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TXT下载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全文阅读

作者:彼岸之筏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txt下载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466 精英们的口音

    显然这两位妹子都不识字,更不会什么劳什子南京官话,所以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根本无法交流。

    好在都是同文同种的汉人,潮汕方言和闽地土话虽然难懂,但毕竟与汉语还是系出同源,因此如果加上一些肢体语言和各种眼神意会,女士们居然也能跟她们两个做一些简单的交流。

    当然了,夏小鸥程芳芳她们几个对这些方言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至少夏程两人就在电脑资料室里找出了闽南语教学视频学了一通,不过此法效果极为有限,因为闽地土话十分的繁杂,哪怕是隔了一个县城,口音就不一样了,连比划带说也只能进行极为简单的交流。

    至于剩下的那四十二名南洋妹子,那就完全没有办法用语言交流了,这些妹子被卖或者被强抢到霍洛城时,本来就是孤身一人,她们来自南洋的四面八方,分别属于不同的岛屿、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文化,她们原本各自有自己的语言,显然她们相互间也是谁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就更别说夏小鸥她们了。

    这种情况曾经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让夏校长和她的老师们有些头大,但是很快,她们就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

    老师们认为,这种状况其实也正是一种优势,因为对于这些女人们而言,自己的母语谁都用不了,那么,既然已经集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了,显然就会迫使所有人去寻找一个可以交流的共通语言。

    显然,汉语就会自然而然地担当起了这个角色。

    当然了,在实践这个理论之前,一切都还是个猜想。

    好了,既然想到这一层,那就先从最基础的做起吧,就像前一阵子与那些来自澳洲大陆的土著幼童交流一样,夏小鸥和她的老师们很快达成共识:

    根本没有必要去研究她们方言,直接把她们当成白纸一张,我们直接统一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当然了,刚刚开始的时候,必须从极为初级的交流训练开始。

    初级到什么程度呢?在最开始的时候,女士们教这些女人们做各种幼儿园游戏,比如做“找朋友”这类的少儿游戏,当然还有唱儿歌。

    此外还有旧世界幼儿园小班的各种语言教案,从生活习惯、简单口语到礼貌用语等开始教,总之就是把她们当成巨婴来**就行了。

    所以在后来所有的日常活动中,夏小鸥她们一律用汉语普通话进行交流,也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就像幼儿园阿姨跟孩子说话一样,营造出一个完全是汉语的环境。

    比如从晨起早操到吃早饭、洗脸刷牙,隔三差五去菜园帮忙、上识字文化课、定时去厨房帮厨、午餐,再到下午的午睡和音乐课、体育课,再到晚上的晚餐、晚间文化课、唱儿歌,定期的女红手工课,然后再去澡堂排队洗澡、整理床铺、熄灯睡觉等等,全部过程都是用汉语。

    刚刚开始的时候,女人们自然是听不懂的,但至少能在各种示意和示范下傻傻的跟着做。

    到后来,渐渐的她们之间也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汇进行交流了,再后来,女人们竟然能用汉语说一些完整的话了。

    女人们的语言进步速度让红楼里的老师们很高兴,看来把这些女人强制放在一起过集体生活是对的,她们每天待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低头不见抬头见,人都住在一起了,总得交流吧,母语又用不上,再加上无论做什么都在这种全景式汉语语言环境下,过一个月后,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女人们的汉语口语水平果然进步神速,不少年龄比较小的女孩子,已经初步掌握类似幼儿园大班的汉语能力了。

    同时还出现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不少女人从夏小鸥那里学到了所谓的字正腔圆的汉语,但夏大美女是南方人,她的一口普通话在穿越者那里怎么听都带有浓浓的吴侬软语的味道,然而正是这一口吴侬软语的普通话,成为后来向日葵女子公学的标准口音。

    到了后来,凡是从这座未来的世界著名女校里毕业的学生,无不以这一口“向日葵口音”为傲,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当某位气质冷都女以一口正宗的“向日葵口音”出来演讲时,立刻就会获得听众的尊敬,因为那种口音只有在向日葵女子公学----这座世界名校里学得到!

    而且谁都知道,能进入那所学校的中学生只有两大类:非富即贵的大家闺秀兼学习成绩顶尖,或者是头脑顶尖聪明的来自普通家庭的女学子。

    要知道,那时的向日葵女子公学,秉承其往日的传统,已经成为一所著名的世界级顶尖国际学校,那时的向日葵公学,其生源面向全球,吸引着来自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和不同阶层的学子,她们虽然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唯一的共同点:拥有顶尖的头脑。

    因此,在公众的潜意识里,这个口音就是精英的标志,或者是一种优雅和尊贵身份的象征。

    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实际上,女人们基本掌握汉语的这个过程还是相当长的,她们从只会说谢谢、吃饭、喝水、相公、夫妻、男女平等诸如此类的简单词汇,到能够用汉语简单交流平时的上课的内容,从只能听得懂简单的命令和招呼,到能用汉语彼此交流一些有关自己男人的悄悄话,这个过程大概用了半年以上的时间。

    因此,当三个月后,尽管一部分女人可以出学校与自己的男人住一起了,但白天仍然要回学校学习,晚上也必须上完晚课才能回去与自己的男人住,夏小鸥对她们的培训从来没有间断过,直到三年后,她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成为向日葵女子公学合格的初级文化教员,有的还成为夏小鸥和另外一些红楼女士们的重要助手……

    特别是那些十八岁以下的十来个小妹子,她们学习到的知识是最多的,受到的各种培训也相对扎实,语言能力也是最强的。

    后来,她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跟着夏小鸥王雪曹丽梅等人做事,到了那个时候,这些红楼的女士们都是在政商两界叱咤风云的人物,特别是夏小鸥,她曾经在澳洲联邦政坛上身兼多职,并长期担任澳洲联邦财政部部长,是澳洲联邦政坛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然而,夏小鸥辈子一直都担任着向日葵女子公学校长的职务,这座世界名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因此夏校长的人脉极为广泛……

    好吧,这又是后话了。

    当然了,现在是建校初期,目前这个向日葵女子公学还只是一座初级扫盲学校,在这段时间里,因为语言和生源的瓶颈,这些女学生们其实也没有上什么文化课,所以,那些事关男女平等和女权方面的文化灌输也没有搞成,尽管那些理念的灌输是很后面的事情,但红楼的女士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她们有的是各种潜移默化的办法给女人们灌输“先进理念”。

    事实证明,在这段时期里,最有效的文化课其实是晚课中的音乐课和日常的唱儿歌活动。

    原音乐学院高材生兼夜店打碟技师肖平国,被女士们热情邀请来给女人们上了一段时间的音乐课。

    自从穿越后,肖平国一直在给别人上音乐课,以前是给桃桃和巴家的两个小子,后来他的学生里增加了那些土著幼童,最近还应**的要求给希尔薇开小灶,据**说,这个小姑娘好像很有音乐天赋。

    但肖平国一番测试后发现,小姑娘的所谓音乐天赋其实是一种节奏感,而这种节奏感居然是在妮可号上总是听着蒸汽机的亢锵轰隆声给练出来的下意识动作……(未完待续)

467 相逢在新世界

    女子公学的音乐课从一开始就相当正规,五线谱和简谱是必须要学的东西,虽然没有足够的乐器,但肖大音乐家会尽量让每个妹子都轮流尝试一下,动手加动脑,还很有趣,所以肖老师的音乐课很受女人们的欢迎。

    除了乐器,另外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唱歌了,在刚开始的时候,肖平国只是教给女人们唱儿歌——是那种幼童级别的儿歌。比如《小兔子乖乖》、《爸爸去哪儿》、《找朋友》、《数鸭子》等等,这些儿歌语言通俗浅显,歌曲也容易上口,因此女人们很快都能掌握,显然这也是在培养语言的语感,而不是纯粹的音乐培训。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歌曲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渐增加,到后来……好吧,没有后来了,因为肖平国被迫辞去了向日葵女子公学女子成年班音乐教师的工作,只教小孩子们去了。

    原因很简单也很偶然,那一日,肖平国在给女人们上晚课的时候,一时兴起用吉他伴奏自弹自唱了一曲《茉莉花》,结果让在场女人们内心中长久积聚的对肖老师的崇拜之情在这一刻大爆发,不少女人们当场犯了花痴,表示非肖老师不嫁,甚至有几位小姑娘当场要求肖老师收自己为徒,并愿意侍奉终身——哪怕为奴为婢也在所不惜……

    好吧,这事情闹的有点大,大伙终于领教了这些来自丛林部落的妹子们追求爱情的大胆泼辣,女人们一旦进入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来自丛林的她们,那种天性中的敢恨敢爱、也几乎没有什么礼法观念的性格立刻得以释放。

    然而不少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大惊失色,特别是一群买了妹子的男生们,他们不禁在心中打鼓,非常担心自己的小妾要变心,甚至自己有可能会被绿!

    其实要怪也应该怪那位夏校长考虑不周,人家肖哥一个音乐学院高材生,夜总会里的打碟技师,人又长得高,还有些小帅,虽然人家肖老师自己从来不主动撩妹子,但问题是妹子们却被撩的不要不要的,简直没天理!

    不过呢,即便事情发展到这种情形,仍然没有人去怪罪肖平国,也没有人当面对肖平国提起这事,不过这件事情难免还是引起了大伙的不少议论。

    终于有一天,在一次全体会议上,有人委婉地提出来说,肖哥如今白天晚上的工地和学校干活两头跑,太辛苦了,是不是应该减轻一些负担啊?

    然后说话的这位立刻被四周的人一顿笑骂说,你丫担心被绿就直接说呗!有什么大不了的嘛?大家都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还有什么话必须要拐弯抹角的说话啊?

    对于这个说法,大伙也都点头称是,谁都知道小肖哥自己是问心无愧的,大家做兄弟伙那么多年了,谁还不知道谁呀?会场里每个人都清楚,肖平国心目中的女神偶像是南韩女帝红贝贝兔瓦斯之类的妹子,对于肖平国而言,这位小哥除了在电脑资料室里看看过去的视频以外,这位可怜的粉丝再也无法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了,但是尽管如此,穿越后的肖平国也没有对这些普通女人动过心思。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人家肖哥眼里,眼前这些个女人都是些歪瓜裂枣,整个人根本就是波澜不兴嘛……

    然而肖平国立刻就坡下驴地表示,最近自己其实是有些疲劳的,既然如此,那么我还是只给孩子们上课吧,至于成年班,你夏校长就另请高明吧……于是肖平国就这样很识相地辞职了。

    尽管肖老师不再给女人们上音乐课了,但音乐课还是必须有人上,于是夏小鸥这回吸取了教训,除了自己亲自操刀上阵外,程芳芳徐柔甚至曹丽梅伊姗静顾桃桃等人都跑来给女人们上音乐课了,反正女士们再业余,也能教这些来自丛林里的妹子。

    不过,大伙没有想到的是,这却让女士们完全垄断了对自己家小妾们的教育,且不说那些理念越来越深入的文化课,大伙后来发现,就连音乐课的那些歌曲都充满了女权至上的味道。

    很快,大伙就惊讶地发现,向日葵女子学校的女人们很能很熟练地唱着旧世界电影《艾薇塔》里的歌了,那里面的歌词很励志,也很女权……

    到了后来没多久,大伙还发现女奴们居然会唱什么“……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尼玛这是怎么一肥事?

    好吧,不少人去电脑资料室里一查,才发现这来自秋瑾女士的大作,而且夏小鸥还专门找肖老师谱了曲,最后剽窃了鉴湖女侠的知识产权,把此曲取名为《勉女权歌》,让女人们每天早上做早操的时候大声唱出来!

    显然,对于红楼里女士们而言,这个效果出奇地好,有的女人们已经开始认真地研究起《联邦婚姻法补偿法》来了,尽管这里面有大量的汉字她们不认识,但显然红楼里的女士们十分乐意教给她们认识,由此不少女人的汉语学习水平也急剧上升,红楼里的女士们终于欣喜地发现,她们找到了让女人们感兴趣的学习突破口。

    在这个基础上,红楼的女士开始积极地推进“男女平等”教育,她们的教材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内容是关于男女平等的,不仅如此,还由此引申出更多的关于“天赋人权”方面的观念。

    不过,红楼女士们的这些动作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大家的不满,毕竟这些内容都符合《红楼公约》的精神。

    然而到后来,大伙渐渐感觉到,女士们对这些女学生的教育,貌似稍微走得有些远了。

    比如说,在成功地把秋瑾女士的大作引入了校园后,过了一阵子,女士们又从电脑资料室里找出电影《悲惨世界》里面的一支叫《你可曾听见人民在唱歌》的歌曲,这回曲调没变,但是把歌词给改了。

    歌名也变成《你可曾听见女人在唱歌》,两字之差,意境立刻就变了,让歌词内容简直就是《国际歌》的女权变种。

    于是红楼里的男士们不禁担心起来,下一步是不是要把国际歌也给搬到弘扬女权的战场上来呀?

    果然,该来的一定会来,不久之后,女士们果真打算把《国际歌》作为向日葵女子公学的正式校歌了!

    歌词开篇就是:“起来,全世界不愿意做奴隶的女人们......”

    这一回大伙觉得女士们玩的有些过了,在一次全体会议上,有人吐槽说,现在女子公学里女权主义盛行,又有人说这简直就是要挑起性别战争的节奏,不少人抱怨说想不到女权主义竟然突击到了十七世纪……

    不过女士们自然是没有丝毫让步的意思,这回又是夏大美女再度挺身而出,口吐莲花痛斥在座的一干直男道:

    “女权主义?!真真可笑!在这个世界里哪里有什么女权啊?!在这个世界里,女性随时都面临着家暴、人身限制和各种性别歧视!在一个女婴可以被随意丢弃、溺死的世道,你们这些人却在这里抱怨什么女权突击!

