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大汉从吹牛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从吹牛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末日游侠     大汉从吹牛开始txt下载     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65章 唯一的工科生

    洛阳书院是提供住宿的,但是由于现在学生数量有限,且都是城中富贵之后。

    即便家不在洛阳城内,也都在这里置办了家产的。

    本着能节约就节约的风格,抠苍大手一挥,暂不批洛阳书院的住宿费用了。

    而抠苍到底抠到什么地步了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洛阳书院的老师,全部都是兼职的……

    有工坊的资深老匠人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各部有经验的官吏来充当老师。

    按照抠苍所言,反正现在学生就那么多,老师们有课就去上,没课就回来该干啥干啥,又不影响什么。

    所以现在的洛阳书院基本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老师们的课程也是尽量分开的排,或是集中在上午,或是集中在下午。

    美名其曰,节约人力,节约物力。

    甚至,书院连饭都不管了,反正老师们都是有单位的,单位吃完饭再去,就别在书院单独开火了,还得找厨子,还得搭上炭火钱。

    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王不饿针对这件事情提了一次。

    然而抠苍开始掰着手指头一笔笔的算起了账,算到最后王不饿直接放弃了,由他去吧……

    但是王忌是个例外。

    在整个洛阳书院百十号学生中,这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特立独行,走到哪都很引人瞩目的那种。

    王忌的父亲王陵出身沛县豪族,当年被刘邦以兄弟相待。

    但是王陵却跟萧何他们不太一样,没有早早的就随了刘邦。

    就算在这个世界上,他依旧选择了坐山观虎斗,在南阳聚集了一群人,坐看王不饿与楚军的争斗。

    不过却没有历史上那么一根筋,王陵早就了解到了汉国内部的情况,认为汉国的胜算很大。

    于是在汉国取得胜利之后,还没来得及完成对楚地的收尾的时候,王陵便立即加入了汉国。

    南阳郡的回归,有王陵的一份功劳。

    所以,王陵的眼光又是何其毒辣?

    学生宿舍有,不让住是为了节约经费,咱王陵好歹也是堂堂工部尚书,家里缺这点钱?

    当然不缺,于是乎,王陵大手一挥,我掏钱,你把宿舍给我打开?饭菜我让家中仆人按时按点的送去。

    正是因为王陵的这种大手笔?直接导致了王忌接下来的苦逼生活。

    每天天一亮,简单的洗漱过后就是吃饭,吃完饭老师已经在等着了。

    接着午饭会有一小会儿的功夫?一直到日落。

    王忌的晚饭?从来没有在日落前吃过的。

    想要回家,只能等休沐日。

    休沐日是跟着朝廷一起的?十休一。

    也就是上九天?休息一天,十天一旬?三旬一个循环。

    今日刚好是休沐日之前的一天,按照规矩,今天下午上完课就可以回家了。

    然而王忌却做不到,老师又拖堂了……

    等到太阳完全落山以后?这才恋恋不舍的放走了王忌。

    拖着疲惫的身体?站在家门口,王忌忍不住的吸了吸鼻子,眼角瞬间觉得有些酸……

    进入家门?发现父亲王陵竟然还在等着自己,几案上的食物也被严严实实的盖着。

    虽然心中有着说不明道不出的酸楚,但是在父亲面前?王忌还是不敢表现的太过放纵。

    “父亲?儿下学回来了……”站在王陵的面前?王忌深深的作揖行礼。

    几个活泼的小老弟现在正老老实实的坐在下方的几案前,老实的不能更老实。

    对于他们,王忌倒是也不算羡慕什么,自己身为长子,不过是为弟弟们趟了一条路罢了,反正等他们的年纪到了也会体验到自己的感觉的。

    “嗯,坐吧!”王陵看着王忌,满意的点着头。

    虽是严厉,对他的管教也不曾放松,但是王离打内心深处还是很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不曾像其他人那般表现出来罢了,更不会去溺爱孩子。

    随着王忌的入座,尚书家终于开动了晚饭。

    这也是他们家每十天必须拖延一次开饭时间的一天。

    豪门大户,当然要有豪门大户的规矩,越是上层,规矩就越多。

    这边前厅的男人们开动了,自有下人到后边去通知,那边的女人才会跟着开动。

    当然,纨绔子弟固然有,但那仅仅只是少数。

    就拿现在来说,在外面不管怎么样,但是在家中,这些让人羡慕的二代们,一个个都被管教的不要不要的。

    至于有人说他们能够沸腾黄达,原因在于祖辈的恩荫。

    这句话对也不对,祖辈固然为他们提供了一些便利,但若是自己不努力,朝廷又凭什么将重任交给你呢?

    对于王忌的学习,王陵还是很关注的,只要闲下来有些空,他就会去询问教导儿子的老师学习情况,并且毫不吝啬的送去感谢之言。

    送礼什么的他倒是也想,就是人家不敢收。

    饱餐一顿,臭弟弟们全都被赶走了,前厅只剩下了父子二人。

    “忌儿,这段时日课业可曾落下?”王陵摆出了一副严父的姿态,他当然知道王忌没有落下,甚至还知道王忌现在的水平,是足以出道的,但是这句话自己不能说,自己要是说了,这孩子将来得飘成什么样子?

    “父亲,儿日起到日落,不敢耽搁片刻……”说起学业,王忌便有些生不如死,其实他很想说一句,俺真的不想上学了……

    要不,给俺转个专业吧?

    起码也有个人说话不是?

    每天都被老师一对一的辅导,搞的跟俺是智障儿童需要关爱似的。

    “嗯,你知道努力就好,这求学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人生何尝不是先苦后甜呢?陛下既然决定了如此设置课业,自然有陛下的道理。”王陵开始说道。

    “父亲,儿不敢言论陛下……”听着父亲的话,王忌吓的浑身瑟瑟发抖。

    难道是哪个狗日的在外面编排自己了?

    编排就编排吧,难道把陛下也给编排进去了?

    卧了个大槽……

    “你啊……”王陵指着王忌,笑了笑,接着说道:“今日为父心情不错,提前给你透漏点消息吧!”

    “下月初,书院会对你们进行一次摸底测验,测验内容是吏部那边出的,工部这边倒是也会派人过去协助,但课题是什么,为父也不清楚。”

    “这大概的情况呢,就是根据你们各自老师总结的学习进度,将出题的难度提高一些。”

    “然后在根据这一次摸底测验的结果,来确定两个月后的大考。”

    大考?

    王陵的话开始还没觉得有什么异常,之前这种考试也经历过,是朝廷那边要知道他们目前的学习进度如何。

    反正那几次考试的感觉给王忌的就是俩字,不难。

    但是大考的话,一般不是放在年末的吗?

    也就是正月前的半个月,考完直接回家,等过了年再去书院。

    这才几月?

    距离年末大考还有三个月呢,难道提前了?

    “别乱想了,这一次的大考,便是陛下定下的科举,根据下月初对你们的摸底测验来出考题,摸底测验的成绩分为上中下三个,你对应的是哪个等级,两个月后的大考对应的就是哪个等级的考题,不同的考题,对应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为父知道你这几年来过的很苦,但是这些辛苦是值得的,你今年能不能做官,做什么官,要不要再回去学习一年,就看你这次的表现了。”

    终于要结束这苦逼的日子了?

    王忌心中的第一反应便是兴奋。

    他没办法不兴奋啊。

    虽然当了官规矩就更多了,但是总不至于比现在还苦吧?

    对于王忌来说,书院的日子他早就厌倦了,能够早些逃离书院,他比谁都兴奋。

    至于大考,他压根就不怕,有本事你就来,题目随便你出……

    “父亲请放心,儿这次一定考个甲一……”兴奋的王忌直接放出了豪言。

    然而王陵脸上的笑容却突然间僵硬了下来。

    “小兔崽子,整个工科就你一个学生,你就算交个白卷,那不还是甲一?”王陵厉声训斥道,他看到王忌飘了,所以下意识的就要将他压下来。

    关于对学业的评价,现在并不完善。

    主要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每次考试,同专业前三名分别为甲一、二、三。

    第四到第十为乙,第十一到第……没有限制为丙。

    最后三名副班长为丁。

    乙的最后一名是多少,要看这个专业有多少人,反正倒数第四就是丙了。

    而连续评为三次丁的,抱歉,你不适合学习,拜拜了您呐……

    这个制度本来是激励学生的,但是整个工科,三个年级,就王忌一个人,所以他不论怎么考,每次拿回来的都是甲一,他就是想考个乙都不可能,压根没机会得那种。

    不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个消息对于王忌来说是个好消息。

    虽然他也会怀念老师们吵架py的画面,虽然他并不知道,老师们之所以会吵架PY,完全是他爹的功劳。

    但是这些都不妨碍他对未来的美好而憧憬。

    当然,王忌更不可能知道的是,作为整个大汉,目前唯一的工科生,他早就进入了皇帝的视线。

    而且,这一次皇帝还为他准备了一份大礼……

第466章 这是什么神仙考题

    对于文科的考题很好解决,大多数都是现成的例子。

    无外乎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从专业角度去出一些角度刁钻,有一些陷阱的考题罢了。

    但是对于工科的考题,却是让不少人犯了难。

    现在已经推行的技术,王忌全都学过,而且根据老师们的反应,他学的还不错。

    上一次的测验,成绩也不错,基本上没什么太多的问题。

    这至少证明了,现在的王忌,是有能力在任何一个工坊担任技术类官员的,或许他唯一欠缺的,就是实践经验。

    但这个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朝廷也没指望学生能在书院积累什么实践经验。

    打一开始,朝廷就对书院的定位很清晰。

    这就是个积累学生理论知识的地方,只有积累到了足够多的理论知识,后期通过实践,便可以很快的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于是,王不饿大手一挥,既然想不出来,那就不要想了,工科的考题,朕出了。

    而且这次不只是朕出题,朕还要亲自监考,亲自阅卷。

    这等于是一波将殿试的流程也给走了。

    时间正在一点点的流失,为了能够尽快逃离书院这座囚笼,王忌最近也是拼了命的去学习,去温固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

    而他的老师们,则显的比王忌还要紧张。

    原因也很简单。

    王陵答应他们的,根据教学成绩来提高,或者降低他们的兼职待遇。

    抠苍那个抠逼货,简直扣的不要不要的。

    连这些老师们兼职的俸禄,都是原单位出的,好在出的并不多,每个人每个月也就多给了三石粮食。

    经过了摸底测验,又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

    大汉第一届科举考试终于开始了。

    那些看起来风光的文科考生们,他们被吏部安排在了禁军的校场上,人与人之间间隔了差不多五米左右的距离。

    啥?

    空旷的校场容易作弊?

    不存在的!

    大汉的第一届科举考试,就算制度还不完善,但是也不能让你们这些兔崽子们作弊啊?

    那样的话,我们这些大佬的脸面往哪放?

    于是,为了监考这些考生,吏部直接抽调了二十名官吏奔赴考场巡逻。

    换算一下,平均每个官吏需要看管五到六个考生。

    即便如此,曹参也觉得远远不够。

    为了彻底杜绝作弊那种丑陋的行为,曹参直接上奏皇帝,请求禁军帮忙,与吏部形成双重监督,彻底杜绝舞弊现象。

    王不饿直接就同意了下来。

    于是乎,张不衣又是一挥手,一个营五百禁军就这么来了。

    外面近四百人将校场紧紧的包围着?然后每个考生的侧面一米处,还配备了一名禁军士兵。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站岗什么的也都习惯了,就站在你侧面,跟你形成九十度夹角,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你。

    这样?左手边是吏部官吏巡逻的空间。

    右手边是禁军站岗盯梢的空间?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考生,看见这阵仗就腿软了,太特么吓人了。

    作为全国最独特的那个男人?王忌的待遇当然是不一样的?就连考试的地方都不一样。

    你文科生敢在我王忌面前说严格?

    谁特么敢再这么说,就过来跟我换一换。

    王忌抬头望去,入目之处?尽特娘的是禁军?少说也有数百人。

    在瞅瞅咱的监考官?皇帝亲自打头,禁军大将军张不衣?还有自家老爹。

    这三个随便拉出去一个?都够吓死他们的了。

    更不要提还有一个礼部侍郎和吏部侍郎坐镇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边考生更多,两部的尚书都去了那边,为了迎接这一重大的改革,就连尚书令陈平,门下侍中萧何,新任的中书令灌婴这三位大佬都去那边监考去了。

    “放题吧!”王不饿看了眼下方殿中虽然有些慌乱,但还是尽可能让自己淡定下来的王忌,忍不住的笑了笑,朝着张不衣吩咐道。

    “陛下,这还不到时间呢!”张不衣捉摸了下,说道。

    “今年是个例外,先别管时间了!”王不饿摇了摇头。

    见状,张不衣也没再劝,直接从王不饿面前的几案上端起托盘,上面有一张折叠着的纸,上面便是今年的工科考题。

    题目是什么?

    除了王不饿以外谁也不知道。

    本来皇帝监考就让王陵心中有些担心的,然而现在皇帝竟然让提前放题,这下王陵就更慌了。

    肯定是考题太难了,所以皇帝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多给王忌一些时间。

    王忌现在心里面方的一逼,见到张不衣端着考题过来了,也忘了是不是到了时间。

    当着张不衣的面打开了考题。

    看到考题的那一刻,紧张的情绪稍稍的得到了一些缓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的懵逼。

    这特娘的又是什么神仙考题?

    ‘设计或改进任意一种工具或其他,使其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将其成功制造,可调动任意工坊及工匠,需在一个时辰内确定内容!’

    看完考题,王忌满脸绝望的看了眼王不饿所在的方向。

    心中怒吼道:‘陛下,你玩我???’

    然而却没人去考虑王忌的内心想法,王不饿只是朝着他笑了笑。

    考题公开之前是隐秘的,但是王忌看过之后,张不衣确认他看清楚了考题,便将考题收了回来,然后开始在大臣们手中传阅。

    而看到这个没有题材限制的考题,王陵的心情瞬间跌入了谷底。

    “陛下,这个考题……”按理说王陵身为王忌的父亲,是应该避嫌的。

    但是看着这样的考题,王陵实在是忍不住了。

    这跟考生是不是自己儿子没有关系,实在是因为这个考题简直就是要人命的考题。

    各个工坊聚集了那么多的能工巧匠,他们做的努力还少吗?

    虽说大的改动暂时还没有看见,但是一些小的改动也不少啊。

    那是聚集了那么多人的智慧和努力才做到的,现在让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学生来做这个考题,这不是刁难人呢嘛?

    “不用慌,朕心中有数!”王不饿却是极其淡定的说着。

    “陛下,这考题真的挺难的,就算他能解决,也不是一场考试就能解决的……”就连张不衣也跟着补刀道。

    不是针对谁,开外挂的那是小说中的主角。

    现实当中,能够在一两年内攻下一个困难的课题就算是开外挂的了。

    殊不见直犁改造已经四五年了,到现在也只是小范围的改动,对于效率的提升也没有太大的帮助,最多就是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减轻一下重量,让看起来不是那么的笨重而已。

    王不饿微微一笑,依旧不为所动道:“朕说了,今年的科举就是个例外,工科的考题对你们来说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其他的!朕心中有数!”

    见王不饿这么说了,王陵也不好继续说下去了。

    虽然不知道皇帝到底是咋想的,但身为臣子的,他还能咋说?

    至于现在选择的这个方向是不是对的,王不饿并不担心。

    他很确定,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

    因为这压根就是从后世照搬过来的制度。

    如果说文科那边的考试是高考的话,那么王忌这边的考试,差不多就是研究生考试了。

    王不饿虽然懂的多,虽然没有人比他更懂这个世界,但是身为皇帝,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搞那些发明创造。

    王不饿很清楚,一个人的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是真的强大。

    而自己纵然能够发明很多新的东西,又能如何?

    万一哪天自己嗝屁了呢?

