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官场教父TXT下载官场教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官场教父全文阅读

作者:八月炸     官场教父txt下载     官场教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06章 解读忠义

    眼下的凤凰山旅游,在吴天彪的大力开发下,已经在全国叫得很响了。

    他知道二哥吴天然爱读书,又喜欢清静,吴天然便让天彪旅游的总经理布一在凤凰书院里边选了一个跨院,建了三栋别墅。其中一座就是吴天彪特意为二哥吴天然设计的。

    三套别墅的建筑样式一样,大体上都有会客室、卧室、书房,餐厅、健身房、厨房,一间可容纳25人的小型会议室、四间可供8个朋友休息的客房,另外还有车库和警卫室。小车可以通过凤凰山的旅游公路直接开到别墅里。

    从一个挂着“书香门弟”匾额的大门进去,三栋别墅各自又有一个小院子。似乎是三进式的院落。

    三处院落,一个突出的是竹子,一个突出的是梅花,一个突出的是玉兰。

    其中,那个栽了不少竹子的别墅,是吴天彪为二哥准备的。别墅中有一间精致的书房,根据吴天然的喜好,吴天彪让布一购置了全套的《鲁迅全集》,一架子的《二十四史》,还有200多本世界小说名著。另外。还配备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有线电视了、宽带了、电话了,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两栋,还没有主人。不过根据吴天彪的打算,一栋是给他自己留的,另一栋是给省委书记王国庆备的。

    按照吴天彪的设想,凤凰书院地处大山的半腰,离他的温泉度假村很近,领导们爬爬山、泡泡澡、开开会后可以回到别墅中休息。如果是小型的会议,更可以直接在凤凰书院里别墅里开。另外,如果是亲密的朋友,也可以带过来在别墅里休养。**不是喜欢在庐山召开会议,而老蒋不是也在庐山建有别墅吗?眼下,凤凰山旅游的气候已经形成了,领导们也可以在这里休养啊!

    住在凤凰书院的别墅里,读读书、散散步、打打拳,吴天彪觉得这很有品位啊。

    2009年国庆节过后不久,吴天然在西山县委书记宋长江的陪同下视察凤凰山的旅游开发。

    吴天彪特意引着一行人来到了凤凰书院里的“书香门弟”。

    当吴天彪来到那栋满院栽着竹子的别墅里时,他忽然觉得这似乎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晚上,一行人就在这栋别墅里住了下来。

    吴天然这些天比较忙,他那关于要把《二十四史》通读一遍的打算,仅仅读到了《三国志》。这天晚上,吃罢饭,他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夜读《三国志》。

    这天晚上,他一直在研读关羽的事。

    凤凰书院外面就塑着“文圣”孔子那2.21米的雕像,而关羽则被人们尊为“武圣”,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享着崇高的地位。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

    陈隋间,佛教徒假托关羽显灵,在当阳首建关庙。唐建中三年(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64位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

    宋以前,国家承认的武圣是姜子牙。

    由于综合性的结构原因,国家军力出现了问题,北宋连续被辽、西夏甚至土蕃、大理骚扰。危机中,特别是宋徽宗为代表的中央政权希望造一个神出来,就不断地对关羽的忠进行表彰,将关羽从“古今64将”提拔到“武圣”。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

    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已经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了),又把关羽庙升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

    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吴天然在心里笑了笑,一个封号长达24字,亏得皇帝老儿能想出那么多的好词。)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

    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游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在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国戏”热,许多著名的剧种都有相当数量的“三国戏”和“关公戏”。以京剧为例,148出“三国戏”,单独写关公的戏就有20出。再以关羽家乡运城的蒲州梆子为例,“三国戏”有记载的88出,其中“关公戏”就有18出。在舞台上,关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枣,长髯飘拂,威武气概。即使是在《走麦城》里,他也照样英雄本色有增无减。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

    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

    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

    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东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吴天然在想,关羽本是一介武夫,为什么会让成世敬仰呢?

    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一是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二是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左臂。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吴天然觉得还有一点是最关键的,封建统治者抬出关羽,尊为“大帝”,主要是看中了他的忠君思想,利用和放大关羽对刘备个人的忠心,来向人民灌输忠于当朝皇帝的忠君思想,要求臣下与百姓向关羽学习,俯首帖耳地服从皇帝的旨意,以麻醉人民,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想到这里,吴天然不由得想起了经他手所树起来的四面红旗,原山东寿光县县委书记王伯祥,现任西山县县委书记宋长江,现任西山县山根乡的党委书记郑九天,还有那个专家型的技术工人张伟。

    关羽被封建帝王树为红旗,看重的是他的忠义。他所树立的这四面红旗,看重的当然也离不开他人身上的忠义品格,那就是对党、国家、人民的忠和义。这也是首要的一点。另外,他也看重这四面红旗身上的智慧和工作方法。当然,也有他们在不同岗位上所做出的成绩。

    合上书本,天边已经传来了鸡叫的声音。

    不知不觉,吴天然读书读了一个通宵。(未完待续)

第907章 一枚棋子

    关羽是威武的,他勇冠三军、所向披靡。而关羽的死,又是那么悲壮,父子被擒,身首异处。想到这里,吴天然不由得深为感慨。究竟是谁应当在关羽之死中负责呢?

    还是回到三国那一段战火迷离的历史吧。

    赤壁之战,人们耳熟能详。赤壁之战的焦点其实就是荆州的争夺战。发起人是曹孟德。从赤壁之战往后的若干年,荆州的争夺是魏蜀吴三国战略的重点。关羽在持续多年的争夺战中,扮演的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从他们自己立国图强、建立霸业的政治目的出发,都想得到荆州这块重要的战略之地。曹*经多年征战基本统一北方之后,即挥师南下取荆州;处于荆州下游的东吴孙氏政权,把荆州视为自己立国的屏障,早就两眼紧盯着荆州;大半生颠沛流离、苦于没有立足之所的刘备,更是将荆州看作命根子,把它作为建立未来政权最理想的基地。于是三方围绕荆州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时而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时而又偃旗息鼓,暗中争斗。

    魏、蜀、吴荆州之争,构成了三国历史发展的主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终三国之世,无论是三国鼎足局面的形成,还是魏、蜀、吴霸业的兴衰,无不跟荆州的得失相关;而其中兴衰成败的历程,也无不给后人以有益的启迪。

    荆州为天下九州之一,三国时辖有湖北、湖南全境及河南、广东、广西的一部分地区。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刘备得了四郡,加上孙权借给他的南郡,终于在荆州站住了脚。然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闻曹*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平分荆州,抵抗曹*。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犄角,是曹军抗拒南军北上的战备要地。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将军吕常驻襄阳。他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又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今河南南阳)。樊城之战开始后,曹*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往助守,屯驻于樊城以北。

    于禁在此战中犯下致命错误。曹仁让他和庞德屯兵于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应,他竟未考虑该处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领的七支人马都带到那里驻扎。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关羽加强了攻势,同时,水势上涨更猛,土堤淹没,曹*部队都投降了。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水势太大,船只倾覆,被擒,不屈而死。

    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今河南郏县)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国志?魏书?满宠传》)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曹*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纪》)。

    曹*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近。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刘备在取得荆、益二州建立基业之后,一定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北定中原。可见,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几个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是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对孙、刘、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曹*曾想占据荆州,统一天下,但赤壁一战使他美梦成空;孙氏集团一向认为荆州是必争之地。因为荆州据上游之重,只要*在别人手里,自己则处于被动地位。赤壁之战结束,为了继续联刘抗曹,不得已,只好暂借荆州给刘备。可刘备取得益州后,却无归还荆州之意。

    二是关羽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然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着眼来妥善解决问题。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长子孙登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不应许亲事,反而厚骂使者,双方关系越来越僵。

    三是东吴臣子中,主张连刘拒曹*的鲁肃已经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鲁肃统兵的吕蒙,就认为关羽平素骁勇善战,且有兼并吴国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对付关羽。他说:“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所以孙权得到曹*的信后,欣然允诺。他召吕蒙回建业,共商夺取南郡的计划。关羽也知孙刘联盟不巩固,这时既要夺取樊城,又得防备孙权偷袭荆州。他看到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就再三嘱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镇守荆州,并将大部分军队留在南郡,还沿江设防,二三十里设一个岗楼,建起烽火台。吕蒙探知关羽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就佯称病重,上书给孙权,要求回去疗养。孙权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推荐陆逊代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无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孙权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看到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诚恳,就大胆放心,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依旧坚守。陆逊把关羽人马的调动情况详细地报告给孙权,且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关羽可一战而擒。

    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加上新得于禁降军数万人,粮食匮乏。他责备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还当治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二人于是存有叛心。后关羽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强占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得知此事,觉时机成熟,便命吕蒙为大都督,发兵袭击关羽的后方。

    是年十一月,吕蒙率军隐蔽前出,进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东北),把精锐士卒埋伏在伪装的商船中,令将士身穿白衣,化装成商人,募百姓摇橹划桨,昼夜兼程,溯江急驶,直向江陵进袭,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时就因为关羽对他们傲慢而心怀不满,这次又听说关羽回来要惩治他们,更是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他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曹*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然兵少被徐晃击退,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时关羽惊悉江陵失守,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当关羽撤军而回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退路。在回军途中,关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问消息。每次,吕蒙都礼待来使,并让使者周游城中。使者回到关羽军中,将士们知道家门无恙,斗志尽失,多数都半途而逃。关羽自知势孤,派人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决定突围回西川。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长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忠擒获,被缚见孙权。孙权招降关羽,关羽宁死不屈,与其子关平在临沮一起为潘璋所杀,死时年约六十岁,其次子关兴嗣“汉寿亭侯”之位。蜀汉怀帝刘禅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

    吴天然想,总体上看,关羽也不过是荆州争夺战中的一枚棋子。(未完待续)

第908章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上)

    吴天然想,关羽被杀,首先是与他的性格有关。性格决定命运。他的勇武固然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但他的傲气也导致了他的兵败身亡。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收降了马超,自领益州牧后,拜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因马超并非旧友,又闻说马超勇武,心中不服,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知其意,写了一封回信,让费诗带给关羽,信中说:“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有一把好胡须,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给宾客传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黄忠阵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因功升为征西将军。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说刘备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刘备说:“孤自当解之。”(《三国志?蜀书?黄忠传》)。并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去给关羽送印绶。

    关羽闻说黄忠与己并列,大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萧何)、曹(曹参)与高皇帝(刘邦)少小亲旧,而陈(陈平)、韩(韩信)亡命后主,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三国志?蜀书?费诗传》)关羽大为感悟,遂拜受印绶。

    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当初曹*常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三国志?魏书?夏侯渊》),终为人戏于股掌之间。夏侯渊最终果恃勇而亡,夏侯渊如此,关羽、项羽皆是如此。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也是蜀汉历史上的最大悲剧。关羽被杀首先与他的高傲性格有关,另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蜀汉在荆州战役中没有发出一兵一卒的救兵。

    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来不及去救,但因为《三国志》中没有记载,所以后世对此也是猜测纷纷。然而到了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方针,所以诸葛亮决定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诸葛借刀杀关羽”于是被炒得沸沸扬扬。

    诸葛借刀杀关羽,在吴天然眼里,粗看有些不可思议,但他细细想来,也觉得有理有据。

    在讨论诸葛亮的失职问题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关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谁的决定?这场战争是不是从一开始决策上就存在失误呢?

    关于这个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但十之**是刘备的决定,因为这样大的军事行动,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关羽是不敢自作主张的。蜀汉的最高统治者是刘备,只有刘备才有决定权。自从刘备取益州,从曹*手中夺得汉中,形势一片大好。蜀汉的事业可以说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也说“汉事将成也”。不过尽管暂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此时刘蜀的力量跟曹魏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的,此时北伐的时机并不成熟。但刘备这时候的脑子可能有点发热,有点利令智昏。过去的刘备看见曹*非常害怕,凡是和曹*打仗,刘备是必败。但自从刘备和曹*争夺汉中,黄忠刀劈夏侯渊,刘备居然破天荒地第一次打败了曹*,从曹*手中夺取了汉中,这一下子,刘备就牛了,就抖了,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和曹*并驾齐驱,刘备骄得很,狂妄得很,他不顾蜀汉国力弱小,竟然马上做出决定,命令关羽主动出击,攻打曹魏的军事重镇———襄樊。

    照理来说,刘备头脑发热,军师诸葛亮就应该冷静,应该在刘备发热的脑袋上泼点冷水,让他清醒清醒,但找遍《三国志》,也没有看到有诸葛亮在攻打襄樊这件事情上反对刘备的记载。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这个时候诸葛亮的职务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就是说诸葛亮主管刘备统帅部中的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刘备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诸葛亮都是可以参与的。诸葛亮虽然不是决策者,但他可以向决策者建言献策。可见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显然没有尽到军师的责任。

    至于诸葛亮在关羽北伐襄樊战役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三国志》中并无十分明确的记载,但还是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关羽出兵攻打襄樊,无论从时机、条件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都违反了诸葛亮早年提出的《隆中对》。

    《隆中对》的策略基本上就是诸葛亮助刘备打天下的军事大纲。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得很清楚,北伐必须符合这样五个条件:第一,“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就是说蜀汉要同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但当时刘备同少数民族并没有搞好关系,因为刘备虽然占领了益州,但他们是外来户,以孟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对刘备侵占他们的地盘是非常痛恨的,一有机会就要兴风作浪。在关羽攻襄樊时,少数民族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这第二条,就是“内修政理”。所谓内修政理,就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刘备夺取四川汉中是非常不容易的,刘璋这个人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刘备打四川打得非常艰苦,连庞统也战死了。刘备前后经过九年的苦战,才得到四川这块根据地。九年的仗打下来,军队十分疲劳,四川的经济破坏得很厉害,老百姓也不堪负担。所以关羽此时的北伐根本不具备足够的实力。

    第三个条件就是“外结好孙权”,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这时的蜀汉和东吴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了,虽然孙刘两家最后没有动武,但双方已经撕破了脸皮。

    实际上,诸葛亮自己也知道孙刘联盟靠不住。他曾经对法正说过这样一段话:“主公在公安的时候,北面害怕曹*的强大,东面害怕孙权的威胁,主公的身边又害怕孙夫人。”所以诸葛亮对孙刘联盟的前景是非常担忧的。

    可能有的人会这样认为,诸葛亮毕竟不是神,他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可以预测到孙权会乘关羽北伐的时候偷袭荆州。诸葛亮确实不是神,但是诸葛一生唯谨慎,他用兵打仗向来小心翼翼,从不做冒险的事。在关羽出兵攻打襄樊的时候,荆州城防必然空虚,诸葛亮又怎么会那么粗心,不提醒刘备或者关羽要当心孙权会突然袭击,从背后捅上一刀呢?这是军事常识,诸葛亮怎么会不懂这个军事常识呢?他的警惕性又到哪里去了呢?

