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我在大学当校长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大学当校长全文阅读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     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     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三十八章 台积电的危机

    宝岛省,新竹市科学园区。

    夕阳西下。

    一家咖啡厅里,靠窗的一个桌子,坐着两个穿着休闲服装的男子。

    两人似乎在讨论着什么重要的话题,正襟危坐。

    聊到最后,两人起身握了个手。

    咖啡厅门口,李子维目送着中年男人的离开,直到人影从视线中消失不见。

    他轻轻叹了口气,嘴唇动了动,最后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他生于宝岛高雄市,大学毕业于宝岛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后奔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回到宝岛加入台积电。

    作为台积电引进的人才,薪资待遇自然不低,但……让他为难的是内心的抉择。

    自己租的公寓就在附近,李子维步行回去,走到一半的时候脚步止住。

    他停留在一个小推车前。

    老婆婆穿着朴素的衣服正坐着,直到看到李子维走过来才站起来。

    “奶奶,来一个蚵仔煎,还是老样子哦。”

    “好啦好啦,我知道要加辣啦。”

    “奶奶,我跟你讲,这个要加点辣才更好吃欸!”

    老奶奶摇摇头,只是笑了笑。

    宝岛人跟胡省人差不多,都不怎么吃辣,能吃辣的绝对是异类。

    之所以她能记住李子维,不只是对方总来光顾,也是对方爱吃辣给她留下一些印象。

    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蚵仔撒在铁板上滋滋作响,浇上稀薄的太白粉浆,看起来更加勾人。

    几片青菜,一个土鸡蛋。

    最后将酸酸甜甜的特制酱淋在刚离开炉火的蚵仔煎上,扑哧四溢的香气中,顿时迎来一阵噼噼啪啪的美美响声。

    看着着蚵仔煎,李子维之前的烦恼顿时消失,眼神直勾勾盯在铁板上。

    蚵仔煎算是宝岛小吃销售排行榜第一名,之前因为偶像剧《转角遇到爱》被两岸粉丝追捧。在宝岛头走到宝岛尾,每一处都能寻到蚵仔煎,但李子维最爱的还是这个老奶奶做的蚵仔煎。

    快要出炉的时候,李子维突然对老奶奶问道:“奶奶,你以前有没有在大陆生活过呀?”

    “大陆啊……”老奶奶的手突然一颤抖,似乎陷入了某些回忆当中。

    “49年之前我就生活在大陆,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小时候的记忆不太深喏。”

    付好钱,接过蚵仔煎,李子维没有像往日一样离开,而是抿了抿嘴,接着问道:

    “没有回去寻过亲吗?”

    “寻过啦,只是老家的亲人都去世了,那也就没牵挂咯。”

    “欸,奶奶,那你觉得大陆怎么样哦?”

    老奶奶收拾着铁板,嘴上叨叨念着,“要我说哦,我还是觉得能够早点回归好,毕竟大陆才是根啊,没有了根就跟人没了脊梁一样,那还怎么叫做一个人哦。”

    听着老奶奶的话,李子维若有所思地思考着。

    想到最后,李子维笑容像是冬日被融化的雪水一样地灿烂。

    “谢谢奶奶,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跟老奶奶挥手告别,李子维一边吃着蚵仔煎,一边下定了一个决心。

    今天约他出来的是一个台积电的中层管理者,联系是他想要拉入对方的团队当中。

    这个管理者据说和梁一清博士还在台积电的时候就有些往来,加上梁博士现在离开了中芯国际加入了光华。

    相比其他省份,宝岛人还是对胡省比较亲近,毕竟只是隔了一个宝岛海峡,而且宝岛和鹭岛讲得都是闽南话,连饮食习惯也是十分接近。

    宝岛人到别的省份可能会水土不服,但去胡省的闽南地区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再想到台积电目前的处境,或许离开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台积电市值3.97万亿人民币,比藤讯还要高一点,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半导体行业占有绝对领先的地位。

    原计划在2021年面世,2022年进入大批量生产的3nm产品如今陷入难产局面。

    在3nm芯片上,台积电选择的是fi晶体管技术,三星则选择了gaa技术,并且还成功流片,距离实现量产更近了一步。

    作为台积电的高级工程师,李子维心情十分沉重。

    台积电的3nm芯片大概率要推迟到2023年上半年才能实现量产,但这就赶不上2022年的iphone 14(a16)。

    至于2nm……推迟到2025年还是最理想的时间。

    这个情况让他不由得想起intel 10nm。

    intel在10nm之前的节点一骑绝尘,但却在10nm上直接翻车了,导致三星、台积电弯道超车。

    但没想到到了3nm上,台积电也遇到了英特尔当年的困境。

    要是光芯没有横空出世,对台积电的威胁倒还好说,毕竟也就三星、英特尔两个竞争对手。

    至于大陆……

    中芯国际为例才刚完成14nm产品的量产,至于7nm制程相关技术还在研发当中。

    芯片这玩意,28nm工艺的研发的建厂费用只需要50亿美元,但到了5nm、3nm节点,就需要500亿美元甚至更多费用。

    可谁让大陆弄出了一个光芯,这玩意一出来,甭管什么台积电还是三星、英特尔、苹果,统统都得打出gg!

    电子芯片遇到光子芯片,毫不夸张的说那是拿矛的对上拿ak-47的。

    拿头去打?

    再想到蚵仔煎老奶奶说的最后一句话,李子维揉了揉自己的帅脸。

    “大陆发展的也挺好的,或许也是时候回去了。”

    一道暗流在台积电上下涌动着,当前全球芯片业都面临着芯片荒的处境,台积电内忧外患,少了华兴这个大主顾,不得不靠向某个不要脸的国家。

    还打算赴美建厂,3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

    可台积电的不少员工相当不乐意离开宝岛,哪怕去有乡音的鹭岛也好去美国更舒服。

    就在台积电这个时候,金城的原兰州大学周和年教授也陷入了惆怅当中。

    “老周,愣着发呆干嘛呢,赶紧收拾啊,孩子都要回来了!”妻子张雪梅看着拿着扫帚发愣的周和年,杏眼一瞪。

    “好好好,这不是动着么。”周和年结束走神,抬头看了眼张雪梅,无奈地喊了一声。

    周和年膝下就一子,在美国留学,眼瞅着快过年了,孩子也要回来了,凑巧兰大那里的课程也结束了,正空闲在家里。

    等到房间收拾好,周和年看着心情挺愉悦的张雪梅,犹豫一二还是问道:

    “老婆,这都要离开金城了,你怎么一点也不难过?”

    张雪梅跟着自己在金城呆了不少年,这一离开就是到上千公里外的胡省鹭岛,丝毫看不到对方的不舍之情。

    “难过啥?鹭岛的空气和环境比金城好太多,鹭岛还是联合国评出的世界最宜居城市,正好过去养老。”

    张雪梅心情大好,慢悠悠地给老周开导道:“未来飘忽不定,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只要是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变化,那就ok了。”

    周和年教授作为光华大学光华学者计划“人才引进”,除了一系列高薪和待遇以外,自然也包括解决配偶工作问题。

    这次周和年过去,张雪梅也同样跟着,工作问题光华也帮忙解决了,所以张雪梅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一回头,看着周和年一脸的便秘,张雪梅冷哼了一下,这个老矫情了。

    “你信不信你跟你儿子说,他肯定比我还开心?”

    “我不信,我儿子最懂我了,他知道我对兰大的感情,他跟你不一样!”周和年非常坚定地说道。

    离开兰大前往光华的事情还没跟儿子说,打算等对方回来再当面讲,被张雪梅这一刺激,当晚周和年便拨出了一个电话。

    等把离开兰大的事情说完,电话那头传来一道惊呼声,语气格外的兴奋。

    “爸,你要离开兰大了?那实在太好了!”

    周和年:“……”

    ps:心好累,桂林妹纸为什么又回来找我了,就不能放过我吗?

    好不容易情绪调整好了一点,唉……

第五百三十九章 选择

    台积电总部大楼。

    在董事长办公室里,今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

    一位穿着西装,戴着黑框眼镜,满头白发的91岁老人。

    而坐在这位老人对面的是一位态度毕恭毕敬的中年人,现任台积电董事长刘德寅(谐音)。

    正在两人谈话间,桌上的电话响起。

    刘德寅接起电话,十几秒后,脸上的表情变得凝重。

    “我在办公室等你,张董也在。”

    电话挂断后,老人眉头一挑,“怎么了?”

    刘德寅苦笑一声,解释道:“可能有些小麻烦。”

    片刻后,一个中年人火急火燎地来到办公室。

    “董事长。”

    “刘董。”

    前面的张董自然称呼的是张仲谋(谐音),这位有宝岛半导体教父之称的男人。

    虽然对方已经在2018年6月离开了台积电,但是在台积电人心目中,张仲谋永远都是董事长。

    张仲谋,美籍浙省人,出生于宁波、就读于山城,49年前往美国留学,后学成来到宝岛创立台积电。

    而如今的台积电在宝岛是什么地位?

    台积电一家公司用了宝岛30%的电!

    即便是行政院那里停电都不能停台积电晶圆厂的电,从中可见一斑。

    打完招呼后,现任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张炳衡按捺不住地把名单递给刘德寅。

    “刘董,这份名单是最近半个月申请离职的员工名单,您先看。”

    刘德寅接过扫了扫名单上的名字……

    【胡庆】

    【李子维】

    【林北】

    ……

    虽然不少是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但是并没有发现什么涉及到核心部门。

    而且人数也不过是几十人,作为一个员工总数4万余人的国际大公司,几十人的离职也很正常。

    哪怕是苹果、微软这种公司都有员工离职,台积电虽然作为宝岛最大的公司,但总有一些员工会因为各种原因离职。

    “这份名单有什么问题吗?”见上面熟悉的名字很少,刘德寅没有多疑,把名单传给张仲谋后,疑惑地望向张炳衡。

    “有员工离职也很正常,但是这份名单有9成都是研发部门的,员工还都是进入到公司不足5年的新人,我觉得有些不对劲,调查了一下,发现其中可能有管易的身影……”张炳衡脸色不太好地说道。

    “管易……”刘德寅有些头疼了,对于这个名字,在座的三位大人物都不陌生。

    宝岛有亲美的、亲日的,自然也有亲中的。

    而管易便是那位亲中人士,在台积电研发部门地位并不低,尤其当年与梁一清还走得很近。

    这么一联想,这份离职名单可能就不太简单了。

    “今年公司在美国投资建厂,内部也有一些持反对意见的,加上梁……”

    说到这个姓,张炳衡停顿了下,不安地道,“梁现在就在鹭岛,不少员工宁愿选择去鹭岛也不想去美国。”

    虽然在不少宝岛人眼里,大陆还是很落后,但有这种想法的基本上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

    能够进入到台积电的,都是宝岛最杰出的精英,对于大陆的认知,不会那么无知。

    宝岛和胡省的关系挺复杂,两地口音相似,饮食文化也基本相同。

    近些年随着大陆的崛起,不少宝岛人选择来胡省发展,相比遥远的美国,似乎鹭岛、榕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董,要不要启动竞业协议?”张炳衡问道。

    竞业协议也叫竞业限制协议,一些公司核心员工会签署这份协议,会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禁止跳槽到同行业的公司。

    当然了,也不是签了就不能跳槽,只要原公司没有支付竞业限制赔偿金,那么协议便会失效。

    “这……”

    刘德寅犹豫了,这份名单中基本都签署了竞业限制协议,只要启动了赔偿金程序,那他们都不能去光华集成电路。

    但……这样就跟光华撕破脸皮了。

    很明显管易在串联一些研发人员跳槽到光华去,不启动赔偿程序好像也不行。

    最后,他望向张仲谋。

    张仲谋叹了口气,向两人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对岸的光芯需要多久研制出来?”

