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明帝国的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帝国的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九悟     明帝国的崛起txt下载     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业不能丢

    锡宝齐满腹心事,从自家的土砖屋窗户向外面的屋舍、院落、树林,道:“能怎么办啊!唉…”

    作为族中的领袖,他居住的地方在半山坡中。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整个部族所在的小城堡内的情形。

    整个建州左卫如今只有六十二户人家,人口不到四百人。在建州老营这里种地,或者前往山林中渔猎为生。

    就武器装备而言,土制的弓箭是不缺的。但是铁箭,以及铁甲,钢刀这些兵器都非常少。

    像上次去大帅岭拜见张大帅时,明人所展示的最新的削铁如泥的雁翎刀,那更是一把都没有。

    听闻,海西女真四部花费大价钱各得了十把。

    福满脸上带着焦急之色,叹道:“父亲,布耶楚客本来势力就大,有甲兵八百。如今举旗叛明一个月都还没有引来大军围剿,古勒寨周边的几个城主都被迫加入他。咱们哪里跑得了?肯定得选边站。”

    建州三卫就在抚顺关外的长白山脉中。

    狭义的长白山指的是中朝两国的界山。最牛八零后经常去骑马、拍照的地方。其最高峰为将军峰。

    而广义上的长白山脉指的是东三省东部以及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诸多余脉的总称。

    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地区。辽河平原往东就是成片的山脉。明长城就是沿着这些山脉的险要地势而修建。

    出抚顺关,沿着浑河,有建州女真浑河部。有萨尔浒、界凡寨,然后便是建州右卫控制的古勒寨。

    然后,顺着苏子河向东五十余里,便是赫图阿拉。这里是建州卫的所在地。

    建州卫往约十里的山中,便是建州左卫所在佛阿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建州三卫早几十年都是共同的一个部落。经过这些年的繁衍、争斗分化成为三卫。但三卫之间的贵族、首领基本都是沾亲带故的。

    譬如:日后万历年间,建州右卫的指挥使王杲就是努尔哈赤的外祖父。

    如今三卫中实力最强的便是世袭建州右卫官职的苏护部。其部主要的人口、兵力便是在古勒寨。

    位于赫图阿拉的建州卫,其卫指挥使、锡宝齐的堂兄哈丰阿早就跪舔苏护部首领布耶楚客。

    距离这么近,布耶楚客的实力这么强,所以锡宝齐、福满父子才会如此的忧惧。

    …

    锡宝齐长叹一口气,道:“福满,你没去大帅岭见过那位张大帅的手段。不敢萨尔浒、界凡寨等城主是否被迫加入苏护部的叛军。明军一来,他们都得完蛋。张大帅绝对不会听他们辩解。”

    福满二十多岁,眼界、智商都不缺,迟疑的道:“这…”

    锡宝齐道:“咱们也别想着加入明军如何如何。你是没听张大帅的原话。他令海西女真四部攻福余卫残部,但是明言朵颜三卫旧地归大明。谁敢多占一寸土地,勿谓言之不预。

    所以,海西女真四部拖延着不肯灭掉福余卫。灭掉福余卫,怎么拿大明的好处?同时也是在隐晦的向张大帅施压:你给的利益不够。他们是第一批主动倒向张大帅的部落,张大帅纵然再强硬,也不能随便找借口杀他们。”

    福满点点头,示意他明白。

    汉人里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嘛。

    关外的厮杀,主要原因就是利益。而这利益具体起来就是两点:人口、土地。

    关外的战斗如果攻破某个堡、寨或者城池,基本都会将女人、孩童变成自己部落壮大的“养料”,其余的自然是变成奴隶。

    而越是肥沃的土地,越是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他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大明距离很近,早已经学会耕种、锻造。基本都是一半人负责种地,一半人负责渔猎。

    张大帅命令不准侵占朵颜三卫旧地,那海西女真灭掉福余卫的动力确实不足。

    人口当然是可以从福余卫获得的。但是没有足够多的土地,海西女真四部拿什么去养人口?

    现在,海西女真基本是一边拿着和大明交换来的刀剑,一边“放养”福余卫。时不时的去割一刀。

    福满头疼的再次问道:“那父亲,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咱们终究是躲不过去的。”

    锡宝齐沉默半响,道:“逃吧。只要建州右卫、建州卫那边派人来问我们的意见,我们直接带着部众逃到山林中去。只要大明出兵,灭掉苏护部的叛乱根本用不了几天的时间。

    福满,你先带一批人到山中去建立一些茅屋、据点。尽可能的远点。”

    福满振奋起来,道:“好的,父亲。那万一情况不妙,咱们要逃进鸦鹘关里面去吗?守关的佟胖子很贪财,我们几百人要进关的话,得提前打点一二。”

    锡宝齐紧抿着嘴唇,仿佛是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摇摇头,“不。我们不能进大明的地界。现在是张大帅总督辽东军务,他正在搞什么改革。沈阳的报纸你也看了。咱们的族人进去,很快就会被消化掉。祖宗传下来的基业,不能败在我手里。万一情况不济,咱们往东边的董鄂部那边走。”

    福满用力的点头。

    父子俩商议已定,立即开始执行。按照常理来说,明军出关灭掉苏护部的叛乱,算是行军时间,大概一个月就行。他们照这个时间准备粮食。

    然而…

    …

    …

    张昭于三月二十四日率部抵挡辽阳。

    辽东总兵郭令率领着辽东镇的将校们在辽阳城外迎接着张昭。一起的还有掀起抵达的庞泰等人。

    “下官等恭迎大帅。”郭令带头下拜。

    张昭骑在马上受众将一礼,目光掠过四十多岁的郭令,吩咐大军在城外的军营驻扎,参加军营中的接风酒宴。

    宴会后,张昭单独召见辽东总兵郭令。小帐之中,只有王武、庞泰作陪。

    郭令的幕僚陈师爷和7名心腹将校在繁忙的军营中聚拢在帐篷外,一起等候着郭令出来。

    春风习习。

    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一名千户实在忍不住,低声道:“陈师爷,张大帅不会…”他悄然的做了一个割脖子的手势。

    张大帅明显对他们这帮人很提防。连辽阳城都不进,直接在军营中重开接风宴。

    陈师爷瞪眼道:“瞎说什么!”朝廷的大将是随便可以杀的吗?得证据确凿,得请示朝廷。张昭要是连这点都拎不清,迟早就是身死族灭的结局。

    明末时,有位头铁娃,未经请示用尚方宝剑擅自斩杀大将。为这事被皇帝心里惦记上。

    千户赶紧缩脖子。不是陈师爷的语气严厉,而是最近大家都有点怕他。读书人心黑啊!他们的同僚已经吕列被处理掉了。

    这些人在外面议论时,小帐中其实是另外一番场景。

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欢而散

    小帐之中,摆着一套桌椅和简单的行军床榻。这小帐是张昭的休息之地。

    张昭和辽东总兵郭令在小圆桌前坐着喝茶。

    张昭并没有把郭令如何如何,而是平和的向他询问辽东都司这里的各种情况。一个正二品的总兵,手握数万大军,这点场面、礼遇还是有的。

    “郭总兵对建州右卫的叛乱如何看?”

    张昭喝着茶,话锋突然一转,没再问辽东都司的情况,而是直言不讳的问起关外的叛乱。

    郭令长相粗犷,行为举止有着刻意的粗鲁。这是他的一种生存哲学。四十多岁的年纪,穿着明军盔甲,手脚粗大,看起来孔武有力,还能提刀上阵砍人。

    郭令粗豪的笑起来,身上的盔甲叮当作响,他亦提防着张昭突然发难,道:“大帅,跳梁小丑何足挂齿?要我说,早在二月份他们举旗叛乱时,直接从铁岭卫抽调一千兵马,一两天就能平定叛乱。”

    这话隐隐带着指责张昭拖延,导致如今关外局势震荡的意思。

    张昭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道:“动荡好啊。动荡久一点,很多水下的妖怪就露出行迹来。哦,小泰,你把你查出来的那件事说一说。”

    庞泰瞥一眼郭令身上的盔甲,对此嗤之以鼻。真要做掉你,这盔甲有什么用?用狙击枪一枪爆头。直接质问道:“

    郭总兵,定辽前卫指挥佥事吕列突然暴毙。此事,辽东都司为何不向后军都督府、朝廷汇报?此人年仅二十多岁,近来无病无灾呃,却突然在大帅抵达辽阳前暴毙。此事疑点重重。”

    自张昭推行军衔改革以来,武将们的官职多少值钱了一些。一个正四品的卫指挥佥事,以辽阳城这几个卫所所拥有的强劲实力,他们约莫有四五千战兵。至少能授一个实职千户。

    这样的将领忽而暴毙,里面没猫腻?

    古代时,医疗条件确实不够发达,但是“急病”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一般的病情总得拖延一段时间才会死。

    郭令当即就愣一下,随后演技拙劣的转化表情,扭头对着张昭“悲切”的道:“大帅,小吕祖辈都是定辽前卫的军官,他突然暴毙,下官心里难受的很。也曾调查过,但还没有查出原因来。”

    “呵呵。”张昭笑一笑,对于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几次后的他来说,郭令这演技太浮夸,和他弘治十五年刚回京师时差不多。“郭总兵,一个指挥佥事的死,问题不小啊!不过,这都是你们定辽前卫里的事情。你回头查出结果,递一份报告上来。我也好向朝廷交差。”

    郭令给敲打的心里极其的不痛快,抱拳,声音生硬的道:“下官知道。”

    将他的不满,很直白的表现出来。

    张昭点点头,道:“那今天就这样吧。我后日率部前往沈阳。届时,我会在开原召集海西女真四部首领前来参见。你作为辽东总兵,率五千兵马随行以壮军威。有没有问题?”

    郭令继续不掩饰他的“二心”,当着张昭的面琢磨了二十多秒,再道:“下官领命。”

    换言之,如果他刚刚觉得不合适,就不同意。

    看着郭令出去的背影,庞泰冷哼一声,道:“少爷,此人傲慢无礼。真以为杀不得他吗?”

    张昭好笑的道:“小泰,柔不可守,刚不可久。你在我身边,把刚强的做事风格倒是都学去。我跟你说,我还真不能随意的杀他。当然,寻个罪名,罢免他还是可以的。”

    王武本来听得比较郁闷,这会禁不住笑起来,凑趣道:“相公,那我去和赵师爷说,上奏章弹劾他。”

    张昭摆摆手,沉吟着喝口茶。

    …

    …

    辽东总兵郭令从张昭的小帐中出来。陈师爷等人立即围拢上去,“大人…”

    “大人…”

    郭令看到心腹们都等在营盘中,心中大定,大步流星的往外面,身上的铁甲当当作响。

    “没事。”

    少顷,几人汇合亲卫。一行人打马前往辽阳城中。

    到总兵府的书房里,郭令才把和张昭见面的情况告知众人,当然把质问吕列那段给省略掉。他再“粗鲁”也不能在下属们面前说这个话题。

    他愤然的道:“张昭打的好算盘,先敲打我,再让我等卖命。”

    一名心腹道:“大人,他叫咱们去开原,咱们就去开原啊?不去。他麾下带着三个团的新军营,难道还不能压服海西女真四部那一万多兵马?”

    “你不去,他反倒有话说。大人的决定没有错。他毕竟是我们名义上的上司。”

    陈师爷稳坐钓鱼台,捻须道:“去还是要去的。虽然猜不到张昭的用意,但只要五千精锐在身边,他便拿大人无可奈何。”

    吕列被处理掉后,整个局势对他们而言已经转危为安。现在只需要稳住就可以。不要被张大帅抓住错处就行。至于说鸦鹘关、建州右卫的证词,谁管?总不能因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的话而怀疑国朝大将吧?

    郭令赞同点头,道:“我真是此意。咱们此去出工不出力就是。”

    辽东总兵郭令这一系的人马心中渐渐安定下来。但是,他们怕是没听到张昭和庞泰、王武说的话。

    …

    …

    以张昭在朝堂中的权势,还有在弘治皇帝心中的地位,他写一封奏章弹劾、罢免辽东总兵,这有何难度?

