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大汉从吹牛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从吹牛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末日游侠     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     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50章 一个都不能落下

    陆贾打的什么算盘康居王并不知道。

    但是康居王却很清楚,陆贾说的是对的。

    汉使这一趟几乎是摸到了整个西域的底牌。

    而若是大汉真的如同汉使所说那般,有雄兵六七十万,那么接下来,汉军进入西域或许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汉朝若是真的做出了进入西域的这个决定,那么整个西域,是没有人可以抵挡的。

    也挡不住!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需不需要提前为将来做准备呢?

    答案当然是要的。

    无非就是指派一个儿子跟着汉使一起前往汉朝国都洛阳罢了,对于他来说,就算真的出了问题,也不过是损失一个儿子的事情。

    但若是没出问题,那就能在这件事情上跟汉朝有个交好的机会。

    将来他们真若是进入了西域,对自己也不会有太大的敌意。

    不管怎么说,都是曾经的友军。

    而汉朝越是强大,康居王的这心中就越是开始泛起了嘀咕。

    隐隐的在担心自己的事情会不会被汉使给发现了?

    左思右想,康居王还是决定先坦白再说吧。

    免的人多嘴杂,到时候让汉使发现了徒增尴尬。

    “汉使,这再过几天就该组织采摘白叠子了,若是不出意外,大概一个月出点头就能采摘完成了,晾晒处理什么的,一个半月是足够了。”康居王说道。

    陆贾看了眼康居王,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

    隐隐之间,他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先前说的是还有一个多月才成熟,怎么现在又成了还有一个多月就能全部采摘完了?

    算时间的话,这也差不多该下雪了吧?

    陆贾早已不是什么菜鸟,去年下雪的日子他可是记得很清楚的,而康居更靠北一些,按理说也快了。

    既然是农作物,那不还得有个固定的成熟期?

    冬天成熟?

    这个完全没见过啊,而且西域的东西,成熟期大多数都在七八月份,最晚不过九月。

    难道说,现在白叠子已经采摘完了?

    而康居王担心呼噜部落来进攻的时候他们没有能力守住,所以想个办法将自己拖在这里当他们的守护神?

    这种情况并非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有很大的概率。

    陆贾虽然不在意这一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有些事情,他还是很在意的。

    毕竟出来了这么久,若是真的需要等,他会等的。

    但若是因为其他目的,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你如实告诉本使,白叠子现在到底采摘完了没有?”陆贾面色阴沉的看着康居王。

    “……”康居王愣了下,暗道坏事。

    自己因为多嘴,被汉使抓到把柄了。

    见到康居王这幅表情,陆贾心中基本上有数了,于是又说道:“不用担心,本使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的,说了帮你们挡住呼噜部落的进攻,那就一定没问题,但是也请你记住,大汉不是谁不谁都能欺骗的,而且这件事情,你根本瞒不住!”

    “我……”康居王懵逼了,这咋办啊?

    陆贾倒是一点也不慌,就如同他所说的那般,康居王真的瞒不住。

    大汉要的不仅仅只是种子,还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生产资料。

    比如说什么时候耕种,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中间需要怎么治理,又需要多久的成熟期,什么时候可以采摘,怎么保种育种等等。

    就算康居王能够靠瞒拖着他们在这里多待几个月,等到自己了解这些资料的时候怎么办?

    还不是要被一锅端?

    “实不相瞒……”康居王最终还是承受不住陆贾所施加的压力了。

    论官威,西域这些国家跟大汉比起来那完全就是小儿科,上千年的历史不是闹着玩的,上千年的积淀,难道还压不住这些西域城邦?

    康居王其实一点选择都没有了。

    继续瞒着?

    八百多汉军已经在城内了,他们可以直接开杀。

    所以,你说咋办?

    康居王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陆贾言出法随上面了,至于自己的幻想,再说吧……

    “半个月前白叠子已经采摘完成了,现在城内就有一批,城外还有一些,会在半个月内陆续运过来……”

    听到这句话,陆贾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果然不出所料。

    异域邦交,哪有表面上看着的那么简单,那么的风平浪静?

    每时每刻,总是会有些意外蹦出来的。

    陆贾若是事事都去较真,那现在他灭的就不只是三个国家了。

    虽然不在意,但是对于康居王的这种行为,陆贾还是不能容忍的。

    当然,现在也算是有求于人,虽然直接屠城也能达到目的,但那对于大汉的名声不利。

    不是不能屠城,而是现在这种情况不能屠城。

    如何能在拿到白叠子的同时,还给康居王一个深刻的教训呢?

    很快,陆贾有了办法。

    “本使给你十天的时间,要见到所有的白叠子,这一次,本使要带走九成的种子和白叠子!”陆贾直接加价了。

    但加价也并非只是唯一,紧接着又说道:“本使只会在这里停留十天的时间,你可以派人去通知呼噜部落前来城中,由本使亲自出面警告他们不得进攻康居城,记住,只有十日的时间,时间一到,本使会立即带着白叠子和种子离开这里!”

    这一次,陆贾没有给康居王任何商量的余地。

    既然是你先不仁的,那就不要怪我不义了。

    况且我也没有真的不义,问题还是会帮你解决的,但怎么解决,就看你自己够不够努力了!

    “是……小王这就派人去……”康居王吓的浑身冷汗,却也不敢有任何的不满。

    汉使有这个能力,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不只是他康居王,就是呼噜部落,见了汉使也得恭恭敬敬的伺候着。

    陆贾虽然今年还没有传出什么凶名,但汉朝使团不好惹这个概念,早已经深入整个西域人心了。

    ……

    宴会算是有些不欢而散。

    接下来,康居城内瞬间忙碌了起来。

    有人去城外催促快些将白叠子运回来,也有人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呼噜部落。

    至于他们会不会来,敢不敢来?

    康居王还是有点办法的。

    他直接让人告诉呼噜部落的首领,汉使在康居城召见,若是不来,汉使必定亲自提兵去相见。

    就问你来不来吧?

    不来也没关系,哪怕汉使走了也没关系。

    反正话是放出去了,呼噜部落若是不来,自然就只能跑路,跑到一个汉使找不到的地方,那么,康居城不就安全了吗?

    只是康居王还是觉得有些不如人意,按照他的想法,可是要扩充康居实力的。

    怎么扩充?

    当然是吞并其他部落,壮大自己。

    然而在活命面前,自己的宏大理想还是暂时先放一放吧。

    再说另一边,陆贾的住处跟他的使团是在一起的,这是他特意交代的。

    所以他有一座单独的院子。

    “陆使!”见到陆贾回来,跟着一起出使的几人也立即迎了上来。

    陆贾点了点头,看着这些跟着自己出来学习的官员。

    两年的时间,就算是根木头,也该磨炼成才了。

    还好这批人是自己亲自挑选的,悟性什么自然不存在问题。

    不说全部能够独当一面,但能力方面基本上还是能够让人放心的,现在他们所欠缺的,只是经历和时间的沉淀。

    “白叠子的事情已经有确信了……”陆贾将白叠子的事情和在宴会上的事情大致的说了一遍。

    这些都是自己带着的‘学徒’,这两年也没少培养他们,陆贾自然不会吝啬这些经验。

    况且下次出使的时候,这些人就需要担负一定的重任了。

    皇帝是什么人?

    你能为朝廷培养的人才越多,他就越是喜欢你,道理陆贾自然是明白的。

    “十天后咱们启程回家……”

    “终于可以回家了……”

    “是啊,也不知道家里面现在怎么样了……”

    当陆贾说出返程的时间后,所有人都不能淡定了。

    虽然他们距离家乡还很遥远,虽然这途中还需要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虽然接下来就要下雪了,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行程。

    但是在回家的诱惑面前,所有的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本使欲让西域诸邦遣使一同返回洛阳,所以接下来,你们各自带着两个什,沿途去通知他们,无需强求,愿者自来!”陆贾开始说起了自己的计划。

    为了节约时间,陆贾在这件事情上也可谓是绞尽了脑汁的。

    综合考虑,他选择了一个最稳妥,也是速度最快的办法。

    “接下来说返程的路线,第一站是贰师,在这附近的城邦,若是愿意一同前去的,就去贰师城等着,在接下来是捐毒的衍敦谷,疏勒,姑墨,轮台,楼兰,接下来会进入白龙堆,然后便是敦煌,接下来就快要到陇西郡了,都记清楚这条路线,等一处通知完以后,你们就在最近的汇合点等着,老夫会派人去通知你们,接到通知在前往下一个点,切勿跑的太远,这就要回家了,一个人都不能落下……”

第451章 调停

    汉朝使团的动静不小。

    一瞬间离开了上百人,这在康居城内倒是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康居王也被吓的不轻,不断的暗骂自己先前做的太鲁莽了。

    从汉使的言行举止上面不难看出,其实人家还是很有礼貌,很有规矩的。

    现在康居王甚至在想一件事情,如果打一开始自己就把这件事情挑明了说出来,汉使估计也会帮着解决的。

    原因无他,就因为自己的想法被汉使看穿以后,人家虽然改变了主意,但最终还是决定要帮他们一把。

    但是怎么帮,这就说不太准了。

    在康居王忐忑的等待中,几天后,呼噜部落的首领瑟瑟发抖的进入了康居城。

    他倒是怀疑康居王有诈,而这件事情上做的也足够谨慎。

    带着大部队直接来到了康居城外,又派人进城查看了汉朝使团是不是在这里。

    直到确认了消息以后,这才敢带着几个心腹一起进来。

    要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

    万一汉朝使团跟康居人厮混在一起了呢?

    可要是说不来,他是万万不敢的。

    西域这地方你说大他也很大,说小也同样很小。

    若是因为这件事情得罪了汉朝使团,那么他们基本上也就宣告完蛋了。

    跑?

    地方就那么大,想往远的地方跑,就要经过其他人的治地,人家是不会同意的,说不定中间在使点绊子,直接把他们这些人强行留下来。

    就算不为了吞并他们,把他们交给汉使也挺不错的不是?

    呼噜部落的首领是一位年纪三十来岁的大汉,满脸的胡须,倒是一双鹰眼给人的印象很深,特别是微微眯起眼睛的时候,让人大老远的看去,就知道这人不好惹。

    但再怎么不好惹的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得老老实实的卑躬屈膝的待着。

    汉朝使团虽然在这几天接连离开了上百人,但留下来的依旧还有近七百人。

    看着那令人忍不住发寒的铠甲,忍不住发抖的兵器,谁还敢有那些天真的想法?

    “汉……汉使……”呼噜部落首领雅汗小心翼翼的看着高高在上的陆贾,心中除了服气还是服气。

    没办法,人家有这个实力。

    康居王那个混蛋可是直接告诉他了,汉朝有精兵七十万,接下来就要进入西域了,不想死的话最好老实点。

    别看这帮人平时闹腾的挺欢快的,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谁也不敢大意。

    汉朝若是真的要进入西域,这个他们是绝对拦不住的。

    既然拦不住,那又该怎么办?

    当然是搞好关系啊,绝对不能让康居王那厮抢了先,不然到时候康居王随便告个状,自己的呼噜部落不就惨了?

    “本使即将归汉,欲邀西域城邦遣使与本使一道回汉……”陆贾轻飘飘的说着。

    “去!我马上安排人,另外在挑选一批好东西一块带过去!”雅汗瞬间明白了汉使的意思,虽然搞不懂汉使到底有什么意图,但是这个盘自己得接过来。

    “嗯,不用带的太多,就拿你们部落中的一些最常用的东西吧,比如说一些农作物的种子之类的,如果有好的马匹的话,也带几匹献给陛下!”陆贾悠悠然的安排着。

    在西域他见识了很多大汉没有的东西,因为见的太多,所以有一部分他已经忘记了。

    但是他还没有忘记自己这次出使的目的之一。

    既然本使记不清楚了,那索性就不记这些了。

    直接让这些跟着自己回去的当地土著自己准备不就行了?

    自己吧条件说的这么明白,不怕他们理解不了,到时候回到大汉在一一去对比,慢慢去试验。

    只要有种子,哪怕只有一颗呢,不出几年大汉就能给搞出一大片来。

    别的不说,这点自信陆贾还是有的。

    “是,部落里凡是有的,我一定都带上,另外再挑一批部落里最好的战马一起带去,不过……”雅汗尽力的讨好着,不过脸上还是出现了一丝疑虑。

    “说!”雅汗的那点小把戏陆贾一眼便看穿了,甚至连客气都没有。

    “西域这边最好的战马应该在大宛,前些年我在贰师城的时候曾听人说过,城中有马,高大颇壮,据说这种马在高速疾驰之后,肩膀位置会高高的鼓起,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水,此马的质量,应当是整个西域质量最高的了,我们的战马在这种宝马面前,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雅汗直接说道。

    既然汉使特意提出了战马,为了讨好汉使,不让康居王那厮抢了先,雅汗当然得想点办法了。

    战马自己有,但质量的话只能说是一般,拿自己的献给汉朝皇帝,似乎并不能让自己太过出色。

    但是自己知道哪有好马,只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汉使就可以了。

    “竟有此事?”陆贾愣了下。

    自己去过贰师城,但是压根就没见过这种战马,而且跟大宛国王聊天的时候,对方也说这不过是外界的传说罢了,事实上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般玄乎。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大宛国王甚至还领着自己去看了大宛的战马。

    而当时陆贾还狠纳闷,外界到底传说了什么消息?

    陆贾可谓是一脸懵逼,自己压根就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而当时看了大宛的战马之后陆贾也觉得真的就是那回事,所以也就没有在意。

    而现在再听雅汗提起这事,陆贾总算是明白了当日大宛国王为什么要那么说了。

    感情打一开始,人家就防着自己问他们要战马的啊?

    “确有此事,早些年我也听部落中的老人提起过,他们真的在大宛见过这种战马的,只不过大宛将他们看的很紧,根本不往外流传。”雅汗十分确信的点着头。

    “嗯,本使知道了。”陆贾点了点头,这事是在心中记下了。

    大宛既然有那么好的战马,怎么说也得弄回去点,就算是献给皇帝,也能让皇帝高兴一下不是?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陆贾自有安排。

    而眼下,还有一件事情要解决。

    身为大汉的使臣,你不出国,永远理解不了大汉给你带来的好处。

    你说他霸权主义也好,说他其他的也罢,因为陆贾这两年在西域搞出来的动静,现在整个西域对于大汉,心中都是有着敬畏之心的。

    没错,这就是一千二百多人搞出来的动静。

    如果说原有的历史上,张骞带着城邑父两个人凿穿了整个西域。

    那么现在,在环境更加舒适的今天,陆贾提前了上百年完成了这一壮举,而他凿穿西域的方式也更加震撼,更加让人记忆深刻。

    “你们跟康居城的恩怨本使也了解过了,过去的事情便过去了,大家谁也不要再去追究了,这往后啊,说不定还能成为一家人,接下来还是要和和气气的过日子的,今日本使在这里也给你们做一次中间人,各自有什么不满的地方,都提出来,本使公平公正的跟你们评评理!”陆贾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要干的事情。

    西域还是稳定一下比较好,至少在汉军下一次出关之前,这里是需要稳定的。

    不然下次来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国家都没了,上哪说理去?

    在这里,大国之间的战争也有,但是并不多。

    更多的都是这种小国和部落,或者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

    双方各自出兵几百人,甚至几十个人的,你死我活的斗的不可开交,打仗就跟过家家似的。

    这要是放在以前,陆贾从来都不敢想象,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政权和国家。

    简直就是跟儿戏一样,丝毫没有任何的严肃感,神圣感。

    我特么早些年村子里面为了争水搞出来的械斗都比你们看着更像是在打仗。

    就这种实力?

    陆贾根本不会在意,也不会太将他们看在眼中。

    所以,这话说的很霸气,很霸道,很不讲理,但这就是事实。

    我甚至不怕告诉你们,大汉接下来就是要兵进西域的,所以,不怕死的你就作吧!

    “没……没什么不满的,不打就不打吧,反正也打了这么多年,大家也都累了……”雅汗连忙说道。

    “对,都累了,接下来该好好过日子了!”康居王也连忙表态。

    对于这个结果,他是比较满意的。

    真打起来的话,现在他又不占据优势,吞并呼噜部落也只是他的一个设想,现在根本就不具备操作的空间。

    所以,维持现状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

    大不了想办法吞并一下其他的小部落,慢慢增加自己的实力呗!