    自己的子孙后代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所以,一个能够让这个国家持续稳定发展下去的制度和模式,就很重要了。

    说句不好听的,王不饿现在也看的很开了。

    什么千古一帝云云的,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

    只要我能够一步步的把这些可持续发展下去的规矩给立下来,让子孙后代都受到自己所做这些的恩惠,那自己就是千古一帝。

    我说是就是,就算我不说,我的子孙后代也会说我是的。

    科学的发展,单纯的依靠民间野生进步是不靠谱的。

    这是一门必须由国家出头牵线,集中力量进行攻坚才能突破的领域。

    虽然不可能像后世的两院那样强大,但至少也要让这里有研发的能力,哪怕他只是去研究如何改进一架犁,让他使用起来更轻便,效果更好。

    现在的王不饿不会去想着一步登天这种荒诞的事情,但是他会想着如何去造一架能够上天的梯子。

    这就叫脚踏实地。

    王不饿觉得,自己还是没有能够改变身边这些人得老旧思维,虽然他也知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于是,看着殿中还在头疼的王忌,轻声的说道:“你们呀,不要老是用老旧的思想去看他,舍身处境的去想一想,若是将你们放进书院里,你们能够在三年的时间内,学会,并且吃透所有的工科课程吗?”

    “其实他已经很优秀了,但是还不够,朕想看一看他的潜力到底在哪里……”

第467章 朕看好你哟

    没有人打一开始就擅长去做某一件事情的。

    而华夏这个社会呢,其实她又是一个比较矛盾的社会。

    首先便是官本位思想,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干什么,只要能够当官,这绝对是所有人的第一选择。

    而在官本位的思想影响下,其他的行业都在逐渐的凋零,或是被渐渐的打压。

    现在这个时间段还好,百家还都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并没有被完全打压下去。

    这是幸运,同样的又是不幸。

    随着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百家,基本上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阶段了。

    而不论是工匠也好,农夫也罢,这些都被统称为手艺人。

    不论哪个朝代,这都是一个被重视的人群,但同样又是一个不被重视的人群。

    何为重视?

    所有有资格去争夺的权贵,都会想尽办法将这一批人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样的,又会竭尽全力的去打压他们的社会地位,令其无法出人头地。

    久而久之,经过时间的演变,渐渐的也就形成了另外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

    帝国最精锐的手艺人,被掌握在了权贵手中。

    民间的手艺人,则传子不传婿,传男不传女。

    靠着一门手艺养活一个家庭,渐渐的,或是被淘汰出局,或是因为某些意外因素直接随同那些历史一同消失在滚滚的长河之中。

    能造好一座犁,能打好一件兵器,能造出一辆结实耐用的木车。

    对于见识过后世那种繁华的王不饿来说,这些都是老掉牙的技术,即便是送,即便是免费教学,都未必会有人愿意去学这些东西。

    但是放在现在,他就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现在国家也渐渐的稳定了下来,匈奴的威胁也初步的解除了。

    通过几年的修生养息,百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对于未来的期盼,也更加浓郁了。

    人口的发展也是迅速的,每年新增人口的数量都在飞速的增加着。

    王不饿也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有生之年,希望能够完成两个小目标,尽量朝着三个小目标去努力。

    当各项都开始逐渐稳定下来的时候,王不饿也开始着手去操办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王尚书,你家那小子在做什么呢?”看着还在下方忙碌的王忌,张不衣闲的蛋疼的找上了王陵。

    反正那么多人看着呢,再说他这个叫什么考试?

    好吧,勉强算是吧……

    但是张不衣是真的没兴趣继续看下去了,没意思,太无聊了。

    “老夫哪知道?”王陵无语的翻着白眼。

    “你就没私下里给他点建议?”张不衣一脸贱兮兮的问着。

    “哼!老夫丢不起这张脸!”王陵被张不衣气的冷哼一声,旋即道:“再说这是陛下亲自出题?老夫就算想帮?也插不上手!”

    王陵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暗指张不衣别搞事。

    考题是今天才知道的,要是王忌提前知道了考题并且做了准备,那你这意思不就是说陛下自己泄露了考题吗?

    “真没意思!”张不衣自讨无趣的回应了句?然后便无所事事的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

    除了能够看到依旧在忙碌不停的王忌以外,他还看到了个寂寞……

    一个时辰后……

    王忌停下了忙碌?将事情交给了工坊那边去做,接下来就没他什么事情了。

    虽然按理说应该是他亲自去做的,就算自己不动手?也要在现场指导着怎么做。

    但现在正在考试呢?没有那个机会?所以只能将自己的要求一字一字的交代清楚?然后让工坊去做。

    询问清楚缘由之后,王不饿也不由得有些好奇。

    当即下令将王忌叫来问一问。

    对于工科生来说?绘制图纸是必修课。

    画的标不标准不重要,但是你得能画出个大概,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什么东西,然后标清楚要求和尺寸。

    你不能画一个大铁棒非要告诉人这是扁担。

    “你选的考题是什么?”王忌略显紧张,王不饿也就很是随意的问着,免得吓坏了人孩子。

    “陛……陛下……学生……学生选的是一件农具……”王忌紧张的看着王不饿。

    时间紧任务重,由不得他去想那么多。

    所以只能去想一个速度快的,又有一定意义的东西出来。

    至于说是不是能用,他也不知道。

    但是没办法啊,其实打看到考题的那一刻起,王忌就做好了再回书院坐一年‘牢’的准备了。

    不是学生不努力,实在是老师太狡猾啊。

    “哦?农具?”王不饿愣了下,对于这个答案,谈不上什么失望不失望的,但若说是惊喜,其实也并不多。

    农具还能怎么发展?

    基本上已经到头了,工坊那边对新的农具已经开始着手调整受力点了。

    就是将直犁的形状做出一些改变,让牲畜拉的地方更低一些。

    王不饿没打算再去用出自己的超能力,反正已经够先进了,加上自己也想观察一下这批人的研究能力,所以便顺其自然了。

    除了犁以外,还有什么农具?

    锄头?

    耙子?

    还是镰刀?

    这货该不会想着搞一个倒拉犁出来吧?

    但是那玩意儿也就是个玩个浅耕,种个蔬菜,播个种什么的管用,对于翻地,那点深度是远远不够的。

    “陛下,学生做的是一种用来平地的农具。”王忌连忙解释道。

    公布自己的答案什么的王忌是没一点心理压力的,毕竟考生就他一个。

    皇帝都问你话了,这个时候还用掖着藏着?

    那样不用皇帝出手,就是他爹都能一巴掌呼死他。

    虽然不知道自己的设计能不能行,但现在这样子,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不然还能咋?

    于是王忌开始详细的介绍道。

    “学生选择这个考题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够,其他的一是没有完整的思路,也不可能在一个时辰内做出选择,在一个制作起来可能也会麻烦一些。”

    “而之所以选这个,是因为学生先前在田间地头看见百姓的耕种方式,发现在翻完地之后,往往需要拿着锄头,或是耙子,石掀将翻出来的土进行平整再进行耕地。”

    “而这项工作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总体来说,平整一亩地所需的时间,甚至要比翻一亩地的时间还要长。”

    “幼时学生也在家中见到过用于平地的农具,但却发现根本就没用过,大人说那东西太重了,人拉着太吃力了,牲畜有精力拉着个,还不如去多翻几亩地呢。”

    “所以当学生看到了陛下的题目之后,便想到了这个考题,若是能出现一种只需要一两个人就能轻易操纵的农具来平整耕地,那是不是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去进行翻地了?这样一来,不也算是提高了耕种效率了吗?”

    王不饿点了点头。

    是这个道理!

    想要一下子提高效率几十倍上百倍,那是根本做不到的,除非进入机械化时代。

    而现在所谓的提高效率,其实就是一点点的去抠出来的人力。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天最多也就能够平整一亩到一亩半的地。

    但是用了工具以后,一个人一天能够平整两亩或者三亩,这多出来的一天,不就可以用来干别的吗?

    而那么多地聚集在一起,哪怕是用石掀去挖,也差不多能挖出一亩地了吧?

    一户多耕一亩,一年就是两石的收入。

    这数百万户,岂不是数百万石的增收?

    “说一说你的设计……”王不饿对于王忌的设计来了兴趣,不仅仅只是能够提高效率的原因。

    而是王忌的这个设计,很贴合实际。

    换句话说,就是当下需要什么东西,我就集中精力去攻坚什么东西。

    现在的时代还不需要去跟别人比拼什么,解决内需才是当务之急!

    王忌说的那种工具,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将梯子放倒,下面安装一些铁钉子之类的,但他家那个绝对不是安装的铁钉子。

    依靠钉子打碎整块的土块,但是这个得需要有人在上面站着才能用。

    所以前面必须得用牛来拉才行。

    而改进版的则是参照了车轮为灵感,用九根手臂粗的木棍在最外围,然后两端用架子撑起来固定。

    木棍上固定钉子,然后人直接拉着在地上走,每一根棍子上的钉子固定的位置都不一样,这样可以做到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片地方。

    听完这个创意之后,即便是王不饿,也不得不在心中给王忌点了个赞。

    虽然不知道他造出来的这玩意儿能不能行,但是后世平地的机械化工具王不饿是见过得,虽然跟这个完全不同,但原理是差不多的。

    至于旋转起来,这个就不要想了,大不了多走两趟就行了。

    总之,这玩意儿要是能行的话,他一定比现在更省力,而且一天能够平整的地,恐怕至少也得是十亩起。

    再看向王忌的时候,王不饿的心情明显的就不一样了。

    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人吗?

    虽然他还很菜鸡,虽然……

    哪来那么多虽然,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

    王不饿拍了拍王忌的肩膀,鼓励道:“不错,朕看好你!”

第468章 只录一人

    从技术要求上来说,王忌的设计并不难完成。

    很快,王不饿也见到了实物。

    但是从使用效果上来说,却是很差劲儿。

    毫无体验感可言,甚至根本就拉不动。

    当然,并非原理问题,而是这个设计太仓促了,他压根就没有考虑到更多的层面。

    例如说,绳子就是从两端直接拉出来的,而整个滚轮的宽度大约有两米左右。

    一个人就是推着都能推动,所以用绳子将他拉动也不是什么难题。

    但问题是,他压根就没考虑滚轮自己会绊住绳子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就是在滚轴位置做一个圆筒套件,然后套件向前延伸出一根一米长的棍子,将绳子的连接部放在滚筒以外就可以了。

    让禁军推着试了试,王不饿蹲在地上看了阵留下来的痕迹。

    “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些铁钉的位置还需要在调整!”王不饿直接给出了结论。

    这些布局其实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试验调整才能知道的。

    而这玩意儿他也不是说你过去就要像后世一样平整,没有任何大一些的土块什么的。

    这是压根就做不到的技术,后世能够做到,那是因为刀片在飞速的旋转,通过机械的力量多次反复的敲打切割才将那些土块给打碎的。

    得到了王不饿的肯许,接下来王忌便一头扎在了工坊内。

    所需的材料,也是一概供应,而且还是不限量的那种。

    为了配合,王陵甚至让锻打机坊那边专门腾出来了一台锻打机来配合他。

    反正皇帝的要求是,尽快的把这东西搞出来,材料什么的都不重要。

    至少要先证明这个设计他是有用的,是有效的。

    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再去逐渐的减配。

    能用木头替代的就用木头,能用石头的就用石头,反正总之就是一句话。

    搞研究的时候,铁料随便用,但是大规模应用的时候,这么做是绝对不行的。

    八天后……

    又是一个内阁会议的举行日。

    作为大汉开国,也是华夏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科举。

    满朝上下对于这件事情还是很关注的。

    不只是朝中,民间百姓对此也很关注。

    现在毕竟不是以前了,这几年家里面的日子也渐渐的好了起来。

    不说供应全部的孩子去读书,但集中力量去供应一个,咬咬牙还是能坚持下来的。

    虽然第一届科举参加的都是一些权贵之后,但是关于县学和郡学,以及洛阳书院的报名方式大家是都知道的。

    而且这些县学,并不看你的出身,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农户,只要你的孩子达标了,也是能够进入的。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汉的开明之处了。

    上学,是要交学费的。

    而对于一些交不起学费的家庭,朝廷在这上面的操作也很灵性。

    家人可以用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来抵消学费。

    可以是耕种官田,若是没有名额了,就去搞运输?若是还没有名额?就去采矿开发什么的,反正总会给你安排个地方的。

    只要你被选上了,你想去?那么有没有钱都不用担心。

    而县学作为初级教育?一个县也只有那么一座,规模也很有限制?自然不可能让全县的适龄儿童都进来。

    于是学部便设立了一个条件?县学只招收六到八岁的孩子。

    即年满六岁,当年算作六岁?年满八岁,当年算作八岁。

    也就是说,哪怕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出生的,他在今年就六岁了?所以他就是按照六岁来报名的。

    当然?对于那些出生较晚的学生来说,这是相对不公平的。

    大一些倒是无所谓,可五岁可六岁?差别还是有的。

    不过好在有三次机会,加上每次考试的时间又是定在秋末,而在考试前?县学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对其进行辅导?然后择优录取。

    这一个月也不是白辅导的?一人需要交纳一钱的辅导费用。

    至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学到啥,学没学到不重要,反正考试又不会超纲。

    教了啥就考啥,看的是你记住了多少。

    在这个制度模式下,年纪小的基本就是陪太子读书的那种,提前走个过场,熟悉一下流程,为来年做准备。

    不过现在大家都在观望,虽然有兴趣的人很多,但现在谁也没有见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百姓对于知识的渴望度。

    咋说呢!

    现实要比想象的更残酷。

    想象中百姓应该是欢天喜地的样子,一个个急躁躁的想要将孩子送去县学。

    然而现实是,若是不能确定将来真的能通过这条渠道成为官员,那我每年投入那么多送他去读书干个球啊?

    在家种地他不香嘛?

    所以,大佬们自然知道这是将来的趋势,挡不住的那种。

    但民间普遍都在观望,想看一看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行的通。

    在这个局面下,吏部那边也是加班加点的用了五天的时间,对一百多位考生的试卷进行了不下于五遍的交叉审核,最终又请了三省的长官前来阅卷,共同商议,这才赶在这次内阁会议之前拿出了最终的结果。

    “科举的成绩如何?”王不饿也知道今天会出最终的成绩,而关于这件事情,他也没让人去打听。

    看着王不饿,曹参的脸上充满了纠结。

    早就劝了,可就是不听,现在可咋弄啊……

    “陛下,臣等经过多重考虑,数次商议,最终决定建议陛下,对于此次科举考试,不录一人!”曹参深吸了口气,说出了最终的决定。

    兴师动众的搞了这么大的场面,结果一个人也没录取。

    基本上已经判定了,明年的县学招生,肯定又是一片惨淡收场。

    “这批学生这么差劲儿的吗?”王不饿微微皱着眉头。

    “陛下,毕竟他们才上了三年,按理说这还差了两年呢,有所不如意,也纯属意料之中的事情。”曹参忍不住的劝说道。

    “难道考题的难度超出了他们这三年的所学?”王不饿看了眼众人。

    他最讨厌的就是找借口,就算是找借口,也找个好点的借口啊。

    他当然知道提前开启科举,对于这些还没有走完流程的学生来说会有些不公平。

    但王不饿这次的心理底线是,至少也要录取三个人撑一下门面的,其他的就算是让他们提前体验了一下这个程序,等到两年后再来一次。

    所以出题之前王不饿就告诉了曹参,参考一下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去出题,毕竟特事特办嘛。

    然而王不饿压根没有想到的是,根本轮不到自己头疼招谁不招谁,吏部那边就给自己决定了。

    “依朕看啊,就是这些学生觉得祖辈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去书院学习不过只是走个过场罢了,真到了时候,朕是不会不给他们祖辈这个面子的,毕竟他们的祖辈可是给了朕面子的。”王不饿冷呵呵的说道。

    他有理由这么怀疑,因为之前,他压根看不到这些人刻苦学习的样子。

    除了到点上学放学以外,其他时间该怎么潇洒就怎么潇洒,似乎学习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而这些学生家中又都有权有势,那些老师自己出身或许比不过他们,也不管对他们管教的太过严厉。

    而先前的察举制,其实也不是完完整整的察举制,至少对于这些权贵的后代来说,当不当官,就是他们祖辈一句话的事情。

    虽然很残酷,但事实就是这样。

    他们的祖辈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将他们领入仕途,往后也能对他们照料些许,君主往往也看在这些大臣的面子上,对他们的后代不会太过苛刻。

    有才能的,就提拔,没有才能的,就按部就班,反正最终不让他们去到关键位置就行了。

    “同样入学三年,为何王忌就考的不错呢?”王不饿又说道。

    “陛下,这文科与工科是不一样的。”王陵吓的浑身一哆嗦,连忙开口解释道。

    这特娘的,好好的咋又把王忌给扯进来了呢?