    刘德寅和张炳衡沉默不语。

    光芯研发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加上有梁一清加入光华,在芯片制造上的短板十有**也会被弥补上。

    至于最后的封装测试,大陆那里的技术本就是国际顶尖水平,只是被芯片制造拖了后腿。

    偌大的台积电,又该何去何从?

    “美国那里,终究还是靠不住的,公司重心必须要调整!”提到那个国家,张仲谋其实还有些恼火。

    目前台积电共计有280.5亿股股份,其中包括259.3亿股已上市股份,和21.2亿股未发行股份。

    简单的说,权结构里中宝岛政府持股6.38%,金融机构持股2.8%,其他法人持股4.55%,外国机构及外国人持股78.48%,个人持股7.79%。

    听起来台积电好像是被外国人控股了,于是很多大陆的公众号、大v就开始造谣台积电是美国控股的,其实不然。

    虽然有78.48%都是外国人及外国机构控股,但实际上这里的“外国”指的是宝岛以外的投资机构、共同基金和个人,甚至还有不少资金来自中国。

    这些投资都是分散的,并没有对台积电的生产经营起到影响,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还是宝岛行政院,加上台积电高管和员工也持有不少股份,并且还预留了7.56%的股份用于员工激励,台积电也还算是宝岛的“省有企业”。

    之所以靠向美国的原因,当然还是因为技术被美国控制着,若是不倒向美国,那华兴的悲剧同样也能在台积电上演。

    “这会不会得罪华盛顿方面……”刘德寅压抑着内心的愤懑,忧心忡忡地说道。

    台积电前两大客户分别是苹果与华兴,两大手机芯片巨头贡献台积电收入超过40%,但因为老美……导致丢了华兴这个大主顾。

    为了弥补上这个缺失的份额,不得不靠向老美,结果发现……

    在美国投资建厂简直是一个巨坑啊!

    这完全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结果还必须得忍气吞声地走下去。

    “若是没有光芯,自然不能得罪华盛顿方面,但光芯一旦面世……”

    张仲谋揉了揉眉心,叹道:“那便是我们台积电的末日了。”

    “真的麻烦了,我等会联系行政院那里,这件事情必须要沟通一下。”

    刘德寅眉头紧锁,台积电对宝岛经济的重要性实在太大了,一旦台积电出事,那对整个宝岛的经济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倒是一旁被当成背景板的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张炳衡有些发愣,要按张仲谋和刘德寅二人的对话,那带来的影响……

    张仲谋站起身,语气严肃地对二人说道:“对于tsmc(台积电),当前最重要的是生存下去!”

    “拜托了!”说完,张仲谋深深地鞠了一躬。

    刘德寅和张炳衡也连忙鞠躬回应。

    处理完后,张仲谋便离开了,毕竟他已经卸任了公司董事长一职。

    倒是在公司大楼外,张仲谋上车前往东方深深地看了一眼。

    “梁,这一次你赢了。”

    ……

    两天后。

    已经跟梁一清取得联系,并忙着串联的管易突然发现不少之前还犹豫的技术人员纷纷答应了,而且这个离职手续似乎也出奇的顺利?

    细细一想,管易后背一湿。

    匆忙地走到公司厕所,拿起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出去。

    ps:今天就一章了……前面章节还没修改,希望这两天能够把前面的修改掉,唉。

第五百四十章 回国

    “校长,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信息量有点大,让我想想。”

    陈灏露出思索的申请,眉宇中萦绕着一丝不解。

    倚在总统套房的阳光栏杆上,任凭海风拂起刘海。

    实在是梁一清所言太过匪夷所思,台积电在宝岛的地位有多大?

    很大,非常大,特别大!

    不少人觉得台积电只不过是一家做芯片代工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台积电之于宝岛就相当于三星之于南韩。

    台积电是宝岛最核心的竞争力,毫不夸张地说,也是宝岛经济的光荣,唯一的“遮羞布”。

    “那个管易靠得住吗?”陈灏突然问道。

    “可以信任。”梁一清认真地道。

    “这个事情你怎么看?”陈灏往右侧眺望,中山路以及灯火通明,密密麻麻地游客如同蚂蚁似的在下方缓缓流动着。

    “我觉得可以跟对方谈,以我们的能力,产能还是个大问题,光是供应一个华兴就有些困难,更别提大米和ov、苹果这四家。”梁一清分析说道,在他看来台积电靠向光华的话,实在是好处太多。

    别的不说,光是产能这一块就能基本解决。

    根据trendforce研究显示,全球前10大晶圆代工企业,就囊括了96%的市场占有率。

    而这十大晶圆代工企业中,台积电位列第一,市占率高达60%!

    遥遥领先排名第二名三星的3倍不止,稳居全球晶圆代工产业龙头!

    “我们跟台积电的事宜,为什么行政院那里也会加入?”陈灏好奇问道。

    台积电的股权结构这东西,他还真没怎么关注,也没什么兴趣去关注。

    梁一清毕竟曾是台积电的大将,直接把台积电跟行政院的关联述说了一遍。

    陈灏听完后,眼神闪烁,嘴角轻轻勾起一个弧度。

    “台积电想要示好靠向我们可以,但是得看他们能够付出什么代价。”

    话锋一转,陈灏接着道,“老梁,你说这个事情,是不是也要让国台办那里介入?”

    “我觉得要,通过台积电的事情,京城方面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打开宝岛对胡省的口子,并且还能影响到行政院的一些决策,推动两岸的交流往来……”梁一清越讲越兴奋,似乎这个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了。

    陈灏听着狐疑了,不太确定地问道:“宝岛那里会因为台积电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国家想要全面统一,一定要解决三个小弟的问题,除了一个小弟特别听话,另外两个都挺闹腾的,尤其是胡省隔海相望这个……

    国内梧桐的声音近些年愈加声势浩大,也是因为对方在某些地方与美国爸爸靠的太近,引来不少国人的不满。

    一个台积电,还能影响到宝岛对大陆的态度?

    “校长,你真的低估了台积电对宝岛的重要性了。”

    梁一清苦笑一声,缓缓说道,“美国倒闭一家苹果或者微软,或许会引起一些社会动荡,但不会伤到根本。而宝岛一旦失去台积电,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梁一清的解释,陈灏才算明白这次手上握得的牌竟然这么大!

    在宝岛省,台积电并不是最大的企业。

    按照营业额,宝岛最大的企业是鸿海集团,也就是国人熟知的富士康。

    但台积电的价值不在营业收入有多高,而是它创造利润的能力!

    根据台积电的财报显示,2019年台积电的销售额为357.7亿美元,净利润高达118亿美元!

    而全宝岛最大的8家企业利润有多少?

    2019年宝岛前八大企业净利润分别为富士康(42.8亿美元),和硕(3.7亿美元),广达(5亿美元),仁宝(2.9亿美元),纬创(1.6亿美元),台塑(20亿美元),中油(11.1亿美元),富邦金融(15.8亿美元)。

    这八家企业净利润合计103亿美元左右,加一起还比不上台积电一家企业!

    一家台积电的净利润大于八大企业净利润总和,相当于三个富士康。

    并且近三年里,台积电在宝岛的投资占了台湾地区所有上市公司投资的55%!

    台积电一倒,对于宝岛而言,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

    “那的确是要好好谈谈,这个好消息,相信京城方面听到了,肯定会很开心。”陈灏笑容绽放,这次可算是捏住了宝岛的命根子了,某位姓艹字头的这几天估计暴跳如雷。

    跟梁一清打完电话后,陈灏直接拨通了周瀚清的电话。

    电话一接通,传来周瀚清抱怨的声音。

    “我的大侄子,现在都晚上十点多了,有什么事情不能明早再说?”

    “诶呀,好像也是哦,那宝岛这个事情我再联系其他人吧。”陈灏故作惊讶地说道。

    “等等,……宝岛?”周瀚清注意到这个关键词,轻咳一声,态度秒变,非常热情地接着道,“咳咳,麻烦别人大可不必,正好我今天失眠,小灏你说说是啥事情。”

    陈灏笑了笑,把事情简单概括说道:

    “是这样的……”

    只听到一半,周瀚清眼皮狂跳,内心的小鹿更是要撞出来。

    “小灏,你等一下。”

    说完,周瀚清把手机话筒捂住,然后跟身边的妻子说了一声,连忙来到书房里,手机也开启录音。

    “我这里可以了,你直接说……”

    当天深夜,京城的一些公务员睡梦中被领导一个电话唤醒,一边抱怨着一边穿衣服出门,准备开启了24小时连轴转的模式。

    对宝岛事务,京城方面及其上心,这么好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第二天。

    京城西城区广安门南街6-1号。

    一个挂着宝岛事务办公室的单位里,人声鼎沸。

    ……

    山城,江北国际机场。

    “飞机已经降落在山城江北国际机场,外面温度为9摄氏度,飞机正在滑行,为了您和他人……”

    舱内广播声响起,许晨阳透过窗户往外望去。

    映入眼帘的只是机场航站楼的景色,但他却看得失神了。

    在美国两年多的经历,仿佛幻灯片似的在脑海里播放着。

    而如今,终于要给这段经历画上一个句号。

    两只手紧握着孩子和妻子。

    许晨阳笑着说道:

    “我们到家了。”

    ps:今天是本月最后一天啦,月票就要清空了,还有月票的不要浪费啦!

    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一代人的使命

    “爸、妈,没事,这些东西我自己拿就好了。”

    许晨阳喊了一声,但行李箱还是被父亲许建章给拉上。

    至于许母则是和妻子何莹牵着许明昊,一旁的柯西估计是在航空箱里憋坏了,要不是有绳子在,估计已经在航站楼里窜疯了。

    许建章板着脸走着,装作不经意地往许晨阳这里瞥了一眼,语气似乎有些不快,“又胖了?在美国那里是不是又天天吃汉堡、炸鸡之类的?美国有什么好的,论及美食,光是一个山城就足以蔑视美国,更别提整个中国了。”

    “新闻上总看到什么零元购,一个国家连城市的治安都管理不到位,更何谈偌大的国家?”