    还有关于北伐的第四个条件。诸葛亮曾经说过,北伐还必须要等到“天下有变”。天下有变是指曹魏有变,这个变是指曹魏统治集团发生内乱,或者说是出现农民起义、兵变,总之,要等曹魏内部出现问题才能出兵。关羽北伐的时候,却是“天下无变”,也就是说曹魏内部很稳定。当时曹*已经完全控制了汉献帝,曹*称魏王,马上就要做皇帝了,而且也没有多少人反对,甚至连孙权也劝曹*称帝。不要说什么有变,简直就是天下太平,曹魏的统治稳固得很。

    第五,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是蜀汉的北伐必须兵分两路,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荆州军攻打宛城、洛阳,益州军攻打长安,像一把老虎钳一样发动钳形攻势,使魏国首尾难顾。但关羽的北伐,只是出动了荆州军,刘备在益州的主力部队却纹丝不动,让关羽这一支偏师北伐,这不是完全违背了诸葛亮亲手制定的隆中决策吗?

    诸葛亮为何不进谏?

    诸葛亮对刘备是非常之了解的,刘备称帝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调动全国的军队讨伐东吴,收复荆州。这当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但当时刘备已经做了皇帝,谁要进谏,搞得不好就要掉脑袋。只有赵云不管,照样说了一大通理由,坚决反对刘备伐吴。刘备果然大怒,一点也听不进赵云的意见,不仅听不进去,伐吴也不要赵云去了,让赵云留守后方,实际上是把赵云晾在一边。

    《三国演义》上讲,赵云是五虎上将,其实,赵云的官要比关、张、马、黄小得多,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车骑将军,马超是骠骑将军,黄忠是后将军,他们都是重号将军,但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是个杂号将军。可见,由于赵云过于耿直,所以刘备对他不是太喜欢。刘备准备伐吴的时候,还有一个大臣叫秦宓,他也进谏,说讨伐东吴是天时不利,结果秦宓的下场就更惨了,差点被杀掉。幸亏大臣们求情,刘备才免他一死,把秦宓下了大狱,一直到刘备死后,秦宓才被从监狱里放出来。后来刘备伐吴惨败,火烧连营七百里,差不多全军覆没。这个时候诸葛亮才说了一句话:“如果法孝直在世的话,必定能够说服主上不要伐吴。即使主上伐吴,如果法孝直在身边,就不会惨败了。”这简直就是一句“事后诸葛亮”的话,这说明诸葛亮当时之所以没有进谏,可能是对刘备这个人的性格、脾气摸得比较透。在刘备大怒、一意孤行的时候,诸葛亮觉得说了也是白说,谏了也是白谏,那还不如不谏。但在这种事关国家利益兴亡的时刻,作为大臣就是要尽自己的职责,何况诸葛亮作为军师、宰相,更应该尽自己的职责。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这样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用生命去换取也值得,岂能因为灾祸就避开呢。

    而且,就算诸葛亮劝不动刘备,但总可以尽心尽责地帮助关羽吧?

    关羽这个人的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前文说有一个例子: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西凉的马超前来投奔刘备。马超是一员虎将,连曹*这样一个把天下英雄视为鼠辈的人,看见马超也畏惧三分。马超前来投奔刘备,刘备当然高兴,就加封他为平西将军,与关羽的地位相等。这一下子可把关羽惹火了,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本事可以同谁相比?诸葛亮马上回了封信给关羽,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武艺和张飞差不多,他们两人可以并驾齐驱,但同你美髯公比起来,还差了一截啊,因为你美髯公的武艺是绝伦逸群,天下第一。这一番话可把关羽捧上了九霄云外,关羽本来就骄,这样一来更是骄上加骄,他得意得不得了,还把诸葛亮的信拿给左右宾客们看。从此,关羽头脑更加发热,真的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

    诸葛亮这样做只会害了关羽,关羽不是一般的将领,他镇守荆州,承担着蜀汉政权差不多半壁江山的重任。俗话说得好,骄兵必败,关羽如此骄狂,以至于因张狂而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最后走麦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其中诸葛亮确实是要负责任的。

    找遍《三国志》,也没有看到诸葛亮离开荆州时,提醒关羽要注意和东吴搞好关系的史料记载。

    《三国演义》中孔明离开荆州将要进益州时,对关羽讲的八字箴言:“北拒曹*,东和孙权”完全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

    这一切,不合常理啊!(未完待续)

第909章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中)

    如果说这一命题成立,吴天然的心里有点发凉发紧,那真是古今官场一般黑了。

    你想想,关羽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有多高多重,他与刘备、诸葛亮的关系又有多近多亲?这样的人在危难之时,刘备与诸葛亮居然会见死不救,甚至借刀杀人,那么在官场中,又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

    诸葛亮为什么不派援兵?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最后是被吕蒙生擒活捉,首级被送给了曹*。荆州之战,不仅仅是蜀汉政权的致命之战,同时也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国因此一蹶不振。

    有的专家认为,关羽攻襄樊的时候兵力雄厚,兵精粮足,所以刘备、诸葛亮根本没有必要派出援兵。那么,关羽的兵力真的很充足吗?关羽的军队到底有多少,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三国志》上讲:“羽号有三万人”,这样算来,关羽能带出去攻打襄樊的人马就非常有限了,最多也不会超过两万人。而关羽水淹七军,是俘虏了不少曹家的兵将,但他能否使用这些降兵降将,使他们反戈一击呢?似乎不行。关羽平时骄横跋扈,他同自己人都搞不好关系,怎么可能让他去做俘虏兵的思想工作?

    那么刘备、诸葛亮明明看到关羽因兵力不足攻不下襄樊,为什么不给他增派援兵?有人说,这是刘备、诸葛亮不知道前线的战况,而且时间上来不及。而实际情况是,襄樊战役是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打响的,到建安二十五年一月份结束,整个过程有半年时间,成都方面从来就没有发过一兵一卒前去增援。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关羽水淹七军打了胜仗,刘备、诸葛亮不给他增加兵力或许还情有可原,等到曹*派出大批人马前往樊城,成都方面再不给关羽增加兵力,那就可疑了。

    有两条非常重要的史料,足以证明刘备与诸葛亮有足够的时间发兵去救关羽。一条是吕蒙攻下江陵、公安后,为了扩大战果,又派陆逊去攻打蜀国的边境城市宜都、枝江、夷陵、秭归,结果这些城市全部被陆逊打了下来,这样吴国的疆域已经扩展到蜀国的西部边境白帝城,这条史料出现在《三国志?孙权传》中。另一条史料更为重要,就是刘备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逃跑,逃回成都去,樊友逃跑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这条史料是在《陆逊传》中。这条史料太重要了!因为即使吕蒙攻下江陵后,马上严密封锁消息,关羽的荆州兵统统被吕蒙俘虏,无一漏网,没有人能回成都报信,但是宜都太守樊友肯定知道。宜都既然被打下了,那前面的江陵、公安肯定是丢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樊友他敢不连滚带爬地跑回去报信吗?

    而且,刘备在攻下汉中后,为了加强成都同汉中的联系,从成都到白水关,造了四百多所驿站,就是为了保证前方和后方之间通讯联络的畅通无阻。后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从成都到湖北宜昌、武昌,到处都是快马探子、细作,随时了解敌情。这要放在今天来说,基本上就算是“谍报工作”做得很好了。

    再来看看曹*那里派出了多少增援部队:第一批是于禁、庞德率领的七军,这一批部队被关羽消灭了。紧接着,曹*派出他的五虎上将———徐晃的部队,他们吸取上一次于禁被消灭的教训,在兵力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先按兵不动,不同关羽决战。曹*又陆续给他补充了后续部队,派出了第三批、第四批部队,估计徐晃这时的部队至少在五万左右,再加上樊城曹仁的军队,形成了里外夹攻之势。曹军对关羽已经具有压倒优势。这还不算,曹*还不放心,他又下令,把合肥张辽的部队调过来。张辽是曹*的五虎上将之首,他曾经在合肥打败孙权,威震逍遥津,差一点就活捉了孙权。所以说,曹*为了对付关羽,已经把他的王牌军都拿出来了。这还不算,曹*觉得还镇不住,于是决定“御驾亲征”,他统率十几万精锐部队,开赴距离襄阳不远的地方——摩陂。曹*一生南征北战,打过多少大仗、硬仗,碰到多少困难,但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了打关羽,花费这样多的心血,进行了全国总动员。

    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对这件事曾经做过评论。他说:“就是吕蒙不偷袭荆州,关羽也必然被曹*打败,关羽哪里是曹*的对手,后来曹*借吕蒙的手来对付关羽,只不过是他想让鹬蚌相争,他自己好坐收渔人之利罢了。”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也做过这样的评论:“吕蒙偷袭荆州,这确实是难以预料的,但就是吕蒙不偷袭荆州,关羽能制服曹*吗?关羽对付曹仁还可以,对付曹*那就差得远了。”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后来的史学家、思想家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

    一场荆州之战,失去的不仅仅是蜀国的一员大将,也不仅仅是一块战略要地,它失去的是之前刚刚有所好转的蜀汉江山的大好形势!传统的观点总是把这次失败归结在关羽的疏忽大意上,当然,作为这次战役的指挥者,关羽的确要负责,他也付出了人头落地的惨痛代价。但诸葛亮作为军师责任更重大,可是到底能否就此断定诸葛亮是“借荆州杀关羽”呢?而谁又应该对关羽之死负责呢?

    关羽的无奈。

    荆州之战,从时间和信息上来说,蜀汉这个时候是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救关羽的。如果刘备、诸葛亮得知关羽丢失荆州的消息后,即刻出兵,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去救关羽,或许还有机会,还来得及。

    当时关羽留了相当一部分兵力,驻守在大本营,防范东吴的偷袭,这就说明关羽还是有一定警惕性的。但是,关羽攻打襄樊的兵力实在太少,刘备、诸葛亮又不肯给关羽补充兵力,甚至连近在咫尺之遥,也就是在上庸的刘封、孟达也不听指挥,不肯从上庸过来支援关羽,关羽百般无奈,才动了将镇守江陵、公安大本营的部队调出来这个念头。但是关羽还是犹豫不决,不敢下这个决心,毕竟关羽南征北战数十年,虽然称不上足智多谋,但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军事常识的一介勇夫。

    吕蒙和陆逊看到了关羽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于是他们施展妙计,连出高招。先是吕蒙装病,离开自己的防区,假装回建业(就是今天的南京)去养病,之后陆逊接替吕蒙,写了一封信给关羽,说什么在你关将军的指挥下,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就是当年淮阴侯韩信用兵也不过如此,把关羽捧得云里雾里。关羽在被陆逊灌饱了**汤之后,才决定将荆州的部队全部抽出来,增援樊城,这件事当然是关羽不对,上当受骗,中了吕蒙和陆逊的奸计。

    但关羽为什么会上当呢?如果他有充足的兵力,他还会上陆逊的当吗?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刘备、诸葛亮的责任,不给关羽增派援兵。

    而且,如果刘备、诸葛亮派出援兵,即便不能达到目的,救兵未到之前,关羽已经被害,刘备、诸葛亮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总算还说得过去,还在情理之中。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成败虽然由老天爷决定,但你总要谋一谋,如果你连谋都不谋,那又作何解释呢?问题是,查遍《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没有一句话,甚至一个字涉及到刘备和诸葛亮商量如何发兵去救关羽的记载。

    当初刘备在攻打汉中时,也是遇到了夏侯渊、张郃的顽强抵抗,攻了一年多也打不下来,刘备着急了,觉得兵力不够,于是就赶快叫诸葛亮增派援兵。诸葛亮觉得在这种关键时刻,“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就是凡是青壮年的男子全部上前线,而女人也不能在家里闲着,必须当运输兵,将粮食物资运到前线。由于诸葛亮及时增派了大批的援军,刘备终于从曹*手中夺取了汉中。由此可见,攻城的艰巨性,刘备和诸葛亮都是深有体会的。在曹*增派大批援军,增援樊城时,刘备、诸葛亮却能无动于衷,真不知安的什么心。

    对于关羽走麦城,蜀汉方面不发救兵这件事,不只是诸葛亮的问题,就连与关羽有着兄弟之情的刘备身上也存在着很大的“疑点”。刘备、诸葛亮为什么不救关羽?肯定是有原因的,难道诸葛亮同关羽有矛盾,刘备同关羽也有矛盾?(未完待续)

第910章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下)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诸葛亮同关羽的矛盾。

    先来讲诸葛亮同关羽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我们都知道,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是联吴抗曹,联吴抗曹的政策是诸葛亮亲自制定的,这是诸葛亮的总战略。诸葛亮对孙刘联盟的态度是非常坚定的。尽管这是诸葛亮的大方针政策,但关羽好像不太赞成孙刘联盟。

    《三国演义》上有一个故事,说孙权曾经派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到关羽那里,向关羽提亲,说孙权有一个儿子,关羽有一个女儿,孙权想要同关将军结成儿女亲家,两家联姻以后,可以共同对付曹*。没有想到,诸葛瑾的提亲碰了一鼻头的灰,关羽大发脾气,指着诸葛瑾说:“吾虎女岂肯嫁犬子?”

