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唐朝贵公子TXT下载唐朝贵公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朝贵公子全文阅读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唐朝贵公子txt下载     唐朝贵公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三十三章:士为知己者死

    王玄策显得很沉稳,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此时,他显然自己都不知道,此番他的所为,已让整个大唐上下的无数人发了一笔大财。

    陈家的资产,至少翻了一番。

    而皇族涨的只怕也不少。

    至于其他的商贾和世族,大多也从中分了一杯羹。

    这时候,莫说是陈正泰,即便是太子李承乾,也不敢对他等闲视之了。

    若是怠慢,非要被人骂死不可。

    因而,在听取王玄策的汇报过程之中,陈正泰与李承乾二人,几乎都是保持着微笑,以至于脸上一直挂着笑,导致面部的肌肉都要僵硬了。

    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很辛苦啊。

    李承乾这般的想着。

    而陈正泰却听的很认真。

    当王玄策说到这天竺人自己也不知自己从何而来,李承乾觉得诧异的时候。

    陈正泰的心里却在想,这天竺的历史,反而是托了玄奘和尚的福,将天竺的游记记录了下来,就这么一篇游记,恰恰成了天竺人追根溯源的宝贵资料。

    对于大唐的人而言,追根溯源,乃是关系重大的事,因此,王玄策和李承乾才觉得讶异。

    可陈正泰却清楚,中国人只是一个例外而已,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民族都不记录自己的历史,而对于自己的溯源,往往都是通过流传下来的故事和歌谣,或者某些宗教的书籍来进行追溯的。

    不过无论是大食人还是波斯人,哪怕他们的记录并不完善,这也并不要紧。

    毕竟他们处于世界的中心,无数的民族崛起,历史可以进行相互的印证,就算自己不记,说不准也有其他的民族帮你只言片语的记下了一些。

    而天竺,偏偏是偏居于一隅之地,自己不记,也只能靠玄奘这样的人了。

    陈正泰不理会李承乾的询问,却是看着王玄策,唇边依旧保持着僵硬的微笑,口里道:“这天竺的王公有多少?”

    王玄策立即就道:“现在能寻访到的,大抵也只有三百余,这些都是拥有土地和人口还有士兵的!当初戒日王在的时候,只是绝大多数的王公推他为共主而已。现在戒日王一死,自然也就各行其是了。”

    顿了一下,王玄策继续道:“这还只是寻访到的,在这里更南的地方,到底还有多少,卑下便难以计数了!便是这天竺人,其实自己也不甚明白,卑下现在正在竭尽所能,可终究人手不足!这里的山川地理,还有王公、人口的一切资料,都是空白。可卑下来的时候,带来的随从有限,根本就无法让他们进行细致的调查。所以卑下认为,眼下所有的事,都应该先放下,而是先将这些账,算清楚,若是算不清,那么大食商行,只怕也难有作为了。”

    不得不说一句,不愧为县令出身的啊。

    陈正泰在心里暗暗地点头,显然对王玄策的见解很是赞赏。

    华夏早已进行了郡县制,而郡县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了解各州县的户籍、人丁、耕牛、土地的资料。

    若是连这个都不了解清楚,那就根本谈不上治理了。

    毕竟,一切的决策,都是建立于一个较为准确数据之上的。

    你连人口都不知道多少,你怎么知道能征收多少的税,收了税该怎么用?

    这是一切统治的基础。

    当然,想要清查,是没有这么容易的!

    华夏能够清查,并不是因为只有华夏知道清查的好处,而在于,自秦汉开始,朝廷便会绞尽脑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培养一批文吏。这些文吏需要脱离生产,需要有人教授他们读书写字,要能够计算。

    这其实某种程度,就是后世文官制度的雏形。

    而这样,其实也是一种异类。

    至少对于这个时代的各民族而言,想要效仿大唐,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有的民族过于贫瘠,根本养活不起这么一群不事生产的人。

    而有的民族,倒是有这样的能力,只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民族还处于神权统治的时期,人们宁愿将资源去供奉祭司和僧侣,也不可能去供奉一群文吏。

    毕竟,在这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资源就只有这么多,给了寺庙里的僧侣和祭司,便再有余力去供奉其他的人了。

    陈正泰此时却是从容一笑,随即就道:“这个好办,此次本王带来的人手不少,你想要多少人,便给你多少人,势必要将这天竺摸个底,清查清楚了,那以后的事就好办了。”

    迄今为止,陈正泰其实觉得自己还是心有余悸的,想当初那戒日王吹牛逼的样子,还是很吓人的啊,动辄就是数百上千万!