    听着父亲对美国鄙视的话,许晨阳只是笑了笑,正打算应声附和几下,眼角的余光却突然注意到父亲鬓角的白发又比去年多了一些。

    父亲年纪……好像越来越大了。

    耳边八岁儿子的嬉笑童声让许晨阳的意识渐渐模糊,一些尘封在内心深处的记忆涌上心头,恍惚之间,他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

    作为全球数学界著名的青年数学家,出生于山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则是一名医生。

    4岁的许晨阳就已经和其他孩子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玩玩具、看动画片的时候,许晨阳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开始学习了。

    这个时候的数学天赋逐渐开始显露出来,同龄孩子还在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许晨阳就已经可以四则运算。

    再之后,考入省重点中学,他开始被冠上天才数学少年的名号,开始了他的开挂之旅。

    但这过程中,父母对他学习上的引导和鼓励是不可或缺也不可以被替代的。

    想起这些,许晨阳再瞄了眼父亲。

    父亲还是那么严厉,但当他自己也有了孩子后,才算真正理解父亲。

    男人顶天立地,肩上扛的是一家人。

    严厉,有时候是一种无声的父爱。

    等到上车后。

    许建章看着副驾驶上还在走神的许晨阳,脸色一黑。

    “你不是年后就要到鹭岛去任教了吗?”

    “对啊,年后去。”许晨阳回过神,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问废话。

    “光华的那个陈校长知道你回国了吗?”许建章又问道。

    “不知道吧,这个又没啥好说的。”许晨阳脑袋有些蒙。

    许建章冷哼了一声,没好气地说道:“赶紧给你们陈校长打个电话啊,都这么大的人了,不要光搞研究,人情世故上也要注意点。回国了你得让对方知道,顺便沟通下年后的工作安排,起码要让对方对你印象还在,这个沟通……”

    听着许建章的唠叨,许晨阳反倒是小心翼翼地往左边望去,“爸,我去光华您真没意见?”

    之前跟陈灏那里确定好,许晨阳犹豫了好几天才下定决心给许建章打电话告知,原本还以为会迎来父亲的反对,没想到小老头沉默了好长一阵子,竟然没反对!

    许建章头望着前方,缓缓地呼出口气,自嘲一笑,“我也在高校系统工作大半辈子了,国内高校里的风气是什么样子我比你更清晰!”

    说着,他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

    “国内的高校制度发展到现在,桎梏是越老越多,以现有的国情来看,注定是造不出一所世界顶级名校!清北的极限已经到了尽头了……”

    语气到最后,是一股对现实的无力感。

    中国当前是世界第二大强国、亚洲霸主,但这样的一个国家连一个世界前十的大学都没有……

    最强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不过是刚摸到20名,20名到前十名,看起来只差10个学校。

    但这十所名校无论是底蕴、师资、人才、硬件哪个又比清华北大差呢?

    如果说是日本这种弹丸之地,出现一个世界排名二三十名的学校,那足以骄傲了。

    但泱泱中华960万平方公里,唯一延续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却连世界top10的学校都没有。

    这何尝不是一种耻辱!

    许晨阳脸上动容,不由得叹了口气,“北大已经是国内最好的大学了,但那里的风气,完全没有青年科学家自然成长的土壤,要不然我也不会选择光华大学。”

    为什么国内越是出名的学校,留学率越高?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越是聪明的人,知识越多越迷茫,就越需要继续学习。

    但国内的知识并非国际最前沿,想要解开困惑,想要武装自己的思想,就必须前往欧美留学深造。

    虽然也有不少回来的,但这也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想要真正留住人才,根本还是在于国内高校上……

    说到这里,许晨阳有些气馁,但想起光华大学和陈灏后,眼中亮光重新浮现上来。

    “爸,你说光华那里有可能吗?”许晨阳满怀期望地看着许建章。

    光华是他的选择,哪怕没有父亲的支持他也会去尝试看看,但有了父亲的支持,他就更有信心了。

    作为父亲的许建章,他清楚许晨阳的志向。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许晨阳这一路走来,冠上数学天才的名衔背后,是无数人的期望。

    在数学界,中国的数学水平连世界二流都差一点,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想要改变这个环境。

    可是何其难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担子落在了许晨阳的身上,无数的目光盯着他。

    只是离开中国,都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许晨阳在国内就受到不少的批判和咒骂。

    许建章沉思了下,悠悠说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想要改变中国数学界,甚至是改变整个国家,究其根本在于学校。中国不缺乏基础教育,而目前最缺乏的是高校教育!”

    前面红灯亮起。

    许建章眼睛闭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说着,他睁开眼凝望着自己最骄傲的儿子。

    “我不知道光华大学能不能扛起这个旗帜,但我知道的是……这是你们这代人的使命。”

    “光华大学能不能做到,重点在于你们。”

    许晨阳陷入了沉思,至于打电话这个事情完全被抛之脑后了。

    ……

    鹭岛,光华大学。

    刚从食堂走出来的陈某人,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不由地摸了摸后脑勺。

    “许教授那里好久没讯息了,难道还没回国吗?”

    ps:我们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们知道你们为了谁,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国,山河无恙,魂归来兮!

    今天看到新闻真是热泪盈眶了,今日和平背后,是建立在无数先辈的无私奉献之下!

第五百四十二章 末日?

    夜色愈深,弯月悬空。

    陈灏一直所等待的电话在当天还是来临了。

    两人也都不是打太极的高手,客气的寒暄一会儿后,步入正题聊起数院的建设。

    这一聊不得了,简直像是煲电话粥似的聊了近两小时。

    毕竟数院完全是从0到1的过程,涉及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加上两个人都是学神,智商也相近,聊天起来挺有共同语言的。

    直到挂完电话后,原本心情不错的陈灏,突然瞄到手机页面后,惊得一身冷汗出来。

    只见通话记录那里有七八个未接来电,而且来电人都是同一个。

    【嘉惠】

    红红的名字格外显眼,想都没想陈灏直接回电过去。

    等待期间嘟的几声响让他的心悬着。

    为什么我很紧张?

    陈灏有些失神,自己好像很在乎钱嘉惠的感觉。

    难道是……

    正在他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接话接通。

    耳边响起钱嘉惠嬉笑声,“哟,这都快两小时了,我打电话过去都是一直在通话中,这是跟哪个妹妹聊天呢?”

    “哪来的妹妹,刚刚跟许教授在讨论数院的建设,这一聊就聊得忘神了。”陈灏苦笑地解释道。

    “真没有?”钱嘉惠狐疑地问道。

    “没有,要不要我把聊天记录截图给你?”陈灏没有迟疑地答道。

    “那就不用了,我相信你说的话。”钱嘉惠嘻嘻笑了一声,顿时又恢复之前活泼可爱的模样。

    对于陈灏这个人,她还是十分信任的。

    “对了,好像要过年了哦。”钱嘉惠话锋一转,突然提道。

    “恩,下个月就过年了。”这话题跳跃太快了,陈灏一时没明白过来,脑海中灵光一闪。

    “欸,你们鹭大也应该放寒假了吧?”

    “我前几天就放啦!”钱嘉惠两腮鼓起,有些委屈地说,“您一忙起来就把我给忘记了,你说我们都几天没打电话了。”

    “对哦,好像有五六天了。”陈灏后知后觉,倒有些不好意思。

    “那要不明天晚上一起吃顿饭,然后到环岛路散散步聊天。”陈灏连忙补救道。

    “可以啊!”钱嘉惠爽快地应道。

    然后,似乎有些难以启齿,连带着说话的音量都降低了不少。

    “你上次好像说今年过年是要在光华大学过对吧?”

    “对啊,怎么了?”陈灏咧了咧嘴,一想到这个头就疼。

    在光芯研究中心这次风波之前,他就打算在光华大学过年,陪着留校的师生一起。

    更比提光芯研究中心这次事件一出,过年留在中心不走的研究人员多达两百多名,加上亲属啥的差不多有六七百多人。

    那这次除夕夜他肯定是要留在光华大学了。

    只是爸妈那里……等过些天他们回国后,寻个事件跟他们解释一番。

    “咳咳!”

    钱嘉惠咳嗽两声,扭扭捏捏地问道:“那要不然过年我也去光华大学好了。”

    “不是,大过年的,你来光华干嘛?”陈灏愣了一下,脱口而出。

    “你又不是没有家,过年就别乱跑了。”

    “恩恩,你说得对。”钱嘉惠语气平淡。

    只见气氛是肉眼可见的冷下来。

    后面聊了一会儿,电话才挂断。

    手机往沙发上一丢,陈灏想了一会,还是没想明白。

    “过年不都是在自己家过吗?”

    “我好像也没说错话吧?”

    陈灏嘟囔了几句,还是没想通哪句话有问题。

    眉宇间有些烦躁。

    “女人真麻烦,还是写代码简单,有问题直接给你立马报错。”陈灏低声叨叨了下,然后回到电脑前接着看看蛋蛋的学习进度。

    ……

    在大陆平静搞建设的时候,隔海相望的宝岛却不太平静。

    翌日早晨。

    宝岛行政院某间会客室里,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进行。

    宝岛的行政制度是采用果党时期,最高权利机关是某某府,而这个一号长官对外号称是某某,反正大陆这里是从不认可,只称呼其为宝岛地区领导人。

    至于这个人,简称小蔡就行。

    在某某府之下,有五大院。

    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最高立法机关——立法院;最高司法机关——司法院。

    至于另外两个监察院和考试院,形同虚设,暂且不论。

    倒是这个行政院之下还有八大部,分别为:内政部、国防部、经济部、财政部、教育部、外交部、交通部、法务部。

    毫不夸张地说,宝岛地区地位最高则是小蔡,其次则为行政院的谢院长。

    这一次的会议只有四个人出席,身份分别是行政院的蒋院长、谢副院长和台积电的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张仲谋、现任董事长刘德寅。

    “不行,我们都已经答应了华府(代词)方面,这样会得罪对方的!”

    “而且在鹭岛建厂……投资额少倒没什么问题,可这太多了!”

    两位正副院长平时虽不和,但在这个事情上还是一致的。

    台积电不是没有再内地投资建厂,比如金陵那里就投资30亿美元建了一个工厂。

    要是几十亿美元他们也不用多虑,可张仲谋说得却是500亿美元!

    “蒋院长是担心得罪华府方面?”张仲谋往对方一瞥。

    这个蒋院长性格优柔寡断,内斗技能点到了max,但不管是对华府方面,还是对京城方面,都怂得很,两个都不想得罪。

    倒是谢副院长,政治倾向还有点亲中,和高雄那位市长有点臭味相投。

    “这不是我怕得罪的问题,是我们根本没办法得罪!”

    蒋院长冷哼了一声,接着道,“我们不少技术都是华府授权的,别的不说,光是光刻机这里就没办法绕过去,asml名义上是荷兰的,但大家都知道背后是漂亮国。”

    “你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蒋院长语气不善地说道。

    张仲谋头转向一旁的谢副院长,“谢副院长你怎么看?”

    谢副院长沉思片刻,摇摇头道,“在鹭岛建厂我是支持的,但是不宜规模过大,不然我们会得罪华府方面。台积电的订单有60%来自漂亮国,之前失去华兴的订单对我们的打击就很大了,要是失去漂亮国的订单,这对台积电的打击更大……”

    “唉!”

    张仲谋叹了口气,苦笑一声。

    “失去漂亮国的订单,台积电面临的是一个大危机,但要是与光华为敌,那将是台积电的末日!”

