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4章 队霸二代目

    何平一番话说完,锐利的眼神审视着底下每个人的眼睛,所到之处众人的目光全都避开,这个时候谁瞪眼睛就是反对的意思,哪敢啊!

    老队长满意的点点头,不错不错,这瘪犊子已经有我一成的功力了。

    何平觉得自己现在有点“队霸老韩头儿”的气势了,见众人鸦雀无声,他对自己这番话的效果非常满意。

    “行了,我话就说到这。今天钱也领完了,大家都散了吧。”

    人群缓缓的退出仓库,来领分红的队里老人唠着闲嗑:“何平说的是啊,我看着有钱了还真不见的是啥好事儿。你瞅瞅这一年这帮小年轻作的,成天买这买那,天天烫个大波浪、穿着喇叭裤,像什么样子。”

    “就是钱闹的,前两年饭都吃不饱呢,这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啊,就开始糟蹋钱。”

    “花点还行,关键是那不争气跑去耍钱的,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啊!”

    老人们的话折射出了韩屯两代人之间消费观的差异,也提到了何平今天说那一番话最主要的原因。

    何平说的还是指吃喝嫖赌黄赌毒这些东西,他刚回来两天就听说了队里不少人上外面耍钱的事。

    虽说队里明令禁止干这事,甚至不惜以分红挂账来威胁,但也不可能做到水至清,很多人都是耍点小钱,队里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老队长和何平落在后头说话。

    “宋老六这老小子也该收拾收拾了,这两年太猖狂了,不光是我们韩屯,周围好几个堡子都让他给搅和的乌烟瘴气。等过完了年,我就上公社一趟,我还不信了,谁敢包庇这么个狗东西。”

    “您老别着急,这才哪到哪啊,再等等。”

    老队长瞥了何平一眼,“你小子又憋着啥屁呢?”

    “瞧您老说的,我这不是急您老之所急,想您老之所想嘛!你现在上公社去,最好的结果是让宋老六关蹲两年号子,出来了照样霍霍大伙,没啥大意思,要弄就得弄狠的。”

    老队长看了看他,“都是乡里乡亲的。”

    何平理解老队长背后的潜台词,都是乡里乡亲的,也不能弄太狠。

    “妇人之仁了不是?耍钱耍到家破人亡的还少了?你觉得像宋老六这种货色还需要什么情分和怜悯吗?”

    何平从小见过不少赌博致贫、甚至是家破人亡的例子了,像宋老六这种赌棍在其中绝对起了很大的作用,对这种人他不会有任何怜悯,除之而后快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老队长叹了一口气,“随你吧,不过可别等太长时间。”

    何平笑道:“好饭不怕晚,等宋老六栽进去,我保咱们红旗公社能太平十年。”

    说完了宋老六的事,老队长仍是闷闷不乐,“这嗡嗡嗡才过去几年啊,怎么这些牛鬼蛇神又都冒出来了。你这一年出门时间长可能不知道,咱县里现在太乱了,我让队里人取钱的时候,都得派十个八个人的。”

    “这都是后遗症,过两年就好了。”何平不在意的说道,等这帮瘪犊子尝到了专政的铁拳,就能老实十年八年的,“别想这事了,你还是想想咱队里的事,先把会计的事给解决了。”

    “不是让你会计叔带俩小子了么?”

    “那能顶什么用?远水接不了近渴,咱队里这账越来越多,越来越乱,得找个专业的。”

    会计叔毕竟只是大队会计,真正到了企业层面上,他的能力就捉襟见肘了。

    “那你啥意见?”

    “我打算给养鸡场和养猪场招两个专职财务人员。”

    “那会计是你想招就能招到的?”

    何平对老队长的不自信很不满意,“这我就得说说你这位老同志了,现如今我们韩屯今时不同往日了,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现在农学院的老师学生们都能来,那会计多个啥?厂子里那点死工资,到咱队里干三个月够他干一年的,有啥招不到的。”

    “有俩钱儿把你烧的,还说这个说那个,我看就你幺蛾子最多。”老队长骂道。

    “你不懂,咱这叫人才竞争,你不给高点人家凭啥来啊!”何平还嘴道。

    “不愿意管你那些破事,自己安排去。”老队长说不过何平,甩手走了。

    这老头儿!

    分完红都下午了,何平信步走回家。他家就在村口,离着小摊贩们自发形成的小集市并不远,见此时还有不少人在摆摊,何平便走了过去。

    这个小集市的形成不仅方便了韩屯社员,包括周边的几个堡子也跟着受了益,针头线脑的东西上县城和大集上买一回还不够费事的,这里多方便啊。

    尤其是过年前这段时间,货品更加丰富。

    “这肠儿怎么卖?”何平见有卖肉肠的就想买点。

    “一块一一斤,填的全是瘦肉。”

    过年这阵儿,猪肉涨到了九毛一斤。

    何平捡起一根闻了闻,肉香浓郁,“给我来三斤吧。”

    “好嘞。”

    何平在小集市上逛了半个小时,把所有卖吃的的摊位都关照了一遍,才心满意足的回了家。

    “何平哥!”韩兆军见何平回来站起身。

    “你咋过来了?”

    “给你送存折。”说着韩兆军从兜里掏出一张存折,“这是今年养鸡场的分红,一直放在我这了。”

    何平接过存折,“这点事还用专门跑一趟。”

    “这不是离得近么。对了,兆社是不是来你这借钱了?”

    何平心里猜到了他肯定是来问这件事,“借了。”

    “这小子,真是不省心。”

    “你们也别上火,兆社脑瓜子灵,做生意吃不了亏。”

    韩兆军叹气道:“这我倒知道,就是担心他,年纪还是小。”

    “别搞的老气横秋的,你比他大几岁?怎么一结婚还摆上老资格了呢?”

    韩兆军被何平批评两句,脸色有些发红,“何平哥,我就是担心他。”

    “知道你担心,但这种事情担心没用,让他自己去闯吧,年轻轻的小伙子这个时候不去闯什么时候闯?”

    韩兆军见何平这么支持弟弟,便不再说话了,反正有何平哥顶着,回去跟父母也有交代了。

第95章 这一年的收入

    韩兆军走后何平算了一下自己今年的收入。

    小钱就不算了,养鸡场分红7万1千多块,养猪场分红7万3千多块,《福贵》稿费6万1千块,图书出版业务他分了六成利润11万6千多块,总得算下来今年一共进账32万2千块钱。

    算上他手头上剩的4万块钱,他现在已经有36万的身家了。

    何平算到最后泪流满面,穿越过来快三年了,这身家的增长速度怎么跟穿越之前打工的收入差不多呢。

    他当然知道两个年代的物价差距,只是感叹一下挣钱不容易而已,尤其是在苟发育的时候。

    另外还有韩兆坤的那笔投资,现在还没有见到收益,何平觉得这门生意的潜力应该是不错的,要知道后世国内的纺织业和制衣业可是横扫全球的。

    再就是借给韩兆社的三千块钱,他也没指望这小子短时间内还上。

    算完了账,何平开始做晚饭。

    院子外面响起了清脆的车铃声,毛春华推门进来。

    “你怎么跑过来了?”何平诧异道。

    毛春华的脸被北风吹的通红,“我给你们爷俩送新衣服。”

    “明天送不也一样吗?”

    “明天我还得上班呢。”

    毛春华把她给何平父子俩买的衣服放到炕上,“你这次回来这么晚,也没空去做衣服,我就去给你们买了两套,你等会还上看看合不合身。”

    何平把毛春华抱在怀里,“想的可真周到。”

    他刚准备有下一步动作,小柱儿风风火火的从外面跑进来,“爸,吃饭了没?”

    何平被撞破了好事,没好气的说道:“吃吃吃,就知道吃,一天天的除了玩就是吃,寒假作业写完了没?”

    小柱儿见老爸脾气不顺,立马乖巧,“毛阿姨!”

    “行了你。”毛春华说了何平一句,“小柱儿,咱不搭理他。走,吃饭去。”

    何平在小集市上买了不少吃的,今天的菜色还算丰富,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完了晚饭,何平骑着车子把毛春华送回了家。

    返回韩屯的途中,何平冻的瑟瑟发抖,心里发誓,明年说啥也得买一辆四个轱辘的车。

    腊月三十,81年的最后一天,何平起来的很早。

    把屋里屋外都收拾了一遍已经快早上十点了,他刚想上场子里去,外面就响起了汽车的轰鸣。

    “何平哥,我过来给你送彩电来了。”来的是赵波。

    “快进来!”

    赵波把彩电抬进屋,放到电视柜上。

    “前天跃进哥说你想弄台彩电,我就托人弄了一台松下的,你看看咋样。”

    何平瞅了瞅这台彩电,平平无奇的松下14寸彩色电视机,不过在这个年代应该算是顶配了。

    “挺好挺好,辛苦了,坐下喝点茶。”何平给赵波倒了杯茶,“对了,这台彩电多少钱?”

    “跃进哥已经给钱了。”

    “你回去把钱退给他,多少钱我给你。”

    “何平哥,你就别为难我了,要不然跃进哥肯定跟我不乐意。”

    何平不容置疑的说道:“不行,你给我说个数,这钱我肯定得出,一码是一码。”

    赵波最终没拗过何平,接下了何平的钱。

    “这就对了。”

    给完钱何平进了书房把录像机搬出来,“来,过来帮我安一下机器。”

    赵波看到这台机器,瞪大了眼睛,“何平哥,这是录像机?”

    “嗯,从南山那边带回来的。”

    赵波是搞家电销售的,但在地区百货还没有见过录像机,只是在一些产品资料宣传册上见过这东西。

    赵波帮何平把家里那台黑白电视机换成彩电,然后连上录像机。

    何平又从书房里抱出一箱子录像带,“放哪个好呢?”

    挑来挑去他选中了一部老港片《独臂刀》,“就放这个吧。”

    自从何平把录像带抱出来之后,赵波就跟个乖宝宝一样做到了沙发上,屏气凝神的期待着接下来的时刻。

    当彩色的电视屏幕上出现“邵氏制片厂”几个大字的时候,何平心中突然生出了感慨,时空变换,但经典永恒。

    赵波见到电影真放了出来,眼睛瞪得老大,一动不动的盯着屏幕。

    《独臂刀》的剧情讲述的是大侠齐如丰想将为救他而身亡的仆人方诚的儿子方刚立为掌门人,此举引来方刚师兄的嫉妒。追求方刚不成的齐如丰的女儿齐佩联合师兄与方刚比武,却失手砍断方刚右臂,方刚负伤逃离齐家。

    只剩左臂的方刚被少女小蛮救下后一度意志消沉,但终在小蛮的鼓励下重获信心,凭借小蛮父亲留下的秘籍《左手图谱》练成“左手神刀”绝技。齐如丰的仇家笑面二郎和长臂神魔将齐的弟子系数杀尽,并囚禁了齐佩和齐如丰。顾及师恩,方刚决意不计前嫌助齐家一力。

    在《少林寺》上映之前,《独臂刀》可以算是香江武侠电影的顶尖代表作,风靡一时。

    何平时隔多年再看这部电影,依旧觉得非常不错。

    而赵波则完全沉浸在了电影的世界中,看电影对这年头的人来说绝对是难得的休闲享受,更何况是从来都没看过的香江电影。

    何平见赵波看的入迷,就没有打扰他,他上午还得去养鸡场和养猪场溜达一圈。

    何平先到了养鸡场,这里一如既往的忙碌。他今天有一件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养鸡场和养猪场的员工发福利。

    这是何平跟韩兆军交代的,每个员工发十斤大米、五斤猪肉,两个场子的效益好了,除了股东和社员们的分红,也要给员工们发些福利。

    “以后端午、中秋、春节,都要发福利,标准不能比这次低,以后效益好了标准还要提高。”何平跟韩兆军交代道。

    “好,以后我提前把这些事都交代好。”韩兆军说道。

    这次何平回来的晚,发福利这件事办的比较匆忙。

    现在养鸡场和养猪场的员工都是韩屯的社员,所以通知起来也比较方便,韩兆军让大家互相转告今天来领福利。

    两个场子现在员工加起来快二百号人,由于养鸡场的仓库比较大,所以大米和猪肉就都放在了这里,养猪场的员工们也是到养鸡场来领福利。

    上千斤的大米和猪肉就摆在仓库的门口,大家排着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表情,别看大家年底都发了上千块的分红,但福利这种东西是实实在在的物件,拿到手里就是能够增加人的幸福感。

    整个队伍井然有序,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第96章 那一夜,我们看电影

    养鸡场的分红发完之后,员工们欢天喜地的要把东西送回家,临走前何平叮嘱道:“今年谁家都不许放炮,咱养鸡场现在一天好几千块钱,蛋鸡两天不下蛋就是一万块,这可都是你们的分红,明白不?”

