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再起TXT下载大唐再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再起全文阅读

作者:飞天缆车     大唐再起txt下载     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41章

    这场风波,很快的就传到了政事堂。

    作为统辖天下政事的所在,宰相们身份贵重,尊崇,基本上不会有死刑的安排。

    当然,操心着国家大事,对于储君之位,自然关心备至。

    但无可奈何,以首相孙钊为首,一个个的畏畏缩缩,不敢与皇帝直言,生怕失去了圣宠。

    皇权强大,让相权格外的萎缩。

    要知道,皇帝年岁见长,统御天下的时间越长,威望就越大。

    随之而来的,就是皇子们的成长。

    子嗣多了,自然竞争就多。

    皇帝一直没有个明确的答复,自然而然让朝廷上下揪心。

    谁也不想加入个派系夺嫡,以至于朝廷内耗。

    如今尘埃落定,太子之位八九不离十了。

    孙钊首相就松了口气:“多年以来,直到今日,老夫才能睡个好觉啊!”

    “圣心昭昭,我等也能安稳了!”

    邓斌摇了摇头,说道:“但是储君之位,一日不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安稳。”

    “我等,还是尽早做安排吧!”

    王溥捋了捋胡须,摇头道:“看来用不了多久,五个藩国又得成立了,文武百官,迁徙的百姓,都得做安排,有的忙咯!”

    “藩国之事不急!”赵普轻声道:“当务之急,应该就是辽东之战。”

    “依在下看,陛下如此行为,恐怕就是攘外先安内,年岁渐长的皇子们,得早做安排才是,上下一心。”

    “没错!”

    孙钊点头道:“陛下恐怕早已安排妥当,咱们还是做自己的事,明年的辽东,可不能有一丁点的疏忽大意。”

    宰相们又聊了聊,这才散会,各自忙活起来。

    对于宰相们来说,无所谓地站队问题,他们已经到了顶层,自然想着安安稳稳的待下去。

    而对于中下层的官吏来说,收益远远大于风险。

    永远的暗无天日,还不如搏一搏。

    不过,这场博弈,他们还没有入场,就已经结束了。

    因此,他们心有不甘,一股脑地前往国丈府,送了不少的礼物。

    周行武烦不胜烦,对于这些苍蝇一般的官吏,可谓是极为不满。

    但是他又没得法子,人家笑脸相迎,总不能赶出去吧,好歹也是朝廷命官。

    虽然一把年纪,但周行武尤爱喜欢劳作。

    他甚至在自己的府里,开出了几块菜田,自给自足,极为妥当。

    这日,天微微亮,他来到了马厩,给自己养的马儿,准备开始喂食草料。

    只是,他刚来,就觉察,马儿的食槽中,已经有了剁碎的草料,以及大豆,鸡蛋等,几匹马吃的颇为开心。

    “怎么,九儿这家伙,起的那么早?往日都是我喂,今个倒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他奇了怪,但是也不以为意,准备将马厩打扫。

    只是,马厩整整齐齐,干净的彻底,毫无他的用武之地。

    “这是怎么回事!”周行武奇怪道。

    这时,他看到了一个忙碌的身影,只觉得陌生,不由得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入府的,我似乎没有见过!”

    “国丈有礼了!”

    这时,男人转过去,行了一礼,笑容满面道。

    一听他的声音,周行武不由得哭笑不得:“吴主事,您堂堂六品主事,来我家打扫马厩,这又是什么癖好?”

    “我在太常寺,也无什么事,就爱马,听闻国丈府中有几匹好马,我就心痒难耐,不由得来了!”

    吴主事笑道。

    “那你是怎么进来的?”

    周行武奇道。

    “昨日拜访您,准备回去的时候,不知何时就来到了马厩,一时心痒就待到了现在!”

    吴主事憨笑道,浑身散发着臭味。

    显然,他已经是一天没吃饭,也忙活了一整夜了。

    看着干净的马厩,周行武不由得说道:“别的也不提,您这个毅力我倒是佩服得起,有这等还愁无官可升?”

    说着他不由得正色道:“可,您正职之事不做,来到我家的马厩,这可不是君子所为!”这场风波,很快的就传到了政事堂。

    作为统辖天下政事的所在,宰相们身份贵重,尊崇,基本上不会有死刑的安排。

    当然,操心着国家大事,对于储君之位,自然关心备至。

    但无可奈何,以首相孙钊为首,一个个的畏畏缩缩,不敢与皇帝直言,生怕失去了圣宠。

    皇权强大,让相权格外的萎缩。

    要知道,皇帝年岁见长,统御天下的时间越长,威望就越大。

    随之而来的,就是皇子们的成长。

    子嗣多了,自然竞争就多。

    皇帝一直没有个明确的答复,自然而然让朝廷上下揪心。

    谁也不想加入个派系夺嫡,以至于朝廷内耗。

    如今尘埃落定,太子之位八九不离十了。

    孙钊首相就松了口气:“多年以来,直到今日,老夫才能睡个好觉啊!”

    “圣心昭昭,我等也能安稳了!”

    邓斌摇了摇头,说道:“但是储君之位,一日不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安稳。”

    “我等,还是尽早做安排吧!”

    王溥捋了捋胡须,摇头道:“看来用不了多久,五个藩国又得成立了,文武百官,迁徙的百姓,都得做安排,有的忙咯!”

    “藩国之事不急!”赵普轻声道:“当务之急,应该就是辽东之战。”

    “依在下看,陛下如此行为,恐怕就是攘外先安内,年岁渐长的皇子们,得早做安排才是,上下一心。”

    “没错!”

    孙钊点头道:“陛下恐怕早已安排妥当,咱们还是做自己的事,明年的辽东,可不能有一丁点的疏忽大意。”

    宰相们又聊了聊,这才散会,各自忙活起来。

    对于宰相们来说,无所谓地站队问题,他们已经到了顶层,自然想着安安稳稳的待下去。

    而对于中下层的官吏来说,收益远远大于风险。

    永远的暗无天日,还不如搏一搏。

    不过,这场博弈,他们还没有入场,就已经结束了。

    因此,他们心有不甘,一股脑地前往国丈府,送了不少的礼物。

    周行武烦不胜烦,对于这些苍蝇一般的官吏,可谓是极为不满。

    但是他又没得法子,人家笑脸相迎,总不能赶出去吧,好歹也是朝廷命官。

    虽然一把年纪,但周行武尤爱喜欢劳作。

第1342章惊喜

    皇后的话,四平八稳,让李嘉挑不出一丝毛病。

    是啊,他这个父亲,对于嫡长子的安排,决定了他的未来。

    不过,这也不出乎所料。

    皇后本来就不喜欢干政,这是李嘉最喜欢的一点。

    “皇后深得朕心呐!”

    李嘉环抱其腰,不由得亲昵道。

    说着,气氛渐渐升温。

    青天白日,皇帝竟然还想着这事。

    周颖儿俏脸一红,忙不迭道:“陛下,天还没黑呢!”

    “这有什么!”李嘉不以为意:“咱们夫妻之间的情事,哪里管这些?”

    “大唐的繁衍,还要靠着你、我呢?”

    虽然是老夫老妻了,但周颖儿依旧适应不了皇帝这种白日宣淫,不由得挣扎起来。

    而皇帝则比较坚决,不一会儿,两人身上的衣服反而越来越少了。

    眼见于此,周颖儿哭笑不得道:“陛下,陛下,妾身有了!”

    “哼哧,哼哧!”肯食着乳猪,李嘉耳旁突然涌现这句话,他陡然一惊,随即大喜:

    “皇后,你又有了?几个月了?”

    这个时候什么欲望都消失一空了。

    “三个多月了!”周颖儿慢慢穿戴起衣裳,无奈道:“本来想给陛下一个惊喜的,谁知,您这样迫不及待!”

    “嘿!”李嘉无奈的笑了笑:“这种事情你应该找些来说,怎么还要拖延下去。”

    他只能穿戴起衣裳,然后小心翼翼的看着周颖儿,摸了摸她的肚子,开心道:“时隔多年,皇后你终于又有了,这是天大的喜事。”

    皇七子李复沐都十二了,也就是说,快十二年,皇后才怀上第三胎。

    三十岁的年龄,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高龄孕妇了。

    “皇后,如今不比往常,你可得小心一些才是,年岁毕竟大了,养胎期间,莫要太忙碌,让宝嫔去做……”

    皇帝不由得唠叨了起来。

    心中很是一番感慨。

    与周颖儿相伴近十五年,夫妻之间不说恩爱异常,但也是互相信任,给予对方最大的信任,成了真正的一家人。

    日常上维护皇后的权威,也是他经常做的。

    自然而然,夫妻,家人的情感,让李嘉非常不愿意失去这位皇后,尤其是高龄第三胎,更需要小心谨慎一些。

    而且说句最现实的。

    皇后才是太子最坚实的护盾。

    一个贤后,才是皇室最大的财富。

    “不碍事的陛下!”周颖儿颇有些感动,不由说道:“妾身问过了太医了,已经第三胎,并不会有什么事的。”

    “听我的!”李嘉强势道:“你就安心养胎,少操劳一些。”

    “是,是,是——”周颖儿无奈地应下:“妾身知道了!”

    “这就对了!”李嘉满意道。

    不由得,他想起来,许国公主,李燕奴,此时也快十四了吧!

    “燕奴也十四了吧!”

    李嘉扶着其坐下,不由得问道。

    “是的呢!”

    提起女儿,周颖儿不由得皱起眉头,说道:“她跟薇儿学野了,带着一群弟弟妹妹四处玩耍,哪有女孩子的样子。”

    “哎,别这样说!”李嘉对燕奴喜欢的紧,不由得反驳道:“燕奴身体强健还不好,日后定然是个持家的人,反正还没有嫁人,不急。”

    “还不急呢?在民间这样大的已经成婚了!”

    皇后无奈道:“薇儿这般模样,已经被外人议论了,燕奴要是还这样,可见出大事了。”

    “人家就会讨论咱们皇室的女儿,那样毫无公主风范,妾身怕会像前唐那样,难以出嫁。”

    “虽然说性子野了些,但却是一等一的好女子,皇后休要乱说!”

    皇帝不由得反驳起来,他的女儿怎么会像前唐那样不知羞耻呢?真是胡言乱语。

    “陛下,皇后,燕国长公主求见!”

    这时,女官在门外轻声道。

    “薇儿?”李嘉诧异起来,他不由道:“让她进来,几个月不见她了,也不知近况如何了。”

    “真是有了夫君,就忘了兄长!”

    皇后不由得掩嘴笑道:“陛下还吃妹夫的醋呢?”

    “虽然薇儿是我的妹妹,但自小看着养大,与女儿无甚差别!”

    李嘉轻声道:“我也是当着女儿来看待,不然怎么会如此纵容,你看李宾,说打就打,如此才勉强成才。”

    “陛下说的对!”皇后轻笑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很快,身着宽衣貂皮衣裙的李薇儿,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见过皇帝哥哥,皇后娘娘!”

    “你坐吧!”

    李嘉点点头,仔细瞧了瞧,只觉得李薇儿胖了一些,不由道:“鲁国公府的饭菜这般好?竟然把我的妹妹养胖了一些!”

    “皇兄!”李薇儿颇有些羞涩。

    而周颖儿则仔细看了看她,不由得对皇帝道:“你还是做兄长的,薇儿怀孕了,都不知晓!”

    “什么?你怀孕了?”

    李嘉突兀站起,很是惊诧。

    “怎么不告诉我,我这外甥来的可真突然。”

    “太医刚诊断出来,我就迫不及待来宫里报喜了!皇兄可别诬赖好人啊!”

    李薇儿不乐意了,撅起小嘴道。

    李薇儿虚岁十七,身体还算康健,如今怀孕,也不算太早,应该没问题。

    “皇兄,您作为舅舅,对外甥就没有什么赏赐的?”

