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860章,大山里的移民潮

    黑土省,当莫城这里正在杀戮不止的时候,大明移民们所居住的小镇这里却是欢声笑语,人们聚在一起,欢度新春。

    小丰镇李二的家中,趁着新春的时候,李二也是将自己大哥李大一家还有大舅哥鲁大一家也是一起叫到了自己这里,大家聚在一起聚一聚,庆祝一番。

    满满一大桌子的菜,炖羊排、辣椒炒牛肉、凉拌猪耳朵、烧鸭、烤鸡、清蒸海鱼、萝卜炒腊肉、洋葱炒大肠.......整整一桌子的菜,也是让三人的媳妇忙的不亦乐乎。

    至于李大、李二和鲁大三人则是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讨论着。

    “我真是后悔没有听你,当初要是也跟着一起买了耕地机的话,去年就发了。”

    鲁大很是懊悔,当初李二让他一起买耕地机,他就是不停,觉得耕地机太贵了,还要欠银行的钱,所以无论李二怎么说,他就是不买,甚至于还劝说李二也不要买,风险太大了。

    结果就出来了。

    李二家因为有耕地机,所以也是耕种了一千多亩的田地,粮食大丰收,一下子就收了几十万斤的粮食,卖了几百两银子。

    不仅仅将买机器的钱全部给还掉了,而且还靠着给其它人耕地、收麦子竟然还又赚了几百两银子。

    相比之下自己呢,虽然两夫妻是累死累活的干了一年,也仅仅只是种了几十亩田地,这收获的粮食也不少了,但和李二这种根本就没办法比。

    “都过去了,今年买也还来得及,今年买了,到时候开春了,多开一些地出来,种上粮食,今年冬天的时候就可以大丰收了。”

    李二笑了笑说道。

    自己也辛亏是听了李大的话,否则跟其他移民一样,怕这怕哪,这个不舍得,那个不舍得,估计着去年也仅仅只是能够收获足够吃一年的粮食,哪里能够像现在这样还腰包鼓鼓的。

    耕地机、收割机的钱都已经还清了,腰包里面还躺着几百两银子,家里面还有几万斤的粮食,这小日子过的才像样。

    看看眼前一大桌子的菜,随便吃,敞开了肚皮吃。

    哪像以前在自己大山之中的老家,这过年的时候父母都很难让大家敞开肚皮来吃一顿饱饭,没办法,家里面的地少,粮食少,人口多,还都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那种。

    真要是敞开肚皮来吃,一顿饭下来,一人随便吃掉一两斤米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在自己家就是天天一日三餐的敞开肚皮来吃,也吃不了多少的粮食,李二也是发现自己的胃口比以前小多了。

    刚刚来的时候,一顿饭能够吃几大碗的米饭,现在仅仅只是能够吃两大碗,而且吃饭的时候还一定要有荤腥,没荤腥吃饭感觉就没有一点的胃口了。

    隔三差五的就要去割点肉回来,猪肉、羊肉、牛肉在这里都是非常普通的,人都胖了很多。

    原本仅仅人比较瘦小,现在身上都已经长起肉来了,看起来就壮多了。

    再看看自己的大哥,李大现在那更是壮的很,一身的肉,都已经有肚子了,显然这小日子过的是相当舒服。

    “我已经买了拖拉机了,100多两银子啊,这欠银行银子的滋味可真不好受,连觉都睡不着。”

    鲁大笑了笑说道。

    还是老一辈的思想在延续,觉得欠债了就是麻烦,欠债了就是让人吃不好睡不好的,毕竟自古以来关于高利贷、利滚利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什么欠某某地主3两银子,仅仅只是几个月没还而已,结果利滚利之下,竟然变成了几十两银子,接着就是要拉你的女儿去卖掉。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都有,并且在不断的流传,也是让老百姓对借钱畏之如虎,纵然是说的再好,还是无息的。

    但欠债就是欠债,甭管欠的是银行的,还是高利贷的,总归来说,还是要想办法尽快还掉才好,这样人才可以更安心。

    “你就放宽心吧。”

    “欠那点银子算什么,等土地开垦出来了,有了耕地机的话,勤快点,随随便便也是可以耕种一两千亩地,到时候粮食一卖,欠的银子就还上了。”

    “实在是不行的话,到时候我这里先借着去用。”

    “这该吃吃,该喝喝,小日子过着就是了。”

    李二笑着对鲁大说道。

    当初自己也是担心着还不上银子的事情,也是李大让自己宽心,仅仅只是一年的时间就已经翻天覆地了。

    现在的李二对于未来的生活那是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其实啊,多开垦一些土地是好事。”

    “现在黑土省这里地广人稀,土地非常多,随便开垦,这多开垦出一些土地来,等于是先把地给占住了。”

    “土地过了,也是可以进行多种的种植和养殖,别只是单纯的种粮食,粮食的价格太低了,很不划算。”

    “可以搞搞养殖,养一些牛羊猪之类的,这样才可以增加自己的收益。”

    李大喝口小酒,也是缓缓的开口说道。

    “哥,你今年有什么打算?”

    李二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连忙给自己大哥倒酒,然后虚心的问起来,鲁大也是赶紧眼巴巴的看过去。

    这李大比大家先移民过来,眼光和见识等等都比大家强太多了,他的建议肯定是要好好听一听的。

    “我今年地打算继续开垦一些出来,不过新开出来的地就不种粮食了,准备种一些牧草用来养牛羊。”

    李大看看两人说道。

    “种牧草?”

    两人一听,也是连忙齐声的说道。

    “对,种牧草。”

    “中亚省就有专门的大牧场经济,哪里的人就是专门的大面积种植牧草,然后将牧草用来喂牛羊,牛羊的产量非常高,效益非常不错。”

    “另外河中地区这边,大部分的家庭是大牧场经济和大农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大规模的种植土地,另外一方面则是大规模的搞养殖,两种模式一起上,所以整个河中地区也是目前我们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之一。”

    “我邻居王开文,他家就是在河中省的,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做这些了,现在的牛羊猪数量都已经几百头了。”

    “种粮食对于他们来说,往往都只是为了当做饲料用来喂给牛羊猪的。”

    李大点点头说道,也是提起了河中和中亚省的经济模式。

    “他跟我说,黑土省这边的优势非常大,说我们黑土省的土地非常的肥沃,都是黑土地,种什么长什么。”

    “另外就是黑土省地广人稀,如此庞大的黑土省,现在人口也才几百万而已,我们大明移民的数量就更少了,这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土地搞大型的农场经济和大牧场经济。”

    “种地不能够仅仅只是简单的种粮食,其实还可以种大豆、种花生、种向日葵等等,种这些的收益都比种粮食强多了。”

    “当然,最好的还是搞养殖,牛羊猪的价格相对很不错,销售也比较好,等到铁路通道我们黑土省来,我们这里的牛羊猪之类的就可以源源不断因为大明本土销售了。”

    “报纸上说的好啊,我们大明人现在吃饱已经是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了,粮食产量大,随随便便都能够吃饱了。”

    “现在我们大明人是将就着要吃好。”

    “多吃肉,这孩子才能够长的更壮实,更高达,身体也更好。”

    “未来我们大明对肉食的需求还会持续不断的上升,市场前景很大的。”

    李大也是向两人描绘起更大层面的事情来。

    已经不是说局限于种地如此简单了,而是还要跟大明的情况相挂钩了,大明需要什么,大家就去做什么的。

    需要粮食,大家就去种粮食,需要肉食,大家就去养殖猪牛羊,紧跟着时代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进行调整。

    “原来如此,听大哥你的,今年我也去养一些牛羊猪什么的。”

    李二听完,也是直点头说道。

    “我今年还是多重点地吧,把欠银行的钱还了再说。”

    鲁大则是弱弱的说道。

    现在有种落后一步的感觉,跟不上李大、李二的步伐了,他们都已经考虑着开始进行搞养殖了,自己却是还想着多开垦一些土地来种地还银行的欠债了。

    “也不知道家里面现在怎么样了?”

    聊着、聊着,李大突然就想家了,想自己的父母了。

    自己在这里大鱼大肉的吃着,也是不知道家里面现在过年吃的怎么样,剩下的3个弟弟也不知道能不能过个富足的新年。

    “鲁大,你有写信回去吗?”

    “有啊,我都让家里面把我家老二也移民出来,山里面的日子哪里是人过的日子啊,要吃的没有吃的,去哪里都不方便,几亩烂田一年累死在里面又能够产几个粮食,还是出来的好,只是来说可以敞开肚皮来吃饭。”

    “嗯,是啊,还是出来的好,我也是准备让我家里面的几个弟弟到时候都移民出来,连我们也一起移民出来,山里面的生活实在是太差了。”

第1861章,蓬莱城的元宵节

    另外一边,秦岭深处的大坪村。

    新年刚刚过完没几天,距离元宵都还有十几天的时间,原本应该是家家户户最闲的时候,然而现在,整个上坪村却是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的年轻人几乎都收拾着自己的行礼,挥泪和自己的亲人告别,准备着移民到黑土省去。

    以前的时候大家总觉得这山里面好,什么都是山里好。

    山里面有山有水,有几亩薄田,只要勤快一些,日子总是可以过下去的。

    然而自从李大、李二先后移民出去,他们在黑土省这边过上了好日子,还给李木匠家里面寄了很多的银子回来。

    这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敞开肚皮来吃饭,李木匠家里面都已经在吃肉、吃饺子、吃包子了,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李木匠也是时常向大家吹嘘,什么自己家大儿子有2000多亩地,一年粮食都收了上百万,自己的二儿子也有上千亩的土地,仅仅只是给人收割麦子就赚了几百两银子。

    还说什么他大儿子和二儿子几乎是一天三顿,顿顿吃肉,小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起初大家对于李木匠的吹嘘是嗤之以鼻,甚至于还觉得根本就不可能。

    但是去年的时候,村里面有几个年轻人跟着李二一起移民去了黑土省,他们也是写信回来了,向大家描述起黑土省的点点滴滴了。

    大家这才相信了李木匠的话,知道他并不是在吹牛而是这一切都是真的。

    黑土省那边的人竟然真的一天吃三顿,还顿顿都敞开了肚皮吃,黑土省那边的土地真的多到一望无际,随即开采。

    黑土省那边的土地真的非常肥沃,都是黑土地,种啥长啥,粮食大丰收,移民出去的人,即便是混的再差的,现在也是已经有几十亩良田,家里面有着吃不完的粮食。

    至于李大、李二兄弟两个,那更是混的风生水起,土地众多,粮食多,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

    一边是迁移到黑土省过上家有千亩良田,一日三餐顿顿有肉的生活,一边是继续留在这个大山之中种着几亩薄田,一日只能两餐还吃不饱的苦日子。

    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去选。

    整个上坪村的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准备移民去黑土省,所有几乎每家每户都能够听到有人在哭泣。

    这一旦移民出去了,以后想要见一面就真的难了,可能这一走,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了。

    很多人都舍不得父母,很多父母也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

    然而纵然是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但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大家还是要移民出去。

    “老大啊,你这出去了要多跟李大、李二他们学,早点把家业给建起来,这样才可以帮帮你的弟弟。”

    “这出门在外啊,人要多一个心眼,不要单纯的随意相信人的话。”

    “外面的人不像我们大山里面的人淳朴,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

    “你就一直跟着大家伙,不要走散了,也不要分开了,到了黑土省这边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去找李大、李二帮忙,你们以前好歹也是从小玩到大的。”

    陈老头正在唠唠叨叨的给自己的大儿子陈大叮嘱一些事情。

    陈老头是大山里面最反对移民出去的人,觉得哪里都比不上这大山里面舒服。

    当初李大移民出去的时候,甚至于还被陈老头笑话了一番,觉得是李木匠家里面人太多了,这不移民出去都是不行的了。

    李二移民出去的时候,陈老头也是觉得黑土省或许还不错,但也肯定没办法和大山里面相比,这山里面多好啊,什么都有。

    这移民出去了,背井离乡的,能有什么好日子过啊,更何况这黑土省还不知道在那个角落呢。

    然而到了现在,他也是不得不支持自己的儿子陈大移民出去了。

    看着李木匠过年的时候吃香喝辣的,小日子过的舒舒服服,再看看自己家,过年的时候连点荤腥都不舍得,差距太大了。

    这人嘛就怕比较,就怕人比人。

    这一比之下,他也不再反对自己的儿子移民出去了,移民出去了也好,给老二、老三腾出了空间,老大要是去黑土省过好了,也还可以让老二和老三跟着一起出去。

    “知道了,知道了!”

    “这一次移民出去的人都很多,身边还都是熟人,怕什么啊。”

    陈大有些不耐烦了,陈老头就是事情多,逼逼叨叨的说个不停,再看看自己的母亲在哪里一直抹眼泪。

    “妈,别哭了,等我在黑土省这边站稳脚跟了,到时候全家都移民出去,你们也跟着一起移民出去,到时候我们还不是又可以一家人在一起了。”

    “话虽然是这样说,可是想到你这出去之后再也回不来了,这心里面就难受的很。”

    “好了,好了~我要走了,村里面都在催了。”

    陈大带着自己的媳妇背上了行囊走了出去。

    上坪村村口的一处空地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这一次足足有上百人决定迁移去黑土省了,现在大家要走了,家里人也是过来相送。

    还有一些其它村子的人也是早早的就已经过来,准备着跟随上坪村的人一起移民到黑土省去。

    上坪村现在在大山里面可是已经相当的有名了,主要是因为上坪村这里移民出去的李大、李二的事情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也是让很多人都知道了。

    这想着移民出去的人就更多了,其它村的人那是早早的就来到了上坪村这里,准备跟随着上坪村的移民队伍一起移民去黑土省。

    “老二啊,到了黑土省之后啊,记得去看看老大,有什么事情啊,也可以找老大,我都已经写信给老大了,告诉他你也移民去黑土省的事情。”

    赵老汉正对着自己的二儿子叮嘱起来。

    他家老大去年跟着李二一起移民出去,现在小日子也是过的不错,家有几十亩的良田,吃不完的粮食,口袋里面也还存了几十两银子。

    天天一日三餐,敞开肚皮吃,吃肉也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那边的肉便宜,隔几天也能够来上一顿。

    老大过上了好日子,赵老汉也是赶紧将老二也是送出去,至于说身边留儿子养老什么的,那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了,只要儿子过的好,自己老了的事情就无所谓了。

    甚至于要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赵老汉都打算着自己也是跟着一起移民出去了。

    “知道了,知道了!”

    赵二心不在焉的回道,此时此刻,他的脑海中都已经是在憧憬着外面的世界,移民之后的生活了,哪里还有心思听自己父母在这里唠叨不停。

    “儿啊,这出门在外了,人可要本分啊,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去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

    “听说那边土地多,只要勤快点,家家户户有几十亩良田都不是什么难事,人啊要多勤快一些,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有田了,有粮食了,这吃的就不愁了。”

    “知道,知道~”

    “到了黑土省之后啊,记得写信回来,和李大、李二一样,寄到镇上林家盐铺哪里,我定期会去镇上看看,不会写信就找会写信的人帮忙代写哈。”

    “晓得、晓得~”

    “......”

    一个个即将离开这里踏上移民道路的人和自己的亲人不断的告别,女人们摸着眼泪,年轻人则是憧憬着外面的世界,憧憬着移民之后的幸福生活。

    “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要赶紧启程了,早点启程,早点到县城去,不然晚了的话,到时候可就麻烦的很。”

    这时,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声,顿时哭声就更大了,很多人都依依不舍,但也只能够看着自己的孩子跟随着队伍朝着大山之外走去。

    “启程了,启程了!”

