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穿越之掉崇祯面前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文阅读

作者:叫天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txt下载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91 群情汹汹

    都察院内的御史,平日里各自为政,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小团队。朝堂之上,你弹劾我,我攻击你,这样的事情,不要太平常了!

    可是这一次,他们竟然难得地都在都察院内集结一堂,对于他们平时不怎么在意的上官,恭敬有加之余在慷慨陈词。

    “这次的事情,我们决不能善罢甘休,一定要坚持到底!”

    “对,我们身为监察御史,干得就是这种活。王子犯法,都与庶民同罪,区区锦衣卫,就能无法无天了?”

    “……”

    很明显,都察院内,群情汹汹之下,矛头都是指向了文官天然的对立面:厂卫,难怪他们彼此之间能抛弃成见,联合了起来。

    说到激动处,就见御史杨枝起喷出的口沫星子,都快喷到左都御史刘宗周的脸上了:“大人,您身为我们都察院上官,士林清流之首,这锦衣卫诸多不法之事,全都罪证确凿,可一定要皇上严惩锦衣卫。”

    刘宗周心中实在有点恼怒,擦了擦脸。说实话,他对这个杨枝起很没有好感。虽然他到任时间短,却已听说这个杨枝起和被处死的廖国遴一样,都是公开买卖手中权力。谁给得钱多,就帮谁说话!

    不过眼下的局势,都是在谈论弹劾锦衣卫这边,刘宗周知道,要是他敢岔开这个话题,眼前的这些御史转眼间就能上奏章弹劾自己!

    就他本人而言,当然对厂卫也是没有好感的。如果能借这个机会扳倒锦衣卫,至少是让皇上重新禁足厂卫,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错过了这个众志成城的机会,以后绝对是千难万难了。

    想着这个,他又想起了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张明伟。

    说真的,张明伟任京畿之地难民安置使时,他也和其他官员一样不看好,结果没想到,才短短几天就解决了城外的难民问题。这一点,他是非常诧异的。

    本来的话,刘宗周以为他可能会多一个志同道合的同僚,却没想到,那个张明伟竟然文官不做,转去做武将了,还是锦衣卫指挥使,这让他非常地遗憾。

    他正在想着,就听到蒋拱宸也上前对他说道:“大人,明日早朝,为了我们大明官场的安宁,我们决定死谏,您到底带不带头?”

    这个蒋拱宸素有直名,任职地方官的时候,名声也是颇佳。刘宗周见他说话,那就重视多了,当即点头道:“我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弹劾不法,当然是当仁不让。锦衣卫所犯之事,事实俱在,我又岂能置若罔闻?”

    “好,有念台公这句话,那我就放心了。”蒋拱宸听了,当即笑着说道,“念台公还是那个念台公,敢于直言,能为民请命,一点都没变!”

    给事中袁恺听了,也是起哄叫好,同时还对刘宗周说道:“六部那边,也是群情汹汹,都有人在牵头,约好了明日一起死谏。就不信了,任凭那人再得圣宠,如此局势之下,皇上难道还要再包庇他不成?”

    听到他这话,都察院大堂内的这些御史言官一个个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就差嗷嗷叫出来了。

    就崇祯一朝,百官何曾有过如此精诚合作地对付一个人。这么声势浩大之下,皇帝就算再喜欢那个张明伟,也肯定要秉公决断,处罚锦衣卫!

    “对了,我还听说,勋贵那边,也都非常不满!”杨枝起的兴致非常高,当即又宣布一个消息道,“据我所知,那人一下被封为兴国公,竟然连推辞都不推辞一下,已经引起众怒了!”

    听到他说这话,其他御史也纷纷公布他们听来的消息。

    “皇亲那边,对于这个张明伟的意见也非常大!”

    “五军都督府那边,听说都在大骂那个张明伟寸功未立,竟然进爵国公!”

    “呵呵,就连国子监的那些监生也不例外,嚷着要比学问呢!”

    “……”

    一时之间,他们竟然发现,这个张明伟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这真得是有多罕见,才会落得如此!

    不过这样最好,人多力量大,就不信皇上还能扛住这么大的压力!呵呵,这个张明伟,让他嚣张,这下要倒霉了吧!

    然而,正在这时候,却见刘宗周一拍桌子,严厉地说道:“我们身为御史言官,是替皇上监察百官,凡有失职渎职,贪赃枉法等,可风闻奏事,以振朝纲。你们联合其他衙门这是干什么,是想逼宫么?”

    谁也没想到,他竟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顿时,大堂内,全都面面相觑,一下鸦雀无声!

    刘宗周扫视了他们一眼,冷声喝道:“弹劾锦衣卫不法之事,此乃我们都察院的职责所在。至于其他人如何,何须操心,更不能串联!你们身为御史言官,难道不知道这点么?”

    听到这话,蒋拱宸的脸色一震,当即附和说道:“念台公所言极是,就事论事,我们只管弹劾我们的,勿管他人如何!”

    明白了刘宗周发怒,并不是不想弹劾锦衣卫,其他御史言官不由得都松了口气,心中最多暗骂一声“迂腐”,然后在明面上,自然是刘宗周说得对,他们纷纷附和了。

    经过这么一闹,会议也有了个结果,很多人都不想再看刘宗周的臭脸,便纷纷散了。

    看着他们离去,刘宗周想起明日早朝的事情,不由得低声自语道:“还放言说要早日惩治贪官污吏,岂不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点道理都不知道!呀,去当什么臭名昭著的厂卫,来都察院不好么?”

    在他看来,如果张明伟最终是当个御史言官,那肯定不会引来这么大的攻击。可是去当了厂卫,那就是所有人的敌人!哪怕他再受圣宠,可在百官弹劾之下,又是事实俱在,他的圣宠又能持续几天?

    或者,明天的早朝,就是一道鬼门关吧?

    想着这些,刘宗周不由得一声叹,便去准备自己的弹劾奏章了。

    …………

    这百官的反应,嘉定伯府这边,自然也是有所听闻。那个周毕安在之前那事之后,一直待在府里几天没出去,听闻此事,当即大喜道:“好啊,你也有今天!”

    正高兴着时,忽然就听到下人来禀告道:“国公来访!”

92 挑拨是非

    “什么国公,不见!”周毕安一听,想也不想,立刻就说道。

    他现在听到国公这个词,就直犯恶心!

    倒是周奎听到,便问了一句道:“是哪位国公?”

    他相信,不可能是那个兴国公来访的!

    果然,那下人听了,连忙回答道:“老爷,当然是成国公来访啊!”

    “哦,是他?”周奎一听,脸色立刻变得好看起来,当即吩咐道,“快,快请他进来!”

    说到这里,他又吩咐自己的儿子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替我去迎下他?”

    周毕安倒没有拒绝,答应了一声。因为这个成国公之前也不时会来一趟,双方的关系算是不错的。

    只是周奎要面子,虽然对方是国公,而他只是伯爵而已。可是,皇后是他亲女儿,太子是他亲外孙,那就不一样了,总得有点架子。当好歹是国公来访,因此每次都是让他儿子去接的。

    不一会,周毕安就引了成国公朱纯臣过来了。

    “老周啊,今日心情不错,特来找你唠叨唠叨!”朱纯臣一到待客厅,很自来熟地对站起来的周奎说道,“这是南边的小崽子们特意加急送来的旺来,冰镇过来的,应该还新鲜的。”

    说着话的同时,他用手指了下跟在后面的一个家丁手上礼盒。

    那个家丁听到,立刻配合着打开礼盒,让周奎等人过目了一下。

    “这个旺来啊,吃法有讲究。我这下人最会摆弄这个,就……”

    朱纯臣的话还没说完,周奎就伸手示意他就座,同时不稀罕地说道:“这东西,我府上都有!”

    “啊?”朱纯臣听了,似乎有点意外,随后一拍自己脑袋道,“呵呵,瞧我这记性,老周可是我们大明最尊贵的皇亲国戚!这种水果,对我们来说是稀罕,可老周却是司空见惯了!南边进贡到宫里面,自然肯定会有一份到老周府上的!”

    听到这话,周奎显然很受用,当即微微一笑,淡淡地道:“还行。”

    顿了顿,他就有点好奇地问道:“你可是贵为国公,还有什么喜事让你这么乐呵的啊?”

    朱纯臣听了,当即一笑道:“老周还不知道么?如今文武百官,可都在弹劾那人了。不光是都察院,还有六部等等,全都在上奏章弹劾。你说,这事儿算不算是个喜事?”

    “啪”地一声,朱纯臣冷不丁地,差点吓了一跳。闻声看去,却是陪同在侧的周毕安,用了拍了桌子,然后就听到他大声说道:“可不是,刚才我们都说要庆祝下这事呢!”

    不过周奎却有点纳闷了,问朱纯臣道:“这个事情,我们高兴,那是肯定的。但是,那人没招你惹你吧,你这么高兴是图什么?”

    “就是!”周毕安听了他爹的话,也是疑惑地问道:“难不成那人也去管你成国公府上的闲事了?”

    朱纯臣一听,顿时脸色一变,似乎有点恼怒地说道:“虽然他没有来招惹我,可是,你们想想,我这个国公,那是我先祖跟随成祖皇帝,立下赫赫战功,用命换来的爵位。对不对?可是他呢,随便一件破事,竟然就封了国公,要和我来相提并论,你们说,这事儿,我能服气么?我会高兴么?”

    听他这么一说,周奎点点头,也不知道是不是幸灾乐祸地笑了下,随后说道:“说得也是,他就一小人,把皇帝马屁拍舒服了,就和你祖上一样,确实会生气。来来来,喝口茶消消气!”

    朱纯臣听了,听话地端起侍女端过来的茶,一口气喝了,随手往桌子上一放,然后瞧着周奎父子俩说道:“其实要说这个,我更替你们不值!”

    “什么替我们不值?”周毕安听了,有点意外,也有点不解,便顺口问道。

    周奎也是盯着,很显然要听他说怎么个不值法?

    朱纯臣见了他们俩的神情,忽然想起什么一样,随即摆手道:“算了算了,不说这种扫兴的事了,没意思!”

    周奎一听,顿时就不答应了,当即冷了脸说道:“你这就没意思了,要么别说,要说了就把话给说完了!一直这德性,你也该改改了!”

    “就是,我爹都说过你好几回了,也不长记性,又是说话说一半,可没意思!”周毕安听了,也是有点恼火地附和道。

    朱纯臣听了,哈哈一笑,随后说道:“我怎么敢吊老周你的胃口。实在是刚说出来,就感觉有点不妥,就不想说,免得老周你生气而已!”

    “让你说,你就说,别磨磨蹭蹭的,像个娘们一样!”周毕安听得有点火了,当即喝道。

    朱纯臣听得脸色一僵,哪怕他对这两父子有心理预期,还是差点没承受下来。就见他不再兜圈子,立刻回答道:“老周啊,刚才我是想到,他一个只会拍马屁的小人,却得了国公的爵位。但是……”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才看着周奎说道:“你为我大明培养了一个贤惠的皇后,大明上下谁不称赞?最为关键的是,还生了一个贤明的太子,让大明后继无忧!如此的大功,最终只是得了个伯爵而已。我这一想起来,就觉得替你有点不值……”

    听到这话,周奎的脸色就变得非常地阴沉,显然心情很不高兴!

