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规则系学霸TXT下载规则系学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规则系学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规则系学霸txt下载     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四十章 对口技能人才的巨大缺口

    太空航路所需要建造的高功率z波卫星,建造费用相对来说,算得上是‘物美价廉’。

    因为只牵扯到z波技术以及光能接受转化器的制造技术,而制造所要求的压缩材料,大多集中于z波端口以及接收器的内部单晶硅薄片,卫星也只需要在环绕地球的太空运作,成本和聚能卫星不是一个数量级。

    通过各种材料、制造费用的计算,赵奕很容易预估出了个数字--低于五亿人民币,成本主要集中在压缩材料和发射上。

    但是,高功率z波卫星,不是能够随意建造的,必须要通过上级的审批,甚至要召开高层会议才能决定。

    赵奕直接提交了申请,并参加了个会议做出说明。

    然后就是等待了。

    z波卫星是国内战-略级的卫星,而不用说还带着‘高功率’的前缀,驱动打击能力是相当强的,都可以当做强力武器来使用。

    这肯定不是随便由公司控制的,哪怕是奕星无限动力公司也不行。

    一般而言,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申请是能够通过的,但结果肯定是使用受到限制,另外,公司也很难拿到基础的归属权。

    当然,奕星无限动力公司也不需要无限制使用以及归属权。

    他们制造高功率z波卫星,目的就是用来建立太空航道,一遍能够让未来制造的小型太空飞船,在不借助宇宙飞船辅助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太空穿梭快速抵达目的地。

    当前高功率的z波卫星,能直接用于发射环太阳聚能卫星。

    如果能够有高功率z波卫星的支持,发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并且未来的聚能卫星,发射只需要反重力推进器的帮助,成本可以降低到几千万人民币数量级。

    这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赵奕参加了连续的会议,随后就返回了郑阳,来首都一趟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敲定了第二座聚能卫星,并申请了建造高功率z波卫星。

    接下来就是等待审批,只要能完成审批,就能够直接开始建造。

    他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短期的未来值得期待,高功率z波卫星建造以后,聚能卫星的成本,聚能卫星的成本可以压缩到15个亿人民币以内。

    如果高等压缩材料公司扩大规模,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成本甚至可以压缩到十个亿人民币以内。

    聚能卫星的成本降低,对应传说能源使用的费用,就会跟着大大降低。

    那么制造出的无限动力汽车,或者其他借助于聚能卫星能源的设备,成本也会跟着大大降低。

    然后,就有了很大的利润空间。

    “咳咳!”

    “利润什么的不重要,主要是成本降低,就可以让更多人体验到先进科技,而不只是在新闻里看到。”

    “对,就是这样!”

    赵奕狠狠的点头,感觉自己都伟大了不少。

    聚能卫星的制造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有了上一台的经验,第二台可以制造的更大型一些,就能传输更多的光能,同时制造速度也会比第一台快上许多,也许聚能卫星制造出来,高功率z波卫星都不一定能够通过审批。

    “这就是麻烦的地方,是等待高功率z波卫星,还是直接发生?”

    赵奕稍稍有些苦恼,他对于聚能卫星的发射有些迫不及待,因为传输再多的能源也是不够用的。

    仅仅从民用汽车市场来说,无限动力汽车的市场非常广大,尤其是在未来降低了成本以后,把销售价格压缩到五十万人民币以内,就可以拥有非常广大的市场。

    现在最大的限制就是传输能源是有限的,就根本无法制造太多的无限动力汽车。

    以第一座聚能卫星传输能源效率来说,最多能够持续支持两万辆汽车运作,再多就可能发生能源不足的情况,甚至说,两万辆汽车都有可能出现能源不足的情况。

    到时候,就会非常的尴尬。

    所以,制造汽车的总数量上一定要进行限制,不能够让汽车变得没有能源可用。

    两万辆汽车放在汽车市场上,甚至连一丝浪花都打不起来,国内对于汽车的需求都是千万级别,几年算在一起的市场肯定过亿辆。

    几万台?几十万台?

    杯水车薪啊!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发射更多的聚能卫星,来增加光能传输的总功率。

    “万事开头难,既然已经开了头,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赵奕淡然了许多。

    在回到了郑阳以后,他马上关注到销售工作。

    之前销售部门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麻烦,他们在公司网页连接的下方,做了一个汽车页面介绍以及预定的链接,然后短短三个小时后,公司的服务器就被挤爆了。

    这是没有想到的事情。

    销售部门做的产品介绍页面还是很不错的,公布了无限动力汽车所使用的技术,以及汽车各个部门的介绍,还包括详细的参数。

    现在舆论上已经有了无限动力汽车各种参数。

    比如,最快百公里加速2.5秒。

    比如,三个对应档位能驱动汽车持续行驶的最高速度。

    比如,光能接收转化器使用的费用,也就是汽车使用收费标准。

    当然也少不了售价,国内销售市场价180万人民币。

    这些舆论上已经有很多消息了。

    当公司的服务器被挤爆了以后,销售部门马上做出了应对,他们不可能去花费大价钱去购买或租赁超大型服务器,因为他们不是互联网公司,不会有持续不断的流量。

    等汽车销售完成以后,或者是热度的风头过去,流量就会极度减小,花钱购买或租赁大型服务器得不偿失。

    销售部门的做法是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把售卖汽车的页面,放在互联网公司网站、app内部,在互联网公司的平台上进行展示,然后付了预定金的用户,才可以跳转到后续支付、服务的内部页面。

    如果没有支付预定金,是无法进入公司服务器的,相应的网页也不会被打开。

    但是,下一个问题又来了。

    销售部门把预定金设定为一千元,并不是花费一千元就定下了车,而是花费一千元,可以跳转到公司页面,等待进行下一步购买操作。

    因为公司还没有确定,开始对外正式销售,下一步购买操作图标是灰色的,还需要等待时间开放。

    赵奕回到公司以后,要做的就是这件事,然后他就听到销售经理于梦霞,苦笑的抱怨道,“预定的人数太多了,才开放了两天,就已经有七万人支付了预定金。”

    “于姐,想到解决办法了吗?”赵奕抬头问道。

    “这个简单,摇号呗!”于梦霞直接说出了解决方案,“但最好是您出面来说明,那些提前预定的用户肯定会不满。”

    “要不这样,还有个方法。”

    于梦霞说着继续道,“我们可以进行补偿,每一个花费1000元预定汽车的用户,退款是都可以多拿十块钱,十块钱不多,百分之一,但可以平息不满的声音,最少证明我们没有用这笔钱获得利息。”

    赵奕听着想了想,满意的点头,“这个方案很不错呀,每个用户十块钱,还是花的起的,不过,我们也要做个截止日期,就三天吧,提前发布公告,说预定的用户太多,然后说明退款方案,和互联网公司那边也谈好,到时候该摇号摇号,该退款的退款。”

    “好!”

    于梦霞听罢点头离开了。

    赵奕还来不及休息一下,又有个经理走了进来,是主管制造的孙弘文,他说起了汽车制造的问题。

    无限动力汽车已经开始下线了,但是,每天大概只能装配三十辆左右。

    孙弘文说道,“最大的限制,不是制造,而是调试,光能接收转化器的调试。我们已经想尽了办法,但是人手远远不够。”

    “长远汽车那边,每天能下线几百台,一个月时间就能完成生产,但是咱们这边,根本就忙不过来。”

    赵奕仔细想想才明白过来,是调试光能接收转化器人手不足。

    光能接收转化器的调试工作,是奕星无限动力公司进行的,调试,也就是和聚能卫星建立信道。

    这个工作需要用人工以及对应的电子设备,不断对内部空间光能传输设备的微型光束,进行一系列针对‘解密’的调整。

    每一台空间光能传输设备都对应一个特殊的密匙,而每一个密匙都需要对上百甚至几百的微型光束,进行方向的细微调整。

    密匙解析并不是问题,因为公司有相关的技术组,专门去设定解析密匙,每一台车都对应一个密匙,会下发到专门负责调试空间光能传输设备的工作组。

    问题就处在调试空间光能传输设备的工作组上--

    人手严重不足!

    这个工作对于技术要求并不是很高,因为不牵扯到底层的理论,也根本没有保密问题可言,只需要根据密匙调整光束的方位而已,但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就像是最简单的修理电器,一定要对于电器内部设备有相关的了解。

    显然。

    很难找到对于空间连接设备有深入了解的人。

    所以调试空间光能传输设备的工作组,也根本没办法从外面招到人,只能一大堆的高学历、高技术的博士,重复的去做光束微调工作,而他们本来做的是高科技的研发工作。

    这是对人才的严重浪费!

    赵奕仔细想了一下,也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他忽然想到了空间科技信息公司,空间科技信息公司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们有很多微型光束方向校对的工作,都是由高学历人才完成的,有的甚至是电子、机械、光学等专业的教授。

    “专业技术人才,还是太少了。”

    “因为是最新科技,这方面有很多的需求,却没有对应的专精技能人员!”

    “看来,应该找找李副市长?”

    在第一次测试无限动力汽车的时候,李副市长一直和杜海说着建立‘专业培训班’的事情。

    杜海还是有点兴趣的,只不过因为奕星无限动力汽车,生产的数量极为有限,高技术蓝领人才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多,并没有给李副市长直接答复,而是打算看看再说。

    现在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对于微型光束调整相关的技能人才,有了非常大的需求。

    毫无疑问。

    未来肯定会生产更多的无限动力汽车。

    哪怕不是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生产,比如说,把传输能源或光能接收转化器,授权卖给其他汽车制造厂商,也肯定能制造出更多的无限动力太阳能汽车,就需要更多的相关技能人才。

    当市场有了巨大的需求,就肯定要培养相关技能人才啊!

    现在一天调试三十台光能接收转化器,速度肯定是差太多了,若是要调试一万台,岂不是要三百天?

    一年啊!

    另外,大量研发型的人才去做微型光束调整工作,也实在是太浪费了。

    “时间就是金钱!”

    “现在就干!”

    赵奕马上联系了李副市长,还有临近郑阳大学的副校长刘志北,邀请他们到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参观。

    这个邀请非常突然。

    李副市长正在查看郊区的地皮,计划着扩大工业园区范围,或者是建立另一个工业园区。

    一群人呼啦啦走着。

    李副市长的私人手机响了,他本来是无心接听的,随后看到来电是‘赵院士’,马上把朝周围人亮了一下,赶紧按下了接听键,还扯着嗓门大喊了一声,“是赵院士啊!”

    这下周围人都知道了,瞬间都屏住了呼吸。

    那可是赵奕院士啊!

    虽然赵奕一直都在郑阳工作,但他的名头可比市长大多了,而且也很少出席各种会议、聚会。

    或者说,赵奕出席的会议、聚会,就算是市长都没资格参加。

    反正,赵奕很厉害。

    现在赵奕主动给李副市长打电话,也确实让人对李副市长更高看一眼,羡慕他和赵奕的关系真不错。

    李副市长说话很爽朗,他还是第一次接到赵奕的电话,听到说邀请他去参观奕星无限动力公司,马上就点头同意了。

    等放下了电话以后,他干脆直接停下工作,决定去奕星无限动力公司。

    李副市长的想法也很简单,地皮考察,什么时候都可以,赵院士的事情,错过也许就没机会了。

    另一边,郑阳大学副校长刘志北也是如此,他正在学校里开会,说着学院发展的问题,接到电话稍稍有些不悦,一看来电显示,立刻朝着其他人致歉,“抱歉,接个电话”。

    他指着屏幕道,“是赵院士,不能不接。”

    会议上接电话确实是很不礼貌的,但电话是赵奕打来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就好像参加一个公司的小会议,结果直接接到了董事长的电话。

    公司的小会议重要?还是董事长的电话重要?

    毫无疑问啊!

第六百四十一章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赵奕邀请了李副市长和郑阳大学副校长刘志北,但跟着他们来的还有好几个,凑在一起呼啦啦一片人,让一星无限动力公司都变得热闹起来。

    等见了面寒暄了几句后,赵奕就带着一群人参观公司。

    他们分别参观了设计部、研发部、销售部,直到最后的装配工作间。

    装配工作间就是一个大型的车间,只不过没有车床之类的大型设备,只有一些电子控制设备,还有各种的检测仪,墙边儿堆满了重重的箱子,里面装的就是光能接收转化器。

    现在堆在工作间里的光能接收转化器,已经超过了一千台,都是准备进行调试的。

    赵奕带着一群人进入工作间,说起了邀请的原因,“我们现在的调试工作,人手远远不足啊。”

    “不止是现在,未来也缺少大量的相关人才。所以我就希望有大学,能够帮助培养这个领域的人才。”

    李副市长听的一愣,问道,“我可是对你们这个设备有个研究,你们这个是从空间信息科技公司订购的吧?是跨越空间的传输能源设备,对不对?”

    赵奕点头,“没错。”

    李副市长没有继续说,而是以怪异的目光看向刘志北。

    刘志北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尴尬的说道,“不是,赵院士,这个,你应该也知道我们大学的实力,这方面的人才最少也要有个博士学位吧?我们大学每一年培养的工学博士非常有限。”

    他说的含蓄了。

    郑阳大学只是一所普通的高校,别说是全国范围之内,放在南江省也只能勉强排进前十。

    大学里拥有不少本科专业,但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本科,暂时只有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是重点本科。

    另外,大学里有不少的院系、不少的专业,还处在专科级别,能培养专科类的学生。

    刘志北很清楚奕星公司的档次,哪怕学历最低的,估计也要四个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甚至是国外顶尖名校的博士。

    博士和博士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普通院校培养的博士,能力水平上就稍微低一些。

    赵奕笑着摇头道,“刘校长,你理解错了,我们这个工作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只需要专业的技能人才,而专业的研发人才用在这个工作上,就实在有些太浪费了。”

    “如果是高学历人才,完全可以胜任更高的职位。”

    “我们现在这个工作的技能人才缺口还是比较大的,粗略估计也要招收两百人以上。”

    “如果是高学历的人才,以后完全可以提升到主管、领导层。”

    在学历、能力上做了解释以后,赵奕就干脆带着一群人,到了个拆开的光能接收转化器旁边。

    光能接收转化器是被打开的,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的电子面板。

    这时候,设备面板正通着电,可以看到好多亮起的光路。

    赵奕指着信道的节点,解释道,“这个工作就还是对这些节点的微型光束,进行方向的微调,操作需要非常的细致,具体的调整则需要参照解析后的密匙。”

    “所以,我们需要的技能人才,能够理解密匙的意思,并且操作电子控制系统进行细微的调整。”

    “大家看,每一个设备的面板上都有很多的微型光束节点,而大部分节点都需要调整。”

    “这个工作的效率非常的低,平均每个人每天只能调整三到五台设备,碰到了特殊情况,也许只能完成一到两台。”

    “这些特殊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候是几个密匙的结果,和参数变值存在差异,导致最终无法接通传输通道,就需要对几个临近的数值,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变值调整。”

    “还有,有时候调整完成,一切正常也会无法建立通道,就可能是内部的小光束存在功率问题,或者干脆就是坏掉了,就需要动用仪器对节点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

    “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工作倒是没有什么难度,就是很麻烦。”

    这个工作其实是很简单的,不出现大的意外的情况下,都是直接的技能工作,而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

    赵奕最后做了个比喻,“就像是修电脑,我们不需要知道电脑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只要了解了基本的构造,了解常规的故障情况,拥有相关的检测设备,就可以进行修理了。”

    “如果是硬件损坏,当然了,只能更换硬件。”

    这个解释让大家都明白过来。

    虽然光能接收转化器看起来非常复杂,但就像是个人用的电脑一样,了解了以后就没什么大不了了。

    反正又不用去制造电脑,修理的要求相对就简单多了。

    赵奕继续道,“空间连接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国内暂时还没有太多相关的人才,好多的工作都需要研发人才来做。”

    “这就实在是太浪费了,因为以后肯定也有很多相关的需求,不只是我们奕星,也包括空间信息科技公司,都需要很多的相关的人才。”

    “我估计未来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最少也是以‘万人’来做计算的。”

    “比如说,现在售卖的空间连接设备,有很多的小故障问题,都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去解决,而不是让做研发的博士生,上门去给人修理设备。”

    “所以空间信息科技公司,售卖出的设备只能返厂修理。”

    这方面,空间信息科技公司也寻求过解决方法,他们内部开设了培训机构,培养了一些相关人才,但空间信息科技公司的格调比较高,参加培训的人才都是硕士起步,或者也因为,牵扯到一些保密问题,他们也无法大量招收社会的人才进行培养。

    奕星公司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只要不牵扯到理论的内容,简单工作都交给技能人才做就可以了。

    赵奕连翻的解释让所有人明白过来。

    李副市长听得眼睛发亮,最受到注意的一句话是,‘奕星需要招聘超过两百人’。

    这就提供了两百个技术工作岗位。

    空间链接技术可是保密性质的,外来人才根本招不到,肯定会单独进行相关的培训。

    培训的人员从哪里找?

    本地肯定优先啊!

    刘志北也反应过来,马上道,“赵院士,只要你有要求,觉得我们大学可以,我们肯定无条件配合啊!”

    他继续道。“大学开设相关的专业,我可以保证,肯定是全力支持的,但就是教材、教学人员——”

    这个他可不敢说。。

    想找懂空间链接相关技术,并且肯到郑阳大学参与教学工作的人才,难度实在是太高太高了。

    刘志北继续道,“还有,开设相关的专业是需要评估的,一切都准备好,走流程也要走上一年,估计要明年的九月份,才能申请下来,因为是全新的学科,还是从专科开始。”

    “那没关系。”

    赵奕道,“什么级别的学历,都没问题,另外,教学人员也不用担心,我们公司可以派人当专业的教学人员,放心吧,肯定是最好的老师。”

    “暂时,我们是想面向社会招收人员,然后进行对口的培训,但是一个弊端就是,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培养,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

    “所以我是希望,我们招收这一些人员,等明年开设了相关专业以后,能到大学里半工半读,建个快速班,一起进行快速系统化的学习。”

    刘志北听着连续点头,“这个没问题,不过,赵院士啊,就是你们现在准备招的这批人,能不能考虑我们大学的毕业生。”

    “毕业生?”

    “对,现在已经四月了,马上又到了毕业季,既然是要招人才,能不能优先考虑郑阳大学,都是应届生。”他满是期待的说道。

    “这个——”

    赵奕犹豫了一下,“但是这些毕业生,愿意进了公司以后,明年继续到大学里半工半读吗?”

    “放心吧,肯定愿意!”

    刘志北拍着胸脯笑道,“能进奕星,别说是进个快速班,就算是多读上三年、四年,也肯定有很多人愿意。”

    ——

    等一切都谈好以后,赵奕马上召开了公司的内部会议,说的都是光能接收转化器的调试工作。

    然后他点了几个参与工作的人员,让他们分别撰写一份‘培训学习方案’,“每个人写个方案。需要掌握什么技术,需要了解什么知识,等等。现在大家有什么建议都说出来。”

    很快大家就开始畅所欲言。

    会议上被提到最多的就是‘复合函数解析’,因为工作牵扯到密匙的解析,复杂函数解析是肯定需要的,只是调试工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重新进行解析对比,以验证密匙的正确性。

    还有,需要光子能量转变相关的知识。

    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就能够通过查看光束状态,以最快的速度找出问题所在。

    另外还有,太阳能发电技术理论。

    当光学接收转化装置进行整体运作检测的时候,内部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就需要懂一些太阳能技术理论。

    以上都直接被赵奕‘否’了。

    他苦笑的说道,“这些复杂的东西就不要说了,我们现在是培养一线的技能人才,而不是要培养理论专家、科研人才。”

    “一线的技能人才,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就可以了,如果真碰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找更高一级,或者找你们解决呀。”

    “也对!”

    “是啊!”

    “如果是基本的操作,确实不需要什么理论知识。”

    “只是电子操作,太简单了!”

    接下来大家继续畅所欲言,说的都是很简单的方面了。

    最终会议决定了几个方面集合的培养方案。

    首先是密匙的解读。

    再有就是电子系统设备的操作方法。

    其他还包括数据报错时的简单修正方法,多点错误的应对方法,整体调试的问题总结。

    等等。

    这些操作基础、经验类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当做是培训教案了。

    会后。

    赵奕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把几项归在一起,对应着找出几种基础理论书籍--

    《基础密码学》

    《电子与电路系统》

    《机械基础原理》

    《数控技术》

    这几种就可以作为,‘空间传输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

    如果后续有其他需要,还可以再添加几门,也就差不多了。

    ——

    每一个大学都会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率,也会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郑阳大学也是一样。

    往往普通本科院校很难邀请大型的科技企业来学校招聘,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是自己找出路,通过校招进入企业的寥寥可数。

    现在和奕星无限动力公司达成人才培养相关的合作,刘志北也为学校争取了一百个工作机会。

    他马上让教务处发布相关的公告,宣布学校里的工科应届毕业生,都可以写一份报告说明,申请到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工作。

    同时,公告里也说明了工作性质,是做职业技术类工作,并在明年的九月份,会进入快速班进行系统性学习。

    这个公告发布出来以后,很短的时间里就挤占了校园论坛。

    大量的学生做出留言,“不是开玩笑吧,进入奕星工作?咱们学校?而且是一百个名额?”

