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谋伐TXT下载三国之谋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全文阅读

作者:玩蛇怪     三国之谋伐txt下载     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八章 林里捉婿

    当张飞那边开始行动的时候,陈暮在干什么?

    他在下山。

    庞勃进山的谷口,就是龙凤山之间的通道。

    北面是龙山,南面是凤山。

    张飞带领三百兵马,藏于龙凤山两侧山林里,以逸待劳,忽然杀出。

    陈暮则站在龙山山顶上观看形势。

    当他看到庞勃兵退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也该走了。

    于是让胡勇假扮的替身留在原地,自己李代桃僵,轻骑奔回白壶谷内。

    “三将军马上要把敌人引来,准备好了没有?”

    白壶谷内,众多骑兵早已经准备就绪。

    徐荣怕陈暮提前溜走,所以是日出三刻,也就是早上六点钟进攻。

    这个时间点太阳还没出来,天空灰蒙蒙的,再加上山谷间雾气,徐荣只能听到奔马声,不知道敌人具体人数。

    所以徐荣根本没想到,在龙凤山当中埋伏起来的敌人,并不是陈暮的主力,主力在这里。

    阿大阿二张龙赵虎等中层队长屯长曲长高声回应道:“已准备妥当。”

    “很好,阿大阿二张龙赵虎,你们去吧,我先溜了。”

    陈暮一拍马臀,往北面谷口方向跑去。

    他准备去那边的山上观战。

    作为一个惜命的谋士,宁可学诸葛亮坐婴儿车,也不能学庞统骑马上前线。

    送死让将士们去,背锅我自己来,还是找个地方观战吧。

    当下马蹄嘟嘟嘟,一溜烟儿就进入了山里。

    然而才刚进入林间,还未爬上山顶,一张大网从天而降,将他抓了个正着。

    “卧槽!”

    即便往日智珠在握,十分冷静的陈暮,这一瞬间都忍不住脱口而出这句话。

    因为平时的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什么都已经想好。

    唯独这个东西,是特么意料之外的事。

    陈暮最怕的就是意料之外,就好像昆阳的陨石,上方谷的阵雨,白沟河的大风,这玩意儿你没法预测。

    要是影响不是太大也就算了,偏偏这种预料之外的东西又至关重要,那就很可怕。

    至少眼下,忽然的这张大网,就十分重要。

    因为我方主帅被人抓起来了。

    是徐荣埋伏的伏兵?

    还是猎户的陷阱。

    亦或者是别的势力人马?

    陈暮一边在脑子里快速地胡思乱想,一边惊慌失措地大声呼救。

    但这里已经是北面山区,隔着谷都快有二里地了,哒哒的马蹄声奔若洪雷,显然张飞已经引敌人入谷,阿大阿二等人根本不可能听见求救声音。

    “给我过来吧,好女婿!”

    就听到一个粗犷的声音,一只大手将他抓住,用布团团包裹,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到了。

    但能感觉得到,身下不知道多少人将他抬走,身边传令无数窸窸窣窣响声。

    女婿?

    特么自己难道又穿越了?

    穿到了明朝,而且穿成了某个刚刚高中的进士,榜下捉婿?

    太离谱了!

    陈暮一边尽快让自己冷静,一边组织语言说道:“这位壮士,请问你是何人?”

    “嘿嘿嘿,我乃你老舅人是也。”

    老舅人,在东汉就是舅舅的意思,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含义,那就是丈人、岳父,也就是老婆的父亲。

    丈人这个词起源于东晋,岳父这个词,则起源于明清。

    像《三国志》里记载董承是汉献帝的岳父,记载的就是献帝之舅,或者称为妇翁。

    结合前面那人说陈暮是他女婿,这里的含义,自然是后者丈人的含义。

    听到他的话,陈暮哭笑不得道:“小子尚未娶妻,何来舅人?”

    “待会你就知道了。”

    那人说完之后,就再也不回答陈暮的话了,只是一个劲催促手下快走。

    陈暮又与他聊了一会儿,见他不搭理自己,也只能无奈等着。

    过了约两刻钟的时间,像是终于到了目的地。

    陈暮身上的布被取下来,人也被从网里扶起来。

    睁眼一看,这是一处山顶平地。

    四周站满了彪悍甲士,为首的是两个精壮汉子,年约四十上下,正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他。

    不远处的悬崖边上,一个曼妙的背影盘膝而坐,身前摆放着一张古琴。

    噌!

    悠扬的琴声响起,丝竹之声入耳,唯美动听。

    看来这妹子就是正主了。

    也不知道是谁这么仰慕自己,居然派人把自己给绑来。

    不过汉朝唐朝时期的女子,确实不像宋朝理学之后,对女子的禁锢夸张到变态的地步。

    这个时候的风气开放,女子主动追求男子的事情不在少数。

    陈暮就经常被人示爱,都习惯了。

    但在战场上,居然被人这么绑过来的,倒是第一次。

    “额!”

    陈暮想了想,这局面有点尴尬,便打破沉默道:“敢问壮士姓名?”

    “我叫秦风,那是我儿子秦琪,这是我妻弟蔡阳。”

    为首汉子一一介绍。

    那边有个年轻小将笑着跟陈暮打了声招呼:“姐夫好!”

    好家伙,这不是被我二哥斩了的那对甥舅吗?

    陈暮一边心中腹诽,一边不动声色道:“那位是?”

    “陈青州不记得我了吗?”

    琴音戛然而止,妙曼女子放下古琴,站起身来,缓缓转过头。

    只见她身高高挑,约有一米七,体态修长,身姿轻曼。再往上看,脸颊极美,标准的瓜子脸,双眼却是狐眼,美若天仙。

    “罗.....罗敷???”

    陈暮长大了嘴巴。

    两年未见,当初拦道示爱的罗敷,变化居然这么大。

    如果当初只是个未长开的小萝莉,那么现在就已经是一名绝美的下凡仙女。在崖边白纱飘飘,身边轻雾环绕,颇有点谪仙的味道。

    “秦罗敷见过陈青州,哦.....陈尚书。”

    罗敷微微一笑,一对狐眼露出美丽的星光,侧身一屈,行了个礼。

    陈暮一边回礼,一边苦笑道:“罗敷,你这个玩笑开大了,我正在打仗呢。”

    “女婿无妨,我秦家庄丁早已经准备好,你只需要一声令下便是。”

    秦风站了出来,举起手中大刀。

    秦琪跟蔡阳也同样向前一步,面色含笑,炫耀着自己的武力。

    秦琪就算了,蔡阳可是跟自己二哥打了几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无奈才被迫用计斩杀的人,武力值不低,能有他相助,胜算又多一分。

    陈暮纳闷道:“你们,究竟是......还有罗敷,你的身份......”

    秦风微微一笑:“某便是邯郸秦家庄的庄主,整个邯郸秦氏,都是我们的宗族族人,在邯郸城外数万亩田地、桑池,都是我秦氏的田土,只要女婿你开口,都是你的了。”

    好家伙,难怪秦罗敷一个普通女子就敢拒绝太守,还敢骂太守是笨蛋。原来她也是有背景的,居然是邯郸秦家豪强的女儿,有家产和私兵。

    如果能够得到秦家相助......

    陈暮看了看美丽的罗敷,又看了看颇有武力的秦风秦琪蔡阳。

    嗯。

    得想办法娶了这个又漂亮又有钱的女人。

第八十九章 临时变阵

    陈暮这段时间在邯郸附近左右反复横跳的消息瞒得过地方官员,瞒得过徐荣,可瞒不过豪强。

    豪强都是本地人,有些豪强还有宗族势力,眼线多,路子广。

    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群众路线。

    因为汉朝的群众很多都是依附于豪强,即便没有在豪强家里当家奴,也有可能租赁豪强土地当佃户。

    一个县城,大部分的经济、土地乃至人口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形成了所谓的庄园经济,自己的庄园当中,宛如一座城市。

    秦家庄也是如此,他们有自己宗族秦家人,同时还有两千仆从宾客家奴等,虽比不得清河崔氏、中山甄氏等家产无数的大豪强,但也算是中等豪强。

    而且秦家交友广泛,与邯郸邺城各地豪强关系都不错,听闻陈暮在附近,秦家就发动关系,让各地豪强帮忙打探,寻找他的踪迹。

    如之前陈暮在肥乡的时候,在肥乡拥有大量田地的另外一家豪强李氏,通过自家势力,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秦家。

    可惜陈暮在肥乡停留太短,当秦家人赶到的时候,陈暮早就远走高飞了,他们没有追上。

    后来陈暮又跑去了武安。

    邯郸巨富邓氏,就是当初被罗市贼劫走粮食的豪强,在武安方向的永年乡有大量田地,得知消息,又给秦家人报信。

    秦家马不停蹄地赶来武安,总算是在陈暮转移之前,藏进了白壶谷的山里,让他们等到了机会。

    原本秦风是打算直接派兵上去助女婿一臂之力,但蔡阳分析,认为他们的家兵实力不强,人数不多,只有三千多人,在正面战场发挥不了作用,应该找准时机出手。

    于是秦家人就埋伏在了北面的白壶谷出口,如果陈暮被徐荣击败,往北而逃,他们就从两侧山间杀出,助陈暮一臂之力,将徐荣打退。

    结果没想到陈暮向来贪生怕死,不打仗就在那装逼,一打仗就怂成了狗,自己跑到北面山里,撞上门来。

    就这样,被秦家人给逮了个正着。

    远处喊杀声震天。

    张飞即将跑到谷口,阿大阿二张龙赵虎他们也做足了准备,即将发起冲锋。

    秦风纳闷道:“女婿,你作为主帅,怎么一人孤身往山里跑,幸好遇到了我们,若是坏人,你就危险了。”

    陈暮心道你都不觉得你自己才是最危险的吗?

    而且女婿为什么喊得这么熟练?

    “秦庄主,我本想北上去接应族人,无奈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在此设伏试图击退徐荣。我上山,是为了观望形势,以便做出改变应对。”

    陈暮解释了一句。

    秦风看向远处,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天色越来越亮,山间的薄雾慢慢消散,玄甲重骑列阵以待,便询问道:“那你现在如何应对?”

    陈暮沉吟道:“秦庄主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当然。”

    秦风拍着胸脯道:“你可是我女婿。”

    一旁的秦琪嘿嘿一笑:“姐夫,你说吧。姐姐自从两年前见你一面,每日茶饭不思,以前经常与族人去城外疯玩,不时采桑逗蚕,现在天天读书练琴,说是要配得上你。”

    罗敷脸蛋羞红,霞飞双颊,刹是好看。

    按照当时的价值观来说,罗敷家虽然也是地方豪强,但社会地位跟陈暮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一个是曾经的中央高层,有才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天下有名的大孝子,大才子,高级官员,富有海内名望。

    一个只是普通豪强的女儿,根本没法做比较。

    所以罗敷努力提升自己,就是为了让自己配得上陈暮。

    这是不是像极了为了心爱之人,努力改变的你。

    但汉人女子对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是敢用于迈出这一步的,所以即便秦琪这么说,她也是努力抬头挺胸,双眼含情脉脉地看向陈暮。

    陈暮挠挠头,被狂热粉丝爱慕的感觉呢,至少在眼下,还是不错的。

    “那请庄主派士兵下山,埋伏于左右山林。我即可前去传令,让士兵佯装败退,等追兵到北面山谷,一举杀出,打徐荣一个措手不及。”

    陈暮说道。

    他之前的打算是在东面山谷进攻,但东面山谷地形宽阔,真打起来,顶多是四六开,胜负的天平在他这边,可徐荣也有四成胜算,如果徐荣应对得当,打个五五开也说不好。

    所以如果能把徐荣引到相对狭窄的北面山谷来,虽不利于重骑兵进攻,可同样也不利于徐荣的轻骑兵进攻呀。

    而他还有新的伏兵,这样一加一减,他的胜算就最少能到八成。

    “我陪你去。”

    蔡阳扬了扬手里的大刀。

    陈暮点点头:“有劳。”

    有这样一个武力值不低于90的保护,安全感还是有。(史上蔡阳是被刘备杀的,但武力值节选自演义的话,那蔡阳武力值怕是不低于90了,和关羽打了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被用计杀了。)

    当下在蔡阳的陪同下,二人下山。

    只是还未等他们靠近,那边张飞已经抵达谷口,阿大阿二张龙赵虎等人率领着玄甲重骑已然杀去。

    “蔡壮士,还请你去帮忙传令掩护我三哥撤退。”

    陈暮看到这一幕,知道来晚了,可他又不敢进入战场,刀枪不长眼,会死人的。

    蔡阳道:“小事一件。”

    说罢拍马而去。

    那边玄甲重骑陡然冲阵,打了西凉轻骑一个措手不及。

    尘土飞扬,铁甲森然。

    徐荣看到这一幕,低声喝道:“陈子归果然狡猾,他没有把所有兵力都用于设伏,而是分兵埋伏。”

    “怎么办?”