    当然,首辅刘健,兵部尚书刘大夏等人看张昭不大顺眼,如果张昭的“借口”不过硬,很有可能被他们搁置下来,或者派出钦差来辽东调查。

    届时,指不定主客易位,做事情束手束脚。

    所以,关键是在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三月二十六日,鉴于辽阳城中的众将十分配合,把粮草、青壮都准备齐全,张昭废除掉留下李逍遥所部驻守辽阳的计划,他本来是要李逍遥守他的后路。

    此刻,张昭率新军营两个主力团,一个辅兵团外加宁远军、广宁军合计一万人,汇同辽阳军五千,前出开原。

第四百九十八章 准备动手

    查看辽东都司的地图就很清楚,张昭率大军需要先到沈阳,然后前出抚顺所。接下来,继续往东顺着官道走就是抚顺关。往北走就是铁岭卫、开原一线。

    辽东都司在开原设参将。这里常年就是前线。辽东都司的精锐士卒基本都在这一线。

    万历年间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就是坐镇沈阳,遥控关外女真各部的大局。

    老奴家里被灭,还被继续发都督敕书,当然不是李成梁不长脑子,而是建州左卫当时真的是实力很差。

    试问,随时能拉出四五千精锐的李总兵会把建州左卫一百余战兵放在眼里?

    李总兵错就错在没想到身后之事。有时候搞纵横捭阖,扶小灭大,不能只看部落实力,还要看其首领的才干。

    …

    自弘治十五年冬张昭一战击溃朵颜三卫主力,铁岭卫、开原这一线的防守压力就大减。

    他们本来就是要防守泰宁卫的。

    但据说现在朵颜卫和泰宁卫的残余部落都已经跨过大兴安岭去往鞑靼所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

    换言之,这两部已经被灭了。就剩下一个福余卫还在松原、白城一线负隅顽抗。

    而关外的海西女真四部最近老实的很,谁敢给明军压力啊?还想不想在奴儿干都司的地面上混了?

    张昭的大军即将前来,信使已经出关,令海西女真四部首领来辽海卫,也就是开原城开会、喝茶。

    长城外的女真各部立即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局势在微妙中变化。暗流汹涌。

    …

    …

    海西女真四部中靠近开原前线镇北关的叶赫部、哈达部。离的较远的是乌拉部、辉发部。

    而乌拉部所占的土地在今吉林附近的平原,他们是攻打福余卫最前线的“基地”。

    如今福余卫还没有被灭,他们去开原喝茶,大概率是要被张大帅问责的。

    而对于建州女真部的哲陈部、浑河部而言,更是畏惧难言,惶惶不可终日。这两部的地盘和建州右卫近邻。明军出抚顺关就是他们的部落。

    谁知道张大帅会怎么做?历年来明军杀良冒功的事有没少做。

    叶赫城外。

    三月底春回大地,辽河解冻。城外的沃野中,到处可见耕种的部落百姓。

    叶赫部的首领丰生额带着一行百余骑往开原城而去,面色苦恼不堪。

    “父亲,没事的。这次不是把妹妹带着吗?张大帅出京日久,身边正缺人侍奉。”

    丰生额的次子劝说道。

    丰生额骑在马上,稳稳当当的,身体没有丝毫的摇晃,感受着春风拂面,长长的叹口气,道:“哪里那么简单。”

    他怕弄巧成拙啊。他哪里够资格给张大帅送女人?

    而且,张大帅什么人?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

    当日在大帅岭海西女真四部当着奴儿干都司大部分部落首领的面承诺春节前灭掉福余卫,这都三个月过去,福余卫还活的好好的。他们的问题大了去。

    把张大帅的面皮剥下来,后果是什么想想都知道。

    当日,他和哈达部的首领多罗是真给吓住。愿意臣服。但是在部落里,他们并非都是说一不二的存在,还是要尊重部族里的意见、利益。而暂缓灭掉福余卫就是海西女真四部共同的利益所决定的。

    开原的茶,不好喝啊!

    …

    …

    相比于叶赫部的想法,哈达部的首领多罗更是愁眉不展。叶赫部好歹出美女,他们有什么?

    多罗带了一批多年来积攒的财富:东珠、人参,翻山越岭的前往开原城。

    …

    …

    开原参将方兴也早早的得到通知,筹备起来。

    张大帅并不会率领一万五千大军前来,而是只带两千精锐骑兵前来。这显然和他从私下里了解到信息不一样。

    最初,张大帅明发整个辽东都司的命令是:各部严守边关,等待新军营前来平叛即可。

    结果,二十天后是张大帅率新军营三个团和五千步骑老卒从广宁城出发。

    辽东都司的一帮参将、游击将军、守备们才知道搞错情况。

    接着,张大帅到辽阳,令辽东总兵郭令率麾下五千精锐随行,至开原壮大声威,震慑海西女真四部。这个命令依旧是明发整个辽东都司。

    当时,辽东都司的将校们以为张大帅是先把海西女真敲打一遍,再派兵出关平叛。

    但是,大军到沈阳,命令再变。张大帅将帅两千精骑去开原,主力大军在沈阳停留。

    “他娘的。肯定又会有变故。谁要是信张大帅这虚虚实实的一套,那估计得上当。劳资先这么准备着吧。”

    …

    …

    大军到沈阳后就开始休整五日。对将军们而言,张昭就是在扯淡。大哥,你真的想出关平叛吗?

    对低下的士兵们而言,这趟行军真的轻松。张大帅真是体恤士卒啊!

    沈阳城中,真理报社最近数月大出风头,不断的配合张昭,为改革造势。

    明军将校中的识字率不高,但是请个人读报纸问题还是不大的。

    张昭身边的参谋高一典一进沈阳城就找上司庞泰请假,得到批准后立即到真理报辽东分社中。

    刚进报社的大院落,就见同学赵统、张静等在庭院里。如今赵统是真理报辽东分社的社长,张静是副社长。两人都只有十六岁的年纪,却是公认的才俊。

    报社中以及沈阳城中不少人都对这两人合适成亲的话题充满着好奇。

    “赵社长,张同学。”高一典见到同学分外的高兴,赶紧打着招呼。

    赵统笑着锤他一拳,不满的道:“你小子亲疏有别啊。只记得小静这个大美女是你的同学,不记得我啦?我这个社长难道比你那个参谋还大不成?叫我同学。”

    高一典举手投降,“我的错,我的错。”

    张静抿着嘴笑,和高一典目光接触,数秒之后才分开,落落大方的拱手一礼,道:“高同学。”

    赵统心里就叹口气。他还以为他和张静这朵新军营初级学堂最美的女生一起来辽东,会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并非如此啊!

    三人说笑着到报社里面的一间小轩中。

    高一典道:“铁岭那边官吏作奸犯科的事情都查实了吗?”

    张静道:“查的清清楚楚。韩家二少爷此刻就在沈阳城中。”

    “好。”高一典振奋的砸拳,可以动手了。

第四百九十九章 韩游的控诉

    沈阳城此时远不如后世那般坚固、宏伟。

    在明弘治年间,沈阳城只是沈阳中卫的驻地。其城池周长六里,连广宁城(锦州)都比不了。更别说此时辽东的政治中心辽阳城。

    但是,同样处在富饶的辽河平原之中,沈阳城有着它的优势,那就是距离长城更近,便于调度大局。

    同时,它距离辽东长城的重镇抚顺关更近。其实,在弘治年间,辽东都司所面临的威胁,绝不是建州左卫。以及鸭绿江一带的建州女真各部。

    而是海西女真、抚顺关外的建州女真三部:哲陈部、浑河部、苏护部更加的强大。

    再更远的位于奴儿干都司的部落,辽东总兵也控制不来。

    看地图就明白,从辽阳,顶天控制到一千二百余里外的哈尔滨,想要把大明的实际控制权越过小兴安岭这是非常困难的。

    …

    张昭率部抵达沈阳,大军全部都在沈阳城外安营寨在。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从辽阳城运来。

    粮食还好说。主要是补充大战的燧发枪、纸壳弹药,还有火炮。

    张昭只带三个团不假。但是辅助的骑兵营,斥候营,火炮营,后勤营全部都带着的。

    如果单纯的从张昭所携带的兵力、物资来看,辽东都司打老仗的将校们猜测他要先敲打海西女真四部,再出抚顺关平叛的想法非常正确。

    这本来就是打大仗的配置。

    以新军营三个团的精锐程度,可以横扫整个奴儿干都司。别管什么堡寨,在新军的火炮之下那都是豆腐渣。

    沈阳城外,军营里到处都可以见到训练和踢足球的士卒。正在训练的是宁远军。

    这些人都是青壮,将来肯定是要整编城火器军队。

    而踢球的都是新军营、广宁军、辽阳军。

    广宁军三千人因为老兵居多,战前搞训练没有必要,只要他们体力不下降就行。

    新军营和老兵待遇是一样的。五天的休整时间,他们只需要每日操练半日,保持队列和体力就行。

    而辽东总兵郭令直辖的辽阳军纯粹是军纪不严。他们平常也是三日一操,五日一练。

    上午时分,郭令穿着春秋的军服,在营地里看着麾下的士卒们热火朝天的踢球,禁不住摇头,对身边的陈师爷道:“我怎么就没觉得这…”

    “足球。”

    “对。足球。我怎么就没觉得这足球好玩呢?”

    陈师爷凑趣的笑道:“听说这事前年在京师推出来时,还引得谢阁老弹劾张大帅。说他引诱太子嬉戏,荒废学业。在下听说,这游戏可以提高、训练士卒的协作能力和体力。”

    郭令满是沧桑的脸上撇撇嘴,“屁。都是吹捧张昭摆了。哦,陈师爷,你觉得张昭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张昭在沈阳城停下来,这是摆明了要解决辽阳军的问题。准确的说,就是要解决他的问题。

    但是,吕列都已经死掉了。他还有什么把柄可抓?

    陈师爷摇摇头,“不知道。我也猜不透啊。大人,咱们的策略,说到底就是稳住。不和张大帅硬抗就是。”

    …

    …

    两人正说着话。这时,一名传令兵过来,道:“大帅有令。令郭总兵前往大帐议事。”

    郭令和陈师爷两人对视一眼,心都提起来。图穷匕见?

    郭令暗中下令,让亲卫们去通知辽阳军里的军官们。然后,才带着陈师爷到张昭的中军大帐中。

    帐中的气氛略微有些紧张。宁远参将李搏涛、韩瓒、李逍遥、刘二狗等人都在大帐中。

    另有将校侍立在大帐中。

    “末将参见大帅。”郭令俯身下拜。

    张昭点点头,道:“铁岭卫那边出了点问题。本都督叫你过来商议。”说着,扭头道:“小泰,把人带进来。”

    高一典、赵统两人陪着韩家二郎韩游进来,敬礼道:“大帅,韩家韩游带到。”

    挺胸抬头右手齐额敬礼是新军营的军礼。

    韩游自不可能这么做,跪地道:“草民韩游参见大帅。”

    张昭道:“你起来说话吧。给大家讲一讲到底怎么回事。”

    韩游从地上爬起来,低头看着脚尖,心中五味杂陈。张昭是“覆灭”遵化韩家的元凶。而现在他却又来保护韩家。这…

    韩游深深的一口气,给大帐中的军官们讲述着他的遭遇,“草民是遵化县人,因家中通朵颜卫被朝廷判罚到辽东屯田。草民合族两百余口于弘治十五年十一月初抵达铁岭卫。

    按照朝廷关于流放、屯田的律令,草民等人应领口粮每月三斗。但辽东都司的官吏从来没有给足这个数目。至少,草民合族在冬日饿死老弱妇孺四十余口。”

    说到这里,韩游泣不成声。那惨痛、绝望的画面再一次的浮现在脑海中。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那段时间族中近乎家家户户都挂着白幡。

    不仅仅是吃不饱,而且穿不暖。辽东这里的冬天比遵化更冷。

    张昭的幕僚赵师爷忍不住叹口气,道:“官吏克扣口粮是常有的事啊。这个陋习要改。”

    此时大帐之中,不仅仅有新军营的千户、百户们,还有宁远军、广宁军、辽阳军的千户及以上军官。

    实话说,辽东都司的将校们听着韩游的“遭遇”基本没什么反应。这事太正常。不要说流放来的罪犯的口粮被克扣,就是卫所兵们不是一样的被克扣?

