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TXT下载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全文阅读

作者:彼岸之筏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txt下载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796 关于自梳女

    有鉴于此,澳门代小山也不得不认真回电报告红楼方面说,这群女人一共三百四十一人,其中六十三人是未成年人,年龄在十八岁以下,最小的尚在哺乳期,另外有二百一十七人年龄在十九到四十五岁之间,此外还有三十一人年龄在四十六到六十岁之间,剩下的三十人年龄超过六十岁,最大年龄是七十五岁。

    以上所有年龄阶段的女人目前均为单身状态,因为她们是自梳女----原则上讲,她们是终身不嫁人的!而且这还是第一批,以后可能还会有好几批……

    这些电报立刻引发众人热烈讨论,毕竟不少人还是头一回听到自梳女这个名词。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人群?

    在这个时代?

    此时此刻,无论是在妮可号上,还是在骄傲号上,在红楼的一楼餐厅里,或者在新安城的总督府里,总之有穿越者扎堆的地方,就有关于任柯和他的老婆杨巧巧以及自梳女的话题,此事迅速成为大伙最热门的谈资,其热度已经超过有关常风行动的议论。

    尤其是妮可号上的船员们,正值午餐过后的相对闲暇时间,这个热门话题非常适合喝茶消暑,特别是在他们身边正好就有两个知情人——岳楚和周瑞哥俩。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对这哥俩说,你们俩娶了丽萍院杨巧巧身边的清倌人,既然她们的老鸨,啊呸,说错了,是杨老板,哦不,是妈妈桑——是自梳女,刚才你们也说自家小娘子是自梳女出身,所以你们能告诉我们一下,那些个自梳女是怎么一回事吗?

    你问我们为什么感兴趣?

    废话!毕竟有那么多年青妹子,居然都不嫁人?!

    可惜了……

    感觉不会吧?

    真的那样岂不是白瞎了?

    这时有人开始长篇大论道:

    不会的,毕竟在这个时代,对于女性而言,婚姻并没有什么自由度,所以当自梳女也是一个人生选择,哪怕是被迫的,但是如果在一个对婚姻和性相对开放的社会----比如咱们这里,自梳女可能会选择自由恋爱……

    就是,就是,否则就是简直暴殄天物,这是严重的浪费!

    浪费是一种罪恶的哦!

    于是岳周哥俩被大伙纠缠着,只好讲述了有关自梳女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些情况都是哥俩从尚未过门的自家小娘子那里断断续续了解到的——

    话说咱中华大地,地大物博,无奇不有,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四周的听众们听到周瑞的这个开场白后都纷纷侧目皱眉,纷纷吐槽说这都是哪跟哪呀?

    于是岳楚赶紧接过周瑞的话茬说,各位稍安勿躁,听我娘子说过,自梳女是有祖师爷的!哦不,祖师娘的。

    女人们立志终身不嫁,其中当然也包括丧偶后绝不再嫁的----她们大多都是结寨而居,但是各个女寨供奉的祖师娘貌似都不太一样,有供奉女娲娘娘的,有供奉何仙姑的,还有供奉黄道婆的,甚至还有供奉戏里的花木兰的,总之林林总总的五花八门……

    “自梳女靠什么生活呢?”

    “呃……不清楚,大概是做生意吧?”

    “什么叫大概?这世道,没有男人,女人能自立?本人表示严重怀疑……”

    “我怎么知道!?我家娘子自小就被养在丽萍院里,这些只言片语还是听年纪大的姐姐们说的呢!”

    “也是,岳楚周瑞他们肯定也不清楚。”

    “那……她们到底靠什么过日子呢?种地这种重体力活没有男人是不可能的吧?”

    “你想当然了哈,没见过许多土著部落都是女人负责种地,男人负责打架吗?”

    “也是哦……”

    “说不定靠卖身也……”

    “喂喂!哥几个!嘴上把个门好不好!自家兄弟伙的老婆也这样编排?”

    “吆!朱哥!”

    “朱哥来啦!我们正在说自梳女的事情呢!”

    此时朱北国带着彭强哥几个刚刚从甲板回到船员餐厅,他们每天的例行公事之一是训练来自那三艘帆船的水手,这些年轻人精力旺盛,不给他们一些训练项目消耗掉过剩的体力,在船上人会憋坏的。

    因为天气炎热,朱彭等人都把海员衫卷到胸口,露出肚子,手里还拿着一把蒲扇,一边扇着风走进餐厅,因为这里面有电风扇,比外面凉快多了。

    “朱哥,您老是明清史专家,知道自梳女这个群体吗?”

    “呵呵,你们找对人了,当年我本科毕业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这个,很冷门对吧?”

    朱北国说着在一个空位上坐下,使劲扇了几把蒲扇微笑着回应道。

    “确实是挺冷门的……”

    “这个什么自梳女我们都是第一次听说……”

    “想不到朱哥一个大老爷们写这样的题目,感觉跟朱哥你平日的画风不匹配啊!”

    朱北国大概也是好长时间没有跟人聊天,显然人是憋久了----如今只要有人跟自己一谈起历史专业就两眼放光,按照好友徐志的说法,这位大博士有个“好为人师”的特点,或者说是毛病也行。

    显然朱北国被这个话题勾起了说话的兴致,也不回应大家的吐槽,只是自顾自地端起一杯水咕咚咕咚几口喝下,这才重新坐到中间的位置上,笑嘻嘻地地环视了四周一圈,待餐厅里渐渐安静了才继续说道:

    “其实吧,我写这个题目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当年我本来的论文题目是要写萨尔浒大战双方将领指挥得失的,但那年正好闹疫情,学校都封了,外面也封了,肯定是没办法跑东跑西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了,于是导师就对我说,你也别折腾了,就自己窝在家里写个纯理论的项目得了!放心吧,如今找工作也难,好歹都会让你通过,你写好了再给你保个研,晚个两、三年毕业,省得你毕业就失业……

    于是导师就给我挑了这么个论文题目,因为这个题目不必出门,毕竟出门也收集不到资料,自梳女早就变成历史遗迹了,现在看来,这还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呢……”

    众人听了朱北国的一番解释,也渐渐地安静下来,都饶有兴致地开始安静听朱哥“讲古”。

    什么叫自梳女?呃,说来话长了,这自梳女嘛,就是发愿一辈子不嫁男人的女人!当然了,女人不嫁男人肯定是不容于世俗的,但是历史记载里确实有这样的女性群体,她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愿不嫁----但是又不愿意出家做尼姑。

    所以这些女人以姐妹相称,而且是有组织的,经济上独立,自食其力……

    那么,说起这个自梳女是怎么变成一个群体的,那就有些远了,大概至少要追溯到南宋时期,那时南方的商品经济很发达,一些有条件的都市女人通过手艺和生意,居然不靠嫁人也能自食其力,这大概就是自梳女的源头。

    但是那时好像还没有女寨这类组织,因此我们真正说到的自梳女,还是在明朝中期——也许还要靠前一些的时代。

    对了,你们知道女书吗?是一种只有女寨的自梳女们能读懂的文字,大概就是在女书出现的前后,自梳女才正式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好了,现在说说当前的自梳女群体----大明中期以后,剿丝业发达,剿丝女工大量出现,随即就有了一些相互救济和帮扶的组织,这些组织后来就渐渐地发展成自成一体且自给自足的小圈子。

797 任柯的口才

    朱北国说道这里对大家微微一笑道:各位没想到吧?在咱们大天朝,女人们组成相对一个封闭的圈子聚集在一起自食其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男权的束缚,本人觉得,如果咱们的夏大美女知道后一定会深受鼓舞的。

    “问题是,我们可不觉得鼓舞……”

    “朱哥,你歪楼了!”

    这时听众里有人吐槽道,于是朱北国赶紧言归正传:

    刚刚知道有这种妇女组织的时候,其实我刀是不很吃惊,但是接触了扬巧巧她们后,我对自梳女严密的组织和规模略感惊讶,这种妇女自助组织在这个时代居然有女寨联盟----据说两广西江沿岸就有这样的组织,扬巧巧就来自于西江右岸。

    所以我很感慨呢,这是在社会风气相对宽松开明的晚明时期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我不得在这里指出:越是开明的社会,这种情况就越多,而那个大清就……好了,不说它了,咱们继续说这些自梳女。

    女寨和女寨联盟的出现是必然的,主要的原因是单身女人们的来源越来越广泛,群体也越来越大。

    到了后来,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家庭的女人也被吸收了进来,她们就这样渐渐摆脱了家庭和男权束缚,等这些人上了年纪,且仍然不愿意嫁人的,就会结伴到乡下买一块地,姐妹们结庐而居,相互帮助,包括养老送终等等。

    到了后来,为了自保,女人们终于结成了寨子,有寨主甚至有女兵,女人们在寨子里分工合作,有做女红的,有织布的,有耕作的,当然了,也有专门把寨子里的产出运出去与外界做贸易的,还有----就如你们谁刚才说的:开青楼。

    这本不奇怪,毕竟自梳女们因为境遇和条件不同,她们都各有各的活法。

    其实女寨的生意——或者说是谋生手段吧,真的是五花八门,不得不承认,有些女寨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操起了皮肉生意的肯定有,其实不少大都市里的勾栏欢场的背后也有女寨的影子,这些妓子在年老色衰后,也会归隐女寨。

    要知道大多数青楼女子,除了少数条件好的能嫁给官员或者富商做妾以外,终其一生都不会嫁人,或者不愿意嫁入普通人家,毕竟勾栏欢场的生活方式是那么的另类和魔幻,到最后这些女人是很难重新泯入平民生活的。

    所以,当她们老去时,相当多的女人的归宿就是女寨。

    当然了,自梳女的生活方式并不是社会主流形态,也不容易见容于世俗社会,但是在商贸相对发达的闽粤之地,民风要开明一些,因此她们尚能群居在女寨里,周遭的民众也基本上不会歧视这些女人----尤其是当女寨愿意收留女性孤儿和落难的尼姑道姑、经常给周围的乡亲做做慈善,比如响应官府的要求在灾荒年设粥棚等活动的时候,当地人还对女寨很欢迎很友善。

    当然了,在主流世俗官绅阶层的眼里,女寨绝对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看到餐厅里听得一片安静,朱北国的话匣子又打开了,他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说:

    “给你们说哈,对于杨巧巧的情况,我是很了解的,想当初,我和任柯去丽萍院……”

    “咦?”

    “朱哥你带着任柯去逛窑子吗?”

    “朱哥,您老人家的这个想当初……是在何时啊?”

    “呃……就是咱们刚刚到澳门那会儿……不过呢,各位别想多了,我是陪任柯去的,理由嘛,咱就不多说了,你们懂得,我就不多说了……”

    朱北国赶紧解释道。

    “我们不懂!求细节!”

    “然后呢?”

    “好吧,这就说来话长了,你们还记得当时第一次到澳门,在妮可号上不是和大客户们一起吃了顿自助餐吗?

    当时,徐志和我跟四家华商的当家人闲唠嗑,任柯也在,不知道怎么聊的,反正就说到澳门的风土人情,自然少不了对勾栏欢场的介绍,各位,你们懂的,在这个时代聊这些算是文人雅事,不丢人的。

    然后任柯就知道丽萍院了,你们也知道,那些天大伙都在关注孤儿院的事情,疫情期间不让下船,后来疫情刚过,大家都憋坏了,顾船长只好放大家下船——算是放风,而且对大家的人身管理有些松懈。

    隔天正好轮到任柯下船观光,我也恰巧有空闲,这货刚刚下船就不跟大队走了,硬是拉着我上街找丽萍院,我开始的时候有点慌,但是任柯说我是明清历史专业人士,民俗专家,带上我能壮胆。

    好吧,其实我也很好奇,于是就跟着任柯去了丽萍院,那地方很有名,走在大街上问谁都知道,所以很快就找到了那里。

    果然是帅哥在欢场就是比较受欢迎,加上澳洲人多金的名声在外,我们刚刚进去,立马就有两个妈妈桑迎上前打招呼,我很诧异的是任柯居然毫不怯场----特么的感觉任柯在旧世界就去过类似的地方。

    妈个鸡的,在那种场合我反而变成萌新了,只能跟在任柯身后看热闹。

    然而任柯看过几个姑娘都不满意,他直接对妈妈桑说,我要找你家杨老板谈谈,那口气大得……

    好吧,过了一会儿,杨巧巧居然现身了,当时我和任柯就看呆了,此女干干净净不施粉黛,峨眉凤眼,鹅蛋脸,这些你们不少人都见过我就不啰嗦了,这妹子身上也没有繁复的钗头凤饰,就是简单的粉红色褙子,摆地的裙子,唯一的装饰品就是一支鎏金嵌银的悬珠风头钗插在乌黑的发髻上,另外一边插着一只茉莉花,香香的,身材小巧,个子中等,乍一眼就是哪家的深闺之女,总之就是一位素雅美人啦!

