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镇海王TXT下载大明镇海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作者:中华田园牛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263章,捡到宝的宁国

    宁国安宁城外的一处工厂区这里,宁王在宁国左丞相刘养正的陪同下,带着一些宁国重要的大臣前来这里参观已经建造完成,即将投产的清河崔记纺织厂。

    清河崔记纺织厂是大明前十的纺织龙头企业,规模庞大,设备先进、产能大,主要从事的是布匹纺织、成衣制造、鞋子制造和体育用品制造。

    可以说是绝对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纺织企业,也算是大明纺织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其背后的东家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世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后来在李唐皇室的不断打压之下,再加上科举制度的实行之后,清河崔氏就和其它的世家一样开始逐渐的没落。

    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清河这里清河崔氏依然是豪门大族,依然是当地最为重要的大家族。

    尤其是伴随着大明海外殖民地和藩国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在大明帝国内也是兴起了诸多大大小小的家族。

    这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前内阁首辅刘晋所开创的辽国公刘氏家族,还有英国公张氏家族,中山王所开出来的定国公、成国公的徐氏家族等等。

    这些家族不仅仅原先本身就是大明帝国的豪门贵胃,更重要的是这个资本主义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先进、开创者,同时还是殖民时代的先驱和最大的受益者。

    受益于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工业化的发展,这些大家族完成了华丽的转变,又原先的封建豪门贵族逐渐的发展成为了新兴大资本家、殖民主义者、工业家等等。

    不仅仅在大明帝国内部拥有着极其庞大的影响力,而且在海外的诸多藩国、殖民地,甚至于是全球各地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很多的殖民地甚至于都是这些大家族一手建立起来的,像南非殖民地就是大明的武将勋贵集团们建立起来的,现在已经是仅次于大明帝国的庞大殖民地,不仅仅疆土辽阔,而且工业发达,科技和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

    有这些大家族们带头,大明内部有实力的大家族、士绅豪门等等也都纷纷效彷,办实业、海外殖民等等。

    在这样的潮流与趋势之下,清河崔氏也是逐渐的再次焕发生机,重新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不仅仅创办了清河崔记纺织厂这个庞大的工厂,并且还在海外建立了一个独属于清河崔氏的殖民地。

    尽管来说比起大明帝国的那些豪门来依然还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却也是让清河崔氏重新焕发生机。

    此时此刻,清河崔记纺织厂崔镜也是带着工厂的主要负责人在陪同宁王、刘养正等人。

    “不错,不错!”

    “真不愧是清河崔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姓七望大家族、大世家,这办起来的工厂就是不一样,大气恢宏!”

    宁王看着眼前的纺织厂,这个纺织厂的规模非常大,占地足足有几千亩,是一个超大型的纺织厂,厂房非常多,可以容纳超过十万名工人在里面工作。

    这是宁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纺织工厂,以前的纺织工厂和这个工厂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不足为道。

    宁王辛辛苦苦的在海外建立了宁国,一直以来也是在苦心经营这个庞大的国家。

    以前的时候,宁王总觉得当皇帝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自从自己建立这个宁国之后,他才知道,想要管理好一个国家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管理像宁国这样的一个庞大国家,那更是需要花费无数的精力、耗尽自己的智慧,需要大量的人才。

    宁国占据着天竺大陆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同时在东非这边又有一片庞大的国土,整个国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千米。

    并且宁国还有着极其庞大的人口,根据宁国最新的人口统计,整个宁国拥有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1亿大关,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这其中有超过1000汉人,占到了宁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能够有如此多的汉人,这主要还是因为宁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优惠的移民政策,不断的从大明帝国吸引移民到宁国来。

    想当初跟随宁王出来的人仅仅只有2万人而已,这还是宁王想尽办法才从江西那边忽悠过来的2万人。

    这些年来,宁国一直都在鼓励吸引大明人移民到宁国,给地、给优惠政策又给免费的发放奴隶、女人等等。

    甚至于为了吸引人才到宁国,凡是在大明帝国这边拥有功名在身的人到宁国的话,直接就可以去宁国这边做官,视同宁国科举的进士出身。

    并且连大明帝国新学高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同等的待遇,也同样享受进士的待遇和出身,直接就可以在宁国这边做官。

    这样的政策也是为宁国吸引了大量的汉人移民和一些在大明郁郁不得志的才子来到宁国这边发展。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大明本土这边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速,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大明帝国的人口才仅仅只有1.5亿人口,但是到了现在,大明帝国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5亿了。

    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大明帝国的人口几乎是翻倍的增长了。

    这也导致了大量的大明人选择移民去海外获得更好的发展,选择去海外的藩国和殖民地,哪里也是可以过上不错的小日子。

    在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藩国当做,最受大明人喜欢的便是宁国、南非和西洋联合商行殖民地这三个地方。

    故而宁国的人口也是增长非常快速,尤其是汉人的增长非常快速。

    宁王尤其重视这一点,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宁国的发展基础和根基是汉人,只有汉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了,宁国才可以真正的稳固下来,否则就靠几万人想要统治几千万人,那太难、太难了,也太危险了。

    所以宁王出台了诸多的鼓励汉人生育和移民的政策,其甚至于为了扩大汉人的数量,直接给汉人移民发放了大量的女奴隶,要求他们必须生育足够多的子女。

    这也是宁国汉人增长极其快速的重要原因,因为汉人占据的资源足够多,享受最好的政策和待遇。

    为了提高宁国汉人的人口,吸引大明人移民过来,宁王是花费了大量的心思的。

    人口这仅仅只是治理一个国家所需要面对的一个小的方面,但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小方面也是让宁王伤透了脑筋。

    让他明白,治理一个国家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人口还可以通过鼓励生育和移民来提高,但宁国想要发展起来,那就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比如宁国想要发展起来,这就需要钱,可是天竺大陆也好、东非这边的大陆也好,原先的经济都是以农业为主,东非这边甚至于还是原始的部落经济。

    在这样的地方想要发展起来,太难了,宁国一度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手中没有钱去建设和发展宁国。

    后来宁王找到了奴隶买卖这个来钱的路子,这才逐渐的改善了宁国的经济,让宁王手中有钱去建设自己的国家。

    但是和大明帝国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大明帝国的铁路、公路到处都是,然而宁国现在才刚刚开始动工修建第一条铁路。

    宁王靠奴隶买卖赚的那点钱在这方面来说,根本就是毛毛雨,完全不够花的。

    宁王以及自己的大臣们思索了许久,最终才研究出来,大明帝国之所以能够迅勐的发展起来,完全是依靠工业。

    如果不是工业的迅勐发展,大明帝国和以前其实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区别。

    因为工业的迅勐发展,让大明帝国的国力空前强大,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所以宁王这边也是将目光投向了工业领域,想要促进自己宁国的工业发展。

    然而这条道路,同样非常的艰难。

    宁国这边根本就不具备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又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和新式教育出来的合格人才。

    宁王尝试过办钢铁厂、水泥厂、纺织厂等等,甚至于宁王还尝试过要办一个宁国自己的汽车厂什么的。

    但这些工厂最终都是半死不活,汽车厂更是直接就办不起来,宁国这边竟然造不出汽车,更别说轮船了。

    有些企业即便是办起来了,也是竞争不过大明帝国和南非这边的企业,都是在亏本赚吆喝,只能够在宁国内部这边喘息。

    没办法,宁王只能够继续向大明帝国这边学习,想要研究大明帝国的发展之道,复制大明的发展。

    但是奈何宁国这边始终都不行,宁王手下的这些大臣很多都是传统的文官,根本就比不了刘晋、王守仁他们这些人。

    最终宁国这边得出的结论是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完整的新式教育基础上的,宁国如果走工业化道路的话,也必须要发展新式教育。

    所以宁王这边又不得不开始引进大明帝国的新式教育,在汉人当中开始普及新式教育,建立宁国自己的新式高等院校等等。

    可以说一个庞大的国家想要发展起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方方面面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宁王在大明内部的时候有想过造反,取而代之,但真正到了海外的时候,成为一个国家的王了,他又觉得还是以前的时候当一个闲散王爷更舒服。

    治理一个国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宁国的工业之路一直都走的非常坎坷,磕磕绊绊的,非常的不顺心,非常的艰难。

    尤其是和大明帝国之间没有贸易壁垒,大明帝国的工业产品充斥宁国的市场,这更是让宁国本身的工业难以发展起来,根本就竞争不过大明的企业,更何况在海外,南非殖民地的企业也是勐的一笔,都可以和大明帝国的企业竞争。

    这导致了海外其它的殖民地、藩国的工业发展更加困难,基本上都是以农业为主,主要都是种植园经济。

    以种植某种经济作物为主,依托大明帝国这个庞大的体系之下,倒也可以过上不错的小日子。

    但宁王是并不甘心自己的宁国仅仅只是种种大米、甘蔗、香料什么的,他也想要将自己的宁国经营的和大明帝国一样,不仅仅农业发达,工业也要发达。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东方人的性格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明帝国可以的,自己宁国也是可以,大明帝国有的,自己宁国也必须要有,谁也不比谁差。

    但在这样的道路上,宁国却是走的很艰难。

    宁国自己建立起来的工业企业根本就竞争不过大明帝国,发展艰难,也发展不起来。

    没有尝到资本主义发展最初始黄金期的肉,这自然而然就难以发展起来,更何况宁国这边的教育、人才、科技、道路等各个方面都比不了大明帝国,那就更难了。

    不过这一次,宁王却是捡到宝了!

    因为大明帝国这边的纺织产业正在大规模的从大明帝国内部迁移到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国,其中很大部分的纺织工厂都选择落后到宁国这里来。

    宁国这里是允许蓄奴的,并且天竺大陆这里还有着极其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宁国也是海外最为重要的棉花产地,棉花种植的规模很大,产量很高。

    再加上宁王也实时的出台了优惠的政策,故而也是吸引了大量的纺织工厂落户到宁国这里。

    眼前的清河崔记纺织厂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了。

    “哈哈,宁王过奖了!”

    “这还是多亏了宁王您的支持,我们才可以建起这个工厂来。”

    崔镜笑着和宁王说道。

    搬迁出大明也是无奈的选择,不得不选择搬迁出去。

    因为在大明帝国这边根本就混不下去了,人工太贵了,竞争不过海外的这些纺织工厂,在纺织领域来说,大明帝国的纺织工厂根本就不具备优势,主要就是人工太贵了。

    而海外的这些纺织工厂人工非常的廉价,成本极低,优势非常的明显。

    “我们宁国始终欢迎大家前来投资,也是制定了诸多的优惠政策,头三年免税,后三年交一半的税,免费给土地。”

    “甚至于只要愿意移民来我们宁国,我们还可以给个人提供大量的土地、奴隶等等。”

    宁王笑着说道,清河崔氏还是有影响力的,想着是不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宁国投资或者移民,无论是哪一种对于宁国来说,那都是赚的。

    “真的是太感谢宁王您的支持了!”

    “我们的工厂搬迁到宁国之后,我估计我们的成本至少可以降低三成左右,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崔镜也是再次向宁王表示了感谢。

    “我们宁国虽然不如大明,但是在纺织领域来说,我们宁国还是有很多的优势,以前那些在宁国建立的纺织厂都发展的极为不错。”

    宁王笑着说道,宁国别的行业都发展的不行,就这个纺织行业发展的很不错。

    但宁国想要可不仅仅只是纺织行业,钢铁、汽车、电气、轮船制造等等行业,宁王都想要发展起来。

    只是这些企业根本就不愿意来宁国这边投资,宁国这边目前还不具备发展这些重工业以及有技术含量的工业。

    即便是有优惠的政策,但是在其它很多方面,宁国都还差的太远。

    尤其是像汽车制造这样的产业,它需要极其完善的配套企业和产业才能够真正的发展起来,并不是仅仅靠一个工厂就可以造出汽车来的。

    而宁国根本就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交通也不行,更没有相关的人才,傻瓜才会将汽车工厂迁移到宁国这里来。

    人工是便宜,但是都是文盲,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其它的了,别指望这些人能够制造出合格的汽车出来。

    需要一个螺丝都可能需要从大明帝国运过来,这成本怎么可能降的下来,又如何和大明帝国的企业相竞争。

    宁王等人视察着眼前的纺织工厂。

    对于现在的宁国来说,能够抓住大明帝国第一波产业转移的机会,这也是已经非常难得的了。

    至少对于现在的宁国来说,自己是可以生产衣服鞋子了,还可以创造大量的税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等等。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可以慢慢的其发展其它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等成熟之后再来发展一些其它的产业。

    在宁国的规划当中,未来几十年的时间,主要是还是抓新式教育,等新式教育培育出足够的人才了,然后再来慢慢的发展重工业、汽车制造等等行业。

    宁王可不是一个甘于落后的人,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想要将宁国经营成为一个可以媲美大明帝国的强大帝国,只是这个目标很远大,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实现的。

    PS:二合一章节~~

第2264章,工业帝国南非

    当大明帝国的纺织产业浩浩荡荡的从大明帝国迁移到海外的藩国和殖民地的时候,一个个殖民地和藩国也是争先恐后的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吸引这些纺织产业落户到自己的地盘上来。

    对于海外的这些藩国和殖民地来说,几十年的时间了基本上依然都还是原先的大种植园经济,很多海外的藩国和殖民地甚至于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什么太多的发展,连道路都修建的很少。

    如果能够吸引纺织产业落户到自己的地盘上,这好处还是很大的,增加税收,创造就业,带动工业的发展等等。

    在所有的殖民地和藩国当中,唯一对吸纳纺织产业没有什么兴趣的就是南非殖民地了。

    此时此刻在东非大岛南非首府所在的南州城这里,刘晋的二儿子刘达作为南非工业部的负责人正在视察南州城这里的南非天工汽车厂。

    这天工汽车厂也是刘家的产业,当初刘晋是将南非殖民地当作自己几家勋贵之家的后路来建设的,所以在大明这边投资建设的工厂,基本上也都会在南非这边也相应的建立一些,以促进南非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因为刘晋很清楚,农业仅仅只是能够维持吃饱饭,发展再好也就是那样,需要地广人稀才可以发展起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经济来。

    但即便是农业发展的再厉害,终究也是农业,无法和工业相比,工业所能产生的价值、创造的财富和提供的就业,带动的科技发展等等诸多方面都是农业无法相比的。

    南非殖民地这边从一开始又坚持纯汉人的政策,从南非殖民地建立的那天开始,就走上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一条依靠武力强行扩张和杀戮的道路。

    南非殖民地的版图所到之处,本地的土着黑人全部遭到了驱逐或者是杀戮。

    如此残酷的政策之下,这也意味着在南非这边是没有什么奴隶的,即便是外面输入的奴隶,也都是来自欧洲、中东、西亚的女奴,为的是给汉人生育孩子而引进的。

    从一开始,南非殖民地就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不足,这一度让南非殖民地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因为这个时期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人才会有一切。

    地广人稀一直是南非殖民地这边的一大特点,国土面积非常的辽阔,几乎囊括了后世非洲南部、东南部、西南部的所有区域,包括了后世的南非、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苏丹、博兹瓦纳、布隆迪等国家。

    面积非常的辽阔,超过800万平方公里,从东边的印度洋到西边的大西洋,从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到北部深入非洲的内陆的大草原直达赤道地区。

    这是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庞大无比的国家,既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铁矿、铜矿、金矿、银矿、钻石矿、煤炭、石油等等。

    也有着肥沃的土地,在南非殖民地的北部地区,当初刘达帅军在这里大肆的往内陆地区扩张,夺取了大面的肥沃土地,在这里发展成为了南非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其规模足以媲美大明帝国的辽东省、黑土省。

    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又地广人稀之下,大规模的实行机械化耕种,粮食的产量非常大,不仅仅满足南非殖民地自身的需求,更是大规模的出口到周围的殖民地、藩国去。

    如此辽阔的一个庞大国家人口直到现在也仅仅才只有不到三千万人,并且这三千万人还全部都是集中在少数的城市、移民城镇地区。

    绝大多数的地区都是广袤无边的无人区,荒无人烟,大野生动物的天堂和家园,在南非这里,野生动物是受到保护的,大象、狮子、猎狗、猎豹等等珍惜的野生动物在其它殖民地和藩国那是经常被猎杀的,尤其是大象,象牙非常值钱,自然就更遭殃了。

    但是在南非这边就不一样,南非总督府这边出台了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专门保护这些野生动物,更是设立了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用来保护这些野生动物资源。

    再加上地广人稀,连原本的本地土着黑人都被驱逐的干干净净,这更是让南非的很多地区都沦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南非的基本盘就是这样,所以从一开始就坚持走工业化的道路,在刘晋的指示下,制定了以工业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

    同时在南非这边完全废除旧学,全面实行新式教育的制度。

    对于大明的这些武将勋贵们来说,在以前的时候可是没少受那些文人、文官们的鸟起,随便一个物品的翰林、御史都敢指着一品、二品的武将骂对方是臭丘八。

    并且在军中,军人处处都要看那些文官们的脸色,领军的权力都掌握在督军太监和文官的手中。

    这些文官打仗不行,内斗都是行家,可把大明的武将勋贵们给整的够惨的,没办法当时的兵权都掌握在兵部尚书的手中。

    所以大明的武将勋贵们天然就对这些儒家的文人、文官没有什么好感,自然在自己的地盘上,那是完全废除旧式的儒家教育,全部实行新式的新学教育。

    也正是这样的决定极大的促进了南非的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

    完全效彷后世的新学教育以及公务员考试制度,并且实行后世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让南非殖民地是这个时期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和资本化的道路上发展的极其迅勐。

    别看南非这边人口是少了一些,不如大明帝国的人口庞大。

    但是南非殖民地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新式教育出来的,完善的新式教育体系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不仅仅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更是极大的促进了南非这边的科技发展。

    像照相机和留声机可都是南非这边的工程师给发明出来的,单单是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南非这边的科技发展实力和工业实力了。

    或许在规模上还不如大明帝国,但是其已经具备了同大明帝国竞争的实力了。

    南非这边的造船业、钢铁业、汽车制造业、化工业、军工产业等诸多产业都极为发达,像造船业,南非这边有好几家造船厂,实力强大、技术先进,能够制造最先进的钢铁大轮船,是非洲这边殖民地、藩国购买轮船的最先选择。

    还有钢铁以及相关联的军工产业也是非常的发达,大明的军火武器质量不会比大明帝国的差,主要以出口给各藩国和殖民地为主,欧洲、中东、西亚的市场依然是被大明帝国给霸占着。

    没办法,南非殖民地从成立到现在都没有打过什么仗,对付那些土着的战争都是一面倒的屠杀,根本不算什么战争,也不会传到世界各国去。

    大明帝国就不一样了,从东往西一路扩张,接连暴揍了欧洲、西亚、中东的强大帝国,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先后被大明帝国暴揍了两次,全世界都知道大明帝国武力强盛,这自然而然对于大明帝国的军火武器买卖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些东西就是靠拳头打出来的。

    化工产业也是极为发达,南非殖民地本身虽然有石油,但却不是产油的主要地区,但是南非这边却是除了大明之外最大的石油冶炼以及石油化工基地。

    这里主要从中东波斯湾的茶陵殖民地和张氏殖民地进口石油,然后进行冶炼和化工,再将产品销往海外的各大藩国和殖民地。

    汽车制造业也是南非殖民地这里的重要产业。

    南非这边有多家汽车制造厂,其中就以天工汽车制造厂最为出名,生产出来的汽车以高品质和高性能闻名全球各地。

    即便是再大明帝国的本土这边,天工汽车也是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尽管和奔驰汽车相比还略逊一筹,但也是仅次于奔驰汽车,和宝马汽车相媲美的汽车品牌。

    仅仅只是在大明帝国这边,天工汽车每年都可以销售几十万辆汽车,是大明帝国汽车销售前十的汽车品牌。

    在南非本土和海外的藩国、殖民地这里,天工汽车就更厉害了,销售更加的旺盛,市场占有率更高。

    其极高的性能和安全可靠、大气、炫酷的外形、新颖的设计等等都牢牢的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为它买单。

    此时,刘达就在视察天工汽车厂。

    作为南非的工业部尚书,南非总督之下的几大主要部门负责人,刘达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几年的时间了。

    对于现在大明帝国在大规模的转移纺织产业的事情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但南非这边并没有任何的兴趣去吸引这些纺织产业。

    因为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又有限,在南非这边根本就混不下去的,南非殖民地的人均收入其实已经超过了大明帝国,人工成本极其的昂贵。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本就不显示,更多的还是要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才行。

第2265章,新的南非总督

    刘达看着眼前的汽车工厂,流水线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的不断生产下来。

    自家的工厂,刘达自然是早就来过很多次了,并不陌生。

    这座工厂也是自己父亲刘晋所建立的,也随同着南非殖民地的股份一同传给了刘达,让刘达成为了南非殖民地最大的资本家。

    不仅仅是这座汽车工厂,南非这里的石油冶炼、造船厂、化工厂、矿产开采、港口、种植园等等诸多的产业当中都有大量刘晋当年在这里一手创办起来的。

    发展到了如今,这些产业都已经成为了南非这边重要的企业、商行等等,刘晋当初是完全在南非这里另起炉灶的起了另外一个锅。

    大明这边所创办的诸多产业,在南非这边也都有,事实上不仅仅刘晋如此,英国公、定国公、成国公、澳国公等也都差不多,在南非殖民地这里拥有大量的产业。

    这里是大明武将勋贵们的根据地,即便是以后大明出什么事情了,来到南非这边依然可以再东山再起,故而基本上都将部分的子弟迁移到了南非这边,负责打理南非这边的产业。

    同时也是和刘家一样,巩固自己在这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量的子弟都在南非总督府下的官府里面工作。

    在南非的议会里面,所有的一切依然也都是当初出资建立南非殖民地的这些勋贵家族们所掌控,按照当初的出资比例,各自的话语权和投票权有所不同,牢牢的掌握着南非这里的一切。