    这段故事基本上符合历史,只不过“吾虎女岂肯嫁犬子”这句话是罗贯中通过想象力加上去的。《三国志》上的原文是:“羽辱骂其使,不许婚。”也就是关羽不仅不愿意同孙权结这门亲事,还把孙权臭骂一顿。其实,关羽辱骂孙权还不止这一次,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根据《关羽传?裴松之注》记载,当关羽包围樊城的时候,孙权表示愿意助关羽一臂之力,派兵帮助关羽一起攻打樊城,关羽痛恨孙权的表态姗姗来迟,竟然破口大骂,“孙权你这个狢子,胆敢如此,如果我把樊城打下来,我就把你灭了”。

    狢子是一种动物,跟狐狸和狼差不多,关羽骂孙权是狢子,实际上就是骂孙权是禽兽,是畜生,不是人!孙权可是三国时期的英雄,是吴国的君主,他怎么受得了关羽如此的辱骂,所以也难怪他要翻脸不认人,派吕蒙偷袭荆州。而且关羽被活捉以后,并没有被押解到孙权那里,而是当场被东吴的将领潘璋、马忠斩首,这是孙权恨透了关羽,所以命令手下将领,一旦抓住关羽,立刻就地正法,不需要向他请示。从这里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诸葛亮和关羽在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上,确实是冰炭不能同器,水火不能相容。

    正因为如此,章太炎才认为,关羽是诸葛亮联吴抗曹战略方针上的绊脚石,所以诸葛亮要除掉关羽。

    诸葛亮同关羽个人之间也有矛盾,这在《三国演义》中看不出来,在《三国志》中有少量记载。譬如诸葛亮刚刚走出隆中,刘备对诸葛亮非常好,关羽和张飞很不高兴,刘备说:“孤之有孔明,好比鱼之有水。”关羽和张飞这才不吭声了,不吭声并不等于矛盾消除了,只不过是碍于刘备的面子,暂时将怨气压下去罢了。

    其实关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差的,他同许多人关系都搞得非常紧张。

    黄忠在定军山一仗中,刀劈曹*手下的大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封黄忠为后将军,两人平起平坐。当刘备派人册封关羽官职时,关羽破口大骂,大丈夫怎么能同黄忠这个老兵为伍?最后还是使者说了一大通好话,关羽才勉强地接受了刘备的册封。

    关羽不仅同蜀国五虎大将中的两个大将有矛盾,他同刘封也闹矛盾。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和关羽有叔侄关系,但他们的叔侄关系很不好。关羽同部下将领上庸太守孟达的关系也很紧张。他几乎把刘备身边的所有人都得罪了,所以到了危难时机,就没有人肯救他。

    关羽跟张飞正好相反,《三国志》中说“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就是说张飞很敬重士大夫,但是不知道爱护士兵。关羽正好相反,他对待士兵很好,但是和士大夫的关系很紧张。诸葛亮是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关羽骄于士大夫”,那估计和诸葛亮的关系也就不怎么样了。

    关羽骄横跋扈,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诸葛亮其实也很自负,只不过关羽把骄傲写在脸上,别人一看就看出来了,而诸葛亮的城府很深,轻易不动声色。另外,关羽出山很早,早就跟随刘备南征北战,论资格要比诸葛亮老得多,对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立的大功,关羽肯定很嫉妒,诸葛亮对关羽这种骄横跋扈的武将作风肯定也看不顺眼。从内心深处来讲,诸葛亮对关羽是相当不满的,再加上关羽的官职比自己高,资格比自己老,诸葛亮觉得如果自己要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号人物,关羽就是一个障碍。所以,在关键时刻,诸葛亮不救关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吴天然觉得,这里有一件事必须予以澄清,就是诸葛亮不救关羽,并不等于说借刀杀关羽,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是借刀,诸葛亮就是一个阴谋家,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采用卑鄙的手段,那诸葛亮不就成了一个小人?诸葛亮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一手去*纵整个战役的演变过程。诸葛亮也未必会想到关羽开始会打得这么漂亮。更不会料到吕蒙会偷袭荆州,关羽会输得这么惨。关羽走麦城,肯定不是诸葛亮策划的,只不过到了最后关头,荆州已经丢了,败局已经定了,再也无法挽回了,那就只能对不起关羽了,你是荆州军的最高统帅,丢了荆州,你就应该负责。所以诸葛亮觉得,在丢了荆州以后,没有必要为了救一个败军之将而兴师动众。因为就是把关羽救回来,也要不回荆州来。

    有的学者往往把荆州同关羽连在一起,认为不救关羽,就是放弃荆州。好像是人们在泼脏水的时候,把小孩子连同脏水一起倒掉了,关羽和荆州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说,“不救”同“借刀”有本质上的区别。

    刘备与关羽的矛盾。

    这里还有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在关羽危在旦夕的时候,刘备是什么态度?研究三国史的著名专家方诗铭就十分赞同章太炎的观点,不过方先生也有他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不是诸葛亮要借刀杀关羽,而是刘备要借刀杀关羽。方先生认为,刘备同关羽之间也有矛盾,这对千百年来“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可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刘、关、张三人情同手足,他们在桃园三结义时说,“不能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刘备说,“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些谚语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但是方先生认为,由于关羽的骄横跋扈,所以刘备对关羽也很不满,比如关羽说到的“大丈夫岂能与老兵为伍”,并不是针对黄忠,而是针对刘备,因为是刘备让黄忠与关羽平起平坐,是刘备让关羽同老兵为伍。方先生还认为刘备让小舅子糜芳与关羽一起镇守荆州,是对关羽不放心,是让自己的小舅子当监军,监视关羽,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且由于关羽太跋扈,刘备的儿子刘阿斗又太无能,可能刘备考虑在他死后,刘阿斗控制不住关羽,因此在生前就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就像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样,在他生前就要把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异姓王都消灭掉,绝不遗留给自己的子孙。刘备又为什么不能向他的老祖宗学呢?所以我们不要把古代的君臣关系太理想化了,认为真的是什么“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关羽之死。

    《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在听说关羽战死的消息后,“大叫一声,昏厥于地”,那完全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史料中,并没有关羽死后,刘备哭关羽的记载。相反,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法正死后,“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就是刘备对法正的死也伤心得不得了,居然痛哭了好几天。而结拜兄弟死了之后,居然没有刘备痛哭的记载,难道不奇怪吗?

    刘备与关羽生死之交的关系虽然从来没有人去怀疑,但那只是文学作品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实并非如此。另外,关羽死后,照理说他是为国捐躯,英勇牺牲,刘备应该对他追封,给他谥号,但是刘备没有对关羽追封,关羽的谥号壮缪侯,是后主刘禅追封的。而法正死后,刘备就追封他翼侯。《三国志》中说,刘备同关羽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关羽死后,他所享受的待遇还不如法正,这完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刘备和关羽之间的问题也许还牵涉到关羽被害的真相!这之所以成为千古之谜,最根本的原因,是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中的蜀志太简单的缘故。

    陈寿所写的蜀志为什么这么简单呢?按理说陈寿是蜀国人啊,他应该对蜀国的情况更熟悉才对啊?这是因为蜀国不设史官。修史是我国古代历代王朝的传统,而且魏、吴两个国家都有史官,唯独蜀国不设史官。所以陈寿写蜀志就相当困难,蜀国没有官方档案,民间传闻也不可靠,陈寿同司马迁一样,下笔非常谨慎,不可靠的绝对不写,而且陈寿出生的时候,距离关羽被害已经十多年了。

    那么蜀国为什么不修史呢?难道是蜀国缺少优秀的史官吗?绝不是如此,陈寿的老师———谯周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史学家,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不设史官?要违背汉朝的国家制度呢?如果大胆推测,或许是关羽被害这件事情的真相正是蜀汉最高统治阶级的内部绝密,绝不能公之于众,所以这件事就成了千古之谜。

    关羽本是《三国志》里和赵云、张飞地位相当的武将,后来随着地位的逐渐上升,开始被供到庙里,成了和孔老夫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而诸葛亮,千百年来被中国人当作智慧化身的完美智者形象,却在某个时刻有了“借刀杀人”的嫌疑。

    吴天然想,这件悬案的正解有违于中国人的传统接受习惯,因而他也不会着意去推翻什么。时光渐渐远去,他也无法真正“解密”历史中的重重谜团。

    关羽和诸葛亮都是伟大的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忠”!关羽的“忠”体现在败走麦城的千古悲剧,诸葛亮则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扶助后主刘禅而流芳百世。

    关羽之死,迷雾重重。

    也许里面真的藏着蜀汉政权的阴谋和欺诈,而关羽只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

    吴天然觉得,关羽之死应当给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警示。

    其一,要完善自己的人格。不要留有太大的性格缺陷,如关羽的高傲,目空一切,不合群,不讲人际关系。

    其二,大局观念一定要强。不能像关羽那样背离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作为领导干部,头脑一定要清醒。

    其三,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关羽大概是高估了自己在蜀汉政权中的个人影响力,特别是他和刘备的私人感情。也许一个领导干部真正的政敌就是你最亲近的人。(未完待续)

第911章 不能让一只苍蝇接近首长

    吃罢早饭,吴天彪陪二哥吴天然到一处白皮松林里散步。

    吴天彪问,二哥,这间别墅还可以吧?

    吴天然说,不错。

    吴天彪说,二哥,我想把这一处别墅送给你。忙的时候,你可以到这里散散心、读读书。

    吴天然说,天彪啊,你开什么玩笑。第一,这处别墅位于文物保护单位凤凰书院里面,它可是姓公的。不仅你不能送给我,连你本人也不能以个人的名义拥有。第二,你二哥的脾气你也知道,多少年了,我接受过谁送的礼物?第三,我要给你一个提醒,以后,你不要过多地和官场上的人掺和。你是生意人,是实业家,要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的发展上。

    吴天彪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好,二哥,我知道了。

    但吴天彪的心里在想,现在做生意,不和官场上的人掺和,能行吗?你没有背景,生意能做大吗?

    吴天然说,天彪啊,咱爸咱妈在你的茶园里,生活还行吧?

    吴天彪说,二哥,咱爸现在对茶很感兴趣,我觉得他是过得有滋有味。不过,咱妈还是有一点想家,想白河县。

    吴天然说,下午咱们到茶园里去看一看咱爸咱妈。

    吴天彪说,好。让天娇也来吧,把孩子们也带上。

    吴天然说,好。

    兄弟两个在白皮松林里转悠了一会儿,吴天然说,天彪啊,你是不是有意在凤凰山的开发中,突出了221这个数字?

    吴天彪说,二哥,何以见得?

    吴天然说,你看,这里的天瀑高221米,凤凰书院孔子塑像的身高是2.21米,当然,这也是他的真实身高。山顶炼真宫供奉的张三丰,他活到了221岁,这也是他传说中的岁数。山下铁佛寺里面的那个大铁佛,重量是22.1万斤。山顶最大一棵古橿树的树龄是2.21万年。温泉度假村里面大小温泉池221个,而凤凰山旅游的核心景区是221平方公里。还有你这里的茶园,有机高山茶,2.21万亩。

    听了吴天然的话,吴天彪笑了起来,二哥,经你这么说,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关于这个221,有天然的,也有我们集团有意凑成的。这里的景点虽然众多,但用一个221统领,就好记多了。

    吴天然说,再给你个小建议。咱们西山县的那个杀虎口水库,面积是200平方公里,你们集团也可以接手进行开发,就说是221平方公里。

    吴天彪说,二哥,你的这个想法好。咱们凤凰山景区一切都用这个221统领了。有特色啊!那个水库,我们也正在计划进行开发。

    哥俩正在闲聊,省委书记王国庆突然给吴天然打来了一个电话。

    吴天然说,爸,你好!

    王国庆说,天然啊,中央书记处的秘书牛顿要到咱们凤凰山来转两天。我陪着他,今天晚上就到。

    吴天然说,好,我在这边做好准备。

    挂了电话,吴天彪问,二哥,是王书记的电话?

    吴天然说,是的,他要陪着书记处的秘书牛顿一块儿来凤凰山玩两天。

    吴天彪说,那可是太好了。

    王国庆这次进京收获不小。

    军界、政界两个宴会过后,他如愿以偿,分别见到了书记处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

    他简要地向首长们汇报了一下k省今年以来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中原经济区的打造情报。两位首长对k省的发展变化都表示充分肯定。副总理甚至对王国庆个人还寄予厚望。这让王国庆很是兴奋。难道在他的仕途中,省委书记还不是最后一站?他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拜见罢两位首长,书记处书记要出国进行访问,而这次并没有带牛顿,因此牛顿就可以在北京清闲几天。王国庆就约上他到凤凰山去玩几天。牛顿没有推辞。

    吴天然给山阳市市长白松音和山阳市委秘书长毛书庆两个人分别打了电话,说省委王国庆书记和书记处秘书牛顿今天晚上就要到山阳了。因为吴天然目前就在凤凰山,他就让白松音带领相关人员到机场接机,而这次活动的组织联络则由毛书庆全权负责。那边对口联络的是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江满帆。

    接到指示后,毛书庆立即行动起来。王国庆和牛顿要来,这可是天大的事。

    毛书庆带上市委副秘书长方致远,当即通行召开了一个大型的协调会。

    首先是安全保卫工作。由公安局长胡长林负责,市交警支队长马识途、西山县公安局长胡长来配合。引导车队的那辆警车,仍由山阳公安的形象大使黄苗苗副局长乘坐。安全标准是:不能让一只苍蝇接近首长。

    其次是信访稳定工作。由市信访局长李中方负责,西山县信访局长李小方配合。标准是:不能让一个群众接近首长。

    接下来是交通顺畅工程。由市交通局长楚风负责,马识途与西山县交通局长李四通配合。标准是:不能让一个石头出现在首长的车轮下,也不能让一辆非首长车队的车靠近首长。

    当然还有具体的接待工作。也就是首长一行人的吃喝休息问题。这项工作责任重大,由市委秘书长方致远亲自负责。

    其它,还有宣传报道组、卫生医疗组、材料汇报组等,都一一做了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省委书记王国庆是山阳市的老领导,老家又在西山县,因此他能回来,应当让更多的官员都能见一见才好。

    市四大家领导应当有一个同王国庆的见面会,西山县的四大家领导应当在凤凰山全程陪同。

    书记处秘书牛顿的到来,意义更加重大,要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

    白松音和毛书庆两个人也在猜测,牛顿的到来,是不是一个小小的风向标,预示着王国庆书记在仕途上还有更大的作为?

    因此,这次接待一定要以最高的规格,展示出山阳官员的风采和形象,展示出山阳近两年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因为飞机晚点,王国庆和牛顿他们在山阳机场着陆时,已经是深夜11点了。

    但山阳市的一班官员们仍在机场耐心地等候着。

    当他们见到王国庆时,一个个都是面带笑容,精神抖擞。

    站在第一排的是市长白松音,副书记王丰军,纪委书记毛为民,常务副市长侯鸣放,秘书长毛书庆,组织部长周子成。王国庆、牛顿同他们一一握手,点头示意。

    其他的四大家成员也纷纷上前同首长们握手。

    王国庆说,因为大雾的关系,飞机晚点,让同志们久等了!

    白松音笑*地说,不晚不晚,现在才11点嘛!王书记、牛主任,我们吴天然书记已经提前赶到了凤凰山,他和西山县的领导们在山上等候。

    牛顿说,你们太客气了,给你们添麻烦了!

    白松音说,牛主任,我们做的还很不够,你要多指导,多批评!

    毛书庆上前紧紧地拉住江满帆的手说,秘书长好啊,想死你了!

    江满帆轻轻拍了拍毛书庆的手背说,你好你好,我也想死你了!

    毛书庆问:今天晚上是先在山阳休息呢,还是直接到凤凰山温泉?

    江满帆说,今天已经晚了,就在市里简单吃一点,让首长们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就上凤凰山。

    毛书庆说,好,好。

    因为江满帆他们在飞机上不能打手机,毛书庆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到,因此,他在山阳市天彪大厦和凤凰山温泉度假村都做了安排。

    在去天彪大厦的路上,毛书庆给吴天然做了汇报,说省委王书记刚刚到,今天晚上就在市里休息,明天一早去凤凰山。

    吴天然还在凤凰书院的书香门弟里面读书,他对毛书庆说,好,我知道了,你们在那边做好接待。

    毛书庆说,吴书记,你就放心吧!

