传开了。

    原本惶恐不安的气氛,在消息传开的第一时间,就有如被人点燃的篝火,“嘭”的一下燃烧了起来,变得非常的热烈。

    “看看,我们就应该相信兴国公的,是不是?”

    “就是啊,朝廷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让整编就整编,让干嘛就干嘛,这就说明我们是诚心接受招安的嘛!”

    “我说王老六,之前的时候你好像有嘀嘀咕咕的,该不会你是不诚心的吧?”

    “哪有?你可别瞎说,我是最配合的了!”

    “……”

    有的时候,真的是难以预料。祸福相依,这句话真是一点错都没有。

    因为前期进展太顺利,以至于前线的将士轻敌大意,结果中了埋伏,又被假装接受招安的孙可望所部背后偷袭,导致大败。

    也因此,让朝廷官军和已经招安的流贼之间产生了不信任,甚至是到敌视的程度。

    如果这种情况就这么发展下去的话,很可能接下来就会导致大的变故。一个搞不好,前期的大捷就会变成大败。

    然而,经过张明伟的处置之后,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发生,反而更是促进了流贼的整编进度。

    很多在原本的整编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有一些不配合的什么事情,突然之间就变得很顺畅,非常配合。只要不是大的利益冲突,基本上就非常顺利。

    几十万流贼大军的整编,原本预计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结果按照最新的情况预计,搞不好一个月就能搞定了。

    ………………

    这种情况,是张献忠万万没有想到的。此时的他,还正在汉阳府做着美梦。

    就听他对军师徐以显说道:“亏得军师想出了这个好办法,假意接受招安,前后夹击之下,打了一个大胜仗。更为关键的是,让朝廷不再相信那些叛徒……”

    说到这里时,他忽然停住不说了,脸色变得有点难看。

    因为他想起来,他寄予厚望的几个义子,李定国居然投靠了朝廷,还去劝降了其他几个。

    原本他调刘文秀去守武昌府,就是想让善于稳定军心的刘文秀,能在朝廷的攻势之下多坚持几天。这样一来,他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准备伏击战,以及后续的安排。

    结果没想到,刘文秀竟然也是一仗未打就投降了。还有那个艾能奇,也是如此。

    想起他手下的这三大将,张献忠的心情要是能好的起来就怪了!

    徐以显看到他的脸色,便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就连忙开解道:“大王放心好了,估计他们这个时候已经是后悔莫及了,我们再等等,等武昌府那边形势再乱一点,然后再反攻过去,混乱之下,必定能大获全胜!到时候,大王怎么处置他们三个,都可以随意处置!”

    “哼,怎么处置?敢背叛我,非杀了他们不可!”张献忠听了,气恼的说道。

    “对,他们既然敢背叛义父,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不杀了还留着干嘛?”这时候,孙可望刚好进来,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便连忙接口说道。

    其实,刚才张献忠也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他对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还是有感情的。

    因此,听到孙可望的话之后,他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和蔼了一点脸色,问孙可望道:“朝廷官军那边有消息了没有?”

    “孩儿已经派人去打探消息了,相信很快就能有回报。”孙可望听了,便马上回答道,“孩儿已经做好了随时进攻的准备。”

    边上的徐以显听了,不由得问道:“那你过来是所为何事?”

    孙可望一听,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才转回头看向张献忠说道:“义父,那些军中兔崽子都在闹事,说之前答应发的奖赏没有发下去,要见到了钱才肯再打。”

    张献忠听了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是哪个兔崽子在闹事?老子劈了他!”

    “大王息怒!”徐以显一听,连忙劝阻道,“之前就答应过他们的,在此非常时刻,还是给他们的好。等打败了朝廷官军,稳住了局势之后,大王想收拾他们都可以,就是眼下不行。”

    以前的时候,张献忠手下的人,哪敢向他要钱。也是因为这一次局势很不妙,为了对抗朝廷的人心攻势,不得不动用了钱财这一招。

    虽然张献忠在楚王府捞到了很多钱,但不管怎么样,竟然到了用钱来让手下打仗的这一天,他还是很不爽的。

    此时,听徐以显这么一说,张献忠知道他说的有道理,最终便点头同意了。

    然而,就在孙可望高高兴兴的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又见到他慌慌张张的跑回来了:“义父,大事不好!”

    张献忠心情正不高兴着呢,看他这么惊慌,一张口就是大事不好,顿时,张献忠的脸色阴沉得能下雨,冷声喝问道:“什么大事不好?”

    孙可望听了,连忙禀告道:“派往武昌府那边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情况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生!”

    说着,他就把探子带回来的消息转述了一遍。

    张献忠一听,半响无语,在孙可望的焦急呼唤之下,他才回过神来,便立刻吩咐道:“马上把军师找来!”

    “是!”孙可望连忙答应一声,然后就匆匆跑了。

    张献忠紧皱着眉头,低头沉思,显然是意识到他的处境非常不妙,也在自己想着办法了。

    没多久,徐以显就匆匆赶到。他在了解到情况之后,也是有点傻眼。

    他没想到,那个兴国公竟然如此有担当,不但扛去了战败的责任,而且还一针见血的看出来真心招安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下便破解了他的计谋。

    如果那个兴国公严惩那几个战败将领,这必然会让那些朝廷将领一方把怨气迁怒到李定国他们身上;就算有那兴国公压着,可私下里也肯定不会和睦。

    如果要是不严惩的话,那么以后那些朝廷将领就很可能会不吸取教训,也有利于张献忠这边。

    想着这些,徐以显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压根没想到,张明伟其实就是想要给自己找一点责任。因为他已经是兴国公了,连续领军大捷之下,虽然他不在意,可崇祯皇帝无论如何都是要赏他的,那该赏他什么好?

    而如今,他有了这个责任,就有了理由可以不让崇祯皇帝给他太重的封赏。

    当然了,这种事情也是未雨绸缪,反正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张明伟也就不介意这么做上一做了。

    此时,不管是张献忠还是徐以显,都明白他们的如意算盘在打不响的情况下,湖广已经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

    好在他们也已经是流窜惯了的,几个人便立刻开始商议起来,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做为好?

    …………

    武昌府这一边,张明伟让周遇吉领军前去讨伐张献忠所部,并且公开下了命令,给了张献忠和孙可望他们机会,但是他们拒绝了,所以以后遇到张献忠和孙可望所部,再不接受他们的投降。

    对此,李定国和刘文秀他们也是没话可说,不是兴国公不给机会,而是他们的义父理亏,怪不得兴国公下这样的命令!

    对于他们的安排,张明伟也给了他们选择。

    一是去辽东打建虏,不过目前是以防御为主,冬天马上就要到了,主动出击的话至少要等明年。

    第二个选择,是跟随他去四川打左良玉这支叛军和李自成所部。

    最终,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全都选择了去四川。毕竟这是马上就有军功可立,而且他们对于打左良玉也好,李自成也罢,全都是没有心理负担的。

    至于让他们去打张献忠,虽然说这么做可以考验他们对朝廷的忠心,有的统帅可能就会这么做,但张明伟提都没有提,这也让李定国和刘文秀他们心中暗暗感激。

    不过有一点,让张明伟没有想到的是,周遇吉那边没有建功,因为张献忠还是跑了,在周遇吉领兵刚出发的时候,就已经跑了。

    明末的流贼,不好剿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打不过就跑。

    对此,张明伟也没有好办法,只能下令附近省份的军队和地方衙门,全都做好防贼的准备。他这边有让周遇吉领两万人马跟着,不让张献忠有整顿兵马养精蓄锐的机会,最好是能驱赶张献忠这股流贼跑到四川去。

    而张明伟自己这边,则还要继续等待太子,接替他分派田地,顺便如同开封一样整顿地方清查人口等事情。

    另外,新整编的军队,不但要发放军服,而且还要给全军准备冬装,这些都是事情。

    …………

    就在军队整编的差不多的时候,孙应元护送着太子到了武昌。

    湖广这边的战事,把张献忠所部的主力给打没了,这也等于是江南一带平息了贼乱。太子过来的时候,明显是非常兴奋的。

    不过当他见到张明伟的时候,也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张明伟交给他的事情,办得并不顺利。

335 两件法宝

    一见到张明伟,朱慈烺就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先生之托,实在不能按期完成。目前仅有的,就只有那些!”

    说着话,他就一指江面上随他而来的船队中,几艘运输船。

    一指跟随张明伟久了的那些将领,看到这一幕并不意外。

    但是,朝廷官军这边,卢九德以下,包括刘良佐、黄得功在内,另外刚招安的队伍中,李定国、刘文秀等人,就全都被震惊了。

    要知道,这位可是太子殿下,未来大明帝国的皇帝!遇到兴国公的时候,不但兴奋,而且还主动认错,就好像是学生遇到尊敬的师长一般!

    这一刻,他们不由得对兴国公的地位和权势,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张明伟也没想那么多,毕竟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太普通了,听到朱慈烺这么说,便有点好奇地问道:“那是什么?”

    “军服所需的布匹,棉絮啊”朱慈烺听了,连忙回答道,“先生不是说需要换装,才能让将士们安心打仗,让我来办这件事情的么?”

    一听这话,张明伟想起来了。

    确实,大军从北方南下的时候,是七八月份,天气正热的时候。如今已经到十月份了,很快就要西去剿贼,加上还是小冰河时期,这天气已经有点冷了。

    周遇吉所领的军队,是张明伟优先供应换装的军队,也就凑了两万多套而已,因此,他就领着这个数量的军队,追击张献忠所部去了。

    这也不是张明伟矫情,虽然以前的朝廷军队,那考虑过这些事情,毕竟是连军饷都是一直拖欠的。但是,张明伟觉得自己既然已经领军了,能力所及之内,他就要尽可能地保障军队所需。

    一直以来,他在后世的时候,每每回顾以往的历史,都对革命先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和优越的敌人战斗而感到非常遗憾。如果能改善下革命先烈的处境,至少就会少付出英雄的鲜血。

    可惜不是穿越那个时代,不过既然穿越到了明末,他就要尽他所能。这军服是军队必须的,自然他要尽可能地完成换装。

    不过眼下光是接受招安的流贼就有近三十万了,虽然其中一部分人会返乡,但是,大部分人其实已经无家可归,需要编成屯田兵,工程兵等等。

    如果说他们的军服还可以缓缓的话,那编成正规军队,就要开赴西边去作战的军队,包括接受改编的流贼军队,还有刘良佐、黄得功等部,那是必须要换装的。

    就算张明伟对这些军队再进行挑选,正规军队如今也已经达到了十五万左右,所需军服确实不少。

    因此,此时听到朱慈烺的话,张明伟便马上问道:“没有那么多的存货?”

    一听这话,朱慈烺顿时有点生气地说道:“南京那边的库房,全都是能饿死老鼠的,哪来的存货。就这些,还都是我临时压下去才收到的。”

    张明伟一听,恍然大悟,自己是忙完了这事。

    明末的库房,要还能堆积物资的,那就是怪事了!

    不过他也有点奇怪,便接着问道:“江南不是鱼米之乡,产蚕丝之类的么?”

    “是!”朱慈烺听了,回答一声,然后可能是从张明伟那边学去的,双手一摊道,“可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纺织成布匹,哪有那么快的速度?”

    大明军服,一般都是发放军服材料,也就是布料之类给军卒自己,然后就由军卒家人来做成军服,而不是直接发放成品衣。

    因此,朱慈烺的回答,便是布匹之类而不是直接说军服。

    听到他的这个解释,一直陪同着朱慈烺往城里走去的张明伟忽然一下站住身子。这让跟在他后面,一直听着他们俩说话的朱媺娖,差点就撞他身上去了。

    张明伟这一停住,其他人自然全都纷纷跟着停下了。他们一时之间有点不解,便纷纷看向兴国公,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

    只见张明伟转头看向朱慈烺,一拍自己的脑门,笑着问道:“这个时候,是不是还没有飞梭?”

    虽然是问话,不过他的语气,其实是肯定的。

    果然,朱慈烺一听,有点莫名其妙地问道:“什么是飞梭?”

    回答完了之后,他怕是他自己见识少的原因,便又转头,问他身边的人道:“你们听过飞梭么?”

    他身后的一群人听了,便都一起摇头。倒是孙应元补充了一句道:“殿下,飞梭没有听过,不过飞镖倒是有的。”

    张明伟一听,心中好笑,还飞镖,我飞你个头啊!