    伴随着声音的响起,上百年轻人告别自己的父母和加入,背着行囊,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依然决然的走出了这片时代生活的大山。

    山路很长,很难走,上百人的队伍一直绵延着,渐渐的消失在视野之中,人们站在高处不断的张望着,有人更是不断的走路相送,走一段、送一段。

    “回去吧,回去吧!”

    “不要送了,不要送了!”

    这样的声音不断的响起,再回头看看上坪村,伴随着众多年轻人的离去,整个上坪村似乎一下子就变的无比冷清起来。

第1862章,好玩的元宵节

    黄金洲蓬来城。

    弘治皇帝和刘晋在田二牛的家中一直住到了元宵节,准备见识一番蓬来城的元宵节。

    蓬来城这里的元宵节非常热闹,也是办的非常隆重。

    这里因为远离大明本土,故而本地的大明官府还承担着弘扬大明文化,传承汉家精神的重要使命,故而在重要的节假日都是要高度重视,举办各种活动来进行庆祝。

    官府重视,老百姓们也是积极的参与,因为基本上都是居住在城市里面或者是移民的城镇,人口集中,各种活动也好举办,大家也都方便参与。

    另外本地还有大量的殷商后裔,他们对大明人和大明文化都是非常崇拜,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明人就是太阳神的后裔,他们虽然也是太阳神的后裔,但犯了错所以被放逐到这里。

    所以必须要好好学习大明的一切,这样才能够融入到大明,逐渐回归到神的怀抱,故而对大明的各种各样节日也是非常重视,积极参与。

    此时此刻,整个蓬来城装扮一心,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庆幸的灯笼,很多的商店更是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行庆祝。

    有的商店出了字谜,谁要是可以猜出答桉来,可以去商店里面免费获得一些奖品,比如买粮油的,可以得到一些粮食或者油。

    再比如茶楼、饭店什么的,进去消费可以免费为你送上一壶上好的茶或者酒什么的;有些客栈、酒店,你还可以免费去住上几晚。

    商行自然也是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日子,也都纷纷跟着推出了诸多的活动,比如出一些难出的对子,对上了直接奖励几十两、上百两银子,这可就直接上真金白银了。

    还有的商行会重金求诗词什么的,一些蓬来城有名的大酒楼为了出名,那可是不惜血本,几百两、上千两银子的砸下去就为了给自己的酒楼增加一些文人气息,将好的诗词留下来以供后人欣赏。

    当然了,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自己的名气和逼格了,毕竟自古以来文人骚客莫不如此,跟诗词挂钩了,这酒楼自然就可以跟着上档次了。

    滕王阁如果不是有王勃的《滕王阁序》绝对不会有那么大的名气,排到了四大楼之首,全靠的就是这篇千古名作。

    在古代想要炒作一个地方,一个酒楼、阁楼什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诗词了,越是精彩的诗词越是可以迅速的出名。

    这也是古代的诗人词人吃香的缘故了,一方面是因为读书人的地位高,能够写诗词的都是读书人,写得好的自然也都读的不差。

    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因为很多时候无论是人想出名还是地方、建筑要出名都少不了这文人雅士们来写词、写诗什么的。

    李白在唐朝的时候为什么可以到处游走?

    要知道穷家富路的,自古没钱就别出门,更何况古代盗匪多如牛毛,这出门就更不容易了,但是李白就可以到处游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到处留下他的诗篇。

    他靠的是什么?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李白诗词写得好,名气大,走到哪里都是人人追捧的对象,等于是唐朝版的当红明星,大家都喜欢结交一番。

    李白自己又喜欢交朋友,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名流雅士玩的来,他写词又厉害,随随便便写一写都可以让人高兴的很。

    像汪伦就是李白的超级粉丝,得知李白去叔父李冰阳的家里做客,自己就屁颠、屁颠的去邀请李白到自己家里面去做客,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临走还送李白大礼,价值不菲的八匹良马和十段官锦,还亲自给李白跳了一段‘踏舞’送行。

    大家想想,这古代的马放到现在来,你至少也是高档车了吧,怎么也得要用百万的豪车才能够比得上吧,这一送就是八匹马,何等的豪气。

    还有官锦,这东西在古代也是非常贵的,只有真正的有钱人才用得起,可以当真金白银的去用,出手就是十段官锦,金银之类的没提及,估计着肯定是没少送的。

    放到现在来说的话,等于是汪伦一次性就送了李白价值上千万的东西,大家想想,这李白是何等受欢迎。

    所以李白感动了,就有了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这首诗了,汪伦本来是个默默无名之人,靠着给李白送大礼包,这名字就流传千古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李白在唐朝是何等的受欢迎,粉丝不知道有多少,他走到哪里都有粉丝,热情招待李白的人肯定不止是汪伦一个。

    李白周游各地,完全就可以靠脸吃饭,基本自己不花钱。

    另外李白名气大,娶的老婆都不简单,第一任老婆许氏,孟浩然牵线的,是唐朝前宰相徐宰相的孙女。

    第二任老婆刘氏,当时李白落魄贫穷,她老婆不欣赏李白的才华,还时常羞辱李白,李白一怒之下离婚了,还写了一首《南陵别儿童》将她称为愚妇,但其实这个刘氏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

    第三任老婆某氏,是山东的才女,古代能够读书的女子,家里面也都是有钱人,她家也是如此,而且她还是理财高手,很会打理产业,广置田产,又会经商,很快就让李白家成为了当地的小富翁。

    第四任老婆宗氏,又是宰相的孙女,是武则天时期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还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大才女,宗氏非常欣赏李白的财富,果断嫁给了李白。

    大家就可以知道李白在唐朝是何等受欢迎了,娶的老婆两个是宰相的孙女,另外两个也都是大户人家,年纪大了,也能够吸引才貌双全的美女,这就是李白的魅力了。

    当然了,大家也就能够知道在古代人们对于文人才子的追捧了,对于有才华的人那更是追捧无比。

    这一点和后世是很不一样。

    后世之人只看钱,有才有屁用,能够当饭吃还是能够当钱用?

    小学生鄙视大学生,觉得大学生都在给自己打工,没文化更光荣。

    古代大家都崇拜读书人,也敬佩读书人,对于诗词歌赋什么那更是追捧的很,写得好的诗词可以迅速的传播开来。

    有很多的读书人为了出名,也是会拿着自己写的诗词去拜访一些当朝的权贵,希望能够获得赏识来某个一官半职的。

    在诗词歌赋这方面的炒作可谓是大家都热衷于此,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才华的出诗词,大家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开开心心,也是挺不错的。

    蓬来城这里因为是黄金洲的核心之地,这黄金洲嘛,移民过来的大明人基本上都混的挺不错的,最差的也是有着大量的土地,有钱人多的是。

    再加上大明在刘晋的主导下重视教育,新式教育的学校开遍大明各地,旧式的私塾、学堂、书院之类的也是到处开花,大家有钱人也都会想着送孩子去读书。

    这读书人多了,识文断字的多了,对于元宵节的时候举办的各种活动就更加热闹了。

    “可真是热闹啊!”

    弘治皇帝和刘晋两人穿着文人雅士的衣服,手里面拿着扇子,身后跟着田二牛和田远山、田牧业。

    这田家为了伺候弘治皇帝和刘晋,那可是尽心尽力,每天都全心全意的伺候着。

    “是啊,可真是热闹,人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也特别多嘛。”

    刘晋也是直点头。

    还是觉得现在的大明好,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过的有模有样,热闹又往往不失文雅,非常具有意义。

    再想想后世,这样的优良文化和传统似乎好像都已经丢的精光了,元宵节大家也都不怎么重视了。

    也就端午节比较隆重一些,南方这边还保持着赛龙舟的优良传统,至于北方,端午节就剩下吃粽子了。

    中秋也只剩下吃月饼了,少了古时候的文雅之气在里面,丢掉了太多、太多的宝贵财富了。

    反倒是对于国外传来的一些洋节什么的追捧无比,什么圣诞节、鬼节、情人节什么的,想想都觉得让人可悲可叹,实在是惋惜。

    眼前的蓬来城,元宵佳节弄的热闹非凡,热闹之中又风雅,弘扬华夏文明、传承华夏精神。

    看看这大街小巷的人山人海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大家都很开心也都在积极的参与其中。

    大人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这里,孩子们读书了,让他们来猜猜字谜,玩玩对子,赢点小奖品什么的回去,这也是小孩子一辈子都难忘的经历。

    大人们也是开心,自己的孩子多少还是读了点书了,不比自己目不识丁,可怜巴巴的。

    这样的优良传统在刘远看来是真的好,非常的不错,值得大力的提倡和弘扬,而且要一直传承下去。

    多好的文化传统和传承啊。

    看看这大街小巷上的那些外国面孔,他们对于眼前的这一切那也是无比的羡慕,因为大明人的节日都可以办的如此热闹,如此的有文雅,这才是一个鼎盛大帝国该有的样子。

    PS:我们丢了很多优良的传统啊~

第1863章,新旧学之争

    “铛~铛~”

    “晨光文具为庆祝元宵佳节,特出谜题若干,只要是十岁以下孩童皆可参与,猜中谜题者可以从毛笔、铅笔、墨水、砚台、本子之中任何抽取一样作为奖品。”

    弘治皇帝和刘晋饶有兴趣的看着,这时,一家文具店前敲锣打鼓,店主面带笑容的对着众人说道,同时也是有店小二在张贴红色的宣传单以此来吸引大家前来参与。

    而随着店主敲锣打鼓的喊话,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的小孩子蜂拥而至,排起长龙开始玩起了猜谜题的游戏。

    有的小孩苦思冥想,始终猜不出来,气的哇哇大哭,有的小孩猜中了则是兴高采烈的去挑选自己喜欢的奖品,一旁的父母也是跟着高兴的合不拢嘴。

    “不错嘛。”

    弘治皇帝笑盈盈的看着。

    “对对子了,对对子了~”

    “小店出了几个对子,凡是能够对上其中一个的,凡在小店消费一律减100文!”

    “猜字谜了,猜字谜了,仅限十岁以下孩童,凡是能够猜中一个的,皆可在本小店获得糖果2颗!”

    “兴业酒楼为庆祝元宵佳节,特出上联几副,凡可以对出其中一副者,皆可到本酒楼免费享用上好茶酒一壶。”

    “,,,,,,”

    蓬来城的大街小巷,只要是有商店的地方,都在出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这个元宵佳节,商户们竟然也是很乐意拿出部分的金钱出来搞响应这个活动,也真是难得了。

    “朱先生、刘先生~”

    “这里都是蓬来城的普通地区,所举办的都是一些普通的,真正最热闹的地方啊,还是要数蓬来湾这边的青楼楚馆街和商行街。”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最热闹的时候,青楼楚馆街这里大大小小的青楼楚馆都会举办花魁大会,拿出重赏来征集诗词歌赋之类的。”

    “商行街这里,大大小小的商行都会出重金征集对子、诗词,去年的时候我们这里有一个大才子单单是玩对子和诗词就拿到了几千两银子呢。”

    田二牛笑着跟弘治皇帝和刘晋说起蓬来城这边最热闹的区域。

    现在这个区域,玩的都是一些小孩子,奖品什么也都是一般般的东西,是给小孩子们玩的,对于大人和有才华的人,大家都是去青楼楚馆街和商行街这边去玩了。

    那边人最多,也最热闹。

    田二牛当然是知道眼前这两位爷那可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刘晋就不说了,状元出身,玩这些都是小意思了,弘治皇帝别以为他是皇帝就不会这些,他从小可都是在名师大家的教导,无论是书法、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四书五经之类的,那都是相当不错的。

    “是嘛,走,走看看去。”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

    众人在田二牛的带领下也是来到蓬来湾这边,青楼楚馆街和商行街彼此很近,是相邻的两条街道。

    此时此刻,这里早已经人山人海了,人非常多,将这里宽敞的马路都给挤满了,人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

    不仅仅有的男的,连女的也很多,而且很多都还是平时很难见到的大家闺秀、大户人家的小姐什么的。

    她们一方面是跟着出来游玩、凑凑热闹,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为了看看能不能遇到自己心仪的才子。

    自古以来才子配佳人,在这种热闹的佳节,才子佳人们是最容易互相认识的,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互相认识的机会。

    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邀上三五个好友,后面跟上几个丫鬟下人,这绝对是妥妥的是大家闺秀、大户人家小姐的标配了。

    至于前来元宵佳节的才子文人雅士们,一个个也是好好的穿着打扮一番,翩翩少年郎,再穿上长衫、手持画扇,和三五好友在一起,这卖相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这边果然热闹啊,这人太多了。”

    刘晋看着眼前热闹的街区,也是笑着说道。

    “哈哈,真是热闹非凡啊。”

    弘治皇帝也是开心的直点头,到了这里,小孩子就不见了,来的都是大人了,至少都是十六七岁以上的青年了。

    “铛~铛~”

    “本院准备了几个对子,只要各位才子能对上一个就可以进去免费喝茶,如果能够写出一首不错的诗词歌赋,本院愿意重金求购!”

    刚刚来到这里没走几步就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众人连忙看了过去

    赫然看到了‘怡红院’三个大字,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地方了,平时庸脂俗粉的呛人,但是今天却是重新的装扮了,挂上了以往才子留下的一些墨宝、诗词之类的供人欣赏,连带着里面的姑娘一个个衣服都穿的正经多了,看起来像是大家闺秀,要不是含情脉脉的眼神在不断对着路过的人放电,还真不敢相信了。

    “刘晋,你有没有兴趣去玩玩啊,不必在意我的。”

    弘治皇帝看了看顿时就对身边的刘晋调侃起来。

    自古以来才子佳人,很多风流雅事可都是发生在青楼楚馆里面的,自己不爱这个,可也不能耽误着刘晋呢,毕竟陪着出来都大几个月了,也该去消遣、消遣了。

    “我对这个庸脂俗粉不感兴趣。”

    刘晋笑了笑摇摇头,这种地方,刘晋哪里看得上,开什么玩笑啊,自己即便是要找美女,那肯定也是要找最好的,也是要找大家闺秀,谁来这种地方啊。

    “对,对,这种地方自然是不行的,这里最好的是潇湘倌,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花魁大会,哪里的花魁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还都是完璧之身,只有得到花魁认可的才子才可以享用第一晚,其他人,纵然是出再多的银子也没有用。”

    田二牛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多,连忙跟着说道。

    “哈哈,是吧,走,走,看看热闹去。”

    弘治皇帝顿时就笑了起来,带着刘晋就让田二牛带路往潇湘倌去。

    刘晋是无语了,去那种地方真的好吗?