    然而,朱纯臣却没说完,他转头看向周毕安,又感慨地说道;“你的亲姐姐是大明贤后,亲外甥是大明贤明太子,却连个爵位都没有,真是让人惋惜啊!”

    “啪”地一声响,又是周毕安拍了桌子。就见他非常恼火,胸膛起伏,好像是快气炸了的那种!

    “看看,看看,我都说了还是别说得好!”朱纯臣见了,连忙说道,“我这一说,你们不就生气了?其实吧,你们可以这样想想,那小人正得宠着,压过老周你们,敢管你们的闲事,也并不意外!归根结底,还是他在宫里那边看来,要比你们更重要!”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周奎父子,见他们的脸色都阴沉地可怕,就又接着说道:“要我说,你们还是先忍忍吧!不要去宫里折腾,别去证明给所有人看,你们周家对大明的贡献有多大,没必要去和那小人比。他要再对你们有什么,也先忍着,他被那么多文武官员弹劾,反正马上就要倒霉了的!”

    “啪”地一声响,还是周毕安拍了桌子。

    只见他看向他爹,厉声说道:“爹,这口气,您还咽得下么?凭什么他被封国公,而爹还只是一个嘉定伯?还有我,为什么连个爵位都没有?”

93 当我没来过

    周奎此时也是满面怒容,恨声说道:“要是皇上封他一个伯爵,我也认了。但是,凭什么他能直接封国公,而我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成为一代贤后,还有一个太子亲外孙,我就只有一个伯爵而已?”

    “对,甚至我连个屁的爵位都没有!”周毕安听到,立刻跟着喊了一句。

    其实,他们自然不可能知道,在崇祯皇帝知道两年后就要亡国,一切希望可以说完全寄托在张明伟身上后,之前连平分江山这样的话都对张明伟说过,就更不用说,只是封一个国公给张明伟了。

    这种情况,在末代皇帝眼里,其实是非常常见的:爵位根本就不值钱!

    比如南明时期,是个人都有爵位,公侯伯,甚至是异姓王也不少见!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认清大明其实只有两年寿命,因此以常理论之,就觉得崇祯皇帝一下封了张明伟为国公,虽然没说是世袭,可也是太不合理了!

    朱纯臣听他们父子俩的抱怨,忽然脸色一变,连忙对他们说道:“消消气,消消气,我都说了,我就不应该说!看看,你们生气了吧?这事儿,就只能认了,等着百官弹劾,把他给重新夺爵便是!不过虽然这是一个给你们加爵的机会,但还是别折腾的好……”

    一听他这后面的话,周毕安非常敏感,立刻便追问道:“什么加爵的机会?”

    “你看啊!连这种阿谀奉承,能哄皇上开心的人都能封国公!”朱纯臣对他说道,“那以你们周家对大明的功劳,对比一下,怎么样也都有理由加爵吧?”

    拿武清侯来说,他只是已故太后的堂兄弟而已,都是世袭侯爵。而周奎这边,有皇后为女儿,还有一个亲外孙太子,伯爵真得是有点低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人之通病。周家原本就通过对比,感觉自己的伯爵拿不上台面,心中就有意见的。此时再被张明伟的国公一对比,就感觉更委屈了。

    “对,你说得对!”周毕安听了朱纯臣的话,立刻冲他爹喊道,“爹,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趁此机会,去给姐姐说,去闹,我就不信了,姐姐的脸面,还有太子的脸面还要不要了?我们周家付出那么多,却被人压得死死的,指不定被人小瞧,笑死了。”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周奎在大明灭亡之前,会被封为侯爵的。

    但是,此时被朱纯臣这么一说,周奎父子俩就都有点等不及了。周奎也是恼火地说道:“你说得对,要是不去争一争,别人还真会小瞧我们周家了!”

    一听这话,朱纯臣却连忙劝阻道:“别别别,你们可别乱来啊!”

    周奎一听,顿时脸色一沉喝道:“怎么乱来?就那种小人都能封国公,我们对大明这么大的功劳,去争取下自己该得的就不行了?”

    “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我说,我当然认为老周你早就该封国公了!”朱纯臣听了,连忙解释道,“可是,你们现在要是去皇宫一闹,陛下或者皇后一问,说是我让你们去的,那我不是倒霉了么?”

    说到这里,他连忙又补充说道:“老周,我可是一直劝你们别闹的。可你们不听劝,一定要为自己争取该得的爵位!你说,你要是说我劝你们去的,皇上,还有皇后,肯定会对我有意见啊,说不定还会怪罪下来!说真的,我得拦着你们才行,要不然,我会倒霉的,都怪我嘴贱,说了不说的,结果还是忍不住说了!”

    周毕安一听,当即嘴角一撇,带着一点蔑视说道:“我们周家的事,你拦得住么?”

    周奎却是安慰道:“你放心,这事和你一点都没关系!是我们自己觉得被侮辱了,要么撤掉那小人的国公爵位,要么封我们周家,如此方显公平。真要说起来,这个事儿也是皇上自己引起的,和你无关!”

    “真和我无关,不会牵连到我?”朱纯臣听了,连忙确认道,“我就怕皇后追问之下,你们还是会供出我来。好心没好报,我就倒霉了!”

    周奎听到这话,就有点生气了,对他说道:“我们交往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吧?之前的事儿,我有说出过你么?既然我已经把话撂这了,那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好了!你点醒了我,让我周家不至于吃亏,我肯定不会说你一点的事。”

    “对,你今天就没来过,这总成了吧?”周毕安听了,也跟着说了一句,然后又转头对周奎道:“爹,这次怎么也要给我讨一个爵位吧?”

    没有爵位在身,出去和那些皇亲勋贵混的时候,人家互相之间“爵爷,侯爷”的称呼,就他一介白身,总让他有点不自在。

    周奎听了,当即摇头道:“不行,趁着这个机会,我得争取下国公爵位。不给再说,反正我死之后,你不就是国公,这样不好么?”

    “不是,我的意思是……”

    眼看着周奎父子俩自己吵了起来,朱纯臣连忙站起来说道:“那你们慢慢商量,我相信老周的人品,就当我没来过,老周,告辞了!”

    听到他这话,周奎父子俩都暂停了争吵。对他们来说,朱纯臣这个正儿八经的国公,对他们都很奉承,这让他们有一种优越感,自然也舍不得这样的朋友被牵扯。

    因此,周奎便又保证了一次,说这事绝对和朱纯臣一点关系都没有,才让他走了。

    不过他们却不知道,朱纯臣出了嘉定伯府之后,冷笑着往墙角吐了口吐沫走了。

    以军功封爵传世的,他们骨子里又何尝看得起靠着裙带关系封爵的,只不过,看到有价值可以利用罢了,才会屈节交好而已。

    崇祯十五年三月初九这一天,百官上朝,互相之间都是眼神示意,彼此心领神会,由御史言官冲锋在前,开启一场正义之战,定要打倒邪恶的厂卫,遏制厂卫继续让厂卫当龟孙子最好。

    与此同时,周奎父子也赶往皇宫,要去见皇后争取他们认为应该得到的好处。

    唯独那些勋贵,不用上朝的,开始喝茶看戏,同时当然派人打听着朝中动静。

94 逼宫

    这次的早朝,无人缺席,司礼监和内阁六部的官员分立两侧。在他们的后面,则是品级再低一点的那些。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架势,稍微一愣,感觉今天的人有点多,该不会是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了吧?

    果不其然,才见礼完毕,底下的御史杨枝起就先出列奏道:“微臣有本要奏,欲弹劾内阁辅臣做事拖沓,有负陛下之托。”

    内阁辅臣魏照乘一听,心领神会,当即出列应对道:“虽然如今没有首辅,可我等几人兢兢业业,何曾做事拖沓?”

    “既是如此,下官弹劾锦衣卫不法之奏章,为何至今未见处置结果?”杨枝起一听,立刻追问道。

    “对,还有我的弹劾奏章,同样未见处置?”另外一个御史蒋拱宸同样出列质问道。

    不止是他,只是一会的功夫,就出来了一群。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情况,顿时就明白,原来今天来这么多人,是冲着这事来的。

    只听魏照乘不慌不忙地应对道:“你等弹劾奏章,事实俱在,内阁这边第一时间就已经票拟,递进了司礼监。至于为什么还没有结果,这个应该问司礼监才对。”

    这次的早朝,王承恩是来了。见他们这样,便想说话时,却又见到左都御史刘宗周也出列奏道:“陛下,厂卫久有凶名,诸多横行不法之事,乃是人尽皆知。如今都察院诸多同僚以实情上奏,为振朝廷纲纪,还请陛下秉公断之!”

    很显然,都不用王承恩来表态,这些人都猜到是崇祯皇帝这边把奏章留中了。

    之前商量好的,是一级级地怼上去,给皇上一个脸面,不至于皇帝要面子而硬撑。但刘宗周对此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归根结底,就是皇帝的问题。因此,他都懒得先去怼司礼监,直接冲崇祯皇帝开炮了。

    见他如此,其他人无奈,就只好一起上了,纷纷出列,营造浩大声势,造成人人喊打的局面,这样一来,崇祯皇帝肯定要考虑多数人的意见,说不定就不会再包庇锦衣卫,包庇那个人了。

    “锦衣卫枉顾陛下所给权力,横行不法,当严惩之!”

    “陛下,微臣去见了苦主,那是被锦衣卫害得家破人亡,实在太惨了!”

    “只是因为看了那锦衣卫刘某一眼,一户殷实人家,就全毁了,这实在让人惊骇,这还有锦衣卫不敢做的事情么?”

    “……”

    崇祯皇帝冷眼看着他们,心中给他们记账:都察院,兵部,吏部,礼部……还真是朝廷各个衙门,一个都不缺,这是在逼宫,逼朕屈服于他们么?

    想到这里,他忽然又有点庆幸。

    当初自己想着,为了照顾先生的面子,就把这些奏章都留中好了。如果真这样的话,如今面对这么多臣子,而且还一件件摆出来说,有苦主,有证据的,除非甩袖子走人,要不然,就真得有点难以应对了。

    哪怕自己同意,拿出几个情节恶劣的进行处罚,瞧这些臣子的架势,估计也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要求惩治所有违法之锦衣卫。

    他正在想着时,却听到内阁辅臣魏照乘和张四知等人,一起出列奏道:“陛下,厂卫祸害天下,天启朝之祸,犹在眼前,万万不可姑息啊!”

    其他文官见了,也纷纷一起出列,跟着喊道:“陛下,万万不能姑息啊!”

    “大胆!”王承恩见此,立刻出列,怒声喝斥道,“好大的胆子,你们这是逼迫万岁爷是不是?”

    听到这话,刘宗周毫不畏惧,立刻回道:“敢问王公公,我等所奏,可有半点欺瞒陛下?要我看,该是你们厂卫背着陛下做下不法勾当,是你们的胆子才大吧?”

    “对,厂卫皆是皇上亲军,在外代表皇上!”张四知立刻附和道,“你们厂卫贪赃枉法,那是给皇上脸上抹黑,你们才是好大的胆子!”

