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规则系学霸TXT下载规则系学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规则系学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规则系学霸txt下载     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97章 公开研究成果:《粒子性态堕化》

    “霍姆斯-本特去-死!”
    “抗议!”
    “赶紧停下你的危险实验,你这个黑心的科学家,你将会毁灭地球、毁灭人类!”
    “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地球,而不是制造毁灭武器!”
    “这是反地球、反人类的实验!”
    “必须停止下来!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
    外面大群人都举牌抗-议,喊着一个响亮的口号,让力学研究所里面的人,都感觉有些头皮发麻,好在保安还算尽职,没有让人直接冲进来。
    霍姆斯-本特躲在办公室里,不断的用力抓着头皮,心里有些后悔出风头了,他确实是繁重的研究的核心成员,但并不是唯一的。
    其他人的研究贡献也不小。
    只不过做研发宣传报道的时候,他主动说站出来接受采访,再加上不错的气质和幽默的谈吐,才上了摄像镜头成了主角。
    那是他津津乐道的。
    现在霍姆斯-本特只希望镜头里的是其他人,就不用被外面一大群人‘诅-咒’了。
    外面的人在抗议的过程中,嘴里喷出来的话可不友好,各种带‘F’字眼的问候,让霍姆斯都想出去,去比比谁的肌肉更发达,但考虑到巨大的人数差距,他还是决定从心一把,呆在办公室里肯定安全一些。
    “不要和他们计较,一群麻瓜!”
    “什么都不懂,过来就乱说,还什么黑洞,就算是有黑洞,也先把他们吞噬掉!”
    “该-死的!”
    霍姆斯也只能在办公室里痛快几句了。
    力学研究所派出了新闻官,还有几个教授出去做解释,他们好言好语的说着,‘反重力罩’不是黑洞,但效果似乎不怎么好。
    第二天州里派来了调查官,专门问起了‘反重力黑洞’实验。
    力学研究所的一群研究员,赶紧围住了做解释,他们真感觉冤枉死了,看着调查官,仿佛是看到了曙光。
    随后,州里政务部门和力学研究所,一起发表了研究声明,公开解释了反重力罩,是反重力研究的附带发现,并非常确定的说不是黑洞。
    在研究声明中,他们还公开了两个测试视频。
    一个是把卡车开进去,再开出来,结果卡车毫发无损。
    另一个是让动物站在‘反重力罩’旁边,发现动物并没有被吸收,而是安然无恙的呆着,只是看起来非常的不安,明显很害怕旁边黑黝黝的东西。
    同时,还说明反重力罩内部的实验装置没有损坏,反重力罩就只是一层黑色的罩。
    这两个视频还是说一定说服力的,最少证明‘反重力罩’并不会吞噬东西,但人总是会坚定自己的看法,没有百分百证据,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就肯定能找到话语去反驳。
    比如,有些人就认为,“黑洞没有吞噬效果,因为能量不足。”
    “黑洞存在的时间太短暂了,只有几秒钟,还没有完全成型。”
    “这个实验肯定是非常危险的,也许一个不注意就能制造出小型黑洞!”
    “力学研究所能去太阳系外做研究,而不是在地球上,甚至太阳系都不可以!”
    当然了。
    研究证明,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不少民众也相信不是黑洞,也就不继续抗议了。
    但是,除非‘反重力罩’普及到人人都能接触,否则想要说服所有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所以依旧有人站在力学研究所门口举牌抗议,只不过声势相对变小了许多,也只是不满的喊几句而已。
    好消息是,因为有新的发现,力学研究所获得了更多的研发赞助,他们后续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来对‘反重力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与此同时。
    力学研究所发现的‘反重力罩’,也在国际上引起了热议。
    除了普通人对‘黑洞’的担心以外,学术界则是更期待,了解‘反重力罩’相关信息。
    只要是对物理学有一定认知的人,就知道反重力相关的研究,不可能制造出黑洞。
    最少,制造黑洞的可能性,远远低于粒子对撞机。
    因为,能量不足。
    反重力技术的研究,相对于粒子对撞机来说,只能说是小型的研究,装置启动需要的耗能不高,耗能加在一起集中到一个点,和制造黑洞所需要的能量,也处在不同的数量级。
    所以,反重力罩只是反重力罩,也只能是反重力罩。
    那么反重力罩是什么呢?
    好多对反重力技术感兴趣的学者,都期待起了半个月后举办的国际反重力技术协会会议。
    国际反重力技术协会,是国内牵头组建成立的,最开始组建的目的,就是便于售卖反重力装置、提供反重力相关的技术。
    在正式成立以后,也开始履行学术性组织的职责,规定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协会成员可以在会议上,公开反重力技术的研发信息。
    实际上,反重力相关的技术都不保密的,真正公开技术肯定不可能,但相关的研发内容、重大发现,还是可以公开出来的。
    比如,反重力罩。
    这个发现已经公开报道出来,就肯定是能够公开的。
    等到了协会会议的时候,力学研究所就可以公开一些,外部获得不了的研究信息,从而获得更大的名气,也会在协会内部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后者很重要。
    现在的反重力技术协会,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国内,因为其他成员的相关研究,还处在努力追赶的事情,是靠着国内公开的技术做研究的,跟在后面做研究当然没有话语权,越是站在顶端话语权越大。
    很快。
    国际反重力技术协会召开了内部交流会,举办地点就是在G城,好多成员代表机构来参加。
    霍姆斯-本特也是其中之一。
    现在霍姆斯-本特都快成了本地人人喊打的对象,走出力学研究所的大门都要小心翼翼,唯恐身后出现个持枪壮汉,打着‘为了地球安全’的正义口号,对他进行子弹穿透性制裁。
    霍姆斯仔细的考虑过,发生类似的事情以后,也许法官会考虑到,罪犯是出于‘为了地球安全’的目的,最少目的是非常好的,甚至可能会被一部分民众当做英雄,而是罪犯就会获得大量的减刑。
    总之,这件事一定要小心。
    所以霍姆斯主动提出来参加反重力技术会议,离开一阵子再回去,也许舆论就会好一些了?
    “希望如此!”
    霍姆斯下了飞机以后,呼吸着安全的空气,感觉浑身轻松了许多。
    陌生的国度确实有很多不适应,但最少环境很不错,而且这里也不会有人,突然冲出来抗议甚至辱骂,或者直接对他实行人身攻击。
    “安全,真是太好了,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霍姆斯感叹着想到。
    等到了会议召开地点,霍姆斯就忘记了之前的烦恼,因为他受到了同行的热情接待。
    一大群人都围着他,问起了‘反重力罩’的研究。
    霍姆斯享受着被追捧的感觉,他就像是成为了明星,针对研究侃侃而谈,还收获了一大堆惊奇和赞叹。
    “这种感觉真好!”霍姆斯想着,“也许我应该申请,担任派驻反重力协会的代表。”
    “虽然这个工作不怎么样,但那是以前了,只要我们公开了反重力罩的发现,一定会在协会里更有话语权。”
    在热烘烘的讨论中,反重力协会会议正式开始。
    协会会长陈明德,上台做了开幕的报告,大体上就是说,协会是方便各个成员机构,能够针对反重力技术研发做交流。
    协会会议举办的目的,则是公开最新的研发信息,并针对性的做讨论,确定反重力技术研究的方向。
    等等。
    之后第一个上台做信息公开报告的,就是国内反重力技术研究代表阮文烨。
    阮文烨是很重要的人物,他在高能所挂职,主要负责理论组的实验,也是国内反重力技术的代表人物,一般的会议都是阮文烨带队参加的。
    现在也是一样。
    阮文烨代表国内反重力研究团队,公开最新技术发现信息,一上台就引起了关注。
    虽然力学研究所最新发现的‘反重力罩’,确实是很吸引人,肯定是个大发现,但毕竟反重力技术是国内首先研究的,掌握的相关技术,也肯定处在领先地位。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阮文烨做了最新研究发现的报告,他上来就谈到了一个词--
    反能量屏障!
    这个词听起来比‘反重力罩’专业多了,而且带上了‘反能量’三个字,直接说明了屏障的效果。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可以吸收光线的屏障,并且发现它具有隔绝能量的作用。”
    “无论是光线、电磁波,还是电流、等离子体,等等,都会被屏障所隔绝,从屏障的效果来看,我们认为它具有反能量的作用,任何能量都无法通过反能量屏障。”
    “正因为如此,它是看不到的,甚至和黑洞一样,具有吸收光线的作用。”
    阮文烨说着播放了一段视频,正是对‘反能量屏障’的测试,画面中黑漆漆的一片屏障下,实验人员把各种实验目标,推进了屏障中,有的则是从屏障中推出,就发现了各种作用。
    比如,汽车熄火、火焰熄灭,光线不反射。
    等等。
    实验视频持续了有十几分钟,随后阮文烨介绍说道,“我们对反能量屏障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它是一项非常强大的太空探索技术,因为它可以完美的应对辐射、电磁风暴,可以让太空中的设备绝对安全。”
    “另外,因为具有隔绝能量的作用,它还是完美的防护罩——”
    阮文烨一口气说了很多,都是在对‘反能量屏障’做介绍。
    实际上,反能量屏障就是空间罩,既然已经有机构发现了空间罩,研究出空间罩的特性,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公开出来。
    这种研发信息公开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对空间罩研发更深入,就能继续维持在国际反重力技术的话语权,而且也体现出科技领域的气魄,有什么发现就直接公开,根本不怕其他机构得到消息,顺着路线研究出新东西。
    阮文烨做完了报告以后,就直接下台回到了位置上。
    下一个就轮到了力学研究所。
    力学研究所提前就申请了作研发报告,次序还高高的排在了第二位。
    本来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却让霍姆斯-本特变得不知所措,他带着茫然的站了起来,随后都不知道是否该走上台做报告。
    “作报告?”
    “你们都说完了,我还说什么?”霍姆斯-本特愣了好半天,还是咬牙厚着脸皮上台,并说道,“真是凑巧,我们也有了同样的发现。”
    然后,没有了。
    霍姆斯-本特带着尴尬走下了台,但所有人都能够理解。
    本来高兴于有了全新的发现,想上台展示一把,却知道其他人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研究,还提前做了更详细的报告?
    这就太尴尬了!
    ——
    最后。
    反重力技术协会会议的主角,依旧是国内反重力研究组,其他参与的机构有一些发现,但只是很小的发现,有的则只是报告说更换了一部分材料,让反重力装置性能更好。
    仅此而已。
    因为没有理论上的突破,类似的发现意义并不大,提示装置性能方面,可实现的方式也有很多。
    阮文烨的报告,对其他参与研发的机构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他明确指出了研究空间罩,就必须要对内部高能光束进行重新排列,并且加大设备运行的功率。
    这就等于指明了方向。
    至于怎么对内部光束设备进行重新排列,就是技术精密了,不可能完全公开出来。
    反重力技术协会会议是公开的,当即好多媒体就做出了报告,说明国内已经对‘反能量屏障’有了深入研究。
    之后舆论都在讨论空间罩,讨论空间罩的未来应用问题。
    很快。
    一篇发表在《数学物理杂志》的学术论文,就让舆论有了转变,也在物理学界掀起了打震动。
    这篇论文的名字叫做《反重力环境粒子性态堕化》。
    论文是赵奕发表的。
    其实可以理解阶段性的‘学术研究信息公开’,因为反重力的研究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国际上有了很多基础的研究发现。
    赵奕也就可以发表相关的基础研究结果。
    另外,也是给公开‘核聚变装置研究’做铺垫。
    核聚变装置研究,规模实在是太大了,想要做到完全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完全保密,就公开的去做研究,甚至可以让其他机构,也一起做相关研发。
    但是,他们的起点差距太大。
    哪怕是知道了反重力环境会造成粒子性态堕化,直白来说,就是核聚变在反重力环境下可控,但想要控制必须要依靠空间罩。
    现在只是公开了发现空间罩,以及空间罩的一些特性,具体怎么去使用空间罩,比如,在空间罩上‘开洞’,或者对空间罩大小、规模、持续时间进行稳定控制,难度就实在太高了,甚至说,没有相关的底层理论,几十年都不一定能研究出来。
    所以类似的信息是可以公开的,而公开的效果也确实如同预想--
    物理界一片哗然!
    《反重力环境粒子性态堕化》,其中一个最核心的结论是,粒子在反重力环境下,最高速度会低于光速,并且不同强度的反重力环境,粒子的最高速度不同。
    这打破了物理学的常识。
    在之前所有物理学家都公认一条定律--任何环境下,粒子的最高速度都是光速。
    另外,粒子性态堕化,也会让专业学者想到一个问题--
    反重力环境,岂不是能让时间变慢?(未完待续)

第598章 啥玩意?超高温超导材料?

    粒子性态堕化,可以简单理解为粒子的最高速度受限,只要是带有质量的粒子都会受到影响。
    当产生这种影响的时候,专业学者马上就会想到时间问题。
    虽然粒子是微观的物质,是日常生活感知不到的,但粒子是万物的组成单位,当粒子的性态受到影响的时候,任何物质都会受到影响。
    这就肯定会影响到人类对于时间的感知,也会影响到一些机械运作。
    比如,电子表。
    电子表内部的电流输送速度,因为主要是电子的作用,而电子恰恰是带质量的粒子,当电子的速度受限以后,电子表的运作,肯定会受到影响,只不过影响非常的微弱,因为光速和一半儿光速,差别并不是很大,都是几乎无法感知到的速度,而电流传输速度,只要是超过了感知范围,对电子表运作影响就微乎其微。
    但是,影响肯定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在超过百分之九十九强度的空间阻隔效果下,普通电子表运作一个月,时间会会慢上一秒左右。
    另外,人体对时间的感知也会受到影响。
    人体细胞、化合物、蛋白质等,都是由粒子组成的,粒子的速度决定了基础。
    如果粒子的最高速度受限,比如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光速,神经系统传输就会受到些微影响,从而影响到神经反应速度。
    但是,同样的,影响微乎其微。
    粒子的最高速度受限,就会对机械运作与时间感知造成影响,但实际上,以此来说‘控制时间’,就有点哲学范畴的性质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物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围绕地球转一圈,时间就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仔细想想也可以这么去理解。
    比如,两个小时环绕地球一圈。
    对于飞机上的人来说,就只是在飞机上待了两个小时;对于地面上的人来说,也只是过了两个小时,真正变化的,只是定义出的时间而已,两者对于时间的感知并没有区别,都只是认为过去了两个小时。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只要对时间感知是相同的,那么时间就不会发生变化,而去把粒子堕化联想到控制时间,也只能发生在半哲学性质的讨论中。
    因为空间不能无限制的吸收能量,并不能直接把中子、质子、夸克直接吸收,也就决定了空间阻隔效果再强,也无法实现百分之百,同时也决定了,空间阻隔对粒子的影响是有上限的,即便无限接近上限,对人类的感知来说,影响依旧是微乎其微。
    所以,从粒子性态堕化的角度,去思考控制时间问题,也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抛开影响时间的问题不谈,‘粒子形态堕化’的论文,发表出来以后,影响力也非常大。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直接颠覆了以往物理界的认知,甚至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权威性。
    另外,这个发现是很好证明的。
    很多机构都开始研究反重力技术,他们都可以在反重力的环境下对粒子最高速度进行检测,正因为如此,几乎没有人怀疑赵奕的发现,好多机构也直接进行研究,马上公布了得出同样结论的结果。
    这个结果的意义太大了。
    世界上的聪明人很多,马上就有人想到了,利用反重力技术进行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核聚变最难的就是控制,因为一旦核聚变开始,就会以指数级增量发生翻反应。
    如何加以控制一直是个大问题,之前被认为最佳方法就是利用磁场控制,还有很多独到的设计,但再完美的设计,暂时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中,就连实验室都没能给出解决方案,实践就更加不可能了。
    现在发现了反重力环境下粒子堕化,核聚变反应速度就会被上限控制,只要把握住上限,就能够完美的对核聚变进行控制。
    虽然这个想法是很好,但专业的核专家,能很轻松的得出结论,“哪怕核聚变被控制了上限,也根本是不可能控制。”
    “因为一旦控制了核聚变速度,就可能会带来输入大于输出的问题,而想要输出大于输入,根本不是现在的材料、技术能实现的。”
    “除非……”
    “把磁场控制和反重力技术放在一起使用,也许就能制造出完善的核聚变装置!”
    好多核聚变研究的机构,也同样参与了反重力研究,他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这个研发方向听起来就非常有前途。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研究方向只存在于想想中时,赵奕就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
    这是一次采访。
    媒体记者来采访赵奕的原因,就是因为‘粒子性态堕化’的发现,研究发重力技术有新发现很正常,而赵奕的发现放在大众舆论,真的是很难吸引人,但在科研界、学术界却引起了轰动,可以说引发了物理学界的地震。
    类似的重大发现,肯定是要进行采访的。
    近两年来,赵奕都很少接受采访,这次却公开出现带了摄像镜头前,并认真谈起了反重力环境下,粒子堕化的问题。
    首先赵奕对于粒子堕化进行了解释,确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发现,甚至会颠覆物理学,有可能动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地位。
    之后赵奕就说起了技术问题,“我们正试着研究反重力环境下的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代表了能源的未来,而反重力环境下粒子堕化的发现,让可控核聚变成为了可能。”
    “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完成,还差得很远。”
    记者问道,“能说说一些相关技术吗?”
    “当然可以。”
    赵奕说道,“我们是把反能量屏障技术,与核聚变结合在一起。让反能量屏障,成为核聚变反应的隔绝层,理论上就能实现,对核聚变的完美控制。”
    “但是——”他说着摇摇头,“反能量屏障是新的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懂,这些暂时也只能存在于理论中,今后会慢慢的去实验。”
    “虽然研发碰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做到,一年做不到就两年、两年做不到就十年,未来总会有一天——”
    赵奕以坚定的态度说了一大堆,差不多意思就是,可控核聚变代表了未来,哪怕是用两代人、三代人、五代人,也必须坚定不移的研究下去。
    一石惊起千层浪!
    当采访视频被播放以后,马上被全世界所关注。
    各个研究机构果然抛弃了‘磁场约束+反重力技术’的组合,转而把心思放在了‘反重力技术+反能量屏障’的组合上。
    因为,听起来就很靠谱。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反能量屏障确实能直接隔绝能量,那么还需要磁场约束做什么?
    反能量屏障就是最好的选择啊!
    ——
    好多机构都开始关注起了反能量屏障的研究,还有很多希望得到国内反重力实验组或力学研究所,有关反能量屏障研发相关的技术。
    当然了。
    哪怕只是刚发现反能量屏障的力学研究所,也不可能直接把技术共享给全世界,他们能得到的只有两个信息,一个是‘加大功率’,另一个是‘重新排列光束组合’。
    这两个信息还是很有价值的,但任何机构肯定需要做很多的实验,才能真正制造出反能量屏障。
    至于控制——
    赵奕估计没有个二十年、三十年,根本是想都不用想的。
    别说是控制反能量屏障,哪怕想要把屏障维持更长时间,都不知道想要多久,永久的维持更不用说,十年内根本是不可能的。
    时间,就是金钱。
    赵奕之所以公开粒子堕化、反能量屏障控制聚变的消息,也根本是有益去做的。
    这可以理解为‘例行公布研究成果’。
    国内拿出了反重力技术,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做研究,研发速度肯定快过其他机构。
    好多的机构都会想知道,国内的反重力研究到了什么地步,那么就阶段性的公布一下。
    当其他机构知道反重力实验组,正进行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而且打算持续几代人,慢慢的去积累技术,自然也就会安心了。
    因为,时间太久了。
    这些机构对得到的信息也没有怀疑,‘粒子堕化’已经是个非常大的发现,可控核聚变绝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需要时间长是理所当然的。
    同时,他们也马上做起了同样的研究。
    这是一条明路。
    可控核聚变实在是太重要了,可控核聚变的概念被提出以后,就吸引了无数的机构参与研发,大部分科学家都相信,可控核聚变代表能源的未来,而能源就是发展、生存的基础。
    所以,好多著名的机构,都得到了外界大笔的赞助,开始进行‘反能量屏障’以及‘反重力环境下核聚变’的研究。
    这也是放出消息的目的之一。
    反重力核聚变的投入大、实验规模大,想要完全保密是不可能做到的,还不如直接公开,让所有人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研究,那么就可以公开的去做,至于研究进展到哪一步?
    抱歉!
    这是秘密!
    后续赵奕就没有再参与了,他只是回了首都参加个‘太空飞船’会议,顺便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回家都没有待上两天,就马不停蹄的回到实验基地。
    第二次实验准备开始了。
    上一次实验的收尾,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实验材料进行了各项检测,而且是非常细微的检测。
    其他一些数据都在预料之中,而有一项数据值得重视:压缩后的金属导电性能增强。
    这是非常有用的发现。
    相同材料、相同质量、相同长度,只有厚度不同的金属导体,被压缩后的金属导电性能有了明显的增强,说明了被压缩后的金属,电子活跃性有了明显的增加。
    “未来我们可以用这些被压缩后的金属,顶替那些贵重的金属。”有研究人员带着期待说道,“这样就可以大大压缩成本。”
    当然了。
    暂时是不可能的。
    一次大型Z波实验消耗很大,被压缩后的金属本身就是成本,想要实现用压缩后的金属,顶替电子部件中的贵重金属,除非是未来Z波压缩技术得到普及,能够批量制造压缩金属。
    实验前。
    赵奕对上一次实验进行了总结,并耐心的分配了工作。
    虽然他是实验组的负责人,但大部分工作都是交给其他人的,只负责实验研究相关的部分。
    这次赵奕最上心的还是超导材料,他选用了液氮、铜基金属等五种超导材料,都放置在了实验区域内,实验开始前,还亲手去摆放了位置,仔细的看了好几遍。
    理论组的人也发现了赵奕对超导材料的重视。
    因为赵奕没有解释放置超导材料的原因,他们私下里也进行着猜测,“上一次实验的结论是,金属材料导电性能得到了增强。”
    “你们想啊!如果是超导材料,被压缩以后,性能也肯定会增强,那么实现超导性能的温度,会不会提高呢?”
    “很有可能啊!”
    “所以这次试验以后,我们很可能会得到真正的高温超导材料。”
    “你们知道最近的一次发现吗?有个超导研究所,发现了一种铜基材料,能在10开尔文,实现超导性能,已经是最高温度了。”
    “这次实验后,记录肯定会打破了。”
    “我们也许能得到150K,甚至是00K以上的超导材料,到时候就厉害了——”
    “超导材料很可能会真正得到普及啊!”
    开尔文也是温度单位,0开尔文等于零下7.15摄氏度。
    一般的超导材料,都需要零下两百度以下的超低温度才能实现超导性能,可以想象制造如此低温,难度究竟有多么高,也就表示成本有多么高。
    如果能制造零下一百度以内,就能实现超导性能的材料,可以说超导材料就可以真正实现普及,因为零下一百度以内,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难度。
    众人热烘烘的讨论着,张祁灿也是其中之一。
    赵奕从后面走过来的时候,张祁灿就干脆直接说道,“赵院士,这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得到超高温度的超导材料,对不对?”
    “啊?什么?”赵奕听得有点发愣。
    “肯定是!您就别否认了!”
    张祁灿肯定道,“赵院士,我们都猜到了,肯定是这样,超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记得,压缩金属导电性增强的结论,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您就已经交代了工作,明确下一次会压缩超导材料,真是太了不起了,有先见之明啊!”
    “当时您就已经想到了,对吧?真是太厉害了!”
    “巴拉巴拉——”
    张祁灿连续说了一大堆赞叹的话,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起来。
    赵奕愣愣的听着,后来干脆不断点头,表情差不多就是说,‘你们说的都对,我就是这么有先见之明,没想到被你们发现了。’
    后来干脆用力拍着张祁灿的肩膀,给了一个看好的眼神,“总之,这次实验很重要,大家都要打起精神来!”
    “加油!”
    “争取能得到超高温超导材料!”
    “……”(未完待续)

第599章 制造出200K以上的超导材料!

