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明帝国的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帝国的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九悟     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     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

    “末将等恭迎大帅。”

    三屯营外的官道上,蓟州镇的将校们数十人躬身行礼,铠甲一片片的哗哗作响。

    不说礼节,仅仅从衣衫中就可以区分新军营和蓟州镇军官们的区别。

    随着燧发枪的研制成功,以其威力来说,盔甲的防御力降的非常低。新军营的军官和士卒除了铁皮帽头盔,全身都没又防具。俱是土布军装。

    张昭在马上受众将一礼,抬手回礼,道:“回营吧。”

    众将簇拥着张昭回到三屯营中。

    张昭在遵化县将整个“入侵”案件调查清楚,拿到人证、物证。这给他在蓟州镇中的清洗拿到“合法”的大义。

    暂时扣押在新兵二团营地中的蓟州镇总兵阮兴、喜峰口顾参将等九名将军在昨晚就已经送到遵化,交给刑部侍郎樊莹。

    此时,整个蓟州镇只剩下张昭的“声音”。

    接下来,就是整个蓟州镇的裁撤老弱病残,兵饷实额,整训全军。积极为剿灭朵颜三卫备战。

    …

    …

    张昭旅途劳累,稍作休息,下午开会。

    新军营二团的营地中,张昭缓和着骑马带来的疲劳,在帐篷里和老泰山王承裕喝茶闲聊。

    王承裕穿着便服,意态悠闲的喝着清茶,“子尚,你这是用力过猛啊!你叫辽东、宣府那边的总兵、巡抚怎么想?呵呵,遵化那边其他人怎么处理?”

    王承裕和张昭合作愉快,现在看这个便宜女婿是越看越顺眼。他的工作就是务实的处理琐碎的事情。难题张昭都解决掉。

    张昭这段时间来回跑,纵然年轻,脸上还是带着疲倦之色。放松的道:“泰山大人,这不能怪我。阮兴自己作死啊。我何尝想用这种方式掌控蓟州镇?

    不说这个。遵化那里偷运铁器的名单,我都交给樊侍郎。其结局八成是抄没家产,流放辽东屯田。”

    王承裕微微颔首,“朝廷已经批准,以试行改革卫所司组织屯田。所得收入给予后军都督府作战。等到二十万户之后,再整体交给朝廷。”

    张昭轻轻的揉揉脸,“这下我们的压力又要轻一些。”

    王承裕道:“京中的战争债券明天就要开卖吧?只要募集到足够的银子就可以出塞了。”

    神情悠然而向往之。

    这是自宣德皇帝之后,大明的国运再次向上走的标志。只要张昭打赢这场战役:剿灭朵颜三卫、重置大宁都司,必将名垂青史。

    他作为支撑这场战役的后勤文官,同样会名垂青史。

    话题到这里,侍立在一旁的王武忍不住道:“最好是在第一场冬雪之前,灭掉朵颜卫的主力。”

    张昭倚在椅子中,把脚放在小凳上缓解着疲劳,笑道:“那我们的时间很紧迫啊。”

    现在已是九月初。秋季的最后一个月。最好是能在十月份结束第一阶段的战斗任务。

    王武道:“所以,相公,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不用韩家设计朵颜卫呢?一战成功,我们的压力会小很多。而现在,只要朵颜卫在遵化县中有暗探,肯定已经知道韩家被连根拔起的消息。”

    张昭道:“从战争的角度来说,遵化县中有朵颜卫的暗探是肯定的事。朵颜卫现在必然就知道消息。”

    王承裕疑惑的道:“那不是打草惊蛇了吗?”

    张昭笑一笑,喊住进来添茶的庞泰,“小泰,你来说说。”

    庞泰前些天胡乱插话,给张昭“教育”了一番。这两天正安静的很。

    其实,他已经第十次向张昭申请去连队带兵。张昭当日留他在身边的理由,是要他负责狙击枪项目。培训一批狙击手出来。庞大郎就是死在鞑靼的射雕手箭下。

    就射程而言,压制射雕手的最优武器当然是火炮。张昭只是找个事让庞泰做。

    此时螺旋膛线的燧发枪已经研制完成。只是前装的螺旋膛线燧发枪装弹需要时间非常长。实战中,基本职能打一发子弹。

    虽说这个项目完成,但张昭依旧不允许庞泰下连队。而是带着身边做军事参谋。

    在排枪击毙战术的时代,军官们都是要在第一排指挥并冲锋的,其伤亡率远高于士兵。

    庞大郎死在西北战场上,张昭不能再让他儿子也死在战场上。

    庞泰给张昭解除“封印”,少年的脸上带着笑容,侃侃而谈的道:“老大人,以我们新军营的战斗力,剿灭朵颜卫,根本没有必要冒险突击。

    所以,就算朵颜卫知道韩家被清洗,知道我们要报复他们的消息,他们的选择无非就是两个。

    第一,死守在燕山和坝上高原中的小盆地,就是所谓的朵颜城中。那我们大军直接推过去就好。免得我们在山里面去找人。

    第二,他们选择逃跑。其一,往松嫩平原和同宗的泰宁卫、福余卫汇合。其二,往西北方向去草原上,和他们的亲戚哈喇慎部。

    这样也行。届时,我们在山间的各路口之间修建水泥堡垒,把主干道一封,再去松嫩平原上重修大宁城。待开春决战就是。”

    王武回过神来,叹道:“原来是这样。”

    随着新军营的日益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还有战术革新。他真的感觉他在落伍。

    “这是个阳谋啊!”王承裕听得有点吃力,他毕竟没有研究过地图,但感觉这个策略挺好的。

    “说的好。”张昭赞许的笑起来,补充道:“小泰还没说透彻。第一,朵颜卫把军队聚集起来,不管他们是走,还是逃。这都会消耗他们的战争潜力。大军聚集起来是要吃喝的嘛。

    第二,朵颜卫动起来,一副要大战的架势。正好可以配合我们在京中贩卖战争债券。

    总之,这次出塞作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的整体策略,就是按部就班的打。不管朵颜卫做什么打算,我们都是按照既定的计划推过去。”

    …

    …

    在大帐中,闲谈起新军营的作战方略,下午时张昭召集诸将在总兵府大堂开会时,重新说了一遍。然后,开始宣布永平府的卫所改革,以及整个蓟州镇的整训计划。

第四百零八章 张昭的调整(上)

    三屯营的总兵府修建的很宽敞。这一百余年以来蓟州镇总兵都是驻防在这里。

    总兵府的大堂中,二十多名蓟州镇的将校分列两旁而坐。有蓟镇副总兵江懿、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古北口守将卫指挥佥事李秀、燕河营参将张哲宇…

    还有身在大营中的坐营官、把总等人。

    另有新军营二团总旗及以上军官。

    王承裕作为科道言官中具备廷议资格的户科都给事中,位在前列。蓟州镇的镇守太监亦露面。

    张昭居中而坐,他清朗带着京师口音的官话回荡在大堂中。明代的官话,也就是普通话是金陵那一代的口音。明太祖定的“中原雅音”。

    “整个蓟州镇的卫所,分布在顺天府、永平府两地。顺天府的卫所废除已经完成,军户转民籍,富余的人口都涌向京师讨生活。给京师的经济带来活力。

    永平府的卫所采取平凉府模式。将土地分给转化为民籍的军户。人口统一归改革司管辖。除种田之外的人口,全部都往开平中屯卫集中,建设新城。

    根据天子的诏令,所有的蓟州镇士兵从卫所兵就地转为义务兵。军饷为每月九钱银子。服役期满三年可转为志愿兵或者退役。”

    “以上种种改革,将终结蓟州镇五十余万军户困苦的生活,有利于保持蓟州镇十万军队的战斗力。但势必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第一,军饷。第二,军官们的利益。第三,预备役、退役。第四,整训。”

    …

    …

    明朝的军制,直白点说就是卫所军户制。

    震惊中外的“土木堡之变”喻示这种制度的腐朽。而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席卷南中国,则让这种制度没落。

    张昭此时所在时间线,弘治年间是明中期。正处在卫所制和募兵制并行的阶段,且卫所兵的人数依旧是军中的大头。至嘉靖年间,募兵制才会成为主流。

    明朝的军饷制度,包括提供给卫所兵全家人的“月粮”和军事行动时发给卫所兵本人的“行粮”。

    标准是,骑兵月粮定额是二石。军马每日给豆三升,草料十五斤。普通军士月粮定额是一石,有家室的发放盐二斤,无家室的发盐一斤。行粮,视作战、操备、修边、防秋等军事行动的行程折算饷银。

    张昭将蓟州镇十万大军全部改为义务兵。将月粮、行粮合并在一起归为军饷。标准提高到每月军饷九钱银子。

    一石大米,价值是五钱银子。即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两石米。而军士们的口粮不见得就是大米。待遇好一点的可以吃到黍米、小麦,差一点的就全是高粱,或者糠壳、豆子。

    所以,张昭几天前在三屯营宣布提高军饷时,士卒们欢呼不止。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多出的军饷从哪里来?不要想着从户部掏钱。明朝的中央财政穷得叮当响。兵部尚书刘大夏说如今国穷民困,某种意义上没说错。

    注意,他说的这个“民”,指的是黄册上的自耕农。富的流油的各地缙绅,不仅享受着免税,还奴仆成群。他们根本不穷。

    另外,蓟州镇的卫所屯田产出虽然不高,一年大约只有五万石左右。但聊胜于无。张昭把卫所全部废掉,屯田这一块所提供的军饷,也需要填补上。

    在固原镇、宁夏镇推行废除制度时,弥补所产生的亏空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固原镇屯田所产出的粮食、草料共三十万两千石。这是相当漂亮的一个数据。

    所以,将那些卫所士卒转为民户后,得以新增数万户。朝廷也不吝封赏。

    这些民户所缴纳的税赋,会由三边总督统一协调,取出一部分为军费。

    第二,国泰商行在西北设立的数座纺织工厂。其所得利润以股份分红的方式供给边军、军将。

    但目前而言,蓟州镇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

    …

    张昭的话,让蓟州镇的军将们竖起耳朵。不仅仅是军饷的事啊,没见张大帅还说了:第二,军官们的利益。

    张昭环顾一周,将窃窃私语声给压下来,笑一笑,道:“那我先说第二条。

    官场中有一句古话叫做‘千里做官只为财’。咱们不能耻于言利。不能军中的将官生活水平还赶不上乡间的地主。那谁还来当兵,当将军?

    前汉时,为何关中百姓闻战则喜。因为军功是出人头地的捷径,参军是发财的金光大道。

    咱们目前还法做到这一步,但是可以把待遇提一提。

    如今,永平府的卫所无偿废除,镇中许多军将的资产瞬间被我剥夺大半。

    鉴于诸位将军为国戍边,我将准许军中诸将按照官阶大小在大宁都司旧地,也就是松嫩平原上,购买数量不等的土地。一个总旗,最多可以购买五十亩地。

    价格随行就市。我预估在最开始一亩地的价格应该会在五钱银子左右,甚至会更低。

    至于将来你们是自己退役耕种,还是雇人耕种,悉听尊便。”

    这个决定一宣布,大堂中的气氛在肉眼可间热起来。

    很明显,张大帅要造就一批军功地主。这批人将会是他的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追随者。

    张昭笑笑,道:“再来说军饷的事。目前而言,军饷由后军都督府的幽州商行来支付。换言之,就是国家发军饷。

    幽州商行的银子,目前主要来自于在京中发行的战争债券。长远来看,幽州商行将会逐渐的涉足商贸,用以支付将来的军饷。

    但是,这军饷不是那么容易拿的。蓟州镇十万大军,要裁撤掉老弱病残,并进行整训。提高战斗力。为出塞剿灭朵颜三卫做好准备。

    裁掉老弱病残和退役制度并行。由后军都督府和目前下属的顺天府卫所、永平府卫所来负责。同时还要依托于各府卫所下属的县卫所建立起预备役制度。

    天子已经诏令北直隶、辽东臣民,皆有义务服兵役。义务兵的募兵之权在后军都督府。每年都要阻止青壮们进行短期的训练。此事日后慢慢完善。

    关于蓟州镇全军整训的事宜…”

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

    关于蓟州镇整训的调整是这次会议的重中之重。

    废除卫所的种种措施,除开解放人口,给明朝的社会增加活力外,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提高明军的战斗力。

    张昭在西北时开始推动这件事。但彼时他远离朝堂,初步冒头,对朝政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对军制的调整,只是隔靴搔痒。而此时他大权在握,自然要作出一个样板来。

    由此可见,提出一个让朝廷同意的国家战略来何其重要。

    张昭有条不紊的道:“整训的第一步,实兵足饷。

    之前诸位吃多少空饷,我不去追查。现在都可以以裁撤掉老弱病残的名义,在兵部的籍册上注销掉。但自这次整训开始,一个空额都不允许有。

    诸位的亲卫都要并到编制中,由国家发放饷银。

    另外,每一个月的军饷都要足额发放到士卒手中。谁敢克扣,别怪我军法无情。

    那么,为保证上述两件事的执行。就有此次整训的第二步,在每一个百户、总旗中设立军法官。保证军法的执行,记录战场功勋、宣传忠君爱国之思想、并教授士卒识字。职位分别与百户、总旗相当。但不得干预军中指挥。

    这些军法官的升迁由后军都督府决定。这一部分的军法官,第一批将会由新军营和新军营初级学堂的毕业生混合组成。第二批则在蓟州镇中产生。

    因而,这就有整训的第三步,军官的培训。

    天子已经在诏令在京中设立大明皇家军事学院。蓟州镇的军官要轮流前往军事学院中进行三到六个月的学习。学习什么?

