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这个大明太凶猛TXT下载这个大明太凶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全文阅读

作者:无语的命运     这个大明太凶猛txt下载     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77章 宋老丁的幸福生活 (第二更,求订阅)

    崇祯十四年,腊月二十六。

    在釜山海岸线上,空中飘着雪花,一队骑兵出现在一片狼藉的海岸线上,他们策马来到海边,任由冰冷的海风吹在身上。

    骑在战马上的苏三,神情显得有些复杂,他手握着马缰,盯着海上正在远去的船只,目光中充满了遗憾。即便是他有心杀奴,但眼下也只能望洋兴叹。

    经过持续两个月的追击、血战,终于,平虏军一路打到了釜山,但是他们并没有消灭建奴的主力,双方尽管时而激战,但也不过只是小规模的战斗而已。

    一路南下,一路追击,终于到了海边,可是建奴却从海上离开了。

    “苏大哥,建、建奴败了!”

    “嗯,败了!”

    “那辽东?”

    “早就是咱们的了!”

    “那朝鲜?”

    “也是咱们的了!”

    “那咱们?”

    “回去和大将军复命!”

    终于,当一切都结束时,所有人都显得极为平静。

    在苏三他们要回去向大将军复命后的第二天,朱国强率领着一众侍卫来到了海边。置身于海边,感受着冰冷的海风,即便是现在还能够看到冰雪上的片片鲜红,不少尸体随意的散落在海滩上。

    尽管此时的大海上,已经看不到了一艘船,可是凝视着大海,朱国强的心中却燃起了熊熊的斗志。

    在这一瞬间,他仿佛看见黄台吉正站在大海的另一端冷冷的看着自己。

    他失败了吗?

    是的,曾经猖狂一时的建奴,在自己的持续打击下,分裂成了两路,一路向西逃窜到了大漠,一路逃到了海上。

    经过这次的战斗使得朱国强真正领教了满清,这个对手最大与众不同之处——当怂则怂,说逃就逃,说遁就遁,绝不拖泥带水,难怪在另一个世界里,面对外国的入侵,他们逃的那么的干脆啊!

    要是换成其它人,恐怕就是穷寇莫追了,可是现在建奴的逃窜,却让朱国强的斗志更加的旺盛了。

    等着吧!

    黄台吉。当我们再次见面时我会让你见识一个,什么是大海的力量!

    是的!

    大海的力量!

    等到自己的海军完全成长的起来的时候,别说是你们逃到了日本,那怕就是天涯海角,也会将你们斩草除根。

    说灭你全家就一定要灭你全家,我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

    “大将军,似乎咱们来晚了一点。”

    一旁的陈无敌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其实他们追过来,不过只是为了给朝鲜人做个样子,告诉他们,天朝爸爸尽力了,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天朝爸爸持续战斗了两个月,甚至就连大将军也是风餐露宿、后不解甲,跋山涉水上千里,持续追击建奴,奈何建奴逃的实在是太快啊!

    不过,你们放心,将来大明爸爸肯定是会替你们报仇的。

    “哎,可惜了……”

    朱国强喃喃自语道。不过在可惜之余,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另一个方向——关内!

    现在,黄台吉扬帆逃往对马,未来他会兵指日本,而多尔衮逃往漠北,正在剑指西域,尽管建奴的威胁没有彻底清除,但是辽东的威胁却解除了。

    终于,自己下赢了这场棋!

    即便是赢得没有那么彻底,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至少在未来十年内,他们都不可能有再给大明造成任何威胁,只要他们想要击败大明,就必定会努力扩充实力,在实力不济之前,他们绝对不会再招惹大明。

    十年的时间!

    至少自己有十年的时间去处理关内的各种事物!

    辽东这边算是和棋了!

    而在眼下另一场更为复杂、凶险的棋局正在关内的等待着自己。想到这儿朱国强的目光立刻变得冷酷非常,双眼凝视着大明的方向。

    良久,只听他冷冷的命令道。

    “传令各部就地于朝鲜休整!”

    ……

    “轰隆隆…”

    天地交接处,电光闪动,一串雷声来回翻滚着。

    夏天本就是雷雨的季节,在朝鲜当然也不例外。听着窗外的雨,宋老丁推开了门,他这边刚来到走廊下边,院子里的朝鲜婢女就急忙用生硬的官话说道。

    “老爷,要下雨了。”

    “嗯,老爷我知道!”

    宋老丁应了声,然后就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朝院外走去,院外是一片长势颇好的稻田。

    整整一百五十六亩啊!

    站在影壁侧边,看着这片良田,宋老丁乐呵呵的叼着烟袋锅子,满脸傻笑,即便是已经过去的一年,每当看到这片良田的时候,他都是这副模样。

    良田、美宅、仆婢……

    搁两年前,恐怕就是做梦都想不到会过上这样的日子吧。

    可真想不到啊!

    心里这么寻思着,右手刚动,一旁的婢子就递来了烟袋,然后乖巧的给他点着烟袋。

    “值了……”

    手握着烟袋锅子的宋老丁默默的寻思着,心里都会冒出这个念头时,他会不由自主的看着空荡荡左袖管,去年正月,在清剿逃窜的败兵时,他的左手臂挨了一枪。

    丢了一条手臂,却换来了一百五十六亩的良田。

    值吗?

    真的值啊!

    手握着烟袋锅子,抽着烟时,他的目光偶尔会落在身边的婢子身上,这个朝鲜婢子的模样长得倒也周正,生下的娃娃相貌应该也不差吧。

    见老爷盯着自己的肚子,婢女颇有些骄傲的挺起还没有显怀的肚子,虽然那怕生了孩子她也只是没有名份的小妾,可老爷是天朝官军,朝鲜人的尊卑套不在他的身上,她生下的儿子,那怕就是不能继承老爷在黄海道的军田,将来也可以到荣军学堂读书,等长大了,还能到军中给大将军效命,挣一份属于他的军功。

    在朝鲜不知多少女子,做梦都想成为天朝官军的婢子,甚至就是现在,她都能感觉到每次老爷出门时,那些女子看着他时火辣辣的眼光。

    这些人可真是的,怎么就不去找别人呢?那个安在洞的孙大哥不也是天朝在朝鲜的驻屯官军吗?还有李平洞的梁先生。你们去勾引他们呀。为什么总是盯着自家的老爷。

    哼,一群小浪蹄子,就知道盯着天朝老爷。

    天朝驻屯官军与镇守官军截然不同,后者是镇守朝鲜的天朝官军,将佐兵员随时调遣。而驻屯官军则是那些因军功、伤残退役的军户,他们世代驻屯在朝鲜各地,以耕种军田为生。

    其实,驻屯官军是朝鲜人自己主动要求的——建奴南逃时一路屠杀,上百万朝鲜人惨死于屠刀下,南北各道百姓死伤惨重,溃虏山贼四处作乱,为了稳定局势,在新继位的李王请求下,平虏大将军下令一万五千功勋兵士退役,就地驻屯于朝鲜各道。

    除了土地之外,他们还都有少则三五户,多则十几户朝鲜家奴,这些家奴都是朝鲜贱民,原本按照朝鲜王的意思,那些投靠满清的贱民的家人要进行清算。后来世子爷开恩,希望能饶他们一命,毕竟那可是几十万人啊。

    于是就这样这些贱民就成了驻屯官军的家奴,为他们耕田种地,服侍主人。而对于驻屯官军本人来说,这一切都是世子爷得赏赐。一个个的自然对大将军对世子爷是感恩戴德的。毕竟他们现在过的好日子,都是世子爷赏赐的。

    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这辈子知足了。

    感叹之余,盯着北方的,宋老丁想到了随学校往北进行参谋旅行的儿子。

    “儿子应该快回来了吧!”

    等回来后,再过几年差不多就要去大连服役了,到时候宋家就有人能继续报效世子爷了……

第479章 文明的碰撞(第二更,求订阅)

    七月二十二的早晨,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三百多骑的队伍,在半人深的草原上骑行着,与普通的队伍不同,这支骑兵队中除了少数的几个成年人外,其它的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

    他们的旗手除了举着“日月旗”外,还举着绘有“飞虎”的旗帜,这是平壤荣军学堂的旗帜。

    荣军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他不同于普通的学校,这所学校只收军户子弟就读,按照大将军府的计划,那些军户子弟在千户所接受4-5年的启蒙教育之后,就可以报考荣军学校,在那里接受初级的军事教育,它的作用基本上等于另一个世界普鲁士的陆军小学,而其中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作为低级军士,最后会到大连接受进一步的军事教育,毕业的学生可以成为初级军官。

    这种军事教育体制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出来的军官必定是最忠诚的。而对于朱国强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月前,他们离开了学校,一路北上,越过图门江,开始在这片蛮荒之地进行探险。

    所谓的探险很简单,除了绘制地图之外,就是寻找、清剿——找到野人女真部落,并加以清剿。

    但是他们一路北上,在广阔的北方的大地上看不见一座房屋。曾经生活野人女真部落都消失了,只留下了一些残破的木屋。就在昨天,他们看到了一个被烧掠一空的野人女真部落,他们寻遍了周围的废墟,但是始终没有发现什么。

    “也许早都让多尔衮给收降了。”

    宋域的语气颇有些遗憾,尽管一个月的野外行军,早已让他和同学们变得精疲力竭了,有时候,强行军时饥肠辘辘的滋味也很不舒服。但在内心深处,对于战斗的渴望却驱使着他,继续前进,搜寻他们的目标——野人女真,找到他们,然后杀死他们!

    “该死的多尔衮,居然不给老子留一个!”

    宋域听到孙胖子在又一次在那抱怨着。

    “就是啊,你说,要是咱们这次要是空中而归的话,可就丢人了,我听说盖州分校他们清剿了一个部落,足足一百多人。”

    “是一百六十五个人,都上报纸了,他们可是得意极了……”

    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话声,李富贵的脸上带着丝笑容,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他看到了将来,将来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再跪地求生。面对威胁时,他们会主动的进攻,就像现在,他们往北方探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清除北方山林里来自野蛮人的威胁。

    不过,让人遗撼的是,这一路上他们就没碰到什么野人——多尔衮早就把黑龙江两岸的野人女真一扫而空了,现在顶多只有少数的一些漏网之鱼,想要找到它们可不容易啊

    不过,作为学堂军事教官的李富贵知道,这次的长途行军,对于学生们而言,意义不在于他们击败或者俘虏了多少野女真,而在于让他们适应长途行军,掌握行军的技巧,在疲惫时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这才是它的意义。当然,绘制地图,确定北方的领土,也都是他们行军的目的所在。

    “同学们都注意了,不要因为抱怨就放松警惕。”

    有时李富贵会策马在队伍旁,一边跑一边这样说。

    “你们要记住在战场上,放松警惕就等于死路一条。”

    这天的天气阴沉沉的,气温不高不低,可令人担心的是随时可能下雨,这样将会使旅途变得更加艰苦。一路上他们也曾遇到过几次暴雨,也正因如此,出于对天气的担心,李富贵便命令道。

    “宋域,你带着人向前寻找宿营地,以一个小时为限。”

    “是教官!”

    接受命令后,宋域便领着十名同学,一路向北搜寻着合适的宿营地,差不多半个小时后,在他找到一片合适的宿营地时,却意外的看到了草丛中的几间棚屋。

    “快看,那是什么?”

    急忙拿出望远镜,宋域看到了那些位于河边的棚屋,棚屋外面有一圈木墙。

    “木墙好像是棱堡结构的。”

    将望远镜递给陈佳,宋域拿起了火枪,与家里用七钱燧发枪不同,学校里使用的火枪是三钱燧发枪,尽管它的后座力较小,但使用圆柱形的独头弹时仍然可以击穿重甲。

    “快看,那些人的模样有点怪,而且好像还的火枪。”

    陈佳的意外发现,让宋域紧张起来。

    野人居然有火枪。

    “陈佳,你和瘦子一起回去把消息告诉教官,我们先在这里盯着他们。”

    在陈佳他们离开后,宋域他们就纷纷拿着火枪,从战马上跳了下来,在森林的边缘观察着木墙后方的动静。

    此时,宋域他们并不知道,这一次遭遇意味着什么。而对于棚屋里的人来说,他现在正在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探索,还是返回雅库茨克。

    “绝不能返回雅库茨克,要不然,我们就会成为所有人口中的笑话。”

    波亚尔科夫大声的说道。

    他原本是在雅库茨克担任一名负责记录与通信的官员,三个月前,他奉雅库茨克总督之命,率领133人出发。他的目的不是寻找矿藏,而是寻找可以耕种的土地。不过在出发时,他们并没有预先计划好的路线,而是顺着勒拿河的支流阿尔丹河出发,然后沿着其他几条西伯利亚的河流茫无目标地探索:到处都是渺无人烟。

    “可是,波亚尔科夫,如果我们继续向南的话,根本就不知道,那里会有什么危险,也许,我们会碰到女真人。”

    斯塔诺沃耶夫看着波亚尔科夫谨慎的提醒道。

    女真人!

    去年,他们在雅库茨克城外,发现了一些逃亡的达斡尔人,他们是为了逃避女真人的征招,才逃到北方的。

    “女真人,也是就是一群鞑靼人而已,一个哥萨克,至少可以击败十个鞑靼人。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斯塔诺沃耶夫,我会给你留下一些人,你们留守在我们的营地里,就地过冬作为后援,然后我带领其余的人继续向南行进,相信我,我们肯定能够找到可以耕种的土地的,那些达斡尔人不是说了吗?在他们离开的地方,是可以耕种的,只要我们找到了可以耕种的土地,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获得总督的表彰,并且,俄罗斯的事业,也将会长久的于东方扎根下去。”

    在波亚尔科夫作出这个决定之后,他便走出了简陋的棚屋,此时他并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森林里的几双眼睛盯着。

    不过尽管如此,也许是出于猎人的敏感,他仍然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他抬起头,朝着木墙外的森林看去。

    似乎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难道说有人?”

    怎么可能呢?在过去的几天之中,他们已经探索了周围方圆上百俄里的区域,别说是人了,就连人类生活的痕迹也没有留下来。

    这里根本就是一片了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放松警惕,完全没有任何危险的意识。

    有不少人正在河里游泳,洗澡,还有很多人在哪里聊着天。

    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是非常安全的。因为没有人。

    可为什么心里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波亚尔科夫的心里充满了疑问,手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也许是有什么猛兽在附近盯着他们。

    难道是老虎?

第478章 当猎人盯上了猎人(第一更,求订阅)

    “居然会修木墙!”