    这要是自己不说两句,他老王家可就把外面那些文科学生的家族给得罪了。

    虽然这个真不关他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你是说不清楚的。

    只要人家那么想了,那么错的一定是你,不用去过多考虑的,也不要想着解释,没用的,没人会听。

    “少跟朕扯那些没用的,上个月的摸底测试呢?王忌的成绩每一科都是甲,那些人呢?他们得成绩对得起学生这两个字吗?”王不饿极其不耐烦的摆着手。

    你们不情愿,朕还郁闷呢。

    想从文科拉三个出来冲门面的,结果文科全军覆没,倒是让大汉唯一的工科生给干翻了。

    也不嫌害臊的慌!

    王不饿越想越觉得生气,看来不给这帮人一些颜色瞧瞧,真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拟旨,这次科举,只录王忌一人,任职工部,官阶正九品!”

    听着对王忌的安排,进入工部众人没有异议,虽然工部尚书是他爹,但他作为一个工科定点生,去工部那是专业对口,谁也挑不出毛病。

    但这个正九品是什么鬼?

    刚来就正九品?

    正九品又是什么级别?

    把他放到外面的县的话,正九品他就是一个县除了县令、县丞、县尉、以及县法尉以外,官阶最高的了,虽然跟他其名的还有很多。

    然而,王不饿的愤怒远不止这些。

    “另外……”

第469章 陛下的真正用意

    科举这项制度从一个大的方面来说,他的确是一件好事。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他其实也是一件坏事。

    对于寒门来说,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上升的通道。

    在王不饿大刀阔斧的改革下,郡学其实就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化风向了。

    历史上的科举,考试的内容并不只是之乎者也那些东西的,但是到了后期,想要做大官,你就必须得熟练的掌握这些东西。

    甚至可以说,到了科举后期,科举本身的意义已经改变了。

    他从专一的为国选士,变成了在选士的同时,也加入了部分奴役的思想。

    而经过王不饿的改革之后,你同样可以看做是加入了部分奴役的思想,但是同时,也为那些平民子弟提供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或许现在世人还看不清楚,但是等到大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郡学虽然属于中等教育,但是在这个阶段,这个等级的教育是完全够用的。

    就算没能够进入洛阳书院,他们也依旧可以凭借自身所学,成为商人的账房,或是从事其他管理,文职方面的工作。

    换句话说,就算是高考失利了,你也有一项可以谋生的技能。

    哪怕现阶段并不熟练,但只要能够放下身段的去学习,去摸索,几年的经验积累就能让你得心应手。

    人才多了,生意自然也就好了,赚的多了,工钱自然也就高了。

    所以综合来说,这是好事。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例如说范进中举,虽然这是一件虚构的故事。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范进中举这类的事情并不在少数。

    而那些耗费了大量精力财力去读书的人,一辈子的梦想就是能够博取一个功名,让自己能够脱离寒门,成为真正的士子。

    说是为了虚荣也好,说是不甘心也罢。

    但是对于国家,对于家庭来说,这样的科举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是拿范进中举来举例,范进是五十四岁才考中了秀才,之后因为母亲去世,丁忧三年,之后才中了进士,这就五十七岁了。

    站在现实的角度来说,一个五十七岁的进士,我要你干啥?

    也就是古代没有退休年龄限制这一说?但就算没有年龄限制,跟你一样年龄的官员,不说成为三高官官?起码有人已经成为了尚书了吧?

    所以,这个年纪的人?即便是考上了进士,从国家层面来讲?也是没有任何培养价值的。

    所以?大概率是安排到一个闲职部门,让你过几年官瘾?然后回家养老去吧。

    除了说出去好听一些以外?又有什么意义?

    你占据了一个名额?年轻人就少了一个名额,国家就少了一个培养年轻人的机会。

    同样的,对于你的家庭又有什么意义?

    就算十五岁开始学习,到五十七岁中进士?这就是四十二年的时间,这四十二年间?都需要家人供应着你的吃喝用度。

    恰恰这年头养一个读书人,是能够耗空一个家庭的,即便是自知节省,家境也不会好到哪去。

    大器晚成固然会有?但这样的人,放眼两千年,又有多少个?

    难道就为了等这几个大器晚成的人,让无数的家庭跟着遭受苦难?

    这并不是王不饿搞科举的初衷,也不是他搞教育的初衷。

    虽然求贤若渴,但还没到饥不择食的地步,也不是说什么贤他都想要的。

    “县学只招收六至九岁的孩子,郡学只招收十三岁以下的孩子,洛阳书院,只招收十八岁以下,科举报名,年龄不得超过二十五岁,如有弄虚作假,必重惩!”王不饿直接圈定了一个年龄范围。

    并不科学,对于某些人来说,也并不公平。

    但是这世上又哪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呢?

    或许对他们来说,这个决定或许并不公平,但是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理论上来说,郡学最小的学生年龄是九岁,洛阳书院年龄最小的是十四岁,科举年龄最小的是十九岁,最多可以参加六次科举。

    王不饿没玩什么三年搞一回的方式,虽然历史证明,那样做很科学,因为是考虑到了古代的交通。

    但凡事总有例外,能够报名参加科举的,只有洛阳书院的学生,或许将来还会在设立其他的书院。

    但大方向上就是这样了,所以一年一次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

    再者,就算通过科举考上了,也还得先在吏部进行为期两年的走访,然后才会根据走访的情况进行接下来的安排。

    而年龄最大的呢?

    九岁进县学,十二岁进郡学,十七岁进洛阳书院,二十二岁才能够科举。

    然而根据先在的年龄划分,就算九岁考入了,实际上也是十岁入学的,那就是十四岁进入郡学,十九岁进入洛阳书院,二十四岁能参加科举,然后二十五岁再来一次。

    一步慢,步步慢。

    这笔账或许其他人口算还有些难度,但是抠苍却算的很麻利。

    暗中朝着大佬们比划了一个六,又比划了一个二,意思很明显了,最多六次,最少两次。

    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

    “陛下,不妨准许二十五岁以上的考生再考一次,毕竟也努力了这么多年,若是连个考试的机会都没有,未免也太可惜了……”萧何想了想,还是有些不太忍心。

    “这个年龄朕已经放的够宽了,若是有真材实料,一次就能考中,就算两次也没能考中又能如何?洛阳书院出去的人,外面还不得抢疯了?”王不饿白了眼萧何,看了眼同样不解的众人,无奈的摇头道:“打他们进入洛阳书院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命运已经被改变了!”

    “你们自己也舍身处境的想一想,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庭,供养一个学生念到书院毕业,又需要耗费多少精力和财力?”

    “像你们这些大门大户的自然不在意,就算再来十个也养的起,但是他们不一样,每多读一年,家里面就要被他们压榨一年。”

    “况且这做官,也并非只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商人肯定喜欢招募他们,就算不想经商,各郡的郡学必然也会很乐意请他们回去教书,就算郡学进不去,还可以去县学。”

    “对于一个出身农户的学生来说,去教学,即能够保证收入,还能够获得尊重,这难道还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愿望吗?”

    国家对于官员的需求数量是有一个上限的,不可能说有多少读书人,我就收多少人当官员。

    而且现行体制下,官府运作正常,并不适合大刀阔斧的去全面改革。

    而科举的用意,就是通过逐年的小批量录取,逐渐的将这些经过系统化教育的人才分批安置在各个位置上。

    用一代人的时间,来彻底的完成对于官员的更新换代。

    有些时候需要下猛药,但有些时候必须温水煮青蛙,这一点王不饿还是很清楚的。

    至于说顶替的官员是寒门还是权贵后代,对于朝廷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接受了系统化的教育,他的思想较之之前发生了改变,可以跟的上时代的潮流就行了。

    “陛下,是臣等误入歧途了……”陈平直接朝着王不饿施礼道歉道。

    “陈相……”萧何有些惊讶的看着陈平,虽然陛下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个决定一旦做下了,可是会打击到无数本想读书的家庭的。

    “万一考不上了,咋办?”

    “这么多年的投入不就白瞎了?”

    萧何本来还想私下里找陈平商议一下怎么劝说皇帝的呢,结果陈平当场就叛变了?

    你是尚书令哎,朝廷的政策执行,是你尚书省的事情。

    而科举对于尚书省来说,是有帮助的……

    “萧相,正因为影响最大的是平民百姓,所以才说咱们误入歧途了!”陈平缓慢的说道。

    “相较于你我等人而言,这些消耗都是无所谓的,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种消耗是撑不住的。”

    “而现行的县学,郡学,洛阳书院三级制度,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淘汰制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若不是这块料,早些被淘汰也算是一件好事,免得投入更多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孩子去了县学,就算最终没有考上郡学,他也不过是耽误三四年的时间罢了,刚好出来以后能够帮助家里面干一些重活。”

    “不管怎么说,至少这些人是经过了县学教育的,平日在家里没事就提前教一教他们的弟弟或者孩子,等他们年龄到了,是不是通过县学得几率就更大了?”

    “而提前接受了县学的一些知识,他们是不是可以学习的更牢固了?考入郡学的机会是不是又大了?”

    “郡学出来以后,基本上也就有个一技之长了!”

    “我们只看到了陛下将年龄限制在二十五岁以下就觉得对一些人不公平,但却没看到,其实对于所有人来说,这就是最公平的,我们都没有看到此举的真正用意,其实就是不忍看着百姓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啊。”

    说到最后,陈平甚至有些感慨,看着众人,道:“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后代考入洛阳书院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不是这样的……”

第470章 我不信……

    办学院,搞科举,这件事情遭到的阻力其实并不大。

    因为很多人都清楚,该有优势的,他的优势依旧还在,而那些没有优势的,即便有了这个渠道,他们也依旧没有优势。

    一般的地方豪强,就算是能够将自己的后代推举为官,但他们的起步点也不是不高的。

    加上现在大汉的整个大环境都在变好。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他们而言,这个环境其实是变坏的。

    因为先前只需要他们找人推荐一下就可以为官了,但是现在不行了。

    但是通过科举呢?

    能够一定程度的拉开那些地方豪强与那些盘踞在朝中的大佬们之间的差距。

    就算最后的资源依旧不一样,但至少都是通过科举上来的,而任职也大多在朝廷。

    对于他们来说,等于有了一个来结交朝中大佬的机会。

    至于说需要通过科举考试,需要跟那些寒门争夺名额。

    这个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豪门望族为什么能越做越大?

    他们的子孙为什么能世代为官?

    原因就在于他们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大量的书籍。

    而这些,是那些寒门所不具备的优势。

    他们能够拿到的,仅仅只是朝廷撰写的课本,知识量是有限的。

    一个站在平地上的人,看到的风景永远不可能跟一个站在二楼的人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

    所以,即便是科举,他们这些人也是有优势的。

    加上现在的豪门大族,还远远没有发展到难以控住的地步,所以这件事情能够形成的阻力很小。

    反倒是在民间,到处都是观望的态度。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百姓愿意用一次科举的机会来观望,这谁又能阻止呢?

    ……

    终于到了放榜的日子了。

    因为参与的人数不多,所以阅卷的速度也很快。

    又因为是第一次科举,所以还耽误了一些时间。

    主要是朝廷需要通过这一次的科举来完善一下经验,总结一些得失,为下一次的科举做准备。

    吏部提出了修建一个专用考场的建议,这个计划刚说出来,就被张苍义不容辞的拒绝了,原因是没钱……

    反正就是一番争吵,而且还是毫无营养的争吵过后,尚书省终于放榜了。

    虽然是吏部组织的考试,但吏部严格意义来说属于朝廷内部的部门,对于外界,他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所以,考虑到科举也是一件大事,还是得严肃的来对待。

    加上王不饿的态度使然,最终众人决定吏部和学部以及礼部共同拟名?然后呈交三省?审阅过后送去皇帝那里审批?通过之后再确认,然后送回尚书省,由尚书省负责放榜。

    从流程上,是完整的照搬了正常的政令走的。

    张榜处,人声沸沸?到处都是看热闹的百姓。

    而以洛阳书院的一百多号学生?则很是自豪的挤到了最前方。

    这是他们的主场?虽然他们也没想到这种天大的好事会落在他们头上。

    但若是能够提早两年当官,谁又想在书院荒废两年的时光呢?

    “张偃,这次你肯定能考上吧?”

    “张偃若是都不能考上?那咱们就更没机会了!”

    张偃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的被众多学生围在最中间,周围到处都是恭维的声音。

    而张偃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有很大希望的,毕竟这次考的不错嘛。

    这批文科生里面,就属他的学识最深?其他人跟他比起来?差的简直不是一星半点。

    为此?张偃甚至已经提前举办了宴席,也算是跟同窗了三年的同学们来了个告别。

    毕竟,他有个好家室嘛……

    “考上考不上的,马上就知道了,不过咱们好歹也算是同窗三年,也是有些情谊的,将来以后若是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只要不违反原则的,我张偃绝不说二话!”张偃脸上尽是笑容,大气豪迈的对着同窗们许诺道。

    “哈哈哈,那说定了啊,到时候请你吃宴你可不准不来……”

    “就是,等会放榜了我先安排一场……”

    “要我说呀,待会落榜的,挨个安排,也算是沾沾喜气嘛……”

    周围的百姓听着这些学生们的高谈论阔,心中更是羡慕的不能行。

    瞅瞅人家,天天摆宴,而且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然而就算如此,对于他们的家底来说,也是九牛一毛的事情而已。

    其实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有些人就已经有了想法,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试试,万一行了呢?

    “哎,其实我是不太想去户部的,每天就那点事,在家都学会了……”张偃也不想扰了大家的兴趣,但是此时此刻,不装个逼心里面感觉贼不舒服。

    其他学生有羡慕的,也有无语的。

    但是不论别人怎么看,张偃是有这个资本的。

    当官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都不难,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形式而已。

    除了极个别考试的时候压力太大直接考砸了以外,其他人都觉得自己还是考的不错的。

    而张偃呢?

    他爹是骑兵偏将张敖,之前也是跟匈奴打了一场的,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是韩信的偏将。

    他爷爷张耳,参加了陈胜起义的,后来在赵国投了皇帝,而当时跟张耳一起的陈余,现在坟头的草都一人高了。

    就是这两年身体不大好,所以一直在家休养,但那也依旧是大汉的顶级勋贵。

    张偃的曾祖那就更牛逼了,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张仪。

    你以为这就完了?

    当然没有,他的叔祖父,也就是他太爷爷的亲弟弟,正是当朝户部尚书,张苍,大名鼎鼎的抠苍。

    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张偃自然知道自己这次考的不错,加上家中份量这么足,所以这次录取的名单中,肯定有自己的名字。

    若是落榜的话,叔祖父早就让人告诉自己了。

    然而直到今天,他也没有接到叔祖父的通知。

    因为张苍的缘故,张偃也跟着报的是经算科,对于数字他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很快,禁军开道,尚书省的官员手持两个托盘,上面放着两份密封着的竹筒。

    因为这是大事,所以程序也比较严谨。

    尚书省官员取下一份竹筒,先是在众多学生面前展示了一遍,让其确认这是没有开封的。

    然后才当着众人的面将其打开。

    身后已经有人在刷浆了,刷的位置是工科榜。

    不少人是心中又酸又无语,整个工科就王忌一个人,用得着这么隆重吗?