    当女孩子们还在争取能安全活到长大的时候!这间屋子里的男人们已经在为不能享受男尊女卑的福利而跳脚了!好吧,这恰恰就是女权主义盛行的原因!懂?!”

    夏小鸥的激烈发言再度让会场里的一干直男们陷入了良久的沉默,这时孙老等一帮老家伙们又出来打圆场说,这个世道呢,确实对女性不公平呢,女士们的行为也确实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对吧?

    不过呢,话又说回来喽,女士们这样也是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吧?并不是真的要打什么性别战争嘛,所以你们几个毛头小子说话过份了啊!这样说话多不和谐呀!

    这样吧,咱们商量商量,那个歌和歌词咱们就别用做校歌了,太闹心。

    女子学校的校歌嘛,多少也应该考虑到这个女孩子的特点对吧?我们认为,还是稍微温柔婉约,呃,又积极向上的比较好,和谐为重,呃,和为贵嘛……

    总之老家伙一番语重心长下来,女士们也不那么激烈了,于是老王老朱趁机建议,咱们要不然把校歌改成另外一首歌,那啥,《玫瑰玫瑰我爱你》,怎么样啊?

    然而此建议立刻被女士们断然否决,理由是太软绵无力了。

    关于女校校歌的问题,最终还是前任向日葵女子公学成人班音乐老师肖平国给解决的。

    某一日,他把红楼里的女士们带到电脑资料室,给她们放了一首自己很喜欢的歌,女士们完整听了一遍后果然觉得不错,便问起歌名,于是肖大音乐家的嘴里慢慢吐出一串英文单词:《into the new world》。

    他介绍说,这个曲子风格流畅,又容易上口,具有中毒属性,而且这个歌名里的“新世界”很有寓意,这不就是咱们重生后穿越过来,与这个世界相逢了吗?

    不出肖平国所料,女士们又听了几遍后,居然被曲调和歌词给深深打动,特别是夏小鸥和程芳芳,两人听着听着还和声哼唱起来,到最后居然唱得泪流满面相拥而泣……搞得肖老师一时间手足无措,没办法,女人们就是这么感性……

    于是,经过红楼女士们严肃认真的讨论后,她们最终把这首《into the new world》定为向日葵女子公学的校歌,夏小鸥还重新修改了歌词,并给这首歌取了一个新的中文名字——《相逢在新世界》。

    不久之后,每当人们路过向日葵女子公学的大门外时,经常能听到操场上或者教室里传出一群女生们的合唱,歌声嘹亮,那是女人们正充满激情地唱着那首后来流传全球的著名校歌----《相逢在新世界》,女人们唱道:

    “……

    请你用不变的爱,守护我的心,

    在这伤痕累累的世界。

    眼神的交汇,已经不需要语言,

    这个瞬间就是永远!

    ……

    我们执着那真爱的梦想,

    来到这重生的新世界,

    对世上反复上演的悲伤,我大声说再见!

    在这漫漫未知的长夜里,我追逐着远方的微光!

    无论在何时,握紧彼此的双手,

    相逢在更好的新世界……”(未完待续)

468 水坝工程

    其实红楼的女士不仅面临着女子学校的挑战,也有各种业务上的挑战。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王雪和曹丽梅,作为女工程师和女地质专家,她们好像天生就不是围着锅台和男人转的人,当然也不怎么会做饭,更对唱歌跳舞这类事情很陌生。

    所以除了轮流给孩子们和向日葵的女学生们上文化课外,她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红楼或者溶洞里搞研究,通常不是与机械组一起捣鼓机械设备,就是跟一个大男人一样在工地上指挥,总之是各种忙活。

    对于王雪曹丽梅这样的“另类”,在女人堆里是得到大力支持的。

    按照夏小鸥的话说,王姐小曹就是咱们妇女界在男权世界的代表,我们应该有人“打入男人内部”,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腹黑,但在这种时代大环境下的红楼女士们都是欣然赞同的……

    总之到现在,红楼里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大家终于又恢复到过去的那种紧张有序、每天都挺累但很充实的生活状态中去了……

    各个工地上的辛勤劳动又开始了,计划中的西流河漫水坝和月亮河水电站的建设陆续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在这些日子里,从红码头到月亮河,从河湾地的大田到西流河沿岸,到处都有工程机械的轰鸣。

    四百名汉人男女的身影也活跃在各处,这些汉人们见识到了生平未见过的各种新奇事物,其中最为让人惊讶的是拖拉机犁地的场景,人们不禁提起曾经在苏禄国听闻到的那些什么魔法、什么幽灵之类传闻,然而无论老王如何解释,人们仍然不能理解为什么看不到牲口或者人在拉犁,那四个轮子的铁家伙就能满地乱跑,也无法相信老王的解释----除了魔法和幽灵,人们不相信还有什么能驱动这些沉重的铁家伙。

    好吧,最后老王也懒得解释了,他只是告诉这群一脸懵逼的汉人们,用不了几年,你们家里那些去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到时候问你问家孩子去就知道我没有骗你们,因为自家孩子不会骗你们的对吧……

    八月二十五日,西流河第二漫水坝工程终于完工了。

    一台五十千瓦时的涡流发电机被安装到导流渠里开始发电,到了九月三号,莫宁顿岛四座溪流电站和月亮河水电站的预设输电线路并网成功。

    到目前为止,剩下的重大工程就是月亮河水电站水坝建设、水轮机组的安装调试和正式并网发电的收尾这几项工程作业了。

    目前的月亮河的水坝,从当初截流合拢到现在,已经断断续续的修了好几个月了。

    在劳动力主力都出海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土坝上只是偶尔开工,在大部分时间里,那里一直都是一片狼藉的寂静工地。

    如今,大队人马终于出现在水坝工地上,真正的大坝很快就显现出了全貌。

    在那个临时性的拦水坝的后面,现在是手脚架林立,钢筋水泥柱桩和各种框架结构被逐渐修筑起来。

    十天后,这项工程终于全部完工,到了这时,真正的大坝主体才正式开始建设。

    根据安娜的设计,这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坝,坝顶平均高程二十米,大坝最高处有十二米。

    溶洞里从旧世界带来的钢筋水泥开始大量使用----这些物资本来就是为修水电站预备的,考虑到穿越后的条件限制,安娜的援助很到位,包括基桩、大坝的钢筋水泥结构和地基的钢筋水泥结构都给的是现成的。

    所以,如今大家的任务以其是说在修大坝,不如是说在“搭”大坝---由拖拉机、五吨卡车组成的搭建队伍在康王两人的指挥下,一块一块的从地基开始,在浇筑好的框架结构中“搭积木”。

    当然了,这些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也很费周折的,每块钢筋水泥结构都有对应的榫卯要逐一对应,不能出错----好吧,已经出过几次榫卯不对的情况了。

    经常是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吊装上去后发现不对,又要重新来过,为此康达王占五两人只好把现场指挥权交给其中一人,另外一位专门负责核对、整理构件和编号的工作,这里面的工作很繁复,每块构件都接近或者超过一吨,这些构件构成了大坝主体和大坝内部包括轮机室、导流孔等等复杂的空间。

    除了榫卯结构外,为了结构安全和防渗漏,构件的接缝处还有强化加固结构,并且要敷上一种特殊的强化水泥作为粘接剂。在构建大坝的过程中,穿越者们从这里居然窥探到了六万年后的某些人类建筑技巧和思路,这也算是继海水化工后,安娜带给他们的另外一个礼物吧。

    由于强化水泥很容易干结,所以水泥搅拌和敷设的速度要很快,自然,还要与搭建组配合,一旦耽误时间,返工时麻烦就很大。

    所以大家这一阵子被这个超级“搭积木”的活搞得神经紧张焦头烂额。

    好在康王两人再也没有出过错,三台五吨卡车吊也很给力没有出故障,工作紧张归紧张,但在大伙超级认真的配合下,最终的施工效果还是不错的。

    大坝终于眼看着开始一层层地慢慢增高了。

    随着大坝高度的增加,在“搭积木”搭到第六层后,卡车吊只能转移到土堤上从上往下搭建,原因是操作卡车吊的人在下面看不到施工面。

    于是又需要进一步加高加固土堤,显然这又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工程,不过也值得,因为到最后这个土堤是不会被放弃的,最终将变成大坝的一部分——缓冲坝。

    所以这个看似一目了然的大坝搭建工程其实很繁复,同时康王两人表示安全施工必须摆在第一位,绝不允许出现违章冒险施工的作业,因此大家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了接近一个月后——直到九月十五日,这座平均十米高的大坝主体才算搭建完成。

    尽管月亮河水坝工程有些旷日持久,但穿越者们很高兴终于完成了,大伙心里很清楚,这大概是我们这群人最后的一个重体力活项目了,以后,随着劳动力的不断到来,大家的人生和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于是,在月亮河水坝主体构件工程完工的那天晚上,红楼里举行了成大的聚餐会,人们把自己名下的超市白酒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很多人都喝高了……

    大坝主体完工,紧接着的就是设备安装。

    各种笨重的闸门、金属底座以及除了康达和王占五以外,谁也懒得去弄明白名字的各种构件和设备被拖拉机拖出了溶洞,最后被放置到大坝上。

    最后,这些物件被缓慢拖沓但有条不紊地被安放在大坝外面和内部的各个角落。

    时间到了十月五日,四台五百千瓦水轮机组被依次安放到大坝里预先留好的轮机室里。

    工作到了这个地步,大伙的重体力活才算基本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工作是这些水电设备的各种线路、管道的安装,因为这些工作只有康王二人门清,所以最高执行委员会从工地抽调走了大部分劳动力,因为除了康王二人外,其他人根本就插不上手。

    根据康王二人的计划,在后面的两个月里,康达负责大坝内部的技术活,王占五则负责的大坝外面的变电输电配电项目,前者只需要每天给他派三、五个人做做递工具、传话、读数、打打下手等事情就可以了。后者的工作量有些大,执委会给王占五安排了十个帮手。(未完待续)

469 各有各的忙

    康王两人估计,到了十一月初,最迟也许是十一月中旬,大坝内外部的收尾工程就能基本搞定,那时候就可以闭合导流渠,大坝就可以进入蓄水阶段了。

    两人预计,月亮河水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的时间是十一月底。

    至此,穿越者们的大多数人终于从各种重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除了在需要赶进度的时候去各个地方临时帮忙赶工外,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做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其中既包括各种科研项目,也包括各种训练项目,总之大家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计划着去尝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业。

    船队回来十天后,曹丽梅和夏小鸥先后生了孩子,不知到为什么,两人就跟商量好了似的,分娩间距居然前后不到十二小时的时间,因为两位孕妇集中生产,可把医生们和另外几位女士们给忙坏了。

    她们各自给自己的小家庭添了一个儿子。

    还好,这一回大伙是有备而来,各项准备也很充分,庆祝会开得很隆重。

    在这个庆祝会上,全屹山和杜娜夫妇正式宣布,杜娜怀孕了,于是这六个人三对夫妇随后共同举办了一场宴会,这三家人,其中包括全振海,已经把各自名下的超市物资里所有能吃的食品、白酒和香烟都贡献了出来,全振海的这个举动有些引人注目,众人猜测,小全哥与全屹山夫妇的关系可能有所松动,但大伙从表面上一时还看不出来……

    这场宴会过后,全岛进入速度建设阶段。

    虽然有了汉人劳动力,穿越者们摆脱了大部分重体力劳动,但红楼里的人们却发现,自己最近是越来越忙了,不少人甚至觉得那些每天被抽调去水电站和输变电安装工地的人,反而是比较悠的。

    这些人不过是给康王二人打下手的,体力劳动也谈不上多累,还不费脑子,工作相对单纯得多。

    当然这是个错觉,那些人其实也有累的时候,比如变电站输电线路的一些土方建设,特别是需要再竖几十根电线杆子,这些绝不是轻松活。

    不过还好,考虑到这些工程作业是连接现有的电网的关键工程,最高执行委员会不惜动用已经越来越少的油料,派出了各种工程机械支援他们,因此跟过去相比,这些人的劳累程度确实比过去轻多了。

    年青的穿越者船员们是继汉人劳动力以外,另外一个劳力主力。

    因为目前还有各种日常的和临时性的生产作业要做,特别是在砖瓦水泥和玻璃三个工厂里,虽然前两个工厂的作业主力已经是外来劳动力了,但是玻璃厂的作业主力仍然是航海训练轮班下来的船员们,另外,他们身边还有几个朦头懵脑的汉人学徒。

    目前玻璃厂的主要生产者仍然是穿越者,原因很简单,这里的生产作业技术含量比较高,汉人佃奴们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才能上岗。

    其实,哪怕是砖瓦厂和水泥厂里的粗活,那些看起来相对简单的设备操作和各种体力活也有技术含量,显然也不是那种不需要培训就能胜任的,况且这些工厂的日常工作量本来就很大,生产管理工作也繁杂,所以仅仅依靠侯相麟和化工组的成员来管理显然是不行的。

    因此,每当侯相麟和化工组的人有些忙不过来的时候,总会要求最高执行委员会给他们另外加派助手,这些助手当然不是做体力活的,但比专门干体力活的累多了——他们是“培训示范员”。