    有了他们两人带头,其他文官全都跟着附和,全然没有平日里畏惧王承恩的那样,一个个跟着质问。

    他们相信,众志成城,这一次难得所有人都一起携手合作,定要让皇帝把那些奏章都处理了。如果真这样,就算皇帝不同意禁足厂卫,那基本上厂卫处理了那么多人,也就差不多废了。

    此时的崇祯皇帝,已经听得有点不耐烦了,正要拍桌子说话时,却听到殿外内侍禀告道:“锦衣卫指挥使,兴国公请求觐见。”

    这个声音,让大殿内稍微一静。他们都想着,这正主儿自己来了?

    “有请先生!”崇祯皇帝听了,立刻吩咐道。

    他的这个话,也让文官中不少人听得刺耳。皇帝对那人还这么客气,这是铁定要包庇么?

    说实话,之前的时候,其实不少人的弹劾奏章,还都有针对张明伟的。比如这“先生”之称,比如张明伟平日的言行举止,甚至还有人已经听闻了一些坤兴公主的事,也都想弹劾一番。

    不过最终这些弹劾都被按下了,不是不弹劾,而是要集中火力,先弹劾锦衣卫不法之事。至于其他事情,都是细枝末节而已,他们要的,是和崇祯初年一样禁足厂卫,或者让厂卫名存实亡。

    就这会的功夫,张明伟已经进殿来了。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锦衣卫校尉,手中捧着厚厚的一大叠奏章。

    第一时间,所有人都被张明伟给吸引了。实在是张明伟穿着一身蟒服,太过耀眼,让这些文官怎么看就怎么刺眼!他们就感觉,这个张明伟怎么有一种浓浓的嚣张味,这是特意来示威的么?

    想着这个,他们就不由得都在暗恨,来得正好,等会儿让你好看!

    与此同时,周奎也进宫来看他女儿了。不但如此,就连周毕安也跟着来了。

    在路上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百官在早朝要干什么,幸灾乐祸的同时,周毕安对周奎说道:“爹,我们得赶紧了,要是皇帝最终处罚了那人,把他的爵位给夺了,那我们就不好以此为理由求姐帮我们争取爵位了!”

    周奎听了,连连点头,一路之上,一点都不敢耽搁。

    可谁知这一次,让他们有点想不到的是,周皇后竟然派人来跟他们说,如果没有要紧的事情就不用进宫了。

    周奎对此非常恼火,这种事儿,以前是没有过的。再说了,加官进爵这种事儿,绝对是要紧的啊!

    于是,他答复有要紧事之后就终于和他儿子进了皇宫。

95 害怕锦衣卫

    张明伟去参加早朝,和他一起的坤兴公主朱媺娖就去给她母后问安,同时也想着把这几天和先生所处的情况,和她母后说说。

    这是周皇后的要求,也是她想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是不是比以前有改进了?对于之前她竟然会被那个徐云超所鄙视的事情,朱媺娖是一直耿耿于怀的!

    可谁知,她还没见到周皇后,就听到殿内传来了争吵声。这让她非常地惊讶,母后这里,怎么会有争吵声?

    好奇之下,她也没让侍女禀告,就先站在外面听了下。

    “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如今你是贵为皇后,享受荣华富贵了,那爹我呢,还只是区区一个嘉定伯,你说,这说得过去么?”

    “就是啊,姐,那人凭什么直接被封为国公?而我们爹还只是一个伯爵!再看看弟弟我,竟然连一个爵位都没有,我可是您的亲弟弟,太子的嫡亲舅舅啊!姐,这是看不起我们周家,看不起您么?”

    “够了,我且问您,上次我给您的首饰等物,至少有五千两吧,结果您给了陛下多少?您……您怎么就做得出这种事情来啊?”

    “还有你,在外面胡作非为,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么做,是给我抹黑,给陛下难堪,难道你们就没想过么?”

    “……”

    外面的朱媺娖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得怒火中烧。她没想到,嘉定伯父子竟然厚脸皮到如此地步,不在家反思,反而跑来以先生封国公为名来要爵位了!

    大明马上就要灭亡,亏了上天降了先生来救亡图存。父皇连平分江山的念头都有,更何况区区一个国公而已。

    可就算这样,先生却是为国为民,只是想着中兴大明之后,能传授科学技术学识,让大明能像影视里面那样强大。区区一个国公而已,对于先生的功劳而言,根本不值得一提。

    而你们这一家子呢,还有脸面来要爵位,就不想想,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啊!

    听到殿内没了动静,她的怒火又稍微平息了点,总算是在母后的质问下,他们父子俩是没话可说了。

    于是,朱媺娖就想进殿去了。

    可就在这时,安静也只是一会而已,殿内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我的好女儿,难道你不记得以前那些苦日子了么?想想为父,早出晚归的,去给别人算命,一天都吃点啥,这样的苦日子,我怕呀!你说,我多存点钱有错么?”

    “就是,还有我。我可是您的亲弟弟,太子的亲舅舅啊!这出去了,别人一口一个爵爷,一口一个侯爷什么的,就我什么都没有,我都觉得是在丢您的脸!”

    “……”

    朱媺娖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对父子竟然如此地不要脸,竟然没有一丝悔改之心,又开始找理由在逼迫母后了。

    于是,她再也忍不住,直接闯了进去,厉声喝道:“你们……你们这还是人么,还有一点羞耻之心么?”

    母后不好说重话,那就由自己来说好了,要不然,没完没了,她都能想得到,看到这对父子的嘴脸,母后心中该有多伤心!

    ………………

    而此时,在议事殿内,张明伟已经向崇祯皇帝见过礼。随后,他扫视殿内这些文官,一个个地看过去。

    他的这个动作,这个态度,让一众文官非常地不爽。他们就感觉,张明伟太嚣张了!这要是坐稳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那还不嚣张到天上去了?

    他们正想着,就听到张明伟开口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锦衣卫中的不法之徒,害群之马,我全都已经严惩,最轻的都是丢官去职,杖责五十以上,抄家问罪的,也为数不少。具体的,都在这些奏章后面有写。”

    听到他这话,殿内的这些文官不由得傻眼,真假?那么多人都处置了,那锦衣卫还有人手可以用么?

    虽然他们有听说,锦衣卫这边借调了勇卫营不少人。可第一,那些人可能要还,第二,那些人是上阵杀敌的军卒,和锦衣卫这边完全是两码事,不可能胜任的吧?这张明伟就真能下得去手,把所有人都给办了?

    之所以他们觉得崇祯皇帝会包庇张明伟,不会处罚锦衣卫,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么多人都被处罚了的话,锦衣卫就等于是瘫痪了。身为新任锦衣卫指挥使,肯定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吧?

    可是,为什么,他说把那些人都给处置了?

    虽然想不明白,不过陈新甲却不由得暗自高兴。如果王之心那边把勇卫营的人调了回去,那锦衣卫就真得是一个空架子了!

    他自然不知道,此时的王之心,其实已经下狱,而御马监掌印太监也已经换人了。

    张明伟这边,还在继续说道:“我听说很多人都来问陛下,有关锦衣卫衙门这边的处置情况。那刚好,我把这些奏章都带回来了。可以还给他们,任凭他们去核对,处置结果是否和奏章上所回复的一致。”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当然知道,先生所说肯定是真的,便点了点头吩咐道:“就依先生之言,把那些奏章都分了吧。”

    王承恩一听,立刻吩咐司礼监秉笔太监们,去接过了奏章,按照所奏之人一一发还给他们。

    刚才不就是在闹着这奏章么,这不,还你们,行不?

    看着底下一个个文官都看着自己的奏章,脸色有点难看。张明伟转头看了崇祯皇帝一眼,都是相视一笑。

    这些文官的心思,他们岂能不清楚,如今好了吧,看他们还有何话要说!

    等了一会,张明伟忽然又开口对这些文官说道:“今天你们齐聚一堂,追问我锦衣卫的这些事情。我不知道你们是基于公心呢,还是害怕锦衣卫,就想扳倒锦衣卫而发难?看看,内阁,都察院,吏部,兵部,工部、礼部、刑部,啧啧,这么多衙门一起,少见啊!”

    谁也没想到,他竟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而且还是在御前问的。一时之间,不少人有点傻眼。

    有些东西,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各自过招,心中有数就可以,这张明伟是怎么想的,竟然在御前说了出来?

    这一刻,他们突然感觉到,这个新任锦衣卫指挥使似乎来者不善,而且还是不按规矩的那种。

    看到张明伟的目光注视过来,御史杨枝不由得按耐住心中的不安,立刻回道:“当然是基于公心!”

96 如何?

    张明伟没再理他,目光又转,看到了左都御史的身上。

    刘宗周见此,脸色微红了一下,不过最终还是昂首挺胸地回答道:“违法必究,不应该么?”

    张明伟微微点头,嗯,你说的,违法必究!

    心中如此想着,他就又转头看向其他人。

    那些被他看到的人,虽然很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皇帝在看着的,要是不回答的话,指不定被皇帝怀疑为心虚了。因此,不管他们情不情愿,就都回答是出于公义。

    对于这种回答,张明伟一点都不意外,他忽然又问刘宗周道:“我想知道,都察院的职责是什么?”

    刘宗周听了稍微一愣,抬头看了下御座上的皇帝,发现他也很关注地听着,便大声回答道:“这何须用问,当然是在正己以正百寮!必存诸中者,上可见君父,下可质天下士大夫,而后百寮则而象之。大臣法,小臣廉,纪纲振肃,职掌在是。而责成巡方,其首务也。巡方得人,则吏治清,民生遂。”

    这段话,原本是刘宗周答崇祯皇帝的。在这个位面上,用来回答张明伟的这个问题了。

    虽然张明伟听得有点吃力,但是,大概意思还是听懂了。当即一笑,大声说道:“说得没错!锦衣卫的职责和都察院差不多,都是监察百官,整肃朝纲。”

    说到这里,他转身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锦衣卫就已经先正己身。之后的日子,定然不负陛下之望,监察百官,如有违法乱纪,定然缉拿奏报陛下,绝不容贪官污吏祸害大明!”

    “嗯!”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道,“先生辛苦了!”

    “……”那些文官听得无语,这是君父对臣子说话么?该不会,陛下真得把他当先生看待?他何德何能,竟然真能当陛下之先生?

    他们还在羡慕嫉妒恨张明伟在崇祯皇帝心目中地位时,却听张明伟对他们说道:“锦衣卫职责所在,还请诸位以后多多配合,大家一起做好各自的事情,不负陛下之望,如何?”

    “如何你祖宗!”杨枝起听得心中大骂,不过表面上,却是立刻抢着回答道,“这个自然,无须兴国公来说,此乃人臣之本份!”

    说完之后,想起这么声势浩大的兴师问罪,结果一拳打到棉花上了。不止如此,还得舔着脸说违心的话,杨枝起就感觉这简直如同吞了一只苍蝇一般难受!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又能说什么?就只能是如同杨枝起那样答复,心中的郁闷就别提了。

    张明伟看着他们这表情,心中却是冷笑,别以为我只是说说而已,你们等着吧!

    这么想着,他忽然看到刘宗周低着头,沉默不语,便不由得眉头一皱。

    说实话,对于刘宗周这个人,他还是有好感的。虽然他也能理解,刘宗周身为文官,也参与了进来是屁股问题,不过终归是有点不爽的。

    因此,见他不说话,张明伟便直接问道:“左都御史刘大人,不知道你对我刚才之言,可有意见?”

