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冷少燃情TXT下载冷少燃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冷少燃情全文阅读

作者:粉蔷薇     冷少燃情txt下载     冷少燃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六章 相定之天平

    韦应伍出任帝国西军元帅,乃是直接从剑南道武威将军调过去的,直接从武将序列变成军方高层。

    出身乃是剑南道韦家,如同韦应伍这般直接在家族的居所出任帝国西军元帅。

    直接把朝臣们都是给吓住了,差点都要全部跑到勤政殿询问皇帝陛下是否是真的。

    几年前,皇帝陛下颁布旨意让韦应伍出任帝国西军元帅的时候,确实有着朝臣弹劾。

    差点直接把皇帝陛下骂进去,好在最后发现当今皇帝陛下可不是以前那些仁厚的皇帝。

    做事情可是不会全部顺着他们这些朝臣,毕竟当今皇帝陛下对外征战有功,稍稍显得比曾经的皇帝们要霸道几分。

    正是因为这霸道的几分,让咸阳朝堂的官员们不敢再朝局上面过分逼迫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还是太子殿下的时候,便是不好惹的存在,不过先帝仅有这样一位嫡子,又是纯正的嫡长子。

    可以说哪怕那位太子殿下如何做,先帝都不可能废除太子殿下的储君位置。

    皇帝陛下担任帝国太子的时候,先帝便是非常认可太子殿下的处事方法。

    又是有着太常卿仝致远这位帝师出任太子殿下的老师,可以说太子殿下成为帝国皇帝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果不其然,先帝驾崩之后,皇帝陛下继位,改元天圣,成为帝国第五十三位皇帝。

    在天圣二年的时候,西方诸国不顾安稳发动那场入侵帝国的战争,皇帝陛下直接号令三军作战,态度强硬而霸道。

    战争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很短,大约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其中以项信率领的西军最是迅速。

    简直以雷霆之势攻破了号称南方最强的越国都城,一月时间不到直接攻占越国全境。

    正是这场战争的存在,让帝国百姓明白眼前这位皇帝陛下真正的贤明,同时让朝臣明白,这位才继任皇帝之位的皇帝陛下,不是简简单单得人物。

    因而哪怕朝臣们弹劾韦应伍都是在韦应伍身上找不合道理的地方,根本不敢说皇帝陛下这种措施旨意乃是亡国灭种的征兆。

    他们不敢说这样的话,同样不愿意说,毕竟谁都看得出来这位皇帝陛下在位时期的功绩。

    已经超越帝国绝大部分皇帝的功绩,都可以在帝国皇帝排行榜里面排进前几的存在。

    整座帝国到如今,五十几位帝王传承,可以排进前三的存在,大秦帝国开国皇帝,昔年的世祖皇帝,还有先帝文皇帝。

    不过这种文皇帝能够排进前三,还要有当今皇帝陛下的功劳,否则以先帝在位二十几年的政绩来看,还是有些差距。

    可以说朝臣们想要弹劾军方的人物,简直是轻而易举,同时也是家常便饭。

    不过想要弹劾成功,到目前为止还是少之又少,毕竟军方乃是帝国实权队伍。

    他们手里掌握着帝国的军权,有着保护帝国千年盛世的手段,皇帝陛下都要依仗他们。

    同时历来三军当中的元帅和副元帅,六位高层级别的人物,都是又帝国皇帝陛下选任。

    除了一位之外,那就是现任北军元帅陈岩,乃是朝堂推举出来的,不过皇帝陛下却是认可。

    本来是柳如逝的北军元帅位置,没想到被横空出世的陈岩给抢了去。

    如果要是皇帝陛下亲自选派,恐怕北军元帅的位置必然就是柳如逝的,不可能丢掉。

    但是当时前任北军元帅云乾刚刚兵败被杀,北军数万精锐葬身帝国西疆之外的无为峰。

    皇帝陛下和云乾感情深厚,听到消息简直神魂颠倒,连是朝政都没有理会。

    让皇帝陛下选派北军元帅,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如此之下,在太常卿的主持下开始选出北军元帅。

    本来太常卿认为柳如逝作为帝国仅次于李立青和项信的军方定鼎级别的人物。

    该是坐在北军元帅的位置稳稳当当,没想到大部分朝臣都是推选当时的军部参谋陈岩出任北军元帅。

    反对意见的基本上没有,见到这般情景,太常卿仝致远照样无可奈何。

    还在陈岩虽然不如柳如逝,但是仝致远却是听过陈岩的军法谋略,还算是顶尖的存在,出任北军元帅倒是足够。

    大势已定,为了防止柳如逝心灰意冷,或是做出别的事情,太常卿仝致远出旨意调柳如逝出任军部尚书。

    虽然军部尚书没有实权,算是白吃干饭的虚职,可到底是位同三公。

    可以说出任军部尚书的柳如逝,自那时候开始,便是帝国真正排在前面的几位。

    要说地位,比项信和李立青都还要略高一线。

    李立青和项信在柳如逝出任军部尚书的时候,都只是走到南军元帅的位置。

    虽然南军元帅乃是帝国三军最高的存在,又是实权派人物,级别比西军和北军元帅略高,却低于位同三公的军部尚书半筹。

    帝国三军元帅位同帝国朝堂的九卿,而南军是帝国最强的存在,南军元帅德高望重,又是高于其他两军。

    这是帝国自世祖皇帝以来默认的规则,同样南军元帅都是帝**方德高望重的人出任。

    如之前的张家元帅,后来的帝**神李立青,还给刚刚离任的项信,都是德高望重,能力非凡。

    而柳如逝现在出任南军元帅,该是实至名归,毕竟帝**方,已经没谁能跟他相比。

    项信出任帝国太尉,更高的层次没办法比较,同样帝国太尉不算是军方的存在。

    军方被朝臣弹劾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在朝堂看来,军方权力太重,有覆国之危。

    对于朝臣而言,弹劾军方高层,可以给军方高层打压,让他们不至于生出那些谋逆的野心。

    同时皇帝陛下对于弹劾不理会,这种弹劾便是不可能实质影响到军方的进程。

    始终把军队的建设放在首位,保持足够强悍的战斗力,用来抵御西方诸国的蠢蠢欲动。

    朝臣们不是傻子,忌惮和警惕都应该有限度,否则何以面对西方诸国。

    正是他们明白这点,弹劾的奏疏方是能到达勤政殿。

第十七章 度与量

    不管朝臣们如何对军方高层弹劾,改变不了的是朝臣们对帝国延续千年的忠诚。

    出于种种利益考虑,他们或许做出许多常人看起来难以理解的事情。

    但最真实的核心肯定是追逐利益和维护帝国长达千年的统治,让帝国宛如铁桶般坚不可摧。

    对军方高层的弹劾,或者有着来自许久以前那种以借势压人的想法,防止军方高层裹挟帝国的军队做出些叛逆的事情。

    不管是对于皇帝陛下而言,还是对于朝堂上面那些追名逐利的官员而言。

    他们没有谁希望看到庞大的帝国轰然倒塌,他们希望这座大秦帝国能够继续绵延千年,继续维护着他们的荣华富贵。

    在这些朝臣的心中,最真实的核心不过两点,那便是他们想要获得的利益,同时还有帝国的坚固通知。

    在他们看来,桃源有着威胁帝国皇权和他们利益的可能性,自然而然桃源成为他们需要反对得对象。

    而桃源毕竟高高在上,尤其是经过世宗皇帝和世祖皇帝两次世系调整,已经没有朝臣胆敢在朝堂上公然置喙桃源。

    转而他们把视线放在同样具备威胁帝国稳固的军方,毕竟军方掌握着帝国的军队。

    要是军方的高层拿着帝国的军队做大,最后拥兵自重,咸阳朝堂的官员势必遭受屠戮。

    所以他们需要通过弹劾的奏疏来压迫军方高层所掌握的军权,来警告军方的高层。

    同时向皇帝陛下传递一道信息,那就是朝臣们是真心实意的为帝国的千秋伟业而付出心血的。

    打压帝**方的高层,哪怕是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是在某些方面确实可以压制帝**方某些高层滋生出来的野心。

    古往今来,帝国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想要拥兵自重的军队元帅,好在帝国发现的及时,用了极其细微的代价完成整顿。

    正是那件事情发生之后,朝臣们对于这些东西更是讳莫如深,对于军方高层的监控和弹劾越发深沉起来。

    不过好在朝臣只是上奏疏弹劾,并未太过逼迫皇帝陛下对军队进行调整。

    如何来说,帝国分为三方势力,基本上出于相互平衡的状态,要是朝臣过分在朝堂上言及军方,势必有插手的嫌疑。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验证,军方和帝国朝堂必须隔开,正是这般原因,使得朝臣只能上奏疏弹劾,至于皇帝陛下是否决定出手,那是皇帝陛下自己的事情。