    见到两人很识趣,陆贾也就没有再去强装好人,直接说了自己出发的时间,便让两人各自回去准备了。

    而回到宿舍之后,陆贾立即唤来了一名什长。

    雅汗所说的那种战马,单单只是听着就觉得挺厉害的。

    跑起来能流血,而且还是整个西域最好的战马,这怎么能让他不心动呢?

    于是吩咐道:“带着你的人,立即去贰师城,告诉齐虎,想办法问大宛王要一批战马,跑起来能流血的那种,别拿普通的糊弄本使!”

第452章 杀了就没后患了

    陆贾当然不知道,他刚刚知道的那种宝马到底是什么马。

    如果王不饿在这里的话,哪怕放弃所有,他也得想办法把这种马带回去一批。

    这种马在西域被称之为大宛马。

    而在历史上的汉朝,被称之为汗血宝马。

    同样的,为了得到这种战马,汉朝也付出了很多。

    当然,收获也同样很大。

    最早的时候,汉武帝得知了此马很是兴奋,于是命车令为使,携带千金以及一匹黄金铸造的马匹前往大宛,目的就为了换取一匹汗血宝马。

    然而这个要求却被大宛给强词拒绝了。

    如果只是拒绝还没有什么,好歹也是堂堂东方大国,这点容人的肚量还是有的。

    但是在车令回汉的途中,被人杀了……

    是的,杀了……

    这事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大汉的小宇宙瞬间爆发了。

    你特娘的欺人太甚,我大汉都这么牛逼了,你拒绝也就算了,还杀了我的使臣?

    这不是表明了看不起老子这个皇帝吗?

    行,你牛逼,你厉害!

    于是,汉武帝大手一挥,命李广利率领大军西征大宛。

    也就是在此战过后,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

    此战中,大宛溃不成军,群臣担心引火上身,于是弄死了国王,最后跟汉军和解了。

    李广利在大宛的战马中挑选了三千匹优秀的战马带了回去。

    然而在回到玉门关的时候,这三千匹战马只剩下了一千匹,三分之二的战马都死在了路上。

    但即便如此,汉武帝也还是很高兴。

    甚至直接将天马的称号赐给了大宛马,汗血宝马。

    而这只是说明了大汉得到这批战马的不易。

    但是从长远来看的话,这笔买卖是很划算的。

    回到大汉之后,这匹汗血宝马跟蒙古马在河西走廊的山丹马场进行了杂交,孕育出了接下来大汉主力部队的主力坐骑马种,山丹马。

    这直接改变了中原的马种质量,让中原王朝也有了自己的上等马种,不论是生产力还是骑兵的战斗力,都随着马种的改良而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齐虎接到这个命令之后也是有些懵逼的。

    他刚刚才从大宛国王那里出来,对方也同意了遣使跟着去一趟洛阳。

    接到命令以后,齐虎不得不再次折返回去。

    然而当齐虎提出想要大宛国王进献一批汗血宝马的时候,大宛国王的脸色瞬间发生了巨变。

    还是跟前线一样的措辞,坚称大宛并没有那种所谓跑起来能流血的战马,一定是有人妖言惑众,故意挑拨大宛与大汉之间的关系的。

    “老齐,怎么样了?”

    “大宛国王说没有这种马,但是凭我的感觉来看,他们应该是有的!”齐虎面色阴沉道。

    若是真的没有也就算了,而现在这种感觉,让他觉得很不舒服。

    “那就是他在说谎,呼噜部落那边十分确定他们有,甚至族中的一些老人也说亲眼见过。”

    “再想办法吧,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搞一批过来!”齐虎摇了摇头,不管这次能不能成功,大宛国王的这个行为,他是一定要上报上去的。

    然而齐虎没有想到的是,不仅仅只是他在想办法,其他人也同样在想着办法。

    ……

    大宛王宫内。

    作为西域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国,勇气和实力还是有的。

    西域这个地方怎么说呢?

    小的国家能小死,也就几百人就敢称之国家。

    而大的国家也同样很大,比如说大宛,乌孙,龟兹等国。

    这些国家放在西域,那就是巨无霸级别的存在,从来都是只有他们去揍别人的份,还没人敢把主意打在他们身上的。

    对于那个传说中的大汉,别的国家咋样不知道,但是大宛是并没有太过于害怕的。

    怎么说也是拥有人口上百万,佣兵数万的超级大国,能被你这几百人给唬住?

    就算装备精良又能如何?

    等你远征过来,我照样能揍的你满地找牙。

    汉朝使团在西域是很威风,这一点也不假。

    而先前没有什么矛盾,大宛,乌孙,龟兹这几个超级大国也愿意给他们个面子。

    但涉及到了自身的利益问题,那就不要再提什么面子了。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浮云,没有什么值得商谈的。

    而大宛马,对于大宛来说,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是他们能够称霸一方的根本,怎么可能轻易的给汉朝呢?

    大宛王召集了自己的部下,满脸忧愁的说道:“东边的那个汉朝野心不小,他们的使团在西域为非作歹,为所欲为,吓的那些小部落不敢多言,以往只是没有招惹我们罢了,没想到现在他们竟然盯上了我们大宛!”

    “王!他们又干什么事情了?”

    “他们来要我们的战马了!”大宛国王直接说道。

    听着大宛王的话,下方的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满脸的愤怒。

    “这不可能,我们的战马是绝对不会给他们的……”

    “就是,若是我们问他们要装备,他们会给吗?”

    “欺人太甚……”

    大宛马对于大宛来说,无异于战略级别的装备,拱手送人?

    想多了吧?

    大宛也是有实力的,又不是泥捏的,凭什么让你一个小小的使团给来回折腾?

    我大宛不要脸的啊?

    这次若是听了你的话,那接下来大宛还怎么面对周边的小国?

    说白了,这件事情已经触及到了大宛的核心利益,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王,我听说汉人在西域不断传播汉军即将进入西域的消息?”一名老者突然睁开了眼睛,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的说道。

    “嗯,是有这个传言……”大宛王点了点头。

    “那汉军若是进入了西域,会如何?”老者继续问道。

    “会如何?”

    “阿古卢你就直接说吧,别绕圈子了!”

    “就是,还能节省点时间呢!”

    老者笑着摇了摇头,这帮人还是老样子,遇事不喜欢动脑子。

    这也就是周边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不然的话,这帮人早晚得把大宛国给葬送了。

    可惜!

    可惜!

    人人都还沉寂在大宛是一方霸主的现实中,却压根看不到,大宛即将大祸临头。

    “汉军进入西域,肯定不是来兜风的,更不是来放牧的,也不会是来欣赏西域美景的,既然来了,肯定是要干点事情的。”

    “而现在外面的流言也都说的很清楚了,汉人在拉着西域城邦的使者跟他们一同前往汉朝,若是这帮人去了汉朝被唬住了呢?”

    “接下来汉军进入西域应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吧?他们还有抵抗的能力吗?”

    “对于那些人来说,无非也就三两千人罢了,投了也就投了,影响不大。”

    “可是大宛又该怎么办?拥有百万人口,数万精兵,难道你们想独自面对汉军的兵锋吗?”

    “毕竟外面可是传遍了,汉军有七十万人的,人家的兵力数量就快要跟大宛的人口总数一样了。”

    阿古卢巴拉巴拉的说了一达通,话里话外,无外乎一个意思。

    汉军若是进入了西域,大宛命不久矣。

    “啊?那该怎么办?”

    “要不咱们给他们一点?”

    “对,不就是几匹马的事情吗,还是别得罪他们了。”

    “嗯,是这个道理,这次先派人去探一探虚实,若是真的,还是别得罪他们的好。”

    大宛国王这会儿也慌了,但能成为国王的人,肚子里没点货是绝对不行的。

    他还不至于像那帮人一样,听到汉朝有那么多兵力就慌的不知道东西南北了都。

    “阿古卢,你应该有应对的办法了吧?”大宛王看向了阿古卢。

    然而阿古卢却摇了摇头,直言道:“我只看出了汉军进入西域的影响,并没有解决的办法。”

    大王国王忍不住的在心中怒骂了一声,你特娘的就差指着鼻子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了。

    说都说了,这会儿又装什么清高呢?

    有本事打一开始你就别出声啊?

    最讨厌你们这种人,装了逼就跑,光特娘的给人留下一地鸡毛。

    狡猾的阿古卢死活不说自己有办法,其他一个个的不是莽夫就是闷葫芦,让他们去收拾一下周边的小国家还行,这种跟超级大国之间的斗争,还是算了吧。

    估计他们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咋死的。

    哪怕阿古卢已经说的那么清楚了,他们也依旧看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得嘞,大宛王已经不再对其他人抱希望了。

    阿古卢这个老家伙不好惹,得罪了他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这口锅别人不背,也可以甩锅,但是身为国王,自己很难把国甩出去。

    但是对于阿古卢给自己挖的这个坑,也还是让大宛王心中很不舒服的。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汉军想要进入西域,首先汉朝使团得先回到汉朝,把这里的消息告诉他们,然后他们才能出来,而西域距离汉朝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这途中说不定会发生什么危险呢,若是他们没有回去,或者途中出现了什么以外,汉朝皇帝不就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了吗?不就没办法派兵进入西域了吗?”

    看着阿古卢,大宛王微微笑了笑。

    “不过这也不是我们大宛自己的事情,乌孙和龟兹肯定也有相同的担忧,阿古卢,跟他们的联络就交给你了,在汉朝使团进入大宛的时候,我们会动手的,但是也希望汉朝使团经过乌孙和龟兹的时候,他们也能拦一下,不然对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事……”

第453章 一群蠢货

    不得不承认,大宛国王的这一招的确很鸡贼。

    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大宛国王的这一招很臭。

    阿古卢只是微微眯笑的看着大宛国王,虽然有些智慧,但是在大局观上面,到底还是欠缺了一些的。

    当然,阿古卢自身现在也是很自我矛盾的。

    他看出了大宛国王的用意,大宛会出手,但并不会对汉朝使团赶尽杀绝。

    用大宛国王的说法,那就是在大宛削弱一下他们,然后到了乌孙再让乌孙削弱一下他们,最后到了龟兹,就让龟兹来一个收尾。

    这样三个西域超级大国全都动手了,而因为自己已经做了,所以便没有了回头的选择。

    虽然从结果上来说,他们这么做倒是没什么问题。

    毕竟汉朝进入西域的事情,在现在看来,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

    汉人来了,自然就要动他们的蛋糕,你若是想保住你手中的蛋糕,唯一的办法就是拦住汉朝使团,不让他们回去。

    这样汉人压根就不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情况,自然不会贸然的派兵前来。

    但是,这个办法虽然不错,但是在阿古卢看来,无异于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王,若是乌孙和龟兹不愿意动手怎么办?”阿古卢直接来了个灵魂拷问。

    “这……他们应该不会拒绝的吧?毕竟汉人若是来了,他们首当其冲!”大宛王略显疑惑的说着。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这样的。

    但大宛王却忽略了一个事实。

    你大宛是超级大国,但乌孙和龟兹也不差,人家的实力不比你弱。

    在这种大事上,人家凭什么听你的安排?

    倘若人家知道了你的谋划之后,非但不对汉朝使团动手,反而派兵保护,护送他们离开。

    那么问你一句,这个时候你咋办?

    汉人来了肯定不会直接对他们动手的,但是你大宛,绝对是汉人往死里打的目标。

    别把别人想的都很白痴,能在西域这块地方混出个名堂的,哪怕只是一个数千人的小部落,那也绝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王,我已经上了年纪,经不起这么折腾了,这件事情王还是另派他人去吧!”阿古卢直接摇头拒绝了先前的安排。

    这个理由很强大,毕竟他已经六十三岁了,这年纪在现在,已经是高寿中的高寿了。

    再去奔走乌孙和龟兹,基本上跟急着去投胎没什么区别。

    “阿古卢,这件事情除了你以外,还有谁能办呢?”大宛王有些不甘,意见是你阿古卢提的,到了操作的时候你跑了?

    然而作为老狐狸中的老狐狸,阿古卢自然不会被大宛王几句话就给唬住。

    况且,这头老狐狸若是发起狠来,大宛王是谁还不一定呢。

    “王若是想对汉朝使团动手,那就不要分批动手,要么就在大宛境内直接将他们拦下,要么就先遣使去联络乌孙和龟兹,若是他们都同意,三方就约个地方,共同出兵把他们拦下来,若是不同意,这事依我看还是算了吧,没必要大宛自己去冒险,给他们两个搭个台子!”阿古卢直接说道,随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王宫。

    看着阿古卢离开的背影,大宛王的心中如同吃了黄连一般苦涩。

    没错!

    若是没有阿古卢最后的这一句话,他到现在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大错。

    虽然他跟阿古卢之间有着一些矛盾,不过在这一刻,大宛王还是觉得阿古卢这个人其实也还不错的嘛……

    至少在大是大非面前,并没有表现的那么小气。

    于是,大宛王决定采用阿古卢的建议,立即派出了两路使者,分别前往乌孙和龟兹商议出兵拦截汉朝使团的事情。

    ……

    另一边,阿古卢回到家后脸色便阴沉了起来。

    他虽然有不小的势力,但是在大宛这块土地上,也不是没有忌惮的东西的。

    若非实在没办法,阿古卢也不想跟大宛王撕破脸面。

    “父亲,您看起来有些不高兴……”阿古卢的儿子阿陀力听闻了王宫中发生的事情,便觉得大宛王似乎要给他父亲挖坑,于是连忙回家,凑巧看到了正在生闷气的父亲。

    “那帮蠢货竟然要毁了大宛!”阿古卢脸色依旧阴沉的说道。

    不过在自己的儿子面前,他没有太多的顾忌。

    一个人若是连自己的儿子都有所隐瞒,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况且自己年龄也大了,谁也说不准哪天就会蹬腿了。

    阿古卢这几年也在一直尽力的培养自己的大儿子阿陀力,而阿陀力虽然表现的也很努力,但终究在天赋上面还是差了一些。

    阿古卢也同样在担忧,万一自己突然死了,阿陀力能不能撑起这份家业?

    难道因为自己死了,接下来就听天由命?

    “不!父亲绝不会坐视不管,也绝不会让那帮人得逞的!”阿古卢突然开口道。

    “父亲,您……”父亲的话让阿陀力一脸懵逼,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难道刚才在王宫还有其他的事情发生了?

    “那帮人简直就是鼠目寸光,连真正的危险在哪里都看不清楚就敢乱出手!”阿古卢又说了一句让阿陀力摸不着头脑的话。

    看了眼自己那还在迷茫之中的儿子,阿古丽不由的有些失望。

    同时心中的想法也更加坚定了。

    但凡自己的儿子争气一些,他都不用去干这么冒险的事情。

    但是现在没办法了,儿子不争气,自己走了以后,九成是撑不起这个家业的。

    而那些老对手,又会放过他们吗?

    当然不会的,因为阿古卢当年也同样没有放过一些人。

    他当年用过的手段,现在的那些人一定会原原本本还回来的。

    大鱼吃小鱼,没什么可说的,他的家业也是这么来的,别人要吃掉他的家业,不是很正常吗?

    若是儿子争气,能够扛起这份家业,阿古卢当然不怕。

    但是现在,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来帮助儿子可以平稳的度过这段艰难时期,甚至是继续扩大这份家业。

    目光再次看向自己的儿子,这一次阿古卢倒是平静了许多。

    能做的,不能做的,该做的,不该做的,自己都做了,若是在扛不住的话,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反正自己是不可能从棺材板里面跳出来再去给他出谋划策的。

    “阿陀力,父亲老了……”阿古卢的眼神中出现了一丝丝的慈祥。

    “父亲……”阿陀力声音有些哽塞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阿古卢挥了挥手,打断了阿陀力的抒情,这会儿不是抒情的时候,而且也没那个必要,自己又不是明天就死。

    “不论如何,这是事实,父亲也不知道还有几年可以活了,那帮人是绝对不会放过我们的!”