    这种问话,如果崇祯皇帝来问,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张明伟直接点名问,说真的,有点嚣张的意味。

    事实上,他从进殿开始,就主导了殿内的一切,就已经表现了那种嚣张意味了。

    不过谁也没想到,却见刘宗周抬起头来,脸色诚恳地说道:“如果锦衣卫真能做到国公所言,恪尽职守,秉公执法的话,自然是没有意见。”

    说到这里,他忽然看向崇祯皇帝,再次诚恳地奏道:“陛下,微臣建议,先从都察院清查开始,己身正,方能正天下,一如锦衣卫这般。”

    听到这话,其他御史言官一听,不由得骂娘了。

    你刘宗周是什么意思,要查自己?不是说好了,今天是一起来弹劾锦衣卫的,你倒好,还要内讧?你吃饱了撑的么?

    很多人不高兴,崇祯皇帝却听得高兴了,当即点头赞同道:“刘卿所言极是,甚合朕意!如此,就由卿牵头,半月之内,朕要看清查结果如何?”

    明代对言官的考核权,是由都察院和吏部行使。

    考核分为两种,第一为考满,是考察那些任职期限届满的言官。考满又分为三个阶段,每三年考察一次。三年为初考,六年为再考,九年为通考,考察完毕,根据政绩表现,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档次,每个档次又分为上中下三等。通过对言官职掌事例的考核结果,决定其升降。

    这种是有前提条件,并不适合崇祯皇帝刚才所说。

    第二种考核为考察。大明对所有官员都要进行定期考察,京官六年一察,地方官三年一察。言官按照京官例,六年一考察。考察有具体的要求,要根据平时劾察过什么人、纠举过什么事等情形定结果。

    这个是定期考核,时间没到,也是不考核的。

    但是,因为言官的职能特殊,在常规考察的同时,大明还附加了“清流”措施,对那些被认为不称职、不合格的言官进行惩戒,也就是平日的考察。比如老病者致仕;浮躁、不及者降调;罢软、不谨者闲住;贪酷者贬为民等等。

    崇祯皇帝所言,就是指这种平日的考察。都察院上官,御史之间,都可以提出对其他御史言官的弹劾。当然,都察院上官的职权更重一些,那是肯定的。

    另外,明代不但赋予言官很大的职权,但也负有很大的责任,也就是权力和责任对等。依明制,,对言官贪赃枉法的惩处要比常人“加三等,有赃从重论”。

    这也是不少御史言官一听刘宗周的话,会暗自骂娘的原因所在。

    这么郑重其事的提出自查,那肯定是一道难过的鬼门关了。不管怎么样,总要做样子,做出一些能拿的出手的成绩来才行。而且,自身能不能过关,谁也不好说。

    不得不说,从制度上来讲,大明的制度其实已经是非常完备了,至少在封建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各项规章制度真得非常完备的。

    但是,制度是人执行的,大明经过两百七十来年之后,再好的制度,也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感慨!

97 快点举荐

    崇祯朝难得有一次的文官联合起来,弹劾锦衣卫的行动,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谁也想不到,最终的结果会是这样。

    散朝之后,有的人唉声叹气,对于没有达到目的而遗憾不已。

    而有的人,则是忧心忡忡,那个左都御史老匹夫,竟然向皇上郑重其事地提出了考核御史言官的事。

    “这下好了,他刘宗周在皇上面前邀直名,是得了圣宠,可我们却要难过了!”

    “谁说不是,甚至我感觉,他这是新官上任,还没烧三把火,借着这个由头,向皇上要权,故意的。”

    “对,肯定是这样。没想到这个老匹夫真是老奸巨猾,他这是要趁机排除异己啊!”

    “该不会,他是没钱用了吧,想借这个机会,大大地捞一笔?”

    “……”

    刘宗周的形象,一下在百官心中各不相同。每个官都从他自己认为的那种可能性来猜测。不管他们怎么猜,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刘宗周一下把他们都给得罪了!

    还有的人,则会自我安慰。

    “不管如何,那个张明伟还真是一个狠人,竟然把那些锦衣卫的官员都给处置了,真是让人没想到!”

    “是啊,这一次虽然没有扳倒锦衣卫,让皇上禁足锦衣卫。但是,那么多的锦衣卫官员都给处置了,这锦衣卫其实也差不多废了。那张明伟要想有所作为,没有个一年半载肯定不行!”

    “一年半载?我都不觉得可以,一个个都是没经验的,你来说说,这种锦衣卫校尉还不容易对付?呵呵,其实啊,要我说,锦衣卫就已经是废了!我们的目的,换了一个方式达到了!”

    “……”

    相对于他们来说,正在喝茶看戏的皇亲勋贵们,就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也不管刘宗周到底是基于什么向皇帝提出要自查都察院,他们只关心一个问题。

    “什么,那个张明伟一点事情都没有?这么多官员,这么多衙门联合起来弹劾,依旧是国公?”

    “真够狠的,为了保住他国公的位置,竟然把锦衣卫的官员都换了一遍。呀,以后日子难过了,这个狠人啊!”

    “是啊,他连嘉定伯府的闲事都毫不犹豫地管了,那个时候连个官位都还没有吧。如今好了,锦衣卫指挥使,还是国公,呀,估计气焰要嚣张到天上去了!”

    “……”

    相对于他们对张明伟的那种羡慕嫉妒恨,京师普通百姓却是拍手称快了。

    “看到没有,我就说张青天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的,现在你们信了吧?”

    “鬼扯,你这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而已。也不知道之前是谁在担心,说这么多大人弹劾之下,张青天怕是要倒霉了!”

    “我也听到了,你还编排皇上,说崇祯朝就没有一个臣子能一直受宠的。这么多人弹劾之下,皇上肯定会对张青天不满!”

    “你们这是诽谤我!啊呀,家里婆娘还在等着我呢,不聊了,回头见!”

    “青天果然是青天,绝不徇私枉法,那么多的锦衣卫官员都毫不手软一起办了。呵呵,以后看谁还再说法不责众,就让张青天来治便是!”

    “今天是个好日子,来来来,我们喝酒去!”

    “……”

    外面的这些反应,皇宫里暂时还不知道。崇祯皇帝留下了张明伟单独说话,开心地说道:“他们这些人一动,朕就知道他们定然是冲着先生来的。不过先生一出手,呵呵,那刘宗周就反水了……”

    “……”张明伟听得无语,皇上,你不是很严肃的一个人么,怎么也开玩笑起来了?

    亏得没有其他人在场,要不打死也不会相信皇帝竟然会说这样的话。

    张明伟等崇祯皇帝说完,便笑着说道:“也不能说反水,朝中还是有一部分人,是有国法在心中的。只要他们据实做事,不管是弹劾锦衣卫,或者弹劾我,都尽管来好了。如此才能正本清源,让吏治清明,大明的中兴才能有希望!”

    如果吏治不行,换了一波又一波,都是自私自利,真得是千里当官只为财的话,就算穿越者有天大本事,那也是没法改变现状的。

    听到他这话,崇祯皇帝赞同地点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那还有什么不错的官,不管如今什么职位,什么身份,都给朕举荐下!”

    明末很多史料中,都会把一个人吹成青天在世,说有多好多好。但有一点是没法吹的,就是这个官员最终是怎么死的。为国尽忠,还是投降流贼或者满清?

    虽然说,死于国事的人,也未必就是清官,能吏,可至少他们有起码的底线。基于这一点,张明伟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之后,还真是想起了一个人,便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有一个人,后世有称他为大明文天祥,这个人,坚持操守,气节满满,应该是个不错的帮手。”

    文天祥,那是非常有名的,是文臣的楷模。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大喜,连忙催着张明伟说道:“啊呀,有这么好的官,还不快快道来,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情况?”

    “这个人被南明选派,定要让他到京师和建虏议和。不过建虏志在天下,议和当然不可能。”张明伟缓缓说道,“建虏喜其才,让洪承畴等大明降官劝他,都被他骂了回去。到后来,他就写了‘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的对联贴在门上。一则明志,一则堵劝降说客之口。他还画了一幅苏武牧羊画像,挂在墙上以自励。建虏用尽手段都无法劝降他,最终便把他给杀了……”

    听到洪承畴三个字,崇祯皇帝心中就有点痛,那么信任的一个臣子,竟然就降了建虏。也因此,他听到张明伟后来的介绍,就越是感觉这个人果然有文天祥的样子,便大喜过望,连忙对张明伟说道:“此人是谁,姓什么叫什么,先生勿要吊人胃口,快快说来!”

    “陛下别急,我还没说完呢!”张明伟听了回答道,“我想起来了,他在任地方官的时候,口碑也是相当不错的。不管乡绅或普通百姓,都非常感激他,还给他立祠……”

98 专长

    崇祯皇帝被他说得心里痒痒的,好不容易等他说完了,就再催一句道:“是谁,快快道来!”

    见他如此,张明伟一笑回答道:“左懋第!”

    崇祯三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随后出任陕西韩城县令,一当就是八年。

    崇祯十二年,终于升官至户部给事中,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

    从崇祯十四年开始至今,左懋第出京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

    不得不说,这样的人才,崇祯皇帝当然是知道的。因此,一听之下,便是恍然大悟,当即抚掌道:“原来是他,不错,不错!”

    赞了一句之后,崇祯皇帝的脸色忽然一变,有点不解地说道:“为何如此良才,皆在地方呢?”

    之所以如此说,他是想起了张明伟之前推荐的准首辅,有胆有识有眼光的堵胤锡,也是在地方任职而已。

    张明伟听了,这还不简单,劣币驱逐良币而已。朝堂之上,最是权力斗争,角力之所在。当大部分官员都是那些劣币的时候,就不会容忍良币的存在,被排挤出京师,都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稍微解释后,崇祯皇帝就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便恨声说道:“先生多给朕举荐些真正的人才,这样朕就能把朝堂上尸位素餐的都给一扫而光!”

    听到这话,张明伟稍微苦笑了下道:“陛下,非常有名的,我肯定记得,能马上给陛下举荐。但是,毕竟相隔了四百多年,而且我也不知道我会有穿越这么一回事,因此有些人,有些事,都是遇到了才会想起来的。”

    崇祯皇帝听了,虽然知道这是实情,但他还是不甘心,便期待地说道:“要不,先生再想想,不管怎么样,再想起一个也行啊!”

    这求贤若渴的样子,让张明伟有点无奈,看来还非得满足一下崇祯皇帝的要求才行。

    于是,他沉吟了一会,忽然想起一个,便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崇祯三年初不是建虏入寇,昌黎县令左应选却守住了城池达七日之久,迫使建虏无奈退去。这个人才,是可以用的啊!”

    “……”崇祯皇帝听得愣了会,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这个左应选么?