    这话一出,两位院长瞬间傻眼了,连忙问道:

    “此话怎讲?!”

第五百四十三章 纠结的行政院

    “此话怎讲?!”

    两位院长几乎是同一时间发问。

    没办法,台积电对宝岛的经济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如果说鸿海集团和台积电两个选择一个,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鸿海集团。

    鸿海集团倒了还可以有黑海集团、绿海集团,但是台积电就不一样了,这个可是宝岛地区唯一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而台积电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都在行政院之下,名副其实的“省有企业”,这也关乎着他们的小金库。

    张仲谋脸色有些黯淡,心情也不太佳,摆了摆手,“让德寅给二位好好解释一下吧。”

    一旁当透明人的刘德寅精神顿时一振,三位大佬说话他都不敢插口,现在终于有表现机会了。

    “常规来说,台积电是宁愿失去内地市场也不能得罪华府,毕竟漂亮国的订单比内地多得多,而且受于技术授权问题,一旦得罪华府,我们台积电很有可能会被制裁。”

    刘德寅这些话让两位院长深以为然。

    台积电的订单大头是漂亮国,其次是内地。

    前者的占比在60%左右,后者则是32%,剩余8%是其他国家的芯片代工订单。

    之前因为华府方面的问题,台积电已经痛失华兴的订单。

    要知道台积电的两大客户分别是苹果和华兴,失去华兴的订单后,台积电不得不倒向华府,并准备3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在漂亮国建厂。

    台积电也想给华兴供货啊,毕竟赚钱不寒碜,但是怕被华府发现,只希望在华兴上失去的订单能够在漂亮国给补上。

    只是现在被光华一折腾,后续的计划全乱套了。

    “目前台积电的3nm芯片难产,可能要到明年才能攻破,至于量产……”说到这里,刘德寅脸色有些沉重。

    只好艰难地继续道:“乐观的话,量产得到2023年上半年才能完成。要是没有光芯倒也没什么,可是光芯一面世,别说什么3nm芯片,哪怕到1nm都扛不住!”

    “你的意思是说,台积电要想生存下去,就一定得跟光华达成合作,拿到光芯的生产订单?”蒋院长头疼的说道。

    倒是谢副院长皱着眉头,提出了两个关键的问题,“光芯还要多久面世?我们就没有其他应对办法了吗?”

    刘德寅和张仲谋对视一眼。

    看着一脸希冀的蒋、谢院长,张仲谋只好泼冷水地说道:“根据我们内部的推算,光华那里的光芯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预计顺利的话,2021年年底前可以攻破,大概在2022年春季实现量产。至于应对办法……”

    张仲谋抬起头,苦涩地说道:“除非我们能在2022年春季之前,研制出比光芯性能更强的芯片技术。”

    “有这个可能吗?”蒋院长焦急地追问道。

    “有。”张仲谋微微一笑,“可能性大概为0.1%。”

    其实准确的来说,可能性应该为0才对,但是这也太打击人了,所以他在鸭蛋后面加了一个1上去。

    蒋院长两眼发黑,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倒是谢副院长还能镇定住,沉着气问道:“所以我们唯一的办法只能和对岸把关系维护好,然后与光华合作,拿下光芯的生产订单?”

    “若有其他办法,我也不会来这里了。”张仲谋眼中有些失落。

    作为宝岛半导体教父,无论是中芯国际的那位还是在光华的梁一清,都曾是他手下的大将。

    梁一清博士离开台积电后,先后来到三星、中芯国际,利用自身能力和天赋,把这两家公司的芯片制程带来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但他都稳定住。

    虽然有些紧张,但心神都能稳定住。

    可唯独这一次……

    他慌了!

    光子芯片和电子芯片,这差距太大了!

    不是把芯片性能提升20%、50%,而是提升1000%!

    十倍以上的差距,那完全是开挂了,明明是目前科技无法实现的技术,结果神奇的内地竟然做到了。

    张仲谋内心郁闷极了。

    一手创建台积电,并将台积电推到现在这个地位,他自然是一个骄傲的人。

    可形势逼人,台积电不这么做的话,完全没有活路!

    那片神奇的大地,可是创造出不少神话出来。

    尤其是基建上……

    当初的小汤山医院,还要去年的火神山医院,以及京城周边的那个新区等等。

    光华要是纯做芯片设计,类似于华兴的海思麒麟这种,他倒也不怕,反正芯片制造绕不开他们台积电。

    但对方请来了梁一清,还在鹭岛那里搞了一个光芯产业园,并且召集了不少内地的芯片制造相关企业过去,这一套组合拳下来……

    他知道,光华是想弄三星模式,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统统自己解决,而且还从头到尾去美化、国产化。

    再不参与进去,等到光华集成电路产能上去后,那就真没他们台积电一点儿作用了!

    “可是,可是我们要想和光华合作,京城那里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甚至会狮子大开口!”蒋院长苦着脸说道。

    这会儿回过神的蒋院长智商顿时在线了。

    “那蒋院长是有什么高招吗?”张仲谋呵了一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蒋院长一时语塞,仍然忧心忡忡地说道:“这样我们会得罪华府那里的!”

    “得罪华府?其实也不尽然。”张仲谋眉头一挑说道。

    “哦,怎么说?”谢副院长问道。

    “据我所知,苹果公司对光华也是极其上心,为了拿到光子屏,不惜让华尔街那里使华府改变了对华兴的一些限制。”

    “我们想活下去,苹果也想活下去,华府要面对的可是华尔街的那帮家伙,结果可不好说。”

    谢副院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唯有蒋院长像拨浪鼓似的摇晃着脑袋,嘴巴咬死地说道:

    “不行不行,小蔡那里不会同意的,而且和对岸走太近,这样不好。”

    “小蔡不同意?”

    谢副院长冷笑一声,猛然站了起来,居高俯视着蒋院长。

    “台积电涉及到的利益,可不是她小蔡能够做得了主的!”

    说完,他直接无视这个猪一般的队友,向张仲谋和刘德寅伸出手。

    “这个事情我会联系那几家,至于对岸那里和光华,也会由行政院向对方发起邀请,约个时间一起坐下来谈谈条件。不过我们自己的芯片研发也不能落下,最好还是得有自己的技术在,这些就拜托你们了。”

    “唉,只能说尽力了。”张仲谋无奈地叹道。

    一场会议在不太愉快下结束。

    张仲谋二人离开后直接回新竹,至于蒋院长出了行政院直奔某某府去找小蔡汇报情况。

    而谢副院长则是去拜访了几个家族。

    小蔡名义上是宝岛地区的领导人,可有些事情嘛,不是小蔡能够说了算的。

    当夜,小蔡在接完几个电话后,房间里响起噼里啪啦地破碎声。

    三天后。

    宝岛方面还是向对岸发出了邀请。

    四方会谈召开倒计时。

    ……

    ps:写到了某个地区,怕敏感用了不少谐音,后面估计会被删一些片段,大家尽量早点看。

    最后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五百四十四章 让对方来鹭岛谈

    行政院外。

    “张董……”

    刘德寅嘴巴一张,正欲开口,但是见张仲谋对他摇摇头,心头一惊,嘴巴闭上。

    两人上车后,开车的司机是张仲谋的亲属,属于完全靠得住的那种。

    “老刘,外面人多口杂,有些敏感的话题还是要注意点。”张仲谋提醒道。

    “您说得是,刚刚是我鲁莽了。”刘德寅歉声说了句后,眼中有些不甘心。

    “张董,我们真的要去鹭岛建厂吗?”

    “一旦与对方何谈,内地不可能不会抓住这个机会,我们太被动了!”

    “被动吗?”张仲谋重重地叹息道。

    张仲谋看着刘德寅,问道:“你觉得我们会被为难?”

    刘德寅皱紧眉头,张仲谋自然不会无故说这话,一定是有更深层的意思在。

    但他左思右想仍然没想明白究竟有什么意思在里面。

    “难道不是吗?”刘德寅不明白地问道。

    “老刘啊,你糊涂!”张仲谋失望地看了刘德寅一眼,语气都加重了几分。

    “现在的形势你还没看懂吗?现在不是我们吃亏不吃亏的问题,而是对方同不同意和我们台积电合作的问题!”

    “不跟我们合作,就以他们的产能,连中芯国际都不如,还怎么去量产光芯?”刘德寅有些不懂。

    光芯研究中心负责芯片设计,光华集成电路负责芯片制造,前者倒还好说,但是后者可不是那么容易搞起来的。

    哪怕有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在,若是不寻找代工厂,就凭光华建成来的工厂,能有多少产能?

    而芯片代工厂中,台积电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加上两地距离这么近,只隔了一个宝岛海峡,运输成本也不贵。

    他实在想不到对方有什么可以拒绝台积电的理由。

    “按常理来说,你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光华的那位可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主。”张仲谋苦笑一声,颇有些无奈。

    “光子屏厉害吧?三星的屏幕技术完全不能力敌,结果光华不找代工厂合作,按理说把技术授权下去,产能不就上去了?”

    “结果光华这位,非得要自己投资建厂,自己研究技术,然后自己生产自己卖,还是后面才把技术授权弄出去一点。”

    “对方这个性格,你觉得凭什么在光芯上就一定会找代工?”

    听着张仲谋的话,刘德寅嘴角一扯,一头黑线。

    换成一个正常人都会找代工厂,因为芯片代工虽然要花不少钱,但相比卖出去的价格一比,完全不值一提。

    只需要付出一点利益,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好像没有谁会舍近求远。

    自己建工厂都麻烦,而且还有各种人力成本、机器折旧成本等等。

    可对方已经在做了,不找代工自产也不是不可能。

    “你要认清楚我们的处境,光华可以拒绝我们,但我们不能拒绝光华!”张仲谋着重强调了一声。

    “我明白了,我就怕会谈的时候行政院那里出问题。”刘德寅一想到这个就头大,行政院毕竟是台积电的实权控制人,到时候要是掉链子就麻烦了。

    张仲谋摇摇头,完全不担心这个。

    “这个不用担心,行政院的蒋院长虽然是个庸人,但谢副院长还是有能力的,台积电的重要性他们不会不知道,对于这个合作,行政院那里会比我们更积极。”

    “如果是这样那我就放心了。”刘德寅松了口气。

    “对了,我们目前的生产计划大概排到了什么时候?”张仲谋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

    “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份,至于后面的订单还在谈。”刘德寅说着,也有些明悟过来,接着道,“后续的订单是不是要暂时不接了?”

