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重生乡村文艺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坐望敬亭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txt下载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4章 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

    初春时节,江永安去了一趟京城。

    京城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落成,这块1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江永安这次到京城是准备投资一个创业孵化项目,环球投资准备在中关村兴建一座大型写字楼。

    但目的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未来国内的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初期支持。

    当然了,这种支持肯定是要有一定门槛的。

    比如说创始人要有一定的学历背景、创业项目必须是高新技术产业等等。

    这座被命名为环球创业大厦的建筑,将会向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免除房租、水电、物业等费用。

    何平这个幕后老板也来到了京城。

    创业孵化的概念是何平跟江永安闲聊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两年环球在国内的投资事业发展的并不算顺利。

    时间进入88年,何平觉得可以提前布局未来的互联网、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而中关村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国内很多九十年代的互联网企业都是诞生于此。

    至于说未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镇南山和杭州,现在还只是弟中弟,根本无法与高新技术人才遍地的京城相比。

    何平这次来并不是专门为了创业大厦的事,而是因为他要参加由国家经委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颁奖活动。

    在这次的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当中,20位企业家荣获由国家经委授予的这个荣誉称号,这里面清一色都是各省因为承包制而出名的厂长经理,何平作为这其中的异类备受瞩目。

    去年他刚在农业部举办的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颁奖礼上露过脸,还接受过中|央|领|导的接见。这次又来了,大家看他的眼神都有点不对。

    这位大哥有点太抢镜了,颁奖回回都有他。

    在颁奖礼上,何平还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几年前曾经见过的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

    如今的马胜利已经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了。

    84年他承包了连年亏损,难以为继的石家庄造纸厂,当时的马胜利是厂里的业务科长。他在厂门口贴出了一张“大字报”《向新领导班子表决心》,提出由他来承包造纸厂,年底上缴利润70万元,工人工资翻番。

    这个戏剧性的大胆举动轰动了石家庄,也让他顺利承包了造纸厂。

    业务出身的马胜利承包造纸厂后在产品结构和销售激励上下了功夫,承包第一个月,造纸厂就实现利润21万元,比最初整年的指标17万元还多。第一年结束,石家庄造纸厂实现了140万元的利润。

    一年之间带领一个连年亏损的企业实现年利润超百万,马胜利的大名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快便名扬全国。

    在这个时候,曾经被树为改革典型的步鑫生已经声名狼藉,挣扎在泥潭中的国营企业改革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典型,马胜利的出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应运而生。

    在马胜利的带领下,他的工厂连续几年盈利增长,1985年实现利润280万元,1986年为320万元。1987年,如日中天的马胜利向社会宣布了一个让人兴奋的决定:他将创办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在全国20个省市陆续承包100家造纸企业。

    在87年这一年,随着步鑫生的陨落,改革典型完成了一次新旧交替。

    颁奖礼上见到老熟人,自然要打声招呼。

    跟前几年见到的时候完全不同,这次马胜利意气风发,在跟何平说话时,语气都有些居高临下,不知道的以为他是何平的领导。

    看来这人啊,确实不能捧的太高,要不然真飘。

    何平对马胜利的态度不以为意,像他们这种被政|府和媒体捧为改革典型的人很难不被鲜花和掌声迷惑,要不然也不会在短短几年之间就跌落神坛。

    4月21日,在京城某海的怀仁堂,举行了对这些企业家的颁奖仪式。这次的规格更高,中央的主要领导人都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

    年前刚见过的二号首长也在,二号首长还兴致勃勃的跟一号首长介绍起了何平。

    何平受宠若惊的跟首长们握了手,一号首长笑呵呵问道:“听说你们股份制企业搞的不错,现在国家也在南山等地试点,以后要让体改委的同志们到你们那里去多取取经。”

    “我们都是响应中央的号召,摸着石头过河,侥幸取得了一点成绩。”何平小心翼翼的说道。

    “小何不要自谦,你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央对于你们的发展模式寄予了厚望,也希望你们能够发展的更好。”

    一号首长鼓励了两句之后走了过去,和其他企业家握手。

    在集体照相的时候,五号首长突然问身边的马胜利。

    “马承包,你包了多少?”

    已经有了“马承包”之名的马胜利意气风发道:“36个。”

    五号首长又问:“包字是不是那么灵?”

    马胜利用笃定的语气道:“包和不包大不一样,包了就是有效果。”

    五号首长再问:“你不是还有36计吗?”

    “是。”

    中|央|领|导们最后笑道:“包为上策,包为上策。”

    不单单是中|央|领|导们的反应,其实从今天颁奖礼上获奖人员的名单就可以看出一些猫腻。

    国家现在还是把希望寄托于国有企业承包制度,这几乎被当成了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

    何平这个漏网之鱼之所以能够出现,完全是因为他取得的成绩实在太过于优异,甚至已经对身边的人形成了碾压之势。

    中|央|领|导管马胜利叫马承包,正是因为他这一年多来疯狂的承包国营企业,媒体才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外号。

    今年1月29日,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正式成立,马胜利步入了他人生当中最辉煌的时刻。

    不过这个辉煌的时刻并没有维持太久。

    连中|央|领|导都不知道,眼前的马胜利只是在强颜欢笑。

    他一年之内承包几十家造纸厂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一个月后,就从之江传出马胜利承包浦江造纸厂“失利”的新闻,承包百家造纸厂的计划很快便陷入了泥潭。两年之后,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宣告解散。

    两代改革典型的经历几乎如出一辙。

第205章 投资中关村

    上个月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刚刚成立,环球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信息,并主动接洽了京城市政|府。

    对于这个突然找上门的香江资金,京城市政|府自然是举双手欢迎,双方很快便确定合作事项,并在中关村内给环球投资划了一片五十万平方米的超大地块。

    这是对环球作为第一个来到国内的国外资本的鼓励,千金买马骨,希望未来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到中关村,带动这里的产业发展。

    中关村在京城的北面,1949年以前,这里是一个只有70户住家、276口人的自然小村,周边的坟地占了土地的30%多。1952年,中国科学院定址于此,再一年,燕京大学与京城大学合并,又在这个小村的北部形成了一个院区。多年之后,中关村一带先后建起了中科院的几个重点研究所和大面积的员工宿舍,这里成为了科研人员聚集度非常高的一个区域。

    江永安对何平介绍道:“何总,这里的人才密度绝不比旧金山和波士顿地区低,素质也非常高,我觉得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的。最主要,国家现在重视改革发展,现在中关村已经体现出了他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活力,我相信我们的环球创业大厦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以上的话是江永安在京城考察了半个多月的体会,别看国内现在的经济形势还只是初级阶段,但从这些天在京城的见闻,江永安可以看出中关村这里的端倪。

    拥有各种顶级教育和学术资源的中关村,未来如果发展的顺利的话,将会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同在何平身边的还有陈春先这个中关村的先行者。

    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的一个仓库门口,46岁的陈春先站在寒风中,与一个个骑着自行车前来的人热情地打招呼,来的人一共14个,这些人都是中科院物理所、电子所和力学所的研究人员。

    陈春先是中科院出了名的才子,早年留学沙俄,成绩优异,他的学科专项是十分前沿的核聚变,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并在合肥创建了中国的核聚变基地。

    1978年,中科院评聘第一批教授级研究员,全院只有10个名额,他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一起上榜。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作为中国最重量级的科学家之一三次访问美国,而这三次考察却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

    陈春先去了著名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号公路,他深深为那两个地方高科技公司的繁荣而心动不已。报国心切的陈春先直觉地认为,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硅谷,让那些沉睡在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可以转化成有市场价值的商品。

    回国后,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言呼吁。在他的方案中,甚至已经圈定了“中国硅谷”的地点,那就是他工作所在的中关村。

    第三次考察回国后,他终于决定从自己做起,来催生出中国的硅谷。在他的奔波下,京城科协成了他的支持者,这个力量弱小的协会借给了陈春先200元钱,并帮助他开设了一个公司账户。

    就在1980年的年关将近之际,陈春先在中关村的一个仓库办起了国内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京城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陈春先的举措在中科院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是在社会上,这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事件。没有一个媒体对此进行报道,陈春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这位中科院里思想最活跃的中年人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科学家生涯,他将开始一段平庸而坎坷的企业家经历,日后他整天为业务而奔忙,甚至还曾经因为债务纠纷而被人两次绑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失意的公司经营者。

    可是,就是这个陈春先却以一人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

    他为服务部所设定的经营原则后来成为中国民营高科技公司创办的共同规律,那就是:科技人员走出研究院所,遵循科技转化规律、市场经济规律,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依法自主决策。

    在他被怀疑、辱骂和嘲笑的身后,一家又一家科技公司在中关村出生了。

    三年后,在没有国家任何投资的前提下,中关村赫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电子一条街”,到1988年,这里的民营科技公司达到500家。

    “何总,中关村未来将会成为‘中国的硅谷’,你们在这里投资是绝对不会错的。”陈春先有些激动的对何平说道。

    何平微笑的看着他,对于这位只在传记当中看到过的“历史人物”他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就和对倪老爷子一样。

    “您说的我自然相信,我也同样对中关村的发展非常看好,要不然也不会同意环球这次的投资。今后环球入驻中关村,少不了要向您这位先行者取经,还希望您不吝指教啊,陈教授。”

    陈春先笑道:“何总您说的哪里话,我们这些人只是在中关村小打小闹而已。以后还需要环球对我们多多照顾才对。”

    两人寒暄片刻,刘传志才姗姗来迟。

    “哎呀!何总,实在不好意思,上午有点事,来迟了,来迟了!”刘传志一露面,便连连抱拳道歉,姿态放的极低。

    他又和陈春先打了个招呼,两人年纪相仿,如果论起前半生的成就,陈春先可以说吊打刘传志。

    但是在中关村的这十年,陈春先却是一步一步看着刘传志做起来的,而陈春先这个中关村第一人的服务部却几乎裹足不前,空有一个第一人的名头,半点实惠都没有。

    “刘总,这次来,就要和你们联想做邻居啦!”

    “欢迎欢迎!求之不得!”刘传志拍着手高兴道。

    看完了地块,晚上少不了要有一顿宴请,何平和江永安作为环球投资的代表出席,刘传志和陈春先则是以中关村企业代表的名义出席,还有京城市政|府、海淀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作人员。

    宴会结尾的时候,何平突然对陈春先说道:“陈教授,我们环球创业大厦初创,如果您不嫌弃的话,我希望邀请您来担任环球创业大厦的顾问,不知您意下如何?”

    陈春先对何平的邀请有些意外,“何总,我这……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刘传志怕场面尴尬,急忙打岔道:“何总,今晚怎么安排,不如去我那里。”

    何平没有把陈春先的拒绝放在心上,笑呵呵的对刘传志说道:“不了,宾馆已经安排好了。”

    从饭店出来,车子停在门口,刘传志热情的拉着何平上了一辆车,江永安则和陈春先一辆车。

    车上,刘传志替陈春先解围道:“何总,陈春先这人比较执拗,您别往心里去。”

    何平道:“我看起来没那么小心眼吧?”