    刷浆完成,尚书省的两个官员亲自将这份榜单贴了上去。

    上面果然写着,建元四年,九月中,科举工科录取榜单,甲王忌!

    就一个名字,下面却写了一大堆的小字,部门的名字,经办的人员,印章,甚至还有皇帝的签字和一个硕大的玉玺印章。

    整个榜单中能跟王忌的名字字体大小相比较的,也就排在他前面的开头了。

    后面的就连皇帝的签字,都比王忌的名字字体小了两号。

    “啧啧,倒是让这货出了风头了……”就连张偃,这会儿心里面也是有些酸意的。

    一个人独霸了榜单,谁特娘的不羡慕啊?

    经过这一次,王忌的名字应该很快就传遍天下了吧?

    哎,要是待会我也能独霸文科榜单,那该有多爽啊……

    张偃的幻想并不能阻止尚书省官员的动作。

    很快,展示另一份榜单,然后当面拆封,刷浆,张贴。

    紧接着,所有能够看到榜单的人,纷纷目瞪狗呆的看着榜单,看着尚书省官员,那一双双眼睛似乎是在问,你们特喵是在玩真的?

    “这……”

    “拿错了吧?”

    “肯定是拿错了,工科就一个人,还中了甲,我们文科一百多人呢,咋就一个也都没有呢?”

    “就是,快去问问,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尚书省的官员微微的笑了笑,这事他是知道的,提前接到了老大的通知,但是要求保密,谁也不能透漏。

    只能说,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抬头跟上一份榜单一样,不同的是工科换成了文科。

    下面的签名和流程也是一样的,皇帝的签字,玉玺的印章,一个都不少。

    榜单中间也写了不少字,要比工科榜单的字多的多了。

    然而写的字却让所有人都慌的一逼。

    全科:无!

    经算科:无!

    经济科:无!

    礼科:无!

    明法科:无……

    加起来一共八个科目,所有科目后面跟着的只有一个字,无!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有一个人的工科录取率是百分之百,而拥有一百多人的文科,录取率是零。

    这特娘的……

    “榜单是真的,至于原因,我也不知道,后续吏部会跟书院沟通的,你们只需要回书院等消息就行了!”尚书省官员公事公办的回应道。

    学生的愤怒?

    不存在的。

    这里是洛阳,身边还有这么多的禁军。

    哪怕他们家里面都不是一般的背景,但是这个时候只要敢找事的,接下来肯定是重罚,保不准直接就没了科举的机会了,甚至是连他们得长辈也得跟着遭殃。

    张偃整个人都僵硬在了那里,看着满榜的无字,久久的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我不信……”

第471章 张苍的幸福生活

    关于这次的科举,信者有之,不信者亦有之。

    但不论信与不信,不论是在朝中,还是在民间,这件事情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真正知道内情的,其实也就那几个高官罢了。

    而在早先公布结果的时候,也都被王不饿下了封口令,哪怕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在公布名单之前,也不准有任何的透漏。

    张偃先是气冲冲的回到了家中,气的大发一通脾气。

    正在家中养身体的祖父张耳得知缘由之后,也觉得百般不解。

    于是让人备了马车,拖着病体直接前往了叔父张苍家中。

    张偃的学识他是了解的,加上家中都是叔父张苍留下的资料,时不时的还会亲自指点一番。

    若说这次科举考的是别的考题,张偃考砸了也还有可能。

    可考的就是经算,以张偃的学识,又怎么可能会考砸了呢?

    其实不只是张耳,很多人都看不懂这一次的科举。

    相比较而言,大家一致认为考试的难度是降低了的,只考你最擅长的内容。

    按理说能够考上的人应该有很多的,然而现实却狠狠的给了他们一巴掌。

    来到张苍家中,即便是张耳,也不得不叹了口气。

    “哎,这叔父哪都好,就是这……”张耳又一次摇头叹气,望着巨大的宅院,除了叹气还能干啥?

    洛阳最大的院子占地二十亩。

    这是朝廷规定死了的,而能够占据二十亩地大小院子的,单单只是有钱是远远不够的。

    你还得有地位才行。

    地位不够高,就算有钱你也不敢去占据二十亩大小的院子。

    不然人家三高官官加八部尚书家里面才二十亩,你一个五品官就敢要二十亩的院子?

    虽然朝廷没有限制,但下面的人还是很自觉的形成了一套规矩。

    尚书以上级别的,院子是二十亩大小的。

    三品以上级别的,院子是十五亩大小。

    五品以上级别的,院子是十亩大小。

    七品以上的,为五亩。

    其余皆为五亩以下,多为一亩或者二亩大小。

    新城区的规划四四方方的,里面布局什么的都是经过设计的。

    张耳也就是凭借着爵位的关系,才搞了一个十五亩大小的院子,毕竟自己已经退了,儿子张敖级别又不到。

    再说十五亩大小的院子?也够住了。

    倒是自己的叔父……

    “老傅?你这慌慌张张的做什么去?”张耳拦下了府中的管家,年纪与自己相仿,也是跟随了张苍多年的管家。

    以前自己来的时候?老傅都是陪着自己聊天的。

    可今日将自己领进来之后?就慌慌张张的想要开溜。

    “二公子,这不是家里地方不够住了?正巧旁边还有一些空置的院子,家主先前吩咐让去齐侯那边看看,价格合适的话就买下来一些。”老傅如实的回答道,别管张耳在外面爵位是什么?但是在这里?他就是二公子,虽然大公子的年龄要比张耳还要小……

    啊不……

    应该是张苍的年龄要比张耳还小八岁!

    但是人家辈份在那摆着呢,就是张苍小他二十岁,三十岁,张耳也得老老实实的叫一声叔父?见了面照样不敢大呼小叫的,不然一耳光打上去,你还得笑着赔不是。

    这不,张苍最小的儿子才不到半岁,而已经六十岁的张耳,见了也得笑着叫一声兄嘚,俺是嫩哥啊……

    又好比已经参加了科举的张偃,见了张苍的小儿子也得欲哭无泪的叫一声叔祖父……

    “不……不够住了?又不够住了???”张苍一脸懵逼的看着老傅。

    “是啊,所以这次打算看看,要是能便宜点的话,就一次性多买几座备着,反正早晚用得上。”老傅认真的点了点头,也算是个大单子了,他打算跟齐侯家的小子们好好谈一谈。

    “……”张苍一脸痛不欲生的抬头望着天,老天爷啊,恁大了个蛋……

    张耳为什么要如此崩溃?

    究根其因,在于张苍在洛阳城中,单单只是二十亩大小的院子就有三座,还有两座十五亩大小的院子。

    论房产的话,整个洛阳能够比张苍还多的,除了皇帝以外,估计也就田儋那个开发商了。

    可即便是这样,竟然还不够住了?

    “老傅,后面现在有多少人了?”张耳绝望的看着老傅,啥都不怕,就怕对比。

    “八十七个了,这不,最近家主又看上了几个匈奴女人,就是年纪还小,家主打算找个院子先养几年……”老傅很是淡定的说着,有啥大惊小怪的?

    反正这种事情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而且家中的女人们甚至都总结出了一套道理。

    虽然听着感觉挺扯淡的,但是仔细研究一下的话,发现真的很有道理。

    那就是要想时常得到家主的宠幸,首先你得不孕不育才行。

    为啥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包括张苍的正妻,在生下长子张康之后,就再也没得到过张苍的宠幸了。

    后来又来到的一些女人,也基本都是这个套路,凡是怀孕生育过的,张苍就不在接近她们了。

    反倒是那些一直没能怀孕的,能够经常的得到张苍的宠幸。

    所以,别看张苍现在有妻妾八十七人,实际上他的子女加起来也就不到四十人。

    单单只是早折的孩子就有二十多人,这还是张苍因为家底不错,能够得到医治的结果。

    朝中的大佬们给张苍起了个外号叫抠苍,其实这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张苍在户部极其抠门,对每一个衙门的经费都是一审再审,一拖再拖。

    凡是能给你扣下来点的,绝对不会痛快的给你。

    但是在家中,却又极其的舍得投入,这么多的房屋,每天的吃喝用度,压根就不是一般人能养起的。

    虽然张苍从不接近生育过的女人,但也没说直接就把她们赶出家门了。

    她们的余生,还是能够得到保证的,至少吃穿用度是不愁的,只是需要守活寡就心酸了。

    嗯,叔父家的邻居是谁?

    好像是陈平???

    窝里割草……

    虽然大家都说陈平盗嫂是谣传,皇帝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但是这种事情,大家还是更相信无风不起浪。

    你陈平现在贵为尚书令,整个大汉,比你牛的还有几个?

    就算你当年真的这么做了,现在你的大哥,你的嫂嫂也是不敢站出来指认你的。

    上流社会那点事,张耳还是很清楚的。

    就是不知道陈平那货有没有把目光放在……

    嘶……

    张耳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特娘的不能在这么乱想下去了。

    叔父的那些女人们一个个的也都守活寡那么多年了,自己还是别添乱了。

    对了,我来干啥来了?

    科举……

    对,我来这里是因为科举的事情而来的,跟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就算他真的发生了,自己也不能先说出来啊。

    那样叔父的颜面往哪放?

    嗯,要不要提醒一下叔父呢?

    让他提前有点防备,别到时候啥也不知道那就尴尬了。

    张耳这些年的身体本来就不大好,所以在王不饿登基为帝之后,他也就辞官在家休养了。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决定,也是一个被现实给逼的很无奈的决定,更是被自己身体给拖累的。

    张耳甚至觉得,如果不是自己的这具身体不争气,现在怎么说自己也能混个尚书当当吧?

    胡思乱想之中,张耳渐渐的撑不住了,就这么躺在地上睡着了。

    叫醒去床上睡?

    抱歉,这年头没有床。

    几案一撤,地上铺上一层褥子,人躺上去就是床了。

    加上最近天气也渐渐的凉了,家中即便是待客的客厅,地上也都铺上了暖和的褥子。

    所以府上的下人看见张耳睡着了之后,也没将他叫醒,而是取了床被子给他盖了上去。

    直到日落,张苍这才返回了家中。

    上班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个的,没一个能省心的。

    张苍打算今晚好好的大补一下,免得明天没有精力去应对工作。

    “家主,二公子在府上等您呢,下午就来了……”张苍正欲开口安排,老傅抢先开口说道。

    “哦?就他自己?”张苍愣了下。

    张耳的身体不好他是知道的,虽然两人的年龄相差着,但是张苍还是将张耳当成晚辈来看待的。

    这两年张耳的身体不好,平日自己也总是派人或者亲自去探望一下他,做一个长辈该做的事情,然后就是好生安抚,让他多休息休息,别总是折腾身体往自己那里跑。

    “就二公子一个人。”老傅说道。

    张苍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个时间点,加上今天发生的事情,张苍当然知道张耳来这里的目的。

    甚至他都已经做好准备了。

    但没想到来的竟然只有张耳自己。

    自己那不争气的曾孙跑哪去了?

    先前不是大摆宴席,威风的很嘛?

    这会儿竟然连登门的勇气都没有了?

    竟然让他那身体不适得祖父拖着病体上门来询问情况?

    想到这里,张苍的脸色不由得一阵铁青,他觉得今晚没有两个女人,这个气是消不了了。

    “哼,早晚有一天,老夫得抽死这个不争气的曾孙……”

第472章 我,张苍,要揍人

    历史上总是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张苍觉得自己是个好人,但是为了打破好人不偿命这个传说。

    所以自己得干点坏事中和一下才行。

    但是这个坏事又该怎么干呢?

    这可难坏了张苍。

    那种触犯律法的事情,他当然是不会干的。

    一旦做出了一些没有底线的事情,再往后想要控制,可就控制不住了。

    所以张苍决定,自己就多霍霍一些女人吧。

    反正这个即是坏事,又不违背律法。

    于是,张苍幸福的一生开始了。

    而历史上呢,张苍活了一百零四岁,妻妾上百人。

    年纪大了以后,牙齿掉光之后,就以人奶为食,至于是挤出来的还是直接爬上去吸的,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但此刻的张苍,觉得自己是没问题的,已经五十来岁的张苍,依旧健步如飞,身子板硬朗的不能行。

    不说夜夜六次郎,隔三差五的来一次还是很随意的。

    进入客厅之后,张耳此刻也醒了过来,就是身体还是有些不适。

    看到略显痛苦的张耳,张苍脸上的不高兴之意就更加浓重了。

    “你说你也是的,身体不好就不要来回乱跑了,瞎折腾个啥劲儿呢?”张苍忍不住的埋汰道。

    “叔父,侄儿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走走还能散散心呢。”张耳尴尬的笑了笑。

    “你真是来散心的?”张苍装作不知道。

    “真是来散心的,这不也多日未见过叔父了,侄儿甚是挂念……”张耳脸不红气不喘的说着。

    “那行,既然是来散心的,那今日叔父便陪你散散心吧!”张苍微微笑了笑,看你老小子能憋到什么时候,旋即朝着老傅吩咐道:“去准备一些吃食,适合二公子吃的!酒就不要了,他这身体也喝不了!”

    叔侄二人天南海北的聊着,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隔阂。

    聊天的时候,张苍也比较聊得开,甚至还跟张耳谈论起了匈奴女人的味道。

    各种荤段子更是层出不穷,听的张耳额头直冒冷汗。

    叔父啊,您好歹也是个长辈,能不能有点长辈的样子啊?

    这要是平时聊些荤段子也就算了,可现在是啥时候?

    也不瞅一瞅,你侄儿这身体,能抗的住那些女人吗?

    再说了,你侄儿今天为啥来这里,你心里面就没点逼数?

    张耳急的不能行,可张苍就是不说正事。

    两人聊天的时候可以没有隔阂?如同朋友那般?但是涉及到正事以后,那就不行了。

    宗族观念,辈份观念就彻底的体现出来了。

    现在长辈聊的正高兴呢?你突然打断扯到别的方面?这是对长辈极大的不尊重。

    传出去自己也会被人唾骂的。

    外面可不管你这个叔父是不是比你年纪还小,不存在的?他们就知道他是你叔父,你顶撞了你叔父,你是个不孝子。

    当然,如果张耳他爹还在的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同辈之间闹掰了小辈自然也就不来往?更不会太给你面子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张耳身体不好,他的儿子和孙子,都需要靠着张苍照料的。

    加上现在就张苍辈份最高,想闹掰?

    等张苍死了再说吧。

    不过张苍死了也没机会?张耳自己都快嗝屁了,张苍的儿子张康才二十多岁。

    除非张耳能把张苍给熬死,不然的话,自己的儿子都没这个机会了。

    嗯,张敖比张康大十来岁……

    终于,张苍主动将话题从女人身上转移了出来。

    张耳强迫着自己打起精神,免得在错过了机会。

    而精神高度集中的张耳,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机会,当即问道:“叔父,这次科举好像争议很大啊……”

    张苍看着张耳,微微笑了笑。

    似乎是在说,小样,还想跟你叔父玩呢?

    也就是你叔父我心软,不忍看你身体不好还这么操劳,这才故意把话题引给你呢。

    一脸无所谓道:“有什么争议?挺好的啊!”

    “这工科仅有一人,偏偏就录取了这一人,文科上百人,却无一人中榜,现在外面甚至有传言说,之所以录取了工科一人,是因为工部尚书王陵发挥了作用。”张耳不敢直接去问,只能将话题扯到王陵王忌父子身上。

    关于科举,很多事情都是保密的。

    比如说工科那边的考试,他们只知道工科有专用的考场,跟文科考试是分开的。

    但是都考了什么,又是谁监考的?

    这些都一无所知,反正他们只知道,各部主官都去了文科考场,偏偏工部尚书王陵没有露面。

    而在工部询问过后得知,科举当日,王陵也去监考了。

    那么文科考场没见到人,同为监考官的王陵去了哪?