    哪怕是在一分钟之前,赵奕都没有想过制造什么超高温超导材料,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
    物理学界有关超导的理论太多了,超导问题不能说被完全破解,但表面能发现的,多数都已经发现,理论上并没有太大的探索空间。
    赵奕专注于理论研究,超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属于技术。
    两者的区别很大。
    理论组实验的主要目的也是解析空间、研究理论,实验过程中,新型的压缩材料的发现只是附带的,最重要的还是根据实验结果,来完善Z波有关的空间理论。
    这就是实验的最终目的。
    当听到好多人说起了超高温超导材料,赵奕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想法。
    虽然他并不专注于研究技术,但实验过程中,能得到超高温超导材料,也算是一项不错的收获。
    就像是其他人分析的,得到超高温超导材料的可能性很高,因为普通的金属压缩以后,导电性能都会得到加强,肯定和压缩金属内部,电子活跃度增强有关。
    实际上,超导的原理和普通金属导电不同。
    超导形成的原理在于,当温度低到临界值的时候,原子核外电子速率降低,价电子运转速率越来越低,原子习惯于高温下的核外电子快速运转,价和电子的运转缓慢,造成了原子暂时缺失价电子的现象。
    原子暂时缺失价电子,就形成了较大的电子空位,电压波畅通,价电子在电压波作用下顺势移动,形成了核外电子公用的电子流。
    这就是超导电流。
    原理把外来的电子流,当成自己所需求的电子一部分,用核心的库仑力去顺势输运它,让其在自己身边流过,于是超导电流不仅不受到阻力,而且还获得了一份来自核心的输运力。
    在原子库仑力的接力输送下,电子畅通无阻,形成了电阻为零的超导现象。
    从超导形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超导和普通金属导电,原理似乎是截然相反的。
    超导是低温降低电子速度,导致出现了超导现象,而普通金属导电依靠电子活跃度。
    电子活跃问题,反应到压缩金属中,又出现了不同,因为压缩金属的电子活跃性增强,是因为组成粒子被压缩,可以理解为,原子内部粒子‘空隙’减小,距离减小相互作用力就增强,就导致了电子活跃度增强。
    但是,超导材料并不是普通金属,好多超导材料普通状态下并不具有导电性能,不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原子对于电子的束缚能力非常强,可同时,压缩材料电子活跃度也得到了增强。。
    于是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原子内部就更容易形成电子缺失现象,从而使得原子挪动核心的价电子,相邻核心又挪用,所有的核心都向某一方向近邻挪用,于是形成外层电子的公用。
    核外层电子公用的状态就是物质的超导状态。
    这个原理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同的材料导电性态是不同的,而被压缩后的超导材料,确实会提**到超导临界值的温度,只不过提升多少还是要看实验结果了。
    ——
    实验开始前,赵奕再次去看了下,实验覆盖区域的超导材料。
    这是实验的主要目的。
    目的当然不是什么制造超高温超导材料,而是想要检验超导材料被压缩以后,超导反重力效果是否会减弱。
    这个结论对于破解‘空间压缩后粒子吸收能量的去向’非常有意义。
    如果发现超导反重力的效果被弱化,就证明了一点--空间吸收压缩粒子效果变差。
    发过来,也就证明了例子对于空间吸收能力产生了一定的抗性。
    这就像是粒子对抗空间吸收,从而形成了磁场,但磁场只是外在的表现,被压缩的粒子内部吸收能量,增强饿了对抗空间吸收的能力,也就表示粒子压缩后,内部因为能量产生了‘质变’。
    ‘质变’是什么很难说,也许——
    “像是练武功?慢慢积累内功提升实力,到达一定程序以后,就能成仙?”
    “修真,逆天而行?”
    赵奕仔细想想都笑了。
    终于,实验开始。
    这次实验和上次基本相同,只不过目的性更强了。
    大型Z波装置发出的Z波,比上一次强度减弱了一些,是为了检测被压缩后的物质,在弱化强度的空间压缩下,是否还会被压缩,也就是检验这些材料是否形成了对空间压缩的抗性。
    同时,也会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对比上一次实验的数据,以及两次Z波的能量、对空间形成压缩的倍率,就能更精细的测算Z波强度、空间压缩倍率、磁场强度以及材料被压缩倍率之间的关系。
    等等。
    和上一次实验不同的是,这次没有高层组来观看。
    这也减轻了实验组的压力。
    实验过程一切顺利,从实验开始的释放Z波,到一系列的变化,再到后续等待磁场弱化。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实验就要顺利多了,最少参与的人员没有一惊一乍,看到过程和数据都很淡定。
    第二天上午,赵奕进入了实验覆盖区域,指挥人员率先取出了几种超导材料,并迅速送往实验室检测。
    赵奕还带着理论组的几个人,一起跟着去了实验室。
    超导材料的检测需要非常好的实验环境,他们去了五百公里外的省会城市,到了指定的材料实验室。
    这是专门做超导研究的实验室,放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名气,还和科学院、外在企业有合作项目。
    理论组的实验工作,也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使用实验室的几天时间,无关的人都直接放假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放假,得到消息才知道是,重大实验项目需要实验。
    这肯定就牵扯到保密性了。
    当进入到实验室以后,一切早就准备好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超导材料的测试,重量、状态、压缩倍率等简单检测,自不用多说,很快就进入到关键的超导性能测试。
    在制造的超低温环境下,理论组的实验人员,连续对几种超导材料进行了测试,然后得到了一个个惊喜的结果。
    “145K!液氮!”
    “真是不敢相信,液氮竟然能达到145K!”
    “铜基材料更高!”
    “不对,是最高,00K以上,要连续测试几次,数据不准确。”
    实验室里一片忙碌。
    因为拿到的实验结果非常震撼,每个实验人员都非常的积极。
    最终他们对五种超导材料,分别进行了几次测试,得到了实现超导温度的准确数据--
    19K、15K、171K、190K以及05K。
    超导温度最高的是铜基材料。
    这并不意外。
    国际上的研究也表明,铜基材料更容易实现高温超导。
    在五种超导材料中,铜基材料的超导温度也是最高的,但实现00K以上的超导临界值,还是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之前国际上发表的成果中,最高温的超导材料,也只有110K左右,结果他们直接实现了跨越性,制造出了超过00K的超导材料。
    00K,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零下几十度而已。
    这个温度可以让超导材料轻松实现普及,因为在南北极极端环境下,又或者是工业需求温度下,零下几十度是非常容易制造出来的。
    比如,普通的冷冻室,都能实现温度零下三十度以下。
    赵奕倒是对结果很淡然,等实验人员的兴奋劲过去,他淡定的说道,“这才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我们对于Z波的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
    “现在的Z波发生器,实现的最大功率并不高,另外,覆盖区域内的材料太多,我相信,如果功率再高一些,或者减少一些材料,很容易制造出更高温达到临界值的超导材料。”
    所有人都激动的用力点头。
    但是,有些遗憾的是,想要在提升Z波的强度并不容易。
    赵奕对此也没有好办法,最主要是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只要在地球上就有磁场,而磁场吸收了很多的能量。
    “也许以后应该去太空做实验?或者去月球之类的……”
    他思考着。
    同样的实验放在零磁场的区域,效果肯定会大大增强,当然目前考虑这个很不实际。
    赵奕还是更关注另一个测试,也就是超导反重力性能测试。
    因为是超导研究的实验室,实验室本来就有超导反重力的装置,倒是不需要额外去组建,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很快。
    实验人员把装置填充了压缩后的超导材料,就开始了第一次测试。
    对于超导反重力测试,实验人员稍微有些疑惑,因为他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做超导反重力测试。
    超导材料,反重力,有什么意义?
    难道顶替光子反重力?
    不可能!
    好多人不明白原因,但肯定知道不是顶替光子反重力,因为光子反重力,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超导反重力不说效果,成本都是个大问题。
    在所有实验人员中,也只有张祁灿了解一点,但了解的不是很清楚。
    趁着实验还在准备过程中,赵奕干脆给理论组的几个人,说明了一下超导反重力测试的重要性。
    “这个实验关系到粒子的奥秘,上一次我就说过了,Z波的实验过程中,大部分能量都被粒子吸收,但粒子的质量并没有增强,甚至还有一部分减少,你们明白吧?”
    “我相信,能量永远是守恒的,而在这个实验中,质能方程显然已经无效了。”(未完待续)

第600章 只要我跑得快,你就永远追不上!

    “因为能量是守恒的,粒子吸收能量质量没有变化,也就说明质能方程失去了效果?”
    “质能方程在实验中无效?”
    赵奕简单解释了原理以后,实验室里的人都思考起来,越是深入的想越是感觉奥妙无穷。
    “既然粒子吸收了能量,为什么没有转化成质量呢?”
    “哪怕是转化成辐射也可以呀。”
    “我们计算的辐射能,占比非常微小,和总体能量差距太大,所以大部分还是被粒子吸收。”
    “吸收的部分至少占比百分之五十以上,还有一部分转化成了热量。”
    “强磁场是不占据能量的,也就可以得出,能量是被粒子吸收了。”
    “但也许是,转化为质量的部分非常微小呢?”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现阶段还没有能量转化为质量的实验,就像是核反应一样,消耗极少量的质量,就能制造大量的能量,反过来消耗大量的能量,也只能制造极为微小的质量。
    但是马上就人否定了这种说法,“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测算,非常详细,可以确定物质的质量,因为产生辐射和热量减轻了。”
    “正常来说,同样一个反应,不可能存在相反的通路,所以,不存在能量转化成质量的可能。”
    这个说法的意思就是,单纯的反应吸收能量,就不可能释放能量,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释放能量就不可能吸收能量。
    如果实验过程中,粒子吸收了能量,最少原子核内部的反应,不可能同时释放能量。
    实验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和辐射都是原子核外部进行的,其中牵扯到物理、化学反应,但过程并没有渗透到原子核内部。
    实验人员不断的争论着。
    同时,他们也非常的兴奋,争论的焦点也不在于质能方程无效的逻辑,而是说粒子是否吸收了能量。
    赵奕对这一点非常肯定,但其他人并不十分肯定。
    哪怕是有一大堆数据做辅证,但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确实是粒子的核心吸收能量。
    ‘质能方程无效的逻辑’,难道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因为逻辑是明明白白的。
    只要粒子的核心吸收的能量,质能方程在反应中肯定是无效的。
    这一点,才是让人激动的。
    之前赵奕的‘反重力环境下粒子堕化’的发现,已经是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挑战。
    但是,只是挑战,而不是直接推翻,或者找出相对论的问题。
    现在不一样了。
    质能方程比相对论更加受到认可,并且广泛应用在微观物理研究体系中,包括核反应论证问题,都是离不开质能方程的。
    现在的实验直接说明质能方程无效,对只能质能方程本身的应用范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和限制。
    这有点儿像爱因斯坦挑战牛顿。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放在宇宙研究中,有很多对方都不适合,所以才会出现爱因斯坦相对论。
    但并不是说牛顿的理论是错误的,而是牛顿的理论应用范围被限制,有些不能解释的地方,就要用爱因斯坦相对论来解释。
    现在也一样。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质能方程绝大部分情况是正确的,放在微观物理几乎可以说通用,而他们发现了质能方程无效的情况,也就是空间压缩的研究,说明空间压缩的研究,完全超脱了现有的物理体系。
    这一点就足够令人激动了。
    实验开始。
    在所有人的关注下,填装铜基材料的超导反重力装置,去迟迟没有表现出反重力特性。
    实验人员连续调试了好几次,后来干脆把压缩铜基材料去处,填装了普通的铜基材料,才表现出了正常的反重力特性。
    百分之五。
    这个数值并不高,可对比实验清晰的表明,压缩铜基超导材料,反重力效果急剧下降,甚至已经到了‘加大功率无法产生反重力效果’的程序。
    实验室里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因为他们想得到的结果,正是通电后的压缩超导材料的反重力特性减弱。
    现在已经不是减弱了,是根本检测都检测不到。
    结果令人兴奋的同时,也令人惊讶。
    伴随着反重力基础的研发,附带的辅助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实验室里他们有了新的仪器--
    反重力指数测试仪。
    反重力指数测试仪是专门用来测试反重力指数的仪器,只要反重力效果高于百分之一,就能够直接被仪器检测到,仪器的表盘也会显示出数字。
    现在的实验中,反重力指数测试仪,就放置在超导反重力装置的上方,结果检测仪的指针动也不动,仿佛是反重力装置完全没有启动。
    “就算反重力效果减弱,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吧?”
    “实验没有出错吗?”
    “没有结果,不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压缩后的超导材料,失去了超导反重力特性。”
    “不可能啊!”
    最后一句是赵奕说的。
    当其他人认为得到了‘完美结果’,热烘烘进行讨论的时候,赵奕则是紧紧皱起了没有,他对于超导反重力实验的判断是,反重力效果会减弱,但并不是减弱为0。
    接下来连续进行了几次实验,更换了几种压缩超导材料,不管是加大电流输送功率也好,还是更换检测仪、调整装置也好,都无法检测到产生反重力特性。
    实验室里的人顿时兴奋的讨论,“这次可以肯定了,我们的实验里,质能方程是无效的。”
    “如果质能方程无效,粒子吸收的能量去了哪里?”
    “也许是保存在原子内部,比如,用来束缚电子?产生类似于夸克和夸克之间的强力?又或者,转化成一种全新的,无法对质量造成影响的力?”
    “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会发生什么?”
    最后一句问话才是关键。
    现在赵奕研究的就是,粒子的核心吸收了能量后,会有什么样的性态表现,他可不相信只是单纯的改变了,组成物质后的物理特性,物质的物理特性无法说明粒子核心变化。
    赵奕忽然发现想不明白了。
    哪怕是得到了‘超乎寻常’的结果,可正因为‘超乎寻常’,就脱离了原有的知识范畴,他感觉脑子都有一些变乱了,一时间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
    研究,似乎又陷入了瓶颈。
    ——
    第二次实验结束以后,赵奕做了一些数据分析的工作,但脑子里还是一直想着超导材料的问题。
    他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似乎是不够用了,完全无法对发现的现象做出解释。
    “去学习学习?”
    “回大学?”
    “要么去参加学术会议?一些微观物理的研究,也许会有帮助?”
    赵奕不确定该怎么做,就问了其他人,理论组有个老院士,推荐他去高能所一趟。
    “高能所有很多研究资料,你可以看一看,也许会有帮助。”
    赵奕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在做完了手头上的工作以后,他干脆直接回了首都,到家里看了一下林晓晴,过了两天温馨的生活,随后就去高能所,找来了一大堆的资料。
    慢慢看!
    研究,是不能着急的!
    针对最顶尖儿的研究,灵感比努力重要千倍、万倍,有了灵感就能研究出新东西,而没有灵感,就什么也没有,光努力没有任何意义。
    趁着时间空闲,赵奕干脆给自己放了个假,还到燕华大学里,开设了一堂粒子物理的公开课。
    这一节公开课吸引了海量的人,好几个国内顶尖儿的物理教授,听到了消息都特别跑过来听课,也不知道具体是为了听课,还是为了过来和赵奕交流一下学术问题。
    结果到了课程的那天,四百人的大教室里,有一百多人都是教授、老师,还有一部分是行政人员和记者,真正来听课的学生只有一半儿。
    赵奕走进课堂扫了一眼,都有些哭笑不得,但他还是正常完成了课程,针对数学、物理研究生的课程,难度可以说并不高,最少没有到让数学物理教授来听课的程度,而说直白些,他也不太擅长内容讲解,并不是非常优秀的教师,课程就显得有些乏味、无聊,结果很意外的是,课程受到了大量的好评,甚至还被放在网络上,得到了大量网友的好评。
    “赵大神就是不一样!”
    “听听他讲的东西,每一句我都明白,但放在一起……”
    “不对,我好多都不明白!”
    “大量的专业名词啊!什么对什么!果然是顶尖的课程!赵大神就是不一样……”
    反正,好评就对了。
    等课程结束以后,赵奕带着苦笑和来的学者们寒暄一番,回家以后看看新闻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发了一条微博消息--
    “我并不擅长教学。这节课也没有备课,讲的不好,课堂反应也很差。
    看到很多人评价说,课程好,受之有愧啊!”
    底下一片赞叹,“谦虚了,赵大神太谦虚了!”
    “这才是顶尖的科学家,课讲的这么好都说不好!”
    “真是太谦虚了。反正我在视频里没看到一个学生睡觉,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听!”
    “赵大神就是和其他人不一样啊,其他人都是拼命说自己的好,有说不好的都不愿意,赵大神则是不断说自己不好——”
    “差距啊!”
    看到大量赞叹的评论,赵奕真是感觉很无奈,但他发现自己挺享受一大堆吹捧的声音,同时,也理解了一些新生代明星的感觉。
    哪怕唱出来的是噪音,演出来的是狗-屎,也有一大堆的狂热粉-丝,帮忙吹成是世纪经典,能轻松斩获金马奖、金鸡奖、金牛奖、金猪奖——
    咳咳!
    反正,感觉很好啊!
    赵奕带着被吹出来的好心情,约着李仁喆、范雷一起到操场上去踢球,重温大学生活的同时,顺便也锻炼一下身体。
    但是,想重温大学生活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李仁喆,是带着李蕊儿来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奶爸,出门遛弯带娃是常规操作。
    范雷则是带着严怡一起,两人才刚领取了结婚证,正处在如胶似漆的火热阶段。
    结果。
    三个男人一起在场上踢球,就让挺着肚子的严怡,远远的帮忙看着李蕊儿,好在严怡的月份不大,并没有到走不动路的程度。
    他们一起踢球的过程也很糟心。
    赵奕的体力还好一些,他一直保持运动健身。
    范雷相对就差一些,啤酒肚已经起来了,和大学的时候,肯定是没办法相比的。
    李仁喆,胖了两圈他,很难说还能踢球,大部分时间就站在后面,对方带球过来的时候,他还站着一动不动,仿佛球王附体一样,只依靠冷静的判断,就能够轻松拦下对方的球。
    球王显然是看不上李仁喆,结果就是对方只拿李仁喆当障碍物,稍稍一变向就冲过去了。
    “玛的!”
    “老李,你干嘛呢!呆楞着不动,要不是你,他们怎么可能进球!”
    “你就是个摆设啊!”
    当对方连续进两个球以后,范雷气喘吁吁地跑过去,郁闷的直接开口骂人了。
    赵奕也表示很郁闷。
    明明场边有一群校园花朵,正帮他们的队伍加油助威,其中还有好多漂亮的小姑娘——
    这不重要!
    总之,啦啦队很壮观,表现就太拉胯了。
    李仁喆要付很大责任!
    李仁喆被抱怨了好几次,心里窝着火也生气了,朝着范雷恼怒道,“怎么全是我呢!你也不行啊,刚才到前场,球就被断了!好几次呢!”
    “我怎么不行!”
    “就是不行!”
    “是你的问题,被断球很正常啊,不被断,不就进球了?”
    “不会传球?”
    “马德,咱又不是专业的,旁边没人,传的没那么准!”
    “乌拉乌拉——”
    两人互相怒喷起来。
    当队伍发生了内讧的时候,再想要踢好球就不不可能了。
    两人干脆下场了。
    李仁喆被说了好几次‘胖’、‘体能不好’,恼怒着非要和范雷比比跑步,“看咱俩谁体能不好!”
    “赵奕,你当裁判!”
    “我们要跑个四百米!”
    “八百米!”
    “一千米!”
    两人说着很快飙到了‘一千米’,然后找了个地方当起点。
    周围一群人看着,还有啦啦队继续加油,因为赵奕的关系,李仁喆、范雷,也都有一定的名气,有好多人也会给他们加油。
    在一大群人的加油助威声中,李仁喆和范雷热血沸腾的,开始了一千米的比赛。
    赵奕喊出开始的口号后,李仁喆率先跑了出去,随后发现范雷没有跑,疑惑的停下来问道,“你怎么不跑?不敢比了?”
    范雷自信的笑道,“不敢比?你胖了这么多,先让你一百米。”
    “你马-的,行!”
    李仁喆仔细想了想,真要跑确实是跑不过,被让一百米还是有机会的,他紧接着喊道,“赌一百块,赢你!”
    “OK!”
    范雷打了个OK的手势,嘴里还念叨着,“就你?只要我跑的比你快,一千米呢!早晚追上你!”
    果然!
    范雷说的还是有道理的,他的速度比李仁喆快,到一圈四百米的时候,就已经追上了李仁喆。
    李仁喆发现被追上,甚至都想当场认输,因为他感觉跑不动了。
    这时候,可气的事情发生了,范雷很‘贱’的跑在他前面,就只比他快一点,也不继续快跑了,好像就是等着李仁喆追过来,然后在加速继续往前跑。
    “尼-玛!”
    李仁喆气的直接骂娘了,“等我追上你,非揍你不行!”
    范雷贱-贱的喊道,“我怕你?我跑的比你快,体能比你好,你怎么也追不上!”
    “你等着!”
    “你来啊!”
    两人说着继续往前。
    李仁喆满心都是愤怒,但两人的身体差距,可不是情绪能弥补的。
    与此同时。
    赵奕盯着远处刷宝的组合,嘴里一直念叨着,刚才范雷说的两句话,“只要跑得快,早晚都能追上?”
    “只要跑的快,怎么也追不上?”
    “有道理啊!”
    他联系到徘徊在脑子里很久的疑问,“粒子受到空间压缩影响,会产生磁场抵抗空间挤压,同时对空间吸收产生一定的抗性。”
    “如果这种抵抗能力,超过了空间吸收的上限,也就是蕴含的能量,永远都不会被空间吸收?”
    “所以说,压缩五倍的材料,已经能完全的对抗空间吸收,成为永远都不会被空间吸收能量的粒子?”
    “如果是永远不会被吸收,就说明粒子核心形成了稳态,不会再受到空间挤压的影响,或者说,和空间挤压形成了静态平衡。”
    “这种粒子不会在被空间吸收能量,无论是什么环境下,都不会形成空间阻隔效应。”
    “那么,核心再继续加强呢?比如,被压缩十倍、二十倍、一百倍?”
    “当达到一个更高的临界值,也许能释放不断Z波,反过来吸收空间,就像是宇宙理论中,最终粒子会反过来吸收空间,直到空间完全消失湮灭,重新进入新的轮回——”(未完待续)