    这时候,他也已经确定了。

    因为写穿越明末历史多了,黑科技的资料自然也就查得多。

    棉花通过纺纱得到棉纱,然后再经过织布,得到棉布。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有两次非常大的改进,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之后的事情。

    第一次大的改进,是织布这一块。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占领了印度,使得他们获得棉花等物资的成本极低,就刺激了他们织布的能力。由此,在1733年时,英国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而也真是织布效率的提高,顺理成章地就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于是,在1764年的时候,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意外地发明了新型的纺纱机,被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名为后世有名的珍妮纺纱机。

    可以想象,原有的纺织机是一个纱锭,但珍妮纺纱机却改进到了八十个纱锭,这效率地提高,不是一般地快。

    也是因为如此,珍妮纺纱机让当时很多用老旧纺纱机的人都没了饭吃,以至于很多人都砸了珍妮纺纱机,不准做这种新型纺纱机。

    而中国这边,元朝时期对纺织行业有一个人有非常大的贡献,就是有名的黄道婆。不过她的贡献,并不是只提高了纺织效率,而是制成一套的擀、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是对整个棉花到棉布流程的改进。

    如果只是论纺纱效率的话,当然是几百年后才出现的珍妮纺纱机要来得高了。

    因此,此时明白了朱慈烺那边遇到的难题之后,张明伟便立刻想起了穿越法宝之一的飞梭和珍妮纺纱机这两个好东西。

    “立刻去找几个木匠老师傅来!最好能懂做纺织机的。”张明伟转身对身边跟随的家人刘金吩咐了一句后,才对朱慈烺笑着说道,“有两样好东西,能极大地提高从棉花到棉布的生产过程!”

    一听这话,听到的人都不由得惊呆了。国公这边,怎么随口就有这么好的东西?

    而朱慈烺和朱媺娖听了,没有惊呆,而是大喜。因为他们知道,张明伟的东西是怎么来的,他这么说,那绝对是好东西啊!

    虽然如此想着,朱媺娖还是忍不住问道:“先生,该不会又是类似水泥、玻璃那样的配方或者样式吧?”

    一听这话,张明伟稍微一想,便点点头说道:“差不多吧!”

    飞梭和珍妮纺纱机这两样东西做出来,就能在纺织和织布行业实现垄断,说是聚宝盘一样的,也没错。

    边上的朱慈烺一听,便连忙说道:“先生已经向朝廷和天下百姓捐献了两个发财的配方,这一次,国公还是自己留着吧!”

    说完之后,他还特意看了下自家妹子。心中想着,要是把国公的好东西都挖出来自己用了,那样就对不起自己妹子了!

    他是太子,将来是大明皇帝,捐给朝廷,就是捐给他,这一点倒是没错的。

    不过张明伟听了,却是摇摇头道:“这两样东西太过霸道,要是我自己用的话,其他所有从事纺织和织布的人都会失去生计,或者少了补充家用的来源。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说到这里,他又顿了顿之后说道:“我想看到的,是大明百姓都能安居乐业,都不再挨饿受冻!因此,这两样能极大提高布匹产量的好东西,要公之于众,让大明能多一些衣裳,把衣裳的价格降下来,人人都能换着衣裳穿!”

    听到这话,所有人不由得都用那种非常佩服的眼神看着他。特别是流贼出身的那群将领们,他们以前属于很穷的阶层,自然更是知道,有一件新衣裳可以穿,那是多大的事情!

    按照国公所说,他的新东西能让普通百姓都换着衣裳穿,让大明百姓不再挨饿受冻,一时之间,感同身受之下,他们中不少人的眼睛都红了。

    国公为国为民,天下间,又有何人能及得上!

    朱媺娖也感动了,正要说话时,就忽然听到张明伟话锋一转道:“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如果就这么免费也不好,必须要有所限制才好,包括之前的水泥配方也是!”

    他这话,又是所有人没想到的,顿时,他们被兴国公这突然的转变,搞得有点傻眼了。

    “先生,怎么个限制法,是要收钱么?”太子代表所有人问出了疑问。

336 专利

    “嗯,要收钱!”张明伟听了,点点头说道,“不过这个收法还是有讲究的!”

    一听这话,朱慈烺不由得很是好奇,连忙追问道:“先生,怎么个讲究法?”

    其他人也都竖着耳朵,看兴国公要怎么来收这个钱?

    毕竟之前兴国公说过,他公开出来,是为了造福百姓的。如果再收钱,肯定也不能和这个有太大的冲突。要不然,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想着兴国公的意思是少收一点钱。

    此时,就见兴国公又示意朱慈烺往城头上走去,同时说出他的想法道:“我捐献出来的这几样东西,让大明百姓免费用,我乐意。”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提高了一点声音道:“但是,要把这几样东西免费传到外面去,大明以外的地方去,凭什么?你们说,对不对?”

    在场的这些人,思想压根没有跟上兴国公的想法。一时之间,都有点愣住了。

    他们之前的思维,一直是在国内,也就是大明境内。可谁知,国公的想法,却是跳出了大明。他们和兴国公所考虑的角度,压根就不一样。

    在他们还愣着的时候,就听张明伟又对他们说道:“别的不说,就说这织布的吧!你们想想看,我们大明百姓用了这种织布机之后,打个比方,一天一个人能织布二十匹,而其他国家的人,一天一个人就只能织布一匹,那么我们大明百姓如果用不完这些布匹,不就可以卖到他们的国家去了?”

    他尽量说得缓慢一点,甚至还特意停顿了一下,然后才继续说道:“那是不是就能比他们卖得更便宜,因为织布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这样的话,他们肯定会买我们大明百姓的布匹,这样一来,这个钱就由我们大明百姓赚来了,我们大明百姓的日子不就越过越好了?”

    说完之后,他就先不说了,让他们先消化一下。

    事实上,这其实是倾销了,任何一个国家,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提高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企业。然而,这个时代,哪有这样的概念!

    此时,包括太子朱慈烺等人,不管他们博学不博学,有没有读过书,都是认真地想了一会之后,才根据各自智力和阅历的高低,先后明白过来:原来这中间,还能这么大赚一笔!

    看到他们的表情,张明伟就知道差不多了,便继续说道:“可是,要是有人把这些配方什么的,都带去了其他国家,那他们那边也和我们大明这边一样,这么一来,我们不就赚不上钱了?我们大明百姓要想日子好过一些,还能容易么?”

    “那绝对不行!”朱慈烺一听,毫不犹豫地说道,“这可是我们大明的配方……”

    说到这里,感觉不对,便看了张明伟一眼,见他毫不在意,才接着冷声喝道:“谁要敢带去其他国家,孤就抄他全家!”

    “……”其他人听到,皆是有点意外。以至于一时之间,都没人说话。

    刚才一路上,他们都看到太子笑呵呵的,以为太子就是这样的。到此时此刻,他们才意识到,就算他再笑呵呵,那也是太子!

    张明伟听了,笑了笑道:“不过事情会比较复杂。如果我们大明的人把配方带出去,那可以治他的罪。但是,如果是外国人私自带出去呢?这是绝对会出现的!”

    说完话的时候,已经上了城头,他便信步走到了城垛处,看着城外风景。

    “这……”跟着一起到了城垛处的朱慈烺听了,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种情况好了。

    不过想起这其中,那是涉及非常多的钱,完全可以说,真要这样的话,就等于是被偷了一个聚宝盘,那怎么可以!

    因此,他马上便恨声说道:“那也不行!”

    “对,那也不行!”张明伟听了,也是点点头说道,“要是外国人这么做的话,也一定要让他付出代价。当然,我们也不能不教而诛!”

    “哦?”朱慈烺一听,有点好奇地问道,“不如先生把想法都说出来吧,我都有点晕了!”

    其他人听了,不好插嘴,便也都点点头示意。

    张明伟听了,笑了下,然后说道:“我将上奏皇上,在户部下面设立一个专利局。不管是谁,只要有独门技艺,比如说我所贡献出来的这些配方,都可以到专利局这里登记。如果专利局核实确实是本人的发明,那么就可以登记。而后,其他人,包括其他国家想要用这个配方,就要向发明人支付酬劳,可以是一次性多少钱,也可以是按照产品售卖来分成。谁敢不遵守,就是朝廷出面的时候,以此保证发明人的利益。”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才继续说道:“比如我的这些配方,我是贡献出来的。因此,我不收钱。但是,这只是局限于大明境内。如果外国人想要这些配方,那么就要付钱,这个钱就捐给朝廷,依旧履行我不收钱的承诺。如果外国人不这么做,就由朝廷出面向他们君主施压,如果还不信,那就是朝廷军队出动的时候!追索偷盗大明的钱财,名正言顺!”

    “……”所有人迷迷糊糊地听到这里,然后集体傻眼。

    这是要朝廷派兵征讨的节奏?这是不是夸张了?不过回头想想,好像兴国公也没说错啊!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这种事情上升到朝廷层面,甚至要为此出兵,还是有点超出他们的想象的。

    朱慈烺回过神来后,皱着眉头想了一会,便不由得对张明伟说道:“国公的这些配方,朝如若被盗,朝廷出兵,相信父皇肯定会答应,朝中诸公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可要是这什么专利局中的其他配方之类,也需要朝廷出兵的话,那岂不是……岂不是……”

    一时之间,他有点不知道怎么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过张明伟却是明白的,当即笑着说道:“有了专利局,原本独门技艺,可能一辈子就赚个一百两银子,可公开之后,只要这独门技艺够好,那愿意用这独门技艺的就会多,很可能一年都能赚几辈子的钱。而所有的这些买卖,朝廷都是要收税的,商税。因此,朝廷其实也是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如果朝廷不保证这独门技艺的赚钱,那谁愿意公开独门技艺,朝廷又去哪里收取更多的商税?”

    说到这里,看到朱慈烺在深思的样子,张明伟便继续用诱导的语气说道:“有了这专利局,如果有人能发明新的配方,哪怕他自己没什么钱,可只要申请了专利,那就是一棵摇钱树了。这么一来,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想着法子去发明新配方。而新配方一多,百姓是不是也会因此受益,好东西会多了啊,价格也肯定会降下来,而朝廷收到的税也会多!”

    朱慈烺听到这里,忽然一下明白,这就是先生为国库找到的新的生财之道。按照先生的说法,似乎真得可行,而且前景会非常大!

    以后说不定,就算天灾之下,不好收田赋的话,朝廷也能有个来钱的地方!

    只是想到这一点,朱慈烺就没有多想了,兴奋地一拍手说道:“先生这个主意好!要不,我和先生一起上奏吧!”

    其实,张明伟并没有说出来,设立专利局,还有很多细节配套的。比如说,大明的商税,怕是要改改了,还有专利的保密级别设立,还有允许什么专利可以公开,什么不可以公开,等等事情很多的。不过眼下没必要说得这么清楚,回头在奏章中再规划细一点好了。

    他之所以眼下提出了这个专利局,一是因为这个纺织机的原因,另外一个,还有为其他事情先行铺路的考虑。

    如果大明设立了专利局,让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所在。那么等后面,他再推广新学的时候,那绝对是专利爆发的时候,申请专利也就可期了。

    这么一来,愿意学习新学的人,绝对要比专利局设立之前,要多无数倍。毕竟这可是眼睛看得到的利益!

    只有用这样的利益来诱导,而不是强调新学的重要性,才能调动更多的人去学,去钻研。

    走这条路,比起皇帝支持都要来得实际!

    此时见朱慈烺这么积极,张明伟便笑着点点头道:“有太子一起上奏,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这也意味着,就算大明换皇帝了,这个专利局的事情,也绝对不会有变动。

    说完之后,他用手一指城外军营道:“所以,我们也要建设我们的军队,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证外国强盗乖乖遵守我们大明的律法,不敢偷盗我们的专利!”

    一听这话,让原本已经听得有点昏昏沉沉的武将们,顿时一下就精神抖擞起来。

    别的他们不懂,就国公刚才这话,那就保证了他们以后哪怕平定了天下,也不怕没有战功可立,不受朝廷重视了!

337 只会让明国高兴(为淡看风云之巅加更1/11)

    抛出了专利局的概念,又要画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的图纸,指导木匠打造并试验,还要和太子朱慈烺交接武昌府这边的事情,说真的,张明伟真得很忙。

    ………………

    远在辽东沈阳,已经领兵回援的皇太极,自然是知道了整个辽东战事情况。看着跪在地上请罪的英俄尔岱,皇太极当场就气得当场就拿他面前的东西去砸英俄尔岱。

    如果海州城没有被偷袭的话,这些事情估计都会发生!

