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这个大明太凶猛TXT下载这个大明太凶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全文阅读

作者:无语的命运     这个大明太凶猛txt下载     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86章 八旗也要练新军(第三更,求订阅)

    隆隆的炮声在汉城城外的演武场上回响着,包括黄台极在内的满清权贵们都聚集在这里,观赏着葡萄牙“贡使”的火操表演。

    一百门红衣炮!

    八千支火铳!

    ……

    这些无疑都是大清国所急需的,但是更让黄台极欢喜的恐怕还是“夷邦来朝”,这表明咱大清国地位非同一般啊!你看,就连万里之外的夷邦都知道大清国,特意过来进贡来了。

    “皇帝陛下,你现在看到的火枪手们使用的是欧洲最先进的苏尔火铳,与过去的火铳不同的是,它的重量大为减轻,枪身较短,而且还使用的“纸包子弹”,内含火药与一颗弹丸,可加快装填速度提高火器的投射速率……”

    揆一压根就没有提什么燧发枪,在他看来,这些野蛮的鞑靼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燧发枪之类的,他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火炮和火枪都卖给这些野蛮人。

    尽管皮尔斯少尉以及水兵、奴隶们的表演很卖力,可对于“见过大世面”的建奴高层来说,显然有些瞧不上他们带来的火绳枪,那怕是这种火绳枪刚刚风靡欧洲。

    “我说,揆一,你知道什么是石击铳吗?”

    相比于皇阿玛的兴致勃勃,豪格却是兴致欠缺,他随手拿过一支花了燧发枪——这是他花了200两银子从朝鲜商人那买来的,。

    “石击铳?”

    王子手中的燧发枪让揆一傻了眼,他们居然也有燧发枪!

    其实,豪格得到燧发枪也只有半个月,尽管明人在与他们进行私下贸易时管制非常严格,但是朝鲜人却可以驶船到大连贸易,那些朝鲜奸商为了讨好大清国往往会为他们搜集一些武器。燧发枪就是朝鲜奸商进贡的“明国神兵”,因为它用火石击发,所以才被称为“石击枪”,不过数量稀少且昂贵。

    “豪格,不要为难葡萄牙贡使。”

    黄台极笑道。

    “揆一贡使,你这次带来的火铳、火炮朕都会出钱买下来,不过,这价格嘛却不能按照你的价格。”

    黄台极的脸上带着笑,他倒不觉得这种火铳没用,毕竟火铳的铳管都是一样的只要稍加改制,也就能制出石击铳,没什么大不了的。

    相比于石击铳,他在关心火炮,这些西洋人铸炮、用炮都远超过大清,当年明国也是和西洋人学的火器。现在大清国有他们帮忙,必定可以大败建明国。

    皇帝的回答让揆一的脸上露出了喜色,还价,可以啊,原本开的就是高价,即便是还价能还到什么地步?

    最重要的是开辟出了一条商路,这些鞑靼人有那么多军队,况且又与明国进行战争,他们自然会需要更多武器。

    最关键的是打通了这个渠道,有了这个渠道之后,揆一相信自己必定将会迎来人生的辉煌,巨额的利润将会提升他在公司的地位,也许他很快就可以成为公司最年青的高级专员……

    当揆一满心的欢喜的为谈成一笔大生意而庆祝的时候,在慕华馆前,黄太极正兴致勃勃的看着曹尔正在那里演习使用最新式的石发枪。

    “这可比鸟铳方便多了。”

    在鸟铳兵连续射击数轮后,黄台吉颇有些兴奋的说道。

    “主子,这石击枪就是用旧鸟铳改制的,取旧铳管改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曹尔正小心翼翼的说道,他爹是红衣炮队的教官,和大哥都是正白旗下的奴才,他当然也是正白旗下的奴才,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这边受到重用。

    其实,他之所以能够得到皇上的青睐,靠的还是家里的关系——大哥给他的信中详细罗列了如何制造开花炮弹,如何将鸟铳改成石击枪。就是靠着这些,他作为旗下的奴才才入了皇上的眼。

    对于曹家来说,多尔衮是主子,皇上同样也是,既然现在曹家人分别在两边,就是下注也能分下到两家。

    “这件差事你办的不错。”

    黄台吉点点头说道。

    “咱们刚从葡萄牙人那里买来了几千支大鸟铳,那些鸟铳可以百步破甲,有了它,明军的铁人也就不能像过去一样横行无忌了。”

    要是问清军,明军什么最厉害,十有**会回答大炮,然后就是铁人军。而这也是黄台吉花大价钱买下葡萄牙人枪炮的原因,他们的火铳能破重甲啊!至于大炮,大炮当然是越多越好。

    有了开花弹,再有了大炮,就再也不用害怕明军了!

    “石发枪,大炮……”

    走到一门装了炮架的红夷大炮前,黄台吉停下脚步,笑道。

    “他朱慈颖也就是这两招,再加上一个铁人,这就是他的三板斧,现在咱们也有了。”

    从撤到朝鲜之后,黄台吉就在反思明军,应该说是平虏军为什么能在辽东横行,甚至于无人能敌,他思来想去也就是靠着火铳、火炮再加上铁人,大清国败在什么地方?不是奴才们不够悍勇,而是奴才们器不如人,现在给他们换了火铳、火炮,明军也未必打得过他们。

    “主子,咱们兴许也可以用西法训练一支八旗新军。”

    因为太过年青,曹尔正说话时少了许多顾忌,正是得意的他直接说道,

    “奴才这些天也看了那些葡萄牙人放铳的法子,恭顺王麾下的兵丁本身就擅长使用火器,要是咱们从八旗里头挑出万人,更换新式火器,再用西法操练,不出一二年,主子必定就有一支八旗劲旅可用了。”

    “挑出万人旗兵……全数换装石发枪……”

    黄台极沉吟着,并没有说话。

    虽然他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却不像曹尔正想的那样,用什么西法,原本的他只是寻思着用上石击枪、火炮而已。

    “主子,这石击枪可比弓箭犀利多了,就是铅子也比制箭容易,以奴才看来,最好都换上石击枪,还要装备上大炮。要是皇上麾下的十万旗兵都换上的火器,平虏军必定不再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

    想了想,曹尔正又补充道。

    “对了,朝鲜人擅长制鸟铳,可以让他们为我大清制石发大铳。”

    其实朝鲜人擅长制鸟铳,倒不是他们擅长,而是俘虏的倭寇工匠把鸟铳制造工艺传给了他们,不过那种三钱鸟铳的威力太小。但是能造三钱鸟铳就能造大铳,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即便是用朝鲜工匠,那也需不少银子,咱们买一支葡萄牙人的火铳要15两银子,就是自己造,估计也得五六两银子,咱们现在实在没什么银子啊!”

    现在咱的手里也没有多少银子啊!

    想到这黄台吉的心底又一次涌出一团火来,朱慈颖……那小子不但起了盛京城里的大清国的银库,甚至就连同他埋在宫中地下的五百万两银子都一同起走了!

    肯定是琪琪格那个贱妇透露的这个机密!

    想到琪琪格就那么背叛了自己,黄台吉的心里是那个恼火啊!

    真是个不守妇道的贱妇!

    要不是那个贱人把宫中中在地下埋了五百万两银子的机密透露出来,他朱慈颖即便是掘地三尺,又怎么可能找到那些银子,原本那些银子可是为了以防万一的,可不曾想到最后却便宜了别人。

    无论如何,黄台吉都想不到,并不是琪琪格“出卖”了他,而是在科技……就是一个金属探测器而已。

    现在朝廷要用银子的地方多啊。

    别说是换新式枪炮了,就是养兵那也是要军饷的啊!

    眼见着主子满面烦恼的样子,郑命寿便在一旁悄声说道。

    “皇上,奴才有个法子能弄到银子!”

第387章 东海金银岛 (第一更,求订阅)

    “哦?”

    看一眼郑则寿,黄台极笑道。

    “你有什么办法。”

    郑则寿既不是汉人,也不是女真人,而是朝鲜人。

    几年前,兵进朝鲜的时候,郑则寿领着几百个朝鲜人投奔了大清国,他们都是朝鲜的贱民,尽管郑则寿的父亲是两班贵族,可仅仅因为母亲地位低是贱民,却沦为同胞兄长的奴隶,这让他很难接受,而他把报效大清国当成了出人投地的机会。

    其实对于贱民来说,他们很难对朝鲜有认同,当日攻打朝鲜的时候,除了郑则寿之外,还有一堆朝鲜贱民争相当“带路党”,对此黄台吉当然很开心,在朝鲜投降后,自然给了他们很高的地位。

    相比于朝鲜的两班贵族、中人以及平民,这些贱民无疑更可靠。甚至这也是黄台极会招募朝鲜贱民入军,单独编为一营兵,以绿旗为号的原因。这些贱民只要给他们地位,他们杀起朝鲜人来会比八旗还狠,至于明军打仗,也不会顾忌对方的“天朝”身份,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身份,渴望出人投地。

    其实从一开始的时候,黄台吉就断定朝鲜人不可靠,所以才打定主意借刀杀人,下旨让代善领高丽八旗进攻带方堡,能打下带方堡自然是好,打不下正好连他一起除了,至于几万高丽人……那些朝鲜兵,不过就是炮灰而已!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朝鲜兵不可靠,代善同样也不可靠。

    相比于他们,这些贱民更可靠,因为大清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可贱民们也需要军饷啊!!

    五万朝鲜绿营兵,一年俸银、禄米、节赏就得上百万两银子,再加上五万八旗军,一年下来,朝鲜的开支怎么都要两三百万两吧。

    这笔银子从那里出?

    过去,他可到关内去抢银子、抢粮食,可现在到那里抢去,甚至他的心里已经寻思着,下旨朝鲜人剃发,趁机在朝鲜抢上一波了,可是事情那有那么容易啊。

    现在明军近在咫尺,一但朝鲜动乱,他们势必会里应外和,到时候大清国可就全完了,现在的明军可不是老汗那会的明军,只敢躲在城里头不出来,平虏军可是在眼巴巴的等着朝鲜内乱呢。

    “皇上,朝廷银饷不足,可以想办法挣银子啊!”

    郑则寿开口说道。

    “挣银子?”

    黄台极不解道:

    “怎么挣银子?”

    “主子,朝鲜地贫民穷,特产不丰,可是与朝鲜一海之隔的日本,却是有金日,奴才少时曾与史书看到,百年前,日本使臣安心东堂携带国书访朝,曾言:“我(日本)北陆有山,其名曰金山,近年产于真银,实季世之伟珍也。故往岁以之献于大明,大明嘉悦。”,当年日本使臣用白银“尽易京商白丝、缎子等轻物而去”。此后,日本使臣每每都携带大量白银来朝贸易,每次都堪称满载而归,而朝鲜每岁可得白银数十万……”

    虽说是贱民,可郑则寿的父亲毕竟是两班贵族,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也读过书自然知道一些旧事,甚至在他年青的时候,那时候日本还未锁国,郑家还和日本商人做过生意。

    “这么说来,日本有金山了?”

    “确实有金山,三十一年前《己酉约定》后,日本在釜山豆毛浦重开倭馆,倭人再开贸易,他们往往以高价收购白丝、缎子等物,以奴才看来,要是咱们能绕开倭人,直接把货卖到日本去,一年至少可以获利百万之巨。”

    获利百万之巨!

    在是放在过去,黄台吉自然不在意这些,但是眼下,他却被这每年百万两的银子给挑的心动了。

    “你的意思是,只要咱们把白丝、缎子等物送到日本,就能挣到上百万两银子?”

    黄台吉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

    “是的,主子,只咱们用船把货运过去,肯定能挣到这么多银子!在这边值500钱的白丝,到了日本都值至少3000钱!”

    年少时,郑则寿曾听人说过白丝、缎子等物送到日本,至少可以获得五六倍的利润,现在肯定也是如此了。

    “不过,一直以来,朝鲜和日本的贸易,都是对马国把持,要是咱们想挣这笔银子,就非得自己把货运过去不可!”

    看着皇上,郑则寿又补充道。

    “皇上,明国人就一直和日人进行贸易。”

    闻言黄台极有眉头一挑,沉声说道。

    “既然明国人可以去,那么咱大清国就可以去,红毛国的船就在仁川,咱们就买一般他们的船过去。”

    ……

    当黄台吉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崎港,迎来了一群客人。

    在这个时代,从大连到长崎并不容易,要首先南下,然后再入黑水洋经再折转北上,前后要十五天才能抵达长崎,在半个世纪前,大明的商船可以随意驶入日本的任何一个港口,但是从五年前,江户幕府再次颁布锁国令后,长崎就成了是唯一贸易港,“唐船来航”也只限长崎一港了。

    作为日本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外人恐怕很难想到,长崎港最早的开创者并不是日本人,而是包括王直在内的一群明国海商缔造的城市,甚至直到现在这里仍然居住着上万唐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唐人,是因为早在数年前,按幕府将军的命令,靠行商为生的九州各地各港的华侨华人都必须搬家到长崎。如果再加上往返于此的唐人行商的话,人口不过四五万的长崎并不多有一半的人都是唐人。

    秋季正是唐船来航最多的时节,在长崎港内长期泊停着数十艘唐船,这是一年之中长崎最热闹的时候,尽管郑家垄断着对日本的贸易,但实际上仍然有零星的散商进入长崎。

    不过,那些唐船都是零星到来的,那怕就是郑家,也是一艘艘的过来,可是今天却突然来了六艘海船,这让长崎奉行石见守以及上使井上筑,无不是感到极为惊讶,毕竟已经好几十年没有来过如此“庞大”的船队。

    而且,这些船的桅杆上挂着龙旗!

    长崎奉行、上使都被惊动了,他们无不是快步小跑的来到港口,用汉话问道:

    “可是天朝上国的使者驾临?”

    与后世想象的不同,在明代的时候,准确的来说永乐元年以后的明、日官方贸易中,日本将军均需接受明朝廷的册封,在国书中皆自称“日本国王”、“臣某”,且使用明朝年号。尽管德川幕府锁国后,日本已经脱离中国中心的朝贡体系数年,而且在政治上不再接受大明朝廷的管辖。

    可是他们仍然习惯性的视大明为“天朝上国”。

    尽管对于出迎的长崎奉行、长崎上使很陌生,但却认得唐通事江一官,胡唯良笑道:

    “江老兄,不认识小弟了?”

    “呀,胡船主!”

