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写科技格局TXT下载重写科技格局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写科技格局全文阅读

作者:江湖说梦人     重写科技格局txt下载     重写科技格局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五十四章 甲骨文日常争吵

    在实验室里四处走着,胡鸿达的话一直萦绕在孟谦的脑海中,他所说的那份属于科研人员心目中的执念,孟谦是理解的,后世他也听一些人提及过。

    延续了几十年的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造不如买,读书无用论,这些思想的背后埋葬的是多少人的不甘和屈辱。

    寒窗苦读,昼夜勤勉,多少人本想一展宏图,却被人告知还不如早几年出社会去卖两年茶叶蛋,心中愤懑,想要证明,可碍于环境无从创业,本想找家企业好好发展,却又被告知造不如买,用不上科研。

    最终,看着卖茶叶蛋的风生水起,看着一起寒窗的同学四处求职,放下了所有的尊严,只能跟着这个社会长叹一声,读书无用啊...

    孟谦本想请实验室的员工们一起吃饭,但胡鸿达告诉他大家都忙的睡眠不足了,还是别耽误这个时间了。

    孟谦听了胡鸿达的,而且本来想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几句,想想也放弃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去打扰他们了。

    “老胡,回头有个消息你找合适的时间给大家传达一些,我们跟佳能已经正式合作了,佳能的光刻机团队今天也已经到沪上了,我们之前遇到的问题应该都能很快解决。另外,我们和佳能将联合攻关双操作台技术。”

    “太好了,这可真是个好消息。”胡鸿达有些激动道,毕竟不得不承认,作为此时的光刻机三巨头之一的佳能,会给沪上微电科带来不少有价值的技术支持,“孟总可真有你的,先后搞定了索尼和佳能,真是想都不敢想。”

    “也不能说搞定,利益交换而已,另外,员工的后勤保障你一点要抓牢了,大家努力归努力,但千万不要把身体搞垮了,我今天来的时候看到后面有块空地,你回头去联系一下,我们把那块地也买下来,造个体育馆,平时让大家多运动运动。”

    “好。”

    有些婆婆妈妈的交代了好一会儿,孟谦才从实验室离开。

    “孟总怎么看着好像不是很开心?”离开实验室在路边等出租车的时候,何雅婷忍不住问了一句,毕竟以她对孟谦的了解,今天看到实验室这个情况应该会很开心才对。

    “我不是不开心。”孟谦看了何雅婷一眼,“我只是突然有些担心。”

    “担心?”

    “嗯,今天胡鸿达跟我说这些话,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些年经济发展和科研好像不知道怎么的就被放到了一个对立面。

    但这根本不是该对立的东西啊,国家的发展,未来是科技之争,所以国家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科技,但发展的基础是经济,脱离了经济发展的科研也是没有意义。

    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本该是相辅相成的东西,现在却好像有一些被对立起来了,那些提出读书无用论的人,真的其心可诛啊。”

    “所以孟总担心的是,未来科研发展起来,会不会出现反过来的一些言论?”

    “嗯,其实创业也很不容易,很多人只看到我们江省那些大老板赚了多少钱,却看不到他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不知道他们为了一个订单胃出血了多少次。

    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该被尊重,我一直觉得最好的社会就是大家各司其职,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进又彼此相互支持,不过大风集团推进科研的方式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前提的,或许是我想太多了吧。”

    看着孟谦的样子,何雅婷走进两步道,“孟总,去最近看到一句话,觉得挺有道理的。”

    “什么话?”

    “你要相信,只要你做好了自己,就一定会影响到别人,而且这种影响往往都会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发生。”

    孟谦看着何雅婷纯粹的眼神,终于露出了笑容,“确实挺有道理的。”

    ...

    当孟谦在实验室的时候,约翰跟赫尔曼则正在房间里拨打越洋电话。

    把所有的情况都汇报清楚后,电话那头的埃里森语气沉重,“大风集团之前申请了这么多专利,我们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们在专利局养的人都在干嘛?”

    “老大,孟谦在申请专利的事情上耍了点小手段,这事确实很难察觉。”

    “华夏人不是向来没有专利意识的么?为什么这个孟谦居然能完美的避开我们米国的专利规则去建立他的专利壁垒?!”埃里森始终觉得这一切不可思议。

    “或许是霓虹人帮助了他。”约翰提出了自己的猜测。

    “不可能。”埃里森否定了约翰的想法,“霓虹人自己都被我们卡在门外,他们能教孟谦什么?”

    “那真是太诡异了,这个孟谦好像特别了解我们米国的各种规则,就好像他都经历过一样,难不成他是外星人么?”

    埃里森发怒道,“你是要用这么一个荒唐的理由来为这件事情负责么?”

    “抱歉老大,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真的疑惑。”

    “赫尔曼。”埃里森把目标转移到赫尔曼身上,“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有没有可能绕开孟谦的专利?”

    “不可能。”赫尔曼非常肯定的回答,“孟谦把相关专利全部申请了,我们现在只能放弃他的设计,去研发我们自己的新设计。”

    “那请你告诉我,我们自己的设计在哪里?”

    赫尔曼迟疑了一会儿,“之前我就说过我们不要用孟谦的设计,我们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去做出更好的设计,是公司高层非要让我们用孟谦的设计。”

    “赫尔曼,你这话什么意思?”

    “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赫尔曼就这个性格,管你是不是老板,只要跟他想法不一样,天王老子他都怼,“选择别人比我们更好的设计而放弃自我研发,本就是一种耻辱。”

    埃里森也怒了,“那你是不是该反思一下,你的设计水平还不如一个华夏人,你算什么!”

    约翰在一旁听着埃里森和赫尔曼吵架,一副习以为常的表情,因为这个现象确实经常在公司出现,反正吵完大家该干嘛干嘛,埃里森目前还找不到能替代赫尔曼的人,至于赫尔曼,他现在同样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企业。

    房间里沉默了会儿,赫尔曼语气缓和了一些,“给我一点时间,我会拿出更好的设计。”

    “多久?”

    “搞研发不是搞销售,我不可能给你承诺一个确定的时间。”赫尔曼刚缓和下来的语气又变得生硬了起来。

    “所以你的意思是要我被动的一直等下去么?现在我们不能用大风集团的设计,接下来我们的产品该怎么做?你告诉我?你不给我承诺,我怎么给客户交代,怎么给员工交代?!”

    “技术的互相超越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有什么?我们甲骨文有这么强大的研发团队,你给我们一点时间。”

    “不,这一点都不正常!”埃里森还在发怒,“我跟米勒合作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可以超越我们的设计!

    也许我真的对你们太仁慈了,甲骨文居然沦落到需要看一个华夏人的脸色!”

    赫尔曼的脸彻底拉了下来,“也许,是我对公司太仁慈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送子弹

    挂了电话,约翰还是跟往常一样摇头长叹但又欣然接受,对科技圈大佬有所了解的都知道,甲骨文的埃里森被称为硅谷暴君,更是位列科技圈九大刻薄老板之首,排在他身后的是微软的鲍默儿,雅虎的梅耶儿,暴雪的柯帝科等人。

    科技圈的九大刻薄老板一直都是科技圈在管理问题上饱受议论的一个点,但就像哈佛的管理学教授卡尔说的,你也许能改变上帝的善良,但你却改变不了埃里森的刻薄。

    “赫尔曼,听老大的意思,看来是打算跟大风集团打官司了。”

    “嗯。”

    “那就这样吧,我打算在华夏再呆一一段时间做一下市场调研,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接下去应该有你忙的了。”

    “我过两天就回去。”

    面对赫尔曼冷漠的态度,约翰也不自讨没趣,甩了甩手道,“你趁这两天在华夏好好休息一下吧,华夏的妞不错,回去之后有你受的了。”

    约翰说完就直接离去了,但在他准备打开房门的时候,赫尔曼问了一句,“约翰,你为什么留在甲骨文?”

    约翰转过身摊手道,“因为能赚到钱啊。”

    看着约翰理所应当的表情,赫尔曼不禁苦笑,“也是。”

    约翰还是很敏感的,他意识到赫尔曼今天有一点奇怪,但他想不到为什么,琢磨了一会儿也就不琢磨了,反正赫尔曼总不可能辞职,辞职了他能去哪,IBM?微软?他去那里可不会得到像在甲骨文这样的地位了。

    虽然埃里森今天说话有点难听,但他什么时候说话不难听呢。

    约翰回房间后就让自己不去想赫尔曼的事情了,而是开始研究怎么趁着这次市场调研好好捞点油水。

    11月16日,约翰跟赫尔曼分开,约翰去了沪上,至于赫尔曼,则去了杭城。

    承天国际楼下,赫尔曼正准备咨询保安,就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赫尔曼先生。”

    赫尔曼有些意外的看着孟谦,“孟先生怎么在这?”

    “正好下楼取点东西,没想到就遇到了赫尔曼先生。”

    对孟谦这话,赫尔曼自然是不信的,这也太过于巧合了,而且拿什么东西还带着秘书跟随行人员,但孟谦这么说他又不好再问,很多时候就是要让别人搞不清楚,反而效果更好,因为他会自己遐想,遐想的空间是无限的。

    双方都不在这个问题上多说,孟谦便带着赫尔曼上楼,而他身后除了何雅婷以外的另外一名随行人员是秦默。

    上次在电信集团,孟谦最后那几句话自然是对赫尔曼说的,因为之前的一次见面,萧博识支开了约翰,所以孟谦才直接去见了赫尔曼,后面孟谦就不方便直接去找赫尔曼了,万一碰到约翰,对赫尔曼来说是个麻烦。

    对于孟谦为自己考虑这事,赫尔曼心里是记下了的,但他还是没能让自己说出一句谢谢。

    “赫尔曼先生今天来,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上楼进了办公室,孟谦直接问道。

    “我对大风集团有些好奇。”赫尔曼想了想给出了一个答案,“大风集团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技术突破,这让我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那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

    “其实科技一直在发展,技术突破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我们每天都在面临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孟谦笑着回应,“只不过跟20多年前比,现在的技术发展显得温和而又平静,总让人觉得少了一些大时代该有的样子,至于其中原因,你我心里都清楚。”

    “垄断。”赫尔曼直接给出了答案。

    “所以大风集团的庆幸就在于,身处华夏。”

    “可华夏是不可能脱离这个世界的。”赫尔曼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

    “上游发展确实无法脱离这个世界,更无法避开你们米国,但下游发展我们却有足够的自我空间啊。”

    赫尔曼明白孟谦的意思,换了个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但我有一点其实很奇怪,大风集团的成功源自创新,但据我的了解,华夏一直以来采取的都是非常古板的应试教育,我接触过不少华夏来的留学生,华夏学生的思维经常让我们觉得好像是被什么东西束缚住了,很难打开。”

    “我知道赫尔曼先生想表达什么,但赫尔曼先生也应该知道,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华夏的应试教育确实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我们学生的创造力,但华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务实能力却也是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

    而且如果我的消息没错的话,你们米国最近几年正在研究我们的学习方式,对吧?创造力确实很重要,毕竟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但我想问赫尔曼先生一句话,现在的科技行业,创意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么?”

    赫尔曼沉默,孟谦则继续道,“越来越多的人以爱迪生这句话来否定努力的重要性,但我相信赫尔曼先生一定能理解至少在商业领域,努力的价值有多大。”

    “我从小接受精英教育。”赫尔曼若有所思道,“越优秀的人,往往越努力,爱迪生的话不过是被一些不愿意努力的人拿来做了好吃懒做的借口。”

    孟谦对西式的精英教育还是有所了解的,西式精英教育核心培养的就是思维方式和自律,是一种平衡天赋和努力的教育,真正经历着正统精英教育的富二代,比那些仇富的穷人不知道要努力多少倍。

    “所以大风集团的成功,关键在于努力?”赫尔曼回过神来跟孟谦对视了几秒后主动问道。

    “努力,是大风集团的基础。”孟谦做出一副深思的样子,“如果赫尔曼先生真的对我们大风集团感兴趣,不如我带赫尔曼先生参观一下,赫尔曼先生不介意的话,最好可以去研发中心看看我们那边的同事,如果赫尔曼先生可以再给我们的数据库发展提出一些建议的话,那就更好了。”

    “这不合适吧?”赫尔曼还是很自觉的,“研发中心,应该是一家公司的机密所在。”

    “小公司,没这么多规矩。”孟谦不在意的笑着,“再说了,核心代码又看不到,交流交流技术扯不上什么机密。”

    赫尔曼当然不相信大风集团的研发中心是谁都可以随便进的,这是孟谦的一个态度,至于真正核心的东西,赫尔曼也知道自己看不到,但既然孟谦开口了,他是很愿意去转一转的,今天来大风集团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多了解一下这家公司。

    孟谦先带着赫尔曼大概转了一下公司,云玮等人之前感受到的一些东西赫尔曼同样看在眼里,晚些时候,孟谦带赫尔曼去了研发中心,“公司场地现在还是租的,研发中心不像甲骨文那么富丽堂皇,赫尔曼先生别介意。”

    赫尔曼难得笑着回应了一句,“现在米国的年轻创业者都以在车库创业为荣。”

    进入研发中心后,所有人抬起头看了一眼孟谦跟赫尔曼,然后低头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孟总,我发现你们公司的人好像都不跟你打招呼?”赫尔曼一路来的疑惑还是问出口了。

    “打招呼?打招呼干嘛?”

