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这个大明太凶猛TXT下载这个大明太凶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全文阅读

作者:无语的命运     这个大明太凶猛txt下载     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71章 世子爷盯着你们那 (第五更,求订阅)

    尽管灾年粮价上涨本身就很平常,可奸商们总会哄抬粮价,趁机博取暴利。崇祯十三年大旱,当然也是如此,过去的几个月里,粮价也越来越高,原本一石米要二两的银子,现在一石却要六七两,甚至更多。

    其实嘉靖直到万历早期,一石米不过只值半两银子,要是丰年还能再便宜一些,就是崇祯早年间的年景,一般一石米粮也只要一两银子。

    可是这几年各地旱蝗不断,灾荒连年,再加上土寇横行,北直隶、山东接连被建奴抢掠一番,粮价自然也是越来越离谱。况且崇祯十三年,非但北方旱,就连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也是大旱之年。

    大江南北粮食减产,直接造成了粮食供应的不足,当然也进一步推高了粮价。

    “……住在济南门外在砖厂里务工的黄贵荪将前一日的工钱,80文钱交给妻子黄李氏,嘱咐她去相近的“戴义顺”粮店买一升粮。黄李氏到达粮店时,伙计告知粮价已涨到每升85文,饿了几天肚子的黄李氏绝望地跳了河。黄贵荪晚上回家,悲不自胜,抱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投水自尽。”

    闻言,朱国强愣了好一会,他没有想到居然会发生这样的惨祸。其实在史书中,这种事情实在是再常见不过了。

    但是,真的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总还是无法适应。

    “在德州,有一家六口绝食两天,出门乞讨,苦苦乞讨了一整天,一无所获,一家人就用仅剩的一点粮食和着砒霜煮了一点稀粥分食。第二天正午,邻居发现异常,撬门而入,一家六口整齐的躺在床上,都早已断气了。”

    ……

    尽管阎尔梅禀报的只是宋学朱信中提及的几个惨事,但是骇人听闻的惨事,却在朱国强的心底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怎么会这样?不是开粥棚了吗?”

    “世子爷,粥棚是设在安置所里的,这些自杀的都是城中的平民……现在粮价越来越高,寻常百姓的收入,实在是难以为继啊!”

    见世子爷没有说话,阎尔梅便说道。

    “宋巡抚在信中称,现在的粮价已经高达八两一石,就是江南鱼米之乡,也高达六七两,再这么下去,每天都会有百姓饿死!”

    “官府卖平价粮了吗?”

    朱国强问道。

    “宋巡抚已经令各府县,每天放100石米粮平抑粮价,要不是有这些官府的平价粮,山东的粮价不知道会涨到什么地步。”

    说罢,阎尔梅又叹道。

    “世子爷,其实现在最要紧一个是让省内的粮商不得涨价,二来就是必须要有粮食,年初世子爷在济南还存在260余万石粮食,可现在只剩下不到一百三十万石,这些粮食既要救济流民,又要发放工粮,再加平抑粮价,早晚有用完的时候,要是用完了的话……”

    不等阎尔梅把话说完,朱国强就沉声说道。

    “立即以我的名义给山东所有的大粮商传个口信,从现在起,山东粮价,对比两个月前的粮价,但凡涨幅超过一成的,我就直接派兵抄了他的粮行,我到要看看他们是要钱还是要命。”

    反正对于外界来说,自己蛮横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朱国强也不担心朝廷的责罚,毕竟,现在自己几乎等同于半独立的军阀。

    “至于粮食……”

    这个时候,朱国强又一次想到了东南亚,想到了当地的米粮,其实,大明一直有从国外口大米的传统,早在万历年间,因东南沿海因人口剧增及商品经济发展而造成的“产米不敷民食”,就有海商从海外进口大米缓解粮食危机。也就是所谓的“东米不足,西米济之,西米不足,洋米济之。”。

    “用卿可知道,福建等地窄人多,百姓以什么为食?”

    “世子爷?”

    ““东米不足,西米济之,西米不足,洋米济之。”,洋米……”

    顿了顿,朱国强说道。

    “福建等东南沿沿食用洋米已经有数十年,我听说暹罗等地米谷充足,而且价值亦贱,区区几钱银子,就可以买稻米一石,虽然路途遥远,运过来总还是有利润可图,嗯,回头通知一下水师,让他们抽几艘船去暹罗,试着运几十万石粮食过来,平抑粮价……”

    想了想,朱国强又说道。

    “还有就是河口地区的垦殖也要列入计划,湄公河三角洲虽说蚊虫滋生,可土地却极其肥沃,用来垦殖种水稻再好不过。买粮总归不是长久之计,解决问题,还是要靠种粮,粮食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安全啊!”

    在另一个世界,土壤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极其适合农业生产,当地的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农田密集,一直都是亚洲水稻单产最高的地区。而现在,这一地区只生活着少量高棉人,完全是一片无主之地。

    这片足以养活上千万人的好地方,放着不占,那可真对不起老天了!至于热带的疾病,完全没问题,可以引种一些金鸡纳树到台湾种植,反正在日据时代台湾就是金鸡纳树的主产区,正是台湾出产的奎宁,支撑着日军的南下。

    在金鸡纳树没有长成之前,可以买几吨奎宁药片,有了药……自然也就不需要再担心疟疾了。

    心里这么盘算了一会,朱国强又说道。

    “用卿,我计划在将军府里成立屯垦司,由你负责海外移民以及海外拓殖的事务,不知你以为如何?”

    “臣敢不从命?只是……”

    拱手行揖的阎尔梅不无担心的说道。

    “世子爷,无论是买洋米也好,拓殖西洋(1)也好,总归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的当务之急是粮食,臣估计,以当前山东需求来说,至少还需要两百万石以上的粮食!”

    “一百万石啊!”

    朱国强感叹道。

    “要是按现在的粮价,要花上千万两银子……”

    阎尔梅的感叹让朱国强说道。

    “你说,我都捐出了这么多粮食,其它人捐了多少?”

    “世子爷,早前钱谦益在南京募捐了三十六万两银子,宋巡抚在山东也募来了两万多石粮食……”

    “两万多石,这些人可真够大方的!”

    世子爷阎尔梅的目中的异样,笑道。

    “我又不傻,去做那些引火烧身的事情,这次只是想搞一次募捐活动,让那些有钱人出出力而已。”

    明末的时候,朝廷穷,百姓穷,但那些地主富商和当官的并不穷,反而个个富得流油,可以说整个大明大多数的财富都掌握在这一小撮人的口袋中。

    朱国强想从这些人的口袋中掏一把,当然了,不能抢,只能募捐,求他们送钱,不过至于怎么‘求’,还是他说了算。

    “募捐,要是他们不愿意捐怎么办?”

    朱国强说道:

    “他们愿不愿意捐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捐出粮食来!”

    阎尔梅问道:“世子爷打算逼捐?”

    “逼捐?我是那样的人吗……”

    朱国哈哈一笑,然后对阎尔梅详说。

    “到时候我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粮食都掏出来。”

    阎尔梅听完,有些诧异的问道:

    “他们心甘情愿地拿出粮食来。这件事恐怕没有那么容易,那些人又有几家人是否识时务的?”

    朱国强横霸道:

    “他们若不识时务,我就叫他不得不识时务!”

    说实话,咱们什么都怕,就是不怕他们不识时务。对于朱国强来说,他还真不怕那些人不识时务,他们越是蛮横,就越容易对付啊。

    (1)明代“西洋”一词包含海外各国的意义。

第372章

    莱州,魏府。

    府邸门前,接连数座武将牌坊耸立于宅前。

    莱州魏氏,是山东将军中,最为显赫的家族,不仅仅是因为魏氏先祖是国初世袭莱州卫指挥使,有明一代更是出了两位都督五位总兵二十位将军,算起来,就是在大明朝的将门显赫之中,也能排到前十里头。

    李信奉命来到莱州,船刚到莱州,就直接去了魏府。

    虽说魏家是将门,可是作为这一代魏家主宗的家主,世袭莱州卫指挥使的魏昆,虽是武将,可却经常穿着生员衫,与山东士人结成文会,悠游于山水之间,说他是武将,倒不如说是士人。

    “老爷,平虏大将军府参军李信求见。”

    家仆呈上拜帖。

    “大将军府的人?”

    魏昆想了想,然后随口道:

    “让他等着。”

    虽然知道平虏大将军跋扈非常,可是并不妨碍他把对方幕中参军晾上一会,毕竟,山口魏家,那可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将门。

    而对方只是一个参军,指不定还是莱州出去的,只是借主公的名声邀名,想请魏家关照一下而已。

    这样的人他见得太多了。先晾他一会,让他知道规矩以后再见面也不迟。

    一等就是半个时辰,茶水都添了三四回,李信才获得魏昆的召见。

    “平虏大将军幕下参军李信参见指挥使!”

    被晾了半个时辰的李信沉稳作揖,倒不显得不急不躁。

    魏昆也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微笑道:

    “李参军请坐。”

    李信并没有坐下,而是递上一封书信。

    接过信,看着信封上平虏大将军信号,魏昆的脸色微变。

    “李参军是为平虏大将军送信过来?”

    李信微笑道。

    “然也。”

    “何不早说,”

    魏昆连忙说道,

    “快请坐,容我把信读完。”

    展开信看了半天,魏昆心中越看眉头就是皱的越紧,不过脸色却始终平静。良久才长叹道。

    “世子爷赈济灾民,实在是我山东父老之幸,既然现在世子爷有所需,号召我等捐粮救助百姓,我魏家自然是不甘人后!”

    李信问:“指挥使仁义,只是不知道指挥使准备捐多少?”

    魏昆立即打起了马虎眼。

    “外人都说莱州魏家是山东军户中第一大家,可魏家几经分家后,早就不如往日,况且今天大旱,莱州卫军户断粮总是也得接济一些,说实话,眼下,魏家有粮食也是所剩无多啊!”

    虽然被人晾了半个时辰,尽管心里早憋了一肚子火,可李信仍然微笑道:

    “指挥使仁义,只是这捐粮救助百姓,关系到山东安危,世子爷已经在信中陈明利弊,此事对魏家亦是有大利,若是百姓断粮,土寇四起,四处劫粮,到时候恐怕魏家亦难以幸免吧!”

    李信说的事实。其实世子爷给他们的信里,也是实话实说,真的要是发生农民起义,到时候第一个死的就是这些士绅。

    只不过这样的话,没有人爱听,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又有几个人能够接受?

    这话让魏昆非常不高兴,当即冷脸道:

    “魏家这些年虽说是诗礼传家,可子孙功绩靠得的沙场上一刀一枪的拼杀,绝非祖宗的荫德,魏某虽是年迈,可若土寇四起,必定领家人誓死剿寇,焉能让其威胁我大明江山?”

    其实他还真不怕,魏家可不是一般的士绅,他们家是将门,会怕那些土寇!

    他们要是敢过来,到时候非把他们杀个有来无回,正好换成军功了!

    李信揖手道。

    “指挥使果然是忠心耿耿,即便是土寇,原本也是我大明良民,世子爷又岂忍心一味用强,现在世子爷意欲安抚流民,避免其沦为土寇,号召山东士绅捐粮,难道指挥使就这样一口拒绝了吗?”

    魏昆道:

    “拒绝当然不会拒绝,只是今年时值大旱,魏家实在是没有多少余粮,世子爷虽是平虏大将军,可大明祖制在那,实在不敢和宗藩结交,不过世子爷救济百姓,魏某怎可能不闻不问,嗯,请转告诉世子爷,魏某愿意拿出一百石粮食,甚至其它,李参军,且请回吧。”

    突然李信笑起来。

    “若不是世子亲自书信,恐怕指挥使连这一百石,也不一定愿意捐吧。”

    魏昆没有说话,算是默认。

    谁认识你是谁啊!捐粮?开玩笑吧!

    果然!

    其实李信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不一定愿意捐出多少粮食,当初家的时候,面对流民遍地,他也曾经把家里的粮食都捐出去救济灾民。在他去救济那些灾民时,也曾向本地的乡绅求助,希望他们也捐出粮食,可是他们捐了吗?

    捐了!

    三石四石,仅此而已。就是他们的作为!

    眼见魏昆如此不识时务,拂袖而起的李信冷笑着威胁道:

    “五天!还请指挥使五天后给我答复,我就住在莱芜码头的顺风客栈里等你!”

    说罢,就拂袖离开了,完全没有把魏昆放在眼里。

    “狗仗人势的竖子!岂有此理!”

    待李信离开之后,魏昆破口大骂道,他身为堂堂指挥使居然被一个小小的举人出言威胁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大将军的人,他连这个门都出不去!

    五天,之所以需要五天的时间是因为……朱国强本人过来需要五天的时间,李信先过当然快一些。

    五天后,他当然没有等来任何答复,毕竟,作为山东第一将门,魏家有足够的自信相信平虏大将军,不敢怎么地他们。

    第五天凌晨,六艘大海船终于靠上莱州港,朱国强不但来了,而且还带了一千火枪兵。

    “参见大将军!”

    李信揖道。

    “他同意捐粮了吗?”

    “同意了!”

    “捐多少?”

    “一百石!”

    “好……”

    用力的点点头,朱国强冷笑道。

    “好一个一百石!走,按计划行事!”

    其实哪怕他们不捐一点,朱国强也不会这么生气,这些人就捐这么一点粮食,那里是捐粮食是分明是在打自己的脸。

    好!

    很好!

    突然出现的火枪兵,让守城官兵不禁大惊,喝问道:

    “你等是何处军士?速速远离城门!”

    李信大喝道:

    “平虏大将军府幕中参军李信,随大将军平虏率兵前来捉拿通虏奸细!速速开城!”

    “有何凭信?”

    守城官兵问。

    李信大声说道。

    “平虏大将军在此,何需凭信!”