    “我这个小外甥,将来可是鲁国公呢,我还有什么可赏赐的?”

    李嘉哭笑不得。

    “罢了罢了,就给他加个骁毅校尉的头衔吧!”

    “多谢皇兄!”李薇儿笑眯眯地应下。

    虽然说骁毅校尉,年俸不过百石,但也是初级的终身勋爵,其意义不凡。

    能有收获,她已经很满足了。

    “改日让潘文也入宫,一家人好久不见,也是该多亲近一些!”

    李嘉看着谈笑宴宴地李薇儿,也觉察到,这场联姻,其实还是不错的,

    毕竟是长公主,哪个敢欺负?

    又谈了一会儿心,李薇儿不由得忧愁起来:“母妃去了吐蕃,也不知境况如何了,她身子弱。”

    “你勿要担心!”

    李嘉忙道:“你怀了身子,莫要大哭,太妃在吐蕃,含饴弄孙,指不定多快活呢,要不了几天就会来信。”

    “到时候让你看看,你就晓得了。”

第1347章

    即将冬至日大朝,来自于中山国,以及卫国的使臣队伍,终于来到了洛阳。

    从夏日出发,经过半年,才堪堪到达洛阳。

    也就是说,安顿没多久,李宾与李复文二人,就派遣着人手,回国复命。

    使臣队伍并不多,只有百八十人,还是两国一起合并的结果。

    至于侯太妃,则并没有书信传来,只不过使臣在半路上碰到,侯太妃虽然萎靡不振,但精神还算好,此时恐怕已经到了逻些城了。

    李嘉微微放下了心,然后问道:“卫国,中山国,境况如何?”

    卫国使臣不由道:“启禀陛下,卫王境况安康,卫国都城在逻些城,民约五十万,兵万人,其余的还有贵族奴隶等,难以计数。”

    “朕明白了!”

    李嘉一下子就知晓了李宾的处境,这次陷入到了贵族包围中,不过,这也正是可以磨砺的地方,消灭了这群贵族,卫国自然壮大。

    “你归国之后,带句话给卫王,让他不要只盯着国内的一亩三分地,往南边走走,那里还有不少的小国,朕与他面南征伐之权,先斩后奏!”

    “多谢陛下隆恩!”

    使臣忙不迭地大喜,这权力可是不小,着实属于惊喜范畴。

    一旁的中山国使臣,也不由得说道:“陛下,中山国虽然国土广袤,但人烟稀少,包括众多的贵族,也不过三十来万。”

    李嘉听着,觉得中山国,国土广袤,但都是一些贫瘠之地,除了离陇右西域近一点,着实没有啥好处的。

    他不由得有些惭愧。

    李宾的逻些,是整个图波最富庶的地方,而且南边,就是尼泊尔,再之后就是印度天竺,不少的小国,一番征伐,成就一番伟业是必然的。

    但,藏北那地方,也着实贫瘠了些。

    他想了想,之前看到的那些地图上,那曲旁边,东边就是昌都地区,西边是阿里地区。

    “西边,中山国之西,还有一些吐蕃遗族建的古格,普兰等小国,也可以征伐!”

    李嘉继续道:“其东面的朵康地区,也是中山国的范畴,允许尔等征伐。”

    “这两地的征伐,中山国也可以先斩后奏!”

    “你们两国,一定要和气,同心协力,才能安稳如山。”

    “诺!”

    两名使臣大喜,立马应下。

    随着两人的退出,李嘉细细地专研起了地图。

    吐蕃南边是尼泊尔,印度。

    西边的话,就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也就是中亚地区,虽然贫瘠的一些,但还是有不少人的。

    只是,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

    中亚地区,正是绿教盛行,中三国能不能抵挡得住呢?

    不过,就算打不过,退回来也能守住。

    吐蕃进可攻,退可守,着实是个好地界。

    “就是希望,李宾与李复文,能够在吐蕃立足,不要浪费我的一番苦心啊!”

    冬至日,群臣毕至。

    在正旦之前的冬至大朝,属于文武百官,自己大唐国内的一场大朝会,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事的。

    正旦日大朝,则是海内外,万国来朝,脸面大于实际。

    群臣贺喜,王公贵族们也纷纷献上祝福,祝愿大唐千秋万世。

    那么多年都过来了,李嘉已经完全习惯这一番套路。

    贺喜之后。

    皇帝就是赐宴,赏赐许多的东西。

    内库又空了一些。

    不过那些地方封疆大吏,也献上不少的地方特产上来。

    内库也因此充实了不少。

    当然了,金银珠宝什么的很少,都是一些真正的特产,不提也罢。

    到了晚上,美食美酒,可谓是快活的紧啊!

    而李嘉,高坐在上,眼看着众臣的表演,狼狈之态。即将冬至日大朝,来自于中山国,以及卫国的使臣队伍,终于来到了洛阳。

    从夏日出发,经过半年,才堪堪到达洛阳。

    也就是说,安顿没多久,李宾与李复文二人,就派遣着人手,回国复命。

    使臣队伍并不多,只有百八十人,还是两国一起合并的结果。

    至于侯太妃,则并没有书信传来,只不过使臣在半路上碰到,侯太妃虽然萎靡不振,但精神还算好,此时恐怕已经到了逻些城了。

    李嘉微微放下了心,然后问道:“卫国,中山国,境况如何?”

    卫国使臣不由道:“启禀陛下,卫王境况安康,卫国都城在逻些城,民约五十万,兵万人,其余的还有贵族奴隶等,难以计数。”

    “朕明白了!”

    李嘉一下子就知晓了李宾的处境,这次陷入到了贵族包围中,不过,这也正是可以磨砺的地方,消灭了这群贵族,卫国自然壮大。

    “你归国之后,带句话给卫王,让他不要只盯着国内的一亩三分地,往南边走走,那里还有不少的小国,朕与他面南征伐之权,先斩后奏!”

    “多谢陛下隆恩!”

    使臣忙不迭地大喜,这权力可是不小,着实属于惊喜范畴。

    一旁的中山国使臣,也不由得说道:“陛下,中山国虽然国土广袤,但人烟稀少,包括众多的贵族,也不过三十来万。”

    李嘉听着,觉得中山国,国土广袤,但都是一些贫瘠之地,除了离陇右西域近一点,着实没有啥好处的。

    他不由得有些惭愧。

    李宾的逻些,是整个图波最富庶的地方,而且南边,就是尼泊尔,再之后就是印度天竺,不少的小国,一番征伐,成就一番伟业是必然的。

    但,藏北那地方,也着实贫瘠了些。

    他想了想,之前看到的那些地图上,那曲旁边,东边就是昌都地区,西边是阿里地区。

    “西边,中山国之西,还有一些吐蕃遗族建的古格,普兰等小国,也可以征伐!”

    李嘉继续道:“其东面的朵康地区,也是中山国的范畴,允许尔等征伐。”

    “这两地的征伐,中山国也可以先斩后奏!”

    “你们两国,一定要和气,同心协力,才能安稳如山。”

    “诺!”

    两名使臣大喜,立马应下。

    随着两人的退出,李嘉细细地专研起了地图。

    吐蕃南边是尼泊尔,印度。

第1344章封王?

    冬至日后,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正旦日。

    就连辛劳一生的农民,这时候也悠闲了许多,享受着秋收的余韵。

    朝廷的衙门,自然也无多少事,只是军机处要求各衙门储备后勤等大事,为明年的决战做准备。

    整个洛阳城,银装素裹,臃肿的百姓,叫卖着东西,赚钱的火热劲头,依旧不曾消失。

    洛阳城外二十万御营,脱产者,加上其家属,其间的消费难以计量,让洛阳的商业氛围,格外的浓厚,昔日的中原之冠,汴梁,已经赶不上了。

    当然,如果朝廷像历史上的北宋一样,堆积五六十万的禁军在国都,洛阳城的繁荣,还会更上一层楼。

    由此可见,北宋的官家们,已经懂得了经济堆积。

    即使寒冬,李复沐依旧不敢放松,天还没亮,走着去往了上书房。

    “哥儿,您慢些,地上还有雪呢,别摔着了!”

    “要不还是坐马车吧,安稳许多,也暖和。”

    裹着一身貂皮,李复沐走的快,脸蛋颇有些红润。

    “不用了!”李复沐摇摇头,对于贴身小宦官道:“没几步路,父皇也说了,平日里多走路,锻炼身体嘛!”

    小宦官自然也陪着,眼见几个胡蛮侍卫也是自己人,他这才轻声道:“七哥儿,您都十三了,其他的哥儿到了这般,就出宫就府了。”

    “嘿,我看你想出宫,自由些,能做主了吧!”

    李复沐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反而低声道:“母后那里,都没什么风声,我急个甚?”

    “宫里人多眼杂,你也莫要瞎说,或者露出什么的。”

    “奴婢知晓了!”小宦官眉眼笑道:“哥儿放心,奴婢有分寸。”

    李复沐点点头,快步而行,不一会儿,就到了上书房。

    还未到上课时分,已经有几个皇子到了,皇长子,齐王李复歆,赫然在列。

    学习这件事,他一向名列前茅。

    “两位兄长早安!”李复沐对着齐王李复歆,韩王李复睢,不由行礼道。

    按照皇帝的规矩,即使是成婚,就府,除非出蕃就国,不然依旧要在上书房上课学习。

    “七弟安好!”齐王、韩王也点头应下,露出笑容。

    只是,齐王李复歆的目光中,颇有些复杂。

    不一会儿,陆陆续续地就有皇子们到来,一时间,遍地是兄长安好,大哥安好,弟弟早安一类。

    即使是不同的教室,那些弟弟们也得过来问安,疏忽不得。

    这就是皇室的规矩,自幼就教导上下尊卑,在皇室,太子空虚,序齿为尊。

    上书房分为三间,五至八岁的开蒙,八岁至十二岁的初步,以及十二岁以上的教导。

    李复沐坐在桌案上,不断地点头问好,这么一会儿,就已经有十几人了。

    除了皇帝的子嗣,皇叔父宣王的子孙,也会入上书房就读,近支皇室,也只有那么多了。

    而目前,皇帝入学开蒙的皇子,约有十五个,还有七个不足五岁,依旧是在吃奶中。

    换句话来说,当今皇帝的儿子,已经超过了二十,达到了二十二位,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充中。

    可以预想,在这个寒冬腊月,床榻之间的事情,是最佳的娱乐活动。

    随着时间到了卯时,先生入了教室,见着十几位皇子王孙正襟危坐,他不由得咳嗽一声:

    “打开孟子,公孙丑章下……”

    随着一阵摇头晃脑的解读,由浅入深,浅白简易,让众人不由得认真听了起来。

    众人也不敢放肆。

    在得到皇帝的背书后,上书房的先生无论是出宫就府的亲王,还是懵懂的小皇子,说打手心,就打手心,谁也不能放过。

    到了午时,才堪堪放过,

    先生按照各人的学习进度,安排了作业,明日再检查。

    到了下午,则是武课,八岁以上的皇子都要经受,或射箭,扎马步,读兵书,骑马,不一而足,须看安排,对于皇子们来说,最为难熬。

    午膳,李复沐是在皇后的宫殿享用的。

    皇后看着狼吞虎咽的李复沐,不由得心疼道:“中午怎吃了那么多?撑坏了怎么办?”

    “母后,下午得是武课,吃饱些,才能练习,不然就容易饿肚子。”

    李复沐啃食着鸡腿,说道。

    “你年岁十三了吧!”

    周颖儿笑了笑,摸了摸肚子。

    “母后怎忘了,孩儿六月过的生日呢,满了十二,已是十三。”

    “也是该封王出宫了!”