    你们懂得,这种打扮与普通风尘女子区别很大,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文人骚客们眼前一亮,然后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我看任柯就是着了此道,只见那素雅美人低头款款行来,我还好,坐在那里没动窝,毕竟咱们是有老婆的人,不会把持不住的,但是任柯显然有些激动,他竟然不自觉第站起身来相迎而去。

    显然美女认出来访的客人是澳洲人,她人还在门口的时候就行了一蹲福大礼,口称小女杨巧巧见过澳洲恩客,不知恩客直言相见,有何见教……

    任柯这货……感觉是尽量压住吃惊的表情,赶快抱拳回礼,连声说杨老板好啊,我叫任柯,来自澳洲,久闻大名,久仰杨巧巧之名,特来拜望,以释牵念之情。

    然而今日一见跟难以忘怀了,本公子在这里奉劝姑娘,你头上还是别戴花了,我这里有一只鎏金的发夹,就送给你吧,像你这样漂亮的妹子,头上还戴一朵花,害得我都分不清哪个是花哪个是姑娘你了!这下难受了,总之这辈子都难以忘怀,你叫我如何是好……”

    众人听了轰然大笑,纷纷说任柯这货果然把口才用在关键地方,尼玛平日里见到我们,多说几句话就沉默无语,再说就烦,一点耐心都没有……

    朱北国听了立刻点头同意,再度感慨道:尼玛你们说的真对,任柯这张嘴,平日里也不见得多利索,但一见这杨巧巧,就如抹了蜂蜜一样,油嘴滑舌的……

    但是在我看来,任柯这番话简直就是语无伦次,他也是说了一大推他自己也不明意义的废话,估计是为了稳住心神才这样说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还别怪人家任柯,其实我见到这妹子也挺吃惊的,没办法,这个妹子的气质打扮太让我震惊了。

    主要是意外,十分的意外,眼前这位气质高雅的女子竟然就是澳门城艳名远播的丽萍院院主,还这么年青!看起来也人畜无害的弱女子样子,显然这也很容易激起男性的保护欲对吧?

    只是,我当时就觉得,这看似弱不禁风的杨老板能在澳门立足,其背后一定有什么靠山势力,经过攀谈过后才知道,这丽萍院,居然是西江沿岸十几家女寨在背后支撑……

798 丽萍院轶事

    “朱哥,老实交代,你在丽萍院里是不是也那啥了?”

    “嘿嘿,我朱北国敢当着大伙的面说出这段往事,就不怕各位怀疑,本人真的没有做任何事情——除了喝茶,听曲子,跟旁边的妹子聊天练口语以外,老子一直是危襟正坐目不斜视坐怀不乱……”

    朱北国马上正色昂然回应道。

    “我可以作证,朱哥确实坐怀不乱来着,其实也不叫坐怀不乱,因为根本就没有妹子坐在朱哥怀里……”

    在旁边作证的是彭强。

    于是又引发一系列的追问:

    “彭强!你难道也在现场?”

    “对了,听说魏鸿他们上次去丽萍院,就跟你彭强有关吧?”

    “那又咋样?我们几个血气方刚的单身狗,逛逛欢场咋滴啦?”

    彭强的回答理直气壮。

    众人听了一阵摇头叹气说,想不到这哥几个当初在澳门还有这一出好戏,我们当时在干啥呢?

    干啥呢?值班呗!

    尼玛劳资还在轮机舱值班,真特么悲催……

    于是彭强接着对大家说:

    “后来就没有朱哥什么事了,魏鸿他们那次是我和任柯带他们去的,本来只是想给他们破处,没想到事情搞大发了,你们哥仨嫖娼嫖成了老公……”

    彭强指着在座的岳楚周瑞二人笑道。

    众人听了一阵哄笑,纷纷说你彭强这话酸得很呐!人家妹子是雏儿,清倌人懂不?

    大伙话赶话说到这里,于是很自然地又有人将话题八卦到了任柯身上:

    “哥只是搞不懂,任柯是怎么操作的,居然连人带货把丽萍院一锅端了!”

    “帅哥嘛,只要脸皮够厚,胆子够肥,女人嘛,属鸡蛋的……”

    “此话怎讲?”

    “鸡蛋没见过啊?一层蛋壳,二层蛋清,深入到内里,就是一个黄字……”

    彭强听了微微一笑,指了指大放厥词的某位说:

    “呵呵,我给你们说,此话是真理啊,当初任柯带着几瓶仙人洞乳酒——也不知道这货是从哪儿搞到的,带着我们哥几个去了丽萍院。

    我靠!任柯简直就把那里当成自己家了,关键是上自杨老板,下至打杂的小龟子,都特么特别给这位帅哥捧场,妈个鸡的,看得我们都有点羡慕嫉妒恨了……

    不过呢,任柯的把妹本领也真不赖,不得不佩服哎……”

    “那位杨老板什么时候入了任柯的彀中的?”

    这时听众群里有人突然发问。

    “这个嘛,有一点是清楚的,你们哥仨收了那三位清倌人的时候,杨老板还没有就范……”

    彭强语气笃定地回应道。

    这时朱北国慢慢摇着蒲扇说,其实吧,这个过程我基本上都目睹了……

    哦!有干货!

    朱哥快给我说说!

    众人立马又来了兴致,餐厅里很快安静了下来。

    “事情嘛,说起来有点远了,自从那次见面后,任柯送了不少东西给杨老板,其中还很贴心地送了不少香皂,都是旧世界超市物资,你们想啊,十七世纪女人们的鼻子哪里闻到过这等浓烈的化学香气啊?

    哦对了,听说赵老师他们正在搞香皂,这东西要是面市了,绝对能引起市场轰动……”

    “朱哥!别歪楼啊!”

    “好吧,然后呢,双方就靠信件往来了,我全程当信使……”

    “为什么是朱哥你当信使?”

    “这问题问的,没头脑了不是?”

    “朱哥有老婆,当信使正合适,找个单身狗当信使,不怕被他截胡了呀?”

    “好吧……”

    “哎,朱哥继续,我们不打岔了……”

    “嗯,然后就是后来的一系列信件往来呗,彭强你还记得吧?咱们每次去澳门,任柯都让我们捎带大包小包地的东西给杨老板,包括好几封信。”

    “呃,是的,平时咱们确实没少替他带东西……”

    “其实不少信件是魏鸿他们哥仨的小娘子写给杨老板的,毕竟那仨妹子是丽萍院里的女儿,看得出来她们之间感情很不错……”

    “所以说,人家任柯平日里就肯下功夫,这个泡妞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耐心的!”

    “我估计杨老板也是看上咱们这位帅哥了,这男女之事,有他一勾,还需要对方一搭,这才勾搭得上对不对?当然咱们也不得不承认,任柯在咱们这群人里真的算是最靓的仔之一……”

    “嗯,然后呢?”

    “然后?就等着水到渠成呗!后来任柯去澳门给代神医当助手,刚刚安顿下来就找到我,让我陪着他去丽萍院……”

    朱北国喝了一口水回应道。

    “行,还知道抓紧时间……”

    “是不是有点猴急?”

    “不是不是,任柯说了,就只是带信,说是要当面交给杨老板,你说我有这么没眼色吗?任柯在妮可号上呆了那么久,好容易放了外任,我开始还以为人家就是想去那里乐呵乐呵,做兄弟的哪有不帮衬的理?”

    “朱哥,为什么只叫上你?”

    朱北国听了正色道:

    “不叫上我,难道叫彭强他们?那是去谈恋爱还谈生意?”

    “好吧,听起来很有道理……”

    “嗯,然后呢?”

    “然后我们就联袂去了丽萍院,还带着一大箱子东西——全是旧世界超市物资里的东西,任柯告诉我说,他要把这些东西都送给杨巧巧,还说魏鸿他们仨对自己的妹子好的要命,不,简直就是宠溺!那是要啥给啥!这两边还通着信,杨巧巧都知道自家女儿在那边过得怎样,得了哪些东西,估计有攀比心都难说,我这回要用这些宝贝把这个女人彻底收服……,”

    众人听了都点头同意,说尼玛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如今在那向日葵学校里,虽然明面上禁止送东西,但其实根本就禁不住!那里面多少女人都在相互间比较自家老公呢。

    还好,东西咱们也都有,每个人都有份额,咱们想要什么东西,只要份额里有的,到夏姐那里签字领就行,想送倒也不难。

    所以只要是妹子需要的东西,只要咱份额里有的,随便拿!咱们平时有啥可领的?无非是烟啊酒啊还有吃的什么的,顶多领个挂胡刀牙刷什么的,妹子们要的都是什么梳妆盒、什么粉啊饼啊镜子衣服鞋帽比基尼睫毛膏等等,特别是首饰,玻璃的塑料的钻石的宝石的翡翠的,我们估计现在那仨妹子们的宿舍都能开超市了!

    就连夏姐都说仨妹子这是何必呢,放哪里不是放,非要搬到自家床头,也不嫌乱啊?

    此时朱北国也附和说,可不是咋滴,这不?听说任柯要去澳门,妹子们又写了几封信托任柯带来,顺便还给自己的妈妈桑带了一大箱子礼物。

    我看了看----好家伙,全是化妆品!还有各种规格的化妆盒,就是女孩子常用的那种综合性能很强的盒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化妆工具,还有小镜子刷子笔什么的,哦,还有各种香型的香皂什么的。

    当我们把这些东西带到丽萍院时,立刻把整个院子都轰动了,杨老板一边读信一边啪嗒啪嗒的落眼泪,说这三个女儿她费心最多,果然还记得自己这个妈妈。

    众人听到这里又议论说,听起来挺好挺正常啊,然后呢?

    然后?开筵席招待我们呗!

    人家任柯还带着仙人洞乳酒呢!于是任柯很快就喝高了……

799 人矬性骚扰,人帅真美好

    听众们听到这里又来劲了,纷纷说是不是任柯就趁醉上三垒了?

    肯定没错,看来要出事!

    朱北国却摇摇头回答说,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你们知道的,任柯这货一喝高就唱歌吟诗,然后就发疯跑步……

    听众里有人听了叹了口气说,可不是嘛,对啊,以前咱们在竹林边生篝火吹牛侃大山,任哥就有这毛病,一喝高就疯,据他自己说,这样能消耗体力,晚上就不想女人了……

    哎……然后呢?

    然后就唱歌吟诗了呗!

    朱北国笑道,我记得任柯一边打酒嗝一边唱,还唱的很激昂呢!唱的是那个什么什么……哦!对了——

    ”……我的心啊……嗝……穿越……繁华……只为那……嗝……天边的一缕彩霞……散去流沙……嗝……笑捻……大千乳……汝……房!”

    众人听了顿时哄堂大笑,窝靠!这最后一句有点污……

    只是这样算不算性骚扰啊?

    是啊,人家杨老板能忍?

    朱北国也笑道,你们啊,知道有句话叫“人矬性骚扰,人帅真美好”吗?

    众人听了立刻安静了不少,感觉到餐厅里气氛有些安静,朱北国又赶紧说:

    “显然,人家杨老板也是有文化的人,说任哥哥你的这诗颇有禅意,除了最后一句,妹子话没说完,便戛然而止了,我仔细一看,靠!任哥的手果然正在笑捻人家的汝房呢!”

    “哦?这就上手了?”

    “嗯,任哥是性情中人,都到这份上了,岂有罢手之理?”

    “没错,因为杨老板当时并没有反抗,于是任柯便不由分说,当场就拖着杨老板进了里屋……”

    朱北国说到这里就打住了话头,没有了下文。

    “这就得手了?”

    “是啊,得手了……”

    “好吧,为什么我有点淡淡的忧伤……”

    “朱哥,任柯就这样把您老人家一个人撂在一边了?”

    “是啊,听说过一句名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当时的我就是这种感觉……”

    朱北国淡然回应道。

    “呃,哥几个,好像咱们又歪楼了!”

    “是啊,话题是自梳女……”

    “嗯,关于自梳女这个事情,后来我和任柯聊了不少,后来也聊到了自梳女的出路问题,任柯也一直惦记着这档子事情,总之一来二去的杨老板就是咱们自己人了,相关的话题也少了些顾忌,所以有关自梳女的事情,也是那时从扬老板那里开始深入了解到的,让自梳女去海外开拓也是那个时候任柯就有的想法。”

    这时听众里有人若有所思地回应说:

    “嗯,说起来我有一个感觉,我未来的老婆就在那里面……”

    “你怎么想得那么远?”

    “不是!我现在越来越看不上向日葵女子公学里的那帮妹子了……”

    “为什么?”

    “长得不咋地还特高傲,尼玛都是红楼里那帮理工男们给宠的……”

    “也是,听说不少妹子都在物色红楼里的理工男,不少聪明的还说宁可做妾也不嫁外面的人!”

    “还有这事?”

    “可不是咋滴!”

    “喂喂,各位,说正事呢!”

    “对啊,朱哥,继续说那个女寨的事情啊!”

    此时听众里有人吐槽,于是朱北国也拍了拍巴掌,把大伙都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这边继续说道:

    “ok!咱们继续说自梳女的事情,关于杨老板的自梳女身份,我和任柯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有所了解----当时咱们澳洲人在澳门已经名声在外了,我看得出来,杨老板当时就很愿意与我们交流,所以我从那时起就一直觉得这个丽萍院也许有什么背景,于是就试探性地说起了自梳女的事情,没想到,这位杨巧巧还真的是!