    这要是让人知道了,自己不得被人骂死,带着天子去青楼楚馆,自己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别看现在是弘治皇帝来了兴趣去走一走,但大家只会怪刘晋这个大臣。

    “陛下,那种地方就算了吧,我们还是看看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办诗会的地方,我们去看看比较合适。”

    刘晋也是连忙说道。

    “有,有,有不少呢。”

    “潇湘倌的花魁大会其实也是诗词大会,入门都是有要求的,至少要对上对子或者是猜中字谜什么的。”

    “另外蓬来城的官府这边也是会在这个时候举办蓬来诗会,地点就在旁边的蓬来广场这里,哪里也是非常的热闹,有很多的才子佳人、名人雅士参加的。”

    田二牛也是连忙说道。

    “那就去蓬来广场参加蓬来诗会吧,潇湘倌这种地方确实是不太适合。”

    弘治皇帝一听,想了想也是说道。

    “是啊,是啊,我也觉得非常不适合。”

    刘晋擦擦自己额头上的汗珠,赶紧点头道。

    “行,我们去参加蓬来诗会。”

    田二牛也是赶紧带路,反正也都是在附近离的很近,周围也都是人,热闹的很。

    在田二牛的带领下,众人很快就来到了蓬来诗会所举办的蓬来广场这里,整个广场也是热闹非凡,不过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个是内圈地区,一个是外圈地区。

    内圈地区比较小,里面的人也不算多,想要进去啊,也是有要求的,必须要对上对子或者是拿出一首不错的诗词歌赋出来。

    这里的对子自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对上来的,难度都是很高的。

    至于外圈则是没有什么要求,谁都可以参加,谁都可以来这里玩,当然了,大家来这里其实主要就是为了看看内圈的才子,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大家闺秀、千金小姐组团在这里就为了看看能不能遇到自己心仪的才子。

    而才子们基本上也都是集中在内圈入口处这里,很多人都在苦思冥想着,想要通过考核进入内圈。

    因为只有内圈才是最闪亮的地方,如果连内圈都进不去的话,自然也就算不上什么才子了,也就难以入得周围大家闺秀、千金小姐们的眼了。

    并且内圈这里,那是好酒好菜的供着,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长条形的桌子,上面有好酒好菜,吃完了旁边还有人给你不断的添加。

    这样的桌子内圈这里一共就只设置了36桌,也就是说只有前面36个通过考核的才子才有资格坐上去。

    当然了,这个考核显然并不容易,弘治皇帝和刘晋到来的时候仅仅只有十几个人坐在内圈里面,一边喝酒也是一边吟诗,时不时有不错的诗词出来,也是立即有人誊写出来展示给周围的人,还有人大声的念出来,让大家都欣赏一二。

    周围的千金小姐、名门闺秀什么的一个个自然也是两眼放光,盯着这些才子们看,同时命令自己的丫鬟、随从之类的去打听一些消息之类的,整个场面可以说虽然非常的热闹,但总体是比较安静的,核心都在内圈这里。

    PS:大家觉得这样是节日好玩吗?

第1864章,学问不分高低,达者为先

    蓬来广场,热闹非凡,才子佳人云集于此,嫣然成为了一个大型相亲晚会,当然了最亮的仔自然是能够进入内圈坐着享受美酒佳肴的才子了。

    “朱先生、刘先生,位置竟然还有不少,正好可以过去凑凑热闹。”

    田二牛带着弘治皇帝和刘晋过来,一看竟然还有不少的位置,也是连忙说道。

    以弘治皇帝和刘晋的才学来说,混进去弄个位置坐坐自然完全不是问题,这点学问自然还是有的。

    “哈哈,好啊,既然来都来了,也就去凑个热闹吧。”

    弘治皇帝的心情显然是极为不错的,带着刘晋就往入口这里走去。

    到了入口这里,才发现这里比想象中的人还要更多,竟然有上千的才子、学生在这里苦思冥想,时不时都能够听到他们无奈的叹息。

    “今年这个对子是谁出的啊,这也太难了吧,实在是想不出来,想不出来啊。”

    “是啊,这想要去内圈坐着喝酒都如此之难,早知道还不如去潇湘倌看看了。”

    “现在去也还来得及,听说今年的花魁人长的倾国倾城,有人愿意出万两白银买首夜呢。”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大家要不要去看看?”

    “走,走,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这对子搞的如此之难,摆明了就是故意刁难人嘛。”

    “对,对,走,走,还不如去那边潇洒一番呢。”

    有人附和,很快也是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很显然,这里是属于高级玩家的地方,实力不够的人在这里根本就找不到存在感,也只能够换地方了,元宵佳节,蓬来城好玩的地方多的是,没必要在这里丢人现眼,连内圈都进不去,哪家的千金小姐会看得上你啊?

    “几位也是想要进内圈去坐一坐吗?”

    弘治皇帝和刘晋来到入口处这里,被人给拦了下来。

    “对~”

    刘晋笑着点点头说道。

    对方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刘晋以及一旁的弘治皇帝、田二牛、田牧业、田远山几人,刘晋的卖相自然就不用说了。

    别看已经快要奔四的人了,但看起来却是20多岁的样子,既年轻又温文尔雅,英俊不凡,器宇轩昂,整个人一站在这里就鹤立鸡群一般,很快也是引起了周围众多人的注意,甚至于连不远处的看热闹的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也是纷纷看了过来,一个个眼睛都微微亮了起来。

    像刘晋这样英俊帅气的人自然还是属于少数的,更何况刘晋的气质和那些毛头小子一般的书生又完全不一样,少了青涩和稚嫩,多了成熟和稳重,这无论是对于少女还是少妇都有着无有伦比的杀伤力。

    “这人是谁啊?”

    有人当即就小声的对身边的人问起来。

    “不知道啊,以前似乎好像没见过。”

    “该不会是外地来我们蓬来城的吧。”

    “人长的是真不赖啊。”

    “可不是嘛,连我们的寒冰美人似乎都春心荡漾了呢。”

    “你还笑话我,你不也是一眼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魂都被勾走了。”

    “小翠,赶紧去打听下。”

    “是~”

    类似于这样的一幕在周围不断的发生,刘晋只是紧靠着一张脸就引起周围很多人的注意力。

    很快,当刘晋、弘治皇帝和田远山三人通过了考核望着内圈桌子这边走去的时候,那更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齐刷刷看了过来。

    这内圈的座位仅仅只有三十六个,蓬来诗会都已经开了一个多时辰了,但能够到内圈来坐一坐可只有十几个人,外面可是有上千的书生、学子在哪里干看着,由此可见这个考核还是很难的。

    没想到这一来竟然有三人都合格了,也是让挺意外的。

    弘治皇帝年纪较大,样貌也是一般,大家倒也没太关注,大家觉得他应该是一个颇有学问的老先生,过来凑凑热闹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刘晋,这长相和气度,一进来也是立即让坐着的十几个人纷纷看过来,一个个都仔细的盯着刘晋上下打量。

    很快有人也是认出了田远山,田远山在这蓬来城也算是一个有名气的秀才了,当然主要是因为他是蓬来大户田家当中唯一一个考到秀才的人了。

    田二牛儿女成群,但会读书也就这个田远山了,大哥田牧业都不会读书,秀才都考不到,后来干脆又送去读新学,将来也好继承田家的家业,其他的兄弟姐们也往往不善于读传统的旧学,故而基本上都是读新学的。

    黄金洲和大明本土不同,这里的学风相对来说自然是远不如本土的,黄金洲参加科举考试都是参加东榜的考试。

    秀才在这里的地位可比本土这边高上不少的,而且田远山考上秀才之后还没有参加乡试,很多人都觉得他应该是能够顺利的考上举人,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考上进士呢。

    当然,田远山是混血儿,长相不太像大明人,这也是他出名的地方之一,大明人对这方面还是比较看重的。

    “田兄!”

    有认识田远山的人也是笑着起身拱手致敬。

    “李兄~”

    “王兄!”

    “叶兄~”

    “胡兄~”

    田远山一看,赫然发现熟人竟然还不少,能到内圈的自然基本上都还是有着一定学问的,最起码也是秀才了,坐在最前面的更是已经考上了举人了就等着明年弘治三十年的时候前往京城金榜题名了。

    “田兄,这两位兄台能帮忙介绍一下吗?”

    胡宗溟看看田远山,随即笑着问道。

    “这两位是我们田家的恩公,这一次也是远道而来,听闻我们蓬来诗会,所以也是特意过来看看。”

    “这是朱先生,这是刘先生~”

    田远山也是连忙恭敬的向大家介绍起弘治皇帝和刘晋来,他可不敢和这两位称兄道弟的,态度恭敬无比。

    “原来是朱兄和刘兄~”

    众人一听,也是连忙拱手致敬,读书人嘛,礼义廉耻,礼在前,无论何时都是如此。

    “诸位好!”

    弘治皇帝和刘晋也是笑着拱手回礼,现在也是要装一回读书人了。

    三人随意找了三个相邻的位置坐下来,也是静静的听着这些蓬来才子们谈天论地,吟诗弄月,接着元宵佳节,满月当空的好日子,看看能够写出一些什么奇妙文章出来。

    “朱兄、刘兄、田兄三人新来,按礼我们大家必须要一起痛饮三杯,欢迎三位兄台的到来,另外三位兄台必然也是有按规矩,各自写出一首诗词歌赋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一二。”

    胡宗溟带着众人举起酒杯笑着说道。

    “哈哈,好说,好说。”

    弘治皇帝心情不错,笑着点头道,相对来说,这黄金洲的人依然还是有着黄金洲粗犷的风俗,如果是京津地区的才子,玩的花样可能就要复杂多了,这里嘛,相对简单粗放一些。

    众人一起喝着酒,连喝三倍,酒嘛自然是状元红了,读书人嘛基本上都喜欢这个,图个吉利和喜庆。

    就在大家等着三人对月赋诗的时候,入口处这里却是一阵骚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刘晋也是连忙看了过去。

    原来在入口处这里,有一种新学打扮的学生走了过来,嚷嚷着要进内圈结果却是遭到了旧学学子们的阻拦。

    “去,去~这种地方也是你们这些读下三流、旁门左道的人也能够来的?”

    “就是,就是,你们懂对子吗?你们会诗词歌赋吗?”

    “你们除了会算算术、折腾些旁门左道的,你们还会什么?”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滚,滚,赶紧滚,别扫了大家的兴致。”

    旧学的学生们极其不耐烦的驱赶着新学的学子,他们自己都还进不去呢,这些新学的人跑来凑什么热闹啊。

    “这蓬来诗会人人都可以来?为什么我们新学的就不行?”

    “我们新学是旁门左道?你是懂地理呢?还是分的清楚五谷?”

    “就是啊,一个个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还有脸说我们。”

    “如果不是我们新学兴起的话,你现在还不知道在那个山旮旯里面呢,能够到这黄金洲来?”

    “就是,没有我们新学能够造出火车、汽车、大轮船出来吗?”

    “最烦的就是你们这些百无一用的书生了,天天就知道之乎者也,拿着几本破书研究一辈子,什么也研究不出来,关键是还特能装。”

    “对啊,对啊,你有什么资格拦着我们?”

    新学的学生显然也不是吃素的,指着旧学的这些学生就回怼起来,你说下流,旁门左道,我就说你百无一用,五谷不分、不知道东南西北、天高地厚。

    双方之间你来我往,一时之间也是有种剑拔弩张的感觉,不过还在都是读书人,虽然是新学旧学之分,但没有和普通的人吵着、吵着就干起来,只是你来我往的互相攻讦对方所学的知识和内容。

    “不要吵了~”

    “诗会规矩早就已经定了,想进去就要通过考核,无论是新学还是旧学又或者是什么,只要通过了考核都可以进去,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这时,有年纪较大的先生对着这些年轻的学子们一顿训斥,本着尊师重道的原则,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新学的学生们也是一个个开始苦思冥想起来,至于一旁旧学的学生们一个个也是嘲讽着。

    “我们都对不上来,你们要是能够对上来才怪。”

    “就是啊,你们要是对上来了,进去内圈我也无话可说了。”

    “我看你们啊还是去研究下机器比较好,那个比较适合你们。”

    “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丢人现眼了。”

第1865章,你祖上十八代都是农民

    “兄弟们,大家要争口气,无论如何也是要进去几个人给他们看看。”

    “对,对,别小看我们新学的人,我们虽然四书五经的内容读的少,但不代表我们就比他们差,他们连算数都不会呢。”

    “就是,就是~”

    “不过这个对子还真是难啊,这一个个对子感觉似乎很简单,可是仔细的想一想,却是大有学问在里面,应该是出自名家之手。”

    “听说这一次的对子是我们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学政大人们出的,还是很难的,不然这位置早就坐满了。”

    “蒙兄,你国学一向最好了,可一定给我们争口气啊。”

    “是啊,是啊,我是真的想不出来,这对子确实是难。”

    新学的学子们看着对子苦思冥想一番之后,一个个也是忍不住直摇头,难度嘛是毫无疑问的,连旧学的学子都觉得很难,更别说他们这些学新学的了。

    不过很快,有个叫蒙洋的新学学生就笑了起来说道:“是挺难的,不过我已经想到了。”

    说完他自信的来到入口处将自己的答桉说了出来,原本拦着的这些旧学学子一听,一个个都微微瞪大了眼睛。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对的还真是很妙啊,竟然让一个新学的人给对出来了,真是气煞我也。”

    “他怎么能够对的出来。”

    旧学的学子们一个个都有点不相信,但蒙洋既然对上来了,也还是按规矩让他进了内圈。

    蒙洋长的人高马大的,足足有一米九的个头,浓眉大眼,鼻梁高挺,好像还是混血儿,皮肤偏白一些,但更多的还是像大明人。

    “蒙洋见过诸位兄台!”

    蒙洋倒是大大方方,向众人拱手致敬。

    “蒙兄好!”

    大家也是齐齐回礼,既然能够进内圈,不管是新学还是旧学说明都是还有一些学问的,再说了读书人嘛,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见面了,礼仪还是要有的。

    “蒙兄在那所院校就读啊?”

    胡宗溟笑着问道。

    “目前在帝国理工大学读机械工程专业。”

    蒙洋也是大大方方的回道。

    “帝国理工大学,倒也是很有名的高校了。”

    “来来,我们大家一起敬蒙兄一杯,欢迎蒙兄一起过来赏月。”

    胡宗溟点点头,虽然新学学的和旧学不一样,但新学其实也很难,旧学就有不少的学子去学习过新学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内容很多,而且也远比旧学靠死记硬背来的灵活多变。

    别的不说,单单是数学一道就让无数人汗颜了,新学学子每年都有上千万,但能够考上帝国理工大学的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整个黄金洲每年能够考上的人也是很少的,有时候甚至整个黄金洲都考不上一手之数。

    “竟然是帝国理工大学的~”

    周围的人一听,顿时也是纷纷的点头起来。

    新学虽然被旧学的学子所鄙视,但是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大家还是很认可新学的。

    因为正式有新学的兴起,所以大明的科技发展才能如此迅勐。

    才能够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机械来提高大明的生产力,能够让大明人耕种出更多的土地,种出更多的粮食,研究出更强大的机器,制造火车、汽车、轮船等等,便捷了大家的生活。

    这帝国理工大学的招牌也是很响亮的,各大商行、大工厂等里面的很多管理、技术负责人都是出自这些高校的学生。

    虽然说不能够当官,但人家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什么的,那可都是杠杠的,很多人甚至于自己当东家,自己开工厂等等,生意火爆,有钱的很。

    弘治皇帝和刘晋也是默默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当初支持和默许新学的发展,也是已经预料到了有这一天的时候。

    新学旧学之争现在是越来越厉害了。

    在京津地区,新旧之争就市场发生,搞点什么诗会之类的必然少不了,没想到连黄金洲这里也是一样的。

    这让两人也是忧心忡忡,这以后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新学和旧学,到底谁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或者说两者都是。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以儒法治国,从汉朝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现在大明王朝,儒家思想依然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儒家的力量也是依然非常强大,朝中上下、满朝大臣几乎都是儒家出来的。

    你要说废除儒家的统治地位,估计着大臣们都会让你这个皇帝都干不下去。

    可是儒家它真的就适合一直统治下去吗?