    第一,鉴于当前兵器的革新,也就是燧发枪和火炮的大规模运用,军中的战术要更新换代。这是每一个指挥员都需要学习的。目前的教材是新军营的《步兵操典》。

    第二,培训大量的军法官。确保军队对大明,对天子的忠诚。确保军中晋升的公平。

    以后,将门世家不再是独有的。而是要将真正有才华的人选拔出来。

    整训的第四步,军衔改革。

    大明的军队体系中,其官职、称号、品级之混乱,实在是世所罕见。搞的乱七八糟。

    京营一套体系,团营一套体系,卫所一套体系,边军又是一套体系,禁卫一套体系,还有募兵的营哨体系。

    (明军的官职体系非常的奇葩,极其难以确认。比如团营的把总,带兵一千,等同于千户。而在禁卫军中把总却是百户。再比如,游击将军有可能是都指挥,也可能是卫指挥使。)

    从这次整训起,整个蓟州镇的军队,全部使用统一的标准,明确军中的上下尊卑,便于战时指挥,核定军饷,补充混编。

    士兵标准是:辅兵、乙等兵、甲等兵。军官的等级是:小旗、总旗、百户(正六品)、千户(正五品)、卫指挥(正四品)、都指挥(正三品)、总兵(正二品)、都督(正一品)。

    此标准,我已经表奏朝廷,可在蓟州镇试行。等试行结束,再推行天下。”

    士兵分为三级,和现代的标准相对应。辅兵就比新兵强一点,只是合格的士兵而已。甲等兵就是精锐。

    军官的等级,低级层面张昭改动的并不大。百户对应的是连,按照火器军队的编制,下辖的是140人,三个连队。千户对应的是团,初步定额是1400人,下辖十个连队。后面可能还会有增加。毕竟,团与团是不同的。

    到中高级层面,改动就比较大了。

    明朝的卫所制度,千户所往上的编制是卫指挥使司,再往上是都指挥使司。

    所谓的守备、游击将军、参将、副将、总兵,这全部是战时的职位,并不常设。其职责就是字面的意思。守备负责堡寨的防御。关口、城池的防御就是参将。游击将军就是四处支援。总兵就是某一区域的最高指挥官。

    这实在不够简洁,搞得非常混乱。张昭更习惯现代的军衔制度。管你什么职务,只要把品级明确下来,就方便指挥、补充新兵。

    因而,在明朝体系中正三品的卫指挥使,给张昭降到正四品。但相比于从前,不用在“卫指挥”前面加“某某卫”这样的标签。单纯的就是一个官职。

    原本是正二品的都指挥使给张昭降为正三品。“都指挥”作为官职而存在。

    将总兵设为正二品和原本的一样。明朝的总兵分两种,一种是常设,在某地镇守的总兵。比如,九边的九个总兵,他们一般的本职都是都指挥使,然后担任总兵这个职务。

    还有一种总兵是非常设职务,就是张昭目前身上挂着的。以伯爵的品级,挂将军印,充总兵官,总督三镇军务。

    张昭目前就是将总兵固定下来,定为正二品。实际上到晚明战事不断,总兵已经是一个常设职务。

    “都督”定为正一品,这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品级是一致的。区别在于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都是有爵位的。全部是超品。

    张昭想要在未来,将爵位体系作为贵族体系而推广下去。在军中最高只到都督这一级。这就像近代列强时代,大批的贵族上战场,有伯爵、子爵,但在军中的职务还是团、师那一套。军衔还是尉、校、将的体系。

    卫指挥,这个官职对应的是“师”,将会下辖三个团、辅助的炮兵、辎重若干。就是大明一个卫的编制,五千六百人。

    军队编制到这一层级就要以战争的需求为准。目前的燧发枪时代,在张昭出征的过程中,还只使用到排、连、团这个层次。大战还未打起来啊!

    都指挥,这个官职对应的是“军”,将会下辖三个师。辅助兵力若干。约为两万人。

    总兵,这个官职对应的是“集团军”,指挥数个军乃至十几军作战,完成战役任务。

    …

    …

    张昭宣布完他对蓟镇的调整,又分别解答众将的疑惑,会议到傍晚时才结束。

    晚上,张昭犒赏三屯营的军队和将校们。约定第二天上午去景忠山赏景。

    这是亲近蓟镇诸将的表示。

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

    张昭大会蓟镇诸将,按照军中的惯例,在犒赏三军聚宴之后,一般会有射猎的活动。

    张昭的武艺稀松平常,他就跑步,跟着王武练几个拳架子打熬身体。毕竟家里有娇妻美妾俏丫鬟,他得注意锻炼。

    张昭将军中惯常的“射猎”活动,改为登山赏景,给诸将提供一个和他私下里交流的机会。这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景忠山就在三屯营后面,山高六百余米。一年四季风景秀丽。号称“京东第一名岫”。

    明初时,在山顶建三忠祠。祭祀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因而将此山改名为“景忠山”。日后的蓟镇总兵们会修缮山中祠堂,供奉道家神像。香火日渐兴盛。

    比如:戚继光就常带蓟镇官兵常登临此山,留下诗文。

    张昭带着王武、庞泰、高一典、丁赞等长随、亲卫、参谋一路登山。王承裕王老大人带着副手、心腹吏员们和张昭一起同行。随意的闲聊着。

    新军营二团的孙启栋、冯无忌则是和蓟镇的将校们混在一起。很明显,蓟镇军的整训基本是要参照新军营的模板。甚至军法官都要从新军营中抽调。

    蓟镇军的将校们要是还不知道向张昭靠拢,那纯粹就是傻的。整训结束,蓟镇军都可以算张大帅半个嫡系啊!

    九月初四,正是深秋时节。景忠山上层林尽染。登临山顶后,但见古松立于悬岩峭壁之上,峡谷险峻幽深,危岩峥嵘,云雾飘渺。景色峭拔绮丽。

    在三忠祠祭拜完,张昭在祠堂前的小亭中对王承裕笑道:“泰山大人,人心不古啊。祭祀忠臣的香火不怎么兴盛。不如在旁边修座道观,让四方百姓来祭拜。维护三忠祠的开支也就出来。”

    王承裕笑着摇头,“你啊…”这真是张昭做事的风格。

    身旁的长随们纷纷取出美酒、羊肉。

    王承裕喝着酒,道:“子尚,我昨晚细思,其实你昨日的调整还是有所遗漏。”

    张昭拿着油纸包的手抓羊肉吃着,做个手势。

    王承裕此时和张昭相处,也没什么名儒的架子,笑道:“你知道昨日你宣布完给众将在大宁都司旧地分田之后,为何没有之前校场上的欢呼声?”

    张昭道:“泰山大人的意思是诸将对我们能否在松嫩平原上站稳脚跟表示怀疑?”

    王承裕道:“怀疑倒不至于。新军营一个小旗打的朵颜卫近百人仓惶而逃。大宁都司旧地怎么会守不住呢?只是,子尚,远期利益终究没有眼前利益动人心。

    这段时间老夫一直在永平府调研,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靠近边墙的地区其实还有大量的土地没有开发出来,这里没有老百姓愿意来开垦。按照朝廷的律法,这些土地如今都算后军都督府的地盘。

    蓟州镇中屯垦的卫所人力有限,军户们能吃饱肚子就行,谁会愿意为朝廷开垦新地呢?

    现在不一样了。近五十万军户都将转为民户。除去移民到开平中屯卫(唐山)的人,还有一部分将留在原卫所处生活。

    我们一方面可以鼓励这些百姓去开垦,所得土地归其所有,征税率为5%。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土地拿出来作为军功奖励。

    这比你画的大宁都司旧地的饼可有效得多。”

    张昭就笑起来,问不知道何时到小亭中来的古北口守将卫指挥李秀,“这样会不会让蓟镇诸将没有出塞作战的玉望?”

    李秀四十岁许,长相文秀。被张昭降职后依旧任命为古北口守将。他心中感激,只是他性格比较沉稳。此时道:“属下不会。”

    张昭哈哈一笑,道:“泰山大人,有个向前的作战目标比惦记着身后的资产更好一些。其实,我没打算一开始就把卫所军户们解散。屯田、开垦这都需要集中力量才行。我建议改革司搞屯垦兵团。”

    王承裕想一想,道:“行啊,按你说的办。你们谈吧。老夫去看看山中风景。”

    卫指挥李秀带着两名将军过来,他估摸着他们有事情谈。

    …

    …

    “末将参见大帅。”

    蓟镇副总兵江懿、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燕河营参将张哲宇两人躬身作揖行礼。

    张昭坐在小亭中的木质长凳上,微笑着做个手势,“这是私下见面,三位将军不必多礼。”

    江懿作为副总兵,张昭要给予他参与此事的机会。毕竟蓟镇军的杂务要靠他处理。

    而孟平江、张哲宇就是李秀所推荐的良将。

    张昭道:“私下里叫你们过来,是有些事情要吩咐。江将军,此次蓟镇军将校进入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的名额,以各将官回各自的营地后宣讲此次整训的表现为标准。

    别问我参加完军事学院的学习会不会升官啊。大家心里都有数。新式军官将会越来越吃香。”

    小亭中的众人笑起来。

    江懿抱拳道:“末将明白。”这是要他私下里把话透出去。

    张昭点点头,“还有一件事。蓟镇军里的裁撤的老弱病残,以及服役期超过三年的士卒且愿意退役的,都要允许退役,转为民籍。愿意种地的可以种地,不愿意的,可以去开平中屯卫讨生活。那里将会建成京东的经济中心。”

    江懿道:“末将会把大帅的意思透漏出去。”为国戍边,朝廷总得表示表示。

    这算是给退役士兵的福利,不能公开说的。否则,卫所里其他军户会闹。

    张昭再对李秀、孟平江、张哲宇道:“我要挑选敢战之士,集中在古北口、喜峰口。蓟州镇可有精兵?”

    这话一说出来,让小亭中的众人几乎全部变色。庞泰、高一典等参谋除外。

    看张昭的动作,明显是在慢悠悠的备战。整训蓟州军不得数月才能完成吗?

    但谁都没想到张昭竟然有借整训之机,将精兵调到两处塞关隘的打算。这是打算在近日出兵啊!