    刘传志笑道:“那是自然。”

    “陈教授是中关村的先驱,这一点我很敬佩。只是我来这里之前,也听说了一些他在中关村的经历,并不顺遂。我私以为,他的性格不太适合经商,倒是很对我们环球的这个创业孵化项目的路子。刘总,回头你可以劝劝他。这世界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到环球未尝不可以一展他胸中的抱负。”

    刘传志听明白了何平话中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敬重陈春先这个中关村第一人,希望可以抬举抬举他。

    他心中暗自摇摇头,这位老大哥还真是不识抬举。

    “何总,回头我一定好好劝劝他,让他知道您的一番苦心。”

    何平摆摆手,“什么苦心不苦心的。不过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罢了!”

第206章 参观小插曲

    何平这个环球的幕后老板并没有藏着掖着,大大方方的在京城展示自己,这是几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之后的自信。

    继第一天看完地块之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又带何平参观了开发区内的各个办事地点,希望给何平这个大老板呈现出中关村欣欣向荣的一面。

    没想到早上一群人刚到企业登记处就拉了胯。

    “凭什么不给我办?”一个小伙子站在企业登记处的办公室里在跟办事人员据理力争。

    “同志,不是我们不给你办。只是你这个公司既不是国有性质的,又不是集体性质的,真的办不了。”

    “报纸上还说鼓励大家兴办各种事业,尤其是开发**业……”

    小伙子的话被办事人员打断,“这位同志,上面就是这么规定的。办企业你走错门了,如果你实在想办,可以去隔壁的个体科办。”

    小伙子急了,“我来是要办公司的,不是要当个体户的。”

    这年头“个体户”三个字在社会上是有一定歧视意味的。

    正接待外商,就在眼皮子底下闹出这么一出来,这不是上眼药吗?

    负责接待何平的海淀区工商局的同志赶紧出面,“这位同志,目前我们京城刚刚开放私营企业注册,只在东城区试点。如果你实在想要注册为企业的话,可以去那里。不过如果你刚开始干事业,规模还不太大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在我们这里办个个体户的资质,我们海淀区针对中关村的个体户是有优惠政策的。”

    王文京见这人出来解释的清楚,也明白了办事人员不给他办的原因,但嘴里还是不免嘟囔道:“不给办早说嘛,把自己夸的跟朵花似的,敢情还是个花骨朵。”

    何平见着觉得这小伙子有意思,开口问道:“这位同志,不知道你的企业打算做什么业务啊?”

    王文京见一堆人围着何平,以为是哪个领导下来视察,他本身就是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名公务员,表情立马严肃了起来。

    “同志你好,我是想办一家计算机软件企业。”

    “哦?”

    何平来了兴趣,别看这年头中关村几百家企业,但实际上真正有技术能力的少之又少,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属于哪一种。

    “你打算做什么软件?”

    “做财务软件。”小伙子年纪轻,何平一问,他就说了,丝毫没有戒备心。

    小伙子这几个字,让何平更感兴趣了,这年头能有做财务软件的眼光,小伙子不简单啊!

    “你叫什么名字?”何平问道。

    “我叫王文京,是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的工作人员。”王文京自我介绍道。

    原来是政|府财务口的,怪不得有这样敏锐的嗅觉。

    等等。

    王文京……王文京……

    握擦,这不是用友的老板吗?

    何平的心中有些惊喜,脸上不动声色。

    他露出淡淡的笑容,“原来是财务专家,难怪了。”

    紧接着他伸出了手,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何平。我们公司正准备在中关村兴建一家针对初创企业的创业大厦,专门来指导和辅助这些企业更好的发展。相逢就是有缘,不如留个联系方式,看看以后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王文京有些发蒙,敢情眼前这位不是来视察的领导,而是企业家。

    “企业家”这个词是他今年看新闻学会的。

    他下意识的握住何平的手,“何总您好,我……我们企业还没成立……”

    何平笑道:“无妨,无妨。就当是交个朋友嘛,以后你们企业注册成立之后,应该会需要我们的帮助。”

    一旁的江永安这时非常有眼力见的上前递给了王文京一张名片。

    “打上面这个电话找我们,或者是到这上面的地址找我们也可以。相信我,肯定会带给你惊喜的!”

    何平用略显神秘的语气对王文京说道。

    刚刚二十四岁的王文京被天上掉的馅饼砸的有些发蒙,讷讷无言。

    中关村高新区的工作人员半是提醒,半是恭维的说道:“何平今天真是开门见喜,刚到工商局就发现了这么一家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

    其余众人皆内心吐槽,哪就有潜力了?连个注册都没办下来呢。

    王文京这才反应过来,看来自己今天肯定是遇见大人物了。他瞥了一眼名片,上面写着“环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永安”,后面还跟着电话号,背面有公司办公地址。

    刚才别人叫眼前说话这人姓何,跟自己说话的时候,这个“江永安”过来递名片,很明显两人是上下级关系。

    江永安是总经理,那这位姓何的岂不是董事长,是这么个称呼吧,王文京心中不确定的想到。

    王文京大概也猜到今天自己应该是撞大运了,遇到一位刚要兴办事业的老板,看他身后那么些陪同人员的气质,王文京再熟悉不过了,肯定是政|府的。

    能让这么多人同时陪着,企业规模小不了。

    王文京心中有些窃喜。

    “谢谢何总,等我企业注册办理好之后一定上门叨扰。”

    “期待王同志你光临。”

    王文京这段插曲被顺利解决,何平身后跟着的政|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一大早就遇到这种事真是出门没看黄历,还好没在外商面前丢丑。

    “何总,那我们继续?”接待人员问了一句。

    “继续继续。”何平冲王文京摆了摆手,“那小王,咱们有缘再见!”

    “何总再见!”

    众人带着何平继续参观。

    王文京看着何平及众人的身影远去,手上还把玩着江永安的名片,今天真是出门撞大运了。

    个体户就个体户,今天就在海淀这边办了。

    好不容易丢掉令人羡慕的公务员“铁饭碗”,却只能当一个个体工商户,这对于王文京来说,好像有点屈辱。

    不过遇到何平这件事,让他有了新的想法,反正他只是试试水,个体户还是企业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主要的是事要做起来。

    大不了等以后政策开放了再重新注册嘛!

第207章 你好哇!王小波

    何平在事后和江永安的聊天中,问起他对刘传志这个人的看法。

    江永安是这样说的:一个精明的生意人,眼睛里只有钱。

    江永安的评价略显刻薄,但无比准确。

    如果何平是这个时代的人,还有可能会将信将疑。但后世这位中国商业教父的骚操作实在太多,完全对得起江永安的这个评价。

    他也对江永安的识人之明有些钦佩。

    处理完环球投资的事,何平和京大三剑客聚了一下,席间说起在学校的岁月,有些怀念。

    几人临时起意,想要回学校去故地重游,顺便拜访一下学校的老师和留校的同学们,何平也跟着他们凑热闹。

    再次回到京大的校园,几人的心中感慨良多。

    “这一晃我们都毕业好几年了。”骆一禾道。

    “是啊,都快奔三十了。”

    “是啊,我都二十四了。”

    最后一句是査海生说的。

    这话听的何平想打人,毕业好几年才二十四,你还感叹上了。

    让何平这个眼看着再过几年就奔四十的老男人情何以堪?

    连骆一禾和刘军都被这厮给打击到了,这厮就是个变态,15岁上大学,毕业的时候才19岁。

    最可气的是,人家现在跟张明明奸|情热恋,眼看着就要谈婚论嫁了。

    可怜刘军还是单身狗一条,每次聚会都要当一回大大的电灯泡。

    何平瞥了他一眼,同样都是京大毕业的、同样都是诗人,这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涅?

    感受到何平不怀好意的目光,刘军用屁|股想都知道这货绝对不是在可怜自己。

    他把目光放在了路上来来往往的京大学子身上,年轻一辈的学妹质量似乎又高了不少。

    四人蹲在图书馆门前的主路边,目光紧紧盯着路上走着的京大女生,像极了来学校拍婆子的小混混,对于其他京大男生愤慨的目光毫不在意。

    “呔!好贼子,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耍流氓!”

    身后突然一声暴喝,吓得四人差点尿裤子。

    回头一看,原来是林言之。

    “你个瘪犊子,吓老子一跳!”何平心有余悸的说道。

    林言之露出恶作剧得逞的笑容,“平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叫门。心虚就说明你们几个没干好事。”

    “去你大爷的,可别瞎说,我们哥几个都是正经人!”刘军气急败坏道。

    林言之指着他:“看,他急了,他急了!”

    刘军上前追打他,“敢败坏我的名声,看我怎么收拾你!”

    一众老友见面,气氛融洽,笑闹了片刻,才恢复正经。

    “你这个大忙人今天怎么来京大了?”骆一禾问林言之。

    “过来办点事。从国际关系学院出来就看到你们四个在这蹲着,太扎眼了。”

    林言之现在是京城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d组书记,年纪轻轻,仕途一片光明。

    “你们今天怎么来了?还有何老师。”

    “这不是想念母校了嘛,回来看看。何老师最近来京城接见国家领导人,拨冗来见见我们几个升斗小民。”

    骆一禾介绍的时候还不忘挖苦何平两句。

    林言之现在是官场中人,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和报纸,怎么可能不知道何平最近出的风头。

    “还没恭喜何老师呢,又一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何老师,恭喜啊!”林言之对着何平抱拳笑道。

    何平拍下他的手,“咱们之间就别说这些客套话了。”

    几人闲聊了一会儿,京大三剑客打算去拜访老师去,何平跟他们走不到一起去,就分开了,约定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饭。

    他自己跑到未名湖边,京城的春天比东北要来的早一些,四月中旬满眼已经都是绿色,悠闲的坐在湖边的草地上,欣赏着一塔湖图的景致。

    欣赏着,欣赏着。

    视野里突然出现了一张丑脸,简直败坏了眼前的美景。

    这谁啊!这么不讲公德心,你谈情说爱腻腻歪歪能不能找个没人的地方,人家正欣赏美景呢!

    一男一女从何平的斜后方走到未名湖边,旁如无人的在何平面前五米左右的位置亲亲我我。

    隔着不远何平都能看见男方那张丑脸。

    看着看着,何平觉得这张丑脸有点眼熟。

    看着看着,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因为他想起了很久以前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一想到你,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他高兴的站起身,走到那一男一女面前,朝他们挥了挥手,大声的说道:“你好哇!李银河。”

    正腻歪在一起的一男一女被吓了一跳,女人看了看何平,“我们认识吗?”

    “不认识。”何平果断道。

    “不认识,你叫那么大声干什么?不对,你不认识你怎么知道她的名字。”李银河身边的丑男子说道。

    何平一脸暧昧的笑容,“我不认识她,但是我认识你啊!”

    丑男子感觉他们今天可能是遇上了一个精神病,他把李银河护在身后,“你谁啊?”

    “王小波!”

    何平叫破丑男子的名字,让他有些意外,这人还真认识自己,难道是自己的书迷?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何平咧开嘴,朝他伸出手,“你好,我是何平。”

    王小波下意识的握住何平的手,“何平?你是写《福贵》的那个何平?”