    毕竟南非这边可是耗费了大家很多的银子和心血在里面,不可能说将南非这里的一切交给外人来去控制。

    比如这南非总督以及总督下属的主要各部尚书,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各大家族子弟在担任,少数几个尚书,那也都是各大家族子弟相联姻的人在担任。

    连南非殖民地下面的各州州长也都是这些家族子弟在担任,不少还都是各大家族的嫡子前来。

    没办法,嫡长子只有一个,在大明这边的爵位也只能够传给一个人,所以其它的儿子就可以学习刘晋送到南非这边来,在这里就不需要担心什么会危及皇权什么的了。

    因为他们这些武将勋贵就是这里的皇权,这是这个皇权是大家所有人的,大家都有股份,可以根据股份的情况折算成投票权,立法权,有什么事情大家商量着来,少数服从多数,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

    所以来到了南非这里之后,各家族的子弟反而可以放开手脚来好好的努力去干,去表现自己,争取更高的位置,甚至于争取当上南非的总督来。

    比如现在南非这边的总督杜明恩,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每况日下,所以大家现在也都是在筹办这选出新的南非总督来替代杜明恩。

    这其中最有力的竞争人选就是刘晋和澳国公杨云的三儿子杨良。

    杨良已经四十多岁,年纪比刘达要更大一些,又是澳国公的嫡子,尽管不是嫡长子,但毫无疑问,这一定是会得到澳国公的全力支持。

    杨良的妻子又是现在成国公的亲妹妹,毫无疑问,这成国公这边到时候必然也是会支持杨良的。

    当然,除了背后有两大南非殖民地主要股东的支持之外,杨良本身也是极为的优秀,军人出身的杨良做事非常的硬朗而干脆。

    一直以来杨良主要是就是负责南非的对外扩张上,以铁血着称,杀戮无数,在南非军中这边又有着极高的威武。

    现在杨良是南非总督下的财政尚书,负责南非这边的财政工作,也是做的很不错,别看一个军人大老粗的转型过来,干起政务来竟然也是非常的细腻。

    至于刘达就不用多介绍了。

    刘达本身代表的就是刘家,而刘家在南非殖民地拥有最多的股份,话语权最多,投票权也是最多的。

    此外支持刘达的其它家族也是很多的,徐家、张家也都是会支持刘达的,他们两家的股份也是仅次于刘家的,仅仅只是这三家的投票就足以超过半数了,可以让刘达坐稳这个位置。

    更何况刘达在南非这边已经耕耘20年的时间,并且在多个方面都有过履历,即便是再南非军中这边也是同样有着大量的支持者,

    因为刘达也曾帅军扫荡南非北面地区,夺取了现在的南非粮仓,扩张了大量的土地。

    至于在其它方面,刘达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刘达在南非这边的地方从政过,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是早早的就在总督府这边担任杜明恩的秘书,协助处理南非的大小事务。

    在方面的支持者都非常多,大家也都认可刘达的能力。

    总的来说,刘达的支持者更多,胜面更大。

    现在刘达出面来视察工厂,这自然而然也是在公众面前亮相,树立和打造自己的形象,为接下来成为南非总督铺路、打基础了。

    “少爷,侯爷快不行了。”

    “总督的选举马上就要举行了。”

    等刘达视察完汽车工厂,坐上汽车返回的时候,刘达的贴身管家赵小胖也是悄悄的和刘达说道。

    “嗯,知道了!”

    刘达微微点头,这都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杜明恩杜侯爷,以前仅仅只是一个商人,后来因为第一次帅船队抵达黄金洲带回来高产的玉米、番薯而被封为太平侯,成为了侯爷。

    在之后又南下南洋和西洋,开辟新的航线,后来又来到南非这边,负责南非殖民地开拓、发展等事务,成为南非殖民地的总督,并且一干就是几十年的时间。

    现在年纪是已经真的大了,老了,时常都会记不得事情和人了,早就该换人了,只是大家念记杜明恩的贡献,所以也是一致决定等杜明恩走了之后再来。

    现在南非这边的主要事务也都是刘达、杨良等人在负责,完善的制度下,即便是总督无法履行职责了,也依然可以让南非正常的运转起来。

    因为杜明恩病入膏肓已经快不行了,所以南非议会这边也是迅速的召开了议会,投票选举新的南非总督。

    南非议会的前身就是南非股东会,由南非殖民地的诸多股东来决定南非这里的一切,其权力非常巨大。

    不仅仅可以投票选举、任免南非总督,还可以弹劾南非总督,只要超过半数人弹劾南非总督就可以直接让南非总督下台。

    而且还掌握着南非这边的立法权,所有的法律全部都是有议会这边所制定的。

    也还享受着南非殖民地的分红权,只是一直以来这个分红都没有进行过,反倒是各大家族不断的往南非这边砸钱进去。

    如此巨大的权力这自然是处处体现着南非殖民地股东们的利益,毕竟这南非殖民地可是这些大家族们所创立的,自然要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巨大的议会大厅内仅仅只有几十个人参加议会,想要竞争南非总督的人则是轮着上台向所有人讲述自己竞选总督的理由以及以后如果当选总督之后该怎么去做好这个总督来。

    这一次有四个人竞争这个总督,当然另外两个都是配角,只有刘达和杨良才是主角。

    经过一番竞争和投票,最终刘达以获得超过七成的投票支持率当选了第二届南非总督。

    七成的投票当中,刘家自己就差不多占了一半,刘家拥有南非殖民地差不多35%的股份,这个股份折算成投票数的时候,刘家就是议会里面最大的票主了。

    再加上英国公张家和定国公徐家这两个大票主的支持,刘达获胜也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

    “贡献你了刘兄!”

    杨良心里面也是无奈的叹息,没办法,自己家族拥有的股份太少,这投票占比不够,再加上张家和徐家也不支持自己,自己是竞争不过刘达的。

    所以杨良也是只能够向刘达这边送上自己的祝福,这以后也是要专心辅助刘达治理南非殖民地了。

    “谢谢!”

    “谢谢大家的支持!”

    “我相信在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南非一定会变得更好,发展的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南非殖民地的每一个股东也都将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顺利获胜的刘达也是满脸笑容。

    根据议会这边制定的法律,南非总督是可以一直干到死的,除非是身体不行或者是自己主动辞职,又或者是干得实在是糟糕,遭到了议会的弹劾,这个位置是可以一直干下去的。

    作为海外最大的殖民地,南非殖民地的实力母庸置疑,如此庞大的国土,三千多万的人口,再加上工业发达、科技发达。

    成为这样一个国家的总督,手握大权,这毫无疑问是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更何况刘达现在的年纪也仅仅才40岁,非常的年轻,至少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做上三四十年的时间。

    “恭喜你刘兄!”

    “恭喜!”

    其他人也是纷纷向刘达送上祝福,南非这边的这种模式也是大家都喜欢的模式,因为这充分的保证了大家的利益。

    PS:求票票~~

第2266章,以科技和创新为导向

    欧洲英格兰岛西南,大明帝国殖民地香港这里,刘晋正在喝着早茶看着报纸。

    英格兰岛这里真心是不适合老年人居住,因为冬天的时候太过于湿冷,又湿又冷,糟糕透了,刘晋非常的不喜欢。

    走过全世界不少的地方了,刘晋还是比较喜欢南云省这里,哪里的气候非常的舒适,景色又美,空气又好,实在是一个理想的养老之地。

    “新的南非总督刘达,大明前内阁首辅刘晋之子。”

    报纸上正在详细的报道南非殖民地这一次的总督换届,南非是海外最大的殖民地,同时也是实力最强大的殖民地。

    更重要的是南非殖民地是第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地方,只有一个总督,并且总督还是议会选举产生,并且还要受制于议会。

    这样的一种新奇的政治制度算是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在很多人看来,这不像是一个国家和王朝,更是一个巨大的合伙商行,诸多的股东一起出钱打下了南非殖民地这个大商行,自然而然这个大商行的一切都是背后的股东们说了算,也就有了现在的南非。

    没有天子、没有君王,总督都还要受制于议会,在放在以前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现在这种制度普遍流行于大明的海外殖民地。

    很多的殖民地基本上都是大家伙一起合伙开创的,像西洋联合商行也是如此,西洋联合商行这边制度相对南非殖民地来说也是差不多的。

    并且西洋联合商行的锡兰总督还是定期换选的,五年一次,一个人最多当两届,也就是最多干十年,十年一到就不能再参加竞选了,背后同样也是由原先的股东大会转变而来的议会。

    议会掌握了西洋联合商行的一切,包括锡兰总督的选举、谈何以及立法权等等,因为曾经有锡兰总督试图一家独大,想要独吞整个西洋联合商行,故而西洋联合商行这边在诸多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为的就是纺织一家独大,抢占了其它股东们的利益。

    除了南非殖民地和西洋联合商行之外,其它的一些殖民地也都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是一群人出钱出力出人所建立起的殖民地,如果只是单独的依靠自己一个家族所建立起来的殖民地往往规模都比较小,很多甚至于只有一个县大小,有些甚至于只有一个镇大小,或者是只占据了一座岛屿。

    像西非黄金海岸这里的金岛就是如此,一个岛屿就是一个殖民地,一个独立的王国。

    但即便是一个小岛上面,基本上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大家商量着来,当初出钱出力出人的家族都有说话权,大家也都消费南非和西洋联合商行这边,建立起相关的议会或者大会来决定一切事务。

    这样的一种制度也是在海外殖民地这里遍地开花,更多的还是有点类似于大家一起合伙做生意的感觉,只是这个生意是大生意、大买卖,关系的是一个独立国家的买卖。

    “杜侯爷也走了!”

    “一个时代正在慢慢的落幕。”

    看着报纸,刘晋忍不住哀叹起来。

    人生短暂,回想起自己当初和杜明恩在望月搂上第一次见面,仅仅只是第一次见面,他都决定前往黄金洲,寻找黄金和高产的农作物。

    当时自己还是一介书生,而杜明恩也才40多岁,风华正茂,年富力强。

    这一晃,自己都已经马上要花甲之年了,而杜明恩已经离去了。

    故人西辞,南面让人神伤。

    多年来自己一直和杜明恩有着书信的往来,尽管一直以来都没有见面什么的,但书信、电报的往来非常的频繁。

    对于杜明恩来说,是刘晋的指点成就了自己,让自己从一个商人变成了大明的太平侯,成为了南非总督,名垂青史。

    所以杜明恩一直都和刘晋有着很不错的关系往来,甚至于杜明恩还和刘晋这边联姻了,杜明恩的曾孙女嫁给了刘达的儿子。

    这个联姻不仅仅巩固了刘达在南非这边的地位,同样对于杜明恩所在的杜家来说,也是巩固了杜家在南非的地位,也有利于杜家在大明本土以及全球各地的发展。

    刘家在大明本土也好,在全球各地也好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人脉。

    和刘家的联姻,对于杜家来说,绝对是划算的买卖,杜家虽然出了杜明恩这个侯爷,但终归来说也不过是一个商人之家,根基不稳。

    在南非殖民地这边还能够有影响力,这出了南非殖民地之后,在大明本土和全球各地的影响力就很小、很小了。

    杜明恩的离去,也是让刘晋神伤不已。

    到了刘晋这个年纪了,离死越来越近了,而且时不时总是能够收到一些故人离去的消息,这人自然而然也就跟着往这方面去想,难免神伤。

    这些年来离去的老朋友实在是太多了。

    从最早期的李东阳、刘健、张懋、朱辅这些人,到现在的杜明恩,有太多、太多的故交好友离去。

    连弘治皇帝听说身体都大不如前了,到了70多岁的年纪了,弘治皇帝尽管一直在静养,但还是经不住岁月的摧残。

    想到这些,刘晋就更加的神伤了。

    “老爷,二少爷的电报!”

    这时,管家拿着一封来自南非的电报说道。

    “嗯!”

    刘晋回过神来,拿过电报快速的看了起来。

    电报是刘晋的二儿子刘达发过来的,主要是讲了自己现在已经当上了南非总督,准备以后怎么做,同时也是希望能够得到父亲刘晋的指点,也是邀请刘晋一定要去南非这边走一走,住上一段时间,让他尽尽孝道。

    看到电报,刘晋也是非常的欣慰。

    自己的儿子挺多的。

    徐婉儿和李贞给自己生了7个儿子,这50岁之后,正德皇帝朱厚照又赏赐了好几个美人给自己当小妾,这些小妾后面也是不断的开花结果,又给自己生了十几个儿子,这十几个儿子现在都还小,还看不出什么。

    长大成人的七个儿子当中,刘达算是最优秀的一个了,在南非这边干的很不错。

    当然这也是跟环境有关,南非这边是自己家的地盘,自然更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在大儿子刘信在大明本土要继承自己的国公爵位,这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刘达这边好发挥自己的才能了。

    其他几个儿子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和地方做的也挺不错的,刘晋对他们的要求都极高,也都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

    而不是像其它的勋贵之家一般将自己的子弟关在京城这边,要么是默默无为,要么就是纨绔子弟。

    这放出去了,对他们也有好处,对自己家族的发展和规划也更有好处。

    留在大明京城的话,他们是没有任何发展机会的,朝廷也好、大明天子也罢都不会让刘家出太多的武将文官的,有一个继承爵位就够了,其他子弟休想获得什么机会。

    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刘家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会受到影响。

    这放到全球各地、各个领域去了,可以飞的更好,也可以巩固和扩大自己家族在全球的影响力。

    刘达的信中提到了以后在他执政南非以后,以后将重点发展工业,以工业为导向,引导南非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

    发展工业显然是正确的,工业强国,这并不是开玩笑的。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时代来说,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具有工业化实力的只有大明和南非,以工业为导向的思路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刘达显然也是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知道以后要走的道路。

    刘晋沉思一会,也是命人拿来了笔墨纸砚,开始给自己儿子回信。

    “你的来电我已收到,祝贺你成为了南非总督,父亲为你感到骄傲!”

    “杜侯爷的后事你代我去处理,我会另外写一篇悼念杜侯爷的文一并发给你,原稿我会叫人加急送过来,到时候你再送给杜家。”

    “南非这边我计划明年的时候过来,在香港这边游玩一番之后,我会前往黄金洲,到时候再从南黄金洲直接来南非这里。”

    “关于南非以后的发展,你的思路是正确的,工业强国,实业兴国。”

    “但身为一个庞大国家的领导者,你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还有其它方方面面的问题,要重视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才能够兴国,要重视人口数量的提升,但更应该重视人口质量的提升。”

    “以科技和创新为导向,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建设,建设新时代、新思想、新社会的崭新国家!”

    刘晋拿着笔开始给自己的儿子回信,没有什么太多的可以建议的,刘达已经做的很好了,刘晋也仅仅只是交代了几件事情,同时也是给南非以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2267章,欧洲人也一样崇洋媚外

    刘晋给自己的儿子刘达写完了回信,也是站起身来看看窗外繁华的香港。

    这座原先英格兰岛上没有任何名气的地方,自从成为大明帝国的殖民地之后,它就坐上了火箭,迅速的腾飞起来。

    发展到了如今,早已经高楼林立、繁华喧嚣、极其的繁华。

    大明帝国每一年都可以从香港这里征收到超过五千万两白银,仅仅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香港这里的商业是何等的繁华。

    后世的香港所依托的是整个大陆、辐射整个东亚、东南亚地区,是整个庞大区域的商贸、金融中心。

    而眼前的这座香港,它所依托的是整个西欧地区,是西欧地区的商贸、金融中心。

    从大明帝国来到欧洲的商品,尤其是前往西欧的商品,几乎都要经过香港这里,在这里进行中转。

    而西欧各国的商品也大多数都要经过香港这里然后再转卖回大明帝国或者大明海外的藩国、殖民地、藩属国以及世界各地去。

    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面,别的不说,仅仅只是发展中转贸易,香港这里就可以变得极其的繁荣。

    在这里不仅仅有来自大明帝国国内大大小小多如牛毛一般的商行,而且还有来自海外殖民地、藩国以及大明藩属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商行、商人们。

    寸土寸金来形容这里是一点都不为过,每一座商业大楼里面所涉及的商业买卖数额都可能非常的巨大。

    除了商业就是金融了。

    这里的金融非常的发达,来自世界各地的银行、钱庄都在这里设有办事处,在这里借钱、存钱都是非常的方便,融资非常的便捷。

    同时因为欧洲大陆的动乱,吸引了大量的欧洲贵族们将自己的资金存放到香港的银行里面,这其中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恐怕外人是根本就无法想象的。

    西班牙帝国统一欧洲的战争依然还在继续,和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联军的战争已经打了多年,双方之间打打停停,似乎永无休止一般。

    这直接到了欧洲大陆的动乱,也导致了欧洲大陆这边产生了大量的军阀和军事贵族,这些掌握军权的存在严重的动乱了以前所留下的贵族秩序和贵族精神。

    再加上西班牙帝国大肆的对旧有的贵族动刀子,这更是让欧洲的贵族们纷纷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到更加的安全的香港来,这极大的促进了香港金融的繁华和发展。

    欧洲贵族数百年甚至于上千年岁月所积攒的庞大财富在远远不断的流入香港这里,如此庞大的财富自然而然带动了这里的发展。

    其中表现最凸出的一点就是香港这里的房价极其的昂贵,甚至于都已经超过了大明京津地区。

    大明京津地区的房价这些年来涨幅已经比较小,维持在六千两银子一套房的程度上面,但是在香港这里,一套房子的价格早已经涨到了上万两银子。

    即便是如此昂贵的价格,在这里依然是一房难求,再贵的价格都有人去购买,因为在这里不仅仅有大量有钱的大明人,更是有着大量从欧洲大陆上面迁移、移民过来的欧洲贵族们。

    很多的贵族因为动力失去了自己的领地,失去了自己的城堡、土地等等,又不想继续在过动乱的生活。

    所以也是居家移民到相关这里来,只要花上一些银子,再加上有一笔存款在大明的银行里面,在香港这里就可以获得大明帝国殖民地香港的公民身份,并且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

    香港可不是欧洲大陆,这里非常的稳定,是大明帝国的殖民地,没有任何人敢来招惹大明帝国。

    其次这里非常的繁华,热闹,当欧洲的城市一片漆黑的时候,香港这里已经是灯火通明了,足球场、赛马场、戏院、青楼楚馆、电影院等等各种各样的消费热闹场所多如牛毛。

    日夜都可以有着消费的地方,只要有银子,你就是大爷。

    很多东西都是欧洲大陆有钱都买不到的,比如电力、电影、足球比赛等等,这些都是香港所特有的,即便是欧洲最先进的西班牙帝国这边现在都很少有。

    除此之外,在香港这边还可以接受来自东方的先进教育。

    在这里可以接受传统是私塾、书院教育,还可以去参加大明帝国举办的科举考试,也可以接受新式的新式教育。

    相比起欧洲大陆上的那些落后贵族教育来说,大明人的教育系统更加完善,也更加的合理,移民这里对于后代来说好处多多。

    不仅仅可以拥有大明帝国殖民地香港公民的身份,而且可以享受这里的便捷的服务,也可以享受这里的先进教育和医疗。

    医疗也是很大欧洲贵族选择移民到香港的重要原因,大明人的医疗技术发展非常的快速,也是非常的先进,很多欧洲这边无法治理的疾病,在香港这里都是小问题。

    只要有银子,在这里可以买到很多欧洲根本就买不到的药物,治好很多根本就治不好的疾病。

    这些都是吸引欧洲贵族、有钱人移民到香港的原因,也是香港这里迅速繁荣起来的原因。

    背靠着强大的大明帝国,最先进的文明和科技,这就注定了这里的繁华。

    刘晋乘坐汽车来到了香港这里的繁华商业街这里,只见整条繁华的商业街这里热闹非凡,人山人海,能够看到大量来自欧洲的贵族们在悠闲的逛街。

    他们好奇的看着这里的一切,仔细的打量这里的一切。

    可以很明显的看得出来,这些欧洲的贵族们对于东方的崇拜。

    因为这些贵族无论是身上穿的衣服鞋子,还是所留的发型、化的妆容等等,全部都是清一色的东方色彩。

    这些欧洲贵妇们身上穿着浓郁东方色彩的裙子,看不到欧洲这边贵族们所流行的裙子,色彩和花纹等也都是浓郁的东方风味。

    男人们所穿的衣服也都是大明现在最流行的款式和衣服,古典风格的衣服穿在这些欧洲人的身上时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大明人喜欢把胡子剃光、头发剪短,这些欧洲贵族们也是如此,本来对于欧洲的贵族们来说,胡子是很重要的东西,那是绝对不能剪掉的,头发也是如此。

    但是现在,学着大明人剪短头发、剃掉胡须之后发现人的生活更方便了,也更舒适了,大家也就愿意接受这个,慢慢的剃胡须、留短发也是成为了欧洲贵族们的潮流。

    除了这些之外,刘晋也是很明显的发现。

    在这里,有很多的大明男人往往都是带着几个小妾一起来逛街,这些小妾基本上都是欧洲人,一个个如果不注意去看的话,你都会以为她们是大明人。

    因为这些人竟然染了黑发,还拉直了自己的头发。

    没办法,东方人的头发是黑色的,又是直的,大明人喜好黑色的直发,身为小妾,这些人自然是要投其所好,所以也是将自己的头发给染成黑色,还去将自己的头发给拉直来。

    这样就可以拥有一头东方女性才能够拥有的黑色直发,更具东方女性的美,才能够让自己的丈夫更宠爱自己。

    在香港这里,奴隶贸易非常的盛行,其中最多的就是女奴,香港这里的大明人基本上都会卖上几个女奴当小妾或者是佣人、下人什么的。

    香港这里的女人是男人的几倍,随便看过去都是如此,往往一个大明男人都带着几个小妾在逛街、购物,享受着左拥右抱的滋味。

    “哈哈,看来全世界的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崇洋媚外的人哪里都有!”