    所以这些人不仅要干活,还要手把手地教会那些汉人们操作设备,尽管这些汉人们是事先被考核挑选过的,但这些人仍然很难快速上手,加上语言交流也比较困难,这样的工作干一天下来,大家都被累得够呛,简直还不如以前自己闷头干活来的轻松。

    还好,这个局面随着汉人们的缓慢进步正在慢慢的改善。

    另外,矿场也需要管理人员

    矿场主要是指黄铁矿采集场、石灰石采石场和露天煤矿,由于工程机械被投入到其它方面去了,具体的采掘作业已经由汉人劳动力承担,显然这里的活要辛苦得多,但看在给银子很多加计件制的份上,这些原来的汉人佃奴们干得很卖力。

    毫无疑问,矿场是最辛苦的工作岗位,好在岛上的这些矿脉都是浅层的,特别是石灰岩,有相当程度的风化侵蚀,而其它矿脉采掘又是以平面剥离为主,因此采掘作业相对容易。

    其实汉人劳动力的主要工作量是碎石和运输,大块的石灰石和煤被打碎成小块,装上三轮车运到铁轨边,再装上附近铁轨上的一节敞篷车皮里,这条只有不到两公里的支线连接着九号铁路线,可以直达水泥厂和砖瓦厂的堆场。

    顺带说一下,除了碎石基本上依靠斯特林发动机为动力的鳄式碎石机以外,其余工作全部依靠人力,包括人力推着车皮在铁轨上前进

    因此现场需要常驻不少管理指挥者,对此侯相麟他们肯定是顾不过来的,目前这些工作都是航海训练轮班下来的船员们在担任,至少眼前是这样。

    那么,以后船员们出海了又该怎么办呢?最高执委会的意见是:到时候再说吧……

    只要船员们在家,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他们在轮班跟进,除非实在安排不过来,理工男们是基本上不参加的这类“低附加值工作”的。

    毕竟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此时此刻的他们,正在准备各自专业邻域工业项目的开发。

    所以,目前除了侯相麟和化工组的年青人有日常的工作岗位外,其他理工男们全部都自觉投入到自己的专业邻域中去了。

    这是必须的,也是大家的共识,随着汉人劳动力的到来,不仅把大家从工厂、矿场、大田和牧场大田和牧场的粗活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大家也看清楚了,随着月亮河水电站的投入运行和贸易航线的开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两年时间里,两大工业能源——电和煤的供应瓶颈必将大大缓解,加上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初级工业原材料的供应也将源源不断地到来,意味着大家终于有条件做自己的事业了。

    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能早一点上自己的专业项目,都想早一点大展宏图,谁都不希望自己被那些“低附加值的低效劳动”所束缚。

    最高执行委员会也有意识地通过这种劳动力的安排,及时回应了理工男们的这些共识,也正是因为这样,目前溶洞里的各种研究和工业项目的开发进度正在迅速推进中,而且富有成果。

    当然了,开发工业项目也必须是有秩序的,就在船队回来的两天后,最高执行委员会及时宣布,要求各个工业界别的人士在开发自己的专业邻域之前,必须提交一份书面的可行性报告,这些报告必须经过相关专业人士的集体讨论通过认可,最后还要通过全体大会的投票来确定。

    因为目前大家的资源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最高执委会说,这些开发报告想要付诸实施的话,肯定是要排个先后顺序,在全体大会上获得赞成票最多的项目才会得到优先实施。

    于是在最近几天,委员会就不断接到各种口头的和书面的报告,特别是几位工业界大佬们,他们不断地向最高执委会提出各种工业项目的开工计划,数量之多让执委会都有点招架不住,显然,同意谁不同意谁不是执委会能说了算的,为了最终确定新增的工业项目,科学安排合理调配劳动力,最高执行委员会很及时地在十月六日召开了一次全体大会,议题是商量从现在起到十一月底的工作计划。(未完待续)

470 工业界大佬们的大计划

    为什么是只讨论到十一月底呢?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新一季的甘蔗和甜菜将会收获完毕,糖厂就能出产白糖了,而且到了那时,玻璃厂的产品也应该积攒了不少,所以十一月底或者十二月初是妮可号和骄傲号第二次出海贸易的大概出发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里,最费劳力的大田也渐渐的进入了农闲阶段,加上船员们也都在家里,所以最高执行委员会的头头们商量了一下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这段劳动力相对充裕的时间搞点大动作。

    届时新一季的甘蔗和甜菜将收获完毕,糖厂也能出产白糖,而且在那时,玻璃厂的产品也应该积攒了不少。

    关键是在那段时间里,最耗费劳力的大田也渐渐的进入了农闲时间,加上船员们也都在家里,所以最高执行委员会的想法很明确:要充分利用这段劳动力相对充裕的两个月时间做点什么。

    于是会上各位工业界大佬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详细计划。

    首先是赵老师的化工组,他们提出了扩大玻璃厂生产规模的计划,打算把溶洞里的另外一个熔融炉也安装到位,这样就能把玻璃产量扩大一倍。

    赵老师强调说,玻璃器皿和玻璃镜子是这次出海贸易的主力产品,也是附加值最大的贸易品,当然也应该是这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不过呢,另外一个前提条件是:月亮河水电站能及时并网发电。

    不仅如此,化工组同时还提出了酝酿已久的煤焦干馏生产线安装计划——这个项目不仅关系到有机化工的起步,关系到溶洞里的化学医药实验室的药品研发,还直接关系到目前的玻璃器皿和玻璃镜子的产品品质。

    化工组成员们一直没有忘记,几个月前他们抓耳挠腮想尽办法做银镜反应时遇到的各种现实困难。

    他们决心以这个初级煤干馏项目为起点,让自家的化工大业从此走上正轨,为下一步的煤焦化工、三酸二碱和海水化工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这两个项目在全体大会上最后获得了相当多的赞同票。

    除了化工组外,冶金组提出了一个有限但很重要的开发计划,华立代表冶金组在全体大会上提出了冶铁炉和硫铁矿沸腾炉的试验性生产方案。

    具体的计划是,他们打算在年底之前,至少先把溶洞里的一座微型冲天炉和一座微型沸腾炉立起来,这样就能开始许多实验性的生产活动了,华立表示,穿越两年多后,我们的冶金大业终于就此发端。

    冶金组的计划得到化工组的热烈支持,并表示溶洞里的那座煅烧黄铁矿的微型沸腾炉完全可以安装到玻璃厂的厂区里,这样化工组和冶金组可以开展合作生产,既能生产硫酸,又能冶铁,可谓一石二鸟,而且硫酸和它的副产品无论是玻璃厂和糖厂都是十分需要的。于是华立他们还提出,应该顺带把冶铁炉也安装到西流河口工业区。

    冶金组的成员们如今跃跃欲试,他们认为溶洞里的各种冶金设备已经闲置太长时间了,应该赶快安装并投入试生产,尤其是这次船队从苏禄带回来不少金属矿砂和各种金属半成品,有了这些原料,就要赶快上工业项目,不然那才叫心痒难耐呢……

    至于以骆老板为首的机械组,他们原本打算在溶洞里开辟出一个地方搞机械维修厂的,但在医生们以噪声和污染影响化学医药实验室研究为由,坚决让骆老板把这个维修厂建在溶洞大门外,显然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但无疑也增加了基建工作量,需要提供额外的劳动力。

    另外,王雪提出了在红码头再安装一部大型卷扬机的计划,这部卷扬机是溶洞里的矿山设备之一,王工认为以其让它一直闲置在溶洞里,不如放到码头上起作用,而且她还提出了一份很是振奋人心的计划:从现在起到明年年底之前,把溶洞里的船舶钢材拿出来组装一到两艘骄傲级姊妹舰。

    所以这个卷扬机将是船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码头货物吊装的关键设备,可谓一举多得。

    王雪还告诫大伙说,随着今后出海贸易的发展,红码头的货物吞吐能力需要极大增强,因为我们有限的劳动力不应该浪费在码头的人力搬运货物方面,目前我们既然有条件上设备,那就应该坚决上,因此这两套以蒸汽和电机为动力的卷扬机为核心的货物吊装设施,应该是今年的一个重点项目。

    不得不承认,因为涉及造船和节省劳动力,王工的这个计划极得船员们的人心,在上述所有项目中,大概只有王工的这个码头货运项目在最开始的时候得到了最多的赞成票,同时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然而大家立刻就被一个报告浇了一瓢冷水,这个报告是关于能源的,报告人是曹丽梅。

    会上妹子向全体大会提出了一个长篇书面报告,她要求充分利用这段农闲时间,把劳动力抽调出来挖煤,这个计划很庞大,曹丽梅说,需要采掘的不仅是鸡窝矿的好煤,还包括附近的褐煤和泥炭,妹子在会议上强烈呼吁,褐煤和泥炭不仅是砖瓦厂水泥厂的原料,也是煤化工的原料,如果加工成煤粉与好煤混合使用,还是不错的燃料,因为在可以预见的半年之内,化工和冶金方面的用煤量增加就不说了,两个月后船队出航的燃料显然也要准备的吧?这回船队将跑得更远了,所以目前咱们的煤存储量显然不足。

    因此,各位还是把你们的各种开发计划暂时放一放,都老老实实给我挖煤去吧,除了糖厂玻璃厂这些事关贸易品生产的项目需要保证以外,你们的其它项目还是等船队出海以后在说吧。

    好吧,终于冷静下来的人们开始认真讨论起调派劳动力挖煤的问题,因为这确实是一个严重问题。

    然后大伙发现,不仅是煤,还有其它矿产的采掘任务也很重,需要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比如需要进一步把各个矿点建设好,其中包括黄铁矿、煤矿、石灰石采石场、露天高岭土粘土等等,还有附近几个小岛上的半干涸盐沼,那里面的卤化物矿物是赵老师他们搞纯碱和烧碱的重要原料,无论是玻璃还是制糖,这些化工原料都是需要的。

    曹丽梅还强调说,所有这些矿产不仅仅是糖厂和玻璃厂需要,水泥厂和砖瓦厂也需要,冶金方面更需要。

    结果大家讨论来讨论去,都认为曹丽梅的这个报告很重要,然而那几位工业界大佬提出的项目好像也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样子。

    最后孙老代表最高执行委员会提议,既然如此,那大伙就再辛苦一阵子喽。

    于是,在随后的两个月时间里,虽然很多人确实是从各种工地上给解放出来了,但在那段时间里,大伙其实根本得不到清闲,在这两个月地时间里,各种工作安排的密度之大,甚至影响到了顾晋的航海训练。(未完待续)

471 探视

    按照顾晋的原计划,从水电站管线安装到封堵导流渠发电的这段空余时间里,船员们应该跟着顾船长叫到妮可号和骄傲号上实习的,但是现在肯定有不行了,船员们的日常训练一再被打断,他们不是去西流河口的工地搭建厂房,就是去红码头安装设备,或者去各个矿点开工程机械,毕竟这些属于“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那些来自苏禄的汉人们是很难胜任的。

    而且,船员们晚上的文化课和航海理论课一节也不少,总之目前为止,外部劳动力输入来了,但大伙居然是越来越忙、越来越辛苦了。

    特别是在十月份,赵老师他们的煤干馏生产线进入了安装实施阶段,相对其它工作而言,这是个大工程。

    原本这些工程中的体力活是应该得到汉人劳动力的支援的,化工组确实也急需这些劳动力,但老王那边大量的田间管理的活,特别是新开的河湾地大田现在进入了最后的农忙时节,一时间占用了几乎所有的劳动力,于是这些工业大佬们只能寄希望于这帮航海训练的年青人。

    在那些日子里,船员们除了帮那些专业人士在溶洞或工地现场忙活外,他们的日常训练一再被打断,这群年青人虽然不用去西流河口的工地上搬砖,也不用去红码头挖地基,但他们要么去各个矿点开工程机械,要么去机械厂给骆老板他们打下手,甚至还要上蒸汽机车给成东当副司机,因为这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那些来自苏禄的汉人们往往很难胜任,虽然各方面正在加紧培训他们,但显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总之,包括朱北国徐志在内的全体船员们,一直被被调来调去,他们像救火队一样跑东跑西,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基本上是航海训练一两天后,就会被抽调到某个工地突击某个工程项目。

    不过事到如今大伙对此也很少有什么怨言了,每个人都清楚,从现在起到十二月初,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妮可号和骄傲号的出海贸易进行的。

    届时船队将满载着大伙的劳动成果北上贸易,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情,事关整个穿越团队的未来,所以大伙都在埋头苦干。

    显然这是一段非常累人的时期,也让不少穿越者回想起当初刚刚开始在岛上搞建设的那段日子。当然了,毕竟现在干的活不一样了,特别是一群理工男们,他们知道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意义非凡,前途远大,所以大家的士气还是很高的。

    为了让大家在忙碌中有所缓解,夏小鸥对向日葵的女学生们公布了各自的配偶,在此前,女人们虽然知道自己已经属于那群男人里的某一位,但从来没有对上号,除了那位刘三娘。

    公布的目的,是为了“开放探视”,以便让红楼里抓阄抓到的男士去看望一下自己未来的老婆,顺带培养一下感情,现在大干活那么累,这多少也算是一种放松了。

    探视时间通常从晚上九点半下课起到十一点之前的一个半小时。

    于是这个时间段向日葵女子公学突然来了大批的访问者。

    其实,自从向日葵女子公学正式开校后,红楼里那些买了妹子的年青人私下里去学校看妹子的行为就没有间断过。

    随意红楼里的女士商量后决定,以其藏着掖着,干脆就放开算了,这样做也能让女人们安心,还能加强管理,不影响学校的教学。

    于是夏校长下令:每周二、四晚上可以探视,星期天全天开放探视,当然了,探视者要向校长办公室预约。

    然而,好像大家对此意见很大,不断有人吐槽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最后在这帮年青人的一再要求下,夏小鸥校长只好宣布了一个“自由探视时间”——每周一到六,晚上九点半到十一点,星期天仍然是全天允许探视,另外,未成年人不得单独带出学校大门。