    华雄问道:“打还是不打?”

    “打!”

    徐荣一咬牙:“步兵马上就跟过来了,先让骑兵边打边撤。”

    玄甲重骑与西凉轻骑两股洪流猛然撞在了一起。

    第一排的玄甲重骑与第一排的西凉轻骑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宛如两面墙一样轰然倒下。

    紧接着第二排踩着他们的身体继续往前冲,战马的嘶吼、士兵的惨叫、兵刃铁甲之间的碰撞声不绝于耳。

    双方的前军纷纷落马,即便厚重铠甲,也难以抵挡千斤重的马匹踩踏。

    但玄甲重骑毕竟是重骑兵,在第一排抵消了冲击力后,后续的力量跟上,已经占据了一定优势。

    张飞跑出谷口,等阿大阿二张龙赵虎他们这些后备力量上了以后,又立即调转马头,大喊道:“继续冲锋!”

    三百玄甲重骑同时转身,他们已经十分疲惫,但眼下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必须要打。

    正在此时,蔡阳已经赶来,大喝道:“张将军何在?”

    “汝是何人?”

    张飞转头一看,身后奔来一骑,在那人身后远处,陈暮坐在马匹上正向他招手。

    蔡阳到近前喊道:“我是来助陈尚书一臂之力的,陈尚书说,让你们佯装败退,往北面山谷撤离。”

    “什么?”

    张飞大吃一惊:“这个时候两军已经纠缠在一起,如何撤退?”

    “我愿与将军一起断后!”

    蔡阳大刀挥舞。

    现在的蔡阳年龄并不大,只有三十岁,跟十多年后迎战关羽比起来,正当壮年,武力值已是巅峰时期。

    听到他的话,张飞咬牙道:“那就随我冲阵,打退敌人再说。”

    说罢催动马匹,再次向阵中冲杀进去。

    “四弟有令,撤退!”

    张飞边喊边冲,后排还没冲进去的玄甲重骑听到他的命令,纷纷掉头,前面二百多骑兵已经与敌人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

    骑兵冲阵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组成海浪一样向前冲,而是有秩序,前排与后排之间,都有一定距离。

    毕竟一旦前排骑兵没有冲进去,那后排肯定会撞上去,所以需要一定缓冲空间。

    这边前面四五排的骑兵已经冲入阵里,后排的骑兵还未冲进去。

    因此当张飞下令的时候,他们能及时撤出来。

    可已经冲进去的骑兵就很危险。

    张飞并没有打算抛弃他们,杀了个回马枪,蔡阳跟在他身后,二人一同杀入阵中,舍命拼斗。

    “撤,撤,撤!”

    张飞不断地解救被缠住的骑兵,不停地高声呐喊。

    蔡阳手中的大刀翻飞,眨眼间就击杀了数名西凉轻骑,帮助几名玄甲重骑脱离战场。

    二人靠着自己的勇武,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打退了西凉军的数次进攻。

    远处华雄看到这一幕,不解道:“他们撤了,是打不过我们吗?”

    “不是,是我们的步兵来了。”

    徐荣回头看了眼,自己的南军步军精锐已经抵达,说道:“他们可能要撤回谷里,再次发动冲锋。”

    这其实也是陈暮之前做好的设计,第一轮冲锋是利用山谷地形,给予徐荣迎头痛击,将他们的西凉轻骑先锋军给打残,然后再撤回山谷,利用山谷较为开阔的平地地形打他的步兵。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谁也没想到忽然冒出一支新军来帮助自己。

    陈暮便开始阵前微操,让玄甲重骑原本的边打边撤,改为佯装败退,不再回山谷集结,而是直接往北面狭窄的出口逃跑,引诱徐荣继续追击。

    先不说徐荣不知道陈暮有了援军,单说北面峡谷地形可比现在的峡谷地形窄得多,只能容纳数名骑兵并列。

    而东面峡谷地形开阔,可以容纳二十余名骑兵并列,开阔一点的地方可以打数百人的骑兵混战。

    因此在北面的峡谷地形,更容易步兵发挥。所以不管怎么考虑,徐荣必然会选择继续追击,而不是看到陈暮出了“昏招”,反倒疑而不进,错失良鸡。

第九十章 徐荣败退

    听到徐荣的分析,华雄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将计就计,先放他们离开,但不能给他们时间列阵,轻骑咬死。等我们出谷的时候,他们必然还会反打一次,到时让轻骑顶住,步兵尽快入谷之后,骑兵分散,突袭他们两翼。”

    徐荣很快部署了新的计划,临时调整了策略。

    “明白。”

    华雄点点头,当即上去下令后撤,两边人马暂时分开。

    看到张飞率领着残兵缓缓撤出峡谷,自己的人离着二十余丈衔尾跟踪,徐荣眯起眼睛。

    在峡谷打就是添油战术,双方看谁的兵力多。

    出了峡谷在地形开阔地带打,那就是真正的正面对垒了。

    陈暮已经通过峡谷狙击让自己的先锋西凉轻骑死伤数百人,占了一点优势。

    那样的话,最终决战时的胜负,就不好说了。

    虽然自己兵多,但陈暮只要不是傻子,在自己进谷的时候,还会再来一次狙击。到时候自己的伤亡更大,胜负之间,怕只是五五之数。

    徐荣心里想着,可又不能临时调整策略让步兵先去骑兵殿后,因为那样的话,就是给对面重骑兵时间列阵。

    等出了谷之后遭到的打击更大,所以只能让死伤惨重的轻骑兵继续咬着敌人屁股。

    虽然徐荣很清楚陈暮的战术一套接一套,一环扣一环,可他确实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只能采取伤亡更小的方式去做。

    如果陈暮知道徐荣现在做的策略的话,估计会叹息一声,自己还是小看了古人。

    为什么之前陈暮觉得是四六开,但也有可能变成五五开?

    原因就在于此。

    一名好统帅与差统帅的区别,就在于看他是否能够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做出调整。

    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就是因为双方统帅的差距。

    如长勺之战、柏举之战、井陉之战、淝水之战等等,胜利一方的统帅无不是千古有名的绝顶军事天才。

    徐荣武力值可能不高,但确实是西凉军中少有的帅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战术,而不是一味死板地下令进攻。

    所以哪怕陈暮已经算得很死,各种优势条件都已经算到,但还是被徐荣弥补了差距。

    而徐荣的优势,也是唯一的强处,那就是兵力,则被他无限放大。

    到最后决战之时,就得看双方具体作战情况了。

    然而让徐荣没有想到的是,那边张飞撤出峡谷之后,根本没有派他之前撤出去的三百重骑顶上来,而是扭头就走,丝毫不带停留。

    还剩下的九百多玄甲重骑,纷纷往北逃去,马蹄踩踏着地面,卷出滚滚沉雷,地动山摇,没有丝毫作假。

    等徐荣出了山谷,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都看傻了。

    这个时候不派后续力量补上来,再狙击他们一次,难道等他们进入山谷列好阵再打吗?

    亦或者,他们真的打算逃跑?

    “他们跑了。”

    华雄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望着这一幕,这跟徐荣分析得好像不一样啊。

    徐荣也搞不懂陈暮到底在干什么。

    第一波狙击已经让他付出了数百骑兵的代价,再狙击一波,让他的骑兵伤亡过千不是问题。

    到时候回谷中正面对垒,利用重骑兵优势,不是不能正面硬打。

    为什么会莫名其妙逃跑呢?

    难道陈暮不知道,现在打还有机会,跑的话就必然没有机会了吗?

    “难道还有伏兵?”

    徐荣自言自语道:“不应该啊,刘备即便派兵增援,也赶不及了。他的辅兵已经自散去,哪来的伏兵增援?而且即便他的辅兵没有走,时间上也赶不及......”

    “哎呀,将军别想了,快下令吧。”

    华雄眼看张飞已经越跑越远,急急催促。

    战机稍纵即逝,徐荣也不再迟疑,果断道:“全军追击!”

    当下西凉轻骑奔涌而去,身后南军将士快步追赶。

    双方一前一后,已经靠近北面山谷通道。

    北面通道地形狭窄,只能容纳数名骑兵通行,特别是一些地方还极为险要,两边山势已是悬崖峭壁,斜面达70度甚至80度以上,几近90度垂直。

    这也是为什么徐荣要从东面进攻,不敢从北面进攻的缘故,因为北面莽进去就是真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但如今张飞仓皇逃窜,陈暮也已经没有多余兵力布置伏兵,根本没有中埋伏的可能。

    因此徐荣放心大胆追击,很快已经来到北面山谷谷口。

    似乎是受到了奔腾的马匹惊扰,林间惊出无数飞鸟,远方夏风徐来,吹得山林枝叶簌簌作响。

    “杀啊!”

    华雄一马当先,冲入谷内,继续追击。

    张飞与蔡阳断后,前面的玄甲重骑已经撤离,只剩下他们最后一批。

    又往前跑了约一里地,来到一片狭窄的山道当中。

    这片山谷已经是北面峡谷最险之地,两边悬崖峭壁,林木丛生,山势十分险峻。

    就在华雄的轻骑即将追上的时候,张飞与蔡阳忽然勒转马头,回身横刀立马,大笑道:“你们中计了。”

    “什么?”

    徐荣骇然不已。

    再看两边山林,簌簌起来无数弓手。

    前方悬崖上,滚石檑木如雨一样落下,将前面的道路给堵住。

    “撤!”

    华雄当即喊出撤退。

    “哈哈。”

    这个时候,左侧山崖之上,一袭青衣站了出来,那人羽扇纶巾,腰间悬剑,星眸狐眼,俯瞰众生。

    在他的身边,还有一绝色佳人俏然而立,陪伴左右,好奇地打量着他们。

    朝阳初升,紫气东来,二人站在崖上飘飘如仙,仿佛一对金童玉女,如谪仙般耀目。

    徐荣从牙缝间挤出两个字来:“陈暮!”

    “徐将军!”

    陈暮微微一笑:“百闻不如一见,你之兵法韬略,确实不凡,陈某佩服。”

    “尚书令几番戏耍徐荣,如今又何故来讥讽于我?”

    徐荣冷哼一声,自己又中埋伏了。

    没想到陈暮居然藏了一股奇兵,这支队伍,完全是他没有料到的。

    “能将我逼到这个份上,徐将军足以自傲了。”

    陈暮高声道:“不过你我今日虽是对手,它日说不准,也是朋友,徐将军自去吧。”

    “我若说不呢?”

    徐荣看着他佳人在怀,胜券在握,自己却中了埋伏,颇显狼狈,顿时觉得不爽。

    再联想到这段时间,处处受挫,一直被陈暮各种戏耍。

    一时间,竟然有种小丑竟是我自己的感觉。

    “请便!”

    陈暮羽扇一摇,缓缓弯腰行了一礼。

    咻咻咻!

    万箭齐发,铁雨漫天似流星坠落。

    射入军中死伤无数。

    “撤!”

    徐荣举刀嗑飞了一支铁箭,咬牙暗恨道:“陈子归,这仇我记下了。”

    陈暮朗声道:“好走不送!”