    此刻赵师爷突然插话,略有些诡异。按照常理来说,军中议事,张大帅的幕僚是不应该开口的。文武有别嘛!

    正儿八经的要是上面的监军张雄开口感叹一句还情有可原。

    韩游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一边哭泣一边道:“春节时,真理报辽东分社的记者到铁岭卫来,草民的遭遇才得以受到关注。后来经过记者们的调查,才知道草民全族的遭遇是苏护部的首领布耶楚客示意的。

    因其子图辉在沈阳城外的官道欲抢夺舍妹,被张大帅在大帅岭处死。布耶楚客怀恨在心,所以针对我们韩家全族。他用银两、东珠收买了辽东都司在铁岭卫的官吏。”

    韩游说到这里,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刀子在这里。

    辽东总兵郭令长期负责沈阳、铁岭这一线的事务。底下的官吏自然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布耶楚客现在谋反了啊!

    郭令脸色涨得通红,站起来喝道:“胡说八道!小兔崽子,你敢污蔑我?”

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

    在张昭于大帐中召开会议时,沈阳城中,真理报辽东分社成片屋舍的后院中。

    一名身姿高挑、容颜美丽的女子正在来回踱步。

    她的身高有一米七二,穿着浅粉的长裙,穿着外衫褂子。身段曼妙。十八岁的女郎,俏脸上的胶原蛋白仿佛要满溢出来,让人想要一亲芳泽。肌肤又白又带着清香。美丽、动人。

    张静在新军营初级学堂数百人中算美丽的。容颜秀丽,身姿中等。在柔弱的女子美感中有一股飒爽英姿。她毕竟是新军营培养出来的。而且,她有经历那么多的事情。

    但如果将颜值、身材用十分制的评分,她只能给8分。这位韩家姑娘却是可以给九分的。确确实实的大美人。

    张静微微一笑,牵着韩芷韵的手让她坐下来,“韩姑娘,别紧张。张相公一定能将局面控制住的。你二哥不会有危险。张相公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

    韩芷韵美丽动人的俏脸上带着难以述说的纠结。她家破人亡,千里迢迢被全族流放辽东种地,又经历冬季的饥饿、苦寒,族中人口减少。她已不是那个在遵化县无忧无虑的大小姐了。

    一双动人的眼睛看着张静,轻声道:“张主编,那姓吴的九品官究竟是不是关外女真人安排刻意为难我们家的?”

    张静坦然的和她对视,“韩姑娘,这我不知道。他为难韩家,很大概率是顺手而为之,也或许有纳你为妾的想法。据我们的调查,他时常上门去纠缠你二哥,对吗?”

    韩芷韵俏脸微红,“嗯。”

    张静道:“所以,现在大局势是需要他和关外反叛的苏护部勾结。事情是他做的。起因反而不重要。你二哥这次站出来,韩家日后会受益的。”

    她一个女孩子把阴谋诡计的话说的非常明白。

    因为在她这个主编的位置上,各种难以想象的黑暗的事情都见过。而她本人更是经历过被人贩子掠走的黑暗过程。

    这件事直接影响她的一生。本来应该是京中当着报纸编辑,嫁人,相夫教子。结果,在舆论之下她不得不远走辽东。

    她在同学们中受欢迎的程度,也因为这件事而大打折扣。只有少数几个和她关系亲近的人才不介意,不去探究她究竟有没有被人贩子“玷污”过。

    当然,这也让她从昔日的虚荣中清晰的认识到自己。高一典和她书信往来,倾述心中之情,谈婚论嫁就在眼前。

    韩芷韵轻轻的点头。

    脑海里浮起一个“张大帅”的符号。迄今为止,她还没见过张昭。而她的一生却和这个符号纠缠在一起。

    每一次关键的改变,好的,坏的,都是来自于他。

    …

    …

    大帐之中,郭令怒斥韩游血口喷人,手指着他喝骂道:“你他么的简直是胡扯。

    长城之内有女真人定居,这是正常的。他们或许也会贿赂辽东都司在各地的官吏。但是苏护部的首领布耶楚客指使官吏去害你们韩家,当我们这些当兵的是吃干饭的吗?

    这事只要查出来,不要说张…大帅。就是本官知道了,也会派兵攻打古勒寨。你当这辽东是什么地方?区区一个蛮夷首领,就可以欺压大明军户?”

    郭令胡子都气得翘起来,顺口之下差点直呼张昭的姓名,幸好后面改过来。

    他继续道:“你知不知道你们韩家现在在辽东有多大的名声?图辉在关外算是一等一的勇士,结果被张大帅借故杀死。那个胡酋得了失心疯去招惹你们家?”

    说着,郭令转过身面对张昭,抱拳道:“张大帅,官吏克扣韩家过冬的口粮,这八成是有的。改怎么办,你就怎么办?不能因为是本官曾管辖过这里,就手下留情。也不能因为本官曾为辽东副总兵,这屎盆子就扣到本官头上来。”

    张昭面带微笑,轻轻的鼓掌,“啪、啪”,然后道:“郭总兵说的好啊。这韩游的说辞漏洞百出。只是本都督还有几个疑问。

    第一,本都督怎么听说在去年十月底之前,在本都督杀图辉之前,整个辽东都司的边关是以力为尊。而不是讲道理,讲大明律。大把的鞑虏在边关中横冲直撞。

    本都督是真不知道,原来郭总兵只要听到大明的官吏和胡酋勾结就要出兵灭掉他们部落的。

    第二,怎么京师里流传本都督好色如命的花边新闻,辽东这边也信了?图辉被杀,本都督确实是随便找个理由。难道这是因为他强抢的民女漂亮?

    不管漂亮不漂亮,只要是大明的女子,本都督都会杀他。郭总兵,你懂不懂?

    我看你是不懂的。

    根据真理报社的报道,长城内以及抚顺关集市里的鞑虏老实起来,乃是本都督明示奴儿干都司诸部,在大明的土地上要遵守大明的律法。

    这和韩家有什么关系?韩家在关外有偌大的名声,我怎么不知道?他们家这么大的名声,怎么区区九品小官就敢克扣他们家的口粮?你糊弄谁呢?

    第三,郭大人身为辽东总兵,对辽东都司的官吏克扣口粮之事,竟然认为理所当然,你这个总兵是怎么当的?这种事难道不应该禁止吗?”

    郭令论口才怎么辩得赢张昭?

    张昭可是在朝堂上连庙堂诸公都敢出言讽刺的。早锻炼出来。

    郭令当即给说的哑口无言。

    张昭道:“此事的原委,本都督会派人去调查清楚。在此之前,郭大人你先在军中呆着,停职待勘。如何处置你等朝廷决断。江、杜二指挥何在?”

    辽阳军中的两名指挥使起身出列,单膝跪地在营帐中,“末将在。”

    张昭道:“你二人都是军中宿将,辽阳军一分为二,由你们二人领着。把郭总兵停职的消息传下去。不要让军中出岔子。否则别怪本都督军法无情。另外,在军中统计,有多少人愿意出关平叛的。统计出来。待本都督从开原回来,将这些士卒抽调出来,随我出关。”

    “是,大帅。”

    张昭环视一圈,道:“散会。”

第五百零一章 苦难结束

    一个个的将校从张昭的中军大帐中出去。此时,外面喧嚣的足球声浪还遥遥的传来。

    “握草,好球!”

    “再进一个。”

    “你特么会不会防守?”

    在一帮士卒们“嬉戏”时,谁都不知道三军统帅张昭已经将辽东总兵郭令给停职,并且向朝廷上书弹劾他。

    李逍遥和张昭关系亲近,他没跟着将校们出去,而是追上从侧门离开的张昭一行,眉飞色舞的道:“相公,我看郭令那老小子都已经懵逼了。”

    都知道张相公要动手,但是估计辽阳方面没想到是这么个“手法”吧?

    郭总兵疑似卷入关外的叛军中。而且,纵容手下官吏克扣卫所军、流放罪犯的口粮,致使四十多人死亡。这肯定是不适合继续当辽东总兵的。

    张昭微微一笑。

    王武拍拍李逍遥,露出个长兄般的慈祥的微笑,“逍遥,你都是千户官了。稳重一点。”

    李逍遥嘿嘿一笑,跟着张昭到侧面的小帐中去。

    高一典让赵统和韩游在小帐外等候着,他先进去。见众人正在谈笑,气氛不错,上前道:“大帅,辽东分社这个功劳立得够大呢。”

    张昭知道他的想法,笑道:“曼成,想要给张静请功,她一个女子往上升有天花板。你回去和她商量一下,改为:等灭掉叛军之后,我给你们俩证婚。”

    高一典顿时搞的满脸通红,神情扭捏。

    众人都是哄堂大笑。

    庞泰没好气的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男大婚,女大嫁。你小子赶紧答应下来。别拖到回京去成婚。那得什么时候?搞不好都要到年底。”

    “谢大帅。”高一典得到上司的提示,赶紧躬身行礼,然后进言道:“大帅,目前这个局势,你不能去开原啊。就怕辽阳军那边有变。”

    别说把辽阳军分为两部分,分为五部分都没用。他们难道不知道报团取暖吗?

    杜、江两个指挥使都是辽东总兵郭令的人。区别只在亲疏、远近而已。

    庞泰和赵子龙两人都是摇头。这小子平时挺机灵的一个人,自见到女人,心思就不在军务上。

    张昭拿起茶杯喝茶,赞许的道:“看来你是历练出来了。不过,谁说我要去开原?”

    他当然知道很难分化辽阳军。但是“很难”不代表没有可能。他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办法。人都是有私心的。难道杜、江两个指挥使就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对于辽阳军而言,想要好好当军官那就好好当。别想着种地。想要种地,那就别想着继续掌控军队。天底下哪有这样好的事?

    之前朝廷太过于优待辽东都司下属的将校。

    他对外明说要去开原,其实也是“请君入瓮”而已。辽阳军敢叛乱,他就敢杀人。如果不动,那就乘势罢免郭令的辽东总兵,开始整编、改革。

    奏章早就发往京师了。而抽调的后军都督府的官吏已经抵达广宁城。只等着他一声令下,就北上辽阳。

    高一典恍然大悟。他惦记着要跟张大帅的中军去开原,致使他接下来十几日肯能见不到张静。结果却没有留意参谋司中的最新动态。原来张大帅根本没打算去开原。

    张昭笑笑,“去把韩游叫进来吧。”

    …

    …

    赵统和韩游被带到小帐中。

    张昭做个手势,道:“私下里见面,不必拘礼。赵统,事情办的不错。总社会把这次的功劳记住。将来论功行赏。现在辽东分社这边还需要你掌控。”

    张昭一次性把话说的非常明白。赵统当即喜不自胜,然后敬礼道:“是,相公。”

    张昭点点头,目光看向韩游。去年在遵化时,他还和韩游见过面。此人梗着脖子质问他。结果可想而知。此刻,经历社会的“毒打”之后,他身上的气质明显沉淀下来。

    “韩游,你大姐的信收到了吗?”

    韩游的大姐,就是朵颜卫一战中的韩芷慧。老哈河会战结束后,她被明军俘虏带到他面前来。此刻韩芷慧身在开平。她写了一封信走新军营的渠道到铁岭卫的韩家。

    韩游拘谨的道:“回大帅的话。我大姐的信已经收到。谢大帅。还望大帅告知我大姐如今身在何处?”

    张昭惊讶的道:“她在家信里没有说吗?”

    韩游摇头,“没有。”

    张昭想一想,道:“那我也不便告诉你。带着你妹妹回去吧。韩家将会接着这次辽东都司改革的机会分到土地。然后,在铁岭卫那边定居下来。五年之后,恢复民籍。日后有什么困难,你再来找我。”

    韩游知道这是结束谈话的意思,心情激荡,噗通跪在地上,声音哽咽的道:“谢大帅。”

    韩家,终于要结束苦难了。

    …

    ...