    “这次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一个机会……”

    有些话阿古卢并没有在王宫中讲出来,就算讲了,那些人也未必会相信。

    但是现在,他需要把这些信息揉吧碎了讲给自己的儿子听。

    “他们只看到了汉朝使团只剩下了那么些人,却没有看到,他们的装备精良,他们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悍,真若是打起来了,能不能把他们留下来还是一回事呢!”

    “况且乌孙和龟兹那边还态度不明,他们两个只要有一个反对,这事就成不了,而且还会带来大祸。”

    “那汉朝若是没点实力,又岂能一口气派出上千人规模的使团?又岂能给整个使团都配备这么强悍的装备?”

    “那个汉使我见过,说句不好听的,即便他只是一个使臣,依他的能力,也是足以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番功业的。”

    “汉朝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外面都在说汉军有七十万,先前我也觉得这可能就是他们自己吹出来的,但是现在来看,这很有可能是事实,若不然的话,汉使凭什么敢邀请西域数百城邦遣使跟他们一同前往汉朝?若是汉朝没有他们说的那般实力,这些人到了汉朝以后岂不是全都露馅了?”

    “凭我对汉使的了解,虽然这是一个很喜欢冒险的人,但在一些方面也是极为谨慎的,说不定他们明着大摇大摆的走,暗中早就派人回去了。”

    “而最重要的一点,汉人既然派了这么大规模的一支使团进入西域,难道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

    “汉人甚至很有可能已经制定好了进军西域的计划,只等这支使团回去就可以开拔,假若他们没有回去,汉朝难道不会再派一支使团过来吗?或者说直接派遣军队进来,到时候我们做的这些事情,肯定是瞒不住的。”

    “所以,汉人进入西域,早在他们派出使团的那一天,就已经成为了定局。”

    “而现在就算是我们拦下了使团,也不过是争取了几年的时间罢了,可是这几年的时间又能干什么?能够改变现状吗?”

    “并不能!”

    这一次阿古卢说的很坚定,整个西域挡不住汉朝的兵锋,这一点他确信,他十分肯定。

    “所以说……”

第454章 到处是奇葩

    陆贾这边刚刚离开康居后不久,就接到了齐虎的消息。

    一向淡定的陆贾脸色也是出现了微微的变化,但是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他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不论什么时候,他自己是不能慌的。

    “消息确定?”陆贾阴沉着问道。

    “基本上确定,对方是大宛的大族,我们也打听过了,大宛确实有这么个大家族!”齐虎直接点头确定。

    “嗯,我知道了!”陆贾点了点头,微微眯起了眼睛。

    这个大宛国,还真是有意思的很。

    不过这个阿陀力,眼光倒是也挺不错的,竟然能够看穿大汉的真正意图。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现在陆贾确定了,他们这次回程不会太过顺利。

    但原先的计划已经制定好了,人也都散出去了,再去临时改变行程,对于大汉的形象很不利。

    所以,他还是得继续按照原先的行程去走。

    不过好在大宛国王最终还是改变了主意,由三个国家分批阻击的战术改为了统一阻击。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

    例如说万一另外两个国家不同意,那么他们就可以当这事没有发生过,也不至于惹怒了大汉。

    而在西域这块土地上行走,陆贾也早就摸到了门路。

    原先是没打算这么着急实施的。

    但是现在,他不敢再去冒险了。

    于是,陆贾当机立断,立即安排了一屯人,携带了少量的白叠子,以及大量的白叠子的种子。

    这些种子分别存放在五十个人的身上,不管怎么样,只要有一个人能够活着回到大汉,把这些种子带回去,他们这趟出使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而原本陆贾想着的是一个不少的带回去,但是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接下来对他们来说,或许会是一道死结。

    “陆使,何不改变线路呢?或者我们直接走北边,从乌孙的北部边境穿过去,到时候可以直接回到云中郡!”有人开始建议道。

    按照原先的路线规划,他们需要先穿越整个大宛国,然后再向西走。

    虽然不用在穿过乌孙和龟兹,但也是沿着他们的南部边界走的。

    这个时候他们若是出兵了,想要拦下使团还是很容易的。

    虽然他们这些人的战斗力也不差,但战斗力再怎么高,也不过八百余人,三个国家每个出兵五千人,就算是一人上来砍一刀就走,他们也扛不住的。

    “北边是绝对不能走的,出发前陛下特意交代本使,朝廷接下来会对匈奴用兵,不论结局如何,我们若是走了北边,肯定会遇见匈奴的,到时候想再回去可就难了。南边虽然看似危险重重,但也并非没有机会!”陆贾说出了埋藏在心中两年多的秘密。

    没错,临出行前王不饿特意交代了这件事情,尽量别走北边,往南走,有多远走多远。

    另外王不饿还直接告诉他,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找到东西之后,就多派点人分散回来,免得被某些人给盯上了。

    然而陆贾直到现在才敢相信,王不饿两年前告诉自己的那些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

    真的有人盯上他们了……

    十天后,使团来到了贰师城。

    在这里,陆贾受到了大宛国王的热情招待。

    席间更是谈天论地,得知使团要回汉朝,大宛国王还热情的让人准备了一些礼物,并且让陆贾带着自己的问候回去给皇帝。

    若不是提前接到了消息,陆贾怕是真的会被大宛国王的举动所感动。

    席间,双方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战马的事情。

    宾主尽欢,场面其乐融融,任谁都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大宛国王更是不经意间的询问了使团回汉的路线,陆贾在这上面也并没有隐瞒。

    实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前面他已经散出去了那么多人,邀请了那么多的城邦,至少稍稍打听一下就能知道他们的路线了。

    而离开了贰师城之后的第八天,使团刚刚进入了捐毒,携带着白叠子种子的一屯人便悄悄的离开了大部队。

    他们将会途径休无,然后一路向东,也就是沿着昆仑山脉一路向东。

    在他们的北边,是陆贾亲自率领的使团,和一些已经汇聚过来的各邦使者。

    没错,陆贾打算以自身为诱饵,为携带者种子的弟兄打掩护。

    当然,他们所携带的不仅仅只是种子,还有这两年来陆贾的一些成就。

    他让人抄写了一份西域舆图,和各个国家的大致情况。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他们这支主力部队没有回去,只要那五十个人能回去一个,接下来大汉若是想出兵的话,就没那么难了。

    “西域这个地方还是很不错的!”回程的路上,陆贾忍不住的感叹道。

    后世提起西域这个地方,会下意识的想到沙漠,想到戈壁荒野。

    但是在现在,压根就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里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畜牧业为生的,典型的就是大宛,乌孙,龟兹这些大国。

    这些国家大多数位于北部,而南部地区,则多以农耕为生。

    不同的生活方式,最直接的体现在了实力的对比上面。

    那些依靠畜牧业为生的,基本上都成为了大国,而以农业为生的,基本上都不成气候。

    北边被几个大国包圆了,南边的地方要比北边还小,但这里却大大小小的存在着上百个国家,所以也被称之为城郭诸国。

    “也很奇葩,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够想到这里竟然还有一个国家的全部人口加起来,还不如我们一个村子人口多呢?”有人也跟着开始感叹道。

    “是啊,真的很难想象,单恒只有二十七户,一百九十余口人,是怎么在这里存在这么久的!”见多识广的陆贾也不得不佩服。

    这特娘的是什么奇葩都有。

    如果是在南边这个以农耕为主,战乱频率不高的地方的话,单恒的存在或许还能说的过去。

    但是单恒国这个奇葩,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单恒的周围又有多少个国家呢?

    南边分别是东且弥和西且弥,西边是乌贪砦离。

    嗯,这也是个奇葩,户四十一,口二百三十一,胜兵五十七,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

    扒拉一下给国王安排七个亲兵吧,剩下俩都尉一人领着二十五个兵,这特娘的放在大汉,一个什就把他们解决了。

    东边则是卑陆和几个车师国。

    而这几个国家的位置在哪呢?

    就在后世的乌市周围,就算这些国家实力相对不强,但周围还是有不少强国的。

    “估计就是因为太小了,所以人家懒的搭理他们……”不知道是谁,突然说出了一个可能是实情的秘密。

    回程无疑是愉快的。

    虽然大家心里面都绷着一根绳子,但队伍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已经快要达到九百人了。

    周围各个城邦的使者加起来也差不多近百人之多了。

    按照这个规模和速度,估计等他们回到大汉的时候,人数差不多会有一千二三百人。

    离开姑墨之后,陆贾终于得到了传说中的大宛马。

    数量并不多,只有不足百匹。

    这是阿陀力想办法提前运到这里的,然后双方在这里进行交接。

    看的出来,阿陀力为了讨好汉朝,也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陆使,尉头发现了大宛骑兵……”队伍中,留在后方放哨的骑兵低声的汇报着。

    “多少人?”

    “差不多六七千!”

    “嗯!不要声张!”陆贾一脸淡定的模样说着。

    这事儿让他觉得有些奇怪。

    一直没有动静的大宛人,突然出现了,尉头距离他们这里大概也就两天的路程。

    现在使团人员不少,且有不少的货物,速度很难提高起来,所以是不可能甩掉大宛骑兵的。

    但是传闻中的乌孙和龟兹,现在却始终没有动静。

    他的斥候已经跑到了尉犁,已经离开了龟兹境内,但却没人拦截。

    是乌孙和龟兹没有同意大宛人的建议?

    还是说他们有别的什么想法?

    这些陆贾不得而知,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去年末和今年初在路过龟兹和乌孙的时候,自己跟他们的国王聊的很开心,而且他们也表示有机会一定要遣使去大汉瞧一瞧。

    当时那场面,让陆贾觉得也不像是敷衍自己的。

    不过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所以当时的话,陆贾现在也不敢太过于相信了。

    虽然心中很是疑惑,但归途依旧不能停止。

    陆贾只能让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然后去四周打探情况,时刻注意身后的大宛人。

    三天后,陆贾的使团来到了乌孙和龟兹的交界处。

    按理说,这里就是他们最好的伏击地点了,也是他们能接受的最后地点。

    在往前走,那就是龟兹境内了,龟兹王得有多大的心,才会允许乌孙军队和大宛军队进入他们境内阻击汉朝使团啊?

    说句不好听的,那完全是在给自己埋雷,嫌自己身上还不够骚。

    就在陆贾疑惑不解的时候,前方的斥候突然传来了消息。

    “陆使,乌孙和龟兹人在前面二十里处挡住了去路……”

    “多少人?”陆贾心中的担忧终于放了下来,只要出来了就好。

    而且这么个地方,他还有一些操作的空间。

    “两千人左右……”

    “多少???”

第455章 使团

    陆贾觉得自己的耳朵可能出现问题了。

    仔细询问了三遍,接连得到了三个相同的答案。

    没错,自己没有听错。

    乌孙和龟兹加起来,就在前面放了两千左右的兵力。

    “他们也太看不起人了吧?”陆贾失望的摇着头。

    虽然处境对于自己不利,但是对方也太不给自己应有的尊重了。

    我这八百多人是什么战斗力?

    是你乌孙不知道?

    还是你龟兹心里面就没点逼数?

    摆个两千人就想把老子这八百多人拦下来?

    说句不好听的,就他们那点战斗力,这八百多人来一个冲锋,他们就溃不成军了。

    “陆使,看来这一仗是避免不了了,早做准备吧,也正好让这些随着我们回家的使者瞧一瞧咱们大汉的真正实力!”禁军校尉薛拓看着陆贾,说道。

    “不慌!”陆贾却是摇了摇头。

    现在所展现出来的这些,给他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这种直觉往往都是很准确的。

    并非是什么玄学,而是根据现实情况,每个人心中都会对一件事情有一个潜意识的认知。

    而当你某一刻正好处于这个环境中的时候,则会下意识的察觉到不正常。

    就好比一个销售业绩一万,本该五百的提成,突然给你发了一千的提成一样。

    五百是正常,看到一千之后,瞬间就会感觉到有问题。

    所以说,第六感往往来自于潜意识,而不是什么不靠谱的玄学。

    “这事不正常!”陆贾皱着眉头说着。

    “是不正常,但是现在我们也没得选择了,除非绕路,但那样的话,陆使的目的就要打折扣了。”薛拓当然注意到了不正常。

    这会儿但凡有点脑子的,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乌孙和龟兹就算没跟汉军交过手,但是他们在西域的所作所为,还不足以让他们自己进行一次对比吗?

    两方联合,默契度本来就有问题。

    这个时候唯有增加兵力来缩小因为默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但乌孙和龟兹偏偏没有这么做,反而只派了两千兵出来。

    “想办法绕到后面去看一下,另外在派人去两侧打探一下!”陆贾接着吩咐道。

    “陆使担心他们在周围埋伏了人手?”薛拓想了下,似乎有这种可能,但他却感觉意义不大。

    陆贾点了点头,说道:“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我们不仅仅只是使团,还有那么多的西域使者,他们所携带了大量的物资,行进速度根本上我们,若是只有我们自己,突围并不成问题,但是带着他们,稍不小心一些,很有可能会被乌孙和龟兹联合分隔开,到时候首尾不能呼应,队形又被打乱,战斗力想要全部发挥出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薛拓脸上的表情也渐渐的凝重了起来。

    没错,他刚才忽略了这一点。

    他只需要带着五百禁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冲破对方的阻拦。

    但是后面的使团呢?

    他们怎么办?

    自己在前面跑的再怎么快,又有什么用?

    难不成还能把使团丢下来不管不问?

    陆贾做出了带他们回洛阳的决定,从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这支使团没有了别的选择。

    只有成功的把这些人带回洛阳,才能够让大汉的威望在西域的上空飘扬,让所有人都忌惮大汉的威名。

    若是使团在途中出了问题,而且还是因为汉军自己跑路而导致他们出了问题。

    纵使大汉依旧强大,可是名声也会大跌的。

    与其这样,反倒不如打一开始就不带他们,这样使团可以随意更改路线,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不论怎么走都不会影响到大汉在这里的威名,最多就是效果差了一些罢了,但也绝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咦?我们的人?”就在薛拓打算派人去侦查的同时,看到了前方匆匆跑来了几匹战马,马上的人,赫然正是汉军的打扮。

    “怎么这么多人?”陆贾看了眼前方的情况,下意识觉得不对劲儿,又看了眼,数了数人头,果然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

    先前出去的是五个人,这也是汉军常用的一种斥候侦查编制。

    对于这种近距离的密集侦查,一般采用的就是以伍为单位,这种单位的斥候,一般只负责十里以外,三十里以内这个区域。

    十里以内就是二三编制的侦查,即一个伍分为两队,基本上就意味着地毯式的侦查了。

    而远一些的,三十里至五十里,则是以什为单位,五十里开外,大多是屯和百为单位。

    这样即便遇到了情况,他们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刚才出去的明明是三个二三编制的侦查小队,而且已经回来了三个三人和一个两人编制。

    也就是说,外面只剩下了两个两人的侦查小队还没回来。

    可眼前的这一队人,竟然有九个人?

    “陆使!有四个不是我们的人!”眼尖的薛拓仔细观察了会儿,很快发现了不同的地方。

    而随着距离的缩短,陆贾也看到了,的确有四个人的打扮跟汉人完全不同。

    但双方也没有什么不和谐的地方。

    他们在搞什么?

    关于他们在搞什么这个话题,陆贾很快就得到了印证。

    纵使见惯了大风大浪,陆贾一时半会儿的也很难从这个现实中醒悟过来。

    但事实告诉他,确实就是这样的。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胆量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看不清未来大势的。

    当然,还有一些的意外因素。

    “你是说,前面那是乌孙和龟兹的使团?”陆贾有些惊讶,他压根就没想到,那两千人是使团。

    这个规模可是一点也不小了,虽然人有点多,但是考虑到汉朝使团出来的时候也是一千多人,所以这个情况就能够理解了。

    也许是人家看见了汉朝的使团规模,所以比葫芦画瓢也组了这么个使团呢?

    “尊敬的汉使,是这样的,我们在一个月前接到了您的部下的通知,所以便立即挑选了一些人员来加入使团,而我们乌孙的使团,是由大王子所亲自率领的,其中二百余人皆为贵族……”

    “我们龟兹使团是大祭司带领的……”

    两国前来通报的纷纷报上了使团的规模和人员构成。

    对此,陆贾还是很吃惊的。

    他没想到,乌孙和龟兹竟然会下这么大的力气。

    特别是乌孙,大王子领队也就算了,竟然有二百余人是贵族。

    若是放在汉朝来说的话,等于是一个使团中派了二百多个地位不低的官员。

    而事实是,陆贾自己带领的这支使团,官员的人数有多少呢?

