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第1章 落水的年轻人

    何平睡的昏昏沉沉的,感觉浑身无力、酸软难耐,连动根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

    “小伙子,你说你年纪轻轻的,咋就想不开呢。”

    睁开眼睛,见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家正站在他面前,想起身却使不上力气。虽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眼前的老人显然对他有救命之恩,本能的用气声说道:“给……给您添麻烦了。”

    “你这孩子,整恁客气干啥,咱还能见死不救么?“

    何平全身上下唯一能动的就是眼睛了,四周的墙壁贴满了报纸,炕对面的墙边摆着堂箱,墙上贴着一张太祖的画像,火炕右边有一张八仙桌,配了两个凳子,应该是吃饭的饭桌。

    这房子可有年头了,堂箱这东西好些年没见过了。

    何平心里犯嘀咕,他来农庄旅游的时候下车看到的可不是这样的老房子,村里还有这么贫困的家庭吗?

    一位老妇人端着碗走进屋,“来来来,喝一碗姜汤,驱驱寒。”

    何平在老人家的帮助下喝了下去,姜汤喝下肚,身上暖暖的,何平忍不住眯了眯眼睛。

    “小伙子,你是哪个大队的知青啊?”老人家见何平精神了不少,开口问道。

    知青?啥意思?何平一脸懵逼。

    老妇人见何平一脸呆滞,趴在队长耳边小声说道:“当家的,这小伙子不会是傻子吧?”

    老人家一皱眉,“老娘们家家的,净瞎说。”

    这小伙子一双眼睛滴溜乱转,怎么可能是傻子,这十里八村的傻子老队长没有没见过的,没见过这么精神的傻子。

    “小伙子,还记得你是从哪里来的知青吗?”老人家又问了一遍。

    何平没有回答,反而问道:“老先生,这里是韩屯吗?”

    “是啊。”

    不应该,不应该啊!何平可以笃定这里绝对不是韩屯,韩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发乡村旅游,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经济收入已经达到城市人均水平,怎么可能还会有人穿着旧棉袄,住着这么破旧的老平房呢。自己应该是在跟老婆到韩屯旅游,在水库游船的时候不小心落水的,看周围的环境,怎么也不像是2020年啊。

    老妇人又嘀咕道:“当家的,不行送公社吧!”

    何平意识到不对劲,这又是公社又是知青的,他决定少说话,先把情况摸清楚了再说。

    老人家见何平也不说话,只当是受到冲击太大,一时没有时应过来。

    “送啥公社。”老人家斥了老伴一句,老娘们儿头发长见识短,这小伙子一米八的大个儿,多好的劳力啊,哪能白送给公社去。

    他对老伴说道:“我先去上工了,你今天在家看着他点,不用去了。”

    说完就去上工了,何平就躺在炕上,初春的东北还很冷,早上做饭烧的火炕一直热着,躺的很舒服。

    老伴见何平没什么大碍,就去院子里干活了。

    过了不一会儿,几个看热闹的半大小子跑进院子。

    “醒了!醒了!”

    孩子们就在门口向屋里张望着,笑嘻嘻的咬着耳朵。

    有个胆大的小子问何平:“叔,你是知青吗?”

    何平没说话,笑着点点头。

    见何平态度友善,几个小子胆子也大了,不一会儿就开始七嘴八舌的,问的何平接不上话。

    不过这样也挺好,没几句话的功夫,何平就把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

    事实果然不出所料。

    他所处的是1979年的韩屯,这个时候还叫韩屯生产大队,和何平说话的老人家叫韩玉冈,是韩屯的大队长兼支部书记,把自己救上来的人是哥俩,一个是哥哥叫韩兆军,一个是弟弟叫韩兆社。

    何平忍不住仰天长叹,这他么的到底是什么情况。

    1979年,自己还没有出生呢啊,落个水怎么就穿越了呢,这一穿越就是四十年前。

    要知道1979年改革的春风可还没吹到辽省呢,这个时候辽省的农村可不像后世生活那么安逸。何平老家就是农村的,对农村他太了解了,别说是农村了,就是城市,在1979年也没什么丰富的物资。过惯了后世丰衣足食的生活,冷不丁把他放在这四十年前的偏僻农村,何平想死的心都有。

    想到自己那还有二十年的房贷,想到自己那贤惠的老婆,想到那可爱的四角吞金兽,咦,怎么还有点高兴呢?

    何平狠狠的给了自己一个嘴巴子,你可真不是个东西。

    但现在,一切都没了,何平看着四周的糊满报纸的土墙,陷入了绝望。

    晚饭前,老队长回来了。

    饭桌上老队长又问了何平一些关于身世的问题,何平仍旧没有回答,只是眼神里充满了悲伤和绝望。

    老队长叹了口气,只当是又一个对人生和亲情绝望的知青,这些年他听过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老队长家的房子一共三间屋子,坐北朝南,西面一间是厨房,东北人叫外屋地,也是进门的地方,中间一间老两口加小孙女一起住,东面一间是小儿子儿媳住的屋子,屋与屋之间通着门。

    老队长安排何平跟他们老两口睡一个屋,小孙女和父母睡一个屋。

    初春天黑得早,没到五点天就黑了,吃饭前队长老伴儿把灯拉开。

    何平很小的时候家里点的就是这种灯,叫白炽灯,但发出的光却是昏黄的。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完饭除了两口子造小人,就是耍嘴皮子。

    没过一会儿,老队长就张罗闭灯,这个年代点电灯还是比较奢侈的行为,毕竟好些地方还没有通电呢,韩屯已经算是条件比较好的了。

    躺在炕上,屋里屋外都是黑漆漆一片,何平的内心充满了对未知和陌生的惶恐与不安,何平心里也犯愁,看老村长家的这个条件就可以知道这个年代农村的家庭日子并不好过,可他现在就是个黑户,这个年代不像后世,没有身份证明是寸步难行的。

    黑暗中,一声长长的叹息传来。

    是老队长的声音,“孩子,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你要是不嫌弃,就留在咱韩屯吧,有咱一口吃的,就饿不死你。”

    何平听的心头一暖,暗自叹了口气,罢了,既来之则安之。

    日子总得过下去,何平也没有再死一次的勇气,既然来到了这个年代,那就争取过得好一点,至少要比后世过得好一点吧。

第2章 安家落户

    “当家的,你说你咋让人留这了,看那样子就不像能干活的,你图啥呀!”

    “你懂个啥,那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咋就干不了活了,队里正缺劳力呢。”

    何平睡得迷迷瞪瞪的,听见老队长和老伴的对话。

    早上,喝着剌嗓子的高粱米粥。

    老队长说年前村头韩铁生死了,老头打了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剩两间老房子,一直空着,让何平住到那里。

    何平倒是万事不忌,答应的挺快。

    吃过早饭,老队长带着何平往村头去,宽敞的大院子里坐北朝南的三间小平房,窗明几净,门口挂着毛笔字写的牌子“韩屯生产大队”,看起来应该是大队的办公地点。

    老队长进了其中一间屋子,翻翻捡捡了十多分钟,挑出不少东西来,全是日用品。洋火、锅碗瓢盆、高粱米、破烂不堪的被褥……

    拿麻袋装上就往回走。

    老队长给何平安排的房子和大队屋离得不远,孤零零一栋五米见方的老黄土房子伫立在村头,旁边还有棵枣树,无论是房子还是枣树看上去可都有年头了。

    何平走近一看,好家伙,窗户都是纸糊的。

    老队长进屋,何平跟着走了进去。

    从明晃晃的室外进入屋内,眼睛一时有些不适应,昏暗的很。

    和老队长家一样的土墙,进门是一米多开间的小房间,有个灶台,应该是厨房,隔壁是住的屋子,空荡荡的。

    “回头我让会计再去集上给你带点家伙什,再弹个被子。高粱米是队里出的,吃完了找我,不过就得算口粮了。”

    尽快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况还是超出了何平的心理承受能力,九十年代出生的他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他小时候的农村早已经吃喝不愁了,可现在的情况是连吃饭的家伙都成问题,这就是多少人都怀念的七十年代吗,怀你奶奶个腿儿。

    何平重重的点了点头。

    说收拾也没啥可收拾的,家里啥条件都搁这摆着呢。

    “你年轻,身体恢复的快,这两天就在家好好歇两天,后天早上去找我,我带你上工去。落户的事不着急,等哪天上公社开会再说。”

    “好。”

    又嘱咐了些日常用度的话,老队长就走了。

    何平四处看了看,好嘛,一穷二白。

    拿着秃了毛的笤帚疙瘩把火炕扫了扫,又扫了扫地。

    以前老话讲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形容人过得穷困潦倒,何平现在房子是有了,口粮地估计队里也会分,可他咋觉得自己过的比无房无地还要凄惨呢。

    又上屋外面巡视了一周,这老房子就孤零零的坐落在村头,离着最近的人家也有个百八十米的,也没有个院墙,旁边两三米外就是进村的土路,在这住赶上给村子打更了,屋旁的老枣树倒是开始抽芽了,春天到了。

    何平在屋里屋外绕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老队长不了解何平的情况,还当他是个全活人儿,穿越之前他虽说是在农村出生,但那毕竟是九十年代的事情,尤其他家还是沿海一带,所以生活条件并没有多差,突然来到这物质贫乏的七十年代末,一时之间哪里能够适应的了。

    茫然无措的情绪被两个青少年的嬉笑声打破了。

    韩兆军和韩兆社两兄弟走到何平跟前,“何大哥你好,我叫韩兆军。”

    “啊!”何平一听见这个名字,立马反应过来,热情的拉住韩兆军的手,连声的说感谢。

    “二哥,我就说他肯定知道。”弟弟韩兆社得意的对韩兆军说。

    “去!”韩兆军推了弟弟一下,不让他胡说八道,“何大哥,我俩路上遇着老队长了,让我俩过来看看你有啥用帮忙的。”

    韩兆军十七八岁的样子,嘴边还泛着青色的绒毛,弟弟韩兆社看上去也就是十三四岁。

    刚才何平心里还有点埋怨老队长对他不管不顾呢,没想到转眼人家的照顾就到位了。

    何平热情的说道:“你们兄弟俩的救命之恩我还没有感谢呢,这又跑过来帮忙,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何大哥你不用客气。老队长说了,你刚落水,身子还没好利索,这两天让我们哥俩给你帮帮忙,算半个工嘞!”韩兆社大大咧咧的说道。

    原来如此。

    “干活不着急,先进屋坐一会。”

    何平招呼两人进屋,却尴尬的发现屋里连个坐的凳子都没有。

    韩兆军兄弟二人见此情景也没多说话,开始帮何平干活。

    想收拾屋子,第一先要有水,何平的屋子里倒是有个水缸和米缸,但是水是真没有。

    韩兆军让何平等一会,他回家去取水筲和扁担,回来带他去水井打水。

    水井离何平家倒是不算远,一百多米。何平小时候倒是见过这种水井,井不深,约莫也就是十米左右,圆形的井口直径约有一米,花岗石垒的井壁,井架是铁制的,包着木板,上面缠着麻绳,麻绳头上绑着个铁钩子,是用来挂水筲的。

    韩兆军把水筲的挂在钩子上,然后摇动井架的摇把把水筲放下去,水筲打满了水再摇上来。

    两桶水打满,肩上扁担一挑,动作非常有韵律。

    何平有点不好意思,自己穿越之后身体年龄也就是二十郎当岁,穿越之前三十多岁的大男人,哪里好意思让十多岁的小孩子帮忙干这么重的活。

    “我来我来,哪能让你干这活。”他抢过韩兆军的扁担,放到肩上,没等走出几步去,这水筲左晃右晃的,把水撒出去了一小半,自己还累得够呛。

    韩兆军见状赶忙接过来,“何大哥,还是让我来吧。”

    何平有点脸红,没有再争,他小时候不是没有干活这粗活,只是这么多年四体不勤的日子过下来,哪里还记得这些粗活应该怎么干了。

    韩兆军是从小干惯了这些活的,走起来健步如飞,丝毫没有滞涩,两人很快到了地方。

    韩兆军挑完了水,又和弟弟帮何平把屋子收拾了一遍,然后出去了一趟,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了几捆苞米该子和苞米棒子,是专门用来生火做饭的。