    这还用怀疑吗?

    肯定是去了工科考场了啊。

    “扯淡!”张苍大手一挥,直接给这个说法定了论调,我说他扯淡,他就是在扯淡。

    这个事情说来其实张苍也是有些怒气的,但这个怒气却不是针对外人的,而是针对他们自家人的。

    “工科的监考是陛下,题目也是陛下亲自出的,你觉得他王陵有几颗脑袋敢当着陛下的面舞弊?”张苍直接说道。

    “啊???”张耳愣了下,满脸的震惊。

    工科的监考官是陛下?

    这特娘的,上哪说理去?

    人家工科是皇帝亲自监考的,还是皇帝亲自出题的,就问你,怎么质疑人家作弊了?

    皇帝用得着作弊吗?

    人家压根就不屑于用这种方式,就好比前段时间张良的两个儿子,那不就没有通过科举直接进来了吗?

    然而张苍却不顾张耳的震惊,该震惊的早就震惊过了,这次真的是自家曾孙不给力,怪不得别人。

    “考题和试卷呢,老夫也都亲自看了,这具体是什么,老夫就不告诉你了,但就按照陛下给王忌出题的难度来看,即便换成文科的题,最后也依旧是这个结果,最快明年,慢则两三年,到时候天下就知道为何这次科举只录取王忌一人了。”

    “至于文科这边,别人家的老夫管不着,但是你以后可不能在溺爱张偃这孩子了,看看他都被你惯成什么样子了?”

    “你回去之后多打听打听王忌这三年是怎么度过的,你就知道王忌能被录取,跟王陵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非要说有关系的话,那就是王陵不拿他当儿子看,甚至是赶着他离开家门。”

    “至于张偃的成绩,即便在经算科,也只能排在第二,你知道当时老夫看到这张试卷的时候,脸有多红吗?”

    “不说学了老夫的毕生所学,起码重要的东西老夫都交给他了吧?”

    “可他考的是个什么玩意儿?考题的难度,要比老夫交给他的还略微简单一些,可他却只拿了个第二。”

    看着张耳那瘦弱的身躯,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会倒下的样子,张苍有些不忍心了。

    自己这侄子也算是操劳了一辈子了,不说万事小心,起码在不该大意的时候从不敢大意。

    张敖在边军骑兵也混的不错,虽然缺乏了一些灵性,但做事中规中矩,也算是稳中有升。

    张苍同样不是那种一定要逼着子孙发达的人,你有多大材料,就发挥多大作用就行了。

    你若是一块土,你就给我培育好庄稼。

    你若是一块夯土,你就给我撑好这座墙。

    你若是一块砖,你就给我当好长城或者城墙。

    可他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明明是一块砖,却愣是要把自己变成一块土。

    张苍越说越觉得生气,越想越觉得心里面堵得慌。

    朝着老傅招了招手,黑着脸说道:“去把张偃叫来,今天老夫非得狠狠的抽他不行!”

    “叔父,他还是个孩子……”听到张苍要狠狠的抽自己的宝贝孙子,张耳瞬间有些慌了。

    拦是肯定不敢拦的,曾叔祖要揍曾孙,就算是皇帝来了,都不敢拦着,更何况自己还是张苍的侄子呢?

    所以只能说好话,替他求情!

    “孩子?像他那么大的,有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有在军营刻苦训练的,有在北方战场立下了战功的,还有去了西域杳无音讯的,他们谁不是孩子?你现在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他,去护着他,将来等你我老了以后,谁还会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他?去护着他?”张苍也算是颇有感触。

    主要是待在王不饿身边的时间久了,鸡汤喝多了,所以下意识的就想给别人也灌一口鸡汤。

    关键是,这口鸡汤他真的很香啊。

    “哎!大皇子这才不到五岁,你知道陛下是怎么做得吗?”

    “修建皇宫的时候,陛下特意交代留出二亩空地,等搬进去以后让大皇子去学着耕种,然后每年还要跟着禁军去训练一旬,据说等大皇子长大成人以后,还要亲自到边境去戍守一年,锻造,纺织,制造,所有有的,大皇子都要去接触学习。”

    “皇子尚且如此,我张家子孙又岂能只顾贪图享乐?”

    张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整个身体似乎都被一股正义之气给包围了。

    嗯,这股正义之气是给别人的,反正对张苍是不算数的,自己都老了,也享受不了几年了,就这算求了。

    “你待会只管看着,老夫将他试卷上错误的内容逐一列出来,他美错一处,老夫就只抽他一鞭子……”

第473章 给你长长记性

    张偃心惊胆战的进入了曾叔祖父家的院子,看见祖父正坐在几案后,脸上略显担忧,看着自己的眼神,似乎是有些同情?

    再放眼望去,发现张苍面前的几案上竟然放着几根藤条?

    张偃心中瞬间一片冷飕飕的,下意识暗道要坏事……

    然而不等他开口问好求饶。

    张苍便直接开口问道:“你觉得你这次考的怎么样?”

    “很……”张偃下意识的想说很好,今天张榜之后,因为落榜的原因,祖父前来询问原因,张偃在家也没闲着。

    而是又自己回忆求证了一下自己的答案,发现自己给出的答案没什么问题啊。

    结果都是正确的,不应该是很好的吗?

    但是一想到自己都落榜了,还好个鸟啊?

    于是小心翼翼的看着曾叔祖父,连忙改口:“应该很不好吧……”

    “看来你还是不知道你到底错在哪里啊!”张苍站起来,无语的摇着头,右手也同时抓起了一根藤条。

    而看着张偃的这幅态度,张苍心中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趴下来,把屁股撅起来!”指着面前的几案。

    张偃生不如死的看着张苍,可惜得不到任何的回应,只能老老实实的趴下来,把屁股撅了起来。

    ‘啪……’

    藤条又细又有韧性,重重的抽打上去,声音清脆响亮,带着尖锐的破空声。

    经常挨打的人都知道,撞击物越细,疼痛感越强烈。

    但是相应的,撞击物越粗,能承受的次数就越少,反倒是藤条这种细家伙,连着抽上几十上百下都没什么问题,最多就是皮开肉绽罢了。

    “这第一题你是怎么写的?”张苍冷呵呵的问着。

    第一题?

    第一题的题目是说有空地五百亩,一半为官署,一半为禁军营地,需建大屋十座,中屋百座,小屋四百座,校场一座,大屋三千钱,中屋二千钱,小屋一千钱,校场五百钱,问,朝廷需花费多少钱方可完成这个项目。

    这个题目简单的不要不要的,张偃一度甚至觉得准备这个题目的人简直就是个智障儿童。

    这种级别的题目,也就能出去刁难一下不识字的小娃娃们。

    俺们是什么人?

    洛阳书院的高材生啊?用得着拿这种题目侮辱俺们吗?

    于是?哗哗哗的。

    大屋十座?三万钱!

    中屋百座,二十万钱!

    小屋四百座,四十万钱!

    校场五百钱,五百加三万加二十万加四十万,六十三万五百钱。

    瞅瞅?多标准的答案啊!

    等等?曾叔祖父为什么要问这个智障题目呢?

    难道……

    ‘啪……’

    张偃刚刚心生担忧?还没等他想明白呢,屁股上便狠狠的又挨了一记,毫无防备的张偃?瞬间疼的眼泪都掉了出来。

    “我问你,院墙呢?”张苍也没让张偃白挨这一下,直接开口解释道。

    张偃愣了下,院墙?

    题目里没说院墙的事情啊?

    ‘啪……’

    又是一记藤条狠狠的抽打在张偃的屁股上。

    “题目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问?朝廷需要花费多少钱方可完成这个项目?是完成这个项目!”张苍吹胡子瞪眼的问着,这么明显的题目了,虽然有点埋雷的嫌疑,但是讲真,这种事在他们户部,压根就不算是什么埋雷,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没有院墙,项目怎么算是完成?建好了房子以后,要不要修一下路?军营的院墙又是什么规格的?外面需不需要再造一座坊墙?”

    “还是说,你打算就把房子建起来就完事了?”

    “里面的装修要不要钱?”

    张偃只觉得自己很委屈,如同被抢了玩具,却所有人都不理解自己一样那么委屈。

    “曾叔祖父,题目中也没说出这些的价格啊,这个我们怎么算嘛……”张偃觉得还是需要为自己辩解一下的,这真不是自己的问题。

    ‘啪啪啪……’

    听着张偃的辩解,张苍瞬间一阵怒火上头,抄起藤条狠狠的给张偃来了记三连击。

    第一根藤条直接报废断成两节。

    依旧不觉解恨的张苍,折身回去拿起一根新的藤条,作势要接着抽他。

    “叔父……叔父……偃儿说的也没错啊,题目中不给价格,他的确没办法算的嘛……”张耳心疼的看着自己的大孙子,仿佛心都在滴血似的。

    张苍回头看着张耳,怒斥道:“一边呆着去,再敢插嘴老子连你一块抽!”

    “叔父……”

    ‘啪……’

    ‘啪……’

    ‘啪……’

    张苍没有理会张耳,转过身朝着张偃的屁股上又是狠狠的抽了三记,这才停了下来。

    “老夫且问你,经算第一章,核算篇讲的是什么?”张苍继续问着。

    张偃稍稍松了口气,这个俺知道。

    经算就是张苍主持编造的经算科学生的主攻书籍。

    这一章的意义是为了告诉一个初入这一行业的新人,你所进入的这个行业,他到底是怎么运转的,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每一个经算科学生都要认真学习的第一课,当初只是这第一课,就讲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是整个课程耗费时间最长的一章。

    “核算篇主要讲的是一些账目核算的规矩和几种方法……”张偃突然停了下来,他发现自己说不下去了。

    整个人的精神也瞬间再一次高度紧张了起来。

    特娘的,老子第一题就错了?

    “继续说啊!”张苍没好气的问道。

    “曾叔祖父,我知道错了……”张偃如同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脑袋无力的耸拉着。

    “错哪了?”

    “我只计算了明面上给出的钱数,忽略了这根本就不是一份完整的核算数据,这份数据是有问题的,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除了我计算出的结果以外,还应标注应将核算项目打回重新补充条件,或者自己估算一个价格,然后以这个价格代入进去,最终两者相加,便是这道题目的最终答案。”张偃无力的说着。

    这题自己真的会,就是大意了。

    或者说,这第一章是三年前入学的第一个月学习的内容,过了这么长时间,自己给忘了。

    所以看到这个简单的题目的时候,自己的第一印象并不是觉得这题太简单,不符合常理,然后用更严谨的态度去再审一遍题目,去发现隐藏在题目中的陷阱。

    而是觉得出题的人简直就是个大傻子,竟然出这种智障题目来考核他们。

    殊不知,在这个题目中,一百多个考生,仅仅只有两人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确切的说,这种题目压根就没有正确的答案。

    你可以先计算已经给出的数据,再标注其余不清晰的项目名称,然后直接将其打回补充。

    也可以一点都不计算,直接标注不清晰的项目将其打回。

    还可以将三者全部都写进去。

    与其说这道题目是为了考他们的核算能力,倒不如说是为了考验他们对于流程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事情的严谨程度。

    总之,以上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但若是最终出现了同分,需要一争高下的时候,那么选择第二个答案的,分数一定是最高的,第一个次之,第三个全部都列出来的,分数最低。

    别问为啥!

    问就是没脑子,一个错误不清晰的数据,有什么好核验的?

    有这闲工夫去算一下那些数据清晰,没有任何错误的项目不好吗?

    至于说从杠精的角度来杠这个问题,也是没什么机会的,没瞅见题目中清清楚楚的列着,空地五百亩吗?

    所以,对于户部核验的官员来说,你不把所有的项目都列出来,就等于我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去做无用功。

    即便计算了又如何?

    等你再送来的时候,我还是要检查,还是要再核算一遍的。

    ‘啪……’

    “曾叔祖父,我说错了?”屁股上又挨了一记,张偃的眼泪又一次不争气的落了下来,仔细的想了想,这次好像没错啊。

    “这是给你长长记性的,这题往小了说,就是你们学的不扎实,往大了说,就是原则性问题了,工作态度不认真,做事毛糙……”张苍一脸郑重的说着。

    严格意义来说,这一次考的也是有不错的,一张试卷各种题目加起来一共十道。

    有人甚至答对了九道题目,但就是因为第一道题目的缘故,导致了全体落榜。

    后面的题目证明了他们的知识还是差不多的,那么第一题的错误,明显的就是不认真的态度所导致的。

    这要是让他们进了户部,将来一旦出现问题,必然是很严重的问题。

    搞不好整个户部都得陪着他们一起去挨个核算,找出错误的地方。

    不然到时候国库与账目对不上数,这你怎么解释?

    但是这个事又不能全部的去怪他们,按照洛阳书院的课程安排,第五年得时候,他们会用一整年的时间去复习前面四年所学的知识。

    现在他们不过学了三年,还没走到那一步呢。

    若想不出错,唯有像王忌那样,天天住在书院,被老师拉着拖堂,还不敢有任何的怨言。

    “好了,我们来说下一道题……”

第474章 好吧!我摊牌了!

    对于张偃来说,这注定不是一个平静的夜晚。

    除了肌体上的疼痛以外,他还要接受心灵上的折磨。

    张苍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了他,下一次的科举在两年后,今年其实就是陛下开恩给了他们一次机会的。

    而接下来,科举的年龄上限在二十五岁,也就是说,两年后开始,张偃也还有三次机会。

    为了下次科举不丢人,张苍决定也学着王陵的办法,直接将张偃赶到了书院,只在休沐的时候才能出来一日放松。

    所以,每每想到王忌在书院孤独的日子。

    每每想到王忌在书院被各科老师追着补课的生活。

    张偃失眠了……

    张耳也失眠了,我可怜的大孙贼哎……

    而不只是张偃,他的同学很多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知道了自己落榜的原因。

    而他们的家庭也都做出了差不多的决定,送他们去那座囚牢内好好的改造。

    一次落榜情有可原,这次陛下是看在大家的面子上才告诉他们落榜原因的。

    但是下次在落榜的话,那就太丢人了。

    而且陛下还说了,只此一次,下次在落榜的话,就不会再告诉他们原因了。

    虽然科举的结果有些不尽人意。

    但是对于大汉第一届科举,唯一一个被录取的王忌,对外界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而出尽了风头的王忌,虽然短暂的消失了。

    但他的传说还在呢。

    作为唯一的中榜者,王忌挂职工部,虽然具体什么职位外面不清楚,但大家都知道,他是正九品的官员。

    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正九品的官员也不过如此,没什么好稀罕的。

    但是对于那些普通的农民来说,意义又不一样了。

    成皋,一座小山村内。

    尽管这里走出了个大人物,但是并没有给这座村庄带来什么太多的改变。

    甚至,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不多。

    就算知道的,也只是只知道当今皇帝叫王权,跟王不饿压根联系不上。

    不过倒是有人听说了,王不饿在朝中当了大官,但是到底有多大,这个就不知道了,反正他们这里的人,这辈子基本上是没多大机会去洛阳的。

    虽然他们距离洛阳并不远。

    居住在王不饿家中的王二娃坐在院子里懒洋洋的晒着太阳,眉头紧紧的皱着。

    “王饱,你过来!”瞅见自家儿子正在门前玩耍,王二娃似乎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俺翁?弄啥嘞……”刚满六岁的王饱一脸不情愿的走了过来?小眼神还不断的撇着自己的玩具?一条自己挖出来的小土沟,他打算等会往里面撒泡尿当河,在扔进去几根小树枝当船。

    “你想不想去读书?”王二娃直勾勾的问着,这会儿他也有些疑惑,自己这怂蛋儿子好像不是这块料哎。

    “不想?读书哪有挖沟好玩啊……”王饱下意识的摇头拒绝。

    “狗日嘞?再问你一遍?去不去?”王二娃这暴脾气瞬间就上来了。

    老子决定送你去读书,知道纠结了多久吗?

    知道你老子我自我劝说了多少次了吗?