    她告诉我们说,原本西江沿岸有二十余座女寨,有大量自梳女们在寨中安身,大家无分贵贱,皆以姐妹相待,虽然衣食清贫,但也算安宁自在。

    然而近年战乱频乃,尤其是满洲鞑子视女寨为另类,女寨多遭荼毒,甚至有被奸掠而死的,还有流离失所被迫嫁人的,也有不堪屈辱投江自杀的,不少姐妹被迫入深山躲避,或投靠尼庵容身,境况十分凄惨,直到平南王来到广东坐镇,这类事情才少了许多。

    后面的情况是任柯告诉我的,这位杨巧巧,本是一富家**,因家道中落,在七岁那年便许与广州夫家做童养媳,二十年前,清军攻广州,绍武罹难,广州三十万民被屠,夫家亦在其中。

    幸亏前期巧巧娘亲不忍骨肉分离,待巧巧回娘家时留住不出,定要等巧巧十二岁才能离家,这才侥幸躲过此劫。

    然而没了夫家,从此巧巧就发愿不嫁,自梳为“不落家”女,后来广州李成栋反清,杨老板家乡战乱又起,于是她被母亲送入西江右岸的女寨里躲避,自此与家人离散两不相知。

    十年前,巧巧十六岁,西江女寨又连遭荼毒,姐妹们流离失所,不少女人被迫逃入深山结寨自保,但草创之下衣食无着,女寨十分困难,于是有女寨老姑招募一干女子入澳门创丽萍院,所得收入拿来接济女寨中的姑婆姐妹,后老姑去世,杨巧巧得众姐妹拥戴继掌丽萍院……”

    “我靠!简直能写一部连续剧了!”

    “比那些胡编乱造的连续剧精彩多了……”

    “不得不说,可叹可敬!”

    “这样说来,杨巧巧也算是个女中豪杰!”

    餐厅里又是一阵议论纷纷,这时朱北国拍了几下巴掌,让大伙的注意力再转向自己后接着说:

    “任柯告诉我说,别看杨老板是澳门欢场头面人物,其实自己却没有什么积蓄,丽萍院的收入除了给妓女们女儿们开销外,大部分都接济西江上游深山里的女寨了,她自己的个人积蓄其实不多,至于具体有多少任柯没说,但是后来有好几次,我替任柯去丽萍院送东西——你们在骄傲号上的哥几个都知道的,全是任柯要我替他捎带的东西,其中有不少玻璃类的饰品,我都按照任柯的交待对杨老板说,这些都是可以卖的,可以救济女寨的姑婆们,那些是任柯给你自己的,你要留好……”

    朱北国说到这里有些感叹,说怪不得杨老板看上任柯了,就凭任柯的这些所作所为,真可谓有情有义了。

    众人听了也纷纷点头,当然也有不以为然的,说咱要是遇到这样的美人,也愿意这样做啊,只是咱不够帅,可叹啊可叹……

    此时的朱北国并没有回应这些吐槽,只是自顾自地说,任柯当时就说了,他打算把这些女寨里的女人们接出来,然而杨老板在开始的时候还有顾虑,担心女寨的姑婆们不愿意背井离乡去一个未知的地方。

    可是前一阵子镇南王尚可喜出兵剿匪,顺带清剿粤西沿海一带的残明势力,如今镇南王手下的兵们承平日久,你们懂的----这些兵们很久都没有遇到发财机会了,现在有了剿匪这个绝佳的由头,还不趁机打劫地方?

    因此西江沿岸的女寨就首当其冲,女寨里愈发人心惶惶,于是杨老板委托安格尔嬷嬷的教会系统及时派人联络上了女寨,果然有不少响应----这批女人所在的寨子,就是杨老板年幼时所居的女寨,她们先是沿着西江朔流而上,经高州碾转至雷州城上了骄傲号,现在已经到了小万山岛,如今正在那里等妮可号去接她们呢。

800 本时空化的电台

    “是啊,刚刚接到李哥和任柯给红楼的电报,说是要在紫霞岛北岸附近找一个岛屿专门安置这些女人……”

    “我靠!到了紫霞岛还是女寨吗?”

    “不会吧,这都到了自由世界了哎!难道还抱着原来的条条框框就还不融入当地?难道不是该入学的入学,该嫁人的嫁人嘛?”

    “其实也没关系啦,我们应该尊重人家的生活方式……”

    “没错,女寨去紫霞岛总之还是一件好事嘛,紫霞岛不是需要开发吗?让女寨里的女人去很合适的。”

    “嗯,这杨老板带着女寨去了紫霞岛,且不说这杨老板了,仅仅是看那四个小丫鬟,靠!任柯不肾虚我就不信了……”

    “是啊,那里虽然是草创之地,条件比较艰苦,但至少没有战乱,也不会有人欺负她们……嫁不嫁人的无所谓,我看挺好……”

    “哎哎,只要合适就行,等女人们到了紫霞岛,或耕田或放牧或做工,全由着她们去,我认为任柯做得对,非常支持,最好把大陆上的所有女寨都搬来……”

    “只是这杨老板带着女寨去了紫霞岛,且不说这杨老板,光是看那四个丫鬟,任柯不肾虚我就不信了……”

    众人正闹哄哄的聊天,餐厅里的小喇叭响起顾船长的声音:

    “全体船员注意!立刻各就各位,前方出现海洋风暴,我船将在附近港湾躲避风暴,各单位立即检查各自的岗位应急项目!封闭甲板,相关管理人员负责所有非船员乘客的安全,不得出擅自舱门,再重复一遍……”

    于是餐厅里的众人顿时做鸟兽散,该干啥干啥去了。

    朱北国也赶紧起身,让彭强刘一爽他们去照看一下船员们,自己则直奔通讯室给红楼发电报,因为他突然想起自己的一个重点工作计划——在接收新船后,他要在美娜多设一个无线电通讯站,所以要提前申请在那里安装一套溶洞里的设备——马可尼大型跨洋无线电台……

    这天中午,正在红楼顶层忙手工活的肖飞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朱北国给自己的电报。

    因为在整个穿越群体里,只有肖飞是“弱电”方面的内行,所以早在最高执委会时期,执委会就把溶洞里的电器材料和电子元件都交给肖飞管理了,因此这一次朱北国是直接给肖飞发电报,询问可否启用溶洞里的大功率无线电电台给移民局使用。

    肖飞很快回电说,我这里没问题,只要是朱哥需要的,我这里能给的就尽量给,只不过按照现在的程序,您老人家想要物资的话,必须先找孙老和夏姐,获得批准后我才可以提供给你。

    而且东西肯定不能白给你----根据参议院通过的联邦机构预算法案,联邦财政部必须给我划拨一笔银子,然后你才能拿到这些设备。

    至于银子的具体数目,《北上基金》的余总裁那里有账目,您老去问他好了,我也不太清楚。

    肖飞知道,前一阵子朱北国的船队在几乎没有任何通讯联络的情况下在海上漂泊了几个月,消息比较闭塞,于是又发了第二封解释性质的电报。

    肖飞在电报里解释说:最近我刚刚在《北上基金》注册成立了一家通讯公司,叫“亚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溶洞里所有的以前归到我名下管理的电器材料和电子元件,以及各种有线和无线的通讯设备和工具都属于亚美公司资产,注意,全体穿越者,包括朱哥您也是亚美公司股东之一。

    因此,如果联邦移民局要使用溶洞里的无线电电台的话,按照法律程序,首先要获得联邦财政部的拨款。

    而取得拨款的途径只有一条:找孙老打报告,因为总统是您的顶头上司,等孙老同意后,财政部部长夏大美女还要审核,如果财政部有这方面的年度预算,应该就会拨给你这笔银子。

    如果没有,财政部还必须找孙老要钱----因为最近联邦参议院刚刚通过了一个特别拨款预算,孙老那里每年都有不低于十万两白银的“总统特别预算”。

    当然了,如果这两项预算都拿不出钱,那么孙老或者财政部就要给联邦参议院提交一个特别项目预算案,要不然直接修改财政部年度预算也行,总之这里面有一些程序要走。

    就跟孙老他们说的那样,如今家大业大的,花钱的事情得有程序有规矩,不能像过去那样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像过去那样,大伙简单商量商量,再一拍脑门就定了……

    朱北国这边还没有来得及回电,新安城那边马上发来电报----是孙老的,毕竟现在电码都是通用的,孙老那边也能适时收到了朱北国的电报。

    孙老回应说:现在总统特别预算还没怎么花呢,给移民局建立通讯站是我们早就计划好的事情,只是前一阵子忙于常风行动没有正式提出,如今财政部的预算支持常风行动都吃紧,咱们还是别为难小夏了,现在呢,既然小朱已经正式提出来了,那就从我这里支出吧。

    结果半小时后《北上基金》总裁余何为却给孙老发来电报说:孙老,您老还是省着点用吧,溶洞里那些来自旧世界的电子设备很贵的----不是我想让它贵哦,是因为本身就是稀罕物,您老别吃惊,《北上基金》最近刚刚搞出一个估价手册,溶洞里的那四套大功率无线电电台,作价二十万两白银一套,如今新安城紫霞岛和澳门各给了一套,红楼一套,这种通讯距离在三千公里以上的大功率电台已经没有了,现在亚美公司名下还有十二台套中远距离军用便携式无线电电台,通讯距离为一千公里,每台套作价十万两白银,所以您老那点总统特别预算不多,如果全给了朱哥,那这个财务年度还剩下小半年时间您老后面的日子怎么过?

    余何为又说,最近肖飞刚刚做出一台大功率无线电电台,作价三万两白银,虽然笨重了一些,但那是用于陆基的电台,放在美娜多的水寨里应该没有问题,至于这套设备的具体情况,你们问问肖飞就明白了。

    紧接着肖飞又给朱北国发来电报:余哥说的是实情,溶洞里现有的无线电电台虽然小巧便携,但缺点是通讯距离只有一千公里左右,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接力通讯,您老人家的无线电电台网络必须布置得密一些,关键是从红码头出发无论是到紫霞岛还是新安城,直线距离都远超一千公里了,更别说美娜多到澳门的距离已经超过两千五百公里,您老想想该怎么布置通讯站啊?

    特别是从红码头到紫霞岛这段距离,要建设通讯中转站,就必须在荒蛮之地建据点并常驻通讯人员和保卫武装,这样算下来成本就太高,有点得不偿失吧?

    但是如果用我最新研发的大型陆基跨洋无线电电台,那就比较合适了,虽然暂时是火花塞式的,不过通讯距离超过了三千五百公里——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尚未实测。

    然而优点却很突出:很结实耐用,维护简单,造价便宜。

    显然,这套设备最大的缺点就是体积过于庞大----所以当前我正在改进检波器和振荡器,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们:新世界第一枚玻璃三极真空管我已经试制成功了!所以,这部电台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我们将很快告别火花式收发报机的初级阶段,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无线电通讯时代。

    估计等你回来后,我已经大致改造完毕了,不管怎样,这将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无线电电台,也是一台完全本时空化的大型电台。

801 亚美无线电通讯公司

    朱北国马上回电:改进后电台的体积有多大?

    肖飞回答:加上天线和供电系统,总规模差不多跟一栋两层小楼一样大。

    显然,这部电台就是朱北国最需要这东西,对于朱北国而言,便捷不便捷的其实无所谓----固定放陆地上的东西,大一点无所谓。

    于是朱北国立刻回电:我要了,我打算在美娜多建一个这样的通讯站。

    肖飞回电:没问题。

    朱北国和肖飞的电报往来也被新安城和紫霞岛收到,魏鸿和任柯几乎同时向红楼发报说,建议肖飞给警备队做几台便携式的无线电通讯设备,不要求通讯距离那么远,有几百公里距离就足够了,这样的通讯距设备用于近海巡逻船和战场指挥岂不美哉?

    肖飞立刻回电说,最近确实可以搞出几台相对轻型一些的电台,通讯距离大约三百到五百公里吧,不过呢,按照咱们现有的工艺水平,至少需要两辆两匹驽马拉的马车来运载这套电台系统,你们认为这样可以吗?

    任魏二人还没有回应,大概是天气好的原因吧,此时正在海上航行的骄傲号截获了妮可号的电报,李三多立刻回电说,这样看来也就是一两吨重吧?如果把这样的电台放到女权号那三艘帆船上,其实还是不错的吧?至少我们在大陆沿海地区的通讯问题就解决了。

    面对海外各地的热烈回应,肖飞统一回电说,关于船用电台,他正在研发一种更轻便的型号。

    其实这个项目王工早就委托给他了,因为王工此前一直在打算----等组装完骄傲级姊妹船后,就要自主制造一种比骄傲级更轻型的混合动力武装商船,这种武装商船是骄傲级的缩小版,运载量大约是骄傲级的三分之二不到,但是无论在动力方面还是火力方面都与骄傲级不相上下,因此其机动力和战斗力一点也不比骄傲级差,甚至还有所超越——比如航速和转弯半径等。

    关于这种轻型武装商船的通讯系统,王工给肖飞的要求是:通讯距离不得低于两千公里。

    所以,目前的电台尚不能装备给女权号那三艘帆船上,毕竟它太笨重了,会让那三艘帆船的有效载荷损失过大,非常的不经济。

    何况以后那三艘帆船主要任务还是近海交通和防卫,所以肖飞打算用一种通讯距离不到三百公里的、更轻型的电台暂时替代安装到那三艘帆船上面,这种电台在现有条件下是可以生产制造的,肖飞说,如果快的话,在十月底之前就能搞出样机,估计半年后就可以装备。

    肖飞还保证,这种无线电台基本上算是一种“便携”式的,做出来大概只有两台冰箱大小,但是不包括电源和天线,如果加上这些附属设备,体积至少要翻一倍以上,重量可能会达到三百公斤左右----显然这主要是蓄电池和天线的重量。

    接着任柯又发电报给肖飞说,他很想要几台那种两匹驽马拉的无线电电台,对于紫霞岛而言那种点头是有现实需要的。

    现在紫霞岛内的通讯只能依靠骑马来回传递消息,不仅慢且浪费人力物力,随着移民的增加,现在岛上各个居民点也越来越分散了,然而这些地方都需要与紫霞镇保持日常联络,如果有了那种电台,简直就太方便了。

    任柯还说,其实澳门那边更需要,随着移民的增加,估计万山群岛的许多岛屿都要开发——那些岛屿距离数十公里到一、两百公里,至少每个岛都需要一部轻型陆基电台吧?