    “明白!”刚领了福利的众人齐声答道。

    鸡这东西一受惊就不爱下蛋,前两年养鸡场规模小,耽误两天损失不大。但现在不一样了,每天几千斤的产量,停一天就是几千块的损失。

    所以今年何平给队里立了规矩,禁止放炮。

    不过小孩子放的小鞭、摔炮、呲花这种是可以的,其他的一律禁止。

    队里社员们当然会对此有点意见,但想想蛋鸡几天不下蛋的损失,放炮这点事也就不算什么事了。

    发完养鸡场的福利,何平又来到养猪场,相比养鸡场的热火朝天,这里就要安静多了。

    生猪都出栏了,剩下的都是种猪、母猪和一些刚下生的仔猪,员工们刚才都去了养鸡场领福利,这时候养猪场里就剩下郭教授和丁有财两人。

    何平把两人叫过来,给每人发了一个红包。

    郭教授摸着红包的厚度,又翻开看了一下,全是崭新的大团结,整整两沓。

    “这太多了!”

    “别推辞了,这都是你们二位应得的,这一年辛苦你们两位了。”

    何平的话非常真诚,两人和他推辞了一番最终收下了红包,何平给郭教授的是两千块钱,丁有财则是一千块钱。

    丁有财怀里揣着一沓大团结,嘴角忍不住笑开了花,怎么都控制不住。

    “丁师傅今天早点回家吧。郭教授,你等会跟我上我家去过年。”何平给两人安排道。

    “好。”

    在养猪场又待了一会儿,等员工们回来,安排好年三十和初一的值班工作,何平便带着郭教授往家走。

    路过人才宿舍的时候,何平走了进去。这会儿人才宿舍里面住的农学院师生早就放假回家了,只有振开兄在这里独守空房。

    “振开兄,走啊!去我家过年。”

    何平叫上孤家寡人的振开兄,三人回到了家。

    赵波这小子还沉迷在武侠世界中不可自拔,何平他们进门才让他回神。

    “哎呀呀,这一看就入迷了。”赵波自责道。

    “没事,想看就在这看,晚点再回去。”何平说道。

    “不行啊,家里还有事呢,我得先回去了。”赵波依依不舍的跟何平告别,主要是舍不得录像机。

    送走了赵波,郭教授和振开兄都好奇的看着电视屏幕,“这放的是电影吗?”

    “嗯,香江的片子。”

    振开兄对电视里放的片子很感兴趣,坐下看起来。

    何平开始张罗做菜、包饺子,郭教授和小柱儿给他打下手。

    今年冬梅嫂子怀孕了,韩兆军也结婚了,过年的伙食不能指望他们了,还得自己动手。

    不过何平正和面的时候,韩兆社端着饺子跑了过来,“何平哥,我妈让我给你送饺子来了。”

    “还是婶子想着我。”

    何平见有饺子了,和的面也不能浪费,改蒸馒头。

    他留韩兆社在这吃饭,韩兆社看了两眼电视,艰难的拒绝道:“不了,今年家里人齐,我爸让我回去吃饭。”

    韩兆社走后,何平跟郭教授花了两个小时把饭菜弄好摆上桌。

    “振开兄,别看了,过来吃饭。”

    “这玩意可真好,外国的技术就是厉害,你说是怎么研究的呢?”振开兄吃饭的时候还在感慨着录像机的魅力。

    这要是放三十年后,妥妥的网瘾少年。

    “行了,别研究你的录像机了。”何平端起了酒杯,“今天是1981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即将迎来1982年。这一年能够认识郭教授和振开兄你们二位是我的荣幸,感谢二位对我的帮助,希望明年我们能够携手再创辉煌。来,干杯!”

    “干杯!”

    平县这边的年夜饭是放在中午吃的,几人吃完饭都有些微醺,把饭桌撤下去之后,在茶几上摆上水果、花生、毛克、奶糖,边看着电视边聊天。

    何平从南山带回来几十盒录像带,正好今天没什么事,放点香江电影看看也挺好,这对郭教授和振开兄来说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没过一会儿,韩兆社这小子着急忙慌的又跑了回来,身后还跟着一堆小伙伴。

    “你咋又回来了?”何平问道。

    “我吃完饭了。”

    “吃完饭你搁家好好待着,跑我这干啥?”

    “看电影呗。”

    韩兆社刚才来送饺子的时候就盯上何平家的录像机了,他以前没见过这玩意,但听说过。

    一看何平用这玩意在家放电影,他哪还有在家吃饭的心思了,扒拉几口饭就迫不及待的召集小伙伴们朝何平家进军。

    队里的半大小子们被韩兆社鼓捣过来不少,有他们在,何平家放电影的消息还能指望瞒得住吗?

    没过多长时间,队里吃完饭的社员们就把何平家挤的水泄不通。

    这年头对农村来说放电影就是过节,更何况还是大伙都没看过的香江电影啊!

    这真是全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屋里挤得是里三层外三层,实在挤不进来的就趴在外面窗户上看。

    队里人闹出这么大阵仗,直接就把老队长惊动了。

    一打听,又是何平这个瘪犊子闹的幺蛾子。

    “有俩钱儿把他给烧的。”老队长提着烟袋锅朝何平家走来。

    何平丝毫没有意识到老队长还有五分钟到达战场,他看着家里水泄不通的场景,忍不住扶住了脑瓜门子。

    造孽啊!这大概就是弄潮儿的悲哀吧!

    社员们可没空管何平的心思,他们连话都不说,就这么直勾勾的盯着电视屏幕。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幅诡异的场面,室内室外上百号人鸦雀无声,只有电视里的人物在说着对白。

    就在这时,一声大喝传来:“都干啥呢?干啥呢?”

    老队长气势汹汹的挤过人群走了进来,一见何平就骂道:“你个瘪犊子,一天天的能不能让我省点儿心,这大过年的又起什么幺蛾子。”

    何平委屈道:“我能有什么坏心思,我就是在家看个电视。”

    “看啥电视?”

    何平指了指彩电的方向,老队长循声望去,看了一眼……又一眼……再来一眼。

    电影真好看!

    1981年的年三十,何平家挤满了来看香江电影的社员们,直到深夜。

    何平用他手中的拍立得记录下了这一幕。

第97章 女婿上门(一)

    大年初一,何平哈气连天的从炕上爬起来。

    客厅里的电视还开着,他起来一看,队里的小年轻们眼睛迷迷瞪瞪的、头发乱的像鸡窝,像极了后世在网吧包完夜的网瘾少年。

    昨晚上队里人听说何平家能放电影,都跑过来了,挤得满屋子都是人,连老队长都不例外。

    等到了后半夜,那些年纪大的和年纪小的都熬不住回去睡了,就这帮年轻火力壮的熬到了最后,何平实在是拼不过他们,告诉了他们一下怎么换录像带之后就回卧室睡觉了。

    没想到大早上起来这帮人居然还没散。

    “都散了,散了。赶紧回去洗把脸,把新衣服换上,拜年去。”何平打着哈欠撵人。

    大初一的不去拜年,都窝在自己家里看电影,那帮老头儿老太太该挑理了,尤其是队霸老韩头儿。

    小年轻们依依不舍的出了何平家,出门立刻飞奔回家,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吃饭、换衣服,然后去拜年。

    不快不行,还得回来看电影呢,香江电影可真带劲。

    何平也招呼着小柱儿赶紧刷牙洗脸,等会他们也得出去拜年。

    一出门,路上尽是出来拜年的人,大家笑脸相迎,喜气盎然。

    折腾了一上午,好不容易拜完了年,走到家门口就看见他家院门口蹲了一排队里的小年轻。这帮小子急匆匆的拜完了年就以韩兆社为首蹲守在他家门口了,就等他拜年回来接着看电影。

    何平把这帮小子放进屋,自己就去补觉去了,剩下的让这帮小子随便折腾,昨晚他两点才睡,早上五点半就起来了,这一上午给他困的。

    到底是年轻人啊,人家熬了一夜,拜完了年连休息都不用,接着回来看电视。

    何平这一觉睡到晚上十点多,这帮小子还在看电影。何平从南山背回来的香江电影录像带已经快不够看的了,再看就得看那几部泥轰电视剧了。

    何平见这帮小子一个个的眼睛红的跟兔子似的,生怕他们再熬出个猝死啥的,就开始撵人。

    “去去去,都赶紧回家睡觉去。有空再看,这都看多长时间了,身体不要了?”

    好不容易把这帮小子撵回家,何平叹气的看着满地的瓜皮纸屑。

    这过年了吃的太多也不是啥好事,收拾起来忒费劲,刚才撵人撵的太痛快,忘了让这帮小子收拾完屋子再走。

    第二天,何平带着小柱儿和礼物去了毛春华家。

    他今天来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跟毛学山夫妇商量他和毛春华的婚期。

    “我们没什么意见,你们俩定就行。”毛学山夫妇的意见一致,尊重何平两人的想法。

    “那不如就定在五一吧。”何平想了一会儿之后说道。

    他这人从来不讲究什么良辰吉日,五一前后天气暖和,节日气氛又很浓厚,很适合结婚。

    “行,就定这天。”毛学山也觉得这日子不错,“春华没意见吧。”

    毛春华脸色发红,小声道:“你们定就行了。”

    毛学山夫妇笑呵呵的看着女儿和未来女婿,温桂珍说道:“你们俩啊,这事总算是定了。”

    “让您老二操心了。”

    毛学山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问小柱儿:“小柱儿啊,你爸和你春华阿姨这婚事你同不同意啊?”

    小柱儿有些害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目光怯怯的看向何平。

    “姥爷问你话呢,你说就行。”

    小柱儿点了点头,“同意。”

    毛学山笑着摸了摸小柱儿的头,“同意就好,那等以后他们俩结婚了,你春华阿姨就是你妈妈了,知道吗?”