    你特娘的直接来句不去?

    还没挖沟好玩?

    老子那些劲儿合着就白费了?

    “你吼什么吼?一天到晚就知道瞎逛,家里的事地里的活管都不管一下?你那臭嘴一张我就得跑断了腿,还送他去读书,我看你早晚把我折腾死才算完事……”王二娃的妻子站在屋门口破口大骂道,怀中还抱着一个两岁大?还在撒娇的小女娃。

    嗯?肚子也鼓起来了……

    “你个臭娘们懂个鸟?这读书也就苦这几年?等到去了郡学以后,出来就能去干点别的了,要是能去了洛阳书院,科举中榜,至少也是个县老四起步,说不定将来还能去洛阳当大官呢,等到老了你也能跟着享享福……”王二娃鼓起勇气回应道。

    “享福?你王二娃现在还不够享福?大老爷当惯了学会吃干抹净拍屁股不认人了是吧?就你折腾我那劲,你跟我说说,我还能再活十年吗?还跟着享福……”王二娃的妻子越说越觉得生气。

    若是别人家的妻子,是断然不敢这么吼自家男人的,毕竟男人的社会地位还是很牢靠的。

    只要人家一封休书送给你,那就直接GG了,就算是官府强行给你配婚了,接下来的日子也不会过的太顺畅。

    这个时代就是这么的不公平,你被休了,不管是因为什么,在外人看来,就是你的错,你就需要自己去承担起来这些风言风语。

    但是王二娃的妻子可是不怕这些的。

    你王二娃今天敢休了老娘,明天这村子家里只要有年纪相仿的,还未婚的,都会找上门来提亲。

    用一句土话来说,老娘吃香的很。

    为啥?

    一切都是干出来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呢。

    就王二娃那尿性,从来不下地干活,每天就四处游走闲逛。

    而家里的活都是他妻子一个人干的,他们两口六十亩地,愣是让她一个女人给干完了,而且产量也不比其他家低。

    最最让人觉得无语的是,生她闺女的当天,她都还在地头干活呢,干完活回去当天晚上就生了。

    刚生完第五天就带着娃下地了,村里人开始对着王二娃一阵说教,自觉过意不去的王二娃,这才将他的‘狐朋狗友’叫来帮着把地里的活给干了。

    对于这种小村子来说,这娶的哪是一个女人啊,而是一个能生育的劳动力。

    而且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熟门熟路,就算被休,那也是王二娃的错,跟人家有什么关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二娃在家里从来是不怎么跟自己妻子对着杠的。

    然而,王二娃心里面也苦啊。

    你只看到了俺每天闲的蛋疼,却不知道俺也很忙啊。

    这不,升官都几年了,为了不暴露目标,王二娃只能将成皋分部搬到了家附近,每天都要收集情报,汇总,再上报,哪有那么多功夫去顾家里面的活?

    真要论起来的话,俺好像是正八品吧?

    上面说最近考虑让自己动弹一下,好像是打算把巩县和荥阳也让自己一块负责了,建立一个洛阳东部的铁三角防线。

    虽然听上去挺牛逼的,但是这事儿绝对不能跟任何人说啊。

    所以在家里,他还得装成原来的样子。

    下地干活?

    一会儿来个人汇报一下,一会儿又来一个人,你王二娃在地里干活你的狐朋狗友一会儿一趟一会儿一趟,就算是傻子也会猜出来点原因的。

    这要是遇见有心人,他这一帮人不就被一网打尽了?

    ‘哎,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公开身份……’王二娃心中忍不住的暗叹着。

    不过他知道,估计这辈子都没可能的。

    很多人都见过他的狐朋狗友,公开了一个,其他人也会被怀疑的。

    所以,对于他们这些斥候来说,就算是升官,也只会在内部升迁。

    或者直接参军,出去溜一圈把自己洗白,利用斥候转战功这个套路,直接把自己放到明面上。

    虽然站在明面上也不错,但是当兵哪有当斥候舒服啊?

    不用去战场上杀戮,也不用去边境跟寂寞作伴。

    直接待在家里面,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不香吗?

    虽然对于这个家里面,他亏欠的的确有些多。

    “行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男人我虽然游手好闲的,但也不是白混的,这成皋县上上下下,不说全都认识,起码有头有脸的人物还是认识几个的,王饱上学的事你就别管了,明天我带着他去县里,让我朋友先教他点东西,不求能考入洛阳书院,起码也要进入郡学,到时候出来了随便干点啥都比在家种地赚的多。”

    “另外就是钱的事情,你也别管了,咱家现在不缺钱,真以为你男人就是在外面胡混鬼混啊?”

    “其实你男人在县里面也是干了些买卖的,多少也赚了一些,之前没跟你说,那是还不稳定,不想让你操心。”

    “这以后啊,家里的地你也别操心了,有人愿意帮着种就让他们种了,没人愿意帮也不勉强。”

    “我听说南边有种什么果树,不行托朋友弄来一批种地里去,到时候忙的时候也是有限的。”

    王二娃想了想,还是决定换一个套路吧。

    以前还是一个小斥候的时候,军饷他还可以悄悄的放在自家的粮仓,反正也不多,一次放一点也看不出来。

    但是现在升官了啊,好歹也是成皋县的斥候老大了,这俸禄一年就是一百五十石。

    我特么家里面六十亩地才产出一百石左右,这还是一个女人种出来的,自己就是想破了脑子,也想不出该怎么做才能把这一百五十石放进家里面还不被妻子发现的方法。

    “啥?你在外面做生意了?”王二娃的妻子满脸的震惊,自己这个游手好闲的丈夫,竟然做生意了?

    她倒是不歧视做生意得人,对于她来说,还有什么能歧视的呢?

    王二娃就是去地头晒太阳,她都会觉得很欣慰。

    突然之间,听说丈夫做生意了,好歹也算是有了个正当事干,她竟然有些不适应了……

    “不对啊,你做生意咋会这么闲?你该不会在外面干啥坏事了吧?”

第475章 斥候的危机

    王二娃左哄右骗,这才算勉强糊弄住了自己的妻子。

    但是骗完了以后,他还得想办法给自己弄个明面上的身份。

    咋说呢,就算是基层的斥候,也不一定非要搞的跟王二娃一样不事生产的。

    他手下所有的基层斥候,都是在家辛辛苦苦的务农呢。

    有的为人活跃,有的则跟个闷葫芦似的,单一的人不适合做一件事情,但是混合起来,却把事情做得很漂亮。

    三川郡很重要,这是都城所在的郡。

    所以不论是斥候的人数,还是官员的数量,都是最多的。

    就拿基层斥候来说,其他的都是以郡为单位,多为校尉管辖。

    但三川郡却为将军彭越直接管辖,而整个三川郡,一共有三位校尉分别管理。

    以洛阳为界,以东为三川东校尉管辖,也就是王二娃所在的辖区。

    以南为三川南校尉管辖,西则是三川西校尉。

    “做生意?”三川东校尉听到王二娃的话,不由的有些好奇。

    坦白的讲,王二娃在工作方面做的还算是可以,但也并不是最优秀的。

    但是在其他方面,那可就做的极其差劲儿了。

    在村子里,王二娃几乎都快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了。

    按理说,不论怎么升,都不会轮到王二娃这种人的。

    但是没办法,有的人,打一出生他就赢定了。

    王二娃住的是皇帝旧居,王二娃又是发现了皇帝母亲的人,这么一份大功劳加身,就注定了他的升迁,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对啊,这不是想让儿子去县学嘛,家里大闹了一场,这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骗着说我做了生意,但俺这脑子也就这样了,也想不出能做啥生意,这不来找校尉解惑了嘛……”王二娃嘿嘿一笑,贱兮兮道。

    “这生意不好做呀!主要是你这人太懒了点,说别人做生意或许还会有人相信,但是你……”校尉摇了摇头。

    “哎呀校尉,俺这不是没办法了嘛,脑子本来就不够用,再去分心干别的?还咋做工作啊?”王二娃却直接反驳道。

    校尉想了想,似乎还真是这样的。

    王二娃的天赋不行,但是工作也中规中矩的,没什么亮眼的地方,但也从没出过什么差错,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

    而一个没有天赋?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来说?能做到这一步,差不多可以证明他的努力了。

    “行吧,让我想一想有什么合适的!”校尉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接下来王二娃就要升了?没个身份作为掩护?的确有些不太合适。

    一个闲散人员没事总在周边几个县乱逛,有心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

    所以这是个大麻烦,可想要解决似乎也没有那么容易。

    “那个……还有一件事情?孩子去县学的事情?校尉能不能帮帮忙?”王二娃有些纠结的看着校尉。

    “呵呵?咋?你王二娃的面子在县里还不够用啊?”校尉呵呵一笑。

    王二娃虽然在暗中,但这个货又跟谁都能聊的来。

    就算是成皋的几位县官?也都跟他聊过?无外乎熟悉还是不熟悉罢了。

    “要是能表明身份,俺也就不找校尉帮忙了嘛……”王二娃一脸无语道。

    “后门肯定是不能走的,不然人家拿着这份名单,整个县的基层斥候就要被一网打尽了!”校尉直接给了回绝。

    干他们这个行业的,限制就是多。

    在最基层的时候,因为身份需要保密,所以很多时候,明明不是问题的,却在别人看来到处都是问题。

    就拿王二娃来说,他不喜欢耕种是真的。

    可是作为一个正八品的县百将,王二娃的行政级别他跟县丞、县尉、县法尉这三个大佬是一个级别的。

    外人只知道一个县有一个正七品的县令,三个正八品的辅官,和一堆正九品的下属官员。

    但是体制内的人却是知道的,一个县实际上有四个正八品的官员,只不过有一个跟县府没关系罢了,他们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一个这种级别的人,不再去种地,难道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吗?

    说到底,现在的斥候本部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那就是随着国家的稳定,粮仓的富裕,对外征战的胜利。

    虽然还在大的发展期,但其实上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享受这种战争和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了。

    以往的时候,基层斥候只需要随便用点心就可以换取粮食补贴家用。

    但是现在,这点粮食对他们来说并不算多,而其他的红利,又因为身份的原因,他们没办法直接享受。

    听到校尉的拒绝,王二娃也有些急了。

    “校尉,左手右手都是肉,咱也没说免学费什么的,不能做的这么过份啊……”

    “这件事情上面比你还着急!用得着你在这里吼?”校尉没好气的骂了句。

    殊不知政策出来以后,彭越在朝中跟王离骂了多久,骂的有多难听。

    可是没办法啊。

    他王离敢公开将士的身份,敢让所有人知道他们的子女享受了福利待遇的。

    你彭越敢吗?

    既然你不敢,那就不要在老子面前骂,也不要去皇帝面前说不公平。

    而王离提出的政策是什么呢?

    由各地县尉负责,组织人手对本县现役士兵家中子弟侄等一人进行入学前的授课,让其提前接受学习,为其一个月。

    结束这一个月之后,他们就可以接受县学的入学前授课了。

    这样你学了两个月,别人只学了一个月,而且学习的内容还是一样的。

    这样你考上的几率就比别人大的多了。

    但仅仅只是这样还不够,王离还提出了对现役士兵的子弟进行免费教育。

    当然,这个提议遭到了张苍的猛烈抨击。

    不是说这个提议不好,而是你特娘的都免费了,老子户部上哪给你们搞钱去?

    乱弹前嘛这不是?

    最终,双方一阵争吵,还是由王不饿做出了决定。

    对于现役士兵的家属,免除学费、住宿费和入学前授课的费用。

    而学费的组成也有很多项目,例如说学费,住宿费,餐费,书本费,杂费这五种组成。

    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是各五钱,餐费看个人选择,学校推出了上餐和下餐两种模式,分别对应五钱一月和二钱一月,也可自带食物,或由家人送食物。

    书本费一年三钱,杂费一年二钱。

    所以,就算是全部自己解决伙食的,一个学生一年也要花费十五钱,大致等于一个壮年三到四个月的收入。

    这不是一笔小的数目,一个两个的倒是不显眼,可几百个呢?

    按照张苍的说法,未来三年内,各地的学校是要达到收支平衡的。

    然后用五到八年的时间,来偿还户部借给他们的钱,再然后,每年收入的二成上交户部,其他的由学部自己负责,就跟户部没关系了。

    也就是说,现在我户部投资了,我有二成股份,反正以后不管咋样,我每年就抽二成,你想发展就自己想办法筹钱去。

    王不饿这一免,可就直接让这些人少出了十钱一年。

    这一下彭越自然不干了,虽然他们在战场上立了功,咱斥候也不是每天闲着没事干不是?

    闹来闹去,这事还没个结论呢,王二娃这边就找上门了。

    “校尉,您看要不这样?您借我几个人,我就说在洛阳找的学问人来教孩子,然后我把弟兄们家里的孩子都划拉进来,上面不解决,咱们就自己解决问题嘛……”王二娃突然说道。

    他也是听闻了兵部那边过了年就要开始提前授课了,所以才着急的。

    一个县去当兵的有多少人?

    别的县不知道,但是他们县,至少有四五百人。

    就算不是人人家都有适龄的,就算只有三百人,可一个县学一年才招多少人?

    王二娃已经打听清楚了,今年只招二百人。

    原因是老师不够用,明年依旧是二百人,但是明年他们就要从郡学那里搞一批毕业的学生来当老师了。

    往后每年几乎都是这个模式,只有等到过几年老师的数量足够多了,才会不再限制。

    校尉听了听,似乎是这个理,今年对于他们斥候来说,形式的确挺严峻的。

    所有人的待遇都在提升,唯独斥候没有动静,甚至连福利也跟他们没什么关系,这可如何是好?

    现在兵部又来了这么一出,基本上除了这些士兵的子弟以外,其他人是不要想了,除非你真的是个人才,能够考到二百名以内。

    他们若是再不去自救,这接下来斥候的人心可就散了……

    “你不是要做生意吗?我看不如这样,我给你调五个人,咱们弟兄们每人一个名额是免费的,其他的可以收费嘛,这距离县学的授课还有差不多三个多月,扣除过年,也就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收两钱,这个钱你暂时不要动,跟家里面交代的话,你倒是可以把你的俸禄以这个名义拿回去了。”校尉想到了王二娃先前说得生意,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门路。

    搞培训嘛!

    能忽悠多少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身份,也没指望王二娃能赚多少钱,把这件事情搞起来,就算只有他们子弟这些人,王二娃也能糊弄着把俸禄拿回去,他要的就是这个借口,一举两得。

第476章 完蛋,要出事……

    “好!这个好!”

    听着校尉的安排,王二娃也觉得很不错。

    搞教育的嘛,又不是自己亲自上阵的,当然很闲了。

    这很符合自己的身份和性格,而老师的问题也不用担心。

    如果生意好的话,到时候就给这些老师开点工钱啥的?

    生意不好那就算求了,就当是给内部发福利了。

    但是自己那一百五十石的俸禄,折合一年就是六百钱。

    一个学生两钱,那就得三百个学生才行。

    窝里割草……

    上哪搞这么多学生哎……

    还有场地,这也是个大问题……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事王二娃肯定是要干的。

    不为别的,一是掩人耳目,能给自己在明面上搞个身份,而是也让弟兄们体验一下斥候的优待。

    回去之后,王二娃认真的考虑了一下。

    场地的话其实也好说,教这些孩子学习,也不用什么太高大上的场地,地头上是最合适的。

    而因为孩子太小,都让来县里面也不现实。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这几个老师分散到各个村,让临近村子的孩子都去这个村子上课。

    这样的话,覆盖范围够广泛,还不用再去掏场地费。

    完美!