    目前为止,真正的官员基本上就五个,自己是一个,两个副使是一个,校尉薛拓,副尉王庭。

    满打满算就这五个官员,而手下带的那些‘学徒’,现在还没有被正式的任命为官。

    充其量就是个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趟只要能回到洛阳,他们必定会被封官加爵。

    “据本使所知,大宛好像也遣使造访乌孙、龟兹二国了吧?”陆贾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身后还吊着三千大宛士兵呢,这已经证明了先前阿陀力的告密是真实的。

    “没错!”两人微微一笑,对此丝毫没有任何的隐瞒。

    反倒大大方方的承认了下来,不过接着却说道:“大宛国王遣使来访,声称大汉即将挥兵西进,到时候西域各国,谁也跑不掉,所以,若是想保住自己的牧场和权力,就要想办法阻止汉军进入西域,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汉使拦下来,永远的让他们留在西域,这样汉朝不知西域深浅,自然也就不敢贸然出兵,而接下来,汉朝每出使一次,我们就拦截一次。”

    “大宛的说法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但也被更多的人拒绝了,大汉的强大所有人都知道,大汉若是真的想进入西域,也没人能拦的住,大宛做不到,乌孙做不到,龟兹也做不到,就算是三方联合,也同样做不到。”

    “没错!”龟兹使者点头确认了乌孙使者的话,继而说道:“大宛国王还真是打的一手好算计,论地理位置,他的大宛距离汉朝最远,汉朝若是进军西域,龟兹首当其冲,到时候他大宛是绝对不可能派兵支援的。说不定到时候龟兹扛不住了,大宛直接举手投降了呢?”

    “所以我们明面上答应了大宛国王的请求,派出了部队佯装要阻击汉使,但暗中也组织了使团,准备随汉使一起返回大汉。”

    “本来是为了不让乌孙和大宛有所察觉的,只是没有想到,乌孙竟然也抱着跟龟兹有同样的想法……”

    听着两人的描述,陆贾无奈的笑了笑。

    也没什么好说的。

    表面上都怕对方答应了大宛,而自己不答应的话,必然会有一场争斗。

    所以也就表面上答应了,但暗中派出了使团。

    结果没想到两家都是同样的想法,结果使团还撞车了,这下也不用再去隐瞒什么了。

    于是两家一商量,决定干脆合二为一吧。

    “汉使,大宛国王的做法实在是太可恶了,所以,我们也决定送给汉使和大汉一份礼物……”

第456章 乌孙的目的

    乌孙和龟兹所谓的礼物是什么东西?

    陆贾很快就见到了!

    对于这份礼物,陆贾很喜欢。

    整个汉朝使团也都很喜欢,除此之外,那些一直跟着使团行走的西域城郭使者,也都很喜欢。

    乌孙和龟兹各出兵五千,一南一北,直接夹击了大宛的三千骑兵。

    在乌孙和龟兹的策划下,这三千大宛骑兵压根就没地方可以逃的。

    在战死了一大片之后,很快的便举手投降。

    不是他们不想逃,而是两国设置了障碍,他们根本就逃不掉。

    解决了这三千人之后,乌孙和龟兹又将大宛骑兵所骑的战马一并送给了陆贾,作为第二份礼物。

    大宛国王为什么要对汉使下死手?

    原因他们也听说了一些,无非就是汉使对大宛战马动了心思,让他们感受到了危险。

    除此之外,乌孙和龟兹两国也分别准备了不少的战马打算进献给汉朝。

    由大宛国王发起的这场战争,以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方式结束了。

    说起来也是有些搞笑的。

    虽然结局很完美,但是对于陆贾来说,也同样有着很深的疑惑。

    乌孙的大王子很年轻,二十岁出点头的模样,人长的还算是可以,不说眉清目秀,但至少也要比其他的西域人更好看一些。

    名字叫昆图。

    进入龟兹境内之后,一切都很平静,没有任何的问题,龟兹甚至为使团准备了不少的物资补给。

    而在离开龟兹境内的时候,使团可谓是肥的流油,为了准备穿越白龙堆,乌孙和龟兹甚至搞了一匹骆驼。

    当然,出了龟兹之后没多久,环境的变化便越来越大了。

    眼瞅着即将进入沙漠地带,不少人也隐隐的出现了一些不安。

    这个沙漠同样也是阻断了中原王朝和西域联络的环境。

    而在这一日,乌孙大王子昆图找到了陆贾,希望陆贾能够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什么???”陆贾瞪大了眼睛的看着昆图,对于昆图刚才所说的话,他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你说你的使团中有乌孙公主?”

    “是的!父亲希望能够与大汉通婚……”昆图点了点头。

    想要纠正陆贾的说法,其实在乌孙,并不叫公主的。

    但是想了想也没什么必要,自己的亲妹妹,父亲的亲女儿,放在大汉,那不就是公主吗?

    “哦,原来是通婚啊,这个应该没什么问题的……”陆贾想了想,他觉得皇帝会接受的。

    就算皇帝不愿意,那些大臣们也会让皇帝愿意的。

    乌孙在西域的势力不小,若是能与乌孙通婚,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将来大汉进入西域的时候,会有一个很不错的盟友。

    虽然这个盟友可能会分掉大汉的一些利益,但是不论是从当下还是从长远来看,这都是没问题的。

    “那个……汉使……”昆图有些不太好意思的看着陆贾。

    “嗯?”

    “我父亲的意思是,希望乌孙能和大汉通婚……”昆图又说了一遍。

    “对啊,你们都带着公主去了,放心吧,陛下不会拒绝的……额……”陆贾说着说着,突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通婚,通俗的讲,也就是两家联姻,这就叫通婚。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何为通?

    互通有无便为通!

    人家乌孙都带着公主去了,你大汉难道不嫁个公主过来吗?

    这样对面都有各自的公主,相对来说也能更放心一些。

    陆贾突然觉得,这事可能成不了了……

    似乎是看出了陆贾的表情是在拒绝,昆图也有些郁闷了。

    不过还是耐心的解释道:“汉使,其实我们乌孙也是懂一些规矩的,百年前,我们跟秦国也是做过邻居的,只不过后来跟月氏打仗输了,所以被迫的迁徙到了西域。”

    陆贾恍然大悟,合着还是老邻居啊。

    或许数百年前乌孙跟秦国有过联系,所以也知道中原王朝的一些关系。

    而那段时间正好是战国时期,各国经常搞联姻什么的。

    乌孙可能也学到了这一招。

    但是,乌孙真的跟秦国做过邻居吗?

    这个陆贾还真没有了解过。

    而事实是真的做过邻居,而乌孙当年的栖息地就是河西走廊,也如同昆图说的那样,他们被月氏打败了,所以被迫迁徙。

    若是按照历史上的进程,接下来乌孙还会被月氏打败,然后继续往西迁徙,但是在现在的栖息地,也有一批人留了下来,而这些乌孙遗民,就生活在罗布泊,也就是后世的雅丹地貌那一代,目的当然是为了避免其他强大部落的攻击。

    “王子,陛下可能会同意通婚,但若是乌孙想娶大汉公主的话,是没有机会了!”陆贾无奈的摇了摇头。

    “为何?”昆图愣了下,这都还没见到皇帝呢,汉使就直接说了不可能?

    怎么会呢?

    难道现在中原的规矩已经变了?

    “陛下也不过比王子大了几岁罢了,帝国最大的王子也不过不到三岁罢了,难不成王子还想让陛下将一个襁褓之中的公主嫁到乌孙?”陆贾笑了笑说道。

    “……”昆图一脸懵逼,还能这么玩?

    于是试探着问道:“那皇帝的妹妹呢?”

    “陛下只有一个妹妹,早已嫁人……”

    “同族的呢?”昆图继续锲而不舍的问道。

    “行了,这事你就不要再来为难本使了,到了洛阳之后,你与陛下商谈便是了,不过陛下即便同意了,大概率也是……算了,本使也说不准……”陆贾本来是想多说两句的,但想了想还是别乱猜测了。

    陛下什么尿性,自己还不清楚吗?

    那就是个属貔貅的,外面的女人想进来很容易,陛下那叫一个胸怀宽广,简直就是来者不拒。

    但你想让大汉的女人出去,抱歉,陛下是真的不太可能会同意的。

    况且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又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战乱,同辈人丁根本就不算是兴旺,况且也没啥同族,基本就是单身汉一个。

    也不知道陛下这几年造了多少王子公主了……

    “对了,你们这次出使这么大的规模,跟本使说一说你们的来意吧,反正路上闲着也是闲着,正好本使可以帮你们参考一下,免得到时候惹了陛下不喜!”陆贾又开始套话道。

    他总觉得事情好像没有这么简单。

    咋说呢?

    乌孙为了通婚,派出这么大的规模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龟兹可没打算通婚,为什么也派了这么大规模的使团呢?

    而且先前两个国家都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也没有商量,完全就是碰到一起之后才发现这世界真巧。

    “我们想邀请汉军进入西域……”昆图直接说道,这的确是这次出使的重中之重,虽然他知道陆贾肯定会提前告诉皇帝的,但提前告诉了也好,刚好可以给皇帝多一些时间去考虑这件事情。

    “嗯?邀请汉军进入西域?”陆贾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看着昆图,这特娘的又是什么骚操作?

    感情还能这么玩的?

    大宛是生怕汉军进入西域,而你们乌孙却要靠着通婚讨好皇帝,然后在邀请汉军过来?

    搞什么?

    难道就不怕大汉趁机吞并了你们?

    “是的,最近不少西域的部落都遭到了更北边的袭击,他们疯狂的掠夺着部落人口,特别是女人和牲畜,有多少就抓走多少。我们乌孙也在北边跟他们打了一仗,对方的实力还是挺强的,若不是我们在人员上面有些优势,这次可能真的打不过他们。”

    “而根据我们抓到的俘虏交代,他们是来自东方的匈奴,去年跟大汉打了几仗,结果损失惨重,想要找大汉报仇,却又找不到机会,为了弥补部落的损失,只能暂时将主意打到西边,等积蓄完了力量之后,再去跟汉朝决一死战。”

    “据他们交代,现在过来的只是先期的小部队,他们内部现在也有些不太和谐,等他们处理完了内部的事情之后,就会全力西进了,这个时间是多久我们也不好判断,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

    “不止是我们,龟兹也跟他们交过手,损失也不少,同样也抓到了一些俘虏,了解到了一些情况。”昆图将实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事情很简单,匈奴干不过汉朝,又要不会女人和损失。

    总不能干瞪眼吧?

    加上内部也出现了混乱,本就没整合完成的匈奴,只能一边整合,一边西进,通过掠夺其他部落来补充自身的损失,同时也希望让那些闹事的人看到这些好处,然后同意跟着他们继续西进,然后在找机会杀回来。

    大宛因为太靠西,匈奴的势力还没有到那里,但是乌孙和龟兹却跟匈奴人交上了手。

    在这件事情上匈奴也的确是大意了,先前的小部落那叫一个顺风顺水,突然间遇到了龟兹和乌孙这种大国,还是用了先前的手段,想要成功自然就很艰难了。

    而乌孙和龟兹正是通过这一次的交手,判断他们打不过匈奴的,而匈奴的凶狠也更是让他们有所忌惮。

    恰好这个时候陆贾正带着汉朝使团在西域兴风作浪,虽然很浪,但还是保留了一些底线的。

    相比较而言,乌孙和龟兹也更愿意接受汉朝这种文明国家,而不是匈奴那种野蛮不讲理的国家。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一幕。

第457章 再归来,又是何时?

    陆贾脸色凝重的抬头望着遥远的东方。

    心中更是有股讲不出的滋味。

    他又一次的感受到了帝国的强大。

    这种感觉要比以往的那些感觉都要强烈。

    自己带着禁军在西域不断游走各国,也征伐过一些小的国家,让大汉的威名开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

    但是这一次,帝国给陆贾带来的感觉却大为不同。

    在这件事情中,帝国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仅仅只是依靠着帝国的威名,救下了整个使团。

    陆贾不会贪功,也不屑于贪功。

    事实就是如此。

    若不是帝国在东方击败了匈奴,导致匈奴被迫西迁。

    恰好乌孙和龟兹遭受到了匈奴的袭扰,又恰好因为他们内乱,给了乌孙和龟兹喘气的机会。

    抓到俘虏询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汉朝已经在这么强大了。

    他们需要集中力量才能击败匈奴人的先头部队,而汉朝已经可以打的匈奴主力不得不西迁避祸了。

    匈奴人来者不善,在还未露面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凶狠的獠牙。

    不论是乌孙也好,龟兹也罢,又或者是那个动了歪心思的大宛国。

    他们都属于行国,国内主要依靠畜牧业为生的。

    本质上来说,他们跟匈奴没有什么区别。

    而依靠畜牧业为生的国家一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于其他部族的吞并,始终保持着高胀的热情。

    匈奴人已经露出了他们的本质,而事实又证明他们是真的打不过。

    那么现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只剩下了三个选项。

    不为所动,等着匈奴来攻,到时候打一仗,真的打不过了就投靠匈奴,而按照他们的规矩,基本上就是加入匈奴,乌孙王或许会被封一个高官职位,但是乌孙也就此灭国了。

    西迁避祸,迁到一个足够远,足够安全的地方,继续去抢占小部落的地盘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以乌孙和龟兹的规模,并不用发愁找不到一个自己中意的地方,他们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去抢夺一块新的牧场。

    交好汉朝,请汉朝出兵西域,直接在西域与匈奴人交战。

    但是这么做的话,也是会有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后果的。

    “帝国出兵西域,你觉得可能吗?”陆贾望着东方,问着身旁的薛拓。

    “一定会出兵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薛拓十分肯定的点着头。

    “是啊,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陆贾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当然知道!

    这一点是不需要考虑的,他们此次出使的任务就已经证明了一切。

    虽说寻找白叠子是最最重要的任务。

    但是不要忘了,他们的使团中,都包含了什么类型的官员。

    有兵部负责后勤的官吏,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初步筛选适合建立驿站的地方。

    还有尚书省的官吏,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绘制舆图,统计西域城郭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情况。

    有户部的官吏,他们负责勘察地形,看西域是否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农业。

    正常的使团,需要这么多职责不同的官吏吗?

    当然不需要!

    陆贾不是傻子,相反他很聪明!

    从陛下给他划分这些人进入使团的那一刻,他就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陛下为何又给了他一千禁军作为护卫?

    大汉有那么多的兵士,为何偏偏要从皇帝的禁卫军中去选人负责保护使团呢?

    那是因为禁卫军的训练最严苛,战斗力最强,意志力最坚定,同时也是最忠诚的部队。

    说句不好听的,这一次的使团,其实就是打着找白叠子的幌子,不断的去刺探整个西域的虚实。

    只要自己能够拿着这些资料回到洛阳,皇帝立刻就能制定出进军西域的政策。

    从哪里进入?

    进去多少人?

    谁是敌人?

    谁又是可以拉拢的?

    陆贾甚至隐隐之间觉得,皇帝甚至都想到了该如何去治理西域这片陌生的土地。

    但是出兵西域,又哪有那么容易呢?

    难!

    很难!

    大汉现在虽然很强大,但毕竟建立的时间太短,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来不及去做。

    就是先秦时期的领土,大汉都还没有完全收复呢。

    虽然名义上收复了,但河套地区的一半面积,现在是暂时的让给了月氏人居住的。

    更不要说完全没有任何动静的河西走廊了,大汉现在对那里还没有太大的欲望。

    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口,其主要精力又放在了北边的匈奴。

    现在大汉最西边的边陲之地便是金城(兰州),距离乌孙,差不多有五千里那么远。

    远征军……

    何其难也?