    见韩兆军连灶台上大铁锅都给自己刷上了,何平心下感动,同时也实在是过意不去了,自己好好一个大男人,让两个半大小子帮忙,实在是说不过去,赶忙把活抢过来,说啥也不让两人干了。

    阻止了两人继续帮忙的打算,何平本想拿点东西回馈一下兄弟俩,可翻了一会儿之后发现这一穷二白的家里还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

    “真不好意思,这家徒四壁,连口茶水都没有,你们兄弟俩别见怪。”

    何平这个人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无论是把他从水库里救起来,还是今天过来帮忙,何平都对韩兆军两兄弟充满了感激之情。在何平生活的那个年代哪里还有这么热情的街坊邻居,大家都是关起门来各过各的日子,老死不相往来。

    质朴和热情,这大概就是人们怀念七八十年代的原因吧。

第3章 小柱儿

    别看这家里家徒四壁,真收拾起来也费了不少的功夫。

    收拾完屋子,何平身上直冒汗,韩兆军两兄弟忙的也是满头大汗。

    瞧着太阳已经到中午了,何平便说道:“中午在这吃点饭吧。”

    “不用了,何大哥。家里还有活儿呢,得回去干活。”

    韩兆军两兄弟再三婉拒了何平留饭的邀请,就匆匆的走了。

    给何平弄得很是过意不去,连碗水都没喝上。

    临走前何平和韩兆军说好了,这两天他们两兄弟有空的时候带他到周围转转,何平对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急需有个了解,眼下就在韩屯安家落户了,肯定要生活在这里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一番折腾之后也到了中午,早上吃的高粱米粥根本不顶饿,何平的肚子早已经瘪了下去。

    得吃饭了。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何平,虽说很多农活干起来都已经非常不适应了,但是怎么干倒是都知道的,只是有时候身体的反应实在是有些跟不上。

    就比如说现在,他就被难住了。

    这用大锅蒸高粱米饭应该加多少水呢?

    想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干脆不想了,多加点水,大不了吃高粱米粥嘛。

    没成想这烧火的时候又犯了难,灶台直往外冒烟,熏得何平睁不开双眼。

    实在是ren不住了,跑到屋外头去透透气,他揉了揉眼睛,见昨天跟他说话的那个小男孩正站在他家旁边的枣树前看着他嘿嘿直乐。

    “嘿,小孩儿,乐啥呢?”

    见何平冲他说话,小孩儿不笑了,可能是有点怕生,一不笑小嘴巴还撅着,看着有股子倔劲儿。

    小男孩儿不乐,何平乐了,闲着也是闲着,逗逗小孩儿。

    “你叫啥名?”

    小男孩儿迟疑了一会儿,“小柱儿。”

    “哦,你多大了?”

    “九岁。”

    “瞅着可不像啊,怎么跟小嘎豆子似的。”

    小柱儿听了嘴撅的更大了些。

    “呦!不高兴了,那想不想知道怎么才能长得像叔叔这么高啊?”

    何平穿越回来年纪轻了,不过身高没什么变化,一米八的大个子看着还是挺唬人的,这也是老队长想留他的重要原因,这可是壮劳力啊。

    小柱儿没说话,不过小眼睛里带着好奇。

    “你得多吃肉,多喝奶,知道不?”

    小柱儿抿了抿嘴,肚子咕咕叫了起来。

    何平乐了,小家伙,听着就馋,还是个小馋猫。

    “饿了?饿了就回家吃饭。”

    小柱儿没说话。

    “那要不我请你吃饭?”

    听见有饭吃,小柱儿的眼睛一亮,带着热切。

    “请你吃饭可以,不过你得帮我烧火,同意不?”何平跟小柱儿讲条件。

    小柱毫不迟疑的点点头。

    何平就让小柱帮着烧火,他去洗菜切菜。

    别看小柱儿年纪小,干起活来倒是一把好手,拿个木棍子三捅两捅,灶台也不冒烟了,估计是太久没人住,烟道给堵住了。

    家里只有老村长给拿过来的几颗大白菜,连油都没有,凑合着放点盐对付吧。

    一顿简单的午饭就出锅了。

    家里连张饭桌都没有,何平把饭盆和菜端到炕沿上才发现,老队长就给拿了一双碗筷。

    “给,你先吃吧。”何平把碗筷递给小柱。

    孩子应该是饿了不止这一顿了,也没客气,狼吞虎咽,看得何平直咽口水。

    “慢点吃,没人和你抢,这小子饿死鬼投胎啊!”

    小柱埋头干饭,没空搭理何平。

    看着眼前狼吞虎咽的小柱儿,何平想起了自己家里的那只四脚吞金兽,难道自己真的回不去了吗,他不禁又伤感起来。

    小柱正吃着饭,就感觉头上有只大手不安分的动着,他抬起头,一脸问号。

    啥意思?嫌我吃的多了?

    “没事,吃你的。”

    我家吞金兽可不会对着高粱米饭吃的喷儿喷儿香,这个年代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差,看着这孩子穿的,破嗖嗖的,衣服破洞了连个补丁都不打,这鞋还是单的,也破了。

    这家里条件不至于这么艰苦啊?何平看着看着觉得有些不对了。

    “你妈怎么没给你把衣服补一补?”

    闻言,小柱的动作一滞,没有说话,又恢复了埋头干饭的劲头。

    见状,何平也没有再追问,估计也是个苦命的孩子。

    小柱儿终于吃完饭了,好家伙,一个**岁的孩子,吃了两大碗高粱米饭,整整半锅饭。

    “咋这么能造呢?”

    何平好奇的摸了摸他平坦的小肚子,说来也怪,为人父母后的见到吃的欢实的小孩儿就高兴。

    小柱儿用衣袖撸了撸腮帮子,那架势仿佛在说,这算啥。

    何平看那袖口都泛起黑色的油光了,估计平时没少蹭。

    何平盛了饭,扒拉两口,这孩子胃口可真好。

    要说高粱米,应该算是粮食中口感比较差的,粗粝、干涩,总结一句话就是难以下咽。

    在老队长家吃的时候,毕竟是当着人家的面,也不好表现出不好吃或者不爱吃的样子来。

    自己在家做完吃才发现是真的难吃,不过家里就这条件,吃不习惯也得硬吃,将就吃吧。

    何平勉强吃完一碗饭就饱了,小柱儿看着他,那眼神仿佛是在问,就这?

    “吃完饭还不回家啊?”

    小柱儿看看他,撒腿就往屋外跑。

    这小子,吃干抹净,撒腿就撩,还真有点渣男潜质。

    没过一会儿,又跑回屋里。

    “你可真是个风一样的男子啊,咋的了?”

    小柱儿把手揣进怀里往外掏。

    “这是……蘑菇?”何平迟疑道。

    “嗯。”小柱儿点点头。

    “给我的?”

    “嗯。”又点点头。

    何平心头一暖,小鬼,怪懂事儿的。

    “自己留着吃吧。”何平推回去。

    小柱儿的手仍举着,眼神带着倔强。

    “好吧,那谢谢你了,以后想吃饭就到我这来,这个就当你是的饭钱了。”

    何平收下蘑菇,小柱才把手放下,他ren不住又摸了摸小柱儿的头,别说小平头手感还真好。

    没等何平过完手瘾呢,小柱儿抬起腿又撩了。

    这孩子,还真是风一样的男子。

第4章 得亏还有个手机

    何平收拾好碗筷终于闲下来了。

    他从衣服兜里掏出手机。

    他穿越来的季节和现在一样,都是开春时节。他穿的是上身穿着冲锋衣,下身是一条牛仔裤和运动鞋。

    手机就放在冲锋衣的兜里,表面是干燥的,何平尝试着按下了开机,亮了。

    太好了!

    何平打开通讯录刚想尝试拨打妻子的电话,才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信号。

    唉!何平安慰自己,别老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了,要接受穿越这个事实。

    没等何平悲春伤秋完,手机屏幕黑了,完犊子,刚才估计是强行开机的,坚持了不到一分钟就没电了。

    幸亏充电器也在兜里一起揣着呢,可惜的就是没有充电的地方,昨天何平就观察过了,老队长家里是没有插座的,估计整个村子里谁家也不会有,不过刚才去大队屋拿东西的时候他瞥见队屋里有个插座,可以充电。

    知道哪里能充电何平就安心了,这个手机可以说是何平家里目前唯一的家用电器,名副其实的第一生产力,以后吃肉还是吃屎估计全靠它了。至于何平嘛,他自认在这个年代的生产能力和创收能力趋近于零。

    何平早起是被村头电线杆子上的大喇叭里播放的红色歌曲喊醒的,这年头的人起的可真够早的,外面天还只是蒙蒙亮。

    何平穿上衣服做早饭,人的适应能力还是非常强的,没两天的功夫,这烧火做饭的功夫已经非常熟练了。

    今天是上工的第一天,得先去找老队长,活还没安排呢。

    吃完早饭天色大亮,“咋来这么慢呢?”

    第一天上工就迟到,老队长埋怨了一句,毕竟刚来可能还没适应。

    何平和老队长来到了韩兆国家,韩兆国是韩玉铮的大儿子,下面还有韩兆军和韩兆社两个儿子。

    “开春儿了,今天你跟着大伙出粪。你这衣服……算了先对付着穿吧的,队里现在也不宽裕。”

    何平没有想到,他在生产队上工的第一天,接到的工作就这么有粪量、有味道。

    你可弄死我吧!

    何平小时候倒是看过大人干这活,可从来也没有体验过,这回算是弥补了童年的遗憾了。

    每天的开春,生产队都会组织劳力把生产队饲养的牲畜圈里的粪便清理出来,这一道工序叫做“出粪”。

    从圈里清出来的牲畜粪会堆成一个大堆,经过一段时间的干燥后就开始人工破碎成细小粒子状,这一道工序叫做“沙粪”。

    然后组织劳力送到地里去。那个时候你就看,村里的土路上、田地里,到处都是背着粪筐的,送粪主要是人力,这一道工序叫做“背粪”。背粪使用一种荆条编制的筐,穿上绳索,一边肩膀一个套,背起来类似军人的背包,一个粪筐可以装粪80斤到100斤。

    开春这一阵全大队的劳力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出粪、沙粪、背粪。

    强ren着生理上的不适,何平换上水靴小心翼翼的踏进了猪圈。

    旁边正出粪的村民见何平这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取笑道:“小年轻行不行啊,别吐咱们一身啊!”

    没进来的时候还能ren得住,这一进来,感受到脚下柔软的和着泥水的猪粪,还有那令人作呕的味道。何平哪里还有工夫跟人搭话啊。

    直接吐了。

    还没干上活就吐了,左右邻居家里正在出粪的人见状一阵哄笑。

    “这咋还吐上了?”

    “城里孩子就是娇惯,这还没等干活呢。”

    ……

    何平被扶着出了猪圈,真吉尔丢人啊!感觉没脸见人了,可这生理反应他实在是控制不住。

    韩兆国赶忙把何平扶出猪圈。

    “谢谢兆国大哥了。”

    “你先在外边缓缓。冬梅,你去给小何倒点热水。”

    韩兆国的老婆马冬梅放下手里的铁锹,进屋给何平倒了一碗热水。

    “行了,都别看热闹了,赶紧干活吧。”韩兆国哄开看热闹的左邻右舍,继续干活。

    何平知道刚才说话的人倒是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不理解何平为什么会吐。

    他坐在一旁缓了缓神,看着大家挥舞着铁锹,一锹一锹的把猪粪清出来,慢慢的也觉得没那么恶心了,这东西还是需要适应。

    约莫有个十多分钟,何平做好了心理建设,再次跨进了猪圈,这次表现不错,最起码能挥的动铁锹了,虽然还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架势。

    大家见何平正常干活了,也就不怎么关注他了。

    没过多长时间,何平倒是适应了猪圈的环境,可随之而来的身体上的疲累更让他难受。

    多少年没有干过这种纯体力的劳动了。

    何平拄着铁锹把歇息,周围大家还在埋头苦干,怎么感觉大家像是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样。

    周围人都在埋头苦干,何平也不好意思多歇着,就这么干干停停的混过了一早上。

    早工出完了,大家都回家准备吃早饭,何平才知道原来大家都是先出早工再吃早饭的,跟他正相反。

    反正早饭也吃完了,何平干脆就在韩兆国家歇着,跟韩兆国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他想起那天见到的小柱儿,就问起来。

    说起小柱儿,韩兆国ren不住叹了一口气,他媳妇马冬梅低声咒骂:“不是人揍的东西!”