    郭令等人出大帐之后,辽阳军的将校们自发的汇聚到郭令的帐篷中。

    “他么的…,这孙贼。”

    郭令愤怒的一拳砸在案几上,再一脚将铜炉踹翻。

    跟着进来的指挥使、佥事们默不作声。

    陈师爷这时是劝也不好劝,不劝也不是。

    杜指挥使道:“郭大人,我和老江两个虽然分领辽阳军,这军中事务还得大人你做主啊。否则,辽阳军上下都人心不服。”

    这话说的非常入耳。十三名将校中有大半都开始点头。还是杜指挥使讲义气。

    陈师爷却是看这位老杜一眼,在冷冽的扫周围将校一眼。狗屁,这小子阴着呢。把火拱起来最终谁会得益?用你们那些满是肌肉的脑子想一想!

    郭令一脸的“欣慰”,道:“还是杜兄弟和江兄弟靠得住啊。”他刚才发怒,也是做个部下们看得。说着,看向陈师爷。

    陈师爷出列道:“大人,不可轻举动。最少最少要等朝廷的结果下来再说。”

    郭令“暴怒”的情绪仿佛因为这句话得到控制,缓缓的点点头,然后道:“众位兄弟先回去吧。我没事。一个人静一静。”

    看着走出去的将校们,郭令微微眯着眼睛。定辽前卫才是他的嫡系。这老杜、老江,一个是定辽后卫指挥使,一个是定辽左卫指挥使。和他隔着的。

    他刚才也只是在演戏,这狗日的两人,果然存有二心。

    …

    …

    韩游返回到真理报辽东分社差不多快中午时,刚到后院里,就见妹妹飞快的扑上来,“二哥…”

    他和妹妹抱头痛哭。

    半响之后,道:“三妹,张大帅亲口对我明言,过段时间我们就会分到土地。五年之后恢复民籍。咱们韩家终于挺过这一截啊。”

    韩芷韵心神顿时放松开,再次痛哭起来,“呜呜…”

    高一典、赵统、张静看着这一幕。

    张静悄悄的看看韩芷韵。

    高一典对她摇摇头。

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师

    沈阳城中随着张昭在明面上离开前往开原请海西女真四部首领“喝茶”变得暗流汹涌。

    但由于辽东总兵郭令听从陈师爷的劝告,要闹事最少也得等朝廷的处罚下来。因而暗中约束着辽阳军。

    些许的怨言、不满暂时都在压制中。

    而对于张昭安排的,由定辽后卫指挥使杜声、定辽左卫指挥使江马负责执行,询问辽阳军五千精锐有多少人愿意随张昭出关平叛之事,基本陷入停顿中。

    大多数辽阳军都是骂声一片。

    “想什么呢?”

    “他把郭总兵停职还想要我们辽阳军效力?想都别想。”

    “咳咳,别这么说。张大帅总督五镇军务啊!胳膊拧不过大腿。”

    大多数人不愿意,但还是有小部分人愿意。毕竟,跟着张大帅出关走一趟,未必上得了战场,但是军功、犒赏全部都能拿到。没见宁远军、广宁军上下都欢喜的和过年一样。凭什么要跟着郭总兵一条路走到底啊。

    郭总兵有好处不得先顾着定辽前卫?他们和郭总兵也不是休戚与共的一体。张大帅又没有将整个辽阳中、左、前、后卫视为一体。

    …

    在沈阳城中“争吵”之时,张昭的奏章于四月初一抵达京师。

    为什么张昭的奏章这么快就抵达京师。要知道张昭于三月二十六日从辽阳率大军出发,于二十八日抵达百里之外的沈阳城,下令在此休整五日。

    而就是昨天,三月三十日张昭才召集众将校,将郭令停职。第二天奏章就抵达京师?

    沈阳城距离京师一千五百余里,难道是飞过去的不成?

    其实,真正的情况是,张昭二十八日抵达沈阳城确定韩家的情况后,就将奏章发出去。

    三天的时间,公文从沈阳抵达京师属于正常的水平。

    张昭的弹劾奏章,在京中自然是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是张昭的“名人”效应。这个效应不仅仅是大明北直隶街头巷尾的老百姓知道他,还表现在朝堂中的地位上。

    另一方面则是奴儿干都司的叛乱引起朝廷的注意。虽然只是小股的叛乱,但历来这种事都是很敏感的。

    譬如:大明西南地区经常有土司叛乱,其规模有多大?还不是小的很。但一经确认,朝廷大军就会进剿。

    如果正好赶上大明的文官重臣在当地坐镇,那更不消说,必定是大军压上,迅速平叛。

    所谓文官重臣就是大明官场的潜规则。大明朝对北虏,在明中期时还是武将主导着军事行动。

    譬如平江伯陈锐、保国公朱晖,他们都是配大将军印出征。虽然有文官总督、太监监军随行,但基本的作战方针还是他们说了算。

    而在大明的南方,那就是文官主导所有的军事行动。文人不知兵,这确实是普遍情况。但是大明的人口多啊,总会人才辈出。

    譬如:弘治年间的秦纮、王轼。接下来还有王琼,王守仁。

    这都是历年来大明南方的文官重臣。一旦有兵事,大明朝堂绝对是众口一词,让他们率军出战。而这样的文官重臣,同一时期都只有一个。

    像秦纮于弘治十一年辞官,才有王轼冒头。弘治十三年,王轼由南京户部尚书,兼任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灭掉米鲁贼。正德年间的王琼调任兵部尚书之后,他举荐阳明先生领兵。

    …

    所以,张昭的奏章抵达京师后动静很大。

    不管朝堂上的舆论,还是报纸上的舆论,大明京师没有人把建州女真苏护部的叛乱视为心腹大患。

    这怎么可能呢?

    此时坐镇辽东的可是大明第一名将:新秦伯张昭。而且,他麾下带着新军营三个团。

    别说建州女真苏护部叛乱,整个建州女真、外加海西女真叛乱,也就那么回事。

    实力更强的朵颜三卫都被新秦伯打得落花流水啊!这是实打实的战功,人人心中有底。

    当然,不怕归不怕。反响、议论都还是有的。毕竟,张昭拖延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出兵。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内幕?

    自弘治皇帝听从张昭的建议后,大明朝的军事行动只有少数人知道。这包括英国公张懋、兵部尚书、当值的兵科给事中。还有,就是御前会议成员有知情权。

    其余人等一概不知。报纸上更别想抄录奏章。只能凭空发挥。

    弘治皇帝于第二日特意召开一次御前会议商议此事。

    御前会议目前固定是在养心殿召开。各种配套的设施、建筑都慢慢的齐全。

    随着净鞭三响,弘治皇帝从养心殿后进来,三名阁臣,九卿、五军都督们起身向弘治皇帝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免礼。”弘治皇帝高居于御座上,温和的点头。他最近气色略微有些好转。去掉令人望而生畏的早朝,和繁重的政务,他的身体开始慢慢的回复。毕竟才三十四岁啊。正在壮年时。

    但是,好转的有限。他和张皇后夫妻感情深厚。这时间空下来,有些事情的次数未免频繁了些。

    照例是首辅刘健主持会议。刘老大人把情况说了一遍,道:“张昭弹劾新任的辽东总兵郭令,诸公以为如何?”

    有时候,弹劾的理由,在大人物们眼中其实并不重要。

    当然,这是因为张昭的理由找的非常好:郭令御下不严,造成流放者死亡四十余(能力不足),疑似和关外叛乱有关(不清白),所以请求将他免职。

    张昭这个理由找得不好,刘老首辅这会可不会这样问。他会直接批评张昭在瞎来,予以拒绝。

    谢迁仪表出众,一声绯袍,“捧场”道:“张昭未免太目无朝廷。朝廷才作出让郭令出任辽东总兵多久?他这就弹劾?”

    谢阁老一句话,引起众人无限的遐想。

    所谓“朝廷”,在弘治皇帝屡次召开御前会议之后,就是指的在座的诸位。

    调原辽东总兵、定西候蒋骥出任大宁总兵是他们这些人共同作出的决定啊。张昭现在去辽东才不到四个月,就准备搞事,推翻这个决定。

    这有点嚣张吧?

    不得不说,谢阁老的水平确实高,总是能找到非常合适的角度去说服人。

    谢公尤侃侃啊!

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为公马文升

    养心殿中的气氛立即就有些微妙。

    英国公张懋一副悠闲的表情看着发到手中的“材料”,心里不禁苦笑。

    所以武勋们会不断的衰败下去啊!这在朝堂上如何竞争的过文臣?不读书水平都不够。

    兵部尚书刘大夏神情平静的道:“辽东总兵郭令既然有小错,朝廷行文申斥,令他配合张昭在辽东的改革即可。朝令夕改丢的中枢的脸,减少的是朝廷的权威。关外建州女真叛乱不堪一击,不必在意。”

    刘大夏一代名臣,在屡次“阻击”张昭失利之后,立即就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

    为反对而反对,那他在朝堂中的份量就会越来越低。本来兵部尚书的排位就不够,完全是因为他能够办实务,得天子信任才有如今的地位。

    所以,他现在是就事论事。

    当然,刀子还得给张昭留着。辽东总兵郭令得留在辽东牵制张昭。

    建州右卫的反叛根本不可能影响到辽东都司。甚至根本不用新军营出兵,只要辽东的精锐就足以平定。

    …

    刘大夏这个表态可谓是把朝堂中对张昭不满的重臣们的想法都给说明白。

    诚然,你的理由找的好。

    诚然,你张大帅要弹劾一个总兵,只是免职难度不高。

    但是我们为何要顺着你的意思去做呢?

    谁是工具人还说不定呢。

    列席的“储相”王华就有点蛋疼。张昭最近是不是有点不清醒?年前刚在御前会议中吃了大亏,连大宁都司的人选都被拿走,这会弹劾辽东总兵郭令有何用?

    难道,庙堂诸公还会允许把这辽东总兵的位置空出来给你提拔自己人吗?

    新军营连续整训蓟镇军、辽东军,这已经足以引起庙堂上的警惕了。所以,辽东总兵这个职位绝不可能给张昭掌握。

    再怎么折腾都没用。

    …

    …

    对这个局面,弘治皇帝颇感无奈。

    关于辽东、奴儿干都司的局势,张昭在私下里和他闲聊时,大致的勾勒过。

    说的直白点,张昭就是希望奴儿干都司诸部起兵反叛大明,然后他出兵清理地方,把土地分配给移民。帮助大明开疆拓土,彻底的控制奴儿干都司。

    换言之,当前建州女真苏护部起兵反叛,张昭迟迟不出兵,原因就在这里。

    张昭希望反叛的火烧得更大一点。

    而在平叛之前,肯定是要先将后路安排好。辽东这里,反对军制改革,反对卫所改革的旗帜就是辽东总兵郭令。

    他看到张昭的奏章时,是支持张昭的意见的。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他在御前会议上实在不好直接驳斥重臣或者阁臣们的观点,否则必定会引来“乞骸骨”。

    反倒是之前他若是就此事私下里和阁臣们商议或者招刘大夏觐见,反而可以畅所欲言。

    议事规模,大有大的好处。小也有小的好处啊。

    当然,私下里沟通,阁臣们和刘大夏未必真的会卖他这个皇帝的帐。需要耐心说服。

    …

    …

    “呵…”

    刘大夏话音刚落就引来吏部尚书马文升的一声嘲讽,“刘大人身为兵部尚书,目光短浅至此吗?”

    刘大夏和马文升的关系不那么融洽。这时,脸黑下来。拱拱手,道:“马大人有何高见?”

    马文升年龄更大,他今年七十九岁,作为数朝老臣,弘治中兴的参与者,他直接开地图炮,“你们只看到张昭盯着辽东总兵这个位置。难道就没有看到辽东目前剑拔弩张的局势吗?”

    前文说过,以大明朝的政治格局,吏部天官是唯一敢于且能和内阁大学士当面“放对”的人物。

    马文升并没把首辅刘健、三辅谢迁的脸面看得多重,直接暗指他们鼠目寸光,“你们整天脑子里想着制衡,制衡,国事就不重要了?

