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冷少燃情TXT下载冷少燃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冷少燃情全文阅读

作者:粉蔷薇     冷少燃情txt下载     冷少燃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一章 无聊无趣

    南皋城外的高山上,站着几道年轻的身影。

    林亦手里握着剑,随便在地面扯了一把草,把剑刃卷起来上下摩擦着,想要使得剑刃更加光滑明亮些。

    只是很可惜,他手里面这柄剑极其锋利,只是轻轻的上下摩擦了一下,便把那把草直接给割断。

    于是很无可奈何的把断掉的草丢在地上,把剑插在地上看着远处一览无遗的南皋城。

    虽然比不上咸阳都城,却是在岭南道附近来说,南皋城应该是排在前面的城池。

    来到南皋城将就有二十天的时间,完全没有做任何事情游山玩水的在南皋城附近待着。

    至于原先说得保护南军元帅,没想到他们来到南皋城之后,不出三日,只见过一面的南军元帅项信调任帝**部尚书。

    再是过了些日子,离开岭南道的前任南军元帅项信又是被皇帝陛下提拔到了太尉的位置。

    以军部尚书的职位兼任帝国太尉,对于他们这样的学宫学生而言,异常明白帝国太尉之位代表着什么。

    帝国自五十年前开始,便几十年都没有出现帝国太尉,没想到项信以直出军方出任帝国太尉。

    没有一定的过渡期,实在是让朝臣,让他们跌破了眼睛,没想到皇帝陛下有这样一道棋。

    再是后面又听到皇帝陛下,为李立青加帝国太尉的虚职,同时提拔爵位成为帝国一等军侯。

    一等军侯好歹之前曾经出现过,加虚职太尉可是很早之前就没有出现过了。

    虽然对于李立青这位前辈加封一等军侯的位置感到高兴,但是有时候位高权重乃是最危险的事情。

    李立青现在是河北道大总管,出任河北道的时候,就遭遇过河北道世家的刺杀。

    现在坐上一等军侯的位置,恐怕盯着他的人更加多,单单是跟在李立青身边的那两位,怕是没有办法保护。

    按照道理来说,李立青乃是景云之父,景云又是天命巅峰的大修行者,该是跟在身边保护的。

    可是景云又是桃源的裁决先生,拥有着裁决世间修行者的权柄,不可能过分接触帝**方和官场的人物。

    哪怕他们两位乃是父子关系,这种情况都没办法改变,朝堂上面的挣扎,这些日子听了张煜说过几次,倒是骇然。

    对于朝堂的事情,蒙颉纯粹就是帝国武夫,只想着进入帝**方,完全没有想过朝堂。

    那种进入军方的执念,林亦和苏弗置身事外都感受得到,不过说起来,军方没有权谋,倒是非常适合蒙颉。

    而柳邯是现任南军元帅柳如逝的亲子,又是在帝都咸阳坐过几年冷板凳,对朝堂的事情不太了解,却又深深了解。

    至于苏弗,那是读书读进骨子里面的沉静,始终都是面带笑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五人当中,林亦威仪看不懂的便是苏弗,要么是城府极深,要么就是真的书呆子。

    但苏弗明显不是后者,而且读书人没点城府是不可能的,只是他想不通苏弗这种城府到底是要用来面对谁。

    林亦想不通自然就渐渐不太在意起来,自顾自的欣赏着远处的风景,不过看的有些长,到底还是有些无聊。

    远处的柳邯和蒙颉在说着什么话,毕竟柳邯出自军方高层之子,而蒙颉有着从军的执念。

    柳邯要是不出意外,来日肯定都要进入军中,没办法,如他这般现任帝国元帅的后代,是绝对不可能进入朝堂武将序列的。

    至于进入朝堂文臣序列,更是不可能,毕竟柳如逝是帝国现任南军元帅,文臣序列不可能接纳柳邯这等。

    蒙颉有着执念,而且一路走来,看得出来南军元帅柳如逝还是比较看中蒙颉,留在南军当中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他们两人说说话,讨论些别的东西,自然而然又是有道理存在的。

    张煜出身军方,他祖父曾经乃是帝国南军元帅,正是李立青之前的那位南军元帅。

    再是张煜和柳邯从小认识,又是立志要进入军方,说话的时候自然和柳邯他们亲近。

    而林亦和苏弗则是在柳邯他们眼里显得神秘,林亦不说,苏弗这位他们在学宫从未听过,倒是没想到会南下。

    两人都是神秘,自然显得有话说,两者泾渭分明,不过倒是没有陌生。

    时不时的还是一起游玩,做些相同的事情,调笑开玩笑的事情更是寻常可见。

    他们都是及冠之年,再帝国内部都是成年人,有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没必要过分依附,何况柳邯他们要进入军方,林亦和苏弗则是没有这样的打算,说起来话来都是有些不方便。

    苏弗抬头扫了眼横剑插在地上的林亦,颇有些凄凉的看着远方的南皋城。

    林亦看不透他。

    他又何时看透过林亦。

    两者神秘而互相城府的年轻人,自然而然要比那些性格鲜明的青年好相与。

    毕竟他们的特征都异常明显而又异常模糊,有着相似之处,又是看不清那种相似之处。

    苏弗坐到了林亦身边,眼神始终都是在手里面捏着的道经文字上,很是随和的说道。

    “来到南皋城二十天,全然没有事情做,是否显得有些无聊无趣,有想要离开的想法。”

    林亦瞥了眼苏弗,从地上抽出剑,放入剑鞘当中横在膝盖上面:“哪里有那样的想法?”

    “不说别的,但是出身北军的身份,都能让我懂得命令最是重要,柳元帅和学宫祭酒没有同意我离开,那我自然不可能离开。”

    “至于无聊无趣,倒是有些,不过不严重,反正平常都是休息,现在也是休息,又能有什么不同。”

    听着林亦说得这些话,苏弗瞟了眼林亦膝盖面前的那把剑,虽然他没有修行,但是他知道那柄剑不简单。

    苏弗无法修行,却是有着向往仝致远那样的经历,读书读出浩然道义来。

    当然并非完完全全的纯粹,苏弗只读道经,读了好几年,仍旧读着,孜孜不倦。

    山坡下,有人踩着石块叮叮咚咚走上高山来。

第三十二章 滑稽的措不及防

    要说岭南道的风景不是不好,毕竟靠着南海,能看见山清水秀,倒是极好的游山玩水之处。

    只是林亦他们是领了学宫祭酒梁兴居的命令和任务前来的,保护前任南军元帅项信。

    但是万万没想到,等到他们到达南境岭南道南皋城的时候,帝国皇帝陛下下诏书让项信回到咸阳出任帝**部尚书。

    再是后面又听到消息,皇帝陛下让项信以军部尚书的职位兼任帝国太尉。

    虽然他们之前就知道柳如逝到南军来肯定是要出任某座位置,当时想着南军没有副元帅,想来以柳如逝的威望,做副元帅虽然有些不值得。

    毕竟在十几年前,柳如逝就曾经在南军当中出任过南军副元帅,那时候的元帅是项信。

    这些年,项信一直不同意帝国朝堂给南军安排副元帅,意思是想要帝国元帅的话语权能够在军队当中直接贯通。

    这些话,别的帝国元帅,如韦应伍和陈岩是绝对不敢说,但是项信说出来却是没谁胆敢置喙。

    没办法,项信出任帝国南军元帅,又是有着昔年灭国之功,除开军神李立青,没谁能压得住项信。

    连是把帝国朝堂的官员们都搬出来,唯有太常卿仝致远和前任御史大夫能够媲美。

    不过后来御史大夫因为牵涉北军元帅云乾被杀的案件,最后被落得满门抄斩的结果。

    整座帝国之内,能压得住项信的就唯有太常卿仝致远,不过并不是完全压得住,只是在某些方面而已,毕竟他们是同龄人。

    柳如逝到帝国南境岭南道出任职务,不是帝国的南军副元帅都说不过去,以前那些臣僚更加不可能同意。

    当然以柳如逝的资历和威望即便是坐上南军元帅的位置都没问题,毕竟他曾经也有着灭国的功绩。

    只是之前南军元帅是项信,十几年前柳如逝就是项信元帅帐前得副元帅。

    现在威望即便再高,都是没办法和老前辈和老领导相提并论,所以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副元帅是基本上没有跑的。

    没想到等到他们到了南境南皋城,项信就要离开岭南道出任帝**部尚书。

    而柳如逝则是出任帝国南军元帅,在某种程度来说,他们这是完完全全的对调。

    柳如逝以军部尚书出任南军元帅,虽然级别略微低了一点,但是权柄可以弥补,对于柳如逝而言不算是吃亏。

    可是项信乃是帝国老臣,军方最高的将领,以南军元帅的位置换取帝**部尚书的位置,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以项信的威望,即便他的级别低,都没谁胆敢轻视他,何况他还是手握权柄,帝国三军最强的南军元帅,帝国之内高高在上的人物。

    一下子丢掉手中的实权,出任军部尚书那种鸡肋般的虚职,实在是让人有些费解。

    对项信这种历经三朝的军方高层,他们的地位早就不是他们的级别可以比拟。

    哪怕项信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以他曾经灭国的功绩,和曾经出任过南军元帅的经历。

    即便是帝国在位的九卿看到项信,都必须恭恭敬敬的行礼,不敢有半分不尊敬。

    帝国的官职在陇西道世家眼里历来不重要,但是李立青丢掉三军总指挥的名号,就是陇西道世家普普通通的老者。

    可是陇西道世家那些嫡系子孙,见到李立青这位老者,都极其恭敬,比看到自家爹妈都还要尊敬。

    没办法,这就是地位,不是靠他们身处的职位,而是他们曾经为帝国做过的事情。

    现在以项信的身份,要想标榜附和他的曾经,必须是实权派才是能够做到。

    虽然军部尚书很高,但是远远不如南军元帅来的逍遥自得,因而百姓都想不通皇帝陛下为什么弃用项信这位老臣,而启用军部尚书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元帅。

    等到项信离开岭南道,十天时间还没有过去,他们便是听到更加恐怖的消息。

    那就是项信被皇帝陛下任命为帝国太尉,以军部尚书兼任帝国太尉,可是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事情。

    同时还加封李立青太尉的虚衔,再是封赏李立青为帝国一等军侯,更加让人感到惊讶。

    一等军侯在帝国离世上,近百年来仅仅有着三位,第一位便是百年节点的那位。

    第二位则是五十年前的那位寒门元帅,只是那位元帅知天命的年纪便去世,否则将是帝国镇国柱石般的人物。

    第三位就是现在的李立青,据传,曾经皇帝陛下想过给北军元帅云乾加封一等军侯的。

    毕竟那时候云乾已经是度过的二等军侯,又是帝国在任的唯一一位天命巅峰的大修行者,加封一等军侯说得过去。

    结果没想到,那位北军元帅就是被帝国内部的官员陷害直接死在西疆无为峰之外,实在是可惜。

    之前林亦他们听到项信离开的消息还有点不知所措,毕竟项信离任南军元帅,出任军部尚书,看着有点贬官的意味。

    后来又是听到项信兼任帝国太尉,他们先是震惊帝国许久不出的太尉再是出现。

    反应过来又是觉得理所当然,毕竟帝国之内,以项信的资历和功劳,坐太尉的位置没什么值得置喙的。

    不过这些倒是不足为奇,让林亦他们有些无语的是,他们来到这里是保护项信元帅。

    现在项信元帅回到咸阳出任帝国太尉,那他们留在岭南道干什么,半点头绪都没有。

    但是学宫祭酒和柳元帅没有让他们离开,他们自然不可能现在就离开。

    只是来到南皋城,柳元帅就是把他自己关在房间里面看些东西,这二十天来,别说林亦他们,就是柳邯都没有看见过柳元帅。

    没办法,他们只能在向羽这位南军副元帅的安排下,在南皋城安定下来。

    时不时的出城游玩,或是去其他附近的郡县看看岭南道的百姓,不过没让他们看到那些越国余孽。

    对于他们出身学宫的学生而言,越国余孽不值得仇视,但他们见之必杀。

第三十三章 家与国的情怀

    虽说那些越国余孽完全是为了光复曾经的越国,从道理上面来说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不过林亦他们乃是学宫的学生,是帝国培养他们的,因而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先是为帝国考虑,再是想着道理是否正确。

