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冷少燃情TXT下载冷少燃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冷少燃情全文阅读

作者:粉蔷薇     冷少燃情txt下载     冷少燃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章 一者通而万般皆通

    准备好那些事情,就可以出发去江南道,至于之前张煜他们的事情,现在算是基本完美解决。

    不过说起来,苏弗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居然最明显同样最大,对于张煜的开导,苏弗虽然没有直接出面,可是对柳邯指点,让柳邯顺着他指点的方向去说话。

    方是把张煜给劝了回来,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张煜本来就没有想要离开帝**方的想法。

    谁都知道现在的帝**方是何等的稳如泰山,毕竟五十年都没有出现的帝国太尉职位,现在都项信给稳稳当当坐着。

    有着项信坐镇的地方太尉府,虽然说明面上或许不太可能直接帮助帝**方。

    可是项信好歹是刚刚离开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现在做某些事情还是要思量帝**方的表现,那些朝堂官员看到项信出任帝国太尉,想来不可能随意的如之前那般弹劾帝**方的高层。

    不看僧面看佛面,项信刚刚离开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现在朝堂上面的官员们就开始弹劾帝**方高层,是否有些说不过去。

    要是之前项信没有稳当坐在帝国太尉的位置上,他们这样做倒是可以暂时的理解。

    哪怕他们对刚刚出任帝国南军元帅的柳如逝出手弹劾,虽然违背帝**方和朝堂某些共识,可是在这样的时候,他们没办法顾及到那些共识倒是可以理解。

    但是现在项信坐在帝国太尉的位置上稳如泰山,要是谁在这样的关键时候针对项信。

    那毫无意外的就是针对帝**方高层当然势力,可能极其迅速的就会被抬出这次朝堂争权的范围之内。

    没办法,御史台是块肥肉,谁都想要抱上去咬一口,现在这样的关键时候招惹强敌,那就是专门的找死的行为。

    别说项信不可能饶恕那些朝堂的官员,可能连是平时温顺无言的帝**方高层们,都会趁着这样的机会对帝国朝堂的那些官员出手。

    没办法,有时候没有机会不说,可若是抓着机会,那些帝**方的高层不是愚蠢不堪的存在。

    他们自然想着在这样的时候争取利益,渐渐的瞄准时机,对那些朝堂上面的官员们不留余地的下手打击。

    帝国之内的事情谁说得准,御史台的肥肉还没有落下帷幕,现在柳如逝的举动简直不可能遭受任何反驳,甚至他们会全力促成这些事情的发生。

    毕竟柳如逝作为帝国南军元帅,哪怕是新上任的帝国南军元帅,但是凭借柳如逝曾经灭国的功劳。

    想要成为帝**方的最高领袖,完全是没有任何意外的事情,现在柳如逝上位帝国南军元帅,便是标志着他开始掌握帝**方的最高权力。

    当然在咸阳朝堂的帝国太尉手里面握着兵符军权,说起来比柳如逝地位还要崇高,算是朝堂最后对付帝国元帅的办法。

    柳如逝想要派遣军队调任驻防的事情,算不上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朝堂上面的那些官员不是不可以理解。

    何况在现在这样的时候,御史台的位置争抢夺到最关键的时候,朝堂官员都想着百密无一疏。

    内部的影响因素不说,外部的那些影响因素必须全部停下来,而他们最担心的自然是帝**方。

    现在柳如逝发出这样的奏疏请求旨意,不管是怎样,朝堂上面的官员都不可能做出任何反对的举动。

    反而他们希望柳如逝尽快出手,那样就没有办法时刻盯着他们,那他们在这样的时候做些出格的事情,就没必要害怕军方始终盯着这些东西对他们下手。

    不过话说回来,帝**方能起到现在至关重要的作用,项信出任帝国太尉算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条件因素。

    项信出任帝国太尉,加上项信在帝国在皇帝陛下心中的地位,再是想着项信刚刚离开帝**方,不可能做到视若无睹。

    现在对帝**方高层出手,那就是摆明着要对项信出手,不说别的,就是项信都不可能容忍。

    何况帝**方虽然分裂在帝国三方,三座道州之内分别部署,可是他们内部的人心还是比较齐全,哪怕是如韦应伍出身剑南道世家。

    如北军元帅陈岩出身关内道的朝堂世家,在面对军方问题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可谓是出奇一致。

    这是可以预料的事情,毕竟军方的利益是共同的,要是他们手里面的东西给抢走,那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单独一人。

    现在柳如逝想要邀请大堰剑阁持剑伯来岭南道南皋城商量未来岭南道的发展问题。

    朝堂官员们虽然有些疑惑,可是关键当然时候他们不能时刻盯着帝**方,现在柳如逝主动想要做些事情,那他们自然乐见其成。

    毕竟柳如逝做起事来,自然就没办法照顾到他们朝堂官员们做事情,某些出格的事情就不用被帝**方给揪着不放。

    虽然说帝国朝堂的官员们时刻都想着弹劾军方高层,但是这不代表着朝堂官员们的屁股就干净,有时候他们做出来的事情,被帝**方高层给抓住,造成的影响更加惨烈。

    现在争权夺利的时候,御史台谁都不可能放弃,还要防止外面帝**方高层的盯梢,他们自然愿意安抚那些帝**方高层。

    所以不管如何,这段时间柳如逝上书的奏疏,都是肯定会被批准的,连是某些军费,军部都可以直接找国库里面。

    柳如逝做好准备,当林亦他们知道要去江南道清尘寺拜见清尘寺主持大师,并且巡视帝国江南道的时候。

    就可以预见他们五人肯定是要跟着去的,果不其然,当他们下了高山之后,向羽副元帅就派人来通知他们,跟着柳元帅到江南道去巡视边境。

    其实剑南道两面环海,再是有着两面靠着帝国的岭南道和山南道,根本不存在什么边境,他们知道巡视是假。

    真实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去渐渐清尘寺的主持大师,再是商量大堰剑阁持剑伯来岭南道南皋城的事情。

第二章 不足虑竟成千古恨

    帝国江南道起源于十几年前的那场席卷世间诸国的战争,因为帝国的强横,直接把帝国东南方的宋国给灭掉。

    成为现在帝国十大道州之内的江南道,不过说起来,江南道的故事还得离不开江南道土地上的清尘寺。

    原先在十几年前的宋国,虽然在西方诸国的阵营里面算不得最强大的那种层次,可也属于那种物阜民丰的存在。

    其内的百姓安居乐业,倒是不存在任何麻烦存在,只是没想到随着西方诸国派遣使者的挑衅挑拨,倒是让宋国国王没有清楚当然认识,想要在帝国的疆域里面撕下块肥肉。

    结果没想到帝国随着大战开始,首先就是决定好攻击那些地方,作为南方最为物阜民丰的宋国,成为了帝国三军当然首要目标。

    直接使得李立青率领当然帝国南军,直接扑倒在宋国的边境,开始对宋国的城池进行攻击。

    要说以前西方诸国在西齐天池的安排下,倒是非常附和现实的安排,基本上让参加战争的宋国得到保证。

    那就是随着战争开始,西方诸国首先保证他们的联军可以在大秦帝国攻击宋国的时候派兵支援,保证宋国在南方的地位。

    同时他们还约定好了战争结束之后的分账问题,宋国要求帝国山南道和淮南道东方的大部分疆域。

    面对山南道和淮南道的问题,西方诸国肯定是没有半分犹豫的,毕竟山南道和淮南道的东方的疆域靠近宋国有些接近。

    距离西方诸国和越国的位置都有些遥远,他们拿到山南道和淮南道的东方疆域,是没办法吞下去的,唯有位置接近的宋国比较合适。

    同样这段时他们允许宋国出兵的利益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面,宋国还约定首先的救援任务。

    那就是宋国本来就靠着东海和南海,算是比较偏僻的角落,随时都可能面对大秦帝国的猛烈攻击,所以宋国要求西方诸国的支援问题。

    很显然,为了能让宋国出兵,西方诸国基本上都答应了宋国的条件,还附带着部分利益优惠。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战争开始的时候非常好,西方诸国猛烈的攻击下面,直接打到帝国山南道和淮南道的首府。

    差点就要把整座山南道和淮南道给打下来,就在这样的时候,帝国迅速组织攻击。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西方诸国的联军给打到原先越国当然国土上面,采取客场作战的方式,算是弥补和避免帝国百姓的损失。

    而且因为帝国西疆有着无为峰存在,又是有着剑南道世家世代镇守西疆无为峰。

    当时的帝国西军元帅项信则是带领西军扑杀到越国的国土上面,原先的帝国南军则是开始收割成果。

    因为前面有着帝国西军面对越国和其内的大部分西方诸国的联军,算是直接切断了宋国和西方诸国联军之间的联系。

    使得宋国在他们的国土上面孤立无援,又是没办法逃出去,毕竟帝国西军把守着越国和宋国的交界处,正在和西方诸国的联军作战。

    帝国最强的南军则是采取两面包抄的作战模式,直接从越国和宋国交界处,以及山南道和宋国的交界处出兵。

    靠近南海和东海当然宋国注定面临孤立无援的局面,又是有着帝国的军队直接扑杀而来。

    要是帝国的其他军队还可以抵挡抵挡,现在宋国面对的乃是帝国最强的南军。

    而宋国所在的江南,历来都是古往今来的缠绵悱恻的温柔乡,现在发展过来,别看宋国有着取之不尽的财富,但是宋国的军队战斗力依旧羸弱不堪。

    可以说在世间诸国的眼里,宋国不过是一块没有自保能力的肥肉,连是隔壁的越国都对宋国的富饶虎视眈眈。

    要是没有现在这场西方诸国针对帝国的战争,可能越国早就起兵想要把宋国吞并,彻彻底底占据靠近南海的资源和富饶。

    其实在战争开始之前,宋国国内都不是很允许发动对帝国的战争,因为他们知道没办法比拟。

    帝国一直和宋国有着贸易来往,再是随着学宫建立,经历两代皇帝,玄宗皇帝和仁宗皇帝扶持学宫学生出将入相。

    早就使得学宫和帝国人才济济的威名远扬,再是加上宋国原本缠绵悱恻,其内的读书人不知道有着多少。

    资源交换的前途,这些读书人自然知晓帝国的富饶和强横,或许针对西方诸国,大秦帝国还有些惧意和担心。

    可是面对他们宋国,那是完全不用担心的事情,一旦战争开始,帝国和西方诸国的战争处于胶着,那帝国想要立刻把他们宋国灭掉,只是雷霆万钧罢了。

    这般清楚的认知,再是加上整座宋国直接把清尘寺当做宋国的国教,他们特别信奉清尘寺的话。

    在战争开启之前,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宋国的末代国王曾经到清尘寺里面去询问主持大师,是否应该发动这样的战争。