    “哦,没什么。”赫尔曼没说下去,但脑海中浮现出了埃里森总把自己当国王的样子。

    “赫尔曼先生,这位是我们大风集团的技术总监丁明远,这位就是赫尔曼先生。”

    丁明远起身跟赫尔曼握手,然后坐在他边上的一名男子有些激动的凑过头来,“你就是甲骨文的赫尔曼先生?我看过你的著作。”

    “是我。”赫尔曼点了点头,态度不是很热情。

    “赫尔曼先生,我以前在耶鲁大学听过你的课。”又有一个人凑过来打招呼。

    面对大家的自来熟,赫尔曼其实有一点不适应,当然他知道,他最大的不适应是这些员工的眼神和态度,他们对自己有尊重,但也仅仅只是尊重,赫尔曼没怎么来过华夏,但他去过好几次霓虹国跟高丽国,包括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国家。

    以往这些国家的人面对自己的时候,那种态度是不一样的,虽然赫尔曼现在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这种不一样,但他作为当事人有明确的感受。

    见越来越多的人要过来打招呼,孟谦先做了个手势让大家停一下,“今天我邀请赫尔曼先生来,主要是想请赫尔曼先生来帮我们看看我们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大家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

    孟谦故意说成是他邀请的赫尔曼,赫尔曼看了一眼孟谦,也没有说穿。

    丁明远接收到孟谦的眼神信号,让赫尔曼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给赫尔曼讲解现在的项目情况。

    赫尔曼听了一会儿还是挺意外的,因为他以为孟谦只是客套客套拿出点东西来,但丁明远说的东西还挺深的。

    但也得益于丁明远说的深,才让赫尔曼有机会感受到大风集团的员工能力。

    在外的传言中,很多人都说大风集团的技术是靠孟谦这个天才撑起来的,但至少跟丁明远沟通了一段时间后,赫尔曼知道大风集团不仅有孟谦,还有丁明远这样一号人物。

    而几个小时后,当赫尔曼接触了更多的人后,他更进一步意识到,除了孟谦和丁明远,大风集团拥有一批有能力的研发人员,而且这些研发人员身上散发着让人动容的冲劲。

    赫尔曼是下午2点多到的研发中心,结果这一呆,就呆到了晚上10点。

    看着卸下骄傲逐渐融入团队的赫尔曼,孟谦尿遁离开了一会儿,在研发中心的门口,孟谦把秦默喊了过来,“你觉得赫尔曼有没有变化?”

    “很明显的变化,我觉得他心里装着不少事。”

    孟谦点了点头,他自己也有自己的判断,“就像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夏顿教授说的那样,如果你是个混球,你的敌人就会等待伏击,等到你出问题时再给你一枪。

    这一次,我要给埃里森送一发子弹。”

第二百五十六章 习惯

    晚上十一点,赫尔曼终于在大家的不舍中离去,其实也不是赫尔曼主动提出要离去的,而是孟谦提出来的,毕竟名义上人家就是来帮忙的,而且赫尔曼还是竞争对手甲骨文的技术总监,让人家在这里陪着大风集团的人熬通宵算怎么回事。

    孟谦既然开口了,赫尔曼肯定不会主动提出还要继续留下来,但临走前赫尔曼却问了一句,“你们什么时候休息?”

    “今天收获了这么多内容还休息啥,赶紧消化消化。”

    “就是,赫尔曼先生早点回去休息吧,不用管我们。”

    赫尔曼沉默着和孟谦一起离开,但在走出研发中心后突然严肃的看向孟谦,“孟先生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员工的休息问题。”

    孟谦无奈的一摊手,“现在就算是我让他们回去他们也不会回去啊。我们大风集团的研发中心不是单纯的一个企业下属部门,在我的概念里,研发中心是提供给研发人员的舞台,这个舞台本质上是他们的,不是我的。”

    赫尔曼内心波动,“孟先生平时应该经常在研发中心呆着吧?”

    “嗯,算是吧,赫尔曼先生怎么知道。”

    “我猜的。”赫尔曼没有把心里话说出口。

    孟谦安排司机把赫尔曼送回了酒店,到酒店已临近十二点,但赫尔曼却迟迟无法入眠。他端坐在椅子上回忆着自己的人生,1979,oracle2发布,SDL改名RSI,这个时候的甲骨文还不叫甲骨文,同年,赫尔曼进入了公司。

    然而在进入公司的前几年,赫尔曼始终默默无闻,他在公司被叫做独行怪,没有人跟他交朋友,大家都不太喜欢跟他打交道,一直到1986年,赫尔曼开发了分步式查询并提出了PL\SQL存储过程,鲍勃米勒开始着重培养赫尔曼。

    接下去的五年,是赫尔曼在公司快速发展的五年,但也是赫尔曼人生最黑暗的五年,得到了重视的赫尔曼开始拥有自己的团队,但他却发现自己被进一步孤立,这一次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性格,还有自己的功劳。

    甲骨文的研发团队之所以能在业内很有名气并一路支撑着甲骨文走上王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管埃里森如何辱骂他们,但他工资和奖金真的给的很高。

    但想要在甲骨文拿到更高的奖金,就需要有成绩,可赫尔曼的出现让其他团队的奖金逐年降低,这就导致了他的不受待见。

    而支撑赫尔曼在甲骨文待下去的原因,是鲍勃米勒,这个一直压着他一头的男人。他太想证明自己比他强了。

    然而鲍勃米勒却在不久后身患癌症,原本当时赫尔曼已经有了离开的想法,意外的是鲍勃米勒临终前找到了他,跟他说,甲骨文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其他公司也是这样,而在鲍勃米勒去世后,埃里森听了米勒的遗言再一次升了赫尔曼的职,赫尔曼也就留下了。

    只是这些年,赫尔曼逐渐明白埃里森根本不是重视他,只不过甲骨文内部的腐败和自私早就把这个公司的研发精神磨烂了,但甲骨文要发展,总得有真正能推动的技术的人,很显然,这个人就是赫尔曼。

    因为赫尔曼本来就没人喜欢,赫尔曼也不会为了一点钱去放弃自己的研发精神,更没有人能拉赫尔曼下水一起腐败。

    对于大企业来说,管理越来越难,问题层出不穷,腐败不可避免,这个时候就既需要和珅这样的贪官来管理贪腐,也需要纪晓岚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来推动发展。

    赫尔曼不是傻子,他心里都清楚,但就像米勒临终前说的那样,别的公司难道就不是这样么,这是巨头企业都存在的问题,谁都逃不掉,至少留在甲骨文,赫尔曼还能有更大的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大家怎么讨厌他,但又拿他没办法。

    回忆完在甲骨文的一切,赫尔曼摇着头心道,“大风集团只是因为在创业期而已,等大风集团做大了,也会出现这些问题的。”

    赫尔曼在心中拒绝了大风集团。

    凌晨三点,赫尔曼坐上了回米国的飞机,既然有了决定,他便打算赶紧回去考虑如何反超大风集团。

    在飞机上睡了一觉,赫尔曼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的赶到公司并召开了会议,“针对大风集团的专利壁垒,我在他的设计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借鉴,同时也有了很多新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赫尔曼认真的在台上讲解PPT,等他花了半个小时把他准备的东西讲解完后,现场却一片寂静。

    “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

    众人面面相觑,然后有几个人提出了一点想法,但都是不痛不痒的。

    赫尔曼这些年早就习惯了,在大局的问题上,很少会有人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他总是一个人扛着一个团队在走,好在大家工作还算配合,赫尔曼也就不多说了,让大家都赶紧去工作。

    但散会后赫尔曼去办公室整理了一下东西,再出门是时却看到所有人都走了,此时已经是米国时间的傍晚,下班点到了。

    赫尔曼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是大环境,是的,大家都这样,赫尔曼再一次选择了习惯。

    第二天一早,赫尔曼被埃里森叫去了办公室。

    “我最多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埃里森暴躁的声音再次出现。

    “老大,你能不能考虑一下实际情况?”

    “我花钱请你来工作不是让你来考虑现实情况的,我花了钱,请你给我对应的回报!”

    “你担心的不就是最近签合同的那些客户,我可以向他们说明情况。”

    “我丢不起这个人!”埃里森大怒,“赫尔曼,你是不是扛不起这次的任务,如果是,你现在就告诉,我马上换人来干。”

    “你觉得除了我还有谁能帮到你?”

    “我觉得我就是因为这些年太相信你了!赫尔曼,三个月,这件事没的商量,如果做不到,你现在就告诉我。”

    “埃里森。”赫尔曼直呼了名字,“我想知道你为这件事情做了什么?”

    “我为你的无能买单,你觉得我还需要做什么!”

    赫尔曼忍不住一笑,非常含糊的小声道,“他的员工说,他也会给他们很大的压力,但他总会冲在最前面,去承担比他们更大的压力,没有人会抱怨他给的压力,因为他比谁承受的都更多。他不是在利用别人,而是在邀请别人陪他一起干一件大事。”

    “你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

    “没什么,三个月,我知道了。”赫尔曼离开了埃里森的办公室,他回到办公室沉默了许久,最后还是告诉自己,算了,习惯吧,这么多年不都这么过来了么。

    但当天晚上,赫尔曼在酒吧约见了自己的父亲老赫尔曼,这个他很少见面却是他这一生唯一尊重的男人,将自己内心的一切倾诉给了他。

    老赫尔曼看着一向强势的儿子此时的样子,和蔼的说道,“赫尔曼,你知道我跟你的母亲为什么可以走到现在么?”

    赫尔曼摇了摇头。

    “企业大发展都会遇到问题,就像两个人在一起都会遇到问题一样,大家会遇到的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自然规则,然而有些人却可以携手走到最后,有些人却早早的分开了。

    但我希望你明白,不要认为爱情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对爱情失望,每个人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总有一些方式,无法让爱情避免出现问题,但至少可以让爱情走的更远。”

    “爸...”

    “赫尔曼,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企业和企业之间也是不一样的,没有两个人会走出一模一样的人生。”

    赫尔曼看着自己的父亲,浑浊了多日的双眼终于有了一丝清澈,“爸,你支持我么?这件事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

    老赫尔曼举起酒杯,“我儿子想做什么,不需要得到我这个老骨头的同意。”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未来之人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一周,11月25日上午,有人敲开了孟谦的办公室。

    “沈佳雯,你怎么来了?”

    沈佳雯举着一套西服,“我给你送西装来了啊。”

    孟谦上前接过西装,“不是说好了下午我过去试西装么?”

    “我正好去老刘那边对接拍摄的事情,就顺便帮你把西装拿过来了,你平时这么忙,能帮你少耽误点时间也好。”

    “谢谢。”沈佳雯也算老朋友了,甚至是个愈发暧昧的朋友,孟谦当场拉开拉链把西装取出来试,毕竟如果有问题还得抓紧时间去做调整,当然,换裤子的时候沈佳雯走到窗口看风景去了。

    沈佳雯口中的老刘是一家做高端私人订制店的老板,是周麟工作室的老客户了,这次孟谦需要定制一套西服,就去他那边做了。

    至于特地定制一套新西服的原因,是因为11月30日孟谦要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活动。

    “老刘的手艺确实不错。”换好西服后,沈佳雯围着孟谦转了一圈赞许道。

    但才意识到办公室没有镜子,沈佳雯就用随身带着的相机给孟谦拍了几张照片让他看看,反正上身的感觉不用照镜子。

    就在这时,又有人敲开了孟谦的办公室,门刚打开,一脸着急的萧博识看着孟谦和沈佳雯头贴着头,本能的转过身子,“不好意思,我以为这里是厕所。”

    “回来!”孟谦黑着脸把萧博识叫了过来,沈佳雯则默默的退到一旁,“什么事,很少看到你这么着急的样子。”

    萧博识顺了两口气,“赫尔曼辞职了。”

    “什么?”孟谦马上警觉,“消息靠谱么?”

    “靠谱,我找了十多个人证实,绝对靠谱,而且前两天就辞职了,只不过赫尔曼还要再继续干一段时间交接工作,一开始甲骨文压着这个消息,今天不小心被泄露出来了,这会儿在硅谷传开了。”

    “这...他辞职应该是因为我们吧?”孟谦有些不确定了。

    主要赫尔曼那天来大风集团之后就再没找过孟谦,还直接回国了,这会儿又突然辞职了,如果是因为大风集团辞职的,按说应该先跟孟谦这边对接才对,毕竟孟谦只是说过想要挖他,可具体的待遇岗位什么的都没还没谈呢。

    “应该吧。”萧博识也不是很确定,“你跟赫尔曼也接触过几次,或许他是想先跟甲骨文斩断关系再来找我们,以赫尔曼的性格,干的出这种事。”

    “但他现在人在米国,他辞职的消息既然传出去了,米国那些公司不会什么都不做的,我心里终归不踏实啊,别我们种了树,给别人乘凉去了。不行,我要去趟米国。”

    “你现在去太仓促了,30号的会议很重要,你得到场才行,这样来回折腾不是个事,还是我去吧,如果赫尔曼辞职真的是因为我们,我出面去找米国找他,面子也算是给到了,而且米国那边我也熟悉一点。”

    孟谦略有一些犹豫,“赫尔曼的交接期有多久知道么?”

    “听说是三个月。”

    “三个月?怎么这么久?”