    守城官兵无法做主,只得通报主官。

    莱州知府周亮工快马赶到上得城楼,虽然心里有些发毛,可他还是大声喊道。

    “便是平虏大将军在此,既非是战时,兵卒便不得进城肆扰百姓,要是城内如有通虏奸细,本官自会带人抓捕,还请大将军见谅!”

    李信笑问:

    “山口魏氏通虏,你敢抓人吗?”

    闻言,周亮工立即说道:

    “莱州魏氏,一门两位都督、五位总兵、二十位将军,又怎会做出通虏之事?休得胡言!”

    尽管嘴上反驳,可是实际作为地方知府的周亮工对魏家反感至极,心里愿意配合,而且是报复性配合平虏大将军,他屡屡被魏家为首本地士绅刁难,心里自然压着一团火,如今当然想借着平虏大将军的威势,狠狠敲打一下那些刁民,不对,是这些劣绅!

    “可有凭证?”

    骑在马上的朱国强冲着城头冷笑道:

    “本将军在此,难道周知府还怀疑本将军不成?”

    证据?

    有啊!

    代善的口供算不算?反正他已经降了,想取口供……让他说什么不行!

    城下的话声,让周亮工的心头一紧,

    平鲁虏大将军居然亲自来了。听说过许多传闻的他那里还敢再问,连忙令人开城门恭迎大将军。

    “周知府,带我去抄家吧,我正愁没有钱粮赈济灾民呢!”

    周亮工顿时后背冒出汗来,哪有动辄就抄家的,而且抄家银子也没有这样直接挪用的道理啊。

    以什么罪名抄家?

    通虏!

    莱州的将门士绅和富商,通不通虏不一定,但是有一个算一个,百分之百的会有海船通行渤海,而且只要一查肯定有问题。

    建奴据占辽东后,按照大明的规定,不得往辽东运丝毫货物,更不得购买辽东货物的,可实际上,山东沿海的将门士绅和海商,或许不会像晋商那样出卖国家机密,勾结建奴,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肯定从辽东买过人参、毛皮等货物,毕竟这些货物运回大明境内都可以获得几倍的暴利,但凡是将门、士绅之家一但经商,又怎么可能会视暴利于无物?

    朱国强的亲自带兵进了莱州城,直接封了城内魏家的铺子,就这样这出了两位都督、五位总兵、二十位将军的魏家,就成了他“劝捐”的那只鸡,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

    其实魏家看似显赫,可显赫的也只是过去,毕竟,现在的魏家早就没有往昔的风光,即便是仍有人在军中,不过就那两三个而已,并且是远宗,且官职都不怎么高。

    抄魏家,至少不会引起边域兵乱!

第373章 铁证如山 (第二更,求订阅)

    整整半座城,全都是魏家的,一个指挥使竟然如此之富!

    “好啊,很好,”

    朱国强冷笑道。

    “把魏家的店铺给我全部查封!”

    周亮工在一旁补刀说道:

    “城东三十里,有一片盐滩,那里才是魏家的根本所在。”

    莱州魏氏,先祖在刘福通起义席卷中原时,其族中叔伯四人人率子侄的加入红巾军,反抗蒙元统治,后来随朱元璋征龙兴北伐,随徐达、常遇春北征,后来魏家人分守山西、西安等地,虽说在莱州的不过只是其中的一家,可却仍然以武将的身份把莱州的地方官压得抬不起头!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莱州就是成为魏家的天下。一个的世袭指挥使,作为武将居然能掌控地方。

    因为魏家不仅控制着莱州卫的几十万亩军田,而且还私设盐场贩卖私盐,早在几十年前,魏家就一直把控地方,外地来的地方官根本玩不过魏家。

    其实像魏家这样的地方士绅,想逼走地方官非常简单,只要借口税收田赋之类的问题怂恿百姓闹事,激起地方“民变”,官府就只能被迫让步。这么多年,不知多少地方官都被魏家给逼走了。外来官员要么和魏家同流合污,要么就是灰溜溜的滚蛋。

    朱国强冷笑道:

    “既然如此,那便连盐场一同抄了!私设盐场,贩卖私盐,这又是一条杀头的罪名!”

    代善的“口供”,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名目而已,私设盐场……这简直就是等同谋反的大罪,就这一条罪名就足够让魏家万劫不复了!

    况且盐……确实是暴利啊!

    姓魏的居然有盐场,简直就是……德王府都没有自己的盐场!果然是恶绅!

    “按律确实如此!”

    双手紧握,周亮工冷笑道:

    姓魏的,你也有今天,叫你对本官呼来喝去如对家奴家僮一般!

    “世子爷,抄到了,抄到罪证了!魏家的铺子里查没有辽参三斤六两!”

    三斤六两!

    朱国强咧咧嘴。

    “周知府以为如何?”

    周亮工急忙揖道。

    “铁证如山!”

    官字两张口,这话果不其然啊!

    魏家在城里的产业这边刚被抄,那边就有魏家的家奴赶回来禀报了。

    闻言,魏昆足足愣了半晌。

    而他弟弟魏复更是惊恐交加,不敢置信道:

    “是谁给他平虏大将军的抄家的权力,我们魏家可是世袭指挥使,怎能说抄就抄了?他哪来的权力抄咱们魏家!”

    报信之人说道:

    “二老爷,听说衙门里的人说,大将军说咱们通虏,还有,咱们城内外的店面也全部被查封,说是在里面查到的人参,就是罪证!”

    “人参就是罪证!这莱州城里的商家,有几家不卖人参,卖个人参就是通虏,岂不是说大家全都该死!”

    “他,他这是报复,报复啊……”

    魏昆恼声说道。

    “过去只听说他德世子跋扈,可,可不曾想,居然,居然跋扈至此,大,大明就没有王法了吗?”

    现在魏昆可真的后悔了,早知道就捐出几千石粮食了!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大老爷,他,他们去盐场了……”

    “什么!”

    听说他们居然要去抄盐场,魏昆惊得直接跳起来,那里不但是魏家的根基,还是魏家的死穴啊!

    “快召集家奴,跟我走!”

    魏昆连忙下令。

    魏复劝阻道。

    “大兄,那是平虏大将军,你若私自带家丁过去,正好给他借口啊!”

    魏昆大怒道:

    “他还要什么借口?他查封咱们家的铺子有个屁的借口,这德世子是想把咱们魏家赶尽杀绝啊!!”

    与大哥不同,魏复考中举人,不过他并没有出仕,平常既负责家里的生意,也负责结交官府士绅,心思比大哥活络得多。他说道。

    “他平虏大将军开幕旅顺,按道理是就是手再长,也不能伸到山东来抄咱们魏家,即便是咱们魏家犯了事,自然有朝廷问责,那里轮得到他?他这般越权,又不怕朝廷追究?”

    “朝廷,老二,你是读书读糊涂了,那小子在南京连勋臣都敢请太祖剑杀了,况且是咱们。”

    魏昆大怒道。

    “他是想要咱们的命,要是咱们伸脖子让他砍,到时候朝廷也不会替咱们说话,现在用刀枪把他们顶回去,然后再到朝廷打官司!”

    或许魏昆看似没有中举,可他看问题却比老二更准。

    “大老爷,他们往盐场去了!”

    “很好,很好!”

    气得浑身发抖的魏昆怒道。

    “好你个平虏大将军!既然要如此,那魏某人就与你拼个鱼死网破!来啊,招集家丁,今个得给他平虏大将军点颜色看看……”

    魏复觉得若是自己的反制措施稍显软弱,平虏大将军必定会顺势吞了魏家,可要是他硬碰上去,到时候,朝廷那边必定会出面和稀泥。

    ……

    莱州卫的军田已经被魏家霸占大半,除了世袭千户、百户什么的,大多数人压根都没剩几亩田。

    本地军户要么逃亡,要么就是魏家佃农。

    盐场附近的居民,全部都是军户,有一个算一个,家家都是魏家的佃农!

    朱国强只带了三百士卒前往盐场时。刚到此地,就被那些军户给围住,其中不乏老弱妇孺。

    军户的军田明明都让魏家侵占了,按道理来说魏家应该是他们的仇人才对,可朱国强带兵过来的时候,他们居然都主动站出来保护魏家。

    因为他们必须跟着魏家讨饭吃,他们要种魏家的地,要在魏家的盐场干活,要替魏家贩卖私盐,魏家倒了他们也没活路。

    三百士兵纷纷举起火枪,对准这帮可怜的军户。

    朱国强扭头问周亮工。

    “周知府,你说我敢下令开火吗?”

    敢吗?

    周亮工可真不敢说,他那会没听过说德世子好杀的传言,还真怕这位爷一抽风杀民无数,那可就要出大事了,连忙劝道:

    “大将军,此等刁民愚钝,不必跟他们一般见识。”

    面色一冷,朱国强喝道:

    “装弹!”

    平虏军横行靠的是什么?就是铁一般的军纪,命令一下,三百名战士立即行动整齐的列队装填弹药了,

    “举枪!”

    军官自行命令道。

    火枪再次抬起来,这次可是装了弹药的,枪口上的刺刀也直直的指着这些军户。

    军户们见状无不是下意识后退。

    “敢阻拦平虏军者,一率以谋反论,杀无赦!”

    那些军户闻言,面面相觑的犹豫着要不要让出一条道来,他们或许被煽动着闹过不止一次事,可那是因为……官府不敢杀人,这平虏军,可是真敢杀人啊!

    就在朱国强刚要命人往盐场赶去时,就听到另一边有人大声喊道。

    “谁敢硬闯!”

    只见魏昆穿着一身武将官袍,领着一百多骑快马奔来。

    “列队!”

    朱国强一声令下,百名火枪兵立即列成横阵,枪口指着前方。

    与一百多家奴停在百步外,得知大将军居然亲自过来后,魏昆的心头一寒,连忙翻身下马,然后径直上前,纳头便拜。

    “下官莱州卫指挥使魏昆参见大将军!不知大将军驾到,有失远迎,还请大将军恕罪。”

    骑在坐骑上的朱国强,冷眼打量魏昆冷笑道。

    “魏指挥使好大的官威啊!”

    “下官不敢!”

    魏昆再次磕头道。

    朱国强冷笑。

    “本将军要过去,你敢拦我?”

    “大将军要过去,下官自然不敢!”

    眼见那边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一起跟来的魏复急忙轻声说道。

    “李参军,能否借一步说话?”

第374章 世子爷要去见你们了(第三更,求订阅)

    为什么要借一步说话,李信当然知道,他倒没有拒绝。径直朝着另一边走去。

    避开五六步后,李信冷声道:

    “有话就讲,休得拖延。”

    “大将军当真要如此!”

    李信冷笑。

    “你说呢?”

    魏复急声说道:

    “几天前,参军往府里时,因为家中财物都是有由在下管理,家兄不知家中有存粮多少,才会生出误会,方才家兄还说,世子爷欲救济灾民,如此善事我魏家自然不能坐视,魏家愿意捐出一万石粮食!”

    “世子爷,魏家愿意捐粮一万石!”

    觑了一眼,朱国强冷笑道:

    “五天前说只有百石米粮,可今日却有万石!哼哼!魏昆,起来说话!”

    尽管心底冷笑,但是表情和语气却缓和了很多。

    “多谢世子爷!”

    松口气的魏昆走到世子爷马前:

    “世子爷,千错万错都是末将的错,末将……”

    “锵!”

    不等魏昆说完,伴着长刀出鞘声,刀光闪过倭刀已重新入鞘。

    手起刀落间,头颅飞起,血喷如柱,人仍然站在在,竟在脑袋坠地后才倒下。

    “敬酒不吃吃罚酒!”

    朱国强冷笑:

    “若不杀你,如何泄我心头之怒!”

    “杀……杀人啦!”

    周围的百姓们终于反应过来,至于那些家丁,无不是不知所以的愣在那。

    现在怎么办?

    他们无不是茫然不知所以的站在那,完全没有了主意,报仇?开什么玩笑,这位可是龙子凤孙,皇亲国戚。

    朱国强问:

    “周知府,你觉得他该死吗?”

    堂堂指挥使,就,就这么杀了?

    原来传言真的是真的。这位爷真的好杀人啊!而且还是不问而杀!

    周亮工心颤着说:

    “该、该死……”

    这个时候,谁敢说不该死!不这样的话,是嫌自己的命长吗?

    “大哥,何,何至如此,何至如此……”

    惊愕的看着身首分离的大哥,魏复跪到地上,惊恐的说道:

    “世,世子爷饶命啊,我,我愿意捐粮、捐粮。求世子爷念在魏家世代为大明效命的份上放魏家一马。”

    “捐粮!”

    朱国强冷笑道:

    “今日本将军把兵都带来了,弟兄们劳苦了半天,就这放过你魏家,不合适吧!要是早点捐粮,又何至如此,既然如此了,那就勉为其难抄一抄吧!”

    这是人话吗?

    有这么勉为其难的吗?

    魏复则吓的浑身直冒冷汗,却连大气都不敢出。

    德世子如此跋扈,无论是南京城还是北京里的那帮官员,为啥一个个吓得不敢说话?

    因为他不讲理啊!

    按照正常流程,即便是魏家真的通虏,也应该有朝廷过问,他平虏大将军有那门子权力来抄家。有什么权力杀人?

    可谁曾想,那位爷压根就不按套路出牌啊。不但自己这么过来抄家,而且还亲手杀了人。

    这哪里是抄家,分明就是勉强啊。可是谁敢说个不字?

    面似死灰的魏复跪在那喃喃道。

    “何,何至如此,何至如此……”

    ……

    魏家被抄家了!

    不过,只是短短几天的功夫,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山东。

    地方豪族,盘根错节。

    虽然莱州魏氏是军户,可魏家不仅出过都督总督将军,同样也出进士、举人,尽管谈不上门生故吏遍布全国,但是在本地却和山东不少豪族大户世代联姻。

    不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虽然有那么点香火情,有那么点亲情,可是没有人敢站出来搂那位爷的虎须。

    为什么?

    他不讲理啊!