    因此,在皇太极看来,这一次最大的责任,就是英俄尔岱。

    只有五千不到的明国骑军,竟然连续打下海州城,还有鞍山驿堡,甚至还吓得辽阳城这边都不敢出城门,吓得盛京这边不但立刻派出信使把他给喊了回来。

    这五千不到的明国骑军杀人也恨,屠了很多满洲族人。可以说,海州地界为之一空;还有从海州到辽阳这一带也是。

    满洲族人是大清帝国的根本,原本人口就不多。如今被这些明国骑军一杀,所占大清人口的比例就更少了。必须要从别的地方调部分族人过去,才能稳定地控制这些地方。

    然而,这事儿其实还是算影响小的。

    之前的时候,皇太极征集全国骑军,还发下圣旨让朝鲜和臣服的蒙古诸部出兵,并且还已经出发了。前后这么折腾所消耗的物资,就因为明国骑军杀到,全都浪费了。

    另外,海州城被烧毁,辽阳城进入战时,盛京城这边派出援军,全都是要消耗大量物资的。

    本来这一年就因为八大晋商的毁灭,还有松锦之战的原因,大清的物资已经很缺乏了。再被这些明国骑军这么一闹,这物资就更是捉襟见肘!

    想着这些,皇太极已经非常头疼了。更有这次的事情,会助长明军的士气,打击大清军队的士气,打击他皇太极这个大清皇帝的威信。

    从此以后,明军肯定不会向以前一样,见了大清军队就先腿软几分。这么多年来对明国战事胜利所积累起来的东西,就被这一战而破功了。

    想着这些事情,说真的,皇太极吃了英俄尔岱的心思都是有的。

    这不,跪在地上的英俄尔岱被他砸得头破血流,但硬是不敢躲一下,也不敢去擦一下。

    不过就算这样,皇太极也没有发泄完怒火,而是指着英俄尔岱,红着眼睛厉声喝道:“给朕拖出去,大卸八块,五马分尸!”

    不过英俄尔岱此时已经是建虏中的名将,也是正白旗的固山额真。可以说,在正白旗中,除了多尔衮之外,就数他权力最大了。

    对于这样的人,哪怕皇太极是皇帝,也不是能那么随意的。

    就在黄马褂要上前带走英俄尔岱时,就见多尔衮出列,向皇太极奏道:“陛下息怒,如若杀了英俄尔岱,只怕明国上下最是开心了。”

    皇太极其实知道有人会为他求情,也想到了多尔衮会是其中之一。只是他没想到,多尔衮求情的理由,竟然是这个。

    如果说多尔衮拿英俄尔岱以前的功劳来说事的话,皇太极不会同意的。这次战败的责任,实在是太大了!

    可是,杀了英俄尔岱,明国上下最开心,这个事情,他就介意了。

    也是因此,都不用多尔衮去列举英俄尔岱的过往功劳,皇太极都想起来了。

    不得不说,英俄尔岱的功劳确实很大,不但能领兵打仗,还处理政务,促进农事,甚至在和朝鲜以及蒙古部族的沟通上,也是旁人难以相比的。

    想着这些,皇太极一时之间,就有点犹豫了,没有马上催着黄马褂执行他的旨意。

    看他这样子,原本负责宁锦防线的济尔哈朗,便也出列奏道:“陛下,杀了他是容易,明国也少了一个让他们头疼的对手。与其这样,不如让他戴罪立功,如若不能让陛下满意,再杀不迟!”

    看到他们都在求情,阿济格便也跟着说道:“谁也没想到明狗竟然会从海上过来,又刚好是我们抽调了骑军的时候。这种情况,真得是难以应对!”

    皇太极听了,虽然还是冷着脸,不过他其实已经被说动了。

    怒气稍微缓了一点,杀意也就淡了一些。

    不过他倒没有为刚才下的旨意而后悔什么的,因为他作为大清皇帝,如果主动对于这次战败的主要将领网开一面的话,就难以对其他人有个交代。

    毕竟这次被明国骑军所杀的族人不知道有多少,他们亲朋好友的情绪也总是要安抚的。

    他正沉默着,就见多铎也站了出来,先是扫视了那些汉官汉将一眼,冷笑一声之后,才对皇太极奏道:“我看这一次明国骑军刚好选了一个好时候,而且还能潜伏到海州,突袭了海州城,恐怕也是有人在通风报信所致。”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听得一愣。

    对啊,如果明国骑军早来一些时候,在骑军被抽调之前的话,就算他们从海上过来,也绝对难以如此轻而易举给大清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甚至都不可能逃走!

    这么一想,几乎所有建虏都把目光转向那些汉官汉将,怀疑的意思,都写在他们的脑门上了。

    这个突然发生的情况,让这些汉奸顿时就慌了。他们很想辩解,说他们不是内应,不是他们通风报信的。

    可是,在这么多目光的审视之下,他们就怕有人会误会,因此,谁也不敢先开口,只能一个个低着头,承受着无比的压力。

    在这其中,祖大寿是有点心虚的。不过好在他的经历丰富,这点事情,还没法让他慌神。

    洪承畴的表情是最自然,甚至他都还有心情转头看看站在他后面的那些汉官汉将,心中想着谁最有可能向朝廷通风报信?

    然而,他正在看着,忽然就听到多铎冷喝一声道:“洪承畴,是不是你通风报信的?”

    洪承畴是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会被点名。一时之间,便有点慌了,连忙辩解道:“下官陪着主子爷出征,又岂会向朝廷通风报信?再说了,出征的事情,乃是下官建议,又怎么可能自拆呢!”

    祖大寿听到这里,眼珠子一动,便开口提醒洪承畴道:“洪大人,不是向朝廷通风报信,是向明国通风报信!”

    其实,洪承畴的意思,就是向明国通风报信,只是他当了大明那么多年的官,一时之间,在称呼上有点习惯了,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把所有细节都改掉的。

    如果是在平时,别人也不会太在意这些细节,因为都能从前后语境上猜出来他是什么意思。

    可此时,多铎真是怀疑他的时候,一听祖大寿的话,便冷笑一声道:“果然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啊!说,是不是你通风报信的?”

    祖大寿听到这话,看到洪承畴看向他的目光带着恼火时,他便赶紧回了个歉意的眼神,然后赶紧低下头,心中得意一下。

    “冤枉啊!”洪承畴当然要喊冤了,他知道正主是谁,便转头对皇太极奏道,“奴才要是还眷恋旧主的话,又岂会把明国一切大小事宜皆主动禀明主子爷!”

    皇太极听了,有点头疼,挥手示意一下道:“朕相信在殿内的,都是对大清忠心耿耿的。此事,休要再提!”

    他知道,光是这样问,是问不出什么,反而会让人心涣散,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不过也是因为被这个事情一冲,他对英俄尔岱的怒火就又少了一分。

    此时,他转头盯向英俄尔岱,冷声喝道:“看在众卿为你求饶的份上,朕就先记下你的死罪。这个冬天的粮草物资,得由你来解决!”

    如果能解决冬天的粮草物资,那也算是一份大功劳了,毕竟眼下大清正很缺粮草物资的时候。

    可是,这么多的粮草物资,哪有那么容易解决的?

    然而,英俄尔岱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奏道:“还请陛下准奴才带五千人马去朝鲜一趟!”

    明国京畿之地的长城防线已经证明得到了加强,不是那么容易能攻进去了。而更远的西边,这时候有关明军出关报复土默特部的事情,也已经传过来。这也等于是说,要想在这个冬天的粮草物资寄托在明国那边,已经有点不现实了。

    因为,英俄尔岱便第一时间把主意打到了朝鲜这个藩属国身上。

    事实上,皇太极说出这个将功折罪的事情,就是要让英俄尔岱去朝鲜一趟。

    之前已经让朝鲜进贡了一次粮草物资,再去要的话,估计会有难度。不过英俄尔岱熟悉朝鲜,前后多次与朝鲜君臣打交道。皇太极是相信他在压力之下,应该不会辜负他的期待。

    此时,皇太极听了英俄尔岱的要求,也没有多想,立刻便同意了。

    可谁知,在他答应之后,英俄尔岱转头看了洪承畴一眼,然后又向皇太极奏道:“奴才还要洪承畴一起随行!”

    一听这话,皇太极顿时就明白他为什么要点名洪承畴,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338 尽心尽力

    洪承畴自己听了,当然也是知道原因,老脸顿时微微红了下,不过随即也就淡然了。

    这个事情,祖大寿也是知道的,因此,他在第一时间便偷看了洪承畴一眼,发现他这么快就淡然,心中便骂了一声,文官的脸,果然比城墙都厚。

    英俄尔岱之所以要点名洪承畴,是因为之前洪承畴投降之后,便向皇太极出卖了所有的消息,包括之前战事的时候,朝鲜那边派了一个叫独步的僧人,赶到他那边禀告有关建虏出兵的消息。

    不过那个时候,皇太极决定要绕道蒙古草原攻打大明,而朝鲜又不会跑,因此就暂时没有理会。

    此次,既然要再次向朝鲜要求进贡粮草物资,总要找一个理由。因此,英俄尔岱便在第一时间想起了这件事情。

    按理来说,就连建虏都知道,他们再次要求朝鲜进贡粮草物资,有点说不过去,因此要找个理由遮掩一下。

    而洪承畴作为一个读书人中的顶尖代表,要去朝鲜当面对质,再次证明朝鲜通明的事情,按理来说,应该会感到面对事主时候羞愧,结果竟然若无其事,这便是祖大寿心中骂他的原因。

    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在这十月份,因为洪承畴的出卖,建虏要求朝鲜交出了主导通明事情的两个朝鲜官员,也是由英俄尔岱负责审讯,因为他熟悉朝鲜事务。

    有的时候,历史还是有其强大的惯性,这不,在这个位面上,还是有英俄尔岱负责这事。不过建虏的要求,已经更进了一步。

    直到这时候,英俄尔岱才擦了擦被皇太极砸出的鲜血,退到了边上去了。

    皇太极还是一脸担心,看着底下的这些人问道:“今后,如何杜绝明国骑军再次通过海上侵袭辽东?”

    崇政殿内,沉默了片刻之后,济尔哈朗作为宁锦一线的指挥官,便先回答道:“陛下,觉华岛必须要拿下,让明国水师失去中途补给之地。如此一来,就算明国水师再来辽东,必然也会增加其在海上的风险。如果遇上个飓风什么的,全军覆没都是可能的。”

    顿了顿,他便又马上补充道:“且觉华岛就在宁远城外,威胁宁锦一线。虽然我们不怕明军,但明军要是上岸捣乱的话,太过方便,会给我们增加不少麻烦的。”

    觉华岛的明军,确实是个问题。皇太极心中这么想着,便点点头道:“不错,觉华岛的明军必须要拔除!”

    听到这话,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这些原本属于东江镇的明将,心中不由得一喜。如果要拔除觉华岛的话,大概率会用到水师。而大清这边,就数他们最熟悉海战了。

    果然,皇太极在说话之后,便扫视了他们几个一眼,不过最终却没说什么。

    因为多尔衮已经站了出来,也向皇太极奏道:“陛下,辽东海防也还需加强。明国既然尝到了从海上来辽东的甜头,肯定还会再来,说不定重建东江镇都是有可能的,我们不得不防!”

    皇太极听了,脸色严峻地点点头,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事情了。

    以前东江镇存在的时候,哪怕毛文龙所部就和叫花子一样的,也让他头疼了不知道多久。实在是再日防夜防,也总有疏忽的时候,而且还必须派驻兵力,等于是被拖住了大清原本就不多的兵力。

    此时的皇太极心中其实非常清楚,虽然没有关内的消息,但是他敢肯定,明国皇帝绝对会重建东江镇的。

    他在这么想着,就见多尔衮看了孔有德几人一眼,便又在给他奏道:“我们除了在沿海多设哨所之外,也要有足够的骑军能机动,随时应付明军可能的登陆。不过如此一来,我们大清的海岸线太长,势必会牵制很多人马。且明军要是先停留在岛上,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之前的东江镇,就是建在皮岛上的。如果不是明国自己作死,大清根本就奈何不得。

    皇太极听了他的话,便又是点点头,赞同多尔衮的这个想法,听着他的后续意见。

    只听多尔衮脸色忽然变得郑重起来,非常认真地向皇太极建议道:“陛下,我们大清该是有自己水师的时候了!”

    听到这个建议,崇政殿内的一众人等,不由得都是低声议论纷纷起来。

    “我们大清现在什么都有了,就差水师,这个可以有。”

    “是啊,有了水师,明军就休想在岛上站稳脚跟,来一批,我们便能灭一批。”

    “可是,水师不是说建就能建的啊,我们大清的优势,还是在陆地上!”

    “是啊,战船呢,水兵呢,还有海战的火炮呢,这些我们大清可都缺啊!”

    “……”

    皇太极看着底下议论起来,他也不恼,自己也在想着这事。

    如果一般情况下的话,他是不会考虑这个提议的。因为就大清的情况来说,根本不需要水师,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去捣鼓水师。

    然而,如今明国很可能会重建东江镇。而东江镇对辽东的威胁,是已经有过惨痛教训的,必须要打掉东江镇才行。

    但是,水师可不比普通的军队!