    “他这个位置,交接三个月也很正常吧。”

    “也是。”孟谦自然不知道赫尔曼要交接三个月的真正原因,再三权衡后还是同意了让萧博识出门,马上出发去米国。

    到米国后,萧博识快速了解情况并开始接触赫尔曼,事实证明孟谦没去是对的,萧博识一直到燕京时间30号才见着萧博识,因为一些原因,如果孟谦亲自去,也得等到30号。

    而11月30日这一天,孟谦在燕京参加2002华夏IT财富年会暨2002年中国CIO年会。

    这一会议的参与者包括了100位知名IT企业总裁和60多个中央部委、20多家大型国企以及金融、证券等行业的近100位信息主管,当然,还有各种专家。

    此次会议依旧是对华夏IT行业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和信息化机遇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另外就是,在会议上宣布2002年度影响华夏IT产业的十大人物。

    但事实上,孟谦在27日就已经提前到燕京了,之所以这么早来,是因为孟谦对于2000年和2001年的华夏IT财富年会情况不是特别了解,毕竟曾经一世自己还是个学生,这一世自己没被邀请去参加。

    孟谦只对2002年这次大会有点了解,因为这是历史上意义最深远的一次华夏IT财富年会。

    所以他提前来燕京就是想找个参与过前两次会议的人了解一下情况,好确定自己到底要在今年的会议上说点什么,毕竟是这么重要的一次IT界会议,又被称为华夏IT行业的风向标,孟谦把握好了,华夏整个IT行业都是很有可能向前推进的。

    而孟谦来燕京见的人,正是参加过前两次华夏IT财富年会,今年还会继续参加的东软集团董事长,刘吉仁。

    “孟总!”刘吉仁每次见孟谦都是一副特别热情的样子,而且这种热情不会让人觉得很做作,接触多了甚至很想向他请教一下这其中的精髓,孟谦相信这是属于他的处世之道。

    “刘总,打扰了。”

    “孟总说的什么话,快坐吧。”刘吉仁亲自给孟谦倒茶,寒暄了一会儿后问道,“孟总关于这次会议,具体想了解一些什么呢?”

    聊到正事了,孟谦也就不扯别的了,“我前两年都没有参加,所以想从刘总这里了解一下这个会议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目的和意义...”刘吉仁喝了口茶陷入了沉思,“就目前来说,大家可能,是来找心理安慰的吧。”

    “找心理安慰?刘总为什么会这么解读?”

    刘吉仁面露无奈,“2000年的时候,海信的副总经理隋福说了这么一句话,哪怕是国内最资深的IT厂商,也不知道IT的明天会怎么样。当时很多人都不把这句话当回事,结果才过去短短两年的时间,老隋这句话却成立整个行业的圣经。

    1998年之前,我们国内是以传统IT厂商为主导的,但其实也发展没几年,刚有点势头了,1998年,互联网大爆发,门户时代来临,互联网成为了国内IT发展的新导向,热极一时,结果这股互联网的火刚烧没多久,就迎来了互联网危机。

    本来大家只当互联网IT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把目光继续回落到传统IT厂商身上,结果就出了911,全球经济和IT行业遭受重创,门户时代,资本时代,911信息回归时代,短短几年的时间,大家经历了太多,所有当下的判断似乎都是错误的,所有人都懵了,IT的明天到底是什么,真的没有人知道。

    但大家做企业总要生存,总要赚钱,所以你会发现,这两年突然出现了很多IT领域的会议,除了这次的IT财富年会,还有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互联网论坛等等,大家频繁的开会,频繁的碰头,频繁的相聚,无非是想试图时时把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好安慰自己,企业现在做的这些事情是没有错的。

    但事实上在大家的内心深处,都是没有底的,如果你要说这些会议最美好的意义,那当然是给华夏IT行业的发展指明一个方向,但谁能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刘吉仁说这话的时候突然看着孟谦的眼睛,孟谦下意识的惊吓了一下,本能的露出一个假笑。

    “所以说,别看现在这些IT界老板好像很风光,大家这条路走的都不踏实,大家都在寻找IT以外的赚钱渠道,前段时间我去拜访你的时候就说过,东软之所以保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方向,我们不敢激进啊,一旦激进的方向错了,公司的损失不一定是我们能承受的起的。

    但这样的大环境不是谁能改变的了的,除非有个未来之人坐着时光机回来告诉我们答案。”刘吉仁说这话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又盯着孟谦的眼睛,“可哪会有这样一个未来之人呢?”

    孟谦被盯的再次露出假笑,“呵呵...是啊...哪会有呢...”

第二百五十八章 IT财富年会

    继续跟刘吉仁聊了会儿,孟谦大概已经把需要了解的情况了解清楚了,从大局来说,现在华夏IT发展说白了就是迷茫,而在这个迷茫的过程中,又要面对很多实际的问题,就比如加入WTO后带来的全球化影响等。

    晚上跟刘吉仁一起简单吃了个便饭,孟谦回到酒店后就开始着手自己的发言稿,虽说自己作为重生者确实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也不可能直接把未来发展方向摆在台面上去说一下,因为人家不会信啊。

    等到人家信你的时候,就已经是事情已经发展成那样的时候,那还有什么用。

    所以演讲稿怎么写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既要告诉大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又要给出靠谱的实施方案,并且要采取能让大家接受和信任的方式来推进发展,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现在的孟谦虽已不再是人微言轻,但也还没到一呼百应的地步。

    时间很快到了11月30日,孟谦盛装出席了2002年的华夏IT财富年会,此次大会举办地为燕京饭店,现场布置富丽堂皇,从外到内记者云集,都说华夏IT财富年会是IT界的奥斯卡,还真有那么点味道。

    走完红毯入座,坐在孟谦边上的是张树新,2000年因为刚回归瀛海威的原因,张树新并没有来参加那一年的IT财富年会,去年又因为个人原因缺席,今年同样是张树新第一次参加。

    年会开始,先是领导讲话,表达了一下对大家的鼓励和期待,之后就是信息学家和经济学家代表们开始演讲。

    经济学家几乎都在提一个东西,那就是华夏经济的独树一帜,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这几年里,华夏2000年GDP增长率8.5%,2001年GDP增长率8.3%,2002年GDP增长率9.1%,当然,2002年的GDP增长率数据现在还没出来,但正是因为没出来,这些专家预判GDP增长率可能破9就变得更有话题性。

    经济学家的演讲就像是在为整个年会打下一个欣欣向荣的基调,全球经济下滑,华夏却经济上升,嗯,如果只看表面的话,确实是挺振奋人心的,但孟谦很清楚华夏未来只论数字的经济发展模式埋下了多少危害,只是很多人好像都被繁荣遮住了双眼,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风险。

    而信息学家一上台,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一句话,IT是华夏的新经济。

    “新经济。”孟谦不自觉的摇头。

    “孟总好像对这个新经济概念有些嗤之以鼻啊。”坐在边上的张树新注意到了孟谦的反应。

    孟谦看着张树新,脑海中浮现出了互联网+泡沫,共享经济泡沫,人工智能泡沫,区块链泡沫...

    孟谦一直坚定一个概念,技术本身是没有错的,导致泡沫的是资本,未来的事情自然无法跟张树新聊,孟谦只道,“经济学家谈经济,无可厚非,信息学家却也谈经济,未免荒唐了一些。

    科技确实跟经济挂钩,但大家最需要了解的是如何靠科技创造财富,而不是单纯的告诉大家科技能创造财富所以搞科技去吧。”

    张树新细细琢磨了一会儿才理解孟谦的意思,“纯粹为了钱去做一件事情,很可能会破坏这个行业合理的发展规则,发展节奏,甚至是破坏整个发展生态。”

    孟谦点了点头,“资本驱动发展本身也是没问题的,但一定要尊重客观现象,知道养猪能赚钱就去养猪,这当然没问题,但你不能为了快速赚钱就给猪打激素,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一方面会快速导致猪肉产能过剩,引发泡沫,同时还会造成很多社会隐患,比如大众的身体健康问题,

    而且一旦曝光,这些猪肉其实都会销毁,受益的只是第一批给猪打激素还没被抓起来的人。但他们为养猪这个行业和整个社会带来什么了呢?带来的全是弊端。这就是纯资本驱动的后果。

    更何况,IT行业跟传统行业有着巨大的区别。所以为什么要有经济学家和信息学家这样的分工,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干什么赚钱,而信息学家应该告诉我们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科学的赚钱,特别是面对IT这种特殊的产业,信息学家更要做好科普,如果信息学家也只是在谈经济,显然是有问题了。”

    好在现场还是有不同的声音,虽然不多,比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连提到,“前两天的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娄部长告诫我们不要总满足自己所谓的‘一枝独秀’,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全球经济增长步伐放缓,信息产业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我国信息产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总的来看,我国信息产业仍然存在与世界IT强国相比差距较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不高、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鸿鹄之志将至,IT产业在经历衰退的时期,大家都盼望复苏能尽快开始。但最重要的是看我们耕耘得怎么样,因为收获季节何时到来并不完全由我们决定。衰退的时期其实就是一个大重组的时期,而我们的企业跟外国企业相比,平均来看明显还做得不足。”

    之后就是IDC全球副总裁菲利普提醒大家,眼下的全球IT行业对华夏企业家来说充满了机遇,但又充满了隐患,大家一定不能忽视这些隐患,否则,将来一旦暴露出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是菲利普第二次来参加华夏IT财富年会了,去年他就一再提醒大家不要只顾发展,要冷静,要客观,要注意风险,可惜没什么人听,至于今年他的又一次提醒,按照孟谦后世的了解,大家还是没怎么听。

    但对孟谦来说,今天的现场可以出现两种声音,那就够了,因为孟谦今天准备的演讲稿注定会得罪一片人,甚至会揭开华夏IT行业的一块遮羞布。

    但这个事情孟谦知道自己该做,如果大家还是这样的心态,这个行业就别想在这一世有什么大的改观。

    而孟谦如果连揭开遮羞布的魄力的胆量都没有的话,那也别提什么改变科技格局了,早点回家享清福去吧。

    现在可以在现场听到两种声音,至少表明孟谦在这里把他想说的话说完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各路领导和专家演讲完,下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2002年度影响华夏IT产业十大人物的揭晓。

    整个颁奖流程搞得非常高调,而获奖者分别是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金,3华夏区总裁邓元军,东软集团董事长刘吉仁,惠普华夏区总经理孙震耀,联想集团总裁杨元钦,英特尔华夏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旭,IBM华夏区董事长周伟坤,神州数码董事长郭伟,微软华夏有限公司总裁唐俊以及大风集团董事长孟谦。

    颁奖结束后,自然就是企业家代表的演讲时间了,今年的十大人物中有五人被安排了演讲,包括刘吉仁,杨元钦,郭伟,王文金还有孟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演讲主题,郭伟谈的是硬件发展,刘吉仁谈的是人才培养,王文金谈的是市场特征,杨元钦谈的是全球化机遇,而最后上台的孟谦,他的演讲PPT首页写的是:国内IT行业发展的战略布局。

第二百五十九章 行业本质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台下就已经出现了一些骚动,战略这个两个字可不是随随便便提的,尤其是整个华夏IT行业的发展战略,这话从来没人敢说,大家不禁有些疑惑这个孟谦是哪来的自信敢说这样一个主题。

    其实主办方前两天收到孟谦的主题时也出现过疑虑,但经过商议大家还是同意了孟谦这个主题,大家也想看看孟谦会说什么。

    至于具体内容,主办方是没有审核的,毕竟来这个场合的都是聪明人,不会有人在这里说一些离经叛道的话去找死,更何况,真的有人要找死,你审核了他的演讲稿也没用,他完全可以临时换。

    “今天晚上很多人都在提新经济这个概念,认为IT行业就是华夏的新经济,在大家今晚分享的概念中,IT行业将会成为华夏未来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引领华夏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

    如果未来真的如此,我愿意付出我所有的努力来支持这个新经济的概念,但我所能看到的现实是,以我们华夏IT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来看,IT行业想成为未来国家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都很难,更别提成为未来引领华夏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了。”

    孟谦的第一段话就引来了现场一片哗然,虽然今天也有人对新经济的乐观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但也只是担忧,口吻上还是比较委婉的,但孟谦开场的态度却显得十分强硬。

    面对大家的反应孟谦并不在意,“我为什么这么肯定,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1999年,互联网公司大爆发,一年内注册了1000多家互联网公司,短短两年时间,32%的企业宣布破产,37%的企业被收购,剩下的,大多也是苟延残喘。

    2000年底,大家发现外包能赚钱,疯狂的出去接单,结果2001年911之后,国外IT寒冬,国内大量外包企业倒闭,大企业的外包项目也都处于亏损状态,疯狂裁员。

    今年,很多人因为我们大风集团发现在霓虹国可以以低价抢夺市场,又有一大批企业加入了进军霓虹国的队伍,但我可以很明确的预测,明年年底之前,做这件事情的企业估计就很难赚钱了。

    因为大家现在能靠低价进入霓虹国并不完全是因为钻了价格的孔子,更是因为欧米IT企业寒冬,等明年他们缓过来了,低价是没有用的,因为大部分都是纯粹的抄袭,而且抄袭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现在华夏商业软件在霓虹国的口碑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有些不堪入目。

    所以大家应该已经明白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孟谦将PPT翻到下一页,出现的自然就是刘吉仁帮他总结的那两个字:迷茫。

    “今天在座的都是精英,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只要没遇到极端的天灾人祸,至少肯定饿不死。”