    想了半天之后,他忽然想起来了,便悔恨地说道,“他后来被周延儒这贼子带头弹劾,朕信以为真,就谪戍汾州府去了。”

    这个时候,他已经认清了周延儒是什么样的人,自然知道,被先生举荐,被周延儒弹劾的人,那绝对不会差,因此,就后悔自己误听了奸人之言。

    于是,崇祯皇帝立刻向门口内侍下旨,召左懋第即刻进京。而左应选也官复原职,同样立刻进京。

    安排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都有点不敢问了。

    因为问一次,就是证明他眼瞎过一次……

    崇祯皇帝很快另起了一个话题,关心地问张明伟道:“锦衣卫中那些人都已经处理了,那没有老手可用,不知先生打算怎么做?”

    听到这话,张明伟不由得一笑道:“陛下,还记得那个来刺杀我的周文镇么?我就让他们戴罪立功,替我打探消息,盯着重点关注的那几个人。他们想要得到赦免,就肯定会尽力。锦衣卫这边,还在整顿中,一时半会倒真得没法派上用场。”

    “哦!”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便又问道,“锦衣卫一系中抄家所得,都用于锦衣卫的重建,不知可以支撑几时?新兵的训练,先生又是怎么样一个想法?”

    “具体数字还在统计中,还有一些固定资产,就是商铺田产之类的,也还在核实。不过估计折合个十五万两是肯定有的!”

    张明伟回答到这里时,脸色一正,主动对崇祯皇帝说道:“今日我来找陛下,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有关这锦衣卫新兵的训练,要和陛下商量下的。”

    “哦?”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立刻来了兴趣,连忙问道,“先生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张明伟听了,便立刻对他说道:“我多次向周遇吉询问过这个时代的军队,根据他的估计,哪怕再快,要想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军的话,恐怕也要个两三年左右。这个时间,我们肯定是没有的!”

    说到这里,看到崇祯皇帝想说话,他便抢先一步又说道:“不说十月左右,建虏会再次大规模入关劫掠,就是李自成那伙流贼,也会在中原地带兴风作浪,接二连三地消灭了大量朝廷官军,从而局势转变,让这一年成为流贼转流窜为主动进攻的转折点。如果没记错的话,五月份就会第三次攻打开封城!”

    崇祯皇帝被他说得心情又一下沉重了起来,真得是处处都是亡国之象啊!朝堂上,建虏,流贼等等。自己和先生全力挽救,到底能不能救过来呢?

    这么想着,他就叹了口气,问张明伟道:“那先生的意思呢?”

    张明伟看出了崇祯皇帝的意志有点消沉,便微微一笑道:“之前我不是让陛下召马祥麟的白杆军进京么?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在今年底战死襄阳。再加上勇卫营,这都是忠于陛下的精锐之师。可能他们和这个时代的其他精锐之军差别不大,甚至是要弱一些,比如对上建虏。不过再加上我的锦衣卫,就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实力……”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有点疑惑,便马上问道:“可是,先生刚才所言,不是说锦衣卫新军要想成为精锐之师,至少要两三年么?”

    张明伟听了一笑道:“是啊,不过我并不是想把锦衣卫新军训练成和勇卫营、白杆军那样的军队,而是用锦衣卫来补他们这种野战军的短板!”

    “另外……”张明伟说到这里,指了下他自己的脑袋道,“我的优势,是这里多了四百多年的见识。利用这些见识,才是我的专长!”

    “对对对!”崇祯皇帝一听这话,顿时就犹如醍醐灌顶,连忙应声说道,“那先生有何想法,能立刻增强勇卫营的实力?”

99 见识

    张明伟听了,胸有成竹地说道:“我和周遇吉谈过,发现勇卫营军中大都还是在用火绳枪。于是,我就问他,为什么不用自生火铳?因为我知道,自生火铳比火绳枪要好很多,最终一定是自生火铳淘汰火绳枪的,这就是我的见识之一!”

    “哦?”崇祯皇帝一听,立刻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自生火铳不惧大风天气,相对来说,受气候的影响要小一些,这是其一!”张明伟侃侃而谈道,“第二,自生火铳因为不是火绳,无须担心身边同袍的火绳会无意中碰到自己身上的火药之类而引发事故,因此可以排列地更紧密。如此一来,就能形成有效的弹幕,更好地杀伤敌人!”

    “先生所言极是!”崇祯皇帝一听非常兴奋,连忙追问道,“那他是怎么说的呢?”

    这些话,后世的人,至少看穿越历史的,都能说出一二,可以说很普通。但崇祯皇帝却是第一次听到,自然就觉得很不错而兴奋了。

    张明伟听了,便回答道:“他说自生火铳的优点,他其实知道。不过自生火铳比火绳枪要贵多了,军队已经没钱,用不起。第二,他又说自生火铳容易哑火,也就是击发的时候引燃不了火药,导致无法开枪,对战事会有致命影响。因此军中基本上都不用自生火铳!”

    崇祯皇帝听得也是点点头,眉头一皱道:“对哦,他说得也有道理吧?”

    张明伟能明显看出他脸上的纠结,这自生火铳又好又不好的,咋办呢!于是,他便笑着回答道:“其实这事不难解决!第一,自生火铳更贵的问题,不用他来担心。陛下和我不都在想办法么?这不,锦衣卫这边查抄所得银两,就可以用于打造这个自生火铳。能打造多少算多少,总之,就以当前财力慢慢地用自生火铳替换火绳枪便是!”

    看着他那么自信地说话,崇祯皇帝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期望之色,然后立刻追问道:“那哑火的问题呢?”

    “这个哑火的问题,其实也不难解决!”张明伟立刻就回答道,“主要就是那个击发装置,击发出火星引燃发射药,就是靠弹片的用力撞击。因此,只要做好这个自生火铳的质量把关,就能大幅度减少哑火的可能。到时候,一排将士人数多一点开火,哪怕还有几枪是哑火的,也不影响战场杀敌之用!另外,锦衣卫不是有侦缉百官之责么?那么监察军工质量,自然也是可以的。”

    崇祯皇帝听得大喜,连忙抚掌说道:“好好好,那就按先生说得办,锦衣卫严查勇卫营军械,质量不可靠,就严办之。无论是谁,都绝不能影响将士们上阵杀敌之用!”

    这时候的他,太需要一支能打的军队了!

    “陛下,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呢!”张明伟见他这么高兴,便顺口又来了一句。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大喜过望,连忙伸手拉住张明伟的手,连声催道:“先生啊,还有什么好点子,快快说来啊,朕太想知道了!”

    这种见识上的改进,那对军队的战斗力是立竿见影的,远比张明伟去训练一支军队要强多了。崇祯皇帝明白这点之后,又怎么可能不欣喜若狂呢!

    “陛下,我检查了军中的所有枪械大炮,发现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张明伟不着痕迹地抽手出来,竖着指头对崇祯皇帝说道,“第一,不管是枪还是炮,都可以用定装弹,也就是用纸事先包好合适份量的火药和铅弹之类,等要用的时候,就简单多了。如此,不会在战场上着急时候放多了火药而炸膛,又或者放少了火药而没了威力!”

    “对对对,先生这个主意真妙!”崇祯皇帝这是第一次听到纸壳弹的想法,一听之下就知道好处不少,便连连赞同道。

    “第二,目前的铅弹大部分都是圆形的,这不利于铅弹的精准射击!”张明伟说到这里,看到崇祯皇帝有点迷糊时,便说道,“这涉及数学上的弹道学,还有物理上的空气阻力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尖头的铅弹飞行会比圆头的要准得多。这一点,回头可以通过试验,很容易证明!”

    他的这个话,就让崇祯皇帝觉得很高深了。虽然他想不明白,可下意识地就觉得先生所言,肯定是对的,便连忙先点头再说。

    “第三,我查看了下目前所有的枪炮,发现都没有膛线!”张明伟竖了第三根手指说道,“如果枪炮都拉了膛线的话,射击距离会大大提高,并且精准度也会得到提高!”

    “啊……”崇祯皇帝听得哑然,这时候,他听到又是弾道学,又是膛线什么的,就感觉后世学问好像很厉害,便连忙谦虚地追问道:“先生,这个膛线到底是什么,竟然如此有用?”

    张明伟听了,就把膛线的概念讲了下,然后说道:“虽然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拉膛线并不容易,但是,我有一整套的思路,从炼钢开始,都是适合目前的技术,做到应该没问题的。前期时候因为各种问题可能产量不会高,可有这种火器的话,会比敌人的火器厉害很多,优势就会很大了。这一点,回头也可以通过火器的对比试验来证明两者的差距!”

    崇祯皇帝听得大喜,连忙说道:“真是太好了,走,先生,我们一起去兵仗局,就把这想法交代下去,立刻要他们去做!”

    流贼这边还好,下半年要入侵的建虏,明军基本上就没赢过。面对这样的强敌,崇祯皇帝感觉太需要有好的武器装备,从而让朝廷军队打赢建虏成为可能!

    如果大明军队够强的话,那大明还会亡国么?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也因此,崇祯皇帝才会如此在意张明伟刚才所说得这些。

    张明伟听了,当然是同意的。

    崇祯皇帝都有点等不及了,当先就大步往殿外走去,同时还笑着对张明伟说道:“别的不说,就光是先生刚才的一番话,就值一个国公。真是可笑那些尸位素餐之人,还觉得朕封先生为国公是过于儿戏了!”

    当时,他听到张明伟一下解决了难民问题,便直接封出了国公,一是因为大明就要亡国,国公在他眼里已经不值钱;

    二是京师那么多勋贵,包括国公的,一个个都让他那么失望,他要给先生一个国公又怎么了?封低了的话,那些比张明伟爵位还高的国公尸位素餐,更让他恶心!

    第三嘛,他最想笼络的就是张明伟,虽然张明伟拒绝了平分天下,可给个国公给他,多少算是一种回报不是!

    不过他却不知道,就是为了这个国公,有人在宫里头闹着呢!

100 身体是中兴的本钱

    大明内宫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兵仗局就是其中之一,设有掌印太监。

    崇祯皇帝亲自带着张明伟过来,不用说,兵仗局上上下下,顿时全都战战兢兢,全力用心接待。

    之前张明伟向崇祯皇帝所提的几点,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并不难。有很多,比如说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的打造,原本就是会的。最难的,也不过是拉膛线。

    张明伟身为明末专业户,这一块查过很多资料,知道在明末这个时候,怎么拉膛线为好。

    因此,在崇祯皇帝的陪同下,他就对兵仗局中手艺最强的一批匠人侃侃而谈,甚至还用纸笔画画来辅助,给他们解释该怎么做之类。

    崇祯皇帝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在边上静静地注视着张明伟说话。这时候的他,通过那些最熟练匠人的脸色上就能发现,大概先生之言,把这些匠人都给震惊了。

    由此可见,先生的学识,也就是那个科学技术的学识,果然是不同凡响!一运用起来,就能极大地改进军械。如果按照先生所言,把他的那些学识都在大明传开之后,说不定大明就真能造出一炮糜烂几十里的那种火炮了!

    万炮齐轰下,那气势真得是惊天动地。还有那叫坦克的东西,几百辆推进,啧啧,这场面!对了,还有那天上的飞机,是叫飞机这个名字吧,黑压压的一片,还能下蛋,真得是无敌地存在啊……

    崇祯皇帝正想得快要流口水时,忽然听到有什么动静,便回过神来,却见是张明伟在给兵仗局掌印太监说话道:“……怎么做我都已经说清楚了。我们锦衣卫订做的这些,钱都不会差你们的,可交货的质量,那是一定要保证没问题的。陛下在这里看着,从火药配置开始的所有这些,全都不能含糊。可好?”

