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章 第二笔收入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种禽粪、畜粪、瓜果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考虑到后期鸡饲料的大规模需求,何平在水库边上找了块空地,反正这年头也没人管。何平跑水库边上来养蚯蚓有几个考虑,第一是蚯蚓需要潮湿环境,水库边地表土足够湿润,哪怕不够,每天过来到水库取点水浇了就是;第二是水库里的淤泥,水库里的淤泥对蚯蚓来说是个好东西,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说是天然的肥料,给蚯蚓用正合适。

    何平带着韩兆社吭哧吭哧的挖好一个个一米见方、深度约有三四十厘米的浅坑后,又开始从水库边上淘淤泥。

    有了一回溺水经历的何平当然不会往水库里面靠,韩兆社这小子派上了用场,当初就是他和他二哥韩兆军把自己从水库里捞上来的,水性好的很。

    忙活了一整天总算是把几十个蚯蚓坑底都给填上了淤泥,单单这样还不够,回去还得向各家要点家禽家畜粪便、泔水、烂菜叶子,还有草根、树叶什么的,反正只要是有机物,得啥放啥。

    可不要以为这些东西是破烂儿,在这个年代,农村废物再利用可比四十年后要做的好多了,家里别管是粪便还是泔水、烂菜叶,那都是有用的。粪便是土地的有机肥料,泔水和烂菜叶那都是家禽家畜的饲料,半点不浪费。

    何平厚着个脸皮满大队的划拉这些东西,还发动了韩兆军一起帮忙,用了几天时间总算是把这些蚯蚓养殖池给堆满了,只要再沤个十天八天的,待里面的有机物腐烂发酵完成,这个蚯蚓养殖池就算成了。

    光有养殖池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几天的重头戏就是引种,也就是挖蚯蚓了。

    养殖池还得几天才能好,何平也不着急,下了工吃完饭就带着小柱儿和韩兆社在水库边上挖上一个小时。

    挖蚯蚓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仅仅是作饵料用途,那么当然可以随便挖。

    但何平是用来养殖的,所有要优先挑选那些性成熟的蚯蚓。蚯蚓是雌雄同体的,通常是两条蚯蚓交尾异体受精繁衍后代,身上有凸出环带的蚯蚓就是成熟的。

    这一忙就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待第二拨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何平将将把养殖池内需要的蚯蚓挖够,接下来就是等待蚯蚓自行繁殖了。一般蚯蚓亲蚓交尾7天后会产一个卵包,一个卵包含1~7个受精卵,经过11~22天孵出小蚯蚓,而小蚯蚓性成熟又需要约50天时间,如此循环往复。

    也就是说何平想成批量的制作鸡饲料,至少需要等两个月。这跟他预估的周边市场鸡崽需求量饱和的时间也比较接近。

    又一天的清晨,何平早早的起来,家里的小鸡崽已经全部孵化出来了,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三日,赶大集的日子,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

    这个时候不讲究什么节日气氛,也没有商家促销,但你还是能从路人的脸上看出那种节日来临的喜悦和期盼。

    何平今天要去大集卖小鸡,196只全部带到集市上,能全部卖掉最好,这样可以省点粮食,卖不掉只能拿回来赶下次大集再卖了。

    196只小鸡何平自己当然拿不了,何平喊上韩兆军兄弟俩,带上小柱儿,四个人一人背着一个竹筐,还有给小鸡准备的口粮。

    今天的赶集的队伍格外的壮大,可能是因为端午节的原因吧,大家都想在赶在节日前采买一番。

    何平心里高兴,这是个好兆头。

    这年头赶集是个对绝大多数社员来说都是一件高兴事,大家一路欢声笑语,谈论最多的就是何平孵小鸡的事。

    何平作为一个外来户,虽说是个大小伙子,但干活真比不了生产队里一般的壮劳力,又有着后世浑水摸鱼的小毛病,没少让老队长收拾,更兼没事就喜欢吃大米饭,大家看他也不太满意,总觉得这小子娇生惯养、吃不了苦,就是个街溜子。

    不过最近何平的举动倒是让生产队的社员们刮目相看了,孵小鸡不是个体力活,但可以算得上是个技术活,而且是极其熬人的技术活。能把这件事情干好,那也是个本事。就像队里的许老财一样,体格是比不了壮汉,可人家手巧啊,啥农活都能干,何平孵小鸡人家还去指导了,家里小日子过得红火着呢。

    当然了,何平即使做的再好,那总归还是有人说三道四的,什么“养鸡那都是老娘儿干的事儿”之类的,就像后世那些网上的键盘侠一样。

    临近端午,集市的节日气氛也很浓厚,出现了不少摆摊买粽子和五彩绳的摊位。

    何平照例把竹筐往地上一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不仅小鸡多了,队伍也壮大了。

    “小鸡多钱啊?”

    一干巴瘦的老大爷观察了一会儿小鸡崽的精神头后问道。

    有过一次卖货经验的何平不会让人抓住口舌,带着警惕说道:“大爷,我们这自己家养的,过来换点粮食,鸡蛋也行。”

    干巴瘦老大爷嘿嘿的点头笑,“嘿嘿,我懂我懂。”

    一番讲价,五只小鸡崽顺利的卖出去,换了十二斤全国通用粮票。

    干瘦老大爷给今天的摆摊开了个好头儿,来换鸡崽的人络绎不绝,每年开春的两个月很多农村社员都会弄些鸡苗、鸭苗来补充头年家里宰杀或者上缴的家禽,何平挑的时机恰到好处。

    日近中天,大集也渐渐接近尾声,周围不少摊主已经收拾东西往回走了,何平看了看竹筐里剩下的五只小鸡崽,估计今天很难卖出去了,便说道:“行了,今天卖的差不多了,收拾收拾回去吧。”

    几人高兴的收拾起东西,来的时候带了196只小鸡崽,卖了191只,这生意要是回回这么好,以后还不得发财啊。

    “何大哥,今天换了多少东西啊?”韩兆社一脸兴奋。

    韩兆军站在旁边没说话,可见神情也是既好奇有激动。

    小柱儿也仰着头看向何平,一脸的希冀。

    何平把他们拉到一处没人的角落,清点今天的收入,买的时候他倒是记着呢,可后来人太多,再加上换的东西也比较杂,都记乱了。

第17章 赚钱 小说发表

    “150个鸡蛋,72斤全国通用粮票,69斤辽省地方粮票,10斤狍子肉,3斤肉票,15斤大米,散装烟叶6斤,人民币44块2毛四。”

    随着何平逐项清点着今天的收获,韩兆军兄弟俩眼珠子越来越红,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多钱和好东西。

    发财了!

    何平心里也是惊讶不已,这个年代真是生意人的天堂啊,做点小买卖跟捡钱一样。

    清点完后,他观察着韩兆军兄弟俩的神色。

    第一次见这么多的钱物,韩兆军度过了最初的血脉喷张之后,情绪逐渐恢复了平静。

    相比之下韩兆社就要轻佻的多了。

    “何大哥,咱们发财了。”他拽着何平的衣角大声说。

    韩兆军见弟弟有些失态,使劲儿拍拍弟弟的肩膀。

    “何大哥今天小鸡卖得好,咱们的鸡蛋也回来了。”

    看似为何平高兴,实则是在告诉弟弟,生意是人家何平的,钱和东西也是人家的。

    韩兆社见哥哥沉稳的神色,恍然道:“哦,是哈,我都给忘了。”

    何平看着兄弟俩的表现心里暗暗点头,俗话说财帛动人心,在钱财和美色面前人的最容易暴露本性的,面对这些钱物韩兆军兄弟俩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面不改色,只能说父母教得好,品性过硬啊!

    不再管韩兆军兄弟二人的反应,何平总结经验教训,“以后不能这么换了,东西太杂,不方便,以后就换粮票或者鸡蛋。”

    “好好。”

    生意的何平的,韩兆军兄弟俩没意见,小柱儿更没有意见了,只要有好吃的就行。

    小柱儿心里就一个念头,有肉吃了,我要吃大肥肉,眼睛都直了。

    何平笑着点点小柱儿的脑袋瓜

    “想啥呢?”

    “肉。”

    馋嘴孩儿的话让几人哈哈大笑,何平豪气冲天道:“好,今晚吃肉,管够。”

    几个小年轻的欢呼声传的老远。

    回程的路上有社员打听他们今天小鸡卖的咋样,何平深知财不露白的道理,只说卖的还好剩了一些,何平来的时候就留了个心眼,没有说自己带了多少只小鸡,反正也没人扒开竹筐看,听见竹筐里还有小鸡崽叫,只以为他们没有卖出去多少。

    韩兆社倒是跃跃欲试的想把他们今天的辉煌战绩好好炫耀炫耀,结果被韩兆军死死的按住,一句话也不让说。

    何平暗地里给韩兆军比了个大拇指,还是兆军沉稳啊!

    驴车到了村头,何平几人刚下车,后面蹬着黑色大二八的邮递员赶了上来。

    路过老队长的时候,一脚刹车停住。

    “老队长,你们大队有个叫何平的人没?”

    何平听见自己的名字,下意识回头。

    “这不么,这个就是,啥事啊?”

    “大好事,你们大队出了个文曲星啊。”邮递员乐呵呵的回了老队长一句,把车子停好,从包里掏出一封信,走过来递给何平,“看看这个。”

    这是?

    卧|槽!终于来了,日盼夜盼,你个狗|娘|养的总算是来啊!

    何平看着邮递员递过来的杂志和信件,面色涨红,血气上涌,一时间思绪万千,回想这两个月来的酸甜苦辣,有一种想哭的心情。

    你个狗|娘|养的终于是来了!

    何平再次在心里骂了一遍,按捺住内心的躁动,嘴上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哦,可算是到了。”

    这年头在农村通讯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很多人家几年也不会收到一封信,更何况还有邮递员递过来的那一本杂志。

    在场的众人全都好奇的看过来,想探个究竟。

    “何大哥,这啥呀?”

    跳脱的韩兆社替大家伙说出了心声。

    “也没什么,就是写了篇小说,杂志发表了。”

    何平那似乎就是出门上了个厕所的语气,配合上杂志、小说之类社员们遥不可及的词语,众人仿佛看见何平脑门上刻的三个大字“装逼犯”。

    “杂志啊!小说啊!何大哥,你太厉害了。”韩兆社很有捧哏的潜力,声音洪亮。

    “真的假的?”

    “在杂志上发小说?那不成作家了么?”

    在场的众人虽然对何平的装逼行为很是不爽,但在杂志上发表小说这种事超出了大家的理解范畴,连带着何平那技巧拙劣的装逼行为也被原谅了,发出一阵惊叹。

    老队长赶忙下了车,一把扯过邮递员手里的杂志。

    “当代?这杂志有名不?”

    邮递员回道:“我也不知道,反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办的,才刚出第二期,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出名。”

    “人民文学嗳?”众人又是一阵惊叹,甭管大家对人民文学了不了解,但只要是听到“人民”二字就知道那一定是国家级别的,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环球影视模特公司、中科院量子理疗中心之类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机构。。

    “好小子,就知道你不是个凡人。”,老队长一把拍在何平的肩上,彻底把何平努力营造的装逼氛围拍散。

    “哎呦喂,老队长,我说你轻点。”

    “没看出来啊,真是有本事,这文章都发到人民文学上了,可了不得。”

    何平感觉肩膀都要散架了,嘴上只能谦虚道:“嗨,是人民文学主办的杂志,不是人民文学。我这就是瞎猫撞上死耗子,运气运气。”

    说着还朝众人拱拱手,只是嘴角那快抑制不住的笑容早已经把他出卖了。

    这时候也没人笑话他装模作样,大家一起和声恭喜。

    众人围着又是一阵吹捧。

    “行了,东西送到了,我先走了。”邮递员完成自己的工作,准备出发,临走前还提醒了一句,“对了,你稿费的汇款单应该跟信在一块儿了,想着去啊!”