    堂堂指挥使,说杀就杀,说抄就抄!

    谁给他的权力?

    没有人敢问,当然也不会有人问,毕竟,自己的脑袋更要紧。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会替魏家出头,除非是嫌自己的命长。

    四天后,朱国强刚一回到济南,宋学朱就前来求见,并递上了两份名单。

    一份是山东中所有家资万两以上的富绅名单,大多数名字后面都备注了大概家资数目。朱国强大概看了一下,惊讶的直咧嘴,这根本就是山东的富豪榜啊!

    而另一份则是他们捐钱粮的名单。

    “世子爷,这几日各地官府都禀报道,地方士绅大户,无不是纷纷踊跃捐钱粮助官府赈济灾民,到目前为止,山东士绅已经捐出了银七十四万三千九百一二两,粮一百一十六万四千五百石!”

    见世子爷没说话,宋学朱笑道。

    “世子爷,银子是少了点,可是现在粮食比银子更重要。”

    “动作够快的啊!”

    朱国强笑道。

    “这才几天,就捐出了这么多粮食来,他们是怕我杀人抄家吧!”

    瞧着名单上那些人的家当,山东虽说比不上江南那么富,可是这些士绅却也是个个富得流油。身家几十万两的再寻常不过。

    “几十个府县,几百个士绅……就捐了这么点粮食,多吗?”

    冷笑之余,朱国强点着名单上的一个名字问道。

    “这个诸城的丁耀心和丁大谷是谁,宅田两千余亩,也就是两三万两的身家,捐粮一千石,按现在的粮价算,差不多值万两银子,差不多捐出了一半的身家啊。”

    “回世子爷,丁耀心是前郧襄兵备副使丁惟宁次子,丁大谷是其长子丁耀亢之子……”

    对于丁家人朱国强并不了解,在后世很从人推测《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应该就是丁惟宁。而其长子丁耀亢后来著有《续金瓶梅》。在历史上,崇祯十五年建奴入寇进攻诸城,丁耀心与其侄子丁大谷先后捐出半数家产守城,丁家亲属守城时阵亡数百人,丁耀斗致残,丁大谷、丁耀心阵亡,丁家家奴死伤亦百余人。丁耀亢见家人被杀甚多,即携母、侄逃至海上避难。返回后其大量家产已被抢光,打了好几年官司,才把土地追回。

    其实,如果朱国强仔细查一下的话,捐出大笔钱粮的往往都是在建奴入寇和占领山东时毁家抗清的,像诸城大户臧家,在抗清时阵亡数十人,家丁无算。捐出千石粮食的臧尔昌是兵部右侍郎臧惟一的第六子,除了捐助军需抗清外,还将佃户、民众借之钱财所写贷券一火焚之,以济贫民。每逢饥年,则出粟米于路旁,济贫恤民。

    这些也就不细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大户没有掏出多少米粮来,比如山东第一大户曲府的孔家,再比如兖州府的鲁王府。

    “孔家捐出了多少粮食?”

    “三千石!”

    “鲁王府呢?”

    “五千石!”

    “好,好一个三千……”

    朱国强冷笑道。

    “陈长吏,以我的名义给丁家叔侄,还有臧家写信表示感谢,别外,把孔家还有鲁王府捐出的粮食退给他们!”

    朱国强立即表明了态度。

    “五千石粮食,当真以为我是叫花子吗?就这么给打发了!去,派个信使给鲁王送封信,就说我择日去拜见他!还有孔家!告诉他们,我路过曲府时,也会拜见他的!”

    平虏大将军要登门拜访!

    孔胤植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差点哭了出来。

    他可是刚刚拜访过魏家啊。拜访过之后的结果又是什么模样?

    直接杀人啊!

    尽管孔胤植相信那位世子爷不会杀他,可是和那样的人见面,谁又知道他会做什么?万一他要是脑子抽风又杀人了怎么办?

    “赶紧,赶紧回信,说说孔家捐2万,不5万石粮食,不,不劳他大驾了……”

    说出这句话之后,孔胤植差点没有哭出声来,孔家到时候被人这么欺负过可是,他不敢不出啊。

    他真的害怕啊!害怕那位爷脑子抽风啊!

    讲到几万石粮食就这么没有了,他忍不住哭了出来,一边哭,一边说。

    “这,这大明就没有王法了吗?”

第375章 哭着抢着要捐粮(第一更,求订阅)

    孔胤植哭了!

    山东的士绅们哭了!

    他们完全被德世子给吓到了,这位爷今天可以拜访孔家,明天就能拜访他们,谁知道他的脑子会不会抽风,把大家挨个儿的都拜访一遍。

    现在他们终于彻底明白,这个世子爷脑子有问题,根本就是一条逮谁咬谁的疯狗,不可以常理而论之。万一要是惹了这条疯狗,很可能见人就咬。

    得,赶紧出粮食买平安吧!

    世子爷要登门拜访消息传到兖州府的鲁王府时,朱以派整个人都傻了眼。

    “大将军说,最迟三五日功夫,就会来兖州,大将军还说,上次匆匆途径兖州未能登门拜访大王,实在是失礼的很……”

    站在鲁王的面前,李信在那大声说着世子爷前来拜访的“好消息”!

    这那里是什么好消息!

    朱以派心里暗自寻思道,这分明是嫌我掏的粮食不够,想过来索粮的,如果敢不给粮食,指不定他就拿太祖剑斩他!

    只要一想,朱以派的后背就冒出了冷汗。

    “无妨无妨,按大明祖制,藩王不相见,还请李参军回去后,禀报大将军,鲁德两藩虽是亲谊,可总不能违背祖制的。至于义赈捐粮,本王不能不问,请李参军禀报大将军,鲁藩愿意再捐五千石。”

    “哎呀,大王仁义,不过此事还是请大王派信使告诉大将军吧,在下就在兖州城内客栈等着大将军到来就行了!”

    李信的话让朱以派顿时傻了眼,我都出一万石粮食了,你还过来!

    “大哥,那个李参军走了?”

    见六弟朱以海来了,朱以派顿时都哭了。

    “六弟啊,你来了就好!你说,你说这事现在怎么办……五千石,他不满意,我又多捐了五千石,这加在一起可就是一万石了,他还是要来咱们这,难不成,他真想逼死咱们吗?”

    说着话,朱以派一屁股就坐地上,脸上尽是泪水。

    其实,在大明的宗室中,鲁藩的声誉一直不错,平时也不怎么欺压百姓,也侵占过民田,当然也收过投献,只不过没有那么多而已。历史上崇祯十五年清兵入塞攻破兖州府,城破时朱以派自缢而亡,长子及弟朱以洐、朱以江一并殉难。两年后其弟朱以海嗣位,虽说后来闹出了唐鲁之争的乱子,可朱以海也是铁骨铮铮,宁死不降,其实明末的不少藩王宗室,多少私德有亏,可在民族大义上还是说得过去的。

    “这,这,这……这是怎么回事?”

    闻讯而来的朱以洐诧异地看着大哥。

    “逼死咱们?德世子不就是要来拜会咱们吗?”

    “拜什么啊?”

    朱以派抹着眼泪说,

    “他德世子说是拜会,可他见人那有不杀人的,南京的勋臣几乎让他杀了个干净,六部的官员也杀了几十个,那小子狠啊!”

    “是啊是啊,外面都说那小子性情似太、太祖啊!”

    “都怪咱们命苦,怎么封国和德藩都在山东,德藩还出了这么一个人……你们说他要是来了,到时候怎么办?要是他寻个借口杀了我?到时候,可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得了……”

    朱以派当然怕了!

    他能不怕吗?碰到“朱慈颖”这样不讲规矩,不按道理出牌,而且动不动就杀人的主,换成谁都怕啊!

    天底下的规矩,让他毁了个差不多了。

    “他,他还敢抄咱们鲁王府不成!”

    朱以江的话音刚落,朱以海就长叹道。

    “他都敢杀六部的尚书、侍郎,还有什么他不敢的?”

    其实,山东的士绅之所愿意捐粮,就是因为听说德世子把莱州魏家给抄了,即便是那些士宦之家,也是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乖乖的拿粮食出来。其实,只要认真的查一查,没有谁家是干净的,都不用栽脏,就能拿到他们把柄,而鲁王府一样的不干净。

    “大哥,其实,我觉得,所谓的拜访不过只是说辞,小弟估计,他应该是等着咱们慷慨解囊,捐个几万石粮食!这兴许才是他的本意。”

    朱以海还真猜对了,朱国强确实是在等着他们慷慨解囊,而且发的倡议也是如此,可是他们一个个的却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不拜访他们才怪!

    可总不能一一拜访吧!

    杀了一个人还不识时务,那就再拜访一下孔家和鲁王吧。

    可朱国强那有时间亲自来拜访啊。

    “等等,你说捐……捐多少?”

    朱以派忙问,

    “小弟听说诸城丁家捐了一千石粮食,丁家的家业也就二三万两银子,算起来,捐出了至少两成的家业,然后被得到那小子的嘉奖了。”

    “什么,两成,两成家业,咱,咱们那有那么多粮食能捐?”

    朱以派哭丧着脸说。

    “咱们宗禄都拖欠快30年了!十二年好不容易发一次,发的居然还是宝钞,那玩意擦腚都没人要,咱们鲁藩上下就指往那点庄田收的租子养着,现在他朱慈颖一张嘴就要几万石粮食,咱们就要饿死吗?……百姓命要紧,咱们宗室就不要命了!”

    朱以派忍不住抱怨着,朝廷坑宗室不是一年两年的了,就像各地钞关收税,隔一年轮流归户部或者内库,只要是归内库的那年,就必定收宝钞,为啥,皇家要用宝钞给宗室发恩赏啊,那玩意顶个屁用!

    至于宗禄,万历年间就定了永额,从那之后,宗禄一石不涨不说,而且还直接给打了个五折,打五折也就罢了,你倒是发下来啊。可地方上总能找着借口拖欠,什么大旱,什么大水,什么百姓拖欠,和着百姓拖欠朝廷的田赋,那朝廷就得拖欠的宗室的宗禄。

    幸亏还有些庄田,要不然还不饿死。

    可现在不曾想,又碰到这么一位更不要脸的,直接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

    张嘴就是几万石粮食,呃,他没说多少,这才是最气人的。

    “老百姓的地旱了没粮吃,鲁藩的地就有水了,捐粮捐粮,他怎么不来抢!”

    朱以派忍不住大声抱怨道。

    “大哥,他,他不是要来嘛。”

    瞬间,朱以派就变成了哑巴,半晌才咬牙切齿的说道。

    “捐,捐,告诉他,鲁藩捐三万五千石粮食赈济百姓!我大明忠臣义士如此之多,我倒要看看,他让别人怎么捐!”

    怎么捐?

    自然是集体开始了表演,有的摆出一副仗义疏财倾家捐粮,有的干脆喊着节衣缩食也要捐粮济贫,反正各种加戏,一个个像个影帝一样在那飙戏。一个个都恨不得跪在那里求着自己把这些粮食收下来。

    “这些人真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忠臣啊!”

    朱国强一脸感动地说着,

    “过去只是听说乡绅仁义,值此大灾之年,他们能有如此仗义疏财的仁义之举,真不愧是我大明的乡贤啊!”

    这个时候,朱国强的心里那个高兴啊,太好了,大明朝居然有那么多忠臣义士,而且都是这么乐意仗义疏财。

    能发掘出这么多“忠臣义士”,可真是不容易啊!

    谁说明末的时候那些乡绅都是一毛不拔,可是搁自己这边都是争先恐后的捐粮食,而且一捐就是几百万石粮食!

    这可是价值几千万两银子的粮食呀。他们就这样大大方方地掏了出来。

    谁说他们的心里没有百姓,谁说他们一毛不拔。谁说他们的心里没有大明。

    分明就是崇祯皇帝不会发掘,不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啊!

    你看到了自己这儿,他们都是哭着喊着要把粮食给捐出来,甚至有人为了快点把粮食捐出来,恨不得磕头了,这积极性到哪里找去?

第376章 误会(第二更,求订阅)

    谁说大明的士绅们都是视财如命,分明就是一群不爱银子,只爱大明的忠臣义士啊!

    又一次,看着巡抚衙门那边拿出来的公函,朱国强长叹道。

    “四百八十万石!这些人可真是我大明的忠臣啊!”

    世子爷的话换来的是一阵笑声,李静芸更是轻笑道。

    “爷,瞧你说的,那里是忠臣,分明就是害怕爷你上门拜访他们!”

    笑眯眯看着李静芸,身边这么多女人,她是第一个怀有身孕的,这也是好事,毕竟她是正宫嘛。身边这么多的女人,朱国强自己都分不清到底喜欢什么模样的,像柳如是那样相貌端庄俏美的他喜欢,像骨子里透着媚态,像是个小狐狸精儿似的陈园园、李十娘,也是他的菜。甚至就连抢来的几个女子,其间风味也是各有不同。

    可真正喜欢的是谁?

    恐怕还是静芸,还是这个当初与自己共患难的女子。

    “他们为什么捐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捐了,只要捐了,就是忠臣。”

    朱国强微笑着。

    其实这次让他们捐粮,一方面固然是为了粮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弄清楚这些士绅的态度,他们是不是忠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绝对会在强权下面当忠臣,其实,最大的收获不是粮食,而是摸清了底线!

    先摸清了底线,将来才好慢慢的收拾。

    “这么说也是,有了这四五百万石粮食,至少能救几百万流民。活命几百万人,这么一说,他们确实也算是忠臣啊。”

    李静芸点点头,笑道。

    “要是明年有个好年景,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

    “明年……”

    朱国强摇头说:

    “明年肯定还不行,百姓们要想活下去,还得走出去啊。”

    “走出去?世子爷说是把他们送到台湾吗?”

