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汉室可兴TXT下载汉室可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室可兴全文阅读

作者:长歌入汉关     汉室可兴txt下载     汉室可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五章 许氏壁李放说虎

    豫州,沛国,谯县,许氏壁。

    刘备使者李放等人终于见到了许褚。

    自济南经过琅琊、东海、彭城,而至沛国,沿途盗贼遍地,李放十人队伍只剩下三人,且人人带伤。

    李放字麟游,豫州汝南郡慎阳人,家中豪富,遂不事生产,四处游历,至济南时闻刘备之名,遂求见。

    刘备与语,大悦,当场任命李放为假佐。假佐乃州之属吏,主簿录阁下事,省文书,相当于刘备的秘书。

    刘备派众假佐、武卫至四方招徕英雄贤士,李放因家在汝南,主动要求前往豫州行事。

    李放久闻许褚之名,今日方得一见。

    仔细打量,只见他身长八尺有余,腰大十围,杵在地上,宛如一尊铁塔,气势逼人。再看相貌,浓眉大眼,一脸憨厚木讷。

    除了体型庞大一些,似乎无甚特异之处。

    但李放知道对此人不能等闲视之。

    黄巾起事后,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许氏坞壁,许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遂命众人聚集斗大巨石于四角,许褚投石掷贼,中者皆摧碎,威力直逼投石机。

    许褚又在贼阵前,倒曳一头大黄牛的尾巴,拖着它生生走了百余步。

    贼众惊,遂退走。

    自此淮、汝、陈、梁间,皆畏惮许褚。

    李放对许褚转达青州刺史刘备的问候。

    刘备对许褚庇护百姓的义举、奋力击贼的勇武表示钦佩和赞赏,表示自己破黄巾、平青州,欲扫平群贼,再兴汉室,需要许褚这样的豪杰相助,特请许褚入青州,将待以上宾,用为大将。

    许褚直接摇头拒绝:“褚保全亲族,全靠此壁,出壁难挡贼人。褚不能离开。”

    许褚虽然勇悍无敌,拙于言辞,但头脑十分清醒。

    他知道离开坞壁之后,自己虽然不惧贼寇,但亲族家人出壁后,无险可守,难敌贼众之攻击,势必出现较大伤亡。

    李放力陈刘备忠义向汉之志向、礼贤下士之作风,指出许褚若能投奔刘备,必能得到重用,建功立业,封侯不远。

    许褚也不多话,只是摇头拒绝。

    面对许褚油盐不进的模样,李放唇齿再好也是无用,只得退而求其次道:“刘使君感于许君义行,特表任许君为横野校尉。许君有此名号,更便于聚众护宗。请许君切勿推辞!

    另,刘使君还赠送许君甲胄十副、宝刀十把,请许君努力击贼!今日虽别,但相见之日不远。珍重珍重!”

    许褚见李放等付出大半伤亡的代价将礼物送来,可谓情真意诚,刘使君拳拳厚意亦难拒之门外,憨厚的大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道:“褚领命。”

    受了刘备的表任,接了刘备的厚礼,即便自己属于豫州,刘备管不着,许褚心中却一阵无奈,这是强买强卖啊,如果刘备提兵到达豫州,自己也只得投入他麾下了。

    ******

    青州,齐国,临菑。

    刘备接见典韦,大喜,道:“真壮士也!”

    将收编博昌豪强刘息宾客组成的军队补全至五百六十六人,编为一曲,号为摧锋营,以典韦为军司马,朱樟副之。

    朱樟不服,向刘备道:“典韦寸功未立,如何能骤任此职、居于樟之上,樟不服。”

    朱樟乃涿郡大侠,刘备任公孙瓒曲军侯时、张式回涿郡招募壮士,朱樟自此投奔。

    刘备道:“典君非常人可比也。”

    因介绍典韦为客报仇、闹市杀人、以一当百之事。

    朱樟道:“典君志节任侠,樟亦佩服,但何德能后来居上?”

    刘备道:“尔欲何为?”

    朱樟道:“请与典君一较身手,若能胜樟,樟愿为其下。”

    刘备笑问典韦:“典君,朱司马欲与君较技,君可愿意?”

    典韦谢道:“敢不从命。”

    刘备道:“此同僚较技,非战场厮杀,请典君注意分寸。”

    典韦道:“诺。”

    朱樟心中益发不服,主公这不是认定自己不如典韦吗?

    暗自发狠要给典韦个厉害看看。

    正好这段时间,文武诸将大都在临菑举行军议。

    刘备决定借这个机会对军队做个检阅,遂命令全军在大校场集合。

    自从在博昌剿灭刘息回到临菑后,刘备加快了扩军速度。

    东边谢荣部继续驻于营陵,防备管亥;北边新编陈恺部驻于博昌,防备孙当、郭祖;南边新编钱义部驻于临朐,防备公孙犊;西边新编孙符部代替张飞驻扎于柳荫亭,以上四个方向除谢荣为校尉外,其余三人皆为军司马,但军队数量是一样的,都是一千一百三十三人,除了少量老兵外,大都为新兵。

    典农校尉张式募得流民近三千人,编成五曲,在台县之北屯田。

    破管亥俘获黄巾妇孺老幼两万多人,除去确实不具备劳动力的,还有六七千人可以务农,按照家庭、乡里,编成十二曲,在梁邹之西屯田,由高菀县令颜斐转任屯田校尉,进行管理,陶俊任屯田司马,作为其副手。

    其余野战军队全部集中在临菑,计有关羽、张飞、陈禄、赵云、李器、章进、吴福七部。

    刘备也兑现了李器对章进、吴福二人的承诺,提拔两人为校尉。李器有功,也提拔为校尉。

    李器为忠义校尉,章进为恭义校尉,吴福为辅义校尉。

    李器三人原黄巾士卒已经打散重组,并与关张赵陈谢五部进行部分对调、互换,中下层军官重新选任、调配,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刘备还有直属军队武卫营、陷阵营和摧锋营,号为营,实则为曲,各五百六十六人。

    综上,刘备专职用于作战、不从事屯田的部队共计一万四千多人。对后勤供应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尤其是现在处于春荒之时。

    所辖郡县尤其是齐相沐并法令森严,抓到不少豪强的不法之事,处以重刑,抄来不少粮食,勉强解了刘备军的困难。

    关羽等七部军队皆驻扎在临菑城外。

    校场以上,近万大军排列整齐,刘备登上高台向下望去。

    最前列是武卫、陷阵、摧锋三营,横向排开;然后是关羽、张飞、陈禄三部,横向形成六个方阵;再后是李器、章进、吴福的六个方阵。

    赵云部前骑后步,纵向列于大阵的最右侧。

    旌旗招展,鸦雀无声,一片昂扬刚烈的杀气弥漫全场。

    刘备望着黑压压的大军,心潮起伏,这就是自己逐鹿天下的依仗所在。

    遂挥旗下令,让各部按照日常训练的动作,依次在阅兵台前演练一番。

    武卫营步骑各半,率先演练。

    营中大多为猛士轻侠,剽悍过人,演练飞骑冲刺、步阵冲击、步骑合战等战法,呼声动天,杀气四塞。

    各部依次演练。

    孙嵩、田豫、简雍、沐并等重臣在刘备身边看得脸色潮红,激动不已,有此雄兵,何愁四方不靖、汉室不兴?

    检阅完各部后,刘备命各部归营,留下各部主要将领以及武卫三营,下面才是典韦与朱樟较技这一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

    各级文武议论纷纷,猜测输赢。

    朱樟手下陷阵营将士对朱樟武勇熟知,深信朱樟必胜,纷纷为朱樟欢呼加油。

    田豫、简雍、关羽、张飞对刘备行为十分了解的,从刘备对典韦的重视,皆早就认定朱樟毫无胜算。

    等到两人站在场上,关羽、张飞、赵云、刘猛等望见典韦深沉内敛、雄浑无匹的气势,更无丝毫怀疑。

    这典韦身手之高,恐怕不在自己之下!

第四十六章 较武技典韦称雄

    刘备命关羽担任裁判,张飞、赵云列于两侧,避免失手造成两人中任何一人重伤。

    当然,他心中是担心朱樟受伤。

    朱樟虽然逊于关张赵,但与刘猛不相上下,也是一员猛将,当效力沙场,可不能折损在这里。

    朱樟三十来岁,面色黑黄,脸上有一道长长刀疤,血肉翻卷,甚是骇人,他体型虽不如典韦魁梧,但手脚长大,精干剽捷。

    由于身经百战,站在场上,单论气势并不输于典韦。

    他双手握拳,摆开架势,双目紧紧盯着典韦的眼睛。

    典韦脸色平静,蒲扇般的大手垂于身侧,没有别的动作,显得很是轻松随意。

    关羽见两人都准备好了,喝道:“开始!”

    话音刚落,朱樟就动了,如同一头矫捷的猎豹,猛扑到典韦身前,拳如流星,脚似闪电,围绕着典韦展开狂风暴雨般的攻击。

    典韦脚下不动,一双粗巨的胳膊抡起,两只大手如同两扇盾牌,左遮右挡,将朱樟的攻击一一接下。

    刘备心道典韦果然名不虚传,朱樟也算是勇武超过常人,却根本沾不了典韦的身,看典韦样子最多也就用出五成实力。

    朱樟又急又怒,攻势更加凌厉,拳锋所向也从胸腹这类的地方转向咽喉、裆下等要害。

    关羽正要喝止,典韦眼中寒光一闪,身形暴起。

    场上兔起鹘落,人影闪动,然后一切收归平静。

    大家定睛看时,典韦身子前探,右手箕张,虚锁住朱樟的喉咙,将他仰面按倒在地。

    朱樟两手抓住典韦的小臂,使出吃奶的力气向上推,典韦胳膊却如钢浇铁铸,纹丝不动。

    围观三营将士基本上都是站在朱樟这边的,见他战败,纷纷发出连串叹息。

    看到典韦雷霆闪电般的一击,关羽脸色不变,赵云从容自若,张飞跃跃欲试,刘猛神色有异,陈禄面带惊容,李器、章进、吴福瞠目结舌,耿奇神情低落。

    刘备暗中观察诸将,心中大致有了个谱。

    论个人武勇,典韦与关张赵三人都在第一梯队,刘猛、朱樟、耿奇等要排在第二梯队。

    关羽宣布:“典韦胜!”

    典韦放开朱樟,直起身来,抱拳道:“承让!”

    朱樟从地上爬起,满脸羞惭,向刘备跪倒,道:

    “樟有眼无珠,坐井观天,质疑主公,请主公降罪!”

    刘备一把将他拉起,安慰道:“卿自幽州相随,身经百战,战功无数,吾岂不知?何人敢言天下无敌?同僚比武,有胜有负,乃自然之理。

    这只是小比,真正的大比乃是在战场之上,看谁杀敌最多,看谁立功最高。

    卿可敢贾勇与典君在战场之上再比试一番?”

    朱樟精神抖擞,大声道:“有何不敢!”

    刘备又拉过典韦的大手,笑道:“典君武勇,吾早知之。朱司马随吾破黄巾、击韩馥、平济南、败管亥,所在有功,负伤不退,亦壮士也。典君切勿轻之。”

    典韦道:“韦不敢。”

    刘备将朱樟、典韦的手放在一起,紧紧握住,左右顾视两人,道:

    “望二君今后和衷共济,如兄如弟,将吾之摧锋营打造成为一支推锋必进、临敌先登、威震天下的精兵!”

    典韦、朱樟皆大声应诺。

    得到典韦,自是欢喜,但后面却是一连串的坏消息。

    济阴三李不来,亦不接受任命;汝南李通不至,亦拒绝任命;任城吕虔接受任命,但人不至;沛国许褚接受任命,人亦不至。

    刘备比较清楚的是,李乾、李整、李典三人自己是得不到的了,三人将会跟随曹操迎战黄巾,以曹操的魅力,李乾三人必投之。

    吕虔在任城,刘备与他隔着泰山、济北、东平三郡,而曹操兖州刺史治所昌邑所在的山阳郡紧挨着,一旦曹操入任城、东平,吕虔也不可避免地会投入曹操怀抱。

    李通和许褚,在两可之间,曹操机会大些,刘备也不是没有机会。

    就看谁能先把触角伸到豫州。

    历史上曹操麾下武将除了五子良将外,就是魏书第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了,共涉及李典、李通、臧霸、孙观、文聘、吕虔、许褚、典韦、庞德、庞淯、张猛、阎温十二人。

    二庞张阎远在凉州,且不说他;

    文聘在刘表处,落于谁手尚未可知;

    臧霸、孙观半隶属于陶谦,刘备得到臧霸、孙观的可能性大于曹操;

    李典已确定归曹操;

    典韦已归刘备;

    李通、许褚归曹操的可能性大于刘备。

    综上,刘备在这一层次人才之争上算是与曹操持平。

    这是武将。谋士的消息更不顺利。

    魏书十四记述的《程郭董刘蒋刘传》,涉及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七人。

    其中刘放年龄尚幼,孙资远在太原,蒋济人在九江,年才五岁,暂不用考虑;

    东郡人程昱已被曹操征辟;

    济阴人董昭刚从袁绍处逃出,在去长安路上被张杨截留在河内,刘备使者见到董昭,董昭尚在犹豫,张杨好不容易抓到一个谋士,坚决拒绝刘备使者;

    二十三岁的郭嘉从袁绍处离开后四处游历,家人也不知他去了哪里,不过还好根据历史郭嘉还有三四年才被荀彧引荐给曹操,刘备还有机会。

    刘晔见到刘备使者胡志后,称自己年少,才干不足,拒绝前来。

    胡志向刘备汇报,称刘晔年方十六,言语、谈吐皆幼稚,名不副实,建议置之一边。

    刘备勃然大怒,道:“刘子扬天纵奇才,岂可以年龄拘之?汝办不成此事,吾当亲往请之。”

    胡志大惧,跪地请罪。

    刘备手按在腰间刀柄上,强忍怒火,道:“汝临行前,吾再三叮嘱,务要谦辞重礼,诚信延请。

    汝见其人,只信自己观感,将吾所言置之脑后,违吾命令,殊为可恨!