    围观的众人没等何平动作,直接上手把信给拆开了,

    “哎我说……”

    众人一窝蜂的拥到一起,争相着要看看稿费汇款单,对社员们来说这可是几十年难得一见的西洋景

    “哎呦,还没见过稿费是啥样的呢。”

    “我看看,让我看看。”

    “啥样啊,别挤别挤。”

第18章 震惊社员们的稿费

    “132块!132块!”

    众人撕开信封,没有管编辑部的来信,直接找到汇款单,大声的念出了上面的数字。

    有人好似不相信一般,一遍一遍的重复着,声音越来越大。

    “132块啊,我的老天爷,一年也挣不了这么多钱啊。”

    “要不还得说是文化人呢,动动笔杆子,挣的就比咱们一年挣的都多啊!”

    “了不得了,咱们大队出了个大作家啊,写个小说就能挣这么多钱?”

    众人的惊叹一直持续着,何平家门口这块快吵成菜市场了。

    最后还是老队长出来镇住场面。

    “行了行了,看一会儿热闹就得了,把信还给何平,一百多块钱呢,丢了你们赔啊。”

    正拿着汇款单欣赏的那人,立马像烫手山芋一样把汇款单和信都塞回何平手里,好家伙,这可是一百多快钱哪,撕了丢了那可真赔不起。

    过了好一会儿,社员们的热乎劲儿总算过去了,老队长把大家伙都赶回家。

    何平把信和汇款单都揣兜里,又把今天的收获都搬进了家里。

    老队长跟着进了屋。

    “你小子给我说说,这到底是咋回事。”

    “也没啥,您也知道,我这干体力活实在是不太擅长。那也不能受穷挨饿不是,再说还有孩子呢,我就寻思着写点东西给报刊杂志啥的投投稿,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就给报纸写过豆腐块,这不就寻思试试么,能挣点稿费那是最好了,没成想还真就发表了,你说说……”何平说起瞎话来那是章口就来。

    “行啊,有两把刷子。你小子干活是不中用,没成想还有这么个手艺,这一下子就顶县城里一个工人大半年的工资了。”

    “也没啥,主要是写的字多,稿费还是挺少的,这一算,千字才5块钱。”

    老队长烟袋锅轻轻杵在何平的胸口,“嘚瑟。是件好事,赶明儿个我给你上公社宣传宣传,看能不能再要点奖励啥的。”

    何平闻言,喜笑颜开,“那我可谢谢您老了。”

    “我就这么一说,到时候还得看公社领导的意思,别高兴的太早。”

    “明白明白。”

    “把你那杂志给我。”

    “干啥?”

    “废话,我去公社空口白牙你能信哪,把这玩意儿往毛主任桌上一拍,那威力能一样么。”

    “还真是,还是您老想的周到。”何平谄媚道。

    老队长说完便离开。

    可算是清净了一会儿,何平刚坐下,就见身后大小三双眼睛盯着他,很是崇拜。

    何平摆摆手,“行啦,先分东西,分完东西再说。”

    这次换回来的东西种类很多,比较杂。

    当初何平答应的韩兆军的是投资回报翻倍,他先从竹筐里捡出来一百个鸡蛋。

    “这是你的本钱,先拿着。”

    何平给韩兆军放进他背着的竹筐里。

    “何大哥,我想跟着你干。”

    韩兆军今天可是全程见证了何平的收益的,这生意要是做好了,绝对要比每天上工强多了。

    何平心想,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接下来无论是孵鸡蛋还是养鸡规模一定会不断扩大,何平是急需要人手的,韩兆军为人忠厚、办事妥帖,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好帮手,包括韩兆社这小子,只要改掉嘴快的习惯,那也是个干活的好手。

    “不急,你先把跟人挪借的这些鸡蛋还了。之前咱们干的规模小,这次本钱赚足了,你剩下的这些鸡蛋就当是入股了,怎么样?”

    何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吃独食,这么多年的社会经验告诉他,任何盘子在只有做大做强了,才能分到蛋糕。

    更何况,他们这个生意还有个隐忧,那就是政策的走向。

    虽说现在政策逐渐松绑了,但那只是针对城市里的个体经济和小农经济,一旦他们的规模膨胀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到时候一封举报信就足以让何平所有的努力都灰飞烟灭,甚至有可能身陷囹圄。

    “好,以后我就跟着你干了。”

    韩兆军斩钉截铁的说道。

    “还有我,还有我,何大哥我也要跟着你干。”

    韩兆社跳着脚说道。

    何平哈哈大笑,“好,你们兄弟俩都来。不过先说好,你二哥有鸡蛋入股,你可没有,只能给你开工钱,对外你可不能说是工钱,否则我就成资本家了,你就说是补助,懂吗?”

    “明白明白。”韩兆社高兴的不得了。

    “何大哥你放心,我会看着他的。”韩兆军保证道。

    “嗯,有你看着我放心。这样吧,兆社过来给咱们帮忙,一天给五毛钱,来一天一记工怎么样?”

    韩兆社乐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韩兆军迟疑道:“何大哥,这工钱定的是不是太高了,他一个半大小子,给队里出力顶多就给算半个工,这给五毛现钱有点太多了。”

    这个年头生产队的男性壮劳力每天上工也就计一个工,算一个月出三十天工的话就是三十个工,但这只是纸面上的工分,真等到年底分红结算的时候折成人民币也就是十几钱而已。

    何平给韩兆社开五毛钱一天的工钱,这一个月要是按三十天算,那可就是十五块钱了,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绝对是高薪待遇了。

    “不能这么算,我们是给自己打工,又不是给队里劳动,挣了钱利润都是咱们自己的,工钱当然要开的高一点了。”

    见何平坚持,韩兆军没有再说话,韩兆社这小子可是乐得找不着北了。

    事情说完后,何平把今天换来的狍子肉分了一半给韩兆军拿着。

    “这个就当是今天的工钱了,下回可没工钱了。”

    何平开玩笑的说道,现在韩兆军相当于是这门生意的股东,下次可不没有工钱了么,只能分红了。

    韩兆军也不矫情,接过狍子肉,跟何平道了声谢。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韩兆军就带着弟弟回家去了。

    何平送走韩兆军兄弟二人,家里清净了。

    小柱儿一脸期待的看着他,不用猜也知道那小脑袋瓜里在想啥。

    “烧火,做饭。”

    “噢!吃肉喽!”

    小柱蹦的老高,嘴巴咧的老大,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第19章 送肉 兄弟

    韩兆军兄弟俩背着鸡蛋和狍子肉兴高采烈的回了家。

    上工的父母还没有回来,兄弟俩把家里的猪和鸡鸭都喂好后准备做饭,今晚吃狍子肉,想给父母一个惊喜。

    韩兆军切狍子肉的时候,切下来一块约莫有一斤重的肉块。

    “你等会儿给大哥家送过去。”

    韩兆社不乐意的说道:“上回大哥家吃猪肉,我去了嫂子还把肉藏起来,以为我闻不着呢。”

    “让你去就去,哪那么多废话。”韩兆军瞪眼道。

    韩兆社不敢反抗二哥,嘟嘟囔囔的小声吐槽,无非就是大嫂多抠多抠,大哥在家里一点也不管事儿,兄弟去了连口饭都不给吃。

    韩兆军懒得搭理小屁孩儿,埋头做饭。

    下午五点多,下工的社员陆续往家走着。

    “这肉味儿真香啊!”

    “今天这谁家吃肉啊?不过年不过节的。”

    隔老远就能闻着的肉味勾起了社员们的馋虫,大家纷纷议论,这个年头一个月吃个一两次肉就算好的了,肉食对社员们来说绝对是高级的味蕾享受。

    “玉铮家飘出来的。”

    “可不是嘛!玉铮,你家今天有啥喜事啊?”

    韩玉铮也纳闷了,“哪有喜事啊?可能是家里二小儿打着兔子了吧。”

    韩玉铮带着疑问走进了院门,碰巧韩兆社正提溜着一块肉出门。

    “干啥去?”

    “爸,给大哥家送肉去。”

    “肉哪来的?”

    “跟何平哥去集上卖小鸡给的。”

    “哦,去吧。”

    韩兆社朝着大哥韩兆国家走去,路上遇见正下工往家走的社员。

    “呦!三小儿提溜肉干啥去呀?”

    “嗨,给我大哥送点狍子肉去。”

    韩兆社用假装不在意的语气回答,却脸上怎么也掩饰不住骄傲。

    “真懂事,还知道给你大哥家送东西呢。”

    路人的话更让韩兆社飘飘然了。

    “嘿嘿,我二哥让的。”

    “我说嘛,你家老二忠厚啊。”

    “那是,走了哈。”

    一路上瞧见的人都忍不住问两句,极大的满足了韩兆社的虚荣心。

    农村男人结婚后和父母分家过是个很普遍的情况,但像韩兆国这样结婚头一年就和父母分开过的,还是极少数,大部分都是家里几个孩子都成家后,人口众多才不得不分开过的。

    这个点儿韩兆国和媳妇马冬梅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做饭呢。

    “老三,你咋来了。”

    “大哥大嫂,二哥让我给你们送肉。”

    一见小叔子提溜着肉过来,媳妇马冬梅赶忙热情的让进屋。

    “你说你来就来吧,还带什么肉啊。”

    马冬梅假模假式的让道,给韩兆社倒了碗水。

    韩兆国跟兄弟没那么假客气,“你二哥上山打猎了?”

    “没有,这是何平哥给的。”

    “何平?他不都快揭不开锅了么?”马冬梅惊诧的问道。

    “我们帮何平哥上集卖小鸡给的,二哥给他弄了些鸡蛋呢。”韩兆社说道。

    韩兆军暗地里凑鸡蛋给何平这事儿家里都知道,不是他不保密,而是这年头鲜鸡蛋是比肉还金贵的物资,谁家都看得紧紧的。

    说了几句话后,韩兆社就告诉往家走了。

    “还是老二想着咱啊,你看爸妈……”马冬梅感叹了一句,紧接着又想在韩兆国面前说些小肚鸡肠的话。

    “你可行了,有肉吃还堵不住你嘴。”

    “我就说两句怎么了,本来就是。”见韩兆国瞪眼睛了,马冬梅悻悻的不再说话。

    韩兆社是一路小跑着回家的,毕竟锅台上还炖着肉呢,动力十足。

    他到家的时候何丽琴也回来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坐上炕吃饭。

    “爸妈,你们不知道,今天何平哥和我们带去了快二百只鸡崽,都卖光了,卖老多东西了。”

    韩兆军嘴里嚼着肉,给父母讲起今天的事情。

    “有恁多呢?他不刚孵没两茬么。”

    何丽琴问道。

    “孵的多呀,二哥不给他凑了一百个鸡蛋么,何平哥说了,让二哥入股,他俩以后合伙干,我去给帮忙,一天给我五毛钱呢。”

    韩兆军说完不禁有些得意,五毛钱那。

    “哎呦,那不成资本家了么,可不能干啊。”

    何丽琴一听又是入股又是雇人,急急说道。

    韩兆军本来在一旁默默的吃着肉,都是家里人,弟弟说话的时候他也就没拦着,见母亲担心,我才说道:“没事,妈。咱们这都是小打小闹的,自己注意点,没人管的。”

    一直沉默的韩玉铮说道:“这两年管的是越来越松了,这是好事,不过你们自己得注意,别招摇,省的人看了眼红,给你们点了。”

    韩兆军沉稳道:“知道了,爸。”

    “你我倒放心,主要是小三儿,听着没?”