    想着这事,他便又看了孔有德等人一眼。

    这些原本东江镇过来的明将,倒是熟悉海战,手下也有一批熟练的水兵。并且孔有德投靠过来的时候,也带来了火炮的铸造之法。至于战船,他们也先后带来了一些。

    之前横扫辽东这边的岛屿,就是尚可喜领着他手下的水师向大清交得投名状。

    不过当初东江镇没了之后,皇太极觉得大清水师没有必要存在,因此便没有再设。

    如今,情势所迫,这大清水师的事情,便又重新提上了议程。

    唉,没了那些晋商,大清的局势真得是艰难了很多。皇太极心中感慨着,又对山海关这个关口恨得直咬牙。

    不过虽然如此,他对设立大清水师这个事情,还是持慎重态度的。

    因为设立水师的话,那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而大清的人力物力却又是有限,这让当家的皇太极有些为难,而并不只是不想让孔有德等人脱离他的掌控。

    看着皇太极在沉思,济尔哈朗明白他的顾虑,便跟着多尔衮的后面奏道:“陛下,如若我大清真得重建水师的话,可令朝鲜提供部分战船水兵,无须我们再去打造战船。且我们大清要是有了水师,不但沿海都有了保证,甚至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可通过水师攻入关内,这比绕道蒙古草原还要便利!”

    “对,陛下!”多尔衮听了,眉目一扬,立刻便附和道,“从宁远登船,少了很多航程,此事大有可为!”

    听到他们两人这话,皇太极还真得心中一喜,想了一下后,便转头看向洪承畴问道:“洪卿以为呢?”

    洪承畴见问,便连忙恭敬地回答道:“明国历来只注重山海关和蓟镇等长城防线的防御,从来没有想过,大清会有从海上进攻的可能性。因此,天津等地,全都是不设防的。如果大清水师真得能在天津登陆的话,必然会出其不意。”

    说到这里,他想了下,便又补充道:“不过如果从海路过去的话,首先便要打败明国水师才行。否则很可能会出大事!”

    所谓的出大事,不就是被断了后路,全军覆没。他用这种委婉的说法,真是有心了。

    皇太极一听,便皱了眉头。虽然他们是渔猎民族出身,可这么多年来,自从起兵之后谁还靠渔猎过活,抢明国的多简单!更不用说,他们当年也没去海上讨生活,更不用说还要海上打仗了。

    “明国水师情况如何?”皇太极这么想着便问道。

    洪承畴听了,看了孔有德等人一眼后才回答道:“一直以来,辽东这边都是以登莱水师为主,山海关和天津的水师为辅。如今登莱水师已经名存实亡,按理来说,这山海关和天津的水师是不足为虑的。只是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还有船能运五千骑军过来。”

    虽然运输船和战船不同,可这船多得,还是超出了他之前的印象,因此特意提醒了一下。

    “这个我倒是知道!”济尔哈朗听了,便开口说道,“多了的那些船,据擒获的明军夜不收交代,说是明国招安了一股海盗,为首的海盗头子,和新任的山海关总兵关系不错!”

    皇太极一听,便连忙问道:“这海盗的战力如何?”

    听到这话,尚可喜就忍不住说道:“主子爷,都是些海盗而已,能有什么战力的!”

    他是正规的水师将领出身,自然看不起一般的海盗。

    孔有德和耿仲明听了,也是连声附和。

    皇太极看了他们一眼,又看看洪承畴。

    洪承畴便连忙回道:“这些海盗,肯定无法和明国正规水师相比。”

    皇太极听了,便在心里衡量起来,到底要不要建一支大清水师?

    听到

339 封王

    如果换成以前的话,皇太极想也不会想,直接就否了建水师的提议,因为付出和回报太不划算。

    如果要防备明国水师登陆辽东,只需要打掉明国水师在辽东海岛上的据点,而这,他已经用了多种手段之后做到了。

    另外,平时的时候,加强海岸线的巡查,设定点岗哨,在重要地方部署骑军,就算有明国水师登陆,也能收拾了他们。

    就凭原本东江镇那样的明国水师,说真的,皇太极真不会怎么放在眼里。因为当初毛文龙的军队,也只敢在大清军队不在的时候,骚扰地方而已。

    也是因为如此,不管是皇太极自己,还是其他人,其实都大意了。觉得东江镇没有了,又在宁锦一线部署重兵,后方就安全了。

    可谁知,明国竟然把关宁军收缩到了关内之外,会抽调精锐兵力坐船从海上突袭辽东腹地!

    这次的教训,让皇太极意识到,明国调整了对辽策略之后,肯定是非常重视海路,才会有这么一次突袭。

    如此一来,真要是以后都有明国精锐从海路到辽东的话,光靠岗哨和重点地方部署骑军,虽然能防止大的损失,可小的损失绝对不会少。积少成多,那也是大清难以承受的。

    另外,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事情多了之后,对大清的军心,民心就绝对是非常大的打击。由此会引发什么反应,就很难预料了。

    还有,明国收缩了兵力,就大大加强了蓟镇的长城一线防御。这对大清再次绕道蒙古草原去攻打关内,增加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大清去了,结果打不开长城缺口的话,哪怕没什么兵力损失,可这兴师动众的,所消耗的物资粮草之类,也是大清承受不起的。

    从这几方面考虑的话,如果大清能从海路进攻明国,就以宁远和觉华岛作为中转站,甚至可以大兵压境,以攻打山海关为掩护,上船的地点都可以再前移。

    这也就是说,如果大清有了水师的话,进可攻入明国京畿之地,退则可用水师守住辽东沿海,杜绝明军的骚扰。

    想到这里,皇太极心动了。

    他抬头再次看了下那些原本的东江镇将领,再看看洪承畴,又扫了一眼英俄尔岱,琢磨了一下之后,便开口问道:“如果要建大清水师的话,需要多少战船才能打败明国的水师?”

    一听这话,所有人便知道,皇太极是在考虑要建大清水师了。

    于是,利益相关的几个人,顿时就大喜。

    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出列奏了起来。

    “主子爷,奴才只需要二百艘战船便可!”

    “主子爷,奴才只需要明国水师战船的一半就可以了!”

    “主子爷,奴才只需要大船一百,中等船两百,小船一百就够了!”

    这三人一起说出口,互相影响之下,就只是“主子爷”三个字能让别人听得清楚。

    因此,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有怪对方说话的意思。

    皇太极看出他们的激动,心中略微有点不高兴,不过表面没显露,只是皱眉说道:“那战船打造的船匠可有?一艘战船又要多久才能打造完成,船上的水兵和火炮呢?”

    说起来,水师虽然不受这个时代的人重视,但是其实就是一支技术兵种,并不是像陆地上打仗一样,没人给一根木棍都能打仗的。

    这一次,是孔有德抢了先道:“主子爷,如果由我们大清来准备这些,怕是得要几年功夫,且花费巨大,得不偿失。不如征调朝鲜水师好了!”

    “是啊,还有奴才之前来的战船一直闲置,也可以修修用的。”耿仲明紧跟着提议道。

    皇太极听了点点头,之前的时候,已经提及朝鲜水师,这才是皇太极会考虑的根本原因。

    就见他转头看向英俄尔岱,冷声喝道:“听到了没有,我大清还需要朝鲜水师!”

    “奴才明白!”英俄尔岱一听,立刻又甩了袖子赶紧应下。

    虽然他知道,这肯定不容易。因为之前征集朝鲜火铳手的时候,朝鲜君臣还磨磨唧唧的,甚至都还出了他们暗通明国的事情。

    这一次不但要朝鲜的粮草,还要他们的水师,难度真得有点大。

    不过英俄尔岱知道他自己没有退路,便一口就先应承下来了。

    看到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多铎却忽然出列问道:“陛下,这水师是归哪个旗统辖?”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不由得一愣。水师这个,总不能也分八旗吧?

    皇太极听了,看了他一眼,略微一沉吟道:“既然是要英俄尔岱这奴才去朝鲜讨来水师,那水师就归他管好了。”

    很显然,皇太极很会利用人心。他给出了这个承诺,就算英俄尔岱为他自己手中的权力,也会尽可能地多要一些朝鲜战船,尽可能地让大清水师早点拥有战力的。

    多铎一听,倒也没有意见,只是看了一眼那些汉将道:“上次的内应,都还没查出来是谁?这一次明狗偷袭的事情,也似有人通风报信。这水师,可绝对不能给不可靠的人!”

    一听这话,孔有德等人的脸色一白,不过不敢争辩,便低下了头。

    “休得乱说!”皇太极听了,便训斥道,“殿内诸人,皆是对大清忠心耿耿,朕心里是清楚的。”

    一听这话,那些汉官汉将便一个个都露出感激之色,连忙跪下谢恩。

    不过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在退朝之后,皇太极便留下了他自己的儿子豪格,对他说道:“水师要想尽快有战力,那些汉将的任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他们的防备,也是要有的。朕准备到时候任命你为水师监军,你要替朕盯着他们,明白么?”

    豪格一听,不由得大喜,连忙应下。

    就这么的,张明伟穿越所扇动的翅膀,也让建虏原本没有的水师,开始筹备起来了。至于会不会发挥他们想要有的作用,就得时间来检验了。

    ………………

    几乎与此同时,在明国京师,自从兴国公出征之后,京师百姓已经习惯了信使飞驰报信。

    就这些天内,有关南方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过来。

    一开始的时候,捷报传来,说招安了几个流贼大头目,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收复了包括武昌府在内的多个湖广地区,这让京师上下,包括朝堂上下都是一片和谐之声,对于兴国公的赞美,也是如同潮水一般地拥向崇祯皇帝这。

    但是,这个也未必都是好事。

    这不,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王承恩就捧着一些奏章到了崇祯皇帝这,向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这些奏章,都是为先生请功的。”

    “呵呵,好啊!”崇祯皇帝听了,便笑着说道,“先生连续几次大捷,消灭招安流贼百万不止,如此大功,确实该……”

    说到这里时,他发现王承恩的表情似乎有点不对,便没再往下说,而是皱着眉头,有点不高兴地问道:“怎么,你不高兴?”

    王承恩一听,就生怕崇祯皇帝误会,连忙回奏道:“陛下,这些奏章是说先生已是国公爵位,如此大功,该封王以待!”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便立刻知道了王承恩表情不对的原因了。不过他却不怎么在意,只是冷笑一声道:“这些人真是该死,他们以为朕的肚量那么小,会觉得功高震主而处置先生?”

    要不是先生从后世穿越而来,自己都不知道两年后就会亡国。当初时候,都已经说过和先生平分天下的,封王而已,自己会在意?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指示王承恩道:“这些都是什么人?朕倒想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居心叵测!”

    “大都是御史言官!”王承恩听了,连忙回答道,“他们之中应该有些人是想博得先生欢心,博得万岁爷欢心,就上了这样的奏章。但是万岁爷明察秋毫,这其中肯定也是有居心叵测之辈!”

    言外之意,就是不好区分这些人的真正心思。

    崇祯皇帝听了,眉头一皱之后便冷声说道:“那朕就准他们所奏,封先生为镇南王如何?”

    “那先生要是再立大功呢?”王承恩听了,小心翼翼地问道。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脸色一变道:“什么意思?”

    “万岁爷,奴婢是这么想的。”王承恩一听,便连忙说道,“先生曾言,志不在此。他想要做的是,等天下太平之后,传授科学技术学识,要开创一个学派,做孔圣人那样的。”

    崇祯皇帝一听,点点头,当初张明伟确实是这么说过的。

    但是,此时的他,觉得要是不赏张明伟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毕竟张明伟刚穿越过来时,松锦大败,流贼肆虐,真得是有亡国之相!

    可如今,在辽东大捷一次不说,流贼之乱也看到平定的希望,还有捐献的玻璃、水泥配方等等,说句实在话,崇祯皇帝觉得封张明伟一个王爵,那都是应该的。

340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就在这时,忽然外面匆匆进来一个内侍,双手捧着一份急报奏道:“陛下,兴国公的奏报到了。”

    如果是一般的奏章,到了京师之后是先到通政司,由通政司那边分门别类再给内阁那边,内阁会尽心票拟,然后送入司礼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会复核,如果皇帝勤政,则给皇帝看过再决定是否用印还是打回,如果皇帝不勤政,那么直接由司礼监用印还是打回。

    但是,兴国公的奏章,是不走这套流程的,直接送达宫内。

    此时,崇祯皇帝一听张明伟的奏报到了,顿时放下了所有,急忙先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他稍微有点愣神,并没有马上说话。

    这让边上看着的王承恩有点惊讶,因为以往的话,每次兴国公的奏报到了,崇祯皇帝都会高兴或者别的,而不是愣神。

    因此,他心中有点好奇,不知道国公到底说了什么?

