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明朝做昏君TXT下载回到明朝做昏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明朝做昏君全文阅读

作者:纣胄     回到明朝做昏君txt下载     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七零章 作战会议

    除此之外,众人还看到了另外一种战车,与前面的战车形式上差不多,却不是装备火炮,而是一种筒状的东西。

    看着很奇怪,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众人们议论纷纷。

    熊廷弼听到他们的议论,心里明白,这个筒状的东西其实就是手摇式转轮机枪。

    而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种车,后面拉着九个铁桶,全都朝着天,看起来很奇怪。

    这些铁桶大小不一,规格也不一样,就更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了。为此,一些官员甚至私下里开始打赌。

    熊廷弼看到这个的时候,惊讶地下巴都要掉了。车载火箭筒,居然是马车载的?!

    这些火箭筒也是可以上下移动的,装填之后可以一次发射九枚火箭弹。铁桶大小不同,那是因为火箭弹的型号不一样,有重的有轻的,发射距离也不一样。

    这些东西都很新奇,辽东的人都没见过,熊廷弼也没有见过。熊廷弼只是在陛下的信件中有看到过,只是不知道这些东西要怎么打仗。

    车队后面的步卒,身上穿的也全都是板甲,看起来也很轻便。他们身后背着火铳,很长的那种;腰间带着刺刀,看得出来这些人都是火枪兵。这支队伍很奇怪,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熊廷弼的心里面有些担心,这些人的装备看着自然是非常的好,而且也是下了大价钱的。可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能打仗吗?

    这一次的事情很重要,千万不能出了差错。这要是出了差错可怎么办?

    熊廷弼的心里面开始琢磨,要用一个什么样的方法稳住他们。

    这些人是皇家亲军,这是陛下派过来的,他自然不能够让他们坐冷板凳。不然他们不满意,陛下也不满意。

    可如果让他们上战场去厮杀,这要是搞砸了,那他老熊怎么办?

    整个战役失败的话,那就可能就是他老熊的责任了。

    所以要想一个办法,让这些天子亲军挑不出毛病来,还不能够做什么。

    只不过这个办法好像不太好想,熊廷弼有些头疼。

    不过没有给熊廷弼太多思考的时间,这边的队伍已经停下来了。

    这一下,又让辽东的人吃了一惊。

    这些天子亲军停下来之后,居然一动不动地站在了原地。整个军队显得十分的肃穆,甚至连抬手指的人都没有,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

    如果不是偶尔眨眼睛,都让人觉得这些人就像木桩子一样。甚至连那些马匹都站在原地不动,只是偶尔刨一刨地,打几个响鼻。

    整支人马都没有多余的动作,十分诡异,看得人心头发麻。

    熊廷弼反而眼睛一亮,心中似乎有些明悟,这些人好像没有那么不堪。

    要知道,在军中,严肃的军纪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因为要保证战阵成型。在军阵之上,一旦战阵不成形、乱了套,那就完了。

    而眼前的这些人,其他方面不说,这纪律好像挺好的。

    在队伍之中,有三个人打马走了出来。

    三人都很年轻,不过全都穿着盔甲,看起来倒也有几分英气。

    三人打马走过来之后,一起翻身下了马,径直来到熊廷弼的面前。

    见到熊廷弼之后,为首的人抱拳说道:“亲军统领衙门左军统领孙传庭,见过熊巡抚。”

    熊廷弼听了这话之后,连忙拱手说道:“孙大人免礼。”

    亲军统领衙门左军统领,官职正四品,是一个武职,在熊廷弼面前自然没那么高的地位。不过熊廷弼也不敢小看,人家是天子亲军,天生高人一等。

    只不过以前亲军式微,被文官踩在脚底下罢了。现在翻身了,这待遇自然就不一样了。

    何况他老熊也是陛下的人,对方给面子,他也要给对方面子。花花轿子,众人抬着比什么都好。

    “孙大人里面请吧。”熊廷弼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转身向沈阳城里走了进去。

    同时,熊廷弼的目光还看了一眼孙传廷身侧右边的那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身材很高大,腰间挎了一把大刀,看起来十分的威武雄壮。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很能打的年轻人。

    熊廷弼一眼就判断出来,这年轻人应该是一个悍将。只是不知道本事如何,熊廷弼心里面还真的有一点点期待了。

    一行人进了城门,安顿的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做,这些事情对于沈阳城的人来说,自然是驾轻就熟。现在沈阳城就是一个庞大的军阵,安置五千人马自然不成问题。

    一行人进去之后,熊廷弼笑着说道:“孙大人,我已经准备了饭菜,为你接风洗尘。只不过沈阳是边城,没什么好招待的。饭菜有些简陋,不要在意。”

    听了这话之后,孙传庭倒也没什么意外的。

    对方别说给自己吃饭了,就是不给自己饭吃,也没什么好说的。

    孙传庭他们有自己的粮食,而且他不想和熊廷弼吃饭。孙传庭是带着任务来的,这一次一定要把事情办得成、办得漂亮,他没心思吃饭。

    再说了,孙传庭已经从熊廷弼的所作所为之中看出来,这位熊大人看不起自己,或者说看不起自己带来的这支队伍。

    孙传庭也能明白,没证明过自己,人家就看不起你,没什么奇怪的;在军队之中,弱就是原罪,没有什么好说的。

    不过孙传庭不能认,因为他很强。该怎么证明,这一点上孙传庭自然有办法。

    是找陛下去告状或者是跳起来说什么吗?

    这是小孩子的把戏,根本没有意义。如果拿不出战绩、打不赢仗,说话有个屁用。

    孙传庭说道:“熊大人不用客气,我们之前安营扎寨的时候已经吃过饭了,剩下晚上再吃就可以。不如我们先聊聊进兵的事情吧。”

    听孙传庭说话之后,熊廷弼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也好。”

    对方不是一个酒囊饭袋,倒是让熊廷弼松了一口气。

    如果对方真的答应和自己吃饭,那自己的态度就得改一改,好好的哄一哄,让他们拿点功劳,然后安心的把他们送走。

    如果对方是真的想打仗的话,那就要看看他们的本事了。

    一群人很快就来到了巡抚衙门。

    因为这一次的战事非常的紧急,所以巡抚衙门早就准备好了一个作战的会议厅。

    事实上,作战会议厅一直都有,只不过原来没有这么大。

    扩充好的会议厅里摆放着地图,很多东西都很明晰,红绿色的小旗遍布整个地图。

    这份地图非常的详细,毕竟建奴所占领的地方原本就是大明的,铁岭清河开源这些地方没什么不熟悉的,自然进军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迷路或者是错失方位。

    孙传庭看了一眼地图,又看了一眼熊廷弼,笑着说道:“熊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虽然很多人看不起熊廷弼,朝中也有很多官员对熊廷弼的非议很大,认为熊廷弼就是一个没有才能只有虚名的货。他们觉得如果不是陛下信任熊廷弼,这种人就应该回家养孩子。

    至于熊廷弼在辽东立下的功劳,那就更没有人看得上了。在很多人看来,不过就是守城罢了,有什么难度?

    何况朝廷还给了那么多钱、那么多兵器,换谁谁还守不住?

    至于熊廷弼炸死了努尔哈赤,很多人都认为那不过是凭借大炮,运气好罢了。

    可是孙传庭却不这么看,大明在辽东的局势他很清楚。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大明在辽东的局势可以说是岌岌可危,沈阳和辽阳都是危在旦夕;广宁更是如此。

    只不过孙传庭之前没有发言权,说的不算罢了。

    而熊廷弼到了沈阳之后,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同时建立了新的防线,使得建奴不能够越雷池一步。而且还能够用大炮打死努尔哈赤,熊廷弼这个人的能力没得说。

    所以孙传庭对熊廷弼很尊重,态度上也很和蔼。

    熊廷弼看了一眼孙传廷,也松了一口气。

    他生怕眼前这个人年轻气盛,加上陛下对此人的器重,很容易嚣张跋扈。若是嚣张跋扈的人,即便有才能也很难相处。就像当年的霍去病一样。

    霍去病有才能吗?

    有,而且赫赫有名。可是当年霍去病在汉武帝身边长大,那份傲气也是很大的。

    虽然熊廷弼会很敬佩霍去病的能力,但跟这种人相处起来也是很不舒服。不过眼前的孙传庭没有这个意思,这让熊廷弼松了一口气。

    “熊大人,能和我说说你们接下来要怎么做吗?”孙传庭看着熊廷弼,直奔主题的问道。

    事实上,孙传庭这个问题问的不合适。他是过来配合的,应该是熊廷弼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可是孙传庭对自己很清楚,自己可是皇家亲军,熊廷弼肯定会有顾忌。说白了不能损失太大,而且还要立下功劳,再好好的保护起来,还不能让坏了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家亲军还打个屁仗?

    孙传庭绝对不能够让熊廷弼这么干。孙传庭这么问,就是想自己争取一个机会,找一个合适的点来打这一仗。

    熊廷弼看着孙传庭,自然明白他在想什么。这是不想听从安排啊!

    这不禁让熊廷弼有一些头大。

    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年轻人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出了什么事恐怕不好交代。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如果能让陛下知道他们是故意这么干的,那出了事他老熊好像也能脱开关系。

    熊廷弼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好啊,和你说一说。”

    说完这句话,熊廷弼就拿起来一根杆子,走到地图的旁边,伸手指了一个地方。

第四七一章 分歧与机会(直男123生日加更)

    见熊廷弼愿意和自己说,孙传庭就正了正身子,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这是他对熊廷弼的尊重。

    熊廷弼看了一眼孙传庭,脸上的表情好看了不少。

    “这一次我们主要袭扰的地方,其实是这里。”一边说着,熊廷弼一边把手指向一个地方说道:“也就是铁岭清河一线。只要拿下这里,就能够切断建奴向西的路。他们对这里一直都很看重,而且我们这一次的行动主要是配合陛下的动作,所以这里很关键。”

    熊廷弼看着孙传庭问道:“你觉得怎么样,孙大人?”

    孙传庭没有说话,沉默了片刻才说道:“熊大人,如果他们趁机偷袭我们怎么办?他们不顾铁岭和清河,直扑沈阳,我们怎么办?”

    对于熊廷弼他们的计划,孙传庭没有什么担心的,毕竟整件事情都是为了配合皇帝的计划。

    熊廷弼的出兵策略没有问题,不过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黄台吉不顾铁岭和清河,直扑沈阳,怎么办?

    要知道,现在黄台吉他们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赫图阿拉城,是后世的抚顺,距离沈阳本来就没有多远,直接杀过来也是有可能的;而铁岭和清河一线,是在沈阳的西北角。

    听了这话之后,熊廷弼脸上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毕竟孙传廷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黄台吉不管铁岭和清河一线,直扑沈阳,的确很麻烦。这一次自己这边是佯攻,根本不会去打铁岭和清河,到时候只能回援。

    建奴军队就会在半路上伏击己方,那会是一场恶战,情况会变得很糟糕;如果不回援,难道把沈阳城放了?

    熊廷弼这一次出兵肯定人数不能少,如果人数少了的话,在野外没有胜算。

    两方遭遇的情况下,熊廷弼很可能援兵等不到就被打败,这是熊廷弼绝对不能够接受的。而训练的这些人也不能够扔在这里,熊廷弼也就迟疑了下来。

    如果留够足够的人马守卫沈阳,就会导致佯攻的失败,很可能这个派出去诱敌的队伍就真的成了鱼饵被吃掉了。

    可是如果派出足够的人马攻打,沈阳城必然防御空虚。到了那个时候,就给了黄台吉可乘之机。

    黄台吉无论是来攻打沈阳城,还是逼迫熊廷弼回援,都有了转圜的余地。到时候熊廷弼还是要在外面跟黄台吉打一仗,这一仗恐怕不好打。

    事实上,现在的情况是这么一来,把黄台吉逼到一个不拼命不行的份上了。

    如果黄台吉死守铁岭河清河一线,那就只能坐视科尔沁和内喀尔喀和大明联盟,这个损失黄台吉不太能接受得了。

    如果三方真的达成了联盟,大明从沈阳一线进攻赫图阿拉,科尔沁和内喀尔喀从北方进攻铁岭和清河一线,黄台吉就会顾此失彼。所以这一战皇太极不能退。

    抬头看着孙传庭,熊廷弼问道:“那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吗,孙大人?”

    这句话没有什么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不满,只是普普通通的询问。

    此时此刻,熊廷弼不敢小看孙传庭了。这个年轻人一眼就看到了自己谋划的不足之处。

    虽然熊廷弼对沈阳城的防御有信心,相信即便是黄台吉来攻打,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打下沈阳城。说不定他老熊回援的时候,还能来一个两面夹击。

    可是熊廷弼也知道,黄台吉绝对不会给他这个机会。黄台吉即便要阻止他回援,也不会把人放在沈阳城下等他。

    而且熊廷弼不能冒这个险,无论是他的人马被消灭,还是沈阳城被攻下来,都是不能接受的结果。不过是一次诱敌的行动而已,冒这样的风险不值得。

    孙传庭看了一眼熊廷弼说道:“不如兵分两路。”

    这句话出来之后,所有的人脸上的表情都不是很好看。

    因为在辽东这个地方,分兵这种事情以前是有过先例的,那就是在萨尔浒之战之中,兵分五路声势浩大,可是结果呢?

    被人逐个击破、大败亏损。所以在辽东这个地方,大家对分兵都不看好。

    而且辽东的兵力大家也都知道,虽然人数不少,可是真正能打硬仗的却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兵分两路绝对不是什么好计。

    熊廷弼看了一眼孙传廷,脸上有一些狐疑。

    他不知道这个孙传庭是故意这么说的,还是因为他真的这么想的。毕竟从刚刚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并不像这么愚蠢的人。

    而且熊廷弼也相信皇帝,当今的皇帝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好皇帝,从他用自己就能够看得出来,这样的皇帝不应该用一个蠢货,所以孙传庭应该不是这样的人。

    难道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真的是这样吗?

    熊廷弼看着孙传庭直接问道:“那不知道孙大人怎么分兵?”

    孙传庭站起身子,走到地图的前面,伸手指点了一个位置说道:“兵分两路,一路出击到清河铁岭一线,另外一路出去到这里。”

    众人听了孙传庭的话,全都看向他所指的位置。

    下一秒,所有人的脸色都是一变。

    这个位置他们当然知道是哪里,在辽东的他们非常熟悉。

    从辽阳一路向北,孙传庭所指的位置就是东宁卫。如果按照后世的地图来看,这里就是本溪及其市区。

    当然了,大家吃惊的不是这个,而是东宁卫旁边是建州卫。

    建州卫其实是建奴的老巢,因为担心那里太过于靠前,容易受到大明的攻击,所以这些年努尔哈赤把政治中心转移到了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城位于后世的抚顺新宾县,原建州三卫所在的位置也就成了抵御明朝的前线。

    谁也没想到孙传庭会想打建州卫。

    不过随着孙传庭的话,大家倒也发现了这件事情。

    东宁卫所在的位置,的确是一个很要命的位置。这里被打下来,明军可以一路向北,直接攻打赫图阿拉城。所以黄台吉绝对不允许这里有所损失。

    黄台吉的兵力大家都知道,绝对不可能支持两线作战,只能集中优势兵力先击败一个。

    如果大明从建州卫攻打东宁卫,那黄台吉势必要来建州卫救援,根本不可能顾得上铁岭清河一线。

    孙传廷目视了众人一圈,说道:“兵法有云,攻敌所必救。这里,就是建奴必须要救的地方。只要我们从辽阳一线出兵,攻打东宁卫和建州三卫,黄台吉就不可能不来救援。建州卫是他们最要命的地方。”

    “而铁岭和清河一线的人马就可以趁机直接攻打过去,无论是收复还是佯攻都不会有问题。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兵分两路是最合适的。一路人马攻打铁岭清河,另外一路人马则是攻打建州卫。”

    “可是人少了也打不下来。”熊廷弼有些迟疑的说道:“而且这个地方没有什么高大的城池。在野外和建奴对战,恐怕不是好的方法。”

    在这一刻,熊廷弼更加领悟了陛下的意思。

    为什么要守?为什么在灭了努尔哈赤之后也要守?

    因为大明在辽东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精兵强将根本就没有。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根本打不赢,一对二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小败,一对三的情况下或许能打个平手。

    就像现在的自己,带领七万人马攻打铁岭清河一线,还要担心人家和自己决战。这种感觉真的很憋屈。

    熊廷弼看了一眼孙传庭说道:“如果兵分两路,很可能最终谁都打不下来。黄台吉很可能不顾铁岭清河一线,直接在这个位置消灭你们。”

    熊廷弼指了一下东宁卫的位置说道:“趁势攻打辽阳。到了那个时候,辽阳的守卫不足,沈阳也没法派出援兵,很可能会导致把辽阳丢了。到时整个这部分,就全都丢了。”

    “不需要派出辽阳的人马。”孙传庭看着熊廷弼直接说道:“我们去就行了。”

    这话出来之后,屋子里面顿时鸦雀无声。

    要知道,孙传庭只有五千人马。以五千人马攻打建宁卫,很可能最后的下场就是被围歼。

    熊廷弼也明白了孙传廷的想法,这家伙就是不想跟他一起干。

    “不行。”熊廷弼直接摇了摇头说道:“这样的作战方式实在是太危险了,我不允许你们这么干。稍有差池,你们这些人就全都灭了。”

    孙传庭看了一眼熊廷弼说道:“这是一个机会。”

    “一旦我说的事情能够达成,即便我拿不下东宁卫和建州三卫,你们也可以趁机收复铁岭和清河。我是一支人马,就算得上是诱敌的人马。用五千人马换铁岭和清河,是不是一个合适的买卖?”

    在座的人都会算,这绝对是一个合适的买卖。

    可是熊廷弼不能答应,这实在是太危险了。陛下派皇家亲军过来,五千人马全都扔在这里了,到了那个时候,他老熊怎么和陛下交代?