    不说别的,单是和帝国作对,扰乱帝国统治岭南道这种事情,便是林亦他们不可饶恕的。

    虽然这话说起来有些无情而且冷漠,毕竟那些越国余孽是想要光复曾经的家园。

    可是随着时移世易,有些东西不在了,那自然永远都不可能存在,没有必要继续纠缠。

    先是以帝国考量,明白清楚家国的道义,再是想着那些有些鸡肋的道理。

    在任何战争的年代,不管是入侵者肆意屠杀,还是抵抗着肆意屠杀,他们都是没有错误的。

    但是在两者眼中,他们不需要去讲究任何对错,没办法,他们必须有着家国情怀。

    现在看起来是帝国统治着岭南道,是帝国把曾经雄踞南方的越国直接打到灭国的程度。

    如果可以反过来思考,那些越国的强者或者西方诸国的军队直接打到帝国的都城,或是直接占领帝国,那现在被统治的就是帝国的百姓。

    现在被称作越国余孽的对象,就是大秦余孽,林亦他们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他们看来,越国已经被灭掉,那越国就应该从世间消失,往后存在的仅有帝国岭南道。

    对于这点,林亦他们的理念无比坚定,因为当年西方诸国入侵,打得度过措手不及的同时。

    那些西方诸国的军队直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到帝国的山南道和淮南道。

    对两座道州开启过惨无人道的掠夺和屠杀,好在不出三日,帝国的军队长驱直入,把他们直接给打出去。

    南郡太守柳如逝正是在那样的战争场面前,选择走上帝**方的道路,领兵从山南道的边缘打到西方诸国的南境。

    三线作战,李立青率领帝国南军攻打江南道的宋国,项信率领西军攻打越国。

    而南郡太守柳如逝则是率领山南道和淮南道的部分道州兵马,抱着捐躯辅国的态度直接打到西方诸国,切断大部分西方诸国联军的退路。

    哪怕最后西方诸国在柳如逝的拦阻下彻底突出重围,但是他们照样付出过极其惨重的代价。

    后来柳如逝开启帝**方的生涯,以南郡太守的.asxs.和高超的理政能力。

    再试加上在战争当中获取的功劳,项信迁居帝国南军元帅,坐镇岭南道和江南道,督导两座道州诸事。

    而柳如逝则是出任帝国南军副元帅,标志他柳如逝真正走入帝**方的高层。

    柳如逝出任南军副元帅,实则是皇帝陛下想要让这位昔年的南郡太守,因地制宜的辅佐项信治理岭南道和江南道。

    万事开头难,必须要对岭南道和江南道极其了解的军方人物,恰好柳如逝想要走军方的路线。

    再是柳如逝有着军功存在,又是曾经帝国边境南郡的太守,隔着边境线就是越国和宋国。

    要说当时最合适的人物,必然就是柳如逝,好在柳如逝又有着这样的想法,帝国便任命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副元帅。

    一年不到的时间,岭南道和江南道彻底归于平静,越国余孽的动作开始减缓。

    一切都走上了正轨,项信倒是可以直接得心应手的接下来,柳如逝开始帝国三军的流落。

    不管怎样来说,在林亦他们眼中,先是存在家国情怀,再是有着正确的道理。

    大是大非之中,若是帝国内部的事情,学宫学生历来都是存在公平正义的准则线上。

    可若是对待西方诸国和帝国的的争论,在学宫学生面前,那就是直接去他的公平道理。

    家国情怀贯穿着学宫学生的一生,即便培养出这么多学宫的学生,都没有出现危害家国的存在。

    虽然昔年那位御史大夫同样是学宫学生出身,且背上了和西方诸国勾结,谋害帝国北军元帅云乾的罪名。

    但是某些人却是知道,那位御史大夫是公正之人,一心为公,一心为国,不过是为了保护某些人而做出的牺牲罢了。

    因而皇帝陛下当年对御史大夫下达斩杀的命令之后,对待御史大夫一家的葬礼都是高规格的。

    只是没有出现在世人眼中,以极其隐秘而繁华的方式把那位御史大夫一家埋葬。

    虽然是斩首的结果,却不过是御史大夫一人,其他家人都是全尸,御史大夫死后,皇帝陛下更是让人安顿好,务必不可擅自对待。

    林亦他们是学宫的学生,更是维护帝国统治最坚固的那批人,因而出身陇西道世家的李立青,出身学宫之后。

    朝臣们虽然仍旧有些反对,却是不如曾经那般剧烈,同样不把对陇西道世家的忌惮放在李立青身上。

    因为他们相信学宫对学生的培养,首当其冲的家国教育,便是学宫矗立帝国百年,而盛景长存得根源。

    帝国朝堂的官员们即便忌惮陇西道世家,但是他们更加相信学宫对于那些学生的教导。

    果不其然的是,到底李立青坐上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一时间位高权重。

    等到李立青乞骸骨归老之后,朝堂部分官员对李立青为官三十几年的经历盖棺定论。

    李立青实在是担得起帝**神的名号,虽出身陇西道世家,但一生所做之事,没有对不起帝国。

    更加没有做过任何为他自己,为陇西道世家谋私利的事情,李立青可以无愧帝国,无愧百姓。

    哪怕在历史上,都会有着一代名帅公忠体国,军神冕下李立青为国为民。

    没谁可以对李立青置喙,哪怕是朝堂的官员,在历史上都只能直抒胸臆的写着李立青的事。

    朝堂官员忌惮和警惕,以及对李立青的污蔑,那都是在朝堂上面为官的时候。

    若是在李立青卸任归老,或是身死道消之后,依旧如此对待李立青,势必遭群臣唾骂。

    因而,帝国以学宫为重,不是没有道理。

第三十四章 两种人

    虽然帝国之内学宫存在的意义只是教导帝国之内的大部分书生,为帝国培养人才。

    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是不单单如此,还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因而皇帝陛下是轻易不插手学宫事务的。

    连是学宫里面祭酒的选择,都是完全按照学宫前任祭酒的选择来做。

    虽然学宫里面没有明确的是由选举产生学宫祭酒,但是历来的几位学宫祭酒都是代代传承。

    由前任祭酒在自家的徒弟当中选择最是优秀的存在,让徒弟接手学宫祭酒的位置。

    至少近来的三位祭酒是由这样产生的,唯一例外的便是六十年前建立学宫四景的那位学宫祭酒。

    那位学宫祭酒风流倜傥不拘一格,特别具备魏都最风流的特点,据传那位祭酒年轻的时候曾经到西方诸国游学过,甚至去过魏都那座名传世间的书馆。

    而这位学宫祭酒乃是他前面那位学宫祭酒的师侄,当时那位学宫祭酒的徒弟当中不堪重任。

    这位学宫祭酒非常优秀,因而那位学宫祭酒在选择之后毅然决然选择这位师侄出任学宫祭酒。

    到了现在,老祭酒初次登上学宫祭酒位置的时候,现在黑冰台台丞尹初年乃是老祭酒首徒。

    当时的尹初年非常优秀,是学宫教习眼里板上钉钉得最合适的下一任学宫祭酒。

    没想到当今皇帝陛下继位之后,尹初年居然出走学宫,出任帝国黑冰台的台丞。

    那时候惊的学宫之内知晓内幕的教习们一阵吃惊,连是老祭酒都惊愕的气急败坏。

    后来没有顾及皇帝陛下的颜面,直接选择把尹初年逐出师门,再不是学宫一脉。

    到后面梁兴居在老祭酒离世前登上天命境界,算是附和学宫祭酒出任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实尹初年离开学宫之后,老祭酒就开始选择学宫里面谁可以出任学宫祭酒,最终选择梁兴居。

    要想出任学宫祭酒,首先必须一辈子待在学宫里面,且一辈子不可以娶妻生子。

    对于这条而言,大部分学宫学生都只是想着在学宫里面学习,没有觊觎那座学宫祭酒位置的想法。

    如此这般,梁兴居很是自然的坐上学宫祭酒的位置,只是当时皇帝陛下明显想要插手学宫祭酒的产生,不知道为何又是收手。

    学宫之重,对于帝国而言是难以言喻的,学宫祭酒的位置在帝国历来都是最引人注目。

    不过梁兴居出任学宫祭酒,朝堂官员对于学宫没有严格的了解,更加不想破坏规则对学宫出手。

    因而梁兴居出任学宫祭酒,朝臣们都不过是看看热闹,绝对不敢擅自说些话。

    不过随着之前河北道王家人在学宫学习被杀之后,河北道王家来到咸阳,曾经联合朝堂官员对学宫施压。

    似乎标志着某种东西,那就是学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朝臣可以触碰的东西。

    毕竟朝臣他们都能到学宫里面去问问学宫祭酒,质问几分学宫到底有着咋样的打算。

    这样直接把学宫的神话渐渐敛去以前朝堂官员可是根本不敢去学宫问些什么。

    ……

    ……

    苏弗听到山坡下面传来的脚步声,以及那些石块落地的啪嗒撞击的声音。

    把手里面的书直接给合起来,再是瞥了眼旁边的林亦,眉眼如剑,剑眉心目一点都不为过。

    浑身上下透着极其神秘的光辉,好似把他直接给包裹着,脸上的神情始终都没有变化,刻着抹自骨子里面延伸出来的冷意。

    苏弗收回目光,望着前面山下的南皋城,在这段时间之内,他始终都是带着淡淡的笑容,不急不躁很是平静。

    “真是不知道还要在南皋城岭南道待上好长的时间,可惜我们是带着任务来的,否则真想到处去看看。”

    “咸阳实在是太大,又太小,都注意着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自然看不到别的好地方,更加阻碍了别人想要见得想法。”

    “天高地阔,一眼就看得见远处的山,远处的河流,远处的海洋,以及那些无穷无尽的美妙。”

    听着旁边苏弗的聒噪,林亦很是寻常,没有任何感觉到聒噪的烦恼,反而异常冷静。

    不管什么时候,林亦都能察觉到苏弗身上那些好似没有却又极其刻意掩盖的东西。

    在林亦的理解里面,苏弗不应该是简单的人物,只是苏弗说他一直都非常简单。

    出身陇西道,不管是不是世家出身,作为帝国皇室龙兴之地的陇西道,都不是简单的存在。

    而且以前他都没有见过苏弗,在学宫里面更加没有听过,是比他还要神秘的人物。

    没想到这次南下南境,苏弗直接被梁兴居亲点允许南下南境,保护项信元帅。

    据林亦的感知来看,苏弗真就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般,是个普普通通的书生。

    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有什么能力保护项信元帅,有什么能力抵挡那些来自西方诸国或者越国余孽的刺客。

    任意那些方面说起来,苏弗都是神秘非常的人物,比他林亦都还要神秘。

    林亦瘪了瘪嘴:“绿水青山,有时候很好看,有时候则是非常无聊,全在于心境如何。”

    “不过心境再是如何,任凭变化之中,到底水土不服,有些人天生适合朝堂的权谋,有的人天生适合江湖的纷扰。”

    “让他们随意改变心境,即便心如死灰的走入另外的境地,都是不可能活下去。”

    “一时感叹与一世习惯,是两种不同的选择,更是两种不同的麻烦,不是谁都可以承受的。”

    苏弗眼前一亮,好似没有听过这套理论,反问道:“在你看来,你是前者,还是后者?”