    这还了得?

    哼,现在我自己来查,将你的底细全部摸清楚了,往后这样满口跑火车的事,也就能杜绝了。

    陈正泰又接着吩咐道:“除此之外,山川地理的事,也要清查,只是这些王公们,现在对我大唐,是什么态度?”

    王玄策听到陈正泰问的这个,倒是显得很轻松,便道:“他们……倒是没有什么抱怨,在他们心里,似乎觉得,不管是戒日王驾驭他们,还是我们大唐驾驭他们,都没有任何的分别,只要不妨碍他们的统治即可。”

    陈正泰听到这些,不由叹了口气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啊。”

    陈正泰脱口而出这句话的时候,王玄策竟是深有同感,虽然这番话,本是当初讽刺当初的权门的,可到了这天竺,却发现这才是真正的肉食者鄙!

    华夏的贵族和士人,尚且还有天下兴亡的意识,哪怕有私心,可骨子里却终还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可在这里,肉食者们似乎只对自己的有兴趣。

    王玄策便道:“卑下以为,天竺之败,就败亡在此。”

    陈正泰点头,随即又笑道:“我这里有一份协议,回头你先看看,推敲推敲,看看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

    王玄策则显出感激涕零的样子,道:“卑下遵命。”

    很显然,从陈正泰的话里,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先是说给王玄策调配人手,让他对整个天竺摸底,此后又询问协议,希望王玄策能够建言。

    王玄策便已是心知肚明,未来在这天竺的事务,这位凉王殿下,极可能就都托付给他了。

    王玄策此前,其实只是出身于寒门,可谓是地位卑微,甚至从没奢望过能有今日,此时自然而然,心中无比感慨。

    李承乾此时倒是笑着道:“王玄策,你倒是不怕死啊,当初可有想到你这九死一生,倘若稍有差池,便要死无葬身之地吗?“

    王玄策似乎对于李承乾问出这样的问题,觉得并不意外。

    其实连他自己事后想起来,也不免颇为后怕,也不知自己当时是从哪里来的勇气。

    于是,他认真了想了想,方才道:“士为知己者死!”

    这已是王玄策能想到的唯一答案了。

    像他这样的小人物,本是难有出头的机会,是陈正泰给了他一个机会,使他这默默无闻的人,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大丈夫怎么能够在机会面前,眼睁睁的看着这机会失之交臂呢?

    无非是一死而已。

    李承乾听罢,便无言了,脸上的笑容显得更僵硬了,他显得有些尴尬,毕竟当初王玄策在东宫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发掘出他的才能。

    一想到这个,他就不免懊恼!

    于是立马转了话锋道:“走,带我们入城,孤倒是想看看这天竺的风情。”

    随即,陈正泰与李承乾便在王玄策的引领之下,打马入城。

    陈正泰却如做梦一般,进入这满是异域的所在,这里的一切,都不无显得新奇。

    只是……

    李承乾骑着大马往前走,眼睛则是好奇地看着周围的环境,终于忍不住地咕哝道:“这城中街巷,何以空无一人?”

    这话,王玄策倒也听到了,便回答道:“城中的百姓,知道今日有两位殿下来,通通已回避了。”

    李承乾不禁显得懊恼,于是皱眉道:“这是什么道理,有什么可回避的,难道不该出来迎一迎吗?”

    王玄策便笑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此地的风俗,与关中不同,不同的人,界限分明!在他们的心目之中,两位殿下就如同是天上的人,说是神也不为过!因而,身份卑贱的人会自觉地回避!否则,哪怕是他们触碰到了殿下的影子,也是万死之罪的。那天竺的王公们,出门也大抵如此,在出门之前,需要敲锣打鼓,让人提早回避,使人不敢接触,如若不然,便是大不敬,王公们觉得晦气,百姓也恐惧。”

    李承乾听到此,不禁大怒,气呼呼地道:“这些王公,架子竟比孤还要大,真是岂有此理!哼,这条规矩,孤看,得改一改。”

    陈正泰则在旁笑着摇头道:“太子未免也太想当然了,移风易俗,何其难也!你可以杀他们的头,可以绝他们的子嗣,但要教他们移风易俗,他们非要和殿下拼命不可啊。”

第六百三十四章:从善如流

    移风易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何况是天竺。

    陈正泰取笑李承乾,不是没有道理。

    李承乾居然也不反驳,其实他很多时候都知道,陈正泰是对的,所以即便被奚落,他也只摇摇头,充耳不闻的模样。

    二人抵达了曲女城的宫城,这里早已清空和遣散了原先的侍者,一切都清扫了个干净。

    陈正泰沉吟着,又将那王玄策召到了自己的面前,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这些天竺人谈判,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条件,不容商量。不过,本王思来想去,还有一个条件需安插进去。这天竺之地,语言众多,商行在这里经营,总不能学习他们各邦多如牛毛的语言。因此本王思来想去,还是在这天竺推广汉学为宜!”