    就算张昭不整训辽东军,以张昭总督五镇这个名分,这五镇的将官都可以和他牵扯上关系。底下的军官要投靠他,你们真拦的住?制衡不制衡很重要?

    早点让他完成移民,开发二十万户在籍百姓,然后把他的将军印收回来,把他总督五镇军务的职权收回来,这才是正理。

    现在辽东镇什么情况,你们没仔细的看张昭的奏章吗?真按照你们的方案处理,把辽东总兵郭令留在辽东,那么本部请问诸位,辽东的卫所改革、军制改革还要不要做?

    刘东山建议郭令配合张昭,他会怎么配合?大明官场上的陋习,诸位难道真的一点都不知道?

    张昭要废除辽阳诸卫所,触动辽东总兵郭令的根本利益。两人在辽东发生冲突结果是什么?势必会拖延辽东的改革。诸位制衡张昭的目的倒是达到了。

    但在籍的二十万百姓何时才能到户部?辽东军的整训到底要不要做?难道,大明多添加数万精兵你们不愿意?

    以本官看来,诸位是因去年的大胜有点飘然然。忘记草原上的鞑靼人,忘记南海的叛乱。大明当前的局势自然是一片大好,但能做的更好,为何不做?”

    马文升这话说的非常公道。

    当然,他这公道话之外,还有张昭附属送来的书信。

    实话说,弘治朝真要论政治权谋,满朝大臣有一个算一个,排名第一的是谁?李东阳李阁老。排名第二的是谁?当今储相、翰林学士杨廷和。

    次一档的人物不太好分。譬如刘瑾、刘健、谢迁、王恕、马文升、杨一清等人谁的权谋更厉害估计是众说纷纭。

    这两位大佬那是公认的牛逼!

    但是,张昭的私信并没有发给这两人,而是直接给和他从来没有私交的马文升。

    马天官这种名臣,人品杠杠的。张昭愿意相信他一心为国。

    不要以为这是虚假的。明史中这样的大臣并不少。所以,青史记载着他们的名字、事迹。

    比如于谦于少保。他难道不知道正统皇帝重新登基之后会弄死他?当时力主另立天子的就是他。以于少保当时的权位,夺门之变和小孩子过家家有什么区别?

    但是夺门之变的当晚,于少保什么事情都没干。因为,当时的景泰皇帝的儿子死掉了。太子是正统皇帝的儿子朱见深。他阻拦,于他个人而言是有益的。不阻拦,是对国家有利的。

    再比如:成化朝的商辂商相公,嘉靖朝的首辅夏言,万历朝的首辅张居正张相公。

    …

    此刻的事实证明,张昭的眼光并没有错。

    马文升愿意因为国事,为他说几句公道话。

    弘治皇帝心中微喜,开口道:“马尚书言之有理。”

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

    马文升开骂,弘治皇帝“补刀”。局势瞬间逆转。

    别看御前会议中有发言权、投票权的有十几个人。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就那么几位。

    马文升有句话确实说到一部分朝臣的心中,最近随着弘治皇帝将御前会议的形势固定下来,朝堂之中出现“懒政”的迹象。

    皇帝都没打算拼死拼活的干,低下的大臣们当然是意思意思就得了。这和成化朝是一个样。

    而具体反应到朝政上,就是一帮大臣们丧失进取之心。

    从弘治十六年的情况来看,说不上四海升平,海晏河清,但真正的是有“中兴”气象啊!朝廷的赋税在增加,在籍的户数在增多,军事上更是连连取得胜利。

    任何一个执政大臣或者庙堂重臣,都不能说对目前的局面不满意。

    其实这也很正常,想想看,三贤相在内阁中待了多久?

    从弘治八年谢迁入阁开始算起,至今差不多快十年啊。当时的首辅是徐溥,弘治皇帝的正牌子老师,刘健、谢迁都是他的拎包小弟。刘健是弘治十一年任首辅。

    再想想看,朝中的大臣们有多少是老臣?自王恕致仕,马文升年老体衰,升任吏部尚书,弘治朝能做事的大臣就一茬不如一茬。而弘治十四年回京的刘大夏,办事的能力是有的。

    但此公只有守成之心。完全没有王恕、马文升二人在弘治初年锐意做事,拨乱反正,一扫天下风气的那种气概。

    马文升这一骂,犹如当头棒喝!

    …

    …

    朝廷支持张昭意见的公文于四月初五抵达沈阳。此时距离张昭将辽东总兵郭令停职过去四天。

    按照常理张昭此时应该在开原和海西女真四部首领们“畅谈未来”,但实际上呢?

    四月初的开原,处处都是山花绽放。山林中郁郁葱葱。

    开原参将方兴一肚子的牢骚都憋回去,忙碌的安抚着抵达开原城的海西女真四部。

    明朝时的开原,并非今开原城。而是辽海卫所在的地方。从长城中的关隘:镇北关进来,沿大清河而走,就是开原城。

    镇北关外是海西女真的哈达部。

    这些女真首领来拜见威震东北的张大帅,当然不是孤身上路。一方面是带着子侄、护卫,一方面是带着礼物前来。

    汇聚到开原城中,四部加起来有将近三百人。

    方参将在刚开始时这样说的:“张大帅还未到,你们先安顿下来,不要着急。”

    过两天话风略微变了点,“咳咳,诸位稍安勿躁,在开原城中再等几日。”

    再到今日,他开门见山,“张大帅人在沈阳,你们去沈阳拜见吧。本将会派出五百骑兵沿途护送你们。勿要惊扰我大明百姓。否则后果你们知道。”

    不怪方兴蛋疼。实在是张大帅来的命令几日一变,搞的他很被动。

    张昭先令他安排、招待海西女真四部首领。他过两天就到。

    接着,张昭又令他安抚海西女真四部,不要惊惶。

    最后,就是今日四月初五傍晚时最新的命令:令海西女真四部胡酋来沈阳城中见我。

    命令的变化是其一。其二,是他这几天都承受着压力。

    这并非是说他怕海西女真。而是这帮人都给张大帅吓的如同惊弓之鸟,见张大帅不露面,早就是人心惶惶。深怕被骗到开原,被张大帅下令屠戮。

    这帮人每天都要来找他要说法,不胜其烦啊!

    而今终于把他们送走。

    …

    …

    夜色徐徐的降临下来。

    开原城中的驿馆前人马嘶鸣,海西女真四部打算连夜赶路,前往两百里外的沈阳城。

    叶赫部的首领丰生额在门口牵着马缰,和哈达部的首领多罗愁眉不展的闲聊着。

    “张大帅这次怕是异常的恼怒,先留我们在开原敲打一番。再令我们去沈阳拜见。”

    “唉,丰生额首领,不管怎么说肯让我们去沈阳总还是有说法的。不然真怕张大帅一怒之下发兵,灭掉你我两部啊!”

    “唉…”

    丰生额的儿子博多衡奥把队伍整理好,把妹妹安置好,这时刚好过来,听到父亲和多罗首领的谈话,不解的道:“应该不会吧?咱们两部可是最听大明的话。”

    说着话,博多衡奥还扭头看一眼远初的辉发和乌拉两部。眼中带着得意的神情。

    要说围剿福余卫不利,乌拉部绝对是要负主要的责任。

    丰生额无语,“这傻孩子。”

    博多衡奥在满语中是“有谋略”的意思。他儿子这情况完全是傻了。竟然相信没有错,大明就不打他们。因为,叶赫部和哈达部距离大明最近啊!

    而且,这么多年要寻个错处还不简单?总能找得到的。

    因为张昭屯兵沈阳城,而且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来,一副打大战的样子。这令丰生额极其的担忧,甚至是惊惧。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感受,哈达部同样感同身受。

    多罗没有回答这个很愚蠢的问题,见队伍整理的差不多,翻身上马,打马前行,继续和丰生额交换着各自打听来的消息,“听说张大帅日后要将辽东都司迁到沈阳城来。这样一来,咱们的日子都不好过啊。”

    “谁说不是呢?”丰生额再叹一口气。

    在夜色中,海西女真四部约三百余骑徐徐的离开开原城,往沈阳城而去。

    其实,他们都猜错了。张昭没来开原,并非是要敲打海西女真。他真没那个闲心。

    他本来就是把海西女真四部齐会开原当做工具人来用,目的是为了调出辽东总兵郭令啊!

    你们实在是想太多,没有找准自己作为工具人的定位。

    …

    …

    朝廷的公文于四月六日抵达,而在这五天之中,辽东总兵郭令乖的像只小猫,因而张昭也懒得再隐藏,直接现身接了朝廷的公文,同时召集新军营百户以上,宁远军、广宁军、辽阳军千户以上的军官,当众宣布命令。

    “朝廷的旨意,免掉辽东总兵郭令的官职,保留其正二品的待遇,退出现役,到预备役中担任军官。将他调往大宁都司,在定西候蒋骥麾下任职。”

    张昭将公文丢在他面前的条桌上,看一眼郭令,环视诸将,“诸位有没有意见?”

第五百零五章 辽东巡抚

    张昭召开军官们在沈阳城外军营的中军大帐中开会,拿出朝廷的命令问他们有没有意见。

    有意见也不敢说啊!

    谁会这么没有眼力。而且张大帅就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主。

    你看他最近一系列的手法,要多奸诈就有多奸诈。辽东总兵郭令幸好没有轻举妄动,不然此刻必然是抄家灭族的待遇。

    半响,军营中鸦雀无声。

    张昭的目光落在辽东总兵、四十多岁长相粗犷的郭令脸上,温声道:“郭大人的想法呢?”

    保留郭令正二品的待遇,直接将其打发到预备役,这是后世对将官们惩罚惯用的手法。

    当然,这留着最后一丝体面。

    郭令被张昭逼问,在这一瞬间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又惊又怒,有愤慨又无奈,同时还有一丢丢的庆幸。他幸好听了陈师爷的话,否则人头落地是大概率事件。

    郭令起身,低下头,弯腰拱手一礼,道:“下官领命。”

    张昭点点头,将幕僚赵师爷写就的文书加盖征虏前将军印,递给郭令。

    郭令弯腰接过,神情悲凉的离开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中四十多名军官并监军们看着这一幕,所有人仿佛有所明悟。在这一刻,阻拦辽东改革的势力被碾压得粉碎!时代的车轮滚滚而来。

    二十万辽东军将如同蓟镇军一样迎来新生。辽东一百五十万军户亦将迎来新的生活。

    …

    …

    军议在上午十一点许就散掉,张昭当场发布辽东军事改革和卫所改革的命令,并明发整个辽东都司。要求各卫所、各堡寨、边关予以配合。

    辽阳军中千户以上的官员自发的前往大帐中拜见前辽东总兵郭令。他正在营帐中收拾行李。

    三十多亲兵家将们或在大帐内帮忙打包,或在大帐外侍立、警卫。

    幕僚陈师爷满脸愧色的站在大帐中。郭总兵落到如今这个田地,他这个谋主有责任啊。

    郭令正吩咐两个亲兵将一副地图装到箱子中,回头见陈师爷这幅模样,苦涩的道:“老陈,这和你没关系。如果不是你劝我稳住。本将现在是人头落地啊!张昭真特么的阴险。”

    “唉…”陈师爷长长的叹一口气,“大人,终究是我对不住你啊。我如今是没脸待在辽阳军中。”

    郭令不想跟着自己的心腹幕僚为难,道:“老陈,咱们宾主一场,也是缘分。我给你一封书信,推荐去你去大宁总兵定西候蒋骥处任职。他和张昭不对付。你过去应该会受到重用。”

    陈师爷拱手一礼,叹道:“多谢大人。”

    这时,郭令的亲卫头领从外面气冲冲的进来,“大人,杜声、江马这两个吃里扒外的混账。他们又在帮张昭统计有多少人愿意随他出关平叛。

    消息已经传开,留在辽阳的军户,每名男子按人头分三十亩地。辽阳军中,每人分五十亩地。跟着张昭出塞作战的,每人可分八十亩地。全是辽河平原上的土地。

    大人,咱们卫所完了啊。”

    陈师爷再叹一口气。张大帅好手段啊。这一手下去,卫所军官们还怎么收买士卒。士卒们愿意跟着谁这还用说吗?即便是郭大人的亲卫只怕也要动摇吧?