    周颖儿有些不舍道:“我探了探你父皇的口风,怕是不久,你们几个兄弟,就得是封王了,王府去年就开始兴建了。”

    “孩儿估计也差不多!”李复沐轻声道:“只是有些不舍母后殿里的吃食,舍不得母后!”

    “出宫后,也得入宫读书,中午来娘这里吃。”周颖儿摸了摸他的小脸,感受着嘴唇上的绒毛,不由得感慨道:“一转眼的功夫,我儿也长大了。”

    “是啊,弟弟也长大了!”

    李燕奴撅着嘴,说道:“母后眼里只有弟弟,没有我。”

    “你还好意思说,转眼就快十五了,让你看了几波少年,没一个上眼的。”

    周颖儿看着李燕奴一副傲娇样,不由得笑骂道:“这样下去,你可就是老姑娘了,要我说就给你直接安排,你父皇说不能委屈你,才纵容你到现在。”

    听到催婚,李燕奴不由得头疼,受姑姑影响,她玩心甚重,着实不想那么早成婚,相夫教子。

    想着,她不由得埋头吃起了饭。

    我真是个傻子,吃饭不好吗?还去插话。

    而就在母子谈话的时候,突然有宫女来报:“启禀皇后,陛下发来了口谕,说是请七皇子去甘露殿。”

    “除了七皇子,还有谁?”周颖儿不慌不忙地问道。

    “还有六皇子,八皇子,九皇子三位殿下。”

    “知道了!”周颖儿点点头,这才对着颇有些猝不及防地李复沐说道:

    “你父皇把你们兄弟几个叫去,而且年岁相差不离,恐怕是为了封王一事了。”

    说道这里,周颖儿眉头一皱。

    册封太子仪式,仅次于封后,隆重的很,没等来这个,却等来了封王,着实让她心忧。

第1345章

    而李复沐也颇有些心事重重。

    虽然说,他对于太子之位并没有十全的把握,但他到底是嫡长子,天然的继承人,怎么会落选呢?

    难道父皇想要选贤不成?

    与母后对视了一眼,忧虑暴露无疑。

    这位掌控后宫十几年的皇后,则不动声色地说道:“去吧,该是你的,怎么也逃不过。”

    与皇帝同床共枕十几年,她自料自己猜中了皇帝心思,但如今仍旧措手不及。

    难道出了什么意外之事?

    但,事已至此,别无他法。

    “母后,孩儿去了!”李复沐点点头,毅然决然而去,面色平淡,看不出一丝的心事。

    作为皇子,这点城府还是要有的。

    而目送儿子离去,周颖儿微微皱着眉头,又摸了摸肚子,看着渐渐鼓起,轻声呢喃道:“这个位置,终究是逃不过的……”

    皇宫中这点动静,根本就瞒不过紫宸殿附近的政事堂。

    宰相们则颇有耳闻。

    一时间,各个忧心忡忡。

    “圣心难测!”

    孙钊不由得念叨道,尤其是听说皇七子也在其列,他就眉头微皱,好久不曾舒缓。

    王溥则是作为传统的文人,对于传统根深蒂固,他听到皇七子,声音沉重:“东宫正位,关乎国之根本,多年来虚设,民心难安啊!”

    “为了大唐,在下不惜此身,只能冒死进谏!”

    瞧着场面越发的凝重,赵普虽然也是皱眉头,但他不由得轻声道:

    “陛下英明神武,明照万里,自然对此清楚明白,咱们还是沉着应对,结果很快就会出来,到时候再等也不迟。”

    “话虽如此——”

    邓斌眯着眼睛,说道:“大唐复立十余载,着实不易,国本不容有失,咱们位列宰相,百官之首,还是须以秉持宰相之责才是。”

    这话,众人都同意。

    说实在的,对于皇帝这种虚设东宫的举措,那么多年以来,他们这些宰相,早就不满了。

    要不是皇子们大多没加冠成年,尤其是皇七子才十来岁,稚嫩无比,他们早就去谏言了,哪怕面对皇帝的至高无上权威。

    后堂官们,一个个翰林出身,面对宰相们如此郑重其事的讨论,他们一个个蹑手蹑脚,不敢发出丝毫的动静。

    毕竟,这是东宫之争,涉及到极为敏感的政治,他们甚至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更遑论参与了。

    当然,他们更不知道,这番话本就是宰相们有意让他们听取的。

    就是想要通过他们,间接的表达对东宫虚旷的不满。

    皇宫中,基本是每个妃嫔,皇子之后,都有外朝的背景。

    如端妃钱氏,乃是淮海郡王钱弘俶之女,大小高氏,乃是荆侯之妹……

    所以,后宫虽然与外朝,基本隔绝,但后宫的形势,依旧能够影响到外朝。

    荆侯高继冲,如今年三十有一。

    南平国覆灭时,其叔父高保勗投降朝廷,从而受封荆国公,荆又是楚的同义,可以说,这个爵位,是非常尊贵的。

    而高保勗没两年,就纵欲过度而亡,临死前,把爵位还给了自己兄长高保融之长子,高继冲手里。

    胆颤心惊地受领爵位十余年,高继冲已经习惯了这番勋贵,加上外戚的身份。

    绵延的富贵,让他不再纠结与王位,这么多年以来,他已经放下了心,对于皇帝万分的信任。

    尤其是,他献上的双胞胎妹妹,诞下了三个皇子,其中有一个就是九皇子,李复沁,

    听闻几个皇子被皇帝召集,他不由得颇为无奈,又有些欢喜。

    太子没什么希望了,封王其实也不错。

    这对于高家来说,也算是不小的庇护吧!

    而李复沐也颇有些心事重重。

    虽然说,他对于太子之位并没有十全的把握,但他到底是嫡长子,天然的继承人,怎么会落选呢?

    难道父皇想要选贤不成?

    与母后对视了一眼,忧虑暴露无疑。

    这位掌控后宫十几年的皇后,则不动声色地说道:“去吧,该是你的,怎么也逃不过。”

    与皇帝同床共枕十几年,她自料自己猜中了皇帝心思,但如今仍旧措手不及。

    难道出了什么意外之事?

    但,事已至此,别无他法。

    “母后,孩儿去了!”李复沐点点头,毅然决然而去,面色平淡,看不出一丝的心事。

    作为皇子,这点城府还是要有的。

    而目送儿子离去,周颖儿微微皱着眉头,又摸了摸肚子,看着渐渐鼓起,轻声呢喃道:“这个位置,终究是逃不过的……”

    皇宫中这点动静,根本就瞒不过紫宸殿附近的政事堂。

    宰相们则颇有耳闻。

    一时间,各个忧心忡忡。

    “圣心难测!”

    孙钊不由得念叨道,尤其是听说皇七子也在其列,他就眉头微皱,好久不曾舒缓。

    王溥则是作为传统的文人,对于传统根深蒂固,他听到皇七子,声音沉重:“东宫正位,关乎国之根本,多年来虚设,民心难安啊!”

    “为了大唐,在下不惜此身,只能冒死进谏!”

    瞧着场面越发的凝重,赵普虽然也是皱眉头,但他不由得轻声道:

    “陛下英明神武,明照万里,自然对此清楚明白,咱们还是沉着应对,结果很快就会出来,到时候再等也不迟。”

    “话虽如此——”

    邓斌眯着眼睛,说道:“大唐复立十余载,着实不易,国本不容有失,咱们位列宰相,百官之首,还是须以秉持宰相之责才是。”

    这话,众人都同意。

    说实在的,对于皇帝这种虚设东宫的举措,那么多年以来,他们这些宰相,早就不满了。

    要不是皇子们大多没加冠成年,尤其是皇七子才十来岁,稚嫩无比,他们早就去谏言了,哪怕面对皇帝的至高无上权威。

    后堂官们,一个个翰林出身,面对宰相们如此郑重其事的讨论,他们一个个蹑手蹑脚,不敢发出丝毫的动静。

    后堂官们,一个个翰林出身,面对宰相们如此郑重其事的讨论,他们一个个蹑手蹑脚,不敢发出丝毫的动静。

    后堂官们,一个个翰林出身,面对宰相们如此郑重其事的讨论,他们一个个蹑手蹑脚,不敢发出丝毫的动静。

第1346章教子

    薛王。

    这个王号,名义上的尊贵来说,甚至比不上陈王,更遑论齐楚秦燕等王号了。

    但是,比较特殊的一点在于,此王号,是皇帝,也就是当今的神武皇帝,曾用过的王号。

    而追溯在前唐,则是唐睿宗第五子,李隆业的封号。

    说白了,就是李嘉这一支系的老祖宗。

    当然,如果李嘉没有称帝,那么,他只能祭祀李隆业这位祖宗,而不能祭祀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等皇帝的灵位。

    这些只有皇位的嫡系,也就是皇帝才能祭祀,主支与庶支,可不能乱。

    就好像三国的刘备,从来只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不说汉景帝之后一样,帝统不能乱。

    如今,李嘉称帝,继统不继嗣,就连李隆业,也被尊为皇帝。

    而以唐宋时期的避讳原则,薛王,作为皇帝的曾用王号,将会被废黜,空着,永不能再用。

    一如唐太宗的秦王,不再册封之。

    但,偏偏,皇帝却对这样的避讳嗤之以鼻,自己宁愿改名,在自己的嘉字,加个木字旁。

    旧王号再用,属实政治意味明显。

    “这……”

    孙钊环顾几人,思量再三,不由得说道:“陛下心意已决,我等就此罢了。”

    “名位已定,我等心安!”

    王溥也不由得点头道。

    皇帝这一首,政治上属于明确的昭告,但名义上,却只是封王罢了。

    只要是个正常的官吏自然领会。

    宰相们甚至能够思虑更多一层。

    按照如今皇帝的架势,御掌天下怕是许久了,若是皇七子日后不成材,废黜王号,改封就是,动静比废黜太子小多了。

    而如今,皇七子又年幼,若是立为太子,就会成为靶子,饱受攻击。

    受封薛王也好,得其实而无其名,之后再让皇子们去就藩,再封太子也不迟。

    宰相们心思流转,就此默然。

    外廷的文武百官,自然懂得形势,对于皇七子越发的巴望起来。

    而后宫中,得知李复沐受封薛王时,周颖儿松了口气,拍了拍胸脯:“真是的,终于算是结束了。”

    薛王的政治意义非凡,她这个后宫之主,岂能不知?

    “太子殿下回来了——”

    这时,一阵嬉笑恭维声中,薛王李复沐,喜气洋洋而来,小胸脯挺起,有模有样起来。

    “哼!”周颖儿脸色一摆,冷声道:“瞎嚷嚷什么,一个个下去掌三下嘴,晚上不准吃饭。”

    “诺——”一旁的女官点点头,目光凶狠。

    “你怎么,在母后面前摆起架子了?”

    听到这话,李复沐身体直颤,弯下腰,忙不迭道:“孩儿不敢,孩儿只是换上了王袍,想让母亲看看……”

    “跪下,封了薛王,就以为自己是太子了?”

    屏退所有人,周颖儿沉声训斥道。

    李复沐不敢有丝毫的反抗,只能跪下听命。

    “薛王,没错,是你父皇登基前的王号,但名义上,依旧是个亲王,而不是太子。”

    摸了摸肚子,周颖儿摇摇头,继续说道:

    “别的不提,说句难听的,立太子,你与兄弟都是君臣,哪怕被废黜时,文武百官,政事堂宰相们,都会力劝,朝廷动荡,这种动摇国本的大事,皇帝都难为。”

    “但,区区的薛王,你父亲甚至不需要政事堂署名,一个宦官,一个中书舍人,外加一尺黄绸,就能让你更易王号。”

    “徐王?曹王?濮王?”