    要是朝臣在朝堂之上过分逼迫,皇帝陛下肯定会想是否是这些朝臣想要在军方当中排除异己。

    势必联想朝臣们是否搭上了军方的线路,现在正是为他们来日掌控帝**方而做准备。

    而帝**方是用来保卫帝国安宁的,没有合适的军方元帅出任,便是不能随意安排。

    倒是帝国朝堂上面的官员可以随便更改,还不用担心出现什么问题,不用害怕政务混乱。

    基于此,凡是帝**方和朝堂官员有所关联的时候,皇帝陛下都会率先自朝堂出手。

    正是这种原因的延续,让朝臣们更加战战兢兢,他们明白,他们可以弹劾,却不可以过分,以至于对皇帝陛下造成压迫。

    他们敢肆无忌惮对军方高层的元帅们出手弹劾,却是没办法在朝堂上过分。

    每每都是掌控好弹劾的力度,揣测皇帝陛下在对朝臣可能的容忍度,在揣测皇帝陛下对军方的容忍底线又是到底在哪里。

    这种情况自世祖皇帝抬高帝国南军的威望开始,毕竟世祖皇帝继位,有桃源两位夫子的功劳,同样有着南军扫平叛乱的缘故。

    否则世祖皇帝断然不可能稳稳当当坐在帝国皇帝的宝座上,因而世祖皇帝格外信任南军。

    正是对南军的信任,导致朝臣自以前传承下来的弹劾方式得不到完美实践。

    反而不断受到世祖皇帝陛下的斥责呵斥,偶尔世祖皇帝还会对朝臣御史台下手。

    这种情况延续上百年,唯有近百年来这种情况方是有所减轻,朝臣弹劾渐渐开始抬头。

    尤其是到了先帝在位的时候,朝臣们的弹劾举止开始渐渐过分起来。

    先帝乃是大秦文皇帝,又是仁宗,出了名得仁善而有德行,对于朝臣得容忍都有固定的程度。

    远比以前的历代皇帝要来的宽厚,对于弹劾这些无关紧要的,先帝都是没有太过在意。

    这种对朝臣弹劾军方而没有反驳,反而细心接纳下来,哪怕是没有实施,都让朝臣们的私心开始膨胀起来。

    不过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他们肆无忌惮之下,先帝其实一直在堆积某种愤怒。

    不过这种愤怒在他在位的时间肯定不能爆发出来,不是他不能,而是他没有必要。

    在位的帝王都需要自己的功绩,不过这位文皇帝很厉害,在位时期的仁政谁都没办法否定。

    可以说在他在位的时候,都可以预见先帝必定在帝国历代皇帝当中留下极其完美的名声。

    于是这种对朝臣出手的名声他没有必要担着,更加不符合他仁宗文皇帝的称号。

    很自然的和仝致远商量之后,选择把这些功劳留给当今皇帝陛下,让当今皇帝陛下来出手。

    并且在先帝在位的时候,基本上都给当今皇帝陛下安排好了后面几十年的执政生涯。

    讲求对外凶戾而霸道,对内严谨而坦荡。

    有点武皇帝的意味,不过当今皇帝陛下继位的天圣二年爆发西方诸国入侵的战争。

    帝**队大获全胜,灭了两座大国,还有数座小国,在这种效果的加持下,武皇帝肯定是跑不了。

    不过古往今来,文武都是极其好的谥号,先帝在位的时候喜欢文治仁政。

    当今皇帝陛下继位之后,力排众议,直接没有经过商议就是给先帝定谥号文皇帝。

    好在朝臣们知道,倒是没有太过反对,只是对于庙号有些不同,最终中和而定下仁宗。

    其实在皇帝陛下看来,先帝的功绩,用仁宗显得片面,没有彻底烘托出先帝的伟业。

    只是朝臣同意,仁宗又不错,皇帝陛下百般思量,没有反对。

第十八章 对军方的惯性

    朝臣对于军方高层的弹劾,历来都极其有度量,严重的方面绝对不敢随便弹劾。

    他们弹劾的历来都是那些位高权重,又是对于咸阳朝臣有着不满情绪的存在。

    当然凡是坐上帝国三军元帅位置的军方高层,出于各方面的思量,他们都会象征性的弹劾些。

    而这些年过来,凡是坐上南军元帅位置的帝国元帅,基本上都毫无疑问会牵扯大部分朝臣弹劾的方向。

    项信在位时期的弹劾奏疏,可以与李立青在任南军元帅时候的弹劾奏疏基本持平。

    在出身方面,项信基本上没有什么硬伤,虽说帝国世家如同天空的繁星那般稠密。

    可是对于那些出身寒门的高层,朝臣历来都是讲究拉拢,实在拉拢不过来,就会选择不得罪,同样不与他们亲近。

    只有那些真正位高权重的寒门,他们没有办法拉拢,又是掌握着让他们恐惧的东西,朝臣才会选择弹劾。

    项信出身寒门,基本上没有世家背景,又是出身学宫,和太常卿仝致远交好。

    本来这些因素足以让朝臣们不对项信下弹劾奏疏,可是项信毕竟是帝国南军元帅,又是在南境岭南道和江南道行事霸道几分。

    帝国三军当中正副两位元帅,就他项信在位南军元帅的时候特殊些,偏偏不设立南军副元帅。

    言之凿凿要求政令通达,对于朝臣而言,他们虽然没办法往南军当中安插属于自己的南军副元帅,可是却看不惯项信这般态度。

    因而十几年来,时刻不停的弹劾项信,力求把项信在咸阳朝堂的名声彻底搞臭。

    即便项信好友乃是太常卿仝致远,仝致远又是两朝帝师,三朝元老,位高权重。

    可是项信惹恼大部分朝臣,仍旧是完整无保留的被弹劾,谁都没有办法改变。

    这也是后来项信要出任帝国太尉,大部分朝臣反对的更加真实的意味。

    他们之前疯狂弹劾项信,把项信在咸阳的名声想要搞臭,没想到项信现在走到更高的位置,直接出任帝国太尉,让朝臣们简直寝食难安。

    因而才是想要继续疯狂一波的弹劾项信,好在皇帝陛下丢出御史台的肥缺,让朝臣们的目光纷纷转移到御史台上面去。

    与项信行事霸道不同,李立青则是出身的问题严重,如同把柄一般始终被朝臣们拿捏。

    李立青虽然在学宫里面学习过,可以过滤一部分来自陇西道世家的关系。

    但是朝臣们想要用这点来攻讦弹劾李立青,倒是可以随便拿来用,没办法,陇西道世家势力庞大,却是没办法插手帝国政务。

    那些身居朝堂高位的官员们却是不害怕陇西道世家的威仪,毕竟帝国到底还是赵家的帝国。

    要是陇西道世家敢在咸阳朝堂撒野,那便是不把皇室赵家放在眼里,势必引起皇帝陛下的忌惮。

    千年来,陇西道世家安分守己,就是想要绵延这种富贵荣华,而赵家皇室不敢下手,又是顾念开国的功劳。

    只是历来前面的皇帝疑心重,对于陇西道世家都有着担忧,害怕赵家皇室被颠覆。

    直到桃源始祖更迭世宗皇帝之位,进行简单的世系调整之后,让皇帝对陇西道世家的忌惮开始减弱。

    不过朝臣却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依旧保持着敌视的态度面对陇西道世家。

    李立青有着陇西道世家李家的出身,又是李家的嫡系,对于朝臣而言,这样的人掌兵到底有着危险。

    哪怕李立青在先帝力排众议让他出任南军元帅,李立青做事谨小慎微,害怕的就是朝臣的口诛笔伐。

    可是他的谨小慎微没有换来朝臣们的收敛,反而肆无忌惮起来,开始对李立青弹劾。

    刚开始的时候李立青倒是有些不习惯,有些无比愤怒,只是到了后来,渐渐便没有了那样的愤怒。

    如同看待咸阳里面跳动的蚂蚁般看着那些朝臣的弹劾,只要他忠心耿耿,皇帝陛下自然对他信任。

    何况别人不知道,皇帝陛下却是知道,李立青有着桃源的背景,曾经在桃源学习过数月。

    只不过那时候是相邀而去,那时候的桃源里面,没有别人,仅有那位大先生书青。

    朝臣弹劾只是耳朵里面有嗡嗡嗡的响音,对真正位高权重的李立青和项信而言,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皇帝陛下的信任,足以胜过朝臣们千万道弹劾奏疏,以及那些数不清的万语千言。

    好在朝臣都不是蠢笨的存在,在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还是拥有着极其准确的度量。

    例如十几年前那场西方诸国入侵的战争,李立青临危受命成为三军总指挥,兼任南军元帅。

    在李立青对抗西方诸国的时候,朝臣们即便对李立青的行军策略有所不满,都是没有上过一道弹劾奏疏到勤政殿。

    因为他们明白,在危难的时候,李立青率领的帝国三军将是保护帝国统治的最尖锐的武器。

    在这样的时候,对外要选择团结一致,不可以出现半点分歧,否则必然前功尽弃。

    正是来自咸阳朝堂的支持,让李立青面对西方诸国的指挥游刃有余,没有任何阻碍的军令,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不过当时朝臣们心中仍旧有着忌惮,毕竟李立青若是战胜西方诸国,以他南军元帅,三军总指挥,帝**部尚书的身份。

    将是面临封无可封的境地,唯有那道帝国太尉的位置可以坐一坐。

    这些朝臣是绝对不能允许陇西道世家出身的军方高层坐上帝国太尉的,不是偏见,是保险,连是皇帝都不可能允许。

    好在战争结束,帝国行了灭国之战,李立青一战封神,成为名传世间的大秦军神。

    战争结束之前,朝臣们都是写好阻碍皇帝陛下加任李立青出任帝国太尉的弹劾奏疏。

    没想到弹劾没有成功,以李立青乞骸骨归来落幕。倒是让朝臣们松了口气,总比他们弹劾要好。

    毕竟李立青战胜西方诸国入侵,是帝国功臣,结束就弹劾人家,落入小人风度。

第十九章 荒唐的弹劾

    屋内的两人都是站在桌案前面,看着挂在墙上的那幅岭南道和江南道的地图。

    上面标注的异常清楚各个地点,基本上把岭南道和江南道的地貌特征都是给描绘出来的。

    十几年前,从项信出任帝国南军元帅开始,项信就开始布置军士绘画岭南道和江南道的地貌地形。

    没想到十年时间才算是彻底完成,当然这和项信要求的精益求精有关。

    那些描绘岭南道和江南道地貌特征的军士们,不只是一次提交过对岭南道和江南道的地图。

    只是都被项信以不足够精确的借口给打了回来,辗转之间十年时间过去。

    昔年那幅极其捡漏的岭南道和江南道的地图,变得无比详细,其中还搭配着无数小地图,都是指向各种特定的位置。

    正是有了这种地图存在,使得帝国南军对于岭南道和江南道的掌控力逐渐加强。

    不过山形依旧,山林当中的某些东西仍旧不可察觉,而那些越国余孽正是找到这样的破绽,一直躲在岭南道南边的山林沼泽当中。

    帝国南军乃是自北边而来的军队,虽然在岭南道和江南道生活了十几年。

    可是对于岭南道南边的山林沼泽仍旧畏之如虎,连是岭南道本土的百姓,都不敢随意到南边的山林沼泽之中。

    其内的毒物异常猛烈,稍有不慎就是身死道消的结果,连是岭南道的百姓都不敢去。

    何况是自北边而来的帝国南军,背井离乡已然是最严重,要是让他们去南边山林,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沉默半响,柳如逝指着南边的那片有着隔阂的山林,再是指着靠近南海的那座临近岭南道的海岛。

    整座岭南道当中,山林以北是大部分岭南道百姓居住的场所,加上山林都是和整座大陆连接在一起。

    而在山林的南边,有着一片土地,土地再外面就是一座极其接近岭南道的海岛。

    按照距离来算,只需要乘船半个时辰,便可以到达那座海岛之上,且中间的海峡基本上没有任何能够掀翻船只的风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座海岛就如同和大陆连接在一起一样,没有任何阻碍。

    而岭南道南边的百姓,有着绝大部分都生活在那座海岛上面,有着少部分则是在岭南道靠近山林得地方。

    不过两边的情况却是异常不同,海岛上面的情况虽然稍显好些,可是毕竟在南海之上,海峡之内没有风浪。

    可是海峡之外,那是风浪滔天,岭南道南边的少部分百姓占据着南边最富庶的领地。

    俨然成为与世隔绝的场所,连是曾经越国的旨意,都只是团结那些百姓,而没有明确的要那些百姓臣服在越国的军队之下。

    因为越国知道,他们的军队没办法大规模的越过山林沼泽,只能采取这种怀柔的措施。

    果不其然的是,哪怕越国亡国的时候,南边的百姓隔着山林沼泽,没有说上半句话。

    更是没有想要为越国报仇的想法,继续安安稳稳待在他们的地盘上,过着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柳如逝看着对岭南道南边的解说,再是看着地图上的那片土地,算是岭南道最富庶的几块土地。

    毕竟岭南道南边没有发生过任何战火的摧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百年。

    使得哪里的土地被滋养的异常肥沃,里面生长出来的稻谷和粮食都是可以称得上世间珍品。

    别看柳如逝乃是帝**方的高层,堆土阵战谋略有这极其深厚的独特见解。

    但是他乃是世家出身,又是曾经出任帝国南郡太守,对于岭南道南边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方式,乃是他曾经做梦都想在南郡实现的。