    “可要推广汉学,只怕也不容易,毕竟……先让他们学语言,而后学习文字,再后学习书经,这都不是容易的事。还是要有所奖励,对其进行鼓励为好。不如这样,在这天竺,也试一试这科举,鼓励这天竺各邦的官绅们踊跃参与,如何?这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需要各邦都对他们予以优待,不只如此,商行也要制定出一整套的赏赐措施出来,只是,此地毕竟不是大唐,如何赏赐,如何鼓励,却还需议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天竺的语言确实很繁杂,几乎百里之地,就是一个口音,数百里之地,就是另一套语言,虽然某些地方通用了梵语,可掌握梵语的人并不多。

    商行要在这里扎根,首先就要解决语言的问题,陈正泰不可能让未来涌入天竺的数以十万计的人都学习天竺的各邦语言,并且学习不同的文字。

    这样的做法,只会效率低下,而且也将调遣入天竺的人员门槛大大的增加。

    既然需要有一个通用的语言,那么当然是汉话最合适,可要推广汉学,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科举,只要学习,并且参加考试,就可以给予优待和赏赐,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有一大批人学习!

    等学的人多了,自然就会形成风气了。

    诚如陈正泰所言,这科举到了天竺,肯定不可能是大唐那一套,大唐科举,是可以授予人官职的,可商行暂时还没有取代各邦王公们的打算。

    那么……就势必要和王公们一起坐下来,商议出一个统一优待的标准了。

    王玄策想了想,目光逐渐显得明亮,便道:“此举甚好,卑下也为语言不通而头疼呢,单凭梵语,也没办法在这天竺通行,交流若是不善,可要误大事的!如今殿下给出了好办法,此事,卑下自当尽力去谈。”

    陈正泰点了点头,便放下了心,他对王玄策还是颇为信得过的。

    何况,现在唐军杀入了曲女城,实力已是有目共睹,早已威慑了这些天竺人,趁着这个时候,将这大大小小数百个王公们召集起来,一起制定出一个接受的协定,而后商行便可凭借着这些协议,进入天竺,收购大量的资产,逐渐壮大。

    而对于那些不肯臣服的王公,则可以分而治之,或者是直接采取敌对的方法,杀鸡儆猴。

    语言显然是头等大事,万事开头难,可只要开了头,便一切都可水到渠成了。

    王玄策的心里也估量着,这事儿也好办,那些王公们现在也颇为惊恐,他们显然对于曲女城里的统治者是戒日王还是大食商行,并没有太多所谓,无非是换了一个臣服的对象而已,只要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根本不甚在意。

    而陈正泰也将事放心地交给王玄策去办,倒是有了心情,兴致盎然地与李承乾在这曲女城闲逛起来。

    戒日王已被消灭,那么这戒日王从前的直属领地,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大食商行的土地!

    单单这里,就有数十座城市,数十万户人口,还有无数肥沃的土地,接下来,便是陈正泰带来的大量人员,进行探勘,并且开始尝试着进行建立起统治了。

    因此,所有人都很忙碌。

    唯独李承乾和陈正泰,反而显得十分清闲。

    李承乾此时得意洋洋的样子,却似乎见陈正泰有心事,忍不住询问:“正泰在想什么呢?”

    陈正泰就道:“在想继续扩张的事。”

    “扩张?”李承乾有点诧异,狐疑地看着陈正泰:“怎么,大食商行还要扩张?你倒是贪得无厌啊,如今得了天竺,竟还不知足,真是欲壑难填啊!”

    陈正泰却认真地道:“太子殿下,我早已知足了,哪里有什么虎狼之心?只是……这便是人性啊。想当初,大食商行上市,许多人购买了股票,而今日拿下了天竺,这大食商行的市值一定暴涨,那我就来问问殿下,这一次暴涨,多少人得了好处?”