    等了好一会之后,他才听到崇祯皇帝喃喃自语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先生这也是在担心么?”

    一听这话,王承恩顿时又是一愣,正要说话时,就见崇祯皇帝对他说道:“你也看看吧!”

    于是,王承恩先不说话,连忙看了起来。

    这一看之下,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兴国公拿下武昌府之后,追击张献忠的先锋吃了败仗,兴国公上了奏章说明了他的处置结果,算是一个请罪奏章。

    在这份奏章的后面,还夹了一页书信,是兴国公的有关感想,也就是承担责任,包揽抚恤伤亡将士的抚恤金,既不重罚将士寒了军心,也不轻惩让将士无所谓。之所以这么做,他的想法是,他领兵平叛这些,都是为了天下太平,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有关这个,他是用了一句诗来结尾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看完之后,王承恩稍微一想,便明白了前后经过,猜到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会这样反应,心中急转之下,便有了想法,双手把奏章和里面的信都小心地放在御案上,然后才对崇祯皇帝道:“陛下,据奴婢所知,兴国公所言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嘉靖年间戚继光所做《韬钤深处》。奴婢琢磨着,这肯定也是国公真正的心意!”

    “哦?”崇祯皇帝一听,有点好奇,便转头看着他。

    戚继光的诗词,以这一首在后世最为有名,不过他又不是诗人,而是一个武夫,且相距这个朝代不远。更不用说,像戚继光的这种诗词,在明末这人心败坏的环境下,更不会受到欢迎。

    因此,崇祯皇帝并没有听过,而王承恩倒是知道的。

    此时,王承恩心中已有想法,因为他是兴国公举荐的,可以说,和兴国公是荣辱与共,自然是要为兴国公说话,消除可能会影响到兴国公不好的事情。

    就听他对崇祯皇帝说道:“万岁爷想想看,先生平日里不就是以中兴大明而努力,最大的心愿就是传播科学技术学识,让大明屹立在世界之巅,再不像原本历史上那样受蛮夷欺压!而先生的才能本事,也证明了此事的可能性……”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点点头,脸色不自觉地好看了一点。

    如果他要从张明伟担心他的角度去想的话,心中会不舒服,一次可能没什么,两次可能也没什么,但是,次数多了,就可能会有问题。

    “……如果以以往的惯例去评价先生的话,奴婢说句不中听的话,哪怕先生如今还是一介白身,最后都会赏无可赏!”王承恩偷偷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后,继续说道,“不管先生在对辽策略上已经证明了的功劳,还是水泥、玻璃的配方,又或者领兵平叛,皆是了不得的大功。而且以后,类似的事情只会更多……”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又是点头。心中感慨道:谁说不是呢!先生多了四百多年的学识不说,还一心为国为民,一点都不藏私,回头还不知道会立多少功劳!

    想到这里,他心中虽然已经没有不舒服,可还是问王承恩道:“可朕总要做些什么吧?要不然,朕心中如何过意的去?”

    本来的话,他还想说,要是有功而不赏,其他人看到了是不是会不积极主动为朝廷效力了?但是,回过头来一想,谁能有先生的本事?

    谁都没有那个能耐,可以让他做到赏无可赏的烦恼!

    王承恩一听,便笑着回奏道:“万岁爷不是做了很多了么?天底下,历朝历代,有那个能像万岁爷一般对待兴国公的?坤兴公主,可是一直陪同着兴国公的!奴婢可是知道,坤兴公主可是万岁爷最心爱的女儿,这女儿都给了,按民间的说法,先生也等同于万岁爷的半个儿子!这还不亲?”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便满意地笑了。

    他有点佩服自己,当初的时候,当机立断,做出了这个决定。如今看来,连王承恩这个奴婢都非常赞同,看来果然是做对了!

    他在想着,就听王承恩继续说道:“奴婢以为,既然万岁爷知道先生的心愿,就满足先生的心愿,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奖赏了。要不然,先生没能完成心愿,他这来一次,岂不是会有遗憾!这肯定不是他想要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又喃喃自语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王承恩一听,心中更是有数,便又赶紧说道:“要想达成先生的心愿,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别的不说,先生常说猪队友这事,就是有的。如同这一次,这些上奏要封王的奏章中,恐怕就是有人见不得国公的好。他们没法直接扳倒国公,就用这种迂回的方式让万岁爷心中和国公有了生分,再缓慢图之,这就是他们的阴险之处!”

    “啪”地一声,崇祯皇帝不由得大怒,立刻拍了桌子厉声喝道,“把这些人的名字都写到屏风上,朕不管他们是什么想法,不收拾他们一番,朕心中就有气!”

    王承恩听了,这一次他不管了。随便这些人里面到底谁是真正的用心险恶,还是说只是想拍兴国公马屁,全都活该,让他们上这样的奏章!

    此时,就听他继续对崇祯皇帝说道:“先生助万岁爷中兴大明,让大明屹立在世界之巅,要想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么伟大的成就,让历朝历代的明君都为之汗颜的事情,不知道还会得罪多少人。他们肯定会想着破坏这事,明着不行就会暗着来,总之,各种做法都会有。”

    说到这里,他冷笑一声道:“只是他们都不知道先生的来历,不知道先生在万岁爷心中的地位,这将注定他们的阴险做法不会得逞的!”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当即笑了起来,抚掌而笑道:“哈哈,就算朕说出去,说兴国公是突然出现,掉在了朕的面前,他们也不会相信的。”

    王承恩明显看出,崇祯皇帝的心情好了很多。

    于是,他便再对崇祯皇帝奏道:“这一次,不如就准了先生所奏。不是先生要包揽伤亡将士的抚恤金么?那就多赏一些钱财便是!反正国公想要什么,万岁爷同意的话,就能让他安心做事而不用担心其他,这就是对先生最大的支持,也足以让先生知道,万岁爷对他的信任!”

    崇祯皇帝一听,当即抚掌而笑道:“大伴言之有理啊,先生在外日夜操劳,为国为民,朕是绝对不会当那……”

    说到这里,他忽然发现不能说那个词,便连忙改口道:“拖先生后腿!怎么的,都要让先生安心!”

    说完之后,他沉吟一下,便收了笑容,认真地说道:“拟旨,先生在外,联系多有不便,凡事具可先做,后报于朕便是!”

    王承恩一听,稍微一愣,这权力可就大了。

    包括之前任命郑福松为统领登莱水师的副将等等,都是要先报到京师才行,而如今,类似的事情就可以国公直接决定就可以。

    虽然之前来说,崇祯皇帝肯定也会同意,但是,直接给出这样的旨意还是不一样的。可以说,这比给国公封王都要更加信任的举动了。

    外廷知道这份旨意的话,怕是不少人会反对吧!

    ……………

    果然一如王承恩所料,当张明伟的奏章以及崇祯皇帝的旨意一公布之后,顿时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了。

    不少人纷纷上奏,说兴国公既然打了败仗,就该问罪,怎么还赋予更大的权力,并且是这么过份的权力!

    当然,也有人给张明伟辩解,说那战败是先锋将领轻敌大意,而国公在武昌府安顿贼人。还有国公远在江南那边,如果事事报于京师,来回就折腾时间,有可能会误事的。

    朝堂之上,竟然罕见地为了兴国公的事情吵了起来。这中间,自然是有崇祯皇帝那份旨意的刺激有很大的关系,毕竟会让某些人更绝望!

    就在这争吵的档口,张明伟的有一份奏章到了。

341 不同说词

    这一份奏章,自然是有关专利局的具体想法和章程。还有太子的联名在内,是公开上奏的那种。一时之间,自然再次在京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你们听说了没有,兴国公又打算搞出一个新的衙门了,户部所属的专利局!”

    “这事一下就传开了,谁还能没听说的?不过这一次,我觉得国公有点想当然了!”

    “确实,谁会把祖传技艺给公开的?俗话说得好,教好徒弟,饿死师父不是!”

    “确实是这个道理,虽然能赚一时的快钱,但子孙怎么办?”

    “……”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了解到的消息更多一些,因此他们的看法就又不一样了。

    “如果你能把祖传的好东西一直保持下去,不被人学去,你当然可以不去公开,不去申报这个专利局的专利,反正也没人强迫你!但是,如果你的好东西,很容易被别人模仿出来,那就最好去专利局申请专利。这样受到朝廷律法保护,你就不怕被别人学去了!”

    “既然这样,倒是可以哦!申请了专利之后,再传给子孙后代,有官府保证,那真是太好了!”

    “你想得太美了,这专利是看你专利的重要性,是有保护的时间限制。过了时间之后,别人就都可以用了。”

    “这又是为何?既然这样,何必设置专利这么折腾?”

    “这你又不懂了吧?据说太子和国公的奏章上说了,这是为了鼓励我们大明百姓去发明、发现新的好东西,能改善我们百姓生活,有利于我们大明的。但是,如果一直保护下去,那就成了独门生意,反而会阻拦我们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又要设立这专利的保护期限,而不是无限长。”

    “呀,国公真是绞尽脑汁,一心想着帮我们过上好日子啊!”

    “可不是!你们怕是不知道吧,这一次连同这专利局的奏章一起送来京师的,还有国公的另外两个聚宝盘,特意要作为专利局的示范。不过国公言明,只要我们大明百姓的,就都不要钱。”

    “什么,又有两个聚宝盘,什么聚宝盘?”

    “……”

    在京师百姓议论纷纷之时,朝堂上,崇祯皇帝觉得消息已经传得差不多了,便在皇极殿,也就是俗称的金銮殿,特意为此开了一次大朝会。

    在金銮殿的中间,罕见地摆了四个稀罕物件。按理来说,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金銮殿内的。

    在殿内的文武百官,大部分都没见过这四样东西;但是,有一部分出身贫穷的官员,却是认得其中两样是什么。不过另外两样,他们也能猜出来。

    如果是结合当前的传闻,那么金銮殿内的文武百官便都知道,这应该就是兴国公所献的“聚宝盘”了。

    没错,这四个物件里面的其中两件,就是崇祯皇帝按照奏章上所说,让宫里特意打造出来的纺纱机和纺织机。另外两件,就是宫里招来的普通纺纱机和纺织机。

    此时,就见崇祯皇帝非常兴奋地对底下群臣说道:“你们且先看看,先生此次发明出来的这两样东西有多厉害!”

    说完之后,四名随侍在旁上的宫女,便立刻上前,去操作机器起来。

    宫内的文武百官,知道这是生钱的聚宝盘,而且听说国公还公开了这两样东西,因此,他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看,就想着看清楚了,回头自家就能多个赚钱的来源了。

    不用说了,这种最直观的比较,顿时让文武百官不由得都是大为惊讶。他们没想到,国公发明的这种新式纺纱机和纺织机,效率竟然如此之高!

    看着他们震惊的脸色,崇祯皇帝心中得意,就好像是他发明的一般,对群臣说道:“看看,如何?先生发明出来的这两样东西,不错吧?”

    这还用说!

    自然地,文武百官纷纷称赞起来。

    等他们说了一会之后,崇祯皇帝才笑着说道:“先生说了,这两样东西,最困难的是谁先想出来!之后呢,只要有手艺的人看到,便能仿照出来。因此,发明了这东西的人,很可能会藏在家里自己一个人用。如此一来,这发明出来的东西,就只惠及一家而已。”

    顿了顿,他便继续说道:“但是,这东西再怎么防,都有传出去的可能。如此一来,发明这东西的人,就会说明好处都落不着了!”

    说到这里,他扫视了下底下文武百官,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道:“因此先生提议,设立专利局。一则是由朝廷来保护第一个想出来的人,以此鼓励更多的人去动脑子,发明更多好的东西;二则能让发明的人把他们不利于保密的东西早点拿出来,惠及更多的百姓。”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又感慨一声道:“为此,先生都专门发明出了这两样东西来做示范。又是对我大明百姓免费!”

    说着,他指着底下一群人道:“你们说说,谁能有先生这本事,谁又有先生之风范?”

    “哼!”崇祯皇帝紧接着重哼了一声道,“朕要再听到谁敢非议先生的,朕就让厂卫查谁,看看到底是否有资格来非议先生!”

    一听这话,有人昂首挺胸,有人低头不语,显然各自立场不同。偌大的金銮殿内,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作为江南人的闵洪学,盯着那两个样子,眼睛放光了好久之后,感觉到大殿内安静下来之后,他才忽然回过神来,便问崇祯皇帝道:“陛下,刚才说这两样好东西对大明百姓免费,那意思是对外人不免费了?”