    学校还专门收拾了几间房间专门用于探望,注意这不是单独会面,而是集体探望,两排桌子,四排椅子,一次进去五对人,两人只能隔着桌子说话,顶多拉拉小手,但肯定就不能做任何其它动作了。

    毕竟旁边还站着两位微笑着的监督老师:夏小鸥校长和未成年少女顾桃桃老师,显然在这样众目睽睽的情况下,肯定也不会有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发生。

    尽管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众男士和妹子们对这个会面场合感到很尬,但哪怕是这样,这些男女好像也很高兴,到了后来,这些准夫妻们也放开了,特别是在语言交流水平有了一些进步以后。

    尽管这种探视方式让不少人吐槽,说这哪里是在看老婆?简直就是探监嘛!然而大伙也不得不承认,对于劳累了一天的男生们而言,这确实是一种调剂,也是增进夫妻感情的一个好方法。

    对于向日葵里妹子们而言,终于确认并亲眼见到自家“夫君”了,她们的害羞只是一瞬间的,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股幸福感,不管怎样,眼前的夫君个个都不是歪瓜裂枣,在女人们眼里,他们都是英俊少年。

    事实证明,这些来自丛林部落或者某个偏远王国村落的妹子们居然要比这些男生还要“开放”一点,不久之后,她们就会用半生不熟的汉语问对方各种奇怪的问题了,到了后来,她们还会大大方方地要求眼前的男人给她们带各种东西,从吃的到用的,真的很实在很直接,完全不像那三位汉人妹子那样矜持和“贤淑”。

    因此,后来男生们从来就不会空着手去,而且礼物也越送越大,直到有一回魏东篱找到夏小鸥,从她那里把自己名下的部分超市物资签字领出,一股脑带给把给刘三娘后。

    然后夏小鸥立刻就觉得,应该刹一刹这个不良风气了,因为女人们在这段时间里被分心得很厉害,她们中有不少人,如今不好好上课不认真劳动,还成天攀比谁家老公送了什么了东西,为此还在同学之间制造出了各种矛盾。

    于是经过全体大会讨论通过,夏校长当场宣布,在妹子毕业之前,在探望时间禁止男生送除了吃食以外的礼物,以前送来的一律集中保管,等妹子毕业后才返还个人。

    结果那些曾经让刘三娘洋洋得意的各种礼物,包括摆在自己寝室里的全套女士用化妆品、梳妆盒、一座带穿衣镜的大型化妆台和各种女士连衣裙和内衣等等,均被学校暂时没收,至此,女生宿舍终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和简朴……

    时间回到十月份,十月十五日,在大家的全力支援下,化工组的煤干馏化工厂终于完成了基建部分,煤干馏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这天上午早上八点,所有工程机械都开动起来,几个大型集装箱货柜被拖拉机拖出溶洞,然后吊装进等在那里的铁路平板车皮上。

    两个小时后,那台新世界唯二的蒸汽机车——斯蒂芬0—4—0c型水柜式机车,在长鸣一声汽笛后,喷吐着灰白色烟尘和蒸汽,缓缓的启动了。

    几分钟后,机车拖着四节满载的车皮,以平均二十五公里的时速,沿着九号铁路线一路奔驰而去,这个场景让在铁路沿线附近沿干活的汉人们只是抬头观望了一眼后就继续埋头干活去了,与两个月前人们看到蒸汽机车在铁轨上奔跑时的啧啧称奇完全不同,此时的人们已经习惯了。

    “天顶星号”——是这台水柜式蒸汽机车的名字,据说是成东和黄海两人给这辆机车起的,当时两人想了许多名字,其他人也参与其中,然而由于名字太多,让两人犯了选择困难症,最后只好采用抓阄的方式才确定下来……(未完待续)

472 煤干馏和胶合木

    煤干馏设备的安装这种技术活,也只能是船员们担当主力,而且是化工组成员现场指挥。

    到目前为止,所有安装工业设备这类技术活都没有让汉人劳力参与,文盲加语言交流障碍,让这个相对精细的工作只能交给自己人干,哪怕再劳累,也是没辙的事情。

    好在前一阵子化工组对这项工作的准备很充分,所以设备安装的进度很快,过程也比较顺利。

    其实对于化工组的专业人士们而言,煤焦干馏并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设备也不算太复杂,而且化工组有这方面的专家,比如桂咸宁,他在旧世界本来就是干这个的。

    不过直到最近,小桂子才勉强克服了对这套设备的心理阴影,因为当年要不是遇到妮可,小桂子就死在同种设备的一次管道煤气泄露事故里了,那是他一辈子也不愿意回忆起的梦魇……

    十月十八日,煤干馏塔开炉升火,从西边不远处的鸡窝矿上挖来的优质煤首先被煤粉机打成煤粉,然后被真空泵吸入了烧得热气逼人的干馏塔里,在无氧的环境里,煤粉瞬间就被高温气化。

    被气化的煤粉随即被吸入一个蒸汽室,几经周折后冷凝到一个水箱里。

    水箱里杂质很多,再经过类似的几道蒸馏的过程,煤气里的氨气终于跟水结合生成了稀硝酸。

    有了这个东西,硝酸银就简单了,以后再用银镜法制玻璃镜子也就变得易如反掌。

    稀硝酸再度蒸馏会浓缩成浓硝酸,那是造无烟**的重要原料。

    这时干馏塔里沉淀的煤焦油也是好东西,但在这时,这些煤焦油只能存在一个大池子里派不上其它用途。

    因此除了老朱派了几个女人过来拿几个铁桶装了一些稀释的液体外,其余全部回炉变成了燃料。

    水稀释后的煤焦油里有复杂的有机化学成分,老朱把这些东西当成畜药来用,据说对牲畜的皮肤病,甚至对口蹄疫猪瘟鸡瘟等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显然赵老师和化工组成员们现在没有心思搞后续的有机化工,他们如今最关心的是硝酸,因为这是银镜反应的关键原料。

    到了这时,煤干馏生产算是告一段落了,最终这种被蒸馏水稀释了的、准确的说是含有硝酸的某种混合液体被灌入了一个陶罐储存了起来。

    这时满厂房都是氨水气味,这说明煤干馏后水合的并不彻底,而且成分也不纯,但是没关系,化工组信心满满的宣布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步入正轨的。

    紧接着,一个不起眼的问题突然摆在大家面前——玻璃镜子只是裸镜子,没有边框。

    显然一面作为贸易商品的玻璃镜子是需要一个框子的,木头的塑料的铁的铜的都行。

    然而现在就是没有!

    面对这种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几乎为零,又需要大量手工劳动的东西,穿越者们竟然一时束手无措起来,简直是尴尬。

    最终的解决方案不是让那些汉人劳动力参与进来,目前劳动力非常紧张,对于镜框的生产,骆老板提趁机出了一个最终解决办法,他说这属于一劳永逸的方案:上马溶洞里的木材加工设备,生产胶合木。

    胶合木这种东西说起来复杂,其实工艺相当的简单——如果你对这类产品的质量要求不高的话。

    将竹子或者灌木纤维用粉碎机打碎,混上少量的木屑,再加少量水搅拌,然后再加入明胶,搅拌均匀后在模具上高压压制成框型,分为凹凸两片,再进烘箱烘干定形,然后把做成的公母胶合木框合在一起把玻璃镜子镶嵌进去,再用明胶粘合,就变成一面有框带架的镜子了。

    至于明胶,老朱牧场里目前积攒了大量的皮货,再不用就要烂掉了,前一阵子化工组做镜子时也熬胶也熬出了经验,再加上这回船队从苏禄国带回来一些鱼胶也是很不错的粘接剂,总之从技术条件上讲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了,如果今后大规模生产了,化学制胶肯定要提上议事日程,不过这是后话。

    骆老板代表机械组众人提出了的这个方案立刻得到大家的认同,

    在这个时代,镜框之类的东西大多数是木头的或者是金属的,而胶合木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因为人们很难将其分类到金属类,但也不能把它分类到木材类,显然这东西也不算石头类。

    在一个没有塑料、没有胶合木的时代,人们头脑里实在是找不出第四种固态的物质能与之相对应,因此,这绝对是一个卖点,最起码,也是一个在世人面前装逼的爽点。

    而且制造胶合木的模具还有各种花纹或者造型,虽然谈不上什么复杂吉祥图案,也没有通常镜子上应该有的字句,比如什么花好月圆,君子以正衣冠之类的老套文字,但模具上的各种条纹和几何图案也是整齐划一,至少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水平不错的花活,多少也应该能吸引世人的眼球的。

    然而当后来澳洲镜行销全球后,貌似世人对这种相对简单的花纹并不买帐,于是出现一个专门的行当——改镜框业。

    有人专门做各种华贵漂亮的镜框用于配合澳洲产的镜子,特别是大型镜子,镜框材质包括金的银的紫檀木的花梨木的都有,世人公认的是,澳洲的镜子确实是优秀的,但就是这镜框太不般配了,很多生意人在给配上镶金带银的高级镜框后,然后把澳洲镜卖上了天价,其利润居然跟澳洲人生产的镜子不相上下。

    显然这群穿越者低估了古人的判断力,他们以为只要拿出一些稀奇的、世人没有见过东西就能装逼,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错了,无论稀奇古怪的东西也好,还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也罢,最为关键的是实用性和真正的美观。

    显然,胶合木镜框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眼里,都无法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因为这种既镜框不结实而且还不漂亮,那种简单的工业条纹图案根本无法让这个时代的人们认为它很漂亮,说穿了,还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差异问题,显然时代不同,人们对美和漂亮的概念也有所不同,时间间隔越长,差异越大。

    当然这一切又是后话了......

    而在当时,在差不多半个月后的十一月初,溶洞大门外的胶合木厂正式投产,一周后,新世界的第一面胶合木框的镜子诞生了,镜子只有是长方形的,分两个规格:宽二十公分长三十公分,这是大规格的,小规格的是宽十公分长二十公分的,这样的镜子虽然没有什么华美的外装饰,但在大伙眼里,这已经是一种具有工业时代简约美感的商品了。(未完待续)

473 胶合木

    在那段时间里,凡事能抽出身的穿越者们都全程参与了胶合木框的生产和镜子的组装。

    几天后,当大家望着上千面规格整齐的玻璃镜子渐渐排满了工作台上时,大家的情绪高涨了起来,不少人在生产现场一边干活,还一边估算这些镜子能卖多少银子。

    这时朱北国说,咱们卖给苏禄国的那些少量的旧世界超市货里,虽然有几面不大不小的穿衣镜,但那是特例,做不得市场价格的标准,依靠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难以进行准确的市场评估

    尽管如此,大伙对玻璃镜子的市场价格,如今多少有了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根据霍洛港的贸易经验,咱们自制的玻璃镜子价值虽然不能跟超市物资里的那些镜子比,但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差距,毕竟从质量上讲,应该算是上下伯仲之间吧。

    大伙根据朱博士的历史考据和来自薛来相的市场情报了解到,一面大约十乘二十厘米见方的镜子,保守估计,市场价应该是一个小康之家大半年的生活费:大约十五到三十两银子之间。

    当然了,这个价格显然不是玻璃镜子在市场普及后的价格。

    毕竟在这个时代,玻璃镜子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奢侈品,所以当市面上大量供应后,哪怕市场不饱和,价格也肯定会有所下降。

    还有一点,比这个尺寸还要大的镜子肯定就远远不止这个数了,随着镜子面积的增加,其价格将呈几何级数般地增长。

    然而超过目前尺寸面积的镜子具体售价是多少,朱博士也没有考证出来,因为在这个时代,整个东方还没有这么大块的玻璃片。

    此时正在生产现场当操作工的朱北国补充说,当前欧洲可能已经有了比这个尺寸大的玻璃片,只不过相当地稀缺,根据历史记载,貌似还要等个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供应到欧洲宫廷层级的消费群里。

    听到这里,现场的人们顿时就有些不淡定了,他们纷纷吐槽不在场的化工组说,尼玛这群人吃干饭呢?怎么咱们费心费力地搞了半天,还不如现在的欧洲人吗?

    朱哥,你的历史记载情有误吧?

    “不是啊,白纸黑字记载着呢,不久之后,荷兰人的房屋都用玻璃窗了,还是大块落地扇……”

    朱北国语气笃定地回应道。

    靠!还以为现在的欧洲很落后……

    尼玛!

    难以置信!

    靠腰啊!化工组要有危机感啊!