    “明年2月份差不多了,我预计光芯最迟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出来,后面把产能都调到光芯生产上,从现在开始其他订单就暂时别接了。”张仲谋闭目假寐了一会儿,最后做出这个决定。

    “好,我待会回去就安排下去。”刘德寅点点头。

    有了张仲谋的一些话,他心里也有些数。

    台积电和光华的合作,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应该会促成。

    行政院那里不想看到台积电的倒去;

    京城那里也想借此机会能够加强两岸的关系;

    光华那里也可以通过和台积电的合作提升产能;

    而他们台积电,虽然会割肉不少,但至少生存下去了。

    有时候经营企业并不需要赚多少钱,而是看能不能撑下去,只要你撑得时间够久,把同行熬死了,那你就赢了。

    三天后。

    宝岛方面最后还是向海峡对岸那里发出了邀请。

    ……

    鹭岛,光华大学。

    “这栋大楼是我们光华的主楼光华楼,建于1988年……”

    陈灏亲自为身旁几人热情地解释道,样子宛若导游。

    “刘主任,待会我带您几位去参观下光芯研究中心。”

    “好,太麻烦陈校长了。”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刘主任微笑着点点头道。

    “不麻烦,刘主任从京城远道而来,作为东道主当然要好好招待下。”说完,陈灏打量了下这位国台办的领导,外表看起来挺随和的。

    逛了逛,一行人分别坐上三辆小白车前往光芯研究中心。

    而陈灏和刘主任两人单独坐上一辆车。

    吹着风,陈灏压低着嗓音对刘主任问道:“刘主任,宝岛那里怎么说?”

    “宝岛想要邀请我们过去进行四方会谈。”刘主任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然后把问题抛给陈灏。

    “陈校长觉得我们该如何回应?”

    “如何回应?”

    陈灏哈哈大笑,语气轻松地说道:“我觉得他们搞错了一件事情。”

    “怎么说?”刘主任好奇道。

    “主动权在我们手上,被动的是他们,怎么是我们过去呢?应该是他们过来才对!”陈灏不客气地说道。

    “让宝岛两方来鹭岛会谈?”刘主任眼睛瞪大,似乎有些犹豫不决的样子。

    “这会不会不太好?两岸关系比较重要……”

    见对方有些迟疑,陈灏洒脱一笑,“您就放心,这个事情肯定不会破坏两岸关系,而且在鹭岛会谈,这也表明了一个态度,对方不会拒绝的。”

    “这倒也是。”刘主任想了想,同意了陈灏的方案。

    虽说这一次上面很重视和宝岛的谈话,但毕竟是借着光华的光,而且在来之前,上面的大领导也嘱咐了,一切事宜都要与光华沟通好。

    最重要的是促成这次的合作,至于能够拿到什么,宁愿少一点也不能导致合作失败。

    只是当国台办的意思传达过去后。

    宝岛。

    某个房间里响起怒吼声。

    ps:上一章被河蟹了,蛋疼,希望明天能够放出来。

    今天状态不佳,就一章了,硬写水平也不好,我梳理下后面的剧情,希望明天能多写点。

    抱歉!

第五百四十五章

    先别看,等3点后再刷新,实在抱歉!

    先别看,等3点后再刷新,实在抱歉!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

    “北大就是要将相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许崇任称,元培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4、通识课程的边缘化

    无论“通识”还是“博雅”,字面上都强调知识广博。中国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一个常见做法是要求学生选修本专业之外的课程。

    北大开设了五大类通选课程,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必须在每类中至少完成一门课程方能毕业。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类科目,强调西方古典人文传统、经典阅读和批判性写作,负担重,标准高,绝不是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过关的,因此芝大的学生实际在第三年才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课程上。

    相比之下,一个北大学生毕业需要完成140学分,而通选课程仅占16学分,其余的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英语课、政治课。

    低年级时学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专业课程上,到了高年级则忙于实习、找工作、申请海外研究生院和毕业论文,大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师为通选课投入了相当的热忱和心力,执教通选课的老师不乏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但缺乏核心课程这一制度保障,意味着通选课至多是专业课之余的调剂,元培的学生并没有特殊待遇。

    一般来说,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门课程,但每门课程会附带可观的作业和阅读,而中国大学生的普遍一学期要学习八到十门课程。

    中国大学生并不比美国同龄人更努力,课程数目加倍,只能牺牲完成质量,每学期的一两门通识课完全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考察知识发展之历史。

    5、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

    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的新雅书院,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模式。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 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 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io)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

第五百四十三章 合资公司

    “找到了?”

    陈平教授惊呼一声,连忙凑了上来。

    “是哪里出了问题?”

    陈灏没有在意陈平教授的失态,而是笑着解释道,“实现步骤没问题,至于一直失败的原因只是……”

    随着陈灏一番话的深入解释,陈平教授脸上的困扰变成了释怀,最后又换上震惊上去。

    “原来是这个样子,是我们太粗心了。”陈平教授苦涩地说道。

    要不是今天陈灏来实验室了,他都不知道这个问题会拖到什么才能发现。

    早发现,早解决啊!

    “没事,科研嘛,经验都是在不断失败中积累下来的。”陈灏安慰一声。

    至于一旁一众科研人员眼冒星星地望着陈灏。

    “陈校长实在太厉害了!”

    “之前就听科大他们团队的人说陈校长在芯片上造诣非常强,今天总算见到了!”

    “好耶,总算不用继续做无用功的重复试验了!”

    “都是姓陈,为啥陈校长比陈教授还厉害这么多?”

    前面的吹捧陈平教授还能维持着微笑,直到最后一句话,让他脸色一黑。

    眼神在人群里扫了一遍,不知道是哪个家伙喊出来的。

    陈灏也有些尴尬,刚刚说那句话的人,实在是杀人诛心啊,夺笋啊!

    “好了,陈教授你们继续忙吧,我刚好有些事情也要找任教授。”

    “额,好,校长那我就不送你了。”

    陈平教授说完,继续投入在实验当中。

    至于陈灏则是在光芯研究中心各个实验室窜了一番后,最后才找上任弘教授。

    此时的任弘教授还在实验室里忙碌着,虽然挂着中心主任一职位,但也不过是有重要的事情才去处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研究上。

    至于一些简单繁琐的事情交给了副主任去处理。

    看到陈灏的出现,任弘倒是不意外,毕竟陈灏也是时常出没中心。

    “陈校长。”任弘打招呼道。

    “任教授,最近中心这里进展还算顺利吗?”陈灏点点头问道。

    “进展还行。”

    任弘刚说着,突然想起昨晚光华跟台积电合作的新闻,脸上挂着担忧。

    “只是攻克光芯的话,今年年底前可以有点悬,明年上半年差不多。”

    看着任弘这幅样子,陈灏哈哈大笑,哪里还看不出任弘教授这话的意思。

    拍了拍任弘的肩膀,从容地笑道:“任教授,你的意思我懂,但是对光芯的研发、对中心的各位,我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

    “再说了,年后不是还有七校的第二次增派的科研人员吗?说句夸张的话,我甚至觉得不用到年底就能攻克光芯!”陈灏放下大话。

    倒是任弘教授听着细细思索,内心松了口气,加上年后的增援科研人员的话,年底前还是很有希望的。

    毕竟在光芯的研发上,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突破。

    “是我太谨慎了,这样看来年底前的确很有大希望。”任弘教授有些轻松地说道。

    “谨慎点也挺好的,毕竟我们搞科研的嘛,就一定要严谨。”

    陈灏说着一顿,然后问道:“最近中心这里有遇到什么问题吗?有的话可以找我。”

    “问题吗?”

    任弘苦笑一声,颇有种无可奈何地感觉。

    “那还真有一个问题……”

    “哦,什么问题?”陈灏也来了兴趣,等待任弘地回答。

    “目前唯一的问题就是中心的研究人员太拼了!”任弘教授脸色复杂,忍不住幽幽一叹。

    “太拼了??”陈灏眼睛瞪大,这算什么问题?

    “是啊,太拼了。”说这话的时候,任弘教授还扫视了一眼身边的研究人员,几乎是所有人都在专心致志地忙着手上的研究。

    没有人摸鱼、没有人早退、没有人捣乱,甚至还有人迟迟不肯离开。

    这种所有人都攒足了劲往一块使的感觉实在是让人上头了!

    要论起科研环境和氛围的话,钱学森钱老那个时期中国和苏联绝对是世界前几,但现在的中国嘛。

    嘿嘿。

    懂得的都懂。

    一堆不干正事的人影响干正事的人。

    也不知道是啥毛病,太搞人心态了。

    还有就是薪资上面,好像开个高薪是侮辱了科学家的身份一样。

    普通人本科毕业后就出去工作,结果搞科研呢?

    最低都是博士后起步!

    硕士(学硕)三年、博士五年。

    想要真正迈步科研序列,得要在本科后再继续往上读8年的书。

    以他们的智商和学历,如果本科之后就出去工作,八年时间怎么也赚了一个一百个达不溜了。

    在光华这里搞光芯的研发,完全没有过去的那种环境和氛围。

    不会有人为难,而且大家都很齐心。

    光华大学这里也非常照顾科研人员的情绪,完全是缺什么给什么。

    其实科研人员想要的很简单,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薪资待遇就足够了。

    见陈灏还有些迷惑,任弘耐心地解释道:“有些研究人员晚上10点多才离开研究所,然后6点多就过来。太拼了我怕光芯技术还没攻克出来,他们的身体就先垮下去了。”

    “那怎么解决?要不制定严格的工作时间,到点就赶人下班?”陈灏犹豫了下,也有些束手无策。

    他也是讨厌996的人,但光芯对国家又太重要了,内心里他是希望光芯早日攻克出来的。

    既然要早日攻克,那肯定得加班加点的赶,可这样就没办法避免996。

    而按任弘教授的说法,光芯研究中心这里的科研人员已经不是996了,而是6107……

    “这个不行,会引来很多人的不满。”任弘为难地说道。

    别说别人,哪怕是他自己也经常在中心这里待到很晚才回去。

    “那没有办法了啊……”陈灏眉头紧锁着,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到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任弘教授也是束手无策,今天说出来也只是给陈灏预警一下。

    “既然解决不了这个办法,那只能在身体健康上规避风险了。”陈灏想了想说道。

    “怎么说?”任弘问道。

    “每个月1-3号,我会让光华附属医院来光芯研究中心对全体研究人员进行体验,一旦出现身体欠佳的,要及时调整。”陈灏也有些头疼的说着,他可不希望什么猝死的新闻发生在光芯研究中心这里。

    这个时候,他想起那些黑科技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大白。

    “要是能够有个随身健康机器人就好了。”

    “什么机器人?”

    “没、没什么。”

    跟任弘讨论了一番后,陈灏这才离开光芯研究中心。

    只是刚走出中心,望着蔚蓝的天空。

    他突然想起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好像爸妈快回来了……”

    ps:下一章有废稿,先别看,等2点后吧。

第五百四十四章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容貌(求月票!)

    2021年2月1日。

    鹭岛国际机场。

    “还是鹭岛的气候好,比波士顿那里舒服多了。”

    “天气好你怎么不看天空盯着人家女生看?要不要让你到人家面前去看个够呢?”

    “天地良心啊,这是下意识反应,家有娇妻在,我看别人干嘛?嘶……痛痛痛!老婆我错了!”

    出口处,陈灏看着眼前这对中年男女的动作,他真想装作不认识的样子。

    老爹一如既然的怂!

    倒是陈母一眼扫到陈灏,眼前一亮,直接抛下陈文煊快步走上来拥抱住。

    “儿砸,你妈想死你了!”

    接着目光从上到下扫了一遍,非常自豪地说道:“看来回国半年多没怎么吃苦,对了,我在美国那里也听到你折腾出来的动静了,比你爹强多了,不枉你妈我怀胎十月生下来。”

    “主要还是我的优良基因发挥了作用好吗?”老爹的吐槽声从一旁传来。

    陈母斜眼看了陈文煊一眼,“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还是我肚子里出来?”