    这些电报往来的讨论很快引起余何为的高度重视,他觉得目前海外的无线电通讯需求确实很大也很重要,于是很快就找到肖飞说:前期咱们在无线电通讯方面投入了这么多,感觉现在应该进入回报期了,既然你已经成立了华美通讯公司,我给你一个企划书吧,你照着做就行,这样一定能把咱们的通讯大业搞起来。

    肖飞拿到企划书后看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给任柯发电报说,亚美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投资白银十万两在莫宁顿岛和紫霞岛建设有线电报和电话系统,按照余何为的企划案,亚美通讯首先把莫宁顿岛各处的有线电话进行系统整合,成立了一家叫“亚美有线电报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的商业机构。

    随后,在余何为的居中主持下,肖飞和各大公司达成服务协议----从十月份起,莫宁顿岛上的各个公司,只要安装有通话器的,每个月都要给亚美通讯公司缴纳一笔固定的“座机费”,标准是每月每台白银五十两。

    当然了,各大公司前期在无线电电台方面的投入也在余何为那里进行了核算,最终的结果是:除了乐地百货现在每个月给亚美通讯交固定座机费外,其余公司在前期或多或少地对肖飞的通讯事业做出过贡献,比如白沙集团的玻璃厂,为肖飞的真空三极管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且关键的支持,又比如安衡通的有色金属冶炼也给肖飞提供了各种材料等等,因此,至少在未来的两到三年里,这些公司都只是在账面上给亚美通讯缴纳固定座机费----直到全部支出被抵扣完为止。

    接下来就是无线电电台通讯建设这块,亚美通讯公司决定大规模生产一种通讯距离在三百公里(改进后可能会达到五百公里)的“轻型便携式”无线电电台。

    当然了,这种所谓的“轻型便携”实际上既不轻也不便携,根据肖飞的最终定型设计,至少需要两辆双驽马的马车来驮运这种设备---总重量可能会接近一吨。

    这种电台首先将提供给三支警备队和和万山群岛,些人,实际上这是一个政府采购项目。

    第三个项目是民用跨洋远距离无线电通讯业务,目前正在使用的四台大型电台属于联邦政府,对于这四台大型电台,联邦政府将采用按揭的方式分三到五年的时间分期支付给亚美通讯公司二十万两白银的采购款。

    由此,亚美通讯将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建立从澳门----新安城----紫霞岛直到莫宁顿岛的民用无线电通讯系统,正式开始亚美通讯的跨洋无线电通讯业务。

    肖飞把余何为的这个企划案用电报的形式通报给全体股东后,没有人表示异议。

    毕竟公司的这些业务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尤其是那个卖给三支警备队的电台,全体穿越者们----也就是全体股东们都表示,虽然那个政府采购项目就目前而言,本质上是左口袋进右口袋的事情,但是全体穿越者都清楚,这种做法将奠定这个国家今后的体制,这种公私分明的做法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八月十八日,肖飞向两船三地发出电报宣告:一种便携式改进型电子管收发报机研制成功----暂定型号为“一六五九式一型”,本机全重(含天线、发电机和蓄电池)三百二十公斤,主收发报机体高一米六十,长九十公分宽四十五公分,另配套人力交流发电机一台,功率一千瓦,需四个人两班轮流操作,本机通讯距离预计可达五百公里以上(理论值,尚未实验,但是有望超过这个距离),注意事项:开机时请关闭附近的火花式无线电系统,否则将会有严重干扰……

802 肖飞的大事业

    针对肖飞的电报,各地纷纷回电:

    热烈祝贺肖飞的无线电通讯本土化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恭喜肖飞你终于整出点有用的了!

    肖哥优先给我搞三台啊急在线等!

    凭什么你优先?我们这里也需要电台!

    各位大哥你们谁也别跟小弟我争哎!小弟这里分成三个地方呢……

    为此朱北国回电赞道:可以啊肖飞,基金会的余老板还真没白给你花大价钱呢……

    朱北国说的基金会当然就是《北上基金》,余老板自然是指余何为。

    早在一年多以前,肖飞的无线电通讯事业就在《北上基金》的全力支持下开始快速发展——首先是人才方面的支持。

    截止到目前,肖飞身边总共有六个助手,并且在竹园和向日葵公学有预订的二十名无线电通讯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预计在半年后将全体加入亚美通讯公司----显然,这在毕业生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这是非同寻常的支持。

    在竹园和向日葵的头几批学生中,年龄上符合半工半读学制的年轻人早就毕业了,随着学生们源源不断的毕业,肖飞的助手也水涨船高地增加,其中学习成绩最好的五名学生全部都分配到了肖飞这里。

    只不过在这六个助手当中,除了第一个助手是一位长得蛮漂亮的混血妹子外,后面来的五个助手全是男生——因为,就在前一阵子,这位妹子和肖飞喜结连理,两人现在即是工作上的同事,也是夫妻。

    所以对于肖飞而言,脱单的好处当然是大大的有,但从此也就有了这辈子都摆脱不掉的人生羁绊——比如现在,老婆已经怀上了孩子,肯定不能去实验室上班了,不仅不能给肖飞帮上忙而且还需要人伺候,于是肖飞又通过韩乐天的介绍在汉人移民里找了一位大妈做保姆,工钱优厚得直让其他大妈们羡慕嫉妒。

    从那时起,日常围在肖飞身边工作的助手全都是男生了,估计他的无线电通讯工作室以后不会再有女性助手——至少眼前是如此。

    显然从此以后肖飞也不能继续给自己招募妹子助手了,他知道自家老婆是不会同意的,那位哈混血妹子可不是读《女经》长大的,她的父亲据说是一位葡萄牙船长,娶的是汉家女儿,因此从小就没有受到“三从四德”观念的荼毒,加上天主教徒对一夫一妻婚姻的坚守,估计肖飞这辈子都很难享受齐人之福了,除非暗地里找情人,但至少眼前还是不可能的。

    何况人家肖飞也是个重情义的人——好吧,人是会变的,不过至少当前肖飞对老婆很忠贞。

    因此他也不会再去向日葵女子公学里找助手让怀孕中的老婆担心加伤心。

    然而不管怎样,在资金和人才的加持下,就在半年前,肖飞的无线电通讯工作室取得了一个重大研发成果——他硬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手工抠出一台大功率无线电电台——值得庆祝的是,这是一台完全“本时空化”的大功率无线电电台。

    这部电台体积相当的大,也很沉重,仅仅是收发报机本身,就重到需要好几个人搬着走。

    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电子元件太笨重了,你见过比消防灭火器还大的真空电子管吗?然而里面的真空空间也就相当于几个普通电灯泡灯容积,真空管里面的栅极所用到的镍锰合金非常难得----是西流钢铁的全振海专门开了一座小型坩埚炉,然后在负责有色冶金的安衡通的全力配合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特别为他冶炼出来的。

    至于电台所需要的电感线圈、电容器、继电器、火花隙、选频线圈、升压变压器、电键等等元件,都把家里的各行各业都折腾----不,应该说是折磨了一遍,然而最终做出来的东西全都是一些又大又粗的家伙。

    这还没有算上比大橱柜还要巨大的蓄电池、以及跟四轮马车差不多大的脚踏式发电机,当然还有巨大的天线。

    东西笨重到这个程度也就罢了,然而有效通讯距离居然不到一千公里----这还是一个粗略的理论值。

    因为当时最有效的一次实地测试是竹园公学的韩雨校长带着航海班的学员们做的,他们带着一部来自旧世界的小型收报机,划着小艇从赛福岛向南出发,沿着岛链一路划到盘龙江口,然后对这部大功率电台开展了通讯实验----实践证明,通讯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实际测试的距离只有一百多公里,距离一千公里的理论值还远得很,最后肖飞有些沮丧地放弃了这台设备,转而大力改进电子元件都性能——显然这是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所以那部完全本时空化的电台到底能达到多远的通讯距离,到现在还是个迷。

    然而哪怕是性能大打折扣,肖飞也不肯动用溶洞里的电子元件存储和各种电器物资来组装这部电台,他一定要搞出完全本土化的通讯工具。

    关于这一点肖飞是贯穿始终的,他就连平时用的万用表、电烙铁这些工具都是自己做的,比如他那个只能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的万用电表就完全是自制的,结果笨重的像个保险柜,不过,大家倒是很佩服他的手巧……

    为此也有不少人问肖飞,溶洞里有大量现成的旧世界电子元件,你完全可以用一用嘛,比如先搞一个“半本时空化”的电台,再循序渐进地发展不好吗?非要一步到位完全本时空化,你有强迫症啊?

    然而肖飞听到这些议论后眼睛一瞪,回应说你们说得轻巧吃根灯草!你们以为妮可号和骄傲号和以后的姊妹船上的电子设备和电器设备不会老化坏掉吗?上次我就维修了妮可号的气象雷达,用了多少溶洞里的电器物资你们知道吗?你们以为那些东西不需要替换维修吗?溶洞里的元件和物资,哪怕是一截铜丝,都要用在关键方面!

    所以我现在搞的各种研发,就是为了将来有朝一日那些元件和物资耗尽后,那些设备彻底老化不能用之前,能用完全本时空化的设备替代明白不?

    肖飞的回答理直气壮,大家听了也都无话可说。

    对肖飞的各种研发工作最理解最支持的是《北上基金》的执行总裁余何为。

    如今《北上基金》对科研这块的投入审核全部都是余总裁的事情----显然夏理事长基本不管,也管不了,除了专业性太强以外,毕竟夏大美女如今诸事缠身,她既是向日葵女校的校长,又是联邦财政部部长,还和杜娜阿姨一起管理着全体穿越者的生活物资,每天有许多账要记,许多物资要清理统计,好吧,这位原财经学院的校花真正的是学以致用了,不过平日里也着实辛苦。

    所以遇到这些重大的投资决策时,夏余两人顶多就简单商量一下,再开一次全体理事会,然后就把一切都交给这位基金ceo去运作和负责了。

803 火花式收发报机将成为历史

    一直以来,余何为都在全力支持肖飞的工作,需要钱就给钱,需要人就替他去找学校甚至直接去找孙老和老巴他们要,其重视程度完全不像对待其它行业那样----审核来审核去,到最后还横挑鼻子竖挑眼……

    比如别人找《北上基金》立项目要投资,余总裁动不动拨拉着算盘珠核算起成本,而且是精算----毕竟余总裁在旧世界就有精算师的执照,若论起财务核算搞金融保险模型和投资企划案的能力,简直能甩这个时代所有人好几条街,估计这个时代欧洲著名的数学家们都赶不上他——尽管这些著名数学家是余何为的祖师爷,但如今是前浪推后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总而言之,任是谁也别想再余总裁面前打马虎眼。

    而且余总裁把一套收益成本算完后,如果他觉得你的企划还不错,一般也会批准,但银子是绝不不多给一分——总之就是显得特别的抠门。

    但是,《北上基金》对肖飞的电子工作室的投入可以说是不计工本的,余总裁的原则是:只问需要,不问成本。

    享受这个待遇的,大概除了肖飞的电子工作室以外,就是医生们的五洲药业了。

    对这两家而言,《北上基金》基本上就不核算,通常是一个报告打过去,余总裁看完觉得不错,大笔一挥就签字,然后就给钱给人给物资。

    显然,作为曾经在旧世界做过金融平台,搞过风投的专业人士而言,他比谁都能洞察一个行业的前景。

    他早就知道,肖飞前一阵子做的那个真空电子管,是全体穿越者电子事业最大的瓶颈,是重中之重的项目,所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余何为对肖飞那边根本就是不计工本地投入。

    其实就当前的条件而言,这种真空玻璃管玻璃厂不是不能做,那东西只要肯花时间肯投入设备,豁出去报废率什么的,肯定是能搞出来的——于是余何为就真的划拨了大笔预算给肖飞做这个东西。

    肖飞在研发完全本时空化电台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瓶颈问题就是材料,于是余何为又居中协调,一件事一件事地给肖飞联络协调,最终在安衡通给他解决了选频线圈的铜丝问题。

    接下来华立他们成功地用一种磁力铁芯材料替代了升压变压器里的硒钢片,至于电阻电容机械震荡器——也就是继电器等等元件,余何为也一直在替肖飞排忧解难。

    电子元件的问题基本解决后,随后而来的主要问题就是电源了,按照现有的条件,大型固态电池现在还是别想了,起码还要等三、五年,肖飞最终决定采用半固态的蓄电池替代,虽然笨重一些,但也能用,没办法现在就是这种条件。

    而蓄电池的充电问题是脚踏发电机解决的,显然自制发电机又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发电机的转子线圈,因为安衡通那边的铜漆包线工艺设备还没有造出来,于是只能用粗铜丝,加上用桐油和煤焦化工的副产品搞出来的不明绝缘材料,各位可以想象,这种发电机的体积有多大了……