    一阵箭雨招呼,徐荣损伤千余人,败退山谷,缓缓撤去。

    双方战损接近十比一,徐荣已然是大败而归,再也没有追击的能力。

第一章 婚姻价值观

    中平六年八月,青州。

    在公孙瓒的帮助下,陈氏宗族迁移至了青州。

    虽然也有一些不愿意走的,但老太公发话,除了少数几家死硬派,最终数百人背井离乡,远赴济南。

    其实从蒲阴到济南,说远也不远。总共三百多公里,穿过河间渤海就到了平原郡。

    如今刘备执掌青州,担任青州牧,连各地太守都受他节制,安顿一家宗族数百人没有任何问题,算是免除了这个后顾之忧。

    齐国临淄,青州的治所所在地。原本的刺史府已经变成了州牧府,刘备在这里一揽大权,控制了整个青州。

    陈暮抵达青州之后,四兄弟连日来饮酒作乐,痛饮了两天,到这一日,总算是开始正事。

    刘备坐在席位上,笑着说道:“三弟,朝廷的通缉令下来了,你被通缉了。”

    张飞大笑道:“那正好,我跟二哥四弟都被通缉过,就差大哥了。”

    “诶。”

    关羽翻了个白眼:“三弟,你会不会说话。大哥是朝廷乃一州州牧,将来是要进入中央做三公九卿之人,怎么能说被通缉呢。”

    张飞挠挠头,憨笑道:“酒后失言,酒后失言,我自罚三杯。”

    陈暮含笑道:“恐怕三哥是想喝酒了吧。”

    众人大笑,殿内充满欢快的气息。

    这次是四兄弟私下聚会,位于州牧府后院的偏厅里,几人坐得很近。

    刘备也饮了一口酒,放下酒杯,叹气道:“可惜如今朝政被太皇太后与那董卓把持,等天子长大亲政,也不知何年何月,我就担心太皇太后被董卓蛊惑,酿成更大的祸事呀。”

    “这一点大哥倒是毋庸担心,董卓此人,嚣张跋扈。一不如何进隐忍,二不如窦武恭谦。却又野心勃勃,向往大将军之职。”

    陈暮分析道:“但他不过是个与董太后隔了七八代的远方族人而已,哪有资格担任大将军,因此包括袁太傅等人在内,必为满朝文武所不容。届时文武百官,也会游说董太后,立董承为大将军,而非董卓。”

    “哦?”

    刘备心头一喜,笑着道:“那董卓失势,似乎不久矣。”

    一山岂容二虎。

    东汉历史上为什么只常设大将军,而很少常设骠骑将军?

    就是因为骠骑将军会分大将军权。

    如果董卓担任不了大将军,被董承当了大将军,那董卓的权力反而要被董承分走大半。

    所以不管是对董卓来说,还是董承来说,应该都是不能容忍的现象。

    “不错。”

    陈暮点点头:“太皇太后之所以依仗董卓,只是临时利用而已。隔了七八代的族人,不可能让他取代自己亲侄的地位。一个骠骑将军打发就行,要是董卓还不满足,想做执掌天下大权的大将军,他也不看看自己够不够格。”

    刘备又问道:“那依四弟之见,董卓会何时失势?”

    陈暮想了想道:“依我之见,最迟明年,董卓就得升任三公,权力明升暗降,届时我与大哥回归中央,辅佐天子,差不多也该是那个时候。大哥两救太皇太后,简在后心,只要当下能治理好青州,升迁无碍。”

    骠骑将军是万石,仅次于大将军,位比三公。三公也是万石,理论上来说,双方平级,为什么说是明升暗降?

    这个其实应该不用解释,简单概括就是骠骑将军有兵权,三公则只有参政权,实际权力不大。

    如果董卓真的想要更进一步,以外戚身份担任大将军,除非他能说服董太后。

    一旦董太后不同意,那政治斗争的结果,顶多就是给董卓一个三公养老而已。等权力慢慢被架空之后,一道诏令让他辞官回乡,没有第二个下场。

    听到陈暮的分析,刘备也觉得有道理,这世上哪有不让自己亲侄子上位,让一个隔了不知道多少代的远房侄子上位的,便点点头道:“升不升迁的其实无所谓,主要还是能够尽早回中央辅佐天子,虽然我反对废帝,但木已成舟,也只能盼望陈留王早日亲政,这样我才不负先帝所托呀。”

    谈起汉孝康帝,场面一阵沉默。

    陈暮也没有说话,刘备的目光里露出黯然落寞缅怀追忆的神情。

    汉孝康帝可谓他们兄弟的伯乐,如果没有先帝提拔他们,即便他们立的军功再多,不贿赂宦官的话,也难以走到今天的地步。

    虽然刘备对先帝的很多做法都不太同意,比如花钱买官、横征暴敛,但不可否认,根据汉朝的二重君主制,刘备就是刘宏征辟的臣子,那么他就有向刘宏效忠的义务。

    刘宏死了之后,那么刘备下一个效忠的,就应该是刘宏的儿子。

    这种观念,其实是传自春秋战国时的分封制。

    简单来说,刘备被刘宏亲自征辟,那么刘备就是刘宏的家臣。

    而刘备征辟的人,相当于刘备的家臣。

    并且刘宏家臣的家臣,也就是刘备征辟的人,并不是刘宏的家臣。

    所以刘备征辟的人,首先会效忠刘备,其次才会效忠天子,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汉朝如此重视门生故吏的原因,因为按照这个观念,可以培养出大量的人脉关系网络。

    即便这些人后来没有在你手底下混,别人也得重视这层关系,未来也得效忠于你。

    比如韩馥,就因为是袁家故吏,被这层道德绑架,最终被袁绍拿捏到死。

    不过也有不讲武德,比如董卓.....身为袁家故吏,不仅不效忠袁隗,最后甚至把袁家给屠了......

    真正的可谓只要我没有道德,就不会被道德绑架,完全不顾及这方面的世俗观念。

    刘备是在意二重君主制的,所以十分怀念刘宏,不过人都已经死了,再怀念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悲伤的情绪很快散去,转移话题道:“对了,听闻四弟订了门亲事?”

    “倒是没有订亲,被四弟拒绝了。”

    一提起这个,张飞顿时来了精神,绘声绘色道:“大哥你是不知道,人家女子为了四弟,整日努力学琴习字练画,听闻四弟有难,央求父亲举全族之力相助,这等情谊,感天动地呀,我若是四弟,恨不得当场把那女子娶了。没想到他居然拒绝,当真是可恶呀。”

    陈暮苦笑道:“别这么说,如果因为她喜欢我,而为我做这一切,使得我心怀愧疚而答应娶她的话,其实这并不是爱情。我拒绝她也不是真的拒绝,而是答应会与她慢慢接触,再过些日子,她也会来青州,到时培养感情嘛。”

    刘备不解问道:“那女子是长得不好看吗?”

    “美如天仙。”

    “家世不太好?”

    “冀州豪强。”

    “品行不好?”

    “暂时不知,不过听闻知书达理,十分贤惠。”

    “那还培养什么感情,娶回来呀。”

    老大哥顿时就不乐意了。

    男子汉大丈夫,娶个女人都扭扭捏捏,太不爽快。

    陈暮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这其实就是他跟刘备三观不同的地方。

    或者说,是现代人跟古人三观不同的地方。

    汉朝的女性地位虽然没有低到宋明以后那样的地步,但要说有多高,思想多开明,跟后世还是没得比。

    蔡文姬被曹操赐给自己部下就不多说,曹操总共15个老婆,其中13个都是他抢来的。

    刘备自己的老婆也多次在战乱中被人抓走,刘备更心疼兄弟,不太关心妻子。

    在男权社会,有权势的人不会管女性的心情。

    而陈暮则是一个尊重女性,拥有正常现代价值观的男人。

    因此他打算先和罗敷谈着,了解熟悉之后再谈婚事。

    倒不是矫情,而是假如陈暮因为罗敷做的这一切,就立即娶她,也许罗敷心里也不会高兴。

    因为这显得有点道德绑架的意味。就好像是因为我帮了你,你才大方地娶了我一样,让人不舒服。

    所以当时候陈暮拒绝秦风订亲的提议时,罗敷很沮丧,但也不是特别悲伤。

    因为在她心里,如果自己能更优秀一点,迟早能够追到陈暮。

    可很快陈暮邀请罗敷来青州做客的时候,罗敷就开心得雀跃,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因为在她看来,意味着更近了一步。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我的好。

    而我也刚好近距离了解一下你,看看你的性格跟我合适不合适,再看看你的道德品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才是正常的心理想法。

    对于一个敢于拒绝太守,追求自我幸福的女孩来说,显然罗敷也有她自主独立的一面。

    而对于陈暮来说,罗敷肤白貌美,有是豪强出身,以后说不准对刘备收取冀州提供很大帮助,他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而且陈暮自己也很喜欢她,是一个漂亮可爱又温柔善解人意的好女孩。

    但并不是说你长得好看,家里有钱,我就一定得娶你。

    别说后世,单说古代,长得好看又有钱,性格恶劣的女子多的是。

    比如高阳公主,贾南风等等。

    陈暮也得担心自己的老婆人品有没有问题,会不会跟自己闹矛盾,以后家宅不宁。

    所以等罗敷来青州,两人一起游玩一段时间,产生感情。互相了解之后,那么最后走到一起,才叫顺理成章。

    要是才见了两次面,就立即订下亲事,虽然很符合古代的情况,可对于陈暮来说,他更希望照顾女方的情绪,让她能够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夫妻之间最要紧的是什么?

    恩爱。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而不是穿越到古代,就立即急吼吼地三妻四妾,收貂蝉收甄宓收大小乔收这个收那个。

    陈暮一来尊重女性,希望能够给予自己老婆有爱情的感觉。

    二来是他希望有一个包容自己,理解自己的老婆,而不想将来后院起火,娶一个三天两头吵架的河东狮吼回来。

    所以综合这两点,也是陈暮为什么非常抗拒包办婚姻,不希望随便找个老婆的缘故。

    简单来说,就是要看自己老婆的人品好不好,如果好的话,可以结婚的话,同时也希望能给予老婆尊重,让自己的老婆能够感受得到夫妻之间的信任、亲密等等。

    陈暮觉得,这才是现代婚姻的正常价值观,也是夫妻之间和谐相处之道。而不是随便娶个女子回来,将她当成生育工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章 反间计

    九月,洛阳。

    随着事情逐渐尘埃落定,权力重新得到了分配,政局也逐渐稳定下来。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最大的赢家不是成为骠骑将军,执掌洛阳一半兵权的董卓,也不是掌控朝廷政务的,成为百官之首的袁隗,更不是远赴青州,坐拥一方的诸侯刘备。

    而是废掉刘辩,扶持刘协上位的董太后!

    历史上董太后扶持刘协失败,被何进兄妹占了先机,提前将她赶出皇宫,最终落得个“激愤而死”的下场。

    如今却在有心人的帮助下,竟然躲过了这场灾祸,甚至执掌了权力。

    这种情况,显然已经比历史上的下场要强不知多少倍。

    永安宫中。

    虽是白日,却灯火通明,宫女宦官进进出出,不时端来新鲜的瓜果,太皇太后正在宴请自己的远房侄子,恢弘的宫廷乐队演奏着歌曲,歌伎跳着舞蹈。

    为了方便每月的朝议,董太后已经将朝议地点又调回了北宫德阳殿,恢复了光武时在天子在北宫执政的情况。

    这日下了朝议,董太后就安排董卓来永安宫享受享受。

    一曲结束之后,余音绕梁,数十歌伎下蹲一礼,董太后高兴道:“唱得好,跳得也好,赐百金。”

    这个百金并不是真的给一百斤金子,而是铜。因为金子过于贵重,所以常用铜来代替金。一斤铜能造77枚五铢钱,实际上一百斤铜价值不过7700枚,每人七千多钱,那么多乐师歌伎,一场赏赐就是几十万钱,董太后倒也不是太抠门。

    “谢太皇太后。”

    乐师歌伎缓缓退下。

    董卓谄笑道:“再过些日子,就是姑母寿辰,孩儿已经准备大礼,为姑母庆生。”

    董太后笑道:“朕已是老妇,过一年少一年,不必太庄重。”

    “姑母健康长寿,更应当大操大办才是。”

    董卓一门心思想讨好董太后。

    “好了好了,仲颖之心意,朕已知晓。”

    董太后笑着摆摆手,这个族侄确实是会讨自己喜欢,便说道:“刚才朕在朝廷之上,没有提你为大将军,你不会心生怨恨吧。”

    董卓忙道:“怎么会呢,是孩儿自己拒绝的,姑母待孩儿如亲生父母,孩儿怎么可能会心中怨恨。”