    而且仗不是这么打的,白白的牺牲五千人?

    虽然战败的时候会死更多人,但是也不能派五千人去送死,谁不是爹娘生养的?

    熊廷弼直接摇头,态度坚决的说道:“不行,这绝对不行。”

    “还是请示陛下吧。”孙传廷看着熊廷弼说道:“这件事情我们都没办法做主。”

    听了这话之后,熊廷弼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孙传庭这是在挑衅他老熊的权威,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拿对方没什么办法。人家是属于亲军统领衙门,他没办法支配和调遣他们。

    屋子里面的气氛一下子就凝重了起来,所有人都在等着熊廷弼做决定。

    “那就请示陛下吧。”熊廷弼说完这句话,直接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他已经不想和再孙传庭说话了,这个人根本就没有再说下去的意义,双方意见不同。

    孙传庭看着离开的熊廷弼,有些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他知道自己这算是得罪了熊廷弼。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孙传庭不打算退缩。

    一来,孙传庭不觉得建奴有那么可怕,他对自己的手下有信心,觉得能打赢。

    二来,在孙传庭看来,这是最好的办法。双方分兵突进,即便自己这边有一些损失,能够拿下铁岭和清河那也是非常好的。如果进展顺利,自己能够在这一线机会攻打建奴,那就能够收复东宁和建州三卫。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辽东的情况都能够逆转。

    首先是辽阳这个地方,在前面有了一个堡垒替他们抵挡,可以在这里筑座新城。再一次出兵的话,这个位置可以直接威胁到赫图阿拉,沈阳的右翼也可以得到保证。这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买卖。

    最重要的是孙传庭有信心,不觉得自己会输给建奴,他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把这一仗打赢。

    不过这件事情的确要请示陛下,不能够乱来。

    熊廷弼觉得皇帝根本不会答应,因为这就是在乱来。

    双方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山海关,被第一时间送到了朱由校的手里。

    显然,前方两位将领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这件事情除了除了朱由校之外,没人能够解决。

    看着双方的汇报,朱由校站在地图的前面,开始在地图上看。

    说实话,孙传廷的计划很有吸引力。如果能够从建宁卫打过去,那真的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局面,大明在辽东就扳回了一局。

    现在建奴的趋势是铁岭和赫图阿拉,还有建州三卫连成一线,也就是把后世的铁岭、抚顺和本溪连成了一线,对沈阳和辽阳形成了包围的态势,使得态势非常的不利于大明。

    如果能够拿下铁岭和建州三卫,那么大明就实现了反包围,进攻态势瞬间就逆转了。

    如果能够把铁岭和清河握在手里,大明向西进也有了一个基地,可以打科尔沁和内喀尔喀,对他们呈现有效的牵制。

    如果将来有一天双方翻脸,大明就可以从铁岭和清河一线出兵。科尔沁和内喀尔喀攻击大明的时候,也不会针对广宁一线。

    孙传庭提出来的这个计划,对大明来说,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机会。

    (日万求赏!!!)

第四七二章 两线作战

    孙传庭的计划很好,执行起来也有一定的可行度,最后的结果也非常的有利,那么现在就要看有没有这个魄力干下去了。

    计划交到了朱由校这里,这个决定自然是由他来做。

    事实上,朱由校根本就没有考虑太多,就选择了干。

    作为大明朝的皇帝,朱由校心里很清楚大明朝的底蕴。如果这一次辽东能够打赢,大明能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此战胜利的话,不但能够逆转大明和建奴之间的攻势,也能够震慑蒙古族。

    另外在朝堂之上,也能够提升朱由校这个皇帝的威信,毕竟皇帝在辽东,也算得上是亲征辽东而且还打赢了,还能够提升亲军的威慑能力。

    这要是打赢了,好处真的很多。

    可是如果打输了呢?

    正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按照孙传庭的说法,一旦双线作战展开,黄台吉根本就顾不上铁岭和清河一线。

    这不是什么谋略,也不是考验黄台吉有没有勇气。因为铁岭河清和一线相比起建州三卫来说,实在是没有那么重要。

    虽然铁岭和清河一线也很重要,但是重要性不一样。

    铁岭和清河丢了,建奴会很痛,但是能忍;可是如果建州三卫丢了,那事情就大了,老家都没了,而且现在的老家也随时都容易被人端掉。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台吉没有什么选择,只有一个办法,集中兵力吃掉孙传庭一部,然后伺机攻打辽阳,或者是攻打沈阳。

    而在孙传庭的谋划当中,不动用辽东的人马,辽阳有足够的人守卫。至于沈阳,也是一样的。

    何况如果孙传庭战败了,熊廷弼还能够退回来。最终损失的也就是孙传廷一部,最差的结果是全军覆没,第二差的结果是战败退回来;最好的结果自然是打赢。

    所以孙传庭在计划里说得很详细,不过他没有说要不要做这件事情,只是说了他自个儿的想法。

    显然孙传庭虽然年轻,但是做官也很有经验。他知道没有办法、也没有资格替皇帝做主。

    他能做的,就是把建议提出来。最终的结果如何,还要朱由校去做决定。

    事实上,朱由校不会让孙传庭失望,甚至连孙传庭都是这么认为的。

    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魏朝,朱由校说道:“你在辽东这么久了,这边的大小官员也都熟悉,这一次就你去传圣旨吧。”

    “是,皇爷。”魏朝连忙答应道。

    “你告诉孙传庭,他说的事情,朕答应了。这山海关剩下的五千人也调给他。另外卢象升那里的五千人人马也调回来,给孙传庭调过去。这一万五千人马全都交给孙传庭。”

    原本分兵的策略就是朱由校制定的,目的也很简单。一方面是配合熊廷弼,另外一方面是配合王在晋,有机会的好去占领大宁。

    现在孙传庭的这个计划里,大宁就不重要了。只要拿下铁岭和清河,或者是建州三卫其中之一,那么局势就立马不一样了,就不需要兵力再放在广宁了。

    至于说帮助蒙古人,那就没办法了,帮不上。他们只能靠自己,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是他们运气不好。

    “是,皇爷。”魏朝连忙说道:“奴婢马上就动身。”

    在朱由校的基因里,从来不缺敢动手的魄力。

    虽然他很谨慎,想的也很多,万事考虑的都很稳妥,可是真的有机会的时候,他也绝对不会手软。

    随着朱由校的圣旨,整个山海关的人都动了起来。

    原本驻扎在这里的五千亲军立刻开始了急行军赶奔沈阳。对于这些亲军来说,急行军本就是日常的训练科目。

    他们的装备非常的好,火炮和火箭全都是在车上,行进速度不受影响。他们自己有绑腿这个神器,行军速度非常的快。

    至于广宁的卢象升一部,在接到了命令之后,也没有丝毫的停留,直接赶奔沈阳城。

    整个辽东战云密布,所有人都在紧张的准备之中。

    沈阳城中。

    消息传回来之后,孙传庭脸上露出了笑容。

    果然没有猜错,陛下一定会支持他!这一次一定要好好的干,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

    而熊廷弼得到消息之后,表情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一来是担心,二来是有些嫉妒。

    一直以来,熊廷弼都觉得自己是皇帝的心腹,深受陛下的宠信。可是比起孙传庭来,这真的还是要差一些的。皇帝对这些亲军,真的是没有话说。

    见到孙传庭的时候,熊廷弼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说道:“孙大人,我还是不支持你的计划,我觉得太冒险了。不过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那咱们做臣子的自然要全力去做。”

    “这一次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熊廷弼沉吟了片刻又继续说道:“你也放心,我会马上带人直奔铁岭和清河,争取把铁岭和清河打下来。”

    孙传庭点了点头说道:“熊大人放心,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更不会让陛下失望。”

    两人这就算是简短的说完了话,剩下的就只能靠战场上说话了。

    等结果出来之后,两人才会有新的交流。

    于是,双方便各自离开了。

    对于熊廷弼来说,任务不是很繁重。攻打铁岭和清河没什么难度,只要建奴的援兵不来,大明大军攻打铁岭和清河肯定没问题。

    何况他还有那么多火炮,攻城肯定没悬念。不过熊廷弼也要抢时间,因为他心里面不放心。

    如果孙传廷在东线一触击溃,被黄台吉打了个乱七八糟,黄台吉很可能会狂奔向铁岭和清河一线以求击溃熊廷弼,到时候就麻烦了。

    所以熊廷弼要加快速度,争取在东线战事结束之前,把西线拿下来。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赫图阿拉城。

    黄台吉看到前线来的奏报,脸上的表情变得很难看。

    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代善,黄台吉说道:“大哥,看来消息已经确定了?”

    “的确是确定了。”代善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派去的人已经联系不上科尔沁和内喀尔喀的人了,他们背叛了我们,我们的人到现在都没回来。”

    黄台吉的脸色非常难看,咬着牙冷声说道:“这群可耻的叛徒!”

    虽然心里面很愤怒,可是黄台吉也没有办法。

    人家就背叛你了,你能怎么办?过去打人家?

    现在你恐怕顾不了那么多。

    “明军那边什么动向?”黄台吉看着代善,沉着脸问道。

    黄台吉心里面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一次先解决明朝的军队,就像萨尔浒之战一样。

    内喀尔喀和科尔沁根本就无关紧要,只要他像萨尔浒之战一样灭了明军,这些蒙古部族还会投降自己。

    女真的敌人永远只有大明!灭了他们什么都好办!

    代善看着黄台吉说道:“明军根本没有隐藏自己的意图。他们兵分两路,声势浩大的向我们来了。其中一路由熊廷弼率领,调遣了七万多人,号称有精兵十万,直扑铁岭和清河一线。看得出来,他们要攻打铁岭和清河一线,想要把这两个地方夺回去。”

    黄台吉的脸色瞬间就变得很难看,他当然明白铁岭和清河一线意味着什么。

    一旦铁岭和清河丢了,那就代表着他攻向科尔沁和内喀尔喀的路被堵上了。到了那个时候,他就会被堵在这里。当年父亲为了突破大明的封堵,可是用了很大的力气。

    “另外一路呢?”黄台吉看着代善再一次问道。

    “另外一路的将领叫做孙传庭,是从京城来的。这支军队是大明皇帝的亲军,据说是新整训出来的一支军队,深受大明皇帝的器重。他们从沈阳城出发,直奔东宁卫。”代善沉声说道。

    黄台吉的脸色更难看了,整个人都感觉有些不好了。

    大明朝如此声势浩大的来攻打建州三卫,摆明了就是不怕他打探消息,不准备玩什么奇袭。

    现在黄台吉明白了,为什么大明会这么做。这样的战场态势,说白了就是**裸的阳谋。

    抬头看着代善,黄台吉直接问道:“大哥,我们能分兵作战吗?”

    代善摇了摇头说道:“熊廷弼这边的人有七万多,如果我们不集中兵力,很难打得赢他。派出去两万三万人的意义不大。”

    虽然明军的能力不怎么样,可是熊廷弼的能力还好。这么长时间以来,代善和熊廷弼双方你来我往,也知道熊廷弼很有能力。

    如果派出去两万人或者三万人,很难一下灭了熊廷弼,只能是跟他纠缠,而且还容易被熊廷弼钻空子。

    “东边这一线,大明派了一万五千人。”代善直接说道:“大明摆明了就是想让我们在东线和他们决战,而且我们也没有选择。如果分兵少了,东线有了什么闪失,会出问题。”

    黄台吉沉吟片刻说道:“在东线用三万人吃掉这一万五千人,打掉大明皇帝的亲军。在西线派人增援铁岭和清河,让他们暂时守住。”

    “等到我们解决了东线的明军,再调头回来收拾熊廷弼。”

第四七三章 大决战

    这种安排,也是黄台吉无奈至极、没有办法之下的办法。

    黄台吉实在是人手不够,没办法抽调出更多的人手。不然他真想两线出击干一下子,直接把大明弄死。

    事实上,如果蒙古人们叛变,黄台吉把这些傻不愣登的蒙古人一起带上,这人手就够了。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指望不上蒙古了,这些蒙古人不来干黄台吉一下,都已经是好事了。

    黄台吉之所以派人去铁岭清河一线,为的就是提防蒙古,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后面打闷棍?

    大明和蒙古部族联盟,肯定不是光让蒙古部族他们作壁上观。

    黄台吉不想丢了铁岭和清河一线,只能够派人去防守,想办法把城池守住,否则就麻烦了。

    等到黄台吉在东线打赢了,西线被明军占了,再想攻下来可就难了。所以西线不能丢,东线也要打赢。

    而现在黄台吉的情况他自个儿清楚,之所以要连接蒙古,就是因为他的女真人手不够。毕竟仅仅不到八万人的家底,抽调出五万人马就不是什么小数目。

    事实上,现在的建奴实力也就那么回事。在原先的历史上,也要等到他们拿下蒙古、兼并内喀尔喀、建立蒙古八旗,又建立了汉军八旗,那个时候实力才真正膨胀起来。

    现在依靠建奴他们自己,虽然有八个旗,可是也仅仅是四万多人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台吉不可能抽掉太多的人马

    东线的三万人已经是六个旗了,再多就真的没有了。而且西线还要放两个旗,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也只能这样安排了。

    代善看着黄台吉,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按照大汗说的办。”

    于是建奴这边也开始积极地调动了起来。

    无数的人马开始汇集,战前的气氛也瞬间被调动了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又要到了决战的时候!

    生死存亡的大决战!

    努尔哈赤刚刚死,虽然上下不一心,还有很多矛盾。可是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闹事。

    双方人马开赴战场,战争一触即发。

    而在另一方的草原上。

    内喀尔喀和科尔沁也得到了消息,大明已经兵分两路,一路直取清河和铁岭一线,另外一路则是进攻建州三卫。

    蒙古部族虽然想插一手,但是有心无力。

    奥巴台吉看着面前的卓礼克图,脸色有些担忧的直接说道:“明军那边的战果不一定怎么样,我们不能够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如果他们打败了,我们就麻烦了。”

    这件事情也是卓礼克图担心的,毕竟明军的战斗力他们也都知道。这么多年了,明军面对建奴就没怎么打过胜仗。

    如果不是努尔哈赤死了,说起来他们这些蒙古部族还真的不一定敢和明军合作。毕竟那可真的是一个凶名赫赫的人,相比较起来明军可就差多了。

    但是现在努尔哈赤死了,草原部族也就翻身了。

    卓礼克图看着奥巴台吉,带着些宽慰又带着些劝诫的口吻说道:“这次是个机会,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明军如果战败,黄台吉肯定会转头收拾我们,到时候就不是结盟那么简单了。”

    当年草原部族最憋屈,自己家的头领被人家抓了,逼得他们不能不低头。现在有了翻身的机会,虽然风险很大,但也一定要干一把。所以卓立克图的态度很坚决。

    事实上,这也与努尔哈赤展现出来的野心有关系。

    这个家伙一直想兼并科尔沁,原本还是说联盟,大家一起进攻明朝;可是后来就开始威胁科尔沁,让大家一起进攻蒙林丹汗。

    如果全都听努尔哈赤的,那和被他兼并收编了有什么区别?

    自己这些草原人连林丹汗都不臣服,何况他努尔哈赤?

    在原本的历史上,卓礼克图就和黄台吉翻脸了,只不过没打过黄台吉。林丹汗在一边冷眼旁观。

    内喀尔喀五部被覆灭后,逃亡到林丹汗那里的首领直接就被杀了,部族也被兼并了。这也是为什么林丹汗不得人心的原因。

    现在大家都看不上林丹汗,所以也没人指望他。他们宁可相信努尔哈赤和大明朝,也没人相信林丹汗。

    卓礼克图这次的信心很足,他看着奥巴台吉,颇有些雄心的说道:“不管其他的,咱们先把朵颜三卫吞了。大明在那边跟黄台吉开战,他们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办法来管我们。”

    “不管大明能不能打得赢,我们先把好处拿到手。只要吞掉了朵颜三卫。我们实力就能够壮大起来。到时候联合在一起,我们也就不畏惧黄台吉了。”

    奥巴台吉闻言,微微思考了下,赞同的点了点头。

    奥巴台吉心里更明白,谁都靠不住。黄台吉靠不住,大明也靠不住,双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翻脸。

    奥巴台吉原本的担忧已然消失不见,随之自信满满的说道:“我的人马已经集结完毕,你的人马也带过来。这一次咱们也学学大明朝,东西两线齐头并进。”

    “谁打下来的就是谁的,免得最后发生冲突。”奥巴台吉看着卓礼克图直接说道:“你觉得怎么样?”

    “没问题。”卓礼克图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各凭本事。”

    两人这就算简单地达成了协议,双方开始调动人马。

    大军从北向南飞扑而下,直接就杀入朵颜三卫的地方。

    他们的战争相比起来要简单的多。先打一场,如果赢了,就把对方的部族抄了;如果投降,那就兼并,把首领杀了,所有的部民和女人孩子全部收纳。这些根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不投降的,那就车轮斩;凡是高过车轮以上的男的,全部杀掉。

    这种情况在草原上太多了,他们早就习惯了,所以进展很快。

    而在大明这边,熊廷弼带着人马直扑西线,行军的速度也非常的快。

    他们要赶时间,尽快拿下铁岭和清河一线,免得被人断了后路。

    如果有可能的话,熊廷弼还想支援一下孙传庭。

    反而是孙传庭这边,一路上倒是没有那么着急。

    兵马集结的时候,玩的是急行军,速度那叫一个快。

    可是到了真正集结完毕,人马离开沈阳城、赶奔东宁卫的时候,速度立马就降了下来。

    一路上走走停停,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去打仗的,甚至都不如赶集的脚步快。

    在队伍的前方,孙传庭骑在马上。

    在他的两侧就是卢象升和曹文诏,这是军中最能打的两个人。

    除此之外还有刘贤这个谋士。

    几个人态度很轻松,一路上说说笑笑的。

    原本分兵之后,大家还没这么高兴。现在在一起要立功了,这情绪自然就上来了。

    “大帅,你确定黄台吉真的会来?他要是不来的话,我们这出戏可就白唱了。”曹文诏看着孙传庭,语气有些迟疑的问道。

    曹文诏不是质疑孙传庭,而是真的有些着急。

    这一次的辽东大战,对于他们这些武将来说,那就是机会。

    熊廷弼他们上一次打赢了,多少人升官封爵?