    “说是职业技术类工作,难道是修车?”

    “那可是无限动力汽车,传输太阳表面能源到汽车上,修这种汽车,感觉就是高大上啊!”

    “明年进培训班?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应该要求很高吧?那可是奕星!”

    “亲们,拜拜,我要去写申请报告了!”

    “我也去!”

    “算我一个!”

    一大群学生表示要去写申请报告。

    第二天白天,学校里相关的负责老师,就收到了三百多份申请报告,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郑阳大学的规模不小,应届毕业生有两千多人,工科专业占据大部分,有一千五百多学生。

    总计一千五百多毕业生,一天时间就有三百多份申请,可见学生们对进入奕星工作究竟是有多热情。

    其中不止是专科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的本科学生,甚至重点专业的学生,都直接做出了工作申请。

    由此可见,奕星的吸引力有多大。

    这就像是烟草工作的流水线工作,都能招到研究生一样,奕星公司的格调摆在那里,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

    有些工作定下来的毕业生,都想试一下能不能进入奕星,更不用说,绝大部分需要自己找工作,甚至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学生了。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制造天空中最亮的星

    郑阳大学的毕业生对于奕星招工的反响热烈,连计算机类的重点专业,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报名,主要就是因为工作机会非常不容易。

    奕星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尤其是在郑阳本地来说,就是最最高端的科技企业,能够进入奕星工作,就像是和赵院士一起工作,说出去都很有面子。

    当有很多毕业生报名的时候,负责的罗永林就有些头疼了,因为申请的人数实在太多,他根本没有办法决定划掉哪些人。

    这可是郑阳大学的大事件,一定要很认真的进行处理。

    罗永林不是普通的老师,而是负责毕业生就业的主管,他很清楚学校要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郑阳大学的就业率不低,但就业质量相对很惨淡。

    大部分的毕业生只能找到一个私企工作,哪怕是成绩非常好的,毕业以后也很难找到好工作,主要就是郑阳大学毕业证书的含金量问题。

    所以想要上进的学生,多数都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努力奋发图强进行考研备战。

    郑阳大学还很难留住那些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因为他们去考研肯定会考虑更好的大学,而不是留在本校继续读研究生。

    这些是普通高校存在的问题。

    如果郑阳大学能持续和奕星公司合作,让一些毕业生就业能进入奕星公司工作,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时候,学历就不重要了。

    哪怕开设个专科专业,毕业就有很大几率进入奕星,肯定会成为非常火爆的专业,一些高考分数高的学生都会考虑报名,生源变好也会让学校跟着大大受益。

    罗永林知道这次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他看着报名的学生名单,干脆不分学历、专业、成绩,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都推荐过去。

    具体怎么去进行筛选,还是让奕星公司做决定吧。

    最终报名的学生有六百多人,六个人争一个工作名额,相对于奕星的岗位来说,进入的希望还是不小的。

    ——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收到了郑阳大学的消息,同时他们也在面向社会进行招聘。

    郑阳大学有一百个名额,其他也有一百个名额。

    公司第一批打算招两百个员工,招聘的条件也很直接,必须要有大专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优先考虑,数学成绩好的有限考虑。

    这个工作确实需要一些数学能力,但要求也并不是那么高,只要有高中级别的数学基础就可以了,再进一步可以工作中扩展学习。

    在招聘的问题上,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开了两次会,就简单的决定下来,他们让招聘报名的人,都参加一次数学考试,录取四百个名额进入第二轮的面试,通过面试就可以进入公司。

    数学考试是公司内部出题,内容和工作直接相关,包括高中的基础数学、一点微积分的内容,还牵扯到概率学和统计学。

    这么多内容放在一起,多数人肯定考个高分,但成绩的要求也并不高,只要排名靠前就可以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不用赵奕参与了,郑阳大学配合负责的人员,在大学的教学楼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考试,判了成绩以后很快得到了名单,然后就直接进入面试环节。

    赵奕没有再管招聘的事情,但他也没能轻松下来。

    郑阳大学得到了一百个进入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名额,直接被人传到了网络上。

    好多人都知道了。

    然后就有大学找上了门,首先来的就是郑阳科技大学,随后还有两家专科学校,还包括江城大学也来了,后来烟花大学都打电话过来。

    这就有些让人头疼了。

    赵奕直接把事情推给了教育部门,让他们去找教育部门来谈,而奕星方面只提供教育相关的建议。

    其实好多学校都找上来,对奕星公司也是个好消息,因为未来对于空间连接技术相关的技能人才,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靠郑阳大学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

    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对于教育行业发展也很不利,但也不能让所有学校都开设相关的专业,否则就会让好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市场需求就这么大,培养的人才比市场稍多一些就可以,而不需要过多的培养。

    很快。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招聘的两百人,也包括一百个郑阳大学的毕业生,都进入到培训阶段。

    公司负责调试光能接收转化器的员工,好多都跑去参与员工培训,相关的工作几乎停了下来。

    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两到三周的培训以后,就会有十几倍的人,直接参与到工作中,肯定能大大加快生产速度。

    因为无限动力汽车还没有正式发行,也不着急大批量快速的制造,也就不再需要太多的关注,知道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这天有个好消息。

    高层会议通过了高功率z波发生卫星的审批,不出意外的是,卫星的所有权归属航空集团和航天局,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则拥有‘非紧急状态’的完全使用权,同时,每一次使用也需要做报告并接受监督。

    在审批通过以后,高功率z波发生卫星就可以进入建造阶段。

    其实建造所需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并没有直接的技术难关,z波卫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功率装置的建造,一个月时间也足够了。

    这个项目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能源供给端,也就是光能接收转化器的制造上。

    用在汽车上的光能接收转化器,已经被证明可以使用,汽车行驶超过一万公里,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但是,安装在民用汽车上,和安装在太空卫星上,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散热问题。

    散热,是个大问题。

    无限动力汽车上的光能接收转化器,可以说就是一个‘电能匣’,是封闭式的设计,开启依旧就能够源源不断供给稳定的电能。

    电能匣的设计上不存在问题,因为内部的电能转化率非常高,哪怕只依靠自然散热,内部最高温度也致能达到四百摄氏度,根本无法对接触的到的压缩材料造成任何影响,同时,电能匣内部还设计了冷却装置,也就直接解决了散热问题。

    如果是放在太空中就不一样了,太空中的空气密度非常低,自然散热速度也就非常的慢。

    同时,因为无法供给相关的材料,而制造后服役时间很长,最低预计超过五年以上,太空中的光能接收转化器,无法使用大部分冷却设计。

    那么,怎么解决冷却问题呢?

    这个问题甚至难住了赵奕,但他还是想出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开放式设计!

    如果把电能匣的外皮去掉,就不会把热量封闭住,可以源源不断的自然进行散热。

    哪怕最高温度超过一千度,也不会影响到压缩单晶硅薄片,也就不会影响到电能的传递。

    所以冷却问题只需要考虑电路接点就可以了。

    如果设计的冷却装置,只需要冷却压缩材料制造的电路接触点,因为覆盖的面积非常小,用冷却液直接包裹住都可以,配合其他长期的设计,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

    赵奕把解决方案提交给了制造部门,就开始等待论证结果。

    然后,他被邀请去开会了。

    光能接收转化器的开放式设计是没问题的,最多就是影响到电能转化效率,比如原本的转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开放式设计后,转化率会迅速降低到五成左右。

    那么加大光能传输总量,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

    但是,开放式设计有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外在可以看到传输过来的光,因为设计距离地面只有六百公里,很可能会直接被肉眼捕捉到。

    这次冷却设计相关的技术会议,就在航天局内部进行。

    赵奕带着两个主管的公司人员,一起参加了的会议,并说明了论证结果,“白天很难看到。”

    “如果到了晚上,天气晴朗的时候,就能看到,亮度——”

    他犹豫了一下,做了个形容,“就像是天空上多出个亮度很高的星星。亮度大概比最近的天狼星和大角星高一些。”

    好多人都会讨论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还有一首歌曲,也叫做‘天空中最亮的星’。

    实际上,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并不是固定的某颗星星,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

    有的阶段会是天狼星,有的阶段会是大角星,有时候则是织女一、五车二、启明星等。

    在四月份左右的时间,天狼星、大角星不分伯仲,展出出来的亮度是差不多的。

    赵奕说比‘现阶段天狼星、大角星亮一些’,也就表示会成为‘天空中最亮的星星’。

    当然,肯定不是星星。

    赵奕的说法让会场不少人陷入了纠结,高功率z波卫星的制造发射,已经被高层会议决定下来。

    现在的设计则会让天空中,多出一颗最亮的星星。

    这怎么办?

    如果推翻‘开放式’设计方案,其他方案肯定会让制造费用大大增加,同时,他们似乎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推翻已经做好的设计。

    最终会议还是没有商讨出结果,然后就推给了上级部门敲定。

    赵奕在首都待了有一个星期时间,上级部门还是做出了决定--

    通过!

    据说有高层领导知道以后,直接说道,“天空上多一颗星星,就多出一颗吧,似乎也是挺好的,能让夜空变得更加美好!”

    也对!

    好多人仔细想想,确实就是这个道理。

    在做出了决定以后,高功率z波卫星的制造就开始了。

    同时,光能接收转化装置也进入了制造阶段,大量的单晶硅薄片,早就已经生产好,并运送到了指定的组装工厂。

    赵奕直接去了组装工厂,眼看着一片片单晶硅薄片,被嵌入到由压缩镍铁合金制造的‘骨架’上。

    整个光能接收转化装置,看起来就像是一颗金属构造的大树,大片的‘枝叶’开放式悬挂。

    “这就是未来最亮的星星了!”赵奕也觉得很有意思,甚至期待起了‘最亮星’出现的场景。

    到时候,一定要用望远镜仔细的看看。

    在解决了光能接收转化器的冷却问题以后,其他方面就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了。

    赵奕也就回到了郑阳,并在指定的时间,让公司和航天局,同步公开了高功率z波卫星的消息。

    当然,说的不是‘高功率z波卫星’m,而是建造‘太空航道’。

    “航天局联合奕星科技,制造了能建立太空穿梭航道的卫星。”

    “这个卫星代号为‘奕星-1’,它所建立的太空穿梭航道,能让未来的小型太空飞船,完成最高超过五十亿公里的太空穿梭。”

    五十亿公里,说的是‘逻辑’距离,前提是小型太空飞船不超过一吨。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小型太空飞船的重量直接决定距离,正常情况下,小型太空飞船肯定会达到几吨重量,重量每提升一倍,穿梭距离就降低一倍。

    在公布消息的同时,奕星科技公司也宣布了接下来的计划--

    “下一步,我将会制造发射环绕火星运作的反航道卫星,也就是能建立从火星到地球的太空穿梭航道。”

    “在航道建立完成以后,下一步就就是发射太空飞船,进行从地球到火星,以及从火星返回地球的穿梭实验。”

    “这个卫星代号为‘奕星-1’,它所建立的太空穿梭航道,能让未来的小型太空飞船,完成最高超过五十亿公里的太空穿梭。”

    小型太空飞船的重量直接决定距离,正常情况下,小型太空飞船肯定会达到几吨重量,重量每提升一倍,穿梭距离就降低一倍。

    在公布消息的同时,奕星科技公司也宣布了接下来的计划--

    “下一步,我将会制造发射环绕火星运作的反航道卫星,也就是能建立从火星到地球的太空穿梭航道。”

    “在航道建立完成以后,下一步就就是发射太空飞船,进行从地球到火星,以及从火星返回地球的穿梭实验。”

第六百四十三章 奕星的财务状况

    奕星科技的太空航道计划公布以后,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响,一时间到处都充斥着相关讨论,就能一些不关注科学发展的人,都知道了消息并带着惊叹谈论起来。

    这种轰动的舆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奕星也以此似乎成为了探索太空相关的龙头标杆。

    事实上,在宇宙探索领域上,奕星只是一个新人,才刚刚成立没长时间的公司,很难说具有多大的影响力。

    公司最大的影响力就是赵奕本人,他以自己的知名度和信誉,开创奕星科技公司,拿个未来发展的计划书,就筹集到了过百亿的资金。

    实际上是四百多亿,只不过考虑到股比和需求问题,就按比例下调了外来投资数额。

    虽然奕星成立的时间还很短,研发相关的技术也不多,但仅仅是环太阳聚能卫星、空间光能传输技术,再加上制造出‘无限动力汽车’,就让奕星有了巨大的名气。

    那些持续不断做相关研发的机构、公司,掌握的专利、技术以及在太空探索领域的贡献再大,算在一起也很难赶上一个环太阳聚能卫星,因为环太阳聚能卫星,就代表了未来能够拥有无限使用的太阳能。

    现在奕星公布了研发计划,内容也非常的震撼,还是有很多人是相信的。

    换做是其他的公司、机构,肯定会被认为是‘画大饼’,甚至直接说就是‘吹牛’。

    奕星不一样。

    因为赵奕。

    任何科技发展相关的事情,不管科技再先进、再让人不敢相信,放在赵奕身上似乎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比如,太空穿梭实验。

    虽然国际上很多人依旧固执的认为,太空穿梭实验就是一场惊天大骗局,甚至是拿出好多的数据、画面做说明,把太空穿梭实验的过程,说成是‘播放拍摄好的视频’,但他们所谓的数据、画面,放在专业的角度上,一下子就能看出问题所在。

    现在奕星提出了建立太空航道的计划,引起国际热议的同时,也让很多人更加的期待。

    与此同时。

    奕星公布了计划以后,公司也正不断的研究着,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公司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已经度过了最初的积累阶段。

    他们研究出了不少技术,还有几种是制造太空飞船的核心技术、专利,已经可以开始制造小型太空飞船。

    同时,环太阳聚能卫星、空间光能传输技术的研发,也让小型太空飞船的功能有了更好的选择,弥补了小型太空飞船相关技术上,最最重要的能源动力问题。

    问题也在这里。

    聚能卫星所能输出的光能是有限的,大部分都要提供给无限动力汽车,还有一部分则备用,留给建立航道的高功率z波卫星。

    哪怕是正在建造的第二座聚能卫星,卫星都还没有发射,传输的能源已经‘分配’完毕。

    奕星内部讨论会上,赵奕提出了这个问题。

    有人马上说出了解决方法,“我们需要制造更多的聚能卫星,以现在传输的光能来看,未来最少需要二十座以上,如果用途增加,甚至需要发射百座以上。”

    这还是低估了!

    参加会议的好多人心里做了个计算,就知道聚能卫星的数量,根本就是越多越好,而且不管发射了多少,也不不可能满足需求。

    现在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小型太空飞船,高功率z波卫星,当然也少不了‘无底洞’的无限动力汽车。

    有更多的聚能卫星,就能制造更多的无限动力汽车。

    无限动力汽车是必须要制造的,因为汽车的制造能带来源源不断的高利润。

    最少短期内,他们离不开无限动力汽车带来的利润。

    除非是有一天,一口气连续发射很多的聚能卫星,光能传输出现了大量的剩余,才会考虑换一种更简单的赚钱方式,比如,直接售卖光能接收转化器,或者是把一部分的传输能源,直接‘租赁’给其他汽车厂商。

    这还只是奕星公司方面。

    上级部门对聚能卫星、空间光能传输技术也非常的感兴趣,并希望从奕星手里购买一部分传输光能,也不能说是‘购买’,而是希望使用奕星的技术,直接制造发射聚能卫星,以便未来给宇宙飞船提供辅助能源。

    等等。

    还是那句话,聚能卫星制造的再多也不够用。

    奕星内部讨论未来发展,重点就在聚能卫星上,另外也包括其他方面,无限动力公司的发展,主要是大量的投入,来扩大服务产业链。

    公司拟定的方案是收购一家专业的服务公司,来为无限动力汽车提供后续的服务。

    另外,第二批汽车的生产、制造,也必须要提上日程。

    奕星科技这边,重点则在于高功能z波卫星的制造发生,研发则要开始小型太空飞船的设计。

    有个提议直接就通过了,“我们需要在周边见到一家高科技的制造基地,作为公司主实验基地。”

    之前奕星都是研究技术,功能齐备的操作间,差不多就够用了。

    现在要进入到小型太空飞船的研发,就需要高科技的制造基础,来不断实验各种技术。

    在研发小型太空飞船的同时,还需要向上级申请建造独属于奕星的反重力推进器。

    “我们不可能总是借助于航天局的反重力推进器,来运送我们的卫星和飞船。”

    “那样,未来会支出很多费用,而且很不方便。”

    “我们也需要掌握制造反重力推进器的能力,单独研发、制造,单独使用。”

    等等。

    奕星内部讨论未来发展,做了一大堆的计划,每个计划似乎都非常重要,根本就不可能延后。

    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

    公司的扩大计划迫在眉睫,必须要招聘更多的科技人才、制造人才,还有方方面面的人才。

    各个部门也要大幅度扩张,才能满足各领域研发的需求。

    当公司的规模、人数不断扩大,财务、后勤、法务等部门,都必须要增加人手。

    一系列的计划,最根本的就是,需要大量的钱来支持。

    钱,从哪里来?

    无限动力汽车的售卖,确实赚了很大一笔钱,但相对于要进行的投入,依旧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未来一年时间,我们最少在研发上投入超过八百亿以上的资金。”

    “按照现在的速度,我们最多发射三台聚能卫星,只能售卖不到六万台汽车,同时,聚能卫星传输的光能,也无法覆盖其他领域。”

    “这些会大大拖慢我们的发展速度。”

    “所以,我建议,公司应该进行地二轮融资!”

    公司内部不断的讨论后,得出了需要进行第二轮融资的结论,想要有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否则就只能慢慢的发展。

    如果是依靠无限动力汽车售卖回收资金,然后再投入到研发中,速度就实在是太慢了。

    赵奕也希望发展的速度更快一些,他可不想看到一切技术成熟,却因为资金有限,就只能慢慢的发展,过了几年以后,依旧受到金钱的限制,导致本来拥有的技术,根本就无从发挥出来。

    所以他同意了进行融资的建议。

    ——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

    无限动力汽车正在不断的生产出来,并且快速交付给车主,一万台早已经售卖完毕,交付数量也超过了一半以上。

    无限动力汽车确实很有吸引力,当好多车主拿到车的时候,汽车也借助于网络平台,火遍了国内外。

    好多的明星、网红都站出来,特别去找无限动力汽车拍照。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无限动力汽车似乎成为最火爆的‘租借’汽车,网络上有人甚至开出每天一万块的费用,而租借汽车的人,只是和汽车一起,来个简单的试驾活动,就能收获大量的播放量。

    同时,无限动力汽车成为了最火爆的‘二手车’。

    有车主转卖出无限动力汽车,甚至卖到了两百万人民币的价格,比买车的时候价格还要贵一些。

    同时,网络上好多人都在呼吁,奕星能够生产更多的无限动力汽车。

    这时候,奕星忽然对外披露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一家正常经营的公司披露财务状况,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多数人看一眼就没兴趣了。

    但是,奕星公司公布的数据,很是震撼人心。

    上上个季度,奕星公司支出43亿人民币,营业收入1亿人民币,净亏损42.76亿人民币。

    上个季度,奕星公司支出31亿人民币,营业收入179亿人民币,实现净利润119.23亿人民币。

    奕星公司的财务状况刚一披露,就引起了巨大的舆论热议。

    “上上个季度亏损了四十多个亿,上个季度直接盈利一百二十个亿!”

    “这不是开玩笑吧?”

    “无限动力汽车,真是好赚钱啊!太赚钱了!”

    “不过也正常的,超高科技,利润率肯定高啊!”

    “据说奕星已经向二十七个国家,申请售卖无限动力汽车,已经有一些国家同意了!”

    “以后国外也能买到无限动力汽车,销路肯定更广了!”

    “据说国外会卖的更贵一些,到时候,卖车收入肯定会更高!”

    “别总是盯着卖车赚钱了!你们没注意到吗?奕星的研发投入,平均每个月都有十个亿啊!”

    “是啊,超级高!”

    “奕星的支出大头都是研发,他们就是科技企业,研发支出都快赶上那些国外顶尖的大公司了。”

    “估计以后会更高!”