    “是我。”

    原来是同行。

    “哎呦,真不好意思。”

    “没事。”

    互通姓名,知道了对方的底细,王小波和李银河对何平也没有那么强的戒备心了。

    “我这次来京城是办事的,今天跟几个朋友来京大溜达溜达。你这是从阿美利加毕业回来了?”何平问道。

    王小波纳闷,这人怎么对自己的情况这么了解。

    “是啊,刚回来没几天。”

    “回来好,国内现在慢慢发展起来了,我还想多看你几本书呢!”

    “谢谢,有时间我一定多写点。”

    跟何平说话的时候,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手一直牵在一起。

    “你们的感情可真好。结婚好几年了吧?怎么保持激|情的?”

    何平的八卦来的猝不及防。

    我们跟你很熟吗?

    两人懵瞪的眼神让何平有些恶作剧成功的享受。

    再见到你真高兴哇!王小波。

第208章 《唐人秘传故事》

    王小波的大名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

    后世的何平是他的书迷,说回到这个时代,给心目中想见的作家排个名次的话,王小波应该会在前三名之内。

    如果何平没有记错的话,王小波是生于北京,长大后先是插队当了知青,然后当过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到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和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阿美利加留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于1988年回国。

    回国后先后在京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于京城病逝,享年45岁。

    何平没想到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跟一代人的文学偶像见面。

    这个年代的王小波在国内文坛只能算是小有名气,真正让他名声大噪还要等到九十年代的《黄金时代》面世,王小波一书成名,成为九十年代人尽皆知的文学偶像。

    比较可惜的是,成名没几年就因病去世,让人遗憾。

    何平特意打量了一下王小波,这个时候的他跟何平后世在照片中看到的一样干瘦,脸色蜡黄。

    何平心想这个时候的王小波身体应该还算健康才对。

    跟王小波夫妇闲聊了一会儿,何平充分发挥了自己自来熟的精神,没用多长时间便赢得了王小波夫妇的信任和欢迎。

    “没想到今天能在京大遇见你们夫妻,见面就是缘分,我在东北那边弄了个作家村,你们有空的话可一定要去体验体验。”

    平县作家村运营将近一年时间,在国内文坛已经闯出了名号。王小波虽然刚回国不久,但也知道这件事。

    何平的热情邀约让他和李银河有些意外,双方今天只是刚认识就邀请他们去作家村做客,这位“何老师”还真是热情。

    “最近刚回国,学校和家里的事都比较多。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去你那里体验体验。”王小波婉拒道。

    “那可说好了。我们作家村每个季度都会举办活动,到时候我提前通知你们,如果有时间的话就过来。”

    何平的热情让人有些吃不消的同时,也很让人受用,王小波笑道:“一定一定。”

    到了中午,何平邀请他们夫妇到食堂去吃饭。

    京大三剑客和林言之见到王小波夫妇有些意外,他们才刚跟何老师分开了这么一会儿功夫,他居然又交上了朋友。

    这大概就是社交牛逼症吧!

    相近的教育背景、相近的职业背景,让众人一见面话匣子就没停下来,直到吃完饭话题还在继续。

    何平提议找一个地方继续聊,王小波夫妇顺势邀请众人到他们的宿舍去。

    王小波夫妇的宿舍是京大分配给青年教师的,二十多平的房间夫妻两人住勉强够用,但是几个大男人往里一站就显得有些逼仄了。

    李银河给大家烧热水沏茶,众人或坐或站,侃侃而谈,围绕的话题多是这一两年内国内出现的一些作品和作者。

    京大三剑客现在把精力都放在了武侠小说创作上,在这年头是有些不受国内主流文学圈子待见的,多亏了何平对他们的扶持,才让他们能够一直跟主流文学圈走的很近。

    王小波从86年就开始以唐传奇为蓝本写作仿古小说《唐人秘传故事》,近代的武侠小说正是脱胎于古代的志怪、侠义类小说,所以王小波对几人的写作类别并没有任何歧视,还感到有些亲切,跟几人交流了很多在《唐人秘传故事》中的创作心得。

    何平插话道:“小波,你这部小说写完了吗?”

    “还没呢,快了,还剩最后《夜行记》。”

    何平道:“写完的话可以交给我,我们手里有一家出版社,我来帮你发行。”

    这个时候的王小波还不是后世那个已经名声显隆的王小波,能有人主动提出出版他的小说,而且连稿件质量都没有看过,不禁让他心中生出一种知己的感觉。

    “何老师,等我写完了一定第一时间把稿子拿给你过目,只要你觉得可以,我肯定交给你。”

    何平有些高兴的想到,《唐人秘传故事》虽然不是后世王小波作品序列中最知名和重要的作品,但成品质量是非常高的,而且有了这第一次的顺利合作,那么以后环球再想出版王小波的作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想到这里,他大气的搂着王小波的肩膀,“你的才华有目共睹,出版是一定的。以后有了新作品可千万别忘了第一时间通知我,别人不出版我给你出版。”

    王小波听完何平的话感动不已。

    査海生几人对视一眼,又来了又来了,何老师的拿手好戏又来了,两句话就把王小波忽悠的热泪盈眶,就差把自己卖了给何老师数钱。

    众人在王小波夫妇的宿舍里这一谈就是一下午的时间,期间林言之率先告辞。

    晚上,何平又请王小波夫妇、京大三剑客在外面饭店吃了一顿晚饭后,尽兴而归。

    临走还不忘再次邀请王小波夫妇到作家村去做客。

    这次王小波仍是婉拒,但话中多了几分真诚,“等暑假的,我们一定去你那里看看。”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离京前结识王小波夫妇,何平感到很开心,不提心中的偶像情节作祟,单论学识和人品,王李夫妇也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第二天,何平便踏上了回平县的火车。

    他坐的是软卧,二十多个小时的漫长旅程让他有些无聊,到卫生间放完水之后,便信步走到另一节车厢。

    走了好几节车厢,何平突然爱听到有人在谈论国库券的话题。

    “兄弟,我跟你说,国库券这东西真是一本万利。”

    “你可拉倒吧,我们单位年年推销这玩意,就没见哪年卖完过。把钱换一堆纸,到时候赔钱往外卖!”

    “你别不信啊,我跟你说,中央可是有专门的国库券推销委员会的。真的,你相信我,这玩意真是稳赚不赔的好东西。”

    “别跟我说这个,我是肯定不会买的。”

    说话的是两个穿着中山装的男人,一个中年,一个青年。

    中年似乎是打算劝说青年买点国库券。

第209章 TVB的邀约

    中年似乎是打算劝说青年买点国库券,可惜青年铁了心,任中年好说歹说就是不听。

    中年男人只能叹口气,把目光转向窗外。

    何平看着两人觉得有意思,青年对于国库券的反应可以代表这个年代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看法,而中年则是代表了一小撮有眼光或者是迫于单位压力的人。

    后世无数重生改开初期的小说,男主角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倒卖国库券。

    如果何平没有记错的话,国家是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由于国库券缺乏流通性,所以很不受欢迎。政务院为此专门成立国库券推销委员会,可即便是这样,推销国库券仍然是很多机关单位和国营企业每年最头疼的事之一。

    由于国库券的流通性差,老百姓购买**低,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强制摊派发放。这样就很自然地出现了国库券的地下交易,一些人以五折、六折的低价收购国库券,还有的企业用国库券变相降价,来推销积压产品。

    由于各地的收购价格不同,就形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黑市”,几年来这股风潮愈演愈烈。到今年3月,财政部不得不发出一份叫做《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的文件,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不久后的4月,沪上、南山、武汉等7城市率先试点开放。

    何平能从报纸上得知这些信息,他相信很多有心人也应该会关注到这个信息的。

    未来一段时间内,肯定会有不少聪明人发现这股商机的。

    如果何平要是穿越到88年的话,那他一定会铤而走险干这一波的。诚如中年男人刚才说的,除了冒点投机倒把的风险,倒卖国库券真的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可惜何平已经来到这个年代近10年,他手里的资本早已超过国库券可以承载的范围,做这种买卖得不偿失。

    回到平县已经是四月底了,何平刚回到家突然接到了梁跃进的电话。

    “我刚从京城回来你就打电话过来,有啥事不能在京城说?”

    电话中梁跃进的声音异常激动,“大哥,有人要改编《英雄志》。”

    “改编就改编呗,你激动个啥,不过这本书可还没写完呢。”

    “是香江tvb,tvb啊!”

    何平有些惊喜,没想到居然是tvb相中了《英雄志》,“tvb就tvb,好歹你也是个总经理,能淡定点不?”

    “哥,《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啊!我能不激动嘛!”

    “瞧你那点出息,他们什么条件啊?”

    “什么条件还没谈呢,他们是通过香江环球联系我们的。”

    何平隐约记得内地和港台合拍电视剧的潮流应该是在九十年代掀起的,现在是88年,比后世提早了几年时间,这肯定是他这只小蝴蝶引起的变化。

    这几年香江tvb的电视剧已经陆续引进内地,为数不多播出的几部电视剧全都是一炮而红,风靡一时。

    这个年代,香江的影视产业绝对是要甩国内几条街的水平,何平觉得如果把这次tvb想改编《英雄志》变成双方合作的契机,对于他来说好处更大。

    “跟他们说,改编没问题,不过要答应我们几个条件。”

    “什么条件?”

    “第一,这电视剧的投资我们要一半,收益按投资比例分成。第二,电视剧的取景要在内地,优先考虑关东影视城。第三,主演必须有一半是内地人。满足这三个条件,就可以答应他们。”

    梁跃进带着何平提的三个条件转头去找tvb的人。

    在八十年代的香江正是金庸武侠剧改编最为火热的时候,香江tvb在武侠小说改编方面其实是有非常多选择的。

    但这一两年来,香江的图书市场上突然冒出了一部叫做《英雄志》的武侠小说,以其宏大的叙事吸引了无数的武侠小说迷,单册小说行销上百万册,突破了金庸封笔以来香江武侠小说市场的天花板,并且还在不断向新的高度发起冲击。

    有不少《英雄志》小说的书迷都向tvb打电话,希望他们可以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

    当观众来电足够多的时候,tvb也无法忽略这种民意,拍摄这部小说的提案很快被放到了制作部的桌上。

    在tvb这种电视台,一部电视剧的拍摄都是在内部完成的,其中掌握着最大权利的便是制作部的编剧和监制。

    《英雄志》就是因为观众来电足够多,被高层注意到,然后把提议反馈到制作部,再有制作部讨论立项、拍摄的可行性,然后是剧本创作和拍摄,最后制作发行。

    负责《英雄志》这个案子的监制是萧笙,tvb的金牌监制之一,代表作《天龙八部》(黄日华版)、《神雕侠侣》(刘德华版)、《陆小凤之凤舞九天》。

    当他得知《英雄志》的版权方提出的三个要求之后,戏笑道:“大陆有人懂怎么拍武侠剧吗?投资也就算了,还想插手选角。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扑街!”