    还好,乔晓沐主持的玻璃厂不负众望,在几个月后,肖飞的玻璃真空管就从灭火器大小变成了水杯大小——两升装饮料瓶的那种。

    随后,肖飞不仅造出了二极真空管,还造出了三极真空管和五极真空管,对于内行人而言,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决定性意义的科技突破。

    紧接着,在曹丽梅和安衡通的大力配合下,肖飞得到了薄铝片和比以前细一倍的铜丝和铝丝。

    当然了,所谓的薄铝片也就是一毫米左右厚度,而所谓的细铜铝丝,那是真粗----差不多也是一毫米直径的,而且材料纯度貌似也有一些问题,毕竟加工设备没有现成的,全部都要靠曙光机器厂那边自制,骆老板为此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另外,白沙集团在《北上基金》的支持下,利用煤焦化工的副产品生产出一种疑似塑料的物质,这种物质大概属于聚氯乙烯为主的材料,延展性很好,可以压制成厚薄膜状,肖飞得到这种材料后大为兴奋----终于有了一种相对可靠的绝缘材料了。

    总之,以上三类主要材料的生产成功,让肖飞的电子元件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如今他的大功率无线电电台里的大型电容就是用这种薄铝板加白沙集团提供的绝缘材料制成的,加上西流钢铁集团提供的铁芯、碳基电阻材料和安衡通提供的粗铜铝丝,肖飞很顺利地造出了电感线圈、变压器、电位器和电阻,又在此基础上手工制作出继电器、波段开关和选频线圈等等。

    随后,白沙集团给肖飞提供了蓄电池电解液和石墨电极,就这样,电台用的蓄电池也终于生产出来了。

    最终,肖飞用一台斯特林发动机为动力取代了效率低下的脚踏式发电机,加上可充电的蓄电池,总算把大功率无线电电台所需的各种要素都凑齐了。

    于是从那时起,肖飞终于开始制造真正意义上的无线电电台了——为此肖飞信心满满地对大伙宣布说,预计在五到十年之内,我们所有的无线电通讯将实现长、中、短波无线电收发,火花发报机时代即将将成为历史。

    李俊明在紫霞镇的“集装箱城堡”(这是朱北国等人参观完李任二人所居住的总督府兼学校后的评价)收到了亚美通讯公司发来的电报后,立刻回电肖飞说:本人作为紫霞岛总督,对亚美通讯在紫霞岛上的投资方案当然没有意见,但是任柯的警备队肯定需要你上次说的那种马车拉的电台。

    如今任柯已经把警备队组建了起来,目前共有一千一百多人,以后还会扩大,显然他那里很需要这种相对便携的无线电电台。

    紧接着李俊明又在电报里话锋一转说:其实目前任柯那边最需要的还是武器装备,紫霞岛警备队目前只有一百支五七式步枪和少量的五七式手榴弹,这些装备还是当初万山岛的小艾支援任柯的,然而联邦财政部目前只给他临时性地拨付了每月每人二两白银的人头费,根本没有武器弹药的预算,搞得紫霞岛现在连日常训练都难以为继。

    夏小鸥随即来电说:确实还没有给紫霞岛运来武器装备,因为当时的预算还是常风行动之前的,在当时自然是没有给紫霞岛警备队采购武器弹药的预算,而且目前紫霞岛警备队人头费开支还是从孙老的总统特别预算里临时列支的。

    现在已经是八月份了,所以用孙老的总统特别预算支应紫霞岛警备队的人头费倒是足够了,哪怕任柯扩军几倍也足够支应,至于紫霞岛警备队的正式预算,可能要等来年的财政年度了。

    毕竟现在紫霞岛没有直接面临武力威胁,而且因为常风行动计划的规模越来越大,财政部的资金链最近有些紧蹦,所以紫霞岛警备队就忍着点,暂时维持一下现状吧。

804 截胡行动

    紧接着孙老也发来电报解释说,这并不意味着大家认为紫霞岛的武力建设不重要----正相反,因为在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澳洲联邦汉人移民人口最多的海外领地,所以我们认为这里肯定是今后澳洲联邦的一个主要兵源地。

    孙老说的没错,八月下旬,趁着妮可号回到红码头,大家人头凑得比较齐的机会,联邦参议院召开了一个专门讨论会,会议通过了一个扩军计划:该计划将在一到两年之内,招募组建一支一万到一万两千人枪的陆军,其中任柯的紫霞岛警备队计划招募四到五千人,万山群岛总督辖区和新安城总督辖区的警备队将分别扩大到三千多人。

    该计划是基于目前联邦参议院对常风行动计划的预估,现在常风行动进展很顺利,黄磊在四家华商的大力帮助下,已经在大小万山岛和附近的几个荒岛安置了来自雷州半岛的难民一万多人,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将登上妮可号去紫霞岛。

    常风行动执行到现在,大家已经能够估计出此次行动可能会收拢到的移民人口数量——至少八万人,并且很有可能突破十万人以上。

    因此,根据红楼方面预估的财力和人口基数,在两年内招募组建一万陆军的问题不大,注意,这一万陆军中紫霞岛占一半左右,鉴于绝大多数移民都会去紫霞岛,因此这样的兵民比例还是比较合理可行的。

    至于新安城和万山群岛,兵民比例显然是失常的,然而这并没有什么不得了,也不会对当地岛民产生供养负担,因为这些兵根本不需要岛民去供养。

    而且这两个地方的兵源渠道跟紫霞岛完全不一样,在新安城,警备队士兵主体肯定是归化营里的“贸易劳动力”,而在万山岛,小艾的兵源来源有两个——澳门四家华商的各种零星输送和对紫霞岛移民雁过拔毛式的截流。

    最近,黄磊黄大总督就一直在或明或暗地做这种截流动作,每一次雷州城移民抵达后,黄磊小艾都会带着士兵们去做“检疫登记”,他们留下了不少单身男丁和孤儿——这些人当然是“自愿的”,之所以在“自愿的”三个字打上了引号,是因为黄磊和小艾的手下对这些单身男丁进行了各种“动员”,据说是各种利诱和半胁迫式的“说服”。

    当然了,红楼方面对万山岛的这些截流行为放任自流的态度也很重要,因为留下来的的单身男丁和孤儿,年龄都超过了竹园公学入学年龄,而且没有任何女性,因此在最初的三个月里没有引起红楼方面的关注。

    至于紫霞岛方面那边,好吧,那边根本就不知道,哪怕后来隐约知道了,事情也都木已成舟……

    黄磊和小艾把截流下来的这些男丁全部招募为警备队士兵和工厂里的工人,这些人虽然年龄偏大不适合进入竹园公学学习,但是作为士兵和操作工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对于万山岛的截流行为,李俊明任柯他们很快就从澳门发给财政部的电报里发现了端倪,这些电报或明或暗地要求财政部给万山岛增加警备队人头费和武器装备采购预算,而且李俊明他们也终于从最近一批移民的口中得知了一些情况,于是一封吐槽电报发到澳门,黄艾二人当然不能装聋作哑,只好承认说----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又赶紧强调说,万山岛这边靠近大陆,附近海面上也不太平,我们实在担心越来越热闹的万山岛被官府和海盗们觊觎,所以就“忍不住”扩军了。

    收到小艾的回复后,李俊明还好,但是任柯李德伟他们却不干了,于是这官司就打到了红楼里的孙老那里。

    孙老征求了老巴他们的意见后,最终的决定是:第一,万山岛不能截流未成年孤儿,不能动到输送给竹园和向日葵学校的“奶酪”,第二,紫霞岛是常风行动移民的主要方向,只要绝大多数移民都去紫霞岛就行,至于万山岛方面,警备队确实也有扩军队的现实需要。

    当然了,万山岛的容纳量很有限,关键是联邦财政部已经核定万山岛警备队员额为三千五百人,超过这个人数,财政部不会给你们拨付额外的人头费银子,所以还是请万山岛方面适可而止吧。

    显然红楼那边对远在万里之外的海外领地不太愿意过于死板的遥控指挥,孙老和老巴都觉得,给前方最大的自主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后面只看结果就好,只要不偏离常风行动的主要目标就行。

    因此,孙老以联邦总统的身份专门发电给两船三地说,只要保证紫霞岛是移民的主要输入地就行,其余具体问题你们这些身在海外的人可以自己商量着办,实在处理不好红楼才出面协调。

    尽管这个决定遭到任柯的猛烈吐槽,说小艾这是在截胡本来归自己这边的兵员----确实,那些年了超过竹园入学年了的男丁本来应该是紫霞岛警备队的兵源。

    但是在小艾立刻向任柯保证说,只招募三千人就停手,剩下的五百人我们通过另外的渠道解决,保证绝不超额。

    于是任柯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下了。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雷州城里的魏鸿那边也没有闲着,他早就开始暗搓搓地搞“截胡”行动了。

    自从魏鸿和小艾“私分”了那场战斗后俘虏的绿营辅兵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在当地以各种方式“招募”起士兵起来----尤其是在移民当中,反正天高皇帝远,只要骄傲号不靠港,就没有电台通讯,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没有人管得了他们哥俩,后来小艾带着队伍回万山岛了,只留下魏鸿和他的新安城警备队,于是魏鸿充分利用了这个有利条件,开始各种截胡行动,尤其是魏鸿跟陈上川的关系非常好,有了陈的帮忙,魏鸿得以各种“因地制宜,临机应变”地招募士兵……

    如今,魏鸿在雷州的警备队的人数已经从刚开始的一千二百出头扩大到两千五百人。

    因为他的警备队在那两场作战中都很抢眼,所以相对而言,哪怕小艾的队伍在当地,魏鸿的队伍也相对更容易招募到士兵。

    当然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新安城警备队组建最早,训练最正规,服装最整齐,待遇也相对较高,这也是吸引人的重要条件。

    然而小艾也不是空手回去的----可谓收获满满,仅一个月后,他的队伍就从六百人枪扩大到一千二人枪,接着在陈上川和梁家当家人的介绍下,他又接收了五百名疍户子弟,这些人虽然有家室,但个个年青力壮,小艾在请示黄磊同意后,将这五百名士兵的家属安置到万山岛上。

    至此,加上留守万山岛的队伍,小艾的警备队人数达到两千二余人,随后在截胡了运往紫霞岛的一千人以后,小艾的队伍实际人数达到了三千二百余人。

805 杨老板来了

    魏鸿的新安城警备队扩充人数后,一封发自骄傲号的向财政部要军饷的电报暴露了他的小动作,于是截获了这份电报的任柯立刻再度发报向魏鸿和红楼方面表达强烈抗议,言辞十分激烈,任艾二人在电报上一度唇枪舌剑,甚至还差一点伤了哥俩和气。

    于是红楼方面及时出面调解,命令魏鸿停止招募行动,这才让雷州城下的截胡动作停了下来。

    随即孙老以联邦总统的名义发电报给三个海外领地的总督和魏艾等人,要求各方严格执行常风行动计划----从十月份起不得有任何截流行为,老巴也代表联邦参议院发电报表示,目前紫霞岛是我们在海外领地里最能容纳移民的地区,那里从任何角度上看,都是我们海外领地里最重要的一环,所以要优先保证紫霞岛警备队的兵源。

    而魏鸿在新安城的归化营有源源不断的兵员供给,大可不必和任柯小艾他们争夺汉人兵员——这也是为什么魏鸿的新安城警备队到后来最终演变成“外籍兵团”的主要原因,从此以后,在这支后来的联邦陆军精锐劲旅里,汉人士兵的比例始终没能超过三分之一。

    渐渐的,后来在澳洲联邦军界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你如果不是汉人,但又想从军的话,都会自觉或者下意识地选择联邦陆军第二旅,尤其是后来的一些从军事学校毕业的非汉人军校生,他们和她们都很乐意去第二旅。

    于是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理,魏鸿的新安城警备队——后来的联邦陆军第二旅,成为海外人士心目中的投奔对象。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是,魏鸿的第二旅有一个十分令人向往的传统——那就是:英雄不问出处,你在第二旅的地位,完全取决于你的军人荣誉、战功和军事技能水平,那里是一个不分种族的大熔炉,那里虽然有军阶的高低,但是没有人种的高低,更不会容忍有种族歧视。

    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日,这天是任柯的幸福日,当天上午,妮可号第三次靠港紫霞镇码头,下船的人群里,除了六千名拖家带口的移民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三百二十一名女人,她们是一群来自西江右岸某个女寨的女人们。

    女人队伍下船时非常引人注目,码头上的人们都一片安静,人们用各种目光,怀着各种心情围观着这群女人。

    走在女人队伍最前面的,正是那位名动澳门欢场,原丽萍院的当家人,如今怀抱婴儿款款而至的杨老板——杨巧巧。

    十天前,杨老板带着任柯的两个小妾、两个丽萍院的清倌人和六个老妇人,率领着三百余女寨的妇孺们登上了妮可号。

    杨老板已经把丽萍院正式盘给了梁家,杨巧巧原本打算把丽萍院给关闭了,但最终她接受了乔家的建议,保留了澳门这个著名的欢场并盘给梁家经营,别忘了,杨巧巧还是乔家大公子的干女儿,乔家的话,她还是要听的。

    主要原因是,四家华商会议后认为,勾栏欢场其实在结交权贵方面非常有用,而且对澳洲人也有用,因为代小山就曾经说过,从内地购买女孩子到丽萍院其实也是一条获得人口的渠道。