    吴天然想,这个牛顿来到k省的凤凰山,会有什么事呢?(未完待续)

第912章 我只为领导服务

    第二天早上,王国庆、牛顿等人在天彪大厦用过早餐后,就在山阳市的一班党政干部的前呼后拥下,往西山县的凤凰山景区赶去。

    黄苗苗作为市公安局的副局长,坐在第一辆警车上,这辆车是引导车,也是开道车。

    在山阳市区,凡是车队经过的地方,街道两旁都交警执勤。看到车队过来了,交警们都立即立正并向车队敬礼。而每一个十字路口,车队皆一路绿灯。车队经过的整个市区的道路也非常通畅。

    牛顿对王国庆说,王书记,山阳的交通秩序不错,比北京强。北京现在的堵车现象相当严重。

    王国庆谦虚地说,山阳毕竟是小地方,人少、车少嘛。

    牛顿说,不,我看主要还是管理有方。

    他们两个人当然不知道,就在刚才,为了保证他们车队的通过,凤凰区交警大队长梁效忠还与一位私家车的车主发生了冲突,差一点就动起手来。

    因为今天市体育场有比赛,因此体育场外的那一段发生了车辆堵塞。听到这一状况后,凤凰区交警大队长梁效忠当即赶了过了。因为领导们的车队马上就要来了,现在堵车,不是在打他们凤凰区交警的脸吗?

    梁效忠一便指挥执勤交警奋力催赶堵塞的车辆,一边亲自上前敲打一辆丰田车的车窗。

    梁效忠说,快走,快走,领导们的车队马上就要过来了。

    司机问,你在这里执勤到底为谁服务的?

    梁效忠说,你们这些人都不算什么东西,我只为领导服务,领导要出什么事,怎么办?其他人我不管!

    司机拿着摄像机上前与其争理,梁效忠二话不说,直接用手将摄像机重重地摔在地上:拍什么拍,还不快走?!

    没想到,这位车主竟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用一个胡杨泪的名号在网上发下帖子,并上传了一段视频。

    帖子的标题是《交警队长出牛语——我只为领导服务!》。

    在帖子末尾,胡杨泪还提供了一段长约1分25秒的视频。该视频用大约45秒的镜头记录了交警与司机争论的过程:视频进行到约15秒时,一片嘈杂的争吵声中,当事交警大声说着“我只管领导安全,不管你啥子哈”;52秒,当该交警打电话时突然发现有人跟着拍摄,便上前动手阻挡,镜头晃动,落在地上。

    帖子中讲,“该交警队长完全是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理解为领导就是人民,领导大过人民,领导就是他执勤的唯一目标,这样也是将领导从人民中划分开,领导不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吗?”综合帖子和视频的介绍,帖主虽然理解“保护领导安全不错”,但对交警的态度显然不满,一句“我只为领导服务”,野蛮对待老百姓,让年年纳税养“人民警察”的老百姓太心寒。

    梁效忠没有想到,这篇帖子当天中午就开始在网上热传,称山阳当地交警在执勤过程中面对“为谁服务”的质疑时,怒吼做上述回答。

    帖子大热,不断被转载,特别是k省当地的一些网络论坛。而在天涯论坛,在一天之内,该帖的浏览数超过66149人次,跟帖讨论者近千,一时掀起热议风潮。

    “真的是好戏接连上演,一官更比一官雷啊。”有网友评论说。该交警的这句表态,让很多网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不久前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质问记者的那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更有意思的是,一位知情者向透露,这次视频中与该交警发生冲突的,正是来自当地一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

    “nb啊,不知道是谁让他穿上这身衣服的,是谁给了他这权力的”。有一位网友愤愤不平地表示。

    不过,也有网友似乎已见怪不怪了,天涯网友“柳枫梃”表示,“人家只是说了一句实话而已。”

    当王国庆和牛顿他们从杀虎口上到凤凰书院时,这篇针对山阳交警的帖子已经在网上疯传。

    市公安局长胡长林已经感受到了身上的压力。翻看了部分网上跟帖,交警支队长马识途的身上就出了汗。

    胡长林对马识途说,这件事可不能让省委的王书记知道了。

    马识途说,胡局长,现在的网络太自由、太随便,我们无法左右。王书记他们如果一上网,就会了解全部真相。

    胡长林说,咱们先陪着领导们在山上游玩吧,这件事咱们先不对他们讲。不过,一会儿,按照程序,咱们得先向秘书长毛书庆请示一下。

    毛书庆听了二人的汇报,并通过自己的手机上网浏览了一番说,胡局长,这件事现在是闹大了。我做不了主,我得再向天然吴书记请求。

    吴天然得知此事后,神情凝重。

    他对毛书庆、胡长林说,这件事的性质严重,影响较大,我们必须慎重对待。

    毛书庆说,就是,就是。

    吴天然说,我建议。

    听到这里,毛书庆和胡长林都习惯性地掏出笔记本开始记。

    吴天然接着说,第一,我们要主动在网上回应。就以凤凰区公安局的名义。第二,针对贴子中提到的领导车队,我们要回避。就说梁效忠是对体育比赛安保工作的例行值勤。第三,对梁效忠,先做出停职处分。

    毛书庆说,好,好。

    吴天然说,今天下午,就以凤凰区公安局的名义在网上正式做出回应。

    胡长林说,好,好,我们这就去安排。

    吴天然说,帖子虽短,但要字斟句酌,一定不要犯了政治性的错误。我只为领导服务,这么没有水平的话,亏他梁效忠能说得出口。

    胡长林说,吴书记,这个梁效忠平时工作不错。他这次说了这样的话,我看主要是他当时太急了,随口说的。

    这天下午6时,署名“凤凰警方”的帖子出现在天涯论坛,通报了此事。

    帖子确认,当事交警为该局交通警察大队大队长梁效忠。通报称,当天正值山阳第五次运动会在体育中心召开,为确保运动员车队安全顺利进场,梁效忠带领勤务民警进行疏导。

    “很快,两辆群众车辆按照现场交警的指示撤出堵点,但是一辆黑色丰田车依旧停放在大门外侧等待进入……梁效忠迅速上前与车主进行沟通,该车司机窗门紧闭,情急之下梁忠用手拍打车窗,并用手势示意该车司机迅速驶离。”

    “梁效忠情绪表现较为急躁,言语失当”,通报称,事发后,区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并专题召开党委会议对此事进行研究,决定对交通警察大队大队长梁效忠作出停止执行职务处理,并已向当事司机道歉,取得后者谅解。

    通报最后表示,“局纪委、督察部门已着手对事件情况进行调查,待事件调查完毕后局党委将对梁效忠进行进一步处理”。

    通过这件事,吴天然意识到,现在是一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面对网络,都需要重新学会说话。(未完待续)

第913章 有话好好说

    在凤凰山,牛顿显得很兴奋。

    他对王国庆说,王书记,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到过一些地方。相比之下,我觉得凤凰山景区不仅在中原地区是一流的,就是放在全国来看,也排在前列。雄秀皆备,天然氧吧啊!

    王国庆说,凤凰山这地方是一块儿风水宝地,牛主任可以在此多转几天。

    牛顿说,有时候,我在想,啥时候解甲归田了,我就可以过上劈柴放马,纵情山水的自由生活。现在这种生活,唉,没办法啊,身不由己。我也想在这里多呆几天,可做不到啊!

    王国庆说,我知道,牛老弟只能是忙里偷闲。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地玩几天。

    吴天然虽然仍在陪着王国庆和牛顿等人在凤凰山上考察,但他仍在对刚刚发生的事,也就是梁效忠出口“我只为领导服务”这件事进行反思。

    事后,吴天然对梁效忠专门安派人进行了追究,结果发现这个人在平时的工作中表现不错,工作扎实,作风顽强。这一次的事件,大概是情急之下的一时失言。有人说梁效忠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为领导服务那是他的职责,但这种话能摆到桌面上吗?

    在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舆论力量的时候,原先可以随口说的话,今天是再也不能信口开河了。吴天然觉得,有必要对一些窗口单位的领导,特别是各级机关的“新闻发言人”进行一次培训,要让他们认识到新的形势,有话好好说。

    章就今年,2009年来说,网络上就引发了多起关于各级官员不会说话的热议。

    比如——“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上,竟然被开发商建起了12幢连体别墅和两幢楼中楼。

    当记者见了郑州市规划局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逯军,将他们出具的信访处理意见书递过去时。逯军就要求检查记者的采访设备,在拔掉了采访机话筒之后,他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你们广播电台管这闲事干什么?”当记者要求他对于他们出具的信访处理意见进行解释时,这位副局长却向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话让记者难以理解,众所周知,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党和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和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可为什么在逯军副局长眼里,党和百姓却成了对立的双方?记者要求他对这句话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这位副局长说:“这个事我不清楚。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你,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事。等我搞清楚了以后我可以回复你。这件事我可以交有关部门来处理。”逯军副局长拿出笔来,居然在已经加盖了郑州市规划局信访专用章的处理意见书上又批示:请信访处办理。

    事发后,逮军继续上班,记者继续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

    郑州市委组织部的一位干部说,目前部里还没有有关逯军任何处罚及追究责任的信息。不过,他个人认为,逯军此言属于个人言行,只能代表个人,组织部也管不了,国家也是规定言论自由。

    记者的帖子一出,网友竞相转载,一天之内搜索量就高达100多万条。

    后因来自网络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久,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郑州市委、市政府成立调查组正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已被停止工作,接受调查。

    比如——“这个事不好说太细”!

    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的联合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种收费。但年初天津小车车主发现,他们每月仍须交纳55元的有关费用。1月份,面对记者的镜头,天津市政管理局规费处副处长刘某说:“这个事我不好再说太细”。

    比如——“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

    3月初,某省一位政协官员就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接受记者采访。在表示“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之后,反问记者:“如果要公布,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那些企业老板的利润为什么不向工人公布?”

    比如——“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6月下旬,济南天桥区一小学领导宴请官员,当地文化部门主管领导借着酒劲要求女教师陪酒,遭到拒绝并被扇了一耳光。随后,该领导气急败坏地说:“你敢打我,你等着,我可是主管文化的干部,有你好看!”还对前来采访此事的记者扬言:“我是管文化的,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比如——“没时间跟你闲扯”。

    8月下旬,湖北省应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市内有段人行道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实地查看处理。该市创建办随后回复:“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谈。”回复甚至还把“面谈”的“谈”错写为“淡”。

    比如——“你是哪个单位的”?

    第十一届全运会赛前,网上贴出一则关于跳水比赛的金牌预测,结果全部应验。在比赛尚未结束之际,又爆出“跳水金牌全部内定”的传闻,将事件推向风口浪尖。10月12日,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媒体质疑,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反问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

    比如——“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

    10月27日,在广州市黄埔大道交通整治工作会上,记者就“封闭部分行车道是否应征询市民意见”采访当地交警时,新光快速路有限公司某部长梁某突然发火,并质问记者:“那么我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臭不臭也要告诉你?”随后转身离去。媒体报道后,被网友称为“拉屎官”的当事人被撤职,并就不当言论公开道歉。

    比如——“我没有受贿动机,是为了发展”。

    11月4日,重庆市一中院开庭审理潼南县委原常委、常务副县长潭新生涉嫌受贿一案。庭审中,潭承认收受“礼金”“奖金”的事实,但他辩称:“我没有受贿动机,所履行的是正常职务行为,是为了发展,体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此语一出,舆论大哗,遭到异口同声的质疑和讨伐。

    再比如——“不打听、不过问”!

    对于阜新市一起做伪证的案子,因为牵涉到部分官员,有记者就致电辽宁省纪委办公厅,询问省纪委对此事是否表示关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并对记者说,“如果是公事,需要发公函过来;如果是私事,可以向信访部门反映”。“我们纪检工作的原则就是,对不负责办理的案件,不打听、不过问……”对“实名举报”事件,阜新市纪检委一位工作人员接受电视媒体电话采访时表示。举报调查工作仍在进行,阜新各方对于事件的集体缄默让公众颇为关注,其中这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回答的“不打听、不过问”,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此言一出,在各大网站上,网友们均提出了将“不打听、不过问”顶为网络流行语的建议,单是网易,就有4000多个跟帖,支持这一建议。有网友称,这是“躲猫猫”之后的又一次网络热潮。

    再比如——“躲猫猫”。

    2009年2月8日,24岁的云南晋宁农民李乔明在看守所被牢头狱霸殴打致死,警方却称其是在“玩躲猫猫游戏时撞墙而死”。对此,包括网民在内的社会各界普遍表示质疑。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再次调查表明,2009年1月29日至2月8日,李荞明在被关押期间,被同监房的张厚华、张涛等人多次体罚、虐待和殴打,导致其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事件调查清楚后,晋宁县公安机关相关领导和民警均被问责,殴人致死的牢头狱霸被追究刑事责任。

    再比如——“70码”。

    5月7日晚八时许,20岁的杭州青年胡斌驾驶跑车行驶到文二西路一小区门口人行横道时,撞飞横过马路的25岁男青年谭卓,致谭卓当场死亡。次日,杭州市公安局称案发时肇事车辆车速认定“每小时70码左右”,受到公众质疑。后鉴定机构出具报告称,肇事车辆时速在每小时84.1公里至101.2公里范围,且被非法改装过。此后,胡斌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而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又有人质疑出庭受审的胡斌是“替身”,司法机关则证明了他确为“真身”。这种怀疑,某种程度上是“70码”导致的不信任感的延续。

    ……

    由于媒体披露和网络转载,这些“雷人雷语”每一出现,都能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质疑、批判、评论,不一而足。吴天然觉得,官员“雷人雷语”受关注,一方面说明当前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中的官僚主义习气仍然比较浓厚,个别官员存在权力的“傲慢与偏见”,由此导致面对媒体和公众时屡屡“失言”;另一方面和一段时间内的社会情绪也有一定关系,面对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民众或多或少地存在焦虑心理,官员“雷人雷语”很容易刺激人们的神经,由此引发广泛质疑和声讨。

    这些事情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有些官员的雷语,是他们水平低下、无视群众的真实体现。“是不是拉屎也要告诉你啊”?“你是哪个单位的”?有些雷语则是一些官员情急之下的言语失当,后被网络无限放大,上纲上线。比如“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比如山阳梁效忠的“我只为领导服务”。而有些在网络上走红的雷语,则显然只是一些官员酒后的醉话。比如“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也有一些大概是一些官员和记者们在言语的多次交锋后的随口一说,比如“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

    但不管怎样,这些话显然是错话,犯了严重的或低级的错误。严重的如“我只为领导服务”之类,低级的如“躲猫猫”、“70码”之类。也不管一些官员当时说出此类雷人之语的情形如何,只少反映出他们政治素质的不合格,考虑问题的不全面,应变能力的不敏锐。

    就在凤凰山上,吴天然就把自己的考虑和市委宣传部长任明霞做了交流,任明霞认为很有必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教育。让他们有话好好说。

    任明霞说,一句话代表了一个人的水平,一些平时工作能努力的同志因为在媒体面前说了一句错话而断送了政治生命,很可惜。我觉得这一问题,培训他们说话的技巧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关键在于加强党性修养,一切从讲政治出发。提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法律水平是当务之急。另外,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强化群众观点,只要一切是为了群众,就不会说错话。即使一时失口,群众也能原谅。

    吴天然说,明霞啊,你说的很好。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在咱们全市掀起一个加强党性和增加群众观念的教育活动。

    任明霞建议说,吴书记,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觉得不必再单列一个活动,而是和目前正在开展的“学教”活动(注:学习实践活动的简称。2008年9月,在江苏省、江西省、四川省和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23个单位进行为期半年试点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党全面启动。学习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3批进行,到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共有370多万个党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参加。)结合起来。把你刚才强调的内容充实进去。

    吴天然说,好,可以。(未完待续)

第914章 拿下首长

    在凤凰山转了一天,王国庆、牛顿一行人傍晚时分在温泉度假村泡了泡澡。

    牛顿说,没有想到,凤凰山还有这么好的温泉,整个设施也很现代,很有品位。

    王国庆笑笑说,这里的老总就是陪着我们的那个吴天彪,我当年担任山阳市委书记的时候,他曾做过我的司机。

    牛顿说,难怪这位老总如此有眼光,看来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在泳池里,一群漂亮的女人格外醒目。

    市委宣传部长任明霞,市公安局副局长黄苗苗,市旅游局长燕来,西山县县长李冰雪,西山县旅游局长王唤娣,“天彪旅游”的小艳、丹珠、柳柳等人聚在一起,那绝对是满池春色。

    市委秘书长毛书庆一边用眼睛扑捉着美人们的身姿,一边用眼睛的余光去看牛顿的表情。

    他发现这个牛顿和他有同样的爱好,虽然在升腾的水雾中,但仍可以感受到牛顿眼中放出来的那火辣辣的光芒。

    毛书庆便游到吴天彪身边,与他耳语起来。

    吴天彪说,秘书长,好,好,我有考虑,有安排。

    毛书庆笑*地说,对,对,这就对了,投其所好。

    在温泉度假村里边吃罢晚饭,吴天彪准备把王国庆、牛顿和吴天然安置到凤凰书院里面的那三套别墅里,每人住一套。

    吴天然说,我就不去住了,还是让省委副秘书长江满帆同志去住吧。

    毛书庆在一旁小声地说,吴书记,你级别比他高。

    吴天然说,人家是咱们凤凰山的客人。

    毛书庆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什么话来。

    吴天然问,天彪啊,那边别墅的安全保卫情况怎么样?