    这个年代不少香江人对上内地都有些优越感,尤其是在这几年内地改革开放后,见到了内地和香江经济之间的巨大落差,一部分香江人说起内地,语气极其轻蔑,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历史因素导致的。

    尽管心中对香江环球的要求嗤之以鼻,但《英雄志》的改编毕竟是上层决定的,萧笙嘴上骂几句,直接把案子甩给了他的徒弟韦家辉。

    韦家辉今年27岁,81年才加入tvb,去年在师傅萧笙的提携下刚刚晋升创作总监。

    “辉仔,这个案子交给你。”

    “师傅,大陆啊,我从来没接触过,做不来的。”

    “扑街,平时吃饭就吃那么多,一到有难事的时候就往回缩。”

    “不要啊师傅,我刚上位,这种案子做不来的。”

    “衰仔!你不做也得做,你以为这样的机会很多吗?这部剧你师傅我看不上,不代表你也可以看不上。这部《英雄志》的小说你也看过,想拍出来肯定不会是小制作的。你在组里也待了好几年了,刚刚上位,这部剧正是你发迹的好机会,别错过!”

    萧笙一边骂一边劝,最终把这个有些棘手的案子甩给了徒弟韦家辉。

第210章 《红高粱》载誉而归

    五月份的韩屯又进入了每年的基建节奏。

    今年有点不一样的是,先拆后建,自养鸡场和养猪场搬迁之后,村里委托了一家香江的设计事务所,为未来韩屯的旅游产业进行规划设计。

    韩屯不是没景色,用绿水青山来形容也不过分,可这样的景色并不足以称之为出类拔萃。

    何平在跟村委会成员们探讨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问题,韩屯没有奇俊秀丽的自然景观,没有绵延悠长的历史底蕴,那么就要在其他地方下功夫,利用韩屯现有的条件来做旅游资源开发。

    比如说利用佳农集团的在农业、畜牧业上的优势,开发一处集花卉观赏、园林采摘、乡村美食、度假休闲、农耕文化体验、趣味亲子乐园、研学基地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景区。

    再比如说花钱人工打造游玩项目,后世这样的项目有太多可以参考的案例了,蹦极、悬崖秋千、玻璃栈道等等。后世这些游玩项目可能并不新鲜,可是放在八十年代的今天,绝对是吸引游客的利器。

    香江的这家设计事务所去年已经派人来过韩屯一次,今年年初带着初版设计方案来韩屯讨论,被何平挑出了不少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改进的地方,又回去改方案,估计韩屯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要等到下半年才能出来。

    位于韩屯南方的关东影视城现在一直是边建设边发展的模式,今年年初在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影视城已经开始上马游乐设施和表演项目,预计今年9月份就可以开始面向游客开放。

    不过先于游乐设施和表演项目开放的却是关东影视城的景区,开业三年的关东影视城终于在今年年初实行了门票制,再也不是老百姓随便出入的地方。

    想要进影视城需要花门票钱,5毛钱一张的价钱在这个年代说贵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

    影视城刚实行门票制,县里就组织了一拨人来游玩。影视城毕竟有县政|府的股份,这也算是支持自家产业。

    跟两年前相比,关东影视城的设施和景区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个影视城的建设过半,未来三年内就将会完全建成。

    今年二月份,《红高粱》电影在德国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消息一传入国内便引起了全民轰动。

    老谋子凭借这部影片,一举成为国内第五代导演第一人,参演《红高粱》的两位青年演员姜文和巩俐也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

    关东影视城受《红高粱》在海外载誉归来的影响,名声越来越大。加上前年《红楼梦》热播的加持,这几年在其中拍摄的很多影视作品也已经陆续播出,对周围地市的游客形成了不小的吸引力。

    五一过后,春暖花开,来到关东影视城参观旅游的人多了起来。

    由于关东影视城的游客增多,产生的直接影响便是韩屯也越发热闹起来,尤其是韩屯村口的市场和商铺,生意比往常好了不少。

    林亚楠看着村口饭店每到饭点时候就爆满的场景都忍不住心焦,前两年一直在搞景区建设,很多配套都没有跟上来,影视城的餐饮区惨不忍睹,只是满足影视城职工的饮食需求,根本没有考虑到游客的需要。

    想想本来这每天几百个游客的餐饮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而且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

    幸好年初餐饮区扩建已经提到日程上,最迟10月份就可以见到一个崭新的餐饮区。

    为了更好的融入景区的风格,影视城的餐饮区由两座二层的仿古建筑构成,相对而建,内里规划出了12家100平至300平不等的餐厅。在两座仿佛建筑的中间,是规划好的六十个小吃摊位。

    要知道影视城每天的游客都在增加,而且还有剧组人员,每天几千上万人的流动,未来在餐饮方面的收入绝对不菲。

    回到平县的何平,一直在忙碌着佳农集团的事。

    农业研究院现在已经投入使用,家属区的一期建设也进入了尾声。

    农牧子公司的禽产业链今年又兴建了两座养鸡场,和一座鹌鹑养殖场,禽类存栏量在年末即将逼近千万只。

    猪产业链也开始在华北区域布局,兴建了三家养猪场。

    奶牛产业链则选定了龙江省、蒙内省作为奶牛养殖基地,和当地农牧民展开深入合作,以雇佣的形式与他们进行合作,收购奶源,组建奶业公司。

    食品子公司的罐头厂已经投产半年多,主打礼品市场的策略证明了负责人魏峰的眼光。

    “送礼就送真意罐头”的广告词经过春节期间在北方各省级电视台的播放,传遍了国内的大街小巷,罐头厂的生产线每天都是开足马力。

    最近最让魏峰头疼的是生产原材料的问题,他没有预料到市场会给出这么巨大的反馈。

    肉制品厂现在的主营业务是猪肉火腿肠和鸡肉火腿肠,他们完全没有罐头厂那种原材料不足的担忧。有集团的禽产业链和猪产业链在,原材料根本不是问题。

    不过遗憾的是,同样的广告投放,肉制品厂的火腿肠却并没有罐头厂的销量好。因为在市场上有一个先于他们出发的对手——春都火腿肠。

    像这种没有技术差异的产品,是很难一下子拉近和对手的距离的。

    魏峰就此和何平专门探讨过,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认为应该在渠道上下功夫,深耕渠道才能赢得市场。

    化工与资源子公司今年同样新建了一座饲料厂,将产能提升到了百万级别。饲料厂的建设其实很简单,与农牧子公司的产业链建设相辅相成,哪里有养鸡场、养猪场,哪里就有饲料厂。另外化工与资源子公司今年还新建了一座化肥厂。

    而空有名头的金融投资子公司,今年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任务——倒卖国库券。

    倒卖国库券这种事如果让何平自己来做的话,第一是跌面子,第二盘子太小,收益他瞧不上,第三有投机倒把被抓的风险。

    但是交给金融投资子公司来做就不一样了。

    这玩意基本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利用集体企业来做,也几乎不会有被打成投机倒把的风险,又能给企业创收,何乐而不为呢!

    佳农集团旗下五大子公司,全部迈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何平也可以把投向佳农集团的时间抽出来点,关心关心其他的事情。

第211章 双喜临门

    最近老丈人家有件喜事,毛学山升官了,营城市常务副市长。

    在处级干部待了几年之后,老丈人终于迈上了副厅级干部的门槛,这一步对于很多官员来说就是一道天堑。

    可惜的是毛学山迈过这道坎的时间有点晚,还有几年就退休的他这辈子的最高成就估计也就是个正厅级。

    不过不管怎样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

    何平带着老婆孩子到老丈人家去给老丈人道喜,顺便吃顿饭。

    丈母娘温桂珍做了满满一桌子菜,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吃饭。

    “爸,妈。这次您二老肯定要换住处了吧?”何平笑呵呵的问道。

    毛学山道:“是啊!”

    温桂珍感叹:“这房子住了十多年了,冷不丁要走还真有些舍不得。”

    毛学山安慰道:“市里都已经给安排好了,那边的条件也不错的。”

    “我知道不错,就是有些舍不得。毕竟这么多年,邻里街坊都有感情了。”

    毛学山也被温桂珍勾起了回忆,饭桌上的气氛突然陷入了淡淡的忧伤当中。

    何平给毛春华夹菜,“你多吃点,我看你这两天胃口也不好,今天妈做了这么多好吃的,你多吃点。”

    毛春华恹恹道:“没胃口。”

    “没胃口也要多吃点,看你今天这状态都不太好。”

    温桂珍见女儿状态不好,低声问她:“是来事了吗?”

    “没有呢!”

    “一直没来?”

    “晚了几天,以后也有过。”

    温桂珍叮嘱道:“明天去医院看看。”

    毛春华不太想去,这几年她已经好几次“狼来了”的情况,她都产生畏惧心理了。

    “不用,过两天再说吧。”

    “让你去就去,咋这么犟呢?”

    母亲瞪眼,毛春华的话软了下来,“好吧!”

    晚上回到家,毛春华把明天要去医院的事告诉了何平。

    她之前一直没有告诉何平月事晚了,何平有些忐忑,也有些期待,“你说这回能不能是真的?”

    毛春华道:“我哪里知道,明天到医院就知道了。”

    第二天,县医院门诊。

    “大夫,怎么样?”何平有些紧张的问道。

    毛春华同样一脸期待的看着大夫。

    “怀上了。”

    简短的三个字,瞬间让何平内心充斥了狂喜,脸上露出喜不自胜的表情,激动万分。

    他低下头刚要跟毛春华拥抱,却发现她早已泪流满面。

    “别哭别哭,这是高兴的事。”

    何平赶忙抱住毛春华安慰道。

    毛春华流着眼泪道:“高兴!我是高兴!”

    两人结婚六七年一直没有子嗣,不用别人说,夫妻俩的心理压力已经很大了。

    尤其是近两年,毛春华经常会因为孩子的事郁郁寡欢,现在总算有了喜讯,她心里几年来积攒的压力和郁结一扫而空,忍不住喜极而泣!

    夫妻俩千恩万谢的谢过大夫,走出了医院。

    里昂热恩心中的惊喜难以用言语表达,立刻就开车回家把这个消息分享给温桂珍。

    “双喜临门,双喜临门啊!”

    温桂珍高兴的嘴都合不拢,双手合十的不知在感谢哪位神明。

    “不行,这个消息得赶紧告诉你爸。”

    温桂珍急慌慌的要去县政|府找毛学山。

    何平拦住她:“妈,等爸晚上回来也是一样,他工作那么忙。”

    “再忙还差这一会儿了?”

    温桂珍不听何平的劝阻,执意要去,何平只好开上车拉着她们母女去县政|府。

    汽车开到县政|府,毛学山正在开会。

    “阿姨、何平、春华,你们怎么过来了?”

    几人这么兴师动众,搞得张国强都有些紧张,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

    温桂珍拉着张国强低声说了两句,他连连点头,“好好,我马上去。”

    张国强跟温桂珍说完话就赶紧进了会议室,片刻后便出来。

    “收个尾,马上就结束,咱们先去办公室待一会儿吧!”

    众人到办公室坐了一会儿,喝了口茶,毛学山便结束了会议。

    “国强说的是真的?真的怀上了?”

    “这还能有假,上午刚去的医院。”

    “太好了,太好了!”毛学山有些激动道。

    这一天毛学山罕见了早退了半天。

    一家人再次坐在餐桌上,昨天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温桂珍感慨道:“真不容易啊!”