    念汝初犯,且饶过这次,下次若敢再自作主张,定处以军法!”

    胡志面如土色,叩头不已。

    刘备挥手命其退下,向正与刘备谈论政事的孙嵩道:“此辈居然敢小视天下英雄,实在可恨!”

    孙嵩道:“刘子扬之名嵩从所未闻,胡假佐说他年只十六,纵然聪明天生,也还在成长之中,心智未熟,明公为何如此重视于他?”

    刘备遂向孙嵩讲述其从扬州“商贾”处听到的刘晔之事。

    刘晔字子扬,九江郡成德县人,宗室之后。

    刘晔七岁时,其母临终对刘晔及其兄九岁的刘涣道:“汝父侍从某,有谄害之性。我死之后,必乱我家。汝长大能除之,则我死而无憾。”

    刘晔十三岁时,对刘涣道:“亡母之言,可以行矣。”

    刘涣吃惊道:“怎么可以!”

    刘晔便自己入屋将父亲刘普侍从某杀死,然后去母亲墓前祭拜,告知完成遗命。

    众人大惊,忙告知刘普。

    刘普派人追捕刘晔。

    刘晔回来谢罪道:“此为亡母临终相托之言,儿子愿接受不请擅行之罚。”

    刘普心中大为惊异,遂不责刘晔。

    汝南许劭以善于相人闻名于天下,避地扬州,见到刘晔,称他有佐世之才。

    孙嵩也面露异色,此子如此年幼就杀伐决断,做出非常人之事,日后不为大贤,就为大恶。不过单凭这一点,主公就如此重视,似乎还是说不过去。

    刘备自然无法解释刘晔在日后表现出来的惊世骇俗的才智。

    不论是战略还是人心,刘晔皆如掌上观纹,所料无不中。

    虽然名声不如荀郭等人,但实际上智谋并不逊于荀郭。

    刘晔一直都呆在家乡,也没有出外游历过,二十多岁时斩郑宝、领其众,一举成名,可见其胆智天生。

    这也是刘备现在可能收入帐下的最佳谋士。

第四十七章 得诸葛刘备惊疑

    刘备命耿奇召集武卫,准备尽快动身南下。

    这段时间还有些闲暇,再过一段时间就绝对抽不开身了。

    孙嵩劝道:“刘子扬纵然大才,但青州初定,百废待兴,各项大事都需要明公决断,明公怎可离开?

    且此去九江,须经琅琊、东海、下邳三郡,何止千里,一来一回将近一月,旷日持久,万一有变,何以处之?

    若明公必欲得刘子扬,可委托重臣前往,而不必亲去。”

    刘备犹豫道:“吾亦知难以走开,但刘子扬确是大才,吾实赖之。孙卿以为派何人前往能将他请来?”

    孙嵩道:“嵩为青州别驾,亦有薄名,愿为明公往请刘子扬。”

    刘备忙拒绝道:“孙卿年高体弱,如何去得?且州里亦离不开孙卿。派他人去不够重视,不足以体现吾之盛情,就派国让去吧。”

    田豫乃二千石的高官,深受刘备重视,亲自去请刘晔,应该算是给足面子了,希望刘晔虽年少,不要气盛。

    刘备当即命耿奇去请田豫。

    耿奇刚出门又退回来,道:“主公,张嗣回来了!说有大事禀报主公!”

    去了那么久终于回来了!

    刘备忙命召见。

    耿奇自去请田豫。

    张嗣风尘仆仆地快步走入屋内,向刘备、孙嵩快速施礼后,还没等入座,就迫不及待地道:

    “主公,下吏汇报两件事。下吏已带回朝廷任命,此其一。其二,下吏于半途得到消息,董贼伏诛了!”

    刘备、孙嵩吃了一惊,忙问究竟。

    刘备是佯惊,孙嵩却是真惊。

    刘备知道董卓是死在今年,但不知具体时间。

    张嗣遂将事情经过讲来。

    他当日面见天子后,又被董卓接见。

    当时刘备还未破臧洪,董卓觉得刘备刚得一个济南国,不足于任青州刺史,即便他是与袁绍做对的公孙瓒的人,也不行,实力太弱,于是只给了平东将军的职位。

    张嗣归途到达东平时被黄巾贼所阻,只得向南绕道,在东海国内得知董卓伏诛的消息。

    据说是王允、吕布合谋诛杀了董卓,之后王允秉持朝政。

    张嗣在东海国同时得知了刘备击破臧洪的消息,推断刘备将雄起青州,必然急需人才。

    于是从东海经琅琊回程中,沿途搜集人才,访缪斐于兰陵,得诸葛玄于阳都,收徐盛于莒县,获徐奕于东莞……

    刘备听到诸葛玄三个字后,脑中阵阵轰鸣,后面的全都听不到了。

    怎么会是诸葛玄?

    诸葛玄还在琅琊阳都?

    《诸葛亮传》说的清楚:“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注释所引《献帝春秋》说“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

    不管是谁表任的诸葛玄吧,他都应该在豫章郡啊。

    刘备一跃而起,抓住张嗣的手,急问道:“诸葛玄孤身前来,亦或带有家眷?家眷有何人?”

    孙嵩和张嗣目瞪口呆。

    刘备丝毫不觉,继续追问:“家眷中可有其侄?”

    张嗣结结巴巴地道:“有一少年,约莫十七八岁,名唤诸葛瑾,是诸葛玄亡兄诸葛珪之子。”

    刘备追问:“还有何人?”

    张嗣道:“诸葛玄之妻,其子女二人……”

    刘备打断他道:“可还有诸葛珪子女?”

    张嗣苦苦思索道:“似乎还有两女一男,两女十四五岁,一男十一二岁。名字不知。”

    刘备道:“汝速去请诸葛玄过来相见。”

    张嗣满头雾水地被刘备打发走了,孙嵩试探着问道:“明公是又发现大才了?”

    孙嵩虽然与刘备接触时间不长,但对这个上官对人才的重视甚至痴迷是相当清楚了。

    刘备坐回座席,脸色复杂,道:“或许是。”

    孙嵩见他不想多说,也便知趣不问,但对即将被请来的诸葛玄充满好奇。

    诸葛玄,这个人没听说过。

    不过他兄长诸葛珪倒是有所耳闻,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

    那时孙嵩已经离任豫州刺史,居住在家乡安丘,安丘距离泰山郡治所奉高不算太远,郡丞乃朝廷任命的六百石之官,为郡守之副,地位较高,故孙嵩听说过诸葛珪。

    诸葛珪似乎是前几年去世的。

    诸葛玄很快来到。

    张嗣向其介绍刘备和孙嵩。

    诸葛玄上前拜见。

    刘备伸手将他扶起,亲自引入座席。经过这一会等候时间,刘备已恢复平静,至少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了。

    寒暄过后,刘备因问诸葛玄由来。

    诸葛玄年龄在三十五六岁,长相清俊,富有风仪,他叙称自己原为北军中候刘表属吏,公元一八八年兄长诸葛珪病逝于泰山郡,诸葛玄遂辞别刘表赴泰山照料诸葛珪后事,之后回到琅琊阳都老家照顾抚养诸葛珪遗孀及子女,至今四年。

    现在诸葛珪长子诸葛瑾年已十九,质朴厚重,两女一个十六、一个十四,贤惠知书,幼子诸葛亮年十二,聪慧过人,兄长后继有人。

    刘备叹道:“卿可谓兄良弟悌、仁厚无双也!”

    诸葛玄放弃在刘表身边的大好机会,埋头在家乡照顾兄长子女,再看刘表这几年的发展,担任荆州牧,牧守一方,若诸葛玄一直留在刘表身边,地位不会低于蒯良、蒯越、蔡瑁等人。

    诸葛玄牺牲不小。

    刘备又召见诸葛瑾、诸葛亮。

    诸葛瑾脸庞容长,肤色略黑,浓眉大眼,一脸忠厚,话语质朴诚恳,让人信赖。

    诸葛亮年方十二,但身材已然不矮,长眉入鬓,面如冠玉,举止有度,风度翩翩,要是不知道他年龄,几乎认为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诸葛亮面对刘备,毫不怯场,比诸葛玄和诸葛瑾还要自然,而且还敢于向刘备献计,首先先吓唬刘备,道:“刘公今据青州,虎视西方,看似雄豪,其实危如累卵。”

    刘备饶有兴趣地配合他,问道:“有何危险?”

    诸葛亮声音稚嫩清亮,道:“青州地处海隅,若有敌人驻兵于泰山、琅琊,则青州将被锁于笼中,局促难出,此一险;

    青州地狭人少,又近山海,不产粮食,而刘公穷兵黩武,耗竭民力,久而久之,百姓逃亡,此二险;

    青州豪强大姓众多,而刘公大加诛戮,大姓表面恭顺,心中怀恨,叛乱必生,此三险。

    有此三险,青州怎能得安?”

    刘备脸色渐渐郑重起来,盛名之下无虚士,自己原来还担心诸葛亮没有跟诸葛玄走南闯北、没有经过襄阳耕读,会难以成长到日后的高度,没想到他年纪这么小,就有这样的见识!

    虽说也有可能是诸葛玄、诸葛瑾日常谈论被他听到,但能如此有条理地说出来,显然是理解其中意思。

    这就远超常人了。

    刘备遂问道:“如之奈何?”

    诸葛亮笑道:“这个就要刘公帐下文武好好思考对策了,亮一幼童,如何能办此军国大事!”

    刘备哑然。

第四十八章 稷下旧址再兴学

    诸葛玄经籍娴熟,人情练达,孝义无双,是个有能力的,能做到豫章太守绝不仅仅是因为人情关系。

    但在刘备军中,除了最开始任命的高级文官外,就算是名人也得从基层做起,证明自己的能力、干出出色的业绩,才能得到提拔。

    在原本历史上留名的名人与其他没有展现能力机会而没在历史上留名之人的唯一优势在于,刘备关注的目光会更多一些。

    因此,诸葛玄被任命为北海国都昌县令;诸葛瑾年纪尚轻,被任命为门功曹书佐,协助简雍掌人事选举等职责。

    从对诸葛亮未来发展的担心,刘备延伸想到一些历史上留名而如今尚年幼的人才。

    如果等着这些人才长大再去搜罗,很可能征辟失败,这些人最终投奔他人,成为对手对付自己的利刃。

    如果早早下手,又会担心破坏这些人才的成长轨迹,使其泯然众人,无法脱颖而出。

    诸葛亮为何能够成为一个传奇?

    天生奇才固然是一个因素,还跟其成长环境有关。

    十来岁从徐州琅琊郡(山东临沂)千里迢迢来到扬州豫章郡(江西南昌),没呆多久诸葛玄为朝廷任命的新豫章太守朱皓所逐,被迫西依刘表,又跑到荆州襄阳(湖北襄樊)。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诸葛亮小小年纪,遍历三州,这份经历弥足珍贵。

    之后诸葛亮就在襄阳城郊一边躬耕田亩,一边读书,同时因为其复杂的姻亲关系,而遍交名士。

    这些名士有荆州本地名士,更有北方逃避战乱而来的名士,相互交流,信息互通,相互辩论,思想碰撞,必然会有智慧的火花,同样会对诸葛亮的成长是一种磨砺。

    十年耕读,十年辩难,十年思索,才铸就名垂千古的隆中对。

    一旦没有这种环境,诸葛亮还能成为诸葛孔明吗?

    刘备非常担心。

    但刘备更担心因为自己的介入,天下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或许隆中对关于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然不复存在,届时自己麾下文武济济,诸葛亮会加入吗?

    他不敢冒失去诸葛亮的风险。

    这里面自然有一种情结,但诸葛亮确实是不世出的大才,一旦错过,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因此,刘备决定为包括诸葛亮在内天才少年营造一个能够增长见识、磨砺思想、碰撞火花的地方。

    那就是大学!

    当年孝武皇帝在首都建立“太学”,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其中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主管郡国学的官员叫做文学曹掾、史。

    黄巾作乱,天下饥荒,青州诸郡国学大都废置,只有孔融在北海国设立学校、表显儒术。

    刘备决定在州一级建立学校,低于太学,又高于郡国学,名为“青州学宫”。

    青州学宫建造在稷下学宫旧址,挨着淄水,风景美好,交通便利。

    刘备邀请郑玄担任大祭酒,将该职位的秩俸定为一千石,直接向刘备负责。

    另邀请曾在郑玄门下学习但已成知名儒者的乐安孙炎孙叔然担任教授。

    青州学宫的招生对象不限于青州,凡有志于求学者皆可进入。

    诸葛亮自然是学生之一。

    刘备心目中的青州学宫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校,崇尚自由,尊重学生兴趣。

    经学自然是主业,但兵法、农桑、骑射、术数、礼乐等也全都教授。

    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只要通过该课教授的考试,可以是面试可以是笔试可以是辩论,由教授自定,就算通过该门课程。

    通过两门课程以上者可以称为“青州学士”,具备一定权利,举用官吏时优先使用。

    刘备会命人定期向学生通报天下形势、时事要闻等,以开阔视野;并定期组织学生到青州各郡县、甚至乡亭进行历练、实习。

    也会根据选拔和自愿,在使者出使诸侯时带上学生,以增长见识。

    对张嗣带来的几个人才,刘备逐一接见。

    缪斐四十多岁,以博览经传名闻东海,朝廷征为博士,后见朝政昏乱、天下将变而辞官回到家乡。

    徐州刺史陶谦曾数次征辟缪斐,缪斐均予以拒绝。

    陶谦怒,欲将其下狱,赖同郡人治中王朗相救,才得免。

    缪斐虽仍旧坚持不仕,但心中已惧。

    正好张嗣来访,谦恭多礼,力陈刘备之仁德。

    缪斐对刘备破黄巾、逐臧洪、救北海的事迹有所耳闻,听来是个性情宽厚之人,正好借机离开陶谦,遂举家随张嗣前来。

    刘备遂问缪斐:“陶徐州刚胆雄武、忠勇节义,乃君州牧,君为何舍近求远啊?”