第601章 粒子被压缩倍率的临界值

    赵奕听到了范雷的喊声,灵光一闪想出了一种,有关粒子吸收能量和空间关系的灵感,回去以后,越想就越觉得有道理。
    但因为只是一种想法,无法直接用《因果律》证实,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或实验数据作为条件。
    赵奕把想法记录下来,并没有记者去做研究,而是待在家里和林晓晴一起,过了几天着甜蜜的生活,一起憧憬着孩子的降生。
    直等到了三天后,他才决定返回实验组,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
    这次回到了实验组,赵奕的研究就很明确了,他马上交代实验组准备新的实验,并且向上级做了实验报告,他打算利用一个月时间,连续做七次Z波冲击实验。
    高频率的实验和研究目的有关,他希望能利用连续的实验,找出粒子吸收能量抵抗空间吸收的‘临界值’。
    在五倍左右的压缩效果下,超导材料在进入超导状态后,就无法被检测到拥有反重力特性,超导反重力实验没有任何结果。
    这肯定和粒子吸收能量存在直接关系。
    那么就可以继续深入思考,超导材料表现出这种特性,是否和被压缩的倍率有关呢?
    压缩五倍倍率,就无法显出超导反重力的特性。
    三倍呢?
    两倍呢?
    或者只有零点几倍的粒子,是否也会完全抵抗空间吸收?
    赵奕召集了理论组核心成员,谈起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无法确定,五倍倍率的超导材料,进入超导状态时,是否完全不具有反重力特性。”
    “因为还存在一种可能,材料拥有极为微小的反重力特性,只不过我们的实验强度不够,根本无法检测到。”
    这确实是一种可能。
    有些数据是呈现幂数级降低,幂数级降低和指数级增长截然相反,高倍率的降低速度,也导致数据降低到一定程度,实验就无法检测到。
    超导材料的反重力特性,也可能会拥有类似的情况。
    比如,压缩两倍倍率,只具有百分之三的反重力特性。
    而压缩五倍倍率,也许反重力特性只剩下百分之零点三或者更低,实验就根本无法检测出来。
    那么进行一系列不同倍率的压缩超导材料实验,就非常有必要了,实验组需要做的是,得到不同压缩倍率的实验,看看低倍率的超导材料,是否能检测到反重力特性,同时也研究压缩倍率和体现出反重力特性的关系。
    虽然赵奕说是有‘反重力特性呈现幂数级降低’的可能,但他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就是存在压缩粒子对抗空间吸收的临界值。
    当粒子被压缩呈一定倍率的时候,就会产生完全的抗空间吸收能力。
    两者是不同的。
    如果把粒子呈现的反空间吸收能力和粒子被压缩倍率关系,做曲线函数反应到平面上进行分析,前者是幂数级降低的曲线函数,无论粒子被压缩倍率再高,函数永远不会和坐标轴相交;后者也同样是快速减少,但会在一定数值上,直接和坐标轴相交,继续增大也许会是和坐标轴平行,又或者在一定的数值上,直接脱离坐标轴继续向下。
    赵奕召集了理论组核心,说明了连续实验以后,顿时就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当理解了为什么进行实验,大家对于实验都非常期待。
    粒子吸收的能量去了哪里,绝对是Z波空间压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个研究的结论,肯定会挑战质能方程,同时也可能会揭露,一些宇宙规则的深层秘密。
    每个人都很期待,每个人的工作很积极。
    实验准备工作,相对也就简单太多了。
    因为只是针对超导材料进行压缩,实验覆盖区域的材料很少,同强度的Z波就会大大提升压缩倍率。
    按照理论组的计算估计,以第二次实验的Z波强度,甚至会让空间压缩倍率达到二十倍左右,也就是超导材料会被压缩二十倍。
    这绝对是非常惊人的数值。
    但是,实验并不是要对超导材料,进行高强度的空间压缩,反而是进行更低强度的压缩,以便希望能检测出,被压缩后的超导材料,具有的超导反重力特性。
    所以压缩倍率被确定在一倍到五倍之间。
    那么Z波实验的释放强度,都可以说是呈现指数级的降低,哪怕是同样是五倍的压缩,因为区域内只有超导材料,对比第二次实验,释放Z波强度也可以降低八十倍以上。
    因为Z波释放装置内,有大部分能量都用于实现装置启动,释放Z波强度和耗能并不成正比,但因为释放的强度低,耗能也会大大减小,只需要实验组的发电机足够完成了。
    所以,实验规模还是很小的,并不会对周边造成影响,提交了申请报告以后,上级就直接审批通过了,批复的同时还给了权限,说明用于理论研究的小实验,只需要实验后作报告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实验申请。
    当Z波实验组热烘烘的进行实验的同时,高层部门也连续进行了有关Z波实验、空间压缩材料以及太空飞船计划的会议。
    其中Z波实验制造出的新型材料是关键。
    高端材料制造实在太重要了。
    各领域的科技发展,首先需要用到的就是材料,而大到太空探索、小到芯片制造,材料技术都是非常关键的。
    国内的高端材料制造水平,一直以来都和国家存在差距,好多领域的高端材料,都根本无法制造出来,就需要从国外购买。
    比如,航空制造。
    有的国内自研的飞机,甚至就连外皮都依靠进口材料。
    所以高端材料制造的技术发展,一直都是被重点关注的领域,国际上有一种说法是,国内的材料制造型追赶国际顶尖,最少也需要几十年的发展。
    这是事实。
    以前国内哪怕是不接受也没办法,而现在办法忽然出来了。
    科技发展一向讲究弯道超车,因为走其他人走过的路,前面也许就会存在一些被设定的障碍,几乎可以说是追不上的。
    现在忽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高端材料制造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制造出来的材料,物理性能轻松超过国际顶尖,甚至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自然就成为了研发的重中之重。
    高层部门举行了针对Z波压缩技术的会议,重点谈到了能制造超高性能的‘压缩材料’。
    在实验组代表阮文烨做了相关总结,并拿出一种熔点高达一万摄氏度以上的镍铁合金做展示后,会议几乎一致通过,增加投入研发Z波技术,发展压缩材料的决定。
    这就是利用Z波发生器,来专门的去制造各领域使用的压缩材料。
    当然了。
    短时间还是内部使用,等技术真正成熟以后,才可能会考虑发展到民用领域。
    于是实验组就分出了几个人,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制造,第二台大型的Z波发生器,专门用于研究压缩材料。
    实验组变动不大,就只是派出几个人去帮忙、讲解而已。
    阮文烨就是外派的领队,类似对外的工作,都是阮文烨来负责的,他暂时就离开了理论组。
    不过阮文烨的离开似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实验组的核心,还是赵奕、张祁灿等有限的人,后来加入的高能所、科学院的数学物理专家们,也对Z波理论有了深入的理解,阮文烨的能力水平相对就平庸不少了。
    之后高层部门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都是讨论Z波实验组、材料技术,还提到过太空飞船计划,但太空飞船计划并没有太多的讨论,主要原因是有两个,一个是太空飞船计划太过于庞大,牵扯的技术太多太多,庞大的研发计划,资金调动都是个问题,肯定是要一步步稳定推进的。
    第二就是,太空飞船计划还缺少核心技术--
    核聚变装置。
    现在的核聚变装置研发,技术、设计已经不存在问题,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材料,尤其和内部反应接触的部分,以及输出端的部分,材料都是不合格的,根本无法长期承受高温、高压、高辐射环境。
    如果材料的性能不达标,核聚变装置就无法一直运行。
    陈泽书一直为材料问题头疼,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被邀请参加个高层部门会议,会得到这样一个信息,“阮教授,你会上说的那个镍铁合金,熔点超过一万摄氏度,是真的吗?”
    这个数据太惊人了。
    阮文烨到会议上很平淡的对材料进行了介绍,顿时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的震惊。
    熔点一万摄氏度,什么概念?
    哪怕熔点最高的合金,也只刚超过四千摄氏度,研究表明地球的核心温度,也不过四千到七千摄氏度,太阳表面则是五千五百摄氏度。
    这些数据和一万摄氏度,显然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换句话说,阮文烨展示的镍铁合金,放在地球核心、太阳表面都不会融化,利用科技手段溶解,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阮文烨肯定的点头,“陈院士,这种会议,我不可能说谎的,而且,就算是说谎,也不能这么离谱。”
    陈泽书歉意道,“我不是质疑你,就是太惊人了。你们Z波实验组,是用Z波技术制造出来的吧?上次赵院士和我说,他的研究和材料制造有关,没想到还真是。”
    “这块合金也许能用在我们的核聚变装置上,融化后涂抹在空间罩外层,就能增加设备安全性。”
    “你也知道,我们组最缺的就是高端材料——”
    陈泽书连续说了一大堆。
    阮文烨听了好半天才明白,陈泽书是看重了他手里的材料,又不好意思直接要,他好笑道,“陈院士,核聚变研究是重点项目,赵院士也很关心,你们有还什么需要,可以联系实验组解决,另外,会议上不是说了,会建造新的大型Z波装置,专门用于压缩材料研究。我们那个组的Z波装置,主要还是用于理论研究。”
    “我也知道。”陈泽书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不是等不及吗?行,等回去我就让——”
    “算了,干脆我直接跑一趟实验组的。”
    核聚变实验装置,有不少材料都是不合格的,但放在国际上,也根本找不到适合的材料,因为要求实在太高。
    比如,输出端。
    因为输出端是不被空间罩覆盖的,就会出现被中子冲击的情况,核聚变中的中子冲击,比普通辐射强力的多,材料对于抗辐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输出端还要承受高温高压,核聚变研究组做过论证,接触内部反应的那一段,最低需要承受三千摄氏度高温。
    哪怕使用熔点三千摄氏度,并且满足抗辐射能力强的材料,也很难说就是合格的,因为材料需要长期承受恶劣环境,而且是一直不停止的,就必须保证反应过来,不会出现任何损坏。
    所以就要求材料熔点更高、抗辐射能力更强,可以说比最低要求,最少**一个档次才可以。
    这种材料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在会议结束以后,陈泽书继续参加了两个小会,空闲下来马上决定去实验组。
    他首先还是和实验组的人,进行了直接对话询问。
    陈泽书想找赵奕,结果赵奕正在耐心做研究,等不及干脆和对接的技术人员说,听到陈泽书的一系列要求后,技术人员都感觉很头疼,直接给了个回复是,“如果能申请进行一次专门的实验,你们组可以把原本使用的材料,运到实验组这边,然后进行一次专门的实验,压缩以后,材料的物理性能会得到大大加强,也许就能满足要求了。”
    这个回复让陈泽书有点惊讶,他不明白Z波实验制造材料的方法,干脆就同意并打了申请,然后就直接去了Z波实验组所在地。
    此时实验组正频繁的做超导材料的压缩实验,赵奕带着理论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一系列的结论分析。
    实验已经完成了五个,进行了五次实验以后,实验组就碰到了问题,大型Z波发生器,内部发生装置出现了问题,必须要对部件进行更换。
    技术组发现了问题以后,就做了有关故障的报告,“因为Z波会对发生装置造成影响,一些部件受到影响被压缩缩小,导致发生装置,内部密封出现严重损坏。”
    这个问题是之前就想到的,但因为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实验,并没有得到重视。
    现在必须重视起来了。
    赵奕决定更换临时部件,并进行一次大型实验,“哪怕只是进行一次也好,我们要利用这次实验,制造出相关的压缩材料,用于保护Z波发生装置。”
    这个做法就是对Z波发生器进行材料部件更新了。
    等相关的部件更新以后,Z波发生装置承受Z波冲击能力大大加强,以后就很难出现类似的损坏情况。
    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工作做好,再去进行相关的实验,实验就能更加频繁,实验数据也能变得更加精准。
    与此同时。
    过去的五次实验,已经足够让赵奕,得出粒子对抗空间压缩的倍率问题了。
    理论组利用前后六次实验数据,得出了两个可能的结果。
    超导材料被压缩.9倍,就已经无法检测出超导状态的反重力特性,同时,被压缩的.1倍时,可以检测出微弱的超导状态反重力特性。
    张祁灿做出了研究总结,“所以,一个可能是,粒子被压缩对抗空间吸收能力,呈现出幂数级降低,超过.倍左右,就无法再检测到。”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在.1到.9之间,存在一个倍率数字,可以使得粒子用完全抵抗空间吸收特性。”
    这是两个分析结果。
    赵奕则是利用因果思维能力,得到了更加准确的结论,压缩粒子对抗空间吸收,确实存在一个‘临界值’,超过临界值时,粒子的抗空间吸收能力,就会和空间挤压达成平衡。
    这种平衡就好像是一面盾牌,能够直接抵抗刀剑的砍伤,因为刀剑的锋利程度是固定的,盾牌的强度再高一些,也依旧是摆放在那里,依旧是无法攻破的,现实意义来说,也依旧和刀剑的砍伤达成平衡。
    赵奕得出粒子被压缩的临界值,比实验推断数据更精细,区间在.65-.7之间。
    这个区间的数字,马上就能想到一个特殊的--
    自然常数,e,e约等于.718。
    建立提问--
    【压缩粒子对抗空间吸收,并达成平衡的最低倍率(临界值),是否和自然常数e相等?】
    【A.相等。】
    【B.不相等。】
    【《因果律》!】
    【答案:A。】(未完待续)