    “知道了知道了,你放心吧,爸,我谁也不说。”

    韩兆社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对了,今天还有个事儿呢。你们知道不,何平哥写的小说上杂志了。”

    “啥?杂志?”

    这个消息可比何平卖鸡仔发财的消息要震撼得多了,富农不算稀奇,写小说才是稀奇事,还发表到杂志上,那就更稀奇了。

    “乖乖,何平这小子是放了个大卫星啊!”

    何丽琴惊叹道。

    “这算啥,爸妈,你知道何平哥得了多少稿费吗?”

    “多少?”

    “132块。”

    “132块?”何丽琴忍不住惊呼出声,韩玉铮也有点吃惊的合不拢嘴。

    要说现阶段,有不少农村家庭的年收入是可以达到132块的,但要是刨去年吃年用,一家人充其量不过能剩个三五十块钱,这还是过得不错的家庭。

    有的家忙活了一年到头,稍微遇上点婚丧嫁娶的事儿,都得在队上倒挂账,欠饥荒。

    要想攒了132块,没有三四年是不可能的。

    何平这一下子就赚了普通人家三四年辛苦才能攒下的钱,对在土地里刨食的社员们来说确实非常震撼。

    动动笔杆子,就能挣这么多钱,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啊。

    “还得是读书人啊,这钱挣得,咱们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几年才能攒一百块钱,人家随随便便写几个字就挣着了。”

    韩玉铮感叹道。

    说完又不争气的骂起来,“你个瘪犊子,让你上学你不上,天天就知道满街溜达,啥也不是。”

    韩兆社一脸懵逼,这也能刮着我。

第20章 取稿费 买好吃的

    今晚韩屯的饭桌上,何平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无论是在杂志上发表小说,还是那132块钱的稿费,都刷新了韩屯人民的认知。

    以至于,吃完晚饭后有不少人都跑到何平家打听这事儿是真是假。

    “侥幸而已,侥幸而已。”

    大家都想看看那杂志和汇款单长啥样,汇款单何平是肯定不会拿出来给他们看的。只能祸水东引,把大家看热闹的劲头转向老队长家,说杂志让老队长拿走了。

    众人这才乌央一下去了老队长家,何平心里对老队长说了声抱歉。

    夹在众人中的许爱英临走前,脸色红扑扑的夸奖道,“何大哥,你真厉害。”

    说完一脸害羞的跑了。

    何平不得不感叹,这年头文化人是真的吃香啊!

    感叹完转回身继续吃饭,狍子肉炖着烂糊的很,一咬都能兹出出汁水来。

    父子二人撑得肚子溜圆,躺在炕上一动也不想动,幸福的打着饱嗝。

    “明天我去公社把汇款单上的稿费取了,给你买好吃的。”

    何平临睡前和小柱儿说道。

    “嗯!”

    小柱儿带着甜甜的笑容和期许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何平就起来往公社赶,不是赶集的日子,没有免费的驴车可以坐,幸好身体已经渐渐习惯了这个年代的生活。

    半路遇见进城的老乡,蹭了一段车,七点出头到了公社。

    他来的太早,邮局还没有开门,蹲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人过来开门上班。

    梳着俩大辫子的清秀姑娘上回他来寄信的时候见过,待人态度温和,可比那些供销社里的营业员态度强多了。

    毛春华一眼就认出了蹲在邮局门口的何平,在红旗公社本来寄信的人就没那么多,给杂志投稿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想记不住都难。

    进了邮局,何平把汇款单递给毛春华,“我取这上面的钱。”

    毛春华见到上面的金额吃了一惊,难道小说真的发表了?

    她好奇的问了一句,“你的小说发表了?”

    “你怎么知道我写小说?”

    毛春华笑了笑,“你上次寄信的时候我看到了,镇上很少有人投稿的。”

    “是这样啊,是啊,发表了,在当代上。”

    “你可真厉害。”

    被一个年轻貌美的异性赞扬,何平有些飘飘然,说起了俏皮话。

    “编辑可能是怕我饿死,才给我发表的吧。”

    “你真逗。”毛春华被何平的话逗乐了。

    拿着身份证和户口本取了钱,何平刚想走就被毛春华叫住了。

    “我们镇上有个读书会,是我组织的,可以邀请你参加吗?”

    何平迟疑了一下,自己就是个文抄公,能给人家说啥啊,别到时候再露馅了。

    “最近不太方便,家里还有不少农活要干呢。”

    毛春华见何平迟疑,解释道:“我们就是聚在一起,分享分享自己近期看到的好书,你来随便看看也行。”

    “不了不了,等什么时候闲下来有空再参加你们的读书会吧。”

    何平的拒绝让毛春华非常失落,“那好吧,那你有空一定要来参加啊!”

    “好的,一定。”

    出了邮局,何平心里感叹任何时候阶级落差都是存在的,想想韩屯的乡亲们每天睁开眼睛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地里刨食,人家这除了每天朝八晚五的工作,还有闲情逸致搞什么读书会。

    人和人真的不能比啊!

    何平怀揣着巨款来到了供销社门前,上次进去问了一句就灰溜溜出来的经历,何平仍记在心里,这次不一样了,兜里揣着一百多快的巨款,底气十足。

    “买东西。”

    还是上次那个不耐烦的营业员。

    “有票么?”

    还是那句熟悉的台词。

    干里凉。

    何平凑上去,低声道:“大姐,我都用粮票顶行不?”

    营业员大姐这才放下瓜子,第一次正眼看了何平一眼。

    “那可贵点。”

    “贵点没事。”

    “都要啥呀?”

    “两斤糖,两斤饼干,一包洋火,一管钢笔,再给我配盒墨水,还有信纸来两本。”

    营业员大姐诧异的看了何平一眼。

    “要水果糖还是奶糖。”

    “一样来一半。”

    “钢笔就英雄的,行不?”

    “行。”

    营业员大姐熟练的把东西挑好,扒拉了一下算盘,“一共5块6毛2。”

    何平掏出钱和粮票,营业员大姐心想没看出来小伙子还挺趁的。

    “这样,再给三斤粮票,饼干本来就需要粮票,糖票贵点,三斤大姐不占你便宜。”

    何平心里冷笑,我信你个鬼。也没废话,数好钱和粮票递过去结了帐就离开。

    回到家里的时候已是中午,小柱儿很懂事的把饭做好了。

    何平把买的糖和饼干拿出来,小柱儿眼睛都不转了,就盯着何平手里的袋子。

    “给,尝尝。”何平掏出一块奶糖来递给小柱儿。

    小柱儿接过糖,没有第一时间吃,而是看着何平。

    “看我|干啥,吃啊!”

    小柱儿这才扒开糖衣,迫不及待的把糖塞进嘴里,小脸上立马绽放出陶醉的笑容,小眼睛幸福眯了起来,看表情就知道有多好吃。

    这孩子这吃相,让人看了太有食欲了。

    “糖和饼干都是给你吃的,什么时候都可以吃,但不能吃太多,每天要适量,知道吗?”

    何平倒不是抠门,是怕小孩子零食吃太多,不爱吃饭,而且甜食对小孩子牙齿不好。

    “嗯,知道了。”

    中午吃完饭,何平让把韩兆军找过来,商量准备开始下一批小鸡的孵化。

    他先是带韩兆军去到他在水库边建的蚯蚓养殖池看了一下。

    说了自己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小鸡孵化和养殖的规划。

    按照何平的估计,如果他们还是按照几何倍数来扩张小鸡的孵化数量的话,很有可能在一到两次小鸡贩卖后,周边的小鸡需求量就会达到饱和,所以一方面他们必须拓展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也要寻求自有养殖,毕竟老百姓对小鸡的需求是周期性的,但对鸡肉和鸡蛋的需求是持续的。

    这个蚯蚓养殖池就是未来他们进行肉鸡养殖的根基,何平很难估计是否能满足未来肉鸡养殖的饲料供给,但很大可能是满足不了的,所以他们必须要尽快的把蚯蚓养殖规模建立起来,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第21章 不讲武德的老队长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何平和韩兆军两人开始在队里的收鲜鸡蛋,相比之前小打小闹的方法,这次收购从一开始就有一定的难度,光光韩屯一个生产大队是无法提供足够的鲜鸡蛋的。

    这次何平要把孵化规模再次扩大,争取把用一个月的时间把大集能够覆盖到的客户群里一网打尽。

    何平急着这么做的原因是他知道小鸡孵化基本没有门槛,他不会把别人当傻子,只要有心,他的这套生意经很快就会有人学会。

    他只有利用先发优势,快速扩大规模,然后以绝对的规模优势对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形成碾压式的降维打击。

    收到最后,上次的收入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下去了,何平只得动用他刚挣得稿费,幸好有这笔稿费,要不然还真不好收那么多鸡蛋。

    中间韩兆军曾经担心过如果这次他们孵化小鸡过多,卖不出去怎么办。

    何平也想过这个问题想到这个问题,他们赶的大集是平县大集,覆盖的人群范围只包括平县县城和周边的几个公社,平县下属的公社有14个之多,像平县大集这样集市在平县境内还有三个,完全足够消化何平他们释放的销量。

    即便在其他大集上有他们的竞争对手,何平他们也完全可以依靠规模和成本优势来击垮对手,这些事何平这几天已经打听好了,周围几个公社还没听说过有谁家大量卖小鸡。

    韩兆军听完何平的分析,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毫不迟疑的执行何平的计划。

    花费了三四天的时间收完鸡蛋,何平的稿费也消耗大半,总共收了1300个鸡蛋,这次孵化小鸡的规模达到了可怕的1400只。

    何平安排小鸡孵化计划,按照簸箕的体积,一个簸箕刚好可以孵化二百只鸡蛋,他们就以二百只为批次进行孵化,每隔两天孵化一批,避免造成工序衔接时间紧张的问题,也给售卖留出了一定的时间。

    经过两次的实践操作,几人已经对孵化有了比较充足的经验,再加上有了韩兆军的加入,何平的时间宽裕了不少,他继续增加蚯蚓养殖池的数量,以确保未来小鸡的饲料来源。

    这天老队长一大早就套上驴车往公社赶,何平正蹲在家门口刷牙。

    “老队长出门啊!”

    “公社开会,这不到雨季了么,革委会开个安排抗讯会议。”

    “我那事可别忘了啊。”

    “放心,忘不了。”

    “钱不钱的无所谓,有票就行。”

    “知道啦知道啦!”