    郭大人当然不会亏待亲卫们,还会给他们养老。但是给人当一辈子的奴仆,哪有自己分五十亩地安家立业强?

    郭令默然不语。卫所不完蛋,还能怎么的?张昭就是在干裁撤卫所的活儿啊!

    一时间,帐篷中寂静无声。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和五六天之前张昭派人询问的不同,八十亩地的“奖赏”一传开,辽阳军中五千精锐踊跃报名。只有隶属于定辽前卫的一千五百人保持沉默。

    但他们这也只是一个中立的姿态。他们不愿意给张昭卖命,但也不会跟着郭令去大宁都司啊!

    正服役的军户每人在辽阳分五十亩地啊。多少人愿意舍弃这个跟着郭令西走大宁都司?

    稍后两天,远在广宁城(锦州)的王承裕接到从沈阳来的书信、公文,就准备率领着麾下的官吏们动身,前往辽阳开始分配土地。

    广宁城中的官衙里,一水的绿袍进进出出。在改革司中八品就算是高官。下面还有从八、九品、从九、不入流品四个等级。而官员下面还有吏员。

    吏员又分两个等级:吏书、吏员。所谓吏书就像是县衙中吏员头目的一种尊称。当然,在朝廷吏部的记载中,就只有吏员一种等级。

    辽东巡抚张鼐在官衙的后花园里和王承裕喝茶。

    辽东巡抚的驻地在宁远。他是宁远参将李搏涛率兵出征之后,跟着宁远的官吏前来广宁。

    王承裕统帅试行改革卫所司,下面的官吏除最初的八十人,其余全部从后军都督府借调而来。他是现在山海关外的宁远搞卫所改革,把土地全部分配下去。

    第二步就是来广宁这里。

    他在宁远和辽东巡抚张鼐相处的非常不错。用他给张昭私信里的话说:“张用和,能臣也。”

    此公是成化十一年的进士,由县令选朝中御史。按照大明朝的官场潜规则,这是出则任布政使、巡抚,入则为部院官的路数。换言之张大人还有官场潜力啊。虽然他已经五十八岁。

    而纵观此公的官场履历,颇有些能说到之处。为巡按能安民,为布政使能治理黄河。确实是个做事的人。当然,为人也有言官的锐气。

    他和张昭就没什么往来,倒是和同为进士、名儒的王承裕颇为谈的来。

    其实,张昭的便宜老丈人王承裕才有几分大明官场bug的意思。想想看,王老大人上有父亲、一代名臣王恕的遗泽,他自身是关学名儒。走到那里都受士林尊敬。而且,如今才四十岁。这明显将来是要做一任尚书才会致仕的人。

    唯一的遗憾就是他没能馆选庶吉士,要是有这个资历在,妥妥的大明辅臣。而且还会是比较牛逼的那种。

    “天宇,你们这是要大干一场啊!张都督这几手当真是漂亮。”张鼐有点眯眯眼,说话时眼睛眯起来。将近六十岁,身姿佝偻,略显的暮气。

    王承裕微微一笑,喝着茶,道:“张前辈过奖。”对于张昭一连串的戏法,他当然是佩服的。最让他搞不懂的事,朝廷为何会同意罢免辽东总兵郭令。

    张鼐笑一笑,眼见王承裕离别在即,也不兜圈子,道:“天宇于朝廷有大功,将来一个总督肯定跑不了。辽东将来也是要设府县的。我是想着干一任致仕回家。”

第五百零六章 煲汤

    其实聪明人对大宁、辽东的局势一看就懂。也就是张昭私下里和弘治皇帝聊天的内容。

    以大宁都司为前线压迫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鞑靼诸部。发展矿业,注重兵备,建立起火器军(野战军)、守备军(边防军)、预备役三级体系。

    特别是着重建立起一支骑兵部队用于快速反应和机动。

    奴儿干都司要继续往前扩张,切实的掌握实地,直至大明永乐年间的地域。

    也就是张昭在奏章中写到的:彻底的掌握住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换言之,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都必须成为大明之民。铺设官道、驿站、建立府、县体系,用于治理地方。

    而大明真正的力量,则会用来全力开发辽东。将辽河平原打造成为鱼米之乡,铁器之乡,煤炭之乡。为大宁都司、奴儿干都司提供物资、人口。

    届时,辽东布政司将会供应约五万火器军,十几万守备军。往北征奴儿干都司诸部,往东征高丽、东瀛。

    …

    最后这一条战略,只要看辽东都司保留的军队数量就自然而然的会对高丽、东瀛有想法。东瀛有白银矿的事,随着真理报早就传遍整个大明。

    所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再有,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或者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张鼐自然看得到这里面的信息。那么,在这样的大局之下,他这个名不副实的辽东巡抚,怎么样才能做到名符其实?

    很简单,参与进去。

    但是,这个参与进去是不可能凌驾于王承裕和张昭之上的。他们俩肯定不同意。辛辛苦苦的作出成绩,你去摘果子?

    所以,他说的是,让王承裕总督三个布政司,他来巡抚辽东。

    而这里面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则:王承裕如今是尚宝司司丞(正六品)、兵科都给事中。这个官位怎么可能爬到如今的辽东巡抚张鼐头上去呢?

    所以,张鼐这番话的弯弯绕归结起来是:老夫求任大宁巡抚,并举荐老弟任辽东巡抚,老弟以为如何?

    届时,他再由大宁巡抚调任辽东巡抚。而王承裕就顺势由辽东巡抚升任总督。

    按照此时辽东巡抚的权位,正在搞开垦、建设城市的大宁巡抚肯定更重要一些。毕竟大宁都司是前线。但是,日后辽东要设府县。巡抚地位在布政司之上。日后辽东巡抚的权位必定在大宁巡抚之上。

    …

    王承裕也是官场老鸟,一听就懂,斟酌着道:“晚辈自然是希望看到前辈参与到这场影响辽东的变革中,只是大宁那边,朝廷似乎还没有设巡抚之意。”

    张鼐自信的一笑,道:“早晚的事。”

    去年年底御前议事,就有消息传出来张昭大败。可见中枢诸公是有限制张昭权力的想法。那么大宁都司既然设立,定西候蒋骥任总兵。那配备巡抚、镇守太监是必然的。

    这是大明官场的标配。

    王承裕点点头,拱手道:“容晚辈想一想。”

    张鼐道:“应当的。”

    他闲聊几句,告辞离开。

    …

    …

    在张昭“干掉”拦路的辽东总兵郭令,发布新的卫所改革方案让利所有的辽东军户、边军后,在真正的聪明人看来,大局已定。开始筹划分果子的事情。

    虽说此刻抚顺关外的建州女真苏护部还在高举叛旗。海西女真四部真心臣服还是假意臣服,未可知。松嫩平原上福余卫的残部还在负隅顽抗。

    看起来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但确实是结束了啊!

    弘治十六年四月初八,张昭在沈阳城中召见前来拜会他的海西女真四部首领。

    沈阳中卫卫的官署中,张昭高居于正中。新军营的庞泰、王武、赵师爷、高一典、李逍遥、刘二狗并宁远军参将李搏涛,广宁军千户韩瓒,辽阳军左右千户杜声、江马都在列。

    “下官等参见大帅。”

    海西女真四部:叶赫部首领丰生额,哈达部首领多罗,辉发部首领库门,乌拉部首领额勒率领各部落中带来的随行子侄们向张昭跪拜行礼。

    什么,你说胡酋是喜欢行抚胸礼?还是赶紧忘掉把。按照大明的规矩来。

    而且,不要用明军中单膝跪地礼节,直接用最谦卑的叩拜礼。

    李逍遥看着一帮金钱鼠尾,穿着皮裘的胡酋们说着汉语,跪拜张相公,心里就有点想笑。这帮人挺滑稽的。没见张相公都没当回事吗?神态很随意。

    张昭目光巡梭在这十几人的海西女真各部首领中,正当这些人惴惴不安时,开口道:“年前叫你们把敕书、官印、官服交上来,你们都挺配合的。搞得我现在不好杀人啊!

    主要是朝廷才在敕书填了你们的名字,结果我又把人给杀了再找朝廷要新的敕书,这似乎很不给朝廷面子。”

    跟在父亲丰生额身后的博多傲心里给吓一跳,赶紧跪的更低。听着大堂中张昭的声音继续。

    “海西女真四部在年前是怎么答应我的?我在春节前要看到福余卫首领阿鲁灰的首级,并灭掉福余卫。

    而你们劳工照样抓。照样到赤峰城交换兵器。怎么样,现在海西女真带甲之士有没有十万?是不是再过两年也打算把旗帜一举?”

    这话明显是反话。一帮人战战兢兢的不敢说话。

    废话,你还真信张大帅手里没有空白的敕书啊?这玩意肯定有多的。历年来奴儿干都司这里的敕书就不是到大明京师里去拿,而是直接由辽东总兵发下来。

    乌拉部首领额勒身材高大,这时略微抬起头,佯装惊恐的道:“大帅息怒。我等部族之兵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大明天兵?我等绝不敢有二心。”

    庞泰忽而开口道:“扯淡。你一口一个大明。怎么,你不是大明奴儿干都司的百户?还是说嫌官职太低,不想就任?”

    额勒被这话呛的。

    张昭一挥手,“我再下一个期限。一个月后,我要看到福余卫首领阿鲁灰的首级。还有灭亡的消息。现在我们算账。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小泰,把地图拿上来。”

第五百零七章 划地盘

    海西女真的十几人心中忐忑。张大帅训斥他们后,再拿地图上来干什么?但同时内心里有着微微的窃喜。毕竟这和他们预期的严重程度相去甚远啊。

    明军这里端坐的将校们同样不解:拿地图来干什么?

    军事参谋高一典带着几个同僚把一副放大后的海西女真四部和建州三卫的地形图沙盘拿进来。

    张昭从桌几后走出来,手里拿着长木杆,指着沙盘中的某处道:“这里是叶赫城,从今日起以辽河和山脉为界,这是叶赫部的地盘。公主岭那一带的土地归大明所有。我将用来安置移民。

    那片土地上的牧民,你们叶赫部还撤不撤。我随后就会派官吏出关丈量土地,编户齐民。届时登记在册的,就是大明百姓,要服徭役、交皇粮。

    拒绝执行的,鞍山驿正在搞大开发,准备兴建铁矿,正缺劳工。”

    按照张昭的手里木杆的划分办法,叶赫部所占据的面积被消减三分之一。

    基本就是保留叶赫城外六十里的势力范围。

    张昭没管叶赫部答应不答应,接着道:“哈达城距离镇北关这么近,就在长白山脉向南延伸的区域中,那下来的这平原部分现在划归大明。”

    这直接划走哈达部一半的土地,而且全部是高粮食产区的平原、丘陵地带。

    接下来,张昭继续指点“江山”,海西女真四部,基本上全部都被他限定在一个县的范围内。

    哈达部这算好的。辉发部有六个县,给张昭砍的只剩一个县,丢失六分之五的地盘。

    而占地面积最大的乌拉部拥有三个市的面积,硬给张昭圈定在一个县中。

    张昭将木杆一丢,“你们四部的首领自己上来看。把地盘边界都记好。不要以为我是在开玩笑、说空话。如果五月初你们还拿不下福余卫。我会派官吏进驻你们各部的城中,改土归流,设府县管理。

    其实,我个人非常欢迎、甚至是希望大家能够效仿建州女真的苏护部举旗反叛。我会省很多功夫。”

    这话说完,满大厅中寂静无声。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但见大明的军官们个个挺起胸膛。

    海西女真四部的首领那个敢上前来查看?张大帅语气平平,但那股森然的肃杀感谁感受不到?