    站在森林的边缘,李富贵盯着前方的木墙,木塔,心里头充满了疑惑。

    这些野人可真不一般呀。

    不仅会修木墙,而且还会修筑木制的公事——比如那个瞭望塔。

    难不成是贱建奴的残余?

    在这一瞬间,李富贵整个人都变得激动起来。也就只有那些人才会修这样的东西。

    尽管内心激动,但是他整个人仍然显得很轻松。

    不但他是如此,就连屏住了呼息的学生们也显得极为轻松,但是这种轻松中却带着些激动和兴奋。不过相比他们身为学校教员的于文杰却显得有些紧张。

    “李,李教官,这,这,我们真的要打吗?”

    于文杰是个读书人,作为荣军学堂的教员,他负责教授学生们国学,其实他并不愿意随学生们一起北上,这个什么“参谋旅行”与他何干?当年赴考时一路风餐露宿的还没遭够罪?

    可是,有些事情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毕竟,参谋旅行,也需要上国学课,也需要他沿途讲授诗书文章。

    可他真的没想过会打仗啊。

    那怕就是知道,可能会碰到野人,可那也只是可能,真的事到临头时,又怎么可能不害怕,不,是担心。

    “怎么,于先生害怕了?”

    “害,害怕什么?我,我是觉得,对野人也应该礼教教化之,毕竟……”

    不等他说完,一旁的孙胖子就咧嘴说道。

    “于先生,教化要是有用,那建奴就不会反叛大明,杀害那么多汉人了,世子爷说过,要是教化有用,要火枪何用?教官,咱们接下来怎么打?”

    尽管脸色紧张,可是孙胖子却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他身边的同学大都也是这副模样,他们或许年少,但同样渴望着战斗。

    “教官,我觉得这些野人可能和书上的野人不一样,你看他们除了筑木墙外,还有哨塔,还有那些木棚怎么看,都不像是女真人的房子。”

    猫着腰来到教官身边,宋域一边说,一边介绍着他观察到的情况。

    “不是女真人?”

    李富贵的眉头皱了皱。

    “而且他们还有火枪。”

    火枪,瞭望塔……

    管他们是谁去,在这地方的除了汉人,其他人都该死!

    作为主教官的李富贵朝着赵国良、王安全他们看去,他们都把目光投在他的身上,在“参谋旅行”中,学兵队的指挥权在主教官这。

    “大炮准备好了吗?”

    为了以防万一,学兵队携带有两门九斤山地榴弹炮。

    “报告教官,火炮准备完毕!”

    “嗯,”

    沉思片刻,李富贵看着周围的学生说道。

    “你们明年就要去大连的陆海军学堂读书,这一仗,就作为你们的毕业礼物吧!”

    说罢,他就命令道。

    “李德安,你率领猎兵,注意定点清除敌军的枪手,宋域,你领一分队,部署的前沿……”

    随着一道道命令从李富贵的口中下达,很快,三百六十二名学兵们就在教官们的指挥下,各就各位了。

    对于已经一年没有闻到火药味的李富贵来说,他同样也有些紧张,毕竟,这也他的第一次直接指挥战斗啊。

    尽管九斤山地榴弹炮的弹道相对弯曲,但是相隔四百米,根本就不需要怎么瞄准,可是操作火炮的学兵,仍然小心翼翼的瞄准着,坐在炮架上的炮手轻轻的旋动螺杆,直到再三确认射角后,才说道。

    “瞄准完毕!”

    “放!”

    突然的炮声,打破了山林的静寂,在炮声响起的瞬间,木墙后方的波亚尔科夫,就看到了南方的森林中突然惊起的鸟儿,下一瞬间,炮声传了过来。

    “炮击……”

    都不等他反应过来,只见南边的木墙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炸飞的木屑像飞刀似的在空中呼啸着,钻进那些原本正在晒着太阳的哥萨克们,血肉横飞中,到处都是一片惨叫声,那些原本还在晒着太阳,聊着天,吹着牛的哥萨克们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在血泊中倒了一片。

    “炮击,快,快,拿起火枪!土人在袭击我们!”

    这些从欧洲一路来到东方的哥萨克们反应非常迅速,尽管他们是强盗,可也正因为他们强盗,所以反应的速度甚至超过正规军,无论是在河边洗澡的还是晒太阳的哥萨克,无不是匆匆的拿起刀枪,朝着炮声传来的方向冲去,就在一队哥萨克刚冲过的功夫,只见一个铁球呼啸着飞了过来,开始时,没有人把它当成一回事,就是在波亚尔科夫的眼中,那个铁球也就是实心的铁球而已,在它的前方根本就没有人,可是下一瞬间,那个看起来速度不快的铁球,在落地的瞬间,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伴随着一阵黑色的烟云腾起,成百上千的铸铁破片,呼啸着和着泥土飞向四周,那些刚刚拿起武器的哥萨克们,甚至都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呼啸而来的破片削成了一堆碎肉,炮弹的破片给人体造成的杀伤,与子弹是截然不同的,那些大小不同的破片以音速穿透人体时,就像一柄柄带着锯齿的利刃,将人的肢体、器官绞得粉碎,被切碎的四肢、内脏被冲击波带到了四方,一时间,在爆炸的硝烟中,尽是一片血雾喷溅,甚至站在远处的波亚尔科夫就落了一身血,当他有些不知所以的抬头朝着天上看去时,才发现血是从天上的残肢中滴落下来。

    魔鬼!

    下意识的波亚尔科夫的心里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来。除了魔鬼的武器,他根本就不知道,会有什么武器可以带来这么大杀伤。

    就在波亚尔科夫惊愕的说不出话时,斯塔诺沃耶夫手提一柄战斧,一边冲一边大声喊道。

    “快,快,到南边去,到南边去,鞑靼人就在南边!不要停下来!继续向前......”

    斯塔诺沃耶夫扯着嗓子大声喊叫着,催促着哥萨克们组成了一个松散的三列横阵,在被轰出一个缺口的南墙边,排成了队列。

    用不着斯塔诺沃耶夫继续下令,冲到墙边的哥萨克们,就立即把火绳枪的支架插到地上,然后麻利的将上了弹药的火枪放平,架在支架上。而一个哥萨克举着火把跑到他们身前,大声喊道。

    “快,快点火绳!”

    正当这个哥萨克为其它人点火绳的时候,端着着辽十三式线膛枪的李德安已经瞄准了一团混乱的敌人。

    他们用的火绳枪!

    发现敌人正在点火绳时,李德安扣动了扳机。

    枪响的瞬间,透过枪口的硝烟,他看到那个敌人倒下了,火把也跌落到地上。在他倒下之后,又有一个人拿起火把继续给其他人点着火绳。

    这些从欧洲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强盗们非常清楚,如果他们落入土著人的手里,会是什么下场。所以每一战他们都会拼尽全力。

    尽管点火绳的人不断地被枪打倒,但是他们当然不顾一切的为其他人们点着火绳。

    “鞑靼人在那?”

    点着火绳的斯塔诺沃耶夫大声喊问道。

    “在南边的树林里!”

    往南边的树林看去,果然那边喷出一团团白烟,是火枪!

    “发!”

    尽管距离超过一百大权(1),但斯塔诺沃耶夫仍然大吼一声,身边的火枪手们同时扣动扳机,然后就是一阵火绳枪轰鸣。瞬间一阵白烟就笼罩在他们的面前,而此时,对面的树木里也突然喷吐出一团团的烟雾,伴随着一阵子弹的呼啸声,原本正在装弹的哥萨克们,顿时就倒下了十几人,周围尽是一片惨叫声。

    (1)古代俄制长度单位,约0.71米

第480章 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求支持,求订阅)

    投降了!

    怎么才刚一开打他们就投降了。

    居然投降的这么快?

    就在李富贵刚命令炮手继续炮击时,他看到硝烟中有人举着一面白旗,一边走,一边摇。

    他们投降了!

    这些人能不能有一点骨气!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像这些人这么没有骨气的。你们要打就狠狠的打就是了,也让大家伙儿过把瘾。

    你们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头脑,想让大家的兴致往哪里搁?其实这些孩子,他们可是盼了几个月了,就等着和你们打上一场呢。你们倒好,居然投降了,还是不是爷们儿?

    那一瞬间,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那个正德皇帝会把俘虏的宁王又给放了回去。因为啥没打过瘾啊?

    要是有选择的话。就是他自己都想把这些打白旗的人给赶回去,然后重新和他们在好好的打上一仗。

    真他娘的没骨气。

    不但李富贵这么觉得,就是那些孩子们同样也是这么觉得。对于这些想着盼着想要好好打上一仗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仗居然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当然会不甘心,毕竟在他们的想象之中,他们人生的第一战应该是充满着各种血色回忆的那种血战。

    可是现在倒好,他们都还没有放上几枪。对方就这么投降了。

    我的老天爷。这些人也太没有骨气了吧。何止是没鼓起,简直就是一群软蛋。

    “教官,他们居然投降的这么快,不会有诈吧!”

    “是啊,我看看,咱们才打了十几分钟……”

    “才十几分钟啊,我以为都一个小时了呢……”

    “这些人怎么投降的这么快?”

    ……

    如果斯塔诺沃耶夫听到这句话的话,一定会恼得的吐血,他也不愿意投降啊,可奈何他们的大炮会爆炸啊。

    确实,那些落地就炸,甚至可以凌空爆炸的炮弹造成的杀伤,完全颠覆了这些哥萨克们的想象,在一路东征从欧洲打到东亚的他们,靠的就是火炮和火绳枪,可不曾想,有一天会被大炮给轰的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不过只是眨眼的功夫,134人的队伍,就剩下了不到六十人,即便是他们,还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受着伤。

    其它人都到那去了?一多半的人被当场炸死,还有一小半的人不是被炸断胳膊,就是被炸断了腿,眼看着就活不了。

    这样的仗怎么打?怎么都是一个死。

    不过,斯塔诺沃耶夫当然听不到这句话,就在捷尔任斯基下令投降的时候,他就不顾的一切的跳到了河里,抓着一根圆木顺着河水逃走了。

    其实,那怕就是听到了肯定也听不懂,他听不懂,就连捷尔任斯基他们同样也不懂这些“鞑靼人”的语言。

    “是色目人!”

    终于,当捷尔任斯基他们靠近时,宋域他们才发现所谓的“野人”居然是一群色目人。

    “你们是什么人?”

    “罗刹、罗死……”

    跪在地上的捷尔任斯基努力的解释着自己来的方向。看着这些鞑靼人一副迷惑的模样,他努力的用自己会的蒙古话,解释起来。

    “我,鄂罗傻,鄂罗死……”

    “鄂罗死?”

    于文杰拨开李富贵他们,弯腰问道。

    “你们是鄂罗斯人?”

    “于先生知道俄罗斯?”

    “知道,知道,让你们多读书,多读书,图书馆里的书都当成摆设了吗?《职方外纪》里头记的就有这个国家,叫罗斯国,或者罗刹国,不过因为咱们和他们之间过去隔着一个蒙古,而因为russia的第一个r音是蒙古人不会发的卷舌音,所以蒙古人在前边加一个元音才能读出来,这样再传入汉语,自然音译做了“俄罗斯”,对,就是这样,《海国图志》有介绍这些。”

    就在于文杰得意洋洋的解释时,就听李富贵问道。

    “那你会说俄罗斯话吗?”

    瞬间,于文杰愣住了,俄罗斯话?

    谁会啊?

    刚才还在学生们面前得意洋洋的他,倒也没气虚,直接的了当的说道。

    “我不会,可大连肯定有人会,那里有同文馆,有人专门学习欧罗巴话和文字,他们那肯定有人会。”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注重翻译人才的培养,早在商朝时期,擅长“四方之语”的翻译人才会被重用,任职释译官员。《礼记》记载:“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懂得东方语言的翻译官称为“寄”,通晓南方语言的为“象”,掌握西方语言的叫“狄鞮”,熟悉北方语言的被称作“译”。

    周朝时期,翻译官被统称为“像胥”,“像胥”负责向“狄、蛮、戎、夷”转达天子的诏命,维护天子对方国、藩国、邦国的统治,安抚四方的诸侯。

    汉武帝时期,朝廷设立了“大鸿胪”,掌管边疆诸侯事务,负责对外联络。“大鸿胪”的主管称“译官令”。为培养翻译人才,汉朝时期,官府还设有专门的学校。据《汉书》记载:“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这里的“五方”就是“狄、蛮、戎、夷”等世居之地。

    随后的晋、唐、宋也都设有类似的机构,到了明朝,明太祖诏命应天府设立了“会同馆”,编撰《华夷译语》等工具书,同时培养外语人才。由此可见,咱们汉人本来都是睁眼看世界的。

    得,也就是到了满清,不过是以蛮夷入主中原,结果比历代中原王朝更狂妄自大,自称天朝,闭眼不看世界。相比之下,同样对待西洋,明朝人的视线却是开放的。他们的开放并不是仅仅针对于东方传统地区的交往。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时候,他们同样以好学的胸襟,这样的西方文明敞开了自己的怀抱。

    与另一个世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早在天启年间的《职方外纪》,就提到了欧洲的众多主要国家,其中竟然包括乌克兰、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与希腊等和明朝全无交往的国家,人文自然地理描述基本正确。欧洲的欧罗巴说法,也是明人首创。明人对中国以外世界的认识,超乎朱国强的想象。

    甚至当他设立“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翻译外国书籍时,他意外的发现——居然那么多人会外语,甚至就连自己这边都有不少人会外语。

    比如陈于阶、孙和武、孙和京,受徐光启、孙元化等人的影响,他们不仅会说拉丁语,而且会使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除了他们之外,同文馆里还有数十位会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的雇员。对于这些人,朱国强甚至都没有特意网罗,在他提议设立这一机构后,门下的幕僚参军里就有超过五十人毛遂自荐。

    这简直就让朱国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当李长楙他们,甚至就是方以智都能熟练的用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甚至法语说话时,他甚至生出了一种身处二十世纪的错误,别的不说,那怕就是晚清的官场里头,除了海军之外,没有那个衙门里能有这么多人会外语。

    他们为什么会外语?