    只是时局变迁,南郡乃是曾经帝国的边境屏障,永远都没有办法做到岭南道南边的那种肥沃。

    即便现在帝国南境变成岭南道和江南道,但是岭南道一日不彻底被帝国掌控,那南郡便一日不可能真正成为帝国内陆。

    这是现在时局造成的结果,基本上没有办法更改,西方诸国亡我之心不死。

    那帝国只有时刻整装待发,和西方诸国的联军拼杀的你死我活,决战出最具备汹涌的力量和话语权。

    柳如逝羡慕岭南道南边的安逸舒适,却是没有办法不升起半点觊觎的心思。

    在他看来,帝国才是岭南道真正的主人,如岭南道南边这种毫无主张的方式,在帝国看来是不可以的。

    他们征服了整座越国,那本身被越国囊括的岭南道南边,以及那座海岛都应该是帝国的领土。

    以前岭南道南边的百姓可以不尊敬越国,那是越国自己同意,现在那些百姓不尊敬帝国,帝国绝对不可能容忍。

    柳如逝心意已决,手指啪嗒的点在那块岭南道南边的土地上,在哪里留下点点汗迹。

    还没等柳如逝说话,在旁边的向羽已然急不可耐的说道:“之前是来找你有事的,现在说得差不多,该说说我的事情了。”

    说着,向羽有些无可奈何,又有些愤怒的把一直在手里捏着的信笺递到桌案前面。

    基本上是推着过去的,柳如逝看见向羽手背的青筋暴起,瞧着无比用力的有些愤怒。

    让柳如逝想不明白,之前明明始终温和有礼的向羽,怎么面对这封信笺的时候如此恼怒。

    狐疑的捏起桌案上面的信笺,很是平常的打开,看着上面的文字,骤然间神情开始变得怪异起来。

    等到柳如逝彻底看完,那些怪异的神情在缓缓的消失,最后变成置之一笑的嘲讽。

    柳如逝出任帝国三军副元帅,又是担任过帝**部尚书,可以说什么场面没有见过。

    一切都是他预料之中可以承受的,只是没想到这种承受来的如此迅速而荒唐,让他忍不住想要知道这道弹劾他的奏疏到底是那位朝臣所书写。

    他刚刚出任南军元帅,上任不足二十天,不说别的,最起码该是对南军做些了解。

    这是理所当然,没想到上来就弹劾他无作为……

第二十章 不守规矩的过分

    不管如何来说,朝臣的这种弹劾奏疏对帝**方而言,都是无稽之谈,都是彻头彻尾的荒唐。

    柳如逝眼里的愤怒和嘲讽都被压制到了极点,想到曾经的那些事情,再是加上这道弹劾的奏疏,让他的心情莫名差到极点。

    在五年前,他本该可以出任帝国北军元帅,没想到朝堂居然放弃他这样位功勋卓著,战功赫赫而威望千重的副元帅。

    选择让出身关内道世家的陈岩出任帝国北军元帅,无论如何来看,陈岩的威望都不如他。

    不过朝堂上面的思量,连是皇帝陛下都同意,柳如逝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吞下这口恶气。

    然后帝国把他调任到军部尚书的虚职上面,痴痴的在军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几年。

    可以说那段时间,他柳如逝手里面基本上没有半点权力,不过是在朝堂的军方吉祥物。

    不过柳如逝没有恼怒,选择接受这道本该给那些军方高层养老的军部尚书的位置。

    那年的柳如逝才过不惑几年时间,可以说在军队来看,他正是高层当中的壮年。

    意气风华,却是被压在军部尚书的虚职上,手中的权柄都是被剥夺。

    他知道,朝堂是害怕他继续担任副元帅,而陈岩出任北军元帅,没办法压制他。

    同时他明白,这是朝堂给他的愧疚的礼物,虽然没能让他掌握实权,可是地位级别却是极高。

    足以媲美位同帝国三公的军部尚书,他柳如逝刚过不惑的壮年就是坐上去。

    成为帝国权高位重的存在,只是权高位重如何,手里面没有半点实权,拿出去不过是让人笑话罢了。

    那几年柳如逝他修身养性,明悟以前那些没有明白的阵战之道,倒是走出和睦的模样。

    现在皇帝陛下让他出任帝国南军元帅,按照朝堂的惯例,他受到弹劾是理所当然,同样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对于这点,辗转帝国三军副元帅的柳如逝早就明白,但在他的预料之中,这刚刚上任的半年之内,应该不可能出现。

    没想到他刚刚上任不足二十天,来自朝堂的弹劾奏疏就是出现,让他玩实在有些愤怒。

    哪怕平时在怎么极力压制自己的情绪,此刻都处于崩溃爆发的边缘。

    五年闲置的军部尚书,现在突然出任帝国南军元帅,最开始至少要应该了解南军当中的军务。

    虽然军方和朝堂没有严重的瓜葛,可是这点军方惯例,想来朝堂官员应该是知道。

    趁着这样的时间对他进行弹劾,实在是有些居心不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瞧着柳如逝的神情极速变化,向羽在旁边说道:“近年来,朝堂官员的行为举止倒是越发让人看不明白。”

    “他们时时刻刻提防着军方,不断的弹劾军方,却是又想着要我们保护他们。”

    “几十年来,都有着明确的约定俗成心照不宣,刚刚上任,不可以弹劾,这是军方理所当然熟悉军务,看前任留下的军报的时间,加紧了解军方事务。”

    “而现在,你不过刚刚上任不足二十天,来自咸阳的弹劾就出现,看来他们想要趁着乱子下手。”

    “都在争抢御史台的机缘,连是皇帝陛下都丢在一边,没想到他们还没有忘记身处南境岭南道的南军,真是想当面感谢他们的挂念。”

    说着这些,向羽明显有些义愤填膺,因为不仅仅有着对柳如逝的弹劾,同样还有对他的弹劾。

    说他办事不利,督导不察,上官柳如逝没有作为,他在南军任职几十年,却是拥有没有作为,实在是有些玩忽职守。

    对于这道弹劾,基本上和柳如逝的弹劾一样,属于无中生有,在军方交替的时候,一般都是按兵不动。

    只要维持整座岭南道的平稳,以及把控好那些不安定的因素即可。

    这段时间,越国余孽虽然有些频频调动的痕迹,不过到底没有发生什么。

    整座岭南道都是属于平和过渡当中,结果朝堂官员来这样一道弹劾奏疏,是谁都没办法容忍的。

    柳如逝手掌落在桌案上,直接把弹劾奏疏捏成纸团:“自顾不暇,还想着拉别人下水。”

    “不知道他们是真的有这样的胆子和眼里,还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碰巧递出了这道弹劾奏疏。”

    “要是碰巧,那免不得皇帝陛下要亲自收拾他们,太常卿同样不可能放过他们。”

    “如果是真的有这样的胆量以及眼力,那皇帝陛下和太常卿他们不仅不会放过他们,恐怕黑冰台都可以迫不及待的出手。”

    向羽有些迷糊的听着柳如逝的话,好像其中有着极其重量级的信息,好似和叔父项信出任帝国太尉有关。

    同样谈及到了黑冰台,容不得向羽有半点颤抖,听到这样的名字,他都感到害怕。

    别看帝**方三军元帅,乃是高高在上,同样副元帅更是有着威权。

    可是在黑冰台面前,他们都有着惧意,因为黑冰台代表着皇帝陛下的意思。

    传闻黑冰台的那位台丞更是天命境界的修行者,如同黑暗当中的修罗般恐怖可怕。

    不管是朝堂官员,还是偏远的军方高层,对于黑冰台都是讳莫如深的态度。

    他们不想招惹黑冰台,不想招惹那群煞星,否则以免遭遇万劫不复的结果。

    只是现在听到柳如逝主动谈到黑冰台,又是感觉和叔父项信的有些关系,向羽方是问道。

    “黑冰台要插手?”

    柳如逝辗转了下,最后笑了笑:“不只是要插手,南北之中,怕是不少人遭殃。”

    “不过朝臣都在觊觎着御史台,恐怕他们都没有想到黑冰台在他们身边出现盯着他们。”

    柳如逝这话没含金量,同样没有真实的信息,不过向羽听着就是头皮发麻。

    细细想着之前柳如逝入南皋城之前的异常,好像有着人查探到什么,却是最后一无所获。

    要说整座帝国神秘莫测的,非是桃源排在前面,可桃源出面,谁能知晓。

    第二则是黑冰台,联系柳如逝的话,向羽心中如同掀起风浪般惶惶不可安。

第二十一章 惊讶于台

    黑冰台来到了岭南道……

    如果这则消息传扬出去,肯定让整座岭南道官署的官员们都惴惴不安,连是军方的某些将军都可能不例外。

    没办法,黑冰台代表着皇帝陛下直属,没有任何事情发生,黑冰台却是来到了岭南道。

    那肯定是皇帝陛下的意思,皇帝陛下派遣黑冰台来到岭南道,是想要对谁出手,想要调查谁。

    单纯是这些联想,便足以让岭南道的官署官员感到惶恐,毕竟黑冰台的传闻谁都清楚,那可是帝国最不可招惹的一方势力。

    最重要的是官署官员们根本没有办法对抗黑冰台,黑冰台的密使们来无影去无踪。

    没谁知道他们的踪迹,更是没办法直面黑冰台的势力,自然听之畏之如虎。

    连是帝国三军都不敢招惹黑冰台,没办法,哪怕他们手里面握着极高的军权。

    可军权带给他们位高权重的权柄和地位,同时让他们不敢随意出手,战战兢兢以免被戴上谋逆的帽子。

    虽说朝堂的官员历来都有对他们戴高帽,说帝**方的元帅们想要谋逆的弹劾。

    但是那到底是虚言,是那些官员无中生有,妄自揣测的结果,不是真实的事实。

    要是因为想要对黑冰台出手,而调动军队,那则是板上钉钉得谋逆动作。

    不得皇帝陛下旨意,不可以随意调动军队,哪怕是在他们的驻地里面。

    只能调遣些城主府的士兵,或是在一定范围内,来自军部可以允许的调动范围。

    但是对黑冰台出手,可不是三三两两的军队军士能够对付的,必须以雷霆之势下手。

    不能出面对付是其一,其二则是黑冰台势力庞大,其内大部分密使都是修行者。

    这是帝国的特色,同时也是皇帝陛下允许建设的,普通的军队是真的没有办法直面帝国的黑冰台。

    同时黑冰台代表着皇帝陛下的意志,要是那位元帅或者将军想要对黑冰台出手。

    便是对抗皇帝陛下的意志,在帝国之内,拥有权柄可以横行无忌,却是永远都不要招惹帝国的皇帝陛下。

    因为帝国官员的权柄,都是来自皇帝陛下的赐予,要是惹恼了皇帝陛下,身死道消满门抄斩都是理所当然。

    畏惧黑冰台有着皇帝陛下的意志,还有着黑冰台身后的势力,更加畏惧黑冰台的手段。

    几年前,席卷咸阳的那场风暴,百姓们或许不知道,只以为乃是大理寺的功劳。

    不过那些处于官场当中的官员却是知晓,黑冰台在那场风暴当中代表的意味。

    以及那些做下来的手段措施,直接让咸阳大部分官员感到震颤,抄家灭族的基本死在黑冰台密使的手里面。

    黑冰台在那半年里面,如同黑夜当中的幽灵般,肆意切割着那些违背帝国律法的官员的生命。

    当然这些都是皇帝陛下和李立青的意志和谋划,他们只是谨遵皇帝陛下的意思。

    正是在咸阳的种种动作,黑冰台的名声彻底在官场官员的耳朵里面变成炸雷。

    一旦黑冰台出现,那座道州之内的官场势必爆发动荡,无数官员畏之如虎。

    军队都不例外。

    去年,传闻黑冰台的副丞季知常去过河北道晋阳,导致河北道官场发生动荡。

    连是排在一座道州前面的都知兵马使杨继新都死在那场动荡之中,还有数位官员不知为何而死。

    直到最后李立青坐镇河北道,出任河北道大总管之后,季知常方是率领黑冰台密使离开。

    传闻到底是传闻,不过向羽作为南军副元帅,对于帝国的消息都是清清楚楚。

    别看他们在南境岭南道偏远之地,但是对于帝国内部的事情虽然算不得了如指掌,却也是知之极深。

    毕竟他们在南境岭南道为官,还是需要考虑帝国内部朝堂是否有谁攻讦弹劾他们。

    或是有着什么灾难出现,否则到时候面对皇帝陛下的旨意,连是如何面对都不知道。

    半响之后,向羽欲言又止的问出话语:“元帅此言,可是当真?”