    张哲宇留着大胡子,大眼、塌鼻子,形象很粗犷,昂然的应道:“怎么没有?大帅,末将愿率麾下五千精兵为大军前锋。”

    张昭就笑起来,起身斟酒,勉励道:“将军悍勇,军心可用,且饮一杯。”

    蓟州镇的地形,从古北口、喜峰口出塞都是山区。新军营的阵型根本派不开,排枪战术打起来是送死,只能用散兵战术。他没打算在这里用新军营。

    英国人在征服全球的过程中就因地形不利却坚持排枪战术而吃过大亏,一次是在布尔战争中,一次在和尼泊尔廓尔喀雇佣兵作战中。

    所以,张昭的想法是让蓟州军打开山中的通道。以新军营在合适的地形作战。

    张昭也不点破张哲宇的大话。一个参将手下有五千精兵那还了得?下发命令:“我给你们三人五日的时间,各选出精兵三千,枕戈以待。等我命令出塞为大军前锋。

    江将军,你配合他们。以整训的名义调动军队、物资、驻防地点。”

    江懿、李秀、孟平江、张哲宇齐齐躬身行礼,“末将领命。”

第四百一十一章 战争的氛围

    九月初六,天阴。遵化县。

    刑部侍郎樊莹在汪知县的陪同下,站在城东韩府门外。

    这几天的时间,他已经代表朝廷审讯清楚。

    所有涉及“勾结朵颜卫攻打古北口”之事的人员都将押解往京师问斩。罪名是:叛国。

    这个罪名看起来略有些重,但是从长城点燃烽火,半夜惊扰天子的角度来说,仅仅只是处决首恶,而将从犯三族流放辽东。这是相当轻的。

    但不管怎么说,都足以警示后来者。

    汪知县看着还着庭院中还没有出来的韩良鸣一家,看看阴沉的天色,说道:“老大人,要不要下官去催一催?”韩良鸣正在书房中和家人道别。

    别觉得汪知县不近人情,而是相比于已经没落的本地缙绅,他更需要在意刑部樊侍郎的态度。

    他治下出这么大的事情,虽然没有被治罪,焉知朝堂诸公对他没有看法?

    老侍郎樊莹摇摇头,“不必了。”他昨晚和韩良鸣谈过。

    韩良鸣是举人。都是圣人门徒。有些事情,他愿意给韩举人留个体面。

    汪知县便不再说话。

    这时,韩家的内院中忽而传来一阵阵痛哭声。

    片刻后,韩家大郎韩梁脚步匆匆的出来,眼睛红红的,跪地汇报道:“老大人,我爹自尽了。”

    樊莹点点头,道:“那就启程吧。”带着遵化县的衙役和奉旨保护他的锦衣卫押送“人犯”进京。

    另有,衙役押送韩家族人往辽东铁岭卫而去。

    韩梁带着两名长随站在韩府门口。一个个走出韩府的成员,都会和韩梁道别。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这里上演。

    小妹韩芷韵哭着道:“大哥,你一定要来辽东找我们。”

    韩家二郎和大哥拥抱一记,哭着转身离开。

    韩梁的眼泪在秋风中渐渐的干了。随后,偌大的韩府变得空荡荡的。昔日族人们居住的两条街也变得空荡荡的。就剩下他和两名长随站在这里。

    “走了。”韩梁硬邦邦的说一句,走了两步,又禁不住回头看着他记忆中的故土,潸然泪下,带着长随出塞,帮大明“诱敌”。

    遵化县的城墙上,本来应该远在古北口后的新军营一团指挥官吴臣正注目着远去的韩梁。

    数名穿着土布军装的新军营军官簇拥着他。

    一名青年军官道:“希望他不会走错路吧。”带着仇恨出塞,很有可能会投靠朵颜卫。

    被吴臣留在身边做参谋的赵辰道:“那他就是脑子不清醒。相公这样都放他出塞,会怕他投靠异族?”

    吴臣笑笑,收起手上的望远镜,道:“走吧!”

    韩家提出来愿意帮助大明诱敌,张昭在卫举人说情时予以同意。这件事由参谋们记下来,最后交给一团来执行。吴臣专程来跑了一趟。

    很明显,不管朵颜卫在遵化有没有间谍,张昭都要将消息传到朵颜卫中去:不日大明就将进攻朵颜卫,报复上次的袭扰。

    …

    …

    与此同时,遵化县城中的一座民居的角楼中。两名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同样远远的目睹着韩府的变故。

    其中一人在遵化县城东小有名气的酒馆老板孙掌柜。他世居在遵化。谁也想不到他另外一重身份。

    “灭里大人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你把消息传回去,整个部落都被惊动。合撒儿首领大发雷霆,正召集部落里的那颜们议事。我们朵颜部才两万余人,怎么挡的住明人?”

    孙掌柜揉着脸,哑着嗓子道:“合撒儿首领要么往东北走,和泰宁卫、福余卫汇合。要么往西北去大草原上,投奔哈喇慎部。哈喇慎的博尔哈首领不是在大汗面前很受重视吗?”

    自总督三镇军务的张大帅将韩家连根拔起之后,并明言朝廷要报复朵颜三卫。他整日里都惶惶不可终日。

    昔日,他投靠朵颜卫,这个身份带给他财富、荣耀。而现在,一旦有人揭发他,结果可想而知。张大帅已经将韩家立为标杆。里通外敌者,死!

    来人叹道:“察乌尔王子认为应当组织猎手死守朵颜城。咱们朵颜部两万余人不管去同源的其余两万,还是去姻亲喇慎部最终都会被吞并。没有牧场的部落,哪有不被吞并的?早知道就不该听明人的话啊!”

    孙掌柜长长的叹口气,“你尽快把这里的消息带回去吧。不用去军中打听了,蓟镇总兵阮兴极其麾下都被清洗完毕。剩下的,没人敢再和我们有牵扯。”

    来人惊讶的道:“怎么会如此?”

    孙掌柜道:“张大帅主持的清洗。以他的身份、地位,这还有什么可说的?摧枯拉朽!他是先完成军中清洗,再来抄掉韩家。此人是大明第一大将。麾下新军营精锐无双。”

    来人道:“那我们苦心经营多年的商路不也断掉?”

    孙掌柜嘿嘿的冷笑一声,“那也未必。张大帅要重建大宁都司,商路肯定会再次通畅。只是,那时朵颜城都是明人的。明军主帅正在整顿蓟州镇兵马,第一场雪之前肯定会进攻。”

    来人默然,道:“我会把消息带回去的。”

    …

    …

    张昭在蓟州镇的整训,很快就传遍整个北直隶。这么大的动作,谁不关注呢?

    张昭一视同仁,将蓟镇军中的客军同样转为义务兵,提高他们的待遇。

    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对张昭死心塌地。张昭在离开三屯营之前向他透漏过,他将会是一个出塞的将领。

    在连绵起伏的燕山山脉中,有一股朵颜卫盘踞在今兴隆县的位置放牧,孟平江的任务就是清理掉这批朵颜卫的军事力量。让古北口、喜峰口的两路大军能够通过山道保持联络。

    但是,张昭在废除卫所和整训蓟镇军的过程中,刻意的遗忘掉了一批人:原永平府内的一批卫所军官。

    这批人没有在长城上戍边,窝在卫所里种地,靠着世袭的卫所官职欺压军户,张昭能给他们什么好处?没把他们祖传的卫所官职收回去就算是手下留情。

    九月上旬,张昭在永平府将闹事,殴打改革司李副使的开平中屯卫曹指挥使等人处罚,投到铁矿中去挖矿。缓解矿工不足的困境。至此,整个永平府的反对力量立即消失。

    废除卫所的工作变得很顺利。

    而随着国泰商行的粮船抵达天津卫码头,随着开平中屯卫的水泥厂、砖厂建立。基建商行的筑路队抵达开平中屯卫。

    在顺天府,在永平府,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郁了。京师中的大小报纸正在连篇累牍的报道这场战争。

    据闻,朵颜卫的骑兵正在燕山中汇聚。

    张昭于九月初八的下午返回京师。他不得不返回。九月初五在京中开售的战争债券销售失败。

    他还没有募集到足够的、可以支撑第一阶段作战的军费。

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了解情况

    京城东面通往天津卫的官道已经铺上水泥路。这是工部的政绩。于弘治十四年冬提供水泥,征发徭役完成的。

    深秋的下午阳光不见丝毫的暖和。骑马实在是个苦差使。

    张昭带着亲卫连,奔驰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红色苍龙旗迎风猎猎而响。

    新军营剿灭朵颜三卫的战略,其核心就是:以我为主。

    张昭并不准备搞奇袭。

    但是,该有的“惑敌”之策还是会用的。

    借助于整训蓟镇军的大动作,古北口守将李秀,调任喜峰口的参将张哲宇,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都在三日之内,选好三千精兵,枕戈待命。

    张昭在开平中屯卫检查种种物资积蓄时,颇感满意。

    董朗办事还是可以的。

    准备工作完成,他准备秘密调动新军营主力出京。此时,却传来战争债券发行失败的消息。

    这真是只差临门一脚,突遭变故。

    …

    …

    京师在入秋之后越发的繁华。新增的人口、商业区、物资主要集中在城东。

    从朝阳门至通州四十里路的这片区域中,大批的建筑拔地而起。

    而东城警察局的设立,京师大清扫行动的展开,迅速的降低各种违反犯罪的案件。这一措施更是加速人口往城东流入。人口的流入又进一步加速东城这片区域的繁荣。

    以美食镇为中心点,往东两里便是一座可容纳五万人的大球场,预计在弘治十七年底完工。

    从美食镇的东南角,往东南方向一里是新开张的京师纺织厂。其出产的棉布,在京师、北直隶非常畅销。倒不是质量多么好,而是价格便宜。

    在八月份在大球场的北面,直线距离五里左右,新增一栋占地二十亩的水泥砖墙建筑。名叫大明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往西的区域,是美食镇的高档住宅区。

    京师中的高档住宅区其实就是四合小院。但比住在筒子楼狭窄的单间中的工人们强太多。

    证券交易所三楼的办公室中,在午后时分浸润着菊花的香味。

    卢员外和陈夕凤两人愁眉不展。

    这是九月初五战争证券发行失败后,两人的第三次见面。主持此事的卢奉卢员外压力非常大。他不得不频频的和新秦伯张昭的妾室陈夕凤见面,商议对策。

    陈夕凤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管理美食镇上。发行战争债券是一个新生事物。她固然是商业才华出众,但依旧难以把握其中的门道。

    卢员外拉上陈夕凤,主要还是存着万一张昭怪罪下来,让陈掌柜帮忙顶着的想法。

    “陈掌柜,伯爷大概什么时候回京?”

    陈夕凤穿着葱绿的长袄,秀发盘起美妇发髻,带着金凤金簪。白皙的鹅蛋脸上带着郁闷的神情,如葱般的手指拨着小算盘,道:“这我哪里知道?再等等吧。”

    “唉…”

    卢员外长叹一口气,愁眉苦脸。这可是很重大的任务。伯爷将事情交给他,他却没干好。会不会被认为能力不足呢?

    这时,陈夕凤的侍女柳二姐从门外进来,白嫩的俏脸上带着欢喜的笑容,“小姐,少爷回来了。他派人来通知你回府里。”

    窗明几亮的办公室中,气氛忽而变得轻松起来。

    …

    …

    张昭下午回京,洗去征尘。自八月中旬立京去追查古北口被朵颜卫攻打的事宜,他将近二十天不在家中。

    第二天上午,张昭带着陈夕凤坐马车前往大明皇家银行的总店中和卢奉见面。

    大明皇家银行是基于晋商卢奉在京中经营的银号发展起来的,在得到张昭的支持后,卢奉将银行的总好设在崇文门大街外的商业区中。

    但以目前的眼光来看,这间总号还是不够气派,面积也不够大。而且南城这里固然有锦衣卫巡查,但在安全性上感觉还是不如东城。

    张昭下车,带着陈夕凤、两个俏丫鬟一起往银号中走去。

    店面中有几个客户正在窗口处办理着业务。

    早就下楼来迎接着的卢奉赔笑着道:“伯爷,近来京师的..经济发展不错。虽然咱们这里只开一百两、五十两的银票。但来办理存钱业务的商户还是不少。”

    存款有利息的。

    张昭微微颔首,笑道:“不够明亮、气派啊!迟早要换到更大的地方去。”

    卢奉道:“那我在城东拿一块地?”