    像李长楙是家学,他父亲是李之藻,利玛窦的好友参与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李之藻是受地图上的世界之大给震撼到的,所以他才专心西学,其实明末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不是挨了打,然后才想到去学习,就像佛郎机炮,就是明朝嘉靖元年,时任广东巡检的何儒,在葡萄牙商船上看到这种玩意,一瞧便惊讶道“哟,东西啊,咱大明没有,不行,大明天朝必须要有”,于是秘密招募船上的工匠仿制而成,然后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主动的学习,源自于强烈的好奇心,几乎每一个来华的欧洲传教士都曾记述了着中国人的这种强烈“好奇心”,就像利玛窦,无论是在南昌,还是在南京,亦或是北京“人们的好奇心好像发了狂”,来访者络绎不绝,就是想了解西方的事情,各地的士子、官员、甚至于皇亲国戚,都对西洋的学问科技充满了好奇。那怕是远在云南、宁夏那样边远地区不能和他见面的人,也会通过书信与他来往,他收到很多信件,许多人完全不认识,但乐于在信中和他探讨天主教、科技等各方面的话题。当然,更多的是科技等方面的讨论。

    毕竟……这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是一个不读四书五经为荣的时代。毕竟,咱大明早在正德朝,读书人就把通晓五经视为迂腐。到了万历朝,读书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读书。无非就是觉得八股无用,在思想上另谋出路,开始广泛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

    于是新鲜的,新奇的西洋科学,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那引起不屑与迂腐书生为伍的读书人,终于找到一个发泄强烈求知欲的门道。而且满清崛起的过程中,在与满清的交战中,明末的有识之士更认识到只有加强武器装备才能“制夷”的不二法门,因此热心学习、引进西方的火器,而为了提高火气的性能,又主动地学习着西洋的数学和科技。这样的主动和晚清那种被动的引进武器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民族有如此旺盛的好奇心,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甚至也是这个民族之所以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的根本原因。再看清末,在满清奴役下中国人面对洋人、火车、电报等新事物时的恐惧、敌视,以至于愚昧的拒绝,教人疑惑他们何以至此?这个细节,同样清楚的告诉世人,在满清的几百年奴役下,中国人的素质下滑了多少?

    过去没有人能够告诉他这个答案,但是现在,朱国强却已经知道了答案。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至少在这个世界,满清已经被远远的赶走了,正当人们为北方蛮夷的失败而长松口气的时候,突如其它的消息,立即在大连的同文馆里引起了轰动。

    “罗斯国已经入侵到北方边境地区!”

    正在翻看着书的钟云宽闻言,脸上露出了喜色。

    “什么,罗斯国,是欧罗巴的罗斯国是吗?”

    “没错,就是那个罗斯国,我刚从大将军府过来,大将军问同文馆里有没有人会罗斯语,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他们是怎么抵达这里的,在北方有多少兵力。”

    “我会,”

    钟云宽急忙说道。

    “我在广州的时候,曾经和传教士学过一些罗斯语,罗神父他是波兰人,去过罗斯。”

    居然又碰到一个知道平德灭俄大**的,哎。你们对这个世界这么了解,让我很是无奈啊。

    心底感叹之余,朱国强甚至生出了一个念头,也许应该派一些人真正的到国外去看看。

    并不仅仅只是通过那些传教士的描述。尽管通过传教士的描述,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甚至将来征服这个世界,必须要有人先走出去。

    就像那些哥萨克一样。他们就是俄罗斯征服整个西伯利亚的生力军,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一次次的冒险,才成功的让俄罗斯统治了西伯利亚,把西伯利亚变成了俄罗斯的领土。

    想要征服这个世界必须要去了解世界,了解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国家,有多少文明。

    这才是真正的征服之路。

    而现在的大明还没有踏上那条征服之路,他甚至就连自己身边的那些邻居都不曾真正了解过。

    在这一瞬间,朱国强的心里突然浮现出了一种任重道远的感觉。他似乎明白了,这种征服并不仅仅只是船坚炮利就可以达到的。

    想要征服这个司机,首先要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明自己。必须要做好征服世界的准备。

    这种准备基础的就是大明内外要对这个世界要有着清楚的认知,而不应该仅仅只。是局限在这些睁眼看世界的人身上……

    “看来,以后有必要加强教育了。”

第481章 崇祯十七年(第一更,求订阅)

    了解。

    先从欧罗巴距离自己最近的邻居俄罗斯开始了解吧。

    来自战斗民族的俘虏?

    看着跪在地上俄罗斯的俘虏,朱国强的目中闪过一丝笑容。

    十几分钟就麻利的向一群少年兵投降了,你们也配叫“战斗民族”。

    战斗民族,扯什么淡呢。

    俄罗斯人的秉性是什么?

    是欺软怕硬,是当怂则怂,说他们顽强,不过就是鞭子下抽的顽强,没有鞭子的时候,一年多投降四五百万人,可真够战斗的。与其说战斗民族顽强,倒不如说是慈父的笑容让他们不得不战斗。

    要说战斗民族,还得是咱中国人,那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想当年,一把炒面,一把雪。就把十几国联军打的服了软。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真不知道那些人到底有多么数典忘宗,在那里连自己祖宗都不要了,吹捧子那些白人。

    得,扯远了。

    “捷尔任斯基。”

    这名字有些耳熟,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说过。打量着跪在地上,颇为温顺的老毛子,朱国强问道。

    “你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钟云宽也只是勉强会说俄语而已,谈不上熟练,但是基本的沟通倒也没有问题。

    “雅库茨克。”

    跪在地上的捷尔任斯基这厮倒是乖巧的很,由不得他不老实啊,从渺无人烟北方,一路南下上千里,在渡过黑龙江后,沿途经过的一个个棱堡要塞时,所目睹的一切彻底颠覆了他的认识。

    大明强大的超出他的想象!

    一个个的棱堡接连不断。而且还有不需要火绳的火枪、可以发射榴弹的火炮,以及这座有十几万人口的城市,当他惊愕于这座城市的庞大时,那些明国人还告诉他,在关内,还有十几座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

    我的上帝啊!

    大明到底有多么强大啊!

    其实,作为探险家捷尔任斯基,当然知道“大明”,甚至他们一路往东方,也是为了开辟与大明的贸易,只不过,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第一次交道会是这么发生的。

    当然他们更想不到大明居然这么强大!

    出于对自身弱小的认识,捷尔任斯基自然非常的礼貌,鼻孔朝天摆足架子那是不可能的,当怂则怂不丢人,跪在地上的他,急忙回答道:

    “尊贵的将军阁下,我们来自雅库茨克。”

    像蒙古人一样磕头跪拜,捷尔任斯基笑着道:

    “将军阁下,我想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些误会。”

    “误会?”

    朱国强冷笑道。

    “说说看,是什么误会?”

    “将军大人,我们是奉总督的命令,向南寻找适合耕种的土地,可却没有想到误入了大明境内。”

    捷尔任斯基赔着笑脸说道。

    “将军大人,在北方无人之地,发生这种误会是再所难免的,还望大人海涵。”

    “误会,确实也有这种可能?”

    朱国强笑道:

    “雅库茨克总督派你们来寻找适合耕种的土地,这么说,那里不适合种植粮食了?”

    尽管在另一边查找了一些雅库茨克的资料,但朱国强仍然希望通过这些俘虏了解俄罗斯人在雅库茨克以及整个西伯利亚的兵力部署情况。

    通过钟云宽的翻译,当了解到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别克托夫在探险西伯利亚的过程中建立雅库茨克、赤塔、涅尔琴斯克等一系列的城市,完全成了对西伯利亚的征服后,朱国强随即陷入沉默。

    在历史上,俄罗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了对西伯利亚征服,后世人曾经站在上帝视角上去看待这个问题:1644年明亡,清军入关占领中国。假设清朝派出探险队伍北上,那么,西伯利亚今天就是中国的。哥萨克探险得到的这些土地面积,已经超过了今天的中国的全部面积。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但是,现在,历史还可以改变!

    从捷尔任斯基的口中了解到目前雅库茨克以及其它的城市不过只有少则几百,多则千余名哥萨克后,朱国强想了想便说道。

    “捷尔任斯基,既然是误会,解释清楚了,释放你们也不是不可能,你愿意为我给你们的总督带信过去吗?”

    “什么?”

    惊讶的睁大眼睛,捷尔任斯基说道。

    “将军大人要释放我们?”

    出人意料是无论是捷尔任斯基还是其它人的脸上都没有喜色,他们的神色甚至变得有些紧张。

    “怎么,你们不乐意被释放吗?”

    “尊贵的将军大人,不,不是不愿意被释放,只是,因为我们投降了,如果被释放回去的话,很有可能会被总督大人处死。”

    得,瞧着神情惶恐不安的捷尔任斯基等人,朱国强倒也没怀疑,毕竟,在另一个世界,雅克萨之战后,也有百十个俄罗斯因为害怕被追究责任,留在了满清那边,成了八旗的一员,准他们娶旗人女子为妻。

    你瞧,对于满清来说,所有的蛮夷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盟友,但是唯独汉人不可以。

    为什么呢?

    因为汉人是他们的奴隶。奴隶可以和主子平起平坐吗?那是不可能的。

    “这么说,你们不愿意回到雅库茨克,”

    那地方那么冷,回去还有可能没有性命,谁愿意回去啊。

    “既然如此,你们可愿意为我大明效力?”

    从翻译口中得知将军的询问后,捷尔任斯基等人顿顿时大喜:

    “我们愿意,我们愿意……”

    也懒得屏退捷尔任斯基,朱国强直接对钟云宽吩咐道。

    “你从学校里挑选几个聪明伶俐的,和他们一起学习罗斯语言和文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他们几十年里就征服这么大一片辽阔远胜大明的土地,其野心勃勃不能不加以警惕,先学习,了解他们,明白吗!”

    “是,臣明白!”

    在钟云宽等人退下之后,朱国强将目前的情况与府中的幕僚说了一遍。

    “世子爷,是准备北征吗?”

    阎尔梅急忙劝谏说:

    “世子爷,目前关内的局势变幻莫测,平虏军上下一直在为入关剿匪作准备,恐怕目前没有余力北上,即便是要派兵北上,恐怕也要等到关内的事情解决之后才行。”

    “是啊,世子爷,现在关内最要紧。”

    陈长庚看着世子爷提醒道。

    “毕竟,世子爷早就定下计划了。”

    去年岁末陈长庚辞去了王府中长史一职,来到了大连,一进将军府就的成为将军府长史,堪称是将军府幕僚之首,作为朱国强的心腹亲信,他的话自然更具备说服力。

    面对他的劝说,朱国强仍然有些不甘,扼腕叹息道:

    “恐怕要错失良机了!”

    见状,陈长庚连忙安慰道。

    “世子爷,刚才那个罗斯人不是说了吗?现在西伯利亚已经开始进入冬天了,从现在直到明年四月,都是寒冬腊月,在此期间,北方的罗刹人不可能得到任何支援,况且,从罗刹到雅库茨克,行军的话至少需要小半年时间,等到明年,要是关内的事情解决个差不多了,再趁着夏天时,直接派遣一支偏师,远征西伯利亚,从天气上来说,眼下并不适合派兵北上了。”

    “确实,”朱国强点了点头,然后自信的说道。

    “但是对于咱们大明来说,其实这些也是无所谓的!”

    尽管非常自信,但是自信并不等于自大。所以随后朱国强又谨慎地说道。

    “当然谨慎一些也没有坏处,毕竟,用兵之道不能光行险,也要求稳,只要稳住了,就不愁击不败强敌。”

    对于世子爷的话。他当然也表示赞同。在他表示赞同时,只听到世子爷颇有些感叹地说道。

    “快到年底了,来年就是崇祯十七年了。”

第482章 钱才是正统王道 (第二更,求订阅)

    崇祯十七年。

    这一年,到底意味着什么?

    没有人知道,至少对于身处其中的许多人来说,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一年,意味着什么。

    但是朱国强却非常清楚,这一年,对于大明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事实上,在过去的那些年里,他一直在等着这一年的到来。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朱国强和往常一样,每天在平虏大将军府里处置各种政务,考虑到来自北方那头北极熊的威胁,他甚至授意屯垦司招抚关内流亡的贫苦农民,给其耕牛,募民于松花江直至黑龙江沿岸垦田,得益于多尔衮的“招抚”,那里的野人女真几乎全被其招抚为兵,早成就了千里无人烟的荒野,只有驻军的土筑棱堡。

    只在移民百万,就可以保证北方的土地永归大明!

    当然,这也是在为远征作准备,毕竟,几千上万里的远征,粮草距离前线越近的,就越有可能成功,当然,远征军也可以像俄罗斯人那样——一路烧杀抢掠,就粮于敌,但是从捷尔任斯基那里,朱国强了解到,哥萨克们的征服,抢劫当地人的食物归抢劫,可食物不够时,他们甚至会捕捉当地居民杀死吃掉。

    咱大明的军团还没有那么野蛮。

    不过对于朱国强来说,遥远北方不过只是插曲,更为重要的是什么?还是关内。

    这天傍晚,朱国强一边吃着饭,一边把玩手中铜钱。这些都是现的大连铸的私钱,为了给官兵发放俸禄,给劳工发放工钱,专门在大连用进口的倭铜铸造的铜钱。

    王朝末期,最先崩溃的就是财政,古代王朝的崩溃往往都是先从钱政开始,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局铸“当十”大好赚取利润。后来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

    于崇祯元年开铸“崇祯通宝”,开始规定每铸钱一文,用铜两钱。力图恢复嘉靖,隆庆旧制,但并没有维持下去,但因为朝廷财政几近崩溃。各地钱局大肆滥铸,所铸之钱、文字、大小、轻重不一,钱法混乱比天启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正因为如此,朱国强才会授意以“崇祯通宝”为形式铸铜钱,采用这种形式,主要是适应关内外流通的需要,也便于新旧钱之间的兑换。这种重1.25钱的铜钱,虽说重量赶不上初年的标准,但是工艺精美,七铜三铅用料十足。

    这种好钱从铸造起,就被民间称为“辽东钱”,开始时只在辽东流通,现在甚至就连南直隶、湖广等地也都在流通使用。

    “世子爷盯着铜钱作甚?”

    突然一旁传来娇柔的话声,是明正。崇祯十五年十月,她率领四百余名官员、宫女远嫁大明,嫁给了朱国强。

    虽说那会朱国强已经了世子妃以及侧妃,可这么一个日本的天皇嫁给他,到底是什么妃,直到现在还没有定下来,不过即便是如此,并不妨碍朱国强成为睡天皇的男人。

    不仅睡了,就连肚子也大了。

    虽说已经嫁到大明一年多,可是明正的官话有些生硬。抬头看着她,模样依然还是如初见她时那样的清新自然,谈不上多么惊艳,毕竟家里已经有陈园园、李香君、柳如是她们,相比于她们艳光四射,她就像是新垣结衣那样邻家女孩似的,清新可人。

    当然邻家女孩可没有天皇的身份啊。

    这个身份着实不错,至少在过去的一年里,日本不断的派人来大连,求见天皇,顺便求援——这一年,黄太吉可把日本祸害的不轻,成功在日本登陆不说,甚至还在当地重建了绿营兵。而且还招降外样大名,大有一副要征服日本的模样。

    不过对于日本的求救,朱国强并没答应下来,毕竟,现在大明自己的事情还没解决呢。

    朱国强笑着说道:

    “别小看了这铜钱,要是操作好了,这铜钱就是武器。”

    捏着手中小小的铜钱,他笑着说道。

    “将来,要是入关的话,铜钱不仅仅是钱,而且还将是我们的入关的武器,征服民心的武器,明正,你知道,我们在朝鲜,最先征服朝鲜人心的是什么?”