    看着这样的一幕,刘晋也是笑了起来。

    后世崇洋媚外的人很多、很多,有些人甚至于说去欧美地区当狗也不愿意在国内当人,崇洋媚外到了极点。

    现在反过来了,在这里,崇媚洋外的人同样很多、很多,只是身份反过来了,是这些欧洲人在崇拜大明人,崇拜那些来自东方的一切。

    人性都是如此,崇拜强者而鄙视弱者。

    畏惧强者而欺负弱者,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大明帝国强大无比,又非常的先进,科技发达、经济繁荣、人民富强,此时的欧洲却是动乱无比,一片混乱与黑暗。

    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香港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也就会形成现在的现象了。

    这让刘晋觉得自己穿越过来的所有奴隶都是值得的。

    PS:求票票~~

第2268章,严重同化的印第安人

    黄金洲东蓬来城。

    蓬来城分成东西蓬来城,两城之间相距仅仅只有几百公里,是黄金洲最狭窄的地方。

    大明帝国当初是从西黄金洲这边开始殖民的,后来为了巩固对黄金洲东海岸的统治和殖民,所以也是重点的发展了蓬来城。

    在东西两地各建设了殖民点,逐渐的发展成为了现在的东西蓬来城,东西蓬来城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两地之间修建有铁路和公路相连接,交通极其的便捷,并且还在黄金洲这里后世巴拿马运河的位置这里同样也是修建起了一座黄金洲运河。

    以此来方便黄金洲东西海岸之间的往来与沟通,同时也是方便船只的往来,大大的节省了航行的距离和时间。

    黄金洲运河也是和埃及运河一般在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也是成为了大家都非常喜欢投资的一只股票。

    因为整个黄金洲运河全部都是属于大明帝国的,相比起埃及运河来,更加的稳定和安全,其市值到了现在也是已经高达2亿两白银,成为天津证券交易里面的一大领头牛。

    东西蓬来城以东蓬来城最为繁华热闹,规模最大。

    其坐落在蓬来湾(后世的墨西哥湾),是黄金洲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同欧洲贸易的东线中转点,商贸极其的发达。

    此时此刻,刘晋就站在了蓬来城的一座酒楼上俯瞰整个蓬来城和蓬来海湾。

    蓬来城作为一座新兴城市,其历史仅仅只有几十年的时间,新城的规划非常的有序,星罗棋布,方方正正。

    高楼林立,尤其是蓬来城这里的商行街区这里,一栋栋高楼争相比高,晚上的时候灯火通明,每一栋大楼的背后都是来自大明帝国,大明藩属国、藩国、殖民地,乃至全球各国的大商行。

    尽管伴随着大明帝国的西扩,将领土扩张到了东欧地区,同欧洲的贸易现在主要转移到了更加安全的陆地线路上面。

    通过黄金洲的海上路线逐渐的相对没落起来,没有那么多的船只往来欧洲和黄金洲之间。

    但是这里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对外贸易点之一,每年依然有大量的商品通过这里销往欧洲,同时来自欧洲的商品,主要是奴隶,也是源源不断的输入黄金洲这里,为黄金洲的开矿、种植园带来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黄金洲本地这里的工业虽然远不能和大明帝国相比,但是黄金洲这里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北黄金洲中部的大平原地区是世界上少有的肥沃大平原,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

    虽然现在这里的开发程度依然很低,但是其产出的粮食早已经远远的超过了黄金洲本地的需求,这些粮食大量的销往欧洲、销往非洲的藩国、殖民地。

    粮食出口是这里非常重要的经济!

    此外黄金洲这里还是一个巨大的肉仓,在南黄金洲这里有着广袤的肥沃草原,是世界上最好的草原之一。

    大明帝国在南黄金洲这里迁移了大量的游牧民族过来进行放牧,同时也是大力的发展大农场经济,鼓励汉人移民发展定点畜牧业。

    同时在北黄金洲这里,同样也是有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垦,也是当做牧场来使用的,也都有大量的牧民在这里放牧。

    这些因素之下,也是促进了黄金洲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地广人稀,这里的畜牧业放在整个大明来说都是非常有名的。

    黄金洲出产的牛肉、羊肉,不仅仅品质高,而且价格极其的便宜,大量的销往非洲这边的殖民地和藩国。

    以至于很多的藩国和殖民地本土的畜牧业根本就发展不起来,因为即便是从黄金洲这边运过来的牛羊都要比本地的牛羊更加的便宜,你根本就竞争不过。

    农业和畜牧业虽然发达,但黄金洲这里真正最大的产业是采矿业!

    从最早一批抵达黄金洲的淘金客开始,一直到现在,黄金洲的黄金热始终都没有褪去,依然非常的火热。

    在黄金洲这里,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一颗淘金的心,每个人都想要当探险家,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让人激动万分的宝藏和财富。

    最早的黄金、白银开始,发展到了现在慢慢的增加了石油、铜矿、铁矿、金刚石矿等等,整个黄金洲到处都在流传着各种各样版本的传奇故事。

    一夜暴富的故事在这里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蓬来城这里,你甚至于都可以看到很多故事里面的主人公,靠着几匹马,几个人,几把枪就到处跑,寻找到了一处金矿,从此以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人们争相传说的主人公。

    黄金洲的采矿业极其的发达。

    不仅仅在于大大小小的矿场非常多,更重要的是黄金洲这里的采矿业正在逐渐的采用机械化采矿,技术越来越先进,有着全世界最先进的勘探技术和采矿技术。

    执着于黄金梦的黄金洲人即便是学习,那自然也是要学习与采矿有关的专业和领域,甚至于在蓬来城这里。

    黄金洲本地的这些大明人还斥资建造了一所黄金洲矿业大学,里面所有的专业都是与采矿有关的,专业培育采矿的技术,研究勘探、采矿的技术,培育这方面的人才。

    在诸多条件的促使下,黄金洲这里每年都要产出大量的黄金、白银、铜、石油、锡等等贵重金属或者矿产。

    黄金白银就不说了,这是硬通货,是这个时期的大家最喜爱的东西了。

    铜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逐渐的凸显出来。

    尤其是当电气行业的迅勐发展,对于铜的需求量一下子就迅速的扩大起来,铜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变得越来越昂贵,铜矿开采也是变得极为有利可图。

    铜矿的价值越来越高,大明人发疯了一般的在全球各地寻找铜矿、开采铜矿。

    放在以前,铜那是朝廷专营的,私人不能开采铜,更不能私铸铜钱,不过现在却是逐渐的放开,除了不能私铸铜钱之外,铜矿的开采、铜的使用等等方面都没有什么限制。

    没办法,铜是重要的资源,在电气行业大量的使用,方方面面都少不了铜,不放开限制是不行的。

    丰富的资源、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再加上背靠大明帝国这个强大的帝国,黄金洲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在整个大明来说,黄金洲的发展速度都可以排进前列。

    这也就造就了蓬来城的繁荣,让蓬来城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繁华热闹。

    不过眼下刘晋对于蓬来城的繁荣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了。

    蓬来城这里,刘晋已经是第二次来了。

    上一次还是陪同弘治皇帝来到黄金洲这里的,也是到过这个东蓬来城,还在田二牛的家里面住了一段时间,在蓬来城这里过了一个新年。

    在当时,蓬来城这里就已经相当的繁华、热闹了,现在比起当初来,还要更加的繁华热闹。

    黄金洲这里的大明人主要都是集中在少数的移民城镇之中,这蓬来城的人口足足有几百万人,是黄金洲最大的城市。

    整个黄金洲现在拥有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三千万人,当然这里值得是汉人,至于本土的殷商后裔到底有多少人口,这个就无法去统计了。

    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是大明帝国藩属国,大明帝国的人口统计是不会计算藩属国、殖民地和藩国的人口在里面。

    如此庞大的人口,这主要是得益于黄金洲的大明人实在是太能生了。

    在这里的大明人,基本上都会有几个殷商后裔小妾,又会购买一些欧洲过来的女奴,不仅仅可以给自己干活、种地,也可以给自己生孩子。

    再加上大明帝国的医疗技术在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当青霉素研究出来之后,大明新生儿的死亡率、孩童的夭折率大大降低。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也是导致了大明帝国的人口在迅速的膨胀,尤其是黄金洲这里的人口增长速度更加恐怖。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黄金洲的人口由当初的几万人爆炸式的增长到了三千万人口的庞大规模,这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三千多万人口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少数的城镇地区,这也是让黄金洲的城镇迅速的发展起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越来越繁华、热闹。

    置身于其中的时候,刘晋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蓬来城这里比起当年自己来的时候更加的热闹了,更加的喧嚣了。

    仔细的看看大街小巷之中的人,又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这里浓浓的混血之风。

    随便看过去,你都可以看到大量金发碧眼的人,这些人身穿大明服饰说着一口流利的大明话,和身边的人称兄道弟,嫣然是地地道道的大明出产,只是就这个外表看起来不太像大明人。

    可能店里面的店小二,街边卖猪肉的猪肉老又或者是拉货开车的司机,这些人都是金发碧眼的。

    放在后世那肯是要被称呼为老外了,但是在这里,他们却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还是地地道道的大明人。

    因为他们的父亲是大明人,他们还从小接受着大明的人文熏陶、教育等等,血液里也是流淌着一半大明人的血脉,除了一副皮囊略有不同之外,和大明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混血儿在这里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除了那些外表有所不同的,一看就知道是东西混血的之外,更多的还是大明人同殷商后裔之间的混血。

    这些人你是根本就看不出任何的区别了,因为本地的殷商后裔和大明人在长相上几乎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混血出来的孩子根本就看不出区别,黑眼睛、黑头发的,这部分混血的人是最多的,也是根本就区分不出来的。

    当然在黄金洲这里,大家也不会去区分这个,对这个也并不在意,混血不混血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是大明人的种就可以了。

    只要他们接受的是大明的教育、思想和文化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的,对于大明人来说貌似好像真的不重要。

    刘晋并没有在蓬来城这里游玩多久的时间,他现在真正想去的是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

    后世这两个印第安国度在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之下最终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了少数的一些遗迹在诉说着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极其辉煌的伟大文明和国度。

    现在因为刘晋这个穿越者的缘故,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得以完善的保存和延续下来,并且作为大明帝国的藩属国。

    这两个殷商后裔王国的发展也是变得迅勐起来。

    首先就是在人口上,历史上因为欧洲人携带了天花等疾病到美洲,几乎将美洲大陆上的土着印第安人给搞的灭绝了。

    大明人在殖民黄金洲的过程当中也是同样将天花、鼠疫等疾病带了过来,一度让这两个国家死亡了大量的人口。

    但好在大明帝国这边及时的给予了救助和医疗方面的支援,让这两个国家给挺过来了,后来随着和大明帝国之间的往来、贸易等等更加的频繁。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国家在不断地学习大明人,逐渐的接受大明人的同化,他们学习大明人的语言、文字和知识,也逐渐的接受大明人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等等。

    这些都让本地的这些土着们迅速的缓过来,人口不仅仅没有再减少,反而开始和大明人一样,人口迅速的增长起来。

    多子多福的思想和观念也是传到了本地的土着这里,医疗技术和充足的粮食之下,这人口想不增长都难。

    其次就是在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上。

    以前的本地土着印第安人,多少还是非常的野蛮而血腥的,从他们大量的使用活人祭祀就可以看得出来,其文明程度还很低。

    东方这边的土地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逐渐的抛弃了活人殉葬的陋习了,但是在黄金洲这里,活人祭祀非常的盛行。

    不下雨了祭祀掉一些人,出现瘟疫了那更是要大规模的祭祀一番,天狗食日了,那就不得了了,至少要祭祀几千人甚至于上万人。

    如此大规模且频繁野蛮的活人祭祀,这导致了黄金洲的文明发展程度始终都很低,这也是他们无法对抗欧洲入侵者的缘故。

    同样面对欧洲入侵者,在东方这篇土壤上,不管是大明人还是朝鲜人或者是倭国人,都可以应对自如,不会出现美洲、非洲这边的情况,被早早的全面殖民。

    归其原因就在于美洲和非洲这边的文明发展程度低,大部分地区都还是原始的部落阶段,都还没有发展到封建社会。

    面对来自欧洲的殖民者时,他们往往毫无抵抗力,被欧洲的殖民地以极小的代价就轻易殖民了。

    这是历史上非洲和美洲悲剧的根源。

    现在,历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明人在黄金洲这边大肆的宣扬这些印第安人是殷商后裔,他们和大明人有着共同的祖先。

    只是他们的祖先犯错了,所以才会被神放逐到了黄金洲这里,只要他们愿意虔诚的归附和学习大明人的一切,他们也是可以回归成为高贵的大明人。

    这样的宣传思想逐渐的在黄金洲这里流行,并且被本地的土着所接受,这向大明这个先进的文明学习,也就带动了黄金洲本地的文明和社会的发展。

    在阿兹特王国、印加帝国的很多大城市,几乎都是浓郁的大明之风,甚至于有时候你都以为自己是置身于大明人的城市之中。

    因为无论是周围建筑的风格,还是人们的衣着打扮,饮食等等,几乎都全盘大明化,甚至于连欧洲人都还没有使用的电灯,在一些大城市这里都已经开始普及。

    并且大明人喜欢看足球,他们也同样喜欢,还有大量的足球场,大明人的电影在这里同样非常的受欢迎。

    可以说几乎是方方面面都全面大明化,整个文明迅速的从原始落后的野蛮文明蜕变为这个时代,这颗星球上最先进的文明。

    在阿兹特王国和印加帝国这里,你可以看到一条条水泥马路四通八达,你也可以看到大量的汽车在飞速的奔驰。

    你可以看到这两个国家的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在喝茶吟诗,谈天论地,谈论古今之事,讨论全球的时事政治。

    他们的生活水准已经要远远超过了这个时期欧洲人、中东人、奥斯曼帝国、波斯人的生活水准。

    所有的一切都在比肩大明人,向着大明人学习,再加上是大明帝国的藩属国,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等等,这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刘晋原本是想在这两个王国这里寻找一些古遗迹、古文明等等,仔细的研究一番这些黄金洲殷商后裔的真正来历。

    但是当到了这两个国家的城市之后,又觉得索然无味,大失所望了,因为除了少数的一些金字塔之外,其它的一切几乎都已经和大明没有什么区别了。

    PS:昨晚去杀猪,把手给拉伤了,疼了一天~~~猪的力气是真的大,一下就把人给踢飞了,今天就一章五千字的大章了~~

第2269章,晚年可以做的一些事情

    南非北部地区的广袤草原上,几十辆汽车正在草原上的水泥公路上缓慢的前行,这条贯穿南非殖民地境内非洲大草原部分的公路,是目前观光非洲草原最优的选择。

    此时正值非洲草原上动物群一年一度的迁徙季,伴随着雨季的到来,万物复苏,草原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庞大的动物群在草原上伴随着水草不断的迁徙,规模浩大,尤为壮观。

    头发和胡子都已经开始发白的刘晋站在车内,身子从天窗之中弹出,拿着望远镜观看着眼前的大草原。

    “真不愧是非洲的大草原,百万动物大迁徙的庞大的场面,亏我为了看这个动物迁徙特意在南非这里住了一年的时间,一年的等待是值得的,太震撼了!”

    刘晋看着眼前草原上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也是满意的直点头。

    后世在电视纪录片里面看过非洲草原动物迁徙的纪录片,心里面就一直惦记着此事,这一次来到南非这边也是特意的前来这里观看。

    为此也是在南非这边已经逗留了一年的时间,一年的等待,此时此刻终于有了回报,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在草原上行走。

    羚羊、非洲野牛、斑马、蹬羚、大象等等各种各样的食草动物在追逐着水草不断地迁徙,紧随着庞大的动物群的则是狮群、鬣狗群、野狗群、猎豹等等食肉动物。

    现在,这些动物都能够非常随意的在草原上看到,整个广袤的草原上,到处都是浩浩荡荡的动物群,各种各样后世只能够在动物园里面看到的动物,现在犹如自由的精灵在草原上惬意的生存着。

    南非这边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做的很不错,并且还依托这个野生动物资源,修建了眼前的这条贯穿草原的公路,方便游客前来这里观看野生动物。

    这也推动了南非殖民地旅游业的发展,海外不少藩国、殖民地的人都慕名前来南非殖民地这边观看野生动物,每年都能够给南非殖民地创造还算不错的经济效益。

    刘晋在非洲草原上待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也是看够了各种各样的动物这才返回南非殖民地这边的城镇。

    南非殖民地东非大岛的南州城,刘氏家族在南州城的大庄园里面,回来的刘晋也是在非洲的地区上重重的画上一个句号。

    算算时间,自己从炎黄历1755年、正德七年辞官开始周游全世界,到现在已经到了1765年,正德十七年了,刚好正正十年的时间。

    十年的时间,自己从大明京城开始,先是去了山西、河南、陕西,然后再去了甘肃、宁夏,过西域,抵达河中、中亚和西北,到过凛冬城,也去过天山,在尹犁草原上骑过马,也去河中这边吃过烤肉。

    再后来去了南云省,在南云省这里待了比较久的时间,享受了南云省美好的风景,美酒和美食。

    接着又去往了黑土省,感受下黑土省的肥沃的土地和以前斯拉夫人所留下的城市建筑,通过黑土省这边又进入了欧洲的城市。

    好好的感受了一番欧洲的混乱和动荡,也感受了下欧洲城市的脏乱差,接着从西班牙这边抵达了香港,在香港这里感受了下大明海外殖民地的繁华。

    接着又乘船跨国了大西洋前往了黄金洲,在广袤的北黄金洲大平原上狩猎过北美野牛,也去黄金洲的金矿这里看看黄金的开采,还去南黄金洲的热带雨林里面钓过食人鱼,也到大草原这里品尝下地道的南黄金洲大烤肉。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是去阿兹特王国和印加帝国这边好好的感受下印第安人的人文风土,只是让刘晋觉得很失望,因为基本上都已经被大明给严重的同化了,和大明的城市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唯一能够看一看的也就剩下金字塔以及留下来的一些祭祀的神庙、神像等等。

    再接着刘晋又再次横渡大西洋来到了非洲这边,在不少的非洲殖民地和藩国这边游历了一番,去看过原始的非洲部落,也去看过了一些殖民地的非洲奴隶,还感受过一些对非洲土着交友好的殖民地。

    最后再来到了南非殖民地这里,在这里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为了看一看这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大迁徙。

    算下来,刘晋基本上都已经将全世界给走了一遍了。

    南洋、澳洲等地区,刘晋在以前的时候就已经陪弘治皇帝走了一遍了,这也就剩下东非地区、阿拉伯地区、波斯和天竺等少数地区没有去游玩了。

    接下来返回大明的时候,刘晋就可以再从这些地区游历一番之后再返回大明帝国,如此一算的,刘晋差不多是已经走遍了全世界了。

    这一路走走停停的,刘晋是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游山玩水之中,有时候为了等待看一个景观就可以足足等待几个月的时间。

    像在南非这里,为了看这个动物大迁徙,那是直接在这里等了一年的时间;黄金洲这里为了看印加帝国一年一度的大祭祀活动也是足足的等待了几个月的时间。

    当然了在南非这边,刘晋的儿子刘达以及刘达所生的孙子们也是死命的留着刘晋,希望刘晋这个刘家老祖能够再南非这边多住一段时间。

    对于刘家的子孙来说,一直以来都是聚少离多。

    只有在小的时候在父母的身边,一长大了基本上也都被方飞出去了,任其自由的飞翔。

    刘达是这样,刘诚、刘裕等兄弟也都是如此。

    刚刚成年没多久的时候就离开了刘晋的怀抱,在这海外之地独自的闯荡。

    但这并没有疏远了同刘晋的感情,因为刘晋和自己的孩子那是经常都有书信和电报的往来,同样也是一直在默默的看着自己孩子的成长,在关键的时刻总是会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这算下来,几十年的时间,自从刘达离开大明之后,也只有在正德皇帝登基大典的那一次,兄弟们一起回到了京城,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过。

    在之后又很少能够聚在一起,刘达从哪以后更是一次都没有见过刘晋和自己的生母李贞了。

    这一次刘晋、徐婉儿和李贞等人好不容易到了南非这里,刘达一家子那自然是舍不得刘晋离开,都希望刘晋能够再这里多住一段时间,让他们尽尽孝道。

    每天刘达的长子都尽可能的陪在刘晋的身边,这个孩子是在大明出生的,刘晋也就是在他出生的时候抱过。

    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自己爷爷的感情和崇拜。

    他从小所学习和所受到教育里面,几乎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刘晋的影子,到处都能够听到关于自己爷爷刘晋的事情。

    而且刘达的长子长的很像刘晋,爷孙的长相非常相似,刘晋也是相当的疼爱他,算下来,他是刘晋年纪最大的孙子了,现在也都已经长大娶妻生子了,给刘晋生了一堆的曾孙。

    在南非这里,刘晋每天都是含饴弄孙,日子过的极其的幸福。

    刘达身为南非总督,每天的事情都很多,但也都会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陪刘晋聊聊天,下下棋什么的。

    如果知道刘晋想去哪里游玩,也都会提前就安排妥当,如果有时间的话,也会尽可能的陪着刘晋一起去。

    刘达很清楚,刘晋在南非这里的日子,或许是父子两个这些年来以及以后能够相处的最长的一段时间了。

    等刘晋离开南非之后,恐怕这以后能见面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或许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即便是刘晋要老死的时候,刘达恐怕也是没办法去床前给刘晋递一碗水。