    其他人一听,都没发现这个细节,便连忙抬头看向崇祯皇帝。

    “当然!”崇祯皇帝听了,便笑着说道,“不但是这两样东西,还包括之前已经公开的水泥配方,都只对大明百姓免费而已。外人要想用,就得交……专利费。不过先生的这几样东西,专利费已经捐给了朝廷。”

    听到这话,闵洪学顿时皱眉道:“外人如果真要用而不给……专利费的话,如之奈何?”

    “呵呵!”崇祯皇帝听了,便笑着说道,“先生说过,只要大明的拳头够硬,就不怕他们不交专利费;而要是大明的拳头不够硬,他们都能来我大明抢!拳头够硬与否,便是关键!”

    一听这话,所有人听得都有点傻眼。

    不过仔细想来,这话虽然似乎有点粗俗,可是很有道理的样子。

    看他们这样子,崇祯皇帝便接着说道:“有了这个专利局,相信大明所产的好东西必定能多起来。到时候大明境内有多了,还可以卖到外面去。不过这个时候,必须要朝廷能保护他们去外面做买卖,不会受到他人的抢夺。因此,朝廷自然要收专利费,还有买卖兴隆起来之后,商税也必定增加。如此循环之下,朝廷的税收收入必定大增。”

    说到这里,他忽然有点感慨起来,实在是之前穷怕了,便带着感情说道:“如果朝廷税收多了,就能做更多的事情,相应的,我们大明老百姓的负担,便也能减轻一些。如果要是有可能,朕非常想要喊出,大明百姓免税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等等。你们说,是不是?”

    崇祯皇帝的这个问话,一下便让文武百官没有第二种回答。于是,金銮殿内,全都是应声称“是”。

    张明伟给崇祯皇帝设计的这种说词,是附和这个时代人的三观。毕竟你要来偷我东西,我不兴去讨回来?

    反之,如果张明伟说,海外有不少好东西,我们要去抢,因为西夷已经在抢了,我们去晚了就抢不过别人。

    真要这么说的话,肯定会有人反对。别人是强盗,难道你也跟着当强盗?

    而如今,张明伟给出的角度,甚至是还到了为国为民的地步,朝廷有钱,大明百姓受益,谁敢对此有异议?

    此时,看到底下人都是赞同的,崇祯皇帝便给他们说道:“之前朕强行要颁行《大明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也是要使我们大明的拳头够硬才行,光凭嘴皮子,别人是不会理我们的。”

    殿内的大部分人一听这话,都是为之一惊,原来皇上和兴国公竟然早就在谋划这些了?

    他们正在想着,却听崇祯皇帝接着又道:“有关这专利局的事情,就由内阁和户部尚书牵头,在先生的这份奏章上,议个章程出来。年底之前,朕要颁行天下!”

    专利局将会归户部管着,户部尚书当然最积极了。

    ………………

    与此同时,这个事情的始作俑者张明伟,也已经带兵离开武昌府,领着已经完成换装的十万大军,分三路齐头并进,向西进发,追击流贼去了。

    只要张献忠往西逃去,他就不急着追,慢慢地赶路便是。

    不过事情往往并不会如意,就按照你所想的发展。

    在张明伟领中路主力共五万人马刚过了汉阳时,之前早就出发,吊着张献忠所部的周遇吉,便派了急使赶回来禀告消息了。

342 捋羊毛(为淡看风云之巅加更2/11)

    “禀国公,张献忠所部在六天之前突然加速,往西南逃往云贵地区去了。”周遇吉派来的信使气喘吁吁的禀告道,“忠贞伯已经领兵追去。”

    顿了顿,他又马上补充禀告道:“忠贞伯说,云贵地区山高路险,我军车营和大炮等武器行动迟缓,如若轻装追击过急,又怕流贼凭借山高地险埋伏我军,因此不敢过于急追,怕是会被流贼闯窜入云贵地区了。还请国公早日定夺,下一步如何行事?”

    张献忠的兵力,还没有让周遇吉无视到可以被埋伏而不怕的程度。有白广恩和张罗辅的前车之鉴,他做出这个决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张明伟听了,不由得眉头一皱。脑海中立刻闪过之前张献忠所部的位置,六天之前,再加以判断之后,他基本可以肯定,张献忠所部大概率会逃进云贵地区。

    这与原本的计划,逼迫张献忠所部进入四川,然后和叛军与流贼决战的策略不相符。

    想着这些,张明伟在心中暗叹,还是小瞧了张献忠了。

    云贵地区其实是朝廷力量最薄弱的地区,土司众多,还时常有叛乱。这不,就眼下,其实是从崇祯初年开始,云南那边就有土司一直在造反。

    张明伟查过资料,如今云南那边造反的土司之乱,史称沙普之乱。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一直到大明灭亡,这沙普之乱都还在继续延续,直到大西军进入云贵,是李定国率兵平定了这次持续了几十年的叛乱。

    如今张献忠逃入了云贵地区,再要剿灭他,就会困难很多了。

    刚想到这里,张明伟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张献忠所部逃入云贵地区,对朝廷来说,其实是好事啊!

    要知道,大明西南地区的土司之乱,很久以前就断断续续的存在了。甚至在万历末年到天启年间,更是爆发了一场大的动乱,牵制了大明西南的兵力。

    大部分土司,都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他们才不像受到朝廷的管辖,更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改土归流。

    如今张献忠所部逃入了云贵地区,不管他们和土司联手,还是说和土司起了冲突,其实都不是坏事。

    只要平定了四川的贼乱和叛军,稳定了大明其他地方之后,腾出军力了,那就可以把西南的土司和张献忠所部一起给端了。

    这么想着,张明伟把这个战略想法,让坤兴公主写了奏章发往京师。随后,他命周遇吉领兵堵住云贵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以守为主,缓步进逼。

    而至于张明伟自己,则领兵继续西进,攻占襄阳府等地,留兵力封锁四川的长江出口,他在领骑军从河南到陕西,再从汉中进入四川。

    之所以要绕这么大一圈,实在是长江出口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自成肯定会想着朝廷官军会追击,必定不会粗心大意。

    除此之外,进入四川最好的道路,其实就是从汉中过去。

    当然了,从云贵过去其实也可以。但是道路也非常难走。张明伟既然决定了让张献忠在云贵折腾,他领大军自然不好从云贵走。

    要不然地方官肯定有意见,国公领兵经过云贵,却不剿灭这里的流贼和土司叛乱,这是什么意思?那些土司也都会有想法,引发进一步的连锁反应。

    张明伟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在四川不能歼灭叛军和李自成所部的话,他宁可他们也逃入云贵地区。

    大的战略就这么定了,但是张明伟要赶去四川,哪怕是骑军也得几个月,指不定过年都得在路上过了。

    谁让这个时候的交通如此的不发达,张明伟想着这个,就不由得叹了口气。

    也是因此,他第一次心中想起来,是不是该管一管蒸汽机那边了。于是,他也派人给方以智和黄宗羲他们写了封信。

    一路紧赶慢赶,当张明伟领兵到达汉中府的时候,没几天便是大年三十,要过年了。

    因此,张明伟便下令在汉中府休整,等到年后,再过栈道入蜀地。

    根据之前的消息,孙传庭已经领着两万人马,在一个月前入了蜀地。不过,局势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

    主要是李自成这边,他知道蜀地是他唯一的退路,因此,原本还是三方势力争夺蜀地的局势,因为孙传庭的到来,最终促使了左良玉和李自成的联盟。

    这么一来,虽然朝廷官军这边的兵力加强了,但是流贼和叛军的实力也增强了。最终的结果,便是又僵持了。短时间内,谁也没有奈何的了谁!

    也是如此,张明伟并不着急。

    按惯例,要先捋羊毛,手中有了钱粮,才能有效率的平定蜀地的贼乱。

    至于捋谁的羊毛,当然是汉中府的一头肥羊:瑞王!

    如果是别人的话,就算是有天大的胆子,那也不敢去动瑞王。

    因为这个瑞王是万历皇帝的第五子,这也就是说,他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

    就凭着这一层关系,别的藩王不敢做的事情,他就敢做。至于做什么呢?除了朝廷赏赐给他的农田赋税之外,他甚至都派了人去征收盐税等等。

    不过在张明伟的眼里,什么藩王都一样。更不用说,这个瑞王虽然只是一任而已,可架不住他贪财啊!

    瑞王朱常浩,平生不喜女色,就只喜欢修佛以及敛财!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常洛在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所部打败孙传庭之后攻打陕西时,他没等张献忠打到汉中府,就仓皇逃去了成都,结果被再次攻进四川的张献忠给宰了。

    当然,在这个位面上,托张明伟穿越的福,他基本上是不可能被张献忠宰了的。

    听闻兴国公领兵到达汉中府,朱常洛虽然没有第一时间出城迎接,但还是派人邀请了张明伟去他瑞王府,说是要替国公接风洗尘。

    一般情况下,哪怕是再怎么样的朝廷重臣到达地方上,藩王也是不会去招呼的。因为容易犯忌讳!

    可来人是兴国公,不但权势滔天,更是如今朝廷调整藩王国策的发起者。瑞王就冲着后一点,他也是非见兴国公的。

    张明伟自然也没有那么多忌讳,他正好也要找这个瑞王的。因此,便一拍而合,带着坤兴公主去瑞王府赴宴了。

    按辈分,朱媺娖要叫朱常洛为五爷爷。而张明伟其实要和朱媺娖同辈,那就等于说他也是朱常洛的晚辈了。

    然而,想让张明伟低辈分,没门!在皇帝面前都自称我的,区区一个瑞王算老几!

    见到张明伟的态度,说真的,朱常洛心中有点不高兴的。不过眼下有求于人,他也不就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热情地招待张明伟。

    酒是关中好酒,菜是满满地几桌子,歌舞表演自然也是有的。总之,比张明伟当初在皇宫里吃得那一顿要丰盛得多,体面地多!

    酒过三巡之后,朱常洛便开始试探了:“听说所有的藩王,以后都要迁去海外?”

    要是有可能,他其实是不想走的。然而,周王的事情,都已经登了邸报,还有楚王的事情,那更是前两个月的事情。

    张明伟听了,便点点头道:“确有此事!”

    听到这个答案,朱常洛有点失望。不过好歹是有心理预期,因此他就很快又问道:“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样一个章程?可有决定,孤会被封往何地?”

    张明伟听了,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道:“还未有决定。”

    “那是不是说,孤可以不可以自己挑选地方,然后朝廷会帮孤打下那个地方当孤得封国?”朱常洛听了,便连忙确认道。

    张明伟一听便知道,他心中应该是有个地方了,但是又怕朝廷不答应,就来找自己试探了。

    呵呵,来得正好!张明伟心中如此想着,便回答他道:“我们大明这么多藩王,好地方其实有限。因此当初皇上决定了,必须是表现积极的藩王,才能优先安排。当然,只要朝廷同意某地作为藩王的封地,自然会出兵去攻打下来的。”

    一听这话,朱常洛便欣喜万分,连忙对张明伟说道:“孤很积极啊!要不,国公帮孤转奏一下?”

    他相信,只要张明伟同意了,崇祯皇帝那边就一定会同意。

    听到他的这话,张明伟不由得便在心里笑了,当即摇头道:“所谓的积极,并不只是口头说说。相信周王的事情,你也听说过吧?就得那样,才算是积极。”

    一听他这个话,朱常洛心中一疼,那周王都相当于是个穷光蛋,什么都没有了的。自己要是也如此的话,那人生的乐趣,岂不是少了一半了?

    刚想到这里,他忽然脑中灵光一闪,便暗自说道:“亏了自己一向那么聪明,怎么这一下就犯糊涂了呢!虽然眼下要把家底都掏出去,可只要兴国公同意了,朝廷就必然帮自己打下封国来。要不然,藩王都是无权无兵的,怎么就藩?”

    这么想着,朱常洛便打定主意了。

343 出场费

    就在这时,崇祯皇帝的圣旨到了。当然,不是给瑞王的,而是给兴国公的。

    这个圣旨,其实早就发出来了。只是因为张明伟刚好领着骑军转战千里,结果倒霉了传旨的天使,跟在骑军后面一路追,一直追到了汉中府,才算是追上了。

    这份圣旨的内容,就是崇祯皇帝授权张明伟可以先行决定事情,然后再上报,比起先斩后奏的权力还要更进一步的事情。

    张明伟听了还没什么,但是,瑞王知道后,那就不得了了。

    在他看来,这等于兴国公是无冕之王,只要他决定的事情,当今皇帝肯定会同意。

    虽然这个事情,其实之前就在传,但是,圣旨这么下,就等于是公开承认,便极大地提高了兴国公的权力。

    在羡慕嫉妒恨之余,瑞王不由得也非常高兴,便表现得更为积极,更为殷切地招待起兴国公来。

    经过这么一个插曲之后,瑞王终于找了个机会对张明伟说道:“国公,孤愿意将孤的粮田全都捐献出来,以求一处自定封地可好?”