    陈灏、陈文煊:“……”

    “果然女人都是不可理喻的!”陈文煊气急败坏地道。

    “恩?你再说一遍?”陈母虎目一瞪。

    “咳咳,我刚刚是说都跟儿子汇合了,那就赶紧先回家吧。”陈文煊秒怂,手推着行李箱自觉地往前走去。

    “妈……”

    陈灏突然好同情老爹,在母亲的淫威下生活了这么多年真不容易。

    一想到以后结婚后,万一碰到一个跟母上大人一样强势的……简直不要太恐怖好吗!

    “儿子,你不懂。”陈母看着陈文煊的背影摇摇头。

    “你爹跟你不一样,要是不管着他,容易学坏。”

    陈灏挠挠头,这话竟然还有几分道理。

    爷爷陈庆星虽然打下一个东南亚糖业大王的名头,还在鹭岛创办光华大学,但是在子女教育上,说实话还是有些失败的。

    大姑陈丽冰那个家伙就别提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大伯陈文实人不坏,就是花花公子一个,结了婚还在外面瞎搞,天天都在地雷上走来走去。

    至于老爹嘛,反倒是遇到老妈后,被管的贴贴服服的,虽然有时候还是挺不靠谱,但比起大姑大伯来说,已经强太多了!

    这一切嘛,自然都是老妈的功劳了。

    “好像也是,不过我看我爸他也挺享受的……”陈灏注意到老爹已经在哼着歌,显然心情还是不错。

    “别说我们了,你都26了,也不小了,是不是也要考虑下成家了?我听说你跟钱老的孙女……”

    “妈,外面好热,我们赶紧上车吧!”

    陈母话还没说完,陈灏就已经开溜了。

    “这小子,我倒要看你能躲到什么时候。”陈母哼了一声,也跟了上去。

    车上。

    陈灏启动车子,往南驶去。

    陈父陈母都坐在后排。

    “小灏,咱们这是去哪?”陈文煊问道。

    “去华新路,爷爷留给我的遗产里还有几栋老别墅,华新路那里的位置挺好的,房子前两天我已经请人打扫干净了。”陈灏往后视镜看了一眼,生怕老爹又搞什么幺蛾子。

    华新路老别墅群位于作为鹭岛的中心城区,轮渡附近,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至于建造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那个时期,为了发展鹭岛工业,市政府专门划拨用地,用于建造别墅供华侨归国居住。

    这里曾迎来许多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风尘仆仆归来的华侨,他们卖掉在国外的车子和房子,带着外汇、家眷和一腔热血回到这里,为鹭岛如今的繁华出了不少力,是上世纪末归侨在鹭最集中居住地之一。

    总共47栋老别墅,单价20多万起,便宜的五六千万一栋,贵的上亿,算是如今鹭岛几大富人区之一。

    “老爷子还给你留了一栋华新路的老房子?”

    陈文煊屁股挪了挪,语气变得酸溜溜,“老爷子真偏心,我在华新路都没房子。”

    华新路的老洋房,那是有价无市,大部分都是私人持有,少部分被商业运作,成为网红书店或者咖啡厅,有个“小鼓浪屿”的称呼,不少拍婚纱照的也会来到这里。

    “不去华新路的老房子了,去轮渡吧。”陈文煊摇头道。

    “哈?华新路不就是在轮渡边上吗?”陈灏没听懂。

    “去轮渡坐轮船上岛啊!”

    “上岛干嘛?八年前去美国的时候,不是都把房产甩卖了吗?”

    八年前爷爷去世,老爹被大姑、大伯闹分家给闹得亲情破裂,一气之下把国内产业全甩干净,然后接手家族的海外产业。

    怎么在国内还有房子呢?

    “嘿,你当你爹是猪吗?狡兔三窟,咱家在鼓浪屿上还是有栋老别墅的。”老爹颇有些得意地说道。

    “哦,哪个位置?”陈灏问道。

    “安海路51号。”

    “安海路51号??”

    听到这个数字,陈灏脸色有些怪异,似乎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占地1600平方米,八年前要走的时候,有人出价1.1亿元我都没卖,想着说不定以后还会回来,就留着了。”陈文煊眉飞色舞,仿佛自己多机智一样。

    “还好我有先见之明,鹭岛现在房价可比八年前涨了不少了。”

    倒是一旁的陈母看不下去了,直接拆台了。

    “还在跟你儿子吹牛呢?那时候不是我拦着你,你早卖了!”

    “……”

    陈灏嘴角一抽,老妈说得对,自家老爹果然不靠谱。

    很多半知不解的人觉得鼓浪屿上的老别墅都是文保单位,属于国家保护建筑,不允许买卖。

    这是放屁的,鼓浪屿上属于市级文物建筑的老别墅共有1024栋(是正经的1024,不是那个1024),每年都有一些老别墅拍卖或者转售。

    比如2011年的时候,由菲律宾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李清泉出资兴建的容谷别墅,占地3600平方米,以2亿元高价起拍,轰动一时。

    主要还是许多老宅子由于所有人太多或权属不清,无法登记。

    只要产权清晰,哪怕是文保单位,其实都允许买卖的。

    至于价格嘛,放到如今基本上都是过亿的,最便宜也要四五千万起步。

    一小时多后。

    鹭岛,鼓浪屿,安海路51号。

    “嗤——”

    随着一道略带些刺耳的响声,这栋建于1920年的老别墅大门缓缓打开。

    在几个游客的羡慕之下,陈灏一家三口拎着行李箱走进去。

    ps:水了一章日常……明天尽量把进度往前推一下……

    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五百四十五章 失败的重复试验(二合一)

    占地1600平方,别看很大,但实际建筑用地只有一半,其余的地方都是庄园。

    “虽然没有老房子大,但也还是可以的。”陈文煊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一旁的陈灏看了老爹一眼,他知道老房子指的是以前爷爷居住的那栋老洋房。

    只是后面分家的时候,那栋房子也被大伯陈文实拿走了。

    “爸,这房子你什么时候买的?”陈灏好奇地问道。

    老爹置办的房产也不少,但是鼓浪屿上竟然还有这栋他不知道的别墅。

    鼓浪屿虽然有一千栋文保单位的老别墅,但实际上产权清晰的也就一两百栋左右。

    这一两百栋里面,能够达到安海路51号这种级别的别墅最多不会超过20栋。

    “这可不是买的。”

    陈文煊环视了一圈房子,洋洋得意地说道:“不是只有老爷子会给你留东西,这房子也是老爷子以前私底下留给我的。”

    “爷爷给你的?”陈灏愣了一下,脸色有些古怪。

    “对啊,是不是羡慕了?赶紧谈个对象,到时候结婚了这栋别墅送给你。”陈文煊摆摆手,现在他们夫妻两最大的担忧就是陈灏的单身的问题了。

    过去在MIT的时候,一天天就知道写代码,现在回国了,倒是没创业,结果当起大学校长后……更忙了!

    这结婚得啥时候!

    “呵呵。”陈灏淡淡一笑,“爸,你这栋我可不稀罕。”

    “这你都看补上?”陈文煊眼睛瞪大。

    “鼓浪屿上我也有房产。”

    “老爷子给你留的?”

    “恩。”

    听到陈灏的回答后,陈文煊心里酸溜溜的,果然是隔代亲,啥好东西都留给小孙子不给他这个小儿子。

    “房子有这个大吗?”陈文煊忍不住问道。

    “比这大。”陈灏如实答道。

    “真的?”

    见陈灏点点头,陈文煊也相信了。

    “整个岛上比这栋大的可不多见啊,离这远不远?”陈文煊一时心痒痒,刚好老妻带着行李箱上楼了,心里便有了些想法。

    “不远,还挺近的……”陈灏憋着笑说道。

    “走走走,趁着还没到午饭时间,过去瞧一瞧!”

    陈文煊说完,往上瞅了一眼,然后拉着陈灏走出别墅。

    “往哪里走?”陈文煊看向陈灏。

    “咳咳,爸,你往你背后看一看。”陈灏站在原地不动,一脸笑意。

    “往后?”

    陈文煊狐疑了一下,然后转过身,面前是一栋建于1919年的南洋风格别墅,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内部景色都比自己那栋别墅档次更高一个。

    再一看门牌号……

    他无语了。

    【安海路52号】

    “老爷子太偏心了!实在是太偏心了!!这也太过分了!”

    嫉妒让陈文煊面目全非,刚回国的喜悦在这一刻消散而尽。

    眼前的这栋别墅,在整个岛上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老洋房,比起【菽庄花园】可能不如,但是其他什么林家花园啥的,完全有的一比。

    至于价值,起码5个小目标起。

    最后,一家人还是住进了安海路52号的别墅,毕竟51号跟这栋比起实在是差距太大了。

    下午的时候,陈灏就在家里陪父母,毕竟也许久未见了。

    14:21分。

    手机铃声响起。

    陈文煊一看来电人名字后,冷笑一声。

    “喂,大哥。”

    “对,我回来了,在鼓浪屿上啊。”

    “什么?按门铃没人应?”

    “哦哦,差点忘记了,我不在安海路51号,你等我一下。”

    陈灏看着老爹接完电话后,一身杀气的站起来。

    然后在屋子里翻了翻,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爸,你干嘛呢?”他问道。

    “扫帚在哪呢?”

    “在工具间里,咋了?”

    “没事,就你大伯来了。”

    只见陈文煊从工具间取出一把扫帚,然后往大门方向走去。

    陈灏眉头一挑,感觉好像要出什么事情,跟在后面走了过去。

    在走到门口的时候,陈文煊把扫帚放在门的一侧,然后脸上的杀气收敛住,打开门哈哈大笑起来。

    “大哥,这里!”

    陈灏的大伯陈文实,穿着一个花衬衫正站在安海路51号门口,听到身后陈文煊的声音后,连忙转身。

    一个箭步上来,两人拥抱住。

    “文煊,咱哥俩八年没见了啊!你这可算回国了!”

    “嗨,这不是小灏回国发展了吗?毕竟落叶归根,怎么说也是要回来的。”

    “先进去吧,咱亲兄弟今天得‘好好’聊一聊!”陈文煊咬着牙,一副情真意切的样子。

    “欸,怎么是52号?之前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不是说51号码?”陈文实看着门牌号一怔,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陈文煊推了进来。

    刚进来,一眼看到站在别墅门口吃瓜的陈灏,眼前一亮,嘴巴张开正准备说什么。

    “嘭!”

    身后一道响亮的关门声。

    陈文实感觉不对劲,这一回头瞳孔瞬间紧缩。

    因为他看到陈文煊抄起一个扫帚往自己这里缓缓逼近,脸上也没有刚刚初见时的激动,而是挂着一张冷脸。

    他艰难地吞咽了一团口水,额头上刹那间浮现出汗珠,一边往后倒退着一边嘴上说道:

    “文煊,你、你这是干嘛啊,我没明白啥意思?”

    “八年前分家的时候,还记得你当时对我说了什么吗?”