    世子爷在辽东时,李静芸参与处理了不少事情,自然也知道,早在两个月前,第一批移民就已经前往了台湾,现在每天都有一批移民前往台湾。

    “不仅仅只是台湾,还有湄公河三角洲,还有整个南洋……”

    提到南洋时,想到南洋特殊的气候环境,朱国强心里暗自道。

    “是时候回去一趟了。”

    尽管另一个世界的物资充足,科技发达,但是想要大批量构买奎宁却没有朱国强想象的那么简单.

    “什么?停产了?”

    “是的,现在国内很多工厂的盐酸奎宁片都停产了,主要是生产原料药。”

    有一家贸易公司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自己所需要商品信息。

    停产了!

    那现在怎么办?

    上青蒿素?

    就在朱国强的眉头皱成一团时,那边又听着郑林的说道。

    “老板,不过我联系了一家湖北的药厂,他们专门生产盐酸奎宁原料药,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购买原料药委托代工厂压片,当然,那药没有批号……”

    顿了顿,郑林说道。

    “不过,听说可以贴牌,反正能用到那种药的地方,也不在乎这些。”

    好有道理的样子。

    想了想,朱国强问道。

    “效果一样吗?”

    “我问过不少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

    至少总比二十世纪的盐酸奎宁片强点吧!

    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这个办法,不过倒也不是说没有好处,第一个便宜,一吨原料药才不到两百万,足够制出几百万片奎宁,而且还是“无标”的。

    解决了最重要的药物之后,朱国强当然没有忘记在药店里买些叶酸之类的孕期营养剂,其实在得知静芸怀孕后,他就特意让人带了些药回去,这次回来正好顺便多带一些。

    当朱国强在药店结账时,身后却传来了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

    “朱同学,好巧啊!”

    又一次碰到韩冰凌,倒让朱国强有些意外,更意外的却是韩冰凌,看着那些药,她疑惑道。

    “朱同学,你结婚了?”

    他居然结婚了?

    难怪上次对自己不理不睬的。哼哼,不是我青春不在,是这人让人家先下手为强了。

    “呃……”

    不等朱国强开口,韩冰凌就埋怨道。

    “我说朱同学,你可真是的,结婚了居然也不通知一下,怎么能不请我们喝喜酒呢!”

    “我还没结婚呢!”

    在这边还没结婚!

    “哦,先上车后补票,我明白!”

    看着眼前自动脑补的韩冰凌,朱国强顿时傻了眼,尤其是当他听到她准备发信息到同学群时,连忙摆手道。

    “韩同学,这药是我给别人带的。”

    瞬间,韩冰凌愣住了,盯着他说道。

    “什么?”

    “这是给别人带的药。”

    “你,你怎么不早说,我差点把信息发出去了。”

    “你没听我解释啊!”

    “我不管,你伤害了我的感情,打算怎么弥补我?”

    韩冰凌笑说道。

    盯着一副小女人模样的韩冰凌,朱国强不由有些疑惑。

    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韩冰凌吗?

    “那……你想吃什么?”

    “你好像很勉强?”

    站在朱国强的对面,韩冰凌的内心当中充满了好奇,给他机会请自己吃饭,就这么勉强吗?要是换成其它人,估计早就屁颠屁颠的高兴飞了,他倒好一副为难的模样。

    这个不解风情的男人!

    “谈不上,就是有点事!”

    “给别人送药?”

    韩冰凌颇有些玩味的打量着他手里的方便袋,该不会是……是他的吧。

    “那个,你别误会。”

    朱国强解释道。

    “我妈那边包了饺子,喊我过去吃饺子哪。”

    其实他并不愿意和韩冰凌有太多的接触,她确实很漂亮,但她绝对是朵刺玫瑰。况且,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交集,甚至都没有幻想过她。于是自然抬出了家人。

    “饺子?”

    韩冰凌可怜兮兮的说道。

    “我好久没吃饺子了,可以和你一起去吗?”

    什么?

    这不合适吧!

    饶是见惯了大场面,朱国强也有些无法适应了。

    给爸妈买的别墅位于新城湖畔附近,路上比较堵,半个小时才到家。一路上,韩冰凌看着老同学时,越来越好奇。

    他的车不错。

    爸妈住的别墅价值几千万。

    ……

    这似乎和之前了解的情况不太一样啊,之前可没有听说过他的家境这么好啊。

    “你们家是不是拆迁了?”

    “什么?”

    朱国强不解的看着老同学。

    “你们家是不是拆迁了?”

    韩冰凌又一次问道。

    “没有啊。”

    “那你……看来你的生意做挺不错的。”

    “还行吧,混日子呗。”

    朱国强说的是实话,至少这边的生意,就只是“混”而已。

    “那看来你混的不错啊!”

    很快,大门打开,开门的正是朱国强的老妈。

    “妈。”

    朱国强率前脚刚迈进屋子,就被老妈推到一边。

    “她,她是……”

    “阿姨,你好,我是他的同学,我叫韩冰凌!”

    面带微笑的韩冰凌十分乖巧的说道,声音温婉动人,表现的落落大方。

    “我一直想回来看妈妈,但又知道妈妈和爸爸很忙,害怕打扰你们休息,以后儿媳会时常回来看你们的。”

    声音又乖又娇,甜死个人。

    “同学?”

    老妈把韩冰凌拉进了屋子,一边紧紧握着她的手,一边眉开眼笑的说道。

    “你可是阿强第一个带到家里的女同学。”

    韩冰凌微笑着回头看了一眼朱国强。

    “是吗?阿姨,他没带女同学来过家里?”

    走进客厅的时候,老妈和她已经聊上了,看他们亲密的样子,完全是一家人,朱国强反而成了外人。

    “老头子,快点过来,小强的女朋友来了……”

    什么?

    女朋友!

    她不是!得误会了!

第377章 宝船(第三更,求订阅)

    误会,太多的误会。

    先是韩冰凌被老妈当成了自己的女朋友。

    然后更大的误会是什么?

    更大的误会是,老妈还喊了朱国强的好友也是大学时的同学文一过来,他一个人在省城生活,所以经常来这边蹭饭,其实几个月前朱国强也是一个人在省城,爸妈也是刚搬来几个月而已。当他看到韩冰凌在时,直接拍了张照片到校友群里。

    瞬间,群里就炸开了花。

    他们两个人居然在了一起,而且还见了家长。

    一时间,微信不断,内容都是各种羡慕。

    好吧!

    都只是误会而已!

    大不了解释一下就是了。

    不过,不得不说,韩冰凌确实很会讨长辈喜欢,一顿饭下来,老爸老妈和她就已经很亲近了,看他们亲密的样子,就像认识很长时间一样。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朱国强的心里甚至想,要是有她作为女朋友可能也不错。人漂亮,工作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婆婆和媳妇的关系是家庭和谐的首位。

    其实,也就是想想而已。毕竟,自己在那边有静芸、有惠美,还柳如是、陈圆圆、李十娘、李香君……有了这么多的女人,就没有必要在这边和其他女人有什么的瓜葛了。

    ……

    在另一边呆了差不多半个月,朱国强又一次回来到了济南,除了几万瓶奎宁之外,还带回了一些给静芸营养品,当然还给柳如时、李香君她带了些礼物,甚至就连玉娘、大玉儿、小玉儿她们也都带了些礼物……呃,这些礼物,有香水、有化妆品、有口红,有丝袜、有乐器……反正都是些女人喜欢的礼物吧。

    其实,男人也挺喜欢的。

    在济南又呆了几天,尽管心里有百般的不舍,但是朱国强还是返回了大连,毕竟,他的将军府在那,甚至按法度来说,他都不应该回济南的。

    当然,跋扈如他,压根就不在乎这些。

    回到大连时,得知京城里有言官弹劾自己,也就是微微一笑。

    要是我给那些弹劾自己的言官送个礼,也不知道他们会是什么模样?

    会不会吓死?

    言官之所以敢弹劾他人,都是因为自觉安全,往往是邀直买名而已,不一定会有性命危险,可……德世子不讲道理啊!

    其实,朱国强压根就不关心他们,回到大连后,先接见了府中的官员和几位总兵,然后自然还要处理一些家事,把礼物送给那些女人们,玉娘、大玉儿、小玉儿她们见到自己居然也有礼物时,礼所当然的是激动,当天晚上她们三人理所当然的极尽讨好,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朱国强自己才能体会。

    这个时代女子的风情绝不同于另一个世界。

    朱国强甚至不自觉的想要沉沦其中,不过这些总归只是生活闲趣,次日闹腾了半夜的朱国强,还是早早的起了床,作为一个上位者,他得有别于其它好美色的君王,好美色归好美色,可是不能耽误正事。

    处理了半天的事务,临近中午时,朱国强特意去李英府上,当然去他那并不仅仅是给未来的老丈人和惠美送礼,同样也有正事。

    去的时候,非常不巧,惠美并不在家,她在船上,似乎是想要兑现给他的承诺似的,现在惠美大多数时候都在港口,在船上,训练水兵。

    先在一块用了午饭,又拉了一会儿家常后,李英便请世子爷进了书房,虽说李英是主人,可主坐还是朱国强的,毕竟地位尊卑搁在那里,坐下以后,朱国强就和他说起了移民的事情。

    “老泰山,”

    朱国强说道。

    “现在内地的流民遍地,只是靠着咱们赈济肯定是不行了,这次我回山东也就只弄了五百万石粮食,这些粮食瞧着多,可是北方流民岂止千百万?这点粮食压根就不够吃的,现在粮食不单单是流民的命,也是咱们的命,要是流民无粮造反,到时候,连咱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盯着李英,朱国强直接说道。

    “所以,无论如何,咱们都要把这些流民送到台湾,甚至送得再远一点。”

    “再远一点?还要送多远啊?”

    李英有些不解的直接问道。

    “最远可以到……亚美利亚,就是欧洲人口中的新大陆!”

    朱国强说道。

    “不过,现在咱们还不用考虑那么远,咱们先盯着家门口,台湾只是一个去处,还有高棉、交趾的那边的河口三角洲,得往那里派人,到那里种田,到那里开垦土地,反正当地是无主之地,咱们不占也是便宜其它人,咱们占了,那就是几百万人的活路!”

    “河口那边啊!”

    李英愣了愣。

    “那地方可真不近啊!”

    作为纵横四海的老海商,李英当然去过广南国的会安等港口,也知道河口指的是什么地方。

    朱国强看了他一眼,

    “远,不远!欧洲人都能到新大陆去殖民,咱们还只是在家门口,远什么远?”

    “这个……”

    想了想,李英说道。

    “确实也是如此,只是这运人过去不容易啊!这几个月咱们费了那么大的劲,也不过运过去十几万人,再远了,就更难了!”

    朱国强点头道。

    “是啊,说起来,咱们的船还是太少了!”

    “不但船少,而且船还小!”

    李英直接了当的说道。

    “其实运的人少,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船小,一条船拼了命,也就是运个三百来人。要是船能再大一些。肯定能运更多人,可惜咱们没有那么大的船,哎,我小时候,曾听人说过,说成祖皇帝那会,咱们就能造四十多丈长的大宝船,可惜了后来居然全都给毁于,真是可惜了,那么大的宝船,要是用来运人的话,那得能运多少人啊!”

    宝船!

    李英的话让朱国强的眼前一亮,

    宝船!

    那可是老大的船了!

    根据史书上记载“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这种九桅十帆的大型宝船,可以说是风帆时代的史前巨兽。

    尽管在后世对下西洋的宝船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而且称其并不是下南洋的主力,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样的大船用来移民,确实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船大!

    能多运人啊!

    “宝船,咱们还有宝船的图纸吗?”

    朱国强突然说到。

    “要是有图纸的话,咱们就重新把宝船给造出来。用那些大船移民。”

    船越大运的人也就越多。要是宝船真的像传说中那样是万吨“船”的话,那可就真是这个时代的海上巨无霸了。这样的海上巨无霸一次可以运多少人?

    最起码也得5000起步吧!

    要是有几十艘宝船的话,那每年往南洋移民上百万人,完全不是问题,只需要几年的时间,靠着这个庞大的移民船队,就可以把上千万流民移民到南洋,到时候那里可真就成为“古以来就属于华夏”的土地了。

    在这个时代只要有足够的人,就不愁拿不下那些土地,而现在大明不缺人,缺的是船!

    缺的是可以把流民运往南洋的移民船。

    当然,眼下的问题就只剩下了一个——宝船的图纸还在吗?

    “图纸?什么图纸?”

    李英有些疑惑的问道,他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是图纸。

    “就是造船的图纸,有了那些图纸。咱们就可以把船造出来……”

    “世子爷说的是图样?”

    李英说到。

    “估计京城那边应该有宝船的图样。应该和那个下西洋的海图在一起吧。”

    “京城……”

    想了想,朱国强说。“既然如此,就派人把它们都拿过来。”

第378章 郑和海图(第一更,求订阅)

    决定做出了,就是执行。

    作为“内卫司”主事的石磊,在平虏大将军府中一直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很多数时候,外人甚至会忽视他,不过他却是少数每天不需通报就能在第一时间见到世子爷的人。

    任何一个现代人都明白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情报工作甚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这正是朱国强重视情报工作的原因。当然,情报机构不仅可以用来搜集情报,也可以完成一些其它的任务。

    搜寻郑和宝船以及海图的任务就落在了“内卫司”的身上。不过只过了三天,京城那边的情报站就收到了命令。

    收到命令后,一直潜伏在京城的李三倒也不担心,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任务罢了。

    和往常一样,近晌午的时候,李三便提着食盒进了兵部衙门,给衙门里的大老爷们送饭,这送饭菜也分先后,先送位高的,然后再送位低的。

    “宋老爷,您定的饭菜。”

    看着桌上的饭菜,宋玉笑道。

    “李三啊,今个的饭菜瞧着卖相不错,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给大老爷们的饭菜,当然得用心。”

    李三笑着问道。

    “宋老爷,听说您管着兵部库房?”

