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大太监TXT下载三国之大太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大太监全文阅读

作者:愤怒的扑街     三国之大太监txt下载     三国之大太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6章 刘苟变董卓

    杨彪道:“陛下让我等给刘子民议一个官职,不知诸公可有想法?”

    种辑道:“如今长安都是刘苟的兵,虽说刘苟看似忠心耿耿,但如果不加限制只怕也不好啊?”

    杨彪道:“以公之言?封刘苟何职为好?总不能立此大功,而不封赏吧!”

    赵温道:陛下年少,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刘苟身为皇叔,今又占领关中,不如拜司隶校尉治理关中,另外可以赐爵。

    众人都你看我,我看你!

    杨彪道:“赵兄不怕刘苟变成董卓第二?”

    赵温道:“我赵家世受汉室恩典,你文先兄(杨彪字)杨氏一族更是五世三公。我想在坐诸君祖上也都是食汉禄,忠于汉室。可如今诸君去看看天下刘姓诸候者有几个忠于朝廷?

    刘焉在益州僭越乘舆。(天子车驾)刘虞夹在袁本初与公孙瓒之间早晚败亡。扬州刘繇不是袁术对手,早晚守不住江淮之地。荆州刘表到是坐拥十几万兵马,可诸候讨董时居然不发一兵一卒。在洛阳时我与刘表有过交谈,其人虽颇有才学,但想靠他重整汉室无异于痴人说梦。我众观天下诸候,刘姓者当中唯刘苟有雄主之姿。若大汉想从回正轨,非刘苟辅佐不可!

    昨日刘苟以言明,希望诸公不要勾心斗角,陛下不要猜忌,这说明刘苟已然想到咱们前面。如果我等不能与刘苟一条心,那么结果就是,要么朝堂四分五裂。要么就是逼刘苟学董卓,强横蛮干。

    “如今各地诸候,对朝廷置若罔闻,相互兼并,犹如战国一般,如此下去到最后兼并完了,诸公的大汉忠臣怕是也做到头了。我赵温可不想做亡国之臣!”

    韦晃道:“赵兄言重了,这话要是让陛下听到乃大不敬也!”

    赵温道:“老夫句句肺腑之言,就是在陛下面前我也敢这么说,何来大不敬?诸公既想借刘苟之手重兴汉室,那就必须给刘苟足够的权力,陛下想让刘苟做周公,自己就得学成王。若一个小小司隶校尉都得思前顾后那就不要对刘苟抱有希望!”

    众人不出声!

    符宝郎,祖弼,这家伙是刘协死忠,道:“赵大人,若将来刘苟不愿做周公,要做王莽怎么办”?

    赵温大怒,道:“哼!刘苟忠心耿耿何来王莽之说?即便将来刘苟要学王莽,他也姓刘,天下仍是大汉,我亦仍是大汉忠臣!”

    赵温这话一出,众人大惊,但也有人惊醒了,是啊,皇帝可以换,大汉天下不换就行,只要是刘氏得天下便不是改朝换代。忠于大汉并不一定就得忠于刘协这小皇帝啊!

    祖弼大怒,道:“赵温,汝竟敢说出这种无父无君之言!”

    赵温道:“我只是说句实话而已,你若忠心,董卓迁都时你怎不敢说董卓无父无君?李傕杀王允时,你怎一言不发?”

    祖弼:“怒道,汝……可惜又不知说什么!”

    杨彪道:“好了,诸公,赵兄不过也是无心之言罢了!

第137章 司空

    杨彪道:“好了,诸公,赵兄不过也是无心之言罢了!大家议事,都是为国为民,不必言语相激!天子还年少,需要人扶佐,刘子民身为皇叔,由他扶佐,我等从傍协助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吴硕道:“不如我等进宫吧,向陛下奏请封赏刘苟!”

    众人点了点头!

    随后这些公卿进宫,向刘协请奏,封刘苟为司空兼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赐爵广陵候!这广陵候愿本就是刘苟祖上的爵位,还是列候。列候原本叫彻候,后来为避免汉武帝的刘彻名晦,改列候。是汉代非刘姓中最高爵位了,列候又分县侯、乡侯、亭侯三个等级。候国内可以设相,丞,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家臣。候爷也可称孤道寡。但关内候就只有食邑,没有封国。刘苟虽是列候但也只是亭候,但是也可以自称孤了。

    其实这些家伙也是让赵温一通点拨给说明白了,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加草,一个司隶校尉都舍不得给,还重用个屁。没有刘苟他们俸禄都没人发了。

    刘协没想到这些大臣也站在刘苟一边,虽然他还小,但也懂得很多,虽说刘苟是宗亲,但他内心可从来没承认过,如今大臣都同意他也没办!道:“皇叔立有大功,朕准诸爱卿所奏!”

    “陛下圣明!”

    随后传诏给刘苟,本来刘苟还没想好怎么去跟刘协谈谈,让他别给自己添乱。没想到诏书到先到了,刘苟接诏后,心想,难道刘协脑袋开窍了。懂得收买人心了?

    不过这些也好,司空是三公之一,可以直接开府,司隶校尉直接管理司隶地区三辅重地,录尚书事,更是管理朝政了,权力不可谓不大。

    第二天刘苟上朝,感谢恩典。

    杨彪道:“皇叔,如今陛下把重担交给你,你对将来有何打算?我等老臣也想听听皇叔在并州的施政策略!”

    刘苟道:”文先公,诸位大臣,以后叫我子民便可。我今日正是要对诸位大人说说施政之事。实事求是的讲,如今朝廷政令出不了长安。对天下各诸候而言,若诏令对其有利则高兴接诏,若不利则弃之如敝。所以我想奏请陛下与诸位大臣,以后各诸候向长安请诏,咱们一概不理会。来个一问三不知,随他们自己去干。”

    杨彪道:“子民,你这是何意?”

    刘苟笑道:“树立威信,古人云:言多必失,朝廷也是一样,一人得利另一人必然失利,打个比方,如果朝廷把幽州牧给公孙瓒,那么刘虞袁绍肯定会狠朝廷,反之封给袁绍,公孙瓒也一样。所以咱们什么都不管,如果他们还忠于朝廷那就送税收钱粮到长安来。别只带一张嘴!”

    杨彪道:“这样行吗?”

    刘苟笑道:“你们就放心吧,菩萨只所以不开口,所以大家都尊重!如菩萨什么都能讲?那谁还拜他?诸公请放心,这些家伙总有求朝廷的一天!”

    众人到也觉得刘苟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第138章 改革

    刘苟接着道:“其二,从今以后咱们务实!别再搞得太繁琐。关中目前人口众多,但很多都是洛阳迁移过来的,都没有安全感,很多人几乎都饿肚子。所以我想请诸位大臣多去下面走走,多与百姓接触,了解百姓困难”。

    “从今天开始所有百姓免除徭役,以后官府要请百姓干活都得给钱,这样等于变相以功代赈,百姓干活有钱才有动力,有钱才能养家!”

    “啊!服徭役可是千百年来的规矩啊,没徭役谁来干活?”赵温道。

    刘苟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给百姓减轻负担是我们这些官员的责任。至于没人干活不必担心,我们给工钱还怕没人干活?”

    众人点了点头,觉得到也对,有钱不怕请不到人干活!

    “第三,屯田,多产粮食,诸位可知,我前日一战便逼降了近六万俘虏,李傕郭氾穷兵黩武,养这么兵却一战即溃,足见兵多不代表战力就强。但这么多俘虏,是关中地区的,我打算放其回家务农。但凉州的还不能放,因为一放回去就会让马腾等辈招入军中,又是个祸害。所以让这些兵屯田,八百里秦川荒地还有很多,渭水以北大有可为,所以实行军屯,让这些兵能自给自足!一旦要打仗了,拿起刀枪又能上战场,这样就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杨彪道:“嗯,这主意不错,西凉兵放回凉州那就是个祸害,屯田自给自足实乃上上之策!”

    刘苟接着道:“第四,发展商业,征收商税,以前我们重农抑商是防止商人投机倒把。但现在不同了,我们要平乱就需要钱粮,但钱粮哪来呢?如果压榨农民百姓,便会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但是大力发展商业,促进经济发展,咱们就能收到大量商税,大家都应该知道,商业是来钱最快的,只要我们重商,保护商人的利益,则关中所缺的粮食,商人便会源源不断的经过渭水运到关中!”

    杨彪道:“历朝历代都是重农重抑商啊!”

    刘苟道:“那是以前,现在不合时宜呀,现在要重农重商,发展经济!”

    “第五,减租减息,摊丁入亩,所有地主向佃户收田租不得过三成,超过了就要重罚。从今以后取消所有口赋(人头税)但每亩地收一成丁税。这叫摊丁入亩!这笔钱由地的主人按田亩交,田多者多交,无田者不交!”

    啊,众人大惊,这些大臣当中很多都是地主,收三成当然不干了,而且丁税还全由他们交!

    杨彪道:“子民啊,这样不行啊,千百年来就没听说免口赋的,你这等于把口赋变成丁税加到田亩中,地主太吃亏了!”