    但是,他们不看又哪里知道张大帅刚刚把那些地盘给划走了。当真是进退两难。

    叶赫部的首领丰生额和哈达部首领多罗两人眼神交流着。

    刚才答话的乌拉部首领额勒背上有点冒汗。深怕给张大帅惦记上,有着“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张昭等了一会,见海西女真四部没人动,道:“就这样吧。你们回头找赵先生领取新的官印、官服、敕书。散会。”

    …

    …

    训斥完一帮胡酋,张昭这边的行程是去真理报辽东分社看看。一行人出官衙,往东边的街道走着。

    辽阳军左千户杜声跟上来,略显担忧的道:“大帅,这会不会真的把海西女真四部给逼反啊?”

    他跟过来说这话,其实有靠拢的意思。

    张昭笑着拍拍杜声的肩膀,道:“我刚才说的是真心话。真叛乱是好事啊。三江平原远在两千里之外,要是用怀柔的政策,占领三江平原最少得十年的时间。咱们等不起,大明也等不起。”

    杜声一愣。

    以他看来,张昭强行将海西女真四部设定在一个县的范围内,这是会埋下反叛的根源的。但没想到张昭就是在等着他们反叛。

    张昭笑笑。他的做法,说阳谋有点往自家脸上贴金。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有屁的计谋。他这就是明火执仗的强来。

    如果海西女真四部反叛,那自然什么都好说,一切都归大明所有。如果不反叛,日后改土归流,在一个县之内的官职,当然是可以给他们的。

    “杜将军,假若我给你两千兵马,你能否横扫哈达部?”

    杜声一听,顿时有些激动,这是军功啊!赶紧躬身行礼道:“末将定会不辱使命。”

    张昭点点头,“等我通知。大军出关也就在这两日。”

    这句话,张昭身边的人都听到、一个个表情有点激动。终于要横扫关外的鬼魅魍魉。

    …

    …

    海西女真四部十几人从官衙里出来,一个个沮丧的牵着马前往沈阳城外的军营。

    按照张昭的设想,沈阳城这里将会作为辽东都司的新驻地。他已经上报朝廷,请求批准。

    所以仅仅只是一个卫所规模的沈阳城继续扩建。而张昭压根就没想着再修筑城墙,直接再次选择以“摊大饼”的方式扩充城区。

    整个大的沈阳城市区,是往北两百余里的铁岭,往南两百余里的辽阳,往东抚顺都囊括进去。

    这里将是辽东第一大都市。也是大明朝统领东北的诸地的政治、文化中心。

    运粮到沈阳的民夫,这些日子也没歇着。已经开始在大明基建公司的工匠指导下开始搞“三通”工程。

    张昭的大帐也在城外。官服、官印、敕书都在那边。今天只是顺路借城里的地方开个会而已。还是那句话,海西女真四部真的一点都不重要。

    张昭就没把他们当盘菜。朵颜三卫好歹有五六万骑兵。海西女真有什么?一万五千余带甲之士?

    开玩笑,火器军队怕你这什么劳子带甲之士?有多少都是送菜。真正有威胁的是骑兵。但搞不好海西女真四部的骑兵还没他此刻麾下的骑兵多。

    真以为大明辽东镇二十万边军都是吃干饭的吗?

    那么,海西女真凭什么占据今吉林省中部的膏腴之地?

    丰生额、多罗、额勒等人一路跟着赵师爷到城外的大营里,路上少不了要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再半真半假的抱怨几句,“赵师爷,张大帅这样搞,咱们回去没法向部落里交差啊!”

    多罗说着话,递了一颗东珠给赵师爷。小眼睛珠子乱转着。

    赵师爷四十多岁,一身文士长衫。他这个新军营都督的幕僚,可比三边总督的幕僚还威风。此时,见一帮女真人都直白的看他是否收礼,捻须笑道:“礼物都是献给大帅的。咱们就私下里聊一聊。”

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

    从沈阳城出来前往城外两里处的黄土大道上,可以看到一片勃勃的生机。

    辽东各卫所的改革现在还没有完全铺开,但是随着辽东总兵郭令被贬谪大宁都司预备役,张昭的命令在各地畅通无阻。

    临近沈阳各卫所下属的富余人口都在往沈阳这里汇聚,准备赚取口粮、银元。

    赵师爷对聚拢在他身边的海西女真贵族们道:“咱们大帅的性子,诸位应该有所了解。不要试图私下里给我们这些幕僚送礼。你们直接送到总督衙门,做个登记,收益比私下里送礼大得多。”

    “是,是。”

    “我们听赵先生的。”

    多罗身为一部首领脸皮自然是厚的,不着痕迹的把硕大的东珠收回到衣袖里。

    话说,辽东这里有三宝:东珠、人参、海东青。东珠盛产于松花江、黑龙江,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价值千金。

    赵师爷满意的一笑,接着道:“诸位,我有几句肺腑之言,不知道诸位愿不愿意听?

    第一,诸位要仔细想想,是想部族里的青壮全部进矿山挖矿,或者修路,妇孺归为别人的奴隶,还是想好好的活着?

    第二,诸位究竟是想当一个作威作福的部落首领,还是更愿意当大明的一个地方官。”

    赵师爷环顾一圈,见身边的十几名穿着皮毛衣服、各种服饰装束的女真贵族们,道:“第一个问题,我看是不用回答的。当然,谁要是愿意举旗判明,我想大帅肯定是非常欢迎的。

    诸位的想法,我大致知道一些。无非是现在朝廷大军云集沈阳,你们得低调一点。等朝廷大军过后,再做打算。

    我可以明白的告诉诸位,改土归流一定会在今年内执行。所以,这就是诸位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关外是法外之地,是苦寒之地。诸位很想自己的子孙继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做一个大明的富家翁、官吏不好吗?一县之地的官吏足以安置诸位。

    我给你们数数啊。知县这肯定是要由朝廷任命的。这是进士官。诸位的子孙若有人能读书上进,县丞、主薄肯定是可以当的上的。另外,负责治安的典史必定是诸位的囊中之物。

    另外,县中可能还会设巡检,除开吏员等职位外,还有镇、村的行政官员,这一批必然是任命诸位担当。

    改土归流,以诸位的家产恐怕能置办几百亩地吧?衣食无忧。难得诸位不想安安稳稳的把家业传承下去?”

    赵师爷这番话明里讲好处,暗里讲威胁。反正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张大帅只给你们这样的选择,你们尽量往好的选吧。在下言尽于此。

    至于说有个别人更喜欢大权在握的在部落里当山大王,欢迎!热烈欢迎。

    大明的士卒早就嗷嗷叫的想捞军功。

    …

    这样重大的事情,在场的十几个部落贵族们不可能轻易的下决定。

    都是打着哈哈,陪着赵师爷说笑到新军营中,登记后留下礼物,取了各自的官印、官府、敕书就准备往开原、镇北关回各自的部落。

    抚顺关的道路那边已经被堵住。

    一行人将近三百人的队伍当天下午就离开沈阳城。立沈阳城越远,队伍里的气氛就越轻松。

    “张大帅虎威啊!”叶赫部的博多傲对身边的随从感慨着。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大明第一名将,他深切的感受到那种恐惧、森然的冷意。仿佛山中之王的东北虎。

    博多傲一边感慨,一边看着官道边聚拢在一起商量的他父亲四人。分别在即,海西女真四部的首领要相互沟通一下,交给底。

    官道旁的柳树下,微风徐徐而来。

    丰生额在树下,抱臂听着乌拉部首领额勒在发恼骚,“张大帅简直是乱来。我们乌拉部在松花江流域繁衍百年,就是朵颜三卫都没能把我们的土地夺走,他一句话就想要划走我们部落里十分之九的土地?”

    辉发部首领库门苦笑,“谁说不是?丰生额首领,你有一个好女儿啊。你们叶赫部损失最小。还占有辽河边的土地。”

    丰生额叹道:“张大帅没收我女儿啊。我连门都没摸到,直接被他的亲卫首领王将军训斥一通。诸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赵师爷上午的那番话八成是张大帅授意他说的。”

    哈达部首领多罗愁眉苦脸的道:“丰生额首领,你这是站着说话腰疼。我们哈达部的精华之地全部都在平原上,张大帅轻飘飘的一句话划走。回头粮食都不够吃。难道靠在山中打猎吗?”

    四人商量了一会,于三日后各自出镇北关返回部落。

    他们都是老狐狸,虽然都没有明确的表态,但对各自的立场还是清楚的。

    …

    …

    在海西女真四部返程的路上,辽东大地战火重燃。

    弘治十六年四月初十,张昭令辽阳军左千户杜声率部两千人,出抚顺关,扫灭建州女真浑河部。

    令宁远军作为后援,徐徐前出,沿浑河往北,灭掉建州女真哲陈部,打通到辽源的通道,在战略态势上完成对哈达部的包围,以及威胁辉发部。

    大批的粮草和各种物资开始往抚顺关转运。

    新军营下属的主力团李逍遥所部和韩瓒所率领的广宁军为第二梯队。出关后,沿苏子河将反叛的苏护部灭掉。顺势把建州卫、建州左卫也灭掉。

    张昭亲率辽阳军右卫、新军营四团、辅兵二团为中军出关作战。

    四月初十的下午四点许,杜声率辽东镇精锐两千余人抵达浑河部的堡寨:萨尔浒。

    此城距离抚顺关约三十里。

    明军的旌旗在晚风中飘扬,两千步骑,围三缺一。

    一名千户骑马往中军而来,在马上行礼,道:“大人,天色将晚,咱们攻不攻城?”

    杜声四十一岁,为定辽后卫指挥使,辽阳军中人称“老杜”,平日里笑呵呵的,脾气特别好。然而,此人倒向张昭最快。私下里被辽阳军中耻笑。

    当然,这个“耻笑”多半是心中不忿。因为张大帅令他为大军前锋。这样的美差谁不羡慕。难道还不许他们说几句酸话。

    此时他率领辽阳军左卫大致的底子是他的定辽后卫,掌控力度非常强。

    杜声一手勒着马缰,一手捻须,道:“当然要打。否则,大帅怎么能知道我辽东军之锐利。把大帅交给我们的炮兵叫上来,把这城堡给轰塌。炮兵调试需要时间,你先派人去喊话劝降。他娘的,大明天兵至此,浑河部竟然敢紧闭城堡大门,不出来拜见劳资。”

    身边的亲卫们一阵哄笑。

第五百零九章 轻松击破

    这不是废话么?

    明军出抚顺关,别管是干什么的。那家堡寨敢开大门迎接?不要命了。

    知不知道大明的边军穷得像叫花子啊?而大明的军规是按首级论赏银。什么交情比的上银子?

    其实,这里面反应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奴儿干都司非大明所有。杀良冒功这种事要是发生在大明九边内的任何县镇中都是非常严重的事件。

    杜声捻须而笑,根本没把心思放在这场战斗上。

    浑河部不堪一击。

    辽阳军左卫最终的目的很有可能是往西攻进山脉中,和铁岭卫一起灭掉哈达城。

    还是如今军中的一句话说的好啊: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你们浑河部、哈达部靠着和大明做生意发财,占据着富饶的土地,却不给大明交税、服役,凭什么?

    萨尔浒的城堡上,浑河部的首领冒着晚风大声喊道:“浑河部一向臣服大明,从无半点怠慢之心。为何今日朝廷天兵要攻打浑河部?请将军给我们浑河部一条活路啊!”

    杜声听得轻蔑的一笑。从无半点怠慢之心?几十里开外的苏护部叛乱,你们浑河部没跟着参与?这说出去谁信?张大帅时隔两个月才发兵,你们没勾结,苏护部早把你给灭了。你以为你这个破城堡防守有多严密啊?

    而且,张大帅抵达沈阳城多少天了?你浑河部从头到尾有求见过吗?

    别说有抚顺关拦着你进不去。抚顺的马市到现在都还没关。你真心求见张大帅,这抚顺关姜守将敢拦着?