    老队长摆摆手,扬起皮鞭,驴车悠悠的迈入晨光里。

    老队长到公社的时候刚七点,各生产大队的头头到了不少。

    公社领导们都没上班呢,倒是革委会毛主任的通讯员小张张国强来的很早,给等在会议室门外的各位开了门,让他们先进去坐着。

    公社的会议室很简陋,约有三十平米的一间平方,正方中放着个八米长,三米宽的长条桌子,两侧放着长条凳子。东面墙上是一面大黑板,上方挂着伟人的画像。

    几位大队长随便找了个位置,坐在那里或抽着旱烟聊着天。

    丁屯大队的队长叫丁爱国,比老队长岁数小个四五岁,韩屯和丁屯两个生产大队紧挨着,队里小孩互相都认识,经常一起玩,难免有磕磕碰碰的时候。

    丁爱国因为老队长小那么几岁,小时候没少让老队长欺负,所以两人从小就不对付,现在依然如此,每每遇见总要别别劲。

    “怎么地老韩,我听说你捡了个知青小伙,好像干活不太利索啊。”

    丁屯韩屯地理位置离得近,通婚是必然的,大队里有点啥事,隔不了两天隔壁就知道了。

    何平落户的事丁屯人早就知道,捡了个壮劳力这种事,丁爱国只能忒一口唾沫骂一声韩玉冈这老东西走了狗屎运。

    可没成想,事情的反转来得如此之快,没过几天就传出来新来的小知青四体不勤,不是个能干活的主儿。

    这可把丁爱国高兴坏了,叫你捡便宜,傻了吧。

    今天开会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来当面嘲讽韩玉冈,这种可以幸灾乐祸的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要是搁在一个月之前,听到丁爱国这种带着满满恶意的挑衅话,老队长一定会像往常一样跳起来和丁爱国正面肛。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光凭何平那一篇小说,老队长就得把他当成宝贝一样供起来。

    谁听说过哪个生产大队有能在人民文学上发小说当作家的?

    我们韩屯就有!

    面对老对手的挑衅,老队长显得格外的云淡风轻

    “嗨,可不是嘛,就不是个干活的料。”

    如果何平此时在这。一定会惊呼老队长真是装逼打脸的奇才啊,这是典型的扮猪吃虎。

    “我都说过你多少次了,一天天的别老想着占便宜,那便宜是那么好占的么。这回怎么样,偷鸡不成蚀把米,难受了吧。”

    丁爱国强忍住心头的欢喜,装模作样的说道。

    “是啊,就他那个小身板能干什么活。说多少次了,让他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写书,非是不听,老想着下地干活,那人民文学的杂志还等着他的稿子呢,不省心哪!”

    丁爱国还得意洋洋的准备继续语重心长的教育老队长呢,可老队长的后两句话给他整懵了。

    “啥意思?啥人民文学?”

    “哎呀,没人告诉你吗?小何,就我捡来的那个小知青,那小胳膊小腿儿的能干什么呀。我一看这也不行啊,我说这么地吧,你啊自己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咱队里也不差你这一口。小伙子倒是实在,说我别的不会,就会写点文章。我说行啊,不用着急出工。没想到啊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是个能人,这不,前两天文章发表了,就在那个什么人民文学的《当代》杂志上,我也不懂,反正是个小说,写了那么老长,得有十多页呢,光稿费就有一百三十多块。你瞅瞅,你瞅瞅这事闹的。”

    老队长一脸的我本无意如此的表情,让丁爱国当场自闭。

    周围几个大队长一听有这稀奇事,都凑上来打听。

    “嗳老韩,说说,咋回事啊?”

    “是啊,啥小说啊,有骆驼祥子厉害不?”

    “啥叫人民文学?跟人民日报啥关系啊?”

    “咦~你可真没文化,人民文学都不知道,一定就是国家级的呗。”

    老队长众星捧月般的站在人群之中,睥睨着昔日的老对手,那表情仿佛再说,年轻人图样图森破。

    丁爱国孤零零的现在人群之外。

    bgm响起,那年五十八,站着如喽啰。

    糟老头子,不讲武德啊!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老队长当仁不让的成了整个会议室的中心人物,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件事情都会成为老队长的脸面事,丁爱国将在和老队长的对抗中毫无反抗之力,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降维打击。

    丁爱国从未感觉到时间过得如此漫长,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好不容易等到公社革委会的领导们才姗姗来迟,老队长才被热情的和大队长放过。

第22章 好消息

    “同志们,今天主要是安排一下夏季生产的防汛工作,开春雨水较多,根据省气象局的预报情况,今年很有可能是十年以来雨水最多的一年,所以这个夏天的防汛工作可以说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坐在首位的是革委会主任毛学东,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各个大队的安排事无巨细,挨个过问。

    韩屯是距离红旗镇公社最远的生产大队,但也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大队,因为韩屯紧挨着红清河水库。

    “老韩啊,这次雨季你们大队是我们公社任务最重的大队,一定要做好近期的防汛工作,过几天我会去你们大队看看。”

    “毛主任你放心,水库在我们大队旁边二十多年了,你哪次见过我们大队掉过链子?”

    “不要大意,这次的汛期十年一遇,出了问题谁也担待不起,明白吗?”

    “你放心吧,就是不睡觉我也得把水库看好了。”

    “好啊,要的就是你这个态度。不过抗讯不是你们一个大队的事情,需要我们全公社乃至全县之力才能做好。过几天我先去你们大队打个头站,然后安排公社革委会的成员和各大队的同志轮值,确保汛期的生产安全。”

    十点半,防汛会议结束。

    革委会的领导们往外走,身后是各大生产大队的队长。

    老队长快步上前,越过昔日的老对手,视如无物。

    “毛主任,我有点事儿跟您汇报一下。”

    “那去我办公室说吧。”

    办公室里。

    毛主任嘴巴溜着搪瓷杯的边儿,喝着茶水。

    “老韩,你这汇报啥事啊?”

    “这不吗,我们大队的小伙子在人民文学上发了篇文章,我寻思过来给问问,公社有啥奖励没?”

    老队长低调的说道,毫无刚才在老对手面前的嚣张气焰。

    “嘶~”毛主任顾不得被热水烫的一下,“你说啥?人民文学?”

    “嗯呢,叫什么《当代》,说是人民文学主办的杂志,写了那么老长的一篇小说呢,光稿费就一百多块。杂志我都带来了,您看看。”

    说完把杂志递过来,同一套说辞,老队长对毛主任说出来的口气截然不同,透着股谦逊。

    “哪个呀?”毛主任接过杂志翻起来。

    “就那个,就那个《灵与肉》。”

    老队长指着其中一篇说道。

    “哎呦,写的还真不少,这得有一两万字了吧?”

    “两万多字呢,我昨晚上一个个查的。”

    毛主任越翻笑容越盛,翻到最后一页,啪的一声把杂志合上。

    “好啊,老韩,你们大队出了个大作家啊。这小说写的是真好,面对资本主义的腐蚀,朴实的无产阶级人民坚定的拒绝这种诱惑,甘守清贫,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好,写的太好了。”

    毛主任的赞叹让老队长有些恍然,咱俩看的是一本书吗,昨天他翻了半宿,也没看出个一二三,光查字了。

    “对啊,对啊。”

    看不懂没关系,这不妨碍老队长同意毛主任的观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毛主任突然又像想起什么一样。

    “你们这个小伙子也是个知青吧?”

    “对啊对啊。”

    毛主任一拍大腿,“这怕不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小说吧?”

    想到这里,毛主任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嘶,真是个高尚的爱国者。不容易不容易,扎根农村,甘于寂寞和清贫,努力建设祖国。”

    后世有一句话,万事最怕脑补。

    尤其是越有文化的人脑补起来越可怕。

    此刻,在毛主任的心目中,一位优秀的、坚韧不拔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跃然心头。

    “必须奖励,这种年轻人不仅要奖励,我们还要尽一切努力来保障他的物质生活和创作条件。”

    老队长在一旁看得一脸懵逼,我刚才说什么了么,为什么毛主任如此亢奋、激动。

    一定是何平的文章写的太好了,让毛主任读完深受感动。见不用自己争取,毛主任就说出奖励的事,老队长也很高兴。

    “那太好了,感谢毛主任那。”

    “老韩,是我要感谢你啊,为我们公社培养出了一位这么优秀的文学工作者。”

    “都是应该的,应该的。”老队长再次谦虚道,脸上的褶子更深了。

    毛主任想了一会儿,说道“这样老韩,我先想想关于奖励的事,过几天我不是要去你们大队看看嘛,到时候我去慰问一下小何同志,把奖励给他送过去,顺便再问问生活上有哪些不便,公社这边一定会全力给他解决。”

    “那敢情好,回去我就告诉他一声,这小子还不得高兴坏了。”

    “还有你们这边。队里的规矩我知道,但咱们公社出这么一个人才不容易,生产的事情不要占用小何太多的精力,争取让他再创佳绩。如果小何的创作能够保持下去,我去上县里给他要份大礼包。”

    毛主任的话把说得老队长嘴巴都合不上了,一个劲儿的说谢谢毛主任、谢谢毛主任。

    喜滋滋的告别了毛主任,老队长赶着驴车回了韩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何平。

    何平也很高兴,本来想着老队长能跟公社要点工业票之类的奖励就已经很好了,没成想把革委会主任都惊动了。

    这样更好,养鸡的事儿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因素,能跟革委会主任搭上话,哪怕出了事也有个解决的渠道。

    至于老队长说的什么让他继续创作,毛主任会向县里给他争取大礼包之类的话,何平没有放在心上。现在养鸡和稿费解决了钱的问题,公社奖励解决了票的问题,有了毛主任这条线,养鸡的隐患也有托了底,小日子有声有色,县里还能给啥呀。

    小柱儿和韩兆社则是一脸崇拜的看着何平。

    老队长的话他们都听见了,公社要给奖励,主任还要来慰问,主任啊,多大的官儿啊!

    “去,叫你二哥回来,今天中午咱们加菜。”

    送走老队长,心情大好的何平拍拍韩兆社的脑袋说道。

第23章 规模化经营(为本书第一位粉丝德马西亚六加更)

    在何平几人不分昼夜的辛苦下,小鸡的孵化顺利,两簸箕共计四百只小鸡这两天陆续孵化出来。

    等了两天,又到了赶大集的日子,何平和韩兆军两人各背着两大竹筐的小鸡出发了。

    这次何平仍旧是去平县大集,而韩兆军则是前往三十里开外的三台子大集。

    不是何平不想去拓展渠道,实在是他一个穿越客不认得路啊。

    何平这次卖小鸡的过程不太顺利,出货速度比之前要慢很多。

    大集上也出现了竞争者,只不过都是十只八只的规模,成不了气候。

    竞争者的出现加剧了何平的忧患意识,眼看快到中午,大集上不少人已经开始往回走了。

    何平的竹筐里还有将近五十只小鸡没有卖出去,他决定上县城试试。

    大集离县城并不远,就隔着一条大凌河。

    过了河是一条十米宽的马路从南到北将平县县城分成东西两块。

    何平穿越过来后还是第一次到县城里,没有农村人第一次进城的忐忑与眼花缭乱,眼前的县城就跟后世连后世城乡结合部的繁华都远远不如。

    沿着大凌河的北岸有一条干净宽阔的土路,两边种着不少树木,绿树成荫。

    何平看着明显绿化更好、环境更加清幽的西面,顺着土路就向西走去。

    没走多远就见着一座二层高的建筑,也没有院墙,门前就是开阔的广场,走近一看,原来是平县县政|府。

    怪不得呢,这一路走过来环境可要比周围好不少。

    走过县政|府的办公楼,不远处一片居民区引起了何平的注意。

    何平溜达过去,一眼望去红砖砌的外墙整齐划一,往院里望过去,虽说是平房,可小院儿干净整洁,有不少人家还种着花草。

    再联想一下不远处的县政|府,这片该不会是家属区吧。

    何平也不胆儿怵,背着竹筐走进巷子。

    见有在外面乘凉的老太太,何平就有过去凑上去,“大娘,这片儿是政|府家属区吗?”