    毛学山的话让何平很受触动。

    自己照顾了小柱儿这么长时间,可有时候却总会忽略这孩子的感受。毛学山刚才的这两句话,无疑是怕他和毛春华的结合会影响到小柱儿的情绪。

    小柱儿毕竟不是他亲生的,今年也十二岁了,是懂事的年纪,心里肯定多多少少会因为这件事有些想法。

    毛学山的话就是为了尽量减少小柱儿心里那些负面的想法。

    想到这里,何平蹲下身来,“柱儿,你放心。以后你不光有爸,还有妈,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三口了。”

    毛春华也蹲了下来,脸上带着柔和的光辉,“小柱儿,阿姨以后就是你的妈妈了。”

    何平他们开始在说结婚的事的时候,小柱儿还在一旁乐呵呵的吃东西,这会儿何平几人郑重其事的跟他说完,他才意识到这件事对他的影响。

    眼眶就开始发红,小嘴也撅了起来,也不知是怎么了,反正就是觉得心里委屈,以后我也有妈了。

    毛春华摸了摸他的脸,“别哭,这是好事,对不对?”

    小柱儿努力把眼泪憋了回去,“嗯!”

    毛学山拍了拍小柱儿的脑袋,“行了,继续吃饭吧。”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着晚饭。

    就在何平带着小柱儿在毛春华家吃饭的时候,韩兆国也带着媳妇儿马冬梅在老丈人家里吃饭。

    “你看冬梅这胖的,多好啊!等生的时候肯定能生个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马冬梅母亲看着女儿的样子说道。

    “行了,你就别说这事了,万一是个丫头呢!”马冬梅父亲说道。

    “呸呸呸,乌鸦嘴。”

    父母的表现让马冬梅非常有压力,丈夫韩兆国还在旁边,她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好岔开话题。

    “爸,咱家今年分了多钱啊?”

    马冬梅问的是丁屯跟韩屯合办的养鸡场发的分红,马冬梅父亲说道:“二百六十多块钱,跟你们韩屯比不了。”

    马冬梅闻言道:“那是不多。”

    “啥不多啊,现在有几家一年能挣二百多块钱的?你俩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马冬梅母亲批评道。

    “本来就不多嘛,那养鸡场也干的不小,才分这么点,我们前年跟你们今年差不多,也分了一千块咧。”马冬梅不服气道。

    “那不还得给你们韩屯分一半钱嘛。再说咱们队里多少户,你们队里多少户?”

    丁屯的规模要比韩屯大一些,户数一多,这平均下来,每户分的钱自然就少了。

第98章 女婿上门(二)

    丁屯的规模要比韩屯大一些,户数一多,这平均下来,每户分的钱自然就少了。

    “跟你们韩屯比不了,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咱也得知足。”马冬梅父亲说道。

    马冬梅父亲又问起了韩屯今年的分红情况,“听说你们大队今年分了四五千块钱,真有那么多啊?”

    韩兆国本来正闷头吃饭,见老丈人问话便回道:“差不多。”

    马冬梅母亲惊叹道:“乖乖,发这老些钱?这一年快赶上咱干一辈子了。”

    马冬梅父亲沉默了,都知道韩屯的分红肯定比他们高,但高的这个份儿上,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冬梅嫁到韩屯真是享福了!”马冬梅母亲眉开眼笑的说道,“对了,兆国。你家老三不是还没对象呢么?你看冬梅她二大爷家二妹妹咋样?跟你家老三岁数仿佛,长得也俊,比冬梅强。”

    韩兆国不知道该怎么接丈母娘的话,他平日里笨嘴拙舌的,于是看向媳妇儿。

    马冬梅父亲见女婿为难,便在桌子底下踩了老伴一脚,“说这干啥?吃饭。”

    马冬梅跟母亲倒是没什么忌讳的,“妈,这事你就别想了。人家老三要找城里姑娘,咱家二妹可不行。”

    马冬梅母亲一听女儿这话暗自腹诽,还找城里姑娘,瞧把他给能的,刚过上两天好日子就找不着北了。

    “老三就是个倔脾气,相中了人家城里姑娘,家里不少来提亲的,他死活不同意,我爸我妈怎么说也不好使。”韩兆国见马冬梅母亲脸色不好,怕马冬梅父母误会,解释了一句。

    马冬梅父亲笑道:“现在你们韩屯条件好了,城里姑娘也不愁找。”

    “他呀,现在就是心野了。去年靠给人照相挣了不少钱,这不,最近又开始张罗着要开照相馆了。”马冬梅说道。

    马冬梅母亲惊讶道:“开照相馆?那得不老少钱吧?”

    “不知道,反正听老三说光买设备就得好几千块钱。”

    马冬梅父母听了直摇头,“你们韩屯现在真是发达了,说话都是论千的。”

    马冬梅父母的反应其实代表很多韩屯周边大队、公社老百姓的态度,原本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现在韩屯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让很多人一时之间都难以适应,各种羡慕嫉妒恨。

    有那些心眼活泛的现在就研究着怎么能在韩屯蹭点好处,比如像马冬梅母亲这样想结亲的。

    还有想跑过来打工的。随着韩屯的场子用工量越来越大,肯定不能完全指望韩屯的社员们,一旦用工量超过韩屯总劳力的某个节点,影响到春种秋收,那么他们必然会对外招工,很多人就在等这个机会。

    大伙可都听说了,韩屯场子的工资跟进工厂差不多,而且还有福利,发的都是大米、猪肉这种硬通货。

    去年养鸡场扩建的时候就用了不少来干活的临近大队的社员,给的日工价钱都不低,回去一宣传,都知道韩屯的场子贼大方,这样的好地方,谁不盼着来?

    “冬梅,你还记得丁有财不?”马冬梅母亲问道。

    “不猪倌么?现在在咱们养猪场干活呢。”

    “可不么,听说在你们韩屯养猪场干了一年可没少挣钱,三十那天回家甩给他老婆子一沓大团结。”

    韩兆国和马冬梅对视一眼,他们当然不知道养猪场给丁有财发了多少钱,但他们了解何平的性格,这种事完全有可能。

    “应该是真的。养猪场年末这一波挣了不少钱,何平对大伙挺大方的。”马冬梅道。

    “我就说是真的,这帮人老不信,还说我替你们韩屯吹大气。”马冬梅母亲不忿的说道。

    马冬梅父亲劝道:“你瞅瞅你,这点事有啥好生气的。再说了,老财养猪是把好手,韩屯养猪场要真挣到钱了,给他多发点不是很正常嘛,再多也没多过他们韩屯的人去啊!”

    “那倒是,一家好几千块呢。”说来说去,话题又绕回了分红上。

    一顿晚饭就在这种议论中过去。

    同在一个大队的丁有财家里,今天家里人口格外的齐。

    丁有财生了四个儿女,大女儿、二女儿都已经出嫁了,大儿子也刚结婚不长时间,小儿子刚满二十,还没结婚。

    一家子连老带少十几口人,分成了两桌吃饭,丁有财带着儿子、女婿一桌,丁有财老伴带着女儿、儿媳和孩子们一桌。

    对比往年的气氛,今年丁有财家饭桌上的气氛要热烈很多,两个女婿频频向丁有财敬酒,让老头儿有些上头。

    “爸,那韩屯养猪场真有这么挣钱啊?”大女婿闷了一口酒后问道。

    丁有财滋了一口酒,眼神中已经有些醉意,“挣钱是挣钱,过年这一批生猪卖了一百多万。”

    丁老财的话一出口,桌上其余四人皆发出一声惊呼:“一百多万?”

    “吵吵啥?没见过世面那样。卖是卖了一百多万,可这一年人吃马嚼的,剩下的也就是二三十万。”

    “咋剩那么点呢?”

    “少啥少,那也不少了,二三十万呢。”

    ……

    大女婿和二女婿就“二三十万”的多少展开了辩论。

    丁老财看着两个女婿在酒精的催化下争得脸红脖子粗,心头却丝毫没有恼意。

    “行啦!有啥可分辩的,我给你们算算账不就知道了吗?”丁有财打断了两个女婿的话题,“你们看。建养猪场得花钱吧?听说是花了五六万块钱。咱们猪场里现在三四百头的种猪、母猪,这又是二十来万。养猪的饲料、药品、干活的工钱,又是三十来万。听说咱队办企业还得缴税,剩下的钱一下子又得去掉三分之一。场里再留点明年的资金,队里留些钱。能剩个二十来万已经相当不错了。”

    两个女婿听丁有财算的直眼晕,都是论万算的,他们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啊。

    倒是丁有财的大儿子没被丁有财口中的天文数字镇住,而是问道:“诶,爸。韩屯养猪场生意那么好,明年养的猪肯定更多,他们打算招人不?”

    大儿子的话问到了关键问题上,桌上剩下的两个女婿和小儿子都直勾勾的瞅着丁有财。

第99章 振开兄回京

    丁有财虽说喝的有点多,但并没有醉倒,心里不禁埋怨这傻儿子,这人多嘴杂的问这话干啥,想问私下里咱俩人说多好。

    “那个,韩屯现在啊,还是用他们自己人,估计等以后他们人不够了才可能从外面招人吧。”

    大女婿打蛇随根上,“爸,那你可得想着我们啊,韩屯要是招人了,告诉我们一声。”

    小儿子也跟着凑趣,“爸,你给我问问,看看能不能在你们猪场找个轻松的差事。”

    丁有财正不知道气往哪撒呢,小儿子这句话正好撞在枪口上,“上一边去,一天天不务正业,就知道好吃懒做。”

    小儿子被丁有财训斥了一番,心里念叨着真是有钱了说话就硬气,现在老头儿挣钱多了,自己更加不受待见了。

    “我不就问问嘛,你瞅你。不问了不问了,以后你们养猪场求我去我都不去了。”

    大儿子扒拉了弟弟一下,“说啥话呢,爸是为你好。爸,你就帮咱问问呗,万一人家真要人呢。”

    丁有财头疼的看着这俩傻儿子,这事能当着你俩姐夫面问么?愁人啊!

    “行,回头我给你们问问。”为了赶快结束这个话题,丁有财只能应付道。

    大女婿见桌上的气氛有些压抑,便转开话题,“老二今年也二十了,该张罗娶媳妇了。”

    说到这个话题,丁有财来了兴致,“是得赶紧给他找个媳妇儿管管,一点也不省心。”

    二女婿也捧着老丈人唠:“爸一年在养猪场不少挣,要是把老二也弄过去了,家里这日子可妥了,啥样媳妇儿说不到?”

    两个女婿的话让丁有财老怀大慰,瞧瞧这俩女婿,再瞧瞧那俩儿子,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一说起给小儿子娶媳妇儿的话题,丁有财老伴也插上了话,“老丁啊,等开春就给小二寻摸吧,岁数也不小了。”

    丁有财点点头,“找,都二十了,开春让人给问问谁家有合适的姑娘。”

    说到给小儿子娶媳妇儿,丁有财的态度跟前几年给大儿子娶媳妇儿的时候判若两人。要说这人啊,还得是兜里有钱,说话才硬气。

    以前他给队里当猪倌,家里日子还算不错。后来队里养猪场干不下去了,家里的日子也跟着走了下坡路。

    大儿子娶媳妇儿的时候正是他们家最困难的时候,要不是把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彩礼钱都用上了,这媳妇儿都不见得能定下来。

    去年年初的时候他还和老伴愁这小儿子结婚的时候咋整,没想到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韩屯开个养猪场请他去帮忙,这一年就挣了他过去十年挣的钱。

    这下子给小儿子娶媳妇儿的钱有了,丁有财心头的重担也放下来了,人也跟着轻松了不少。

    何平从毛春华家回到韩屯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四了,韩屯的小年轻们早已是嗷嗷待哺,每天能来何平家门口转悠八百遍。

    “这何平哥咋还不回来呢?”