    刘苟道:“我知道这样地主吃亏了,可诸位想想,地主就是再吃亏,可还是占大头吧?毕竟他们地多啊,要是嫌田租少了可以自己种嘛?”

    吴硕道:“这样不行啊,就算我等吃亏上当没什么,可天下世家地主能同意吗?”

    刘苟道:“诸位应该知道,关中人口一天天往外流,如果咱们留不住百姓,将来地主这些地谁来种?现在是少了点收成,但总好过把田给荒了吧?世家也好,地主也罢,若没了百姓帮他们种田谁来养他们?”

    “让利百姓,发展关中,是我定下的决策。决不能改,破而后立,不破不立。要想重兴汉室就得有刮骨疗毒的勇气。”

    “诸公别看天下各诸候有多少兵马,多大实力,多大地盘,在我刘苟眼中不过跳梁小丑。吾反手就能灭之,实不相瞒我所思虑者唯“百姓”而以,得天下九成百姓之心,何愁汉室不兴乎?”

    “陛下,诸位大臣,给刘苟三五年时间发展关中,到时我将亲率朝廷精锐以出关东,奉天子以讨不臣,灭诸候,正国威,不需几载天下可定,汉室可兴。到那时臣将卸甲归田,纵情山水。臣九泉之下亦有颜面见我大汉历代先帝矣!”

    大殿之中,几乎人人都让刘苟的豪情气概给感染了。刘苟似乎给众人指明了将来的发展道路!

    赵温道:“皇叔忠勇可嘉,臣附议,重兴汉室老臣亦愿效犬马之劳!”

    刘协似乎也让刘苟给感动了,道:“朕虽年少,但亦知皇叔之治国谋略,朕准皇叔所奏!”

    刘苟道:“谢陛下信任!臣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苟又道:“陛下,臣要屯田,需要人才,臣想征辟一些人才,朝中各位大臣,虽才学高深,可没几人会种田啊。臣如今忙得实在是没时间天天上朝议政,还请陛下给我征辟之权,臣不光要征辟会种田的人才,还要工匠,打造农具等等。”

    “另外还要征辟铸造钱币的高级工匠。朝廷这些年被董卓害苦了啊,董卓发行的五铢钱,(铢是重量单位)实则三铢都不够,发行量又不加以限制,这样是与民争利变相剥削百姓,其结果是打朝廷的脸,让百姓骂娘。有些百姓干脆以物易物,造成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损害的是国家的信誉,实则目光短浅,其心可诛!”

    赵温道:“皇叔,何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晕,我靠!哎!无语!

    刘苟道:“赵大人,打过比方,一个农民一百个铜板,能买一头牛,过几天却发现,只能买一头猪,再过几天却只能买一只鸡。钱还是那一百个铜板,可够买力却在下降,钱不值钱了,这便是通货膨胀”。

    “而通货膨胀造成的后果是够买力下降?购买力下降了普通百姓怎么办呢?商人就会把一头牛提高到500个铜板。因为他收够来的牛也涨价了,当然也得卖贵一点”。

    “那农民怎么办呢?农民只好把粮食也涨价。这样一来,家中有粮有物资的人并不会有太大损失,因为他也可以涨价。可没粮,没物资,没多少收入来原的人就惨不忍睹。原来两个铜板能吃顿饱饭,现在却喝汤都不够,长此以往,很多百姓便会一贫如洗。这便是通货膨胀可怕的地方。”

第139章 张济

    刘苟这么一说,大家就懂了。

    刘苟道:“要想抑制通货膨胀,首先得让百姓对货币有信心,也就是钱币,要让物资流通起来,而不是藏着掖着,像董卓那样发行小铢钱怎么能让百姓有信心?百姓对钱没信心,只好以物易物。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口袋里的几个铜板会不会又贬值了!”

    “其实单从钱币本身来说,一文不值。可以用纸,用皮,用布写个数字就能代表钱。但货币的本身是信誉的担保。打个比方,朝廷发的俸禄一千石粮,如果朝廷能够担保的话,那么就是给块小木牌,说这小木牌能值一千石粮,只要谁拿去粮行,能真正换回一千石粮食,那么从此这块小木牌就值一千石。而支撑这块牌子的不是牌子本身,而是国家信誉”。

    “而国家为了保证信誉,这块小牌子就不能发行太多,必须是每年地里所产多少粮食。才能做多少牌子。这样就不会乱。一旦牌子发多了,哪有这么多粮食可以换?一旦换不到粮食,就等于国家信誉崩塌,没有国家信誉做支撑,那这牌子就狗屁不值了”。

    “同样道理,每年发行多少货币,必须是国家各行各业所产多少价值,才能发行多少货币,货币一旦超量发行,就会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民不聊生”。

    刘苟侃侃而谈。半响……

    众人看傻子一样看着刘苟。

    刘苟有点发懵,道:“诸公怎么了?我讲的不对?”

    吴硕道:“皇叔莫非真是天才,这等精辟的解释经济钱币,我等从未想过,也闻所未闻。董卓在时,钱不够用就往死里铸造钱币,把能找到的铜都融化了铸钱。可拿到手的钱是多了,却买不到多少东西,这便是皇叔说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吧?”

    刘苟道:“正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货币发行超量!当然董卓时期造成通货膨胀原因很多,但货币发行过量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

    杨彪摇头道:“皇叔之才,老夫不如也,受教了!”

    刘协就是再聪明也只有十一岁,那听得懂这些啊,脑袋有点懵圈。

    刘苟道:“臣恳请陛下把征辟,铸造钱币等权,暂时赐给臣,臣一定重建国家信誉,到那时诸位大臣一定能凭一块小木牌换回一千石粮食。”

    赵温现在对刘苟是真的越来越佩服了。

    道:“臣附议!臣若真的能看到凭一块小木牌换一千石的粮食,到那时死也甘心。

    没想到像赵温这样的人还有不少,王子服道:“臣附议!”

    一时间很多人开始附议!

    刘协道:“朕准皇叔所请!”

    “谢陛下!”

    下朝后,刘苟觉得好累,打仗都没这么累,以后还是小上朝,有什么事自己做了再说。

    回到家,刘苟就叫来荀彧,用朝廷的名义广发征辟令,刘苟记得历史上曹孟帐下有些牛人也是征辟过来的,足见征辟令还是有用的。

    “文若你记下名单,钟繇、刘晔、、司马朗、郭嘉、毛玠、满宠,王郎、陈群、吴质、华歆。等等这些人多有大才,目前应该都还没有认主。你写信给这些人,要动之以情,说之以理,然后马上派人去征辟。”

    荀彧道:“主公怎知郭嘉?”

    刘苟笑道:“颖川书院的高才生,我岂能不知,只是一直无缘拜防,文若是他朋友,我想招来不难吧?”其实历史上郭嘉先投奔袁绍,可袁绍看不上他没有重用他,郭嘉便离开了袁绍,后来荀彧把他荐给曹孟德了。

    荀彧道:“奉孝(郭嘉字)清高,若征辟可能不会来,不过我可以请他到长安做客,到时主公与他相谈亲自求教我想他会同意的。

    刘苟笑道:“那便好,只要来长安,他就跑不了。”

    “我上面所说的人,你都要想尽办法请来,能请一个是一个吧!哪怕来一俩个,我也高兴!如今事太多,百废待兴啊,没人才怎么行?”

    荀彧道:“钟繇好像就在上安。”

    刘苟道:“当真?”

    荀彧道:“应该是的,主公可差人一问便知”。

    “这便好,我亲自去找杨彪!”刘苟道。

    张辽过来道:“主公,徐荣派人回来了。”

    刘苟道:“怎么样?可有抓到郭氾?”

    张辽道:“人并未抓到,只收降了几千俘虏,徐荣向主公请示,他以带兵前往陈仓,扼守关中咽喉。”

    “什么?徐荣带兵去陈仓了?”

    张辽道:“陈仓乃是关中西边门户,守住陈仓则关中无事。”

    荀彧道:“陈仓属于右扶风,樊绸在槐里离陈仓很近啊!”

    何虎道:“徐荣这是擅自行动,事后请示,此风不可长!”

    众人都看着刘苟,看他怎么处理!

    刘苟到也没想到徐荣会这么搞。这叫先斩后奏啊,事后请示等于放屁。不过这也说明徐荣是个纯粹的军人。站在军事角度考虑问题,不懂政治,一个不懂政治的军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刘苟道:“徐荣这是站在军事角度替全局着想,虽说没有请示,但自古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时就不要提些不和谐的声音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徐荣。”

    “来人,通知田征,让他带三千骑兵前去陈仓相助徐荣,并派人劝樊绸投降,若不投降,让徐荣看着办,如可以拿下樊绸更好,如不能劝降也一定要守好陈仓。”

    “传令,撤销徐荣上党太守之职,任徐荣虎贲中郎将,持节,兼任扶风郡太守,督扶风一切军事。”

    “诺”!