    清尘寺直接闭门谢客,主持大师不愿意看见这位充满担忧又是有着雄心抱负的宋国国王。

    并且给宋国王室留下谶语,宋国猜谜解字的读书人特别多,想要解开谶语不是难事。

    其实解开来看,无非就是想要阻止发动针对帝国的战争,并且直白的说宋国根本没办法和帝国的军队相抗衡。

    但是宋国的皇帝又是有着雄心壮志,想要开疆拓土,只是能力有些跟不上他的想法,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宋国的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同意西方诸国的邀请,宋国皇帝认为他们即便是不能那些帝国,也可以吃些肥肉,获得利益好处。

    面对如此庞大的诸国联军,宋国皇帝固执己见的认为帝国根本没办法全部面对。

    他不可否认帝国的强大,但是这位宋国皇帝坚定而偏执的认为西方诸国的同盟牢不可破。

    即便是帝国强大无比,面对诸国联军依旧要蛰伏,且有了西方诸国救援的肯定,宋国不用担心帝国的报复性打击。

第三章 化而变幻

    世事变迁,让宋国没有想到的是,帝国虽然面对西方诸国有着无比担心那般的庞然大物是否真的影响到帝国千年的安稳。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帝国虽然有些担心西方诸国如此庞然大物的卷土重来,可是要是真的必须开战,那帝国自然没有半分畏惧的情绪。

    宋国得到西方诸国的承诺,便是想要在帝国的疆域里面狠狠撕下一块肥肉。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战争开始之后,西方诸国虽然在前面的一段时间取得极其辉煌的成就。

    靠着西方诸国的联军,以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发动战争,让帝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占据帝国的山南道和淮南道。

    距离帝国都城咸阳的关内道不过仅仅相隔百里不到的范围,就是这样的距离足够帝国采取强力的攻击。

    帝国南军在李立青的指挥下面,迅速朝着宋国的边境扑杀而去,先是把侵入帝国山南道和淮南道的西方诸国联军给赶出去,再是朝着宋国都城逼近。

    靠着最开始定下的那些策略,不管战争打到何种层次,首先宋国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肯定是非常容易出现腹背受敌的情况,只需要把越国和宋国的边境线给西方诸国切断,那宋国就是帝国的囊中之物。

    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李立青和项信制定作战策略的时候,就是想着开疆拓土,成为帝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国元帅。

    只是没想到的是,项信率领的帝国西军足够强大,在李立青覆灭宋国的同时,直接把越国给打的溃不成军。

    再是原本的山南道南郡太守柳如逝加入帝国战争,率领组织起来的山南道守军朝着西方诸国南方的小国进发。

    目的异常明确的就是想要开疆拓土拿下帝国战争的胜利,柳如逝倒是有着不错的能力。

    给项信对越国的用兵增加了合理性,同时完成腹背受敌的战略构想,使得越国没有办法逃到西方诸国的阵营里面去。

    三方军队齐出,造成两种空挡而腹背受敌的战略场面,促成帝国灭掉南方两座大国的机会。

    李立青率领帝国南军,是原本定下来的战略构想,直接用腹背受敌的办法把宋国给逼在绝地里面,让他们没办法让西方诸国救援,一举歼灭宋国完成开疆拓土的功劳。

    而项信原本打算牵制住越国和西方诸国的联军,没想到柳如逝的贸然出击,同时在西方诸国战争的胜利,让越国国土上面的联军没有退路,形成包围的局面。

    想要退回西方诸国去,可是那边有着柳如逝率领的山南道守军正在对西方诸国南方的几座小国采取扫荡。

    而另外的地方则是有着项信率领的帝国西军猛烈攻击,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基本可以预见越国的覆灭。

    果不其然,一月的时间,帝国西军在项信的率领下直接攻破越国的都城,导致越国全线溃败,越国王室臣服帝国,标志着越国灭亡。

    只是越国的西边始终都有着西方诸国的联军苟延残喘,刚好这样的时候,李立青派遣帝国南军的部分军队到越国的国土上面。

    因为宋国的实力本来就要弱于越国,而且李立青率领发动针对宋国的灭国战争,所以可以在项信之前稳定宋国的内部。

    就是派遣帝国南军部分军队前来帮助项信扫荡越国剩下的国土,而李立青则是自己坐镇宋国都城,确保宋国没办法翻天覆地。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清尘寺,即便帝国覆灭了宋国,清尘寺作为宋国国教,再是整座宋国的百姓都无比信奉清尘寺。

    自然而然帝国没有道理对清尘寺出手,在这样坐镇宋国都城的时间之内,李立青不是没有对清尘寺去拜访。

    没有别的意思,不过是想要和清尘寺的主持大师见面聊聊,顺便请清尘寺主持大师帮助帝国治理江南道。

    至于别的安危什么的,李立青倒是不在乎,有着帝国南军坐镇宋国,没谁胆敢挑衅南军的威势。

    刚开始的作用微乎其微,李立青甚至都没能见到清尘寺的主持大师,直到后来桃源的岑夫子来到宋国都城之外。

    随着岑夫子进入清尘寺之内,不出半日清尘寺大门敞开,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帮助帝国治理原来的宋国。

    不过在那段时间里面,李立青上奏疏请求更改宋国为帝国的道州,皇帝陛下亲自赐名江南道,取意古时候的传承。

    当时的宋国都城则是被变为江南城,算是刚好契合,不用以前宋国都城的名字,就是想要让江南道的读书人们忘记以前的宋国。

    江南道缠绵悱恻的温柔乡,那些读书人对于宋国王室的归属感,还不如对清尘寺的信奉来的强烈和坚定。

    有了清尘寺主持大师的背书,基本上稳定江南道的局面,尤其是后面几年之内,清尘寺主持大师北上都城咸阳拜见帝国皇帝陛下。

    再是到过些神秘的地方,当然就是桃源,只是大部分帝国的百姓,或是某些官员都不知道清尘寺这位主持大师的行踪。

    不过说起来,这位主持大师在江南道的地位崇高,自从清尘寺主持大师回到江南道之后,更加安定的为帝国统治江南道劳心劳力。

    对于清尘寺而言,江南道能够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算是他们最真实的理想。

    别看以前的宋国就是他们建立的,不过对他们而言,建立宋国不过是想要给江南道百姓安稳的环境。

    毕竟千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再是加上越国势力的虎视眈眈,若是没能团结起来,形成股强横的力量,怕是轻而易举就会被吞噬。

    在清尘寺第一代主持大师的授意下,扶持当时最出色的世家公子建立宋国。

    百姓们得到庇护,清尘寺不插手宋国的治理,但是若是出现昏君民不聊生的局面。

    那清尘寺采取的做法和帝国一般无二,都是选择有道理的废立皇帝,另外选择更加适合的贤明君王。

第四章 可安可信

    近来的十几年,清尘寺始终都维持着帝国在江南道的统治,基本上任何事情都以帝国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

    在江南道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世家,但是这些世家都非常尊敬清尘寺的主持大师。

    再是这些江南道世家大部分都是书香门第,只是有着文学造诣传承的世家,根本就不是如同帝国三河世家和剑南道世家,以及陇西道世家那般拥有着权柄的世家。

    对于这点,这些世家便是天然处于劣势,好在若是他们不做些违背帝国和违背百姓利益的事情,清尘寺对待这些江南道世家还是有着优待的。

    清尘寺虽然是前宋国的国教,但是在帝国内部,经过十几年的观察,皇帝陛下对于清尘寺还是比较放心的。

    当然这种放心不仅仅是来自于清尘寺帮助帝国统治江南道,还有昔年清尘寺主持大师北上来到都城咸阳,再是去桃源拜见两位夫子问道的事情。

    两位夫子都认可的人物,皇帝陛下自然非常放心,何况清尘寺乃是世间一等一的修行者势力。

    面对清尘寺,帝国还真的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东西,虽然皇室里面有着历代皇帝陛下供奉的供奉殿内的修行者们。

    可是想要面对清尘寺还是有些困难,毕竟传闻当中,清尘寺主持大师乃是逼近天命巅峰的大修行者。

    如天命巅峰的大修行者般的清尘寺主持大师,时至今日,帝国都没有培养出来一位这样的修行者。

    曾经的帝**方倒是有着北军元帅云乾触及到天命巅峰的境界,可是随着西疆惨案的发生,帝国仅有的这位天命巅峰的大修行者就此陨落。

    到现在,皇室供奉殿里面倒是有着几位天命境,可这几位年纪都颇大,只是勉勉强强到达天命境而已,来日想要再前进一步简直比登天还难。

    清尘寺主持大师这般天命巅峰,算是世间一等一的强者,这也是为什么越国始终都想要吞并宋国,却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

    清尘寺和大堰剑阁并列为南方两大修行者势力,即便是在西方诸国都是有着赫赫威名。

    可以说清尘寺和大堰剑阁算是三大世外修行圣地之外最高的修行者势力,都是有着天命巅峰的强者坐镇。

    清尘寺主持大师和大堰剑阁持剑伯都是老牌的天命巅峰,在西方诸国都是有着不弱的威名。

    别看大堰剑阁持剑伯有着西齐天池预判的未来圣人的称号,可是面对清尘寺主持大师,大堰剑阁持剑伯依旧有些不寒而栗。

    倒不是害怕,只是说他没有完全的把握能拿下清尘寺主持大师,即便是能拿下,恐怕他自己受到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

    因而越国想要吞并宋国的计划一再搁浅,没办法,清尘寺到底是建立宋国的根基。

    而且清尘寺还是宋国的国教,清尘寺主持大师同样是宋国的国师,面对这些,大堰剑阁和越国没有道理不思量清楚。

    北边有着帝国庞然大物,西边有着西方诸国虎视眈眈,早就想要用他们越国和宋国的领土作为对帝国冲击的踏板。

    若是西方诸国有着机会,恐怕比帝国对他们还要强烈,西齐天池的侵占**远远比北边的帝国还要强烈。

    在千年前西方诸国崛起的时候,魏国就曾经想要进入东方这片土地。

    没想到西齐天池倒是趁着这样的机会在魏国内部搞怪,使得原本巨无霸般的魏国现在有着沦落衰败的趋势。

    现在西方诸国想要占据世间,可是早就没有以往那般的优势,帝国千年时间,又是有着桃源坐镇,别说西方诸国,就是仙林出世,恐怕都没办法震慑帝国。

    清尘寺主持大师曾经两度北上都城咸阳,拜见帝国皇帝陛下,后面又是回到江南道,安分守己起来。

    不过清尘寺心向帝国的事情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毕竟现在的清尘寺确实在用实际行动展示他们对于江南道的理念。

    何况帝国南军驻扎在岭南道南皋城,算是辐射整座岭南道和江南道,基本上没有任何外来势力可以颠覆帝国南军。

    之前的帝国南军元帅项信和清尘寺主持大师相交莫逆,时不时的项信就会出访清尘寺。

    现在柳如逝想要出访清尘寺,算是极其正确和正常的事情,毕竟他们和清尘寺协同治理江南道,该是对别人尊敬些。

    而且现在这次出访清尘寺,前面还惯着巡视江南道的职责,初入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巡视江南道倒是说得过去。