    张昭摆摆手,含笑道:“我随口一说,你们自己把握。不过,金库、银库最终得选个安全的地方建造。嗯。放到城北新军营那边去。”

    随口闲聊着,穿过大堂,到后面的庭院中。有侍女上了茶。

    张昭坐在主位上,喝着茶,问道:“到底怎么回事?说说情况。”

    卢奉站在厅中,小心翼翼的道:“伯爷,九月初五第一次组织战争债券拍卖,总共报名的有二十多家。但出手拍卖的人寥寥无几。还是张铭张校尉、崔都尉、镇远侯府世子顾士隆一起帮衬才拍卖出两万两债券。”

    张昭努努嘴,“那就是不信任我们咯。”

    要说张昭内心里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他回京的路上心里还非常的不爽!就差临门一脚,结果没法出兵,他能高兴得起来才怪?不过,昨天回京后,他大致的听陈夕凤说了缘由,此刻心里已经有解决方案。情绪因而显得放松。

    陈夕凤水汪汪的丹凤眼忍不住嗔张昭一眼,道:“老爷,你还这么轻松呢。京中这些权贵、富户根本就不相信你说的话:大宁都司旧地有银矿。他们不卖我们的帐。”

    张昭不以为意的道:“不信任我们,最终会是他们后悔。我大致知道明白了。我们的方法再略作改进,其他的是政z问题。卢员外,你现在去真理报登广告。

    要在头版头条连登三天:诚邀天下所有的商户前来大明证券交易所参与拍卖战争证券。允许匿名购买。个人的保证金下调到一百两白银。

    拍卖份额不要再采取一次拍卖一万两债券。而是分批次拍卖。设五百两、一千两、两千两、五千两、一万两这几个额度。这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另外,大明皇家银行现在有多少银子?”

    卢奉赶紧道:“我去拿账本来。”

    张昭制止道:“不用。你说一下大概的情况就行。我要皇家银行带头拍卖战争证券。”

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来处理

    卢奉担任大明皇家银行的总经理,经营范围只在京师,对自家银行的数据,还是非常了解的。张口就来,“

    伯爷,皇家银行目前的资产约为五百余万两。其中负债额为4百余万两。负债率为80%。银行中储备的银两为八十万两。从开业至今,总计发行银票三百余万两。”

    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属于非常专业化的东西,张昭也听不大懂,但有一条是懂的。在没有纸币的时代,八十万两现银就是银行的现金流。

    银票只是皇家银行发行的票据而已。

    张昭手指微微点着额头,道:“以方便交割的名义,强制要求拍卖战争债券必须使用我们的银票。另外,允许战争债券在个人之间相互交易。你在广告上添上这一条。”

    卢奉眼睛顿时一亮,恭维道:“伯爷,这真是个天才的构思。”

    以后军都督府的名义发行的两年期战争债券,朝廷批准的额度为八百万两白银。

    其销售办法是:在大明证券交易所进行拍卖,价高者得。购买者支付费用,在交易所进行登记购买数量,最终拿到手的是不能流通的凭证。

    两名购买者之间的相互交易,必须在交易所的见证下才能进行。交易需要更换凭证上的数字,还有交易所登记在案的数字。

    如果这些债券全部销售出去,这八百万两白银实际上就在大明皇家银行的银库中。

    这对大明皇家银行的补充是何等之大啊!八百万两白银啊!

    当然,大明皇家银行不可能印刷八百万两银票给后军都督府。这都是战争经费。你拿银票去南方购买粮食,江南的商家理你?用银票支付士卒军饷,他们会卖你的帐?

    但是,后军都督府不可能一次性将八百万两白银全部花费出去。这就可以占款使用,只需要支付少量的利息即可。

    陈夕凤娇俏的翻个白眼。她认识的卢员外不是这样的人。但在张昭面前,他满口奉承话。

    张昭笑笑,不吃卢奉这一套。没有那么神,借的钱终究是要还的。大明皇家银行要发展,还是得真金白银的去赚钱。

    “大宁都司那里的金矿、银矿不少,足够偿付这批证券。你先去登广告,接下来的事情我来操作。三日后在交易所举行第二次拍卖。”

    …

    张昭之前给弘治皇帝上过一个奏章,关于金矿开采的事宜。明朝的矿产资源在名义是归国家所有的。但是,如今民间盗采屡禁不止,形成民矿、国矿并立的局面。

    所以,后军都督府打下大宁都司旧地。金矿、银矿等资源都可以拍卖出去。所得经费是用于偿还战争债券。

    而朝廷对所有的矿产企业,每年都要征收其产量3%至5%的商税。这是长久的财政来源,比朝廷自己去开矿来钱舒服得多。

    从改革明王朝的货币角度而言,张昭目前的做法,还停留在大量储备金、银,以求未来能发行货币的阶段。

    其实这种事以国家的名义来做,会顺畅得多。但是鉴于大明朝皇帝的任性,以及对金融的无知,他真不敢和皇帝们合作。

    大明的皇帝们已经玩废了宝钞、盐引。张昭不想他费尽力气推广的银票,最终面值下降,沦为废纸。

    大明朝的货币,目前是标准的银本位。但是,从张昭所知道的历史而言,这只能作为过渡的。

    因为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经过几百年,全球范围内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银矿。白银的产量会很大。这就会使得其币值波动。银本位、金银复本位最终都会淘汰。

    金本位才是未来货币的本命!

    …

    …

    张昭和卢奉再聊了一会儿大明皇家银行的发展。

    目前随着业务的扩充,肯定是要招募人手的。卢员外这个人划圈子的思想比较浓厚。目前只招募他老家的伙计,还有就是张府私塾出来的学生。

    但这明显已经不够用。

    小学生到知行白酒商行中当账房学徒,再磨练个两三年就合格。白酒的账本能有多难,加减乘除。但是,涉及到银行这个领域,数学功底不行难以胜任。

    “你给国泰商行打个招呼,联合出资在京师成立初级学堂,对外招生,学制三年。教授语文、数学、地理、自然、政治五门课,培养各种人才。呃…,把‘自然’去掉,教材找新军营要。”

    卢奉一脸懵逼,他不知道“自然”是个什么课程。当然,这不妨碍他听张昭的命令,忙道:“我这就去办。”

    张昭交代完,没往位于位于京师东北方向六十里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视察。军校筹备的事情由林文宁负总责,底下有具体的经办人。他对“大管家”老林还是信的过的。

    张昭回小安镇陪妻妾们吃过午饭,就去往新军营。研究三院已经将他要的东西研制出来,他回头要拿给弘治皇帝看。

    …

    …

    九月初九,真理报上登出后军都督府要再次拍卖战争债券的消息,很快就在京中引起轰动。

    中午时分,棋盘街上到处是出来“觅食”的大明官员。他们的话题自然都是登在真理报上的消息。

    王华和同僚们一起在一家酒楼中用餐。席间为首之人是德高望重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吴宽。

    吴宽摇头晃脑的道:“张都督这是迫不及待啊!虽然作出一些规则上的改变,但短时间内搞第二次拍卖,我看难得很。德辉,你和张都督接触较多,你觉得他是怎么想的?”

    王华苦笑道:“吴前辈,这在下如何猜得到。或许他是想以他的名声担保啊!”

    “那也不顶用。关键在于大宁都司旧地是否有矿。”

    一帮翰林们纷纷附和。并不看好张昭的举措。

    …

    …

    午后时分,报社镇望海楼中。

    一群报社的总编们在二楼雅间中喝茶,闲聊。这个时间节点,各家报纸的总编们都不算忙。

    这个茶会是由真理报总编汤玄策组织起来,类似于报纸行业的协会组织。

    大明朝各行各业都有行业协会。京中卖煤炭的有行会,卖粮食的有行会。搞中介的一样有行会。报业才兴起,如今才算逐渐起来。以真理报的发行体量,其背后东家的权势、地位,自然是报业中的盟主。

    汤玄策喝着毛尖,道:“在下估摸着明日会有各种关于战争债券拍卖会的分析文章,还请各位卖在下一个面子。”

    尽量说好话嘛!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

    论道报的总编张名尹拿着骨瓷茶杯,似笑非笑的道:“汤总编,你就笃定朝堂诸公不会来稿?”

    报纸行业除了当初张昭在弘治皇帝面前说的,最终由通政司向天下公布的约法三章,还有一条潜规则。

    那就是,但凡朝廷官员实名投稿不得拒绝其稿件。

    这在当初也是想保证:报纸不会阻塞言路。免得科道言官们盯着报纸弹劾。如今变成了一种特权。

    当然,不管怎么说,如今报纸的编辑们还是拿到一些舆论权。

    “哈哈。”

    几名和论道报关系不错的报纸总编附和的笑起来。

    这个报业协会本来就是行业自律性质的协会。共吸纳如今在报社镇中办报的十六家报纸总编。就算汤玄策作为发起人,想搞一言堂基本没可能。

    汤玄策三十四岁的年纪,微胖,容貌普通,嘿嘿一笑,道:“在下是为诸位考虑。别到时候被打脸喊疼。张总编,你的论道报没少成为笑料吧?”

    张名尹脸上青气一闪,皮笑肉不笑的道:“哟,看来汤总编是有内幕消息,说来我们听听。”

    汤玄策对分散坐在雅间中此刻冲他看过来的总编们拱拱手,道:“以在下看来,这第二次拍卖会必然成功有三点。第一,降低保证金,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

    第二,每次起拍的债券价值由一万两降为最低五百两。这有利于更多的人冒险参与其中。

    第三,张伯爷亲自在京中主持拍卖事宜。他的份量,可比皇家银行的卢员外份量更重。”

    汤玄策的话有一定道理。不少总编都在点头。

    单凭张伯爷的名号,至少能在京师中募集十几万两银子吧?这位国朝名将可不单单是兵带得好,堪称商业能手。只看东城的发展、繁荣就知道。

    最赚钱的产业都在张伯爷的控制中。

    然而,汤玄策的话音刚落,文学报总编李梦阳就“耿直”的道:“汤总编,八百万两的债券不是那么容易卖的。你吹出花也没用,关键在于大宁都司是否有金、银矿。”

    “是啊。”

    “李总编说的是。”

    汤玄策恨不得用眼神当刀把李梦阳捅几刀。你麻痹的!区区文学报,日发行量不过一千余份。早晚弄死你。

    不说真话会死啊?

    …

    …

    初十的下午,张昭带着由研究三院铸造出来的“袁大头”进宫面圣,畅谈一个时辰才出来。

    弘治十五年七月中旬,张昭当时还在蓟州镇的各出营寨、堡垒到处跑,弘治皇帝下令铸造一批弘治通宝,就是铜钱。这让张昭想起“袁大头”来。

    自古以来中国就缺铜。在明代用银本位之前,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使用铜钱作为主要货币,而汉唐时都是缺铜缺到想死。

    此时,明朝依旧在通行通宝,只是流通的不那么频繁而已。铸造某个年号的通宝,更多的是作为皇帝登基后的一种仪式。

    现在民间的货币,大部分使用白银交易。更小额的交易用之前几代皇帝发行的铜钱就够用。还有朝廷大量发行的宝钞:一贯当十文使用。

    “袁大头”是袁世凯头像的银币的通称。张昭哪里画的出袁世凯的头像?他倒是想用弘治皇帝的像,只是得先征得皇帝同意才行。所以,他铸造的银元,只是重量、比例和袁大头一样。

    其一枚的重量为7钱2分,含银量为库平纯银6钱4分零8毫(6.408钱)。材质是银占89%,铜占11%。

    袁大头是银本位下币制改革的利器。因为,袁大头的真伪分辨非常简单,容易上手,老少皆宜。十分便于流通。

    弘治皇帝答应考虑考虑,他需要征求重臣们的意见。

    张昭突然思路落到这袁大头上面,还因为大宁都司土地上金、银矿的事。试想,金、银矿拍卖出去后,由大明商人经营。那挖出的金银流向何处?

    很明显,最佳答案应该是流向国库。但是商人是做生意的,你拿什么置换这些金银?

    明朝的纸币信用早就破产。而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暂时还没有货币功能。

    所以,使用金、银制式的硬币去兑换最为合适。同时,这是征收了一笔铸币税。银元的含银量实际只有6.408钱啊!

    …

    张昭离开乾清宫,由驸马都尉崔元送出来,刚过金水桥,就被李阁老的吏员(秘书)叫到文渊阁中。

    文渊阁位在文华殿后,是内阁的办公地点。下午时分,内阁中人来人往,只是保持着安静。

    很快,张昭就被吏员带着穿过大堂,到里面的堂屋中。

    这里有六间房屋。其中有几间光线阴暗。但因为此时内阁中只有三名阁臣,三位大佬自然是用的向阳的房间。张昭被吏员带到李东阳的公房中。

    张昭私下里和李东阳接触非常犯忌讳,但在公房中见面、交谈就不用担心这个。

    “下官见过阁老。”

    张昭面见弘治皇帝穿着绯袍常服。这时,站在公房中拱手一礼。

    李东阳笑呵呵的道:“子尚,坐。等我将这封奏章拟完。”这并非是给张昭下马威,而是一种亲近的表示。

    半响之后,李东阳放下毛笔,询问其蓟州镇的情况,“蓟镇整训的情况如何?”从李东阳的角度来看,他需要关心蓟州镇的整训。蓟镇十万大军,别改出问题来了。

    张昭把大致的情况说了说,道:“阁老,军心士气可用。只待后日的战争债券销售成功。大军就可以发动对朵颜三卫的进攻。”

    李东阳惊讶的道:“这么快?”