    何虎道:“主公,这是不是有些过了?徐荣可是董卓旧部,与樊绸相识!”

    “闭嘴!少胡说八道”!刘苟骂道!

    何虎见刘苟生气了,不敢再提!

    弘农郡,弘农县城,张济厅上。

    张济来回走动,道:“文和啊!如今我怎么办啊?这李傕郭氾咱就这么不经打呢?刘苟不过两万多人,居然轻松拿下长安。真是俩个废物,如今刘苟下一步肯定是我”。

第140章 招降

    贾诩也没想到,刘苟居然从并州,突然杀到长安,更可怕的是轻松就把李傕郭氾给灭了。难道真有神助不成?

    张济道:“如刘苟来攻我,我如何能阻挡啊!哎!”

    贾诩道:“刘苟刚拿下长安,还需要时间消化,明公到也不必太着急,如我所料不差,刘苟会派使者来招降主公的。”

    张济道:“招降我?那我当如何应对?还请文和教我。”

    贾诩道:“如果明公没有信心战胜刘苟的话,有俩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投降刘苟,从此在朝任职,或者做个富家翁。第二条便是撤往南阳。”

    “南阳乃是大郡,远好过弘农,袁术如今前往淮南,南阳一时空虚,几乎成无主之地。明公可轻松拿下,再结好刘表,到也可以自保!只是南阳乃四战之地,虽保得了一时,但保不了一世。明公要么争雄天下,否则早晚还是得投靠别的诸候啊!”

    张济道:“哎!争雄天下,我哪有那本事哟!能守住自己这份家业就不错了哟?”

    贾诩道:“既如此,那便向刘苟请降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张济道:“我诺投降刘苟定不会容我我,我可是镇东将军,平阳侯,刘苟帐下最大也不过一中郎将。”

    贾诩道:“明公也不必着急,可以先看看刘苟的态度,我估计刘苟这几日便会派人来。”

    贾诩回到自己房间,现在不光张济为难了,他也为难了。贾诩记得李儒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刘苟可是亲自向董卓指名要他的。哎!刘苟啊刘苟,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嘛?你若不请我,老夫可只好去南阳了。你若想请老夫,总得给点诚意嘛,你要再不来请,老夫总不能自荐吧?那多没面子啊!丢不起那个人啊!

    果然,第二天,张济就叫贾诩去议事。

    贾诩一到,张济道:“文和,这位便刘并州帐下长史杜乔先生!”

    贾诩拱手拜道:“仲基先生好!这些年杜乔在刘苟帐下也混了过不错的名声。”

    杜乔也高兴道:“拜见文和先生!真是闻名不如一见啊!不瞒文和先生,我主公对先生可是推崇备至。我主公曾在河东准备渡河时曾言,拿下关中关键在贾诩。诺贾诩不在,则李傕郭氾不堪一击。若贾诩在其军中,胜负难料啊!后来渡过渭水听细作来报,文和不在长安。我主言,大事定矣!关中平,王基开!可见我主对先生是非常推崇啊!”

    贾诩到没想到刘苟对他评价这么高。

    道:“刘使君过讲了,诩不过一军中小吏何足道哉?”

    张济听杜乔吹贾诩,这就更打定主要留贾诩在身边了。

    张济道:“仲基先生,不知刘使君派先生来有何事?”

    杜乔笑道:“明公既然能让我进这大堂,便应该明白我的来意。无非就是不想多造杀孽,和平解决争端。我主派我来时曾对我言,张济不同李傕郭氾,就凭张济在青锁门前阻止李郭二贼杀害天子就必须给与嘉奖。我主乃天子叔父,我主对张将军救下天子的恩情不敢相忘!”

第141章

    张济道:“应该的,为人臣子怎么能弑君呢!”

    一年轻将领道:“不知刘并州派先生来招降我等有何条件?”

    杜乔道:“这位将军是?”

    张济道:“乃是吾侄儿张绣。”

    杜乔拱手道:“原来是少将军,在下有礼了!”

    “我主来时言只要张将军肯投降,什么条件都可以提!但必须裁减军队,因为司隶地区养不活这么多兵。不光是张将军帐下要裁,我主帐下也要裁”。

    张绣道:“那裁多少?”

    杜乔道:“将军帐下只能最多留五千人马。并且只管军,不治民,弘农太守由朝廷派来。”

    “五千?亏他想得出,我们可是有两万人马。”张绣道。

    杜乔笑道:“少将军既愿投降我主,还要这么多兵马做什么?”

    “你!”……张绣一时语塞!

    杜乔又道:“想来少将军是想对朝廷听宣不听调,名义上投降我主,实则是想借用我主的钱粮,养自已的心腹兵马,将军仍然掌握着兵权吧?”

    “少将军,你觉得我主会答应吗?别说是我主公,天下不会有任何诸候会答应这样的条件的。”

    张济道:“仲基先生,若刘并州就凭几句话便收降我这两万人马,我实难同意!”

    杜乔道:“我说将军实乃眼光短浅,徐荣投靠我主,我主对其何等信任?河东杨奉投降我主,仍为何东太守。今将军既想投降,又想三心二意,您觉得谁能重用将军?我主乃天下第一雄主,能洞察一切,若将能舍弃一切真心相投,我主岂能不重用将军?”

    “若将军如此三心二意,就算我主暂且答应接纳,则将军末免有对主不忠,对士兵也不义之嫌也。”

    张秀道:任先生如何巧言善辩,若就凭这些我万万不会投降的。

    杜乔道:“哎,我来时,我主曾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将军若是不肯投降那也只好一战了。但若开战不是我小看将军,以将军的兵力,毫无胜算可能。想来将军也己想好退路了吧!如在下所料不差将军看中南阳了吧?”

    张秀道:“是又如何?”

    杜乔笑道:“不如何,将军叔侄到是给自己找了个好坟墓!”

    张秀怒道:“先生可是想用利嘴试我刀剑锋利否?”

    杜乔自言道:“南阳乃四战之地,碗城虽坚,但前有黄巾起义,后有袁术祸害,如今南阳早就民生凋敝,百姓十不存二。将军就算占了南阳又能如何?”

    “将军乃凉州人,又原是董卓部将,中原百姓对西凉兵恨之入骨,以将军叔侄的治理能力,想来南阳百姓日子也好不到哪去。”

    “今曹孟德已占了许县,以曹操的本事将军想向东占领中原难如登天。南阳往南是荆州刘表,荆州世家大户多如牛毛,但他们怎么可能会收留一西凉军阀?所以我料将军在南阳也会缺钱少粮。其结果要么被吞并,要么投降哪位诸候,可我思来想去,谁能容得下将军叔侄呢?我敢打赌,将军到时定会被别的诸候吞得骨头渣都不剩。”

第142章 贾诩

    杜乔继续道:“我主有言,将军若撤往南阳,我主便奏请天子,表将军为忠义将军,新都候!”

    “张绣道:“刘苟这什么意思?”

    杜乔笑道:“没什么,以后你就知道了。”

    贾诩脸色一变再变,不说一句话。

    张济道:“杜乔先生,我若投降刘苟,又怎么能保证他不加害与我?”

    杜乔道:“我主仁慈布于天下,李傕郭氾的家眷都舍不得伤害,怎会加害将军让天下人耻笑,自断手臂?”

    “我到有个主意打消将军的顾虑。”

    张济道:“先生不知何主意?”

    杜乔道:“将军可把家眷送往长安,如此一来我主即不会怀疑将军的忠心,又能让将军继续留在弘农带兵,重用将军,岂不两全其美?”

    张绣道:“那不成了人质?”

    杜乔道:“非也,当初了萧何不也把子侄送往军中,让高祖安心吗?此举乃是将军表明忠心,并非人质也。”

    张济有些拿不定主公意。

    道:“吾要与众人商议一下,还请先生去驿馆休息!”

    “那是当然,在下告退”!

    杜乔走后,张济道:“文和,你刚才一言不发,是否以有主意?”

    贾诩道:“哎,这事老夫真没什么可以教明公的。不投降,打肯定是打不过,若撤往南阳,其结果嘛杜乔说的也有些道理。投与不投降全在明公。不过送家眷去长安做质子到也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办法。家眷在长安只要将军不反,刘苟只会好生照顾。”

    张绣道:“文和,刚才杜乔说若撤往南阳,刘苟便封叔父新都候是什么意思?”

    “哎!少将军,新都以前便是南阳新野县。光武帝刘秀登基后,改新都为新野,新都候历史上只有一人封个,此人便是王莽”!

    “啊?张济惊道:“刘苟好歹毒啊,他这样是断了咱们投奔别人的路啊?谁敢收留王莽啊!就算收留,我俩叔侄早晚会是个死!”