    “告诉他,晚了。”

    半个时辰后,被轰塌一角的萨尔浒陷落。浑河部投降。

    浑河部灭。

    …

    …

    四月十三日,宁远参将李搏涛率宁远军精锐三千人攻灭萨尔浒城一百二十里外的哲陈部,打通浑河流域的通道。与海西女真辉发接壤。将近两个市面积的良田出现在明军面前。

    明军先于官吏出现,辉发部首领库门在辉发城中急得跳脚。急急忙忙的再次召开部族会议。

    而此时,李逍遥和韩瓒所部共三千四百人,正在沿苏子河而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座城池,就是古勒寨。

    夜间时,山风呼号。

    李逍遥在古勒寨外十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此时,他正坐在火堆边烤火,喝着铁皮饭盒里温热的肉汤,啃着烧饼。这是国泰商行下属开平铁矿的新玩意儿。

    “林同,你说,谁给苏护部的勇气举旗反叛大明?他们有多少实力啊!”

    李逍遥十分健谈。和斥候营的林同在火堆边闲扯。方才林同这被全军誉为“山中之狐”的斥候已经带回最新消息。苏护部的“大军”基本都在古勒寨中。

    没有分兵偷袭的可能。

    林同自徒弟死后越发的沉默寡言,躺在火堆边,看着满天的星空。身处在大军之中,就能感觉到那种正在汹涌的大势:大明正在蒸蒸日上。

    李逍遥没得到好友的回应也不介意,继续哔哔,完全不像一个新军营千户应有的样子,道:“这关外正是法外之地啊。各部落的人都结寨自保。

    哪像我们广平府?设县、镇、村三级机构,管理下沉到基层。他们这里干脆的就是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大一点的部落就修筑城堡。真是蛮荒之地啊。

    所以说,占这么大的面积,他们的人口也就不到三万人。生产力极其低下。”

    林同难得回一句,“不能大意。”

    李逍遥三两口把晚餐干掉,说道:“不是大意,是之前辽东都司的结构太僵硬。产量地,养二十万军队还要朝廷年年划拨银两。人口没有丝毫的增长。大明要是有组口的人口,哪里会把这些富饶的土地让给建州女真耕种?现在他们想都别想。”

    林同坐起来,道:“我是说,你别大意。”

    李逍遥嘿嘿一笑。他才会不会学张相公打呆仗。如今这局面明摆着要打出大明的威风来!

    …

    …

    夜幕徐徐的笼罩在天地间。延绵起伏的山脉中已经带着绿意。已是四月中旬。

    古勒寨中,气氛凝重。

    自三天前,苏子河沿线就有一些部落的人逃往这里来,带来最新的消息。大明悍然攻破浑河部、哲陈部。根本没有给两部辩解的机会。更别说让这两部投降,干杂兵的活儿。

    事先设想的局面、计谋自然是一空。现在就是凭借着实力硬抗。

    建州卫都督哈丰阿脚步匆匆的在古勒寨的城墙上见到苏护部首领布耶楚客。

    晚风吹拂着他脑袋后的辫子。

    “三叔,要不咱们降了吧?至少可以保全部众。”哈丰阿脸色非常平静。

    此次明军出关和历年来都不同,率兵的是张大帅。他们这些首领在骑兵后又投降,唯一的结局是: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但是,他很平静的说出这句话。因为在关外这样的地方,那一天不死人?他习以为常,并不畏惧。

    “你说什么?”布耶楚客扭过头,眼神愤怒,胸膛起伏着。他经历丧子之疼,早就对张昭怀恨在心。而辽东总兵郭令派人来和他接触,许下承诺,他立即就举旗反叛。

    哈丰阿继续劝道:“三叔,此次大明出兵是要灭掉女真诸部,但各部的部众没有被滥杀。工匠去作坊,种地的在沈阳城外当奴隶种地。妇孺亦在那里。不管怎么样,他们总有一条活路。咱们反正是个死,为部众考虑一下吧。”

    布耶楚客从牙缝里咬出几个词,“我决不会投降。”

    哈丰阿无可奈何的叹口气,走向城墙。他现在是后悔从赫图阿拉来到古勒寨。

    …

    …

    四月十五日,李逍遥在囤积一天的粮草和弹药后,率新军营九团对古勒寨发起攻击。

    在强大的炮火之下,古勒寨很快就土崩瓦解。

    随着新军营九团的步兵攻占古勒寨正中的堡垒,苏护部投降。临死不降的布耶楚客死在乱军之中。

    李逍遥令九团突进到古勒寨中,其实吃到不少冷箭。伤亡约有一个排。

    要是张昭在这里肯定要把李逍遥骂一顿。他是绝对舍不得拿新军营去打巷战的。

    但新军营九团的表现确实非常亮眼。步炮协同,攻势猛如虎,一个时辰结束战斗。

    在建州女真八部中实力最强的苏护部被打的臣服、跪下。

    在捷报往后飞传的时候,李逍遥的表演还为结束。归属他指挥的广宁军两千人在韩瓒的带领下,飞扑完颜部、董鄂部,一直打到鸭绿江边。

    整个辽东的东南部都震动起来。

第五百一十章 朝鲜国的对策

    四月十八日,韩瓒率骑兵直扑董鄂河下游的完颜部。其麾下步兵则前往攻灭董鄂部。

    建州女真八部,又可以区分为满洲五部和长白三部。其中满洲五部就是建州三卫所涵盖的几个部落:浑河、哲陈、苏护、完颜、董鄂。

    长白三部,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与高丽交界的长白山下的三部:鸭绿江部、讷殷部、珠舍里部。

    李逍遥用兵辽东东南部,三千余明军搅得两百里辽东南天翻地覆。在长白山边的女真三部都直接感受到他的兵锋。

    这一路上的原则就只有八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还自认是大明的堡寨,那很好,出兵出粮出民夫,悬挂大明龙旗,接受后面会派来的大明官吏治理。设县、镇、村。

    不认自己是大明百姓的堡寨,那也很好,尽起大军灭之。所得缴获,尽数输送往沈阳城。

    广宁军的老蒋年过四十,跟着大军一路打到鸭绿江边。然后,跨过去。

    广宁军这两千人中骑兵八百人,步卒一千二百人。韩瓒率八百骑兵继续往北打。这千余名步卒在广宁左卫丁指挥使的率领下直接越过鸭绿江,一直打到高丽境内。

    四月下旬,长白山山间还十分的凉爽。

    老蒋等人坐在山涧边休息,谈笑。四周都是明军,还有跟着当仆从军的董鄂部,以及数千“民夫”,来回运送着粮草,还有各中缴获的物资。

    话说韩瓒分兵确实刚刚好。因为董鄂部的实力比完颜部强大得多。丁指挥一路攻城拔寨,二十六日才平掉董鄂部。

    “老蒋,你老小子攒够媳妇本没有?”

    老蒋嘿嘿一笑,得意的道:“怎么没够?劳资在董鄂部娶一个娘们回去。大帅再给我们一人发一个。劳资一年生两个儿子。你们羡慕不?”

    “哈哈!”一帮明军哄笑。老蒋这痴汉子就惦记着老婆,传宗接代。日常休息逗老蒋是他们的“功课”。

    “诶,你们别笑。老蒋这小子好福气。我看过,董鄂部的娘们真漂亮。听说最漂亮那个给丁指挥带走了。据说是生的肌肤细腻,体态娇柔。”

    正好走过来视察军情的丁指挥使听到这帮厮杀汉在议论,笑骂道:“都特么想哪里去了?劳资那是要送给大帅的。大帅可以不收,咱们不能不送。懂不懂规矩?”

    都是广宁卫的老兵,和丁指挥混的熟。一帮人喝倒彩,“大帅不收,最后还不是便宜丁大人。”

    丁指挥再笑骂道:“你们特么的都有点志气。咱们都打到高丽的地界。争取抓个高丽贵族之女献给大帅。”

    有人坐在石头上喊道:“丁大人,听说咱们再往南几十里就是大海。”

    丁指挥道:“是的。”说着,眼睛微微眯起来,鼓舞道:“咱们争取把海边的高丽城池都打下来。”

    但丁指挥率部还没有走一里路,高丽的一队使者已经战战兢兢的前来,跪伏在路边。

    为首的文官用字正腔圆的汉语道:“大明天兵至此,下官等有失远迎。还请恕罪。高丽乃太祖亲定不征之国。未知将军带兵至此是何意?”

    丁指挥骑在马上,脸都黑下来。他还打算先造成既定事实呢。跟在张大帅麾下混近两个月,他成长的非常迅速。拥有人口、土地、资源。则是辽东军当前的核心任务。他要是把高丽这一府打下来,能获得多少人口?这军功绝对够他升为“卫指挥”。

    …

    …

    其实明军出现在鸭绿江边时,朝鲜国的君臣还没有得到消息。这年头又没有电报。

    来见丁指挥的是平壤府的知府。但消息随后还是传递到汉城的朝鲜王宫:景福宫中。

    如今在朝鲜国主政的是燕山君,性情暴虐。算是朝鲜王朝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暴君。所以,死后没有得到庙号、谥号。

    夜间,外戚慎守勤、任士洪两人带着最新的消息急匆匆的来到景福宫中。

    宫中的太监们赶紧去汇报。

    燕山君时年二十八岁,正妃为慎氏。他为宠信妓生的张绿水。得到消息后去迟迟没有出来。

    景福宫内的小殿中,慎守勤和任士洪两人满心忧虑。

    “大王这是…”

    “听大明京师的奏闻使传来的消息,如今正在辽东领兵的是大明的名将、新秦伯张昭。此人素来强硬,而且极得帝心。就怕他有灭国之意。”

    慎守勤长长的叹一口气。

    两人如今都是朝鲜的权臣,说什么朝鲜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那是扯淡。这也要看张都督具体认不认。他不认的话,这面“旗帜”就没有丝毫的作用。

    两人沉默着。

    少顷,燕山君脚步虚浮的跟着被两个太监扶着进殿中,眼睛上带着很严重的黑眼圈,道:“两位爱卿因何事求见?”

    慎守勤是正妃的族长,躬身道:“大王,数量不明的辽东明军越过我国和大明的边境攻进平壤府中。来势汹汹。臣等恐大明后军都督新秦伯张昭有灭国之意,特来向大王请令。

    一方面要派员前往平壤府劳军,并去辽东拜见张都督。一方面要赶紧递国书给大明天子,说明我们朝鲜国绝无叛大明之意。恳请大明天子下令调回辽东之军。”

    燕山君为人荒银,且非常残暴,动辄杀人灭族,不学无术。但基本的智商还是有的。没有对两名外戚在傍晚时来打扰他饮酒作乐感到不快,连连点头,“正该如此。寡人授权两位爱卿负责此事。”

    慎守勤、任士洪两人松口气,有大王的指令就好办得多。齐齐的跪地行礼,“臣等遵令。”

    …

    …

    广宁军在辽东南纵横奔驰,攻占古勒寨、赫图阿拉的新军营九团,同样在左右突击,横扫山中的诸多堡寨。

    消息也不断的往回传到沈阳城中。

    作为辽东都司的喉舌,真理报辽东分社被授权全权报道大军的动态,为正在进行卫所改革、军事改革的辽东大地提振士气。

    四月三十日,真理报辽东分社的大院中,这里人人的都忙得脚不沾地。

    两台印刷机连轴运转,技术工人三班倒。

    分社社长赵统接过一份新来的消息,拍拍巴掌,高声道:“诸位同僚,通报一则好消息,大明虎贲已经横扫长城之外的建州女真堡寨。各地道路通畅。”

    报社中顿时响起欢呼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975/ 第一时间欣赏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九悟所写的《明帝国的崛起》为转载作品,明帝国的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帝国的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帝国的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帝国的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帝国的崛起介绍:
弘治十三年夏末秋初,宅男理科生张昭穿越来到明朝。瑰丽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这繁华,美好,欣欣向荣又潜藏着王朝危机的时代,张昭一路青云直上,手持权柄,上佐天子,外镇四夷,书写属于他的华彩乐章。五千年的治乱循环,明亡后华夏文明的沉沦,我来了,这一切都将改变!推荐九悟完本的老书,均订过万,《奋斗在红楼》九悟书友群:312484933.进群验粉丝值。只要订阅了九悟的书即可。明帝国的崛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帝国的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