    “不过——”

    有人想到了关键,“这个时候,奕星突然披露财务、营业状况,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第六百四十四章 来到郑阳的马斯克

    奕星公布公司过去两个季度财务状况,引起了舆论的广泛热议,好多人都惊叹于无限动力汽车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主要就集中在公司的利润率太高的问题上。

    当发现舆论上有大量利润率相关的讨论时,公司马上就进行了解决,“上一个季度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无限动力汽车的售卖,而我们在研发上,已经连续投入了几个季度,总计超过四十亿人民币。”

    奕星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就投入四十亿人民币做研发,绝对是相当了不起的。

    另外,无限动力汽车的成本上,还需要考虑大量的前期投入。

    比如,支付给航天局、空间信息科技公司以及高等压缩材料公司的专利技术费。

    这几个公司部门是专利技术费的大头,而每一个无限动力汽车上,还有四十四种专利技术费,都需要支付给其他公司,只不过相对就比较少了。

    当然了。

    无限动力汽车的制造销售,确实是给公司赚了很大一笔钱。

    当季度财务状况被披露以后,就有好多专业的评估机构,可以对奕星公司进行市值的评估。

    奕星公司是刚成立的企业,还没有进行上市,也只能依靠掌握的专业技术、实体产业、用户规模、制造的产品受欢迎度、经营状况等多个角度,进行有关市值的评估。

    其中经营状况是非常重要的,股市上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公司的市值是年度盈利的二十五倍,算是一个很正常的数据。

    所以,非上市公司的市值,可以根据盈利状况,简单的乘以二十五,得出总市值的规模。

    这种算法放在刚成立的公司身上,肯定是没办法使用的,因为大部分成立不久的公司,都很难实现盈利。

    奕星公司已经开始盈利,而且一个季度就盈利超过百亿。

    按照这个数据来计算的话,公司的总市值就会高达一万亿人民币。

    但是市值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而奕星不像是互联网公司,并没有大规模的用户群体,他们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是掌握的科技--

    空间光能传输技术。

    这是属于奕星公司独有的技术,其他公司想申请使用都不可能,同时,他们还和国内前沿科技公司达成合作,能够使用包括z波、空间传输技术、反重力技术等多种前沿技术。

    某种程度上来说,奕星可以直接算在‘垄断’公司行里。

    公司市值的评估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评估上就会高出很多。

    很快。

    好多专业的评估机构,就发表了有关奕星公司市值的评估结果。

    国内的评估机构给出的结果,都在一万两千亿人民币左右,并标注为‘潜力巨大’。

    国际的评估机构对奕星的评估稍微差一些,但最低的评估数值,也高达一千亿美元,他们更看重无限动力汽车所带来的收益价值。

    著名的贝尔指数公司,发布的评估报道中,解释道,“无限动力汽车已经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汽车,限制奕星发展不是其他企业、市场,而是他们本身。”

    “最主要的限制就是传输能量的总值,但技术不是问题。”

    “不出意外,奕星公司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他们拥有无穷的潜力,甚至可以占据大半的汽车市场。”

    “而在太空探索领域上,奕星的未来还很难说,因为这个领域的盈利,在之前还没有先例。他们就像是马斯克的spacex,只不过掌握的技术比spacex更加高端,只是缺少相应的底蕴。”

    贝尔指数公司对奕星的市值评估是1350亿美元。

    国内的评估公司对于奕星市值的评估更高,很可惜的是,国内不存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评估公司,相关的公司拿出的数据,很难被全世界所接受。。

    在数据评估领域上,不得不承认的是,国际顶尖的公司更有发言权,拿出的数据也获得更多的认可,类似的公司大多具有百年的底蕴,而且极少会在外力因素下去更改相关数据。

    1350亿美元,这个数据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做一个对比就能明白了,国际顶尖的汽车公司,宝妈集团,市值约为430亿美元。

    著名的副特汽车的市值约370亿美元。

    奕星公司依靠空间光能传输技术、无限动力汽车,被认为拥有巨大的潜力,市值快速超越了顶尖汽车厂商,甚至还要高出几倍。

    以美-元来计算,也进入到了‘千亿俱乐部’,以人民币来计算,则一跃快要进入‘万亿’行列。

    ——

    奕星公司公开财务状况,显然就是为了即将进行的融资。

    公司对于下一轮融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他们不止是要资金,还需要靠售卖股份,交换到想要的技术,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软件技术。

    像是国内顶尖的水果公司、特斯啦公司,大部分工作就是完善软件技术,而不是去研究设计硬件。

    大部分科技公司走的都是‘软’路线,以‘软件’来驱动硬件设施,制造出最顶尖的产品。

    这主要是因为硬件可以让其他公司研制,直接采购就好了,而软件必须要抓在手里,才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奕星公司才刚刚创建,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技术,软件只是有个十几个人的团队负责。

    在软件领域上,奕星也有一定的技术,但缺失的内容更多,因为成立的时间短,软件技术研发的时间短,哪怕有赵奕指明研发方向,单单是打代码,十几个人工作一年,工作成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水果公司的操作系统,是上千的工程师,工作几年时间才拿出的成果,特斯啦公司生产的汽车,电子系统也是几百工程师,花费几年、十几年时间,才拥有现在的规模和功能。

    一句话,奕星还是缺少底蕴。

    想要补足软件方面的底蕴,就需要很多人、很长时间的工作,才能够拿出理想的成果。

    但是,无论是奕星公司,还是赵奕本人,都希望公司快速发展,而不是耗时间在软件开发上。

    现在的融资就是个很好的机会,交换大量公司的软件技术,拿到大量完善好的程序包,把大量的内容有序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快速达成主体构架,后期慢慢完善就可以了。

    当然了。

    后续工作肯定会非常的复杂,但对于赵奕来说不算什么,只要有了特定功能的数据包,简单的做过检查以后,构架出整体再有序排列,就可以做出想要的成果。

    其他边边角角的完善,或者费事费力、很麻烦的打代码工作,就可以交给公司的软件部门完成了。

    除了软件相关的技术外,公司还需要顶尖的冷却技术,来弥补光能接收转化器的不足。

    还有,汽车相关领域的技术,奕星缺少的还有很多。

    如果能找到顶尖的汽车厂商合作,就能弥补设计制造上的不足。

    等等。

    很快奕星公司就宣布了要进行第二轮融资,公司会拿出十个点左右的股份,拟定的融资规模,最低超过一千亿人民币。

    这个公告发出来,顿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评估公司对奕星的市值评估,总体在8000亿到13000亿人民币之间,但市值的评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奕星并没有进行上市,其他人想花钱投资都找不到门路。

    现在,门路有了。

    奕星公司直接宣布要进行融资,立刻吸引了大量富豪、财-阀、资本集团以及国际大公司的关注。

    公司的公告上说,拿出十个点的股份,融资规模超过一千亿,也就是内部评估,市值达到一万亿人民币。

    在很多人的心里,一万亿人民币的评估有些高了。

    但是,能入场进行投资,评估市值连做参考都算不上。

    别说是评估一万亿人民币,哪怕是评估两万亿人民币,有机会也必须要入场。

    要知道,奕星最初成立的时候,赵奕拿出一个概念,就能吸引超过四百亿人民币的资金。

    现在还没有多久的时间,奕星仿佛是才刚成立,评估市值直接翻了一百倍,同时,公司展现了强大的科技、盈利能力。

    如果再过上一年时间,市值会达到多少呢?

    另外,无限动力汽车是被全世界看好的,因为具有无限动力,而且完全的清洁能源,再加上最顶尖的技术,未来肯定在各个国家通行。

    要知道,只有奕星公司能使用空间光能传输技术。

    这就是垄-断的技术。

    哪怕是技术不进行垄断,直接公开出来,其他公司也根本不可能制造‘环太阳聚能卫星’,因为里面含有的‘黑科技’太多太多。

    最低十年以内,奕星公司都会垄断相关技术。

    那么未来无限动力汽车,就可以说拥有无限的市场,限制汽车覆盖规模的,只是奕星公司制造的聚能卫星,决定的传输光能规模而已。

    现在奕星更进行融资了,而且是一口气融资超过千亿人民币。

    在完成了融资以后,公司肯定会建造更多的聚能卫星,也就能带来快速发展,建造出更多的无限动力汽车。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有了大量的钱投入,就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实现更多的利润价值。

    潜力,无限啊!

    大量的投资集团、顶尖公司、投资集团等,都对投资奕星虎视眈眈,还赶紧派人过去询问情况,希望能抓住融资的机会,拿到奕星公司的股份。

    奕星公司顿时变热闹了很多,若是原本几十人的公司,接待上都会遇到问题,好在近一段时间,奕星大规模的招聘,公司员工扩充到了几百人,还扩大了后勤、财务、销售等部门,接待上自然没有问题。

    其中值得赵奕亲自接待的,就是各大顶尖公司的负责人了。

    前来的顶尖公司负责人中,最重量级的要属特斯啦ceo马斯克,马斯克特别乘坐飞机来到z国,首都下飞机后就直奔郑阳。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特斯啦公司是其中发展最好的,市值几年内就实现了几倍的跨越,甚至已经超过了两千亿美元。

    马斯克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出生在南非,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位,后来创建了出版软件“zip2”、电子支付“x.”和“paypal”。

    之后马斯克投资一亿美元,创办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出任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

    两年后,马斯克向特斯啦汽车公司投资了630万美元,并出任该公司董事长。

    又过了两年,马斯克投资1000万美元与合伙人联合创办了光伏发电企业太阳城公司。

    马斯克创办和投资的公司,到现在都有非常好的发展,尤其是spacex和特斯啦,都已经成为世界顶尖的企业,一个是太空探索领域,一个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现在马斯克来到了郑阳,则是希望能和奕星公司,在‘无限动力’技术上,达成一定的合作。

    这是非常急迫的。

    虽然特斯啦的发展非常好,但受到无限动力汽车上市的影响,公司的股价也一直喋喋不休。

    因为无限动力汽车制造数量有限,暂时还无法挑战特斯啦的地位,但未来肯定会制造更多的汽车,到时候,特斯啦就会迎来直接挑战,直接是‘跨维度’的打击。

    主要是因为技术打击。

    空间光能传输技术,解决了电动汽车最大的技术难关,就是充电耗时的问题。

    之所以好多人依旧选择购买燃油汽车,就是因为电动汽车充电太麻烦,时间短最少也要半个小时以上,而且频发高压充放电,还会对电池造成永久性的损坏,而电池就是电动汽车的核心。

    如果有了空间光能传输技术,制造出了光能接收转化器,就可以完美的解决充电问题。

    到时候,特斯啦掌握的电池技术,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其他公司也能制造出相应的电池,制造出类似的电动汽车。

    虽然技术上存在‘跨次元’的差距,但马斯克依旧认为,特斯啦和奕星能够在汽车制造领域,达成一定的合作,因为双方的技术是互补的。

    如果能和特斯啦进行合作,一起制造出‘无限动力汽车’,就可以让汽车的性能趋近于完美。

第六百四十五章 代码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马斯克一行人到了奕星以后,就有接待人员负责接洽,等了大概有两个小时,才终于见到了赵奕。

    赵奕的工作安排还是很忙的,他是去了郑阳大学,亲自谈了一下新专业的构建,新专业的名称不是空间传输技术,空间传输技术的名字太‘大’了,因为是针对性的技能课程,定下的名称是‘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意思就是依靠密码来设定光束排列。

    郑阳大学对于新专业是非常重视的,大学和奕星公司谈好了合作,新专业的前三批毕业生,保证最少有一半儿,会在奕星公司对口就业。

    这个合作让郑阳大学吃下了定心丸,同时,也会让‘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专业,成为大学里最受欢迎的专科级别课程。

    另外,赵奕还安排几个公司的技术人员,兼职到郑阳大学担任专业课的讲师。

    等一切都谈好以后,他才回到公司做接待。

    马斯克等了很久的时间,但他和团队都不着急,赵奕是世界第一的科学家,还独自开设了公司,工作有多忙碌可想而知。

    赵奕回到了公司就见到了马斯克,远远的走过来歉意道,“真是抱歉,刚才有些忙,现在才过来,久等了。”

    双方客套一下。

    赵奕随后就带着一行人,到公司各处去参观。

    马斯克一行人最感兴趣的是无限动力汽车,国外是没有汽车销售的,他们到现在还没见到成品,只是隔着玻璃窗,远远看到外面的空旷处,停着几辆酷炫的汽车。

    在参观的过程中,马斯克也忍不住指着玻璃窗外,问道,“那就是无限动力汽车,对啊?”

    “如你所见。”

    “很酷炫。”

    “谢谢!”

    马斯克感兴趣的问道,“我能问问,这个外观是出自哪位设计师的手笔吗?”

    汽车的外形设计有大学问,同时汽车设计师却是个非常冷门的职业,因为市场需求非常的低,好多从事汽车外形设计的人,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正因为如此,一个顶尖的汽车外形设计师,才会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好多的小汽车厂商,根本就没有专业的外形设计师,制造的汽车外形都是‘抄-袭修改’。

    马斯克看到无限动力的汽车外形,也感到非常的惊讶,只扫一眼外观设计,他就能确定是出自顶级设计师手笔。

    赵奕笑道,“正是我的设计。”

    “你?”

    马斯克顿时惊讶的张大了嘴,旋即惊叹道,“真是没想到,赵博士,你竟然还会设计汽车外形,而且拥有如此完美的作品!”

    他对赵奕称呼是‘博士’,因为赵奕是顶级的科学家,是一种出于对学者的尊称。

    赵奕道,“这没什么。”旋即继续道,“我想,你们大概是对汽车感兴趣,对不对,我就干脆带着你们,去看看汽车吧!”

    马斯克顿时笑道,“谢谢!这正是我们来的目的。”

    赵奕带着一行人去了外面,围住了一辆无限动力汽车,他亲自掀开了汽车前后盖,指着各个部分做介绍,“我们的设计是中间电池能源供给,前后两台电机,主能源仓在后排座椅的下方,直接连接后方功率最高的电机,这样就节省了空间,也不会让汽车底盘显得太高。”

    “因为不是纯粹的电力驱动,汽车的电池占据空间并不大,也不会让底盘显得太高。”

    他做了简单的讲解,还让人打开底部,把光能接收转化器拆下来。

    “这就是主能源装置,具体构造,当然,暂时是保密的,它能够提供最高45kw的持续供电。”

    这个数据说出来,顿时引起马斯克一行人的惊叹。

    “你确定吗?就是他?”马斯克惊叹的走过去,“我可以摸摸它吗?”

    “当然可以。”

    赵奕让开了位置,让马斯克过去摸了几下,单单是摸肯定摸不出什么,马斯克摸了几下,就失去了兴趣。

    一行人就走回了办公区,直接进入到了会议室。

    这时候,重点来了。

    马斯克说起了特斯啦掌握的技术,以及特斯啦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统治力,包括掌握了多少的高端专利,包括研发的电池技术,当然也包括最重要的,研发出整体的车载系统。

    特斯啦所能制造出的电车,性能、系统、控制等方面,确实已经站在了国际顶尖,因为专注于制造电车,他们在电车领域的技术非常全面。

    马斯克说完以后,直接问道,“这次我和团队来这里,是希望和奕星寻求合作。”

    “具体呢?”赵奕问道。

    “无限动力汽车并不完善。”马斯克说道,“你们掌握着难以想象的技术,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说电力供应、控制系统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另外,如果不出意外,你们应该还没有研发无人驾驶技术,这些领域上,我们都能够进行合作。”

    赵奕耐心的听着,跟着点了点头,马斯克说的是实话,但仅仅是如此,并不能说服他进行合作。

    马斯克发现单单是这些,无法打动赵奕,就干脆直接说道,“如果我们进行合作,就能一起制造出,只需要持续供电10千瓦,就能够持续行驶超过六个小时的汽车。”

    “如果是间断使用,我想,每天行驶时间不会低于10个小时。”

    这个数字代表的含义再清楚不过。

    虽然无限动力汽车可以持续行驶,但需要的供能是10到30千瓦,全功率开启的时候,甚至会超过40千瓦,高功率也就代表高能耗。

    如果能制造出只需要持续供电10千瓦的汽车,汽车的功能时间变长,却能够大大降低能源损耗,也就代表能够支持制造更多的汽车。

    比如,原本能制造一万台,现在就能制造一万五千台。

    这项技术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解决方案复杂无比,必须要拥有完善的电子检测系统,以及高端的充放电电池组技术。

    奕星公司朝着这个方向做研发,也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他们独自做研发,努力一、两年时间,也很难把系统完善,并且系统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不是赵奕一个人就能解决的。

    电子系统、控制系统,再加上检测系统,车载软件是非常复杂的,就像是一台电脑的操作系统,想要拥有完善的操作系统,一行行的打代码,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赵奕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打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条代码。

    那个数量级的代码是需要一个大型团队完成的。

    但是,赵奕依旧摇头,他说道,“马斯克先生,我承认你说的很对,而且你们拥有的技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我们进行合作一起制造汽车,能够制造出非常完美的无限动力汽车。”

    马斯克听着点了点头,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赵奕的话音突然一转,“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制造出完美的汽车呢?在太阳能远程输出技术领域,我们并没有竞争对手。”

    “现在我们公司,制造出的汽车数量有限,制造一辆就可以卖掉一辆。”

    “虽然同样的供能,制造出更多的汽车,确实很有吸引力,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高利润、高收益,发射更多的聚能卫星,就能提供更多的能源。”

    “太阳能对我们来说,就像是大海里的水,是取之不尽的。当每一滴水都能提供利润,我们要做的,只是不断的扩大水渠,把更多的海水引过来就够了,这样做简单方便,效率也非常的高。

    “反倒是,为了让每一滴水,能创造更多的利润,就增加一个合作伙伴,甚至是引入一个竞争对手,我想,没有人会傻到这么做吧?”

    马斯克听罢深吸了一口气,他当然知道赵奕的意思,话里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根本就不需要改善技术,制造‘更加完美的汽车’,因为哪怕是不完美,他们的汽车也不愁销路,要做的只是发射更多的卫星,制造更多的汽车而已。

    在完善汽车性能、降低能耗方面,他们可以慢慢的做,慢慢的积累,完全不用为此找个合作伙伴。

    谈判到此陷入停滞。

    赵奕表示不需要合作,不需要改善技术,前面是真心话,后面可就不一定了。

    这一点,马斯克也知道。

    同时,他还知道特斯啦是被动的一方,只要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慢慢的发展,早晚会蚕食掉特斯啦的市场,国际上,肯定更多人选择无限动力汽车,而不只是电车的特斯啦。

    国际顶尖、全面的电车技术,就是特斯啦的优势。

    无限动力汽车确实能够蚕食掉特斯啦的市场份额,但是需要多久的时间呢?也许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按照无限动力汽车的制造速度,想要覆盖市场需要的时间很长。

    马斯克沉默了一小会儿,和其他人交流了一下,才继续道,“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合作方式。”

    ——

    当马斯克把姿态放低的时候,谈判就一直在奕星的把控之中。

    双方进行了几轮的交涉,随后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合作是可以进行的,但奕星方面不提供相关技术是底线,也不会和特斯啦一起研发汽车产品。

    比如,特斯啦需要提供一些电子软件技术。

    特斯啦的需求则是,希望奕星能出售一批光能接收转化器。

    奕星方面也很重视和特斯啦的谈判,经过连续四天的商谈,两家公司终于谈好了合作方式。

    首先是软件方面。

    特拉斯提供一部分基础的电子控制、电子检测领域的代码。

    在软件需求方面,双方谈的时间是最长的,因为与软件功能相关的内容非常复杂,每一部分都是必须要争取的,同时特斯啦也肯定会,尽量少的提供核心代码。

    电子软件方面的基础代码,能够大大加快奕星公司,构建完善车载电子系统的速度。

    第二就是特斯啦提供十亿美元,外加公司股份的百分之0.5,置换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百分之0.5的股份。

    奕星公司分为奕星航天科技公和奕星无限动力。

    特斯啦置换的是奕星无限动力,也就是汽车制造公司的股份。

    这一部分听起来特斯啦是吃亏了,但马斯克可不是吃亏的人,他很清楚能置换到股份,还是特斯啦提供软件代码得来的机会。

    最主要原因是,奕星不是想投资就能投资的公司。

    哪怕是公开进行融资,能进入投入的公司,主要也是以官方性质的企业为主,民间性质的企业为辅,国外的企业是排在末位的。

    现在特斯啦的市值很高,但是过上一年、两年,奕星的市值大概率就会超过特斯啦。

    第三点就是特斯啦的好处了,他们会以两点五亿美元的价格,购买2000台能持续提供10千瓦电能的光能接受转化装置。

    这笔光能接收转化装置的订单,是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空间信息科技公司、高等压缩材料公司一起敲定的。

    两点五亿美元,购买两千台能持续提供10千瓦电能的光能接受转化器,平均每台的价格是十二万五千美元。

    这个价格可以说是相当昂贵,甚至是成本价的十倍左右,因为只提供10千瓦的电能,转化器都可以制造的小很多。

    但是,对于国外的汽车公司来说,能购买到最新科技的光能接收转化器,再高的价格也是赚到了。

    马斯克带着团队离开了。

    这一次,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赚到了还是吃亏了。

    特斯啦置换到无限动力公司的股份,未来长远来说肯定是赚到了,他们买到光能接收转化装置,也肯定会有得赚,但他们付出的是大量电子软件的基础代码。

    这些是特斯啦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几百的工程师,努力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

    不过马斯克还是有期待的,他的主要目的就是买到光能接收转化装置,公司利益上来说,成本价十二点五万美元的装置,根本算不上昂贵,他们可以凭此制造出无限动力汽车,起价甚至可以超过一百万美元,直接标榜为最顶级的豪车,就能轻松把花费的资金加倍赚回来。

    另外,马斯克也希望以光能接收转化装置,来研究出空间光能传输技术的奥秘。

    但是研究技术方面,他心里报的希望并不大。

    空间光能传输技术,是出自空间信息传输技术,好多公司、机构都在研究空间信息传输设备,但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的公司、机构,能破解空间传输技术的原理,甚至想仿造出一台,都是极为困难的,仿造出的设备,也只能连通同一目标设备。

    现在的光能接收转化装置也是一样,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敢直接售卖汽车,就肯定不担心被仿造。

    事实也是如此。

    哪怕真有公司、机构仿造成功,也根本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光能传输的核心是环太阳聚能卫星,而光能接收装置就像是‘访问的ip’。

    他们能够控制聚能卫星,自然能够拒绝某些ip的访问。

    换句话说,光能接收转化装置售卖出去,是否能直接链接到聚能卫星,也会受到航天局和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控制。

第六百四十六章 陨石撞击地球了?