    何平感到好奇,看这夫妻俩的反应背后一定有故事,这时候要是有一把瓜子就好了。

    “这事儿啊,说起来话长……”

    原来,小柱儿的父亲也是到韩屯来插队的知青,叫齐东强。劳动的时候认识了老刘家的女儿刘家慧,两人自由恋爱,起先两家老人都不同意这门亲事。

    齐东强家里觉得孩子迟早是要回城里的,找一个农村媳妇说出去好说不好听,不知道的还以为老齐家的儿子找不到媳妇了。刘家慧他家就父母去世的早,就兄妹两个,他哥哥也担心齐东强万一以后回城了会不会抛弃刘家慧。

    可没成想两个年轻人偷吃禁果,有了孩子,两家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第5章 苦命的小柱儿

    结婚头两年这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齐东强毕竟是自小长在城里的孩子,恋爱的激|情很快就被艰苦的乡村生活磨没了,再加上齐东强家里不止一次的来信怂恿他回城,夫妻二人难免吵架拌嘴。

    本来日子吵吵闹闹过去也就过去了,可前年国家恢复高考,齐东强动起了高考的念头,刘家慧知道了两人又是一顿吵闹,这回两人谁也不让谁,都吵出了真火。

    齐东强一气之下偷偷回了城,刘家慧到城里去找他,他避而不见,托人给刘家慧带话,说他要准备高考,不想跟她见面。

    过了半年,刘家慧再去找他,家里人说齐东强考上了外省的大学,已经去上学了。

    刘家慧性子刚烈,见齐东强铁了心要抛妻弃子,一时想不开回到家里就喝了敌敌畏。

    只留下儿子小柱儿孤苦伶仃的,寄居在他舅舅家。他舅舅家里五个孩子,条件也不太宽裕,自己家的孩子还养不起呢,哪里能管的了他,他舅舅舅妈有什么东西都是紧着自家的孩子,哪里能照顾的了他,所以小柱儿在老刘家也不受待见,平日里打骂没少挨,饥一顿饱一顿的,有时候谁家见着小柱儿没吃饭就会给他点吃的,这孩子也算是吃百家饭了。

    原来如此。

    “那小柱儿他爸就从来没有找过小柱儿或者给带过话?”何平忍不住问道。

    “要不说这人就是个畜生呢,抛妻弃子也就算了,连他老婆死了都没回来过,说不定早就忘了有小柱儿这么个儿子了,他巴不得呢。”马冬梅愤恨的说道。

    何平听完也是气不打一出来,真是个狗|日|的东西。

    见何平和妻子一脸忿忿不平的样子,韩兆国说道:“行了行了,饭好了,先吃饭吧,生这些闲气有啥用。”

    见两口子准备吃饭,何平道:“兆国大哥,嫂子,你们先吃饭,我回去一趟,等会过来。”

    婉拒了夫妻俩留饭的邀请,何平往家走去,路上想起小柱儿的事,仍是一脸的愤恨,别让我见着这个畜生,见一次打一次。

    生产队说是一天三饷,可实际上除了秋收后公社或者大队组织的集体劳动,比如挖水渠、修水库这些工程,其余的时候队员们都是各自回家吃饭或者带饭的。

    早上因为是先吃的饭没觉得什么,中午放了工,何平独自回到家去还得做饭就有些难受了,本来就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还得烧火做饭。

    他娘的,越想越气。

    不吃了。

    何平坐在屋外门口的石头上,独自生着闷气。

    小柱儿不知从哪窜了出来,瞪着俩大眼睛看着何平,那意思挺明显,我饿了。

    见着小柱儿,何平心里的气消了大半,他想起韩兆国说的事,心疼的摸了摸小柱儿的脑袋。

    小柱儿晃了晃脑袋,这大哥怎么老是动手动脚的,不就过来蹭点饭么。

    和小柱儿配合着烧火做饭,有人帮忙是省了不少劲儿。

    强行塞了一肚子的高粱米饭后,小柱儿又跑没影了。

    下午继续劳动,还是背粪。

    看着身边陆续超车的妇女同志们,何平恨不能取而代之,毕竟人家两人抬一筐,他是一人背一篓。

    我太难了!

    韩兆国照顾何平,看他细皮嫩肉的就知道以前没干过什么体力活,所以每次都只给他装多半筐,可架不住这次数多啊。

    何平感觉自己这肩膀肯定已经被绳索勒出两道深深的沟壑,到最后何平感觉自己已经快灵魂出窍了,全凭着信念在支撑着。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收工,何平拖着疲惫至极的身子挪回了家里。

    长拖拖的躺在炕上,也不管衣服裤子脏不脏,他现在就想躺着。

    门没关,小柱儿走进来,何平连脖子都懒得转,“饿了?等着吧,等我歇够了咱再做饭。”

    小柱儿从怀里掏出一捧东西。

    “榛子?你从哪弄来的?”何平来了点兴趣,总算见着点后世吃的东西。

    “山上捡的。”小柱儿露出小虎牙,有点得意。

    何平捡了一个用手捏了捏,还挺好开的。

    “嗯~好吃!”

    连着几天吃高粱米、大白菜,连点油花都没有,何平嘴里都快淡出鸟了,发出美味的感叹。

    小柱儿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一起吃。”

    “嗯。”

    小柱儿的到来给了何平一丝慰藉,也给了他动力。

    既然已经来这儿,好歹得争取活的更舒服些。

    这不,又一天收工了之后,何平跑过来找老队长诉苦。

    没错,何平争取活的更舒服些的方法就是跑过来诉苦,外加蹭饭,顺便看看能不能蹭点东西回家。

    “老队长啊,你可不知道这几天住那屋子给我冻得啊。还有那耗子,大半夜的就在我耳朵边上窜,一点也不避人,胆儿贼肥……”

    “这连吃多少天高粱米了,连点油花都不见,根本吃不饱饭。”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何平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当然明白这点道理,有枣没枣先打他两杆子再说,管他能不能给点好处呢,我先哭为敬。

    这几天的劳动确实把何平折磨的够呛,回家之后也没有那个力气收拾,原本的细皮嫩肉早已不见踪影,就剩下蓬头垢面四个字。

    以前城里来的知青都是住在老乡家,虽然每天也跟着劳动,但最起码还有人照应着,何平这种情况确实是有点艰苦。

    抽完一根旱烟,寻思半天,老队长说道:“这样吧,给你派个看仓库的工,去大队仓库守夜,一晚上两分工。”

    一旁的队长老伴直咳嗽,给老队长使眼色,老队长假装看不见。

    何平听完乐了,这卖惨果然有用,见队长老伴的反应,这肯定是个好差事,乐得牙花子都呲出来了,“好,那我晚上就过去。”

    “想着自己带被褥。”

    “好。对了,老队长,我寻思着给家里写封信,能不能用用办公室,有灯照着看得清楚点。”

    何平是给根杆就爬,正愁怎么给手机充电呢,这机会不就来了么。

    老队长迟疑了两秒,“行吧,你小子给我省着点用,还有,去了别乱翻东西,丢东西看我怎么收拾你。”

    “老队长你就放心吧,我就写封信。”

    何平呲着牙花子出了门,队长老伴忍不住埋怨道:“当家的,你怎么让他去看仓库了,小二咋整?”

    老队长皱着眉头,“他去正好,省的老二老惦记着,那点出息,就不怕队里的人说三道四。”

    生产队有几间屋子,就是老队长带何平去取日用品的地方,其中一间是大队的办公室,还有几间是队里的仓库,既是队里开会的地方,也是储存物资和农具的地方,为了防止有毛贼偷盗和耗子偷吃种子,队里会派两个男社员到仓库值夜班,每人每天补助两分工。

    这是个轻巧活,大家伙都抢着干,本来按规矩是按抓阄顺序队里的男社员轮流值班,后来连着因为社员睡觉遭了两次贼,可晚上不让社员睡觉也不行,毕竟第二天大家都得上工,于是老队长干脆就把这看仓库的活儿派给了队里的五保户,就那么几个五保户,都是老弱病残,本来也干不了多少活。

    家里二儿子韩兆坤老惦记着看仓库的事,一天两工分,一个月下来就是六个工,哪怕就值个几天班,那也是一两个工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用干活,就是熬点夜,哪里找这样的美事儿。

    老伴跟老队长说了好几次,老队长知道儿子的心思,可他不能这么干,他当这个队长要是一碗水端不平,这大队人心就散了。

    何平孤身一人,人生地不熟的,家里一穷二白,给他排个看仓库的活,多挣两分工,任谁也说不出个啥来,也好断了老二的念想。

    “老娘们儿家家的,你懂个啥。”

    老队长一句口头禅换来老伴一个大大的白眼。

    “啥也不是。”

第6章 看仓库写小说

    何平抱着他那床破被褥美滋滋的去了大队屋。

    进了仓库,有个人正坐在地上烧炕洞。

    一般东北的火炕烧火的地方都是在外屋地,也就是厨房。不过有一种火炕比较特殊,有的地方叫火墙,通常不是住人的房屋会有这种火墙。一般都是沿着北面的墙砌的,高度和火炕差不多,半米来宽,侧面紧头上留着一个炕洞是用来烧火的。简单来讲,就是个窄一点的火炕。

    住过平房的都知道,一般讲究坐北朝南,北山墙往往是最冷的地方,火墙烧上之后,屋内的温度就会上来不少。

    那人听见有人进屋转过身,何平连忙打了个招呼,“卫国叔。”

    “你咋来了。”

    “队长看我那屋里太冷,让我过来看个仓库。”

    听完何平的话,韩卫国没说话,继续烧火。

    这几天何平把队里的人基本都认了一遍,韩卫国和队长是一辈儿的,只不过岁数相差的有点大,今年刚四十出头。

    年轻的时候参军,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被地雷炸断了一条腿,退役后回了老家,家里老人前些年都去世了。

    由于是残疾人,尽管是退伍军人,可找对象仍旧成了老大难问题,队里给安排当了保管员,平日里就守着仓库,晚上和大伙轮流值班。

    韩卫国为人沉默寡言,平日里很少说话,何平也没有当回事。

    把被褥铺好,闲着聊了几句之后,何平就借口写信,去了旁边办公室。

    拉开灯绳,久违的灯光,真好。

    办公桌上放着功放机、话筒,插座就在桌子的一角放着。

    何平带着激动的心情给手机充上电。

    “嗡!”多么令人愉悦的声音啊,这才是现代文明啊!

    何平把衣服脱下来遮住充电线和手机,从办公桌里取出纸笔。

    倒不是真写信,他想写也不知道该写给谁啊。

    何平打算写点东西,这几天他仔细的想了饿一下,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身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政策还是非常不稳定的,常常是朝令夕改,这时候改善改善生活没问题,想做大做强保不齐是要进去待几年的,具体事例可以参照傻子瓜子。

    眼前最迫切的事就是改善生活,在这个交通、资讯都相对闭塞的年代,他能干的事情真的不多,排除的经营这个最有前景的选项,他能想到的改善生活的方式就是走文娱路线了。

    至于说劳动致富,劳动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劳动的。经过这两天的劳动改造,何平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件事,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人,也仅仅是光荣。

    写作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不过想要靠写作吃饭的门槛可不低,好在何平还有部智能手机,感谢k**dle,感谢wx阅读,感谢某度云盘,想起自己手机里那好几个g的书籍,何平不禁有些激动。

    他摩挲着光滑的手机壳,改善生活可就靠你了。

    先翻翻k**dle,感谢这么多年支持正版的好习惯。

    龙族?不合适,这个年代写幻想文学是找屎。

    海边的卡夫卡?不行,老村的小说太小资,不合适。这个年代国内还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天下,再翻翻,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书。

    莫言文集?这个不错,插个眼。

    人生?路遥的,这个可以有。

    沧海?武侠?这个也可以试一试。

    刘慈欣短篇小说合集?,现在这年头有人看科幻吗?话说科幻世界是哪年发行的来着?。

    挑了半个多小时,零零散散的总算掏出来几部在这个年代还没诞生,又符合时代特色的书。

    先从短篇下手,毕竟这个年代可没有电脑,码字全凭一双手,一部大部头小说能把何平抄的欲|仙|欲|死。

    就拿几篇短篇试试水,尽量多写几种风格。广撒网嘛!