    这或许也是刘家这种超级大家族的一种无奈,遍布全球各地,有着太多、太多的影响力,但同样的刘家的子弟也是一直在默默的承受着骨肉分离的滋味。

    父子、兄弟姐妹之间很少能够聚在一起。

    刘晋也是清楚这一点,故而也是一直在南非这边停留,几次想要走,但看到自己儿子、孙子的样子又不忍心,同时李贞也总是哭哭啼啼的,这让刘晋很是烦躁,却又无可奈何。

    只能够不断的推迟下去,这一待就是一年多的时间,也算是好好的领略了一番南非和非洲这边的风光了。

    刘晋在仔细的回忆自己这些年来所游历过的地方,接下来是不得不离开南非开始准备返回大明了。

    自己的年纪也是已经大了。

    最近这些年来刘晋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已经开始变老了,以前乌黑的头发开始变得斑白起来,连胡子也是开始慢慢的变白,再也不复以前的英俊帅气了,而是逐渐的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了。

    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要趁着身体还行的时候,将剩下的想要去游历一番的地方给走完,看完。

    算下来,这差不多还要花上几年的时间。

    而且接下来自己还要去天竺、去南洋和澳洲这边走一趟,去看看自己在这个地方的其它几个儿子以及他们给自己生的孙子。

    估计着到时候也肯定是会和南非这边一样,会被他们给死命的挽留,搞不好也是要多住上一段时间,长着一年多,少则至少也是半年的时间。

    如此算下来的话,这和当初字的规划也是差不多的,等自己回到大明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差不多70多岁的年纪了。

    到能70多岁的年纪了,身体就不行了,到时候想走也走不动了,想吃什么也没有什么味道了。

    到时候刘晋就可以好好的选择一个地方去养老,去度过自己剩下的那些时光了,人生也不过如此。

    自己的这一生算是极其的圆满了。

    当然了刘晋急着回大明也是因为在大明这边还有着一些很重要的人自己要去见。

    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弘治皇帝的身体已经开始不行了,无论如何静养都已经养不住了,刘晋肯定是要回去再和弘治皇帝见一面的。

    君臣之间相处几十年的时间,一直都很不错,并且即便是现在,刘晋也是时常能够收到弘治皇帝的书信和电报。

    弘治皇帝没当皇帝了,刘晋也不在朝为官了。

    两人之间没有了君臣之间的关系了,反倒是更像多年的老友了,这彼此之间的书信反而要比以前更多了。

    嗯,算下来,刘晋和弘治皇帝还亲家,弘治皇帝的宝贝公主南洋公主嫁给了刘晋的小儿子刘清。

    除了弘治皇帝之外,正德皇帝朱厚照,刘晋肯定也是要去见一见的。

    当了十七年皇帝的朱厚照,现在也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因为太过于好色的缘故,即便是比刘晋年轻,他的身体反而是比刘晋的还要更差。

    最近几年的时间,朱厚照都已经病倒了好几次。

    太医和大明医学院的教授们给他看了多次,给出的唯一建议就是朱厚照要注意节制,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的话,他的身体根本就撑不下去的。

    但是没有用,朱厚照怎么可能听他们的话,也根本就不可能戒掉女色,而且年纪越大这方面就越是折腾,最近几年还下令各族选美进贡美女呢。

    也只有弘治皇帝的话还能够让朱厚照听一听,歇一歇一段时间,如果不是弘治皇帝在的话,朱厚照估计着可能早就因为纵欲过度而死了。

    所以朱厚照也是要去见一见的,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不错,朱厚照虽然忙,但也会时常写信、发电报过来,向刘晋这边征询下一些国家大事的意见和看法。

    老王肯定也是要去看一看的。

    王守仁当了十年的内阁首辅了,原先六十多岁的人现在也是已经变成了七十多岁的老头子了。

    身体也是大不如前了,纵然是年轻的时候能够骑马射箭,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人也是已经完全不行了。

    他原本就又肺病,靠着青霉素才治好,老了之后身体也是大不如前,现在也是时常生病都没办法去上早朝了。

    刘晋和老王,关系那是没的说。

    刘晋佩服老王这个最后一个儒家圣人,能文能武,无论是在任何一个方面,王守仁都是让刘晋非常钦佩的。

    而老王一直以来也是非常的佩服刘晋,为刘晋的才能所深深的钦佩,时常赞叹刘晋乃是千古圣贤之人。

    大明帝国能够有今时今日之盛世,刘晋的功劳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可以说如果没有刘晋那就不会有现在的大明,或许大明的局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老王钦佩刘晋,即便是刘晋离开朝野多年了,老王也是一样和刘晋有着书信的往来,时常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事情时会写信来和刘晋交流一番,询问下刘晋的意见和看法。

    毫无疑问,刘晋肯定是要回大明去和老王见一见的。

    两人剩余的时光都已经不多了,能够最后见上几面,再和以前一样,喝喝茶,回忆下人生,这或许也是一大幸福。

    除了弘治皇帝、正德皇帝和老王之外,在大明刘晋也还有不少要见的人,大明还是要回去的,这以后死也是要死在大明的。

    落叶归根,人生兜兜转转一大圈子,最后又是回到了自己的出生的地方。

    刘晋计划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到了这个年纪了,剩下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刘晋要好好的规划、规划,趁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脑袋还清醒的时候,自己该想好以后的事情。

    “人生真是充满了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议!”

    “自己一个穿越者,穿越到了明朝,竟然不知不觉就已经干出了如此多的事情,也是来到了晚年了。”

    想着、想着,刘晋又想起以前的很多事情来。

    随着年纪逐渐的变大,不少的事情都都已经变得模湖起来。

    穿越前的记忆就变得模湖不堪,已经很难具体的记清楚穿越前的一些事情了。

    反倒在穿越之后的事情,大部分的事情都记的清清楚楚,不过现在也是开始慢慢的忘记一些事情了。

    “或许我该趁着现在还记得清楚,学一学后世的一些西方政客,在晚年的时候写一写自传,写一写回忆录什么的,将一些自己人生的重要大事记录下来。”

    刘晋想到了这个时期,顿时眼睛就微微亮起来。

    没错啊,自己还是有事可做的。

    可以一边游玩的时候一边写写自传和回忆录。

    回忆下自己的一生,也是记录下自己的一生,留下一些东西和历史给后人去看,也同样的这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写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想到这里,刘晋顿时就忍不住激动起来,甚至于都在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在回忆录和自传里面留下一些预言给后人,当当预言家什么的。

    “这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自传和回忆录!”

    刘晋将这一点给记录下来,年纪大了,有些事情容易忘记,将这个时期记录下来之后,刘晋就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去着手下这个自传和回忆录了。

    PS:二合一五千字大章~~

第2270章,刘晋的自传

    南非殖民地东非大岛南州城的港口码头这里,几辆大轮船早已经准备好北上的航行了,然而时间到了上午十点钟了却是迟迟没有开动。

    船上的工作人员都在耐心的等待着,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次,有一个真正的大人物要乘坐着几艘大轮船北上。

    没错,你没有听错,就是一个人要乘坐几艘大轮船北上,三艘大轮船都是为这个一个人服务的,船上早就已经装好了其个人的诸多汽车、家卷的行礼、用品等等诸多的东西。

    登船的码头这里,南非总督刘达带着自己一家老小全部到齐,一个个都哭的稀里哗啦的,刘晋要走了,他们万分的舍不得。

    百般的劝说其留下来多住些时日,但刘晋去意已决,谁说都没有用。

    此时此刻的刘达,纵然人到中年,还是南非的总督,可是当自己的父亲要离开南非的时候,依然也是满眼泪水,极其是不舍。

    因为他知道,这一别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或许下一次见面的时候,可能就是刘晋即将离去的时候,这一别极有可能就是永别了。

    回想其自己小时候在家里面的温馨,到长大之后被放到南非这边独自成长,到了现在成为了南非总督,巩固了刘家在南非的地位和利益。

    所有的一切,其实最终都还是离不开刘晋的支持。

    正是因为有刘晋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替刘达将前方的道路给安排好,他才能够走的如此顺畅。

    纵然是相隔万里之遥,纵然是不在身边,刘达依然能够感受到来自刘晋的父爱,父爱如山,正是因为刘晋对自己子女的爱,所以才会选择将自己几兄弟给放到了海外去。

    这才成就了几兄弟,如果和京城的那些权贵子弟一般,只是留在京城的话,或许现在也不过是一个京城的纨绔子弟又或者是默默无闻的普通贵族子弟,在军中或者是朝中做着一个小官,一辈子毫无作为的到老。

    只有当刘达自己真正站在了南非总督的位置上了,当自己开始为自己的孩子们的未来考虑的时候,刘达才能够真正的明白了自己父亲刘达的良苦用心。

    曾经的时候,刘达对刘晋颇有怨言。

    因为老大刘信可以留在京城,老七刘清也可以留在京城,唯独他们却是被流放一般的流放到了海外,远离亲人,远离京津地区的舒适生活。

    他一度非常的渴望能够留在京城,哪怕是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也都愿意,为此在心里面对刘晋充满了诸多的不满。

    可是回想曾经所走过的道路,再看看现在的一切,他才真正明白,玉不琢不成器,留在京城不过是关在笼子里面的金丝雀,永远都不可能有出息。

    唯有到了这个海外,在一片自由的天空之中,自由的翱翔,自由的成长,才能够真正的成长为和刘晋一样的伟人,能够名垂青史的人。

    当自己的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的时候,当自己开始为他们的未来安排和考虑的时候,刘达又不得不承认,自己或许真的做不到自己父亲那般,和自己父亲相比,自己还是差的太远、太远了。

    刘晋在他的心中,永远都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是值得一生仰望的存在。

    “父亲,您就在这里多住一段时日吧,也让我多陪陪你。”

    刘达泪流满面,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的母亲李贞那更是哭的不行。

    “孩子,我已经住了很久的时间了。”

    “我还要去你三弟、四弟、五弟他们哪里,在大明也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很多的人要去见一见。”

    刘晋看着刘达,擦了擦自己微微湿润的眼眶。

    说到不舍,其实刘晋也是非常的不舍,只是不舍也没有办法,自己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

    自己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去办,不少的人要去见一见,趁着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趁着自己还没有老湖涂,将这些事情都给办好了再说。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我为你感到骄傲!”

    “我希望将来你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带领南非殖民地的人走向更好的美好未来,也要将我们老刘家给繁衍壮大,对于后代子孙的教育要严格,时刻牢记家训和祖训,我们刘家虽然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影响力,但这不过是替天下人守着罢了。”

    “要想着利用守着的影响力和财富去做更多造福于炎黄子孙的事情,回馈社会,子孙都要努力去做对社会和民族、国家有贡献、有作为的人。”

    刘晋看着刘达,想了想也是再次叮嘱起来。

    刘家在南非殖民地这里同样有着极其庞大的产业,虽然仅仅只是刘家庞大产业当中的一部分,但即便是这一部分也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是庞大无比的天文数字。

    这些家产全部都是传给了刘达,属于刘达这一脉的子孙所有。

    刘晋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躺在祖先留下的基业上不思进取,他更希望自己的后代子孙能够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成为二代,只知道吃喝玩乐。

    “是,孩儿一定谨记父亲教诲!”

    刘达郑重的点头,他身后的儿子们也是齐声的说道:“孙儿一定谨记爷爷教诲!”

    “嗯!”

    “好了,好了,都回去吧,我们走了。”

    刘晋满意的点点头,此时此刻,再不走的话,刘晋自己都要老泪纵横了。

    这人老了,最在意的也不过是自己的子子孙孙的了,至于国家大事什么的,刘晋早已经放下了。

    “父亲,大娘、母亲!”

    “请受我们一拜!”

    见刘晋执意要走,刘达也是带着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孙子齐刷刷的跪倒在刘晋、徐婉儿和李贞的面前,恭恭敬敬的给三人磕头。

    “好了,好了,起来吧,起来吧。”

    “好歹也是南非总督了,让人看到传出去多不好。”

    刘晋扶起自己的儿子而孙子们,然后径直走向登船的楼梯,一边走也是一边回头挥挥手。

    “你们自己保重!”

    李贞已经哭的不行了,但还是强忍着转过头,在丫鬟的搀扶下登上楼梯,义无反顾的登上轮船。

    “母亲,您保重!”

    “奶奶,保重!”

    “奶奶,孙儿想您!”

    在一声声哭泣声中,轮船开始缓缓的启动,阵阵的汽笛声响彻在港口之中。

    轮船的甲板上,刘晋、李贞、徐婉儿等人不断的向刘达等人挥手,等到轮船渐渐地远去,刘晋这才擦干了自己眼角的泪水。

    至于港口的刘达等人,那是一直目送着轮船完全消失在海平面上,这才依依不舍的回去。

    刘晋乘坐的轮船不断的北上,沿着东非海岸线走走停停,刘晋也是一边继续游历各地,同时也是开始着手去撰写自己的个人自传。

    “十八岁之前的我,一直懵懵懂懂,仿佛生活在一个虚幻的未来世界之中。”

    “在那个未来的世界之中,我是如此的平凡,每天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只为了一日三餐果腹,在那个虚幻的世界之中,我看到了很多、很多未来的东西。”

    “但同时也是感受到了一个差点被打断嵴梁骨的民族为了崛起所经历的苦难岁月。”

    “那一段血泪所书写的辛酸历史,是一部无数先烈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东方这片古老土地的历史!”

    等到刘晋真正开始撰写自传的时候,却是不知道该从何开始。

    是自己穿越之前的世界开始写呢,还是写被自己所占据的这个身体的前面平凡的十八年呢?

    最终思索了许久之后,刘晋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来撰写自己的自传。

    这样的开始,也是让后世的无数史学家们想破了脑袋都想不通,当年的刘晋到底是经历了怎样一个虚幻的世界,竟然真正十八年的时间都在虚幻的世界之中。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虚幻的世界当中,为何刘晋总是提高血泪史这个词,似乎好像在刘晋十八岁之前所经历的虚幻世界当中,大明帝国似乎好像是一个极其悲惨的角色,东方这边古老的土地,似乎好像饱受沧桑。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刘晋在后来的时候,总是立志于改革与推广新学,这才逐渐的有了大明帝国的繁荣昌盛,有了大明帝国摆脱以往历史轮回的诅咒与宿命。

    史学家们仔细的研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却是始终都想不通,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刘晋刘公他前十八年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虚幻世界,所以才会让刘晋成长为一个足以排进历史前十的伟人。

    刘晋所撰写的自传,也是成为了后世史学家们研究明朝弘治朝、正德朝这个激荡澎湃、波涛汹涌、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时代的重要史料。

    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迅勐发展,科技与人文精神的迅速发芽与突破,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不同于任何以往任何国家、任何朝代的崭新时代。

    而刘晋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的领航者,刘晋的这份自传,那绝对是后世史学家们研究当时这段波澜壮阔大时代的重要资料。

    当然,得益于这时代迅勐发展的科技,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映像资料,也是有着大量的报纸被流传于后世,让后世之人能够清楚的知道这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也能够看到这个时代那些映像历史的人物照片。

    但很多的大事,其实早已经伴随着时间埋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从历史上所遗留的一些东西才能够真正的揭开那一段历史的真面目。

    为什么有人会喜欢研究历史,那是因为通过各个方面的资料去不断的分析和推演,最终真实的还原出那一段历史,让后人能够知道被埋在历史之中的真想。

    历史的真想很重要吗?

    说它重要,它当然重要,说不重要其实也不重要。

    最终其实所有的一切都将被历史所沉沦和掩盖,唯有那些真正能够光耀千古的伟人,他们的名字才能够一直被子子孙孙所铭记。

    他们就如同是历史长河之中的高峰一般,任历史的长河如何的冲刷,他们依然不倒,始终贯穿古今,至于普通人,能够成为历史长河之中的一朵浪花那已经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了,因为总是有人能够再千百年后的时候,能够看到你曾经所掀起的那朵浪花。

    当然,对于现在的刘晋来说,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他现在还在为自传的事情烦恼。

    真正要撰写自己的自传时,刘晋也是发现自己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去下手了。

    因为自己的有些记忆已经变得模湖不堪,这还要去好好的回忆,也需要去查阅下当时的一些史料记载,和一些人好好的回忆、核对下。

    既然是自传,写给后人看的东西,那自然是要严谨和认真。

    并且这也是刘晋接下来自己老年生活唯一需要做的事情了,刘晋想要将它给认认真真的写好。

    不同于以往史学家所写的传记,用的简短的文言文书写,刘晋决定使用白话文来写,倒不是说写不出文言文。

    到了刘晋这个程度了,早已经烂熟于心,要写文言文也是可以的。

    但文言文这东西,短短几个字包含太多的意思在里面,需要后人不断的去研究和揣摩,总是会出现巨大的偏差。

    所以还是要用白话文,用白话文来写,尽可能的要详细,要具体,这样才方便后人去看,去研究。

    但又不能显得自己水平不行,所以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并且自传是以时间为线还是以事情为线,这也是需要去好好考虑和仔细斟酌的事情。

    总的来说,刘晋需要好好的去思索,好好的去考虑,并且要详细的去查阅资料和回忆以往的一些事情。

    尤其是涉及到弘治皇帝、刘健、李东阳、王守仁、张懋、杨云、朱辅、朱厚照这些人的时候,更是应该要将他们给写活,尽可能的还原真实的样子和当时所说的话、深情等等。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作!

    PS:这几天过年每天就一更哈~~

第2271章,再次回到大明

    淞沪黄浦江上面,三艘游轮正在缓缓的靠岸停泊下来。

    其中的一艘游轮上面,刘晋站在甲板上看着黄浦江的两岸,脑海中回忆起自己当年第一次来到淞沪时的场景。

    那个时候,黄浦江的两岸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小小的淞沪县城都小的可怜,这里是鱼米之乡,是吴语之地,虽然也算富庶。

    但是和现在相比,那自然是远远不能相比的。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在黄浦江的两岸,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繁华的商业街区热闹非凡,一条条规划笔直的宽敞马路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马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行人匆匆,显得非常的忙碌。

    这里早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明,乃至全球前三的超级大城市,常住人口超过千万人的超级大都市,非常的繁华。

    除了大明的京津地区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和这里相比了。

    这里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优越了,处在大明南北海上航线的中间点,去往京津地区也好,还是说去大明的藩属国倭国、朝鲜也好,都是处在中心的位置。

    往南则是浙江、福建、琉球和两广以及大明的南洋诸省,同时也是可以前往大明海外的藩国、殖民地,又可以往澳洲、黄金洲这边。

    同时处在长江的出口海,整个长江流域都是淞沪这边的基本盘,而长江流逝一直以来也都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区域之一。

    再加上当初刘晋还在朝野的时候,主持了疏通长江河道、兴建长江港口和码头的工程,极大的提高了长江的河运价值。

    比起后世来,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区并无太大的区别,长江的河运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湖广、江西、南直隶地区的发展都相当的迅速,各省之间的发展较为均衡,这对于淞沪来说自然是大有好处,也极大的促进了淞沪地区的发展。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淞沪这里的土地几乎都是刘晋和朱厚照的土地。

    当年为了买下整个淞沪,刘晋和朱厚照可是花了几百万两银子。

    当时的几百万两银子可不是现在的几百万两银子能够相比的,在当时海外的黄金、白银还没有大规模的流入大明,大明内部的白银和黄金都很少,价值极高。

    那个时候,普通的大明人一年到尾都未必能够攒下一两银子,大明国库一年的税银收入也不过才300万两银子而已。

    那个时候的几百万两银子那是真正的无比庞大的一笔资金,刘晋和朱厚照用这笔钱几乎将整个淞沪都给买下来了。

    到了如今,可以说整个淞沪都是刘晋和朱厚照的,这些土地一直以来,刘晋都有着极其详细且合理的规划。

    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规划的整整齐齐,这也是淞沪这里发展迅勐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因为有着极其详细且长远的规划,能够规划出适合淞沪发展的正确道路出来。

    当然了,刘晋和朱厚照当初的投资也是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巨大回报。

    先不说土地升值所带来的巨大价值,现在淞沪这里几乎是寸土寸金,关键是这寸土寸金就算了,还根本就没有土地可以购买。

    因为刘晋根本就不打算出售自己手中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是只租不售,除了自己麾下的地产商行开发了大量的房地产项目之外。

    其它的所有的土地都是只租不卖,不管给多少钱都不卖,租金可以便宜点,长期稳定的收益,还可以伴随着盛业的繁荣而不断的提升,收益非常的可观。

    每年从淞沪这里的土地租赁、商铺出租、广告收益、房屋出租、厂房出租上面的收益就无比庞大,可以收到几亿两白银的庞大收益。

    这个是每年都可以收到的,并且还是每年都可以有所增长的,事实上伴随着淞沪、天津、京城等地区的发展,这块的收入增长一直都非常的稳健,是刘晋诸多产业麾下最能够提供充沛现金流的产业了。

    当初的几百万两银子,现在的收益根本就无法去计算了。

    头发发白的刘晋站在游轮的甲板上看着眼前繁华的淞沪,后世的大上海、魔都。

    淞沪的优越位置注定了它迟早都会成为一座超级大都市,海上贸易和运输的迅勐发展就注定了这一切。

    自己在海外兜兜转转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再次回到了大明,再次踏上了大明的土地,自己也是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白发苍苍了。

    下了轮船,刘晋坐上汽车,让司机开着车在淞沪这里转上一圈,看看淞沪各地的情况。

    或许现在的淞沪还无法和后世的淞沪相比,还没有达到后世魔都的规模和繁华程度。

    但是它依然是这个时期,这个世界上的超级大都市,这里的一切都规划的井井有条,整整齐齐,繁华、热闹、喧嚣。

    并且相比起后世的魔都来,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现在淞沪这里的人心态相对要更轻松的多。

    因为现在的大明帝国是全球最先进、最发达、最强大的帝国,淞沪能够处在全球产业链的顶端。

    在这里,造船业、汽车制造、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电气产业、金融等等诸多新兴产业都发展的极为迅速,而这些产业都是需要技术和资本的,也都是这个时期,全球最赚钱、科技含量最高的产业。