    柳如逝瞥了眼向羽,异常明白其中的道理,毕竟曾经他同样如此。

    只是当他做过几年的军部尚书,看紧冷暖自知,方是明白,其实黑冰台没有那般可怕。

    如向羽这般的或许有些畏惧,但是在项信他们眼里,黑冰台其实也就那样子。

    不过没有必要的时候,项信他们都是不愿意和黑冰台作对,因为他们知道黑冰台的那位台丞身份。

    柳如逝笑了笑:“咱们作为帝国南军领袖,是为帝国忠心耿耿办事,而黑冰台同样为帝国做事,都是为帝国办事,何必有所忌惮惧怕。”

    “此言出自柳某自口,自然而然是当真,黑冰台先一步柳某到了岭南道,不过他们没有想要对岭南道下手的想法。”

    “他们来到岭南道不过是想要查探些东西,至于其他,就是不知道,不过岭南道毕竟偏远,还没有别的道州那般值得岭南道注意。”

    半响之后,向羽收敛了神情,变得平淡如水,如柳如逝说得那般,没必要畏惧黑冰台。

    只是他这些年都没有听过黑冰台的名号,再次应到他们到了自己身边,只是有些惊讶。

    好歹他向羽乃是帝国南军副元帅,从级别上面来说,可以说不弱于北军元帅和西军元帅。

    乃帝国板上钉钉得高位者,同时军方特殊性,让他们处于平衡阶段。

    连是皇帝陛下都不愿意打破的平衡,他不相信黑冰台赶来打破这种平衡。

    何况现在柳如逝坐镇南军,出任南军元帅,前任南军元帅项信升任帝国太尉。

    为首者没有问题,而且真正位高权重,不管出于何种道理,黑冰台都不可能在南军面前过分。

    正是抱着这种想法,让向羽快速平静下来,有些事情,继续思考实在是没有意思。

    黑冰台在帝国确实拥有极高的威名,让人不敢轻易缨其锋利,不过南军却是不怕。

    不仅是有着两位位高权重坐镇,同时更是南军行的正,坐的端,稳如泰山。

第二十二章 在其位而谋其政

    要说帝国之内,真正能稳坐泰山不倒的,便是那位两朝帝师,三朝元老的太常卿仝致远。

    在仝致远出任太常卿之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太常寺权柄越发深重。

    或者说在太常卿位置上的仝致远越来越紧握权柄,他手中的权势越来越厉害。

    最开始的太常寺只是主管皇室当中的祭祀之类,等到仝致远出任太常卿,立刻管理皇室全部事务。

    后来先帝后期的时候,仝致远直接管理着皇室子孙,俨然如同皇室当中的旁支王爷。

    到当今皇帝陛下的书青,仝致远可以自由出入勤政殿,连是某些奏疏都是先送到他的太常寺,再是给他看过之后,在给皇帝陛下看。

    勤政殿的政务,在几年前基本上都是太常卿仝致远处理,皇帝陛下的大朝会没在,同时是太常卿仝致远主持朝臣上奏。

    哪怕那些事情都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却同样可以看出仝致远在皇帝陛下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三朝元老和两朝帝师可不是简简单单说出来的,那是真真正正获得皇帝陛下垂青,拿到手里面的权柄。

    同时太常卿仝致远还不用担心朝臣们的弹劾,时至今日,历经三朝,除开最开始的那位皇帝在位时期,仝致远受到过弹劾。

    等到了先帝继位之后,仝致远作为帝师,直接成为先帝的左膀右臂,位高权重。

    朝臣们便是没有弹劾过仝致远,至于到了当今皇帝陛下执政的事情,更加不敢弹劾仝致远。

    要说朝堂当中位高权重,仝致远当的起首位,连是帝**神李立青都不如。

    至于帝国太尉项信,手中的权柄倒是深重,可是对于仝致远而言,不过尔尔。

    要说朝堂之上,谁有资格凌驾在三公之上,便是太常卿仝致远有那样的资格。

    昔年,皇帝陛下继位,传闻有打算允许太常卿仝致远开府仪同三司。

    只是被仝致远直接给拒绝了,毕竟先帝驾崩,仝致远的儿媳临平公主忧郁成疾而死,儿子不知所踪。

    那时候的仝致远对于朝政没有太过的眷恋,只是因为当年先帝驾崩的托孤,同时皇帝陛下乃是仝致远看着成长,又是帝师。

    先帝对待仝致远又是极其好,历经两朝帝师,让仝致远没办法直接离开朝堂。

    没办法想之前李立青那般乞骸骨归老,那时候的朝堂,还需要仝致远这般得人物坐镇。

    对于太常卿仝致远,可以说朝野上下都是非常羡慕的,在他们看来,皇帝陛下谁都不相信,丢不可能不相信太常卿仝致远。

    两朝帝师的分量,在这样尊师重道的大秦帝国之内,应该是极其恐怖的力量。

    皇帝陛下深谙先帝教导,自幼和仝致远的儿子长大,又是自小时在仝致远的教导当中。

    可以说除了先帝和先皇后,还有一母同胞的姐姐临平公主之外,仝致远应该是皇帝陛下最亲近的人。

    没有之一,别看先帝有着几位儿子,可那些都是庶子,没办法和先帝嫡长子的皇帝陛下相提并论。

    何况先帝庶子当中,没有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存在,都是有着明显的瑕疵。

    使得皇帝陛下在幼年的时候,就是有些不喜欢和那些兄弟在一起玩耍,宁可和仝致远这样的教书先生在一起。

    如此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十几年,皇帝陛下对于太常卿仝致远的尊敬,仅仅比先帝略低罢了。

    那种一直陪伴的情感,是谁都没办法替代的,可以说,哪怕仝致远谋逆,皇帝陛下都可以饶过仝致远一命。

    当然以仝致远的性格,根本不可能,只是尽心竭力辅佐皇帝陛下,使得皇帝陛下对仝致远的感情异常深厚。

    可以说太常卿仝致远算是皇帝陛下在帝国唯一的长辈,而且长辈当中最亲近的存在。

    有着这样身份地位的仝致远,又是有着皇帝陛下如此的情义,太常卿仝致远成为帝国最受羡慕,最位高权重的不足为奇。

    当然有着太常卿仝致远极其有能力的缘故,五十年前,太常卿仝致远,帝**神李立青和帝国太尉项信他们三人同在学宫。

    但是那样的时代,太常卿仝致远都能力压李立青和项信,成为学宫最知名的人物。

    离开学宫立刻成为太子府属官,等到太子登基,立刻走上朝堂快车道。

    时年未到而立,便是成为帝国九卿之首的太常卿,变成帝国最年纪的高位者。

    又是成为先帝的老师,先帝在位二十几年,太常卿仝致远开始他的帝师生涯。

    又是在先帝时期成为当今皇帝陛下的老师,开启第二朝帝师生涯,位高权重的属性已然促成。

    要说帝国之内,没谁不羡慕仝致远的位高权重和潇洒恣意,近些年有些惫懒。

    但是在以前,无人不说太常卿仝致远处理政务的能力堪称一绝,是朝堂的理政能手。

    不过现在古稀之年,年纪精力都大不如前,自然而然开始变得懒惰起来,即便如此,朝臣都是不敢弹劾仝致远。

    柳如逝把信笺直接丢在桌案上,回过神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指着上面的岭南道南边,说道。

    “以前的越国,可以允许岭南道南边的百姓独自成林,安然自得的生活在南边。”

    “但是帝国却是不可容许,帝国岭南道的领土是我们南军打下来的,那自然要交给帝国完完整整的岭南道。”

    “而这一块在南边宛如世外,好似不在凡尘之中,帝国如何能忍,且待他们十几年,仍旧不知悔改,看来帝国该有决断。”

    听到这话,向羽之前有猜测,却是没有想到这般严重,让他都有些惊讶。

    只是看着岭南道的地图,以及旁边挂着的详细得地图,眉头忍不住的蹙了蹙。

    之前还被弹劾的柳如逝,现在要是下了这样的决定,恐怕很容易再次遭受帝国朝堂的弹劾。

    无作为被弹劾,有作为却是大力度,超过朝臣们容忍的范围,又是无可避免的要被弹劾。

    想到这些,向羽眉间一道沟壑。

第二十三章 欲要以兵

    岭南道南边的百姓在岭南道南边生活的安居乐业,虽然没有和帝国有亲切的瓜葛和臣服的意思。

    但是他们同样没有违背帝国统治的想法,更是没有和那些越国余孽勾结在一起,连是当年越国被灭国的时候,岭南道南边的百姓们都是没有插手,更是没有反抗帝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岭南道南边的百姓确实有些不近人情的冷酷,冷眼漠然的看着越国被帝国灭掉而无动于衷。

    要是以前来说,肯定是对于帝国有着极其有利的因素,不用两边作战的防备着越国余孽的同时还要防备着岭南道南边的百姓。

    可是现在对于帝国而言,则是有着明显不好的地方,若是曾经帝国没有征服岭南道。

    那倒是可以视而不见,但是现在岭南道都是帝国的领土,越国余孽都被帝国南军征讨的仓皇逃窜。

    而岭南道南边的百姓却是安然自得,完全没有把帝国放在眼里,要是以前没下手。

    那是因为当时帝国刚刚把越国灭掉,刚刚收到岭南道的大片土地,不适宜在挑起岭南道内部的战争,让西方诸国坐山观虎斗。

    即便帝国在世间拥有极其强悍的力量,可岭南道南边隔着沼泽山林,帝国南军出击实在是有些不适合地理环境。

    所以当时帝国南军的策略是听之任之,暂时不用去理会岭南道南边的问题。

    先把岭南道靠近帝国边境上得北方土地彻底掌控,打造成铁板一块的时候,再是思考岭南道南边的问题。

    没想到因为越国余孽和越国百姓冥顽不灵的原因,导致针对岭南道的同化计划如此波折。

    十几年过去,仍旧走在计划的最前端,远远没有达到曾经那般的程度。

    好在没有达到那种深层次,却是有着的进步,对于帝国南军而言,同样是不错的事情。

    近些年应该可以把对岭南道南边的策略提上议程,没想到突然项信被调离南军,出任帝国太尉。

    而原本定下来的那些东西,只能全部丢弃从长计议,任何人出任帝国南军元帅,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岭南道南边用兵。