    周王的时候,那是朝廷这边诱惑周王,说吕宋有金山银山,而周王当时又面对强大压力之下,最终是不得不同意的。

    而眼下的这个瑞王,却是自己提出来,很显然,他是看中了某个地方。

    张明伟心中这么想着,也就有点好奇,便问道:“你且说说看,你想要就藩哪里?”

    瑞王听了,便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缓缓地吐出了两个字:“天竺!”

    一听这话,张明伟稍微一愣,随后便回过神来。这个瑞王平生就只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敛财,另外一个修佛。

    这么一想,张明伟便恍然大悟,一下理解了瑞王为什么要选择天竺了!

    然而,张明伟却当即摇摇头道:“据我所知,如今的天竺,是被莫卧儿帝国统治着,正如日中天,你想要朝廷帮你去打下天竺,难度太大了!”

    一听这话,朱常浩不但没有失望,反而是大喜。因为他听出来了,兴国公并没有拒绝,只是强调天竺太难攻打而已。

    于是,他便连忙说道:“国公,孤只是想要北天竺而已,能在佛祖降临之地修佛,此乃孤之毕生所愿也!”

    张明伟一听,有点像看白痴一样看了他一眼,然后问他道:“那如果有人想要我们大明秦地,你觉得他们只要攻下秦地就可以,不用担心我们大明朝廷出兵么?”

    顿了顿,他又换了个角度再问道:“或者说,你只是要朝廷帮你在天竺打下一块地方,然后交给你,就这样就可以么?”

    “……”朱常浩一听,顿时傻眼在哪里。

    之前没想太多,就只是想着去佛祖降临之地修佛,说不定能修成正果,长生不老!

    此时,他自然知道,他的想法太过天真,一时之间,讪讪地尴尬一笑。

    可谁知,张明伟看他这样子,却是话锋一转道:“当然,瑞王要是真要属于天竺为封地,也不是不可以,必须要打败那莫卧儿帝国之后才行。可是,就凭瑞王如今的财力,想要助朝廷强兵以击败强敌,却是不够的。”

    看到朱常浩带着惊讶和意外的眼神看向自己时,张明伟便继续说道:“如果瑞王要想安稳就藩,朝廷就必须灭了莫卧儿帝国才行。如此一来,整个天竺都是大明的,如果只给你瑞王一人,你不觉得这封地太大了么?”

    听到这话,瑞王便惊喜地问道:“国公的意思,是在天竺封几个藩王,这样就可以了么?”

    边上的朱媺娖一直默默地听着他们的对话,有点瞠目结舌的感觉。

    在她看来,眼前的这两个人,真得是一个敢想,一个敢答,这也有点太离谱了!

    如今的大明,还在救亡图存,关内要灭流贼、叛军,关外要光复辽东;帮周王打吕宋也是已定下了的。

    有这么多事情的情况下,眼前这两人,却在商讨攻打天竺的事情,真是活见鬼了!

    不过她要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当今天下,除了她和崇祯皇帝等少数几个人,准确地说,包括张明伟在内一共五个人知道,大明原本在两年后就会灭亡之外,其他人压根都不会相信大明会亡国。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脑残到继续醉生梦死,各种窝里斗了。毕竟如今的流贼一直以来,对于官绅、藩王等等,那可都不是友好对待的。

    另外,这个瑞王连女色都不亲近,一心只想修佛,自有他的一份狂热在内。对这种人来说,他的眼中,基本上除了他喜欢的之外,其他事情,都不会去深思的。

    至于兴国公也跟着瑞王瞎起劲,那是因为张明伟来瑞王府,就是来捋羊毛的。能画饼给瑞王,捋来入蜀地作战所需要的钱粮,他当然不会放过了。

    并且,对于天竺那边,相信每个穿越者,如果有的话,只要有机会,当然都不会放过。因为在那边,还有一个底下藏着无数石油的地方。从大明过去太远,占领天竺之后再过去,那就近多了。

    天竺可以给藩王就封,但是,中东地区,却必须是朝廷直辖才好。

    既然有这样的打算,张明伟和朱常浩神聊天竺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就目前来说,无非是先吹了再说。

    此时,张明伟听到朱常浩的问话,便点点头道:“没错,那天竺太大了,朝廷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打下来,当然是要多封几个才行的。”

    朱常浩得到兴国公肯定的答复,有了希望,不由得大为欢喜,便连忙再问道:“国公,不知道这事该怎么做,方才可以?”

    张明伟听了,便笑着对他说道:“不如你把想法写了奏章,向皇上禀明情况,至于其他藩王的话,你可以建议庆王、蜀王、秦王等。你们早点出钱粮助朝廷平定内乱,便能早日筹划攻打天竺之事。”

    庆王受封陕西都司宁夏卫,蜀王受封蜀地成都,秦王受封陕西西安。可以说,这几个都是大明西北的藩王。

    如今张明伟就在这西北平乱,钱财的来源,最好的当然就是这几个藩王身上出了。不过张明伟估计其他藩王不会像眼前这个瑞王那样热衷。甚至当他们知道瑞王提议把他们也封去天竺的话,估计会骂瑞王一辈子都是有可能的。

    然而,朱常浩却没想那么多,闻言大喜,连忙应下。

    见他这么高兴,张明伟忽然开口感慨道:“我领军急行而来,钱粮所剩无几,这入川平乱,没了钱粮,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方能平定啊!”

    闻弦而知雅意,朱常浩原本就想着巴结兴国公的,此时一听之下,便连忙说道:“国公放心,孤这边准备了白银十万两,粮食五万石犒军,以示孤之积极态势。”

    “什么?瑞王是说白银五十万两,粮食五十万石么?”张明伟一听,便露出高兴的神情,当即对朱媺娖说道,“真是没想到,瑞王的态度如此积极!既然如此,回头你帮我也写个奏章,瑞王的事情,就这态度,我也定然是要大力支持的!”

    “……”朱媺娖一听,顿时无语。

    “……”朱常浩一听,顿时傻眼。

    殿内所有人,包括边上伺候他们用餐的宫女内侍,全都傻眼。

    他们一个个看着兴国公,就那么目瞪口呆的看着。

    不过朱媺娖最先回过神来,她当即笑着点点头道:“好,我记下了。”

    她这么一说,朱常浩也回过神来。如果他够硬气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兴国公这是敲诈,他才没有说白银五十万,粮食五十万石,这简直就是抢钱啊!

    然而,他当面是谁?是如今权势滔天的兴国公,就刚才,崇祯皇帝的旨意,他们也都是听到的,更能证明兴国公如今的权势有多大。

    最为关键的是,朱常浩如今还正有求于兴国公,因此,他在回过神来后,心中滴血,但是却不得不勉强露出笑容,有点结结巴巴地说道:“对……对,白银五……五十万两,粮食五……五十万石……”

    说到这里时,他真得想放声大哭啊!这一下子,便把他一辈子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钱粮,都吐出了一大半。

    为什么国公就不说“白银一百万两,粮食一千万石”呢?他真要那么说的话,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实在拿不出来的啊!

    到了这个时候,他隐隐有所察觉,恐怕兴国公事先对他有过调查,毕竟兴国公手中可是掌握着锦衣卫的。因此,他才报了这个让他非常肉疼,却还是能拿得出来的钱粮。

    事实上,张明伟可不止对他有过调查,而是对大明所有藩王都让锦衣卫调查了的。此时,他哪能看不出朱常浩的肉疼!

    不过,他才不会在意。本来就是来捋羊毛的,要不是多捋点,难道兴国公的出场费就那么低了?

    达到了目的,张明伟也就不多待了,留下刘金领着锦衣卫和一队军丁,就在瑞王府等着交接钱粮,而他自己则回城外大营去了。

344 朱媺娖的傻想

    瑞王府这边,原本要他掏出钱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张明伟领军到达了汉中府,可贼乱如今都是在四川,汉中府这里并没有贼乱。

    这么一来,要想按照原先的圣旨,如遇贼乱,地方乡绅乃至藩王都是要给出钱粮来防贼的,就不行了。

    瑞王朱常浩真要不给钱,张明伟其实没有什么办法的。也因此,他想要捋羊毛,就只能是随机应变。

    但没想到,朱常浩竟然自己递了一把梳子给张明伟,他就只能顺水推舟,捋多点羊毛下来再说了。

    此时,至少大军入四川剿贼的钱粮是有了。而且马上要过年,怎么样也要犒赏一下这些还在为国征战的将士,这些就都不用再另外操心了。

    他正在想着这事,身边随行的朱媺娖,忽然开口问他道:“先生真得打算攻打天竺?”

    “嗯!”张明伟听了,转头看了他一眼,理所当然地点点头。

    朱媺娖一听,便马上提醒道:“先生不是说,现在天竺是莫卧儿帝国统治,正是强大的时候么?”

    张明伟听了,稍微露出一点回忆的样子,回答她道:“如果没记错的话,如今的莫卧儿帝国,应该就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个皇子杀了其他兄弟,逼他父皇退位并囚禁,莫卧儿帝国的实力在这个皇子的手中达到顶点后便会急速崩溃,有点类似唐玄宗时候。”

    看到朱媺娖露出那种非常诧异的神态,他便知道朱媺娖被莫卧儿帝国的皇室内乱给惊呆了。这在大明朝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然,忽略明成祖之外。

    不过就算是明成祖,要是明太祖还在,给他一万个胆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心思的。

    但是,这种事情,在莫卧儿帝国却是传统,竟然有父子相爱相杀的事情。有成功的,就夺了皇位;失败的,那就被老子所杀,不要太常见了。

    “等到我们大明平定了内乱,有实力开疆拓土之时,相信莫卧儿帝国,已经到崩溃边缘了。”张明伟继续对朱媺娖说道,“那个时候,我们再去攻打莫卧儿帝国,相信不会有多少困难。这一点,回头也在奏章上写上。”

    说到这里时,他忽然又露出那种自信的神情道:“其实,就算莫卧儿帝国依旧强大,那又如何?只是蒙古鞑子的后裔而已!他们欺负欺负天竺的原居民也就算了,敢和我大明打,就要让他们尝尝当年他们祖宗被驱逐出草原的滋味。”

    “先生说得对,我们大明以后可是要屹立在世界之巅的!”朱媺娖一听,也是自豪地回答道。

    说完之后,他和张明伟便不由得相视而笑。

    就这么的,他们一行人便说笑着回到了大营。

    回到中军帐,张明伟才知道,黄宗羲和方以智这两个学生,都已经有回信了。

    见此,张明伟不由得也很是高兴,便立刻要过了回信,让朱媺娖读给他听。

    在信中,黄宗羲和方以智解释了他们为什么没主动给兴国公写信的原因。不是说他们没有疑惑,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兴国公领兵为国征战,当以国事为重,因此不敢写信打扰,免得让兴国公分心,耽搁了国事。

    听到这个时,张明伟不由得摇头叹道:“看看这两个学生,真是小瞧他们老师我了。竟然还怕我分心,难道他们的疑惑,还需要我绞尽脑汁,费去好多天的时间来给他们解惑?”

    朱媺娖听了,当即抿嘴一笑道:“先生当然没问题了,可对我们来说,扇子为何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掉?估计能想一辈子,都未必能知道原因所在。”

    张明伟听了也是笑笑,刚才也就只是这么一说而已,便让朱媺娖继续念下去。

    接下去,黄宗羲和方以智便详细禀告了他们在研究蒸汽机的过程以及遇到的种种问题。

    张明伟能听出来,他们对于真空、压强、摩擦力、力臂、力矩等等,很多都是似懂非懂阶段。还有对动力的转换,齿轮的利用,也是有不少的困难。一直到宋应星和涂绍煃到达京师,也参与进去之后才算是顺利了很多。

    听到这里,张明伟便不由得一笑。

    相对来说,黄宗羲和方以智是属于那种理论派,他们的格物所学,多是理论研究为多。但涂绍煃这个人,张明伟不了解,宋应星却是了解的。

    宋应星几次去京师赶考,虽然一直没考上进士,但是却行了万里路,一路上所见所闻,记录成册,最终才有了《天工开物》,这让他的见识,可以说在明末完全是第一人。

    黄宗羲和方以智遇到的很多难题,虽然宋应星可能无法完全解释,但是往往却可以给出怎么做的建议。

    他们几个人凑在一起,算是互补的那种,合作之下进度更为顺利,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个涂绍煃,你可知道是什么人?”张明伟想着,便问朱媺娖道。

    摇了摇头,朱媺娖回答道:“就只知道他和宋应星是好友,是资助宋应星出书的。”

    这一点,当然也是在书信中有说的。

    张明伟听了,感觉物以类聚,应该算是不错的人才。

    这么一想,他便有了想法,就对朱媺娖说道:“回头写信给黄宗羲和方以智他们,对了,还有宋应星也是,让他们举荐同道好友!如果好的,不管出身,都可以用!”