    这些产业为淞沪这里提供了大量的高薪就业和岗位,也给淞沪这里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庞大财富。

    这是后世的魔都所不能相比的。

    后世的魔都虽然号称是国际化的魔都,但其实其本身来说还是主要依托背后的庞大土地,在全球范围内的顶尖产业来说,魔都这边并不占有多少的优势。

    再加上后世人多资源少,什么的竞争都非常的激烈,这不管是魔都人也好,还是其它地方的人也罢,总归来说活的都是挺累的。

    而大明帝国就不一样了,整个大明帝国的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土地广袤,科技发达,工业发达,金融发达,这些都让大明帝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国家。

    生活在大明这片土地上的大明人,自然而然也是这个时期最有幸福指数的人了,收入高、物价低,关键是非常的自信,又非常的骄傲。

    这自然而然的,无论是哪里的大明人,心态都相对更加的轻松、平和,没有什么紧迫感,也没有什么地域歧视之类的。

    当然,这也是当初刘晋当内阁首辅时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的一点,那就是平衡发展的思想。

    不会过多的将财政资金调拨到一个地方去,更多的去注重整体的均衡发展。

    像发展长江中游的湖广、江西,发展西南的成渝地区,还有去推动辽东、南洋等地区的发展,这些都是为了整体大明发展的均衡。

    从一开始就注重这方面的均衡发展,再加上大明的科举制度也是如此,各省的名额都是根据各省的人口数量来分配的。

    故而整个大明整体的发展都是相对均衡的,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偏差,类似于地域歧视的现象就很少、很少。

    你京津地区的人可能收入上还比不上辽东、黑土省的农民,还没有人家自由,舒服,在城市里面犹如困在牢笼里面一般,农民反倒是舒舒服服的在乡镇过着舒服的小日子。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教育上,后世在这方面来说,京津地区和魔都地区的教育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占据的资源非常多,相比起其它地方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而现在大明就不一样了,在科举和教育上相对就公平多了。

    科技上是按照各省的人数来分配名额,还分了南北东三个榜来考试、录取,总体来说,这个是非常的公平的。

    此外在新学上面,因为新学是刘晋所创办的,故而就更是注重这一点,这也更是保证了相对的公平。

    当然这个时期的学校几乎都是私人性质的,故而在大明各地、各省,也都有人牵头一起募集资金去创办高校,在很多地方都有各自地方性的大学,这些大学主要是针对自己各地的学生。

    相对来说,有钱的地方自然是更有优势,这没钱的地方就要更吃亏很多了。

    此时此刻,刘晋乘坐的汽车就在淞沪理工学院的校园里面转着,这所淞沪理工学院就是由淞沪地区的资本家、商人、士绅们一起联合出资建立起来的私人性质的大学。

    主要是以培育理工科人才为主,面向的也是主要是淞沪地区本地的学生,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也都是会被本地的这些商行、企业所招走。

    私人性质的学校,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学费非常的昂贵,这所淞沪大学也是如此,里面的学生,一年的学费需要100多两银子,这几乎是普通大明人半年的收入了。

    家里面要是有几个孩子同时读大学的话,这单单是学费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了。

    但好在淞沪大学这边提供免息的贷款,允许学生在工作之后来慢慢的偿还这边贷款,也算是鼓励教育和学习了。

    相比之下当然还是刘晋所创办的这些学校更好,因为都是免费的教育,算是刘晋回馈社会、回馈大明的一种方式。

    刘晋很清楚,真正能够改变人一生和命运的只有教育,只有接受了教育,才能够获得知识,明晓是非,拥有无限的可能。

    而想要改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那更是需要重视教育,只有千千万万受过教育的人走上社会,为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时候,整个国家和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才是充满了力量的。

    后世我们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

    那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都无比的重视教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或许有很多人瞧不起读书人,说读大学没有用,说大学生也是在打工什么的。

    但是真正说让自己的孩子不读书的时候,他们又会不肯,又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这一切只不过是国人的好强心罢了。

    但也正是因为国人重视教育,所以我们才能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大学生出来,培育出大量的科技人才出来。

    这才有了整个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对于个人来说,那更是有千千万万的例子,无数的农民子弟靠着教育和读书跨越了阶层。

    “不错,不错!”

    刘晋一边看也是一边直点头。

    重视教育和传承的华夏人,无论如何也都不会太差,再多的苦难都可以挺过来,这个民族主动了是鼎立世界强族之巅的伟大民族。

    更重要的是大明人非常的好强,总是什么都要跟最好的比。

    就跟后世一样,芯片要做到最好,飞机也要最好、科技要最先进、国家要最强大,反正什么都是跟最强大、最厉害的相比。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好强的国人,尽管表面上谦谦如君子一般,似乎什么都不争,但内心里面,国人都是有着一颗好强之心。

    身边邻居有的,自己也要有,身边有人发财了自己也要想办法去发财,放到了整个国家层面了,那就是要做就要做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什么都要成为世界第一。

    这样的一种民族特性和精神,这就注定了这个伟大民族一定是可以不断的强盛下去,纵然是有再多的困难,也都无法打倒它,反而会让它变得更加的坚强。

    只要有适当的引导,它就可以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出来。

    刘晋非常的庆幸,庆幸自己能够站在那样的位置上面,为这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做一些贡献,让这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能够不去经历那个困难的岁月,能够成为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帝国。

    在淞沪这里转了一圈,刘晋也是感慨万千,内心之中想到了很多、很多。

    不知不觉就会拿现在的大明和后世相比,后世总的来说吃亏就是吃亏在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巨大福利。

    没有获得海外的大片广袤土地和资源,以至于生存的空间太小了一些了。

    同时也是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错过了最佳发展的百年时间,最终才会有了百年的苦难岁月,差点就被人给打断了嵴梁。

    而现在的大明帝国,不仅仅吃上了大航海时代最大的福利,几乎是将全球的土地和资源都给霸占的干干净净了。

    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国家都还不算,还有大量的殖民地和藩国,这些殖民地和藩国说到底其实也是大明人的,都是自家人在占着。

    而且大明人还踏上了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科技化的道路上,在多种因素的发展下,这才有了现在的强大大明帝国。

    如果仅仅只是靠资本主义或者是殖民主义当中的任何一个,其实都不足以让大明帝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是多方因素的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殖民给大明帝国带来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财富,将大量的大明人迁移出去,极大的缓解了大明本身的人地矛盾和自身内部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迅勐发展又让大明帝国迅速的变得富有起来,同时也是进一步的推动了大明海外殖民的发展,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也是进一步的推动了这一切加速发展,没有科技和工业,殖民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将变得无比缓慢,很难说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就走过别人几百年才能够走过的道路。

    当然,本身来说,大明帝国庞大的人口和体量也是欧洲国家所不能相比的,历史上早期殖民的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法兰西等,自身都小,人口也少。

    其殖民全球主要是以掠夺贵金属财富为主,只有当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他们才具备了真正殖民全球的实力。

    大明帝国就不一样了,别的不说,单单是殖民来说,大明帝国轻易就可以将数以百万的庞大人口不断的迁移到新的土地上面去。

    如此庞大的人口,这是欧洲国家根本就无法提供的,这个时期的欧洲国家,人口规模普遍在几百万之间,不可能说将自己几百万人都迁移出去的。

    只能够在一个个殖民据点,每个据点有着几百上千人的样子,依靠殖民贸易来赚取大量的黄金和白银等等。

    而大明帝国则是可以大规模、大规模的占领大片、大片土地,直接将一片土地变成自己的国土,而不仅仅只是掠夺黄金和白银。

    这才是大明帝国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过了欧洲人需要几百年才能够走过的道路,因为大明帝国足够的大,自身有着足够的人口、资金和市场。

    PS:求票票~~有点啰嗦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在这里祝书友们新年快乐,新年发大财,新年行大运!

第2272章,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大明京城圆明园香山半山腰上的疗养院内,马上就要八十岁的弘治皇帝已经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双眼浑浊,神志也是时常不太清醒,有时候总是会胡言乱语,说一些大家都听不懂的话。

    伺候他的太监、宫女们一个个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惹太上皇不高兴,自从去年张皇后去世之后,弘治皇帝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弘治皇帝和张皇后恩爱一生,尽管是在皇家,但却是犹如普通家庭的夫妻一般生活,非常的恩爱。

    身为帝王的弘治皇帝一辈子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一生也只爱张皇后一人,从古至今,在帝王当中也独此一人了。

    张皇后的离去让身体本就不好的弘治皇帝更是雪上加霜,对张皇后的思念,再加上自身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弘治皇帝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最近来圆明园的人很多,每天都有人前来求见弘治皇帝,大家都知道弘治皇帝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正德皇帝朱厚照甚至于为此也是时常休朝来到圆明园这里陪伴弘治皇帝,生怕自己一离去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亲了。

    对于现在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来说,能够让朱厚照最牵挂的人就是弘治皇帝,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非常好。

    从小弘治皇帝就特别的宠溺朱厚照,时常犹如普通百姓家的父子一般,两人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上逛街、游玩,享受着父子之间的快乐时光。

    朱厚照对谁的话都可以不听,唯独对弘治皇帝的话,那是一定听的,弘治皇帝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越是到了现在的时候,弘治皇帝说的话,他都会一一去做,以前小的时候还会叛逆的不听话,这越是年纪大了,反倒是希望弘治皇帝能够多对自己叮嘱一些。

    但弘治皇帝现在已经很少、很少的说朱厚照什么事情了,唯一说的就是要朱厚照注意节制,不要太过于纵情声色,那样对身体不好。

    每次弘治皇帝一说,朱厚照纵然是再好色,至少也是可以隔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是弘治皇帝还在的话,朱厚照恐怕早就已经身体不行了。

    越是上年纪了,朱厚照的身体就越不行,还偏偏又不节制,还让太医院的太医悄悄的配一些虎狼之遥,这更是严重的伤身体。

    但除了弘治皇帝之外,其他任何人劝说都没有用,没有任何的效果。

    此时此刻,弘治皇帝躺在老爷椅子上面,隔着落地窗俯瞰着香山的美景,同时也是看向繁华、热闹的京城。

    这些年京城的发展极为快速,面积一扩再扩,面积越来越大,香山周围都已经发展过来了,有着不少的高楼大厦,一到夜晚的时候,灯火通明,非常的热闹。

    “京城变了,变化可大了。”

    弘治皇帝原本双眼因摔倒看不见,所以才提前将皇位传给了朱厚照,后来经过休养之后,双眼慢慢的恢复了,甚至于比以前看的都还要更加的清楚。

    “刘健、李东阳、谢迁、张懋,马文升、周经、刘大夏~”

    弘治皇帝的嘴里面不断的念出一个个名字,脑海中回忆着自己以前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一些人。

    只是这些人早已经离去,但此时此刻的弘治皇帝却是感觉他们就好像在自己的身边一般,自己的脑海中清晰的回荡着他们的身影,回荡着他们的声音,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熟悉。

    就好像现在自己坐在了金銮殿的龙椅上面,台下站着文武百官在向自己奏报国家大事,商讨着关系大明的大事一般。

    弘治皇帝的一生是不幸的,但有是幸运的。

    弘治皇帝的母亲仅仅只是宫中的一个宫女,其母亲纪氏是广西土司的女儿,因为反叛大明被大明帝国这边派兵出征打败,她也因此受牵连成为了大明皇宫里面的一名宫女。

    有一次弘治皇帝的老爹明宪宗皇帝看到了,直接就临幸了这个宫女,谁知道就这样怀上了弘治皇帝。

    但是在当时,宫中的情况非常的特殊,宪宗皇帝宠爱万贵妃,对万贵妃百般依从,但是这个万贵妃偏偏生不出孩子来,所以对于宪宗皇帝其她的妃子就盯的非常紧。

    只要有人怀孕,她就会立即想办法让对方流产掉,这也导致宪宗皇帝一直都没有子嗣,以至于江山后继无人。

    在这样的环境下,纪氏怀上了龙种,这绝对是给自己招惹了杀生之祸。

    但好在纪氏这个人为人很好,宫中的宫女和太监都喜欢她,和她关系很好,所以万贵妃派人去查的时候,宫女就说她是肚中有瘤子,不是有孩子。

    等到生下了弘治皇帝之后,万贵妃又派人去溺死弘治皇帝,但派去的太监张敏又非常的同情纪氏和弘治皇帝母子,冒着生命危险将弘治皇帝给藏匿起来,藏在宫中,用米粉哺养。

    万贵妃知道之后恼羞成怒,多次派人在宫中大肆的搜查都没有查到,后来被万贵妃废掉的吴皇后也是帮助了弘治皇帝。

    在这样的环境下,弘治皇帝一直到了六岁,一直到宪宗皇帝身体不行了,但却又感叹自己连一个儿子都没有,这大明的江山眼看着连一个继承人都没有的时候。

    太监张敏这才将弘治皇帝的事情说给了宪宗皇帝听,宪宗皇帝这才正式的见到了已经六岁,但是因为长期幽禁在宫中,连胎发都没有剃掉的弘治皇帝。

    宪宗皇帝泪流满面,感叹上天对自己还是不薄,最终给自己留了一个孩子,随即也是正式召集群臣,向天下公布了这个时期。

    并且正式册封弘治皇帝为皇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但是纪氏却在不久之后暴死在宫中,毫无疑问是遭到了万贵妃的毒手。

    同时太监张敏因为害怕也是自己自杀而死,可以说对于弘治皇帝最重要的两个人,母亲纪氏和太监张敏都因万贵妃而死。

    甚至于连已经立为太子的弘治皇帝也都时刻遭到万贵妃的威胁,为此宪宗皇帝的母亲,周太后害怕弘治皇帝遭到万贵妃的毒手,也是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仁寿宫内,这才将弘治皇帝逐渐的养大成人。

    弘治皇帝早年的一切可以说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时刻生活在万贵妃的阴影之中,幸运的是有母亲纪氏、太监张敏、吴皇后、周太后以及诸多的宫女、太监的帮助,这才能够让他长大成人。

    因为幼年的遭遇,弘治皇帝的身体一直都非常的不好,身体很虚弱,但也是正因为幼年的这些遭遇,让弘治皇帝的性格宽厚而仁慈。

    因为他置身于黑暗和阴影之中的时候,总是有一个个人站出来帮助他,让他看到了人间的温暖,感受到了世间的爱。

    故而即便是他登基之后,对于曾经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他都能够以宽仁之心放过他们。

    当上皇帝之后,弘治皇帝所面对的局势又是内忧外患,内部来说,其父亲宪宗皇帝因为长期不上朝,不见大臣,所有的事情都借助宫中的皇宫,再加上宠信万贵妃,万贵妃则是在朝野之中遍布自己的党羽。

    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明上下乌烟瘴气,奸佞横行,大明内部矛盾重重,宫中和朝野都需要弘治皇帝去好好的整顿。

    同时外部,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时常骚扰,北方鞑靼那更是年年南下扣关劫掠,西南土司反复无常,辽东女真也时常劫掠辽东边镇。

    面对这样的局面,弘治皇帝励精图治,一直都非常的勤勉,事必躬亲,不仅仅上早朝,上完早朝还会开小会,有时候还会开晚朝,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治国之上。

    重用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贤能之臣,肃清朝野的乌烟瘴气,同时又励精图治,试图扭转大明对外的局势。

    然而大明朝到了这个时期,已经进入了中期,很多的问题都已经逐渐的暴露出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矛盾日渐凸出。

    国库这边的税收又经常收不上来,导致国库空虚,连边关将士的物资都要供应不上了,其中甚至于连粮食都运不过去了。

    以前盐商要盐都要运粮去边关才能够拿到盐引去盐场提盐,但是因为天子大肆的赏赐大量的盐引给大臣、王公贵族等等,导致盐商空有盐引却是提不到盐,故而都不愿意运粮去边关地区。

    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够该开粮纳中为开银纳中,这更是进一步导致了边关将士的军需严重不足,粮食都没有,时常饿肚子。

    同时国库这边又很快收不上盐税的银子来,整个局势一下子就彻底的糜烂,国库空虚,边防空虚,军备松弛,又导致鞑子进一步的不断的南下,形成恶性循环。

    弘治皇帝对此也是忧心忡忡,然而却又始终想不出办法来解决这个时期。

    文官集团在不断的坐大,官商勾结,任何人一旦试图征收商税,或者是重新丈量土地都会遭到他们的集体反对,大明国库能够征收到的银子越来越少。

    一旦天灾人祸的时候,整个大明朝就风雨飘摇。

    对于弘治皇帝来说是不行的,他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勤勉无比的去治理这个国家,然而大明朝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好。

    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一直到刘晋的出现,在刘晋的辅左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的改变了大明朝的局势。

    税务改革、吏治改革、军制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改革下来,大明朝逐渐的强盛起来,再加上海外殖民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硬生生的将只有100多年寿命的大明朝给变得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起来。

    同时连弘治皇帝本身,原本因为肠痈而死的弘治皇帝,及时的得到了治疗,通过手术切割了阑尾炎而活到了现在。

    “刘晋呢,刘晋呢!”

    “他怎么还没有来?”

    想到了刘晋,弘治皇帝又大声的喊了起来。

    此时此刻,他非常迫切的想要见一见刘晋,和刘晋聊聊以前的事情,谈一谈大明的未来。

    “太上皇,刘公他已经在往京城赶来了,想来这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到了。”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身边的小太监也是连忙恭敬的回道。

    这已经不是弘治皇帝第一次喊刘晋了,他时常都会喊刘晋的名字,也会喊李东阳、刘健、谢迁、张懋他们的名字,但喊刘晋是喊的最多的。

    同时刘晋也是目前唯一活着的还让弘治皇帝念叨着的人了,为此朱厚照也是直接给刘晋这边下了圣旨,让刘晋尽快赶回来见一见弘治皇帝。

    当然,其实不用朱厚照下圣旨,刘晋也是在赶回来的路上,因为刘晋要见的人还很多,弘治皇帝快不行了,王守仁也是快不行了,他们两个年纪相差不大,王守仁只比弘治皇帝小两岁。

    刘晋急匆匆的回大明就是为了见一见他们,见一见这些老友。

    “终于要回来了吗?”

    “差不多已经有十二年没有见了吧!”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仔细算了算,自己好像已经有十二年的时间没有见到刘晋了。

    这个刘晋,自从辞官之后就开始周游全世界,这一出去就是十五年的时间,人生能够又几个十二年啊。

    “他倒是蛮会享受生活的,在外面一玩就是十多年的时间,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可真是够清晰的。”

    想到刘晋,弘治皇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刘晋,一直都是如此,人很懒,也很会享受,才五十多岁的年纪就不干了,辞官去周游全世界了,这小日子过的是真舒服,人也是活的很透彻。

    一旁的小太监仔细的听着,心里面也是默默的思索着。

    时常湖里湖涂的弘治皇帝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很多人也是记不得了,但是关于刘晋的事情竟然记得如此清楚。

    想到刘晋的时候,甚至于都会笑了起来,可是这个刘晋,他都已经十二年没有来见太上皇了,这个太上皇竟然都还能够记得清清楚楚。

    足见这个刘晋在弘治皇帝的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至于这个刘晋,自己所知道的并不是很多,因为这十二年来,刘晋远离朝野,影响力也是在逐渐的褪去,朝野上涌现出大量的新星,他们的名字才最让人熟悉。

    一个十二年都没有来见太上皇的人,竟然能够在太上皇这里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他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就在这时,有小太监前来汇报道:“太上皇,前内阁首辅刘晋求见!”

    “刘晋!”

    听到小太监的话,弘治皇帝一下子就站立起立,整个人都来精神了,直接起身说道:“走,走,快带我去。”

    看到弘治皇帝这个样子,身边的小太监都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搀扶弘治皇帝,同时也是带着弘治皇帝亲自去见刘晋。

    圆明园的一处偏厅这里,刘晋正在欣赏圆明园内的景色,现在是夏天,圆明园的景色非常的不错,各种各样的鲜花盛开,奇花异草,美丽无比。

    这里非常的安静,空气也不错,算是京城这边最适合养老的地方了,只是和南云省相比,还是差的太多、太多了。

    或许自己见完了这些老友之后就可以起身前往南云省的红云庄园,在哪里养老了,等到老的快不行了,到时候再回自己昌黎县的老家吧。

    “刘晋!刘晋!”

    这时,弘治皇帝激动的身影从远处传来。

    能够听得出来,弘治皇帝很是激动,整个人都显得非常的兴奋和高兴。

    听到这个声音,刘晋顿时也是激动起来,急匆匆的顺着声音走去。

    很快,转过一个树木做成的假山,两人就相遇了,互相微微停住了脚步,各自整理了下自己的仪容和衣着,接着面带笑容的走向对方。

    “陛下!”

    刘晋眼含泪水,来到弘治皇帝身边。

    “你终于回来了!”

    弘治皇帝此时此刻非常的高兴、非常的激动,以至于脸上都是红光,仿佛回光返照一般。

    “是啊,终于回来了!”

    刘晋笑着点点头,两人站在一起,彼此看着对方。

    “刘晋啊,你老了好多了,想当年你可是英俊非凡啊,现在也变成了一个老头子了。”

    看着刘晋,弘治皇帝笑着感叹起来。

    眼前的刘晋,尽管依然儒雅,尽管依然能够看得出来他年轻时候一定是一个大帅哥,但毕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上了一道道痕迹,早已不是当年的刘晋了。

    “是啊,陛下您也是老多了。”

    刘晋笑着点点头,看看弘治皇帝,他更老了,身体更加的消瘦了,脸上没有肉,很瘦,颧骨头凸出了,眼眶也是深陷,头发斑白而稀松。

    “哈哈,是人都会老,我又不是神仙啊。”

    “走,走,你回来了,我们好好的坐下聊一聊,你可是真会享受,这一走就是十二年的时间,可让我好等啊。”

    弘治皇帝拉上刘晋的手,一边走也是一边说道:“你一定要好好的跟我说说你这些年看过的游历过的那些地方,也好让我知道外面的世界。”

    PS:新年的第一天,在这里祝所有的书友新年快乐,新年发大财,新年行好运!