    “是啊,小伙子你是干啥的?”

    “我赶集来卖点小鸡的。”

    老太太乐了,“小伙子,那你可来错地方了,这片可没有人家养鸡,你得往鼓楼那去。”

    何平故作羞赧的说道:“我第一次上县城卖东西,能麻烦您给指条路吗?”

    “没事没事,你沿着前面大路再往西走一会儿就能看见,醒目着呢,那片有不少卖东西的。”

    “好,谢谢大娘,您坐着。”

    何平继续往西走,没走多远果然看见一座鼓楼。

    鼓楼下坎有不少商店,跟红旗公社那条路差不多,路边有不少摆摊卖瓜果蔬菜的小贩。

    看来这个时候县城对个体经济的管控并没有那么严格,这对自己要做的事是个好消息。

    “小伙子,你这小鸡怎么卖啊?”

    何平刚把竹筐放下打开盖子没两分钟,就有个中年妇女过来打听价格,手里还提着菜篮子。

    何平依然是那套话术,“我这小鸡换鸡蛋、肉片、粮票都行。”

    “用钱买行吗,我这手头也没有那些啊。”中年妇女商量道。

    何平作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想了几秒后勉为其难的说道:“那行吧,要不是今天赶集赶晚了,我是真不打算卖钱的。”

    中年妇女客气的说道:“理解理解,你们进城卖点东西不容易。”

    有很多人对现在的农村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这个时期的农村非常贫穷,这固然没错,但问题的关键不是没钱,相比于没钱,更稀缺的是各类票证。

    生产队每年都会分红,农副食品上交国家后也会给予一定的票证,但还是偏向于粮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而其他工业票却是极为稀缺的资源。

    同样是配给制,县城里的人能得到的票要远超过农村。

    所以这位中年妇女才会说出那样的话。

    中年妇女买了两只小鸡后,何平若无其事的问道:“您这城里鸡蛋票还不够吗,还得自己养鸡吗?”

    “哎呦,那点票哪里够一家人吃的,再说这鸡蛋跟猪肉一个价钱,多贵啊。”

    中年妇女的回答不出何平所料,也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您慢走。”

    送走了中年妇女,何平的生意热闹起来,不断有人来买小鸡,这也让何平看到了县城人民对鸡肉和鸡蛋产品的渴求。

    没用上两个小时,何平背过来的小鸡全都卖光了。

    花了两个多小时走回韩屯,可把何平给累坏了。

    一口气灌了一瓢水,清凉又解渴。

    同时还在感叹,还是年轻好啊,折腾大半天喝点水歇了一会感觉精力又恢复了。

    傍晚时分,韩兆国回来了。

    “怎么样?”何平问道。

    “都卖完了。”韩兆军累的满头大汗,把竹筐卸下来。

    “不错,你先歇一会儿,歇完再说。”

    韩兆军坐下喝了几口水,“何平哥,你说吧。”

    “我今天去大集买小鸡,发现集上已经有人卖了,快中午的时候我带去的二百只小鸡只卖了一百五十只,估计以后大集那边会越来越不好卖了,我打算以后不在大集卖小鸡了。”

    韩兆军有点着急,“那咋整?”

    “别着急,听我说。后来我就上县城那边把小鸡都卖了,而且我打听了一下,县城的人家鸡蛋票都不够用,这对咱们来说是个好事。”

    “你是说卖鸡蛋?”

    “没错。县城对鸡蛋的需求很旺盛,缺口也很大,这是我们的机会,大集上小鸡的需求已经饱和,是时候改变我们的销售方向和种类了。”

    “你说得对,有道理。”韩兆军赞同的点头道。

    “我是这么打算的,县城大集那边的小鸡销售停掉之后,大规模养殖要尽早开始了,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要围绕养殖来开展。不过小鸡销售也不能完全停掉,那么大规模的养殖,饲养成本是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小鸡销售来维持运转,不需要大量销售,能够维持我们养鸡场的开销即可。”

    何平的一番分析有理有据,韩兆军心想还得是文化人的脑子,就是好用啊。

第24章 筹划养鸡场

    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何平马不停蹄的来到了许老财家。

    下了工的许老财正往家拿苞米杆子,看样子是准备烧火做饭。

    “何平……来了,啥……事啊?”

    “老财叔你先忙,等会再说。”

    “那好,你等……我会儿,先……进屋坐。”

    何平一进屋就见许爱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站起来,“何平哥,你咋来了?”

    何平笑着说道:“过来找老财叔说点事。”

    “哦。”许爱英不再言语,眼神不时的瞟向何平。

    许老财把苞米杆子拿到锅台边,洗了个手进了屋。

    “爱英,帮你妈做饭去。”

    “好。”

    许爱英出了屋,许老财这才开口道:“啥……事啊?”

    “老财叔,是这样。前段时间我不是卖小鸡吗,这段时间小鸡不太好卖,我想弄个养鸡场。”

    许老财早就想到了这种情况,论起孵小鸡卖小鸡的时间,他可要比何平他们的岁数都要大。

    在他年轻那个时候何平做的这种事可是要蹲大牢的,只能说何平这小子的时机选的是真的好,挣了一笔快钱,他早看出这买卖干不长远。

    “养……鸡场?你小……打小闹的没事,这弄得……太大了就不……怕政|府吗?”

    许老财磕磕巴巴的质疑道。

    “当然怕了,不过也没关系,可以让队里占点股嘛。”何平说出自己的打算。

    许老财点点头,这倒是个办法。

    “怎么……想起来找……我了呢?”

    “谁不知道你老财叔是咱们韩屯侍弄家禽的大拿,我这不是找您老来给保驾护航吗。”

    何平赤|裸裸的拍马屁让许老财很受用,不过好听话说得再多也没用,他许老财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见许老财还在沉吟,何平哪里还不知道他的心思。

    “老财叔,我是这么打算的,养鸡场开起来,也不用您时时都在,只要您每天过来帮着瞅上一眼,这么多鸡万一要是有个鸡瘟什么的,还得您帮着看着。另外鸡饲料这一块您也得帮着把把关,看看怎么配才好,平时呢也不耽误您干活。”

    许老财养了二十多年的鸡,找他来当养鸡场的技术顾问是再合适不过的事了。

    “这倒…不是事儿,就是…”

    “您放心,不会让您吃亏的。我这边给您两个选择,一个是咱们每半年分一次红,您占半成干股。另一个是我每月固定给您开二十五块钱,到日子就开,分文不差。您看怎么样?”

    无论是半成干股还是每个月二十五块钱,对许老财来说都是非常优厚的待遇,就看他怎么选了。

    这倒不是何平穷大方,何平穿越之前有个钓友家里原来就是开养鸡场的,规模相当大,可后来就因为一场鸡瘟鸡死了一大半,赔了个底儿朝天。

    所以何平才这么看重许老财,给他开出了这么优厚的待遇。

    许老财心里思量,拿干股当然是好事,只要养鸡场的生意好他能拿到的钱肯定不止二十块钱。

    可这运动刚过去没两年,政策说是改革了,可谁说的准呢,这朝令夕改的事儿还少吗。

    万一哪天再来一场运动,他拿养鸡场干股这事儿可就是蹲大牢掉脑袋的大事了。

    想到这里,许老财心下定计,“成啊,既…然何平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最后许老财还是选了每月固定二十块钱。

    这和何平预想的差不多,毕竟许老财不是穿越客,可以理解。

    搞定了许老财,养鸡场的技术顾问有了。

    接下来的当务之急就是养鸡场的建设问题。

    何平来到老队长家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老队长嘬着烟袋不说话。

    “你个瘪犊子,就不能消停儿的写你的小说么。”

    良久之后,老队长骂了一句。

    何平一听这话,有门儿啊。

    “老队长,我说句话您别不爱听,这嗡嗡嗡持续了十年,伟人出来拨乱反正,政策迟早是要改革的,现在这个苗头您还没看出来吗?”

    老队长狠狠的磕了下烟袋锅。

    “你说政策变就变啊?喊了两年了,不还那样么?”

    “大的政策现在是没出来呢,可您看看现如今这市面上,跟三五年前它能一样吗?最起码三五年前我|干这事儿是要蹲大牢的。”

    听完何平的话老队长沉默了。

    何平趁热打铁,“老队长,政策改革是大势所趋,在南方像这种事早已经是遍地开花了,发家致富赶早不赶晚,咱韩屯就让我来当这个吃螃蟹的第一人,打不了到时候出问题了我一个人来扛。”

    何平说得慷慨激昂,大公无私,老队长不吃这一套。

    “你扛?你扛个锤子。”

    被戳破了大话,何平尴尬的挠挠头。

    “老队长,你想想这咱大队这忙活一年到年尾好了也就能分个三四十块钱,家里但凡有个婚丧嫁娶那都得扒层皮啊。现在这政策是没有大变,可改革是必然的。咱先上了车,总比后上车好吧?这吃屎咱也得赶上热乎的不是?”

    何平粗鄙的话语惹来了老队长一个烟袋锅。

    老队长站起身,仿佛是下定了决心。

    “好。养鸡场这个事搞,但队里得占三成股儿。”

    “啊!您老也太黑了。”何平怪叫道。

    “去,别卖乖。”老队长踢了何平屁|股一脚。

    何平嘿嘿直乐,他当然知道老队长的言外之意,队里拿了三成干股,这养鸡场就算是集体企业,就算有人找事,只要不是有大人物往死里整他们,队里都能说得过去。

    “队里也不占你便宜,大队西面那块地就给你们当养鸡场,队里再出人帮你们建个鸡圈。”

    要说刚才怪叫,何平自然是心里明白老队长要三成干股的用意,可还是有些肉疼,可老队长后面说的话就让他有些无地自容了。

    养鸡场前期投入的成本最大的就是场地建设和鸡苗,这两项中场地建设肯定是大头,现在老队长开口就给解决的养鸡场的场地和建设问题,而队里只拿占三成股份。

    “老队长,我……”

    老队长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队里虽说占了三成股儿,但这个养鸡场能不能干起来你是首当其冲的人,底我给你兜好了,好了孬了就看你的了。”

    老队长看看外面黑漆漆的天色,“咱建设了半辈子新中国了,也没建出了个啥,以后就看你们的了。”

第25章 养鸡场选址

    深夜,家里没开灯,老队长抽着烟袋锅,一点星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时不时的传来一声叹息。

    “你说你,要不你就别同意他搞这么乱七八糟的。同意了,你又抓心挠肝的睡不着觉。”

    老伴也被老队长闹得睡不着觉。

    “你个老娘们儿家家的,瞎吵吵啥,那公社的报纸你没看着过,外面现在乱着呢。”

    老队长心思纠结,他心里唯一有底的是公社革委会毛主任是嗡嗡嗡快结束上来的实干派,对改革也是持支持态度的,可谁知道政策会怎样变化呢,到底是没有明朗啊!