    江一官惊讶道。

    日本将永住在长崎的华侨华人称为住宅唐人,而唐通事就是在住宅唐人中挑选,简单说来,唐通事就是汉语翻译者,是长崎奉行所属下的地役人也就是基层官吏。

    “奉行大人,这位胡船主是从明国过来的商人。”

    在江一官介绍胡唯良的身份后,胡唯良介绍道:

    “这位是大明平虏大将军门下参军方以智先生,他是代表大明天子!”

    真的是天朝使节!

    长崎奉行石见守在重以及上使井上筑,立即按照日本礼节磕头首。

    “下国长崎奉行石见守、上使井上筑,拜见上国天子使臣!”

    “免礼,”

    方以智说道,

    “我是奉平虏大将军之命,来日本商谈通商贸易一事,上使能否向上通报。”

    长崎奉行虽然是长崎的行政首脑,可是井上筑却是幕府将军派的上使,他是来到长崎,与荷兰人交涉谈判的。

    “商谈通商贸易?”

    作为幕府大目付的井上筑闻言,尽管心里疑惑,但仍然说道。

    “请天使暂住长崎唐人町,小臣立即派人前往江户禀报消息!”

    他作为上使刚刚结束与荷兰人的谈判,荷兰东印度公司同意将商馆由平户移往至长崎的出岛。可却不曾想,还不等他返回江户表功,这边就有天朝的使臣过来谈判了,他们又是要谈判什么事情?

    通商谈判?

    天朝什么时候进行过通商谈判?

    尽管心里满怀疑惑,可井上筑仍然还是毕恭毕敬的接待了天朝使臣,与让荷兰人只得住在出岛不得离岛,而且原则是日本人除了公事以外则不能进入出岛不同,唐人却可以在长崎城内买房置地,天使来了自然是住在长崎的唐人町内。

    将天朝上使安顿好之后,井上筑立即派信使前往江户禀报“大明使节来访”一事。

    大明使节来访!

    对日本可实在是罕见的很。

    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很快就做出了决定——请唐使来江户谈判。

    为什么请唐使来江户,来的是唐使啊!和荷兰蛮夷当然不一样的待遇。

    是大明爸爸的使节!

    尽管日本人嘴上说着不认大明爸爸,可那怕就是德川家光本人,内心深处同样也有着渴望,渴望得到爸爸的认同。

第388章 想当儿子的德川家光(第二更,求支持)

    德川家光!

    在德川幕府的诸位将军中,绝对是个承前启后重要人物。作为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的家光既是守成的第一人,也是开拓的结尾者。

    仅仅只是用三两句话不一定能够说出他干了什么,其实德川家光这十几年也没有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一个,修订武家诸法度,确定参勤交代的义务,这一招不仅“剥削”了大名的钱,也“剥削”了他们的时间。不是呆在江户,就是在前往江户的路上,或者是返回领地的途中。到最后甚至导致一些大名因长期不在家而被家臣们架空。这也就是所谓的“家康筑基,秀忠添砖,家光封顶”,为幕藩体制的最后定型,甚至可以说正是他打下了德川幕府两百年江山的基础。至于第二个,扑灭由境外势力操纵的岛原之乱。如果说还有一点什么成绩,就是完善了锁国令,避免了被红毛教教化的危机,这个几乎差点改变了日本的命运有。

    另外呢,就是他很重视农业问题,嗯,在他的的治理下,日本的百姓终于能吃上稀粥,吃上咸菜了,嗯,这不能不说是个伟大的“进步”。

    不过这样一个成功的“权三代”,也是经常面对重大考验的,比如说上一次的岛原之乱,平定的那是一个艰难啊。

    而现在,又一次新的重大考验再一次摆在他的面前!

    在与天朝的交往中,往往都是日本派贡使前往天朝,很有少天朝使节来日本,上一次过来,还是册封丰臣秀吉那会。

    天朝使节居然再一次驾临日本!

    不过天朝使节的到来,却让德川家光显得有些紧张。

    “我等这样匆匆接待明国使节,会不是会太过失礼。”

    德川家光会这这么想,既是因为他的心里有所图谋,当然也是因为有先例可循。

    当年丰臣秀吉迎接明朝使团的场面那是一个隆重。甚至特意造了个“千畳”厅,1畳等于1.62平方米,也就是1620平方的政厅来接待使团。可赶班加点赶出来的却是个豆腐渣工程,一场大雨就支撑不住,一面墙给崩坏了,导致政厅都有些倾斜了,简直就是比萨斜塔日本战国版。总之,花了大量人力财力,结果榨取民力过度,甚至出现了大量绝望和逃亡者。

    丰臣对招待使团真的很上心,且尽了最大努力,结果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这也能看出,他有多看重使团。

    而现在德川家光却发现江户城里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大厅可以接待明国使节。所以才觉得失礼,毕竟人家可是好几十年才来一回日本。

    “阁下,当年丰臣建千畳厅,可是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阁下大可不必效仿丰臣旧事!”

    老中堀田正盛的回答,让德川家光心底想到,

    “你怎么就不想想,当年丰臣多么风光,在日本接受天朝的册封!那么多人里头,他可是头一个啊!”

    甚至在德川家光小时候,都听人说过那天丰臣秀吉是何等欢喜的受领了明国册封书册与金印后,如何欢喜的换上了明朝赐予的亲王级的四爪龙的衣冠,然后再次穿着明朝王服出来后。

    那时候丰臣是何等的得意!他一个小小的足轻出身的家伙,居然得到了大明天朝的册封,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当然,大明的册封也抬高他的身份。让任何质疑他身份的人都再也说不出话来,毕竟他是大明天朝皇帝册封的。

    丰臣秀吉在意的不是“日本国王”,在意的是大明天朝对他在日本统治的承认。

    可是,丰臣秀吉能够得到的待遇,爷爷却没有得到,甚至爷爷直到去世时,对此都是耿耿于怀。可却压根就不敢向大明要册封,丰臣的册封可是用几万人的性命换来的。在关原之战东军取胜后,他的爷爷就不断遣使试图与明朝改善关系并开通朝贡贸易,得到大明的册封,但却始终未能成功。

    现在天使的到来,让德川家光怎么能不激动,这岂不是意味着可以开通与天朝的朝贡贸易,当然,要是能接受大明的册封,那就再好不过了。

    “绝不能慢怠了明国使节,堀田,不能恢复与大明朝贡,可是我的爷爷、父亲的毕生的遗撼啊!”

    那怕是在严令锁国的前提下,德川家仍然念念不忘恢复朝贡,当然,对他们祖孙三代来说,这关系到他们的合法性地位,毕竟,合法的幕府都是有朝贡“堪合”的。要不然肯定就不是正统。

    其实,在这个时代的东方,大家都是争着当“大明爸爸”的乖儿子,爸爸不认,也要想办法曲线认下,至于所谓册封丰臣为日本国王时其“撕毁诏书”的描写,不过只是近代日本人给自己长脸的说法,完好无损的诏书原件在二十一世纪仍然好好的存在大阪博物馆里。

    其实明朝君臣没太把日本和丰臣秀吉当回事倒是真的,但丰臣和日本上下,却把明朝的册封当成了事,至于“我欲王则王”云云,是秀吉死后二百年的《日本外史》所记载的胡话,实际上,当时参与册封仪式的秀吉侧近西笑承兑的《仙巢稿》中,明确记载秀吉“大喜过望,着明赐官服,举金印,三呼万岁”。

    到后来为什么突然决裂了。

    这恐怕还是因为万历的那句“许封不许贡”令双方在堪合贸易未达成共识。或许,历史上册封后,欢天喜地穿上大明亲王四爪龙袍的丰臣,对明使说:

    “都认你家皇帝做爸爸了,好处总要给点儿的吧。”

    明使说:

    “能认我们皇帝做爸爸、弄个国王就很不错了,多少人眼巴巴地还没机会呢。还想着要啥好处?”

    尽管心里奔腾着十万个草泥马,尽管看似轰走了天朝的使臣。可丰臣还是欢天喜地的留下了昭书,留下了那方小印印。

    为什么不丢掉?

    舍不得啊!

    往前数成祖时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被封的时候那也是可高兴了。

    其实,德川家光也想……那怕是明国的商人会源源不断的把商品带到长崎,压根就不需要朝贡贸易了,那怕是现在锁国了,通不通商也是无所谓的。可是他的心里仍然心念念着那个“日本国王”的小印印。

    南朝怀良亲王有过。

    足利义满有过。

    丰臣秀吉有过……

    就德川家没有,这……成何体统。

    小印印啊!

    我爹也没有那个小印印,我爷爷也没有那个小印印,不过,现在天朝的使节来了,他会不会带来那方小印印呢?

    “还有,堀田,立即派信使把此事通知各地大名,告诉他们天朝使臣来访!”

    看着将军那副有些窃喜,可又有些患得患失的模样,堀田正盛的心里不禁长叹口气。

    他能够理解将军的心情。

    那怕就是日本人嘴上再不承认自己是天朝的藩属,可是在内心深处,无不是渴望着得到天朝的认同,当然,这个天朝必须是真正的中华天朝,蒙古人那种胡人蛮夷就算了。

    或许,就和女人一样,嘴上说着不要,可是身体却是诚实的,那怕就是将军们,家臣们嘴上说着——我这是为了贸易,是为了小钱钱。可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为的就是那方小印印啊!

    要把天朝使者来访的消息诏告天下,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告诉天下的大明——看,我德川家才是日本的正统,就连大明爸爸都认可了!

    好吧!

    对于将军来说,这是好事!

第389章 天朝上国 (第三更,求订阅)

    抵达长崎的六天之后,方以智一行人坐船前往江户。

    至于随行的商船,则停在江户港内,卖货倒也便捷,昂贵的生丝,被持有生丝特许证的豪商集团,也就是“丝割符仲间”统一购买,至于其它铁货、中药以及铅、砂糖等货物,有唐通事负责,这些完全不需要方以智费心。况且,他是使节,不需要考虑生意上的事,胡唯良自然会负责接下来买卖。

    至于方以智,压根就不知道,他的到访在日本造成的轰动,更不知道,幕府甚至特意派信使将此事诏告天下,大有一副——你看,我是日本的正统吧,就连大明都承认了。

    将军德川家光是如何心念着那方“小印印”,在前往江户的一路上,他确实受到热情款待,期间靠港落脚时,藩主无不是亲自相迎恭顺到让他甚至怀疑史书中所提到的倭寇到底是真是假。

    虽说日本人恭顺非常,可是日本人的饭菜实在是让人难以恭维,顶多也就是米饭还不错,至于菜……着实比不上大明。

    其实,这个时代的日本真的很穷,普通百姓就是吃点米粥,清汤,野菜之类,大米饭之类一年吃不了两回,普通武士吃的糙米、咸菜,只高等的武士才能吃米饭、鱼之类的“美味”,当然,米饭那也是糙米的,至于白米饭,那可是“银粒子”,只有藩主那样的大人物才能天天吃。而挂糊油炸的,就是所谓的“天妇罗”,现在可能还没有传播开,毕竟,那怕就是藩主,能吃上顿油饭,就已经奢侈至极了……

    其实日本所谓的武士,日子过得还不一定比得上大明的百姓。况且在日本还有吃肉的禁令,也就只能吃点鱼。

    就像现在,为了表示欢迎桌上摆放的,也就是一些鱼肉,免不了的会有生鱼片,芥末,尽管对于生鱼片并不排斥,不会因此视对方为生番,但方以智却也谈不上喜欢,那怕在古籍里也记载着这种吃法,相比他的兴致缺缺,旁边宴席的那些日本人无不是兴奋莫名,忍不住多吃了几口生鱼片。

    陪客的人嘴馋啊!

    毕竟,生鱼片这么高级的东西,他们也就只有“公款吃喝”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其它时候,也就是只有想着的份。

    瞧着他们那副嘴馋的模样,方以智甚至寻思着,要是他们品尝了大明的饭菜,会不会从此沉迷其中?

    宴必舞乐,其中难免又有艺伎表演,对此方以智并没有什么兴趣,他的心里所思所想的都是即将到来的谈判。

    其实对于方以智来说,他并不一定非要通过出访获得世子爷的青睐,但可以肯定的说,这确实是一个捷径。这让他能够有机会进入世子爷的视线。但是要得到他的青睐以至于将来的重用,还是要看这次谈判的结果如何。

    “德川家光……”

    念叨着这个名字,方以智心下沉思道。

    “不太好办啊,他的性格,可不是什么碌碌无为之主……”

    “何止不是碌碌无为,简直就是拓业之主啊!”

    坐在方以智的对面,冯存业轻声说道。

    “就性格上来主,现在的德川将军可以用杀伐决断,是果毅厉行。二十岁登殿时就宣言“朕天生是将军命”,二十九岁在父亲葬礼上向各藩主公开挑衅“若有人想当将军,报上名来”。和这样的将军打交道,上官一定要小心啊。”

    冯存业是唐通事,他的父亲冯六是冯家第一代唐通事,这也是唐通事的特点——职务都是由其子孙世袭,而且他们中又分出了福州口、南京品和漳州口,他们与这些地方来的行商过从甚密。

    尽管在唐通事中的内部等级森严,可是作为山东上党的的冯存业,仍然可以陪同使节,就是因为上党籍的他与来日唐商中的北商过从甚密。

    和所有出生在日本的唐通事一样,母亲是日本人的他也有一个日本名字平野四郎兵卫,不过他从没忘记自己是明国人,这一路上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介绍着德川家的情况。

    “嗯,多谢冯通事提醒。”

    方以智笑道。

    “冯通事身在异邦,仍然心怀大明,实在是难得的很,待我回国后,必定禀明朝廷行以嘉奖。”

    虽然随口一句话,冯存业却激动的连下跪伏拜谢恩,言语中只剩下了感激。对于这些身处异国他乡的“二代”来说,尽管有异国的血统,可是他们骨子里更渴望得到母邦的认同。

    经过四天后,方以智一行终于到达了江户湾,也就是后世的东京湾,其实,原本按德川家光的想法,他更希望明使有陆路,沿途款待必定是盛大的,最重要的是能让沿途的藩主们都见到明使,知道明使的来意,让藩主知道明使的到来是对德川家的认可。

    可德川家光最后还是选择了海路,因为日本太穷了,他担心沿途所见会让天朝的使臣瞧不上日本……其实,大明一直都瞧不上他们。要是搁几十年前,家光还不敢让明使走海路,毕竟那个时候,濑户内海遍布海贼,万一要是有海贼抢是他们那罪过可就大了。

    但现在不一样,濑户内海海贼早就被清剿了,还是让天朝使节走海路吧,至少不用看到日本最寒酸的一面。

    穷归穷,寒酸归寒酸,为了表示隆重,德川家光还是在江户作为了万完的准备,甚至下令对沿街的建筑加以整修,至于路上的铺路石也是重新铺了一批,总之一句话,要尽可能的把日本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天朝使臣,甚至只差没有在树上包裹丝绸了,那是因为太贵了,要不然德川家光指不定还真会下令给裹上丝绸,毕竟那些丝绸可都是从大明进口的,价钱可高了。

    不过既便是如此,德川家光还是准备盛大的欢迎仪式,不但他和幕府的家臣全部到港口迎接,连忙那些参勤的大名们也都到了这里。

    宽永十七年……哦,崇祯十三年,按德川家光的命令,在明使访问时只能用大明的年号,以表示隆重,和当年丰臣秀吉招待明使时用大明的年号一样,为了表示敬义。看吧,嘴上说着不要,可是身体是诚实的,一个个的骨子里还是争着要认大明爸爸。

    崇祯十三年九月十三,这些年冬天来的早,雪来的更早,这天上午江户湾飘着小雪,尽管寒风刺骨,可是德川家光仍然是一身盛装在港口迎接大明使臣。

    “将军阁下,您是千斤之躯,按理不应该在此迎接使臣,应该是使臣觐见阁下,”

    “是啊,将军阁下,我等在这里迎接明国使臣就行了!”