    他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不在乎?

    操练了这么久,拿了那么多钱,给了这么多好装备,可是依然被人看不起。自从到了辽东之后,辽东那帮人就没少阴阳怪气。

    曹文诏的心里面早就憋了一口气,一定要那些土鳖看看,看看他们是怎么打仗的。

    还敢瞧不起天子亲军?

    这要是连仗都没打,溜达一圈就回去了,那更丢人。

    孙传庭看了曹文诏一眼,笑着说道:“这是着急了?”

    “把心放在肚子里面。黄台吉要是不来的话,咱们就急行军直扑东宁卫。探马已经放出去了五十里了,放心吧。”

    “那遇到他,让我先来。”曹文诏拍拍胸脯说道。

    这话出来之后,旁边的卢象升直接说道:“凭什么让你先来?拐了半天弯,你的心思在这里?告诉你,绝对不行,这先锋的任务交给我了!”

    一边的吴襄说道:“你们两个都往后退一退。平日里都是你们两个,你这么强,他那么强。你们谁强我不知道,但是你们都说比我强。既然你们那么强,那这次不如就让我先来,你们在后面给我压阵。”

    “你还要不要脸了?老吴!”曹文诏直接瞪着眼睛说道:“平日里可没见你服气,现在为了争先锋,连这种话都说得出来?真的是毫无底线!”

    看着几个人争论,孙传庭也不说话,只是笑眯眯的看着。

    自从西南之战之后,他就希望自己手底下有这么一支军队。现在终于有了,而且远超他的预期,他心里面正激动。

    这些人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孙传庭又何不是如此?

    大家都把建奴的军队传得如何厉害,可是孙传庭就没把建奴放在眼里。这一次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

    这几个人这么争来争去的更好,初生牛犊不怕虎,士气高涨,咱们来个乱拳打死老师傅。

    “行了行了,不要争了。”一边的刘贤说道:“在我看来,人家是不会给你们打什么先锋战的,也不会玩什么试探,直接就会扑过来灭了我们。”

    “这么多年了,在野外大明就没打赢过,人家建奴正骄傲着呢。何况我们就一万五千人,怎么让人放在眼里?”

    “灭了我们,转头去打熊廷弼才是关键。在建奴眼里,我们就是少爷兵,根本就不被人看在眼里。”

    “哼!”卢象升冷哼了一下说道:“哪天就把他们的牙都崩掉!想咬我们,想的美!”

第四七四章 碾压建奴!(日万求月票!)

    大明这边不着急,一路上慢慢悠悠地像拜寿。

    建奴那边就不成了,他们很着急。毕竟大明这一次是东西两线进攻,所以大明能慢,但是他们那边不能慢。

    在得到消息之后,黄台吉就带着人来到了东宁卫。

    他们在等,在等着大明的军队到来,想要来一个以逸待劳,在这里给明军来一次狠。

    可事实却出乎了预料,明军的速度很慢。

    黄台吉站在桌子前面,目光扫着跟他一起来的兄弟们,缓缓地说道:“大明这一次如此慢,诸位如何看?”

    “这摆明了就是诱敌之策!”莽古尔泰怒气冲冲的说道:“东线这边只派了一万五千人,说白了就是引诱我们,让我们不敢派人去西线。”

    “这次我们急急忙忙地过来,他们却不来了,他们这就是在拖延时间,让我们不敢动弹,然后在西线展开局面。”

    这个说法出来之后,不少人都赞同地点了点头。

    在他们的心里面,大明是没有胆子跟他们开战的,尤其是在野外。

    难道大明还没有被打怕吗?即便大明没有被打怕,他们也不觉得大明能打赢。

    守城的时候,大明有火炮,很是犀利。可是出城之后,火炮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

    尤其火炮在野外搬动很困难,装填的速度也慢。骑兵冲上去之后,明军很难有还手之力。

    “所以这就是大明的诡计,让我们这些人不敢动而已!”

    “我们不能再等了。”代善也说道:“如果我们再等下去的话,那局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现在我们要主动出击,找到他们。说不定他们见到我们之后,就望风而逃了。”

    这话出来之后,众人也点了点头。

    如果是诱敌,那很可能自己这边出了人之后,他们就跑了。

    不过大家也不太相信明军能跑得了,自己这边可是骑兵,真的追上去的话,明军的速度不够快。

    如果明军能够退回去,很可能会被自己追杀到死。黄台吉现在就是这个想法。

    黄台吉直接说道:“既然如此,他们不来,那咱们就去。”

    这就算达成了共识,大军很快就调遣了起来,直接向城外而去。

    双方都在向前靠拢,这一战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到了一定距离的时候,双方的斥候就开始遭遇了。斥候的绞杀战,一向都是非常的残酷。

    随着消息不断地传回来,孙传庭脸上的表情也开始凝重了起来。

    虽然孙传庭不觉得自己能够打输,也没太将建奴放在眼里,可是真的要开战的时候,真的一点都不能够大意。

    轻敌所造成的后果,孙传庭的心里再清楚不过。

    “报!”

    随着一声喊声,前面的斥候已经转了回来。

    斥候直接来到孙传庭的面前说道:“报大帅,前方三十里发现了建奴的大军!”

    孙传庭点了点头说道:“再探再报。”

    “得令!”斥候打马再一次远去。

    孙传庭扫了一眼身边的人说道:“来了,这一次打仗一定要打得漂亮,让建奴知道咱们的厉害!把他们引过来,就在野外把他们干掉!”

    众人也都点了点头,他们的信心十足。

    在第二天一早,双方继续向前靠拢。

    斥候的绞杀战已经停了下来,因为彼此都已经能够看到对方的大军了。

    孙传庭坐在马上,看着对方的人说道:“看这个样子,足足有两万骑兵。”

    “不对,不可能这么少。”刘贤在一边说道:“肯定是埋伏了人马,准备开战的时候给咱们一下。毕竟咱们的人比较少,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想打咱们一个措手不及。”

    “想得美!”卢象升冷哼了一声说。

    在对面的军阵当中。

    黄台吉坐在马上,看着对方的明军,冷笑着说道:“居然没跑。看来这些人还真的是有信心,京城来的军队就是非同凡响。”

    这话看起来是在夸奖,可实际上语气却是充满了嘲讽。

    显然,黄台吉觉得对面的人就是在找死、狂妄自大,不给他们点教训是不行的。

    在黄台吉身边的代善一皱眉头,直接说道:“还是小心一点好,免得对方有什么埋伏。”

    “我已经派人去了。”莽古尔泰在一边说道:“斥候绕到了他们的后面,他们的后面根本没有援军。也就是说,他们就这一万五千人。左右两翼也都展开了,也没有发现埋伏。”

    听了这话之后,代善才放心下来,轻轻地点了点头。

    只要没有援军,眼前的这一万五人真真正正的就是桌子上的一道菜。

    皇太极说道:“他们出阵了,看样子是想主动进击。”

    随着黄台吉的话,明军果然展开了阵营,一个方阵在黄台吉他们的眼前形成了。

    三排士卒横向拉开,一眼就能够看过去,骑兵在左右两翼。

    在军阵之中还有不少马车,看起来很奇怪。好像是战车。

    车营,这玩意也不陌生,但威力也就那么回事,而且也不是这样的用法。

    车营通常都是结成圆阵,将车摆在外面,用来阻挡骑兵的。正常情况下都是防御阵型,在被围攻之后,他们才会反击。

    可眼前的情况却不是,直不楞楞眼地摆开了一个平行线。这样的布阵对于骑兵来说,简直就是天然的靶子,冲上去放箭,然后骑兵冲阵一气呵成。

    黄台吉信心十足,看了一眼身边的莽古尔泰直接说道:“带人冲阵。一个冲锋便拿下他们的军阵。”

    “大汗你就放心吧。”莽古尔泰大笑着说道,随即便调遣了一万人马准备冲阵。

    就对方这个军阵、对方这些人,一万人马足够了。

    而在大明这边,孙传廷坐在马上,老神在在地看着对面调兵遣将。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刘贤说道:“火箭车那边准备好了吗?”

    这次的战争,火箭车才是关键,也是孙传庭的底气。

    “早就准备好,就等着他们过来了。”刘贤笑着说道。

    此时此刻,就在他们的身后,火箭车都已经卸下来了,呈半圆形藏在步卒的身后,随时都可以发射。

    孙传廷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

    莽古尔泰的人手已经整好了,战马不断敲打着地面。

    随着一声令下,人马开始缓慢地向前。

    骑兵冲刺有一个从慢到快的提速过程,到了最高速的时候,直接杀入敌阵。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有信心能够冲破对方的敌阵。

    而在明军这边,大明官兵还在有条不紊的调整阵型。随着建奴骑兵冲阵,这些人便站在原地不动的。

    你们过来,我就没必要过去了。

    战场之上,战马嘶吼,喊杀声震天。莽古尔泰一马当先。

    轰隆隆的马蹄声砸在地面上,速度越来越快,整个地面都颤抖了起来。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碰撞的一刻。

    刘贤看着孙传廷,直接问道:“是不是可以发射了?”

    “等一下,再放近一点。”孙传庭说道:“这一次冲上来的这些人,我就没打算让他们活着回去。如果黄台吉继续往前派人,那正好,就全都留下来。”

    刘贤瞬间就明白孙传庭在想什么,也明白了他要怎么做。

    显然前方这些建奴兵要狠狠的打,最好不让前面的步兵方阵开枪,直接用火箭就把他们干掉。

    火箭弹一轮打过去之后,就把这些建奴渣滓打废了。

    刘贤点了点头,静静地等着。

    看着敌方的骑兵越冲越快,孙传庭拍了拍手说道:“传令火箭兵,马上发射!”

    传令兵开始摇动手中的传令旗子,有的传令兵则开始打马高喊。

    这是两种不同的传令方式,但是传达的都是一个命令,目的就是以防有人听不到。

    在明军的军队后面,无数的人开始忙碌。

    这些人将手中的火把点在引线上,随着引线的燃烧,这些人的目光中全都是兴奋的神色。

    一些人都开始跳了起来,这可是火箭第一次应用在大明战场上。

    随着引线燃烧殆尽,火箭车上的九个火箭筒里面全都插满了火箭。

    随着第一枚火箭嗖的一声飞了出去,后面的八枚火箭也全都发出了嗖嗖嗖的响声。

    而整排三十辆火箭车,此时全都发出了嗖嗖嗖的响声。

    如果朱由校在这里,一定会非常的感叹。这还是真有点卡秋莎的意思。

    火箭飞出去之后,划出了一个完美的抛物线,直接砸入建奴的军阵当中。

    因为火箭大小不同,射程不一样,所以抛物线的大小也不一样,很快便覆盖了很大一片范围人马。

    在第一批火箭发射完毕之后,火箭兵连忙在旁边将准备好的火箭筒重新一枚枚的装填入发射车,准备打第二轮齐射。

    事实上,只能打三轮,不然的话炮筒都受不了了。

    旁边有人拎着水桶不断地往炮筒上浇水。

    伴随着冷水的浇淋,炮筒发出呲啦呲啦的声响,水汽瞬间就升腾了起来。

    而抛物线的火箭弹此时已经砸入了军阵当中,瞬间爆炸声就响了起来。

    轰隆隆的声音震撼了整片大地,土石飞溅、烟雾升腾,整片战场之上全都是这样的声音。

    爆炸声四起,火光冲天。

    黑火药的威力很小,以前使用火炮的时候完全没有这种威力。

    孙传庭看到这一幕,兴奋地差点跳起来。

    孙传庭也玩过火炮、重炮,也有开花弹,可是效果完全不是如此。何况大明现在还没有红衣大炮,真正的大炮也就沈阳城头上有一个,可是对比起来,威力远远不如火箭弹。

    要知道,最大的火箭弹装药量达到了五十二斤。即便是黑火药,这么大的黑火药当场爆炸,那威力也是非常反响。

    爆炸直接将地面炸出了一个大坑,瞬间就是土石飞溅,战马直接被炸上了天。大坑周围甚至还炸出了气浪。

    三十辆火箭车,每辆车九枚火箭弹,一共二百七十枚火箭弹,覆盖了战场上的一大片范围。

    一轮齐射之后,还没等建奴反应过来,第二轮齐射又来了。

    火箭车上的那些火箭手,那都是经过精心训练的,操练的重中之重就是装填速度。

    所以他们的速度非常快,直接就打了一个第二轮的齐射。

    稍稍转动车子就能调整方向,嗖嗖嗖的声音再一次在战场的上方响了起来。

    轰隆隆的爆炸声响起,战场上瞬间就被硝烟给笼罩了。

    建奴骑兵人仰马翻,惨叫声响成了一片。

    后面的黄台吉已经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这是什么东西?

    大明的火炮黄台吉也见识过,父汗被那门大炮炸死,他也见识过。可是没想到这个东西有这么大的威力。明军不是没有带大炮来吗?

    对于明军的大炮,黄台吉很了解,体型越大越笨重,威力就越大。

    斥候已经打探了,大明就根本没有带大炮来。这究竟是什么情况?

    黄台吉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迟迟反应不过来。

    火箭车的第三轮齐射又来了,直接覆盖了整个战场。

    战场上一片混乱,明军的军阵开始动了。

    这些人手上端着燧发枪,早就已经装填好了子弹。他们整齐的向前走,脚步一致,整整齐齐地排成了一条直线,随后便抠动了手中的扳机。

    甚至根本就不看前方,也不瞄准。毕竟这种前装枪也没有什么瞄准的必要。

    砰砰砰的声音再次响彻了整个战场,他们的弹丸直接打进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弹丸覆盖之下,惨叫声再一次响了起来。

    一时之间,整个战场仿佛成了修罗地狱。

    三段式设计,第一排射击之后向后退,第二排向前继续射击,然后是第三排接上。

    这保证了枪械有足够的火力,而退到后面的人开始装填弹药。

    如此循环往复,枪声响彻了整个战场。

    当硝烟被风吹走之后,战场上的全貌震惊了所有人。

    整个战场上全都是大坑,战马东倒西歪,有的被炸得四分五裂。

    战场之上全都是建奴人的尸体,少数几个被炸断了腿,还躺在地上哀嚎着求救,基本上没有几个站着的人了。

    但凡看到有活着的人,明军子弹纷纷招呼过去。

第四七五章 大败黄台吉!

    战场之上依旧飘着硝烟,但整个战场却显得寂静无声。

    这场战斗发生得很快,展现非常突然,结束的也非常突然,似乎没给人反应的时间。

    两方的人在这个时候全都有些不知所措。

    即便是孙传庭心里面早就有了打算,可是也没想到居然能够打成这个样子。这让他不禁有些迟疑,火箭威力这么大的吗?

    黄台吉那边就更不用说了,他根本就没反应过来,自己的人马就这么没了?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人就被这么炸没了,实在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让他到现在都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很快战场上就又有了新的动向。

    明军开始整齐地向前逼近,脚步声瞬间就响了起来。

    两侧的骑兵也开始动了起来,慢慢提起速度,朝着前方而去。

    显然在这一次战斗之中,孙传庭不准备放弃,他要将战果继续扩大。

    黄台吉黑着脸,看着一眼身旁的代善,脸色非常的难看。

    此时此刻,黄台吉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一万人被炸得够呛,又被明军排枪击毙。

    现在如果冲上去,黄台吉根本没有信心打赢。可是如果这么退下去,这一万人就白白损失了。

    况且现在调转马头跑,恐怕也跑不了。双方的距离可没有那么远,如果现在调转马头,后队改前队,速度可没有那么快,到时候会被明军的骑兵咬上。

    黄台吉咬了咬牙,猛地抽出了腰间的刀,大声的呼喊道:“冲上去!”

    在黄台吉身边的人看到这一幕,脸色全都变了,狰狞地跟着抽出了刀。

    不过身后的士卒却不一样,他们脸上带着畏惧,下意识的吞着口水,整个人都变得畏惧了起来。

    实在是刚刚的一幕太吓人了,明军的那些东西落地就爆炸。到现在为止,已经炸死了那么多人,自己这边根本就没有反抗之力。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攻击方式,这么下去弄不好就是去送死。

    黄台吉看着代善直接说道:“埋伏的人绕后,端掉他们那些能爆炸的东西。”

    代善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很严肃。

    那个东西自然要打掉,不然的话这一战没法打。代善直接就让人去传令了。

    明军还在继续前压,他们的速度并不快,但是压迫力却越来越强。

    那些明军的士卒走着整齐的步伐,一句话都不说,手中的枪就那么端着,黑洞洞的枪口指向前方。

    孙传庭脸上的表情很严肃。

    看到建奴没有撤退的意思,孙传庭还是有些诧异的。

    建奴的人马这么被消灭掉,这一万人就这么死了,建奴居然没有大溃败?