    通过和特斯啦的合作,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得到了想要的基础软件代码,就能够利用其完善系统体系。

    同时,马斯克对于合作也是满意的。

    他们没有得到理想中的结果,但在临行前,他就知道不可能得到,因为牵扯到机密的技术,肯定是不能够得到的。

    最重要的是,特斯啦买到了光能接收转化装置,也和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完成了股份置换。

    后者似乎是特斯啦吃亏了。

    因为特斯啦的市值在三千亿美元以上,而奕星科技的评估市值,也只有一千多亿美元,两者还是存在不小差异的,另外,特斯啦为了置换股权,还支付了额外的十亿美元。

    实际上,这只是数字上的理解。

    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要正视的,就是奕星科技以及无限动力公司的潜力,另外,国内外有关科技的态度,早已经完成了转换。

    比如,原来大部人都认为,国外才拥有最高的科技。

    现在全世界大多数人都认为,顶尖的科技在国内,而不是欧美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科技,同类型也只是比国内高一点点,而国内拥有的最新科技,包括反重力、z波、空间信息传输等,国外根本就不具备,甚至去做研究都研究不出来。

    伴随着宇宙飞船项目的开启,国内外舆论的变化就更大了。

    宇宙飞船项目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好多国际性质的大公司,都打破了头希望能加入进去,还有好多顶尖的科研机构,也纷纷要求加入。

    宇宙飞船项目是在国内进行的,自然能够大大提升国内的影响力。

    现在好多人都认为,国内才拥有最顶尖的科技,而许多的企业、机构都希望接触到几项最新科技。

    这个背景下,特斯啦和奕星达成合作,完成股份的置换以及购买到光能接收转化装置,消息放出来以后,顿时引起了大量的热议。

    “特斯啦和奕星达成合作,还买到了无限动力技术的核心?”

    “岂不是说,特斯啦也能制造无限动力汽车了?无限动力技术,再加上特斯啦的技术,制造的汽车肯定会是最顶尖的。”

    “现在特斯啦拥有无限动力公司的股份,以后肯定会继续合作,特斯啦的潜力太大了!”

    “看来特斯啦的股价还是太低了——”

    好多人都这样想的时候,就直接反映到了金融市场中,特斯啦放出消息以后,股价马上迎来飙涨。

    当天特斯啦就直接上涨了百分之八,实现了近半年以来,单天股价的最高涨幅,一大堆的机构也纷纷站出来,调高特斯啦的股价预期。

    这些都在马斯克的预料之中,他很擅长做舆论炒作。

    事实上,特斯啦最开始只是个概念,都能吸引到大量的投资者,足以见得马斯克的能力和个人魅力了。

    虽然没有和奕星达成全面的合作,但去一趟让特斯啦的股价涨一涨,也绝对算是大有收获了。

    然后,马斯克就在想着,“是否要趁机套现一部分?”

    这是个有诱惑力的想法。

    特斯啦是马斯克一手创建发展的,他对特斯啦的感情不是其他人可比,但直白来说,他是个商人,商人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所以,趁着股价高赶紧套现,防止以后会有什么波动,确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与此同时。

    奕星公司正在和好多的公司、财团以及机构接洽。

    好多的公司、机构、财团,都对投资奕星感兴趣,甚至还有来西亚土豪国家的财团。

    赵奕见到西亚土豪财团的王子代表,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因为空间光能传输技术的公开,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暴跌。

    短期内来自太阳边缘的光能,不可能挤占太多的原油能源市场,但投资角度来说,投的就是个‘未来期望’,原油市场的投资属性也很强,而空间光能传输技术的公开,最少导致原油比原本价格,跌出十个点以上,而且是长期无非回涨的。

    所以,西亚土豪财团对奕星公司、对空间光能传输技术以及无限动力汽车,肯定没什么好印象。

    当然。

    这不妨碍西亚土豪财团准备对奕星公司进行投资。

    科技归科技,影响归影响,投资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土豪财团的代表拿出了满满的诚意。

    奕星公司需要的是技术,是能够给公司发展带来利益的东西,而不是纯粹的金钱,恰好,土豪财团拥有最多的就是金钱。

    实际上,土豪财团来国内不是投资奕星一件事,否则也不用前来一个代表团。

    他们的目标是非常多的。

    首先就是希望购买到大型反重力推进器,国内的反重力推进器是用于卫星、飞船发射,土豪国家则认为,大型反重力推进器,能成为给予敌人最大威慑力的武器,他们就是把反重力推进器,当成是空中堡垒来使用。

    谈判代表甚至直接说道,“我们呢希望能买到,装载更多能源、能维持长时间悬浮在高空的推进器。”

    因为z波技术发展迅速,国内最初的‘空中堡垒计划’被搁置了,因为根本就用不到,建造出来也没有任何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建造宇宙飞船。

    现在土豪国家则认为,反重力悬浮的堡垒非常有意义,他们派出了谈判团,希望能购买到大型的反重力设备,甚至还要求购买z波武器技术。

    这个要求直接被拒绝了。

    但是,反重力悬浮装置确实可以售卖,只是大型的反重力装置,外加大空间的储能仓,就可以支持装置悬浮在五千到三万米高空,装置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威慑力方面也很难说。

    当然,是否威慑力是相对于国内而言的。

    土豪国家就不一样了。

    敌人都是一大堆拿着步枪、端着榴弹的群体,空中堡垒的威慑力就太大了,哪怕是站在上面扔炸药包,都足够给敌人心里造成巨大的创伤。

    在和国内谈过反重力推进器的采购后,土豪财团又下了好几种军-事订单,价格高达两百三十亿美元,随后财团知道奕星准备进行融资,马上就赶过来想进行投资。

    土豪财团的筹码只有钱。

    最初奕星是不考虑单纯的金钱投资的,因为金钱对于公司的帮助并不大,而且投资可以很轻松的获得。

    但是后来还是同意了。

    最主要是因为,土豪财团拿出六十亿美元,只希望获得一个点的股比,同时要求采购光能接收转化器。

    当时赵奕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并和空间信息科技公司以及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商谈第二批光能接收转化器售卖的问题。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

    土豪财团获得了采购400台普通光能接收转化器的许可。

    当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赵奕都是感觉很无奈的,六十亿美元换取一个点的股比,等于是默认奕星公司市值的六千亿美元。

    如果是放在几年以后,六千亿美元也是可以做到的。

    现在差距还是太大了。

    六千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六千亿美元的公司什么概念?

    现在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是m国的水果公司,总市值在一万两千美元左右,能达到水果公司市值的一半儿,可以说,肯定是某一领域的商品,已经覆盖了全世界范围,而且还必须是受众非常广的产品,年度利润也肯定会超过一百亿美元。

    显然。

    奕星还远做不到,而且短时间内,也肯定做不到。

    在和土豪财团完成了投资谈判后,赵奕马上和空间信息科技公司、高等压缩材料公司以及航天局联系,准备直接订购生产二十台聚能卫星。

    现在融资进行了一半儿,有了充足的金钱支持,也是时候开始扩大公司规模了。

    聚能卫星,就是能源基础。

    有了充足的能源基础,就可以开放性的建造z波卫星、小型太空飞船,当然也少不了更多的无限动力汽车。

    赵奕召集了技术组,准备对无限动力汽车进行升级。

    一个是系统的升级。

    这方面会普及到已经售卖出去的汽车,也可以做系统方面的升级,以提升汽车的控制和安全性,同时尽可能的节省能源。

    公司的技术部一直在研究特斯啦提供的软件、程序包资料,他们获得了大量基础源代码,整理工作都需要不短的时间,但利用一些功能性的程序包,拼凑在一起,让电子系统实现新功能,给汽车提供更稳定、安全的服务体系,还是可以做到的。

    另一方面,就是研发无限动力汽车的二型了。

    在无限动力汽车的制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二型就是对一型的提升。

    同时,也会设计多种外形,来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

    这一步也是为了进军海外市场做贮备。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暂时没有考虑减配来减价的方案,公司甚至觉得应该提升性能、提升配置,适当的增加售卖价格,主要是因为,无限动力汽车制造数量有限,远远没有满足市场需求。

    如果有一天满足了高端市场,出现汽车囤积的情况时,才会考虑去减配减价,去侵占低端一些的汽车市场。

    这才是常规的发展战略。

    在奕星公司稳步发展、扩张的时候,因为投入到市场中的无限动力汽车越来越多,再加上奕星频频和各公司达成协议,引起了舆论大量的讨论。

    极少有人注意到的是,航天局和奕星科技联手,发布了一条卫星升空成功的消息。

    或许有很多人注意到,也根本就没有在意,因为建立太空航道的话题,已经火爆过一阵子了。

    现在发射和建立太空航道有关的卫星,也是理所当然的进展,好多人也觉得,即便是发射了一颗卫星,距离实现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跨越,也还差的有些太远了。

    比如,奕星还没有制造出,能够进行双向穿梭的小型太空飞船。

    但是,卫星发射成功以后,却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全世界巨大部分人。

    ——

    邓凯是一名天文爱好者。

    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他很喜欢和朋友一起,带着望远镜去山顶,找个空旷的地方搭建帐篷,然后用望远镜观看夜空。

    他能轻松的锁定木星、金星,还知道很多星座有关的内容。

    这天也是一样。

    千峰山顶的夜空万里无云,邓凯和朋友一起吃过晚饭,就对着望远镜看起了夜空。

    然后就听到旁边传来一声惊呼,“邓凯!邓凯!”

    “陨石!”

    “陨石撞击地球了!”

    “啊?”

    邓凯扭头看到朋友指过去的方向,马上调整望远镜的角度,调整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现了朋友说的‘陨石’。

    那是一团明亮的火焰。

    哪怕只是用肉眼去看,也能发现哪里有个闪耀的光点。

    此时,光点就处在南极星的旁边,甚至直接挡住了南极星的小光电,而之前明明和南极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换句话说,光点的速度非常的快,远远赶不上流星,但仔细观察也明显能看到移动。

    “那肯定是小行星,正擦着地球行进,也许已经被地球的引力拖拽,绕上几圈就会撞上来。”

    “老天保佑!”

    “麻蛋,千万别撞在我们头上!”

    这当然是个玩笑。

    哪怕真的是陨石下落,撞在头顶上的概率,也是极为渺茫的。

    邓凯猛的反应过来,赶紧说道,“拍照!拍照!赶紧拍下来,发到网上,问问是什么情况!”

    “对!对!”

    “赶紧的!”

    当有一个亮度最高的光点,悬挂在夜空中的时候,当然不会只有少数人发现。

    格拉雷-安德烈夫,是e国一名天文学工作者,他的工作地点是一座山顶的天文台工作。

    这座山地处西伯利亚,夜里还是非常寒冷的。

    格拉雷的习惯是,每天晚餐后喝一杯烈酒,然后穿着厚厚的棉服,坐在办公室里观看星空,但大部分时间还是看向电脑。

    今天格拉雷喝的有点多,感觉脑袋晕晕的,没有耐心去用望远镜,他只是站在玻璃窗前,透过玻璃看向美丽的星空,脑子里想的是,是否要睡上一觉?只要订个闹钟就好。

    他抬头看了一眼星空,就准备往回走。

    然后他停住了。

    格拉雷是专业的天文工作者,他根本就不需要借助望远镜,就很确定天空多了一颗星,而且是非常闪亮的星。

    这个时间短的天狼星,周边没有高亮度的星星。

    现在多了一颗,甚至比天狼星还要亮,肯定就不对劲了。

    格拉雷的脑子也不晕了,马上精神奕奕的坐在望远镜前,透过望远镜看向那个大亮点。

    “是强光!很强的光,就像是陨石摩擦空气一样。”

    “但是,它是处在太空中,没有剧烈的摩擦,没有甩尾的光,难道是太空中,某个大型卫星发生了爆炸、强烈的燃烧?”

    “难道是国际空间站?”

    格拉雷猛地瞪大了眼睛,马上上传了新的发现,就继续观察着亮光,他很快发现自己判断错误,因为两个空间站报告信息都是安全的。

    很快。

    他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反馈信息,“那不是爆炸,不是燃烧,而是一颗最新升空运转的卫星。”

第六百四十七章 中文体系的操作系统

    “最新发射的卫星?为什么会发出强光呢?”

    “难道是在燃烧?”

    “不对,肯定不是燃烧,但是,怎么会发出那么强烈的光?甚至比燃烧的光线还要强烈。”

    格拉雷有些搞不懂情况,他通过天文望远镜,调整好了最佳的焦距,仔细的进行观察。

    他很快发现光线是很柔和的、自然的,而且光线的色差很少,就像是在某个强烈的光源中,截取到一个片段一样,而不像是燃烧那样,猛烈爆发出来的强光。

    “有点像是太阳光,看颜色,似乎是包含紫外线。”

    “穿透力很强,但对电子设备,应该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这是怎么回事呢?”

    格拉雷完全搞不懂情况,他干脆打开了社交网站,马上就看到了很多相关的讨论。

    e国的网络中,有很多人都在说‘星星’的事情。

    普通人看到天空中有一颗很亮的星星,随后用手机或其他设备拍摄下来,然后发到了网络上。

    一些天文爱好者要专业一些,但有不专业的,就直接说有陨石马上要撞击地球。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专业人士,说明是一颗最新发射的卫星,并确定是z国航天局发射,用来实现太空穿梭,建立宇宙航道的卫星。

    这个说法在国外还是很震慑的。

    国内有关太空穿梭讨论早就有很多了,国外也有相关的讨论,但因为不是自己国家的科技,也就是说一下,感叹一下而已。

    现在他们真实的看到了,所谓‘太空穿梭’、‘建立航道的卫星’,卫星甚至就在眼前,用肉眼就能直接看到,和只能在新闻上看到,感觉上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同时,国内舆论也是如此。

    ‘天空中最亮的星’,已经成为舆论热搜,并迅速占据排行榜第一位,到处都是相关的讨论,一大堆拍摄好的图片被放在了网络上。

    大多数图片拍摄的很耀眼,但因为光点儿还是比较小,不是专业的设备,拍摄的并不好,就只能看到一个小亮点而已。

    但是也有用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画面,能看到充斥的光线,并近距离分辨旁边的卫星设备。

    这些图片就是直接的说明。

    大量的讨论也和卫星直接相关,“我今天早上看了新闻,说是发射了一个和太空穿梭有关的卫星,没想到是这样的卫星。”

    “这也太神奇了,直接就在天空上造了一颗星星。”

    “航天局有发布公告说,卫星会发出强光,完全没有想到是这样的强光。”

    “人造星星,太厉害了。”

    “现在的技术真是太高端了,等以后看到满天都是星星,也有一半都是人造的。”

    “再过上几十年,夜晚根本不用开灯,这样的星星来上一千颗,最少也能顶得上一个满月吧?”

    “未来再也没有黑暗!”

    “我应该写一首歌,就叫这个名字,也许有生之年,我就能看到那一天了。”

    除了对于卫星发光的讨论以外,还有很多专业的讨论,“这是来自太阳附近十万公里,聚能卫星传输过来的光线,实际上数据来说,亮度只相当于太阳周边十万公里的十万分之一。”

    “甚至十万分之一都不到。”

    “可以简单的做一个计算,太阳散发的光线聚集度和到太阳的距离正相关,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而聚能卫星距离太阳只有十万公里,两者差了一千五百倍,光线的聚集度就差了一千五百倍。”

    “我们不清楚卫星接收过来的光线,是聚能卫星的多少分之一,但简单算作十分之一,差距就是一万五千倍!”

    “太阳表面十万公里光线的一万五千分之一,放在距离地球表面六百公里位置,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所以,太阳有多可怕,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高功率z波卫星上的光能接收转化器,接收的光线聚集度,就只有百分之一不到。

    舆论中的计算结果,还有再除以十,才和真是的结果接近。

    太阳表面凝聚的光线有多强,确实不是人类能想象的,甚至想看一眼都不可能。

    哪怕是在地球上长期看向太阳,都可能会造成视觉损伤。

    如果是近距离的直视太阳,短短的一瞬间就会让视觉损毁,具体太阳的光线有多强,确实只能用数据来说明。

    在一系列的讨论中,当然也少不了卫星用途的讨论,卫星的用途很直接,就是建立太空穿梭的航道。

    但是,具体建造航道的方法,并没有直接性的被公开,因为z波技术本身没有公开。

    所以舆论上就有很多相关讨论,大部分都和航道建立有关系,依托的就是公开进行的太空穿梭实验。

    太空穿梭实验过程并不复杂,经过了诸多的分析以后,也差不多能够猜个大概。

    卫星的用途,就是发射出短暂维持的‘特殊波’,来辅助特殊的飞船,完成太空穿梭。

    这些对于专业机构不是秘密。

    国外的舆论就有人讨论这一点,而且讨论的非常火爆,因为有专业的机构站出来,指出了‘太空穿梭航道卫星’的原理。

    他们所说的原理多是推测,但和事实已经很接近了。

    这主要是因为国外机构已经研究出来z波,他们只能用空间罩吸能的做法,来释放出z波,而且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实验中也很难准确维持。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了解z波的特性。

    z波,已经被国内公开出去。

    虽然没有具体的介绍,但国外也统一称呼神秘射线为z波,其中研究最深入的力学研究所,就在卫星发射第二天,公布了一个研究发现。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z波能够大大加速粒子的活跃性,依照这个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然后我们得出了一个很可怕的结论——”

    “z波能够用于给核聚变点火,同时也能让高丰度的核聚变燃料发生爆炸。”

    “这个结论非常惊人。”

    “如果推测没有错误的话,太空穿梭卫星就是一款高功率的z波卫星,我们不知道z波为什么能够辅助飞船完成太空穿梭,但毫无疑问,高功率的z波卫星,同时也是有巨大威力的武器!”

    这个公告发出以后,就引起了国际广泛热议。

    国内已经展现过z波卫星的威力,但几个简单的打击实验,也只是有一些震慑力而已。

    现在才是王炸!

    这个发现是力学研究所发出的,肯定不会是扰乱视听的假消息,而z波能够点燃高丰度核-燃料的特性,想一想就知道有多可怕了。

    只要卫星把目标对准了王牌武器基地,锁定了目标直接就会完成引爆。

    然后——

    或许已经没有然后了!

    好多的国家、机构都开始重新审视z波威力,同时也重新审视在自己的国土上,放置王牌武器装置是否安全。

    后者是个大问题。

    想想一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对方直接朝着自己的王牌武器,发射了一发无法防御的z波,王牌武器就变成了自毁装置?

    好多人都开始担心了。

    高层面的担心还是其次,一些围绕王牌武器工作的人员,知道消息以后才是最担心的,他们担心自己的位置成为目标,他们工作距离这么近,想跑都根本没地方跑。

    顿时。

    相关的人员都开始进行抗议,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环境非常担心。

    这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国际上的反应非常迅速,顿时就有和平组织站出来,呼吁相关的国家机构谈一谈,一起销毁王牌武器,没有王牌武器的国家自然是赞同的,有王牌武器的国家,则都开始非常的担心,他们也开始重新进行考虑。

    有些则是刚开始研发王牌武器,也都开始担心起来。

    研发出来又怎么样?

    在引起世界争议、带来压力的同时,未来还可能成为对手的第一打击目标,而且可能是无法防御的打击。

    现在怎么办?