    宋玉笑道:

    “嗯,就是一闲差,这库房既没的兵器子药能拿出去卖,也没有典籍秘藏供人抄写,就是藏着些文书老档,实在是清闲的很。”

    因为识字率高,大明的出版业极为发达,书坊无所不印,印书不愁销路,就是缺书稿,尤其是好稿子。在缺书稿的情况下,为了书商就把盯上了藏书众多的官府,尤其是文渊阁,虽然那里不对百姓开放,可有钱能使鬼推磨,书商们自然有办法。

    京官清贫,书商有钱,于是高价请官员代抄,再加以刊印,早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的产业链。甚至,这都成了一些京官们谋生的本钱。

    不过,这种事显然与宋玉无关,库房就是的档案馆,谁会需要那些文书老档?

    李三说道。

    “宋老爷,前几天,我们酒楼里来了个浙江那边的人,说是想在兵部库房这边抄些东西,那人说要是事成必有重谢。”

    “哦?是吗?”

    “那人说愿意出五百两银子。”

    当天下午,宋玉先翻阅了一些资料后,便一个人去了库房。

    库吏见过礼后,便问道。

    “不知宋主事要寻什么文书?”

    宋玉笑道:

    “三宝太监的航海图,就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再加上《宝船营造纪要》。”

    库吏疑惑了好一会,才说道。

    “主事稍等,让我寻寻。”

    成化年间,有太监建议仿效永乐,下西洋获取珍宝钱财。谁知兵部尚书项忠率人翻了几天几夜,所寻资料却丝毫不见踪影。一番调查之后发现,原来是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将这些资料藏起来了。对此,刘大夏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三宝太监下西洋,所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者亦万计……案虽在,亦当毁之……”

    这话是说,就算航海图还在,也应该毁掉。

    可传着传着就成了“取而焚之”,说刘大夏把航海图给烧了,刘大夏因此成为后世互联网上的民族罪人。

    其实烧个毛啊。按大明律,焚毁制书那要掉脑袋重罪,借刘大夏八个胆子都不敢私自销毁,顶多也就是一时藏起来而已。

    郑和航海图,至少在崇祯年间还好好的呆在库房里。茅元仪编写《武备志》,就将其将录入其中,足足录了几十页!

    即便航海图被毁掉,也是在满清焚毁和文渊阁里几百万册藏书一同烧毁的。

    库吏按照索引寻了一会,很快就把航海图找到。除了全名为《自宝船厂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之外,还有几百册类似航海日志的文字资料,记录沿途各国风土人情以及各国的特产等内容。

    宋玉直接叫来几个书吏,将这些资料全文抄摹,航海图也临摹一份下来。

    几天后,当宋玉命把抄摹的海图和书册送到酒楼里,拿到银子时,瞧着白花花的银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五百两银子,这海商可真是阔气啊!不过,这海图又有什么和?”

    ……

    “爷,有了这些海图,我保准能到达海图的每一个地方,爷,你看这里……”

    盯着桌子上的海图,李惠美显得有些激动。

    其实,这阵子她一直在学习怎么用六分仪以及钟表测经纬度,不过那些都需要计算,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这可不是几个月就能学会的,况且仅仅只懂得测量经纬度,并不意味着就能航海,毕竟,海上航行还需要面对包括洋流风向在内的各种问题。

    而郑和海图的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以后世人看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海图,恰恰是此时大明的船主们所熟悉的。

    朱国强带来的19世纪初技术水平的航海技术或许先进,但是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习,都不一定能够普及,眼下这些海图是进行东南亚殖民最合适的选择。

    “惠美,你不用亲自过去,这个月,先试着用这个海图指引去一趟河口那边,先在当地开辟一个据点,然后再慢慢的把移民送过去,可惜了……”

    朱国强摇头长叹道。

    “营造纪要居然焚毁了,要不然就能造出大宝船了,这样运移民也就能多运一些过去。”

    尽管海图在京城,可是宝船的营造纪要却一直存放于南京的龙江船厂,早就和船厂一起毁于历史之中,这着实让人感觉可惜,毕竟,那可是传说中的“万吨巨船”啊。

    “大宝船?”

    李惠美反问道。

    “其实船小运的人也不一定少到那去,就是二十多丈长的封舟,顶多也就是坐上五六百人,船大了看似运的人多了些,可船上的水手也多,操纵起来更不灵活,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也是得不尝失,毕竟船上运的都是人……”

    听着李惠美在那解释着大船与小船之间的利弊,朱国强只是笑了笑然后说道。

    “船大船小,眼下无所谓,不过对于海军来说,重炮巨舰才是未来,至于眼下,最重要的是运人!”

    手指在海图上画了一条线,最后落到台湾的位置上,他又说道。

    “我们要把人送到这里,把几十万、上百万的百姓安置到这里,然后再从这里扩散到整个南洋……”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现恐怕是最适合殖民台湾的时代,受小冰河期的影响,现在的台湾倒不算是处于亚热带地区,鸡笼的冬天会下大雪,至于大员,也就是后世的台南那,那里的冬天仍然需在穿厚衣服。

    这也难怪,毕竟海南都下大雪啊!

    这样类似于温带的气侯减少了许多热带疾病,这无疑更有利于移民的拓殖。

    “我们可以先从这里开始,然后就是河口,”

    手指在地图上划着,一直划到后世湄公河三角洲的位置,然后又划遍了南洋各地。

    这些地方都应该是自古以来就属于华夏的地方,毕竟,华夏最早发现这些地区。

    不过,现在让别人抢了先,不过现在补救还来得及,只要抓紧时间,这些地区还是会成为大明新的鱼米之乡。

    当然,想要实现这一切,必须要先解决一件事——荷兰!

    除了荷兰之外,还有郑家,因为他们是在这个道路上不可能回避的力量。如果成为敌人,一定会给移民的路上增加很多的风险。

    “哎,还是要谈判啊。”

第379章 狮子大开口(第二更,求订阅)

    最近比较烦!

    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总督的安东尼.范.迪门心情非常不爽,甚至可以说恼火!

    其实,原本的他的心情是不错的,作为一个商人,不,应该说失败的商人,二十年前他加入了东印度公司。后来就常驻于巴达维亚,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就一路官运亨通,四年前晋升为巴达维亚总督,甚至早在九年前,他就获得任命为海军上将。

    在过去的两年间,为了加强公司在马六甲地区的统治并控制自印度至明国的航海线,他代表荷兰与德尔纳特苏丹签订了一纸非常有利于荷兰的条约,从此经由战争,逐一夺取原本归于葡萄牙的殖民点!

    眼看着将要获得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时,突然,北方传来的消息打了他一闷棍!

    明军居然占领了热遮兰城!

    那可是荷兰的殖民地啊!

    而更让人恼火的是——热遮兰城沦陷的那么快,完全是因为城内日本雇佣兵的背叛。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立即作出了一个决定,杀掉巴达维亚的所有日本人。

    六百多个日本雇佣兵和他们的家人,一夜之间就被杀光了,尽管失去了一支战斗力强悍,让土人畏惧的雇佣兵,但至少巴达维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上帝可以作证,根本谈不上安全,毕竟,巴达维亚还有一万多明国人呢。要是有选择的话,安东尼和巴达维亚议会的议员们,都想一并解决了他们,可……他不敢啊!

    毕竟,现在不是十九世纪,大明不是满清!

    早在他晋升为海军上将时,荷兰舰队就在料罗湾吃了大亏。舰队的损失不说,荷兰人当时甚至失去了到大明沿海进行贸易的权利,这等于将荷兰东印度公司排挤在大明的市场之外!

    与大明进行贸易,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根本,至于香料,香料的暴利时代早就结束了。失去了大明失去的不仅仅是巨额利润,甚至会导致东印度公司的破产。东印度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赚钱,为了与大明进行贸易!

    所以在安东尼.范.迪门接任了巴达维亚总督一职后的头等大事,就是重新打开大明市场的大门……有了料罗湾海战的失败,他当然不能用战争去解决问题。那场海战的胜利,让他意识到,大明绝对不是印度的土酋或者东南亚的土著。而且也打不过明国的水师……哪怕从荷兰本土调集庞大的舰队,也不足以摧毁明国的水师,迫使他们屈服。

    既然战争无法解决问题,更不可能让他们屈服,那就谈判吧!

    上一次,是通过与郑芝龙的谈判,通过与他进行独家贸易解决了贸易问题,重新打开商路。

    那么这一次呢?

    其实,如果有选择的话,安东尼.范.迪门都愿意派出舰队收复热遮兰城,可这意味着大规模的战争,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和更大的风险。以公司的财力,尤其是在与葡萄牙人之间的战争正在进行时,他根本无法进行这样的豪赌——公司不可能同时和两个强大的敌人开战,别说是打输了,那怕就是打成持久战公司也得倒闭!

    葡萄牙或者明国?

    选择那一个?

    就在安东尼.范.迪门心烦意乱,不知是选择继续进攻葡萄牙夺取贸易航线,还是夺回热遮兰,保证最前方的贸易据点时。

    上一任大员专员的妻子阿德里安娜·奎娜却突然来到了巴达维亚,并且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大明的德王世子殿下希望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去大连,与他进行贸易谈判!

    和王子殿下进行谈判!

    直接面对面的谈判!

    我的上帝,对于安东尼.范.迪门而言,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因为自从欧洲人航海来到大明,就期待着与他们的皇帝、贵族见面,谈判贸易问题,但……几乎从没有没达成这一愿意!

    我们愿意付出一切,那怕是出卖上帝,只要能够见到他们的国王!

    多少年来,不知多少人发下这样的誓愿,可从来不曾实现过!

    现在,见不到国王,见到王子也行啊!

    只要能见到那位王子殿下,那么就有机会开放贸易。相比之下热兰遮城压根就不重要,至于城里头的荷兰人,嗯,都是卑鄙无耻的日本人杀的。和明国有什么关系。

    面对这样的天赐良机,安东尼.范.迪门自然是迫不及待的登上一艘盖伦船,换成其它人,他不是不放心,是不愿意让这么大的功劳落到别人身上,又拉上了一船枪炮和火药,听说明国正在北方和野蛮的鞑靼人打仗,肯定需要这些武器,这就是见面礼了。

    在航行途中,他甚至急不可耐的盘算起了了一大堆将要开出的条件了!

    贸易谈判,既然是谈判,那就应该争取一些条件!

    作为一心想要开辟东方贸易的安东尼.范.迪门来说,他想要的很多!比如他希望拥有和澳门一样的租借地,嗯,这个可以作为补偿,失去热兰遮城的补偿,当然还就是由东印度公司舰船在大明沿海的航行自由,可是进入大明的任何一个港口……

    “这是不可能的......总督阁下,可以向您保证,您必定可以从明国满载各种商品返回,也会成为第一个与明国的王子殿下见面,并且达成贸易协议的荷兰官员,你会成为整个联合省的英雄。但是王子殿下绝不会同意你的这些要求,完全没有一丝可能,您的要求太荒唐了,他既然征服了热兰遮城,又怎么可能会同意将土地出租给东印度公司呢?至于所有的港口,总督阁下,你要明白,对于荷兰而言需要的是什么?是进入他们的港口进行贸易,但不是每个港口都可以进行贸易!”

    作为俘虏被释放的阿德里安娜·奎娜安娜,现在的身份是双方之间的信使。不过,她的立场并不仅仅是站在荷兰的一方,她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毕竟,这个立场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回报。

    作为一个女人,她并不想像过去一样,把自己的全部命运都寄托在男人的身上,而那位世子爷给了一个新的新机遇。

    只要抓住这个机遇,她就有可能成为整个阿姆斯特丹甚至整个欧洲最为富有的女人。

    当然,想要抓住这个机会。需要牺牲东印度公司的一些利益。可公司的利益又与她何干呢?

    “我相信,如果你提出这些条件套无疑就是在向他宣战,你不要忘记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军,他的麾下有整个东方最强大的军队。”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阿德里安娜·奎娜就站在安东尼.范.迪门的身边,她的语气显得非常平静。

    “战争,我想这绝对不是阿姆斯特丹的董事们希望看到的结局,你说呢?”

    阿德里安娜·奎娜的提醒让安东尼.范.迪门整个人都变成了哑巴。对于阿姆斯特丹来说,他们所希望的自然是贸易,希望的是能够和天朝开展贸易,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至于战争。上帝也可以作证,我去阿姆斯特丹的董事们不介意他们用军事手段从土人的手中抢夺财富。但是他们绝不希望公司和天朝发生战争,毕竟,公司需要天朝的商品。

    “好吧,我想你是对的,但是,你知道,这只是谈判的技巧而已。”

    范.迪门颇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

    “说不定我们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第380章 天朝的强硬(第三更,求订阅)

    “尽量靠近炮台!”

    在船队进入大连湾海域时,注意到安东尼.范.迪门特意对船长吩咐道。然后他和身边的几名军官都趁机用望远镜观察着炮台。

    当他们从望远镜中,看到那些口径巨大的海防炮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我的上帝啊,他们居然铸造出了这么大的火炮!”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口径如此之大的火炮,即便在欧洲,也没有这么大的火炮!

    “他们的实力很强,看来,即便是是没有日本人,他们也能打下热兰遮城!”

    放下了望远镜,揆一沉吟了一会儿,低声说。

    “总督阁下,看来我们在重新考虑与明国人谈判的事情了!”

    现在不过二十五岁的揆一压根就不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他原本应该在十几年后出任大员高级专员,然后在那里被郑成功赶出热兰遮,至于他自己也被送上了军事法庭。

    而眼下,他不过只是东印度公司的商务而已,随同总督一同出访明国,参与这场注定将载入历史,甚至在整个欧洲引起轰动的贸易谈判。

    “嗯……”

    默默的点点头,安东尼.范.迪门的脸色显得很难看——他的船队里携带了超过五千支火枪以及六十门火炮,这些都是准备卖给明朝的,现在他发现自己携带的货物根本就是一堆废物。

    要亏本了,这可怎么办?