    杨巧巧在临走前,让丽萍院里的妓子们获得了丰厚的馈赠,据任柯的说法,自家老婆很重情义,临走前还给了大笔的分手纪念费。

    而且这些妓子们可以跟着杨老板去紫霞岛,变成移民中的一员,可以获得土地,变成澳洲公民,而且没有强制这些女人以后脱离这个行当。

    然而选择这条路的人并不太多,她们当中的一大半选择留在丽萍院继续讨生活,少部分选择离此地开去其它地方继续操持皮肉生涯,也有一部分去了安格尔嬷嬷的孤儿院,成为“幼儿护理人员”——这是代小山的安排。

    另外,丽萍院里的几个孤儿作为向日葵和竹园公学的学生身份上了妮可号,这些孩子的父亲不明,早年因为各种原因,做妓女的母亲们生下了他们和她们——这在勾栏欢场是经常有的事情,如果没有遇到澳洲人的话,这些孩子长大后,男的会在欢场里当龟公、杂役,女孩子恐怕十有七、八会重操母亲的旧业。

    杨老板带到紫霞岛两个小丫鬟是她一直从小带大的”女儿”,是”丽萍院七仙女”之四。

    前面三个嫁给了魏鸿岳楚周瑞哥仨,有两位在熙园就是任柯的妾室了,杨巧巧认为,她们都算是有了一个好归宿。而剩下的两个清倌人年龄不到十二,杨老板很是有些舍不得分离,如今离开了丽萍院,自己也嫁了如意郎君,按照杨老板的想法,这两位将来也是要给自家老爷做小的。

    至于那六个婆子,因为无亲友可投,加上本来就是相识多年的老人,其中两个还在熙园干活,自然也不忍谴去,于是干脆由杨巧巧全部带到紫霞岛了,算是家里的杂使,帮自己操持家务。

    临走前,杨巧巧给安格尔嬷嬷提供了西江两岸她所知道并能联系得上的女寨,还拿出了一大笔银子——当然这些银子其实都是澳洲人给的。

    她委托安格尔嬷嬷派人去西江上游的深山之中联络女寨,并给安格尔嬷嬷留下了几封信,杨巧巧在信里告诉女寨里的姑婆姐妹们,如果她们愿意的话,请听从安格尔嬷嬷的安排远航南洋,巧巧要给姑婆姐妹们找寻到一个世外桃源,那是一个物丰水沛的好地方,最重要的是,那里没有战乱、没有鞑子,也没有外人袭扰,姑婆姐妹们可以在那个地方建屋垦荒,经商做生意,平安渡鈤,颐养天年……

    九月三日上午十点,妮可号刚刚抵达紫霞镇码头,舷梯刚刚放下,任柯就兴冲冲地地登上了妮可号,在舷梯口附近的前甲板上,杨老板恭顺地与自家夫君见礼,任柯迫不及待的要看襁褓中的孩子,于是杨老板一脸得意地给任柯看了他的儿子。

    望着自己的孩子,任柯居然激动得泪流满面,结果把杨老板吓了一跳,以为夫君哪里不舒服,赶紧叫婆子过来抱走孩子,然而任柯却摇摇头,抱着怀中的襁褓含泪笑道:

    “想不到我任柯也有子嗣了,真的是……”

    然后竟然哽噎起来,半天没说出话来。

    杨老板这才知道是自家夫君见到子嗣后高兴的,于是赶紧让跟在身后的四个清倌人上前见礼,再接着是六个婆子,一番行礼后,任柯这才缓过劲来,随即回头招手叫来二十几个警备队士兵,大箱小笼地抬着杨老板随船而至的家当细软走下了舷梯。

    到了这时,站在不远处围观此情此景的船员们这才围过来与任柯打招呼,多日不见,伙伴们都很热情,相互间还要开几句荤素不忌的玩笑。

    这时顾晋带着魏东篱和李德伟兄弟俩过来了,任柯赶紧上前迎接,哥仨说笑在一起,很是亲热。

806 小妹子的去与留

    魏李哥俩已经收到正式任命,一个是任柯的副手,一位是李俊明的副手,今天就下船上任。

    这三位里一个是火塘俱乐部成员,两个是菜园俱乐部成员,当初,在红楼里平日里没少唇枪舌剑,如今时过境迁,哥仨也年长了好几岁了,自然也少了许多幼稚的争论,而且大家都远离了红楼的环境,在这个荒蛮的开拓之地成为工作伙伴,所以他们心里也都很清楚,哥几个也许在理念上各有各的不同,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工作上的融洽合作。

    杨老板也带着丫鬟婆子在边上笑吟吟地看着夫君与他的哥们嘻哈打笑在一起,对澳洲人之间朋友相见后的这一幕,她已经很习以为常了。

    这一回,杨老板是把澳门熙园里的所有家当都搬来了,一大堆箱笼,让二十几名警备队士兵来回搬了三趟才运完。

    看到士兵们搬完了家当行李,任柯这才结束了与伙伴们的嘻哈打闹,挥挥手告别了妮可号上的船员们,带着自家的妻妾婆子们依次下了船,那个场景让妮可号上的一干人无不羡慕嫉妒,都说尼玛我们早先怎么不争取放个外任呢?现在看着任柯独享齐人之福,一副夫唱妇随,妻妾成群琴瑟和谐的样子,还真特么眼热……

    然而妮可号伙伴们不知道的是,任柯一家人下了船没多久,他的家庭就起了一场风波。

    原因是任柯向杨巧巧提出了那两个清倌人的去留问题,这个问题任柯在与妻妾们刚刚见面时当然不会提,但是回到自家的“集装箱城堡”里后,任柯咬咬牙还是提了出来。

    实话实说,关于这个问题任柯其实纠结了一路,他看着那两位只有十岁不到的小丫头一脸的稚嫩,一度决定就把这两位留在身边算了,反正他看得出来,两个小丫头心里很愿意留在自己身边。

    不过到最后任柯还是冷静下来,不知道为什么,当他面对两个发育尚未完全的小姑娘就那样天真无邪地站在他面前时,顿时生出很强烈的罪恶感。

    于是他果断两位把小丫头和妻妾们叫到一起,然后用试探的口吻对杨巧巧说,这两个姑娘年纪太小,是不是先把她们送到向日葵女子公学读书去啊?就跟那已经出嫁的紫绫三姐妹一样,等她们学有所成,再谈嫁娶的事情怎么样?

    显然,任柯的意思是到了那个时候,小姑娘如果改变了心意,任柯也会放她们走人。

    然而此言一出,不仅杨老板面露讶异之色,两位小丫鬟们居然也很伤心,俩妹子两眼含泪,一副垂垂欲滴的样子回应说:老爷不给自己一个名分也就罢了,怎么连让自己留在老爷身边都不允,难道是老爷不喜我们或是哪里得罪了老爷,惹老爷不高兴了吗?

    倒是杨巧巧很快就理解了夫君的做法,她劝小姑娘们说,你们出去见过世面也是好的,你家老爷并不是不喜欢你们,主要是你们太小,按照澳洲人的律法,女子不到十八是不能同房的,否则要遭律法惩治。

    然后又指着身边的两个小妾对妹子们说,年前老爷和你们鸳鸯莺儿两位姐姐同房,因为年龄不足十八,还吃了挂落,差一点被革职查办呢!

    扬巧巧一番连蒙带吓唬,一本正经样子的还真的让两个小姑娘安静了不少。

    于是扬老板有换了一副语重心长的口吻,对这两个妹子说:为娘的意思,你们便去那个叫向日葵的学堂读书识字,将来也好做个聪明人,你家老爷学富五车,自然是不喜欢你们是都不认识字做睁眼瞎,没听说有句话叫嘛?

    所以你们就听老爷的,去那向日葵学校读书,像紫嫣姐妹她们一样,做个识文断字的女先生也是极好的,这样老爷也高兴,你们俩学出点名堂来了给老爷看看,断不会叫你们没了名分前程……

    两个小丫头听杨巧巧这样说,才点点头高兴起来。

    任柯接下来就是带着老婆们看“新房”。

    任柯的住房当然不是窝棚,他住在“集装箱城堡”里,这是由二十六个大型集装箱构成的两层铁楼房,之所以叫城堡,是因为整个建筑由集装箱围成,整个布局非常像一座四合院,只不过在这个四合院中间只有一个简单的用三合土压实而成的操场和两口水井。

    一层是学校教室和学生宿舍,二层的一部分则是李俊明魏东篱和李德伟他们哥几个的办公室兼起居室,这些单身人士对任柯很照顾,毕竟他家口多,因此整个二层的一半都归任柯使用。

    其中的一套打通了的几个集装箱住房被组成“四室一厅”的套间,里面有自来水有龙头、做饭的电炉和专门的卫生间,还有各种家具。

    任柯虽然不是新婚,但这里面还是被布置得跟新房一样,任柯看着婆子们在这些房子里穿梭忙碌,有些担心地看着身边的妻妾们,解释说这只是“临时住房”,附近的木棚里堆着大量的木料、水泥和砖瓦,是准备修总督府的,到那时咱们一家人就可以搬到那里去住了。

    但是在总督府修好之前,咱们一家人就只能暂时在这铁房子里安身了。

    好在这房子外面看着不咋样,但里面还算“豪华”,什么席梦思大床沙发茶几台灯电风扇餐桌椅子一应俱全——全是前一阵子任柯让妮可号骄傲号带来的,这些超市货基本上是自己名下的,也有部分是拿自己名下的香烟白酒等等物资跟小伙伴们交换的。

    一台十千瓦斯特林发动机给整个“集装箱城堡”提供能源,李俊明还安排了两个人专人负责操作。

    刚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这种集装箱房子曾经让任柯很是不安,他觉得自己怎么住都无所谓,但是不知道巧巧能不能适应。

    就在刚才,当这一家人在参观这个由钢铁构成的四合院时,任柯担心地看了巧巧一眼,怕这局促的空间委屈了自己的老婆。

    要知道杨巧巧是见惯了繁华的人,对于丽萍院里的陈设奢华与华屋广厦任柯是见识过的,他正想说点什么安慰一下,没想到看见巧巧却泪流满面,这下把任柯吓了一跳,他赶紧搂着巧巧的香肩说,只是暂住只是暂住啦!过一阵子为夫我一定要修个大院子给娘子住,绝不能委屈了娘子云云。

    杨巧巧听了却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微靠在任柯的胸膛上说,奴家见此景如在梦中,因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了,心里感慨而已,奴家即嫁与夫君,自然是夫唱妇随,是好是歹,厮守一生罢了,何来委屈一说?

    “何况此间甚好,听紫嫣绿萼她们说,这澳洲人的房子与众不同,外虽朴素,内里却考究到极致,妾身观之,果然如此……”

807 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此时任柯的小妾和两个清倌人小丫头已经好奇地在房间里窜来窜去了。

    在妹子们的眼里,这里面一床一椅都透出与众不同,一时间妹子惊呼——此物件可是当初吓煞红鸳她们的电风扇吗?

    另外一位也大叫道,这立地大玻璃镜子,怕是世间少有呃!就是是紫禁城里也是没有的……

    哇!这床榻如何这般柔软……

    看见小妾们十分开心的在房间里东走西看到处踅摸,再看看杨巧巧一脸幸福地靠在自己的肩膀上,任柯终于放下心来,他笑着对妹子们说,如果你们喜欢,我们以后修好总督府,这些家具有的是,哦对了,现在为夫现在要带你去卫生间,那里有个电热水器可以洗澡,还是淋浴的,出的热水够几个人一起洗澡,为夫晚上教你如何使用……

    任柯带着妻妾们参观完住房后不久,李俊明就从黑水河上游的居民点赶到了紫霞镇码头,然后风风火火地叫上任柯,再度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首先是检疫登记营的人员安排和工作布置,准备迎接大批移民下船。

    接着是任柯带着警备队的士兵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全程维持秩序,接下来才是魏东篱李德伟哥俩带着移民们开始分批次下船检疫登记----六千多名男女老幼,分成男女排队进入了营地,除了没有强制理发和洗澡以外,其它检疫登记程序和新安城的归化营几乎一模一样。

    不少移民下了船还爬在码头上干呕了老半天,毕竟这一路舟船劳顿,晕船的毛病在人群里显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过历经磨难的移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尤其是当妮可号驶入紫霞湾时,人们站在妮可号的甲板上就看得很清楚:这个地方很不错,地势平坦开阔,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满眼的郁郁葱葱和鸟语花香,经验丰富的汉人们立刻就被这块土地的肥沃和温暖的气候所打动,渐渐的,人们开始变得兴奋起来,精神头也恢复了不少。

    因为这已经是第三批移民了,所以新移民们面临的各方面条件要比前面两批好得多,现在无论是从物资准备还是下船的秩序都比前两次进步很大,少了些忙乱,多了些按部就班的秩序。

    因此第三批移民从下船、入检疫营登记,再到进入居民点,整个过程只用了两天时间。

    新移民的居民点早已提前划定并做好了各种接待准备,那里有大型的公共食堂——好吧,其实就是粥棚,另外还有临时居住的建筑——其实就是一片一片的窝棚。

    移民们被安排在事先搭建号的窝棚里后,立刻开始了各种建设,这批人在妮可号上已经被分成十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都有村长和叫“土地评议会”的村民组织。

