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TXT下载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全文阅读

作者:彼岸之筏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txt下载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16 关于苏禄的妹子

    为此就连火塘俱乐部的日常聚会都很默契地跟朱博士的“讲座”错开时间,不少人甚至还要提前向朱北国打招呼或者请教一下问题,以便在这个“研讨会”上抛出话题。

    到了后来,这个聚会就越来越像一个半官方的、定期召开的“对外政策研讨会”了。

    参加讨论的人员通常以火塘俱乐部的人士为主,不少中间人士也乐于参与这种讨论,偶尔也有菜园俱乐部的人参加,到了后来,外界经常把会议的讨论内容看做是澳洲联邦对外政策的风向标……

    好了,话不扯远,时间回到一六五七年二月,因为今天是元宵节,两天的小长假,又是午餐后的下午,所以来会议室里听讲座看热闹的人挺多。

    今天的历史讲座很接地气,朱大博士先是从大家最关心的五月份的出海行动说起。

    朱北国告诉他的听众们,他认为苏禄王国的首都霍洛港很值得一去,根据旧世界历史学界的考证,那里是继吕宋、爪哇和加里曼丹岛以外,南洋诸岛中汉人最多的地方。

    特别是在明清交际之时,大陆有很多汉人出海避难,甚至还有南方的大明宗室,因此如果各位在当地海盗或者人贩子手里买到一些气质不凡识文断字的汉人妹子,请不要吃惊,这很有可能是哪家王府里伺候小姐的婢女,甚至就是小姐本人!

    就当朱北国说到这里的时候,徐志突然睡醒了,他在这段日子里一直睡眠不足,都是新生的孩子闹腾的,徐志能坐在热闹的会议室角落里直接睡着,可想而知他最近困成啥样了。

    此时徐志是被朱北国的信口开河给惊醒的,作为多年的朋友,让他很了解这位老哥,通常不会胡说八道,然而这回基本上就是瞎基吧说!于是他丢给朱北国一个不可思议的眼神,然而朱北国也下意识地望向角落里的徐志,眼光交汇,徐志立刻读懂了,朱哥这时在鼓舞高中生们士气。

    说老实话,近朱者赤,他徐志也是有一定历史功底的人,此时徐志暗想,小姐本人?拉倒吧,小姐家的婢女都难得一见!当然了,在这个场合他肯定是不会说破的。

    不出所料,听众们立刻被朱哥的这个话题激发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有人拿出电脑资料室里查出来的资料附和说,好像这个苏禄王国跟大明本来就关系不错呢!

    然而也有明粉表示,虽然关系不错,但路途遥遥,皇室之人逃到安南缅甸琉球东瀛尚可,苏禄距中原海疆万里,恐怕很难。

    而且作为正牌皇族,这些人的身份哪怕再落魄,也不至于到被卖身为奴的地步,果真形势所迫走到了那个地步,不过是一死而已。

    当然也有人说,根据历史记载,大明宗室要么战斗,要么投降,要么隐姓埋名耕读传家,甚至连姓氏都改掉了,而且,自打崇祯上吊煤山后,李闯和张献忠都曾经杀大明宗室,数十年乱世,满清入关再杀一波,南明内斗再覆灭一波,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宗室几无遗孑了吧?

    这时有人回应说,其实也不尽然,大清也曾经收留过明末宗室,这个也是有历史记载的,然而旁边的明粉立刻冷笑道,所谓收留,也是旁支远族,真正的大明皇室,杀起来都来不及呢!

    众人听了,摇头说你们明粉总是屁股决定脑袋,这个大明宗室直到乾隆时期还有遗存,历史白纸黑字写着呢,你们真是为黑而黑,完全不过历史事实嘛!

    然而朱被国听了马上回应说,你们两边说的其实都对,大清并没有像李闯张献忠那样把大明宗室赶尽杀绝,这确实是历史事实,不过呢,大清在对待明末宗室的问题上,仍然逃不了“叶公好龙”这四个字的评价。

    众人听了不解,朱北国笑道,这大清的皇帝呀,若在奴才们的眼里,那是真的挺“英明”的,特别是前几任像顺治康熙这样的皇帝。

    别忘了,毕竟当年满洲八旗一直是打着讨闯贼、替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入关攻城略地的。

    而且在江山坐稳了以后,还一直宣称要“举逸兴绝”,也都表示过要善待前朝帝裔,以此来表示朝廷的宽仁和守礼,说穿了,这是向天下宣告改朝换代的合法性需要。

    而且康熙皇帝后来还表示过:“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受以职衔,裨其世受祀事。”

    然而,各位也别真信,谁信谁天真!

    因为,大清朝廷如果真的遇到正牌皇族或者近亲皇族的话,那就翻脸比翻书还快了!

    你们可以自己去查历史资料,当初崇祯的皇太子和几个儿子的命运,就一个字----死全家!

    好吧,是三个字,崇祯皇太子的命运各位知否?

    皇太子被俘后,朝廷明明知道知道眼前的皇太子是真的,但就是不承认,硬说人家是冒充的!

    为什么?因为冒充皇族就是死全家的罪!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砍脑袋了!

    哦,真的像傻瓜一样认下来,你说杀还是不杀?杀吧,自己给自己宣称的“举逸兴绝”打脸,不杀?放着这么个金子招牌,给野心家们觊觎?

    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所以说啦,对***而言,死掉的皇族才是好皇族,如果真遇到活着的,那就扣一顶冒充皇族的帽子杀掉,所以……哎,你们啊……连清啊连清!

    朱北国说到这里还叹了一口气,一脸深沉地摇了摇头。

    好吧,众人又受教育了,几个年轻人听了无不感慨。

    有的说这种做法够黑的,也有的人说,这做法说够聪明的,不同的说辞,表示了不同的屁股立场。

    而朱北国当然不会就这些个说辞进行评论,毕竟人各有好,三观不可强求统一,旦凡只要知晓历史真相即可。

    因此,朱北国说,当时的大明宗室即便有逃脱的,大概率也是旁支远族,众人对这个结论还是认同的。

    然后又有人说,宗室渡海避难真有的,据说日本就有,依附台湾郑家的也不少,你们可知朱舜水?

    此话一出立刻被人哄笑,当场就有某位人士指出,人家舜水先生,是叫朱子瑜的,虽然跟朱哥一姓氏,但确实不是宗室哦?

    然后旁边又有人笑骂道,王继兰你说漏嘴吧?简直要笑死个人啊!明明人家朱舜水先生叫朱之瑜,不是你家爱豆女神子瑜妹子……

    于是众人又是一阵哄笑,说这货最近常常泡在电脑资料室里,美其名曰是查阅资料,其实是为了看综艺节目,还说他最近刚刚入了兔瓦斯的坑,尼玛都穿越了才变成个万斯,你说你哈,都隔着时空,这辈子也见不着,入了这个坑你怎么爬出来呀?

    然而王继兰立刻反唇相讥毫不示弱,嘲讽对方说,你倒是没有入什么坑,那是因为你丫看老母猪都是双眼皮,成天做梦去苏禄买妹子当老婆,告诉你吧,看看旧世界的南洋就知道,那些妹子是个什么成色,歪瓜裂枣的你也是饥不择食了!要真是那样,我倒是有一个建议,还不如去老朱养殖场,那里的老母猪……

    好吧,因为后面的话已经涉及到脖子以下了,实在是不能写,以下删除三千字,总之你来我往地呛到了最后,这哥俩差点打了起来……

    不过在朱北国和一众小伙伴的劝说下,最终还是缓和了下来,于是众人继续谈古说今,话题又回到大伙最关心的苏禄和中原的关系上来,毕竟这一点对于能否在那个地方找到汉人妹子事关重大。

317 连环套生意

    此时马上又有人说,根据历史记载,苏禄貌似不仅跟大明关系不错,其实跟大清的关系也不错呢!

    显然说话的这位也仔细查阅过历史资料,他说苏禄国后来还差一点把土地户籍献给乾隆皇帝,说是要归属大清版图,这要是真成了,那后来旧世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海权争议问题了吧?整个南海说不定都是大清朝的。

    众人听了都好奇地问,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位乾隆爷名为十全老人,实为傻货,他觉得海外那个叫苏禄的地方距离自己太远了,然后就给人家拒绝了!真实演绎了一场什么叫“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戏码。

    显然说这话的电钻派人士,他们说起大清诸帝,向来是这个口吻。

    不过听众里立刻有人冷笑道,你以为乾隆傻?其实人家才不傻呢!你说的这个事情我知道,本人也查了一下资料,当时的情况是西班牙人想吞并苏禄王国,好像王国内部还有内斗,那时候国王因为内外交困,只不过想去抱个粗大腿而已,你以为真的是苏禄国书上写的什么“独义慕中华”,真心献上户籍图册前来投靠啊!

    听众里有人听了也纷纷点点头表示赞同,说大概率是等风头一过又会变脸。

    有人还进一步发挥说,尼玛自古以来,凡是天朝上国交的这些所谓的朋友,基本上都特么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有利则合,无利则翻脸,甚至落井下石,你们别瞪眼,历史事实都在那里摆着呢!

    众人里立刻有人附和说,那是肯定的啦,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大家都长着一副势利眼利欲心,一个喜欢万国来朝的虚面子,一个喜欢占便宜,还不就一拍即合?都是演给屁民们看的!

    还有人想到更远的典故,说我记得早在隋唐时,有一年隋炀帝招待西域来使,为了显摆上国的富庶,让沿街店铺免费招待西域人,而且还竟然让士兵给长安街的大树套丝绸衣服。

    然而那位西域使者也不是吃素的,便当场问隋炀帝说,我来长安的路上看见好些穷人衣不遮体,既然上国如此富庶,为何给树木穿衣服,却不给人穿衣服呢?结果立刻让隋炀帝下不来台。

    可见,当皇上的喜欢拿民脂民膏显摆是自古有之的,这毛病从来没改过。

    此时的朱北国发现大伙聊天又聊到一边去了,便赶紧发言扶正,他说,自己倒也赞同刚才这个那位说乾隆不傻的观点,还解释说,咱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了,苏禄那地方真的天高皇帝远的,大清确实有些鞭长莫及,哪怕答应收了这个小弟,到了最后,人家小弟在当地还不是照样称孤道寡?难道大清还派水师去占领接收不成?

    朱北国接着补充道,人家乾隆其实想得很明白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被拖入南洋的国际争端,打扰到他 “十全老人”的完美人生。

    于是讨论的话题从这里开始又开始愈发的宏大起来,特别是火塘俱乐部的人士积极发言以后。

    于是众人从大明宗室的逃难讨论到大清皇帝,又从李自成的大顺军谈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再从剃发易服说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这时有人翻出历史旧账说,苏禄王国跟中原的交往是永乐年间的事情了,永乐死后过了不久,朝贡关系就断了,倒是民间商贸挺频繁的,听说不少华人海商在苏禄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所以那地方汉人妹子应该有不少吧?

    但也有人翻出历史记载说,这个时候虽然大明垮了,但好像没有宗室和华人海商带着家小细软跑路到苏禄国的记载啊。

    不过,倒是有海盗们把南洋各地的妹子卖到苏禄国做女奴的记载呢……

    于是有人一脸认真地问朱博士:朱哥您老说从人贩子海盗手里买妹子倒是可以理解,但大明宗室的妹子真的能买到吗?

    朱北国沉吟片刻,含糊的回应说,这很难说,但身处明清交际的乱世,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这时徐志大概是彻底睡醒了,他不知何时出现在听众堆里,接过这个话茬对大伙说:

    “苏禄国的情况其实很复杂,这个时期的海上有欧洲人、华人和土著,对于这些,苏禄海盗是通吃的,只要是在打得过的前提下,只要是遇到了,谁都敢抢,也什么都敢抢!

    毕竟苏禄海盗在这个时代很有名,势力也相当的大,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有国家支持!”

    朱北国这时也点头赞同徐志的说法,继续对大伙说道:

    “所以你们知道这个时代的海上有多少危险了吧?我指的不是大自然带来的危险,而是人!”

    众人听了都很有兴趣,纷纷表示说这样好啊,送上门的装逼打脸的机会,到时候看谁抢得过谁!

    于是朱北国接着说,苏禄王国其实就是个海盗王国,从国王到贵族都有自己的私家船队,你叫它们私稤船队也行。他们亦商亦盗,对于这些私稤海盗们而言,海上的人和货物就是他们的流动提款机,遇到后能抢就抢,只有抢不到了或者抢不动的时候,才跟你搞贸易!

    而且在人家眼里,除了贵族以外的一切人也都属于是货物,这一点不仅是在苏禄国,这其实也是当今南洋海域的海上贸易潜规则。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各位,你们觉得那些从大陆逃出来的汉人们和宗室最终会落到个什么下场呢?