    “铜钱是吗?”

    “对!”

    朱国强点头说道。

    “朝鲜人不用金银,只用铜钱,而朝鲜铜钱质量低劣,含铜量低,当初平虏军入朝时,买卖物资、雇佣民夫,用的全都是大连铸造的“崇祯通宝”,战后,朝鲜铜钱无人使用,百姓只认“崇祯通宝”,而不认朝鲜铜钱,即便是朝鲜官府,最后也只能改铸“崇祯通宝”,过于朝鲜人来说,大明是高高在上的天朝,而现在,就是靠着它……”

    拿着手中的铜钱,朱国强笑道。

    “朝鲜百姓已经知道朝鲜是大明的一部分,这制钱事关人心向背,朝鲜百姓都用我大明制钱,自然也就视我大明为正统,视自己为我大明的百姓!”

    虽然作为天皇,可实际上就是个摆设的明正,对这些毫无兴趣,只说道:

    “这些大事,明正不懂,可明正知道,铜钱再好,也没有金银好使。”

    朱国强摇头大笑道:

    “确实没有金银好使,可是天下百姓,买卖物资皆用铜钱,嗯,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说起来,也是时候铸新钱了。”

    其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朱国强都一直在铸新钱,比如平虏军就用“辽东军饷银元”,那是一种仿制后世龙洋的军饷银元。除了有一两的军饷银元,还有五钱、一钱银元。这些军饷银元,虽然含银量稍低于纹银,但因为制作精美,计量精准不必先验银子成色再称重量,所以深受市场欢迎,小型交易也很便利,不需要把银子剪下一角,直接给一两、五钱或一钱的军饷银元就行。

    几年来,军饷银元早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是军饷归军饷,对于朱国强来说,他是想要“篡位”。

    制钱事关人心向背,若百姓好用大连钱,自然也就视我为正统!

    有了在朝鲜的成功经验后,朱国强又怎么可能会忽视这样的一场战争。

    “要不然,就先铸新钱呢?”

    把玩着手中的铜,朱国强的脑海中,下意识的浮现出了——“大明通宝”,浮现出了机制货币。

    其实,尽管大连这边一直铸造新钱,但是新钱一直不够用,这是因为钱铸的太过精美,用料十足了,精美大连钱被商人带到各地市面上流通。如果不是因为铸钱用倭铜,非但不会赔本,而且还能赚钱的话,恐怕这边早就停铸了。

    但是铸钱的成本还是太高。

    为什么一定要铸钱呢?

    即然现在大连这边的蒸汽机早已经改良成功,而且已经投入实用长达两年,甚至都建起了蒸汽动力的纺纱厂。今后完全可以用蒸汽压制钱币嘛。有了蒸汽机和压床,就可以大规模制造钱币,而且成本低廉,商人们随意带出去就是,你们把它带到天下,正好自己这边还省事了。

    只要量大管饱,市场很快就会接纳“大明通宝”,到时候,谁是正统无所谓,最关键的是,只要皇帝姓朱就可以了。

    没错,等到市场上的崇祯通宝被“大明通宝”挤兑出去的时候,百姓眼中的正统是谁?

    还会是他崇祯吗?

    心里这么寻思着,朱国强不禁有些后悔道。

    “晚了,晚了,要是早两年想通这一点,那里会容得了流寇作乱到眼下这步田地!”

第483章 不想篡位的宗亲不是好宗亲(第一更,求订阅)

    在这一瞬间,朱国强的心里是那个后悔啊!

    连肠子都悔青了!

    怎么可能不青!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一直瞻前顾后的是什么?不就是崇祯的正统名义吗?想比于篡位,光明正大的继承皇位多好。

    可就是为了这个光明正大,自己一直拖到现在,当然也不算是拖,毕竟,这边建奴刚解决一年多,可也就是这一年,看看现在流寇横行到什么地步了。

    今年一年,发生了多少大事事?

    正月,自己还在朝鲜的时候,李自成就攻下承天府,也就嘉靖皇帝出生地湖北的安陆州,在那他被举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三月,又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五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八月,督师孙传庭拥兵10万出关。九月,与李自成对垒于郏县,后大败明军,斩首四万余级。随后李自成乘胜挥师西进。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呃,现在还没消息传过来,但也是早晚的事情。

    要是一年前,自己就用这个“大明通宝”把崇祯的正统给偷走了,现在那还有李自成、张献忠的事!

    看着表情变幻不定,甚至有些难看的世子爷,明正问道。

    “爷在想什么?”

    “想篡位!”

    瞬间,明正傻了眼,这傻白甜似的天皇,甚至想到了自己的天皇皇位,爷要是想要,爷拿去就是了,那用得着篡,反正人都是爷了的,

    “篡什么位?”

    “大明的皇位!”

    抬头看着明正,朱国强义正词严的说道。

    “不想篡位的宗亲不是好宗亲!晚了,晚了下手晚了啊!”

    得,再晚也要做。赶紧得,把造币机弄上,为篡位大业添砖加瓦吧!

    ……

    当朱国强在那里发愤图强,往篡位大业上迈上最关键的一步时。远在京城的崇祯这个时候,却压根想不到,有人想篡位。甚至要是有人站出来篡位,他估计都会欢天喜地的把皇位交给他。

    这大明的皇帝当的也太难了!

    十六年了!

    崇祯只感觉过去十六年的岁月好像是一条充满泥泞的道路上,一年难过一年的艰难前行,路越走泥就越深,两只脚愈走愈难不说,而且愈陷愈深。不断有新的烦恼、困难在等待着他。往往一个苦恼还没有过去,第二个苦恼又来了,有时甚至几个苦恼同时来到。

    为什么会有这样?

    他有时似乎明白了,有时又不明白了,根本上是不明白!

    直到现在他还没有断绝要当大明“中兴之主”的一点心愿。尤其是去年,当辽东克复的消息传来后,他更是不止一次的表明他就是大明的“中兴之主”。

    但是短短几个月后,从进了正月起,他就不对臣下公然说出他要做“中兴之主”,但是他不肯死心,依然默默地怀着希望。

    从今年年节之后,从承天府——那可是世宗皇帝的潜邸之地,被闯贼攻克,然后就是接连不断的败报,使他的“中兴”希望大受挫折。

    在关外的大胜之后,关内剿匪的一败再败,透支了他几乎所有的信心。他原指在关外大胜之后,朝廷可以全力收拾关内的流寇,可不曾想流寇却越战越强。

    反观官军呢?

    一败再败。

    在各种不幸军情败报接连着传到他的面前时,他每天能做的也就是于黎明在乾清宫丹埠上拜天祈祷,还经常到奉先殿跪在祖宗的神主前流泪祈祷,希望上天和二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能给他保佑。

    可是已经许多天了。但国运并无转机。

    怎么办?

    现在潼关那边怎么样了?

    又一次,崇祯想到了孙传庭,也不知道汝州那边战事怎么样了,他孙传庭有没有替朝廷解决掉闯贼?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只见王承恩匆匆进来了,一进殿就惊慌失措的说道。

    “皇爷,孙,孙传庭败了!”

    什么!

    “这怎么可能,他孙传庭领十万人马,怎么可能会败了!”

    崇祯惊恐大声质问道,然后首辅陈演和几位阁臣也都过来了。他又看了其它人的密奏,立即愤怒谩骂,继而痛哭,叹息孙传庭是庸才,辜负他的信任,这个时候,他显然不会再提几次下旨令其出关的的事情。

    “陛下,孙督师虽是有负圣恩,但其已经当场战死,臣以为理应给予赠荫。”

    “见到尸首了吗?”

    崇祯恼声问道,

    陈演一听,只得答道。

    “战场上许多尸首遭刀砍斧碎。实在是无处寻觅。”

    “无处寻觅又岂能证明他已经当场战死,朕以为他很可能是自觉有负圣罪,诈死潜逃,既然如此,又岂能给予赠荫!”

    “陛下,”

    陈演的脸色显得有些难看,这陛下怎么就这么薄情寡义啊。可这个念头也就是在心里一闪而过。

    “陈演,此事无须再议,朕问你,现在孙传庭兵败,中原局势如何?”

    “回陛下,孙传庭兵败后,闯贼即以其帅旗骗开潼关,总兵白广恩、陈永福投降闯贼……”

    “什么!”

    有如惊天霹雳似的消息,让崇祯半响都说不出话来。

    “众卿,眼,眼下潼关失守,这,这接下来如何是好啊!难道任由闯贼横行中原,残杀我黎民百姓吗?”

    面对皇上发问,陈演犹豫道。

    “陛下。唯今之计恐怕只有请辽东边军入关,才可能挽回局面。”

    辽东边军!

    辽东边军有那些?

    无非就是吴三桂的关宁军,还有祖泽润的“宁锦军”,可他们在那是要防备建奴的,防备朱慈颖的。

    “调辽东边军入关,不是不行,只是……”

    崇祯沉吟片刻,狠狠地说:

    “朱慈颖骄横跋扈,朕已百般隐忍,仍然不知俊改!调辽东边军入关,岂不是让其无人钳制。”

    皇帝的回答,让陈演立即变成了哑巴,而魏藻德等阁臣也是耳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倒是蒋德璟小心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朱慈颖虽然骄横跋扈,然目前中原寇氛猖撅,尚无宁日,像他这样有阅历、韬略之将才亦不易得。望陛下从大处着眼,待其以功覆过。有朱慈颖在,不惟闯贼胆慑,即献贼亦有所顾忌,不能肆志中原。看闯贼不敢分兵山东,就可见平虏大将军之威,臣以为,要是以其为帅,领其领兵回援中原,必定可平定流寇。”

    什么!

    盯着蒋德璟,崇祯大声质问道。

    “蒋德璟,你屡屡建言调平虏军入关,到底是何居心!”

    “陛下,朱慈颖骄横跋扈不假,可确实难得之良将,既然其能平虏,必定也能荡寇!”

    蒋德璟手持笏板,大声说道。

    “臣愿意以性命担保,只要陛下下旨,平虏大将军必定会领精后入关,扫荡群贼。”

    “你,蒋德璟……”

    盯着蒋德璟,崇祯只差没有说——你收了他多少银子了,可是看着他那副模样,崇祯当然知道,他说的是实施。于是又沉吟片刻,问道:

    “朱慈颖能够很快平定流寇吗??”

    “陛下,平虏大将军善战之名,天下人谁人不知?以区区数万之强兵,先败多尔衮令其远遁漠北,至今不敢再犯中原,后败虏酋,令其远逃海外,不敢再望神州,如今辽东得复,平虏大将军居功甚伟,即便是流寇中,亦为其威名所慑,不敢望山东半步,无论是其威名,亦或是麾下精锐,远非一般大将能望其项背。自年初于败虏酋后,他几度上奏,欲领兵入关平定流寇,臣以为,可下旨令其领精兵入关平贼,如此天下必可安定……”

第484章 猛虎出笼(第二更, 求订阅)

    领精兵入关平贼,如此天下必可安定!

    天下安不安定不知道,但是万一他要是半路上来个“清君侧”,怎么办?

    那怕是这些年里只觉得自己深陷泥潭之中,但当皇位面临威胁时,崇祯本能的还是想保住皇位,那怕是这个皇帝当的再不称心,那也是皇帝啊!

    见蒋德璟不断的夸着朱慈颖,崇祯的心中那是一个烦躁,不等蒋德璟说完,就问道。

    “卿等以为,这天底下,除了朱慈颖,就再无人可用了吗?”

    一时间,众人皆是沉默不语,就连往日里最会揣摩崇祯的心思,总能迎合崇祯的心思的魏藻德,也是垂首不语。

    见众臣皆不回话,崇祯的心里一阵悲凉,难道大明的江山,真的只有他朱慈颖能救了吗?

    又一次,崇祯想到去年在奉先殿祭拜二祖时,与二祖说的那番话。

    “子孙无能,幸亏宗室有贤才出,子孙独断,违背祖制令其掌兵,实在是局势所迫,今日辽东得复,全是祖宗保佑……”

    说是祖宗保佑,可实际上,他是在向祖宗邀功哪——你瞧,要是没有我独断,他朱慈颖怎么可能掌兵,怎么有机会收复辽东呢?

    难道,除了他真的就没有人能挽回当前的危局了?

    调关宁军,或者宁锦军南下呢?

    没有了他们的钳制,岂不等于把辽东拱手相让给朱慈颖?可朝中不是早就有人称以他的功劳足以封王了,甚至建言复立“塞王”,让其为大明守边。

    要是让朱慈颖领兵南下的话,他会不会趁机吞占各地?那小子和其它人可不一样啊!万一,万一要是他趁机扩大地盘,掌握地方,到时候该怎么办?

    可难道就任由流寇坐大不成?

    就这么犹豫着,崇祯又盯着蒋德璟问道:

    “你如何以为朱慈颖必定会领兵南下剿寇?”

    “剿寇是平虏大将军所愿,其屡屡上书朝廷,请求领兵南下剿寇,便可知其报效朝廷之心。”

    崇祯仍不能决定,沉吟说:

    “姑且试试?”

    皇帝口气的松动,让陈演等人无不是一惊,他们诧异的看着皇帝,难道皇帝直准备放这头猛虎出山?

    那可是头吃人的老虎啊!

    “是否调平虏大将军,界以剿寇督师重任,请皇上圣衷裁决。”

    崇祯实在也是没有别的办法,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如今对别人很难靠得上了,就连孙传庭都生死不知了,况且是其它人的。只有朱慈颖尚可寄予一线希望。他也明白,调朱慈颖南下会有什么样的风险,但是眼下,似乎只有他才能平定流寇。

    然而此事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他想了一下,说:

    “以平虏大将军为帅平定贼寇,倒不是不可,只是朕实在是放心不下辽东边患啊,毕竟,虏酋只是远遁而已,万一再次犯边,又该如何啊!”