    “说了啥……?”

    “你当时可是拍着胸膛跟我说,光华大学是爸最后的心血,你一定会守住,不会让大姐给肆意祸害的。”

    “这……我……”

    陈文实慌张地不知道如何解释了。

    “小灏回国后,把光华大学照片发给我看得时候,差点没把我气得当天飞回来!你就是这样给我保证的?!”

    “枉你还拿了这么产业,对得起在天堂的爸吗?”

    “虽然你是大哥,但我今天就要为爸好好教训一下你!”

    陈文煊气得胸膛起伏厉害,直接扫帚打在陈文实的屁股上。

    哥逃。

    弟追。

    哥插翅难飞。

    因为陈文煊平时踢球蛮多,身体素质比陈文实强太多,完全是一面碾压追着打。

    陈灏看笑了,端来一把小椅子坐在门口看着,还不时拍着巴掌喊“好!”。

    大伯的确该打!

    想当初初回到光华大学的时候,见到的那幅画面可差点没把他气死。

    要不是陈丽冰、陈文实这两家伙是跟他有血缘关系,他早动手收拾了!

    作为小辈对长辈也不太好出手,今天老爹也算是给他出出气了。

    半小时后。

    陈文实鼻青脸肿一拐一拐地离开。

    然后刚走没一会儿,门铃声又响起。

    把陈文煊气得还以为是陈文实又回来了,扫帚一抄冲到门口。

    透过铁门看到来人的模样后愣住了。

    随后大喜。

    “老周,快请进!”

    ps:整个人很疲惫,今天情绪低落厉害,坐在电脑面前一下午愣是写不出来……

    十分抱歉。

第五百四十六章 太拼的科研人员

    “老周,你怎么知道我们在这儿的?”

    周瀚清苦笑一声,“就刚刚的动静,想不注意到都难。”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陈文煊手上的扫帚上,“你这扫帚……”

    “咳咳,我还以为是我大哥他又回来了。”

    陈文煊尬笑一声,连忙把手上的扫帚往旁边的草坪一丢,拍了拍手,拉着周瀚清往里走,“快到屋里来,咱兄弟今天可要畅聊一番!”

    “确定不是用扫帚招待吧?”周瀚清调侃笑道。

    “好你个家伙,还敢笑话我,今天不是你倒下就是我倒下!”陈文煊恶狠恶地说道。

    “你确定弟妹能让你喝那么多?”周瀚清不信地说道。

    “开玩笑!这个家是我做主还是她做主了?一个娘……”

    陈文煊说到一半,看到陈灏身旁站着的那个女人后,嘴巴直接打了个结。

    “一个娘、娘生的,你说我大哥咋就那么混账!”

    咽了团口水,转过头望着周瀚清,眼睛狂眨,“老周,你就说我说的是不是!”

    “是是是,你大哥确实混账……”周瀚清心头一紧,赶紧附和道。

    陈母叉着腰,冷哼了一声,“今天老周在,给你留点面子。”

    “等会到附近的店里定一桌菜直接送家里来,酒最多两瓶!”

    说完,转身离开。

    陈文煊和周瀚清都松了口气,陈母的气场太强大了,尤其是三人都是一同长大的,小时候两人都没少被陈母欺负。

    后面长大了,周瀚清倒解放了,但陈文煊又接着过起了苦日子。

    两人一边叙着旧,一边到附近的菜馆里订了一桌菜等会送上门。

    回来后,看到坐在草坪上用电脑看东西的陈灏。

    周瀚清眼前一亮,快步走上前。

    “小灏,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陈灏抬起头看了周瀚清一眼,然后又接着看电脑。

    “你周伯伯跟你说话呢,看啥电脑。”陈文煊责怪了一声,凑过去看了眼陈灏的电脑。

    看着一屏幕的符号和公式,眼前一阵晕眩。

    “没事没事。”周瀚清打了个哈哈,然后笑着说道,“长风科技园区的专项政策已经审批通过了,市政府这里会全力配合你们光华大学打造人才特区政策体系,只要是附和申报条件的,都会有减税、专项补贴和资金扶持等。”

    “这的确是个好消息,辛苦周伯伯了。”陈灏脸上也露出笑容,长风科技园的事情总算解决了。

    光华大学旁边那快建设中的鹭岛“硅谷”,或者说东方“硅谷”,被他命名为【长风科技园】。

    长风二字取自著名诗人李白《行路难》里的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好鹭岛就在海边上,而且光华大学目前的处境也挺适合的。

    这个长风科技园也是陈灏对光华未来蓝图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对标的是斯坦福大学旁边的硅谷。

    硅谷对斯坦福大学带来的优势不言而喻,有这样一块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区在高校附近,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带来的积极作用太大了!

    而这其中,也少不了政府给予的支持。

    “至于这个长风科技园区的定位,你有什么想法吗?”周瀚清问道。

    陈灏略作思考,沉吟道:“之前也跟周伯伯你说过,我是把他对标硅谷打造的,所以入驻的企业必须是高科技和数字科技公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行业内已经声名鹊起的科技公司,另一类是高科技、软件相关的创业公司。”

    “那又有一个好消息!”周瀚清满面红光地拍了拍陈灏的肩膀。

    “哦?什么好消息?”陈灏来了兴趣,难道是跟长风科技园有关?

    “鹭岛这里已经跟字节跳动谈好了,对方将会落户滨北超级总部,预计总投资12亿元的鹭岛办公楼将于今年7月动工。”

    周瀚清说着摇摇头,语气中略带一丝可惜,“长风科技园不是也在建设吗?我们跟字节跳动那里沟通了一下,条件不变的话,对方也可以改动到长风科技园去。”

    滨北超级总部基地是鹭岛对标深圳超级总部建设,也是进入到鹭岛市十四五规划,深受鹭岛重视。

    “字节跳动的鹭岛办公楼?不是总部?”陈灏眉头皱起,字节跳动他当然知道,抖音不光在国内一家独大,TikTok也是在世界各国的手机应用市场上登顶了。

    “想什么呢!当然不是总部,人家总部在京城,怎么会来鹭岛。”周瀚清没好气地说道。

    现在各种企业动不动什么全球研发中心、什么创新总部、什么西南总部,或者某某中心等,其实都只是一个分公司罢了。

    真正的总部就一个,这个才重要。

    陈灏明白了,只是一个分公司罢了。

    顿感无趣,摆摆手拒绝了。

    而且这种公司其实他内心没多大好感,即便来了鹭岛,对鹭岛带来的影响……怕是只会拉高房价。

    没有带来什么产业链,对城市的影响也并不大。

    “分公司就算了,如果是总部的话,我倒还可以考虑下让对方入驻长风科技园。”

    “还考虑考虑?这可是字节跳动!”周瀚清眼睛瞪大,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字节跳动算是近些年异军突起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狸和藤讯,还没有上市估值就达到了1800亿美元(2021年1月),相当于3个千度公司!

    就这样的一个国际互联网巨头,听陈灏的口气,似乎还没瞧上??

    “如果是游戏公司、或者短视频公司,哪怕是巨头也不符合长风科技园的定位。”

    陈灏目光如炬,沉声道,“长风科技园虽然还在建设中,但我对它的期望很大!我希望以后在里面会诞生一些世界级巨头出来,比如谷歌、思科、微软、英特尔这种。”

    “如果真能实现,那对鹭岛的城市形象和实力也会带来一个飞跃性的提升!”一想到那个画面,周瀚清心头火热不已。

    鹭岛的科技产业太薄弱了,没几个大公司总部在鹭岛,叫得出名字的也就4399、美图秀秀了,榕城起码还有一个网龙公司。

    “可是不太好实现啊……”周瀚清苦涩地说道。

    胡省夹在浙省和岭南省中间,上面有长三角、下面有珠三角,真正的大公司要么选择魔都、金陵、杭城,要么选择羊城、港岛、鹏城。

    鹭岛在这六大城市面前……完全没有核心竞争力。

    “没事,慢慢来,哪有一蹴而就的,我对光华大学有信心,也对长风科技园有信心。”陈灏笑了笑,似乎不担心会失败。

    反倒是周瀚清听了陈灏的一番话格外上头了,在那里左思右想,字节跳动的鹭岛办公楼被陈灏拒绝了,那有啥公司符合陈灏的标准呢?

    他内心里想着,必须得给长风科技园送个大礼物,得来个开门红才行!

    片刻后,他双掌一拍,眼中闪着奇异地光芒。

    “有了!这家公司肯定符合长风科技园的入驻标准!”

    “哪个公司?”陈灏问道。

    “宁德时代!”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字节跳动的确落户鹭岛【厦|门】,跟文中一样,不过只是一个办公楼罢了,不是总部,倒是宁德时代今年有很大的变动,我准备截胡了……)

第五百四十七章 安海路51号

    先别看,等3点后替换内容。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

    “北大就是要将相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

第五百四十八章 意外的访客

    “有点意思。”

    陈灏将手中的文件轻放在桌上,脸上露着似笑非笑的笑容。

    这几天通过跟曹黎浩的聊天,以及对宁德时代的调查,基本上掌握了一些信息。

    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宇最早创业的公司叫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ATL”,公司位于港岛。

    主营聚合物软包电池。2001年,ATL进入苹果供应链,并且逐步成为IPhone的第一大电池供应商,奠定了消费电池龙头的地位。

    而ATL看似是一家中国公司,但从资本角度上来看,实际上是一家日本100%控股的中国公司。ATL的大股东是日本电子原材料及元器件制造商TDK,也就是新科的母公司。

    2011年底,因为政策要求全外资公司不能生产动力电池,于是时任ATL总裁的曾宇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将车载动力电池作为新兴业务独立发展,并正式成立了宁德时代。

    一直到2015年10月之前,日本TDK公司都持有宁德时代15%的股份,这部分股份在后期才遭到清算,成为彻底的中资企业。

    就像《功夫熊猫》、《花木兰》是美国好莱坞拍的,鲁花、金龙鱼的背后也是美国四大粮商,中华牙膏是联合利华的。

    宁德时代要不是政策原因以及国家发改委盯着,不然究竟是姓中还是姓日可就不好说了。

    站在办公室的窗边,打开窗外让外面的冷风呼啸进来。

    “我不喜欢资本。”陈灏轻叹一声,脸上有些复杂。

    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接着连续8日涨停,总市值达1532亿元,位居创业板第一,远超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1258.22亿元),并创造了动力电池企业的上市神话。

    而2020年,乘着有特斯拉的智能电动车浪潮,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股价一路飙升。

    全年翻了3.5倍!

    尤其是上个月7日收盘时,宁德时代市值超过9800亿元,跃居整个深交所上市企业第二名,仅次于五粮液。

    而对方是怎么做到的呢?

    宁德时代能够有今日的市值,自己技术自然没得说,但最重要的还是玩的资本游戏那一套。

    投资自己的供应商,给对方订单,然后通过股权增值获益。

    有些供应商甚至能被它扶持上市,如制造负极材料的普泰来。

    还有去年9月,宁德时代用190亿元投资上下游上市企业,主要目的是把供应链串连、管控起来,比如上游的矿产、下游的电池回收业务等。

    不夸张的说,这甚至已经成了宁德时代主要的获利方式之一。

    “在人民的头上玩资本,小心玩火自焚了。”陈灏脸上挂着嘲讽。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国内被标榜为国货之光,对标华为。

    可实际上呢,这两家的求职口碑、企业文化相当的差!