    李俊明上任总督后,还给村里制定了一个叫“乡约”的东西,有点类似于旧世界的“守则”和“居民公约”的混合体,然而按照李大律师的说法,就是一种初级的《民法典》。

    尽管任柯等人,包括朱北国和红楼里的伙伴们认为李大律师拔高了这个叫“乡约”的法律文件,但是大伙也都不得不承认,律师就是律师,做人群的管理和社会治理,律师这类专业比理工科专业的人要强不知道多少倍,按照朱北国点赞的说法——李大律师一出手就是点穴,而这个“乡约”就是开展社会治理的穴眼。

    后来因为效果拔群,李俊明的乡约还普及到了万山岛和新安城,最后是整个联邦,当然这是后话了。

    就当时而言,自从这个“乡约”被刻在木板上立在每个行政村议事大屋门口以后,村里的秩序确实好多了,同时村长和土地评议委员们行事也规范了许多,因为这个“乡约”不仅是“守则”,还有委员和村长的“选罢”条文。

    于是村民们从祖宗八辈子算起到现在,生平第一次,一脸**或者说一脸懵逼地开始行使“选举”权了。

    为了抓紧时间,李俊明早在第三批移民刚刚上妮可号后,就发电报建议立刻在妮可号上进行行政村划分以及村长和土地评议会委员的选举。

    顾晋立刻接受了李俊明的建议,责成即将到任的魏东篱和李德伟兄弟俩负责——这哥俩当时已经在妮可号上开始登记人口统计数据了。

    对于这批新移民来说,发生在妮可号上的村长和“行政村土地评议员”选举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这些被选上的村长和“土地评议员”们绝大多数都是乡绅和又一点文化的人,没有穷人,而且没有女人。

    虽然澳洲人告诉这些移民----你们完全可以选女人,也不必计较个人的财产,只要看能力和人品就行。

    然而移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乡绅和文化人做自己的村长和土地评议员,面对魏东篱和李德伟的讶异,移民们给出来的答案简单朴素到令人发指----大多数移民说,不能相信那些连自家日子都过不好的穷人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想取得大家的信任,那就先证明自己有能力----能让自家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就是一个证明,至于人品,那就更简单了----文化人温文尔雅做事有底线,不比混混痞赖毫无廉耻之心,有了这些简单的判别就足够了。

    另外一个让魏李二人感慨的是,最终的选举结果不但没有任何女人当选,女人们甚至都自觉地不去参与这类事情——男主外,女主内,是汉人们的千年“传统”,好吧,或者说是“牢笼”更确切一些。

    这个选举结果传回红楼后,确实让不少穿越者----特别是红楼的女士们感到很无奈,但是,并没有人认为应该干预这个结果,更没有人主张取消给予人们的这些政治权力,就像李俊明曾经说过的那样----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今在岛上的第一批移民里,就已经有女性土地评议员了,当然了,据说那是任柯当初强力促成的结果。

    然后总督李俊明专门为此写下了一段很有名的话,这段话原本是李俊明记录在总督府工作记录里的,当时他刚刚监督完一个行政村的村长改选公推过程和一场土地评议会委员的补充选举,尽管那场选举让这位总督大人心有不甘——当时几个很有能力的女人参选失败了,投反对票的甚至包括她们的丈夫和公婆,但是李俊明并没有像当初任柯那样出面干涉。

    李俊明认为,毕竟那场选举没有人被胁迫,而且是公开且按照程序进行的,那天晚上,李俊明回到集装箱城堡的单间里,提笔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这段文字后来被记载到《朱北国日记》里:

    “……显然,我们不能借口人民的素质低下而不给人民政治权力,因为天底下没有任何一个道理可以说,人的素质低就没有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而拥有政治权力正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条件……

    有一种别有用心的理论说,人们可以让渡自己的天赋人权去换取其它权益,比如安全或者生存权,然而,人类社会过往的历史已经证明----人作为一个鲜活并拥有灵性个体,如果没有了个人的政治权利,那就谈不上拥有任何其它权益,哪怕名义上有,那也仅仅是纸面上的,总结一句话:失去政治权利就会失去一切,包括温饱、生存权、安全和财产,更别说作为人的尊严了……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就必须给予人民广泛的政治权力,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平等,总而言之:由一群自由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是真正自由的国家,而自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和强大的根源……

    此时此刻,在紫霞岛,当人们在推举、选举土地评议会的委员时,现场的大多数汉人们并不知道,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和她们如今获得的政治权力对他(她)们及其子孙意味着什么,但是我们心里很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历史必将证明,我们必须做正确的事情,走正确的道路,最终才能到达光明的彼岸……”

    李俊明的这段话不少凭空写下的,不久之后,这段文字就以电报的形式发往红楼,显然是意有所指……

808 垦荒的热情

    因为,最近针对如何给予移民政治权力的问题,大家产生了一下分歧----当然了,分歧之处不是给不给的问题,而是何时开始这个进程的问题。

    任柯认为,如果我们诚心诚意地想给,那就不要找借口拖延,马上开始就行了----这种事情没有什么时机和条件只说。

    否则的话,那就干脆不给,也不用寻找不给的理由----因为当今的人们尚无个人政治权力的观念。

    李俊明坚决主张马上给----他认为,归根结底,制度才是我们区别于这个世界绝大多数地方的根本之处,也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

    最终,联邦参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任柯和李俊明的主张,同意他们在紫霞岛“做一些有限的试点” ……

    新移民点的几个行政村从黑水河上游开始一路向北排列,最近南端的一个行政村距离那座露天煤矿很近,副总督李德伟在第一时间接收了李俊明交给他的煤矿、运煤船队和三百二十多名采掘工,这些人来自第二批移民,全部都是壮劳力。

    他现在担负的任务很重要:必须在两到三天的时间里给妮可号尽量补充燃煤——目前,包括堆积在紫霞镇码头上的和矿场上的煤大约总共有二百吨的样子,这是前一阵子李俊明组织移民们挖掘的,如今新移民来了,李德伟打算去新移民村再招募一些劳动力,扩大采掘队的规模。

    为此李德伟向顾船长保证,等妮可号下次再来时,妮可号可以一次性补充五百吨以上的燃煤。

    顾晋听了非常高兴,因为这意味着红楼方面的燃煤供应负担极大地减轻了,如今莫宁顿岛上的鸡窝煤矿已经全面开采,如果那些煤可以不用或者少给妮可号的话,加上妮可号从帝汶岛的煤和矿砂的输入,白沙集团的煤焦化工和康王电力的港口热电厂将会获得充足的燃煤供应,不仅如此,华立和全振海他们就有原料大规模炼焦炭了——有了大规模的焦炭供应意味着什么,所有穿越者都很清楚。

    无疑,这将对整个莫宁顿岛上的工业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李德伟的信心是有依据的,如今紫霞岛的劳动力相对充沛,比较容易招募到挖煤的劳力,因为工钱比较高,在露天煤矿、黑水河运输船队和紫霞镇码头干搬运活是移民们比较喜欢的工作,因为他们每人每月可以有超过三两白银的纯收入,在这个时代,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就是一份高薪工作了。

    唯一的问题是岛上的劳动力调配和补充----现在是雨季,基本上是农闲时节,在一部分劳动力相对宽裕的家庭里,当然愿意临时在这写地方挣一笔不菲的工钱,然而这些劳动力都是临时性的,对于这些汉人而言,最魂牵梦绕的,还是联邦政府分给他们的每人二十亩肥沃的土地。

    还好,李德伟清楚,就这样的工资水平,在第三批移民里他肯定还能招募到挖煤的劳动力。

    第三批移民很快就住进了窝棚里,这只是临时建筑,窝棚附近就是规划好的行政村居民点,宅基地已经划好了,大量的木料也已经备好,新移民们将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公推的村长带领下,立刻开始建设房屋,同时开展的工程还有水井、水渠和道路工程等等。

    除了码头外,岛上另外还在修建一条九米宽的煤矸石/鹅卵石碎石公路----这条公路从紫霞镇码头一直向北延伸到新移民的居民点,公路在行政村范围内将以村为单位由村民们分段包干修建,根据道路规划,在下一批移民抵达后,这条碎石路将一直延伸到紫霞岛北部的海边。

    这条贯穿紫霞岛南北内陆的公路把紫霞镇码头、黑水河上游的露天煤矿和所有的移民行政村联接起来。

    这条道路的尽头,是紫霞岛北部海岸的一个河口,那里有一个可以修建深水港口的海湾,海湾的对面还有一座面积大约是紫霞岛十分之一的岛屿,关于那座岛,任柯告诉杨巧巧说:如果女寨的女人们不习惯与村民们住得太近,可以把整个一座岛都划给女寨的自梳女们。

    因为这条路用是煤矸石为主要材料铺就的,所以移民们称它为黑石道,这条道路的尽头正是当初顾晋他们在第一次登陆紫霞岛的时候就测量过的那个海湾,海湾底部是一条河流的河口,不远处有一段可以建设深水良港的海岸,因为港外还有若干岛屿,因此这种地形地貌还非常适宜做避风港。

    李俊明作为紫霞岛总督,对这个未来的港口很是上心,他早就有在此搞建设的想法,前一阵子在确定了第四批移民的开垦区域时,他已经跟任魏李等几个人商量好了建设方案,还从侯相麟那里要来了具体的施工方案----这个港口一旦建成,其货物吞吐量将比紫霞镇码头要高出许多。

    另外,第四批以后的移民将安排在那个港口附近垦荒,这样一南一北共同发展,遥相呼应,整个紫霞岛的开发格局就形成了。

    另外一个考虑是,让新移民垦荒的土地与旧移民的土地距离远一些,让双方都有扩展空间。

    这个安排也是不得已,因为目前移民们的垦荒热情高得有些吓人,由于拥有充足的垦荒物资,先后抵达紫霞岛的移民们很快就投入到野心勃勃的垦荒行动中来,这就逼着李俊明他们不得不加大居民点之间的间距,以便给移民们腾挪出垦荒的空间,不然的话,各个居民点的垦荒土地就要连片了。

    现如今,老王上次来紫霞岛时布置的农业垦荒计划已经完全成为过去式----因为当时还没有发生常风行动,在当时的劳动力条件下,老王计划在本年内能开荒一万五千亩,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人均只需要开荒大约十二、三亩。

    显然在当时的劳动力条件下,这个指标并不难完成,然而时间到了九月份,因为常风行动,紫霞岛突然已拥有两万多男女丁口的劳动力,估计到年底之前,人口数量可能会突破六万,这意味着----如果按照人均分配二十亩荒地,其中垦荒后达到种植条件的土地人均至少有十到十五亩计算,从年底到来年开春,全岛应该有五十万亩可种植的土地。

    然而实际的垦荒结果却令李俊明他们很是吃惊,他们发现自己低估了汉人移民们对土地的执着程度,或者说叫狂热才比较合适。

    现在,移民们不仅很快就给自家开出了人均二十亩的荒地,而且人们居然还有余力继续垦荒,因为早在任柯带领第一批登陆紫霞岛时就宣布过,如果你有余力,是可以多垦的,当然了,你家超范围新垦的土地必须保持耕种状态,不然就会判定为滥垦而被总督府收回。

    好吧,无论是先来的任柯还是后来的李俊明,都低估了汉人移民们的勤劳程度,因为紫霞岛的地势平坦水资源丰沛,开荒修渠确实比在那块大陆上要省事得多,加上前期物资和粮食的准备都很充足,于是李俊明他们惊讶地发现:移民们开起荒来那叫一个拼命!

    有一些家庭白天晚上的连轴转,根本就没有休息日,夫妇俩没日没夜地垦荒也就罢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也是一起上,不少家庭连自家房子都顾不上修,宁可一家老小临时挤在窝棚里,也要先在野地里开荒。

    显然移民们心里都有小九九——自家的房子早修晚修都是有的,然而这地开晚了,被别人家占了,那就没有了!

    所以尽管实际上各家地块距离很远,各家的开拓空间很大,但人心就是这样,看着别人家的土地在一天天的扩大,自家的肯定就要着急----哪怕你自己不急你老婆也要急,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会产生强大的动力--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各家各户就这样一路攀比着,不知不觉地搞起了开荒竞赛。

    于是仅仅到了十月底,在常风行动执行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紫霞岛就垦出了三十万亩荒地。

    也就是说,移民们提前完成了人均开荒二十亩指标!