    何平握住了毛春华的手,四目相对,满含激动和欣喜。

    毛学山道:“双喜临门,双喜临门啊!”

    刚放学回来的小柱儿更开心,“我终于有弟弟妹妹可以玩了!”

    何平:?

    毛春华:?

    毛学山:?

    温桂珍:?

    小柱儿缩了缩脖子,“我的意思是陪弟弟妹妹一起玩。”

    嗯,这还差不多,众人点头。

    诉说了心中的喜悦和激动之情,餐桌上说的最多的话题便是关于如何保胎的。

    “春华啊,好不容易怀上一胎,可得加小心啊!班就别上了,就在家安心养胎吧!”温桂珍道。

    “妈,没事。我今天去医院,大夫说才一个半月。”

    “你这丫头,等有事就晚了,上班什么时候上不行。你现在的头等大事就是在家里养胎,把我的大外孙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健健康康的生下来,不比啥都强啊?”

    毛春华看向何平和父亲,只见何平和父亲赞同的点点头。

    “那好吧!”她妥协道。

    “这就对了!”

    毛春华对母亲说道:“妈,你别老大外孙子、大外孙子的,万一是个闺女呢!”

    “是个闺女妈也稀罕,只要你能生下来,妈都高兴。”

    何平拍拍毛春华的手,“生男生女都一样,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毛春华温顺的点点头。

    全家人一致通过了毛春华在家休息养胎,丈母娘温桂珍自告奋勇照顾毛春华,她前年就已经退休,在家里闲着也没事。

    “可爸怎么办?他马上就要去市里上班了。”何平道。

    “他那么大的人,饿不死,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我的大外孙子。”温桂珍道。

    毛学山笑呵呵的说道:“没事没事,市里房子都安排好了,我每天都吃食堂,没什么问题。”

    何平和毛春华现在都在镇上住,离丈母娘家很近,但温桂珍还是决定要搬到何平家的小院去,方便照顾毛春华。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何平和毛春华这一胎来的太不容易,连毛学山和温桂珍两人都跟着等的心焦。

    现在夫妻俩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属于他们的孩子,毛学山和温桂珍能不高兴吗。

第212章 捐建

    毛春华怀孕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韩屯,村里人也跟着高兴,不少人都跑到镇上来给夫妻俩道喜。

    作家村的朋友们也听说了这个喜讯,跟着过来凑热闹。

    整整三天,家里就没断过人。

    何平这两天心里一直有个念头,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跟毛春华商量。

    “媳妇儿,我打算给县里学校捐一些校舍,你觉得怎么样?”

    毛春华问:“怎么想起给县里捐校舍了呢?”

    “咱这孩子来的不容易。”

    何平的话没有说完,但毛春华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们这个孩子来的太不容易,积德行善,福延子孙。

    她想了一下,“这是好事,也算是给咱们孩子的一个礼物。”

    夫妻俩商议完,第二天便把这个想法跟毛学山说了一下。

    “我支持你们的想法,没想到在我任内最后一件大事居然是女婿给县里捐校舍。这样,明天我让教育局的人过来一趟,我们具体商议一下如何实施。”

    瞿靖难去年就卸任了县教育局局长一职,光荣退休了。新任教育局长叫郑永强,何平以前也跟他接触过。

    得知何平要给县里学校捐助校舍,郑永强欣喜万分。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县城,平县的经济底子并不好。这几年随着佳农集团的发展,带动了县里经济逐渐走向发展的快车道。

    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教育方面的投入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何老师,真是让我不知道说点什么好了。贤伉俪二位真是热心教育事业啊,我代表全县的教师队伍和学生们感谢二位的付出。”

    “郑局长,你太客气了,我们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

    毛学山打断了两人的客套,“永强啊,你跟何平好好介绍介绍县里学校现在的情况,让他心里有个数,也好有针对性的捐助。”

    “何老师,我们县里现在有高中1所,初中20所,小学86所。其中有近半学校校舍都有年久失修的情况,这些年县教育局陆陆续续的投入了三十多万元为一些学校翻新了校舍。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教育局的这些钱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为所有学校翻新校舍,操场、体育、图书等这些设施更是不敢想。”

    平县中小学的情况何平是有所了解的,县里的几座中小学情况不用说,条件要比乡村中小学好很多。

    剩下的学校,除了丁屯小学受惠于钢笔字帖的点子,每年都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之外,其他乡村中小学的情况真可以说不容乐观。

    他和毛春华结婚时去各个中小学捐助图书和文具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

    “郑局长,不如这样吧,回头你们教育局把县里所有需要翻新校舍的中小学给我一个名单。我会派人去实地看一下,然后确认捐建的校舍数量和规模。”

    “好的,回去我就落实这件事。”

    郑永强的效率很高,两天时间就把需要翻建校舍的中小学名单交到了何平的手上。

    从郑永强给出的名单上看,全县近百所中小学校,其中一多半都有需要翻建的地方,有十几所中小学的校舍更是已经被列入了危房行列。

    何平直接派佳农集团的员工去各个中小学核实情况,花了一周的时间,反馈的结果跟名单上的情况基本吻合。

    何平再次来到了县政|府,郑永强被叫了过来。

    为了何平这次的捐建事宜,毛学山把手头上的事都推掉了。

    “县教育局提供的名单我已经派人核实过,情况基本属实。我决定对名单上69所需要翻建、新建校舍的中小学,每所学校都捐建一座教学楼,教学楼规模根据学校师生的数量决定。”

    郑永强万万没想到何平如此豪气,居然要向县里69所中小学捐建教学楼。

    “校舍”和“教学楼”意思差不多,可形式却完全是两种。

    什么样的危房、破房都可以称之为校舍,但教学楼可是实实在在的楼房。

    他本以为何平能给县里一小部分有危房的学校翻建一下就已经很好了,没想到何平给了他一大大的惊喜。

    这要是真落实下去,县里教育局未来十年的基建工作都可以解决了。

    郑永强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说道:“何老师,您说给69所学校捐建的教学楼是个啥样子?”

    他心中还是不太敢确定,万一两人的理解不一样呢。

    何平道:“一高中的教学楼,就按那个标准来建。”

    郑永强倒吸一口凉气。

    县里一高中的教学楼是85年建成的,四层楼的建筑花了县教育局20万的资金,局里当年一半的资金都花在这上面。

    何平要捐建这样的教学楼,即便各个中小学的规模没有一高中大,可数量摆在那里,这样一算下来,至少也需要千八百万。

    “何老师,要新建这么多教学楼恐怕要花费一笔天文数字啊!”

    何平听出了郑永强话中的提醒之意,笑道:“郑局长你放心,我会量力而行的。”

    毛学山对自家女婿的实力知根知底,“永强,钱的方面你不需要担心,何平既然说了就肯定会兑现。接下来这一两年你可有的忙了,这么多中小学新建教学楼是对你们教育局工作的最大支持,同时也是对你们教育局来说是一个考验。我希望你们教育局能够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干劲来支持何平的这次捐助,让平县的老师和学子们能够尽快使用上安全、宽敞、明亮的教室。”

    郑永强噌的站起身,面色郑重,语气激昂的说道:“毛县长、何老师,请二位放心。我郑永强用我的人格和党性保证,我,还有教育局的所有同仁一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何老师的热忱和慷慨。”

    毛学山摆摆手,“好了,别激动,现在不是表决心的时候。何平这次的捐助还只是纸上谈兵,真正要做的都在后头。”

    他转头问何平:“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是以县教育局为主体来推动这次捐助,还是以你个人的名义?”

    何平道:“我在南方有一个投资公司,这次我打算以投资公司的名义来执行这次捐助。”

    毛学山对何平的投资公司有所耳闻,“是那家叫环球的公司?”

    “对!”

第213章 何大善人、何万三

    何平决定出资向平县各个中小学校捐建69座教学楼的消息很快就在平县传扬开。

    何平是谁?全国知名的大作家。

    这一点全县人民都知道。

    大家还知道,他带领韩屯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不光在写作上有天赋,在做生意这件事上他同样有能力。

    但对于何平究竟有多少钱,平县却没有几个人清楚。

    佳农集团每年到年末都会公开财务信息,何平这几年的分红都在八位数左右,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可私下里还有传言,说何平在南方还有很多生意,身家都已经上亿了。

    这次向全县中小学捐建教学楼让平县老百姓们真正见识到了何平的财力。

    你有十块钱,你会捐一块钱吗?

    你有一百万块钱,你会捐十万块钱吗?

    平县老百姓打死也不会相信何平的财富只是上亿,但你要让他们说何平到底能有多少钱,他们也说不上来,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他们能够想象的极限。

    反正牛逼就完事了!

    在感叹着何平财力的同时,平县老百姓对何平的评价和观感也再上了一个台阶。

    以前他是大作家、致富带头人,这次,他是大善人!

    试问平县除了五保户,哪一户人家没有孩子在上学?

    何平这次给一下子给县里的学校捐建了这么多的教学楼,平县绝大多数老百姓家都会跟着受益。

    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句口号喊的响,但是真正落实到实处又有几个地区能够做到呢?

    全国就那么些大城市,真正农村的劳苦大众能有几个人享受到跟大城市同等的教育资源。

    何平的这次义举打破了平县老百姓对他一惯的印象,很多老百姓开始把何平叫做“何大善人”,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流传开来。

    经过一个月的筹备,在营城市政|府、平县县政|府、平县教育局的共同见证下,环球投资的一千万专项建设资金拨付到账。

    算上环球投资,四方还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捐建仪式,仪式的选址就在红旗镇中学。

    未来的一年内,在红旗镇中学将会新建一座占地3000平米,建筑面积超6000平米的大型综合教学楼。

    这算是何平给红旗镇这个老乡的一点优惠,这个规模已经可以比肩县一高中的教学楼,其他中小学校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毛学山作为新上任的营城市常务副市长出席了这次捐建仪式,江永安作为捐建方环球投资的代表出席,何平没有出这个风头。

    捐建仪式结束后,很多平县老百姓有些发蒙,不是说是何平给县里捐学校吗?怎么变成了一个叫环球投资的公司?

    各种猜测刚出现了半天,一条从县政|府传出的消息给大众解了疑惑。

    环球投资正是何平旗下的公司。

    联想到原来大家都在传的何平在南方还有生意的传言,大家终于相信何平的财力不光是现在老百姓看到的这些了。

    随之而来在平县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另一项讨论就是,何平到底有多少钱?