    虽说这年头现实主义大行其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知道编辑到底好的是哪口啊?

    把自己精挑细选的几篇短篇小说试读了一下,可以,没有什么违和的地方。

    甩甩手腕,创作起来。

    这一写就是一个多钟头,揉揉干涩的眼睛和酸疼的手腕,何平看着自己写下的三页纸,想哭,没想到当个文抄公也不轻松,一个多小时一篇小说的二分之一还没写完呢。

    看了看手机,已经九点多了,手机充好电了。

    慢慢来吧。

    何平站起身,活动了一会儿,这个时间队里的人早都已经睡了,外面一片漆黑。

    他去仓库那屋和卫国叔商量了一些,他借口自己写信,想上半夜值班,让卫国叔下半夜跟他换班。

    他巡视了其他几个堆放农具和物资的房间,值班说是防盗,但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防的最多的还是耗子。

    可别小瞧了耗子,觉得那一个小小的体格子偷吃不了多少。作为名副其实的四害之一,它的破坏力可要比它那小体格子惊人的多。

    这么说吧,假如庄户人家有一缸米,家里人出门一个星期,能剩下半缸米就算是耗子发善心了。

    重点检查了粮仓那屋,没发现什么异常,何平继续回屋写自己的小说。

    到了半夜一点,何平实在困的不行了,准备去粮仓那屋再看看,没什么事就准备和卫国叔换班了。

    何平进了粮仓,夜深人静正是耗子出动的好时候,他刚想用手电筒四处照照,就听见耳边在叽叽喳喳的声音。

    有耗子!

    何平抄起门边的铁锹正准备给那偷吃的小贼来个泰山压顶,只见黑暗中射出两束蓝色的光亮,把何平下了一激灵。

    什么东西?

    何平吓得没敢动,脑子转了一下,那应该是某种动物的眼睛。

    果不其然,那两束蓝色的光亮朝着叽叽喳喳的源头处冲去,片刻之后,一阵鬼哭狼嚎的嘶叫声传来,让何平毛骨悚然,那声音刺的人头皮发麻,忍不住起鸡皮疙瘩。

    何平大着胆子往里面走去,手电筒顺着发出声音的地方照过去,只见一只肥硕的耗子被黄鼠狼抓在爪子里,拼命的挣扎着。

    那黄鼠狼见有人过来,抓着耗子三两下就蹿上窗台,顺着漏风处就钻出了屋子。

    何平长舒了一口气,虽说没什么危险,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来这么一出也够给人提神的了。

第7章 打了头大野猪

    何平叫醒卫国叔换班,说了刚才的事。

    “没事,在粮仓黄鼠狼比猫好用。”

    在信奉萨满教的东北农村,黄鼠狼这种动物被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不少人家都会供着“黄仙”的牌位,供的就是黄鼠狼。很多人都对黄鼠狼的传说深信不疑。

    排除那些怪力乱神的迷信不提,单从生物习性来说,黄鼠狼属于杂食动物,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以耗子和野兔为主食。

    但有时也会祸害社员家里的鸡鸭,所以大多数农村人对黄鼠狼都是又爱又恨,这一点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有的人叫它黄大仙,有的人则叫它黄皮子。

    一夜无话。

    第二天,何平哈气连天的起来上工,没办法,才睡了5个小时,不过睡眠质量还是不错的,队屋虽说只是放东西的仓库,但也要比何平住的那个小破屋要暖和的多。

    这几天何平一直是跟着韩兆国上工的,他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老队长让韩兆国教教他。

    干了几天活,何平别的没学会,偷懒学了个精髓。

    干干停停,没事就跟韩兆国唠一会儿,他想着小说的事,就跟韩兆国打听起来邮局的事。

    韩兆国告诉何平,镇上有邮局。

    又问起书店的事,韩兆国说只有县城东关那有一个新华书店。

    一天的劳动后,何平再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虽然累,倒不至于到动不了的程度,比强几天要强了不少,看来这人啊还得多劳动。

    何平也没急着烧火做饭,小柱儿还没过来,他先掏出手机写写小说。

    眼看着天黑了,小柱儿还没过来,何平有些纳闷儿,这几天小柱儿都是收了工之后小时之内就过来吃饭了,今天怎么还没过来。

    何平有些放心不下,他往队里那边找了一圈没见着人,又进了两户人家打听,说一天都没看着小柱儿。

    何平心里不安的往回走,正巧韩兆社这小子从对面疯跑过来,何平一把拦住他。

    “看着小柱儿没?”

    “早上看着了。”

    “在哪看着的?”

    “我看他往东山去了。”

    那应该是去山上采东西去了,这两年小柱儿饥一顿饱一顿,为了吃饱经常上山去采东西吃,有时候还能套个野兔、野鸡什么的。

    按理说这个时间也该回来了,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

    想到这里,何平心中的不安加剧,得去找找他。

    可他从穿越过来还一次也没有上过山,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得找人帮忙。

    “你哥在家不?”

    “在呢。”

    何平拎着韩兆社就往他家走。

    “何大哥,你咋来了?”

    韩兆军刚吃完饭就见何平拎着弟弟过来,以为弟弟是闯了什么祸。

    何平见面就把小柱儿的事说了一下,他知道韩兆军对东山很熟,想让韩兆军帮帮忙上山找找。

    韩兆军看看天色,“何大哥,这天有点晚了,光咱们两个人上山有点危险,跟老队长说一声吧,多找几个人。”

    “好。”

    两人来到老队长家里说了这件事,老队长让两人先别着急,说不准小柱儿去回他姥姥家了呢。

    他先让小儿媳妇去老刘家问了一下,小儿媳妇回来说小柱儿没在他舅舅家。

    老队长这才叫召集人,又让韩兆军回来拿猎枪,韩兆军的父亲以前经常进山打猎打猎用的,这几年岁数大了,山墙动物也少了,家里猎枪就闲下来了,不过一直保养的很好。

    韩兆军自小喜欢跟着父亲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这次晚上上山还是有点危险,带着猎枪保险点。

    人齐了,老队长带着何平、韩兆国三兄弟、老队长的两二儿子韩建国和韩爱党、小柱他舅舅刘家铭,一行人打着手电筒和火把朝东山走去。

    进山的小道不好走,尤其是在夜里,一路上草木丛生、乱石挡路。

    何平他们到了山脚下,分成了两队,分的太散怕有危险,这个年头东北虎、熊瞎子和野猪,都还没成保护动物呢。

    几人上了山,沿着小路,边走边喊。

    夜里的东山格外安静,他们的叫喊声传的很远,可始终没有应答。

    眼看走到半山腰了,何平心中焦急,走在最前头,跟大部队有些脱节。

    他喊得嗓子有些嘶哑,还在大声喊着。

    风吹动着四周的树木,何平隐约听见小柱儿的声音,他驻足细听,是小柱儿的声音。

    他急忙朝着声音的来处跑去,踉踉跄跄。

    他越跑越近,小柱儿的声音越发的清晰。

    “我在这呢~”

    靠着手电筒的光亮,何平终于发现了小柱儿,此时他正手脚并用的抱在树上。

    “小柱儿,可算找到你了,快下来。”

    “有猪!”

    何平一愣,什么猪?

    这时他耳边传来几声哼唧声,何平浑身一紧,野猪!

    他只听得见黑暗中庞然大物发起冲锋横冲直撞的声音,下意识的反应让他往旁边一闪。

    “咚”的一声,应该是野猪撞到树上了,它在原地哼唧了几声。

    何平惊出了一声的冷汗,没等他缓口气,那追魂索命的声音再次传来。

    何平晃着火把四处照,终于看到了那头正向他冲过来的野猪,坚硬的野猪毛在月光下显得铮亮,锋利的獠牙像尖刀一样正向着何平冲锋,巨大的惯性扫平了周边的灌木,迎面而来的凶狠让何平措手不及。

    “快躲开!”这时后面的韩兆国等人也发现了这边的动静,大声的提醒,但听声音离这里还有段距离。

    何平这才反应过来,拔腿狂奔。

    身后野猪紧随其后,何平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可距离还是越来越近。

    就在这时何平,看到一块一米多高的巨石横在他左前方,眼前身后野猪就要撞上来,何平来不及多想,使足了力气往巨石上一蹦。

    还真让他被蹦上来了。

    “咚”的一声闷响,野猪撞在石头上,看样子可能是撞懵了,趁他病要他命,何平一发狠,探出身去手里的火把狠狠的刺向野猪的眼睛。

    “嗷嗷~”凄厉的惨叫响彻山谷,远处凌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传来,大部队赶过来了。

    “小心点,野猪受伤了。”何平大声提示道。

    数道手电筒循声照射过来,照到了卧在巨石上的何平和倒在地上惨叫的野猪。

    带着猎枪的韩兆军跑在最前头,眼见着受伤的野猪,下蹲、瞄准、开枪,一气呵成!

    “砰砰!”两声枪响过后,野猪前脸被轰的稀烂,四肢抽搐了一小会儿,就此殒命。

第8章 我拿你当大哥,你却想当我爸

    众人等了一会儿,见野猪彻底没了声息,这才上前来。

    “好家伙,这大野猪,得有三百斤了吧?”

    “兆军儿现在这枪法可以啊,两枪撂倒这么大头野猪。”

    韩兆军内心兴奋的快要跳起来了,表面还是要装一装的。

    “动不了的野猪再打不中那我不成睁眼瞎了么。”

    韩兆军上前探了探野猪的声息,确定是真死了,同时也看到了插在野猪眼眶里的火把。

    “怪不得呢,原来是让何大哥给插中眼睛了。”

    众人一看,眼眶里可不还插着呢么。

    “小何行啊,让野猪追还能给它两下子,有点胆气。”

    何平此时总算是总了一口气,才发觉头上已经挂满了冷汗,腿肚子直转筋,原本一跃而上的巨石,怎么瞅着这么高呢?

    “兆军儿,来帮我一下。”何平不好意思的叫了一声。

    在众人的帮助下,何平下了巨石,大家伙还在围着野猪的尸体啧啧称奇,何平想起挂在树上的小柱儿,连忙朝着那边跑去。

    “小柱儿,小柱儿!”

    手里的火把早没了,何平摸着黑前进,一不小心绊倒在地,再想起身,脚踝处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

    他费力的扶着站起身,不远处的小柱儿从树上爬下来,朝他跑过来。

    “你这孩子,不知道山上多危险么?瞎跑什么?”

    见小柱儿平安无事,何平心里气不打一出来。

    小柱儿见何平斥责,咧开嘴,从怀里掏出一捧榛子。

    何平看着那一双冻的通红的小手,鼻子一酸。

    他一把搂着小柱儿,“傻孩子。”

    小柱儿贴在何平的胸前,暖和极了。

    大家伙儿从后面追上来,见何平搂着小柱儿,都平安无事才放下心。

    “这孩子,一天天的老上山找吃食也不是个事儿,太危险了。”

    “家铭,不是我说你,家里再困难还差孩子这一口吃的么?”