    贾诩心里寻思,这主意到底谁想的呢?只怕不是刘苟,有可能是杜乔自己想的,真够毒的,不过到蛮合老夫胃口,有意思。

    张绣道:“若家眷送往长安,以后就什么都得听刘苟的了。”

    贾诩道:“弘农人口不足,百姓也不富裕,钱粮不多,养两万兵马的确有些困难,将军养兵无非是想自保,若刘苟愿意让将军继续留在此处,五千兵马与两万兵马又有何异?将军可先在此好生休养生息,以观天下之势,若刘苟能一统天下,将军有从龙之功,则不失公候之位。若数年后不见刘苟有何起色,明公则再做打算亦不迟。”

    “总之,只要明公不明着反他,刘苟便会巴结明公。明公家眷亦可衣食无忧!若不投降而前往中原,若有一日刘苟真能统一天下到时将军何以自处?”

    张济点了点头,道:“文和所言有理。绣儿,那咱们就把家眷送到长安吧,只要你留在我身边就行!”

    张绣道:“可兵马呢?刘苟只肯让咱们留五千啊!”

    张济道:“让杜乔带一万老弱回长安,再分三千多人到各县做衙役,另外留五千精兵,这样一来咱们不就只有五千兵马了嘛!他刘苟若这点气量都没,以后也成不了气候!”

    张绣道:“好计,反正咱们也没粮食养闲人。”

    贾诩也无语,这俩叔侄真是机关算尽!不过他也想看看刘苟,会怎么样处理这事!

    贾诩道:“如此也好,老夫也打算去长安会会刘苟,也顺便替明公试探一下刘苟。”

    张济道:啊!文和,你要离我而去?”

    贾诩道:“非也,我去长安,一是回武威接家眷。二是会会刘苟,劝说刘苟以后信任将军。三来,也可以保护明公家眷!”

    “如今明公大事已断,我即便留在这也无事可做!去长安替明公美言几句说不定刘苟会把您家眷送回弘农!”

    张济道:“哎!那就拜托文和了!”

    随后贾诩出了府,前往驿馆。

    张绣道:“叔父为何放文和走?”

    张济道:“文和心已不在这,他想投奔刘苟,我若强留又有何用?杀了又显得我无容人之量。再者,贾诩这人虽阴险狡诈,但却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我对其有恩,家眷在长安,他定会照顾。再说我们已经投靠刘苟,有他在刘苟身边替我们说些好话总好过强留而让他怀恨在心吧!须知坏人前途如杀人父母!何必做这损人不利己的事?”

    张绣点了点头!

    贾诩进了驿馆:“杜乔高兴道:“文和可是来了,我真怕你坏我好事呢!”

    贾诩笑道:“果然是你岀得主意。”

    “哎!我主仁慈,不愿动刀兵,但张济三心二意,我怎能不替主公着想呢?给他留五千兵马,家眷送到长安,不怕他再起异心!”

    贾诩笑道:“你到是打的好主意,可你可知张济没儿子?所谓家眷全是女子!”

    “啊”!杜乔大惊!哎呀,误事了,失策失策啊!怎么这样?女眷有什么用?要不让张绣去长安?”

    贾诩道:“我劝你千万别,张绣武艺高强,张济视若己出,你若偏要张绣做人质,张济必反。再者就算张绣去做人质,他若要逃,你也看不住!而且弘农乃是关中东面门户,刘使君也需要张绣这样的猛士来守卫!逼反他有什么好处?”

    杜乔道:“哎!我怎就没想到张济没儿子呢?”

    “文和,我主让我告诉你,如今本钱够了,你也应该下注了吧?这是他给你的信!”

    贾诩接过信,打开一看,谁知里面一个字也没,只有一味药,“当归”。

    贾诩一见是根“当归”,立马便明白刘苟的用意了。

    笑道:“老夫不善赌博,不过这次老夫打算回武威去看家眷,路过长安,到想去刘使者府上讨杯酒喝。”

    杜乔高兴道:“好!好!好,果然让我主公给说中了,贾文和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哈哈哈!”

    几日后,杜乔带着张济裁撤下来的一万兵马,一及张济的家眷前往长安!贾诩也陪在其中!一行数俩马车!队武浩浩荡荡。

    【作者题外话】:ps:这几天南方比方还冷,家中又没暖气,感冒了!请各位爷多穿件衣服,切记!

第143章 贾诩献策

    而此时的刘苟正在与钟繇相谈,刘苟道:“元常兄(钟繇字)如今关中这个情况我不讲你也清楚,几乎家家没有余粮。十数万士兵嗷嗷待哺。除了屯田,我别无他法。朝中百官大多只知夸夸其谈,卖弄嘴皮子,实则毫无实际意义。嘴上说的再多也变不出粮食啊!所以我恳请元常兄来主导屯田事宜!我任元常兄为典农校尉,统管一切屯田事物。不知元常可否能帮我?”

    钟繇这时候已经42岁,在朝中也是个闲职并无实权,见刘苟把这么重的任务给他,到有些意外!

    道:“明公为天下百姓计,把如此重担交给繇,吾岂敢推辞?”

    刘苟高兴道:“好,如此就拜托元常兄,元常兄所需要人力,物力,尽管提,我一定全力支持!”

    钟繇道:“要想屯田,主要是缺农具,种子,耕牛!”

    刘苟道:“耕牛一时找不到就先用战马代替。农具种子我来想办法!”

    钟繇道:“战马耕田,这也太浪费了吧?”

    刘苟笑道:“谁叫咱们马多呢?我打算卖一批战马给刘表,换粮食,要不换耕牛也好!

    钟繇道:“如此也好!只要物资够了,屯田一定能成!”

    “好!如此就拜托元常兄了。”

    “诺”!

    “主公,东城外来了一支军队,向长安而来!一万多人,以不足百里!”

    “什么?哪来军队?难道是张济想打长安?”刘苟问道!

    “再探!”诺!

    “传令,张辽,准备迎敌!”

    可没多久,杜乔的随从便到了,道:“主公,杜乔先生把张济的家眷与兵马带来了!”

    刘苟道:“仲基搞什么鬼?怎把张济兵马家眷给带来了?”

    许攸立马想到了,道:“主公,定是仲基劝降成功,张济把家眷交给主公作人质以示忠心。”

    刘苟道:“可带这么多兵马干嘛!”

    许攸道:“杜仲基这老小子,心思细腻,他定是怕张济兵马太多对主公不利,便逼着张济裁减军队,把剩下的交给他带回长安!”

    刘苟道:“他到是好心,可咱上哪去找粮食养这么多兵马啊!”

    “哎!我要是能变出粮食来该多好啊!”

    “行了,文远,你带人去迎一下仲基,顺便把他带来的军队收编了。好生安置!”

    “诺”!

    “子远,多久没回老家了?”刘苟问道。

    许攸道:“七八年了吧!”

    刘苟笑道:“想回吗?”

    “主公何意?”许攸道。

    刘苟笑道:“我想让你去趟襄阳,找刘表谈谈,卖战马给他。”

    许攸道:“这可是刘表求之不得的买卖啊!”

    刘苟道:“顺便让天子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襄阳候。我也做过顺水人情嘛!”

    许攸道:“这么说来,我既是天使了?”

    刘苟道:“不不不,你不能代表天使,你若代表天使,则会让刘表多疑,还以为我控制了朝廷!天使让朝廷自己派!你只做我私人代表去谈买卖。”

    “另外,可以找袁术谈也行,总之只要不是曹孟德,谁买战马都卖。”

    许攸道:“主公就这么忌弹曹操?”

    刘苟道:“嗯,对曹操千万不可小看。”

    “好了,事情紧迫,你明日便动身,为表示诚意先带一千匹战马给刘表,到了南阳后切记把马铁蹄取下,记得多换粮食。”

    “诺”!

    “哦,子远,到了荆州顺便帮我打听下,我师父师母的下落!这些年也不知他们怎么样了,说实话我真是不孝。”

    许攸道:主公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去打听!”

    刘苟在司空府,也就是原来的郭氾府上迎接杜乔贾诩来到!

    刘苟高兴道:“文和啊,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给盼来了。”

    贾诩道:“明公过誉了,诩不过一介酸儒当不得明公记惦。”

    刘苟道:“文和咱就实话实说了吧,前几日天子任我为司空,兼司隶校尉。目前我司空府也没几个人,文和来了便做我军师兼主篿,替我出谋划策。

    贾诩道:“这不太好吧?诩从未有所准备!”

    刘苟道:“没什么不好,就这么定了。你要嫌官小,我可奏明天子,给你封个三公九卿都行,以后你就天天去朝堂上跟那帮大臣去卖弄嘴皮子。”

    贾诩惊道:别,别,老夫可不是话多之人,斗嘴的事老夫干不来!”

    刘苟笑道:“这不就得了!”

    “哦!文和啊!如今长安人口不少,可缺粮啊,我正在派人屯田,可这屯田也非一日之功,要是遇个天灾什么的,关中粮食养不了这么多人啊。可如今我以定下免赋轻税,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但是这样一来就没钱养兵了!没了兵马,怎么打天下?”

    贾诩道:“明公可是放着粮仓不要,而自寻烦恼!”

    “哦?粮仓在哪?”刘苟道。

    贾诩笑道:“汉中!”

    “汉中”?