    孟谦故意沉默了一会儿让大家思考着,“我相信大家心里的答案应该都是大同小异的,那就是肚子里有料,手上有活的,也就是真正有一技之长,有能力的人。”

    “那这个一技之长怎么来的呢?”这次孟谦直接就说出了答案,“自然是花时间沉淀出来的。

    现在让我们从个人逆推到企业,也许很多企业家前辈都会说,小孟是个外行,人和企业家的本质都不同,无法拿来类比,是的,那是因为大家的商业思维大部分都还是传统商业思维。

    IT行业进入我们华夏比较晚,发展就更晚了,我知道很多现在从事IT行业的老板以前都是做传统商业起家的,更有很多老板只是把IT作为自己原有商业基础上的一个补充。但我想告诉各位的是,传统商业和IT商业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用传统商业思维来经营IT商业,真的很难成功。

    因为至少目前的传统商业的本质依旧是经济学最基础的供需关系,但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IT商业的本质不是供需关系,而是核心技术竞争。”

    下面出现了一阵热议,在这个年代,孟谦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把传统商业和IT商业进行区分的人,“所以在传统商业思维下,大家已经习惯了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什么不赚钱就立马退出,这个放在传统商业领域没毛病。

    但放到IT行业就是一个大问题,大家其实这几年应该都已经感受到了,IT行业的变化太快,传统行业十年一个轮回都不错了,IT行业几个月就能出现一次变革而且没有轮回,因为在IT行业,一个技术的突破就可以直接让旧的技术被淘汰,而被淘汰的技术所能产生的利润将直线暴跌。

    传统商业,价值和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但在IT商业,技术决定决定价值,技术决定供需,技术决定价格。

    所以各位如果真的有心想要长久的从事IT行业并且想要以此取得巨大的盈利和成功,那么首先大家请重新认识这个行业,去了解这个行业的特殊,去改变传统的商业策略。”

    看到很多人看自己的眼神已经出现了变化,孟谦把PPT翻到下一页,“时间有限,我没有办法在这里把IT行业从头到尾透彻的给大家解释一遍,关于重新认识IT行业,我简单提炼几个点,大家回去之后可以扩充了解。

    第一,IT行业分三个层,第一层是硬件,第二层是软件,第三层是应用,所以如果要进入IT行业,请先根据公司的情况和自己的计划找到更精准的定位,而不要总是ITIT的,IT是个很大的概念,如果把什么都混淆在一起,企业自然跟着混乱。

    第二,刚才已经强调过了,IT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如果想要长期在这个行业发展,无论企业如何定位都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至于核心技术怎么来,根据不同的需求,方法就比较多了,自研,购买,合作等等,那就看不同公司的自我规划和安排了。

    第三,IT行业是一个产业链行业,所以从事IT行业一定要以产业链的眼光和格局来看待问题,不要轻易把任何一个IT产品独立化,想在这个行业做的越深,就越需要理解产业链的意义。

    第四,IT行业是一个应用层创意优先,硬件层和软件层拥有高中低端泾渭分明特点的行业,其实这个行业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定位空间。”

    孟谦停顿了一会儿,他说的这些,其实放到后世可能一个对科技稍微感兴趣一点的爱好者都懂,只是不知道怎么提炼重点,但在2002年这会儿,还真的是一大群华夏IT界的老板都不懂。

    像李彦鸿这种技术出生的看的会稍微明白一点,但更多的老板连互联网跟软件到底有啥区别都没搞明白呢,这就是这个年代的现实情况,尤其是那些没有资格参加这次IT财富年后的老板们,存在更多不懂这个行业就开始干这个行业的人。

    所以孟谦需要先把最基本的东西先给大家理顺,否则连地基都是乱,就别谈什么上层建筑了。

第二百六十章 战略总结

    看台下的人消化的都差不多了,孟谦继续自己的演讲,“在理解认识了IT行业的本质之后,企业根据自己的目标和现实情况就可以有对应的规划了,很显然,长久发展来说,自主研发是怎么都避不开的一件事情,但研发得花钱,怎么办呢?

    很多人都会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大家不用把这个问题想的太复杂,就大风集团还算成功的经验以及我所接触的所有成功企业的发展来说,大家成功的模式基本都是一样的。

    我个人的建议很简单,不要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烧钱,哪怕公司本来就很有实力,如果初入IT这个行业,也不要着急烧钱,而是先找到赚钱的途径,用赚的钱养研发,再用研发成果提高企业的利润,逐步走向一个良性循环,IT企业想要走的长久,最好的模式一定是一个良性循环,不要过度追求利润,也不要过度追求研发。

    也许有人会问,时候的轻巧,先赚钱该怎么赚呢?

    那就还是回到IT行业的本质上来,上面我提到过,硬件层和软件层是一个高中低端泾渭分明的东西,应用层则是一个创意优先的东西,那这里面就有很多可以赚钱的途径了,比如东软分享的用外包养研发的模式,比如像华芯科技这样,用低端产品利润养高端研发,当然,也可以像我们大风集团一样,找到游戏这样一个有创意的应用。

    但有一点大家一定要看明白,我们可以用这些方式去先赚钱,但赚来的钱一定要投入研发,这些初步赚钱的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越来越容易被取代和淘汰,企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不断扩大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这个市场立足并做大。”

    孟谦再次停顿给大家一点讨论的时间,“对于决定进入这个行业并下定了长期发展决心的企业,那就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得不提,今晚很多人都在讨论要不要国际化这个事情,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我们早就已经被国际化了。”

    孟谦给出了又出了一组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微软,IBM,甲骨文,谷歌,英特尔等企业这几年在我们华夏的投资,平均投资增幅超过了150%。尤其是我们加入WTO之后,各家企业的追加投资平均值达到了80%。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看明白了,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走出去跟这些国际巨头扳手腕的事情,而是我们现在已经被他们逼到至少应该考虑一下如何守住自家城池的问题了。

    华夏现在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我们早已身处国际大环境,而且有一件事情可能我们自己人反而都还不知道,华夏,被西方定义为IT行业最大的国际新兴市场。

    所以国际化是我们避无可避的一个选择,那我们跟国际企业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非常大。”

    孟谦继续搬出数据,包括硬件领域的产品差距,包括软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差距,“想要竞争,就一定要认清现实,我们现在跟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可能比大家认知的还要悲观一些,所以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来看一看目前我们国内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几家公司。”

    PPT上出现了四家公司的名字:华为,中兴,方正,大风集团。

    “我们看一下这四家企业公开的一些数据,这是营业额,这是产业变化,这是科研投入,这是员工发展,这是一些公开的福利政策,还有一些细节,大家看出这四家企业的共同点没?”

    “注重科研。”很多人已经被孟谦的演讲吸引住了,下意识的回应。

    孟谦点了点头,“还有么?”

    “专注。”

    孟谦再次点头,“没错,大家仔细看这四家企业旗下的产业,收购也好,扩张也好,企业一路的发展都始终在IT这个领域里发展,并且每一次产业扩张都是稳扎稳打,但反观现在国内很IT企业,搞IT的同时,搞房地产,搞服装,说不定还搞夜总会。”

    “哈哈哈。”有些人不禁发笑。

    而孟谦又一次发问,“还有么?”

    这次很多人面面相觑,看不出还有什么了,孟谦开口道,“今天我说的这一切,其实也是在透露一个态度,IT行业真的不是一个可以玩票的行业,玩票的心态,或许能赚一时的钱,但很难赚一世的钱。这是一个需要布局,需要坚守,需要专注,需要认真的行业。

    既然如此,这样一个比传统商业要复杂的多的行业,我们还有必要进入么?我们去面对这块硬石头有意义么?”

    说到这,孟谦把PPT往后翻,又给大家看了一组数据,“半导体产业全球市场千亿级,光刻机产业全球市场百亿级,工业软件产业全球市场百亿级,商业软件产业全球市场百亿级...”

    孟谦找出了整整超过一百个百亿级到千亿级的全球IT细分产业,“这四家企业的另外一个共同点就在于,有野心。冒昧的问一句,在座各位不说百亿米金的年销售,能做到十亿米金年销售额的有多少?”

    所有人左顾右盼,没有一个人举手。

    “孟谦侧过身指着大屏幕上的数据,“认清与西方的差距,是为了可以更理智的选择发展策略,避免撞南墙式的发展模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清这个市场有多么庞大,我们的发展空间之巨大宛如江洋,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个野心去抢占这个市场。

    很多人在迷茫IT行业的明天是什么,我想说一句得罪人的话,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压根不是我们现在该考虑的问题,因为即便行业衰退,还有数万亿的市场摆在那里,即便科技停滞,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弥补。

    既然我们华夏现在如此弱后,反而无需任何迷茫,因为至少科技的地位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不争事实,我们只需要带着野心向前冲就是了,就像一个人迷茫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努力就完了。

    更何况,我们现在可以简单整理出一套或许还算科学的战略,包括我们四家企业在内,大家采取的战略其实是一样的,我给大家做了一个总结。”

    PPT再次翻页,孟谦喝了一口水继续,“真正理解行业,选择发展方向,寻找赚钱途径,培养研发团队,研发销售并进,逐步精准研发,寻求合作伙伴,直面国际竞争。”

    现场不少人赶紧把孟谦的这段话记在自己的本子上,孟谦注意到这一幕,心里还是挺舒服的,至少觉得自己的话没有白说,自己的心没有白用。

    “最后的最后,我再提两个小小的建议,第一,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技术这一块的决策权,请尽可能交给懂技术的人,第二,我预估国际竞争对我们华夏企业的冲击会很大,所以我建议大家加强合作。”

    孟谦说这话的时候故意看向了英特尔,IBM等企业在华夏的总裁或总经理,而孟谦这一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国际竞争可能是未来几年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我认为我们接下去应该要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孟谦说这话的时候又一次看向了那些境外企业在华的相关负责人。

    连续两次的这种表现,让所有人都确定了孟谦确有深意,包括这些外企负责人也大概明白了,可他们拿孟谦又没什么办法...

    这一晚的不平静,才刚刚开始。

第二百六十一章 核心力量

    孟谦最后说的这两点,一个是为了跟接下去要上场的CIO,也就首席信息官们建立一个精神上的共鸣,2002年的IT财富年会之所以影响深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夏首席信息官俱乐部的首席信息官们在这一次年会上大出风头,让大家都意识到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区别。

    而后,华夏非常有前瞻性的提出了CIO时代,让首席信息官们引导IT行业的发展,让不懂技术的CEO们少干预,也就是让懂技术的管技术。

    这一决策很大程度上帮助到了华夏IT行业的发展,虽然最终结果还是不太好,但如果没有这一年的这种转变,后世的IT行业发展大概率会更糟糕,毕竟让一群不懂技术的商人去引导技术发展,真的有点扯淡。

    而孟谦全程的演讲和最后特地提及的这一句,就是为了跟这个未来趋势达成一致,这对于他后面跟大家进一步的沟通合作都有好处,至少不管是CEO还是CIO,都会很愿意跟孟谦打交道。

    至于孟谦提到国际竞争时两次看向外籍企业代表人,那意图就更明显了,既然是国际竞争,有些话自然就不能当着这些外国企业的面说了,孟谦用这个表现要告诉别人的就是,我还有话要说,但在这里不方便。

    对孟谦来说,想要把这些人再聚集到一起可不容易了,一个个去找就更耽误事了,这样直白的暗示,大家明白了,年后大家自然会去找孟谦。至于那些外国企业的人,明白了也没辙,又做不了什么。

    孟谦的演讲有很多值得细细回味和思考的地方,下台的时候实实在在的收获了今晚最热烈的掌声。

    之后,就是首席信息官俱乐部的首席信息官们开始做演讲了,果不其然,首席信息官们带来了极具建设性意见的想法,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年会尾声,大家都明显的在支持让懂技术的人管技术这一理念。

    年会结束,张树新直接跟着去了孟谦的房间,“孟总啊,你猜第一个进来的人会是谁?”

    “这么多人,这哪猜得到。”

    “猜猜呗,闲着也是闲着。”

    孟谦其实没什么心思猜,随便说了个名字,“刘吉仁吧。”

    “我猜是中兴的老侯。”

    张树新口中的老侯,自然就是中兴通讯的创始人侯伟贵,后世因为贸易战被不少人熟知。

    孟谦刚想问一句为什么就听到有人敲门,而打开门后,看到的正是侯伟贵。

    把侯伟贵请进房间,孟谦看了一眼张树新,“张总知道侯总要来。”

    张树新笑笑不说话,孟谦便不多问,等侯伟贵入座后也不寒暄,直接问道,“侯总找我有什么指示?”

    “孟总说笑了,我只是想跟孟总确定一件事情,免得大家彼此为难。”

    孟谦倒是真没听明白侯伟贵是什么意思,“侯总请说。”

    “不知道孟总是否知道,我们中兴今年跟英特尔签订了深度合作协议。”

    “略有耳闻。”

    侯伟贵点了点头,“不瞒孟总,我们跟IBM也已经在对接了,如果顺利的话,年后我们跟IBM也会有深度合作协议,所以孟总一会儿打算说的事情,我虽然很感兴趣,但如果我不合适参与,孟总尽管直说。”

    孟谦愣住了,半天后才回过味来,然后看了一眼张树新,“张总怎么也不帮我解释一下。”

    张树新摊手道,“这事我解释也没用啊,还不是得你亲口跟老侯说。”

    转回头看向侯伟贵,孟谦保持着微笑,“侯总担心我仇米?”

