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我在大学当校长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大学当校长全文阅读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     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     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二十二章 光华才是最后的净土

    鹭岛,光华大学。

    清晨的阳光落在校园里,穿过树叶在瓷砖上印上了一个个斑驳的影子,随着微风拂来,树影也跟着晃动。

    吃完早餐从食堂走出来的陈灏,接到了许晨阳教授的电话。

    一接通,入耳的是对方喜悦的声音。

    “陈校长,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

    “哦?什么好消息能让我们许教授这么开心?”陈灏眉头一挑,有些期待了。

    “这次回国,除了邓教授和黄教授外,于东教授也将与我们一同回去!”许晨阳笑道。

    “于东?我们MIT物理学系的于东教授吗?!”陈灏语气有些急促。

    当然,不然陈校长还希望是另一个于东教授吗?”许晨阳打趣道。

    “啪!”

    陈灏激动地使劲地拍了下大腿,这下赚大了啊!

    这个于东教授可不是一般的物理学家,这是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大佬!

    作为在MIT待了8年的陈灏,陈灏和这位于东教授之间还打过一些交道,只是不太熟。

    “真是天助我也!这下咱们物院院长的问题也解决了,实在是太令人激动了!”陈灏激动过完,有些不放心地确认道,“许教授,于东教授怎么想到来光华的?是你劝动的吗?”

    “这倒不是,说来也是神奇的很,是于教授主动找我谈话……”许晨阳笑着把早上发生的事情大概地叙述了一遍。

    因为时差问题,许晨阳也只好等到晚上打电话过来告知。

    听完许晨阳的话,又跟着唠嗑了几句电话便结束,毕竟两人都是忙人,没必要说些废话。

    倒是陈灏这里开始乐呵起来了。

    “大早上就听到一个好消息,看来最近时运非常不错。”

    光华今年6月前要把一些院系都筹备设立好,以备6月的高考招生,而许晨阳教授和于东教授的两位加盟,实在是帮助太大了。

    这两人无论学术界的影响力还是资深学术水平,那都是没得说!

    扛起一个二级学院完成没问题!

    遥想当初北大和清华把饶毅教授和11g教授从美国请回来直接担任院长,后面两人的表现也同样没有让人失望。

    不得不说,在一些基础学科的研究上,美国的一些顶尖名校的水平还是不错。

    把人才送到欧美去深造学习,目的应该是再回国,虽然国家也知道有不少学者会选择定居海外,但哪怕只有1/5的人回来了,那便是赚了。

    “应以学术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而不是道德绑架。”陈灏走在路上,思索着。

    “中国要复兴,不仅要留住中国人才,更要吸引世界人才,这更不是道德绑架能做到的!”他摇摇头,认真地说道。

    面对在海外的华人科学家,不光是民众,连许多官媒都在鼓吹奉献精神。

    而且国内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一定要吃不起饭才是好的科学家。

    至于住别墅,开豪车,娶年轻媳妇?人渣败类!

    像许晨阳2年前离开中国,远赴美国任教,不少新闻评论下面都是“汉奸”、“卖国贼”之类的难听的话。

    就许晨阳在北大六年任教的贡献,这些喷子键盘侠加一起都不到一半,哪来的脸去喷?

    想要吸引海外学者源源不断地回国,需要什么?

    陈灏就三招:一是给人,二是给钱,三是给尊重。

    既舍不得给钱给人,还不给予尊重,然后还想着人家读个二十多年的书老老实实拿着低薪在国内任劳任怨搞科研,一跳槽去国外就问候人家祖宗十八代?

    这特么是PUA吧?

    996也没这么过分啊!

    “学校的发展是越来越有盼头了,以后的人才应该会越来越多。”陈灏满怀自信地说道。

    之前学校名声不显,想要挖人才过来,都得费上九牛二虎之力。

    但光华的口碑肉眼可以的在学术界传播出去,像这次的于东教授便是主动加盟的。

    只要光华发展的越来越好,不少观望中的华人科学家都会向光华靠近!

    因为想事情想的出神,步伐有些慢,陈灏到现在也只走到了一半,来到求真湖旁的路上。

    这时,一道特殊的景色吸引了陈灏的注意力。

    就在他前方二十几米的草坪旁,一个衣着学校安保部的黝黑汉纸正蹲在地上给几团毛茸茸的生物喂食。

    等到走进了,才发现那几团东西是几只小奶猫,看品种应该是橘猫。

    “这三只小奶猫应该还吃不了火腿肠吧?”

    陈灏突然发声把黝黑汉纸瞬间惊吓到,拿着火腿肠的一只手微微颤抖,一回头看清楚来人后,把他吓得比刚刚更大了。

    “校校校……校长好!”黝黑保安说话都不利索了。

    “不要紧张。”冲对方温和笑了笑,陈灏也蹲下身看着三只蜷缩成一团的小奶猫,再瞥了瞥黝黑保安手中的矿泉水瓶和火腿肠,摇摇头。

    “他们吃不了这些东西的。”

    “啊?”黝黑保安愣了一下,摸着脑袋,眼中有些茫然。

    “校长,小猫不是都能喂这个嘛?那不然喂啥?”

    “他们还太小了,吃这些应该消化不了,我记得好像得喂什么奶粉来着。”陈灏皱着眉头说道。

    记得以前无聊看过一些文章,好像小奶猫最好是喝猫妈妈的奶,其次才是什么奶粉,羊奶粉还是牛奶粉来着?

    还有什么不能喂牛奶,因为猫咪都有乳糖不耐症。

    “猫妈妈呢?”陈灏问向对方。

    “上周就看到有个大猫带着这三只小猫在学校出没,也不知道是学生遗弃的还是外面溜进来的流浪猫。然后今天就只看这三只小猫,大猫不见了。”黝黑保安闷声回答道。

    “这可如何是好……”陈灏看着三只萌萌叫唤地小奶猫,顿感无奈。

    黝黑保安只顾着摸脑袋,连校长都不知咋办,他更没法子。

    “我找人问一下吧!”

    看着这三只小橘猫,陈灏内心简直要被萌化了。

    不管猫妈妈还回不回得来,他决定收养这三只橘猫!

    给钱嘉惠打了个电话过去,才知道是要用羊奶粉喂。

    然后把三只小奶猫放在纸箱子里抱走,顺便还给学校后勤处那里布置了一个任务。

    他要在光华楼外面的草坪旁建一个猫舍安置三个小猫。

    用装着羊奶粉的奶瓶给小奶猫们喂奶,然后手轻轻地抚摸着小奶猫,看着对方舒服地把眼睛眯起来,陈灏开始思考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不行,得给这三只小奶猫取个名字,不然不好叫唤。”

    陈灏目光游离在三小只身上,最后哈哈大笑起来。

    “基础学科研究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主要支撑,所以数理化格外重要。”

    “那你们就叫阿基米德(数学)、牛顿(物理)、诺贝尔(化学)吧!”陈灏拍掌笑出声。

    陈灏抱着一只小奶猫,也不管对方听不听得懂,轻声说道:

    “以后你们就是光华的同道者了,与光华大学一同成长吧。”

    ……

    另一旁,大洋彼岸的美国波士顿剑桥市的一栋二层小楼里。

    忽然脑海中浮现恽之玮对他讲得一些话,许晨阳视线转向一旁跟阿拉斯加大狗玩耍的儿子。

    “明昊,过来一下,爸爸有问题问你。”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五百二十三章 同道者(上)

    八岁的许明昊歪着脑袋,眼睛眨巴地看着许晨阳,一副天然呆的模样。

    “爸爸,你要问啥?”

    因为许晨阳和妻子何莹的一直教导,加上之前也在国内待过几年,许明昊的中文还算是挺流利的,不会像一直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小朋友中文都说的磕磕巴巴的。

    一旁的阿拉斯加还在往许明昊身上扒拉打闹着,许晨阳喝了一声。

    “柯西,别闹。”

    名唤柯西的阿拉斯加犬“汪”了两声,然后怂得往屋外的草坪跑去。

    看着自家的宝贝儿子,许晨阳身子往前一倾。

    “明昊,这次我们我们要回国的话,可能以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哦。”

    “粑粑,意思是说,那我以后就不能跟杰西、戴琳娜她们一起玩了吗?”许明昊脸上有些不舍地说道。

    “是的。”许晨阳挠挠头,脸上有些无奈。

    自己一个数学家,怎么生的孩子不喜欢数学,反倒是和女孩子玩起一片了?