    朱北国见众人听自己的这番话后有些沉默,便又笑道:

    “其实呀,华人海商集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南洋,大海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地方。”

    然后徐志也在旁边帮腔道:

    “是啊,其实,哪怕在官方的港口也未必安全呢,因为那里很有可能是一个海盗窝!而且有一种连环套生意,不知道各位知道不知道?”

    见众人又是一脸的不解,徐志微微一笑,接着说:

    “这生意是跟海盗或者私稤船联在一起做的,假如,你是个外人或者萌新,在港口的临街铺面上发现了又好又便宜的货物,于是你就高高兴兴地买下了。

    第二天你的船满载归航,打算去另外的港口狠赚一笔,但出海不久,你突然莫名其妙的就中了埋伏,然后你就被打劫了,钱财货物肯定会被抢光,如果遇到人家心情好,不要你的小命,于是就放你走掉了。

    然后呢,不甘心的你可能会回到那个出发的港口去告官,但显然并没有什么卵用,而且你也许会在原来的那个铺面吃惊地发现,尼玛刚刚被打劫的货物又特么回到了货架上,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我靠!”

    “够黑的啊!”

    “这……居然有这等事情?”

    “看来我们还是太年青……”

    “妈个鸡的,这特么什么世道啊!”

    众人听了议论纷纷,不少人面面相觑,心说尼玛还有这等风骚的操作啊!这时朱北国补充说,当然了,如果你有势力,或者船坚炮利就另当别论了,那时哪怕你是个外人,真买下了这些便宜货,但对方打又不过你,或者让你给溜了,那你就赚大发了!

318 南洋的三大势力

    “我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又卖什么关子?”

    “不当讲!”

    “不听!”

    “哎哎哎!我说还不行吗?是这样啊,咱们事先探好路子,然后买下这些贼脏……”

    “知道了,不就是引诱别人打劫你,等人家来了,四面伏兵一出,再打劫人家一回赚个双份,是这个意思吧?”

    “这个你们居然也懂?我还以为是本人的发扬光大呢……”

    “你这是变相的钓鱼执法嘛,也不看看咱们是谁啊?都懂的!”

    “不过你们说,我的这个计策怎么样吧?”

    “行行行,你的这个计策也不坏,但现在还是听朱哥说历史啦!”

    朱北国倒是笑呵呵的对这个钓鱼执法行动点赞说,这个计策可以啊,够毒!不过咱们现在没有多余的船干这个买卖,以后也许可以吧……

    然后朱北国又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说道:

    “在这个时代,玩南洋海贸的,都是能人,也是狠人,因为那真正是刀口舔血的生意啊,能活出来的都是大佬哦!

    比如福建郑家!顺带说一句,在这个时代的欧洲近海,或者至少是内海的贸易秩序就要好许多。

    比如在北海和地中海北部,只要两国没有宣战,贸易通常是比较自由的。尽管如今欧洲各国重商主义盛行,英国克伦威尔时代的《航海条例》还引发了跟荷兰人的战争,但总体上讲,营商环境要好许多,也能**制,遇到纠纷打官司也有地方说理,环境有利全民于经商,所以欧洲就比别的地区发展得相对较快……

    “是吗?”

    “好像跟普遍的印象不一样......”

    “那个时代难道不是到处海盗都横行吗?”

    看见众人开始质疑,朱北国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慢慢说道,这不是瞎说的,这里里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佐证。

    你们知道,荷兰人是靠海运起家的,人称海上马车夫,但是你们知道荷兰人在欧洲跑运输用的是什么船吗?

    那是一种双桅或者三桅的大木船,被称之为北海盖伦帆船或者什么其它名字,通常只有十来个船员,有小一点的甚至只有四、五个船员,这种船几乎没有武装,属于薄皮大馅的运输船。

    而荷兰人就是靠着这样的木船做起了跑海运输的生意,因为船薄皮大馅拉的多,船员少成本低,因此挣钱也多。

    荷兰人先是跑北欧的近海,然后渐渐的把航线延伸到法兰西,再到伊比利亚半岛,最后还成为热那亚和威尼斯人的竞争对手。

    你们看,那个小小的尼德兰低地国家荷兰,就是靠着这样的船起家的,最终成为称霸海洋的海上马车夫。

    那么反过来推断一下,请问如果没有相对安全的海上运输和贸易环境,这种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可能实现吗?

    换句话说,如果谁驾驶着这样的薄皮大馅的船来到了南洋,那岂不是跟作死一样?

    别说海盗和私稤海盗了,你敢开这样的船来南洋,附近小岛上的村民就敢驾着独木舟把你打劫得裤头都不剩!

    因此欧洲以外的海域是个什么情况,欧洲人当然也了解,比如加勒比海地区,那就是个无法无天的海域,加勒比海盗也很有名。

    但是南洋欧洲人就不太了解,至少在初来乍到的时候,欧洲人还是吃了不少亏的,到了后来,作为开拓者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把大帆船越做越结实,武力也越来越强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看到欧洲人貌似终于靠着船坚炮利在南洋站稳了脚跟。

    然而,如果没有丰厚的贸易利润,如何能支撑这样一种成本高昂的航海贸易呢?

    因此,重商主义的垄断贸易必然盛行。

    然而垄断必然制造矛盾,与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天性不符,随后,矛盾越积累,争夺就越激烈,于是就越是需要用重商主义的垄断来保护自身的贸易利益,这种恶性循环积累到一个临界点,拿就是战争了。

    最后百业凋敝,经济崩溃。

    于是人们再在这个废墟之上重新洗牌,重新发展,直到历史进入下一个循环。

    “所以历史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是有其内在道理的......”

    朱北国最后总结道。

    “但是我们来了,我们应该、也可以打破这种历史循环!”

    不知道何时李俊明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大家这样说道。

    “李大律师,我们应该怎么打破这个历史循环呢?”

    “高举自由贸易这面旗帜!”

    李俊明此时目光炯炯地对大伙说道。

    “谈何容易......”

    “那些东印度公司们谁没有自己垄断的邻域,并且已经达成了某些平衡,咱们想打破这个平衡,会得罪所有势力。”

    “但显然这是大势所趋......”

    李俊明一脸认真地说道。

    “李哥,您老说的大势所趋我们当然知道,有个时髦的词汇叫全球化嘛,但那是三百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提出来这种口号,不现实吧?!”

    人群里有人反驳道。

    “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是利国利民,有利于人类进步的观念!是好事!”

    李俊明仍然在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们当然承认,但是......”

    “但是条件和人们的观念不允许对吧?我知道你们会这样说!就我而言,本人坚持一个观点,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各位,我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最多也只是一个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既然来到这个新世界,就应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文明进步,而自由贸易这个旗帜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能够吸引人心,特别是在跟那些强大的强权势力苦苦战斗,并且在各大强权势力的夹缝中挣扎求生的人们而言,我们就是解放者!”

    “李律师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用这个旗帜号召同盟?”

    “对!李律师说的太对了!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对抗强权,创造一个没有贸易壁垒的自由市场共同体,嗯,本人的这个想法是不是很有些高大上的味道?”

    人群里有人突然想到了这一层,于是有人开始点头赞同李俊明的说法了。

    “那么南洋目前是个什么情况呢?我们真的有条件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市场共同体吗?”

    人群里又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总体而言,如今的南洋一共有三大势力!”

    此时朱北过接过话头发言道:

    “一是欧洲人,以各国东印度公司为主体,二是土著王国的海贸兼私掠船队,这些船队通常与阿拉伯人和印度海商关系密切。第三个势力就是以华人海商为主体、加上日本浪人和其它国家的海民组成的、亦商亦盗的海贸集团,最典型的就是以闽地的郑家为代表的海上势力。

    然而在这些势力的夹缝中,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商人,他们是没有依附于各大势力的海商,这些人属于中间力量,时而依附一方,时而依附另外一方,当然经常也是两方不靠,毕竟茫茫大海有无数的航路,也有漫长的海岸线可供登陆,这些海商们在各种躲避中做着风险极高的海上贸易,理论上讲,这些数量众多的中小海商是我们的天然盟友。”

319 要搞清楚敌人是谁

    这时人群里的胡小林脑洞大开地建议道:

    “朱哥说的有道理,要不然咱们出海以后,凭着船坚炮利去讨伐海盗和各大势力的私稤船队如何?”

    此话一出立刻得到不少人的附和。

    “听起来好刺激,我喜欢......”

    “还是无本生意爽,抢钱抢妹子!”

    朱北国听了却摇摇头回应说:

    “虽然你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咱们出海是做生意去的,不要一开局就把咱们自己搞得名声狼藉的好不好?何况咱们不是专业的海军,还是应该以生意为主,打海盗为辅。”

    “对啊,还是消停一点,现实一点吧,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跟这三大势力打交道,如何让这些势力对我们开放市场做生意......”

    此时日月派代表人物魏东篱发言道。

    “对啊,这才是正理!朱哥,咱们如何撬动这三大势力呢?”

    朱北国听了微微一笑,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这才不慌不忙地对众人说道:

    “显然,要充分利用各种矛盾为我所用,因为这三大势力也非铁板一块嘛。据我分析,矛盾最大、冲突最激烈的两方是欧洲人与当地的王国。

    刚才有人说西班牙人一直想吞并苏禄王国,没错,因为这两家积怨已久了。

    各位翻开地图看看就知道了,苏禄王国正好就卡在马尼拉到宿务和达沃这三个西班牙在南洋的据点之间,是西班牙的美洲——东亚——印度洋——大西洋环球航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而西班牙大帆船上装运的宝贝是世人皆知的对吧?

    难道苏禄王国的那帮权贵们不垂涎三尺?

    当然了,在公海上,土著王国的巨型排浆帆船几乎不是西班牙大帆船的对手,但如果在近海就难说了。

    比如一艘因为海洋风暴而搁浅或者躲避飓风进入某个小海湾的盖伦帆船,或者是在经过众多岛屿之间的狭窄水域的时候,这些笨重的大帆船就很可能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

    那情景,就跟在荒郊野外的公路上跑翻了一辆运水果的大货车,然后附近村民哄抢车边散落了一地的水果一样。总之,那些灵活无比,来去自如的排浆船,依靠数量优势和肉搏战,经常把这些大帆船打得狼狈不堪。

    你说西班牙人气不气?要不要讨伐报复?说老实话,从欧洲人刚刚抵达南洋的十六世纪到终于完成全面殖民统治的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人前后用了三百年才逐渐把这帮南洋猴子基本搞定!而如今,欧洲人还没有强大到能全面控制南洋的地步。

    目前的基本情况是,远洋航线和深远的公海是拥有风帆动力大帆船的欧洲人的天下。

    由于靠人力的排浆帆船很难在公海航行,一是那里风急浪高,排浆船的船舷低矮受不了太大的风浪,二是排浆船需要大量的人力,于是补给占用了很多舱位,导致远程货物运输能力很差,因此排浆帆船,特别是巨型排浆船一般都在补给方便的近海岛群之间活动。

    又因为排浆帆船主要靠人力划桨,因此短时间的冲刺爆发力很强,西班牙大帆船虽然在公海上能御风航行,但在近海微风的情况下,无论是航速还是机动性都不如排浆船,加上排桨船人多势众,冲上去就打接舷肉搏战,所以欧洲人的大帆船在南洋的岛屿之间航行时吃了不少亏。

    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南洋海域出现了某种微妙的势力平衡——除了有城堡炮台和围墙的欧洲人的贸易据点外,南洋地区几乎所有的近海基本上都是土著王国和海盗们的天下。

    显然,在公海上则是欧洲人的天下了。

    至于以华人和日本人为主体的海商集团,尽管是在自家的家门口做生意,但由于基本上得不到国家政权的支持,所以生存状态并不如土著王国,甚至还不如远道而来的欧洲人。

    不过,毕竟还算人地两熟,因此总体上的处境介于那两者之间,一直处于在夹缝中努力生存的状态。

    当然了,郑家算是混得比较好的,因为他们多少有一些官方支持,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先是大明的游击将军,也是后来的大清王爷,儿子郑成功则一直是大明的国姓爷,也有自己的根据地。

    这些个海上势力有时互相征伐,有时也相互合作。

    然而而对于欧洲人而言,他们对土著王国的积怨更大更深,因为那些打着海商旗号的私稤船和海盗们,绝大多数是土著王国的权贵们豢养的家奴,欧洲人对这种“毫无法制和商业信用概念”的行为深恶痛绝,因此与土著王国船队发生冲突是常态。

    而与之相比较,“待人彬彬有礼,行为文明且注重商业信誉”的华商则很受欧洲人的欢迎,因此欧洲人与华商集团在总体上讲,是合作多于冲突的。

    当然了,在如今这个风云诡谲的乱世,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华商集团与欧洲人仍然是有冲突的。

    你们查阅了历史资料的就知道,这些年郑家与荷兰人交恶,双方曾经大打出手。

    不仅在海上,在陆地上也是,其中还包括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屠杀华人的事件,其实这多少都与郑家的崛起有关。

    好了,因为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讲了。

    总之,如今咱们来了,如果能从中横插一杠子,想必会搅起不小的浪花的。

    那么各位,你们认为,面对这三方势力,我们将如何应对呢?朱北国讲到这里,突然给大伙抛出了一个相当宏大的问题。

    “当然是联华抗欧反对殖民侵略啦!”