    “陆使,这是好事啊,怎么瞧您如此不高兴呢?”薛拓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宛已经被乌孙和龟兹联合给干掉了,虽然从阿陀力那里搞到了不足百匹大宛马,但是这批被干掉的大宛骑兵又被他们缴获了上千匹大宛马。

    这个数量已经足够多了。

    而乌孙和龟兹又决定了出使大汉,各自派出了千人规模的使团,这其中各自派了六百士兵护卫。

    加上汉军,差不多是两千人规模的战斗力量了。

    而两千人的战斗力量在这里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除了大自然以外,已经没有人能够对他们产生任何的威胁了。

    “西域这地方,大有可为!只是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了……”陆贾回头望了眼身后,说出一句令人迷茫的话来。

    “陆使,您还不到四十呢,就算朝廷准备十年,您也不过四十多岁而已,正值壮年呢!”薛拓迷迷糊糊的劝说着。

    陆贾笑了笑,没有回答薛拓的这个问题。

    是啊,自己还年轻。

    可是十年后,陛下又会不会让自己回来呢?

    十年后,自己带的这些人也都成长起来了。

    十年后,谁又知道,十年的时间,大汉又是否能准备好呢?

    出兵西域,大汉就必须要想办法缩短补给的路程。

    而且必须要控制河西走廊,获得一个稳定的出关口。

    而不控制河西走廊,东来的西去的,都会遭受到来自南北地区的威胁,这将会是一条极其不稳定的通道。

    大汉需要在这里经营,需要在这里建设。

    十年?

    谁又敢肯定?

    也许,这一走,再回来,就是二十年后了……

    陆贾的这个猜测也并非没有依据,因为二十年后,将会是大汉人口的爆发高峰期。

    第一波会在十五年后左右出现,但这个时候尚不稳定,真正能稳定下来的,差不多就是十八九年后的事情了。

    ……

    就在陆贾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返西域的时候。

    遥远的洛阳,王不饿也同样在头疼着。

    大汉的人口数量太少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汉基本上消灭了所有的隐户。

    虽然让大汉的账面人数暴增,但再怎么暴增,全国上下,男女老幼加起来也不到两千万人。

    不到两千万人,这又是个什么概念?

    放在后世,他就是一个首都容纳的人口数量而已。

    将这两千万人分摊在整个大汉,人口数量还是很紧张的。

    现在摆在王不饿面前的,压根就没有地不够用的烦恼。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上书的内容,无一不是今年新开垦了多少亩官田,预计明年能开垦多少亩。

    皇帝统计人口,打算重新划分各地人口数量的消息是瞒不住的。

    于是乎,无一例外的,各地上书的内容中,到处都在透漏着一个意思,那就是我这里到处都是荒地,就是人口数量不够用,根本开发不出来。

    而对于既然人口不够用,却还能保证官田的开发呈现增长局势的功劳,则是完全归功于骡子和农具的投入使用上面了。

    “这宋轶还真是越来越精了,好的没学会,臭毛病倒是学的挺快!”看完颍川郡守宋轶上书的内容,王不饿气的很想揍他一顿。

    作为最早跟着王不饿起家的老功臣,虽然能力尚显不足,但王不饿还是没有亏待了他。

    后期在军事上面逐渐的弃用了他,但却将他安置在了东郡郡守的位置上,去年初调任颍川郡任郡守。

    虽然任期内没什么太大的亮点,但也算是中规中矩。

    而颍川郡作为大汉的人口大郡,这两年的新增人口趋势很让人喜欢。

    结果没想到,这宋轶也学会了那帮人,上书哭‘穷’。

    “陛下,这事其实也不能怪宋郡守,各郡的情况都差不多,颍川郡虽然是人口大郡,但目前的人口数量依旧不能满足本郡所需……”萧何无奈的劝阻着。

    陛下简直着了迷了一样,到处统计人口,然后好大笔一划,各郡都得给我出人。

    出的人要去哪,萧何当然知道,他也是赞成的。

    但是咋说呢?

    赞成归赞成,并不代表他实际上就容易操作了啊。

    “朕为何去年调任宋轶去任颍川郡守?”王不饿直勾勾的看着萧何问道。

    萧何与王不饿对视了眼,他当然知道为什么调宋轶去颍川。

    因为他是你王不饿的铁杆嘛,你的死忠拥护者嘛。

    但正因为是你的铁杆,是你的死忠拥护者,才不能一味的去撸他的羊毛。

    宋轶既是你的排头兵,也是你最后的一道防线。

    萧何正欲再劝,然而旁边的陈平却猛的打了个冷战,连忙开口道:“陛下,臣认为从颍川郡抽调的百姓不应超过三万户,最多不过十五万人……”

第458章 解决匈奴他不香嘛

    陈平开口说完之后,这才感觉到了屋内的温度似乎上升了一些。

    冷汗已经打湿了整个后背。

    心中不断的骂着萧何,开口之前麻烦想一想,坐在你面前的人是谁好不啦?

    好歹也是为开国皇帝,现在因为抽调一个郡的部分人口,你就这么拦着?

    再说了,人家抽调人口是拿去享乐的吗?

    当然不是,皇帝有更深远的用意,只要不影响大局,抽调一些人口就抽调呗。

    你好死不死的硬拦着是干啥的?

    人家开国皇帝不要这个脸的啊?

    “嗯!就按三万户十五万人去通知吧,五月开拔前往武威郡,今年农田开耕者按一亩三石补偿,未耕者按一亩一石半补偿,凡迁徙者,户三人,每人每月发粮两石,户四人者,每人每月发粮两石一钧,五人及以上者,每人每月两石二钧,连发五年!五年内不需缴纳赋税,不需服徭役。”

    “家中余粮,由官仓官吏负责清点,统一纳入官仓,到武威郡以后,官府如数发还,途中所需口粮,沿途官府负责提供!”

    “农具什么的也纳入官仓,做好统计,到了武威郡以后给他们换新的,另外耕地,到了地方每人多发十亩!”

    王不饿巴拉巴拉的说着。

    正常的流程显然已经不再去在乎了。

    这句话说出来,就意味着你们不用讨论了,直接走流程,该签字的签字,该拟旨的拟旨,谁也别想耽搁,这事要以最快的速度办完。

    而王不饿所说的待遇,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

    对于农田的耕种,已经算是溢价补偿的了,就算是做出了一系列的农业改革,现在的平均产量大概也就是两石一钧左右。

    只有个别地力旺盛的耕地,才能有一些高产量。

    而为了方便百姓迁徙,他们可以直接在颍川郡将粮食交给官仓,然后到了武威郡再去如数领回。

    等于是朝廷免费帮他们保管,免费帮他们运输。

    更更重要的是,朝廷每个月都会给他们发粮食,而且发放的粮食是足够放开了吃的。

    而且还是连发五年。

    当然,这个虽然看着很多,其实大家都是能够理解的。

    到了武威郡是要开荒的,五年差不多勉强能养熟一片地。

    当然,并不是说这五年就没有任何的产出,只是产出量很少罢了。

    但这也是净赚的,况且还不用交税不用服徭役,就连农具,到了地方也给你免费换新的。

    若是两年前,跳出来拒绝的就不会只有一个萧何了。

    而是整个朝中,九成以上的人都会跳出来拒绝。

    完全就是瞎折腾嘛,家底还不够你浪的呢。

    但是现在,大家真的提不起兴趣折腾了。

    官田数量年年增加,随着农业设施的改善,产量也是稳中有增。

    免税期接连过去,除了每年官田产出以外,还有百姓缴纳的赋税。

    所以,每到秋收之际,就是各地官仓官吏头疼的日子。

    以前是愁粮食不够,到时候没办法跟朝廷交代。

    现在是愁粮食太多,愁不知道往哪放。

    有时候,朝廷的政策太好了,也是一种负担。

    然而,陈平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姐的看着王不饿,疑惑道:“陛下,这武威郡是哪?”

    懵逼的不只是陈平,在场的除了王不饿没一个不懵的。

    谁知道咋会突然蹦出来一个武威郡呢?

    “金城郡以北!”王不饿走到巨大的沙盘前,直接指出了武威郡的位置。

    “陛下,这个位置……很危险啊……”看着王不饿在沙盘上指出的位置,陈平紧紧的皱着眉头。

    身后的灌婴也连忙跟了上来,看了眼那个位置。

    “陛下,的确有些危险,虽然紧邻金城郡和天水郡、安定郡,但那也是长城以外,虽然目前匈奴西去,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而在东北方,又是月氏人的暂居地,韩信位居云中郡,真若是发生了情况,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支援过来。”灌婴从战争的角度说道。

    王不饿笑了笑,你灌婴能想到的问题,难道我王不饿想不到吗?

    错,大错特错!

    我不仅想到了,我还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了呢!

    “不衣,跟他们说一说!”王不饿朝着张不衣招了招手。

    “我?”张不衣愣了下,俺啥都不知道,让俺说啥?

    俺特娘的心里面方的一逼啊,这种大事,你让俺来说?

    “就说一说你之前跟朕说的那些就行了。”王不饿微微一笑。

    “之前说的?长城?”张不衣努力的回想着,关于西边的情况,自己好像说的太多了,但最有可能的应该是长城了。

    可是那是什么长城啊?

    就凭那段残破不堪,尚未完工的长城,就想给武威郡提供保护?

    闹呢?

    “算了……”看着张不衣浑然迷茫的表情,王不饿知道抓瞎了,恨铁不成钢道:“若是拿出你在云中郡吃牛的半成精力,这会儿就不会一问三不知了!”

    听着王不饿的话,张不衣的脸上瞬间出现了尴尬的表情。

    而且还是大写的尴尬那种。

    不过话说,俺为啥吃牛,你心里面就没点逼数吗?

    你就是馋俺吃了牛肉,你身为皇帝不好意思开这个张!

    哼,别以为俺不知道。

    “针对月氏,朕已经做出了部署,随时可以开始,三五年内,吞并月氏没有什么问题!”王不饿先是说出了月氏的问题。

    巴雅尔那边已经准备好了,计划随时可以展开。

    而有汉朝的全面布控,月氏人是绝对逃不掉的。

    南下避祸?

    不!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若是心里面没点其他的算计,王不饿又怎么会去管月氏的死活呢?

    只不过本来是打算通过跟匈奴的战争消耗一下月氏的战斗力,然后在展开一系列的降维打击的。

    结果没想到月氏人不上当,搞的王不饿不得不临时换了计划。

    不过并不影响大局。

    “不衣曾经到过九原郡的长城,虽说破败了一些,但根基还在,大军并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去翻修,稍稍修缮一下即可,沿着长城,部署几万军队,这不就给武威郡提供了保护吗?”王不饿随意的说道。

    九原郡原本为九原城,是赵国最早建立的,也是赵国修筑的长城。

    更是赵国抵抗被北方胡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

    但是在秦朝以后,这里便逐渐的荒废了下来,主要是新的长城需要将其链接,但是链接还没做完,秦朝就没了。

    而随着秦末乱世,这里就彻底的荒废了。

    边郡的百姓全部都返回了内地,这个时候边境虽然不需要经历内乱,但是外部的隐患还是很多的。

    没有了帝国的支撑,他们在这里根本就活不下去。

    而汉朝建立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所以新的防线是以云中郡长城附近为基础的。

    等于是直接彻底的放弃了九原郡,这也是之前匈奴为什么能直接南下越过长城的原因,因为压根就没有人去防守,关口是打开的。

    “这里是进入西域的必经之地,而且不止这里,接下来朕还要在西边在设立几个郡……”王不饿意气风发的说着。

    这一刻,没有人能够理解王不饿想要进入西域的真正原因,也没有人会去支持他这个时候进入西域。

    这也就是王不饿做出了这个决定,若是换一个皇帝,阻力必然不会小。

    但是面对王不饿,他们没办法。

    对于一个开国皇帝,他们硬不起来。

    就连陈平,这会儿都觉得王不饿有些太过于异想天开了。

    “陛下,陆贾还未归来,现在就想着进入西域,是不是太早了一些?臣觉得倒是不如先将这些人安置在南方,等到陆贾归来之后,再做打算也不迟!”陈平建议道。

    “是啊陛下,这武威郡又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况且陆贾那边还没有消息,不如先将人安置在南边,几年过后,一个新的郡就开发完成了,这对于大汉也有莫大的好处啊!”灌婴也跟着附和道。

    不是不支持,而是这么做要做的动静太大了。

    一边要对月氏动手,一边还要让韩信在北边布防,一边还要去建设武威郡,哪来的那么大精力?

    而面对着群臣的进谏,王不饿却是摇了摇头。

    把人安排在南边固然能够快速的将一个郡给建设起来,并且很快为大汉输血。

    但问题是,现在的大汉不缺血液,粮食多到吃不完。

    所以对于南边的开发,已经不是那么的着急了。

    各地都缺人,各地都有大量的荒地,加上南边没有强敌,所以接下来可以一点点的抽调百姓过去开发。

    用十年,用二十年,哪怕用三十年去开发这些地方,都是无所谓的。

    大汉现在的体量,足以支撑目前所需,现在的天下大势是人少地多,而不是人多地少。

    那么在战略布局方面,自然就要更加倾向于战争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

    看着这些历史名臣,一个个的却又这么的不争气。

    王不饿无奈的叹了口气,还是欠磨练啊。

    “匈奴西迁是不假,但随时都会回来,接下来的战场自然不可能只放在一处,打通了河西走廊,可以将战场向西迁徙,确保帝国整个东部的安全,即便匈奴来了,到时候帝国东西两边一起出兵,匈奴人又能跑到哪?早一些解决匈奴这个隐患,难道他不香嘛???”

第459章 阻力

    王不饿十分确信匈奴是一定会回来的。

    虽说去年的三次战斗让匈奴损失不小,但匈奴的战争潜力依旧存在的。

    西域,基本上就是匈奴的后勤大本营。

    在东方失败受损了,他们可以到西域去轻松的获得补给。

    而现在匈奴损失最惨重的是女人,并不是即战力。

    匈奴若是不自己作死,总想着来跟汉朝拼个你死我活的。

    “至少在一二十年内,战斗力还是能够保持现状的。”

    “匈奴人则可以在西域通过掠夺来弥补自己的女人损失,从而继续繁育下一代!”

    “西域那个地方充满了未知,但是根据记载来看,那里的实力并不强,并不能给匈奴带来多大的威胁。”

    “大汉若是只顾眼前,让匈奴将西域经营成了他们稳固的后方大本营,到时候想再打就难了……”

    “进军西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扩充大汉的疆域,而是在抢夺匈奴的生存空间!”

    “所以,进军西域,势在必行!”王不饿极其坚定的说道。

    王不饿的一番话不由得将众人带入到了一个现实当中。

    若是匈奴将遥远的西域经营成了他们的大本营,那么战场上的局势,岂不是跟现在的大汉一样了?

    长城以内,都是大汉的大后方,都是可以随时源源不断为前线提供支援的后勤仓库。

    而一旦让西域成为了匈奴的大本营,那么匈奴也同样可以通过西域来获得支援补给,从而在东方跟大汉打一场持久战。

    这个结果别说是王不饿,就是这些大臣们也觉得自己有些没办法接受这个结果。

    “陛下,前期的准备工作倒是可以议一议,倒是具体的行动方面,臣还是觉得缓一缓比较好。”老成持重的陈平在心中思考了一会儿,旋即说道。

    “是啊陛下,前面的准备可以做,具体的行动,还是等陆贾回来以后,咱们再有针对性的去做就好了。”萧何连忙跟上附和着。

    王不饿白了眼众人,随即又将目光看向了灌婴。

    被王不饿盯着的感觉很不好,但是都被皇帝这么给盯上了,自己也没办法继续装死人了。

    “陛下,臣觉得可以适当的增兵北方,同时将可能进军西域的消息告诉韩信,让将士们提前有所准备,具体什么时候动,怎么动,还是等陆贾回来再决定比较合适,毕竟西域不是匈奴,斥候本部那边也没有进行前期的侦查……”说着说着,灌婴不由得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的这个答案,并不一定是王不饿想听到的。

    “行吧,就依你们所言吧!”王不饿心中倍感失望,但所有自己仰重的大臣们全部给出了反对的意见,王不饿也不想再去用神棍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不合适!

    再说西域那地方,危险真的挺多的。

    最重要的是,现在大汉还没有全面进入西域的准备。

    并不能说大臣们的建议是错误的,只能说,是自己的思想飞的太快,以至于大臣们跟不上自己的脚步。

    “陛下,臣打算将明年的新兵分到南郡兵营五万,云中兵营三万,各郡三万,蜀中兵营两万五千人。”灌婴接着请示道,虽然他也看出来了皇帝这会情绪不高。

    但是俺有啥办法?