    听完苏弗的反问,林亦极其认真的扫了眼苏弗,眼神简单而玩味的说道。

    “我是前者,还是后者,我很清楚,不过又很不清楚……”

    说罢,林亦收回目光,视线远眺:“但是你是前者,还是后者,我却非常清除。”

    苏弗呃了声:“那我是前者,还是后者?”

    林亦回答:“性沉如水,不是冷漠到极点,便是通透到极点。”

第三十五章 目光截然自不同

    这下子,苏弗来了兴趣,不过林亦说的话他没有放在心上,思量了片刻笑了笑。

    “那我是前者,还是后者?”

    依旧是之前一般无二的问题,却总是透着别样的味道,好似在询问着重复不断的问题。

    冷漠到极点?

    通透到极点?

    同样属于前者还是后者的问题,现在听到苏弗重复了之前那道问题。

    若不是真真正正了解又不是特别了解苏弗,林亦断然想不出苏弗这句问题到底是问的什么东西。

    看着远处的南皋城,四四方方的一座城池坐落在空旷的平地上,没有半分山捱阻隔。

    南皋城建成到如今不过仅仅十年不到的时间,自从项信出任南军元帅开始。

    便是向朝堂上奏疏要在岭南道建立一座属于南军的城池,皇帝陛下没有反对,直接同意了项信的奏疏。

    建立南皋城总共用时七年不到的时间,把原本空旷的平地改造成现在的岭南道一座繁华大城,实在是鬼斧天工。

    苏弗没有听到林亦的回答,偏头看向林亦,发现他的目光直愣愣的盯着远处。

    不知道看的是什么东西,但是绝对不可能是远处一望无垠的南海。

    正如之前林亦说得那样,有些人天生适合朝堂的权谋,有些人则是天生适合江湖的纷扰。

    林亦不知道他苏弗到底适合什么东西,但是他苏弗却是知道林亦适合那些东西。

    因而苏弗坚定得认为林亦的视线没在聚焦于远处的南海,看的都事有烟火气得地方。

    有时候……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同样可能是庙堂的权谋,纷扰和权谋不是相对的两种东西。

    现在苏弗和林亦的视线可以落在同样的某处地方,但是他们看到的东西却是截然不同。

    苏弗笑了笑:“世间一望无际,谁都不知道世间的尽头在哪里,有人说南海便是世间最南,有人说东海便是世间最东,有人说极北冰川是世间最北。”

    “却从来没有人说过,世间最西的地方在哪里,或是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世间最西的方位。”

    “西方诸国屹立在西边那片土地上面,帝国的百姓没有去过西方诸国,更是不知道最西方到底有着什么东西。”

    “是那些无穷无尽的东西阻碍,是如东海南海般的一望无际的海洋,是如极北冰川般阻碍了目光透着神秘的冰河。”

    “没谁知道,因为我们能看见的是海洋,是南海东海和极北冰川,看不见的同样是海洋和冰川。”

    “东海和南海没有所谓的尽头,那世间自然就没有尽头,不是因为真的没有尽头,而是人们在心里给世间给自己一个真实而虚幻的答案。”

    “那就是世间没有尽头,或者世间的尽头就是南海或者东海,毕竟海洋是百姓能见的最广阔最无极的东西。”

    说罢,苏弗深深吸了口气,偏头直愣愣的看向林亦的眼睛,半点避讳都没有的说道。

    “世间如此广袤,人的性格千奇百怪,但是想要看到他们到底是怎样的性格其实很简单,潜意识里面视线到达的地方,想要看见的东西,那就代指他们的性格。”

    “有人看的是一座城池,那自然在于天地之间,在于江湖,毕竟一座城池冰冷,如果他眼里有着炽热,那就是江湖纷扰。”

    “如果有的人眼里冰冷,看的同样是一座城池,那他的心很冷,冷到让人头皮发麻,直白而不可直视,那便是权谋和死亡。”

    “世间很大,没谁能够真正看清楚世间的真实模样,谁都曾见过美丽,却没有发现美的眼睛。”

    “当你踏足山巅,发现一片孤寒,那时候的你方是真正的你,那时候的我方是真正的我。”

    他们二人的声音很小,而苏弗得声音则是更加小,远处柳邯和蒙颉的声音同样小。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柳邯他们听不清苏弗和林亦的悄悄话,不过都是学宫的学生,他们没有隔墙有耳的习惯。

    自己有自己想要说的话,学宫学生历来正直,只求无愧于天地之间,不求万事万物皆有。

    林亦听完苏弗的念叨,越发觉得苏弗有做神棍算命的潜质,只是听着这些话好似有些熟悉。

    好像曾经在什么地方见过,但是其中的很多都是模糊的记忆,变得虚无缥缈。

    就像是海洋之中全是水,林亦见过无数水滴,却是第一次见到海洋。

    那他曾经到底见过海洋没有,实在是有些说不清楚,毕竟他真的见过海洋的组成部分,只是没有见过组成之后的海洋。

    苏弗刚刚的话就像是一望无际的海洋,而其中的意思则是海洋里面的组成部分。

    意思极其简单而浅显,只是说出来,通过文字的万重帘幕,看起来有些神秘非常罢了。

    林亦眼神有意无意的瞥了眼看向自己的苏弗,再是极其自然的收回了视线。

    “世间的道理如果都说得你这么深入,那世间真正懂得道理的人怕是少数。”

    “何须去看他们都是眼睛,世间如此大,谁人没有容人之量,谁人没有容错之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人任何事情唯有真实发生过才能真正明白。”

    “你这样的分析,有时候倒是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让人觉得头皮发麻。”

    苏弗笑了笑,白皙的面庞上很是自然纯洁的笑容,谁都想不到是刚刚说话深邃的青年。

    看向林亦一眼,再是把道经在手里面拍了拍,自言自语道:“那我是前者,还是后者?”

    一如之前的问题,不过这样的时候问出来,答案自然有了更加深层次的韵味。

    林亦板着脸,肃然沉重片刻,突然噗呲微微笑出了声音,说道:“你是前者,还是后者,我怎么可能知道。”

    “在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面的时候,谁能知道是男是女,有些东西,唯有落地方知。”

    又意味深长瞥了眼苏弗:“迷雾重重,谁能看清楚……”

第三十六章 临高看道

    听到林亦最后的那句话,苏弗先是没反应过来愣了愣神,回过神来挑了挑眉。

    看了眼旁边持剑的林亦,手指极其修长的握住剑柄,剑身则是归入剑鞘之中。

    苏弗拿起手中卷着的道经铺开,给自己脸上来了点温柔的秋风。

    在这样的秋季当中,树叶凋敝落在地上堆积着黄黄的里面,看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尤其是他们走上高山的那条路,两边有着无数树干,树干上面枯黄的叶子随时都可能掉落。

    不过苏弗他们上来的时候没有看,只是想着在这里居高临下看一看南皋城的风景。

    苏弗撇了撇嘴,有些嘲讽的意味:“说到底,还以为你真的有什么真知灼见。”

    “没想到到了最后,居然还是说出这样带着极其明显意味的偏颇话语,来妥协自己的责任。”

    “看来之前说的那些话都是白说的,都是些没有道理没有根据的虚言,真是不值当。”

    说罢,苏弗又是把手中的道经摊开,甘之如饴的看起道经上面的文字。

    林亦笑了笑,没有理会苏弗那些话的语气,因为在他们二人之间实在是寻常。

    近二十来天,他们这样不欢而散的谈话不知道有过多少次,实在是有些无聊。

    在旁人看来,都是两个吃饱了撑的人没事可做的时候,故意找事的结果。

    林亦转念想着自己的修行境界,之前离开咸阳的时候他来到了破障境界。

    现在一月时间过去,秋意之中更加有着破障的办法,因而境界逐步攀升到了破障境界巅峰。

    可以说距离洞源境界一步之遥,不过这一步之遥不知道需要多少临门一脚方是有资格可以跨过去。

    没办法,修行境界有时候就是这样,只有遇到门槛的时候特别困难,前面的路程都是特别简单,只需要修炼即可。

    因而当年被西齐天池称为至极蠢才的宗圣,哪怕是那样的修行资质,都是能够修炼到破障境界,可不是简简单单。

    唯有面对境界之间逾越的时候,那种门槛的束缚是难以遏制的,到头来容易让人崩溃。

    而这种遏制的境界,最明显同样代表着遏制极致的便是破障巅峰到达洞源境界的那道门槛。

    第四境与第五境之间的门槛和鸿沟是难以逾越的天堑鸿沟,普通的修行者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越过去。

    但是对于有天赋的修行者而言,破障境界巅峰到达洞源境界同样需要漫长的考验。

    下四境与上三境之间的差别如同修行者和普通武夫之间的差别,对于天地元气的运用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不过现在林亦只是刚刚到达破障巅峰,虽然应该思考将来如何跨过到达洞源境界。

    却是没必要太过着急,毕竟修行境界,最重要的则是心态足够成熟稳重。

    不能因为某些外物而影响到了心境,否则对于跨过那些境界是极其不利的,稍有不慎则是万劫不复的结局。

    好在林亦的心境始终都平稳,哪怕到了现在的关节,都很少发现出现动怒的情况。

    正是因为看透的某些东西,越发知道一切都需要从长计议,如此暴怒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

    他们之间的距离更是太远,一位是帝国赫赫有名的太子殿下,身边还有着天命巅峰的修行者唐裴旻保护着。

    而他不过是破障巅峰的修行者,是学宫里面普普通通的学生,哪怕现在他成为桃源弟子,仍旧没办法摆脱这种无力的困境。

    没办法,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桃源不能插手帝国的政务,更加不可能对帝国太子殿下出手。

    之前知道的时候,林亦极其愤怒心如死灰,但是现在却是渐渐平稳下来。

    认识差距方是缩短差距的开始,一味的愤怒只能沉溺在其中而无法自拔。

    到时候,林亦想要再次拔起剑,对着敌人出手的时候,等待他的或许就是死亡的结果。

    一切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就先想着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能不能把一切的准备做到极致。

    面对帝国的太子殿下,哪怕这位太子殿下做过某些事情,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那帝国仍旧拥戴这位太子殿下继承帝位的。

    所以林亦想着的是,先把这位太子殿下的位置给拔下来,没谁能对帝国的太子殿下出手。

    毕竟帝国内外仅有这样一位太子殿下,是帝国未来的储君,只有他丢掉太子殿下的位置,一切方是可以顺理成章。

    帝国仅有一位太子殿下,但是却是有着很多位皇子,杀一位皇子是触犯帝国律法。

    而杀一位太子则是和整座帝国作对,林亦自然看得清楚其中的道理和真假。

    选择其中较为轻巧的事情做,才是完成为兄长报仇任务的同时保全自己的性命。

    但是现在目前为止要做的事情,就是怎样完成把那位太子殿下拉下马的办法。

    只是林亦现在都没有办法,毕竟他虽然有着桃源弟子的身份,可是却不能参与帝国废立太子殿下的事情。

    何况现在桃源根本不允许他透露出桃源弟子的身份,没办法,他实在是太过弱小。

    又是在岭南道这样交织混杂的地方,西方诸国的修行者,以及大堰剑阁的修行者虽然明面上没有太过反对仇恨桃源。

    可是到底桃源对他们的失败和灭国有着极其明显的意味,对桃源那些厉害的修行者没办法出手,但是暗中对他下手却是轻而易举。

    鱼龙混杂的岭南道虽然有着帝国南军坐镇,可是越国余孽层出不穷,要是大堰剑阁的修行者把他杀死,再是随便推给越国余孽。

    帝国南军或者桃源还能对大堰剑阁出手吗?