    吴天彪说,绝对没问题。平时,如果别墅里住了客人,警卫室里都有我们的保安值班。今天是王国庆书记和牛顿主任来了,保安都换成了西山县的公安。另外,在三套别墅的里里外外,我们安装了几十个摄像头,就是一只老鼠、一只苍蝇也躲不过监控人员的眼睛。

    吴天然说,好,既要切实增强领导们的安全性,又不能让领导们感到处处有警察们的活动。

    毛书庆说,就是,就是,要内紧外松,防范危机与无形。对了,吴总,保健医生也要到位。

    吴天彪说,市委方致远副秘书长已经把随行的医生和护士派到那边了。

    毛书庆说,好,好。

    等一切安排妥当后,毛书庆又小声问吴天彪:吴总,我刚才给你说的那个事?

    吴天彪说,放心,安排好了。

    原来,毛书庆刚才在游泳池里给吴天彪建议,要他给牛顿安排一个漂亮的小姐。

    吴天彪把这件事交给了柳柳,柳柳便从她的小姐队伍中挑选出了小红、小青、小翠三个标致而风骚的小姐。这些小姐平时都在温泉度假村里面工作,以满足vip客人的特殊需求。

    在整个天彪集团,有两支小姐队伍,一队归天彪大厦里白宫的阿珠带领,另一队由凤凰山景区的柳柳带领。平时,小姐之间也可以交流和调剂。

    这天晚上,小红、小青、小翠三人都以服务员的身份入驻别墅。根据分工,小红照顾王国庆,小青服侍牛顿,小翠自然是为江满帆效劳了。

    柳柳在给她们三个安排任务时,特意强调,你们几个要拿出看家本领,一定要讨得这三位贵客的欢心。

    几位小姐都笑嘻嘻地说,柳姐,你就放心吧,凭我们的本事,拿下他们,小菜一碟。

    柳柳又说,咱们吴总说了,今晚上有特别加班费,每人三千元,你们要好好表现。另外,他们如果给你们小费,只管接了,不用上交。

    小红说,柳姐,今晚上是什么客人,吴总这么客气?

    柳柳说,你们不要管他们是什么人,只管当爷敬着就行。

    小青说,好,好,明白了。

    小翠也说,管他们是皇帝老儿,还是啥乌龟王八蛋,落到本小姐的手里,统统拿下。

    柳柳对自己的小姐也非常欣赏,她知道她们的本事,也相信她们今晚都能让那几个男人欲仙欲死。

    可柳柳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几位姑娘一个也没有能进入情况。

    先是王国庆,他把牛顿、江满帆两个人都叫到自己的别墅里,又把吴天然喊了来,四个人就坐在会客厅里打起“斗地主”来。

    几个人一边打牌,一边谈些时政。

    王国庆说,当今的时代,真的是越来越民主了。

    牛顿说,民主化是一种进程。

    王国庆说,台湾的那个阿扁,刚从总统的宝座上下来,就被判了刑。

    江满帆说,又是一个9.11。今年9月11日,一审宣判,**被判无期徒刑,并科新台币二亿元罚金,同时褫夺公权终身。

    王国庆说,我听说这个阿扁在上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就很好,很聪明。

    江满帆说,**的学业,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优异。1963年6月,**以第一名成绩从隆田小学毕业,并获得“县长奖”,被保送至曾文中学初中部(现为麻豆国中)。1966年6月,**以初中第一名毕业直升至曾文中学高中部,次年台南一中。1969年6月,陈又以高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于同年8月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大学商学系工商管理组。1973年大学三年级时更以律师状元(全台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台湾地区律师资格,成为当时台湾最年轻的律师。1974年6月,**以第一名成绩自台*律系毕业。

    王国庆说,小学毕业是第一名,初中毕业是第一名,高中毕业是第一名,大学毕业还是第一名。这家伙是连中四元啊!学业比我可是好多了。

    江满帆说,**大学毕业后,先是当了律师,后来涉足政坛。1994年12月,他当选台北市市长。1998年12月5日,在谋求连任台北市长的竞选中落败,马英九当选为台北市市长。**虽然没有当上台北市市长,却在2000年当选为所谓的“中华民国第十任总统”。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竞选连任成功。2008年5月20日**在卸任前多次表示,卸任后将成为终身的台湾志工;并且在卸任当天依约排定了许多的志工行程。不过他在卸任总统职务一小时后,就因国务机要费案遭到检调机关侦办。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就任台湾第十二任总统。同日,**卸任。

    王国庆笑笑说,**这个人,在台上8年,一直是困扰不断,麻烦不断。而那个马英九据说是小帅哥,人称小马哥啊!

    牛顿说,马英九也不小了,他和**是同岁,都是1850年生人。不过,马英九身高178厘米,容姿英俊斯文,许多媒体都曾以年轻俊秀的政治明星来报道马英九,而马英九本人亦以长期持续的晨跑及积极参与运动活动来建立健康活力的正面公众形象。在一些针对台湾女性与同志的票选活动中,马英九曾被评为政治人物类的“梦中情人”,媒体惯以“小马哥”昵称之。有些调查认为马英九出色的外在条件是他于台湾政坛崛起的最大因素,《新新闻》将该因素解读为“马英九神话”。在性格上,马英九具有正直自律、俭朴清廉、依法行事的形象,并且极力避免涉入任何有可能惹人非议的应酬与聚会,因而有“政治不沾锅”、“政治洁癖”等可正可反的评价。认同这种行事作风的人会认为马英九比较温和理性,不认同的人则会批评马英九虚伪或缺乏勇于带头领众的魄力。

    王国庆说,噢,他们两个都比我大一岁。说到马英九,倒是让我想起了重庆的薄熙来。

    牛顿说,薄书记的公众形象也是富有魅力的,港台的一些媒体就把他称为大陆的小马哥。认为他和马英九有一拼。

    “斗地主”一直斗到晚上11点才结束。

    小红一直在里面服务着,给他们倒茶、让烟。

    四位领导在打牌时,也多少带了一些彩头,两个多小时下来,牛顿赢了两千五,王国庆赢了一千五。吴天然和江满帆两个人各自输了两千块钱。

    最后,王国庆打了一个哈欠说,今天就算了,你们也早点休息,来日再战吧。

    王国庆又回头对小红说,服务员,你也可以回去休息了,我还要同吴天然书记谈点事。

    看样子,王国庆是不需要特别服务了,小红只得悻悻离去。

    再说江满帆那间别墅,小翠刚进来,他就出去打牌了,两个人还没有对上眼,更不要说擦出什么火花了。

    小翠只得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这时,一位风风火火的丰满女人闯了进来。

    一进来,丰满女人就问小翠“洗澡间在哪儿?”

    小翠便把丰满女人领到了二楼的浴室。

    丰满女人问:你是这里的服务员?

    小翠说,大姐,我是。

    丰满女人说,好了,晚上也没什么事,你就先回去吧。

    小翠想,这位女人大概是这里那位男士的夫人,只好悻悻地离去。

    其实,这位女人并不是江满帆的夫人,而是他的情人桑红。

    桑红在从山阳调到省报任记者部主任的过程中,得到了江满帆的特别关照,事成之后,两个人也成了情人。

    这次江满帆陪送王国庆、牛顿由北京来凤凰山考察,江满帆便给桑红打了一个电话,希望她以《k省日报》记者的身份,来凤凰山跟踪报导领导们的活动。桑红自然是一口答应。

    因为有事耽搁,桑红直到这天晚上才赶到凤凰山。她给江满帆打了电话,弄清了他的休息地点后,直接就进了凤凰书院。而他的丈夫、山阳市副市长白明远也在山上,今晚在温泉度假村休息。桑红居然忘了和他联系。(未完待续)

第915章 抢了小姐们的饭碗

    这些天,桑红的心情很不好。

    她哪里会想到,自己的亲妹妹桑苗会是台湾的职业特工。眼下,桑苗已被我国家安全机关羁押在大牢里,有人说,以桑苗的情况,大概会是死刑。她们家没有男孩,就她们姐妹二人,平时她们俩处得很好。加上她们俩人长得丰满漂亮,又很是聪明,在社会上也混得很开,别人就一直称她们俩是姊妹花。桑红也闹不明白,桑苗为什么为加入台湾军情局。

    如此一来,桑苗把自己的一生给毁了,也伤透了桑红的心。

    好在现在没有诛连,如果是在文革时期,她桑红的头上大概也要扣上一顶里通外国的大帽子。

    还有那个前途无量的邓玉杰,人家可是省委书记的秘书,也因为受到了桑苗的牵连,工作丢了,听说被判了三年。

    妹妹啊,你真是鬼迷心窍。

    你说你干什么不好,偏偏要去当特务。

    特务的下场能好得了?

    唉……

    她也正想散散心,接到省委办公厅主任江满帆的电话后,她就只身一人赶赴到了凤凰山。

    通过桑苗的事,桑红更是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活一天就快活一天吧。

    冲罢澡,江满帆打牌还没有回来。桑红就一边看电视,一边想着心事。享受人生吧,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晚上就和江满帆在床上大战三百回合。

    市委秘书长毛书庆通过观察,觉得中央书记处秘书牛顿和他一样,应当都是好色之徒。可是柳柳派过去的小青竟然也没能如愿。

    原来,牌局结束后,牛顿回到自己的那间别墅,就打电话让负责警卫工作的黄苗苗到他这里商量工作。

    眼下凤凰书院的警卫工作就由黄苗苗带着一班警察们巡逻值勤,根据原来定下的原则,不能让一只苍蝇接近首长。

    黄苗苗还没有来到书香门弟的时候,小青就给牛顿沏茶、冲咖啡,并递上了一条湿毛巾,让牛顿擦脸。

    看这里的服务员如此周到,牛顿不由得多看了小青几眼。

    小青的个头挺高,胸很大,腰却细得很。她的一张小嘴很有特色,天然向上翘着。

    牛顿想,这样的女子不会是普通的宾馆服务员,大概是小姐。并且是品位很高的小姐。

    牛顿客气地问,小姐,怎么称呼?

    小青扭捏了一个说,大哥叫我小青就行了。

    牛顿说,小青,小青,这名字不错。

    小青问:大哥,这里的热水是从温泉度假村那边引过来的,要不要放上水,一会儿你泡个热水澡?

    牛顿说:好,那就麻烦你了。

    小青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甚至在有意无意间用自己的超大“凶器”顶了顶牛顿的脊背,这才扭着屁股到卫生间放水去了。

    当小青从二楼下来时,黄苗苗已经穿着警服在客厅里陪着牛顿喝茶了。

    小青只得在一旁垂手侍立着,耐心地等候着黄苗苗的离去。

    牛顿在黄苗苗的跟前很是热情,在小青看来,甚至是有些主动逢迎的意味。这样看来,牛顿今晚的心思应当是在黄苗苗的身上,她小青没有戏了。

    果然,不久,牛顿就对小青说,小青啊,谢谢你今天晚上对我们的照顾。这样吧,我还要同黄局长说些工作上的事,你就先回去休息吧。

    小青嫉妒地看了黄苗苗一眼,只得悻悻离去。她一边走一边想,这个黄苗苗明明就是一个穿着警服的小姐,什么公安局的副局长,屁!谁不知道她是市纪委书记毛为民的小三。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怎么样,这个大哥今天晚上不是就又盯上黄苗苗了?亲爱的黄局长,人家大哥今天是吃定你的豆腐了。不过,你肯定也很乐意。因为你本身就是一个穿着警服的小姐。你穿着这身制服,更能激发一些男人们的**。

    在温泉度假村那边,为了满足一些客人对制服女郎的偏好,柳柳也为她们这些小姐们准备了不少制服。有空姐的,有警察的,有护士的,还有一些是学生装。他妈的,就是有一些臭男人喜好这一口。有一天,似乎是什么四川的一位省委副书记,姓金吧,在度假村,就是由她小青服务的。他妈的这个金副书记就让她先后穿着警服、空姐服和护士服,光着下身,用各种体位为他服务。那天晚上,这个老家伙兴奋得很,不停地叫着。哪里像是什么省委副书记,活生生就是一个发情的公狗,一个衣冠禽兽。

    今天好了,这个黄苗苗可是穿着真正的警服呢。那位大哥大概已经开始兴奋了吧。

    小红、小翠和小青今天晚上都没能去给首长们提供特殊的服务,这一点柳柳根本就没有想到。她知道,凭她们三个的本事,应当是能把这几个首长轻松拿下的。

    凤凰山景区开放以来,吴天彪他们可是没少接待各种层次的官员。有一些看似一本正经、坐怀不乱的主,不是也被她的小姐们轻松拿下了吗?记得有一次,一个已经离休、据说是75岁的老先生,当年曾当过副省长的,连柳柳也认为他在那方面不行,可服务老先生的小红说,柳姐,可是不能用年龄论英雄啊?这个老家伙色的很,常备着伟哥呢。他昨天晚上又是抓又是咬,可把我害苦了。

    柳柳好奇地问,都75岁了,还能行?