    尽管皇帝嘴上说的是虏首,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他是担心平虏大将军要是谋逆又该怎么办。揣摩到皇帝心思的魏藻德答道:

    “这事不难。陛下不妨先下旨令平虏大将军领两万精锐南下,目前流寇者一为闯贼,二为献贼,献贼糜烂湖广,不妨令平虏大将军沿江剿寇,万一辽东边患再起,一来平虏军主力尚在辽东,二来其也能随时从水路返回辽东。”

    崇祯点点头,觉得魏藻德毕竟是个有办法的人,想的这个主意好,十分妥当,这样一来,朱慈颖便不能威胁京畿,至于平定献贼之后,到时候再说吧,大不了……就给他一个塞王吧,将来,等到天下平定时,再行削藩吧!

    到时候,朝廷有天下兵马,他还能造反不成。

    甚至就是等到平虏大将军抵达湖广之后,还可以想办法瓦解他的平虏军,比如将他们调往其它地方,趁机晋升其将领,到那时,这平虏军自然也就是土崩瓦解了,当然,这需要合适的时机。

    想了想他说:

    “此事朕再考虑一下,倘确没有更合适的人出京督师,言官又不妄议,就将以平虏大将军为帅吧。”

    等众臣退下之后,心急如焚的崇祯哪里能够等待?他立刻把司礼监王德化叫来,命他代为拟稿,下旨令平虏大将军亲自己。王德化跪在地上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崇祯忽然又说道。

    “这事要办得越快越好。”

    随即挥手让王德化退出,他自己坐在龙椅上考虑了一阵,然后提起笔来,在一张四边有龙纹水印的纸上写道:

    “德藩世子慈颖……目今国家多事,更需宗亲宣力,共维时艰,以保祖宗江山……”

    ……

    当崇祯亲笔写出那道圣旨的时候,离开了宫里,到了宫门外,陈演冲蒋德璟笑道:

    “中葆,现在天色还早,我们不如在前面的酒楼歇会儿。”

    心知对方必定是有话对自己说的蒋德璟,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

    “行!就去八仙楼吧。”

    八仙楼就位于长安街旁,出了皇城后,两人很快就乘轿进了酒楼,然后径直去了二楼的雅间,待到小二上了茶,退出雅间后,蒋德璟才看着陈演说道。

    “不知首辅可是有什么吩咐?”

    “谈不上吩咐!”

    陈演挥了挥手,不无疑惑的说道:

    “中葆,有一件事,我实在是不是明白,你为什么提议让平虏大将军平寇,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年初的时候,你还主张裁撤平虏军的。”

    两人说话时,店小二并没有殷勤的招呼着,这些见惯了世面的店小二,又怎么不知道今天上门的主顾身份不同,所以自然不能太过殷勤吗?只要把他们请到了楼上的雅座,然后送菜进门前再敲门提醒就成。

    谁知道这些老爷们是不是在谈大事?

    和着规矩,敲了门,打断了门内的大老爷谈事,小二就上茶上菜了。

    见有人进来了,凭窗而坐的两人,并没有谈论下去,而是看着道上的人来人往,但是两人的心境却各有不同,直到小二离开时,蒋德璟才长叹道。

    “首辅,年节以来,关内的局势如何?流寇之势愈演愈烈,简直就是呈燎原之势,眼见着随时有可能颠覆社稷的风险,年初时我反对是因为平虏大将军于朝廷,于江山社稷是威胁,可是现在呢?流寇才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啊!”

    陈演点点头说道:

    “确实是如此,流寇日益势大,实在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只是,中葆可知道,一但平虏大将军南下平寇,即使是剿了献贼,将来也必定是会……”

    “会什么?”

    诧异的应了一声,蒋德璟反问道。

    “首辅的意思是,将来平虏大将军会仿燕王旧事?”

    蒋德璟刻意压低声音问道。

    “可首辅,要是不调大将军剿寇的话,任由流寇坐大,将来威胁社稷时,又该如何?我等身为人臣,确实要担心其会不会效仿旧事,可也要考虑到天下的安危啊!”

    “天下的安危……”

    陈演沉吟着,并没有说道。

    “首辅,天下动荡不是国家之福,可流寇作乱,更不是天下之福,眼下大将军是平定流寇的唯一选择了。”

    “那关宁军呢?还有祖家!”

    面对首辅的问题,蒋德璟常叹道。

    “首辅难道不知道,关宁军、祖家是朝廷手中最后的精锐了,万一要是折于流寇,那将来即便是其效仿旧事,恐怕朝廷也是无力阻拦了,”

    “道理虽说是这个道理,可……”

    看着蒋德璟,陈演长叹道。

    “可,这样一来,可是就是把那头猛头给放出山了,这到底是不是大明之福啊!”

第485章 科学就是大杀器 (第一更,求订阅)

    猛虎!

    对于大明朝廷来说,为人骄横行事跋扈无忌的平虏大将军确实是头猛虎,这头猛虎最令人忌惮的是什么?

    恐怕还是他手中的十五万平虏军,这支大军堪称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唯一能让朝廷心头稍安的就是,眼下这支大军分布在辽东、朝鲜直到旧奴尔干都司广阔的地域上。

    但是猛虎总有出笼的一天,当关内的局势因为孙传庭的兵败、潼关的陷落,而骤然急变时,以至于朝廷甚至用饮鸩止渴的方式,准备放出这头猛虎的时候。朱国强本人却正在大连这的靶场上,摆弄着一些新式武器。

    在震耳欲聋的枪声中,朱国强拿起一发纸壳弹,对陈无敌说道。

    “无敌,要不是要试试?”

    “世子爷,这是?”

    “这是我们制造新型弹药!接着!”

    说话的功夫,朱国强就把子弹随手丢给了陈无敌,刚接过子弹,他就发现这种子弹的不同之处了。

    “世子爷,这是……”

    尽管子弹同样是用纸壳包裹着火药,但是似乎有些不一样,它的尖锥形弹头半露在外,不过除此之外,和军队里用的纸壳弹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拿起桌上的辽十三式线膛枪,朱国强随手把子弹装进了枪膛里。

    “世子爷,你还没有有撕开纸壳……”

    陈无敌、钱德功无不是有些诧异的看着世子爷,他直接塞上了火帽,根本就没有像往常一样,把咬破纸壳,把火药倒进枪口,然后塞进子弹,再用通条通实,而是直接把子弹整个塞进了枪膛里,甚至都没有用通条,只是将枪托往地上墩了几下。

    这样也行?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瞄准着100米外的靶子,朱国强扣动了扳机,雷汞火帽击发的瞬间枪声响起,枪口喷出一团白烟。

    “世子爷,这,这纸壳不用撕了?火帽能把他给引着了?”

    惊愕的看着手中的子弹,陈无敌的目光显得有些激动,钱德功、毛承斗大都也是这副模样。

    作为军人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明白这种子弹所带来的颠覆性的改变。几年前当世子爷拿出已经包装好弹丸和定量黑火药的纸壳弹后,火枪的射速就得到了提高,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需要撕开纸包倒入火药的纸壳弹,居然可以整个塞进其火枪里,而且还能击发。

    “这是新式的纸壳定装弹。”

    朱国强又拿出一发子弹解释道。

    “与普通的子弹不同,它的纸壳不需要撕开,可以直接塞进枪膛里,因为火药在纸壳内已经压实,所以不需要推弹杆压实,相比旧式纸壳弹来说,它的射击步骤被简化了很多,射速也得到了提高,熟练的士兵每分钟可以打10发以上。”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朱国强更倾向于后装枪,那怕是恩菲尔德-施耐德那样的后装步枪,也很不错,但是眼下那怕是生产金属弹底的纸壳定装弹,也需要面临一定的技术挑战。

    所以,朱国强选择了南北战争末期,美国研制的一种纸壳定装弹,那种纸壳定装弹相较过去需要撕开纸包倒入火药的设计又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中最主要的进步就是包装纸从普通的薄纸换成了在硝酸钾溶液中浸透再晾干的易燃纸,只要接触火星就会迅速燃烧。

    这样一来,使用者就可以把整枚纸壳定装弹直接塞进弹膛,然后扳装填杆将弹丸压到枪底,甚至可以直接用枪托在地上震几下也行,然后再火帽座上安装上火帽即可。击发时火帽产生的火焰会将易燃纸外壳一并引燃,并在发射过程中随火药烧尽,大大加快了装填速度。

    使用这种子弹后的前装枪射速,甚至不逊于使用金属弹壳后装枪,当然,金属弹壳才是未来,也正因如此,它才像昙花一现似的,在发明后不到十年内,就被金属弹壳所取代,进而消失于历史之中。

    但是对于17世纪的大明来说,这种使用易燃纸的纸壳定装弹,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让前装枪不需要改进就能成倍的提高射速。当然了,大批量生产使用易燃纸的纸壳定装弹也是需要一定工业基础的,没有大连的工业,别人即便是得到了它,也生产不出来。

    就像雷汞火帽一样——直到现在,仍然是不为外界所知的“神器”,没有现代化学知识,又怎么可能合成出雷汞呢?甚至就是大连这边,也是靠着朱国强提供的一系列的化学试验器材,以试验室的规模生产雷汞,虽说产量是以克计的,但火帽……真的用不了多少雷汞。

    “有了这种子弹,咱们就再不需要担心建奴的人海战术……”

    朱国强冲着毛承斗笑道。

    “要是以后有机会再碰到他们用人海战术,先隔600米,甚至800米就用辽十三式齐射,一个镇的火枪兵一分钟可以打出15万发子弹,如果命中率能达到训练场上的水平,就可以打倒至少3万个敌人,有了这种武器,几分钟内就能摧毁几万人的人海,当然……这只是理想的说法,想要打人海,还是要靠这个……”

    用夸张的言语讲述着新式子弹给战场带来的改变之后,朱国强说笑着,指着桌上的一枚“旋风火箭炮”。

    “相比于子弹,它应该更重要,旋风火箭炮的威力大、射速快,而且精度也还凑和,过去最大的问题是射程太近,不过,现在射程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换成了新式的火药,射程增加了一倍,甚至就连精度也提高了很多。”

    其实并没有什么新式的火药,不过就是用压制工艺制作黑火药药柱取代了过去的颗粒火药。这个工艺是朱国强从科创论坛上某位自制火箭的大佬学来的,除了压制火药药柱外,还用他的图纸上做出合格的黑火药发动机,不过整个实验过程非常漫长,前后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

    那种压制成功后的黑火药药柱,外形就像塑料棒一样光滑,密度高达1.90g/cm3以上,形状、密度一致的药柱保证了火箭弹道的一致性,再加上新式的发动机,实际就是新设计的喷嘴,让旋风火箭的射程、精度都上了一个台阶。在朱国强看来,现在这种新式的旋风火箭,无疑就是这个时代的神兵利器,甚至比野战炮更有效,毕竟它的威力更强,射程更远。

    “线膛枪、火箭炮,有了他们,咱们就再不担心人海战术了,无论是建奴的,还是流寇的……”

    提到流寇的时候,朱国强的眉头不由蹙成了一团,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闷。

    “崇祯十六年……”

    算算日子,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到年节了,明年,可就没有崇祯的事了。

    眼下流寇势大如此,可是朝廷呢?

    朝廷在做着什么?

    这一年,自己可是三番五次上书请旨入关平寇,可是他们却屡屡回绝,崇祯真的是防自己如防贼啊!

    都到了这个地步,他还这么不知道轻重缓急,居然还撑了17年,也就是大明的天下,能让他去祸害这么长时间,要是换成其他朝代的话。别说是17年了,就是一年半,估计都撑不下来。

    哎!

    过去朱国强曾经非常之同情这位皇帝,可是现在……实在是一言难尽了。

    见世子爷的脸色有些异样,毛承斗刚要开口,只见那边有快马奔来,还没未停稳就有信使跳下马禀报道。

    “世子爷,长史请您速回大将军府……”

第486章 篡位?不,咱是力挽狂澜(第二更,求订阅)

    崇祯答应了!

    人还没进大将军府,朱国强就感受到府里的的欢喜,所有人都是一副欢喜模样。

    “世子爷,朝廷同意了!”

    一见到世子爷,宋学朱就说道。

    “朝廷同意世子爷领兵入关清剿流寇了!”

    作为山东巡抚的他,去年“终于”从任上下来了,与陈长庚一前一后来到大连,分别任左右长吏,而陈长庚则是府里的文官之首。

    在这么多文官中,也就是他成天主张“入关”,入关剿匪。其实这不过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但却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毕竟在东虏远遁的情况下,流寇自然也就成了危害天下的心腹之患,自然应该加以剿灭。

    入关,这是大势所趋啊!

    只不过入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除了少数几个人外,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考虑那么远,或者说是在回避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朝廷准大将军入关,无论将来如何,但却是眼下他们所渴望的。

    相比于他们的欢喜,朱国强反倒显得颇为平静。

    “圣旨到了吗?”

    “圣旨和中使都还在路上,是咱们的人从京城送过来的消息。”

    石磊的回答,让朱国强点点头,相比于朝廷的八百里加急,自己在渤海湾那边有专门的快速帆船传递情报,从天津到大连只需要一昼夜,肯定比朝廷那边更快一些。

    “朝廷那边怎么会突然作出这个决定了。”

    朱国强反问道。

    半年前,他们不是刚拒绝吗?而且拒绝的态度非常坚决。

    怎么现在又突然改变态度了?

    “因为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容乐观了,月初,孙传庭在汝州兵败身亡,随后闯贼用其帅旗诈开潼关城,中原、陕西基本上已经尽数为流寇占据,再加上献贼作乱湖广,所以才有阁臣建议令世子爷入关……”

    在石磊话音落下后,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看着他们的那副乐观模样,朱国强倒是不愿意打破他们的幻想。

    已经快到十一月了,再过五个月,崇祯就吊死在那棵歪脖子树上了。

    五个月,即便是自己现在领兵南下,又岂能力挽回狂澜?

    “世子爷,朝廷令世子爷领兵两万,经海路入长江,往湖广清剿张献忠!恐怕还是心存着防备的意思,按道理来说,应该让世子爷领兵去剿闯贼才是……”

    张献忠,张献忠!

    默默的念叨着这个名字,朱国强的心里突然又一乐,不得不说,崇祯平白送给自己一副王炸啊!

    崇祯并不知道将来。可是自己知道啊!张献忠可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但他却祸害了大明的腹地——湖广,今年江南缺粮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湖广流寇作乱,导致当地粮食大量减产,粮食无法运出。

    对自己而言,完全可以借着平定张献忠机会,为几个月后做准备。崇祯这等于拱手把江南让给自己啊!