    内阁和朝堂中都普遍认为张昭要等到道路修好后才会发动对朵颜三卫的进攻。而这个时间点恰好和蓟镇军整训完成一致。

    这两条路,分别指的是京城北望古北口的道路,通州至开平中屯卫再转向喜峰口的道路。

    自弘治十四年春,水泥配方被张昭进献给朝廷之后,工部就在组织人手重修京中通往四周的官道。但是因时间关系,上述两条道路还没有来得及修。

    而老的官道年久失修,用来运输粮草那消耗得多大?

    李东阳见张昭要解释,径直摆摆手。他固然是聪明绝顶之人,但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自知之明,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张昭已经证明过他的能力。

    李东阳从书案后走出来,沉思一会,道:“子尚,要不要我给你在报纸上呼吁一声?让人真金白银的拿出来买白条总是很难的。”

    对这次朵颜三卫的战争,他还是很看重的。毕竟是他作为阁臣在御前定下来的。

    如果张昭能够打赢,并占据大宁都司旧地。那他在朝堂中的声望将会暴涨。

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资张昭个人

    李东阳愿意帮忙,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张昭并没有这个计划,但是多一个大佬帮忙喊几声也是好的,躬身行礼道:“如此多谢阁老。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对付能力的问题。”

    李东阳笑着点点头。

    以他的精明,当然听得出张昭意思是能解决。但他帮助张昭,本质上还是政治上的考量。而张昭没有拒绝他的帮助,这种态度尤其重要。

    张昭从内阁告辞出来,对十二日的拍卖再多几分把握。

    李东阳没问他见弘治皇帝有什么事,他也没主动去说。这算是一种默契吧。

    之前,张昭基本要靠李东阳照拂,算是李阁老线上的人。连首辅刘健都认可这个逻辑。

    但是,张昭此时因“朵颜卫犯顺天府”之事,彻底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手握重兵,主导着剿灭朵颜三卫的战略。

    他这一票对李东阳很重要。他在李阁老面前,差不多可以算政治盟友的待遇。

    …

    …

    出皇城之后,崔元的长随正等在东华门外的柳树下,他笑呵呵的上前来作揖行礼,“伯爷,我家老爷已经派人去通知张三爷、周公子等人,还请稍待。”

    张昭道:“没事。我也要通知一个朋友。”

    今天美食镇中的教坊司分号开门营业,和隔壁绿绮楼的分号联合起来搞一个“选花魁”的活动。崔元约他今晚去喝花酒。

    张昭对大明的青楼,向往度不高。这并非因为他在假正经。而是他的娇妻美妾俱是一时之选、风情迥异的大美人。无论从感情上还是生理上来说,他都没这个需求啊。

    只是,崔元表示要帮他拉拢勋贵们购买战争债券。国人谈事情,在酒桌上谈的是大多数。他只能答应下来。

    片刻之后,张昭把李幽喊来,会齐英国公府的三少爷张铭,长宁伯府的长孙周修,一起先行前往美食镇中的教坊司。崔元崔驸马要等从宫中下值后,再汇合他约的勋贵子弟一起前来。

    下午五时许,美食镇中极其的繁华。商贩、行人在街道中穿梭,车水马龙,叫卖声不断。

    张昭在顺天府废除卫所释放七八十万人口。美食镇、东城这里就吸纳了将近三四十万人口。再加上外来务工的人口,还有过来消费的京中人口,这里的繁华可想而知。

    教坊司的东城分司位于美食街的东面,简称东楼。和一排排热闹、繁华的勾栏、瓦舍相邻。

    当初美食镇初建,将娱乐区中最好的两块位置给了教坊司和绿绮楼,以求聚拢人气。但最终却是陈夕凤的亲民路线“勾栏、瓦舍”大获成功。

    抵达东楼后,老鸨将张昭等人招呼到里面二楼的一处雅间中。自有大茶壶过来招呼。

    稍等片刻,崔元带着七八名京中勋贵家的子弟到来。张昭的便宜大舅子陈泰亦在其中。

    众人纷纷向张昭行礼,一一上前来拜见。

    “参见伯爷。”

    “伯爷果然如传闻之中。一表人才,英俊非凡。”

    “在下广宁伯之子刘泰,见过伯爷。久仰久仰。”

    张昭目前的身份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地位比这帮勋贵子弟的父辈还要高。可以说,目前明朝的武勋之中,仅有三人地位比他高: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辅、魏国公。

    张昭坐着八仙桌的主位上,坦然的受众人之礼。只是微笑着点一点头即可。

    坐在张昭身旁的李幽羡慕的看着这一幕。这真是人生的巅峰啊!他到九边游历,想要博一个封妻荫子。没想到反倒是张昭在京中把这条路走通。

    崔元正和雅间中的帮闲询问,东楼这里有那些当红的姑娘,又有那些新人,那些姑娘才艺出众。张昭道:“崔兄,先办正事吧。”

    “哈哈,好,好。”崔元挥挥手,让帮闲先去雅间外候着,道:“伯爷,这几位勋臣子弟想去军事学院读书,然后到蓟镇军中历练。为此,他们府中都愿意买一些战争债券表示支持。”

    张昭拿着茶杯,目光从雅间里八名勋贵子弟期盼的脸上扫过,笑道:“原则上我是同意的。但是,我担心这条路你们走不通。”

    刘泰约莫二十四五岁,站起来,抱拳道:“伯爷,请你明示。”

    张昭道:“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招生,理论上是考试通过才录取。但诸位府里若是愿意多交两倍的学费,祖上于国有功,这点人情还是有的。

    然而,诸位能否从军事学院毕业,这要看读书是否够努力。这一关我是不可能放水的。

    其次,你们取得毕业成绩,决定授予何种官职。基本都是从军中的总旗、百户干起。战场危险,想要晋升到卫指挥、都指挥这样的将军衔必然是九死一生。

    所以,你们回去和家里说清楚。”

    张昭并不拒绝大明的勋贵子弟进入军中效力。这些人虽然都被京中的酒色财气掏空身体,消磨意志,但基本上起步条件、受过的教育比军中大部分将校都好。

    但是,他绝不会给这些人的晋升开后门,那是对底层士卒的生命不负责。要升上来各凭本事。

    刘泰愣了愣,和几名同伴交换目光,然后代表众人咬牙道:“伯爷,我们愿意。”

    他们这些人的家世都已经没落。在大明朝光有爵位,靠俸禄是很难活得舒坦。必须要靠田产,圣恩。所以,他们找到崔元这位驸马都尉,和张昭搭上话。

    崔元插话道:“伯爷,十二日的拍卖,你看他们的表现。”

    张昭对刘泰的表态其实略有些诧异,随即笑道:“交学费就可以。后日的战争债券拍卖不做强求。我自然有促销手段。当然,我个人是建议你们尽可能的多拍。这笔投资会让你们赚翻。”

    崔元笑道:“哈哈,那是当然。来人,上酒。”

    他直接把张昭说的“投资”理解为跟着张昭混。

    张昭笑笑,也不解释,和众勋贵子弟喝了三杯,就起身告辞。此时,两大青楼的花魁活动正好开始。李幽自是留在酒楼中。

    …

    …

    京中各方势力的表现,归纳起来,还是对张昭说大宁都司旧地是否有矿表示怀疑。

    不过,有些力量对张昭个人,表现出一定的投资意愿。

    当然,没有人认为张昭真的能把八百万两的战争债券销售出去。军费这事还得另找渠道。

    但是,十一日的真理报头条,让京中大半的人改变主意。

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卖

    九月十一日,发行量达到两万份的真理报在头条刊登了张昭的署名文章。

    文章称:十二日在大明证券交易所的拍卖,弘治皇帝将会购买二十万两银子的债券。在所有人的债券未兑付完之前,大明皇家银行都不会兑付弘治皇帝手中的债券。

    这个消息在报纸上登出来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就传遍整个北直隶地区。

    实在是这个消息太惊人了。

    而在昨晚苍茫的秋夜中,新军营剩下的七个主力团已经分两路行进。一路去往两百里之外的古北口。一路去开平中屯卫,准备去喜峰口。

    …

    …

    一年一度秋风劲。

    来自宁波的商人赵安再一次于九月初抵达京中。弘治十四年时,他只是一个小商人,而此刻他已是宁波府有名的商贾。

    一年多的时间,他就通过代理销售国泰商行的玻璃,赚得盆满钵满。带着赵家重新昔日的辉煌。

    他的玻璃不仅行销省内,还销往海外。便宜的价格基本垄断了南洋一带的玻璃市场。

    九月十一日的上午,赵安读完今天的真理报,立即就带着长随和同乡忠叔一起出了浙江会馆中,赶往南城的大明皇家银行。

    忠叔四十多岁,原本是宁波府的商人中的领袖人物,但这一年来只能跟着赵安后面吃残羹冷炙。他为人精明,见赵安发迹,立即私下里交好。

    “怎么,赵掌柜,今天的真理报头条上的文章有问题?我看其实也就是新秦伯拉上天子给战争债券吆喝而已。”

    赵安二十五岁,浓眉大眼,穿着青衫直裰,一副读书人装束,好笑的道:“忠叔,你真这样觉得?新秦伯的圣眷,能让天子为他投入二十两白银进去?”

    忠叔顿时卡壳。他不像赵安作为国泰商行的地区总代理,有一些消息渠道。他的消息,都到京中这十几日更新的。但他毕竟是吃过、见过,想一想,道:“天子或许只是单纯的支持剿灭朵颜三卫。”

    赵安摇摇头,“不是。二十万两白银在个人而言或许很多,但是在军费而言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新秦伯要剿灭朵颜三卫,这是国策。他不可能为争一口气,就逼迫天子投入二十万两白银。”

    自古就是善财难舍。这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要皇帝从内帑里凭白无故的拿出二十万两白银来做军费,皇帝得多肉疼?

    而新秦伯会干这么傻事?惹天子不快?这很明显不可能的。

    所以,整件事情解读出来,在新秦伯(大明皇家银行)不可对弘治皇帝赖账的前提下,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投资后军都督府发的战争债券确实有利可图。

    忠叔思索着赵安的话,跟着赵安抵达位于南城的大明皇家银行总号。

    只见总号的大堂中已经在排队。都是一些来兑换银票的商人。真理报中刊登过,明天的拍卖制定用银票结算。

    “京中聪明人多啊!”忠叔感慨一句。

    赵安道:“忠叔,你在这里等一等。我去后面和卢掌柜打个照面。”他作为国泰商行的地区总代理,同样是银行的大客户,资金流水几万两。

    约半个小时后,赵安一脸喜色的出来,带着忠叔脚步匆匆的离开。他将会带着浙江会馆的同乡们参与明日的拍卖。

    …

    …

    弘治十五年,九月十二日,位于京师东城的大明证券交易所的水泥结构大楼中,一个个的商贾、权贵陆续的抵达交易大厅中。这里已经布置成一个临时的拍卖会场所。

    定国公府的世孙徐光祚和成国公府的二少爷朱凤两人带着长随,缴纳保证金,领取号牌后,进入到交易大厅中。

    朱凤手里拿着折扇,打量着钢筋、砖石、水泥结构的恢弘大厅,道:“张昭搞的这个水泥用途还是很广泛的。和玻璃结合起来,在建筑风格上和之前的都不同。初看很怪异,但进来之后却感受不同。”

    第一感受就是宽敞、明亮。很有点紫禁城中大殿的感觉。

    徐光祚嘿嘿一笑,打着哈欠,他昨晚在美食镇的青楼中消费。听闻张昭昨天在东楼中露面了。不过在选花魁开始前离开。

    这样的情况,他不传点张昭的谣言都不可能。毕竟张昭婚后一年多还未有妻妾怀孕。

    打击敌人嘛,先把他的名声搞臭再说。

    徐光祚带着一行人在交易大厅的前排找地方坐下,四处看看,对朱凤道:“降低门槛之后,来的人也多了。但是买的人应该不多。嘿,一百两银子的债券,两年之后兑换一百一十两,这种债券有什么吸引力?”