    缪斐道:“陶恭祖刚而自矜,勇而无谋,号忠直而无行动,名节义而贪财利,终必覆败,故仆不应其所命。”

    刘备暗叹天下贤才之多,缪斐历史上寥寥几句,并无建树,乃是因其子缪袭而留名,没想到其却有这等见识,将陶谦看得一清二楚,因问其志向。

    缪斐道:“愿穷经籍,重兴东州儒学。”

    刘备遂任命其为青州学宫教授,职位与孙炎相同。

    缪斐听到将与郑玄共事,大为欢喜,道谢而去。

    刘备又召见徐奕。

    徐奕二十多岁,身高七尺,相貌端正,略带峻厉,在其乡里以好学、孝义而闻名。

    张嗣与其谈论后,深为其志节所折服,故一力邀请前来。

    徐奕年纪既轻,学问不深,对自己没太大自信,来临菑也是存着长长见识的心态,万没料到青州刺史、一方大员竟对自己如此感兴趣,嘘寒问暖,刨根问底,心中又是忐忑,又是激动。

    刘备对徐奕勉励一番后,任命他为漯阴县丞,做县令任铨的副手。

    张嗣将徐盛带来纯属是偶然。

    他带着缪斐、诸葛玄两家数十人在阳都走水路,沿着沂水北上。

    船经东安县暂歇时,遭遇一拨贼人,约有数十人。

    张嗣前往长安朝见,原带有卫士二十人,归途遇黄巾入兖州,群盗四起,折损了八人,还有十二人,皆勇士,遭众贼围攻而毫不胆怯,高呼酣战。

    诸葛玄虽是文士,却练过击剑,也持剑而出,在卫士护卫的缝隙中寻机骤出,杀伤数名贼人。

    张嗣大声呵斥:“吾乃青州刘备刘玄德麾下重臣,刘公斩杀黄巾数万人,又破伪青州刺史臧洪,威震天下,尔等安敢犯吾?”

    众贼犹疑。

    这时有人大呼道:“朗朗乾坤,尔等胆敢行凶!识得莒县徐盛乎?”

    数名青年男子从东边奔来,直接杀入贼人当中,为首一人二十来岁,勇悍无敌,连杀二贼,锐不可当。

    贼人遂退。

    张嗣问其姓名,道是莒县徐盛,字文向。

    其余几人乃其友人。

    张嗣见徐盛勇武好义,遂力邀徐盛至青州,拍着胸脯保证刘备必会重用。

    徐盛与其友人商议,二人愿行,其余三人不愿。

第四十九章 州中文武起纷争

    刘备见徐盛身长八尺,相貌威武,气概不凡,与之交谈,则谈吐清晰,富有条理,心中欢喜,又添一员虎将,遂任命为摧锋营屯长。

    其友人一名朱富,一名耿彪,也都有勇力,试用之后,任命为都伯,位于徐盛之下。

    张嗣发掘人才有大功,刘备询问其志向后,任命他为平原长史。

    此职等同于郡之郡丞,为国相副手。

    虽说郡守、国相、郡丞、长史以及县令、县丞、县尉这样的官职本应由朝廷任命,但朝廷把持在董卓手中,各地诸侯基本上都是自行任免官吏。

    刘备身为青州刺史,掌控青州各郡国的人事任命权乃自然之义。

    平原现在并无国相。

    刘备为表示对公孙瓒的谦让,未直接以张嗣为国相,但他作为长史实际上行使国相之权。

    平原治所在平原县,田楷主要在平原国西部平原、安德、鬲(音隔)国三城活动。

    故刘备命张嗣在西平昌办公,管辖平原果东部西平昌、般县、乐陵、厌次四县。

    平原南部的高唐、漯阴二县原由沐并任平原督邮进行管理,自其将以漯阴周家为首的大姓豪滑除掉后,就卸任此职,由东平人马甫接任。

    马甫是田豫发掘的人才,原为北海朱虚县丞,见黄巾作乱,遂辞官回家。

    田豫到来后,刘备召集孙嵩、简雍、沐并等以及各校尉开会,研究讨论董卓死后的天下形势变化,确定青州下一步大政方针。

    孙嵩、田豫、简雍、沐并等虽各有行政职守,但刘备也都给他们在军中挂了名号。

    听完形势介绍后,田豫面露喜色,道:“主公,董贼伏诛,朝廷以王公辅政,又有吕布为爪牙,若再将西凉精兵收为所用,则将威压诸侯,再有主公响应于东方,则天下可定,太平可致,汉室可兴!”

    简雍、沐并、孙乾等也都满脸兴奋和憧憬地赞同田豫之推断。

    简雍道:“袁绍、袁术之流,必难舍手中军政之权,主公与朝廷东西并力,削平诸侯,此不世之功也。”

    刘备见文武皆面露喜色,唯有孙嵩面带忧色,神情明暗不定,遂问道:“孙公有何见解?”

    孙嵩道:“郭林宗曾言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嵩曾与王子师有过数面之缘,其时王子师任侍御史,果然刚直勇决,才干过人,不意能立下诛灭董卓、卫护社稷之奇功!

    但王子师失之于刚,嵩担心其自视过高、过于刚直,而处理不好朝廷上下、诸侯之间各种复杂关系啊!”

    刘备暗自点头,田豫等人并非见识不如孙嵩,但不了解王允为人,凡事从好处想,故有南辕北辙之推断,观察诸将神色变化,见田豫等听了孙嵩之言后,都露出思索之色,便道:

    “吾昔从卢公求学,卢公曾私下评点朝中贤才,亦说到王公,认为其刚而易折、顺而易骄,若不能改之,难免有覆败之危。”

    扫视一眼诸文武,道:“除孙公外,诸君皆从好的一面看,吾且假定坏的一面发生,设若王公不能和缉诸侯,甚至说不能处理好内部与吕布、就近与西凉诸将之关系,局势将会如何发展?”

    孙嵩面色大变,道:“朝廷再经不起折腾了,若吕布作乱,朝廷威信何在?”

    田豫皱眉道:“不至于如此吧?”

    刘备道:“凡事要从最坏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才不会措手不及。且不提吕布作乱,若西凉诸将李傕、郭汜等人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西进长安,若朝廷战败,将会如何?”

    田豫肃容谢道:“未虑胜,先虑败,主公所言极是,豫等过于武断了。若局势真依主公所假定进行发展,朝廷战败,则朝政又落入西凉武夫之手。

    李傕、郭汜等人不学无术,野蛮鲁莽,如何能处理好朝政,且他们鉴于董卓被诛之由,必不敢再信任文臣,朝廷必会被他们弄得一团乱麻,威信尽失。

    如此,则天下变乱将更加旷日持久。

    乱天下者非蛾贼也,乃袁绍、袁术之流。

    青州地处一隅,足以自守,不足以扫平天下,主公宜早作打算,兵出兖州,驱除黄巾,以定中原!”

    孙嵩道:“青州刚开始休养生息,支撑如今一万大军已经困难重重,哪有余力再兴大军?若加重赋敛,搜刮州郡,嵩恐兵未出而内先乱。”

    沐并反驳道:“孙公所言非是。若不扩军兴兵,青州不过是坐等困死,更不必提困难了。

    青州虽看似贫困,其实各郡县尽有豪滑不法、鱼肉乡里之徒,对百姓巧取豪夺、强买强卖,财富皆归于其家,此害民之贼,杀之适足于平民愤、消祸乱,何谓搜刮也?亦何惧此贼生乱!”

    孙乾支持孙嵩,道:“沐相以威压人,以力折人,世家大姓如何能服?即便不会公然叛乱,也会离心离德。

    我州兵员、基层官吏大都来自大姓,若视其为民贼,则刘公与谁治此州?

    总不能与万余士卒治州吧?如今之时,正当以德化之,以恩抚之,何反而仇之?”

    滕耽、滕胄等皆支持孙嵩、孙乾。

    杨适在刘备治下一段时间后,已将刘备品性摸清,知道他对事不对人,性格豁达大度,为人谦恭下士,已是诚心归服,当下也直言道:

    “适弹劾沐德信轻于刑罚,杀戮过重,其诛灭漯阴周家适并不了解情况,不予置评。

    但东平卫家,仁义之声闻于州里,子弟遍布数郡,而沐德信一旦诛之,牵连数姓,皆破门抄家,虽古之酷吏不及也。

    请明公诛沐德信以平民愤!”

    卫家就是那个献美人、献玉人给刘备的卫昂家族。

    当时刘备还想着如此知情知趣、主动靠拢的世家大姓,如果没太大民怨就收纳入自己阵营。

    后得沐并汇报,其所为恶事真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不说别的,光逼死的人命就有上百条,后抄其家,粮食堆积如山,财宝不计其数。

    于是刘备对沐并所报处理方案点了头。

    卫昂所送美人叫卫兰的也被下狱一段时间,后与卫家其他一些无罪的族人被放出,卫昂等族中掌事者则被处死,偌大卫家烟消云散。

    沐并离席跪倒,请刘备治罪。

    关羽、张飞等军中将领纷纷上前,为沐并求情,道:“沐法曹虽行事峻严,但公正严明,末将等保其无私。”

    沐并近来虽然忙于政事,对军队之事关注不多,但他名义上仍旧是军法官之首,负责全军之军法军纪。

    军中将领对他严惩豪滑不法之事非常支持,底层士卒大都出身黄巾降卒或贫困农民,不然也不会选择从军,对地方豪强大姓都没什么好感,也是欢呼拥护。

    况且沐并搜刮到大量粮食、钱财,完全可以用于扩军备战。

    因此整个军方实际上是沐并的后盾。

    杨适被诸将声势所慑,两手微抖,脸色发白,不敢再出声。

    他万没想到沐并如此受军方支持。

    孙嵩却心中大怒。

    周家、卫家等豪强确实有不法之事,被沐并抓住痛脚。

    沐并所为虽然酷烈,也不能说完全是错的,杨适请诛沐并有些过头了。

    但如今军方皆为之张扬声势,孙嵩却断难接受。

    长此以往,岂不是军队控制政事,政事变成为军队服务的了么?

    武夫当政,虽一时飞扬,终究无根无基,必遭败亡!

    遂上前道:“沐德信挟制军队,以凌郡守,诸将皆为之声势,欲置嵩等于何地?欲以军法行诸郡县么?既如此,嵩请辞!”

    孙乾犹豫了一下,滕耽、滕胄皆上前道:“耽、胄请辞!”除了田豫、孙乾外,其余文官皆跟随孙嵩之后。

第五十章 且以将军牧此州

    沐并在关羽等人呼啦啦全上前为自己求情后,就暗叫一声不好。

    杨适弹劾自己,主公缓颊几句、斥责自己一声,这事就算完了。

    军中将领这一参与进来,势必引起文官的反弹。

    这段时间,因为扩军出战还是固守休养,州中已有许多争议之声。

    关羽等人这是将矛盾摆在台面上,予以激化了。

    估计自己要倒霉。

    刘备也没料到以孙嵩为首的文官反弹如此激烈。

    实际上,这段时间刘备对扩张还是内政略微有些矛盾。

    专心内政、休养生息吧,曹操若破黄巾则实力大涨,最终成为自己巨大威胁,若其据泰山,则将把自己困住。

    对外扩张吧,现有主力军队连番大战后疲病是一方面,主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支持大幅度扩军。

    没有足够数量的军队,主力再精锐,也占不住打下的地盘,因此他才默许沐并搜刮当地豪强、严格兼并之法,并大力进行屯田。

    但屯田收获还有个时间,从现在到秋收这几个月时间要不要出兵?

    以什么名义出兵?

    要达到什么目的?

    打到哪里就适可而止?

    这些问题刘备还在思考中。

    但现在大政方针之争摆在台面上来了。

    刘备不得不迅速理清思路,快刀斩乱麻,道:“诸君各自回席。沐并留下。”

    文武各自回席坐好。

    刘备道:“沐并,身为齐国相,本当调理阴阳、和辑上下、刚柔并济、德法兼施,使大姓乐其业、百姓安其家,今乃失之躁急,造成大姓不安、民怨沸腾,是其治政之失也!

    亦吾任其于不擅长之职之故也!

    吾等表奏天子免去沐并国相之位,使专一军中之事。

    并将表齐国五官掾任旐为国相。”

    关羽等自孙嵩等文官嗡嗡而出后,也觉得有些孟浪,今见对沐并并无太大责罚,只是免去文职,都没有意见。

    孙嵩等虽觉得对沐并处理过轻,但也知道无法改变结果,且任旐乃有德君子,有他任国相,必能改弦易辙,扭转沐并之酷烈。于是也都表示拥护。

    沐并心中坦然,给主公背黑锅本就是自己的本意。只要能有益于主公大业,何人不可杀?何事不可做?