    这本来就是打算在今天汇报的内容。

    关于西域的问题,完全是王不饿临时插播进来的。

    至于改期再汇报?

    不存在的。

    现在已经到了建元四年,也就是汉七年。

    经历了这七年的摸爬滚打,大汉的各项制度也开始渐渐的完善了起来。

    比如说上朝开会的制度,就在去年发生了改变。

    原因是皇帝说开会的时间太多了,而且开会的内容也没一点营养,到处都是水份,极大的浪费了有限的时间。

    与其有那个时间天天去开会,还不如多下去走一走,多批阅几份奏折呢。

    于是,王不饿大手一挥。

    改!

    统统都改掉!

    勤不勤政并不是看你是不是天天上朝,天天开会的。

    而是要看你能不能在最需要你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所以,新的上朝制度进行了全新的改革。

    十日一小朝会,每月一大朝会,这个制度依旧没有改变。

    改变的是内阁会议和尚书会议。

    先前的制度是每天先开尚书会议,结束后立即转场去内阁会议,对于内阁成员来说,基本上每天的上午都是在开会中度过的。

    王不饿虽然能偷懒,但总不能一直偷懒,隔三差五的翘班一次就行了,天天这么干的话,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还不如直接改了好,这样大家都方便。

    于是,尚书会议和内阁会议全部改为五天进行一次。

    尚书会议位于一个新周期的第四天进行,第五天则是内阁会议。

    而王不饿也直接选择性的参加尚书会议,去不去全看自己的心情。

    但是会派官吏过去记录,而内阁会议王不饿是肯定要参加的。

    这样,由原来的天天开会改为十天两会,小日子瞬间轻松了不少。

    对于灌婴来说,若是错过了今天的汇报,那他就只有等十天以后的内阁会议再去汇报了。

    这种大事没有经过内阁的同意,是不会拿到朝会上去说的,而上了朝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确定下来的事情。

    而除此之外,对于这个计划能不能一举敲定,需不需要更改,灌婴都要为此预留足够的时间。

    哪怕只是更改一次,这一拖,就至少是十天起步,敢拖个两次,等你改完皇帝也批复了,命令下达下去就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

    军国大事,拖一个月……

    得亏这是提前进行的,所以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的。

    虽然关键时刻也能直接面见皇帝,或者召开临时内阁会议,但谁都不想天天去搞这个特殊不是?

    听着灌婴的汇报,王不饿微微皱了皱眉头,道:“南郡兵营已经有十五万兵力了吧?”

    “不到十六万……”灌婴点着头。

    去年的新兵本来就是给南郡兵营征募的,整整十三万多人,全都是南郡兵营的新兵。

    但由于北方的突变,被迫改变了这次的兵员分配,所以不得不将这批新兵全部拉去了北边。

    北边安稳下来以后,那批新兵就没回来了,直接在北边整训,进行骑兵训练。

    所以今年的十四万新兵,就全部给了南郡兵营。

    加上南郡兵营原本的不到两万人,现在那里正驻扎着近十六万大汉的丛林军。

    “给南郡兵营补足二十万,其他的全部安排到蜀中兵营!”王不饿大手一挥,又一次更改了灌婴的安排。

    王不饿当然知道随意更改新兵分配方案的问题,但同样的,现在只是初步的计划方案,他可以随意的更改,最多就是兵部那边在忙几天的事情。

    但这件事情一旦确定了以后,再去更改,那问题就大了去了。

    进步的不只是个人,整个大汉都在进步。

    兵部确定了分配方案之后,就要协调各个方面,开始提前将这批新兵的装备运输到驻地去,确保他们到了服役的地方之后就能有足够使用的装备。

    而北方的骑兵,南方的丛林军,西南的山地军,他的装备是不一样的,就连铠甲都不太一样。

    所以确定了以后再去更改,等于整个帝国的计划都会被打乱,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蜀中兵营???”灌婴突然瞪大了眼睛,这特娘的又是什么骚操作?

    “那个……陛下……山地军的装备我们这边还没有开始打造呢……”王陵羞涩的低下了头。

    帝国的战略不是北边和南边吗?

    那兵器的打造自然也要是先紧着北边和南边来的,自打确定了要收复南方以后,兵部和工部那边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南边。

    北方长城边境有二十万汉军驻扎着呢,足够安全了。

    所以,今年一整年工部都在打造丛林军的装备。

    你这突然蹦出来个山地军又是几个意思?

    “明年就是建元五年了……”王不饿意味深沉的说道。

    “是建元五年啊……”众人愣了下,这跟建元五年又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就是建元六年了……”王不饿又说道。

    对啊,这个数我们会数,我们的智商还没低到这个地步吧?

    好像不用这么提醒吧?

    然而就连站在王不饿身后的张不衣都看不下去了。

    就这?

    一个个的还自诩聪明人呢,连俺老张都能明白皇帝的意思,你们这群人却一个个的糊里糊涂的搞不清楚。

    “陛下,禁军的弟兄可是全军最努力的,虽然咱们军队的规模每年都在增加,但禁军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的,这每年出去的,远远跟不上每年进来的,这批弟兄都是好样的,您是没见到他们训练到底有多刻苦,被骂被打被体罚,他们从不会用嘴或者用手来反抗,而是会用成绩来打俺的脸,说句实话,这批弟兄俺是舍不得放走,要不明年您多给俺点名额?就算不能让他们都出去当军官,至少也能留下来训练新人不是?”

    ‘嘶……’

    灌婴突然倒抽了一口冷气,完蛋鸟,忙的太过头了,竟然忘了这茬……

第460章 新洛阳

    大汉的兵役制度在改革之后是五年兵役制。

    何为五年兵役制?

    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从入伍那一天开始,要连续服役五年的时间。

    五年后役期满,可以选择退役回家。

    以前的徭役制度虽然现在还叫徭役,但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只剩下了徭,役这个已经被新的兵役制度给替代了。

    为了提高百姓参军的热情,朝廷也是针对此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激励制度。

    军饷年年涨,退役之后还能享受两年的免征赋税,以及一次性半年的军饷补助。

    虽然军饷和补助都是以粮食的方式发放的,虽然现在大汉并不缺少粮食。

    而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极大的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同时因为新兵源源不断的到来,又能够保证军营的活跃度,不至于变成死气沉沉的一潭死水。

    而这种制度也更不会让人感觉无力,没有盼头。

    建元元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到年末的时候,第一批士兵已经到了五年的服役期限了,他们该退役了。

    军中的生活待遇虽然不错,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想在这里混一辈子的。

    而且这批人的年龄也不算小了,基本上家中都有老小,所以选择退役回家的人必然不会少。

    北方骑兵和南方的丛林军都还好,骑兵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兵补充进去,所以即便明年退役第一批,对他们的影响也不算大,新兵到了以后,差不多半年后就能恢复战斗力了。

    而南方的丛林军因为今年补充了十余万人,有两年的时间去训练,而两年后这批人也变成了老兵,能够撑起丛林军的重任了。

    最惨的要数蜀中兵营了。

    蜀中兵营的规格等级并不低,他在朝廷的地位,是跟北方骑兵,南方丛林军齐头并进的三驾马车。

    但因为即时战略的问题,所以蜀中兵营那边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也因为外部的情况没办法将重心放在那里。

    而各方面忽视的后果是什么?

    是明年年末的时候,蜀中兵营的两万老兵,将全部面临退役的尴尬局面。

    也就是说,如果明年朝廷还不补充蜀中兵营的兵力的话,那么他们面对的将会是一个空有编制,却没有兵员的一座国家级大型军营。

    也就是说,陈铁山窝在蜀中那个地方,耗时五年,耗费了大量精力训练出来的山地军,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而先前灌婴提出的给蜀中兵营补充两万新兵,也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他更多的是去考虑,北方骑兵二十万,南方丛林军十六万,西南山地军只有两万,朝廷偏心偏的太过了。

    所以才决定在没有太大战事压力的前提下,给他们补充两万人,好安抚一下山地军的将士。

    尴尬,大写的尴尬。

    身为兵部尚书,竟然忽略了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而且明年的这一批兵退下来以后,往后部队人数的增加就不会像现在这么暴力的一年十几万的增加了。

    算上留下来的退下来的新加入的,一年的增速也就几万人左右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某一个时间节点的时候,基本上就是退下来多少补进去多少。

    尽管灌婴心中很着急,但是他的工作出现了这么大的纰漏,所以还是不得不收回了自己的汇报。

    只能回去以后详细的更改,重新去做一份计划。

    当然,明年的新兵肯定是不会全部给蜀中兵营的。

    除了渔阳郡以外,各地都有要退役的士兵,不能不考虑这些地方。

    ……

    结束了内阁会议之后,王不饿并没有急着去处理所有的公务。

    让人将加急的公务挑选出来处理了之后,其他不急的,打算留到明天再去处理。

    而王不饿轻车熟路的换上了一副新的装扮,然后就这么悄默默的离开了皇宫。

    现如今的洛阳城,早已不是几年前的洛阳城了。

    四周的四个新的城区,基本上已经扩建完成了,只剩下一小部分还在进行着收尾。

    除了一小批工匠离开了以外,大多数的工匠,都被转移到了洛阳正北的王宫新址劳作。

    拖了两年的新皇宫,终于在今年开春开建了。

    新的皇宫规模很大,足有扩建前的整个洛阳城那么大。

    而作为帝国的权力中心,统治的象征。

    新的皇宫规格也很高。

    采用了全新的建造技术,偷工减料?

    不存在的。

    皇宫长四里,宽三里半,宫墙高五丈(16.65米),宽三丈(9.99米),采用砖混结构

    这可是真正的砖混结构,整个城墙有一个巨大的框架,框架密密麻麻的,每隔十米就有一道立着的混凝土立柱。

    而在这里,更是用上了钢筋的,虽然强度可能达不到后世的那种强度,但是放在这个年代,也是极其流弊的。

    中间用的是砖块填充,这样的防御,里面门一关,外面更是想攻都没办法。

    整个皇宫,全部采用了砖混结构,而原本需要巨大木头作为支撑的立柱,也全部更换为了加了钢筋的混凝土立柱。

    而采用了新的建筑方式之后,加上大量的工匠从洛阳的扩建中抽调出来。

    以及前面两年的建设累积的经验,所以新的洛阳皇宫建设的速度很快。

    差不多到今年入冬之前就能结束全部的建设。

    一座皇宫的建设,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听起来就挺骇人听闻的。

    若是放在以前,哪怕采用了同样的人数,没个五年八年的也别想看见完工的样子。

    至于装修,肯定是要装修的,但现在这个水平,最多就是刷一层天然的涂料,然后内部用木板做一些必要的装饰,免得看起来太过于寒酸。

    而整个皇宫,最霸气的自然是被王不饿称之为大汉殿的宫殿了。

    有多霸气呢?

    地基高九丈,宫殿最高处距离地基上端九丈,站在这里,可以将整个洛阳城尽收眼底。

    虽然很流弊,但是这种建筑风格却不是王不饿首创的,秦始皇的阿旁宫也有这种布局,甚至很多战国时期的宫殿,也会有抬高的这种布局。

    而这座大汉殿,主要用于上朝的,这是大汉的脸面,必须得重视起来。

    王不饿只是围着周边转了一圈就没了兴趣。

    对于王不饿来说,反正这是自己的家,将来有的是机会去逛。

    而现在里面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乱糟糟的,自己若是进去了,反倒是给人添乱了。

    西边是行政区,建筑格局也都做好了,现在同样在收尾装修。

    所谓的装修,就是用白灰内外抹一下了事,浓浓的二十一世纪初的农村家庭既视感。

    不过放在现在,这依旧是很高级的了。

    东边的住宅区,更没什么好看的,论炫富,谁又能炫的过自己呢?

    王不饿直接来到了老城东边的平民区。

    所谓的平民区,其实才是大汉最真实的写照。

    在这里能够看到很多很多的缩影。

    进入东城后不久,王不饿便在街道旁边见到了一个引起了他兴趣的摊位。

    这是一片官府划出来用来租赁的铺位,专供一些平民商贩。

    “你是新来的吧?这卖的是什么?”王不饿直接靠了上去,看着正在冒着白色热气的蒸笼,好奇的问道。

    “对,月初才来的,卖的是面块……”摊贩脸上带着尴尬的笑容,或许是短暂的经商生涯,让他有些放不开,就连客人上了门,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热情的去招待。

    别人问一句,他回一句,从来不会多回一句话,也不会主动去介绍自己的商品。

    王不饿自己扒开蒸笼看了眼,两眼瞬间放出了一道精光。

    好家伙,这不就是馒头嘛,咋还成了面块呢?

    “怎么卖的?”王不饿来了兴趣。

    自己打来到这个世界就没吃过馒头了,甚是想念。

    虽然眼前的馒头发黄,而且看着也没那么蓬松,甚至还能隐隐的看到一些麦皮在里面,但这些都不是问题。

    这年头的馒头,全部都是死面,社会还没进阶到那一步呢。

    “您是用钱还是用粮食?”摊贩习惯性的问道。

    “有什么不一样的吗?”王不饿有些好奇,这几年货币的推广力度一点也不小,怎么在洛阳竟然还存在以物易物的情况呢?这让他有些不解。

    “用钱的话一钱三十个,用粮食的话,两个面块重量的粮食换一个面块。”摊贩指了指旁边一个类似天平秤一样的装置,没什么技术难度,是官府统一制作的,所以不用担心在这上面会有问题。

    “一钱三十个?”王不饿大吃一惊,这一个馒头看起来得有半斤重吧?特娘的是什么神仙价格?

    看到王不饿这幅表情,摊贩瞬间有些急了,这可是诚信为王的年代,这要是让人质疑自己的诚信问题,那就不是做不做生意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脸活下去的问题了。

    于是连忙解释道:“俺这面块一个半斤重,这一石面最多也就能做二百多个,一石粮食四钱,去壳磨成面之后就没一石了,去除人工,还有这些材料,摊位费,税费,杂七杂八的算下来,俺得卖差不多二百个才能赚一钱呢,您在算一算,这里俺一个人,家里面还有两个人帮着磨面,在送过来,这就占了三个人的,再说了,俺这价格也不是俺自己定的啊,这是官府给俺定的价格……”

    看着老实人着急的模样,王不饿有些不好意思,从身上掏出了一钱递给摊贩:“来三十个吧……”

第461章 跟想的不一样啊

    抱着三十个馒头,王不饿带着张不衣找了个角落蹲了下来。

    确切的说,手中的馒头让王不饿既高兴又失望。

    高兴的是终于见到小麦面的使用了,不高兴的是馒头他真的不是这么做的。

    记忆中的馒头,特别是刚出锅的,他应该是软软的,入口甘甜的。

    但是现在的馒头,即便是刚出锅,也不算太软,放了一会儿过后,馒头便开始发硬。

    表面上甚至能看到一层就跟没有蒸熟的透明状外层,掰开之后,里面还能看到一些硬块。

    但有一说一,这馒头是真的蒸熟了的。

    只是因为没有经过发酵,死面蒸馒头的直接现象。

    别说是现在,就算是在后世,在面对这种情况大厨也无能为力。

    死面,没有人能够拯救它……

    虽然口味有些问题,跟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但是偶尔的吃一次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吃完一个,王不饿就没了继续吃的念想了。

    实在是死面做成的东西,它不能多吃。

    隐隐间觉得好像有些不太对劲儿的地方,扭头一看,王不饿瞬间瞪大了眼睛,惊讶道:“你不觉得噎得慌?”