    好多相关的高层人士,都开始重新审视并深度思考起来。

    国内就没有类似的担忧了。

    当高端科技发展到一定地步,类似的烦恼顿时就没有了,太空中大量的z波卫星,就是不需要担忧的底气。

    另外,国内也铺盖了大范围的z波防御手段。

    其他国家则是还没有掌握相关的科技,就好像自己手里有武器,其他人则根本没有,自然就不用担心了。

    面对国际组织的倡议,国内的反应是支持的,因为销毁也就意味着,不用再为维持王牌武器,平白的耗费大量的经费。

    王牌武器已经没有意义了。

    事实上,拥有大量王牌武器的国家也在考虑,因为王牌武器的维护是很大一笔钱,能不额外支出再好不过,但也必须考虑到一点,失去了王牌武器,对于其他国家就失去了震慑力。

    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总之,各个高层做出决定还需要讨论再讨论、研究再研究。

    这影响不到奕星和赵奕。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跟着卫星上天火了一把,好多人都希望能求购到无限动力汽车,因为他们现在知道了,无限动力技术的核心,就和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一样。

    把天空中最亮的星,放在汽车里当动力源,想想似乎都有些浪漫,可惜想买到无限动力汽车,不是有钱就可以做到的,还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

    奕星已经准备发射第二座聚能卫星,是借助新发射的高功率z波卫星建立航道,直接穿梭到距离太阳起一千万公里的位置。

    之所以不是直接送到百万公里以内,主要是因为速度问题,速度提升不起来,穿梭到太近的位置,卫星会被高引力拉拽,很可能直接坠入太阳中,而不是环绕太阳运转。

    哪怕是传送到千万公里位置,还需要依靠搭载的能源,不断的进行加速才能划入轨道,想要不被太阳拉拽坠落,就必须拥有极高的速度。

    同时,奕星也正在生产第二批无限动力汽车,数量预计在两万台以上。

    两万台,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希望购买的人数非常多,第二批也只是用摇号的方式进行。

    在抓紧发射卫星、生产汽车的同时,奕星也在抓紧消化特斯啦提供的基础代码,对公司建立的系统进行完善。

    有了赵奕做大方向的指导,系统完善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按照现在的速度来说,大概只需要三个月时间,就可以把全部的基础代码消化,再有三个月时间,就足以整合出更加完善、全面的体系了。

    这时候,赵奕发现了一个问题,和完善系统体系直接相关,不管是整合代码,还是输入自己的控制代码,依靠的全都是基础编译程序。

    基础的编译程序,是国外公司做出来的。

    这是很大的限制。

    因为再精妙的代码,实现的功能也必须要在基础编译程序的覆盖范围内,他们想要实现一些额外的功能,就根本不可能完成。

    “这个问题好像没有办法解决啊?除非我们能够,创造全新的编译程序,属于自己的编译程序。”

    赵奕冒出了新想法,“如果是制造全新的编译程序,最好还是用中文体系吧?”

    “但是,用中文体系会很麻烦,而且工作量非常的庞大,甚至有些不可想象。”

    ‘哪怕是制造中文的编译程序,因为基础的系统,依旧是英文,只相当于,把中文命令转译成英文命令,似乎也没多大意义。’

    “如果是构建底层,最好是从最基础,就是用中文——”

    “想要把问题简单化,就必须拥有底层操作系统完全的代码。”

    “而国内——”

    赵奕仔细的思考起来。

    想要从零开始的使用中文,构建出链接电脑硬件的物理转译层,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拥有一个完善的操作系统,代码就不一样了,可以配合原本的代码,直接进行中文的转译,从底层实现使用中文编译程序的功能。

    有了底层中文编译的基础,就可以向上一层延展、再延展,最后实现软件中文录入代码功能。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车载系统技电子控制系统,也许可以找宇图合作?只是不知道付出什么代价,才能够说服宇图愿意共享机器人操作系统代码?”

    “或许,可以一起研发?”

    “对啊!一起研发!宇图才是专业的,让宇图去做研发,车载系统的构建上,也可以和宇图进行合作。”

    “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帮忙,实现自动驾驶技术。”

    “奕星,只是提供技术,专业,还是找专业的公司来做,反正,我也是宇图的大股东!”

    赵奕做出了决定。

第六百四十八章 奕星的大事件

    近年来,宇图机器人公司发展势头的很好,他们参与了许多最新科技项目,拥有好多的合作伙伴。

    半年前,宇图机器人进行上市操作后,股价一直在源源不断的上涨,总市值已经高达六千亿人民币,提供的机器人服务,比如语音、人脸识别,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并拓展了国际市场的业务,成为一家跨国式科技企业。

    宇图机器人发展的根本是,他们拥有完善的机器人操作系统。

    这个操作系统带来的是多向延展,就像是著名的微软公司,依靠电脑操作系统,成为了最大型的科技企业之一,宇图机器人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的操作系统是电子、机器领域。

    现在宇图机器人公司拓展研发的领域有很多,主要还是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

    比如,自动驾驶技术。

    宇图已经和几家企业合作,把自动驾驶系统安装在汽车上,进行不断的测试。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有国内自研的自动驾驶汽车,能够申请到上路许可。

    当然了。

    国内的交通比较复杂,相关的法律也并不完善,自动驾驶汽车也不可能一直自动驾驶,只是申请到上路资格,也是很了不起的。

    赵奕有了想法以后,马上就联系了宇图机器人的ceo袁仲晨。

    现在的袁仲晨早已不是当年的青涩小生,他是著名企业的负责人,也是国内有数的亿万富翁,身家已经超过六百亿人民币。

    但是,袁仲晨还非常的年轻, 也是有雄心壮志的,想能把业务做的更大, 让公司发展的更好。

    当听了赵奕的想法以后, 袁仲晨马上决定带人来奕星免谈, 事实上,他觉得中文编译软件的研发, 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但因为是赵奕的想法,他是一定要过来谈谈的。

    袁仲晨的速度很快, 第二天就到了奕星公司。

    赵奕亲自接待了袁仲晨。

    他们见面的时候不多,但赵奕是宇图机器人最初的投资人,拉拉关系两人还是师兄弟,同出‘贺门’, 关系也是很亲近的。

    另外,近几年宇图机器人频频参与最新科技项目,他们的合作一直都没间断过。

    哪怕是z波卫星项目, 都有宇图机器人参与, 图像控制检测系统的研发。

    等到了接待室的时候, 赵奕就直接说起了自己的想法,“现阶段以及未来,英文的编译软件,英文体系的软件、程序开发,已经影响到了主动和安全性, 所以正在考虑研发中文体系的底层编译系统。”

    袁仲晨已经知道了消息, 他点了点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很复杂的, 难度不亚于重新研发我们的or操作系统。”

    “当然。所以我才想找你合作。”赵奕道, “如果说国内有团队能做这个,你们的经验最丰富, 速度也会是最快的,能说说具体难度在哪里吗?”

    袁仲晨揉了揉额头,抿着嘴说道, “我来之前就考虑过了,难点有两个,一个是整合中文。”

    “我们需要把中文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用尽量少的汉字表达更多的意思。”

    “这需要很多汉语专家。”

    “因为每一个汉字都要重新编译底层数据,都会编译一个对应的识别、数据包, 才能让物理层进行识别, 就需要对每一个字的编译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也许每一个字的编译,都需要几个工程师,努力一个月才能完成。”

    袁仲晨继续说着,“其实写编译程序的难度不高,主要是定下汉字的含义,识别执行的操作,比较复杂,这方面需要很多专家,研究文字、意思,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可能会需要的命令。如果出现了漏洞,后续要补充就会变得很麻烦。”

    赵奕听着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笑道,“这方面果然还是要问专家”,他是在夸奖袁仲晨看待问题,能够直接找出关键所在。

    袁仲晨不好意思的笑笑,继续道,“第二个就是底层命令的问题,就像是最基础的dos操作系统,任何命令反映到物理层,都会变得非常复杂,而针对每一个命令都要重新编译,工作量会非常的庞大。”

    “不过现在来说,和几十年前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了足够的参照,就可以参照着去编写,倒是不怕漏掉功能。”

    袁仲晨所说的‘工作量庞大’,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八、九十年代爆发,九十年代末,一直到新世纪后,才进行大范围普及。

    国外的计算机研发时间比较早,但也有几十年的积累,后来才做出了dos操作系统。

    哪怕是最简单的dos操作系统,也是在大量积累之上研发出来的。

    想要从最底层做出中文编译系统,等于是把现有构架完全推倒,从原始的积累开始慢慢研发,需要的工作量想想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

    袁仲晨继续道,“中文体系的基础构架倒不是不能做,只是投入很大、收益很小,几乎看不到利润点。”

    这也是极少有国内科技企业,去从底层研发中文编译体系的原因。

    哪怕是研究出来又怎么样?功能还能赶上现在的操作系统吗?

    而且研发需要的时间很长,需要投入非常多,就算研发出来也无法打破现有体系,做这方面的研发,就实在是得不偿失。

    赵奕点头道,“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我认为,还是必须要做,我们是准备让无限动力汽车、太空飞船,使用全新的系统体系。”

    “这样,一个是保证安全性,另外,借助于探索宇宙的新科技发展,也是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体系,重新洗牌的好机会。”

    袁仲晨听得眼前一亮。

    如果只是研发汽车的操作系统,去单独研发一套中文的体系,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借助于新科技,让研发出的系统能实现大范围覆盖、拓展,情况就不一样了。

    比如,研发出全新的操作系统。

    首先,操作系统会上实现在太空飞船领域的覆盖,伴随着太空探索的发展,就等于先一步制定了标准,未来的太空探索,不管是卫星还是飞船,想要和其他的卫星、飞船链接,或者加入到原有的体系内,就肯定要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

    同时,无限动力汽车的市场很广泛,也可以进行系统的覆盖,售卖的汽车数量越多,覆盖的范围也就越大。

    还有,空间链接技术。

    现在的空间链接技术,覆盖的范围还不广泛,但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设备,空间链接技术也会占领更多的信息传输市场。

    这几项都是国内垄断的科技。

    如果能占领最新科技领域,大批量应用到民用范畴,就可以继续拓展,应用到手机、电脑上,最少国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当系统应用到国内的领域,因为国内拥有最新科技的主导权,哪怕国际再不愿意接受新的体系,到时候,也根本就没有办法‘反抗’,原本的体系最多只能维持住。

    这个角度来看,研发中文底层编译软件,并在其基础上拓展操作系统、软件,颠覆现有的体系,还是很有前景的。

    其他公司有类似的想法,想做到都不可能,因为哪怕研发出来并且很好用,收到了已有体系的限制,也不可能占据多少市场。

    赵奕来做就不同了,他可以直接把新的体系,推广到所有的最新科技相关设备,只要能研发出来,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很多项目的研发目标,不一定是赚钱,而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当有了市场的主动地位,拥有了更多的用户,就站在了金字塔顶端,成为了规则的制定方,赚钱也就变得容易的多。

    袁仲晨和赵奕商谈了一天时间,期间谈了很多的内容,最后敲定了初期的合作。

    宇图机器人和奕星合作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专门研发中文编译软件以及后续展开的计算机技术。

    双方一起进行投入,最初的研发投入就高达三十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初期。

    新公司肯定会招收大量的计算机工程师,预计规模会超过一千人,甚至可能会达到几千人,后续肯定还要源源不断的投入。

    但是,赵奕和袁仲晨都认为,一切的投入都是值的的,只要能做出中文体系的编译软件,并在其上做出全新的中文操作系统,开发出各种功能的中文软件,哪怕是付出一千亿、两千亿,都绝对是值得的,因为计算机领域市场规模太大了,只要能争取一部分基础领域的主导权,几千个亿的投入,未来都能轻松的赚回来。

    这就像是宇图机器人公司,他们最初拥有的只是基础操作系统,发展起来就能扩张到几千亿市值。

    赵奕和袁仲晨定下来以后,晚上就一起用餐吃饭。

    袁仲晨谈起了贺明成,他是贺明成最得意的弟子,对待贺明成还是很用心的,没过一段时间,都会提着礼物去看看老先生。

    袁仲晨谈到了贺明成的身体问题,感叹道,“赵奕,你也有一段时间,没过去看看了吧?贺老师最近身体不太好,已经不能没有走路的力气了,现在只能推着到外面转转。”

    “这么严重?”

    “倒不是病,只是老了。”袁仲晨感叹的说道。

    “呼~~”

    赵奕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消化着消息,决定下次回燕华大学,就去看看老先生。

    虽然贺明成并不认他这个弟子,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是贺明成的学生,当年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上,贺明成也帮助提出了很多意见,而且老头确实是个好人,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数学研究,还为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

    很快。

    奕星迎来一个大事件,也是航天局乃至于国内的大事件。

    第二座聚能卫星发射升空。

    因为环太阳聚能卫星非常的受关注,航天局和奕星一起决定,公开对发射过程进行直播。

    发重力推进器运载卫星直达太空,随后视角就切换到负责拍摄的辅助卫星上。

    在辅助卫星的视角下,人们第一次清晰的看到了高功率z波卫星,耀眼的亮光充斥着屏幕,镜头只能错开大部分位置,集中在慢慢划入轨道的装载聚能卫星的反重力太空飞船上。

    高功率z波卫星释放高能z波后,反重力太空飞船迅速滑入z波航道,并迅速消失在视野中。

    这一次的直播过程,比上一次太空船做实验顺畅的多。

    电视解说员也了解更多的资料,他直接给观众介绍道,“反重力太空飞船划入穿梭航道后,将会在八秒的时间内,行驶超过一亿四千万公里。而现在,它已经出现了距离太空一千万公里的位置上。”

    “我们现在能看到——”

    屏幕变成了黑漆漆的地图,上面有几个标志点,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地球,太阳近距离的位置上,有一个小蓝点在不断的闪动。

    “那个小蓝点就是反重力太空飞船,飞船将会利用剩余的燃料,以及在太阳高引力的拉拽下加速行驶,在消耗完燃料,距离太阳三百万公里左右时,聚能卫星会脱离飞船,随后继续在太阳引力的拉拽下,划入既定轨道。”

    “现在飞船的速度是每秒六公里左右,而最终的速度则会高达六万公里每秒,加速过程会持续三天。”

    “也就是说,从发射到划入轨道,聚能卫星在路上的时间,只有四天左右。”

    “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想想,一亿五千多万公里,只需要四天,就完成了从发射到入轨——”

    “这就是现有最高的技术水平!”

    在完成了第二座聚能卫星的发射后,奕星也进入了快速扩张的时期,无限动力公司会售卖更多的汽车,同时,环火星高功率z波卫星,也就是代号为‘奕星(火)-2’的卫星,也进入到准备发射升空的阶段。

    这时,第一艘功能性的小型太空飞船,也从设计进入到制造生产阶段。

第六百四十九章 压缩倍率要检测出来很不容易

    奕星科技最初成立的目标,就是制造功能型的小型太空飞船,针对环绕地球的太空飞船,已经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反重力推进器就可以当做太空飞船使用。

    但是,探索宇宙需要的功能型太空飞船,还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上,去添加所需要的功能,技术研发就会变得很复杂。

    不过核心技术已经有了,添加其他的功能,并没有绝对的技术障碍。

    这一次制造的小型太空飞船,需要执行完成太空穿梭抵达火星,并降落在火星表面,执行一系列任务后,再起飞划入火星到地球的穿梭航道,执行降落操作返回地球。

    这个过程的难关主要集中在,从火星表面重新起飞上。

    起飞,就肯定需要能源支持,而太空飞船所拥有的,就只是大型光能接收转化器提供的太阳能。

    所以起飞前的太空飞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能源,慢慢依靠反重力特性升空。

    整个起飞过程需要的时间,最低预计也要一个星期以上。

    虽然技术难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都不是无法攻克的。

    当小型太空飞船进入到制造环节,奕星和航天局一起纠结的是,是否要‘载人’到火星执行任务。

    ‘载人’,是可以实现的。

    小型太空飞船被命名为‘火星-1号’飞船,火星-1号应用了反重力、反能量屏障、光能接收等最新科技, 因为反重力技术的应用,火星-1号预计最低也有七吨。

    这个重量以及大框架的设计, 完全可以在中心位置, 添加一个中型的载人控制舱室, 舱室的空间也能达到三十立方米以上,足可以供三个宇航员工作、生活使用。

    载人, 和不载人,区别很大。

    最主要的区别集中在太空飞船的功能。

    如果是不载人的太空飞船,就需要一切都设定好, 就像是执行任务的无人机,没有人操作的情况下,就是按照既定的路线飞行,随后完成任务后直接返回。

    载人的太空飞船,会增加很多可操控性, 太空飞船执行任务的过程, 也会变得灵活许多, 也能完成更多的任务。

    比如, 取回火星表面的土壤。

    这个任务放在不载人的飞船上,能取回多少完全是看天意。

    如果是放在载人的飞船上, 就可以人为的操作飞船,就能取回更多的火星土壤。

    另外,载人还有个很大的意义,就是真正的登路火星。

    国内探索宇宙的科技方面,确实拥有了最顶尖的技术, 但还没有登路过其他星球。

    如果能完成火星登陆,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奕星和航天局方面,进行了两次商谈会议,都没有决定好是否要载人执行任务。

    正常来说, 第一次肯定是不载人的, 而太空穿梭也没有载人的先例, 载人飞船去进行太空穿梭, 再降落火星执行任务,过程中就完成了很多第一次, 同时也会增加危险性。

    哪怕中途出现一点点意外,都会成为不可逆转的大事件。

    但是技术上来,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不载人,安全。

    载人,好处是有很多的,第一次登路火星、快速完成几个第一次,任务能执行的更加完美,因为有宇航员的操作,甚至还能添加其他任务。

    等等。

    在不断纠结的讨论中,赵奕的态度就非常关键了,甚至说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赵奕并没有发表意见,他知道自己发表意见,就会起到决策作用。

    赵奕心里是希望载人的,因为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能完成载人,不管是对于国内还是公司,都可以说有着巨大的意义。

    但是,就算是赵奕也没办法保证,执行任务过程中百分百安全。

    这就是问题所在。

    赵奕没有办法直接决定下来,他旁听了好多人的意见,还询问了几个熟悉的领导层,和航天局方面也连续进行接洽,最终他决定见一见,公司培养的几个宇航员。

    奕星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培养宇航员,投入的资金规模也超过两亿人民币,但因为时间还很短暂,签约奕星的宇航员,依旧是航天局‘提前退役’,或是‘已退役’的。

    当然,也有一些新人,选择加入到奕星公司,能力上就稍稍差一些了。

    奕星公司所属,能代表公司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有五个,都是奕星和航天局联合培养。

    这方面肯定是奕星支付所有的费用。

    为了能尽快做出决定,赵奕直接去了训练中心,见到了几个宇航员,每一个宇航员都是金子做的,因为他们训练的过程中,耗费的资金非常高昂。

    现在相对好了许多,因为有反重力技术模拟太空环境,但训练消耗依旧非常昂贵。

    奕星公司所属的几个宇航员,有杨学森、卢小伟、周晋等等,还有唯一一个女宇航员张丽萍。

    其中卢小伟的年纪最大,张丽萍其次,都已经快到了退役的年纪。

    一般的宇航员要经过三年以上的培养,才可以上太空执行任务,卢小伟和张丽萍,都是进行了七年的训练,七年并不是连续的,是前面三年半、后面三年半。

    他们没有能在最佳的年纪成为宇航员上太空执行任务,就只能默默的等待退役。

    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不过奕星的成立给了他们机会,卢小伟和张丽萍都选择提前退役,直接签约到了奕星公司,希望未来能有机会上太空,成为真正的宇航员。

    赵奕到了训练中心后,和几个宇航员相互认识,就一起到餐厅用餐,宇航员的餐食都是特别准备的,才能让他们保持住体型。

    中途。

    赵奕问道,“你们都很希望能上太空执行任务吗?”

    “当然了。”

    卢小伟用力抿抿嘴,很有些激动的说道,“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进入太空。原来是最希望进入空间站,但两次选拔都失败了。”

    “为什么?”

    “身高!”卢小伟道,“我有点儿太高了,高出了两厘米,宇航员的身高和体重都需要很标准。”

    “是吗?”这个赵奕倒是没想到,因为印象中的宇航员,似乎也是有高有矮?

    “情况不一定。”

    卢小伟仿佛知道赵奕的想法,解释道,“因为上太空的机会很少,肯定要选拔最适合的。”

    “不过现在我也满意了,半年前,我坐过一次反重力推进器,3型的那座,执行过对接空间站能源的任务。”

    “嗯。”

    赵奕听着点头。

    因为是奕星公司的卫星,执行相关任务也会考虑签约奕星的宇航员。

    这里的几个宇航员都乘坐反重力推进器,有的根本没有任务工作,只跟着上去体验一下,完成当成是训练的一部分。

    张丽萍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赵院士,我也非常想真正的执行任务。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女宇航员,努力了这么多年,但因为是女生——”

    她说着有些无奈。

    不是说宇航员的工作更适合男性,但因为男性不存在生理问题,体质也更好一些,相对就会不不小的优势。

    赵奕沉默了一小会儿,忽然开口问道,“现在有一个机会,但是就连我也不知道,是否出现意外。”

    “这里,我可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太空中,你们知道,如果出现问题、任何问题,也许——”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在座都理解了意思。

    几个人对视一眼。

    卢小伟马上道,“不管危险性有多高,我接受任务。”

    “为什么?”赵奕皱眉问道。

    卢小伟坚定道,“如果再过上一年、两年,哪怕是有上太空的机会,我的年纪也没有希望了,所以我必须抓住机会、任何机会!”