    至于别的问题,倒是没什么值得置喙,不管如何,帝国南军元帅丢失高高在上的人物。

    清尘寺主持大师作为天命巅峰的修行者,两度北上都城咸阳拜见帝国皇帝陛下。

    又是传闻到了桃源拜见两位夫子,出自学宫的柳如逝很早之前就听过岑夫子和丹丘生的故事。

    对他而言倒是有些好奇,同时对于帝国江南道这位清尘寺主持大师的好奇更加强烈。

    昔年丹夫子在漠北王庭问心无愧殿前,高声鄙视呼喊,蔽于天而不知人,算是直接打了漠北王庭的脸,扬了西方诸国的道法。

    对于这点,柳如逝始终保持着中立的态度,哪怕他出自军方,习惯直来直去,都觉得这些话有点问题。

    实在是没有必要去招惹他人的道统,导致无故树敌的事情发生。可是想想漠北王庭的蠢蠢欲动,想着西方诸国的虎视眈眈。

    又是觉得丹夫子说得那句话没有问题,反正都是敌人,说些话又能如何。

    该是怎样面对就怎样面对,传闻当中丹夫子对于清尘寺主持大师评价颇高。

    连是学宫上一任老祭酒对于清尘寺主持大师都是颇为赞叹,说道没想到清尘寺能出现如此大能。

    正是这些话奠定清尘寺在江南道的地位,同时确定清尘寺主持大师天命巅峰的修行境界。

    清尘寺作为世间唯一宣扬佛法的山门,算是比较平和仲正,没有别家势力那般的高调。

第五章 繁茂诸城

    靠近东海和南海的江南道,算是世间最奇特的地域,在这样的地域上面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干旱的情况。

    随着每年汛期的到来,江南道有些靠近南海或者东海的郡县还会发生洪涝灾害。

    好在帝国南军对于江南道的督导非常给力,时不时的派遣军队来到江南道巡视江南道靠近海岸线的部分郡县或者渔庄,就是想要看看江南道是否危险。

    在整座帝国内部来看,原本在江南道归入帝国十大道州以前,帝国产出最是富裕的乃是帝国的淮南道。

    哪里有着许许多多珍奇异宝,有时候还可以通过淮南道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一望无际开阔无垠的平原地理特征,对淮南道采取大部分种植条件。

    现在的帝国,虽然没有以前那般重视农业生产,但是淮南道的农业生产始终都是在皇帝陛下的眼睛里面,基本上处于时时刻刻盯着。

    每隔几天,部署在淮南道的大农令官署里面的官员,就要给皇帝陛下呈递来自淮南道农业生产情况的奏疏。

    时不时的皇帝陛下还会亲自派人前去查看情况,有时候皇帝陛下还会亲自到淮南道去巡视。

    不过皇帝陛下亲自迅游的时候还是在少数,大部分时间都是派遣得力信任的官员去淮南道巡视农业产出的情况。

    大部分时间派遣淮南道的官员都是出自太常寺,毕竟太常卿仝致远乃是最亲近和忠诚于皇帝陛下的存在。

    太常寺里面培养出来的官员,大部分都可以得到皇帝陛下的信任,当然这部分信任来自于太常卿仝致远的信任。

    不过由太常卿仝致远亲自主持淮南道农业产出巡视,还是没谁胆敢在这些事情上得罪太常卿仝致远。

    往年的时候,皇帝陛下授意之下,太常卿仝致远亲自挑选太常寺的官员前去巡视淮南道的农业生产情况的时候。

    有着大部分时候都是带着帝国咸阳的禁军前去,毕竟淮南道不是太过遥远,就是和关内道相邻罢了。

    再是加上淮南道乃是帝国的粮仓,算是帝国重中之重的道州,万事都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让巡视淮南道的官员们带上帝国的禁军,就是为了防止那些淮南道的官员欺上瞒下,到时候凡事抓住的官员,都是直接斩首的结果。

    可见帝国和皇帝陛下淮南道的看中,随着帝国把岭南道和江南道归入帝国道州体系。

    江南道的富庶远远超过帝国任何一座道州,其中农业产出的情况比淮南道还要好得多。

    江南道乃是物阜民丰的地域,哪里的天气不算是炎热,大部分都是湿润的时节,特别适合稻谷的成长,有利于帝国粮食的产出。

    随着江南道的归入帝国,再是那场战争因为西方诸国得入侵,导致山南道和淮南道的世家和百姓受到严重的损伤。

    连是山南道和淮南道的那些平原农田都是被烈马踏的干裂,有些无法种植稻谷,渐渐开始衰败起来。

    对于世间而言,在帝国官场的权柄和影响力算是很重要的东西,可是更加重要的东西还有良田,若是没有合理产出的良田,他们如何奢侈的活下去。

    而现在的江南道比曾经的淮南道还要富庶,可以看出来皇帝陛下到底有多么重视江南道的那些问题。

    现在的江南道,除开那些良田的稻谷之外,还有着靠近南海和东海的优势的地理位置。

    依照现在帝国的船队建设,虽然没办法大规模的出海捕捞鱼类,可是现在他们的这种江南道自发的生产模式,对于江南道的经济有着极其可怕的促进作用。

    整座江南道倒是有着几座富庶繁华的城池,如曾经的宋国都城的金陵城,现在则是变成皇帝陛下亲自题写和更改的江南城。

    还有北边的那座钱塘城,是靠近帝国山南道的重要城池,大部分来自帝国内部的富商都是喜欢定居钱塘城。

    这里是江南道和帝国内陆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城池,定居在这里非常适合贸易经商。

    再是加上钱塘城有着独特的风景,在整座江南道来说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同时这里的环境极其好,天气适宜,不存在任何炎热或者寒冷的极端天气情况,非常适合居住。

    随着帝国对江南道的开发,以及帝国对江南道局面的稳定,来自帝国内陆或者大部分山南道和淮南道的富商都是喜欢定居钱塘城。

    当然剑南道世家和陇西道世家,以及三河世家,他们在这些道州根深蒂固,不像是山南道和淮南道世家他们那般随意,根基浅薄,自然没办法做到随意更改。

    其实恐怕他们照样不愿意更改他们的住址,在他们看来,根基浅薄的江南道,远远没有发展的必要。

    他们这些世家乃是天然的政治世家,自千年前手里面就握着权柄,不可能去江南道那种商贸繁荣的地域。

    倒不是瞧不上,只是他们有着各自的属性,有些东西没办法融合进他们的骨子里,那自然就没有必要刻意的强求,以免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除开江南城和钱塘城这两座在帝国内部闻名世间的城池之外,还有着通州和衢州等大部分稍微显得低层次的城池。

    对这些城池而言,他们发展的繁茂程度或许不如江南城和钱塘城,可是在某些方面同样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都有着其特定绵延的历史文化底蕴,只是唯一有些共同的就是都是以商业出名,而没有合适的特殊扎实的东西。

    对帝国而言,商业到底还是有些不入流,虽然有着鼓励以商业来发展现在帝国的贸易繁荣。

    可是到底只是偏安一隅,过分商业化会导致帝国江南道没有办法守住,更是没办法和帝国接轨。

    随着之前皇帝陛下亲自批示,现在的江南道有着特殊的种植要求,良田里面种植稻谷算是强制性的事情。

    某些经商的富商他们需要缴纳给帝国的税赋较重,不过比以前的宋国还是要略低。

第六章 用心良苦设秘辛

    在几百年前宋国建国的时候,宋国王室为了靠近国教清尘寺,同时为了避免于西方诸国和帝国发生冲突,于是选择把都城设立在靠近南海和东海的岸边。

    好在没有直接设立在海岸线上,只是说宋国都城的位置靠近海岸线,距离西边的越国边境,以及北边的帝国边境都是比较遥远的存在。

    就是为了防止西方诸国和帝国想要对宋国发动战争的话,那延长他们进军的时间和路程,对宋国起兵反击是有着好处的。

    所以宋国都城的位置倒是非常合适,只是不太适合那些交易来往的富商们居住。

    毕竟他们时时刻刻都要去各地经商,若是真的居住在原来的宋国都城金陵城,那他们想要交易经商的话,就必须穿过整座宋国,实在是有些麻烦。

    因而位于港口边境线附近的钱塘城算是非常合适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帝国收服宋国,设立江南道开始,钱塘城的地位越发崇高。

    在帝国内部的地位可以说节节攀升,连是江南道首府江南城的地位都没办法比拟钱塘城在帝国朝堂官员眼睛里面的地位。

    不过话说回来,钱塘城地位使然是因为经商贸易往来繁荣的缘故,它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又是有着发展起来的可能性。

    看着这样繁荣的城池走上来,帝国倒是欣然乐见,在七八年前,钱塘城成为帝国南方贸易税收最是庞大的城池的时候。

    皇帝陛下亲自钦点的巡视路程当中的城池就有着钱塘城赫然排在前列,后面皇帝陛下历时一月的时间巡视了帝国南方七座城池。

    其中有着岭南道的南皋城,江南道的钱塘城和江南城,以及山南道和淮南道的四座城池。

    不过那是好些年前的事情,自从皇帝陛下知道帝国前任北军元帅云乾在西疆无为峰怅然离世之后,皇帝陛下对帝国政务的用心程度大不如前。

    钱塘城能够发展起来真的是因为极其特殊和天然的地理优势,若非坐落在山南道和江南道的交界处。

    又是有着帝国贸易往来的重要责任,加上帝国又是非常重视,天气条件非常适合居住,都是那些富商们选择最好的绝佳位置。

    虽然说江南城同钱塘城基本上天气条件都非常合适,可是江南城作为江南道首府,地理位置实在是有些偏颇。

    若是以前,江南城是宋国的都城,为了保存宋国血脉,把都城位置设立的偏僻些,倒是不容易被越国和帝国给惦记上。

    毕竟宋国把都城设立在江南城,算是世间最东南的位置,要想攻灭宋国,首先就需要横穿整座宋国,方是能打到宋国的都城江南城下面。

    那样方是有着灭亡宋国的优势和条件,可是想要真正意义上横穿宋国国土还是有些困难,必须战力处于绝对碾压,且用兵速度非常迅速,让宋国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可以达成。

    江南城作为江南道首府,算是物阜民丰的代表性城池,同时因为江南城曾经乃是宋国都城金陵城,有着无数书香门第汇聚于此。

    算是宋国的奇观,江南城里面有着数不清的读书人,算是南方道州里面最为诗书气繁茂的城池。

    宋国历来都是传承的诗书礼仪,颇为有着古代周朝的传统,因而在以前宋国立国的时候。

    就有着传言说建立宋国的世家乃是古时候西方诸国当中霸主级别存在的周朝的后代。

    随着周朝这样霸主级别的国家被内部的世家分裂分崩离析,周朝的皇室都是四散流离,变成世间的诸多世家潜藏起来。

    而在东南立国的宋国王室,倒是做事情的手法都是非常附和以前周朝的礼仪,因而有人才会说这样的推测。

    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因为古时候的分裂周朝的那些世家都被吞并,现在唯有的就是打着周朝名义的南周恬不知耻的矗立在西方诸国联盟当中。