    周颖儿苦口婆心道:“被封了薛王,就得居安思危,莫要得意忘形,传到你父亲耳中,可见危险了。”

    这一番话,让李复沐大汗淋漓,后背都是冷汗,刚才的得意一去不复还,只剩下后怕。

    “多谢母亲教导!”

    李复沐诚心实意地叩谢。

    “起来吧!”

    周颖儿这才点点头,说道:“你还年轻,明年就会出宫就府,身边有贤才有小人,更有许多薛王之号引来的趋炎附势之徒。”

    “你小小年纪,就得居安思危,秉持谦虚向上之心,才可长久。”

    李复沐自然一一答应了。

    随即,周颖儿才展露笑容,说道:“今日你封了王,是件高兴的事,晚宴你父皇也会来,到时候好好表现。”

    “母亲怎知父皇会来?”

    李复沐诧异道:“孩儿得封后,就跑来了,可未见父皇的口谕。”

    “我自然知晓!”

    周颖儿笑了笑,说道:“你好好准备一下,晚上自然就见真晓了。”

    李复沐心中忐忑了许久,果然,到了傍晚,来了口谕,立政殿用晚膳,让提前做准备。

    他对于母后,越发的佩服的紧。

    皇帝缓缓而来,见到挺着大肚子行礼的皇后,连忙搀扶,责怪道:“都有了身子,还这般不识分寸。”

    晚宴上,其乐融融,聊的最多的,反而是许国公主李燕奴的婚事,让这位活泼的少女,着实耐不住。

    “父皇,你就这般巴望燕奴出嫁吗?”

    李燕奴大眼睛泪眼朦胧,白皙的瓜子脸皱成了苦瓜,一副可怜巴巴地模样。

    李嘉哪里不清楚这个大女儿,他根本就不吃这套:“驸马的人选,也不用拘泥于勋贵,既然看不起勋贵,那就从文官里找,秀才、举人也行。”

    “哼!”

    李燕奴彻底生气了,撅起小嘴,生着闷气,皇帝几个叫她,都不搭理,直哄着说要送给她一座马场,这才哄开了颜。

    李复沐在一旁,如同透明人,简直是羡慕坏了,敢不搭理父皇,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

    一餐晚宴,其乐融融,足足享用了一个时辰,才算尽兴。

    月已高挂,整个宫廷千万盏灯火,恍如白日。

    “走!”皇帝没有在立政殿过夜的想法,毕竟皇后有了身子。

    李复沐跟着皇帝,缓缓而去。

    “咱们走走,消消食。”

    李嘉轻声道。

    即使是冬日,后宫中依旧不留一丝积雪,路面平整干净。

    “你知道吗?”李嘉看着明亮的月亮,不由得说道:“前唐,自太宗始,第一个嫡长子即位的皇帝,是建国近一百五十年后的代宗皇帝。”

    李复沐心头一凛,肩膀不由得沉重起来。

    皇帝拍了拍其肩膀,说道:“沉下心,认真学习,做事吧!”

第1347章巡查国子监

    即将冬至日大朝,来自于中山国,以及卫国的使臣队伍,终于来到了洛阳。

    从夏日出发,经过半年,才堪堪到达洛阳。

    也就是说,安顿没多久,李宾与李复文二人,就派遣着人手,回国复命。

    使臣队伍并不多,只有百八十人,还是两国一起合并的结果。

    至于侯太妃,则并没有书信传来,只不过使臣在半路上碰到,侯太妃虽然萎靡不振,但精神还算好,此时恐怕已经到了逻些城了。

    李嘉微微放下了心,然后问道:“卫国,中山国,境况如何?”

    卫国使臣不由道:“启禀陛下,卫王境况安康,卫国都城在逻些城,民约五十万,兵万人,其余的还有贵族奴隶等,难以计数。”

    “朕明白了!”

    李嘉一下子就知晓了李宾的处境,这次陷入到了贵族包围中,不过,这也正是可以磨砺的地方,消灭了这群贵族,卫国自然壮大。

    “你归国之后,带句话给卫王,让他不要只盯着国内的一亩三分地,往南边走走,那里还有不少的小国,朕与他面南征伐之权,先斩后奏!”

    “多谢陛下隆恩!”

    使臣忙不迭地大喜,这权力可是不小,着实属于惊喜范畴。

    一旁的中山国使臣,也不由得说道:“陛下,中山国虽然国土广袤,但人烟稀少,包括众多的贵族,也不过三十来万。”

    李嘉听着,觉得中山国,国土广袤,但都是一些贫瘠之地,除了离陇右西域近一点,着实没有啥好处的。

    他不由得有些惭愧。

    李宾的逻些,是整个图波最富庶的地方,而且南边,就是尼泊尔,再之后就是印度天竺,不少的小国,一番征伐,成就一番伟业是必然的。

    但,藏北那地方,也着实贫瘠了些。

    他想了想,之前看到的那些地图上,那曲旁边,东边就是昌都地区,西边是阿里地区。

    “西边,中山国之西,还有一些吐蕃遗族建的古格,普兰等小国,也可以征伐!”

    李嘉继续道:“其东面的朵康地区,也是中山国的范畴,允许尔等征伐。”

    “这两地的征伐,中山国也可以先斩后奏!”

    “你们两国,一定要和气,同心协力,才能安稳如山。”

    “诺!”

    两名使臣大喜,立马应下。

    随着两人的退出,李嘉细细地专研起了地图。

    吐蕃南边是尼泊尔,印度。

    西边的话,就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也就是中亚地区,虽然贫瘠的一些,但还是有不少人的。

    只是,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

    中亚地区,正是绿教盛行,中三国能不能抵挡得住呢?

    不过,就算打不过,退回来也能守住。

    吐蕃进可攻,退可守,着实是个好地界。

    “就是希望,李宾与李复文,能够在吐蕃立足,不要浪费我的一番苦心啊!”

    冬至日,群臣毕至。

    在正旦之前的冬至大朝,属于文武百官,自己大唐国内的一场大朝会,实际上还是有一些事的。

    正旦日大朝,则是海内外,万国来朝,脸面大于实际。

    群臣贺喜,王公贵族们也纷纷献上祝福,祝愿大唐千秋万世。

    那么多年都过来了,李嘉已经完全习惯这一番套路。

    贺喜之后。

    皇帝就是赐宴,赏赐许多的东西。

    内库又空了一些。

    不过那些地方封疆大吏,也献上不少的地方特产上来。

    内库也因此充实了不少。

    当然了,金银珠宝什么的很少,都是一些真正的特产,不提也罢。

    到了晚上,美食美酒,可谓是快活的紧啊!

    而李嘉,高坐在上,眼看着众臣的表演,狼狈之态。即将冬至日大朝,来自于中山国,以及卫国的使臣队伍,终于来到了洛阳。

    从夏日出发,经过半年,才堪堪到达洛阳。

    也就是说,安顿没多久,李宾与李复文二人,就派遣着人手,回国复命。

    使臣队伍并不多,只有百八十人,还是两国一起合并的结果。

    至于侯太妃,则并没有书信传来,只不过使臣在半路上碰到,侯太妃虽然萎靡不振,但精神还算好,此时恐怕已经到了逻些城了。

    李嘉微微放下了心,然后问道:“卫国,中山国,境况如何?”

    卫国使臣不由道:“启禀陛下,卫王境况安康,卫国都城在逻些城,民约五十万,兵万人,其余的还有贵族奴隶等,难以计数。”

    “朕明白了!”

    李嘉一下子就知晓了李宾的处境,这次陷入到了贵族包围中,不过,这也正是可以磨砺的地方,消灭了这群贵族,卫国自然壮大。

    “你归国之后,带句话给卫王,让他不要只盯着国内的一亩三分地,往南边走走,那里还有不少的小国,朕与他面南征伐之权,先斩后奏!”

    “多谢陛下隆恩!”

    使臣忙不迭地大喜,这权力可是不小,着实属于惊喜范畴。

    一旁的中山国使臣,也不由得说道:“陛下,中山国虽然国土广袤,但人烟稀少,包括众多的贵族,也不过三十来万。”

    李嘉听着,觉得中山国,国土广袤,但都是一些贫瘠之地,除了离陇右西域近一点,着实没有啥好处的。

    他不由得有些惭愧。

    李宾的逻些,是整个图波最富庶的地方,而且南边,就是尼泊尔,再之后就是印度天竺,不少的小国,一番征伐,成就一番伟业是必然的。

    但,藏北那地方,也着实贫瘠了些。

    他想了想,之前看到的那些地图上,那曲旁边,东边就是昌都地区,西边是阿里地区。

    “西边,中山国之西,还有一些吐蕃遗族建的古格,普兰等小国,也可以征伐!”

    李嘉继续道:“其东面的朵康地区,也是中山国的范畴,允许尔等征伐。”

    “这两地的征伐,中山国也可以先斩后奏!”

    “你们两国,一定要和气,同心协力,才能安稳如山。”

    “诺!”

    两名使臣大喜,立马应下。

    随着两人的退出,李嘉细细地专研起了地图。

    吐蕃南边是尼泊尔,印度。

第1348章

    入了国子监,一片心旷神怡,让李嘉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后的学校。

    这里房间林立而简陋,教室宽敞而漏风,花草树木很多,但同样,读书人也是极多的。

    对于国子学,太学等勋贵子弟,李嘉只是草草地看了两眼,就没了兴致。

    这群官二代们,怎么可能忍受得住国子监的苦楚,冬天一来,立马就跑回来了家,美名其曰寒病假。

    所以,看了几眼空旷无人。

    皇帝就直接去了门学,八百的俊逸秀才举人,果然泰半都在。

    或头悬梁而读书,或站立走动,使得冰冷的脚暖和一点。

    有的桌前的粥,已经结成了冰,有的抱着硬邦邦地炊饼,舍不得放手,一边看一边啃食。

    皇帝如此大的仪仗,一到来,立马就惊扰了这群读书人。

    面对皇帝,以及其身边一个着王袍的少年,众人哪里不识趣。

    一个个激动万分,脸色潮红,嘴巴不断地动着,就不知,也不敢喊出什么。

    恭敬有礼,不敢逾越。

    读书人的礼节,更加的充沛。

    皇帝颇为平静,脸上带着笑意,挥舞着手,看了看周边的居室环境,随即离去。

    刚走开,他不由得皱起眉头,道:“国子监,每日与碳多少斤?”

    一旁的国子监祭酒,忙不迭道:“监生每舍与碳三十斤。”

    “不可能!”

    皇帝摇摇头,说道:“每舍虽然堆积了不少的石碳,但却只有两个火盆,一个深些,一个浅些,显然平日里只有一个火盆。”

    “三十斤的石碳,怎么可能如此吝啬?不外乎碳不足,只能省点用了。”

    一旁的国子监祭酒,瞬间汗如雨下,不敢争辩:“微臣驭下不严,愧对陛下!”

    皇帝这样的观察入微,让一众的国子监官吏吓了一跳。

    “你不是对不起我,而是对不起那些读书人。”

    皇帝扭过头,说道:“他们再不济,也是地方的秀才举人,百里挑一的人才,而你们,却只照顾那些勋贵子弟,甚至克扣其炭火。”

    “何以育材?何以出才?”

    管中窥豹。

    光是监生白日酗酒,克扣炭火,令李嘉明白,这个国子监,已经烂了,崇权而欺弱,完全没有了其设立的初衷。

    皇帝厌恶的看了一眼众人,不由得直接离去。

    而李复沐,则轻轻回头,看着满脸巴望的众人,只能随着皇帝远去。

    “父皇,他们还跪着呢!”

    “让他们跪着!”

    看着其拉开了窗帘,李嘉不屑地说道:“这个时候,对他们的宽容,就是对那些读书人的残忍。”

    “国子监糜烂如斯,这群人就得背下这个锅,跪着算什么?”