    李承乾不及多想,便率直地道:“自是父皇,还有百官,还有那些世族和商贾,只怕还有那买了小股的百姓吧。怎么,这和你所虑的有什么关系?”

    陈正泰叹了口气,才道:“这便是人性了,此次拿下了天竺,人人都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哪怕是这大食商行自己,又何尝不是挣了个盆满钵满呢?那么殿下,现在大食商行的股东这样多,不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大食商行上头,他们这一次在天竺尝到了甜头,且尝到的是大甜头,平白无故的,收益便翻了至少一番。那么太子殿下,敢问接下来,会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呢?”

    这个问题,李承乾显然没有想过,此时,李承乾倒是踟蹰起来了,一时答不上来,最后只好道:“是啊,起什么心,你来说说看。”

    陈正泰便道:“那么便会想方设法的想要复制天竺,巴不得咱们大食商行拼命的西扩和北扩,恨不得将在这普天之下,都成为我大食商行的市场。若是大食商行慢一些,他们便会明里暗里的催促,他们会让报纸进行鼓动,会在朝堂之中一次次的鞭挞。”

    陈正泰露出一丝苦笑,接着道:“可我暂时没有这个心思,反而觉得,该将这既有的市场好好的挖掘挖掘,所谓贪多嚼不烂啊!所以在未来的这些日子,我只怕不好过了,压力不小啊。”

    这个压力,其实陈正泰虽还没有开始接受,却已预感到了。

    人是逐利的。

    大家吃了这么大一块肥肉,自然而然,会希望吃第二块,接下来,就会恨不得大食商行能兼并天下的市场!

    而陈正泰必须承受这个压力。

    毕竟,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

    尝到了甜头的人,怎么甘心不吃第二口呢?

    人心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

    李承乾看着陈正泰无奈的表情,便道:“你这般一说,孤便明白了,不过不必担心,你若是巍然不动,他们也不能把你怎么样的。”

    陈正泰不由失笑,却没有再说什么。

    等到了次日,王玄策却来拜见。

    见礼之后,便对陈正泰道:“凉王殿下,协议大抵都谈妥了,这些天竺王公,几乎对我大唐的协议,并没有什么异议,他们都肯奉商行为共主,至于协议中的内容,大抵都肯接受的。”

    陈正泰倒还是有点意外,没想到这些天竺王公居然答应得这样的痛快。

    不过细细一想,也就了然了,毕竟是常年被征服的民族,对于新来的征服者,自然有丰富的经验了。

    不过事情这样顺利,陈正泰还是很高兴的,他欣慰地道:“王将军了却了本王的一桩心事啊。”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王玄策得了夸奖,却并不觉得轻松,便道:“问题就出在殿下所提出来的科举上头。”

    “科举怎么了,他们不肯?”陈正泰有些皱眉,此时他觉得可能好像进程确实有些快了。

    科举这玩意,即便是大唐,也还没有完善呢,如今贸然地推广到天竺,有巨大的阻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王玄策摇头道:“他们大抵还是同意科举的,学不学汉学,他们都没有什么抵触,甚至是给予汉学儒生们的优待,他们也极力赞成,唯独有一点,却死也不肯让步,说是必须要维护他们的传统,若是大食商行在这一点上不肯让步,他们也绝不妥协,宁愿玉石俱焚。”

    陈正泰道:“哪一点?”

    “这科举取士,得遵从天竺的规矩,一切得按种姓来,即便是有功名的人,也需根据其种姓进行划分,即便是秀才,也需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各姓之间,需有不同,唯有如此,事情才好商量,如若不然,便死也不肯依了。”

    好家伙……

    陈正泰原本以为,这些王公们会在其他方面据理力争,尤其是协议中的内容,里头牵涉了大量的利益。

    哪里知道,人家关心的压根不是那个。

    “那么你怎么看?”陈正泰看着王玄策。

    王玄策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道:“不如从善如流。”

    “嗯?”陈正泰下意识地道:“这也是善?”