    不是考虑的岭南道南边的反抗,同样没有思考那些山林沼泽的困难和不适应。

    是那些来自帝国内部的问题,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元帅,前面的几年最好平稳度过。

    不要想着用兵之类的想法,更加不可能做出某些大的改变,对南军不熟悉是其一。

    同时还要提防来自朝堂的弹劾攻讦,继任南军元帅的前面几年,朝堂的弹劾攻讦将是最恐怖的。

    虽然现在受制于御史台的问题,朝堂官员大部分视线都落在御史台的争权夺利上面。

    对于帝国三军,对于柳如逝这位刚刚上位帝国南军元帅有着严重的疏忽,但是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照样不可小觑。

    何况柳如逝刚刚出任帝国南军元帅,就是想要大规模对岭南道南边的百姓用兵。

    这可是帝国的大事情,即便那些朝堂官员都是盯着御史台的利益,恐怕都会被帝国南军的调动而吸引目光。

    到时候天下官员以及朝廷官员都是盯着岭南道帝国南军,再是联系到柳如逝刚刚出任帝国南军元帅,便是如此刚愎自用的用兵。

    势必给那些朝堂官员留下话柄,到时候战胜了岭南道南边,朝堂官员最多说些风言风语。

    可若是在战争当中失利,或是把战线时间拉扯的太长,没办法顾及的时候。

    恐怕朝臣的弹劾会是到达无比汹涌的程度,可能迫不得已,柳如逝都可以被直接罢免。

    虽然柳如逝离任之后,向羽很可能坐上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但是对于军方而言,向羽还是不愿意看见柳如逝这般能力出众的帝国名帅,在那些奸逆朝臣的手下栽跟头。

    不管是帝国以前的约定俗成,还是向羽自己的过分担忧,'这些话都是存在一定的道理。

    向羽看着颇为意气风华的柳如逝,直接直言不讳的泼冷水:“元帅,帝国元帅初到任的时候,便对各方大力用兵,乃是帝**队的大忌。”

    “且不说能胜与否,单是上奏朝廷勤政殿,朝堂官员们都是盯着你的用兵。”

    “到时候必然引起一片哗然,不管如何来说,现在用兵都是最不合适的时候,何不等上一两年,彻底熟悉岭南道的情况,掌握了帝国南军的军务,到时候再想着出手用兵,岂不是更好?”

    柳如逝看着面前说话的向羽,可以听出向羽是真心实意的在为他谋划。

    对此,柳如逝笑了笑,可以说他们二人通过这二十天不到的认识,已经有点惺惺相惜的味道。

    再是用过之前的谈话,他们虽然没有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意思,但也就在毫厘之间罢了。

    柳如逝手指在桌案上滑动,目光却是落在岭南道的全境地图上面,观察着现在的布局情况。

    这是岭南道的军事布防图,上面基本上把南军在岭南道的部署情况全部展示出来。

    整座帝国之内,这样的布防图仅仅有着三张,分别在帝国三军的三位元帅手中。

    而柳如逝手中的这张乃是帝国南军的布防图,万万不可泄露出去,否则对南军便是毁灭性的打击。

    帝国南军的军队并非全部都是在岭南道的南皋城,只是有着部分军队驻扎南皋城,而且各地驻防的将军,在特定的时间都要来南皋城的城主府述职。

    柳如逝指着南边的那道河流穿过岭南道中间的那道山林沼泽,说道:“这条河流倒是可以利用起来,来日可以针对性作战。”

    说罢,瞧见向羽的神情有些无奈而愤懑,笑了笑说道:“虽然我想着对岭南道南边用兵,但是没有你想象的那般急迫。”

    “目前先把越国余孽的事情给解决,再是思量岭南道南边的情况,到时候朝堂的纷争可以加剧,对我们而言是好事。”

    “自顾不暇的时候,方是我们出兵的时候,现在谈这些为时尚早,不过有点想法。”

第二十四章 事非不可为,乃时不可

    听到柳如逝话里面的意思很直白的说现在为时尚早,向羽方是缓了口气。

    要是柳如逝真的要对岭南道南边出兵,那他是没有办法插手和阻止的。

    出于本心的思量,向羽未尝不想对岭南道南边出手的想法,毕竟是帝国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岭南道。

    结果岭南道南边的百姓直接划拨而过,隔着山林沼泽有点占山为王的意思。

    让他们这些出自南军的将军们该是有怎么的不舒坦,可是以前条件不允许,内忧外患需要稳定,只能咽下这口气。

    但是现在西方诸国因为屯兵南周,开始部署接下来的战争的问题,没办法插手帝国南军。

    甚至南军要做某些事情,西方诸国都必须促成来稳定帝国南军,如之前柳如逝思量的用大堰剑阁对付越国余孽的谋划。

    正是牢牢抓住了西方诸国的这点心思,现在帝国南军要是想要出手针对岭南道南边。

    西方诸国不仅不会插手或者在背后搞鬼,反而还可能坐山观虎斗,冷眼旁观。

    就是看着帝国南军和岭南道南边的百姓打起来,然后双方势均力敌的牵扯,让帝**方没办法退,更加没办法进。

    至于别的想法,西方诸国是肯定没有的,部署没有彻底贯通,打起来的后果极其严重。

    西方诸国可以容忍前面那餐战争的失败,但是现在接下来的准备了十几年。

    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他们是绝对不可能插手帝国的事情,只想尽情的消耗帝国。

    而岭南道南边的百姓占据着岭南道的山林沼泽,可谓占据着天险,易守难攻之下。

    在西方诸国眼里,只要帝国南军敢对岭南道南边的百姓们下手,肯定遭受极其严重的失败和损耗。

    对于西方诸国而言,这样的结局正是他们想要看见的,哪怕这种消耗微乎其微,总是比没有半点消耗的要好。

    就像是越国余孽的事情,直接被帝国南军抓住了最中心的思想,西方诸国根本不看重越国的百姓。

    在西方诸国那些高高在上的掌权者眼里,那些越国百姓不过是他们都是棋子而已。

    即便是同样在世间拥有极高地位的大堰剑阁持剑伯,在西方诸国那些掌权者眼里,不过是厉害一点的棋子。

    棋子再是如何,都不可能跳出棋局,只能呆呆的老老实实的在棋盘里面待着。

    西方诸国的野心向来昭然若揭,只是西方诸国毕竟是一座联盟,而非一座庞然大物的国家。

    整个世间,大秦帝国可以说是世间第一强国,而漠北王庭可以称作第二强国。

    曾经的越国在某种程度的军事战争上面,可以称得上第三强国,但是只是在某些方面单列排序。

    西方诸国当中的几座大国,南周懦弱,唯西齐天池马首是瞻,毫无半点礼义廉耻的国家。

    整座世间当中,没有那座国家看到南周时,不是保持着一定的不屑和嘲讽。

    因为南周在西齐天池的面前,已经完全失去了国家的威仪,更是失去了南周王室的尊严。

    还有的便是西齐天池坐镇的西齐国,号称西方最强的国家,只是在曾经西齐天池坐镇的时候。

    西齐王室有着反叛,或是不甘心一直在西齐天池之下的野心,想要联合军队反抗。

    被西齐天池发现,直接对西齐王室屠戮残杀,导致西齐国本该是极其强夯的国家,在十几年前连是越国都不如。

    同样还有和西齐国遭遇相同的是魏国,魏国都城,魏都最风流,曾经俊杰齐出的地方。

    西齐天池的强势崛起,魏国有些不服,被西齐天池强势打压,使得这座在古时候如同巨无霸的国家彻底沦陷。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魏国这种曾经的巨无霸国家,现在落寞仍旧可以在西方诸国当中排在第二。

    曾经魏国是巨无霸的时候,比现在的大秦帝国都要略微强横几分,西方诸国都臣服在魏国的脚下。

    若非西齐天池的崛起,打乱了魏国想要征服西方的脚步,恐怕现在魏国都是西方唯一的国家。

    西齐天池崛起,魏国无法与其争锋,只能想着东进消耗战力,没想到遇到帝国和桃源的崛起。

    在西方作战统一失败,魏国东进东方,遇到帝国崛起同样失败,再是加上西齐天池的打压。

    魏国再是不复当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百年过去,曾经巨无霸般雄震世间的魏国,现在仅有魏都最风流流传于世。

    听起来说起来实在是有些可惜,不过王朝更迭自古而然,魏国依旧矗立在西方诸国当中,仍旧是不可小觑的存在。

    ……

    向羽知晓柳如逝明白为时尚早,就直接把那些自顾不暇之类的词语全部给过滤掉了。

    现在帝国南军需要的同样是稳定,何况越国余孽的问题没有彻底搞清楚。

    要是两边对岭南道南边百姓作战,再是压迫大堰剑阁对越国余孽出手,昭然若揭的心,恐怕引起他人的不适。

    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可就有的南军哭泣的地方,同时朝堂的弹劾肯定接踵而至。

    现在想起曾经叔父项信分兵部署的时候,朝堂过分解读而弹劾的奏疏,到现在都让向羽头皮发麻。

    说什么项信分兵其实是想要分裂帝国,打算在南境岭南道和江南道自立为王或是称帝。

    不过是平常的分兵部署,就被说着这种样子,弹劾的奏疏一封接着一封。

    皇帝陛下还命太常卿仝致远专门挑选几封严重的弹劾奏疏,通过黑冰台直接送到了南皋城。

    向羽现在想着上面那些话,都是觉得头皮发麻,若非当今皇帝陛下乃是明君,足够信任叔父项信。

    要是放在别的普通的皇帝面前,恐怕都够直接把叔父项信赐死,直接免除南军上下全部将领的职权。

    没办法,那些话,任是那位君王听起来耳朵里面都容易有刺,好在当今皇帝陛下是明君,同样对于叔父项信极其了解。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今皇帝陛下可谓完全贯彻了这句话的精髓。

第二十五章 忍无可忍勿要忍

    好在现在柳如逝的决定还是以思量为主,没有立刻下决定,否则到时候如何做就变成大问题。

    他向羽乃是南军副元帅,要说没有动手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可若是动手,朝堂上面弹劾下来,到底有些抹不开脸面。

    虽然像是叔父项信那般出任帝国太尉,曾经又是坐在南军元帅的位置上,根本不在意朝堂上面那些官员的弹劾。

    但是现在的柳如逝和他向羽明显不是叔父项信那般的帝国元老级人物。

    连是帝**神,功勋卓著的李立青都要遭受帝国朝堂官员的弹劾,虽然不怕,可到底有些烦闷,最后都因此在壮年的时候辞官乞骸骨。

    要说当年军神李立青乞骸骨归老的时候,不过刚刚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就如同现在的柳如逝和他向羽这般的年纪,没想到就在大战落幕之后彻底回归陇西道世家,没有担任帝国任何职务。