    皇帝轻声冷笑道:“他们当然知道我的手段,这个时候跪下来,希望我动一下怜悯之心,将他们宽恕。”

    “可,难道皇帝真是傻子吗?或者说,他们以为我真的什么都不明白?只是有时候装糊涂罢了!”

    一旁的李复沐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皇帝的话,极为深刻。

    “你猜猜,他们的结局如何?”

    李嘉不由得问道。

    “孩儿猜不出来!”李复沐哪里敢瞎猜,只能这么做不知道。

    雷霆雨露,皇帝一言以决。

    重罪能轻判,轻罪也能重判。

    “哼!”李嘉沉声道:“祭酒以下,有一个调查一个,凡是贪污受贿者,要么流放,要么撸去官身。”

    区区的贪污,竟然要处置那么多人,而且还是仅次于死刑的流放,这让李复沐深刻的意识到,皇帝对于贪污,是多么的憎恶。

    “你要记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听几条意见,无论是做什么事都有好处。”

    李嘉不由得说道:“而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需要拥有细致的观察力,管中窥豹。”

    “一个人的言语,动作,东西,乃至于亲友,都能看出不少东西,你要多多学习才是。”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那样,区区火盆,再加上醉酒路边的监生,就能看得出来,国子监的烂透。”

    “儿臣谨记!”李复沐大开眼界,忙不迭的应下。

    回到宫中,被影响到心情了,李嘉颇有些烦躁,他直接召见大理寺卿:

    “派些人手,直接给我调查整个国子监的官吏,有罪的判罪,无罪的放过,今个,我就要好好治一治这个糜烂的地方。”

    “微臣遵命!”大理寺卿忙不迭地应下,口中叫苦,但又有些欢喜。

    虽然这是得罪人的活计,但干好了,也是立功的。

    在唐时,三法司,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其中,大理寺负责处理官吏,勋贵风犯罪的事情,刑部则负责重刑犯,以及天下死刑的复核,还有制定及解释法律。

    至于御史台,也负责弹劾,调查,监督。

    所以这叫做三司会审。

    而这样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最高法院,其实是刑部,而不是大理寺。

    皇帝自然不会怄气太久,他想了想,国子监那么糜烂了,那其他的教育又如何?

    “来人,摆驾——”

    李嘉轻呼道。

    相较于普通人,宗室的教育,总是让李嘉更加记挂。

    这种皇族贵戚的学校,分为三种。

    一是像皇子等近支,基本上在上书房学习,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眼中。

    而其余的远支宗室们,则就学于宗正寺中,也就是所谓的宗学,族学。

    另外,特别的弘文馆,崇文馆,招收学生38名,都是皇亲国戚、一品官、宰相和功臣的子弟,入学年龄为14-19岁。

    而其,更是以宰相兼领馆务,称馆主,可见其一斑。

    而弘文官与崇文馆的区别,只是前者是门下省之下,后者,则隶属于东宫。

    这两馆,李嘉也是粗略看看,反正摆设什么,都是顶流,光是藏书,就超过了20万卷。

    而宗正寺的宗学,则比较简陋。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皇帝一直被诟病的吝啬,对于他们这些远支,一直很苛待,封爵的极少。

    或许也正是太穷了,宗学的氛围看上去竟然很不错,上百名孩子朗读书籍,或者看书。

    而在校场上,竟然还有人在练习骑射。

    在这种天气,属实难得。

第1349章小子

    宗学,在整个勋贵教育体系中,属于底层。

    外戚勋贵,在弘文馆,崇文馆,要么就是国子学,对于安置在宗正寺的宗学,格外的看不起。

    当然,这个鄙视,也不过是高楼俯视罢了。

    宗学再差,但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依旧是遥不可及的。

    比如,教学免费,不需要什么昂贵的束脩,即使请来的是翰林,进士,也不需要钱财。

    这样的教育资源,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

    而且,还免费供应吃食,保证少年的营养。

    奖励上,只要考中秀才,奖励五十贯,中举人,两百贯,甚至可以有宗正推荐,直接补缺入仕。

    可惜,即使有这般好的条件,但这些年来,秀才举人只有寥寥几人罢了,进士一个没有。

    当然,就读的宗室子弟,拢共不过两三百人,能有这样的成绩,属于正常,自己人的内战,也很惨烈。

    尤其是京城的竞争。

    李息对于宗学的条件,万分的满意。

    作为远支宗室,他家庭并不富裕,若不是宗正寺强制要求所有的适龄孩童入学,他可能还在家里耕田。

    家产不过百亩,不说在宗室,就说在普通的百姓中,也算不得突出。

    吃穿用度,让他格外的自卑。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刻苦的练习骑术,一心想要成为将军,带兵打仗,从而获得爵位。

    也幸亏宗学中提供肉食,让他有充足的气力。

    “李息,怎么冬日也骑马?”

    这时,一旁的教习走了过来,饶有兴致地问道。

    “教习,咱们要跟契丹人打仗,总不可能都是在夏日,冬日行军作战,也是万分重要的!”

    李息骑在马上,一脸坚毅道。

    “好!”教习见猎心喜,不由得细细教导起来。

    “你文才虽然不行,但若是考武举,还是有些把握的。”

    一时间,偌大的校场,就是两人嘀咕着,并没有看见不远处远望的人群。

    “十四五岁的年纪,竟然如此勤奋,宗室之中还是有人才的。”

    皇帝不由得轻叹道。

    “陛下所言甚是!”一旁的宗正寺卿忙不迭地奉承道:“此子叫李息,家贫,虽然文之道中规中矩,但是骑术了得,武举应该不错成绩。”

    老宗正卿李修贤已经去世,如今的宗正卿,乃是宗室长者。

    “让他过来吧!”

    皇帝轻声道。

    随即,不一会儿功夫,少年就与教习一同而来。

    “宗学中,有多少个教习?”

    “启禀陛下,有三十来人,武教习有十来个,像是马匹,也有十匹,就是供学生们日常练习。”

    “不错!”李嘉点点头,说道:“文武之道,各有各的好,两者的平衡很重要,宗学也要尽量的培养啊!”

    宗正卿立马明白皇帝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对于武学,更重要一些。

    文人造反,十年不成。

    但是武夫,却很容易,所以,培养一些宗室的武将,以作监督,就能够很好的保持大唐的稳定。

    两人的轻声交流中,少年就来到了跟前。

    皇帝轻声道:“李息是吧,很不错。”

    “陛下——”

    李息颇有些颤抖道:“小子,小子不敢!”

    “有什么不敢的?”李嘉轻笑道:“朝廷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宗室中能有你这样的,我心里很是宽慰。”

    说着,皇帝不由得说道:“天下平定,不过十载,许多人就想着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简直是荒唐。”

    “太学荒唐糜烂,如今初看宗学,虽然有所废弛,但还是有所亮点的。”

    微微点了点头,皇帝拍了拍其肩膀,说道:“继续努力!”

    说着,仪驾回宫,徒留下惊诧的众人。

    宗正卿松了口气,瞧着还有些发愣的李息,不由得施施然走上前,安抚道:“你小子,今天可出了好大的彩头,不错,家里有什么困难,就直言,宗正寺就是干这个的。”

    随即,其他的教习也赶上前来,夸赞不已。

    到了下午,校场上,就多了不少教习骑术的,几乎挤满。

    李息无奈选择离开,兀自的练习砍杀拼刺,在战场上,这些招数也很重要。

    待散学后,他比较匆忙地回到了家,一座比较破旧的院子。

    而此时,他只见整个院子,比校场还要拥挤,大量的媒婆上门,他家的门槛已经被踏破了。

    “小郎君果真是神采飞扬啊!”

    “一看就是封侯拜相的主——”

    媒婆们见到他的到来,仿佛是臭虫看到了污秽,围了上来,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直到他的父母出来,才堪堪赶走了。

    “我儿,今个发生什么事情?竟然有那么多媒婆上门!”

    母亲拉着他的手,左看看右瞧瞧,仿佛能从他的脸上看出一朵花。

    “这事绝没那么简单!”父亲坐在椅子上,不由道:“咱们家虽然也算是宗室,但已经破落,与寻常一般,怎会引起这般事。”

    “丈人,你说的没错,的确发生了大事!”李息正待说明,突然被打断。

    这时,一个满脸精明的男人走了进来,脸上颇为欢喜。

    他是李息的姐夫,在工部担任水部主事,从九品,虽然说是芝麻点小官,但人脉却宽的很,对自己家很接济了不少。

    “息哥儿,今天上午,在宗学中,恰恰就被陛下给见到,不仅面见了陛下,还得到了一句夸赞。”

    姐夫满脸春风道:“这对于咱们家,可是天大的机遇啊!”

    说着,他声音不由得激昂起来,这个小舅子的前途远在他之上,日后还得由他来提携自己。

    “这些赶上门来的,都是些消息灵通的,小门小户人家。”

    姐夫眼睛如铜铃,看着李息,不由得激动道:“今下午,我在工部,就被人叫了出去,一见面,那是堂堂男爵。”

    “福彩男,张指挥使!”

    “男爵?指挥使?”

    夫妻俩都惊呆了,而李息也被下道:“那是几品官啊!”

    “都打听清楚了,御营都指挥使,手底下两千多人,勋田五百亩,食邑三百户,家财万贯,光是洛阳城外的庄园,就有五六个。”

    “在洛阳城,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第1350章

    区区的男爵,都指挥使,看上去不起眼,毕竟整个大唐,子爵男爵,加一起都两百位了。

    但是,一旦加上御营都指挥使,掌权的武官,乱世刚结束不久,那是格外的吃香。

    要知道,御营虽然二十万人,道都指挥使,却只有百来人,何其的珍贵。

    “这门亲事,我看就定下!”

    赵明不由得劝说道:“张爵爷说了,就看中息哥儿的潜力,有他的帮扶,日后军中平步青云。”

    见着丈人夫妻眼睛都直了,他不由的继续说道:“陪嫁的话,也对得起咱们。”

    “二十八抬嫁妆,五百亩庄园,三间商铺,价值何止是万贯?”

    如此肥厚的嫁妆,着实让几人大开眼界。

    李息则比较清醒一些,他不由道:“姐夫,那张指挥使家的娘子,模样咋样?”

    “哈哈哈!”赵明大笑,不由道:“人家也是大户的千金,贤良淑德,配让你绰绰有余——”

    …………

    没两日,淮海郡王府,今日举办极为热闹的满月酒。

    淮海郡王孟玄喆忙得一塌糊涂,格外的热闹。

    得益于多年来,淮海郡王府的安分守己,朝廷上下对齐也格外的宽恕,平日的节日,皇帝多有赏赐。

    如今,举办满月酒,更是惊动了半个朝堂。

    文官们多有推脱,但是勋贵们,却毫无遮掩,大大方方的前来祝贺。

    如此,让淮海郡王府,徒然生了光辉。

    孟玄喆迎立着贵客,有名有姓的勋贵,都送上了厚礼,有的甚至亲自前来。

    “孟兄!”高继冲看着门口的孟玄喆,不由得轻声道:“恭喜恭喜,今天可真是个大喜的日子。”

    “同喜,同喜!”

    孟玄喆笑了笑,但却有些心不在焉,不时的巴望着。

    高继冲也不知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能进去罢了。

    来到了大厅,场面万分的热闹。

    一向喜欢热闹的邓国公李威,以及许州侯杨师璠,也过来参与,恭维的话语不绝于耳。

    “张齐,你小子,下手挺快啊!”

    李威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响亮。

    而站在他面前的,这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大腹便便,身材魁梧,听到这番话,不由的大笑道:

    “这也是赶了巧了,我家的女儿,恰好这般虽说,正在寻觅着人家呢!”

    “不成想,知晓了这个少年,某相信陛下的眼光,所以就招来做女婿了!”