第六百三十五章:回巢

    王玄策却显得极认真,他正色道:“天竺诸王公,态度坚决,什么条件都可接受,唯独是这一条,却是绝不肯让步。”
    陈正泰了然了。
    “既如此,那么就遂了他们的心意吧,其余的事,我也便不多言了,朝廷不久之后,便会有封赏来,到时少不得你这公侯之位。这天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想要让这大食商行进入这里做买卖,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陈正泰随即又道:“你是个有胆识的人,本王和太子殿下不能在此久留,我已打算在这大食、天竺、西域以及波斯等地分置总督,当然,这个总督,其实就是大食商行的掌柜,照看的,便是大食商行在各地的生意。这天竺的情况最是复杂,这天竺的第一任总督,本王倒是属意你。只是你愿承担如此重任吗?”
    王玄策心里说不激动是假的,他从前不过是县令和校尉而已,而大食商行的总督,显然位高权重,虽然不算是朝廷册封的真正官职,却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了。在这天竺,既要打理大食商行在此的无数产业,涉及到未来数不清的资产,甚至还需操练保安队,关系重大!而且凉王殿下显然对他信任有加,只要干的好,未来的前程,难以限量,自然而然,是求之不得了。
    于是他忙道:“敢不遵命。”
    陈正泰露出微笑,颔首道:“既如此,那么协议签订之后,这天竺之事,便交给你了!你要知道,这天竺利益重大,朝野内外,无不瞩目,不可有什么闪失。”
    王玄策又忙是点头道:“喏。”
    目送走了王玄策,李承乾却是从一旁的耳室里冒出来,禁不住道:“怎么,你要在各地分设总督?”
    陈正泰点头道:“无论是天竺,还是大食,都距离大唐甚远。大食商行若是过于松散,一旦出了变故,这大食商行的总行,只怕也未必能够立即应对,因此分设总督,才是正道。”
    李承乾却是仍有余虑的样子,不由道:“这些人……可以信任吗?”
    陈正泰一笑,道:“太子殿下,你就有所不知了,商行和朝廷派出的大吏终究是不同的。封疆大吏若是到了地方,既让他们管钱,又让他们管兵,时间久了,或许还真可能出事。可商行的总督则不同,到了天竺这样的地方,举目无亲之下,就只能任用商行调遣来的汉人,且不说这些汉人是否肯与他合谋,但他要在此管理天竺人,与天竺人做买卖,就必须背靠大食商行。那又有什么信不过的呢?”
    李承乾却忍不住怒道:“孤并非说他会反,只是害怕他贪墨钱财罢了。”
    陈正泰一想,倒真的没想到这个,这样一说,便也觉得李承乾的顾虑有理!
    这是大唐啊,用不了一百年之后,按照历史的走向,节度使都要弄出来了,这李唐还怕这个?
    陈正泰道:“嗯,太子殿下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而,还是要弄出一个合规的财务制度来才好,谋反倒还好说,钱没了可就糟了。”
    在这一点上,居然李承乾和陈正泰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王玄策确实算个干吏,一个月之后,与天竺各王公的协议总算是达成了。
    自由通行,各王公要确保商行雇员们的安全,因此,大食商行大量的人员立即便开始渗透和深入至天竺各处。
    天竺诸邦,愿意接受大唐钱钞,并且在各地开设钱庄,钱庄一设立,大量的金银便输送至各处钱庄,而后开始大力的推广宝钞。
    此后,便是大食商行挥舞着大量的钱,开始在天竺各地收购资产了。
    此时的天竺,说是富庶,也不过是富庶了一个曲女城而已!
    绝大多数地方,和从前的大唐一般,不过是男耕女织,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人力开采金银的能力有限,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财富总量很低。
    贵金属的产量低下,也就意味着,贵金属的价值极大。
    而这时,大唐却是携带着数不清的贵金属蜂拥进入天竺。
    用无数的金银化作钱钞,开始疯狂的收购一切可以收购的资产。
    这种事,曾在大食和波斯发生,商行的雇员们可谓是熟门熟路,早有一套收购的方法。
    起初的时候,这些王公们看到了如此多的金银,一个个眼睛都红了。
    毕竟,这些金银在他们眼里,已是了不起的财富了。
    而且大食商行开出来的价码,往往是他们无法拒绝的。
    毕竟……此时天竺的贵金属,价值极高。
    而土地和山林的产出,本就微薄,自然而然,也就值不了几个钱。
    于是,大量的收购狂潮便如旋风一般横扫整个天竺。