    小红说,不仅能行,还折腾了半夜。

    柳柳说,当官的就是与常人不同啊!

    这方面的事情她柳柳见得多了,不管是谁,不管你的官职有多大,只要你是男人,就一定能被小姐们拿下。可今天晚上这是怎么了?

    小红说,老男人(指王国庆)先是召集他们几个打牌,随后又要和我们的吴天然书记聊天,就把我给打发走了。

    柳柳想,省委书记王国庆这样做可以理解。一是他年龄偏大,说不定已经不行了。二是他就是行,大概是讲究品位的,不会随便和哪一个小姐乱来。听说,王国庆的情人是省公安厅的副厅长阿雪。阿雪那可是天生尤物,赛过西施啊!三是市委书记吴天然是他王国庆的女婿,他大概要在这凤凰山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吧。

    柳柳就问小翠,那个省委的秘书长江满帆也不吃你这一套?

    小翠说,如果让我单独和他相处,我相信一定能将他拿下。可是半路里杀出一个程咬金,他妈的有一个比老娘还丰满的女人不请自到,把我给赶走了。那个女人,可真是。你们是没见,她的胸部就像是扣了两个篮球,挺出去老远,大得吓人。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柳柳有些吃惊,这位女人会是谁呢?照理说,在山上服务的小姐,那都是在她这里备过案的。

    小翠回忆说,我听她打电话,好像是省报的记者,姓桑。

    柳柳一拍大腿说,噢,是她,一定是她,桑红。她的胸部可是出了名的大。

    小翠说,桑红,对,就是桑红。柳姐,桑红是谁?

    柳柳说,她是省报的记者部主任,是咱们山阳市副市长白明远的老婆。

    小翠也有些吃惊了,一个堂堂的副市长老婆,还来和她们这些小姐们抢饭碗?

    柳柳说,我知道,桑红好这口。记住了,桑红进山和江满帆相会的事,不要对任何人讲。

    小翠说,柳姐,你就放心吧。这种事,我们才懒得去说。不过,这个女人要是年轻几岁,可是很适合干咱们这一行啊!

    柳柳又问小青,小青啊,你怎么也失利了?

    小青有些气愤地说,柳姐啊,那个黄苗苗,就是市公安局的副局长,他妈的,她今天晚上也抢了我的饭碗。说不定,她现在已经和那个谁,干上了!这个女人,我早就听说过,离过婚,为了享受,竟然不再结婚。年纪也不小了,他妈的腰还很细。也不知道是咋保养的。

    柳柳说,那个男人可不简单,官大的很,是从中南海出来的。小青啊,你要是能傍上这个人,以后的日子就风光了。

    小青说,不行,咱的命苦,没这福分了。他妈的黄苗苗已经傍上了。

    柳柳似乎是在自言自语,看来,黄苗苗也要走阿雪的路了,说不定还要后来居上。(未完待续)

第916章 相见恨晚

    这天晚上,王国庆把吴天然留下来,两个人又聊了一阵。

    王国庆说,天然啊,你也知道,人到了一定的份上,就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了。这次我在北京,见到了中央的两位首长,他们对我及咱们k省的工作都比较满意。事后,我在揣测,莫非我在政治上还有进步的空间?当然了,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今天我想和你聊的是,在当前这个阶段,我应当注意些什么呢?我知道,你在中央组织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上面在用人上的一些条条框框,还是有所了解的。

    吴天然没有想到,王国庆会问他这些话。他想了想说,爸,那要恭喜你了。

    王国庆说,只是我的猜测,八字还没一撇呢!

    吴天然说,爸,以你的个人能力,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也不用刻意去做什么,只要掌握着k省的发展大局,每一年都有新变化就行。如果刻意了,会适得其反。

    王国庆说,你是说,不能刻意,我明白。比如现在重庆的唱红打黑,是不是就有些刻意?

    吴天然说,有点。现在的主旋律当然仍是经济建设,是改革开放。唱红打黑当然也没有错,但同党和国家的主旋律有些冲突了。重庆把唱红打黑提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上,我个人认为是有些刻意,反而是喧宾夺主了。

    王国庆点点头说,是啊,你说的好。咱们当然还是要以改革开放、以科学发展为主旋律,当前重点抓好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仍是当务之急。持之以恒抓下去,抓出成效,人民会喜欢,中央当然也看得见。

    吴天然说,爸,就是这样。

    王国庆双问,天然啊,据你的观察,我个人应当注意些什么呢?换句话说,我身上有什么明显的性格缺点呢?

    吴天然说,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领导干部也会有自己的特色,会有不同的工作作风和思维特点。只要是一心为公,我认为什么样的性格都可以。什么类型的领导干部都需要。因此,不必特别去关心自己性格上的特点。省委书记这个级别的干部,在咱们中国大概不需要过分的创新,只要能把中央的精神贯彻好,把全省的发展引导好就行了。

    王国庆点点头说,说的好,只要是一心为公。

    王国庆一边说着,一边想,自己算是一心为公吗?大概远无算不上。如果自己将来要出事,恐怕就会出在这一点上。

    论能力,他王国庆很自信,他肯定在当代中国,在治理一方、选人驭人、稳定大局、协调各方等方面,没有几个人在他之上。人们称他为官场教父,也是实至名归。

    可惜的是,他自身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就是做不到一心为公、为政清廉。

    比如他有情人,情人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在用人上也偏爱自己的亲信,这些人已经遍居k省的方方面面,把持着主要的岗位。他也称不上清廉,他手里的钱,大概几辈子也花不完。虽然这些事情,在他的精心摆布下,无人掌握着真凭实据,但也的确是身上的致使伤。

    他就是这样,没办法,只能更小心地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了。

    让他欣慰的是,在这一方面,吴天然恰恰做的很好。王国庆想,像吴天然这样的人,应当受到重用,也必将会是前途无量。这样的人即使能走在他的前面,他也从内心深处里服气。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看看时间不早了,吴天然就起身告辞。

    王国庆说,天然啊,这间别墅如此宽畅,你今晚就住在这里吧,不要再去别的地方了。

    吴天然不愿同王国庆呆在一起,他就笑笑说,山阳的官员们都在温泉那边,有些事情,我还需要同他们商量。我就去那边了。

    第二天上午,吴天然仍然陪着王国庆、牛顿等人在凤凰山上考察。

    昨天晚上,牛顿和黄苗苗在别墅那张宽大的床上拼杀得你死我活,黄苗苗真不错,快30岁的人了,身材保持得极棒,极有攻击性。因为快30岁的人了,也显得更为成熟,更有味道。这一点,大概是小青她们身上所不具备的。黄苗苗表面上很斯文,但脱下衣服,却放得很开,各种体位都做的很好,让牛顿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这个黄苗苗可真的是一件活宝啊,牛顿觉得自己认识这位警花是有点晚了。这让他想到一个词,相见恨晚。但现在认识仍是相当幸运的,身边有黄苗苗,他的人生就更加在家多彩了。得找机会把黄苗苗调到北京去,这样,他们两个随时都能在一起疯。

    因为有了昨晚上那开心的战斗,牛顿今天的精神显得格外好。而那个江满帆则和他相反,两个眼圈黑青着,有些无精打采。桑红这女人,一般男人可是吃不消的。

    在山上,吴天然接到了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石磊打来的电话,说今年的这个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就要结业了,按原计划,吴天然是要在党员们的毕业典礼上讲话的。

    吴天然说,在开班典礼上我已经讲了话,这件事我也给省委书记王国庆同志做了汇报,他说他可以在毕业典礼上去讲一讲。不过,王书记眼下在凤凰山考察,因此,咱们党校就再加一些学习内容,把毕业典礼往后推个一周左右。

    石磊说,好,好的。

    三天后,牛顿接到了中南海来的电话,说首长已经提前回到了北京,让他马上赶回去。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牛顿只得和黄苗苗依依惜别。

    临走的时候,牛顿小声对黄苗苗说,苗苗啊,你要等着我。我找机会把你调到北京。

    黄苗羁浅笑道,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桑红作为省报的记者部主任,照理说,她不必到一线去采写新闻报导。不过,她却喜欢抛头露面,特别是领导们出席的活动,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她都会当仁不让。

    这不,省委书记王国庆在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就是由她采写报道的。

    k省日报讯(记者桑苗)昨日,2009年全省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毕业典礼在省委党校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庆出席毕业典礼并讲话。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有幸赶上了k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时代。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奋发有为大有作为的时代。希望同志们坚定信仰、牢记使命,坚持学习、勇于实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燃烧激情、勇于担当,廉洁从政、干净做事,以特别之为、尽非常之责,为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真正担负起时代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王国庆说,作为年轻干部,首先要对党和人民忠诚。只有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才能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自觉而坚定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在关键时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动力和燃料。要坚持终身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生活习惯,做学习型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做好实际工作、解决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做到“视常为圣、视平为要、视小为大”。要敢于担当,把担当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的分内之责,增强必须担当、应该担当的意识,提高能担当、会担当、善于担当的能力,做到平时工作为事业担责,关键时候为党和人民担“难”。

    王国庆指出,我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同等物质条件下,事业成败,比的是精神状态;物质条件有差距的情况下,要想取得事业成功,更要靠精神状态。具有艰苦奋斗、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蓬勃向上、生机勃发的标志。要实现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为事业奋斗的精气神,振作精神,茁壮心力,抢占发展“高地”,树立必胜信念。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求解,在实践中提高破解难题,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能力。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发挥年轻干部最具创造创新活力的优势,克服保守思想,做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的“尖兵”和创先争优的先锋。要坚持廉洁从政、干净做事,增强自我“管治”的能力,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习惯。

    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吴天然主持毕业典礼。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苗森,省委常委、秘书长程大同出席毕业典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毕业典礼。(未完待续)

第917章 我的修养要则

    在凤凰山时,吴天然被王国庆问起了人格的修养问题,不由得也引起了自己的反思。在省城这几天,吴天然便利用晚上写日记的时间,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做了一个总结,并希望自己以后能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我们知道,吴天然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已经坚持有差不多20年了。

    为了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吴天然首先想起了周恩来同志所写的《我的修养要则》。

    周恩来一生注重个人修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勤勉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为**人的楷模。这方面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其中一件是周恩来45岁生日时写下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

    1943年,南方局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正在机关开展整风学习。这天,周恩来在南方局办事处机关作了一场自我反省报告。他简要回顾参加革命的经历,剖析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反躬自省的语气为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作了一个谦诚的总结,并谦虚地自我批评“理论修养不够,有些事务主义的作风”。

    这天,同志们并没有忘记周恩来的生日,特做了几道简单的菜准备晚上为他祝寿。周恩来知道后坚持不出席,只让厨房煮了碗面作为纪念。就在这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办公室,以更严格的党性标准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要求自己。结合整风实际,他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共有7个方面内容: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不仅以这种他认为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45岁生日,更自我规定了人生“要则”。吴天然认真看了看,想了想,觉得很有借鉴价值。

    另一个对自我修养很有体会的人是美国的富兰克林。吴天然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把《富兰克林自传》通读过三遍,从中获益匪浅。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作家、画家。他发明了避雷针,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写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名言,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吴天然算了算,这个富兰克林可谓是一个多面手的大家。

    在政治上,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他还四次当选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他还改革了北美的邮政系统。在科学上,他的成就也很突出。在数学上,他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这两个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仍为学者称道。在热学方面,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能够节省四分之三的燃料。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即能看清楚近处又能看清楚远处的事物。另外,他发明了口琴,摇椅,路灯,避雷针。他还设计出夏天穿的白色亚麻服装,设计了最早的游泳眼镜和蛙蹼。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在其它方面,富兰克林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新手制定了新闻传播法。创立了议员的近代选举法。

    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他被华盛顿称作“美国人的象征。”其自传体著作《富兰克林自传》,被看作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者最详实的纪录,一部坦诚的有益于后人的史无前例的传记。

    富兰克林的成功得益于其不畏艰险的拚搏奋斗,勤奋自学等等,但其“修身计划”中所列举的美德却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富兰克林小时候家里生活也很穷苦,他没有条件接受多少教育,但自幼酷爱读书,并自己偷偷练习写作,12岁前在父亲的店铺干,之后在其哥哥所开的印刷所当学徒,几年后,一位15、16岁的少年就因为与其印刷商哥哥不合而只身偷偷搭船去三百英里以外的纽约开始了自己独立奋斗的历史,还差点海上遇险。他回忆说:“记得童年时,父亲曾无数次告诉我们所罗门的一句格言:‘如果一个人能够兢兢业业做事,他不会停留在普通人面前,而将被允许站到君主们的面前。’我由此相信,获得名利的手段惟有一个,那就是勤劳。我所做的一切都受这种思想对我的影响。”可见,富兰克林在童年就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到了1728年,大概是他22岁的时候,他更加自觉的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可以使自己道德完善的大胆而艰巨的计划”“我列举出了我当时所认为值得和必须做到的十三种德行。并且在每一个条目下面我又加了一句简洁的戒条,清楚表明我对全部条目的应用范围”:一、节制:食不可饱,饮不可醉。

    二、少言:言必有益,避免闲聊。

    三、秩序:物归其所,事定期限。

    四、决心:当做必做,持之以恒。

    五、节俭:当花费才花费,不可浪费。

    六、勤勉:珍惜光阴,做有用的事。

    七、坦诚:真诚待人,言行一致。

    八、公正:害人之事不可做,利人之事多履行。

    九、中庸:不走极端,容忍为上。

    十、整洁:衣着整洁,居室干净。

    十一、镇定:临危不乱,处乱不惊。

    十二、节欲:少行房事,爱惜身体,延年益智。

    十三、谦逊:效法耶稣、苏格拉底。

    但进一步研究他发现,如果仅仅知道这13项原则并不能使自己成功。只有经过刻苦的修炼,把这13项原则变成自己的13种习惯,这才属于自己。知道了这一点,他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本子,每一页打上许多格子。当时他非常清楚,一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修炼,才是最有效的。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这本小册子上,按每种德行和实行时间列成表,然后,每天反省,如果某一德行做得好,就划一个红点,如做得不好,就划一个黑点,一周或一月检查对照,黑点越少就说明自己的德行进步了,反之就应该引起警惕。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品德。给与每一项美德一个星期的严格注意,如此轮流替换。

    于是他头一个星期只专注于“节制”,每天检查自己为人处世是否“节制”,并在本子上做了记录。由于坚持每天监督,一个星期后,他惊喜地发现,这“节制”慢慢在他身上生根了。

    尝到了甜头,第二个星期他每天盯住第二项——“寡言”,并对第一项复习巩固;第三个星期盯住第三项——“秩序”,再对第一项、第二项复习巩固。

    13个星期后,他发现自己的举手投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富兰克林生怕这13个星期还不足以使那13项原则完全变成自己的习惯,在一年内又进行了三个13星期的轮回修炼。

    到一年以后,富兰克林完全变了。这种变化已溶入了他的血液,渗入了他的灵魂,浸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他不仅知道,而且能切实做到。正是这种严格的人格修炼,奠定了富兰克林成就大事的基础。

    苏轼曾经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人的智力虽有差异,但是差异更大的是人的毅力。培养良好的习惯,完善自己的人格,是成就自己的不二法门!