    ……

    尽管荷兰船队驶入大连港,但朱国强没有立即接见安东尼.范.迪门,而是查看奎娜的报告材料。

    “公司一年平均派出二十五艘左右的船只前往亚洲,或从亚洲回到欧洲。在此同时,任何一个时刻里,都有将近四十艘船只航行于亚洲的贸易通路上。”

    奎娜的汉语略带闽南口音。

    “殿下,我在巴达维亚询问过,那些商船上都有二十门以上的火炮,但是现在他们正在与葡萄牙人进行战争,所以,无意与殿下发生冲突,所以,他们更希望能够与殿下达成协议。”

    奎娜在禀报这些情报时,并没有任何不适,作为玻璃镜的代理商,她希望能够达成协议,然后把玻璃镜卖到欧洲去,当然,她还把眼前的男子当成了自己的情人,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情人,年青且强壮。

    随后,她自然又提到了安东尼.范.迪门的那想“妄想”。

    “……他希望希望获得一块租借地。”

    大笑之后,朱国强说道。

    “就让他去想吧!”

    大笑之余,感受着奎娜目光中投来的火热的视线,看着她妖娆动人的身段,朱国强笑眯眯走过去,将她抱在怀中,下巴贴着她的脖颈,轻声说道。

    “想我了吗?”

    ……

    “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总督安东尼.范.迪门,见过尊贵的大明王子殿下。”

    安东尼.范.迪门一行人脱帽弯腰行礼。

    随行的翻译官说。

    “巴达维亚总督向世子爷问好。”

    “坐吧!”

    朱国强抬手示意,并让人搬来了椅子,在安东尼.范.迪门等人落坐后,谈判也就开始了。因为双方都带有翻译,所以沟通并没有什么问题。

    在简单的沟通之后,双方自然谈到了热兰遮城。面对安东尼.范.迪门等人宣称热兰遮城是荷兰殖民地的说法。

    “迪门总督,”

    朱国强面色一冷,语气放沉了。

    “台湾是我们大明的领土,自古以来就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每年都有大量的福建移民赴台开垦。如今台湾岛上已经有汉人上万户,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属民……我在得知你们非法入侵大明的领土,自然要派兵收复,大明虽大,但没有一寸国土是多余的!”

    “王子殿下,”

    范.迪门急忙说道。

    “福尔摩沙属于东印度公司,在我们抵达那里的时候,那里不过只是一片无主之地,生活在那里的不过只是一群化外生番而已!福尔摩沙岛上的汉人都是在东印度公司抵达那里之后,才移民到那里,耕种土地的……”

    “啪”的一声!

    “荒谬!”

    朱国强猛然一拍桌子。尽管范.迪门说的是法语,可他还是能听懂的,所以也不等云海平翻译,就厉声道:

    “你竟敢怀疑我的话,早在天启四年,颜思齐就招募数千户福建百姓于台湾垦殖,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无论是郑芝龙,亦或是我军中提督李英,都曾在其麾下任事,需要我喊他们过来当面对峙吗?”

    “尊贵的王子殿下,”

    眉头紧皱,范.迪门的心里盘算开了,来之前就已经选择放弃了福尔摩沙岛,没有必要为了那个地方与大明发生冲突,更没有必要激怒眼前的这位王子殿下。

    “福尔摩沙岛对于东印度公司而言,不过只是一个贸易的据点,事实上,只要我们进行贸易,总离不开这些据点,如果你们能够提供更好的地方,我们并不是不可以放弃福尔摩沙。”

    “不是提供更好的据点!”

    朱国强摇头说道。

    “未来,我们的沿海港口,包括大员在内,都将对全天下的商人开放,我们有很多港口的地理位置远比那里更为优越,你们可以在那建立商馆,但是,绝不是什么据点!法国人、英格兰人同样和你们进行贸易,他们在荷兰建立了据点了吗?荷兰人在法国、英国建立据点了吗?没有!你们可以来我们这里做生意,但是据点,这绝不可能!”

    随行的翻译将王子殿下的话如实的翻译成了法语时,范.迪门一边听着,一边在心里面盘算开了。

    进入大明的港口建立商馆,这不正是他们一直以来所希望的吗?甚至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将会成为第一个在天朝拥有商馆的国家!

    到那时候,可就是直接与明国的商人进行贸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即便是白痴都知道其中贮藏着多少利润。不说其它的事情,

    就在这时,朱国强突然加重了语气道。

    “如果东印度公司想要尝试在我东南沿海建立任何据点,那么我就将下令禁止大明的商人与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以及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并禁止一切船只进入大明!”

    禁止荷兰商船进入大明的港口!

    禁止大明的商人与荷兰之间的贸易!

    听了翻译的话,范.迪门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了!

    其实荷兰的船只现在也进不了大明的港口。他们和大明进行贸易的方式都是通过明国的商人进行的,一旦禁止商人和荷兰人进行贸易。和大明的贸易没有办法做下去,甚至就是连同和日本的贸易也会出问题,毕竟,运往日本的商品有很多都是明国的商品。

    没有了这两条贸易航线,荷兰东印度公司别说是赚钱了,甚至都无法在这里立足下去,毕竟,是一条横线的利润支撑着他们在东亚水域上的事业。

    当然了,他可以选择攻击明国的商船,切断他们和日本的贸易航线,进而向大明施加压力。

    可是这样玩法会让公司破产的!

    范.迪门真要干了,他的总督也就到头了......

    “迪门总督,”

    朱国强这个时候又温言道,

    “你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做生意,又何必执着贸易据点呢?你们建立据点,无非是为了方便进行贸易,现在许可你们直接到港口里开设商馆了,这可条件可比过去好多了……”

    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十九世纪的满清,这也是朱国强之所以强硬的原因,大明并不需要荷兰,但是荷兰需要大明,需要大明的商品……

第380章 送给荷兰人的河豚鱼(第一更,求订阅)

    谁才是谈判桌上的强者?

    永远都是被需要的一方!

    对于荷兰人来说,他们需要大明的瓷器、丝绸,以至于生铁等各种商品,相比于对大明的需求,大明不需要荷兰。

    也正因如此,那怕是心有不甘,安东尼.范.迪门仍然不做出让步。更何况通过在进入大连港时作出的判断,他发现这位王子殿下的军队比郑芝龙的军队更为强大。

    郑芝龙都打不过,更何况是大明的王子!

    其实,从一开始的时候,安东尼.范.迪门他们就没有弄清楚封国、德王、世子之类的身份,他甚至觉得眼前的这位,就是大明的王子,国王的儿子。

    热兰遮城?

    不过就是只有鹿皮的地方而已,东印度公司需要的是进入大明,真正的进入!在有了这个认识之后,会谈自然极为顺利,而很快就了第一个成果——东印度公司认同大明对大员的统治,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范.迪门压根就没有提到屠杀啦、财产啦之类的问题,毕竟,战争就是战争。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其它收获,也就是大明将会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开放贸易。第一步是准许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自由出入大连商埠,准许荷兰商人在大连商埠居住并经营工商业!

    而且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大明西洋公司——这是朱国强授意成立公司,与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差不多,就是专门从事对西洋贸易,两家公司达成的商业合作,荷兰东印度公司负责销售西洋公司的商品,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港口对西洋公司开放。

    达成这个协议,甚至授权东印度公司销售西洋公司的商品,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大明船只在南洋海域的自由航行。

    之所以给予东印度公司商船在大明沿海的自由航行权是为了换取大明商船在南洋海域的自由航行权,也是为了结束大员问题造成的“误会”。

    想要在南洋殖民,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就是必须面对的危机,虽然朱国强有足够的自信在大员击败他们,但是将战场转移到南洋海域,就没有什么胜算了。况且在历史上,荷兰人在被郑成功击败后,就是通过不断的袭击郑家的商船,让其不得不退出南洋。

    这种持续性的海上小规模冲突,极其不利于大明的海外拓殖,尤其是在湄公河三角洲等地的殖民事业。

    现在大明所需要的是什么?

    是向南洋殖民!

    在这一大前提下,与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谈判解决双方问题,就是最好的选择,况且,荷兰也不是大明在南洋扩张的主要对手。荷兰不过是“海上马车夫”而已,就是一“赶大车”运货的,作为一个弹丸小国,荷兰根本并没有多少力量可以用在在海外扩张。

    甚至就是现在欧洲各国在亚洲的势力同样也是微不足道的,现在正是欧洲各国彼此之间互相攻伐的重要时期,还没到一门心思瓜分世界的时候。

    而他们在亚洲的势力范围,说白了,不过只是建立了一些据点式的殖民地,就像荷兰,也就是在爪哇岛上占据了比较大的地盘,建立了巴达维亚城。至于葡萄牙也就是占领了果阿,租借了澳门而已。欧洲人的重心现在……还在欧洲!

    根据朱国强所知道的历史,克伦威尔上台后,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会接连发动对荷兰的战争。

    荷兰,根本无法对大明构成任何威胁,至于东印度群岛,现在也不在朱国强的考虑范围之内,顶多也就是考虑一下爪哇岛的大米而已,这也是要求荷兰人开放港口的原因,爪哇岛那也是大米的重要产区啊。

    “大米,”

    朱国强道,

    “民以食为天嘛,最近几年,大明境内灾荒不断,尤其是北方,总是缺粮食的,而巴达维亚所在的爪哇岛盛产大米,我听人说,当地土人的大米过盛,价格低廉,所以我希望我们的贸易可以首先从大米开始,我们的商船进入巴达维亚购买大米,荷兰的商船也可以把大米运过来。”

    “大米?”

    因为荷兰本身就是“赶大车的”,在欧洲的荷兰商船本身就从事粮食贸易,对此范.迪门当然不陌生,但这个距离未免也太远了。

    “这也太远了吧?”

    尽管爪哇岛的土人以及东南亚其它地区都盛产稻米,而且稻米价钱非常便宜,但是加上长途海运输的成本,利润必定极为有限。

    “距离不是问题。”

    朱国强笑着说道。

    “只要你们把粮食运过来,我愿意出一两一石的价格统一收购,有多少我买多少!怎么样!”

    朱国强开出的绝对是高价,通过奎娜等人他早就了解到,在巴达维亚收购大米,一石米只需要两钱银子,不过考虑到长途海运的成本,他们运来一万石米的利润大概在四千两左右,利润绝对可观,可是大明需要这些大米,当然,大明的商人也需要通过大米贸易进入巴达维亚,进入爪哇岛。

    现在大明不需要爪哇岛,并不意味着将来不需要。先借口贸易敲开巴达维亚的大门,然后剩下的再徐徐图之,等再过几年英荷战争的时候,嗯,爪哇岛自古以来也是大明的领土!

    至少是50%的利润啊!

    几乎是瞬间,非但范.迪门心动了,就连同参与谈判的其它人也心动了,其实,尽管东方贸易航线的利润惊人,但是一艘船的利润同样也是非常有限的,毕竟,船上不可能装满利润可观的暴利商品,绝大多数商品都是利润一般的普通商品。

    如果是载重一千吨的大船,利润会超过一万两!

    瞬间,揆一就算出了大米贸易的利润,而范.迪门等人的心里也拿定了主意,这个生意有搞头。

    “尊贵的王子殿下,”

    就像所有老奸巨猾的奸商一样,范.迪门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我会认真考虑您的提议,不过现在因为没有从事过类似的贸易,所以我不能立即答应你,但是请你相信,在回到巴达维亚后,我会派人对此事进行研究,至于价格问题,我想只有等到第一艘大米抵达大连后,我们才能够就价格达成协议。”

    就是想抬价而已!

    心知肚明的朱国强笑了笑,当然没有反对。

    “另外,我希望能进一步考察大连,以确定我们是否有必要在这里开设商馆。”

    朱慈烺心里却是冷笑几声。

    装什么装?

    你们这些个奸商还真能放着大把的银子不去赚?

    或许对于这个时代的国人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这些西洋人,但是,另一个世界中他们早就把这些所谓的冒险家们给研究了个通透。是什么驱使着他们不远万里,担负着各种风险来到东方?

    说白了就是财富的驱使。

    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挣钱。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甚至会不惜出卖一切。

    况且自己提出的这个条件根本就是在捧着银子送给他们。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拒绝呢?

    用,吃准了他们不会拒绝以买卖的朱国强笑到。

    “你们随便参观,等你们做出决定之后,我们再商量这件事。”

    决定。

    你们什么时候做出这个决定我不清楚,但是,我的决定已经做出了。

    所谓的大米不过仅仅只是一块敲门砖。一块把巴达维亚的大门给敲开的敲门砖。

    心里冷笑着,朱国强的脸上露出来的却是极为诚挚的笑容……

第382章 范迪门的小心思 (第二更,求订阅)

    作为一个初建不到一年的商埠,大连远不能与南京、杭州、扬州,甚至临清那样的知名大邑相比于,但是对于范.迪门和揆一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欧洲人来说,这眼前的这座城市已经是极为繁华的了。

    既然是要考察,那就要好好的考察一番。

    殖民者就是殖民者,即便是明知道大明是不可力敌的巨人,但是范.迪门考察的第一个目标仍然是位于大连湾的炮台!

    就对海防御上来说,大连并不是一个要塞型的港湾,不过作为港口城市,不修建炮台简直就是一丝不挂的美女,所以早在建城之初就修建了两座棱堡式的炮台,这当然不是用竹子编的炮垒堡篮堆砌的棱堡炮台。而是用石料筑成棱堡。这两座棱堡的规模不大不小,是以十九世纪前期的海岸棱堡的图纸修建的,相比于这个时代的棱堡,它的结构更完善,更科学,用石料以及水泥筑成的棱堡尽管比不上钢筋混凝土,但仍然非常坚固。面对海洋一面,除了安装有50斤卡龙炮外,还安装了二十七斤要塞炮!它相当于欧洲的三十六磅要塞炮,不过这种巨炮还要差不多再等一个世纪才被铸造出来。

    如果两座棱堡炮台完工,将会拥有十八门二十七斤要塞炮再加上二十四门十八要塞以及超过六十门的卡龙炮,足以对任何试图从水路而来,侵犯大连的舰队造成致命的打击。

    尽管棱堡主体没有完工,可面对海洋的一面已经安装了炮位,面对炮位上巨大的要塞炮,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

    “即便是在欧洲,也没有这么大的火炮!”