    这事儿还是得给毛主任汇报,老队长想到。

    何平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搞定了老队长和许老财两个队养鸡场开业至关重要的两个人物,何平心里底气十足,他不知道的是,刚才还信誓旦旦的给他撑腰的老队长却是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翌日清早,何平让小柱儿看家,自己去叫韩兆军兄弟俩。

    “昨晚上我已经做通老队长的工作,咱们出养鸡场三成干股给队里,他把大队西头就是离我家不远的那块地划给咱们当养鸡场,让队里出人帮咱们建养鸡场。”

    韩兆军猛地拍巴掌,“那可太好了。”

    现在政策还不明朗,自己干养鸡场总归是心里没底,有了队里的背书,总不至于出大事。

    “老财叔让我给拉来当咱们养鸡场的技术顾问,一个月给开二十五块钱。”

    “老财叔养了几十年的鸡鸭猪,队里谁家鸡鸭猪有个病的都找他,来咱们这帮忙倒是正合适。”

    韩兆军也很赞同何平的做法。

    “这两天小鸡都快孵出来了,咱们得抓紧时间把养鸡场建起来,要不然这小鸡太多,我家里放不下。”

    “那我这就弄材料去,争取明天就叫齐人开工。”韩兆军是个行动派,直截了当的说道。

    “好,你先去找老队长看看能不能弄点材料,不行咱们花钱买也行,养鸡场的事耽误不得,这事儿还得找老财叔帮着参考参考。”

    “放心,我明白。”

    说完两人分头行动。

    后世的养鸡场何平见过,可在这个年代想要复制后世的养鸡场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怎样建造起一个大型养鸡场对何平来说还真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何平把许老财拉到大队西头的那块荒地上,就离着何平家不远。

    “老财叔,昨天我跟老队长都说好了,咱们出干股,队里给出地,就这一片儿。你帮着看看,咱们这养鸡场该怎么盖好。”

    许老财观察了一下这块地的周围。

    这块地紧靠着西山,地势比周围都要高一些。由于紧靠着西山,这一溜从南到北,一直延伸到北面的丁屯都是石头地,土质极差,所以不管是韩屯还是丁屯都没有开垦这块地,南面倒是有一块队里的农田,离队里最近的一口井只有一百多米远。

    观察了一会儿后,许老财磕磕巴巴的开口“这块……地挺合适,背……风朝阳地……势高,不用……担心雨水、大风,离着……井口也近,取水点……方便。”

    “合适就好,老队长还是想的周到啊!”何平褒扬了老队长一句,又说道:“您这再给看看,养鸡场需要建多大的面积,需要用多少材料啊?”

    “你打算……养多少只……鸡啊?”

    这个问题何平还真没有仔细想过,想了想后说道:“怎么也得两千只***。”

    “那……你这鸡舍怎么也得两……三百平方米大,养……鸡场至少得十五……六亩地,你还得建个……简易房看着。”

    许老财说完,何平心里大概有了底,“那至少需要铁丝网、红砖、水泥、木料这几样材料。”

    这时韩兆军领了个人找过来,“何平哥,老队长说了,队里木头管够,剩下的就得咱们自己想办法了。”

    何平有些挠头,这个年代想弄点造房子的材料可不太容易。

    “铁丝网……就交给我了,废品……站我熟。”

    许老财平日里经常往公社的收购站送东西,废品站就在收购站旁边,一来二去就混熟了。

    “那可真是太谢谢老财叔了。”

    “钱还得……你们付的。”

    “这个您放心。”

    何平这两天大概估算了一下,前两次卖小鸡的钱上次收鸡蛋已经都花掉了,连稿费也花了一百块就剩下三十块,昨天卖的400只小鸡赚了360块钱,这么一算能动用的现金就有约400块钱。

    未来的半个月还会孵出一千只小鸡,这其中至少要留下一半作为鸡苗,按照前几次售卖来估算一只小鸡的价值在1块到1块2之间,所以接下来半个月售卖顺利的话,何平陆续还会收回至少五百块现金,应该是足够养鸡场的建设的。

    就在何平心里算着小账的时候,韩兆军走过来给何平介绍道:“何平哥,这是刘四叔,专门干泥瓦匠的。”

    何平正愁怎么估算建造成本呢,连忙向刘四叔请教,建造成本和材料数量的事。

    “如果全部用红砖盖的话,这么大的鸡圈至少需要两万块红砖,水泥也得十五袋。不过这么干有点犯不上,咱这旁边山上石头有的是,而且都是花岗岩,地基和一米以下的墙体完全可以使用,就是运输麻烦些。”

    能找到材料就好办,大不了多费些力气就是了,农村人力气是最不值钱的。

    “刘四叔,您是老行家了,这红砖水泥的事,您看看能给想点办法吗?”

    “我知道四台子公社那边有个大队自己有小砖窑,弄点砖来应该没啥问题,可这水泥就不太好搞了,现在这东西紧俏的很,一般人可弄不到。”

    刘四叔的话让何平犯了难,这年头没有点政|府关系,想弄水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养鸡场的选址没什么问题,何平就打算先准备材料吧。

    何平回家把钱取出来,让许老财去公社废品站去买铁丝网,刘四叔去四台子公社买砖。

    何平则去和老队长商量一下木料和山石运输的事情,反正老队长已经答应队里出人帮忙了。

    小鸡不等人啊,得赶紧干。

第26章 有靠山了

    何平提出让队里出人出车帮养鸡场运石头的事老队长同意了,最近正好农活都忙的差不多了,老队长答应明天让队里的劳力去山上运些石头。

    石头、砖头、铁丝网的事情都有了眉目,何平就和韩兆军两人往养鸡场运木材。

    老队长答应的木材就堆在大队屋院里,是前几年队里拉电线杆子剩的,一直堆在大队院里,保持的还挺好,两人碗口粗的木材一个人扛着分量刚刚好。

    扛了几回,何平就呼哧带喘的坐在大队院门口歇着,实在是扛不动了。

    远处两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到了大队院门口下车,见何平蹲坐在院门口,其中的中年男人开口问道:“小同志,你们队长在不在?”

    何平一眼就认出了这个中年男人,正是他上次去公社落户时见过的革委会毛主任,毛主任显然没记住他这个无名小卒,他身后那个应该是他的通讯员。

    “在呢。”

    “谢谢了。”

    毛主任就推着车进了大队院,高声喊道:“老韩啊!在不在。”

    老队长迎出来热情的说道:“哎呀,毛主任你说你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这都没什么准备。”

    “准备什么,怎么地,你还想弄虚作假啊?”毛主任开玩笑的说道。

    “那我哪敢啊,来来,进屋坐。”

    毛主任落座后说道:“我这次来主要两件事,第一是看看水库的情况,第二就是来看看咱们年轻有为的乡村作家。”

    “这不巧了么。”老队长赶忙出屋把还在院门口歇着的何平扥过来。

    “毛主任,这就是我们大队的大作家——何平。”

    毛主任见着何平一愣,这不刚才在院门口坐着的小伙子么。

    “真是巧了。”毛主任满面笑容的站起身来和何平握手,“我可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咱们的大作家就站在我面前,我楞没认出来。”

    “毛主任您说的哪里话。”何平谦逊的笑着回道。

    一旁的老队长介绍道:“何平,上次我上公社跟毛主任汇报了你的情况,毛主任这次是专门过来慰问你的。”

    “感谢毛主任,这么老远的过来,实在是辛苦了。”

    上次老队长回来的时候跟何平说过这件事,只是毛主任当时没有定下来确切的时间,他也就没有当回事。

    “这有什么辛苦的,真正辛苦的是你们这些扎根农村的文学工作者啊。”

    何平暗暗点头,上次接触时间太短,他也没和毛主任说过几句话,这次一看,短短的几句话,毛主任确实有水平的人。

    毛主任又关心了几句何平生活上的事情,何平回答一切都挺好的。

    “最近创作进行的怎么样了,有新的进展吗?”

    毛主任问到这里,何平才想起来,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创作”小说了。

    何平只能敷衍道:“上次又寄出去一篇小说,还没回信,新的小说正在创作中。”

    何平说的寄出去的小说指的是和《灵与肉》一起寄出去的那篇《伤心者》,反正也没人知道他当时是两篇小说一起寄出去的。

    只是《伤心者》到现在都还没有回信,这也是事实。

    “嗯,好。《当代》上发表的那片《灵与肉》我看了好几遍,写的很好,面对资本主义的诱惑和腐蚀,我们社会主义青年就是要经得起考验。”

    “谢谢您斧正。”

    “我这次来呢,就是给你加油打气的,扎根农村条件肯定是艰苦的,但同时也是一件好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主席的话再合适不过了,这么广阔的天地都是你可以汲取养分的最好素材,希望何平同志你能够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歌颂我们伟大祖国和农村生活的作品来。”

    不愧是当领导的,这场面话一套一套的,何平心想。

    “我一定不辜负您的鼓励和信任,争取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好。”毛主任欣慰的点点头,转头示意通讯员张国强。

    张国强从兜里掏出一叠票子。

    “针对你的情况,我和革委会班子成员讨论了一下,公社这边呢暂时先按照作品来对你进行补助,每在较为知名的杂志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呢,我们就补助人民币十块钱,还有布票、煤炭票若干,不过公社的票证也不是那么充裕的,所以这些票子每次补助种类和数目不确定,还请何平同志你能够理解。”

    何平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这份奖励盼来了。

    “毛主任您说的哪里话,公社能够有这些补助,我就已经很感激了。”

    “希望何平同志你要再接再厉,如果未来能够稳定的每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几篇作品的话,我们就想县里打申请,争取更好的补助和待遇。”

    “一定一定。”

    补助给到何平手里,毛主任就张罗着上水库看看。

    何平见毛主任要走,心里有些着急,看到补助的这些票子的时候,何平想到了建养鸡场需要的水泥,这件事恐怕只能求毛主任了。

    “毛主任您留步,我还有点事想求您帮忙。”何平一狠心说道。

    老队长在旁边猜到了何平想说什么,拦住何平,抢着说道。

    “毛主任,是这么回事,我们大队想由何平牵头搞个养鸡场。”

    “养鸡场?”

    “对,这个想法刚定下来,前段时间让何平带着队里的年轻人试了试,效益非常好,这不我寻思着扩大一下规模。”

    毛主任听完后本来笑意盈盈的脸色变得有些严峻,重新坐了回来,“给我详细说说。”

    何平心里清楚老队长拦下他抢先说出这件事,是怕何平冒失之下把事情搞砸。

    他见毛主任的脸色严峻,心下也有些忐忑。他对改革的事情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这几年政策会松动,但他也知道这几年的政策经常反复,无非就是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罢了。

    私下做是一回事,把事情拿到官面上来说又是另一回事了,在不确定毛主任的立场之前,何平全无把握。

第27章 韩屯养鸡场成立

    “你们啊,胆子太大了,无知无畏。”

    毛主任语气沉重的批评着他们。

    “是我工作失职。”老队长往自己身上揽责任。

    “你少来这套,我还不知道你心里那点粑粑道儿。”毛主任用手指了指何平和老队长,无奈的说道:“净给我出难题。”

    何平见毛主任的态度,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思忖半天,毛主任叹了口气,“罢了,今天也跟你们说点政策上的事。”

    原来从去年安省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私自分田到户后,从中央到地方都掀起了一场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大讨论。直到今年三月份,安省一把手在向中央汇报工作后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这件事才算是定下了调子。

    可中央现在对农村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调子是定下来了,但讨论还远没有结束,估计至少要到年末才能结果。

    这段时间内,任何关于农村事情都是非常敏感的,何平他们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办养鸡场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

    何平忍不住插话道:“可我听说南方早就有这种情况了。”

    “你说的情况我知道,那是江浙一带,那地方自古重商,我们平县的风气和那里是比不了的。”

    毛主任搓搓手,“这样吧,养鸡场还是可以搞起来,但不能以私人为主体,必须是以集体为主体,生产大队占股必须超过一半。”

    何平还想说话,被毛主任强势的挥手打断,“这个条件没有商量的余地,出了问题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何平悻悻的闭上嘴,感觉自己这些天来的努力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何平同志,你不要有情绪。如果这件事被有心人利用的话,搞不好就是一件牵连众多的大事件。”

    毛主任见何平情绪低落,转变语气向何平解释道。

    何平情感上无法接受,但理智告诉他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毛主任又接着说道:“既然是以生产大队为主体,那么养鸡场的建设和运营就不能单单靠何平同志,我们整个大队都可以参与进来,何平同志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外就说是以技术参股的形式占股,这也可以算是在政策落地之前对我们红旗公社的一次试炼。”

    何平今天总算见识了什么叫官字两张口,被毛主任说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当然,养鸡场的运营还是以何平同志为主。”

    何平心里撇撇嘴,你是官你说了算。

    这个年代没人可以质疑革委会一把手的决定,纵使何平身为穿越者,也无法反抗。

    何平心想这样也挺好,自己不用操心养鸡场建造的事,最近赚的钱也可以省下来一大半,最主要的事不用担心政策风险,也不用担心养鸡场的经营问题了。

    咦,这么一想,好处还真不少,自己貌似已经抱住了生产队的大腿,无论是队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都可以调动,想要把养鸡场运营起来还不简单?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盘子做的足够大,参与者才能分的足够多啊!