    “南洋是咱们澳洲的前院,不容其他势力染指!”

    “什么?你们读书读傻了吧?”

    “哼......要怎么说你们呢......”

    “是啊,你个大傻叉!说话能不能过过脑子!欧洲人走了谁帮着我们把工业品卖到全世界?”

    “有道理,谁又有这样的实力啊?好像只有荷兰人了......”

    “嗯,要我说,如今谁能帮我们现在也很难说,但肯定不会是那些尚处在农奴制和奴隶制交汇历史阶段的土著王国,更不可能是一心闭关锁国的大清和日本。”

    此时徐志语气平静地插话说,这时魏东篱也点点头表示赞同,然后插话说:

    “对啊,反正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把自家贸易品运销海外,感觉荷兰人应该能帮上我们的忙。希望各位头脑清醒一点好不好?我们首要的目标是顺畅地在南洋做生意,在这个大目标下,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朋友很重要!”

    “嗯,魏哥说的有理,总体上讲,荷兰人是商人属性,跟我们合作大家都有利可图嘛。”

    “是啊,听说荷兰人跟大清的关系不错,不仅有贸易往来,还帮着朝廷打郑成功呢!”

    “那是大清拿开放贸易做诱饵,荷兰人后来还是吃亏上当了,根本没有捞到好处,最后连大员岛也丢了,但是荷兰人跟清廷关系不错倒是是真的。”

    “那样的话,咱们的货物说不定能通过这个渠道进入大陆呢!”

320 应该拯救谁?

    “各位!你们的关注点除了生意还是生意吗!?历史资料我查阅过的,鞑子要求荷兰人对付郑成功,交换条件是承认大员岛是荷兰人的势力范围!”

    魏宏在旁边气愤地说道。

    “那又怎样呢?如今南明尚在,各地抗清势力也未清除,大清在在南方立足未稳,随时面临社稷安全难题,清廷这么做也不奇怪啊!”

    人群里有人从清廷的角度分析道。这时又有人针对魏宏的发言反驳说:

    “是啊,你说我们关注生意,这不废话嘛!就现在我们的实力,拿什么来关注你所谓的反清复明春秋大义啊?!”

    “魏宏啊,我说你们火塘俱乐部的还是省省吧,如今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经济实力的,我们的贸易品卖的好,才有钱大量移民,也才有钱让你们带着军队出海装逼!”

    显然人群里不少人对魏宏的关注点很是不以为然。

    “是的,是的,感觉应该把联华联欧共同对付土著作为我们的既定国策!”

    发言的是韩雨,他的意见得到很多人的点头赞同。

    “对,华商和欧洲人都能帮我们卖货物,至于那帮南洋猴子,在旧世界他们历来就对华侨就不好,华人在那些个国家里就是二等公民,如今我们来了反倒帮他们?”

    “你说的是旧世界,但现在是新世界,我不喜欢你的种族主义的预设立场......”

    人群中有另外的声音反驳说。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对那帮人有多好,至少对于汉人和欧洲人而言,我们也属于外来户,一视同仁就好了,毕竟这帮人有前科,夫子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对对对!反正从感情上讲,我本人对南洋土著是过不了这个心理坎的......”

    “这样说也对,毕竟这些土著王国市场也不大,烂规矩还特别多,但是那些地方物产挺丰富的,所以最好都让咱们汉人占了......”

    听到大伙议论到这里,朱北国环视了一下众说纷纭的会场,再度抬手及时发言道:

    “刚才有一为位说到点子上了!在这里我需要给大家补充说明一点:那就是,对于土著王国而言,无论是欧洲人也好,华人海商也好,在南洋这个地方都属于外来的人。

    所以,当两个外来人需要共同面对土著的时候,总是能很自然的走到一起抱团取暖,这是人之常情。

    而旧世界的历史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以前我好像给大家说过的。”

    “朱哥,本人认为,想让汉人移民南洋,大明这块招牌不能丢掉!”

    “这一点魏宏你说的对,看来你是花了功夫研究过的。”

    徐志在旁边鼓励道。

    “问题是南明那个永历皇帝好像不太争气啊!”

    “争不争气的无所谓啦,他只不过是一个招牌而已。”

    任柯插话说。

    “是啊,只要有南明在,大清就会寝食难安,说不定这就成了咱们打开大陆市场的筹码呢......”

    “我靠!魏东篱,你这生意经想得够长远的。”

    “历史经验,历史经验嘛!”

    魏东篱做出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对大家说道。

    “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出手!如今的南明貌似已经蹦哒不了几天了啊!”

    听见有人提到南明目前的情况,朱北国又来了精神,他立刻插话说,自己正在酝酿一个拯救南明的方案,当然现在还是纸上谈兵,眼前还说不得。

    不少人听了都摇头说够呛吧?人家大清眼下虽然还没有完全一统天下,但没有控制的区域也只剩下李定国的云南了,还有东南沿海的几座海岛,加上郑成功的金厦沿海一线,而且永历皇帝很快就要兵败入缅,郑家的国姓爷也将攻入大员岛自立为王,总之这大明已经日薄西山,等到我们有能力伸出援手的时候,怕是早就凉凉了吧?

    朱北国听了后低头沉吟了片刻,然后抬头回应说,还好吧?从现在起到一六六二年上半年,至少还有五年多的时间呢,而且拯救南明的关键之举,就是拯救永历皇帝这个行动,咱们谋划谋划也许可行呢......”

    “救那个废物吗?不如占领舟山救鲁王划算......”

    “我希望各位不要忘了张煌言,西湖三杰之一,如今这位大佬正活跃着呢,只是永历死后,这位心灰意冷,解散义军归隐山林了......”

    “哦?然后呢?”

    “然后被清军逮个正着,这位很有气节,有点像文天祥,最后被清廷杀了。”

    “这个好!救张煌言好!”

    “但是永历是正统啊!正统才有号召力啊!”

    “是哦,这个时代的人就认这个......”

    “我想也是,好像也没有其他人有这样的号召力,不管怎样,有了这面旗帜,其它才能谈起。”

    “恐怕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吧?感觉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大明大清不都一样?为什么会跟着永历走?”

    “至少在精英阶层有号召力,在普通百姓那里,当然屁都不是,但普通老百姓还是要听精英们的啊!”

    “对对!说不定到时候那个什么什么王和张煌言郑成功这帮人最后还是要投到永历的麾下!看来,这个永历还是有价值的!”

    “大明在士子群体里还是有号召力的,由此波及到下层,所以,至少能起到招募移民的作用。”

    “我倒是觉得那个废物点心救之无用,不如把李定国的十万军民救出来!”

    “李定国死忠于永历,你不把永历捏在手里,李定国凭什么跟你走?就凭你长得帅吗?”

    这时会议室里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言,各说各的道理,但好像谁也没有说服谁,于是朱北国又发言说:

    “然而实际情况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确实,正如不少人所说的,营救永历皇帝到底有多少实际意义,现在确实也说不清楚。

    但是,永历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咱们对付大清的砝码对不对?也许,在今后更有意义也未可知,不过,我想说的是现在!”

    朱北国说完顿了顿,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这边,然后才继续说道:

    “刚才魏东篱说的不错,无论大明还是大清,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并没有什么厚此薄彼的情感。

    特别是现在,对于大陆上大部分地区的普通老百姓而言,这几年老天爷开眼,基本上是年年风调雨顺,加上红薯这种食物也渐渐向内地流传开了,吃饭问题貌似已经解决。

    至于什么劳什子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国,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和战乱已经烦扰了人们二十多年,到如今终于算是过去式了,对于那些活出来的人们而言,已经可以在心里庆幸自己,至少能够过上太平日子了。”

    朱北国讲到这里,不少人听得心里咯噔一下,纷纷忍不住插话说,要是这样的话,那谁还移民啊?

    是啊,对于老百姓来说,守着家里的热炕头过太平日子不好吗?这大明一灭,战乱一停,老百姓就要开始安居过日子了,问题是,真要那样的话,咱们上哪里找移民劳动力去?

    我靠!细思极恐!

    尼玛!出路何在?

321 太平盛世

    这时立刻就有人想到了火塘俱乐部,有几位吐槽说,不是说前一阵子你们火塘俱乐部的人还专门推演过的嘛?

    还说什么如今大清正在搞剃发易服,还有北方的跑马圈地,搞得民怨沸腾,所以只要派人往大陆竖个旗就能招人,光用吃的就能招来很多饥民难民什么的,现在看来,朱哥说的情况跟你们的推演差异蛮大的啊!

    看到大伙有这样的疑虑,朱北国便开始着重讲述关于从大陆移民的问题,他告诉大家,这也是自己最关心、思考最多的课题。

    朱北国认为,这里确实有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那就是满人刚刚入关才不到二十年,在外敌未尽除,人心未稳收的情况下,朝廷上下自感立足未定,所以危机感很强烈。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危机感,导致满清朝廷对各地并没有太多草率高压的统治,有些做法还相当的明智和开明。

    大伙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电脑资料室查查,那里有很多关***如何清廉、如何搞善政、如何开明的历史资料。

    说到这里,朱北国望着周围一帮年轻人不服气的脸色,又微笑着对听众们补充说,当然了,你们也不用纠结这些个东西,一个朝代只要活的足够长,总是不乏吹捧者的,也总是不乏所谓英明神武的君主,这是官方历史书籍的特点,至于真实的历史事实,也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显然这里面的一些所谓的善政,有很多是后人拍马屁的吹出来的,当然了,也不能说全都是拍马屁的东西。

    你们想想啊,这个大清,靠区区数十万人最终能入主中原统治亿兆百姓,就没有几个英明或者聪明的统治者?

    就没有一个相对聪明且有效的统治阶层?

    说出来谁相信啊?

    当然了,也有几个关键的现实因素,对稳固大清的江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是刚刚入关的那几年里,满清杀人立威的事情做得不少,而且做得非常非常地残忍,说通俗一点,就是把老百姓吓着了。

    对于相对要文明一点、温柔一点的大明而言,新朝的统治可谓严厉而高效。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锐减导致土地荒芜,人和土地的矛盾缓和,普通的老百姓嘛,只要不太懒,总是能从地里刨出吃食的。

    三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通常也能心态坦然地接受改朝换代,这也是个很重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因为咱们大天朝百姓历来缺乏纯粹的宗教情怀,所以为了信仰去跟别人拼命的宗教战争是不会有的,也不会有号召力。

    能号召老百姓去打仗的,要么是因为饿的,要么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出人头地、封妻萌子的勃勃野心。

    而在那个时代,从总体上讲,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观念也非常淡泊,所谓对国家的归属感也就只是在利益的层面认一认自家的皇上而已,注意,这是在利益层面,而非在道德感情层面。

    因此,历史上无论是老姬家、老刘家,还是老李家老赵家或者老朱家,还有什么拓跋氏孛尔斤氏慕容氏爱新觉罗氏等等等等,都如走马灯里的灯戏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普通老百姓甚至文化人而言,不过是换了一个效忠的主人而已。

    老百姓嘛,自己的日子只要还能苟且混得下去,谁坐天下谁就坐去,关我等卵事?

    因此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因为哪怕是皇族,其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神圣感,既然换皇上也跟换衣裳一样,那么大家都习以为常,哪里会有归属感神圣感?谁会对衣裳有归属感啊对吧?

    众人听了一时有些安静,都默不作声若有所思。

    这时朱北国又说到兴起 他居然从椅子站起身来继续说,不像那个日本有个天皇,从神武到现代,一个姓氏一脉系传承小两千年,因为这个很难得,因此,天皇家族的存在对大和民族的民族归属感和凝聚力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人家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家系血缘传承的一个代表,一个标志。

    反观这个东方帝国,正是因为在这块大土地上,从来没有万世一系的帝王之家,所以这个皇上的位置不仅没有这种神圣感,还被一帮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野心家们随时随地觊觎着,都知道说,哪天说不定这花花江山就轮到俺们家坐了!

    因为皇上是轮流做的,因此最后连皇家也丧失了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于是汉人们就变得很更加地现实,只要有口吃的能活着,哪怕是猪食也会认命,至于剃发易服搞得民怨沸腾这种事情,有是有的,但那也主要发生在富庶的江南地区。

    江南毕竟富庶,人文荟萃,知识分子文人也多,这类人当然是有一些家国华夷之辩的,但这一切又关大多数普通劳作者何事?

    朱北国侃侃而谈说到这里,发现四周围了更多的人静听,于是精神头更高,这话匣子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

    “各位想想看哈,如果你是一家普通老百姓,如今能从地里能刨出吃的,也没有兵荒马乱了,谁又会没事造反啊对吧?至于剃发易服?那就剃发易服呗!剃头发而已,又不少块肉对不对?