    面对大伙惊诧的表情,朱北国又赶紧解释说,大家不要着急嘛,欧洲要实现刚才我讲的一切,还有一个过程呢,请大家听我慢慢说……

    于是朱北国继续说道:

    “关于玻璃和玻璃镜子,最据有代表性质的事件发生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这位宣称“朕即是国家”的太阳王,在凡尔赛宫搞了一个镜厅,那里面的玻璃镜子和落地玻璃窗的尺寸,已经属于大中型穿衣镜级别的了,可见欧洲的玻璃工业,特别是平板玻璃工业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

    “对于我们而言,欧洲果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

    人群里有人插话道。

    朱北国听了点了点头,接着又说,根据历史记载,凡尔赛宫的镜厅启建于一六八零年,好像是在一六八七年完工的,也就是说,大约在十几、二十后,欧洲的玻璃镜子和平板玻璃的尺寸就做得相当大了。

    这时赵老师带着桂咸宁和乔晓沐不知何时来到了生产现场,显然他们也听到了朱的议论,对此他们倒是信心满满地回应大家说,各位放心,我们肯定能在十年内搞出比那个镜厅尺寸更大的平板玻璃,而且是用浮法或者平拉发法工艺,产品质量绝对比欧洲人的滚筒法工艺强。

    化工组桂乔两位还当场开了脑洞,说一六八零年是二十年后了,到时候我们找到太阳王,让他用我们的玻璃制品来装饰他的镜厅,因为那时咱们的玻璃制品肯定远超威尼斯人几条街了,岂不美哉?

    然而朱北国却摇摇头说,到那时,镜厅还有没有都还是两说呢!

    众人好奇地问为什么,朱回答,太阳王生平喜好奢华炫耀,二十年后,按照咱们正常的发展势头,估计我们的玻璃镜子可能都普及到普罗大众家庭里了,嗯……至少会进入富裕家庭的对吧?

    那么你们想想,太阳王还会拿玻璃镜子来炫耀吗?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然而也有人不无惋惜地说,那就可惜了,当年本人去凡尔赛宫参观,那个镜厅真的很漂亮呢,金碧辉煌,到了晚上,再点上三千只蜡烛……简直就是世界文化魁宝级别的……

    此时做旁边一直在默默干活的骆老板听了,抬头微微一笑说道,我讲一句各位可能不愿意听的话,当年我参观完凡尔赛宫,回来再看看紫禁城,感觉故宫就是土里土气的地主大院,果然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呢,唉……

    由此大伙的话题终于开始又开始集中到化工组的技术进步上,显然,大伙对自己的玻璃工业发展生出了一丝“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这时赵老师说,今后几年,随着工艺流程的成熟,更大的镜面的玻璃应该会生产出来,但估计最大也就是四十公分左右吧,以后镜面想做得再大一些,平拉法工艺虽然能做到,但就无法保证镜面的平整了,欧洲的滚筒法工艺能不能做到?事实证明人家确实做到了,但废品率肯定高德得吓人,而且玻璃板的质量肯定会大打折扣,然而太阳王的镜厅可以不惜工本地使用,但显然我们不能这样做,唯一合理的解决办法是上浮法设备,虽然浮法工艺的技术资料和流程我们全都门清,但受限于目前的工艺条件,到底是猴年还是马月能造出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包括骆老板他们都说不清楚,遑论我们化工组了。

    好吧,皮球踢到骆老板脚下,只见他笑着回应赵老师说,各位放心,十年内,马克沁机枪都能给你们造出来,那个浮法工业设备就是小菜一碟!

    骆老板的霸气回答顿时引起现场众人的一片掌声。

    这时朱博士也十分笃定地说,目前二十乘以三十公分的玻璃镜子肯定得卖出天价,这一点是有历史考据的。

    根据历史记载,二十多年后,荷兰人曾经给如日中天的康熙皇帝送礼物,其中就有比这个镜子尺寸还要小一些的水银法玻璃镜子,据说那是威尼斯人的杰作,还轰动了整个皇宫。

    至于现在,估计我们的玻璃镜子质量应该是高于威尼斯人的,所以刚才的那个二、三十两白银子的估价,其实是比较保守的。

    好吧,不管怎样,听了朱哥一通解说后,周围的吃瓜群众很高兴,反正就是很值钱对啦。

    接着不少心细的人已经在心里扒拉算盘珠子,心说这玻璃厂的炉子一天就出不到四百公斤的玻璃,那么,是都做镜子划得来呢?还是都做玻璃器皿划得来呢?

    讨论到最后,大家觉得还是一半一半吧,于是不少人吐槽说,你们下次出海一定要把市场情况摸清楚,不能懵懵懂懂的一心只想着买妹子......(未完待续)

474 澳门

    在第二天的全体大会上,孙老代表最高执行委员会抛出一个议题:此次出海的最终目标港。

    关于第二次出海的目标港问题,尽管在会前就有包括澳门、马尼拉、安汶、巴达维亚等等不同地点董意见,但是有一点大家是一致的:这回出海的目标港肯定不是苏禄王国的那个小小的霍洛城了。

    在大家的眼里,那个小国寡民的港口只不过是一个中途贸易港而已,而且经过上一次的折腾,大家都担心那个港口的购买力不行,毕竟要吃下我们的货物,没有强悍的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赵老师他们已经肯定地对大家说,从你们上次出海开始,玻璃厂的生产就一直在断断续续的进行中,估计到了十二月份,玻璃厂的器皿和镜子两项,总产量可能要累计突破一万件,这么大的数量,哪怕按照保守一点的批发价来算,没有个三、五十万两白银的经济实力,是无法跟我们顺利进行贸易的,而且我们肯定是不赊欠,完全现银现货交易。

    所以那个苏禄小国,举国上下砸锅卖铁估计也无法全部吃下吧?

    经过大家的反复讨论,最具人气的目标港显然是澳门。

    于是大伙在讨论了南洋十几个港口情况后,在断断续续地经过几次全体大会的讨论,澳门终于被全票通过确定为第二次出航的目标港。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认识皮蒙特,他出身澳门,而且目前也很有可能还在澳门,对于我们而言,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熟人的话,办起事情来相对方便得多。

    当然了,我们去澳门的时候万一皮蒙特不在也不怕,皮蒙特在离开骄傲号的时候给顾船长留下了一张给澳门总督的推荐信呢。

    皮蒙特曾经强烈暗示顾晋,如果可以的话,澳洲人的玻璃器皿和五香粉可以在帝力港销售,葡萄牙人愿意将这些商品转运到全世界,大家一起发财。

    对于这种想垄断澳洲商品销售权的想法,哪怕是暗示,顾晋当然会断然拒绝,但是顾晋还算是几时提出了一些合作意向,表示澳洲愿意在生意上与葡萄牙人紧密合作,然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你必须是帝汶岛的总督。

    皮蒙特当然知道自己的垄断要求是有些过分的,所以他只是强烈暗示,而不是直接提要求。

    大家认为,且不管这个合作的前景如何,就目前的情况看,去澳门做生意时,我们应该会得到葡萄牙人的许可甚至帮助,有了这一点那就够了。

    第二个理由是,澳门那地方基本上是一个中立港,各国商人都有,不像巴达维亚和马尼拉,那里被某个一家独大的势力把持着。

    市场上的一家独大,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意味着垄断,而垄断是滋生不公平和停滞的温床,这都不利于我们这群初来乍到的萌新们在新世界开拓市场,对于来自旧世界的这群人而言是常识,因此大伙对此非常地敏感。

    这也算是为什么顾晋会断然拒绝皮蒙特的垄断暗示,也会在这个问题是上跟苏禄国打擂台的原因之一。

    所以,虽然巴达维亚和马尼拉是南洋海域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两个贸易城市,但荷兰人跟西班牙人在那些港口各自有着根深蒂固的势力,显然那里也有很强的排外性和垄断性。

    如果我们去了,难免要遭遇客大欺店的情况,虽然我们不怕打仗,但哪怕是被迫的,我们一亮相就大打出手,显然跟我们目前的战略目标有冲突,总体而言,做生意还是要讲究和为贵的。

    只要底线不被突破,即我们的商品销售渠道绝不能被一家垄断,那么这个生意就可以持续做下去,至于跟谁做生意,这并不重要,显然这是得到大家认同的基本原则。

    当然了,为了这个原则,实在是要通过打仗的手段来实现的话,那也在所不惜。

    然而可以预计到的是,至少在澳门,逼着我们动粗的几率应该是降到了最小的,那个小小的澳门港,目前理论上还是大清的土地,那里是住着一群葡萄牙人并自主地在那里做生意是没错,但是由于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势力并不算强大,其势力范围一直遭到荷兰人甚至新来的英国人的打压和侵蚀,而且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也不和睦。

    所以,葡萄牙人没有能力像荷兰人西班牙人一样搞强制性的垄断生意。

    正是因为澳门不强势,所以为了避免产生过多的矛盾,葡萄牙澳门总督也不敢过度排斥澳门港的外国人,为了维持与大陆那个庞然大物帝国的关系,他们甚至会欢迎华人海商对澳门的入驻和投资。

    而且那个城市跟巴达维亚等港口城市一样,都有市议会,不过澳门与巴达维亚不同的是,市议会里虽然没有其它国家的商人,但有其它国家海商的代理人,听说如今甚至还有代表附近残明势力的汉人富商代理人。

    因此,澳门是一个在这个时代相对开放的港口,也正是因为这样,那里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尤其是一些不属于各国东印度公司的欧洲各国中小商人。

    所以我们一旦在那个城市靠岸,应该能看到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意大利人甚至西班牙人,这种相对开放的商业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可谓如鱼得水。

    总结,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八面玲珑的对外政策是澳门的生存之道,葡萄牙人不被逼到墙角,是不会轻易翻脸的,旧世界南洋的历史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综上所述 那么,咱们就去澳门吧。

    朱北国这时还补充说,澳门历来注重跟大陆的关系,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据说关系都不错,这样的话,也有利于我们依托澳门,试着去开拓内陆市场。

    更何况,那里有是华南地区,有大量汉人,显然也有大量的汉人妹子,这一点很重要。

    对此菜园俱乐部的人立刻兴奋地补充道,他们曾经认真地研讨探讨过那里的人口结构,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魏东篱说,澳门不仅有纯汉人妹子,还有洋妞,更有汉人和葡萄牙人的混血妹子,我还听薛来相说过,澳门的欢场档次也很高……

    好吧,大伙听到这里都不禁笑了起来,心说这帮人不愧是日月派,看看人家的钻研方向,果然角度刁钻,与火塘俱乐部那帮人有着天壤之别……

    总之各种因素加在一起,大伙在讨论了一阵后,最后都统一了意见——澳门是我们这次出海的最佳目的地。

    目标港确定了,于是话题就拉回到贸易品的生产方面,最高执委会决定,如今煤干馏生产线已经初步成功,计划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责成赵老师和跟骆老板带领化工、机械两组成员密切合作,在船员们的大力支援下,把另外一个玻璃熔融窑安装到位,并要求在十一月中旬以前完成试生产调试。

    因为月亮河水电站尚未并网发电,所以没有与另外一座熔融炉一起启动。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年底之前,玻璃厂的产量将番一番,到那时将有大量的玻璃镜子、玻璃器皿被生产出来。

    最高执委会的这个决定深得人心,大伙都很兴奋,发财的日子很快就要到来了……(未完待续)

475 羡慕和跳槽

    会后,大家再度投入热火朝天的生产之中,在前一段时间里,玻璃厂、水泥厂和砖瓦厂虽然缺乏劳动力,但生产也一直没有停止,这些工厂日常生产的直接负责人是侯相麟、乔晓沐和桂咸宁三人。

    侯相麟是厂长,另外两位是副厂长,主要工作是现场监督、技术指导以及日常的生产管理劳动力安排等。

    如今有了外来劳动力,工厂的生产终于步入正轨,经过反复挑选后,玻璃厂总算有十个来自苏禄国的汉人在厂里上班了。

    他们在桂咸宁的培训和指导下,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不过也只是在生产线上给乔桂二人打打下手,还不敢让这些人自主操作设备。

    随着新熔融炉的试生产顺利完成,化工组还改进了正式生产的工艺操作,玻璃生产线已经有了各种改良,而且骆老板他们也给玻璃厂制造出不少简易的工艺装备,现在无论是玻璃器皿还是制镜,基本上都实现了半机械化加手工模具操作。

    专业人士们希望,通过这个途径,尽量让绝大多数工艺过程都变成一些固定的手工作业,目的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外来劳动力,改良后的操作工艺更加的固定单一,这样的话,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再有一把力气,哪怕是文盲,当一名单一重复动作的操作工还是可以胜任的。

    玻璃厂因为模具的原因,目前只有就三样器皿:茶杯、汤碗和圆盘子,规格尺寸也只有大中小三种。

    至于玻璃镜子,随着模具的增加,到了十一月下旬,已经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样式了,尺寸规格也增加了一些。

    现在,二十厘米见方、三十厘米见方的玻璃镜子被生产出来,加上原来的两个长方形的规格,目前已经有五种种规格的镜子,大伙认为,这些玻璃器皿和玻璃镜子在台面上一起摆出来,看起来也算是琳琅满目。

    虽然不少人心里仍然嘀咕产品品种貌似少了点,但模具生产既受限于材料,又因为骆老板那边很忙,现在也只好将就了。

    毕竟咱们的产品质量不错,在这个时代,这些商品绝对是个卓越的存在。

    不过无论是器皿还是镜子,产量还是有一些低,除了生产设备是微型的以外,归根结底,还是劳动力的问题。

    特别是镜子的生产,因为操作技术操作相对复杂一些,经过挑选和培训,现在也只有六个汉人在给桂咸宁打下手,这里面有两对夫妇和两个年龄超过了十八岁的年青人。

    看得出来,这几位原本在村里就属于头脑比较灵活,相对而言心灵手巧的人,经过考核试用,最后这六人获得了每月每人四两白银并包吃住的职位。

    这个工作让那些去大田里干活的汉人们很是羡慕,因为去大田干活的薪水每月每人只有一两银子,虽然也包吃住,虽然吃得也很好,但看到那几位平时干农活很不行,经常被人嘲笑没力气不能吃苦耐劳的人,居然穿着工作服每天干干净净的坐着火车上班下班,挣得银子也比自己多很多,也确实让人有些羡慕嫉妒。