    真是说起来有些可惜,毕竟现在柳如逝和他向羽同样的年纪,都仍旧坐在帝**方的高层位置上。

    同样不过是刚刚坐上南军元帅和南军副元帅的位置,说起来,比李立青已经差了很长的距离。

    昔年,帝**神李立青刚刚到达不惑的年纪,便是出任帝国南军元帅,成为朝堂风声鹤唳的存在。

    毕竟李立青那时候极其年轻,算是帝**方当中最高的存在,同样还是三军元帅和副元帅当中最年轻的那位。

    那时候的帝国太尉项信不过是西军大将军,算是西军副元帅之下第一人,可以说西军第一将军,如同之前向羽出任南军副元帅之前的职位。

    而军神李立青那时候便是帝国南军元帅,不仅年轻有为,同样还是地位最高的存在。

    自世祖皇帝开始,南军在帝**方的地位一直出于极其特殊的情况,南军元帅的地位比其他两军元帅都要略高一筹。

    当时咸阳的朝臣完全没有想到皇帝陛下居然直接任命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元帅。

    不说别的,单是李立青陇西道世家的出身,便让他在那段时间之内遭受极其恐怖的弹劾。

    同样那时候的李立青没有半分惧怕,但是头疼是在所难免的,毕竟出身陇西道世家。

    自李立青出生开始,就知道陇西道世家的身份能给他带来很多好处,同样能带来极高的麻烦。

    因而在青年的时候,他自陇西道离开,来到学宫里面以隐瞒身份在学宫里面学习。

    任是了当时风流传遍咸阳的学宫学生仝致远,认识了刻苦非常能力出众而默默无闻的项信。

    至此,他们三人之间打下极其深厚的情谊,而且那个时候的学宫允许学生留宿。

    他们三人很是自然的选择住在同一间屋子里面,辗转几年的时间过去,又是继续隐姓埋名在军方锻炼。

    直到李立青成为帝国的将军,方是彻底把他的身份泄露出来,好在先帝并不是在意这些的皇帝。

    对于陇西道世家,朝野朝臣可能不是很相信,但是坐在至高位置上面的先帝却是相信。

    因而先帝开始重用李立青,且时刻排除万难的提拔李立青,因为先帝知道。

    陇西道世家之中,凡是能够离开陇西道那样生活安逸的地方,势必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

    陇西道世家到底是和皇室赵家在千年前一起建立帝国的存在,而陇西道世家李家更是和赵家齐名的陇西道世家领袖。

    如果没有陇西道世家的子孙出现就算了,若是出现在世间,那就代表着这位陇西道世家的子孙,定然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

    何况李立青出身学宫,又是和当年的帝师太常卿仝致远相熟,不说别的,先帝对于仝致远那是极其信任,否则何以托孤。

    仝致远知道李立青出身陇西道世家,并没有惊讶,看都看得出来,李立青那种自天然而生的高贵。

    不过平常时候都是掩盖着,没有盛气凌人,仝致远对限度解释,基本说了些李立青在学宫里面的表现,很是不错。

    自然而然,仝致远还谈及了默默无闻的项信,并且直言项信之才,远在他仝致远和李立青之上。

    可谓世间少有之文武双全的奇才,至此,先帝方是注意在西军任职的项信。

    细细查看项信历年来做事的卷宗,发现确如仝致远所言,项信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论是治国理政的方法,还是治军练兵的手段,都是成效极其显著的那种。

    若非是项信实在低调,只知道低头做事,没有太过看重上位的喜怒,断然不可能是普普通通的位置。

    先帝注重这种没有出头的能人,自然而然开始大力重用,终是让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元帅。

    又是几年之后,项信坐上帝国西军元帅的位置上,在这几年当中,西军元帅和副元帅都是退位让贤。

    有这样的能者出任帝国元帅,完完全全可以保护帝国安枕无忧,基于此,先帝开始命令帝国锤炼军队,整装待发。

    不过高位者在位的时候,面对朝臣的弹劾同样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包括项信和李立青这两位在十几年前那场战争中获得极高荣誉的两军元帅。

    面对朝堂上面的官员都是选择缄口不言,直接漠视,或是选择装作根本没有听见。

    历来都是不可能和朝堂上面的官员起争执,实在是没有必要,哪怕皇帝陛下信任他们,都不能以此为赌注。

    守卫帝国边境,万万不可有事,至于朝堂上面官员的弹劾,能忍则是忍了。

    没想到这种忍让一下子便是一辈子,一下子便是数十年的生涯结束。

    现在柳如逝的这些动作,明显是准备要打帝国朝堂那些官员的脸面,直接给打得稀巴烂的那种。

    针对柳如逝的这种动作,向羽虽然有些担忧,不过兴奋和快然的情绪到底更加高。

    军方历来都是遭受朝堂官员的弹劾,很少主动反击,连是被动反击都没有过。

    现在柳如逝想要主动打那些朝臣的脸,倒是一件好事情。

第二十六章 螳螂和蝉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可以相提并论,只能说现在的时机比较合适。

    曾经李立青忍让朝堂官员的弹劾,那些官员倒是没有立刻收敛,反而更加剧烈的对李立青发动攻击。

    同样这些事情在叔父项信的身上一样出现过,项信和李立青的选择基本相同。

    他们都是出自学宫,都有着各自的思量和沉稳内敛的一面,做某些事情自然而然显得思虑万千。

    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和朝堂上面那些官员争执,否则势必惹火烧身。

    朝堂上面的官员历来都是喜欢争执喋喋不休,任何事情他们都想要插手,尤其是军方的事情。

    天然的,他们把军方和陇西道世家看做帝国可能的威胁,连是西方诸国和漠北王庭都不在他们的眼里。

    可以说朝堂官员对于帝国内部军方和陇西道世家的严厉,比针对西方诸国和漠北王庭要厉害的高。

    好在陇西道世家是帝国开国世家,要是没有足够的底蕴,朝堂官员是不敢随意把矛头指向安然无事的陇西道世家。

    只要陇西道世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朝臣们即便是恨恨咬牙切齿,都不可能对陇西道世家出手,或是弹劾他们。

    即便陇西道世家出事,朝堂官员都要依靠事情的性质,来决定对陇西道世家的态度。

    对于陇西道世家在陇西道世袭罔替而言,帝国之内的世家和他们相比都显得羸弱万分。

    世袭罔替的世家,除了陇西道那群扎堆的世家之外,基本没有别的地方存在。

    这样的因素,使得朝堂官员不可能像面对军方那般无中生有的污蔑,更加不可能在陇西道世家身上安插谋反之类的话语。

    在帝国之内,陇西道世家无疑是极其特殊的存在,没谁赶在他们面前说些置喙的歧义。

    这是帝国内部的忌讳,实在是陇西道世家泰国高深莫测,在朝堂历来讳莫如深。

    没有特别必要的事情,他们连是谈及陇西道世家都不愿意,哪怕他们真的很忌惮陇西道世家。

    这些开国世家,经历千年的岁月洗礼,每一家之内都有着一两尊侯爵的位置,而且是永远的世袭罔替。

    至于最强的陇西道世家领袖的李家,在建国的那段时间之内,可是有着两位异姓王。

    等到李家率领陇西道世家回归陇西道的时候,他们都是得到郡县作为世袭罔替的根据地。

    而李家无疑是获得最多的家族,直接有着四位可以世袭罔替的侯爵之位。

    有着两位而且还是高等侯爵,堪堪能够比较现在军方最高的爵位一等军侯。

    要知道帝国最高的爵位便是侯爵,那是普通官员可以获得最高的存在。

    而军方最高的是一等军侯,朝臣当中最高的便是一品单字侯爵,如之前的云乾。

    便是帝国近些年来最高的一品单字侯爵,诸如项信这类,以前都是二等军侯。

    不过随着项信出任帝国太尉,可能过些年,项信就会成为帝国唯一在位的一等军侯。

    陇西道世家李家当中,有着两位一品单字侯爵,有着一位世袭罔替的二等军侯,还有位二品单字侯爵。

    这些都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本来以李立青作为李家嫡子的存在,将来完全有可能继承一品单字侯爵,再不济都该是二品单字侯爵。

    结果李立青选择离开陇西道世家,到达学宫里面学习,再是成为帝**方的高层。

    现在更是获得一等军侯的爵位,一等军侯可是目前为止地位最高的爵位。

    连是一品单字侯爵都不如一等军侯,虽然李立青的一等军侯没办法世袭罔替,但他可以掌握小规模的卫队。

    这也是,几十年来都没有出现一位一等军侯的原因,之前的那位还是五十年前那位寒门元帅,在位时被封为一等军侯。

    没等享受军侯的爵位和位高权重,便是离世,再是爵位不能传承,寒门元帅的家族自然落寞。

    鉴于帝国一等军侯的特殊些,皇帝陛下是不可能允许一等军侯的位置可以世袭罔替的。

    因而当年那位获封异姓王的李家之人,请辞异姓王之后,都是封的二等军侯,再是加上帝国太尉的虚职。

    因为哪位是出自李家作战的,可以说和开国皇帝一下一起打天下的存在。

    而两位一品单字侯爵当中的一位是和开国皇帝一起作战而来,另外一位则是当年率领陇西道世家离开咸阳的那位家主获得。

    没办法,功劳太高的李家家主,被直接赐予一品单字侯爵,并且可以世袭罔替。

    帝国之内,除了陇西道世家有着这样无与伦比得地位,其他世家都没有。

    正是因为如此这般,使得其他世家在陇西道世家面前,总是显得低了几分。

    而陇西道世家建立了帝国,对于帝国真情实意,又是不同于其他世家的追名逐利。

    自然而然,两者之间有着隔阂存在,好在陇西道世家不出手,其他世家更加不敢出手。

    朝臣弹劾则是在两者之间,李立青如此高的地位都不敢出手打朝堂官员的脸。

    柳如逝却是有着这样的想法,实在是现在的时机正是最合适的时候。

    据向羽得到的消息来看,咸阳朝堂的官员都是把目光放在御史台的争论上面。

    都想要自御史台事件上面捞取最厉害的位置,好来壮大他们的实力。

    不过向羽以军方发展的眼光来看御史台事件,其实其中的弊端非常明显,争得实在是有些过火。

    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他们两败俱伤,或者直接被全军覆没,不过他们都出力,自然不可能放弃。

    现在都叼着肉,要是柳如逝走过去,给他们一巴掌,要么把肉放下转头咬柳如逝。

    这样肯定使得肉被别家叼走,朝堂官员自然不可能,只能选择咬着,再是狠狠瞪眼柳如逝。

    有时候利益的驱动便是如此恐怖,能够让朝堂官员疯狂,半点不顾及帝国官员的威仪。

    时局动荡不稳,如同迷雾茫茫,到时候谁胜谁负还说不清楚,或许都是螳螂和蝉。

第二十七章 那些前瞻之势

    有时候朝堂上面的事情根本说不清楚,同样那些官员的真实想法更是难以捉摸。

    虽然世间传言简在帝心,都知道皇帝陛下的心思最是难以揣摩清楚。

    但是在某些方面来说,朝堂官员的心思恐怕要比皇帝陛下的心思还要难以捉摸。

    现在朝堂官员都是盯着御史台的位置,某些官员则是看着那几道空置的九卿官署。

    都想着推自家的人上位,坐在那些九卿位置上,然后让自家在朝堂上面的话语权更加重。

    但是他们却是没有想到为什么九卿位置可以空闲这些年,皇帝陛下始终都没有补上。

    帝国照常如以前那般运转,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至于那些被空置的九卿官署的权柄,则是被进一步集中起来。