    再加上人口锐减,大片现成的土地等着你去开垦,只要官府不去胡折腾老百姓过安稳小日子,这还不是个太平盛世,那什么才叫太平盛世!?

    关于这一点,曾经有一个历史学方面的统计数据还算权威:明末近两亿人口,到了数十年后的康熙中后期,全国人口只有不到一亿!注意了,这还是经过所谓康熙盛世的休养生息后的结果!

    当然了,这个数字其实也只能做参考啦,因为无论明朝还是清朝,由于人头税的存在,编外黑户是很多的,根据权威估计,大概一半对一半吧,因为这个时代的交通通讯条件就是这个样子,出门二十里地外就是远足,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加上深山老林的闭塞地方又多,因此人口统计是非常不准确的。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雍正年搞了“摊丁入亩”,隐瞒人口逃税变得没有意义了,官方的人口统计才开始靠一点谱。

    不过,如果我们仍然用原来的在编户口来看人口变化,至少也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明末清初的杀戮和逃亡之烈达到历史空前的程度!这种杀戮和逃亡程度,大概跟宋末有得一比。

    因此,眼下清廷的政策是怀柔多于威赫,换句话说,在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大幅度降低了的情况下,对于每一个幸存下来的人来说,找块土地耕作糊口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原来的大明皇亲国戚豪富之家占有大片良田,现在呢,除了一大部分被满清旗人圈了地以外,也有不少回落民间的,自耕农增加,社会矛盾因为人口大幅度减少而大大缓解。

    尽管这是通过酷烈的杀戮、社会秩序大崩溃和生产力的大破坏实现的所谓的缓解。

    在这看里本人请大家也别纠结这个,没办法,这就是这个民族摆脱不了的历史命运......”

322 谁在乎是大清还是大明

    众人听到这里,会场里传出一片叹气声。

    朱北国这时才发现自己歪楼歪得厉害,于是赶紧扳回话题:

    ”好了,不好意思,不扯远了,总之,眼下的情况是,清廷还算明智,社会矛盾正在缓解之中。

    所以,你们火塘俱乐部关于剃发易服激起民变的推演并不准确,事实上,如果仅仅是剃发易服的话,根本就激发不起大规模的民变和难民潮。

    因为老百姓对于大明的覆灭,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哀伤,他们跟文人阶层是基本上隔裂的两个平行世界。

    在普通老百姓眼里,他朱家的大明朝覆灭就覆灭吧,对于一介草民来说,无论是谁当皇帝,他们都是纳粮服劳役的命,现在反而好了,安宁下来了,只要给口饭吃,别动我的一亩三分地,谁当皇上都行嘛。

    至于什么剃发易服事关国家民族大义的想法,也只有文人才有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剃个头发而已嘛,剃头又不是剃掉吃饭的脑袋,换衣裳又不是扒层皮,咱们老百姓照常吃饭睡觉生孩子,至于他老朱家的天下?那就爱谁谁了。

    更何况,其实大明就是被自家内部的李自成给搞翻的,说穿了,是汉人老百姓自己造反给搞死的,若不是吴三桂,满洲八旗是入不了山海关的,也坐不了这花花江山。

    想当年,满清入关,八旗劲旅仅二十万有余,但长江以北的很多地方都是传檄而定,满清朝廷又大量使用汉员,又维护乡村的土地制度,而且还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很是收买了不少人心。

    特别是读书人的人心,因为科举照常,读书人上升通道没有被堵死,不像元朝,搞得读书人的社会地位跟乞丐一样,让元朝失去了这个统治基础,所以那个大元在中原立足几十年就垮掉了。

    显然,人家大清是吸取了历史教训的!

    当时的北方中国,科举照样,原来的令法照旧,比如大明的那个禁海令,但真的在认真执行。

    新朝新气象嘛,根据历史记载,北方大陆几乎所有州县,清廷往往就派一个或者几个官员过去就接收就可以了,顶多再多打一个平西王吴三桂的旗号,你们想想,如果没有读书人士绅的上下配合与协助,这一切做得到吗?

    不过,对大明而言,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由于后来出了个“跑马圈地”,北方的民变大量出现,难民也很多。

    多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是一度多到动摇满清在北方统治的地步。

    在这个时候,本来南明是有机会翻盘的,但是,当时的南明小朝廷被迷惑得奉行了很长一段“连虏灭贼”的政策。

    讨贼是政治正确,为了坚守这个政治正确,坐看李自成的大顺和张献忠的大西国逐渐瓦解覆灭,白白错过了很多收复失地和巩固江南的时机。

    一句话,那些所谓的大明“遗民”,其实是以读书人为主的,然而到了目前的这个历史阶段,他们再想造大清的反已经已经太晚了。

    不管怎样,如今的大清,已经在中原基本站稳脚根了,哪怕咱们从中横插一杠子也扭转不了大局,这是本人经过深思熟虑后,不得不提醒你们火塘俱乐部的一个根本性意见。

    好了,如今这些都成废话了,反正我们没有赶上那个极为混乱、机会很多的世道,我们也应该明白普通老百姓对大明皇朝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然的话就会闹笑话,我们的策略就会进退失据。

    总之,这个时候的清廷还算高效,也没有什么酷政----除了剃发易服和跑马圈地以外,而且清廷大量使用汉人文人做地方官员,这些文人官员秉承中华儒家传统,鼓励农桑、轻徭役薄赋、维护乡村宗法秩序,贪腐也没有后来那么剧烈,你们想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土地情结全世界第一的汉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

    对!没错,你说对了!

    这意味着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对背井离乡移民南洋几乎没有兴趣!”

    朱大博士的这个结论一出,会场立刻就炸了窝。

    大伙来到这个新世界,除了生存、过人上人的好日子外,还有不少人想着要“脱我中华陆沉之难”,解大陆老百姓的“倒悬之危”呢,听朱哥这么一说,我们忙活了半天,人家大陆老百姓正值“太平盛世”啊!

    这如何是好?!

    这样的话,我们的劳动力在那里呀!?

    妹子又在哪里哦?

    “哎!哎!大伙别急啊,我们还有机会的,满清马上会有就有一个针对老百姓的大折腾......”

    话说道这里,感到有点口干舌燥的朱博士拿起桌子上的矿泉水瓶子喝了一口水。

    “卧槽!我知道了!”

    任柯一巴掌拍在会议桌上,突如其来的声音震得大伙心头一跳,纷纷对任柯表示不满,说你发什么神经呢!

    说话就说话拍什么桌子!

    大伙都在聚精会神听朱博士的下文呢,你突然来这么一下,想把我们吓出心脏病是怎么着!?

    “哎呀!不好意思哈,太激动了,我突然想到《迁海令》了!这是鞑子自己作死给我们的机会!怎么能放过!”

    任柯一边道歉一边对大伙解释说。

    “唔......你说的没错,就是......这个《迁海令》……”

    朱博士也差点被那一声山响把水给吐出来,终于咽下一口水,这才对任柯回应道。

    “朱哥,这个《迁海令》好像是最近出的事情吧?”

    “好像还没发生呢,马上就要来了......”

    朱北国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各位,在这之前还有个《禁海令》呢。”

    朱博士说着抬抬手示意大伙安静,然后继续开讲:

    “就在去年的六月份,为了防范沿海和流亡海外的抗清势力,断绝这些抗清势力的物资供应,清廷颁布了自己改进后的《禁海令》,禁止商民船只入海,不得用大陆货物搞海贸,违禁者无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充公......

    据史书记载,当时沿海码头处处严防,片帆不得入海,如有从海上登岸者,防守官员“军法从事督抚议罪”!

    当然了,让清廷没有想到的是,其实这个政策的实际效果是相反的,毕竟满人刚刚走出大森林没多久,对海洋和制海权之类的概念非常陌生,也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干脆来个一禁止了之。

    但这样做反而让郑家和海外抗清势力独占了全部的海外贸易,而且也让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乘虚而入,扩大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到了后来,看到愈演愈烈的沿海抵抗形势,愚昧的清廷并不明白为什么我禁了海,这海外的抗清势力反而越做越大!按照清廷的认知,这海外应该是个荒芜之地,海外之人离开了大陆将无法生存啊!

    到了顺治十六年,也就是后年,一六五九年,郑成功、张煌言率领舟师十万溯长江西上,一度占领半个江南,兵锋直指南京城下,导致南京一度不保,东南半壁动摇。

    这一下把顺治皇帝给吓坏了,清廷上下也很震惊,朝廷里居然有人很认真地开始讨论退出中原缩回辽东的议题。”

323 关于迁海令

    大伙听到这里大为兴奋,有人眼看着跃跃欲试要发言,朱北国显然不想被打断,他抬手止住了听众们的,赶紧说道:

    “那么,为什么这满清朝廷惊惶失措到如此地步呢?主要原因就是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嘛,确实是有些惊慌失措。

    因为这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拥有海权的武装势力通过海洋贸易,不仅可以积累大量财富,还可以培养出极大的力量。

    所以禁海之举除了禁了自己,禁了民生,断了自己的赋税外,对抗清“海外势力”根本没有什么损害。

    你禁海吗?但其实也禁不了生意,大不了我改成走私嘛!

    何况他老郑家本来就是海盗出身,走私就是老本行,你满清朝廷能奈我何?所以郑成功张煌言的“入寇长江”,其实从客观上就已经宣告了《禁海令》毫无功效。

    但是从表面上看,满清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本人倒是认为朝廷其实是意识到了,但仍然不敢跟郑成功在海上竞争。

    因为,水师这种东西,对于精于陆战骑射的满人而言,是完全陌生且无法控制的事物,海外虽然有财富,但陆地才是大清的统治根本,加之如今内陆也是烽烟处处,实在是拿不出力量去发展水师这种既要花大钱还无法控制的事物,所以,就干脆就来个一不做二不休......”

    “朱哥,我能提个议嘛?”

    任柯突然高举右手要求发言。

    “哎!任柯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是想帮郑成功一把,如果真的拿下南京,这鞑子皇帝说不定真就缩回东北老家了是吧?”

    朱北国没有给任柯说话的空档,他知道这个话题引子一出,今天晚上就没完了,不回早点宿舍培老婆,曹丽梅会生气的。

    曹丽梅很是吐槽朱北国话匣子一开就停不下来的这个“毛病”,经常当着大伙的面呛朱北国说:

    “谈起历史就两眼放光,一说起来就没完,就跟滑了丝的水龙头一样,哗啦哗啦的流个不停......”

    “告诉你,我们不可能帮上什么忙的,历史证明,郑成功陆地作战兵败是必然的,他和他的伙伴们在船上的确是无人能敌,但郑家军的陆战力量确实不够。

    而清军在陆地上的骑射和肉搏在那个时代的确是一流的,大伙如果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郑成功这次作战的资料,以及他是犯了什么样的低级错误而兵败如山倒的----电脑室里详尽的很,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那么现在说说我们的情况,注意,后年五月郑成功就要溯江西进了,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两年的时间做准备,而我们只有这两条船,几十个人,就算是船坚炮利,那也是在海上还行,在陆地上,我们可毫无胜算的。

    这个情况岂不是跟郑家一样?那如何帮忙呢?说穿了,水面上的战事人家不用你帮,陆地上的战事,咱们不添乱就不错了!

    一句话,只有水面力量包打不了天下的啊!”

    显然,朱北国的话并没有说服大家,这时又有不少人觉得任柯的方案可行,他们认为,只要帮助郑成功张煌言拿下南京城,则大局已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妮可号出现在在燕子矶的江面上,利用三英寸舰炮的射程优势,炮击城墙,用强大的活力协助郑军攻城。

    显然这个建议听起来很是诱人,朱北国听了也只好点头说,你说的也许对,但是,这里面要事先跟郑成功联络,而且人家也要愿意跟你合作才行,问题是人家当时是气贯如虹,势在必得,是否跟我们合作都是两说。

    还有,哪怕合作了,也打胜了,占领了金陵城,那又怎样?别忘了,我们只有这几十号人,难道最终要沦为郑家的雇佣军吗?

    众人听了一时语塞,于是朱北国换了一副语重心长的语气说:

    “更何况,咱们大伙的最终出路肯定是澳洲大陆对吧?堂堂穿越者,宁为鸡头,不为牛尾,这一点大家的认识都是差不多的吧?

    所以我们目前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在北边的大陆跟历史大趋势死磕。因为,尽量用移民填充澳洲大陆才是大伙的未来!

    那么,想要在澳洲发展,最大的瓶颈制约不就是劳动力吗?如今我们从妮可和安娜那里得到大量的帮助,但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力量有一个清醒认识,本人认为,我们最缺乏的是实践经验!

    因为除了书本和历史知识,我们对这个世界完全是陌生的,在硬件方面呢?看起来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缺!但实际上短期内根本无法发挥出能力,所以在解决人口和劳动力这个根本问题之前,我们只能低调、低调,再低调。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获得合格的劳动力呢?