    朱凤微微一笑。这话有理。京中发高利贷的收益率是多少?做生意的收益率是多少?傻子才愿意把银子投到这种债券当中去。估计看热闹的人多。

    …

    交易大厅二楼的贵宾室中,张昭和陈夕凤站在包厢的落地玻璃前,看着一楼的情况。

    交易所里的种种建筑风格,很容易让他想起现代,进来之后感觉颇为舒适。

    站在张昭身旁、陈夕凤的堂妹陈初静小声安慰道:“少爷,你别担心呢。”

    她的身量比陈夕凤要略矮,不过比例却是极佳,圆润挺翘。有着一双美丽的丹凤眼,十五岁的少女娇嫩如玉。

    陈夕凤忍不住妩媚的白张昭一眼,道:“小静,不懂别瞎说。”她这个堂妹,还有旁边娴静站着十六岁的表妹薛云梦,两人的姿容都和她不相上下。

    她平日里是和她的两个贴身丫鬟更亲近。在她们俩面前都是长姐的派头。

    张昭宠溺的刮一下少女的鼻子,再握着薛云梦的小手,薛云梦美眸看向张昭,娇柔的轻笑。

    张昭笑道:“不用担心。这次拍卖会,我将给他们一个惊喜。”

    话音刚落,就见交易厅中的拍卖开始。

    “每份五十两白银的价格起步,拍卖五份战争证券。”

    交易厅中一片哗然。

    大明皇家银行承销的战争债券,每份面值都是100两。第一次拍卖时,一百两面值的证券,销售价格是一百两。竞拍当然不激烈。5%的收益率真的很难吸引到人。

    而此时呢?这已经完全失控。现在花费五十两,两年后能兑出110两白银。这收益率是多少?

    大厅中立即有人举牌。五份证券价值500两,起拍价格是250两。这笔银子在场很多商人都拿的出来。

    气氛瞬间变得火爆。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获成功

    “买!”

    “买!”

    交易大厅中,居左而坐的一名中年太监,尖着嗓子吩咐身边的小太监扫货。

    这让交易厅已经火爆的气氛更加的火爆。

    张昭在真理报上公开的宣称弘治皇帝要在第二期的拍卖会上购买二十万两白银的战争债券,这当然是真的。

    他当日进宫找弘治皇帝推荐“银元”时,就把这件事给办了。拉弘治皇帝站台、背书才是他始终都有信心的缘故。

    另外,预计总共要销售八百万两白银的战争债券,但是他的心里价位并没有这么高。

    京中的权贵、富商们对战争债券不看好,无非就是怀疑后军都督府的兑付能力,更确切的说就是怀疑大宁都司的旧地到底有没有金、银矿?

    所以,张昭其实只需要募集到第一阶段的战争经费即可。

    战争的第一阶段,其实就是清理掉盘踞在燕山山脉中(今承德市)的朵颜卫力量。在大宁都司前大宁城(今赤峰市宁城县)的原地址上修建起一个据点。

    以此为基地,为第二阶段和朵颜三卫的决战囤积物资、弹药。

    很明显,张昭只需要打到大宁城,把今承德市的区域控制住,就能勘探出金矿、银矿。

    实现第一阶段战争目标的战争经费,预估一百几十万两白银就够。弘治皇帝认够二十万两的份额,以其号召力要实现这个目标不难。

    弘治皇帝派来的太监名叫张忠,是司礼监大佬陈宽的干儿子。他正不断的将价值一万两的拍卖份额吃进。

    那些五百两、一千两的份额,都是留给进场来的商户们的。这一点,张昭早早的和他沟通过。

    …

    “多少了?”

    二楼的包厢中,张昭在落地玻璃前,揽着陈初静,问正密切关注着场中情形的陈夕凤。

    陈夕凤娇俏的一笑,“呀,我光顾着高兴,忘掉了。萍儿,数字是多少?”

    拿着小本本在旁边记录着的浮萍低头扫一眼,汇报道:“小姐,已经卖了八十万两。”

    陈夕凤转身去看张昭,白腻的鹅蛋脸上带着盈盈的笑容,水汪汪的丹凤眼仿佛会说话:喏,老爷,你听到了呢。

    张昭道:“差不多了,可以让婉儿她们出手了。”

    确定赚钱的生意,张昭自然也会买。不过,他的私房钱没有弘治皇帝那么多,他能募集的资金只有五万两左右。当然,还找大明皇家银行贷款十三万两白银。

    李婉、方晶、王絮雪她们几个就在隔壁的贵宾室里。这样热闹的场面,她们愿意跟着张昭过来看一看。

    陈夕凤这边还肩负为美食镇、陈记、她个人购买的责任。所以,单独要了一个贵宾室。

    一直安静站在张昭身边如一株明雅的牡丹花的薛云梦柔声道:“少爷,我去说。”

    …

    …

    崔元、周修、张铭还有刘泰等人坐在稍微靠后的地方,看着这场火热的拍卖会,心中都有些吃惊。

    特别是广宁伯府的刘泰,他以为那天张昭说的是客气话。最终还是要他们购买战争债券。但没想到是这个局面,他们那凑起来不到三万两银子真是可笑。

    崔元年纪最长,感慨道:“嗨,京中这些富商的赌性很大啊。”

    周修刚刚代表长宁伯府再拍了五千两意思意思,给张昭一个面子。之前第一次拍卖长宁伯府就出过钱。

    他靠在椅中,神情疲倦,实在是昨晚东楼里的花魁和俏丫鬟太带劲,道:“崔大人,要是两淮和晋地的盐商们早知道天子会背书,恐怕这会五百万两的份额都卖完。”

    崔元点点头。

    大明就是这个情况,国库里能跑老鼠,但民间是真的有钱。特别是那些盐商、海商。他这个驸马都尉、京师中的大地主都比不上。这么多人进来拍卖,还真有些人敢于赌一把的。

    这帮勋贵子弟在这边闲聊时,浙江会馆那边来的海商们正在逐步的购买战争债券。

    赵安、忠叔、于掌柜不断的出手。虽然不能和京中的达官贵人们争抢最便宜的价格,但还是分别在每份六十两银子左右的价格拿下约五十万两的债券。

    眼看着前排的交易员又拿出新的份额继续拍卖,赵安心里算了算,没有再继续追加投资,推荐道:“

    诸位,皇家银行的卢掌柜私下里向我透漏过,今天第二轮的拍卖总份额不是八百万两,而是两百万两。想要投资的赶紧出手。错过此时,就没这么好的事。”

    忠叔看着卖力推荐的赵安,知道他怕不是和银行的卢掌柜达成什么协议。举起手中的号牌喊价:“60两2钱。”

    新一轮的竞价继续。

    事实上,忠叔确实人老成精,他猜的没错。赵安如果能鼓动浙江会馆里的海商们在第二轮拍卖中积极购买战争债券,卢奉向他承诺,会将其推荐给新秦伯张昭认识。

    …

    …

    时间很快就流逝,将近中午时,大明皇家银行的总经理卢奉在交易厅中露面,向众人宣布,九月十二日的第二轮拍卖结束,总计销售出184万两白银的战争债券。

    “今天的拍卖会到此结束。卢某在此感谢诸位贵人捧场。第三轮拍卖将会在十月份进行,届时欢迎各位再次前来。”

    交易大厅中顿时有一阵“哀嚎”声。

    “卢掌柜,你们怎么回事?有债券不卖吗?”

    “是啊,不是说好一共有八百万两的份额吗?怎么总共加起来卖得两百万不到就停止。”

    “不会骗我们吧?”

    任何时候都不缺乏“聪明人”。这些都是留力的商贾。浙江会馆的海商们有“内幕”消息早早的出手,但是还有更多的商贾想要再等,毕竟份额很多嘛!

    谁料到大明皇家银行竟然搞惜售。

    日您。

    卢奉含笑着拱拱手,鞠躬感谢后离开交易大厅。他兴奋的情绪已经快要压不住。准备去想张昭汇报。

    “卖出去了。卖出去了啊!哈哈,哈哈!”

    …

    此时,在交易所二楼的贵宾室中,陈夕凤早就高兴的满脸笑容,咯咯娇笑,笑的花枝乱颤。美不胜收。如同银铃一般的笑声响彻在包厢中,悦耳动听。

    她走到张昭面前,屈膝一个福礼,笑盈盈的,眼波流媚,风情无端,“奴家恭喜伯爷,贺喜伯爷。”

    张昭禁不住笑起来。他这个几个美妾各具风情。方小娘子娴静的闺秀,却其实性情活泼、俏皮。王小娘子容颜清艳,有闭月羞花之姿,却很有点小资情调。

    他面前这只金凤,商业才华横溢,按理说人设应该是女强人,却是泼辣、大胆、妩媚到骨子里。相处起来会给人一种打破封建主义时代对女性种种束缚的感觉,性情极真。

    张昭笑着把她扶起来,抱着,“你叫我什么?”

    事情预计是一回事,最终拿到一个漂亮的成绩单又是另外一回事。不仅仅是陈夕凤高兴,他内心里同样高兴。看着这只金凤妩媚入骨的俏模样,忍不住调笑。

    陈夕凤抬头,仰视着张昭那张俊脸,新婚之后即分别梦里时常出现的脸庞,笑颜如花,娇滴滴的媚声道:“老爷…,贱妾知错。”

    她一时得意忘形,只想着工作上的事。她在卢掌柜等人面前提起张昭时,是称呼她的丈夫为“伯爷”。

    “中午老爷我要执行家法。”张昭嘿嘿一笑,带着陈夕凤几人一起到隔壁的贵宾厅中,和婉儿她们汇合,处理剩下的事宜。

    战争债券销售出去,他该出发了。

第四百一十八章 庆祝、道别

    卢奉将交易所里收尾事务交给经理收拾,他则是急匆匆的来找张昭汇报,给张昭的长随丁赞给拦着。这才知道张伯爷的妻妾都在,只能等着。

    稍后,崔元、张铭、周修、刘泰等人都来找张昭道喜。

    因为有女眷在,最终的庆祝酒宴放在美食街的知行酒楼中。张昭上次带婉儿她们来过一次后,给丁冲提过意见。如今,二楼有专门的女眷通道。

    别人真金白银的来捧场,张昭这顿酒还是要吃的。

    …

    在张昭吃饭时,战争债券销售出184万两白银的消息瞬间传遍京师。

    徐光祚和朱凤两人从大明证券交易所里出来,神情还有点恍惚。

    他们俩都是笃定第二次拍卖会失败。然而,现实给了他们一记重重的耳光。不知道出于何种心理,两人竟然没有在中途退场,而等到了拍卖结束。

    走下长长的水泥台阶上,朱凤回头看一眼证券交易所的大楼,有一种很荒谬的感觉从心底涌起。

    他和徐光祚两人在继承爵位之前,对张昭都没有任何的实质威胁。顶多在论道报上和张昭唱唱反调。或许,继承爵位之后也没有任何威胁。

    定国公和成国公都是上公啊!

    这真是令人沮丧。

    徐光祚眼神同样有些迷茫。不过,他得孟先生指点过,内心里要坚强的多。

    张昭真正的敌人是大明的各种利益集团。张昭现在还没有见改革涉及到这些人的核心利益,一旦涉及,必然会被反噬。

    譬如:张昭在京中搞考试招聘杂职官、吏员,文官集团中就有些人不满。

    只要他持之以恒的和张昭做对,终有一日张昭圣眷衰退,被文官集团打压,他的命运转机就来了。

    “走吧。”徐光祚招呼一声,在深秋的正午,消失在人流中。

    只是身影落寞。

    …

    …

    太监张忠参加完拍卖之后,立即就返回皇宫中,向弘治皇帝汇报情况。

    弘治皇帝在西苑刚和张皇后一起吃过午饭。昆曲声遥遥的从水榭楼阁中传来。

    自听从张昭的建议后,隔三五日就召集一次御前会议议事,行政效率便高了很多。

    他的日子也变得轻松起来。没有言官整天在耳边聒噪啊!司礼监再辛苦点帮他过滤一下,基本不会听到杂音。

    “张忠,拍卖的情况如何?”