    这军纪还真的是比大明官兵这边强不少。对于自己的军队,孙传庭有信心,可不代表着他对其他地方的明军有这个信心。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气氛也越来越紧张。

    就在这个时候,明军的右侧突然杀出了一支人马,疯狂地呼啸着朝明军的后面兜了过去。

    是建奴骑兵!他们的速度非常快,意图很明显,准备绕后干掉明军的重武器。

    而黄台吉在这个时候也拍动了战马,快速地向前冲了出去。

    明军这边突然响起了号角的声音。

    随着号角的响起,明军快速变阵,原本一一排的明军快速变化,最后形成了一个空心的方阵,而火箭车也被护卫在了中央。

    如果想要去消灭火箭车,不突破明军的方阵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空心方阵。

    虽然明军这边转换了空心方阵,看起来防御力大大的增强,毕竟他们有火枪。

    可是黄台吉的心中一喜,因为他们已经冲到了近前,而且从四面八方开花攻击,明军的火箭炮就派不上用场了。很快,大家就会绞杀在一起,只要冲上去和明军缠斗在一起,明军就没有办法发射火药。

    一时之间,两侧喊杀声震天。

    骑兵铁马踏在地上,发出了轰隆隆的响声。

    所有建奴人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如此单薄的明军阵型,绝对没有办法阻挡骑兵的兵锋。

    而明军的火枪虽然犀利,可即便是排枪,也不可能阻挡所有的骑兵。只要有人冲上去,就能够轻易地撕开他们的阵线,到时候局势就是一面倒了。

    而事实也正如建奴所预料的一样,当骑兵冲上前之后,弓箭便开始了扫射。

    箭矢直接砸向明军的阵地,瞬间便对明军造成了杀伤。

    面对铺天而盖地而来的弓箭,明军却不慌乱。虽然有人被射中了,但是他们依旧站在原地不动。

    当骑兵再一次冲上来,在阵列之中的车突然开炮了。

    火炮顿时就响了起来,炮弹直接就砸了过去,开花弹、实心铁球弹全都砸了过去。

    激烈的战斗瞬间就爆发了起来。

    而在军阵之中,孙传廷沉着脸,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事实上,孙传庭是故意的。虽然有把握不让建奴的军队冲上来,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就是想让对方受伤,以自己轻微的伤员换取对方的重大杀伤。

    而在这个时候,孙传庭直接说道:“传令下去,让他们开枪。”

    说完这句话,孙传庭身边的传令兵就吹起了号角,开始挥动传令所用的旗子。

    一瞬间,战场上的局势就发生了转变。

    战车之上的明军开始摇动转轮式机枪,“突突突”的声音瞬间就响了起来,子弹铺天盖地的砸了过去。

    虽然使用的是纸壳枪弹,可是依旧有每分钟两百发的射速。在这样的射速之下,已经能够达到火力覆盖了。搭配上排枪,在明军的前方瞬间就形成了弹雨。

    冲在前面的建奴的马匹瞬间就被击倒了,马背上的骑兵也直接栽倒在了地上。后面的骑兵瞬间就乱了阵脚,后面的军队就像割麦子一样成片成片的倒下。

    前面刚倒下的人马又阻止了后面的骑兵前进的步伐,整个队伍瞬间就乱成了一锅粥。

    整个战场之上,枪炮声响成了一片,惨叫声和喊杀声也响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明军军阵的后面,火箭弹再一次发射了出来,直接朝着建奴的后方砸了过去。

    爆炸声又一瞬间在战场上响了起来,整个战场之上,爆炸声四起。

    这也是孙传庭早就演练好的战法,前面用子弹封锁,后面用火箭轰炸,让你前进不得后退不得,直接造成极大的杀伤。

    在这一瞬间,整个战场上成了炼狱,鲜血成了主流,倒毙在地上的马匹不计其数。

    黄台吉被人护着,脸上的表情都狰狞了,整个人有些疯癫。

    黄台吉没想到明军的火枪居然如此犀利,那种摇起来发射的火枪,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原本排枪的火力是不够的,可是加上眼前的转轮式机枪,瞬间在明军的前方成了火力保护网。骑兵在这样的战场上,瞬间就成了靶子。

    整个战场的局势在这一瞬间就逆转了,建奴的军阵瞬间就慌乱了起来,这场仗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了。

    前锋受挫,没有办法再冲上去。没有了速度的加成,骑兵就成了废物。

    黄台吉红了眼睛,打马想冲上前线。

    代善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黄台吉的缰绳,勒得马儿直起身子嘶鸣。

    代善大喊道:“退回去!退回去,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我们的人都打光了。即便是这一场仗打赢了,也没有办法。”

    黄台吉在惊马的一瞬间其实就已经冷静了下来,他也明白代善说得对,自己的人手不能耗在这里。

    哪怕把这一万五千人的明军耗光,自己这边的人也会损失殆尽。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没办法抵挡明军后续的攻击。

    黄台吉直接绕了一个弯,调转马头说道:“撤,撤回去!”

    一瞬间,兵败如山倒,战场上的建奴军队开始掉头就跑,整个战场上乱成了一锅粥。

    所有建奴人都在抱头鼠窜逃走,明军的火箭炮在后面持续开火,开始了炮火延伸。

    火箭弹瞬间从天而降,对建奴的残兵造成了极大的杀伤。

    而明军两翼的骑兵这个时候也杀了上来,他们手中拿着火枪,一瞬间就开了火,“砰砰砰”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无数的建奴骑兵从马上被射杀,一时之间狼狈不堪。

    看着败退下去的建奴军队,孙传庭下令停止追击。

    他的军队虽然强,但是机动性不足,只有聚在一起,阵容整齐杀伤力才足够,一旦分散开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杀伤力。

    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没办法追。孙传庭身边更多的是步兵,所以只是骑兵追杀了一阵,也就收兵了。

    端坐在马上,孙传庭面容冷酷的说道:“打扫战场。所有的敌人尸体全部抬出来,受伤的人全部补一刀。清点一下咱们的损失,让后面的人上来救治伤员。整军,不要让建奴有可乘之机。”

    虽然知道对方不可能杀回来了,可是孙传庭还是要小心翼翼。

    “是,大帅。”在孙传庭身边的刘贤直接说道。

    从眼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场战争已经打胜了,孙传庭也要打出名了,自己这些人也打出名了,这样的战果已经足够了。

第四七六章 捷报传来

    明军开始打扫战场、清点己方的损失。

    现在明军已经不着急进攻了,这一场胜利之后,建奴已经没有了抵抗能力,不可能再守卫建宁三卫。整个东宁卫和建宁三卫,彻彻底底的归明朝了。

    至于说是不是还继续进攻,还要等陛下的命令。包括孙传庭也知道,继续进攻的可能性不太大。

    在这里建立一座城池,就地守卫,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一战之后,建奴被大大的削弱,西进的路线也被堵住,他们闹腾不起来了。

    看了一眼身边的卢象升,孙传庭直接说道:“马上派出捷报,回去向陛下报喜,让陛下知道我们这一战打赢了,我们收复了东宁卫和建宁三卫!”

    “是,大帅!”卢象升大笑着说道。

    这一战打赢了之后,战绩瞬间就被扭转了过来,局势也变得好了起来。

    而他们这些人也立下了足够大的功劳,奖赏是肯定不会少的,说不定还能够封爵。全军上下都兴高采烈。

    很快,战损就被清点了出来。

    亲军牺牲了四百多人,重伤七百多人,轻伤一千六百多人,战斗减员一千二百多人,剩下的人还都保持着完整的战斗力。

    这让孙传庭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明白,这一战结束了。

    拿下了东宁卫之后,不继续向前、单靠这些人守卫东宁卫也足够了。如果战线拉得过长,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孙传庭不会再向前了。

    此时,黄台吉坐在马上,脸上的表情十分的难看。

    这一次的大败实在是太过了!到了东宁卫,在确定了没有追兵之后,黄台吉他们才停了下来,开始收拢溃败的人马。

    当人马都收拢了之后,再没有零零散散的流兵归来,黄台吉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整整一天的时间,他仅仅收拢了一万一千多人,而且大多数人都受了伤。最重要的是士气十分的低落,根本就没有再和明朝一决胜负的底气,

    代善走到黄台吉的面前直接说道:“大汗,这里不能再待了。”

    黄台吉半天没有说话。

    黄台吉也知道这里守不住了,凭借他现在手上的人马,在这里和明军硬碰硬根本就没有希望,打不赢,只能向后退。

    如果明军继续向前,利用这一点拉长他们拉长、奇袭他们的粮草,或许女真还有希望。

    “铁岭和清河一线也保不住了。”代善看着黄台吉继续说道:“我们不能再在铁岭和清河浪费人了,应该把那里的人马撤回来,集中力量。”

    黄台吉明白,必须集中力量才能够保全,不然的话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黄台吉点了点头,对代善说道:“马上派人去传命令,让他们从铁岭和清河撤回。”

    说完这句话,黄台吉抬起头看着代善直接问道:“莽古尔泰和杜度回来了吗?”

    这两人是第一波冲阵的旗主,当时有多惨,代善和黄台吉都看到了。

    现在黄台吉这么问,也不过是心里面存着一丝希望而已。黄台吉希望他们没有死,希望他们回来了。

    可是看到代善的脸色,黄台吉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显然,这希望已经破灭了。

    代善没有说话,也没有什么想说的。

    莽古尔泰和杜度两人已经死了,根本连尸首都没有找回来,或者说连尸首都没有顾得上。即便是人没有死,现在也应该落到了大明的手里。

    “整理人,撤吧。”黄台吉看着代善,站起身子说道:“再等下去,明军就来了。”

    而在山海关之中。

    朱由校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他的心里面担心得不行。

    这一战如果打赢了,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打输了,局势就溃烂了,最关键的是会影响到自己的声望,这个不是什么好事情。

    接下来朱由校还要进行改革,要是输了的话,那就很麻烦。

    所以朱由校也有一些焦急,即便是对孙传庭有信心,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也没办法保持安静。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就乱了起来。

    “捷报!”

    朱由校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有人在喊什么,却是怎么也听不清。

    “捷报!”

    朱由校认真地确定是捷报后,直接坐在龙椅上,一副松了一口气的模样。

    外面的魏朝跑了进来,脸上全都是激动的神色,整个人都要飞了,鞋子都跑丢了。

    虽然这里面有演戏的成分,但也看得出来是真的惊喜。

    见到朱由校之后,魏朝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大声的说道:“恭喜皇爷,贺喜皇爷!孙传庭孙大人大捷!这是捷报!”

    一边说着,魏朝一边跪在地上,用膝盖跪行着来到朱由校的面前,双手将孙传庭的捷报举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伸手将捷报接了过来,朱由校快速翻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狂喜的神色。

    战死了四百多人,杀敌两万,这样的战果简直就是旷古烁今!

    自己的想法果然没错,这样的军队绝对是当世无敌!

    装配了火箭炮,装配了火炮,装备了燧发枪,装备了手摇转轮式机枪,在金属定装弹药没有出现之前,这是火器部队的顶峰了!

    站起身子,朱由校大笑着说道:“把捷报撒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打赢了!传捷报于九边,让他们都知道知道!马上派人把捷报送回京城!”

    “是,皇爷!”魏朝连忙答应道,转身就向外跑了出去。

    看了一眼身边的陈洪,朱由校说道:“这次打赢了,朕很高兴。所有的人都有赏赐,摆酒庆贺!”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道。

    大胜的消息一瞬间就传了出去,捷报瞬间就传到了广宁城。

    王在晋看着手中的捷报,脸上全都是不敢置信。

    他走到地图的前面,盯着地图上的地点,快速地沉思了起来。

    这一战孙传庭打得漂亮,一万五千人对战建奴三万人,而且是在野战之中。歼敌两万,自身损失不到四百。

    如果不是有来自皇帝的消息传过来,王在晋都觉得这是在胡说八道。

    这是在辽东,王在晋也有消息渠道。根据他的渠道传来的消息,他的人已经看到尸体了,建奴的尸体就摆在那里。

    辽阳的人马甚至都赶了过去,开始帮着整理尸体和打扫战场。战死的战马已经被分割了,据说马肉正在运过来,各地都能分到一点。

    让大家吃一顿马肉,据说这是孙传庭的心意。王在晋知道这摆明了就是在炫耀,但是也没办法,人家就是打赢了呀。

    天子亲军,果然非同凡响!

    看着手中的战报,王在晋的眼睛越来越亮。

    虽然佩服孙传廷,也觉得他有能力,但是王在晋看中的不是这些,而是这次战争之中发挥出巨大威力的火器。

    那些火箭弹、那些手摇式转轮机枪,对于王在晋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在王在晋看来,那些东西要是给自己,自己人也能打赢。虽然他的人马不如孙传庭的精锐,可是自己的人多呀。

    看来要想办法找陛下要一点装备了。

    转回身,看了一眼身后的张聪,王在晋问道:“有什么想说的?”

    “大人,咱能不能要点装备来?”张聪眼睛雪亮,有些兴奋的说道,

    事实上,自从百工院送各式各样的装备过来,辽东的军队都明白,这些装备都是好东西,能够发挥大威力。

    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一次见识过了,尤其是上一次辽东之战,熊廷弼一炮打死了努尔哈赤。

    这就让辽东的军士更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百工院出品的东西,可全都是好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想不要是不可能的。

    可是现在看看,你看看人家皇家亲军的装备。那种装备那太让人眼馋了!

    自己要是有的话,也能打胜仗!

    所以张聪看着王在晋,目光灼灼的祈求,希望能够要一些过来。

    王在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我也不瞒你,这东西太费钱了,据说把陛下的内库都掏空了。”

    “前些日子朝中还争论来着,说这些钱花得不值。这一战之后,恐怕那些人会闭嘴。但是咱们想要,恐怕也不容易。辽东的战事打到现在,建奴已经半残废了,想必也闹腾不了几年了。而蒙古人,你觉得他们能闹腾的起来吗?”

    “短时间内恐怕不行。”张聪哭着脸说道。

    事实也正如张聪所说的那样,内喀尔喀和科尔沁的战争进行得很顺利,双方很快就绞杀了朵颜三卫之中的泰宁卫,现在正猛攻朵颜卫,打下来也是时间的问题。

    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战报,虽然战争进展顺利,可是损失也不小。

    不过他们已经缴获了战利品,部族也得到了扩充,只不过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在弥补损失、消化战利品之前,他们是没有心思扩张的。接下来一段时间,恐怕会很老实。

    大明和蒙古会以贸易为主。即便是有人闹腾,也就林丹还会闹腾。

    而且以林丹汗的本事,张聪觉得也闹腾不到哪儿去。

    所以广宁官军想要这么好的装备,短时间内怕是不可能的。

    王在晋看了一眼张聪说道:“我还是会要一些过来的,但不会太多。相信陛下还是会给一些的,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第四七七章 洗刷耻辱的一战!

    听了这话之后,张聪兴奋地说道:“有就行了,哪怕只有五千人的装备,咱们也可以搞一个五千人的精锐,关键时候能够发挥大作用。”

    “五千人?你想得美!”王在晋瞪了张聪一眼,笑着说道:“有多些算多些吧。”

    在两人谈话的时候,捷报也送到了前方,递到了熊廷弼的手里面。

    看着手中的捷报,熊廷弼很长时间没有说话。

    说实话,这战果出乎他的预料了。

    虽然这是一个好消息,可是给熊廷弼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居然打赢了?

    想起自己在辽东所做的事情、受了那么多苦、遭了那么多罪,熊廷弼心里边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

    他有一些失落,人们以为他会收复辽东,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梦想越来越远。

    不过熊廷弼很快就从失落中走了出来。

    东线都已经打赢了,自己的西线也不能够丢,铁岭和清河一定要拿下!

    看了一眼走进来的李光荣,熊廷弼直接问道:“咱们的人准备好了吗?”

    “已经准备好了。”李光荣面容严肃的说道。

    “那就好!”熊廷弼直接说道:“告诉他们,准备攻城。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一定要尽快拿下清河,直击铁岭!我们要尽快拿下铁岭和清河!”

    “是,大帅。”李光荣点头答应,随后他有些迟疑的问道:“大帅,我听说东线打赢了?”

    听了这话之后,熊廷弼看了他一眼。

    虽然不知道李光荣是怎么得到的消息,但是熊廷弼也知道这个消息瞒不住,而且传出去之后还能够鼓舞士气,所以熊廷弼没有打算隐瞒。

    他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的确是打赢了。”

    听了这话之后,李光荣的脸上一样露出了古怪的神色。

    打赢了应该是高兴的事情,可是原本认为打输的地方,人家却打赢了,这就不好办了。

    “这是捷报,你看看吧。”熊廷弼说完,将一份捷报递给了李光荣。

    看了一眼捷报之后,李光荣的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情。

    他抬起头看着熊廷弼问道:“这怎么可能呢?己方只损失了四百人?建奴却死了小两万,这不是假的吧?”

    熊廷弼摇了摇头说道:“当然不是。辽阳的人已经去看过了,尸体都是他们处理的,这没有假。何况孙传庭也不敢骗陛下,那可是欺君之罪。”

    “真是了不起!”李光荣颇为感叹的说道。

    李光荣之前还看不起孙传庭,没想到打脸来得这么快。人家用这么快的速度就把事情办完了,剩下就看自己这边,这压力就来了。

    “可他们是怎么打赢的呢?”李光荣抬起头看着熊廷弼直接说道。

    建奴的实力,李光荣他们也知道,双方打过一次仗。

    可是现在面对孙传庭的人马,建奴表现的就像被官军清剿的土匪一样,而且还是那种不入流的土匪。这也太废柴了,难道是在演戏吗?

    熊廷弼说道:“是因为他们的装备。那些火箭筒、手摇式机枪,可惜咱们没有。要是咱们也有的话,事情就简单的多了。”

    这也是熊廷弼觉得不舒服的地方,这好玩意儿陛下没给他啊!