    我知道有人想到了改造土著为我所用,但是,旧世界英国人在澳洲大陆的实践已经说明了问题。

    对于千万年来一直处于原始状态下的部落人来说,其固有的生活方式是很难改变的,在旧世界,澳洲本地土著在那三百年里除了给当年的大英帝国殖民者制造麻烦外,根本无法融入新的生活。

    就是到了旧世界的二十世纪,土著们都没有完全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们也应该很难改造那些土著,尽管我们是吊炸天霸气侧漏自带主角光环的穿越者,但咱们也不能指望能在短时间里让那些土著归顺我们并为我所用。

    所以劳动力问题只能靠移民解决了,那么从哪里移民呢?

    很明显,最合理的方案就是东方的那块大陆,那里有跟我们同文同种的汉民,只是我们需要等待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在五六年后就会到来,那就是康熙元年的大苛政——迁海令!”

    朱博士一席话说到这里顿了顿,此时会议室里变得鸦雀无声。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必须有人有船才能把一部分沿海居民接出海。而且是小部分,因为大部分都迁往内陆了,所以,最佳方案不是临时抱佛脚去海岸接人,而是提前布局,在内陆建立我们的移民渠道,但这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只是,到了那时我们有条件实现吗?”

    大伙听到朱北国的反问,一时都有一些语塞,然而沉默了半响后,任柯有些忿忿不平地发声了:

    “那么,这《迁海令》一颁布,老百姓都乖乖的服从了吗?”

    “相当多的人都服从了,尽管老百姓

    付出了沉重代价。”

    朱北国回应道。

    “听说《迁海令》很残酷啊,沿海三十里到五十里的码头乡镇城市全毁掉,老百姓流离失所呐......”

    此时朱北国展开手里的笔记本念到:

    “《迁海令》将在一六六二年下半年颁布,嗯,那一年是康熙元年,小皇帝八岁了。

    我手里的资料是这样写的: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

    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

    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尽流移。

    翻成白话就是,限期三天迁移,距离远的人根本来不及知道消息,距离近的人就算知道了消息也不愿置信。

    过了两天,骑兵就到了,于是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贫穷的人拿着锅碗带着妻子儿女,全部流离失所......”

324 关于荷兰人和大清的那些事

    众人听到这里,很多人在摇头叹息,也有不少人口中怒骂的。

    然而朱北国只是继续念自己的小本本:

    “从江浙到广东福建,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变成了荒野蓬蒿。

    当时中国的沿海居民,就是在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准备的情况下,在清廷统治者的淫威逼迫下,迁离故土,其凄惨悲苦的情状不问可知。

    历史书上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说,迁移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很多,剩下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对于不肯迁移的居民,就是一个字:杀!”

    “做的太绝了,简直是魔鬼行径,咱们大天朝老百姓摊上这样的统治者,也真是够倒霉的啊......”

    “哎!不对啊,我看过那部有关康熙的长篇电视剧,人家康熙还派官兵抬着轿子让老百姓坐,一副人民群众喜迎《迁海令》的样子啊!”

    这时有人对周围的人说道。

    “这都你信?有脑子不?算了,你还是继续读你的清宫穿越小说去吧......”

    “那种电视剧不看也罢,看多了人要变傻的!”

    身边的人也纷纷吐槽道。

    朱北国没有理会这些议论,而是继续翻阅着手里的小本本,对大伙说道:

    “是啊,不仅仅是房屋全焚毁,至于沿海的产业比如造船、渔业和盐业也完全废置,田园荒芜。

    哎,告诉你们个更奇葩的事情,为了隔绝海陆联系,连水师的战船一并烧了!”

    “卧槽!连水师都不要?”

    “嗯......有道理,大概是觉得反正也打不过,还不如烧掉,免得资敌。”

    “不过这也太绝了吧?简直是不惜一切代价嘛!”

    这时朱北国接着说道:

    “那是当然,郑张二人的长江一役,显示了海外抗清势力的雄厚实力,而且大江两岸民心的归附也使统治者不寒而栗,从朝廷到地方都感到当务之急是不惜代价切断海陆之间的联系,迁海政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这样还可以趁火打劫嘛!官兵们一定干得很起劲吧?”

    “那是当然啦,这是官方公开掠夺民间财富的行径,估计那些八旗官兵们经过这次行动都肥得流油了吧?”

    “大清的老百姓太惨了点吧......”

    “哼,至于老百姓惨不惨的,没有人关心的,话说这江山又不是老百姓的,是他爱新觉罗家和满清旗人的明白不?维护统治是大清朝廷上下的共识,会不惜一切代价的!

    何况帝国那么大,那里不过是东南一隅而已,外有满蒙一体,后有广大的内陆,沿海那里的老百姓又算个鸟?说牺牲也就牺牲了,不服还不是得憋着?”

    徐志在旁边插话道。

    “没错,为了这个根本利益,任何代价都可以付出嘛,哪怕对外出卖主权奴颜卑膝都在所不惜,反正出卖了什么你普通老百姓也不知道。各位应该都知道那段历史的,大清朝玩到了最后,连‘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政策都出来了。

    因为人家心里其实都很明白,洋人只是要利益而已,但本国老百姓却很有可能造反要他们的命!也就是说,洋人不是敌人,甚至还是朋友呐!而自己治下的人民,则人人面目可疑,必须严加防范......”

    “是的,任柯你对这一点倒是看得很透,给你点个赞,你这个年龄阶段的年青人,很难有看得这么透的......”

    此时徐志对任柯笑道。

    “哎,徐哥,不管怎样,咱也是多年的思考和生活摔打出来的啊......”

    任柯的一副煞有介事的回应居然让不少人发出一阵哄笑,纷纷说你穿越时才大二上学期,二十岁有没有啊?生活又摔打你什么了?还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太装逼了吧......

    然而任柯立刻回应说,虽然我年青,但这两年我泡电脑资料室的时间也有够多,你们在菜园子里喝茶聊天的时候,我却在学习!

    行行行,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任柯你可以的,我们看好你呦!现在别说了,咱们继续听朱哥讲历史。

    围观群众立刻出言止住了任柯跟菜园俱乐部那帮人可能的歪楼行为。

    于是朱北国继续讲道:

    “所以对***的统治者而言,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前途、人民幸福、民族尊严这些东西,在八旗江山这个根本利益面前都是浮云!

    所以,只要能保住旗人们的江山社稷,理论上讲,没有什么不可以出卖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交易的,更没有什么不可以付出的代价!”

    朱北国说到这里,下意识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大伙面前渡着步子,演讲更加的抑扬顿挫:

    “刚才任柯说的对,在旧世界的历史上,康熙皇帝为了灭掉庇护朱明皇家子孙的郑家势力,可以说是无所不用之极,历史记载,康熙曾经联合荷兰人一起进攻澎湖大员岛等地,条件是事成后将上述岛屿‘交还’给荷兰人,只是后来荷兰人畏惧郑家水师强大,且这个时候英国人进入了东南亚,跟西班牙人一起争夺荷兰在南洋的香料利益而无暇北顾,此战略最后才不了了之。

    不过,那时清廷里也有明白人,比如汉臣李光地、福建巡抚姚启圣和郑家水师叛将施琅等人,他们都力主大力训练水师,放弃闭关被动的战略,充分发挥国力,大造水师战船,欲与郑家一争高低。

    而康熙也出于江山稳固的考虑,也很英明地支持了李姚施等人的主张,此时大员岛毕竟偏于一偶,国力有限,加上水师统帅刘国轩受郑氏排挤避难澎湖,郑军士气低落,所以最后才让康熙拣了一个‘统一祖国’的便宜。

    然而当年的大清朝野还是闭关锁国的思维占优势,后来即便是占了大员岛,朝廷里仍然有留弃只争,当然这是后话。

    而毫无疑问的是,康熙之所以做这一切,是为了巩固江山社稷,两边是天然的仇敌,是为了对朱明皇室斩草除根,所谓塌卧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总之,无论是《禁海令》还是《迁海令》什么的,都是手段,在那些统治者眼里,做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其余都属于微不足道轻如鸿毛之事,牺牲起老百姓来那是毫不犹豫决不手软的!”

    朱博士越说越激动。

    “所以说啊,鞑子不灭,这个民族就不可能有前途!”

    魏宏在旁边恨恨地说道。

    “不过,清廷的迁海政策不仅没有达到从经济上困死郑成功的目的,反而迫使他们走自立之路,搞起了开发大员岛、开拓海外贸易的事业......”

    朱北国接着说道。

325 联合郑家?

    “一六六一年三月,从金陵城下的败绩中缓过劲来的郑成功,从金厦发兵进攻大员岛,在与荷兰人死磕了快一年后,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份,终于与荷兰人签下协议,放荷兰人带着枪械离开了据守的堡垒回到海上。

    自此,荷兰人从那时起再也没有回来。

    郑成功和他的儿子郑经随后渐渐控制了大员岛南部的一些地区,设立承天府,继续打着永历的旗号在那里经营了二十多年。

    就在赶走荷兰人的当年,同年六月,郑成功突然病逝,关于这一点,历史有点扑朔迷离,咱们暂且不提。

    继位的是郑经,在旧世界的历史中,他与郑克塽先后持续统治了大员岛西海岸二十一年。

    其间郑家也曾有一些反迁海的行动,比如走私人口到大员,趁三藩之乱的时候打金厦泉漳等州郡。

    在那段日子里,由***硬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内陆国,郑家对面的陆地沿海武装力量几乎就是空白,所以郑家在大员岛的日子过得挺逍遥,那里发展得也很好,经济繁荣贸易繁盛,大陆也时不时有少数不怕死的人驾着小船偷偷渡过海峡交易,据历史记载,还真有这样发财的人。

    这个迁海令一直到郑家覆灭的康熙二十二年才被废除。

    所以,从康熙元年开始到康熙二十二年,迁海令前后延续二十一年。

    从旧世界的历史记载上看,郑经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的,他的贸易船航线北至日本,南到交趾吕宋,成为这个海域的海上霸主,就连菲律宾的西班牙人都很忌惮他……

    这里还有一个历史秘辛,当年,如果郑家立刻对大清投诚输款,大员岛与大陆的历史关系和历史地位,很有可能变成差不多大清跟琉球国一样。

    大家对此不要吃惊,我也没有信口开河,这是有双方和谈文书佐证的。

    这里我有从电脑资料室里调出来的文本,你们看看,而且是在三藩之乱,朝廷已经打得差不多后,清廷给郑家的正式诏喻:

    ‘……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发登岸,彼此龃龉。台☆湾本非中☆国版籍,而足下父子,自开荆榛。且眷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弹丸之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今三藩殄灭,中外一家。豪杰失时,必不思嘘已灰之焰,毒疮痍之民。若能保境息民,则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不入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与世无患,与人无争……’

    看见没有各位?这就是历史的真相!然而郑家却没有服从,不仅没有回应,还继续收容朱明皇室的遗孑,所以这个方案最后也不了了之。

    当然了,现在看来,郑经是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原因是他不仅高估了自家的实力和自己子孙的能力,也低估了满清解决自己的决心。

    结果呢,郑经一死,子孙们想输诚也有些晚了,那时姚启圣施琅水师已成,大兵压境,最后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只剩下归降一条路了。

    所以说啊,各位,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候也很戏剧性,康熙是因为这些因素才捡了一个统一祖国的所谓历史功绩,而实际上,其背后是有很多不那么能明说的原因的,总之,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一句话总结,历史其实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一贯的光鲜,所以大家看待历史还是不要太天真,多数情况下,一切都是从利益算计开始,无论成功与否,不过是会再给这些利益算计再披上一个华丽的外衣,然后把这一切用华丽的辞藻改头换面包装一番再写在官史上而已。

    所以说啊,你们年青人还是不要成天把那些什么春秋大义民族大义之类词挂在嘴边,有激情有理想是好事,但大可不必动辄冠以一个高帽子。

    其实啊,利益就是利益,**就是**,人性就是人性,良知就是良知!大家只需要明明白白的说话就行。

    好了!话题就不扯远了,现在说回当前的形势,大清如今虽然占据了中原,但因为内敌未靖,所以朝廷上下也能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也少有苛政,因此对我们而言,不要老想着去大陆搞事情,因为人心所向不在咱们这里,搞事情的时机未到。

    如果我们真的想搞事情,历史倒是给了我们两个大机遇:近期的迁海令算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三藩之乱,前者是五年后的机会,而后者,则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不过,那可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因此我们要有耐心,抓紧埋头搞建设,低调闷声发大财,只有这样,假以时日,我们才有跟大清叫板的实力。

    到了那个时候,你们火塘俱乐部成天念叨的那些反清复明的大业才有现实的可能性,我在这里表个态,那时如果你们火塘俱乐部到了那个时候,仍然保有现在的理想和激情,我愿意投票支持你们。所以,努力吧各位!”