    贾诩道:“汉中四面环山,可中间汉中平原却温暖湿润,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这些年关中闹灾,很多百姓迁往汉中。如今汉中怕是不下百万之民,如能拿下汉中,便可在汉中养兵数万,待时机成熟再以汉中之兵南下攻下益州。则以益州之粮响养关中之精兵,如此强秦之势以成,天下何人可挡?”

    “壮哉!哈哈哈!文和之言如拨云见青天。好,那就先拿下汉中”!刘苟道。

    “哦!文和,你可知汉中现在什么情况?”

    贾诩道:去岁,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并截断斜谷道,在刘焉授意下,杀害朝廷使者,自此朝廷与益州便断了来往。”

    “汉中有九县:南郑、沔阳、褒中、成固、安阳、西城、锡县、上庸、房陵。其治所在南郑,只要攻下南郑则汉中便定矣!其实攻打汉中主要难点是阳平关,只要拿下阳平关,则汉中便探囊取物!”

    “阳平关,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西隔咸河与走马岭,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

第144章 邹氏

    “阳平关,北依秦岭,南临汉江和巴山,西隔咸河与走马岭,雄踞于西通巴蜀的金牛道口和北抵秦陇的陈仓道口。与汉江南、北的定军山、天荡山互为犄角之势,是汉中平原的西边门户,同时也是巴蜀通往关中的北端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其乃蜀之咽喉,汉中之门户”。

    刘苟道:“看来阳平关是块硬骨头啊!”

    贾诩道:“从长安前往汉中有六条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但每条道都难行。诩以为对汉中最好是智取,而不是强攻!”

    刘苟道:“文和所言极是,这事还得仔细谋划,如今樊绸还没投降,先把樊绸收拾了才能安下心打汉中!”

    贾诩点了点头!

    “哦!张济家眷都来了,我得去接见一下,也好让张济安心!”

    “周洪,你安排个地方给张济家眷!”

    周洪道:“主公,如今长安哪有空院子啊!都住满了,我与仲基兄都住一个院子呢!”

    “李傕的府上是空着,可那府太大了,给张济家眷不合适啊”!

    刘苟道:“这到也是,张济家眷有多少人?可有成年男子?”

    杜乔道:“十几口!没有成年男子。”

    刘苟道:“才十几口又没男人,这样,把张济家眷就安排到我府上得了,十几口哪都住得下!”

    周洪道:“诺!”

    杜乔很想开口说不可,因为全是女眷,而且都是张济小妾与女儿,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诺”!

    “文和啊!你看房子也不够,你也住我府上得了”。

    贾诩道:“这到不必,老夫在城中到还有个几间小房,够住下的。”

    刘苟道:“如此也好,过段时间再建些房子,到时再分个院子给你。”

    刘苟到想到了后世的房地产开发!到时也成立一个房产开发机构。建房子卖给有钱人,这样百姓干活建房也有工钱赚,自己还能收税!

    散会后,刘苟来到后院,蔡琰道:“你怎把张济家眷安排到咱们府上,这不方便啊!”

    刘苟道:,“就住几天,一时没找到住处嘛”!

    “琰儿,走,陪我去看看张济的家眷吧顺便问下他们需要什么”!

    只见十几名女子跪下拜道:“拜见刘使君!”

    刘苟道:“不必多礼,起来吧!”

    刘苟仔细一看,我靠!怎么一个男丁都没?张济的儿子呢?妈的,杜乔的脑子有问题啊?这年代女人就像物品,一点地位也没,我扣女人做人质有什么用?张济要反才不会管这些女人的死活。而且扣女眷还会败坏名声。

    刘苟脑子一转,道:“我让人接你们来长安玩几天你们不要误会。你们先在这休息几天,我过几天就派人送你们回弘农,我与张将军乃是朋友,虽说他为表忠心把你们送到长安来做客,但我怎么可能扣你们做人质呢?你们放心在这休息几日,有什么事可让仆人去做!”

    “诺!谢明公”!

    刘苟正打算往回走,猛然眼前一亮,只见一位妇人特漂亮,皮肤白皙,30来岁左右,很是丰满!

    道:“你是张济什么人?”

    女子道:“妾乃张济之妻邹氏!”

    【作者题外话】:哎!邹氏出现了,狗子为难啊!应不应该学曹操呢?请用银票揍他。

第145章 学阿满

    女子道:“妾乃张济之妻邹氏!”

    我靠,是她?历史上害得曹孟德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还有典韦。果然有几分姿色,看来我与曹操的眼光差不多啊!

    刘苟道:“夫人好生休息,过几天给我带封信给张将军。”

    “谢明公”!

    说完刘苟就走了。来人,把杜乔找来!

    “诺”!

    不久杜乔来了,刘苟道:“仲基,你搞什么鬼?张济的家眷一个男丁都没,这扣这些女人在这有什么用?反而还显得我扣押孤女寡妇。”

    杜乔道:“主公,我也不知张济没儿子啊,可张济已经答应,我总不能反悔吧?”

    刘苟道:“哎,你啊!这是坏我名声,男人之间的事,把女人掺合进来干嘛啊?李傕的家眷我都没杀,我要张济家眷干嘛?粮食多啊!”

    “行了,过几日,再派人把她们送回去,要派可靠的人,别中间出幺蛾子,搞得好心办坏事!”

    “诺”!

    当晚刘苟脑子中老是岀现邹氏那丰满的影子。

    抱着蔡琰折腾了一翻,可还是挥之不去。

    蔡琰道:“你怎么了?老是心事重重的。”

    刘苟道:“太原的家眷,我想接回长安来。你会不会有意见?”

    蔡琰道:“我有什么意见?本来就是你夫人孩子,接来长安也是应该的!”

    刘苟道:“你能理解便好!你睡吧!我去外面转转!”

    蔡琰道:“你这大半夜去外面干嘛?”

    刘苟道:“我去查看士兵有没失职,你睡吧!”

    刘苟穿上衣服,往门外走去,想抽棵烟,可这年代又没烟叶。突然见一间客房内灯光亮着!

    刘苟慢慢靠近,这时值夜的女仆人看到了,想喊话!

    刘苟道:“别出声,这房间是谁住?”

    仆人道:“回主公,是邹夫人。”

    刘苟道:“只有她一个人吗?”

    仆人道:“是的!”

    听到只有邹氏一人在房间,刘苟心里像猫抓的难受,精、虫开始上脑。道:“你守在这,不许声张,也不要让人进来!”

    “诺”!

    刘苟偷偷进入邹氏房子,掀开围帐,见邹氏睡着了。

    刘苟坐到床边!突然邹氏醒了。见有人坐床边,吓了一跳,想大喊叫!

    突然刘苟捂住她的嘴。道:“别声张!是我。”

    邹氏这才看清是刘苟!点了点头!

    刘苟这时候哪还刹得住车啊!到想到曹操的台词,心想,何不一试?看看曹老板的话管不管用。道:“今日得见夫人,乃天幸也,今宵愿同夫人共枕席,不知夫人肯否?”

    邹氏没想到刘苟这么无耻,这么直接。但她又怕刘苟对她不利!

    害怕道:“明公看得起妾,妾能侍奉明公,乃三生有幸!

    刘苟见她同意了,心想,曹阿满的话果然好使啊,看来在古代把妺就得直接啊!

    刘苟无耻的就往床上爬!邹氏经验丰富,会伺候人,“吹拉弹唱”折腾许久,刘苟简直爽死了。一晚上邹氏使出浑身解数生怕刘苟不满意。哎!万恶的封建社会啊!我太t妈喜欢了!

第146章 白头吟

    刘苟第二天天还没亮便出了邹氏房间,对守门女仆道:“不许声张!”

    仆人道:“奴婢什么也不知!”

    “聪明,赏十金!”

    “谢主公!”

    刘苟回到蔡琰房间双腿都有点发抖,本来就与蔡琰“消费”了许久。后半夜又去邹氏房间歌唱蹦迪了大半夜,邹氏驭人之术实在是太棒了!普通人一般根本顶不住!刘苟快被晒干了了。

    蔡琰道:“你干嘛这么晚才回,你看眼睛都有黑眼圈了。”

    刘苟道:“去门趟霸上军营,好了,我现在补个觉,没什么事别让人来打扰我。”

    蔡琰半信半疑,也不再说什么!

    ………………

    随着刘苟拿下长安,天下各诸候不久也接到了消息!很多人也是大吃一惊!所有诸候都明白,刘苟拿下关中意味着什么!

    在东郡,曹操道:“刘子民,果然了得,区区两万多人马便一举消灭李傕郭氾,占领关中,当初讨董之时,我就觉得他不同凡响,吾果然没有看错!”

    程昱道:“刘苟拿下关中,可要治理关中也难啊!关中如今到不缺人口,可缺粮啊!董卓养兵二十万,这些年关中怕是让董卓的西凉兵给糟蹋不成样子了。”

    曹操道:“刘苟既能拿下关中,就有治理关中的能力,并州这么穷,不照样没困住他吗?”