    从汉朝开始,一个个朝代不断的更迭,始终逃不过治乱循环的命运。

    原本大明朝也是如此,发展到了弘治朝已经走到了中叶,诸多的问题开始不断的显现暴露出来。

    传统儒家思想和儒家官员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是越来越没有什么用,可以说是毫无作用。

    但新学就不一样了,虽然被旧学鄙视为旁门左道、下三滥的东西,但是新学确实是解决了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

    依靠技术的创新和对自然的研究,研究机械、提高了生产力,扩大了生产,强大了大明的军队和国力,这才逐渐的有了大明现在的鼎盛局面。

    如果没有新式的纺织机,大明恐怕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冬天的时候穿不暖衣服。

    如果没有蒸汽机和内燃机,大明哪里会有火车、汽车、轮船之类的,天下之间的往来哪里能像现在这般便捷、快速,可能一个灾荒就要让自己这个皇帝头痛了,但是现在灾荒对于大明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

    如果没有对天文地理的新突破,大明哪里能够殖民全球,称霸全世界?也就没有现在的大移民,更不会有现在大明的繁荣盛世了。

    就连弘治皇帝自己也是清楚,如果不是新学思想所倡导的大明医学院,估计着自己在弘治十八年的时候就死了,肠子烂掉而死。

    但因为新学思想的倡导之下,医学也是得以迅勐发展起来,通过手术的方式让自己获得了新生,能够活到现在,还拥有不错的身体,可以到处游山玩水。

    新学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让大明变的更加强大,富裕,这都是新学的优点。

    本来是应该让新学和旧学两者和平共处的,但现在看来,自古以来思想和学问之争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春秋战国的时候,百家争鸣,各派为了获得统治性的地位也是在不断的努力,儒家、法家、墨家、兵家、农家、纵横家、道家等等,各个流派百花争艳,思想绽放,诞生了诸多伟大的思想家。

    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下其它各派就逐渐的暗澹下去,再无杰出之人涌现出来,着实令人惋惜。

    儒家是人才辈出,越发兴盛,然而到了如今,缺也是显得暮气沉沉,许久都能够出什么新的思想、新的大家了。

    “朱兄,刘兄~”

    就在弘治皇帝和刘晋苦苦思索的时候,胡宗溟对着两人喊道。

    “哦~”

    两人回过神来。

    “朱兄、刘兄,不知你们两位对于新学和旧学有何看法?”

    胡宗溟他们刚刚也是在讨论这个事情,原本是想借着旧学人数较多,新学只有蒙洋一人的机会,好好让新学的人丢丢脸,批评下新学的。

    “新学、旧学都是学问,学好了都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旧学学好了,可以辅左君王治理天下,新学学好了,也可以研究出更多有用东西出来,让我们大明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都是学问,也都是值得去学的,关键还是要学透,学会了。”

    弘治皇帝笑了笑说道。

    他的意思就比较中间了,谁也不偏袒,依然还是按照以前定下来的来走,旧学学了去做官,新学学了去搞各种研究,大家共同促进大明帝国的繁荣强盛。

    弘治皇帝的回答显然是让胡宗溟等人不满意了,他们觉得弘治皇帝一看就是旧学的人了,应该好好贬低一番新学、多赞扬一番圣人之学才是。

    “学问不分高低,达者为先。”

    “以我看啊,新学也好、旧学也罢,关键还是看个人,新学也可以去学一学旧学的内容,旧学也可以去学习一下新学的内容,互相多向对方学一学,彼此多了解一番对方,这样才能够有资格来说说。”

    “也能够更加客观、公正的去评价新旧学之间的差异,而不是只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对于对方的优点全然不知,存在的东西就是有道理的东西,也是合理的东西。”

    “旧学延续千年的时间,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自然是有其值得去学习的地方,新学虽然出现的时间尚短,但新学发展迅勐,各种技艺层出不穷,极大的提高了我大明的生产力,便捷了我们大明的生活,也让我们大明变的更加强大起来,这是新学的优点,也是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

    “所以学问不分高低贵贱,就看你自己到底学到了多少。”

    刘晋看看众人,也是语重心长的说道。

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

    “我不认可朱兄和刘兄的观点。”

    “这圣人之学自古以来都是正统,是历朝历代都尊崇的治国之道。”

    “现在的新学才多少年,又岂能和我圣人之学相提并论。”

    有人站出来表示了反对,此人叫黄熙,年纪大概三十多岁的样子。

    “是啊,旁门左道岂能和圣人之学相提并论,我等圣人门徒又岂可自甘堕落的去学那些下三流的东西。”

    “就是,就是,我圣人之学浩瀚如汪洋,穷其一生尚且不够,哪里还有时间去学其它的杂学。”

    “学问就是有高低之分,我圣人之学岂能和那些旁门左道相提并论。”

    其他人也是跟着纷纷点头附和道。

    “自古以来都是正统?”

    “儒家是在汉武帝时期才确定的,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而才有了儒家发扬光大的机会。”

    “在汉武帝之前,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纵横家等等,学派众多。”

    “在春秋战国之前的夏商周的时候又是什么家呢?”

    “在夏商周之前的历史,诸位又有谁知道?那个时候难道也是儒家来治国的?”

    刘晋看了看,一群人年纪不大,一个个却是跟酸臭腐儒一样,脑袋读书都读的死了,学问没学到多少,却是将儒家一身的酸臭迂腐学的干干净净。

    这让刘晋觉得很生气,年轻人嘛,应该是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敢于探索和学习,敢于尝试和接触新鲜的事物。

    他们呢?

    一口一个圣人之学,一口一个旁门左道,将新学变的如此之低,纵然是很多儒门大家也都不至于如此,都能够看到新学的很多闪亮之处。

    “春秋战国?”

    “夏商周?”

    “夏商周之前的历史?”

    这些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皱起眉头了。

    “以前没有,但汉朝开始有了,这不正是说明我们圣人之学的伟大,说明圣人之学恰好是真正的治国之道,是正统,所以才能够被确立。”

    “其它的学派之所以不行,那本身就是说明了其不足,法家太过严苛、墨家只重技艺、道家太过无为、兵家穷兵黩武,唯有我们儒家才是真正的大道,最适合治国安邦,方可确定我儒家的地位。”

    胡宗溟想了想反驳道。

    “最适合治国安邦?”

    “适不适合这个可不是自己吹出来的,而是要用看结果的。”

    “以前的时候,我大明内忧外患,内部国库空虚、军备废弛,百姓生活疾苦,你们的父辈基本上也都是农民,也应该跟你们说过以前的生活。”

    “那个时候我大明北方还有年年南下劫掠的鞑子,辽东的女真、东南沿海横行肆虐的倭寇、西南的土司反复无常。”

    “那个时候新学未起,我大明上下都在尊崇儒家,那个时候的大明是什么样的?”

    “诸位再看看我现在的大明,无敌于天下,横扫四方,国土辽阔、太阳在我们大明人的土地上都永远不会落下。”

    “如今我大明百姓何等之富足,人人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住,你们也都还可以上学,在这里参加诗会,谈天论地,指点江山。”

    “为什么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内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还不是因为新学的兴起,新学的崛起,让我们大明人拥有了强大的武器可以扫平四方蛮夷,开疆拓土,为我华夏子孙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

    “还不是因为新学的兴起,让我们大明人拥有了强大机器,可以生产出来更多的商品和东西出来,现在一个人就可以种上千亩的土地,一天纺织出上百匹的布。”

    “一个人开个大卡车一天可以运送几万斤的货物到几百里之外的地方去。”

    “如果没有新学,这些可能实现吗?”

    “不可能!”

    “如果没有新学,我们走路还要靠走路,因为马匹是北方游牧部族所控制,我们大明原先根本就没多少马匹,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马,连牛都很少有人有。”

    “如果没有新学,我们连黄金洲都来不了,因为以前的那些船只根本就很难安全的抵达黄金洲,而且没有新学的知识,在茫茫大海之上,你连方向都找不到。”

    “如果没有新学,我们就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轮船,更不说电报之类的了。”

    “如果没有新学在场的所有人,你们的父辈现在都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至于你们,哪里还能够在这里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的说什么新学是下三流,是旁门左道,你们有资格上学吗?”

    “不是新学让我们大明富裕起来,让我大明百姓生活富足了,你们别说上学了,说不定早就饿死在那个角落里面了。”

    刘晋看着他们,用极其严厉的话狠狠训斥他们一顿,甚至于也是直接揭他们的老底。

    一个个装什么大尾巴狼啊,别以为穿的人模狗样的就牛气了。

    谁还不知道你们的祖先是什么情况?

    移民来黄金洲的人,基本上都是穷苦之人,父辈可能都是在田里面刨食的农民,他们移民到这里,这才有了你们这些人的好生活。

    “说的好!”

    周围看热闹的人当中有人忍不住叫了起来。

    “对,说得好啊!”

    “说的太好了。”

    “说的对。”

    周围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也是跟着纷纷鼓掌起来。

    “这位公子说的好啊。”

    “我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在20多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是北直隶老家,一家七八口人就种了2亩地,每年产出来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每天都只吃两顿,饿的人是皮包骨头,全身无力。”

    “那个时候才叫累啊,一年到尾在地里面刨食,却是连饱饭都吃不上几顿,冬天的时候又冷的要死,一旦饥荒之年,粮商又故意抬高粮价,饿殍满地,人命如草芥啊。”

    “后来是当今的内阁首辅刘晋刘公他开始带着办工厂、办新学、去海外,这才渐渐的我们大明才富裕起来,强大起来。”

    “对外横扫了四方,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对内新学的兴起,带来了诸多先进的、强大的机械,新式的纺织机、织布机、蒸汽机、耕地机、火车等等,一直到现在的内燃机、汽车、轮船之类的。”

    “我们大明这才越来越强大,我也就是跟着移民到了黄金洲这里,这才在这里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如果不是新学的兴起,还是以前一样的所谓儒家的那一套,我估计着我可能早就饿死在老家了,哪里能够来这黄金洲过上好日子。”

    有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大声的说道。

    “是啊!”

    “胡宗溟,你爹难道没跟你说过以前的事情吗?”

    “你爹当初可是差点饿死了,要不是进了工厂做事,后来还进了航海学院学习,出海当海员这才有了你们胡家的今天。”

    “你以为你今天能够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是靠儒家的那些东西?”

    有老头认识胡宗溟,指着胡宗溟的鼻子都骂了起来。

    “李叔~”

    胡宗溟一看,顿时就缩起了脑袋弱弱的喊了一声。

    “你小子读书算是读死书了,还是要向这位刘公子学习,多学、多思,而不是读了点圣人之学就目空一切,看不到其它学说的优点。”

    “新学能够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且兴盛起来,自然有其道理,有其巨大的作用,别一天到晚在这里什么高低之分。”

    “你有什么高的,你也就是泥腿子的儿子,你祖上十八代也就到了你这一代才开始认识字,你能够读书,还不是因为新学让我大明人富裕起来,所以才有了机会读书。”

    “别什么都不懂就在这里胡乱的丢人现眼。”

    被他喊李叔的人也是对着胡宗溟一番狠狠的训斥。

    这黄金洲的人,年纪大一点那都基本上是受惠于刘晋麾下诸多产业出来的人,对于新学和新思想都是非常支持和接受的,之所以还有人将孩子送去读传统的旧学,主要是为了看看家里面有没有人能够考上功名去当官。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日子好过了就想着要朝中有人,家里面有人当官什么的,这样才更好一些。

    “这~”

    胡宗溟顿时就无语了。

    “好了~好了!”

    “今日是难得的元宵佳节,皓月当空,群星璀璨,大家又都是因为缘分才聚集在一起,彼此就不要去分什么旧学新学了,相识就是缘分一场。”

    “我看啊,大家还是来继续饮酒写诗,免得浪费了这大好的时光。”

    弘治皇帝看看众人,笑了笑提议道。

    “对,对,大家继续饮酒写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刘晋也是笑着举起手中酒杯说道。

    胡宗溟等人一看,也是脸色微微缓和了许多,也纷纷举起酒杯,不再谈什么新旧之学,喝喝酒,吟诗弄月,心情来了,又或者是高歌一曲。

    相对来说,这黄金洲的人还是要更粗犷很多的,写诗词、唱歌都是可以的,大家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第1867章,黄金湾

    蓬来诗会少了新旧之争,主题很快就回到了轻松愉快的喝酒吹牛、吟诗弄月、唱歌上面来了。

    一个接一个才子也是接连上去吟诵自己做出来的诗词。

    大体来说水平都是非常一般,稍微好一些的也不过是堆砌辞藻,空无神物,但也赢得了周围一片叫好声。

    就连那个叫蒙洋的新学学子也是站出来吟唱了一首最近新流行起来的新学诗。

    所谓新学诗和传统诗词有所不同,不太讲究字数、平仄的工整、一致和押韵,故而更加的自由发挥,注重抒情写意,字数没有要求。

    简单来说就跟后世的现代诗差不多。

    诸如我愿化身为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淋,只为等你走过。

    这样的诗词和传统的诗词有很大区别,不如传统诗词押韵、工整,但好处就是偏白话,让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懂,纵然是普通人也都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也更容易去记。

    蒙洋写的这首新学诗也是挺不错的,念完之后也是获得了一片叫好声。

    黄金洲的人嘛,总体来说文化底蕴自然是没办法和大明本土这边相比的,老一辈移民过来的可能都不认识字,这新生代的也大多数都是在新学学校里面读书长大的,新学在这里的一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喜欢新学诗的人也有很多,特别是不少的怀春少女,相对而言更喜欢这种直白的新学诗,直抒心中的想法、表达内心之中的爱慕,敢爱敢恨,勇于闯荡这也是黄金洲这里大明人的一个共同点了。

    毕竟这里最受人崇拜就是探险家了,无数年轻人从小的梦想就是长大之后成为探险家,能够四处探险。

    “朱兄,刘兄~”

    “两位兄台不知是否有什么佳作,不妨拿出来大家一起欣赏、欣赏。”

    内圈这里的仅仅只有二十几人,人人基本上都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作品,唯独弘治皇帝和刘晋始终都是面带微笑,喝着小酒、听着大家写的诗词歌赋,一副看热闹的样子,都没有站出来要展示自己文采的意思。

    胡宗溟、黄熙等人也是纷纷的嚷嚷着要弘治皇帝和刘晋也是拿出自己的作品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二。

    “哈哈,我就算了,让刘兄来吧,他是真正的大才子,想必必然会拿出让你们所有人惊艳的作品出来。”

    弘治皇帝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多,笑了笑将事情推到刘晋的身上来。

    弘治皇帝自己写的诗词?那能够拿出来见人吗?

    显然不是啊,弘治皇帝这一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可不是盖章狂魔、文艺青年的乾隆皇帝,一辈子号称写了上万诗,却都是垃圾。

    不行就是不行,果断光明的承认了,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丢人。

    刘晋看了看弘治皇帝,无奈的笑了起来,这个老板啊,真是坑死人啊,自己哪里有什么杰出啊,无非就是文抄公一个,靠着来自后世的优势抄袭罢了。

    但老板发话了,这自然是要站出来。

    “诗词就算了,我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在这里给大家唱一首歌吧。”

    刘晋看看众人,再看看四周看热闹的人,想了想说道。

    “好!”

    众人一听,顿时就欢呼鼓掌起来,这诗词大家其实听的也腻了,因为都写的一般,也没有什么太多新意,这刘晋竟然给大家唱歌,这个就很有新意了。

    很快,周围就立即变的安静下来,无论是内圈还是外圈看热闹的人,大家都静静的看着刘晋。

    我醉提酒游寒山,霜花漫天。

    一吸寒气冷风翻,酒洒河山。

    仰望蓝山云烟,翩翩雀落人间。

    抬手间,我酒落湿杉前

    你看雪花,飘散,芊芊换白馆。

    白发老人背着孩下山。

    .....