    听到许晨阳的肯定后,许明昊嘴巴瘪起来,眼睛也开始出现雾水。

    “那明昊觉得爸爸应不应该回国?”看到这一幕,许晨阳心里暗叹一声,自己是不是只为大家没有顾及家庭了?

    许明昊想都没想点点头,“粑粑当然要回国啊!”

    许晨阳倒是意外不已,问道:“爸爸回国的话,那明昊也要跟着回去了,可是明昊不是舍不得离开那些小伙伴吗?”

    许明昊粉嫩的小脸皱起一团,像大人似的认真地说道:“粑粑是中国队长,就像美国不能缺少队长,中国也不能没有粑粑。”

    “哈?”许城阳摸了摸后脑勺。

    “什么中国队长?”

    “麻麻说,粑粑是数学上的中国队长,中国需要粑粑,就像漫威里的美队一样。”许明昊眼睛里闪烁着星光,然后一脸崇拜的看着许晨阳。

    “粑粑好厉害,是不是粑粑也跟队长一样有超能力?”

    许晨阳一时间怔住了。

    这一刻,听着8岁儿子的孩子,他内心里竟然有些感动。

    他知道这一切估计是何莹为了安慰孩子说出来的,许明昊要是在国内张大,可能看得就是奥特曼、脑残羊之类的。

    但是美国这里,小朋友看得都是漫威、DC之类的。

    将许明昊抱起,许晨阳脸上露出灿烂地笑容。

    “对啊,爸爸也有超能力,爸爸的超能力是用在数学上的,就跟史蒂芬一样,可以解决一道又一道的难题。”

    “哇塞,粑粑好厉害!”

    渐渐地,大地被黑幕所笼罩,波士顿的星空上依稀可见点点星光。

    万籁俱寂的时刻,许晨阳打开房门走了进来。

    羊毛清秀、性格温婉的何莹穿着睡衣坐在床上正看着书,见许晨阳的进来,温声问道:“明昊睡着了吗?”

    “睡的可香了。”许晨阳笑着回应了一声,然后走到床边抱住何莹。

    “老婆,那个中国队长是不是你跟明昊说的?”

    何莹头也没抬,只是翻了个白眼,“那不然呢?孩子还小,只能这么安慰了。”

    “老婆,辛苦你跟孩子了,跟着我四处奔波。”许晨阳内心感动不已,抱着何莹用力亲了一口。

    “德行!”何莹嘴上嫌弃着,弯起的眼睛出卖了她。

    “老婆,委屈你了,你这跟我回国,事业也要受到影响了。”说着,许晨阳叹了口气。

    何莹是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在业内也是小有名气,医生、律师、法官在美国是三大高薪高地位的职业。

    虽说何莹回国也可以随便进三甲医院,但无论社会影响力和薪资都远远不如美国这里。

    “不委屈,都是救死扶伤,就是挪个地方而已,不碍事。”何莹一脸不在乎地说道。

    倒是这个时候,她似乎想到了什么,把书一盖,一眼春水的看着许晨阳。

    “你这话倒是让我想到当年钱学森钱老在回国前,也对妻子蒋英女士说过这种话,老公你知道蒋英女士怎么回答的吗?”

    “怎么回答的?”许晨阳很配合地问道。

    “蒋英女士讲了一个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故事,然后她说: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我愿意为此,做出牺牲。这不是遗憾,这叫光荣。”

    何莹双手环挽着许晨阳的脖子,眉眼弯弯地笑道:“美国可以缺少一个医生,但是中国不能缺少一个像许晨阳的数学家。”

    “老公,你的舞台应该是在中国,中国数学界需要你,我也愿意跟随着你。”

    “我不委屈,相反感到很荣幸!”

    “老婆……”许晨阳眼眶湿润。

    得其贤妻,他若不拼搏出一番事业,又如何对得起何莹的付出。

    ……

    许晨阳要回国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似的,从美国漂流到中国。

    这是许晨阳第二次回国了,第一次回国时和离开时,可是都弄出了不小的动静。

    更劲爆的是,许晨阳这是回国并非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也不是邻校清华大学或者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而是……光华大学!

    这还不止,同时回国的还有两名在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任职的华人教授邓夏、黄旭。

    国内新闻界争先报告,生怕慢了一步。

    不到半天的时间,国内不少网民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CU新闻:“震惊!两年前对出走的北大教授许晨阳教授王者归来!而这一次,对方的选择竟然是……”

    澎湃新闻:“著名华人数学家许晨阳教授将加盟光华大学,据本报小道消息,许晨阳教授在光华大学将会担任新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的院长一职!”

    新京报:“我国著名数学家许晨阳教授即将从麻省理工学院离职,并加入光华大学,同时回国的还有麻省理工学院邓夏教授、黄旭教授!点开下面链接,了解三年前许晨阳教授离开北京大学出走美国的原因---------”

    于东教授加盟的消息还没外露,很多人并不知道。

    媒体轮番轰炸,网上各大BBS、QQ群、微信群也都炸开锅了。

    这可真是一个大新闻!

    许晨阳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可不小,要不是年纪略大了一点,菲尔兹奖都完全有可能获得。

    而同期回国的邓夏教授、黄旭教授二人的成就和获奖也不简单。

    结果,这三位著名数学家都要回国任教,而去处竟然是光华大学??!!

    最欢喜的当然是光华大学的学生,而最郁闷的……

    非北京大学莫属。

    特喵的,这三个海归学者都是北大出身的!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到桂林啦,有些紧张……

    感谢暴走豆豆的1500起点币打赏!

第五百二十四章 同道者(下)

    北京大学学生公寓楼。

    311宿舍四个人有三个还在宿舍,至于一个不在舍友,是因为已经在外实习了。

    而他们三人都是北大数学系的学生,已经保研本校了,若是专心搞学术的,则不必出去实习。

    两个在刷着题看书,剩下一个似乎在玩电脑。

    玩电脑的那位叫做宋航天,名字的来意是因为宋航天的父亲有个小时候想要当航天员的梦想,但一直没能实现,就想着把这个梦想让儿子去实现。

    结果吧,宋航天虽然聪明,但是从小不爱运动,而且还对数学非常感兴趣,最后还拿下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并顺利保送北大数院。

    “我屮艸芔茻,老金、小胖,许教授要回国了!”

    宋航天突然大叫一声,把两舍友吓得一哆嗦,被称呼为小胖的男生,握着笔的手一抖,草稿纸上的字母u变成了μ(读作Mu)。

    “啥也不是!”小胖没好气地说道,“哪个许教授啊?姓许的多了去!”

    “许晨阳许教授啊!”宋航天说着,脸上露出悔意。

    “大一的时候要是知道许教授这么厉害,当时就不坐在后排打游戏了,应该专心听几节线性代数课……”

    “许教授这不是要回国吗?回来不是在数院就是数学研究中心,你想请教又不是没机会。”老金不在意地说道。

    “许教授是回国了,但重点是人家没回北大啊!”宋航天垂头丧气地说道。

    老金这一听,放下手中的笔,眉头皱起,“啥情况?不回咱们北大去哪里?总不能是去隔壁吧?!”

    “就隔壁那个数学,要我说还不如去世一大、复旦!”老金翻了个白眼说道。

    “许教授去的光华大学,而且一去还是去仨儿!”宋航天真的无语了,这究竟是什么国际玩笑,光华大学他丫的都没数学系,去那里干嘛?斗地主还是养老呢?

    “哪个光华大学?是咱光华管理学院吧?”小胖听愣到了,怕宋航天念错了,带着确定语气问道。

    “就是鹭岛的那个光华大学啊!我真tm的服了!”宋航天嘴上骂咧咧地说道。

    也难怪他来气,毕竟三个北大出身的海外学者回国,结果去的还是一个在他看来不入流的学校,这如何让人不来气?

    简直是把北大的脸都丢光了!