    又一次,当那些大名们这么劝说时,德川家光只是笑眯眯的没有说话,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mmp的,你们一个个的嘴上这么说,心里打的什么主意,本将军又岂会不知,你们是想趁机讨好使臣,然后靠我的黑状吧!

    哼哼,德川家光冷笑之余,心里暗自得意道。

    “你们一个个的肯定羡慕吧!嫉妒吧!”

    真是一群居心不良的家伙!

    其实,这么多年了,这些大名,尤其是这些外样大名,他们一个个的心里头对德川家的统治都是心存不服。

    对此,德川家光当然非常清楚。他也能够理解这些人为什么希望他在家里等着天朝的使节,他们嫉妒啊,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德川家在日本的同事得到大明天朝的认可。这样会让他们丧失最后一点反抗德川家的勇气。

    “哼哼,这下你们一个个的如意算盘肯定是要泡汤了。”

    终于,在方以智下船后,满怀期待的德川家光见到了明使。他立即按明礼长揖过顶道。

    “下国臣子德川家光,拜见上国天子使臣!”

    与后世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这个时代日本权贵自幼就要学习汉学,自然也会说汉话,甚至就是到了明治维新前后,许多日本的大名以及藩士都在学习汉学的时候,学会了一口地道的“南京话”,其实就是大明官话。

    至于当年为什么丰臣秀吉见明使时需要翻译,那是因为他是土鳖足轻出身,地位低下,连日本话都说的土里土气的,又怎么会说大明官话。现在德川家光可是堂堂三代将军,又怎么可能不会说“天朝话”。

    不过他这么一称“臣”,周围的人脸色多少总是有那么一些不太自然。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好怕就是心里头,他们再渴望得到明天操作认同,但是至少在表面上,他们还是不想称“臣”的。

    不过他们却又在心里自己安慰着自己。

    将军说的是“下国臣子”,他还是下日本的臣嘛。

    自然的那些外样大名,啧,一个个的在心底自言自语到德川家光可真够有辱国体的。

    但是对于德川家光而言,他现在心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天使,你看我的礼节标准吗?我的官话说的标准吗?

    还不快夸夸我。

第390章 准备好了不平等条约(第一更,求订阅)

    这天迎接天朝使臣的场面可是壮大至极,风光无限。以至于不少在场的大名以及他们的家臣都颇为感叹的说。

    “这一幕将来足可告诉我的孙子们!”

    其实,就连方以智心里也有这样的想法——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日本人弄出来的场面实在是太过不伦不类。

    为了表示隆重,招待方以智时吃米饭的碗都是黄金做的——这也太土鳖了吧!在大明哪有这么土鳖的待客方式。

    金碗?

    就是大明暴发户也干不出来这么俗气的事啊!

    嗯,德川还送了些礼物,都是些武具,短刀、枪之类的,和方以智送来的锦衣绸缎,还有十几匹马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话说这些东西南还不如送那个黄金碗值钱……

    宴会之后,除了老中堀田正盛其他家臣全部退下,德川家光与方以智单独喝茶。

    德川家光问道:

    “天使是平虏大将军的参军?”

    “正是。”

    方以智回答。

    德川家光说道:

    “我长崎的唐通事说过,平虏大将军是上国的德藩世子,可引天火杀胡,自出征以来未闻一败?不知天使可否讲得详细一些。”

    作为邻居,多年来一直通过唐商搜集大陆情报的德川家光,自然不会像荷兰人那样甚至都弄不清楚世子爷的身份。

    方以智相笑道:

    “大将军十九岁以一千府兵守济南,杀建奴不下万人,杀虏伪贝勒于军中。”

    德川家光拍手道:

    “大将军真是当世英杰!”

    方以智又说:

    “大将领率五百骑兵,全歼建奴三千蒙古精骑。自大将军出征以来,如此战绩,数不胜数。”

    德川家光顿时傻了眼,尽管之前就听唐商提过大明出来一位不世猛将,可猛将如此,却仍然让他们感觉不可思议。

    以五百骑全歼三千蒙古精骑!

    那可是蒙古精骑啊,当年或许神风把元寇送下了海,可是在海岸上,那些蒙古骑兵仍然给日本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方以智继续说道:

    “大将军领兵两万以海路北伐辽东,复沈阳,杀虏数万,取胡虏权贵妻妾女儿,胡京尽为一片赤地,连所谓的皇后也为大将军所俘,胡酋声望自此一落千丈,现在胡虏内乱,胡首据占要地,胡酋东循朝鲜,两者皆惶惶不可终日。”

    德川家光和老中堀田正盛皆是倒吸凉气。而方以智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继续说道。

    “北伐后,大将军又回师数千里,连败胡首率领的三万精锐,尽歼其三万胡虏于长江,无一生还出关!正可谓“犯我天朝者,必死无葬身之地!””

    德川家光感叹道:

    “果然不愧是天朝人物,恨不能当面一见!”

    老中堀田正盛都听傻了,尽管过去也曾听唐商提到过,但是那时只觉得唐商难免有些夸张,可现在说这话的可是天朝使者,说的话自然是不需要怀疑,顿时觉得这样的人物,必定是天朝当之无愧的第一豪杰。

    熟悉天朝文化的堀田正盛知道,天朝有一个词叫“功高盖主”,当然也知道天朝祖训里还有一句话叫“清君侧,靖国难”,永乐皇帝就是靠着这六个字成为了皇帝。那将来这位大将军必定也会成为皇帝的。

    其实,相比于天朝的皇帝,日本人更相信强者,而这位大将军简单就是不世强者啊!

    而德川家光心底顿时对平虏大将军崇拜莫名。他二十九岁继位为幕府将军,尽管自负到在父亲葬礼上向各藩主公开挑衅“若有人想当将军,报上名来”,让所有大名都是沉默不敢言。可算起来也就是平定岛原之乱时用了兵,可那一仗打的不容易啊。要是拿出来跟这位爷一比,似乎根本拿不出手。

    倒是堀田正盛还是记得正事,问道:

    “大将军要与我日本通商?”

    方以智说道:

    “大将军素来看重与日本通商,现在大明每年有不下两百艘商船往返日本,多亏了日本上下关照,才能安然于日本生活,大将军对此表示感谢。”

    感谢个鬼!

    在来之前大将军可就已经当面叮嘱过了,甚至在方以智的袖子里都已经装好了一份不平等条约,这次主动来自己,当然是大刀磨了又磨,要狠狠宰上一刀。

    开放贸易自然是此行目——不开放那岂不是白来了。

    不过世子爷要的更多!譬如把长崎的唐人町变成上海外滩一样的租界地,当然了,那里并不是大明官府管辖,是由租地人会议管理,嗯,当然还有就是再开放几个港口,大明的船只在濑户内海自由航行......

    “哎呀,大将军客气了,上国臣民来我下国,我等自然应该加以照料。”

    德川家光颇为骄傲的模样,就像是小孩做了好事,在大人面前邀功似的,满面期待的等着大人的夸奖。

    “将军客气,不过,越是如此大将军越是觉得,不应该给将军添麻烦,毕竟商人水手中三教九流的,难免会与日人甚至官员发生冲突,所以理应对他们加以约束。”

    “添麻烦?不麻烦,不麻烦……”

    只以为大明是要禁止商人来航的德川家光急忙说道。

    “虽然偶尔有人闹事,可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日本,我等也是能体谅他们身在异乡的辛苦,加以照料是理所当然的。”

    约束?

    大明该不会是想禁止贸易吧!

    开什么玩笑,没了大明的丝绸、铁货、药草以及各种各样的商品,那些大名们岂不闹翻了天,况且幕府也不能没有垄断与大明贸易带来的银子啊。

    堀田正盛也连忙说道:

    “请上使回国后禀报大将军,照顾天朝商人水手,实是下国的荣幸,请大将军体谅下国的心情!”

    “不行!”

    摇摇头,方以智说道。

    “来时大将军就曾听闻总有明人在长崎闹事,他们宿娼时难免喝酒生事,之所以如此,皆是因为将军一味照料,甚至加以偏坦,如此,日本官民又怎么能没有怨气,所以大将军以为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在这个时代,长崎奉行所对唐商确实是网开一面,与日人发生冲突,都是不问原由先问罪日本人,要是对方是日本平民往往都是直接杖刑了事,当然这种待遇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是明人,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离不开大明的商品,所以才会对商人和水手另眼相待,有些待遇甚至等同于武士。

    “所以,大将军以为此事必须加以改变!”

    德川家光和堀田正盛愕然的看着义正辞严的方以智,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阵啊。

    对你们好也不行,这大将军……实在是太为日本考虑的,真不愧是天朝皇家宗室,这心境又岂是寻常人所能相比。

    “那,不知大将军准备如何改变?”

    可千万不能是要禁止贸易啊!

    “嗯,大将军以为为了避免大明子民于日本与日人杂居滋事,应该以永租的方式租借靠近港口的一片土地,用于大明商民居住,也免杂居生事。”

    原来就是这个啊!

    其实德川家光也这么做过,就像让荷兰人都呆在出岛上一样,说白了也是为了避免杂居,主要还是为了避免荷兰人向日本人传教,但是唐人却可以散居在长崎各地,毕竟唐人是唐人,不能一概而论,现在大将军居然这么为日本考虑,主动要求避免杂居。

    大将军可真是为日本考虑啊!

    不过,这样似乎不太好啊!

    突然,德川家光的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大将军想在让唐商集中居住了。

第391章 伺候唐人是我们的福报(第二更,求订阅)

    德川家光的脸色难看,堀田正盛更是险此没有控制住,想要大声说——日本不怕麻烦!照顾唐人理所当然!照顾唐人是我日本人的福气!

    他们似乎都明白了大将军的“阴谋”——他是不想让日本从唐人那里度种!

    因为日本人个头矮小,且相貌丑陋,心理极度自卑,一直想改良一下人种,身材高大的天朝男子自然是再好不过的“度种”对象。

    从唐商来到日本的第一天起,日本人就会把唐人请到家里,好吃好喝的招待着,晚上会献给女子给唐人陪伺。一夜风流后,生下的子女往往都是男的高大威武,女的漂亮聪明。

    虽说现在唐人散居在长崎,不像过去那样散居各地,可是日本女子陪伺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甚至有的女子还会嫁给唐商为妾呢。

    要是集中居住的话,日本女子还怎么陪伺呢?日本人还怎么变得高大威武?

    尽管明白了将军的“阴谋”,但是德川家光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说道。

    “上使,在长崎设立“租界”倒没什么不可以,只是,唐商不远万里来日本经商,身边总需要有人伺候,设立“租界”虽说避免了杂居滋事,可是却无人伺候,这实在让我等不安啊!”

    “日本人可以进入租界伺候啊,这个租界呢?并不是说禁止日本人进入,或者禁止天朝商民外出,他们也是可以出去的,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居住在租界内,以避免滋生事端。”

    “哦,这样啊……”

    原来不是为了阻止“度种”啊!

    这下德川家光总算是松了口气。

    “这个可以。”

    ““租界”且应该临海,以避免人船分离,船在港口,人在屋敷,看似稳妥,可实际上水手没有船主看管,容易于港口生事,实在是多有不便,而且现长崎从事贸易活动的大明子民相当多,要是面积太过狭窄,会令“租界”爆满,所以先期至少应该有五町,以后可以随时扩大。”

    日本土地最大单位则是“町”,1町等于10反,1“反”约为300坪,约为9.9174亩。两町看似只有不到500亩,可实际上,上海租界刚开始的时候,也就只有百亩大小。

    五町的租界,似乎大了点,不过唐商确实很多嘛,这也没什么,况且他们是租地啊!是要给肥前藩银子的,不行,这笔钱要给幕府。

    德川家光和堀田正盛对视一眼,都不讨价还价,当即表示同意。

    “为了避免日本官府偏坦天朝子民,所以,天朝子民在日本犯法,应该在租界内由大明使臣以大明律审理。”

    “由大明使臣?上使是说,天朝要在租界派出使臣?”

    德川家光的心头一紧,那里可是肥前藩,凭什么让使臣在那。

    “使臣嘛,暂时是由知名唐商出任,只是为了以官方的名义约束唐商,将来要是有需要的话,朝廷会再派出正式使臣的。”

    “哦,原来如此。”

    和唐通事差不多,只不这唐通事是长崎奉行所委任的,这个使臣是天朝委任的,用来管理唐商的。对此,德川当然也没有反对的必要了,不过作为老中的堀田正盛却警惕道。

    “那么,要是唐人与日人发生冲突,又该如何处理呢?”

    “过去是如何处置的?”