    之前朝议,有董卓亲信建议应该让董卓担任大将军。

    当时董太后没有第一时间表态,倒是有袁家门生故吏站出来纷纷阻止,两边老大都没有下场,但袁家门生较多,眼看已经把董卓亲信驳倒。

    这个时候董卓不得已下场,自称德行不够,拒绝了这件事情,董太后顺势答应,算是暂时将这个争端搁置起来。

    董太后缓缓说道:“你之前毕竟是外地刺史出身,初一入京,就被提拔为骠骑将军,升迁速度太快。朕也恐惹人非议,所以朕打算年底提你为三公,明年再让你做大将军。那何进也是熬了四年才担任大将军,仲颖还是要有点耐心才是。”

    董卓大喜道:“全凭姑母做主。”

    “还有你提议为党人平反,我知道你是想与党人和解,与满朝文武搞好关系,这件事情朕理解你,也都依你。”

    董太后又道:“不过那陈子归与张翼德的通缉令,还是撤消。刘玄德毕竟也是朝廷高官,先帝留下的托孤大臣,将来必然是要回洛阳任职。你与他同殿为臣,关系闹得太僵也不好,能够和解,还是尽量和解吧。”

    原来的司徒丁宫,司空刘弘被罢免。这两个,一个曾经跟着何进差点把董太后赶出宫,后来虽然也向董太后表忠心,但董太后小心眼记着仇,自然是第一个罢免他。

    另外一个刘弘为人还算正直,反对废帝,惹了董太后不高兴。因此现在的司徒为黄琬,司空则是杨彪。

    黄琬是属于被党人们弄回洛阳。

    如今董太后执政,朝廷就有了合法性,党人也希望能在董太后与少年天子刘协身上找出政治清明的那一刻,因此已经开始图谋中央集权的事情,第一步就是把豫州牧黄琬弄回来。

    黄琬是个厚道人,老老实实就听诏回了洛阳。

    党人们第二步是打算把刘焉也从益州召回,不过暂时还没有行动,他们是打算明年年初请太皇太后下令,然后明年年末把刘备再召回来。

    这样汉孝康帝时期的两个州牧,前段时间封的第三个州牧就全部回了中央,加大了集权制,方便党人施政。

    而党人在董卓那里的卧底,周毖伍琼何颙郑泰等人则是纷纷劝说董卓与党人和解。

    董卓听了他们的劝说,于是联合黄琬杨彪,请求平凡当年窦武陈蕃那次九月政变,将宦官诬陷的叛逆改为诛宦,恢复他们的爵位,提拔他们的子孙。

    这样一时间,党人与董卓居然还处于一段蜜月期,整个朝廷上下,都一片和谐,政局也是愈发趋于稳定。

    董卓听闻董太后让自己与刘备和解,心里很不舒服。

    因为他还记恨着刘备陈暮对他无礼的事情。

    不过太皇太后的命令他不得不听,只能忍气吞声道:“唯,既是姑母之言,孩儿自当听命,这就去尚书台吩咐,撤销二人通缉令。”

    “好了,你去吧。”

    董太后笑了笑,挥挥手让董卓退下。

    董卓起身,倒退着出了永安宫,带着一身怨气往尚书台去。

    等他走后,一旁的王钧才低声说道:“太后真的打算让骠骑将军担任大将军吗?”

    随着张让等常侍覆灭,唯一活下来的常侍王钧已经成为宦官之首。

    不过王钧极为低调,每日服侍董太后,从不逾矩,这是他第一次在政事上发表意见。

    董太后不解道:“仲颖功劳不小,又是朕的子侄,对朕忠心耿耿,提拔为大将军有何不妥?”

    王钧脸色阴晴不定,做了好一会儿思想斗争,才缓缓说道:“倒无不妥,只是,一者,太后与骠骑将军毕竟隔了七八代,又如何比得上与羽林中郎将更亲近?”

    “那二者呢?”

    听了他的话,董太后皱起眉头。

    王钧的话,倒不是没有道理,董卓跟董承比起来,自然是亲侄子董承更亲近。

    “二者,太后莫非忘了,当初下诏让骠骑将军带兵来洛阳保卫太后,他推三阻四,找了各种借口。最后还是刘玄德进京为太后解围,即便后来进京,也是在洛阳城外驻兵不前,直到宫中事变,才来洛阳。”

    王钧一边看着董太后的脸色,一边小心翼翼地道:“而且他即便来了洛阳,也不是第一时间进宫保护太后,却四处去寻找天子......若非刘玄德.......”

    被王钧一提醒,董太后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不舒服起来。

    确实。

    当初张让让自己提拔董卓以做外援,结果自己下诏让他进京,他却各种借口,差点害自己被何进兄妹赶出皇宫。

    后来宫中事变,又是刘备救了自己,董卓居然第一时间去找皇帝,不想着救自己这个族中姑母。

    现在自己握有大权,反而处处讨好。

    恐怕在他心中,自己这个姑母根本就不重要。他看重的,只是自己手中的权力而已。

    看来。

    大将军之位,确实不能给他。

第三章 双面间谍

    董卓回了自己的骠骑将军府。

    在门口望风的一个婢女急急忙忙跑到后院去报信。

    听闻他回来,吕布衣衫不整地从另外一个婢女房间跑出来,边跑边扣衣带。

    唉,长得太帅也是一种罪,自从住入骠骑将军府,好多漂亮的婢女乃至董卓的妾室都贴上门来。

    吕布虽然暂时还不敢对董卓的小妾下手,但已经有几个婢女沦陷,董卓不在家的时候,一群人经常胡搞乱搞。

    “义父。”

    等董卓步入前厅的时候,扎着双马尾的吕布已经穿戴整齐,站在了董卓面前。

    董卓点点头道:“嗯,去召集李儒阎忠赵琳他们过来。”

    “唯!”

    吕布领命去叫他们。

    目前董卓府的幕僚分为两派,一派是李儒阎忠赵琳三人,贾诩善于明哲保身,还没有暴露他的才华,议事时一言不发,目前是将军府曹掾,暂时在牛辅帐下。

    另外一派则是周毖伍琼何颙郑泰等党人内奸卧底,由于董卓自己也需要他们与党人充当润滑剂,所以这一派正是受宠之时。

    不过董卓又不是傻子,自然很清楚自己与周毖伍琼何颙郑泰等人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所以他真正的幕僚班底,还是李儒阎忠赵琳等人。

    为什么是他们?

    因为他们属于凉州派系,同乡老家一党。

    汉朝人情关系网络两大特色,一是以宗族同乡为纽带的关系网络,二是以门生故吏为纽带的关系网络。

    实际上不止是汉朝,后来的各封建王朝频繁党争,组党结社,拉人头建山头,比如明末的什么齐党楚党浙党宣党东林党之类,基本都是这样。

    所以这是华夏结党营私的祖传手艺,真正可以申遗的传统艺能,不单只是汉朝特色。

    阎忠是武威姑臧人,正儿八经凉州名士,西凉军里很多将领都是他的武威同乡,关系极好。赵琳虽是关中扶风人,可他祖上为天水赵氏,也是师出名门。李儒则是关中冯翊人,但汉朝雍凉不分家,也算西凉派。

    而且原本李儒与阎忠之间,是有一些争端和分歧的。毕竟李儒来之前,阎忠是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要想上位,除了要出好主意以外,还得与阎忠明争暗斗,进行争宠斗争才行。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后来袁绍手底下的谋士就分为好几派,如沮授田丰审配等冀州派,辛评郭图荀谌等颍川派,逢纪许攸南阳派,内斗不休,意见不统一。

    但周毖伍琼何颙郑泰等党人来了以后,李儒立即改变了策略,不再与阎忠明争暗斗,而是与阎忠交好,三人抱团取暖,组成了雍凉一党。

    嗯。

    果然,没有外敌的时候,自己人最危险。

    当有外敌的时候,上一秒你死我活,下一秒手足兄弟,然后刀口一致对外同样也算是传统艺能了。

    董卓之所以召李儒阎忠他们几个人过来,是想问问他们对今日朝议结果的看法。

    跟他手下有两派谋士一样,目前董卓的策略也同样是两个方针。

    一是采纳李儒等人建议,唆使投靠自己的官员在朝议上提议让自己担任大将军,试探一下太皇太后的反应。

    二是采纳周毖伍琼等人的建议,与党人和解亲善,让他们帮忙造势,提升自己的名望。

    而今日朝议时,周毖伍琼等人虽然没有反对,可荀爽、韩融、陈纪等党人骨干却持明确反对意见,而且这些人还是董卓向朝廷举荐,这让董卓很是难堪,心里非常不爽。

    李儒阎忠赵琳三人来到厅堂内,这是一间书房小屋,屋内摆满了书籍,窗外就是骠骑将军府的人工湖,有碧绿的青竹伸进来,景色十分优美。

    三人席地而坐,董卓让左右包括吕布在内的护卫都出去,在门口把守,等屋内只剩下他们四人,才颇为怨恨道:“这些党人,真是可恶至极。我好心举荐他们入朝为官,哪知他们居然背后捅我一刀。”

    朝堂上的事情阎忠他们也都知道了,李儒正愁找不到落井下石的机会,立即接过话茬道:“明公,我早就说过这些党人不可信,他们只是在利用明公而已,明公万不可上当。”

    如果这个时候阎忠也劝两句,董卓再去找周毖等人对峙,周毖他们再找个借口理由,说不准这件事情就会过去,董卓也不会过于怨恨党人。

    但阎忠同样不嫌事大,向董卓进谗言道:“文优兄之言,正是如此。明公以为党人良善,实际上他们才最为阴险。”

    “我亦何尝不知?以往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

    董卓叹息道:“可哪知道他们利用我之后,需要我利用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得鱼忘筌,反过来踩老夫一脚,当真是可恨。不过还好,太皇太后还是将老夫记在心上。”

    “哦?”

    阎忠心头一动,询问道:“太皇太后不是在朝议之时没有答应吗?”

    董卓笑了起来:“朝议上反对的人太多,太皇太后当时便没有表态。事后召我入永安宫,抚慰了一番。言称年底让我担任三公,明年再进取大将军之位。到底是董氏自家人,太皇太后还是得依仗我这个侄儿。”

    李儒笑道:“这说明明公在太后的心中地位,不过虽然到了明年就能进取大将军之位。可那些党人与世家如今占据朝堂,与明公作对,以我之见,还是要将这些党人赶出朝堂才是。”

    “是啊,只是我今日在朝堂上才提议为党人平反。想修复老夫与党人的关系,结果他们转身就捅我一刀,让老夫猝不及防。因此才找你们来,询问办法。”

    董卓叹了口气:“虽然老夫恨他们入骨,可毕竟在朝堂上说出了话,太皇太后也恩准,实难以反悔呀。”

    其实这也是董卓召他们来议事的目的。

    因为前脚我董卓才帮你们党人将当年的“九月政变”平反,后脚你们就在朝议上打我脸,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可话都已经说出去,太皇太后也准了他的上奏提议,这个时候怎么可以反悔?

    所以董卓想来想去,就想找李儒他们询问一下,自己以后对党人应该怎么处理,以及接下来如何与他们结交,态度做出什么样的转变,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而李儒的意见也很简单,那就是先把骠骑将军府的那帮党人,也就是周毖伍琼何颙郑泰等人赶走,然后再慢慢对付朝堂上的党人。

    因此刚才的话题虽然说起了董太后,可又被李儒转了回来,这就说明李儒一门心思都放在如何对付党人身上,根本没去想那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唯有阎忠听了他们谈起太皇太后已经答应董卓明年让他担任大将军,脑海快速思索,缓缓说道:“明公,文优,我觉得如何对待党人的问题上,还是要先放一放。”

    “放一放?”

    李儒不解道:“诚汉,你难道没看出来吗?这些党人狼子野心,一边蛊惑着明公为他们效力,又一边兔死狗烹打压明公,根本就没有想过与我们合作,我看他们分明是在愚弄我们而已!”

    一旁的赵琳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道:“最近这段日子,我也听原来的同僚说起,说咱们西凉人都不过是蛮夷之辈,朝堂上下纷纷敌视,对我等充满了鄙夷。”

    阎忠心道赵琳你捣什么乱,这个话题不能再扯下去了。不过他也理解,赵琳是负责洛阳军情司的副手,他是靠着和刘关张陈关系较好才能到这里,并不是本身智力高绝,陈暮没有把计划告诉他也很正常。

    于是阎忠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缓缓说道:“我并不是说党人不可恶,而是刚才明公提起太皇太后,说是明年让明公担任大将军,我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太皇太后会真的答应这件事。”

    “诚汉是何意?”