    “仨?哪仨儿?”小胖惊吓地站起来,往宋航天这里走来,“另外两个不会是恽神和伟神吧!”

    在北大数院学习期间,恽之玮所学课程取得了19门100分、7门99分的好成绩,是同学们眼中的“恽神”,至于另一外伟神非本校的韦神,张伟在校履历同样也是惊呼天人。

    至于小胖为何提及恽之玮和张伟,毕竟三人都是老相识,而且都在2018年被麻省理工学院引援过去任职的。

    “不是,是邓夏教授和黄旭教授。”说着,宋航天也有些郁闷,“虽然这两位教授也是咱们北大出去的,但还是比恽神、伟神差一点啊。为啥恽神和伟神没一起回来?”

    “咱数院黄金一代到现在也就刘若川教授和肖梁教授还在本校了。”宋航天叹道。

    北大数院黄金一代一般指的是2000年这一级学生,比如张伟、恽之玮、袁新意、朱歆文。

    2000年对于北大数院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承上1999年入学的有许晨阳、刘若川,启下有2001年入学的肖梁。

    这三届也是北大数院人才最辈出的一个时期,只是这几人大都留在美国。许晨阳、张伟和恽之玮在麻省理工学院、袁新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朱歆文在加州理工学院。

    只有刘若川是一直留在北大,而肖梁则是在2019年放弃美国的教职回到了北大。

    “刘教授之前是负责数学英才班,今年好像负责少年班去了。”小胖沉思了下说道。

    “少年班?”

    宋航天眉头一挑,脸上露出笑意,“好家伙,那这岂不是跟光华的少年班撞上了?”

    刘若川教授也不简单,这位刘教授高中毕业于东北育才学校,和许晨阳是大学同学,他们俩都是用5年时间完成北大数院本硕教育,许晨阳博士是在普林斯顿读的,刘若川博士是在麻省理工读的。

    在2018年巴西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刘若川教授还作了45分钟的报告。

    “不是我说,就光华还开少年班,有几个会去?”宋航天忍不住开嘲讽说道。

    “这不好说,人家光华毕竟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是白说的。”老金很理性地分析一番道。

    “有钱咋了?有几个家长会放弃我们北大的少年班去光华少年班啊?”宋航天瞪了一下老金,他开始怀疑老金的屁股究竟是往哪里做的?

    “许教授三人去光华大学,指不定就是光华那位使用了金钱攻势啥的。”

    听着宋航天一副鄙夷的语气,老金不太乐意了,许晨阳教授可是他的偶像。

    “老宋你说啥呢?许教授是那种人吗?如果许教授是那种人,当初大可不必回北大,直接留在国外不更好吗?”

    “那谁说得定呢?指不定光华给的钱比美国更高呢?”

    讨论的话题越来越歪,最后变成了光华到底开出了什么价格才吸引三人回去。

    ……

    白鹭国际酒店。

    刚在酒店健身房运动完的陈灏,忍着一身臭汗拿着毛巾擦着脸上的汗水。

    然后谢绝了健身房里几个小姐姐的搭讪后,正准备回去洗了个澡的时候,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

    拿起来一看,陈灏眉头顿时扬起。

    【章越】

    “肯定没啥好事情。”

    吐槽完后,电话接通的一瞬间,陈灏感觉自己的耳膜快要被震爆了。

    “姓陈的,你实在是太过分了!”

    什么太过分了?

    陈灏顿时傻眼了……这是拐走了老章的闺女还是挖走了他们鹭大的教授?

    不对啊,老章女儿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

    直到章越下一句话,让陈灏听得额头一头黑线冒出。

    ps:今天情绪不佳,还有一章会晚点更新,实在抱歉。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三只小奶猫

    “哼,你自己干的好事情现在还给我装糊涂了?”

    章越没好气地说道。

    “什么鬼?章校长,饭可以乱吃,但话可不能乱说!”陈灏沉着声回道。

    章校长这话说得,整得他跟渣男始乱终弃似的。

    “你说呢!”

    “我联络于东教授半年了,眼看着就要邀请于东教授回国了,现在被你们光华给截胡了,同在一个屋檐下,真的一点情面也不留?”

    听着章校长跟怨妇似的在抱怨,陈灏不光不气反倒是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章校长,你这个真是错怪我了,是于教授没有跟你说清楚?”

    “啥意思?”章越愣了一下。

    “于东教授可不是我截胡挖来的,是对方主动联系许晨阳教授,说是想要一共加入光华大学,明明就是你们鹭岛大学对人家于教授没有吸引力,这个也能怪到我?”陈灏丝毫不客气的说道。

    谁让章越一上来就给他盖了一口大锅,这样说已经很给对方面子了。

    “不是你们动的手,是于教授自己主动的???”章越脑袋嗡嗡作响,完全不敢相信这一番话是真的。

    “不然呢?我陈灏有必要去撒谎吗?如果是我们挖的,那没啥好不承认的。”陈灏语气淡淡地说道。

    “……”章越沉默了,心里已经开始骂娘了,这丢人丢大了。

    看着章越不说,陈灏嘴角开始扬起,“章校长,你怎么不接着说了?”

    “我有什么不敢说的。”章越哼了一声,然后厚着脸皮地说道,“不管怎么说,于东教授是不是被你们光华抢走了?那这样好了,为了方便于教授尽快融入鹭岛,让于教授也到我们鹭大兼职授个课呗。”

    “我没意见,反正只要于教授同意就行了,你们自行商量。”陈灏无所谓地说道,毕竟自己之前特聘了一些鹭大的老教授来光华兼职授课。

    “那你们光华其他的教授呢?比如许晨阳教授、陈冲教授那几位。”章越随意地说道。

    “完全没问题,问题是你们鹭大有钱吗?”

    “只要你们鹭大给出的兼职价格也是我们光华标准的话。”陈灏轻松地说道。

    但章越听着脸色一黑,光华标准是啥?

    这尼玛一小时万元?抢银行也没这么来钱快吧?

    “打扰了,再见!”章越坚决地说道。

    聊到后面,能做到的也就是互相教师资源共享,兼职授课是不太可能,这种只能在少部分群体里进行。

    最后确定下来的就是讲座共享了,比如鹭大的名师到光华开讲座,光华挖来的名师也去鹭大开讲座。

    两校资源这么一倒腾,基本上一周就能去参加几次讲座。

    最后收益的当然是光华和鹭大的学生了,为什么说越好的学校平台越大?

    因为享受到的资源很多,无论是讲座、实习机会还是各种校园政策等。

    跟章越聊完后,陈灏回自己的房间洗了个澡,然后跟钱嘉惠煲了个电话粥便睡了。

    ……

    翌日早晨。

    光华大学,光芯研究中心。

    陈灏站在中心的门口,身旁站着几人。

    陈灏看了眼身旁的黄岚,调侃地笑道:“黄总,听说这个郭总也是咱们MIT的?”

    “是……”黄岚一脸无奈地说道。

    收购锐思智芯失败,但是这个郭辉却带着10名工程师集体离职,结果11人全部加入光芯研究中心,让黄岚有些无语。

    “校长,其实今天您真不用出面,这会不会有写过了……”黄岚原本都是喊陈董,结果陈灏要求改成校长,黄岚也只好改口了。

    “第一是为了表达下我们光华对新来研究人员的重视,第二嘛……”陈灏说着一笑,“就是想看看这位勇敢追求爱情的郭总~”

    黄岚嘴角一抽,已经无话可说了。

    就在说话间,两辆满载人的小白车驶了过来。

    等到车停下来,从车上看到十二人,还有一人自然是光华派过去的一个工作人员。

    郭辉走到跟前,第一眼看到穿着职业装的黄岚,一脸欣喜,正要准备上前打招呼,却注意到黄岚身旁样貌俊俏得不像话,还充满着气质的年轻人。

    郭辉还没开口,黄岚赶紧上前抢先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光华大学的陈灏陈校长。”

    “陈校长您好!”郭辉非常热情地凑上来。

    虽然对陈灏的临时出面感到很惊讶,但不影响郭辉对陈灏的态度。

    毕竟陈灏不光是自己的boss,也是黄岚的boss。

    陈灏也对这个郭辉非常感兴趣,见对方伸出手,便轻轻握了握,笑道:“听到郭总要来,我也是十分期待,今天终于见到了,今天中午我给大家接风洗尘!”