    韩屯的小年轻们这两天见面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韩兆社也在等何平,不过不是为了看香江电影。

    何平刚到家,队里的小年轻就一窝蜂的都跑到他家,何平也懒得搭理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摆弄去。

    “去沪上?”

    韩兆社把何平拉到一旁,说出了今天自己来的目的,他要到沪上去买照相馆用的设备。

    “上奉城买不到吗?”

    “我打听了,沪上那边品牌多,价钱低。你之前不是去过沪上嘛,有认识的熟人不,我第一次去沪上,蒙头转向的,想着有个熟人领着能好点。”

    “你介绍信开好了么?”

    “开好了。”韩兆社掏出大队给他开的介绍信,这年头没有介绍信真是寸步难行。

    何平想了一下,他在沪上算得上熟识的就仨人,李准老师、毕利奎、张瑜。李准老师身体不好,肯定不能麻烦他,还是找毕利奎或者张瑜吧。

    这俩人都是常年待在剧组,也不知道现在在不在沪上。

    “行吧,等你走之前我打个电话问问,看看能不能找人接应你一下。”

    “谢谢何平哥,我就知道找你准没错。”韩兆社拍马屁道。

    说完正事,这小子又跑到客厅里去跟着伙伴们嘻嘻哈哈的去看电影,丝毫看不出来变化。

    何平心里感叹,这小子现在真是长大了,也成熟了,在外面不过历练了短短半年而已。

    过完年这段时间,日子好像过得特别快。

    韩兆社已经去了沪上四五天了,何平之前给沪影厂那边打电话的时候,毕利奎主任还在谢晋导演的剧组忙活着,张瑜倒是在沪上,于是他就托张瑜帮忙照顾一下到韩兆社。

    张瑜满口答应,两人在沪上虽然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好歹也是过命的交情。

    眼看初十了,梁跃进那边来信儿说沙俄文学名著丛书和钢笔字帖已经开始在外省铺货了,新华书店那边反馈卖的还不错。

    振开兄最近一直在屋里研究着他的阿美利加文学名著丛书,研究了十天,没什么进展,他找到了何平。

    “我得回京城去。”

    “嫂子不是要过来了吗?怎么想起回京城了?”

    “阿美利加的名著译制本实在是太少了,平县这边也没有什么翻译人才,想把这套丛书编好,必须得回京城去。”

    何平一拍脑袋,这确实是自己的疏忽,“行啊,那就回去吧。我先给你拿几千块钱,这段时间在京城的一切开销你就从这里面出就行,如果不够等回来再给你补。”

    振开兄连忙推辞,“不用,等我回去需要用钱再跟你说。”

    “行了,你就别跟我客气了。这是公事,就按我说的来。你回京城之后也不用着急先工作,带着嫂子出去散散心,休息一下。丛书的事情不着急,等你休息好了再做。”

    振开兄有些感动的说道:“我没事,每天跟文字打交道对我来说是件开心的事。”

    “我也不劝你,你自己拿主意吧,反正这套丛书你今年能弄出来就行,时间你自己掌握。”

    何平非常信任的把任务交给振开兄,正月十二振开兄踏上了回京的货车。

第100章 大张旗鼓的招聘

    过完了正月十五,闲了一冬天的农村人开始忙了起来。

    这里面韩屯社员们除外,他们是冬天的时候比夏天还忙。这里指的是队里四十岁以下的社员们,他们除了要到队里的两个场子里上班,晚上还要去夜校学习,比狗都忙。

    何平最近经常跑的是养猪场,现在养鸡场他已经彻底交给韩兆军了,心里还在盘算着过一段时间是不是也得给养猪场找个合适的管事人。

    本来郭教授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把他放在养猪场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而且何平后面开饲料厂还要用到他。

    丁有财养猪是把好手,可一来没什么文化,二来也没什么管理手段。

    何平为这个人选有些挠头,不仅如此,养猪场开春以后的规模要比去年翻一番,现在员工已经有些不足了,招工的事也得抓紧了,还有队里会计的事。

    这几件事就够何平忙一阵子的,他托周围不少朋友打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终于在所有人脉耗尽之前,有了眉目。

    刘爱霞他哥刘爱军有一个同学,在县里燃料厂当会计,去年年底因为单位账目的问题被领导当了替罪羊,发配到一线干起粗活,现在正想找个出路。

    得知这个消息,何平蹬着自行车就赶到了县百货商店,找到了刘爱霞。

    “哎呀,爱霞啊爱霞,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啊!”

    刘爱霞可能是因为跟李峰谈恋爱的缘故,现在越发的心宽体胖,“你可行了吧,用得上人家的时候叫得比谁都亲,用不着的时候连面都朝不到。”

    何平舔着脸笑道:“我这不是忙嘛。走,中午请你出去吃饭。”

    “拉倒,我才不稀罕你那一顿饭呢。你去找我哥吧,这事是他帮你张罗的。”

    何平又跟刘爱霞客气了几句,见她真不想去,便去找她哥哥刘爱军。

    在刘爱军的带领下,何平见到了他的同学,前燃料厂会计——张新军。

    和张新军简单的聊了一会儿,何平大致判断出这位的品性,看上去还算不错,说难听点就是比较老实,难怪会被领导当成替罪羊。

    会计这种职业,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品。

    “我们韩屯这边虽然只是个队办企业,但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去年我们的营收已经达到了两百万元的规模,今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成长速度会比去年更快。”

    听张新军介绍完他自己的情况后,何平也简单的给张新军介绍了一下韩屯的情况。

    他来招人,人家也是来找工作,这是双向选择。

    张新军听完何平的介绍之后也挺满意,他为人比较老实本分,在燃料厂的遭遇让他看破了国营工厂里的那些蝇营狗苟,如其在这里受气,不如到外面闯荡闯荡。

    但当何平说完他的待遇之后,张新军心里的想法立马发生了转变,这哪里是出去闯荡,这是攀上高枝儿了。

    “如果你到我们这里来上班的话,可能要先把我们两个场子的财务工作都抓起来。当然了,这个工作量大了,工资也不能太差。你去了的话,基本工资六十块,各种补贴、奖金、福利另算,年底有分红。具体数目等你到了我们再详谈,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保底数目,你一年的收入肯定不会低于一千块钱。”

    张新军听何平说完,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一千块钱,这可要比他在燃料厂的工资整整高出一倍了。

    张新军有些激动的站起身来,二话没说,“行,我就到你们场子去上班了。”

    何平没想到这件事会如此顺利,不是说这年头的人都对铁饭碗非常留恋的吗,老兄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殊不知,张新军一个在单位已经被边缘化的人,能有人给他开出这么高的工资去请他上班,他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现在我们韩屯的财务人员比较匮乏,你到了岗位上之后,我想让你带几个徒弟,以后他们就在你手底下干活,怎么样?”

    “没问题。”张新军说道,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的单位里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了,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下了下来。

    招揽到张新军,何平张罗着带张新军和刘爱军两人到外面饭店搓了一顿。

    搞定了会计的事,何平又开始给养猪场招人,他去跟老队长商量了一下这件事。

    现在队里一半多的成年劳力都投入在两个场子里,再从大队里抽人,队里真就剩下空壳了。

    “还是从外面招人吧,现在周围不少大队都打听咱们场子招不招人,有的是人愿意来。”老队长有些不舍的说道。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进场挣工资这种事他当然想留给自己人,但现在韩屯人口已经无法满足两个场子的需要了,对外招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不用担心,工资才能开出去几个钱,分红才是大头,真正的钱不还是我们韩屯人挣的嘛。”

    老队长没说话,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和老队长商量完毕,何平立马安排人起草招工告示,也不往远贴,就贴在两个场子的门口。

    果然,没过一天的时间,来问的人就络绎不绝。

    本来周围几个大队的社员们还寻思韩屯可能得再过一段时间才对外招人,没想到这一开年就开始招人了。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之下,韩屯场子招人的消息没用两天就传遍了周围所有公社和大队。

    来应聘的人如同潮水一般,把两个场子的大门围的水泄不通,但实际上这次只是养猪场要找二十人而已。

    来应聘的人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堵着门就不走。

    何平只好出面把人都领到了队部,安排人给他们登记,逐一进行筛选。

    招聘工作整整持续了三天,何平从将近两千名报名者中优中选优,最终挑选出了二十名养猪场员工。

    这比例不比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低多少。

    招聘完之后何平还得劝那些落选的应聘者,“这次没招上没关系,还有下次。我们韩屯的招聘不会只有这一次,以后肯定还会有机会的,大家回去多关注我们的消息。”

    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把落选的人都给送走了。

第101章 撒鸡血

    何平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总算把落选的人都给送走了。

    一次接近后世公务员考试录取比例的招聘落下了帷幕,整个过程耗费了三天时间,差点把何平累到当场去世,招聘来的员工绝对是优中选优,精益求精。

    二十个二十岁出头的大姑娘小伙子,个顶个的精神,要个头有个头,要长相有长相,平均学历达到了初二的水平,即便是现在的国营工厂也不见得有韩屯养猪场招聘的阔气。

    把人找来第一件事干什么?

    当然是撒鸡血,不是,灌鸡汤、打鸡血了。

    天色暗沉,北风呼啸。

    韩屯养猪场门前的空地上,二十名精兵强将站立当场,为首一人神情肃穆,不苟言笑。

    “同志们!”

    今天的风有点大,何平卯足了力气喊道:“今天是你们第一天到我们韩屯养猪场上班,首先我代表韩屯生产大队的全体社员们以及养猪场的全体员工们欢迎你们的到来。”

    “哗!”

    掌声适时地响起,何平满意地点点头,到底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觉悟就是不一样,队里那些夯货根本没法比。

    何平双手下压,掌声瞬间停下。

    “你们这二十人是从上千名应聘者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对你们寄予了厚望,我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能够拿出一百二十分的热情和干劲做好份内的工作。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跟你们说,只要你踏实肯干,你们在我们这里就可以得到在别的地方得不到的待遇。有不信的没关系,你们可以跟身边的工友们打听一下,看看我何某人有没有说大话。

    我们韩屯养猪场去年一年创造了上百万的产值,为韩屯、公社乃至国家都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这些都是靠着我们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员工们仰视的看着何平,大家早就知道何平这个人,现如今何平的名字在平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废话我也不多数了,工资待遇你们之前都了解过了。接下来半个月是你们的试用期,养猪场的老员工会给你们进行培训,日常也会跟着他们熟悉工作,我希望这半个月的试用期过后你们每个人都可以留在这里,同我一起享受来自韩屯发展的红利。

    话就这么多,希望大家都鼓足干劲,努力奋斗!”

    何平讲完话,掌声再次响起,比刚才还要热烈。

    新员工们被老员工们领进场,准备开始他们第一天的工作。

    何平对郭教授说道:“郭教授,这些人就辛苦你多教导了。”

    郭教授笑道:“你说的哪里话,这都是份内的事。养猪场来了这么些新生力量,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拜托了!”