    宾客从事苏泰来报:“主公,天使至!”

    这段时间苏泰正忙着与陶谦沟通结盟事宜,并请送郑玄回青州,脚不沾地,并未参与军议。

    朝廷使者?

    王允这么快就派出使者了?

    反应不慢啊。

    刘备心中疑惑,命准备仪式,迎接来使。

    朝廷使者、议郎费通在驿馆中正如热锅上蚂蚁,心中忧惧不知所为。

    他是董卓所派使者,目的是追上张嗣,将给刘备的任命加上青州刺史。

    不料黄巾阻路,他又是董卓所派,不敢光明正大地从关东反董诸侯地盘上过,一路躲躲藏藏,比耽误时间在徐州寻访人才的张嗣还落后了好几天。

    刚到临菑,就听到议论,说董卓伏诛,王允秉政,真如五雷轰顶。

    自己身为董卓的余孽,董卓又死,无人能庇护自己,到刘备地盘宣布一死人命令,除了找死再没有别的能解释自己行为了。

    必须想办法保住性命!

    怎么才能保住性命?

    费通开动脑筋,绞尽脑汁思索。

    逃跑是不可能的。

    宣布刘备为青州刺史?

    刘备现在已是青州刺史了,如果自己这么说,他肯定将自己枭首。

    直接跪地求饶,投靠刘备?

    自己似乎没有太好的名声,也没有自信有什么大才,又是董卓余孽,刘备未必看得上自己。

    自己有什么是刘备没有的?

    费通一拍大腿!

    自己是朝廷使者!是天使!

    别管是不是董卓的人,自己名义上代表的是当今天子!

    自己嘴里宣布出来的话,就是天子的谕令、圣旨!

    刘备如今据青州,那就封他为青州牧好了,青州牧是二千石的大员,嗯,再加个武职,镇东将军够了,太高了也不好,难以取信于人,镇东之上就是四征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这些名誉称号了。

    再加个封号,封为都亭侯好了。

    这样总能打动刘备了吧。

    如果刘备接受这些任命,那么自己就不用死了。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印信的问题,自己只有青州刺史的印信,可没有上述印信啊。

    就说中途遇到黄巾,丢失了,反正死马当活马医。

    费通于是召集几名从者,将自己的分析跟他们说了一遍,这几人都是知道封刘备为青州刺史的,要对好口径。

    从者皆道唯君命是从。

    于是费通等几人在苏泰引领下前往青州刺史官衙。

    刘备率领文武亲自相迎,将费通引往前厅。

    费通认得张嗣,以眼神示意。

    张嗣不解其意,低声对刘备说费通乃朝廷议郎、董卓走狗。

    刘备等恭恭敬敬行礼,拜倒在地,听费通宣读圣旨。

    一顿骈四俪六、佶屈聱牙、称赞刘备忠义的套话下来后,费通宣布:“……其以刘备为镇东将军、青州牧,封都亭侯……”

    刘备略一犹豫,还是恭声道:“备领旨!”

    费通在刘备起身后,将圣旨合起亲自交到他手中,拜倒道:“下官拜见将军!”

    刘备伸手搀扶道:“君乃朝官,何以拜备?”

    费通跪地不起,哭道:“下官死罪!途径兖州,路遇黄巾,惊慌奔逃时,下官所赍镇东将军、青州牧印信丢失,给将军造成极大不便,请将军降罪!”

    刘备叹道:“君不远千里而宣朝命,印信之失,造由黄巾,非君之罪也。且请起。”

    费通涕泗横流,哭道:“将军仁德,通铭感五内,如今道路断绝,西归无路,通请将军收留!”

    刘备道:“君乃官职显贵,备何能任用?”

    费通道:“通愿上表辞去议郎一职。通无甚才德,唯对朝廷官吏略通,愿为将军奉使朝廷、通达诸侯。”

    若得刘备任命为青州之官吏,就算被刘备派去长安,费通也有些底气,王允总不能无故杀一方诸侯所派使者吧?

    刘备见费通如此坚持,对其中曲折有所揣度,遂辟任其为从事中郎。

    费通大喜拜谢。

    刘备麾下文武重新上前拜见刘备,个个喜气洋洋。

    一些心思聪明、觉得费通有些不对劲者也都将怀疑放在一边,乐见其成。

第五十一章 鸾翔凤集吾道东

    接任青州牧后,刘备接连收到的都是好消息。首先是田畴来投。

    刘备在二月十一日擒臧洪后,就立即派使者北上,前往幽州右北平无终县,找到田畴,送去书信,请求其履行当年约定。

    田畴自从两年前即初平元年(公元一九零年)六月与小小的曲军侯刘备被动立约后,也一直关注刘备动静。

    刘备跟着在公孙瓒在幽州熬了一年多,职位没有什么变化,名声却传扬开来,右北平轻侠豪杰皆言刘玄德仁义,除了渔阳人田豫、张嗣投奔外,还有渔阳大侠刘猛、轻侠苏泰、张镇,涿郡大侠朱樟等相投。

    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六月,刘备随公孙瓒南下冀州,临出发前,刘备又派人给田畴送了一封信,期以一年之约。

    刘备后面的消息很难打听到。

    但公孙瓒的消息却陆续传来,先是连败冀州牧韩馥,然后大破黄巾于东光,然后攻击袁绍,再然后是被袁绍所败,退回渤海郡。

    这中间,幽州牧刘虞曾派人来请田畴相见,希望他能为自己奉章至长安,田畴犹豫后最终坚守住与刘备的口头约定,未应刘虞辟用。

    时人闻约之内容后,皆以为田畴迂腐。

    田畴亦不辩解。

    又过了将近一年,田畴突然得到刘备来使,心中惊疑,仔细询问来龙去脉,方知刘备在初平二年底渡河南下、轻取漯阴、抱伤击贼、大破黄巾、生擒臧洪等一系列事件。

    使者口舌便给,讲得口沫四溅,田畴听得惊叹不已,道:“不意昔日小小军侯乃能办此大事!”

    又看了一遍刘备亲手书写的信笺,虽没有明言要田畴履约,但字里行间充满对田畴前来相助的热切期望。

    田畴道:“刘君如此待吾,吾实不忍拒之。”

    遂治装随使者南下。

    刘备得到田畴前来的消息时,正在用餐,大喜之下,立即停箸不食,迅速沐浴更衣,亲自前往田畴歇息的驿馆去见他。

    刘备一眼看见驿馆门外迎接他的田畴,大笑道:“田君,一别两年,风采依旧!”

    翻身下马,小跑过去,一把抓住田畴的手,紧紧不放。

    田畴到临菑后方知刘备已被朝廷任命为青州牧,欲行礼。

    刘备拉住他手不让他拜,笑道:“田君肯来助备,是备之幸也,何拜为?”

    牵着他手,并肩入屋内,让田畴上座,自己作为次席相陪。

    刚才田畴没能拜下去,这个却坚决不能再同意了,坚持不肯入座。

    刘备只得坐了上座,田畴坐次席。

    寒暄已毕,刘备前倾问道:“田君,备侥幸破贼,又蒙天恩,得牧此州,心中常怀忐忑,田君有何教备?”

    田畴见刘备的态度和热情一如往昔,成为青州牧后对自己的尊敬比作为曲军侯时只多不少,心中也不由感动,遂谢道:

    “刘公垂询,畴敢不尽心!惜畴年少识浅,恐难孚刘公之期许。畴试言之,刘公试听之。”

    刘备拱手道:“请!”

    田畴道:“董贼作乱,朝廷动荡,四海鼎沸,诸侯四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各逞勇力,唯利是视。

    刘公身为宗室,不得自同于众,宜尽心朝廷,展效臣节,申忠义于天下。

    以大义为旗,讨伐不臣,将有居高临下之势、以顺讨逆之威,所击无不破,所讨无不平。”

    刘备颔首道:“田君所言极是。备早有此意,必决然行之。”

    田畴又道:“虽有大义,但天下尽有冥顽不灵之辈,以言语难以动之,必临之以力。

    青州孤悬中原之外,地多丘陵,独力难支。

    当速取兖徐膏腴之地,以资军用。至于具体方略,畴才疏学浅,不便献丑。”

    刘备道:“田君豁开大计,令备茅塞顿开,何其谦也!

    如今青州凋敝,百姓困苦,君之才干不能拘束于郡吏掾属之流,当牧一地百姓。

    备拟请表任田君为临济县令。田君意下如何?”

    田畴道:“唯刘公所命。”

    刘备与田畴畅谈终日,对田畴的才能十分佩服。

    田畴年纪虽轻,但出身大族,自幼熟读经书,且对民政、律法、礼仪、治学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个难得的内政人才。

    后来做到幽州别驾的代郡人韩珩韩子佩在年初应了袁绍的辟用,不能为刘备所用了,算是个坏消息,但又被另一个好消息给取代了。

    蓟县人徐邈应邀前来。

    徐邈生于公元一七一年,今年二十二岁,两年前他曾写帖子骂了刘备一顿。

    刘备破臧洪后也派使者前往邀请他,信也写得十分诚恳。

    徐邈将刘备骂走后,很快就将他抛之脑后,根本不记得了,突然有使者自青州前来,很是诧异,听了刘备的所作所为后,更是吃惊不小,道:

    “莫非吾错把豪杰当做无赖?”

    决定南下看看刘备到底是何等样人。

    刘备热情接待徐邈,丝毫不记得当日之不快,与其执手畅谈,至夜不倦。

    徐邈叹道:“方知草莽间亦有英雄也!”

    向刘备拜倒,称愿追随。

    刘备遂以徐邈为兵曹从事。

    这期间也夹杂着邢顒不应邀请、李立拒绝前来等事,但与得田畴、徐邈相比,都不算什么了。

    田畴、徐邈皆有宰相之器、三公之量。

    刘备能得此二人相佐,文臣方面终于可以拿得出手了。

    袁绍有沮授田丰、辛毗辛评、审配郭图、逄纪许攸。

    曹操有荀彧戏忠、程昱满宠、枣袛任峻。

    刘备则有孙嵩田豫、沐并简雍、孙乾徐奕、田畴徐邈、诸葛玄诸葛瑾。

    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勉强可以抗衡了。

    在田豫亲自邀请及苏泰多方斡旋下,郑玄答应回青州就任青州学宫大祭酒一职,陶谦派一队士兵护送郑玄及其弟子北上。

    刘备亲自带兵至青州与徐州边境迎接。

    郑玄生于公元一二七年,今年已六十六岁,是一位白发萧然、仙风道骨的老者。

    刘备穿着士子衣冠,以师礼相见,以学生自居。

    郑玄和卢植都曾师从扶风人马融,算是同门师兄弟,卢植虽年纪比郑玄小十来岁,但入门比郑玄早。

    马融开始不重视郑玄,后来引为同道知己。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了七年,因父母老迈需要归养,别辞别马融回北海老家,马融感慨地对其余弟子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公元一七一年,郑玄四十五岁时,遭遇党锢,自此绝了仕进之路,专心修学,遍注群经,直到公元一八四年黄巾起义才被解除禁锢。

    后来何进、三公接连征辟郑玄,郑玄都予以拒绝,一直在家乡高密讲学,学生常常超过千人,为一时之盛。

    直到去年黄巾肆虐青州,郑玄才避往徐州。

    郑玄所逢礼遇既多,又饱经世事,看破世情,对刘备的谦恭并没有表现出感动的样子,神情恬淡冲和,微笑道:

    “将军既出自卢公门下,与老夫乃是一家,不必客气了。”

    刘备大喜,口称师伯,请入座安车。

    此车是刘备命人专门打造的,车有四轮,以黄牛牵拉,车上铺有被褥,十分松软。

    郑玄妻子已亡,只有独子郑益,年方二十三岁。

    刘备请郑玄、郑益及一名侍女上车,自己骑马随于车侧。

第五十二章 兴师集兵北海中

    郑玄回到青州,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表明对刘备主政青州的认同,而且他本身也带来许多人才。

    郑玄在南下徐州避难前曾遣散诸弟子,但还是有一些人坚持跟随,一路护送其至徐州。

    刘备沿途与郑玄随从弟子交谈,收获惊喜不断。

    有河内赵商、清河崔琰、公孙方、宋阶、鲁国刘琰、汝南程秉、山阳郗虑、南阳许慈等人。

    此时这些人虽然大都是二三十岁年纪,名声不显,但刘备从史书中大都看过他们的名字,尤其是崔琰的名声更是如雷贯耳。

    赵商、程秉、许慈皆通晓经书,学富五车,赵商朴实,程秉儒雅,许慈善辩。

    赵商无甚名声。

    《三国志》中程秉与张纮、严畯等同传,避地交州后为“名儒”,受到孙权重视。

    许慈在蜀书中,与杜微、孟光等人同传,史载其与魏郡人胡潜为学问之争,互相争胜攻击,忿争毁谤,声色俱厉,两人之间书籍从不互通有无,有时还寻衅厮打,以此震慑对方。

    刘备因此多看了许慈几眼,看此人一介儒生,没想到日后会有这等举动。

    刘琰相貌堂堂,仪表非凡,谈笑风生,看起来是个人才。

    不过史书中却记载其后来跟随刘备入蜀得志后奢侈无度,嗜酒如狂,与魏延不和,说话狂妄荒诞,遭到当时秉政的诸葛亮斥责,于是感到不得志,举止失常,精神恍惚。

    有次其妻子胡氏入宫,刘琰怀疑她与刘禅私通,命吏卒责打胡氏,竟然用鞋子打脸,将她休弃。

    胡氏被冤枉,羞愤控告刘琰。

    刘琰被判处死刑弃尸街头。

    可见此人是个可以同患难而难以共富贵的人物。

    公孙方、宋阶皆辞气慷慨,能文善武,史书虽无记载,却是难得人才。

    郗虑相貌忠厚,擅于言辞,言语无不切合人意,在郑玄诸弟子中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无怪后来做到魏国的御史大夫。

    此人虽然知名,但品格有所欠缺,后与孔融不和,阿附曹操心意,以法免孔融官职,致孔融身死。

    董承、伏完事发后,郗虑又奉曹操命令,与华歆收伏后玺绶,予以软禁。

    如果是两年前的刘备,面对这等样人,还会有心理障碍,现在却仍旧能笑对郗虑,既有才华,能为自己所用就好,至于品格,实在不是能够苛求的。

    当然,刘备最关注的人还是崔琰。

    崔琰本年三十岁,身高八尺,眉目疏朗,声姿高畅,须长四尺,面容威重,甚有威仪,在郑玄诸弟子中是个领袖。

    刘备对崔琰深相结纳,与之谈论世事,察其志向。

    崔琰一腔忠义,直言道:“方今天下大乱,王室倾危,诸侯自肆其志,不以朝廷为念。

    刘公威震东方,又为宗室,若举兵西向,奉天子以讨不臣,则天下英雄欣然影从,谁能相抗?