    说话间,陈灏装作不经意地瞅了郭辉一眼,然后一个洞察技能丢了过去。

    看到屏幕显示的数据后,陈灏眉头忍不住一条。

    “哎哟,有点东西。”

    ……

    ps:因为情绪问题,还差一点没写完,实在抱歉,可能要早上才能补充齐全。

第五百二十六章 爸爸,你是中国队长!

    2点来不及了,大家早上起来后再看吧,唉,我熬夜写……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

    “北大就是要将相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许崇任称,元培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4、通识课程的边缘化

    无论“通识”还是“博雅”,字面上都强调知识广博。中国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一个常见做法是要求学生选修本专业之外的课程。

    北大开设了五大类通选课程,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必须在每类中至少完成一门课程方能毕业。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类科目,强调西方古典人文传统、经典阅读和批判性写作,负担重,标准高,绝不是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过关的,因此芝大的学生实际在第三年才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课程上。

    相比之下,一个北大学生毕业需要完成140学分,而通选课程仅占16学分,其余的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英语课、政治课。

    低年级时学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专业课程上,到了高年级则忙于实习、找工作、申请海外研究生院和毕业论文,大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师为通选课投入了相当的热忱和心力,执教通选课的老师不乏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但缺乏核心课程这一制度保障,意味着通选课至多是专业课之余的调剂,元培的学生并没有特殊待遇。

    一般来说,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门课程,但每门课程会附带可观的作业和阅读,而中国大学生的普遍一学期要学习八到十门课程。

    中国大学生并不比美国同龄人更努力,课程数目加倍,只能牺牲完成质量,每学期的一两门通识课完全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考察知识发展之历史。

    5、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

第五百二十七章 姓陈的,你实在是太过分了!

    (先别看,等早上起来后再看。)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

    “北大就是要将相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许崇任称,元培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4、通识课程的边缘化

    无论“通识”还是“博雅”,字面上都强调知识广博。中国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一个常见做法是要求学生选修本专业之外的课程。

    北大开设了五大类通选课程,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必须在每类中至少完成一门课程方能毕业。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类科目,强调西方古典人文传统、经典阅读和批判性写作,负担重,标准高,绝不是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过关的,因此芝大的学生实际在第三年才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课程上。

    相比之下,一个北大学生毕业需要完成140学分,而通选课程仅占16学分,其余的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英语课、政治课。

    低年级时学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专业课程上,到了高年级则忙于实习、找工作、申请海外研究生院和毕业论文,大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师为通选课投入了相当的热忱和心力,执教通选课的老师不乏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但缺乏核心课程这一制度保障,意味着通选课至多是专业课之余的调剂,元培的学生并没有特殊待遇。

    一般来说,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门课程,但每门课程会附带可观的作业和阅读,而中国大学生的普遍一学期要学习八到十门课程。

    中国大学生并不比美国同龄人更努力,课程数目加倍,只能牺牲完成质量,每学期的一两门通识课完全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考察知识发展之历史。

    5、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

    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的新雅书院,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模式。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io)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第五百二十八章 你们鹭大有钱吗?

    2021年,1月14日,下午3时。

    相比多灾多难的2020年,这一年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距离新年也不足一月。

    春节的气息正在空气中蔓延。

    光华大学,男生宿舍楼里。

    光华今年的寒假房间安排是16日至2月27日,虽然距离16日还有2天,但早在前几天开始,寒假气息已然开始蔓延。

    尤其是到了13、14这两天,更是离校的高峰期。

    不少的宿舍门敞开着,里面是收拾行李的学生,至于宿舍楼的走廊上,都是拖着行李箱的学生。

    427宿舍。

    李秋白在专心收拾着东西,至于宿舍里,已经走了两个本省的舍友,余下四人。

    一个胡省榕城的舍友收拾好行李箱,然后检查完床上、桌上后,最后骚包地照了照镜子。

    “兄弟们,我要走啦,咱们年后再见!”

    “走吧走吧,一路顺风!”

    “记得带些好吃的回来~”

    佟亮和翁明亮两人趴在床上,头也不回地地说道。

    反倒是李秋白拍了拍舍友地肩膀,说道:“老赵,路上平安,年后见。”

    舍友冲李秋白点头笑了笑,“好,那我走啦。”

    说完,拖着行李箱往外走去。

    而宿舍三名本省的也都走了,只剩下李秋白三个外省的。

    回望着宿舍,已经四个桌子空空如也,其中也包括他的,只是还有两个桌子上摆满着东西。

    李秋白无语地抬了抬头,“我说你们俩心真大,还不收拾东西呢?”

    “哎,没事,我晚上9点的飞机,等五六点再收拾。”翁明亮挪动了下屁股,眼睛就像是被手机屏幕给吸引住。

    至于另一个就更不急了。

    “我明早的火车,我等晚上睡前再收拾。”佟亮更是无所谓地说道。

    “你俩也太墨迹了。。。”李秋白无力吐槽了。

    他家离胡省不远,只要坐高铁两三小时就到,而光华大学打车到鹭岛北站连半小时都不用,还是很方便。

    反倒是翁明亮和佟亮两人离的就比较远,翁明亮之所以买这么晚的机票,当然是因为红眼航班比较便宜。

    至于佟亮,是不打算坐飞机,而选择坐早上的高铁回去了。

    收拾好东西,坐在椅子上的李秋白,陷入了发呆中。

    他的脑海里就像是幻灯片似的,把这半年的大学生活重复放映了一遍。

    里面出现了许多人,甚至有些人的出现频率还挺高的。

    为什么说大学时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因为很多人的三观和思维都是在大学时期慢慢被塑造出来,一旦成形了,后面就很难再改变。

    在来到光华大学之前,李秋白甚至有些惶恐,都在想要不要复读一下。

    但现在他有些庆幸,还好当时没有去复读,不然就很有可能错过这些。

    “其实大学生活也挺有意思的嘛。”李秋白嘴角上扬,似乎想到什么开心的事情。

    同一栋宿舍楼。

    527宿舍。

    两阵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响起。

    随后是几道人声参杂其中。

    “天宇、老张,你俩也太生猛了,这都放假了还这么拼?”

    “真的太厉害了,不佩服不行。”

    “我先走了,年后再见。”

    “好,下个月月底见。”

    随着几次告别后,整个宿舍只剩下郑天宇和张磊两人专注盯着电脑屏幕,写着代码。

    运动脖子的郑天宇瞥了眼身旁的张磊,问道,“老张,你也是明早走,要不晚上一起去撸串喝点酒?”

    “行啊,没问题。”张磊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只是随后他语气有些失落,“可惜肘子昨天回家了,不然咱数模小队就可以集合了。”

    说到数模,郑天宇微微一失神。

    这个事情似乎过去有阵时间了,对于他的大学生涯来说,参加的那次数学建模竞赛是改变他人生的一次重大机会。

    ps:内容明天修改。

第五百二十九章 各方增援

    有时候他也会想,如果当初没有参加这个数学建模大赛,那是不是就不会遇到陈校长,也不会出现陆舟这个队友。

    也就更不会有后面的高教社杯。

    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发生改变。

    “老张,晚点要不要去撸个串喝个酒?”郑天宇突然有点想喝酒了,反正他和张磊都是明天才走,也没什么大影响。

    “喝酒吗?”张磊愣了一下,手上的动作一停,“行啊,那就晚上陈记烧烤走起!”