    养猪场充实了新员工,人气比以前多了不少,这些天第二批仔猪陆陆续续的降生,这批人正好派上用场。

    正月二十这天,走了将近半个月时间的韩兆社回来了。

    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车的摄影设备。

    “呦,兆社回来了?沪上怎么样啊?这一去得有半个月了吧?”

    有队里社员看到半个月不见的韩兆社,围上来问道。

    “回来了,可不将近半个月了么。”

    韩兆社穿了一身洋气的衣服,一看就是沪上的东西,他一脸灿烂的跟人打招呼。

    “从沪上回来的就是不一样,你瞅瞅这一身衣服穿的,真带劲!”

    韩兆社被社员夸得嘴都合不上,他花了大几十块钱买这身衣服为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嘛,但嘴上还在说:“都是沪上的路边货,便宜的很。”

    “啧啧啧,路边货就这么带劲,要不说沪上东西好呢。”

    韩兆社春风得意的跟社员哈拉了半天,周围又有不少人围着问他在沪上的见闻。

    韩兆社是什么人,那是茅房拉屎脸朝外的汉子,有逼不装过期作废。

    他那沉睡了半年的长舌体质再次被激活,也顾不得先把设备送回家了,坐在驴车上就跟社员们吹了起来。

    队里很多人都知道韩兆社去了沪上买东西,要开照相馆,今天他一回来算是彻底引爆了社员们的好奇心。

    没过一会儿,这帮人就把送韩兆社回来的驴车围的满满当当。

    拉脚的师傅不乐意了,“诶我说,还走不走啊,不走就把钱给我结了。”

    正唾沫横飞的韩兆社这才想起来还有人等着他,连忙堆笑道:“不好意思,对不住了师傅,咱们这就走。”

    说完他又对社员们说道:“那啥,都别在这围着了,先让我把东西送回家,回头有空再跟你们说。”

    社员们也不着急,把路给韩兆社让开,然后跟在驴车后头,看样子是不听韩兆社吹明白就不走了。

    到了韩兆社家,社员们帮忙卸设备,韩兆社提醒道:“大家都轻点,我这设备太精贵。”

    “这玩意多钱啊?”有社员好奇的问道。

    韩兆社指着一个纸箱子,“这套是冲印设备,一千五百多。”

    社员们吃了一惊,“这么贵呢?”

    现如今韩屯人也有钱了,年底分红每家四五千块,可一个箱子就值一千多块钱,对社员们来说还是比较吃惊的。

    “照相这玩意就是这样,设备都贵的很。这还是在沪上买的便宜一点,要是在别的地方买更贵。”

    社员们心里扒拉了一下这些东西,少说也得有七八千块钱,搬东西的动作顿时轻柔了起来,有那怕惹事的,干脆就不上手了。

    东西卸完,社员们就坐在韩兆社家里跟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询问他在沪上的见闻。

    “这回还得感谢何平哥,要不是他给我找了熟人帮忙,我连路都找不到。”韩兆社跟社员们诉说着他这次去沪上的经历,他神秘兮兮的问:“你们知道我这次到沪上,何平哥我给找的熟人是谁吗?”

    “谁啊?”社员们的胃口被韩兆社吊了起来。

    “《庐山恋》还记得不?”

    “记得啊!那电影好看。”

    “里面的周筠,给我都弄懵了。”

    “霍~”不少社员大吃一惊。

第102章 吹牛逼的后果

    不过有的社员早就知道何平认识电影明星,“上回何平从沪上回来的时候不就说过这事嘛。”

    “那会谁知道是真是假,我还以为何平吹牛呢。”

    “这回知道是真的了吧?我跟你说,周筠,不是,是张瑜,那是真好看啊。”韩兆社说着脸上露出追忆的神色。

    “人家是电影明星,能不好看么。”

    有社员坏笑着不怀好意的问韩兆社,“诶兆社,那你跟张瑜认识了,就没点什么别的想法?”

    韩兆社从陶醉的神情中抽离出来,“我能有什么想法,我自己什么身份我还是知道的。张瑜那样的电影明星,得是我何平哥那样的人才配的上的。”

    众人调笑道:“你小子还挺有自知之明。”

    “那必须的。我跟你们说,人家张瑜一见到我那叫一个热情啊,还请我吃饭呢。这都是何平哥的面子。”

    “何平行啊,电影明星都这么给面子。”

    “你也不看看人家啥身份——作家,小说都改编成电影了。说起来也有一年了,也不知道何平那电影啥时候能看。”

    社员们说着说着楼就歪了,又讨论起了何平那部小说改编的电影。

    韩兆军在养鸡场仓库忙的满头大汗,“这会儿人都跑哪去了?”

    跟他一起干活的社员道:“你还不知道?兆社回来了,好几个人都跑去跟兆社打听沪上的见闻去了。”

    韩兆军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这帮瘪犊子!”

    随即他又觉得不对,“这个瘪犊子!”

    说完他闷头朝家里走去,同时心里还在想,何平哥把养鸡场交到自己手上的时候,养鸡场都好好的。这才多长时间,纪律就开始涣散,自己愧对何平哥的信任。

    到了家里,韩兆军看到韩兆社眉飞色舞的跟一帮社员在那吹牛逼,气就不打一处来,抄起棒子就冲了上去。

    “二哥,诶,二哥,二哥~二~哥……”

    社员们看着韩兆社在韩兆军的大棒之下狼狈逃窜、痛苦哀嚎,个个面露惧色,脚步纷纷向门口挪动。

    溜了溜了!

    五分钟之后,韩兆社遍体鳞伤的躺在炕上,社员们早已逃之夭夭。

    韩兆军念头通达的扔下了棒子,一句话没说,回了养鸡场。

    韩兆社独自躺在炕上,面无表情的念叨着:“我这是招谁惹谁了,我就吹个牛逼,我就吹个牛逼……”

    回到养鸡场,韩兆军虎视眈眈的看着那几个半路开溜的社员,这帮人立马做贼心虚的低下头,生怕自己步了韩兆社的后尘。

    养鸡场发生的事,没用一个小时就传到了何平的耳中。

    他对此呵呵一笑,养鸡场他既然交给韩兆军管理了,就不会再轻易插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何平一向坚持的原则。

    倒是韩兆社这小子的遭遇让何平捡了个乐,半年多没让韩兆军收拾过,这小子现在有点飘了,这回收拾收拾也挺好,省的以后开照相馆了,飘的更厉害。

    在养猪场待了一会儿之后,见没什么需要他干的,何平就信步往家走去。

    村外的小集市并没有因为年过完了而消失,反而呈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多了不少做生意的小贩,成了方圆这一片最热闹的地方。

    闲来无事,何平走了过去,寻思买点晚上吃的东西。

    逛着逛着,他发现了一个熟人,夏天的时候走街串巷卖冰棍的那姑娘。

    “郑文芝?”

    “何平?”作为她的老主顾,郑文芝怎么可能不认识何平,她见到何平一脸惊喜。

    “你怎么跑这儿摆摊了。”何平问道。

    郑文芝说道:“冬天冰棍不好卖,我本来在家待着的。后来听邻居说你们这边挺好,我就过来了。”

    何平对郑文芝的印象很好,小姑娘非常机灵,做生意也挺有灵性。

    “怎么样,卖的咋样?”

    “还行,跟夏天比不了,但肯定比在家里闲着强。”

    “给我来一根奶油的。”

    冬天吃冰棍绝对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体验,何平嗦了一口冰棍,透心凉。

    “你这工作季节性太强了,怎么没换个别的干干?”

    郑文芝苦笑道:“哪有那些合适的工作给我干,能有这么个工作就已经不错了。

    何平瞅了瞅她,问道:“你以前跟我说你什么学历来着?”

    “高一,没念下去。”

    “有没有兴趣来我们韩屯工作?”

    “啊?”郑文芝被何平突如其来的一问弄得有些发蒙。

    “啊什么,我们这里需要财会,有现成的师傅带,来不?”

    郑文芝的小脑瓜在这一刻飞速的转动,她早就听人说过现在韩屯的队办企业办的很好,想想自己在冰棍厂遥遥无期的熬日子,倒不如直接来这里算了。

    想到这里,郑文芝心里一横,也不打算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了,“行啊,给多少钱?“

    何平挺喜欢她这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放心吧,钱差不了你的,你要觉得行的话,明天上我们养鸡场去找会计张新军,具体事情你跟他详谈就行。”

    “那说好了,你可不能反悔,别到时候我明天过来你再不要我。”郑文芝怕何平反悔,说道。

    “放心吧,这点事我还做得了主。”

    说完这件事,何平舔着冰棍笑呵呵的走了。

    何平走后,郑文芝还有些不放心,自入秋之后她基本就没来过韩屯,也不知道韩屯现在是什么样子。

    她就跟周围同样摆摊的小贩们打听,当她听到韩屯去年给社员们每家都发了四五千块钱的时候,眼睛都差点瞪出来。

    “韩屯社员是有福了,咱不奢望跟韩屯社员比,哪怕是进他们场里当个工人也行啊。你可不知道,前几天韩屯养猪场招人的时候那场面,好家伙,上千人啊,就招二十人,人脑袋都挤成狗脑袋了。”

    郑文芝怀疑这小贩是在骗自己,养猪场招个人还能来上千人?

    小贩看出郑文芝的怀疑,“小姑娘你还别不信,你以为为什么这么多人来,那是人家韩屯工资给的高,进场工资就跟城里那些国营工厂差不多。人家年底还有分红和福利,算下来比城里工厂里的工资都高。”

    小贩一人说郑文芝还有些怀疑,但当周围的小贩们众口铄金的时候,她不得不承认自己低估了韩屯。

    自己今天真是出门撞了大运了!

第103章 风气、宅基地

    1982年的春天并不太平。

    乐清县“打倒组”进驻了柳市镇,他们来的目的是为了这里的几个“大王”。

    30岁出头的胡金林是第一个被叫去问话的,他是柳市镇上第一批做电器元件生意的,先是做量具、标准件的小生意,后来开了一间“向阳五金电器门市部”。

    胡金林的很多电器原料都是通过各种手段从国营企业那里搞到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卖给沪上、灵波一带的国营企业。

    到1981年,他的营业额已有120万元,是远近有名的老板了。

    当时,柳市镇的小电器行业已渐渐成规模,大大小小的电器作坊有300家左右,胡金林是最出名的一个,因而被称为“电机大王”。

    胡金林第一个被叫去谈话。

    负责“打投组”的组长是他熟人的熟人,所以一开始询问的语气让胡金林有一种只是随便问问的错觉,好像并不太严重。胡金林就说自己做生意是如何如何辛苦、一向遵纪守法、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受顾客欢迎。

    尽管当天应对的轻松,但第二天清早,胡金林还是主动提着一皮袋总计六万块的现金找到工作组,补上了他欠缴的17个月的税款。

    缴完了税款,胡金林以为这回应该没他什么事了。

    可过了春节,柳市镇的空气中并没有因为过节多出欢快的氛围,大街上开始挂横幅,“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已经有三四年没有响过的大喇叭又轰轰地叫了起来。

    胡金林觉得事情不对头,索性店门一关,生意先不做了,出去避避风头。他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跑遍了全国各地去旅游散心。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柳市镇的个体工商户们个个都人心惶惶。

    情知事情不妙的胡金林并没有回到柳市镇,两个月之后,他成了公an部门的通缉对象。

    与他同时造此命运的还有柳市镇的其他七位工商户,加上胡金林,合称“八大王”,这就是轰动全国的“八大王事件”。

    这次政策的转向直接把国内原本刚要兴起的工商业打回了原型,直到87年之后才渐渐恢复元气。

    韩兆军看着前两天的《奉城日报》,自从何平要求队里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参加夜校之后,队里的学习风气明显比以前强了很多,原本只是为了人才宿舍配备的阅读室排上了用场,很多在镇上订的报刊杂志脱离了之前无人问津的境地。

    韩兆军作为养鸡场场长自然要给队里的人带一个好头,不仅在夜校学习格外认真,还订阅了好几份报纸、杂志,这点钱对他的收入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韩屯订报纸杂志的现在不光是韩兆军,还有大队、养鸡场、养猪场、何平家……

    公社邮局的阚立军现在每天都要给来韩屯送报纸、杂志。

    “还是何平哥有先见之明啊!”