第六百章 粒子被压缩倍率的临界值

    赵奕听到了范雷的喊声,灵光一闪想出了一种,有关粒子吸收能量和空间关系的灵感,回去以后,越想就越觉得有道理。
    但因为只是一种想法,无法直接用《因果律》证实,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或实验数据作为条件。
    赵奕把想法记录下来,并没有急着去做研究,而是待在家里和林晓晴一起,过了几天着甜蜜的生活,一起憧憬着孩子的降生。
    直等到了三天后,他才决定返回实验组,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
    这次回到了实验组,赵奕的研究就很明确了,他马上交代实验组准备新的实验,并且向上级做了实验报告,他打算利用一个月时间,连续做七次Z波冲击实验。
    高频率的实验和研究目的有关,他希望能利用连续的实验,找出粒子吸收能量抵抗空间吸收的‘临界值’。
    在五倍左右的压缩效果下,超导材料在进入超导状态后,就无法被检测到拥有反重力特性,超导反重力实验没有任何结果。
    这肯定和粒子吸收能量存在直接关系。
    那么就可以继续深入思考,超导材料表现出这种特性,是否和被压缩的倍率有关呢?
    压缩五倍倍率,就无法显出超导反重力的特性。
    三倍呢?
    两倍呢?
    或者只有零点几倍的粒子,是否也会完全抵抗空间吸收?
    赵奕召集了理论组核心成员,谈起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无法确定,五倍倍率的超导材料,进入超导状态时,是否完全不具有反重力特性。”
    “因为还存在一种可能,材料拥有极为微小的反重力特性,只不过我们的实验强度不够,根本无法检测到。”
    这确实是一种可能。
    有些数据是呈现幂数级降低,幂数级降低和指数级增长截然相反,高倍率的降低速度,也导致数据降低到一定程度,实验就无法检测到。
    超导材料的反重力特性,也可能会拥有类似的情况。
    比如,压缩两倍倍率,只具有百分之三的反重力特性。
    而压缩五倍倍率,也许反重力特性只剩下百分之零点三或者更低,实验就根本无法检测出来。
    那么进行一系列不同倍率的压缩超导材料实验,就非常有必要了,实验组需要做的是,得到不同压缩倍率的实验,看看低倍率的超导材料,是否能检测到反重力特性,同时也研究压缩倍率和体现出反重力特性的关系。
    虽然赵奕说是有‘反重力特性呈现幂数级降低’的可能,但他更倾向于另一种可能,就是存在压缩粒子对抗空间吸收的临界值。
    当粒子被压缩呈一定倍率的时候,就会产生完全的抗空间吸收能力。
    两者是不同的。
    如果把粒子呈现的反空间吸收能力和粒子被压缩倍率关系,做曲线函数反应到平面上进行分析,前者是幂数级降低的曲线函数,无论粒子被压缩倍率再高,函数永远不会和坐标轴相交;后者也同样是快速减少,但会在一定数值上,直接和坐标轴相交,继续增大也许会是和坐标轴平行,又或者在一定的数值上,直接脱离坐标轴继续向下。
    赵奕召集了理论组核心,说明了连续实验以后,顿时就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当理解了为什么进行实验,大家对于实验都非常期待。
    粒子吸收的能量去了哪里,绝对是Z波空间压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个研究的结论,肯定会挑战质能方程,同时也可能会揭露,一些宇宙规则的深层秘密。
    每个人都很期待,每个人的工作很积极。
    实验准备工作,相对也就简单太多了。
    因为只是针对超导材料进行压缩,实验覆盖区域的材料很少,同强度的Z波就会大大提升压缩倍率。
    按照理论组的计算估计,以第二次实验的Z波强度,甚至会让空间压缩倍率达到二十倍左右,也就是超导材料会被压缩二十倍。
    这绝对是非常惊人的数值。
    但是,实验并不是要对超导材料,进行高强度的空间压缩,反而是进行更低强度的压缩,以便希望能检测出,被压缩后的超导材料,具有的超导反重力特性。
    所以压缩倍率被确定在一倍到五倍之间。
    那么Z波实验的释放强度,都可以说是呈现指数级的降低,哪怕是同样是五倍的压缩,因为区域内只有超导材料,对比第二次实验,释放Z波强度也可以降低八十倍以上。
    因为Z波释放装置内,有大部分能量都用于实现装置启动,释放Z波强度和耗能并不成正比,但因为释放的强度低,耗能也会大大减小,只需要实验组的发电机足够完成了。
    所以,实验规模还是很小的,并不会对周边造成影响,提交了申请报告以后,上级就直接审批通过了,批复的同时还给了权限,说明用于理论研究的小实验,只需要实验后作报告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实验申请。
    当Z波实验组热烘烘的进行实验的同时,高层部门也连续进行了有关Z波实验、空间压缩材料以及太空飞船计划的会议。
    其中Z波实验制造出的新型材料是关键。
    高端材料制造实在太重要了。
    各领域的科技发展,首先需要用到的就是材料,而大到太空探索、小到芯片制造,材料技术都是非常关键的。
    国内的高端材料制造水平,一直以来都和国家存在差距,好多领域的高端材料,都根本无法制造出来,就需要从国外购买。
    比如,航空制造。
    有的国内自研的飞机,甚至就连外皮都依靠进口材料。
    所以高端材料制造的技术发展,一直都是被重点关注的领域,国际上有一种说法是,国内的材料制造型追赶国际顶尖,最少也需要几十年的发展。
    这是事实。
    以前国内哪怕是不接受也没办法,而现在办法忽然出来了。
    科技发展一向讲究弯道超车,因为走其他人走过的路,前面也许就会存在一些被设定的障碍,几乎可以说是追不上的。
    现在忽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高端材料制造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制造出来的材料,物理性能轻松超过国际顶尖,甚至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自然就成为了研发的重中之重。
    高层部门举行了针对Z波压缩技术的会议,重点谈到了能制造超高性能的‘压缩材料’。
    在实验组代表阮文烨做了相关总结,并拿出一种熔点高达一万摄氏度以上的镍铁合金做展示后,会议几乎一致通过,增加投入研发Z波技术,发展压缩材料的决定。
    这就是利用Z波发生器,来专门的去制造各领域使用的压缩材料。
    当然了。
    短时间还是内部使用,等技术真正成熟以后,才可能会考虑发展到民用领域。
    于是实验组就分出了几个人,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制造,第二台大型的Z波发生器,专门用于研究压缩材料。
    实验组变动不大,就只是派出几个人去帮忙、讲解而已。
    阮文烨就是外派的领队,类似对外的工作,都是阮文烨来负责的,他暂时就离开了理论组。
    不过阮文烨的离开似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实验组的核心,还是赵奕、张祁灿等有限的人,后来加入的高能所、科学院的数学物理专家们,也对Z波理论有了深入的理解,阮文烨的能力水平相对就平庸不少了。谷
    之后高层部门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都是讨论Z波实验组、材料技术,还提到过太空飞船计划,但太空飞船计划并没有太多的讨论,主要原因是有两个,一个是太空飞船计划太过于庞大,牵扯的技术太多太多,庞大的研发计划,资金调动都是个问题,肯定是要一步步稳定推进的。
    第二就是,太空飞船计划还缺少核心技术--
    核聚变装置。
    现在的核聚变装置研发,技术、设计已经不存在问题,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材料,尤其和内部反应接触的部分,以及输出端的部分,材料都是不合格的,根本无法长期承受高温、高压、高辐射环境。
    如果材料的性能不达标,核聚变装置就无法一直运行。
    陈泽书一直为材料问题头疼,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被邀请参加个高层部门会议,会得到这样一个信息,“阮教授,你会上说的那个镍铁合金,熔点超过一万摄氏度,是真的吗?”
    这个数据太惊人了。
    阮文烨到会议上很平淡的对材料进行了介绍,顿时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的震惊。
    熔点一万摄氏度,什么概念?
    哪怕熔点最高的合金,也只刚超过四千摄氏度,研究表明地球的核心温度,也不过四千到七千摄氏度,太阳表面则是五千五百摄氏度。
    这些数据和一万摄氏度,显然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换句话说,阮文烨展示的镍铁合金,放在地球核心、太阳表面都不会融化,利用科技手段溶解,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阮文烨肯定的点头,“陈院士,这种会议,我不可能说谎的,而且,就算是说谎,也不能这么离谱。”
    陈泽书歉意道,“我不是质疑你,就是太惊人了。你们Z波实验组,是用Z波技术制造出来的吧?上次赵院士和我说,他的研究和材料制造有关,没想到还真是。”
    “这块合金也许能用在我们的核聚变装置上,融化后涂抹在空间罩外层,就能增加设备安全性。”
    “你也知道,我们组最缺的就是高端材料——”
    陈泽书连续说了一大堆。
    阮文烨听了好半天才明白,陈泽书是看重了他手里的材料,又不好意思直接要,他好笑道,“陈院士,核聚变研究是重点项目,赵院士也很关心,你们有还什么需要,可以联系实验组解决,另外,会议上不是说了,会建造新的大型Z波装置,专门用于压缩材料研究。我们那个组的Z波装置,主要还是用于理论研究。”
    “我也知道。”陈泽书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不是等不及吗?行,等回去我就让——”
    “算了,干脆我直接跑一趟实验组的。”
    核聚变实验装置,有不少材料都是不合格的,但放在国际上,也根本找不到适合的材料,因为要求实在太高。
    比如,输出端。
    因为输出端是不被空间罩覆盖的,就会出现被中子冲击的情况,核聚变中的中子冲击,比普通辐射强力的多,材料对于抗辐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输出端还要承受高温高压,核聚变研究组做过论证,接触内部反应的那一段,最低需要承受三千摄氏度高温。
    哪怕使用熔点三千摄氏度,并且满足抗辐射能力强的材料,也很难说就是合格的,因为材料需要长期承受恶劣环境,而且是一直不停止的,就必须保证反应过来,不会出现任何损坏。
    所以就要求材料熔点更高、抗辐射能力更强,可以说比最低要求,最少强上一个档次才可以。
    这种材料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在会议结束以后,陈泽书继续参加了两个小会,空闲下来马上决定去实验组。
    他首先还是和实验组的人,进行了直接对话询问。
    陈泽书想找赵奕,结果赵奕正在耐心做研究,等不及干脆和对接的技术人员说,听到陈泽书的一系列要求后,技术人员都感觉很头疼,直接给了个回复是,“如果能申请进行一次专门的实验,你们组可以把原本使用的材料,运到实验组这边,然后进行一次专门的实验,压缩以后,材料的物理性能会得到大大加强,也许就能满足要求了。”
    这个回复让陈泽书有点惊讶,他不明白Z波实验制造材料的方法,干脆就同意并打了申请,然后就直接去了Z波实验组所在地。
    此时实验组正频繁的做超导材料的压缩实验,赵奕带着理论组,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一系列的结论分析。
    实验已经完成了五个,进行了五次实验以后,实验组就碰到了问题,大型Z波发生器,内部发生装置出现了问题,必须要对部件进行更换。
    技术组发现了问题以后,就做了有关故障的报告,“因为Z波会对发生装置造成影响,一些部件受到影响被压缩缩小,导致发生装置,内部密封出现严重损坏。”
    这个问题是之前就想到的,但因为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实验,并没有得到重视。
    现在必须重视起来了。
    赵奕决定更换临时部件,并进行一次大型实验,“哪怕只是进行一次也好,我们要利用这次实验,制造出相关的压缩材料,用于保护Z波发生装置。”
    这个做法就是对Z波发生器进行材料部件更新了。
    等相关的部件更新以后,Z波发生装置承受Z波冲击能力大大加强,以后就很难出现类似的损坏情况。
    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工作做好,再去进行相关的实验,实验就能更加频繁,实验数据也能变得更加精准。
    与此同时。
    过去的五次实验,已经足够让赵奕,得出粒子对抗空间压缩的倍率问题了。
    理论组利用前后六次实验数据,得出了两个可能的结果。
    超导材料被压缩2.9倍,就已经无法检测出超导状态的反重力特性,同时,被压缩的2.1倍时,可以检测出微弱的超导状态反重力特性。
    张祁灿做出了研究总结,“所以,一个可能是,粒子被压缩对抗空间吸收能力,呈现出幂数级降低,超过2.2倍左右,就无法再检测到。”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在2.1到2.9之间,存在一个倍率数字,可以使得粒子用完全抵抗空间吸收特性。”
    这是两个分析结果。
    赵奕则是利用因果思维能力,得到了更加准确的结论,压缩粒子对抗空间吸收,确实存在一个‘临界值’,超过临界值时,粒子的抗空间吸收能力,就会和空间挤压达成平衡。
    这种平衡就好像是一面盾牌,能够直接抵抗刀剑的砍伤,因为刀剑的锋利程度是固定的,盾牌的强度再高一些,也依旧是摆放在那里,依旧是无法攻破的,现实意义来说,也依旧和刀剑的砍伤达成平衡。
    赵奕得出粒子被压缩的临界值,比实验推断数据更精细,区间在2.之间。
    这个区间的数字,马上就能想到一个特殊的--
    自然常数,e,e约等于2.718。
    建立提问--
    【压缩粒子对抗空间吸收,并达成平衡的最低倍率(临界值),是否和自然常数e相等?】
    【A.相等。】
    【B.不相等。】
    【《因果律》!】
    【答案:A。】

第六百零一章 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数学和哲学是一起发展的,两者存在共同的特性,就是透过表面的现象,追求更深层次的规律。
    在遥远的古代,限于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水平,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历史,都会存在于神灵相关的内容。
    神,就是人类的信仰,也用来解释当时无法解释的事物。
    自然,这个词汇出自于古希腊的数学家泰列斯,他用“自然”这个词取代了神灵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这是数学与哲学思想开始的萌芽,泰列斯也因此被称做为“哲学与科学之祖”。
    虽然泰列斯也是一个有神论者,但是他认为解决问题不能仅仅依赖于“神”,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首先要提出理论,然后寻找相关的论据,再通过逻辑推理去证明该理论的真伪,旧的理论可以被修改甚至被推翻,从而构建出新的理论。
    在泰列斯学说的影响下,一大批古希腊的数学家、哲学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得。
    数学和哲学融合的观点认为,自然的,就是和谐的,就是美的,而数学,就是自然美的体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神秘的无理数浮出了水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自然底数e”。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它不象π那样,直接就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率。
    “e”的来头可要复杂得多,它是这样被定义的--
    当n→∞时,(1+1/n)^n的极限,随着n的增大,底数越来接近1,指数趋向无穷大,而结果无限逼近“e”。
    “e”是一个无限不循小数:2.71828......
    在现代高中的课本上,e作为“自然对数”的底。
    这个看起来非常复杂无理数,却被人们称为“最自然的数”,因为它能以自身的复杂,换来繁琐运算的简单。
    过去的几百年历史上,好多顶尖数学家都投入到自然常数e的研究,也以此让e在数学、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有了极大的应用,并促进了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
    两百五十年钱,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
    e^iπ+1=0。
    这是一个迷人的公式,称它为“上帝创造的公式”。
    这个公式以神奇的“e”作为底,以i和π的积作为指数,第一次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了复数范围,在“复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之间搭建起了桥梁,也将“数学分析”与“复变函数论”联系了起来,因此欧拉公式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
    “e”的神奇特性被不断地发现,在现代科学中,人们发现一个成熟细胞的分裂周期正好是“e”。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构成单位,那么换句话说,e与生命科学或许有着某神秘的联系。
    在研究自然规律、宇宙奥妙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和e有关的例子,没有人会单纯认为,仅仅是一个巧合。
    现在赵奕发现了e在粒子和空间关系中出现了,得出了确定结果的时候,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很正常。
    e,太神奇了!
    如果换做是其他的倍率,比如2、3或者3.5,等等,知道测定结果就可以了,就像是万有引力常数G,G被准确测定为6.67259×10N·m2/kg2。
    只要测定了准确数字,再应用常数去计算就可以了。
    e,不同。
    为什么粒子压缩e倍,恰好达到对抗空间吸收的临界值。
    这肯定不是巧合。
    赵奕对e产生了弄好的兴趣,他很确定倍率是e,肯定和粒子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和空间的关系有关,甚至可能牵扯到粒子的形成方式,绝对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可惜,想要研究出‘为什么是e倍’,暂时是不可能做到的。
    粒子,太小了。
    粒子的组成到现在也只是推测,哪怕是赵奕完成的理论,有关粒子组成的部分,依旧也只能归在数学推测上,他建立了非常完美的粒子结构数学体系,但就算是因果思维能力,都无法给出是否正确的答案。
    所以,研究为什么倍率是e的问题上,也只能以数学方式去进行一系列解析,却无法找出具体的原因。
    “这大概就是以后的方向了吧?”赵奕长叹了一口气。
    在科学的研究上,研究的越是深入,就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想要完全破解这些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完成更多的解析。
    现在赵奕就开始做这件事,根据倍率e完成一系列粒子和空间关系的解析,并经过十分复杂又美丽的数学推导,最终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
    逻辑闭环,不一定说明是正确的,也许单纯只是巧合,也许是截取‘完善逻辑’的一部分,但通过一系列的解析,他得出了另一个粒子被压缩的倍率数字--
    e的π次方。
    这个数字就很有意思了。
    “e的π次方,也太巧合了吧?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难道是,e的π次方倍率位置,是另一个临界值?”
    “应该是这样。”
    “所以当粒子被压缩达到e的π次方倍率时,就会主动释放Z波,产生对空间的压缩效果?”
    不对!
    之前赵奕认为粒子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就会反过来吸收空间,而方式就是释放Z波。
    现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构架、计算,赵奕改变了想法,他发现但对的粒子构造,内部再复杂也不可能形成释放Z波的闭环,反倒是和反重力研究中,光子被空间吸收贴近,但同时粒子的能量又不会被吸收。
    两个逻辑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有些怪异了。
    “也许是这样。”
    “指数级被压缩的粒子,聚合在一起形成了阻隔空间,并在外围形成了空间罩隔绝并源源不断的释放z波?”
    “这就是黑洞?”
    这个想法让赵奕感到惊奇。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黑洞,黑洞的原理真的是这样,国外舆论声称空间罩研究是制造黑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啊,确实是模拟出了黑洞。
    “呼~~”
    赵奕都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心惊,他继续对完成的逻辑体系做分析,并不要利用因果思维检测过程,结果发现自己的逻辑,还真是形成了闭关,至少过程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所以说,黑洞就是高强度压缩粒子聚集,形成大片空间罩并对外不断释放Z波吸收空间的产物?
    赵奕马上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他觉得自己的研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黑洞很可能是存在的,并且内部就是这样的状态。
    同时,这也顺带解析了神秘的暗物质。谷
    暗物质,是根据天文计算,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
    大量天文学观测中,发现很多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而假设存在暗物质,就能让观测到的现象,得到很好的解释。
    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动、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引力透镜效应、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团及宇宙中,其质量远大于宇宙中全部可见天体的质量总和。
    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占宇宙总质能的26.8%。
    以上都是理论推测。
    天文学对宇宙星系的观测解析,是基于常规物理理论,比如根据微波辐射、星系亮度等,去对星系的总体质量进行计算,而根据万有引力去计算,就会发现星系的总体质量,要比计算出的结果大的多,而多出来的部分,就被认为是不能观测到的‘暗物质’。
    但是,有一种情况,比如,同样的物质,外在表现是一样的(比如辐射、亮度),可质量却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呢?
    粒子受到空间压缩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的粒子,缩小了好几倍,能量会出现内敛,质量却和原来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星系中,拥有大片的压缩粒子,肯定就会大大影响到天文观测对星系质量的计算。
    “这大概就是暗物质的奥秘?准确的说,暗物质并不存在,天文学计算出质量缺失,只是因为星系内,拥有很多的压缩粒子。”
    “而黑洞,也许是存在的,大片高倍率压缩粒子聚合,就会阻隔空间、阻隔能量,同时释放高能量的Z波,源源不断的吸收空间。”
    “也正因为源源不断的释放z波,源源不断的压缩空间,就会形成对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这也许就是黑洞和暗物质的奥秘?”
    当有了新的发现以后,就仿佛打开一扇通往科学奥秘的大门,也会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赵奕就是如此。
    他连续闷在房间了一个星期,都根本没有走出来过一步,睡觉的时候做梦都梦到了站在黑洞边缘,看着大片紫色的Z波被释放出来。
    “为什么是紫色?”
    赵奕醒来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然后第二天睡觉的时候,Z波变成了红色,还连续不断的变换着颜色。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直到钱虹跑过来,告诉他陈泽书来访,才停下来走出房门。
    因为连续宅了一个多星期,消耗了无数的脑细胞,赵奕外表看起来十分疲惫,但精神状态却非常的好。
    陈泽书见到了这样的赵奕,马上过去关心道,“赵院士,要不要休息一下?身体最重要啊!”
    赵奕连忙对着镜子招了下,发现确实有些狼狈,赶紧说了一句“你等等”,直接就去了浴室,洗了个澡打理下头发,就感觉重新变成了刘德——
    咳咳!
    肯定帅过吴研祖!
    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赵奕和陈泽书谈了起来。
    陈泽书满脸苦涩。
    从首都参加了会议以后,他来Z波实验组有三天了,第一天就想来见赵奕,结果听说赵奕正沉醉研究中,就没有直接来打扰。
    结果一等就是三天。
    陈泽书实在忍不住,才让钱虹来问一下赵奕。
    “打扰了,真是打扰了。”陈泽书有些不好意思道,“打断了你的研究,赵院士,真是罪过大了。”
    罪过大,你还打扰?
    赵奕用力扯了下嘴角,随后摇头道,“没关系,研究差不多完成了。”
    陈泽书也没问是什么研究,就直接说起了来的目的,是希望了解Z波制造材料的技术,看看是否能制造出,核聚变装置所用的材料。
    这几天,他和理论组的人员做了了解,知道是用材料直接进行压缩,然后利用压缩后的材料,去制造相关的部件,性能就会得到大大加强。
    但是,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好,因为被压缩后的材料,性能实在是太好了,比如,一些材料熔点超过了一万摄氏度,甚至能达到两万摄氏度。
    如此高熔点的材料,怎么融化制造精密部件呢?
    难啊!
    现在温度最高的熔炉,能制造的温度也就是四千、五千摄氏度,因为熔炉内部材料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再有提升了。
    所以,一万摄氏度以上熔点的材料,几乎只能在实验室的特殊环境下才能融化。
    但是,实验室不能制造出精密的部件。
    哪怕实验室能制造出来,相应的成本也实在是太高了,也许一个小部件成本能达到几千万。
    陈泽书说明了制造问题,就提出了想到的解决方法,“我已经知道了,你们的技术,是利用Z波,让材料直接缩小。”
    “那么,能不能先制造超大的部件,然后直接按比例缩小?”
    “不行。”
    赵奕直接摇头道,“这是不可能的。核反应装置是我的设计,核心部件,尤其是输出端,都非常的精细,而Z波照射存在误差,而且,误差还不小。制造大的部件,再缩小,最后还需要打磨,但陈院士,你应该知道,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好多都需要一口气成型,后续打磨是不行的。”
    陈泽书当然知道,但他没能想到其他办法。
    赵奕思考了一下,说道,“要不这样,重新制造!”
    “重新制造?”
    “对。”
    赵奕点头道,“我们可以直接制造出大型的核心部件,然后整体直接Z波覆盖压缩,这样核心就有了,其他部件再根据核心的尺寸,特别制造出来。”
    “这个——”
    陈泽书犹豫了,想了一下才说道,“这个主意很好,但整体重新制造,需要不少时间。”
    赵奕笑道,“没关系。我对我的设计很有信心,这样也许就能制造出,能实现投入到使用的核聚变装置,而不再是实验装置。”
    “可能吗?”陈泽书愣了一下问道。
    “我相信能做到。”
    赵奕很确定的说完,随后说道,“我倒是对另一个问题很感兴趣,陈院士,你觉得核聚变的原料能压缩呢?使用压缩后的原料,也许就能大大提升核聚变装置的功率。”
    “来,我们一起论证一下。”
    “我对于核聚变的内部反应,以及中子发散效应,还存在一起不清楚的地方。”