    何平在这一刻悟到了做生意的门槛。

    后世多少人卡在这一步,一辈子只能当个小商小贩。

    毛主任定下了调子,后续的事情就好操作的多了。

    说完这件事,老队长领着毛主任去水库视察。

    何平也放下了心里的担子,回家安心的去带着小柱儿孵小鸡。

    下午老队长送走毛主任,回来找何平和韩兆军商议。

    最终确定,新的养鸡场由韩屯生产大队、何平、韩兆军共同按照各自占股出资建造,韩屯生产大队占股五成五,何平占股三成五,韩兆军占股一成。

    翌日,老队长在生产大队院门前的打谷场上召开了集体大会,向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宣布了这个消息,这一天何平见识到了老队长当了二十多年生产大队大队长的权威和号召力。

    全体社员们几乎是全票通过了这项决议。

    体制的好处就在于,一旦确定方向,集体将爆发出令人惊叹的执行力。

    何平看着养鸡场场地内上百号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感慨不已,后世的中国也是靠着这些任劳任怨的劳动人民重新走上了世界之巅。

    困扰着何平的建造问题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在这浩浩荡荡的劳动人民大军中,一切问题都是纸老虎。

    下午大队就从公社拉来了一车水泥,红砖、铁丝网、木材所有材料在大队人马的努力下不费吹灰之力。

    两天时间夯实地基,两天时间砌筑墙体,一天时间上梁上房盖,浇筑好水泥地面,再用一天时间隔出鸡舍,制作鸡食槽,一天时间围出养鸡场围栏。

    一个星期时间,一座能够容纳养殖上万只鸡的养鸡场拔地而起。

    没错,有了生产大队的加入,养鸡场的规模比何平预想的翻了好几倍,这就是依托集体的好处。

    何平站在养鸡场简陋的大门前,心中涌现出万丈豪情。

    原本他只是想钻政策的空子赚点小钱,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舒服些,没想到阴差阳错的却成就了这一份可能成为韩屯人民未来幸福生活起点的事业。

    事业!

    何平咀嚼着这两个字,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让他感到精神焕发,全身上下充满了干劲。

    何平端详了老半天,总算想起来这个光秃秃的大门缺了点什么东西,好半天才想起来,还缺了个名字。

    “老队长,给养鸡场起个名吧。”

    “好,就叫韩屯养鸡场吧。”

    周围的社员们纷纷叫好。

    “这个名儿好,韩屯养鸡场,一听就知道是咱们韩屯的场子。”

    老队长志得意满,陶醉于自己的急才。

    何平无力吐槽,有没有点最起码的审美了还,这什么烂名字啊!我严重怀疑你们在捧臭脚。

    果然品味这种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

第28章 鸡苗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这种场面是不可能出现的,一块写着“韩屯养鸡场”的木制牌匾上后,养鸡场就算是正式开张了。

    何平担任养鸡场场长,韩兆军任副厂长,许老财任技术顾问,这三个人就是韩屯养鸡场的领导班子。

    队里的妇女每天轮流到养鸡场上班,算工分,这个账是走队里的。

    何平和老队长商量了一下,现在鸡苗还没有进场,想要见着钱至少要等4个月,也就是10月末。所以,何平初步计划年底分红。

    家里的小鸡又孵出来三簸箕六百只,都运到了养鸡场里,成排成排的鸡舍上,一群小鸡崽在上面显得格外空旷。

    再过几天家里剩下的小鸡就能全部孵化出来,这样何平先期投入了1000只鸡苗,折算成人民币的话至少1000块钱,养鸡场的建设成本最终核算下来有1580块,老队长很大方的没有计算队里出的人工和地皮钱,这也算是队里占多数股这件事对何平的一种补偿吧。

    按持股比例来计算,何平和韩兆军要再支出120多块钱。何平投入的这1000只鸡苗内,按照他和韩兆军原有的生意至少有200只鸡苗是韩兆军的,和比韩兆军的持股比例还要少一点,何平索性自己把这120多块全掏了,换来了韩兆军的叠声感谢。

    何平心里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韩兆军办事稳重,为人忠厚,是个能成事的人,多花几十块钱笼络一下人心完全值得。

    这天早上,最后一批小鸡孵化成功,何平和小柱准备把小鸡挪到养鸡场去。

    “何平在家吗?”

    屋外响起人声。

    “在呢,谁啊?”

    何平放下竹筐,推门一看,是公社的邮递员。

    看来第二篇小说有着落了。

    “有你的挂号信,还有杂志。”

    果然不出所料,邮递员上来就说道。

    “真是厉害啊,这才多长时间,就又一篇小说发表了。”

    邮递员客气的恭维道。

    “我也没想到这么快又有稿子被选中,最近的运气有点好啊。”

    “一回是运气,两回就不是运气啦。”

    邮递员离开后,何平把信和杂志都放到炕上,也没当回事,继续和小柱儿把小鸡装进竹筐。

    韩兆军走进来,看见炕上放着的东西就过去瞅了一眼。

    “何平哥,你又发小说了?”韩兆军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

    “是啊,和之前那篇一起寄出来的,到现在才发出来,慢的很。”

    何平随意的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以前他是想着靠稿费改善生活,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小说发表的消息。现在手里也有钱有票,养鸡场也建起来了,物质生活不敢说向后世看齐,最起码的吃喝不愁了。

    “咱们大队还真是出了个大作家啊。何平哥,你这再写几篇是不是就可以出书了?”

    “那我哪知道啊。”

    两人说着话,把家里的小鸡全都挪到了养鸡场。

    “这下齐活了,接下来还得收购鸡蛋,咱们这建的可是万只养鸡场的规模,不能浪费了。”

    何平去找老队长,商量小鸡孵化的事。

    “没钱,一分钱都没有,张口就五百块,你当我是信用社啊!”

    老队长攥着钱袋子死活不松手,跟个只进不出貔貅一样。

    “我说老队长,你这眼光得放长远了看,咱们建了这么大个养鸡场,总不能这么空着吧,你去看看那鸡舍里,空的都让我心疼。”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建个养鸡场把队里的积蓄掏空了一大半,哪来的钱再收鸡蛋。”

    老队长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你可拉倒吧,会计叔都跟我说了,队里账上不少钱呢。”

    何平早打听好了。

    “那钱不能动,都是经年累月攒的,队里年底分红要用。”

    “咱这养鸡场干好了,那分红不比你抠那点死钱强啊?”

    何平快被这老头子给气死了,盖养鸡场的时候一直吵吵着往大了盖,这一到动真格的时候倒抠搜的,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韩兆军上来劝道:“何平哥,你也别为难老队长了,队里的钱确实不能随便动,万一年末的时候没钱分红社员们真容易闹起来的。”

    “那行吧,队里好赖再出100块钱总行吧?”

    老队长这才抠抠搜搜的从账上掏出一百块钱来。

    照持股比例,何平他们也要出八十多块钱,算上原有的120多块钱,养鸡场现在的流动资金就有三百块钱了。

    “留三十块,剩下全换鸡蛋。”

    何平估摸着二百七十块钱,至少能换1000个鲜鸡蛋,要是全部孵化成功,这养鸡场就能填满五分之一了,头一年有这个规模也差不多了。

    “何平哥,这留的钱是不是太少了,还得考虑饲料的事呢。”

    “没事。养鸡场生产大队占了大半股份,他们不得出来力么,到时候让家家都出菜叶子、白菜帮子、萝卜缨子啥的,这一个生产大队养着几千只鸡不在话下。集体的生意就得有集体的样子,不能光他们俩忙活,得让全大队的人都投入进来,一旦出事了,大家伙才能劲儿往一处使,这叫沉没成本。”

    什么沉没成本韩兆军听不懂,但何平的意思韩兆军理解了,之前盖养鸡场的时候毕竟是队里出钱,大家同意完全是看老队长的面子,谁也没当回事,但让大家出东西就不一样了,这样大家才能意识到这养鸡场是有他们的一份的,赔了赚了都是大家的。

    韩兆军心里对何平佩服不已,不愧是读书人啊,这心眼就是多,又学了一招。

    “再说咱们还可以卖小鸡嘛,边孵化边售卖,支撑咱们运营到养鸡场自我造血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韩兆军见何平心里有数便不再多言。

    有了钱,何平安排韩兆军到各大队去收鸡蛋,韩屯这点鸡蛋储量早就被何平他们两个一扫而空了。

    何平则带着他的汇款单去到公社。

    又一笔稿费到了,那可都是小钱钱啊,虽说现在稿费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谁也不会嫌钱多不是。

第29章 读书会

    公社邮局。

    还是那个梳着两个大辫子的姑娘,何平把汇款单递过去。

    “呀!你的小说又发表了。”毛春华惊喜的说道。

    “是啊,上回一起寄出去的,这个发的慢了点。”

    “真厉害,投稿的人我也见过几个,可没谁像你一样,投一次就发表了。”

    姑娘的话和脸上略带崇拜的表情让何平很受用,但表面还是得装作非常谦虚的样子。

    “我投出去也没什么把握,可能正好合编辑的口味吧。”

    姑娘边给何平取钱,边唠嗑。

    “这次发表的小说叫什么名字啊?”

    “伤心者,一篇科幻小说。”

    “啊,上次你寄出去的我看到过。是《海底两万里》那种科幻小说吗?”

    “类型是一样的,内容不一样,嗳,你们还看科幻小说吗?”