    若安于一州,固步自封,逞其私欲,虽强必毙。”

    刘备道:“此吾素志。然青州凋敝,贤士零落,备虽欲申大义而力不能。恳请崔君助备一臂之力!”

    因深相拜。

    崔琰也拜倒道:“琰敢不从命!”

    刘备遂于路上辟崔琰为吏曹从事,负责州内人事选举事宜,同时提拔诸葛瑾为崔琰之副。

    如果以公司比喻,刘备是董事长兼总经理(CEO),治中简雍是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总(CHO),崔琰则是人事部经理,诸葛瑾是副经理。

    郑玄诸弟子除了赵商坚持不仕外,其余弟子皆应刘备辟用。

    郑玄家在高密下面一个乡,孔融已将其改名为郑公乡,以示对郑玄的尊崇。

    刘备率武卫三营护郑玄回乡,车马极盛,举县往观。

    入高密县时,刘备召见守高密令王修,询问其高密周边形势。

    孔融在座陪同。

    这段时间刘备破臧洪、掌青州后,州里威信大增,郡县豪强皆屏息不敢犯法,王修在高密施政更加顺利,乡里大治。

    见刘备询问,王修遂答道:“高密之北淳于与高密之东夷安之间山谷中,有贼数千人,为首者左黑虎,常来为寇。”

    刘备命孔融调拨其郡兵千人入驻高密,归由刚刚移驻高密的忠义校尉李器指挥。

    刘备受任青州牧后,心中已有决断,决定迅速将管亥等击灭,因此命李器驻高密、谢荣驻营陵以防备管亥、左黑虎西窜,命关羽督诸将至平寿东,待刘备安顿好郑玄后再入复甑山进讨。

    孔融这段时间收拢征募了一千多兵,一下子被刘备调走大半,忙向刘备表示剧县也需守卫。

    刘备道:“本州盗贼横行,尤以东部为甚,若各郡各自为战,势必为寇贼分别击破,集中起来,统一调度,合力击贼,方为上策。

    乐安、济南、平原、齐国皆将其郡兵纳入州里统辖。

    卿当全力治政兴学、急农事、兴水利,无须忧于盗贼。

    备忝为镇东将军,击平群贼乃备之责也,盗贼之事有备足矣。”

    孔融见刘备对此事非常坚决,默然不语,心中大为不满。

    北海功曹孙邵在旁缓颊道:“郡国守相,身负护民讨贼之职,岂能全劳将军?

    且鄙国豪滑丛生,单靠百余郡兵难以震慑,将军精兵在握,岂多此千余新兵,不如在国中留下一半,尚可承担监督豪强、征集军粮等责任。”

    刘备思考片刻,笑道:“孙卿之言亦有道理。既如此,国中留兵三百,其余八百调来高密。”

    孔融讥道:“将军尽收郡兵,威加诸郡,令下诸县,融等身为郡国守相,仰成而已。将军岂非过劳?”

    这段时间,刘备对北海国内各县官员多有调动任免,虽然这些县城大都是孔融未能控制的区域,但见刘备在自己地盘上各种动作,孔融仍有种权力被侵蚀的不满,如今刘备又将其郡兵调走,他终于忍耐不住火气,出言讥讽。

    孙邵阻拦不及,脸上变色。

    刘备慨然道:“青州动乱,盗贼四起,寇掠诸县,难以卒制,故郑公远避徐州,此吾州之耻也!

    备忝牧此州,心中未尝不怀忧惧,决意不让郑公出走之事再现,故决定集合全州之力一举扫平群贼。如今正处于备战阶段。

    行事若有操切之处,请孔卿谅解。为重兴此州、再兴汉室,荣辱毁誉备一力担之。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乎!”

    孔融色变。

    孙邵、是仪、王修等皆动容。

第五十三章 孙关为使入虎穴

    刘备与孔融不欢而散。

    历史上两人交情不错,除了刘备对孔融援救之恩外,主要是因为两个人没有太大利害关系,孔融支持刘备入主徐州,刘备表孔融为青州刺史,唇齿相依,守望相助。

    现在刘备作为青州牧,对整个青州都有通盘规划,要求贯彻到底,不允许郡国守相自成一国,各有自己的施政方针。

    孔融在施政方面唯一能入刘备眼的也就是立学校、表儒术了,其他如急农、水利、兼并、赋税等各方面全无可取之处。

    而这一个月孔融对刘备的政令推行到北海国时,多加入自己的理解,将刘备背后的意思完全扭曲,刘备渐渐难以忍受。

    因此,刘备借着集军讨伐管亥的机会,率大军进入北海,召见平寿令随广、营陵令王艺,温言勉励,辟二人为从事中郎,重新表任县令。

    闻郑玄来归,刘备率武卫三营南下迎接,经安丘、昌安、平昌时召见三县令长,考问政绩方略,将阿附豪右的三县令长全部免职。

    三县豪强慑于刘备军威,皆登门拜见,匍匐叩谢。

    刘备好言抚慰,令豪强推举其家中出色弟子入州为吏,每家任用一人。豪强皆大喜。

    刘备上述举动并未事先征求孔融意见,只是事后通报于他。

    孔融得到消息后,忿怒难遏,因刘备有援救之恩而没有公然出言反对。

    孔融心高志大,朱虚解围后回到剧县,又积极招募士兵,延揽豪杰,不到一个月而聚兵千余,志欲扫除黄巾,布威德于北海。

    不料千辛万苦征募得到的军队被刘备一句话全部划走,怎不愤怒。

    刘备剖明心志,推心置腹,详细解释青州军队统一指挥的必要性,孔融都难以接受,认为郡守又称郡将,天然具有统兵之权,而刘备违制剥夺,是有骄横之心、跋扈之志。

    沐并道:“孔北海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此人四海闻名,若直接逐之,则有害贤之名,不如派使者至长安,讽朝廷征之入朝。”

    刘备同意但找不到合适人选。这个人要与朝中秉政有相当熟悉的关系,能够打通关节。

    田豫道:“费文直伶俐机变,可为使者。”

    费文直说的就是朝廷使者费通。沐并表示认可。

    刘备一经提醒,也觉得费通是个好人选。

    如果王允继续掌权,费通去找他疏通关节或许困难,但若是李傕等反攻长安成功,费通作为董卓的亲信,完全能在李傕处长袖善舞,发挥难得的作用。

    但现在派他去不是个好时机。

    费通只会认为是在被刁难。

    刘备道:“待时机成熟,再遣费文直前往。”

    田豫、沐并知刘备对王允秉政不看好,虽将信将疑,也不再劝说。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四月二十日,刘备率一万大军进入复甑山中,直扑管亥老巢。

    管亥依山据险,步步阻击。

    刘备军虽连战连胜,但损失不小,超出刘备原先设想。

    孙乾道:“贼负隅顽抗,有必死之心,不如缓攻,派人招降。”

    刘备道:“谁可为使?”

    孙乾道:“乾与管亥俱北海人,愿入山说其来降。”

    沐并建议道:“为防管亥犹疑,且示之以诚,不如再遣一军中重将随行。”

    刘备道:“可。”

    回顾众将,问道:“诸君谁愿一行?”

    关羽、张飞、赵云等皆踊跃争先。

    刘备点名关羽:“云长去吧。尔与公祐一武一文,注意严宽相济,恩威并施。

    此行以公祐为首,尔按公祐眼色行事。”

    关羽躬身领命。

    刘备又对孙乾道:“公祐此去小心,若管亥愿降,可以吾名义任命其为怀义校尉;

    若不愿,亦无须触怒于他,以尔二人安全为上。”

    孙乾感激地道:“乾谢主公关怀,此去必不辱使命!”

    与关羽拜而出帐。

    孙乾、关羽二人出营后,孙乾问明关羽与管亥之恩怨,已成竹在胸,与关羽商议针对管亥各种反应的不同应对方略,遂骑马往管亥山寨而来。

    管亥依山据守,共立了十七座营寨,刘备军已攻破三座。

    孙乾、关羽在第四座营寨前下马。

    举目观瞧,但见深山幽谷,怪石嶙峋,古木参天,通往营寨的乃是一条崎岖山路,别说仰攻了,连行走都有些困难,比前三座营寨险恶何止数倍,都不由心惊。

    孙乾高高举着一杆白旗,走上山路。

    距离营寨约有二百步,上面有人喊道:“来人停步!再往前俺们就放箭了!”

    孙乾喊道:“吾乃刘使君帐下孙乾,特来拜见你家渠首,还不速速通报!”

    寨门内的黄巾守兵吃惊不小,忙道:“你等着!”

    派人速回报管亥。

    这第四营的重要性比前营重要的多,若破了第四营,从第四到第十地势都相对平整得多,因此管亥亲自坐镇第四营。

    他闻听前方汇报,心中惊疑,暗自思忖:

    “刘备为何派人前来?难道是劝降?哼!气势汹汹入山来战,现在却怂了?

    俺与他仇深似海,妄想俺投降真是做梦!先看看来使说什么再作计较。”

    于是命将使者押上来。

    亲兵传令下去,看守寨门的黄巾兵遂喊孙乾、关羽上前。

    两人来到寨门后,黄巾兵命两人解除武器。孙乾将腰间长剑,关羽将环手刀都解下。

    黄巾兵还要搜二人的身。

    关羽睁眼一瞪,那黄巾兵吓了一跳,惊呼道:“你、你是关将军?”

    将军?

    关羽虽不解其意,仍哼道:“正是关某!”

    那黄巾兵脸上变色,不再坚持搜身,亦不敢“押”,而是引两人入内。

    关羽自不知自从东光一战后,他在黄巾兵中已经凶名赫赫,朱虚一战,又令管亥所部黄巾兵对他的印象再次加深,纷纷暗中称他为虎威将军。

    沿着石路来到营寨大厅,管亥正高坐首席,各路小帅分列两旁,各按刀柄,杀气腾腾。

    管亥见手下士兵并未将使者押来,而是引领而来,心中本自愤怒,仔细一看前面文士后面一个门神般的大汉可不正是杀弟仇人关羽!

    惊怒交集,腾地站起,大喝道:“是关贼!大家当心!”

    呛啷啷抽刀在手。

    两旁众将也都看清是关羽,心中震骇,都跃身起来,拔刀在手。

第五十四章 管亥自缚出深山

    孙乾大笑道:“久闻北海管亥之名,却如此胆小!我二人赤手空拳来你寨中,还怕我们插翅飞了不成?

    况且远来是客,这就是一方渠帅赫赫有名的大贤良师亲传弟子的待客之道吗?真是笑煞人也!我身为北海人,也替你觉得惭愧!”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孙乾与刘备说话阳春白雪,与管亥说话却是下里巴人。

    而且他研究过管亥的性格,知道这人能做到一方渠帅,盛时统带数万人,是有一定见识和水平的,不是单纯的莽撞武夫。

    若非如此,孙乾不但不会请缨,还会劝谏刘备派人招降之议。

    管亥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大叫一声:“收了武器!”

    将刀入鞘。

    众将皆将刀插回,仍旧浑身紧绷,盯着关羽。

    关羽眼睛半眯,恍如未觉。

    管亥道:“你是北海人?”

    孙乾道:“我姓孙名乾,剧县人。”

    管亥念叨了两遍“孙乾、孙乾”,吃惊道:“莫非是周济灾民、活人无数、后为郑公弟子的孙公祐么?”

    孙乾家资中等,但性格悲悯,数年前青州大旱,百姓饥馁,孙乾曾倾家赈济,以是知名州郡。

    孙乾道:“此我年轻时所为,你如何得知?”

    管亥回顾众将道:“此贤人,不可失礼。”遂请孙乾入座。

    亲兵也为关羽设了个座席。

    管亥哼了一声,没有说什么,因问孙乾道:

    “孙先生所为何来?若是招降,就不必提了,我与你主有血海深仇,誓不投降!”

    孙乾道:“咱们先不说招降之事。我先向渠帅请教一事,渠帅为何举事?可是为了推翻大汉,在新朝享受荣华富贵?”