    我说寒山别哭,我带你出。

    我画美观带你出。

    刘晋想了想也是随手抄袭了一下后世的一首古风歌给唱了出来。

    刘晋的声音还不错,唱的也没有跑调,当然,这歌本身也都比较简单,容易唱。

    这歌意境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更重要是这歌和大明现在的歌有着极大的不同。

    大明现在的歌要么就是文人所玩的比较高雅一些的歌,往往都是古诗词谱曲之后唱出来,风格相对来说就有点偏戏曲的味道了。

    要么就是普通老百姓们唱的一些山歌之类的,这类就偏粗俗了,什么十八摸之类的,往往又上不了大雅之堂。

    刘晋所唱的这首《游山恋》就是典型的后世歌了,无论是唱法还是曲调都非常的新颖,关键是这个歌词听起来也是挺不错的。

    故而一唱完,周围顿时就响起了阵阵的掌声和叫好声。

    “唱的真好听!”

    “再来一遍!”

    “意境空灵,唱法新颖独特,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

    “是啊,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唱歌的,这歌还真是不错。”

    众人一边鼓掌也是一边互相讨论着。

    “献丑了,献丑了!”

    刘晋擦擦自己额头上的汗珠,暗暗发誓以后这样的诗会之类打死都不参加了,这穿越过来的时间久了,很多东西都已经忘了,这以后想抄都困难了。

    蓬来诗会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直到了晚上九点的时候,这才开始散场。

    “陛下,我们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熬夜对身体不太好,更何况我们还要出发前往黄金湾呢。”

    刘远看看自己的手表,也是和弘治皇帝建议道。

    “嗯~差不多也该回去休息了。”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于是也和刘晋起身向众人告别准备回去好好的休息、休息。

    在蓬来城这里一待就是半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该出发前往黄金湾了,到时候还要赶回大明去呢。

    刘晋和弘治皇帝这边告别了众人,准备离开,然后刚刚才出了内圈,立即就有好几个丫鬟、侍女一样打扮的小姑娘走了过来。

    “刘公子,我们家小姐想邀请你一起去赏月。”

    “刘公子,这是我家小姐托我转送给你的东西。”

    “刘公子,我家老爷和小姐想邀请你到我们府上去做客,这是请柬。”

    “.......”

    “啊!”

    刘晋看着眼前的这些丫鬟、侍女,一看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都是欧洲人,应该都是买过来的奴隶,不过年纪都小,却是穿着大明人的衣服服饰,说话做事也都和大明人一样,应该是从小就买回来养大专门当丫鬟侍女的。

    当然,这不是让刘晋惊讶的地方,真正让刘晋惊讶的地方是自己竟然还如此的受欢迎。

    这一出来立即就有不少人过来向自己抛绣球。

    看看周围的那些才子、学子之类的,一个个看自己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的,其中的羡慕嫉妒恨都已经能够化为实质一般了。

    要知道今天的诗会,既是诗会,是佳节好日子,同时也是蓬来城这里年轻人的一个相亲大会,大家之所以如此积极的表现自己,还不是为了能够被某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给看上了。

    这样一来的话,自己说不定就可以平步青云,直接就原地起飞了也是难说的。

    这种故事在大明也是已经不知道流传多少年、多少的不同版本了,才子佳人,这是大家都津津乐道的事情,也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主人公。

    但显然有才又长的好看才是最受欢迎的。

    刘晋无疑就是今晚最亮的仔了,别看三十多岁了,但看起来却是二十多岁的样子,英俊潇洒、气度不凡、衣着打扮又都是非常讲究,一副世家公子的样子。

    这无疑是秒杀了现场不知道多少少女的芳心,故而有不少的千金小姐都让自己的丫鬟过来传话、送东西,表达自己的爱慕。

    “哈哈,年轻就是好啊。”

    “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啊。”

    一旁的弘治皇帝看到这一幕,顿时就高兴的笑了起来。

    当年刘晋高中状元骑马游街的时候,可是不知道让多少京城的大姐闺秀暗许芳心,最后更是让刘晋左拥右抱,直接将定国公孙女徐婉儿和礼部侍郎李惠孙女李贞给一起娶回家里面。

    据说消息传开之后,有不少的千金小姐都暗暗神伤,伤心欲绝,好一番憔悴消瘦。

    没想到刘晋这都已经快奔四的人了,魅力依然如此之大,还有如此多的人一下子就看上了,估计着肯定是有很多少女要伤心欲绝了。

    “诸位,诸位~”

    “请大家替我向你们的小姐表示感谢,我已经是有妻室的人了,可不敢耽误了大家的前程,谢谢!谢谢!”

    刘晋看看弘治皇帝,头都大了,你还笑的出来。

    没办法,刘晋也是只能够果断的拒绝。

    自己可没什么心情搞这些,都已经快奔四的人了,儿子过几年都可以结婚了,自己还来招惹这些小姑娘,肯定是不行的。

    老牛吃嫩草可不是什么好传统。

    所以也是赶紧和弘治皇帝、田二牛、田牧业、田远山等人赶紧熘之大吉。

    男人三十一枝花啊,这该死的魅力,只是露个脸而已,竟然还能招蜂引蝶。

第1868章,黄金和探险

    北黄金洲黄金湾。

    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天气非常的不错。

    此时正值冬季,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碧海蓝天,算是这里一年当中最为舒适的季节了。

    黄金湾,后世旧金山的位置,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众多的金矿而得名。

    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当年太平侯杜明恩率船队抵达这里的时候,刚好是在一个下午的时候,阳光洒向眼前的黄金湾,宛如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沙子,故而取名为黄金湾。

    黄金湾是天然的优良港湾,三面环山形成极佳的避风港,同时港湾内的水又深,是极佳的天然港口。

    得益于周围的黄金和白银,让这里也是成为了如此黄金洲仅次于蓬来城的第二大城,每年前来这里淘金的人数超过百万。

    有人在这里一夜暴富,也有人在这里落魄潦倒,在这里有着太多、太多的传奇故事,最动人心弦的自然是那些跟黄金有关的故事了。

    不过随着移民越来越多,这里的人越来越多,黄金湾它也是慢慢的逐渐发生着越来越多的改变。

    有大量的人定居于此,在周围开辟农田、养殖牛羊,在这里安家落户,享受这里肥沃的土地和优良的气候。

    黄金和白银虽然依然是这里的主题,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的从事一些其它的行业。

    刘晋和弘治皇帝站在甲板上看着眼前的黄金湾。

    两世为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在后世大名鼎鼎的旧金山,现在不过是大明普普通通的黄金湾罢了。

    眼前的港湾,并不繁忙,停泊的船只并不是很多,港湾附近的城区看起来似乎好像也并不是很大,很热闹的样子。

    现在还看不出它能够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样子。

    倒是这里的风景确实是很不错。

    “这就是黄金湾啊?”

    弘治皇帝看着眼前的黄金湾,心中微微有些失望。

    关于黄金湾他可是已经听了很多了,在这黄金洲也是待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关于黄金湾的大明可是听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无数人将哪里描述成了遍地黄金的地方,充满了无数的机遇,只要走上一次狗屎运就一夜暴富了。

    但是看看眼前的黄金湾,它远不如蓬来城繁华、热闹,很多房屋看起来还很低矮,似乎好像和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是有很大差别的。

    “陛下,这确实是黄金湾。”

    “据说当年杜明恩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是傍晚的时候,阳光洒在了这黄金湾的沙滩上,让它看起来就好像铺成了一层金色的沙子,所以就取名为黄金湾。”

    “后来移民到这里的大明人在周围也确实是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蜂拥到这里寻找黄金、开采黄金。”

    “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如今的黄金湾了。”

    刘晋郑重的点点头回道。

    其实整个黄金洲黄金和白银产量最多的地方就是后世的中美洲地区,也就是墨西哥、中美洲诸国这些地方。

    这些地方是归属于天津远洋贸易行的地盘,其他人不能进入这些地方开采黄金和白银,另外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也是最大的黄金洲和白银开采地。

    但这两个地方开采出来的黄金和白银也都是归属于天津远洋贸易行,每年祭祀用的黄金、白银,最终并不是进入大明国库的,而是进了天津远洋贸易行的口袋里面。

    除开了这几个地方之外,其它地方都是允许私人去勘探、开采黄金和白银的,但其规模和产量自然是远无法和天津远洋贸易行相比的。

    天津远洋贸易行才是黄金洲这边最大的矿主,拥有最多的黄金和白银矿,每年单单是坐着收贡品能够收到的黄金和白银都是天文数字。

    但这也是天津远洋贸易行应该得到的。

    因为最早抵达黄金洲的船队是杜明恩所率领的,一切也都是天津远洋贸易行出钱出力来组织起来的,自然而然这有了好处的时候,天津远洋贸易商行是要吃大头的。

    后世的墨西哥可是世界上白银产量和储量最大的国家,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王国所在地区也是后世赫赫有名的产金区域。

    这地方被天津远洋贸易行给占据了,每年都可以给背后的股东们带来庞大的收益。

    而这背后的股东就是当今的天子、太子、内阁首辅刘晋、朝中的武将勋贵等等。

    大家对此都很清楚,所以即便是天津远洋贸易行占据着如此庞大的利益,大家也不敢说三道四什么的。

    弘治皇帝、刘晋乘坐的三艘大轮船缓缓地停泊到黄金湾的港口码头这里,也是立即吸引了很多的人注意力。

    “也不知道那个大商行,还是说大家族的,竟然开了三艘大油轮过来,这该不会是发现了什么超级大金矿吧?”

    “难说啊,这样的三艘大轮船可是非常昂贵的,一般人可真心是玩不动的。”

    “可不是嘛,这可是最新的内燃机大轮船,只有我们大明本土的天津造船厂才能够生产的大轮船,据说一艘都要卖几十万两银子呢,在海上的速度很快,烧的都是汽油呢,不用烧煤。”

    “是嘛,这不是跟汽车一样了。”

    “就是跟汽车一样,都是烧油的呢,所以才力气大,速度快,船也是大的很,你看看这个船,千河口这里造出来的船连它一般大都没有呢。”

    “据说乘坐这个船半个月就可以横跨太平洋回到大明去呢。”

    “真的假的,有那么快吗?”

    “我还能够骗你不成,这种大油轮在大明本土现在数量都非常稀少呢,我也是看报纸才知道的。”

    “也不知道是谁如此大的手笔,竟然弄了三艘大轮船过来,该不会真的又发现了什么大金矿吧?”

    “或许是有可能的,听说现在有很多新型的开采机械,那种大卡车、挖掘机、推土机什么的,开采黄金的速度就非常快了,说不定就是运了这些东西过来开采黄金的。”

    “现在还能够找到什么大金矿?”

    “谁说不能啊,去年的时候有人不是说在三河口以北的寒冷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吗?都准备着今年夏天的时候去开采呢。”

    “三河口以北的地方?”

    “哪里都是已经北极圈了,冷的要死,鬼才回去那种地方开黄金呢,别到时候黄金没挖到,自己先冻死了。”

    “只要有金子,肯定就有人去,冷点算个球啊,夏天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冷了。”

    “这事,我也听说了,听说还是李光头他们发现的呢,现在都在嚷嚷着邀请人一起去发财呢。”

    “李光头?他的话也能信?”

    “他以前的时候还说在五大湖哪里发现了金子呢,结果呢,狗屁都没有,他是去过不少的地方,但真正发现黄金的却是少之又少,要不然他早就发了,哪里还需要到处吹牛啊。”

    “这倒也是,三河口那种地方太冷了,冬天的时候大家都往南迁移呢。”

    “肯定冷啊,就跟鱼溪一样,维度太高了,冬天的时候会冷死人,夏天的时候倒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众人看着码头上停泊的三艘大轮船议论纷纷,现在还是冬天,正是黄金湾一年当中最为清闲的时刻。

    无论是探险家,还是黄金白银的开采都停下来了,大家都在家里面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港口码头这里也是聚集了大量没事做的吃瓜群众,彼此聊着天,商量着新一年去哪里发财的事情。

    很快,伴随着船只挺稳,弘治皇帝和刘晋也是开开心心的下了船,准备在黄金湾这里停泊几日,修整一番之后再启程横跨太平洋返回大明本土。

    现在黄金洲和大明本土之间的往来路线就比较多了,有传统的走北线,沿着当初杜明恩抵达黄金洲的路线来前进。

    这条路线的好处是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沿途也有不少的移民点可以补记,坏处时冬天的时候相当危险,因为会有北极圈的浮冰,需要特别的注意和小心。

    南线就是走澳洲、双星岛抵达南黄金洲的路线,这条路线现在也是比较多,因为比较安全,而且还可以直接前往东黄金洲、欧洲和非洲等地。

    中线则是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路线,就是走后世的夏威夷岛横跨太平洋的路线。

    这条路线的好处是路程短,直接横跨太平洋不需要绕路,但坏处就是中间除了夏威夷岛可以补给澹水之外,中间没有任何可以补给的岛屿、陆地之类的。

    所以如果准备不足、速度不够快的话,最好还是不要走这条路线,一旦船上没有澹水的话情况就会非常的糟糕,没食物还可以活好几天,没水连三天的时间都活不过。

    以前的时候大明的船只是不太敢走这条路线的,但后来随着蒸汽轮船的出现,也就慢慢的开发出了这条路线,越来越多的船只选择这条更加快速的路线往返黄金洲和大明本土。

    弘治皇帝、刘晋一行人返回大明自然也是要走这条路线的。

第1869章,宽厚仁慈的弘治皇帝

    黄金湾的一处茶楼里面,弘治皇帝和刘晋一边慢慢悠悠的喝着茶,一边听着茶楼里面的人在这里满嘴跑火车的吹大牛。

    “我给你们说,我在三河口以北发现的这个黄金矿,它的储量是非常惊人的,整个河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沙。”

    “这手随便抓一把上来,里面满满的几乎全部都是金沙。”

    吹牛之人留着一个大光头,正是这黄金湾有名的一个探险家李光头,现在几乎是到处都在吹嘘着自己在三河口以北的寒冷地区发现了黄金,只是相信的人似乎好像很少。

    “李光头,真要是有那么多的黄金,也没见你带几袋子回来啊。”

    “就是啊,随随便便都能抓一把黄金的地方,你李光头会舍得回来,死你都死在哪里吧?”

    有人自然是不信了,笑着调侃起这个李光头来。

    “哼哼!”

    “我会骗你们,就知道你们不信。”

    “给你们看看我在哪里弄到的金沙。”

    这个叫李光头的大汉一听,顿时就急了,从自己的怀里面也是掏出了一个布袋子,接着在布袋子里面抓了一把金沙出来,再细细的让金沙又流回袋子里面。

    当金沙出现的时候,整个茶楼里面的人眼睛都开始放光了,大家死死的看着他手中的金沙,没有什么颜色比这更加的迷人,更加让陶醉了。

    “哎幼,还真是金沙啊。”

    “这一袋子起码也是有个一两斤吧,李光头,你发财了啊。”

    “李光头,你这金沙换不换,换的话我立马给你银票或者是银元都可以。”

    有人当场就连忙说道。

    在黄金湾这里,金子无疑是大家都喜欢的东西,人人都想要。

    “去,去~”

    “我手里面就这一袋子金沙,谁来也不换。”

    “这可是我留下的证据,省的你们一个个都说我吹牛。”

    “不是我李光头在这里吹牛,要不是去年找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已经太迟了一些,天气太冷了,我非得要开采个几十上百斤的金子回来。”

    “那个地方的黄金是真的多,铺满了整个河床,阳光一照,金光闪闪,金色一片。”

    “就是太冷了,实在是冷,纵然是在大夏天的时候,哪里也是冷的要死,随时都可能下一场大雪将所有的一切都给覆盖住。”

    “我也是运气好,刚好那次看到了,不然哪里能够找到那个地方。”

    李光头收起了自己的金子,继续吹嘘起来。

    “我跟你们说,我走南闯北,整个黄金洲的土地我也是已经走过了很多地方。”

    “北境我去过,那边的人参啊确实是非常多,你们是没去看过啊,那个山林里面,一大片、一大片的全是人参,就跟杂草一样多。”

    “现在人参还卖的不便宜,完全是因为那些开采人参的几大家族、商行联手抬价的,他们圈住了那些产参地方,不让外人进入其中,每年定期只开挖一定年份的人参,不到年龄的根本不挖,而且现在也还自己种人参呢。”

    “所以啊,人参这东西真心不稀罕,真正稀罕的还是来自我们大明本土长白山的人参,哪里的人参才是最好的人参,数量少、也贵,药效也好。”

    “大家吃人参啊一定要吃大明本土长白山的人参或者是朝鲜人参,朝鲜的人参也不错,反正最差的就是这北境的人参,搞的萝卜似得。”

    “李光头,真的假的啊?”