    众人听了不禁给予了热烈的鼓掌,一干老家伙也混在人群中鼓掌,他们不禁感慨说,这个小朱不愧为历史学博士,说出来的话就是与众不同,还能鼓舞人心,怪不得在年青人里有威望。

    “朱哥你说的哦?到时候一定要支持我们的方略!”

    然而任柯虽然嘴里这样说,但还是用一种怀疑的眼光在看着朱北国。

    “请朱哥到时候不要食言!”

    魏☆宏也跟着说了一句。

    “我也算一个,到时候本人一定投票支持你们!”

    徐志也举起手,掌心向外,这是一种相当正式的表态。

    “我们也支持,不过,还是要看你们的具体方案也没有可行性。”

    于是在任柯魏☆宏艾鲁什胡小林彭强等火塘俱乐部的中坚们一阵猛然点头,然后不知道谁起的头,大家又他们一阵掌声。

    “有这么感人吗?”

    “合着我们菜园俱乐部就没有这个待遇啊?”

    “然而你们日月派的哪里还需要什么鼓励啊?”

    会场里果然有不少人这样说。

    其实,人群里也有鼓励魏东篱他们的,说虽然貌似娶几个媳妇过小日子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咱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出身,本来就是从平凡中透出伟大云云。

    总之,大家聊天聊到这个程度,都聊开了,不少人就着朱北国刚才的话题,进入了热烈讨论的阶段。

    当然了,哪怕到现在为止,众人仍然是各持己见不容易被说服。

    首先是菜园俱乐部的人士发言,他们认为:

    “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反清复明嘛,本人倒是觉得两边都是生意伙伴……”

    “同意,生意本来就应该这样做!”

    “但是别忘了,如今大清八旗和咱们的价值观完全不一样……”

    “那又怎样?”

    “然而不管怎样,既然我们来了,这段历史应该有所改变吧?”

    “谁知道呢,历史的惯性很强大的,咱们不要真的认为能强大到改变历史惯性和发展趋势,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不错了……”

    “是啊,还是发展我们自己的才好,澳洲是澳洲人的澳洲!”

    这时火塘俱乐部人士也加入了讨论:

    “呦!我怎么听出旧世界当年的美洲孤立主义思想了?!”

    “你们真的以为可以关起门来搞发展吗?”

    “贸易立国应该是我们的发展战略,绝对不能搞关门主义!”

    “开发澳洲才是我们的前途所在!”

    “我的主张是联郑贸易……”

    “联合郑家貌似是可以的,但是你的重点没有搞对!我们应该联郑移民!”

    “对对对!利用贸易打开与郑家交往的渠道,然后联郑移民。”

    “人家郑家也在搞移民大员岛呢,移民会给你?恐怕不那么愿意吧?”

    “但是咱们拿白糖和玻璃杯跟他们换啊!”

326 生孩子的压力

    “联郑移民,贸易立国,嗯……我突然发现这是个可以当成国策的提法,你们都不许跟我抢发明权!”

    彭强突然冒出来喊到。

    “彭强你算了吧,联郑没有问题,但指望人家帮你移民就有些一厢情愿,如果我是郑经,我宁可要人口,拿钱买人口都行。”

    “嗯,是啊,存人失财,人财皆存,存财失人,人财皆失!在旧世界,当年……”

    “郑经真要这么想,那我们根本换不到人口……”

    “估计他没有意识到……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吗?”

    “其实郑经有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他走私流民和妇女到台湾是有历史记载的!”

    “但是你看他后面做的事情,曾经在三藩之乱时占据闽地四州,居然没有搞大规模移民,而且他也做了不少荒唐事呢,比如他跟乳母私通还生了孩子……”

    “他最大的荒唐事是攻占汀州,跟已经造大清反的耿精忠交恶,这是他走下坡路的转折点,而不是跟乳母私通!”

    “而且跟德川幕府搞贸易,跟英国人合作搞火器,英国人还帮他训练炮兵呢!很有点雄才大略的样子,跟乳母私通算什么……”

    “在这个时代,是乱☆伦啊!怎么不算荒唐事?”

    “本人倒是认为这个郑经算是个有情有意的男人啊……”

    “何以见得?”

    “人家郑经顶着老爹要杀人的压力,还把自己的女人藏起来,孩子也养大了,挺好的一个人呢。”

    “但是,郑成功好像是被这件事气死的……”

    “气死他的事情多了,不止这一件。”

    “而且对于女人来说,有这样一个男人,也不错……”

    “是啊,换个角度看待事情果然是不一样,更多的表现出人性的一面。”

    “但是我还是不能理解,你说郑经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居然跟乳母好上了!”

    “按照他的条件,身边会缺美女?”

    “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阴谋!”

    “也许是栽赃陷害吧,反正郑家最后是失败者,而历史书又是胜利者写的。”

    “总之我们应该有机会亲眼看见郑经。”

    “我倒是对他的乳母感到好奇,是何方奇女子,能把郑成功的儿子迷成这样。”

    “还有啊,我想问问他为什么不去占领马尼拉,那里有数万汉人,而且都挺支持他的!”

    “这个吗?告诉你,西班牙人屠杀汉人的***就是这个哦!当时盛传,马尼拉汉人要里应外合赶走西班牙人,因为郑家有成功赶走荷兰人的先例,所以西班牙人决定先下手为强……”

    这时朱北国一脸严肃地回应道。

    显然此时的大伙并没有关注这个问题,而对可能会亲眼见到郑经这位历史人物感兴趣,人群里这时有人回应道:

    “如果见到郑经,我才不问他这个问题呢,我就想问问,他跟乳母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真的,这可是一大历史悬案你们知道不,本人实在是好奇……”

    “要问你问,反正我不问,这个问题一出口就得罪人!”

    “于是搞不好郑经恼羞成怒把你投入大牢!”

    “那不可能!我就站在妮可号上,拿着电喇叭当场大声问他,看他能拿我怎样!”

    众人:“……”

    好吧,大家的话题终于又从历史大事歪楼到男女关系上去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通常意味着,大家对历史讲座或者某个严肃话题的讨论已经接近尾声。

    看着大伙乱糟糟的议论,很多人已经打着哈欠离开了会议室,然后是曹丽梅跑到会议室把朱哥叫回了宿舍,朱大博士一退场,这个讲座就彻底散了。

    接着是高中生们一边议论一边打打闹闹地各自回自己的宿舍,最后剩下几个轮值当班的人打扫会议室卫生----这是朱博士的历史讲座正常的结束方式。

    元宵节的第二天仍然是假期,因为第二天就要开工了,红楼里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宿舍里睡懒觉,更没有人外出游玩,然而随后从这天起到三月二号,红楼里的人们并没有外出开工,因为徐柔在这天也分娩了,这两位母亲前后脚生孩子,着实让医生们和大伙又忙碌了好几天。

    最早是伊姗静生孩子,接着是王雪生孩子,后来是徐志程芳芳夫妇俩有了一个儿子,到现在又是华立徐柔夫妇俩有了一个女儿,到如今医生们对接生孩子这种业务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徐柔的生产一切顺利,母婴平安。

    接下来自然是该祝贺的祝贺,该送礼的送礼,剩下的夫妇中,李夏朱曹两对夫妻已经是准父母了,预计夏曹两人的产期还有小半年,如今两位孕妇已经完全脱离了工作第一线,安心在宿舍里养胎,她们俩现在已经是医生们照顾的重点,平时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医务室。

    医生们的另外一个关注重点是全屹山杜娜夫妇,新人两人对于能否怀上孩子这件事有一些担心。

    但是根据全大夫的说法,他曾经就生孩子的问题仔细咨询过安娜,后者对他说,完全可以放心,你老婆的身体无论从健康程度还是生理机能方面讲,都能生,而且应该不止一个!

    然而穿越两年了,杜娜的肚子毫无动静,哪怕有了安娜的生儿子秘方,好像效果也不彰显,这让全屹山和杜娜都有些焦急。

    好在医生们都是专业人士,在这方面是受过训练的,他们仔细会诊了几次,最后的结论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原因竟然是心理上的,你们夫妻俩太刻意,太紧张,太关注,导致压力山大,再加上两人的年纪也摆在那里,杜娜阿姨如今又是所有怀孕女士们的全职保姆。

    不仅是这些女士们,别忘了红楼里还有桃桃海东海南三个半大的孩子,还有十二名土著幼童,因此杜娜最近是相当的累。

    至于全大夫,作为医药化学实验室的领头人之一,已经是非常忙碌了,因此眼看着红楼里年青夫妇们一个个的当了爹妈或者准爹妈,自己心里肯定发急。

    大伙自然对这对夫妻的情况是看在眼里的,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孙老,他已经告诉杜娜,如今红楼里孕妇多母婴多,厨房里的轮值就别来了,然后医生们和赵老师他们也对全屹山说,您老有每天八小时的研发工作就足够了,到点就下班吧,别老跟我们这些单身汉在溶洞里混到半夜三更。

    还别说,有大伙的照顾,加上这对老夫妻毕竟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过来人,一个医生一个幼教,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无论是在自我心理调整、整理情绪方面,还是身体调养方面,都是一对明白人。

    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几番调整下来,没有过多久,杜娜还真的怀上了孩子,当然这是后话了。

    因为程徐两位大小姐差不多是前后脚生孩子,很是把医生们和大伙折腾了一番,因此孙老顺势代表最高执行委员会宣布,所有野外工作再度顺延,又让大家多休息了一天。

327 垦荒河湾地

    一六五七年三月三日,前期讨论决定的第一项工作:野外的第二次大规模开荒行动,终于在红楼以东的荒野里开始了。

    荒地在这个岛上有的是,对于一个面积达到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岛屿来说,穿越者还只是开发了连零头都不到的土地面积。

    为了灌溉方便,老王规划的新开垦区域位于红楼以北约一公里处的月亮河南岸。

    月亮河的一条东西走向的支流在那里转了一个大弯,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圆形半岛形状,那个河湾的可耕地面积接近五百亩。

    老王把这块地直接命名为“河湾地”,这个名字与穿越者们在这个岛上命名的其它地名一样,一直保留了下去。

    三月三号上午八点,一支七十人的烧荒队伍在红楼大门外集合。

    到如今,烧荒对大家而言已经是一件轻车熟路的工作了,不过七十个人一起去野外大烧特烧还是第一次。

    那片荒地曾经在前年过了一遍火,但那是因为附近的烧荒行动引发了野火烧的,所以烧得并不彻底。

    好在河湾地与去年开垦的甘蔗甜菜地毗邻,中间还隔着一条现成的防火隔离带,因此开拓隔离带的工作量少了许多,让这次烧荒省了不少事情,还能省下不少油料。

    这天上午,天公作美,风和日丽且风向合适,纵横五百亩的地块,三台推土机分头行动,只需要两个来回,很快就开出了三条宽度为十米左右的隔离带,然后大家只是简单的分成几个小组,带着引火物和简易塑料***,沿着防火隔离带一线排下去,开始在三个方向同时放火。

    烧荒利器----塑料***仍然是担纲的主力,随着超市食品饮料的逐渐消耗殆尽,溶洞里积攒下来的空塑料瓶已经有不少了,除了一小半被拿去做其它用途外,大多数空塑料瓶都被制成了这种汽油***。

    这片区域虽然上次过了一遍野火,但大自然的恢复能力极强,才隔了一年多,整个河湾地又变成蒿草连天的草地了,远处河湾岸边的红树林也是茂盛地生长着,鸟叫蛙鸣,一片生机勃勃。

    根据年前曾经去那里猎过鳄鱼的任柯和魏☆宏等哥几个带回来的信息,那里仍然是水鸟和鳄鱼的栖息地,当然了,也是蚊虫滋生的地方。

    不过,这片草地虽然茂盛,但对于这群人而言,已经根本不算什么了,毕竟大伙已经穿越到这个蛮荒之地两年多了,早就不是初来乍到的萌新,应对这一切无不驾轻就熟。

    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分组烧荒的人群里,还有专门负责收获野味的人,他们手里有各种工具,为了预防万一出现的威胁,顾晋等人腰里还别着柯尔特蟒蛇****,不少人拿着铁锨、钢钎和各种超市里常见的布口袋和塑料编织袋等,人们眼巴巴地望着浓烟滚滚的草丛,此时在大伙的眼睛里没有过去那种紧张和害怕,而是满怀希望地等着从火场里窜出来的各种动物。

    这些动物包括过去大家一见到就会尖叫着躲避的蟒蛇,如今大伙每当遇到这类爬行动物时,该尖叫还是要尖叫的,只是那声调中没有了恐惧,而是透出见到美味猎物的欢乐。

    特别是经历过航海远航培训的那帮学员们,有些人的胆子已经肥到可以直接冲上去,然后徒手拎起大蛇的尾巴转着玩几圈的程度,等哥几个玩够了,再熟练地协作把蟒蛇塞到大编织袋里。

    不过,前提是这些蛇是无毒的,如果遇到有毒的蛇,大伙会毫不客气地先用工兵铲给拍死或者把蛇头砍下来,这些德国多功能军用淬火高碳钢工兵铲是大伙出野外时的最爱,自从一年多前老朱和**在月亮河边跟鳄鱼发生危险的对峙后,这些工兵铲就作为防身武器发到每个人的手里了。

    因此,如果真的遇到了鳄鱼,那就更热闹了,哥几个从来不让顾船长他们用枪解决,他们中先派出的一个人,任务是在鳄鱼面前逗弄拉仇恨转移鳄鱼注意力,然后其他伙伴们拿着工兵铲铁锨钢钎直接从侧面上去,直接一阵残忍地拍打,当场把鳄鱼拍晕。

    接下来这群人当场就把鳄鱼开膛破肚!