    “嘿嘿!”李威摇头,笑骂道:“你小子假公济私,把人家的姐夫叫出来,提前拉拢住,才成的,这般手段,兵法没有白学啊!”

    此话一出,众人皆大笑不止。

    张齐,他倒是认识,乃是男爵,更是御营中的都指挥使,虽然在洛阳不怎么起眼,但在他这般勋贵群体中,那可是名声大振。

    别的不提,三十来岁,就是都指挥使,用不了几年,掌控一营就极有可能。

    如果战争一起,别看如今是男爵,轻易地就能升到伯爵。

    在资历上,其可是南汉时期的禁军,一路北伐,军功赫赫,所以才能与李威谈笑风生。

    当然,只是运气不好,如今只是个男爵。

    随即,高继冲一番打听,才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事情。

    原来是皇帝看重了一个宗室少年,张齐就第一时间上门,把女儿嫁了出去。

    谈好了婚姻。

    听到这里,高继冲不由得感慨万千。

    果然都是人精啊,这天底下哪有纯粹的武夫?

    那少年,表面上看是因为被皇帝看中,口头褒奖,所以才成就了一番婚姻。

    张齐也是如此原因。

    但实际上,这位少年,却是宗室子弟。

    换句话来说,为了让皇帝信任,朝廷信任,联姻一位宗室,是最好的法子,也是最直接的。

    但这事呢,不能光明正大的去做,保不齐还惹得皇帝的厌恶。区区的男爵,都指挥使,看上去不起眼,毕竟整个大唐,子爵男爵,加一起都两百位了。

    但是,一旦加上御营都指挥使,掌权的武官,乱世刚结束不久,那是格外的吃香。

    要知道,御营虽然二十万人,道都指挥使,却只有百来人,何其的珍贵。

    “这门亲事,我看就定下!”

    赵明不由得劝说道:“张爵爷说了,就看中息哥儿的潜力,有他的帮扶,日后军中平步青云。”

    见着丈人夫妻眼睛都直了,他不由的继续说道:“陪嫁的话,也对得起咱们。”

    “二十八抬嫁妆,五百亩庄园,三间商铺,价值何止是万贯?”

    如此肥厚的嫁妆,着实让几人大开眼界。

    李息则比较清醒一些,他不由道:“姐夫,那张指挥使家的娘子,模样咋样?”

    “哈哈哈!”赵明大笑,不由道:“人家也是大户的千金,贤良淑德,配让你绰绰有余——”

    …………

    没两日,淮海郡王府,今日举办极为热闹的满月酒。

    淮海郡王孟玄喆忙得一塌糊涂,格外的热闹。

    得益于多年来,淮海郡王府的安分守己,朝廷上下对齐也格外的宽恕,平日的节日,皇帝多有赏赐。

    如今,举办满月酒,更是惊动了半个朝堂。

    文官们多有推脱,但是勋贵们,却毫无遮掩,大大方方的前来祝贺。

    如此,让淮海郡王府,徒然生了光辉。

    孟玄喆迎立着贵客,有名有姓的勋贵,都送上了厚礼,有的甚至亲自前来。

    “孟兄!”高继冲看着门口的孟玄喆,不由得轻声道:“恭喜恭喜,今天可真是个大喜的日子。”

    “同喜,同喜!”

    孟玄喆笑了笑,但却有些心不在焉,不时的巴望着。

    高继冲也不知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只能进去罢了。

    来到了大厅,场面万分的热闹。

    一向喜欢热闹的邓国公李威,以及许州侯杨师璠,也过来参与,恭维的话语不绝于耳。

    “张齐,你小子,下手挺快啊!”

    李威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响亮。

    而站在他面前的,这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大腹便便,身材魁梧,听到这番话,不由的大笑道:

    “这也是赶了巧了,我家的女儿,恰好这般虽说,正在寻觅着人家呢!”

    “不成想,知晓了这个少年,某相信陛下的眼光,所以就招来做女婿了!”

第1351章折腾

    “这般便好!”

    花蕊夫人点点头,坐在椅子上。

    虽然年近四十,但多年来的保养,让其不但感受不到年龄的差距,反而增添了许多富态的气质。

    说着,她看着孟玄喆,不由得说道:“孟府在洛阳,已经算是大户人家,如今皇八子受封凉王,对于孟府来说,可喜可忧!”

    听到这番话,孟玄喆立马就端正起来,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也是难为他,已经是三十六岁的人,对着年纪相仿的花蕊夫人,恭敬异常。

    而,也由不得他不恭敬。

    花蕊夫人一向对于政治没什么了解,更是不喜。

    如今突然言语这个,肯定是另有他人吩咐。

    不出意料,肯定是他的妹夫,以及继父,当今的大唐神武皇帝的意思。

    花蕊夫人细美微皱,似乎在翻越记忆,这才轻声道:

    “皇八子封了凉王,不出意外,过不了几年肯定会列为藩王,如同卫王中山王一样。”

    “到时候,作为舅家,淮海王府,必然是要出力的,而且是大力。”

    “这——”

    孟玄喆不由道:“夫人,洛阳城中,这般瓜田李下,怕是不好吧!避嫌还是要有的。”

    “凉王出宫时,再去就没人说了。”

    花蕊夫人这才说道:“只要不逾矩,就没人弹劾你们,为凉王将来的就任藩国做一些准备,贡献力量,对于孟府来说,好处不少。”

    “别的不提,你如今十几个儿子,派出一些去往跟随,列个家族分支也是不错,狡兔三窟嘛!”

    孟玄喆思量再三,这才应下:“夫人所言甚是,我记住了。”

    “嗯!”花蕊夫人点点头,轻笑道:“也不枉我来一场,记住就行了。”

    说着,其摇曳生姿地离去。

    孟玄喆无奈地笑了笑,这话虽然在理,但强迫的选择,总是让人不爽。

    “说到底,还是太过富庶,遭受惦记了。”

    初时,孟昶被宋军逼迫,逃到夔州,然后来长沙归降,受封淮海国王,也就是亲王爵。(之前说错了,与刘鋹的越王爵一样)

    孟玄喆降等继承为郡王,声势依旧煊赫。

    别的不提,当初逃到夔州,收拾了一番细软,孟昶可是带了不少的好东西,光是他便溺的尿壶,都镶金嵌银,还有许多宝石。

    即使是初步的计算,也是上十万贯。

    皇帝李嘉也对其归顺万分看重,一下子也封了爵位,还有食邑,以及钱财赏赐,更是赏赐万亩良田。

    可以说,淮海王府的富庶,在勋贵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所以,皇帝就琢磨着,自己儿子的舅家那么有钱,何不让其破财,为儿子的就藩出力?

    不是他小气,实在是卫国与中山国的破财,让他都有些招架不住。

    一个两个的还无所谓,可是他还有二十多个,长此以往,内库不得空落落的?

    所以借助外家,就很合适了。

    一来削弱其势力,二来给自己儿子谋福利,减轻负担。

    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花蕊夫人回到了自己位于城中的宅院。

    虽然说住在城外比较舒服,但是却远离皇宫,与皇帝多有不便,只能长久住在洛阳城了。

    “母亲——”

    刚回到家中,年仅四岁的儿子,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抱着大腿,仰着笑脸,嘿嘿的傻笑。

    花蕊夫人一瞬间,心都化了,急忙抱起,笑道:“怎么,想母亲了?”

    “嗯!”儿子点点头,然后又指着明亮的房间,说道:“父亲也来了!”

    “嗯!”

    花蕊夫人心中一喜,这是男人本月的第三次,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是有魅力的。

    说着,她摸了摸脸蛋,笑吟吟地进了屋,看着吃着点心的皇帝,不由得说道:“陛下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

    “说了不就没乐趣了吗?”

    李嘉看着女人娇媚欲滴的脸蛋,以及成熟饱满的身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人的魅力不减反增。

    果然,能够青史留名的人物,都不容小觑。

    说着,他又看着两人的儿子,不由道:“明年,十六郎也得入上书房了,你到时候别哭鼻子!”

    “十六去读书,这是好事情,妾身怎么会哭呢!”

    花蕊夫人嗔怪道,说着,看着儿子的脸蛋,不由道:“妾身还是回宫里吧。”

    “你不是最厌恶宫里的规矩吗?”

    李嘉诧异道。

    “厌恶归厌恶,但对于十六来说,却不是好事!”

    花蕊夫人轻声道:“他也渐渐懂事了,我也不能让人怀疑他的身世……”

    看到这一幕,李嘉叹了口气。

    归根结底,还是母爱的力量。

    为了让儿子身份真确无疑,她甚至愿意顶着羞辱以及繁琐的规矩。

    “罢了!”

    李嘉摇头道:“过几日,就就回宫里吧,一切我来安排。”

    “多谢陛下!”花蕊夫人轻声道。

    看着这张娇媚的脸蛋,李嘉不由得颇有些心动。

    就在他即将采取措施时,花蕊夫人一个转身,娇嗔道:“十六还在呢!”

    “嗯!”

    李嘉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明年十六将入学,看来得取个好的名字才是。”

    “他是复字辈,大名就唤李复汲吧!”

    “李复汲?”花蕊夫人点点头,她感觉这个名字不错。

    汲者,字意就是从下往往打水。

    意味着进取,寓意不错。

    夜间,经过一番地动山摇后,皇帝连夜就走。

    “还是过夜吧!”玉臂缠绕。

    “不行,我是皇帝,怎能如此?”

    李嘉很坚决地说道。

    随即,他穿戴齐全,坐着马车离去。

    转了一圈,来到个小院落。

    距离武陵王府不过数百步。

    “你怎么来了?”严氏跪在佛像前,脚后跟挤压着臀部,勾勒出完美的弧形。

    “我怎么就不能来?”

    李嘉颇有些放肆道。

    他一把抱起女人,轻声道:“二十二,最近可跑得很快呢,壮实的很!”

    此话一出,女人瞬间就软了下来,不由得埋首于其胸,任由男人所为。

    到底是经受过一次床榻,李嘉这一回很轻柔,让严氏心中颇为感动,也算是体会到了一番乐趣。

    水乳交融了。

    事毕后,李嘉松了口气,这回真的没力气了。

第1352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旦日,也随即到来。

    今年与往年不同在于,多了卫国与中山国的使臣,以及九个亲王。

    暂且不提几个倒霉蛋被挤出朝列,去外面忍受寒风。

    就是那昂首挺胸的九个亲王,就吸引了绝大部分人的眼光。

    尤其是,与齐王李复歆并排,满脸沉着冷静的薛王李复沐,就吸引了大量的眼球。

    宰相们目光在他身上,百官的目光也在他身上,更不要提那些属国了,更是在意非常。

    别的不提,就说是送礼。

    你送给皇帝,岂能不给薛王送一下?

    得罪了未来的太子,皇帝,吃不了兜着走。

    而李嘉高坐在龙椅上,看着九个儿子排成两队,有模有样的行礼,不由得感慨万千。

    不过,没一会儿,他神色就有些不好了。

    隔着太远,文武百官们也看不着他的脸色。

    九子,九龙夺嫡。

    尼玛,这寓意怎么那么吉祥呢?

    李嘉脸色发青。

    按照老规矩,又是一番赐宴,歌舞表演,直到折腾到半夜,才算是结束。

    大冬天的,许多老人都快过去了,早就盼望着结束了。

    李复歆一脸疲倦地回到齐王府,整个人都冻得不行。

    洗个热水脚,他才缓过来。

    而窗外,已经下起了大雪,白茫茫一片。

    几个心腹已经回家过年,他一个人独处书房,不由得深思起来。

    大朝会上,文武百官的目光,深深的刺痛了他。

    堂堂的大唐皇长子,几乎被忽略不计。

    薛王李复歆就站在那,几个宰相面露欣慰。

    宴会上,宰相们有意无意地望着,似乎是考核。

    使臣巴结着,百官们矜持地盯着他,眼睛里容纳不了别人。

    众望所归,不外如是。

    即使他已经劝说自己接受事实了,但如此的刺眼,现实,还是让他难以为继。

    “哗啦啦——”

    他忙不迭地站起,在自己的书桌上左右摸寻。

    不一会儿,又找到了一个木匣子,用黄绸包裹。

    打开,里面是个地图。

    由皇帝赏赐的地图。

    他忙摊开,望着高丽国的方向。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些时日,但是他依旧没有想好,自己想要去往哪里。

    或者说,皇帝,想让他去哪里?