    “咱家能回答不好么?”兵仗局掌印太监听了,心中暗自回了一句。他明白,这个活,绝对不轻松,更不用说捞油水之类的了。

    哪怕不是皇上在这里,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的大名,他也是知道的,那是连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都要刻意交好的,就算再贪,也不敢贪他的。

    这么想着,就听他义正言辞地说道:“兵仗局做事,咱家一直是严格要求的,绝对能让国公满意!”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也交代道:“先生所交代的这些,非同小可,要是出点岔子,朕绝不饶你!”

    “……”兵仗局掌印太监听到这话,心中非常地无语,他其实很想说,这活能不接么?担子太重了!

    然而,表面上,他却立刻躬身向崇祯皇帝保证道:“万岁爷放心,奴婢就在兵仗局,那都不去了,肯定能早日完成国公交代下来的这些事情!”

    一听这话,张明伟一拍额头,然后笑着说道:“你这么一说,我又想起了一点东西。万人敌知道不?主要用于守城的那种。嗯?你到底知不知道?那这样好了,我来说说……”

    兵仗局掌印太监的心中,如果用后世的话来说,绝对是一万头草泥马飞驰而过:咱家这是向皇上表忠心,你还真当真,要把咱家累死在这里么?

    然而,崇祯皇帝在看着,他也不敢真把这个想法表露出来,一脸认真听着,不时点下头,好像很配合的样子。

    张明伟才不管他想什么呢,一口气又说了好几样出来,在得到兵仗局掌印太监的确认之后,他才转头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有关这些细节,我回去准备一份详细的文档,把从炼钢开始的一些细节都写下来给兵仗局这边参考改进。”

    说得顺溜了,就连他后世的词汇都说出来了。

    崇祯皇帝听得大喜,反而觉得这肯定是好东西,自然是连声叫好。

    张明伟见了,心中高兴,就再说道:“陛下,我的想法,让锦衣卫来当辅助兵种,使得勇卫营和白杆军他们这种正规军加上锦衣卫,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有大于二的效果。刚才说得这些,就是锦衣卫到时候拿得出来用的东西。另外,锦衣卫的职责加以强化,又刚好能补上他们这些正规军所不擅长的那些!”

    崇祯皇帝对于张明伟后面所提得东西,早已听得睁大了眼睛。此时听他这么一说,当即连连抚掌道:“不错,不错,一加一大于二,这样好啊,比起朕之前所想,让先生编练新军要强多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说完之后,他有点不放心,又对兵仗局掌印太监严厉地交代了一番。

    从兵仗局离开时,崇祯皇帝想着以后勇卫营和锦衣卫的联手,感觉打败流贼,哪怕是面对建虏,说不定都有赢的希望,他就很兴奋。回去的时候,不时和张明伟说笑几句。

    等他看到朱媺娖时,便笑着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时辰不早了,该回了,好好休息,记得身体是中兴的本钱!”

    看来兴致是真不错,都会活学活用,用张明伟的话来关心张明伟了。

    张明伟听了,当即一笑,正要说话时,却见朱媺娖已经走过来,红着眼睛,对崇祯皇帝说道:“父皇,他们真得太过份了!”

    崇祯皇帝听到,一看走到近前的朱媺娖,不由得有点诧异,连忙问道:“我的乖女儿,这是怎么了,谁真得太过份了?”

    于是,朱媺娖便把周奎父子去闹周皇后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问崇祯皇帝道:“父皇,您来说,他们这样做,还是人么?”

    崇祯皇帝早已听得怒火冲天,他没想到,竟然有人能没脸没皮到这个地步!由此可见,他们父子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肯定能做出出卖太子的事情!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的整个人忽然变得无比阴冷,厉声喝道:“传王承恩立刻来见朕!”

    那对父子虽然被朱媺娖骂出宫去了,可此时的他已经决定,该是收拾他们的时候了!

    “父皇,您这是?”朱媺娖一时不明白,便带着点好奇问道。

    崇祯皇帝看着她,恨声说道:“长痛不如短痛,以后你母后就不会再被烦了!”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张明伟说道:“今日朝堂之上有一点说得好,正本清源,先正己身,再正天下。朕以为,该是收拾他们的时候了!”

    张明伟听了,便明白他这是听从了自己的建议,要拿周奎父子开刀,杀鸡骇猴!

    对此,他觉得也正好是个机会,就让那些文官看看,你们不是闹么?什么是违法必究?看好了,哪怕是皇亲国戚,那也不例外!更不用说,你们这群人了!

101 监生

    侦办周奎父子的事情,崇祯皇帝一开始就是让王承恩的东厂去调查的。这时候,崇祯皇帝决定要杀鸡骇猴,自然是传召王承恩了。

    且对崇祯皇帝来说,张明伟手中的事情,远比惩治周奎父子的事情更加重要,因此,张明伟就出宫了。

    这时候,天色已晚,他便在坤兴公主的陪同下,周遇吉夫妻的护卫之下返回张府。

    然而,这还没到张府呢,就远远看到有情况。

    就见一大群人围着,高声喧哗着,哪怕离得很远,都能听到一些动静。附近的府邸,都有人在东张西望,显然是看热闹的。

    张明伟看得有点奇怪,因为他发现,那群人喧哗的地方,好像就是他家门口:这是怎么回事?

    周遇吉显然也看到了,立刻叫了一个亲卫赶上前去查看情况。

    不一会,那亲卫就又赶回来禀告道:“大人,那些是国子监的监生,说大人何德何能,竟然要当陛下的先生,他们不服气,在嚷嚷着找大人比试学问!”

    朱媺娖一听大怒,竟然又是来找先生麻烦的!

    不过这时候,她记得自己身份,没有越俎代庖去发号施令,而是乖乖地陪同在张明伟一侧,听着张明伟说话。

    周遇吉听了,在边上建言道:“大人,要不末将派人把他们赶走!”

    “赶走?”张明伟听了,微笑着摇摇头道,“这背后肯定是有人在鼓动,赶走他们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肯定是在朝堂上奈何不得他,就又想出了这样的招数。

    总之,朝中很多人对于他的出现,绝对是非常不满的。一招不成就又来一招,哪怕是暂时威胁不到他的权势,也想着先搞臭他的名声,然后再后续出招。

    这么想着,张明伟不由得便是冷笑。

    他早就有这种心理准备了,那些人也绝对不可能会乖乖就范,总要经过多次的血与火,人头落地才行。

    张明伟正在想着时,就见那边的国子监监生们已经发现他的到来,便蜂拥而来,气势汹汹的,有点“无知者无畏”的架势。

    事实上,在明末这个时候,秀才这一阶层的人,其实是非常嚣张的。兴风作浪,扰乱衙门办公,简直不要太平常。

    地方上,这群人有功名在身,已经脱离普通老百姓的范畴。他们的身份,也开始让他们接触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了和官场上人物勾搭的基础。

    而明末风气的败坏,又让这群人为了利益无所顾忌。比如说,地方上新任主官要想做什么事情,必须要取得他们的拥护才行。如果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那真得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之所以如此,一是他们大都是本地人,而主官都是外地人,这就让他们有了本地优势。

    第二,他们熟悉地方民情,有一帮子利益瓜葛的人,能鼓动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民众跟着一起闹,声势能搞得很大。

    事实上,这个事情在明末已经非常常见了。

    有名的,比如苏州民变,也是这些人带头,和万历皇帝派出的太监闹,甚至还烧衙门,杀人等等。然后,就有了复社领袖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这是他的扬名之作,让他名声鹊起。

    不出名的,那就更多了。有历史记载的,南方多个地方都曾发生过生员驱逐县官,攻占县衙的事情。

    明末这个时候,风气就是这样了。很多地方主官不敢得罪他们,自然就只能和他们勾结,所做之事也就只代表了他们这一部分人的利益。朝廷的利益,和普通百姓的利益自然就没了。

    当然,最终会演变成这样,并不是说大明有多开放,言论有多自由。而是在他们的背后,有乡绅官僚在背后支持,纵容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纠葛!

    对于这些,张明伟这个明末专业户,自然是有过研究,知道这个情况的。此时一见成群结队的监生来闹自己,便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般而言,被这些监生缠上,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就如眼前来说,这些监生就借口张明伟有何本事当皇帝的先生,你要是就这样对他们喊打喊杀,不但显得气量小,法理上也站不住脚。

    信不信你要是动了这些监生的话,这消息一传开,就会引来更多的监生闹事。而且传到地方之后,各地的监生也会对张明伟喊打喊杀,虽然肉体消灭是做不到,但却能把张明伟的名声给搞臭。明明张明伟是为国为民,却能笔杆子动动,嘴皮子说说,就把张明伟说成了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而且,他们背后的那些人,也肯定会跳出来指责弹劾张明伟,说他动这些监生,那是把持言路,不给人说话机会,进而就会把持朝政,把大明带入万劫深渊。嗯,什么帽子都能引申着扣上来。

    朱媺娖对此并不了解,但是,蓝天保来自地方,自然是知道的。他听到张明伟的说话之后,连忙附和道:“老爷所言极是,这群人非常难处置的!”

    说完之后,他三言两语地大概说了下情况。然后一脸担忧地对张明伟说道:“老爷,要不,先暂避一时,回头查清了是谁鼓动他们来的再说?”

    周遇吉没想到这种事情竟然这么复杂,他不由得也是脑壳痛。心中想着,幸好自己只是武将,不操心这些事情,要不还不头疼死!

    朱媺娖也是担心了,便跟着劝道:“先生,要不我们先回宫,把这事禀告给父皇,让父皇来处置?”

    张明伟听了,当即摇头笑道:“我要是躲他们了,信不信他们会更嚣张。这群人,就是该治一治了!”

    朱媺娖一听,顿时眼睛一亮,不由得问道:“先生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这时,她立刻就想起了之前太子哥哥说神仙下油锅的事情,那么奇怪的事情,都被先生随口就破解了其中奥妙。那么对付这些监生,或者别人会头疼,先生却是说不定的!

    这么想着,她看向张明伟的眼神,都带了一点崇敬了。

    张明伟没有回答他们的话,只是驱马向前,往那些气势汹汹而来的监生迎了过去。

102 挑衅

    果然,这群监生就是冲着张明伟而来。看到他身穿蟒服,明白他是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兴国公,却依旧拦着张明伟的去路。

    为首那人,大概三十多岁的样子,只是向张明伟一拱手,便不客气地问道:“敢问是兴国公当面?”

    张明伟勒马而立,俯视这群人。见他们虽然大都是三十来岁的,可一个个脸色激动,和后世二十来岁的愤青差不多样子。

    周遇吉的手下在这时已经上前,就在张明伟和朱媺娖的马前戒备,盯着这群明显过来找事的监生。

    “怎么,你们有事?”张明伟其实想说好狗不挡道,不过想起自己是兴国公,虽然厌恶这群人,似乎也犯不着一开口就这么说,便冷冷地问了一句。

    那为首之人本来就已经肯定张明伟的身份,此时一听,便又是敷衍一下地抱拳一礼,然后大声说道:“在下浙江举人黄宗羲,听闻皇上言必称你为先生。不知道你何德何能,竟然如此托大,还请赐教一二?”