    大堰剑阁不臣服帝国十几年,南军都没有明显对大堰剑阁出手的打算。

    如今的岭南道,帝国南军的策略显然是以安定为主,没有想着与大堰剑阁撕破脸。

    否则对帝国同化岭南道不利,同样大堰剑阁的危险性可不是简简单单。

    修行者一直都是世间最可怕的存在,只是他们不想那自家的祖庭当做赌注罢了。

第三十七章 福祸相依

    苏弗没有在理会林亦,很是温和的看着手里面的道经,习惯了孤僻而安静的时候。

    至于山坡下面的脚步声以及那些落石的声音,更加没有引起他半点注意力。

    可以猜测的出来山坡上到底是谁,毕竟他们现在仅有四位站在高山上面。

    之前出发的时候,他们几人都是走在前面,唯独张煜有点事情还没有做完。

    因而等到他们离开很久,张煜才是从后面缓缓跟过来,好在提前约定好地点,否则张煜怕是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

    林亦回头看了眼冒出脑袋的张煜,倒是没有打趣的想法,又是回过头继续看着远处的南皋城。

    来到南皋城将近二十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他们就单纯的在南皋城里面休息。

    早知道来到岭南道事这样的情况,还不如直接待在咸阳学宫里面,不用长途跋涉的南下。

    要是能遇到那些越国余孽倒还是不错,可以锻炼锻炼手中的剑术,知道有没有退步。

    但是他们来到南皋城,倒是听到些越国余孽频频挑衅的消息,可是这里好歹是帝国南军的驻地,只要那些越国余孽不是愚蠢不堪,他们就不可能在南皋城附近搞事情。

    现在林亦他们又是没有办法离开南皋城附近,去寻找在岭南道西边山林潜伏的越国余孽。

    要想离开南皋城,必须征得帝国南军元帅柳如逝的同意,只是柳如逝来到南皋城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看东西。

    别说看见柳如逝,就是连柳如逝的声音林亦他们都没有听见,想要通报都没有办法。

    要说可以直接询问那位帝国南军副元帅向羽,没想到向羽这段时间同样深居浅出。

    连是半点来自南军的命令都没有传出来,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暂时修整。

    自前任南军元帅项信离开岭南道开始,帝国南军的动作基本全部停下来,好像都在等待新任南军元帅柳如逝的命令。

    之前那位主持帝国南军事务的副元帅向羽,同样没有做出半点决策,选择的是等待。

    当然某些涉及南军基本运转的事情,还是在向羽的掌控运作之下,属于把基本的事务处理掉,没有留下尾大不掉的情况。

    虽然帝**方一直以来都有着上一位留下关于军队近来的军报,提供给下一位出任的元帅看。

    因而在这段时间之内,军队最好不要有半点调动,只是保持最开始的情况即可。

    但是该处理的事情,刻不容缓的情况则是全部交给副元帅的向羽来处理,这是极其正常的。

    林亦感觉这种制度比以前的某些情况要好,虽然南军都是如此,曾经北军同样有着这种制度,却是没有贯彻的如南军这般好。

    不过念头一想,倒是又有几分理所当然,毕竟帝国北军元帅现在是帝国三军当中最弱的一位。

    陈岩本来威望不如柳如逝,结果被帝国朝堂的官员硬生生推上帝国北军元帅的位置上。

    却是掩盖不了陈岩资历浅薄的事实,柳如逝被调往帝**部尚书,陈岩坐镇北军。

    即便是如此,北军当中深受两位元帅的洗礼,自然有着更加高规格的标准。

    以前北军元帅,乃是号称帝国第一强者的云乾,天命巅峰的修行者,又是有着无比新奇的整军手段,让北军上下深深蛰伏。

    陈岩出任北军元帅,若是赶不上前任北军元帅云乾倒是理所当然可以接受。

    但是至少要是柳如逝这位副元帅的层次,没想到连是柳如逝都比不上,真是让北军上下失望透顶。

    不过要是说起来,陈岩根本没办法和柳如逝相比,柳如逝可是曾经灭国的奇才。

    要说帝国之内,若是不出来云乾这位北军元帅,柳如逝该是稳稳当当排在前三的存在。

    哪怕出现云乾,他都是帝国第四位军方高层威望之高,难以想象,别说陈岩不能比,连是西军元帅韦应伍都没办法比拟。

    韦应伍出自剑南道世家,而剑南道世家世代镇守西疆无为峰,和西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何况韦应伍曾经在西军任职,后是出任剑南道,直到帝国皇帝陛下任用韦应伍出任西军元帅,则是再次回到西军。

    哪怕两次的变化,算是重新回到属于韦应伍的阵地,恐怕他在西军当中的地位都不如柳如逝。

    当然,以前韦应伍在西军当中任职的时候,柳如逝便是西军副元帅,而韦应伍不过是西军将军。

    柳如逝十几年前大战落幕之后,迁居三军副元帅,算是帝**方最长的副元帅。

    在柳如逝出任三军副元帅的期间,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功绩,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锤炼。

    对三军都有着显著的功劳和提高,算是帝**方不可多得的人才,若非云乾的横空出世。

    怕是柳如逝都坐上帝国北军元帅的位置十几年,或许柳如逝把北军提拔不到云乾离世前的情况,却应该能高于西军。

    柳如逝的能力,基本上是帝**方都能看见的,当年陈岩出任北军元帅,就担心自己压不过柳如逝。

    或许说陈岩根本不可能压住柳如逝,毕竟柳如逝是大战之后功勋卓著的军方元老。

    而那时候的陈岩不过是军部小小的参谋,唯有近来的十几年,陈岩提拔的速度快起来,才能走到那些位置。

    不过福祸相依,柳如逝能现在坐上南军元帅,且基本上完完全全继承之前项信的位置。

    便是他在军部尚书的几年,那几年柳如逝比以前要成熟,对许多见解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明白某些战术该是如何运用得体,知道怎样处理军方之间的关系,更是深刻剖析过帝国三军的建制。

    再是加上柳如逝出任军部尚书,级别可谓位同三公,现在出任南军元帅算是高配。

    不过那些军队的指挥权,倒是可以弥补他的级别,比直接提拔西军和北军两位元帅来的简单。

    不存在那些没必要的纷扰,倒是非常附和朝臣的想法,因而柳如逝方能如此顺畅接班。

第三十八章 有趣的消息

    当皇帝陛下有想法让项信离开南军元帅位置的时候,朝堂官员们便是不能像之前那样推陈岩上位那般。

    南军元帅乃是帝**方最高的存在,坐上那道位置的必须是威望无可比拟的军方高层。

    前任南军元帅乃是项信,要是青黄不接,下一任南军元帅在帝豪军方威望不足,或是还有比他更高的存在,势必造成麻烦和舆论。

    南军代表着帝国三军之最强,理所当然南军元帅该是帝**方最高的存在。

    项信在位南军元帅的时候,帝**方谁都没办法和项信比拟,连是朝堂都没办法找出这样的人物。

    现在皇帝陛下让项信离开南军元帅的位置,合适新任南军元帅位置得人物,仅仅有着柳如逝。

    柳如逝乃是做过三军副元帅的存在,在帝**方威望极高,同样级别很高。

    又是曾经在帝国的战场上面有着灭国的功劳,要是他不能力压西军元帅韦应伍和北军元帅陈岩坐上南军元帅的位置。

    恐怕百姓当中议论纷纷,百姓的唾沫都可以把朝堂官员们全部淹死。

    没办法,谁叫柳如逝的地位和威望极高,在百姓眼中更是有着故事流传,不是简单得人物。

    在十几年那场战争当中,李立青,项信和柳如逝成为帝国家喻户晓的存在。

    项信和李立青本身有着极高的地位,算是加大了他们的知名度罢了,算不得太过神奇。

    但是柳如逝却是不同,柳如逝当时是南郡太守,帝国文臣却是愿意领兵和西方诸国作战。

    这样的操守,直接让百姓把这位南郡太守记在心中,一时间大街小巷都流传着柳如逝的传奇。

    再是他灭国,又是迁居三军副元帅,位高权重的奇才,百姓们更加了解。

    直到五年前,上位北军元帅失败的柳如逝被迫出任帝**部尚书,一时间百姓都有些愤愤然。

    谁都可以看出来柳如逝的能力,结果他做不上北军元帅的位置,岂不是让百姓们纷纷为他不平。

    基于这样的情况,哪怕是有些纷扰舆论,朝堂都不能做些什么,没办法,陈岩上位成定局。

    而柳如逝没有其他位置可以去,必须出任帝**部尚书,别的人出任军部尚书有些不合规矩,更加不够级别。

    现在南军元帅位置空缺,要是柳如逝还是没办法出任南军元帅,恐怕百姓可以把咸阳的官署给砸烂。

    有时候,百姓的声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有时候,百姓的声音便如同惊雷般炸耳,不可以不做出解释。

    因而在项信离任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没谁想着谋取那道南军元帅的位置。

    因为他们都知道,谁都抢不走那道位置的归属权,否则便是和帝国百姓作对。

    在军方当时的情况,除了柳如逝级别足够和威望足够之外,谁都没办法胜任南军元帅的位置。

    虽然除开别的,其实还可以由南军副元帅胜任南军元帅,只是当时南军副元帅是项信提拔起来的向羽。

    刚刚坐上副元帅的位置,哪怕向羽对南军极其了解,更是在南军任职几十年,是南军大将军,项信之下的第二号人物。

    到底向羽没有那般如柳如逝的知名度,帝**方或许了解向羽,可是百姓却是不知道。

    再是加上向羽刚刚走上副元帅的位置,直接提拔到元帅,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没办法,柳如逝出任南军元帅,乃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汇聚,谁都没办法阻拦。

    当然皇帝陛下下的诏书,谁胆敢阻拦,虽说皇帝陛下近些年不怎样理会朝政。

    可皇帝陛下到底是大秦帝国最高的存在,背后还站着守卫帝国千年的桃源。

    朝堂官员再是为了利益争抢,在某些时候都不敢不给皇帝陛下颜面,否则身死道消的结果便是在等着他们。

    转瞬间,皇帝陛下对于朝堂的掌控力度又是到达最巅峰的时间,谁敢上前去触霉头。

    何况现在朝堂御史台的事情整风严重,官员们都是看到御史台的利益挣红了眼。

    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皇帝陛下任命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元帅的诏书。