    有多少钱老百姓们不知道,但没过多长时间何平又多了一个外号——何万三。

    在何平忙着捐建教学楼的时候,梁跃进和tvb的谈判终于结束了。

    tvb最终同意了接受关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投资,关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关东影视城、佳农集团、环球出版社共同出资成立的影视制作公司,其中关东影视城持股40%,佳农集团持股30%、环球出版社持股30%,共投入资金2000万元。

    而tvb同意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经过制作部的计算,他们发现如果想真实还原《英雄志》当中的武侠世界,恐怕要花费一笔巨额的投资才能够做到。

    制作部甚至把《英雄志》整部小说划分了五部来规划,可其投资额仍让他们感到吃不消。

    倒不是说tvb真的掏不出这笔钱,只是向来精打细算惯了的tvb是绝对不可能在拍摄电视剧上投入这么多资金的。

    于是,梁跃进提出的投资《英雄志》的提议便被tvb重视了起来,再不像刚开始那样嗤之以鼻。

    经过双方的友好协商,《英雄志》第一部计划投资两千万港币,其中tvb出资一千万,关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以《英雄志》影视改编版权加八百万资金,负责剩下的一千万。

    两千万的投资额在现在的tvb是几年难得一见的大投资项目,即便是金庸武侠剧也没有这种投入,由此可见这次tvb的魄力。

    香江的影视制作周期向来短,tvb更是其中的翘楚。

    在和内地方面协商投资事宜的时候,制作部已经展开了对《英雄志》小说的剧本改编工作。

    由于《英雄志》小说还在连载当中,tvb跟梁跃进特意协商了一下,希望可以邀请原著作者参与到《英雄志》的改编当中。

    梁跃进把这个消息告诉京大三剑客,三人一脸茫然。

    “改编?”

    不怪三人迷惑,主要是梁跃进怕跟tvb的合作谈不拢,所以改编的事一直没有跟他们三人说。

    当下,他就把tvb要改编《英雄志》的来龙去脉跟三人叙述了一遍。

    京大三剑客听完异常激动,香江虽然离他们很遥远,但tvb大家熟啊,这两年引进内地的《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可都是tvb拍的。

    现在tvb居然相中了他们的小说,想改编成电视剧。一想到《英雄志》被拍成电视剧受到亿万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三人都有些飘飘然。

    三人当即同意了tvb的邀请,兴冲冲的准备前往香江参与《英雄志》的剧本改编工作。

    在出发之前,三人又闹了点幺蛾子,准确点说是骆一禾和凤辣子之间发生了点矛盾。

    这两年査海生和张明明感情甚笃,张明明也放弃了自己的演艺事业,两人准备今年年底完婚。

    相形之下,骆一禾和凤辣子之间就没那么和谐了。凤辣子从川省来到京城为的就是出人头地,她和张明明完全是两种性格,这几年她一直在寻找成名的机会。

    《红楼梦》的热播让凤辣子收获了相当的知名度,但这对她来说还远远不够。在得知骆一禾的作品要被香江电视台改编拍摄之后,她觉得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可问题是,骆一禾只是作者之一,既不是投资人也不是制片人,哪里有这样的权利。

    面对凤辣子的无理要求,骆一禾有苦难言。

第214章 何女郎

    关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从年初成立,《英雄志》是它的第一个项目。

    其实去年何平就已经跟剧创小组、赵本三等人说过,他们可以自己攒剧本、拉剧组,如果影视公司觉得合适的话是可以投资的。

    可半年多时间下来,众人都处在一种犹犹豫豫的阶段,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平对此丝毫不着急,开创影视公司只是走了一部闲棋,为今后在文娱方面打的一个基础。

    何平不急,有人比他急。

    自从《红高粱》柏林获奖,所有台前幕后参与《红高粱》的人员便都成为国内瞩目的人物,何平这个原著作者当然也不例外。

    过年后就陆续开始有各地的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他,希望可以拿到他其他作品的改编权。

    何平通通婉言谢绝,现在他又不差钱,来的这些改编邀请很多都是想蹭《红高粱》的热度,其中质量良莠不齐。

    他的拒绝并没有熄灭这些人对于他小说版权的热情,原因也很简单。

    从《牧马人》开始,到《吕得水》,到《家慧》,再到《红高粱》。

    何平被改编的作品无一不是大火特火,这其中《吕得水》算是改编成就最低的,但也霸占了当时国内大多数电影院半年的时间,还掀起了对电影女主角张瑜的大规模批判。

    《牧马人》就不用说了,上映一年多,是八十年代唯二票房破亿的国产电影,另一部是赫赫有名的《少林寺》。

    《家慧》是国家电视台的首部长篇电视剧,一经开播就获得了观众的无数好评,妥妥的催泪神剧。国家电视台现在每年都会重播,保守估计未来二十年内都会是这个频率。

    《红高粱》算是在荣誉方面最强的作品,年初夺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现在老谋子带着电影满世界的去刷荣誉,估计这一两年再拿下几个国际电影奖项毫不费力。

    要票房有票房、要口碑有口碑、要收视率有收视率、要奖项有奖项。

    所以说,国内的影视圈怎么可能放过何平的作品。

    年初的时候,何平接到电话的频率是最疯狂的,几乎每天都有一两个寻求合作改编的电话。

    现在过了几个月,电话少了很多,但是十天半个月的仍能接到电话。

    凤辣子跟骆一禾闹,其实是藏着心眼的。

    骆一禾只是《英雄志》的作者之一,她并没有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但凤辣子知道骆一禾和何平的关系不错。

    她在影视圈混了好几年,她太清楚何平现在在国内影视圈的地位,他的作品拍一部火一部,无数制片厂、电视台抢着想和他合作。

    更关键的是,自《红高粱》获奖之后,圈子里突然流行起了一个“何女郎”的说法。

    传闻《牧马人》的女主角,一开始谢晋导演是属意丛珊的同班同学吕丽萍的,可何平亲自点了丛珊的名,让她出演女主角,电影上映后她果然一炮而红。

    之后《家慧》拍摄电视剧,又是何平点名让丛珊来演女主角家慧。

    如果说《家慧》播出之前,丛珊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影女演员之一。那么在《家慧》电视剧播出之后,丛珊就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演员,不限于性别、电影、电视剧、也没有了之一。

    她成为了中国无数男青年理想中的女朋友、未来妻子的不二之选,全国所有中老年妇女最喜爱的儿媳妇人选。

    不夸张的说,出演完何平的两部作品,丛珊就是啃一辈子的老底都可以。

    另一位出演《红高粱》的巩俐,同样是京戏出身,同样是大二被何平相中,点名出演《红高粱》女主角。

    现在《红高粱》成为国内首部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电影,巩俐随之名声鹤起。

    她没有丛珊那么庞大的群众基础和观众喜爱度,但她却成为了现阶段国内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女演员。

    一部《红高粱》让张一谋成为中国电影界领军人物的同时,也让巩俐这个电影学院的女学生成为风靡海内外的电影明星。

    凤辣子每每想到这里,心中都觉得不平衡。

    凭什么巩俐就能演《红高粱》一炮而红,自己却只能在圈子里摸爬滚打。

    明明她认识何平的时间更早,《红高粱》这个机会自己完全可以争取的,可当时她听说何平又一部作品被改编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那个时候她正沉浸于《红楼梦》的成功之中。

    凤辣子心中越想越失衡,跟骆一禾吵架只是借了个引子,她心里想的是把骆一禾缠到不耐烦之后,央求他去求何平开口。

    凤辣子相信只要何平开口,《英雄志》的女主角百分之百会是自己的。

    她可听骆一禾说了,《英雄志》规划了五部电视剧,光第一部的投资就高达两千万港币,香江tvb和关东影视公司联合出品。

    这种豪华的出品阵容,自己如果能搭上车的话,用不了两年就会成为国内最知名的女演员。

    更关键的是,《英雄志》还会在香江播出,tvb在这个年代代表的不仅是香江,同样还有整个东亚的收视群体。到那个时候,她凤辣子就会成为红极亚洲的女明星,不会比巩俐这个幸运儿差多少。

    可惜的是骆一禾太有自己的主意,凤辣子闹完之后效果并不大。

    凤辣子心中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这次《英雄志》的女主角没有拿下,她一定会和骆一禾分手。

    尽管骆一禾是京大才子,年纪轻轻就通过写作获得了上百万的身家,可在她的心中骆一禾并不是能够在事业上给予她帮助的那个人。

    心中不舍归不舍,但凤辣子有着她自己的追求。

    她从川省一路走来,绝对不是甘心嫁作人妇,哪怕以后她的生活会无比优渥。

    如果这是她想要的话,当初她留在川省就可以达成,又何必来到京城。

    骆一禾和凤辣子相恋两年多,对于她的性格了如指掌。

    在去香江的前一晚,他一夜没有睡。

    他知道,如果这次自己帮不上凤辣子,恐怕两人的姻缘也会到此结束。

    可是就算他这一次开了口又如何呢?

    先不说何平会不会答应,就算他答应了,他和凤辣子就真的会走到最后吗?

    骆一禾不是天真烂漫的査海生,最后一支烟燃尽,他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第215章 爱国资本

    毛春华怀孕后,何平大部分的时候都选择了待在家里陪伴她。

    远在羊东的韩兆坤传来消息,酝酿了近半年的服装集团改革终于完成了。

    新的服装集团名叫雅薇,旗下业务涵盖成品服装、鞋帽、制衣、纺织以及服装配件。

    新的雅薇集团旗下拥有女装品牌伊莲娜、男装品牌力派、体育品牌莱迪、快销服装品牌优品五大品牌。

    集团更有占地数十万平、员工近万人的纺织、制衣工业园,为各品牌的发展保驾护航。

    现在韩兆坤已经逐渐缩小制衣业务,转而让制衣厂为集团旗下几家服装品牌代工。

    雅薇集团成立后将持续在服装产业上下游进行投资,力争打造一条从天然、人造纤维到纺织印染,再到设计、生产、零售的一条龙服装产业链。

    目标定的非常宏大,但雅薇集团的成立只是刚开始,想要完成这个目标,没有三五年的功夫是下不来的。

    何平并没有参与雅薇集团的改革,而是选择了对韩兆坤充分放权。

    在他的心里,服装集团只是他的一条现金流,服装这种消费产业注定不会成为他心目中的重点产业。

    此次何平做主由环球投资出资为平县中小学校捐建69座教学楼,江永安这个环球的负责人不得不赶到平县,除了来参加捐建仪式,江永安这次来还给何平带来了一个消息。

    刘传志想在香江开一家贸易公司。

    自联想中止与ibm计算机的代理合同之后,他们的代理商品变成了由一家香江电脑公司生产的ast微机。

    刘传志打算创办一家香江联想公司,由这家贸易公司来代理京城联想的所有进口业务。说白了,它既是一个代理中间商,又是一个利益输送机器。

    刘传志找到江永安希望可以和香江环球共同出资成立这家香江联想贸易公司。

    江永安用屁|股想都知道这厮成立这家香江联想贸易公司的目的,但他没有第一时间拒绝刘传志。

    刘的做法腌臜归腌臜,但如果他们参与进来,从金钱方面来说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江永安深刻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职责,他是为老板打工,赚钱的事怎么能推到一边呢?

    但这种事又很容易引起政|府对环球的反感,江永安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来询问何平的意见。

    何平又让江永安把他这段时间在京城打听到的联想的内部消息说了一下,他听完之后沉吟良久。

    从江永安得到的情况上看,刘传志已经完全掌握了联想,倪老这些搞技术的想跟他争夺联想的控制权,已经基本不可能。

    何平可以想见,一旦香江联想贸易公司成立,那么将会在短时间内就攫取大量原本应该属于京城联想的利益。

    单纯从生意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可何平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即便未来联想价值几百上千亿,可对于重活一世的他来说,这样得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有无数种可以赚钱大量金钱的方法,却偏偏要选择最为人所不齿的一种,何平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一道坎。

    “唉,婉拒了吧!”