    荀攸道:“刘苟下一步便是西凉马腾等辈,不平定西凉,刘苟不会岀函谷关。主公可借此机会先统一中原。”

    曹操道:“吾从未想过远离朝廷,若刘子民能重整汉室,操亦可听命于朝廷。然,如今我若不强则会被灭矣!吾也只好如此了!”

    …………

    而在冀州邺城,袁绍刚刚赢得磐河大战,把公孙瓒彻底赶出了冀州。得知刘苟拿下长安,也是大吃一惊!

    袁绍道:“吾到是没想到刘苟居然能从河东出兵关中,看来吾以前到是小瞧刘苟了啊!”

    郭图道:“主公,如今刘苟在长安,并州一定空虚,不如趁此机会拿下并州?”

    袁绍脑子一转,动心了,见小利而忘命的本性显露无疑。

    沮授道:“主公不可,起码现在还不可!”

    袁绍道:“公与(沮授字)”说说有何不可?

    沮授道:“刘苟前往关中不假,但壸关仍有数千兵马,并不好打。我军刚与公孙瓒大战,军事疲劳,现在正是需要休养生息,不可再动刀兵。”

    “其二,平心而论,刘苟对主公还算不错,光袁夫人上次就送一千匹战马给主公。若要是没有刘苟同意袁夫人怎么可能送得了战马?刘苟如今是您妹夫,他这才刚刚离开并州,您就马上派兵攻打他,这让袁夫人会很难面对刘苟。再者,这也会让刘苟的帐下士兵心生怨恨”。

    “其三,若刘苟见主公攻打并州,主动与公孙瓒结盟,这对主公也极为不利。那时主公与公孙瓒交战时,哪怕他只派骑兵来冀州骚扰主公也很难受啊!所以属下觉得拿下并州不必着急,过一两年也不迟!”

    袁绍耳根子软的毛病也上来了,道:“公与所言也有些道理!只是我若不取并州,只怕别人也会去取啊!”

    沮授道:“那就先让别人去取,主公到时去救,岂不更好?”

    袁绍这下到听明白了,如果去救,那救完后就不走了,并州也就到手了。

    袁绍道:“嗯!刘苟乃我妹夫,吾不能陷我吾妹于不义也。此事暂且作罢,以后再说!”其实袁绍以打定主意让别人来攻,他再假意来救!

    可袁绍的讨论却让袁府的仆人给听到了,这仆人正是何虎收买的细作。不久便把消息传往长安!

    而刘苟自从与邹氏有过猫腻后,随后几天又去了两次。

    一日,杜乔派人再送张济家眷回弘农。

    刘苟道:“夫人若愿回弘农我不拦着,若不愿去,也可留在府上常住。”

    邹氏道:“妾身谢明公抬爱,但妾身还是愿回弘农以全忠义之节。还请明公恩准!”

    刘苟心想,这娘们除了“技术好”也没什么可取之处了,实在要走便走吧!反正都是“成年人”,就当是个“战友”了。

    道:“也罢!夫人慢走!”

    “来人,拿一箱珠宝来,赠与夫人!”

    随后一行兵士又把张济妻女小妾又送回弘农。

    蔡琰看刘苟似乎有些不舍,摇头不语!

    当晚,蔡琰道:“怎么?今晚不查军营了?”

    刘苟道:“哪能天天查啊,我让恶来他们去就行!”

    没想到蔡琰坐到一架五弦琴边,弹了起来。唱道:“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蔡琰唱着唱着便一边抹眼泪!

    刘苟大惊,他明白了,他与邹氏**,蔡琰应该是发现了。这道《白头吟》是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当时司马相如喜欢别的女人了,卓文君想要离开他。难道蔡琰也想离开自己吗?

    刘苟立马向前搂着蔡琰,道:“对不起,对不起!琰儿,我该死,没有顾忌你的感受,我改好吗?蔡琰抹着眼泪,

    道:“妾本无依无靠,身陷囹圄,幸得夫君答救,若夫君有何不满尽管责备便是,何须如此?”

    刘苟道:“对不起。”

    又念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蔡琰听刘苟这么一念,仔细一寻思诗中之意,蔡琰文学造诣何等高深,马上便理解其中意思,“这里秋风悲画扇”是有一个典故,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面一句意思便是如今你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到反而说我变了心。虽说这两句话是满清野猪皮纳兰德性所著,但故事却是很容易懂。

    蔡琰道:“哼!我才没变心,卖弄才学!”

    刘苟抱紧蔡琰,笑道:“琰儿,对不起,不会有下次了,你有什么不满的可以跟我讲,不要暗自伤神。你若伤心,我会很难过的!”

第147章 放弃并州

    蔡琰道:“我并非不懂情理,以你的身份,府中只有我一人却实不合礼法,但你也要顾忌影响嘛。天下女子何其多也,找谁不行?你怎么能与部将妻子……这要是传出去张济还不反了啊?你良苦用心就全白费了。

    刘苟也有些尴尬,道:“好了,琰儿,我知道错了。你就别提了,给我留点面子吧!”

    刘苟扯开话题,道:“你喜欢卓文君?”

    蔡琰道:“到也不是喜欢,但对她的敢于义无反顾嫁给自己喜欢的人有些敬佩!”

    刘苟笑道:“那是司马相如会勾引良家女子。我要是早几年认识你,咱们现在娃都好大了。”

    “胡说八道什么啊!怎么话到你嘴里这么难听?”蔡琰道。

    刘苟笑道:“呵呵,不就是一曲“凤求凰”嘛,就让卓文君丢了魂。我会的可比司马相如多的多。”

    道:“我给你作诗一首,你听啊!:”江河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昭姬。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蔡琰脸一红,道:“就你会夸人,作首打油诗还七个字,不合常规。”

    “呵呵,琰儿,等何莲来了,你可千万别跟她提我这丢人的事?”

    蔡琰道:“你是说何太后吗?”

    刘苟道:是啊,我叫她姐,但也是我妻子。”

    “我曾听父亲说过你与太后的事。你很在乎她吗?”

    刘苟道:“是的,我与她的感情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我是真怕她。你要是把这事告诉她,她非把我赶出府不可。”

    蔡琰道:“那她会不会接受我?”

    刘苟道:“这你放心,她会喜欢你的,她没什么心机。”

    蔡琰道:“哎!我有自知之明,一入候门深似海,自此忘却我是谁!”

    ………………

    随着刘苟占领关中,对苟对军纪的严明,像西凉兵那样劫掠百姓已经很难找到,关中百姓起码不担心被西凉兵抢劫。关中治安一好,百姓才才能安居乐业!

    刘苟与众人再次议事。道:“如今算是初步稳定了。现在大家再来分下工作。”

    “我司空府开府,你们暂时别去朝中认职,免得去朝堂上朝吵架,还是安心做点实事。”

    “荀彧任司空府治中,但你要在朝廷兼京兆尹。”

    “诺”

    “杜乔任司空府长史。”

    “诺”

    “周洪任少府兼长安令!”

    诺!

    “贾诩任主簿兼军师祭酒。”

    “诺”!

    “何虎,你不是一直想做大官吗?我向天子举荐你到朝中任卫尉。(汉武帝时设卫将军,东汉刘秀撤销卫将军,权力放给卫尉,统率皇宫卫士守卫宫禁之职,乃是九卿之一的二千石高官,保卫皇宫安全,与宫外中尉(执金吾)共同守卫皇宫,窦固、梁翼等权臣都担过此职)。

    何虎高兴道:“谢主公!”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刘苟对小皇帝不放心,让何虎这家伙监视皇宫一切。

    “另外军中,张辽、徐晃、郝昭、田柾、各领一军。郝昭兼认长安城门校尉,守卫长安城防安全。”

    “诺!”

    钟繇为治中从事兼典农校尉,负责屯田事物。

    “诺”!

    暂且就这样吧,政务就由荀彧杜乔负责,军务我亲自负责。

    荀彧道:“赵温可是京兆尹?主公把他撤了?”

    刘苟道:“我奏明天子,封赵温为司徒,杨彪为太慰。让他们高升,总之大官都让朝中百官去做,直接治理关中的职务咱们自己人做。”

    “主公圣明!”

    哎!目前还是缺人才,文若发的征辟令也不知道能不能起到作用。如今税收减少,咱们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啊。”

    另外并州那边我有些担心,我们都来长安了,并州空虚,高顺怕是守不住并州啊,袁绍大胜公孙瓒一场,想来怕是会打并州的主意!可咱们又分不开身,总不能再派兵回并州吧?

    众人点了点头!

    贾诩道:“主公,袁绍,曹操,主公都与之有过接触,主公认为谁更难对付?”

    刘苟道:“袁绍看似有雄主之风,但好大喜功,善谋而不善断,虽然现在兵马远超曹操,且帐下人才济济。但我料定他不是曹操对手。”

    贾诩道:“既如此那主公何不把并州送给袁绍?”

    “啊!众人都大惊!”