    “我这辈子的梦想就是上太空执行任务,哪怕只有一次,而不是一直当后备。”

    “这让我感觉以往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人生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哪怕危险性再高,我都必须要抓住机会,哪怕过程中会牺牲生命!”

    张丽萍跟着激动道,“我也一样!我从小就希望成为宇航员,危险又算的了什么!赵院士,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考虑我,我真的——”

    “真的——”

    张丽萍似乎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声音都哽咽起来,最后说道,“不管我是否能活着回来,我相信哪怕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赵奕听着深吸一口气,重重的点着头。

    当听了宇航员们的想法,他顿时觉得非常的感动,换做是放在自己身上,他不一定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每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

    如果针对某一件事,能够冒着牺牲的风险进行,就足以证明对这件事的重视。

    “好!”

    “我会帮你们争取的!”

    最终赵奕决定下来,同时也决定增大飞船的研发制造投入,用于加强载人舱室的安全,以及增加舱室内生活设施上。

    ——

    赵奕做出了决定以后,就联系航天局进行了第三次讨论。

    这次他拿出了态度,认为应该直接进行载人探索,他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研发制造顿时增加了‘载人舱室’,相关的技术也倾向于操控性,比如,增加了控制室,增加了两个可操控的机械臂,还增加了起落板。

    等等。

    同时,奕星和航天局接洽,也确定了任务内容。

    原本的任务内容不变,增加了一项放下固定舱室,固定舱室是特殊材料打造,可以固定到地面上,能承受主风暴的环境,还留有压缩玻璃孔,能从舱室看到外面的环境。

    固定舱室还囤积了一定的生活物资,有毒气体过滤装置,以及一些高压缩的氧气瓶。

    这个舱室会被安放到火星表面相对安全的区域,舱室上方还有一面固定好的、特殊材料打造的旗帜,以便未来探索火星能够用的上。

    如果任务能成功的执行,未来火星表面就会一直存在代表旗帜。

    同时,未来再有火星相关的任务,舱室可供几名宇航员生活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宇航员的工作就是操作火星-1号登陆火星,随后辅助放下固定舱室,操作挖掘火星的土壤,并带回到飞船上,然后正常返回地球。

    在和宇航局讨论了探索火星项目后,赵奕就重新回到了郑阳,他有两个工作需要关心。

    一个是和宇宙机器人公司合作,开设的中文计算机技术公司,公司已经正式成立,并展开了规模宏达的招聘工作,第一步就是招聘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到底层中文编译软件的研发。

    这个工作需要的不只是计算机工程师,还包括汉语的研究专家,就招聘很多文科专业的专家,最好是对汉语有研究,还懂一些计算机技术的人才。

    赵奕关心了一下新公司的工作进展,也做了一下中文编译软件相关的主框架。

    这个工作还是他来做比较好,编译框架是最为重要的,只要框架整体不重新问题,填充的内容有问题,也很容易进行修正。

    另外,就是开启下一步的研发。

    他首先还是定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小方向,一个是大方向。

    小方向和探索宇宙直接相关,就是z波检测技术。

    如果是在太阳系以内的探索,因为科学界对于太阳系内,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飞船进行太空穿梭并没有太高的风险。

    再进入太阳系外探索,或者是进行超远距离穿梭就不一样了。

    谁也不可能知道,一光年以外的位置,是否存在一个大质量彗星,或是什么其他星体。

    哪怕是宇宙垃圾式的小行星,出现在太空穿梭的航道上,也可能会对进行太空穿梭的飞船,造成极为致命的危险。

    当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压缩数值再高的飞船,都会瞬间分崩离析,每秒钟几公里速度的撞击,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所以探索宇宙还需要检测技术,而最适合的检测技术,就是利用z波进行检测。

    怎么检测呢?

    检测的手段,听起来很简单,就是先来上一发z波,计算出z波的压缩倍率,来确定路线上是否存在危险。

    如果路线上有小星体存在,压缩倍率肯定大大降低。

    听起来很简单,想要做出检测却非常复杂,因为宇宙太空空无一物,z波的压缩倍率会非常高,高到必须用指数来进行说明。

    当压缩倍率超过‘亿’,甚至达到‘百亿’、‘千亿’,想要进行瞬时的检测,就是非常困难了。

    哪怕只希望得到模糊的压缩数值,也依旧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但是,想要进行太阳系外的探索,就必须掌握相关探测技术,否则宇宙飞船根本就无法应用太空穿梭技术,快速的进行超远距离宇宙穿梭。

第六百五十章 这就是圈地啊!

    针对未来探索宇宙来说,z波检测技术非常的重要。

    这项技术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找寻一种物质,检测其再高倍率压缩下,被压缩的倍率数值,就可以反推测空间的压缩倍率。

    所寻找的物质质量不能太高,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压缩倍率,同时质量也不能太低,只是几个粒子被压缩,压缩再高的倍率,也不可能被详细的检测出来。

    听起来原理是很简单,但适合的物质才是最难寻找的。

    物质的压缩倍率和空间压缩倍率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分析不同的物质,可以发现没有确定的关系。

    比如,某一种物质在空间压缩百倍的环境下,只会被压缩两倍,大多数金属物质,被压缩五倍的情况下,是处在空间压缩两百倍左右的环境。

    这都是z波压缩实验得出的结论。

    相对于金属物质来说,气体粒子被压缩的倍率要小的多,比如同样两百倍空间压缩的环境,多数气体粒子只会被压缩一到两倍。

    一到两倍并没有达到对抗空间压缩倍率‘e’的临界值,重新放置在普通的环境下,很快就会恢复原状。

    不管是空气粒子还是金属粒子,放置在宇宙空间中,接触‘亿倍’以上指数级的压缩倍率,并不会大大提升压缩倍率, 主要是因为能量强度不同。

    当z波的能量强度,都集中在对空间的压缩时, 反馈到空间对粒子的压缩, 表现出的强度并不高。

    比如, 一亿倍的压缩环境,突然有金属粒子进入其中, 被压缩的倍率也许只有两倍、三倍。

    同样一亿倍空间压缩的环境,有同样的金属粒子进入其中,也许就会被压缩五倍、八倍。

    同样的环境、不同的结果, 区别在于z波放在宇宙空间中,覆盖的空间广度过高,反倒造成区域性压缩比例并不是太高。

    可以这样去理解,z波对空间的压缩是一个整体,只是一个区域截取出来, 并不能代表整体。

    所以, 要准确计算整体的压缩倍率, 还是需要动态的物质。

    比如, 接近于光速的质子束。

    z波压缩空间是有个持续时间的,对于接近于光速的质子束来说, 持续时间内可以行进很长的距离。

    那么电子被压缩的倍率,就可以反应出局部区域的压缩情况,以此再通过一系列复杂计算, 以及研究出的整体倍率和区域倍率的相互关系, 就可以计算出整体的压缩倍率。

    这是基本原理。

    显然。

    想要检测接近于光速质子束的压缩倍率,难度是非常高的, 因为质子束已经发射出去, 就很难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

    这是一个小的研究方向。

    赵奕决定做的第二项研究, 和空间传输技术直接相关。

    之前他一直认为空间传输技术, 就只能用来传输信息,后来发现也可以传输光能,肯定也可以传输其他能量, 只是因为传输其他能量,意义似乎并不大,难度还非常的高,研究并没有再继续深入。

    现在赵奕所要展开的研究, 是在能量传输的基础上, 扩展研究是否能够进行物质传输。

    物质传输和能量传输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在原本的研究中, 能量被认为是超维度的,而质量是高维度产物。

    超维度和高维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不会受到维度的影响,后者则会在三维宇宙中受到排斥,或者可以理解为三维的宇宙,无法承载高维度的质量。

    但是,既然能量能够进行空间传输,以此就可以研究,如何让物质进行空间传输。

    当然了。

    这个研究并不一定有结果,也许研究到最终只是梦幻泡影,但研究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哪怕最终发现无法让物质进行传输,过程中也肯定会得到很多结论,会帮助他对于空间的解析更加深入,对于维度的理解更加深入。

    后者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内容。

    赵奕还是决定先做z波检测技术的研发。

    这是理论,也是技术。

    但是想要进行研究却很不容易,他需要很专业的实验室,需要精密的z波发生装置,z波的强度并不需要太高,但z波的发**度,一定要达到电脑控制的精度,而不是人为就能控制。

    另外,实验室还必须能制造出真空环境,就能够模拟宇宙环境。

    同时,还需要大量最精细的检测仪器。

    等等。

    国内暂时还没有类似的实验室,就只能重新建造一个。

    所以,赵奕去了郑阳大学。

    赵奕是公开来到郑阳大学的,他是打着参观的名义,大学有好多人过来迎接、招待。

    其中包括熟悉的刘志北副校长,还有几个认识的主任、教授,领头的则是正阳大学的校长。

    郑阳大学的校长叫应烨,他不止是大学校长,还担负着市里、省里的行政工作,正因为如此,他平时的工作非常忙碌,一星期也难得有一天,能安心待在学校里。

    这天正赶上应烨在,听到说赵奕过来参观,应烨马上就过来迎接了。

    当赵奕在校门口下车的时候,应烨就主动走过去伸出手,“赵院士啊,你和郑阳大学很有渊源,我真是遗憾,错过了很多次,现在才见到你。”

    赵奕也说了客气话,并和其他人进行握手。

    一群人寒暄了一阵。

    应烨和赵奕走在最前面,李副市长也跟着说上几句,主要是想问一下,赵奕具体是来干什么。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赵奕主动来郑阳大学肯定是有目的的,但李副市长觉得不能直接问,旁敲侧击也很注意语气。

    等进了校门以后,赵奕就说起了新专业。

    刘志北主动带着赵奕,去参观‘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专业的教室、学生宿舍以及实验楼,等等。

    郑阳大学对新开设的‘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非常重视,重视程度可以说直接赶上列入重点专业的计算机类学科,甚至还隐隐有些超越了。

    ‘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的教学楼,被放在新建的第四教学楼,教室用的都是全新的桌椅。

    学生宿舍也处最好的宿舍区域,里面都是正规的四人间。

    大学还特别安排了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楼二楼的几间,以及一个临近的机房,都直接划给了新专业。

    前面可以说是对专业的重视,后面就是对奕星的重视了,因为新专业开设以后,几门专业课的教师,都会是奕星的员工兼任。

    奕星的员工都是顶尖学府的博士、硕士,有的甚至是航天局的研究员、专家。

    他们的专业学识、技术水平,都绝对是国内顶尖的,最少要比郑阳大学普通教师强得多。

    所以大学就连教师的办公环境都考虑到了。

    在参观的过程中,刘志北和其他人也一直说着新专业,新专业才刚刚开设,即将迎来第一批学生。

    这时候,新专业就很厉害了,甚至已经名震国内。

    因为,录取分数。

    上个月,网络上还有一条热搜,名字叫做‘专科专业一本分数’,说的就是新开设的‘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专业。

    其他院校也在计划成立相关的专业,但他们申请专业最少需要明年,今年真正成立的就只有郑阳大学开设的专科专业。

    郑阳大学发布了成立新专业的公告,说明了和奕星公司的合作,同时也说明了专业培养内容。

    然后高考招生的时候,就有好多的学生,填报志愿选择了‘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专业。

    ‘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被大大的拉高,比预计高出了许多。

    ‘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专业,开设了四个班,总计两百人的规模,面对南江省招生120人。

    学校最初预计分数线会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完全没有想到最终的分数线,会超过重点本科线。

    南江省的普通本科线为469分,专科专业只需要380分就能被录取,重点本科线则为528分,‘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专业的分数线,则为529分,刚好比重点本科线多一分。

    这个分数线是非常惊人的,因为‘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专业,只是一个专科专业而已。

    国内有好多火爆的专科专业,每一年的录取分数线都会超过本科,可也没有出现超过重点本科的情况。

    因为专业也对其他省市开放,报考的人数非常多,录取的学生中最高分,甚至达到了惊人的629分,一个足以支持上国内顶尖学府的分数。

    这说明了‘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专业的受欢迎程度。

    但是,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因为专业直接对接奕星公司。

    好多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本科毕业想进顶尖科技企业,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国内顶尖的科技企业,招收的毕业生已经是顶尖学府的博士、硕士,本科生找工作的难度,似乎是一年要比一年高。

    奕星公司就更是如此了。

    虽然‘电子光束排列与密码学’只是专科专业,但毕业就能直接进入奕星公司,哪怕是做个蓝领技术工作,进入大企业做技术工作,情况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更何况是奕星公司,参与的是最新科技相关的工作,想想都知道是前途广阔。

    赵奕跟着学校一行人,参观了新专业相关的环境,走出来就看到远处,学校边缘位置,都个独栋的三层小楼,顿时问道,“那里是——?”

    “没什么用。”

    刘志北解释道,“最开始是打算做实验楼,但后来没申请下来,就当做是学生的机房使用。”他说完又解释了一句,“学校往北这个地方,没有临近的机房,但是也没多少学生来,因为太远了,而且现在,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

    “哦,最初是想建实验楼,对吧?进去看看!”

    赵奕说着就先一步走过去。

    其他人有些搞不懂状况,也就一起跟着过去。

    等走进了小实验楼以后,赵奕就挨层的看过去,他发现里面的机房面积很大,中心还有个小厅,环境确实是很不错,而且房间有不少,还有大型的玻璃隔层,确实是为实验建造的。

    他满意的点头,“就这里了,这个楼,我要了。”

    “啊?”

    应烨和刘志北都听得有点蒙,什么意思?

    圈地啊!

    赵奕解释道,“对了,忘记说了。我这次来是想找个实验室,申请一个新的研究项目,因为我是在郑阳工作,郑阳大学是最适合的。实验室还是放在大学里比较好,奕星不太适合。”

    应烨和刘志北听着点头。

    刘志北马上问道,“赵院士,能说说,你是要申请什么研究吗?”

    “空间压缩倍率检测。”赵奕很坦然的说道。

    “——”

    刘志北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因为他完全听不懂。

    空间压缩?倍率检测?

    不明白!

    赵奕没有继续做解释,因为研究牵扯到一定的保密性,他说到这里就足够了。

    郑阳大学几乎没有反对的理由,他们乐不得赵奕在大学里做研究,项目挂在大学的名下,好处就实在太多了。

    赵奕是燕华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郑阳大学的教授,只不过是‘名誉’性质,并不在郑阳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现在他需要做个项目,就干脆选择了郑阳大学。

    赵奕的影响力太大了,郑阳大学也巴不得他在大学里做研究,说要个楼做实验,两位校长马上就去安排,直接把楼就划做了试验区域,里面的东西都直接被搬走。

    这个实验楼是独立的,建立之处是划给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所以,赵奕申请的项目,也挂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但挂在什么学院名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申请到项目后,肯定需要其他人辅助。

    其中好多都是z波工作组的人,或是顶尖的电子、光学研究人员,但郑阳大学也有好处,会有一些教授有机会,参与到项目研究中。

    在和郑阳大学谈好以后,赵奕马上就写了项目申请报告。

    申请项目:《z波检测技术》。

    研发经费:20亿人民币,用于建立专业的实验室,以及进行初期的研究。

第六百五十一章 时间和空间

    《z波检测技术》,是一项用于探索太空穿梭航道是否安全的技术,研究的目的是检测航道路线上,是否存在大质量的障碍物。

    这项技术只能用于太空探索,因为放在复杂的环境中,比如地球表面,有空气、有高山、有流水,瞬时间的检测根本没有意义。

    另外,如果不是以光年作为单位距离的探索,也没有必要用到如此高端的技术。

    比如,在太阳系内,八大恒星覆盖的区域,只存在小行星带,而小行星带也是被观察透彻的,质量大一点的星体早已被发现,就可以根据记录的情况,直接判断航道是否存在危险。

    所以z波检测技术只能用于太阳系外的远距离探索。

    当用于太阳系外的探索时,研究就和宇宙飞船项目有关了。

    赵奕也是以宇宙飞船项目相关技术的名义进行的申请。

    实际上,现在的宇宙飞船项目组,和最初预计的已经不一样了,项目组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这不是资金带来的,也不是项目的复杂性带来的,而是项目组发现,他们的项目制造速度,赶不上最新技术的发展。

    在最初的时候,宇宙飞船制造论证,只是把几种最新科技结合在一起,包括太空穿梭技术、反重力技术以及可控核聚变技术。

    这些关键的技术糅合在一起,就能够用于制造可以进行太空穿梭的宇宙飞船。

    最初宇宙飞船的制造论证,就只是制造而已,考虑的是让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航行,飞出地球执行任务也是探索八大行星,而不是真的去进行太阳系外的探索。

    第一艘宇宙飞船拥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就只是环绕地球飞行,因为可以持续一直的运行, 可以说就威慑了太空, 就具有相当大的战略意义。

    另外, 第一艘宇宙飞船也具有相当大的科研意义,同时会积累大量的技术制造经验, 来为后续其他宇宙飞船的制造开辟通路。

    结果宇宙飞船还处在论证中,情况就不一样了。

    z波卫星的覆盖,已经实现了战略目的, 就根本不需要用宇宙飞船了。

    科研方向上来说,尤其是在探索太阳系内领域,奕星科技给宇宙飞船项目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本来探索太阳系内,是宇宙飞船项目组的工作,宇宙飞船制造完成以后, 就可以飞往八大行星。

    可是, 似乎没必要了。

    奕星发射了高功率z波卫星, 直接建立了从地球到火星的太空航道, 使得普通的反重力太空飞船,也能够直接穿梭到火星。

    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宇宙飞船项目组的总负责人周宏,一次内部会议中就非常肯定的说道,“奕星肯定还会继续建立太空航道,下一次也许是直达冥王星、水星,甚至是木卫六,他们会对太阳系内的星体, 进行过一系列的探索。”

    “木卫六非常有意义, 因为木卫六的环境, 也许会存在水。”

    “水星会成为通往太阳的中转站,奕星不断发射聚能卫星, 总是需要一个调控的中转站, 也许水星会成为他们的基地。”

    “冥王星, 会成为他们探索太阳系外的前哨站!”

    周宏的分析让参与会议的人频频点头, 他们都是项目组内部人员,都是国家战略性人才, 同时也非常期待完成宇宙飞船项目, 让宇宙飞船能大展拳脚,未来真正探索宇宙。

    但是,让他们郁闷的是,宇宙飞船完成制造看不到尽头,太阳系内都快被探索完成。

    那么宇宙飞船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了。

    宇宙飞船可以实现太阳系外的探索, 但同时也大大会增加他们的项目难度。

    现在的情况是,宇宙飞船制造出来,若是走不出太阳系,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鸡肋。

    所以宇宙飞船被推着,都必须要走出太阳系,可想走出太阳系有多难呢?这和太阳系内探索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需要什么样的技术,都要不断的进行论证、思考。

    太阳系内的探索,最少存在什么星体,都是了如指掌的。

    太阳系外就不一样了,只谈距离都是非常可怕的。

    太阳系八大行星外是柯伊伯带,柯伊伯带处在冥王星外侧,是短周期彗星的发源地,近年来,柯伊伯带才走入天文学家的视线,区域集中了非常多的小行星体,其中,冥王星就是一个典型的柯伊伯带星体,处于柯伊伯带的边缘。

    以柯伊伯带为基准,太阳系的半径高达100个天文单位(约为150亿公里)。

    柯伊伯带的外侧则是奥尔特云,奥尔特云以极具只存在于预测中,但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

    奥尔特云是长周期彗星的发源地,是一个包围着太阳系的球体云团,布满着不少不活跃的彗星,距离太阳约五万到十万个天文单位,最大半径接近一光年。

    天文学家们认为,奥尔特云是五十亿年前形成太阳及其行星的星云之残余物质,并包围着太阳系。

    奥尔特云的半径,接近比邻星的四分之一。

    如果是对太阳系外进行探索,至少要朝着比邻星系进发,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统的第三颗星,和太阳的距离大约为四点二光年。

    半人马座a距离太阳也很近,只比比邻星远零点一光年。它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另外一颗恒星,它还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红色圆圈。

    不管是比邻星,还是半人马座a,距离太阳系都是以光年来计算的,哪怕是拥有太空穿梭技术,穿梭如此远的距离,会发生什么、见到什么,或者是遇到什么问题,都很难直接预测到,而宇宙飞船项目组,制造宇宙飞船的过程中,肯定要提前研究相关的技术。

    这就是最大的难点。

    当宇宙飞船的探索任务,放大到太阳系外探索时,项目组就感觉飞船制造工作,就更加难以完成。

    好在,项目组不是没有成果。

    项目组最大的成果来自于核聚变研发组,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制造出了第二台核聚变装置。

    这台核聚变装置,只需要两年更换一次燃料,输出机组能够提供稳定430万千瓦时的功率。

    430万千瓦时的功率,已经相当高了。

    一般发电厂的单个大型机组,功率也不过百万千瓦级别,核动力机组来说,国内第一座核-电站,输出电功率也不过310万千瓦时。

    430万千瓦时,是个非常可观的数据,足以支持宇宙飞船,开启大功率的z波,并快速完成太空穿梭。

    当然了。

    第二台核聚变装置的制造,耗费的资金也是非常庞大的,直接消耗的经费高达690亿人民币,比大型航母还要值钱。

    另外,装置制造出来以后,比设想中的宽了一圈,用于制造宇宙飞船,也会让飞船外层多出一圈,其他位置也需要相应的扩大。

    这些都是问题。

    好在项目资金的问题不打,因为宇宙飞船项目有十几个主要国家参与,国内负责整体的设计、监督,投入的资金则只花费在几个核心部件。

    核聚变装置,也就是动力装置是其中之一。

    这部分的花费都是国内进行投入的,庞大的资金投入,来源于直接拨付的项目经费,而大部分经费则来源于高新技术收入。

    比如,反重力技术。

    反重力技术、装置的售卖,带来远远不断的大笔收入。

    另外,空间信息科技公司,也拥有持续不断的大笔收益。

    两者放在一起,才能支持宇宙飞船项目组,进行核心部件的研发,也继续支持项目进行。

    此时,周宏坐在办公室,正在审阅上报的文件。

    宇宙飞船项目太过于庞大,每天需需要处理的研发、制造文件,最少也有几百份。

    普通的申请、上报内容,周宏就交给相关小组的组长负责,但有一部分必须是他自己负责。

    比如,手里这份项目研发申请。

    “赵院士做出的申请?”