    当天晚上,王二娃便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跟自己的妻子说了一下,然后得到了一个疯子的回应。

    再然后,王二娃也懒的再去解释了,直接告诉他的妻子,五个老师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这事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翌日,王二娃便将消息告诉了自己手下,然后让他们开始传递他即将办培训班的消息。

    当然,这个传递肯定不是乱传的,也不可能什么也不管不问的就乱传。

    这么做是会暴露他们身份的。

    基层斥候需要做的,就是心中有数,知道他们是免费的就行了。

    然后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报名,回去之后再把事情的真伪和收费告诉其他人。

    但是在消息传递到他们村之前,任何人不准有异动。

    而真正散发消息的,自然是王二娃本人。

    嗯,王二娃逢人便说自己要办补习班的事情,很快便传的全县皆知。

    而这年头想要传递一件消息,其实也挺容易的。

    只需要在县里面将消息撒出去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去各个村子散布消息。

    “老幺,你是不是跟那个王二娃混的挺熟的?”一名老者弓着腰走入一座院子,看着正在修理农具的小儿子问道。

    “俺翁,还行吧,二娃这个人他是跟谁都熟,见谁都能说上几句。”老幺憨憨的笑了笑。

    “哦,跟谁都熟啊?”老者愣了下?略显失望道。

    “俺翁,咋了?”老幺揣着明白装糊涂道。

    “这不是你大哥刚从县里面回来嘛?外面都在传王二娃要办个什么补习班,三个月收两钱,到时候跟县学的授课接着,我这琢磨着不是你跟他挺熟的嘛?去找他说说看能不能便宜点,你大哥你二哥家里的都到年龄了。”老者说道。

    “那行吧?待会我去找他问问?就是不知道他给不给这个面子了。”老幺憨笑着点头答应了下来。

    他其实早就接到王二娃的通知了?也在心里面犹豫了很久。

    大哥二哥并不是自己亲哥?而是堂哥。

    家中也没有分家?还是一大家子在一起?所以他们这一辈排辈也就跟着排了?他最小,所以就叫老幺。

    自己的儿子才不过五岁?还不到年龄呢。

    但是这个事情呢,他并不是说家里面有几个孩子?就可以免费几个的。

    就算是兵部,他也做不到这么大方。

    兵部的政策是怎么样的呢?

    是只有一人可以免提前授课的一钱?和学费住宿费的十钱。

    这个人可以是你的子弟,也可以是你的侄子?不管是谁,你现役期间,只有这一个名额。

    但是可以调换,假如今年你弟弟刚好可以,那就让他占了这个名额,明年你儿子跟上年龄了,那就让你儿子占这个名额,你弟弟想要继续上学,就只能按照规矩交钱了。

    这是对于现役士兵的一些其他福利优待,而在退役之后,十年内还占据一个上学打八折的权力。

    这个政策张苍是死活不肯同意的,但王离却给出了无法拒绝的理由。

    大汉现行的募兵制度,若是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接下来愿意参军的青年会越来越少。

    只有优厚的待遇吸引他们,促使他们到了军中努力的去训练,否则就会失去这一切。

    王不饿最终同意了王离的提议。

    虽然不知道汉军将来会不会变成宋军那副熊样,但他觉得,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宋军并非不能打,恰恰相反,宋军的装备在华夏历史的朝代中,差不多是能够排名前三的。

    宋军的福利待遇,在历史上的军队中,基本上可以排名第一的。

    而宋军用的也是职业化部队这条思路,而他的兵员则来自于募兵和发配。

    宋军的训练同样也不差,之所以战场上表现的不行,其实并非军队不行,而是文官的权力太大了。

    战场上怎么打,并不是将军说的算,而是随军的文官说的算。

    这样的制度,怎么可能会打胜仗?

    汉朝并没有重文轻武的风气,所以,基本上是不需要担心会不会发展到宋军那种地步的。

    不说别的,现役期间学费住宿全免,退役后十年内打八折,就这一条信息就很能够吸引人了。

    更不要说现行制度下,对于普通人来说,当兵是唯一能够获得稳定高收入的渠道了。

    “百将,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年龄到了,要不俩孩子一共收二钱?”老幺找到了王二娃,小心翼翼的说着。

    这事对他来说也挺不容易的,没办法跟家里面交代啊。

    这要是告诉他们自己有一个免费的名额,那岂不是都暴露了?

    没办法,所以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假装王二娃给自己面子,所以直接减半了。

    “这不是常事啊,今年你家刚好有两个,可以这么干,但是明年要是有三个呢?还这么干?”王二娃也很头疼。

    理论上来说,自己没有亏,弟兄的面子也有了,但这真不是常事。

    这个不好的开头一旦立下了,来年怎么办?

    今年便宜了明年不便宜?

    怕是别人骂也能骂死你。

    但是呢,弟兄的面子又不能不给,自己也是要恰饭的。

    万一搞得好了,说不定将来这也是一个稳定的收入。

    虽然最终这笔钱不知道会咋处理,万一要是真的成了自己的呢?

    谁还不能有点梦想呢不是?

    “这样吧,你回去以后就这么说,我王二娃的朋友那么多,若是人人都这么玩,我还怎么赚钱?从洛阳请来的老师花费也不低,总不能我掏空了家底给你们做一锅免费饭吧?”

    “但是你的面子呢,我肯定会给的,回去以后就去拉人,你们若是能够拉来四个人,你家那俩的学费我就给你们免了,再往后,每多拉两个人,我给你一钱的提成,这个事一定要交代清楚,千万别透漏出去,也算是给弟兄们的福利了。”王二娃觉得也只能这么做了。

    就是感觉有点不务正业的样子呢?

    算了,管他呢,就这样吧,要不场子兜不住啊。

    总不能让弟兄们为难不是?

    再说了,这属于额外的收入,不投资,哪来的收入呢?

    又不想让弟兄们暴露,还不舍得花钱,天下哪来那么多好事?

    人家兵部玩的那么大,咱要是一点甜头都不给,还怎么稳定人心?这队伍还带不带了?

    于是,老幺回家后便将事情给父亲说了一遍。

    虽然没能便宜,但还是让老父亲觉得老幺还是有面子的。

    瞅瞅,拉来四个人免费,拉来两个人减半,往后每拉来两个人就给一钱的提成,这种好事上哪找去?

    于是,大手一挥,全家出动,到处去寻找适龄儿童参加王二娃开的培训班。

    而且说得有模有样的。

    什么名额有限,兵部那边也办了培训班,但是只针对现役士兵家属的,跟他们这些普通人没关系。

    你们若是不参加这个,到时候县学的培训就不用去了,去了也考不过人家。

    反正说得云天雾地,有模有样的。

    无心走这条路的,任你怎么说也不为所动,而有心有这条路的,就会认真的去考虑,三个月两钱的学费,其实也不贵。

    跟后面的学费比起来,这点钱还是很值得的。

    尔后,其他人也开始有样学样的开启了拉人模式。

    当然,第一波拉人的,处于上游的,都是基层斥候。

    为了不暴露目标,这些基层斥候也开始动起了脑子,拉人成功之后,他们又开始复制起了这套模式。

    而那些已经交钱报名的一看还有这种好事?

    自己只要能拉四个人过来,就等于自己这是免费参加培训了啊。

    于是乎,莽他娘的,本县的不够,就去隔壁县拉人,这年头谁还没点隔壁县的亲戚啊?

    然后,王二娃懵逼了……

    “那个……校尉啊,五个老师可能有点不够啊,要不您再支援点?”

    “你个混蛋玩意儿,到底在外面拉了多少人?连隔壁县都有你的人,这手还伸的真长!”校尉一脸无语的骂着,他当然知道王二娃搞出来得动静,他早就接到了隔壁县的汇报了,说有个叫王二娃的以培训班的名义四处拉人,行为异常。

    下面的人不知道王二娃是自己人,所以这么异常的事情自然要上报,不过这事到他这里也就没了下文。

    王二娃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已经让他们停了,但是交钱的都有一千多人了,完全控制不住了啊……”

    听到这个人数,校尉猛然觉得眼前一黑。

第477章 臣有个大胆的想法

    洛阳!

    彭越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小心翼翼的看着正在皱眉的皇帝。

    下面的人这次可是给他捅了个大篓子。

    但是有一说一,这事就算是彭越,一时半会儿的也拿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来。

    下面的人不说怨声连连,起码心中也是有些抱怨的。

    特别是在兵部推出了最新的政策之后,斥候这边就感觉到压力倍增。

    那些在外执行任务的斥候,这边倒是能以兵部的名义将他们安排进去。

    可在外执行任务的斥候,人数加起来也还不够在国内斥候人数的一个零头呢。

    可是他又能咋办?

    狗日的王二娃,找借口就找借口,这一口气拉进来一千多人干嘛?

    然而王不饿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角度却跟彭越不大一样。

    嗯,这是个人才!

    得亏当年王二娃这个货没有造反的那份心思,不然凭借他拉人的这手段。

    啧啧,简直跟自己如出一辙了都。

    而王二娃的这个思路,也能让这些斥候不再孤独。

    但是如此一来,兵部那边煞费心机搞的事情,岂不是被王二娃这个货直接给毁了?

    兵部为了拉拢人心,吸引更多的人报名参军,所以才搞了这么个政策出来。

    现在王二娃通过三个月两钱这个学费,直接就把补习班开起来了。

    老师什么的是斥候这边派出去的人,大学问教不了,但是教一些学龄前儿童还是没问题的。

    彭越这个货肯定会想办法搞到那些教材的,然后针对性的教学。

    所以,原本兵部搞这个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士兵子弟入学的几率的。

    结果现在好了,你两个月,我三个月,别人的名额没有抢到不说,反倒是让别人把自己的名额给抢了,上哪说理去?

    这事往小了说是兵部和斥候本部之间的恩怨,可说大了,也是朝廷遇到的危机。

    士兵是人,斥候同样是人,两者虽然职责不同,但在王不饿看来都是同样的重要。

    士兵家属可以公开承认,斥候只能埋藏在树荫下面,永远也不可能重见天日。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朝廷似乎亏待斥候要更多一些。

    王不饿看了眼殿中的人,都是一些老油条了。

    即便是触碰了自己利益的王离,这会儿也很淡定的站在那里。

    脸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也看不出着急不满的样子,似乎这一切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似的。

    “事情既然出了,那就要想办法解决?手心手背都是肉?朕是谁也不想冷落了,诸卿都想一想办法?看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王不饿心中一阵呵呵,都想袖手旁观?

    想的美!

    这事要是能让你们隔岸观火?朕这个皇帝也就白当了。

    然而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久之后,愣是没有一个开口说话的。

    见状,王不饿倒也不生气,随意的说道:“要不这样吧,不如这事就这么算了,兵部和斥候各搞各的?两边谁也不管谁,最后就看谁教出来的学生更优秀吧,斥候那边呢,粘上了钱也不是什么好事,就把所有盈利上交户部吧!”

    “好,陛下这个主意好,臣赞同!”张苍忽然眼前一亮,觉得这事大有可为。

    至于会不会得罪人?

    我管你个鸟啊!

    得罪了就得罪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王二娃三个县都还没开发完呢,就有了一千多学生,就算去掉给人家的提成,这也是一千四五百钱呢。

    整个大汉有多少个县?

    七百多个县,等到南方收复以后,差不多能达到上千个县。

    若是都按照这个规模,一千多个县一次便是一百四十万钱,而这仅仅只是三个月的时间而已。

    若是将时间线拉长,稍稍的再去运作一下,一年进账四百万钱总是有的吧?

    嗯,到时候还可以搞一个高级进阶班。

    在郡学考试前组织一批培训,收费可以贵一些。

    洛阳书院考试前也组织一批培训班,收费更高一些。

    就这么运作几年,等一切稳定下来以后,妥妥的又是一个年入千万的好项目啊。

    好日子就要来了……

    “不行,臣不同意!”彭越坐不住了,张苍不出,他还能淡定一会儿,可看着张苍那两眼冒光的小眼神,别说是彭越了,就是王离都微微皱起了眉头。

    由此可见,张苍在朝中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陛下,斥候的待遇实在是太低了,而且经费什么的几乎没有,这太不公平了,臣当然知道朝廷也不容易,所以从不敢在钱上面让朝廷为难,但是这一次,臣恳请陛下同意,让斥候自己想办法解决经费吧,这些钱臣觉得可以拿来给手下的弟兄们增加一些福利,总不能年年都让弟兄们看着别人眼馋吧?”彭越开始诉苦道。

    以前你抠苍扣我们的经费也就算了,各种奇葩理由都让你用了。

    现在连我们自己赚的钱都想扣了?

    真当我们斥候都是一群泥捏的软蛋不成?

    “陛下,不如再建一座学校罢了,这座学校只招收士兵家属,这样将士们也没有怨言了,斥候那边也能提高待遇了。”王离突然开口道,他可不想随随便便的得罪人。

    但是抠苍嘛,呵呵,在朝中,打击抠苍属于政治正确。

    你攻击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得罪一大批,但是攻击抠苍绝对不会,不管是看你顺不顺眼的,这一刻都会为你鼓掌,为你喝彩。

    没办法,谁让抠苍这个货一旦扣起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呢。

    “陛下,臣最近觉得好像有点累了哈,臣觉得王尚书来做户部尚书应该会挺好的,而臣对于兵部那边也有些想法,不如将臣与王尚书对调一下试试?”张苍不怀好意的看向了王离。

    狗日的,刚才老夫可没坑你啊,这咋转眼就对着老夫弄起来了呢?

    还新建一座学校?

    新建的学校不要钱啊?

    新建的学校不要老师啊?

    上哪搞那么多老师去?

    “陛下,现在新建学舍并不稳妥,目前还没有那么多老师能来教学,即便是学校建起来了,也开不起来,只有往后等那些落榜的学生去当老师,才能逐渐的解决这个问题。况且根本不可能去建这么多学舍。”萧何无语的摇着头,一帮人简直就是疯了。

    为了咬而咬,根本就是罔顾事实的嘛!

    他们似乎都忘了,大汉一口气开办起来这么多学校,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师资力量也让他们头疼了很久很久的。

    最终学部那边经过了无数日夜的商议和琢磨,这才拿出了这份循序渐进的计划。

    招生数量逐步增加,让一些落榜的学生来担任老师,也算是给他们提供就业了,以此完成初步的学舍布局。

    随后,再议成绩来淘汰一批不合格的老师,补充进来一些新的,渐渐的将质量提升上去。

    这个计划,学部是打算用二十年的时间来完成的。

    而这个计划,得到了朝中上下一致的认可,只要能够坚持这个计划二十年不变,那么二十年后,大汉的师资力量绝对是无敌的。

    到时候想开多少学校就开多少,想开什么学校就开什么学校,想招募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人才。

    当然,实际数量肯定是要控制一下的。

    因为学校开的遍地都是,学费低的人人都能承受的起。

    那么二十年后,大家都去上学博取功名了,试问,谁来种地?

    现在又不是机械化时代,种子也不是改良品种,耕种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尴尬的局面发生,大家还是决定发展是有限度的,在保证农业人口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发展一下。

    于是乎,淘汰率就成为了重点运作的目标。

    一个县学的学生上限是多少呢?

    当下是六百人,往后可能会增加到九百人,甚至更多。

    但是一个郡学的学生上限是多少呢?