    刘苟道:“并州可是我发家之地,扔了这太可惜了。”

    贾诩道:“主公志在天下,如今关中以定,留着并州无非是可以养些战马。但主公缺的是钱粮,又非战马。并州又产不了什么钱粮,兵员也极缺。我听闻主公军中有母马近三万匹,这一年便可产仔近两三万匹,所以主公也不缺战马。而留着并州等袁绍来攻,到时救也不是,不救又舍不得,实在是鸡肋。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放弃并州,结好袁绍,全力打下汉中,只要袁绍承诺不攻打河东,长安就是安全的。”

    又道:“您既认定袁绍非曹操对手,那留着袁绍在中原牵制曹操,岂不更好?”

    刘苟来回走动想了一下,把高顺撤回来,拿下汉中,让高顺任汉中太守,在汉中练几万兵马,比留着并州这半死不活的是要好些。

    猛然间,刘苟道:“罢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行,就把并州让给袁绍,但是也不能便宜了袁绍。我得让他拿东西来换!”

    贾诩有点佩服刘苟的决断了,这才是干大事的人。

    道:“主公想要咱?”

    刘苟道:“我这人不挑食,但这次我啥也不要,就要三个人。”

    荀彧道:“何人?”

    刘苟道:“沮授(沮公与),田丰(田元皓),张郃(张儁乂)。

    荀彧道:“沮授深得袁绍器重,他会舍得放人?”

    刘苟笑道:“袁绍这人喜欢听好话,沮授田丰可不会拍马屁,我想袁绍嘴上肯定不会同意的,但是心里会愿意的。袁绍为了面子,当然不会同意拿手下将士换并州,这样会失去人心的。”

    “但是我再给袁绍来个借坡下驴,给这几个人发天子诏书,召这三人到朝中任职,这样袁绍就会说不敢抗旨。呵呵,这样一来袁绍不但名声上忠于朝廷,又得到并州,我再奏请天子封袁绍为骠骑将军给他长长脸,这事也就成了。

    “哈哈哈哈!”

    【作者题外话】:上一章给禁了,这章是补上,还不知几时能改过来,说是违规开车。哎!狗子怕了?

第148章 卖马换粮

    众人没想到刘苟到算计袁绍算得这么精。

    刘苟道:“何虎,哎,不好意思啊,你这卫尉还没上任,就得再去趟邺城。得跟袁绍把这买卖做成,我给你交个底,沮授、田丰、张郃这三人,你只要换来俩个便算完成任务了。袁绍实在不肯,你要是能换来一个也算赢了。要是能换点钱粮那便更好。另外跟袁绍立个君子协议,并州可以给他,但河东他不许插足,否则别怪我反脸无情,你可以暗示他,曹操可是很想并州哟!”

    “哦,切记,这三人家眷也得一并带来长安!不带家眷那搞不好以后又会让袁绍威胁!”

    何虎道:“好的,主公放心,我一定做好这笔买卖。”

    “刘苟道:“行,我一会便进宫请旨,你把诏书也一并带上。你完事后,直接去太原,把我一家子接来长安,让高顺把钱粮都带来长安。但是并州本地士兵愿意来就带来,不愿意来就算了,不可强求,另外老张头那些铁匠全接来,长安也缺工匠,不能留给袁绍了。”

    “哦,还有,你干脆让袁绍派兵与你一同去并州,咱不能我们撤了,袁绍的兵还没到,让匈奴人钻了空子,便宜谁也不能便宜了匈奴人。咱现在是没空理会匈奴,过些年看我怎么收收拾这些家伙。”

    “诺!”

    ………………

    荆州襄阳,刘表在刺史府接见许攸一行。刘表很是高兴,荆州富足,钱粮丰厚,但就缺马,刘苟给他送来一千匹战马,他当然高兴。而且刘苟让天子又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襄阳候,这可是列候啊!

    刘表道:“子民贤弟刚到长安就如此客气,吾实在是没想到。”

    许攸心想,送你好处就是子民贤弟,要是没好处那便是假阉货吧!

    许攸笑道:“明公与我主乃是同宗兄弟,如今天下纷争,宗亲之间更应一至对外,我主知道荆州缺马故而派攸送一批战马给明公。一来表示对明公的敬意,俩家结好。二来希望与明公做笔交易!”

    “交易?子远请讲,是什么交易”?

    许攸道:“不瞒明公,如今长安已经让董卓李傕郭氾等辈糟蹋的不成样子,到处缺粮,朝中百官连俸禄都发不出,天子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我主便想用战马与明公换粮食。当然了,我主有言在先不管明公愿不愿意,这一千匹战马都当是赠送给兄长。”

    刘表心想,愿来是更换粮食啊!不过这到也正常,谁愿意白送战马啊!

    刘表道:“不知我子民贤弟打算如何换法?可有交待?”

    许攸道:“我主言,明公乃天下英雄,不是小气之辈,希望荆州能提供三十万石粮食,并且运到长安,我主愿送再四千匹上好战马!如果明公一时调不到粮食,用耕牛换也行。”

    刘表道:“子远先生,粮食之事,我也不太清楚是否有足够多,吾得找帐下商议一下”。

    许攸道:“这是应该的。只是明公要快些决定,因为袁术的使者还在长安,我主这也实在是没办法才卖战马的。”

    刘表听闻袁术要买,内心就更急了。

第149章 成交

    许攸走后,刘表召集众人开会。其中有蔡瑁,蒯良,蒯越,伊箱,刘先等人。

    刘表道:“刘苟派许攸来换粮食,诸公说说换是不换?”

    蔡瑁笑道:“刘子民占领长安,原以为占了关中便得了个便宜,没想到关中就是个火坑,这才几天啊,就到了卖战马换粮食的地步?哈哈哈哈!”

    蒯良道:“关中地型极好,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更兼山川之固,只是董卓穷兵黩武不惜民力才会搞成这样,若治理得好不可小瞧啊!”

    刘表道:“许攸言关中缺粮,朝廷百官俸禄口粮都发不上。哎!我大汉江山怎会沦落至此!”

    刘先道:“看来刘苟这是急上眼了啊!不过荆州缺马也是事实。只是不知刘苟要多少粮食?”

    刘表道:“刘苟要三十万石粮,换四千匹战马。另外他到是先白送我一千匹,算是五千匹吧。”

    蔡瑁是武将当然想要战马,道:“这么多马啊?换啊!主公,刚过秋收,三十万石粮对咱们不是什么难事。一匹战马换60石粮不算太多,这买卖可以做”。

    刘表道:“可许攸要咱们把粮送到长安,这中间路上起码要消耗几万石。”

    刘先道:“咱们挤一挤三十万石粮到也不难,只是刘苟怎就愿意卖战马呢?”

    刘表道:“子柔(蒯良字)你觉得呢?”

    蒯良道:“刘苟肯定是缺粮这点谁都知道,不可能会有假。战马买咱们肯定是要买,只是一匹马换60石粮是不是有点多啊?而且还要送到长安,这等于一匹换70石!”

    蔡瑁急了,道:“子柔,你知道市面上一匹好马卖多少吗?五十金啊!而且还不是专业战马。刘苟能打败李傕郭氾靠的就是骑兵,我若有五千骑兵,我早把孙坚给灭了。”

    刘表道:“我担心的是咱们不买,刘苟会把马卖给袁术啊,那可就麻烦了,如今南阳咱们刚占领,要是袁术得到战马肯定会来生事!”

    “机伯,(伊籍字)你说说换还是不换?”

    伊籍道:“目前襄阳官仓中有20多万石,樊城有十万石,但是城中百姓也要吃粮啊!一次要这么多,得去江陵,南郡调一些,若各家再借一点到也能凑齐!”

    蔡瑁道:“主公,我愿出五万石粮,但主公能否分一千匹马到我帐下?”

    刘表笑道:“善,就依你。”

    又道:子柔,你蒯家能否也借五万石给吾?等明年我再还给你如何?”

    刘表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蒯良也不好拒绝,只能答应。这些荆州世家可真是肥得流油,蔡家良田数十万亩,蒯家也是一样,都是荆襄百年世家,累世传下来加上土地兼并得令人发指。几万石粮对他们根本不是难事!

    刘表道:“既能如此,那就答应刘苟,子柔你准备民夫马车,明日开始就运粮,孤就当是孝敬天子了。”

    “诺”!

    “机伯,你替孤去一趟长安向陛下谢恩,也去会会刘苟,另外给我带几箱礼物献给天子。”

    “诺”!

    许攸没想到刘表这么快便答应了,虽说价钱并不高,但这多少有些意外。毕竟战乱年代粮食更珍。

    ………………

第150章 曹操死是爹

    而就在刘苟与刘表交易时,徐州发生了大事,曹操的老爹曹嵩让陶谦的部下张闿给杀了,这陶谦原本是为了巴结曹操。中原战乱曹嵩便住在徐州琅琊,后想回老家谯郡,路经徐州,陶谦便迎曹嵩到府上做客。临走时又派部下张闿带兵护送,可陶谦没想到的是张闿原本就是黄巾出身,见财起色,便带人在路上杀了曹嵩以及管家曹德,加上小妾等数十口,可惜还是跑了几个家奴。

    曹操接到老爹被杀,悲痛之余便要报仇。其实就算张闿没杀曹嵩,曹操也早就想打徐州了,陶谦年老资质平平,却占了徐州这么快肥肉,曹操怎么可能不想呢!