    富兰克林认为自己一生之所以总有幸运,事业能够成功,受到民众的拥戴,全赖这一修身计划的行动指南。“希望我的子孙们能够明白,一直到我目前写此书为止(我已79岁),我的一生之中总有幸运伴随我的左右。而这全赖我的这一行动指南。”“我多年来一直保持健康状态和现在仍然健壮的身躯,应当说全是‘节制’的功劳。我在早年的舒适的生活环境,所获得的殷实财产和所有知识都应归功于‘节俭’和‘勤勉’,而正是‘勤勉’所获得的知识使我成为一个在文化界享有盛誉的有作为的公民。‘坦诚’和‘公正’使我得到国家的信任和国家授予的光荣职位。虽然这些美德相加还不能使我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但已足以让他与人谈话时带给人以愉悦、平和,并至今深受民众的拥戴。甚至在我身边还有许多青年朋友相伴。所以,我发自内心地盼望我的后代们能如我一样。相信也一定会从此书中受益无穷。”

    富兰克林的这13条修养要则与实践途径,很是独到,吴天然每天写日记,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反省自己。

    回顾罢周恩来与富兰克林的修养要则,吴天然不由得掩卷深思。渐渐的,他又想起了另一个极为重视自身修养的人来。他就是曾国藩。

    因为岳父王国庆常在他们这些晚辈的面前提起曾国藩,不过,王国庆偏重的是曾国藩的权谋,而吴天然偏重的是曾国藩的修养。(未完待续)

第918章 内圣外王

    吴天然在省城这几天,在王聪聪的劝说下,一家三口到小非非他外公家聚了一天。

    孙梅香抱着小非非和王聪聪聊天,吴天然对王国庆说,爸,我知道你这里有关曾国藩的书不少,我想找一些看一看。

    王国庆说,天然啊,不瞒你说,我是研究曾国藩的半个专家。我越是读他的书,越是觉得这个人神秘莫测,越是觉得他是一座金矿,越值得咱们学习。这个人,你是得好好地研读,我相信,他会对你有帮助。

    吴天然说,我只是对他的修养功夫感兴趣。

    王国庆说,在他身上,很多方面都值得琢磨。

    王国庆一边说,一边把吴天然引到了书房。

    吴天然看了看,王国庆的藏书不少,整整有五个书架的各类书籍。其中有关曾国藩的占了整整一个书架。里面有《曾国藩全集》,有《曾国藩评传》,有《曾国藩家书》,有曾国藩的《冰鉴》,也有相关的报刊杂志的剪辑。看来,自己的岳父的确是在曾国藩的身上下了很大功夫。

    王国庆说,当下研究曾国藩的人不少,湖南有个唐浩明,也算是一个集大成者。你可以先看看他对曾国藩的最新研究成果。但要想真正领会曾国藩的精髓,那还是要读原著。

    吴天然说,好,好。

    趁王聪聪他们在外面闲聊的功夫,吴天然在书房里找了几本书,并拿过一份唐浩明的演讲材料,随手翻看起来。

    今天讲的题目是“曾国藩其人其事”。这个题目是比较大的。要全面介绍曾国藩和他所做的事,绝不是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所能说清楚的。我把范围缩小一些,只谈某一个方面,不做全面的评说。

    从1984年着手编辑《曾国藩全集》开始,我研究曾国藩整整20年。这20年里,我常常会想,在中国历史上,做出大事业的人可谓数不胜数,近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也当以千百计,但为什么曾国藩这个人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带着这个问题,我曾仔细研读有关他的史料。我发现,曾国藩作为一个政治家,有着一个明显区别于中国历史上政坛大人物的地方,所以大家才对他格外感兴趣。那就是他在事功建立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并以自己人格修炼的完善来促进事功的建立。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自觉去这样做,更别说做得好了。

    这是我在20年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他的一个不同于一般政界人物的地方,即人格修炼和事功同时建立,相互促进。孔子在《论语》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的“为己”,不是今天讲的自私自利,而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孔子的“为人”,也不是今天讲的为人民服务,而是指治理、管理别人,即事功。可见在孔子时代,已经很明确地有这样的概念,即治学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为己”和“为人”。在这两点上,曾国藩都做得比较好,不同于其他的政治人物。

    故而今天就准备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切入,谈谈他的“人”和“事”:他怎样在事功的建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又怎样通过人格修炼来促使事功的完成。我的眼光会较多停留在那些对今人仍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上。

    (吴天然想,这些正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一、曾国藩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所培育出来的一个标本人物,或者说是主流文化所培育出来的最为优秀的成功者。

    曾国藩在孔子讲的“为己”和“为人”这两方面有一种双重意义的成功,中国主流文化认为这是一种大成功。

    什么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所谓主流文化,就是被历代统治者认可的文化,也就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华夏文化。这种文化要求人们积极地面对人生,投入社会,在有限的生命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它是一种积极的文化。传统主流文化对此有一个表述语,就是“内圣外王”,这四个字出自于《庄子?天下》。

    所谓“内圣”,就是讲心中充满圣人的学问和道德,并以此塑造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进行人格修炼。有句话说“人非圣贤”,人既然不是圣贤,故而圣人是永远做不成的。所以严格地说,“内圣”只是一个不断圣化的过程,不断向圣人的标准去靠拢,也就是不断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并不是说要你去做圣人。“外王”是表现在外的事功符合王政王道的要求,即施仁义之政,行仁义之道,建王者之业。曾国藩早年在京城做官的时候,严格按照程朱理学来修身养性,修炼自己的人品人格。他甚至提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的口号,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口号。这表示他的决心,而且他一辈子都努力按照这个要求在做。在他的晚年,还专门写了一篇名为《圣哲画像记》的文章。曾国藩晚年还在以圣哲作为自己的榜样,可谓“内圣”做到家了。

    中年之后,他奉旨平叛,将混乱14年之久的社会重新纳入封建正轨,使东南十余省的百姓重新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这可算作他的“外王”。曾氏一生所走过的正是一条典型的内圣外王的道路。

    在世人的心目中,一般都认为人格修炼即“圣化”和从政即从事公共事业管理这两件事情是难以很好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圣化”是属于理想化的东西,在书斋里,在山洞里,它似乎可以完成。但是社会却是复杂混乱的,所谓“人心险恶”,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人只能以毒攻毒,治理社会是英雄豪杰的事业,而非圣贤可以做到。我也比较赞同这个观点。我想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但曾国藩却在一个较高层面上做到了“内圣外王”,这很罕见。

    中国主流文化对最为成功者还有一个价值评判体系,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立”出自于《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按照《左传》的说法,人若在这三者中某一个方面有着出类拔萃的表现,有传之久远的业绩,即可称为不朽之人。当然这里也有高下之分。最上等的不朽之人是建立高尚的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就是文字著述。若一个人既立功又立德又立言的话,也就是三者并举,那么他将是中国主流文化所认为的最为成功的人物。

    即便做到了“内圣外王”,也难做到“三立”。我曾经拿这个标准去衡量中国历史上的人物,符合者很少很少。

    但是在近代,曾国藩因为内圣功夫做得好,他的德行受到广泛赞誉;因为他建立了一支军队平定了太平天国和捻军,在当时认为他建立了很大的事功;他一生勤奋著述,留下1000万字的《曾国藩全集》。从这三个方面来说,在当时的社会里,他应该属于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

    (吴天然想,内圣外王,虽然今天的标准和内容与古人有所区别,但还是说到了修养的点子上。)

    二、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曾氏一生所走过的道路,从中能发现有不少可供今人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修身立志,储才养望,奠定做大事业的基础。

    清嘉庆十六年(1811),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的一个耕读之家。所谓的耕读之家,就是家里有读书人的种田家庭,又耕又读。这在湖南的农村比较普遍,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曾家与一般的耕读之家不同的地方有这么几点。

    第一,曾国藩出生的时候,家里是四代同堂。四代同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很理想的家庭。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曾祖父还在,直到5岁的时候,曾祖父才去世。这样的家庭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是很完整的,很受尊敬的家庭。

    第二,他的祖母和母亲都比自己的丈夫大,这是他家庭的第二个特征。他的祖母比他的祖父大7岁,他的父亲比他的母亲小5岁。

    第三,他的父亲考秀才,考了17次,到43岁才考中。

    第四,他的祖父是他心目中的英雄。通常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是父亲,但他不是,他认为祖父才是英雄。直到曾国藩晚年封侯拜相,祖父依然是曾国藩心目中的英雄。

    曾国藩5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28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层层严格的考试,改变自己的处境。从偏远的乡村进入京师做官的人不少,这还算不上很特别。曾国藩跟其他科举优胜者相比,他的特别不同之处或者高明的地方就是在于他进京师以后,不但没有陶醉在科举胜利的喜悦之中,而且很快看出自身严重的不足。他觉得自己最大的不足是缺乏身心修养。

    到了翰林院以后,他有机会接触到乡村所不容易看到的书籍。于是在师友的引导下,选择程朱理学作为修身养性的理论依据。他决心要与过去告别。把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所谓“涤”就是涤去过去不好的东西,“生”就是重新获得新生。过去有一句话,说是“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涤生”,表示他告别过去、追求崭新境界的决心。

    他当时为自己立了很多的功课,其中最主要的有这么五个字,即“诚、敬、静、谨、恒”。所谓“诚”,就是要诚实、诚恳,为人表里一致,内心的一切都可以公布于众。程朱理学非常讲究“诚”,它甚至认为“不诚无物”。所谓“敬”,就是敬畏,内心里要有所敬畏:畏道、畏法、畏舆情。畏道,就是畏人世间的大道理;畏法,就是畏法律,要遵纪守法;畏舆情,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重视社会舆论、口碑,重视老百姓对你的看法。“静”就是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一种安静放松的状态。“谨”就是指谨慎。“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别的要求,比如他早起要练字,晚上不出门等等。

    许多人都认为,修身是很空疏的东西,办事靠的是才干和实力。但是我们纵观曾国藩后半生的事业,可知这五个字对他的成功有很大的作用。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大致守住了这五个字,使得他在**的晚清官场中不入浊流,不陷卑污。

    他当时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监督自己呢?除和师友一起互相帮助监督之外,主要是靠写日记。他以日记的方式来促使自己每天反省、检讨,以取得心灵上的日新日日新的效果,特别是监督自己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的作为,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慎独”。

    (吴天然想,看来,坚持写笔记的人不光是他吴天然啊!)

    曾国藩“慎独”慎到什么地步呢?我给大家讲一件事情。他有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早上起来想起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了好处,心里很羡慕。于是他就批判自己,每天讲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灵魂深处却是那么羡慕金钱,这很卑鄙。下午他到一个朋友家里去,知道这个朋友得了一笔别敬,心里又很羡慕。他回来后补日记,说上午刚刚进行了自我批评,下午又犯这个毛病,真可谓下流。这就是曾氏当时的“慎独”。

    就在这时,他为自己立下志向。他的志向大大小小比较多,主要有一大一小两个志向。小的志向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三月,他在给弟弟的一封信里写道:“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他不但以谋取非法之财为可耻,而且认为拿自己的积蓄给子孙,也是一件很可羞可恨的事情。“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他发了这个誓言:绝不以做官来发财,请老天爷监督,绝对不食言。下面又讲:“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若禄入较丰,除堂上甘旨之外,尽以周济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之素志也。”就是绝不以做官来发财,假如今后薪俸多了,除了让父母生活好一点以外,其他的钱都送给亲戚朋友中贫穷的人。这是我的素志,就是我一贯的志向。这是曾国藩修身立下的志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志。与他后来大半生的事业比,这只能算是小的。但即便是小志,对于我们今天的各级领导来说,仍然值得借鉴。

    (吴天然想,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这虽然只是为官的一条底线,但也是最难做到的一条。可以说是为官者的一块试金石。)(未完待续)

第919章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在吴天然看来,立志是修身、成功的前提。人无志,则万事皆休。

    除了当官不发财这一相对较小的志向外,曾国藩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

    他的大志就是他的《年谱》里讲的“澄清天下之志”,就是经邦济民,安定天下。这是儒家信徒最高的理想追求。

    储才养望。储才就是储备才干。翰林院清闲,给了他读书的好机会。他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发愤苦读先辈大家之作,如诸子百家,二十三史,韩、欧、李、杜等人的文集。他也读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实用之学,如兵书、荒政、水利等方面的书籍,以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做大事做准备。

    养望就是培养自己的声望,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提高知名度。曾国藩靠什么来提高知名度?今天提高知名度,比较容易,接受报纸、电视的采访,很快全国就知道了。那时候没有这些东西,他主要以诗文和奏折来达到养望的目的。

    曾氏一生真正自诩的是诗文。30岁出头的时候,他就说他的诗文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只是当世无韩愈、王安石一类人来与他谈论。那时候在北京官场士林中间,他的每一篇诗作出来,便有很多人争相传抄、争相阅读。在文人圈里,有很高的知名度。

    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给朝廷上奏章。咸丰帝初登大位的一年多里,曾国藩一连上了五道著名的奏疏,都是针对当时时政,反映社情民意的。限于时间关系,我只举一个例子。他在一道奏疏里讲,官场问题很多,最主要的问题是官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行。现在朝廷京官最大的毛病是“退缩、琐屑”。所谓“退缩”,就是不担担子,遇到事情往后退。“琐屑”就是只做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去想大事。外官最大的毛病也是四个字:“敷衍、颟顸”。“敷衍”就是应付上级,自己不去动脑子,应付了事。“颟顸”就是糊涂。你问他,一问三不知,问钱粮不知道,问税收不知道,问老百姓的情况不知道。他说,假设“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他写这道奏折的时候,太平军尚未起义。一年以后,果然应了这句话。后来太平军在广西揭竿起义时,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对付得了的人。太平军势如破竹,文武官员哪怕是钦差大臣拿着皇帝送的尚方宝剑也没有用,真的就是曾国藩讲的“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体制内没有人才,要靠曾国藩从体制外去寻找人才,自立一支军队。我曾经有一篇文章专门谈到这个事情,说曾国藩创立的湘军,实际上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营公司,是体制外的东西。

    他甚至敢于直接批评咸丰皇帝,指出咸丰有三大缺点:谨于小而失于大;徒尚文饰,不求实效;自以为是,听不得批评意见。要知道,这个奏疏的背景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时代,批评皇帝,重则杀头,轻则撤职。此外,当时还有一个背景。曾国藩讲自从道光皇帝晚期以来,朝政非常疲沓,“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言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弊”。九卿指各部官员,司道指地方官员。“相率缄默,一时之风气,有不解其所以然者。”已经成风气,大家都不谈。这个时候,只有曾国藩敢于上疏。这五道奏折,无异于政坛上的五颗重型炮弹,引起很大的反响。