    董卓纳闷不解:“我与太皇太后皆为仲舒公之后,如今朝堂又需要我为依仗,我当大将军难道不应该吗?”

    “不应该。”

    阎忠的话有些直言不讳。

    董卓听了很不高兴,道:“诚汉说这种话莫是消遣老夫?”

    “明公莫要动怒。”

    阎忠连忙解释道:“我与文优兄自然都是希望明公担任大将军,这样我等前途才有保证。可平心而论,文优兄,你若是董太后,你会让明公担任大将军吗?”

    这话问到李儒,李儒这才开始细细思索,摸着下颌山羊胡,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不会。”

    “为什么?”

    见手下两大谋士几乎是统一意见,董卓也重视起来,瞪大了眼睛不明白道:“太皇太后明明亲口答应了老夫......”

    李儒苦笑着解释道:“我若是太皇太后,只有一种情况下才会让明公做大将军。那就是自己身边的董氏近亲死绝,董太后的兄长早死,却还有董重董承两名近侄,董重死于上次宫乱,董承还在。明公觉得,是明公与董太后亲近,还是董承与董太后亲近?”

    “这......”

    董卓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说不出话来。

    阎忠也帮腔道:“正是,虽然明公兵权在握,地位非同一般。可董承已经收了南军,有南军在,明公的重要性就比之前差了许多。所以董太后之言,大概率是为了稳住明公,明年必定是董承担任大将军。”

    “什么?”

    董卓噌一下就站起来,眼眸中闪烁着怒火:“这不可能,这是太皇太后亲口所言,怎么能欺骗老夫?”

    阎忠摇摇头道:“若是太皇太后不提先让明公担任三公还好,那就说明尚有机会。可明公想想,骠骑将军已经位比三公,地位已经不在三公之下,再往前一步,就只有大将军之位。为什么太皇太后,一定要让明公先担任三公,再做大将军呢?”

    汉朝的官制,万石官员有六个,其中常设的有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这四个。不常设的有太傅和骠骑将军,至于后来的大司马,实际上就是太尉,所以除了特殊时期,平常时期并没有太傅和骠骑将军。

    而这六个万石官职,也是有上下之分。平常时候,太尉为百官之首,位列另外二公与大将军之上,后来随着外戚掌权,大将军地位飙升,逐渐成为百官之首,位列三公之上。

    而太傅则为上公,同样也是位列三公之上。因此在同时有大将军与太傅的时候,二人平级。

    比如桓帝去世时,窦皇后下诏让陈蕃担任太傅,加上大将军窦武,两人就成为了文武百官之首,地位相同,所以谋划诛宦的时候,就是他们两人主导。

    至于其它太尉司空司徒骠骑大将军等职务,则名义上属于平级,至于具体地位,则要看有没有录事尚书。

    录事尚书,代表了拥有插手政务的权力。

    有这个头衔在,才能成为尚书令的上司,可以管辖尚书台,掌管天下政务。

    如果没有录事尚书,那么三公的头衔其实跟虚职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们没有实际权力,只有高高在上的地位。

    现在朝堂袁隗为太傅,兼录事尚书。

    这意味着袁隗不仅是名义上的百官之首,且是有实权的,天下政务都归他管。

    而另外的三公头衔,实际上跟董卓现在的骠骑大将军地位相当。

    那么董太后让他担任三公,再担任大将军,确实有点多此一举,耐人寻味,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这就好像你已经是个掌管财务的实权常务副局长,领导说要提拔你为局长,却在这之前,不仅把你分管的财务收了,还把你的常务头衔给拿走。

    一套操作下来,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要提拔转正,反而是有种已经安排你提前退居二线,在局里养老等到退休的感觉。

    所以想到这里,董卓也逐渐回过味来,眼神闪烁地看向阎忠:“为何?”

    “因为三公没有兵权啊。”

    阎忠还没有说话,李儒就已经叹息道:“现在南军在董承手里,而我们麾下的关中豪强侯选程银李堪张横与我们并不是一条心,如此我们实际掌握的兵力就只有明公本部人马加上后来收的一部分何进何苗溃兵,总计不过一万多人。等明公担任三公以后,几乎是自动放弃了关中豪强那些人的军队,若是太皇太后给予他们官职,稍加拉拢,明公麾下军队就会散去大半。到时候明公实力大减,即便再有怨言,也已经对董太后无足轻重,不能形成威胁,届时.......”

    “届时我们西凉人,离被赶出朝堂,也不远了。”

    赵琳默默地给了助攻。

    “不错,到了那个时候,明公虽位列三公,却内无施政权,外无兵权,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等明公到一两年无权傀儡,便将明公罢官回家养老,我等西凉人,再没有前途可言。”

    阎忠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赵琳在关键点上老是把握不住分寸,但在该出声的时候,好歹没当猪队友。

    听到这里,董卓的拳头紧紧地握住,脸色阴晴不定道:“可如果单凭太皇太后先让老夫担任三公这一点,就判断太皇太后在欺骗老夫,那未免也太武断了些.......会不会是你们想多了。”

    他还是不敢确信真的会变成这样,自己可是太皇太后的族侄,而且要是没有自己撑腰,你董太后怎么能到今天这个地步?

    阎忠说道:“要是想知道太皇太后有没有欺骗明公倒也简单。”

    “计将安出?”

    董卓忙问。

    阎忠与李儒对视一眼。

    李儒说道:“明公可自请担任三公,看太皇太后反应,若是太皇太后欣然同意,且让明公交出兵权,那么一切,便都在不言中了。”

    董卓的脸色已经铁青,沉默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半响之后,才从牙缝间挤出几个字道:“老夫知道了。”

第四章 那个男人的可怕

    十月初,洛阳发生了一件事。

    董卓上奏折曰,骠骑将军并非本朝常设官职,因此请辞本职务。

    太皇太后很快恩准,加封董卓为太尉,统领百官。

    如此一来,目前的三公当中,只有袁隗为太傅,位列三公之上。

    董卓为太尉,仅次于袁隗,其次是司徒黄琬,司空杨彪。

    下了朝后,董卓脸色铁青地回府,一言不发地找来李儒阎忠秘密议事。

    过了几天后,从新的太尉府邸后门,阎忠戴了进贤冠,上身穿丝绸里衣,外批绿色长袍,腰系袴,下着褶裙裤。

    身上的颜色十分健康,非常的绿。但古代绿色就是普通的颜色,还没有衍生各种其它意义。

    所以阎忠的打扮是十分平常的低级官吏打扮,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出了太尉府,阎忠悄然融入了人群里。

    他不管是长相样貌,还是衣服穿着,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普普通通,就那么平静地走在大街上,无法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胡饼,刚出炉撒了胡麻的胡饼。”

    “蒲桃,新鲜的西域蒲桃,买回家酿酒哦,美味又好吃。”

    “热腾腾的汤面勒。”

    几月前的混乱过去,洛阳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大街上人来人往,买东西的卖东西的,开店铺的摆摊的,应有尽有。

    街面上琳琅满目,招牌随风飘动,汉人传统手工艺制品与异域传来的新鲜玩意儿交相辉映。甚至很多常人以为汉朝没有的东西,在当时早就已经普遍传开。

    比如胡麻就是芝麻,蒲桃就是葡萄,根据《汉书》记载,芝麻与葡萄都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物种,之后广泛在雍凉地区种植。九月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洛阳的达官贵人经常买葡萄酿酒。

    阎忠对每一个上门推销的小贩都微笑着推辞,然后继续往前走,从雍门出来之后,穿过了热闹繁华的西市,来到了西苑靠近鸿德苑的一处里坊,这里有一处非常特别的宅院。

    鸿德苑位于广阳门外,靠近护城河,河岸杨柳依依,宅院就在河边上,是一处三进三出的大宅子,占地很大,青楼朱瓦,斗拱飞檐,是一户有钱人家住的地方。

    咚咚咚!

    确定左右无人之后,阎忠上去敲了三下。

    一个身长七尺七寸,长了长胡,面容却十分年轻的青年打开门,见是阎忠,拉开门四下扫视一眼,没人跟踪,这才开门请进来道:“诚汉先生。”

    这人是太史慈。

    太史慈很机灵,又素有武力,所以被陈暮派来接管了洛阳的军情司分部。

    陈暮自从中平四年卸任青州刺史,到现在已经在洛阳待了两年后,自然早就秘密发展军情司,如今手里的秘密线人与可用人手非常可观,这处宅子就是他们接头的一处秘密基地。

    阎忠进来之后,四下打量,觉得这屋子围墙高大,虽然看着隐秘,但如果被人包围的话,怕是插翅难飞,便摇摇头道:“此地易守难攻,却不便逃跑。”

    “从外面自然难以逃跑,可如果从里面,却很容易走掉。”

    厅堂里屋出来一人,年约四十,面容清攫,见到阎忠,拱手一礼道:“军情司间曹令史侯栩见过诚汉先生,司命让我来助先生一臂之力。”

    “见过令史。”

    阎忠不敢怠慢,还了一礼,起身后一边跟着侯栩进屋,一边不解说道:“刚才令史说此地从里面可以走掉,是何道理?”

    侯栩微微一笑:“诚汉先生有所不知,之所以选这处宅院,就是看中了它围墙很高,易守难攻。而在宅院地下,我们已经挖通了地道,出口在数百丈外的另外一处备用房屋当中,那处房屋附近还有一处安全屋,养有马匹,若有不对,只需要一把大火阻挠追兵,随时可以离开。”

    阎忠惊讶道:“想不到还有这般设计。”

    太史慈解释道:“是国相去年亲自主持建造的,设计巧夺天工,十分方便。”

    阎忠感叹道:“又是子归啊,我有时候就在想,这世上怎么会有这样聪明的人,将世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人心洞若观火,一想到要是不小心与他对立,心里就总觉得不寒而栗,生出恐惧。所以我时常庆幸,我跟他是一边的。”

    上个月朝堂撤销了陈暮跟张飞的通缉令,刘备就立即以州牧的权力任命陈暮为齐国相,目前在青州集团之中,虽然名义上是四号人物,但实际上隐隐是二号人物,堪称影子皇帝。

    侯栩苦笑道:“我就很不幸曾经站在他的对立面过。”

    “哦?”

    阎忠上下打量他道:“看来侯令史输得很惨。”

    可不嘛。

    不仅自己人被抓了,连带自己逃到南方的家人都被接回了青州,秘密控制起来,弄得自己只能老老实实。

    侯栩在心里腹诽。

    引阎忠进入正厅,厅内已经有另外两人就坐。

    一个是赵琳。

    赵琳是提前先出来,阎忠是后出来。

    毕竟赵琳在董卓麾下受重视程度不高,很少被人关注。

    而阎忠是董卓数一数二的谋士,一言一行很容易被人看见,自然要小心翼翼一些。

    另外一个人则是王钧。

    东汉的宦官本来就不是被禁锢在宫里,他们已经跟正常官员没什么区别,不仅在宫外有宅院,还能正常上下班,因此行动并没有受到限制。

    “诚汉兄。”

    “伯瑜,相衡。”

    几人见了面打了招呼,太史慈出门去外头把风,四个主要商议人与执行者便席地而坐,交换情报。

    王钧第一个开口道:“太皇太后已经下令赏赐侯选程银等人,封他们为校尉。”

    “意料之中的事情。”

    阎忠点点头,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一个人的情感,不仅来源于血脉宗族,同时也来源于你是否常伴左右,是否与这个人十分亲近。

    就好像很多养子在被找到之后,如果家境相差不大,只要没有别的特殊理由,都不愿意回到自己亲生父母身边是一个道理。

    董卓跟董太后之间,不说差了那么多代,隔了那么远的亲。单说论起亲近程度,董承也是常伴董太后左右。

    反观董卓跟董太后在五月宫变的时候才第一次见面,二人名义上是姑侄,实际上完全没有感情基础,哪里能比得上董太后看着董承长大?