    “以前都是长崎奉行所处理,不过历任奉行从不曾偏坦过日人,请上使放心。”

    “这样不好,以后应该由奉行所和使署会审,大将军以为应该设立“会审公廨”,会审公廨内设委员一人,凡违警各案,均由委员一人审理,如遇有天朝子民关系之刑事案件,则由使署派员一人为陪审官;如遇民事案件,而原被两造均系日人者,则仍由委员一人审理;如原告系天朝子民者,则使署仍派员一人会同审理;上诉案件,由使臣与长崎奉行所一人会同审理。,”

    这就是“治外法权”啊,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当然没有什么侵犯国家主权的意识,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大将军事事都在为日本考虑啊,大将军对日本可真是恩重如山啊。

    对于方以智提出的设立租界的条件,德川家光和堀田正盛压根就没有讨价还价的心思,当即表示同意。而提到关税时,德川家光则是大手一挥,大方道。

    “上国唐商不远万里渡海来日本送来日本所需要各种商品,本身就已是不易,日本又岂有收税之理?请上使不要再提此事!”

    “哎,将军仁义!”

    既然日本人实在不愿意收关税,那就勉为其难接受吧!

    ……

    作为上国使臣的方以智在江户呆了半个月,除了签署了《江户条约》,把通商、租界、治外法权以及关税等事宜落实到条约里之外,还顺便学习了些日语。当然还和幕府敲定了一笔大生意——购买五十万“贯”铜,一“贯”相当于6斤多。三百万斤铜,对于缺少铜甚至没有足够的铜铸钱的大明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除了铜之外,还当然还有日本的白银,除此之外还有些刀剑、折扇……这年月,日本的土特产也就这些,除此之外大明商人压根就看不上日本的土产,按他们的说法称日本特产“仅一刀一扇”而已。

    倒是日本的银子和铜特别多,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妥妥的硬通货,有些大明的商船干脆就是直接运银子和倭铜回去。

    离开江户后,方以智又回到了长崎,在长崎奉行所帮助下,敲定了长崎明租界选址,也就是后世长崎港一带,五町土地,每町租金白银百两,每年大明付幕府和肥前藩各二百五十两租金。

    在选定了明租界,开始修筑租界房屋期间,方以智见到了郑家的船队,长崎一直都是郑家最重要的贸易对象,这一年,除了方以智的船队之外,有74艘唐船来到这里,其中郑芝龙的6艘,其他郑氏船5艘。

    由此可以看到郑家与日本贸易的紧密,当然,突然闯进来的方以智,自然引起了郑家的警惕,尤其是那些与郑家过从甚密和福建籍的唐事通们,对租界的设立一直保持着警惕的态度。

    “上使大人,唐事通陈冲一、唐商郑明宽求见!”

    日本侍者手捧一封拜帖,弯腰小跑入内。

    方以智相带来的贴身护卫接过拜帖,转交呈上。

    拜帖内容很有些意思:颖川陈冲一、福建总兵门下郑明宽敬拜!

    颖川?

    住宅唐人为了表示不忘祖地都会在在名字前面写上祖地,至于福建总兵门下郑明宽倒有点意思了。

    郑家的人?

    这阵子,方以智可是没少听说郑家,在长崎的唐人之中,郑家的影响力绝对是当之不让的第一。

    他们这个时候来拜见自己,倒也挺会挑时候的,方以智顿时笑道:

    “有请。”

    来得两个人个头都不高,也就是五尺左右,不过相比日本人仍然高出将近一头,他们进屋之后恭敬作揖:

    “草民参见方参军!”

    参军!

    方以智的眉头顿时一皱,他是以使臣的身份过来的,而他们却称他为参军,也就是说,他们压根就不认他使臣的身份。

    “免礼。”

    方以智不露声色说道。

    “不知两位过来,是为何事?”

    郑明宽直接说道。

    “听说参军与江户将军谈判于长崎设立租界,供我大明商人居住,不知可是奉有朝廷旨意!”

    郑明宽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吃准了对方是平虏大将军门下的一个小小的参军,朝廷的旨意,他有吗?

第392章 长崎华租界当然是我当家(第三更,求订阅)

    朝廷的旨意!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方以智没有朝廷的旨意。不过谁都没有问,那怕就是德川家光在内的将军家臣们都没有问,他们压根就不在意。

    对于德川来说,他需要的天朝使节帮他“正名”,至于那个“小印印”,佛祖保佑,将来德藩指不定就是第二个燕藩,了解汉学的日本人又岂能不知道功高盖主且又有强军在手的结果?

    况且当年德川家怎么夺得天下?

    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啊。

    当年永乐皇帝为什么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说白了,永乐的皇位是“靖国难”来的,足利的室町幕府也是“篡”来的。换句话来说,他们两个都是得位不正。

    在这个圈子里谁最了解中原?日本人啊!

    别说他不在乎这个使节的身份不够光明正大。哪怕他就是代表乱臣贼子来的,对于德川家来说,那也不见得是件坏事呀。

    将来德世子要是篡了逆夺了皇位。当了大明天朝的皇帝,要不是“万国来朝”,那是必须的。德川家要不要大明为其“正名”,也是必须的。两家完全是互取所需。

    朝廷旨意?

    大家都是“乱臣贼子”谁在乎?

    至于长崎的唐商唐人,他们不过就是平头百姓,这位爷再怎么着也是大将军门下的参军,堂堂朝廷“命官”,小民焉能与官斗,可偏偏现在郑明宽把这话提了出来。

    面对质疑,方以智目视着郑明宽,唇角轻扬看似将要露出笑容时,突然怒喝:

    “好你个郑明宽,你不过就是福建总兵郑芝龙门下一家奴,居然敢口出逛言以下犯上,你于倭国境内,质疑方某身份,到底是何居心!”

    “啊?”

    郑明宽有些懵逼。

    “我……”

    “锵!”

    一道刀光闪过,郑明宽人头落地。

    周围的人全被镇住了,门外的日本伺者更是惊愕的睁大眼睛,方以智喊道:

    “郑明宽勾结匪类,妄图拒捕,已被本使诛杀。李千户何在?”

    李正坤立即跑来,抱拳禀报道。

    “末将在!”

    方以智冷声说道。

    “你立即领兵去郑家船上,抄没郑家船只,如有违抗,杀无赦。”

    “末将领命!”李正坤正色道。

    “细川!”

    方以智又对闻声而来的细川说道,

    “还请细川将此事禀报奉行,此事是我大明之事,按条约全由我方负责。”

    这就是条约的好处,方以智敢杀郑明宽,不仅仅是因为刚刚签定的条约让他掌握着在日唐人的生杀大权,更重要的他知道日本人敬畏强者,他是使臣,要是随便一个什么玩意就敢质疑他的身份,他还要解释,到时候日本人又怎么可能敬畏其它使臣?

    “小人明白,唐人一应事务,按约皆由使君负责。”

    在细川退下时,方以智看着跪在地上浑身颤抖不已的陈冲一,冷笑道。

    “陈冲一,你可有话说?”

    “草、草民无,无话说……”

    陈冲一浑身颤抖道。

    其实他与郑明宽不同,郑明宽想要郑家继续独霸长崎贸易,听说设立租界,由明使掌握租界后,在他看来,平虏大将军染指长崎贸易的举动是无疑是对郑家极为不利的,但是他并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切,毕竟平虏大将军是大明的宗室。

    甚至就连平虏大将军夺了大员一事传到家主那时,家主也只是愣了一会,然后便默不作声了,家主虽是福建总兵,可却是海盗出身,论身份那有大将军尊贵,在大明争不过人家,在日本人这边……同样也争不过,日本人更看重尊卑。

    不甘心长崎贸易被大将军独占的郑明宽打了一手好算盘,先质疑然后再谈判,最后在这个租界里谋一个优差,既能保住郑家在长崎的利益,当然更有利于他个人,毕竟,这个差事最后会落到他郑明宽的身上。可是他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非但大将军一言不和就杀人,他门下的参军也是如此。

    郑明宽是有所图,他陈冲一可没有什么图谋,他虽然与郑家联系紧密,可不代表他愿意为郑家去死啊。

    “求,求使君饶命,饶命……”

    看着不断嗑头求饶的陈冲一,已经杀人立威方以智倒也无意再杀他,况且世子爷对这些商人还有另有用途。只是随口训斥几句,便让他退下了。

    在陈冲一惶恐不安的退下后,王玉东走进了进来,他是随行的内卫司内卫,他将负责在长崎建立情报站。

    “清理一下房间。”

    在门外的日本侍者清理了厅堂后,他才说道。

    “使君的这一刀好快啊!”

    “不得不杀!”

    “我知道!”

    王玉东确实知道,有时候杀人,并不是因为这个人该死,而是因为他不得不死。

    就在两人对话时,从港口的隐约传来一阵枪声。

    “看来郑家的人还是还手了。”

    “船上的水手都是桀骜不驯之徒,又怎么可能束手就擒。”

    “这么大动干戈的话,日本人这边难免会有些微词的。”

    王玉东担心道。

    “日本人敬畏强者,我越强,他们越是敬畏,要是我们不能弹压屑小,也会为他们所轻,况且……”

    抿了抿嘴,方以智又说道。

    “郑家借垄断洋面的便利,垄断对日本的生丝贸易,每年输入生丝不下二三十万斤,利润不下百万两,郑家每每都是满船来,空船归,运走的都是白银,长崎的唐商也不喜欢垄断丝货的郑家,现在租界已经成立,如果还任由郑家垄断丝货,到底谁才是租界主事之人?”

    顿了顿,方以智说道。

    “所以,无论如何,郑明宽都必须死,郑家的船都必须抄没。”

    王玉东说道。

    “可是,现在世子爷在往台湾移民,万一郑家要是反扑的话,到时候,恐怕会影响世子爷的大业!”

    “既便是我们不动手,郑芝龙一样会心怀不满,他能忍到现在都不派人去大连,可不是怕世子爷,现在咱们又到了日本,郑家又怎么可能容忍世子爷断了他的财路,现在,这几艘郑家的船,未偿不是机会啊!”

    “使君的意思是?”

    王玉东的眉头一挑,立即明白了方以智的意思,这几艘船上的东西可是值上百万两银子啊!

    “郑家想要回船上的东西,就必须要派人去大连……”

    在两人说话时,长崎奉行石见守匆匆的赶了过来。刚于见面,他就大声嚷嚷道。

    “使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港口无故杀人?”

    “什么意思?”

    几天还是和蔼可亲的方以智突然变了脸冷笑道。

    “按照刚刚签订的条约,明人的事情都由明使做主,请问奉行现在是什么意思?”

    面对他的质问,石见守顿时变成了哑巴。签订条约之后,德川将军就第一时间派人告诉他了,甚至就连华租界的选址也是他一手操办的。

    可当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面对眼下的这种情况。

    “这,这……”

    结巴着,石见守解释道。

    “阁下在租界里杀人当然不会过问,但是阁下的兵丁却在港口上在船上杀人。我却不能不问。”

    “他们是明人,而且船也是明船!它上面发生的事情自然都是由我来做主。”

    方以智的语气变得冷冰冰的。

    “难道说奉行要连大明的事情也要一起过问吗?”

    说的好有道理呀。

    话被堵住的石见守,最后只是颇为无奈的说道。

    “使君那些船是郑家的船,就是将军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

    “奉行,这里是华租界,就是郑家到了这,也要老老实实的遵守着这里的规矩。”

    然后他又笑到。

    “奉行不要担心,等我回国后,自然会和郑家协商处理此事,天朝事就不要你们来操心了。”

第393章 廉价的炮灰 (第一更,求订阅)

    杀了人,抢了船。

    那些日本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在惊讶之余,非但没有感觉到有损国格。反倒是觉得这个条约签对人了。

    天朝使节杀人就是为了维护大将军的权威啊!这杀人杀的对杀得有理呀。这样的人才是成大事的人啊。

    日本人骨子里最敬畏强权。谁越厉害就越佩服谁,这一点着实不假。

    杀了人,越了货,又把货卖给日本人之后。也买到了大量的铜条后,方以智这才踏上归途。

    于来的时候不同,他的船队反而又多了几艘船——都是抢郑家的。

    浩浩荡荡的船队离开长崎。大概二十天左右,船队终于抵达了大连港。

    船一进港,船员们纷纷登岸,关员上船清点货物,计算关税,哪怕就是这些船是官船一样要征税,这个是大连的规矩,甚至于这个海关还是朱国强借鉴了后世海关的很多规章制度设立的,当然,现在,这个“近代化”的海关也就是一个尝试,毕竟将来大明肯定是支持自由贸易的。

    而作为此行出资方的太平商行则盘算起了此行的利润,只有普通船员跑去城内耍乐。

    在翻阅着《江户通商条约》时,尽管对未能在江户开港感觉有些遗撼,但能够签下这么一份“不平等条约”也不容易啊。

    其实也没有什么困难。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国家权益”的理解还没有后世那么深刻。就像日本人一样,居然主动不要关税,这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抬头看着方以智,放下条约朱国强问道:

    “杀了郑家的人?”

    “是的。”

    方以智答道。

    “郑芝龙可不是一个甘心吃亏的人啊。”

    朱国强不由笑了笑。

    “不过,这也没什么,只是区区郑家而已,他是识时务的!”

    或许别人不了解郑芝龙,但朱国强怎么可也不会不知道这个降了满清的后来又被斩首的家伙呢?他有一个好儿子啊!

    郑成功,他是钱谦益的学生啊。

    是不是应该让钱谦益益给郑成功写封信,让他来辽东报效呢?

    对于郑成功,只要是良知尚存的国人,都会对他心怀景仰之情,不仅仅是因为他收复台湾,而是因为他对大明的忠诚。当然,更多的恐怕还是惋惜,要是他的北伐成功的话,华夏文明还会坠入近三百年的黑暗之中吗?

    ……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最多只需要五年的时间,就可以彻底解决建奴的问题,剩下的就是流寇了……

    流寇啊!

    暂时还是交给朝廷处理吧!

    将思绪拉回到现实,朱国强问道:

    “日本时局如何,你打听清楚了吗?”