第2273章,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2

    北京圆明园香山上的阁楼内,弘治皇帝和刘晋正对坐在一起,一起喝着茶,闲聊着,时而传来两人爽朗的笑容,看得出来,两人聊的很开心。

    这让一旁伺候弘治皇帝的小太监们一个个脸色也是露出了开心的表情,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弘治皇帝如此的开心了。

    此时此刻的刘晋和弘治皇帝就好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彼此坐在一起,聊的非常开心,当然,本身来说弘治皇帝和刘晋本身现在就是老友关系,以前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弘治皇帝退位之后慢慢的就变成了朋友之间的关系了。

    “哈哈,真是怀念当年我们一起下南洋、去澳洲、黄金洲,环游太平洋的经历啊!”

    弘治皇帝听着刘晋讲述全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也是一下子就怀念起当年和刘晋一起环游太平洋的经历来。

    那个时候弘治皇帝突然的兴致来了,也不管大臣们的反对,直接将朝廷大事交给了朱厚照和王守仁他们去处理,自己和刘晋则是开开心心的出去游玩了一年多的时间。

    这也是弘治皇帝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当上皇帝之后放下所有的事情去游玩,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游山玩水之中。

    当然,那一次也是玩的非常尽兴,玩的非常开心。

    让弘治皇帝真正的感受到了大明锦绣江山的繁华、广袤,也是见识了澳洲、黄金洲、南洋这边的诸多奇特动物、特产等等。

    现在听着刘晋这十多年来环游全球的经历,弘治皇帝都忍不住也想要再次去周游全球世界了。

    当然这显然是不显示的,因为弘治皇帝现在的身体已经是真的不行了,年纪太大了,再加上幼年时的遭遇导致的先天性的身体不好,后来治理肠痈还动了手术等等。

    最主要的是以前弘治皇帝当皇帝的时候,兢兢业业,非常的勤勉,操劳国事,这些都让弘治皇帝的身体到了现在都已经到了差不多的时候。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能够活到将近80岁这已经是高寿了,这还得要归功于刘晋所创办的大明医学院,极大的提高了大明的医疗水平,青霉素的发明更是直接提高了大明人均寿命二十年的时间。

    否则的话,七十古来稀,则就这说明在古代,能够活动七十岁都已经是很稀少的了。

    身体不行,弘治皇帝即便是想去游玩也是不行了,只能够不断地回忆当年环游太平洋时的场景了,从中多少也是感受到刘晋环游时间时所看到的场景了。

    刘晋看着弘治皇帝,当然很清楚的知道其实弘治皇帝也是想要去世界各地走一走的,只是以前的时候是因为眼睛看不太清楚,所以没办法走。

    而等到眼睛恢复了之后,这年纪又大了,身体又不行了,这想要再出去的话又有心无力了。

    人生就是如此,当你有力的时候往往又无心,等到有心的时候往往又无力了。

    刘晋很是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早早五十多岁的时候,趁着身体还行的时候就去走遍了全世界,看过了大好河山,品尝过了各地的美食,感受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等等。

    这一生也算是没有什么遗憾了,改办的事情也都已经办完了,也只有自己的个人自传还没有写完,这个可以以后找个地方养老的时候慢慢去写。

    总的来说,那就是自己在自己合适的年纪里面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此生没有什么遗憾。

    这要是到了弘治皇帝这个年纪了,到时候自己即便是想要出去游历了恐怕也是有心无力了。

    像老王,他比弘治皇帝小二岁,现在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时常缺席早朝,也是已经三番五次向正德皇帝乞恩回乡养老。

    但是朱厚照一直都没有批准,因为朝野现在离不开了王守仁,年轻一辈的官员当中,目前还没有出现可以和刘晋、王守仁相比的人。

    朝野还需要王守仁来支撑着,而且朱厚照的身体也不行,他太过好色,早已经掏空了身体,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时常也都无法上早朝,大小事务都要靠王守仁为首的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们商议着来处理。

    “是啊,那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刘晋笑着点头说道。

    “人生啊,有些时候为自己而活也挺好的。”

    弘治皇帝想了想也是说道。

    想想自己,自从当上这大明朝的皇帝之后,深感肩膀上的责任无比沉重,故而时刻不敢有所怠慢,兢兢业业,勤勉无比,一年到尾,每天都是忙着处理国家大事,却是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为自己而活。

    那是很漫长的一段岁月,每天都有批不完的奏疏,讨论不完的事情,时常忙到深夜都还有大量的奏疏没有批完。

    忙就算了,关键是操心国家大事非常的耗费心神,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大明朝内忧外患之下,很多时候弘治皇帝都觉得自己纵然是天子却也有心无力,对于很多的事情,明明想努力的去做好,可就是没办法做好,非常的无奈。

    鞑子年年南下扣关,自己想要整顿军务,可是朝廷却没有银子,好不容易从自己内帑掏一些银子出来,最后又被那些官员们给吃的干干净净,一点不剩,根本就到不了底层官兵的手里面。

    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边防空虚、军备废弛,大明空有几十万大军,却是拿北方的鞑子没有丝毫的办法。

    每年都只能够看着鞑子屡屡南下,狠狠地劫掠一番,满载而归。

    自己纵然是身为皇帝,想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总是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想要开征商税,一个个大臣都跳出来反对,什么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等等怼过来。

    对于没有什么经验和处世不深的弘治皇帝来说,这自然而然也就不了了之,最后也就这样一直的下去,只能够看着局势继续糜烂下去却毫无办法。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是最消耗弘治皇帝精力和心神的,让弘治皇帝一度非常的痛苦,深感自己对不起大明朝的历代先帝。

    一直到刘晋的出现,他始终默默的看着刘晋,一开始很多的政策弘治皇帝也是不支持的,像早朝制度,原本很早就要起来,但是刘晋就将它给改了,推迟了几个小时,还出了休沐制度。

    在弘治皇帝看来,刘晋是一个懒人,不喜欢些奏疏、不喜欢上早朝,喜欢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

    现在想来,刘晋其实才是活的最通透的人,为自己而活,而不是全部为了工作或者是其他人而活。

    这样才能够活出真我,活出自己。

    有刘晋这个懒人在帮忙处理朝政的时候,自己就开始变得舒服起来。

    什么请安、问好的奏疏一批严厉的批评打回去,还有那些卖弄文章、空无一物、鸡毛蒜皮小事的奏疏也一律打回去。

    用刘晋的话来说,朝中诸公以及天子那都是日理万机,时间非常紧张的,哪里有那些时间来去看这些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东西。

    上奏到天子的奏疏要简洁,要简单、要直言要害、直陈事情,小事什么的就不要送上来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

    也正是刘晋这个懒人辅助,弘治皇帝不仅仅过上了舒服的日子,也是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的思索关系大明朝的大事。

    同时也是能够有时间去为自己而活,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

    当初之所以决定放下一切事情去游历一番,其实也是受到了刘晋这种思想的影响,自己为大明朝活的很累、很累了,也为自己休息、休息。

    再看看刘晋,他就活的很通透。

    没有被权力给迷住眼睛,清楚的规划着自己的人生。

    这大明朝少了谁都一样转的,所以在高位选择了急流勇退,去潇潇洒洒的过自己的生活,在全世界各地游玩了十多年。

    所以弘治皇帝也是感叹起来,感叹刘晋活的明白,有时候为自己而活也是挺好的。

    “陛下您乃是千古一帝,心系万民,肩膀上责任重大,所以没办法和我一样。”

    刘晋笑着和弘治皇帝说道。

    “什么千古一帝,那都是吹嘘的,我自己是什么水准我还不知道嘛,也就是幸亏有你辅左,否则恐怕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就笑着直摇头,不当皇帝多年了,他也是清楚的明白了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的水准了。

    这些年来,弘治皇帝其实一直在总结自己过往的得失,尤其是在失明的那几年时间里面,弘治皇帝做不了其它的事情,也只能够不断的回忆,回忆以往的点点滴滴,仔细的思索一番之后。

    弘治皇帝更加的确信,其实自己就是一个很失败的皇帝,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支持刘晋,支持刘晋的改革,这才有了大明朝现在的大好局面,有了现在的繁荣盛世,否则的话,这大明朝恐怕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真正厉害的并不是自己,而是眼前的这个刘晋,他才是真正的千古圣贤,高瞻远瞩,总是能够清楚的看到大明朝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想出解决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带着大明朝发展到了现在的鼎盛局面。

    “陛下您谦虚了!”

    “在我看来,您就是真正的千古一帝,我华夏泱泱几千年的历史,出了很多有名的帝王,陛下您足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将我们大明朝又原先内忧外患的局面变成了如今繁荣昌盛,全世界疆土最辽阔,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军事最强大的伟大帝国!”

    刘晋笑着说道,这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即便是天子也是喜欢听这些话的。

    “哈哈,这还不是有你的功劳,没有你刘晋的辅左,我都不敢想象这后面的一切了。”

    弘治皇帝顿时就笑了起来。

    刘晋的马屁还是让他非常享受的,但是他也知道这离不开刘晋的辅左。

    “我就是一个懒人,也幸亏是陛下您当年赏识,给我了机会能够施展自己的所学,为陛下尽忠,为大明朝做一些事情,为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伟大民族做一些事情。”

    刘晋笑了笑摇摇头。

    其实自己能够做出一些贡献,能够做成一些事情,这是离不开弘治皇帝的大力支持,他从没有怀疑过自己,也是一直都在全力的支持自己,所以自己才能够做成这些事情来。

    弘治皇帝或许算不上什么厉害的帝王,他并不如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一般有着极高的智慧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也不如那些帝王懂得取舍,心狠手辣等等。

    但是弘治皇帝也有自己的个人魅力,他宽厚仁慈,同时又喜欢和重用贤能之人,能够给予臣子最大的支持和宽仁。

    换作是别的皇帝,刘晋恐怕也是不敢大胆的去改革,因为自古以来改革者都没有什么太好的下场。

    但是弘治皇帝的话,刘晋就敢,因为弘治皇帝宽厚而仁慈,可以给自己兜底,自己也不用担心将来会被弘治皇帝卸磨杀驴什么的。

    这也是刘晋自己敢于大胆去做事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换成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话,这个自诩聪明,但实则没有什么大智慧的皇帝手下干活,那绝对是要战战兢兢,哪里还敢想着什么改革之类的。

    “哈哈,我是没有什么本质,当然是要依仗你们这些有本事有能力的了。”

    弘治听完,顿时就再次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

    “好啊,刘晋,你回来了,也不先来见见我,竟然先跑到我父皇这里来了。”

    正德皇帝朱厚照来了。

    他早早的就知道刘晋今天会回来,故而也是早早的就结束了早朝,同时连今天的小会议都没有开了,急匆匆的就来到了圆明园这里,准备见见刘晋。

    “陛下!”

    刘晋一听,也是赶紧起身恭敬的向朱厚照行礼。

    “免了,免了!”

    “我们之间就不要有些俗套的礼节了。”

    朱厚照赶紧挥挥手,接着也是仔细的看看刘晋说道:“岁月不饶人啊,当年不知道迷倒了京城多少少女的刘晋刘状元,这一转眼也是变成了一个老头子了。”

    “我可是清楚的记得,当年你当庄园游街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京城的少女为你芳心暗暗许,得知你成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伤心欲绝。”

    “陛下,您就不要再取笑我了,我现在都一把年纪了,老头子一个了。”

    刘晋顿时就尴尬的笑了笑说道。

    再看看眼前的朱厚照,他也已经五十多岁了,人很瘦,肤色很差,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脸色黑沉,一看就知道是长期沉迷酒色所致,酒色伤身,他的身体情况甚至于还不如自己。

    自己只是年纪大了一些,但面色和精神状态、身体情况等等都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刘晋觉得自己再活个十几、二十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眼前的朱厚照,他的情况是在是太糟糕了。

    不仅仅是好色的问题,关键是还在服用虎狼之药,这都会极大的掏空他的身体,让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

    人的身体一旦变得虚弱了,抵抗力弱了,各种各样的疾病自然而然也就会随之而来。

    朱厚照经常生病的原因就在于此,而且长期下去,这身体哪里能够吃得消啊,即便再厉害的壮汉也吃不消的,自古以来只有累死的牛,哪里有耕坏的田啊。

    “陛下,您的气色也是差了很多了,您一定要注意保重龙体啊,我大明的江山可都要靠您呢!”

    看着朱厚照,刘晋也是忍不住叮嘱道。

    “我晓得,我晓得。”

    朱厚照也是随意的应付下来,其实大家都知道,朱厚照也只是这样说一说,他根本就不可能改掉的,说也没有什么用的。

    本性如此,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在弘治皇帝和刘晋的面前,他也是没有摆自己皇帝的架子,不称呼朕,而是自称我,他也是将刘晋当成自己的老朋友去对待的。

    他非常随意的让人搬来一个椅子,也是坐到了茶几旁边,看着眼前的风景说道:“时间过的真快,这一转眼的时间,十二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你我都十二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

    “是啊,我们都十二年没见了。”

    刘晋也是郑重的点点头,一别十二年的时间,这人生能够有几个十二年啊。

    “你好好的跟我说说,你这些年在海外所看到的风土人情。”

    “我可是一直都很想去周游全世界,只是始终被牢牢的困在了京城这个牢笼里面,哪里都去不了。”

    朱厚照也是感叹的说道,他其实并不想当皇帝,但是没办法,这个皇帝不当也要当,该担起的责任还是要担的。

    只是这当皇帝之后,他就如同被线索困住的牛一样,始终被牢牢的困在了京城里面,他都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出京城了。

    PS:大家新年好啊!来点票票吧!在老家我联通卡竟然没信号,郁闷死!

第2274章,顺势而为

    圆明园内,刘晋和弘治皇帝、正德皇帝坐在一起,喝着茶,聊着天,讲着过去十二年时间内所看过的风景,走过的人。

    “真的很羡慕你,能够去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我是真的也很想和学你,到处走一走,但是即便是身为天子,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有些时候不能太过于凭自己的喜好去做事。”

    朱厚照听着刘晋所江山的各地风土人情,眼神之中也是充满了羡慕,他其实也是无比渴望能够去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但身为大明的天子,身系大明的江山社稷,无形之中有一股力量始终将他给牢牢的束缚在京城里面,束缚着他的一言一行。

    “你知道就好,你要知道你是大明的天子,身系大明万万黎民百姓,做什么事情都要为好好的考虑清楚,记住这一点,尤其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弘治皇帝看看朱厚照,忍不住再次叮嘱起来。

    朱厚照实在是他不懂节制了,太过于好色了,长期下去,身体哪里能够吃得消啊,看看现在的朱厚照,这人很瘦,脸色又黑,一看就知道是纵欲过度。

    弘治皇帝已经说过很多次了,然而每次说朱厚照,他也只是消停几天,接下来该干嘛还是干嘛,丝毫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本性难移啊。

    “爹,我知道,我知道。”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耷拉着耳朵回道。

    当皇帝多年了,他早就已经一言九鼎,言出法随了,但是在弘治皇帝的面前,他依然还是不得不听弘治皇帝的话,更何况这本身也是为了自己好。

    “哎!”

    “你啊!”

    “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好,你现在是天子了,是皇帝了,我说的多了会伤了你的面子,可是不说你,我又担心你的身体。”

    “每次我说你下,你能够消停几天,能够休息下,缓一缓,要是那天我不在了,到时候谁还能够说得动你啊。”

    弘治皇帝无奈的叹口气,他其实很担心自己走过朱厚照也活不太久的时间,他太过于放纵自己了。

    根据弘治皇帝所知道的,这朱厚照几乎是每天晚上都玩的很疯,一晚上同时宣几个妃子、美人都是常事,关键是白天的时候也不懂节制,兴致来了,宫中的那些宫女什么的都不会放过。

    偶尔宫中玩腻了又跑出去玩,有些事情也就是身为天子,很多事情都封锁的很严、很严,外人根本就不知道,要是知道了,那些御史言官必然会用口水喷死朱厚照。

    还有朱厚照还服用虎狼之药助兴,这最伤身体,即便是壮汉也经不住这样折腾的。

    “爹,我会注意的,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

    朱厚照很是无奈的说道。

    但在一旁的刘晋看来,他也只是这样随意的敷衍了一下弘治皇帝而已,至于会不会有所改变什么的,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刘晋,你对现在的大明怎么看?”

    朱厚照小眼睛一转,立即一本正经的和刘晋说起现在大明的局势和情况来。

    “当今大明正处在千古未有之大变革、大发展、大突破之时。”

    刘晋一听,想了想也是说道。

    “所谓大变革是指现在大明的一切都在发生在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的财富和面貌等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所谓大发展是指现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急速的快速,这其中包括科技与技术的进步,也包括社会人文思想和精神的发展与崛起,这些都是以前历朝历代都没有经历过的。”

    “所谓大突破,不仅仅指我们现在的经济规模、科技发展、社会财富等等在不断的突破,取得新高,更是指人们对于社会、对于自然环境规律和科技的认知也是在不断的突破,各种各样的新思想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不断涌现出来,百家争鸣,百花争艳。”

    “嗯!”

    听着刘晋对现在大明以及全球局势的认知,弘治皇帝和朱厚照也是忍不住的直点头。

    现在的大明确实是在经历着千古未有之大变革,大发展和大突破,其实也不仅仅是大明,还要大明海外的藩属国和殖民地同样也是在飞速的发展,飞速的变革,不断的突破。

    这其中以南非殖民地为首,新的思想和理念在不断的喷涌而出,有种春秋战国之时,百家争鸣的感觉。

    新学在南非这边占据绝对的统治性地位,并且还是合法的,不像大明这边还受到旧学的影响和压制。

    在南非殖民地这里,新学就是唯一的统治性的,所有的一切机制都围绕着新学来运转,传统儒家学说在南非殖民地这里没有任何的思想。

    这给了各种各样新思想、新思潮在南非发展壮大的机会,很多都已经自称流派,开始传播到其它的殖民地、藩国和大明本土这边来。

    像南非殖民地这边就有一个崭新的学派叫‘公家派’,公家派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下所有的一切财富和资源等等都是属于所有人的,而不能被个人所窃取和占有。

    他们认为在尧舜之时就是公天下的最好时期,贤能者传给贤能者,而不是父传子的家天下。

    同时他们还提出,公天下的诸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可以保证能够选出足够优秀且贤能的人来带领大家,而家天下则是没办法,因为能不能成为天子看的是出身,而不是自己够不够优秀。

    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皇帝都是平庸之辈,甚至于出现了很多的昏君、暴君之类的,正因为如此,所以黎民百姓才会受苦受累。

    所以公家派的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制度,那就是选举制度,认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或者是领导者,应该是由大家一起来选举产生的,而不是父传子一般的家天下传下去。

    只有通过大家的选举才能够选举出真正的贤能之辈来领导和治理国家,做出符合更多人利益的决策出来。

    这样的学说放在大明这边那自然是异端了,是坚决要受到打击的,但是在南非这边就不一样了。

    南非这边是完全参照后世资本主义制度所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公家派的这种学说和思想符合南非殖民地的需求和利益。

    也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故而在南非这边非但没有受到限制,反而发展的极其迅速。

    因为南非总督就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当然这种选举并不是所有人一起来选举的,而是南非殖民地的创始股东们内部选举产生的。

    但总归来说,南非殖民地的制度就是属于公天下的制度,南非总督都是轮着来做的,并不是父传子的制度,这是符合公家派思想的。

    类似于公家派这样的新学派、新思潮在不断的涌现,这些新的思想和思潮的产生,也是在不断的推动着思想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以前的时候,大家都理所当然的觉得这天下当然是家天下了,即便是大家一起推翻了旧朝代了,这新的朝代也同样会选出天子来。

    如果没有天子,大家就会觉得会少了什么,甚至于会觉得社稷动荡,天下不太平等等。

    但是新的思潮之下,大家就会觉得这个天子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而已,缺少天子其实也没有什么。

    而且大家也觉得实行公天下也不是不行的,看看海外的那些殖民地,很多殖民地的总督都是大家互相选举和公推产生的,并不是父子相传的。

    这些海外的殖民地也没有因此变得一团糟或者是变得动荡不安什么的,南非殖民地的发展甚至于非常的快速。

    除了政治制度、社会关系上不断的涌现出来的诸多新的思潮之外,在社会经济方面也是涌现出了很多新的经济学说。

    这主要其实也是受到了科学研究思想的影响,大家不断的去研究市场经济和规律,从中也是不断的总结出一些东西出来。

    像十多年前的时候,大明出现了纺织行业的经济危机,在当时看来,大明的纺织行业如果朝廷不出台有利的政策,整个纺织行业都将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和灾难。

    但事实上,伴随着市场规律的调整,大量的纺织工厂、商行倒闭或者是迁移到海外去,整个行业又开始慢慢的逐渐恢复正常。

    大明这边不仅仅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反而因为纺织行业的迁移出去,给其它新兴行业和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

    大明本土的纺织行业也是得以升级转型,由原先的注重产品数量、质量、成本的低级领域转而逐渐的转变为注重品牌、潮流、时尚等领域。

    虽然大明本土的纺织工厂数量大大减少,生产出来的布匹和衣服、鞋子等等占全球纺织行业的产量比一直在不断的下跌。

    但是大明依然在引领者这个行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引领者这个时代的时尚潮流和先锋,并且依然牢牢的占据了整个行业利润的大头。

    海外的那些纺织工厂、商行之类的大多数都是给大明的这些服装、鞋子品牌之类的做代工什么的,利润有限。

    这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也是不少的有识之士所看到,他们不断的去总结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而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学说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市场经济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手。

    这些都说明现在的全球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突破,新思潮、新思想和学派的出现推动着全球都在向着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变革。

    未来会怎么样?