    正所谓亲疏远近,各有不同。人都是凭感情用事,特别是女人。谁跟自己亲近,谁跟自己疏远,董太后一目了然。

    因此王钧只需要提那么一句,足够让董太后明白过来,不会把大将军之位赐予关系更远的董卓。

    “看样子,董太后与董卓之间的冲突,怕是不可避免了。”

    侯栩摸着下巴道。

    “这也是我佩服陈子归的地方。”

    阎忠感叹道:“陈子归这人,真乃神鬼莫测之谋也。”

    “有那么神奇吗?”

    王钧不解。

    想让自己亲侄子上位,而不是一个远房陌生人,是个人都会这么想吧。

    阎忠笑了笑,说道:“说句实话,董太后的心里如何作想,也许我也能想明白,可你能猜到董卓会怎么想吗?”

    “这......”

    王钧迟疑。

    阎忠又说道:“这就是我说陈子归可怕的地方,不管换你我来在董卓那个位置,即便太皇太后不让我担任大将军又如何?难道还敢翻了天不成?一百个人里,一百个人都会认命,没有人会去想着与太皇太后作对,因为那是自寻死路,是一条无比愚蠢的道路。”

    “所以司命的计策,对我们无效。”

    侯栩接过话茬,微笑道:“而偏偏那董卓,就是第一百零一个人,而且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不会有所动作的时候,司命却一眼看出他的野心,知道他不会甘心于就此失败,诚汉先生,你说对吧。”

    这群人里,赵琳跟王钧的智力,大概也就跟普通士人差不多。放在三国游戏里,应该也就50-60的水平。

    而侯栩则在70以上,属于精英级别。

    阎忠就了不得,虽在史书里籍籍无名,但在中平元年,就已经看出未来天下会有大变革,且一眼看穿贾诩在扮猪吃老虎,智力自然也是90左右的猛人,绝非等闲之辈。

    所以在场四人当中,也只有他们两个,才知道陈暮的可怕之处在什么地方。

    那就是洞悉人心,宛如观火。

    正如王钧所想的那样,常人在发迹之后,第一时间想的,当然是身边亲近之人,那么董太后更希望自己的亲侄子董承担任大将军,把持权力,就很好理解。

    一来董承比董卓更亲,以后就不用担心不受自己控制。

    二来董卓又不是自家人,虽然眼下看似自己还能震住董卓,问题是董太后年纪也不小,已经六十多岁,能活几年都是个问题,万一自己死后,董卓一个外人执掌大权,那自己的宗族怎么办?

    所以于情于理,只要不是傻子,董太后都会选择董承,而不是把风险交给一个才认识几个月,没有感情基础又不知具体底细的所谓远房族侄。

    但董卓的心理呢?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皇甫嵩和卢植最强盛的时候,比董卓厉害得多吧。

    掌握最精锐的北军,南征北战,功高盖主,即便席卷天下的黄巾,也被他们击败。

    结果轻飘飘一道诏令,该下狱就得下狱,该交出兵权,就得交出兵权。

    窦武陈蕃李膺名望满天下,是世人敬仰的君子。

    外人都说是宦官做的坏事,可没有皇帝下令,宦官哪来的权力调动兵马?

    还有跋扈将军梁冀连皇帝都敢杀,桓帝决心除掉他之后,叫一个太监去传诏令,调集司隶校尉张彪的兵马围了大将军府,就让权倾天下的梁冀束手就擒。

    天子皇权,可不是说说的。一个臣子想反抗皇命,在那个时代根本无法想象。没有人能够可以知道,董卓到底在想些什么。

    王钧看着二人像是在打哑谜一样,忍不住出声说道:“你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侯栩叹了口气道:“我们在说陈暮的可怕之处。”

    “子归有那么可怕吗?”

    赵琳一头雾水,他接触陈暮阴谋诡计方面的较少,还不懂陈暮是什么人。

    王钧倒是接触得多,看了赵琳一眼,很羡慕他的单纯。

    “他有多可怕,还是请诚汉先生说说吧。”

    侯栩笑着看向阎忠。

    阎忠长舒了一口气,身子向前倾了倾,盯着三人的眼睛,缓缓说道:“董卓.....要毒杀太后!”

第五章 定策

    毒杀太后?

    房间里的气氛,陷入诡异的沉默。

    东汉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人丧心病狂地毒杀了皇帝。

    跋扈将军梁冀!

    梁冀指使亲信在汉孝质皇帝的饼中参杂毒药,质帝吃过毒饼之后身亡。

    但即便是梁冀,也只敢趁着皇帝年幼的时候下此毒手。

    当今太皇太后,不仅是先帝生母,还是现在的执政者,每日垂帘听政,可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九岁小皇帝。

    不说满朝文武如今都拥护她与当今天子,单说宫廷内部,宦官宫女都感恩于太皇太后曾在宫变中庇护他们,十分忠诚。

    而羽林卫、虎贲军以及内宫宿卫,都在董承麾下执掌,从下毒难度上来说,远比梁冀时艰难万倍。

    所以用脚指头想,董卓败局已定,乖乖老老实实认命就行,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也是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也是没有人能想到的事情。

    可偏偏陈暮却不这么看。

    关键是,他不这么看也就算了,有些人喜欢标新立异,去搞些几乎不可能的事件博取眼球也正常。

    可董卓居然完全真的选择了这一步。

    这份洞察力,如此恐怖的眼光,仿佛一眼看透人心,难道还不可怕?

    所以当阎忠告诉大家这件事情的时候,王钧与赵琳,也已经明白了原因,两个人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一是愕然于陈子归的眼光毒辣,竟然能够猜到董仲颖绝不是一个甘心束手就擒的人。

    二是董卓这个人......

    岂止是丧心病狂,岂止是没有底线,简直是没有脑子,人类的道德已经无法束缚他,完全不考虑做这件事情的后果!

    先不说做这件事情的成功几率极低,单说即便成功了,他真的能掌权吗?

    凭他一个远房外戚,能压服得了满朝诸公?

    随便用脑子想都知道这不可能。

    梁冀。

    可不是那么好学的。

    王钧忍不住说道:“那董仲颖是失心疯了吧,他在内省一无亲信,二无兵权,拿什么给太皇太后下毒?而且就算下毒成功,他能掌得了权吗?”

    侯栩沉吟道:“也许这世上总是不缺乏疯狂的人,董卓能不能掌权是一回事,但至少他现在真的会这么做。”

    “可他会怎么做?”

    王钧一脸不可思议:“梁冀能成功是因为质帝身边全是他的人,董卓在宫里可没有人会帮他。”

    赵琳想到了一个可能,看向王钧道:“相衡兄,是不是子归要你......”

    “怎么可能。”

    阎忠哭笑不得道:“子归对敌人虽然残酷,但对我们自己人还是很不错的,他不会让相衡冒这个风险。”

    “那就好。”

    不仅赵琳舒了一口气,王钧也舒了一口气。

    要知道他们的家人可都在青州,如果陈暮逼王钧这么做的话......恐怕他也只能去那么做。

    想到这里,王钧忽然有些不寒而栗。

    虽然目前为止,陈暮都从来没有逼迫他们干特别危险的事情。

    包括让王钧怂恿董太后,阎忠怂恿董卓,也都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绝不会像周宓伍琼等人那么作死。

    可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来,原来不知不觉当中,他们的家人、退路,早就已经捏在了陈暮的手里。

    哪怕他向来都只是以商量的语气,跟他们说自己的要求,可现在想起来,如果自己不答应......

    王钧赵琳侯栩三个家人都在青州的人一个个眼神闪烁,沉默不语,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阎忠摇着头,沉气道:“诸位,切莫束装盗金,子归可从未强迫你们将家人迁往青州。如今天下大乱,青州是唯一乐土,你们家人在青州避难,子归也从未用你们的家人威胁过你们,无端猜测,是坏我们情谊。”

    王钧不置可否,说道:“既然子归不是要我帮忙,那董卓下毒谋害太后的可能性就极低了吧。内宫禁卫尽是董太后的人,内省宦官也不会听董卓的话,他如何下得了这毒手?”

    “莫非是要再引起一次宫变?”

    赵琳想了想,道:“也只有这样,才能谋害得了太后。可那样的话,天下人岂会服他董卓,不说朝廷诸公必然反对,到时候各地勤王大军尽起攻之,则董卓也是必死无疑。”

    阎忠笑道:“这一点,子归也早就想好了。所以他让我帮董卓出了个主意,让我去帮董卓找一个人。”

    “谁?”

    众人问道。

    阎忠看着他们,微微一笑:“何太后。”

    王钧愕然道:“居然是她。”

    何太后虽然被废掉,但董太后还没有那么狠毒到把她弄死的地步。

    毕竟刘协是董太后的孙子,刘辩同样也是。

    哪怕再喜欢刘协,手心手背都是肉。

    不看僧面看佛面上,董太后只是将她囚禁起来,没有杀。

    “能成否?”

    阎忠看向王钧,宫里的事他最清楚。

    “不知道。”

    王钧思索了一会儿,摇摇头:“何氏已经被废,贬入永安宫中居住,权势大不如前,恐难有作为。”

    “何太后虽被废,可弘农王尚在,再过几日就是太后诞辰,何太后若是向董太后乞怜,再由她亲自致歉,带着弘农王上去敬酒,趁此机会......”

    “这太想当然了,在宫内下毒,没那么容易的。”

    王钧觉得这个计划有点离谱,让何太后亲自去下毒,即便计策成功了,当场把董太后毒死,恐怕何太后也要当场被杀,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冒着那么大风险去做。

    “可惜司命没有亲至,如果他在的话,必然能够制定出万无一失的计策。”

    侯栩咂了砸嘴,想起了当初自己与荀和相斗,岂料半路杀出个陈子归,不仅将他们二人玩弄于鼓掌间,还轻易将自己抓住。

    阎忠想了想道:“子归只是提了一个方向,具体步骤,还得靠我等群策群力,相衡对宫内最为了解,你来说说。”

    王钧陷入了沉思。

    当初梁冀怎么毒杀的质帝?

    是因为当时皇帝身边的宦官全都是大将军的亲信。

    梁冀只需要指使自己的亲信去做就行。

    而如今宫内的情况一目了然,自从张让赵忠等人被杀之后,诸多宦官都依附于董太后。

    虽然自己现在已经是宦官之首,但实际上宦官们对董太后更忠心一些。

    无它,单纯就是因为在那场宫变,董太后庇护了大量宦官。

    当时袁绍带人杀入宫中,见人就杀,特别是无须者。

    许多宦官去找何太后与董太后求救,希翼能得平安,然而两人都自身难保。

    卢植护住了何太后,却没法护住那些宦官,因此去找何太后求救的那批宦官,皆被屠杀。

    而去找董太后求救的那批宦官,本来也应该会死,张璋都快攻进去了。

    还好刘备及时赶到,杀散了张璋的人马,这才保护了他们。

    所以如今的这批宦官,大部分心里一是感激董太后庇护他们的恩情,二是感激刘备拯救他们的心情。

    再加上现在董太后掌权,恐怕刘备都命令不动他们。

    因此从宦官这方面去考虑,由董太后身边的人去下毒,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自己亲自动手。

    可要是他来动手的话......

    一旦董太后毒发身亡,那自己这条命八成是保不住,而且陈暮也没要求他这么做,所以王钧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那么剩下的就是宫廷禁卫。

    可一来宫廷禁卫执掌在董承手里,二来宫廷禁卫对皇宫的熟悉程度也不如宦官,更没有接近太皇太后饮食的权力。

    宫内贵人一切饮食,都是靠宦官与宫女来服侍,禁卫想要下毒,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只有宫内负责做饭的太官令能做到这一点。

    汉朝没有所谓的御膳房,太官令负责宫内膳食、酒果,南北二宫皆有大厨房,宦官宫女吃大厨房制作的饭菜。

    而皇帝太后皇子等贵人吃饭都是常住在哪个宫殿,就在哪个宫殿制作。

    比如董太后居住在永乐宫,就由永乐宫的小厨房专门为董太后一个人制作饭菜,规格可比宦官宫女吃的东西要高级得多。

    根据《汉书》记载,皇帝太后这些人吃的食物,非常奢华。

    “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熊蹯之胹,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鱠。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

    都是精心制作的高级食材,而且负责制作这些食物的人也都是皇帝太后的亲信,如之前汉孝康帝的饮食,就是张让赵忠等常侍亲自负责监督,下毒可能性极低。

    因此除非能够买通永乐宫内负责董太后饮食的太官令,不然想对董太后下毒,千难万难。

    想到这里,王钧苦笑道:“子归就一定要助那董卓谋害太后吗?哪怕是让我去告发董卓都行,如今朝政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太后一死,天下可就要动荡了。”

    阎忠沉吟道:“董卓狼子野心,董太后比之孝康皇帝还要贪婪,玄德与子归,都是有心要匡扶汉室之人。所以董太后与董卓,都是拦路之虎。此计,便是要将他们全都除去,届时玄德子归回归中央,辅佐当今天子,才能稳定社稷,你我鄙陋之人,才能晋升朝堂大员,家族亲人亦有富贵之身。”

    “这......”