    “我可是听人说了,现在北境的人参畅销全球各地呢。”

    有人一听,也是连忙问道。

    “我骗你们干嘛,我又没有什么好处,只是照实说了吧。”

    “我再给你们讲讲南黄金洲大雨林探险的事情。”

    “这还是我前年的时候组织的一直探险队前往大雨林里面探险,想要看看能不能找到黄金、白银或者是一些名贵中药材什么的来。”

    李光头很会讲东西,又是一个探险家,这讲起东西的时候一套、一套的,大家伙对这些事情也是非常的感兴趣,故而一个个也都是听的津津有味。

    “大雨林你们肯定都是听过的,很多做木材生意的可能还去过大雨林这边贩卖红木。”

    “也都知道大雨林几乎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广袤无比,人迹罕至,危机重重。”

    “我之所以去大雨林,那是因为我在印加帝国探险的时候认识一个印加帝国部落酋长,这个部落酋长和我讲了一段关于大雨林黄金城的故事。”

    李光头见大家都非常感兴趣,齐刷刷的看着自己,顿时就更有精神了,随即也是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起来。

    “传说在很久以前的时候,在大雨林之中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度,这个国度被称之为黄金之国,因为他们拥有的黄金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们直接用黄金在大雨林之中建造起了一座庞大的黄金城。”

    “黄金国度和黄金城的历史持续了足足有800年的漫长岁月,他们在大雨林之中开采黄金,建造宏伟的金字塔以此来祭祀伟大的太阳神。”

    “但是有一天,这个黄金国度的国王亵渎了神灵,亵渎了太阳神,于是神灵降下了可怕的瘟疫和疾病,瘟疫和疾病在一夜之间将这个庞大的国度给彻底的摧毁。”

    “人们争相逃离这个用黄金建造的城市和国度,逃离诅咒和瘟疫、疾病,然而神的惩罚是极其可怕的,并不是你想逃就能够逃走的。”

    “最终整个黄金国度和黄金城都消失在了大雨林之中,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它的存在,只是关于黄金城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在大雨林周围的殷商后裔部落之中不断的流传,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李光头很会讲故事,也不知道这个黄金国度和黄金城的是不是真的,总之听了他的故事,在场的很多人都忍不住心动了。

    黄金国度,黄金建造的城市,这是何等诱人的地方。

    而且李光头所讲的故事倒也是符合这里的诸多情况。

    像玛雅帝国,现在也是逐渐的被大明人给发掘出来。

    关于玛雅帝国的传说有很多种,它曾经辉煌无比,是和阿兹特克王国、印加帝国齐名的庞大帝国。

    但彷佛是一夜之间,玛雅帝国就悄然消失,消失在了中黄金洲地区的茂密雨林之中,现在也是有一些探险家在这些雨林之中发现了庞大的城市遗迹,并且在其中带出了大量的黄金、宝石、白银等等。

    大家对于李光头所说的大雨林之中的黄金国度和黄金城,说实话还是有人相信一二的,因为这种事情在这里并不稀奇。

    “李光头,你找到了黄金城和黄金国度了吗?”

    有人忍不住问道。

    “废话,肯定是没有找到了,要是找到了,我还在这里跟你们吹什么,我早就发了。”

    李光头一听,连忙说道:“大雨林有多少,你们知道吗?”

    “几乎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而且大雨林和其它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大雨林里面都是原始的热带雨林,危机重重,各种各样的毒物数不胜数。”

    “想要这样的地方找到黄金国度和黄金城来比登天还难,纵然是想要在里面生存几天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说实话,那种地方真不是人待的,去了一次之后,我再也不想去第二次了,管它是有黄金城还是黄金金字塔的,我是不去了,小命要紧。”

    “那种地方,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鱼类都非常多,都是你从来看都没有看过的,剧毒的青蛙、水桶一般大的巨蛇、还有成群的食人鱼、可怕的电鳗,哪怕是小小的一只甲虫咬你一口都可能没命了。”

    “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连烧火都烧不起来,太湿了,我劝大家也都别去,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当时组织了100多人去探险,结果回来的只有一半,简直就是地狱一般可怕。”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光头似乎仍然心有余季,一边说也是一边直摇头。

    “李光头,也有你怕的地方啊。”

    有人笑着说道。

    “怕,当然怕了,只有去过一次你也会怕。”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这些探险的,在外面是找金子,可不是去送命的,那种地方即便是有座黄金城在,我也是再也不去了。”

    “这有黄金的地方多的是,何必去那种地方找死呢。”

    李光头笑了笑说道:“就像我去年发现黄金的地方,哪里虽然是冷的要死,但至少是不用担心各种各样的毒物,只要夏天的时候过去,多少还是能够挖到不少金子的。”

    “大雨林这种地方,那真的是太可怕了,最好还是别去了。”

    “你们可能只是在这北黄金洲到处走了走,还没见识过那种地方的可怕之处,只要你们去一次啊,再也不想去。”

    “我给你们说啊,我那次去的时候在哪里遇到了一条大蛇,这种蛇非常的大,比水桶还粗,头上长角,腹下生爪,都已经快要成蛟了.....”

第1870章,美丽的夏威夷

    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上面,三艘大轮船正在由东往西的前进准备跨越整个广袤的太平洋。

    其中一艘大轮船上面,弘治皇帝和刘晋正在悠闲的喝着茶讨论着朝廷的事情。

    尽管弘治皇帝和刘晋是在到处游玩,远离了大明的政治和权力中心,但是因为有无线电的存在,故而两人对于大明以及全世界发生的事情也是了如指掌,同时也随时都可以发布一项项指令出去。

    只是弘治皇帝这一次是真的不打算管这些国家大事了,难得出来一趟,根本就不想再去操心这些烦人的事情了。

    当了快三十年的皇帝了,也就是这一次到处游玩的时候弘治皇帝可以完全的放下这个包袱来,将事情交给了太子朱厚照和朝中诸多大臣们去处理。

    随他们怎么处理,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自己现在反正是不管了,一切等自己结束了履行之后再说。

    反正现在大明国泰民安,国力鼎盛,蒸蒸日上的,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可以值得担心的。

    朱厚照和朝中的诸多大臣也都可以处理,有着完善的机制,纵然是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也出不了什么乱子,更何况弘治皇帝仅仅只是出去游玩一段时间而已,还留着太子监国,诸大臣一起辅助治理,根本不用担心出什么乱子。

    “太子这次做事太过鲁莽了一些,黑土省这边既然已经纳入我大明的疆土了,黑土省的人就是我们大明的子民了,杀戮过重的话并不是什么好事,恐失人心啊。”

    弘治皇帝看了看最新传过来的电报。

    弘治皇帝随身带着100多号人,里面就有专业的电报人员,随时随地携带了电报,每天都会和京城这边进行联系。

    一方面是了解大明内外发生的事情,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将弘治皇帝的情况告诉太子和朝中大臣们,这样大家都更放心。

    黑土省这边过年期间出现了叛乱,不满大明统治的当地土著旧贵族联合起来在莫城这里意图推翻大明统治、重新建立斯拉夫的王国。

    结果不用想也就知道了,提前知晓他们一举一动的明军,轻易就粉碎了他们的叛乱,之后在朱厚照的授意之下也是展开了一场大杀戮、大清洗运动。

    对黑土省残留的原先的旧贵族、地主、教会势力等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清理,为此也是杀的人头滚滚,死了很多人。

    沉重的打击了黑土省旧贵族、地主、教会的势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深入梳理和清理。

    对于朱厚照的做法,弘治皇帝还是觉得有些过分了。

    在善良的弘治皇帝看来,既然他们已经臣服于大明,向自己效忠了,那就是大明的子民了,虽然有人叛乱,但也不宜大开杀戒,杀戮过重,只严惩主要的叛乱分子就可以了,没必要牵连开来。

    “陛下,太子殿下这样做肯定是有太子殿下自身的考虑。”

    “前年的时候,太子殿下率领大军横扫黑土省,他是亲自去过黑土省的,想必对黑土省有着更深的了解。”

    “黑土省的土著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贵族、教会势力、地主,这些人掌握着当地人的话语权、土地等等,一部分就是农奴,农奴数量众多,但却是没有文化、没有人身自由和自己的土地财产等等。”

    “我大明统治黑土省,解放农奴,给他们自由和土地,这些农奴自然是非常支持我们大明帝国的统治。”

    “可是对于当地的贵族、教会势力和地主来说,他们就不一样了,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又失去了话语权,自然是不会甘心于此,故而时常都有贵族、教会的人叛乱。”

    “殿下应该是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也知道黑土省想要稳定,那就必须要肃清这些贵族、地主、教会的势力,只保留对我们大明忠诚的农奴。”

    “如果放任这些贵族、教会之类的反复无常的叛乱,则黑土省永无宁日,且伴随着黑土省的移民越来越多,极有可能会波及到我大明的移民。”

    “所以臣以为太子殿下的做法也是为了我大明在黑土省的长治久安,现在的杀戮是为了以后不再有杀戮。”

    刘晋想了想也是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杀戮固然是不对的,也是不好的。

    但有时候又是最简单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黑土省远离大明,离大明本土实在是太遥远了,纵然是坐火车过去,也是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够抵达黑土省这里。

    除了远之外,黑土省这里的大明人的数量也是非常的少,朝廷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往黑土省这边移民过去,为的就是填补黑土省大明人过少的局面和情况。

    大明想要统治这样的一块区域,而且还是面积辽阔、土地肥沃,周围又群狼环视的地方,不狠一点肯定是不行的。

    这些人要反复叛乱,那就杀,杀的人头滚滚,杀的他们胆战心惊了,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再有人来叛乱了。

    大明的统治又不是说让他们民不聊生,事实上现在黑土省本地的那些农奴都已经开始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家家户户有自己的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足够自己吃得饱,有机会了还可以参与修建道路和城市,获得不错的收入,生活比起以前当农奴来好了不知道多少。

    真正不满的就是那些贵族教会势力了,他们失去了自己原先的一切,现在统治基础又被动摇,自然是会不满,想着再回到从前。

    可是大明是不会让他们如意的,已经过上了好日子的农奴们也是不会答应的。

    还不如干脆将他们清理干净了,这样大明在黑土省的统治反而会更加简单、容易多了。

    那些农奴们知道的又不多,没有知识文化的传承,给他们的孩子灌输大明的思想和文化,自然而然慢慢的也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大明的统治也就会稳固无比。

    “或许你说的对。”

    “只是朕始终觉得过多的杀戮不是什么好事。”

    弘治皇帝听完,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陛下仁慈~”

    刘晋一听,也是连忙恭维的说道。

    弘治皇帝的仁慈、善良绝对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的仁慈善良,纵然是对伤害过他的人也能够原谅,更别说其他人了。

    “哈哈,杀一个人很简单,一刀下去人就没了,可是要养大一个人就没那么容易了,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将一个人给养大。”

    “更何况人都是有父母子女亲朋好友的,人被杀了,父母子女和亲朋好友自然是少不了要跟着伤心欲绝,所以一直以来朕都秉持着一个原则,能不杀人就不杀人。”

    弘治皇帝看看刘晋笑着说道。

    “陛下宽厚仁慈是我大明百姓之福,陛下不愧是千古圣君,实在是让臣敬佩万分。”

    刘晋说这话的时候是打心底里的佩服。

    当权者能够像弘治皇帝这边仁慈善良宽厚的实在是太少了。

    这当皇帝的,古代的帝王没几个是心慈手软之辈。

    该杀的时候毫不犹豫,动辄就是抄家灭族来彰显皇权的威严和自己的权威。

    再想想后世的一些人,官不大,但是脾气却很大,官威很重,动不动就说要灭人满门之类的,非常的任性,手中握着权力的时候,总是会飘飘然,杀心极大。

    能够像弘治皇帝这般善良、宽厚、仁慈的皇帝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历史上都找不出几个人来,自然是让人请佩服万分的。

    有权能够慎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能够宽厚而仁慈,这是非常难得的。

    “哈哈,你就不要拍朕的马屁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的更开心了,知道刘晋是在拍自己马屁,但还是很享用的。

    “陛下,我这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自古以来像陛下您这样宽厚仁慈、心地善良的皇帝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刘晋笑着摇头道。

    就在两人聊天的时候,有小黄门急匆匆的走了过来汇报道:“陛下,看到岛屿了,我们应该马上就要到夏威夷群岛了。”

    “是嘛~终于到夏威夷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在海上航行了十几天了,终于要抵达夏威夷群岛了,可以靠岸好好的休息几日了。

    “走,走,看看去。”

    刘晋也是来精神了,两世为人,这还是第一次来传说之中的夏威夷群岛。

第1871章,兵库之津

    倭国兵库之津港口这里,弘治皇帝和刘晋乘坐的三艘大轮船经过了十几天时间的漫长航行也是终于从夏威夷群岛抵达了倭国这边,准备在兵库之津好好的休整几天再返回大明。

    兵库之津现在是倭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得益于和大明帝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兵库之津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也是迅速的膨胀、发展起来。

    如今的兵库之津再也不是曾经的小渔港,而是成为了倭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整个港口都是仿照大明的天津港口来建设的,依托优良的天然港湾修建起长长的码头、港口区。

    港口内停泊着大量的船只,大大小小的船只旌旗飘扬,大明帝国的龙旗高高飘扬,组成一道极其漂亮的风景线。

    码头这里热闹非凡,大量身材矮小壮实的倭人在卖力的装卸货物,作为倭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每天在这里停泊的大大小小的船只数量多达几百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给这里的港口带来了繁荣和忙碌。

    兵库之津的地位非常特殊,一方面它是倭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承担着倭国本身对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点,大量的货物都会通过兵库之津来转运到倭国各地,同时从倭国各地汇聚起来的商品也会通过这里卖到世界各地去。

    另外一个方面,它也是通往黄金洲航线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点,大量前往黄金洲、或者是从黄金洲返回的船只都会选择在兵库之津这里停泊,对淡水、食物、燃料等等之类的进行补充,对船只进行检修、人员进行休整。

    两者一起的作用之下,也是让兵库之津迅速的发展,迅速的膨胀、繁荣,成为了倭国目前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人口更是早早的就已经突破了三百万,纵然是放到大明来,也算是一个大城市了。

    “变化可真大啊,繁华多了!”