    那些事情他们没办法阻拦,早就心知肚明,因而时刻都把目光放在别处。

    再是加上御史台实在是太过吸引他们的眼神,让他们没有办法分身乏术。

    恐怕对柳如逝和项信的弹劾要比之前还要强烈,好在吸引目光,项信倒是可以安然坐上帝豪太尉的位置。

    等到项信坐上帝国太尉,再是用兵符夺走守城军的军权,那帝国咸阳便是真正在皇帝陛下的掌控之中。

    十几年前,刚刚继承帝国皇帝之位的那位雄才伟略的帝王,便是真正回来的时候。

    ……

    ……

    张煜气喘吁吁的走上高山,还没来得及说话,便是双手杵着膝盖不停的喘息。

    虽然他是修行者,同样有着极强的武力,可是一路他都是快步跑过来。

    再是加上上山的时候有些兴奋,直接把那些力气都给用完了,自然而然没有时间顾及呼吸的调和,出现现在这般狼狈的样子,实在是寻常不过。

    站着比较接近的柳邯和蒙颉停止说话,柳邯一脸玩味的打量着张煜的气喘吁吁。

    极其邪魅而意味深长的打趣道:“平时叫你加强运动,不要因为这点小小的运动,再是走这点路程就是气喘吁吁。”

    “是不是我们离开之后,你又做了什么好事情,差点被别人发现,所以一路狂奔的过来。”

    在场的都是成年人,自然清楚柳邯话里面的调侃意味,忍俊不禁的没有笑出声来。

    蒙颉则是正直,始终憋着笑,却是看得出来那种憋的有些劳累的境况。

    张煜抬起头,白了眼柳邯打量着他的眼神,忍不住啐了口,没有说话,继续喘着气。

    远处的苏弗好似没有听到他们的打趣,笑容满面的看着道经,谁都知道他不是因打趣而笑。

    半响过后,张煜方是彻底平稳呼吸,恢复正常的水平,说道:“我离开城主府的时候,听到了个极其有趣的消息。”

第三十九章 析人析事

    说罢,张煜又是咽了口口水,喘了几口气,站起来操着一脸的笑容,颇为自得。

    柳邯瞥了眼张煜的模样,没有穷追猛打刨根问底的询问,直接偏头看向蒙颉,继续之前的话题。

    他们二人都是咸阳的世家,以前乃是一起长大的玩伴,又是有着柳如逝出任军部尚书的几年。

    可以说柳邯对于张煜极其了解,瞧着张煜欲言又止的模样,柳邯就知道张煜那臭德行又起来了。

    柳邯很是无语,没有惯着张煜,转头看向蒙颉,全然没有理会张煜的急切。

    而蒙颉瞧着柳邯和张煜的动作,自然是心知肚明,瞬间明白过来,笑了笑,继续和柳邯说话。

    他们这样出入学宫的学生,不说别的方面,首先察言观色的能力绝对是不差。

    看到张煜的模样,再是柳邯的决然,突然做出的动作,蒙颉自然心领神会。

    虽然对于张煜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好奇,不过确实没有那般急切,随时都可能知道,不能如柳邯那般顺遂张煜的愿望。

    何况他知道,只要晾着张煜,过些时间张煜自己撑不住,自然就老老实实的说出来。

    瞧着柳邯的动作,戛然而止,张煜有些无可奈何,又有些愤愤然。

    目光落到蒙颉身上,瞧着蒙颉和柳邯继续说这话,同样没有理会他之前的有趣的消息。

    更加无可奈何,不过他不知道是蒙颉没听到还是怎么的,没有照顾他们二人。

    再是把视线放在远处坐着的林亦和苏弗身上,看着苏弗拿着道经在读书,林亦握着剑,插在地上,望着远处颇有孤寂高傲的模样。

    张煜想了想,到底是没有走上去,只是远远的吼了声:“我在城主府听到个有趣的消息,你们要听吗?”

    林亦根本没有理会张煜的喊话,仍旧握着剑柄,看着远处的南皋城,一望无际的南海。

    苏弗则是随着笑了笑,摇了摇脑袋,很是自然温和的回应:“随你的意思……”

    说的有些模棱两可,不过意思大家都听得明白,看你的意思告不告诉我们。

    没想到苏弗都这样说话,张煜不由得显出几分颓然的意味,低着头,又是瞬间抬头,无奈且饱含希冀的看向蒙颉。

    要说现在谁最有可能顺着他,那就是蒙颉,毕竟柳邯专门气他,自然不可能应答他的话。

    而远处的苏弗和林亦实在透着高傲,只要不是合适的时候,他们两人的冷漠都能冷死人。

    不过唯一不同的是,林亦的高傲与冷漠,和苏弗的高傲与冷漠截然不同。

    林亦的高傲来自对手中那柄剑的自信,强烈的信任,对于这点,张煜他试过。

    他们几人当中,就林亦最厉害,尤其是手中的那柄剑,那些颤栗的剑影,很是可怕。

    冷漠则是来自孤寂,不知道为何,只是张煜能感觉到林亦身上时有时无的孤独寂寞。

    而苏弗的高傲来自灵魂深处的高贵,这点张煜绝对没有看错,他有那样的识人之明。

    只是让他不理解的是,苏弗这种高贵到底来自哪里,不是说他是普普通通的书生吗!

    苏弗熟读道经,却是没有半点修行的痕迹,很显然想要走那位太常卿的路子。

    不过却是有些偏僻而专一,毕竟苏弗没看过别的书,就是一直看着道经,这本最质朴的古书。

    至于所谓的冷漠,苏弗泰国形单影只,好似面对任何东西都能随和泰然。

    这便是苏弗最厉害的最与众不同的冷漠,有时候不区别的热情和温和,便是世间最厉害的冷漠。

    两种同样的东西,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解释。

    林亦的高傲来自自信,苏弗的高傲来自骨髓深处。

    林亦的冷漠来自看惯世间的不寻常,因而感到孤独。苏弗的冷漠来自他的温和,万事万物相同的态度即是世间最恐怖的冷漠。

    对于这样两位,张煜本能的不敢太过招惹,好在平常时候,他们二人都有着亲和的性格。

    只是在张煜看来,他们显得有些特别神秘,神秘到张煜从未见过他们这般的存在。

    蒙颉察觉到了张煜的眼神,炙热无比,有些无可奈何的尴尬,没有去注视那道目光。

    而是直接看向旁边,或是和柳邯更加剧烈的谈论起来某些事情,意图用来掩盖那道眼神的炽热。

    通过蒙颉的变化,柳邯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笑着说道:“有些人的臭德行,千万不能惯着,否则早晚出事。”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臭德行,想要进入军中这种直来直去的地方,恐怕还是有些困难。”

    “军中历来讲究功劳能力,从来不说这些普普通通的权谋,要是想要玩这些东西,应该去咸阳的朝堂。”

    听到这些话,张煜脸色都变了,差点就可以直接把柳邯给直接吃掉。

    张煜好歹出身军方世家,他的祖父在三十年前可是帝国南军元帅,现在的军神李立青,曾经就在张煜祖父帐前听命。

    可以说,李立青的军队之路,有张煜祖父的功劳,等到张煜祖父离世之后,李立青则是成为帝国南军元帅。

    到现在,张家没有出现军方高层,因而张煜才会进入学宫,想要在来日恢复祖父时期的光辉。

    现在柳邯说这样的话,算是直接打了张煜的脸,张煜能有好脸色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们都是好兄弟,张煜不是那种不知道进退的,脸色瞬间恢复平静。

    不过看到柳邯笑意吟吟的脸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给了柳邯一个白眼。

    蒙颉有些无可奈何,又有些羡慕张煜和柳邯的兄弟之前,哪怕他出自普通世家,都没能有半点情谊存在。

    蒙颉在某些方面,和张煜其实有着很多相同得地方,否则他们不可能有话说。

    之前柳邯不知道蒙颉的来自,还有些不明白父亲柳如逝为何如此对待蒙颉。

    完全把蒙颉当中军方杰出的子弟培养,有时候还和蒙颉他说些话,这可是他们都没有的待遇。

    等到后面知道蒙颉的来历,柳邯方是觉得理所当然。

第四十章 无可奈何的功

    在五十年前,帝国有位寒门元帅坐上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同时他是项信之前最后一位帝国太尉。