    不过世间诸国从来没有谁承认南周乃是传承的古时候周朝,没办法,南周的行为举止和礼义廉耻,完全都不像是传承自古时候的周朝。

    反而像极了那些乱臣贼子的周朝世家,所以大部分国家都不愿意承认南周来自周朝的传承。

    当然真实的原因不仅仅是这点,曾经周朝乃是西方诸国当中霸主级别的存在,连是魏国比之周朝都不知道要弱上多少。

    随着周朝被那些世家分裂,形成分崩离析的好多个国家,剩下那些曾经臣服在周朝脚下的国家立刻把那些分崩离析的世家给吞并。

    其中魏国和西齐最是厉害,直接把临近两国的周朝大部分领土全部给占据,成为了现在魏国和西齐的部分疆域。

    在周朝横行西方诸国的时候,别说是魏国,连是西齐和西齐天池都不敢和周朝硬碰硬。

    当然那时候的西齐天池还没有现在这般强大,在当时的西齐天池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修行者势力,背后的仙林虽然厉害,可是同样不愿意去触碰周朝这般庞然大物的眉头。

    魏国和西齐这两霸主级别的国家,曾经都曾经臣服在周朝的脚下,没办法,谁叫周朝的体量太大,就像是霸主,而他们则像是那些诸侯国。

    看着周朝被世家分裂,分崩离析,魏国和西齐他们立刻马不停蹄的扑上去,就是想要在分裂的周朝上面吞噬点利益。

    现在要是他们承认南周乃是周朝的延续,那岂不是代表着他们承认自家国乃是南周的诸侯国。

    从周朝的宗庙礼法来看,他们需要尊称南周为宗主国,别说以前的周朝都让魏国和西齐有些不满意,何况现在的南周。

    在魏国和西齐的带头下,剩下的那些小国家更加是不想承认南周乃是传承自周朝。

    如西齐和魏国他们承不承认都无所谓,毕竟南周无法对他们如何,可若是这些小国承认,恐怕南周就会想着把他们吞并。

    在这种情况下,南周不可能获得承认,他们反而希望南周和周朝关系越远越好。

第七章 更迭中不变的消亡

    自上古时代开始,西方诸国就是传承着宗主国的礼仪思想,以及那些潜藏的规则。

    只是随着西方诸国的格局形成,以及西齐和魏国等先后走上霸主级别的地位。

    再是到后面周朝建立,最后变成庞然大物般的宗主国,连续征服西方诸国当中的大部分小国,形成远比魏国和西齐还要强盛的国家或者说朝代。

    毕竟西方诸国当中出现的朝代还是很多,只有那些有宗主国实力的国家才会被冠以朝代。

    周朝能被称呼为周朝,而不是同魏国他们给称为周国,正是因为周朝的势力太过庞大,又是有着十几位下属的诸侯国,体量来说都是西方诸国当中恐怖的存在。

    连是魏国和西齐都曾经短暂的在周朝的铁蹄下面俯首称臣,不过魏国和西齐毕竟不同,乃是西方诸国当中北边的国家。

    周朝基本上统一了西方诸国的南边国家,差点就想着要把手脚伸到东方来。

    魏国和西齐都曾经先后臣服在周朝的铁蹄下面,只是有些不同的是,魏国和西齐的强盛是别的小国没办法比拟的。

    周朝没办法彻底征服魏国和西齐,只是让他们在名义上面共尊周朝为西方诸国的领袖。

    这也是周朝为什么能成为周朝的缘故,能够统治一个时代,且做到大统一的国家就可以在西方诸国当中称作朝代。

    周朝虽然没有真实意义上成为一座大统一的朝代,但是明面上那些国家包括魏国和西齐都是臣服在周朝的统治之下,他们都是共同的尊称周朝为宗主国。

    在历史意义上面来说,把周国称作周朝倒是合乎情理,只是后来周朝建立的快,同样分崩离析的速度一样快,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在短短几十年,周朝就被国内的那些世家搞得分崩离析,成为了好几座国家。

    没办法,周朝建立的速度如此快,正是对于那些世家的依赖足够强,世家把持着周朝部分军队,联合作战方是能横扫西方诸国。

    随着周朝的不断壮大,世间的野心开始迅速膨胀,就是想要自立门户,只是他们若是自立门户,那面临周朝的就是力量衰减。

    作为周朝最强的皇室自然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局面,就是极力的镇压世家的膨胀和自立门户的想法,同时不遗余力的拉拢。

    要知道臣服在周朝铁蹄之下的诸侯国就是有着十几位,要是世家独立成诸侯国,那周朝皇室还如何坐得稳宗主国的地位。

    毕竟周朝是根据世家建立起来的,那些世家本身和诸侯国有着差别,又是有着相同的地位。

    在周朝内部那些世家有着诸侯般的特权,做事情基本上等同于那些诸侯国。

    可是在外部看来,世家就是周朝的联合的一部分,和那些臣服的诸侯国有着本质不同。

    因为诸侯国惧怕的是由世家和周朝皇室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周朝,而不是没了世家力量的周朝。

    要说离开那些建立周朝的世家,想来周朝皇室的力量应该可以和魏国和西齐那般强大,依旧是霸主级别的实力。

    可是想要称作周朝,想要成为大统一的宗主国,还是不可能的事情,想来魏国和西齐都不愿意看见。

    随着世家在内部捣乱,周朝皇室的镇压和拉拢,使得那些虚以委蛇的世家开始急剧实力的膨胀,勾结和贪婪的吞噬着周朝的国运。

    到最后,世家终于分裂割据起来,各自独立建国,同时把作为宗主国的周朝皇室给灭掉。

    他们以为灭掉高高在上的宗主国周朝皇室,他们就能稳稳当当吸收来自周朝的势力和地盘。

    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随着周朝分崩离析,诸侯国和魏国,以及西齐都是展现自己的青面獠牙,开始想要吞噬周朝,以及那些世家的力量。

    开始混战的时候,西齐和魏国自北边开始急剧朝着西方南边扩张,他们的国土面积得到极高的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面,西齐天池随着周朝的分崩离析而吸取气运,渐渐壮大起来。

    不出百年时间,西齐天池成为西方诸国高高在上的又一座“周朝”,他们成为真正的大统一。

    别说曾经的诸侯国,连是以前的西齐和魏国都是必须臣服在西齐天池的脚下,那是强横无双的修行者势力。

    再是加上西齐天池坐落在西齐国的国都外面,掌控着西齐王室,同时原本不服从西齐天池管教的魏国,随着西齐天池的打压渐渐变得衰败起来。

    曾经能够和周朝争锋的魏国,现在变得连是西齐都不如,在周朝建立之前,魏国乃是西方诸国当中最强大的国家,差点就成为魏朝。

    只是周朝作为后起之秀,历代出了三位霸道明君,文成武德都是上乘,又是在这三位明君之前出现几位贤能的君王,方是有了后来的周朝建立。

    不过内部矛盾实在是有些深沉,即便出现几位霸道明君都是没办法整合起来。

    那些世家的野心实在是膨胀,周朝的建立可以说离不开那些世家的支持。

    即便是周朝最后一位君王都是能力的贤能君王,只是内部矛盾太过突出,世家的野心到了没办法遏制的边缘。

    即便是这位君王在周朝内部不断安抚和打压,不断拉拢和驱逐,分而化之都是没办法阻挡世家想要自立门户的野心。

    随着世家的军队进入周朝的国都,那位最后的周朝君王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而亡。

    历经数代君王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几十年的大统一的周朝居然因为内部的事情而灭亡。

    曾经那些不臣服,且有能力灭亡周朝的魏国和西齐就是在远处看着这种荒诞的结局。

    周朝没有亡于外敌,而是亡于内部的叛乱,算是历史上的可惜。

    到现在为止,周朝的统治过去千年的时光,再也没有出现如同周朝的大统一朝代。

    可以直白的说,周朝算是西方诸国当中,最后的大统一朝代,随着诸国实力消减,恐怕以后都不会有这样的朝代。

第八章 烽火连三月

    江南道的故事非常简单,说起来江南道能够成为帝国的道州,算是极其特殊的个例。

    没办法,要是十几年前宋国皇帝不想着趁着西方诸国入侵帝国的时候趁火打劫。

    按照帝国皇帝陛下的想法,留着宋国在东南边境倒不是不可以,毕竟宋国存在下来不是没有好处,可到底宋国皇帝失了智,想要做出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此这般之下,皇帝陛下没有办法,直接下达任务灭亡宋国,而且在那样的战争当中,宋国确实有些吃力不讨好。

    毕竟宋国地处东南,有着两道天然的屏障,但是宋国天然的屏障同样可以当做他们早已在几百年前选好的坟冢。

    那样的位置,只要是任何国家的军队到达宋国的边境,面对宋国的军队,只要能隔断外来的影响,他们便可以轻易的灭掉宋国。

    没办法,只要堵住宋国两面,就可以长驱直入,毕竟堵住两面的宋国之后,宋国就没有办法后退,只能和敌人殊死搏斗。

    昔年,皇帝陛下真的是不想要对宋国出手,毕竟西方诸国入侵帝国,要是增加宋国的军队,还是有些吃力不讨好。

    虽然宋国的军队战斗力比较弱,可是在加入西方诸国联军的阵营里面,战斗力还是可以呈现几何式的增长。

    面对这种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危险,皇帝陛下和帝国三军总指挥李立青思量之后决定,若是宋国在面对西方诸国的邀请选择不出战。

    那帝国可以和宋国结成同盟,通力合作,以后战败西方诸国的时候可以平分他们获得的利益和领土。

    只是没想到皇帝陛下和帝国南军元帅李立青才是把这道问题想清楚,就传来宋国想要和西方诸国结盟,共同讨伐帝国的消息。

    气急败坏的皇帝陛下率先下达任务,那就是在第一时间攻灭宋国,柿子挑软的捏,宋国无疑是西方诸国联军里面最弱的存在。

    虽然说西方诸国联军里面还有着几座来自西方诸国的小国家实力比较羸弱,但是西方诸国乃是整体,攻守同盟,且他们的国土在西方,很难攻击灭掉。

    唯有和帝国接壤的宋国是最合适的杀鸡儆猴的工具,自然而然战争开始打响,帝国开始反击的时候,最强的帝国南军没有直面西方诸国的联军,而是率先攻打宋国。

    好在世间的战争修行者势力基本没有参加,即便是参加的修行者都不是那些修行者势力的身份。

    面对宋国羸弱,又是宋国的国教,同时还是宋国第一修行者势力的清尘寺没有选择参加阻击帝国的战争。

    当然清尘寺作为世间唯一修佛的修行者势力,他们自然是不可能轻易抛弃佛门的身份,而且他们同样不擅长生杀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点,帝国南军元帅李立青方是对清尘寺有些好感,再是随着帝国攻灭宋国之后。

    清尘寺主持大师亲自出面,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要让帝国皇帝陛下饶过宋国王室的后代。