    答案是两千五百人。

    而郡学是五年制的,也就是五个年级,等于每一年只招收五百人。

    而一个郡少则十余县,多则三十余县,基本就是一万人到三万人去争这两千五百个名额。

    在确切一些,就是四千到一万人,去争这五百个名额。

    而到了洛阳书院就更恐怖了,虽然洛阳书院的上限是八千人,但他需要面对的是大汉的近百个郡,等于每年二十五万人左右,去竞争一千六百个名额。

    这个难度,差不多跟后世某个农业大省是差不多的。

    虽然后期还会增加,但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模式了。

    总而言之,在生产技术还有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农业产量不能做到以少数人劳作养活大部分人的时候,这种模式是不可能更改的。

    但朝廷又的确需要这么多的人才,所以才不得不做这些。

    在预想中,县学就是搏一搏的地方,或许单车变摩托,三年下来不行就回家种地,起码这辈子也算是拼过了。

    而郡学则是进阶的地方,或是往上走,或是往下来,就算进入县府当吏,也能打破某些人的垄断。

    洛阳书院则属于最高级得地方,最后能被重用的,八成以上都会出自这里。

    田儋似乎嗅到了什么味道,微微一笑,开口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第478章 时间是把杀猪刀

    田儋的话引起了众人的目光,然而很快,田儋便成为了众矢之的。

    这货为了发展经济,还真是无所不用啊。

    “这事不用再提了!”王不饿一阵无语,直接否定了田儋的建议,甚至连理由都懒得给。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可这个决定。

    唯独田儋觉得有些可惜,这又是一个能够赚钱的机会啊。

    不过田儋也没有太过可惜,没了就没了,这又不是什么大的赚钱项目,就这吧。

    而看着田儋很快就跟没事人似的,王不饿也不由得有些惊奇。

    还真特娘的是个神仙。

    田儋这个货竟然想到了私立学校这个主意,理由是那些狗大户家里有文化的人多,他们也可以充当起老师这个角色。

    同时,学部或者商部也可以跟他们联合起来嘛。

    到时候规矩是他们定的,学校就只能教授朝廷认可的东西。

    这样既解决了官学名额不够,又解决了钱的问题,一举两得。

    从赚钱的角度来说,这个办法很不错。

    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这个办法很蠢,简直愚蠢到家了,没有比这个更蠢的办法了。

    让那些狗大户们去办学,那不是直接增加了他们的影响力了吗?

    现在这个阶段朝廷是要控制学生数量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不能为了教学去教学,现在的社会消化不了那么多的文化人,也不需要有那么多的文化人。

    更更重要的是,离不开足够的农业人口,这才是根本所在。

    入学考试,年龄限制,都是筛除一大部分人的手段之一。

    倒是名额的问题,很让王不饿头疼。

    一个县就二百个名额,再往后最多也就三百,不可能再多了。

    可士兵的家属是一定要解决的,斥候这边也不能厚此薄彼。

    “王尚书,前秦时期对于军官是如何训练的?”王不饿突然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转而看向了王离。

    王离愣了下,似乎没想到王不饿会问这个问题。

    但是这个跟学校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回陛下,前朝在咸阳大营设有营地一座,用于对军中表现突出的军官进行训练,其课程主要有战例,兵法,战略,守成,训练等五项组成,担任教官的多为军中优秀将领,并无固定人选。”王离如实说道,当年他也在这座军营待了一段时间。

    或者可以说,这是秦军军官通往高层的必经之路。

    甚至可以看做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座高级军官学校。

    从这里走出去的,都是精锐级别的,且都是校尉往上级别的军官。

    这些人在军中的时候就有了经验和战功?来到这里学习更高级的经验?出去历练几年?遇到战功就可以顺其自然的升上去。

    只不过后来还是被秦二世给玩坏了?即便这样一套制度?都没办法保住秦朝的江山。

    原因无他,这是精英学校?他的高门槛,导致了他的学生人数很少很少?在天下大势来临之际,这些人根本就不够用的。

    加上他们自己都有些想法了。

    当然?还有一点王离没有说,能进入这座军营的?都不是普通人。

    因为他的后续学习需要大量的文化基础来打底,起码你要认识字?起码你要能够理解这些东西。

    而农民出身的家庭,是撑不起这些的。

    所以这些多为将门之后,或者权贵之后。

    因此?人数和效果差强人意也就不意外了。

    这事王不饿算是记在了心中,至于将其付出行动?现在还不是时候。

    “成皋的录取,就按照考生比例定吧,这事接下来你们在商量一下,拿出个章程来,至于斥候那边的钱,你们也商量一下。”王不饿直接将这个难题丢给了大臣们。

    用王不饿的话来说,就是什么事情都让我解决了,还要你们干啥?

    当然,未来建立军事学校,这也是肯定的。

    军队的战斗力固然要看领兵的将军能力咋样,但这是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上限的标尺。

    战斗力的下限,还是要看部队的整体实力的。

    那些靠着战功上去的,倒不是说不行,而是未来的大势他就是这样。

    有文化基础的基层军官,他更适合去带领基层部队。

    就算是在冷兵器时代,他也依旧是这样的。

    这些东西对于大汉来说,很重要。

    但又不是眼下最急需的,所以王不饿还是决定先缓一缓,也好让大家喘口气。

    短时间内搞太多的项目,就算是自己都有些降不住,更不要说大臣们了。

    因为王二娃搞出的意外,勉强的算是临时解决了。

    而接下来,大臣们有一整年的时间去考虑该如何平衡这件事情。

    因为斥候隐藏的太深,所以导致大臣们都忽略了还有斥候这个编制,而且人还不在少数。

    所以,在这件事上,大臣们也不敢在大意了。

    共同约定,这一个月内先各自考虑着,一个月后的内阁会议上在拿来商量一下看怎么办。

    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近,皇宫的建设也逐渐的进入了尾声。

    大体上都搞好了,但剩下最后一小部分收尾的工作,因为遇到了冬天而没办法搞。

    冬天对于建筑来说的确不算友好的季节,即便是在后世,也是有些影响的。

    于是,经王陵上奏,王不饿大手一挥,剩下的工程暂时不搞了,等开春之后再用一个月的时间来收尾。

    除此之外,王不饿还接到了另外一个好消息。

    王忌的项目搞成功了。

    不过因为天气太冷,土地都被冻上了,所以试验的效果有些堪忧。

    最终的实测,还是得等到明年开春以后再去进行。

    而现在大汉也有一部分进入了冬耕阶段,虽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同样的,每到冬天,都是王不饿最高兴的日子。

    因为等到开春以后,他就会接到各地上报的数据。

    嗯,这个冬天各地有多少人怀孕了。

    虽然很无聊,但对王不饿来说却很有必要。

    别问为啥总是在冬天这个不适合怀孕的季节,因为一年到头,大家也就在这个季节比较清闲,也就在这个季节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造人大业当中去。

    同样是在这个冬天,洛阳书院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或许是因为王忌中榜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太大了,又或许是家里人丢不起这个脸。

    回到家后一阵胖揍,于是有模有样的都学起了王陵,将孩子直接送去书院,哪怕自己交费用,也要让他们待在书院。

    同样还是在这个冬天,大汉第一批开国功臣之一,张耳去世了。

    虽然他并不算是最元老的那一批,在开国战争中的贡献也不算大,但终究属于开国前的那一批老人。

    对于张耳的去世,王不饿的感触倒是不大。

    主要是这货投靠过来之后也没干啥太大的事,后来又因为身体的原因直接回家养病去了。

    不过对于朝中的大臣,特别是上了年纪的那些人,感慨还是挺深的。

    数年的光阴,历历在目,似乎发生在昨日似的。

    张苍为此甚至请假三天,帮着自己的侄子料理了后事。

    身为皇帝,王不饿哪怕感触不深,这个时候也不能装死人。

    但是自己亲自登门吊唁也是不合适的,派礼部过去,又显的太公式化。

    最终派出了张不衣代自己走了一趟,也算是对这位老人的一丝尊重。

    在接到张耳去世的当日,王不饿也接到了大臣们的上奏,希望追封张耳,王不饿稍稍犹豫了下便同意了。

    最终王不饿采纳了礼部给出的建议,谥号景,称之为赵景侯。

    “哎,这时间过的可真快……”抬头,望着漫天的白雪,一丝冷风吹来,王不饿捋了捋胡须,忍不住的感慨道。

    “是啊,再过两年,俺也能自称老夫了……”也不知道是真的感觉到了,还是为了附和,张不衣直接开口说道。

    这年头三十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着实是因为这年头的平均年龄不大。

    这也就是因为他们干了事业,成亲晚了一些,不然的话,再过三四年,他差不多都可以当爷爷了。

    “朕也二十有九了……”一想起自己的年龄,王不饿忍不住的又是一阵悲伤。

    从刚穿越回来的小骚年,俨然变成了一位中年大叔了都。

    问:什么时候日子过的最快?

    答案绝对是回忆昨天的时候。

    就算是王不饿,回忆起来也觉得很可怕,自己咋就成了皇帝了呢?

    刘邦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变成一堆白骨?

    真实的历史,真的被自己改变了吗?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最短暂的,痛苦也总归会过去,人生并不是用来怀疑的,适当的思考或许有益于将来。

    彭越脚步匆匆得出现在了视线当中,尽管禁军已经在全力的清扫积雪了。

    但因为雪下的太大了,刚刚清扫完,转头又是一片白。

    以往的彭越就算着急,最多也就是快走,但今日的彭越,却一路高速的奔跑,地太滑,还因此摔了一跤。

    起身之后,也顾不上被打湿粘上了灰尘的衣服,继续大踏步的向前奔跑着。

    “陛下,陆贾回来了……”

第479章 安敢欺朕大汉?

    王不饿心中猛然一喜,离开了三年多的陆贾,终于传回消息了。

    出使西域,王不饿可是抱有强烈目的的。

    一是提前进入西域,施加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二则是搞到棉花,以及各种种子,为大汉提供抵御严寒的物资之外,也能丰富一下食物种类。

    最后一个则是西域这块地方,他本来就是华夏的领土。

    虽然这个时代他不是,他也跟华夏没有任何关系。

    但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人,我说他是他就是!

    “在哪???”

    “消息是从陇西那边传回来的,按照时间来看的话,他们现在应该在咸阳附近了。”彭越说道。

    “把人带过来,召内阁,朕要好好问一问!”王不饿脸上的兴奋之意已经难以隐忍了。

    西域行终于有了结果,自此往后,棉花可以在大汉种植,不管冬天对牲畜的影响有多大。

    但是自此往后,大汉也算是有了能在冬天动兵的实力了。

    步兵慢归慢,后勤不方便归不方便,起码我是能动的,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到冬天就只能趴窝。

    “那个……陛下……”看着如此兴奋的王不饿,彭越觉得自己好像说错话了。

    本来他只是先捡一些好听的来说的,然而皇帝的反应却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这个时候彭越突然有种黄泥抹裤裆的感觉。

    “嗯?”王不饿疑惑的看着彭越,心中猛一咯噔。

    “陛下交代的白叠子他们在郅支找到了,也邀请了西域城郭的使者一同前来大汉,只不过……”彭越小心翼翼的看了眼王不饿,发现此刻王不饿正好死死的盯着他,略显尴尬。

    “说!”虽然消息还不错,但王不饿还是意识到了肯定有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不然彭越是不会如此谨慎的。

    “这具体的情况臣也不太清楚,不过回来的并不是陆贾带的使团,而是使团中的护卫,有一什的护卫此刻正在本部那边等着呢。”彭越实在是不敢说。

    他接到消息之后,简单的了解了几句,确认了一些大致的情况就赶紧来汇报了。

    哪能想到王不饿会问他这么细节的东西,虽然这本来就是他的职责。

    但陆贾走了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的时间一直杳无音讯,这突然就回来了,还带着白叠子回来了,而且使团可能还出事了,彭越怎能不慌?

    内阁已经让人去通知了,有速度快的,也有速度慢的。

    反正在使团护卫过来之前?内阁成员是还没有到齐的。

    不过王不饿也等不了那么久。

    “说一说使团自打离开大汉之后?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吧!”虽然有些急?但这会儿王不饿又不太着急了。

    他很好奇?自己的这支使团到底在西域干了什么事情?

    “诺!”护卫应承了一声,虽然还是很疲惫,但更多的只是身体上的疲惫。

    自打进入大汉之后,那种精神上的紧张就消失了。

    在自己的国土上?他们可以去放松。

    “……”巴拉巴拉……

    护卫将使团离开大汉开始?如何穿越河西走廊?进入荒漠?穿过白龙堆?白龙堆之后的西域?又是如何的风景貌美,土地肥沃。

    不断的有人进入议事殿?不过也没打扰到对方,而是随意找个位置认真的聆听着。

    这越听越觉得浑身冒冷汗?这陆贾未免也太大胆了吧?

    前半部分听着还挺不错的,但是这最后收尾的这一段时间?却让人不断的皱着眉头。

    终于?用了半个时辰的功夫,将这趟西域行的大致经过描述了一遍?众人心中基本上也有了些数。

    “你是说,你们两年前在西域接连灭了三个国家?”陈平觉得有些不太可能。

    听着描述?他觉得西域的格局应该跟他们早期的战国时期差不多,大大小小上百个诸侯国。

    但即便是上百个诸侯国,即便实力参差不齐。

    即便是最小的诸侯国,想凭借着一个使团灭掉一个国家大家还能相信,可一年内接连灭掉三个国家?

    闹呢?

    “回尚书令,的确如此,这三个国家的君主想暗中谋害使团,陆使发现后便直接将他们灭掉了。”关于灭国,他说的很轻松,没有丝毫的压力和担忧,至于说嘚瑟,这个也是没有的。

    “三个国家?说灭就灭了?”陈平质疑道。

    虽然说话的是陈平,但大家都表示认可陈平的质疑,捞功也没这么捞的。

    就算没有这些画蛇添足的功劳,仅凭着带回白叠子这一件事情,就能让他们吃上一记大功。

    哪怕没有带回来白叠子,功劳也依旧少不了他们的。

    甚至可以说,打他们决定出使的那一刻,这份功劳就跑不掉了,无非就是功劳的高低罢了。

    “朕倒是不怀疑,古籍记载,西域城郭虽多,然实力堪忧,若是古籍记载没有出错的话,朕派出的使团,一对一差不多能灭掉西域九成以上的国家。”王不饿倒是没有像陈平他们一样怀疑,西域那边是什么情况王不饿难道还不清楚吗?

    不然的话,又为什么会给使团配备一千人的护卫?

    基本上可以说,陆贾的使团,所有西域国家都要颤抖的。

    王不饿的话又是让一群人目瞪狗呆。

    一个带着一千护卫的使团,竟然能灭掉西域九成的国家?

    虽然这是一对一,但未免也太夸张了吧?

    “陛下,古籍记载的并没有错,起初的时候,使团所至,各国无不扫榻相迎,后来有人开始渐生贼胆,对使团有些不怀好意,但是在使团接连灭了三个国家之后,整个西域又老实了下来。”

    “其实一直到陆使发现大宛马之前,使团在西域基本上是可以横着走的,哪怕只是派出去的斥候,各国官员也要笑脸相迎。”

    “不过虽然大宛国王拒绝了给我们大宛马,但在大宛内部,还是有人给了我们近百匹战马的,并且提前透漏了大宛王要联合乌孙和龟兹对使团不利的消息,事后证明这些消息都是真的。”

    “最后我们离开的时候,使团已经发现了龟兹和乌孙的拦截部队了……”

    “陛下,西域最小的国家,咱们一个普通的村庄都要比他们大,我们灭掉的那三个国家总人数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呢,兵力加起来也还没我们使团护卫多。”

    陈平:“……”

    萧何:“……”

    灌婴:“……”

    王离:“你特么在逗我?”

    一个国家还没一个村子人多?

    这样的奇葩国家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西域那地方到底还有多少这种奇葩的事情?

    “这大宛什么实力?”王不饿面无表情的问道。

    大宛啊大宛,就算是时间不同,可你还是狗改不了吃屎。

    历史上汉武帝晚期征伐大宛,就是因为遣使买马不成,使者回国途中被杀,从而引起了汉武帝的愤怒,直接派遣大军征伐大宛。

    现在倒是好了,使者有没有被杀并不重要,重要得是你特娘的竟然做了跟你后代同样的事情。

    难怪历史上的大宛王会那么做,原来是身体里面有这种暴躁老哥的基因啊!

    “陛下,大宛国都贰师城,其国有人口约几十万,兵力数万……”

    “弹丸小国,安敢欺朕大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784/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末日游侠所写的《大汉从吹牛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汉从吹牛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从吹牛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从吹牛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从吹牛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从吹牛开始介绍:
秦二世元年,王不饿低调的吹了个牛,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人相信了。牛皮越吹越大,信众越来越多,王不饿坐在龙椅上满脸的忧愁,我真不想吹牛啊……大汉从吹牛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从吹牛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从吹牛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