    虽然陛下也给了他一些新式的装备,可是比起皇家亲军,这差的不是一点点。

    于是熊廷弼说道:“回去之后咱们也去要,这一仗要打得漂亮点,不然我可不好意思开口。”

    “大帅放心,绝对没有问题。”李光荣笑着说道,

    “那就走吧,咱们先把清河拿下来,然后再去打铁岭。”说完这句话,熊廷弼步履坚定,速度飞快地走了出去。

    山海关之中。

    朱由校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了。

    这一战很快就要结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没有必要在这里过多的停留。

    事情办完了,这一次的事情可以说是圆满解决。在这样的时候,他不能再留下来了。

    京城那边不知道闹成什么样了,这一出来快四个月,再不回去就该麻烦了。

    随着辽阳的人马接手建宁三卫,廷孙传庭的人马也可以回来了。

    至于熊廷弼那边,好消息已经传过来了,他们拿下了清河,正在围攻铁岭。相信用不了几天,铁岭也能够被拿下来。

    事实上,根本没用几天,当天晚上建奴就突围了,他们放弃了铁岭直接跑了。

    整个战场就结束了,朱由校也没有等到大军回转,他要先走了。他不可能和孙传庭他们一起走,带着亲卫离开就行了。

    至于蒙古那边,战争也快要结束了。

    而大玉儿,朱由校这一次不准备带回去,准备让她回蒙古去。

    大玉儿想嫁给朱由校的话,那也要是两年以后,或者更多年以后。现在她的作用已经结束了。

    至于说双方结盟的问题,现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大玉儿,双方都能够结盟,所以她不重要了。等她要嫁给朱由校的时候,那就换一种身份。

    朱由校看着眼前的布木布泰,直接说道:“回去吧,朕会让人把你送到广宁,让你的哥哥来接你。”

    布木布泰看着朱由校,神情有些复杂,她说道:“陛下,保重。”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你放心,我们会有再见面的那一天。等到那一天,你会正式成为朕的妃子。”

    册封的圣旨已经送到了科尔沁,这件事情不可能不认。除非双方翻脸、盟约作废。

    不过这种事情也没得说,谁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不过朱由校相信,即便双方翻脸,他和大玉儿也有再见的机会。这一次不把她带回去,自己的麻烦也会少很多。

    “来人,送走吧。”朱由校直接吩咐道。

    大玉儿走了,朱由校不可能在山海关继续停留太长的时间。

    再说熊廷弼,也没必要在这里见面。以后再见熊廷弼,就等他回京述职吧;或者辽东再开战。

    只不过辽东再开战的话,估计朱由校也不会来了。

    车子离开了山海关,朱由校直接向京城而去,一路无话。

    这一天就回到了京城。

    而战报早就传回了京城,经过了最初的惊吓、不敢置信,到最后的接受和震惊,京城也经历了一番震荡。

    谁也没有想到,陛下居然从张家口去了山海关,还指挥了这么一场战争,而且还打赢了。

    这还是真的让人不太敢相信!尤其是天子亲军这一战的表现,简直就是让人瞠目结舌!

    一时之间,朱由校的声威瞬间就升了起来,可以说是风头无二。

    中兴明主的口号,就在这个时候喊了出来。

    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一时之间声势浩大。

    这种事情自然是朱由校早早安排好的,舆论要造势,这一点他可不会忘记。

    何况这一次真的打赢了,这对大明来说是洗刷耻辱的一战,他也应该得到这样的待遇。

    同时也让京城的人知道,皇家亲军是多么的强大,所以不要胡乱闹腾。

    回到京城之后,朱由校直接回了皇宫。

    接下来的几天,朱由校没有上朝,也没有召见大臣,只是陪着张皇后和儿子。

    整个京城安静得可怕,也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所有人都知道陛下的所作所为,很多消息都已经传回来了。

    仗打赢了自然是好事情,和蒙古结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听说陛下要娶一个蒙古女子为妃,这件事情就有人接受不了了。他们憋了一口气要劝诫。

    整个京城在惊喜的气氛当中,还有了一丝丝的压抑。

    皇宫大内。

    朱由校召见了魏忠贤。

    最近一段时间,魏忠贤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大。

    在张家口的事情当中,锦衣卫表现得十分突出,深得皇帝的信任。这让东厂怎么办?

    对于东厂来说,这事就不好办了呀!

    不过魏忠贤也算是个有能力的人,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切入点。

    对于东厂和锦衣卫来说,他们的作用就是为皇帝看门,有事情要上,这没有事情也要上。

    没有事情怎么办?

    没有事情就制造事情,不搞事情怎么行?

    朱由校看着魏忠贤说道:“你已经是第三次要见朕了。你到这里来,究竟有什么想说的?说吧。”

    魏忠贤知道皇爷可能会不高兴,可这该赌的还是要赌。

    魏忠贤说道:“皇爷,奴婢发现了一件事情,实在是不敢做主,所以特来禀告皇爷。”

    朱由校看了一眼魏忠贤,就知道这个人要搞事情。不过他也很好奇,魏忠贤几次三番的想要见他,这么有把握?

    如果事情不是很大的话,魏忠贤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这段时间朱由校深入简出,就是不想露面。魏忠贤急着求他,这可是大事。

    “皇爷,奴婢发现了一件事。”魏忠贤看着朱由校说道:“是关于那些在大明的洋人的事,奴婢发现他们图谋不轨。”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顿时就来了兴趣,直接坐直了身子。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还真是一件大事情。他问道:“那些人要做什么?难道是聚集在一起准备谋反吗?”

    “那倒没有。”魏忠贤有些尴尬的说道:“他们在宣扬他们的异端学说。”

    “噢,是吗?”朱由校看着魏忠贤问道:“到底怎么回事?说说。”

    “是,皇爷。有一个人叫王徴,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时年五十二岁。由于王徵已受洗奉教,故他在中进士之后,随即致书家人,戒勿为其娶妾,称:今日登第,皆天主之赐,敢以天主所赐者而反获罪于天主乎?由于他参加会试十次始博得一第,且又发生在其受洗后不久,因此,王徵深信自己的登科乃归功于天主的默佑。”

    “他能够考中,明明是圣天子的恩赐!他去感恩于什么天主教,实在是居心叵测。身为臣子,心中没有忠君爱国之道,反而信什么天主,简直罪大恶极!”

    “后来授直隶广平府推官,稍后,举家均同往。其妻尚氏虽曾育有多男,却均以出痘殇,仅二女存活。王徵在妻女跽恳、弟侄环泣、父命严谕的情形下,心意松动,遂在不公开的情形下,于天启三年娶入年仅十五的申氏为妾,希望能生子以延续香火。”

    “由于娶妾一直是被在天主教视为重罪,王徵自觉罪孽深重,乃数请金氏等神父为其解罪,但均不获允。且谓其曰:非去犯罪之端,罪难解也!王徵于是痛自追悔,整日忧思不开,无心做官。”

    “这些在大明的洋人蛊惑人心、扰乱官场,实在是罪大恶极!奴婢请皇爷,允许奴婢彻查!”

    朱由校看着魏忠贤,知道这个家伙是有备而来。不过魏忠贤说的事情的确应该被重视,这件事情不能够就这么草率的草草了事。

    朱由校看中的不是什么纳不纳妾的事情,而是天主教渗透的事情。这些人能够让大明的臣子信仰虔诚,而且还搞什么不纳妾,朱由校可知道这里面的威力。

    刚开始是他们自个儿相信,然后就是让别人相信;让别人相信的方法,开始是劝说,后来就是暴利,最后就变成了异教徒。

    整个宗教的发展史当中,欧洲的宗教可以说是血淋淋。这样的宗教,朱由校不可能让他们在大明发展起来,所以不能让事情这么发展下去。

    如果大明像原本的历史上一样很快就乱起来,也没有这些宗教发展的余地。

    可是现在大明在朱由校的势力之下,如果长治久安,那么这些人就有了发挥的余地,搞到最后,先是宗派纷争,到了最后就是和皇权的纷争,搞不好就是颜色革命。

    这种事情怎么能让他们搞起来呢?

    朱由校说道:“让王徴入京。在京城的天主教里面,谁说了算?”

    “回禀皇爷,有两个洋人威望很高,他们说了算。一个叫做郭静居,还有一个叫做金尼阁。”

    朱由校略微沉吟了片刻说道:“让他们进宫,就说朕要见他们。”

    “是,皇爷。”魏忠贤连忙答应道,脸上都是兴奋的神色。

    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四七八章 金尼阁在哪里?

    皇爷把事情交给他办,魏忠贤在心里面可是激动了起来。

    只要这一次事情闹腾起来,他就有把握扩大他的权利,绝对能够压锦衣卫一头。

    最关键的是这次真的是一个大案子,他计划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展开了。

    一旦计划成功了,那就到了他翻盘的时候。

    魏忠贤一边向外走,心里面一边琢磨,眼睛也越来越亮。

    这一次要让所有人都看看他老魏的能力!那些人整日叫嚣着,他们知道什么?

    在京城,有个地方是天主教的人聚集比较多的,这个地方就是天主教的图书馆。

    为了能够在大明传教,天主教的人想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书籍把西方的知识传播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这也是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之后发现的。

    现在在京城这个地方,天主教说了算的人有两个人,一个是郭静居,一个是金尼阁。

    最关键的是这两人与人交好,像徐光启、李之藻、沈庭筠等人与这两人的关系都非常好,甚至总是在一起。这两人甚至曾经还在他们的家里居住。

    在查到这些关系之后,魏忠贤就准备从这上面做手脚。

    一旦皇爷同意了他的说法,要严惩郭静居和金尼阁,这件事情就有意思了。不知道到时候他们会怎么选择,魏忠贤的心里面还是很期待的。

    而此时的皇宫里面。

    朱由校也在静静地等待着。

    金尼阁这个人,朱由校还真的就听说过,而且是在前世。

    朱由校曾经也非常的唏嘘感叹过,只不过是为了大明感叹,而不是为了一个叫做金尼阁的人。

    因为利玛窦的事情传回了欧洲,欧洲的传教士们非常兴奋,这极大的刺激了他们的心,导致这些人特别激进,都想要来东方传教。

    金尼阁就是其中之一,他遵循利玛窦开创的道路,带来了很多的书,用来加强自己与大明的沟通,希望能够打动大明的皇帝与臣子,让大明的皇帝与臣子允许他们在京城里面传教。这一点很重要。

    如今的金尼阁,已经是第二次到大明来了。他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只带来这些西学人才让后人感兴趣,他还为中国带来了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籍。这些书都是精装本,无一重复,囊括欧洲古典名著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神学、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为了募集新书和仪器,金尼阁漫游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终于收集了精装图书七千余部,全部被他带到了大明。

    除了这些书籍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仪器也被他带到了大明。

    后来,金尼阁在杭州病逝,“西书七千部”介绍给中国知识界的计划流产。

    再后来,李之藻和王徵等人零星翻译了其中一些著作,而大部分书籍蒙上尘埃,默默地流失。

    一直到1938年,北平天主教堂整理藏时发现了“七千部”中残余的数百部,其中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等重要的科学典籍。

    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朱由校的心里面就是一顿痛哭。

    明朝末年,大明实在是耽误了太多的事情,也实在是错过了很多的机会。既然现在知道了金尼阁这个人在京城,那这一次就不可能让他再跑了;他带来的书籍和仪器,也全都会归自己所有。

    既然他们这些人想要建造图书馆,朱由校准备好好地给他们建造一个图书馆。朱由校的心里面早就打定了主意,正好现在可以用上了。

    至于魏忠贤说的事情,自然要改,自然要和他们好好的商谈。

    对于自己的谈判能力和谈判技巧,朱由校十分有信心。他相信自己能够说服这些神父,让他们更改教义。

    京城的一个院子当中。

    郭静居和金尼阁正在忙碌。

    两人到了京城之后,创办了这个小型的图书馆,邀请了不少的大明臣子和读书人来这里参观,和他们相谈甚欢。

    但是这些大明的臣子和读书人对学识都很感兴趣,可是对传教却不感兴趣。

    大明有大明自身的文化和历史,郭静居和金尼阁虽然让他们信奉了教派,却没有太多人是真心信奉的。

    而且一旦他们两人动作过大,就会招来官府的审查,大明的官府对这方面似乎很敏感。

    事实上,郭静居和金尼阁两人不清楚,对于大明的官员来说,聚众闹事可是很严重的。你们这种传教的人,怎么搞的和白莲教一样?难道要造反?

    没有人管你们是在传教,也没有人管你们是在说什么,大明的官员就是不让你传教。

    别以为你们要干什么,我们不知道。毕竟咱们大明的太祖皇帝当年也干过这种事。

    通过教派来造反,历朝历代都是提防着的。当年汉朝的天师张角,现在都赫赫有名。

    郭静居和金尼阁两人也求过大明的官员,希望他们能够将自己引荐给大明的陛下。

    当年利玛窦见过万历皇帝,死后还把他埋在京城。要知道,这已经是特别的待遇了。

    按照规矩,他们这些洋人没有资格埋在大明朝,死了要运到澳门去埋,或者要让他们的朋友亲戚拉走运回祖国。大明根本不接受洋人的尸体。而万历皇帝却特别下了旨意,把利玛窦埋在京城。

    在大明生活的时间越长,郭静居和金尼阁越明白这个国家的帝王掌握着什么样的权利。所以两人想见大明朝的皇帝,希望能够通过皇权来让自己传教。

    可事实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大明的皇帝似乎对他们不感兴趣,根本就不见他们。

    时间长了,郭静居和金尼阁也就心灰意冷了,一心在这个小院子里打理图书馆,希望能够多给一些人传扬教义。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突然乱了起来。

    郭静居和金尼阁两人都是一愣,对视了一眼之后,转过头向外看了出去,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很快,他们就看到一队人马冲了进来。看打扮就知道,这是大明朝东厂的番子。

    郭静居和金尼阁自然也接触过大明朝的官吏,很是明白这些东厂的番子都是干什么的。当年的教案,现在还经常听到有人提起。难道这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郭静居伸手拦住了要上去的金尼阁,伸手拍拍他,自己迈步走了上去。

    魏忠贤从人群里面走了出来,四下打量了一下,最后目光落到了郭静居两人的身上。

    魏忠贤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这里的环境倒也雅致。”

    听了这话之后,郭静居心里面倒没什么高兴的意思。

    眼前这个人可不好惹。从他们的服装上来看,这人是太监,是大明朝皇帝的心腹,而且跟随一起来的是东厂的番子。那眼前这个人的身份恐怕就呼之欲出了。

    “你是什么人?”郭静居看着魏忠贤直接问道。

    魏忠贤打量了郭静居一眼,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的改变,问道:“你是郭静居?”

    郭静居点了点头说道:“我是。”

    魏忠贤没有再问他,而是笑着问道:“金尼阁在哪里?”

    “你有什么事情吗?”郭静居想了想之后问道,

    “我们大明的皇帝陛下要见你们。”魏忠贤转头看着郭静居,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起来,面容严肃的说道:“现在把金尼阁叫出来,跟着咱家走一趟。”

    “大明的皇帝要见我们?”郭静居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

    实在是这个提议太突然了!

    郭静居他们虽然都在期盼着这一天,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天居然到来得这么快!

    郭静居和金尼阁不禁有一些恍惚,这是真的吗?徐光启他们没有来通知这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金尼阁连忙走了过来说道:“我就是金尼阁。你们的皇帝陛下要见我们,你们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魏忠贤没好气的说道:“现在放下你们的东西,跟咱家走。”

    在确定了消息之后,郭静居和金尼阁两人顿时就兴奋了起来,自然不敢再停留,连忙收拾了一下东西就跟着魏忠贤走了。

    很快,消息就传了出去,魏忠贤把郭静居和金尼阁两人带走了,皇帝要见两人。

    消息传到了李之藻和徐光启的耳朵里,两人的神情都有些奇怪。

    尤其是徐光启,他现在有一点担心。要知道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很了解陛下,陛下可不是那种随便听人说说就能同意的人,而且对于他所信奉的教派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好感。

    这一次陛下招人进宫,本就非同寻常。何况还是魏忠贤先见的陛下,然后魏忠贤去召见的人。

    要说这里面没有魏忠贤什么事情,那这是谁都不相信的。虽然这段时间魏忠贤比较低调,可实际上大家对于这个人的出现也不觉得意外,只是没想到他把事情搞到了自己的身上。

    “我要进宫。”徐光启站起身子直接说完,转身向着皇宫走去。

    留下了目瞪口呆的韩爌和黄克缵,两人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第四七九章 洋人人口普查(掌门Dragon星空加更)

    不过很快消息就传了出来,毕竟事情这么大,这样的消息是不可能瞒得住的。

    在得到了消息之后,韩爌的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心里面不禁有了一个想法。

    这个时候,黄克缵走到韩爌的身边直接问道:“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暂时先不要动。”韩爌摇了摇头说道:“等一等,静观其变吧。现在的事情不知道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我们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

    在韩爌的心里面,很清楚陛下对徐光启的看重。这一次的事情,如果是徐光启自己作死那没办法,韩爌肯定会踩一脚;可如果不是徐光启自己作死,那就没办法踩一脚了,陛下肯定会护着他们。

    “这件事情是魏忠贤搞起来的,说不定有转机。”黄克缵眯着眼说:“那个老太监可不是那么好搞的,说不定他这一次就盯上了徐光启他们。”

    “那也要徐光启他们接招才行,”韩爌叹了一口气说道:“最重要是陛下的态度,我们不能乱来。”

    黄克缵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会吩咐下去,让手下的人不要乱来。如果时机合适,我们再动手。”

    没有再说什么,韩爌直接点了点头。

    对于韩爌两人的密谋,徐光启自然是不知道的。在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韩爌两人了。

    他现在很担心金尼阁和郭静居,他们进宫了恐怕没那么容易。

    如果这件事情不是魏忠贤搞起来的,那还好一些;现在是魏忠贤在搞事情,那这件事情就不好办了。

    徐光启火急火燎地跑来皇宫门外等着。真的出了什么事情,他要第一时间禀告陛下,要第一时间劝解陛下。

    很快郭静居和金尼阁就被带进了皇宫。

    朱由校也见到了郭静居两人。

    两个洋人,应该说是白人,至于说是欧洲哪里的人,朱由校就不知道了。

    上下打量了郭静居两人一番,朱由校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两个人。

    郭静居两人见到朱由校之后,恭敬地行了一个教礼说道:“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免礼吧。”朱由校看着郭静居两人,笑着说道:“其实朕一直想见一见你们,只是没有时间。你们应该也知道,虽然朕统御了这个国家,可是总有一些人在捣乱。最近朕刚刚打了一场仗,也算好,打赢了。”

    郭静居两人见到朱由校语气温和,说的话也很和善,心里面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位大明的年轻皇帝,或许对自己两人的事业能够给予大力支持,这真的是太好了。

    简单的客气了两句之后,朱由校就把事情转到了正题上。

    看了一眼郭静居两人,朱由校直接说道:“关于你们两个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了。不过朕想见你们,不是为了这个,是有一件事情想问你。你们认识王徴吗。”

    事实上,这个王徴也是一个人才。他今年五十多岁了,考了十次才考上科举,而且精通中西。

    朱由校可以用王徴做一件事情,官职朱由校已经想好了。

    只不过王徴这个人对于朱由校来说,暂时还不能用。有一件事情需要解决,如果解决不了的话,这个人就不能用。

    金尼阁听了这话之后,急忙说道:“回皇帝陛下,我们认识王徴。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信教者,我们见了他之后,有过很多次的交流,非常的愉快。”

    轻轻地点了点头,朱由校笑着说道:“你们认识就好。不过朕好像听说你们的交流似乎并不太愉快。”

    郭静居比起金尼阁对大明的了解更多一些。

    虽然这位大明的皇帝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可是郭静居已经不止一次在大明的官员身上看到过这种笑容,这就证明了一件事情,这是虚伪的笑容。这些大明人说的这些东西,与他们实际做的,根本就是两回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不能再乱说话了。

    于是郭静居拉了一把金尼阁,问道:“不知道陛下说的是什么事情?”