    因为是赵奕做出的申请,直接就交到了周宏手里,他甚至都想直接批复,赵院士的申请有什么可看的?肯定是先同意再说。

    当看到申请的经费时,周宏还是犹豫了一下,初期就是二十亿的经费,资金量实在太过庞大。

    他仔细看了起来。

    项目的标题有些平平无奇,“z波检测技术?检测技术,需要这么多资金做研发吗?二十亿,都够制造几台大型z波发生器了。”

    周宏继续看下去,才知道z波检测技术具体是什么。

    “瞬时检测z波覆盖范围,是否拥有大质量障碍物?”

    “这是及时雨啊!”

    宇宙飞船项目组一直发愁的是,如何避免超远距离探索,太空穿梭会发生危险的问题。

    在理论上来说,以光年为单位的太空穿梭,是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倒不是直接装上超大星体的意外,而是担心遇到小星体,像是几十吨、上百吨重的小星体,才是最危险的。

    z波覆盖路线上,存在超大质量的星体,会直接影响z波压缩倍率,让宇宙飞船无法完成远距离穿梭。

    比如,太阳系内的行星。

    如果z波直接撞上了火星、地球等,就根本不会产生超高倍率的压缩,太空穿梭也就根本不会成功,自然也就直接避免了危险。

    小行星就不一样了,因为质量是有限的,也同样会大大影响到压缩倍率,但并没有到让穿梭失败的程度,而是会让飞船进行一定的穿梭,穿梭距离没有预想中的远,路上却有一定概率,会直接撞击在小行星上。

    现在赵奕申请的《z波检测技术》,目的就是探测穿梭路线上,是否存在小行星阻挡,等于是直接帮宇宙飞船项目,解决一直困恼的大问题。

    “批了!”

    “直接通过!”

    “如果能研发出这个技术,项目的大问题就都解决了!”

    周宏是这么想的,但他没办法自己做出,审批初期二十亿的项目,还是象征性的召开了会议,并视频链接赵奕,让赵奕做相关的研发讲解。

    赵奕做了简单的讲解,说明z波探索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在实现太空探索的重要性,项目组就做出通过的批复,申请就到了高层领导手里。

    高层领导根本没有任何犹豫,甚至连内容都只询问了一下,就直接批准通过了。

    ——

    赵奕申请的初期二十亿经费,大部分还是要用在建立实验室,以及制造精细的z波发生器上。

    新建立的实验室需要很多精密仪器,有的甚至要定制、制造,肯定需要消耗一大笔钱。

    另外,研究还需要辅助人手,微观物理、光学、电子等领域的专家,是必不可少的。

    在赵奕申请了项目以后,科学院的光学实验室以及物理系、高能所等部门,直接派出了需要的人手,挂着院士头衔的就有三个,其他还有四个研究员,一个副研究员。

    赵奕还找了理论组的人当助手,负责一些计算部分的工作。

    他快速订购了高精度的小型z波发生装置,以及十几种高精度的电子检测装置。

    另外,建立真空环境的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完成了一系列订购后,好多的人员就都来了实验室,赵奕召集所有人开了个会。

    这是初期的会议。

    “虽然大部分设备都还没有到,那我们的研究已经开始了。”

    赵奕说道,“这个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各种可约束的粒子束,是否能通过实验手段,快速测试出粒子束的性态变化。”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理论研究,拿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为真正的研究打下基础!”

    研究做的就是,设计出检测粒子束性态变化的方案。

    当然,首先还是要设计各种粒子束的发生方案,并对粒子束进行范围性的约束。

    其中,最直观可行的方案就是,约束带电的粒子束。

    带电的粒子束,只需要利用磁场的方式就能够进行约束,发射出去以后,就会一直在磁场的作用下不断转圈,就能够被控制检测。

    但是,带电粒子束只是方案的一种。

    事实上,赵奕对带电粒子束检测方案不报太大的希望,因为带电粒子束的性态检测,会受到电流、磁场的严重影响。

    也就是说,带电粒子束的约束很容易,检测就太难了。

    他则是希望能研究,能量束是否会在空间压缩环境下受到影响。

    比如,最基本的光束。

    理论上来说,能量是不会受到空间压缩影响的,但他所研究的理论,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另外,说光束是纯能量,完全不受影响,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比如,最直接的反例就是,光束会受到超大引力影响,才会产生能观测到的引力波。

    引力波的出现,和时空存在直接关系。

    时空,是时间和空间。

    光束的弯曲会受到时空影响,而空间压缩也不一定,只是作用于空间,也许还会影响到时间。

    在时间的领域上,他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现在则是可以深入的研究、思索一番了。

第六百五十二章 赵奕:《空间和宇宙论》

    在研究‘空间挤压是否会对能量束造成影响’的问题上,暂时能做的,也只是深入的思索而已。

    哪怕是研究空间挤压对于粒子束的影响,到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设计准备,还要等待各种高精度的仪器配备,具体能得出什么结论,研究能进行的有多深入,也是不确定的事情,能量束的研究难度和粒子束不是一个数量级,因为能量束受到空间挤压影响,影响也是非常小的,小到正常实验不可能检测出来,另外,想要小范围的控制能量束,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反重力技术的底层逻辑,是设计让光束不断的旋转,可实际上,那并不是真正的旋转,而是光束不断湮灭、再生的过程,等于是强行以物理性干预,让光束路线实现旋转。

    总之,要以实验手段研究能量束,暂时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或许完全不能通过实验做到,而是需要近距离的去观测黑洞。”

    赵奕研究的理论中,认为黑洞是高强度压缩粒子的集合体,黑洞本身不断的释放z波。

    如果光束会受到空间挤压的影响,就一定会在黑洞旁边表现出来。

    这种观测暂时还只能预想一下而已。

    目前的实验准备中,还是研究带质量的粒子束,才更加实际一些。

    这个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z波检测技术的研究,直接会影响到太空穿梭的安全性, 也就能直接决定太空穿梭的距离。

    安全,比距离更重要。

    技术是一步一步慢慢提升的, 不可能一口气就到达重点。

    赵奕希望粒子束的性态检测, 能首先达到判定‘十的八次方’空间压缩倍率的程度, 就能保证太空穿梭的距离,能够超过几十个天文单位, 也就是一口气从地球穿梭到柯伊柏带。

    这个穿梭距离并不太快,但也足以支持宇宙飞船,慢慢的飞出太阳系了。

    ——

    z波检测技术的研究, 准备工作依旧在进行中。

    处在大学边侧的三层实验室,也挂上了‘高精度检测实验室’的牌子,具体是什么样的‘检测’,就连郑阳大学的领-导层都不知道,但不妨碍他们对实验室成立的欣喜。

    新的研究在大学里进行, 对大学的好处就太多了。

    首先就是有好多顶尖的教授、专家, 都到实验室来工作, 有些甚至是大学平时想接触也接触不到的。

    另外, 看着一台台精装的设备搬进实验室, 大学也感到非常的期待。

    研究只是期待的一方面,甚至是不重要的方面。

    最重要的是实验室。

    事实上,郑阳大学都少有人知道, 具体是在做什么样的研究,而且项目是赵奕发起的,只是挂在大学里而已,所以很难说对研究有什么期待。

    但是, 实验室是实打实的, 有了项目以后, 实验室被快速建立起来,等项目完成以后呢?

    实验室肯定还在。

    到时候, 哪怕一部分超精度设备被搬走,依照实验室的框架,也可以重新建立起来。

    大学等于多了一座超高档次的实验室,依托一个高档次的实验室, 就能继续做出很多专业的研究。

    以此不说研究能拿到什么奖项, 额但维持一个重点学科也足够了。

    到时候, 机械学院也可以拥有一个重点学科,大学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

    赵奕并不在意郑阳大学,能在研究、实验室中拿到什么好处, 就算是知道也会觉得很不错。

    郑阳大学毕竟是家乡的大学,他希望家乡能够发展的更好一些。

    在新实验室工作的同时,赵奕还有很多事务要关心,最重要的就是聚能卫星的进展。

    第二艘聚能卫星成功划入既定轨道,开始了正常的运转,源源不断地对外传输太阳能。

    这是个大事件。

    赵奕也关心了一下其他的聚能卫星,在完成了第二轮融资后,奕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一口气订购了十座聚能卫星。

    现在订购的卫星都在抓紧建造,聚能卫星但是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每一座卫星都需要一个半月以上,但因为有了相关的经验,有些能够实现规模建造的部件,也已经开始规模化,建造速度也提升了不少。

    同时,聚能卫星的成本也有了下滑。

    现在奕星采购一座聚能卫星,只需要支付二十二亿人民币,和几家合作的公司谈判后,已经确定后续采购价格会继续压缩,争取下一批订单,能够压缩到单座二十亿一下。

    这个成本相对廉价很多了。

    对于奕星公司来说,聚能卫星就是能量的生命线,卫星的数量越多越好,再多也根本不够用,但建造数量上还是有个计划。

    “未来三年,把数量提升到三十座!”

    这是奕星和几家合作公司,谈出来的建造计划。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高等压缩材料公司,他们需要为很多项目提供压缩材料,也包括最核心的宇宙飞船项目。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想要提升制造效率,就必须要制造新型的z波压缩装置,但制造新的装置肯定需要时间。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的效率,直接决定了聚能卫星建造的效率。

    奕星能谈到‘三年、三十座’,就已经是个极限的数字,因为同时他们还需要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大批量的制造压缩单晶硅,用来生产无限动力汽车的光能接收转化器。

    与此同时,全世界也聚焦环太阳聚能卫星。

    环太阳聚能卫星一直都受到关注,最近变得火热主要是因为,其他国家发射的太阳探测器,近距离拍摄到了聚能卫星飞往太阳的照片。

    另外,探测器还拍摄到了聚能卫星运作的画面。

    虽说画面非常的不清晰,就只是一个小黑点,但也明显能看到,聚能卫星几乎贴近太阳运转。

    有专家立刻站出来表示,“聚能卫星运作的轨道,常态的温度也可能会超过一千摄氏度。”

    “同时还要面临超强的太阳辐射、磁场风暴、高能射电粒子等等,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聚能卫星依旧在正常运转,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材料!”

    事实上,国际上早就知道,国内拥有独特的压缩材料技术,好多的国外机构还拿到了压缩材料样本。

    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宇宙飞船项目的外在制造,是好多国家一起参与进行的,很多部分的制造都需要用到压缩材料。

    另外,无限动力汽车的核心,光能接收转化器,也需要用到五倍压缩的单晶硅薄片。

    当各个机构对手里的材料进行检测以后,他们就惊讶的发现了材料的高物理特性。

    有一家机构拿到了压缩镍铁合金,结果发现他们以常规手段,根本就无法检测到镍铁合金的熔点。

    “它的熔点最少达到一万五千摄氏度!”

    “一万五千摄氏度的环境,可不是常规能维持住的。”

    有些实验室会宣称能制造几十万、上百万摄氏度的高温环境,实际上,几十万、上百万摄氏度,只是个理论数据,衡量标准是粒子活跃度,但并没有谈到‘粒子数量’。

    只是有粒子活跃度,意义其实并不大。

    比如,水蒸气。

    理论上,水蒸气是超过一百摄氏度的,如果用手快速的划过水蒸气,却只会感觉到温热而已,并不会直接烫伤手臂。(警告:只是举例。请不要实验,发生一切后果,作者概不负责。)

    如果水蒸气变得非常稀薄,就更加没有‘威力’。

    这就是因为粒子密度,密度不足的时候,粒子活跃度再高也没有意义。

    原来的核聚变装置也一样,有些实验室宣称核聚变制造过亿摄氏度的环境,但如果真的是过亿摄氏度的强度,根本不可能有装置能维持的住,‘过亿摄氏度’是以粒子活跃度来判定的,而不是真实检测的问题。

    所以常规的实验手段下,想制造出真实一万五千摄氏度的高温,可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新型超高物理特性的压缩材料,给各个机构带来了震撼。

    同时,力学研究所、精度光学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报告,也揭露出新型压缩材料的原理。

    “我们在对于z波的研究中发现,z波可以让粒子活跃的原理,就在于它可以对粒子进行压缩。”

    “这种压缩,倍率在一定程度以下,是具有弹性的,也就是压缩以后,粒子很快会重新回到原本的状态。”

    “但我们相信当倍率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保证被压缩的稳态。”

    “这很可能就是,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制造出压缩材料的秘密。”

    这个说法已经非常接近了。

    力学研究所、精度光学实验室的研究报告,没有提到对空间进行的压缩,但原理说的很接近真相。

    凭借空间罩积累释放z波,能做到研究深入到这种程度,确实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针对国外机构的研究报告,国内进行了专门的会议讨论,认为再继续保密已经失去了意义。

    于是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发表了一个技术报告,说明了z波压缩技术的原理。

    这份报告发表在了国内杂志上,却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

    z波压缩技术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z波对于物质进行压缩,压缩到一定倍率就可以让物质维持倍率级别的稳态,不会受到空间挤压的影响。

    相关的技术报告并没有提到赵奕的名字,但只要认真分析技术原理,就找到一定和赵奕有关。

    因为,空间挤压。

    这个词汇是在赵奕和爱德华-威腾一起发表的‘质量点论述’中出现的,最基础的来源也是粒子的边界理论,空间是赵奕提出来的,可以和赵奕的物理理论直接划等号。

    技术报告发表出来以后,就引起了大量的讨论,“原来是赵大神研究出来的。”

    “应该用‘果然’当前缀!”

    “这种最新型的科技,肯定和赵大神有关,赵大神是带来人类科技快速发展的引路人!”

    “有了这种压缩技术,怪不得能制造出环太阳聚能卫星,也怪不得能开启宇宙飞船项目!”

    “在探索宇宙的领域中,材料技术是最为关键的,现在有了新型的材料技术,探索宇宙相关的技术,才能快速发展!”

    “但是,这不等于是把技术公开了吗?”

    当然不是。

    好多人都担心其他机构,知道了技术原理以后,就会拥有压缩材料技术,可实际上,压缩材料技术的原理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z波发生技术。

    力学研究所、精度光学实验室的研究报告,只是推测‘压缩到一定倍率就可以维持’。

    之所以是‘推测’,是因为他们只能通过空间罩积攒能量的方式释放出z波。

    这种方式释放出的z波,能量密度非常的低,根本无法用于制造高强度的压缩材料,被压缩后的粒子,也会在z波效果结束后,快速回到原本的状态。

    现在其他机构也只能讨论一下,没有最基础的z波发生技术,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反过来说,只要拥有z波发生技术,一切都很容易研究出来。

    其他机构也知道研究不出来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持,没有理论不知道z波形成的原理,就不可能制造出z波发生装置。

    哪怕是给他们一个z波发生装置,他们想复制出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出现些许的小问题,也会让装置变得无法修复。

    于是好多的机构就再次站出来,希望国内能公开z波技术的底层理论。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z波技术底层理论是绝对保密性质的,不可能真正公开出来,但赵奕还是发表了一篇论文,而且是长论文,论文高达两百三十页,名字也取得非常宏大,叫做《空间和宇宙论》。

    《空间和宇宙论》,就是一本书。

    赵奕并不是到杂志发表,而是让出版社直接刊印的,发表自己理论的同时,还能赚到一些版权费,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空间和宇宙论》,是从z波压缩材料的角度说起,扩展谈到空间和宇宙的关系,进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宇宙发展学说。

    在最开始的部分里,依旧延续以往论文风格,有许多的介绍和直接的数学证明,都和压缩材料直接相关,里面所做的证明,和压缩极限倍率有关。

    国际好多学术机构,都在说压缩极限倍率的问题。

    这次则是直接公开出来,国际上所说的压缩极限倍率就是常数‘e’。

    “当粒子的压缩倍率达到e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自身形成的磁场、力场,维持住和空间挤压的平衡,不再受到相关的影响。”

    “这里,称‘e的倍率’为稳态空间极限常量。”

    “同时,在压缩倍率达到e的π次方时,会进入一种全新的状态,粒子会不断的释放若态z波,对空间进行压缩吸收。”

    “所以,e的π次方的压缩倍率,可以称为‘反空间极限常量’。”

    “当大量达到发空间极限常量的粒子聚集在一起,就能够不断的压缩空间、吸收能量,甚至是扭曲时空——”

    “我认为,这就是黑洞所处的状态。”

第六百五十三章 中间倍率和世界毁灭

    赵奕公开发表了《空间和宇宙论》,他是以中文书籍的形式进行发表,但发表了一个多星期,就快速的被各国翻译过来。

    《空间和宇宙论》的英文版本,马上就在其他国家网络上流传,得到了赵奕本人的首肯后,签订了版权相关协议后,出版社快速刊印了几千、上万本,依旧是供不应求。

    有出版界的人士认定,“这或许会成为,最畅销的理论物理书籍。”

    理论物理都是晦涩难懂的,尤其是高深的理论物理,里面都是各种数学证明,专业人士想要看懂都不容易,相关的书籍也卖不出几本。

    所以国外一般来讲,专业的书籍售卖的价格都非常昂贵,越是专业高深的书籍,价格就越昂贵,只要这样才能够把出版费用赚回来。

    《空间和宇宙论》的英文版本不是赵奕本人的作品,只是对照中文版本进行的翻译,还有好几个顶尖的物理学家,进行了校对工作,再加上出版的花费,每一本的定价高达890美元。

    这个价格可以说一般人都不会舍得购买。

    显然。

    那些希望研究《空间和宇宙论》内容的科学家们,都不会是缺钱的人物,即便有一些生活拮据的,也会咬牙花钱买下书籍

    在短短两个星期内,《空间和宇宙论》就卖掉了三万册,出版方都没想到会这么畅销,干脆加印了十万册,以供后续的售卖。

    仅仅是刊印了《空间和宇宙论》论文书籍,赵奕就快速拿到了超过千万美元的版权费。

    这还不算国内售卖的部分。

    当然了。

    这笔钱完全不看赵奕的眼里, 但售卖书籍和其他方式赚钱,带给自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他还是有些高兴, 看到自己的书会畅销, 尤其是专业的理论物理书籍, 说明自己的理论得到了认可。

    事实也是如此。

    虽然书籍是属于“理论物理”行列,可实际上, 前面的部分都是已经被实践证明的。

    比如,压缩粒子e倍率的稳态空间极限常量。

    有关粒子压缩‘e倍率’的问题,任何科学家都无法说出反驳的内容, 因为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已经制造出了新型压缩材料。

    他们能够把压缩材料制造出来,就肯定知道‘e倍率’是没有问题的。

    而‘e倍率’,是赵奕依靠数学计算推导出来的,由此可以推测,‘反空间极限常量’的‘e的π次方’压缩倍率, 也不会有问题。

    这一部分都是真实的, 可以称之为‘真实物理’, 已经脱离了理论范畴。

    后续的宇宙、黑洞性质等说法,则可以归在理论物理范畴, 哪怕有再多的人相信, 因为暂时没有办法去证实,也只能是‘理论’。

    当一个理论有证实的内容作为支撑, 影响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是爱因斯坦的理论, 因为好多内容都已经被证明,他的引力波理论, 也一直被认为是真实的,几十年前就有很多科学家,发表自己的研究时,借用‘引力波’作参照,就好像引力波已经被证明一样, 可实际上, 当时引力波也只是个理论而已。