    而且还是在位时期的太尉,以帝国太尉的职责,兼任帝国南军元帅。

    虽然这样兼任的时间不长,却是让这位帝国元帅成为世间最知名的人物。

    即便是项信给帝国百年来的帝国元帅排序,这位寒门元帅,又是帝国太尉的存在,足以排在帝国百年名帅的榜首。

    现在的帝**神李立青,以及数百年来帝国唯一的一位天命巅峰的大修行者的北军元帅云乾,都是没有办法压过那位寒门元帅的威望。

    昔年,那位寒门元帅还在位的时候,如项信和李立青之流,还在家中读书苦读。

    等到他们进入学宫学生的时候,那位寒门元帅却是离开世间,那家则是没有形成知名世家。

    甚至在帝国世家当中,都没有哪位寒门元帅的家族,当时百姓们都以为这位元帅的家族断绝。

    直到后来通过柳如逝,柳邯方是知道蒙颉正是当年那位以帝国太尉之尊兼任南军元帅的后人。

    不过都是好几代的存在,昔年那位蒙家太尉廉洁奉公,为帝国百年之最负盛名的存在。

    基本上没有做过为家族牟利的事情,何况蒙家还是普普通通的家族。

    当那位蒙家太尉离世之后,当年的那位皇帝陛下本想着安抚蒙家太尉的子嗣后代。

    没想到蒙家照样一贫如洗,蒙家的家世,完全配不上那位太尉和南军元帅的地位。

    皇帝陛下恩赐了许多东西,只是如他们这般,没有杰出的能力,更是没办法承继衣钵。

    同时在那位蒙家太尉离世的时候,皇帝陛下亲自到了太尉府,蒙家太尉直言不想要给子孙后代留些什么官位。

    有着他的那些俸禄,还有皇帝陛下赐予的那些良田,就足够蒙家子孙活得安逸。

    如此这般,蒙家没有形成世家,不过在皇帝陛下的恩赐下,倒是摆脱了贫寒,有了富庶之家的味道。

    再是流传几代之后,蒙家太尉离开帝国长达五十年,帝国之内自然忘记了曾经的蒙家。

    没想到柳如逝出任南军元帅,倒是遇到了蒙颉,当时柳如逝就是想到了蒙家那位太尉。

    可以说,凡是帝国近五十年来的帝国元帅,基本上就没有不受当年那位蒙家太尉的影响的。

    昔年,那位蒙家太尉还是帝国学宫里面的教习,把他的兵法韬略都是写就书籍流传下来。

    可以说李立青和项信,以及后来的柳如逝云乾,到现在的张煜柳邯,都是学过那位蒙家元帅的兵法韬略。

    自然他们都受到了那位蒙家太尉的影响,再是加上那位太尉的厉害之处,让后来的人都极其敬仰。

    如此这般之下,柳如逝看见当年那位蒙家太尉的后人,自然就多了些亲近。

    在他看来,能有蒙家太尉这样的先祖,想来蒙家后人不弱,何况还是学宫出来的。

    不管是感激,还是欣赏,都让蒙颉在柳如逝哪里获益良多,不过蒙颉从未表露过自己的身份。

    但是当别人询问起来,他更加不可能刻意隐瞒,因为先祖带给他的荣耀,是没必要隐瞒和掩盖的。

    他们蒙家先祖的荣耀,同样是帝国的荣耀。

    对于蒙家那位太尉,柳邯同样有着尊敬,自然而然对蒙颉有了几分尊重。

    出于照顾的情感,而非是蒙颉折服了他,毕竟柳如逝乃是帝国南军元帅,曾经还是军部尚书。

    虽然实权或许比不上帝国太尉,可是从级别上面来说,倒是没有什么差别。

    何况柳如逝曾经还有这灭国的功劳,加上这些,足以让柳家传承好几十年。

    别看别的,李立青以灭国之战的三军总指挥而获封帝**神,可谓史无前例的存在。

    就算是那位蒙家元帅都没有拿到过帝**神这样至高无上的尊称,可见灭国之功到底有着多么可怕的底蕴。

    整座帝国千年,拥有帝**神名号的存在,屈指可数,或者说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

    曾经跟随帝国开国皇帝陛下建立帝国的陇西道李家之人,算是帝国第一代军神。

    后面两次世系调整,世宗皇帝和世祖皇帝都封了位帝**神,再是加上李立青,整座帝国千年,仅有四位帝**神。

    可见李立青的灭国之功到底有多么可怕,使得陇西道李家都能抵抗重重朝堂的压力,让李立青接手帝**神的尊号。

    不过说起来,能拿到帝**神的尊号,最重要的还是李立青在战后的乞骸骨。

    他的退让,让那些朝臣没办法穷追猛打,否则势必遗臭万年,因而皇帝陛下的赐予,再是如何,那些朝臣都只能小声嘟囔,不敢大声喧哗。

    一旦传出去,李立青因朝堂官员弹劾阻拦皇帝陛下赏赐,而逼得李立青乞骸骨这种话,恐怕朝堂官员都有被咸阳百姓的唾沫淹死。

    毕竟李立青指导灭国之战,功勋卓著,没有得到功劳赏赐,反而乞骸骨归老。

    本就是流言蜚语易于传送的时候,要是朝堂官员乱说句不该的话,怕是明日难安。

    所以说,李立青战后乞骸骨,逼不得朝堂官员全部闭嘴,哪怕是皇帝陛下给了怎样的赏赐,都没办法开口。

    使得李立青直接获得帝**神的尊号,成为帝国有史以来第四位军神,陇西道李家第二位军神。

    虽然这些直接加重的陇西道世家的威望,朝堂官员再是忌惮,都不敢张嘴弹劾李立青,阻拦皇帝陛下撤换尊号。

    传出去这样的弹劾或阻拦,恐怕他们想要继续在朝堂,都是难上加难。

    更加恐怖的则是,当他们走出金殿,怕是都要被咸阳的百姓给拦阻,扔臭鸡蛋烂菜叶当然下场。

    没办法,李立青功勋卓著而退,声望最高之时落于低估,百姓必然怜悯。

    要是这时候和李立青作对,和皇帝陛下作对,那就是和帝国百姓作对,必死无疑的结果。

    好在那些朝臣即便忌惮陇西道世家,都不得不让李立青把帝**神的尊号带回陇西道。

第四十一章 顾左右而引其不同

    哪怕那些朝堂上面的官员再是弹劾和攻讦,在有些时候他们都不得已要闭嘴。

    一如当年的李立青乞骸骨,皇帝陛下趁机调动帝国南军,一系列动作都是让朝堂官员们哑口无言。

    没有办法的事情,朝堂官员敢于直面挑战皇帝陛下,直面挑战弹劾手握军权的帝**方高层。

    却是怎么都没有办法挑衅民怨沸腾的百姓,更加不敢挑衅万众一心的百姓。

    当时李立青带领帝国三军直接开启征战南方的战争,阻挡了西方诸国的入侵帝国。

    又是把西方诸国打退的同时,趁着兵强马壮长驱直入,直接灭掉南方两座大国。

    把原本宋国和越国的领地,变成现在帝国的江南道和岭南道,开疆拓土。

    再是打到西方诸国的屏障南周之下,灭掉几座西方诸国的小国,离开的时候还在南周边境的城池里面掠夺一番。

    哪怕其中有些不是李立青做出来的,但他是三军总指挥,一切出兵的基调都是他定下来的。

    有些时候该是如何用兵,李立青都早先安排好,直接让军队开始攻击即可。

    如此这般,为帝国开疆拓土,让李立青的威望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何况李立青再是想出乞骸骨的动作,要是在那样的时间之内,朝堂官员胆敢说一句话。

    怕是第二日就被贴上逼迫李立青乞骸骨的罪名,在当时这样的罪名比废立皇帝还要可怕。

    因为他们手中没有真正的权柄,李立青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没想到居然战争落幕之后乞骸骨归老。

    百姓们都是相信朝堂之上有奸臣,阻碍了皇帝陛下对李立青的挽留。

    只是他们没有意思的李立青其实封无可封的境地,没办法必须要乞骸骨。

    但是这些话,那些朝堂官员不可能说出去,百姓们自然不可能相信这些东西。

    在百姓们看来,只有李立青有功劳,帝国朝堂就应该给李立青加官进爵。

    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要是和李立青作对,谁就是百姓眼里的奸臣,必然遭受万千唾骂。

    当然皇帝陛下乃是帝国的执掌者,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落在皇帝陛下身上。

    何况想要面对这些,皇帝陛下只需要下达旨意给李立青加爵,自然而然那些怒骂皇帝陛下昏庸有功不赏的流言蜚语就会消失。

    不过这些朝臣没有皇帝陛下这样的手段和随心所欲,一旦暗害李立青的罪名成立,一辈子都可以戴上枷锁。

    连是他们的子孙后代,恐怕都要遭受唾骂,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朝堂官员胆敢开口阻拦皇帝陛下的封赏和行动。