    方以智可不仅仅是去日本谈判的,他在谈判的同时,也通过与幕府将军以及大名的接触打听各种情况。

    听世子爷问起,方以智当即说道:

    “日本时局看似极为稳定,毕竟,德川幕府已经开府三十七年,但是总体来说,虽然看似稳定,可是实际上,国内的大名对德川幕府看似服从,可实际上却也是心存不存,尤其是接连颁布锁国令后,幕府借长崎奉行所垄断海外贸易,尽得海外贸易巨额利润,而各地大名因为贸易为幕府垄断,经济上日渐消沉,长此以往,必定无力动摇幕府的威信,以臣看来,除非有外力相助,否则幕府统治只是越发稳因,而且德川家光又制定种种旨在削弱各藩大名的策略……”

    对此,朱国强并没有什么疑问,任何稍微对德川幕府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参勤交代既限制了大名的财力,又浪费了大名的时间,还得到了大名的妻子作为人质,三管齐下,极大地压制了大名的反心,迫使大名对幕府效忠。这也是德川幕府能够维持二百多年稳定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这么一个“和平稳定”的日本,符合大明的利益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看来还是要想办法,让日本再次进入战国时代的好啊。只有一个陷入战乱中的日本才是符合大明利益的。

    “世子爷,从第二代将军到第三代将军家光,为了稳定幕府的统治,一直贯彻抑制大名权利的方针。如果大名流露出反对德川幕府的倾向,或者是对于德川幕府的统治表示不满等,幕府就会毫不犹豫地对这些大名进行严厉处分。如果没有继承人也会成为处分对象。而处分的方式简单、粗暴,即没收知行、更改领地。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后继者,或者后继者不稳定,幕府就会迫不及待地认定履行义务不善。就臣所了解的,目前每年都大名遭遇改易处分,不过这些大名大都是敢怒不敢言,毕竟德川家拥有最强大的武力……”

    “敢怒就好!”

    朱国强淡淡的说道。

    还真怕他们不生气,只要他们生气,那就有操作的空间。

    仔细看着方以智带回的日本简易地图,看着上面标注的外样大名的封地,笑道:

    “现在幕府垄断了了贸易,他们不愿意开辟新的通商口岸,说到底还是为了垄断海外贸易的利润,一年几百万两的利润,足够把德川家养成全日本最强大的势力,此消彼涨,那些与德川家不对付的外样大名,就会越来越弱,要想办法把这些小藩都养大一些,让他们现在敢怒,将来敢打,一个彻底乱起来的日本,才是好日本,才方便我们长期做生意。”

    方以智说道:

    “这恐怕没有那么容易,毕竟德川家是日本最大的,也是拥有最强武力的大名。所以人都清楚,如果不遵从德川将军的命令,就会遭到幕府武力讨伐。更为关键的是,当时日本大约拥有3000万石的领地,幕府领地加上旗本领地再加上亲藩领地,总计达到1000万石左右。哪怕是前田家这样的的大名,也不过拥有100万石的领地。因此,哪怕是半数的外样大名同时反动对于幕府的战斗,德川幕府也足以轻松应对。”

    “这样啊,”

    继续看着地图,朱国强说道。

    “既然如此,除了尽是让外样大名变得强大富裕起来,通过走私的方式帮助他们之外,咱们能不能从日本招募低级武士,这些年德川家不是动不动就改易处分没收领地吗?肯定会有不少下级武士失业,我们可以雇佣那些浪人作为雇佣兵。”

    其实,在明末雇佣日本雇佣兵可以说是非常寻常的事情,萨尔浒之战时,明军中就有将领的家丁是日本人,而更为有名的是郑家,无论是郑芝龙还是郑成功麾下都有不下万人的日本兵。

    他们能用,自己当然也能用。完全可以弄一个外籍兵团啊,那些人去打最苦最累的仗,或者说让他们去当炮灰,有廉价的炮灰,不用对得起自己吗?

    “世子爷,现在不比过去幕府禁止日本人出海。”

    方以智说:

    “这恐怕操作起来有点难度。”

    朱国强笑道:

    “其实也不难。有那么多浪人在国内流窜,而且都是因为德川家的处分导致他们失业的,他们必定对幕府心存不满,他们改易了那么多大名,日本至少有几十万武士沦为浪人,这些浪人就是幕府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有机会把这些不稳定因素扔出去,德川家光肯定不会介意?”

    朱国强可不是随口一说,他可是带着另一个世界这个超级作弊器的,对日本的情况早就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

    现在的日本浪人有几十万,早在几年前,幕府通过《武家诸法度》禁止浪人仕官,接着又在全国推行浪人登记制,加强对浪人的管理。浪人甚至被禁止在寺庙和武士宅邸寄宿。

    这样一来,生活困窘,承受来自幕府高压,且仍有希望重振武门的浪人之间,自然会弥漫着一股蠢蠢欲动的气息,别看现在日本安定,可是实际上,这几十万浪人就是日本最大的稳定因素,这此因为幕府废除大名失去知行或俸禄的浪人,对幕府而言意味着什么?

    德川家光那家伙肯定比自己更清楚,要不然也不会以高压政策对待他们。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德川家光必定不介意让这些浪人离开日本,离开了日本,至少不会对幕府的统治造成威胁。

    用十万浪人组成一支军团,用这支军团在南洋拓殖,弹压土人,推行海外扩张,他们到底能活下来多少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这支“倭人军团”就是摧毁幕府的一支生力军。

    “世子爷的意思是和德川家谈判,要一些浪人过来?”

    朱国强笑道:

    “咱们正在和建奴打仗,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即便倭人便宜,用他又有何妨?”

    想要日本重新陷入内战,必须要不断的创造机遇,眼下,德川愿意当大明的乖儿子,就让他当去,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有了大明的支持那些外样大名肯定跳反,日本立即再度陷入内乱。

    那个时候的日本,就不再是日本人的日本了……

第394章 有客自远方来 (第二更,求订阅)

    历史总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地方。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十,从北方吹来的寒风卷着雪花在海面,远处一艘西洋式的帆船缓缓的驶向长府港。

    也许是因为船上的水手并不熟悉这一带的水文,所以,船速并不快,甚至可以用很慢来形容。不过尽管如此,几乎是在这艘西洋式的帆船刚一出现在日本渔夫的眼中,就引起了轰动,他们中的一些老人还记得几十年前,这样的西洋大帆船还曾时常出现在这片海面,后来随着幕府将军的一纸“锁国令”下,就再也不见这些西洋船了。

    在渔夫们还是撑船回港禀报换赏钱时,船上的王伦却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虽说他是明人,可是早在五年前就已经主动剃发成了皇上的奴才,其实即便是他不剃头,也没有人会强迫他,毕竟他父亲王大宇可是大清人民的好朋友,一直在关内为大清国筹措各种物资。

    不过,因为在几家与大清国做买卖的人中,王家并不是实力最雄厚的,为了争取皇上的信任,王伦才主动当了奴才,剃了头,这不现在这个到日本开拓商路和差事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两个月前,得到这个差事后,他就和恭顺王麾下的水手一起在仁川那边向西洋人学习着如何驾这艘西洋大海船,与朝鲜的小海船不同,这艘船足足有十六七丈长,而且还有24门红衣大炮,堪称是海上的巨无霸,就是恭顺王见到这艘船时,也是啧啧称奇。

    前些天在皇上的几次督促下,王伦终于还是启程了,船上装载着大量的白丝、缎子以及布匹等商品来到了驶往日本,为了能卖上高价,船离开朝鲜后就越过对马,尽管船上有往日本走私的朝鲜商人,可是对于这片水域,他们同样也不了解,毕竟,他们过去顶多也就是靠近海滩而已,从来没有进过日本的港口。

    眼看着有一艘单桅小船朝着这边靠来了,王伦便对身边金时通吩咐道。

    “金通译,一会倭人靠上来,你负责翻译,告诉他们,咱们是朝鲜船,是替会。”

    做为生意人,王伦还没有自信到自称“大清国”,毕竟,那怕就是他自己心里也明白,对于日本来说,大清……不过只是胡人罢了。

    此时王伦并不知道,自己一行人在长府引起了什么样的轰动。在大名的官邸之中,藩主毛利秀就的心里只剩下mmb的念头了。

    作为长门藩的藩主,尽管日本锁国后,就没有洋船进入长府,可是这么多年来,私下里与朝鲜商人的走私倒也没停,毕竟,石见的银山让幕府拿走过,长门藩穷啊!

    可那种事情顶多就是授意亲信私下里干干,什么时候光明正大过,现在到好朝鲜人自己跑过来了,还是大模大样的闯了进来。

    当真以为幕府在长府没有眼线吗?

    “八嘎,难道是对马藩与朝鲜人勾结在一起,想要陷害我吗?”

    在所有的外样大名中,只有对马藩受到德川家的信任,像毛利这样的外样大名,根本得不到德川的信任,因为对马藩垄断着对朝鲜的贸易,几乎是下意识的,毛利觉得很有可能是对马藩的宗氏家在陷害自己。

    可是,朝鲜人那里来的西洋船?

    “他们是驾西洋船过来的?”

    “是的,一开始渔夫们以为是西洋人,可等港守靠近后,船上的人才告知身份他们是朝鲜人,从朝鲜过来与日本进行贸易,而且他们还携带有朝鲜国书。”

    毛利秀就诧异道。

    “朝鲜国书?”

    朝鲜人什么时候带着国书做生意了?

    这可不符合朝鲜人的习惯啊。

    毛利秀就那里知道,来的这艘船上,压根就没有几个高丽棒子,船上的是青一色的“假思密达”,之所以冒充朝鲜人,是害怕日本人不待见他们这些“胡人”。

    其实,满清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历史上,击败了郑氏之后,那康麻子命令内务府商人往日本办铜铸钱,特意吩咐范家人先留上几个月的头发,然后穿着汉人的衣裳过去,先试探一下日本人的态度,结果日本……那也是有华夷之辩的,自然是对胡人大加讽刺。

    从那以后,也就是做生意罢了,甚至几年后,还弄出了“唐人屋敷”,让来日的唐商居住在“唐人屋敷”不得外出,说白了,从那会起,就是与荷兰人一样的待遇——害怕胡风浸染日本。

    几千年来华夏什么时候被人这么对待过?都是周围的“夷”认咱们文票,什么时候咱们认他们的东西?

    不过对此康麻子倒也没大度的很没记较,甚至二十多年后,日本弄出了堪比大明当年发给日本的“堪合勘合符”的“信牌贸易”,没有信牌唐船一率不得入日本时,面对绝对权威被挑战,甚至以中国中心的华夷秩序被颠覆的危险时。康麻子也就是一再将日本信牌类比于国内商人之间使用的牌票,又责备官员们不应将小事化大。装鸵鸟似的对两千年“华夷秩序”被挑战视而不见。

    呃,其实他们就是夷,这也是日本敢光明正大挑战的原因,丰臣秀吉挑战的时候,嘴里还是一个个的“天朝”。

    说白了,就是自己也了解自己的逼格多高,康麻子了解,他的祖宗们当然也了解。

    “这不像是朝鲜人所做所为啊。”

    “这会不会和朝鲜向胡人称臣有关系?”

    尽管日本锁了国,可日本仍然会通过对马藩进行对朝鲜贸易时搜集朝鲜的情报,当然知道朝鲜向胡人称臣的事情,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可是一个大新闻,当年那个誓死都要当大明狗的朝鲜,居然降了比日本人更低下的胡人,这可是真是出人意料啊。

    “哎呀,看来朝鲜人现在也是尽染胡风啊!”

    就在毛利心中奔腾着无数个念头时,旁的夹层也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各自的建议。

    当然,他们的建议各有各的看法和立场,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担心幕府将军的反应。

    就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各自的意见时。毛利问道一旁的陈元赟。

    “陈先生可有什么建议?”

    陈元赟并不是毛利的家臣,而是他请过来的医生。他想了想说道。

    “藩主不妨先见上一见,这样也好有个定计。”

    他是明人,二十一年前东渡日本,随后滞留于日本,历史上不愿成为明朝遗民的他不愿意生活在清朝的统治下,决心留在日本。

    后来他在日流寓五十二年,先后寄居长崎、江户、名古屋等地,与日本各阶层、各行业人士广泛交往。后移居江户国正寺,在寺庙中教授拳术。武士福野正胜右卫门、三浦义辰右卫门、矶贝次郎左卫门拜于门下,后三浦与福野自立旗帜,称为“日本中古柔术之祖”。直到二十一世纪日本人仍称陈元赞为“起倒流”柔术的始祖。

    看吧,其实日本人比朝鲜人还是好那么点,至少人家大大方方的承认学来的就是学的,不像朝鲜人,恨不得全世界都是思密达,说起来,这点倒是和尼哥有点相似,毕竟在尼哥的眼里,电报、铁路、电灯什么都是尼哥发明的,然后被白人“偷走了”,这事居然还得到睡王的背书。

    “嗯,陈先生所言极是。”

    就在毛利秀就做出这个决定时,突然一阵炮声从港口的方向传来,毛利秀就顿时惊站起来,惊问道。

    “那里在开炮?”

第395章 抢倭寇了(第三更,求订阅)

    山本权兵卫是长府港守,一个俸禄只有100石的下级旗本。他这个差事,要是放在几十年前,必定是个肥差,毕竟那个时候,长府港内各国船只云集,商人们贡献都几十倍于俸禄。

    不过现在,他顶多也就是回忆一下昨日的辉煌,现在虽然有商人贡献,可那里比得上过去。这些贡献甚至连贿赂都算不上,不过就是他们的一点小意思罢了。

    不过,今天和往常一样,在港边的妓院中玩乐时,听到“西洋船来港”的禀报后,他立即招集数名士兵,随他一同迎了过去。

    难道是从海上飘来的西洋人?

    满怀着疑惑撑船出海迎过去时,盯着那艘黑色的西洋船,山本权兵卫忍不住想起了父亲曾描述过的当年长府的繁华。那时候,港口里停泊着的就有这样的西洋船,而他,只是在画上看到过这样西洋黑船。

    可惜这些繁华都不在了啊!

    “哎呀,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到西洋人的黑船。”

    其实这艘荷兰人在巴达维亚造的拥有二十四门炮的武装商船“特塞尔号”并不是黑色的,只是为了防腐刷了一层木焦油作底漆,看起来木色较深,有点像是“黑色”而已。不过,从几十年前,葡萄牙人的商船第一次出现在这些日本人的面前,他们就将这些船身呈黑色的西洋船称之为“黑船”。

    不过驾船迎上去时,山本权兵卫的心里却犯起了嘀咕——到了船上,怎么和西洋人对话,城里有会说红毛语的人吗?

    过去是有,不过那些人信奉的都是红毛教,都是邪教,都已经被杀死了。现在不知道活着的人里还有没有人会说他们的话。

    就在心里犯起嘀咕时,他看到了船上的人——都是相貌和他差不多的人,本就没有如恶鬼般的红毛人。

    “你们是朝鲜人?”