    这恐怕没有人可以预料,这也是朱厚照现在最担心的事情。

    因为以前的很多都是可以根据历史上的经验来处理,总是能够再历史上找到相似的历史来借鉴。

    可是现在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事物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上所没有的,都在不断的考验着朱厚照所带领的大明朝廷。

    所以朱厚照很担心这些,也是忧虑着未来。

    尽管现在的大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不用担心会出现以往朝代的现象,百姓因为活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推翻原先的旧朝代建立新的朝代。

    但是这不断的涌现出来的新思潮,新事物等等这些,都可能会对未来老朱家的统治地位产生动摇。

    朱厚照一度想过是不是要禁止这些的传播,可是这根本就不现实,也不可能,并且他也是清楚的感觉到了,这就是时代发展的发现和潮流,任何为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人或者是事物都将被历史所淘汰。

    现在刘晋回来了,他自然也是要亲自向刘晋请教下他对这个时代的看法和理解,以刘晋的智慧和眼光,他总是能够看到更远的道路和未来变化的方向。

    “老刘,那我们又该怎么去做呢?”

    想了想朱厚照问道。

    “很简单,当然是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顺势而为!”

    刘晋想了想说道。

    其实大明如今这个局面也是自己所布局产生的,这也是自己一直以来努力的结果,需要的结果。

    尽管自己并没有亲手终结家天下这个时代,甚至于刘晋自己还是老一派忠于天子的代表人物。

    但是到了如今的局面,当社会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的时候,家天下终究是会慢慢的被公天下所取代的。

    因为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的是公天下的思想和潮流,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附和资本主义的利益和发展。

    但是封建王朝家天下的本性,他又必然会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事情了。

    当生产力发展之后必然会要求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与之相适应,家天下和公天下也不是绝对的。

    谁更符合生产力需求的时候,它就会选择谁。

    当然,这个过程必然会反复拉锯,甚至于有时候出现历史倒退的现象出现,但最终旧时代的一切都将会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面。

    历史上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很大程度上就是反反复复的进行了很多次,通过一次次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推翻了旧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起符合新时代资产阶级需求的制度出来。

    这种现象其实在大明这边早就应该要出现了,只是因为刘晋是穿越者,早早的就知道这些事情,所以也是很早的时候就有想办法去规避和推迟。

    刘晋知道大明帝国真正称霸全球,确立对全球的霸主地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事实上这几十年来,大明帝国已经确立了对全球的统治和霸主性地位,是全世界真正独一无二的强大帝国。

    刘晋需要大明和平的发展几十年的时间,所以也是想过了很多的办法。

    比如拉拢传统的豪门勋贵之类的来发展工厂、商行等等,将这些传统封建势力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资本家。

    如此一来的话,旧有的力量会大大减少,新的力量迅速强大发展,并且从一开始就能够在制度上制定出一些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出来。

    其次,刘晋也是注重保证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诉求,其中休沐法典就是因此而生的。

    事实上资本阶级都是血淋淋的,都是赤果果的,为了追求产能和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去降低工人的工薪、延长工作的时间,减少工人的福利等等。

    而出台休沐法典就是为了合理的保证工人的利益,休息时间等等,减缓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防止早早的出现历史上欧洲这边出现的工人运动等等。

    还有就是刘晋不断的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为了资产阶级发展的一个办法,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力,解决很多的问题,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和关系等等有着巨大的帮助。

    每一次的科技进步和突破,必然会带来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和发展,这些都会极大的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极大的增加社会财富,从而缓解社会的矛盾和压力。

    但不管刘晋如何去做,从根本来说,这封建王朝的制度就是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相违背的。

    最终双方之间的矛盾也是将逐渐的凸显出来,并且最终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刘晋当然希望这种革命能够和平的过度,尽可能的减少流血和冲突,但有些事情也不是刘晋所能够决定的,现在的世界属于年轻人的世界,自己已经老了,也终将离去,沉沦于历史之中。

    大明帝国发展到了现在的地步,炎黄子孙遍布全球,主宰全球,这已经是自己所能做到的极点了,也是自己努力的最终结果。

    至于为了的变革和动荡对于刘晋来说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刘晋清楚的知道,不管未来如何的变化和动荡,炎黄子孙都将主宰这颗星球。

    PS:求票票~~

第2275章,故人西辞

    京城辽国公府刘晋的书房内,刘晋正在和王守仁有说有笑的聊着,两人十多年没见了,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好好的聊一聊了。

    “哈哈,我一直以来刘晋你不会老呢,没想到你也有老的一天,不过你即便是到了六十多岁了,这看起来依然要比一般人年轻的很多。”

    王守仁看着眼前的刘晋,岁月不饶人啊,过了六十之后,这人看起来就比以前老了很多了。

    即便是刘晋这个常青松也不例外,以前五十多岁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就跟三十多岁差不多,似乎好像岁月都无法在刘晋的身上留上痕迹一般。

    “谁都会老啊,我也不例外,现在也是成了糟老头子了。”

    “老王你也是老了很多了,这人也憔悴多了。”

    刘晋看看眼前的王守仁,气色非常的差,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也就是现在大明的医疗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否则的话,老王可能根本就活不到现在这个岁数,历史上他仅仅只是活了五十多岁就患肺病而死。

    “没办法,老毛病了,一直也是治不好,现在年纪大了,也是越来越严重了。”

    “我早就想和你一样,辞官回家养老,然而陛下不准,再加上现在朝中的事情也是特别多,有很多的烦心事情,所以可没办法像你这般潇洒。”

    王守仁笑着摇摇头感叹起来。

    “还是你会过日子,会享受,早早的就辞官周游全世界了。”

    “我现在即便是辞官了,那也只是回家去养老、养病,根本就没办法像你那般潇洒,能够周游全世界,去看看这个大好的河山。”

    “哈哈,其实在外面游玩也挺累的,我现在就玩累了,准备找个地方好好的养老了,顺便写个自传来。”

    刘晋顿时就笑了起来,将自己以后的规划也是说了出来。

    “哦,写自传?”

    王守仁一听,顿时就眉毛一扬,这刘晋还真是与众不同,哪有自己给自己写自传的,不都应该是后人给前人写自传的。

    “嗯,写着玩玩,反正现在也是闲着没事做。”

    “以后养老的话,应该是会去南云省哪里养老,哪里的气候、景色、空气等都非常的不错,走过全世界很多的地方,最中意的就是南云省了。”

    “这京城的空气实在是不行,太糟糕了,不适合养老。”

    刘晋笑着点点头说道。

    “到时候你写完了之后,记得复印一份给我看看,我很想看看你对自己的评价。”

    “哈哈,我对自己的评价,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那就是不枉此生!”

    刘晋一听,也是直接说道。

    “你这一生确实是传奇,千古圣贤当之无愧!”

    王守仁一听,仔细的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表示了赞同。

    “过奖了,我其实很清楚我自己,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只不过是在合适的时候做了一些合适的事情,其实远远比不上老王你啊,你才是真正的圣贤。”

    刘晋连连摇头说道。

    “我算什么圣贤啊,和你比,我差的太远了。”

    “别的不说,单单是同样的治理国家方面,同样处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我和你相比就差太远了,很多事情都考虑不周,也想的不够长远。”

    老王连连摇头,刘晋是他最佩服的人了,他始终觉得自己和刘晋相比,差的还很远,尤其是当自己坐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时,他觉得自己和他相比差的就更远了。

    就在王守仁和刘晋互相恭维对方,又互相谦虚的时候,刘晋的管家急匆匆的前来说道:“太上皇驾崩了!”

    刘晋和王守仁一听,顿时就站立起立,齐刷刷的看向圆明园的方向,接着也是立即马不停蹄的赶往圆明园这里。

    弘治皇帝的身体早就已经快不行了,一直都是在等着刘晋回来,想要再和刘晋见一面,君臣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好,坐下来聊聊天,再讨论下大明帝国的未来等等,了却了最后的心愿。

    只是没想到,刘晋这回到京城也才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弘治皇帝就已经不行了。

    等到刘晋和王守仁来到圆明园的时候,整个圆明园已经换上了白色的缟素,原本奢华的皇家园林变成了一片哀嚎之地。

    无论是在这里的宫女还是太监,又或者是受到消息前来这里的皇子皇孙等等,此时此刻都哭声一片,所有人都在沉痛的哀悼弘治皇帝。

    哀悼这个雄才大略又宽厚仁慈对人和善的伟大帝王。

    对于伺候弘治皇帝的太监、宫女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弘治皇帝的宽厚仁慈和和善,让他们从来都不需要提心吊胆什么,担心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受到什么严重的苛责和惩罚什么的。

    而且弘治皇帝对身边的人都很好,那些长期伺候弘治皇帝的太监、宫女什么的,弘治皇帝在走之前都已经做了妥善的安排。

    太监被赏赐了不少的金银财宝送回自己家族侄子哪里去养老了,至于那些宫女什么的,其实很多都已经早早的被弘治皇帝安排嫁人了,不少都还是嫁给了宫中的一些侍卫什么的,也都算是良配。

    大家都知道弘治皇帝人好又不好色,这伺候弘治皇帝的宫女可不比伺候正德皇帝的宫女,所以大家也都乐意娶。

    毕竟这宫中的宫女都是经过严格培训和训练的,别的不说至少这礼仪方面那都是皇家礼仪的,娶这样一个宫女回家,那也是有面子的事情。

    不少宫女嫁人生子之后,还都会带着孩子回来看弘治皇帝,这也让弘治皇帝很是高兴,他的晚年生活,很大部分都是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之中度过的。

    朱厚照生了很多的儿子,这些儿子又生了很多的孙子,到了弘治皇帝这里就是孙子和曾孙了。

    尽管这些孙子长大之后都分封出去了,曾孙们也是跟着一起出去了,但得益于大明日益先进的医疗技术,皇室子孙绵延,不断的开枝散叶。

    单单是皇太子朱载城生出来的儿子也都有不少,大家都知道弘治皇帝喜欢孩子,所以也是时常会带着孩子来看弘治皇帝。

    此外,弘治皇帝的宝贝公主南洋公主,她几乎是天天都往圆明园这里走,也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也给弘治皇帝带去了很多的快乐。

    这些都让弘治皇帝的身边总是有很多的孩子,充满了欢声笑语,让他这个老人的晚年能够含饴弄孙,颐养天年。

    此时此刻,弘治皇帝的离去,让所有人都深感悲痛,一个个悲痛万分,哭泣声响彻圆明园的每一处角落。

    正德皇帝朱厚照此时此刻跪在弘治皇帝的身边,看着静静闭上眼睛的弘治皇帝,他走的很安详,没有什么痛苦,也没有什么遗憾和担忧。

    所有的一切,该安排的早就已经安排妥当了,至于大明朝的江山早早的就已经传承到了朱厚照的手中,他也一直做的还算不错。

    大明国富民强,各个方面都是全球最强大的存在,如此一个伟大的帝国,也不需要他在操心什么了,他可以走的很安心。

    但对于正德皇帝来说,此时此刻,对于他来说,这一生最为重要的人走了。

    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的,父子之间的关系无比亲密,比历史上任何帝王父子之前的关系都要好。

    朱厚照年幼的时候,弘治皇帝即便是很忙、很忙,都会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陪一陪朱厚照,陪他去京城的大街小巷游玩,陪他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对他宠爱无比。

    父子亲情远胜过其它的一切,故而弘治皇帝在自己身体不行的时候,可以完全放心的将皇位传给朱厚照,而不是像历史上的一些帝王一般,千防万防的防着自己的儿子,生怕自己的儿子来抢夺自己的皇位,抢夺自己的权力。

    他们父子之间不存在这些事情,完全可以放心的将一切都交给对方。

    朱厚照能够感受到这种浓浓的父爱,也非常的享受这种父爱,即便是现在很忙、很忙了,依然也是会尽可能的抽出时间来陪弘治皇帝。

    陪他聊聊天、喝喝茶,带弘治皇帝穿上便衣去看看球赛、戏剧、电影什么的,享受父子之间的时光。

    所有人劝说朱厚照要节制都没有任何的作用,唯独弘治皇帝说他的时候,他会听,会消停一段时间。

    弘治皇帝的话比什么都好用,他当年非常不愿意让刘晋辞官,但弘治皇帝一句话,朱厚照就听了,不愿意放刘晋也是放了刘晋,让刘晋能够辞官去周游全世界。

    他们父子的感情比普通人之间的父子关系都要好很多、很多。

    此时的朱厚照泪流满面,已经哭不出声音来,整个人都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对于朱厚照最重要的两个人,张皇后和弘治皇帝都先后离去了。

    从此以后对于朱厚照来说,他就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了。

    父母在的时候尚有来处,当父母都走了的时候,那就已经没有来处了。

    刘晋和王守仁同时来到了圆明园这里,在这里见到了弘治皇帝的最后一面。

    对于刘晋来说,弘治皇帝的离去同样让他悲伤无比。

    如果不是弘治皇帝的话,刘晋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和作为,能够实行诸多方面的改革,让大明帝国走向了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道路。

    正是弘治皇帝的大力支持和宽厚仁慈,所以刘晋才能够放开手脚的去改革,去做一些真正有益于大明帝国的事情,给这个伟大的民族带来了新的生机,改变了它接下来几百年,甚至于上千年的命运和走向。

    而且刘晋能够得到善终,能够急流勇退,这也是弘治皇帝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事情都是刘晋能够放手去做的原因。

    如果换成是其他的任何一个帝王,刘晋都不敢放开手脚的去做这些事情,因为历史上因为改革而死的大臣实在是太多了,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正是弘治皇帝的宽厚而仁慈才有了现在大明的一切,有了刘晋现在的一切。

    看着安详离去的弘治皇帝,刘晋悲痛万分,整个人的脑海中都在回忆着以往和弘治皇帝相处的点点滴滴。

    很快,大明朝廷这边就正式的对外公布了弘治皇帝驾崩的消息!

    一时之间,整个大明上下都陷入了一片的悲痛之中。

    朝中的王公贵族们一个个悲痛万分,弘治皇帝的皇子皇孙们一个个伤心欲绝,弘治皇帝对他们都很好,很关系,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了来自爷爷、太爷爷的慈爱。

    朝中很多上了年纪,是弘治朝留下来的大臣们也是伤心无比,弘治皇帝对他们宽厚而仁慈,对他们这些大臣都很好,现在弘治皇帝走了,这些老臣们一个个也是悲痛万分。

    在一个个大明百姓的家中,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得知消息之后,也是一个个悲伤无比。

    那些经过几十年前苦难岁月的老人,他们太清楚以前的日子到底有多苦,那个时候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吃饱饭都是奢侈的事情。

    正是弘治皇帝这个伟大的帝王,在他的带领下,大明帝国变得日益强大起来,老百姓也是变得富庶起来。

    不仅仅可以吃饱饭还可以穿暖衣服,而且还可以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弘治皇帝带来的,弘治皇帝真心真意的为老百姓们做了很多的事情,一心一意为民,心系万民,老百姓们都是记得的,牢牢的记在心中的。

    现在弘治皇帝的离去,也是让这些人悲伤万分,一个个在自己的家中挂起了弘治皇帝的画像,对着弘治皇帝画像悲痛无比。

    整个大明上下都一片缟素,一个个以前灯红酒绿的街区变成了白色的世界,整个大明都沉浸在无尽的悲伤之中。

    消息传到了藩属国、藩国和殖民地的时候,很快,一个个藩属国、藩国和殖民地也是纷纷的宣布举国悲痛,沉痛悼念伟大的帝王弘治皇帝的离去。

    同时这些藩属国、藩国、殖民地也是纷纷的派遣重要的王子大臣前大明这里参加弘治皇帝的追悼会。

    PS:兄弟们,大家总说我水,我也没办法啊,这马上要结束了,我总是在想还有什么以前挖的坑没有填的,再加上这过年期间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忙,这内容就水了一些,望大家理解一下,后面我会尽量写的精简,另外会再写几篇大家一直想要我写的番外。

第2276章,正德皇帝

    炎黄历1770年,正德二十年。

    南云省红云酒庄的一处半山腰阁楼这里,已经将近70岁的刘晋正在书桌前仔细的规划着自己自传的,仔细的斟酌前面所写的内容,反复的进行考虑和思索。

    自从弘治皇帝逝世之后,刘晋就搬迁到了南云省这里来定居,之后就哪里也不去了,一直在这里住了下来。

    每天在这好山好水之间散散步,锻炼下身体,同样也是看看书,写写自传,晚年的生活,刘晋过的相当惬意。

    或许是没有在到处再奔波了,刘晋反倒是有种越活越年轻的感觉了,每天锻炼身体,人的精气神都非常不错。

    也或许是因为南云省这里的气候和空气等等确实是非常不错,刘晋在这里可以还可以去泡泡温泉。

    刘晋的小日子是过的相当惬意而舒服,心情好了,还可以去教一教自己儿子的学业。

    在这南云省这里养老,这闲着没事做的时候,刘晋的几个小妾也是没少给刘晋开花结果,这老来得子,刘晋对于这些小儿子的管教倒是相对要宽松了一些,不像前面的七个儿子,一个个都要求极为的严格和苛刻。

    而且以前的时候,刘晋身为朝廷重臣,每天都很忙,根本就没多少时间陪陪他们,反倒是这老了生的儿子,刘晋的时间很充足,故而也是多了很多的时间陪他们。

    “老王~”

    “王守仁!”

    刘晋看着自己写的自传,里面有提到王守仁的部分,刘晋也是特意的仔细的去好好的研究和揣摩。

    想到王守仁,刘晋也是忍不住叹息一声。

    在一年前的时间,王守仁也是因病去世,刘晋没有去京城这边悼念王守仁,而是写了一封纪念王守仁的祭文让人送给了王家。

    对于王守仁这个儒家最后的圣人,刘晋是充满了钦佩。

    这是一位真正的牛人,不说旷古烁今,至少来说这前后几百年也只出了王守仁这一个牛人了。

    他在多方面都有着极其杰出的贡献和成就。

    心学就不说了,他是心学的大成者,同时也是阳明学派的开创者,后世有太多、太多的人受到了王守仁心学思想的影响,这一学派出了很多的牛人,纵然是在几百年之后,在全球各地依然有大量的人在学习他的思想。

    军事上面,王守仁也是有着杰出的贡献,晚年的时候,王守仁一方面要处理国家大事,另外一方面竟然还抽空的写出了一部新时代的兵书,这部新时代的兵书详细的阐述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人类制造出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先进的武器,未来的战争形势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他甚至于在书中大胆的预言在未来,双方之间的战争可能会隔着几百里、上千里,甚至于万里之遥进行。

    如此精准且大胆的预言,让看到这个兵书的刘晋也是对老王身边佩服,他一个文官,一个长期脱离军事的文人,竟然能够有如此超前的远见实在是厉害。

    除了这两个方面的巨大成就之外,王守仁在哲学、文学、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接触的贡献,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给后人。

    这样的牛人,刘晋不佩服都不行的。

    他的离去也是让刘晋伤心难过了好一阵子。

    王守仁的离去,也是让刘晋的故交好友又少了一个,同时也是让大明的朝野局势变得动荡起来。

    以前的时候刘晋和王守仁在的时候,都可以镇住朝野百官,再加上两人的能力都足够强大,影响力也足够,这些文武百官也都服两人。

    有两人辅左正德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一切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可是当王守仁一走,朝野的局势就变了,新的内阁首辅以及大臣能力还不错,但是威望远不如刘晋和老王。

    其他的大臣们并不是很服气,一直以来被压制下去的派系斗争又开始了,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正德皇帝这几年的身体变得无比糟糕起来。

    少了弘治皇帝的管制,他就开始完全的放纵起来,纵情声色,又大量的服用虎狼之药助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这一方面让正德皇帝的性情大变,整个人变的喜怒无常,最近两年的时间,内阁首辅和大臣犹如走马观花一般换的非常频繁。

    时常因为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朱厚照不满意就直接让内阁大臣辞官回家。

    这些内阁大臣和内阁首辅始终没办法像刘晋和王守仁一般得朱厚照的心,一出什么事情,朱厚照就会怪罪于他们,甚至于有次还将内阁大臣给打入了大牢,最后还是文武百官一起求情,朱厚照才放他出来。

    熟悉的人接连离开了朝堂,再加上自己身体又不好,这些都让朱厚照变得越来越容易暴怒,越来越容易发脾气。

    同时也是越加的放肆自己,谁劝说他都没有用,甚至于大臣们都不敢劝说他了,因为有几个大臣劝说之后直接被朱厚照给贬到了边缘地区去了。

    另外一方面,糟糕的身体也是正德皇帝开始痴迷于仙佛,为此也是在宫中供奉了不少所谓的得道高僧,还学习这些和尚吃斋念经什么的。

    也是找了不少的道士在给他炼什么长生养生丸什么的,搞的整个皇宫都乌烟瘴气的,不少的奸佞小人也是因此有了机会,这让朝野上下的忠正之士也是忧心忡忡,刘晋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来信或者是电话。

    朝中的很多大臣都希望刘晋能够出山来维持朝局,同时也是劝说正德皇帝,让正德皇帝不要去迷信那些和尚道士什么的,亲贤臣远小人之类的。

    但刘晋显然是很清楚,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属于年轻人的新时代。

    自己好不容易退下来了,哪里还会去趟这个浑水了。

    地球少了谁都一样转,自己也不是万能。

    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有所作为,有作用的。

    到了正德皇帝这个时候了,刘晋很清楚,谁去劝说都没有用,自己去劝说都没有。

    现在唯一需要去做的那就是去好好的辅左好皇太子朱载城,以朱厚照的情况来说,他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了。

    即便是铁打的人也经不住他自己这样瞎折腾的,一方面纵欲无度,一方面又去吃什么虎狼之药,还去吃什么养生丸、长生丹什么之类的。

    刘晋估计着朱厚照也不会太久了,在这样的时候,自己根本就没必要去趟浑水。

    该说的自己早就已经说了,该做的自己也已经做了,以后会怎么样那都不是自己所能够左右的了。

    这大明朝是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还是说由盛转衰什么的,这些都不是刘晋所能够左右的,一切的、一切早已经有了定数。

    大明帝国到了现在的地步,它已经奠定了全球最强大帝国的一切,即便是以后的风云如何变化,局势如何动荡,大明帝国依然会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

    只要这个不变,其它的一切都是无所谓的。

    朱厚照虽然是刘晋的好友,以前也是君臣关系,但朱厚照会有现在的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所造成的。

    他自己放纵自己,谁说都没用。

    性格决定命运!