    现在也是一样的。

    好多理论物理学家看到赵奕发表的内容,因为前面的内容都已经被证明了,后面的分析和畅想部分,就得到了很多的认可。

    然后, 国际物理学界爆炸了。

    《空间和宇宙论》引起了物理学界的轰动,甚至是颠覆,因为这个学说推翻了一些原有的体系。

    比如,引力塌陷学说。

    引力坍缩是天体物理学上恒星或星际物质在自身物质的引力作用下向内塌陷的过程,科学家们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恒星本身不能提供足够的压力以平衡自身的引力,从而无法继续维持原有的流体静力学平衡,引力使恒星物质彼此拉近而产生坍缩。

    在天文学中,恒星形成或衰亡的过程都会经历相应的引力坍缩。

    但是,科学界对引力坍缩在理论基础上还不十分了解,很多细节仍然没有得到完善的阐释。

    所以,引力塌陷暂时也只能是个理论,可即便只是理论,因为解释了很多天文学的现象,天文物理学家们也公认,引力塌陷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赵奕的《空间和宇宙论》认为,粒子压缩倍率超过‘e’,就可以对抗空间挤压,结合他的引力理论部分,也就是说,引力无法对压缩倍率超过‘e’的粒子造成影响,那么恒星的塌陷、高密度星体以及黑洞的形成,就可能是大量高压缩粒子聚集造成的。

    佛罗里达大学的物理教授约翰森接受采访时,针对赵奕的《空间和宇宙论》说道,“这个理论的后半段,阐述了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本质上的不同。区别就在于内部粒子被压缩的倍率。”

    “如果是压缩倍率超过e的π次方,就会形成对外的z波辐射,从而源源不断的吸收空间,并不断的吸收能量和物质。这就是黑洞。”

    “否则,粒子只处在和空间的平衡状态,不会对外散发z波辐射,没有吸收能量和物质的能力,就像是白矮星一样。”

    “同时,我和我的同事一起研究了好几天,发现理论还是有缺陷的,比如,最简单的,理论无法解释中子星的高密度,但我们可以把一些现有的、不冲突的天文物理学内容添加进去,就可以进行完善。”

    “我们不知道压缩十几倍的例子会是什么状态,但我想,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e和e的π次方倍率中间,肯定会存在一个极限点,使得粒子能够借助于空间挤压,也就是自身引力作用,而形成高密度的物质。”

    约翰森还是很有水平的,他说了很多的内容,也指出了理论的缺失所在,同时,他表示说,“我和赵奕是好朋友,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有联系,但我接下来说的,并不是支持朋友,而是阐述一个事实。”

    “物理学是包容的,是庞大的,尤其是天文物理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拥有非常复杂的体系,针对天文物理的理论,也有好几种,每一种都不可能解释一切,或者不存在任何漏洞。”

    “《空间和宇宙论》,已经非常完善了,但我们不可能指望赵奕一个人就把一整套天文物理理论,各个方面都研究解释的尽善尽美。”

    “所以。哪怕理论有一定的缺失,我也相信它是真实的,从现在开始,我就是压缩粒子学说的坚定支持者。”

    “在这里,我想说,我很幸运,因为我并没有深入研究过,任何的天文物理理论,否则,也许现在,我就会发现自己的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乔治-斯穆特,也针对赵奕的压缩粒子学说接受了采访,他比约翰森要有资格的多,一则他获得过诺贝尔奖,二则他是个真正的天文物理学家,获奖凭借的是宇宙辐射背景相关的研究。

    乔治-斯穆特研究的是宇宙辐射,而宇宙辐射被认为是‘大爆炸’形成的电磁波辐射,他自然也是‘大爆炸’理论的支持者。

    当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乔治-斯穆特说道,“《空间和宇宙论》,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爆炸理论的修改和完善,在这个理论中,大爆炸被认为是无限压缩倍率的点,在失去存在空间的一瞬间,内部发生了剧烈的爆发。”

    “这个过程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但不管是大爆炸(学说),还是压缩粒子(学说),都很难详细的解释清楚。”

    “大爆炸形成了支持宇宙扩张的物质、能量,同时形成了宇宙背景的黑体辐射。”

    “压缩物质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已经得到了相关的材料,相信从这个方向研究下去,肯定会得到很多有趣的结论,能够让我们对于宇宙更加了解。”

    同时,还有好多的物理学家,都纷纷针对《空间和宇宙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空间和宇宙论》,当然不仅仅是对于大爆炸理论的补充,或者是对于宇宙的另外一种阐述,同时也解释一些目前天文学无法解答的问题。

    比如,暗物质问题。

    暗物质是根据天文学计算,推测出来一种物质,是否存在根本就没有办法证实。

    《空间和宇宙论》做出了解释,粒子是有压缩倍率的,超高强度压缩的粒子,还会主动释放z波,放在天文学上就可以补充,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结合计算仍旧存在大片缺失的问题。

    “天文学的计算中,各个恒星体系,星系,多出来的质量在哪里?”

    “答案:压缩粒子和压缩空间。”

    同时,天文学中还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引力塌陷问题。

    有些恒星会在没有达到理论寿命的时候,就会出现快速的塌陷。

    之前针对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做出解释,现在有了压缩粒子学说,就可以结束为高强度压缩粒子,不断形成z波直接导致了恒星塌陷。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约翰森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同时他所说的‘中间倍率’,也许同时是个‘危险系数’。

    如果一个星体中,存在超过‘中间倍率’的粒子,就可能会快速的造成引力塌陷。

    这个结论也使得国际物理学界一大群人士,站出来反对z波压缩技术的发展,他们认为这个技术,可能会造成世界毁灭。

    比如,某种高强度压缩的材料,掉入太阳中就可能造成太阳发生可怕的星体塌陷,到时候,地球肯定会跟着毁灭了。

    这个论调发出来以后,还得到了很多的共鸣,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这时候,赵奕站了出来,很淡然的表示说,“约翰森教授说的‘中间倍率’是存在的,但因为没有数据支持,也无法计算出倍率具体是多少,但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知道,这个数字最少也在十五以上。”

    “通过我们的实验研究,发现压缩倍率每增加一倍,比如,从六倍到七倍,所消耗的能量,都会成倍上涨,换句话说,压缩倍率需要的能量,是呈现指数级上升的。”

    “哪怕把地球所有的能量加在一起,都用来压缩物质,也不够达到压缩十五倍的标准。”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另外,我可以肯定的说,太阳系并没有形成压缩十五倍物质的条件。”

    “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科技真的能制造出引起引力塌陷的物质,也已经发展出超高的科技,到时候,我们生存的星球,肯定不仅仅的是地球了。”

    ——

    国际舆论的恐慌就像是一场闹剧,赵奕站出来还是很有用处的,至少一些大机构不发声了,但还是有少数人相信,z波压缩物质的研究,可能会带来世界毁灭。

    当然,他们的想法也没有意义。

    这部分人宁愿相信上帝,也不相信已有的科学,自然也是解释不通的,解释不通就不用再解释。

    赵奕发表了《空间和宇宙论》理论后,也感觉轻松了一些,有理论内容研究出来,却迟迟的无法发表,感觉还是有点郁闷的,好在现阶段没必要再对‘空间’内容保密。

    事实上,从太空穿梭实验结束以后,空间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保密了,其他的机构肯定能够知道,太空穿梭技术和压缩空间相关。

    太空穿梭,不是空间跳跃,如何实现空间内快速穿行,只能想出少数几个答案。

    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空间被压缩,z波技术也就设计到了压缩空间,再加上现在的压缩材料技术,基本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但是,相关的技术的核心还是z波,z波才是一切的基础。

    在没有z波发生技术的前提下,其他机构再怎么研究,也都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们不可能研究出东西,只能不断的进行‘推测’。

    国际上,有太多的机构和科学家,希望能够研究z波,希望研究最新科技相关的内容,但底层的技术都是无法公开的,他们能做的只是继续去希望、继续去想而已。

    赵奕则是淡然的继续自己的研究,他对于‘空间物质传输’相关的探索很感兴趣,但大部分精力,还是要投入到‘z波检测技术’上。

    这个技术非常的关键。

    在用时三个多月以后,实验室终于组建好,实验设备都已经运送过来,并能够正常的启动运作,研究也真正开始了。

第六百五十四章 值得尊敬的长者

    ‘z波检测技术’的研究,是从可控带电粒子束的检测开始的,研究方式是依靠小型的电子枪,真空环境下释放z波压缩电子束,完成压缩后进行电能的检测。

    带电粒子束会受到高磁场的约束,就会以固定的弧线高速运行,最终击中检测电量的靶点。

    受到z波压缩的粒子,活跃性会出现明显的增强,其表现形式就是电量有显著增加。

    首先就是明确电子束的带电量,进行z波压缩再进行一次检测,分析两次检测的电量差别,再去对比z波压缩的倍率,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结果。

    这是实验室里,好多人一起进行研究,得出的最容易、可控,并且会有结果的方式。

    实验的原理并不复杂,主要的难度有两点,第一就是电子束的约束问题,想让电子束固定做旋转,需要非常高强度的磁场。

    这个难度就非常的高。

    就像是可控核聚变最初的磁场约束方式,想达成那种程度的约束,需要非常庞大的设备、海量的资金支持,显然实验环境是不允许的。

    不过只是做z波相关的检测,并不需要对于电子束进行完美的约束,只需要让电子束在零点五秒,甚至更短的时间里,不脱离实验的真空范围,也就是不击中真空环境边缘就可以了。

    这样,难度就相对低了很多。

    实验的设计主要还是围绕,高强度磁场包裹真空环境, 怎么让电子束受到各方向的磁场力,从而不断的改变方向上。

    这个工作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勉强完成。

    第二个难点就在于分析电能增加量和空间压缩倍率之间的关系。

    电能增加量和空间压缩倍率之间, 存在一个‘粒子压缩倍率’, 最终想要得出的, 就是粒子压缩倍率和空间压缩倍率的关系。

    因为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一切都只能从头开始, 过程就是不断的实验、记录数据,在不断的实验、记录数据,中途就是各种数学分析。

    研究过程还是相对比较单一的, 但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参与全新研究的机会并不多,尤其z波检测技术,直接挂钩宇宙飞船项目,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 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成果。

    ‘z波检测技术’的研究, 从开启一直到第一个研究结束, 花费了大概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个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比如第三座、第四座环太阳聚能卫星完成发射,并成功运作到既定轨道。

    比如,奕星公司实现了无限动力汽车制造五万量的突破。

    再比如, 小型太空飞船敲定了制造方案, 并进入快速制造中。

    等等。

    赵奕和其他研究员们, 就一头扎在实验研究中, 重复性的进行实验,不断的记录都要数据。

    三个月后, 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 团队发现电子束确实能用来检测空间压缩倍率, 只不过是存在上限的。

    在实验室造就的真空环境下, 小型电子束最高可以检测空间压缩三千万倍率左右。

    三千万倍率, 已经是非常的高了, 但和赵奕的预期相去甚远。

    最初赵奕就是希望, 能依靠检测技术,即时检测空间压缩过亿倍率, 才能实现太阳系以及周边, 快速的进行太空穿梭。

    显然。

    利用电子束检测的方式, 是无法做到的。

    哪怕换做是真实的太空环境,有高功率的核聚变反应堆支持,理论上电子束所能检测的空间压缩倍率,也只有五千万倍而已。

    “五千万倍,是个很不错的数据,已经可以直接使用,但倍率还是要差一些,并没有达到预期。”

    实验室阶段性的内部会议上,赵奕有些遗憾的说道,“但是,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电子束最高只能检测五千万倍,不可能再高了。”

    决定检测倍率上限的是电能增加量,他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伴随着压缩倍率的提升,并不能显著的提升电能增加量。

    虽然两者是正向的关系,但并不直接呈正比,而是一个抛物线时的图形,是存在最高点的。

    如果在继续增加压缩倍率,电能增加量就不再显著,后续甚至会是以幂数级的下降。

    电能增加量还是不断的增大,但增大的数值非常微小。

    “这是因为压缩倍率增大到e以后,就和空间挤压达成了平衡。”

    “磁场是粒子对抗空间挤压的形势,但不再需要增大磁场来对抗空间积压时,磁场就会增加的非常缓慢。”

    “磁场和电场不分家,两者是相互关联的。”

    “所以,缩倍率增大到e以后,电能增加量,再增加的部分就会呈现幂数级下滑。”

    这也是得出最高检测倍率是五千万万左右的原因。

    当增加的部分就会呈现幂数级下滑,就只能依靠分析增加小数点最后的部分,来继续进行倍率的计算,幂数级下降是非常可怕的,很快就会到需要庞大计算量,才能确定的增加数值。

    哪怕是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也是有限的,检测空间压缩五千万倍率的数据,都已经是‘理论状态’。

    事实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常规运算能力下,最高只能检测四千三百万倍左右。

    第一阶段的研究到此结束,研究相对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他们找出了如何做z波压缩空间的倍率检测,只是千万级的倍率限制,会导致太空穿梭无法做到‘过快’。

    宇宙飞船的z波发生装置,设计的标准是,可以释放压缩一百个天文单位距离,同时压缩倍率达到百亿级别,也就是以每秒一千五百公里的速度,十秒内就可以穿行高达一百五十亿公里的距离。

    当然,那是理论的最快速度。

    宇宙飞船正常的航行速度,也只是每秒几十公里的数量级,但z波发生装置的能量级别,却可以支持压缩百亿级别的倍率。

    只有百亿以上级别的倍率,才能够支持进行‘光年式’的快速跨越,甚至是完成星系间的旅行。

    如果只能检测五千万倍,就大大限制了z波发生装置、太空穿梭能力的使用。

    当然了。

    五千万压缩倍率,放在太阳系内还是很快的,每秒一公里的速度,也可以轻松几秒到达火星。

    但是研究进展就是如此,想要更高压缩倍率的检测,就只能找寻其他的方法。

    赵奕总结道,“我们先对这一个阶段的的研究进行总结、记录、分析,并开始设计下一阶段的内容。”

    “下一阶段,我们要和高能所进行合作,他们拥有完善的中子束发生技术。”

    “中子束的研究,就是我们要进行的工作。”

    “分析中子束在高压缩倍率中的变化,主要是分析磁场的变化。这方面的检测,相对还是比较复杂的,大家都仔细的思考一下,做一个设计。”

    “每个人的想法都很重要,也许就有相对简单、直接的方法。”

    赵奕很认真的做出总结。

    粒子受到压缩会变得活跃,同时也会爆发出磁场,来抵抗更高的空间挤压,所以粒子散发磁场的变化,与空间压缩倍率之间的关系,也是可以进行研究分析的。

    但是,粒子束磁场的变化,并不容易做研究,难度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中子束非常不容易控制,并且传播距离相对短很多。

    另一个就是,一束粒子散发的磁场变化,必须要做非常精细、巧妙的设计,才能够检测出来。

    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后,赵奕发现接下来的研究,难度都跟着提升了很多,想要继续有成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越是性态稳定的粒子,约束和检测难度也就越高。

    比如,光子。

    光子束是最容易制造,也是最稳定的,同时,光子束几乎不可能被约束,高空间压缩环境下,即便是发生了性态变化,也根本不可能检测出来。

    这时候,就明白为什么要建大型的粒子对撞机了。

    想要对微观的粒子进行研究,就需要大型的实验环境,越是大型的实验环境,就如越是容易得出结论。

    现在在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好多的研究根本没有办法继续。

    如果换做是一个大型的星球,建造,充值整个星球的实验场地,真的可以利用星球的引力,来作为实验发生的条件,肯定可以探索出更多粒子的秘密。

    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生剧烈的空间、粒子反应,制造出超高压缩倍率的粒子,等于是人工制造出一个小型黑洞,才真是完美的实验。

    到时候,很多微观物理的秘密就会被挖掘出来。

    赵奕仔细思考着,忽然理解了为什么一些科幻小说中,会存在‘垃圾星球’了。

    如果深入去思考的话,就会发现存在承装垃圾的废弃星球,根本是一件说不通的事情。

    不管星球的环境再差,能供人类生存都会是非常宝贵的,怎么可能把这样的星球当做垃圾场呢?

    垃圾场,到处都可以。

    比如,一些不存在大气层的星球,可以直接把垃圾倾倒上去,根本不会有任何处理问题。

    这种星球宇宙到处都是。

    现在赵奕有些理解了,垃圾星球并不是专门承装垃圾,也许原本是个‘用作实验的星球’,支持发展探索宇宙星系的科技,肯定需要非常大型的实验场地。

    这些星球也许原本就是实验场地,只是试验后星球受到了无法修复的损坏,不再能够让人类长期生存,只能废弃用来承装垃圾。

    赵奕思考着苦笑摇头。

    现在思考有个星球当实验基地,就真的只能去想想了。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半年过去了。

    小型太空飞船通过太空航道,载人往返火星的实验任务被提上日程,因为太空飞船已经制造完成。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检测、校对数据,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奕星公司和航天局一起定下的时间是在三个月后,准备时间相对还是很充沛的。

    赵奕也需要去航天局,和负责团队一起工作,他必须身在一线,才能尽量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这个时候,一个消息传了过来,让赵奕决定提前回到首都。

    是贺明成。

    贺明成的身体状况极度恶化,已经支持不住了,医生认为最多能支持几天,随时都可能撒手人寰。

    赵奕得到了消息,立刻决定提前返回首都,去见贺明成教授最后一面,他对贺明成还是非常尊重的,而且心里也十分的感激。

    当年做数学研究的时候,贺明成的指点还是很多的,也是一心的帮助赵奕,完全不求任何回报。

    另外,贺明成是个值得尊重的长者,他一辈子都在做研究,参与了好几个国家级别的大项目,也是国内模糊数学学科的开创者。

    贺明成最值得尊敬的地方,是他为人处世的淡然。

    比如,院士评级。

    以贺明成的名气、成果、地位,不说能直接评上院士,但真正认真去做评选,评上院士的可能性非常高,但他从来没有那么做,也从来都不在乎,只是一心放在自己的研究中,他是个真正的学者。

    赵奕在首都机场下了飞机,就直奔贺明成的家,他到的时候,家里已经有很多人,还有不少人都站在楼下,见到赵奕马上让他过去。

    “怎么样了?”赵奕看到了钱智金,马上打听了下情况。

    钱智金苦笑道,“你去看看吧,贺老师想见你,昨天就一直在念你的名字。”

    他马上快走几步。

    赵奕才刚进了门,就看到了躺着贺明成,轻声的喊了一句,“贺老师!”

    “咳!咳!”

    贺明成连续咳了好几声,明显是非常的虚弱,他慢慢的睁开了眼,似乎因为看不太清楚,又想坐起来近距离的看,旁边人赶紧扶了一把。

    赵奕凑近了说道,“贺老师,我,是我,赵奕,我来看您了!”

    贺明成轻微的点了下头,直起了身子继续往前看,也不知道是否能看的清楚。

    等了好半天以后,他才终于开了口,“赵——奕——”

    他吐字很艰难,脸上似乎带着笑,好半天才说出完整的话,“我,我一直等,你,就怕,见不到。”

    “嗯,我听着呢,您说!”赵奕很用力的点头大声说。

    “我,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作为,但,值了,值得了,因为,见了你,看到了未来。”

    贺明成说着反倒精神了,语速也变得流畅,眼睛也挣得大了些,“数学的未来,科学的未来,祖国的未来,你,就代表未来。”

    “谢谢你。”

    “小奕,我一直不认你当学生,因为我觉得,当不了你的老师,水平不够,成就不足,不是比你现在,而是你刚上大学的时候,就比不上了。”

    “你太优秀了,优秀到让我,让所有人自惭形秽。”

    “但是,我现在还是希望,听你叫我一声老师,一句就好。”

    “行吗?”

    “说完你就走吧,走,别来了。”

    贺明成说完认真看过来。

    赵奕用力的点头,高声道,“老师!贺老师!”

    “好,好啊!”

    贺明成开怀的大笑,音调都变高了很多,他旋即指着门口道,“你走吧,走吧!快走吧!你的工作更重要,别为了我耽误时间,多一分钟也不行!”

    “嗯,行,我走!”

    赵奕十分不舍的往后退,到门口用力看了一眼,随后就站到了楼道里,继续默默的站着,等着,他知道没多少时间了。

    没过多久,房间里就传来了悲痛的哭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579/ 第一时间欣赏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规则系学霸》为转载作品,规则系学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规则系学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规则系学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规则系学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规则系学霸介绍:
【已知,校花林晓晴能搬动八十斤重物,问林晓晴同学的臂力是多少?】答:左臂49斤,右臂67斤。【已知,一加一等于二,问491乘以709的结果是?】答:348119。其他人的逻辑是推导;我的逻辑是因果。再困难的问题被提出时,答案已经显而易见。过程?抱歉,结果才重要!规则系学霸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规则系学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规则系学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