    朝鲜人不应该是悄悄的走私吗?怎么这么光明正大的过来了?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日本的港口不准外国船只进来吗?

    站在甲板上,山本权兵卫惊愕的睁大眼睛,心头震撼不已,因为这些“朝鲜人”都生得太高了,比他见过的其他朝鲜人都高。

    抬头仰望这些朝鲜人,他心想:这些朝鲜人怎么这么高。

    其实,这个时代的朝鲜人和日本人差不多,高头都不高。当然日本人更极端一些,就不说平民了,就是那些所谓猛将、大名的身高也是一言难尽。一米五、六的个头放在日本,就是“出类拔萃”而且高大威猛的了,一米三、四更是属于常态,很多号称“战国猛将”的大人物,虽然日本人在书里描写着他们何等的高人一等,可后人根据其留下的盔甲推测,身高普通只有一米四,一米五左右。

    至于普通人……也就是一米三,顶多一米四。在欧洲传教士的眼里,当时在日本传教的欧洲教士,在日记里就形容日本骑兵就是“一群骑着狗打架的孩子”!

    成天吃着糙米野菜,就那还吃不饱,到哪能长得高?呃,当然吃糠喝稀两百年后,传教士眼中高大威武,普遍都比欧洲人高的汉人,身高也缩水了很多。

    不过,现在船上的这些人还没缩水,而且都是身材高大辽东人,站在这些人面前,山本权兵卫自然是倍觉压力。

    尽管从翻译的口中确信了他们的身份,可山本的心里还是满心的疑惑,那有这么高的朝鲜人啊。

    “你们真的是朝鲜人?”

    山本的疑惑落在王伦的眼里,让他的心头一紧,该不是那里漏线了吧?

    而一旁的郭带山,手已经握到了刀柄上,不过接下来的发展倒让他松了口气。尽管山本有些疑惑,可还是引着他们入了港。

    “你们暂时不能靠岸,能不能上靠岸还要等藩主的决定。”

    对此王伦自然是表示理解,在他看来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只要递上国书,应该就能像倭人一样,在这里开辟商馆吧。

    尽管朝鲜知道锁国令,可是他们并不知道,现在的日本只准在长崎贸易,至于朝鲜和日本,有对马藩进行贸易,但那也是日本人到朝鲜买东西,而不是朝鲜来日本卖,即便是有少数的朝鲜走私商,也是私下里贩运,那里了解什么官府的政策规定。

    就在王伦满怀期待的送山本权兵卫下船时,他在舷边弯腰时,海风一吹,头上的帽子居然落了下来,光秃秃的脑袋上只有那根老鼠尾巴就那么在风中摇晃着。

    “辫子?”

    山本权兵卫愣住了,瞪大眼睛盯着那根细细的辫子。

    朝鲜人怎么会有辫子?

    “他们是胡人!”

    几乎是在山本权兵卫惊恐的喊出声时,见身份败露,郭带山大叫道。

    “杀光他们,一个不留!”

    当年随着恭顺王一起造反的郭带山,不仅心狠,而且果断,在喝出声时,他就直接跳到了山本的船上,一刀砍掉了他的脑袋,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手起刀落间,船上的几个倭人就被砍杀个干净。

    可是在距离岸只有十几丈远的位置,岸上的人自然都看到这一幕。

    “是胡人,西洋船上的都是胡人……”

    惊愕的喊叫声中,港口中也乱成了一团。

    “完了,全完了,这下完了……”

    就在王伦睁大眼睛担心着完不成主子交待的任务时,郭带山侧大声吼道。

    “王老弟,现在既然身份已经败露,你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抢了这座城算了……”

    在他看来,这些个小矮子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有这样的人不抢他们,难不成还要留着他们?

    “什么?”

    王伦惊愕道。

    “既然买卖做不成了,抢些东西回去,也好和主子交差!”

    郭带山的话音一落,船上的水手们立即叫嚷道。

    “就是,这样总比空手回去的强!”

    对于这些早就习惯了“抢西”、“抢汉人”的建奴来说,这一年来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啊,压根就抢不到东西,有的人甚至就连自家的婆娘也被明人给抢了,现在……有机会抢钱、抢女人,谁又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郭,郭将军,这,这会坏主子大事的……”

    王伦惊恐的大声喊道。

    “坏事?现在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再坏还坏到什么地方去?只要咱们抢到足够的东西,到时候,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郭带山嚷嚷道。

    “弟兄们往往城里打炮,一会杀过去,再用火箭往城里放火,大火一起来,既便是他们援军过来了,也上不来!”

    虽然看似莽撞,可是郭带山打起仗来倒也有他的章法,毕竟他是行军打仗多年的老行伍。

    “郭将军,不能啊,不能啊。”

    紧张兮兮的王伦试图想拦下郭带山,可是当看到他身上的血迹时,哪里敢伸手去拦他。

    只是紧张不已的劝说道。

    “郭将军,您可要三思呀,这样做会坏了主子的大事啊。”

    “办事儿还能换什么事儿,现在都已经到了这份上了,再说什么都晚了。”

    郭带山大声嚷嚷道。

    “咱们现在要么驾船回朝鲜,要么就在这里干一票,是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要是咱们空手你去的话,到时候,主子定会怪罪下来。”

    “郭将军,你不知道呀!主子,主子可是有大事要办啊。”

    王伦仍然努力劝说道。但是郭带山并没有买账。只是盯着他冷冰冰的说道。

    “怎么,难不成你想要拦我?”

    他的话让王伦的心头一紧,连连摆手说道。

    “将军误会,误会……”

    “好,那就是误会!”

    郭带山哈哈大笑道。

    “弟兄们。走,抢他娘的去……”

第396章 天下大乱(第一更,求支持)

    炮声响起的时候,长府的市民百姓大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们都不曾听过炮声,他们大都是以为这是天上在打雷。

    但是很快,他们就看到空中一个个黑点从天而降。

    这是什么东西?

    其实,对于日本来说,大炮从来都是一个稀罕货,那怕是他们在朝鲜时曾吃过明军大炮,也就是佛郎机的亏,在大坂围城时也曾动用过几百门大炮,其实基本上都是落后的佛郎机,可自己却没有铸过什么大炮。

    对于日本来说,这铸炮实在是太复杂,太尖端,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日本没有奢侈到用铁弹的地步——直到现在,在这个时代,充斥在日本冶金市场的除了少量自产的鉧铁和铣铁外大部分是“唐铁”或者“南蛮铁”,这些“舶来铁”才是日本主要的铁原料,冶金技术落后和铁矿石的稀少,让日本既没有足够的铁铸炮,当然也打不起昂贵的铁弹。甚至就连大名鼎鼎的铁炮,它的铅弹所用的铅也是进口的。

    日本的物资匮乏可不是300年,500年的事,是千年以来传统操作。

    别说是对于普通的百姓,就是对于承平快半个世纪的武士们来说,他们也忘记了炮声,甚至在炮弹袭来时,脑袋里更多的是疑惑。

    这是啥玩意儿?

    没见过啊?

    从天而降的铁弹先砸中一个路人,血肉飞溅的瞬间,高杉一郎的顿时睁大眼睛。

    “什么东西……”

    然后他看到一个铁球在地上滚动着,看似无害的它在地上滚动时,擦到了一个百姓的脚,被擦中的百姓立刻惨叫着倒下了,伤口处露出白色的骨头茬子,血水喷溅着。

    愕然的睁大眼睛,高杉一郎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

    这是怎么回事?

    盯着那个一边滚动,一边冒着烟的铁球,满腹疑问的他,压根就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即便是两百石的旗本,他也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快,高杉,快去港口,听说是胡人杀到港口了……”

    就在几个武士抓着刀弓杀冲出去时,突然那个铁球炸裂开来,伴随着一阵巨响,铁片迸飞到周围,一个正在奔跑的武士直接被削掉了半截身子,倒在血泊中绝望的挣扎着,惨叫着。一时间街道上尽是一片惨叫声。

    黑火药炮弹的威力或许不大,但是仍然是极为致命的,而炮弹爆炸时产量的高温直接点燃了附近的稻草屋顶。甚至都不等他们放箭,城中就升起了几处大火,火越烧越旺,在大火面前,无论是稻草屋顶,还是木制的房屋、纸推门,都成了最好的燃料。

    “开炮!开炮……”

    站在舷边的郭带山一边吼叫着,一边招呼着水手们提刀带枪杀到港口,和过去一样,在冲上港口的时候,他和身后叫嚷着的水手们就毫不客气直接把刀砍在那些日本人的身上。

    一边砍杀一边大声叫嚷道。

    “银子,银子拿来!”

    “银子拿来!”

    他们甚至是在用日语喊嚷,这是刚刚在船上学会的,虽然他们说的并不太标准。不过这个时候,压根就不需要多么标准的话语,毕竟,对于那些日本人来说,他们同样也知道应该用什么来保住自己的性命。

    只不过当他们双手捧着献出身上的金银时,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仁慈,而是落在身上的乱刀。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要的不仅仅是金银财宝。同样也要别人的命!

    尽管他们随意的砍杀港口上的日本人,但是倒也没有随意冲杀,而是沿着主街一路杀了过去,杀人的同时他们并没有忘记抢劫,路边的店铺就是一阵疯抢。

    “把那个女人捆起来!”

    不得不说,这是一群抢惯了的老手,当他们不仅分工明确的有人负责抢劫,有人负责杀人,甚至就连抢来的女人,也是直接用绳子捆在路边,然后就不理会她们了,等到撤退的时候,再带走也不迟。

    长府作为一座港口城市,那怕就是在日本锁国后,作为濑户内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它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都是临港区域,当他们闯进那些专门兑换黄金小判或者丁银的商号时,瞬间傻了眼——成箱的黄金小判和丁银,就那么展露在他们的面前。

    这个时代正是日本金银最丰富,财政最宽松的时代,所谓的“藩扎”也就是各藩发行的兑换纸币还没有问世,不过尽管如此,黄金小判、丁银以及铜钱都需要有地方兑换,越是港口就是越是如此,在长府港足足有十几家钱庄,这些商号就成了郭带山和麾下兵士眼里的肥羊。

    “快,问他们银库在那,银库在那……”

    郭带山一边嚷吼着,一刀又砍倒了银号里的伙计,这地方肯定有银库,有银库就有银子,有银子就有……功劳!

    有了功劳就有了一切!

    面对金银的诱惑,郭带山变得异常的凶残,尽管那些人苦苦哀求,可是他的刀仍然不断的砍在他们的身上,叫嚷着让他们带路。

    当这些抢杀惯了的行家们在长府港边横行无忌的时候,在港口那艘被易名为“利达号”的武装商船上炮手们不断的朝着长府发炮,这些刚刚铸造出来的开花弹,充分发挥的它的威力,尽管满清的炮手并不会给木制信管定时,当然他们也不知道炮弹的引信需要定时的,不过用来炮击城市时,延时十几秒和几秒并没有什么区别,最终都是爆炸,顶多就是少杀伤几个人罢了,而这个时代的日本房屋大都是草房顶,木梁、纸门、草顶,这那里是什么城市,分明就是一个天然的火炉,尽管黑火药的开花弹只能炸出十几块碎片,但是火药爆炸时的火焰仍然足以点燃草顶、纸门,一时间,城中到处升腾着火焰,火焰开始的时候是一团团的,后来一团团的火点燃烧成了火海,

    “这,这就是所谓的一出糜烂数十里吧……”

    置身于高耸的船尾上,王伦惊愕的看着陷入火海中的城市,尽管一切顺利,可是他的脑海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完了!

    全完了!

    即便是他们抢到了大把的银子,回到朝鲜后,还是一样会受到皇上的责罚,毕竟,对于皇上来说,他是要开通商路啊,而现在,姓郭的不但把人杀了,抢了人家,甚至还把人家的城给烧了。

    天杀的郭带山,你可知道,你坏了主子的大事了!

    等到回了汉城,到时候再和主子告你的状!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居然如此无视王某人!

    当然,这也就是他在心里想想罢了,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可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和这群丘八讲什么道理。

    和这些丘八讲道理是会掉脑袋的。等回到了朝鲜,再向主子告你们的状。王伦心里这么想着的时候,他看着那些俏生生的日本女人,倒也是有些眼馋。毕竟,过去还没有见过日本女人。

    小巧玲珑的确实别有一番风情。

    此时,岸上的大火已经越烧越旺了,看着已经无法像城里杀过去,在港口头烧杀一番后,郭带山就领着手下洗劫来的财物上了船。

    当“利达号”满载而归时,身后的长府早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在火海中,数以万计的日本人在其中绝望的挣扎着,而那些承平多年的武士们,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火海,姗姗来迟的他们,只是满面愕然的看着陷入火海中的城市。

    看着眼前的这片火海,神情愕然的陈元赟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天下大乱了!

第397章 当强盗爱上了强盗(第二更,求订阅)

    大乱?

    不!

    是大变!

    几天后,当满载而归的“利达号”出现仁川,当王伦、郭带山他们带着俘来的200多倭女和多达数十万两银子回到汉城的时候,整个汉城都疯了!

    没错,是整个汉城!

    不但那些逃到这里的满清权贵兵卒们陷入了疯狂,就连同朝鲜人也是愕然之余又平添了许多窃喜。

    哎呀,鞑子居然去抢了倭人,不但杀了倭寇,而且还放火烧了城,抢了很多银子,这鞑子就是鞑子,果然是野蛮的很!

    不过,尽管如此,他们的脸上却也笑开了花,非但是幸灾乐祸,毕竟“壬辰倭乱”才结束几十年,不少当年经历过倭乱的人还活着那,心里对倭人的恨,可没淡去多少。现在满清杀了倭人,抢了他们的金银、烧了他们的城,能不高兴嘛!

    当然,他们的心里还有一丝窃喜,凭什么我号称“小中华”的朝鲜,要被胡虏这么祸害,而你们倭寇那样的逆子居然置身事外,这简直就是没天了。

    好了,现在老天爷有眼,看似兵强马壮的胡虏被大明爸爸打的原形毕露,这胡虏又把眼睛盯上倭寇了。

    好啊!

    老天有眼啊!

    报应啊!

    你们最好互相残杀,狗咬狗,杀个两败俱伤,然后大明爸爸收拾胡虏的时候,也更容易点,到时候,俺就能重新回到大明爸爸的怀里了,被别人抢走的日子不好过啊!