    可以击杀宋国主导战争的皇帝,却是不要伤害宋国王室那些无辜的后裔,更加不要影响宋国千百年的安宁。

    要知道昔年清尘寺扶持世家公子建立宋国,没有掌握权柄的意思,不过是想要给宋国的那些百姓不要流离失所的地方,安稳度过余生。

    这点想法和出身陇西道世家的李立青非常吻合,李立青虽然是帝国南军元帅,掌握着帝国最高的军权,但是他真的没有发动战争的想法,更多想的是自保。

    再是在帝国内部,他同样没有抢夺权柄的想法,无非就是想要保护他自己。

    出身陇西道世家,想要在朝堂上面真真正正获得安宁,首先他手里面必须拥有权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正是因为清尘寺主持大师的仁慈,李立青虽然以其强硬的态度拿下了宋国,却是没有对宋国百姓做些什么,基本做到秋毫无犯。

    而清尘寺主持大师则是在这种条件下面,和帝国南军合作,帮助他们通知宋国的国土,安抚那些百姓们动荡的心。

    对清尘寺而言,宋国百姓安居乐业,比宋国拥有王权,他们自己手里拥有权柄还要难能可贵,还要更加值得呵护。

    有了清尘寺出面担保,那些宋国的百姓方是内能发动叛乱,没有发动对帝国南军的驱逐行动。

    正是如此,方是避免了许多惨不忍睹的事情发生,当然主要是清尘寺爱好和平,同时清尘寺在江南道地位崇高的缘故。

    而隔壁的岭南道却不是如此,项信率领帝国西军对岭南道攻击,先是把西方诸国的联军给赶到岭南道的西边去。

    再是率先攻破越国的都城,俘虏了部分来自越国王室的后裔,连是越国皇帝都在项信的俘虏当中。

    岭南道没有江南道的清尘寺,但是有着越国的大堰剑阁,而战争的时候,好像大堰剑阁明里暗里都掺和进了战争里面。

    再是随着帝国西军占据越国都城,那些百姓疯狂的对帝国西军采取攻击。

    逼不得已,项信只能下达杀鸡儆猴的举措,在越国的都城里面对某些阴谋算计的越国世家采取屠杀的举措。

    只记得那年的夜晚,越国都城火光冲天,不知道有着多少越国世家死在那样的夜晚。

    第二日,果不其然没了世家的领导,越国开始恢复平静,那些百姓不敢继续作乱。

    再是随着帝国南军自江南道抽身而出,项信率领帝国西军和部分帝国南军,直捣黄龙的朝着岭南道西边的西方诸国占据的阵营杀去。

    帝国西军在项信的带领下,再是因为那些柳如逝率领在西方诸国当中几座小国阻击的军队。

    导致西方诸国在岭南道受到腹背受敌的模样,没办法,必须和帝国硬碰硬,如此这般,帝国西军更加威猛不可敌。

    项信指挥之下,对沿途的阻挡帝国西军统一的世家全部采取屠杀的策略,不留下任何隐患。

    没办法,岭南道不同江南道的安稳,无法做到平心静气。

第九章 一锅乱炖

    正是有了项信这种震慑般的杀伐,使得刚刚被灭掉的越国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动乱。

    好在随着项信的出发,帝国西军和部分南军合击之下,再是有着柳如逝率领的山南道守军在背后偷袭西方诸国的联军。

    两面夹击,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西方诸国的联军只能沿着山林逃回西方诸国的地域。

    仓皇逃窜的时候自然没办法顾及到更加细致的东西,帝国西军和柳如逝率领的山南道守军穷追猛打,直接打到南周的边境。

    最后若非是西方诸国联合发表声明停战,恐怕柳如逝率领的山南道守军在帝国西军的辅助下面能够直接攻破灭掉南周。

    而停战协议开始之后,柳如逝本打算率领山南道守军退兵,想了想,又是趁着机会把南周的边境给直接打破,再是劫掠城池里面的好处和财富,对于百姓倒是秋毫无犯。

    不过柳如逝即便有着能力把南周给灭掉,想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南周在西方诸国当中地位特殊,乃是西齐天池标志性扶持的国家。

    要是南周灭亡,那就代表着西齐天池在诸国里面最忠诚的耳目被堵塞,于西齐天池的利益不符合。

    在此之前,西齐天池曾经借着南周的名义不断打压魏国,要是南周再是出现问题,之前对魏国的打压说不定功亏一篑。

    西齐天池压服西齐国王室几百年,以前他们倒是有着臣服的意味,现在倒是记起来他们曾经是西方诸国当中的霸主。

    连是曾经的周朝都没能让他们臣服,没想到现在只是在高山上面遥控世间诸国的西齐天池居然让他们臣服到无以复加。

    所以最近百年的时间里面,西齐国的王室不是没有出现过幺蛾子,只是西齐天池在不影响的情况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要是南周因为帝国的战争而灭亡,那真心实意臣服在西齐天池脚下的国家就彻底断绝,依照魏国和西齐国的尿性,指不定做出一些事情。

    因而在柳如逝靠着南周边境兵临城下的时候,在西齐天池主导下,由西方诸国当中算是名义上领袖的西齐国王室发出停战的协议。

    意思非常明显,战争开始的诱导因素乃是西齐天池的主导,但是现在战争失败想要承担后果的自然就是西齐国王室。

    当然远在无为峰之下的魏国同样要承担失败的惨痛,任何战争失败需要承担的后果和赔偿都是来自魏国和西齐国。

    而且他们没有办法不给,毕竟面对着两座庞然大物,西齐天池和大秦帝国。

    再是他们背后有着真正主导世间格局的世外修行圣地,仙林和桃源的存在便是世俗王权最大的震慑。

    仙林在西方诸国始终都有着神话的作用,对于西齐国和魏国这种霸主级别的国家而言。

    他们可以一直宣扬神话的东西,甚至可以高高在上的把那些没有的神明抬出来奴役世间百姓。

    但是这样的前提是他们可以用这样的神话来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或者是神话可以被他们利用,可以被他们当中集中王权的工具。

    可是仙林代表的神话让他们无能为力,甚至连是他们都在这种神话的统治之下。

    不管是西齐天池还是仙林,都是神话当中的一部分,以前他们可以用来集中王权。

    只是现在西齐天池的作用远远超过他们想要的预期,连是他们都在西齐天池和仙林之下。

    从这些角度来看,他们倒像是那些被奴役的百姓,他们手里面的王权好似变得羸弱不堪,对于任何东西都没有指挥的权力。

    这是西方诸国任何国家都没办法预见的东西,他们极力想要摆脱,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无能为力。

    在千年前,周朝的统治就像是现在的西齐天池对西方诸国的统治,甚至更加严苛。

    面对这种情景,作为魏都最风流的魏国自然而然率先发现,毕竟读书人历来崇拜高高在上的自由,他们想要的东西更加多。

    只是没想到西齐天池借着毫不犹豫的对魏国采取打击的策略,直接让霸主级别的魏国开始衰败下来,变得中流,甚至被排挤出西方诸国霸主级别的核心圈。

    后面的西齐国同样对此反抗过,只是当他们采取措施的时候,就被西齐天池发现。

    杀一儆百,凡是掺和其中的西齐国王室都是被屠杀,留下的那些则是他们用来掌控西齐国的工具。

    现在的西齐国皇帝,就是那场战争结束之后,西齐天池用来掌握西齐国的工具。

    在十几年前那场战争结束之后,西齐国承担了战败的后果,战争结束不到半年,本是壮年的西齐国皇帝突然暴毙。

    原本还是幼儿的西齐国太子继承西齐国皇帝之位,只是那时候的西齐国太子还是三四岁的孩子罢了,何以握的住王权。

    自然而然,西齐国的王权落到西齐国的国师手里面,而国师正是来自西齐天池的修行者。

    虽然修行境界不是太高,可是有着西齐天池掌握,且西齐天池在背后撑腰,又能有谁敢对这位国师出手。

    其中关于西齐国,还有着不少的传闻和秘辛,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六年前西齐国太后在西齐国皇宫自杀的事情。

    传闻当中,西齐国上位皇帝在战争结束之后突然暴毙,西齐国太子上位,国师掌握西齐国王权,和太后共同辅政。

    期间不止一次从皇宫里面传出国师僭越的事情,还有太后日日夜夜痛哭的消息。

    只是这些都没办法证实,百姓都当做王室笑话,没有太过在意,偶尔说起来玩笑。

    随着六年前,太后在皇宫之内突然自杀,传闻有人看见太后手腕处有着青紫的痕迹,好像是被残忍的打过。

    这些消息传出来,第二日就消失不见,不过西齐国皇帝当时已经十五六岁,不是小孩子,对此没有言说。

    只是对外宣布,太后身染重疾,忍不住痛苦而选择自缢身亡,实乃国家哀丧。

第十章 总有不可忽视的物

    这只是西方诸国的小插曲,没有太过深远的影响,不过西齐国小皇帝现在已经成年。

    和曾经相比不再是那般什么都不懂,只是在西齐国师的照顾下,有些显得懦弱,连是上朝的时候都不敢怎么发言。

    西齐朝堂上面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西齐国师主持,西齐国王室的那帮王爷,每次都恨铁不成钢的指责那位小皇帝。

    说当年先帝如何如何……

    不过这些话是有着瑕疵存在的,毕竟西齐国先帝在位的时候,西齐天池对于西齐国朝堂仍旧有着掌控和影响的能力。

    只是说西齐先帝在位的时候,这位先帝手里面有着西齐国的王权,还是能够动弹某些东西。

    但是面对西齐天池还是有些不够看,因而才会同意西齐天池提出的讨伐大秦帝国的想法。

    联合西方诸国,不说是密谋,只是凭借战争来转移西齐天池的视线,同时转移内部盯着王权的那些人的眼目,再是趁机拿回某些王权。

    要是说起来,西齐国先帝倒是贤能有野心的君王,可是战争的失败,让他没有办法不背锅。

    传闻当中,西齐国先帝就是因为背上战争失败的锅而被西齐天池给害死的。

    没办法,要是西齐国先帝不死,西方诸国便有很多百姓盯着战争失败的事情,看着西齐国先帝就会想到战争的失败,想要西齐天池的身上。

    对于有着无穷野心的西齐天池而言,忍受战争失败已然不容易,再是容忍战争失败的扫视他们的目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那只有让谁都盯着的西齐国先帝死亡,再是选择别的小皇帝来掌控王权,达到他们进一步控制的作用。

    至于远在西齐隔壁的魏国,因为他们本身有着无穷的底蕴,就是魏都书馆都让西齐天池有些忌惮。

    更别说魏都之内还有着一道三顾庐的存在,两者想和之下,西齐天池对于魏国还是有着忌惮,不敢对魏国王室如何。

    曾经的西齐国有着修行者势力,但是随着西齐天池在西齐国都城外面建立,再是趁着周朝覆灭的时候趁机崛起。

    西齐国内部的修行者势力都被西齐天池给征服的差不多,现在西齐天池就是西齐国最大的修行者势力。

    同时因为西齐天池对西齐国内务的控制,已经渗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因而才是可以废立皇帝而没谁胆敢说话。