    在这一瞬间,范.迪门的心塞啊!

    不是因为攻不下这座城市,而是因为……他船上的武器卖给谁。尤其是在发现守卫炮台的士兵居然使用着不需要火绳的燧发枪时,他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其实他真的看错了。那些枪是比燧发枪更加先进的击发枪。不过远远的看去模样和燧发枪到也有有那么点像。

    “阁下,他们使用的好像是欧洲最先进的狗锁式燧发枪。”

    皮尔斯少尉的提醒,让范.迪门心烦道。

    “我知道……”

    他当然知道,这可是欧洲目前最先进的火器。就是个巴达维亚都没有多少。可是在这里,他们却已经用上了这些极其先进的武器。

    该死的肯定是那些葡萄牙人把这一些先进的武器卖给了他们。这是肯定的,一些葡萄牙人在澳门就有铸造火炮的工厂,嗯,既然能够把火炮卖给大明,就肯定会把火枪卖给天朝。

    “那我们带来的是火绳枪,恐怕要砸在手里了。”

    那怕他们带来的是最先进的苏尔火绳枪,可仍然是火绳枪啊!还是没有燧发枪好啊。

    揆一打断了他的话。

    “皮尔斯,你知道为什么你直到现在还是少尉吗?”

    “什么?”

    皮尔斯不解的看着揆一,显然他还没有注意到总督阁下已经发黑的脸色。

    “我们市街上看看吧!”

    范.迪门有些兴致缺缺的说道。

    作为城市,大连不同于大明任何一座城市——它没有城墙,甚至就连同城市的规划,也不同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一座城市,为了省事,朱国强直接选择了拿来主义,在市街规划上直接拿来了19世纪后期,大连建城时的规划,整个城市的布局,也不同于传统老城的棋盘式格局,而是改成放射式的蛛网式道路。大连整个市街的中心点,就是直径213米的破虏广场,从向外放射出10条街道,中间设有绿地、花园,周围的大小树木又将空间分割……当然,这一切仍在建筑中,不过只是初显雏形而已。

    宽阔的通往港口的破虏大街是市区的主轴线,也是城市敢繁华的地段,作为大连最繁华的“黄金地段”,两侧的所有建筑,都归于太平商行,而太平商行最大的股东就是朱国强本人,至于股东,则是平虏军中的将领,这当然也是一种利益捆绑。

    相比于其它空空荡荡的街道,破虏大街无疑是繁华的,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两侧,已经建成了许多明式的楼宇,还有不少建筑正在施工,置身于这条街道上,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它将来的繁华。

    其实,对于范.迪门一行而言,这群人就像是土包子似的置身于这条宽阔的街道上,惊讶的感受着这里的繁华。

    “你们确定这是一座刚刚建成的城市吗?”

    “年初世子爷北伐收复这里时,这里还只是一片不毛之地!”

    显然,没有任何人相信云海平的回答。

    谁又能相信这一切呢?

    当晚上,在大连城的路灯点亮,置身于城市另一边一座小型广场旁的饭店里,站在饭店的阳台可以看到远处的大海,范.迪门就注意到了远处的工业区,那里有船厂、兵工厂、纱厂等多座工厂。

    白天的时候,范.迪门他们曾经那里参观过,尽管他们没有获准进入兵工厂,但是在船厂里,在石质的船台上,他们看到有许多工人在那忙碌着,他们正在建造的船只船形既不同欧洲的盖伦船,也不同于明国传统的海船,而是一种新式的船形,它的圆形艏、圆形艉不仅缺乏美感,甚至显得有些丑陋。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仍然相信正开工建造的是一种战舰,那些炮窗和密集的船肋是无法掩人耳目的!

    船台上有至少三艘这样的军舰,这确实是个让人担心的问题!

    现在的东印度公司尽管拥有近六十艘船只,但却没有一艘军舰,都是武装商船,其实这个时代荷兰并没有多少专门设计的军舰,大都是武装商船,只是炮多炮少而已。

    看来他们正在组建真正的舰队!

    尽管并不觉得明国会染指巴达维亚,但是商人的直觉告诉范.迪门,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他的眉头顿时皱成了一团。

    “总督阁下,我觉得这里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据点!”

    揆一的打断了他的思绪。

    “确实不是很的选择,它太靠近北方,我们到达这里的时间,甚至比去长崎还要遥远。”

    范.迪门点头说道。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这将会是第一个准确我们的自由进入的港口,从这里往西航行进入渤海,就是大明的首都,如果我们在这里建立贸易据点的话,在未来很容易进入大明的首都,那里可是欧洲人从没去过的地方。”

    欧洲人当然去过,但欧洲的商人从来没有直接进入那座城市进行贸易。其实,对于欧洲的商人来说,别说是京城了,那怕就是能够直接进入广州做生意,都已经是上帝保佑了。

    尽管大明放开了海禁,但是这个开放是什么?是准许大明的海商出海贸易,不代表西洋人可以随便的来大明的港口做生意。换句话来说,万历年间全面放开的海禁其实就是早了半个世纪的《航海条例》,就像克伦威尔的《航海条例》一样,是保护大明航海贸易垄断的“开放”,只有大明的商船可以运输大明的货物前往海外进行贸易,为了确保这一切,甚至直接禁止了欧洲船只进入大明港口进行直接贸易。

    这种贸易保护对于刚刚开海的大名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毕竟他们一出海就要面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那些海上的行家里手,是完全开放港口自由竞争的话,大明的海商怎么竞争的过他们?航海保护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不少人并不认同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克伦威尔的《航海条例》是在保护英国,但是大明的这种行为,就是闭关锁国,“我大清”闭关锁国,那是效仿明朝。

    看看,其实那些人还是屁股的问题。他们眼里大清的屁是香的,洋人的当然更香!

    而这也是澳门以及热兰遮这种贸易据点重要的原因——这是他们获得大明商品的最佳选择,要不然就只能坐在巴达维亚等待明国的商船,不过致命是如此,仍然还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也是为什么,范.迪门会亲自来到这里的原因,就是为了去掉那些中间商。

    “是的。”

    揆一点头说道。

    “可是,这仍然很难改变,它的地理位置上的不理想,我询问过一些明国人,在这里只生活着不到一百万明国人,而且在北方只要走上几天,就会进入野蛮的鞑靼人的地盘,他们正在和明国进行战争!”

    “鞑靼人的地盘?在什么地方?”

    范.迪门突然问道。

    “就在北方,大连过去就是被鞑靼人占领的,又被王子殿下收复的,但是鞑靼人仍然是他们的威胁。”

    揆一回答道。

    “我们也可以到朝鲜,现在那里也是鞑靼人的地盘,甚至他们的皇帝就在那里。”

    “鞑靼人?”

    范.迪门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

    “他们是野蛮人?就像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一样吗?”

第383章 大清人民的好朋友(第三更,求订阅)

    克里米亚的鞑靼人。

    这是欧洲人最熟悉的鞑靼人,那些蒙古人曾经是东欧的恶梦,即便是现在也是乌克兰大草原和波兰人的梦魇,他们掠夺欧洲人作为奴隶卖到奥斯曼帝国。

    当然,野蛮人总归是野蛮人。他们必须要购买火枪,火炮,而荷兰人可是整个欧洲最诚信的商人……从来不计较什么宗教之类的东西,对于荷兰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挣钱,比生意更重要的事情了。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荷兰人甚至可以出卖上帝。

    “鞑靼人,我们对他们有什么了解的吗?”

    范.迪门问。

    “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并不多,我们只知道他们曾经是天朝的奴隶,在他们发动叛乱后,曾多次击败了天朝的军队,占领了被天朝称为“辽东”,天朝和他们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他们甚至曾经数次深入到天朝境内,杀死了很多天朝人,掠夺了很多财富,而这位王子殿下,就是凭借着击败鞑靼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一直以来揆一都在做着准备——为大员高级专员,所以他努力的学习汉语,了解与天朝有关的知识,可他了解的往往都是道听途说的,即便是巴达维亚的明国人,也说不清楚国内发生的事情。

    就像直现在他还是分不清皇帝与这位王子之间的关系,甚至想当然的觉得他是皇位继承人之一,嗯,这倒没什么错。

    “看来他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将军。”

    范.迪门点头说道,

    “是在,我听说,现在天朝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鞑靼人根本无法击败使用大量的火器的天朝军队。”

    “火器?你是说那些鞑靼人没有火器?”

    范.迪门的语气中带着惊喜。

    “我也不太清楚,”

    揆一说道,

    “这些是我刚刚得知的消息!”

    “哦。”

    范.迪门点点头,

    “揆一,你觉得明国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击败鞑靼人?”

    “这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也许三年,也有可能是五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必定能够取胜,因为他们足够庞大。”

    “是啊,天朝真的非常庞大,他们居然有一亿人!”

    范.迪门惊叹道。

    “甚至比整个欧洲的人口还要多。”

    沉思片刻,他又继续说道:

    “你刚才说,那些鞑靼人是被明国的军队用火器击败的,如果我们向鞑靼人提供足够多的火枪、火炮,甚至雇佣军,他们会不会坚持更长时间呢?。”

    或许是一个失败的商人,但是作为巴达维亚总督,在任内击败了葡萄牙人,确保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贸易航线上的统治地位的范.迪门,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政治水平的!

    当他意识到明国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威胁后,他很快就发现了唯一可以推迟这一切发生的机会。

    鞑靼人!

    只要明国人和鞑靼人的战争进行一天,他们就不可能对公司造成威胁!

    “向鞑靼人提供武器?我的上帝,这会激怒明国人的!”

    揆一惊讶道,

    “阁下,一但明国人发现了这一切,他们肯定会把我们轰出大连的时候,你会失去你所争取的一切!”

    “我知道其中的风险!”

    范.迪门沉默了片刻,凝视着远处的夜幕中的大海,

    “但是我必须要考虑到长期的利益……如果明国击败了鞑靼人,他们结束了在这里的战争,他们必定会将注意力转向海洋,而到那时,必定会给我们,给东印度公司带来威胁,到那时候,很有可能不再是我们能不能继续称霸东方的海洋问题,而是能不能继续在这里存在的问题!”

    顿了顿,范.迪门又说道。

    “而且,鞑靼人……也许是个很好的贸易对象!”

    然后范.迪门突然笑了起来。

    “在我们的船上,有很多的军火,原本是准备卖给明国人的,但是谁知道,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这些武器,他们有燧发枪,所以,我们可以把那些火绳枪卖给鞑靼人。”

    作为一个商人,那怕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范.迪门也敏锐的看到了一个商机,这个商机就是把贸易对象换成另一批人,那些人会需要船上的那些军火。

    “对于荷兰人来说,无论鞑靼人,还是明国人……”

    范.迪门顿了顿,

    “都是我们进行贸易的对象,我们可以和明国做生意,但也可以和鞑靼人交朋友,就像我们在欧洲一样,既可以和意大利人做生意,也可以卖武器给土耳其人!”

    为了钱,资本家会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尽管土耳其人屡屡入侵欧洲,但是并不妨碍欧洲的商人们把土耳其人所需要的一切卖给他们,在欧洲如此,在亚洲更应是如此。

    “那些鞑靼人现在刚刚被明**队用火器击败!”

    范.迪门满面欢喜的说道,

    “我想他们现在肯定会需要我们的武器!也会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也可以向他们提供武器,甚至军事顾问,教会他们使用武器。”

    他看着皮尔斯说道,

    “等到我们离开大连之后,你要去一次朝鲜……去和鞑靼人达成协议,把我们的武器卖给他们,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火器。”

    “教会他们使用火器?”布鲁斯追问。

    范.迪门笑了笑:

    “没错!教会他们使用火器,我想这是鞑靼人现在肯定需要这些!你会说汉语,你去最合适。”

    揆一想了想,又问:

    “那……这边,我们怎么说?”

    范.迪门耸耸肩,苦笑道:

    “还能怎么说?福尔摩沙……我想我们是不可能收回来了,我们失去了那里,……而大连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这里不仅拥有良好的港口,而且气候也比较舒适,欧洲人可以在这座城市中愉快的生活,就像他们在欧洲的家乡一样,不必再忍受热带的气候折磨,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潜力!这是靠近明国的首都最近的港口。”

    距离首都最近的港口!

    范·迪门相信,如果把荷兰东印度公司获得自由进入这个港口的消息传回阿姆斯特丹的话,整个阿姆斯特丹都会陷入疯狂,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会羡慕荷兰人的运气,当然,这一切是他——安东尼·范·迪门缔造的,他将会成为整个荷兰的英雄。

    “我敢保证,几年后,这里就将成为远比广州更为繁华的港口,甚至会成为不逊于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我们将会在这里赚到非常丰厚的利润……”

    相比之下,福尔摩沙是什么?根本就是个不值一提的地方!

    尽管并不怀疑总督的判断,但是揆一仍然皱眉头道,

    “可如果我们同时和鞑靼人合作,会不会影响到东印度公司在这里的经营?”

    “这不是没有可能,但是……”

    范.迪门笑了笑,

    “所以你不能说自己是荷兰人!”

    “那我是……”

    “葡萄牙人!荷兰是大明的的朋友,但是葡萄牙人,他们却选择了和鞑靼人合作!”

    范.迪门冷笑道,

    “现在我们正在和葡萄牙人进行战争,正在攻战他们在印度洋上的据点,你就以葡萄牙商人的名义去朝鲜,带上我们的那些武器,……这些武器是我们敲开鞑靼人大门的敲门砖,当然也是把葡萄牙人赶出澳门的机会,也许我们甚至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明国人把澳门交给我们!”