    可是很快,才两个月过去,天竺的王公们便开始察觉到不对味了。
    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就意味着贵金属价值开始降低,这也便是传说中的通货膨胀!
    而且这种通货膨胀,对于天竺王公们而言,是前所未见的。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的,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几乎是数百年原地踏步,而贵金属的产出,大抵也都是维持着几乎没有波动。
    他们若是知道,在大唐,大量的矿产被发掘,那些采掘矿产的家伙,直接用火药开山炸石,用高炉和蒸汽机冶炼各种矿产和贵金属,这贵金属的年产量,可以是天竺的数十倍,效率惊人,而钱庄又通过钱钞,换来大量的贵金属储备,储备量堪称惊人,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数倍年人类开采贵金属的产量,只怕非要疯了不可。
    一两黄金,在关中地区,假若只能买一亩粮田。
    而在这贵金属稀有的天竺,可能就可以换取二十亩更加肥沃的粮田。
    这对于大食商行而言,几乎和洗劫没有任何的分别。
    可当大量的贵金属涌入天竺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手中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少,手中的贵金属越来越多时,市面上,一切的价格自然而然,也就开始飞涨了。
    只是等他们察觉到这一点时,一切都已迟了。
    时间并没有花太多,大食商行的行事效率显然不是一般的高,这时候他们便已收购到了足够的资产,再加戒日王原有的领地,只短短数月功夫,大食商行在天竺的资产规模,已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而同时,日益的通货膨胀,也令整个天竺王公们不胜其扰。
    毕竟祖传了这么多年的财富,再加上出售土地和山地所得,确实让他们手中的贵金属增加了不少。
    可他们却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些黄金和白银,竟也是可以日益价值下跌的。
    何况,经过了一次贵金属涌入的冲击,金银的暴跌让王公们开始无所适从起来。
    紧接着,便是自波斯辗转而来的货物开始涌入。
    王玄策起初对于这商行的运营一窍不通,不过很快他就掌握住了诀窍,因为他发现,这种商业层面上的优势,商行对于天竺而言,直接就是碾压的。
    接下来,便是建立港口,连接波斯湾的码头,进行船运。而后,开始招募劳力,开采和挖掘这里的资源。
    就在一切都在按照计划一步步实践,王玄策如鱼得水之时,另一头的陈正泰却已与李承乾,开始回程了。
    从关中离开这么久,已有两年的时间,对于陈正泰而言,早已是归心似箭。
    现在商行已是步入了正轨,他们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了,此时还是打道回府为宜。
    因此,他们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自曲女城出发,辗转了波斯,而后进入西域,最终抵达了高昌。
    此时的高昌,又是另一番的光景,铁路已是贯通了,沿途到处都是棉田,一眼看不到尽头,在高昌的铁路站点附近,则是数不清的货仓以及作坊。
    这里的棉纺作坊规模极大,都是世族们所设,与其将棉花当做原料运走,倒不如在此就地产成成品,而后再经过铁路,贩运到关中。
    大量作坊的建立,自然也就吸引到了关内大量的人口迁徙而来。
    毕竟此地虽是苦寒和贫瘠了一些,可为了招徕匠人和劳力,还是很舍得花钱的。
    物以稀为贵嘛,人也如此,关内到处都是人,这人力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在这里的这般的稀罕了。
    于是这高昌一地,人口竟在源源不断的吸引之下,竟已达到了四十五万户,其中原先的高昌汉人和关内汉人便占了八成。
    四十五万户,便是百万以上的人口,便是两百万以上的人口,这高昌诸城的繁华,可见一斑。
    陈正泰在此驻足了几日,大抵探勘过高昌附近的棉纺作坊,便也没有再过多停留,而后便坐着蒸汽火车,一路直抵了西宁。
    此时的西宁城,早已成为了重镇,毕竟陈家的许多产业都汇聚于此,世族们也纷纷迁徙而来,此时已是热闹非凡。
    陈家子弟以及各族的耆老们听闻太子和凉王抵达,自是纷纷来迎,也是热闹了一阵子。