    这份礼可真重啊!

    “防备就防备的,献贼也好,闯贼也罢,都是我大明的贼寇,都是祸国殃民的贼寇,此次南下,先剿献贼,待剿了献贼之后,再请旨剿灭闯贼,还天下一片朗朗乾坤,让天下百姓重新过上太平日子,至于其它的,就无需多言了,作好出兵的准备就行了!”

    说罢,朱国强又吩咐道。

    “两位长史留下,其它人都先退下吧。”

    说罢,朱国强便把陈长庚与宋学朱把他迎迸大厅,简单的说了几句,就把他们引进内室,屏退左右,望着他们说:

    “好了,现在这里已经没有外人了,朝廷的旨意既将过来,不知两位将何以教我?”

    宋学朱与陈长庚两人的心中很明白,笑了一笑,间道:

    “入关,是人心所向啊!”

    “世子爷,入关非但是人心所向,也是世子爷的机会……”

    说到这里,宋学朱深深地叹一口气,盯着世子爷说道。

    “目前关内的情况,臣已经略知一二,虽说现在还没有到神京动荡的地步,可是以当前的流寇,尤其是闯贼的势头来看,不出半年,闯贼必定会向京城进军,到那时必定天下动荡,而现在陛下对是否调辽东边军入关还在举棋不定,朝廷对世子爷也是多有顾忌,即便是现在,让世子爷入关,可也是要加以掣制,使大将军不能全力应战,如此举棋不定又岂是国家之福?”

    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朱国强并没有说话,其实,在历史上,正是崇祯的优柔寡断和举棋不定毁了大明,原本那怕就是在李自成北上时,在宁武关陷落前后,他都有机会翻盘的,即便是不与满清议和,直接放弃关宁,令吴三桂领兵入关,凭借着关宁军的骑兵优势,也不是翻盘的可能。

    甚至就是在李自成兵逼京城时,他能出京逃到南京,大明也都还有机会,可他偏偏都没有做,甚至就是一个的伯爵的勋位,都犹豫不定,勋臣是什么?不过就是一张纸而已,犹豫着一张纸,结果丢了大明的天下。

    崇祯啊……现在这世界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如何,这皇位都不能留给他了!

    “陛下那边暂时不用去问他,无论他怎么做,最要紧的是眼下这个机会!你看,这个机会咱们能抓得住吗?”

    面对世子爷的询问,宋学朱与陈长庚两人互视一眼,与宋学朱久经宦海沉浮不同,陈长庚当了十几年的王府长史,是德王府的文官之首,多年来早就习惯了与朝廷勾心斗角。

    “世子爷,现在关键还是要看接下来半年的处境,以目前处境来说,朝廷确实是困难重重。像这种情形,凡是稍有远见的人,都知道将来的结局如何,臣听送信的探子说。在得知皇上召世子爷入关平寇后,京城内外顿时一阵欢腾,满朝文武以及京中百万士民无人不盼望世子爷尽速剿灭流寇,以解天下之危?数年来中原大地尽遭流寇蹂躏,千百万人民为其裹胁流离死伤,惨不忍言,谁不盼望世子爷剿灭流寇,以解百姓之苦?京城内外无数百姓都对世子爷如此殷殷盼望,可朝廷却一意以世子爷南下,先剿献贼,至于闯贼,要是闯贼威胁神京,到时候局势又该如何?无论世子爷怎么做,最关键的还是这半年,局势会怎么发展,要是闯贼夺取西安后,以西安称帝止足不前,那么……”

    “他不会坐困西安的!”

    宋学朱直接了当的说道。

    “陕西这几年大旱连年,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几十万流寇进入陕西,吃什么?用什么?无论他愿不愿意,打下西安后,都只能再次出潼关,就食于河南,甚至可能会直指京城,到时候……”

    将目光投向世子爷,宋学朱说道。

    “也就是世子爷的机会了!”

    说罢,他压低声音说道。

    “一但神京动摇,世子爷应立即到南京就继承大统!”

    “可,万一要只是神京动摇,皇帝仍在呢?”

    “遥尊陛下为太上皇!”

    “可太子尚在!世子爷又是远藩!”

    “可世子爷手握强兵!再加上祖家,二十万大军在手,近藩?”

    宋学朱冷笑道。

    “福王虽是近藩,手无兵马,又有何用?”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这个道理用在皇家宗亲上同样也是如此,只要手里头有兵马,又何愁得不到皇位!

    “况且,除了兵马之外,臣还有一个主意,世子爷只管放心南下,臣就是拼个粉身碎骨,也要帮世子爷把正统大义拿回来。”

第487章 入关,入关(第一更,求订阅)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平虏将军府上下就一直在为入关忙活着。因为朝廷严旨只能领兵两万入关,而且要走水路,所以除了需要挑选精锐外,还需要筹备运输兵员的船只,尤其是考虑到流寇擅长流窜作战,所以需要抽调骑兵。

    船、人、钱、粮……总之,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尽管如此,短期内入关也不现实,毕竟,不说其它,单就是六七千匹战马的运输就需要颇费些时日。而且还需要筹备在江河上航行的船只,这些都需要时间。

    总之一句话,时间!

    军队的调动需要时间,物资的筹备同样也需要时间。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十六,这天上午,天空依然飘着雪,在大连港,数十艘战舰泊满了整个海湾,数千名身着胸甲的官兵正在列队上船。在官兵们上船时,府中的官员都齐聚于此,今天是大将军出征的日子,尽管此时部队的主力还尚未开拔。

    “往后辽东这边就仰仗诸位了!”

    言罢,朱国强却又指着站在身边,不过只有三岁的朱和域叹息道:

    “吾子尚幼,月前从济南来辽,在路上得了风寒不适,且交给你等替我照拂几天。”

    说话时,看着小大人模样的儿子,朱国强的心头不禁一热,尽管现在他已有了六个儿子,可朱和域却是他的长子,这几年他一直在济南。所以只和他见过的几面,月前静芸才让三弟李成昆把他带到了大连。

    其中原因不问自明。

    家主出征,以长子镇守。

    而李静芸却只能留在济南,毕竟山东同样也是他的根本所在。她要在那里替他看着家。

    对此了然于胸的陈长庚,立即下拜顿首,声音哽咽道。

    “臣下当不负世子爷之托!一定会照拂好小世子。”

    喂喂你这是干什么?

    只是以防万一,别搞得我像临终托孤一样啊!

    这可就不吉利!

    话虽是如此,可朱国强的眼眶也有点红了。

    难不成,这就是人越老,胆却小?

    爱怜的摸着儿子头上的总角,朱国强深吸口气,对儿子说道。

    “和域,爹要出征了。”

    “孩儿知道,爹尽管放心,孩儿会听陈先生的话的。”

    看着像个小大人似说出这些话的外甥,李成昆对世子爷说道。

    “世子爷放心,小弟必定会护好和域。”

    对李成昆点点头,朱国强并没有说什么,这个三弟虽然谈不智计惊人,但绝对是个行事果断的角色,当初济南静芸杀人夺权,就是他定下的计策,也正得益于此,山东才会成一直都是自己的大后方。

    有他在和域身边,是个好事。或许那些大臣都是忠心耿耿。但是主弱臣强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儿。

    有些事情总需要以防万一。

    至少李成昆是亲人,或许是外戚,但是有他在,至少是一个制衡,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人忠心耿耿不假。但是制衡并不等于不相信他们,有了制衡,有了监督,他们才会更加的忠心耿耿。

    把儿子托付给陈长庚后,一身轻松的朱国强朝众人所拳。

    “辽东之事,就拜托诸位了!”

    “我等静待大将军佳音!”

    然后朱国强就带着数十名名侍卫,大笑着踏上了船。

    陈长庚牵着朱和域,远远望着意气风发的世子爷,只觉得世子爷似乎更陌生了!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朱氏一家一姓之天下。今日,吾领兵入关,为的是生民之生死,此为公也!既是为公,纵是龙潭虎穴,又何惧哉!”

    ……

    就是领兵入关,实际上是走海路,从大连到长江口,顺风顺水需要大概半个月的功夫。当船队再一次来长江江口时,已经是腊月了。

    在船驶入长江时,置身于船艉的朱国强,神情显得有些恍惚。

    他知道,在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

    不是糜烂湖广的流寇。

    而是大明的皇位,当然,还有就是江南的士林,他们是会站在那一边?

    “世子爷。”

    穿着一身戎装的李惠美走到他的身边,伸手握住了他的手,然后两人就那么静静的看着江面上倒映着的星月。

    “惠美。”

    “嗯?”

    “你就在这里等着我吧,海船不适合在江里航行。”

    这两年大连建造的军舰都是18世纪的英、法两国的三桅巡航舰船形,这些船身坚固、火炮众多的40炮或者50炮的巡航舰,或许是这个时代的海上王者,但是没有船浆的它们并不适合在内河航行。

    和过去一样,在孔雀洲里泊着上百艘各种各样的漕船、运盐船,这些船只都是从沿江各地购买的,这些有橹有桨的平底船更适合在长江航行。

    其实,即便是孔雀旗上下已经移居辽东,可孔雀洲并没有被放弃,这里一直被作为南下的据点经营着。当然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渔业基地——即便是现在孔雀洲仍然泊停着上百艘渔船,渔船捕获的各种海鱼,经长江销往沿江各地。

    现在的平虏军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专吃海鱼,但是风帆拖网渔捕获的海鱼仍然是最廉价的肉食,甚至也就比粮食稍贵一点,这也是现在海鱼在长江两岸倍受欢迎的原因,无论如何,它都是肉!

    作为渔业基地,这里不仅有码头,还有修船厂,所以那些漕船都是先送到孔雀洲进行改造,船队刚一抵达的孔雀洲,就有府里的官员前来相迎,并且禀报道:

    “启禀大将军,下臣已经备好一百六十九艘漕船,在扬州,还有两百艘盐船用于装运战马。”

    与当初第一次来江南不同,这一次尽管朱国强只率领两万人,但是骑兵足足有四千人,加上一镇步兵的马匹,仅仅只是军马就不下六千匹,那些马都是先期运到扬州,等待与主力部队汇合。

    “船改好了吗?”

    朝着远处的漕船看去,看着漕船船边的护板,他点头说道。

    “此次进剿献贼,主要是以水路为主,以水路攻守是离不开船的。”

    随后又叮嘱了几句,朱国强又特意到漕船上检查着舷边护板的厚度、用料,毕竟这层护板相当于战士们的另一层盔甲,甚至还跳到船舱里检查一下舱中的床位,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战士们都必须将吃住在船上,由不得他不谨慎,那怕是在早就有了许多水上行军的经验下,他仍然是慎之又慎,甚至亲自设计了漕船改造图纸。

    最后,朱国强来到船头,看着船头安置12磅山地榴弹炮,看着它的旋转炮座,便在心里默默的自言自语道。

    “张献忠,现在轮到你了,就让你的血染红朱某人登极的红毯子吧……”

第488章 有自知之明的八大王(第二更,求订阅)

    冬天的江面上弥漫着一层江雾,朦胧的江雾中,隐约的传出一阵节奏感极强的轰鸣声。

    与过去一样,在船队离开孔雀洲后,就以十艘船组成一个船队,给头船挂上舷外机,在柴油机的推动下,船队便以日行五百里的速度一路朝着湖广驶去。

    “世子爷,需要在扬州靠岸吗?”

    梅春恭敬的问道。

    “不用,直接去岳州,如果可以的话,就趁着夜色江雾,直入洞庭湖,兵贵神速,咱们这次剿匪,不是为了八面合围,更不是为了徐徐图之,为得是速战速决,湖广百姓深受献贼之苦已久,只有重拳直捣黄龙,才能一战定乾坤!”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大将军府的参军们制定的剿匪计划中,都有一个核心——快!

    “官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看着梅春,朱国强沉吟道,

    “不是兵多,真正兵多的是流寇,他们可以沿途裹胁平民百姓为兵为卒,以老弱病残为蚁附,每战都是他们为先锋,精锐的官军往往都是被他们拖死。最大的优势是正统,是可以在各地得到充分的后勤保障,但流寇不行,他们要抢,要征,要掠,流寇之所是流寇,就在于他们往往不困守一地,这也就增加咱们进剿他们的难度,但这也是好事,只要用一个野战军团死死的咬着他,再寻机重创其主力,虽然不能令其灰飞烟灭,但是却可以让其不能再四处糜烂地方,再以机动兵团死咬溃兵,剿其匪首,便可一举成功……”

    对流寇朱国强并没有什么好感都,或许流寇本来是为饥饿所迫的流民组成的,一开始是为了一口饭吃大户,反官府,那时还也值得同情。

    可是后来他们锐变成什么模样?他们开始大规模的破坏生产,每到一地必定不仅会劫掠地方的粮食,都会在附近裹挟青壮,然后强迫他们杀死老弱,蹂躏妇人,以杀人做投名状。

    官方称他们为流寇和流贼,并不是官方对他们的贬低,而是因为那些人的所作所为是实打实的强盗,土匪,他们的行径根本不配称为“农民军”,更不配称为“义军”。

    所以无论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还是为了自己的天下,无论如何都要将流寇剿灭!

    对于打流寇,朱国强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却知道晚清是怎么消灭太平天国的,从始至终都有一支清军的野战军团从广西一路咬着他,再加上沿途官民阻截,如果不是因为清军太渣,太平军根本就没有机会夺武昌,并在那里壮大成数十万大军。

    “可是,世子爷,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现在张献忠麾下不下百营,每营兵力从一千到五千不等,足足二三十万大军,咱们就只有两万人马,就这么扑过去,会不会太冒险了?”

    梅春不无担心的说道。

    “梅春,你觉得是建奴厉害,还是流寇厉害?我汉军满万不可敌,还会怕他几十万流寇,况且这些人里头,绝大多数都是裹胁,只要败其主力,所谓的几十万大军,自然也就不战自溃了!”

    兵多?

    有什么动?

    在另一个世界里,太平军每每都以几十万大军攻几万湘军、几万淮军,结果呢?

    也就是送人头而已。

    有着宗教加成的太平军几十万人都只是送人头,更何况是张献忠。

    “可是世子爷千金之躯,实在是不宜以身犯险啊!”

    面对梅春的关切,朱国强哈哈大笑道。

    “张献忠不过一贼寇而已,甚至都不配为我心腹之敌,梅春,你可知道,我麾下这么多将领,为何以你为将?”