    “大明以孝治天下,相信你们到大明这么久了,应该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徴没有儿子,这在大明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而纳妾是大明的风俗,也是大明的规矩。”

    朱由校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已经严肃了起来。

    他看着金尼阁直接说道:“在这件事情上,他似乎违反了你们的教义。他最近很苦恼,找了很多的神父,希望能够得到谅解。可似乎并没有。”

    事实比朱由校说的还要严重,因为在王徴的父母亲死了之后,王徴曾经动过休了小妾的念头,还曾经尝试过把小妾嫁人。

    只不过王徴的小妾以死相逼,王徴才没有成功。但是王徴也跟小妾做了切割,让她在家里继续待着,却不是以妾室的身份。

    这种事情朱由校绝对不允许。

    可以移风易俗,但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时候,而且也不能够由他们这些传教士发动改变。而是要大明来主动发动改变。

    纳妾这个事情,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可能很多人觉得一夫一妻才是天性,但实际上,在古代,男人是主要的劳动力,加上战场上的战争也比较多,造成了男女的比例失衡,很容易就出现了女的多、男的少的局面。

    纳妾其实也是在平衡,也是为了繁衍。当然了,也是有权人的特权显现。

    纳妾这事可以改,但是不能够让传教士他们改,而且也不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

    抬升女性的地位才是关键,解放思想才是关键。信奉天主教,就是在开玩笑。

    听了朱由校的话,看着朱由校脸上的笑容,郭静居心里面却打寒了起来。

    他明白眼前这位大明的皇帝为什么见自己这些人了?

    这是对自己这些人生出了不满。

    郭静居知道这位皇帝有什么样的权势,这位大明的皇帝陛下一句话可以决定无数人的生命。

    面对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势,郭静居知道自己这些人毫无抵抗力。当年的教案,还不是皇帝这么关注的,结果什么样的所有人都很清楚。

    郭静居向前走了一步说道:“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

    “你们来大明传教,大明还是接受的。但是有一点,朕希望你们应该弄明白,那就是朕所治理的国家,所有的教派,都要遵守大明的律法,都要遵守大明的公序良俗。如果你们能够做得到,那自然没什么问题。”

    这些传教士,朱由校还是要用的,只不过不能够让他们知道他要暗中做点事情。表面上还是要安抚这些传教士,把他们的思想关进笼子里面。

    “王徴的事情,你们不觉得做的有些过分吗?而且在大明传教,你们不觉得你们的教义不合适吗?你们难道不应该弄出一套更加适合大明的教义吗?创建一个新的教派不好吗?好像你们自己也分了很多教派吧?”

    朱由校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冰冷地盯着郭静居两人。但凡两人要是不同意,那这件事情就说不准了。

    事实上,对于朱由校来说,这件事情没得商量。

    站在旁边的魏忠贤心中激动了。虽然他脸上的表情很轻松,但是他恨不得替这两人不同意。

    赶紧反驳呀!赶紧闹啊!

    魏忠贤失望了。

    郭静居两人若有所思的互相看了看。

    传教的工作实在是太困难了,他们不远万里的来到这个国度,可结果却远远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

    这个国家对他们的接受程度实在是太低了,如果想要在这里传教,不做改变似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当年的利玛窦也没有做到那么多事情。

    郭静居想了想说道:“是,皇帝陛下。您英明睿智,说的非常有道理,我们觉得也应该这么做。”

    听到这话之后,朱由校的表情才缓和下来。

    算你们识相。

    “不过你们两人还是有些单薄了。”朱由校看着郭静居两人说道:“应该把你们所有人全都聚集到京城来,共襄盛举。朕会在京城给你们修一个大的教堂,也会给你们建造一个大型的图书馆,把你们带来的书籍全都藏于其中、全都翻译过来,以便我们双方进行友好的交流。你们觉得呢?”

    郭静居两人听了这话,互相对视了一下,全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喜色。

    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好消息。

    他们连忙说道:“谢谢大明的皇帝陛下!您的英明睿智,照耀千古!”

    郭静居两人大明话学得很熟练,可是在拍马屁的方面还是要练。

    朱由校点了点头,对身边的魏朝说道:“传旨各地方衙门,凡是有洋人聚居的地方,普查人口并登记在册,将所有洋人全都送到京城来。让他们得到命令之后,不可迁延罔顾。这些洋人现在来的书籍、各种器材,一样不准确缺失,也全都送到京城来。这件事情让锦衣卫那边配合。”

    “是,皇爷。奴婢马上就吩咐下去,让他们去办。”魏朝连忙点头说道。

    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很好。准备酒宴,朕要招待两位牧师。”

第四八零章 压榨剥削洋人

    吃过酒菜之后,朱由校就让人把郭静居两人送了出去。

    随后,朱由校脸上的笑容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看了一眼走进来的魏朝,朱由校问道:“有什么事情吗?

    “回皇爷,徐光启徐阁老求见。”魏朝连忙说道。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就是一皱眉头。

    他明白徐光启是来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让他不要太为难这些洋人传教士。

    看来他们的交情还挺深的。

    朱由校冷哼了一声说道:“不见,让他走吧。”

    朱由校是真的不想见徐光启,心里正不高兴。

    这些文官与洋人传教士交好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当一个国家的官员不信奉自个儿该信奉的东西,转而去信奉其他的东西,那就是个麻烦的事情。就像后世一样,官员不信奉马列主义,开始去西方那一套,对国家来说就是个灾难。

    何况在大明,官员还有另外一个职能,那就是学术权威,说出去的话能让很多人相信,这可比后世公知的能力大多了。如果这些官员要让外面的人都信这些洋人的东西,那麻烦就大了。

    所以朱由校决定打压,这只是一个开始。

    “是,皇爷。奴婢马上就吩咐下去。”魏朝连忙答应道。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静静地想了想,魏朝就从外面走了回来,显然话已经传出去了。

    朱由校看着魏朝直接说道:“有个差事交给你去办,不知道你能不能办好。”

    听了这话之后,魏朝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要知道,自从皇帝登基之后,魏朝的地位可没怎么提高。看看一起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太监地位都提升得很快,魏朝嫉妒的眼睛都红了。

    魏忠贤的地位就不用说了,陈洪的地位也很高啊。只有他魏朝跑到辽东熬了好几年,这叫什么事啊?

    现在虽然回到了皇爷的身边,可还总是受到陈洪的排挤,手里面可以说是无权无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朝的心里面怎么可能满意?他也想得到皇爷的宠幸,也想飞黄腾达。

    现在听到皇爷有差事交给他,这心里面怎么可能不激动?

    对于魏朝来说,这就是一个机会呀,一个能够让他飞黄腾达的机会!

    这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在这个时候自然不可能说自己不行。

    魏朝直接跪在地上,斩钉截铁的说道:“皇爷放心,奴婢一定把事情办好!”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你有这样的信心就好,这一次的差事十分重要,除了把差事办好之外,还要保密,一定不能够把消息泄露出去。一旦走漏了消息,你知道是什么下场。”

    “皇爷放心,臣一定不会走漏消息。”魏朝连忙答应道。

    对于皇爷的吩咐,魏朝没有打算减少一丝半点的执行力度,他要努力的去把这件事情做好。

    至于说泄露消息的事情,那就更不可能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他们很快就会筹建一个图书馆,也会建一个教堂。朕想让你去管。”

    听了这话之后,魏朝就是一愣。

    这是什么差事?

    按照道理说,这不应该是他做的事情。无论那里建什么,也不用他来管。这样的事情不是什么大事,派一个小吏都能做。

    魏朝有些迟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这只是表面。”朱由校看着魏朝继续说道:“表面上是让你去配合他们,协调衙门和各方面的关系,帮助他们把事情办好。实际上,却是有别的事情。”

    听了这话,魏朝就松了一口气。

    原来是有秘密任务。

    这就好。

    秘密任务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就很重要,因为你能够帮助皇帝执行秘密任务,才代表着你是皇帝的心腹。你都没为皇帝干过黑活,你怎么好意思说你是心腹?

    “朕已经答应他们建教堂了,却只是答应。”朱由校看着魏朝直接说道。

    这句话,朱由校只是在这里和魏朝说,回头他绝对不会告诉别人,有人问他也不会承认。

    毕竟皇帝说话要算数,九五之尊,一言九鼎。这种前面说出去话后面不算的事情,绝对不能够传扬出去。

    这个消息要是走漏的话,魏朝就没什么好下场。

    听了这话之后,魏朝低着头,也没在意。

    对于魏朝来说,皇爷说什么都是对的。一群洋人而已,答不答应的又能怎么样?他们还能上窜下跳做什么事情吗?

    朱由校看着魏朝,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朱由校继续说道:“要先建图书馆,告诉他们,这个图书馆让他们自己出钱,朕不给他们出钱。这个图书馆要建的大,要足够的大。”

    魏朝一边听着,一边心里默默盘算着这个图书馆到底要修得多大。修得像官员宅邸那么大行不行?

    朱由校也没管魏朝有没有听进去,继续说道:“除了他们自己带来的藏书之外,咱们大明的藏书也要分门别类的收录。到时候朕会给你一个图纸,图书馆就按照这图纸来修建,这个钱让他们出。至于这个图书馆的工程做多大,你就按照皇陵来修吧。”

    听了这话之后,魏朝惊讶得嘴里都能塞下一个鸡蛋。

    当今皇帝一向都是十分节俭,登基之后更是停了宫里的营建;对于前面两位皇帝的皇陵,也是能省就省。

    可即便是省,那也是皇陵,造价可足够吓人。

    图书馆若是这么修下去,得花多少钱?

    虽然那些洋人有钱,可也不是这么个花法呀!

    魏朝也算是明白了,皇爷这就是想把那些人的钱全都榨干,然后给大明修一个大明的藏书阁。

    “是,皇爷。奴婢知道怎么做。”魏朝连忙答应道:“第一期工程计划先修建个十年,如果十年不够的话,就再修十年。”

    朱由校赞赏地看了一眼魏朝。

    很不错,能领会自己的意图,很好!

    “这图书馆就建在新城里面。朕会在孔庙的旁边划出一块地方,专门用来建这座图书馆。你不用担心其他的事情。”

    “等到各地的洋人到了京城之后,朕会在那边给他们准备好一个住宅,让他们全都入住进去。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盯着他们,让他们把带来的书全部翻译成大明文。”

    这个时代的大明比起世界上其他的国家,虽然没有落后很多,但是在自然科学上,已经开始落后了。尤其是在各种各样的方面,思想意识上更是落后,对科学的追求也落后。

    这一批书籍对大明的重要性真的是非常非常大。如果不是为了这些书籍,朱由校才懒得哄这些洋人。

    何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洋人会到大明来。朱由校要用这些人树立一个榜样,回头就让人把消息放出去,来吸引更多的西洋人。

    至于这些洋人到了京城之后,自然就是让他们去翻译书和搞研究。朱由校会让他们中的一些人到百工院去工作,跟着百工院的人一起研究。

    总之就是知人善任,擅长什么就去做什么。

    他们如果想要传教,那就要等。大明的信仰不能让他们弄得乱七八糟的、上蹿下跳的传教。

    传什么传?

    朱由校会限制这些洋人的接触范围,不让他们乱搞。

    至于说用什么来让这些洋人死心,很简单,让他们修改教义,然后大明在其中挑拨离间,让他们自己产生分歧,形成两个教派,先互相斗一段时间再说。

    除此之外,修建教堂那边拖延时间,反正图书馆修不好就不修建教堂。

    总是一句话,干活,干活,干活!

    只不过这样的心思,朱由校是不会和任何人说的。

    等到把这些洋人聚集在一起之后,朱由校就会安插一大批密探进去,随时监控他们,看看谁比较危险、思想比较激进。

    这样危险的人犹如一颗老鼠屎,不配待在我天朝大国,就应该直接干掉。

    这些话也用不着和魏朝说,魏朝要做的就是去修图书馆,让这些洋人翻译书籍。

    魏朝认真地听着朱由校的话,心里面虽然也琢磨出一些意思来了,但终究还是要差很多。但他也知道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没问题。

    魏朝躬身恭恭敬敬地说道:“皇爷放心,奴婢一定把事情办好!”

    “好,朕相信你!”朱由校笑得温和无害,话语间充满了信任。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陛下要在新城修建一座巨大的图书馆用来存放各种典籍,同时还包括洋人的一些书籍。这就让人很吃惊了。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但大部分的声音都是支持的。

    毕竟建造一座这样的书馆,或者说是藏书阁,那属于盛世才有的现象。大家都是读书人,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而关于洋人的事情,徐光启大概也知道了,心里面倒是松了一口气。

    一时之间,京城的气氛反而和谐了下来。关于朱由校在蒙古做的事情,反倒没有太多人计较了。

    不过还是有人在盯着,弹劾的题本一直在往宫里面送。

    朱由校在皇宫里面就是不出来。

    那些弹劾朱由校的人,悄无声息的就离开了京城。总之是各种各样的理由,有的被调职了,有的被罢免了,有的甚至是升官了。

    只不过升官的人所去的地方,都是寻常人不太愿意去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题本越来越少了。

    而在这个时候,皇帝放出了消息,要推选新的内阁大学士。

    朱由校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转移注意力,一方面为了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蒙古的事情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朱由校在皇宫里面蹲了两个多月,总算恢复了过来,有了一些精气神。

    他终于从皇宫里走了出来。

第四八一章 天灾**,黄河决口(盟主魑魅魍两加更)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面,大明朝的一切进展都还算顺利。

    辽东的战局稳定了下来,蒙古那边也打完了,结局很完美。

    唯一不高兴的人可能就是林丹汗。

    莫名其妙的就有两个蒙古部落壮大了起来,还玩起了联盟?

    大明还要在大宁筑城,还要和科尔沁和内喀尔喀贸易?

    得到消息的时候,林丹汗非常非常的气愤。但他也没有办法,毕竟这属于他们蒙古的内战,大明又没有出兵。

    至于说这些部族与大明双方的贸易、开边互市这种事情,大明和蒙古一直都在做,只不过是打打停停。这么多年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有一个贸易城市,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要林丹汗派人来说,大明就把事情推到科尔沁和内喀尔喀身上。你们自己的事情,你们自己解决。

    女真那边,黄台吉龟缩了起来,正在舔舐伤口,也在等待时机。据说他把目光盯上了更北面的林子里,想把那里面的人弄出来。

    大明辽东这边,熊廷弼在筑城。除了原本东宁卫的位置,在鸭绿江边上也要建造一座城。

    这座城的名字叫丹东,据说是皇帝亲自命名的。谁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反正就叫丹东。

    这些事情都是内务府参与的,据说他们在辽东买了大片的土地,似乎要大干一场。

    也有无数的商贾跟着内务府一起干,原因也很简单,参与了辽中投资的商户,可以在大宁的贸易当中分上一杯羹,那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除此之外,据说丹东建成之后,大明会和朝鲜展开贸易。

    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贸易,而是有官方合作的贸易,据说动作还很大。

    一时之间,无数人开始涌向辽东。用他们的话说,快到辽东去发财。有人开始传谣言,说什么辽东人傻钱多速来。

    一时之间,辽东热闹非凡。

    这件事情交给了内务府的人去做,朱由校自然就不参与了。他只需要进一步的把控情况,不让情况失控就好了。

    而洋人有不少人被送到京城来了。这已经不是洋人想来不想来的事情,各地的官府在接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把他们送来京城了。

    凭借洋人特殊的样貌,想要在大明藏下去,根本就不可能。地方官府对这些洋人也烦透了,如果不是朝廷不让抓起来就杀,这些官员早就弄死他们了。

    这些洋人没事就在那里蛊惑人心,安稳稳定知不知道?闹什么闹啊?