    剥削员工也厉害得很,从宁德时代、比亚迪走出去的员工几乎没有说好话的。

    可求职和投资是两码事,剥削、压榨员工越猛的,股民反倒更看好,因为成本控制的很好啊!

    说到底,中国只有一家华为,也只有一个任总。

    华为的企业文化,其他公司根本复刻不了。

    宁德时代、比亚迪不应该对标华为,而应该对标富士康。

    “这不过是一个比烂的时代罢了,不过主动权上一定要拿到手!”想到这里,陈灏眼神锐利无比。

    即便不跟宁德时代合作,与其他公司合作也没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跟宁德时代合作好了,毕竟对方是国内电池龙头企业。

    不过要是达成了合作,至少主动权上一定要掌握住。

    而且。

    陈灏嘴角渐渐上扬,淡淡地说道:“恐怕到时候还得麻烦一下周伯伯了。”

    倒是想到这个事情,让他想起了某个人。

    目光上移,映入眼帘的是校园里郁郁葱葱地大树。

    有些建筑在树林见忽隐忽现,即便是定睛望去,也只能勉强看到个轮廓。

    想着,陈灏起身离开办公室。

    父母回来两天后,不堪忍受上门造访的各界人士,趁着距离过年还有阵子时间,携着陈母两人去出去旅游过二人世界了。

    陈灏再次恢复到孤家寡人的状态中。

    校园路上人迹稀少,一路上也遇不到几个人。

    毕竟申请留校的学生并不多,基本都是在打寒假工,那就更难在学校见到了。

    至于科研序列的研究人员,白天也都在实验室待着,没人在外面乱跑。

    抬头仰望天空。

    几片阴云缓缓在空中移动,蔚蓝的天色正在被灰色蚕食着。

    太阳被遮挡住后,配着这个天气,倒有些萧瑟的感觉。

    十几分钟后。

    站在材料研究所门口。

    陈灏望了一眼大门边挂着的几个牌牌,大步流星地走进去。

    【锂空气电池技术实验室】

    走进去,入目的是几个在实验台边上忙碌的身影。

    “布尼尔教授。”陈灏喊了一声。

    只见实验台旁一个高瘦中年人回头看了一眼,待看到来人模样后,顿时兴奋地拥抱了上来。

    “噢,陈教授,见到你实在是太令人开心了!”

    “布尼尔教授,你的汉语水平进步非常大,我都快听不到外国口音了。”陈灏竖了个大拇指,布尼尔教授刚刚说得可都是汉语而非英语。

    老外喜欢称呼教授,也就是Dr.,教授和校长二选一,那绝对是前者更为尊贵。

    “也没有他们说得那么难学吧?当然,也可能是我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布尼尔教授耸耸肩,俏皮地说道。

    看得出布尼尔教授的精神面貌挺不错,陈灏不经意地点点头,之前还怕对方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融入进来。

    “那当然了!我非常赞同布尼尔教授你的观点,毕竟我们光华大学在招人上可是层层选拔的。”客套了一番后,陈灏也说出了本次过来目的。

    “教授,实验室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遇到了什么麻烦了没?”

    面对陈灏的询问,布尼尔教授苦笑一声,“进展的一切顺利,甚至比美国那里更适合专心搞科研,但就是招募人手上实在太麻烦了。”

    “加上麻烦中国春节要来临了,收到的简历不少,只是很多表示要年后才能来参加面试……”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国的春节就相当于美国的圣诞节。”

    “我想没有谁能够在圣诞节当日拒绝陪伴家人的请求吧?不是吗?”陈灏笑呵呵地解释说道。

    “那我这两次过年靠得挺近的。”布尼尔教授调皮地一笑。

    陈灏这一次前来,主要是检阅下实验室问题,见到一切也就离开了。

    最后还是布尼尔教授轻蹬了下地板,忍不住开口问。

    “陈教授,我想问问当初为什么您选择相信我?”

    “原因吗?”

    陈灏愣了下,着重看了布尼尔教授两眼,慢悠悠地说道:

    “因为我在教授你的身上看到了对科学的坚定与执着!”

    这话当然是假的。

    可布尼尔教授听了格外的感动,又凑了上来用力地抱住陈灏。

    “亲爱的陈教授,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ps:求月票!

第五百四十九章 长风科技园

    胡省,宁德市。

    宁德时代总部大楼。

    董事长办公室里。

    “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说话的人坐在办公椅上,背对着来人。

    样子看不清,比较亮眼的是对面稀少的头发,在阳光下有些闪闪发亮。

    房间里还有一个人,叫做周家,是宁德时代的总经理。

    他没有立即出声,而是还在思考着刚刚董事长曾宇对他说得一番话。

    内容简短,却让他心头猛然一跳!

    “董事长,正常来说我是不相信有人能够掌握锂空气电池,哪怕是贝尔实验室我也很难相信,更别提国内的科研机构,但……”

    他犹豫了下,眉头渐渐锁住,“但光华大学的话……这就不好说了,毕竟对方推出的光子屏技术就已经证明了对方有着不简单的科研能力,还有论起难度的话,光芯的难度可比锂空气电池高得多。”

    “我也跟你一样,想不明白啊。”曾宇叹了口气,眼中茫然不已。

    以他字这个行业混迹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认知,锂空气电池这种超前的概念科技是不会这么早面世的。

    但是光华大学不能用常理去看待,毕竟对方的科研能力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光芯眼瞅着攻克都进入倒计时了,谁知道对方会不会真的能攻克锂空气电池技术呢?

    他不敢赌。

    宁德时代也不敢赌。

    只要一错过了,不夸张的说那就是灭顶之灾!

    看看原本还被誉为国产屏幕之光的京东方,如今已经被光华逼得在转型了。

    “那这次的三方会谈我们要不要参加?”周家望向曾宇。

    “还是要参加去看看。”

    曾宇苦笑一声,“不光是真是假,总要去实地考察一下才能心里有数。万一是真的,那京东方的现状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了。”

    “那人员怎么安排?”周家问道。

    “这次主要是初步接触,以考察为主,你带几名高工去鹭岛,到时候保持联系。”曾宇没有多想,便做出解决。

    “行,没问题。”

    周家应了一声,似乎想到什么,有些担忧地问道:“这阵子和金陵、魔都、杭城聊得差不多了,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落户魔都,但现在光华又突然介入,魔都市政府那里要是催促怎么办?”

    “怎么办?当然是拖住!”

    曾宇对着周家笑骂一声,“光华那个要是真的,甭管魔都那里开出什么条件都不顶用,这是关乎着公司的生死存亡!”

    周家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头疼地说道:“光华这突然冒出来,也太搞人心态了。”

    之前他们比较倾向上海,要不是这突发情况,不出意外的话,过些日子便会与魔都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然后在魔都落地全球创新中心、国际功能总部、未来能源研究院、高端制造基地等相关项目。

    考虑魔都很大的因素是魔都有着丰富的高校资源,像这次未来能源研究院会跟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建设发展。

    金陵也有两座中国顶尖的名校,但南大和东大对比起复旦和交大,还是略逊一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作为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宇,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能够出生于胡省宁德的一个乡村,本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真正改变他人生命运的那一刻,应该是1985年当他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录取。

    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我倒是突然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曾宇眼皮跳了跳,有种不详的预感。

    “什么问题?”

    “你说对方会不会还联系了其他几家电池企业,比如比亚迪?”

    “这……应该不……”想要说应该不会的周家,自己也骗不了自己,深呼吸一口。

    面色瞬间凝重,正色说道:“那我马上就去回应鹭岛那里,然后组建好考察团明日便出发。”

    “好,交给你去做我放心。”到这一刻,曾宇也只能把希望寄予在周家的身上了。

    这件事情实在太被动了,是真是假不能赌,得尽快有个准确的了解,还得防着其他的同行。

    等周家离开办公室后,曾宇从办公椅上起来,走到落地窗旁边。

    帘子拉开,炽热的阳光前拥后挤地涌入办公室里。

    沐浴在阳光之下,曾宇眼中闪着亮光。

    “锂空气电池?”他低声喃喃一声。

    “市值马上破万亿了,或许这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作为“资本宠儿”的宁德时代,本该上个月就跃入万亿市值俱乐部,但突如其来的两次事故炸碎了宁德时代冲刺万亿市值的美梦。

    1月8日早晨,由宁德时代控股的孙公司湖南邦普,当天发生废铝渣爆炸。

    1月20日,德方纳米控股子公司曲靖市麟铁科技有限公司,一个室外尾气吸收塔发生爆炸。

    这一月两炸,也算是把宁德时代的股价给炸惨了,从9800亿元变成8300亿元,一月不到降了1500亿元,相当于1/3的千度公司了。

    双手负在身后,想起光华的这个事情。

    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油然而生。

    ……

    另一边,看着系统显示的这个界面。

    陈灏倒也头疼起来了。

    【科研项目:锂空气电池技术】

    【研发人员构成:光华大学里空气电池技术实验室】

    【研发成功率:20%】

    “比之前多了不少,但还是太低了……”站在光华宾馆外,陈灏抓了抓头发,还是不太满意。

    主要还是实验室人手缺乏离开,之所以从15%提升到20%,是因为有系统建筑的加成在。

    想要提升成功率,还是得扩充实验室的研发人员,最好挖来一些业内知名的教授、学者、工程师。

    辅以实验室的buff加成和系统帮助,陈灏觉得机会还有大大地有。

    “只是现在也来不及了,还是得年后。”

    不管怎么说,他对这个锂空气电池课题还是非常重视,等待光芯攻克完后,就专心弄锂空气电池和MR智能眼镜。

    “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吧。”

    将脑海中的想法甩掉后,陈灏走进光华宾馆。

    今天他要检查一下光华宾馆和苹果英才公寓,毕竟马上快过年了,到时候光芯研究中心留守的科研人员家属也快过来了。

    现在食宿问题必须准备无误,以防万一他觉得还是要亲自检查一番。

    等到从光华宾馆走出来后,正准备前往苹果英才公寓楼的路上,电话铃声响起。

    接通传来周瀚清爽朗的笑声,看得出对方心情挺不错的。

    “小灏,宁德时代那里同意了!”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下一章12点前吧,应该不会再来骚操作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947/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所写的《我在大学当校长》为转载作品,我在大学当校长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大学当校长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大学当校长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大学当校长介绍:
在海外名校留学八年归国的陈灏,通过一番算计,终于夺回爷爷一手创建的光华大学。“叮咚!名校成长系统绑定成功!”得到系统后,陈灏发现通过系统出品的建筑,竟然还带有buff加成!教学楼:学习悟性增加200%!图书馆:学习效率增加200%!实验室:科研能力增加200%!……几年后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言:感谢我的母校光华大学以及校长陈灏先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纷纷表示表示赞同!【光华大学新生群:181062463】我在大学当校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大学当校长,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