    心里一高兴,朝鲜人甚至主动的配合起了这些胡虏来,他们要是能天天去杀倭人就好了。甚至主动的对那些满清的权贵们建议道。

    “大兵可欲讨伐倭人?我朝鲜有工匠可为大兵造舟船。”

    哎!

    朝鲜人什么时候这么配合了?

    奇怪归奇怪,可现实是,满清权贵们瞧着那成箱的金判、丁银,一个个的甚至都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吧。

    这是真的吗?

    区区两百大兵上岸,居然抢回来了三十几万两银子,甚至还有两万多两金子!

    “日本居然如此之富?”

    黄台极手拿着金饼,也就是日本人所谓的“大金判”,一个这样的大金饼足足有一两重,这是郭带山从倭人那里抢来的。

    “皇上,奴才看朝鲜人说倭国有金山银山确实不假啊,皇上有所不知,奴才也就是抢杀了百丈远的地方,就抢到了这么多金银,要是当时奴才麾下有2000人马,而不是两百人,至少能抢回来几百万两银子。”

    吹牛!

    那是必须的,反正日本那么远,就是把牛吹上天去又有谁能去验证,这两天郭带山是那个得意啊。

    估且不说自己私藏的金银,就是抢回来的那些倭人女子,按照规矩也赏给了他五个,那些倭人娘们可温顺的很,简直比高丽娘们还会伺候人,难怪朝鲜达官显贵愿意花大价值买倭女。

    倭女好啊。

    身小腰细功夫好……简直是人间极品,就是少了点。

    “哦,那倭人善战吗?”

    黄台极问道。

    “回皇上,奴才上岸后,虽有倭人持兵抵挡,虽也算是悍勇,但实则不堪一击,他们身高不过四尺,以奴才看来,多大清大兵对倭兵,奴才不敢说以一敌十,敌五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郭带山并不知道他在港口压根就没有碰到几个武士,对于承平几十年的日本来说,尽管武士们还没有到文恬武嬉的地步,可实际上城里头也就是藩主的府邸时有一些兵卒,藩内人的藩士武士都散居在藩内各地,领他们的那勉强能够吃饱的饭菜。

    甚至郭带山碰到的都不是武士,而是商人们的卫士,因为幕府打压浪人,那些卫士甚至连武士都不是,顶多也就是拿着刀的普通人。

    两百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在这样的一座城里冲了百丈远。呃,也够他吹上半天的了。毕竟,他确实抢到了很多金银。

    若有所思的摸着金饼,黄台极自然想到了几十年前的朝鲜倭乱,当时父汗还领着建州卫,也想派兵抗倭来着,当然,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大明爸爸卖命,而是想趁机扩大实力,替大明爸爸打仗总能多要些铠甲吧。总能趁机收笼几个部落吧。

    不过,当时大明爸爸并没有同意他过去,应该是看穿了父汗的想法。那一仗明军打的……谈不上困难,甚至可以用轻松来形容,明军打倭人都能打的那么轻松,要是换成大清天兵呢?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黄台吉的心里就控制不住那个**啊。

    大清国靠的是维系的战斗力?

    靠的是女真人的野蛮?

    是,也不是!

    为什么过去大清国的兵一听到打仗都踊跃的很,女人们也是欢喜的很,因为“抢西”,到汉人的地方抢汉人的东西能占着便宜啊!

    何止是占便宜,那些柔弱的汉人往往会为了活命拱手把财物献出来,不过即便是如此,大清国的兵也会让他们把衣裳脱下来,然后杀人抢走衣裳,连人死人的衣裳都要抢走,为啥?

    穷啊!

    那怕就是一件棉袄,一件绸衣,对于女真人男人女人来说都是稀罕物,就像蒙古人入寇只为抢一口铁锅,一件衣裳一样,只有抢到了汉人的东西,大家伙才能过上好日子。

    女真人如此,蒙古人同样也是如此。

    甚至就连赏赐蒙古人的时候,蒙古人也是更愿意要衣裳、铁锅、铜器之类的东西,而不是金银。女真人也是如此,八旗之中,除了汉军八旗喜欢银子,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喜欢东西。

    甚至就连同“女真——蒙古联盟”是靠什么维系的,联姻是其一,威服也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抢劫!是大家一起去抢汉人,从汉人那里抢的东西越多,这个联盟就越紧密,因为抢来的东西越多,大家的日子过的就越好,奴才们就越愿意去抢东西。

    说白了满洲与蒙古就是一个强盗联盟,他们各有各的兵马,甚至蒙古人不见得就真心臣服的了大清联盟,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就是抢汉人,过好日子。

    做为他们的皇帝,黄台吉所需要的就是带着父老乡亲突破长城抢劫一番,抢汉人的财物给自己用,抢汉人为奴隶伺候自己,总之一句话。大家就是一群强盗。

    这个强盗联盟在有东西可抢的时候,可以用姻亲笼络关系,可以用分脏来巩固内部,可是当这个联盟没有东西可抢的时候呢?

    一但没有东西可抢,可就军心不稳了!

    也就是在他心里开始发愁的时候。现在郭带山的日本之行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其实对于什么做生意不做生意的他压根儿就不在乎,毕竟大清国神马时候做过生意?

    即便是做生意,那也是拿刀子做生意。做的也是无本生意。

    过去,大家伙儿只是把眼睛盯着大明,在大明那边做无本生意,但是现在大明那边磕了一牙,也是时候考虑换一个对象了,至少可以多一个选择。

    对于强盗来说,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最开心的事情当然是又多出了一个抢劫的对象了。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眼看着已经抢不动的时候,又多出了一头肥羊。

    看到这只肥羊,要是不去抢的话,那能对得起自己吗?

    当然,这不是对不对得起自己的事情,重要的是,只要有了这只肥羊,他就能够继续用抢劫去把所有人都笼络在一起。用抢劫维持组军心。维持住他的威望,毕竟,大清国的根本就是要靠抢来维持。

    心念着,黄太吉问道。

    “范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398章 黄台吉撑不住了 (第一更,求订阅)

    “范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黄台吉问道。

    “我看你欲言又止,肯定是有什么想说的吧。”

    “主子,奴才知道主子必定是想要去打倭人。”

    作为奴才,范文程自有做奴才的觉悟,当然也有身为奴才的休养,他要急主子之所急,忧主子之忧,想主子之所想,反正一句话,就是要做一个忠心耿耿的奴才。

    尤其是现在,越是不是顺利,就越要做个好奴才!

    好奴才是什么?

    就是要时刻为主子分忧。

    “打倭人确实有好处,倭国有金山银山,现在大军需要军饷,奴才们也需要抢些东西来震震士气……”

    瞧着若有所思的主子,范文程说道。

    “不过咱们离倭国可是隔着大海,打倭人不单需要造船,旗里的奴才在陆上打仗是以一敌十,可是到了海上,奴才们没有上过海啊。”

    打水战,咱不专业啊!

    “况且,咱们去打倭人的时候,万一要是明军打过来怎么办呢?”

    什么意思?

    你是觉得的咱大清国的兵,就不能到海上打仗吗?

    黄台吉的心里嘀咕着,不过他并没有这么说出来。而是想了想说道。

    “当年怀顺王、恭顺王渡海归顺时,麾下的兵丁也有不少擅长水仗,智顺王麾下也有水军,至于海上的风险,海上的风险会有咱们征明的时候风险大吗?”

    摇着头,黄台吉笑道:

    “行军打仗总是难免会风险的,我大清国的兵,什么时候怕过风险?况且,咱不能老是呆在朝鲜,这么呆下去,军心涣散不说,早晚会出事端的,范文程,你还记得当年你建议朕出兵蒙古,收降蒙古时说过的话吗?”

    “奴才记得!”

    范文程说道:

    “当日朕问你,击败蒙古后,如何让蒙古人心甘情愿为我所用,你说,不需要让他心甘情愿为我所用,只要让他们心甘情愿随我抢明即可!”

    当强盗的从来不介意说出自己强盗的身份,只有强盗的子孙才会千方百计的替祖宗掩饰。

    “皇上,满洲穷,蒙古人更穷,只要有机会,他们必定心甘情愿随我抢明,于蒙古是抢明,于我满洲来说就是征明,抢与征,并没有什么区别。”

    “坐吧,”

    黄台吉随口说道,

    “抢与征没有区别,可是对于奴才们来说,征就是抢,没有了抢就没有了征,要是不能从汉人身上抢东西,奴才们们早晚会心生怨气的,多尔衮已经收降了30000户生女真,明年,他应该就会去征蒙古了……”

    突然黄台吉提到了多尔衮,表情显得有些复杂。

    “去年多尔衮征明回来的时候,掠获甚多,足够他挥霍两三年的,可是如果两三年后没有了呢?再次征明?”

    黄台吉冷笑道。

    “恐怕他这边大军一动,那边朱慈颖就会把盛京占了,这次再占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放手了。”

    “主子,三两年内,只要收降了蒙古,睿亲王肯定会征大连的。”

    “征大连……”

    黄台吉反问:

    “征大连,他能得到什么?要是征不动呢?”

    “主子……”

    范文程心头一紧。

    “今个只有你我二人,范文程你就说实话,照眼下的形式,朕或者多尔衮,能不能攻得下大连?”

    皇上的问题让范文程变成了哑巴,原本虚坐着的他们,立即跪伏于地。

    “奴才万死!”

    一句“万死”道出了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看着跪在地上的范文程,黄台吉就像是想通了什么似的,叹气道。

    “朕若是能与多尔衮合兵一处,尚且赢的可能,可要是像是现在这样的话……”

    黄台吉摇摇头,

    “别说赢了,只怕一但输了世上就再也没有满洲了,”

    五年前黄台吉将“女真”易名为“满洲”,从那时他曾一度觉得辽东就是满洲人的满洲,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个满洲随时都有可能丢掉啊,尤其是眼下满洲分裂成两股之后,更是如此。

    “现在朕甚至理解了崇祯,理解了他为什么总是无法集中全力进攻辽东,说白了力量被牵制住了,现在大清国可不正是如此,内忧外患啊,多尔衮形同独立,如此下去,局势只会越来越有利于明国啊……”

    兴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实在是有些心烦意乱,黄台吉说起来也就毫不隐瞒了。

    “现在,大清国不能像过去一样,集中兵力对付明国,而明国呢?对明国倒也是一件好事,在多尔衮用兵黑龙江后,今年锦州那边压力骤减,要是明年多尔衮对蒙古用兵时,崇祯能抓住机会的话,其必定可以调边军南下清剿流寇,顶多两三年时间,流寇就会被平定,而届时……”

    黄台吉顿了顿,倒没有说下去。

    “主子英明!”

    范文程连忙磕头道。

    “如此一来,大连也就势力不再是我大清之患了,待崇祯平定了流寇,势必会用兵大连,大连朱慈颖就是明国的曹操,但凡是能抽出手来,崇祯又怎么可能容得下了!到时候,他自然会动手替我大清除掉一个劲敌。”

    “谁说这对咱们来说就是好事了?”

    黄台吉笑道,

    “不过你说得也是,对咱们来说确实是除了一个劲敌,可是,你别忘了,多尔衮还在,到时候,咱们可能少了一个劲敌,可是却仍然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劲敌,明国啊……那可是天朝上国啊!”

    尽管心里头恨不得得入主中原,成为那片如画江山的主人,可是在内心深处黄台吉对大明却仍然是敬畏的,他相信只要大明遇到明君,只要大明腾出手来,满洲压根就不是天朝的对手。

    相比于大明,满洲实在是太小了,而且人也太少了,这一仗不就是如此,阿巴泰一死,他率领的几万精锐一亡,大清国就像是被打断了脊梁似的,只能拼命的想办法扩充实力,兵力不足的困境不仅困扰着多尔衮,同样也困扰着他。

    尽管这段时间,黄台吉一直在通过招募朝鲜人组建绿营兵的方式,把军队扩充到了十万人,但是和大明还是没办法比啊。

    就是平虏军一军也有十万人啊!

    要是大明从关内的流寇抽开身,关内能少点灾荒的话,大明的军队又何止百万啊!

    到那时,大明只需要调动大军,硬碾也能把满洲碾死。

    大明啊!

    真得是太大了!

    所以一直以来,对于皇太极来说,他所想的无非就是能够争取到一个与大明平起平坐的位置。

    但是大明又怎么可能会给他这个位置呢?

    打下去,打到他们愿意给这个位置,就像当年宋朝和辽国和金国一样,要把他们打服了,到最后他们总会答应自己的请求,其实自己要求的并不高,不过只是一个兄弟之邦而已。

    可即便是这个位置,他们也不愿意给大清啊。明朝过去或许是屡战屡败,但是他们的却也是屡败屡战,从来都没有服软过。

    这个明国可真是的,你们骨头那么硬干什么?

    你们的骨头要是没有那么硬的话,估计咱们早就手拉手的成为好朋友,为了兄弟之邦。

    这样多好。

    这个时候他显然忘了,已核实,他也曾一度做过要入主中原的梦想,现在之所以会这么想,恐怕还是因为开始感觉到自己处于下风了。

    “大明实在太大了,实在太强了。想要击败大明的话,仅仅只是靠着战场上的蛮力肯定是不行的,还要想其他的办法。所以……”

    黄台吉沉声说道。

    “朕,想去见一见朱慈颖!”

第399章 给郑家的大买卖(第二更,求订阅)

    对于身在大连的朱慈颖来说,他并不知道黄台吉要见自己,不过他倒是在自己的大将军府里这里见到了一位从南方来的客人。

    郑鸿逵!

    世人对于郑家的了解,往往是世人皆知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是个惊天动地的大英雄。

    可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正是郑鸿逵策划了唐王朱聿键登基为隆武帝,可以说,没有他的话,也许历史上就不会再有“国姓爷”,至少不会再有这个名字。

    而他今年刚考取武进士,并且获封锦衣卫都指挥使。不过,他并没有在京城呆下去,接到大哥的秘信后,就立即赶到了大连求见平虏大将军。

    对于他的到来,朱国强自然是表示欢迎,毕竟,在郑家几兄弟中,郑鸿逵最不显山不露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堪称是郑芝龙的智囊。

    其实,这些朱国强一直在等着郑家的人,现在郑鸿逵来了,反倒是正好,一见面郑鸿逵并没有指责方以智在长崎杀人抢船,而是先对世子爷促成“华租界”的设立表示欣喜,然后又对方以智能替郑家教训“家奴”表示感激。

    至于船上的银货,郑鸿逵更是大方至极,直接表示世子爷在辽东抗虏不易,那些银子福建总兵捐助军需的。

    不简单啊!