    可是魏国和西齐不同,魏国是比西齐还要古老的霸主级别的国家,又是和西齐天池不在相同的位置。

    西齐天池只能通过外部打压魏国的势力,而没办法朝魏国渗透到随时都可以杀害魏国皇帝的地步。

    毕竟古老的国家始终都有着修行者,而且魏国的修行者势力不简单,又有着让西方诸国读书人朝圣般想要去的魏都书馆。

    西齐天池想要对魏国下手,还真是必须掂量掂量,否则真的容易把西齐天池的牙齿给崩掉。

    魏国从几千年前传下来,乃是和周国相同等级和历史的西方国家,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周国靠着他们的世家门阀体质,在千年前建立起统一西方诸国的大统一周朝,不过即便如此都没能奈何魏国。

    而魏国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只是实力稍微逊色一些,不过照样还是古老的国度。

    魏国的都城魏都里面有座书馆,是上古时代可以和周朝门阀体制相同抗衡的特殊现象。

    魏国当时有位皇帝喜欢收集书籍,再是加上魏国实力不差,又是在那样的时间段,谁都想要拉拢魏国站到自家的阵营。

    因而他们不断给魏国皇帝送书籍,最后装不下的时候,魏国皇帝特地在魏国靠近皇宫的位置建立了魏都书馆。

    可以允许魏国的百姓观看,却是不可以带走,而魏都书馆更是有着魏国的禁军保护着。

    当然随着送到的书籍越来越多,在魏国的参与下面,倒是出现过好几位大统一的西方朝代。

    魏都书馆在千年前就有着极高的名望,当今世间能够和魏都书馆媲美的就是帝国学宫北楼。

    同样都是囊括世间的大部分书籍,只是帝国皇帝陛下威望极高,有更好的能量把某些书籍迅速运到学宫北楼。

    所以现在的学宫北楼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然勉强可以媲美千年的魏都书馆。

    魏都书馆传承千年,其内不仅仅有着读书人的典籍,还有着修行的法门。

    自魏都书馆开放以来,不知道有着多少人愿意成为魏都书馆的守护者,因为成为魏都书馆的守护者,他们就可以自由的观看。

    到现在为止,连是西齐天池都不知道魏都书馆到底走出过多少位强者,担任魏都书馆守护者的修行强者又有多少。

    因而几百年来,魏国态度如何,西齐天池都没有明确的想要对魏国王室插手,即便是打压都是外部打压。

    不敢明明白白的打击报复魏国王室,更加不敢刺杀魏国皇帝,因为魏都书馆出来的强者或多或少都承受魏国王室的恩情。

    修行者的恩情便是因果,不可以不屑一顾。

    虽然说西齐天池现在有着统一西方诸国的苗头,可他们到底没有掌握所有的修行者。

    仙林或许可以震慑西方诸国之内的所有强者,但是不可能时时刻刻对那些强者进行震慑。

    魏都书馆的守护者,始终都是西方诸国修行界当中的秘辛,谁都不知道身边的强者是否是自魏都书馆走出来的。

    魏都书馆算是西齐天池不敢直接动手的暗地里的原因,那魏国的三顾庐则是第二道表面的原因。

    三顾庐建在无为峰之下,看着身处卫国之中,和隔壁的魏国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关系乃是千丝万缕。

    这是西方诸国当中比较强的修行者势力,无他,三顾庐之内有着三位天命境界的修行者,据传还有着一位天命巅峰。

    而这位天命巅峰的修行者,曾经受过魏国皇帝的恩惠,虽然没有到过魏都书馆。

    可是魏国皇帝的恩惠,三顾庐始终记着,曾经放言,魏国王室有难必助之。

第十一章 暗手搅乱风云

    西齐天池之所以占据着西齐国,而不是把他们的位置放在更加强大更加古老的魏国。

    就是有着这些那样的原因,西齐国虽然同样古老,而且又是霸主级别的国家,在千年前曾经和周国争锋的存在。

    但是他们没有那种真正能够决定世间大部分事情的修行者势力,这点不同于曾经的周朝,更加不同于现在的魏国。

    当然为什么西齐天池还是对周朝下手,那是没办法的事情,周朝算是西方诸国名义上的宗主国。

    西齐天池想要崛起,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就必须解决周朝在西方诸国当中霸主级别的地位问题。

    很显然,逼不得已,西齐天池必须要对周朝下手,若非是西齐天池在暗中给那些周朝世家门阀们撑腰,谁能颠覆周朝皇室的统治。

    毕竟周朝皇室的掌控之下还有着极强的修行者势力,其中有着问鼎的天命境界的修行强者坐镇。

    那些世家门阀虽然厉害,同时他们掌握着极其恐怖的军队,但是在修行者势力这方面,周朝世家门阀完全不能和周朝皇室相提并论。

    而修行者势力虽然看起来和那些军队相比如同螳臂当车般,可是修行者有着决定战争和成败的关键性能量。

    要是强大的修行者出动庇护着周朝皇室和周朝皇帝,再是出动更加可怕的修行者狙杀那些世家门阀的领袖。

    别说是世家门阀的府兵,就是那些世家门阀苦心经营的军队都是没办法阻拦。

    毕竟某些强横的天命境界的修行者,他们可以瞬间到达对手的跟前,用极其迅速的手段收割那些高层的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面,周朝的那些世家门阀如何胆敢反叛,而且周朝皇帝掌握着这样的修行者,他如何惧怕那些世家门阀。

    虽然说西方诸国始终都有着禁命,那就是修行者不可以作为诸国之间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强大的修行者不可以出现在战场,这种强大的修行者代表着能扭转败局的天命境界的修行强者。

    而周朝内部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受到西方诸国约定的诸国之间的禁命的束缚。

    因而周朝内部的那些世家门阀,即便是想要出手,想要获得那些东西,他们都没胆子对周朝皇室下手,毕竟他们真的没有那样的能力。

    要想真正分裂周朝割据起来,就必须解决周朝内部的那些不确定的隐患,其中那些修行者势力最是可怕。

    正是此时,西齐天池找上了当时的周朝世家门阀的领袖,说他们可以帮助世家门阀阻挡那些臣服于周朝皇帝的修行者。

    同时面对西齐天池踢出来的那些的条件,虽然有些苛刻,但是周朝世家门阀仍旧遏制不住心中的那些野心,选择答应西齐天池。

    当时的西齐天池已然很是强大,只是他们没有合适的机会出现,要想出现必须导致混乱的局面,他们方能靠着一战定乾坤的态度稳住西方诸国。

    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国家混乱有着三位,分别是周朝、西齐国以及魏国。

    西齐天池坐落在西齐国国都之外的高山上,若是西齐国混乱,势必牵扯西齐天池的道观,影响到掣肘到西齐天池的全盘部署。

    因而首先排除的便是西齐国,主场扰乱的局面,以后西齐国想要遏制住稳定太过困难,而发生在别家,自然不用在意稳定与否。

    第二个选择则是魏国,可是魏国有着西方诸国读书人都崇敬的魏都书馆,魏都书馆受到恩惠者不计其数,属于隐秘的极其可怕的潜藏势力。

    再是加上魏国还有着三位明确支持魏国的三顾庐的天命境界的强者,西齐天池面对这种有着暗处的势力,又有着明面的势力的魏国。

    选择了放弃魏国,没办法,魏国在修行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要是他们出手,或许落得两败俱伤。

    而且魏国的地理位置有些偏僻,即便是发生混乱都很难波及到整座西方诸国。

    综合来看,还是周朝这样的大统一朝代最是合适,周朝内部有着蠢蠢欲动的世家门阀。

    再是加上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宗主国,并非彻底征服整座西方诸国,有着间隙和仇恨存在,就有着席卷西方诸国的能力。

    同时周朝内部虽然有着皇帝掌控的修行者势力,但是他们的修行者势力远远没有魏都书馆和三顾庐强大。

    西齐天池犹豫许久之后,终于还是选择周朝,引动周朝的世家门阀发动兵变。

    他们西齐天池出手对付那些被周朝皇帝掌控的修行者势力,西齐天池虽然隐秘,可是被称为西方诸国第一修行者势力半点都不假。

    在西齐天池的攻击下,被周朝皇帝掌控的修行者势力很快就被清理干净。

    西齐天池旁观者清,坐山观虎斗的看着西方诸国彻底混乱起来,在西齐国皇室准备对西方诸国发动战争的时候。

    西齐天池早就对西齐国朝堂有着渗透,到现在为止终于是开始潜移默化的改变西齐国的政局。

    同时引动西方诸国彻底的战争,使得西方诸国在战争当中的国力逐渐衰败下来。

    不过说起来,魏国倒是非常有能力和见识,魏国没有选择朝着周朝的领地开始发动攻击。

    而是选择朝着东方分裂割据的势力出发,想要发展大部分的领地,对于这点,当时的魏国皇帝还是有着真知灼见。

    只是没想到西齐天池趁着魏国空虚的时候,引导某些国家联合对魏国下手,迫使魏国放弃对东方土地的侵略。

    当时的东方分裂割据势力正是发生着改变,陇西道世家正是组织着军队想要统一东方。

    面对着魏国的军队,剑南道世家则是排在前面的冲击抵挡,内部统一,外部则是作战。

    陇西道世家的率领之下,用极其迅速的手段把东方统一,建立起现在的大秦帝国。

    而帝国建立,魏国两面受敌,不得已退出东方这片土地,转回西方安稳魏国内部。

第十二章 野火烧不尽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西齐天池掌控了西方大部分国家,算是彻彻底底坐稳西方诸国最强势力的位置。

    当然面对魏国这样的国家还是有些棘手,毕竟当时的魏国皇帝率领军队朝着东方而去,意思非常明显。

    但是西齐天池害怕魏国在东方获得太强的助力,或是害怕魏国在东方获得大片领土,然后实力增强对西齐天池有着影响。

    因而在西齐天池的谋划里面,连带着引导诸国对魏国发动攻击,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要把魏国拉下马。