第六百零二章 空间站和Z波发生器

    “用Z波压缩原料?”
    “可行吗?据我所知,Z波会增强粒子活跃度,而且,也是用Z波给核反应点火,如果是压缩原料,会不会直接发生爆炸?”
    陈泽书听到赵奕说的,一时间都有点发懵,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很危险。
    “不会的。”
    赵奕笑道,“就算是给核聚变点火,也是在反应开始以后,而不是最初就直接点火。Z波确实能增强反应,但要说直接点火,也是针对核裂变。”
    Z波能够增强粒子活跃度,高丰度的铀原料会直接被点燃,引起强烈的核裂变反应。
    但是,核聚变的原料,本身不会有强烈的辐射,粒子活跃度增强,也没办法直接被引燃。
    陈泽书还是明白基本原理的,他疑惑的问道,“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材料性能不合格,没有办法控制反应,如果是压缩后的原料,反应应该会更强烈吧。”
    “可以这么理解,但原理是不一样的。”
    赵奕点头做出了解释。
    受到空间压缩的原料,内部的粒子活跃度会增强,同等的环境下,能够增加反应强度。
    但是,反强度增加是有区别的。
    如果是普通的核聚变原料,反应强度增加也就代表参与反应的粒子更多,但受到压缩的原料,同样的粒子数参与反应,释放的能量会更高。
    或者可以这样去理解,粒子吸收了空间压缩的能量,参与核反应后,释放出来的肯定会更多。
    如果是常规的化石燃料,被压缩以后,几乎不会增加反应强度,因为化石燃料参与的化学反应,被压缩后的物质化学性质是不会改变的。
    核燃料不同。
    核反应的基础原理是能量转化为质量,比压缩的粒子的能量更高,自然释放出来的也就更多。
    当然了,也会变得更危险。
    陈泽书倒是理解了赵奕所说的,但他苦笑的说道,“我们还是研究一下,怎么控制反应吧,这个感觉,实在是太危险了,如果后续反应功率不足,倒是可以考虑。”
    赵奕摇头道,“其实这个和控制反应是没有关系的,反应强度高,输出功率高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同功率的情况下,原料消耗大大降低。”
    “另外,陈院士,你不用担心核装置控制问题,如果核心全都是压缩材料,肯定能满足反应控制需求。”
    他给自己设计的核聚变装置,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装置的控制核心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一旦相关的材料被压缩,性能肯定会大大增强,就不存在控制上的问题了。
    两人开始讨论起来。
    陈泽书是核专家,他对于核反应机制非常了解。
    赵奕对核反应也有一定的了解,毕竟核心的设计都是他完成的,但针对内部反应相关内容,以及真正核聚变发生时,内部反应的情况,了解的还只存在于书面上。
    这主要因为赵奕没有进行过详细的高能粒子研究,也没有真正参加过核试验,或者是分析内部反应相关的工作。
    两人一起讨论、一起计算。
    他们很快就得到了结论,如果换成是压缩五倍的原料,同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就能大大减少原料消耗,数值差不多在两倍左右。
    这和原料粒子能量增强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被压缩后的原料,参会反应会变得更加充分。
    后者才是关键。
    实际上,哪怕是原料被压缩,粒子吸收能量也是有限的,因为Z波释放的能量是有限的,而能量是守恒的,被粒子吸收的能量肯定不高,就算全部都增强释放出来,也不会太多。
    但是,被压缩的原料,粒子活跃度增强,参与核反应就会更加充分。
    比如,原来有一百个粒子,核反应只能覆盖五十个粒子。
    现在原料被压缩,一百个粒子中,就会有九十参与反应,再加上粒子的能量变高,释放出的能量就会增强一倍。
    当真正计算出结果以后,陈泽书都变得非常期待了。
    核聚变装置不像是核裂变,高丰度原料能持续使用十几年,装置运行过程中,是需要不断更换原料的。
    现在设计的核聚变实验装置,持续高功率使用,原料预计可以使用六个月左右。
    如果是常规的持续运行,预计可以维持两年左右。
    这还是理论数字。
    可是装置更换燃料可不像汽油加油那么简单,核聚变装置释放的辐射很小,但因为内部结构复杂,更换原料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甚至更换过程消耗的成本,要比原料本身的价值能轻松高上几倍。
    如果原料的使用时间能提升一倍,就会大大减少使用过程中更换原料的维护费用。
    “如果被压缩的倍率更高,效果肯定会更好。”
    陈泽书有些期待的说道。
    赵奕摇头,“五倍到八倍左右是最佳值,压缩反应倍率越高,需要的能量就越高,如果超过了八倍,就得不偿失了。”
    ——
    两周后。
    大型Z波装置更换了临时发生部件,并进行了一次高强度实验,目的就是制造发生器以及其他部件所使用的材料,等于是为装置本身制造材料。
    实验过程非常的顺利,实验组得到了一大批的压缩六倍左右的材料,同时,Z波的发生端口,不出意外的直接出现了问题。
    接下来就是利用六倍压缩材料,制造出新的端口了。
    这个过程需要不短的时间,就像是陈泽书说的,有些材料熔点在一万摄氏度以上,几乎只能在实验室进行融化、塑形。
    相关的技术人员估计,最低也需要两个月时间。
    但是等在两个月也值得了。
    只要能使用高强度的压缩材料,就会让内部发生装置,再也不会受到低强度倍率空间压缩的影响。
    当然,也是有上限的。
    六倍强度的压缩材料,能承受的空间压缩强度就是六倍,高于六倍就可能会让发生端口出现问题。
    压缩强度和Z波能量、覆盖范围粒子数量、磁场强度有关。
    比如,当覆盖区域一片空旷,压缩倍率就会快速上涨,很可能让发生器直接出现故障。
    其实也很好理解,就像是用铁锅炒菜,锅里什么都没有,自然就会出问题了。
    赵奕仔细计算过,现有的设计来说,处在地面环境中,覆盖最小的区域,并且覆盖区域内一片空旷,最高能实现十二倍左右的压缩倍率。
    这是极限数值。
    之所以说是极限数值,和装置设计、地表磁场、空气密度有关。
    12倍,听起来不多,实际上,即便是不考虑装置设计、地表环境影响,释放最高的能量,压缩倍率也不会超过14倍。
    这主要和释放Z波原理有关。
    空间压缩倍率和所需的能量,是呈现指数级增长的。
    如果要实现压缩倍率‘e的π次方’的临界值,地球表面的化石燃料,全部加在一起,最多也就能压缩几克左右的材料。
    “那大概就是黑洞内部很普通的物质吧?”
    赵奕思考着。
    在实验组闲来无事,就是等待压缩材料制造的部件,赵奕就干脆返回了首都,到燕华大学平平淡淡的过了半个多月,中途还去参加了两次会议,都和压缩材料、核聚变装置研发有关。
    然后他接到了刘建昆的电话,以及航天局发来的信函,说是邀请他去参观正在完善的空间站,以及制造好的大型反重力推进器。
    航天局一直在研发空间站,空间站已经很完善了,实验舱、载人飞船都已经制造好。
    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完善阶段。
    航天局最初的设想是,利用火箭推进器,先把核心舱运到太空中,后续再一个个进行运载,并慢慢的‘拼接’在一起,真正完成整个空间站。
    但是技术发展速度太快,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反重力技术快速发展,航空集团直接研发出了大型的反重力推进器,并且已经执行过几次,运行卫星上天空的任务。
    所以航天局的计划也有了变化,他们召开会议决定,利用大型的反重力推进器,一口气把实验舱、生活舱、载人飞船,包括其他部分,甚至是实验器具,全部一口气打包运送太空中。
    这个计划听起来非常的惊人,因为一次运送的重量超过四百吨,而且是运送到几百公里的高空。
    如果是用火箭推进器,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火箭推进去运送的极限,差不多就是一百吨。
    三百吨,很难想象。
    反重力推进器,和火箭推进器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相关的技术人员论证,最高能运动一千吨以上,甚至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
    现在航天局就是邀请赵奕去参观,他们的想法是,想让赵奕指正一下问题,毕竟反重力装置是赵奕研究出来的。
    赵奕和刘建昆通了电话,就决定去一趟航天局。
    他不是一个去,还有几个领导,以及其他技术人员,还带上了理论组的几个人。
    大型的反重力推进器,和小型推进器肯定是不一样的,技术难度不是一个级别,出现什么问题都有可能。
    不过赵奕关心的不是这个,技术问题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他想知道的是,空间站是否能留出空位,安装上一个高强度的Z波发生器?

第六百零三章 太空穿梭实验,十秒内抵达月球!

    空间站的研发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航天局已经上报了具体发射时间,实际上,早在两年以前,航天局就做好了时间表,首先发射的就是核心仓,也就是空间站最中心的部分,其他部分则一个个发射上去,应超高的太空对接技术,和核心舱进行链接。
    这个过程是非常慢的,每一部分,包括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舱等,都需要单独的运送。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反重力技术,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之前已经应用反重力推进器,运送了好几颗飞机上天,相关的部门认为技术已经成熟,可以直接运送质量高的空间站上太空,而且论证过程中,发现危险性很小,因为反重力推进器有个特性,就是能够直接回收。
    一般的火箭推进器发射升空以后,在落到地面上的都只有残骸,主要因为大部分主体都是燃料,其他部分也并不重要,因此并没有做复杂、得不偿失的着路系统。
    反重力推进机就不一样了,因为是采用反重力推进,下落过程可以再开启反重力装置,就直接解决了着陆的问题,蕴含高技术的大型装置也不可能不回收,着陆问题是最开始就研究的。
    既然反重力推进机能够回收,使用的也不是火箭燃料,过程能源消耗比较少,危险系数也就大大降低。
    这次高层领导、航空集团以及反重力实验组、理论组组成的视察团队,来到航空局的目的,最主要也是查看大型反重力推进器。
    反重力技术的发展,其实让空间站项目很尴尬。
    之前空间站项目是重中之中,但现在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大型反重力装置升空,是没有技术壁垒的,就完全可以让大型反重力装置,作为一个太空上做研究的平台,直接顶替了空间站的作用。
    大型反重力装置的好处在于空间足够大,而且安全系数非常高,只是操控性相对差一些,必须保证有更多的宇航员长期工作。
    但只是一点,空间足够大,就远远甩开了原来的空间站。
    当然了。
    现在的反重力装置,还不能直接顶替空间站,因为并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空间站是完全封闭的,而且使用的是各种高端材料,反重力推进器则是敞开的,外层并没有封闭。
    但是外层的封闭问题,其实也不是问题,尤其是Z波压缩材料出现后,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压缩轮镁合金材料,涂抹在材料形成轻薄的一层,就可以再可以直接对抗太空中的辐射,甚至是太阳所放射出来的带电粒子,也就表示,使用这种材料封闭反重力装置,就可以让装置上升到一千公里外,到真正的太空中。
    这也是很大的优势。
    空间站的高度设定在四百公里左右,最高也不超过六百公里,这主要是因为,空间站的活动,还需要受到地球磁场的保护。
    在距离地表一千公里以内,都是地球磁场干涉的范围。
    这个范围内,太阳发散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会被地球磁场影响发生偏转,也就不会直接影响到空间站、卫星运行,上升到一千公里以外,就肯定会受到高速带电粒子的影响。
    太阳发散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对于电子设备具有非常大的威胁,也许一次普通的太阳风暴,就足以让一千公里外的电子设备发生损坏。
    有了新发现的铝镁合金涂层材料,可以直接运用在太空装置上,可以把卫星、空间站,直接放置在距离地表一千公里外的轨道上。
    这样就方便更好的进行实验,更好的对宇宙进行研究。
    这些都是空间站项目尴尬的地方,因为他们所做的研究,都差不多已经到定格了,不可能发现了新的保护材料,就更改重新进行设计。
    总之,航空局还是很尴尬的。
    不过领导团队对于空间站项目,还是非常重视的,一则是国内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反重力技术发展起来,但距离完全成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另外,空间站项目也可以作为先期探索,帮助后续太空探索积累技术和经验。
    视察团队进入航天局以后,就被招待着观看了空间站各个部件,还有相关人员演示的升空计划书。
    其中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但明显能感觉到,好多原本的设计,都被划掉了。
    比如,对接技术。
    空间对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原本的设计是每一个部件单独运送,就需要在太空上完成精密的拼接。
    现在不一样了。
    计划被更改为使用反重力推进器,一次性把几个部分全部运送到太空中,就根本用不到拼接技术。
    一群人看完了空间站,却都在谈论着反重力推进器。
    相比来说,他们还是对反重力推进器更感兴趣,因为反重力推动器,就像是跨时代的科技产物,而空间站技术,国际上已经有了。
    赵奕倒是对空间站感兴趣,但是他感兴趣的点不一样。
    他和空间站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周皓民院士,一起走在队伍的中间,感兴趣的问道,“空间站项目还能调整吗?我的意思是说,我想加一个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什么实验装置?”周皓民疑惑问道。
    “Z波发生器!”谷
    “为什么?”
    周皓民小声问道,“据我所知,已经发射了过十几个小型Z波发生卫星了吧。”
    “不一样啊。”
    赵奕道,“那些只是小型的Z波发生器,性能实在是太差了,我希望安装一个中型的Z波发生器,最低也有三十吨左右,我刚才看了空间站的各个仓,感觉安装载人飞船上,是最适合。”
    “三十吨,有点太重了吧?”周皓民皱了皱眉头,“如果是安装个三十吨Z波发生器,各种数据需要重新论证。赵院士,这个事情太大,我没办法做决定,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前面的领导和周围几个人也看过来啊。
    赵奕倒是没什么不可说的,因为是非常大的事情,不可能藏着掖着就做到了,“安装Z波发动机,当然是要做实验,太空中受到的磁场影响,相对要小很多,中型的Z波发生器,性能勉强够了,可以做很多实验。”
    “比如呢?”
    “材料压缩,以及Z波研究。”
    旁边有个航空局的人问道,“但是,能源呢?中型的Z波装置,使用一次消耗很多能量吧?”
    “当然。”
    赵奕道,“不一定是直接安装Z波发生器,我是希望能够预留出一个拼接口,能把Z波装置链接上去。这个对于Z波的研究非常重要。”
    几人讨论着进入了会议室。
    赵奕和几个院士、核心人员以及领导,一起进行到会议室里,说起了预留Z波发生器端口的目的,“我最想要做的实验,在太空穿梭。”
    “太空穿梭?”这个词一出来,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没错。”
    赵奕道,“大家知道,Z波能够直接对空间进行压缩,而空间罩可以屏蔽空间压缩,所以空间照就可以直接在被空间压缩的区域穿行。”
    “如果在空间站上预留一个Z波装置拼接口,就可以在空间上直接发生Z波,再让开启空间罩的反重力装置,在Z波覆盖的区域穿行,我们就能通过穿行情况,来研究空间穿梭技术。”
    “基于我的计算来说,中型的Z波发生器,在距离地表四百公里左右的距离,发射的Z波能一直覆盖到月球表面,并持续十秒作用,而在短短的十秒内,足够反重力装置,穿梭到月球表面了。”
    “首都的会议上,大家都知道,我支持太空飞船计划,而这个空间穿梭实验,就是太空飞船的核心技术。”
    赵奕说的内容让所有人都呆住了。
    会议上有不少人都听过Z波压缩空间的原理,也听说赵奕所说的‘空间穿梭’,但他们总是觉得距离真正实现还有很远很远,也许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做到。
    正因为如此,太空飞船计划一直都处在论证中。
    一个需要几十年才能够完成,并且需要海量资金投入,还不一定能有收获的项目,肯定需要很长时间进行论证,并且等待配套技术成熟才可以。
    太空飞船计划的核心有两个,一个就是能源相关的核聚变装置,另一个就是空间穿梭技术。
    前者已经在研究中,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
    后者,甚至很多人都不相信。
    哪怕是在高层会议上,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因为太空穿梭技术,听起来就充满了幻想,几秒钟就抵达火星,可能吗?
    这听起来,就不像是人类短时间能实现的,也许未来几百年都不一定能实现。
    所以听到赵奕直接说起太空穿梭技术,并且想在空间站上留下Z波发生器链接端口,希望后续进行太空穿透的实验,好多人顿时震惊了。
    “真的可以吗?”
    “赵院士,你不是开玩笑吧?”
    “这,可能吗?”
    赵奕很肯定的说道,“我当然不是在开玩笑,最好就是能直接安装一个中型的Z波发生器,我想发生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再其次,也要预留一个安装发生器的拼接口。”
    “按照我的预计,现在已经有了相关的技术和材料,大概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进行第一次太空穿梭实验。”
    “我计划目的地是月球,只要实验不出问题,十秒内就可以抵达月球。”
    “再次声明,这不是玩笑!”

第六百零四章 赵奕:空间罩就是黑洞!

    赵奕说的‘空间穿梭’实验内容,给所有人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有的人是第一次知道Z波压缩空间,能让太空飞船实现空间穿梭,他们感觉就像是参加了一场未来科技讨论会,更甚至只是未来科技的畅想会议,但会议上明显说的就是事实,是马上就要准备进行的实验。
    等离开会议室以后,他们还感觉有些恍惚。
    在此之前,他们知道Z波,但只是知道Z波可以当做武器,就制造出来Z波卫星。
    后来他们又知道,Z波可以用于制造新型材料。
    现在听到Z波的最大作用,是让太空飞船进行宇宙穿梭,就感觉非常的不可思议。
    科技发展已经到这个程度了吗?
    人类马上要征服宇宙了?
    好多人都感觉有些恍惚,仿佛刚才会议上听到的都是梦境。
    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则是,听说过赵奕的Z波空间穿梭作用,但也只是当做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
    比如,当电脑在普及之前,就有人喊口号说,每家每户都能用上电脑。
    如果倒退三十年时间,根本就不会有人相信这种事情,那时候大多数普通家庭,连电视都买不起,条件好一些的,也根本用不上电脑,只是会电脑打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时喊出口号的时候,听到也只是觉得,是对于未来发展的畅想。
    所以他们听了也不是很在意,反倒是注重Z波作为武器的性能,以及Z波能够制造新型材料。
    现在赵奕谈到说在空间站上留下接口,用于后来安装Z发生器,来辅助进行空间穿梭实验,就感觉非常不可思议了。
    因为空间站是马上就要发射的,最迟也不会超过三个月,那么算算时间,这波发生器安装,最多推迟半年,再到进行空间穿梭实验,一年内就差不多可以进行了。
    如果中途没有发生重大问题,他们在一年之内就能看到,几乎只能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空间穿梭时间。
    这件事光是想想就心情复杂,给人的感觉就是科技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人类还没有征服整个地球,就开始征服宇宙了。
    同时,好多人也想到了另一个重大问题--
    太空飞船项目。
    最近高层科技会议不断谈及太空飞船项目,因为是赵奕提出来的,并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太空飞船项目只是在讨论阶段,却引起了好多人的议论。
    这个项目说起来就是很难通过的,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保守估计初期投入也超过一千亿,后续更不知道要投入多少。
    同时,项目研发方式,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因为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高科技,有些人就提议,联合其他有能力的机构一起进行。
    这个想法得到了不少支持,因为联合其他机构一起进行,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增加世界的科技影响力,比如,可以大大减少资金投入。
    另外,征服宇宙似乎是‘地球’的事情,应该联合整个地球人类,一起去做相关的项目。
    当然,不管项目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首先,必须让项目能够通过,才能够论证研发方式。
    之前他们能肯定,项目肯定会拖上好几年,才能确定是否投入研发,现在他们发现,或许项目马上就能够通过。
    只要空间穿梭实验能够取得成功,再加上逐渐成熟的反重力技术以及在研的核聚变装置,可以说,技术上就没有难题了。
    一个大型的研发项目,最重要的就是两点--
    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材料。
    核心技术有了,Z波还能制造出适应宇宙环境的高强度压缩材料,等于核心难关都被攻克了。
    其他辅助的技术,似乎就没有任何难度了。
    等会议结束以后,好多人还在小声的谈论。
    他们非常的期待。
    但是现在的工作是,视察大型反重力推进器的建造工作。
    因为已经有了几次小型反重力推进器,运送卫星上太空的成功经验,大型反重力推进器,并没有直接的技术难关,只是相对复杂一些。
    在航天局的负责人带领下,一群人参观了大型反重力推进器。
    大型反重力推进器,大概有四层楼高,看起来非常的巨大,从底下能发现是个倒锥形,四周都被架子架起来。
    等进入其中以后,就从各个留出的空隙查看及内部设备。
    内部大部分都是由光束管道和预留的高能光束设备接口,高能光束设备并没有安装上,负责人则介绍起材料、性能等参数指标,还谈起,“我们已经准备给这台推进器,加装高压缩铝镁合金涂层。”
    “高压缩铝镁合金涂层,是Z波实验组研发的材料,能有效对抗辐射、电子射线,会大大降低推进器受到太空的影响,返回地面再简单维护,就能够重复使用。”
    “最有难度的还等还是动力,因为推进器要返回地面,就需要保留一部分能源。”
    “空间站围绕地球运转的速度达到每小时两万八千公里,推进器返回地球也需要一天时间,计划围绕地球转7次,才能够减速贴近地面。”
    “因为空气的组里,对于推进器外皮材料强度,是个很大的挑战。”
    “之前我们是打算推进其完成任务后,保留核心更换外部装置,现在我们正考虑使用一种,高强度的新型压缩材料来制作外皮。”
    负责人介绍了很多唯一没有介绍的就是高能光束排列的原理,事实上他也根本搞不清楚。
    内部高能光束的排列是,反重力实验组、理论组派人设计的,原理就连航天局的专家都搞不懂。
    当被问及的时候,负责人苦笑的看向了赵奕。
    赵奕问起了高能光束的功率、能耗,随后直接指出了几个地方,高能光束设备安装的位置和角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整个装置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更改了几处高能光束的位置和角度后,能够有效的减少能耗。
    “这样更改以后,发生功率可以降低百分之十左右。具体数据,你们做一次实验就可以知道了。”
    航天局内负责反重力推进器的小组人员顿时感激不已。
    虽然只是更改了几处高能光束的位置和角度,却直接减少了百分之十的能耗,有点相当了不起的。
    反重力推进器,最大的问题就是能耗。
    事实上,带来空间站的反重力推进器,根本就不用做的这么大,空间站整体只占据上方的一半,其他部分的下方都是燃料舱。
    反重力推进器进行一次任务,最大的时候就是燃料,所消耗的燃料甚至比火箭推进器还要高。
    当然,好处在于反重力推进器能承载的重量,远远高于普通的火箭推进器,另外,普通火箭推进器是不能回收的,执行一次任务,最低耗费也是千万级别的。
    反重力推进器只是耗费燃料,成本相对就要低太多了。
    如果能够降低能耗,不仅执行任务成本会降低很多,更重要的是,推进器就能造的更小一些,等于是技术上的重大提升。谷
    ——
    等回到首都以后,赵奕连续参加了几次会议,其中也包括一次航天局的会议。
    航天局定下了空间站发射的时间,是在三个月后的年底,会议上也确定了,空间站留下Z波发生器的连接口,预计半年之内,就会把Z波发生器安装在空间站上。
    与此同时。
    国际舆论仍在讨论空间罩,空间罩已经成了长期性最热门的话题,有关的研发消息,也一个个被披露出来。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是,有个世界最顶级的富豪,想花个十亿美元,让力学研究所把最新的空间罩装置,安装在别墅庄园的地下,他当时准备在上方修建别墅。
    “如果有一天发生了核-战-争,并有核-武-器落在了我所在的城市,我就会能第一时间开启空间罩,也许就能保护我和我的家人以及朋友,不会受到直接性的冲击。”
    “这是很重要的!”
    “空间罩能够有效地隔绝能量,我相信它会是最好的防护武器,虽然时间相对短暂,但也足够了。”
    力学研究所有关空间罩的研究,确实是非常的先进,他们已经能制造,持续长达十五分钟的空间罩,开启时间大概需要半个小时。
    整个过程中,会耗费很多的能源,但对于顶级富豪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但这位顶级富豪,想象力有些丰富了。
    空间罩的研究被认为是最前沿的,暂时也不可能普及到民用,另外,好多人还在反对空间罩的研究,更不用说在周边见到一个空间罩装置了。
    不管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其他角度来说,哪怕力学研究所想赚这笔钱,也根本不可能真的去安装。
    当然了。
    这件事也不排除是一种炒作。
    但毫无疑问的是,力学研究所对于空间罩的研究,已经被认为是世界第二了。
    这时,赵奕的一片论文,再次引爆了舆论--
    《空间罩和黑洞解析》。
    赵奕在《燕华大学校报》发表了中文论文,差不多等于是‘日常披露研发进展’。
    他是做理论研究的,不会谈及技术问题。
    《空间罩和黑洞解析》,谈到的是空间罩的形态、性质,可以作为研究黑洞的参照。
    这是一篇畅想论文。
    “我认为,空间罩和黑洞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把空间罩看做是没有能量的黑洞。”
    “它没有强大的引力,但却可以隔绝能量、吸收光线,光线逃脱不了空间罩。”
    “空间罩的形态和性质,和黑洞是十分相像的。”
    “如果把空间罩看作是没有能量的黑洞,我们就可以从空间罩的外在表现,去研究探讨黑洞。”
    赵奕的论文大部分内容都只是畅想,因为没有谈到数学理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科幻畅想’文章。
    如果是其他人发表类似的内容,肯定会被嗤之以鼻。
    赵奕不同。
    因为论文的署名是赵奕,顿时引起了世界关注。
    媒体的报道干脆直接说,“赵奕确定空间罩就是黑洞!”
    “空间罩都是没有能量的黑洞,已经被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确认!”
    “现在我们能确定黑洞是存在的,并且我们拥有了制造黑洞的技术。”
    “霍金肯定会希望和赵奕当面交流,他提出了黑洞理论,现在赵奕确定了黑洞存在,并且认为黑洞和空间罩是一样的。”
    舆论上有各种说法。
    因为赵奕的论文认为,空间罩就是黑洞,源于对赵奕无比的信心,连世界媒体都认为,黑洞被确定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空间罩就是黑洞的外在表现。
    然后,更多的人相信空间罩的研究,是极为危险的实验。
    第二天力学研究所门口,再次出现了大片的抗议民众,他们举着牌子喊着口号,愤怒的表达起不满。
    “哪怕是没有能量的黑洞,也是非常危险的。”
    “或许没有能量的黑洞无法毁灭地球,但却能毁灭我们的城市。”
    “如果力学研究所要研究黑洞,就离开我们的城市,不要在这里做这样危险的实验。”
    “我们会担心睡觉的时候,就被黑洞吸收了!”
    不仅仅是力学研究所,好多研究空间罩的机构,都受到了重大影响。
    赵奕也受到了影响。
    比如,一些人在微博下评论,想问问空间罩研究,是否存在危险。
    因为有大量的评论,国内也不断地讨论,赵奕干脆发了个微博澄清,“请大家放心,空间罩的研究不会存在危险,因为能量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科技水平,达到能够让恒星湮灭,就能直接制造出黑洞了。
    但是,科技水平达到那个程度,我们也不会再惧怕黑洞!”
    赵奕还是非常有权威的。
    他的一条微博,不仅平息了国内舆论,还影响了全世界的舆论。
    好多国外的民众都对赵奕非常信任,也就不再去纠结黑洞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民众,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们认为空间罩就是黑洞,就继续聚集,抵制空间罩研究。
    当然,那没有什么意义。
    这些赵奕就不在意了,他的工作非常忙碌,好不容易有时间休息一下,就被刘建昆找到,说起了成立制造小型航天飞行器公司的事务。
    现在不是两人一起研究,而是到了准备阶段。
    航空集团内部已经通过了,甚至人员都已经准备好,航天局、反重力实验组,也会分出一部分技术人员,加入到新成立的公司中,然后等待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
    因为是成立正常运转的公司,先期就需要投入最少二十个亿,后续的投入会更多,保守估计未来三年内,就需要投入两百亿进行研发。
    这个钱,怎么拿是个问题。
    刘建昆就和赵奕一起商议解决了,他们给公司的定位就是正常市场化,公司是以未来实现盈利为目标,就准备召开个拉赞助的展示会,吸引外部的正常投资。