    长叹了一口气,何平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尽管心中不喜欢刘传志这种人,但他不得不承认刘传志的能力,更厉害的是他背后的关系网。

    人家做完这些事之后不但没事,在若干年后更是成为国内的商业大佬,官方认证的民族企业家。

    你说气人不气人!

    何平心中甚至没有去揭发刘传志的念头,他可不认为后世能带领联想叱咤国内外几十年的刘传志,会因为自己的揭发而倒下。

    到时候替天行道不成,却结下了死仇,那就得不偿失了。

    更何况,人家正主都不急,自己有什么可急的。

    想到这里,何平心中的郁闷平息了少许。

    江永安听完何平的安排没有提出任何质疑,点头称是。

    “联想不值得我们投资,未来把关注重点放在华威身上,扶持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好的,何总。”

    重活一世,何平心中多少还是有点情节的。他写小说、搞养殖、卖服装,自己得利最多,顺带着也让一部分韩屯的老百姓跟着沾了光,提前富裕了几十年。

    但他心中总归是想做点于国有利的事的。

    以他现在的财富,即便接下来的二三十年什么事都不做,也可以累积几百上千亿的财富。

    他现在已经慢慢体会到,钱多到一定程度就只是一个数字这句话的意义。

    现在毕竟是八十年代,十亿级的富豪对标后世的百亿富豪毫不逊色。

    最关键的是他的每一分钱挣的都是干干净净的,经得起推敲,他可不希望掺和的刘传志那些鬼蜮伎俩当中,平白脏了自己的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何平也明白了为什么后世刘传志会和马et相交莫逆,这尼玛就是视财如命的一路人啊!

    江永安办完捐建事宜,和何平沟通好联想的事,他来平县的目的已经达成。

    不过在临走前,他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办。

    环球投资在平县洒下八位数的天文数字捐资助学,可不能当闷声做好事的老好人。

    他们的这次捐建活动,在营城市政|府向省里报告之后,很快便得到了省里的回复。

    对于环球投资这种有家国情怀、热心祖国教育事业的香江资本,必须予以最高等级的待遇。

    省政|府一声令下,全省媒体铺天盖地涌向平县。

    在省政|府的努力下,连中央媒体也问讯赶来。

    这些年不少香江爱国商人和资本都对开启了对国内的投资,环球投资便是其中之一。

    只是中央心知肚明环球的主人是谁,没有刻意宣传过。

    这次环球如此大张旗鼓的助力国内的教育事业,深得中央和省里领导的心意,为环球未来在国内的投资布局减少了阻力,也为环球投资在政|府和民间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这就是何平为什么会选择让环球投资来执行这次捐建教学楼的目的所在。

    花钱没关系,但钱不能白花,要花在刀刃上。

第216章 韩兆贵犯事了

    国字号媒体、省媒以及地方媒体,报纸、杂志、电视……

    连篇累牍的报道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环球投资这次彻底出名了,大半个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了环球投资的大名。

    顺带着,江永安这个环球的台前负责人也成为了爱国港商的典范。

    原本计划在平县只待三天的江永安硬生生在平县待了一个星期时间,每天的日程排的满满的,全部都是全国各地的媒体采访,应接不暇。

    何平把江永安这个工具人推到台前,他则在家安心的陪着毛春华养胎待产。

    七月的一天,夫妻俩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

    韩援朝上门跟何平说了一件事,韩兆贵倒腾国库券被抓了。

    这件事说起来也跟何平有关系。

    原来何平在4月份从京城回来的火车上听见有人谈论国库券的事,就想起了这门生意,于是回来之后就指示佳农集团的金融投资子公司趁着今年政|府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捞点快钱。

    金融投资子公司的负责人叫邱德利,是江永安帮忙从香江那边招过来的,毕业于香江中文大学,在香江的投行工作过几年,履历很优秀。

    接手公司的第一件事就被领导安排这个任务,邱德利在花半个月时间摸清楚国内关于国库券的一些规定和要求之后,便着手进行这次国库券投资。

    让专业从事金融投资领域的邱德利来做倒卖国库券这种事着实有些杀鸡用牛刀,更何况有着佳农集团庞大的资金支持。

    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金融投资子公司便通过收购、转让国库券净赚500万利润。

    佳农集团倒卖国库券的消息没有瞒得过韩屯的老百姓,大家活了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好赚钱的买卖,不少人都蠢蠢欲动。

    韩兆贵便是韩屯老百姓中比较具有行动力的一个。

    他稍微一打听就弄明白了倒卖国库券的手法,根本没有难度可言。

    连运输队的事都给放下了,专门跑去倒卖国库券。

    一个月的时间,韩兆贵往返于沪上、南山几趟,赚了五万块钱。

    这可把他高兴坏了。

    他投资运输队前前后后投入了一百多万,招了十几个司机,一个月辛辛苦苦净利润也就是六七万块钱。

    可是他倒卖国库券一个月,就自己一个人,坐火车、飞机往返几趟就能赚五万块钱。这还是他先期投入的少,这要是投个几百万的本金,还不得赚疯了?

    正赶巧,国家今年4月份开放沪上、南山、武汉等7座城市为第一批试点开放城市,到了6月份又开放了54座城市。

    尝到了倒卖国库券甜头的韩兆贵感觉自己一飞冲天的机会来了,他回到韩屯把家里的钱都集中起来,连运输队的钱也挪用了一部分。

    把运输队的事全部甩给援朝叔,他则专心一致的倒卖国库券。

    其实不光是韩兆贵,这两个月来受到佳农集团的影响,韩屯不少年轻人都尝试起了倒卖国库券,只是投入的资金没有韩兆贵这么大罢了。

    收拢资金后韩兆贵手里的金钱迅速膨胀,短时间内便进账上百万元。

    刚到七月份,听说羊州有一批散户手里有大量五元、十元的国库券,他就带着人去采购。

    一出手就吃进500万元的国库券,足足塞满了好几个大|麻袋。他租了一辆汽车直接把国库券送往沪上,可是国库券实在太多,还有三个大旅行袋装不下,韩兆贵就拎着准备坐飞机回沪上。

    可他没想到在机场安检入口,他提着好几个旅行袋一眼就被安检人员盯上了。

    安检人员打开旅行袋一看,旅行袋里塞得满满的全都是国库券,底部都已经撑开线了。

    要知道在88年之前,国库券交易只能在黑市进行,在政策管制上是属于违法的。1987年10月,沪上还出过一则新闻,公安人员在工商银行沪上分行静安营业部门口当场抓住了一家棉纺厂的青年工人赵德荣,当时他正以100∶71的价格倒卖国库券,公安人员缴获人民币1800元和国库券2000元,还从他家里查出国库券2.6万元。

    公安部门认定倒卖国库券属于投机倒把行为,只不过由于这种黑市交易都是在银行的交易柜台门口进行的,公安、工商、银行互相扯皮,最后赵德荣只是被没收了“赃款”,教育了一番就释放出来了。

    今年国家开放国库券转让,按理说韩兆贵收购国库券是合理合法的,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国库券的数量。

    机场安检人员心里没底,直接通知了公安、工商部门,两部门的人来一看也傻眼了。

    上百万的国库券,以前没见过这阵势啊!

    没有先例好办,那就先逮起来,别管国库券转让合不合法,但韩兆贵这个数额巨大,定为投机倒把毫不费力。

    赚了两个月快钱的韩兆贵刚尝到一夜暴富的滋味,却突然要面临牢狱之灾,登时就懵了。

    不对啊!不是说国家允许国库券转让吗?我这合理合法啊!

    其实国内关于“投机倒把”的解释,在建国的几十年间是有着不断变化的过程的。

    进入八十年代,政|府开启经济双轨制,“投机倒把”逐渐被剔除了政治化因素。1987年9月政务院发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列出了11项属于投机倒把的行为。

    1、倒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自由买卖的物资、物品的;

    2、从零售商店或者其他渠道套购紧俏商品,就地加价倒卖的;

    3、倒卖国家计划供应物资票证,倒卖发票、批件、许可证、执照、提货凭证、有价证券的;

    4、倒卖文物、金银(包括金银制品)、外汇的;

    5、倒卖经济合同,利用经济合同或者其他手段骗买骗卖的;

    6、制造、推销冒牌商品、假商品、劣质商品,坑害消费者,或者掺杂使假、偷工减料情节严重的;

    7、制造、销售、传播非法出版物(包括录音录像制品),获得非法利润的;

    8、为投机倒把活动提供货源、支票、现金、银行账户以及其他方便条件,或者代出证明、发票,代订合同的;

    9、利用报销凭证弄虚作假,进行不正当经营的;

    10、垄断货源、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

    11、其他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投机倒把行为。

    按照条例上的内容来说,你要说韩兆贵投机倒把吧,现在国库券已经允许转让、买卖了。可你要说他不属于投机倒把吧,这11条里韩兆贵还真沾的上。

    最最关键的是,他倒卖国库券的数量实在太过巨大,以至于抓到他的羊州市也为此事头疼。

第217章 上门求助

    抓了韩兆贵这个倒卖巨额国库券的贩子,羊州市头疼的点也很简单。

    国家前几个月刚开放国库券转让,这个时候他们如果把韩兆贵定为投机倒把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对抗中央上去。

    要知道羊东的干部,这二三十年来没少被人扣这样的帽子。

    可要是让他们这么放了韩兆坤吧,又有些不合理。

    毕竟这小子动用大量资金收购国库券,涉嫌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属于从事投机活动,定他个投机倒把也不过分。

    这次韩援朝被抓后,本来先是通知的同在羊州的韩兆坤,可这个时候韩兆坤正在国外为雅薇集团的快销品牌优品做考察,联系不上。韩兆贵又怕家里人担心,所以就联系了韩援朝。

    而韩兆贵联系韩援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倒卖国库券挪用了一部分运输队的资金。

    韩援朝当然不是无条件允许韩兆贵使用运输队的钱,两人约定好三七分账。

    从这一点上,可以说韩援朝胆小,也可以说他老成。

    反正这次韩兆贵栽了,韩援朝绝对是最着急的人。

    两人的运输队在外面还欠着上百万的欠款,本来还指望发一笔快财,尽快把这些钱都还上,没想到赔了夫人又折兵,运输队的经营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过完年他们刚跟村里人借完钱,运输队的规模又扩大了不少,本应该是日进斗金的阶段。

    如果突然传出韩兆贵被抓的消息,肯定会引起村里人的恐慌。

    韩援朝分析了一下形势,觉得现在能帮忙的只有何平了。

    何平在羊东有生意在韩屯不是什么秘密,养鸡场去南山发展那年,韩兆坤跟着何平一起去了羊东,他跟何平合伙做生意,规模还挺大的,之后这些年就一直很少回平县。

    还有之前村里企业买电脑,都是何平托在羊东做生意的朋友给买的。

    数来数去,有可能帮上忙的就是何平。

    所以韩援朝在想了一晚上之后,来到了镇上。

    何平听完韩援朝的陈述摇了摇头,好好的坐什么飞机,坐火车或者再租一辆车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