    是的,对于汉人们而言,玻璃厂确实是挣银子最多的地方。

    在那里,除了最高一个月四两银子的职位外,玻璃炉的操作工一个月也有三两银子,普通的机器杂操作工每个月二两五钱银子。

    至于水泥厂、砖瓦厂的工作每个月每人也有二两左右的进项。

    而在矿场上班的汉人,月薪居然也达到三两五钱,这让不少人心动,不过,那些活要比农活辛苦多了。

    为此有不少人居然生出沮丧的感觉,原本以为自己是农活上的行家里手,走哪里都吃香,但眼前的事实好像不对了。

    那些平时被认为脑子聪明但不会老老实实干做田活的人,那些力气比自己小的人,居然比自己挣得多!不少人对此现象很是吃味。

    然而也无可奈何,澳洲人并没有不给自己机会,这些人也曾经参加过各种考试选拔,结果大部分人连左右手的概念都分不清,折腾半天也无法模仿老师的操作。

    关键是,模仿能力差也就算了,还大字不识一个,脑子也是懵懵懂懂的,显然人家澳洲人自然是看不上这样的,听说那些精巧的机关老精贵了,搞坏了自己也担当不起,想想还是算了吧,没办法,各人有各人的命……

    不过,大伙好像都有其它机会的,最近澳洲人对他们说,过一阵子胶合板厂和糖厂要开工了,能挣不少银子呢,在白花花的银子的诱惑下,这些在大田里干活的汉人们如今都有去厂子里干活的想法……

    不仅如此,老朱那边的妇女们好像也有些按耐不住,她们也不知道听谁说的,也许是听菜园子里摘菜的向日葵女子公学的女学生们说的吧,澳洲人的工厂也招女工,而且澳洲人讲究男女平等,工作一样男女工钱一样!

    对于这个说法,早先她们是将信将疑的,但到后来,女人们果然看到邻居有两对小夫妻去了玻璃厂,而且真的拿一样的工钱后,牧场里的女人们就动了跳槽的心思。

    老朱很快就知道了这些情况,他找到孙老和赵老师他们,要求拨出预算提高自己这边劳动力的工钱,要么干脆让那些工厂不要招募女工,不然自己这边队伍不好带。

    最高执行委员会考虑到老朱这边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而且那些可以参与外贸的产品还没有开发出来,从贸易核算的角度上讲,目前的牧场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当然这是从贸易的角度上讲的,其实,供应大家的餐桌绝对是应该算作产出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产出,但显然现在还没有核算到这种程度,夏小鸥掌控的基金池对于牧业的财务核算仍然是把这一块列为“支出”项目,也没有对肉蛋奶的供应进行产出估值。

    当然了,这是暂时的,以后会核算的,不过肯定不是现在。

    总之从成本核算角度上讲,基金理事会通盘考虑后,认为目前牧场的工钱肯定暂时给不了像工厂那么高。

    于是孙老只好提议让工厂不要再招募女工了。

    不过这个提议立刻遭到王纳宾周雨叶的抗议,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那个“华盛纺织公司”,纺织女工怎么能不招呢?

    好吧,纺织厂例外,不过最高执行委员会希望两位在定工钱的时候考虑一下老朱那边,选拔女工的时候也严格一些,省的让老朱那边不好带队伍……

    然后,孙老还事先很担心地询问老王这边的意见,孙老说,工厂这样招工,对老王你这边的队伍会不会也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啊?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王对汉人劳动力将流向工厂这个事却毫不在意,表示你们工厂随便招,只要你们真能招到素质合格的工人,我这边没意见。(未完待续)

476 老家伙们又谈起晦涩话题了

    当孙老问老王为什么这么洒脱时,老王笑道,因为他知道这些汉人们大多数都适应不了那种按部就班、固定时间上下工的日子。

    是的,如今看在银子的份上,汉人们目前确实有热情,但肯定是暂时的,很多人属于有攀比心理而已。

    这位老油条深知,对于习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汉人们而言,只要温饱问题解决了,种自家地,有农忙有农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日子才是这些汉人们最渴望过的。

    这是千百年来深入汉人们骨髓的生活方式,不会被一朝一夕的变化而改变,哪怕银子给的多也没有用。

    开始的时候,孙老对此说辞是有些怀疑的,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点的确被老王说中了。

    果然,没过多久,其中不少人才上了一两个月的班,就回到了田间地头,老王对前来请教的孙老解释说,因为田间地头才是这些农民最熟悉的日子,而且我承诺说,地里的出产收获后,还会给你们分一些,那在工厂里的人虽然挣的多,但开销也大,虽然日常吃两顿食堂,但咱们这里也免费供应,

    那帮人一算账,在地里干活银子确实少了一点,但没有农闲,而且一年到头,天天朝九晚五地上着九五六的班,还特别受约束,还要经常上课、考核,搞得自己头晕脑胀的,特别是稍微上了一点年纪的,根本就很不习惯,每个礼拜天都会忧郁,日子过得很难受。

    因此,当挣得的银子差别不大太时,工厂对农民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毕竟,小农们悠闲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是千年世代以来,深入人们骨髓的,哪里有那么容易扳过来。

    孙老听了觉得老王说的有道理,于是两人就这个话题便由此有了愈加深入的探讨,开始讨论其起了时代变革的话题。

    根据知情者朱北国在他的《朱北国日记》里记载,当时两位老家伙对这个话题的探讨,对后世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老王对孙老说,在商品经济大潮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前的那个年代,小农耕作者并不是能用提高薪水的方式改变其生活方式的,因为他们非常不习惯被各种制度和作息时间管束,而且在那些人的眼里,失去土地依托的日子是惶恐不安的,那种生活既不安全,也不惬意,甚至不道德。

    在旧世界的历史上,最终改变了小农生活方式的,并不全是经济利益,而是整个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变。

    用大白话简单地说,你如果想让小农们进城当工人,归根结底只有两条路:暴力的和市场的。

    暴力的很简单,用尽各种强制的、暴利的手段,使其失去人身自由,逼着人们在城市、工厂、农庄甚至集中营里上班干活,让这些人变成奴工。

    这种方式很古老,庄园奴隶制就是这种方式的实践。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具体操作起来很风骚:先是以均田地、消灭贫富差异的名义把人们蛊惑起来替自己打下江山,得了江山后,再把土地收回,以集体主义的名义把这些被玩懵逼了的小农们集中起来,成为集体主义名义下的奴工,对于整个社会,则用城乡二元结构把人分别固定到各自的社会位置上,成为构成庞大社会结构的一颗“螺丝钉”,美其名曰:“大时代的社会改造运动。”

    然而由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倒退和人道悲剧,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所制造的人间悲剧,不是轻飘飘的一句“艰难探索”就可以一笔带过的。

    至于市场的手段,虽然比上述所为相对温和,但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比较暴力,另外一种相对平和。

    先说比较暴力的:使土地所有者破产或者失去土地,逼着你进城打工。

    而后者则用温和的手段:让土地上的产出变得入不敷出,逼着土地所有者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为了提高自家的生活水平,让人们变成必须进入工厂工作的城里人。

    关于前者的做法,例子就是旧世界历史上英国人曾经做的那样,来个“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把被土地束缚住人们“解放”出来,然后赶进工厂做工人。

    而后者的做法类似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变,在旧世界历史上,在旧世界的历史上,曾经成功地实现过。

    当然了,使用温和的市场方式必须有一个关键的前提条件:活跃市场,发展工商,给予人们各种自由。

    因为活跃市场、发展工商的结果是,它能引诱土地所有者改变土地的性质,当在自家土地上建工厂的利润大于继续生产农作物的利润时,你可能就从地主变成了工商业者。

    或者因为工商活跃后,人们的谋生手段增加了,你作为地主,不得不以降低佃金的方式吸引佃户继续替你耕作土地,直到你最后发现,所有土地的边际收益低到你不得不放弃土地佃租的方式获利为止。

    总结,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方法能让大多数的人们抛弃原来传统的生活方式。

    老王对孙老说,我们将采用什么方法,这是一个相当宏大的议题,请你们思考一下。

    孙老听了一时间沉默无语,半晌只说了一句话:在时代潮流面前,普通人的命运就如波涛中的一片枯叶……当然了,这在当时,还只是两个老家伙之间晦涩难懂的对话,尚未传到其他人耳朵里……

    显然,后来的历史证明,这群穿越者没有采用上述暴力的方法,而是顺其自然,发展工商,活跃市场,因此也让这种小农经济的惯性长期存在。

    当然了,这种变革方式的缺点是慢,事实证明,到了后来,哪怕是长期在这些工厂里坚持下来的佃奴出身的人们,到后来也逐渐被新移民和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们接替了他们的职位,而原先的那批人都渐渐回归到了土地上。

    有少数在工厂里干到工作期满的汉人们,尽管他们(她们)都挣足了银子,而且获得自由的人们最后除了得到了大片的土地,还得到澳洲公民身份,然而这群人基本上都是拿着这些银子去乡下买地当起了地主,回归到了乡村生活之中。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澳洲特色的、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末端时,这些人的下一代就不再像祖先辈那样固守原先的生活方式了,他们和她们终于成为脱离了土地的人……

    时间回到一六五七年的十一月,由于汉人们从八月份起就在各种各样的岗位上被培训了很久,几个月下来,无论是玻璃厂的日常玻璃生产,还是各个矿点和砖瓦厂水泥厂的日常生产,都基本上不用穿越者们亲自上阵干粗活了。

    特别是前一阵子农忙缓解了一些后,这些工厂每天都有二十到三十个男劳力在上班,另外,在各个矿点挖矿石汉人壮丁一度达到百人以上,尤其是在煤矿里,由于是计件制,劳动热情高涨汉人们根本不管什么作息时间,每天都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还没有星期天,终于让他们挣到了比玻璃厂上班的人还要多的银子,有的人一个月甚至能挣到七八两银子,尽管现在岛上根本没有花银子的地方,吃饭穿衣也是东家包了,但至少目前汉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极高。

    为此,夏小鸥提出建议,下次出海是不是应该代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在岛上开个商店什么的。

    这件事立刻得到原超市小老板,现任妮可号的普通船员韩乐天的积极响应,最高执委会考虑到这本来就是他的专业领域,便把这个项目交给了他,当然了,小韩老板必须提交一份书面企划案,然后向夏小鸥管理的“共同基金”申请资金。(未完待续)

477 机械组的订单

    根据《朱北国日记》的记载,在这段时间里,尽管有不少人雄心勃勃地向最高执行委员会提交了各种创业计划,但小韩老板的百货商店企划案却是最先获得全体大会讨论通过的个人创业计划。

    这个企划案的通过,开启了穿越者个人独自创业的先河,在若干年后,他的“乐地超市”开遍了南洋并逐渐走向全球,为自己、自己的子孙和全体穿越者股东挣下了一份偌大的产业,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型跨国零售商业帝国。

    然而这个商业帝国开端,就是不久后坐落在向日葵女子公学大门外的一个小小的百货商店,最初的资本金只有白银五百两,老板加员工一共就两个人,其中除了小韩老板外,还有那位叫茶女的汉人姑娘。

    几个月前,她被小韩老板抓阄抓中了,几年后,茶女姑娘十八岁了,成为小韩老板的正妻……

    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故事回到当前,不管怎样,在矿场和工厂里,汉人们爆发出来的劳动积极性确实大大缓解了穿越者们的负担,从体力上解放了所有的穿越者。

    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大伙都变清闲了,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开启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规划,他们有更高层次的事业要做,总之清闲是不可能清闲的,随着日后大家各自的事业渐渐的腾飞起来,这些人恐怕这辈子都难得清闲了。

    现如今,除了溶洞里热火朝天搞研究的理工男们和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药物的医生们外,所有的船员还在支援另外两个大工程:在玻璃厂旁边的煤焦化工基地,那里正在安装的黄铁矿沸腾炉和冲天炉。另外一个工程就是骆老板建在溶洞外面的机械维修厂和胶合木厂。

    在这些日子里,冶金组的华立全振海安衡通三位带着最高执委会支援他们的三十名船员,天天早出晚归在安装现场忙活。

    冶金组的成员们决心要赶在这些船员出海前,完成那两种设备的安装任务,三人恨不能让地球自转慢一点,一天多变出几个小时来干活。

    在那段时间里,就像魏宏他们吐槽的那样:这帮吸血鬼,就是想在这段时间里狠命压榨我们一下。

    任柯表示同意,还说就好比赶在小毛驴下磨前拿着鞭子多抽几下,上赶着让毛驴多跑几圈才肯卸磨是一个道理……

    由此可想而知,这帮年青人在这段时间里的工作紧张程度了。

    与此同时,支援另外一个工程的船员们也不轻松,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机械组搞基建,机械厂和胶合板厂的基建任务有很多,尽管他们有工程机械帮忙,但那个劳累程度跟航海培训也差不到哪里去。

    最近,骆老板他们除了帮忙搞了一下玻璃厂建设外,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溶洞大门外面自家的那两个工厂上面。