    “还好啊,不过挺好吃的,这才吃了四个就感觉饱了……”张不衣笑了笑,一脸天真无邪的看着王不饿。

    “行了,差不多得了,搞的跟饿死鬼没见过东西似的。”王不饿翻着白眼,毫不客气的打开了正伸手想要拿一个新满头的手。

    “再吃一个,就一个……”张不衣嘿嘿一笑,接着道:“还真别说,这东西虽然看着不起眼,但吃着吃着就停不下来了。”

    说完还舔了舔嘴唇。

    王不饿又是一阵无语,不过倒是也能理解。

    这年头的烹饪水平,不是说不行,而是方式就那么多,食材也就那么多。

    像他们这种人还好一些,只要有的,都能吃到,民间的百姓那才叫一个苦,一年到头基本上也就那么多吃的了,种类极其单一。

    若不是知道这玩意儿吃多了消化不动,王不饿也想再吃两个过过瘾的。

    而死面馒头最适合吃的?就是刚蒸出来的那一会儿,等放凉了以后,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这东西不能多吃!”王不饿轻飘飘的说了句。

    不能多吃,不代表不能吃。

    作为北方人,对于面食的用处王不饿还是知道的不少的。

    虽然现在的面食还有太多太多不完美的地方。

    但是毫无疑问的,作为野战军粮?选择面食要比其他的粮食更加可靠。

    当然?这指的并不是说抗不抗饿什么的。

    而是面食的多样化,他更方便长途携带。

    例如说大名鼎鼎的囊,又干又硬?吃的时候还得沾着水?但是谁都不能否定,他的确是上等的军粮选择。

    这玩意儿做好了存储一个月都不是问题。

    这东西本就是西域那地方为了自身实际情况而发明的,所以将来出兵西域的话?囊绝对是第一选择。

    是不是死面已经不重要了?王不饿也没打算让囊当成主口粮?事实上在解决发酵这个问题之前,王不饿都不打算让面食取代现在的主食?还没进化到那个阶段。

    而这么一会儿的功夫?王不饿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你说,他们一次买这么多干啥?”王不饿指着几个正在买馒头的人说道。

    “不知道……”张不衣看了眼,摇摇头,我又不是神仙,我咋可能会知道呢?

    “奇了怪了,去问问!”王不饿不由觉得好奇。

    观察了这么大会儿,他发现有人拿着粮食来换的,这些人普遍换几个就走了。

    也有直接拿着钱来买的。

    而这年头的物价……

    怎么说呢,反正王不饿觉得挺尴尬的。

    货币最小的单位就是一枚铜钱,而恰恰是这一枚铜钱,能够买三十个馒头。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一个壮年一个月也就不过能赚四五钱,谁又会舍得一口气拿出来一钱去买三十个馒头呢?

    再说了,这年头吃啥不是吃?

    有饭吃,为啥又要非的花钱去买别的呢?

    每月累死累活挣那仨瓜俩枣的还不够嘚瑟的呢。

    “劳驾问下,你们买这么多面块干啥?”王不饿直接拦住了几人的去路,指着用筐子装着的馒头问道。

    “吃啊……”

    “……”王不饿,话说这位老铁,你能再耿直一点吗?

    张不衣瞧见王不饿吃瘪的模样,忍不住的捂嘴偷笑了起来。

    身后一位上了些年纪的汉子瞧见对面这俩人着装不一般,应当不是寻常人家。

    这种人还是少招惹的好,虽然刚才回答的没问题,很真实,但确实让人家脸上无光,没瞅见后面那个都在偷笑了吗?

    于是说道:“是这样的,我们是运砖的,上旬我们这一队运的砖最多,损耗也最少,所以我们被评为了上旬上等,奖励了五钱,这不,我们一个队有百人,这五钱也不够分的,所以就决定买点面块大家分一分。”

    王不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自己的员工啊。

    不过王不饿最没有想到的是,砖厂的管理人员还是有点水平的嘛。

    竟然知道用这种方式来激励手下的员工,钱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少。

    花自己的钱去买馒头,一定有很多人会舍不得,但奖励的钱就没问题了。

    总不能一钱掰成二十份,一人拿一份吧?

    而且搞运输的,又是纯体力活,想要减少损耗,途中就必须更加用心。

    又跟这些人简单的聊了几句,王不饿这才不得不感叹,这天下还是有责任心的人多啊。

    因为担心牲畜累着,所以整个途中,只有打头的一辆车有一个人牵着牲畜领路。

    后面的都是将缰绳系在前面一辆车上,让牲畜跟着前面的车走,而整队的人都在车的两侧推着。

    这样行进的速度自然就快了,同时还能减少牲畜的负担。

    随后两人又在东城转了一圈,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这洛阳城的人气还是不够啊……”王不饿有些郁闷。

    “这已经不少了,整个洛阳加起来,现在差不多有二十多万人了吧?这若是放在以前,哪敢想象啊?”张不衣觉得王不饿有些不知足了。

    他们进入洛阳之前,这里才多少人?

    城内也就两三万左右,现在翻了差不多十倍,王不饿竟然还不满足。

    “其他几个城区并不能代表洛阳,只有东城区才能代表洛阳真正的繁华,而现在在这里,我并没有看到那些想象中的繁华。”王不饿摇了摇头,在外面,他也没有自称朕,免的引起骚乱。

    虽然暗中有不少的禁军在保护,周围巡逻的禁军人数也跟着他们的移动而移动,但王不饿还是不想暴露身份。

    “这还不够繁华啊?我听抠苍说上个月东城税收已经接近十万钱了,而且增速越来越快了。”张不衣很不认同的反对道。

    “你看一看现在的东城都是什么人?”王不饿指着街上并不多的人群。

    东城区最热闹的是晚上,白天反倒是相对冷清一些。

    “本来预想的是一些经商的人能够在这里扎根聚集,结果现在经商的人并不多,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数都是城内的工人,等到洛阳的扩建全部完成之后,这东城区至少要走掉三分之二的人,那时候,这里还会这么繁华吗?”王不饿说道。

    这年头夜晚繁华白天冷清,本来就是很不正常的一件事情。

    东城区又不是红灯区,所做的业务大多也是白天做的。

    但是白天大多数人都要去干活,根本就不在这里。

    所以想看到东城区黑压压一片的人头,只能在早上和晚上这两个时间段。

    而且人员的构成也都很单一,大多数都是壮年汉子。

    这个现象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繁华的假象。

    当假象退去,真正的面目露出来以后,才会发现,原来现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陈平也好,萧何也罢,对于这方面,始终还是欠缺了一些的。

    就连商部尚书田儋,虽然在别的地方搞的有声有色,但现在依旧也是忽略了洛阳。

    似乎整个朝廷,都被户部拿出来的那一份财报给迷惑了双眼。

    当然,这种事情其实也怪不得别人。

    大家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走歪路是肯定的,因为他们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即便是王不饿自己,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即便能够靠着政策让这里短暂的繁华起来,可是政策结束以后呢?

    归根结底,还是当下的需求,并不足以撑起这片天地,撑不起自己心中的那个洛阳。

    想到这里,王不饿还是感觉到了人才的不足。

    从零开始,有很多的难处,到处都需要去摸索。

    但是也有好处,现在就是一张白纸,没有前面得那些所谓的规矩去限制他们,王不饿可以在这张白纸上随意的去涂抹更改,没有人会觉得这不符合规矩。

    回想了一下,自己似乎有一个月都没跟张良聊过了,也不知道那个货现在怎么样了?

    “走,去张良府上……”

第462章 张良,出山!

    张良的府邸位于新的城区,如今已经有不少的官员都住了进来。

    距离新的皇宫并不远,仅仅只有不到三百步的距离。

    占地足足二十亩那么大。

    门头上方,是一副巨大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鎏金大字。

    留侯府!

    当然,鎏金不鎏金的不重要,说是鎏金,其实并不是真的金。

    字迹也不算好看。

    当然,好不好看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这三个字的人是谁。

    没错,这三个字正是出自王不饿的手笔。

    这也是王不饿唯一题字的一块牌匾,别人就算是羡慕,都羡慕不来的那种。

    皇帝要来,自然不会突然袭击。

    但是规矩礼仪什么的也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样,先去通报在等主人回复约定时间。

    王不饿要来就简单的很了,张不衣直接让禁军去通报,然后张良就连忙让人打开大门,站在门口候着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家中有客人,也得让客人先离开,等接待完了皇帝在接待客人。

    “草民张良,恭迎陛下……”见到王不饿前来,张良连忙来到了门外台阶下。

    身后跟着的是他的儿子,妻子,儿媳,甚至还有小孙子们。

    再往后就是家中的仆人了。

    “行了,朕也算是常客了吧?用不着每次都这么折腾人!”王不饿没好气的看着张良。

    每一次来都是全家出动,皇帝的面子给的那叫一个十足。

    但每一次提到正事的时候,好像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他都不会给这个面子似的。

    一番客套,众人进入了宅子。

    女人和下人们该干啥干啥去了,张良则领着自己的两个儿子陪着王不饿。

    “张相最近感觉身体如何?”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就连王不饿自己都觉得很没底气。

    张良的病态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似乎打自己认识他开始,他的脸色就一直是这样的。

    “承蒙陛下关照,草民觉得身体还好,就是容易犯困,有些时候也比较乏力……”张良笑眯眯的回应着,千年不变的回答。

    王不饿点了点头,果然不出所料,每一次问这个问题,张良总是这个回答,甚至连一个字都懒的变一下。

    这让王不饿感觉到了浓浓的挫败感。

    现在他算是体会到了张良为什么能够活到自然死了。

    在巅峰的时候隐退,皇帝每次前来,总是表现出最大的恭敬,似乎先前的功劳根本不是他的似的。

    人在家中坐?每日逗逗子孙,偶尔的出去闲游拜访,过着无忧无虑的神仙日子。

    明明有着极大的权势?却从不去谈论那些不该他现在这个位置的人该谈的内容。

    无欲无求,家规森严?让人毫无脾气。

    “明年皇宫完工,洛阳城内的人气差不多会消散一半?朕为此深感担忧,不知张相可有良策?”王不饿索性也不再去刻意强求,而是如同以往一样?开始问着一些事情。

    “陛下?这事草民也没有什么办法?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时间?或者能有什么突然的变化!”张良想了想,说道。

    王不饿翻着白眼,这个回答等于没说。

    时间能够解决一切?如果没有解决,那一定是时间还不到。

    张良口中所谓的时间,其实就是等大汉各地的工商业逐渐的发展起来,然后依托洛阳的地理位置,将这里打造成帝国的枢纽中转?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这里进行交易。

    这样?洛阳自然会繁华起来。

    现在各地都还在起步阶段,产量还很低,交易也是自己送出来或者别人去产地拉,很少经过洛阳的。

    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上来了,品种多了,单独的跑去产地拉货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洛阳这个枢纽中转的地位才会体现出来。

    至于说突然变化,这是需要一个契机的。

    而这个契机在哪里,王不饿目前还没有找到。

    对于张良这个真正胸怀大才的人,就这么让他闲赋在家,王不饿实在是不忍心,太特么浪费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若是让其他同行知道了自己连一个张良都拉不回来,那该有多丢脸啊?

    但是张良死活不肯回到中书省,也不肯担任任何的职务,这让王不饿很是抓狂。

    不过每一次的询问,张良也不会藏私,给出的意见没有什么向左向右的倾向,都是以一个中立的态度给的。

    ‘要不让张良当幕僚长?’王不饿脑中突然有了这个想法。

    幕僚这个角色其实还是很重要的,古代的皇帝身边也有这种人物,不过大多数都是明面上的,就是朝中的那些大臣。

    而到了现代,则完全不同,幕僚是完全居于幕后的。

    别看那些人不显山不露水的,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往往他们的一句话,都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运转。

    而任何一个大佬,都会认真思考这些人给出的意见。

    因为处于这个位置的人,他们必须给出最中肯,最不带立场的意见。

    通俗的说,这是一群可以把你拉回到正确道路上的人。

    当然,懂王除外。

    “张相,朕欲任命你为朕的幕僚长……”王不饿觉得这个思路很不错,既然张良不想去台前,那就来幕后吧。

    反正不管干什么,总之别闲着就是了,幕僚虽然也很清闲,但总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无所事事。

    “陛下,臣的身体实在是……”张良打断了王不饿的邀请,虽然他没听过幕僚长这个官职,但他是绝对不会出山的。

    “张相,听朕把话说完!”王不饿同样打断了张良的话。

    作为一个皇帝,这几年来都差点把你家的门槛给踩碎了。

    哪怕刘大耳朵三顾茅庐就请出了诸葛亮,自己来了怎么说也有三十次了吧?

    就算是这样,朕也依旧没有生气。

    这一次,他打算用强了。

    作为一个皇帝,王不饿觉得还是需要关照一下自己的脸面的。

    “这幕僚的职责呢,并不需要你每日上朝,也不需要你去操心那些政事,找上一些可靠有见识的好友,在找一些小辈,比如说不疑,辟疆,让他们多跑一跑,收集一些消息,或者干脆就从斥候本部那边拿一些现成的情报,你们没事的时候可以聊一聊这些事情,朕也怕有些时候会昏了头……”王不饿意味深长的看着张良。

    而且特意提起了他的两个儿子,张不疑和张辟疆。

    言外之意已经很明确了,就算你张良想要退隐,也总要为自己的儿子考虑一下吧?

    他们俩的年纪也不小了,马上也都三十岁了,现在还只是待在家中没有一份事情去做,等你老了以后,你的子孙怎么办?

    虽然现在你可能是稳了,但是将来呢?

    你张家只会越来越落魄,然后到最后失去所有的爵位。

    张良愣了下,同样意味深沉的看着王不饿。

    王不饿态度的变化,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而同样因为王不饿的这份变化,让他有些慌乱。

    若是王不饿依旧想请他担任中书令,那么张良肯定还是会如同以往一样委婉拒绝的。

    但是皇帝现在改变了态度,你身体不好,那就不用管理朝政了。

    你心中有忧虑,那现在朕就给你一个让你没有忧虑的位置。

    这个幕僚长的角色,其实就是自己现在正在干的事情,只不过是加了个名头罢了。

    而且王不饿特意提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这让张良不能再以以前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了。

    长子张不疑,虽然嘴上不说,但张良也知道他是有多么羡慕名字跟他仅仅只有一字之差的张不衣的。

    而张良也在家中更是不止一次的提起张不衣是个聪明人,这也更是激起了儿子的羡慕。

    此时此刻,张良的心中有些说不出的苦涩。

    是啊,就算不为自己,也不能总是压着儿子的未来啊。

    “陛下,不知这幕僚长官职几品?”张良问道。

    “无品无级,人员不限,你这个幕僚长,俸禄两千石,下面的人俸禄你自己去定。”王不饿脸上终于是出现了笑容,张良终于被自己说动了。

    两千石,这是大汉官员中的顶薪了,虽然那些大佬们一年能拿到的俸禄不止两千石。

    但是单一职位的顶薪就是两千石,其他的不能说是俸禄,而是爵位的补贴。

    “陛下,这个位置臣接了,不过幕僚的组建,并非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臣需要时间去准备。”张良认真的看着王不饿。

    “朕自然知道这些,你不用急,新得皇宫中,朕给你留一个办公点,到时候不管有几个人,先搬进去再说,后面的慢慢去找,宁缺毋滥。”王不饿笑着点头,念头通达了,这下总算是舒服了。

    “陛下,臣还有另外一个条件……”

    “张相请说!”

    张良伸手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开口道:“他们二人该去哪里?任什么职?臣不想管,也请陛下不要干涉,他们两个将来能走到哪一步,臣希望能够靠着他们自己,而不是臣。”

    王不饿有些意外,但也觉得很正常,现在的张良跟后世开国时候的一些老人都是一样的思想,自己的后代,有本事就上,没本事就滚下来别去占着茅坑不拉屎。

    有些人可能并不理解,但殊不知,这才是对后代最有力的保护。

    “朕允了,不疑去商部吧,从基层做起,跟着田儋多跑跑转转,辟疆去门下省,也是从基层做起!”王不饿直接就给两人做出了安排,然后看着张良,又看着两人,笑言道:“这将来以后啊,朕希望别人指着你们说,原来张良是你们的父亲,而不是别人指着你们说,原来你们是张良的儿子!”

第463章 问就是好

    从张良的府上出来以后,王不饿的心情好了许多。

    总算是解决了一桩心事。

    就算张良不愿意出山为官,但是他能够接受幕僚长这个位置也是挺让王不饿高兴的。

    人才,到哪里都是会发光的。

    而且张良的身体,的确很一般。

    不只是肉眼可以看出来,就连派去的御医也在不断的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这几年的休养,张良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但改善的效果并不算太明显。

    比起同龄人,张良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糟糕的。

    御医虽然没说,但王不饿大概也猜到了,应该是体质的问题。

    “不衣,你说朕让谁去接任中书令呢?”回宫的途中,王不饿突然转头看着张不衣问道。

    张不衣忽然停下脚步,眼瞳猛然放大,整个人突然爆发出了一股莫名的恐惧,然后剧烈的摇着头道:“不知道!我不行!我不当!”