    说到后面,张磊还有些兴奋。

    两人酒量都不太行,啤酒三瓶倒的那种,但离别的情绪涌上心头,让张磊也有些想喝酒了。

    等到了晚上7点,夜幕渐渐笼罩大地。

    光华大学校园小径两侧路灯已开,头顶上更是浩瀚的星空。

    鹭岛在国内地理位置偏南,而且空气质量在国内也是靠前,晚上能看见星星的频率非常高。

    走出后门,往日川流不息地人流也在这时少了许多。

    张磊和郑天宇直奔陈记烧烤而去。

    两人拿着篮子点完吃的后交给老板。

    “老板,重辣。”

    “行,同学,你们先坐。”

    平时到了晚上8张桌子都不够用,今天除了他们之外,反倒只有两桌人。

    看着老板忙碌的身影,张磊感慨地说道:“没想到老板除了卤味做的好吃,连烧烤也弄得不赖。”

    看着隔壁店上贴着【陈记卤味】四个大字的招牌,郑天宇也点点头,“这家卤味店好像开了12……恩,到今年就是13年了,挺老的一家店了。”

    这家陈记烧烤的老板也是隔壁陈记卤味的老板,是这个学期把隔壁空着的店面给租下来了。

    “明天都要走了,要不要再整点卤味?”郑天宇突然道。

    “这个必须可以有啊!”张磊嘿嘿笑道。

    两人起身,跟老板说了一声,然后到隔壁卤味店又点了几样卤味。

    拿啤酒的时候,张磊好奇地跟老板聊起来。

    “老板,这个学期你们生意做的还好吗?”

    老板自然认得张磊为二人,便一边笑着聊天一边翻烤着。

    “嘿嘿,你们也是老主顾了,在陈校长来之前,光华什么样子你们也知道。”

    说到这里,老板眼中露出怀念地神色,声音悠悠地说道:

    “现在光华变好咯,学生有精气神,而且学校那里给我们租户降租金,要求我们也给你们学生让利,这不就相当于我们价格弄便宜点,然后学校拿补贴我们吗?”

    “我们当然乐意,这样生意也好很多。这几个月都让我有种现在的光华比之前老校长还在的时候更好的感觉。”老板摇头叹道。

    作为做学生生意的他们,对学校政策还是挺敏感的。

    郑天宇和张磊两人对视一眼,然后郑天宇对老板问道:“老板,那你觉得现在的光华怎么样?”

    老板甚至还竖起一个大拇指,不吝赞美地道:“有陈校长在,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光华大学以后肯定不得了!”

    听到老板这一番话,郑天宇和张磊都笑了出声。

    “老板你说得对,我也觉得我们光华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得的大学!”

    ……

    美国,波士顿剑桥市。

    许晨阳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邮件的内容后,一时间有些怔住。

    良久,一道叹息声响起。

    ……

    ps:内容明天修改,实在抱歉。

第五百三十章 放寒假了

    (先别看,等早上起来后再看。)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

    “北大就是要将相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许崇任称,元培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4、通识课程的边缘化

    无论“通识”还是“博雅”,字面上都强调知识广博。中国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一个常见做法是要求学生选修本专业之外的课程。

    北大开设了五大类通选课程,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必须在每类中至少完成一门课程方能毕业。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类科目,强调西方古典人文传统、经典阅读和批判性写作,负担重,标准高,绝不是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过关的,因此芝大的学生实际在第三年才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课程上。

    相比之下,一个北大学生毕业需要完成140学分,而通选课程仅占16学分,其余的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英语课、政治课。

    低年级时学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专业课程上,到了高年级则忙于实习、找工作、申请海外研究生院和毕业论文,大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师为通选课投入了相当的热忱和心力,执教通选课的老师不乏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但缺乏核心课程这一制度保障,意味着通选课至多是专业课之余的调剂,元培的学生并没有特殊待遇。

    一般来说,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门课程,但每门课程会附带可观的作业和阅读,而中国大学生的普遍一学期要学习八到十门课程。

    中国大学生并不比美国同龄人更努力,课程数目加倍,只能牺牲完成质量,每学期的一两门通识课完全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考察知识发展之历史。

    5、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

    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的新雅书院,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模式。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 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 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io)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第五百三十一章

    2021年,1月14日,下午3时。

    相比多灾多难的2020年,这一年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距离新年也不足一月。

    春节的气息正在空气中蔓延。

    光华大学,男生宿舍楼里。

    光华今年的寒假房间安排是16日至2月27日,虽然距离16日还有2天,但早在前几天开始,寒假气息已然开始蔓延。

    尤其是到了13、14这两天,更是离校的高峰期。

    不少的宿舍门敞开着,里面是收拾行李的学生,至于宿舍楼的走廊上,都是拖着行李箱的学生。

    427宿舍。

    李秋白在专心收拾着东西,至于宿舍里,已经走了两个本省的舍友,余下四人。

    一个胡省榕城的舍友收拾好行李箱,然后检查完床上、桌上后,最后骚包地照了照镜子。

    “兄弟们,我要走啦,咱们年后再见!”

    “走吧走吧,一路顺风!”

    “记得带些好吃的回来~”

    佟亮和翁明亮两人趴在床上,头也不回地地说道。

    反倒是李秋白拍了拍舍友地肩膀,说道:“老赵,路上平安,年后见。”

    舍友冲李秋白点头笑了笑,“好,那我走啦。”

    说完,拖着行李箱往外走去。

    而宿舍三名本省的也都走了,只剩下李秋白三个外省的。

    回望着宿舍,已经四个桌子空空如也,其中也包括他的,只是还有两个桌子上摆满着东西。

    李秋白无语地抬了抬头,“我说你们俩心真大,还不收拾东西呢?”

    “哎,没事,我晚上9点的飞机,等五六点再收拾。”翁明亮挪动了下屁股,眼睛就像是被手机屏幕给吸引住。

    至于另一个就更不急了。

    “我明早的火车,我等晚上睡前再收拾。”佟亮更是无所谓地说道。

    “你俩也太墨迹了。。。”李秋白无力吐槽了。

    他家离胡省不远,只要坐高铁两三小时就到,而光华大学打车到鹭岛北站连半小时都不用,还是很方便。

    反倒是翁明亮和佟亮两人离的就比较远,翁明亮之所以买这么晚的机票,当然是因为红眼航班比较便宜。

    至于佟亮,是不打算坐飞机,而选择坐早上的高铁回去了。

    收拾好东西,坐在椅子上的李秋白,陷入了发呆中。

    他的脑海里就像是幻灯片似的,把这半年的大学生活重复放映了一遍。

    里面出现了许多人,甚至有些人的出现频率还挺高的。

    为什么说大学时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因为很多人的三观和思维都是在大学时期慢慢被塑造出来,一旦成形了,后面就很难再改变。

    在来到光华大学之前,李秋白甚至有些惶恐,都在想要不要复读一下。

    但现在他有些庆幸,还好当时没有去复读,不然就很有可能错过这些。

    “其实大学生活也挺有意思的嘛。”李秋白嘴角上扬,似乎想到什么开心的事情。

    同一栋宿舍楼。

    527宿舍。

    两阵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响起。

    随后是几道人声参杂其中。

    “天宇、老张,你俩也太生猛了,这都放假了还这么拼?”

    “真的太厉害了,不佩服不行。”

    “我先走了,年后再见。”

    “好,下个月月底见。”

    随着几次告别后,整个宿舍只剩下郑天宇和张磊两人专注盯着电脑屏幕,写着代码。

    运动脖子的郑天宇瞥了眼身旁的张磊,问道,“老张,你也是明早走,要不晚上一起去撸串喝点酒?”

    “行啊,没问题。”张磊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只是随后他语气有些失落,“可惜肘子昨天回家了,不然咱数模小队就可以集合了。”

    说到数模,郑天宇微微一失神。

    这个事情似乎过去有阵时间了,对于他的大学生涯来说,参加的那次数学建模竞赛是改变他人生的一次重大机会。

    ps:内容明天修改。

第五百三十二章

    有时候他也会想,如果当初没有参加这个数学建模大赛,那是不是就不会遇到陈校长,也不会出现陆舟这个队友。

    也就更不会有后面的高教社杯。

    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发生改变。

    “老张,晚点要不要去撸个串喝个酒?”郑天宇突然有点想喝酒了,反正他和张磊都是明天才走,也没什么大影响。

    “喝酒吗?”张磊愣了一下,手上的动作一停,“行啊,那就晚上陈记烧烤走起!”