    小柱儿因为平时吃不饱饭,经常往山里跑,这个大伙都知道,平时也没人说啥,可今天这个事,明显是孩子遇上野猪被困在树上了,今天要是大伙来的晚点,小柱儿说不准就没了。

    刘家铭面对大伙的指责一脸的羞愧难当,他家里确实困难,再加上老婆撺掇,小柱儿在他家的日子着实不好过。

    “好了,孩子也找到了,把野猪拴上,赶紧下山。”

    老队长发话,大家赶忙把用绳子打上猪蹄扣,穿上两根木棍,往山下抬。

    走的时候才发现何平的脚扭伤了,韩兆军扶着他一瘸一拐的下了山。

    天黑,又抬着野猪,再加上何平这个伤号,大家伙走的很慢。

    不过还是难掩高兴的情绪,这虽说折腾了一晚上,但人找着了,又打了一头大肥猪,回头每家几斤,解一解肚子里的馋虫。

    这一通折腾回到队里,已经到十点多了,为了不耽误明天生产,老队长发话,分猪肉。

    在这个计划经济和集体生活的时代里,也没人觉得把几个人打的野猪分给全队人有什么不妥。

    大队院里,上百瓦的白帜灯泡把院子照的通亮,架上大锅,下面木柴烧的正旺。

    前面说过,韩兆国三兄弟的父亲韩玉铮是个猎户,老二韩兆军跟着父亲练了一手好枪法,而老大则是学了一手杀猪褪毛揉皮的手艺。

    这边热水烧上,老队长就让两个人挨家告诉分猪肉的事。

    原本寂静的山村里,片刻间便喧嚣了起来。

    没几分钟男女老少都聚到了大队院里,兴致勃勃的观看杀猪褪毛的场面,泛黄的灯光下氤氲腾起,家长里短,一派人间烟火气。

    此时小柱儿已经趴在何平的腿上睡着了,何平把小柱儿抱到屋里。

    野猪相对家猪,毛要硬很多,也长很多,并不好褪,要是普通的屠户还真会难住。好在韩兆国家本就是操弄野生动物的,一上手就体现了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动作干脆利落,毫不迟疑,没多长时间一头光不溜丢的野猪出现了。

    掏完了下水,老队长喊着人名,挨家挨户的上来分猪肉。

    韩屯队员们一个个儿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有说有笑。

    接近零点,分猪肉的工作总算是告一段落。

    “行了散了散了,明天还得上工,早点回家睡觉。”老队长把一众沉浸在分猪肉喜悦中的队员赶回家去。

    何平心里想着事,找上了老队长。

    “啥?让小柱儿跟你过?”

    老队长语气诧异,充满了惊讶和不解。

    “对,看小柱儿怪可怜的,他舅家里也挺困难,照顾不过来,今天是运气好,要再出一回事咋整。”

    “这事行倒是行……”老队长狐疑的打量何平,这小子这几天上工啥尿性老队长心里有数,自己养自己都困难,还想养孩子,真不知道这心是有多大,还是委婉点劝劝吧。

    “何平啊,你看你也老大不小了,还没成家呢就带这个孩子,耽误你以后找媳妇儿啊”

    这个问题还真没考虑过,他还当自己是那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肥呢。

    转头一想,这样也挺好,远在天涯的老婆孩子,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他还真没想过在这里结婚的问题,就当是给老婆守身如玉了,我可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队长,你说就我这个条件,有没有小柱儿重要么?”

    何平来自灵魂的一问,让老队长沉思良久。

    是啊,个瘪犊子,还挺有自知之明的。不过这小子不会是奔着小柱儿的口粮地去的吧?再试试他。

    “小柱儿跟着你倒是件好事,但有一条,你得想好。刘家铭家里困难,小柱儿的口粮地你够呛能要回来。”

    “嗨!这算啥事,种地我也不在行,就让小柱儿他舅种吧,给小柱留一半口粮就行。”

    老队长看着眼前不着调的小青年,心里担心自己是不是把小柱儿这可怜的孩子给推到火坑里了。

    不过想想小柱儿在刘家铭家里的待遇,这事儿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成啊!刘家铭这狗东西不办人事,我看的心里也不得劲儿。明天正好我上公社收购站去送野猪肚,你带着小柱儿跟我一起去,正好把你落户和领养小柱儿的事一起办了。”

    “队长,咱是不是先跟刘家铭说一声?”

    “咋地,他个瘪犊子还敢扎刺儿啊?把孩子逼得都得上山找吃食去,他还有理了咋地?”老队长吹胡子瞪眼道。

    “您说的是,您说的是。”何平赶忙缩头装孙子,老头儿脾气是真暴躁。

    老队长发完脾气想了一会儿,扭头就走。

    “嗳,队长,干啥去啊?”

    老队长闷声道:“还是得通知一声。”

    何平莞尔一笑,老头儿嘴还挺硬。

第9章 青年落户 小说投稿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队长套上驴车准备出发,来到村口何平的老房子停了一脚,咣咣凿房门,年久失修的房门被敲得颤颤巍巍。

    睡梦中的何平惊醒还以为地震了,爬起来一看是老队长。

    老队长见何平一脸睡眼惺忪的样子,没好气的说道:“几点了还不起,赶紧穿衣服,带你上公社,今天把你落户和领养小柱儿的事给办了。”

    何平收拾好,见老队长赶着驴车,和小柱儿坐车上。

    昨天两人商量的时候,谁也没有问过小柱儿的意见,今天见了小柱儿何平还有点心虚,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

    小柱儿见了何平,小脸儿立刻挂上了灿烂的笑脸。

    “hia!”何平坐上车,老队长一声吆喝,挥起长长的皮鞭,驴车缓缓驶出小村。

    穿越过来好些天,何平还是第一次走出韩屯,一路上良田阡陌,房屋错落,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不同于曾经在任何媒介上看到的乡村生活,眼前的景象是如此的生动、真实,让他有些沉默,想到后世家乡农村的样子,不知道这样美好的景象还能保持多久。

    韩屯所在的公社叫红旗公社,地处平县南部,而红旗镇人民公社位于梁屯生产大队。

    公社大门朝南开,老队长和门卫大爷打了个招呼,就把驴车赶进了公社大院。

    进院就看见一长溜的平房坐北朝南,一字排开。

    公社的院子很大,是用木栅栏围的,老队长把驴车停到自行车棚旁边,带着何平和小柱儿走进了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里,一位身穿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正在低头批阅着文件。

    “毛主任。”

    “老韩来了,坐坐。”

    见后面还跟着两个人,毛书记问道:“这是?”

    “是这么回事……”

    老队长花了几分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毛主任想了想说道。

    “原则上是没什么问题的,这样,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派出所找老刘把这事给办了。”

    “好,那我就谢谢毛书记了。”老队长喜笑颜开。

    “谢谢毛书记。”何平也跟着道谢。

    “咱老哥俩你就别客气了。”毛书记又拍了拍何平的肩膀,“小伙子身板子不错,既然来了我们红旗公社,就得加油干,把小日子过的红火一点。”

    “谢谢毛书记,一定。”

    又寒暄了几句后老队长带着两人去了派出所,有了毛书记的条子事情异常顺利。

    临到落名字的时候何平犹豫了一会,问小柱儿:“那以后就跟我姓了?”

    小柱儿郑重的点点头,小脸绷得紧紧的,一脸严肃。

    “何海柱。”从此以后小柱儿就姓何了。

    出了派出所,老队长把户口本递给何平,嘱咐道:“从今往后你俩就是爷俩了,好好过日子。”

    何平听着这话感觉有点别扭,又想不起来是哪里不对,拍着胸脯打包票。

    落户的事办完了,老队长还要去收购站,问了何平一句,就让两人自由活动了。

    何平看了看小柱儿,小柱儿也看着何平。

    叫爸爸。

    心里想想有点好笑,何平倒没说出来,“咱俩去溜达溜达。”

    何平今天是有备而来,怀里揣着这几天来“创作”的几篇短篇小说和向韩兆军借的5毛钱。

    这年头的乡镇邮局在内,一进门永远摆着大柜台,柜台后面的书报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报刊杂志,柜台上也摆了一些。

    这年头可没有随意取阅一说,没经过工作人员的运动,是不能动的。

    说是邮局,实际上就是个邮递所,摆着的报刊除了公家单位之外基本没什么销路,当然了,人家也不指望着有人买。

    何平朝书架上望了望,《人民文学》《收获》《当代》等等大名鼎鼎的杂志摆在上面,一本五颜六色的杂志封面吸引了何平的眼光。

    《科幻世界》?

    没想到这时候就已经发行了,这可是本宝藏杂志,未来四十年中国几乎所有知名的科幻小说都和这本杂志扯的上关系。何平还清楚的记得自己上高中时,趴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杂志时候的激动。

    毛春华刚指点完寄信的老乡咋写收寄地址,叫见何平站在柜台外张望着,“同志,寄信还是邮东西啊?”

    “啊?我看看。”

    这人还挺逗,邮局有啥可看的,毛春华没再理会何平。

    过了一会儿,何平凑过来,“同志,麻烦你能把那几本杂志给我拿一下吗?”

    毛春华诧异的看着何平,杂志这种东西在红旗镇这种乡镇是没有什么读者的,毛春华只当是何平要买呢!

    转身给拿过来了,可何平接下来的动作把她给闹懵了,只见何平依次翻来几本杂志的扉页,拿出纸笔抄起来。

    “嗳,我说同志,我们这可不让抄书。”

    毛春华赶忙制止道。

    “您别误会,我就是抄个地址。”何平讨好的笑着对毛春华说,这个时候可不好得罪人家,这个年头的公务员可没有什么服务意识,不高兴了货都不卖给你,想投诉都找不到地方。

    毛春华见何平没有其他的动作,迟疑了一下后便作罢了。

    何平花了几分钟把几本杂志的地址都誊写下来,又简单的翻了翻里面的内容,礼貌的把杂志还给毛春华。

    同时松了一口气,幸亏没有遇到那种难缠的营业员,还是年轻人好说话点。

    筛选了一会之后,何平对毛春华说道:“同志,我邮信。”

    何平把自己带来的稿件分成两份,“这个寄到这个地址,这个寄到这个地址。”

    毛春华心里的好奇解开了,原来是个文艺青年,跑过来给杂志投稿的,这样的人在红旗镇可不多见。

    毛春华顿时心生好感,她自己就是个文艺青年,她在邮局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由的阅读全国各类报刊杂志,而且是免费的。

    毛春华记住了这个投稿的青年,刚才他装信封的时候毛春华瞥见其中一叠信纸上的“伤心者”三个字,字写的还蛮好看的。

    以后说不定可以发展成读书会的成员呢?

    毛春华看着何平离开的背影想到。

第10章 干饭人

    把稿件投了出去,何平也算了了近期的一件心事,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了。

    何平领着小柱儿,悠闲的走在街上,说是街,其实就是土路,两旁盖的都是平房,邮局、卫生院、派出所、供销社、公社大院……,都在这一条街上,不时有衣着朴素的人穿梭在其中,别看这条街不长,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公社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路过供销社的门口,何平见小柱儿的眼睛盯着看,便带着小柱儿走了进去。

    和邮局几乎一样的格局,无外乎柜台上和货架上摆的东西多了些,以何平后世的眼光看来,货品可以说非常贫乏。小柱儿怯生生的跟着何平,也不敢说话,眼睛滴溜溜的乱转,好多吃的,都看不过来了。

    营业员是个中年妇女,正嗑着瓜子和在买东西的顾客聊天,看样子是老熟人了。

    何平扫了扫货品,他进来就是想给小柱儿买点吃的,给他当儿子的第一天得整点纪念。

    “这糖怎么卖啊?”

    营业员正跟熟人说话呢,也不知道是没听见还是懒得搭话,何平不得不又问了一遍,“这糖怎么卖?”

    营业员瞟了一眼何平,“有票么?”

    票?

    “什么票?”

    何平问得理直气壮。

    营业员没好气的说道:“没票你买什么。”

    何平这才反应过来,是啊,现在还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国家实行的是配给制,买东西那都是需要票的。

    何平带着小柱儿灰溜溜的出了供销社的大门。

    他娘的,第一次买东西被营业员给鄙视了。何平发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老子一定会回来的。

    中二气息十足。

    “柱儿,你放心。等爸小说发了,给你买大白兔奶糖和巧克力吃。”

    大白兔奶糖嗳!巧克力嗳!虽然没听说过,但听起来就好好吃的样子。

    小柱儿咽了咽口水,点点头:“嗯!”

    两人的称呼转变的自然而然,有种不言自明的默契。

    回到韩屯,正是饭点儿,肉香味飘满了乡村,昨天分的野猪肉都上了队上人家的饭桌了。

    何平家除了盐,啥调料也没有,野猪肉这种东西是需要大量调味料烹饪的,没办法何平只能托老队长老伴给炸成肉酱了,这样既解决了调味料的问题,又能够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当然分量肯定是要缩缩水了,不能让白白人家出肉、出大酱、又出力吧!