    高丽?还是那个荒僻的琉球?

    “绝对不能去琉球岛!”

    他使劲地摇了摇头,对于荒无人烟的琉球岛,而且还是一分为二,他绝对不愿意。

    那里已经限制了一切。

    所以,只能是高丽国。

    “虽然不想去面对,但高丽即使一分为三,但依旧是不可小觑。”

    死死地盯着高丽国,李复歆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隋唐时期的高句丽,就是凭借着辽东,以及鸭绿江附近的土地,坚持了数十年,太宗皇帝都奈何不得。

    而且,这里有许多的蛮人,可以作为军队,兵卒。

    更何况,这里有非常稀缺的战马。

    “不过,黑水都护府,渤海国,却是个阻碍,还有另外的两个弟弟的藩国……”

    李复歆闭上眼睛,心中不断地揣摩。

    正月十五之前,对于衙门,以及皇帝来说,即使有天大的事情,也不及休假来的舒服。

    况且,这寒冬正月的,提笔都困难,怎么做公务?

    不过,李嘉也没有白白浪费时间在床榻间,对于今年的东北战事,还是有所安排的。

    “今次,我还是御驾亲征吗?”

    想起上一次的御驾亲征的困难,李嘉心有余悸地摇了摇头。

    以如今的路况,御驾亲征着实是一件不妙的事情。

    别的不提,几个月的马车,能把人屁股都颠没。

    行军打仗,一板一眼,偷吃偷喝什么的完全不能有,不然影响军心。

    这些困难暂且不提,更重要的是,这次面对的契丹人的命门,与灭国之战毫无差别。

    夺取辽东,这可是契丹人的心脏。

    契丹人一旦疯狂起来,给他来个擒贼先擒王,那就得完犊子了。

    即使他不以为意,但是其他的军队却不得不胆战心惊前来救援,影响战局。

    所以,即使是太宗皇帝,登基后,也很少御驾亲征,而且去征高勾丽,还失败了。

    这对于皇帝的威望也是很大的损失。

    以目前李嘉的威望来说,即使这场战争胜利,对他也只是锦上添花。

    而一旦是失败,动摇全国的信心,甚至让整个大唐陷入危机中。

    宋太宗之所以如此疯狂的崇文抑武,与他两场兵败,不无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旦日,也随即到来。

    今年与往年不同在于,多了卫国与中山国的使臣,以及九个亲王。

    暂且不提几个倒霉蛋被挤出朝列,去外面忍受寒风。

    就是那昂首挺胸的九个亲王,就吸引了绝大部分人的眼光。

    尤其是,与齐王李复歆并排,满脸沉着冷静的薛王李复沐,就吸引了大量的眼球。

    宰相们目光在他身上,百官的目光也在他身上,更不要提那些属国了,更是在意非常。

    别的不提,就说是送礼。

    你送给皇帝,岂能不给薛王送一下?

    得罪了未来的太子,皇帝,吃不了兜着走。

    而李嘉高坐在龙椅上,看着九个儿子排成两队,有模有样的行礼,不由得感慨万千。

    不过,没一会儿,他神色就有些不好了。

    隔着太远,文武百官们也看不着他的脸色。

    九子,九龙夺嫡。

    尼玛,这寓意怎么那么吉祥呢?

    李嘉脸色发青。

    按照老规矩,又是一番赐宴,歌舞表演,直到折腾到半夜,才算是结束。

    大冬天的,许多老人都快过去了,早就盼望着结束了。

    李复歆一脸疲倦地回到齐王府,整个人都冻得不行。

    洗个热水脚,他才缓过来。

    而窗外,已经下起了大雪,白茫茫一片。

    几个心腹已经回家过年,他一个人独处书房,不由得深思起来。

    大朝会上,文武百官的目光,深深的刺痛了他。

    堂堂的大唐皇长子,几乎被忽略不计。

    薛王李复歆就站在那,几个宰相面露欣慰。

    宴会上,宰相们有意无意地望着,似乎是考核。

    使臣巴结着,百官们矜持地盯着他,眼睛里容纳不了别人。

    众望所归,不外如是。

第1353章民艰

    时值二月,万物复苏。

    二月二龙抬头后,整个洛阳就恢复了生机,花红柳绿,春雨连绵,好不热闹。

    在这般的好时候,正是春耕最忙时。

    对于朝廷来说,春耕,决定一年的收入,朝廷的根基。

    在这个没有机械的时代,即使是刚跑路的孩童,也得跟着父母后面,屁颠颠地拔野草。

    所以,每一分劳力,对于小家小户的农民来说,就是最珍贵的东西。

    毕竟,草除一分,就能多吃一口粮食,由不得不重视。

    这也是为何,每到开国时期,前期的君王们都再三的限制商业,鼓励农业的缘故。

    没有农业,商业就是无根之萍,与农业抢人口,就是找死。

    洛阳府到底是京畿之地,天子脚下,普通的百姓自然过的还不错,至少,有些遮蔽物。

    一辆马车,缓缓而过,路旁的农夫看都不看一眼,埋头做事,即使冷风吹拂,肋骨毕露,也毫不在乎。

    李复沐看着车外的场景,不由得颇为感慨。

    只见,在不远处的田埂之中,立下一个木桩。

    木桩上,系着一个草绳,约莫有两尺长,而在草生之上,则套在一个两岁左右,皮肤黝黑,浑身套着秸秆的孩童腰上。

    不知的,还以为是系了什么牛羊呢!

    见着父母家人,哥哥们在劳作,他也不知是饿了,还是渴了,就哇哇哭了起来。

    田地间的父母,不时的斜瞥一眼,面露不忍之色,但依旧的低头劳作,动作又快了几分。

    还是七八岁的哥哥不忍心,不时地跑过来,从陶罐中舀水喂着,又怕其冷,把秸秆套牢。

    只是,弟弟还在哭,哥哥无奈,求与父母。

    父母不忍,依旧低头不语。

    哥哥低头,似乎见到田埂上的什么东西,蹦跳了几步,将其去头,去脚,小心地放在弟弟的嘴里。

    嚼了嚼,弟弟这才勉强止住了苦恼。

    一旁的姐姐见此,又看了看太阳,着急忙慌的跑回了家,似乎要做午食了。

    而哥哥看了一眼姐姐,又用杂草逗弄了些许弟弟,弟弟才在一片草地上睡去。

    其复回田地,继续弯腰除草。

    而在这一片土地上,家家户户都是如此的劳碌。

    孩童们或许以大带小,或者以老带小,在料峭春寒之中,不断的奔走着,忙碌着,根本就没有一个闲下来的。

    “五户一牛啊!”

    看见了在一切,李复沐又数了数,发觉耕牛还是有不少的,基本上是五户摊一头。

    “殿下,自从恢复了北庭都护府,来自漠南草原的牛羊,就源源不断而下,京畿之地,自然首重,朝廷地方都很看重,每年所获,何止过万。”

    一旁的王傅,作为皇帝亲自任命的教导老师,他自然乐意看到贤王,尤其是薛王这样的太子。

    见其知民生之艰,忙不迭的说道:“牛之珍重,市值虽几十贯,但却是朝廷有意为之,如此三五户百姓,才可合买之。”

    “一亩之田,每户两三天才耕耘之,而是用牛,不到一个时辰即可,即使是百亩田地,也不过数天功夫罢了,省却不少的劳力。”

    “殿下可当珍之重之,勿要复食牛肉,勤俭为德。”

    “学生知道!”李复沐无奈,只能恭敬地应下。

    本来就出来做事,还以为能摆脱上学,谁知道父皇就安排了一个王傅,贴身的教导,课程一个没有落下。

    反而,耳边多了一个苍蝇。

    当然,他也知晓,王傅就是皇帝摆在明处的眼睛,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在他的观察之中。

    一旦言语过失,或者做错,圣心不悦,那就糟糕透了。

    所以,他看了一眼老怀欣慰的王傅,然后喊道:“停车——”

    随即马车停下,在王傅错愕之中,他走下了马车。

    “殿下?”

    “体察民情,岂能坐在马车中看之?”

    李复沐笑道,随即浩浩荡荡地往田地而去。

    知道这时,他才看到,虽说去年大雪,但土地依旧比想象中的干涸,若是水量不足,平年都是奢望。

    而如此浩荡的队伍,则让百姓们吓了一跳,众人也不敢再忙活了,急忙的跪下。

    遇到贵人,下跪总是没错的。

    “起来吧!”

    李复沐有些尴尬,这就是让他人知晓,岂不是弹劾他欺凌百姓?

    索性,他比较年轻,不像是什么官吏,农夫们更怕年轻人喜怒无常,忙不迭地起身。

    有心问询几句,但他华贵的衣裳,让这些木讷的农夫说不出话来。

    找了几个,都无果,只能作罢。

    好在,过了一会儿,一个神色匆匆的青年跑了过来,虽然身着短衫,但看样子却是读书人。

    “学生有礼了!”

    “衙内多礼!”

    这时两人才对上话,直接在田埂上坐下。

    李复沐才知晓,眼前这个农夫打扮的青年,竟然是个秀才。

    心中不由的坦然。

    果然治理天下,只能看士大夫读书人,那些个农夫,麻木,嘴笨,凭借着县城里的百八十号胥吏,弹劾容易哦!

    不得不为之啊!

    “前辈何作这番打扮?”

    李复沐装作普通的读书人,不由得问道。

    “如今我确实是个农夫!”

    青年笑了笑,说道:“只不过,因我是秀才,县里奖赏的钱财,买了头牛,田地早已经耕完,如今也闲不得,就开垦荒地了。”

    “也说不上荒地,反正是闲弃多年的土地,只是人少,无人耕种就荒芜了。”

    “哦?前辈,恕我直言,您目前应该专心于举业,土地这些身外之物,日后定然会有的。”

    李复沐一脸严肃道。

    听到这话,青年不由得摇头苦笑道:“衙内富贵人家,不晓得我的处境。”

    “我家本是河北,战乱而迁徙,食不果腹,至我考中秀才,才算是起来,但虽然身份尊贵,我家来此地二十载,但依旧不算是本地人。”

    “钱财虽有,但却无一亩地,说来惭愧,若不是中了秀才,恐怕我的婚配都成了问题。”

    听到这话,李复沐大吃一惊,忙问道:“这是为何?”

    “因为我家,无有一亩地。”

    “钱财也买不到土地?”

    “外地人,有钱也买不到。”

第1354章规矩

    “这又是为何?”李复沐的脸上,满是疑惑不解。

    在他看来,朝廷虽然限制土地买卖,但归根结底,土地还是可以流转的,并没有完全堵死。

    钱财买不到土地,显得很是荒谬。

    青年摇摇头,不由说道:“所以地契变更,须去衙门,我这个秀才身份已经够了,但本地却难有一分地卖。”

    说着,他不由得给这位年轻的衙内,普及了下地方上的规矩。

    无论是在城内,还是乡村,买卖房屋,以及地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东西,虽然理论上是你的家产,但却不是想卖就能******如,卖房子,你必须优先考虑自己的亲戚,宗族,如果他们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

    之后,你还得问问四方的邻居,你变更了房屋,已经影响到他们了,他们也具有优先的购买权。

    如果他们着实都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而且还是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所以,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近邻,有时候甚至比亲戚还是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自治浓厚的时代。

    至于买卖土地,更是如此,宗族同意,邻居同意,甚至变卖时,还得优先考虑乡人。

    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能卖给外人。

    当然,如果你是权贵,这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也是,为何古人热衷于购买老家的土地,而不是外地的。

    无他,无论是规矩,还是人情世故,或者长久考虑,家乡的土地,总是最好的。

    “那,你家在本地三十年,都买不到土地吗?”