    许爱英正在给他盛饭,“你又看出啥了?”

    “现在政策对个体户来说还是不太开放,很容易越线。何平哥当初把养鸡场做成跟队里合营,还是对的。你看,这上面的个体户都被通缉了。”

    许爱英有些惊讶:“这么严重啊!”

    “那可不。要不我怎么说何平哥有先见之明呢,他应该是早就想到了这种情况。”

    韩兆军不知道的是,最开始何平是被他未来老丈人逼着跟大队合营的,后来他自己也想开了,索性就这么苟住,先稳几年发育也挺好的。

    过了正月,何平心里一直在琢磨一件大事,他跟毛春华的婚期定在了五一的时候,结婚了得有个新房子,他想给毛春华盖个新房子。

    虽说他现在住的房子也没盖两年,但何平总觉得对毛春华有所亏欠,毕竟进门就当妈。

    他没有声张心里的想法,而是先去找了张国强。

    “国强,能给我在公社那边弄块宅基地不?”

    “你要公社弄宅基地干什么?”

    “我跟春华的婚事你知道的,我想给我们俩在公社盖个新房。”

    张国强闻言,立马拍着胸脯说道:“这事交给我了。”

    两人说完的第二天,张国强就过来找何平,“走啊,带你去看地皮去。”

    何平没想到他效率这么高,两人骑着自行车来到公社。

    “我跟公社那边沟通了一下,公社西边这片空地你随便挑,荒着也是荒着。这片离邮局也近,走路还不到10分钟。”

    何平朝东看了一眼,红旗公社那那条唯一的街道离这里还不到五百米。

    何平相中了离公社最近的地方,他问:“能多给我弄点地方不,我想把房子盖的大点。”

    张国强道:“一亩地够不?要是不够,我得去跟郑主任说一下。”

    “够了,够了。谢谢了,国强。”何平喜滋滋的说道。

    “咱这关系,客气啥。”张国强笑道。

    搞定了地皮的事,何平把刘四叔找来。

    现如今的刘四叔已经是鸟枪换炮了,来的时候骑着一辆黎明牌摩托车。

    “可以啊,四叔,现在都骑上摩托车了。”何平调侃道。

    “这不都是托了你的福么。”刘四叔恭维道。

    两人闲话几句家常,何平跟他说起正事。

    “我打算在这块地上盖栋房子,青砖青瓦那种的。”

    刘四叔一下子就明白何平的想法了,“这难度可不小。”

    “所以才找你啊,四叔。”

    “行啊,有钱不挣王八蛋,这活我接了,你说说都有啥具体要求。”

    何平就把他后世在抖音上经常看到的那种中式小院给刘四叔描述了一遍,刘四叔听完沉吟片刻。

    “这活我还真不见得能干。”

    “别啊,你这么多年老把式还干不了这活?”

    “你别着急,我说我|干不了,没说这活干不了,我回头给你请个人。”

    “请谁?”

    “我师傅,以前民国的时候专门给大户人家盖房子的,手艺杠杠的。”

    刘四叔对何平提出的要求心里没底,所以想到了自己退休多年的师傅。老头儿现在快九十了,干活不行,但经验丰富啊,正好可以过来给他当个参谋。

第104章 《吕得水》发表

    刘四叔多少年干的都是粗糙的农村土方、砖瓦房,真要干传统的中式建筑,还得请个像他师傅这样真正的老把式来把个脉。

    “好,反正这事我就交给你了,五一之前能完事不?”

    刘四叔叫苦道:“五一?你要我命啊,你这连房带院一亩地,还是按以前的老房子弄,至少也得一年时间啊!”

    “别啊,四叔。我赶着结婚呢,要钱要人你说话,只要能干完就行。”何平痛快的说道。

    刘四叔想了想摇了摇头,“不行,绝对不行。你这房子要想盖好,里面的精细活太多了,我不能干糊弄活。”

    何平见刘四叔说的斩钉截铁,只好说:“那你尽快吧。”

    同时心里暗暗自责,前段时间为了南山的事忽略了这件事,应该早点干的。

    尽管心里后悔,但何平知道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既然刘四叔说了需要一年的时间,那肯定是有需要这么长时间的原因。

    “四叔,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你先跟你师傅商量一下,给我出个图让我看看。看完图没问题,咱就备料开工。”

    “成,我回去就办。”刘四叔痛快的答应道。

    何平和刘四叔看完宅基地回到了韩屯,小柱儿对他说:“爸,阚叔叔过来给你送东西了。”

    说完把东西递给他,何平一看,是《人民文学》编辑部寄来的的发表《吕得水》的样书,还有稿费单。

    经过《福贵》的发酵,何平现在也算是《人民文学》的当家作者了,稿费标准提高到了千字15元。

    《吕得水》全文5万3千余字,何平获得了810块的稿费。

    这点钱何平现在当然不会放在心上,但《吕得水》的发表还是让他挺高兴的。这篇小说参照的是后世的电影《驴得水》,可文章却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能够发表在《人民文学》这样的杂志上,起码证明了自己的文字功力是受到认可的。

    与样书、稿费单一起来的,还有王抚大姐的一封信。

    王抚大姐在信中说《吕得水》写的非常好,虽然风格与《福贵》迥然不同,但充满了荒诞和黑色幽默,是近年来不可得多的好作品,编辑部的同仁们拜读之后一致同意发表。

    而且“人名”三部曲的想法非常有创意,前两部小说的质量非常高,希望何平能够尽快完成第三部作品的创作,让她可以先睹为快。

    另外还说《福贵》卖的非常好,出版社再次加印了一百万册,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销售一空。

    在信的最后,王抚大姐邀请何平到北京参加编辑部主办的青年作家座谈会。

    何平看完信冷笑了一声,当老子是傻子吗?什么青年作家座谈会,忽悠鬼呢。

    何平敢打包票,只要自己到了京城,一定会被这帮黑心的编辑关进招待所的小黑屋,大铁门一锁,不写完一部作品都不让出屋。

    这帮人良心是大大滴坏了!

    他才不会上当呢。

    想到这里,何平提笔给王抚大姐回信。

    首先表示了对她以及编辑部同志们慧眼如炬的肯定,然后表示了对《福贵》再次加印的欣喜,最后他表示五一要结婚,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婚礼,青年作家座谈会恐怕不能成行,对此深表遗憾。

    何平掸了掸刚写好的信纸。

    不错,有礼有节、有理有据,王抚大姐应该挑不出什么毛病。

    然后他把信交给小柱儿,“把信装好,按来信上面写好收寄地址,等阚叔叔来了就交给他。”

    小柱儿乐颠颠的接过这个活,他现在最爱干的活就是给老爸收信、拆信和回信,感觉自己也变得贼有学问。

    任务交给小柱儿之后,何平打算上场子里转一圈。

    路上碰见了韩兆社,这小子蔫了吧唧的,跟被霜打的茄子一样。

    “怎么了这是?”

    韩兆社正低着头走路,抬头一看是何平,“别提了,我这刚买的设备,外面就开始打击投机倒把,南方那边都开始抓人了,我这照相馆都不敢开了。”

    何平闻言笑了,“你小子是不是傻了,人家打击的是投机倒把,低买高卖、挖国家墙角、偷税漏税的。你一个照相的,照一个人给一份钱,也不雇人。只要不偷漏税,这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韩兆社不敢置信的看着何平,“哥,你说的是真的?”

    “真不真的,你试试不就知道了。”何平有心逗逗他。

    韩兆社急躁道:“何平哥,你就别逗我了,真是这样吗?”

    何平这才正色道:“有空多看看报纸,关心关心国家大事。去读读去年的报纸的内容你就能明白这次‘打击’的原因了,重点是在与国营企业竞争那些地方小工厂、个体经营者,他们通常手脚不干净,还喜欢偷漏税。”

    “那我就放心了。”

    “别大意,我说的只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政策很容易被执行走样,你那个照相馆啊,还是迟一点再开吧。”

    韩兆社苦着一张脸,“我设备都买完了,借了这么多钱。”

    何平摊手,“那有什么办法,谁让你赶上了呢。”

    “这倒霉催的。”

    韩兆社踢着石头走了,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到养猪场转了一圈之后,何平在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韩兆军,“何平哥,我正想去找你呢。”

    “咋了?”

    “这几天的报纸你看了没?”韩兆军问道。

    “你是说‘八大王’?”

    “对。”

    何平欣慰的看着韩兆军,不错不错,当上领导了就是不一样,现在都已经开始关心起政策上的事了。

    韩兆军有些担心的问道:“何平哥,咱们这不会有事吧?”

    何平毫不担心的说道:“咱们这能有什么事,都是队办企业,而且照章纳税。”

    “那就好,我就是看报纸上宣传的厉害,感觉心里有点慌。”

    “不用担心,只是一阵风而已。像我们养鸡场、养猪场这样的队办企业不会有丝毫影响。”

    何平安慰了韩兆军两句,又问道:“对了。刚才看到兆社了,你看着他点,照相馆的事让他晚点再开,省的撞枪口上。”

    韩兆军正色道:“好。”

第105章 潜力巨大的制衣厂

    阚立军第二天来取信的时候给何平带了个消息,羊州那边有人给他打电话。

    何平想着羊州来的电话肯定是韩兆坤,他骑上自行车跑到邮局,毛春华正在看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见他过来了说道:“兆坤二哥给你来电话了。”

    “刚才立军跟我说了。”

    何平拨通了电话给羊州那边打过去,等了一会儿,“喂,何平啊!”

    “喂,二哥。”

    “给你打电话是报喜的,咱们制衣厂这段时间生意贼好。”

    “是吗?效益咋样啊?”