    侯伟贵也不避讳,直接点头。其实孟谦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了,外界确实有这么一个声音,说孟谦仇米,虽然说的并不是很多。

    而在21世纪初期,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好被理解的,不少后世的年轻人都有一种想法,认为2018年的贸易战华夏能承受得住是因为那个时候华夏有钱了,所以很多年轻人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觉得如果早个十年二十年出现这样的事情,华夏根本撑不住,这样的言论在网上也很多见。

    然而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的是,米国对华夏的制裁从来没断过,而类似贸易战这样的高压制裁历史上还有过两次。

    比较近的一次就是89年,当时因为欧洲对华夏的依赖程度还非常非常低,欧洲非常坚定的站在米国的身边,再加上当时霓虹国第一个跳出来支持米国,拉拢了一批亚洲国家。

    所以那一次制裁被米国称作对华夏的全球制裁,后世米国每次聊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挺骄傲。

    而当时明确表态支持华夏的巴基斯坦也连带着被米国制裁,损失惨重,不得不承认,巴铁是真的很铁。

    只不过那个时候媒体不像2018年那么发达,很多老百姓其实都不知道这个事情,也不知道国家是怎么扛过去的,但搞科技,搞经济,搞政治的如果经历过那几年都知道那几年的惨痛,从整体压力来说,89年那一次的制裁只会比18年的制裁更狠,但国家就是扛过去了。

    因此在侯伟贵看来,虽然孟谦的年纪小了点,但他现在毕竟是科技圈的大佬,了解那段历史的话也很正常,孟谦因为那次大制裁仇米也显得很顺理成章,毕竟因为那次制裁仇米的人多了去了。

    至于另外一次大制裁就是60年代,那是一次从经济到科技到军事到贸易的全方位制裁。

    然而两次大制裁和中间陆陆续续的小制裁华夏都扛过来了,华夏的坚韧和强大是受到全世界认可的,反倒是很多自己人就是不肯相信自己国家的强大,一说起十年前二十年前就是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还有70年代的蜜月期,连米国后世自己都承认是为了牵制俄国,可还是有很多人不停的洗白说米国给华夏的支持要比制裁多的多,能说什么呢。

    “侯总多虑了,我不跟米国企业做生意,跟仇不仇米没什么关系。”

    侯伟贵跟张树新对视了一眼,似乎还有一点不确定,孟谦继续道,“更何况就算我仇米,做生意归做生意,不能跟喜好挂钩,我只是没有合适的生意去跟米国企业做而已。”

    “以大风集团现在的产业来说,能做的生意还是很多的,只是孟总把这些生意主要都放到了霓虹国和高丽国。”

    “那是因为涉及核心技术,自然要尽量避开米国,米国一路以来对我们的制裁侯总应该都看在眼里。”侯伟贵点头,他42年出生,自然都经历过,“所以我总是要考虑万一有一天他们又来一次大制裁怎么办,对吧?

    建议侯总也多长个心眼,别过度依赖米国,目前来看,一些技术还是可以从其他国家找到替代品的,甚至努努力,我们自研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至于那些确实绕不开米国的技术,可以考虑长期买断之类的方式,还是要未雨绸缪,万一有一天米国用核心技术卡中兴的脖子,中兴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侯伟贵不以为然,“多谢孟总提醒,不过我想米国人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也许吧。”孟谦一笑而过,现在说多了人家也不会信,还不如别说了,“所以侯总不用担心我会因为你跟米国人深度合作就排斥你,不可否认,这个世界现在离不开米国,科技发展也离不开米国,大风集团未来或许也会有跟米国企业合作的地方,这点现实我还是看的明白的。

    我只是会时常告诫自己想尽一切办法不要被米国卡住脖子。而且我也相信,中兴的合作也是为了更好的国际化,无可厚非。”

    侯伟贵脸色缓和了不少,看来他是真的挺想交孟谦这个朋友的,也真的挺想听听孟谦会说什么的,“对了孟总,那你就不怕被霓虹国卡住脖子么?”

    “现在的霓虹国已经是个弟弟了,他能泛起涟漪,却翻不起大浪,但米国这个世界老大就不一样了。”

    “可霓虹国会听米国的话啊。”从侯伟贵的表情来看,他并不是故意呛孟谦,而是真的这么想的。

    孟谦笑着摇头,“霓虹国有极强的私心,89年他是第一个跳出来支持米国制裁华夏的,但到了91年,他又是第一个跳出来取消制裁并宣称友好的,这其中的原因,侯总应该也有所耳闻吧。”

    侯伟贵不自觉的点头,“这倒是,我明白孟总的意思了。”

    “咚咚咚。”聊到这,门外又有人敲门。

    这次进来的正是刘吉仁,而在刘吉仁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孟谦的房间,不过十几分钟,孟谦的房间里已经站满了人,大家根本没有地方坐。

    而孟谦看着这些人,心道可惜手机没有照相功能,不然真想记录下这一幕。

    房间里站着未来的运营商三巨头,电信移动联通,未来的家电三巨头,格力美的海尔,未来的国产电脑三巨头,联想华硕神舟,未来的通讯三巨头,华为中心大唐,未来的国产软件七侠,华软,用友,智邦,金蝶,浪潮,东软以及宝信,当然,另外还包括京东方,华芯国际等知名企业。

    今天总共一百名企业家,陆陆续续有63人来到了孟谦的房间,除此之外还有十几名专家以及数名信息部领导。

    现在挤在孟谦房间里的这些人,正是华夏IT行业的核心力量。

第二百六十二章 竞争合作并行

    大家在房间里先彼此互相沟通着,一直过了差不多半小时,估计应该也不会再有人来了,孟谦站到大家的中间位置,“各位,想来的人应该都来了,时间也不早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吧。”

    所有人安静下来。

    房间里没有PPT放映的地方,孟谦就直接在电脑上播放,“我想说什么,大家肯定也都有个概念,主要就是围绕国际竞争这件事情。

    今天在现场的时候我也说了,我们跟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很大,但他们的冲击已经来了,我们不想接招也得接招了。

    所以我们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呢?

    这是我个人的建议,首先,我们需要有更多具有全球野心的企业站出来,这是最基础的,如果大家都认怂了,那就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不过我相信,这会儿愿意到我房间里来的各位,都是有这个野心的。

    而当我们拥有了这样一批愿意站出来的企业之后,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打造一个竞争与合作并行的企业联盟状态。”

    房间里马上出现了一阵骚动,“企业联盟?竞争与合作并行?”

    孟谦点了点头,“我知道大家平时竞争惯了,突然听到要联盟会觉得有些奇怪,但一个现实情况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在科技竞争上都有国内联盟,哪怕强大如米国亦是如此。

    硅谷的企业天天斗的你死我活,但他们有一个前提就是如果有其他国家的企业超过他们,那就先把其他国家的企业干死,他们再接着干。

    因为未来的国家之争必然是科技之争,国家与科技企业之间的关系将会非常微妙,我相信各位都能理解这其中的微妙。

    我说句最直白的话,科技力量将决定军事力量,将决定经济发展,将决定全球影响力,你就是想把科技和国家剥离开也做不到,这是客观现实。

    同时,未来的科技之争也必然是国家之争,尤其是对我们华夏这样的大国而言,这依然是因为IT行业的本质问题,IT行业是一个产业链行业,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自扮演整个产业链的角色,所以想要在IT行业竞争,争到一定程度之后一定会变成产业链竞争,任何一个独立的企业都会随时被人卡住脖子。

    而想要身处产业链,就必然要有合作,所以联盟其实是IT行业发展的必然之举,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就联盟这件事情来说,跟谁联盟相对来说最靠谱?无论大家平时怎么恨不得弄死对方的企业,但我们谁都不可否认,到最后相对来说更能让自己安心一点的盟友,一定是我们自家的企业。

    因为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国家之争必然会波及到企业,而国家之争又不可避免的,那么对企业的波及也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大家觉得自家的企业能让人放心,还是别人家的企业能让人放心呢?

    当然,联盟还有其天然目的,我们整体科技水平弱后,如果能整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发展,才能有更大的机会去超越别人。

    最后一个我建议联盟的原因就是,我们是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这为我们的产业链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放在别的国家,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他想发展产业链都做不到,这就是一个机会,我们有这么好的底子,不好好规划就太可惜了。”

    不少人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这会儿会对视的,基本都是往日的竞争对手。

    “近十几年国家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徘徊确实让很多人忽视了一些东西。”华芯国际的张如金突然感慨了一句,“国家鼓励私企进入半导体行业,鼓励私企发展IT行业,是希望私企能扛起大旗,而不是把这个产业拿出来让私企单纯的去追求利润。

    几位老伙计应该都知道,国家中间好几次是想收缩市场经济的,想把半导体和IT行业重新纳入计划经济,但是考虑到市场化浪潮和国家财政状况,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才落得现在这个收又收不起来,放又放不下去,管又管不到位的尴尬的局面。

    这几年国家经济发展的不错,明显加大了国企在IT行业的投入,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化在IT这个行业的成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一个以产业链角度出发来发展的行业,有时候我们真的觉得,这个行业更适合计划经济。”

    “孟总看问题确实很深刻。”刘吉仁发自内心的赞赏了一句,现在华夏的企业都只想着内斗,能考虑到未来限制问题的寥寥无几,但当孟谦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大家又都能理解,因为确实就是这么回事。

    “那我们该怎么联盟呢?”用友的王文金发问。

    孟谦在电脑上把PPT放下翻,“就像张总说的,既然我们知道了IT行业是一个产业链,那么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从我们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就从产业链角度来思考问题。

    为此我做了一个重点的归纳,首先,提升专利意识,建立我们自己的专利壁垒。”

    孟谦花了一点时间给大家讲解了一下什么是专利壁垒,米国是如何通过专利壁垒来限制别国科技发展的,这个东西现在很多人都不了解,“可以看到,专利壁垒是一个强有力的科技竞争手段。

    但好消息是,纵观全球的科技发展,现在正处在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的爆发期,再加上米国的专利壁垒发展时间也还不是很久,所以现在留给我们的专利空白还是很多的,如果再放任十几年,只怕米国靠一个专利壁垒都够把我们压的喘不过气来了。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重视专利,对于企业的核心技术一定要第一时间申请专利,甚至加大专利覆盖面。”

    众人点头,之前是不了解,现在了解了专业壁垒的可怕之处,大家自然都会格外注意,“大家有了专利意识之后,下一个我想要说的东西就是技术授权。

    想要聚集大家的力量,肯定少不了大家的技术共享,但对企业来说,研发成本是很高的,免费共享显然是不合理的,但现在有了专利之后,技术授权就是一个很好折中办法。

    通过技术授权,研发企业可以获得授权费用,有专利保护在,大家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技术被人直接拿去用了,别人想用得花钱,对研发企业来说既是保护也是一种新的盈利方式,对其他企业来说,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些技术,我之前也说了,自研无法避免,但自研也只是一个渠道,一家企业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

    当然,技术授权的推广需要我们一起打造一个公平的内部专利环境,如果大家都钻空子耍无赖,那这事就无法落实了。”

    “建立一个健康的环境对大家都有利。”站在一旁的张如金再次开口,不少人点头表示认可。

    “大家能认可就好,接下来说的是一个比较大的板块,既然要搞联盟,那就肯定要合作,加深内部合作是一个重点,那该怎么合作呢?这里大家可以发挥的想象空间就比较大了,我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打包销售,比如合作科研,比如共享资源...”孟谦在PPT上写了一些方法,“合作会涉及到一些商业机密,所以更深的我就不说了,大家能理解就好。”

    众人点头,对企业家来说,关键是决定要不要合作,要跟谁合作,至于怎么合作,大家自然会有自己的办法,都是企业家,合作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比如大风集团的数据库和华为服务器的绑定销售就是一种合作方式。

    而围绕着如何合作的问题,让孟谦意外的是房间里出现一些不受控制的讨论,大家倒是没孟谦这么避讳,很多东西都敢直接讲出来,显然,这是大家对于合作的一种积极态度表现。

    见大家整体对合作这个事情并不是很排斥,孟谦的心也定了一些,看了眼时间敲桌示意大家安静,“大家都愿意合作,就为这个联盟提供了最大的支持,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合作之下的未来。”

第二百六十三章 无私

    “加深合作之后,将会涉及我们搞国内企业联盟的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建立标准。”孟谦又花了点时间给大家讲解标准壁垒,这个时代需要普及的东西太多了,“很显然,建立标准壁垒是科技竞争的又一大利器,而且其杀伤力超过了专利壁垒,因为专利壁垒还有空子钻,可标准壁垒可以彻底把你拦在门外。

    但建立标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至少需要一个有权威的产业联盟来进行投票,现在整个IT行业的标准几乎都掌握在欧米手里,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准,但一家两家华夏企业是难以有这个能力去提出一个标准并受到国际认可的,这个事情就需要大家的共同的参与才有可能实现。”

    “如果我们华夏有自己的完整产业链,我们做自己的标准不就好了,那会简单很多吧。”有人提了一句。

    但孟谦摇了摇头,“我们建立产业链是为了确保我们的生产能力,但标准这个事情还是要把目光落在国际标准上,未来一定是个全球化的时代,走不出去的技术终究难以长久。”

    见后者不再说话,其他人也不提出疑问,孟谦继续,“提到了这个问题,正好顺到下一个概念,今天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都逐渐意识到国际竞争需要有危机意识,我们必须抛弃造不如买的思想,一定要考虑到过度依赖国外企业存在的风险。