    中央集权的事情,历朝历代不是没有干过,昔年,世祖皇帝登上帝位,就开始过大规模的中央集权。

    同样在桃源的庇护之下,世祖皇帝的集权办法很是畅通无阻,那时候方是施展世祖皇帝想法理念的时候。

    只有全国政令通达,上行下效都是最好的东西,百姓们都可以看到皇帝陛下颁布的旨意带来的好处,自然而然皇帝的权力更加集中。

    不过世祖皇帝能够做到的事情,经过历朝皇帝的绵延,有些可以做到,有些却是没有办法。

    不过先帝乃是明君,在位二十几年都是在铺垫某些东西,当今皇帝陛下继位之后,就开始做着和当年世祖皇帝相似的事情。

    朝堂官员却是始终都不明白,还以为眼前有着无穷无尽的利益纠葛,只想着朝那道漩涡里面去。

    有时候,利益真的可以打动人心,使得那些本就羸弱不堪的思维瞬间坍塌,完全变成利益的追逐者。

    御史台自几年前御史大夫被处死之后,御史台便是处于空置的样子。

    又是半年前,大部分朝臣直接威逼利诱御史台成为他们呈递奏疏到勤政殿的工具。

    一下子,三公官署之一的御史台,渐渐沦落下来,看着连是九卿官署都没有比较。

    而这段时间之内的御史台职责,直接被皇帝陛下划归到太常寺,由太常卿仝致远执掌。

    毕竟在先帝时期,仝致远就可以帮着先帝在勤政殿处理政务,到了当今皇帝陛下的事情,仝致远自由出入勤政殿。

    有时候某些奏疏先是到达太常寺,太常卿看过可以批阅就是批阅,没办法批阅或是要皇帝陛下亲自看的,再是送到勤政殿来。

    虽然中途可能出现某些事情,但是却可以看出皇帝陛下对于太常卿仝致远这位两朝帝师的信任。

    连是帝国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完全交给太常卿仝致远主持,勤政殿这等军机政务存放的地方,仝致远可以自由出入。

    不仅仅是代表着皇帝陛下对太常卿仝致远的信任,同时还代表着集权的手段。

    把御史台的权力突然集中在太常寺,而原先太常寺的职能仍在,势必造成长期得融合。

    等到后面去,本来以前皇帝陛下需要执掌的两家官署的权力,现在只需要执掌一家官署即可以获得。

    这样的办法,能尽可能的让皇帝陛下手中的权力更加集中,同样做到更加灵活。

    几家官署的权力集中到一家官署,以前要协调配合,现在只需要下达政令,自然那一家官署便可以充分而灵活的安排完成。

    正是有着这样的因素存在,昔年,世祖皇帝方能完成那些丰功伟业,成为帝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集权代表着灵活,不需要朝野的协调配合,不需要强调精兵简政的办法。

    只是当年世祖皇帝前期集权,后面因为种种原因又是导致冗官制度的出现。

    好在当时权利没有下放,始终出于集权的模样,这样方是能支持前面的动作。

    哪怕是后面集权溃散,那些权利分散都是自都城咸阳三公九卿的官署之内。

    还有少部分权力到了军方,允许军方的高层可以自由运动军队的作用。

    经过变迁,集权又分权,分权又集权,辗转到了先帝时期,再次产生集权的想法,更是下定决心清理帝国官场,废除冗官制度。

    不过冗官制度上面坐着太多尸位素餐的存在,想要以雷霆之势铲除,实在是有些困难。

    只能徐徐图之,而在清除冗官制度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对官署的集权。

    因而有了九卿官署空缺的情况,后来又是有了三公官署空缺的情况。

    在合适的时候,皇帝陛下已经把官署里面的权力适当的分出去,渐渐那些官署成为空壳子。

    比如九卿之一的卫尉,是由现在的禁军统领秋然兼任帝国九卿的卫尉。

    由秋然兼任,又是禁军统领,自然没必要出现卫尉府,没有卫尉府则是九卿的卫尉显得名存实亡。

    表面上有着卫尉存在,其实那都是面子上面的脑袋罢了,何况秋然是以禁军统领兼任卫尉,他的主要职位乃是禁军统领。

    给外面的朝臣看看而已,至少现在朝堂上有着卫尉存在,即便是兼任,那也是有的。

    如同军部和太尉府,两者的职权有着重叠的存在,而军部乃是太尉府不存在时期的特殊产物,是为了弥补太尉府的空缺。

    现在太尉出现,自然而然,项信以军部尚书兼任太尉,摆明面上的是主职是军部尚书。

    可以说在项信坐镇军部和太尉府时期,两者必然开始慢慢融合,到时候或许没有太尉府这样的三公官署。

    毕竟项信乃是军部尚书的主职,再是兼任太尉府太尉,别看太尉权柄更高。

    但是他的主要职位是军部尚书,来日皇帝陛下让他卸任,都是先卸任兼任的太尉。

    不可避免,在项信时期,太尉府和军部要融合,且渐渐以军部为主。

    只是现在太尉府无人,军部人员密集,附和冗官制度的需求,选择人少的太尉府。

    再是剪裁军部官员,慢慢融合部分军部官员入太尉府,既是完成两府融合,又是清理冗官,真是一举两得。

第二十八章 百年的更迭

    有些不可为的事情,朝堂的那些官员都在做着,高高在上执掌帝国的皇帝陛下自然可以做比他们更加多更加过分的事情。

    集权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不算是新鲜事,要说西方诸国那方是真真正正的集权。

    别看西方诸国联盟有着十来座大大小小的国家,可真正能够发号施令的仅有西齐天池。

    或者说是西齐天池背后隐居在世外的修行圣地仙林,是仙林掌控着现在的西方诸国。

    别看西齐国和魏国对于西齐天池都不怎么感冒,有时候甚至都不愿意看西齐天池一眼。

    但是若是西齐天池下达命令,别说南周等国,西齐国和魏国绝对不可能违背,肯定是极其不情愿的照着西齐天池的想法做。

    没办法,别看西齐国和魏国乃是西方诸国当中最强悍的两座国家,可是在西齐天池和仙林面前,依旧是有些不够看。

    就像是帝国之内的桃源,别看帝国拥有极高的三军,可以说横扫世间诸国,但是面对桃源,依旧要毕恭毕敬。

    修行者的实力永远是没办法揣测的,哪怕修行者面对千军万马都没办法战胜。

    可是千军万马之中,厉害的修行者简直可以来去自如,丝毫不用担心被军队困住。

    而那些军队的元帅将军则是需要担心修行者下一刻是否会出现在他面前,把他直接杀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使得任何国家之内,都是修行者占据最主要的位置。

    如同西方诸国被高高在上的西齐天池遥控操纵着,如同漠北王庭被问心无愧殿把持着。

    他们各种各样的态度都是异常明确的把持着朝局,当然世外修行圣地却是没有插手。

    在这些方面来看,帝国桃源倒是有着极好的地方,那就是桃源不插手帝国的任何事务。

    桃源存在的意义是维护帝国千年的统治,在必要的时候拨乱反正,让帝国再次走上正轨,不至于有衰败的危机。

    如桃源始祖废除昏君,拥立世宗皇帝登上帝国的帝位,如桃源两位夫子废立皇帝,点名让世祖皇帝成为帝国的皇帝。

    不管怎样来说,都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没有让帝国在昏君的把持下走向下坡路。

    同时帝国在世宗皇帝和世祖皇帝继位之后,帝国明显出现了中兴的迹象。

    正是如此,帝国朝臣和历史方是认可桃源的这种拨乱反正,认可桃源在某些事情能够对帝国做出反应。

    只是在某些朝臣的眼里,拨乱反正被他们直接忽视,他们没有考虑好处,只是一味的记着桃源插手帝国的坏处。

    而这种群体的壮大,导致帝国朝堂对于桃源的忌惮和警惕逐渐加深,有了不可遏制的局面。

    好在当今皇帝陛下和先帝都对桃源有着万分的尊敬,更是在两朝之内有着帝国中兴的趋势。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帝国高低起伏的大势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自世祖皇帝开始,帝国维持了将近百年的盛世景象,出现五代明君,而后随着冗官制度的壮大,帝国朝堂开始慢慢出现混乱的颓然。

    冗官制度大量消耗着帝国内部的积蓄,消耗着帝国的内库,成为最没用而最浪费帝国财政的制度。

    昔年,世祖皇帝不过是为了赏赐功臣,同时给予好处让他们释放手中的权柄,加强集权。

    因为集权的出现,让帝国出现了五代明君,要说明君算不上,不过他们都为帝国做出肯定的贡献,手中权柄在握,自然而然能瞎猫撞上死耗子般做出些成绩。

    虽然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君,却同样不是帝国那些昏君,只是远不如世祖皇帝那般英明神武而已。

    冗官制度的发展,是五代明君之后,那些权利下放,官员们借着冗官制度安插属于自家的臣僚亲信,在朝堂抢大势而落下的隐患。

    经过百年发展,冗官制度已经到了没办法遏制的程度,冗官制度的存在虽然没办法明面上威胁帝国,却是在深处腐蚀着帝国的根基。

    自先帝在位之前,已经出现两位明君,意识到冗官制度对于帝国的危害。

    但是那时候九卿三公官署完备,帝国的权力大部分下放,要清理冗官制度实在是困难。

    因而他们只能清理帝国官场,减少这种衰败的迹象,历经两代明君的潜移默化。

    有些道州的冗官制度出现漏洞,可以逐一击破,先帝在位时期便是加紧步伐。

    到了先帝后期,发现在他在位时期没办法完全清除冗官制度带来的危害,更加明白一切的根源在哪里。

    因而发动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开始集权,任用李立青和项信他们抓住军方的权力。

    在朝堂扶持起太常卿仝致远这般屹立不倒的存在,好像先帝之父不设太尉,第一次打压三公官署。

    先帝在位之后,对于九卿官署则是有了调整,首先拿下的便是太常寺等官署。

    把他们的权力集中起来,让下面那些盘根错节的根治都剪断,用来做进一步的巩固。

    当今皇帝陛下继位之后,在十几年前那场战争当中,设计道州之内得冗官制度,开始着手清理。

    先帝在位时,主要针对的便是冗官制度的清理,而重点是分而化之,在道州下手。

    李立青对河北道的出手清理,便是在先帝末期最成功的案例,完完全全把河北道官场打得措手不及。

    虽然出现让河北道世家痛恨李立青和陇西道世家,这样的小插曲,不过陇西道世家势力庞大,根本不在意帝国其他世家。

    当今皇帝陛下先后出手,借项信坐镇岭南道和和江南道的事情,曾经让他对山南道和淮南道出手清理。

    收效甚微,却总是比没有半点收获的好,不过先帝留下的集权之语,皇帝陛下同样记着。

    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任用云乾以打游击的方式清理帝国官场,便是最合适的一步棋。

    云乾的出事,让皇帝陛下和李立青都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忍着痛苦,在咸阳掀起风暴,整顿三公九卿官署,开始集权。