    “那当然了,只是没那么多罢了。”毛春华掩口悄声对何平说,“而且很不好弄的,都是外国作家写的。”

    一股香气飘进何平的鼻子,“那倒是。”

    毛春华把钱递给何平,“这次有空吗,这周末我们还有读书会。”

    “队里忙得很……”

    何平刚想找借口,就见姑娘嘴巴嘟起来,泛着诱人的光泽。

    何平鬼使神差的说了句,“周末我抽空吧。”

    毛春华这才语笑嫣然。

    何平点了一下钱,一共160多块钱,《科幻世界》给何平的稿费标准是千字八块,比《当代》要高一点。

    出了邮局的门,何平懊恼的给了自己一个嘴巴,不争气的东西,见着漂亮姑娘嘴上就没个把门的。

    回到韩屯,何平和许老财研究了一下饲料的事情,家养鸡吃点菜叶子、粗粮能对付,可养鸡场几千只鸡每天所需的食物不是一个小数目,必须要配制营养均衡的饲料,毕竟小鸡早一天长大下蛋,养鸡场就早一天盈利啊。

    粮食、蚯蚓、蔬菜、野菜、麦麸、米糠是饲料的主要来源,许老财给何平定好饲料比例和养鸡场每天大概所需的用量。

    何平就找老队长让他用大喇叭广播,让社员们按家庭提供这些材料。

    收饲料原料的过程并不顺利,很多家庭都有自家养的家禽家畜,有的家庭自己家还不够呢,有时甚至会喂点粮食。

    收了两天,总共收了菜帮子三十斤、野菜十斤、麦麸六十斤、米糠九十斤。

    何平看着眼前的饲料原料,万事开头难啊!

    现在鸡场的小鸡只有一千只,这些饲料应该能管半个月。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看来还是不能太指望社员们的帮助,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何平韩兆军花了几天时间走遍周围几个公社收鲜鸡蛋,接下来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孵化小鸡了。

    现如今何平的孵化事业已经鸟枪换炮了,建造养鸡场的时候队里特意给盖了一个孵化室,说是孵化室,实际上还是个带火炕的房子,兼着夜班人员的值班室。

    何平和韩兆军是养鸡场的管理层,不能时时都待在养鸡场。但养鸡场又二十四小时都离不开人,白天两个队里的妇女负责给小鸡喂食、放风、清扫鸡舍,晚上队里出个男的值夜班,和看仓库一样一晚上给两工分。

    鲜鸡蛋收回来,何平给分了两批孵化。

    现在养鸡场的人手多了,孵化也不像原来需要何平成天成宿的盯着了,他就白天和小柱儿在白天过来看着,晚上由韩兆军和夜班人员看着。

    总算可以睡上完整的觉了,何平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这天晚上,毛春华吃完晚饭就迫不及待的回到自己的房间。

    “这丫头,也不知道帮着收拾收拾碗筷,以后看哪个男的敢要你这么好吃懒做的货。”母亲数落道。

    正在吃饭的父亲劝慰:“算了算了,小孩子嘛。”

    “还小?都二十一了,该找婆家了,介绍一个看不中介绍一个看不中,也不知道要找个啥样的。”

    “不着急,咱闺女漂漂亮亮的,啥样的小伙子找不着,慢慢挑呗。”

    “你就惯吧,我看在家待成老姑娘,到时候你着急不着急。”母亲挖了丈夫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哎呀,不至于的,过一两年就好了,吃饭吃饭。”

    卧室里的毛春华倚着床头,手捧着今天刚到的杂志,封面上“科幻世界”四个字异常醒目,这也是她在邮局工作的一项隐形福利,免费阅读各种杂志报刊。

    一口气读完小说,毛春华感动的眼泪婆娑,写得真好。

    她回想起这两次和何平的见面,到底是怎样的人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呢。

    怀春的少女带着满心的感动和崇拜进入了梦乡。

    到了周末,何平早起收拾好就往公社去。

    今天是去参加毛春华的读书会。

    毛春华家就在公社大院的后街上,这是上次临走前毛春华告诉他的。

    何平走到地方四处张望,就见毛春华隔老远的向他招手。

    “我怕你第一次来找不到。”

    “你家还挺好找的。”

    两人说笑着进了毛春华的家门。

    “春华,这是谁啊?”

    一个早早就来到毛春华家,正在扫地的小伙子见毛春华和何平有说有笑的走进来,脸色不自然的问道。

    “这是何平,韩屯大队的。”毛春华介绍道,“这是李峰,是县里文化馆的。”

    “你好,你好。”何平很客气的上前握手。

    看面相李峰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僵硬的和何平握了握手,一看就是对毛春华有意思,这个年纪的小男生,看到心仪的女生和异性有接触,立马就会表现在脸上,何平有些好笑。

    毛春华介绍何平是韩屯的,李峰下意识的有些轻视,原来是下面大队里的人,见毛春华待何平那热情态度,李峰心里就有些不平衡。

    这个年代,李峰他们这种吃皇粮的人对待农村人有优越感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

    “看来李峰同志对你想法啊。”

    何平坐下后打趣毛春华道。

    毛春华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嗔怪道:“你瞎说什么呢。”

    “我这可不是瞎说,你不知道,刚才我跟他握手的时候,那手僵硬的呦。”

    “我们是小学和初中同学,不是你想的那样。”毛春华解释道,像是怕何平误会。

    “我知道,你俩要是有关系,他也不会是这种表现。”何平笑着说道。

    李峰对毛春华还是很上心的,从他忙前忙后的太多就可以看得出来,当然也不排除人家天生勤快。

    只是这小子干完了活,眼睛没事就瞟过来,让何平有点不太舒服。

    何平寻思着我也没干啥事啊,哥们你老盯着我啥意思。

    读书会的人陆陆续续的都到了毛春华家,见人都齐了,毛春华拍拍手。

    “欢迎大家参加本周的读书会。今天我给大家邀请到了何平同志,何平同志刚刚在两本杂志上发表了两篇中篇小说。”

    毛春华的介绍让大家有些吃惊,能够在杂志上发表小说的文学爱好者,在他们这个读书会甚至是在整个平县的文学爱好者圈子里那也是处在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李峰心里撇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文章也在报纸上发过呢。

第30章 何平的《伤心者》

    “今天轮到我给大家推荐作品,我选定的是何平同志最近在新出的杂志《科幻世界》上发表的一篇小说,名叫《伤心者》。”

    毛春华在众人面前落落大方的介绍着,何平没想到今天要读的作品竟然是自己创作的。

    “既然今天咱们的原作者就在现场,那我不要越俎代庖了,就让我们有请何平同志来为我们朗读作品《伤心者》。”

    毛春华再次让何平意外,居然还要朗读,何平内心中有那么一丝羞耻。

    实在是对不住了,何曦大大。

    李峰坐在下面心里腻歪的不行,不过是发了两篇小说而已,嘚瑟的。

    他丝毫不会想起,何平从进来总共也没说几句话,全是他的心上人毛春华同志在吹捧何平。

    在众人捧场的掌声中,何平从容的站起身,“谢谢,谢谢大家。今天很荣幸能够受邀参加这次读书会,说来惭愧,我还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有什么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担待。”

    众人很给面子的再次响起掌声。

    “《伤心者》,作者何平。上午的菜场正是最繁忙的时候,我看着夏群芳穿过拥挤的人群,她的背影很臃肿。隔着两三米的距离我看不清她买了些什么菜,不过她跟小贩们的讨价还价声倒是能听得很清楚……”

    当众朗读这种事,何平还是第一次尝试,也不懂什么技巧,他只能尽量做到语气平和有力,情感充沛饱满。

    这个年代的文学爱好者,对科幻小说了解的相对较少,他们更感兴趣的还是现实主义作品,无论出于知之甚少,还是出于文学品类的相互鄙视,大家多多少少都对科幻小说有一些看法,觉得这种小说难登大雅之堂。

    何平“创作”的这篇《伤心者》有个很大的优势在于这是一篇相对软的科幻小说,相比于《2001太空漫游》之类的硬核科幻小说,这种小说对初读者是非常友好的,即便是从来没看过科幻小说的读者,接受起来也不是那么困难。

    上午的阳光明媚,透过玻璃窗照进房间,颗颗尘埃呈现在阳光下,室内只有何平温暖、磁性的朗读声,各人水杯中的热水向上氤氲着。

    何平突然感受到那种美好。

    这大概就是毛春华他们热爱读书和读书会的原因吧。

    “‘我说服不了他们。'刘青不无歉疚地看着何曦失望的眼睛,'校方不同意将微连续理论列为攻关课题,原因是——'他犹豫地开口,‘没有人认为这是有用的东西。你知道的,学校的经费很紧张,所以出书的事……'

    何曦没有出声,刘青的话他多少有所预料。现在他最后的一点期望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有自费出书这一条路了。何曦下意识地摸了下口袋里的存折,那是母亲二十七年的工龄,从青春到白发,母亲连问都没有问一句就给他了。何曦突然有点犹疑,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权力来支配母亲二十七年的年华——虽然他当初是毫不在乎地从母亲手里接过了它……”

    故事的情节随着何平的朗读逐步推进,书中的何曦遭遇到的挫折让听者感同身受。

    他们的情绪随着何曦的喜怒而起伏,能够感受到大家的那种投入和专注。

    “年轻的声音突然走高,‘天哪,病人在说话,他在说话!’‘不可能,’浑厚的声音说,‘他已经二十年没说过一句话了,再说他根本不可能有力气说话。’但是浑厚的声音突然打住,像是有什么发现。周围安静下来,这时可以听见一个带着潮气已经锈蚀了很多年的声音在用力说着什么。

    ‘妈——妈——’那个声音有些含混地低喊道。

    ‘妈——妈——’他又喊了一声,无比清晰。”

    何平用哽咽的声音念完最后一段文字,眼眶泛红。

    周围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他观察了一下众人,不少人都是眼眶泛红,几个敏感细腻的女孩子甚至在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掌声逐渐响起,直至热烈,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何平礼貌的向四周致意,“谢谢,谢谢大家。”

    “写的真的太好了。”

    “感人至深,实在太感动了。”

    “那一声妈妈,喊得我心都碎了。”

    “呜呜,何曦好可怜啊!”

    众人的赞美扑面而来,让何平无暇他顾,只能谦逊的笑着。

    还好毛春华及时出来控场,“好了好了,大家都平复一下心情。现在大家都各自分享一下读完的感受,有啥说啥,不用顾忌何平这个作者,鸡蛋咱们都吃了,不要太在意母鸡的感受。”

    毛春华的玩笑果然让原本激动热烈的气氛放松了很多。

    李峰心想这才是读书会该有的气氛嘛,像刚才那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读者见面会呢。

    “我先说,科幻小说平时很少接触,以前总觉得是写给小孩子的读物,今天读了何平同志的这篇《伤心者》才知道自己以前真的是井底之蛙,好的文学作品是不分国界和种类的,我相信这篇小说一定会像其他的经典小说一样,永远的镌刻在中国文学和科幻文学的丰碑上。”

    第一个抢着发言的男同志明显已经变成了何平的小迷弟,何平听得都有些害臊。

    兄弟过了,过了,你这吹捧的也太过了。

    李峰心里唾弃这帮人真是没见过世面,他承认这小说是写的有那么亿点点好,也就仅此而已,能比得过老舍、沈从文吗。

    众人陆续起身发言,谈论感受可以说好评如潮。

    何平第一次感受到写小说所带来的成就感,心里提醒自己,这可不是你自己的功劳,不要飘。

    在众人发表完感受后,毛春华再次站起身来,“大家的分享都很真诚,这很好。今天我们难得请到了原作者,让何平同志来给我们谈谈创作这篇小说的心路历程,大家说好不好。”

    “好!”

    “没毛病。”

    毛春华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拥护,何平都懵了,来的时候也没说有这段啊,要知道有这段打死他也不能来啊。

    何平尴尬的站起身,脑子飞速的回想着刚才读的小说情节。

    得,闭上眼睛瞎基霸吹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