    周朝被那些世家门阀分裂,周朝皇室基本上全部死亡,留下的仅有那些手里面有着权力的周朝皇室旁支。

    西齐天池没有选择赶尽杀绝,在他们本来的意思里面,周朝这些世家门阀根本没有活下去的能力。

    没办法,有着西齐国和魏国存在,还有着数座诸侯国,他们势力强劲,对于周朝这位宗主国的统治有着深深的厌恶。

    见到周朝的势力架构崩塌,他们恨不得在周朝的身上撕下块肥肉,同时把周朝那些残余的势力全部剿灭。

    抱着这样的想法,西方诸国直接爆发更加可怕的战争,直接席卷全部的西方诸国。

    据历史统计来看,在那样的一段时间里面,西方诸国当中的国家数量是历史以来最高的情况。

    那些分裂周朝的世家门阀纷纷称帝建国,目的非常明确的就是想要成立国家,而不是如同以前那般成为简简单单的世家门阀。

    可是很明显的是,西方诸国并没有想要承认这些世家门阀的想法,见着他们分裂的如此恐怖,直接吸引了西方诸国的眼睛。

    再是随着西齐国的南下,目的非常明确的就是想要在周朝的领土里面撕下块肥肉。

    即便是那些世家门阀感到了恐怖的气息,他们仍旧没有放弃成立国家的想法,始终都是做着他们的皇帝梦。

    西齐国的下场,直接带动西方诸国彻底爆发,他们肆无忌惮的不约而同的对周朝的那些世家门阀出手。

    直接导致西方诸国彻底陷入混乱的局面,好在刚开始魏国朝着东方而去,没有明确的想要对周朝出手。

    但是在西齐天池刻意的吸引下,几座世家门阀建立的国家对魏国出手,魏国皇帝率领军队回到魏国国内。

    再是整合军队朝着周朝的方向而去,魏国南下标志着战争的态度明显起来。

    那就是周朝必定覆灭,那些世家门阀不可能成为任何国家,西方诸国同样只是把他们当做到嘴的肥肉,而没有想着承认他们为西方诸国的新的国家。

    唯独周朝某些旁支皇室,到了西方诸国最南边的领地上,结合着特殊的地貌,建立起现在西方诸国当中比较厉害的南周。

    随着大战开始,再是到达落幕的境地,南周都只是巩固着他们的领土,没有擅自加入战争。

    再是随着西齐天池发现他们,他们没有任何道理的选择臣服西齐天池,方是得到保存没有掺和其中。

    后面魏国和西齐国分裂周朝得到极大的好处,剩下的那些西方诸国阵营里面的小国都是得到好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诸国战争结束都是想要休养生息,西齐天池带着西齐国的军队开始对西方诸国扫荡。

    因为战争落幕的疲惫,西齐天池修行者的强横,直接倒是某些国家不得已被灭掉,或者直接臣服于西齐天池。

    当然期间魏国的魏都书馆曾经明确的对西齐天池发出呵斥,当然西齐天池不是没有想着对魏国下手,可是想了想没有动手。

    可是想了想,周朝覆灭,西方诸国最强的就变成现在的魏国,哪怕西齐国保存着军队战力,再是加上他们西齐天池的军队,恐怕都没有把握拿下魏国。

    在魏国魏都书馆的号召,西齐天池没办法继续实行灭国的想法,只能压服那些小国家,让他们再次尊称西齐国为宗主国。

    其实意思非常明显,就是想要让西方诸国都臣服在西齐天池的脚下,魏国自然不理会。

    其他西方诸国当中的小国都是犹豫,此时的南周率先跳出来臣服在西齐天池的脚下。

    正是因为南周的这点举动,让南周得以活下来,且有了不断增强他们南周国力的条件,那些西方诸国则是不敢对南周出手。

    南周的动作算是对西方诸国起到了带头作用,因而得到了西齐天池的青睐,毕竟在那种情况下南周支持西齐天池,算是首位主动臣服的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南周成为西齐天池头号打手,西齐天池自然有事没事就想着南周。

    辅佐南周皇帝对西方的南边某些不臣服的小国直接采取灭国的举措,算是增级南周的军事能力,扩张南周的领土。

    算是南周在臣服于西齐天池之后首次得到好处,同时为南周活下去,强大起来奠定了基础。

    周朝分裂得如此多世家门阀,以及那些皇室旁支,但真正活下来的唯一南周。

    而且南周还是获得非常好,比某些霸主级别的国家都还要好,渐渐走上强国之路。

    魏国因为自身强大,根本没有理会西齐天池的号召,正是如此,在近来千年的时间里面,魏国先后遭受着西齐天池的打压。

    渐渐的魏国开始没办法施展能力,要说面对西齐天池,想要采取反击又是没有办法。

    而西齐天池虽然没办法直接对他们作战,可是能潜移默化影响到他们魏国的能力。

    面对西齐天池的修行者,魏国还是有些惧怕,虽然有着魏都书馆和三顾庐等修行者势力存在。

    但是他们没有办法直接命令魏都书馆和三顾庐之内的修行者,他们只对即将灭国且面对修行者攻击的魏国采取帮助。

    现在的西齐天池正是看清楚这点,所以没有用修行者的能力打压魏国,而是使用诸国隔绝的态度。

    潜移默化在某些利益分配上面忽视魏国,使得魏国在西方诸国当中的地位逐渐减弱。

第十二章 野火烧不尽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西齐天池掌控了西方大部分国家,算是彻彻底底坐稳西方诸国最强势力的位置。

    当然面对魏国这样的国家还是有些棘手,毕竟当时的魏国皇帝率领军队朝着东方而去,意思非常明显。

    但是西齐天池害怕魏国在东方获得太强的助力,或是害怕魏国在东方获得大片领土,然后实力增强对西齐天池有着影响。

    因而在西齐天池的谋划里面,连带着引导诸国对魏国发动攻击,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要把魏国拉下马。

    周朝被那些世家门阀分裂,周朝皇室基本上全部死亡,留下的仅有那些手里面有着权力的周朝皇室旁支。

    西齐天池没有选择赶尽杀绝,在他们本来的意思里面,周朝这些世家门阀根本没有活下去的能力。

    没办法,有着西齐国和魏国存在,还有着数座诸侯国,他们势力强劲,对于周朝这位宗主国的统治有着深深的厌恶。

    见到周朝的势力架构崩塌,他们恨不得在周朝的身上撕下块肥肉,同时把周朝那些残余的势力全部剿灭。

    抱着这样的想法,西方诸国直接爆发更加可怕的战争,直接席卷全部的西方诸国。

    据历史统计来看,在那样的一段时间里面,西方诸国当中的国家数量是历史以来最高的情况。

    那些分裂周朝的世家门阀纷纷称帝建国,目的非常明确的就是想要成立国家,而不是如同以前那般成为简简单单的世家门阀。

    可是很明显的是,西方诸国并没有想要承认这些世家门阀的想法,见着他们分裂的如此恐怖,直接吸引了西方诸国的眼睛。

    再是随着西齐国的南下,目的非常明确的就是想要在周朝的领土里面撕下块肥肉。

    即便是那些世家门阀感到了恐怖的气息,他们仍旧没有放弃成立国家的想法,始终都是做着他们的皇帝梦。

    西齐国的下场,直接带动西方诸国彻底爆发,他们肆无忌惮的不约而同的对周朝的那些世家门阀出手。

    直接导致西方诸国彻底陷入混乱的局面,好在刚开始魏国朝着东方而去,没有明确的想要对周朝出手。

    但是在西齐天池刻意的吸引下,几座世家门阀建立的国家对魏国出手,魏国皇帝率领军队回到魏国国内。

    再是整合军队朝着周朝的方向而去,魏国南下标志着战争的态度明显起来。

    那就是周朝必定覆灭,那些世家门阀不可能成为任何国家,西方诸国同样只是把他们当做到嘴的肥肉,而没有想着承认他们为西方诸国的新的国家。

    唯独周朝某些旁支皇室,到了西方诸国最南边的领地上,结合着特殊的地貌,建立起现在西方诸国当中比较厉害的南周。

    随着大战开始,再是到达落幕的境地,南周都只是巩固着他们的领土,没有擅自加入战争。

    再是随着西齐天池发现他们,他们没有任何道理的选择臣服西齐天池,方是得到保存没有掺和其中。

    后面魏国和西齐国分裂周朝得到极大的好处,剩下的那些西方诸国阵营里面的小国都是得到好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诸国战争结束都是想要休养生息,西齐天池带着西齐国的军队开始对西方诸国扫荡。

    因为战争落幕的疲惫,西齐天池修行者的强横,直接倒是某些国家不得已被灭掉,或者直接臣服于西齐天池。

    当然期间魏国的魏都书馆曾经明确的对西齐天池发出呵斥,当然西齐天池不是没有想着对魏国下手,可是想了想没有动手。

    可是想了想,周朝覆灭,西方诸国最强的就变成现在的魏国,哪怕西齐国保存着军队战力,再是加上他们西齐天池的军队,恐怕都没有把握拿下魏国。

    在魏国魏都书馆的号召,西齐天池没办法继续实行灭国的想法,只能压服那些小国家,让他们再次尊称西齐国为宗主国。

    其实意思非常明显,就是想要让西方诸国都臣服在西齐天池的脚下,魏国自然不理会。

    其他西方诸国当中的小国都是犹豫,此时的南周率先跳出来臣服在西齐天池的脚下。

    正是因为南周的这点举动,让南周得以活下来,且有了不断增强他们南周国力的条件,那些西方诸国则是不敢对南周出手。

    南周的动作算是对西方诸国起到了带头作用,因而得到了西齐天池的青睐,毕竟在那种情况下南周支持西齐天池,算是首位主动臣服的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南周成为西齐天池头号打手,西齐天池自然有事没事就想着南周。

    辅佐南周皇帝对西方的南边某些不臣服的小国直接采取灭国的举措,算是增级南周的军事能力,扩张南周的领土。

    算是南周在臣服于西齐天池之后首次得到好处,同时为南周活下去,强大起来奠定了基础。

    周朝分裂得如此多世家门阀,以及那些皇室旁支,但真正活下来的唯一南周。

    而且南周还是获得非常好,比某些霸主级别的国家都还要好,渐渐走上强国之路。

    魏国因为自身强大,根本没有理会西齐天池的号召,正是如此,在近来千年的时间里面,魏国先后遭受着西齐天池的打压。

    渐渐的魏国开始没办法施展能力,要说面对西齐天池,想要采取反击又是没有办法。

    而西齐天池虽然没办法直接对他们作战,可是能潜移默化影响到他们魏国的能力。

    面对西齐天池的修行者,魏国还是有些惧怕,虽然有着魏都书馆和三顾庐等修行者势力存在。

    但是他们没有办法直接命令魏都书馆和三顾庐之内的修行者,他们只对即将灭国且面对修行者攻击的魏国采取帮助。

    现在的西齐天池正是看清楚这点,所以没有用修行者的能力打压魏国,而是使用诸国隔绝的态度。

    潜移默化在某些利益分配上面忽视魏国,使得魏国在西方诸国当中的地位逐渐减弱。

第十三章 道道字痕皆无知

    这种潜移默化最是可怕,软而滑之,让魏国即便是想要发动攻击,或是直接翻脸都是没办法做到。

    西齐天池掌握西方诸国的大部分领地,有着领导他们的能力,再是加上完全落入西齐天池手里面的西齐国。

    魏国虽然号称西方诸国当中霸主级别的国家,但是面对挑衅整座西方诸国,魏国还是没有那般的势力。

    即便是之前的周朝,都只能勉强以一国对抗西方诸国当中的所有国家,即便如此都是有些吃力,还是支撑不长的时间。

    但是哪怕如此强大的周朝,现在仍然是呗分裂,成为现在历史洪流当中最渺茫的一笔文字,难以想象。

    同时加上西齐天池有着那般强横的修行者,到现在为止的西方诸国当中,没谁的修行者能够比拟西齐天池。

    魏国虽然有着魏都书馆和三顾庐,可是魏国皇帝没有资格命令魏都书馆和三顾庐。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魏国皇帝想要发动战争,但是面临的结果都是很明显的,那就是魏国必定失败。