第六百零五章 压缩空间内的速度不变性

    市场化正常运转的公司,先期肯定要公开的拉投资。
    赵奕和刘建昆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联系了几个国内顶尖的制造业、技术公司,说明了新开设的公司。
    各个公司的负责人聚集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就做出了决定。
    因为领头人是赵奕和刘建昆,他们只需要进行一小部分投资,拿到一小部分的内部股权,以后新开设的公司,肯定会和这些公司有合作,对他们而言,是百利无一害。
    一周后,业内得到了消息。
    航空集团拟成立‘奕星’航天研发,航空集团控股百分之五十一。
    ‘奕星’的名字是好几个人商议决定下来,他们拟定了好多的名字,刘建昆甚至提议说,公司的名字直接叫‘赵奕’,理由还非常的充分,“国外好多公司都是拿人名当公司名,赵院士,你的名气非常大,如果是你的名字命名,相信没有人反对,而且品牌很快就能打出去了。”
    赵奕听的脸色发黑。
    公司名,赵奕?
    这是要多没有水平,才会取这个名字。
    最后商议结果是叫‘奕星’,星,代表宇宙、宏大,奕,不用多说,就是赵奕的名字了。
    航空集团开设一个挂在集团名下的公司,倒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新公司对外公开拉投资,并确定市场化运营,等于是成立了一个,未来大概率会上市的公司,就是很少见的事情了。
    另外,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名单里,赵奕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他还有刘建昆、周浩仁等,七个国内顶尖制造业、技术公司负责人,足以说明新开设的公司,是非常受到重视的。
    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虽然只是行业内部的消息,但知道消息的都是顶尖人士,还有一些国外的富豪、财阀也收到了消息。
    很多人对此感兴趣。
    一则是因为,近两年时间,航空集团风头无两,依靠反重力技术、空间连接技术,成为了国际知名度非常高并拥有最顶尖前沿科技的公司。
    反重力技术、空间连接技术,也帮助航空集团获得了大笔的收益,遗憾的是,大部分收益并不归属二级市场,即便如此,航空集团的股价还是节节攀高,已经比两年前翻了二十多倍。
    现在航空集团公开拉投资,开设新的公司,开设的公司未来很可能会单独上市,好多人就觉得,里面肯定会有商机。
    二则就是赵奕的个人影响力了。
    赵奕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不谈科研、技术能力,他在投资领域也非常有名气,好多人都认为他比巴菲特更优秀,只不过因为太年轻,没有那么多的资本,股市的收益相对小一些,但他在股市投资的年化收益率,平均都超过百分之三百。
    他的科研、技术能力,绝对是世界最顶尖的。
    赵奕是新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个人肯定也会做大量的投资,跟着做投资肯定是机会。
    同时,他们也对新公司覆盖的领域有了解--
    航天!
    新公司的名字叫做奕星航天技术有限公司,肯定是希望在航天领域大展头角。
    如果换成是其他的公司,专门开设航天领域的公司,肯定会被嗤之以鼻,因为国际上还没有,专心研究航天技术的企业,类似的技术一般都归属科研机构,也就是各个航天局。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航天领域的研发,根本无法普及到民用,就很难获得利润收益。
    从这个角度来说,多数人还是比较冷静的。
    他们决定去参加新公司的投资会议,看看情况再考虑是否要做投入。
    现在的奕星航天确实有些可怜,业内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实际上,奕星航天只是刚刚成立,拥有几十个分配过来的技术员工,还有几个有实力的研究员。
    实业就只有郑阳凤凰湾开发区的几座厂房、两个办公楼,以及市郊区的一大片商业用地。
    这些加在一起也不值多少钱。
    奕星航天的注册资本只有象征性的一亿人民币,听起来倒是不少,但相对名气来说,就有些可怜了。
    航空集团的公告上,说明了集团公司会以最终筹集的投资数,进行百分比拨款,也就是说,还没有正式拨款。
    一切都还在准备之中。
    针对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项目来说,肯定是不能单单去等待消息,好多人也不断的打听起来。
    但是,奕星航天是新开设的公司,好多规划还在赵奕和刘建昆的心里,想打听到消息可不容易。
    所有人都无功而返,也就只能继续等待了。
    ——
    赵奕忙完了新公司的事情后,就只需要等待投资会议了。
    Z波实验组那边,也是等待Z波装置部件升级,才能够继续进行实验,或者给核聚变装置制造核心。
    现在就有些空闲了。
    但是,赵奕想空闲实在太难了,他在家里陪着林晓晴,只呆在三天时间,就不得不去了航天局。
    航天局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他们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在载人飞船的一侧,安装个Z波发生器的对接口。
    这个工作非常的复杂。
    因为太空穿梭实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航天局、航空集团,也包括反重力组、高能所,都派来了专家一起对实验做论证。
    近几天时间,张祁灿就代表赵奕,给一群人讲解太空穿梭的原理。
    太空穿梭,直白来说就是Z波压缩空间的技术,利用被压缩的空间,会维持短时间构造的特性,就可以让开启空间罩的飞船,直接穿透被压缩的空间,实现‘太空穿梭’的效果。
    这个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但牵扯到数学构造、物理原理非常复杂,还涉及到了一些空间理论的知识。
    张祁灿做了一个星期的讲解,好多的专家也根本没听明白。
    其中理解的比较好的,也只知道了大致的逻辑,具体到细节就混混沌沌不清楚了。
    等赵奕来到航天局以后,一群专家都围着他抱怨着,“赵院士,你可来了啊,小张给我们讲的——”
    “哎,不说了!”
    “搞了一个星期,我什么都没听明白。”
    “这也太复杂了。”
    “反正我就知道,空间穿梭是可行的,我感觉吧,实验就直接做好了,不用去理解原理了。”
    “那肯定不行啊,这个实验耗费多少资金呀,一定要论证清楚,就算核心理论没有问题,其他的附带技术也要把控住。”
    “赵院士,还是你给我们大家来讲讲吧!”
    一大群专家对张祁灿的抱怨确实不少,他们连续听了一个星期的讲解,只觉得脑袋里混混沌沌,能详细听明白的几乎没有。
    赵奕仔细扫了一眼,大致就明白过来。谷
    全是老人啊!
    这些专家的水平,肯定不用多说,最低也挂个数学、物理理论研究员的名头,还有好几个都有院士头衔,实力水平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年纪太大了啊!
    一个全新的理论来说,肯定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年轻人的学习能力也更强,年纪大的人思想已经定格,想让他们吸收、理解新的东西,确实很难。
    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最主要就是评价体系以及保密性的原因,没有资格参加这种级别保密研发的,肯定要保证绝对不泄露任何消息。
    这些为国家工作很多年的老专家们,才是更值得信任的。
    另外,年轻一些的研究员,很难有机会参与其中,他们的等级根本够不上,哪怕是做讲解的张祁灿,被公认为数学物理天才,若不是担任赵奕的助手,和赵奕一起做研究,也根本够不上参与这种保密研究的级别。
    这就是赵奕无力改变的了。
    不过赵奕还是要为张祁灿说几句,“你们可要为难张祁灿啊,要说做研发,我不会妄自菲薄,但要说给人讲解,我这个水平啊,连及格都做不到。”
    赵奕还没有说完,一群专家就马上道,“赵院士,你这就是谦虚了。”
    “这都是你的研究成果,你来做讲解,肯定会更透彻。”
    “对,没错!”
    “赵院士,来讲讲吧!”
    赵奕苦笑着发现推不过,干脆就直接走上了讲台,开始讲解起数学理论,他没有问张祁灿讲解进度,因为专家们的表现明显知道,大多数都没有听明白,就干脆从最低层讲起。
    “我们从这个列式,可以推断出Z波对空间的作用。”
    “空间是没办法直接用列式表示的,只能用投影、拓扑形态、粒子状态来对其性质进行描述。大家看,这几个列式,很容易得出,空间具有吸收能量拓展的性质。”
    “反过来说,粒子会针对空间挤压形成磁场,从这个列式的表现形态,能轻松画出拓扑曲线,并形成极限的表达。”
    “这个就不讲了,太简单了,大家肯定明白了。”
    “这个地方,大家看,我觉得是有难度的,但是难度并不高,要具体去进行分析——”
    赵奕连续讲解了一个多小时,都感觉口水有些干了,他喝了口水,往台下看了一眼,发现大家都听的很认真,只不过表情有些奇怪。
    他疑惑的看向张祁灿,小声问道,“我怎么感觉怪怪的?”
    张祁灿憋着笑小声道,“你两个小时讲的内容,已经超过一个星期了。”
    “啊?这么快?”
    这是赵奕完全没有想到的。
    赵奕知道自己讲的没有张祁灿好,但是也觉得不是很差劲,有些地方他确实觉得非常简单,几个列式推导一些,再转个弯换个形态,就直接出结果了,有的列式表达也很清晰,完全都不用讲解。
    所以仔细盯着两个大白板看了好半天,赵奕也没有太明白,具体是哪里讲的快了。
    为什么张祁灿需要讲一个星期?
    台下的专家们就不这么看的,他们都听得脸色发黑,完全跟不上节奏,但是赵奕讲解的过程中,不断的说什么‘很简单’、‘这个地方不用讲了’、‘直接出结果了’,让他们想提问都不好意思开口。
    怎么开口提问?
    没听人家说非常简单吗?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要提问,还要不要面子了?
    赵奕感觉气氛很怪异,但计划是讲解三个小时,还差一些小时,他就希望继续完成。
    这时候,袁启明院士站了起来,尴尬的说道,“赵、赵院士啊!停一下吧。我觉得还是让小张来讲。”
    “虽然小张讲的没有你好,但还是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吧。”
    顿时,一群专家马上跟着说道,“对,还是让小张讲。”
    “小张讲的确实没有赵院士好,但是呢,给年轻人很重要啊!我们还是要多培养年轻人。”
    “小张,就你,你上去讲吧,赵院士讲了两个小时,也应该休息了!”
    “赵院士可是咱们国家最重要的人才,可别因为给我们讲课累着了,那我们的罪过就真是大了。”
    “对,说的对啊!”
    赵奕听着一群专家的话,都感觉心里酸溜溜的,说他比张祁灿讲的好,夸奖的词倒是没什么。
    但是,给年轻人机会?
    什么意思?
    我不是年轻人吗?我不比张祁灿年轻的多?
    赵奕还是带着郁闷走下了台,决定不和这群老专家们计较,带着遗憾说道,“还是你来吧!”
    “好吧,那我讲了。”
    张祁灿带着闷笑走上了台,就继续原本的讲解。
    ——
    赵奕在航天局一待就是两个星期,连续几个星期的讲解,还是让一群专家们了解了大概。
    虽然有些细节的东西还没有完全弄懂,但技术性的东西已经没有问题,他们也开始一起讨论实验的问题。
    这天的讨论会上,袁启明院士提出了个问题,让所有人都皱起了没有,就连张祁灿也是一样,“赵院士,飞船在进行空间穿梭,是不是很有可能碰到太空中的小行星,或者其他的东西?”
    “如果中途产生了碰撞,就是毁灭性的吧?”
    一群人仔细思考一下,还真是这个道理。
    飞船进行太空穿梭的过程中,相对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比如,十秒钟抵达月球,听见每秒的速度,就达到了十万公里。
    这个速度来说,撞到一个小石子,都会是毁灭性的,十万公里的距离,路线上有个微小的行星,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果是更大距离的跨越,比如,飞往火星、朝着太阳系边缘行进,速度肯定会更快,还要穿过小行星带,受到撞击的可能性就更大。
    赵奕笑道,“袁院士,你这个问题,提的好啊!”
    “其实啊,大家要开放思维,不要以固有的物理体系,去空间穿梭进行理解。”
    “如果是以常规的物理定律,相对速度,去理解太空穿梭,太空穿梭就根本无法实现了,但实际上,太空穿梭理论,已经脱离了常规的物理体系。”
    “空间压缩的区域,和其他区域隔绝开来,其中的物理规律都是在区域内的,我们不能以站在地球或者其他位置的视角,去看待其中的物理规律。”
    “这里我说一个定律--”
    “压缩空间内的速度不变性!”

第六百零六章 资金太多也很苦恼啊!