    世子爷的反问,让梅春一愣,然后似有所悟诧异道。

    “世子爷想的是……南京。”

    突然,他的声音像是被扼住似的,惊诧的看着世子爷,尽管从投靠世子爷的那天起,他就知道早晚有一天世子爷必定会“清君侧”,可却从没想到会是现在。

    “现在还为时过早,这么多人里头,你早了解南京,虽然我知道我平虏军所致无人敢阻,可总是要早做好一些打算,还有……”

    顿了顿,朱国强沉吟道。

    “虽说张献忠占了长沙等地,但是现在朝廷下旨由江西总督吕大器带兵反攻,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张献忠在江西受阻后,势必会回师再据岳州,如果我们能抓住机会,也许,可以在岳州堵住他!”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内卫派出了大量的情报人员他们分散在大江南北,搜罗各种情报,但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通讯方式的落后,很多情报送到时都已经晚了,可相比于这些情报,朱国强有另一个世界的情报可以借鉴,如果时间线没有改变的话,现在张献忠应该已经到了岳阳了,而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就是趁其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一举将其剿灭在岳阳,只有如此才能迅速解结束湖广的流寇问题。

    “张献忠啊,张献忠,你可不能跑了……”

    这才是他最担心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担心,他才会特意命令船队,昼伏夜出尽可能的利用江边的芦苇荡,江雾等来隐蔽船队,从而达到神兵天降的效果,说白了,之所以这么小心翼翼,还是担心张献忠突然跑了。

    不想让张献忠跑的话,还有一件事要办……

    ……

    就在朱国强念叨着要一举剿灭张献忠的第二天,岳州被张献忠不战而下,第二次陷入贼手,经过一次兵劫之后的岳州就像是鬼城似的。不过十室九空的岳阳城,倒也让张献忠麾下的几十万兵马有了遮风挡雪的地方。

    腊月初九,残破的岳阳楼,迎来了一群客人,领头的走在前面的主人约摸四十五六岁年纪,身材粗壮,宽肩厚背,穿着一身铁甲,此人正是自称“八大王”,朝廷口中的献贼张献忠。

    刚刚来到岳阳的他,并没有进城,而是把事情交给了汪兆龄等人,然后就直接来了岳阳楼,站在楼上盯着江湖交汇处,就那样站在那。跟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四个养子,也是的麾下的四员大将,老大是张可望,然后就是张定国,老三老四是刘文秀和艾能奇,当然,他们现在都姓张。

    “定国,那个平虏大将军真的来了?”

    半晌,他才扭头看着身侧的相貌英俊的年青人,他是人称为“小尉迟”的张定国,他本姓李,十几年前被张献忠收为养子,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当先,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或“万人敌”,是张献忠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这次岳州就是被他用计在城外水上击败官军后,让城内残余守军弃城而逃,轻松夺下岳州城。

    “爹,投诚过来的官军说,皇帝下旨让辽东的平虏大将军领兵南下,专门对付爹的。”

    张定国的话语不多,只是回答着义父的问题,而一旁的老大张可望则笑道。

    “爹,这狗皇帝可真看得上咱们,居然派平虏大将军来了,他来的正好,把他打败了,一刀再把他砍了,看天底下谁还敢再挡咱们!”

    “老大,不能这么说,平虏大将军,那可真是咱大明朝的智勇双全的悍将啊,咱们在南直隶的时候,可是没少听他的大名。”

    张献忠摇头叹道。

    “哎,按道理来说,皇帝诏这样的大将入关了,应该去打他李自成才对啊,怎么搁到咱们这边了,麻烦,可真是个大麻烦!”

    自家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在张献忠看来,单就是凭着平虏大将军的赫赫威名,就能让他麾下的那些收降官军组成新附营立即弃枪而逃,至于裹胁的百姓肯定也是闻风而散。

    没办法,人是名树是影,他军中可是有几万人马是在南直隶裹胁的,其中不少人都受其恩惠不说,也知道平虏大将军赫赫威名。

    那家伙可是有着神仙般的神通,那人就是不用兵,用上他的神通也不是一般人能扛的住的啊!

    就是鞑子那么厉害也不是他的对手啊。他甚至都没有用上什么神仙的法术,用他的平虏军就轻轻松松的把鞑子给解决了。

    和这样的人打……真的没有什么底啊!

    自从知道这事之后,张献忠就头痛的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爹,有什么麻烦的,无非不就是个打嘛!”

    “你不懂啊!”

    皱着眉头,张献忠说道。

    “咱们这次损失不少,只有四十万人撤了回来,这岳州的军民也是逃散一空,嗯,这阵子,趁着他没过来,尽量往周围掠些兵马粮草过来,一但兵马粮草充足了咱们去四川!先打下夔州,然后再夺四川,有了四川作为根基,咱们也能和这个平虏大将军搏上一搏,斗上一斗。”

    对于张献忠来说,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弱势,他不会狂妄自大的以为自己能打的过平虏大将军麾下的精锐,对于强者,还是能躲就躲的好。

    实在不行,就靠着四川的山路和他拼一拼。

    其实,即便是如此,他的心里也没多少底……

第489章 平贼将军左大帅 (第一更,求订阅)

    “哎,那杀神来了!”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左良玉那是一个无奈啊。

    他的脸色难看,肩也垮了。

    整个人就像垮了似的坐在椅上,就如同认了命一般,他的心里是那个憋曲啊。因为张献忠夺了岳州,所以朝廷便急匆匆的下旨让他从九江移镇武昌。

    要是搁以往这倒没什么,可现在不同,现在来湖广的除了他之外,还有其它人。

    “爹,他平虏大将军还能不问青红皂白,想杀谁就杀谁?”

    尽管早就知道平虏大将军“专横跋扈”的名声,可是左梦庚却不觉得他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啊,懂个屁!”

    瞧着自家的儿子,左良玉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问题不是他想杀谁就杀谁,而是他想杀谁就能杀谁,杀过人了,朝廷也得捏着鼻子认了,他是什么人?宗室?大将军?错,他是随时都可能篡位夺权的曹操,爹是什么人?是朝廷的大臣,这就是他的眼中钉!”

    颇有自知之名的左良玉想了想,摇头说道。

    “武昌不是长久之地,传令下去,等到了武昌,咱们一路取岳州,一路取江西袁州,总之,要想办法避开他。”

    看着爹那副小心谨慎的模样,左梦庚想不明白,爹这是怎么了,怎么就突然变得这么胆小。尽管想不明白,可是爹的意思他总是需要服从。

    “但愿,但愿不会碰到那个杀神……”

    左良玉心里嘀咕着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在九江城东,一队百余骑的人马,正朝着九江赶过来。

    江南的确富庶非常,即便是普通的江南村镇,市街都是用石块铺就,而百姓大门上的残漆,民居基本上都是砖瓦建筑,这些都是山东见不到的景象。顶多也就是辽东能和这里比上一比,但相比这里的这些白墙灰瓦的建筑相比,辽东那种三间砖瓦主房的小院子,那怕是新建的,看着也像个破落人家。

    但是当一行人来到城两三里远的地方后,眼前却是另一个世界。一间又一间茅草棚子密密麻麻地排着,从来就望不到头。窝棚的主人坐在门口,两眼茫然的看着过去的官兵。

    这些官军的身上穿着大明官军的盔甲,百姓们用呆滞的目光看着他们。终于,一行人在靠近城墙时,经过了一片集市。只不过这个集市卖的不是米面肉鱼,而是另一种货物——人!

    活生生的人!

    男孩二两,女孩一两,壮丁三两,妇人二两半,少女三两。

    如果你是个大买主,人贩子还会打个折。

    这些活生生的人,就像是牲口似的陈列在那里,任由人们摆布。脖子上系着绳的他们没有反抗,也没有反抗的意思,麻木的有如行尸走肉一般,只有刺骨寒风吹在身上,让他们浑身颤抖着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是活人。

    “这就是人市吗?”

    尽管在史书中,在公文中,曾无数次看到所谓的“人市”,但这还是朱国强第一次见到真正的人市。

    “当街卖人,难道九江的官府也不管吗?”

    一旁领路的张得乐诧异地看了世子爷一眼,然后轻声说道。

    “世子爷,这人市里卖的人,就是左家人行军打仗俘来的流寇,说是流寇,可实际上不少都是被掠来的良民。要是有人买他们,他们为奴为婢的还能活下去。要是熬到最后还找不到买主,人贩子会把那些体弱的杀了,剃了骨头当肉给卖了,反正再怎么着,也不嫌赔了本儿……”

    张得乐的话间朱国强只觉得一阵毛骨悚然。双手猛的握紧马缰,冷哼道。

    “这么说,这人市是左家开的了?”

    “人市是人贩子开的,可没有左家,那能这么光明正大的买人,没有左家,又那有这么多人让人贩子卖?”

    听完张得乐的话,朱国强的心头一沉,目光变得越来越冰冷。

    他从来决不相信流寇们所谓的“替天行道”这个说法。身处明代,从各方面获得的情报,也告诉他,对民间破坏最严重的,恰恰是那些打着“替天行道”名号的流寇强盗。官军的军纪再败坏,至少会在城市内或者主将面前有所收敛。而流寇则不然,他们根本没有军纪。他们中的很多人之所以成为流寇,就是为了抢掠弱者。

    但是左良玉这支官军……军纪败坏,简单令人发指!甚至早在河南时,杀良冒功不说,劫掠甚至远甚于贼。以至于相比于他,李自成倒成了义军,如此又岂能不败,在河南他一败再败,从襄阳逃到武昌,问楚王要兵员、要粮饷不得后,即纵兵掠夺武昌漕粮盐舶。然后到九江后拥兵二十万观望自保。

    后来的张献忠克武昌,朝廷严令出兵,才出战大败立足未稳的张献忠,收复汉阳。可即便是如此,也要是等到张献忠入蜀后,才敢出兵收复武昌。

    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盯着眼前的九江城,朱国强暗自寻思着。

    贼来我去,贼去我来。

    这就是大明的“平贼将军”左良玉!

    终于,一行人进了九江城,因为之前就已经派人通传,所以沿途并没有人阻拦,只是在城门口有将领迎问道。

    “来人可是平虏大将军麾下的朱参军?”

    “正是朱某,劳烦将军通禀一声。”

    穿着一身儒袍的朱国强点头说道,这次来九江城,他是特意化名过来的,不化名也不行啊。

    人是名,树是影。

    对于外界来说,平虏大将军朱慈颖是谁?

    杀神啊!

    杀将夺兵!

    杀官夺城!

    这种事情人家干了可不止一次两次,现在说实话,就是朱国强自己都知道,要是左良玉知道自己来了九江,肯定第一时间说他身在前线,不在城中,他要是敢露头才怪。

    得,你不敢见我,我敢见你,所以在船队白天藏于江边芦苇荡里的时候,他就直接领着一百多亲卫直接“杀”到了九江城。

    张献忠可是有四五十万人马。

    那怕就是朱国强再托大,也不至于用自己的两万人马去直接硬碰硬,大军直捣岳州不假,可关键是想要一战定乾坤,就非得把张献忠给吸引出来。

    谁适合当的当这个诱饵?

    也就只有这个以“贼来我去,贼去我来。”而闻名的“平贼大将军”了。

    可想让他左良玉摇这个旗,当那个饵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他会服从自己的军命吗?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担心,朱国强才会化名为自己麾下的参军,亲自来九江说服左良玉。

    左良玉的帅府位于九江城内,原本是城中富商所有,在左良玉逃到九江后,便将这其据为已有。在朱国强一行人朝其帅府赶去的时候,帅府中这里倒是颇为热闹。

    “平虏大将军派其麾下的参军过来了!”

    这个消息要是换成其它人,恐怕不会在帅府里引取什么反响,只是一个参军而已。

    可问题是派参军过来的人不一般啊!

    平虏大将军!

    “不会吧,他过来的也太快了吧!没听说啊!”

    马进忠疑惑道,。

    “是啊,都没听说大将军过来,怎么就先把参军派来了?”

    马士秀也有些疑惑,作为其麾下的两员大将,他们一直深得其信任。

    “管他那,先看他怎么说。”

    左梦庚哼了一声,然后说道。

    “爹。一会见到他,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再说,平虏大将军是大,可爹那也是朝廷封的“平贼大将军”要是不打他个杀威棒,不定还真让他们欺负到头上来了。”

    “大公子所言甚是,大帅。”

    一旁立即有人赞同道。

    “只是个参军而已!”

第490章 为天下百姓除此恶贼(第二更,求订阅)

    杀威棒!

    朱国强压根就不知道左良玉有意杀自己的威风。

    其实,他来的派头确实也是威风凛凛——一百多骑骑的都是难得一见的高头大马,当他这百多骑一进九江城,不知让多少人眼前一热。

    这骑的可都是难得一见的良驹啊!

    眼热归眼热,那些个人在听说这些骑兵是平虏大将军麾下的人马时,脸色无不是为之一变。

    这天底下谁不知道平虏大将军啊!

    别说是这几年说书先生不知把平虏大将军的故事给编出了多少个版本,什么应劫下凡救苍生,什么南京怒斩六部尚书,就是他们抢武昌的时候,左大将军不还说嘛。

    “平虏大将军碰到此事,必定也会如此!”

    人家平虏大将军可没抢老百姓啊!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可以不知道皇帝,但肯定知道平虏大将军,知道其赫赫威名。

    自然的,也就不敢再打那些战马的主意了。

    终于一行人到了帅府,朱国强便与几名侍卫径进了帅府。在大堂外侯了片刻,朱国强才只身一身走进去,一进大堂就看到一屋尽是穿盔戴甲的将领。端坐于首的自然是左良玉了。

    不等朱国强开口,坐于右侧首席的左梦庚就冷哼道。

    “朱参军,不知平虏大将军现在何处?派你来又是为了什么事?”

    来都不善啊!

    朱国强在心里嘀咕着,然后笑道。

    “大将军正在来九江的路上,这次派朱某过来,是有件礼物要送给大帅。”

    大将军给大帅送礼!

    别说的是其它人,就是左良玉自己听着都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原本还任由儿子上杀威棒的他,连忙说道。

    “哎呀,大将军客气,理应是左某先拜会大将军才是啊。”

    平虏大将军是何许人也,人家是宗藩皇亲不说,而且还有复辽奇功,无论是身份还是名声,都应该是左良玉先去拜访,结果人家不仅先拜访自己,而且还送上礼过来,左良玉怎么能不觉得受宠若惊。

    在左良玉惊讶时,朱国强冲着门外说道。

    “宋侍卫,把世子爷送得礼物取过来。”

    原本站在堂外宋德宜连忙捧着将木盒走了进来。

    打开木盒时,即便是作为世子爷的侍卫,宋德宜的心头也不自主的微微发颤。

    世子爷这是……不好!