    黄宗羲是到京师来参加春闱的,不过落榜了。

    这时候的科举,其实并不是以真才实学来分胜负了。钱、权这些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虽然崇祯十五年春闱时候,是复社扶持上去的周延儒为首辅,而黄宗羲也是复社一份子。可是,他师从刘宗周,而刘宗周为清流之首,经常喷人,被朝堂诸公所排挤。他的学生,当然也会被殃及了。

    并且,黄宗羲参加春闱的时候,刘宗周还在野,并没有当任左都御史一职,自然就更不可能帮到他。

    黄宗羲自负才学,觉得不比别人差,可却落榜,因此正愤世嫉俗着。然后就听到了张明伟的事情,被人鼓动,便领头当了这个出头鸟,领着一群监生要称量称量“先生”的能耐!

    那些监生听了他的话,也都纷纷跟着嚷了起来。

    “敢问大人,不知道乡试、会试如何,几甲进士?”

    “大人可有传世之作,可否容我们拜读一番?”

    “就是,一个武将,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例子,竟然能成为皇上的先生?”

    “……”

    也不知道是不是仗着人多的原因,说话间一个比一个不客气。

    这让听到他们这样说话的周遇吉勃然大怒,手握刀柄,就差拔出来了。按他脾气,那是绝对要教训一顿这些人,暴打一顿都是好的。

    读书人好动嘴皮子,但是当兵的却喜欢用拳头说话。或许,这也是当兵地能克秀才的原因所在。

    朱媺娖也是听得秀眉竖起,她实在没想到,这些人凭什么来质问先生?

    而张明伟没想到这个带头的年轻人竟然是黄宗羲,这个人可是后世有名的,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又有明末清初五大家的头衔,还有“海内三大鸿儒”,“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等等荣誉称号。

    不过如今,更多的是愤青多点!或许就是因为大明亡国,让他成长了起来?

    张明伟因为听到黄宗羲这个名字,一时之间,不由得想得有点多而没有马上答话。

    这在黄宗羲等人看来,却以为是张明伟被问住了,那气势就更盛了。

    虽然他们也看到了周遇吉等人非常气愤的样子,可他们什么时候会怕过这些武夫了,反而更让他们觉得面前这人是个没本事的。

    因此,黄宗羲便又大声说道:“大人是心虚不敢赐教么?又或者是不屑我等连进士都不是的人?既然如此,在下斗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任凭大人选一个,又或者全选都可,我们来比比如何?”

    听他这么一说,他身后这群监生顿时犹如打了鸡血一般,纷纷鼓噪起来。

    “对,有本事,就和太冲比比看!”

    “就是,敢当皇上的先生,肯定是满腹经纶,说不定能力压太冲,来比比啊!”

    “来来来,太冲都说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任凭大人挑选,就这样,不会不敢吧?”

    “……”

    黄宗羲听到他们的七嘴八舌,虽然嘴上不说,心中肯定是更加得意,就怕张明伟不接招,便伸手示意,让那些监生安静,随后看向张明伟,用那种不屑地语气说道:“这样吧,随便大人考较如何,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看谁学问更大一些。就由大人先问,可行?”

    说完之后,满脸都是挑衅意味。

    蓝天保在边上见了,再也忍不住,当即对黄宗羲厉声喝道:“老爷是何等身份,岂是你说比就比的,你也不瞧瞧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来要求我家老爷?来来来,要比是吧,我来接招便是!”

    张明伟此时已经回过神来,听到他说话,便伸手一拦,示意他退下。

    虽然从这几天的接触中,他确实觉得蓝天保的能力还行,如果公平科举的话,举人肯定不在话下。不过他对面这个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大名鼎鼎的黄宗羲,哪怕此时没有后世那么有名,那底子肯定是有了的。蓝天保要去和黄宗羲比,大概率是会输的。

    黄宗羲最怕的就是张明伟仗着自己的身份不接招,此时听到张明伟的下人说话,心中就急了。

    不过他心中越急,可表面的那种淡定却越想保持。因此,这么冷的天气,还是把手中的折扇一晃,想晃开了故作潇洒一点。结果,或许是心急的原因,一下没抓住,折扇掉到了地上,颇是有点尴尬。

    张明伟看着他蹲下去把折扇捡了起来,便冷声问他道:“那好,我且问你……”

    一听张明伟开口了,黄宗羲顿时大喜,敢比就最好了,他就不信,以他自觉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

    就凭这个看着还没有他大的“国公”,能问倒他?

    自己会比不过这种武人?

    做梦!

    亏了皇帝称他为先生,今日一比,定要揭穿他的真面目,让世人认清,他到底何德何能,竟然敢当皇帝的先生!

    “请……”这么想着,他就怕张明伟反悔,态度都好了一点,连忙接招道。

    张明伟岂能不知道他的心思,便用手一指黄宗羲手中的折扇,问他道:“这折扇为何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掉?”

103 颠覆了认知

    那些监生看到黄宗羲和张明伟的比试开始,一个个都非常期待。在他们看来,黄宗羲的学问,那当然是没得说的,肯定能赢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子!

    可谁知,一听张明伟的问题,他们顿时就傻眼了。

    “这折扇为何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掉?”

    黄宗羲也同样傻了,下意识地回答道:“折扇怎么可能往天上掉,这还有为什么的么?”

    不说他们了,就是张明伟这边的人,也同样是愣住了,心中都是想着,张明伟该是问不出问题,就开始乱问了吧?

    唯独朱媺娖虽然有点意外,却并没有任何怀疑:先生是什么人,来自四百多年后的,学识远超当下,所问之问题,岂会没有意义!

    张明伟听了,冷笑着说道:“万事万物,皆有其内在规律,格物致知,然后用之,为国为民,造福百姓,可乎?”

    真要和黄宗羲去比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的话,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张明伟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用自己擅长的学识去教训他。

    还真别说,黄宗羲有点傻眼了,这里面竟然有那么多的道理?

    事实上,在明末这个时候,因为西方传教士的影响,明朝士大夫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放弃空谈,转为实学,讲究“经世致用”。

    其中的代表人物,当然是后世有名的徐光启。

    其他的,还有陈子龙,方以智,包括黄宗羲在内,也都是。不过这个时期,他们却大都还在空谈,并陷于门户之争,对于实学方面,大都还在初阶阶段。

    此时,如果张明伟这话是对于那些顽固的酸儒所说,他们可能压根就不承认,直接否认掉。可他这话,是问刚开始有点实学萌芽的黄宗羲,就让这个黄宗羲有点懵了。

    只见他听了张明伟的问话之后,不由得结结巴巴地说道:“这……这还用格物……致知?这能有什么……什么用处啊?”

    格物致知,源自礼记,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学说之一。因此,古代人对于格物致知这个,其实并不排斥,只是各自理解不一。

    就拿明朝来说,著名的王阳明就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用于格物致知上。

    “怎么会没用?”张明伟听了黄宗羲的话之后,反问了一句,而后训道,“知之者知之,不知者为不知,承认这点有多难?”

    这句话,后世很普遍,经常会说的,也是来自儒家经典《论语》。

    黄宗羲听了,顿时面露惭愧之色,脸红承认道:“在下……确实不知!”

    “好!”张明伟见他承认,便决定问晕他,不给他提问的机会,要不会露馅,“那我再问你,一把折扇,一本书,同时往地上掉,那是折扇先落地呢,还是书先落地?”

    “……”黄宗羲没想到又是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顿时又愣下,有点不确定地说道,“应该……应该是一起落地的?”

    张明伟听了,便立刻又问道:“那要是一个铁球,一根羽毛同时往地上掉,那么是铁球先落地呢还是羽毛先落地?”

    “铁球!”这一次,黄宗羲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个答案,只要正常人,都能回答地出来。

    张明伟听了,马上追问道:“为什么?”

    “……”黄宗羲感觉脑壳疼,感觉张明伟的问题问得太刁钻了,不过这个问题还是容易回答,便答道:“铁球重啊!”

    听到他的回答,那些同样傻眼的监生也都一起点头。没错,铁球重,肯定先落地。

    “为什么?”张明伟听了,再次问道。

    “……”黄宗羲傻眼了,怎么又来一个为什么?

    这时候,他都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了。

    黄宗羲感觉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下意识地就能回答,可再往深里一想,却感觉无解,这里面竟然也有为什么!

    那些监生,包括周遇吉等人,听到他们的对话,也都傻眼了。彼此之间,互相看看,一脑子的晕。

    张明伟俯视着他们,也不给他们多时间想,便又问黄宗羲道:“我再问你,一个铁球,一块石头,同时丢到水中,哪个先沉到水底?”

    “应该是铁球?不,也有可能是同时?”黄宗羲听了,神情明显有点慌,不确定地回答道。

    不知道为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他忽然隐隐好像发现了什么。可一时之间,他就说不出来,到底是有什么好像要被发现了?

    张明伟看他的样子,便追问道:“那一根羽毛和一个铁球一起丢到水中,那哪个先……”

    这一次,他的话还没问完,黄宗羲和那些监生就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铁球!”

    “为什么?”张明伟的话被打断,也不恼,直接再问道。

    “因为水有浮力啊!”这个又是常识,因此,一众人等,包括周遇吉等人,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张明伟问得问题,实在是太古怪,吸引了他们所有人的注意。这时候,感觉回答出来会有成就感,就不约而同了。

    不过唯独黄宗羲,还有朱媺娖两人,想得更多一点,几乎是在这回答完了之后,异口同声地又道:“空气中也有浮力!”

    听到这话,其他人才恍然大悟,通过刚才几个问题一对比,就能很明显地得出结论,空气中也有浮力。

    可是,得到这个结论之后,他们所有人几乎都傻眼了。

    这空气不是什么都没有么,怎么可能也像水一样会有浮力?

    然而,他们仔细想想刚才的这些问题,不就是证明了空气确实和水一样,是有浮力的啊!

    想到这个,他们一堆人,就全都有点傻眼了。

    这个结论,有点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一时之间,他们都忘记了比试的事情,而是在想这个颠覆他们认知的事情!

    黄宗羲仔细地推敲了一下之后,感觉空气中有浮力这个事情,定然是真的。于是,他脑子快,便立刻向张明伟问道:“先生,就算知晓了空气中有浮力。那如何用之,如何利国利民,如何为民造福?”

    不知不觉间,黄宗羲的称呼都变了,不过他自己还不知道。

104 请先生赐教

    不得不说,从一些正常认知中推断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一下就把他们这些人都给镇住了。

    此时,听到黄宗羲的问题,其他人,包括那些监生,大部分人都是盯着张明伟,就想知道,这空气中竟然都有浮力,那知道这个又有什么用?

    张明伟见他认真求教,语气也就没有那么冷了,当即回答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个浮力和什么有关,应该怎么算?如果知道这些,那是不是就有很大作为了?”

    现场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去想这个问题了。唯独朱媺娖的眼睛却是越来越亮,因为此时的她,想起了在纪录片中看到过的飞机。空气中能浮着的,那飞机不就是么!