    在说出这番话之后,范迪门甚至自己都开始佩服起自己来了,这可真是一个完美的计谋啊。

    一旦成功的话,甚至可以把葡萄牙人完全从这片大海上赶出去,到那时我可就是东印度公司的功臣了……

第384章 当奴才就要忠心耿耿(第一更,求订阅)

    “世子爷,臣听说荷兰人的船上装了不少军火,据说一开始是准备卖给我们的。”

    小冰河期的秋天来的很早,也很短,还不等人适应秋风,温度就一天天的变冷了,是冷,不是凉。

    穿着身圆领衫的石磊骑在马上,跟在世子爷的后面,一对眸子偶尔的会投向远处,就像是担心周围会不会冒出居心不良的匪类似的,其实,这根本就不可能,或许军马场看似荒凉,可军马场内外都是对世子爷感激涕零的军户!

    要是有匪徒,不等他们进入马场,估计就被军户们拿下了。

    “哦?那些荷兰人居然想当军火商,他们现在还用着火绳枪呢,还不如百姓们手里的燧发枪,卖给谁啊!”

    同样穿着身圆领衫的朱国强脸上溢满了得意的笑容。

    现在明军用的是击发枪,至于百姓用的是燧发枪,前者更可靠、更准确,而后者……用起来更便宜。

    现在的大明武备可是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啊。现在欧洲的燧发枪不过刚发展起来而已,还没有普遍装备,不过,这些欧洲人也就是靠着火绳枪征服了半个世界啊!

    “我是担心他们在咱们这边卖不掉,会不会卖给其它人。”

    “其它人,你是说建奴!”

    话声落下时,看到一群马在草地上缓缓奔驰。

    朱国强笑着岔开了话题,扭头道。

    “许安林,咱们这座马场,今年明年能育出多少新马?”

    马政司主事许安林原本是太仆寺小吏,太仆寺是大明专门负责马政的地方,这个衙门或许没有办好大明的马政,但许安林养马确实有一手,虽说他对育马是外行,可是朱国强给他拿来了《养马学》等教材,那些教材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在这个时代绝对堪称神书。

    甚至平虏军现在的育马,就是有样学样的借鉴了书里的育马知识。

    “回世子爷话,咱们的军马场一共有7586匹母马,另外有36482母匹寄养于各卫的军户家中,目前有九成的母马已经怀上了小马,明年至少产出四万三千匹马,估计会有三万匹左右是公马,……”

    点点头,朱国强又对许安林道,

    “许安林,你记住,想要育成新马,就不能混杂种马,公马一定要去势,无论是军马场的,还是民间的……”

    在这个时代马政很重要,骑兵需要军马,炮兵需要挽马。就是民间的马车也需要轻重挽马。而偏偏低劣矮小的蒙古马,从来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选育,既不适合骑兵骑乘,也不适合军民挽用,所以必须改良蒙古马。

    于是朱国强便借鉴了俄罗斯培育顿河马的改良方式,以阿拉伯纯种公马与蒙古母马杂交至第五代,再将其后代横交固定,即可产生与顿河马相似的新型马。

    不过,现在辽东并没有阿拉伯马,现在育马用的是朱国强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黑科技”——阿拉伯马冻晶,价格便宜、量大。不过范·迪门他们过来之后,朱国强已经向荷兰人发出了一个订单——委托他们从奥斯曼的巴格达省购买300匹阿拉伯马,在这个时代,进行远洋贸易还真离不开那些“海上马车夫”,他们不仅掌握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而且还在世界各地建有贸易站,有些东西离开他们还真不一定能买得到。

    至少眼下,这些荷兰人对大明来说还是有用的。在军马场逛了半天,在侍卫们升起了炭火烤羊时,朱国强示意石磊坐在到自己身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随口说道。

    “你觉得范·迪门会把武器卖给建奴?”

    “世子爷,以那些西洋人贪财的性子来看,他们带了那么多武器过来,肯定不会再带回去的,离开大连后,他们只要转个弯,就能到朝鲜,从那可以直接把船上的火器卖给建奴。”

    “四石,那以你之见,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沉思片刻,石磊说道。

    “世子爷,这几天荷兰人一直在往船上装棉布、绸缎以及香皂还有其它的各种商品,他们好像把军火都装到了其中的两艘船上,咱们不妨直接把这两艘船处理掉。”

    石磊口中的处理是怎么处理?肯定是弄沉那两艘船,这有的了办法。不过朱国强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沉思默想片刻后,他朝远处看去。

    “四石,我们早晚会跟荷兰人决裂,快则四五年,慢则七八年,还是先抓住他们的一些把柄的好,有了这些把柄,咱们才能在决裂时丢出来,现在既然他送了把柄过来,不妨先攒着,等一等,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兴师问罪。”

    和荷兰人决裂是必然的,或许现在大明需要这个“海上马车夫”,但是当大明在南洋站稳脚的时候,就是把荷兰人赶出南洋的时候,巴达维亚……那里自古以来都是大明的领土啊!

    要知道,那里的土邦曾经可是接受大明册封的,甚至大明在那里还有旧港宣慰司那样的衙门,这不正是“自古以来”的名证吗?现在不过只是一时权宜之计罢了。

    “可是那些武器要是落到建奴的手里,肯定会给咱们造成威胁的!”

    “只是一些火绳枪而已。”

    冷笑之余,朱国强反问道。

    “四石,你猜,现在有没有建奴混进咱们这边偷刺探军械机密?”

    “这……”

    世子爷的问题,让石磊眉头皱成了一团儿,连忙说道。

    “世子爷,臣这就去查办此事!”

    ……

    每天都有人逃到大连,这些被建奴从关内掠到关外的百姓,这一路上不知遭受了多少劫难。尽管需要对这些难民甄别,可实际上这种甄别不过只是了胜于无,不过只是随意询问几句话而已,毕竟,女真建奴是不可能逃过的,逃来的肯定都汉人。

    其实,倒不是没考虑过这些难民中可能混杂有建奴的探子,可是因为这些难民都是送到大连做工,倒也不担心其中有探子,至少不担心探子打开城门——因为大连没有城墙。

    而且那边确实需要工匠和劳力。

    曹尔玉也就是和这些人一起混进大连的,不过在这里他叫曹喜,是从建奴庄子里逃出来的逃奴。

    对于当惯了主子的他来说,想掩人耳目并不容易,毕竟,奴隶就是奴隶,奴才不等于奴隶。

    庄子里的奴隶是要挨打的,奴才那可都是主子面前的红人。为了适应一下身份变化,他甚至特意跑到庄子里去体验了一阵子生活,那几天他可是没少挨打,更是没少受气。到最后也是从庄子里逃出来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个是爹告诉他的道理,后来更重要的是要在主子面前表忠心,吃这些苦主子可都是看到的,只要主子看到他的辛苦,就肯定会记得他,将来才会重用他。

    这么一想,吃的这些苦也就是值得的。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他在大连城里招的这些苦受的这些罪,外人看不到啊。

    外人看不到,主子更看不到。

    “你说我这是遭的哪门的罪啊?”

    头一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曹尔玉在心里自言自语道。

    对于当惯了奴才的他来说,尽管他内心千方百计的想为主子把事情办好,可是办的这些差事,总要让主子看到自己的辛苦吧。

    可是在这个地方无论受多少罪,受多少累,主子他也看不到啊。

    而且对于主子来说,他可记不住你受了多少累,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办成差事。

    可是这个差事难办啊!

第385章 葡萄牙人来了(第二更,求订阅)

    已经两个月了!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以“逃”出建奴庄园的曹尔玉一直在工地上干活,虽然是大家公子出身,可曹尔玉确实能吃了得别人受不了的苦,在工地上像普通的劳力那样,整个抬石砌墙,尽管人累得像死狗似的,可是他仍然咬牙撑了下来。

    还要等多长时间?

    曹尔玉不知道,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机会靠近炮台,原本他以为筑铳台肯定有机会接触到明军的大炮,可谁知道平虏军却从没有给过他机会靠近铳台,更别说靠近炮弹的机会。

    炮弹!

    曹尔玉之所以会“逃”到这,就是想弄清楚开花炮弹的秘密。尽管回到大清国后很快就铸出了开花弹,还有那种木制的引信,可是前后多次试验都失败了,开花炮一打就炸,直接在炮管里炸开了。

    为什么会这样?

    前后试了几十次后,实在是没了办法的曹尔玉一咬牙,“逃”到了大连,他想在这边打探开花弹的秘密。

    可两个月来,尽管他一直在铳台这边干活,眼巴巴的看着铳台上的大炮,可却压根没有机会接触上面的大炮。

    总不能就这么在这干一辈子的苦力吧!

    曹尔玉在心里嘀咕着,其实,这两个月他不是没有收获,比如他第一次见识到了不用火绳的“石发枪”,当然还有它的纸包装药,尽管他还没有购买“石发枪”的资格,但是他却凭着记忆,硬记住了它的模样,其实和之前缴获的那几支明军的火枪倒没有多少区别,过去一直不知道那些枪是怎么发火的,这一次倒也弄明白了原理。

    可是他更想弄明白明军的大炮是怎么打开花弹的啊!要是说明军的什么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明军的开花弹了,那种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深刻到让他每每都会从噩梦中惊醒。

    可越是想要得到,就越难得到,就像现在,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累死累活像条狗一样,只能每天远远的望着那些大炮。

    这命啊……

    难不成真的要做一辈子苦力?

    可惜不能到兵工厂啊。

    又一次,曹尔玉在心里暗自嘀咕着,他们这些逃过来的难民,往往都是被打发过来盖房子、筑堡,其实都是些辛苦活,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甄别,这种苦日子本身就是在熬人,有几个锦衣玉食惯了的探子能在这里撑上一年半载的?

    甚至就是现在,曹尔玉的心里都打了退堂鼓。

    要不然就回去吧……

    几乎是在曹尔玉心里蒙生退意的时候,随着铳台的施工的进展,侧墙终于接上了正墙,站在脚手架上砌墙时,曹尔玉的眼睛不时的盯着铳台上的大炮。

    “这炮可真大啊!”

    那炮口能塞下一个脑袋吧!

    就在曹尔玉在脑子里记着大炮的外形时,突然,他的眼睛落到了远处的一个炮位上,那边炮手们似乎正在进行操炮训练,只见他们打开一个木箱,然后从箱子里捧出了一个。

    那是……炮弹!

    不仅仅只是炮弹!

    炮弹的后面连着布包,而布包与炮弹之间似乎是……是木头!

    瞬间,曹尔玉明白了,他的双眼里尽是喜色。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炮弹之所以会在炮膛里爆炸是因为炮弹壳太脆,直接在大炮里炸开了,可要是在开花弹后面装上一层木头,那层木头岂不就像过去打开花弹时塞的那层泥?有一层木头挡着,炮弹自然就不会在膛里头碎开了。

    我明白了!

    终于弄清楚了其中的关键后,尽管内心欢喜非常,但曹尔玉并没有表现出来,当天下午,在他就离开了大连,不是从往北,而是走水路去了天津,从天津返回大清国沿途并没有多少关卡,况且还有晋商的帮助。

    在曹尔玉登上驶往天津的船只时,在大连港内,四艘荷兰武装商船也在小舢板的拖曳下缓缓的驶出了港口,置身在盖伦船高耸的船艉上,范·迪门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阵,一方面他为自己能“敲”开大明的国门而得意,而另一方面,他却同样看到了来自大明的威胁。

    “他们已经占领了福尔摩沙,将来他们会不会染指巴达维亚呢?”

    内心带着这样的忧虑,范·迪门又一次把目光投向另一艘船,希望揆一他们的朝鲜之行,能够有一定的收获吧!

    但愿鞑靼人能够拖住他们的脚步吧!

    ……

    几天后,尽管船上没有向导,但是两艘荷兰的武装商船,还是驶近了朝鲜海岸,不过在揆一的要求下,两艘船一直与海岸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他之所以会下达这样的命令是因为在大连获得的一个情报。

    “明国人在朝鲜人的海岸上设立了一个堡垒,他们在那里驻扎了很多军队,我们绝对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揆一又一次拿起望远镜观察着海岸,观察着海岸上的朝鲜人。

    “可是,专员先生,我们怎么样识别鞑靼人呢?”

    皮尔斯少尉问道。

    “很简单!猪尾巴!”

    揆一答道。

    “那些鞑靼人都留着猪尾巴似的头发,就像……咦,那是……”

    突然揆一不再说话了,他有些激动的透过望远镜盯着岸上的人,那些人似乎就是传说中的鞑靼人。

    “我的上帝,没错,没错,他们就是鞑靼人……”

    又一次,揆一郑重其事的提醒道。

    “皮尔斯少尉,记住,从现在开始我们都是葡萄牙人!”

    即便是直到现在,揆一的心里都很佩服总督阁下的英明,冒充葡萄牙人,这恐怕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计谋,对于葡萄牙骗来的澳门,整个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是眼红至极,可惜同样的骗术只能用上一次,荷兰人肯定不可能再故伎重施,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眼红澳门那个据点。

    如果明国人知道葡萄牙人居然和鞑靼人合作的话,他们肯定会把葡萄牙人赶出澳门,到时候,也许可以游说明国人把那里租给荷兰,租给东印度公司!

    毕竟,荷兰可是大明的朋友啊!

    至于他们,他们不过是葡萄牙人而已!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054/ 第一时间欣赏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作者:无语的命运所写的《这个大明太凶猛》为转载作品,这个大明太凶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这个大明太凶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这个大明太凶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这个大明太凶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这个大明太凶猛介绍:
穿越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你们别歪楼好吧!……好吧!听你们的!对她们要狠!对他们更要恨上加狠!这个大明太凶猛,对文官比流寇还狠毒,打女真那更是一个凶残,从东洋到西洋,来一起尝尝大明凶猛的铁拳……欢迎加入凶猛群:150536833vip凶猛认证群:150536544这个大明太凶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个大明太凶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