    “好,我记下了!”朱媺娖听了,便点点头回应了一句,然后看到张明伟没有其他吩咐,便继续往下读信了。

    听着听着,张明伟便又听出来了,他们对于齿轮在力的转换上,还有不少的理解问题。心中一动之下,便随手抓住了毛笔,就在纸上画了起来。

    朱媺娖一见,心中好奇,便停下了念信,好奇地伸头看过去。

    只见先生是在画画,一个圆圈,又一个圆圈的,看得她非常地好奇,最终便忍不住问道:“先生,这是什么?”

    张明伟并没有马上解释,而是继续在画画,等到画完,握着笔,站直了身体看了一下,最终露出一丝苦笑,不是特别像。不过基本构件是画出来了。

    于是,他才向朱媺娖解释道:“这个啊,叫做自行车。用人力驱动,人坐在这个上面,就开始像马车一样走的。”

    和马车一样?朱媺娖的脑中闪过一连串的问号,说实话,先生所画的这东西,真没法和马车联系起来。

    不过她灵机一动,便拿起她所用的毛笔,在另外的纸上,模仿起那个自行车,画完之后又往后画了个车厢,简而言之,就是把马用这个自行车代替了。

    画完之后,朱媺娖才问张明伟道:“先生最终是要画这个东西?”

    “呵呵!”张明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画功,真得没法比,“你这个是三轮车,也是可以有的。”

    说完之后,他感觉自己的画拿不出手,让那两个博学多才的学生看到的话,怕会有损形象,便对朱媺娖说道:“来,你来画这个自行车的构件,一件件画出来,然后再画一个整体的。”

    自行车的原始构造其实很简单,没有刹车,只有对基本的两个轮子,齿轮带动的人力驱动。不过就算是这样,朱媺娖在张明伟的指点下,也是画了很久才算完工。

    画完之后,朱媺娖已经对自行车了然于胸,便连忙问道:“先生,这个真得可以?”

    “当然可以!”张明伟听了,便对她说道,“给他们两人寄去,让他们先打造这个,以此研究力的转换,最关键的是明白齿轮的用处之多,算是先开下眼界,这对他们研究蒸汽机的事情会有好处的。”

    对于新鲜事物,任何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事实上,此时的朱媺娖,就很想造一辆出来,自己试试看。

    不过她也终归明白,自己是随着先生在领兵打仗,没有这个闲工夫的。

    于是,她灵机一动,决定给她父皇也送上一份图纸,另外,她还画了那个以自行车为动力的马车,也就是类似三轮车的。

    朱媺娖感觉,她这个东西献给父皇之后,她父皇肯定也有很大的兴趣,说不定就会让人打造出来看看。

    这么想着,她脑海中就闪现出一个情景:崇祯皇帝骑着这个木制的自行车,前面是锦衣卫开道,前往文华殿商议国事。

    然后,第二个画面又跳了出来:崇祯皇帝骑着自行车式的龙辇,边上的锦衣卫和内侍宫女,全都是骑着自行车出行!

    再然后,那些文官百官,也跟着骑这种新式的自行车……

    ……

    想着想着,朱媺娖自己便噗嗤一下笑出了声。

    张明伟看着她先是在发呆,然后是傻笑,接着竟然还笑出了声,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的。不过他也没有多想,便对朱媺娖说道:“我说,你写,我得再给他们传授点基础理论知识,让他们能更进一步。”

    听到他这话,朱媺娖却不答反问道:“先生,这个可以申请专利么?”

345 近乡情怯(为淡看风云之巅加更3/11)

    “当然可以!”张明伟听了,便马上回答道。

    想了一下,他便又补充说道:“你这个提议很好,就申请专利吧,作为一个示范,不免费的那种。设定期限,还有专利的分成等等模式。”

    张明伟的想法,这个木制的自行车,哪怕手工在精湛,比起后世的自行车来说,也绝对是过于笨重。用来锻炼身体倒还可以,真得用来当交通工具,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就没对专利费有什么想法,只是作为一个专利的示范而已。

    抛开了这个事情,张明伟又对朱媺娖说道:“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文艺兵这边,要多演出,可以让汉中府的百姓,和军中将士一起观看文艺表演,增加大明百姓对军队的好感。”

    文艺兵的演出所能带来的好处,从扬州开始,朱媺娖就已经亲眼目睹,大大地扭转了过往朝廷官军留给大明百姓的那种不好印象。作为大明公主来说,当然是很欣慰的。

    而军队获得民心,对于战事向有利方面的推动,又在黄州府那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因此,朱媺娖听了,当即二话不说,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当这个消息传下去之后,虽然西伯利亚的寒风,呼呼地吹着,鹅毛般的大雪,飘扬在陕西,可是,军中的气氛,却是相当地热烈。

    这时候,就算是有钱人,都没有多少娱乐活动。更不用说,这些南征北战的汉子了。

    但是,自从国公设立了文艺兵之后,这样情况就大大改变了。

    有的时候,这些军中汉子在厮杀之余,唯一挂念的,竟然是什么时候能再看文艺兵们唱歌,演个小品什么的。

    他们就觉得,不管多累,只要看到那些文艺兵的演出,什么疲惫,什么血腥杀戮便都离他们远去了。

    当然,也少不了很多军中汉子默默地喜欢某某某。

    就在军中将士高兴之余,兴国公又传下军令,军饷发放,然后允许各军按照编制轮流进城休沐,但是,必须严格军纪。担忧违背《三大纪律七项注意》的,一律严惩不贷。

    一般来说,外来军队,那是不可能进城的。可是,谁让他们是国公所领的军队呢!

    一时之间,军中欢乐的气氛,便一下达到了顶峰。

    “真是没想到,国公竟然允许我们进城,这真是太好了!”

    “呀,这都多久没去城里头了,差不多都忘记了!”

    “其实吧,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咱们手中有钱了!”

    “对对对,哈哈,手中有钱了,进城当大爷去!”

    “小心你这大爷的脑袋,国公的军纪可不是闹着玩的。听说会有锦衣卫入城巡查,你要是当大爷乱来的话,信不信锦衣卫砍你脑袋?”

    “砍你的脑袋呢!三大纪律七项注意,老子比你还会唱,你以为老子傻啊!”

    “……”

    在他们这些高兴的军汉中,最高兴的,还是要属于原本就是汉中府的将士。

    他们之中,有的是参加了朝廷官军出征,如今才有机会回来的。但是,更多的却是最后成了流贼,被招安之后陈了朝廷官军的。

    原本属于罗汝才的手下,还有张献忠的手下,被招安的精锐很多。这些精锐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秦地军卒出身。

    这不,在李定国所部手下的一名小旗,就已经坐立不安在哪里了。

    “我说刘富贵,你别走来走去的,影响我休息。国公都说了,汉中府的将士会优先安排进城,如果城中有家小的,都允许在家过年。你急啥?”

    “是啊,老刘,别担心,你家里人都在城里,肯定都在的。”

    “……”

    听着袍泽的安慰,刘富贵努力让自己平静下心情,可近乡情怯,乱世之中,竟然有了回家的机会,真得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下来的。

    当初离开时,就是家里活不下去,他不得不离家最终成了张献忠所部中的一员骑兵。原本以为,这辈子是不可能再回家了,结果竟然这一天还会来临。

    曾有多少回,他在魂牵梦萦,牵挂在汉中城里的家,牵挂父母,还有弟弟妹妹,每每从梦中醒来,便是心中一声长叹。

    到了后来,想家,想亲人的时候,便慢慢地少了。原本他以为,他已经忘记这个曾有一个家,还有亲人的事情了。

    然而,当随着国公绕道陕西,进入潼关那一刻起,那份思念之情,思念那个家,父母,弟弟妹妹,突然之间就变得非常强烈。

    甚至有时候,他都想到了,如果军队不停的话,自己要不要当逃兵,逃回去看看。

    当然,这种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当了逃兵的话,军纪无情,就只能再做贼了。好不容易被朝廷招安,成了朝廷官军中的一员,领着军饷,穿得暖,吃得饱,天下的贼,那有这么好的待遇。

    更为关键的是,将来有一天,天下太平之时,还能衣锦还乡,堂堂正正地回家。

    刘富贵没想到,这一日竟然来得这么突然,来得这么快!

    他正在想着,忽然就见同袍王大牛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说道:“老刘,恭喜啊,我也没别的开销,这五两银子,就先给你用,以后还我,如何?”

    说完之后,就见一锭五两的官银,便塞到了他手中。

    见此情况,刘富贵不由得一愣。抬头看向王大牛,他当然知道,王大牛也是秦人,不过已经没家了。

    可是,对于王大牛给他五两银子,一时之间,他也不好意思要,便连忙推辞道:“打了这么久的仗,难得有进城的机会,你自己也要花销的。”

    这是肯定的,自从军令传下之后,绝大部分将士都想着要去城里大吃大喝一趟。毕竟谁知道接下来的战事后,自己还会不会有命花钱!

    “让你拿着就拿着,等改明儿天下太平了,我要找媳妇的时候,你再还我便是!”王大牛说到这里,忽然感慨地说道,“我是真羡慕你啊,终于可以衣锦还乡了!”

    “可不是,之前跟八大王的时候,想都不敢想这!”另外一个袍泽听了,也是感慨地,往刘富贵手中塞了一锭银子。

    其他将士听了,也都或多或少地给刘富贵塞银子,为他能衣锦还乡而高兴。不管怎么样,难得回家一次,总得给家里多留点钱。

    刘富贵见了,堂堂一个大男人,竟然流泪了,这又引起了他的袍泽哈哈大笑,纷纷取笑他。

    “这么感动,要不,你不是家里还有妹子么?介绍一下吧?我当你妹夫算了!”

    “你就算了,富贵,还是介绍给我吧,相信我,我是能存钱的好男人!”

    “……”

    在袍泽的打趣声中,刘富贵一时之间,少了一份要回家的惶恐和不安。

    终于,在第二天一早的时候,他便被传唤,是第一批入城的将士之一。

    一共二十三人,全都奉令来到中军帐。

    各军将领全都在,笑呵呵地看着他们。

    兴国公带着坤兴公主从后帐转出,在他们见礼之后,便笑着对他们说道:“我们既然在汉中府过年,你们都是汉中城的人,就回家好好过年,大年初二回来报到便成。”

    说完之后,他一挥手,一队锦衣卫便手捧一个个礼盒上前,依次发放到有点不知所措的刘富贵等人手中。

    然后,才听张明伟又对他们说道:“这是我和坤兴公主代表朝廷给你们的一点礼物。对联,外加五两银子,略微心意,待我们向你们家人问好,感谢他们为朝廷培养了保家卫国的好男儿!”

    一听这话,刘富贵等人,不由得都非常地羞愧,感觉有点无地自容,非常地后悔,当初怎么就从贼了呢!

    而少数几个一直是朝廷军卒的将士,则是高昂脑袋,自豪之下又非常地感激。

    “谢过国公,公主殿下!”不约而同地,这二十三个大明将士,一起单膝跪地,齐声回应。

    李定国等人看着这一幕,他们便知道,此次以后,这些将士必定会为国公,为大明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

    当然,他们看到兴国公不分出身,同等对待,心中也同样非常感动的。他们都是暗自庆幸,当初决定接受国公的招安,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张明伟又慰问了他们几句之后,便让他们可以进城了。

    等刘富贵等人出了中军帐,李定国等人就又听到张明伟在对刘金说道:“这些战死将士的抚恤,你先去汉中府衙门,要知府亲自带路,你送去抚恤,不得有误!”

    “是,老爷!”之前已经知道这事,刘金并不惊讶,便立刻领命。

    他是锦衣卫百户的身份,不要说有兴国公的命令,就是没有,让知府带路,那也是没问题的。

    不过军中这些将领,听到这些话时,那是真得感动了。

    如果说刚才对那些将士的事情,毕竟他们要继续为朝廷征战,这么做对军心有利,能让他们效死;可是,那些已经战死了的,一直以来,又有多少人还会在意那些战死的?

    然而,国公却没有忘记,由此可见,《大明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至少在国公这里,却是非常重视的。

    朝廷,真得变了!大明军人,真得会变天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64/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作者:叫天所写的《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为转载作品,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介绍:
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