    说到后面,张磊还有些兴奋。

    两人酒量都不太行,啤酒三瓶倒的那种,但离别的情绪涌上心头,让张磊也有些想喝酒了。

    等到了晚上7点,夜幕渐渐笼罩大地。

    光华大学校园小径两侧路灯已开,头顶上更是浩瀚的星空。

    鹭岛在国内地理位置偏南,而且空气质量在国内也是靠前,晚上能看见星星的频率非常高。

    走出后门,往日川流不息地人流也在这时少了许多。

    张磊和郑天宇直奔陈记烧烤而去。

    两人拿着篮子点完吃的后交给老板。

    “老板,重辣。”

    “行,同学,你们先坐。”

    平时到了晚上8张桌子都不够用,今天除了他们之外,反倒只有两桌人。

    看着老板忙碌的身影,张磊感慨地说道:“没想到老板除了卤味做的好吃,连烧烤也弄得不赖。”

    看着隔壁店上贴着【陈记卤味】四个大字的招牌,郑天宇也点点头,“这家卤味店好像开了12……恩,到今年就是13年了,挺老的一家店了。”

    这家陈记烧烤的老板也是隔壁陈记卤味的老板,是这个学期把隔壁空着的店面给租下来了。

    “明天都要走了,要不要再整点卤味?”郑天宇突然道。

    “这个必须可以有啊!”张磊嘿嘿笑道。

    两人起身,跟老板说了一声,然后到隔壁卤味店又点了几样卤味。

    拿啤酒的时候,张磊好奇地跟老板聊起来。

    “老板,这个学期你们生意做的还好吗?”

    老板自然认得张磊为二人,便一边笑着聊天一边翻烤着。

    “嘿嘿,你们也是老主顾了,在陈校长来之前,光华什么样子你们也知道。”

    说到这里,老板眼中露出怀念地神色,声音悠悠地说道:

    “现在光华变好咯,学生有精气神,而且学校那里给我们租户降租金,要求我们也给你们学生让利,这不就相当于我们价格弄便宜点,然后学校拿补贴我们吗?”

    “我们当然乐意,这样生意也好很多。这几个月都让我有种现在的光华比之前老校长还在的时候更好的感觉。”老板摇头叹道。

    作为做学生生意的他们,对学校政策还是挺敏感的。

    郑天宇和张磊两人对视一眼,然后郑天宇对老板问道:“老板,那你觉得现在的光华怎么样?”

    老板甚至还竖起一个大拇指,不吝赞美地道:“有陈校长在,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光华大学以后肯定不得了!”

    听到老板这一番话,郑天宇和张磊都笑了出声。

    “老板你说得对,我也觉得我们光华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得的大学!”

    ……

    美国,波士顿剑桥市。

    许晨阳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邮件的内容后,一时间有些怔住。

    良久,一道叹息声响起。

    ……

    ps:内容明天修改,实在抱歉。

第五百三十四章

    内容明天覆盖上,实在抱歉。

    ……

    4、通识课程的边缘化

    无论“通识”还是“博雅”,字面上都强调知识广博。中国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一个常见做法是要求学生选修本专业之外的课程。

    北大开设了五大类通选课程,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必须在每类中至少完成一门课程方能毕业。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类科目,强调西方古典人文传统、经典阅读和批判性写作,负担重,标准高,绝不是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过关的,因此芝大的学生实际在第三年才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课程上。

    相比之下,一个北大学生毕业需要完成140学分,而通选课程仅占16学分,其余的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英语课、政治课。

    低年级时学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专业课程上,到了高年级则忙于实习、找工作、申请海外研究生院和毕业论文,大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师为通选课投入了相当的热忱和心力,执教通选课的老师不乏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但缺乏核心课程这一制度保障,意味着通选课至多是专业课之余的调剂,元培的学生并没有特殊待遇。

    一般来说,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门课程,但每门课程会附带可观的作业和阅读,而中国大学生的普遍一学期要学习八到十门课程。

    中国大学生并不比美国同龄人更努力,课程数目加倍,只能牺牲完成质量,每学期的一两门通识课完全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考察知识发展之历史。

    5、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

    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的新雅书院,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模式。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 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 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io)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哥大有九大方面的核心课程,学校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一、大二修完这一系列的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外语:4个学期,可通过相应的测试。

    体育:4个学分,还需提交游泳考试成绩或者“大学健康表格”。

第五百三十五章

    “许,收到你的来信后我感到非常开心,虽然你要离开美国了,但是作为你的老师我仍然会支持你的决定。对于一名数学家而言,虽然数学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祖国同样也是作为一个个体难以抛弃的执念。”

    “光华大学我也有在关注,我与陈博士有过几次相见,对于这位我的数学直觉告诉我,对方一定会在数学界掀起一道巨浪……”

    老师回复的邮件很长,许晨阳握着鼠标的手一直往下滑动,越是往下看去,许晨阳眼眶越加湿润。

    kollár jános是许晨阳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中文名叫做科拉尔·亚诺什,匈牙利数学家,研究领域为代数几何,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既然要回国,许晨阳自然要给自己的老师发个邮件告别下,其实他是想当面跟老师说的,但回国的事情太多要处理,只能暂且搁下。

    科拉尔教授前面讲述的都是一些个人情感,后面则是跟许晨阳述说着如何管理一个数学系,如何搞好数学研究以及他这些年的经验。

    “老师,我不会辜负您信任的!”许晨阳抬起头,眼眶通红。

    他许晨阳,除了身份是中国数学家之外,还有一个身份便是科拉尔·亚诺什的学生。

    ……

    北京大学校内。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老肖,你这是咋了?”刘若川看着脸色不太佳的肖梁,有些好奇。

    肖梁教授闷闷不乐地在刘若川身旁坐下,一口浊气吐出来。

    “老许要回国了,但他要去光华任教!”

    论起颜值的话,其实刘若川还是比较能打的,至于许晨阳中间发福后颜值下滑,肖梁教授嘛,挺拔的发际线格外亮眼,外表也是十分普通。

    同为北大数院黄金一代的学生,肖梁、刘若川、许晨阳、恽之玮几人都是比较熟悉,关系也还不错。

    于公于私,肖梁都希望许晨阳能够回北京大学。

    毕竟北大数学是国内第一。

    “这个我知道。”刘若川教授没有惊讶,而是脸色平静地像潭湖水。

    “你知道?”肖梁声音顿时高涨。

    只见他有些不满地抱怨道,“老刘,你这太不厚道了啊!是不是老许给你发的邮件?怎么不好好劝劝他!”

    “光华大学虽然发展的不错,但数学除了我们北大还能去哪里?”

    肖梁的这一番话虽然听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其中的轻视不言而喻。

    中国数学界说是北大一枝独秀也不过分,复旦、南大等几个学校数学虽然也很强,可在北大面前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拿光华放到北大面前,这……简直是一种侮辱。

    刘若川眉头微皱,似乎对肖梁教授的这一番话略有不喜。

    “老肖,你这句话主观色彩太浓郁了。至于老许去光华大学,我还是挺支持他这个决定的。”

    “什么?”肖梁听到这句话,把眼镜摘下来擦了擦,戴上后重新打量刘若川,似乎眼前这个跟过去他所认识的刘若川不是一个人。

    他压低着嗓音,心中怒火丛生。

    “为什么?我不明白!”

    “当初老许离开北大的原因你忘记了吗?”刘若川直视着肖梁,没有退让。

    肖梁嘴唇颤抖,自欺欺人地说道,“现在跟以前也不一样了,李校长力主改革,革除过往之风气,北大数院也不会跟过去一样!”

    “呵呵!”

    刘若川自嘲一笑,看着肖梁,“我不否认李校长的能力和决心,我也相信北大在李校长带领下会越来越好,但这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学术造假!”

    “学风浮躁!”

    “论资排辈!”

    “想要根除这些旧弊何其容易!”

    刘若川心烦意燥,忍不住重声喝道。

    许晨阳离开北大的时候提到了三点,简单来说就是上述的十二字。

    像他们这一辈的数学家也仍然逃不掉要熬资历的怪圈,哪怕你能力的确突出,可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要上去就得下来一个人。

    谁愿意呢?