    任何和李立青有关的是事情,朝堂官员都是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

    因此,李立青获得帝**神的尊号,陇西道世家的威望再帝国内部得到发酵。

    朝堂官员有心遏制,都是没有办法反对,只能任由皇帝陛下借着李立青的名号做那些事情。

    直到现在,李立青被皇帝陛下加封一等军侯,朝堂官员都不敢太过反对。

    都是为了维持表面的骄傲,而象征性挑出几名官员弹劾,再是把那几名官员给踹出咸阳。

    当然李立青那件事情,只是当时特定的环境下方是能够实现,现在断然不可能。

    只要帝国没有震荡,没有出现太过丰功伟绩的存在,这段时间谁的威望都挡不住朝臣的弹劾。

    一如之前的项信出任太尉,别看项信和十几年前的李立青齐名,有着不俗的功绩。

    现在朝堂那些官员弹劾起来,半点忌讳都没有,想要弹劾直接上奏疏。

    若非皇帝陛下任用御史台,让这块肥肉暴露在朝堂官员的眼目之下,让他们争抢,吸引他们对项信弹劾的视线。

    方是能让项信安然出任帝豪太尉,否则恐怕项信出任坐稳帝国太尉的时间又要延长。

    毕竟现在的帝国太尉和以前的帝国太尉有所不同,五十年前最后一位帝国太尉离世。

    导致帝国五十年没有太尉出现,朝堂官员们习惯没有太尉,不允许自家得人上位,更加不允许别家得人上位。

    使得两者仇视之间,他们见不得任何人上位帝国太尉,宁可那道位置始终悬着。

    如此这般,拼了老命都要弹劾项信,当然他们拿出去的条例是项信没有经过过渡期。

    毕竟从军方直接升任帝国太尉,对于军队的密切度没有消除,很可能导致对军队过于掌控。

    大部分朝堂官员都是希望项信暂时出任军部尚书两年,等到两年之后再是出任帝国太尉。

    明摆着把项信拖着,安排在军部尚书的虚职上,在两年时间内慢慢谋划项信。

    因为他们知道,这条很可靠,极大可能对项信起到拖延作用,对皇帝陛下而言,属于进退有度的场面。

    皇帝陛下就是看出朝堂官员们有拖延时间的想法,毕竟两年之后,说不定项信就不在了。

    毕竟项信现在古稀之年,加上战争时期受过的伤势,到底还有几年的活路,谁都没办法预测。

    何况某些东西他们早就部署完成,要是现在不发作,拖延时间越长,他们出现乱子得可能性越高。

    皇帝陛下没办法继续忍受,同样或许没有办法继续忍受,而项信时间未定,不知道他能不能熬到那样的时间。

    因而皇帝陛下直接丢出了御史台这样的肥肉,三公官署,即便拿不下御史大夫,拿下别的位置同样极其好。

    现在他们又在接触帝国大儒言正忡,摆明着要言正忡出任御史大夫,直接把御史台拉活。

    让他们对御史台的官职更加有掌控,获取更高的利益,落在皇帝陛下眼中。

    言正忡出任御史大夫倒是合理,不过不能让那些朝堂官员把言正忡推上去。

    必须在合适的机会,让皇帝陛下亲自扶起言正忡上位,否则宁可御史台的御史大夫永远空置。

    其实在皇帝陛下眼里,御史台真的没有必要存在,毕竟太常寺之前吸收了不少御史台的职能。

    明显的打算,完成官署之间的互相融合,精兵简政。

第四十二章 朝堂上无量

    御史台这块鲜美无比的肥肉,自几年前御史大夫牵涉北军元帅云乾之死而落入朝堂官员的眼睛里面。

    不过当时他们倒是没半点插手的想法,只是看着那御史台空缺有些心心念念。

    毕竟御史台掌控的权柄仍旧让人头皮发麻,何况御史台还是名副其实的三公官署。

    按照地位来说,可是在九卿官署之上,其内有着几位的职位都可以媲美九卿。

    要是那些朝堂官员伸手直接在御史台里面扯出一块肥肉,岂不是非常美妙的事情。

    正是因为如此,朝堂官员们方是自几年前开始,便一直盯着御史台的动作。

    随着皇帝陛下没有明确的旨意让御史台里面出现位御史大夫开始,朝堂官员瞬间变得蠢蠢欲动起来。

    不出现御史大夫,对他们而言,算是一件不错的好事,毕竟可以不用顾忌未来出现御史大夫的风险。

    现在皇帝陛下没有打算选拔出御史大夫,因而朝堂官员直接对御史台出手。

    不过那时候他们都是在暗地里面,没有明确的插手进去,只是想着用御史台当中他们传递某些东西的工具而已。

    同时提防那些敌对的官员对他们自己下手,谁都可以利用御史台,谁都不可以利用御史台。

    刚刚皇帝陛下斩杀御史大夫开始,御史台出于空置的时候,朝堂官员们都是盯得死死的,半点松懈都没有。

    他们不可以或是不敢插手御史台,因而在他们看来别人同样不可以插手御史台。

    否则便是破坏咸阳官场的规则,就要遭受群起而攻之的惨无人道的结果。

    后来皇帝陛下基本明确不会选拔御史大夫,虽然御史台权柄一下子落下去。

    可御史台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旧让朝堂官员们感到无比的美好。

    因而他们通过御史台传递送往勤政殿的奏疏,肆无忌惮的弹劾军方的那些高层。

    在御史台彻底形成传递奏疏的渠道的时候,那一年的三军三位元帅遭受的弹劾奏疏异常恐怖。

    好在新鲜劲过去,他们就把三军彻底放下来,没有过分利用御史台的剩余能力。

    传递到勤政殿的奏疏,确实是御史台的功能,不过在此之前,皇帝陛下允许帝国朝堂的奏疏送到太常寺让太常卿打理。

    在他们看来,想要弹劾项信等帝国元帅,倒是可以直接走御史台的路子到达勤政殿。

    毕竟弹劾项信等帝国元帅,真实意图不是想要把项信他们拉下马,而是给他们警告,不需要批复什么,只需要皇帝陛下看见就行了,在安排事务的时候,别过分偏袒帝国元帅即可。

    但是别的奏疏,他们则是没有办法的必须走太常寺的路子,因为只有太常卿递上去的奏疏,皇帝陛下才会批阅。

    或者说,太常卿仝致远有着批复奏疏的职权,只要那些太常卿仝致远都拿不住的奏疏,才可能让皇帝陛下批复。

    因而皇帝陛下只批复那些来自太常寺的奏疏,其余御史台的奏疏或许可以看看,但是绝对不会做什么。

    当然御史台的那些奏疏,朝堂官员们也只是想要皇帝陛下认真看看,没有想着要皇帝陛下照着奏疏做出来。

    那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之前弹劾项信不应该出任帝国太尉,把朝堂官员给逼急。

    他们直接走的两条路子,通过御史台呈递了大部分奏疏,再是通过太常寺程度部分奏疏。

    剩下的那些则是在朝堂大朝会的时候当面提起来,不过那次大朝会之后。

    皇帝陛下直接丢出御史台,吸引了朝臣们的目光,再是决定暂时不开大朝会。

    这样的情况下,大朝会不开,那些朝堂官员想要弹劾项信必须时刻盯着太常寺的动作。

    但是他们对于御史台又是有着志在必得的想法,因而二者选其一,只能放弃项信出任帝国太尉,转而谋取御史台的利益。

    在朝堂官员们看来,御史台才是他们利益的节点,狙击项信出任帝国太尉用处不大。

    虽然他们担心项信出任帝国太尉权柄太重,可是对他们的影响真的不如谋取到御史台利益的影响大。

    在这样的事情上,朝堂官员哪怕是在利令智昏,都会做出他们自认为最正确的决定。

    朝堂上面的东西,摆在明面上的就是鲜明的利益,谁都看的清清楚楚。

    皇帝陛下正是知道这些朝堂官员的性格,直接用利益来驱赶他们,驱虎吞狼的策略倒是非常不错。

    对皇帝陛下来说,项信出任帝国太尉,比把御史台握在手里的好处更加厉害。

    何况只有皇帝陛下他没有同意御史台的归属问题,任由他们持续争抢而不做决断。

    到时候项信彻底坐稳帝国太尉,手里面掌握着帝国兵符军权,再是拿下守城军的军权。

    一切都是看的明明白白,那些朝堂官员即便再是挣扎,都不可能继续在御史台上面说话。

    没办法,到底帝国的统治者还是皇帝陛下,在某些规则范围之内,朝堂官员可以忤逆皇帝陛下,但是到底需要顾忌。

    至于朝堂的大是大非,这些官员必须要给皇帝陛下颜面,否则便是万劫不复。

    当然皇帝陛下不可能过分逼迫朝堂官员,都是互相为帝国做事,他们谋利之心是正常的。

    有时候皇帝陛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不见心不烦,只是若是他们过分,那帝国的屠刀自然要落在他们的脖子上。

    一如之前的九卿大农令,实在是有些贪得无厌,让皇帝陛下没办法忍受,想着杀一儆百。

    没想到甘罗做事倒是出淤泥而不染,直接把原因给搬回来,让咸阳官员根本没有完全意识到大农令被斩杀的根本原因。

    皇帝陛下想要起到的杀一儆百没有作用,甘罗抽出全身而退,说起来实在是有能力。

    不过在皇帝陛下看来,甘罗实在是聪明的有些过分,毕竟皇帝陛下这把锅,本就想让他背着。

    没想到甘罗手段利落,全然没在意,把皇帝陛下交代的事情做好,那把锅怎么都不背。

第四十三章 生而几多不得已

    对于甘罗处理决断,手段果敢而富有智计,轻而易举的躲过了那把锅的问题。

    皇帝陛下同样无可奈何,不过甘罗有这样的能力和处事手段,皇帝陛下同样不好说些什么。

    本来就是些无足大雅的事情,甘罗能做到这样,好歹是位列三公的存在,他若是真的不想要背锅,皇帝陛下同样不好说。

    大农令是真正意义上的杀鸡儆猴,但是通过甘罗的自我防备,没有起到皇帝陛下想要这件事情起到的作用。

    倒是有些无可奈何,不过对于真正的大局,影响倒是没有那般明显。

    可有无可罢了。

    只是皇帝陛下对于甘罗的手段有些好奇和感兴趣,没想到几年前沉默无言的甘罗。

    在这样的时候,爆发出来的威力和能力,远远比曾经的离偲还要强烈得多。

    昔年离偲坐在丞相的位置上,处理内政的手段颇为强烈,在那段时间,朝野之间都是离偲的名号。

    手段的激烈,真的是想着都让人头皮发麻,现在看来的离偲,却是远远不如曾经。

    没办法,曾经的离偲何等年轻,现在的离偲不是昔年的那位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的丞相。

    而是完完全全变成真正的世家之主,一饮一啄都是在思考能为离家到底带来些什么实惠。

    只是离偲坐在帝国丞相的位置上,位高权重的同时有着诸多束缚,没办法如朝臣那般争抢御史台的利益。

    不敢不能是其一,身份束缚是其二,其三则是离偲还没有想着离开丞相的位置。

    说起来,离偲为帝国尽忠职守二十余年,前面的十年可谓殚精竭虑,要是长此以往到老,离偲未必不能上帝国名臣录。

    不过后面十几年的帝国丞相,做起来倒是实在是有些窝囊,一饮一啄都在世家之主的角度思考。

    哪怕能够想起来自己还是帝国丞相,有些事情的思量越发深沉,做起来事情束手束脚。

    远没有曾经那般意气风华的快然,可以说后面的十几年,离偲彻底堕落。

    如这般,怎么可能走上帝国的名臣录,前后处理帝国政务的能力实在是相差甚远。

    不过前后的差距,倒是可以功过相抵,不过帝国丞相乃是帝国文臣序列的领袖。

    不可能让碌碌无为之人走上去,而且始终霸占着那样的位置继续做到老。

    因而皇帝陛下逼迫离偲出任这次整肃帝国官场的领头人,由帝国太尉项信辅助。

    要是离偲能在这次整肃帝国官场里面表现良好,完完全全把交代的事情办好。

    皇帝陛下自然不会吝啬丞相的位置,即便离偲想要做到老死,皇帝陛下都可以满足他。

    只是要是离偲做的不好,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朝堂官员群起而攻之。

    皇帝陛下倒不是不仁义的存在,就以离偲自己的性命来换取他们离家全部人的性命,用来堵塞朝堂官员和天下世家的悠悠之口。

    对于这道有风险得堵住,皇帝陛下以及把离偲推到了必须出面的边缘上。

    不管离偲的想法如何,他都要把皇帝陛下交代下来的事情办好,如若是办不好。

    则一切休矣!

    要是离偲胆敢直接反抗皇帝陛下的旨意,伙食用乞骸骨的方式来躲避。

    那大农令的前车之鉴,便是摆在离偲的面前,功过相抵之时,自然有功就是功,过就是过的言论。

    对于离偲而言,必须接下这件事情,同时把这件事情做到没有瑕疵才可以。

    否则离偲将要面对的是皇帝陛下的威压,以及朝堂官员和帝国世间的逼迫。

    不成功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且离偲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有成功才可以活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偲不得不妥协于皇帝陛下,到底他的思维方式,从以前的帝国丞相,变成了现在的世家之主。

    本来甘罗应该在里面扮演着某道角色,没想到大农令的事情让甘罗处置的非常好。

    完全没有引起朝堂官员的不满和警惕,对此,项信太尉是不可能放过这样位查漏补缺的人物的。

    明面上看着是以帝国丞相离偲为首,其实辅助离偲的帝国太尉项信才是真正的主持者。

    皇帝陛下为了保护项信这位老臣,因而选择让离偲出头,站在官员和世家的对面。

    虽然作用不算明显,可是总是能遮掩一段时间,且皇帝陛下不相信,离偲真就完全堕落。

    没有半点曾经那般帝国丞相的风仪,彻彻底底变成彻头彻尾牟利的世家之主。

    朝堂上面的事情众说纷纭,好在现在大部分朝堂官员的目光都在御史台上面。

    偶尔有着几位则是盯着九卿的位置,只是这些位置太过显眼,不好下手。

    九卿位置可是九卿官署的领头者,帝国世家和朝堂官员都是看在眼里,谁敢擅自动手。

    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不过三公官署的御史台,明面上最高的御史大夫,旗下的那些位置,才是朝堂官员们的利益。

    九卿官署中掠夺九卿位置,就像是直接想要把屋顶给掀开,重新换上新的瓦片。

    太过明显,谁都可以注意到,自然而然目光之下,轻而易举使绊子,就能让官员落下来。

    可三公官署的御史台,就同样如同一座房子,御史大夫便是屋顶,现在朝堂官员们只想要屋子里面的东西。

    不去动屋顶,有着屋顶遮盖,自然而然不容易被暴露他们的动作,这风险度自然要小的多。

    不过说到底,御史台的利益都是些细枝末节,现在九卿官署才是最鲜美的肥肉。

    但是皇帝陛下没有意思,刚刚斩杀大农令,想要插手得官员更是少得可怜。

    自然而然让人不敢动手,可是坐镇一座官署的冲动,总是能让人目光灼灼得盯着九卿官署。

    同时他们在想着,御史台这样的三公官署都放开,来日九卿官署还不会放开吗!