    “压缩空间内,速度不变性原理!”
    赵奕很认真的开始了讲解,因为速度不变性原理,是对空间压缩认知的基础。
    之前这个基础并没有被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有关太空穿梭的数学物理太过于复杂,包含很多推导出来的东西,以及很多对于空间粒子的分析,理论组一直都在做相关内容的总结,但因为牵扯到非常复杂的数学物理问题,甚至还包括难以理解的空间解析,他们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研发进度。
    袁启明院士提出的问题,让赵奕想到了压缩空间的速度不变性,因为牵扯到了直接性的实验原理,他知道必须解释清楚。
    他开口道,“压缩空间内的速度不变性,也就是在空间压缩产生的那一刻,内部所有的粒子,物质的速度全都被固定了。”
    “在空间压缩维持的过程中,覆盖区域内的所有物质,速度是不变的,这主要是非常态的空间密度导致的。”
    “大家可以想一个问题。”
    “太空中有两个小行星,两者之间的空间,发生几千、几万倍的压缩,正常的物理逻辑来说,两者的距离,肯定会无限的接近。”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不是因为空间压缩覆盖区域不足,而是因为空间是一个整体,可以这么说,整个宇宙的空间都是一个整体。”
    赵奕很用力的点头,扫了一眼所有人,继续说道,“宇宙空间,没有位置、距离、方向的区别。所以才会有空间连接技术,哪怕是距离几十万光年,几十亿光年,和我们站在的这个房间,空间都是连在一起的。”
    “几十万,几百万光年外的空间,和我们所在的空间以及旁边房间的空间,并没有任何区别。”
    “只相对于物质来说,才会产生距离、方向的区别。”
    “而空间压缩区域可以这么理解,在水中有一个气泡。”
    “毫无疑问,气泡四周会受到水的压力,如果气泡的构造可溶于水,那么气泡早晚都会破裂。”
    “但同时,当气泡存在的时候,内部的物理性质,和水中是不一样的。”
    赵奕举了个例子,随后说道,“空间压缩,也这个也是相反的,因为空间压缩区域的空间密度,老远,远高于外部,内部的粒子处在被挤压的过程中,粒子的性态反应,会被快速放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Z波能够直接点燃高丰度的铀原料,也可以被等离子体吸收能量。”
    “在排除粒子性态反应后,因为处在性态变化过程中,粒子的物理特性却被固定了,无法受到外部作用的影响加速或减速。”
    “而空间压缩区域内,唯一不受影响的就只有无质量粒子。”
    “大家都知道反重力区域内,粒子的最高速度被禁锢,空间压缩是截然相反的特性,无质量粒子的最高速度,会得到压缩倍率同等的加强。”
    “这就是太空穿梭的根本原理,处在空间压缩范围内,开启空间罩的飞船,因为不会受到空间压缩影响,会被认定为‘无质量粒子’,速度得到极大的增强。”
    赵奕一口气说完坐了下来,给其他人留下讨论时间。
    能参与太空穿梭实验理论研究的,无疑都是国内最顶尖的专家,他们已经对太空穿梭实验的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听了赵奕的讲解后,马上想到了很多内容。
    他们不断地进行讨论,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来询问赵奕,很多的想法汇集在一起,给赵奕都带来很多的启发。
    在赵奕的理解中,空间压缩状态长期存在于宇宙中,但只存在于黑洞的边缘。
    只有能够吸收空间的黑洞,才会源源不断的释放Z波,对空间进赵奕也拿出了自己的宇宙理论,和大家一起讨论。
    赵奕也拿出了自己的宇宙理论和大家一起讨论。
    很多人都感觉受益匪浅。
    这时候他们突然发现,赵奕还是很有用的。
    虽然做讲解的时候,没有张启灿细致,但涉及到核心问题的时候,本身就是赵奕的研究,他的理解非常的通透,而张祁灿就要差很多了,好多问题没办法说到关键点上。
    很快。
    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了。
    赵奕在航天局待了一个多月,就是和一群专家探讨太空穿梭实验,后来还涉及到了实验准备,并查看了新建造好的Z波装置。
    这台中型的Z波装置,装配的非常的精细,还包裹着压缩材料外皮,发生装置也是使用压缩材料,并带着一个储能仓,能源刚好够释放一发Z波,完全就是为实验都准备了。
    在完成了大部分工作以后,赵奕离开了航天局去了郑阳。
    郑阳的凤凰湾工业园区,建造好以后显得有些萧条,过去的一两年时间里,大家都觉得附近会变得荒芜,一些建造好厂房的区域,里面都布满了杂草,根本就没有人搭理。
    最近的几个月时间,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郑阳的相关部门,派出人手对周边进行清理和维护,还专门修建了几条道路,并对主路进行扩建。
    很多负责的相关人员都不知道原因,他们都觉得工业园区肯定会有一半区域被荒废掉,也不知道为什么开始维护、修路,似乎是有加大投资的意思,但是去询问却什么消息都没有。
    一个月前,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家很低调的公司,忽然进入了工业园区,并占据了两个大型办公楼,还在周边圈了好几个厂房。
    “这是什么公司啊?这么有实力!”好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
    “不可能有大公司来这边吧?咱们郑阳,说句实话,感觉没什么吸引力啊!就连底下镇里的工厂,都不愿意来这边建新厂,给什么优惠政策都不愿意。”
    “因为没意义啊!”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公司的名称--奕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有了名字就好办了。
    好多人才知道奕星航天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但是直接叫‘航天’,听起来口气实在太大了。
    “难道是造卫星的公司?”
    “不可能吧。”
    “航天还能是干什么呀?难道是造火箭?造飞船?”
    “太搞笑了吧!”
    周边都在议论纷纷的时候,相关部门却依旧没有发布任何消息,但参与附近工作的人都知道,相关部门对于奕星航天非常的重视,甚至重视到了事事都应予的程度。
    但无论是怎么重视,也没有任何详细消息透露出来,就连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
    直到,这天。谷
    一大群高端人士忽然出现在了郑阳,其中包括好几个顶级公司的负责人,还包括几个经常登上媒体版面的富豪,企业代表。
    当一个个熟悉的脸孔出现在郑阳,好一些的酒店全部被订满,市区被一辆辆豪华轿车堵塞的时候,整个郑阳都知道,肯定有大事情发生了。
    第二天就有一个更加轰动的消息。
    赵奕,来了。
    赵奕回到郑阳并不是什么大消息,但第一时间就和副市长在一起,他们走在工业园区的道路上,参观起了凤凰湾工业园区,并连续和好多企业代表见面,情况就肯定不一样了。
    然后,郑阳相关部门高调的发出一则招-商引-资公告,欢迎‘奕星航天能科技’入驻工业园区。
    公告上还对于奕星航天科技做了一些介绍。
    比如,奕星航天专注于研发航天技术。
    奕星航天是航空集团旗下公司。
    奕星航天的主要负责人,是赵奕和航空集团董事长刘建昆。
    这个公告一出来,马上引起了舆论热议,消息已经不局限于郑阳了,甚至成为了国内舆论的焦点。
    “航空集团开设新公司?研发航天技术?这不是航天局的事情吗?”
    “这个分公司,看来不简单啊!”
    “航天领域的研究,也能专门开公司吗?这不是肯定赔钱吗?”
    “但是有赵大神参与啊!”
    “有赵大神参与,好像情况就不一样了啊,也许未来航天研发,也能盈利?”
    舆论效益顿时影响到了金融市场,和航天有关的制造企业,股价迅速迎来大涨,甚至波及到了与之相关的飞机制造、高端制造、军-工板块。
    与此同时。
    凤凰湾工业园区内,一个办公楼的大厅,已经被装潢一新,正在接待一个个的企业人士。
    大厅的中央搭建了个舞台。
    等来宾们全部做好位置,航空集团总经理刘建昆登台,谈起了近年来航天科技的发展,以及最新的反重力技术研究。
    他甚至还谈起了空间罩,以及国内反重力实验组,掌握着空间罩相关最高端的技术。
    最后就说起了奕星航天科技公司,说明了开着这家公司,目的就是为了让航天科技领域,也能和其他领域一样,的正常走向市场化道路。
    等等。
    刘建昆就是做一个代表航天集团的表态,说明奕星航天科技公司,是航天集团分出来的工作,会正常市场化的运营。
    接下来登场的就是赵奕了。
    当赵奕走上舞台的时候,会场立刻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赵奕双手向下压了压,面对台下的人群,淡笑着说道,“大家也不用鼓掌,今天我站在这里,目的不是公开研发成果,也不是做学术讲解,而是像其他创新企业的负责人一样,是来拉投资的!”
    “拉投资是一个技术工作,我对这个工作非常陌生,但是刘经理是希望我来说,所以我就上来了。”
    “奕星航天,归属航天集团,但有一半儿的股权是对外的。”
    “这个公司,大家看名字也知道了,就是研发航天相关技术,这个反重力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相信肯定会是航天科技爆发式发展的时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航天技术出现,同时航天领域的市场也会大大扩张,甚至爆发式扩张。”
    “我相信这里很多人还认为航天科技是代表未来的。”
    “当然,我也不否认,但是未来是多远呢?我相信是五年,十年。”
    “为什么我这么确信呢?我的信心来源就在于反重力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利用反重力技术,制造出反重力推进器,能够把卫星送上天空。”
    “奕星科技拥有的航空集团授权的反重力技术,而我们会以这项技术为核心,制造小型太空飞船。”
    “实际上,在反重力技术和小型太空飞船之间,并没有无法攻克的技术壁垒。”
    “我相信未来,奕星航天制造的小型太空飞船,会成为国际上技术水平最高、最先进、功能最全面的小型太空飞船。”
    “而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站在航天领域的技术高点,并做功能性小型太空飞船的研发——”
    赵奕做出了展望式的演讲,中途也对奕星科技的研发做了说明,并强调初期会以技术积累为主,主要还是进行不断的投入。
    奕星航天科技公司,首要工作是建造奕星航天研发基地,做大量的投入进行技术研发。
    在拥有了足够多的技术支持后,就开启下一步制造小型太空飞船。
    奕星航天是科技工作,并不是制造公司,他们只需要掌握技术,就可以利用合作的制造厂商,生产相关的部件组装成太空飞船。
    这是常规科技公司的模式。
    顶尖的科技公司都是如此,手机行业就是个例子,大部分手机企业都是做研发,不管是部件还是装配,制造过程都是代工来完成的。
    奕星航天的模式也是一样的。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做这样一番演讲啊,还不断的‘画大饼’,说航天领域市场会越来越大,并强调未来怎么怎么样,当前阶段则是进行大笔的研发投入,肯定会让投资者失去所有的信心,会感觉投入就是一个无底洞,根本看不到有回报的可能。
    但是,换做是赵奕就不一样了。
    赵奕在研发上创造了太多的奇迹,连反重力技术、空间链接技术都能研究出来,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的震惊。
    现在开设了航天科技公司,专门制造小型太空飞船,还有航空集团授权的完善反重力技术,也许未来又能研发出什么高端技术呢?
    也许真能制造出,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太空飞船呢?
    大多数人对于航天领域市场发展没什么信心,但是对于赵奕却拥有无比强烈的信心。
    他们甚至都能忽略赵奕说的内容,根本就不用去深入思考,直接就做出了投资决定。
    所以,当投资会议结束以后,发现好多企业代表都决定进行大笔的投入,吸引直接性的投资规模轻松超过了四百个亿,还有一些企业代表,还强调说回去开会做决定,刘建昆是一点都不意外,反倒开始苦恼了起来。
    主要问题是,奕星科技只是进行初期融资,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资金啊!

第六百零七章 太空武器和超级实验

    在投资会议开始之前,奕星的几个负责人,主要是赵奕和刘建昆,以及航空集团方面,早就做过详细的讨论,他们预计能够拿到的外来投资在50亿到80亿人民币之间。
    航空集团以技术和设备入股,再加上20亿到35亿左右的资金投入,获得百分之51的股权。
    这样总体资金就能接近一百亿,作为先期研发投入足够了。
    后续有研发成果以后,再去追加资金投入,正式进入生产阶段,就可以把规模继续扩大,真正进入市场化运营,甚至是准备进行上市。
    现在拿到了四百多亿的投资,数额实在是太大了。
    奕星航天肯定不担心外来投资数额大,但奕星航天肯定是航空集团主控股的公司,航空集团必须要投入相应比例的资金,才能够继续掌控公司。
    显然。
    400亿的资金,实在有些太多了,也就代表航空集团必须要拿出超过300亿的资金,才能够完全掌控奕星航天,否则投资方肯定不同意。
    作为一家定位为市场化运营的公司,必须要在规则框架内运行,否则肯定会被市场所抛弃。
    所以内部会议最终还是商定,不能接受如此高的投资金额,只按比例接受五分之一,大概80亿左右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已经足够让奕星航天的资产,暴增到超过100亿,还是直接的流动资产,更不用说,奕星航天还拥有航天集团授权的技术了。
    之前航天集团还没有授权完善反重力技术的先例,只不过因为是旗下的公司,才会直接给予授权,但也是需要缴纳一定比例专利费的。
    内部小会议结束以后,奕星航天对外公布了结果,随后,直接召开了第一次的董事会。
    这次董事会也是技术会议,是让每一个投资者、企业公司代表,都能够参与讨论的会议,同时也是给公司制定初期的研发方向。
    虽然是内部的股东大会,但会议还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就是确定奕星航天的管理层,也是管理层的就职大会。
    第一个上场的就是赵奕,他会担任奕星航天的技术顾问以及总工程师。
    正常来说,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董事会,最重要的决策人则是CEO,赵奕作为技术顾问,总工程师,第一个登台是有一些不适合的。
    但是,赵奕同时还有一个身份,他也是奕星航天的最大个人股东,个人持股比例高达百分之十二,因为最大持股的是航天集团,航天集团是一家跨国大型集团公司,航天集团不派出代表的情况下,以赵奕的持股比例,甚至可以直接当担任董事长。
    另外,任谁都知道,奕星航天最重要的人就是赵奕。
    哪怕是航天集团也根本不重要,更不用说,赵奕持有反重力技术和空间链接技术两项技术专利,同时也是空间科技公司的个人股东,相关的技术授权也会有他的比例分成。
    总之,当赵奕登台上场的时候,立刻得到了全场的一致欢呼。
    赵奕之后上场的是董事长刘建昆,刘建昆担任奕星航天的董事长,但实际上只是兼任,因为他是航空集团的总经理,担任董事长也只是挂个名头而已,大概也只有股东大会召开的时候,才会有他的直接参与。
    第三个出场的是何伟,一个不怎么知名的人物。
    现场简单的一介绍,何伟也迎来了掌声,他是原航天局主管空间站项目的副总工程师,同时也是技术领导小组的主任,拥有丰富的航天相关技术的研发经验。
    何伟不仅仅是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
    这次担任奕星航天的CEO,他等于是个人脱离了航天局,同时,他担任CEO也就代表了,奕星航天短时间内,都会把精力放在航天研发上。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各个董事、经理等人物了。
    在管理层就职仪式结束后,会议就进入到发展方向问题。
    何伟成了主角。
    他介绍了奕星航天的资产以及专利授权情况。
    现在奕星航天拥有百亿以上的资金,也包括凤凰湾开发区的实体资产以及原归属航空集团、航天局的研发实验设备。
    同时,奕星航天因为我最重要的反重力技术授权,还拥有航天局授权的131项专利技术。
    这些技术都是打包授权的。
    技术授权当然不会是免费的,每一年奕星航天需要缴纳两亿人民币左右的专利授权费,并持续二十年的时间。
    这还是因为航天集团是以技术人才入股的,否则单单一项反重力的完善技术,二十年四十亿人民币,都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何伟介绍了奕星航天的主要合作方,包括国内几个顶尖的高端制造企业,包括十几个顶尖的研发实验室,还包括最核心的反重力实验组以及Z波实验组。
    当然Z波实验组不会被直接介绍出来,只是归在‘合作研发小组’之一,并没有被特别谈道。
    这在公司的技术部门,也是绝对保密性质的。
    接下来就进入了重点,何伟介绍道,“我们计划在运营初期,主要研发方向有四个,第一个就是太空动力系统。我们的太空动力系统会化学燃料发电推进技术为主,太阳能技术为辅。”
    “这是常规的太空动力方式,而我们的研发,则是针对小型太空飞船,研发出最适合的动力系统。”
    “第二个就是材料技术,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我们最主要的合作方都是高端制造公司,对于探索太空来说,材料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在材料技术的研发中。”
    “第三就是功能性太空飞船的设计,我们需要设计功能性的太空飞船,比如太空中的垃圾清理船、未来用于星球探索的降落船,有人回收高科技卫星的回收船,等等。”
    “最后就是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我们会研发属于自己的封闭控制系统,而封闭的控制系统,就是太空飞船的核心,以软件为核心搭配硬件,以保证安全高效,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何伟一口气说了很多,都是说明未来主要的研发方向。
    最后他总结说,研发初期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太空动力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
    材料和太空飞船设计,则可以拉后进行研发,因为两者的研发直接关系到飞船制造。
    现在公司才刚刚成立,距离制造出太空飞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会议结束。
    好多参加会议的人,也开始不断的讨论,在公司的发展方向来说,他们看到了技术研发的希望,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看到实现利润的方式。
    会议上所描述的未来实现利润的方式,听起来感觉有些虚无缥缈,因为前提是人类真正进入太空探索的爆发期,而不是现在的环境。谷
    奕星航天研发高端的航天技术、制造小型太空飞船,即便是能够成功,但想要真正实现利润,还是需要大环境的支持。
    但是,未来几年、十几年,真的能进入太空探索的爆发期吗?
    没人知道。
    ——
    在处理完奕星航天的事务后,赵奕继续忙碌于工作中,他需要关注航天局的太空穿梭实验,关注Z波实验组的工作,还有奕星航天的研发。
    等等。
    这些工作加在一起,还是很让人头疼的。
    在忙碌的工作中,媒体上的一则消息,再次让赵奕成为了瞩目的焦点。
    《福布斯富豪榜》公布。
    今年的《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变动最大的就是赵奕,他从《福布斯》富豪榜一千多位,直接上升到了世界第131位,同时也杀入了国内富豪榜前十,超过一个著名的地产大亨,排到了第九位。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赵奕的资产近乎翻了七倍,达到了101美元的高度。
    《福布斯富豪榜》披露说,赵奕的资产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空间科技公司的发展,以及反重力技术专利授权,同时,他所持有的国内公司股份,过去一年时间里暴增了好几倍。
    同时,赵奕还持有治疗艾滋病的天庆蛋白、普惠性癌症治疗药物两大专利,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高收入。
    宇图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也是赵奕资产暴增的原因之一,他所持有的股份,价值已经接近百亿人民币,占据总资产的七分之一。
    《福布斯富豪榜》对赵奕的评价是,“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赵奕所持有的专利、股份,都迎来了快速爆发,他的资产增长了七倍,后续还会得到源源不断的专利授权费,持有的股份也在快速增长。”
    “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能以‘科研’为核心,成为世界顶级富豪,而不纯粹是一名商人、创业者。”
    “或许,人类即将将会迎来科技、科研爆发的时代。”
    在《福布斯富豪榜》排名上,赵奕,确实是非常的显眼,一个就是他的年纪,国内富豪榜前十就可以看得出来,多数的富豪都在四十岁以上,唯一不满40的,还是个‘家族系’的代表,是以家族资产计算的。
    赵奕则只有28岁,低于三十岁的年纪,实在是太显眼了。
    媒体舆论有评价说,“赵奕以二十八岁的年纪,凭借科研成为了全球最顶级的富豪之一,是非常惊人的事情。”
    “如果每一个富豪都像是赵奕一样,人类大概已经早已冲出了太阳系。”
    最后一句当然是玩笑。
    绝大部分顶级富豪都是商人,或者是借助行业快速爆发,突然崛起的创业者。
    互联网行业就是如此。
    过去的二十年属于互联网爆发时期,好多的顶级科技公司,主核心业务都和互联网有关。
    这些顶级科技公司的开创人,都成为了顶级的富豪,他们是跟着时代发展起来的创业者,也可以算作是纯粹的商人。
    另外,有些富豪则是‘家族继承式’的商人,也包括一些地产大亨,或者传统行业的龙头,都可以归在‘商人’的行列中。
    赵奕则纯粹以‘科研’起家,空间链接技术、反重力技术,都是他研发出来的,还包括药物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利,他所拥有的专利,主要是以新理论科技为主。
    所以赵奕的‘标签’是科研,而不是做投资的商人。
    ——
    很快,时间过了四个月。
    航天局空间站项目,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发射完成,大型反重力推进器,一口气把几百吨的空间站运到太空,一下子震惊了整个世界。
    同时,空间站内还有三名宇航员,他们会在空间站里,执行为期两个月的任务。
    相对于宇航员在空间站的工作时间来说,两个月时间是有些短暂的,因为他们每往返地球一次,都会消耗大量的资金。
    当航天局公布消息的时候,好多人就感觉很奇怪,因为正常来讲,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低一些的也超过一百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到目前为止,连续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宇航员斯科特-凯利,他连续在太空中度过了340天时间,完成了‘最长宇宙工作计划’。
    国际上对于宇航局发布的消息,最多的看法是为了‘保证安全性’,毕竟是第一次拥有空间站,也是第一次让宇航员长期在太空工作,经验上肯定是要差一些的。
    但是有个肯定的信息是,因为宇航员的工作时间只有两个月,两个月以后肯定会有新的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空间站也会进行调整。
    最大的可能是,“宇航局将会发射新的实验舱,对接在载人飞船留出的接口处。”
    这个看法主要是因为,载人飞船后方,留下一个明显的接口。
    很快。
    两个月时间过去了。
    不出意外的是,宇航局利用反重力推进器,发射了新的‘实验舱’,并成功对接在了载人飞船上。
    整个对接过程直播报道,也引起了全世界的议论。
    但是,议论的核心不是技术有多么高端,而是新的实验舱看起来很怪异,实验仓最边侧似乎是个大型设备,有点像是发射某种射线的装置。
    国际舆论顿时沸腾了。
    好多媒体直接报道说,国内的空间站装配了‘太空武器’,专门用于打击太空中的卫星。
    这种言论沸沸扬扬,说的有理有据。
    再看看那个大型设备的样貌,绝大部分都相信了。
    这时候,宇航局召开发布会,马上站出来公开澄清说道,“那不是太空武器,而是一台实验装置。”
    “我们计划会在三个月后,进行一次超级实验!”