    当然这也是因为全局建设的迫切需要,因为在这段大建设的时间里,机械组收到很多“业务订单”。

    当初在机械维修厂尚处于蓝图阶段的时候,曹丽梅那边就来下订单了——要求给矿场生产一种比标准车皮更轻便的人力轨道运输车。

    因为油料和维修保养的因素,工程机械目前已经不能再大规模的用于矿场的运输作业了。

    矿场的支线铁轨是溶洞物资建成的,目前尚余近四十公里的铁轨和枕木。

    曹丽梅预计,随着各个矿点的逐渐开发,大约需要新增十公里左右的支线铁路,显然,修铁路的劳动力和物资目前都没有问题,但缺乏的就是轨道运输车辆。

    至于溶洞里的三轮车和自行车,目前大部分已经另有用途,特别是三轮车,顾晋打算在妮可号上配备一些,主要用于紫霞岛新建码头的运输,而自行车是穿越者们自己打算用的,而且这些车辆都不适于用于矿场的运输。

    显然,现在也不能指望机械组立刻造出蒸汽机车和配套的车厢,因此曹丽梅给出的矿石运输解决方案是:生产人力轨道车和配套的小型车皮。

    这是一种叫手摇车的轻型轨道车,有四个车轮,利用杠杆、曲轴、齿轮等机械装置驱动,可以拖带数节轻型车厢,四人一起操作,单车时速可达二十公里。

    因为这个项目事关节省劳力、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采矿效率,还能在暂时在没有蒸汽机车的情况下,解决铁路短途轻载运输问题,所以曹丽梅很早就把报告提交到了执委会那里,并请求在全体大会上讨论通过。

    委员会在征求了工业界大佬们的意见后,认为这个轨道车不仅可以用来运输矿石,还可以运载人员,特别在一些短途零星的货物和人员运输方面很有用处。

    目前,整个九号铁路线上虽然有两台斯蒂芬040水柜式蒸汽机车,但实际上只有一台在铁路上运转,原因是没有司机。

    成东和黄海现在都是大忙人,后者还要跟着妮可号出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轨道车就变得重要起来,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一下铁路运输的压力,特别是厂区间的支线运输,而且还经济适用。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在一次例行的全体大会上,曹丽梅的提案被顺利通过,最高执委会把制造人力轨道车的任务交给了骆老板带领的机械组。

    而机械组也很难得地爽快接下了这个订单。

    此前,他们已经拒绝了许多来自各个方面的生产要求。

    以前机械组确实很少接单生产,除了必须的维修作业外,他们一门心思都在自家的工厂和复制设备上,如果不是非常必要,机械组通常不会接外来的订单,理由很简单——不值得。

    其实订单生产本身不是问题,溶洞里的加工设备很齐全,加工能力也很强大,但唯一的问题是要消耗来自旧世界宝贵工业物资,机械组成员们的共识是:这些宝贵的物资应该用在复制设备和产业本土化方面,而不是拿来生产这些低值易耗的工具。

    所以机械组面临的问题不是现在能不能搞出什么装备的问题,毕竟机床设备、技术资料和原材料都是现成的,还有什么搞不出来的?

    机械组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复制这些工业母机,并且在这个新世界里能够自持发展,当旧世界带来的设备和物资消耗殆尽的时候,仍然能够保持住相当强大的机械加工工业能力,这是事关穿越大业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事情。

    因此,除非万不得已,机械组的两位主心骨——骆正义和王雪一直不肯消耗溶洞里的设备和材料来接单制造什么生产设备。

    因此,除了必要的日常机械维修、协助几个工厂的设备安装以外,机械组通常是不接订单的,以至于从穿越到现在快三年了,机械组守着大量的加工设备,也只是给老王那里组装过几台甘蔗收割机、给王工的船台组装制造了两台卷扬机起重设备。

    至于这个轨道车,是机械组到目前为止接的第三单任务,骆老板还强调说,这是年内最后一单任务。

    自从船队出海后,机械组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搞起自己的事业起来,他们最新的成绩是,利用船队带回来的金属材料,成功复制了一台简易通用车床和两台爱荷华手动拉膛机。

    当然了,设备极其简陋,车床的基座居然是水泥的,加工精度也有一些问题,刀具、轴承和动力部分仍然是旧世界的物资,不过,这已经相当不错了,总之这是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开始。

    对于骆老板成东黄海他们而言,铁路上的人力轨道车虽然是很普通很简单的车辆,但这里面涉及到的机械加工设备也有很多,消耗的各种材料也不少。

    但曹丽梅的理由很充分,就跟当初给大伙制造甘蔗收割机一样,是一个不好拒绝的订单。

    其实当时制造甘蔗收割机也纯属无奈,单身狗们——包括机械组自己,都想早点让这个岛有人口有女人有劳动力,然后干事业发财迎娶白富美踏上人生巅峰,这些已经是弥漫在全体成年人心里的基础民意,机械组如果不想成为大家的公敌的话,那就必须接受!(未完待续)

478 本土化的开端

    最关键的是,当时大家都累得要命,在那个当口机械组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毕竟靠人力手工收割甘蔗确实太累人,骆老板他们也不是没有干过这类活,有过切身体验,所以那些日子机械组才勉强开始动员溶洞里的所有资源搞甘蔗收割机。

    果然,机械组的设备能力很强大,在溶洞里忙活了一阵后,总算把甘蔗收割机造出来了,然而也消耗了不少工艺材料,对此,骆老板他们其实是非常肉疼的。

    到后来,机械组没有顶住压力,同意王雪工程师的要求,组装加工了两台卷扬机,如今王雪主持组装生产的两台码头卷扬机投入使用后,确实大大减轻了所有人的劳动强度,也极大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

    既然近在眼前的好处是明摆着的,因此各种要求机械组启用加工设备,生产这个生产那个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哪怕有些要求相当短视,但能吹糠见米获得实效的事情,对大家的诱惑度很大,至于那些所谓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什么的,还是暂时放一边吧……

    因此人力轨道车的项目就这样启动了,不过,骆老板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首先,他们要求提供劳动力,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最后机械组获得六名经过挑选的壮劳力,显然这些劳动力不是用来操作机床的,这些人是杂工,主要工作是搬运和清洁,平时给机械组成员们打打下手。

    果然有了劳动力一切就好办了,机械组成员们简单讨论后,就决定仿制一种杠杆助力式轨道车,操作者通常是四人,当载重量不大时两个人也可以操作。轨道车的设计重量不到一百五十公斤,几个汉子合力就能抬走,然后往需要的铁轨上一放就能开跑,轻便且容易操作。

    这种车辆虽然从蓝图上看起来不错,但有一个重大瓶颈——轴承。

    骆老板他们几位商量了一番后,决心趁此机会,以轴承生产为起点,正式、全面启动骆老板早先提出的“工业母机本土化换代”计划。

    为此,围绕着轴承的生产,机械组启封了溶洞里的大量的机械加工设备。

    其中包括制造轴承的一台墩锻机和一套热处理淬火回火炉、以及各种金加工设备,其中包括普通的20/30/50车床,半自动液压多刀车床等,这些都是生产通用工业轴承的标准设备。

    另外,还有内外圆磨床、立式钻床以及配套的注脂机等设备,再加上各种别人都叫不出名字的量具和检测工具,什么内外径测量仪、硬度仪,卡尺、千分尺、深度尺、管尺、高度仪等等等等。

    除了轴承加工有些大费周章外,曲轴加工也是一个令人有些肉疼的地方,因为需要启用溶洞里从旧世界带来的的钢材。

    至于轨道车其它方面的制造就没有什么困难了,反正人力轨道车的载重量不大,溶洞里的好钢材就不需要用了,前一阵子船队从苏禄国买回来的铁条完全可以胜任,而且车体用铆接的方式连接,溶洞里宝贵的焊条和焊机也不用消耗磨损了。

    于是,骆老板带领他的机械组成员们,以此为起点,终于开始了他们的机械工业本土化复制大事业。

    不久之后,溶洞里现成的蒸汽机和各种电机也启封使用了,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机械加工厂在溶洞外被建立起来,骆老板给这个机械厂起了一个名字——曙光机械厂,这是后来名震世界的名牌企业——“联邦曙光机械”的前身。

    机械厂的基建和设备安装是船员们承担的,他们在工程机械车辆的帮助下,只用了二十天就把基建工程做完了。

    望着初具规模的工厂,机械组的成员们很兴奋,他们已经发话说,如果再得到一些劳动力上的支持,他们将在几个月内把溶洞里的车床铣床磨床钻床全部启用,建一个正式的、全能式的综合机械加工厂。

    骆老板在一次例行的全体大会上宣布,如果通过贸易或者冶金组的生产,能持续不断地给机械厂搞到铜、铁等原材料,同时赵老师他们能给机械组提供工业润滑油等辅助材料,他们能造出任何任何你们需要的工艺装备---当然了,复杂程度不能超过像人力轨道车这样的东西。

    至于更复杂的生产设备和交通工具,机械厂当然也能造,但不是现在。

    机械组的成员们宣称,给他们一到两年的时间,他们将全面复制出第二代工业母机,只要各种原材料供应得上来,三年之内,他们就能把蒸汽机给做出来,最起码也能把斯特林发动机做出来,五年之内,他们能用第二带工业母机复制出第三代加工设备,届时那些第三代设备的运转将完全建立在新世界的工艺条件上,到了那时,只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品,你们想要什么,我们都能给你们捣鼓出来,当然了,质量和性能可能会打一些折扣。

    此时此刻,听众之中没有认为机械组的人在吹牛皮,因为机械组从安娜那里获得的援助是最多,设备最齐全,各种工具和辅助材料、刀具磨具数量很大,人家机械组敢夸这个海口,绝不是没有把握的瞎掰。

    当然了,前提条件是材料和辅料的充足供应,另外还有劳动力,这里面还包括培训合格的机床操作工人。

    就这样,从此以后,机械组果然走上了用水泥做机床底座为代表的“设备本土化”道路,到了后来,他们利用溶洞里的机器复制出来的设备越来越“因陋就简”,虽然最后没有并发展到全部的机床底座都是水泥的地步,但确实符合“因陋就简”这四个字。

    然而机械组就是依靠这样的思路,让自己的机械工业终于走完了计划中的三代复制,若干年以后,他们终于完全实现了机械工业的本土化。

    只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场以生产轴承为起点的“本土化工业革命”,不是五年,而是持续了大约十五年的时间,直到那时,他们才完成了机械工业的本土化计划。

    此时此刻,化工组的计划也跟机械组一样雄心勃勃,他们打算以煤干馏化工为起点,开启化学工业的本土化道路。

    化学工业是工业建设的根基,这是全体穿越者的共识。

    为此,赵西河表示化工组要争取在半年内试验性地搞出煤油,以及煤焦油里面的几种已知的大宗有机化工产品。其中包括制造药品的几种基础性有机化工原料,他们甚至还打算顺带搞出塑料。当然了,他们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东西——**。

    关于溶洞里的化工设备,化工组打算跟机械组配合,利用新世界的材料,跟机械组一样,因陋就简做复制。

    至于冶金组,他们的复制计划就缓慢且困难多了,因为机械制造的能力问题,哪怕是微型的冶金设备,想复制也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冶金组的决心还是很大,他们计划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冶铁炉和黄铁矿沸腾炉成功投产后,优先发展铸造业。(未完待续)

479 工科委的《发展纲要》

    冶金组的开发计划,是几位年青的专业人士经过深思熟虑做出来的。

    首先,他们打算在一年内把溶洞里的微型铸造生产线搬出来安装到位,然后用自己冶炼出来的铁来铸造所需的设备材料。

    最后在机械组的配合下,复制出第二代铸造生产线。

    这个计划得到机械组和化工组的一致叫好,因为铸造生产线一旦投产,机械组和化工组的大部分设备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复制,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举多得的基础性工程。

    冶金组还打算,最迟在两年后,把微型热轧钢生产线也搬出溶洞安装到位并投入生产,对此举极为赞同的王雪工程师,还要求冶金组不要拘泥于三代复制这种模式,考虑到冶金工业设备的耐用性,王工郑重建议,冶金工业要一边生产各种金属材料一边复制,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最终完成冶金工业的本土化事业。

    因为,她的造船厂需要冶金工业的钢材,预计在三年后,王雪计划用冶金组生产出来的钢材制造新一代的钢壳武装商船。

    王工信心满满地告诉大家,溶洞里的七艘骄傲级武装商船最多三年时间就能全部拼装完工,毕竟只要有劳动力,有船台,diy那七艘船是很快的。

    因此到了那个时候,王工希望能获得自家生产的钢材来制造一种自己设计的轻型武装商船。

    为此,王雪工程师强烈呼吁冶金组尽早搞热轧钢生产线。

    冶金组对此回应说,只要有劳动力,这些都不是问题。

    其实,这段时间发展最快的还有另外一个工业项目:王纳宾和周雨叶两位主持的纺织厂。

    他们目前已经开始生产粗麻袋、细麻布和帆布工作服了,到了十月底,继韩乐天的百货商店之后,“联邦华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二个从夏小鸥和余何为主持的《北上基金》中获得资金支持的实体企业,《华盛纺织》最初的流动资本金是一万六千两白银,暂时不包括固定资产的作价。

    两人的打算是,在年底前把棉纺织机械也安装到位,因为那时大田里的棉花很快就要进入采摘期了,如果赵老师他们的煤焦化工厂或者出海贸易的船队能给他们提供染料的话,他们就有雄心跟这个时代誉满全球的印度印花布展开市场竞争。

    在这段时间里,继机械组、化工组和冶金组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规划后,其它行业的专业人士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规划。