    同时若是不发动战争,魏国势必被西齐天池长此以往的消磨下面形成非常羸弱的状态,到了以后肯定就会变成末流国家。

    两者纠结之中,魏国彻底失去崛起的机会,到几百年之后,魏国成为末流国家,不得已臣服在西齐天池的脚下。

    现在的西方诸国,虽然看起来以西齐天池为首,可是暗地里却是暗流涌动。

    没办法,西齐天池做事情太过霸道,尤其是当代西齐天池大祭司上位之后,诸国的国师都是来自西齐天池,已然明面上开始插手诸国的政务。

    哪怕西齐天池算是掌控者,但是诸国真正的领袖还是西齐国和魏国,毕竟他们有着历史上面的渊源,有着号召能力。

    现在的魏国即便羸弱,都是有着崛起的想法,他们有着魏都书馆和三顾庐这两大势力,不怕未来着,只是害怕如何驱使。

    而西齐国王室遭受的屈辱,到了现在这位小皇帝的时候,直接爆发出来太后自缢而亡的事情。

    其中少不得牵扯西齐的那位自天池出来的国师,毕竟小皇帝曾经很小,那位西齐先帝离世的时候,太后同样年轻貌美。

    西齐天池之内有着的道貌岸然之辈不计其数,若是做出些事情激发矛盾,倒不是不可能。

    在西齐天池之上的仙林不掺和西齐天池对西方诸国的处理,但是仙林仍旧是最高高在上的掌控者。

    别看西齐天池大祭司号称西方诸国最高的存在,连是诸国的皇帝见到西齐天池大祭司都要行礼。

    可是西齐天池大祭司面对仙林圣主的时候,都是下跪行礼,没办法,世外修行圣地乃是世间真正的掌控者,他们都能潜移默化的改变世间的格局。

    不管是西方诸国的仙林,还是漠北王庭的天宗,再或是大秦帝国的桃源,都是定鼎般的存在。

    西方诸国现在明面上一团和气,暗地里却是有着无穷无尽的危机,不过西齐天池的强横,都让西方诸国有些畏惧如虎。

    ……

    ……

    无为峰是座极高的高山。

    山峰上面有着三块石碑,石碑上面刻画着雕栏画栋的图案,还有着数道看不清楚的模糊的字迹。

    温和儒雅的书生看着面前石碑上面最末尾的那道名字,再是回头看了眼坐在石块上看着风景的老者悠闲自在。

    书生自然就是和仙林圣主一战的书青,而老者肯定是桃源里面的岑夫子,无为峰上面的石碑就是刻着世间修行者的天识碑。

    书青指着中间那道记录世间普通修行者的境界的天识碑,最上面有着一道极其熟悉的名字。

    岑夫子回头瞥了眼书青的动作,瘪了瘪嘴,摸了摸胡须,眼睛眯起来闪着好奇:“没想到李家那小子能力倒是不错,天资更是惊人。”

    “比你三师弟都还要走的快些,至于天池评定的持剑伯,连是清尘寺老秃驴都不如,何谈圣人之下第一人。”

    书青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儒雅的脸上出现深以为然的笑容,从中间的那块天识碑上面渐渐看下来。

    排在首位的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景云,可以说景云现在应该是世间七境之下最强者。

    排在第二位的不是别人,而是来自漠北王庭问心无愧殿的首席智者关仲子。

    后面到了六七位的时候,方是到了大堰剑阁持剑伯,说起来这位天池评定的七境之下第一人,实在是有些虚假。

    不过虚假的还有天池,摆明着上面有陌生的名字来自仙林和天池,看都看得出来。

    不过有几道名字书青实在是认不出来这些人到底是谁,毕竟他掌握的是天象而非缘启,无法通过名字看出这些因果。

    而看着最羸弱的那块天识碑,上面记载着最年轻的天资最好的世间修行者。

    要是按照正常来说,世外修行圣地之人便是不属于世间,自然不可能在列其中。

    最前面的那道名字闪烁着光芒,而这道名字同样出现在中间那块记载强者的天识碑上面,只是排名略微靠后,可也远比一般的天命境强大。

    让书青很是不理解这道名字的主人是谁,能雕刻在最后那块石碑上面,必定非常年轻,又是闪烁着,忽隐忽现,代表着境界不稳,同时媲美天命境界的修行者。

    “老师……”

    正当书青问出,岑夫子摆了摆手,指了指远处行走的两道人影,说道:“看什么石碑,都是些不知所以的名字罢了,还不如看看真切的人儿。”

    “那样才有趣,那样才有意思,何必你这般自寻苦恼,倒是有些不符合老夫和丹丘生教给你的处事道理啊!”

    书青抬手作揖,弯腰行礼,脸上闪过尴尬的表情,眼里则是有些无奈:“老师教训的是……”

    于是书青不在注视着天识碑,不在想要着注释天识碑,而是走到岑夫子身边,看着远处。

    形单影只的两道人影行走在路上,看着颇为自在,无拘无束,不符天地之意。

第十四章 谋心叙事

    无为峰外面正是西方诸国当中卫国的国土,只是卫国在西方诸国当中始终处于中流水平。

    且卫国之所以没能被霸主级别的卫国吞并,意思非常明显的就是想要把卫国当做大秦帝国冲击西方诸国的屏障。

    就像是昔年的南周外面的那几座小国,按照南周睚眦必报的性格,加上南周那种毫无礼义廉耻,只是想着增强自身实力的无耻,怎么可能放任那几座小国继续存在南周之外。

    到底还是有着别的打算,那就是作为大秦帝国或者同属西方诸国阵营的越国对南周的进攻,算是起到短暂反应的阻碍时间。

    没办法,虽然南周在千年来得到西齐天池的扶持,综合国力得到非常巨大的提高。

    可是面对大秦帝国和越国这种老牌的强国,南周仍旧没有足够的把握,说起来南周连是面对西齐国和魏国的实力都没有。

    之所以能始终支撑他们在西方诸国第一等的阵营,无非就是西齐天池刻意的扶持,连是大部分的资源都向南周倾斜。

    但是面对越国这种南方的老牌强国,越国建国的时间在千年前,比南周略微早那么一丢丢。

    可是因为越国地处南方的偏僻沼泽当中,有着山林遮蔽,非常适合练兵之类的事情,再是加上越国本身建国的时候就有着不俗的战斗力。

    到了现在这样的发展,资源丰富的越国自然而然成为西方诸国阵营里面第一等的国家。

    至于大秦帝国,南周更是没办法比拟,毕竟大秦帝国地广人稀,拥有着非凡的战斗力。

    即便是千年前建国的时候,西方诸国阵营里面霸主级别的魏国想要插手东方的事情,都是被剑南道世家给阻拦下来。

    单单是一座道州的世家战力就可以阻挡魏国进攻的脚步,可见大秦帝国当时的八大道州加起来拥有着何等样的恐怖势力。

    而后面又是陇西道世家直接扫荡东方,建立起大秦帝国,可见陇西道世家的实力远远高于其他世家,面对这样天生就拥有极高战斗力的帝国,南周自然更加畏惧。

    恰好若是不算上那些西方诸国南边的小国,南周就算是直接和越国以及大秦帝国接壤,对于南周而言,这种危险系数实在是太高。

    因而在不断思考和壮大的途中,南周选择对南边的那几座小国听之任之,只要他们在南周的掌控之下,那就让他们继续存在。

    毕竟他们到底是国家,面对越国和大秦帝国的攻击的时候,还是可以直接抵挡一阵子,到时候南周可以得到充分的反应时间。

    不至于被打的措手不及,只是现在的南边小国被灭掉,南周算是直接和大秦帝国接壤,危险系数直线上升。

    自从十几年前战争结束,南周就开始在他们的边境城池大量部署军队,目的非常明确的想要保卫南周的国土。

    大秦帝国的道州还是有些可怕,在千年前,单凭剑南道世家的势力就可以抵挡魏国想要进攻的野心。

    现在大秦帝国道州合并,有着更急强横的实力,已然成为世间诸国当中最强大的存在,排在第二的则是漠北王庭。

    西方诸国号称世间最强大的联盟,但是面对大秦帝国仍旧有着怯弱的一面。

    没办法,西方诸国的国家在千年前或许很强,可是随着千年来西齐天池的统治,反倒是曾经霸主级别的西齐国和魏国有着衰败的趋势。

    再是加上曾经周朝覆灭的战争,几乎波及到西方诸国阵营的全部国家,虽然最后周朝覆灭,诸国得到好处,可是他们的实力都没有得到恢复。

    又是受到西齐天池野心的打压,有了西齐天池想要统治西方诸国的野心,渐渐西方诸国开始衰败起来。

    以前的西方祝贺随便拉出来一些国家都可以和世间诸国抗衡一二,现在唯有整体的西方诸国阵营方是可以和大秦帝国以及漠北王庭抗衡。

    说起来真是有些可笑,南周有着自知之明,他们知道他们南周根本不是帝国的对手。

    再是加上之前柳如逝率领山南道守军把南周的边境给破了,同时灭掉了作为南周屏障的几座小国,导致南周无险可守。

    因而只能选择找西齐天池求援,而西齐天池的目的则是非常明确,那就是想要再次卷土重来对抗大秦帝国。

    没办法,现在来看,西齐天池的道义至今没有征服的就是东方的大秦帝国。

    漠北王庭虽然没有臣服他们,可是漠北王庭之内都是传播着天道的道义,算是和西齐天池一脉同宗,可以勉强认作。

    但是大秦帝国始终避讳西齐天池的道义,对仙林和西齐天池而言都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因而他们想着对帝国出手,不仅仅是想要征服这片土地,更是想要拿下这里的信仰,成为他们新的传教的地方。

    西方诸国面对帝国仍旧有着畏惧,同时他们对于大秦帝国的仇恨没有太深,国与国之间不可能存在永远的仇恨,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大秦帝国明显是很好的利益集合体,按照魏国他们的想法,完全可以和大秦帝国化干戈为玉帛。

    只是明面上掌握西方诸国的西齐天池有着很深的仇恨,那种对于大秦帝国的嫉妒,让西齐天池没办法容忍。

    于是西齐天池携带着西方诸国想要和大秦帝国决一死战,可以说诸国简直民不聊生。

    但是没办法,他们没有任何能力能颠覆西齐天池在西方诸国阵营上空的无礼的统治。

    说起来,到底还是西齐天池掌握着绝对的武力,那些诸国的皇帝都是害怕离奇的死亡,自然对西齐天池唯唯诺诺。

    而魏国则是不同,有着魏都书馆和三顾庐庇护,西齐天池都不敢对魏国皇帝下手。

    可是随着魏国实力渐渐衰败,魏国皇帝即便明面上想要和西齐天池叫板,都是担心群起而攻之。

    没办法,要是西齐天池不主动出手,而是叫诸国对魏国出手,恐怕诸国会非常乐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013/ 第一时间欣赏冷少燃情最新章节! 作者:粉蔷薇所写的《冷少燃情》为转载作品,冷少燃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冷少燃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冷少燃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冷少燃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冷少燃情介绍:
当文艺的她,纯情的她,善良的她遇到险恶的他,阴谋的他,无情的他,故事将怎样发展?冷少燃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冷少燃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冷少燃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