    管亥瞪眼道:“哪有此事!俺等是被逼得活不下去了!不举事哪来的饭吃?哪来的衣穿?

    俺辛辛苦苦耕种,为何粮食都归了那些又蠢又肥的老鼠?他们可是什么活都没干!

    这贼老天既然如此不公平,俺们就反了它!”

    关羽神色微动,压住心中怒火,这贼子!

    孙乾脸色不变,继续道:“那你们其实就是反那些压榨你们的硕鼠了?

    如果没这些硕鼠,大家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大家就不会造反了?”

    管亥犹豫了一下,道:“应该不会吧?谁愿意过这种刀口上的日子,谁不想与妻儿热热乎乎地过日子!”

    孙乾道:“渠帅听说过东平大姓卫家吗?”

    管亥道:“听说过。”

    孙乾道:“卫家田多地广,苛待佃户,压榨百姓,囤积居奇,这就是你口中的硕鼠吧?

    可惜徐和占了东平,卫家又是送钱粮又是送美女,徐和就接纳了他,反而利用他继续压榨那些同你们处境一样、只是老实没敢举事的百姓。

    这算什么呢?

    难道你们举事就是为了家人亲戚能吃饱穿暖,其他穷苦百姓就不管了?

    那他们活不下去也举事反你们怎么办!”

    管亥哑然,半晌吞吞吐吐道:“徐和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吧。”

    孙乾不理他的无力辩解,继续道:

    “反而是我主刘公为民请命,将卫家诛灭,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百姓欢喜,人人以为重见青天。

    就说你们丢弃在朱虚的几万老幼,我主不以他们为累赘,宁愿减少军队的供养,也要保证他们不饿死。

    这等仁义之主,渠帅听说过吗?”

    众将齐问:“我等老幼都还活着?”

    孙乾直起身来,神色郑重,道:

    “我不能保证一个也没死,毕竟,天寒地冻,有极少数老人没撑过去也是有的。

    但我保证死者绝不过百,若此言不实,天厌之!”

    众将皆喜。

    管亥叹道:“刘公真仁义!”

    孙乾道:“退一步讲,渠帅抵抗下去,有何好处?

    不错,渠帅有险可守,我军强行进攻,必有伤亡。那么我军就不入山好了,只在山下扎营,困住你们。

    士兵都是百战精卒,武将如关君,张益德,赵子龙,刘景威,朱玉树,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平原之上,渠帅可敢出战?

    若不能,你们还有多少粮食?

    还能在山中撑多久?

    你们所能起的作用不过是拖延我军在你们山下几个月时间罢了!

    只是减少了我军另外敌人的压力,对你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刘公仁德无双,台县李独耳、邹平吴长眉、梁邹章屠、著县谷永,都在刘公帐下听命,前三人有功,刘公表为忠义校尉、恭义校尉和辅义校尉,这是二千石的大官且不用说,四人都统领精兵强将,深受刘公信任,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乾,虽不敢称刘公帐下忠臣,也算得力;

    关君更是刘公帐下第一大将,我二人皆亲身前来渠帅之营,生死交于渠帅之手,如非赤诚真心,谁能为此?何

    去何从,请渠帅三思!”

    管亥脸上阴晴不定,把目光移注到左右诸将脸上,正看到诸将眼巴巴看着他的眼神。

    诸将心中皆有算盘:

    原来青徐黄巾声势何等之大,先被公孙瓒大败,齐国黄巾败于臧洪之手,济南黄巾败于刘备之手,自己这北海黄巾眼看就成孤军了。

    是个人都能看出黄巾在走下坡路,没有几天好日子可过了。

    再在这山中苦熬,也不是个办法。

    刘玄德如此仁义,投他未尝不是个好选择。

    管亥问道:“孙先生觉得俺应该怎么做?”

    孙乾笑道:“不是我觉得渠帅应该怎么做,而是渠帅觉得怎么做对渠帅以及数千弟兄最有利!”

    管亥长叹一声,道:“俺等降了!”说出这句话来有些不甘,却又浑身轻松。

    黄巾诸将皆面露喜色。

    孙乾拱手道:“恭喜渠帅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从席上起身,肃容道:“管亥接令!”

    管亥微微愕然,还是从席上起来,拜倒在地。

    其麾下诸将跟着拜倒。

    孙乾从怀中取出帛书,大声道:

    “镇东将军、青州牧刘公令:管亥深明大义,迷途知返,吾心甚慰!其以管亥为怀义校尉!其麾下诸将根据所统士卒多少认为军司马、军侯等职,具体人选由管亥自行决定,报吾得知。

    海内大乱,百姓流离,正英雄平乱安民之时!勉之!勉之!”

    宣读完毕,孙乾怕管亥等人听不明白,又出言解释了一番。

    管亥等皆喜。

    管亥按照孙乾所教道:“末将接令!”

    孙乾将他扶起,又请诸将都起来,温言抚慰。

    关羽也上前,向管亥抱拳致歉。

    管亥道:“以前俺与关君是敌人,俺弟死于关君手中算他命不好,关君不要太在意。”

    话虽如此说,脸色复杂,这仇此生也无法报了。

    孙乾道:“以前的事就不提了,大家日后都是同袍,当并肩作战,一致对外!”

    关羽、管亥等皆称是。

    既然降了就不要摆什么架子了,管亥坚持带领麾下十余名小帅,自缚双手,赤了上身,背负荆条,步行出寨,沿着下寨的山路下山,直奔刘备军大营。

    刘备闻报,亲自出营迎接,将管亥绳索解开,撤去荆条,脱下外袍裹在管亥身上,拉着他手,笑道:

    “渠帅来投,备欢喜不尽,何至于做此形状!”

    又命亲卫速解其余小帅绳索,裹以衣袍,以免冻坏。

    刘备牵着管亥的手,与其并肩回营,进入中军大帐,又一一与管亥介绍众将。

    管亥见过众将后,又坚持向刘备拜倒,眼含热泪,道:

    “刘公恩德比天还高,比地还厚,俺们的命就卖给刘公了!”

第五十五章 太史慈暂属鹰扬

    管亥部众基本上全是精壮,共计四千六百八十人,编为四部八曲。

    以管亥为怀义校尉,统领最精锐的一部二曲;

    又根据管亥的推荐,任命了三个军司马,统领其余三部六曲。

    管亥亲自前往招降左黑虎。

    左黑虎遂犹豫半日后投降。

    刘备以左黑虎为建义校尉。

    又以二人巡视北海东部,招降各路贼寇,所到之处无不望风影从。

    更让刘备喜悦的是,自己派至辽东的使者回来了,虽未能将邴原、管宁、华歆、王烈、国渊等人带来,却带来两个豪杰。

    其一人姓刘名政字文周,北海朱虚人,今年三十岁,身材高大,相貌威武,观其体貌,似是个勇武之辈,与其交谈,则谈吐文雅,见识不凡,又宛如智士。

    史书中对刘政仅有一段话,记载于邴原传中。

    说是邴原“与同郡刘政俱有勇略雄气”,为辽东太守公孙度所忌惮,收捕刘政,刘政逃脱,家人被公孙度所拘。

    公孙度下令道:“敢有藏政者与同罪。”

    刘政投奔邴原,邴原藏了他月余,适逢东莱太史慈回乡,邴原就将刘政托付给太史慈让他带回青州。

    刘政走后,邴原对公孙度道:“将军前日欲杀刘政,以其为己害。今政已去,君之害岂不除哉!”

    公孙度道:“然。”

    邴原道:“君怕刘政,是因为他有才智。如今刘政脱身在外,其才智将大展所用,拘禁刘政家人又有何用呢?不如赦免其家人,以免再次结怨。”

    公孙度觉得有理,就把刘政家人放了。邴原又出钱将刘政家人送回青州。

    这段记载主要是表明邴原的义。

    之后历史上对刘政再无记载。

    能让邴原看重、能让公孙度忌惮的人,肯定不是泛泛之辈。

    史无记载也许是早早病死,也许是隐居不仕。

    今日刘备与其深入交谈,发现刘政无论是文才还是见识、智谋皆远超常人,心中大为欢喜,立即辟用刘政为参军事,位于周贯之右。

    刘备就任镇东将军后,已可以设置参军事一职,便把军参议改回大家比较熟悉的头衔。

    刘政除了有智外,还有手腕,很快将周贯等人降服,牢牢掌握住参军事之权。

    刘备也彻底将田豫从参军事中脱开,专为一方之守。

    刘政、周贯等十几人已经事实上组成了一个参谋团,各有职分,共同为刘备出谋划策。

    另外一个豪杰,更是让刘备欢喜得手舞足蹈。

    此人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人。

    太史慈自幼好学,加冠后在东莱郡中任为奏曹史。

    当时郡守蔡收与青州刺史张琰有冲突,曲直未分,谁先到朝廷为自己辩白谁有利。

    当时州里奏章已经发出,蔡收恐怕自己落后,征募脚快之人以便赶超。

    太史慈当时二十一岁,应下差使,晨夜取道,直驰到洛阳,在公车门口正赶上州吏排队递交奏章。

    太史慈上前问道:“君欲递交奏章么?”

    州吏道:“是啊。”

    太史慈问道:“奏章在哪里?”

    州吏道:“车上。”

    太史慈关心地道:“奏章标题、署名别弄错了,让我帮你检查检查。”

    州吏见这人大摇大摆,颐指气使,以为是公府中人,便取了奏章给太史慈看。

    太史慈从怀里取出短刀,将奏章劈为两段。

    州吏踊跃大呼,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抓住他拽到车里,道:“如果君不给我奏章,我也无法把它弄坏,这件事咱俩都有责任。不如都别声张,悄悄逃回家中,别因此都受刑。”

    州吏这才明白此人乃东莱郡所派,冷眼相对,道:“君为郡中毁坏了我的奏章,完成使命,还跑什么?”

    太史慈答道:“郡中派我是看看州里奏章到底递上去没有。结果我一时急切,把你奏章毁坏了。我回去,也担心因此被郡守责罚。因此才请你和我一起回去,大家都不说出去此事。”

    州吏觉得太史慈讲得很对,当日便和太史慈一起离开洛阳。

    出了洛阳城,太史慈便偷偷离开州吏,跑回洛阳公车门替东莱太守上书。

    青州刺史张琰知道这件事,重新派人上书,但朝廷有关部门因郡守的章已经先呈上,故不受理刺史的上书,刺史因而吃亏。

    太史慈由此知名,但也因此惹得张琰大怒,声称抓到太史慈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太史慈只得避祸辽东。

    从太史慈毁章宫门这件事可以看出太史慈不少性格。

    其一,他通达权变,富有智谋,不是寻常武夫;

    其二,他事上以忠,不择手段,他这么一搞,那个无辜的州吏肯定要倒大霉,但为了郡中得利,太史慈对他遭遇置于度外;

    其三,他能屈能伸,肯在现实面前低头,避祸海外数年。

    而其后历史上记载太史慈的事迹,又反映出他勇武无敌、知恩图报、一诺千金之品性。

    总而言之,是个不下于关张的大将之才。

    太史慈今年二十七岁,比赵云大三岁,比关羽小三岁,正是男人的黄金年龄。

    刘备仔细打量他,见他身高七尺七寸,猿臂熊腰,浓眉大眼,鼻直口方,须髯黑密,顾盼间两眼精芒四射,极有威势。

    因握其手,笑道:“久闻子义之名,今日方得相见,何其迟也!”

    询问辽东生活,嘘寒问暖,又言及天下形势,勉励太史慈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太史慈临终遗言是:“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可见是个富有雄心、热衷功名之人。

    刘备从天下大势谈到青州之起,再谈到征讨不臣、重兴大汉之志,深为太史慈敬服。

    刘备向太史慈解释军中法度,激励他道:

    “吾军中有功者上,无能者下。君虽勇武,但方入吾军,尚未有功,若骤升高位,恐将士不服。君可愿屈就一百人将?

    不日东讨张饶、李条,正君扬武之机,君若杀贼立功,校尉亦轻松易得也!若君不愿上阵,亦可在吾帐中参赞军事。”

    太史慈大声道:“使君无须相激!杀贼平乱,慈之夙志也!何必百人将,都伯足矣!

    张李二贼肆虐鄙郡久矣,使君讨之,慈愿为先锋,必擒杀此二贼献于使君帐下!”

    刘备对太史慈昂扬斗志、凛凛杀气大为赞赏,道:“吾等子义凯歌!”