    弘治皇帝坐在含元殿的一处露台中,有玻璃隔着秋风,美景入眼而来。

    张皇后穿着一袭浅紫色的宫装,肌肤白皙,保养的如同二十五六岁的少妇,气质雍容华贵,充满着这个年龄段的美妇风情,竖起耳朵听着。

    张忠跪在地上,谄笑着道:“皇爷,张伯爷智计无双,拍卖大获成功。今天上午一共拍出184万两,算上第一次拍卖的证券价值,总计186万两。”

    “嘶…”张皇后轻轻的吸一口气。这并非张皇后眼皮子浅,没见过银子。她是在感慨张昭的能力。这才回来短短几天,拍卖出的证券翻了多少倍?

    弘治皇帝禁不住微微一笑,将妻子的震惊表情尽收眼底,握着她的小手,对张忠道:“好。朕知道了。你办事有功,看赏。”白净的胖脸上浮起笑容。

    候在弘治皇帝身边的萧敬让人将张忠带下去,按照惯例赏赐。

    弘治皇帝笑呵呵的道:“皇后,朕让你的两个弟弟买一点,他们买了多少?”

    张皇后神情略微尴尬,支支吾吾的没说。她两个弟弟以为这是要为国出力,皇帝强制摊派,一分钱都不愿意掏。

    弘治皇帝是个宠妻狂魔,心里对小舅子们不爽,但当然不会怪张皇后,借着下属(张昭)创造出的机会,装逼道:“他们过两天就会后悔的。”

    再温语几句,将张皇后的尴尬化解。

    弘治皇帝喝着温茶,看向露台外的园林美景,思绪飘飞。

    军费凑齐,张昭只怕就要动手了。

    以大明的物力、人力,以及新军营的战斗力,剿灭朵颜卫有何难的?

    等金矿、银矿勘探出来,就可以发行银元。

    …

    …

    深秋之时,京城中依旧是行人不断。

    张昭的马车车队徐徐的由东城往北城小安镇而去。其实,按照张昭的行程,他此时应该直接往通州走,前往开平中屯卫,带着新军营的主力团,辎重,前往喜峰口。

    但是,他坚持送妻妾们回府。这一去,不知道又要有几个月才能和她们相聚。

    马车队抵达小安镇的张府中。张昭在他和婉儿的住处客厅中和她们一一道别。

    “二哥,你…要小心啊。”

    婉儿还差一个月就满十七岁,一米六八的身高,身段比例极佳。精致的瓜子脸儿,杏眼清澈如水。可以给十分的颜值。明丽而娇美的大美人。

    张昭给婉儿一个拥抱,“放心吧。我是主帅,只要不战败就是安全的。二哥我可是大明的名将。”

    婉儿心中带着离愁,精致的眉眼间带着愁怨,这时禁不住笑起来,“二哥,那有这样说自己的呢?”

    张昭笑笑,再和方晶、王絮雪、瑶琴、秋月一一拥抱道别,这才拥着陈夕凤。

    中午在知行酒楼吃酒,家法自然没有执行成。哪有时间?

    “金凤,我留着回来加倍罚你。”

    陈夕凤心中难受,点点头,“嗯。”埋首在张昭怀里,紧紧的抱着他。

    张昭轻轻的抚着她。他和这只金凤的感情,明显是属于先上车后补票。两人是相互有好感,正约会的阶段忽而被“流言”所中止。他决定对她负责,将她纳为妾室。

    而拥有她,并非是这份感情的终结、沉淀,恰恰是热恋的开始。他知道他心里其实挺喜欢她的。只是婚后数日,他便启程去开平中屯卫考察。

    这次回来和她相处的时间也不多。

    片刻后,张昭再和陈初静、薛云梦两人道别。她们的容貌和陈夕凤不相上下,各具风情。一个是堂妹,一个是表妹,俱是大美人。她们陪嫁过来,注定是他的屋里人。他也没当什么道学先生。

    这也是要补的感情债。

    不过,这些感情债并非是他的压力或者负担。而是此生的羁绊。他愿意和她们共度余生,享受在一起的生活。只是,他现在没有时间陪伴她们。

    “你们都好好的。我去一去就回来。”

    张昭对妻妾、俏丫鬟们说道,点点头,转身走到深秋午后的阳光中。

    马车的声音在水泥路上响起,远去。

    …

    …

    战争开始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

    报复或者说覆灭朵颜三卫的战役方案,张昭和新军营的参谋这几个月中反复的思考、推敲。

    其实,不要说明王朝的人口、财力,就是张昭目前职务所能调动的军队、人口、物资都远超过朵颜三卫。

    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别看张昭在娇妻面前吹牛逼,自称大明名将,实际上他非常谨慎。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以他现在在明朝的处境,一次都不能败!

    所以这次战役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我为主。这是强调要在己方做好准备之后再发起进攻,绝不为朵颜三卫所调动。不会擅自更改战役目标。

    但这并非意味着不要战役发起的突然性。

    为保证出兵的隐蔽性,张昭没向内阁汇报发起攻击的时间。之前朝廷已经批准他对朵颜三卫用兵。

    但是,他还是和弘治皇帝打个招呼。在抵达开平中屯卫和这里的四个主力团汇合后,张昭给弘治皇帝发去密折。

    “臣已令蓟镇大军于十三日清晨出塞。臣提新军营劲旅随后。不日当有捷报。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

    …

    新军营扩编之后兵力高达1.5余万人,共计九个主力团,三个辅兵团。每团兵员1400人。

    九月十二日的午后,张昭坐马车前往通州,然后换快马前往开平中屯卫。

    此时,新军一团在古北口,新军二团留在三屯营。九月十日的深夜,按照张昭的命令,新军营剩余的七个主力团分两路离开京师。

    一路三个团,千户分别是陈康、方贯、郝骏。从京师北至密云,出古北口。

    一路四个团,千户分别是李逍遥、刘二狗、曹谌、魏安愚。先至开平中屯卫拿到囤积在此的物资,再北上喜峰口出塞。

    九月初十蓟镇军的三名将军,古北口守将李秀、游击将军孟平江、喜峰口守将张哲宇各自汇聚起三千精兵,枕戈待命,距离此时不过两日。张昭出塞的命令已经抵达。

    …

    九月十三的清晨,喜峰口。晨曦在山峦间若隐若现。

    有着一把大胡子的新任喜峰口参将张哲宇拿着一把环首刀,在长城上,面对着麾下的士卒们举起大刀,吼道:“出塞!”

    喜峰口关隘的大门打开。士卒们没有振臂的高呼。都是跟随着张哲宇多年的老部下们,有条不紊,排着整齐的队列,拿着刀剑,走出关隘。

    这种在清晨中的沉闷,酝酿着一股杀气!比高呼的口号更为骇人!

    这是大明在喜峰口,多少年以来的第一次进攻?

    …

    同时,马兰峪关中。

    游击将军孟平江看着关城中列队而立的士卒们,给士卒们做着战前动员。

    “兄弟们!我们自山东而来,驻守蓟镇这么些年,那年南兵的待遇比的上主兵?我们还要种地。现在,张大帅给我们发一样的军饷,退役后是民户。

    这待遇好不好?我们山东的汉子,讲的是知恩图报。如今,唯有一死保大帅之恩。兄弟们,随我出塞!灭掉朵颜卫!”

    孟平江拔出腰间的长剑,指向关外。回应他的是士卒们的高呼声。

    “出塞!”

    “出塞!”

    张昭废除主客兵制度。所有北来蓟州镇的客兵待遇一视同仁。此时孟平江麾下,就是所有南兵的精锐。

    他们红着眼睛吼着,咆哮着。

    三千精锐高举着军旗,士气高涨的杀出关外。

    …

    …

    同时,古北口。

    守将李秀四十岁许,长相文秀。他穿着锁子甲,头戴头盔。在古北口的城门口,客气的对来相送的吴臣拱手一礼,“关口和后路就教给吴将军了。”

    之所以是同时,因为怀表、望远镜如今在蓟州镇的高级军官手中是必要的装备,直接由后军都督府发下来的。张昭的命令就是同时出塞。

    按照张昭最近的军中官职改革,“卫指挥”就可以称将军。吴臣现在是高配的一团主将。

    吴臣二十四岁的年纪,常年在军中,皮肤成小麦色。穿着新军营的土布军装,扎者腰带,英姿勃发。回一礼,笑着道:“李将军放心!不过,我们新军营一团随后就会出塞。”

    作为新军营中的精锐,他麾下的一团肯定是参加第一阶段的决战的。

    张相公的计划,古北口、喜峰口都要留一个主力团防守。确保出塞大军后路不失。不过这活儿,就不归一团了。

    李秀笑笑,带着麾下的精锐出发了。他的风格和其余两位不一样。他是稳。

    …

    …

    蓟镇军兵分三路出塞,攻入燕山山脉中。

    如果我们俯瞰整个山脉的地图就会发现,但凡山脉中能汇聚成村、镇、县的地方基本都是一些不规则的、小块的平原区域,即可以提供粮食、饮水适合居住的地区。

    所以,蓟镇军三路精兵的路线都是沿着山道,进攻这些朵颜卫聚集的平原区域。

    从古北口出塞的李秀所部,沿山道攻今滦平县一带的平原,然后攻入今承德的平原中。

    从马兰峪关出塞的孟平江所部,他们北攻今兴隆县的平原,然后北上围攻承德。

    从喜峰口出塞的张哲宇所部,他们走的是昔日大宁都司运粮的路线,北出宽城、松亭关,直抵达原富裕卫(今平泉市)。

    他们的任务要重一些,守住这里,返身合围承德。

    而从富裕卫,经过青城,打到燕山山脉北麓的大宁城。这是张昭亲率的四个主力团的作战任务。

    …

    十三日清晨,明军忽而出关发起对朵颜卫的进攻,消息很快就传到盘踞在承德一线的朵颜贵族灭里耳中。

    韩家大郎韩梁带着两个长随出关“诱敌”,带去大明即将攻打朵颜三卫的消息。此刻他就在承德这里的小镇中。

    因为朵颜卫的农耕技术很差劲,燕山山脉中的一些聚集地都是些村、镇级别。承德这里也不另外,只是一个小镇的规模,有四五千人在这里生活。

    “走。我们去找大妹妹。怎么这么乱?”

    上午时分,韩梁感觉到集镇中似乎有些混乱,去找他的妹妹打听消息。

    韩家嫁了一个嫡女给朵颜卫的军事贵族灭里做小妾。

    三人刚刚到集镇最中心的大帐边,就人喝道:“给我拿下!”

第四百二十章 愤恨、初战

    上午时分,蒙古包的大帐四周到处都是警戒着的朵颜卫战士。一个个带着毡帽,拿着马刀,神情紧张。

    明长城距离这里也就一百多里路。不惜马力的话,一个小时就能把消息送过来。

    只是此时送来的消息令灭里这个小部落里的贵族、头人们非常的紧张:明军出塞了。

    而且来势汹汹。

    不到两百里的距离,大约四五天就能打过来。

    这和韩梁带来的消息是不符的。按照他的说法,新秦伯、总督三镇军务的后军都督张昭至少还要一个月才会出兵。如果他不想拖到明年,在冬季第一场雪降临前会出塞。

    但是,韩梁三人被喝止、拿下,并非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他们三人靠过来时,是很明显的异类。他们的服装、头发,口音,这都不同。

    正处在紧张状态下的朵颜卫军官们立即将他们拿下。

    至于说,韩梁带来的“消息”,朵颜卫在遵化城的间谍早就传回来。他们三人只是很随意的被丢在集镇中住下来就是这个原因。若被灭里大人重视,哪里会如此?

    “啊…,我们没有罪。我们没有罪。”韩梁用蒙古语大叫着。但这并没有卵用。

    三人最终被关押到大帐附近的一处羊圈中。

    …

    羊身上的骚味、臭味不断的传来。

    韩梁掩着鼻子,几乎想要呕吐。全身卷缩在羊圈边上。不远处有朵颜卫的武士在巡逻,偶尔向他们这里看一眼。他们没有逃跑的希望。

    “小吴,黄伯,你们说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韩梁双眼中带着迷茫,又带着痛苦的神情。

    不久前,他在遵化县中经历了世间最悲惨的离别。父亲悬梁自尽,母亲、兄弟、姐妹、族人被流放辽东屯田。家里的老管家等七八人被送到京中问斩。

    他忘不了妹妹的哀求,忘不了二弟一言不发的绝望,他要复仇,复仇啊!