    这让一帮老人家看得目瞪口呆,心说大概是环境改变人吧,这帮人自打穿越到后来从出海探险,一路走到现在,居然已经一点都不觉得,这样做特狠毒、特残忍吗?

    烧荒行动在三天傍晚就结束了,这一场浩劫下来,让那片原本生机勃勃的河湾地的生态被颠覆性地破坏,短短三天,那里就从郁郁葱葱的草原变成了一片焦黑的、冒着袅袅轻烟的裸露黑土地。

    此时河岸的红树林也被烧得只剩下焦黑的树干,残枝铺满了河岸。

    总之,此次烧荒行动让方圆五百米的河湾地从此永远失去了原始的风貌,不久后这里成为一片种植甘蔗和甜菜土地,到了再后来的若干年后,甘蔗甜菜这种低价值的产出已经不能匹配这里的地价,河湾地就渐渐地变成为一个商业住宅区,再后来,又发展成出一个繁华的大学城,这里是世界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河湾地大学的中心校区。

    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烧荒,只是开垦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平整、翻耕土地、挖掘沟渠、修造地垄等繁琐艰苦的大田作业。

    顾晋带队的工程机械队虽然是野外作业的主力,但仍然有大量的分支沟渠和地垄整理工作需要人力来完成,显然对于这几十号人来说,五百亩土地绝对是个不小的面积,大家连续在这块地上挥汗如雨,整整干了两个星期,才基本上达到了老王的土地整理要求。

    老王作为农业专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制定了特殊的耕作方案,不仅土地整理要求高,种植前的各种预备作业也很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还要引水漫灌,老王说这是因为全年降雨量不均衡,漫灌是要在旱季确保土壤墒情。

    五百亩地的整个漫灌过程有三到五天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老王肯定不会让大伙干等着,所以除了少数几位年纪大一些的人留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继续漫灌作业外,所有人都被拉到那四十亩已经成熟的甜菜和甘蔗地头此事抢收工作。显然,这又是一件很不轻松的活。

    从三月十五日开始到二十日,四台用手推车和三轮车改造而成甘蔗收割机再度被拖到地头,四组十六个壮劳力开始收割甘蔗。

    目前一共有二十亩甘蔗,除了老王给桃桃海东海南和土著幼童们送去一捆甘蔗尝鲜外,所有的甘蔗都将重新种到新开垦的土地上。

    由于收割下来的甘蔗是不耐存储的,一旦砍离了根,要么在几天内赶紧吃掉或者拿去榨糖,要么就要抓紧时间砍成甘蔗节子,当做种苗尽快下地。

    通常情况下,整根甘蔗存储一周半到两周就是极限了,而作为种苗的甘蔗节子,必须在当天下地,不然的话,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很可能要烂掉,哪怕不烂,也会影响甘蔗苗的发育所以这是一件抢时间的工作。

328 老王的农活令人疲惫

    于是连着好几天,大伙开始拿着镰刀、砍刀或者菜刀,开始了最辛苦的砍甘蔗节的工作。

    显然,砍甘蔗的工作一旦启动,就不能停下来,所以在那段时间里,大伙都在紧张地干活,老王也一直在现场指挥,他把大伙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收割,然后将那些长得粗壮挺直的甘蔗挑选出来,运到新开垦的地头,另外一组将这些甘蔗斩成一截一截的。

    砍甘蔗苗的主要辛苦之处是不停的挥刀,还要不断弯腰直腰归置整理砍好的甘蔗节,因此那几天大伙几乎个个都是叫苦不迭。

    像顾晋骆老板李俊明他们几个年龄大一些的人,大家照顾他们去监督漫灌的地块,倒是不算有多辛苦。最辛苦的是那帮年青人。

    干到后来,一群年青的理工男们也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他们申请退出,老王只能把他们交给孙老安排,孙老这边正好缺人手,就让这些人去菜园、厨房或者养殖场打杂去了,至于赵老师老巴他们,早就不在地里干活了。

    因此,目前能在地头上坚持苦干的,只有经历过航海训练的那帮人,这些被强化培训的年青人果然比较强悍,其中居然还包括李三多朱北国和徐志还有李俊明,这几位虽然年纪比高中生们大很多,但通过长期的锻炼,体力一直不错,而且通过共同劳动,也让他们在年青人里有了相当的威望。

    到了后来,新船下海,在顾晋李三多的力主之下,除了李俊明另有工作外,朱徐两人先后出任数艘骄傲级姊妹船的船长,是这群航海学员里的第一批船长,当然这是后话。

    随后的移栽甘蔗节就相对简单轻松了,只需要把这些带有芽根的甘蔗节平躺着放到平整好的地陇沟里即可。

    为了提高效率,老王把这七十人分成了三队,大队主力负责整理沟垄,另外一队负责浸泡育苗,砍好来要立刻送到育苗的地方进行处理,而第三队则负责把这些甘蔗节放到大田里,搞了个连续作业。

    只用了五天时间,二十亩地的甘蔗,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甘蔗被移栽到了河湾地的三百亩甘蔗田里。

    剩下的甘蔗长得相对细小,老王认为不适合做种苗,将留给糖厂做试生产用,为了保证榨糖原料的新鲜,这些甘蔗要暂时留在地里。

    甘蔗总算是完活了,然而还有甜菜,也是二十亩。

    不过,这活要相对轻松一些,这种甜菜品种个头大,便于收获,是制糖的上等原料。

    老王先指挥大伙从地表收获甜菜种籽,大家戴着草帽,排着队在大田里好一阵撸,人多力量大,这个活很快完成,接着六台拖拉机拖着铁犁沿着沟陇底部一路翻耕下去,不到一个上午二十亩地就翻完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把翻上来的甜菜根捡拾一下,抖落泥土将根叶分离即可。

    育种作业仍然是晒种浸泡催芽等,这些都是老王去年曾经手把手给大伙培训过的,因此大伙干起来效率很高。

    甜菜这种作物,几乎没有废弃之处,收获的甜菜种籽除了小部分留在老王的试验田里外,全都进了河湾地那五百亩新地里,而甜菜根将作为糖厂的试生产原料用于生产白糖。

    甜菜叶除了大部分给老朱当饲料外,小部分嫩叶还成为大伙餐桌上的蔬菜。

    最终,根据收获后的称量,老王宣布,第二季甘蔗每亩单产达到了六吨,而甜菜每亩单产也达到三吨半,鉴于大家对农活都是新手,老王认为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产量了。

    当然了,老王对此的评价是:功劳主要应该归功于大地母亲,因为这里的水土条件太好了。

    所以,包括老王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河湾地新开的五百亩地未来的丰收充满了信心,原因很简单,这里的土地太肥沃了。

    穿越两年来,老王带领大家无论种下什么作物,长势都可以用“疯长”这个词来形容。

    这里的泥土千百以年来从来没有被开垦过,腐殖质层相当的厚实,加上这些群岛是鸟类栖息地,鸟粪又是绝好的肥料,因此作物生长完全没有问题。

    对于新开垦大田的产量,老王约略地估算了一下,考虑到第三季因为土壤、种苗或者其它因素可能会有些许减产,但大田甘蔗平均单产六吨以上,甜菜三吨以上应该问题不大,这样的产量,再算一算出糖率,到年底我们应该能制出三百吨左右的白糖。

    老王认为,达到了这个数量级,白糖作为出海贸易品应该有比较可观的贸易利润,特别是按照骄傲号的载重量来算,到了年末,骄傲号哪怕单船出一次远海,也应该有相当不错的出海效益了。

    不过,到了此时,大家的心头突然被压了一块石头,人们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将导致今后的工作恐怕会难以为继——这就是劳动力问题。

    河湾地的开垦和这一阵子大家在田间地头的劳动,已经揭示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那就是目前的垦荒量和土地保有量,恐怕已经到了大家所能承受的农业劳动的极限了。

    这还不包括河湾地新开垦土地今后肯定会大量增加的田间管理和农作物收获等工作量。

    因为当前是旱季,所以田间管理的劳动量还算可以承受,但时间一旦进入了雨季,那个工作量就太大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各种各样的田间劳动恐怕要把所有人都累倒,而且显然会拖累到今后的工业项目开发。

    这里肥沃的土壤和温润的天气有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方面,特别是在雨季,一个不留神就会让大田里杂草丛生,导致日常的田间管理事事情非常多,感觉总是有干不完的除草活。注意,这还是只有二百多亩地的情况下,而如今,又新增加了五百亩!

    其实除草还是轻松的,在年前大伙就深有体会,当时老王曾经让大家伺候甘蔗地,居然要给每一株甘蔗细致地剥叶、打脚叶!

    显然大伙对此也是吐槽不能的,因为谁都知道这些甘蔗是旧世界带来的优秀种苗,在新世界是独一份!这些工作关系到今后的整个农业产业,必须像照顾婴儿那样伺候这些作物。

    而除草、松土、排水还只是一部分农活,老王平时还经常“邀请”大伙去土豆地里去“帮忙翻几陇藤”、甜菜地里去“顺带浇浇水”、或者去给大豆打打药之类的——药是赵老师早先用厨房的盐和洗洁精配制的土农药。

    而且老王提这些要求的时侯同常是在晚餐时间,王大师吃饭比较快,三下五除二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然后站起来宣布说,现在趁着天还没有黑透,这会儿地里临时有什么什么农活,而且还说“......保证耽误不了多少时间,请大家帮忙”或者“明天是星期天,请大家抽出一两个小时去地里帮我干个小活”云云。

    以至于有一阵子大伙吃晚饭的时候都形成条件反射了,只要老王吃完饭,大伙都安静地盯着他的动作,一旦看见老王站起来要说话,都暗暗叹口气埋头吃饭老实听讲。

    如果看见老王站起来转身去了洗碗池,一句话不说回宿舍了,大伙这才松一口气继续边吃边聊......

329 必须带回劳动力

    其实也难怪大家对农活敏感,这类活偶尔干干那叫减肥健身,长期干那就叫活受罪!

    不仅成年人如此,这两年老王(包括老朱)的劳动力外援——女士们和孩子们,早就没有当初在田间地头的新鲜感了,基本上一周来不了两个下午,其他时间不是上课学习就是在玩游戏,而且在女人们----女老师们的不断抗议下,老王已经完全不敢向各位女老师开口邀请孩子们来田间地头“玩”了。

    所以眼下田间管理侍候庄稼的零星活基本都靠老王老朱老巴和孙老,偶尔也有赵老师顾船长这些“老人”来做,他们倒是乐此不疲,因为在这些人看来,田间的劳作虽然累,但还算省心,简单的劳动其实是可以转换心情的,况且还能锻炼身体。

    不过,在多数情况下,几个“老人”还是要抓壮丁的,特别是在星期天,孙老经常帮着老王老朱拉人,常常是不由分说就拉到地里来“帮个小忙”,好在大伙能理解,所以只要不是累得要命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叫就会来。

    加上后来好歹有个分组轮班制了,所以农场里的日常劳动力也勉强够用。

    然而,现在的土地又一次性地增加到八百亩了,四舍五入就是一千亩,如果还是目前这些人,大伙都在隐隐担心,仅仅是农活,今后恐怕会累出人命的......

    老王当然知道这些日常的田间管理有多吃力,后来他也是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执意扩大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到一千亩的计划。

    虽说当时勉强也能开垦出来,但这开荒倒是一时爽快,宝贵的种苗一旦下地又不能收回,结果后面的日常田间管理因为没有劳动力的支撑而耽误了农事,或者把收获烂在地里,真到了那个局面,哭都没地方哭去。

    然而现在,情况确实是有些严重,新开了五百亩地,加上菜园和养殖场搬迁空出来的地,整个种植面积都小一千亩了。

    因此可以预见,短期内大田里劳力缺乏的问题会变得更严重,若还是靠过去那种轮班和临时拉人干活的方法,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怎么办呢?显然全指望这趟出海能带回劳动力了。

    因此,大家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原先相对单纯的“出海买媳妇”的任务必须加码,特别是在最高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们那里。

    于是在三月底的某一天,这天晚餐后,孙老召集最高执委会成员讨论明天的工作安排,老王就在会上对顾晋提出,你们这次去苏禄也好,去另外哪里也好,总之一定要带劳动力回来!