    王钧迟疑,想到如果把现在朝廷上下那些权臣、干政者去掉,自己宦官之首的身份位于当今天子身侧,外有刘备陈暮这些人,内有自己把持朝政,到时候如张让赵忠那般,权倾天下也不远。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名望也远不如张让赵忠那么臭,刘备陈暮又是天下有名的仁义君子,三人联手控制朝堂,未来说不准就是一场霍光中兴,名留青史。

    这个画面太美,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而且王钧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自己的宗族家人考虑,一旦自己掌权,他们也能飞黄腾达,整个家族晋升为名门望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那么自己也能如袁安杨震一般,开创一番家族基业。

    汉人对于振兴家族的渴望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更何况王钧直到现在,也一直以为这是陈暮要回归中央之前,扫除权力障碍的手段,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的后果。

    反正王钧对于董太后也没有忠心可言,在宫变的时候,可是刘备庇护了自己,跟董太后没有什么关系,对董家姑侄死活并不太在意。

    想到这里,王钧下定了决心,缓缓说出了一句话:“倒是有一个人,可以办到这件事情。”

    “谁?”

    “郭胜。”

    “原来的常侍郭胜?”

    “不错。”

    王钧目光闪烁:“他现在被贬为太官左丞。”

第六章 汉末毒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投推荐票

第六章 汉末毒师

    郭胜是原来的十常侍之一,是何家的同乡,曾经举荐何氏入宫,是何家的贵人。

    可惜后来何进还是打算对他痛下杀手,导致十常侍抱团反杀。

    宫变之时,郭胜原打算是跟着何太后避难。

    结果在路上差点被乱兵杀死,巧合的是,刚好关羽路过,顺手把他救下来,保住了一条命。

    事后郭胜虽然没有被赶出皇宫,但也是被贬为小宦官,日子非常不好过。

    他这个太官左丞,还是王钧见他可怜,想起好歹当初大家也同为常侍,帮他求的,不然郭胜下场更惨,要被发配御府缝制洗补衣物。

    王钧之所以提起郭胜,是因为郭胜与何太后一样,现在日子十分凄惨,而且两人是同乡,必然同病相怜。

    如果何太后去找郭胜的话,也许能说动郭胜,让他作为内应。

    毕竟郭胜现在的情况不太好,要是董太后被除掉,那么何太后也许就有翻身之日,到时候他也能从每日生火做饭的苦日子中解脱出来。

    所以在王钧看来,只要郭胜不满足于现状,就有很大可能会答应这件事情。

    阎忠问道:“此人负责太后饮食?”

    王钧摇摇头:“不是,实际上他只是负责永安宫,何太后与弘农王的饮食,永乐宫那边,郭胜几乎无法插手。”

    “那.....”

    阎忠不太明白,找一个非关键人物的人有什么作用。

    王钧笑道:“郭胜虽不负责永乐宫膳食,但眼看太后寿辰马上就要将至,满朝文武与百官都要参加,太官署上下全体出动,郭胜在这个特殊时期,就能插得上手。”

    平日里永乐宫的膳食是由董太后的亲信负责,可寿宴是个大工程,全宫的各处厨房都会行动起来,到时郭胜就有参与其中的可能。

    “原来如此。”

    阎忠点点头:“我回去之后,便向董卓建议让他派人去与何太后联络,只是一般的毒药,恐怕就算参杂在食物里,也容易被人发觉。”

    “这一点子归早就想到了。”

    侯栩掏出两个小瓷瓶,对阎忠说道:“此两种乃奇特剧毒。”

    “是何种毒药?”

    阎忠问道。

    “这一种是司命让人从西域找来的断肠花汁液,无色,食之只有一点苦味,只需少量即可令人致死,能杀人于无形。”

    侯栩指着第一个小瓷瓶,那是个蓝色的小瓶子。

    瓷器在中国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就有陶瓷,到汉朝时发展虽然不算巅峰,但已经算是寻常物件,并不奇特。

    “真的有这般神奇?”

    阎忠惊讶不已。

    无色无味的毒药是传说,所以无色只有一点苦的毒药,那已经是非常可怕的东西。

    苦味而已,加点糖中和一下不就行了?

    “已经用牛试验过,这一小瓶的量,但足够杀死数十人。”

    “嘶!”

    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毒性,着实猛烈,比之砒霜怕是强上不少。

    “这个小瓶子中的毒药,是司命秘密研制的,有一种苦杏仁味道,闻之令人不太舒服,却可以参杂在香料之中燃烧,让香料中和其特殊气味,所以能做慢性毒药,几日内可致人死地。”

    侯栩又指着红色小瓷瓶说。

    “厉害。”

    阎忠王钧赵琳三人对陈暮的崇拜已经无以复加。

    普通毒药不仅味道难闻,而且根本难以下咽,必须参杂在食物或者酒水里才行。

    比如梁冀毒杀质帝的时候,就是将毒药参杂在蒸饼里掩盖药物气味。

    而陈暮取出来的两瓶毒药都是微量苦味,可比一般毒药强得多,而且毒性也比普通毒药强。

    连毒都会制取,这世上还有他不会的?

    众人十分佩服。

    如果陈暮在这里,肯定是微微一笑。

    汉朝时候的毒药研究还没有到工业时代那么透彻的地步,平时用毒害人,顶多就是砷化物,比如著名的砒霜,学名三氧化二砷。

    三氧化二砷的味道其实也很淡,几乎难以察觉。

    但古代制取纯砒霜的工艺很差,其中会有大量硫化物,因此古时候的砒霜味道很难闻,有浓郁的硫化物气味。

    而后来著名的青化物,则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

    但实际上这玩意儿并不需要工业制造,在自然界就广泛存在,如苦杏仁里就有,想制取也简单,用水提法,将这些存在毒素的植物汁液收集起来提纯一下即可。

    具体操作方式就不赘述,反正提纯出来的液体是白色透明物,晒干之后就是白色粉末,溶于水,味道有点像杏仁,可以撒在香料里燃烧。

    而陈暮交给侯栩的这两瓶毒药,其中红色的那瓶就是青化物毒药,是从各类果实核与药材中提取,大概有一百多克。

    这玩意儿的致死量只需要0.克就能弄死人,但由于原始水提法提出来的青化物杂质较多,所以除非直接吞个几克,不然只放在香料里燃烧的话,确实可以当做慢性挥发毒药。

    另外那瓶蓝色的就了不得,是夹竹桃的汁液。

    夹竹桃原产印度,在唐朝传入中原,如今在西域,也就是新疆甘肃一带有种植,中原地区目前并没有种植。

    要不是经过数年积累,凭借着优秀的商业手段,苏双张世平的生意已经越做越大,不仅南通交趾,北上辽东,西抵塞北,连西域商人都已经有了交集。想弄到这么一小瓶,还真不太容易。

    如果说贾诩一言乱长安,间接引得天下大乱,杀伐无数,是三国毒士的话。

    那陈暮就是三国毒师。

    字面上的意思,制取毒药的大师。

    为了帮董卓弄死董太后,陈暮也是操碎了心。

    阎忠接过这瓶毒药,长舒了一口气,点点头:“我知道了。”

    “接下来就拜托先生了。”

    侯栩认真拱手一礼。

    这一策就是为了放大董卓的野心,让他重新走回历史正道。

    历史已经偏得太远,也许将来会更加遥远。

    但事在人为,陈暮可以改变历史,同样可以重塑历史。

    诚然,不同在人在同样的处境下,因性格的迥异,做出的选择也会不一样。

    可只要董卓有野心,有一个权倾天下的梦想,那么他就注定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这跟历史的线收束无关,纯粹是性格决定命运。

    就好像在一个贪婪的人面前放一块金子,给他十次机会,他十次都会选择去拿是一个道理。

    因为他无法克制住自己内心贪婪的**。

    除非董卓能够学一学王莽,做到对权力的克制。

    可惜他要是能克制自己的**,那就不是残暴的董卓了。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本性问题。

    就好像后世一些聊天软件上,到处都充斥着招嫖信息,如果你看到上面的美女图片砰然心动,那意味着你离上当就不远了。

    因为人家骗你的前提条件是要你先打所谓的押金,打完押金后,又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找你要钱。

    如果此时收手,还能止损。

    可你要是想着押金都打了,不差那点钱,那就等着继续被骗。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人就是这样,你要是无欲无求,别人也没法利用你的性格弱点进行针对。

    你要是贪财好色,有别的诉求,那就别怪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围上来利用你。

第七章 大汉忠臣董仲颖

    四人商量好计策,陆续分道离开。

    阎忠回去之后,第二天董卓就召见他与李儒议事。

    厅堂之中,董卓面无表情地坐在席上,这次他请辞骠骑将军,满朝文武纷纷赞成,很多人请求要将他调离洛阳,去外地讨伐叛乱。

    董太后倒是信守承诺,让他担任太尉,但暗地里,却笼络关中豪强等人,赏赐他们官职,调派他们的位置。

    分董卓的权力,董太后几乎已经不加掩饰,不仅将董承升为骠骑将军,还令关中豪强听命于他。

    要知道,原本董承的实力已经不弱,掌控南军两万多人,曹操等人尽在他麾下,又执掌宫廷宿卫,总兵力接近四万人,比之现在的董卓还要强大。

    若是关中豪强也依附于董承,那么董卓麾下兵马,就只剩下自己的西凉军与一部分并州兵,总共不过一万多人。

    而董承吞并了关中豪强的兵马之后,一跃就有六万多人。

    如此削弱董卓,董太后打的什么心思,几乎已经不用董卓手下的谋士去提醒,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到时候难道会放弃一个麾下有六万多士兵的亲侄子,让一个麾下只有一万士兵的远房侄子当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吗?

    怎么想都知道不可能。

    所以董卓很清楚,自己当初抱有的幻想以及董太后的承诺,都会如清晨的露珠一样,变成梦幻泡影。

    自己那远房便宜族姑母。

    这是要食言而肥,根本没打算立他董卓,而是要偏袒自己的亲侄呀。

    想到这里,董卓的脸色就更加严峻,粗着气对手下两大谋士说道:“诚汉,文优,你们到底想到了对策没有?”

    李儒顶着一对黑眼圈,沉吟道:“明公,我想了一夜,若要动手,只有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向考虑。”

    “内部做何解,外部又做何解?”

    董卓问道。

    “内部,自然是从皇宫里找突破口。”

    李儒说道:“我想了很久,做这种事情,只能让太皇太后身边的人去做。可她身边之人并没有我们的人。原本我以为皇宫内部铁板一块,却又忽然灵光乍现,想起了一个人。”

    “谁?”

    “何太后。”

    “她?”

    董卓思索道:“你说的对,在皇宫中,也就只有她巴不得太皇太后死。可是何太后就是我当初向太皇太后建言废帝,她才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恐怕也是恨不得我死,文优觉得,她会同意这件事情?”

    一旁的阎忠颇为惊讶地看了眼李儒,没想到他跟陈暮一样,也看出了何太后这个关键点。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呀。

    不过仔细一想,想到何太后身上倒也不算太难。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而整个皇宫之中,就只有何太后是董太后的敌人,还是多年仇敌,互相都巴不得对方死的那种。

    李儒跟陈暮一样,同时想到她身上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她会不会答应,不过试试就知道了。”

    李儒抚摸着下巴山羊胡,笑着说道:“永安宫位于皇宫东明门外,由城门校尉把守,不似皇宫那般戒备森严,我们可遣人进去一探,不告诉何太后底细,只问她答不答应,若是愿意助我们一臂之力,那就最好,若不愿意,也不会暴露我们底细。”

    其实在董卓想来,一个被废掉的太后能有什么用处?