    然而,此刻他来到承德,来到朵颜卫中,却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份受到重视。

    他的大妹妹韩芷慧嫁给朵颜卫贵族灭里有四五年,还生育有两个儿子。他精通儒学、商贸,为何到达此地后却没有被重视呢?他有关系,有才华啊!

    小吴年龄二十七八岁,有着一张国字脸,办事稳重,很得韩家大少的信任。他叹口气,“大少爷,这怕不是出了什么事?大小姐那里靠不住,咱们要早做打算啊。”

    黄伯五十多岁,大韩梁十几岁,留着山羊胡子,小眼睛滴流一转,满肚子主意。从韩梁的角度而言,他当然是觉得黄伯“机智百出”。而遵化县里的商贾则是觉得他一肚子坏水。

    黄伯眯着眼睛,如同一只黄鼠狼,道:“大少爷,还是要想办法先和大小姐联系上啊。”

    小吴忽而道:“不用想办法了。大小姐来了。”

    韩梁和黄伯两人回头,就见一个三十出头的美妇穿着汉服棉袄,挽着发髻过来。

    不少朵颜卫的战士都盯着她窈窕、扭动的背影看。有人偷偷的吞口口水。灭里大人的小妾美艳非常。整个朵颜卫里除开察乌尔王子的妻子雅若就没有比她更美的女人。

    …

    韩芷慧将长兄和其长随带到旁边一个小帐篷中。

    “大妹妹,我要洗个澡,你让人送桶热水来。”

    韩芷慧容貌姣好,只是年过三十脸上已有岁月的风霜,可以看出来她年轻时定然是一个大美人。此刻她冷笑的看着面前的长兄,根本就懒得理会这个要求。自顾的说道:“

    大明的军队已经出塞,三四天之内,必然会打到这里来。部落里的头人们现在都在争吵是战还是逃走。大哥,大明的总督让你来这里的任务已经完成。届时,何去何从,你自己决定吧。”

    说着,就要离开。

    韩梁一肚子怨气,这时冲着已经掀开帐篷门的韩芷慧爆发出来,怒道:“芷慧,你这是什么态度?我是你大哥,大哥!爹给朝廷逼死了。我给他们逼着来这里。你就是这个态度?”

    要走的韩芷慧反而又转回身来,声音尖锐的笑起来,“大哥?你还知道你是我大哥?你把我推到鞑子这里来时,你怎么不是我大哥?我有没有求你?

    你知道我这些年在这里吃的是什么苦吗?你知道我十年来被多少男人抢来抢去吗?你看看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说啊?”

    韩芷慧伸出双手,上面全是老茧。这说明她平日里需要干活。

    韩梁气势衰落下来,道:“但是家里这些年还不是年年送财物给你。没有这些东西,你能在朵颜卫这里站稳脚跟吗?”

    韩芷慧冷笑道:“只是给我送财物?你们家里的商队赚得更多吧?”说完,怒气冲冲的甩门而走。

    韩梁感受着妹妹的怨恨,对他的,对家族的,心里评估着他留下来的前途,半响之后,对两名长随说出他的决定,“我不回去了。等大明的军队打过来,我打算跟着朵颜卫走。我要复仇!”

    小吴和黄伯两人对视一眼,没说话。

    …

    …

    蓟镇军并没有让位于承德的小镇上的朵颜卫灭里部落等多久。十三日清晨出塞,下午时就陆陆续续的有人逃回来报信。

    十五日,古北口守将李秀和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就分别从西、南两个方向围攻而来。

    李秀在山路口看着平野地区摆着的一千名鞑靼骑兵,对副将道:“鞑子有点本钱啊!”

    此刻,他麾下的三千精兵基本都在宽约二三十米的山路出口处。两天的行军作战,基本没有什么损耗。就是士卒们有些疲倦。

    “将军,这要是好打,咱们蓟州镇的历任总兵早就出塞捞军功了。哪里能几十年无战事?”

    “和孟游击那边联系上没有?”

    “信使还没有回来。”

    “算了,咱们先打吧。你带三百兄弟去诱敌。”

    李秀交代一番,把副将派出去。

    大约半个小时后,带着步兵的副将仓惶的逃回来。这已经不是诱敌,而是溃败。这并非他们不够悍勇。而是骑兵对步兵,在平坦的地形上优势太大。

    “杀啊!”一个个杀红眼的朵颜卫骑兵追着溃兵冲杀过来。

    显然,根据骑兵的战术,驱赶溃散的步兵去冲击对方的阵型就能获得胜利。

    但是…

    李秀部署在山路口的神机营突然露头,一阵排枪打的朵颜卫骑兵们哭爹喊娘的逃窜。

    明军部队中向来是会配备“神机营”。但是,蓟镇军的神机营没有新军营那么恐怖。所以,这就决定他们只能打一阵排枪。而且,不能让敌方的骑兵有侧翼突击的机会。

    李秀一看神机营建功,立即挥兵追击。

    …

    两个时辰后,经过奋力的厮杀,李秀和孟平江领兵在集镇中心汇合。

    初战告捷。

第四百二十一章 还是大明的百姓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异常的残酷。而决定胜负的关键通常只是一些细微的因素。

    有时候,可能是一场大雨带来的潮湿导致弓箭射程不足,精度不足。

    有时候,可能是骑兵的骑弓锲而不舍的射击令步兵方阵出现细微的空隙。

    弘治十五年九月十五日上午,在燕山山脉中的这两场战斗同样如此。

    用兵沉稳的卫指挥李秀在使用燧发枪排枪射击打掉追击的骑兵势头之后,迅速的投入兵力反攻。

    激励起三千将士士气的孟平江在另外一处战场则是用如猛虎下山般的气势直扑一千余鞑靼骑兵。

    狭路相逢勇者胜。

    晚秋之时,下午两点许,集镇(今承德)的山林、平野中到处是一片战后的气息。被砍倒的帐篷,随处可见的尸体。伤兵们在哀嚎,无主的战马在嘶鸣。俘虏们被驱赶到一起。

    落后二十里的民壮们过来打扫战场。袅袅的炊烟升起。

    李秀和满脸血污的孟平江在集镇东的营寨中,坐在沙袋上,商量着下一处的行动。

    初战告捷的捷报已经发出去。两人所部的伤亡已经统计出来。李秀部伤亡在五百人左右。主要是之前诱敌的伤亡。孟平江所部伤亡一千余人。他打的太猛。

    “朵颜卫的贵族灭里所部向东北方向的朵颜城(今赤峰市)逃跑。八成是要汇合朵颜卫本部。咱们现在要固守这里,等待右路的张参将战报。哦,这里叫什么?”

    一名校尉道:“问过朵颜卫的俘虏,叫做哈喇镇。”

    孟平江嫌弃的道:“什么破名字。回头让大帅起一个名字。老李,你看这地图。从这小镇前往朵颜城有两条路。一条路就是大帅要和老张他们要走的大宁都司运粮旧路。走宽城、松亭关、富裕卫一线。

    一条就是往北直通三百里外的朵颜城。咱们这剩余的四千多人,得把各路口的关卡守好。防务咱们商量商量。”

    李秀手指在新军营给的地图上一点,这地图是之前兵部府库里的老地图,并不够准确。但只能将就着用,“100里外还有一个小镇,我派兵去打下来。放一个哨兵所。”

    两人当即商议起来。

    出塞第一战就此落下帷幕。

    这两路先锋第一阶段的战斗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他们可以驻守在燕山山脉的各个隘口中。保护这处小集镇,等待工部和后军都督府的人来勘探矿产。

    整个明军的主力将会从宽城、松亭关、富裕卫一线,至大宁城。

    这是由地形、物资所决定的。在燕山山脉中,今承德市区那一带的路口太多,而且往西去就是永谢布部、察哈尔部。防守起来需要大量的兵力。

    所以,张昭不可能把后勤基地放在这里。别搞成另外一个“官渡之战”,粮草重地被人一把火烧掉。

    反倒是明初时的“旧路”,非常适合大军后勤运输。只需要守住几个固定的卫所旧地,就可以顺利的将物资运送到大宁城(今宁城县),而后发起攻击。

    另外,张昭没有打算抽调京师的物资支援此次作战。

    剿灭朵颜三卫的战略计划,一开始本来就是朝廷没有钱粮,需要张昭自己去屯田。所以,他一开始就是把开平中屯卫当做反击基地的。

    此时依然如此。自南方来的粮船走海路在天津卫卸货,再由陆路转运到开平中屯卫。再北上出喜峰口往前线送。

    …

    …

    “就叫兴州吧!”

    张昭带主力大军走到宽城县接到李秀、孟平江的捷报,随口将承德的名字改为明初时的卫所。

    承德是满清时的命名。所谓奉天承祖宗之德。

    明初时,燕山山脉属于大宁都司旧地。在今滦平县一带设兴州卫。有左中右前后五个卫所。张昭直接将“兴州”这个名字往东挪了一百里。

    稀里哗啦的秋雨在燕山的峰峦间飘落。河流水急。

    大帐之中,幕僚赵子龙、崔坤两人书写着各种公文,然后向张昭恭贺道:“恭喜大帅初战告捷。”

    张昭并没有喜色,摆摆手,“这雨下的不好啊。”

    这年头没有天气预报。再牛逼的老农也不可能预测到三四天之后的天气情况。

    张昭道:“小泰,你们继续保持和张参将所部的联络。”

    大帐中同样在忙碌着的庞泰、高一典等参谋们应声。

    …

    …

    逃亡的路程总是非常狼狈的。

    朵颜卫的贵族灭里同样如此。朵颜两万多人,灭里在燕山山脉中放牧,麾下的部众约八千余人。几乎和朵颜卫首领合撒儿的实力相差无几。

    他本就是合撒儿的叔辈。

    其实,兴州(今承德)固然是在燕山山脉之中,但土地肥沃。战国时代属于燕国,这里就在使用铁器农耕。说明当时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

    只是朵颜卫不擅长种地,将这里搞成游牧之地。所以,纵然有八千部众供奉,灭里大人的日子一样过的紧巴巴。

    夜里一场突如起来的秋雨,让灭里所率领的逃亡的队伍不得不在山路中停下来。

    此刻经过上午两场厮杀,灭里身边的战士已经不足八百余人,其余要么溃散,要么就是被俘虏。

    就在他坐在一处大树下避雨时,忽而听的营地那边一阵喧闹。心中不快,“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

    韩梁真的“兑现”他的诺言,他准备去朵颜城。

    上午时,明军攻到集镇中,朵颜卫战败。到处都是乱兵。他妹妹说是不管他,最终还是叫儿子前来,带着他们主仆三人跟着灭里的队伍逃跑。

    而到晚间因为秋雨不得不停下来时,黄伯向韩梁提出告辞,“大少爷,老奴跟着你有二三十年,打小看着你长大的。你要去朵颜城,老奴无话可说,特来向你辞行。”

    韩梁怒火攻心。他此去朵颜城还要仰仗两个长随出力,不想黄伯竟然要弃他而去,激愤的喝道:“黄伯,我们韩家待你不薄,你竟然要当白眼狼!你对得起我,对得起我爹吗?”

    有着一张国字脸的小吴正鄙夷的看着黄伯。

    黄伯五十多岁,留着山羊胡子,小眼睛,像头黄鼠狼一样。这时,跪下来,道:“大少爷,咱们和朵颜卫做生意,就算犯法,咱们还是大明的百姓。

    就算是唆使朵颜卫惊扰到天子,朝廷也没灭韩家满门,只是流放辽东。这还在大明的地界上。咱们的子孙后代还是大明的百姓。

    大道理老奴也不会说。你去朵颜城给鞑子当奴才。老奴却不想当一个鞑子。不想死了之后,葬在异国他乡。不想见不了祖宗。告辞。”

    “你敢!”韩梁怒喝一声,闹出动静来。

    小吴一脚将黄伯踹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75/ 第一时间欣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九悟所写的《明帝国的崛起》为转载作品,明帝国的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帝国的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帝国的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帝国的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帝国的崛起介绍:
弘治十三年夏末秋初,宅男理科生张昭穿越来到明朝。瑰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繁华,美好,欣欣向荣又潜藏着王朝危机的时代,张昭一路青云直上,手持权柄,上佐天子,外镇四夷,书写属于他的华彩乐章。五千年的治乱循环,明亡后华夏文明的沉沦,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推荐九悟完本的老书,均订过万,《奋斗在红楼》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明帝国的崛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帝国的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