    但由于目前我们的弱后,在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比如我们大风集团就跟索尼和佳能有合作,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里我提一个小建议,叫做备胎思维。

    当我们在一些技术上做的不如国外的时候,我们可以买他们的技术和产品,但同时最好发展备胎,这个备胎,可以是自己做,也可以交给别人来做,这就再次体现出联盟的价值了。

    比如我们大风集团之前从索尼购买了一些产品,同时我们通过购买授权和逆推设计等方式进行自我研发,我们目前做出来的产品并不如索尼的好,所以我们依旧通过采购索尼产品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

    但是假设有一天索尼跟我们翻脸了开始禁售,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备胎拿出来,也许备胎不如索尼的产品好,但只要能大概顶上,那么这个备胎就有了存在的意义。而这个备胎也可以交给其他企业来做,这样一来,我们就给自己留了后手,毕竟全面竞争的一条很长的路。”

    “这个概念倒是很新颖。”信息部的领导突然说话并且陷入了深思,过了会儿意识到大家都在看他,才笑了笑道,“孟总继续。”

    孟谦微笑着点头,“而在标准之后,就是我今天想说的最后一个东西了,生态。生态这个概念可能也不是所有人都听过,而且即便听过生态这个概念也很容易跟产业链产生混淆,事实上,生态和产业链是两个东西。

    我们从本质来看,产业链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产业链的核心是大量的上下游关系,是一种企业间的关系。

    而IT生态这个概念目前没有任何官方的解释,但我们可以看一下生态的本质,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很显然,区别已经出来了,生态的概念要大于产业链,因为生态是一个包含了企业,员工,用户,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概念,建立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可以让我们满足生产需求,并且不受制于人。

    而建立一个以华夏为主导的全球IT生态圈,能让华夏成为全球IT行业的话事人,影响乃至主导全球IT行业发展,这才是国际竞争关系中,需要追寻的终点。”

    “那要怎么做才能建立起一个生态圈呢?”有人下意识提问。

    “其实生态圈的建立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就像大自然逐步发展到今天这个平衡态一样,只要我们把生态内的基础搭建好,花会自开,鸟会自来,而基础,正是我之前所说的一切,我这里再做一个总结。

    建立专利壁垒,促进科技流动,加深内部合作,打造全产业链,提出全球标准,最终创造生态环境。所以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在创造环境,有了环境,用户,人才,都会自然而然的进来,慢慢的,我们就能主导一个全球生态圈。真的到了那一步,我相信在这个生态圈中的每一家良性企业都会获得自己的成果。

    而一切的前提都是我们能达成内部联盟的共识,我知道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平衡点是很难把握的,米国企业也花了很多年才有今天的平衡状态。

    但我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可能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但或许可以帮助理解,这就像是篮球比赛,平时大家在国内比赛的时候都是竞争关系,甚至还会找外援来打比赛,但到了奥运会,原来的对手会成为队友,外援也不可能上场。

    大家只要始终记住一件事情,国外的企业随时会卡我们的脖子,自家的企业再怎么竞争,多少还能留一丝底线,因为就算有企业想要做到那个份上,国家也会出面,但面对国家之争,只有你死我活,没有底线可言。这就是国际竞争的残酷。

    我相信我们华夏可以打赢已经来临的科技战,我也希望今天我所带来的这些想法,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

    现场沉默,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过了一会儿,信息部的领导突然走到孟谦的身边,“孟总有一点说的非常好,IT行业一旦进入国际竞争,那就是国家之争,而非企业的个体之争,这就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行业。

    我个人认为华夏IT行业竞争与合作并行的联盟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值得深入探讨。”

    领导如此直白的表态,大家的内心都是表示理解的,因为孟谦今天所说的一切真的很无私,从头听到尾都是在为国家的整体发展考虑,是在为华夏的所有企业考虑,并没有掺杂任何有利于大风集团的私利,甚至把备胎思维这种东西都拿出来分享,到底是利己还是无私大家还是能分辨的清楚的。

    成年人在社会上经过洗礼之后多数都会变得利己,但这并不妨碍利己的成年人对无私的人的尊重。大部分人此时看孟谦的眼神,都已经不一样了,一直以来,一个20出头的年轻创造大风集团这样的传奇都是饱受争议的。

    但现在大部分人的眼神中,已经没有了质疑。

    而面对大家的反应,孟谦的心里也跟着踏实了几分,这一世华夏IT行业的发展,应该会不太一样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分组聊天

    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不一样的心态后,大家在孟谦的房间里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毕竟孟谦说的都是相对宏观的东西,大家有很多细节需要讨论。尤其是这个竞争和合作并存的联盟关系,并不是谁都能很好理解。

    孟谦不得不给大家举个更深入的例子,“假设大风集团是一家芯片企业,做芯片设计也做芯片生产,华芯国际也是一家同时做芯片设计和芯片生产的企业,那么很显然,我们是最直接的竞争关系。

    但如果说我们的设计比华芯国际好,而华芯国际的生产比我们好,这个时候我们竞争归竞争,同时在这个现实情况下选择用大风集团的设计能力加华芯国际的生产能力来制造芯片,显然,产出的芯片大概率会比我们自己单干的要好。

    那么芯片在生态中是什么呢?他其实就是一个很重要环境元素,比如土壤,而越好的土壤自然可以结出越多的果实,这些果实我们两家公司可以一起吃。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我们两家分食的果实或许反而会比我们自己单干的时候更多。

    但该竞争我们继续竞争,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产能力也比华芯国际好了,我们就全自主了,这个时候就是竞争的结果了,大家合作的同时该竞争继续竞争,如果企业不行,那就淘汰,而这样的竞争关系自然也是在促进着整体科技环境的发展。

    所以这种联盟模式其实保证的是生态的最优化,而生态的最优化又能保证结果的最优化。

    这是一个自上而下,自大而小的商业模式。”

    “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联想的杨元钦提出问题,“如果英特尔的芯片设计比你更好,那我选择跟他合作不是能产出更好的土壤么?”

    “没错,但问题是你跟他合作产出的土壤是在以米国为主导的生态之下的,而我们现在要建立的是以华夏为主导的生态,所以我刚刚也提到过,跟国外企业合作本身没有错,但这种合作的目的就要纯粹一点,就是为了赚钱。

    我们可以去他的生态里赚点钱,但也要承担他们可能随时抽走空气河流让土壤变得没有意义的风险,所以想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唯有建立自己的生态,在别人的生态下,就是承受着风险去赚点钱。”

    孟谦这么一解释,很多人就更理解了,虽然大家平时的竞争也很激烈,但仔细一想,一旦到了国家之争的层面,就算企业自私到不顾大局,国家确实也不会允许个别企业把生态给毁了,而只有有了自己的生态,才能有安全感啊。

    “流行了这么多年的造不如买思想,现在想想真的是短见啊,国际竞争环境是不公平的,造不如买等于是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绳了。”

    “结果我们这些年还乐此不疲的给自己的脖子上套。”

    “哈哈哈哈。”不少人大笑,笑中带着一丝苦涩,毕竟有些东西说说简单,真的要彻底改变造不如买的思想,彻底改变华夏整个IT行业的发展模式,是需要时间的,哪有这么容易。

    但在孟谦看来,这一丝苦涩,至少代表着一种觉醒。

    当天晚上,大家在孟谦的房间里一直聊到凌晨两点才离开。而接下去几天孟谦想回杭城也回不去了,因为每天一大早就有人开始堵门。大家各自回去后都会继续思考孟谦所说的内容,不可能所有人都觉得孟谦说的有道理,也不可能所有人听了孟谦的建议就按照孟谦说的去做。

    这终究是以一个重生者的上帝视角提出的建议,活在当下的人会有属于当下该有的思维模式,当然,也有人单纯的觉得孟谦再厉害,也不可能说的都对吧。所以回去后大家又整理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找孟谦进一步沟通。

    而孟谦的目的,本也就是尽人事。

    连续5天的时间,孟谦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见不同的人,回答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惑,尝试引导他们的商业模式,同时,孟谦这几天也做了一些生意,算是谋取了一些私利吧。

    比如12月1日下午,华夏十多家软件公司全都向大风集团申请了软件专利的授权,同时,一些软件公司都决定在未来的软件销售过程中绑定大风集团的数据库,这么一来,大风集团的数据库就能有更大的市场检验机会。

    而12月2日上午,知道了电信跟大风集团的合作后,其他几家运营商果然也主动找上了孟谦,想让孟谦给他们也出套方案,当然,数据库也愿意用大风集团的。

    12月2日下午,格力,美的等多家企业向孟谦申请了图像传感器架构专利的授权,几家家电企业还跟孟谦达成了初步的芯片设计合作意向,孟谦回去后看看有没有什么芯片可以尝试设计以代替他们现在买的国外芯片,另外还有几家正好也做相机的公司,向大风集团采购了一批烛龙图像传感器。

    12月3日上午,华为,中兴,大唐等企业聚在孟谦的房间,孟谦总算是逮到机会聊一聊关于联合研发4G的事情了。不过虽然晚了一年,现在去聊联合研发4G的事情反而比去年聊要方便很多。

    因为2001年华夏宣布开启4G研发,2002年国内数十家研究所和高校被点名参与4G研发,至于企业,像华为中兴大唐自然是首当其冲了,一个基本概念上的4G联盟其实已经诞生了,只是大家都不知道大风集团原来也在搞4G。

    孟谦今天就是跟他们说一声,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大家对4G的研发整体上还是处于各干各的状态,如果大风集团打算好好在这个行业深耕下去,当然也可以干好自己就行了,但问题是孟谦并不打算在这个行业深耕。

    通讯这个产业太大了,大风集团又没有任何基础,孟谦实在是没精力去吃这块蛋糕。但他需要把先知的技术传达给这些企业,所以他提出了合作研发的需求,大家兴趣都很大,答应过段时间到杭城去找孟谦详谈合作研发的事情。

    12月4日下午,孟谦才见了瀛海威和新浪搜狐网易,自己在这些公司都是股东,最熟的自然就放最后了见了,跟他们的见面,主要就是聊一聊华夏互联网的发展,前两年孟谦给大家带来了游戏这个能盈利的产品,现在大家想讨论一下在游戏之外还能不能找到其他的赢利点。

    另外更重要的就是,互联网公司该怎么加大研发,这个他们都很关心。而孟谦给他们的建议就是开发应用。这一世的互联网的发展明显会比上一世快,孟谦不久后进入电脑领域他也有信心会加快电脑的普及。

    所以他提出了未来的应用爆发和信息细分等概念,具体他们能发展成怎么样,孟谦也不知道,不过他对华夏在互联网产品的创新问题上还是有信心的,他更担心的是华夏互联网公司喜欢欺骗消费者的恶习。但这也不是现在能干预的。

    12月5日的下午,基本上想见孟谦的人都已经见过了,而这一天下午孟谦主动去见了一个人单聊,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人。

    那就是华芯国际的创始人,张如金。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个外人的努力

    华芯国际作为华夏最大的芯片代工厂,长期被大众骂是败家子,因为长期获得国家输血却怎么都发展不起来,哪怕到了2017年,华芯国际在欧米的产品销量超过了50%,大家还是叫他败家子,毕竟做的都是中低端产品。

    反倒是2018年贸易战之后,才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对华芯国际说一句理解,毕竟设备技术都被米国锁死了,拿什么发展。一个光刻机问题就足够让华芯国际永远别想跻身高端芯片制造了。

    但还是要意识到,华芯国际确实有其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出了名的管理问题。

    “孟总百忙之中抽身出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么?”张如金知道孟谦这几天有多忙,也就不废话,而且昨天张如金已经跟孟谦碰过头了,只不过当时还有其他人在场,今天是孟谦特地来找他单聊的。

    “确实是有很重要的事情。”孟谦回应的也很直接,“张总知道我们在研发光刻机吧?”

    “当然。”听到光刻机三个字,张如金的身体下意识的坐直了。

    孟谦有些无意识的压低了一下声音,“我这次来燕京之前,光刻机团队跟我说了一个消息,我们的光刻机可能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出来了。”

    张如金立马变得精神了好几倍,关于大风集团搞的是什么光刻机,预计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些他自然都很清楚,“几个月的话,应该能赶在阿斯麦前面吧!”

    “张总了解的还挺多的嘛。”孟谦笑了笑。

    张如金跟着一笑,“毕竟是我们国内自主研发的光刻机,忍不住多了解一些。”

    “阿斯麦什么时候能搞出来,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毕竟他们那边的研发情况也是完全锁死的。所以现在还不能太乐观。

    我今天找张总,主要是因为光刻机出来之后需要市场验证,既然张总对我们大风集团的光刻机关注度这么高,不知道华芯国际这边有没有兴趣帮我们验证一下产品?”

    “我们?”张如金犹豫了,“这不太合适吧。”

    “怎么,张总信不过我们的产品?”