第六百三十六章:面圣

    陈正泰此时倒是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欣赏这一座西宁新城。
    此地已变成了整个西域的中枢,在未来,将会有无数的铁路,犹如血管一般,密密麻麻的连接起来。
    很显然,此时的西宁已经不差钱了,或者说,大量的资本已通过大食商行,开始投资天竺和大食等地,紧接着,无数的金银,最后会汇聚于此。
    这源源不断的财富,再通过这里的钢铁作坊,还有数不清的矿产,以及高昌的棉花作坊,最终变成数不清的商品,再集散至天下各地。
    陈正泰甚至觉得,自己缔造出了一个怪物。
    这个怪物,即便是毛细孔,都散发着**和贪婪的气息。
    从前那些占据了土地和人口的世族,如今摇身一变,又成了新兴的巨贾新贵。
    这些人的转变之快,甚至连陈正泰都觉得吃惊。
    难道不是如此吗?
    在有奴隶的时候,他们便是奴隶主,在秦汉的时候,他们就是贵族和豪强,在魏晋隋唐,他们便是士族。
    其实他们的本质不曾变过,如今天下变了,可又没有变。
    变的不过是攥取利益的手段,不变的,却是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
    陈正泰亲眼见证的,从前满口经学的人,现在却满口经济。
    从前治家,管理土地和部曲的人,现在却不过是变成了打理作坊和雇工。
    他们依旧还是鲜衣怒马,尤其是在西宁城里,这等奢侈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西宁城的路面,是用无数的碎石铺出了地基,而后再铺上水泥,道路光滑。
    精致且舒适的马车在那上头走动,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
    过往的世族子弟,穿戴的都是最时兴的衣料。
    沿途的街巷,为了满足人们的**,铺面林立。
    甚至是道路两旁,也栽种了一排排的树木,据说价格不菲,而在西宁这样的地方,虽在这个时代雨水充沛,可要养活这些自江南移植而来的树种,依旧花费不菲。
    各种一掷千金的传闻,纷沓而来,崔家的某个子弟与郑家的子弟斗富,竟是拿十贯面值的钱钞当做柴火来烧。
    陈正泰自己也想不到,就在数年之前,当初那些风尘仆仆来到这西域之地的人,如今才几年功夫,就成了另一个样子。
    而这……一切恰是他所带来的。
    李承乾听闻西宁城里的夜里极热闹,号称不夜城,因而兴致勃勃,想要和陈正泰一道去逛逛看看。
    陈正泰却在当夜,领着李承乾坐着马车出了城。
    在城郊这里,靠着车站的,是一排排的棉纺作坊。
    而在这里,即便是夜深,也是灯火通明的。
    环绕不觉的蒸汽机的轰鸣声,听着让人心悸,作坊上空的烟囱,滚滚的冒着黑烟,似乎永不会熄灭一般!
    每一家的作坊里,都点了一盏盏的灯。
    只是棉纺的作坊里,最容易导致的便是火灾,因而所有的灯,外头都罩了灯罩。
    可即便如此,隐患依旧很大。
    随来的,乃是一个陈家的子弟,他边走边公瑾地给陈正泰和李承乾介绍道:“两位殿下,棉纺作坊夜里生产,最容易酿生火灾,上个月便有一个作坊起了火,烧死了三十多人。只是现在棉纺的利润巨大,若是只白日生产,便难以获利最大,因而各家作坊,依旧夜里轮班生产,蒸汽机不肯停的。”
    李承乾不甚认同地冷哼了一声道:“他们倒是胆大,出了事,看他们如何。”
    这陈家的子弟透着无奈,道:“不出事便可日进金斗,谁还管会不会出事?而且就算要约束,怕也约束不住……”
    三人往前走着,寻了一个作坊进去,只见里头乌泱泱的多是女工,在飞梭和生丝之间穿梭着,空气里混杂着奇怪的气味,李承乾很快便受不了这种糟糕的环境,皱着眉头,急匆匆地退了出来。
    那蒸汽机以及飞梭,为了防止生锈,需要上油,再加上其他的气味混合一起,还有这嘈杂的机器声音,环境可想而知。
    陈正泰则显得不悦的样子,沉声道:“环境这样的糟糕吗?”
    “不糟了,这已算是好的。”随扈的人正色道:“且这里的匠人和女工,大多还是感激殿下的,要知道,以往在关内的时候,他们是饿殍,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呢!后来出了关,虽是辛苦,却总还能吃饱穿暖,甚至还能有些余钱。他们对殿下,可感激涕零呢!”
    呵呵……
    陈正泰只笑了笑,再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当下觉得什么兴趣也没有了,便和李承乾直接打道回府。
    陈正泰并没有在西宁多逗留,这里的繁华他已见识过了,因而坐上了折道朔方,而后南下长安的蒸汽火车。
    刚到长安,却出乎意料的发现在这站台上,竟已有许多人等候着了。
    李承乾和陈正泰上了站台,便见一队队明光铠的卫士拥簇着数十个大臣在此,为首一个,竟是房玄龄。
    房玄龄上前,忙与陈正泰和李承乾见礼。