    她很想脱口而出这个答案,不过她又想起她母后说把张明伟当父皇看待,就不会逾越本份。因此,一想要是父皇在和臣子说这话的时候,自己好像不应该插嘴。于是,她就忍住了。

    果然,就和她想得差不多,就听张明伟对他面前的人说道:“知道了水中的浮力,这个可以和船有关,甚至都可以用不同材质去造船而不沉。因为你已经知道了浮力的算法,知道浮力和什么有关。比如,有想过铁船不沉么?那么什么样的铁船会不沉?类似地,在空气中有浮力,那么空气中能不能造出船一样的东西,也就是俗称的飘在空中……”

    一口气,张明伟说了好多。

    那些智商低一些的,就被他说糊涂了,感觉张明伟所说得,好像完全不可能啊!

    但是,黄宗羲却立刻联想起来了,铁皮包船,还有孔明灯等等,经过张明伟一点拨,还真得是,这些东西能浮,要是知道其中有关浮力的秘密,岂不是真得有可能实现一些以前从不敢想象的东西?

    这么想着,他就有种迫不及待,就想着马上就去搞清楚事情真相的冲动。

    “还有,你们应该也已经知道,空气中应该有和水一样的东西,能产生浮力!”张明伟继续给他们科普道,“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的动作在水里会比较困难,这是为什么?在空气中是不是也存在这种情况,而这个又会影响到什么?”

    他这话,说得这些听到的人,更懵了。

    水中动作比地上要困难,这是常识。那这其中的为什么,还真没人去想过,最多会回答是水的原因。可是,为什么水的原因就会动作困难呢?空气中又如何?

    大部分人,就在这一会功夫中,已经死了不知道多少脑细胞,第一次感觉脑袋不够用了。

    黄宗羲被张明伟问到这里,已经是完全忘记来质问了,当即作揖,态度诚恳地问道:“还请先生赐教!”

    这一个赐教,和之前刚过来时候的赐教,已经绝对是两个含义,非华夏人,绝对搞不清楚这个区别。

    张明伟见他如此,露出了笑容说道:“因为水中有阻力,相对的,空气中也有阻力。你可以去研究这个阻力,如此一来,你就能掌握这个阻力。可以用到很多地方,比如说在水中,怎么样让船速更快。而在陆地上,就是怎么样让铅弹射得更远。”

    说到这里,他想起了什么,便随口说道:“我今日进宫的时候,就刚向陛下进言,改进我大明军队的军械,其中一项,就是如何让铅弹射得更远。”

    顿了顿,张明伟盯着黄宗羲,严肃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有点抱负的,我想该是怎么为万世开太平,我在为之努力,而你们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儒家经典名言,至少明朝时候的读书人,哪怕压根心中没有,口头也会说这个。

    此时突然被张明伟提出来,类似黄宗羲这种聪明人便犹如被人当头一棒,一下镇住他了。

    可在这时,张明伟还没完,又对他严肃地说道:“诗词歌赋能让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么?而那些四书五经,朝堂诸公们,还包括你们,不熟悉么?可是,如今之天下,为何会有如此乱相?看着天下百姓受苦受难,你们就感觉不到一点责任么?圣人志向,读书初衷,你们都忘记了么?”

    其实,很多古代的读书人,他们最初的志向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因为这四句话道出了心声,才会成为名言。

    然而,很多人到了官场之后,慢慢地就变了。

    不过这些监生,不能说全部,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还有这种想法的。也因此,被人鼓动之下,被有心人带动之下,觉得张明伟是个小人而变得愤青。黄宗羲也是如此,因此热血上头,就要来揭穿张明伟的真面目。

    可是,此时,被张明伟一连串的发问,他们就已经觉得张明伟真得非常博学。他们敢肯定,张明伟刚才所说得这些问题,当今之世,就没几个人能回答得出来,甚至大部分人是想都没想过的。

    这一开始就被张明伟的学问给折服,再面对张明伟的这番喝问,想起他们的初衷,很多人就惭愧了。

    至少此时的黄宗羲就是这个状态,只见他满脸羞愧之色。不过转眼之间,他忽然又兴奋起来,认真一礼,对张明伟说道:“学生向恩师取得首肯之后,不知道大人可否指点学生一二?”

    原本黄宗羲就有经世致用的实学萌芽在心,此时被张明伟的一番话揭开了一个以前从未想过的世界,当然是心痒痒了。

    那群监生中,也有个别,学着黄宗羲的样子求问。不过大多数人是沉默的,其中甚至有几个,回过神来后再想着怎么为难张明伟,要不回头就不好交差了。

    然而,这次为首的黄宗羲等人,却已经被张明伟折服,他们就算想搞事也没门,反而会引来同伴的喝斥。因此,也只能干着急。

    此时,天色已暗,张明伟驱马动了起来,不过同时说道:“大明百姓如今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没时间教你们。你们要有良知的,就少点空谈,少点风花雪月,多为天下百姓做点实事吧!”

    黄宗羲听到这话,很是羞愧,不敢阻拦,恭敬地让开去路:如此博学多才却又为国为民,难怪会被皇上称为先生!

    看着张明伟的背影,他忽然又有点不甘心,便冲着张明伟的背影喊道:“大人指点一二,也能让天下多一个造福百姓的,也多一条路啊!”

    听到这话,张明伟似乎认真想了下,然后没有回头说道:“回家烧水,看壶有什么反应,看你能不能悟出什么道理再来找我!”

105 前途不容乐观啊

    随同张明伟的一行人,全都沉默不语。一直到一行人进府了,他们才先后回过神来。

    “先生,拿壶烧水有什么学问么?”坤兴公主朱媺娖忍不住请教道。

    其他人听到,也纷纷露出关切地神情,转头看向张明伟。

    这个问题,对于后世的人来说,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可是,这个时候的人,却觉得非常诧异,拿壶烧水,不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么,这里面也有学问?

    张明伟听了,不由得笑道:“这里面的学问大了,你也可以和黄宗羲一样先自己去想想。我可以告诉你,这里的学问,是开创一个时代的学问,能改变这个世界!”

    这种说法,非常地夸张。如果一般人这么说,肯定会被人认为这人有病。

    可在这个时代,是张明伟所说。身份地位摆在这里,那就不一样了。

    更不用说,刚才一行人在外面,已经被张明伟一连串从最普通的事情中问出的学问所影响。

    因此,听到张明伟这么说之后,就没人怀疑他的话有多夸张。

    “先生,我知道了!”朱媺娖非常兴奋地回答道,心中已经下定决心,一会就去烧水看看。

    边上的周遇吉虽然没说话,不过却也打定主意,嗯,烧水看看!

    就这么的,让张明伟想不到的是,张府里面的烧水壶突然就变得非常抢手了!

    ………………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因为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此时,看着眼前的天下第一关,孙传庭不由得感慨万千。

    过了潼关,就是秦地,这是他成名之地,率领秦军,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就在这眼前潼关,甚至都一举歼灭流贼主力,打得李贼只带十八骑仓皇而逃。

    正当形势大好之时,建虏入寇,他领兵勤王,结果却被构陷入狱,一关就是四年。

    如今再度出山,担任三边总督一职,再临潼关之时,却已是物是人非了。

    原本的手下秦军,已经不再;曾经联手对付流贼的同僚洪承畴,在关外全军覆没;而曾经被打得仓皇而逃的李贼,却率领大军在中原肆虐,朝廷官军莫敢与其争锋。

    想到这些,孙传庭便不由得一声叹息。

    一番努力付之东流,待今朝,只有从头再来过了。

    “老爷,怎么了?”看到孙传庭这样子,他身后的随从孙大不由得关切地问道。

    其他几个随从,全都是孙传庭的家仆,和孙传庭命运与共,看到他意气有点低沉,也都非常关切。

    孙传庭听到,转头看了下自己的这几个心腹,忽然又叹了口气道:“物是人非,时局之艰难,希望渺茫啊!”

    孙大听了,不由得也是愁容。

    不过随从中年轻一点的,叫孙五的,却有点疑惑地说道:“如今老爷贵为三边总督,大权在握,以老爷的本事,定能领着我们再打杀四方,建功立业吧!”

    孙传庭听了,脸色依旧严峻,看着不远处的潼关,看着没有行人的官道,并没有说话。

    孙大看了孙五一眼,叹口气说道:“三边总督又怎么样,老爷这次回来,还能有多少作为?没军饷,又没精兵可用,以目前的局势,你觉得老爷能练兵多久,还有军饷呢,又从哪里来?”

    听到这话,孙五立刻便回答道:“那就像以前一样清理屯田,不就有钱粮了么?”

    边上几个随从听了,也是点头附和道:“如今的朝廷哪里有钱,还是要靠老爷用以前那招才行。这是太祖皇帝规定的,谁也不敢阻扰不是!”

    “就是,祖制之下,那些卫所指挥使,还有那些地方豪强,不就是干瞪眼的么!”

    “……”

    孙大看了一眼孙传庭,然后回头训他们道:“够了,你们不知道,上次勤王,按理来说,我们老爷有功无过吧,怎么就最终被问罪了,你们到现在,还闹不明白?”

    场面顿时静了下,不少随从都看看孙传庭,见他依旧还在凝视潼关,并没有管他们这边,孙五便小声说道:“老爷不是被那杨嗣昌给陷害的么?”

    “杨嗣昌为什么要陷害老爷,你们就没想过么?”孙大听了,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道,“那些秦地豪强明面上奈何不了老爷,就派人在京师活动,所以老爷才会遭遇如此不公,你们还不明白么?”

    “啊……”一众随从听了,这才恍然大悟。

    其中一人还下意识地说道:“我还以为是老爷脾气……”

    说到这里,他顿时就觉得失言,立刻闭嘴了。

    不过孙五马上回过神来,立刻欣喜地说道:“那杨嗣昌已死,老爷又出任三边总督,比以前好了吧,那些人难道还能再暗算老爷?”

    “又有哪里好了?”孙大听了,训了一句,转头看了下孙传庭,然后低声对他们说道,“没了杨嗣昌,朝中不又有了个陈新甲么?都是不要脸的货,掉钱眼里的。如果不是局势严峻,皇帝老儿迫于无奈,才起用有赫赫战功的老爷,估计……唉!”

    听到这话,一众随从全然没有了“俺胡汉三回来了”的那种兴奋。想着前途险恶,不由得都有点沉默,也替他们的老爷担心。

    孙传庭虽然看着没理他们,其实把他们的话都听在耳里,心中也是叹了口气,开口说道:“休得乱嚼舌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们在外,只管做好眼前事,朝堂上的,就随他去吧!”

    这个话,多少透露出了一点孙传庭的无奈,甚至还有一点英雄迟暮的感觉。

    “休息好了,走吧!”孙传庭吩咐一句,随后便驱马准备进潼关了。

    可正在这时,忽然就听到有急促地马蹄声传来。

    虽然离得有点远,但他们这些都是军伍中人,对于马蹄声很是敏感,便立刻转头看去。

    果然,就在他们的身后,一行五六骑,正飞驰而来。离得近一点了,他们看清之后,顿时都有点意外:这是什么情况?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664/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 作者:叫天所写的《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为转载作品,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介绍:
主角穿越,掉到了崇祯皇帝面前,时间是崇祯十五年三月初,明军主力在塔山之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之掉崇祯面前,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