    朝廷来了消息之后,官员们欢欣雀跃地快马加鞭就抓捕了这些洋人,就要锦衣卫送进京城。

    这些洋人到了京城之后,自然是要安抚一番。朱由校还接见、宴请了他们。

    充分的表达诚意之后,朱由校就把这些洋人交给了魏朝,让这些洋人去了新城。

    在那里,朱由校为洋人们划定了一个区域,让他们居住在那里一边帮忙修建图书馆,一边让帮忙大明展开研究,还需要翻译书籍。

    整个新城因为这些洋人的到来热闹了不少。毕竟京城的很多读书人都知道他们。像徐光启等人还非常的高兴,偶尔也会去和他们交流。

    整个新城,居然搞出了一副文化繁荣的假象。

    反正朱由校让魏朝派人盯着,严禁这些洋人传教。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新的教义还没有制定完毕,你们的教义不符合大明的律法,也不符合大明的公序良俗,目前不允许你们传教。等什么时候你们的新教义编撰完成,什么时候再传教。

    这个事情得到了大明官方的支持,不少的读书人都认同了这个事情,甚至连徐光启他们都说不出什么来。

    至于那些传教士,不吵起来就不错了。

    本身他们就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如果都传原本的教义,那还没什么。

    如今大明规定教义本土化的规定一出来,这些洋人里就有人觉得不应该改原本的教义,有人觉得就要更改,有人觉得更改的人就是背叛了上帝。

    这些洋人自己就吵起来了,加上有人在中间挑拨离间,效果就更好了。

    不要觉得他们都是一个教派的就团结,大部分时候同行之间才往往是最**的仇恨。

    洋人们内讧的情况出现之后,朱由校很开心。他让人看着他们,只要不械斗,其他随他们去。

    所有的情况都在变好,朱由校自然就松了一口气。

    朱由校从皇宫里出来了,实在是不出来不行。

    因为出事了,黄河决口了!

    听到黄河决口这个消息的时候,朱由校可以说是一个头两个大。

    从今年年初开始,大明朝就没消停过,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的破事一大堆。

    在朱由校离开京城没多久,扬州发生地震,南直应天府苏、松、凤、泗、淮、扬、滁州等处同日地震,扬州倒卸城垣三百八十余垛,城铺二十余处。

    然后没过几天,京师滦州(今河北滦县)地震。

    先是十三日,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地屡震,震坏城郭、庐舍无算。

    后来滦州大震,坏庐舍无数,地裂涌水异物。

    乐亭旧铺庄,地裂涌黑水,高尺余。

    迁安声如巨雷,塌坏城垣民舍无数。

    卢龙震倒官民房舍甚多。

    京城内宫殿动摇有声,铜缸之水腾波震荡。

    昌黎、新安、真定府、蓟州、遵化、玉田、河间府、保定府、天津三卫,以东山东临邑、德平、海丰、武定州(今惠民)等二十余州县受灾。

    朱由校在张家口忙着搞事情的时候,朝廷在忙着赈灾。等到灾情稍缓之后,辽东那边就开战了。

    这朱由校刚回京城喘了一口气,黄河又在徐州决口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弄得朱由校可以说是焦头烂额;朝堂上下的大臣,脸色也变得非常的难看。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脸上的表情很难看。

    目光缓缓扫过下面站着的所有大臣,朱由校说道:“具体的情况有结果了吗?”

    “回陛下,臣觉得还是派钦差去一趟吧。”这个时候,徐光启站了出来直接说道:“黄河决口,查一查是天灾还是**。如果有人趁机兼并土地、盘剥百姓,钦差也好给百姓做个主。何况赈灾的事情容易发生弊案,派人去看看也好。”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点了点头,觉得徐光启说的有道理。

    像黄河决口这种事情,不像地震似的。

    地震这种灾情,你没办法预测,也知道这是天灾。

    可是像河堤决口这种事情,这里面就不一定没有事。朝廷每年都会拨付一笔钱来修河堤,如果不是特别大的天灾,它不会决口。

    河堤决口,要么就是天灾过于严重,要么就是**。而且这种事情很通常的情况下,里面都有贪腐。

    派钦差去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去查一查。毕竟朝廷赈灾也需要钱粮,当地有一些富商大贾,还有当地的官员很可能会相互勾连,在受灾之后搞事情。

    朝廷派了钦差去,查一查当地官员商贾是不是有贪污,如果有的话,可以抄他们家来赈灾。

    也不知道是不是尝到了甜头,现在朝廷上下对于查贪污抄家这种事情,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尤其是朱由校的几个忠心的臣子,显然是捞好处捞习惯了。像徐光启这种人,更是觉得有大事抄抄家就挺好的。

    就拿今年这几次的灾祸来说,如果不是朱由校抄家弄了那么多钱,朝廷都快扛不过去了。

    而且自从陛下登基之后,就一直让人在各地建粮仓买粮食,这件事情就从来没停过。如果不是如此的话,朝廷哪来的资本去辽东打仗?光是赈灾就已经让朝堂上受不了了。

    可是这么花也不行,这次陛下虽然在张家口弄到了一些钱,但是钱这种东西嘛,自然是越多越好。

    反正黄河在徐州决口了,那就看看吧。

    看着下面那些大臣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还有人附和,朱由校的神情有些苦。

    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自己手下的这些大臣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他做事的风格,而且通过他来彼此相互勾连,相互排除异己、更换人选。

    现在朝党上这些人已经都是他们的心腹了。

    有句话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在朝堂之上、在官场之上,不光是这么样。只有支持自己这个皇帝的人才会被提拔。

    朱由校只是提拔了徐光启等人,而他们悄无声息的发展出了一个党派。朱由校发现一件事情,最近自己做事情反对的声音小了很多,也就是说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党派。

    自己居然都没有发现,难道是太迟钝了?还是他们做的悄无声息?又或者是因为他们和自己意见一致的原因?

    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严嵩当政一样,朝堂之上只要是嘉靖皇帝说的话、要办的事,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不会有人反对。

    至于说那些出来跳的人,有人会把他们弄下去。

    嘉靖皇帝被弹劾是因为他干的事情太过了。

    朱由校就不一样了,辽东刚刚打了胜仗,每天都勤俭节约,还总派人替他这个皇帝吹牛逼,这名声就好了。

    可是朱由校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怎么感觉自己有些不适应?

第四八二 筹备大明海军

    派钦差这事达成一致之后,朱由校有一些失落。原本他以为这次的事情会闹腾一下,结果发现大家都默认了。

    看来大家已经习惯了他的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反而有点不习惯。

    不过接下来的日子,朝堂之上也不能再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了,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地把灾情的事情梳理一下,不然的话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

    原本朱由校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事情不是像你想的那样。

    看着走进来的兵部尚书崔景荣,朱由校的脸色变得不是很好看。

    大明这个天下想太平怎么就那么难呢?什么时候才能够崛起?

    这次又出事了,不过不是西边,也不是北边,而是南边。

    看了一眼崔景荣,朱由校直接问道:“消息已经确定了吗?”

    “回陛下,已经确定了。”崔景荣答应道,同时恭敬地将一份题本呈递给朱由校,然后乖乖地站到了一边。

    这份题本是朱由校让崔景荣去准备的。起因是之前福建那边送来的一份题本。

    题本里写道:大明的南疆又闹倭寇,厦门被攻击了。

    虽然巡抚商周祚的人打退了来犯者,这件事情也传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只是这事到了朱由校这里之后,直接就引起了朱由校的关注。

    原因很简单,除了一些零星的倭寇之外,这一次主要是荷兰人在捣乱。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朱由校就让崔景荣去查一查究竟是什么情况,看看荷兰人究竟弄到了什么程度。

    这对朱由校来说很重要。

    说起来,在北方没有弄完之前,朱由校实在是不想往南方去。那些倭寇之类的,他也暂时不想搭理。

    至于说其他的人,朱由校就更没什么兴趣了。荷兰人也好,英国人也好,西班牙人也好,葡萄牙人也好,朱由校都没什么兴趣。

    朱由校现在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什么没什么。国内都还没理顺,到海外掺一下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要出海,那也要做好准备了再说。

    可是这帮人老捣乱,就让人很受不了。情况还是要先搞清楚。

    将手中的题本放下,朱由校说道:“朕就不看了,你给朕说一说吧。”

    说完这句话,朱由校斜靠在龙椅上,等着崔景荣说话。

    崔景容也明白,这是陛下在考验他

    对于崔景荣来说,自从做了兵部尚书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实际权利并没有那么大。

    朝廷的实际军队是皇帝新建立的天子亲军。

    各地的军队虽然也有日常事务,可是权利已经被参谋处分出去不少。自从孙承宗调任参谋处之后,兵部就一直群龙无首。被拆分得很厉害。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想要拿回权力是不可能了。所以现在崔景荣这个兵部尚书的地位可以说是一落千丈。

    这一次如果不是因为有这样的题本送来,陛下恐怕也没有心思听崔景荣说什么。

    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崔景荣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事实上,存钱的时候有两种说法,一种叫做开源,一种叫做截流。

    对于做官的官员来说,获取权力也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抢,从别人的手里把权力抢过来。而参谋处就是这么干的,兵部就是被抢的衙门。

    而崔景荣想要把权力抢回来,短时间内不可能。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那么只有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扩充权力,放在赋税上就是开源。

    崔景荣只要找到新的权力来源,自然能够提升自己的权力,这一点在官场上很常见。

    平常的时候,订立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规矩,还不是为了权力?

    明明只需要一道手续,却要每个衙门都走一遍,就因为每个衙门都需要权力需要彰显它们的作用。

    我要什么作用都没有、什么都不干,那我不是可以被裁撤了吗?

    只不过崔景荣不会干那种小气的事情,他可是兵部尚书。

    何况当今的陛下也不是什么愚蠢之辈,陛下圣明无比,在陛下面前耍小心思没有用。

    在看到福建送来题本的时候,崔景荣就有了一些想法。在得到陛下让他详细调查的口谕之后,崔景荣就更有想法了。

    “是,陛下。”崔景荣连忙答应道。

    事实上,海边的事情由来已久。

    万历三十三年七月,这些荷兰人侵占澎湖,伐木建房,为久居计;并借商人李锦、潘李、郭震致书大明。

    福建巡抚徐学聚禁商民下海,断其接济。荷兰人无所得食,乃于十月末离去。

    后又侵夺台湾地,筑室耕田,久留不去。接着又出据澎湖,筑城设守,以求通商。

    守臣说以毁城远徙,即可通商。荷兰人乃于天启三年毁城移舟离去。

    巡抚商周祚以遵谕远徙上闻,但荷兰人仍旧占据着台湾,既而复筑城澎湖。

    “前些日子,这些荷兰人出兵攻打了厦门,被巡抚商周祚打退了。不过在臣看来,这些荷兰人是不会死心的。虽然他们被打败了之后上书求和,可这些人贼心不死。”

    朱由校看着崔景荣直接问道:“那你觉得他们能够成事吗?”

    “一些宵小罢了,自然不能成事。”崔景荣直接说道:“他们能够把事情闹腾起来,无非就是有人在背后支持罢了。”

    “支持的是谁?”朱由校看着崔景荣再一次问道。

    “回陛下,乃是海外的巨寇李旦。此人盘踞沿海众多岛屿,甚至在倭国也有基地。他是海外最大的倭寇,与这些洋人相互勾结,不断劫掠大明。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这些荷兰人绝对不至如此。”

    听了这话之后,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

    事实就是这么回事,现在李旦和荷兰人双方还处于合作期,想要一起打开大明的国门,让大明跟他们谈贸易。

    不过后来他们也翻脸了,那个时候已经是郑家人在当家,也就是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

    郑芝龙投靠大明之后,开始和荷兰人翻脸,不过更多的则是养兵自重。

    一直到大明朝灭亡,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才正式和荷兰人翻了脸。在台湾的荷兰人被郑成功赶出去了。

    “陛下,臣觉得此事事关重大。”崔景荣沉着脸说道。

    此时的崔景荣面容十分严肃,一副危急存亡之秋的样子,看得朱由校有些疑惑。

    这人要说什么呢?

    朱由校说道:“有什么话,爱卿但讲无妨。”

    崔景荣连忙说道:“海外之倭寇,一直以来都是贼心不死,对大明心怀叵测。这些洋人更是贼心不死,对我大明虎视眈眈!”

    “臣觉得应该早做准备,否则一旦他们相互勾连,很可能重新酿成当年嘉靖年间的东南之变。”

    “现如今北疆安稳,辽东的鞑子也岌岌可危,闹不出什么太大的乱子来。臣以为东南之事应该要尽快的提上日程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崔景荣脸上的表情更严肃,直接看着朱由校说道:“臣以为应该建立一支大明的水师。”

    “现如今海外不宁,实在是不可小觑。大明应该有一支水师来护卫朝廷,护卫大明!而各地虽然也有水师,可是战法落后、船只矮小,面对外海之倭寇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所以臣请筹备大明水师,用来平定东南!”

    看着崔景荣一脸认真的样子,朱由校有些感慨。

    大明没有全国性的水师,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属于中央直接统辖的海军,只有各地沿海的军镇自己装备一些船只。

    而且朝廷拨付的钱也有限,现在他们装备的那些船还是那种跳板的方底船。

    就像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场战役,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和郑枝龙曾经打过一场,只不过被人家打败了,还被扣上了一个不敢打仗、遇敌不前的罪名。

    这个时代的人或许不明白,但是朱由校的心里面很清楚,这其实就是一场文武纷争。

    俞咨皋不想打那一场战,因为他知道根本就打不赢。他手下的都是什么船?郑芝龙手下的都是什么船?

    他如果沿着海岸守卫,或许还有一丝的胜算;和郑芝龙打根本就没戏,死路一条。

    可是当时的巡抚要打,结果就败了,那罪名自然就是俞咨皋的。

    而且说是俞咨皋畏敌不前,不然何至于打败?然后俞咨高就被处置了。

    事实上,海上作战,后面的人已经总结过了,那就是船尖炮利说不定都没有用。

    在陆地上还打埋伏、玩计策,但是在海上比的就是谁的船更好、谁的装甲更厚,以及谁的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除此之外没了。甚至连将士的勇武都不那么重要,只要把炮打得准就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什么其他的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崔景荣提出这个建议,也不是真的觉得东南一定会乱起来。

    这摆明了就是夸大其词。崔景荣想要的无非就是朝廷支持他建立一支水师。

    有了这个政策之后,兵部的权力就拓展出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这个兵部尚书的权力也就有了。

    朱由校却不准备答应,虽然大明的确需要建立一支海军,是海军,不是水师。但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时候。

    朱由校的钱不够,路上的事情还没摆弄明白呢。造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他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拿什么造船?

    即便造船,也不可能让崔景荣他们去弄。朱由校要用的是大明的皇家水师,不受朝廷节制的那种。这支水师必须保持独立,朱由校要对付的人,可不光在朝堂之外。

    等到大明的皇家水师建立完成,那才是朱由校对一些人动手的时候。

    略微沉吟了片刻,朱由校看着崔景荣说道:“这件事情从长计议。”

    听了这话之后,崔景荣就是一愣。

    不过他也已经预料到了。没关系,目的已经达到了,先给陛下一点点预兆。等到东南再出事情的时候,陛下自然就会想起他的话。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他把事情做成的时候。现在说这个太早了。

    至于说为什么崔景荣能预料到东南会有事情,倒不是说他多么的神机妙算,无非就是一步闲棋。

    而且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那些荷兰人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他们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的。

    “行了,你去吧。”朱由校看着崔景荣直接说道。

    “是,陛下。臣告退。”崔景荣恭敬地向后退了出去,随后便消失在了宫门口。

    朱由校看着崔景荣离开,伸手敲打着龙椅的扶手,脸上的表情有些迟疑,随后又坚定了起来。

    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魏朝,朱由校直接说道:“你让戚元辅来一趟。”

    “是,皇爷。”魏朝连忙答应道。

    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或者说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在朱由校眼里,这就是一件非常非常大的事情。

    朱由校需要有人帮助他去办。交给下面的衙门都不放心,东厂和锦衣卫都不行,朱由校要让戚元辅去办。

    时间不长,戚元辅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到朱由校之后,戚元辅连忙躬身行礼说道:“臣戚元辅,参见陛下!”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免礼吧。”

    “是,陛下。”戚元辅连忙说道。

    等到戚元辅站直身子之后,朱由校看着他说道:“朕有一件差事要交给你去办。你要去的时间长一些,路有一些远。怎么样?能去一趟吗?”