    “当然不是。“张如金忙摆手否定,“只是孟总你是知道的,我们华芯国际一直都是生产中低端芯片的,你们的浸没式光刻机如果成功,如果我得到的消息没有太大的偏差,那就是高端光刻机,理应拿到更好的晶圆厂进行实验,我们华芯国际缺乏经验也缺乏能力。”

    孟谦点头表示他都知道,“但现在阿斯麦既然也在研发浸没式光刻机,我就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的实验需要抢时间,实验后的光刻机量产和大规模芯片生产同样也需要抢时间,因为从技术本身来说,我们跟阿斯麦的区别可能不会很大,最终决定胜负还是要看产品的市场表现,这就是慢一步可能满盘皆输的事情,所以我想找一家靠得住的企业合作,我担心万一有人在里边做些小动作,就麻烦了。

    张总是知道的,霓虹国的企业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而我们台省现在最拿得出的三个晶圆厂都有不少的外资渗透,更何况他们本身对我们大陆企业也有一些想法。

    所以我的计划就是到时候宁可在实验阶段多花点钱,多开发两台光刻机,一方面我会找更成熟的高端芯片代工厂做实验,另一方面,我也要找一家我更信得过的晶圆厂来做实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芯片是未来科技领域的重中之重,我们既然要打造华夏的生态,当然要有自己的高端芯片生产能力,否则,整个上游产业都没我们什么事了。”

    张如金忍不住多看了孟谦两眼,“你又在为整个华夏考虑。”

    “那不知道在张总看来,如果我们能提供高端光刻机,华芯国际有没有机会发展成一家高端晶圆厂?”

    “光刻机确实是生产芯片的核心,但光有一台高端光刻机显然还是不够的。”张如金显得有些无奈。

    “张总还需要什么?”

    张如金这几天是真的很欣赏孟谦,但矫情的话现在也不必多说,“首先我们需要一套完善的高端工业软件。”

    “这个我们大风集团可以提供,我们通过跟索尼的合作对工业软件进行了不少优化和升级,我们现在的工业软件绝对不输国际上的任何一款工业软件,而且我们实现了工业软件全套自主,没有人可以限制我们。”

    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没有去验证,张如金却相信孟谦所说的,“另外一个问题还是设备,一旦我们有了高端光刻机,生产芯片所需要的其他设备就会开始被禁售,瓦森纳协定摆在那,这是谁都没有办法的事情。”

    “据我所知,这些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应该是三年左右,对吧?”

    “差不多。”

    “那我们或许可以赌一把。我通过跟佳能的技术交易,我给了他们芯片架构以及设计上的一些核心技术,他们给了我们几个目前国内比较落后的一些光刻机相关设备的核心技术,而我拿到这些核心技术之后全都转卖给了国内对应的设备生产企业,这些设备的研发生产都不像光刻机这么难,我相信给他们三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可以生产出替代品。”

    张如金的眼神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材料也是问题,同样会禁售。”

    “蓝星集团张总知道吧?”

    “那是自然,蓝星是我们的供应商,合作了很多年了。”

    “我跟蓝星谈过了,我们会合作创办一个材料实验室,专攻芯片生产所需要的材料,张总应该也是知道的,材料研究一个大问题就是项目投入,因为材料研究很烧钱,在不确定结果的前提下企业很难投入太多的钱。

    但这个合作研发项目我们大风集团将准备绝对足够的投资,蓝星主要负责出人,当然,后续我们也会出人,至于能不能成功也得赌,但至少这个事我们已经在做了,这就是一个希望。

    其他张总还缺什么?”

    “我...”张如金一时语塞,其实确实还有缺的,比如技术工人,但张如金实在是开不了口了,孟谦一个“外人”居然为国内芯片的生产布局到这个地步,自己实在是没脸继续提需求了,难道华芯国际就真的就一点困难就无法克服么?就真的像大家说的就是一个败家子么?

    张如金的眼神终于变得坚定起来,露出了一个笑容,“我觉得这确实是我们华芯国际的一次机会,如果这样的就会都不去争取的话,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通信技术

    12月6日上午,孟谦难得在房间里休息,何雅婷端了一大杯雪梨汤给他,“孟总,刚去厨房熬的。”

    “谢谢。”孟谦说话的声音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沙哑,“把这几天的沟通记录拿给我看一下。”

    这几天孟谦跟别人交流的时候都会让何雅婷在一旁记录下来,6号上午大部分人都已经回去了,该找孟谦的也基本都找过了,孟谦现在就是趁着这会儿空闲回顾一下,整理一下这些天的重点,也规划一下后面在国内的一些合作关系,顺便看看有哪些当时没注意的细节。

    这是孟谦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

    中午,孟谦的喉咙总算是舒服了一下,受邀到楼下餐厅跟来自各部门的领导们吃饭。

    跟企业家们一样,回去冷静下来思考了一段时间的官府部门同样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一些不可避免的顾虑和想法。

    饭局开始,大家先是赞赏了一下孟谦的专业和格局,总的来说,这一次孟谦的表现更多让人看到的确实是他的专业和格局。

    夸赞完就是提问题了,领导常见套路,孟谦很耐心的回答着大家提出的问题并且主动给了他们更多细节的意见,在孟谦的讲解之下,大家心中的疑惑逐渐被解开,很多东西也慢慢理顺,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最后就是领导问孟谦有没有需要支持的。

    这种话有一定的客气成分在里面,孟谦如果真的有什么需要可以提,但不能提的太过分,那就是不懂事了。

    而孟谦借着这个机会提了一件事,“有一件事情确实希望各部门领导都能重视一下,那就是我们国内的3G发展,3G时代会影响到一些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从我们大风集团在霓虹国和高丽国的实验来看,3G的到来会对科技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但我从几大运营商那了解到我们的3G发展还存在很多政策上的问题,我希望领导们可以考虑给3G的发展开一些绿色通道,我们一起努力克服3G时代到来需要面临的问题,尽快迎接3G时代。”

    在之前跟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沟通的时候,孟谦好几次都提到了3G的问题,毕竟3G现在在亚洲发展的比较快,但在华夏却是标准的雷声大雨点小,而关于华夏3G落地比较晚的原因,后世网上也说了很多,都说是因为一些商业原因和政策原因。

    不过孟谦亲自来经历这个时代之后还是发现,其实这里面确实也是有技术原因的,不是那么单纯的就是因为大家为了谋求私利闹的不可开交才导致3G布局的晚。

    毕竟2G时代华夏处于彻底弱后的状态,3G时代华夏才刚刚开始追赶,所以表面上看似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标准而且跟米国和欧洲的标准建立时间差不多,但事实上华夏在3G技术上还是比较落后的,这是我们3G发展晚的一个内因。

    如果华夏此时的3G技术有后世5G技术那样,也不可能拖那么久了。建立标准不代表你产品就好,这是两个概念。

    因为通信技术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全球性的技术,就比如后世都说华为5G好,到底好在哪,为什么有人可以用华为5G有人可以用高通5G,其实5G标准必要专利提供企业有21家,5G实际上是一个全球企业共研的产物。

    华为只是以17%的占比成为了5G标准必要专利提供者中的第一名,而且很多核心标准专利都是华为提供的,但华为一家企业是不可能独立搞定5G的。

    而且华为能在5G上发展的那么好,还要感谢中兴和大唐,在5G标准必要专利上,高通排第六,中兴排第七,大唐排第九,华为的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是17%,而加上中兴和大唐之后,华夏三家公司的总占比超过了30%,这里就为华夏的5G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支撑,也是对华为5G的支撑。

    这也是西方要搞中兴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家谈到5G只知道华为的成就,很多人忽视了中兴和大唐在5G上的成就。

    而且通讯这个东西不仅有信号技术,还要涉及到硬件设备,所以在2002年这会儿,华夏虽然有自己的3G标准,但其实华夏整体的3G发展跟国外的差距还是挺大的,光是设备布局就是一个大问题。

    后世说华夏3G是追赶期,4G是齐头并进期,5G是反超期,这话说的多少有些过于自信了,更准确的说,4G才是华夏的追赶期,5G更多的是达到了齐头并进。

    华夏真的想要在通信这个市场上反超成为全球的话事人,关键在6G。

    虽然孟谦已经准备好了提前发展4G,但3G的发展同样不能落下,尤其是3G发展打下的很多基础,比如设备,都对4G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3G发展速度跟不上,4G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孟谦只提了这么一个需求,领导们自然都会放在心上,而且这件事情在他们看来同样是孟谦无私的表现,3G的发展,得利的是全国所有相关企业,不仅仅是大风集团。

    有了各部门领导的承诺,孟谦心里相对踏实了一些,3G时代私企能做的事情还比较少,需要一些国家层面的干预。

    午饭过后,孟谦带着何雅婷回房间收拾东西,在燕京呆了一个礼拜,今天傍晚孟谦也要回杭城了。

    然而就在他准备稍微眯一会儿补补觉的时候,房间的门又被敲响。

    打开房门,孟谦还是有点意外的,“周总。”

    “孟总,没打扰到您吧?”

    “没有没有,周总请进。”

    来人是周伟坤,IBM华夏区总裁,也是这次的十大人物之一,这个周伟坤绝对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他在后世被媒体称做华夏十大职业经理人之首,在票选中得票数远远超过微软的唐俊。

    之前孟谦也想过去跟周伟坤打打交道,但因为这几天太忙了也就忘了,毕竟周伟坤对孟谦来说没有那么不得不见,虽然他很厉害,但周伟坤从毕业就一直在IBM工作,是一个把IBM当家的人,孟谦后世看过他不少报道,他对IBM的感情之深是很难被人撼动的。

    国内不知道多少企业挖过他都没成功,孟谦也没想过自己能把他挖过来。

    但周伟坤既然愿意出动来找自己,孟谦还是很愿意跟他聊一聊的。

第二百六十七章 管理隐患

    “周总还没回去呢?”孟谦坐到周伟坤的对面。

    “这几天正好留在燕京考察一下这边的市场,顺便去看了一下燕京这边的团队,给他们做了一场培训。”周伟坤解释了一句,“听说孟总今天傍晚的飞机?”

    “是的,周总呢?”

    “我明天一早走,孟总在这次年会上的表现可谓惊艳,这几天全国顶尖的行业总裁纷纷前来拜访孟总,我也是有所耳闻的,而且我听说,孟总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拿来针对我们IBM这样的米国企业。”

    “周总不会是来兴师问罪的吧?”孟谦调侃了一句,也因为他完全没听懂周伟坤什么意思。

    “哈哈哈。”周伟坤大笑两声,“孟总想多了,商业竞争是自然之道,大家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说实话,我反倒是很期待孟总会带来什么样的妙计。

    今天来找孟总呢,其实是有事相求。”

    “周总言重了,有什么事尽管说就是。”孟谦更迷惑了。

    “我有一位学生想见孟总一面,所以我这个做老师的只好来替学生向孟总讨要个薄面。”周伟坤后世被人神话,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培养了一批牛逼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任职于微软英特尔这样的企业。

    甚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件事情,华为曾花40亿向IBM学习,而当时负责华为教学,还单独给任政非开小灶的,正是周伟坤,某种程度上来说,任政非算是周伟坤的关外弟子。

    “周总这话说的更折煞我了。”现在的孟谦确实已经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了,没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是很难见到孟谦的,不过按照后世的记录,周伟坤的学生大多也都是大能,孟谦还是觉得周伟坤见自己应该没那么简单,不过还摸不透他的目的,孟谦只好先配合着,“周总的学生想见我,打个招呼就是了。”

    “话不能这么说,孟总日理万机,想拜见孟总,总是要给出诚意的。”

    孟谦想了想,就不再互相客套了,“那您的学生怎么称呼,打算什么时候来见我?”

    “他来了,一会儿就到。”周伟坤似乎是个很爱笑的人,而且看过他照片的人都知道他笑起来确实还挺亲善的,“这家伙什么都好,就是做事有点风风火火,人都出发了才打电话联系我。”

    “看来周总很喜欢这个学生啊。”

    “做老师的,总是要多为学生花点心思。”

    “也是,那我这算不算是借了周总学生的光了,能有机会跟周总单独聊上几句。”孟谦摸不透周伟坤的意思,也就不摸了,反正有机会跟周伟坤这样的管理学大师聊一聊又没损失,IBM华夏区出去给企业做管理教学,能请动周伟坤的都是几个亿起步的订单。

    “孟总果然如传言所说,是个非常谦逊的年轻人,能跟孟总聊上几句,何尝不是我的荣幸。”

    都说周伟坤儒雅,孟谦算是感受到了,于是孟谦直接的抛出了自己的问题,“我不是谦逊,而是确实有很多不足,就比如在企业管理的问题上,大风集团还有很多问题,不知道能不能借这个机会向周总请教一二。”

    周伟坤摇了摇头,“不瞒孟总,大风集团的管理方式我还真研究过,整个华夏目前能把这种弹性管理人性化管理以及制度化管理如此结合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而且据我了解,大风集团的管理制度是孟总亲自操刀的吧?”

    “都是谣言,公司管理制度是我跟公司同事一起整理出来的,大家群策群力才有现在这样一个版本。”

    面对孟谦的自谦,周伟坤直接选择不在这个问题上深论,“在企业管理的问题上,我倒也期待跟孟总做一个沟通,我想先请教孟总几个问题,可以么。”

    “周总尽管说。”

    “我看了一份数据,真假不太清楚,大风集团的人员流动性好像非常大,远远超出正常企业该有的比例,而且80%都是公司主动开除的?”