    他把这份对皇帝提意见的奏疏亲笔抄一份寄给家里。他父亲看了以后,为他捏着一把汗。写信给他,告诉他不应该以批评朝廷来表现自己的本事,而要从正面引导君王。父亲很担心这个事情给他带来祸患。但是社会普遍给他以很大的正面反应。他的好朋友刘蓉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两句话:“曾公当世一凤凰,五疏直上唱朝阳。”把他比喻成一只凤凰,说他这五道奏疏将会引出一片朗朗晴天来。这是知识界对他的反应。就这样,曾国藩为自己制造了巨大的知名度。

    通过“修、立、储、望”,曾氏在当时已经是人人皆知的政坛上的杰出人才。自己的努力再加上运气好,使曾国藩在当时的官场上春风得意,飞黄腾达。他中翰林后,十年七迁,37岁便已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湖南省,有清一代,37岁官居二品的官员,空前绝后,就他一个人。不久正式做礼部侍郎,后来又先后任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官运非常之好。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没有后来的时世剧变,曾国藩也会在十年二十年后入阁拜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末世的一位贤能名臣。然而命运却把他从平静的书斋官衙里推到血火刀枪的战场中,这个转变的结果是造成他的非同寻常的事功。

    放下杂志,吴天然有些为曾国藩击节赞叹了。在自我修持上能做到这一步,实在是不容易。

    (二)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让事业蓬勃发展。

    咸丰二年(1852)末,一个改变命运的巨大机遇降临到曾氏的头上。这便是前一年起义的太平军冲出广西,向江南进军,东南各省陷入战乱之中。为了配合正规部队的作战,朝廷在江南各省很快任命了43位团练大臣。什么是团练?团练就是民兵,配合、协助正规部队。没有事,大家都是农民,有事了,拿起刀枪,就是军人。这个制度自古以来就有。

    这43个团练大臣,后来死的死,走的走,几乎都没有办成什么事,惟一一个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就是曾国藩。成与不成,这中间因素很多,如何把握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曾国藩充分利用机遇的一个主要手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大做强。回过头看,他的做大做强,有三个步骤。

    过去团练只在县里,在乡下,当时所有的团练大臣都因循旧例,但曾国藩不是这样。他一到长沙做团练大臣,马上就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说眼下的团练不行,起不到什么作用,必须在省城里建立一支大团,才好指挥。有什么突发事变,立刻把团练派去应付。哪地方有乱子,省城里有一支人马才好去弹压。请求朝廷批准在长沙建立一个大团,人数不多,只有1000人。朝廷同意了。他一接到朝廷的指令,就把罗泽南、李续宾这些他最亲信的好朋友调来,利用他们原来在湘乡的团练基础,把1000人调到长沙,编成三个营。这些人拿薪俸,穿军服,每天训练。他们工资比别人拿的高,待遇也好。不要做别的事情,每天*练,听候命令,这实际上就是军队,名义上仍叫团练,但实质已经变了。这是第一步。

    曾国藩在长沙城里,完全按照严格的雷厉风行的作风训练一支新的军队,这就跟长沙城里的其他军队形成对立。那些士兵原来都是懒散惯了的,八旗、绿营完全都是老爷兵,根本不训练。到训练时就在街上找个要饭的,给他十文钱二十文钱代替,他们自己下馆子上酒楼。曾国藩严格训练,他们不高兴。此外,曾国藩为了地方上安定,大开杀戒。凡是遇到有作乱的抓了就杀。后来有人讲曾国藩是“曾剃头”,就是从这开始的。就地正法,坏了规矩。不用法律,也不要地方行政官员,所以省里的行政官员很不满意。军队不满意,省政府市政府对他也不满意,他在长沙就呆不下去。于是,他就给朝廷打报告,说现在南部很乱,北部相对安定些,请朝廷允许我到南部去镇守。朝廷同意了。然后他到衡阳,借口为江忠源提供兵力,大力扩张军队。很快就在那个地方建立水陆两支人马,20个大营。水师10个营,陆师10个营。再加上辅助人员8000多,共18000多人,号称2万,在衡阳建立了一支军队,浩浩荡荡。这样,他就从民兵师长变成一个正规军队的总司令。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他率领这支军队,一路北上,很快把武汉打下来了。打下武汉以后,他给朝廷上一个报告,要求攻打南京。曾国藩带领湘军收回中南重镇武汉,这是很大的本事,所以朝廷同意了。那时候打南京,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第一号项目,谁拿到,谁就是最了不起的。湘军是民兵,不是朝廷的正规军队,曾国藩却向朝廷要到了这个项目。然后他率领这支军队打南京,做大做强做到这一步,也就是做到最高了。

    (三)打脱牙和血吞,屡败屡战,赢来最后的胜利。

    真正的做大做强何其艰难!有一个千难万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苦多乐少,败多胜少。从衡阳出师到打下武汉,这七八个月里曾国藩历经过兵败投水自杀、湘军四散溃逃、湖南军政两界讥讽、长沙城闭门不纳的羞辱。他打了败战,回到长沙,长沙把城门关起来,不让他进。一个堂堂朝廷大员,为国家的事情打了败仗,竟然连自己的省城也进不了,这个羞辱非比一般。直到武汉打下,才一洗满面羞惭。

    经过一个短暂的胜利时期后,曾国藩来到江西,很快又处于战事胶着状态。从咸丰五年到咸丰十年的五六年里,曾国藩在江西安徽一带的军事行动一直在低迷中徘徊。这期间,曾国藩遭受到江西官场的排斥,湖南官场的指责,朝廷的不信任,友军的不配合,他再一次投水自杀未遂,又被朝廷冷落了一年多,弄得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从朝廷到地方都不能容的异类,以致得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

    我的小说第一部《血祭》的最后一段,写他很凄凉地回到家里守父丧,那时是他神经官能症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到晚吃不好睡不好,不到50岁,连一寸大小的字都看不清,随时都有死去的可能。

    面对这一切,曾氏都忍了,他用湖南乡间的一句土话来安慰激励自己:“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一个好汉牙齿被人打脱了,连血一起吞到肚子里。“打脱牙和血吞”,一层含义是不示人以弱,不要人怜悯,不在人前求取宽容。第二层含义就是把仇恨记在心里。

    野史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一个湘军将领写报告,说现在是“屡战屡败”。曾国藩拿来改了一下,改作“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一字之动,精神面貌就完全两样了。(未完待续)

第920章 为官要全力以赴

    吴天然在这本杂志上,看到了不少王国庆在上面的批注。比如,为了目标,要全力以赴。要学会隐忍,内敛,舍得等等。

    下面这一条曾国藩的成功之道,王国庆硬是用红笔全部圈阅了。可见他对此是多么重视。

    (四)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阻力和障碍,全力以赴于大目标。

    湘军有很重的私家军队的味道。当时野史记载,对于湘军,朝廷的命令无法调动,但曾国藩的一纸手令,他的部属可以为之千里驱驰,可见湘军私家军队的性质。当时,从武汉到南京,千里长江江面数以万计的战船上,飘扬的都是写着斗大“曾”字的帅字旗,给人一种“东南已是曾氏天下”的感觉。曾国藩心里当然知道这样的局面。一方面他需要这样,另一方面他又要提防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他是怎样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阻力和障碍,来确保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呢?他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启用满人做湘军名义上的统帅。私家性质的军队一向为当国者所防范,眼下的当国者又是满人,其防范又更进一步。满人是少数民族,他要统治汉民族,靠的就是军队,他自己夺得天下靠的也是军队,所以军权是不能轻易授予汉人的。这一点,曾国藩作为一个满腹诗书的翰林很清楚。

    所以他要给朝廷造成这个印象:这支军队不是我的,这支军队是朝廷的,是爱新觉罗氏的工具。于是他在创立湘军时,就立即提拔一个满人塔齐布做这个湘军的第一号人物。这个人本来是一个很小的官,大概类似现在军分区的参谋长,一下子提拔成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后来,他又把官文抬出来。曾国藩其实最不喜欢官文,但因为官文是满人,就把他抬出来。打下南京的捷报上,第一个就挂官文的名字,让朝廷觉得攻打南京的第一号功劳是满人所立。

    曾国藩这样做,有必要吗?朝廷难道真的对曾国藩如此不信任?事实上,当时的朝廷对曾国藩是很不公平的。

    第一,曾国藩创办湘军,咸丰四年(1854)七月打下岳州府,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朝廷只赏他一个三品顶戴。这是很可笑的事情。曾国藩那时已经是二品官,创立一支军队,打下岳州府,立了很大的功劳,朝廷反而给他三品官的赏赐。这很奇怪!当然有个理由说,曾国藩是在籍侍郎,他已经没有官职,在家守制,是个老百姓,三品也不低。但从感情上来说,一个二品大员给三品衔的酬劳,这无异于羞辱。

    第二,咸丰四年八月打下武汉,朝廷首先一道命令,叫他代理湖北巡抚。只有七天,马上撤掉,然后给他一个兵部侍郎衔。其实这个官职对他毫无意义,多年前他即官居此位了。

    第三,辛辛苦苦干了五年,可以说为朝廷把老命差不多都丢了。咸丰七年(1857)他守父丧,回家的时候仍然是侍郎衔,而这时多少没有做事的人早就提上去了。一年多以后,朝廷没有办法,叫他出山,仍然是兵部侍郎衔。

    第四,咸丰十年(1860)江南大营溃败,两江总督何桂清失职,被朝廷逮捕法办。朝廷在四顾无人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任命曾国藩做两江总督。

    朝廷对待曾国藩是这样的,而对于其他一批湘军系统的统领又是什么样子?他们一个个官运亨通,年年高升。江忠源在咸丰元年对付太平军的时候,只是秀水县的代理县长,了不起一个七品官员。到了咸丰四年他死的时候,已经是安徽巡抚。胡林翼在咸丰四年领兵入湘的时候,还只是刚刚提拔的四品道员,就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升按察使、布政使,升湖北巡抚。只有一年零一个月,从一个道员到巡抚。李续宾咸丰二年(1852)起兵的时候,只是一个秀才,咸丰八年(1858)死的时候,是巡抚衔的布政使。罗泽南起兵时也只是一个秀才,到了咸丰六年(1856)死的时候,是一个布政使衔的道员。左宗棠,咸丰十年(1860)是曾国藩保他,称赞他“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到同治二年(1863),只有三年的时间,左宗棠就是闽浙总督,已经跟曾国藩平起平坐。这些人都不能跟曾国藩比,资历既没有他老,贡献更不能跟他比。但是就是那么几年的时间,一个个平步青云,更不用说还有一批人碌碌无为混日子,却一个个高升。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朝廷对曾国藩这么不公平?以我对他20年的研究,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曾国藩的威望太高,有野史记载,朝廷在任命他做代理湖北巡抚的时候,马上有一个宰相就提醒咸丰皇帝,说曾国藩现在不过是一个在籍侍郎,在籍侍郎,犹匹夫也,匹夫一呼而应者云集,非朝廷之福。他威望太高,因此要压抑他。

    第二个原因,朝廷始终认为曾国藩出兵是“卫道”,而不是“勤王”。史学界也一直有这样的争论:湘军是“勤王”之师,还是“卫道”之师?这个原因出在曾国藩起兵时,有一篇著名文告,叫做《讨粤匪檄》。文章里面打的是捍卫孔孟之道的旗帜。他认为太平军破坏了孔孟之道,利用拜上帝会这套西方传来的东西来否定中国的“孔孟之道”。他号召天下的读书人起来捍卫孔孟之道,捍卫中华文化。如果是汉人当皇帝,就不在乎,但是满人做皇帝,他就看着不舒服。你为什么不说捍卫朝廷,而是要捍卫汉人的孔孟文化呢?背后藏的是什么呢?朝廷始终觉得曾国藩动机不纯,他只是“卫道”,不是“勤王”。所以我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一书中讲到,这篇文章本身是一篇很犀利的文章,但是曾国藩实在不应该写,导致很长时间里朝廷不信任他。

    第三个原因,他手下的兵最多,实力最强。刚才提到的那些人只不过是他的偏师而已。那些人手下兵力都不强,而曾国藩手下的兵力最强,实力最大,所以朝廷要压他。同时要迅速提拔那些人,借以形成一支制衡力量。

    2、尊重友军,尊重与之地位相当的官员,以收协同作战的功效。

    当时与湘军共同作战的军队,有胡林翼指挥的湖北绿营、袁甲三(袁世凯的叔祖)指挥的安徽绿营、都兴阿的八旗兵等,曾国藩都尽量与他们保持友好的关系。特别是对于胡林翼,他既是湘军中的重要领导人,又是湖北省绿营的统帅,他本人是靠曾国藩发迹的,曾国藩却对他特别尊重。

    3、严格要求家人安分守己,不以权谋私。

    在社会上,家里有人做了大官,家人利用他的权势来谋私利,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这种谋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从做官者手里索取利益,一种是打着他的旗号从旁人那里索取。我刚才说过,曾国藩对他的祖父特别尊敬,这是为什么?我只讲一点,他的祖父有过人之处。当年曾国藩考上翰林,这是他们曾家500年来出的惟一一个功名,而且一步登天。在湖南那个偏僻的山村里,是多么震动的一件事!在送曾国藩进京的时候,曾国藩祖父对前来祝贺的亲友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我这个孙子现在是到北京去做官了。他做他的官,我们仍然靠种田吃饭。我们在家里还是种田,不要去麻烦他,以免分了他的心。对于一个做官的孙子,祖父这番话是多么重的一份礼物。所以当年曾国藩在北京做了那么多年的官,他家乡很少人来找他。

    史料上记载,他一个亲妹夫来找他,想谋求翰林院的一个临时工的职务,曾国藩没有答应他。让他住了三个月,陪他到北京城里各处走走看看,然后打发他一点钱,让他回去了,劝他安心做一个农民。所以曾家人直接利用他的不多。比较多的是打着他的旗号。曾国藩非常注意限制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治家很有方也很严。他有两个目的,一是他真诚希望自己的子弟成为人才,这是他主要的目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他作为一个从政者,不希望他的家属给他带来麻烦,要确保后院安静,免得授人以柄。

    他在这一方面非常注意。比如他的儿子在湖南参加科举考试,他给儿子写信:你千万不要递纸条,不要去开后门,不要去找人,以免招来非议。他的家属从湖南到南京来跟他团聚,坐的船是当时湘军的船。他就讲,我现在没有坐在上面,船上的那个帅字旗就一定不能挂,以免沿途惊扰地方。(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841/ 第一时间欣赏官场教父最新章节! 作者:八月炸所写的《官场教父》为转载作品,官场教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官场教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官场教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官场教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官场教父介绍:
一个农家的穷小子,偶然涉足官场。凭着过人的胆气和才气,靠着精心的阴谋和阳谋,从一名普通教师起步,一路披荆斩棘、斗折蛇行,一步一步成长为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官场教父》最大的特点是让你荡气回肠、欲罢不能!建了一个群,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入:八月炸的天空(191089732)官场教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官场教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官场教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