    刘晋看着眼前的兵库之津,忍不住感叹起来。

    兵库之津刘晋是第二次来了,上次来的时候还是和张懋率领大军远征倭国,打的倭国不得不签下了屈辱的《兵库之津协议》,向大明帝国割地赔款,俯首称臣。

    纵然是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刘晋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当时的兵库之津虽然也是倭国有名的港口,但总的来说规模小、房屋低矮,港口就跟小渔港差不多。

    再看看眼前的兵库之津,规模浩大,高楼林立,港口繁华而庞大,同时也能够看到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时不时还能够看到一辆辆汽车在马路上飞速的行驶,自行车、摩托车之类的那更是随处可见。

    翻天覆地的巨变来形容也是一点不为过,变化太大了,都已经找不到记忆中的影子了。

    尤其是在大明租界的这一边,更是繁华热闹的很,高楼非常多,道路宽敞,人流密集,港口和码头繁忙无比,一处处高楼这里,各种各样的旗帜、标志等等也是异常的醒目,随便一看都能够找到很多大明内赫赫有名的大商行来,还能够找到大明第一银行所在的大楼来。

    兵库之津有一半的土地是租借给了大明帝国,大明帝国一直以来也是在这里有一直驻军,驻军包括陆军还海军,陆军自然是为了威慑倭国,让他们老老实实地遵守着协议来做事,至于海军更多的还是为了维护大明在海上的利益,清剿海盗、保护航线。

    不过倭国人被打服了之后就很老实了,以前嚣张的海盗很快就消失的干干净净,再也没有人敢动大明人的船只,航线也是非常的安全。

    另外倭国一直以来也都是非常遵守着当初的协议,每年的赔款也是一分不少,不敢有所拖欠,还年年向大明帝国这边进贡。

    可以说倭国人骨子里面就是如此,狠狠打服了他们,他们就跟小媳妇一样听话了,如果要是不打服他们,他们比狼还要狠辣,随时都可能反咬你一口。

    “确实是很繁华,都有我们天津的味道了。”

    弘治皇帝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表示了赞同,眼前的兵库之津,不仅仅繁华、热闹,而且它竟然也和大明的很多城市一样有着很多的工厂。

    在船上就能够看的清清楚楚,远处有不少的巨大烟囱正在时刻不停的向着天空之中排放烟尘,数量还挺多的。

    很显然受到大明帝国资本主义影响和带动,倭国的资本主义也是得以发展起来,同时倭国这边的人工是非常便宜的。

    也有大量的大明资本家选择在这里开始分工厂,利用倭国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商品用来畅销倭国或者是出口到黄金洲、欧洲等地区去。

    “和我们大明的天津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也是已经极为了不起了。”

    刘晋笑了笑说道。

    伴随着船只缓缓的在港口这里停泊下来,三艘大轮船的抵达也是立即引起了港口的一阵轰动,有不少的人赶紧上前前来询问相关的信息,看看有没有生意做之类的。

    结果显然是要失望而归了,三艘大轮船根本就没有运载什么货物,上面的所有东西都是为弘治皇帝和刘晋服务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商品。

    刘晋一下了船,立即也是感觉到了一股浓浓的倭国味道迎面而来。

    倭国人还是很讲究卫生的,纵然是港口码头也是保持的干干净净,道路非常的干净而整洁,随处可见的倭国人虽然一个个身材矮小,但也都干净整洁。

    这一点上也是让刘晋忍不住直点头表示了赞赏。

    这是他们优点,也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大明人在卫生这一块还是需要多学习、学习,当然相比起这个时期的其它地方来,大明人的卫生习惯已经是很不错了,欧洲这边简直惨不忍睹,脏乱差是真的无法形容。

    “后世东方几国能够强大起来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其必然性的。”

    刘晋看着眼前的一切,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一个想法。

    历史上的欧洲人依靠殖民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变的强大起来,成为了世界的霸主,东方这边的几个国家,一开始都是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

    即便是倭国也是如此,他们一开始是被漂亮果人用巨舰大炮敲开国门的,也是签下了很多的不平等条约。

    但是东方几国和世界上其它地方又有很大的不同,东方几国先后也是开始不断的崛起、发力,从最早的倭国,到后来的南高丽、再到我们,最终东方几国都是逐渐的恢复了昔日的强大和先进。

    这一点在全世界都算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了,像非洲被殖民了几百年,他们却是始终无法强大起来。

    为什么全世界也是有很多人在研究这个问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东方几国的文化决定了一切,决定了东方人就是不服输,就是要强,善于学习又都勤奋吃苦,所以他们的落后也仅仅只是一时的落后,他们的强大和先进却会是一直持续下去的。

    以前的时候,刘晋还觉得其中或许还有别的原因。

    但看看眼前的兵库之津,看看这些倭人,刘晋算是明白了,东方几个受儒家文化和思想影响深远的国家和地区,它的强大和崛起绝对是必然的,因为东方人都太要强了,只敢强学习。

    看看眼前港口之中的这些倭人,如果不是他们身材矮小,长相上和大明人有着一定的差别,你一定不会以为他们是倭人,而是认为他们的是大明人。

    因为他们无论是说的语言,还是身上穿的衣服又或者是头发、配饰等等各个方面,几乎都大明人是完全没有任何的区别。

    甚至于他们一个个都还讲大明官话,讲的都很不错,给人的错觉是仿佛回到了大明的京城,而不是大明的其它地方,因为大明其它的一些地方,各个地方的口音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很多地方的放言甚至于听起来完全就听不懂。

    可是这里,所有人都讲大明的官话,讲的还极其不错,要不是偶尔有人习惯性的弯腰鞠躬的话,你都不会觉得他们是倭国人,而是认为他们是大明人。

    而眼前的港口内,所有的招牌、路标、指示等等也都是汉子,和大明的城市一模一样,没有任何的差别。

    刘晋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当年自己征战到这里时候,倭国人留着月带头,穿着和服,点头哈腰,所说的也都是当地的土话,城市里面虽然也能够看到很多的汉子,但还是能够看到一些简化的字。

    可是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变的和大明帝国的城市没有任何的区别,他们几乎是照搬照抄了大明的所有一切。

    从语言文字到风俗习惯,从衣食住行到方方面面,所有的一切都和大明人学习,没有任何的区别。

    对于强者有着天然的崇拜和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学习所有的一切,为的就是能够变的同样强大。

第1872章,全面大明化的倭国

    兵库之津一处名为‘茶之云’的茶楼这里,弘治皇帝和刘晋两人悠闲的喝着茶,聊着天,俯瞰眼前的兵库之津,再听听周围人的谈天论地,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

    昨天抵达这里,好好的休息了一晚,今天整个人神清气爽,准备好好的在兵库之津这里逛一逛,看一看。

    海上航行的日子可着实不好受,一连十几天的时间在海上,枯燥乏味,颠簸,拿着滋味只有亲自在海上体验过的才知道,这刚刚下船的时候,整个人都还会晕大陆。

    还是陆上的生活更好,舒舒服服,喝喝茶、享受下人生。

    “没想到这倭国人竟然也如此的热衷于喝茶,这茶楼的生意可是相当不错啊,和我们大明相比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竟然也还有读报显示。”

    弘治皇帝喝口茶,看看茶楼里面,整个茶楼里面人满为患,一桌难求,刘晋和弘治皇帝这个位置也是有人提前去定下来的来,否则早就没有位置了。

    “喝茶都是像我们大明人学习的,感觉在这里喝茶都和我们大明喝茶没有什么区别了。”

    刘晋笑着点点头说道。

    眼前的茶楼,无论是布局还是装修风格等等各个方面都和大明的茶楼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连店里面的掌柜、小二什么的也都是参照大明的来,要不是时不时点头哈腰的,你都不会察觉到任何的不同之处。

    “确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于整个兵库之津都和我们的城市差不多了,还以为回到大明了呢。”

    弘治皇帝笑着点点头。

    “原本还说来欣赏下倭国的异域风景,品尝下倭国的特色美食,现在看来是要失望而归了。”

    “陛下,这里的生鱼片和寿司还是可以尝一尝的,极其的鲜美,就是如果吃不惯生鱼肉的话,怕是会不喜欢。”

    刘晋连忙说道。

    “试试,来都来了,还是要尝一尝的。”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来兴趣了,连忙吩咐道。

    接着也是和刘晋开始竖起耳朵,仔细的听一听茶楼里面这些倭国人谈论的事情了。

    “听说了嘛,倭王和幕府将军这边好像要开战了。”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据说双方的大军都已经陈兵边境了,剑拔弩张,随时都要开战的样子。”

    “这好好的,为什么又要打起来呢,这最后受苦受累的还不是我们老百姓?”

    有人听了,也是叹息一声的说道。

    “听说是因为西非殖民地这边的事情呢,倭王希望幕府将军这边能够出兵支援西非殖民地,帮助打赢西班牙人,但是幕府将军并不愿意出兵,所以双方的矛盾就愈演愈烈。”

    “归根结底来说,还是因为幕府将军和倭王在争夺对我们整个倭国的统治权和话语权,要我说啊,这谁统治都可以,千万不要打起来,一旦打起来的话,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真要是打起来的话我就移民去黄金洲,舒舒服服的当个大明人不好吗?省的到时候还要去上战场。”

    “很多人都和你一样想的,我有个亲戚就移民到南洋去了,现在都已经有一个大种植园了呢,小日子过的舒舒服服的。”

    “这日子啊,还是大明人会过,海外土地众多,有的是地方移民,我们是大明的藩属国,也可以跟随着移民,何必辛辛苦苦的去海外同西班牙争夺西非的那点殖民地呢。”

    “我们普通老百姓是这样了,但是对于倭王、幕府将军和那些大名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移民到大明帝国去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了,自然是不会选择移民过去了,会想着抢夺殖民地增加自己的收益呢。”

    “是啊,是啊,听说倭王麾下的几个大名在西非殖民地那边可是发大财了,黄金、象牙、白银还不断从欧洲这边劫掠白奴卖,都赚大了。”

    “所以啊,幕府将军这边就更不能帮忙了,不然到时候他们实力更强了,就更难对付了,幕府将军现在也就是控制着印度河西岸的一些殖民地,那地方和西非的殖民地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

    “反正我是不会移民去西非那些地方,听说那些地方各种各样的疾病多如牛毛,很多人移民过去就死在哪里了。”

    “真要是移民的话,大明海外有的是好地方,南洋、澳洲、黄金洲,实在是不行的话,还可以去大明的殖民地和藩国,我们倭国人和大明人享受一样的待遇,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

    “是啊,是啊,大明帝国不愧是我们的宗主国,对我们倭国人是真心没什么说的。”

    “......”

    刘晋仔细的听着,听到倭国内部倭国和幕府将军之间的矛盾与争斗时,也是笑了起来。

    这事情也是刘晋一手造成的,一直以来都在平衡着倭国内部两个派系之间的实力,让他们彼此谁也奈何不了谁,始终保持着对立和争斗的样子,这样一来的话,倭国始终无法统一,对于大明来说,这显然是更有利的。

    倭国无法统一,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力量始终是分散的,对大明来说也就构不成什么威胁,大明也是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利益。

    这是从一开始就制定的策略,分化倭国的策略。

    这个策略显然是很成功的,倭国现在分成了倭王派系和幕府将军派系,彼此都有大量的大名支持,有不少的区域,彼此之间也都想要统一倭国确立自己在倭国的地位和权威,但偏偏又都奈何不了对方。

    这个样子就很不错了,双方都要依靠大明帝国,否则都很难有所作为,也都要讨好大明帝国,不然就可能会被对方给灭了。

    “现在有什么买卖是可以做的吗?”

    “当然是开工厂了,机器一动,黄金万两啊,不过最好还是找大明人一起合伙办,大明人有经验,而且也能够买到便宜的机器,我们倭国人工便宜,很多大明人都将工厂开到我们倭国来呢。”

    “大明的人工很贵吗?”

    “很贵呢,现在雇佣一个大明人,一个月至少都要五六两银子呢,还要包吃包住,不然根本就没有人愿意给你做事呢。”

    “这也太贵了吧,一个月五六两银子,还包吃住,难怪有很多大明人都将工厂迁移到我们倭国来呢,我们倭国这边一个月有两三两银子的话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不是嘛,一个月赚二三两银子已经是极高的收入了,以前的时候,一年都未必能够看到1两银子呢。”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们倭国人和大明人相比,差距还是很多的,大明人土地多,很多人都不愿意进工厂呢,都想着移民出去自己种地呢,一种就是几百亩、上千亩的土地。”

    “所以很多人都移民去大明了呗,大明工作收入高,又可以和大明人差不多,谁还来在倭国这边受苦受累啊。”

    “可不是嘛,而且移民去大明了,还能够混一个大明姓氏呢,过上一两代人就是真正的大明人了。”

    “你是没看到哦,上次我有一个亲戚从南洋回来,那叫一个趾高气扬啊,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还真当自己是纯正的大明人了。”

    “别说,还真有这样的人,我有亲戚也是这样,移民去了大明人,感觉比真正的大明人都要牛气呢。”

    “大明人其实谦和的很,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其实很好相处的很,并不会像他们那般觉得很了不起。”

    “是啊,是啊,我接触过的大明人其实都挺不错的,人有礼貌又好讲话,也不会看不起我们倭人。”

    “哪像那些人啊,一个个移民去了大明帝国而已,都以为自己是真正的大明人,连大明话都说不好,汉字都不会写呢。”

    “就是啊,看见这些人就烦。”

    “......”

    刘晋一边听也是一边想要笑。

    大明帝国对于倭人来说太具有吸引力了,移民去大明的人很多,只要移民去大明的海外之地都可以享受大明人一样的待遇,这也是吸引了很多的倭人、朝鲜人去大明的南洋、澳洲、黄金洲、藩国和殖民地,极大的促进了大明对这些地方的开发和管理。

    这也是倭国处处向大明学习的动力之一,很多人努力学习大明官话和汉字,目的就是为了移民去大明,毕竟移民出去就能够过上好日子,待在倭国反而过的苦巴巴的。

第1873章,石见银山

    石见港,春天的海风之中还夹杂着丝丝的寒气,让整个海面都弥漫着一股来自北极的寒意,港口之中的众多码头工人们也是躲在了房屋内,烤着火炉谈论着一些事情。

    “马上又要到征兵的时候了,听说今年我们石见县有100个名额呢。”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可是从县太爷这边获知的,我们石见县虽然远离大明本土,但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那可一定要家里面的孩子好好的准备一番,能够参军效忠大明天子的话,那可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情。”

    “是啊,看看我们石见县这些年来的变化,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大明天子的缘故,没有大明天子的话,我们现在可能都还吃不饱穿不暖呢。”

    “那是当然,现在偷渡到我们石见县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昨天还看到衙门的捕快抓到了一伙偷渡的人呢。”

    “想要偷渡过来至少也是要学会说大明官话吧,不然很容易就露馅的。”

    “就是,其实也根本不用偷渡,我们大明也都愿意接纳倭人,倭人只要愿意移民去我们大明的海外、澳洲、黄金洲等地也是可以享受和我们大明人一样的待遇。”

    “我觉得这有点不公平,对我们大明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凭什么他们也能享受和我们一样的待遇。”

    “因为倭国是我们大明的藩属国,享受藩属国协议里面的内容,现在倭国、朝鲜和大明人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随意的互相定居呢。”

    “我们大明人才不会想着去朝鲜和倭国定居呢,看看我们石见县,到处都有水泥马路,而倭国呢,到现在都还没有修几条像样的路。”

    “就是啊,还是我们大明人好。”

    一群倭人靠着火炉,叽叽哇哇的谈论着大明帝国的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真正的大明人,但看看他们的身高以及干的活就知道,他们只是这石见县的倭人。

    只不过这石见县多年前就已经割让给了大明帝国,成为了大明帝国北直隶的一个县,时间一久,慢慢的这里的倭人也都以大明人自居,反而看不起周围其它地方的倭人了。

    “来船了,来船了。”