    李复沐惊诧道。

    “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们都有了期望,开荒都来不及,怎么变卖土地?”

    青年不由得苦笑道:“而且,我家虽居数十年,户籍在此,但却依旧属于外人,饱受排挤。”

    “而其原因,皆是因为没有一亩的土地,被乡民们当做是流民,外人。”

    “婚丧嫁娶,在我成为秀才前,几乎是无有参与。”

    说着,他咬着牙,又颇为欣慰道:“前些时日,我用五天时间,这头牛开垦了五分地,也只有区区的五分。”

    “但,乡民们,却登门拜贺,礼物比我中秀才时还要重些,甚至,外乡的媒婆,都过来找我。”

    “地方的乡绅,豪族,一个个态度亲善,真正的把我当做了本地乡邻了……”

    听到这,李复沐越发的诧异,问道:“这又是为何?尺寸之地罢了,态度这般突变?”

    “衙内,就像我之前说的,没有土地,只是流民,而有了土地,即使是尺寸之地,也是自由人,而不是佃户,荫户,野人——”

    青年一脸畅快道:“有了这头牛,今年我能开垦三五十亩地,养育两三年,就奠定了家业了。”

    听到这里,李复沐不由得也为之高兴,说道:“三五载之后,贵家岂不是地方大户?”

    “除非我中了举人!”

    青年直言道:“多高的地位,才能有多少土地,秀才顶多两百亩,再多,就会被排斥,谋夺。”

    “而且,就算是这两百亩地,也起码要耗费十年之功。”

    说着,这位秀才继续普及知识,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开垦荒地,起码要积攒一年的粮食,全家上阵,加上耕牛,一年才能三五十亩罢了。

    而,为了今年的开荒,他们家已经准备了足足三年,才妥当。

    至于普通的佃户,只能在农闲时开垦,区区十亩地,都要耗费二三十年的功夫。

    从佃户爬到自耕农,没有两代人辛苦劳累,是绝难的。

    “而我,中了秀才,才把五十年,缩短到三年罢了。”

    坐上了马车,李复沐陷入了沉思。

    他从来没有考虑到,原来,土地竟然如此的重要,竟然可以决定一个家族的生死。

    如果这位秀才没有考取,那么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到他这一代,甚至连婚配都没有。

    自然人死族灭。

    而,土地兼并,自然会导致大量的流民。

    土地越重要,这些人心中的怨恨就越厉害。

    由此,自然就会爆发出天翻地覆的力量,甚至推倒某个朝廷。“这又是为何?”李复沐的脸上,满是疑惑不解。

    在他看来,朝廷虽然限制土地买卖,但归根结底,土地还是可以流转的,并没有完全堵死。

    钱财买不到土地,显得很是荒谬。

    青年摇摇头,不由说道:“所以地契变更,须去衙门,我这个秀才身份已经够了,但本地却难有一分地卖。”

    说着,他不由得给这位年轻的衙内,普及了下地方上的规矩。

    无论是在城内,还是乡村,买卖房屋,以及地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东西,虽然理论上是你的家产,但却不是想卖就能******如,卖房子,你必须优先考虑自己的亲戚,宗族,如果他们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

    之后,你还得问问四方的邻居,你变更了房屋,已经影响到他们了,他们也具有优先的购买权。

    如果他们着实都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而且还是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所以,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近邻,有时候甚至比亲戚还是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自治浓厚的时代。

    至于买卖土地,更是如此,宗族同意,邻居同意,甚至变卖时,还得优先考虑乡人。

    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能卖给外人。

    当然,如果你是权贵,这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也是,为何古人热衷于购买老家的土地,而不是外地的。

    无他,无论是规矩,还是人情世故,或者长久考虑,家乡的土地,总是最好的之后,你还得问问四方的邻居,你变更了房屋,已经影响到他们了,他们也具有优先的购买权。

    如果他们着实都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而且还是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所以,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近邻,有时候甚至比亲戚还是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自治浓厚的时代。

    至于买卖土地,更是如此,宗族同意,邻居同意,甚至变卖时,还得优先考虑乡人。

    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能卖给外人。

    当然,如果你是权贵,这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也是,为何古人热衷于购买老家的土地,而不是外地的。

    无他,无论是规矩,还是人情世故,或者长久考虑,家乡的土地,总是最好的

第1355章山民

    岂止是李复沐察觉到了,对于李复歆来说,这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李复沐去了偃师县,而他,却来了嵩县。

    其得名与嵩山。

    相当于偃师县,嵩县格外的不一般。

    这里了平原少而山岭多,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称。

    如此地方,百姓的穷困可见一斑。

    偌大个县城,也不过千户罢了,普通的市集都不如。

    全县的丁口,加在一起,不过两三万人,泰半的民户以打猎为生,草药,兽皮,木材,以及核桃木耳等山货,倒是颇为有名。

    但,这有何用?

    没有几处农田,嵩县就不可能长久的安稳的发展下去。

    由于是皇长子,相对于其他的弟弟而言,他是最懂的皇帝心意。

    这次任务,中规中矩也不是错,但若不出彩,对他而言就不值得了。

    “殿下,此次春耕,对于别的县来说,万分重要,但本县耕地不过数万亩,泰半百姓为猎户,春日万物生长,不捕不猎,所以丁口还很富裕。”

    嵩县县令一脸苦笑道:“若是徭役,只要舍得钱财,那些山民们自然愿意,两三千人还是可以的。”

    “两三千人?”

    李复歆问道:“按照规矩,嵩县所贡多少徭役?”

    “本县徭役,农闲时,可募千人,而一旦出县,就须钱粮供给,朝廷体谅,只须三百即可。”

    嵩县令不由道:“即使这三百人,每月所需稿费两三百贯,若无朝廷,本县着实为难。”

    听到规定只有三百人,李复歆微微皱眉,颇有些喜意。

    自己要是招募两千徭役,岂不是数倍与任务?

    不过,随即又甩去了。

    这么简单,朝廷恐怕早就已经想到了。

    哪里轮得到自己?

    不过,这件事,很有可能是皇帝的考校,做还是要做的。

    只是,春耕一途,着实没有什么突破口。

    “本县可有什么荒地吗?”

    李复歆依旧不死心。

    “殿下,本县着实贫瘠,山上的那些坡地,反而得不偿失,只有那些小山谷,有几亩可种之地?但路途狭窄,只有山民可种了。”

    嵩县令无奈道。

    嵩县属于山区,耕地少,人口少,财政却颇为富裕。

    盖因为山民们的山货,皮草,以及木材,草药等,皆属于受众较广的东西,山底下渐渐形成了市集。

    两三个月,偶尔还抬出一只老虎,虎皮、虎骨,虎鞭,价值数百贯。

    转运使司收到不少的赋税,再加上嵩县人少,自然宽裕。

    “带点人,咱们去山区瞧瞧!”

    “啊?”嵩县令呆了。

    无奈,皇子做出了决定,他只能听从。

    带着百八十个巡检兵,浩浩荡荡去往了山区。

    也是知晓这位齐王的心思,所以嵩县令带着他,只是去了边缘山区的几个小山寨。

    说是山寨,其实不过是在狭窄处,搭建了木墙罢了,百八十人生活其中的山谷。

    相较于农夫,山民们身上赋税轻,没有贪官污吏的剥削,较为轻松自由。

    孩子们三三两两的打斗着,渴了直接喝山泉,热了就去河里游泳,农妇们则缝补着兽皮,砍柴,以及侍弄那些蔬菜。

    自给自足,看上去极为快活,自由。

    但是生活状况,却远远不及农夫。

    普通的孩童,披着破旧的皮毛,瘦骨嶙峋,身上满是虫蚁啃食过的痕迹。

    猛兽,虫蚁,甚至是一场小山洪,就能将这处山寨给消灭个干净。

    而且,生活器械极为缺乏。

    家里没有几个铁器,锄头都没一把,最多的就是自制的弓箭。

    甚至,整个村寨,几乎不见几个老人,要么是早早病死,要么与野兽搏斗而死。

    所以几十年来,人口始终不曾增添。

    而,在李复歆看来,最缺乏的,就是食盐。

    “能不能让他们下山?”

    李复歆叹道:“知晓他们在山中,所以商人们食盐昂贵,不得不买之,受尽了剥削。”

    “殿下,山下并没有多余的土地!”嵩山令对这番言语颇为无奈。

    “不过殿下您要是多招一些徭役,怕是能改善他们,必定与猛兽搏斗相比,徭役得钱不少,更为安全。”

    “只能解决一时,而无法变一世!”

    李复歆多年的学,还是没有白上的,他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没有耕田,等若无根之萍,不会长久的。

    “山货不常有,兽皮须搏命,药材长生险峻之地,而且这些都是需要奔袭的,无法定居下来,成为治下以及民。”

    随时迁徙的山民,无法提供徭役,赋税,自然而然被朝廷鄙视,忽略。

    所以,需要与之一个长久的活计,让他们安定下来,户籍稳定。

    ……

    洛阳。

    随着春耕的结束,皇帝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反馈。

    九个儿子,分安排到了巩义、登封、渑池、偃师、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这九个县。

    可以说,不仅有王溥贴身指导,还有射声司皇城司,仔细地观察。

    目前来说,基本上属于李复歆与李复沐,最为出彩。

    其他的皇子终究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能够定下心来,已经算不错的了。

    而对于这些资料,摘句,李嘉认真地看了起来。

    总结来说,李复沐的出彩,还是在于其拥有一颗仁心,体恤百姓,哀民生之多艰,虽然举措中规中矩,但这个心思,就非常值得赞叹。

    李复歆呢,则比想象中的还要出彩。

    他根据嵩县的钱粮充沛之故,要求其购买了大量的牛羊,然后借贷给归顺,知根知底的山民,让其蓄养。

    嵩县耕地少而丘陵多,不适合耕地,却适合蓄养牛羊,毕竟草料多,爬坡什么的很容易。

    这举措一出,虽然嵩县的府库一空,却获得近五百户山民,平白增添两三千百姓。

    而且,有了牛羊之后,就可以纳税,从而真正的把山民,化为了良民。

    这着实把李嘉给惊到了。

    因地制宜啊!

    虽然说,借贷很可能造就衙门剥削山民,或者山民带着牛羊逃窜。

    但是瑕不掩瑜。

    能够获得那么多的户口,对于朝廷来说,都是值得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3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作者:飞天缆车所写的《大唐再起》为转载作品,大唐再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再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再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再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再起介绍:
时值五代十国,北宋之前,列国纷争,民生大乱,百姓苦不堪言。此时的两广地区,有一国,名汉,又被称作南汉,又被唤作南海霸主,国主残暴,又恐失国,意用阉人治天下,阉人治军,阉人治国,崇文弱武,天下之苦者,莫如百姓。有一人,唤作李嘉,大唐李氏后裔,见此局面,极为愤慨,挥舞旗帜:“主昏国乱,正是大唐再起之时也!”据岭南,复安南,克占城,攻大理,灭湖南,并南唐,对北宋,合契丹,这天下,思唐之民多矣。大小周后,符氏姐妹,花蕊夫人等,诱惑人心……赵匡胤,李煜,李彝殷,孟昶,耶律述律,野性难训……大汉能再兴,我大唐难道不能再起吗?交流群:大唐再起:631774182大唐再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再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再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