    曹操打出为父报仇的旗号,道:“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

    随后带兵杀奔徐州而来。夏侯惇、于禁、李典为先锋。曹操下令,打下一城城池,便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

    九江太守边让,与陶谦交厚,闻知徐州有难,自引兵五千来救。曹操闻之大怒,派夏侯惇于路截杀之。

    而陈宫为东郡从事,与陶谦交厚;听闻曹操起兵报仇,欲尽杀百姓,星夜前来见曹操。曹操知是为陶谦当说客,便不想见陈宫,但陈宫对曹操可是有救命之恩,当年曹操刺董失败逃跑途中在中牟县被抓,是陈宫救了他。所以只得请入帐中相见。

    陈宫道:“今闻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欲尽杀百姓,某因此特来进言。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闿之恶,非陶谦罪也。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仇?杀之不祥。望三思而行。”

    曹操怒道:“陈公台昔日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公台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

    陈宫只能退回,叹道:“吾亦无面目见陶谦也!”随后驰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曹操来攻,陶谦只得引兵出迎,远望操军如铺霜涌雪,中军竖起白旗二面,大书“报仇雪恨”四字。军马列成阵势,曹操纵马出阵,身穿缟素,扬鞭大骂。

    陶谦出马于门旗下,欠身施礼道:“谦本欲结好明公,故托张闿护送。不想贼心不改,致有此事。实不干陶谦之故。望明公察之。”

    曹操这时候怎会听这些,大骂,道:“老匹夫!杀吾父,尚敢乱言。吾誓诛汝九族,挫骨扬飞。随后立马下令冲杀,一战下来陶谦大败,退守城中。

    陶谦道:“如今我一人之罪,害得百万之民惨遭屠戮,我欲对曹操请降受死,以保全百姓!”

    别驾从事,糜竺道:“明公久镇徐州,百姓感恩。今曹兵虽众,未能即破我城。明公与百姓坚守勿出!某愿亲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救援。另外派一人往青州田楷处求救。若二处军马齐来,曹操必退兵矣。”

    陶谦大喜,便写书二封,派陈登往青州请援兵,然后命糜竺赍书赴北海,自己率众守城坚守不出。

    糜竺快马到北海言明情况,道:“曹操攻围甚急,望明公垂救。”

    老好人孔融道:“吾与陶恭祖交厚,子仲(糜竺字)又亲到此,如何不去?只是曹孟德与我无仇,当先遣人送书解和。如其不从,然后起兵。”

    糜竺道:“曹操倚仗兵威,决不肯和。”

    孔融一面点兵,一面差人送书。正商议间忽只仆人报黄巾贼党管亥部领群寇数万杀奔前来。孔融大惊,急点本部人马,出城与贼迎战。

    管亥出马喊道:“吾知北海粮广,可借一万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孔融骂道:“吾乃大汉之臣,守大汉之地,岂有粮米与贼耶!”

    管亥大怒,拍马舞刀,直取孔融。孔融手下部将宗宝挺枪出马。战不数合,被管亥一刀砍宗宝于马下。孔融兵大乱,奔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围城,孔融心中郁闷。糜竺怀愁,更不可言。

    次日,孔融登城遥望,贼势浩大,倍添忧恼。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开门”。

    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贼众赶到壕边,那人回身连搠十数人下马,贼众倒退,融急命开门引入。其人下马弃枪,径到城上,拜见孔融。孔融问其姓名,

    对方道:“某东莱黄县人也,覆姓太史,名慈,字子义。老母重蒙恩顾。某昨自辽东回家省亲,知贼寇城。老母说:‘屡受府君深恩,汝当往救。某故单马而来。”

    孔融大喜。随后孔融道:“吾闻刘玄德乃当世英雄,若请得他来相救,此围自解。—只无人可使耳。”

    太史慈道:“明公修书,某当急往。”

    孔融大喜,修书一封。太史慈擐甲上马,腰带弓矢,手持铁枪,饱食严装,城门开处,一骑飞出求救刘备。

    而刘备在平原早就呆烦了,也想到北海来看看,能否谋孔融的北海,见孔融求救,想都没想便带兄弟前来相救,双方夹击,大败管亥。

    随后孔融迎刘备入城,叙礼毕,大设筵宴庆贺。又引糜竺来见玄德,具言张闿杀曹嵩之事:“今曹操纵兵大掠,围住徐州,特来求救。”

    刘备道:“陶恭祖乃仁人君子,不意受此无辜之冤。”

    孔融道:“玄德乃汉室宗亲。今曹操残害百姓,倚强欺弱,何不与融同往救之?”

    刘备道:“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

    孔融道:“吾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但也是唇亡齿寒。若曹操占领徐州,下一步定是我北海!今玄德若去相救,我赠与玄德三千兵马如何?”

    刘备心想,反正混成这样,谋个三千兵马也好。当时便答应了。

    刘备来到徐州,突然给曹操杀个措手不及。随后陶谦开门让刘备等人入城。陶谦高兴坏了,终于有援兵了,起码士气高涨了。

    而刘备又写信给曹操劝曹操退兵。曹操大怒,他刘备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劝我退兵。

    而就在这时,小校来报,吕布已袭破兖州,进据濮阳。这下曹操大惊。

    原来吕布自遭李、郭之乱,逃出武关,去投袁术。

    袁术也怕吕布反覆不定,拒而不纳。没办法吕布又去投袁绍,袁绍到是接纳了他。刚好借吕布去打张燕。

    吕布自以为得志,傲慢袁绍手下将士。袁绍当然不是真心纳吕布,又想杀之。吕布只好又去投张邈。恰好张邈弟张超引陈宫来见张邈,陈宫说邈道:“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君以千里之众,而反受制于人,不亦鄙乎!今曹操征东,兖州空虚。而吕布乃当世勇士,若与之共取兖州,霸业可图也。”

    张邈一听,大喜,便令吕布袭破兖州,随据濮阳。只有鄄城、东阿、范县三处,被程昱设计死守得全,其余俱破。曹仁屡战,皆不能胜,特此告急。

    曹操这下大惊了:“老巢都快没了,兖州有失,那就无家可归矣,不可不亟图之!”

    这时郭嘉道:“主公正好卖个人情与刘备,退军去复兖州。”

    曹操也只好点头答应,即时答书与刘备,拔寨退兵。

    而要是刘苟知道郭嘉这时已经到曹操帐下的话,肯定会破口大骂曹阿满截胡!

    曹操退兵了,陶谦当然是大喜,他也没想到刘备一封信便真能让曹操退兵。立马有了主意。道:“我年事已高不不堪操劳。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谦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

    刘备,做梦都想徐州这么个地盘,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这时若接下徐州,那便会失去人心,,本是相救,到变成相逼了。

    拜道:“刘备虽汉室苗裔,仍功微德薄,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今为大义,故来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刘备有吞并徐州之心耶?若举此念,皇天不佑!”

    陶谦道:“此老夫之实情也,玄德请勿推辞!

    谁知刘备打死都不肯受!

    可陶谦又怕曹操再来,又怕刘备离开徐州就没人再来相助了。

    道:既如此,玄德不肯从,此间近邑,有一城名小沛,足可屯军,请玄德暂驻军此邑,以保徐州。军中粮响一应有我提供,何如?”

    刘备心想,这当然好了,只有先站稳脚跟,才能涂涂图之!

    道:“如此备愿从之!”

    只此刘备在徐州算是有了立足之地!

    ………………

    长安,刘苟接到许攸回信刘表愿出三十万石粮换五千匹马,并且还包送到长安,也蛮开心的。总算解决一下燃眉之急,不过三十万石看似不少,实际上也是杯水车薪。不算百姓,光现在手下近十万人马,每人也只能分三石,如算上百姓那就更可怜了。

    不过能做成这笔买卖荀彧到是很开心,他这刘苟的大管家终于能松气了。

    刘表的使者伊籍来到长安,刘苟也是用心接待,刘苟明白这家伙是个反骨仔,历史上吃里扒外,本是刘表的人,却暗中投靠刘备。刘苟也想收买这家伙,将来说不定也能用得着。反正多几句好话又不花钱!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79/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大太监最新章节! 作者:愤怒的扑街所写的《三国之大太监》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大太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大太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大太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大太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大太监介绍:
简介:后世娱乐城洗浴中心经理魂越汉末,被人陷害稀里糊涂成了皇宫中一名小太监。看他如何在宫中混得风声水起,权倾天下。袁绍骂其是“嫪毐。”曹操骂其是“赵高!”……迷人的何太后说:“你眼里泛起山河,碧浪里却不是我。”而他却说:“十年挣扎,十年撕杀,却因你一方绣帕,戒了争打!”三国之大太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大太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大太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