809 新钦州港

    为此,李俊明预估了一下,就这样搞下去,到明年开春,当常风行动结束后,如果紫霞岛上有近十万移民的话,开出一百万亩可耕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显然,为了给这一百万亩土地搞配套,除了水渠水井以外,那条纵贯紫霞岛南北的公路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了,因此为了抓紧时间修路,也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这项工程的建设主力并不是村民们,而是紫霞岛警备队。

    公路的施工指挥由警备队副队长魏东篱负责,这位曾经在旧世界的工地上做过多年的工地和水电装修包工头的魏老板,在整个穿越群体里,大概是除了侯相麟以外,对土建工地最熟悉的人了。

    这一阵子警备队非常的忙,一千多人的队伍被分为两队轮班进行军事训练和各种建设,前者由任柯负责,后者由魏东篱负责。

    哥俩就这样带着上千人没日没夜地忙,紧赶慢赶地修路,不仅给新移民们搭建了上千个窝棚,还砍伐了大量的木料堆在附近。

    干完这些急务后,又去码头帮忙——八月中旬,朱北国彭强驾驶着新船抵达了紫霞湾,给紫霞镇码头带来了新的码头设施——人力塔吊和一整套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深水码头构件,这是为了让妮可号能直接靠上紫霞镇码头的重要设施。

    九月五日傍晚,妮可号离开了紫霞岛码头,载着八百多名各种渠道汇集过来的男女孤儿赶赴新安城而去,在那里妮可号将满载各种货物,包括矿石和燃煤回红码头。

    现在,紫霞岛的各项工程建设也进入了高峰期。

    任柯很艰难地从第三批移民里招募到八百多年轻人作为警备队士兵----之所以艰难,主要原因是汉人移民们对土地的执着和留恋,使得大多数的移民们对吃粮当兵实在是没有兴趣,然而好歹还是招募到了一部分人,不过人数少得有点出乎意料。

    根据任柯和魏东篱的调查,好不容易招募到的这些士兵过去在村里就不是什么老实农民,他们貌似更像村里的混混,他们好像天生就不愿意老老实实的种地,在家里的长辈眼里,这些人属于“不成器”的人。

    显然,任魏二人没得选,他们知道,在大多数移民眼里,军队,哪怕出高薪也很难获得那些分配到土地的农民们的青睐,何况财政部也不可能划拨超出标准的人头费来让他们养军队。

    任柯对此有些绝望,他发电报给红楼说,不愿意自己的警备队由一群乡下混混组成,还发电报给万山岛,强烈吐槽小艾等人的截胡行为,还上纲上线地指责万山岛方面的截胡行为是不顾大局,会严重影响大家的穿越大业云云。

    针对任柯的、有些气急败坏的电报和困难,孙老立刻发电报安慰任柯说,不要这样悲观嘛,村里的混混好歹也是年轻人,是年轻人就能塑造嘛。

    孙老还说,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通常情况下,保守的乡绅和族人们对那些头脑比较活泛,不安于现状,总是出各种幺蛾子的年轻人一概视之为混混----这些人可能有各种毛病和叛逆的性格,有些人甚至好吃懒做——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终日劳作仅得温饱的日子确实是令人绝望的,也难怪一些人陷入好吃懒做的消极境地。

    但是,我们不应该怪这些年轻人,你应该理解一个事情: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一辈子都在绝望地劳作且毫无上升空间,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绝望的事情?

    所以年青人的消极和叛逆主要还是社会问题,从总体上讲,怪不得年青人的。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这些年轻人其实是宝贵的资源,总之,是人就能用,只要用严格的训练来塑造这些人,假以时日,这些人都将是优秀的军人。

    别忘了,只知道埋头种地的所谓老实农民,其实也没多大出息,智商也成问题,那些人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听话的士兵,但是成为不了优秀的军人……

    孙老对任柯的开导还是起到了作用,于是任柯和魏东篱一起,把魏鸿在新安城训练归化营黑人的那套“军事条例”整理了一番,萃取其中最严格甚至残酷的军法,拿来训练这批村里的混混——任柯和魏东篱对此有一个共识:军事训练要严苛到让这些混混害怕的地步。

    好在任柯前期带到紫霞岛的士兵素质相当高,这些士兵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垅湾水寨出身,而且全是单身或者是孤儿——不是这样的人谁会背井离乡跑到这个只有鸟才来拉屎的荒岛呢?

    另外一部分是代小山和小艾从四家华商那里带出来的孤儿,这些士兵大多数都在万山岛的夜校里上过几天课程,接受过一段时间到军事训练,其中不少人还参加过大垅湾水寨的那场与绿营兵的战斗,这批人现在是任魏二人的骨干力量,如今警备队扩充了,他们全部都变成了军官,最起码也是班长,这些人的存在让任柯和魏东篱有底气管理好这些士兵,包括那些混混们。

    除了严格的军训外,还有各种工程建设——黑石道的修建只是其中一个还算相对轻松的劳动,此外还有码头建设、伐木等。

    每周一到六,士兵们分成两队,分别由队长任柯和副队长魏东篱带领,不是军训就是干活,好在星期日有一整天的放假休息时间,平日里的伙食好到令全岛移民都羡慕的地步,加上不菲的军饷,免费的服装鞋帽----说起来,当一名警备队士兵还是不错的。

    所以到后来真不少年轻人自愿跑来参加基本上,当然了,村里的乡绅和普通村民们也很高兴----毕竟平日这些混混没少让村里的族人长辈们头疼,如今这些混混们有了这么个去处,有人管束着,简直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如果不是李俊明及时带领移民们转向另外的工程建设,移民们还会继续开荒下去。

    十月底,李俊明及时发布总督令,要求人均垦荒面积达到三十亩——也就是超出已分配土地十亩的农户转向其它工程建设,当然是有工钱的。

    因为旱季快到了,农忙即将开始,李俊明决定抓紧这段时间上一个大工程——新钦州码头。

    黑石道在河口处向西北拐了一个弯,直达紫霞岛北端的一个海角,海角附近有复杂的海岸线,海角外有十几座大大小小的荒岛,因为地质作用和海岛群的存在,那里的洋流湍急,冲刷出比其它陆架更深的水道,因此那里也是修建深水良港的好地方。

    不久之后,在警备队士兵们的努力下,一个新码头在海角东侧的海岸线上出现了,因为据说住在附近垦荒的移民大部分来自广西的钦州湾,这些移民原本是沐天波府的佃奴,吴三桂占了昆明后,其中三千余人逃难到钦州湾,准备登船南下后黎朝的河北国——当时河北国郑主也正在招募汉人南下垦荒,然而在临上船之前,陈上川派船把这些人接到了东山岛,最后这批人上了澳洲人的船。

    于是李俊明把这批人安置在这个海角附近,还把此地命名为新钦州。

    这里的木材有的是,李俊明和魏东篱带着两千民工和一千警备队士兵在这里建了一座大型木码头,名字就叫新钦州码头,其地理位置和水深条件实在优良,如果在现有的基础上,用水泥预制件进一步将栈桥延伸入海的话,就可以让妮可号直接停靠了。

    这个码头在若干年后成为澳洲联邦在海外的一个重要军港。

810 紫霞公学

    除了新钦州码头外,在黑石道尽头的河口附近也有一座码头,李俊明把这个码头叫女姑港,因为河口在一带安置着最先抵达紫霞岛的那三百余名女寨的妇孺姑婆们,此外,女姑港外北部若干个岛屿都划拨给了女寨,将用于安置即将抵达紫霞岛的另外十几座女寨的女人们。

    时间到了十月,热带雨林气候的旱季终于来临,紫霞岛南北两地移民们的开荒暂时全面叫停,人们开始在新垦出来的土地上种植各种作物。

    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玉米和土豆,这些作物很适合紫霞岛的水土气候条件,经济作物有甘蔗、可可苗和烟草苗。

    所有这些作物的种子都是老王委托妮可号带来的,除了可可苗因为培育困难且周期较长的原因只试着播种了一千亩外,其它作物最低播种面积都是数千到上万亩。

    此外,农户们还播下各种蔬菜种子,规模也是数千亩,至于家禽,早在垦荒初期几乎家家户户都已经开始放养了,只是猪羊数量很少,原因是妮可号的环境让猪仔和羊羔的存活率不高,而牛马根本就没有。

    不过老朱已经表示,很快就会给紫霞岛带来各种牲口和家畜,尤其是利木赞黄牛和美利奴羊,如今老朱的赛福岛牧场已经能大量提供这些牲畜的仔羔了。

    此外,总督李俊明在上任的这几个月时间里还做成了一件大事——让岛上所有移民家庭的适龄儿童上学。

    紫霞岛的第一所全日制、五年制小学得到了联邦财政部和联邦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包括师资和资金。

    财务预算方面的支持就不说了,联邦财政部完全是按照竹园和向日葵的标准来划拨的,而且只多不少。

    夏小鸥校长和教育委员会的女士们还向“紫霞公学”——这是李总督给起的校名,破天荒地派出了六名教师,这些教师全部都是男生,他们都是毕业于竹园公学的孤儿,这些孤儿基本上是竹园公学最早进去的那批十三、四岁左右的学生,到现在,他们的年龄已经超过十六岁----这是教委针对未成年人工作年龄的一个松动,然而目前只针对男生且只是任教职务,其余的交往仍然坚持十八岁的红线,而且女生尚未放开。

    夏小鸥她们顶住了各大公司的要人压力,硬是把这批学生挖走派到了紫霞岛,由此可见,李大律师与教委系统的人士关系很不错。

    教育委员会此举打破了过去竹园和向日葵的学生只进岛不出岛的惯例,尽管万山岛和新安城那边也需要老师,但是教委主任杜娜安逸还是夏校长她们都强调说:如今教育委员会只能力保的重点地区的需要——那就是紫霞岛,毕竟那里是我们人口最多的海外领地。

    而且对于夏校长的行为和说法,大伙完全无视掉了夏小鸥在工作上有点偏向自家老公的问题。

    紫霞公学位于紫霞镇总督府的旁边,校园极大,面积相当于竹园和向日葵的总和,校园里的设施也参照竹园和向日葵修建,包括操场、钢筋水泥的砖混三层楼房等。

    学校最终建成于一六五九年十一月底,除了原来任柯做总督期间陆续招收的二百多名孩子入校外,李俊明在学校建成前后大肆扩大招生——紫霞公学是按照五千学生的规模建设的。

    学校实行全日制封闭管理,学生入校后只有星期六下午才放学让孩子们回家,星期天下午必须返校,学生们在学校里全免费吃住,还有免费的文具和校服。

    然而,从招生到入校,再到开展教学让学校走入正轨,其间发生的一系列风波让李总督有些焦头烂额。

    首先是招生就很不顺利。

    如果没有李总督带着村长、乡绅乡老和土地评议员们挨家挨户地告知农户——假设你们不让家里的孩子上学读书的话,那就要影响你家土地分配,甚至会剥夺你家的孩子扶养权,把孩子过继给其他户!

    如果没有任柯带着士兵去那些顽固透顶的农户家里,对一家之主说,你家的适龄孩子再不去上学的话,我们就要没收你家土地,然后把你们送回大清——对!说的就是你家!什么?你说你家的是女孩子?少废话!女孩子也必须去读书明白不!咱们澳洲联邦讲究男女平等!

    如果没有上述各种连哄带吓地说服,想让大多数农户家乖乖的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几乎没有可能性。

    原因很简单,在农户的家长眼里,孩子跟自家财产没有本质区别,作为天朝农民的一家之主,从来都是这样认为的——自己只需要多生孩子,等孩子长大后就能给我干活创造财富,等自己老了,就能享清福——虽然现实中真正享清福的很少,但至少从法理上是站的住脚的,关键是千百年来官府也替你维护这层法理关系。

    然而农户们发现澳洲人却不这么想----澳洲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逼着你把已经可以干活——哪怕是轻活——的孩子脱离家庭进入学校读书,而且这一读就是好几年,不到十八岁不算完!天哪!十八岁?十八岁的孩子都能分家立业了好不好?!都可能当开枝散叶生孙子好几年了好不好?!

    尽管送孩子读书不需要家长们掏一钱一厘的银子,但是这些孩子一旦不在身边,肯定就无法役使,给家里帮不上忙,天朝农民的一家之主会这样认为:那老子养活你图个啥?

    特别是现在——这个家庭正忙于开荒拓地的紧要当口,对于正在努力让自家拥有更多土地的农户们而言,送走半个劳动力都是家庭的重大损失。

    当然了,在澳洲人的威压之下,该送出去的孩子农户们还得送出去,不然的话,家长们看着澳洲官儿们的脸色就知道,再不老老实实地送孩子去读书,损失就更大了。

    随着岛上移民人数的增加,截止到来年开春“常风行动”结束,紫霞公学一共招收了五千多名年龄在六到十二岁的孩子,占全岛九万移民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涵盖了全部有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家庭。

    显然,这个成绩非常来之不易。

    然而李俊明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得不做出了一些重大让步——他把原本六到十六岁的“入学适龄期”缩减到六到十二岁,不然的话,送孩子上学的事情就可能搞得村村起火户户冒烟。

    在这个时代,人们确实没有把年龄超过十二岁的青少年送去上学的家庭,无论男女都是如此。

    因为在家长们的眼里——包括这些青少年自己----当自己十二岁时,好吧,其实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年龄一旦超过十岁了,那就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可以拖犁放牛打谷草,是家里的全劳动力了。

    此类观念是如此普遍且被认为是天经地义,李俊明是既无奈又无能为力,毕竟在汉人移民的观念里没有青少年的“青春期”这个概念,只要男孩子和女孩子有了性别特征后,尤其是女孩子有了月事后,家里就视为成年了——从此以后,他或者她不但是一个或者半个全劳力,还要开始谈婚论嫁了,所以汉人移民们完全不接受总督大人说的什么十八岁以下的男女都属于“未成年人”都应该去上学的概念。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215/ 第一时间欣赏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 作者:彼岸之筏所写的《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为转载作品,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介绍:
这是一本开头有些休闲、有一点慢节奏的书,毕竟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多角色群穿故事,因此前期的一切铺垫,都是为了今后的精彩。总之,这是一本给有机缘的人看的书。 旧世界的一群普通人,在两位神秘人士的帮助下,集体穿越到明末清初那个大时代。本书讲述的,是这群人如何筚路蓝缕开启山林,演绎出一段波澜壮阔、真实且魔幻的人类历史的故事。 所以,希望各位看官不要把此书仅仅作为单纯的小说看,毕竟历史比小说更魔幻,如果你能有耐心看下去,越到后面就越精彩……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