    盯着谈笑风声的郑鸿逵,朱国强真的对他另眼相看了。历史上,他在得知清军渡过长江,退往福建的途中于杭州遇见唐王朱聿键,便邀请其一起回到福建。郑鸿逵那时就打算以朱聿键继任南明皇帝,正是通过这个劝进之功,郑家从福建总兵一跃成为福建的实际掌握人。

    这个人啊,可真不简单啊!

    他不简单,郑芝龙更不简单,在大明的官场之中,郑芝龙同样也是一个异类,他在十七岁时,带着两个弟弟,被父亲送往从事出洋贸易的舅父黄成手下,学习经商。从此之后开始频繁横跨大洋,往来于东洋倭国、南洋的马尼拉、会安和大明之间,周旋在倭人、荷兰人、富商、海盗之中。

    可以说他是大明所有的官员中,见识最广,眼界最开阔的官员,那怕他是海盗出身,可是这样的人,在大明的官场中确实是稀罕的很。

    “如此,便多谢郑总兵了,说起来,实在是冒昧的很,今年北方数省大旱,流民腾起,为了安顿流民,我可以说是穷尽所能,后来听说福建隔海相望有大岛,是个沃野千里的地方,岛上只有少量土人,为安顿流民,我便派人夺据红毛夷占据的南北两座夷城,可不曾想郑总兵却早已在台湾安顿流民。待我知道此事后,特意嘱托府中去信大员县,令其一定要妥善安置郑总兵派去的流民,往后,郑总兵派去流民,一率参照府里安顿办法加以安置,绝不能有丝毫闪失,圣仪,你放心,福建只管往大员遣流民,我必定会妥协安顿他们!”

    世子爷的话,让郑鸿逵的心里那是一个难受啊!

    大哥让我过来,就是为了要回大员城啊!

    你,你世子爷好好的辽东山东不呆着,非跟郑家抢什么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干什么?

    你堂堂世子爷,谁能把你怎么的了。可郑家不一样啊,郑家虽说有钱,可总归是海盗出身,要是将来那天得罪了皇帝,那可是要杀人抄家的,台湾……那可是郑家的退路啊!

    “世子爷……”

    就在郑鸿逵刚想开口,朱国强笑道。

    “台湾那个地方可真是好地方啊,这不过才几个月,北方移民就在那里垦田不下50万亩,那里的土地肥沃,亩产稻谷不下两石,非但能养活屯垦的移民,甚至还接济了辽东二十万石军粮,明年我计划往台湾移民五十万,开垦五百万亩良田,到那时一年就能得米粮数百万石,这台湾可就真不愧是我大明的新鱼米之乡了,有此海上粮仓,我平虏军十数万将军,就再没有饥食之忧,我也不需要为军粮发愁,台湾啊……可真是个好地方哪!”

    话到了嘴边,郑鸿逵变成了哑巴,原本他还想说,台湾那地方荒凉非常,世子爷何必要那片荒地,您老平虏差银子不?大哥愿意出一百万两买台湾。这可是额外掏的,怎么样,够诚意吧。

    可却不曾想世子爷的几句话,直接把郑鸿逵给堵死了。

    几百万石军粮!

    那怕就是郑鸿逵自己也被吓到了,台湾真的有那么富庶吗?还别说郑鸿逵的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点底的,台湾确实是沃野千里,但是前提是得有人去种地啊。

    不过眼下,北方确实不缺人啊——流民遍地!

    单就是在山东就有数百万流民!

    只要把这些流民安置到台湾,台湾必定可以变成粮仓,至于他们种出的粮食,何止是军粮,根本就是几百万人的救命粮!

    大哥啊!

    这……台湾是要不回来了!

    现在台湾搁世子爷眼里,那里是个荒岛啊,分明就是几百万人活命的地方啊!别说是一百万两,就是四五百万两,也不可能换来那个岛了。

    大哥啊……这次,咱们郑家可是亏大了!

    心里这么寻思着,郑鸿逵心里对这位世子爷也是各种不满起来,你一个堂堂世子爷,非想着什么海外干什么?这不是只有我们这些海商才想的地方吗?你倒好,一出手就把郑家的退路给断了。

    你世子爷可是宗室,清贵的很,何,何必如此呢?至于老百姓,你们老朱家的王爷,有几个在意那些老百姓的啊!

    你在意归在意,别和老郑家抢东西啊!

    不对,是抢地盘啊!

    尽管郑鸿逵的脸上带着笑,可朱国强又怎么可能没瞧出他眼中一闪而过的难过!

    郑芝龙会难过!

    这是肯定的,毕竟他早就从何斌的那里得知,台湾是郑家的退路,甚至在历史上,清军占领仙霞关后,郑鸿逵也曾劝说郑芝龙退往海上,退到台湾去,但蝗郑芝龙不接受。郑家人对台湾动的念头可不是三年两年的念头了。

    甚至就连之前的那些话,那也是说郑鸿逵听的,是拿来堵他的话的。

    要是这样你还说出来,那可就是不给我面子了,堂堂世子爷的面子,你不给,我是会不高兴的。

    世子爷不高兴会干什么?

    天知道!

    但是,朱国强倒没有威逼郑家的意思,倒不是因为郑芝龙有多强,或者对郑成功有多么景仰。而是因为朱国强需要郑芝龙啊!

    郑芝龙有什么?

    有钱……不,有船!

    当年作海盗的时候,凭借雄厚的财力,郑芝龙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赫然已经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海上实力派,拥有大小船只1000多艘,部下近4万人。现在尽管接受了大明的招安,成为大明海防游击将军,坐镇闽海。但他的“海上生意”依旧如日中天,甚至相比过去大船更多了。

    拥有上千艘海船的郑芝龙,绝对称得上东亚海上霸主级的存在。就是朱国强想挑战他,那也得考虑考虑,甚至之所以会南下台湾,说白了,就是吃准他郑芝龙不敢对自己动手。

    因为他出身不好啊!

    而且事实也是如此,但是眼下,朱国强确实需要郑芝龙,需要强大的郑家海上力量。

    看着郑鸿逵,朱国强忽然笑了起来:

    “圣仪,说起来,我倒有一单大买卖要给你做。”

    “大买卖?”

    郑鸿逵诧异道,

    “什么买卖?”

    “人!”

    朱国强笑道,

    “流民!现在北方有流民数百万,我想请你们用船把他们运到海外去。”

第400章 史无前例的大生意(第一更,求订阅)

    “运人?”

    郑鸿逵诧异道。

    “世子想让我们帮你把流民送台湾去?”

    “不仅仅只是台湾!”

    朱国强摆手说道。

    “还有真腊,嗯,应该是真腊的河口三角洲一带,仅仅只是靠一个台湾,肯定不够安顿几百万流民的,所以两个月前,我就派人过去了,现在他们已经在当地筑了土城,并且开垦了上万亩良田。”

    流民太多,台湾太小,还是要把目光放远一些啊!

    还好,世界那么大,总能安得下大明的流民。

    心底感叹着,朱国强又说道。

    “这几年,北方年年大旱,百姓流离失所不说,不知多少百姓或是饿死,或者沦为流寇,这天下想要安稳,就非得解决流民问题不可,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移民,把他们全部都移民到海外去,相比于灾害连年的北方,台湾也好,真腊也罢,可都是一个好地方啊!四季如夏,没有旱涝之忧,那样的地方,正适合安顿流民,只是这流民太多了!”

    朱国强叹口气。

    “即便是我竭尽全力,也不可能把流民全都运出去,而且我这边船也太少了些,所以呢,我想既然郑总兵麾下那么多船只,不妨助我把流民运往海外,不知郑圣仪以为如何?”

    “这……”

    郑鸿逵说道。

    “这,这从山东把流民运往台湾或者真腊,那耗费必定不少吧!”

    这可不是三两万人,而是几百万人!

    把这么多人运到海外要花多长时间?

    要用多少船?

    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毕竟,那可是几百万人呀。

    但是话说回来,把这几百万人运到海外去,这确实是比大生意,不说别的,单就是这些人的运费,那就是……

    那怕就是见惯了大场面,这个时候,只要一想到那么多人都运到海外所能挣到的钱,郑鸿逵还是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这未免也太多了吧!这可真是大生意啊!

    “确实不少。”

    朱国强笑道。

    “所以,我才说想和你谈笑买卖,而且是大买卖!”

    “哦?”

    郑鸿逵道。

    “不知世子爷打算出什么价钱?”

    “无价!”

    “什么?”

    “我不打算出钱!”

    愕然的睁大眼睛,郑鸿逵惊得都说不出话来。

    不出钱,难道让郑家替他白干活吗?

    郑家确实有钱,可有钱并不代表能这么糟蹋啊!

    “世子爷……”

    郑鸿逵正欲开口的时候,朱国强便说道。

    “我哪,计划在明年送百万流民去台湾和真腊,百万人应该可以开垦不下五六百万亩土地,我的想法是按一户五十亩授田,头三年免税,后面嘛……”

    看一眼郑鸿逵,朱国强微笑道。

    “往后二十年,除了田赋之外,另收两成地租,谁把这些流民送过去,这两成地租就交给谁。”

    “什么!”

    睁大眼睛,郑鸿逵惊讶道。

    “世子爷是想用这两成的地租充当路费?”

    “不是路费,是投资的回报。”

    朱国强笑道。

    “把一百万,甚至两百万流民送到海外,单就是运费恐怕就需要上千万两银子,这笔钱,我掏不出来,你也掏不出来,任何人都掏不出来,所以呢,我打算成立一家公司。”

    “公司?”

    “对,就是效仿西洋人成立一家专门从事殖民的公司,这家公司负责殖民地的经营,也负责流民的输出,每个人都可以认购“移民船票”,一份船票就等于一家五十亩良田二十年的地租,只需要花上十几二十两银子,就能换到二十年地租,这个回报率,至少是几十倍的回报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朱国强一直在考虑着如何把移民送过去,大明与欧洲国家不同,他们或许可以慢慢的把移民送过去,但是老天爷可没给大明留下多少时间啊。现在山东可是有两百多万流民呆在那,这些流民怎么活下去?而且明年还会有更多流民流入。

    几百万流民怎么送到海外?

    朱国强也想一下子把他们都送过去,可是,估且不说船,就是几百万流民运费都能把他给拖垮了!

    怎么办?

    幸好,凭借着领先于时代的眼光,在借鉴西方的殖民公司的经验上,朱国强弄出了这么一个“认购”,通过“股份认购”的方式,把运费分包出去,一份船票不过只值三十两银子,但却可以换来几十亩良田,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长期回报,这个回报率是极为惊人的。当然,它的投资也不大,甚至普通的江南中产之家,就能拿出这笔银子来。

    几十两银子,换几百两的长期回报,这样的买卖谁会拒绝?

    朱国强特意算起了账来。

    “真腊那边,一年三熟,五十亩地,至少能出150石粮食,两成的地租,一年就是三十石,这些粮食,按市价,至少值六十两银子,这买划算啊!”

    “世子爷,账不是你这么算的,是能产三十石粮食不假,可当地的粮价没有那么高。”

    作为郑家人的郑鸿逵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当地的粮价?

    “我知道,可运到大明得这个价。”

    “运到大明,那运费?”

    “运费能有多少?”

    “粮食!”朱国强道,

    “民以食为天嘛,不要说福建东南人多地少,就是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现在因为种了太多的棉花和桑树,所以也总是缺粮食的......总需要从外面填补一下。”

    “从真腊运粮到江南?”

    郑鸿逵眉头皱着,

    “这也太远了吧?”

    尽管知道在真腊、暹罗那些盛产稻米的地方,稻米价钱很便宜,但是海路万里运输的成本加上去,恐怕就没什么赚头了。

    “不远不远!”朱国强道。

    “从真腊把粮食运到江南,或直天津,如果顺风顺水的话,也就是个把月的时间就到了。虽然比漕运的时间长些,可真的算起来的话,海运肯定比漕运便宜。只要是运进来的粮食,就按一两银子的收购,你看,这买卖有的赚吗?”

    郑鸿逵皱着眉头,开始算起了账来,

    “世子爷,一艘有大海船最多也就装个五六千石稻米,那边稻米运上船也得要四五钱银子一石,一船稻米的差价只有两三千两,要是小海船,也就运个两三千石,扣掉水手的工钱和船上的开销,可真没有多少利啊!”

    朱国强笑了起来:

    “圣仪,你的账算得不对!”

    怎么会不对?郑鸿逵心说,过去郑家的账可都是经我的手,一年大好几百万的账,我可从来没算错过。

    朱国强笑着说道。

    “咱们这笔生意是这样的,你满船运人过去,不可能空船回来吧,自然也就运米过来了,这一来一回利润可真的不低啊!”

    当然,其实,这都是为了殖民。

    殖民!

    殖民这个事业不好干啊!

    就朱国强的了解,殖民这种事,除非当地是有矿的,要不然基本上都是赔得居多,尤其是以国家的力量推动的殖民,往往都是赔本的,国家的殖民是为了占地盘,本身就是一笔长期烧钱的投资。

    而赚钱的殖民分成两种,一种就是为了赚钱,比如这个时代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及葡萄牙、英国、西班牙等国的贸易据点。他们都是以贸易据点对外扩张,当然有的扩张成功了,有的扩张失败了。

    还有一种,就是当地有矿,比如西班牙人控制的南美,那里有矿啊。有银矿啊!

    有那么大的银矿,任谁都亏不了本!

    但是这样好地方,大明旁边还真没有。

    日本有银山不错,可想要夺下银山也不容易啊!

    怎么办?

    大明的殖民事业用什么去支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054/ 第一时间欣赏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作者:无语的命运所写的《这个大明太凶猛》为转载作品,这个大明太凶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这个大明太凶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这个大明太凶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这个大明太凶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这个大明太凶猛介绍:
穿越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你们别歪楼好吧!……好吧!听你们的!对她们要狠!对他们更要恨上加狠!这个大明太凶猛,对文官比流寇还狠毒,打女真那更是一个凶残,从东洋到西洋,来一起尝尝大明凶猛的铁拳……欢迎加入凶猛群:150536833vip凶猛认证群:150536544这个大明太凶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个大明太凶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