    “现在我们每天能制作成衣两千件以上,衣服供不应求。营城那帮小兄弟真的帮了大忙,在语言都不通的情况下,愣是把羊东这一片都给开拓出来了,接下来我让他们继续往省外发展,重点还是华南区域。

    截止到上一笔货款回来,咱们到手的货款是43万2千多块,刨除布料、辅料、人工、机械、场地租金,净利润17万6千多块。”

    听完韩兆坤的汇报,何平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制衣厂的生意果然没让他失望,而且潜力巨大。

    “干得好!现在产能够用不?不够就继续扩大。”

    “肯定不够啊。你不知道,现在不光是营城的那帮兄弟们,本地的不少小贩都来我这打听,想进点货去外地散。我们一来是价钱便宜,都是批发价。二来款款式也好看的,都是扒的香江那边的服装。”

    “那就大胆的干,别有顾忌。对了,那边风气现在怎么样?最近有很多省份查的挺严的。”

    韩兆坤笑道:“这是哪啊,这是羊东。何平啊,我现在算看出来了,做生意啊,就得来羊东这样的地方,放得开手脚。这边你不用担心,我已经把公家的路子都趟了一遍,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扩张产能。”

    何平放下了心,他欣慰的说道:“好,二哥你就放心干吧,别怕花钱,花的越多咱们挣的越多。”

    “没问题。对了,这分红……”

    “分啥红,先紧着厂子来,花剩了咱们再分红。”何平干脆的说道。

    “好!”韩兆坤就喜欢何平这种敞亮,制衣厂挣钱了他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扩张产能,但是何平毕竟是大股东,他还得听人家的意见。现在何平这样的表态,让他感觉动力十足,跟这样的人一起做事才能亨通。

    “不过有一件事你要注意。”何平提醒道。

    “你说。”

    “一定要照章纳税,千万不要偷税漏税。羊州风气开放并不代表人家傻,咱们的流水那么大,一旦被人盯上也不好脱身,一定不要出纰漏。”

    韩兆坤被何平说的心里一激灵,“好,这件事我立马就去办。”

    两人说完挂断了电话,毛春华在一旁听的一知半解,问道:“什么事啊?”

    何平解释道:“上次去南山的时候,跟兆坤二哥在羊州合开了一个制衣厂,现在发展的不错,挣钱了。”

    毛春华轻蹙眉头,有些担心的问道:“现在外面查的这么严,你那个厂子不会有事吧?”

    “放心吧,羊州的风气还是要开放一些的。”

    毛春华见何平胸有成竹,也没再说什么,她一向对男朋友有信心。

    两人在一起说了一会悄悄话,毛春华跟何平说起她现在跟着电视学英语的事。

    “自从过年之后,国家电视台就多了个栏目叫《跟我学》,现在每星期二、四、六下午6点20分还有星期日上午8点半都会播出,主持人还是外国人,学起来可有意思了。”

    《跟我学》这个栏目何平并不陌生,他后世上中学的时候还跟着学过呢,这个节目的寿命相当长,只是那个时候它已经不在国家电视台一套播出了。

    “想学英语我教你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水平。”何平贱笑着对女朋友说道。

    毛春华白了他一眼,“跟你学?那还能学了么,整天就会动手动脚。”

    何平涎着脸说道:“我那不是稀罕你嘛!”

    “德性!”

    何平被毛春华的风情万种勾的心里痒的不行,恶狠狠的说道:“你等五月以后的。”

    毛春华被他气急败坏的样子逗乐了,“好了,我跟你学还不行嘛。”

    “这还差不多,等回头我天天上你家去教你。”

    毛春华被他蹬鼻子上脸的精神彻底打败了,用指头按向他的额头,“鬼迷心窍。”

    何平抓住她的柔荑,“谁叫你这只女鬼太迷人!”

    毛春华有些惊惶的看了看四周,“松开,让人家看到。”

    “看就看着呗,怕啥,咱是合法的。”何平无赖的说道。

    毛春华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不远处同事的窃笑声传来,让她的脸颊有些发红。

    两人腻歪了完了,何平跟毛春华说了一件事,他想给队里安装两部电话。

    这件事何平想了挺长时间,之前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给岔过去。

    这年代交通本来就不便利,交流就更不用说了。韩屯现在的生意这么多,有时候对信息流通的要求是非常急切的。

    “好啊,我给你申请一下。”

    现在国内是生产不了程控交换机的,所以必须进口。即便进口也比后世的容量小很多,而需要装电话的人不在少数,高干家庭国家管免费安装,月租费国家全部负担。

    但老百姓就不行了,都得自费。安装一部电话动辄大几千块钱,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安装电话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何平也觉得太奢侈,但做生意嘛,就得投入。

    有毛春华这个熟人在,何平想按照电话根本不费事,当然了,前提是得有钱。

    主任二话没说,安排人明天就给他们办。

    说完安电话的事,何平又在邮局等了一会儿。今天来都来了,肯定得去毛春华家蹭顿饭。

    下班后,何平先是跟毛春华去副食部买了点菜,也不多,鸡鸭鱼肉。

    何平两手提着东西,毛春华推着车,走到巷子口的时候遇上了邻居骆大娘。

    老太太笑呵呵的问道:“春华对象来了?”

    “骆大娘,出去买菜啊?”

    “买菜去。”

    打过招呼,何平跟毛春华进了她们家的小院。

第106章 安电话

    今天毛学山回来的很早,晚饭做了一桌子的菜。

    何平和毛学山聊起了最近外面“打投”的风气,毛学山感叹道:“好好的政策就怕下面给念歪了!”

    其实从前年年初开始,国家就有下发过一些文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击那些和国营企业竞争的小企业、个体户,尤其是其中不守规矩的。

    但现在的情况是这股风气一起来,下面的人很有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有私营经济都给打掉。

    这是毛学山最担心的事情,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何平当然知道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非常高,这个问题其实完全取决于各地的当政者,就平县而言,何平并不担心,县里的几位领导都是相对开明的。

    “静观其变吧,我相信大势是走向开放的,走些弯路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毕竟是一条前人都没有走过的路。”何平说道。

    毛学山笑着看向他,“我发现有的时候,你看的比我还要通透,不去从政可惜了。”

    “我这这哪是通透,不过是升斗小民的无可奈何罢了。”

    “你啊你,就会说些酸话。”毛学山指了指他,他又说道:“外面的事情咱们管不了,但平县不能走那样的路子,该抓的要抓,该放的也得放。”

    何平理解老丈人的意思,他向来是主张开放的,所以有这种态度也很正常。

    在毛春华家吃完了晚饭,何平蹬着自行车回了韩屯。

    公社邮局的人效率很高,第二天就来给韩屯安电话,何平给养猪场和养鸡场都安了电话。

    两部电话安下来花了一万六千块钱,没办法,谁让韩屯离公社远呢。

    这年月,安电话果然是一件极度奢侈的事。

    场子里不少员工都跑来看热闹,大伙围坐一团看何平打电话。

    “喂,春华。电话安上了,我就试试好不好使,以后你有事给场子里打电话就行。”

    试完电话,何平就开始撵人,“去,都干活去,有啥好看的,别老想着偷懒。”

    等人都被轰走,韩兆军跟何平说了一个好消息,“年前产下的第一批滨白蛋鸡已经开始产蛋了。”

    何平闻言高兴道:“太好了,按照这个速度下去,估计到下半年场里的产蛋量就会达到高峰。”

    “是啊!不过现在我们很多本地蛋鸡已经进入了产蛋量的衰退期,我准备再花两个月时间把本地蛋鸡都淘汰掉。”

    “滨白的产量跟本地的比怎么样?”

    “只高不低,现在只是刚开始,等过段时间我让他们拿出一个详细的统计数据。”

    “好,不要盲目淘汰,还是要做好统计之后再决定是否淘汰。”

    说完蛋鸡的事,韩兆军又说了另外一件事,他打算给养鸡场买一台卡车。

    “你觉得需要就买,这点事就不用跟我商量了。”

    蛋鸡是养鸡场的命脉,何平关心是应有之意,但买车这种事由韩兆军这个场长来决定就可以了。

    何平把事情叫给韩兆军定夺之后便不再管,下午的时候刘四叔来找何平,他给何平拿了几张草图。

    “呦呵,这手艺了不起啊!四叔,这不会是你画的吧?”

    “我哪有这本事啊,这是我师傅画的。”

    “你这师傅不一般啊。”

    “那是,想当年咱们营城地区叫个大户人家要盖房子,那找的都是我师傅。”刘四叔脸上带着骄傲说道。

    何平手里的这份图纸是用铅笔绘制的,在没有cad的年代,纯手工绘制设计图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而且最关键的是,老人家用的根本不是后世土木工程用的设计图,没有分建筑和结构图,而是把两种合二为一,但却能让何平这种外行看明白。

    何平看后觉得很满意,他跟刘四叔说的要求其实很抽象,要古早的中式风格,但又不能有暮气,风格要简约,但还要构思精巧。

    当时提完要求,何平都有给自己一巴掌的冲动。

    没想到人家还真给画出来了,不能说完全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但基本没有什么大出入。

    “行啊,四叔,房子就照这个样子盖吧。不过里面的装饰你们还得多费心,再给我出个详细的图让我看看。”

    刘四叔笑道:“没问题,只要钱到位,玻璃全干碎。”

    “那你给我算算,这房子全下来需要花费多少钱?”

    “这个不好说,咱们现在看的就是个土建,以后装修也是费用。”

    “没事,你就说吧。”

    “怎么着也得三万块钱。”

    何平带着刘四叔到信用社取了五万块钱,“四叔,我这是结婚的新房,标准一定要按最高的来。我信得过你,这五万是定金,不够了再跟我说。我就一句话,一定要做到最好。”

    刘四叔生平第一次碰上不设上限的主顾,有些激动,“何平,你放心。既然你信得过我,四叔我一定尽一百二十分的力,把这房子给你建的漂漂亮亮的。”

    新房的事情交给刘四叔,何平便不再关心了,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等到后期装修的时候,他打算告诉毛春华给她一个惊喜,让她一起参与装修。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栋房子肯定赶不上两人的婚礼了。

    回到韩屯之后,何平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振开兄打来的。

    振开兄说阿美利加文学名著丛书的编组进度并不顺利,他现在还在挑选作品的阶段,连精翻都没正式开始。

    “不是说了让你先休息一段时间嘛,这件事不着急。你说说你,好不容易回京城了也不知道陪嫂子出去玩一玩。”

    “玩过了,在京城周边转了好几天呢。”

    “那叫旅游吗?你好歹也出一趟北河啊!”

    振开兄被何平喋喋不休烦的要命,“行了,不说了,电话费挺贵的,我先挂了。”

    这人可真是个工作狂啊!何平没想到他居然给振开兄开发出了这么一个属性。

    这要是让振开兄那帮粉丝们知道他把振开兄给忽悠成这个样子,恐怕生撕了他的心都有。

第107章 搞个集体创作

    不过阿美利加文学名著丛书的编组不顺利,也给何平提了个醒。

    凡事都得两手准备,不能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武侠小说的事还得考虑一下。

    何平觉得自己可以先打个样,多写几个套路,然后找人进行续写,就跟后世某卢的工作室一样。

    只要能保证质量,这种方式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既然要搞集体创作,那自然是把小说架构搞的越宏大越好,何平脑子里第一时间就冒出了一本书——《英雄志》。

    何平穿越之前这书出到了第二十二卷,断来断去的已经超过10年了,也算是一极品太监了,可即便是这样仍有无数书友对它心心念念。

    何平当然不是孙晓那等狗贼,他打算借用《英雄志》的框架,先把框架弄完整了,自己先写两卷打个样,然后再扔给人续写。

    他也不觉得有什么羞耻的,这事从民国开始文人骚客干的多了,普通民众听了只会把它当成是文人轶事。

    想好策略,何平就在家里憋大纲。

    要说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英雄志》的架构非常宏大,后世孙晓又烂尾了,想要把故事编的圆润,需要耗费的心力不比他重新想一个故事容易。

    何平在家憋了好几天,都快便秘了,也没憋出满意的大纲来。

    他只好出来散散心,顺便到场里打个电话。

    “何平哥,你可算来电话了。”电话那头传来洪旗兴奋的声音。

    “基地现在咋样了?”