    “谢谢婶儿。”

    何平高兴的接过一大盆肉酱来。

    “队长,这啥呀?”

    “前几天我让会计给你买的东西,小柱儿现在跟你过了,队里又凑了点东西。”

    何平一打开里面,有荤油坛子、大米、牙膏牙刷……

    “之前让会计给你弄的日用品,刚拿回来,还有个炕席、枕头和被子放在炕上呢,等会走的时候一起拿走。”

    这生活水平总算有点提高了,何平高兴的傻乐呵。

    不容易啊!

    “别高兴的太早,这里面小来小去的东西就不算了,其他的就算是队里借给你的,知道么?现在你在队里是倒挂账,还欠着队里的饥荒呢。”老队长提醒道。

    何平才不管什么倒不倒挂账,欠不欠饥荒呢,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再说,这几天可是遭了大罪了。

    回到家,何平兴高采烈的让小柱儿烧火。

    “咱们今天做大米饭吃,还有肉酱……”

    小柱儿一听哈喇子都留到下巴颏。

    大米干饭、猪肉酱、配上用荤油炒的白菜片,这生活,简直不要太美。

    吃完了饭,何平和小柱儿两人齐齐的躺在炕上,晾着肚皮,两人肚子都吃的溜圆儿。

    何平一边打着饱嗝,一边还和小柱儿吹牛逼,“柱儿,你等爸稿费到了,给你买肉做红烧肉吃。”

    小柱儿心想,这新爸可真厉害,红烧肉虽然没吃过,但听起来就很好吃的样子。

    大早上,何平蹲在门口刷牙。

    小柱儿揉着眼睛起来,“爸,早上做啥饭?”

    “大米饭。”

    下午收工回来,小柱儿问何平:“爸,晚上做啥饭?”

    “大米饭。”

    ……

    连吃了好几天的大米饭,韩兆社过来串门的时候看着了,回头就传的满大队都知道了。

    何平家顿顿吃大米饭。

    队里立时传出了不少闲话。

    “这城里来的小年轻真是不知道过日子,顿顿造大米饭,啥家庭啊!”

    “瞧把他给得瑟,穷的叮当乱响,干活的劲头都用在吃饭上了。”

    老队长听到这个消息,也忍不住骂:“个瘪犊子,刚发点大米,就不知道省着点,败家玩意!”

    不管怎么说,经韩兆社这小子一宣传,何平在韩屯算是出名了,而且这名声有向妖魔化转变的迹象。

    刘家铭躺在家里的炕上感叹:“这新来的小年轻也太能败家了,哪有这么过日子的,也不知道小柱儿以后跟他得吃多少苦。”

    一旁的媳妇警告道:“你少管闲事,自己家的事还忙不过来呢,还有心替别人家操心。既然小柱儿都叫他爸了,那以后人家就是亲爷俩,跟咱没关系。”

    见刘家铭没反应,媳妇又推了他一下,“你听见没?”

    刘家铭不耐烦道:“知道了,知道了,睡觉。”

    队里人的话何平没往心里去,平时上工的时候不管是恶意的嘲笑,还是善意的调侃,他都当没听见,他又没干啥坏事,吃点大米饭咋了嘛。

    不过好景不长,老队长给的大米总共也没多少,以何平父子俩的饭量也就是几天的功夫,大米就吃光了。

    两人只能对付着吃点高粱米了,又吃了两天,肉酱也没了。

    伙食一下子又回到了解放前。

    蹲在家门口,何平捧着一大碗的高粱米饭,愁容满面,下不去口。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回不去了。

    边上的小柱儿干完一碗饭,盯着何平的碗。

    “少吃点,瞅瞅你那大肚子。”

    何平埋头干饭,这个时候可不是谦让的时候,儿子吃饱,老子跌倒。

    过惯了后世那种风风火火的日子,冷不丁回到79年,感觉日子格外的悠长。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他娘的,这邮件是真的慢,都都快一个月了也没个动静,难道编辑没看上?

    不应该啊,那几部小说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的,风格和意识都比较这个时代的特征。

    村头的土坷垃上,西风萧瑟。

    何平坐在上面望的眼睛都绿了,也没盼来杂志社的挂号信。

    家里快断粮了,大意了,早知道就不那么猛造大米饭了,果然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对了,鸡蛋。

    何平想起手机里的有一本《土法孵鸡蛋》。

    天不绝我啊!

    孵鸡蛋我熟啊,当年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为了给儿子做科普,他还帮着儿子孵过鸡蛋呢,再加上《土法孵鸡蛋》的助力,这年头虽说是计划经济,可对农村的农副产品管控可是相当宽松的。

    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可行,可鸡蛋从哪来呢?

    管他呢,遇事不决找队长啊!

第11章 遇事不决……讹队长

    最近老队长有些犯愁,他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可没想到临老临老看走了眼。本以为捡了个年轻力壮的劳力,没想到却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货。

    度过了最开始的适应期后何平作为一个在国企工作十年的驰名大混子的秉性充分暴露了,每天一上工不是头疼就是屁|股疼,干五分钟歇五分钟,没事就拉着旁边人说话唠嗑,就跟上学时候坐在班级后排的差等生一样。

    老队长对他是越来越看不上眼了,队里的闲话也是越来越多,反正说啥的都有,没什么好话。

    何平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要说劳动,他是真比不过这个年代的农村人,指望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养活自己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人生已经比如艰难了,何必如此为难自己呢。

    再说,还有个小柱儿需要养呢,就是把他累死也达不到他心里想的那种生活标准啊!

    何平唯一让老队长安慰的就是对小柱儿非常好。

    老队长也有些后悔自己的草率,没有详细了解何平的脾气秉性就擅自做主把他留在韩屯。

    现如今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想甩都甩不掉。

    只能认了。

    这小瘪犊子仿佛就认准了自己家,没事就过来蹭顿饭,临走还说什么小柱儿还在家饿着呢,顺手拿点东西走。

    连吃带拿,he~tui。

    老队长最近没少被老伴埋怨。

    能咋办嘛,这小子虽说不要脸,但场面话说得好啊,弄得老队长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七十年代的农村还是纯朴,哪里见过薅惯了社会主义羊毛的二十一世纪大混子啊。

    根本无力招架。

    这一到晚饭点,老队长都行快形成条件反射了,提心吊胆的,生怕院门口响起何平的声音来。

    这天刚做好晚饭,老队长坐在炕上刚点上烟袋锅,就听见院门口传来声音。

    “队长搁家没?”

    老队长心里一哆嗦,拿着烟袋锅的手微微颤抖。

    这他娘的,薅羊毛也不能可着一只羊薅啊!

    老队长出离愤怒了!太欺负人了!

    烟袋锅往炕沿上一磕,趿拉上鞋,气势汹汹的迎上来。

    看着迎面气势汹汹走过来的老队长,何平心里纳闷,老队长咋一见我情绪这么亢奋呢?难道是知道我要准备自主创业了?

    老队长正准备和何平来个一决生死,迎面何平的话让老队长闪了腰。

    “孵小鸡?孵啥小鸡?”

    “这几天队长你的批评我好好反思了一下,可以说是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经过我几天的认真反省,我决定自力更生,坚决不给队里和队长你添麻烦。”

    何平一脸的慷慨激昂给老队长也整懵了,这小瘪犊子闹得是哪一出?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老队长打死也不信何平他能有这个觉悟。

    “嗨,我这身子骨你也是知道的,干活比不过大家只能在农副产品上想点辙了。”

    老队长思忖片刻,倒也是个办法。

    “这不想请您老帮帮忙,弄点鲜鸡蛋,就当是我赊的,过段时间我连本带利还。”

    在这等我呢!合着你小子是打算空手套白狼啊!

    “你想的倒是挺美,不行。”老队长拒绝的斩钉截铁。

    “别啊,队长,您老可不能寒了我这四有青年的一颗上进的心啊!”

    “就你小子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德行,那鸡蛋倒你手里没等孵出来就得变成煮鸡蛋。”

    “这老头儿,怎地凭空污人清白呢,什么叫变成煮鸡蛋,我这叫创业。”

    “你可拉倒吧,就你还创业……”

    何平好话赖话都说尽了,老队长把何平一顿埋汰,口风咬的死死的,就是不松口。

    家里的粮食撑不了两天了,何平只能使出杀手锏,抱住老队长的大腿,大鼻涕一擤,就让裤子上抹啊。

    “小柱儿啊,都怪爸没本事,连一顿饱饭都没让你吃上,我可怜的娃啊,都怪爸没本事啊,看来咱爷俩只能饿着等死啦……”

    “嗳,干啥呢,别来这套嗷,撒泼打滚在我这没用。”

    何平见老队长还不松口,哭的更大声了。

    “这见天儿的给队里干活,连顿饱饭都不给吃啊,饿死人啦!”

    老队长见何平喊得更大声了,生怕把邻居给惊动了。队长是个体面人,丢不起这个人,看这架势,今天要是不借他,这事儿恐怕是不能善了了,哪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啊,只能无奈妥协。

    ”行行行,借你10个活鸡蛋。”

    “100个。”何平立马不哭了,开始讲起条件。

    “你想的美。”

    “柱儿,明儿咱爷俩就抱着跳水库吧,生产队饿死人啦,队长不管事儿啊!”

    “30个。”

    “80个。”

    老队长看出来了,何平这是漫天要价,为了赶快平息这件事,他只能就地还钱。

    “35个。”

    “70个。”

    “35个”

    “嗳,你咋不涨了?”糟老头子坏滴很。

    “就35个,爱要不要。”老队长不耐烦的说道。

    “一口价,50个。”何平见势不妙,还是落袋为安。

    “成交。”艹,要少了,砍过价的人都懂这种感觉。

    算了算了,既然说好了,也不好反悔,今天闹着一出也是逼急了,实在没办法,见好就收吧。

    何平跟着老队长进了家门,一家人对他横眉冷对,刚才何平在外面闹的时候大家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真不要脸,he~tui。”

    何平心虚的朝大家露出讪笑,换来几双白眼。

    这个时候鸡蛋在农村可是硬通货,可以直接换钱的那种。上别人家串门,拎着那么一筐鸡蛋,说出去倍儿有面儿,更何况是能孵出小鸡的活鸡蛋。一般的农村家庭一下子可拿不出来,队长老伴去隔壁几家借了不少,多亏了平日老队长在家里的一言九鼎啊。

    何平自知理亏,拍着胸脯保证道:“老队长你放心,不出俩月,这鸡蛋我连本带利还你。”

    老队长耷拉着脸,有气无力的摆摆手,“得得得,孵你的蛋去。”

    何平还想吹几句,见大家同仇敌忾的样子,也不敢再说啥。

    赶紧回家发展我的养殖大计吧。

第12章 孵小鸡

    要说《土法孵鸡及技术革新》的来历,还要感谢何平多年来某度云盘资源搜集的癖好,有一次本想和人交换一点老师上课的资源,没想到下载完才发现全都是上个世纪的土法书,气的何平饭都没吃进去。

    书上写的孵化方法并不复杂,关键是有耐心和细心。书里面提到的簸箕孵化法对孵化室的要求是非常低,只需要普通的火炕就可以,何平思想了一下家里的条件,完全可以做到。

    说干就干。

    何平按书上要求的让小柱儿出去弄些碎草和树叶当燃料,家里平时用的都是苞米杆子,这个时候派不上用场。

    从韩玉铮家借来两个簸箕,用手将干草握成束,将向孵窝一面的用剪刀剪齐,以水平的位置,一束一束的由簸箕底向上一层一层地铺好,并把干草压实,孵窝的周围边缘要上下垂直保持不能坍塌,孵窝的底部也要铺上一寸厚的干草,避免火炕火力太大温度过高。

    簸箕旁还得准备一条棉被,是在进行孵化时包盖在簸箕上,用来保持温度的。

    家里的火炕因为早晚都要烧火做饭,条件刚刚好。在炕面上铺上一到二村后的干草,把准备好的簸箕放到炕头温度最高处,将孵窝伤口盖上小棉被,再用大棉被将整个簸箕包盖严密。

    入蛋的条件已经就绪。

    就差一道前置条件,何平让小柱儿开始烧火,往大锅里舀了几瓢水。

    在入蛋孵化之前,为了使鸡蛋仔短时间内达到比较均匀的温度,要将鸡蛋放在热水锅中过一遍,这叫烫蛋,水的温度保持在感觉手不烫为准。

    “好了,小柱儿,够用了,先不烧了。”

    何平试了试热水的温度后说道。

    他把鸡蛋放进去热水中,用手不断的搅拌鸡蛋,过了五六分钟把鸡蛋取出。

    又摸摸孵窝的温度刚刚好,立马把鸡蛋平放在孵窝里,排列成层。

    然后整理好棉被,孵化正式开始了。

    孵鸡蛋是个精细活,入蛋完成工作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之后每半个小时就要检查一下炕上干草的温度,微微烫手是正好的温度,太低太高都不行,需要调节。温度太高的话,就多垫一些干草,温度太低的话,就烧烧炕,总之人不能闲着。

    小柱儿趴在炕沿上,两只小手儿拄着下巴,新奇的看着孵窝,没一会的功夫就开始点头了,何平把他放到炕梢,盖上被子。

    又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已经黑天了。

    晚饭是吃不成了,炕不能随便烧,忍一顿吧。

    何平把手机调好闹钟,除了创作需要借鉴的时候,他是从来不开手机的,但这次因为需要每隔四小时翻一次蛋,所以他把手机调成超级省电模式,设上震动模式的闹钟,应该足够孵一次蛋了。

    太阳下山,天色渐黑。

    吃完晚饭的老队长躺在炕上思前想后的睡不着。

    “你这翻来覆去的还睡不睡了。”老伴埋怨了一句。

    老队长坐起身来,“不行,不能让这瘪犊子胡来。”

    说着就开始穿衣服。

    “当家的,你干啥去?”