    朱厚照之所以会现在的这一切,都是注定的。

    相比起历史上的正德皇帝来说,他其实已经大赚特赚了,历史上他三十出头的年纪就因为一次落水死了,连一个后代都没有留下。

    因为刘晋这个穿越者,他不仅仅活到了现在,活到了六十岁的年纪,而且还子嗣绵延,多子多孙,这已经是巨大的改变了。

    刘晋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其它的就真的没必要去做了。

    故而即便是有很多、很多的大臣写信给刘晋,让刘晋去劝说正德皇帝,让刘晋出山主持朝局,刘晋那都是没有丝毫的回应和表示,也从来没有写信或者是打电话给朱厚照提这个时期。

    即便是偶尔朱厚照会响起刘晋,给刘晋打电话,刘晋也是和他聊一聊南云省的美景、美食和美人,聊下以前的美好回忆,重来不会和他说这些让他烦恼的事情。

    这就是刘晋的处事原则,在前往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该自己做的事情刘晋会去好好的做好来,不该自己去做,去说的事情,刘晋绝对不去参合,至于会发生什么,刘晋也不会管,一切都是如此。

    “唉~”

    想到朱厚照,刘晋也是再次叹息一声。

    自己的自传里面,肯定是少不了有着朱厚照和王守仁的内容,该如何去写这两个人呢,刘晋的脑海中也是想了很多、很多。

    王守仁还好一些,怎么牛叉怎么写,可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呢?

    事实上,朱厚照确实是一位厉害的君王,至少在刘晋看来,朱厚照要比他爹弘治皇帝要厉害、要聪明,同时也是更懂的权谋之类的。

    朱厚照也是一位天才,喜欢研究机械、研究电磁等等,如果他不是皇帝的话,他在科技领域的成就一定可以达到极高的程度。

    但自从登基成为皇帝之后,他就很少、很少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了。

    “老爷,老爷!”

    就在刘晋思索之际,管家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说道:“老爷,京城传来消息,天子驾崩了!”

    管家的话刚刚说完,刘晋手中的笔就掉落在书桌上。

    刘晋整个人站了起来,看向东方,看向京城的方向,整个人久久不语。

    “唉!”

    良久,刘晋又是一声叹息。

    朱厚照如果可以爱惜自己的身体,可以稍微听一听大家的劝说,他完全可以活更久的时间,至少来说,再活个十几、二十年肯定不是什么问题的。

    然而,他太过于放纵自己了,所以这才早早的不行了。

    尽管自己早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也是预感到了这一天会很快到来,但真正听到朱厚照离去的消息时,刘晋还是不禁的叹息。

    自己又失去了一个老友,在这个世上,自己的老朋友又少了一个,可以说说话,聊聊的天是越来越少了。

    刘晋拿起笔,仔细的思索一番,随即也是开始洋洋洒洒的给朱厚照写悼文,详细的描写正德皇帝辉煌的一生。

    尽管他在位的时间只有弘治皇帝的一半,而且弘治皇帝为正德皇帝留下来一个繁荣盛世,大好的局面。

    但正德皇帝在位的二十年时间内,他依然做了很多的贡献。

    首先一点就是他非常重视科技的创新与进步、重视教育,不仅仅在大明各省、各地创办了大量的新式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全部都是由大明户部这边直接拨款来创办和维持运用的,极大的促进了大明科技与技术的进步。

    同时也是促进了新学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其次就是在正德皇帝的力主之下,大明对传统的科举考试进行了改革,不仅仅将大量的新学内容引入了科举考试之中,这让那些传统的旧学书院、私塾等等不得不开始传授新学的内容。

    这对于普及和推广新学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也是让旧学的这些学子们能够开拓视野和知识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儒家典籍。

    还有就是在科举考试当允许新学的学生参加考试,只要考入了高等院校的新学学子就相当于获得了秀才的身份,可以直接去参加乡试。

    只要乡试能够中举就可以成为举人,再以举人的身份前去参加会试,最终金榜题名,从此踏入朝堂,成为正儿八经的进士。

    还有正德皇帝在位期间非常强调基础建设和民生建设,大力发展电气和电信,他在位的这二十年,电气科技和技术发展非常的迅勐,同时也是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千家万户。

    电信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的迅勐,开始逐渐的普及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乡镇,甚至于每一个村落都有电话。

    这些不仅仅便捷了大明的信息和交通往来,同时也是极大的加强了大明帝国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和统治。

    即便是偏远的地区,一个电话都能够知道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能够迅速的调集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去办一些大事。

    此外,弘治朝一直都没有重视的乌斯藏地区,在正德朝就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正德皇帝朱厚照直接派遣大军出征乌斯藏,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彻底的解放了乌斯藏地区。

    一方面削弱乌斯藏地区的土司制度,解放农奴,给予乌斯藏地区普通百姓自由和生存的物资、土地。

    单单是这一点就让乌斯藏地区的无数百姓对正德皇帝感恩戴德,深感大明天子的圣恩,在家中将正德皇帝的画像高高挂起,每日为其诵经念佛。

    另外一个方面是逐渐的剥离乌斯藏地区寺庙、宗教对政治的控制和影响力,改土归流,委派流官前往乌斯藏地区建立和大明其它地区一样的制度。

    此外就是重视对乌斯藏地区的投入,交通和教育的投入尤为庞大,大量接受新式教育的乌斯藏地区百姓开始迅速的融入到大明帝国的这个大家庭之中。

    可以说乌斯藏地区发生的巨变完全都是在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手中实现的,让大明帝国真正对这片广袤的区域实现了有效的统治,也是让这片原先还是落后农奴制度的地区迅速地发展起来。

    对外方面,正德皇帝也是有着大量的贡献和作为,首先一点就是朱厚照非常重视军事,也重视军事科技的发展。

    为此也是特定的在五军都督府下成了科技军事衙门,专门召集了大量的新学科技教授、工程师等等研究各种各样的强大的军火武器装备等等。

    朱厚照还非常重视大明对全球的控制与布局,在原有的基础上,大明帝国先后在全球各个重要的航线要点上设置军事基地,布局对全球各地的控制和影响力,让大明帝国的军队能够再48小时之内投放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去。

    同时热爱军事,从小就崇拜霍去病的朱厚照也是进一步的加强了军人的福利和待遇,让大明军人获得更多的保证和尊严。

    或许唯一的遗憾就是他在位的这二十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挑战大明帝国,以至于多年来,大明帝国空有百万大军,空有强大的军队,大量的战舰、大炮等等,却是犹如练了屠龙之术,毫无用武之地。

    这让朱厚照非常的郁闷,他其实一直都很想找个对手好好的干一架,甚至于为此也是还扶持了西班牙,希望西班牙能够统一欧洲。

    然而西班牙的查理五世虽然厉害,但却始终没有办法统一欧洲,只是占了西欧地区不少地区,却是始终没办法打败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也始终无法统一欧洲。

    并且西班牙人也清楚大明帝国的强大,根本就不敢招惹大明人,更不会给大明帝国这边开战的任何理由,一直对大明帝国非常的友好。

    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生有太多、太多可以写的地方了,尽管他纵欲过度,非常的荒诞,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为这个国家所做出过的巨大贡献。

    ps:求票票

第2277章,坐看风云变化

    正德皇帝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皇太子朱载城非常顺利的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改元永盛,炎黄历1771年为永盛元年,正式开启了永盛朝的历史。

    朱载城的年纪也是已经有四十出头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一直以来他也是走了朱厚照曾经走过的道路,从一个小县令开始一步步的做起,县令、知府到一省的布政使。

    同时在朱载城的教育上,还是弘治皇帝亲自给他物色了老师,由王守仁为主要老师的教师团队,同时也是让朱载城接受新式教育。

    朱厚照对他也是极为重视,还将朱载城送到了军中服役三年,在军中锻炼了一下,熟悉下军事方面的内容。

    从小他就是严格按照大明接班人的模式去培育的,一直以来表现也是相当的优异,让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都颇为满意,满朝的文武大臣对他也是赞誉有加。

    朱厚照的儿子虽然有200多个,他的兄弟非常多,但是他太子的地位一直无可撼动,当然,这也跟大明帝国一直以来的太子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是这大明江山的继承者。

    年富力强又接受了极为严格教育的朱载城从登上天子宝座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展露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图出来。

    这不是一个甘于籍籍无名的帝王,而是一个有着自己想法和目标的帝王。

    首先来说,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正德皇帝在皇宫里面养的那些和尚、炼丹的道士什么的统统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去了。

    这些和尚和道士不知道从朱厚照手里面忽悠了多少的钱财,钱财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将皇宫搞的乌烟瘴气,还让朱厚照的晚年多了很多的污点,炼制的丹药也是让正德皇帝走的更快。

    这些都让朱载城对他们非常的痛恨,一登基直接就将这些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且永世不得回来。

    以现在西伯利亚的情况来说,流放到哪里去,基本上就是等死,而是还是死的极其难看,因为哪里实在是太冷、太冷了,几百上千里的区域都是荒无人烟的区域。

    除了少数一些专门流放犯人的小镇在夏天可以与外界连通之外,根本就和外界没有任何的联系和往来。

    冬天寒冷刺骨,冰封万里,很多流放到这些地方的罪犯都是直接被冻死的,被冻掉手脚的不知道有多少。

    除了将乌烟瘴气的后宫给整顿了一番,流放那些和尚道士,将那些蛊惑朱厚照的太监小人等等收拾干净之外。

    在朝野上,朱载城也是迅速的稳定人心。

    朱厚照在最近这一两年的时间内,赶走了很多的内阁大臣和首辅,这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什么的犹如走马观花一般,换了一遍又一遍,就没有人能够让朱厚照满意的。

    到了朱载城这里,他则是迅速的任命了自己的几个老师担任朝中重要的职务,入内阁等等,迅速的稳定朝野,稳定人心,同时也是控制朝局,迅速的将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且朱载城这边还特意派人到南云省这里来请刘晋,希望刘晋能够出山继续当内阁首辅,带领百官辅左自己。

    算下来,刘晋也是教过他一段时间书的,也算半个老师了,再加上刘晋有足够的的威望和能力,他当时想请刘晋出山的。

    不过这被刘晋给拒绝了,自己好不容易才闲下来,哪里还会去趟这个浑水,就以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为由给推了。

    对于刘晋来说,心里面也是门清的很。

    自己其实算是弘治朝的老臣了,在正德朝也只不过是刚刚开始的前面几年还在朝野,后面一直都是在全球各地游山玩水。

    多年不在朝,现在朝中的官员都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了,自己说的话早已经不管用了,更何况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新皇帝也未必就真的喜欢自己。

    再则刘晋也觉得这个新皇帝未必就有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那般宽厚仁慈,自己去趟这个浑水,到时候别晚节不保。

    能够闲着就闲着,好好的养自己的老,写自己的书,至于大明帝国会变成什么样,刘晋现在已经不关心了。

    自己都已经快七十岁的人了,还能够有几天好活,还去操心这些事情。

    在南云省红云庄园养老的刘晋,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归隐,从正德皇帝死后,刘晋就再也没有和朝中的任何大臣有什么书信之类的往来了。

    对于朝中的事情,也仅仅只是通过报纸上的报道来获取,除此之外其它的什么事情也都不关心了。

    即便是自己的大儿子刘信、小儿子刘清时常会打电话或者是写信过来,里面有提到朝野上的一些事情或者是大明的一些事情,刘晋也都不再关系,不予评价和置喙。

    时间在慢慢的流逝,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的周而复始,不断的更迭。

    “哈哈,终于写完了!”

    这一天,刘晋拿着自己刚刚写完的自传,整个人也是开心不已。

    写这个自传自己足足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写完了这个自传,刘晋都已经是八十岁的老头子了。

    现在的刘晋,留起了小胡子,头上的头发都已经变得雪白、雪白,倒是没有掉头发,不然就难看了。

    精气神倒是非常的不错,面色红润,身体竟然还不错,每天还能够在这庄园里面散散步、走上几圈消消食什么的。

    “看把你高兴的!”

    一旁正在哄着小宝宝睡觉的徐婉儿看看刘晋,也是无奈的微微摇头。

    自从刘晋、徐婉儿、李贞他们的年纪大了之后,刘晋的儿孙们也是商量着将家族里面的一些小孩子送到红云庄园这里来陪陪他们。

    这让徐婉儿和李贞她们是非常的喜好,这晚年没什么事情可做,带带家里面的小宝宝还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当然,她们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给家族里面的一些小家伙们讲一讲刘晋年轻时候的一些故事了。

    这些小家伙们一般会在红云庄园这里住上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刘晋儿孙挺多的,所以在红云庄园里面总是会有几个小家伙在这里叽叽喳喳的,倒是让安静的庄园变得热闹了许多。

    “哈哈,当然高兴了!”

    “我的这个自传啊,足足写了十多年的时间了,现在都已经是1784年,永盛十四年了!”

    “写这个自传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刘晋笑着点点头,接着自吹自擂的说道:“别的不说,单单是这个原稿,放在几百年之后,你信不信至少能够拍卖出百万两银子?”

    “信,信,我的刘大状元亲笔写的自传,别说百万两银子,就是千万两银子,上亿两银子都是值的。”

    徐婉儿一听,顿时就无语的说道。

    这都已经一把年纪了,还在这自吹自擂的。

    “哈哈,这话我爱听!”

    刘晋顿时就笑了起来,接着看看徐婉儿,岁月不饶人啊,曾经的一个大美人如今也是变成了一个老太婆了,但好在身体一直还算不错。

    “老爷,今日的报纸到了!”

    这时,刘晋的管家将几份报纸拿了过来。

    “嗯!”

    刘晋放下笔墨纸砚,舒舒服服的躺倒自己的老爷椅子上面去,开始看起最新的报纸来。

    虽然说早就不管朝野的事情了,但是要说不关心的话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普通百姓尚且关心国家大事,更别说刘晋了。

    只是自从永盛皇帝登基一来,大明似乎好像一下子就开始逐渐的进入多事之秋了。

    首先一点就是小冰河期的恶劣天气开始真正的发威了,算算时间,这其实也是已经到了历史上明朝的末期了,小冰河期最严重、最厉害的时候。

    永盛朝十多年的时间,其中有一大半的时间大明各地,乃至全球各地都出现了极其恶劣的极端气候。

    冬天的时候寒冷无比,琼州都结冰下大雪,同时也是连年干旱、洪涝、蝗灾、地震等等,灾荒肆虐。

    如果是历史上的大明,此时此刻早已经开始进入风雨飘摇的王朝末期了,各种各样的农民起义连绵不绝,天灾人祸之下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但好在现在的大明朝有弘治朝和正德朝积攒下来的雄厚基础,再加上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交通的便捷等等,面对小冰河期的一切是倒也游刃有余。

    只是这各种各样的极端气候,依然对大明朝的很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然灾害方面算是天灾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人祸了。

    永盛朝又开始出现以往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嚣张跋扈的外戚。

    永盛皇帝朱载城和他爹不一样,他算是一个痴情种,和自己的皇后李氏非常的恩爱,对李氏也是宠爱有加。

    自然而然的也是随带着对李氏的家族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纵容,就和当中弘治皇帝纵然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张鹤龄和张延龄差不多。

    在朱载城和李皇后的纵然下,李皇后的李家人也是极其的嚣张跋扈,欺男霸女就不说了,甚至于还与朝中的诸多勋贵们有着极大的利益之争。

    李家人开设了大量的商行,想着做各行各业的买卖,但是无奈大明各行各业早已经有人占据,后来者是很难挤进去的。

    但李家就不一样了,仗着有皇后和天子的纵然、包庇、宠溺,那是完全不择手段。

    比如为了抢夺一些油田,那更是直接杀人逼迫对方以低价转让给自己,在黄金洲这边更是大肆的抢占金矿、银矿、铜矿等等。

    这些不愿意出售矿产给他们的矿主,几乎都遭到了他们的残酷报复,手段极其的狠辣,一言不合之下甚至于直接动手杀人。

    这些事情自然是会到了朝中大臣这里,朝中大臣多次弹劾李家人,然而朱载城因为宠爱李皇后,故而始终都是不痛不痒的批评几句。

    这反倒是更激起了李家人的报复之心,也是助长了李家人的嚣张气焰,他们甚至于公然在太和殿这里殴打朝中那些弹劾他们的大臣。

    还通过一些交好李家的人,将这些正直的大臣给贬到偏远的地区去。

    纵容外戚,以至于外戚嚣张跋扈、无法无天,肆无忌惮的破坏大明现有的一些规矩和制度,甚至于还公然的抗拒交税,以至于税务衙门这边的工作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

    除了外戚的问题之外,朱载城也是开始逐渐的偏向于其中传统的守旧派文官,这让守旧派的文官们开始死灰复燃,而新学涌现出来的诸多实干派官员遭到了打压。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勐发展和新学的兴起,新思想和新思潮的不断涌现。

    各种各样新的思想和新思潮在全球各地迅速地传播过来,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对于传统封建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动摇。

    尤其是公家派学说在大明的传播,这对于朱家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

    朱载城对此也是极为清楚,所以这也是他支持守旧派官员的重要原因,因为相比起新涌现出来的思潮和思想,传统儒家的思想和理论显然是更适合封建王朝的统治。

    在朱载城看来,什么公天下,这天下就是他们老朱家的,一切都该有他这个朱家皇帝说了算,这大明的江山自然是他们老朱家一代代的传下去,而不是什么尧舜的禅让制度。

    这种学说就是异端,就是大逆不道,是要受到严厉打击和惩罚的。

    朱载城甚至于全面下令禁止相关学派和学说在大明传播,任何人或者是任何组织传播这类学说都将视为谋逆,要诛灭九族的。

    为此,朱载城甚至于还真的诛灭了几个公家派重要人物的九族,狠狠的打击了公家派学说的发展和思想的传播。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资本主义的迅勐发展给予新思想、新思潮以土壤,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思潮在大明乃至全球各地迅勐的传播。

    接受公家派思想和思潮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年轻人,大家读过书了,知道的也更多了,自然而然也就想的更多,也看的更清楚。

    永盛皇帝对公家派学说的打压不仅仅没有起到想象中的效果,反而更是激起了公家派的反抗。

    他们开始在全球各地不断地传播自己学派的思想和学说,以海外的殖民地和藩国为大本营,不断的向大明帝国这边渗透。

    同时也是大肆的宣传永盛皇帝所犯下的错误,尤其是其宠信外戚,大肆的破坏大明现有的规矩,放任外戚嚣张跋扈、巧取豪夺、目无王法、肆意破坏大明的制度。

    公家派的人甚至于提出了皇权要至于民权之下,要受到百姓的监督,王子犯法应该与庶民同罪,更别说那些嚣张的外戚了。

    这些让永盛皇帝更是恼怒,甚至于直接下旨给了各藩国和殖民地,要求严厉禁止这些大逆不道学说和思想的传播。

    因为这个时期,大明帝国甚至于还和南非殖民地这边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双方之间差点就兵戎相见了。

    朱载城派遣了红海舰队、西非舰队、印度洋舰队三大舰队,再加上十万大军兵压南非殖民地。

    而南非殖民地这边也是不甘示弱,同样出动了强大的舰队予以针锋相对,南非殖民地经过这些年来的迅勐发展,其人口规模虽然没有大明庞大,但是也已经有大几千万人。

    科技发达、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是除了大明帝国之外,全球最强大的一个国家了。

    这大明虽然是宗主国,南非殖民地是可以听一听大明的一些话,但当大明帝国都把战舰和大炮开到大门口的时候,南非殖民地这边自然也是不会任人宰割和欺负的。

    当南非殖民地这边出动大量战舰、大炮、强大的陆军,甚至于连空军都出动的时候,全世界的人这才知道了南非殖民地所拥有的强大实力。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了除大明帝国之外,世界上竟然还有其它的一个国家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

    双方之间剑拔弩张之下,全世界的呼吸甚至于都停止了。

    好在最后,南非殖民地背后的这些股东们,大明的武将勋贵们向朱载城这边服软了,表示始终是效忠大明天子的,再加上南非殖民地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让朱载城这边也是忌惮三分,所以也是顺着台阶下来。

    南非这边差点爆发的大明人内部之间的战争,则算是最近这十几年来最大的事情了。

    说实话,大明的这些武将勋贵集团们对于朱载城也是颇为不满,因为他重用传统的守旧派官员,出台了一些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出来。

    再加上宠信李皇后,从容李家人,这李家人也是犹如当初的张家一般得罪了大明的勋贵集团,抢夺勋贵集团们的利益,双方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严重。

    ps:求票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作者:中华田园牛所写的《大明镇海王》为转载作品,大明镇海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镇海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镇海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镇海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镇海王介绍:
弘治十年,这是大明王朝美好的中午。此时,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绵长的严寒肆虐大地,也同样在吹打着这个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王朝。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犹如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中世纪的黑暗。此时,俄罗斯刚刚摆脱蒙古控制不到二十年。此时,距离哥伦布初次抵达美洲也才过去七年,而达伽马正在海洋上筚路蓝缕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喜欢看历史小说的刘晋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从一介书生成为了大明镇海王!书友交流群:720342318,有希望本书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聊聊天~大明镇海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镇海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