    科学院和工程院过去院士几乎是终身制,后面国家也发现这样挤占太多的资源,设立了一些规则。诸如院士有进也要有出,老人必须给小辈让路。

    偌大的国家,想要上上下下都一片清明自然是不可能。

    有人选择离开;

    也有人选择留下来。

    去改变、去推翻、去变革。

    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够一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的原因。

    许晨阳离开北大重返美国,身为同班同学的刘若川选择留在北大数院。

    前者选择暂时离开,积攒力量等待时机再卷土回来;后者是选择隐忍,被动地融进这个圈子里,等待自己成为这个圈子领导者后再开始改变风气。

    方式虽然不同,但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这个国家。

    “那光华就能做到?”肖梁脸色闷声问道。

    “有时候另起炉灶成功率更高。”刘若川淡淡地说道。

    为什么光华有成功的可能性?

    因为光华是私立大学,可以从头到尾的推翻再起一个炉灶,不像公立大学改革的阻力太大了,而且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根本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

    “老许是北大数院的,应该回到这里才对。”肖梁不甘心地说道。

    “老许不光是我们北大的,更是国家的!”

    刘若川摇摇头,非常清醒地说道,“有竞争才能更好的促进发展。”

    北大数院在国内统治地位反倒不是一个好处,容易滋生懈怠,有一个强有力地竞争对手,有时候更是一种鞭笞。

    肖梁被刘若川的话给呛到了,一脸无奈,“我说不过你。”

    “不,是因为真理在我这里。”刘若川轻笑道。

    “老刘,以后光华要是挖你过去,你不会也过去吧?”肖梁一脸古怪地望着刘若川。

    也不怪他会这么想,谁让刘若川说了光华这么多好话。

    “不好说,但至少目前几年不会。”刘若川考量一番后回道。

    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他觉得这样子挺好的。

    无论是光华大学还是北京大学,只要其中一个茁壮成长为普林斯顿大学这类,那便不亏了。

    “行吧行吧,反正就我多管闲事!”肖梁教授不耐心地摆摆手,然后离开了办公室。

    身边的身影消失,刘若川坐在位置上,抬头直视着远方。

    “老许,这一次我们要好好比比。”

    ……

    同一时间。

    光华大学的光芯研究中心里,正在发生着一件大事情。

    ps:前面还没修改,明天尽量完成,以免大家以为我太监,特意更新一章上来。

    最近因为感情的事情,导致心神不宁,给大家添麻烦了,真的抱歉!

第五百三十六章 光华的年夜饭

    在来光芯研究中心之前,沈乐是清华大学芯片团队的一名副研究员,作为一名专职的研究人员,他也没有教学任务,只需要专心搞科研。

    加上清华的地位和待遇,日子倒是挺简单,至于什么非升即走,以他的能力和学历完全不是问题,所以还是比较舒服。

    沈乐拒绝了美国的高薪邀请和绿卡,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自然是因为他的爱国情怀。

    所以,当初书记询问他是否要加入到光芯研究中心的支援团队时,他想都没想便同意了。

    这时,正在观看机器反应的沈乐,耳边响起一道男声。

    “沈乐,马上要过年了,你回不回去?”

    说话的人叫做余景耀,也是跟他同期进入清华大学,加上同为留美人员,关系还算亲近。

    沈乐没有立刻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脸色平静地反问回去,“那你回去吗?”

    “我?”

    余景耀面露挣扎,显然正在难以抉择中。

    “我不知道,眼瞅着光芯这里进展越来越顺利,多一个多一份力量,我当然想留下来,但是……”

    说到这里,余景耀微叹口气,脸上有些颓色,“之前到美国读博出来,有时候过年都没空回去,这好不容易回国工作了,也想多陪爸妈……”

    前几天光华大学放假通知出来的的时候,光芯研究中心的房价通知也下来了。

    时间肯定是不如学生那么长,不过也有10天时间,年前3天和年后7天,甚至还能申请延长到14天,同时也接受过年留所的申请。

    见好友这么为难,沈乐轻笑一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安慰道,“你说得也是,10天时间也不长,就回家好好陪陪家人再回来就行了。”

    “那你也回家吗?机票买好了没?”余景耀又叹了口气,似乎有些不甘心,但自古忠孝难两全,光芯这里少了他不会就研究不出来,但是家里少了他,可能父母脸上的微笑就要少很多。

    “我不回去。”沈乐摇摇头。

    “不回去?”

    余景耀眼睛顿时放大,看着一脸不在乎的沈乐,他愣住了。

    “刚刚听你说的,我都以为你也要回去了……”

    停顿了下,似乎是有些不太好开口,余景耀压低着嗓音,“真不回去?这可是过年啊,错过了就得等到明年了!”

    中国人对于过年这个事情,那是相当的重视。

    甚至有一句老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光你在天南还是地北,也不管你这一年赚的钱多还是钱少,很多人都会想尽办法回家过年。

    阖家团圆,是多少在外打工人小小的心愿。

    “错过今年春节还有明年,但是光芯不能等到明年!”沈乐掷地有声地说着,眼神中坚毅无比。

    只是一想到家中盼着自己回去的父母二老,他心中隐隐一痛。

    爸、妈,是儿子不孝,今年不能回家陪二老过年了,明年我一定回去!

    在国家大节和父母亲情面前,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道路。

    光芯对国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搞科研不是过家家,一旦慢了一步,那就前功尽弃了!

    “芯片上,我们国家起跑太晚了,的确不能再拖了……”余景耀声音低沉地说着。

    随后,他抬起头,冲着沈乐呲牙一笑。

    “听说光华大学准备的年夜饭超丰盛的,老沈,你这吃独食可不好哦!”

    “我也不回去了,薅光华羊毛的事情可不能把我给落下了!”

    听着余景耀这个理由,沈乐心里一暖,但他还是想劝劝对方。

    只是他还没开口,身旁几乎是同时响起好几道熟悉的声音。

    都是他们清华大学芯片团队的成员。

    “沈工,有这好事也不跟我们讲讲?就冲光华这个年夜饭,那也必须得申请留下来啊!”

    “就是,光华平时不是挺阔气的吗?我倒要看看这次到底有多丰盛。”

    “这个我看行,总是吃家里的年夜饭,倒还没在学校体验过,这次可是一个大好机会,我也不走了。”

    “这个年夜饭到时候要是弄的没我们清华食堂好吃,那我们可不依,大家说是不是!”

    “黄教授说得是,不好吃我还要发微博、抖音吐槽一下,多黑啊!”

    “哈哈哈。”

    笑声回荡在实验室里,沈乐张了张嘴巴,原本到口的话又咽了下去。

    他环视着众人,灿烂笑道:

    “好,那我们到时就看看光华的食堂大厨有啥水平!”

    ……

    傍晚时分,光芯研究中心,主任办公室里。

    任弘看着电脑邮箱里99+未读邮件,幽幽叹了口气。

    “这不是胡闹嘛!”

    光芯研究中心的过年留守人员是要发起申请的,而审批人便是任弘教授。

    四五百人的研究中心,这几天已经接收到47人的留守申请,数字也不小了,再等几天估计能有近百人的会选择留下来。

    虽然人手少了大半,但是有近百人留下来已然是不小的数字了。

    毕竟春节在国人的观念中,实在是太重要了。

    哪怕知道过去了会被隔离,也有不少人会奔赴。

    点开了几封邮件,内容大同小异,都是申请过年留守研究中心。

    “叮!”

    “叮!”

    右下角的新邮件提醒从今天中午到现在就没停过,就看邮件的几分钟时间里,又有七八封新邮件躺了进来。

    任弘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而是给戴文宇打了一个电话。

    十几分钟后,戴文宇走进办公室,一脸激动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阐述出来。

    “原来是这个样子……”任弘怔了怔,他真没想到导致这一切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个人。

    “老师,您过年回家吗?”戴文宇摸了摸脑海,脑子一热后便脱口而出。

    “我是中心主任,自然是要留校!”任弘教授没好气地说道。

    戴文宇撇撇嘴,这套他可不信。

    明明就是跟大家一样的想法,非得拿着工作当幌子。

    等到戴文宇离开后,任弘也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了。

    当即更重要的是跟陈灏通个气,该怎么去处置这件事情。

    这个事情说简单也很简单,但说严重也挺在严重的。

    距离光芯研究中心不远的上弦田径场。

    正饭后散步消食的陈灏,裤兜里的手机振动。

    等接通听完对方的话后,他沉声回道:

    “等我一下,我现在过去。”

    ps:最近状态好多了,这两天我尽量把前面的章节内容给替换上。

    今天就一章了,实在抱歉。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中国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现在接收到多少封申请了?”