    孟谦笑了笑,“确实如此,我们大风集团是一个严进严存的企业,我们会给员工提供努力和成长的机会,但我们不会给员工混日子的机会,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大风集团提供大量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新进员工快速成长,成为正式员工后,我们也会有大量的福利政策和保障措施,每日关怀,每周小聚,每月团建更是从未落下。

    但想要得到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能完成公司下发给你的指标。

    在很多企业都有一个现象,员工面试的时候非常严格,进来之后就开始混日子了,然后企业觉得人还行,又处的有感情了,能用就先留着吧,再加上很多企业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该让员工干什么,这也就是所谓的面试博士后,工作小学生。

    但在我们大风集团,不存在这个说法,因为我们有非常详细的考核标准,我们知道每一个员工该干什么,从招聘到工作,我们都要清楚的认知我们招聘的任何一个人招他的目的是什么,招进来之后,去留则以考核和制度为主。”

    “那大风集团的考核是以人品为主还是以能力为主?”

    “都有,但也都留有底线,一个销售人员出差的时候住网吧买宾馆发票到公司来报销赚取额外收益,算不算欺骗?”

    “当然算。”

    “一个员工本可以20天完成一项任务但故意拖到项目定的30天,每天都抽两小时看网络小说以避免以后公司再出现同样的项目会把工期缩短,算不算态度消极?”

    这次周伟坤稍微犹豫了一会儿,“算。”

    “但这样的情况在大风集团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水至清则无鱼,管理过于严苛只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我们一直深耕于如何制定更细致化的制度,更精准的考核标准,让制度管人,让标准服人,在这之外的一些小聪明,我们只要把握好底线,公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周伟坤认可的点了点头,然后又问了一些关于大风集团管理上的问题,孟谦能回答的都回答了,反正管理这个东西是很复杂的,说些表面的东西涉及不到内核,而且目前的IBM是全球企业在管理上效仿的榜样,还不至于到大风集团来偷师。

    大概交流了有半个多小时,周伟坤直白的问道,“在孟总看来,大风集团现在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是管理层的培养问题,大风集团的发展太快了,而且刚创业的时候都是非常年轻的员工,现在还不到三年的时间,很多人的综合能力还无法扛起大任,但企业现在需要更多的管理者出来替我分担工作,为此我不得不选择空降。

    但周总肯定是知道的,在管理学上非常重要的一条定理就是尽量避免空降兵,要强化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和人才晋升机制。

    尤其是对大企业来说,空降兵越多,企业问题也就越多,这也就导致我们大风集团发展到现在在高层管理上依旧存在大量的空缺,很多管理上的事情还是我亲自在兼着,不仅影响了我的时间,也拖累了企业的效率。

    可空降兵我面试过太多,光是在企业文化这一个问题上,能实现一致性的人就很少,选错一个高层管理,对企业的来说就是巨大的隐患,所以这个矛盾一直让我感到头疼。”

    “孟总说的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大风集团现在最大的问题可能并不是这个,因为企业发展过快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就算不想招空降兵现在也只能招空降兵,虽然这个事情显得有些被动,但这种被动已然出现,反倒好办很多,在招聘高管的问题上做到尽可能的严格就是了。

    反而在我看来,大风集团现在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隐患,孟总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孟谦心里半信半疑,“周总方便明说么?”

    “当然。大风集团现在的问题是这一路来走的太顺了。”

    “走的太顺了?”孟谦下意识重复了周伟坤的话。

    “是的,在管理学的发展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纵观百年历史,那些最先倒塌的企业往往是在某一个行业里走在最前面并且走的最好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倒塌之前几乎无一例外都被奉为管理学的学习楷模。

    然而让管理学研究者崩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现实是,这些楷模几乎都死了,真正存留下来的百年企业孟总有机会可以去了解一下,他们肯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属于行业的追随者,而不是领导者。”

    “这是为何?”孟谦虚心请教。

    “这就是因为走的太顺了,现代管理学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动态管理学理论,在总结了所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后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管理方式都存在弊端,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方式可以一劳永逸,也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模式可以完美无缺。

    所谓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特征有三点,符合企业文化,符合行业发展,符合时代特征。

    而行业和时代一直在变,很多企业只关注企业文化却忽视了后面两点,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管理逐渐滞后。

    但对于走的太顺的企业,因为在市场上获得了太多的成功,在企业的发展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就会让企业家乃至企业内部的员工都以为自己家的管理模式很好,因此也就不会考虑求变。

    而你不变,你的管理方式下存在的问题就会不断的积累,直到有一天这些问题到了不可管控的地步,企业再想去应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那么企业的倒塌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周伟坤解释的很清楚,孟谦也听的很明白,并且露出了认可的表情,“可企业在发展顺利的时候,如何去揪出这些隐藏着的问题呢?”

    “这就是现代管理学中提到的纠错机制,企业需要一个纠错机制,去不断寻找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消灭,纠错机制的存在其实就是起到预防作用,现在大部分企企业都只注重治疗,很少有人注重预防。”

    “周总可以说的更深入一点么?”

    周伟坤沉默了几秒,“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这样吧,如果孟总真信得过我,我过几天去趟大风集团,跟孟总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

    孟总本能的警觉,这个周伟坤不会是想来做大风集团的生意吧?但仔细想想,周伟坤说的倒也有理,而且在管理这个问题上,孟谦还是承认自己肯定是没人家专业的,所以也不忌讳。

    如果人家真的能帮到自己,就算要付钱,孟谦也是愿意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总是要不断的去向更优秀的人学习,不能什么都靠自己摸索,有些东西真的摸索不出来的,任正非当年花40亿学习的时候公司高管全部反对,可到了后世,公司高管又开始说那一次学习太值了,“那就再好不过了,我们约个时间吧。”

    周伟坤看了一眼自己后面的安排,“12月10日如何?”

    孟谦也跟何雅婷确认了一下自己的行程,“没问题,那就12月10日,我在公司恭候周总。”

    两人握手表示了一个态度,也就在这会儿,周伟坤的电话响了,“我的学生来了。”

    周伟坤接通电话后让自己的学生直接上楼到孟谦房间,大概五分钟后,何雅婷打开房门,孟谦看到了一名穿着时尚,妆容精致,身材火辣的女子,在这个穿个短裙化个妆都会被人指指点点的时代,这种装扮很少见。

    不过最让孟谦意外的倒不是周伟坤的学生居然是一名性感辣妹,而是孟谦总觉得眼前这个女人莫名的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直到对方上前自报家门,孟谦马上认了出来,眼前的女子,正是英皇最牛经纪人,继陈太之后的香江经纪人界一姐,被英皇称为史上第一女经理人,被香江媒体称作英皇娱乐第一高管的,霍希文。

第二百六十八章 建立吸引力

    霍希文居然是周伟坤的学生,孟谦一开始真的觉得很意外,但回过头一想,周伟坤在香江培养了50多名关门弟子,关外弟子更是数不胜数,这么一想,霍希文会是其中之一倒也不是很奇怪了。

    甚至反而让孟谦有点理解为什么霍希文能有这么大的能耐。跟霍希文握手,一阵芬香入鼻,一股难以形容的魅惑让孟谦都有了片刻的失神。

    入座后霍希文做了个更详细的自我介绍,孟谦假装不知道她,这会儿的霍希文刚执掌英皇娱乐不久,名气没那么大,孟谦不认识才显得更正常。

    等她做完完整的介绍,孟谦先对她表示了高度的赞赏,然后问道,“那不知道霍小姐这次来找我是为了什么事情?”

    “我听说大风娱乐有意进军影视行业?”

    “是有这个打算。”孟谦点头,这事没什么好保密的,“我们认为影视行业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而且会成为对年轻人产生极大影响的产业。”

    “我们也有同样的判断,而且我听说大风集团要做的是一个统筹游戏,小说,动漫以及影视的综合文化产业?”

    “只是一个想法,具体的落实还要看大风娱乐那边的团队怎么操作。”孟谦没有把话说死。

    霍希文突然不自觉的微微摇头,“孟总可能不知道,香江之前就有人探讨过这种发展模式,可惜1997的一场金融危机把香江文化行业一起拉下了水,这几年,圈内的公司都变卖了家产,换了一群老板,很多以前的想法都变了,所以当我听说大风娱乐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心里不禁有一些回到过去的感觉。”

    孟谦从霍希文的眼中看到了一些失落,香江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产业在未来的逐渐落败孟谦作为一个重生者还是很清楚的。想来确实令人唏嘘,曾经的香江影视产业可是王者级别的啊。

    但孟谦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就不安慰了,“那霍小姐今天找我...”

    霍希文马上从情绪里抽身出来,“我觉得大风娱乐这个时候进军影视行业,不仅这个模式很有潜力,整个内地的发展趋势也正处在一个转折点。

    内地这些年整个影视行业已经出现了崛起的势头,更重要的是,内地市场正展露其巨大的潜力。其实我们香江很多公司都在把目光转移向了内地,但由于之前缺乏合作基础,大家也都还在摸索合作模式。

    今天来找孟总,就是想跟大风娱乐谋求一种合作,在我看来,香江影视产业和内地影视产业是存在互补关系的,如果能有效融合,可以促进华夏影视产业乃至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简单的几句话,既看出了IP的未来,又看出了华夏内地的市场潜力,甚至提前看到了在后世真的出现的香江和内地联合发展模式,都说霍希文眼光毒辣,孟谦算是有点信了,故意试探道,“我对文化产业这一块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我听公司相关负责人跟我说过,我们内地跟香江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区别,他们之前好像也考虑过找香江的企业合作,但最后给我的答复是不合适。”

    “他们说的应该是文化碰撞的问题吧。”霍希文说这话的时候特别坚定,这是一种对市场把握的自信,见孟谦默认,霍希文继续道,“我们刚刚回归不久,很多人都说我们现在在经历文化碰撞,尤其是内地严格的审核标准,让香江整个文化产业都有些难以适应。

    但我认为这种看法多少有些肤浅,在我看来这不是文化碰撞,这是文化回归,一直以来,香江文化产业都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们既离不开华夏的文化根基,又在不停的尝试西化,这些年我们的作品特征很明显,喜剧片的卡通化结构,商业片的仿大片化,文化产出的快餐化,我们一直都在向西方学习。

    但细看我们香江成功的作品,传统武术元素,仿京剧的脸谱化人物塑造方式,除恶扬善侠者无敌的华夏传统文化,是我们大部分作品中的核心。

    所以我说,现在是香江文化产业的回归期,香江和内地的意识融合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让香江的文化产业扎根,也让内地的文化产业能通过我们的帮助加快国际化节奏,打造出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具有我们华夏自身文化特征的作品。”

    “如果,我是说如果,霍小姐说的这种意识融合就是没有出现,内地与香江就是在文化产业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怎么办?”孟谦提出了问题。

    “如果真如孟总所说,那这就是我们华夏文化产业的巨大损失。而且如果真的这样,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合作,总要有人给这个市场带来一些光明。”

    霍希文回答的很干脆,孟谦与她犀利的眼神对视着,选择直言,“霍小姐想跟我们公司合作,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

    霍希文沉默了一会儿,她在猜测孟谦的想法,也在斟酌自己的回答,“孟总在科技产业上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我相信现在的孟总是能在官府这边说的上话的人,既然孟总自己在做文化产业,就一定也希望能把这个产业做好,另外,我听说了大风娱乐在未来影视化创造上的技术投入。

    我相信这种投入是因为孟总也已经知道,好莱坞的影视化正在向高比例特效发展,未来的影视竞争不仅仅只是剧情和人物表现能力的比拼,还有技术之争,从大风集团一路以来的科技发展来看,我觉得大风集团觉得值得被期待。”

    孟谦冷漠的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感谢霍小姐的坦诚,也因为你的坦诚,我对这次合作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不过大风娱乐这边我现在很少参与管理了,不如这样,要不霍小姐抽个时间也来趟我们公司,到时候跟大风娱乐的负责人这边进行一个沟通?”

    霍希文看着孟谦的脸在确定他不是敷衍自己,“孟总什么时候方便?”

    孟谦看了一眼周伟坤,“要不霍小姐10号跟周总一起过来?”

    周伟坤跟霍希文对视了一眼,霍希文从老师眼神里获取了信息,然后点了点头,“那就等10号再来叨扰孟总。”

    “霍小姐客气了”孟谦看了一眼时间,“今天要赶飞机,没时间请霍小姐喝一杯了,10号一定好好尽地主之谊。”

    “是我们今天冒昧打扰了。”周伟坤过来再次跟孟谦握手,“那我们就先走了,0号见。”

    “好,10号见。”

    送走周伟坤和霍希文后,孟谦坐在椅子上沉默了许久,突然露出了一个笑容。

    “孟总什么事情这么开心?”何雅婷一眼就看出孟谦这个笑容下的快乐。

    孟谦仰起头看向窗外,“霍希文作为英皇娱乐的总监,但她刚才在沟通的时候一直都处在本能的弱势,她的表现突然让我意识到,大风集团再也不是需要到处去求人的企业了,大风集团,已经建立起了我们自己的吸引力。”

    何雅婷在一旁补充了一句,“这次我感觉所有的企业家都对孟总挺尊重的。”

    孟谦闭眼长吸一口气,“大风集团跟华夏,一定都会越来越好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11/ 第一时间欣赏重写科技格局最新章节! 作者:江湖说梦人所写的《重写科技格局》为转载作品,重写科技格局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写科技格局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写科技格局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写科技格局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写科技格局介绍:
借助二十年重生及前世技术优势,提前布局华夏软硬件产业发展。在利用好二十年间数次互联网及科技行业重大事件的基础上,一个曾经的技术大牛,正在悄然改变21世纪的科技格局。(无系统)群号:970273013重写科技格局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写科技格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写科技格局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