    “都挺好的,现在基地已经有鸡苗20万只了,预计到今年年底就可以达到满栏的状态。最开始孵化的那批母鸡已经开始产蛋了,我跟程大哥沟通了一下,估计最快到下个月就可以正式给香江那边供货了。”

    何平听完觉得挺欣慰,鹏发那边一切顺利,只要开始给香江供货,那么就不需要韩屯再输血了。

    “基地那边如果一切运转正常的话就让咱们老家人都回来吧,出去快半年了。你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如果有想留在那边的,也可以留在那边,不过补助就要取消了,待遇跟本地员工一样。”

    “好,回头我跟他们说一下。”

    说完养鸡场的事,何平又给韩兆坤打了个电话。

    “喂,二哥!”

    “何平!”

    “有点事得麻烦你一下。”

    “啥事你说。”

    “我跟春华五一结婚,拜托你从羊州那边给我俩带点结婚用的东西。”

    “好事啊,恭喜了兄弟。都需要我带什么?”

    何平把自己想好的东西给韩兆坤念了一遍,家具家电这些东西肯定不需要他带,主要是一些辽省这边不好买的或者是不够好的东西。

    “你去中英街给我挑一块好一点的女士手表、一套黄金首饰、一套珍珠首饰,钱就先从我的分红里扣。”

    这年头国内女士的一些饰品设计实在是跟何平的审美不太搭,香江的东西还算比较符合他的审美,他在南山的时候就想给毛春华把东西都买回来,但当时手里钱花的已经差不多了。

    他想着反正时间也充裕,以后让别人给买完捎回来也行。

    韩兆坤上次说制衣厂的利润有十几万,何平让他都投入到扩张中,这段时间可能还会回不少钱,分红应该足够扣除何平这部分消费了。

    “好,买东西倒是没问题,不过万一我要是买的东西春华她相不中咋办?”

    “你找个女的配你一起去买不就完了么,她们女人喜欢的都差不多。”

    “这个主意好!行,这事我尽快给你办,回头给你带回来。”

    “你不用特意回来。我让基地的人都回来了,你让他们给捎回来就行。”

    “那哪行,我兄弟结婚,我必须回去一趟。”

    跟韩兆坤说完事,何平就挂断了电话,巡视了一圈养猪场之后,他准备去养鸡场溜达一趟,好几天没过去了。

    他走在路上,隔老远就看着一帮人抬着人十万火急的跑过来,领头的是韩兆国、韩兆社两兄弟。

    “兆国大哥、兆社,这咋地了?”

    韩兆国不知是急的还是跑的,满头大汗,“你嫂子干活的时候摔了一跤,出血了,得赶紧送医院。”

    “那赶紧的,用场子里拖拉机。”

    何平一听说这情况,立马跑向养鸡场。

    此时养鸡场仓库门前,两辆拖拉机正在等待装车,何平招手让装车的先停下:“先装前面那辆车。队里有病人要用车,把货都卸下来,快点的!”

    正在装车的社员们七手八脚的把装好的货又都卸了下来,正好这时韩兆国他们抬着冬梅嫂子赶到。

    “快上车,赶紧上县医院。”众人着急忙慌的把冬梅嫂子抬上车。

    “赶紧走,赶紧走!”韩兆国催促着司机赶紧出发,何平也跟着上了车。

    拖拉机突突的启动,韩屯这条道因为要运货,所以已经修的算是比较平整了,但毕竟是乡村土路,运送货物的时候感觉没什么,可车上躺着病人的时候,这种颠簸真让人感觉揪心。

    此时冬梅嫂子的脸色因为失血变得有些苍白,剧烈的疼痛让她的五官变形。

    “疼!”

    韩兆国心疼的握着她的手,“没事,没事。咱坐拖拉机,很快就到了。”

    拖拉机开了三十多分钟才开到县医院,大夫一看冬梅嫂子的情况,“她这肯定早产了,但现在胎儿还没入盆,根本生不了,得剖腹。”

    韩兆国急的满头大汗,根本顾不得大夫说的剖腹是个什么东西,“那就剖啊!”

    “我们县医院做不了,得上地区去。”

    “咋就做不了,到地区去得多长时间啊,人都没了,你们咋这样呢?”韩兆国心急如焚,见大夫让上地区,急的都要哭了。

    “兆国大哥你先别着急。”何平安抚了韩兆国一句,又问大夫:“大夫,你看我嫂子这情况能坚持到地区去吗?”

    “现在肯定不行,我们得做一下措施,你们家属准备一下,尽快安排车。这种情况很危险,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大夫面色严肃的说道。

    ”对了,你们怎么来的?”大夫又问道。

    “拖拉机。”

    “拖拉机不行,去地区的道路太颠簸,拖拉机太慢了。”

    韩兆国已经六神无主,“那咋办?这会儿上哪找车去?”

    何平拍拍他,“我去找车。”

第108章 十万火急

    “尽快,耽误的越久,产妇和孩子越危险。”何平向外跑的时候,大夫在后面喊道。

    县医院离县政|府很近,何平坐着拖拉机过去找人,一边闯进政|府大院,一边对门卫说道:“我有急事,人命关天。”

    他跑到毛学山的办公室,后面还跟着门卫。

    “今天县里车出去没?”何平呼哧带喘的问道。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让毛学山摸不着头脑,但他清楚自己这个未来姑爷做事的风格,肯定有原因。

    “212好像还在。”他站起身叫张国强,“国强!”

    “咱们那辆吉普还在吗?”

    张国强跑过来,“在呢。”

    “在就好,借用一下。队里有孕妇难产了,情况很危险,得上地区一趟。”

    毛学山吩咐张国强道:“国强,你去找文师傅,跟何平去医院接人送到地区。”

    张国强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二话没说跑着出去了。

    何平还想跟毛学山解释两句,毛学山摆摆手,“人命关天,你先去吧。”

    “好。”何平没再废话,紧跟着也跑了出去。

    前后花了不到十分钟,一辆京城212吉普车开到县医院大院里。

    这时韩兆国他们正等在那里,“赶紧上车。”

    吉普车总共就那么大的空间,一个司机、一个孕妇,韩兆国肯定上车,何平说道:“我跟着去吧。兆军,你给跃进打个电话,让他到地区医院等着。”

    “好。”

    何平倒不是想出风头,他只是觉得自己的协调能力比这帮人强一些,这个时候取更合适点。

    “给地区医院打电话没?”临上车何平又问了一句。

    “大夫刚给打过电话了。”

    吉普车发动,后排里冬梅嫂子疼的直叫唤,面色惨白,毫无血色。

    韩兆国除了抓住媳妇儿的手,啥也想不起来,他已经彻底蒙圈了,嘴里一直念叨着:“啥时候能到啊,啥时候能到啊……”

    何平扭过头宽慰道:“兆国大哥,你别着急,咱们争取尽快。你看冬梅嫂子叫的还挺有劲儿的,这是好事,多坚持一会儿,你多跟她说话。”

    “好,我……我跟她说……话。”韩兆国的声音哆哆嗦嗦的,他被马冬梅叫的心慌意乱。

    韩兆国像哄小孩儿一样,“冬梅,咱快到了,你再忍一忍。吉普车可快了,你还没坐过吉普车吧?我也没坐过,咱这辈子还头一次做吉普车呢!”

    何平在前面听着马冬梅的惨叫声和韩兆国笨拙的说话,感觉鼻子酸酸的,“师傅,再开快点。”

    “好!”

    这年头不像后世到处都是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到地区的路坑坑洼洼的,车子一快起来颠簸的厉害。

    “兆国大哥,你用手托着点嫂子。”

    “诶,我托着呢。”

    冬梅嫂子的脸色越来越差,声音也没有刚开始那么有力了,何平不禁有些担心。

    “师傅,还有多长时间能到啊?”

    “快了,过了前面再走三四里地就到了。”

    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吉普车足足走了四十分钟,以这年代的路况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到了地区医院,那边的大夫、护士都等在那里,用担架把冬梅嫂子抬进了手术室。

    梁跃进这时才赶过来,“啥情况啊大哥,我今天没在厂里,他们找我找了半天。”

    “兆军他大嫂摔了一跤,到医院生不出来,说得来医院剖腹。”

    “现在咋样了?”

    “进手术室了。”

    “那还好。”梁跃进舒了一口气,他看向那边瘫坐着的韩兆国,走了过去,“兆国大哥,别担心,这都到地区了,应该没事。”

    韩兆国生硬的挤出一个笑容,“嗯。”

    梁跃进跟韩兆军很熟,但跟韩兆国不熟,只是打过几次照面。

    何平道:“跃进,你趁着这会儿上外面给准备点东西,等会嫂子出来能用得上。”

    何平的潜台词在说马冬梅肯定能平安出来,韩兆国立马跳起来:“对,对。我得给冬梅去买东西去,等会她得用,孩子也得用……”

    梁跃进赶忙拦住韩兆国,“兆国大哥,我去就行了,你在这等着吧。”

    梁跃进跟何平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韩兆国魂不守舍的坐在那里,嘴里念念有词:“都怪我,这事都怪我。明知道她都快生了,还让她干那么多活。”

    何平见他的精神状态不好,只要上去安慰道:“兆国大哥,这事是意外,跟你没关系。”

    “我咋就不能多帮她干点活,干点活能咋地……”

    说着说着,韩兆国的眼泪流了下来,开始嚎啕大哭:“都怪我啊!”

    何平叹了口气,哭吧,哭出来还能好点。

    这个时候一不小心就是一尸两命,韩兆国的心理压力他理解。

    在手术室外待过的人可能都会有这种经历——度日如年。

    过了快一个小时,护士把孩子抱出来了,韩兆国这时嗓子都已经哭哑了,他连滚带爬的起身,“护士,怎么样了?”

    “孩子平安,但是是早产,我得先送走。产妇失血过多,正在抢救。”护士没跟两人多废话,急匆匆把孩子抱走了。

    孩子出来让韩兆国的心里有了些许安慰,但护士一说马冬梅失血过多,他的心一下子又提到了嗓子眼。

    “何平,你嫂子不会有事吧?”

    “放心吧,咱们来的时候前前后后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肯定没问题。”

    何平的话让韩兆国放松了一些,两人沉默无言的等在手术室外。

    何平正想着的时候,一伙人急匆匆的跑过来。

    原来是韩兆军带着韩玉铮夫妇和韩兆社,“嫂子怎么样了?”

    “孩子出来了,嫂子还在里面呢。”何平回了一句。

    韩玉铮上来就给了韩兆国一巴掌,“她挺着个大肚子你让她干那么重的活?”

    韩兆国被父亲狠狠的扇了一巴掌,眼泪又流了出来,“都是我的错。”

    韩兆军把父亲拉住,“爸,大哥也不想出这事。”

    “不想出这事,那还让大着肚子的媳妇儿干那么多活?你金贵啊,你是大少爷啊!”韩玉铮怒其不争的韩兆国。

    韩兆国泪流满面的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