    在这样的思维下面,盯着九卿官署的官员越来越多,御史台的争斗则是显得平静下来。

    但是朝堂上面得都知道,平静的湖面下,暗潮涌动。

第四十四章 吹皱一池春水

    林亦依旧坐在原地稳稳当当,手里面握着的剑柄,把剑鞘插在地上,看着颇有侠客的风范。

    不过以前他在渝关边境的时候,倒是做过一段时间的侠客,但是那时候还没有踏足修行,只是单纯的依靠剑术。

    现在成为学宫里面的学生,要是在做些侠客才做的事情,必然引得朝堂官员的注意。

    没办法,学宫地位尊崇,盯着学宫的朝堂官员不在少数,他们没有对学宫发难。

    实在是学宫地位太过高耸,没有足够的办法能把学宫迅速压倒,他们就不可能对学宫出手。

    帝国千年来,要说地位崇高的势力,唯有桃源和学宫,桃源不同以往。

    千年前帝国和桃源同时建立,帝国的存在是桃源出力的结果,而且桃源维护帝国千年的统治,桃源站在帝国之上,倒是理所当然。

    不过学宫建立时间区区百年,成为帝国极其崇高的势力,实在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而且短短时间之内,学宫能够汇聚帝国无数百姓的信仰,连是西方诸国的读书人,都有向往帝国学宫的想法。

    可以看出来,学宫在这百年时间里面做的事情绝对是不简单的,因而学宫,没谁胆敢出手。

    何况学宫秉持着维护帝国统治,为帝国朝堂选贤举能的责任,现在朝堂上面就有不少出自学宫。

    不说那些渺小的官员,像是太常卿仝致远,帝国太尉项信,两位丞相甘罗和离偲。

    他们都是出自学宫,且现在位高权重,占据着帝国拥有极高话语权的位置。

    在他们眼里,自然不可能对学宫出手,而别人想要对学宫出手,他们自然不可能同意。

    帝国的秋季即将举行的选贤举能的科举,学宫的学生基本都会参加,算是想要进入咸阳朝堂最直接的道路。

    哪怕朝堂官员们对于学宫有着极其深厚的忌惮,但是在现在的环境当中,学宫仍旧是他们没有办法推翻的存在。

    学宫存在帝国百余年,培养出来得人才不可胜数,现在帝国三位元帅,极其三位副元帅当中。

    有着一半出自学宫,试问如此,谁敢对学宫轻易出手,哪怕忌惮,都不能像对军方那般肆无忌惮,必须掩盖。

    甚至朝堂官员们,只要有着机会,都会选取家中适合的年龄的孩子到学宫里面去学习。

    到底说来,学宫本来不是所谓的名利场,但是在那些真知灼见的官员眼里。

    学宫就是帝国的名利场,而且还是拥有极高话语权的名利场,且任何人都可以进入。

    这点比咸阳朝堂来的更加快捷,不需要进步的阶梯,随便通过学宫的考核,便是可以进入学宫里面学习。

    看见其内无数的达官显贵的子女,或是运气到了极其好的程度,说不定还可以遇到帝国的皇子。

    只是现在这几年可能性不高,毕竟当今皇帝陛下的皇子们,大部分都成年,或是在学宫学习过,早就离开。

    帝国皇子在学宫学习的时间不可能太长,只是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结束。

    近些年,皇帝陛下疏远于后宫,倒是没有新的皇子出现,学宫里面自然遇不到。

    而且现在的那位太子殿下早就成年,且进入帝国朝堂,手里面的权柄看似虚弱,实则渐渐走向强硬的态度。

    学宫到底有些超然的意味,有着这样的意味,便是让朝堂官员有些无语。

    毕竟在他们眼里,学宫有资格影响到朝堂,可正是如此他们就对学宫的超然物外更加不理解。

    若是说学宫就是单纯的学宫,不过是为了教导帝国的读书人,为帝国选贤举能。

    可是现在连帝国皇帝陛下都没资格或者说不能插手帝国学宫的祭酒出任。

    完完全全如同桃源那般,他们学宫可以影响到帝国朝堂,而帝国朝堂却是没有办法影响到他们。

    有着这样的原因,帝国朝堂的官员们就是对学宫有着很严重的不满。

    朝堂官员历来讲求对朝堂有着极其苛刻的把控,学宫正是处于他们把控的范围之外。

    只是碍于学宫在咸阳的势力和影响力太过庞大,没有足够的理由根本不敢去找学宫的麻烦。

    而在之前的那件河北道王家子弟被杀的事情中,不管是那些朝堂官员受到河北道王家的以利驱使,还是本心作祟。

    朝堂官员们都是有意无意的对学宫进行询问,看起来是秉持着为国办事的想法。

    其实他们的目的极其简单,那就是通过这件事对学宫进行短暂的打压,意图让学宫能够安分守己些。

    毕竟在别的事情上面,他们没办法插手学宫的事情,但是这件事算是借口。

    合理的借口,没有对学宫任何指责,就是单纯的询问,以图用来造成压力。

    而且那段时间到学宫里面询问学宫祭酒梁兴居的朝堂官员极其繁多,好在梁兴居没有出现,云安没办法做主,自然而然能躲开些。

    朝堂官员们面子上面说的话冠冕堂皇,其实暗藏玄机,三三两两造成百姓对学宫的动荡。

    好在后面咸阳令令狐和太常卿仝致远明白某些事情,一人选择造就的答案,一人选择相信,方是压下当时得动荡。

    没办法,学宫在帝国的重要性,比朝堂那些官员都还要重要,朝堂的官员们可以死,学宫不可以消失。

    那些官员包藏祸心,令狐和太常卿仝致远不是不知道,但是没有办法阻止。

    最后无奈选择通过结案的办法来阻绝朝堂官员继续向学宫走去,梁兴居没出面。

    朝堂官员没办法找云安的麻烦,可以说暂时躲过一劫,不过往后如何情况该怎么办,难以言喻。

    抓住把柄就是对学宫出手,俨然成为朝堂上面默然的事情,这段时间,朝堂对于学宫的苛刻越发严苛。

    好在上面有太常卿他们盯着,那些朝堂官员倒是不敢太过分,毕竟有着两位丞相,还有位高权重的太常卿仝致远。

    只是要是林亦做出些侠客的举动,势必遭受群臣的攻讦,说学宫为风不正。

第四十五章 一条康庄大道

    学宫的问题算不做大问题,只是那些朝堂官员想要盯着学宫做事,学宫就没办法独善其身。

    哪怕几十年前,学宫都没有主动掺和帝国的政务,更加没有派人进入朝堂。

    只是那些自学宫而出的学生,有着部分是想要走军方的路子,有的则是直接想要走科举入朝堂的道路。

    上百年来,出自学宫的学生可谓直接占据朝堂的半壁江山,但是世家的威望仍然在朝堂或是帝国官场有着极其明显的强势。

    即便是帝国建立千年,都没办法消除世家对于朝廷的影响,何况现在又是加上冗官制度。

    冗官制度的出现,代表着世家的权柄获得最明显的释放,他们可以直接在道州之内安排他们的官员进行敛财。

    如此这般之下,原先起到作用封赏功臣的冗官制度,现在则是变成大批量官员和世家的自留地。

    他们通过在某一道官职上面安排大量的属于世家或者朝臣的官员,以此来敛财。

    以前有着帝国官员兼任职位的情况,如现在项信以军部尚书兼任帝国太尉这般。

    只是那样的时候,都是以主要的职位兼任次要的职位,但是他们的俸禄却是没有改变。

    不是说以官员的数量来发放,而是以他们兼任的职位来发放,有厉害的官员身兼数职,直接一年的俸禄就足够普通百姓十年的生活还有富余。

    如此这般之中,自世祖皇帝继位之后,慢慢废除了这样的兼任制度,却是因为功臣的缘故而推出冗官制度。

    只是那时候,还不存在兼任,或者兼任制度已经被废除,同一座位置上面,只能做不同的人。

    这样的情况,让那些世家迅速找到了所谓的漏洞,一人只能出任一道职务。

    那帝国之内,什么东西都算不得多,可是帝国的百姓,那些世家之内的奴仆或是手底下的读书人倒是很多。

    因而他们通过大量的往某些职位上面塞人,虽然没有办法获取权柄,却是可以获取利益。

    权柄主持的还是帝国派遣的那位官员,但是其他由世家提拔起来的官员,他们可以插手,没办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是对于政务而言,有时候旁人的插手,有能量即可轻易把原本不应该出事的政策直接给捣毁。

    兼任制度和冗官制度出现的目的都是完全相同,那便是为帝国犒劳功臣良将。

    只是没想到辗转几年,最后两道制度倒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种制度直接使得成为帝国世家他们的敛财工具。

    完全丧失了本来应该存在的意义,即便是世祖皇帝那般雄才伟略的帝王。

    在面对某些问题的时候,都有思量不清楚,而出现严重错误的时候,历史有时候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冗官制度和兼任制度,最开始的出发点相同,最后沦落成的模样同样相同。

    不免让人感叹,圣人和雄才伟略的帝王,有时候出现的错误,居然异曲同工。

    朝堂上面的官员们对于学宫的忌惮,由来已久,不过那时候朝堂官员都是看到学宫有着老成持重的老祭酒坐镇。

    且历代祭酒都是有着明确的中立趋势,更加没有过分牵涉朝局,更是没有留下半点把柄话语。

    那些朝堂官员们即便是想要对学宫下手,或者直接上奏疏弹劾学宫专擅跋扈。

    都是没有半点可以借用的借口,学宫处事实在太过圆滑而公正。

    因而朝堂官员们对于学宫的态度极其相同,同样选择不去理会学宫里面的事情。

    任由学宫发展,而且趁着学宫发展的时候,他们还把他们自家的子孙放到学宫里面去学习,以图在来日在朝堂谋得一官半职。

    毕竟自前面几代皇帝而言,学宫出来的学生通过科举入仕,在几代皇帝眼中,都是皇帝门生。

    对于学宫学生出将入相,历代皇帝陛下都是有着极其关照的态度。

    如先帝之前的那位玄宗皇帝陛下,正是当今皇帝陛下的皇祖父,对于现任太常卿仝致远的提拔。

    算是历代皇帝之间最为偏袒的样子,以前的皇帝们对学宫偏袒,不过是自平等的机会上,给那些出自学宫的官员加分。

    而玄宗皇帝,对仝致远的提拔,几年不到的时间,就是从寒门直接提拔到太常卿。

    再是先帝继位之后,对于太常卿仝致远的偏袒,先帝可谓到达极点。

    更是把自己最宠爱的公主嫁给了仝致远的儿子,再是让仝致远的儿子和太子殿下一起成长。

    如先帝在位末期的朝堂丞相离偲,出自学宫的身份,又是拜在帝国大儒言正忡门下。

    先帝提拔离偲,在先帝末期的那段时间里面,离偲提拔起来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不过虽然如此,却是还是没有甘罗那般恐怖,离偲拜为帝国丞相的时候,都到了而立之年。

    相对于先帝对离偲的提拔,皇帝陛下对于学宫的态度则是暧昧许多。

    皇帝陛下平常时候对于学宫的学生都没有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威仪让朝堂官员有些吃惊的是,甘罗出将入相。

    甘罗十二岁的时候便是被皇帝陛下拜为丞相,说起来实在是有些可怕。

    可以说整个帝国都是史无前例的存在,但是自甘罗之后,皇帝陛下在没有提拔任何学宫的学生。

    即便是以前提拔那位北军元帅云乾直接出任,都是在合理范围内考虑。

    毕竟当中提拔云乾出任北军元帅的时候,云乾便是天命境界的修行者,坐上帝国元帅的位置倒是附和。

    再是加上后面云乾成为天命巅峰的大修行者,更是让无数朝臣瞠目结舌,自然没办法说些什么。

    说到底,现在朝堂上面的那些官员,对于修行者仍旧有着忌惮的心绪存在。

    因而他们才想着打压学宫,却有没有任何把柄和借口打压学宫,只能选择亲切些。

    用来避免日后学宫势力庞大的时候清算,好在学宫对朝堂的心思不重。

    只是现任学宫祭酒梁兴居上位,朝堂官员就借王家的事来打压,以图很是昭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013/ 第一时间欣赏冷少燃情最新章节! 作者:粉蔷薇所写的《冷少燃情》为转载作品,冷少燃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冷少燃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冷少燃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冷少燃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冷少燃情介绍:
当文艺的她,纯情的她,善良的她遇到险恶的他,阴谋的他,无情的他,故事将怎样发展?冷少燃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冷少燃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冷少燃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