    任命太史慈为屯长,归属鹰扬校尉张飞之下。

第五十六章 关张赵各掌一军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四月下旬,刘备扫平北海,进兵东莱击张饶、李条。

    鹰扬校尉张飞为前锋,麾下屯将太史慈阵战张饶。

    遂与李条等对峙于阳丘山。

    李条尽招东莱群贼,有众数万。

    刘备命陷阵、摧锋二营击之。

    摧锋营军司马典韦势不可挡,突入敌阵,连杀数将,刘猛、朱樟、徐盛等猛将也不甘落后,奋勇争先,二营将士喊声动天,攻势如潮。

    贼兵遂奔。

    刘备率大众乘之,关羽、张飞、赵云、陈禄、谢荣、李器、章进、吴福、管亥、左黑虎等十校尉踊跃进击,遂大破贼军,杀伤数千人,俘获数万。

    李条率数百人遁入东海。

    刘备召见东莱太守蔡收,责其守土不力、护民有过。

    蔡收五十来岁,须发花白,一幅名士派头,本是潇洒、矜持来见刘备,不料一见面就被刘备降以雷霆之怒。

    英雄一怒,天地变色。

    蔡收赖以依仗的陈留名士、资深太守全无作用,面对刘备之威,吓得匍匐于地,谢罪不已。

    蔡收乃太史慈故主,虽兵略不堪,施政亦差,但为人厚道,待下属不薄。

    太史慈跪地向刘备求情。

    刘备本来只是想折一折蔡收的名士气,以方便日后在东莱施政,不料蔡收如此不经吓,心中并无真正治罪蔡收的打算,他也没这个权力。

    借着太史慈求情,顺势同意,先将太史慈拉起,又扶起蔡收,对蔡收道:

    “蔡公,蛾贼肆虐,民不聊生,吾心中忧急过甚,难以控制,无意冒犯蔡公,请蔡公谅解。”

    蔡收唯唯而已。

    刘备巡行东莱诸县,召见令长,考问政绩,凡庸碌者皆罢免,以有能者领之。

    并至牟平县访问刘繇乡里。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宗室之后,生于公元一五六年,现今三十七岁。

    其兄就是刚刚被黄巾王喜等杀死的兖州刺史刘岱刘公山。

    刘繇十九岁时,叔父刘韪被盗贼劫持为人质,刘繇恃虎胆、入贼窝,将叔父救出,由是显名。

    举孝廉,为郎中,任梁国下邑县长,因不愿阿附郡守、贵戚,弃官。

    青州刺史张琰辟刘繇为部郡国从事,刘繇奏免时任济南相的中常侍郭胜之子郭贤,时人称之。

    名士陶丘洪荐刘繇茂才,张琰道:“君前年刚举荐了兄长刘公山,奈何又要举弟弟刘正礼乎?”

    陶丘洪道:“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

    这时朝廷司空征辟刘繇为掾,除侍御史。

    刘繇见朝政昏乱,不就。

    后黄巾肆虐青州,刘繇遂举家南下,避乱于下邳国之淮浦县。

    刘备见刘繇不在,深为叹息,对其乡邻里人盛赞刘繇之才德,说明自己赞赏之意,并派假佐李放李麟游去淮浦寻找刘繇,拟向朝廷举刘繇为茂才。

    李放还肩负着去淮浦几十里的淮阴县寻找步骘和卫旌的任务。

    步骘和卫旌此时皆为少年,其家人不一定会放其跟李放北上,但先结个善缘也是好的。

    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二年)五月中旬,刘备班师回到临菑。

    负责情报收集的参军事高权禀报诸侯动向。

    最急切的消息是,田楷刚为袁谭所破,在黄河以北立足不住,退守高唐,与平原督邮马甫合力。

    只有平原长史张嗣位于河北,直面袁谭兵锋,压力极大。

    张嗣已派人南下求援,请示方略。

    刘备这次大张旗鼓地进剿黄巾、群盗,一举扫平北海、东莱两郡,威势无两,乐安海贼孙当、郭祖皆胆破,众皆离散,孙当、郭祖率数百人遁入海岛。

    驻扎在博昌的陈恺部顺势进击,收复利县、蓼城等,粗平乐安。

    刘备遂任命陈恺为荡寇校尉,移屯西平昌,协助张嗣。

    青州初平,下一步就是对外用兵了。

    刘备与麾下重臣大将商议后,决定在部以上组建军一级单位。

    以关羽为扬武中郎将,原虎威部由朱樟接任,又拨厉锋校陈禄、辅义校尉吴福、建义校尉左黑虎归属扬武军,扬武军进屯历城外之柳荫亭。

    以张飞为振威中郎将,原鹰扬部由谢荣的军司马谢安提拔统领,拨武猛校尉谢荣、忠义校尉李器、荡寇校尉陈恺归属张飞之下,振威军在西平昌整顿后,进屯安德。

    以赵云为折冲中郎将,太史慈被越级提拔为军司马,从张飞麾下调过来,统领原骁武部。

    张飞对将他麾下大将调走有些不满,找刘备抱怨过几次。

    拨怀义校尉管亥、恭义校尉章进、军司马孙符部归属其下。

    刘备给赵云的任务是,首先将骁武部全部建成骑兵部队,其余三部逐渐向骑兵转化。

    折冲军暂屯东平。

    有张飞的振威军与田楷东西夹击平原,应该足以对抗袁谭了。

    毕竟袁谭军并非袁绍主力,袁绍主力还要留着防备驻兵渤海的公孙瓒,投入兵力最多与张飞、田楷相当。

    刘备又整顿武卫三营,根据平定北海、东莱之功,提拔徐盛为武卫营军假司马;陷阵营仍旧是刘猛统领;摧锋营则是典韦。

    三营仍旧是曲的规模,但营将之职位则予以提高,皆为校尉。

    耿奇是武卫校尉;刘猛是陷阵校尉;典韦是摧锋校尉。

    这三营乃是刘备精心打造的精锐,士卒皆勇武善战之辈,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攻击力极为强悍。

    第一条重要消息是田楷为袁谭所破。刘备派张飞北上以应对。

    第二条重要消息则是新任兖州刺史曹操败于王喜之手,鲍信战死。

    刘备派关羽进逼历城,赵云待命于后,随时准备进入兖州。

    第三条重要消息是司徒、录尚书事王允杀名士蔡邕,又与奋威将军、温侯吕布产生矛盾,骄傲自矜,群下皆怀不满。

    刘备因对众文武道:“王子师刚而无德,专而无谋,自伐其功,擅杀名士,吾料其必败。若其败,朝政必大乱,危及天子,吾欲西迎天子,诸君以为如何?”

    孙嵩本对刘备扩军兴兵有些不满,听了刘备此言,大为赞赏,道:“将军此议,上合天心,下应人望,必为天下所称。”

    刘政职位虽然不高,但作为参军事,很多事情都可以发表意见,道:“中原波荡,盗贼纵横,孤使单车,难达长安,刘公须当率大军西上,方可迎回天子。”

    宾客从事苏泰道:“刘参军所言极是。另,奉迎天子乃大义,徐州陶使君向来忠义,想必亦有此议,可派人约其同往,以壮声势;

    泰山应太守亦忠心朝廷,也可请其共同带兵西上。

    我等三方同而向西,既可助曹兖州破黄巾、护百姓,又可扫清天子东巡之路,一举两得。”

    刘备称善,遂派苏泰出使陶谦处,请其派兵相助。

    派王文出使应劭处,请应劭带兵与刘备并肩西上。

    刘备在王文临行前又再次将他叫来,面授机宜,王文连连颔首,表示完全理解。

    而被刘备派往九江的田豫也终于回来了,不辱使命地将富有争议的无双智士刘晔带到了青州。

第五十七章 刘子扬不附汉室

    刘晔今年十六岁,年齿既幼,身段又矮,瘦小枯干,其貌不扬。

    刘备却丝毫不以外貌而轻之,执手导引入座,待以贵宾之礼,寒暄已毕,因问道:

    “天下动乱,汉室倾颓,子扬与备皆宗室之后,何以教备?”

    刘晔见刘备对他的重视比田豫转达得还要隆重,心中感动,答道:“将军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刘备道:“自然听真话。”

    刘晔道:“晔请独对。”

    田豫脸色不变,孙嵩等人却露出不豫之色。

    刘备示意众人退去。

    田豫施礼作别。

    孙嵩等人寒着脸离开。

    他们主要是对刘晔有意见,觉得他有点目中无人。

    刘晔见室内只有刘备和他二人,因说出一番石破天惊的话:

    “以晔之见,汉室难兴。何以言之?

    光武中兴以来垂二百年,世家大族势力膨胀,田连阡陌,而民困地狭,一旦出现天灾,唯死而已,故张角一呼,九州皆应,世族乘势而起,各拥部曲,心怀异志。

    之后又有韩马之乱、二张之乱,朝廷精兵损失殆尽,然后是董卓作乱,擅行废立之事,关东诸侯起而讨董,因而据州占郡,外托讨贼之名,实行割据之事,天下已不为刘氏所有矣!

    何以兴之?”

    刘备失色而责道:“子扬慎言!方今之世天子虽无军马,益州、荆州、幽州与青州皆为宗室所牧,若举兵拱卫天子,何愁天下不平、汉室不兴?”

    刘晔冷笑道:“将军欺我乎?抑或试我乎?

    刘君郎烧绝栈道,在益州阴图非计,岂会迎护天子?

    刘景升在荆州坐观朝廷之败,无一兵相救,岂会让权朝廷?

    已故之兖州刺史刘公山号称忠义,擅杀桥东郡,亦有割据之心。

    幽州刘使君虽忠于朝廷,但不通兵略,无胆无识,又有何用?

    更不要提四世三公袁本初了。

    以晔观之,如今恰似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之时!”

    刘备道:“子扬还未提我青州,我青州忠于王室,当扫平群雄,还政天子,再现大汉荣光。”

    刘晔似笑非笑,道:“将军经营青州,基业初建,势力尚弱,若此时将天子迎置青州,以令天下,则袁本初之流必以清君侧之名加之,新任之曹兖州,忠义之陶徐州,跋扈之袁公路,皆成将军之敌。

    将军何以御之?

    若将军提大军入驻长安,能否通过且先不说,届时要弃青州之基业、入破败之新地么?

    那时上有朝臣掣肘,下有四方割据,不过是董卓之事重演罢了,一旦诸侯以诛奸贼、讨权臣为名举兵西向,将军又何以御之?”

    刘备默然片刻,拱手谢道:“以子扬之见,我青州应当如何行事?”

    刘晔道:“外举尊奉天子之旗,内行积粮扩军之事,待机东据兖州,南并豫徐,以此为基,方可奉迎天子,以令四方。”

    此谋与刘备心中所想完全相同,遂又问道:“如今兖州动荡,黄巾作乱,我欲举兵讨之,何如?”

    刘晔道:“曹孟德新入兖州,根基未固,此时固然乃西进良机,但须防泰山应劭、冀州袁绍。”

    刘备颔首。

    此番深谈后,刘备与刘晔虽未明说,但各知对方志向,有种共享秘密的亲近感。

    刘备以刘晔为参军事,置于左右,又恐影响其成长,命刘晔每隔几天就去青州学宫旁听,并搜集史书、兵书,要求刘晔必须按照日期读完读透。

    田豫此番南下,除了去九江郡成德县寻刘晔外,还肩负着寻访庐江郡舒县人周瑜、孙坚之子孙策、九江郡寿春人蒋钦、下蔡人周泰、下邳国东城人鲁肃等人的任务,故而耽误时日,至今方归。

    田豫是先往南到了舒县,找到周瑜。

    周瑜本年十八岁,故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家是世家大姓。

    周瑜婉拒了田豫代表刘备发出的邀请。

    田豫向周瑜打听孙策,方知孙策人去了江都,一心向刘表、黄祖复仇,恐怕不会去青州投刘备,只得作罢。

    田豫从舒县北上,在成德县找到刘普、刘晔父子,一番劝说,刘普动心,刘晔也对刘备起了兴趣,遂决定见上一见再说。

    田豫又带着刘晔至寿春和下蔡打听蒋钦、周泰。

    此二人皆当地豪侠,皆二十多岁,勇武好义,乡里知名。

    田豫见二人乃难得猛将,遂大加笼络,极陈刘备爱贤好士之状。

    蒋钦、周泰虽以豪杰自任,但并不为扬州刺史陈温看重,反而觉得他们以武犯禁,武断乡曲,欲加以治罪。

    如今二人听得同为州刺史且大破黄巾、英武天纵的刘备对他们非常欣赏,皆心中欢喜,当即答应田豫北上。

    田豫带着刘晔、蒋钦、周泰三人又到下邳国的东城打听鲁肃。

    东城就在下邳国与九江郡的边境,距离寿春县二百里左右。

    刘晔听说过鲁肃此人姓名。

    鲁肃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见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田豫比鲁肃大一岁,见到鲁肃,与之相谈,对其见识大为叹服,于是极力向他陈述刘备之雄才,请其相助。

    鲁肃犹豫未决。

    刘晔道:“久闻足下英名,不意少断如此!方今天下大乱,足下之英才足以立功业于世,当择明主而从之。

    刘青州,晔亦未见,但闻其行迹,似乎才略不小,晔欲亲往一观。若名不副实,回乡未晚。足下何不与晔同行?”

    鲁肃遂答应。

    刘备当时一听刘晔前来,就打断田豫的汇报,忙不迭的接见刘晔。

    等到与刘晔倾谈终日,将他安排好后,才有时间询问田豫南下情形。

    听得田豫说还招来蒋钦、周泰、鲁肃三人,不由啊呀一声,从坐席上跃身而起,忙命请三人相见,并向刘晔解释道:

    “吾听扬州商贾言道,蒋钦、周泰皆猛士,鲁肃则一时豪杰,神交此三人久矣!”

    刘晔笑道:“鲁子敬名闻州郡,号称狂士,鄙州商贾传其名不足为怪。蒋钦、周泰不过轻侠,名不出乡里,商贾何由知之?”

    刘备道:“此中原由吾亦不知。”

    这刘晔与史书上左右逢源、善伺上意的描述大不一样,眼中不揉沙子,说话不会拐弯,许是年少不经事的缘故?