    冷汗瞬间浸透了衣裳,难道世子爷是想……

    好了,成败就看这一回了!

    木盒打开的瞬间,那盒中那里有什么礼物,有的只是两支斯捷帕金自动手枪。手握双枪,面色冰冷的朱国强,用大拇指扣开击锤的瞬间,目光也变得冰冷而坚毅。

    “大将军实在是客气!”

    就在左良玉一副受宠若惊,就听“朱参军”说道。

    “本将军和你客气什么?”

    什么?

    本将军?

    就在左良玉还没回过神时,就看到其手中多出的两个物件,黑洞洞圆孔直指他的脑袋,扑面而来的杀意,让他的心头一紧。

    就在左良玉刚要开口时,朱国强扣动了扳机!

    在扣动枪击的瞬间,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枪声!

    两声突如其来的枪响瞬间打破了帅府里的静寂,非但屋内众人被吓了一跳,就连同厅外的江山等随行的侍卫也同样吓了一跳。

    枪口离开的很近,几乎是抵着左良玉的脑袋与左梦庚的胸膛。

    枪响的瞬间,左良玉的脑袋就像西瓜似的,被猛的一下敲碎了!红白之物飞溅的到处都是。

    尽管脑浆、鲜血溅得手脸都早。

    可呼吸着浓浓的血腥味,朱国强的心底却浮现出了一个念头——这两枪打得痛快。

    厅中的枪声刚落,厅外的枪声就响成了一片,手持转轮枪的侍卫,接连数枪将厅外的卫兵击倒在地的同时,又冲进了厅中。

    “保护大将军!”

    “保护大将军!”

    “大帅……”

    “大公子……”

    马士秀、马进忠以及屋内众人刚惊喊一声,回过神来的宋德宜就已经大喊着“保护大将军”时,刚冲进来的江山甩手就是一枪。

    枪响人倒。

    原本正欲抽刀的马士秀听到枪声的瞬间,本能的一躲,就看到旁边的李三昆倒了下去,血从他的胸前涌出的时候,他的嘴里吐着血沫,眼瞧着就是不行了。还有一人刚想动弹,也被一铳击倒!

    我的天!那短铳居然能连发!

    瞬间马士秀就不敢再动了!

    “平虏大将军在此,敢妄动者杀!”

    挡在世子爷身的宋德宜大声喊道。

    与此同时,厅内外枪声大作,伴着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阵骑兵冲了进来,他们逢人就放铳。一边还挥舞着马刀劈砍,那些兵丁们那是这群精锐侍卫的对手,不过只是片刻的功夫,地上就是一片尸体。

    “平虏大将军在此,敢妄动者杀!”

    见状周围的人脸上无不是露出惧色,他们惊恐的看着这相貌俊秀的年青人,尽管他身着一身儒袍,可这会即便是白痴也知道这是谁了。

    胸口挨了一枪的左梦庚,嘴里吐着血,睁大一双眼睛,目中尽不甘。

    “你、你……”

    不等他说完,朱国强就走向前去,甩手对着他的脑袋就是一枪。然后踩着地上的红白之物走到厅首,转脸看着被厅中的众人——他们一个个都愣在那,没有一个人敢动,毕竟,但凡是人都爱惜自己的性命。

    “我就是平虏大将军朱慈颖!”

    冷眼盯着众人,朱国强冷声说道。

    “左良玉实是我大明罪人。姑不论其玛瑙山之养寇、朱仙镇之丧师。这些年其勇于虐民,怯于大战,拥兵自立,养寇自重,目无朝庭,心无百姓,杀良冒功,如此劣迹般般,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平贼将军,哼哼,我看你用个贼将军反倒是再合适不过!今日本大将军替朝廷除此恶贼,为天下百姓除此恶贼,诸位可有何话说!”

    说话?

    谁敢说这个话?

    别说是厅内众人的不敢说话,甚至就连帅府外,闻声而来的左军部将,在听到骑兵们大喊着“平虏大将军在此,敢妄动者杀”时,也无不是像个木桩子似的戳在原地。

    人是名,树是影。

    单就是一声“平虏大将军在此”,就足以让左氏军中官兵为之胆寒。

    其实,开始时朱国强心里已经打算先杀他十几二十个人,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准备手中的这两支冲锋手枪。

    既便再不济,到时候凭着这两支冲锋手枪的火力,在一百手拿转轮枪的侍卫的护卫下,也能杀他个十进十去。可谁曾想,这边不过刚一动手,这些人就已经服了软。

    “本将军只诛杀叛逆,从者不问,只诛首恶,现在首恶已然伏诛,各位将军都是朝廷忠良,断不会与逆贼为伍,望诸位今后继续为朝廷效力!”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即便是作为左良玉的心腹的马士秀,愣了片刻,也是颇识时务的下跪道。

    “末将马士秀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末将马进忠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誓死报答大将军不杀之恩!”

    一时间,厅中众将无不是跪伏于地,厅中应声如云。

    其实,朱国强一开始时,真的想多了,当年毛文龙的军中部将,无一不是他的干儿子、干孙子,可是袁崇焕杀他之后,那么多干儿子,干孙子,有谁敢跳出来为其报仇?

    当然,有了袁崇焕的那个例子后,但凡是军中大将,尤其是像左良玉这样的都会防止被人矫诏杀死,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碰到这么朱国强,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他一开始,就没打算留左良玉活口。

第491章 人怕出名 (第一更,求订阅)

    左良玉死了!

    死的很憋屈。

    曾几何时的风云人物,甚至到死都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不需要弄明白,就像马士秀、马进忠他们一样,同样也不需要弄清楚,他们只需要清楚一件事,他们只有一条路可走——给大将军效命。

    就像刘良佐麾下的沈豹等人一样,在刘良佐被击毙后,他们无不是纷纷下跪表示愿意世子爷效命。

    因为有沈豹、胡守金等刘良佐旧部在平虏军中任职,甚至他们因为弃暗投明被列入评书被说书人传唱的关系,自然的朱国强只是稍加安慰几句后,马士秀、马进忠他们就纷纷表示愿意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对于马士秀他们这将领来说,他们深知跟在左良玉麾下以他的专横跋扈,早晚有一天会被朝廷追究责任,现在左良玉一死,反倒让他们长松口了气,改换门庭的同时,也深知想要得到新主帅的信任,就非得有所表现不可。

    “大将军,左良玉多年来搜刮的银钱不下五六百万两,都帅府银库中,还请大将军派人查验。”

    在众将军大表忠心时,幕僚苏崑生的话,让众人无不是一愣,心道着,还是读书人心思多。

    几百万两银子……这可是大功劳啊!

    “哦?自当如此,宋德宜,你领人过去查封银库,对了两位马将军,现在军中一共有多少人马?”

    被李自成击败于河南后,左良玉南逃的过程中,便随意掳掠百姓从军,原本只四五万人马的他,到了武昌时,就拥有十几万大军,而盘踞九江时则号称二十万,按照《明史》的说法,待到其“收复”武昌后,其麾下拥有八十万兵力,号称百万。

    现在他麾下到底有多少人马?

    这才是朱国强所关心的。

    “回大将军,自十五年被闯贼兵败河南后,左逆就一直掳民为兵,目前军中兵壮不下二十万,其中夫役十万。”

    二十万啊!

    可真不少啊,估且不问这些士兵的质量如何,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单就是二十万人马,吓也能把人吓个不轻。

    听着马士秀的回答,朱国强又询问了一下各营兵马的情形,随后,又看着众人说道。

    “本将军奉朝廷之命来湖广就是为了清剿献贼,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的,左良玉拥兵自重,不思报国,已经被本将军正法,望诸位好自为之!其实,大家即便身为军中将领,自然知道这军功事关大家能否封妻荫子,军功从那里立?靠得就是阵上杀敌,他左良玉在九江拥兵自重,为的是他左家的荣华富贵,他封妻荫子,又与尔等何干?”

    有些道理不需要解释多少,毕竟他们都不糊涂,大道理当然能分得清楚。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现在张献忠占据岳州,兵锋直指武昌,为防止武昌被其占据,朝廷命尔等移镇武昌。马士秀,你告诉我,大军几时能开拔?”

    “回大将军,只要大将军一声令下,我等随时可以发兵武昌。”

    马士秀连忙回答道。

    “好,既然如此,马士秀、马进忠听命!”

    随后朱国强便一一下达了军令——军令很简单,就是让他们移镇武昌,不过仍然还要打着左良玉的旗号。

    即便是左良玉死了,仍然还被朱国强拿出来用上一用。

    第二天下午,数十万大军以水陆两路绵延数十里朝着武昌进军时,梅春不无疑或的问道。

    “世子爷,就这么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他们,会不会太唐突了一些?”

    面对梅春的问题,朱国强笑道。

    “唐突不唐空无所谓,重要的是,眼下左良玉去武昌了!至于他们会不会半路裹挟子大军逃跑,朱国强并不担心,毕竟现在不是崇祯17年4月,他们都是朝廷命官但凡有一丝可能都不会投靠流寇的。

    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着想,他们肯定会服从这个命令,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立军功的机会。只要是个聪明人,都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聪明人。”

    说罢,朱国强哈哈大笑道。

    “梅春,有时候,死人比活人有用,这次,我借的就是他左良玉名声!”

    ……

    在长江上一只船队正浩浩荡荡的朝着武昌驶来,这只船队昼伏夜出,每天都是泊于江边的芦苇荡里,只是在晚上才会再次启航。

    不过得益于几十台柴油挂浆机提供的强劲动力,船队的速度倒也不慢,腊月十三,船队就过了武昌,和往常一样,在过武昌后船队就泊在距离武昌几十里外的芦苇荡里。随后就派出了探马去与城中的内卫情报站取得了联络,从而掌握了张献忠的动向。

    在船队过武昌后,朱国强便下令派出上百骑侦骑,沿途打探流寇的动向,之所以会如此谨慎,是因为在历史上,左良玉就是在嘉鱼被张献忠的伏兵击败。

    在派出侦骑半天后,就有侦骑回来禀报道。

    “在嘉鱼县以东发现流寇,正在乡下四处劫掠,并在未攻打县城。”

    “再探!”

    想了想,朱国强沉声令道:

    “命令苏三领一营骑兵上岸,沿途剿杀流寇!另外,何浩博领一营步兵上岸,不要穿甲,不要打旗号,省得吓跑了他们!”

    这些流寇是真把官军视为无物,他们压根就没有理会官军的存在,每到一地就四处抢劫,苏三他们上岸后半路就撞见几十贼骑在四处抢劫乡村。

    这些贼骑都是哨探,专门的打探官军消息,不过与官军的哨探侦骑不同,他们见到村镇就冲过去抢。也不裹挟青壮,抢了财物就跑。

    苏三让部队下带着百余游骑追击,尽管凭着战马的优势很快就追上了这些哨骑,但结果一阵追击,却只砍了十几个脑袋回来,剩下的贼骑全都四散而逃溜走了。

    尽管只是初战,但通过这次初战,朱国强总算是对流寇的打法有了些了解——这些的就是属泥鳅的。

    打不赢就跑。

    要都是这样的敌人,这样的打法,这事可就有些难办了。

    也就是在这时候,何浩博禀报称有嘉鱼士子前来劳军。

    高言鸿原本是国子监监生,去年父亲被流寇杀害后,就从南京的返回家中主事,为了防犯流寇,除了征募壮丁外,还在村外修建了围圩,眼下正被流寇惊得心惊胆颤,听说官军来了,自然喜从天降,亲自押着两车粮草过来劳军。

    “不知道是领兵的是那位朝中大将?”

    高言鸿恭敬的问道。

    “平虏大将军!”

    啊!

    如雷贯耳的五个字,惊得高言鸿半晌都说不出话来,当初德世子南下时,他可就是南京,又怎么不知道德世子麾下是何等悍勇。

    有了他们就再也不用担心流寇了,这下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平虏军可真是神兵天降啊!居然来得这么快!”

    高言鸿一脸开心道。

    “有大将军在此,湖广百姓又能重享太平了!”

    待高言鸿上船后,朱国强直接问道:

    “可见流寇主力?”

    高言鸿摇头说。

    “听说献贼就在岳州,在临湘也有数万流寇,但学生不知其这个消息准不准,但目前四下都有小股流寇,已经毁了无数村镇,十数万百姓尽被流寇劫掠。”

    要是换成其它的将军,高言鸿恐怕早就跪地求大将军发兵救湖广百姓了,可眼前的这位大将军与其它人不同,高言鸿相信他用兵必定有他的用法,眼下绝不是给大将军添乱的时候。

    “嗯,我知道了,嗯……”

    想了想,朱国强说道。

    “高言鸿,我要你办件事,待你上岸后,立即四处散播消息到各地,就说,左良玉亲率十万大军发兵岳州!”

    “大将军,这是为何?”

    梅春等人诧异道。

    “我是怕把他们给吓跑了,还是先用一个左良玉的旗号吧!”

    朱国强颇为些无奈的说道。

    他是真得不敢让人打出旗号!

    害怕把流寇吓跑了,更担心把他们吓逃到四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万一要是把他们吓到了四川,那可就麻烦了,万一他们再往大山里一钻,那想要平定他们,可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所以朱国强甚至让自己的人马都换上了官军的衣裳,也没有穿胸甲,所以很难被流寇们认出来。其实即便是穿上胸甲那些人也不一定就知道他们的身份,但是万事小心点为妙。

    人是名,树是影。

    那些流寇都是欺软怕硬的主,万一要是被自己给吓跑了呢?万一要是把他们吓跑了,到时候那可就不是一个月就能结束的战斗了,不仅会签字自己的军力,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自己下一步的大计。甚至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夺左良玉兵马的原因。

    毕竟,想让左良玉乖乖的听自己的不太可能,不过相比于让他听话,杀了他更简单。而且也更容易。

    有时候杀人并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但绝对是最简单的办法。甚至杀了他,还可以促成另外一件事。如果成功的话,这次剿寇基本上也就有任何悬念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054/ 第一时间欣赏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 作者:无语的命运所写的《这个大明太凶猛》为转载作品,这个大明太凶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这个大明太凶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这个大明太凶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这个大明太凶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这个大明太凶猛介绍:
穿越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你们别歪楼好吧!……好吧!听你们的!对她们要狠!对他们更要恨上加狠!这个大明太凶猛,对文官比流寇还狠毒,打女真那更是一个凶残,从东洋到西洋,来一起尝尝大明凶猛的铁拳……欢迎加入凶猛群:150536833vip凶猛认证群:150536544这个大明太凶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个大明太凶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