    “我去趟许老财家,你先睡吧。”

    “许老财,许老财!”

    许老财一家人吃完晚饭正准备睡觉呢,院外传来了喊声。

    “来……来了,队长啊,啥……事啊?”

    “进屋说。”

    许老财的女儿许爱英见老队长进屋,腼腆的叫了一声,“老队长。”

    “好。”

    “是这么回事儿……”老队长把何平孵小鸡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许老财沉吟道:“这孵……孵小鸡儿,是个精……精细活,一般……人可干不了,他一……个城里来的小……伙子,哪……能干好啊!”

    许老财是队里出了名的巧手人,只要是跟农活沾边的都会,但有个口吃的毛病,人比较吝啬在周围几个大队是出了名的。

    “可不是咋地,你是个孵小鸡儿的好手,我这不寻思让你帮着去看看么,别白瞎功夫。”

    “我这……我这不行,我……我有……事……”

    没等许老财找好借口,老队长断然道:“你什么你,我还不知道你,少跟我来这套,又不是让你出钱出东西,就去给指导指导,瞅把你给抠的。”

    “是啊,爹,你就去看看吧!”女儿许爱英也在一旁帮腔道。

    “不是,队……长,我……”许老财还想狡辩。

    “就这么定了,爱英,给你爹把鞋拿过来。”

    老队长不给许老财开口的机会,这么多年的乡里乡亲的,他太了解许老财了,别说是让他出钱出力了,你就是让他多费几口唾沫星子,他都觉得吃亏。

    老队长生拉硬拽的把许老财弄到何平家,身后还跟着自家的女儿。

    “你过……来干啥?”

    许老财见女儿也跟过来,问道。

    “我过来看看,这城里的知青是怎么孵小鸡儿的。”

    许爱英笑嘻嘻的说道。

    这几天劳动的时候许爱英见过何平,对这个长得白白净净、高高大大的知青很有好感,女人嘛,总是视觉动物。

    从外面看何平家乌漆嘛黑的。

    “何平啊,睡没睡?”

    老队长在屋外出声问道。

    何平正躺在炕上闭目养神,家里一床被给了小柱儿,一床被给了小鸡儿,他只能抱着膀子干挺着。

    “没睡呢。”

    何平给开了门,见老队长身后还跟着人。

    “队长,你们咋来了?”

    “你说干啥?”老队长没好气的说道。

    进了屋,见炕上有一坨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东西,就知道已经孵上了。

    老队长让许老财上前看看,又问何平是怎么孵的。

    何平一五一十的把操作说了一遍。

    “倒……是没……啥毛病。”许老财点点头说道。

    许老财摸了摸炕,“就是这……炕有点热,得再垫垫。”

    “瞅啥?还不快去。”老队长瞪眼对何平道。

    “哦,好。”

    弄好后,几人坐下,老队长才说道:“你老财叔是个手艺人,年年大队里孵小鸡儿都得他。”

    何平哪里还不明白老队长的用意,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老队长,我……”

    老队长摆摆手,“行了,别说了。既然干了,就不能干砸了,你老财叔我给你请来了,后面的事我就管不着了。”

    询问了一下入蛋的时间,等到四个小时,许老财又给何平演示了一遍如何翻蛋。

    “这翻……蛋讲究挖……心贴边,你得先……把中间的蛋拿出来,放……到新孵窝的边儿……上,再把……边儿上的鸡蛋……放到新孵窝的中……间儿,一层……一层的,这样才……能控制好温度。这个手……感啊,比较重要,你得多……练才能知道。”

    许老财在队长的威慑下,教了何平好几个孵蛋的技巧,这事主要是个经验和技巧。

    翻蛋之后,也没啥能帮忙的了。

    老队长带着许老财和许爱英告辞。

    何平看着夜幕中老队长的背影,心里说不出的感动。

    好好干吧,何平,别愧对了老队长的心意。

第13章 小鸡出壳啦

    何平在韩屯日渐声隆。

    “就新来的那个小知青,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

    “可让你家孩子离那小子远点,省的学坏了。”

    “白长那么大个个子,中看不中用,一到干活就拉胯。”

    何平没心情管村里人是咋说的,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鸡蛋孵出来,村民说两句闲话他也掉不了肉,改善生活条件才是他当前的头等大事。

    这几天何平熬的眼睛都蓝了,饭也没正经吃,没办法,家里火炕不敢太烧,只能去跟人家借点。

    虽说村里人闲话传的比较快,但大家伙对何平还是比较照顾的。

    眼看着就剩最后一步了,何平哈欠连天在门口照蛋,阳光下小鸡仔的胚胎发育的跟个小蜘蛛一样,有许多的细血管从胚胎内部分布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呈透红色。

    何平脸上忍不住露出神经质的笑容。

    五天没吃好睡好的,一脸憔悴,头发跟鸡窝似的,谁看都觉得像个二傻子。

    鸡蛋全部照完,就发现一个死蛋。

    何平高兴了老半天,功夫不负苦心人,迈过这一步后面就是一马平川了。

    总算是熬过了最难熬的阶段,接下来就等着小鸡儿出壳就行了。

    “柱儿,这个光荣儿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为了咱爷俩能吃饱饭,加油啊,爸看好你!”

    何平拍拍小柱儿的肩膀,如果小柱儿知道后世的有个词叫坑爹的话,那么他现在一定会说一句坑儿啊!

    “嗯!”小柱儿重重的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任务,为了吃饱饭,大米饭。

    半个多月倏忽而过,何平每天除了生不如死的劳动,就是蹲在家门口的土坷垃上等杂志社的来信。

    孵鸡蛋的事都交给小柱儿了,每天就是看着火坑,把室内温度控制到一定温度就行。

    这一阵儿是春耕,队里的活计多得很,何平偷懒让老队长抓着好几次,被踢了好几脚。

    在队里何平就没见过没被老队长的踢过的小年轻,除了岁数和辈分比老队长大的。

    真可谓踢遍韩屯无敌脚!

    这一天何平扛着锄头快走到家门口了,就见小柱儿从远处跑过来,隔老远就朝何平喊道:“爸,爸,小鸡儿出来了,小鸡儿出来了。”

    何平一脸兴奋,用力的揉了揉小柱儿的头发,“柱儿,咱爷们又能吃大米饭了。”

    前段时间家里断粮了,何平又朝队上借了几十斤苞米茬子,饥荒是越欠越多了。

    跑回家里,何平带着小柱儿一点一点的把破壳、空壳都捡起来,防止把小鸡活活闷死,新孵出来的小鸡有种脆生生的黄色,生机盎然,他小心翼翼的把孵出来的小鸡儿都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筐子里。

    “齐活了,今晚应该能全都孵出来,过两天拿集上换粮去。”

    自从实行计划经济之后,赶大集就从原来的以钱买物,变成了以物易物。也有偷摸交易钱货两讫的,现在不像前几年,民间尤其是乡下地方,管的松多了。

    离着韩屯最近的大集在县城南面,就隔了一条大凌河。逢三六九日的大集,队里好几个人都准备去赶集,换点东西。

    一大早何平蹭着老队长的驴车准备上集去卖小鸡。

    “呦呵,小何也去赶集啊。”

    有人见何平背着个大竹筐安安稳稳的坐在驴车上,便调笑道。

    何平哪里不知道这些人心里的恶趣味啊。

    “去卖点小鸡。”

    何平晃了晃竹筐,里面发出一阵清脆的鸡鸣声。

    众人好奇的凑过来扒开何平的竹筐,“行啊小何,还真孵出来了。”

    “你这就这么点小鸡崽,够回本吗?”有人质疑。

    诚然,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孵出这么多的小鸡崽,赔本是肯定不会赔本的,也就50个鸡蛋和一些柴火而已,可这从头到尾二十多天的时间,人工成本也是要算在里面的。

    要说孵鸡蛋的这个营生,可以说是好人不爱干,孬人干不了。本钱没多大,主要耗费的是精力和时间,想用它来给家里添点收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孵的太少吧,收获和付出不成正比。孵的多了吧,又不敢养也养不起,第一是因为政策的问题,上面允许农村进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养殖,但前提是不能大量进行,否则就有投机倒把的嫌疑,第二是传统养鸡还是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要饲料,这个年代生产队社员是要向国家交公粮的,每年分给社员的口粮都是有数的,哪里还有大量的粮食来养鸡啊!

    所以说这个时代农村家庭不管是养鸡养鸭,还是养猪养羊,都是那么三五只,多了不敢养。

    “这不第一次嘛,不敢弄太多,下次多弄点。”

    “你小子可小心,别被当投机倒把的给抓了。”韩兆国好心提醒,这个时候政策还没有松绑,老百姓的政策敏感性还是相当高的。

    “我就换点粮食啥的,不碍事。”

    何平心里的小九九没说出来,他清楚的记得他以前和他爸聊天时,老爸提起过在80年初家乡这边有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工作,何平老家离着韩屯并不远也就是三四十公里的样子,政策覆盖应该不会有太大偏差。

    当时老爸还说,隔年就有公社下乡宣传国务院发文件鼓励个体经营的文件,明确了个体经营的合法性。

    在八十年代,东北地区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和宣传力度是遥遥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政策松绑的很快。

    何平分析着,养鸡是个相对来说门槛比较低的创收手段,可以说时间短见效快,还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这个年代鸡和鸡蛋可是农村的硬通货。

    在“创作”还没有出成果的时候,养鸡恰好可以填补他目前物质上的匮乏。

    清晨天边泛着微光,雾气还没有散尽,乡间的土路上赶集的众人有人赶着牛车、有人赶着驴车、有人赶着骡子,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14章 卖鸡吃肉

    平县县城离着韩屯足有二十里地,韩屯人口中说的大集,就位于平县县城南侧,与平县县城隔着一条大凌河,每逢农历三六九日是赶集的日子。

    何平他们走到的红旗镇公社所在地梁屯的时候,路上的行人已经越来越多了,绝大多数都是去赶集的,这条土路是赶集的必经之路。

    何平他们抵达大集的时候,集上已经到了不少人,这个时候赶集大家没有什么讲究,把东西往地上一摆,吆喝声此起彼伏。

    眼前的景象可没有后世那般热闹繁华,可显得生机勃勃,可能是先入为主的错觉吧,何平想着。

    何平到处转转,别说,虽然货物的种类没有后世的丰富,可不管是吃的用的穿戴的,在这里还都能找到。

    何平饶有兴致的逛了一圈,大集不长,也就摆了一百多米长,两旁全是落地的小摊位。

    一圈下来,了解了一下行情,要说这年头做小本买卖倒真没有想象的那样死气沉沉,很多小摊贩一看就是常年干这行当的。

    何平毕竟是第一次到大集上摆摊,转了一圈之后他回来找到老队长,和他交流了一下。

    何平这次带了把孵出来的小鸡全带过来了,这次先卖点小鸡回点本,可以换点鲜鸡蛋或者粮票,回村里再收点鲜鸡蛋继续孵化,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嘛!