第五十八章 鲁子敬才气纵横

    鲁肃、蒋钦、周泰三人既是同时而来,不便有所偏重,刘备一同接见三人。

    见了三人,刘备先施礼道歉,道:“怠慢三位豪杰,备之过也。”

    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引三人纵论当今天下时事、古代良将功业、生平志向,无不畅所欲言,欢如故交。

    鲁肃三人每个人都觉得刘备重视自己。

    鲁肃身材极高,足有八尺,体貌魁奇,相貌堂堂,谈论天下形势,才气纵横,道:

    “如今袁本初虎踞冀州,文武相济,足以成事,公孙伯珪非其敌手,张飞燕亦难抗衡,肃料袁本初必得志于幽冀并三州,纵横于大河以北,此刘公之大敌也。

    兖州曹孟德志存高远,似有雄才,若其过了黄巾之难,能站稳兖州,豫州又无主,或许能借势而起,割据一方,此刘公拦路之石也,需尽快将其扼杀。

    其他如南阳袁公路、徐州陶恭祖,皆非刘公敌手。

    若能尽快驱逐曹孟德、讨平袁公路、降服陶恭祖,据青、兖、豫、徐之地,方可南抗刘景升,北拒袁本初,趁机奉迎天子,号令天下,此光武之业也!”

    刘备道:“鲁君之计固然极善,但非臣子如备者能听。若天假其时,备当一匡诸侯,尊奉天子,立桓文之功,为周召之业!”

    蒋钦身高大瘦削,为鲁肃、刘备所激励,也大声道:

    “冒矢石,讨不臣,披坚执锐,钦之志也!愿从刘公扫平天下,再兴汉室!”

    慷慨雄豪。

    周泰勇鸷猛壮,也紧跟着高声道:

    “泰也愿为刘公效死!不论是上刀山下火海,还是冲锋陷阵于万军之中,只要刘公一声令下,泰绝不皱一下眉头!”

    粗疏刚猛。

    刘备大笑道:“备有国让萧曹之规,有子扬、子敬良平之谋,有公奕、幼平贲育之勇,何愁天下不定、汉室不兴、功业不立?”

    遂以鲁肃为参军事,以蒋钦、周泰为屯将,分属陷阵、摧锋二营之下。

    武卫三营猛将如云,典韦、刘猛、徐盛、蒋钦、周泰、耿奇等皆在其中,囿于三曲编制,难以发挥所长,刘备考虑扩充三营为五营,以典、刘、徐、蒋、周分统之。

    不过蒋周二人尚未有功,倒不急着给予名号。

    随着刘备势力膨胀,吸引来的贤才豪杰越来越多,元从旧部除了少数几人外,大多数相形见绌。

    关张赵自是脱颖而出的例外,其他如张式,一个典农校尉已经让他很吃力了,再加重些担子,肯定会出纰漏;

    耿奇,当年在涿县也号称勇武,但别说与典韦相比,就是比蒋钦周泰也大有不如,渐渐在武卫营中难以服众;

    陈恺,以前不显眼,这一段时间却表现突出,具有成长潜力,且观后续如何。

    公孙瓒拨给刘备的第一拨兵士,周衢战死,谢荣虽然莽撞,但能够折节学习,成就当不至于校尉。

    陈禄,文武全才,可惜度量略狭,希望以后能够打开眼界,不再斤斤计较眼前得失。

    元从谋臣只简雍一个,才具不说跟日后的诸葛亮、鲁肃、刘晔、田豫比,就是跟孙乾相比,也差了不少。

    无怪乎后来简雍只是东方朔之类的宠臣,并无什么职掌。

    刘备脑中转动,将麾下臣属过了一遍,深有英雄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五月,西凉诸将李傕、郭汜、张济、段煨等听从贾诩之计,合兵西攻长安。

    路上又与胡轸、杨定合,沿途收兵,至长安时众十余万,与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等合围长安。

    六月一日,李傕等攻破长安,吕布率数百骑兵逃走。

    李傕等遂杀太常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万余人,狼藉满道。

    六月二日,天子在被胁迫下,下令大赦天下,以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其余诸将皆为中郎将。

    李傕等以朝廷名义杀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等,权倾朝野。

    李傕等欲以贾诩为左冯翊,贾诩推辞,又以为尚书仆射,贾诩又推辞,最终受任为尚书。

    镇东将军、青州牧刘备以从事中郎费通为使者,前往长安,拜见天子,贡献财物、珍玩。

    又发布讨伐黄巾之檄文,率兵进入济北国,于卢县击灭黄巾一部,斩获数千人,随即南下,攻占蛇丘,又取巨平。

    巨平县属于泰山郡,而为黄巾袭取。

    应劭心中不安,询问正在其处做客的刘备使者王文。

    王文答道:“历城属我济南,而应公擅自占据不还,请以历城易巨平。”

    应劭同意,遂撤历城之兵回奉高。

    徐州刺史陶谦也打出讨伐黄巾之旗号,举兵西上,击败彭城相薛礼,占据彭城。

    薛礼率败兵南下扬州。

    陶谦表任汲廉为彭城相。

    臧霸、孙观、吴敦、昌豨应刘备所邀,率兵自费国北上,击破南武阳,袭占鲁国之卞县。

    鲁国相陈逸束手无策,困守鲁县不出。

    刘备、臧霸会师夹击泰山之势已十分明显,应劭又怒又惧,大骂刘备狼子野心,跋扈不臣。

    王文请见应劭,应劭欲杀之。

    一向强硬的应举却劝应劭再次召见王文,看他意欲何为。

    应劭犹豫后同意。

    王文见了应劭,对其怒视恍若未见,从容道:

    “应公,今日形势如此,已非人力所能为。

    刘公提青州精兵驻于巨平,泰山之险已不足凭,又有臧宣高、孙仲台将悍卒北上,两相合兵,何止数万?而应公之兵不过数千,如何能敌?

    为公之计,莫如开城迎刘公。刘公必厚德应公,仍会置应公以郡守之位。

    以刘公之英明神武,若平黄巾、定兖州,奉迎天子、再兴汉室,并非难成。

    届时应公亦有功,则应公不仅免于祸,且得其利也。”

    应劭难决,询问亲信。

    应举率然道:“形势比人强,彼为刀俎,我为鱼肉,身家性命皆操于其手,犹豫亦有何益?”

    他之前是力主抵抗刘备的,但那时东有臧洪,现在臧洪已为刘备所破,且其已平定后方,兵力源源不断,袁本初、曹孟德又各有事,难以为援,泰山一郡之地如何能敌青州一州之力?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智者也。

    应劭长叹一声,一下子老了好几岁,对王文道:“归告刘公,老夫愿降。”

    刘备得信大喜,泰山兵精,自己与臧霸合力,虽有把握必破奉高,但肯定要付出相当的伤亡。

    如今应劭投降,真是天大之喜。

    鲁肃建议:“应仲瑷非果决之人,心中仍有侥幸之念,将军当速将此事落定,勿要给其摇摆机会。”

    刘备然其计,遂带领五百骑兵立时出发,绕过博县,直奔奉高。

    应劭答应投降后,回去想了半天,果然又心有不甘,举棋不定,对应举道:

    “泰山精兵数千,足以守奉高数月,其时袁本初或曹孟德不能派出一兵来救么?”

    应举劝谏道:“首鼠两端,取祸之由。袁本初远水不解近渴,曹孟德自顾不暇,如何来救?望曹孟德能速破黄巾,岂非期许太高?”

    应劭仍旧犹豫,亲兵来报:“刘青州已至城下!”

    应劭大惊:“何其速也!”顿足道:“开门相迎!”

第五十九章 戏志才智计无双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六月十五日,泰山太守应劭出迎镇东将军、青州牧刘备,刘备因得据泰山,宛如卧虎出柙。

    刚刚设奇计击败黄巾一部的兖州刺史曹操闻此消息后,大惊失色,对帐下谋士戏忠道:

    “刘玄德来者不善,志才可有方略应对?”

    戏忠字志才,颍川人,现年三十四岁,为荀彧去年所举荐,其貌不扬,但富有智谋,深得曹操器重。

    他皱着眉头,手捻胡须,思索片刻,向曹操道:

    “刘玄德声称击贼,实行兼并之事,其意不问可知。

    其一,明公当速派使者至刘玄德处,正色责之越境之罪,以先声夺人。

    其二,明公如今兵不满万,又与黄巾恶战,势难阻止刘玄德吞食济北、鲁国,当速派使者见袁本初,请其益兵南下,自东郡渡河,避实击虚,攻击济南,逼刘玄德分兵。

    其三,刘玄德乃黄巾宿仇,明公可暗中派人见王喜,说明刘玄德与我军联盟,将围杀黄巾于东平,形势大不利于黄巾,说服其暂时归服我军,以保性命。”

    曹操忙正色道:“志才前两计吾将速办。第三计吾难依从。黄巾乃反贼,如何能与其结盟!”

    戏志才笑道:“反贼亦可归顺朝廷,接受招抚,明公不见韩遂马腾、张燕杨凤之事么?我等为朝廷招降王喜,此乃大功,有何不可?”

    程昱亦道:“事急从权,志才之议昱深为赞成。”

    程昱本年五十二岁,是个长须飘飘的长者,深受曹操尊重。

    曹操道:“既然程公也赞成,那就按志才之计行事吧。”

    于是立即安排下去,速行戏志才之计。

    刘备据泰山后,继续以应劭为泰山太守,但将其郡兵全部收编,选得精兵三千多人,设立先登营、敢死营,各编制一曲,直接归属刘备指挥,由蒋钦、周泰以军假司马职衔统领。

    其余两千多人,编为两部四曲,以应举为昭义校尉统领一部,以卫靓为宣义校尉统领另外一部。

    应举在泰山兵中有一定威信,为安抚人心,故用之。

    卫靓则是从泰山兵中脱颖而出的猛将,原在泰山兵中任职为百人将。

    刘备命士兵推举,卫靓最得众心,受到一致推举。

    刘备命其展示所能,则挥矛舞刀,驰马射箭,无不超出众人;与其相谈,胸中亦有文章,不同于凡俗武夫。

    刘备遂超拔其为校尉一职。

    刘备从整编管亥黄巾而设立的三部中,调管未部驻牟县,与驻于临朐的钱义部,共同协防山贼公孙犊。

    安排停当后,刘备带着原属于赵云军的五百骑兵、先登营、敢死营、应举部、卫靓部,自奉高回到巨平,与大军汇合后,留下一部守巨平,全军南下,轻取成县,与臧霸等会师于成县之南。

    臧霸等人各有兵千余,合计五千多兵,部伍虽不甚严整,但士卒皆精锐,自有一股勇悍之气。

    他取费国时曾声称有一万大军,不过是吓唬应劭罢了。

    臧霸等人自负武勇,对刘备军本来并未看得太重,今日一见,方脸上变色。

    此行刘备带有关羽之扬武军、赵云之折冲军九千多人,又有新编应举、卫靓二部两千多人,武卫、陷阵、摧锋、先登和敢死五营近三千人,合计一万四千多人,皆是精锐,兵器齐整,衣甲鲜明,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而关羽、赵云、典韦、刘猛、徐盛、蒋钦、周泰、朱樟、管亥、卫靓等身材威猛高大的熊虎之将,浑身杀气充盈,气势如山如嶽,让人难以逼视。

    刘备久仰臧霸之名,执其手相谈,十分熟络,先谢了臧霸当日以围魏救赵之计逼走应劭的相助之恩,再提及此次臧霸应邀前来,向臧霸等人露出招揽之意。

    臧霸谢道:“刘公雄才大略,霸等无不钦仰,奈何陶使君与霸等有恩,实不忍背之,请刘公谅解!”

    刘备赞道:“君知恩图报,事上以忠,实在难能可贵,我有何不能理解?且不提这些,如今君与我合兵两万,足以破贼,君可愿随我西上?”

    臧霸道:“已得泰山三县,霸意已足,刘公已平泰山,后顾无忧,面对黄巾,已立于不败之地,无急切用霸之处。且陶使君遣使相招,欲令霸等进至沛国。霸将南下,今来见刘公,亦来辞刘公。”

    刘备深为叹息,但也不能拦着臧霸不让走,因至臧霸军中,请臧霸逐一介绍其麾下武将,一一问讯交谈,攀扯交情。

    孙观、孙康、吴敦、尹礼、昌豨等皆是身怀勇力之猛将,或英武,或壮硕,或猛鸷,或凶悍,皆有超越常人之处。

    刘备谦恭结纳,大摆筵席,用心招待。臧霸、孙观等人皆有如沐春风之感。

    南下途中,孙观叹道:“刘公有雄才,又能谦恭下士,必将成就一番功业!陶使君不及也!”

    吴敦等人也非常同意孙观的观点,尹礼因道:“既如此,不如咱们投刘公罢。”

    臧霸沉声道:“陶使君恩德如山,岂可背之?诸君北上,霸独南下!”

    孙观道:“宣高勿怒,我等只是觉得可惜罢了,怎会背你和陶使君而去投刘公?”

    臧霸道:“陶使君忠义刚胆,亦有雄心壮志,今已取彭城,又邀我等共取沛国。豫州无主,从陶使君取豫州,比随刘公讨兖州黄巾、还要对阵曹孟德,要轻松多了。此亦我等建功立业之时!”

    孙观等被他所描述的前景激励,也重新振奋起来。

    (历史上没有记载戏志才之名,《三国之最风流》杜撰其名戏忠;《汉魏文魁》杜撰其名戏贤。我先看的最风流,就按赵公公的来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90/ 第一时间欣赏汉室可兴最新章节! 作者:长歌入汉关所写的《汉室可兴》为转载作品,汉室可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室可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室可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室可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室可兴介绍:
将军乃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今雄踞青州,若能总揽英雄,招纳贤才,内修文事,外齐武备,谋取兖、豫,一统河南,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Q群:263284075(二六三二八四零七五)汉室可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室可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室可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