第六百零八章 宇宙次元的巨大差距

    “三个月后,进行超级实验?”
    “航天相关的超级实验是什么?难道是登月?还是展示太空武器的威力?比如,击毁陨石?”
    “所以,那个设备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国内外舆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之前大部分舆论都认为,空间站的新装置,应该是一个武器类的东西,比如像是充满想象力的电磁炮、激光发生器等。
    现在航天局公开发布了信息,说那并不是武器,而是一个纯粹的实验装置,并且宣称要进行一次‘超级实验’。
    国内对外的态度,一直都是很低调的,因为谦虚就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对外和对内的公告,极少有看到非常高调的时候。
    现在实验带上‘超级’两个字,就显得非常高调了,差不多就等于说,“我们这个实验肯定会让大家吓一跳的。”
    “这可是超级实验!非常非常厉害,非常非常惊人。”
    “等着吧,三个月后,超级实验就来了,你们也就知道答案了。”
    这个态度也让所有人都非常期待,而在真正的实验开始之前,舆论的讨论几乎不可能停歇。
    很多专业的机构人士也站了出来,对装置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和猜测。
    事实上,一些机构早就见过类似的东西,因为国内已经发生了几十枚Z波卫星,一直不断挂在太空中环绕地球飞行,详细的样貌,都被拍的清清楚楚。
    国际空间站的摄像机,拍摄了很多清晰的照片,甚至还有直接公布出来的,也有很多相关的分析。
    一些人认为是和导航系统有关。
    国内一直都在完善自主导航体系,差不多已经构建完成了,他们认为这些奇怪的装置,应该是导航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接收信号数据,帮助地面实现有效定位。
    这个说法只是其中之一。
    更多的说法则认为,这些卫星装置和反重力的研究有关。
    “这些也许是反重力研发战略的一部分。”
    “全世界都在努力研发反重力技术,而国内已经可以制造反重力推进器,并且拥有完善的反能量屏障技术。”
    “反能量屏障是个绝佳的保护罩,已经正式可以隔绝能量,并阻断任何电子系统运行。”
    “如果反重力装置在天空中开启反能量屏障,几乎只能使用物理打击的手段,但天空中的物理打击,效果是非常差的。那么就可以以此建造大型的天空堡垒,构建真正的‘航空’母舰。”
    “但是反能量屏障技术有一个问题是,不只是对外的隔绝,也是对内的隔绝,外边的能量进不来,里面的能量也出不去,就连信号也无法传输。”
    “这些卫星装置也许和空间连接技术有关,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但依照空间连接技术相关的公开信息,可以猜测空间连接技术,是能够穿透反能量屏障的。”
    “所以这些卫星装置,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实现大型反重力装置开启反能量屏障时内外的信息传输。”
    这一套逻辑说的有理有据,听过的人都相信是真的。
    知道相关猜测的人,也惊讶于国内反重力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感到非常的焦急。
    国内都已经走在‘大型航空堡垒’的路上,并且已经攻破了相关的核心技术,完成了反能量屏障最重要的内外通信问题,而他们根本就无法长时间的维持反能量屏障,更不用说攻克空间站内外信息沟通了。
    另外,一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不知道那些卫星的具体作用,只是猜测和空间存在关系。
    新科技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现在知道宇航局公布了最新的信息,说三个月后要进行超级实验,他们也是期待不已,让他们以此就可以知道,那些装置具体是有什么作用?
    真的不是太空武器吗?
    做实验,又是做什么实验呢?一切还是要等三个月以后揭晓。
    ——
    宇航局公开消息,不仅仅是为了平息舆论,最主要还是保密,根本无法做到。
    当几百公里的高空中存在几十个同样的Z波卫星装置时,再去谈保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他们准备进行太空穿梭的实验,也根本是不可能做到保密的,太空中的任何动静都会被看到,更不用说空间站辅助完成的大型实验,继续保密等于是掩耳盗铃。
    所以,宇航局就干脆公开了消息,并准备进行国际性的公开实验,他们还邀请了各国媒体前来进行采访,并且授权他们进行直播。
    很快,时间过了一个星期。
    国际上又有新的舆论热议,因为重量级的反重力技术研究机构,力学研究所,发表了分析认为,空间站搭载的装置,疑似是会发出神秘光波的装置。
    力学研究所反重力小组负责人汤姆斯-伯杰尔,面对记者镜头认真的说道,“我们的研究反能量屏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射线,这种光波类似于电磁波,但却和电磁波有所不同。”
    “神秘的射线是看不到的,但却能产生一种增强电能的作用。”
    “我的研究小组,在进行反能量屏障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两次这种射线。”
    “而两次都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就是外在设备产生了电能爆发,可以这么理解,本来是10A的稳定电流,忽然一下子就变成了20A、30A,同时,电压确实稳定不变的。”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如果只有一次,可以被人为是机器故障,但我们非常肯定,机器没有发生故障。”
    “所以我认为是神秘射线导致,并且我们初步把这种神秘射线,称作是‘第二种电磁波’。”
    “‘第二种电磁波’拥有非常神奇的能力,它可以让电流凭空增强。”
    “我相信这次所谓的超级实验,肯定是和‘第二种电磁波’有关,到时候看到什么神奇的事情,也不要惊讶。”
    “同时,我也非常期待。现在他们有关反重力技术以及反能量屏障的研究,远远处在世界的前列,会帮助我们指明研发方向。”
    汤姆斯-伯杰尔说了很多,他很明确表达的意思就是,‘超级实验’很可能和他们所发现的神秘射线有关。
    他还做出了相关的猜测,“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和中微子有关的射线,我们无法在实验中检测到任何东西,但他却能让电流增大。”
    “我们讨论认为,中微子以一定的频度进行传播,就会失去穿透力,并和电子发生结合现象。”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汤姆斯-伯杰尔是力学研究所的反重力小组负责人,也是世界非常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说的内容还要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谷
    但是他的说法很难理解,哪怕是在物理解也很难理解,因为中微子发现的时间太过短暂,科学上还无法控制中微子,中微子有什么特性,就很难判断了。
    力学研究所的反重力研究小组所发现的神秘射线,也同样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他们的发现太少了,就只有设备电流的突然增大,增大的倍率还并不高,很难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说法确实不如有关‘反能量屏障信息传输装置’有市场。
    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反能量屏障信息传输装置的说法,而他们认为所谓的超级实验,应该是和反能量屏障有关。
    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期待着超级实验。
    好多国家的媒体也纷纷过来采访,希望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
    在宇航局发布公告的时候,赵奕也一直在太空穿梭实验组工作。
    太空穿梭实验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定下来的是一次必须要成功,因为实验的机会就只有一次。
    为了这一次的实验,投入的时间超过八个月,投入的经费则超过30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设备的成本,人缘并没有算在内。
    现在已经越过了理论论证的阶段,到了真正的实验准备阶段,Z波发生器已经运送到空间站,反重力太空飞船也制造好了。
    不管是对波发生器也好,反重力太空飞船也好,都只是使用的常规动力,核心技术更没有什么难关。
    太空穿梭实验最主要的技术难关在于,实验需要空间站上的Z波发生器,和制造好的反重力飞船,一起协调来完成实验。
    在最初的设想中,反重力太空飞船本身就拥有释放Z波的能力,就可以释放Z波后,直接完成太空穿梭。
    现在则是需要两种设备进行协调,反重力太空飞船需要无限接近空间站,并处在和Z波发生器同一个方向上,在这波发生器发射Z波后,就会形成一道空间压缩的通路。
    实验计划是在两秒内,反重力太空飞船,就需要进入到压缩通路(Z波航道),从而实现在太空中的快速穿梭。
    通过详细的计算,赵奕得出的结果是,反重力太空飞船需要七秒左右抵达月球,时间偏差不超过一秒。
    这样总计的实验时间就达到了十秒左右,Z波通路的维持时间,则是在十二秒左右,还是有两秒的‘误差’空间。
    反重力太空飞船的任务不仅是如此,在抵达月球边缘后,太空飞船会依靠惯性以及月球的引力,开始环绕月球快速飞行,在环绕月球旋转十五圈后,飞船会关闭一切的动力能源,并舍弃高负重的反重力装置,释放出内部的环绕月球卫星,开启太阳能电池板。
    在继续环绕月球旋转十周左右,并扩大轨道半径后,装置就成为了环绕月球的一颗探索卫星,并能够依靠太阳能电池板,拍摄月球上的画面,传输到地面指挥中心。
    整个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最开始的太空穿梭,后来成为月球的探索卫星,就只是附带完成的而已,最主要是因为动力不足,反重力太空飞船抵达月球以后,根本剩余不了多少燃料,也不可能再重新返回地球,就干脆抛弃了负重的反重力装置,释放其中的月球环绕卫星。
    之所以太空穿梭实验需要长达十秒的时间,最主要还是因为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影响。
    因为空间站所处的位置,距离地面仅仅有四百公里,说到地球磁场的影响非常大,周边的粒子也有一定的密度,就会影响到Z波压缩空间的倍率。
    现在所做的实验准备,最主要就是数据测算,保证实验非常精准的完成。
    这也是航天相关研发最核心的工作。
    比如,空间站舱室的对接。
    在太空中完成舱室的对接,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太空站的速度,每小时达到了两万八千多公里左右,反重力太空飞船就必须要划过一条弧线,并通过对方向的微调,恰好划进了Z波通路。
    实验的其他阶段也是如此,都需要非常精准的把握,就需要对数据测算的非常详细。
    赵奕直接参与了数据测算工作。
    其实最开始他只是理论人员,辅助技术部门完成数据测算工作,后来不断帮忙的过程中,就慢慢晋升为了‘数据总工程师’。
    他并不是直接担任了数据总工程师,但所做的工作,就是数据总工程师的工作。
    一大群做数据测算工作的技术人员,上报了各种的数据、测算结论提交上来,赵奕则需要通过比对和计算,查看其中可能有问题的地方。
    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找出有可能出错的地方,让相关负责组继续去测算,直到最终的数据达成一致,才能够让实验精准的进行。
    同时,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
    当面对提交上来的大量数据时,想要弄清楚各个小组的数据代表什么,都是很复杂的,更不用说,结合数据去推断可能出错的地方,首先就需要对于实验过程的各种数据非常的了解,还需要非常强大的计算能力。
    这个工作之前是由周元生院士负责的,他带领一个小组,做数据汇总的工作。
    现在则是赵奕完成。
    赵奕倒不是故意去接手周元生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有一次周元生想让赵奕帮一下忙,因为他们的工作太多、太忙碌了。
    然后,周元生和他的小组就失去了工作。
    他们发现自己努力验算一个小时的东西,赵奕好像马上就能出结果,而且得出的结果非常的精准。
    赵奕快速完成了一个小组的工作,似乎还没有费多大的精力。
    然后周元生院士带着小组的其他人,就干脆验算起赵奕得出的结果,等于是第二次重新检查,在汇总其他的结论一起验算,过去的两个星期时间都是这样,让周元生感到郁闷的是,赵奕竟然连一个小错误都没有出现过。
    “这也太变-态了吧!”
    “他一个人完成我一个小组的工作,而且比我们的速度更快,我上午还看见他有时间看电影、喝咖啡?”
    “我们其他人都不知道干什么了。”
    周元生都有些后悔邀请赵奕了,倒不是说赵奕抢占了他和小组的工作,他反倒是乐得清闲一些,主要是对他的身心打击太大。
    同样都是数学院士,他比赵奕要大三十五岁。
    结果呢?
    两人的差距太大了,就像是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小学生。
    这个大学还是顶级名校毕业的,而这个小学生则在班里排名倒数。
    反正,差距很大。
    周元生很清晰的感觉到,两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甚至存在着宇宙次元的巨大差距。

第六百零九章 看来我还是太肤浅了!

    周元生破一种廉颇老矣的感触,但他仔细回想了一下,似乎年轻的时候差距会更大。
    实际上,给周元生带来感触最深的并不是赵奕,而是赵奕的助手张祁灿,张祁灿是理论组的核心成员,虽然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赵奕完成的,但张祁灿无疑是对于赵奕的理论理解最通透的人。
    不管是反重力技术理论,还是空间Z波方面的理论,乃至于太空穿梭相关的理论,张祁灿都理解的很透彻,在不断理解的过程中,他有了自己对于理论认知的独特看法。
    现在航天局的技术研发过程中,张祁灿的优秀就展现出来了,他负责大部分理论的讲解工作,后续做技术研究的过程中,他也参加了很多的工作,可以说是实验贡献排名第二的人,贡献只少于做出理论研究的赵奕。
    赵奕表现优秀是非常正常的,甚至表现在夸张一些,都不让人惊讶,因为他本来就被公认为世界最顶尖的数学家,也是几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甚至已经认为是带领人类科技的关键人物。
    张祁灿相对就平淡太多了,大多数人只是认为他是一个普通的数学工作者。
    现在在实验的准备的过程中,好多航天局的专家们就发现,在面对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张祁灿的表现要比他们好太多了,有一些复杂的数学和计算,张祁灿很容易就完成了,而他们苦思冥想,也找不到解决方法。
    这就是实力水平差距了。
    从一起工作的几个月时间来看,他们就能知道张祁灿的能力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的最顶级,可以和那些赫赫有名的天才相比,完全超越了他们所处的层次。
    实际上,在赵奕来看,张祁灿表现好也是很正常的,大多数科学工作者,最巅峰的年纪就在30岁到40岁之间,张祁灿一心投入到数学研究中,连续几年时间,每天都在研究非常复杂的空间数学,可以说,每天都在不断的进步,像是这种程度的研究学习,持续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不算什么,但持续几个月,几年就很不容易了。
    在几年的时间里,张祁灿所吸收的知识量,超过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的内容。
    当然坏处就是,研究耗费了大量的脑细胞,导致张祁灿年纪轻轻,明显就有些秃顶了头上还多了不少白色。
    好多人过了三十多岁就开始发福,但张祁灿完全没有发福的迹象,和刚见面的时候相比,似乎还瘦了一些。
    这些大概就是脑细胞运用过度的外在表现。
    赵奕看到张祁灿的样子,都有点儿为他担心起来,最主要的是,张祁灿还没谈过女朋友,更别说老婆孩子了,而他已经三十六岁了。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张祁灿全心放在数学研究中,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生活的问题。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肯定要考虑个人问题了。
    所以趁着有三天假期,赵奕决定带着张祁灿回一趟燕华大学,“张哥,你也是燕华大学的教授啊,虽然没有正常的课程安排,但有假期应该回去一趟,这次我也为你申请了假期,咱们一起回去,一起回来。”
    “对了,你是住宿舍楼吧?那里实在是太简陋了,这样吧,这次你就去医学中心,我在实验室里,给你安排一个房间住下来。”
    张祁灿疑惑问道,“赵院士,你假期还要去医学中心,去你的实验室吗?”他还以为赵奕是想在空闲时间,和他一起工作。
    赵奕思考了一下,点头道,“去肯定是会去的,等工作不工作不好说,反正只是三天,你就听我安排吧。”
    张祁灿倒是没什么意见。
    虽然他是燕华大学理学院的教授,但过去两三年时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分配的宿舍根本没住过几天,都不知道成了什么样子,有安排临时住所也挺不错的。
    ——
    赵奕和张祁灿一起回了首都,回去以后就直奔家里赶。
    张祁灿也跟着一起。
    等到了家里的时候,张祁灿才知道为什么赵奕急着回来了。
    孩子,出生了!
    赵奕进门和老妈打了个招呼,就赶紧飞速冲向了卧室房间。
    赵洪娟和林晓晴正在卧室里说着话,孩子挤在林晓晴的怀里吃着东西,赵奕站在门口深吸几口气。
    “赵奕!”
    “小奕,你回来了!”
    刘静也跟了过去,埋怨了一句,“你这孩子,怎么莽莽撞撞的。”她说完才注意到张祁灿进门,连忙过去招待了一下。
    “赵奕,你也太忙了,前两天知道消息都不回来。”林晓晴抱着孩子埋怨了一句。
    赵虹娟则说道,“晓晴,你也别怪小奕了,他什么工作,忙一点很正常啊,都是为了国家做贡献啊!”
    “不给假啊,我找了领导好几次。”赵奕解释了一句,就赶紧凑过去看看孩子。
    是个女孩儿,名字叫赵冉,是一家商量许久,决定下来的名字。
    这时候,孩子吃着奶睡着了。
    赵奕坐在了床边,问向林晓晴,“感觉身体怎么样?恢复的好吗?”
    “没什么问题,就是有些虚弱。”
    “正常的!”赵虹娟说道,“小奕,你也别担心,晓晴和我一样,应该恢复的很快,我们当时没有现在的条件,也没个人照顾,旭东整天的忙,但过了两个星期,就没什么感觉了。晓晴当天就能下床走路了。”
    “哦。”
    这下赵奕放心了,就赶紧去看孩子,“给我抱一下。”
    “那你小心点。”
    林晓晴赶紧嘱咐了一句,把孩子慢慢放在了赵奕的臂弯里。
    赵奕轻轻的接过了孩子,看着那张有些纠结的小脸,脸上不由得带上了笑容。
    他想过很多次当父亲的感觉,想过很多次,第一次抱着孩子的感觉,真正知道自己当了父亲,抱着孩子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很特别的感觉,只知道臂弯里的婴儿是自己的血脉,就忍不住想要呵护她、照顾她。
    但是成为父亲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已经有了血脉的延续,生命中又多了一个牵挂的人。
    孩子出生只刚一周时间,消息还没有完全传出去。
    赵奕忍不住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在微博上发了条消息,配上了自己抱着孩子的照片,“许个愿--
    我希望她能健康的成长,有个开心而快乐的人生!”
    这就是最简单的愿望。
    当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想到的并不是让她成为什么著名人物,或者完成什么伟大成就,只是希望她的人生健康而快乐。
    在消息发布出去以后,立刻引来了大量的关注,不仅是大量的网友道出恭喜,还有好多网友打赏了红包,好多的媒体也不断转载消息。
    一时间,‘赵奕成了父亲’成为了网络热搜,并迅速的冲到了榜首位置。
    然后,大家都知道了。
    一群人打电话送来了恭喜,特别熟悉的干脆登门拜访。
    比如,李仁喆、范雷。
    他们知道消息以后,马上就约定一起来看看。
    张祁灿正在家里做客,他没有相关的经验,也不知道具体送什么,就干脆出门到银-行,取了一万块钱现金,包了个厚厚的红包送过来。
    他回来的时候恰好碰到了李仁喆和范雷。
    “张哥,你送的什么?”范雷是认识张祁灿的,他也不知道该送什么,只是买了点礼品。谷
    张祁灿道,“不应该送红包吗?我看人家生孩子都应该送红包。”
    “有道理!”
    范雷和李仁喆就干脆去取钱,顺便买了红包包起来。
    等他们进门以后,正好看到张祁灿在和赵奕寒暄着,张祁灿把厚厚的红包放在孩子身边。
    范雷、李仁喆也赶紧过去,嘴里不断说着恭喜,但却发现自己的红包,赶不上张祁灿的厚实。
    他们没有第一时间送出红包,而是抽个空把张祁灿拉到一边问道,“张哥,你送了多少?”
    “一万,太少了拿不出手。”张祁灿说道,他觉得一万的红包都不多,因为赵奕根本不缺这点钱。
    范雷和李仁喆干脆就找了个借口,重新去取钱包了个同样的大红包,再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已经去卧室睡觉,他们也不好意思去卧室,就干脆把红包直接交给赵奕。
    赵奕顿时变得严肃了许多,马上说道,“这我就要批评你们俩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送红包?咱们什么关系?还用送红包吗?哪怕你给孩子买个小礼物都可以呀。”
    “尤其还送这么大的红包,这一看就是一万块,对不对?我一看你们俩就知道,肯定是看张哥刚才送了一万,对不对?”
    “送礼能攀比吗?时代在进步,思想也要进步,咱们不兴那一套,对不对?”
    范雷脸色不变,还犯了个白眼。
    李仁喆听得都觉得愧疚,甚至觉得自己的思想有问题,送个红包还要问问其他人送多少钱,他就准备把钱收回来,一会儿出门去买个玩具。
    这时,赵奕快速伸手拿过红包,乐呵呵的放在了桌子上,然后道,“这是最后一次了呀。下次可不能再给冉冉送这么大的红包了。”
    李仁喆低头看着空白的手心,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
    下次可不能再给冉冉送这么大的红包?
    还,下次?
    泥煤!
    ——
    赵奕只是开个小玩笑,任谁都知道他不可能在乎钱。
    一千、一万、甚至十万、百万,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而已。
    比如,他随手发的微博打赏已经超过了一百万。
    当天下午,赵奕去了一趟医学中心,给张祁灿安排在实验室里的一个休息室。
    然后就找到了张薇,“你看咱们所有没有适合的,给张祁灿介绍一下,不超过35岁的人了,还没个女朋友,个人生活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呀。”
    “这个好办!”
    张薇笑着点头说道,“张祁灿的条件、能力,想找个女朋友太简单了。”
    这是事实。
    赵奕是学术界的明星,张祁灿也是学术界的高富帅,他已经成为战略级的数学家,个人待遇是非常好的,一直跟着赵奕做研究,也是有光环加成的,再加上不差的颜值,找个同样做科研的女朋友并不难。
    恰好,医学中心就有很多单身女青年。
    赵奕能做的就是这么多了,剩下的就是张祁灿自己把握了。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赵奕都一直待在家里,好好的陪了陪林晓晴,跟着照顾一下孩子。
    轻松的时光过得很快,转眼间假期就要结束了。
    赵奕就去了医学中心一趟,到了大厅就看到张祁灿,但他没有直接过去,而是远远的看着张祁灿和一个胖乎乎的女生在聊天。
    赵琳琳正巧走进来,就站在了赵奕的旁边。
    两人说了几句,大体都是工作、孩子有关,随后赵奕就有些不解的问道,“琳琳,那个是冯瑞雪,对吧?跟着老艾做实验的。”
    “对,是冯姐。”赵琳琳道,“冯姐,为人倒是挺不错的,很热心,但就是一直没找到男朋友。”
    “为什么?”
    赵琳琳嘟了下嘴,意思差不多是,‘你当然知道’。
    冯瑞雪找不到男朋友,和颜值存在直接关系,她只有一米五出头的身高,浑身胖乎乎的明显超标,再加上一张大嘴以及博士学历的光环,一般男人大概率接受不了。
    冯瑞雪还非常的优秀,她毕业于水木大学,二十七岁的年纪,就已经转正成为副研究员。
    张祁灿和冯瑞雪谈的很开心,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关键是两人还凑得很近,似乎是有些亲密了。
    一个瘦高个儿,长得像个螳螂,是顶级数学家。
    一个胖乎乎,是生物学家。
    赵奕忽然想到了国外的一个科学高效电视剧,里面似乎就有这么个组合,最终男女主一起做研究,成功拿到了诺贝尔奖。
    皆大欢喜!
    当然,现在的问题是,赵奕感觉自己相信爱情了,因为以张祁灿的条件来说,再漂亮、年轻的女朋友,都能够轻松找到。
    那么为什么选择冯瑞雪?
    “世界上果然存在爱情啊!”赵奕感慨了一句,不由得远远的竖起大拇指,他不想打扰陷入爱情中的男女,但还是不得不走过去,喊了一声,“张哥,准备好了吗?时间差不多了。”
    张祁灿一个机灵站了起来,浑身羞涩的点头道,“嗯,我准备好了”,他说完看向了冯瑞雪,似乎是鼓起了很大勇气,介绍说道,“赵院士,这是冯瑞雪,我们刚认识。”
    “我知道。”
    赵奕翻了个白眼,说道,“这是医学中心,我比你熟悉。”
    “走吧!”
    “张哥,你们想再深入交流,也要等实验以后了。”
    张祁灿拿起了行李,对冯瑞雪说道,“等我。”
    “嗯。”
    冯瑞雪重重点头。
    赵奕和张祁灿一起走出门,想起了刚才的场景,忽然有种吟诗的冲动,他高喊了一声,“爱情啊!”
    “就是这么神奇!”
    “你也这么看,对吧?爱情,很神奇,有时候,真是需要缘分啊。”张祁灿深有感触的问道。
    赵奕叹了一口气,带着怪异看着张祁灿,最后觉得还点头应道,“是啊”,然后小声补充了句,“看来,我还是太肤浅了。”
    “应该说,我就是那种肤浅的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579/ 第一时间欣赏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规则系学霸》为转载作品,规则系学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规则系学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规则系学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规则系学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规则系学霸介绍:
【已知,校花林晓晴能搬动八十斤重物,问林晓晴同学的臂力是多少?】答:左臂49斤,右臂67斤。【已知,一加一等于二,问491乘以709的结果是?】答:348119。其他人的逻辑是推导;我的逻辑是因果。再困难的问题被提出时,答案已经显而易见。过程?抱歉,结果才重要!规则系学霸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规则系学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