    “只要陛下吩咐,臣愿意为陛下上刀山下火海!”戚元辅连忙说道。

    “上刀山下火海就不用了,朕要让你去一趟澳门。这个时候应该是叫濠江?无所谓了,你知道这么一个地方就行了。”

    “到了那里之后,有些事情让你去办。”朱由校直接说道。

    大明想要造战船,当然不能够闭门造车,凭借朱由校的想象是不行的。

    朱由校是知道一些,但是不多,转成图纸太费劲。

    而且远航也需要海图,找荷兰人是不可能的。

    朱由校盯上了另外一群人。

第四八三章 派戚元辅去澳门

    这些人自然就是盘踞在澳门的葡萄牙人。

    比起大航海时代刚开始时候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实力雄厚,现在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已经开始衰落了。

    强大而无敌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虽然还在海上航行,但是和英国这么多年的战争打下来,可以说是损伤惨重。

    而且现在荷兰人崛起,开始挑战西班牙舰队的地位,西班牙舰队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而在大明及东南亚沿海,西班牙舰队的地位就更不行了。

    在澳门,因为有大明的庇护,这些葡萄牙人勉强还能够过活。可是一旦离开大明的庇护,他们肯定会被人吞掉。

    荷兰人早就虎视眈眈了,现在他们占领了台湾、占据了澎湖,甚至想要攻打大明,可见他们的骄傲。

    葡萄牙人的日子不好过。朱由校相信只要伸出橄榄枝,这些葡萄牙人肯定愿意帮助大明。

    即便这些葡萄牙人不愿意帮助大明,朱由校相信自己也能说服他们,毕竟自己说服的功力还是很强的。

    这一次朱由校派戚元辅过去,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

    “你去了之后,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在澳门创建了一个火炮工厂,他是一个洋人,名字叫做伯多禄·卜加劳。”

    伯多禄·卜加劳这个人,朱由校可以说是记忆深刻。因为在澳门的那个火炮工厂,名字就叫做卜加劳铸炮厂。

    卜加劳铸炮厂所需铜材大半购自日本,铁矿、硫磺之类则从邻近澳门的地区就地取材。

    卜加劳铸炮厂生产的大炮分铁炮及铜炮两种,铁炮始自华工,铜炮创自葡人,射程远而且耐用。

    英,法战争时,英国名将克灵顿就曾使用卜加劳铸炮厂生产的铜炮在半岛战役中大显威力。到现在这个时候,该厂已发展成为一间具有相当规模的铸炮厂,不仅生产大炮,还生产炮弹、火药,甚至是敎堂的铜钟等。

    朱由校要做的就是找到伯多禄·卜加劳,把这个人控制在手里;澳门那些葡萄牙人,有用的全部迁到京城的新城来。

    现在大明朝的劣势,朱由校很清楚,虽然百工院制造了很多东西,但大部分都是军工产品,而且都是他拔苗助长弄出来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基础。

    这些东西看着比较繁茂,但实际上是空中楼阁。

    在自然科学方面,大明已经开始落后了,而且没有科学的体系,以后想要自行开发和研究的难度很大。

    这一次,朱由校把那些传教士弄到京城,让他们翻译七千多本书,目的就是为了这个。

    那七千多本书都是金尼阁在欧洲搜寻来的珍藏典籍,为了这一件事情,他走遍了欧洲各个发达国家,搜集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艺术到文化,再到各种各样的工业书籍,全都有。这些书翻译过来之后就能替大明弥补不足。

    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和科学仪器,这都是现在大明所缺少的。

    而在工业体系方面,大明现在的工匠制度根本就不合理。朱由校虽然不要改制,但是可以建立新的工厂。

    而工厂的标准化体系,大明根本就没有,需要从另外一个方向引进。最好的方向自然就是葡萄牙人的火炮工厂。

    而大明想要造船,也需要火炮工厂。朱由校看中的不是火炮厂造炮的能力,而是他们的其他一些东西。

    有了那七千多本书,再加上眼前的葡萄牙人,大明朝就能够弥补一些底蕴上的不足。

    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朱由校相信,以大明人的聪明才智和人力物力,飞速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何况,朱由校已经让人在全国搜寻书籍了,准备在大图书馆当中整理编写,而且已经召集好了人事。

    在自然、科学、医学等方面,找到那些高人,让他们来著述。有了这样的文化底蕴和科研团队,再加上自己的引导,朱由校相信大明会迎来一个自然科学井喷式的发展。

    至于在思想方面,也会产生新的碰撞。但是有些东西,朱由校要好好地引导和维护,不能出问题。

    而之前埋下的思想伏笔,现在也正好挖出来。皇家书院的学生将成为大明新的思潮先锋。在这件事情上,肯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等到这些基础都打下之后,那就是大明腾飞的时候。

    戚元辅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让他找这个伯多禄·卜加劳。但是对于陛下的命令,戚元辅会不折不扣地去执行。

    戚元辅直接说道:“是,陛下。放心吧,臣一定找到这个伯多禄·卜加劳。”

    “这次到澳门那边,你不会是一个人去。”朱由校看着戚元辅说道:“朕给你三千人马,允许你临机专断的权力,让你可以调动广东的人马。广东那边没有人能够掣肘你。”

    “除此之外,朕还要让魏朝跟着你一起去,把那些葡萄牙人给朕请到北京来,把他们的炮厂也搬过来。”

    “你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愿意来,钱财什么的都不成问题。而且朕可以和他们贸易,在山东和天津开港口,允许他们的商船停靠。如果他们不来,就轮到你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朱由校看着戚元辅面容严肃的说道:“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把人带回来,明白吗?”

    听了这话之后,戚元辅脸上的表情就严肃了起来。

    陛下要做什么,戚元辅不知道。但是陛下想让他做什么,戚元辅的心里面已经一清二楚了。

    说白了就是保证那些葡萄牙人必须来京城;如果不来,那就用强,绑也要给他们绑来。

    事实上,这只是朱由校的后手,他相信葡萄牙人不会拒绝。

    不要说葡萄牙人,现在所有人都在谋求和大明进行贸易,只不过大明懒得搭理他们罢了。

    走私贸易一直都有,但其实是被一些人垄断了。比如李旦,那个大明有名的海商和海寇。

    至于说其他人想要和大明的人贸易,难度特别大。葡萄牙人能够在澳门待下去,那是因为那里没有什么人,最主要的人手就是他们的人,就这也费了不少的力气。

    葡萄牙人每年要给大明缴纳赋税和地租,还要拿钱贿赂当地的官员,才允许他们在澳门待着。

    现在大明皇帝要给这些葡萄牙人开口岸,他们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怎么可能会拒绝?

    不过万一葡萄牙人脑抽,朱由校正好就让人把他们绑回来。至于结果怎么样,那也要等绑回来再谈。

    现在可以抢一波葡萄牙人的技术,朱由校对于他们的技术还是很感兴趣的。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明曾多次派人到澳门购买大炮。天启四年购买四门,崇祯二年购买十门,崇祯皇帝还给安置在北京城门上的澳门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还有后来的红衣大炮,足见这个卜加劳炮厂的实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卜加劳炮厂吞并之后,大明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技术,与现在的技术相结合、互相印证,朱由校相信会有收获。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朱由校看着戚元辅继续说道:“就是关于能够造船的人。能够造大船的那些洋人,你去了之后一定要搜集一些。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带回来。”

    “还有就是远洋的图纸和造船的图纸,也全都要弄回来。对于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办,不要闹出太大动静。”

    “只要不让别人知道,你做什么朕都允许。让你去是因为你们家人曾经打过海战,现在这个本事没扔吧?”

    “回陛下,没有!”戚元辅连忙答应道。

    戚元辅当然知道皇帝说的是戚继光,这个压在他们戚家所有人身上的名字。戚家现在能有这个地位,也是因为戚继光。

    至于皇帝要收集这些东西做什么,戚元辅当然很清楚。

    朱由校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倒有几分将门虎子的样子。去吧,不要让朕失望,把事情办得漂亮一些!”

    “是,陛下。”戚元辅连忙答应。

    等到戚元辅走了之后,朱由校站在大殿之上,目光远眺,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什么都不会做了,大明现在要做的就是需要休息。

    在辽东那边,自己打残了黄台吉,没几年,黄台吉根本缓不过来。

    在蒙古那边,林丹汗闹腾不起来,科尔沁和内喀尔喀也一样闹不起来。他们三个或许能打起来,但是这和大明没什么关系,大明只要看着就行了。

    事实上,这个猜想也不太可能实现,林丹汗没那个本事。如果林丹汗真的是一位草原明主、天降猛男,在原本的历史上也不会被弄成那个样子。

    现在朝廷上下暂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朱由校在张家口弄来的钱够花销一段时间的了。剩下需要用的钱,内务府那边会从西北的贸易当中赚回来。

    现在的内务府已经开始赚钱了,每年光是收取品牌使用费,就是一大笔钱。

    所谓的品牌使用费,其实就是皇家贡品的费用,这可是要花钱买名额的。现在皇家贡品的名头越来越高,物价也越来越贵,使得这个费用也越来越多。

    在朱由校看来,皇家贡品已经开始往奢侈品的方向转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务府每年搞来的钱都很多。

    所以接下来几年朱由校不用担心花钱,他准备消停几年。

    朱由校已经准备好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地等待,等待自己所做的一切发酵起来。

    葡萄牙人那边,相信短时间内也到不了京城。等他们到了京城之后,他们的东西也需要转化一段时间,那七千本书的翻译也需要时间。

    除此之外,军队的训练也需要时间,百工院制造装备也需要时间。

    在这些事情都没有达成之前,朱由校什么都不做。

    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中发展几年,对大明的好处非常的大。自己折腾来折腾去,为的还不是这个?

    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魏朝,朱由校直接说道:“你回去收拾一下吧,然后启程去澳门。”

    魏朝的心里十分的痛苦。

    在辽东的时候,他干的叫什么事?现在又让他往外跑?

    当初皇爷登基的时候,他就已经被发配过一次了,现在还干这种苦活和累活?

    魏朝实在是不明白他究竟哪里得罪了皇爷,让皇爷这么注意他。

    只不过他是一个奴婢,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敢问。

    朱由校看了一眼魏朝说道:“新城修书的事情,你交给王安来做吧。这一次从澳门回来之后,司礼监秉笔的位置有你一个。”

    听了这话之后,魏朝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连忙趴在地上说道:“奴婢谢皇爷!”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行了,去准备吧。把事情办得漂亮就对得起朕了。”

    “皇爷放心,奴婢绝对不会辜负皇爷!”说完这句话,魏朝从地上爬了起来,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等到魏朝走了之后,朱由校看了一眼宫廷之外,目光深邃且悠远。

    他转身向后宫走了进去。

    前一段时间,朱由校在后宫之中咪了一些时日,现在要更长时间的苟下去。

    毕竟他折腾这么长时间,想来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了。如果再折腾下去可能就会出乱子。

    说白了,还是自己底蕴不足。

    等到自己底蕴足够的时候,天下任由自己折腾。

    不过朱由校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等到自己重新从皇宫里面走出去的时候,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全都能拿得来,没有人能够拒绝自己。

    现在,要好好陪陪张皇后,陪陪自己的女人。毕竟前一段时间太忙,一直都冷落了她们。

    自从她们入宫之后,朱由校和她们相处的时间就不长。现在借着机会正好,等到将来再忙起来的时候,又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模样。

    从这天开始,大明的皇帝便开始休养生息。

    虽然没人知道怎么回事,但是皇帝老实下来了,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消息,尤其是徐光启他们这样的重臣。

    毕竟皇帝一直折腾来折腾去的,他们的心里面也没底气。

    尤其是皇帝总想往外跑,那可不好。

    现如今,皇帝这样待着也挺好。

第四八四章 编撰大明山河志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整个京城也从寒冷的冬天中苏醒了过来。

    早上太阳升起之后,大街上可以说是人来人往,无数的人走来走去,大家全都在忙碌着。

    京城门口也聚集了不少马车,全都在向西而去。

    这些马车全都是去新城的,有的是在新城谋生,有的是到新城去求学的。

    三月刚刚开始,很多士子也都正在赶过去。

    一路上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自从一年以前新城正式落成以后,新城就成为了京城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

    朝廷从四年前开始建造新城,整座新城历时三年,终于建造完毕。当然了,这是分区建造的,很多地方早就已经投入使用。

    新城现在非常繁华和热闹,因为有皇家书院、皇家武学院,还有皇家图书馆、孔庙等等,可以说是大明的整个文教汇聚之地。

    这些年,大家都在往新城跑。读书人没去过新城,那是会让人瞧不起的。

    至于新城的名字,朝中起的叫卫城,民间根本不认同这个名字。

    新城在民间被称呼为书城,这个名字倒是定了下来。所以现在大家都这么称呼书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城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周围繁茂异常。前些日子,听说皇帝的行宫在书城落成,据说皇帝要过去住一段日子,书城就更热闹了。

    而且在书城的城西,正在开建的据说是皇族城,那里将会成为福王等人居住的地方。据说新的信王府也在那边,信王是当今陛下的弟弟。

    在城门门口,一个年轻的男子看着一个背着包的男人,笑着说道:“陈兄,没想到能在这里碰到你。原本还想着去你家里找你,现在看来不用了。”

    被称为陈兄的男子,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看到来人以后,他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无奈的神色,不过眼中更多的是感动。

    毕竟他现在一身粗布麻衣,虽然头顶上的方巾证明他是一个读书人,但穿着实在是算不上体面;身后背着布包,看着就像是赶路的。

    而眼前的这个男人一身丝绸华贵就不说了,坐着的马车一看也不同凡响。

    四轮马车,这东西是前年京城才弄出来的,据说是百工院的物件,有什么转向轴和板簧,据说是非常非常好的东西。

    他曾经也坐过一次,舒适就别说了,跑起来那叫一个稳当。而且四轮的车厢非常大,在里面可以躺着,可以说是非常适合京城那些有钱人和纨绔子弟。

    四轮马车现在在京城当中非常的流行,而且卖得非常贵。据说板簧和转向轴的这种东西,只有百工院能够弄得出来。

    这一辆车要大几千两的银子,而且还是普通版。像什么更贵的限定版,那价格更是要人命了。

    反正一时之间,四轮马车在京城之间形成了风尚。

    在这样的情况下,京城之中能够坐得起这样马车的人,可以说是非富即贵。

    陈兄笑着对眼前的人拱了拱手说道:“有劳赵贤弟挂念,这书城虽然说路途并不遥远,但我还是想早去一会儿。”

    “来来来,上车。”被称为赵贤弟的赵归笑着招手说道:“咱们一起坐车去。前些日子去了一趟江南,前两天才回来,家里面又忙着给我定亲,我这是焦头烂额,不然一定提前来告诉你让你和我一起走。陈兄千万不要怪罪。”

    听了这话之后,陈延年无奈地说道:“这话从何说起?”

    一边说着,陈延年一边上了车。

    至于街边上的人看到这两人之后,眼中那叫一个羡慕。甚至有人指着马车跟孩子说道:“好好读书,将来也去西城读书。”

    经过几年的发展,京城的皇家书院已经有了六家,实力上也已分出了高低。

    如何衡量实力?当然是看它能在科举当中拿到多少名额。在去年的科举考试之中,京城城西的皇家书院考中了十六名,其中还出了一个状元。

    在这样的刺激之下,城西皇家书院的地位很高,直接就成了热门。在年后的书院考试之中,参与考试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眼前这两人一看就知道是城西皇家书院的学生。那个富贵的就不用说了,那个贫苦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读书的人,将来毕业之后必然是要翻身。

    大明这两年商贸很繁茂,各行各业都在用人。书院之中毕业的学子即便考不中,也是各家商行的香饽饽。

    这两年,各大商帮打的不可开交,大家都缺人,尤其是缺高端的人才。而皇家书院的人才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些学子无论知识、眼界,那都是上上之选。

    这些学子对朝堂观察都十分了解,也知道该怎么样与衙门接触,甚至还懂律法、会兵法,不但能够打官司,还能够训练护卫队保镖,可以说是难得的人才。

    只要从皇家书院毕业,哪怕考不中当不了官,拿一份高薪的工作都是妥妥的。不说其他的地方,内务府每年都要招收一大批皇家书院的学子。那钱开出来,让人看得直咋舌。

    甚至成绩好的,直接能够拿到内务府在京城准备的宅子。能够解决住这个问题,对很多贫苦的读书人来说,那就是翻了身。

    所以只要考上皇家书院,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那就等于一步登天。

    眼前的这两人没有去看周围的目光。上了马车之后,车子缓缓启动向着城西而去。

    一路之上可以说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走起来速度并不快。

    出了城门之后,并没有什么荒凉的意思,反而沿街都是各种各样的店铺。

    自从书城建立之后,整个城门到书城这段路两侧汇聚了无数的商铺,形成了一条商业街。

    以前大家都没有商业街这样的提法,后来就有人提出来了。这里的地价飙升,生意看起来也很不错。

    马车一边走,车上的两人一边笑着向外看。

    赵归说道:“这次去的时间比较急,没有时间好好的逛一逛走一走。等到下一次学院放假,咱们就从那边走回来,沿途好好看一看。”

    陈延年笑着说道:“贤弟如果有兴趣,那咱们就走着回来。”

    两人之前一起在府学读书,既是同窗又是同年,关系一直非常好。

    虽然赵归的家里比较有钱,但是他对陈延年一点都不敢怠慢。毕竟这位同届之中的第一,学问是真的好;而且考入书城皇家学院的时候,那是以同届前三的成绩考进去的。

    这个成绩就代表着,只要陈延年在书院中不乱来,妥妥地将来能够考中进士。如果能努力,一甲也不是不可能。到了那个时候,陈延年的地位就不是他赵归能比的了。

    虽然赵归的学问也不错,考试成绩也很好,但是比起眼前的陈延年,还是要差上很多。

    最重要的是两人意气相投,算得上是好兄弟。

    两人赶车来到书城的时候,这里早就人山人海了。

    从书城门口进去,两人就看到了不远处一个高大的建筑。

    赵归兴奋地说道:“皇家图书馆,不知道里面什么样?”

    两人以前也来过,但只能在外面看。因为这个地方只允许书院的学生进去。

    原本刚开始的时候,是允许所有读书人进去的。但是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这一个皇家图书馆根本就不够用。据说城东的皇家图书馆已经开始建造了。

    这个皇家图书馆,藏书已经突破了十万种百万册,数量很庞大。

    一座主楼,高达四层,旁边还有四座分楼,按照五行的方位布置,据说请了高人。

    反正这是读书人心中的圣地,以前他们到这里也只是瞻仰一下,现在终于有了进去的资格。

    除了皇家图书馆以外,后面还有一个文昌院。那里是编书的地方,是给大明天下学子编书的地方。

    自从四年前陛下下旨之后,天下文人大儒全都汇聚到了文昌院,在文昌院里编写书籍。

    陈延年的目光也看了过去,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虽然他的脸上一直以来都是很古井无波,但是看到皇家图书馆还是忍不住了。

    据说那里编纂的书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朝廷的任务,就是朝廷需要什么样的书籍,就会发布什么样的任务。如果你觉得可以参加,你就可以去报名,被认可了之后便能够加入。

    这样的书籍编撰出来之后,由皇家负责印刷和发行,你会在上面留下名字。这样的书籍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据说还有专门写工匠的书籍。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说一下自己想要编写什么书籍。如果在文昌院当中,这本书的提议被认可,也会由皇家给钱给人进行编写。成功了之后就会由皇家发行,可以说是一个文人非常非常看重的东西。

    陈延年前些日子也听说过一件事,好像有个叫徐霞客的,要编撰一本大明山河志。朝廷同意了,专门给他拉了一个上百人的队伍,每年出钱让他们游遍名山大川,据说已经走到河南府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24/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 作者:纣胄所写的《回到明朝做昏君》为转载作品,回到明朝做昏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明朝做昏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明朝做昏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明朝做昏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明朝做昏君介绍:
穿越大明朝,成为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个,我躲在后面,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书友群:645915254回到明朝做昏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明朝做昏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