    这年头除了飞机场,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根本没有安检一说。

    他只能说韩兆贵这小子挣了点钱有些飘了,还坐上飞机了。

    “何平啊,你说兆贵这次能不能给判个十年八年的,前几年那些个大王好像都是这么判的。”

    何平安慰道:“应该不至于的。”

    “何平啊,这次真得求你帮忙了!兆贵跑羊州那去闹出这么一档子事,咱们在那无亲无故的,只有你能帮上这个忙了。”韩援朝愁眉苦脸的哀求道。

    何平在心中思考着韩兆贵这件事。

    国家今年开放国库券转让试点,本意就是为了加强国库券的市场流通,刺|激国内的金融市场。以常理来说,政|府是支持民间交易国库券的。

    韩兆贵这件事,问题的关键不在国库券交易上,而在于资金交易量太过巨大,已经扰乱了当地的国库券交易市场。

    这个问题可大可小,韩兆贵被抓是羊州市公安局和工商局处理的,只要有强力的官方人物介入的话,很容易搞定。

    韩兆贵这事说起来跟他也有些关系,都是乡里乡亲的,真不好见死不救。对韩兆贵他们可能是天大的事,但对何平来说可能只是几个电话就能解决。

    这几年韩兆坤也好、江永安也好,都成为了羊东省政|府的座上宾,在官面上是有一定人脉的。

    问题在于,这些仅限于正大光明的交际,牵扯到韩兆贵这种事,两人能做的事有限,除非他们做一些灰色行为,何平不想让两人沾上这种事。

    想到这里,何平安抚韩援朝道:“援朝叔,你先别着急,我打个电话。”

    说完后,他拨通了电话。

    “喂,汪兄!”

    “我挺好,你那边最近怎么样?”

    “那就好。有件事想跟你打听一下,是这么一回事……”

    “好好,劳烦你帮我问问。”

    “好,我等你电话。”

    何平打电话的时间不长,两三分钟,他打电话时韩援朝一脸期待的看着他。

    韩援朝虽然不知道何平的电话是打给谁的,但知道肯定是能帮上忙的人。

    挂断电话后,何平对韩援朝说道:“援朝叔,这件事你也别着急。回去呢,也不要对外声张,谁也别告诉。如果有人问起韩兆贵,就说他还在外地跑,一时半会回不来,把他们家里人都安抚好。”

    “我明白。何平,那这件事就拜托你了。我真是求路无门,你说兆贵这小子,跑那么老远去,想帮忙都帮不上。只能求到你这……”

    何平摆摆手,“行了,这些见外话就别说了。都是乡里乡亲,能帮忙我肯定帮忙。”

    “何平,这次就拜托你了!”韩援朝一脸诚恳的说道。

    把忐忑不安的韩援朝送走,毛春华从屋里出来。

    “这事怎么求到你这里来了?”

    “他不是说了吗,求路无门。”

    毛春华有些担心道:“你怎么答应的那么痛快,万一帮不上忙再落了埋怨!”

    “没那么严重。国库券交易说破大天也是国家允许的,羊州市现在就是抓住交易数额大这个问题,说难听点有些上纲上线。机场都抓了个现形,他们总不好不管不问。只要有人给过句话,很容易小事化了。”

    毛春华道:“我刚才听你给汪石打电话,怎么没给兆坤二哥他们打电话?”

    何平神秘兮兮的对毛春华说道:“这事兆坤二哥他们是外行。你不知道,汪石他老丈人……”

    毛春华听完恍然大悟,怪不得呢。

    “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衙门有人,就是一句话的事。”何平笑道。

    “真没想到,汪石居然有这么大能量。”毛春华感叹道。

    “你以为为什么他能弄到那么多外汇?”何平|反问一句。

    “那你是一开始就知道汪石有这样的背影,所以才跟他合作的?”毛春华问道。

    何平道:“也不能这么说。首先是他这个人是个可交之人,能力也有,有人脉关系属于锦上添花。”

    毛春华白了他一眼,“忽悠!接着忽悠!”

    “你看你这人,我说真话你咋不信呢?”

第218章 一句话的事

    就在羊州方面为韩兆贵这个涉及金额巨大的国库券交易案头疼的时候,一份省政|府的意见被传了过来。

    “国家允许国库券转让即说明对资本市场的松绑,不能因噎废食。”

    短短一句话为羊州市执行韩兆贵案提供了指导方向,经过市里公安、工商两部门的共同商议,决定给予韩兆贵口头教育的处罚。

    其实两部门也很无奈,沪上赵德荣案之所以会被没收赃款,是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允许私人交易国库券,但现在国库券交易已经放开,他们要再想没收赃款就有些牵强了,毕竟上面已经给韩兆贵的案子定了性。

    所以就只能来了一个不疼不痒的口头教育,约定于零惩罚。

    不过这次韩兆贵却是结结实实在公安局待了半个月的时间。

    被抓进公安局的这些天对韩兆贵来说度日如年,无时无刻不处于惶恐中,他一个好觉都没睡过。每天脑子里想的不是他被判刑的场面,就是家里人被要债的逼上门的画面。

    心中无比后悔为什么要搞倒卖国库券这种歪门邪路,安安心心的开自己的运输队一年也不少挣。没有那个发横财的命,却偏偏要来捞这个偏门。

    按照以前听说的那些投机倒把的,他这个数额的足够枪毙十回八回的了,最好的结果也得判个十年八年的。

    心惊肉跳的等了半个多月,终于等来了被提审。

    可场面却和他想的截然不同,公安同志一顿不痛不痒的教育过后,让他签完字按完手印,把他的几大旅行包甩给他。

    然后告诉他,可以走了。

    可以走了?

    这就可以走了?

    虽说刚听到公安同志批评教育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事情可能有转机,可他万万没想到居然如此轻松。

    走出公安局的大门,韩兆坤正倚着新买的大奔抽烟。

    见到韩兆坤,韩兆贵的眼泪不争气的留了下来。

    “二哥!”韩兆贵一把抱住了韩兆坤。

    “行了,行了。也不是老娘们儿,哭哭啼啼的干什么。”

    韩兆坤推开韩兆贵,仔细打量了他一番,“瘦了。”

    短短两个字像是戳中了韩兆贵的泪窝子,眼泪再次奔涌而出。

    “咋待了半个月公安局变得娘们儿唧唧的?”韩兆坤调笑道。

    韩兆贵连忙抹抹眼泪,“没啥!”

    韩兆坤搂住他的肩膀,“这才对嘛!应该高兴才对,好不容易出来。”

    “嗯!”韩兆贵点头道。

    接到韩兆贵,韩兆坤发动大奔。

    韩兆贵坐在副驾驶,韩兆坤从后视镜看了一眼后座上的三个旅行包。

    “就为了这三包东西被关了半个月?”

    “可不是吗。二哥,这次多亏了你。在里面的时候我以为我这次最少也得判个十年八年的。”

    韩兆坤连忙否认道:“停停停!你这次能这么轻松出来可跟我没什么关系,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国外考察呢,昨天才刚回来。”

    “不是你?那我怎么出来的?”

    韩兆贵有些惊讶,他这次出事只联系了两个人,韩兆坤和韩援朝。

    韩援朝远在平县,在羊东也没什么关系,即便去找何平也是远水接不了近渴。韩兆坤就不一样了,这几年在羊东生意做的特别大。上次他倒卖国库券的时候来过一趟,韩兆坤还招待了他一番,那场面让他毕生难忘。

    只觉得自己以前在平县真是井底之蛙,亏得他还以为自己这两年见了不少世面。

    所以在韩兆贵心里,他是笃定韩兆坤肯定能帮到他的忙,哪怕弄不出来他,少遭点罪也是好的。

    韩兆贵还以为是韩兆坤从国外回来之后听说了他的事,出手帮忙了呢,没想到并不是韩兆坤帮的忙。

    “援朝叔去找何平了。”韩兆坤说了一句。

    “你是说何平救的我?”韩兆贵问道。

    “可不咋地!”

    韩兆贵还是有些不相信,“他不是在平县呢么?”

    韩兆坤嘴角挂着带有深意的笑容,“傻小子,你这事对何平来说就是打个电话,一句话的事。”

    脸上震惊的表情无法掩饰,韩兆贵的声音有些大,“真的假的?二哥你别忽悠我!”

    “这事我骗你干嘛?援朝叔去找的何平,何平给羊东这边朋友打的电话。这不,你就出来了嘛!”

    韩兆贵不敢置信的问道,“何平给啥朋友打的电话啊,那么厉害?”

    “啥朋友你就甭管了,反正你这辈子是够呛能够得到了。”

    韩兆坤没有声张何平的关系,选择了对韩兆贵保密。

    见韩兆坤不说,韩兆贵撇嘴,“都实在亲戚,有啥好藏着掖着的。”

    韩兆坤说道:“省的你小子出去瞎胡咧咧。”

    韩兆贵不乐意道:“二哥你把我当啥人了?”

    “你可行了吧!”韩兆坤开始埋汰他,“我都懒得说你,倒腾点国库券还能让人给逮住,你可真行。全国那么多人倒腾,你也算是独一份儿了。挣点钱不知道怎么嘚瑟好了,还去坐飞机。你不知道飞机有安检啊?”

    说到这事韩兆贵就有些心虚,自己这次真是丢人丢大发了。

    本想发点横财,没想到还得让人去捞自己。

    “二哥,我错了,求你别说了,够丢人的了。”

    “知道丢人就好!”

    兄弟俩闲聊几句之后,韩兆贵被关了半个月的郁气总算消解了不少,人也有了些活力。

    他摸着奔驰座椅上覆的真皮问道:“二哥,你这生意现在是真做大了。开的这是啥车啊?瞅着就好。”

    韩兆坤开的这台是奔驰的300sel,79年开始生产,到九十年代才停产,全球总销量80多万辆,是奔驰销量最多的s级轿车。

    “这是奔驰,国外的车子。”

    “得不老少钱吧?”

    “这话说得的太俗。看车能光问价格吗?”说到自己的爱车,韩兆坤来了兴致,开始跟韩兆贵科(zhuang)普(bi),“这车,车身尺寸为5020mmx1820mmx1437mm,比一般的标准型轴距增加了140mm,前排还有两个安全气囊,知道啥是气囊不?假如出了车祸……”

    韩兆坤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韩兆贵没听懂几句,但从韩兆坤的态度明白了一件事。

    这车很贵!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9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坐望敬亭所写的《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乡村文艺生活介绍:
落个水都能穿越,何平一脸懵逼看着两间小土房和捡来的大儿子。1979年?就是那个开启大时代的1979年吗?幸好随身带了个手机,没事写写书、养养娃、带领村民养养鸡,小日子过得也挺好的。有人要改编我的书?这个我熟啊,我来给你改。老板你就说吧,是想拍成电影还是电视剧,要不评书也行。嗳!别走啊老板。这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在波涛汹涌的大时代潮头浪遏飞舟的故事。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乡村文艺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乡村文艺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