    李承乾诧异地道:“房卿怎么也在此?”
    房玄龄笑了笑道:“早几日,便有奏报说是两位殿下这几日便要抵达长安,陛下龙颜大悦,便让臣在此迎候,老臣昨日就在此迎候了,等到了今日。”
    堂堂的宰相,竟连续在此等候,可见待遇的隆厚。
    房玄龄又道:“陛下请太子殿下与凉王殿下抵达长安之后,立即入宫觐见。”
    “知道了。”李承乾点点头。
    陈正泰则回礼,双手作揖道:“有劳房公。”
    房玄龄满面红光,微笑道:“称不上有劳,陛下连说凉王殿下有识人之明,一个王玄策,便能经略天竺,免去了大唐后顾之忧,可谓是国家之幸。”
    李承乾此时倒是归心似箭,正一门心思急着入宫,不等陈正泰和房玄龄继续寒暄,便率先道:“先入宫再说吧。”
    于是一行人很快便出了车站,在这里,早有车马等候,随即坐上马车,急匆匆地往宫门而去!
    进入了太极宫,看着这熟悉的殿宇,陈正泰心里颇有些感触,只是这车马抵达皇城门时竟没有停下,而是直接进入了宫中,直接到了文楼方才停下。
    随即,陈正泰进入文楼,便见李世民已端坐于此,左右则是几个宦官!
    此时,李世民的手中正拿着奏疏,听到了动静,便将奏疏放下,抬头,朝着进来的李承乾和陈正泰瞥了一眼。
    李承乾和陈正泰连忙行礼,口呼万岁。
    李世民便爽朗大笑道:“总算回来了,这一别,可是数年啊!起初你们走的时候,朕是落了个清净,可不到一年,却又有些想念了,正泰,你先上前,来告诉朕,此番出游,可有什么收获?”
    陈正泰便道:“此番是为了大食商行而巡视各地的,太子殿下与臣收获颇丰,有些地方,不亲自走一走,难以领略!就说这波斯,大食商行已在波斯建立了三十七个钱庄,纸钞已经发行,渐渐为波斯人所接受。不只如此,大食商行买下的大量土地,也在徐徐开发,未来所需的铁路,港口,还有矿产,不知陛下可看过臣的奏报吗?折算出来的资产,十分的惊人,远远超出了臣的想象。”
    陈正泰顿了顿,又道:“除此之外,陆路商路里,西域和大食至关重要,大食商行已经提前购置了大量通衢之地,建立起了贸易的据点,可供沿途的商贾歇脚,未来还可作为铁路的站台,大食和波斯还有西域的奇珍,都可通过这点据点进行流转。当然,不只如此,还有与大食相邻的罗马以及其他诸国,也可通过大食的据点,流转出去。前景可期。”
    “天竺那里,眼下是大食商行的重中之重,臣已命王玄策都督天竺之地,未来还需大量的人马,进入天竺,需要招募大量的人,成为护卫、文吏、账房……天竺是富庶的地方,人口极多,土地也是肥沃,臣自与天竺人签订了协定以来,便通过纸钞,大量的购置了无数的天竺土地和资产,获益也是十分的惊人,相信不久之后,这些资产的价值都将大涨,当然,资产的价值增长,暂时无关紧要。眼下当务之急,是利用这些购置来的土地,建立港口,让其既可直抵我大唐的泉州,又可抵达波斯的港口,如此一来,便不只是陆路的商路可以打通,便是海路也可以期待了。只是若是从泉州至天竺,所需的航线,沿途却需经诸国,若是中途没有临时停靠的港湾,对于商贾也大为不利,大食商行希望能够与昆仑诸国,好好的谈一谈。”
    所谓的昆仑诸国,其实就是后世的东南亚!
    在现在,被大唐统称为昆仑洲,眼下的航海技术,舰船是不可能直接进入远洋的,要随时抵御风暴,唯一的方法就是沿着陆地航行,因此,现在的航海,则更多的是从泉州港,一路穿过海岸线,随即再通过昆仑洲诸国,抵达天竺,再沿天竺,抵达波斯湾,这也是此时的常规航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022/ 第一时间欣赏唐朝贵公子最新章节!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所写的《唐朝贵公子》为转载作品,唐朝贵公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朝贵公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朝贵公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朝贵公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朝贵公子介绍:
贞观三年。此时李世民已擦拭了玄武门的血迹,雄才大略,气吞山河。此时一代名相马周还在给人喂马,蛰伏于市井,等待着宏图大展。此时公主殿下们初成年,豆蔻年华,情窦初开。此时一代骁将和名臣们,开始了他们的故事。也在此时,陈正泰来到了这个世界,他经历了懵然,随即纵身跃入这无数王侯将相掀起高浪的历史长河,故事从这贞观三年开始……唐朝贵公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朝贵公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朝贵公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