第二十九章 不可小觑的阻力

    朝堂上面的事情,历来风云变幻,谁都捉摸不透,但是能够确定的是,世家和冗官制度是帝国强盛最可怕的阻力。

    当然这种世家并不是包括陇西道世家,陇西道世家镇守陇西道,虽然世袭罔替,可是他们对于朝廷帝国的支持绝对不值得怀疑。

    何况桃源高高在上,坐镇帝国维护千年的统治,即便陇西道世家想要做些什么,都是没办法做到的。

    不过可以看出来,陇西道世家只是不喜欢和帝国朝堂之内的那些官员有着过多的牵扯罢了。

    毕竟朝堂上面的官员要不是盯着帝**方,要不是就是盯着陇西道世家。

    反正他们要是做出些什么事情,必不可免的要被朝堂官员拿出来弹劾一顿。

    为了避免这种没必要的麻烦,陇西道世家干脆待在陇西道,不允许世家子弟随意出现在帝国其余道州,更是不怎么和帝国官员接触。

    千年时间以来,可以确定的是,不论哪朝哪代,帝国朝堂上面的那些官员都是看不上陇西道世家,或是对陇西道世家深深忌惮。

    不论在什么时候,这种情况都没有改变过,基于此,倒是让陇西道世家对于那些朝堂官员无感。

    自然而然不想和他们有着过分的牵连,同时给帝国的皇帝陛下以稳定的心绪。

    到底说起来,陇西道世家真的是有点庞大,哪怕他们低调且永远支持帝国的皇室。

    可有时候有些皇帝仍旧止不住的思考陇西道世家是否会颠覆帝国的统治,想要取而代之。

    越是时间长远,越是发现这种思想的不可避免,干脆陇西道世家选择故步自封,反正他们在陇西道安居乐业,享受富贵荣华岂不是非常好的事情。

    而且每年咸阳朝堂的皇帝陛下都会给陇西道世家支持,给他们一定的富贵。

    不知道是真心实意要富贵他们,还是想让陇西道世家在这种安逸当中逐渐沉沦。

    在陇西道世家眼里都是无所谓,他们好歹是开国世家,有着极其严格的家族传承规则。

    同时他们放下了那种对帝国不敬的想法,没有别的心思,自然不在意享受那些富贵。

    陇西道对某些明君而言,可以说极其放心的,但是对于某些疑心病重的皇帝而言,便是时时刻刻不能放下的心思。

    好在当今皇帝陛下是古往今来都罕见的明君,对于陇西道世家可谓极其放心,没有半点放不下或者担心的事情。

    除开陇西道世家对帝国的支持,其他世家或多或少对于帝国的发展都有着阻碍的作用。

    哪怕是号称世镇剑南道的吴家,以及剑南道其他世家,虽然他们愿意世代镇守剑南道的西疆,阻挡西方诸国入侵。

    但是对于帝国捞取功劳或者利益的时候,剑南道世家可是半点都不可能手软,只是他们对帝国有功,对帝国有过,皇帝陛下都是觉得功过相抵不好下手。

    而诸如河北道世家、河南道世家和河东道世家的三座道州的世家,那可是毫不留情的摄取帝国的利益。

    不同于剑南道世家世镇剑南道西疆,他们家族传承当中就带着镇守剑南道的责任,对于帝国有好有坏。

    更加不同于陇西道世家乃是帝国开国世家,是他们的存在让大秦帝国得以建立。

    自然陇西道世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愿意看见帝国出事的,更加真诚的支持着帝国的未来。

    而三河世家,则是帝国建立以前分裂割据的势力被帝国打败收复,那些割据势力建立的世家。

    当时帝国初次统治东方,没有那般精力对所有割据势力下手,选择打压一批,抬高一批。

    三河世家正是当年率先臣服于帝国之下的割据势力,帝国没有对他们出手,而是让他们在河北道等三座道州之内建立世家。

    当然他们原本的位置肯定不是在现在的道州之内,帝国对他们进行迁徙。

    从南方的山南道和淮南道,迁居到了现在的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三座道州之内。

    自然而然原本河北道等三座道州留下来的割据势力被迁居到山南道和淮南道。

    但是十几年前那场战争当中,山南道和淮南道都遭受了西方诸国大小不同的打击。

    使得山南道和淮南道那些世家遭受极其严重的创伤,再是李立青出任总指挥,对叛徒进行清洗,又是打击了山南道和淮南道世家。

    因而现在山南道和淮南道的世家,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世家的威严,现在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根本没办法和河北道等三座道州之内的世家比拟,当然云乾在位的时候,对三河世家清理过。

    在此之前,漠北王庭南下的时候,北军战败,李立青北上的时候,曾经对河北道世家进行过清理。

    这也是河北道世家和陇西道世家的仇怨由来,经过两次重量不同的打击。

    三河世家把持道州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弱,虽然仍旧能够影响道州,却是远远不如曾经那般直接把持的情况。

    除开帝国的世家之外,冗官制度对于帝国发展的影响最是严重,其中最为明显或是致命的突出点,便是帝国财政。

    可以说当前帝国官场在内的官员,有着半数以上都是帝国可以直接裁撤的官员。

    以前世家把持道州,在冗官制度的基础上,任由那些虚无缥缈的世家子直接挂职。

    他们不做半点事情,直接在官署里面挂职,然后由帝国给他们发俸禄,如此这般敛财。

    据以前曾经抓捕的一桩案子,有位官员里面有着三十位亲人,基本上都直接安排在官署里面。

    每年朝廷给他们发放的俸禄,足以普通的百姓吃上一辈子,这种冗官的贪婪。

    乃是世家和冗官制度的结合体,哪怕几十年来对世家和冗官制度隐秘打压。

    这种通过冗官制度敛财的事情,仍旧堂而皇之得发生在官场之内的大部分地方。

    没办法,冗官制度不犯帝国律法,他们不做事,但他们同样没犯错。

    只是帝国安排他们在那样的位置上。

第三十章 无需查那只手

    在以前那些动荡的年代,皇帝们想要安定朝局,只求他们无过不乱事。

    而那些坐在位置上的官员,同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时时刻刻放在脑海深处。

    渐渐的随着几代帝王没有理会这种懒惰的思想,反而使得这种思想直接在帝国的基层开始迅猛的生根发芽。

    他们坐在那些位置上最根本的想法就是充当那些世家敛财的工具,连是家中的奴仆都可以在官署里面领虚职,只是为了单纯的赚取帝国的俸禄。

    这种食君之禄却不想担君之忧的想法,是帝国绵延长存强盛最严重的阻力。

    皇帝陛下想要对世家和冗官制度下手,不是没有道理的事情,乃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而军方由于其特殊性,哪怕冗官制度在帝国昌盛上百年,都没办法在军方扎根。

    没办法,军队当中最严重的便是谁的手段比较厉害,谁的拳头比较有重量,谁就是可以说话。

    同时军队当中的特殊性,乃是为了保卫帝国,令行禁止,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精兵简政。

    让军队当中的帝国元帅的命令能够直达士兵当中,最好不要存在半点过分赘余的过程。

    因而在百年前,朝堂不是没人想过在军方里面推陈出新冗官制度,来拔高他们在军队当中的影响力。

    但是毫无疑问遭受了帝国三军元帅以及三军上下全体军士的反对,并且差点造成军方三位元帅上咸阳的动荡。

    对于军队元帅而言,这已经是**裸的朝臣把手伸向帝**方,是那些军方高层不能容忍的事情。

    而且朝堂官员的想法,对于军队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军队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命令的直达。

    中间不存在任何人的阻拦,虽然可能增强他们在军队的话语权,可是一旦他们坐上高位,必然被掣肘。

    一则是短暂的眼前的利益,二则是长远的利益,军方高层都是目光长远者,不可能只在乎眼前的哪点细枝末节。

    军队的冗杂,是对帝国统治最严重的打击,军队当中政令不通,帝国元帅下达命令,下方冗官制度太盛,一人一语便是难以抉择。

    正是如此,使得军方对于朝臣的想法直接砸锅,差点就是想要到咸阳开始清君侧。

    那是第一次帝**方展现出威力,如此之后,军方更加受到咸阳朝堂官员的忌惮。

    冗官制度到现在渐渐发展成帝国的心腹之患,现在皇帝陛下想要对冗官制度下手,实在是最合适而又最不合适的时候。

    ……

    ……

    向羽看向面前沉默的柳如逝,说道:“咸阳朝堂官员对元帅的弹劾暂时可以不必理会。”

    “只是近来的动作还是应该有些,不说声威浩荡,该是巡视南军检阅南军,这种事情必须要做。”

    “否则明日怕是不知道有哪些不开眼的官员,又是想要趁着我们沉默无语的时候,在朝堂上面大放厥词,想要弹劾你我。”

    柳如逝听着这话,嘿嘿笑了两声,眼观鼻,鼻观心:“之前离开的时候,皇帝陛下都没有开启大朝会。”

    “想来这段时间不开大朝会的可能性极高,之前的这些奏疏,应该是依旧走的御史台到达勤政殿。”

    “因为在太常寺,不可能通过现在弹劾南军的奏疏,太常卿位高权重,历经三朝,这点道理他是明白的。”

    “只能是御史台,只是想不明白,是谁能迅速掌握御史台,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递出走势,这样的手段可是不小。”

    别看柳如逝说得很是迷糊,向羽却是听得清楚,对于咸阳朝堂的事情他很了解,同样一直都在关注。

    现在御史台的奏疏递出来,代表的意味可不是简简单单恢复御史台的职能。

    而是代表着御史台的争论可能要尘埃落定,递出这道弹劾南军奏疏的背后之人,想必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可能性拿下御史台。

    想到这里,向羽舒展的眉头陡然紧促出来,御史台尘埃落定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立刻吧啦出揉成一团的信笺,看着上面的标注,很是简单,普普通通的御史台官吏。

    “要查吗?”

    向羽有些失望的放下手里一无所获的信笺,抬头看向柳如逝,毕竟现在他们是在一条船上。

    趁着现在对南军弹劾,虽然没有太大的作用,可混水摸鱼的事情,总是透着不平常。

    和南军无冤无仇的自然不可能在这样的时候出手,而又仇怨的更是很难,毕竟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只有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且拥有能力拿下御史台的存在,这样的对手对于南军而言同样致命。

    柳如逝知晓向羽的想法,对于南军的耳目他同样了解,那些耳目不是单独哪位南军元帅建立的。

    而是专门为整座南军全体上下建立的耳目,主要目的是维护南军在帝国的地位。

    只是柳如逝知道,那些耳目做些简简单单的事情,探听些不深的消息还可以做到。

    但是现在这种能拿下御史台的高手,不是南军那些耳目可以做到的。

    想了想,柳如逝到底是想到了那位,只是他同样不知道季知常是否可以帮他查。

    黑冰台是帝国皇帝陛下直属,直接对皇帝陛下负责,他和季知常没有私交,季知常没有道理帮助他。

    不过他现在是南军元帅,是皇帝陛下钦点接任太尉项信的位置镇守帝国南境。

    某种道理来说,季知常有可能帮他查清楚这件事,对南军出手,便是对皇帝陛下出手。

    柳如逝回过神来,摆了摆手:“南军部署在咸阳的耳目查不到这些,说不定都在别人的监视下面。”

    “这些事情暂时不用理会,有皇帝陛下在,南军不可能出问题,他们最多试探而已。”

    “给大堰剑阁发邀请函的事情必须提早做,而邀请清尘寺主持大师出面,则必须我亲自去。”

    “正好初到岭南道和江南道,近十天巡视一下南皋城附近,十日之后出发江南道。”

    向羽点了点头目前为止,这是最好的安排。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013/ 第一时间欣赏冷少燃情最新章节! 作者:粉蔷薇所写的《冷少燃情》为转载作品,冷少燃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冷少燃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冷少燃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冷少燃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冷少燃情介绍:
当文艺的她,纯情的她,善良的她遇到险恶的他,阴谋的他,无情的他,故事将怎样发展?冷少燃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冷少燃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冷少燃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