    “截止目前已经有191人……不,现在应该是193人了。”

    任弘教授说到一半,看着新邮件提醒,眼皮微微一跳,话到嘴边又改口了。

    “中心现在研究人员多少人?”陈灏冷静问道。

    “目前为348人,等到年后可以达到472人。”想到年后芯片联盟的七校增派的科研人员数量,任弘不由得松了口气。

    这一次的增援名单也出来了,清华大学、中科大、北京邮电大学等加一起共124人,平摊下来一个学校20人左右。

    等到这些人来到后,光芯的研究效率又可以迎来一个飞跃了。

    “那个是年后的事情,麻烦的是当下。”陈灏深吸口气,太阳穴有些鼓起。

    “过年可是一个大事情,怎么申请留校的科研人员一下子激增了?”陈灏不解地望向任弘,刚刚电话里任弘也只是讲了下大概事情,至于缘由啥的并没说。

    听到陈灏这么问,任弘无奈地苦笑一声。

    “这个事情我也没想到……”

    看着任弘的这个姿态,陈灏也来兴致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家舍弃陪伴家人的机会,而选择过年留下?

    这可不是元宵节、国庆节,而是春节!

    但当任弘说完后,陈灏脸上的笑容敛下,变得有些复杂。

    任弘摇摇头,看着陈灏的样子,也知道对方是在想什么。

    “那这个事情……中心该怎么处置?”任弘头疼,还是把这个麻烦丢给陈灏。

    陈灏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声问道:“这个人数应该还会上升吧?”

    “大概率会……”任弘眼睛闭上。

    看这个趋势,沈乐的一番话已经扩散出去了,整个中心人虽然不少,也有三百多人。

    但是导师与导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都有相熟的。

    加上能够投身到到光芯研发的这些科研人员,十之**都是有信仰的。

    沈乐的那句话太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了。

    “错过今年春节还有明年,但是光芯的确不能等到明年了啊……”任弘低声自语道。

    内心里,他是支持这些科研人员的想法。

    中国能够在短短的三四十年来追到世界第二大强国的地位,靠的不就是一个个国人牺牲小我,投身到国防事业当中么?

    不然我们凭什么能够赶超日本、英法等国家。

    “光芯要研发,但是年也要过!”陈灏突然道。

    “哈,这……?”任弘一时没明白。

    “家里有70岁以上老人和10岁以下小孩的,必须强制离所回家过年!其余的家属都接到鹭岛来,今年我们一起过年!”

    陈灏深呼吸几口,但胸腔里依旧难受厉害,似乎有什么东西一直在身体里涌动着。

    “飞机安排头等舱,没有头等舱就公务舱!高铁动车安排商务座!要是飞机、高铁、动车都没有的地方,调用私人飞机也要把人给我安稳运过来!至于手续那里跟民航总局报备下,走个绿色通道!”

    “有这些科研人员,是国家之幸!他们对得起国家,我们和国家也不能辜负他们的一片赤子之心!”陈灏掷地有声地说道。

    他的眼眶有些泛红,这是他在国外研究机构所见不到的。

    既然他们不愿意回家过年,准备接着在中心继续搞科研,那他这个后勤大总管就不能光看着不做出一些行动。

    “好,这个事情我一定会处理好!”任弘认真地说道。

    “不用,你把最后的名单整理好就行,后勤这一块有我在,你们专心搞科研,就不要因为这些分散心神。”陈灏拒绝了,他的作用就是保障科研能够100%效率进行,他要做的是定海神针。

    “行。”任弘无奈笑了笑,心底是从所未有的轻松,哪怕在中科大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奇葩的校领导,甚至还会遇到行政上的刁难。

    在光华,似乎这些烦恼都看不见。

    原来搞科研也可以这么轻松,不需要分心在科研之外的事务上。

    “那我就先走了,有事情直接电话联系我。”事情处理完,陈灏便离开了办公室。

    当他走出光芯研究中心的时候,他转过身,里面是亮光在黑夜笼罩之下格外的显目。

    若是在天空俯视鹭岛,光芯研究中心只不过是点点萤火。

    但这道萤火,却想要点亮整个中国。

    能做到吗?

    “我相信你们可以做到的。”陈灏轻声说着。

    看着这栋建筑,他的眼神不由得变得柔和。

    仅是几息,他毅然转身离开。

    刚刚对任弘说得挺轻巧,但真正落实下来并不容易。

    哪怕只有1/2的人员符合,那也是174人。

    174个家庭,至少也有四五百人。

    虽然只有几天时间,但这些人的交通、住宿、饮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

    光芯研究中心所有人员的档案都是往上查了五代,确保身份完全清白才能允许加入,所有科研人员的家属信息也都存在在数据库中。

    三天时间,中心348人共有326人提交了春节留守申请,但最后中心只接受了252人的申请,仍然有74人被拒绝了。

    中心也将陈校长的话通知了下去,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自然是因为既可以留在中心不走,还能跟家人团员。

    至于愁的……

    余景耀大晚上把沈乐拉出去撸串喝酒,脸上颇有些不爽。

    “凭什么让我回去!我爸妈年纪也没过70啊!”说完,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你忘记阿姨的身体了吗?”沈乐放下铁签,看着余景耀说道。

    余景耀父母虽然没过70,但余母近些年身体不好,而且路途遥远,过来一趟也怕出事情。

    所以中心那里还是拒绝了余景耀的留守申请。

    “我、我也知道,但……但……唉!”

    结巴地说了几个字,余景耀也不知道说啥,一声长长地叹息。

    “还是回去吧,中心三百多号人,又不缺你一个。”沈乐安慰道。

    “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啊。”余景耀心情沉重,脸上一副落寞的样子。

    “你知道我想留下来的,我不想”

    话还没说完,手机铃声从余景耀的口袋里响起。

    瞥了眼来电人名字后,余景耀瞬间坐直,有些慌张地接通电话。

    “爸,有啥事情么?”

    电话里传来一道带着陕北口音的普通话,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儿子,刚刚医院那里打来电话,说是你们学校从首都那里请来的大专家,医院的张主任说……”

    父亲说着话,余景耀却沉默着。

    “啪嗒~”

    一颗“雨滴”落入酒杯当中,诞起一丝涟漪。

    父亲不知道,但他知道这里的学校指的不是清华大学而是光华大学。

    余景耀抬起头,泪眼朦胧想要对沈乐说些什么。

    但沈乐只是笑了笑,给余景耀递了一张纸巾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行了,大男子汉别磨磨唧唧的,中心少你一个余景耀就不转了?还是你觉得你比任弘教授更厉害?”

    “回家吧,我们等你回来并肩作战。”

    余景耀释怀一笑,跟沈乐碰了碰拳头。

    “好,一言为定啊!”

    看了眼桌上还没开的几瓶雪津啤酒,沈乐调侃地着问道:“那还喝酒吗?”

    “喝毛线啊,酒喝多了第二天都不用搞研究了!”

    余景耀白了沈乐一眼,然后把几瓶没开的啤酒退了去,两人把啤酒换成可乐吃完后匆匆回去。

    当夜皓月当空,披着月辉两人行走在光华的校园里。

    内心是前所未有的踏实。

    因为他们脚下踏着的是华夏大地。

    而他们身上背负的。

    是中国复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ps:编辑周末没上班,前面没法修改,真是痛苦,只能等周一了,实在抱歉……

    (还有一章)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947/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所写的《我在大学当校长》为转载作品,我在大学当校长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大学当校长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大学当校长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大学当校长介绍:
在海外名校留学八年归国的陈灏,通过一番算计,终于夺回爷爷一手创建的光华大学。“叮咚!名校成长系统绑定成功!”得到系统后,陈灏发现通过系统出品的建筑,竟然还带有buff加成!教学楼:学习悟性增加200%!图书馆:学习效率增加200%!实验室:科研能力增加200%!……几年后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言:感谢我的母校光华大学以及校长陈灏先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纷纷表示表示赞同!【光华大学新生群:181062463】我在大学当校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大学当校长,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