    “……”王不饿一脸的无语:“还没喝着这就醉了?”

    就算用脚指头去想,也知道你张不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朕得有多昏庸,才会让你去当中书令啊?

    “不是俺就好……”听着王不饿的话,张不衣猛然松了口气。

    就怕突然间的惊喜不请自来,咱这小身板实在是受不鸟这些。

    看着张不衣这幅熊样,王不饿也是一阵的无语。

    得嘞,这番话算是问了墙头了。

    这张不衣最近真是越来越精了,好的没学,坏的倒是跟着司马欣学的挺快的。

    整个人滑不溜秋的,跟个泥鳅似的。

    这中书令的位置自从张良辞官之后,便一直空缺着。

    原本空着的还有吏部尚书这个位置。

    这些都是张良辞官前担任的职位,王不饿希望保留这些职位,等待着张良被自己说服。

    结果张良这边实在是油盐不进,加上长期的缺少主官,吏部那边的工作明显的陷入了迟钝。

    中书省那边虽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终究是三权分立,影响并不如吏部那么大。

    最终先承受不住的,还是王不饿。

    于是不得不在外担任郡守的曹参调回洛阳担任吏部尚书。

    经过两个月的磨合之后,吏部这才慢慢的回到了正轨。

    现在张良已经确定不会回到中书省了,那么中书令这个职位就没必要继续空着了。

    只是该让谁上去呢?

    “你说曹参如何?”王不饿下意识的问着。

    “好!曹尚书不错的!”张不衣下意识的点着头。

    王不饿想了想,心中忍不住的摇了摇头。

    曹参的确不错,能力上面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官员的任命,不能单一的只去看能力怎么样。

    首先,曹参刚刚担任吏部尚书不足两年,放在前几年,这个时间是不短了。

    但是现在大汉已经在正规化了不是?

    在一个,萧何现在是侍中,他俩是一路的,三省之中若是让他们占据了两个席位,这是不利于平衡的。

    王不饿虽然也想过唯才是举,但最终想了想,还是觉得那就是扯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斗争。

    有才的人,难道就不会因为这些问题去斗争吗?

    特斯拉还曾经大骂过爱迪生呢。

    所以,在王不饿的心中,曹参想要上位,除非有特别的机遇,或者萧何退休。

    “张苍呢如何?”王不饿又问道。

    “好!挺不错的,以他的性格,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错误的。”张不衣下意识的给出了另一个评价。

    王不饿想了想,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张苍对数字有着特殊的感情,让他处理户部的那些事情游刃有余,但是让他去中书省?估计张苍能抓狂的。

    虽然去了中书省张苍可能就不需要动不动的就去擦汗了?但王不饿觉得张苍应该很喜欢擦汗的。

    “灌婴呢?”王不饿又接着问道。

    “好!灌尚书可以的……”张不衣下意识的点着头。

    “……”王不饿突然反应过来,张不衣这孙贼到底几个意思啊?

    不论自己说谁,他都觉得好,合着自己问了半天?真就白问了呗?

    得嘞,这种大事还是咱自己头疼吧。

    问的多了还让人觉得咱没那个本事呢。

    人选确实有,而且还不少。

    就算不考虑曹参的话,灌婴,张苍,王陵,王离,这些都是他的备用选择。

    若是范围在广泛一些,还可以加上更多的人。

    就是从资历和帝王心术这两个方面来说,这四个人最合适而已。

    而个人方面,王不饿更加倾向于灌婴。

    他已经担任了四年兵部尚书了,这个时间是一点也不短了。

    而且还是自己的铁杆心腹,打出道就跟着自己混的小老弟,忠诚方面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现在还面临着一个问题。

    把灌婴调走倒是容易,可是谁来接任?

    据了解,兵部的两个侍郎,目前也不具备接任的能力。

    而各部尚书这个位置,看似并不重要,实际上还是很重要的。

    在挑选人员之前,王不饿比较在意的是这个人有没有过独自掌管一方的资历。

    这个位置更需要的是眼光,而不是说我熟悉这里的环境,我知道他的工作流程我就能胜任的。

    而现在大汉的底子还很薄,虽然看似人才济济。

    但那只是顶端的人才,调走每一个人,都要多方考虑的,不然万一调走了他,这个窟窿补不上去,那就会形成一连串的后遗症。

    比如说曹参和张苍,这俩人调走任何一个,吏部或者户部谁来掌管?

    但是调走灌婴的话,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可以让王离来接任。

    而王离离开南郡兵营以后,可以让周勃接任王离的位置。

    至于英布会不会服气,不重要,给他一个新的机会就是了。

    对,就这么干!

    三天后的内阁会议上,王不饿直接提出了新的人事变动。

    这一提案,大家当然是毫无疑问的选择通过。

    皇帝想要任免官员,谁敢有啥想法?

    况且这个任命也并不是胡来的,大家在新的人员安排上面,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于是,散会后便拟了几份调令。

    调灌婴任中书省令。

    调王离任兵部尚书。

    调周勃任南郡兵营大将军。

    调卢绾任渔阳将军。

    调英布任蜀中兵营大将军。

    陈铁山则是在将蜀中兵营移交给英布之后,便返回关中,改任关中大将军。

    这又是一个新的职位,他跟地方上的职责并不一样。

    但是朝中的人都知道,陈铁山这个关中大将军,其实是在为武威郡保驾护航的。

    虽然没有设立兵营,但大将军的名号是给了。

    现在整个大汉头顶上挂着大将军称号的只有四个人。

    南郡兵营大将军周勃,蜀中兵营大将军英布,云中兵营大将军韩信,以及关中大将军陈铁山。

    将领来回的调动虽然看似很折腾人,但是怎么说呢,这同样也是帝王心术的一种手段。

    一个将领,是不能长期在一个地方任职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蒙恬,蒙恬死后,身为他的副手,王离就很难立即接手军队。

    哪怕有朝廷的任命,军队也依旧认可已经死了的蒙恬,而不认可正儿八经朝廷任命的王离。

    虽然这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恩怨情仇,但是作为国家,作为皇帝,这个军营离了你他就不转了,那就是朝廷的失败,就是皇帝的失败。

    所以,汉军现在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五百主以上的军官升迁,必然会被调到其他的军营任职。

    而校尉级别的军官,基本上三年一小换,五年一大换。

    而汉军现在基本都是模块化的训练,根据兵种的不同,各自兵种的训练标准和要求都是一样的。

    超纲的内容是军官自己的加餐,但不管你超纲多少,基本的训练要求是要完成的。

    这也就保证了汉军的下限,一个军官不管被调到哪去任职,起码你能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带的军队是什么水平的。

    而为了防止军官担心三年后就走,到时候便宜了其他人,从而不认真训练。

    兵部在这方面也是做出了一些应对措施的,军队战斗力上升,有奖,你接手后军队战斗力下降了,那么抱歉,你的能力是有问题的。

    当然,这种调动也只是本兵种内部的调动,而且通常也不会太折腾人。

    比如韩信的云中兵营,军官调动基本上就限制在云中兵营内部,最多就是调少量的人去渔阳兵营。

    其他军营也是同样的操作模式,基本上来说,除了高级将领以外,很少出现跨兵种的调动。

    而周勃在成为骑兵之前,他就是南郡兵营的将领。

    目前东方没有大的战事,也有足够得时间给卢绾去适应,这也是为了增加帝国高级将领的储备规模。

    会议的最后,王不饿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二十天前的内阁会议上曹参曾经提了一句,然后就没了下文。

    最近因为中书令调动这事让王不饿又想起了这件事情,隐隐之间的也有些期待。

    不由得好奇道:“吏部那边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洛阳书院那边又是什么情况?”

第464章 我太难了

    洛阳书院是早就开始修建了的,其校址位于西北城。

    也就是官署区。

    单从这个名字上就看看出一二,这是大汉等级最高的书院。

    整个大汉,就此一座。

    就目前而言,大汉的教育制度是分为三级教育的。

    位于各县的基础教育,主要就是用于启蒙,扫盲。

    位于各郡的中级教育,前面两年用于普及一些基础的知识,后面三年则用于进行专科的基础教育。

    一般来说,启蒙三年起,尔后考入郡学,经过五年的学习,然后在考入洛阳书院进行五年的学习。

    这三级教育制度,基本上就是小学,初高中,大学。

    而在这一套教育制度下,王不饿特意进行了分科。

    一些经典学说,自然是要学的,但他在大汉的地位,远远没有历史上的那么重要。

    能做好一篇文章就能当官的事情,在这里是不可能发生的。

    当然,历史上的古代,也是不太可能会发生的。

    很多人其实对于科举制根本就不是太了解,总觉得成败就在一篇文章上面。

    其实并不是。

    文章考的是考生的思维,看你考虑问题的切入点角度是如何的。

    而过了这一关之后,后面还有策论,这个才是真正决定你能不能当官的关键。

    而所谓的策论,就是拿出一些政事来考验你,看你会做出怎样的应对方案。

    对于古代来说,这种方式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王不饿却远远不满足于此,时代要发展,科技要进步,靠那些文学典故,之乎者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郡学的前两年,要学那些文学典故之类的,陶冶一下情操,灌输一下忠君爱国的思想。

    后面三年,这些学科就逐渐的淡化了,在考试的过程中,也只是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内容。

    当然,现在的教育制度只不过是刚开始,还有很多的不全面。

    所以整个教育体系,分为工科和文科两个类别。

    而洛阳书院的第一批学生,若是走正常渠道,最快也要十年后才能出道。

    但是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王不饿还是打算给他们一些甜头的。

    制度什么的还需要时间去完善?而朝廷总不能等十三年后再去搞科举。

    没错?王不饿要搞的?就是科举。

    虽然有人反对,但面对王不饿,反对的声音并不能叫的太响亮,加上王不饿适当的做出了让步,所以这件事情便这么定了下来。

    听到王不饿问起了这件事情,曹参有些忧虑道:“陛下,整体而言水平并不高,符合要求者寥寥无几,臣还是建议推后一年在举行科举……”

    洛阳书院的学制是五年制?现在第一批学生不过才快要念完了第三年,距离毕业还有两年呢。

    时间还早着呢,而且后续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进入。

    今年若是让他们科举走了,那么接下来两年还搞啥?

    “陛下?洛阳书院文工偏科严重?短时间内这个问题怕是很难解决,即便是郡学?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真正想要解决的话,恐怕还需要很多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萧何对于这件事情也了解过。

    第一批进入洛阳书院的都是一些大佬们加狗大户的后代,他们的基础知识本来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现在实行的是文工分科,而且每一个科目下面还有一些更细腻的划分。

    让人专攻一个类别虽然是好事,但这些类别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所以学习的进度很慢。

    也就是说,你让一个只会只会读圣贤书的书生,去搞算术,他能搞的来吗?

    搞不来,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吗?

    而对于偏科,谁也没办法。

    现在的情况是学生少,缺口大,所以学生完全可以自己随意去选择。

    人家梦想是坐办公室,坐在衙门掌管一方,你现在让人家去研究图纸,干一些木匠或者铁匠的活,人家愿意来吗?

    所以,虽然当初在这么设立的时候,王不饿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并且言明等将来学生多了,就设置每个科目的名额,以此来引导更多的人进入工科学习。

    但是现在,一切都是白搭,甚至十年内都不太可能。

    “先让他们试试吧,好坏也算是有了个体验,也算是为明年做准备了。”王不饿微微笑了笑,直接做下了决定。

    不过对于这些人,王不饿还是有些无奈的。

    叹了口气,接着道:“你们这些人啊,还是对工科有偏见!”

    “朕也说了不止一遍了吧?工科虽然要学习木匠铁匠,建造城池房屋,甚至还要亲自动手去做!”

    “但你们也不想想,这些活儿用得着让他们待在书院学习十年吗?”

    “找个老师傅跟着,学个几年就差不多了。”

    “作为官员,你想管理某个方面,首先你得懂这个东西他是怎么回事,若是管理的官员全都不懂,那还怎么管理?”

    说着说着,王不饿自己都没了脾气。

    这帮人的后代没有入学的就算了,凡是入学的,全部学的文科。

    而王不饿又是信奉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干这个思路的。

    所以,即便是文科,下面也分了好几个科目的。

    例如说对应户部这种跟数字打交道的经算科,跟商部打交道的经济科,还有礼科等等学科。

    最热门的当然是全科。

    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全科自然是所有科目都要学习的,难度自然很大,但是这个科的竞争和出路未来也很广泛。

    甚至可以说,在几十年后,大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地方主官,差不多都是出自这个科的。

    而其他科目的学生,他们的天花板大概就是各部尚书了。

    对于这些家里有后台的大佬们来说,他们自然不会让他们的子弟去选择那种天花板已经被定死的学科。

    所以,有背景的,有能力的,全部选的全科。

    背景稍微差一点的,自然只能去紧着经算科这种科目去选择。

    至于工科,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说出来可能不信,这个科的学生,只有一个人,还是迫于王不饿的银威,不得不选择的工部尚书王陵之子王忌。

    他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自然也是第一批跟着沾光的人。

    现在这么个情况,面对大汉巨大的官员缺口,基本上可以断定,不久的将来,这些人都会成为官员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也将渐渐的被废除。

    这个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随着纸的发明改进,知识得以大量的传播,老旧的选官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了。

    ……

    洛阳书院。

    跟旁边热闹的文院不一样的是,工院的气氛还是很和谐的。

    看着人家热热闹闹的,看着人家被老师训斥的。

    至少王忌就没有这个烦恼,虽然平日里也没什么人能跟自己说话,但是在这里,王忌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快乐的源泉的。

    例如说,围观老师们吵架……

    没错,这里的老师各个都是人才,说话还好听,也都很懂事。

    对于王忌,从来没有过训斥什么的,就连说话的声音都不会太大。

    物以稀为贵,在工院更是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这里的老师们都太清闲了呢?

    每天的课程都是排好的,但是课余时间老师们也是绞尽脑汁的想要利用起来。

    书院是如何评价老师的?

    自然是看学生的成绩,旁边的文院倒是不用发愁这个,反正有那么多的学生,说的过去就行了。

    但是他们工院不行啊,在这里,王忌就是他们的判官。

    考好了直接上天,考砸了直接GG,完全没有中和的余地。

    所以,老师们每每为了争夺一些课余时间给王忌补课,要么就是撸起袖子吵架,要么就是搞一搞PY交易。

    而对于王忌来说,等老师们争出个你高我低之后,他的苦日子就来了。

    看着几案上厚厚的几叠科目。

    兵器科……

    木科……

    矿物科……

    冶炼科……

    建筑科……

    ……

    虽然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科目,但是有一说一,如同王不饿说的那般,在这些学生身上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不是让他们去打铁造犁的。

    但是你不懂这些东西,自然就没办法管理好他们。

    所以这些科目中,大多数都是一些原理知识,以及相应的管理经验。

    就拿木科来说,关于犁的教学,他就是告诉你犁有多少个零部件组成的,建造的效率是怎么样的,哪些部位是最重要的,什么地方是绝对不能错得,又有哪些东西是易损件,怎么做才能够避免走入误区,从而更加有效,并且合理的对其进行管理。

    其他别的科目基本上也是一样的套路,但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学生。

    所以老师能够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

    这种情况自己学的能慢吗?

    当然不能!

    学完课本之后咋办?

    老师们开始拿出绝活了呗,万一考试超纲了咋办?就这一个学生,得多下点本才行,免得到时候自己挨叼。

    王忌突然觉得自己还不如死了呢,我太难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784/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末日游侠所写的《大汉从吹牛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汉从吹牛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从吹牛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从吹牛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从吹牛开始介绍:
秦二世元年,王不饿低调的吹了个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相信了。牛皮越吹越大,信众越来越多,王不饿坐在龙椅上满脸的忧愁,我真不想吹牛啊……大汉从吹牛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从吹牛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