    老王接着说,我们总不能让大家老是在田间地头干活呀!过去只有三百亩地加菜园,还勉强能对付,但现在我们又增加了五百亩耕地种甘蔗甜菜,田间的农活就太多了,而且也太累,大伙长期被拖在地头干活,这可不是个好事呀。

    孙老听了也点头同意,说他们之中不少人都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呢,有各自的事业要开拓,应该尽早把他们解脱出来才是。

    王雪也说,我不得不提醒一下各位,那群年青人的航海训练成绩不错,但这也是在催着我们要赶紧造新船啊!

    不管怎样,年底之前,船台应该开工建设,这样能给大家一个盼头,不然的话,人拖疲了不说,人心又会不稳。

    但船台需要有一定素质的工人,显然目前自能我们的人干,但前提是必须把大伙从当前的这些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

    这时老巴也补充道,看来必须下个决心了,此次出海,必须想办法带回劳动力,而且是要不择手段地带回劳动力!

    此时顾晋沉吟片刻说,前一阵子老巴也这样对我说过,行!这次去苏禄那边,先看情形招募一些吧,实在不行,哪怕是去抢、去绑票或者去骗,也要给你们带回劳动力!

    老王又接着说,如果顾船长能带回哪怕三、五十个劳力天天跟着我着干活,这近千亩地我就全包了,到时候连工程机械都给你们省不少!

    何况咱们从旧世界带来的油料已经消耗过半,工程机械还要投入水电站和后续的工业项目安装,总耗费在这些农活上确实也有些得不偿失。

    这时老朱也说,是啊,这帮年青人和孩子们虽然经常来我这里帮忙,但总觉得不能持久,如今桃桃海东海南也带着幼童呢,自己还要上课读书学习,看着比大人都忙!

    所以老顾啊,也给我带些劳动力回来吧,要求不高,不限男女老幼,二十人就够!

    赵老师也跟着点头说,其实砖瓦厂水泥厂的活也是低技术的体力活,如果能支援一些劳动力,我们能把所有的人都解放出来。

    这时老巴又想起了什么,继续说道,其实也不要局限于成年人,未成年人也可以的,男孩女孩都可以,这些孩子我们可以教育培养嘛,就跟培养那群土著幼儿一样。

    听老巴说到这里,王雪眼睛一亮说,孩子才是我们的未来呢,前几天夏小鸥她们还建议说,希望能在年底之前办一个比较正规的学校,专门接受土著幼童和来自外面的孩子。

    而生源就来自你们出海后能接收到的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人种肤色,一概送进这个学校进行教育,从小就把这些孩子培养成我们自己人。

    这时赵老师也突然想起了什么,他问老巴,听海东这孩子说,是不是已经在教那十二个土著幼童《千字文》了?

    老巴回应说,还没有呢,不过也快了,桃桃这些天正带着幼童们读写简单的汉字。

    “上大人孔乙己”什么的,还给每个幼童起了一个汉人的姓氏。

    “哦?都姓啥了?”

    孙老很感兴趣地问道。

    “不清楚,海东告诉我说,都是抓阄抓的,是百家姓的前十二个,从赵钱孙李开的头,每个姓氏都单独写在一个个小纸团里,然后让孩子们抓阄,抓到什么就姓叫什么。哦,对了——”

    老巴说着又突然想起了什么,坐直了身子,对着几位一脸严肃地说道:

    “几天前选儿童启蒙读物时,我犹豫了片刻,最后一咬牙把简体字的读物给收了,交给桃桃海东的是繁体字的,你们没有意见吧?”

    “这个……合适吗?毕竟我们都用简体的……”

    “其实也没什么,要融入这个时代,还是读写繁体字好,以后,就算是一个既定的教育原则好了。”

    孙老也沉吟片刻后点点头说道。

    “孙老,这个原则需要全体大会通过吧?”

    赵老师在旁边提醒道。

    “那就在哪天开工作讨论会的时候提一下呗,我想,大家应该不会有意见的……”

    这是顾晋的回应。

    随后,眼见着其他成员都没有提反对意见,看来老巴的这个举动算是得到了最高支执委会成员的认同。

    ……

    整个三月份,红楼里的成年男丁都在田间地头劳作,他们不仅完成了垦荒和收获,还完成了大田播种。

    河湾地原本大片焦黑的土地已经被翻过的新土覆盖,黑褐色的大地上划出一道道平行的地陇弯曲着伸向远方,甘蔗节在陇沟里整齐地卧倒排列着,有的长出了细长的枝叶,地陇上的甜菜籽很快长出了嫩绿的幼苗,和风吹过,黑土地上绿意盎然,鹅黄招摇,大伙站在地头远远望去,十分令人的愉悦和养眼。

330 教化

    据老王的预估,河湾地的三百亩甘蔗和二百亩甜菜将在八到九个月后成熟收获,加上去年种植的大豆、土豆、花生和红薯也将在下半年成熟。

    为了把这些作物的经济价值开发出来,老王开始在资料室和菜园里搞研究和实验,并在某个周末工作讨论会上宣布说,年底之前,他将让远航贸易的骄傲号装上自己独家酿造的一种中度数的水果甜酒和一种高度数红薯酒。

    水果甜酒是用甘蔗和甜菜酿制的,还加有几种水果,比如草莓和西红柿,虽然现在只有一些试制品,质量不太稳定,但根据试喝的几位人士评价,这种甜酒应该对海员们有相当的吸引力,酒精度数比较高,绵甜爽口,喝起来很带劲,关键是里面的成分——多种维生素,可以预防败血症!

    至于红薯酒,老王说他根据现成的配方和工艺已经搞出来几批了,不过大伙试喝后的评价不一。

    老实说,除了菜园俱乐部那帮吃货外,总体评价不算太高,主要意见集中在酒精度数和红薯泥土味上面,不过老王说他已经有了改进方案,只等几个月后红薯收获了,他就能大规模试制了。

    在座的大伙听了很是兴奋,说这样的话,加上玻璃制品,咱们年底前出海时将有三大类贸易品了——白糖、酒和玻璃器皿。

    时间到了四月初,田间管理终于进入了农闲阶段,按照原先商定的劳动力分配计划,最高执委会再次把所有劳动力分成了三队,并规定每两天一轮。

    一队去糖厂和玻璃厂工地搞基建和设备安装。

    二队负责继续完成悉尼岛牧场的搬迁和水坝工地的准备,包括用小艇竹筏往来月亮河两岸运输各种建设物资。

    而三队负责菜园、牧场帮忙和其它杂活,顺带伺候地里的甘蔗、甜菜、大豆、土豆、花生和红薯,这一队工作相对轻松一些,有轮班休息的性质。

    到了四月上旬,大田里的农活彻底结束,农闲期终于到来,大伙的劳累程度总算有所减轻。

    于是赵老师带领化工组成员马不停蹄地提出了一个新的赶工方案,他们计划玻璃厂能在五月下旬开始试生产出第一批玻璃器皿,包括玻璃镜子。

    化工组希望能赶在妮可号骄傲号出海前拿这些东西,并实验性地投放市场,探探市场的深浅和这个时代的消费喜好,为年底的规模化生产做准备。

    由于玻璃器皿一直是大伙念兹在兹的重点贸易商品,附加值高利润大,尽管大家都觉得时间有些赶,但很多人也认为,玻璃厂的试生产确实有必要做。

    为此,最高执行委员会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进行讨论,并给全体大会提交了赵西河的正式书面报告。

    全体大会讨论后最终同意了这份报告,决定加快糖厂玻璃厂的基建和设备安装,争取在五月底之前完成并安排试生产。

    在这两个工厂试生产期间,所有的能源——包括三个微型涡流电站的电力都要提供给糖厂和玻璃厂。

    为此,康达和王占五负责牵头提前组织了一个小队,负责输电线路的建设,其中包括把伊米河电站和蓝绿溪电站的输电线路延伸至西流河电站并网。

    执委会考虑到这个并网工程也是迟早也要搞的,所以就提前安排了,康王二人表示,电杆电线瓷瓦电木什么的在溶洞里是现成的,只要给几个人一直跟着我们干,再来一台挖掘机和一台装载机协助竖电杆,应该能在在五月上旬完成三个电站的并网发电任务,确保玻璃厂熔融炉的用电。

    不过康王二人也告诉大家,在玻璃厂试生产的那几天,其它工厂就要停电了。

    决策一定,第二天就立刻行动,所有工程机械都投入到这一系列的建设当中,大家先是轮班在采石工地、露天煤矿、水泥厂和砖瓦厂里紧张劳动了一周,把建设糖厂和玻璃厂所需的水泥和砖瓦备齐,顺带还采掘了一百多吨供应妮可号的燃煤。

    然后大伙开始全力以赴地在西流河河口的滩涂上打地基建玻璃厂厂房,顺带搬运糖厂设备——糖厂的设备基本上都是特制的微型尺寸,搬运安装起来没有大伙想象的那样困难,其中最大的设备是每小时吞吐两吨甘蔗的三辊压榨机和三米高的蒸发罐,除了这两样体积大一些外,其他设备的确“很微型”。

    因为糖厂设备的安装早有计划和预案,所以进展比较顺利。

    然而糖厂的主要土建基础工程是甘蔗冲洗池、水循环管道以及水泵系统等,这些项目的土方量虽然不大,但有些复杂繁琐,还要预先生产水泥预制件,所以赵老师侯相麟他们几位为此投入了主要的人力和大量精力。

    还好,前一阵子化工组成员们在溶洞里对这些设备的研究没有白费,虽然工程确实有些劳心劳力,但工作进展还算顺利。

    糖厂的各种设备安装和土方施工让大伙连续干了一个礼拜,到了四月二十日,设备和各种土建配套设施才全面完工。

    至此,人们期盼已久的糖厂终于初步建成了。

    四月二十一日是周六,每到周六,红楼里的人们总是透出一丝轻松的气息,因为第二天是休息日,周六晚上通常也不会加班加点,所以早上起来的人们心情通常是愉悦的。

    早上六点多,阳光洒进了一层餐厅的大窗,给光滑的瓷砖地面抹上一层金黄,孙老早已经开始在厨房忙碌。

    七点,红楼里渐渐热闹,走廊里的脚步声、开关门声此伏彼起,夹杂着洗漱声和人们见面时打招呼的声音与小两口们的拌嘴声交织在一起,让楼道里充满了烟火气。

    很快,人们就闻着一楼食堂里飘过来的米粥油条与煎饼果子的香气来到了餐厅就坐,打着哈欠相互说笑着。

    今天好像事情不算多,糖厂完工和悉尼岛牧场搬迁完毕,让众人松了一口气。

    自从上个月开始,老朱的牧场陆续搬迁到悉尼岛后,最先获得“解放”的家禽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禽蛋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

    为此孙老宣布,以后每人每周可以吃上三个鸡蛋或者鸭蛋----新鲜的,这个跟冻在冰柜里的各色鸟蛋味道完全不一样,为此孙老还新增了煎饼果子这种受大家欢迎的食品。

    七点半过了,桃桃海东带着一帮幼童也来到了餐厅,吧台边有孩子们专门的餐桌,那里的食物明显要比成人的精致了一些,除了主食和鸡蛋外,多了一些蔬菜和水果,每个人还有一小碗牛奶或者羊奶。

    幼童们如今已经学会进餐厅门时与在坐的成年人们礼貌地鞠躬并用汉语向叔叔阿姨们问好了,而且眼神也不像过去那样木纳,性格也开始变得活泼,有的时候还挺熊。

    这主要是一群高中生们惯的,他们与这些孩子接触最早,小孩子的大脑通常对第一眼认知的人和事映像最深。

    比如周瑞,孩子们到现在刚刚把炸鸡腿和他的名字区分开,显然,孩子们对他也最熟悉,特别是努亚和米亚两姐妹,据说如果在走廊里遇到,姐妹俩会不约而已地要周瑞牵手,一边一个……

    据桃桃说,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习千字文了,她还炫耀地让孩子们在餐厅里高声背诵,不一会儿,餐厅里就响起一群孩子稚嫩的声音: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于是餐厅里会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215/ 第一时间欣赏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 作者:彼岸之筏所写的《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为转载作品,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介绍:
这是一本开头有些休闲、有一点慢节奏的书,毕竟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多角色群穿故事,因此前期的一切铺垫,都是为了今后的精彩。总之,这是一本给有机缘的人看的书。 旧世界的一群普通人,在两位神秘人士的帮助下,集体穿越到明末清初那个大时代。本书讲述的,是这群人如何筚路蓝缕开启山林,演绎出一段波澜壮阔、真实且魔幻的人类历史的故事。 所以,希望各位看官不要把此书仅仅作为单纯的小说看,毕竟历史比小说更魔幻,如果你能有耐心看下去,越到后面就越精彩……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