    在老队长的指导下,何平给小鸡定好价格,把竹筐往地上一放,也学着周围人吆喝起来。

    现在农村的大集一般到上午九十点钟就差不多结束了,大家都得回去接着干活嘞。

    何平吆喝了一上午,本想粮票鸡蛋各换一半,不成想这年头的粮票金贵的很,没有几个愿意换的,大部分小鸡崽都换成了鸡蛋,一小部分换成了大米和粮票。现阶段的鸡蛋和猪肉价格相差无几,八毛钱左右一斤,10~12个鸡蛋,但能够孵出小鸡的鲜鸡蛋则要贵很多,一只小鸡也就换三个。

    来的时候四十九只小鸡,回去的时候框里背着一百只受了精的鲜鸡蛋、一只野兔和八斤大米和五斤粮票。

    慢悠悠的驴车上,何平想想有些懊恼。

    不是这门生意不好做,而是自己的规模太小,忙活了二十多天收入还是有点少啊,想要靠孵鸡蛋来提高生活水平,还是得扩大规模,盘算了一阵后何平心里有了计划。

    今天去大集上转一圈心里也有点数了,只要行事谨慎,应该没什么大问题,能吃饱饭才是第一要务,其他事情都得往后靠。

    咣当一声,车轮压上一块大石头,何平赶忙扒开竹筐看看自己的鸡蛋,这可是比粮食都金贵的小东西啊。

    因为鸡蛋太多怕碰碎,何平不仅把竹筐里塞满了稻草,还把衣服都塞进去了,生怕回去的途中的颠簸碰坏了鸡蛋,这可都是钱啊!

    何平到家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下了驴车拍拍屁|股上的稻草往家走去。

    小柱儿就在家门口的土坷垃上等着他呢,一眼就能瞧见。

    早上他走的时候可说了,回来给小柱儿炖肉吃,还有大米饭。

    想起来就心疼,一只兔子换了三个小鸡崽。

    不过看到小柱儿小脸上灿烂的笑容,值了。

    小柱儿一瞧见何平回来,兴高采烈的跑过来。

    “走,回家给你炖肉去。”

    没等何平吩咐,小柱儿已经架起了柴火。

    何平刮了下他的鼻子,“小馋猫!先焖饭。”

    隔了年的苞米杆子干的透透的,非常好烧。大铁锅闷出来的米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香气,和何平小时候的味道一样,长大以后他再也没有尝过那样的味道。

    把米饭盛出来后,紧贴着锅底结了一层薄薄的锅巴,这是何平小时候的最爱,又脆又香,一嚼嘎吱一声,馋的人口水都流出来。

    何平把锅巴铲出来,递给小柱儿一块,小柱儿放下手里的苞米杆子,也不在乎脏不脏,伸手就大口放进了嘴里。

    “唔~”好吃的小柱儿牙花子都要咧出来了。

    兔子皮是已经收拾好了的,何平只需要把肠子清出来就可以了。

    何平不像其他小说的主角一样重生穿越自带大厨技能,简单的把兔子剁成大块。

    荤油下锅,葱蒜爆锅,刺啦一声辛香料的香气就升腾出来。

    接着兔子肉下锅,倒进两瓢水。兔子肉咕嘟了约莫有个十多分钟,何平把小柱儿平时爬树采来的蘑菇下锅,往锅里撒上盐。

    十分钟后,一锅香喷喷的蘑菇炖兔肉被端到了炕沿上。

    父子二人就坐在炕沿上,小柱儿从锅里冒香气的时候就一直在咽口水,这会儿眼睛已经直了,就盯着肉。

    “开动!”

    何平一声令下,小柱儿飞速的夹起一块兔肉塞进嘴里,刚出锅的菜烫的小柱儿直抽嘴吧,抽了半天到底是没舍得把这块兔肉吐出来。

    “慢点,别着急,小心烫着。”

    “好吃。”

    小柱儿囫囵吞下肉,憨笑着对何平说。

    “好吃就多吃点,多吃肉才能长个儿。”

    何平露出了老父亲般的笑容,心里也更加坚定了要让小柱儿过上好日子的决心,不能让孩子跟着自己一起受苦。

    没吃过兔肉的人总是会觉得兔肉非常美味,这都是托了文学作品的宣传,实际上兔肉相对于家畜的肉来说肉质较为绵密,通俗讲就是比较柴,并不好吃。

    不过这对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闻着肉味儿的何平父子二人来说,却是一顿难得的美味。

    何平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吃着兔肉居然有一股流泪的冲动。

    这大概就是幸福吧。

    两斤的兔肉大半都进了小柱儿的肚子,何平有时候都好气这小小的人儿哪来的肚量,只能感叹一句大概是困苦生活的磨砺吧。

    家里的那只四角吞金兽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还有可爱又絮叨的老婆,还有父母……

    小柱儿看着愣神的何平,以为是自己吃的太多,不高兴了。

    他有点局促的碰了碰何平的手。

    何平回过神来,慈爱的摸了摸小柱儿的头发。

    “吃饱了没?”

    “嗯。”

    “吃饱了就好,用不了多久,爸一定让你顿顿都有肉吃。”

    “嗯。”

    小脑袋重重的点头,看着比何平自己都有信心。

    何平笑了,这不也是个四角吞金兽嘛,不过还没彻底激活,还只是个四角吞肉兽。

第15章 扩大规模

    和小柱儿吃完了一顿可口的蘑菇炖兔肉之后,何平迫不及待的要实现自己的计划。

    下午出工的时候,他蹭到韩兆军边上。

    “兆军儿,想吃肉不?”

    何平用一种一副怪蜀黍哄小孩儿的口吻说。

    “啥意思啊?”

    “我孵小鸡那事知道吧?”

    “知道啊!”

    “想不想入一股?”

    “入一股?”

    “你出鸡蛋,让兆社帮忙,回头孵出小鸡崽,我双倍还你。”

    韩兆军不敢相信,有这好事?

    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的韩兆军不知道,后世这种情况叫庞氏骗局,当然了前提是何平入不敷出卷款跑路。

    这种情况显然不可能发生。

    何平算了一下,刨除死蛋的情况,一个鸡蛋孵出一只小鸡能换三个鲜鸡蛋,双倍返还给韩兆军,剩下的一个就是自己的辛苦钱,韩兆军出的鸡蛋越多,何平的收入越多。

    出点鸡蛋,不用出力,就能返回来双倍数量的鸡蛋,怎么算都不亏啊。

    韩兆军忘了弟弟韩兆社还需要帮忙的事,反正小孩子没人权。

    可他家里的财政大权都在他爹妈手里,想拿鸡蛋出来可不容易。

    何平见韩兆军迟疑,就知道问题所在,他们这种没成家的小青年自然不可能掌管家里的财政大权,但何平知道韩兆军肯定能想到别的办法。

    这小子从小就跟着他爹打猎,身手不俗,还有一手好枪法,可以说是队里同龄人之间的扛把子。

    不远处劳动的许爱英见何平鬼鬼祟祟的和韩兆军说这话,忍不住好奇的凑过来。

    没等凑近呢,就被何平发现了,就对韩兆军说:“多少都行,你合计合计。”

    说完就走开了,不给许爱英偷听的机会。

    这事儿传出去,他又得被队里的人讲究,保密工作还是得做好。

    韩兆军的执行力果然很强,当天晚上偷偷摸摸的就给何平送来了三十个鸡蛋,拿蜡烛一晃,鸡蛋中间一圈黑乎乎的影子。韩兆军说明天晚上再送七十个鸡蛋,正好凑一百个。

    来的时候还带着个小尾巴,就是他弟弟韩兆社。

    韩兆军现在算是壮劳力了,每天都得跟队里劳动,韩兆社不一样,顶多算了半劳力,平时就帮着家里干点杂活,队里还用不上他,正好过来帮何平。

    隔天晚上,韩兆军再次送来了鸡蛋,准备就绪,下面就是孵蛋了。

    经过第一次的摸索,这次何平孵鸡蛋的过程可谓轻车熟路,哪怕鸡蛋数量翻了四倍。

    就是棉被有点不够用,把韩兆社这小子的棉被也给征用了。

    韩兆社家去抱棉被的时候被他妈何丽琴发现了。

    一问才知道,怪不得家里鸡蛋少了好几个,敢情是韩兆社这小瘪犊子偷的,给韩兆社一顿揍,韩兆社倒是挺讲义气,没有出卖他二哥。

    最后还是他爹韩玉铮解救,韩兆社才逃过了他妈的魔爪。

    “你就惯吧,天天跟何平你小子能混出什么好来,好吃懒做。”

    何丽琴没好气的埋怨着丈夫。

    “何平他本来就是个城里孩子,你还指望人家能像咱队里孩子一样下力干活啊。人孩子能想着过活的道道儿就行了呗,他孵鸡蛋不也挺好的么。”

    “他那是投机倒把。”

    “孩儿他妈,你还没看出形势吗?这自从嗡嗡嗡被打倒之后,政策一天一个样,公社早没心思管了,以后啥样谁也不知道啊!”

    “就你能白话。”

    夫妻俩的争辩最终以妻子的退让告终。

    韩兆社的加入让何平父子俩轻松了不少,之前何平每天白天都要去上工劳动,晚上还得看着孵蛋,基本没睡两个囫囵觉,都是隔三四个小时醒一次。

    何平父子俩加韩兆社三人分配好值班时间,何平白天要上工,于是就定了凌晨一点到五点这个时间值班,这个时间点是最难熬的时间,让两个小孩子值班他放心不下。他下工回来吃完晚饭就可以睡觉,值四个小时班第二天精神还不错。

    韩兆社上午帮着家里干点家务活,喂喂猪、鸡什么的,中午吃完饭过来值班。

    小柱从早上吃完饭开始值到韩兆社过来接班,俩人交替着出去捡柴。

    待第二批鸡蛋照蛋完毕,何平心里总算落了一块大石头,这可是二百个鲜鸡蛋,比正常的鸡蛋要贵三四倍,换成人民币至少四十块钱,这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了,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选蛋、烫蛋、入蛋、照蛋这几道工序是一点也不敢松懈的,度过了这个阶段,到后期孵化等待就是个慢工了,只要每天按时烧火,控制好火坑和室内的温度就可以了。

    二百个鸡蛋在照蛋阶段照出来四个死蛋,何平把四个鸡蛋煮熟分给了两个小子。

    就这么清水煮的四个鸡蛋,没有加任何调味料,两个小子愣是吃出了澳洲龙虾的感觉。

    不出意外,再有二十天左右第二批196只小鸡就会诞生。眼下何平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安排好这196只小鸡的伙食问题。

    这个年代农村家庭养殖鸡鸭不成规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饲料问题,鸡鸭的事物主要还是以粮食、蔬菜为主,在这个年代还是比较紧缺的物资。

    接近二百只的鸡,如果全靠粮食来喂养,耗费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目前何平以售卖小鸡为主,还可以负担。但大集的市场终究会有饱和的一天,何平估计也就是他再孵化两三次的事情。毕竟一个农村家庭,养十只八只也就顶天了,而且还不是家家都需要。

    以后注定是要以自养鸡为主,所以鸡饲料的问题迫在眉睫。

    在后世何平有个爱好——钓鱼,不会制作鱼饵的钓友不是一个合格的钓友。

    他曾经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来研究怎样制作出好用的鱼饵,而鱼饵之中有一种最为普遍和经济的东西就是蚯蚓。

    蚯蚓养殖的条件可以说非常的简单,繁殖速度也足够快,最主要的它可以制作鸡饲料,而且是几乎零成本。

    再配上粮食、蔬菜,鸡的饲养成本就会降低一大截。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