    这时,有人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说道,顿时烤火的倭人一个个赶紧急匆匆的走了出去来到码头上面,看向大海,只见海面上面三艘大轮船正缓缓的驶来。

    “三艘大轮船,这下可有的忙了。”

    有人一看,连忙擦擦手说道。

    他们是码头的装卸工人,靠装卸货物为生,有船的时候就赚的多一些,没船的时候就赚的少一些,自然而然是喜欢船只多一些可以多赚一点。

    尤其是在这个冬季的时候,经过石见港的船只很少,冬天走北线并不安全,也只有少数从大明、朝鲜过来的商船会停泊到石见这里,让大家可以赚一些辛苦钱。

    三艘大轮船上面,弘治皇帝和刘晋正悠闲的喝着热茶,天气是真的冷。

    这维度一高就冷的有些受不了了,前面在低纬度地区航行的时候,还热的半死,这一到维度较高的地方又冷的要死,真心是要命。

    “陛下,接下来我们在石见县这里停留几天,休息之后,我们直接横跨这个鲸海(日本海,古代我们称之为鲸海)抵达辽东省的海参崴港口,再接着从海参崴这里乘坐火车还回京城。”

    刘晋拿着一张地图向弘治皇帝讲述接下来的行程,出去一趟都已经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了,自己是真的想家了,尤其是想家里面的两个娇滴滴的美娇妻。

    但是弘治皇帝显然一副还没有玩够的意思,竟然还要来石见这里看银山,看看这个石见银矿到底是怎么样的。

    所以刘晋也是不得不跟着过来,接着也是调整了下返回的路线,直接从辽东这边返回大明去算了。

    辽东算是现在大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农业、林业、造船厂、钢铁业、石油开采、冶炼都发展的极其兴盛。

    当然,这是跟辽东所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大明的辽东包括了后世的东三省,同时又包括了外兴安岭等一大片广袤的区域,拥有着庞大的林区和林业资源,发展造船业是非常合适的。

    这其中有三大造船中心,一个是大连、一个是辽河口,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海参崴了。

    海参崴虽然纬度高,但却是一个不冻港,依托着背后庞大的林区,造船业发展的极其迅猛,有大量的造船厂、木材加工厂之类的落户这里。

    也是让原本一个没有什么人烟的荒芜之地,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了如今大明在远东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

    同时海参崴这边因为地处鲸海旁边,又是不冻港,海参崴的捕鱼业、捕鲸业非常发达,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海鲜可以保存的时间更久一些,依托着已经修好的铁路运输,可以将源源不断的海鲜、鲸鱼、鯨油等等运送到京津地区去。

    这些都让海参崴迅速的发展起来,成为了辽东一个比较有名的新兴城市,人口都已经突破十万了。

    所以海参崴肯定还是要去看一看的,顺带着也是可以去辽东这边看看,看看辽东的雪原,感受下辽东的富裕和辽阔。

    “行,你这边安排好就行。”

    弘治皇帝看了看地图也是点点头说道。

    对于弘治皇帝来说,去哪里都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出来玩的,到处游山玩水看看大明的大江南北、大好山河。

    辽东一直以来也都是弘治皇帝想要去看看的地方了。

    关于辽东各种各样的报道弘治皇帝早就看过了,很早就想要去看看真实的辽东到底是不是和报纸上所描写的那般。

    这次刚好可以从海参崴这里去辽东,去看看辽东的一切。

    再看看眼见的石见港,弘治皇帝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以前刘晋所说的关于银山的描述。

    当初大明帝国发兵征讨倭国,教训倭国、打击倭寇自然是一部分,但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夺取石见的银矿。

    当时刘晋说这里的银矿是真正的银山,有着几亿两白银的储备,只要占据了这个银山开挖出来的银子,每年都可以达到上千万两的恐怖程度。

    在黄金洲,自己算是已经见识了用金砖、银砖堆砌而成的金字塔,看到了一座座金矿和银矿,现在也是想要看看这石见的银矿到底怎么样,是不是真的是一座银山。

    大轮船在港口这里缓缓的停泊下来,很快一辆辆汽车也是从船上开下来,直奔着石见县这里的石见银矿而去。

    石见银矿这里,机器在不停的轰鸣,挖掘机、推土机、大卡车等等在不停的工作,喧闹的声音驱掉了冬日的寒冷,一座座滚滚的高炉在冒着黑烟,远远都能够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刘晋和弘治皇帝在天津远洋贸易行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银矿这里。

    只见一车车的银矿石被大卡车拉过来,随即也投入到熔炼之中,伴随着火炉的加热,银水、铜水、铁水等等从中不断的流出来。

    “这石见的银矿,它不仅仅只是银矿,伴生的铁矿和铜矿才是最主要的,银的含量相比起铜铁来小的多。”

    刘晋耐心且详细的和弘治皇帝解释起来。

    外面冷的要死,但是这冶炼厂内却热的出汗,太热了。

    弘治皇帝仔细的看着眼前的冶炼厂,伴随着滚滚的热浪,铁水、铜水、银水被倾倒出来,在一个个磨具之中形成标准的银块、铁块、铜块之类的。

    再接着,随着冷水的冷却,滚滚的水蒸气升腾而起,很快一个个标准的模块就从中脱离出来,接着有工作人员也是开始给这些银矿打上标签和烙印。

    每一个银矿都有单独的编号,以确保可以追溯到最开始开采和冶炼环节,防止商行财富的流逝。

    “这速度可真够快的啊。”

    弘治皇帝随手拿起一块沉甸甸的银块说道。

    “是的,我们这里每天都要冶炼出好几万两白银了,有些时候还要对白银进行提纯,只有提纯达到合格的标准之后才可以收入仓库和入账上面。”

    “看到外面的那些山了吗?”

    “以前的时候,这些山都很高,但是伴随着我们的开采,这一座座山都已经被我们给开采平了。”

    石见银山的负责人很是得意的向弘治皇帝和刘晋介绍起石见银矿的情况来,经过多年的开采,石见银矿能够开采出来的银是越来越少了,一座座山都挖平了,也就是现在多了一些挖掘机、推土机和大卡车之类的,否则只见银矿其实已经难以开采了。

    当然,对于天津远洋贸易行来说,银子都已经开采了出来2亿多两白银了,早就已经大赚特赚了,即便是现在放弃这个石见银矿也是已经完全可以接受的。

    当年的一场战争,也是天津远洋贸易行吃了怎么多年,足够了。

第1874章,鲸海捕鲸业

    鲸海海域,伴随着呼啸的寒风,三艘大轮船在海上由东往西朝着海参崴的方向前进。

    传统的风帆船在这样的天气下是比较难以航行的,但新式的大轮船就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足以轻松的克服恶劣的海上条件,在大海之上航行。

    “陛下,这北海道渔场算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这里冷暖洋流的交汇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造就了这个驰名天下的大鱼场。”

    “不过因为这里远离大明,故而一直以来捕捞业并不发达,也就是在冬天的时候,有渔船来这里捕杀鲸鱼、捕获松叶蟹和一些海产品,利用冬天天气寒冷容易保鲜的特性运送到京津地区销售。”

    其中一艘大轮船里面,刘晋和弘治皇帝正悠闲的喝着茶,谈论着鲸海以及北海道渔场的事情。

    后世这里和我们自然是没有任何的关系,因为外兴安岭的土地割让给了毛子,连带着出海口都没有了,本来有个地方离出海口仅仅只有几十公里的,但最终还是遗憾的失去了这片土地。

    这是一片极其富饶、肥沃的土地。

    黑龙江流域的土地非常的肥沃,随随便便都可以开垦出大量的肥沃田野出来。

    外兴安岭的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也是极其的丰富。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鲸海地区的出海口以及诸多岛屿,这些岛屿如果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可以钳制一大片的区域和海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不用被困在岛屿链条之中。

    另外这片海域的渔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鲱鱼、秋刀鱼、松叶蟹、鲑鱼等等资源,如果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就不需要进口这些东西了。

    当然了,这是后世的遗憾了。

    现在这片广袤的区域是处于大明辽东省的管辖范围之内,尽管目前的开发程度依然有限,但它依然是大明帝国必不可少的土地,其蕴藏的庞大资源也是渐渐的在被开发出来。

    刘晋自然是少不了要和弘治皇帝普及下这片土地的资源和重要性,大明拥有这片土地,拥有如此庞大的资源,那自然是要好好的珍惜,可千万不能将这片肥沃的土地给弄丢了。

    “鲸鱼、松叶蟹?”

    弘治皇帝看着地图,听着刘晋再说这片土地的富饶和肥沃,也是来了很浓厚的兴趣。

    就在这时,有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说道:“陛下,在海上了发现了捕鲸船正在捕鲸。”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走,走赶紧看看去。”

    “鲸鱼朕都已经有许久没有看到了。”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来精神了,连忙穿上厚厚的保暖衣服,披上貂皮大衣外甲板上走去。

    刘晋也是赶紧跟了出来,捕鲸啊,这可是不容错过的好项目,没想到竟然在海上遇到了。

    来到甲板上,接过望远镜看向前方,只见不远处的海域上面有几艘捕鲸船正在追逐着一群鲸鱼,鲸鱼时不时都要到水面来换气,一道道巨大的水柱暴露了它们的位置了,吸引了捕鲸船紧随着它们。

    几艘捕鲸船上面的人也是忙碌无比,捕鲸业在大明是极为发达的一个行业,从刘晋开始带头捕鲸到了现在,鲸鱼已经成为了大明人生活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鲸鱼全身都是宝贝。

    鯨油就不用说了,这东西的用处很多,是大户人家照明的首先,纵然是价格昂贵依然供不应求,用煤油灯那是普通家庭的选择,大户人家都是喜欢用鯨油的,无烟又无味还非常的明亮。

    鲸鱼皮则是制作靴子最好的材料之一,畅销大明各地,人人都喜欢穿。

    鲸鱼肉堪比牛肉,一头鲸鱼足以抵达上上百头牛,上千头猪,肉质非常不错,价格便宜又好吃,京津地区的人最爱吃的就是鲸鱼肉了。

    所以鲸鱼一直以来都是大明人的最爱,捕鲸业也是非常发达,不过现在渤海里面的鲸鱼已经很少看到了,大明官府这边也是在考虑着禁止在渤海、黄海之中捕鲸,以此来维护渤海、黄海里面的鲸鱼数量。

    捕鲸就逐渐的转移到了其它地方去了,南海、东海和这鲸海自然而然也是成为了大家捕捞鲸鱼最多的地方了。

    此时此刻,只见捕鲸船穿透这里,机械拉开的床弩重重的射向了一头巨大的鲸鱼,深深的扎进了鲸鱼体内,顿时鲜血染红大海,鲸鱼开始拼命的逃窜、挣扎。

    但越是挣扎就越是死的快,庞大的船只牢牢的拖着,并且还有一枪接一枪的床弩不断的射过来。

    仅仅只是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这头巨大的鲸鱼就彻底的死去浮上水面来,顿时船上的众多船员纷纷欢呼起来。

    几艘捕鲸船陆续都捕捞到了满意的鲸鱼,一个个将鲸鱼拉到船边,迅速的开始忙碌起来,鲸鱼脑袋里面的鯨油是最珍贵的油,价格最高,最好卖,这个必须要先装起来。

    其它的昂贵值钱的鲸鱼产品也是要赶紧先取下来,防止血腥味引来鲨鱼之类的啃噬,有些时候甚至于还要将鲸鱼给丢弃,将没有什么价值的部位直接丢掉。

    “靠过去~”

    弘治皇帝看的是津津有味,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海上看到捕鲸。

    如此巨大的鲸鱼,仅仅只是靠着床弩就可以捕获,实在是不可思议。

    三艘大轮船缓缓的靠近了几艘捕鲸船,也是让几艘捕鲸船上的人一个个都看了过来。

    和大轮船相比,他们的捕鲸船就显得很小了,又矮又小。

    “哪里来的三艘大轮船啊?”

    几艘捕鲸船的船老大杨根河看了看看过来三艘大轮船,很是疑惑。

    鲸海这边很少能够看到这样的大轮船,更何况一下子还是三艘。

    一般这种大轮船如果前往黄金洲的话,都是直接走中线航线,经过夏威夷横跨太平洋,而不会来鲸海这边。

    鲸海这边的船只都是走北线的,都是夏秋的时候,气温高,浮冰少,更安全的季节才会走这边过,剩下的也都是一些捕鲸船、捕鱼船了,还有少数一些走海参崴前往倭国的商船。

    “老乡,捕鲸呢?”

    这时,弘治皇帝笑着向杨根河打招呼起来。

    声音一听就是京腔了,京津地区的人。

    “是嘞。”

    杨根河连忙笑着回道,他是天津人,靠着捕鲸为生,以前是在渤海、黄海之中混饭吃,现在改到了鲸海这边来了。

    “鲸鱼还蛮多的吧,你们这大冬天的肯定是很辛苦了。”

    弘治皇帝笑着问道。

    “还行,这里的鲸鱼比渤海、黄海是多点,但是也就冬天的时候可以捕下鲸鱼,夏天的时候可就不行了,天气热了,容易臭掉。”

    杨根河点点头回道。

    “能不能卖点鲸鱼肉给我,好久没有吃鲸鱼肉了?”

    弘治皇帝点点头,想了想说道。

    “说什么买啊,既然都是老乡了,要多少你让人自己来割就是了。”

    “那不行啊,你们也是辛苦的,这大冬天的捕鲸,都指望着赚钱呢,不收钱的话我可不要了。”

    弘治皇帝人随和,又带着笑容,也是很快就和杨根河这边聊的很开心。

    “这三艘大轮船是你的啊?”

    “是啊,做点小买卖养家糊口。”

    “嘿哟,您可真是大手笔,就这三艘大轮船没有百万两银子是根本就买不下来的,这还是小买卖啊。”

    “让您见笑了,这鲸海我还是第一次来了,听说这鲸海有不少的特产呢。”

    “那是,不是跟您吹,这鲸海啊可不一般,这里的鲸鱼数量多,个头还大,这里的海域鱼群也是特别多,鲱鱼、鲑鱼、秋刀鱼什么的黑压压的一大片,以至于整个海域有时候都是黑色的,因为鱼太多了。”

    “还有啊,我们辽东省啊,这皮草、人参、鹿茸、虎骨那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到时候你在海参崴这里一定要买上一点,但千万要长点心,那些人看到外地有钱人啊,那就是死命的喊高价呢。”

    “好嘞,好嘞,到时候一定带上一些。”

    “早就听说海参崴了,很早就想去看看了。”

    “海参崴到没什么可看到的,和我们天津、北京比那是相差远了呢,也就是一个小渔港,有几个造船厂,其它也就没有什么了,也就是现在通火车了,不然的话,这海参崴的人啊还要更少。”

    “是吧,这季节的松叶蟹怎么样?听说非常不错呢。”

    “这个季节不行了,松叶蟹最好的季节是在十月呢,那个时候的松叶蟹啊,又肥又膏多,好吃的很,现在都已经过季节了。”

    “您如果要尝尝鲜的话,其它的海鲜品种也很多,可惜了,我这是捕鲸船,不然船上有的话,我就给您一些了。”

    “真是谢谢您了。”

    “客气了,我们京津老爷们出门在外难得遇到老乡,理应互相帮助、帮助。”

    “对,对,说得好,理应互相帮助,我们大明人在外都要互相帮助。”

    弘治皇帝开心的和杨根河聊着天,了解下老百姓的生活,顺带着了解下这鲸海周围的一些情况。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