    但因为内容太过庞杂,最后孙老代表最高执委会宣布,要求全体大会讨论成立一个叫“工业建设暨科研委员会”的组织,简称“工科委”,该委员会隶属于穿越者全体大会的最高执行委员会。

    孙老他们的意见是,让专业人士们去专门讨论这些方案,这些开发方案在“工科委”里讨论成型后,将提交给最高执行委员会进行各方协调,再提交到全体大会上讨论,最后投票表决,至于是超过半数算通过还是超过三分之二算通过,目前正在探讨中,孙老对此的提议十:超过一万两白银的投资项目属于重大投资行为,根据《财产章程》,必须是超过三分之二才能通过。

    最后,孙老的一系列提议获得全体大会的通过,大家首先公推赵西河担任第一届“工业建设暨科研委员会”主席,又推举王雪担任副主席,全体理工和工业界人士都是该委员会的委员。

    赵老师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集各方的企划报告,然后要求各个专业方向的人士集体讨论,根据最高执行委员会的要求,在年底之前,“工科委”要拿出一个系统的书面报告,这个系统性的一揽子文件将以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纲要》的形式提交全体大会讨论通过,接下来就是监督实施。

    这就是后来最高执行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个未来五到十年工业与科技发展中长期纲要》。

    这个《纲要》包罗万象,除了矿产、机械、冶金、化工、纺织、医药、通讯、能源等工业等类别外,还特别提及了科研和人才培训计划,该计划建议,要鼓励采取各种方式引入移民,并将移民里的未成年人全部收进学校进行培养。

    在这个《纲要》里,最引人注目的是火器的发展计划。

    冶金组化工组和机械组联合提出,要在今年年底以前,向全体大会提出一个具体的火器开发方案,他们的初步打算是,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条件,将以纸壳定装子弹和后装燧发线膛步枪为起点,争取在五年内开发出使用金属壳弹的后装单发线膛步枪。

    同时还要以蒙蒂尼机枪为起点,最终在五年内开发出加特林机枪,他们最终的目标,是在十年内大规模生产出马克沁机枪。

    至于火炮,这个《纲要》明确了两个方向——抛射**包的臼炮和以九二步兵炮为蓝本的轻型野战火炮,其中包括以此为蓝本的,加大了倍径比例的同类型舰炮。

    据说,这个火器开发计划有火塘俱乐部人士的深度参与……

    时间到了一六五七年的十一月初,妮可号的货仓里已经堆放了大约三十吨玻璃器皿和各种规格的玻璃镜子,总数已经达到了接近两万件。

    这些玻璃制品装在由竹子编成的竹筐里,然后用剑麻绳子紧紧地捆扎好,紧凑整齐地码放船舱里。

    竹筐和剑麻绳子是老王带着汉人妇女们做的,如今农场里劳动力相对充足,这些低值易耗包装物的生产早就不用穿越者们亲自动手了。

    从十一月五号起,大田里的甘蔗和甜菜先后进入了收割期,到现在,除了玻璃厂和机械厂以外,几乎所有的汉人劳动力都参加了这场收获行动。

    汉人们十分惊讶地看到了传说中的甘蔗收割机如何收割甘蔗,以及拖拉机如何从泥土中用桦犁翻出甜菜根。

    后来,一部分汉人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操作甘蔗收割机,并且在若干年后,他们也将使用一种简易的小型手扶拖拉机耕地了,那是曙光机器厂的产品,那时,骆老板他们不仅造出了斯特林发动机,还造出了一种小马力柴油机,让澳洲进入了农业机械化时代。

    十一月中旬,大田里甘蔗和甜菜全部收获后,糖厂终于有原料生产了,这次的生产比上次要顺利得多,因为化工组提供的酸碱化工品比过去的纯度有所提高,这一回出品的绵白糖质量也比上一次好了一些。

    白糖生产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突破,是化工组终于获得了硫酸,尽管杂质有点多,浓度也不太高,但这个浑浊的液体里主要成分是硫酸无疑。

    这种液体来源于冶金组刚刚投产的黄铁矿沸腾炉。

    此前,在船员们的大力协助下,黄铁矿沸腾炉的安装和试生产很顺利,十月二十日上午八点,沸腾炉的升火仪式非常热闹,按照冶金业的传统,年纪最大的孙老被推举出来向炉内投入了一支涂满火油的火把,然后大伙就开始忙碌起来,六个小时后,冶金组的三位专业人士:华立、全振海和安衡通,一身灰头土脸地向大家宣布,第一炉铁水终于出炉了,并且还得到了几罐混合液体。

    哥几个说,陶罐里面“应该是硫酸,或者说,主要成分是硫酸”。

    于是在众人将信将疑的眼光注视下,不顾疲劳坚持在生产第一线指导业务的曹丽梅女士对化工组的人说,这批黄铁矿是经过挑选的,成分很纯,品位很高,所以这些液体值得信赖。

    于是化工组大胆地把这些液体用到了制糖工艺中,效果居然很不错!生产出来的白糖貌似比过去的要白一些,最让人高兴的是,出糖率居然也有所提高。

    最终,这一百亩甘蔗地一共生产出白糖四十吨,加上甜菜的出糖率也不错,如今一共有七十吨白糖被装入了纺织厂赶制出来的细麻袋里。

    到了十一月十二日,一千四百袋装满了白糖的麻袋和五百筐装满了玻璃制品的竹筐,被捆扎结实后装进了妮可号的货仓。

    至此,大伙都知道,目标为澳门远航即将开始,这一次远航,将对这个穿越集体的前途产生重大影响。(未完待续)

480 时代的味道

    关于这次出海,大家前后开了两次全体大会,进行了各种专题讨论。

    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的是物资和人员安排。

    关于物资准备方面,因为有了上一次远洋的经验,所以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唯一增加的物资是蔬菜,主要是耐存的胡萝卜和白萝卜,还有一样新鲜东西——老王、孙老和老朱联合研制的胡萝卜番茄汁。

    这种胡萝卜番茄汁为了耐存,里面添加了大量的蔗糖,装在大陶罐里,而且是一种浓缩液体。

    至于味道,众人觉得不怎么样,甜的腻人不说了,胡萝卜加番茄,混在一起的味道也是怪怪的,如果要喝的话,还需要舀出一勺加水稀释了再喝。

    然而到了后来,这种饮料居然成为船上的标准饮品,只是成分比原先的多了很多,里面不仅是有糖,还有盐,不仅仅是胡萝卜加番茄,还加有青萝卜以及一些热带水果。

    老王他们几位搞出这种饮料的初衷是防病治病,特别是为了补充维生素预防坏血病,提高身体免疫力,绝不是因为好喝,更不是拿来让人享受的美味。

    但奇怪的是,这个饮料在若干年后居然流行起来,虽然穿越者们不喜欢喝,但新世界的人们却很喜欢这个后来被命名为“三老饮”的饮料。

    到了后来,所谓正宗的三老饮就出产于莫宁顿岛,而且还成为一个著名品牌,据说还必须是这个岛上种植的胡萝卜和青萝卜西红柿,才算是真正的“三老饮”,还是个能卖高价的商业噱头。

    明明不好喝的东西为什么会流行?面对大伙的疑问,朱博士对此现象做过一个“权威”解释----“每个时代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味道”。

    除了食品以外,还有搞建设的物资,妮可号搭载了水泥厂预制的竹筋混凝土码头构件,全套的。

    这是按照上次在紫霞岛的紫霞湾里,根据事先测量好的海岸水文资料量身定做的——因为那里需要建一个码头。

    大伙认为,那个岛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中途补给港,是一个能补给燃煤的基地,为此,船上还搭载了三十辆辆三轮车。

    顾晋打算去紫霞岛上的露天煤矿去挖点好煤,显然这煤不能靠人背,上次就是因为没有运输工具,看着好煤也拿不了。

    现在有了三轮车就容易多了,装满一车,骑到码头上,然后用吊杆连车带煤吊装进舱,很是方便。

    如今三轮车已经不多了,矿场那边已经用坏了很多,最后这三十辆新车将启封,专门配属给妮可号,不再用作其它方面了。

    除了生活生产物资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物资是各种弹药。

    包括三英寸舰炮的、二十毫米机关炮的弹药在内,补充的数量很大,多到足够船队一路从红码头开始打海战打到澳门,然后再从澳门一路打海战打回莫宁顿岛。

    这次全体大会还有另外一个议程:出海的人选。

    上次参加远洋航海的当然必须都去,而现在,又有更多的人想跟着上船了,比如侯相麟,还有火塘俱乐部的任柯黄海华立乔晓沐桂咸宁等十好几号人。

    显然,他们想出海是因为静极思动,当然了,嘴上说是业务考察。

    侯相麟说,这个新世界需要什么贸易品,目前是个什么发展水平,仅仅看资料是不够的,不亲眼见识一下,总会有隔膜感。

    黄海也点头附和说,作为搞工业的专业人士,多多少少也应该对新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实感才行。

    只有任柯直白地说,他要去澳门找汉人妹子,毕竟这回去的是十七世纪的澳门,如今那里华夷混杂,而且出了澳门就是大陆,我真的想去那里看看,哪怕是观光呢!

    然后又有个出乎大伙意料之外的人也申请随船出海——孙老。

    众人对此表示惊讶,七嘴八舌的说您老也去呀?那家里这摊子事情谁管啊?

    孙老则回应说,其实没关系的嘛,这不还有不少执委会的成员在家吗?

    而且咱们平时不都是有事情大伙商量着办吗,家里有老王老朱老巴他们够了,不差我一个人。

    孙老接着又强调说,自己上船的工作主要是给大家做饭,特别是妮可号,目前船上吃饭的人很多,总不能老让人家段医生天天在船上给大伙当厨子吧?

    而且还说自己最近老是做梦,梦见在海上会遇到关系到自己命运的人。

    话说到这里,大伙才明白,原来孙老也……好吧,貌似没有理由不让孙老上船,特别是那帮吃货们,他们受够了两位船医兼大厨平日里千篇一律的一锅大乱炖了……

    孙老还表示,自己要是上船了,除了负责给大伙做饭外,绝不会给集体添麻烦,孙老说着拿出一张照片,背景是某个港口城市,拍的是自己在一条小帆船上。

    然后孙老说起自己的两大爱好:摄影和帆船运动,大伙这才知道知道孙老不单单是个开川菜馆的,还是个艺术兼运动达人噢!

    孙老苦笑,啥达人啊,老婆也达没了,挣的钱也搭进去了,现在想想如果不是来到新世界,今后自己的日子真的不知道会怎么样了。

    于是众人也跟着感慨了一番,是啊是啊,说自己若在旧世界,别说过日子了,命都没有了!当年我残废在床上万念俱灰,真的很想死的......

    然后孙老又说,既然自己上了船,肯定会给大家做好吃的,就像当年经营川菜馆一样做菜,说吧,你们想吃什么?只要有原料,都给你们做出来!

    孙老这番表态彻底征服了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让孙老上船,还说好久没有吃到回锅肉和宫保肉丁了......

    作为船长的顾晋,当然知道船上的众人对伙食的怨念,于是开口笑道,如果孙老觉得自己的身体能行的话,那就上船呗,反正我是非常欢迎的。

    段乐越和代小山两人对于年青人们对船上伙食的吐槽毫不在意,只是笑骂说你们这群忘恩负义的家伙,当初我们在船上那么辛苦,起早贪黑的给你们做饭,最后落个这样的评价啊!

    也好,其实我也吃不惯自己做的乱炖,孙老上船,那是我们的口福。

    既然大伙都这么说,孙老上船的事情就这样定了。

    至于其他人的上船请求,全体大会也讨论了一下,最后的结果是侯相麟被批准上船了。

    理由是反正现在家里没有什么大工程需要他去指挥,而紫霞岛却有个码头建造和修土路的工程,当然,其实这也只是个借口,现在每个人对建码头修土路之类的活都是门清,主要还是照顾小侯同学静极思动的情绪。

    至于任柯,本来他就是个野心勃勃的想当将军的人,大伙知道红楼是关不住他的,冶金方面也不需要他这位二把刀,平日里也是火塘俱乐部的骨干,既然这样,你就作为基本劳动力上妮可号吧。

    至于其他理工男们,对不起,家里的工业开发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你们还是忍忍吧,反正你们这三年的时间都忍过来了,再多忍一段时间也是无妨的对吧?何况你们之中好多人都晕船,哪怕在妮可号上也晕,所以各位还是别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了,不信?段大夫就是个例子,自打上次回航,在宿舍里躺了好几天才缓过劲来……

    然后大家又给被否决上船的人们加了一个希望的尾巴:

    以后!我们保证!以后有出海机会的,说穿了,现在是初创时期,条件艰苦,我们也是给你们打打前站而已,以后条件好了,你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过真到那个时候,恐怕你们都不愿意吃那个颠簸劳顿之苦了呢......

    于是这个议题就算翻篇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215/ 第一时间欣赏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 作者:彼岸之筏所写的《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为转载作品,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介绍:
这是一本开头有些休闲、有一点慢节奏的书,毕竟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多角色群穿故事,因此前期的一切铺垫,都是为了今后的精彩。总之,这是一本给有机缘的人看的书。 旧世界的一群普通人,在两位神秘人士的帮助下,集体穿越到明末清初那个大时代。本书讲述的,是这群人如何筚路蓝缕开启山林,演绎出一段波澜壮阔、真实且魔幻的人类历史的故事。 所以,希望各位看官不要把此书仅仅作为单纯的小说看,毕竟历史比小说更魔幻,如果你能有耐心看下去,越到后面就越精彩……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