    无权无势,又没有法接近太皇太后。

    但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勉强点点头道:“那就按照文优的法子做,诚汉,你有何想法?”

    目光看向阎忠,眼中充满希翼。

    阎忠苦笑道:“其实我跟文优的想法一样,只能将从何太后身上想办法。”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一般想从内部攻破,收买内应间谍,是一个长久的工程。

    比如你看中某个人,想收买他,你就得了解他的喜好,他贪财,就给钱,好色,就给美女,投其所好,总归得一步一步来。

    可时间紧急,大差不离也就这一两个月的事,董卓哪有那么多时间慢慢收买董太后身后的人?

    所以只能找现成的,无比憎恨董太后的人。

    而宫里头最恨董太后的人是谁?

    可不就是何太后吗?

    因此李儒陈暮想到何太后,并不是多么聪明的选择,而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陈暮的优势在于,还有个王钧帮忙出主意。

    作为熟知宫廷内部情况的常侍宦官,王钧在除了何太后以外,还提出了一个关键人物郭胜。

    这就是强于李儒的地方。

    听到阎忠跟李儒的想法一样,董卓失望地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他总觉得何太后有点不靠谱,一个失势的太后,还怎么去下毒?

    李儒说道:“何太后毕竟在宫里那么多年,也许能够想到一个比我们想得更好的办法。我们只需要找到她这个关键人物,具体实施,就得她由自己来负责。我们只需要答应她,如果她能成功,我们就扶持她上位,帮助弘农王复辟。我相信以何氏的狠辣与贪婪,必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阎忠补充道:“何太后与董太后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董太后又废掉了何太后之子,立陈留王为帝,如果能够杀死董太后,重新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她恐怕一万个愿意,这一点倒不用担心,而且我听闻郭胜还活着,她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可用。”

    “郭胜?”

    董卓细细回想了一下,试探道:“十常侍?”

    “是。”

    阎忠点点头:“此人是何进同乡,当年何太后入宫,就是他举荐。如今郭胜在内省为太官左丞,负责膳食。”

    董卓眼睛放光,连连点头:“这倒是个关键人物,若是他来下毒,机会很大。”

    “可惜自始至终,我都觉得下毒的风险太大了。”

    李儒叹息了一声:“毒药味道很重,难以被掩盖,即便能找到合适的去下毒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也太小。所以我认为,从内部攻破不应该报太大希望,主要还是以外部为主。”

    “也不尽然。”

    阎忠微微一笑,取出两瓶毒药:“此两种毒药,一者为慢性毒,二者为急性毒,可以参杂在香料,食物当中,而且味道并不浓郁,难以察觉。”

    “哦?”

    李儒对毒药很有研究,听到这毒药味道并不浓郁,惊讶地道:“此药毒性如何?诚汉兄是从哪里弄到的?”

    “这是西域奇药,产自身毒,仅仅只需要一滴,就能杀死数人,毒性极为猛烈。是当年我从一个西域朋友那要来,价值不菲,一流百金,为我压箱底的宝贝。”

    阎忠大方介绍。

    一流就是八两,二流就是一斤。所谓的半斤八两,按照汉朝的计量单位来算,都是一流。

    而阎忠口中的身毒就是印度。

    早在西汉时期,汉朝就已经与印度有来往,包括《后汉书》当中,对于东南亚、西亚等地区就已经有了明确记载。

    其中不仅记载了印度,甚至还记载了古罗马帝国。

    如《后汉书·西域传》中就有“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的说法。

    西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

    当时甘英的使命就是出使“大秦”,也就是古罗马帝国,最终到达波斯湾,在今天的伊朗一带受阻返回。

    因此很多人以为古代王朝封闭,实际上秦汉时期对世界就已经有初步了解。

    中国人的冒险基因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由西域的丝绸之路,向着欧洲进发,开始探索整个世界。

    真正闭关锁国,搞封闭主义的,是清朝。

    后来野猪皮因为自身的愚昧,使得中国遭受了极为屈辱的近代史,让列强无不怀念我大清,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

    阎忠将这些毒药的来源说成是西域,一来让人没法查验,二来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给予董卓和李儒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李儒接过药瓶,看着这个小瓷瓶,同样保持着怀疑地态度问道:“一滴杀死数人?砒霜也不过如此,毒性真的有这么猛烈?”

    阎忠笑了笑:“诚汉兄若是不信,可以亲自试一试。”

    “那我闻闻。”

    李儒非常作死地打开青化物那瓶闻了一下,顿时只觉得一股杏仁味扑鼻而来,整个人头晕目眩,心跳加快,连忙将瓶口封住,喘着粗气道:“好厉害的毒,我也曾研究毒药,从未见过如此奇毒,只闻一点点气味,就让我感觉要窒息。”

    差点试试就逝世。

    “此药可参杂入香料当中,慢慢浸入人体。若是明公购置珍贵的西域香料进献给太后,让太后每日熏香,不出数日,当毒气入体之日,便是太后身死之时。”

    阎忠微笑着介绍。

    董卓满意地点点头:“好药。”

    “而这一瓶,便是快速致人死地的毒药。”

    阎忠又介绍那瓶夹竹桃毒,说道:“倒进一滴入食物里,不仅味道很淡,且可以迅速致人于死亡,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良药。”

    李儒听到这两瓶药的药性,高兴地道:“有了这两瓶药,那我们可以制定的计划就多了几个,选择的余地,也多了几分。”

    董卓吩咐道:“那这件事情,由你们来制定具体的计划,要我做什么,尽管开口,此时就拜托给二位了。”

    “唯。”

    “都是为明公效力。”

    两人同时站起来向他行了一礼。

    礼毕之后,李儒才又道:“既然是明公所托,那内部攻势,就由我和诚汉制定计划,接下来说说外部攻势。”

    “文优请说。”

    董卓双手往下按了按,示意他们坐下来说话。

    “董承每日住在皇宫里,牢牢把持着皇宫禁卫,南军则主要由几名校尉统领。所以皇宫的守卫并不是特别森严,只有虎贲军羽林卫加上禁宫宿卫,总计不到万人,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北宫,约有五六千人。”

    李儒又坐回席上,侃侃而谈:“如果我们要行事,就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再来一场宫门之变。如果能够攻入皇宫,以武力控制住皇宫,那才是最好的结果。”

    以武力攻取皇宫?

    阎忠心道李儒这货真是个狼人,比狠人还多一点。

    这事当初窦武干过,现在袁绍也干过。

    不过他俩都被赦免无罪。

    事实上一开始他们也都被定性为造反谋逆。

    可窦武陈蕃被天下人敬佩,民间风评上根本没人说他们是逆贼。

    至于袁绍。

    还是那句话,人家有好家世啊。

    你董卓一没好名声,二没好背景,居然妄想学窦武袁绍?

    谁给你的勇气?

    当然,阎忠这些话都在心中腹诽,肯定不能明说。

    但董卓也不是傻子。

    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跟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

    因此董卓诧异道:“真的要出动军队吗?可窦武袁绍发动宫门之变,是以诛杀宦官为借口,如今没有宦官了,我还能找什么理由?”

    李儒微微一笑:“理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董卓道:“文优不妨明说。”

    李儒看向永安宫的方向,淡淡地道:“何太后与弘农王的诏书,就是最大的理由。”

    又打上废后与废帝的主意了?

    阎忠大抵也猜到了李儒是什么意思。

    别看刘协上位有董太后背书,一切似乎来得名正言顺。

    但实际上当时的人心目当中的正统皇帝,还是刘辩。

    无它,就因为他是先帝皇后所生的嫡长子。

    嫡长子制度在汉朝已经根深蒂固,不止是皇室,诸侯王国也是如此。

    在推恩令出来之前,嫡长子几乎是真正的含着金汤勺出生。

    一个王国所有财产,包括王位继承,都属于嫡长子。

    即便是有推恩令出来之后,嫡长子依旧能分得大半的财产,次子和三子分小半的财产。

    因此即便是当初刘宏想要立刘协为太子,也是困难重重,阻力非常大。

    而董太后虽然借着宫廷之乱,利用董卓和董承掌控了兵权,趁势废掉了刘辩,立了她最心爱的孙子刘协为皇帝。

    可天下明眼人都知道,刘辩才是正统。

    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

    包括后来朝代修史,刘辩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也远远高于刘协。

    至于后来为什么刘协会被承认,那是因为刘辩死了,被董卓派李儒下毒给弄死。

    在刘辩死后,刘宏就只剩下刘协一个儿子。

    如此那些古板守旧的官僚士大夫集团,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刘协的正统地位,然后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现在刘辩还没死呢。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所有人都承认刘辩的合法性。

    在心目当中,反而刘协的帝位来路不正。

    众人明面上不说,只是摄于董太后的权势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在董太后废帝之时,依旧有一部分正直的士大夫反对她的原因。

    包括陈暮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

    还不是为了迎合主流思想,做的一个政治作秀,以此来攫取名望。

    而现在。

    李儒却又打上了何太后与刘辩的主意。

    这对母子的命运与身世,已经到了非常坎坷的程度,相当可怜。

    “何太后与弘农王?”

    董卓不太明白李儒的意思,问道:“关他们什么事情?”

    “文优的意思是,让明公以帮助弘农王复辟的名义,带兵入宫去。”

    阎忠瞥了眼李儒,淡淡地道。

    李儒这个人,跟董卓简直是天生一对,两个人都没有底线可言了。

    “如今天下人都很可怜弘农王母子。”

    李儒却盯着手中的毒药,眼眸中露出奇异的光芒:“弘农王嫡长子继承皇位,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却被董太后无故废除。天下人虽然表面不说,但心里都有怨气。若这个时候,董太后再无故鸩杀何太后的话......”

    鸩杀何太后?

    阎忠只觉得不寒而栗。

    李儒这人跟陈暮比起来,怕是也相差不了多少了。

    “文优要是早这么说,我便早明白了。”

    董卓眯起眼睛,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弘农王本就无错,无故被废,天下人心有怨气。若是因为何太后当年无故鸩杀王美人,再加上先帝遗诏,勉强能说得过去的话。何太后与弘农王俱都被废,也算是弥补了何太后当年犯的错误。可此时何太后再被鸩杀,让本就十分可怜的弘农王又失去了他的母亲,显然说不过去。”

    “不错。”

    李儒点点头:“这样世人的怨气必然会很大,而且明公莫忘了,董太后这次诞辰,还强令各地方郡县献上无数金银珠宝,搜刮地方百姓,若董太后鸩杀了何太后,群情激愤,届时明公再取出弘农王与何太后的诏书,以何太后遗诏的名义杀入皇宫,那样天下可怜这对母子的人都会支持明公,明公罢黜董太后与陈留王,又扶持弘农王复辟,加封太师,把持朝政,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关于董太后对钱财的贪婪只在汉孝康帝刘宏之上,绝不在康帝之下。

    包括借自己过寿之名,大肆敛财,也是写在史书里的事情。

    所以事实上包括满朝百官在内,都非常厌恶董太后。

    因为董太后如今掌权之后,跟当初的汉孝康帝没什么区别,依旧大肆敛财,买卖官职,勒令各地上供财物。

    因此,不管是从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出发,还是可怜何氏与弘农王母子的角度出发,以及坚定的正统支持者出发,朝臣估计都不会反对弘农王忽然复辟。

    只是关键在于,之前董卓可是废帝先锋,是董太后的拥护者。

    结果一下又变成弘农王的簇拥,废帝复辟的提倡人,这反复横跳的本事,估计会让世人都傻眼。

    当然。

    李儒还是帮董卓找了个借口。

    那就是以何氏的死,来换取一个反对董太后的理由。

    再加上世人还是支持刘辩的人更多一点,更加认同刘辩的正统,到时候即便董卓干出先废帝,再帮废帝复辟这种离谱的事儿,估计大家伙也都会捏着鼻子认下。

    董卓被这么分析之后,只觉得茅塞顿开,拨云见日,桀桀怪笑了一声,低声道:“桀桀......那是当然,弘农王本就是正统,拿回属于他的皇位,理所应当......我董仲颖,可是大汉最忠诚的臣子,自然要助弘农王一臂之力......”

    大汉忠臣?

    阎忠脸色微变,只觉得头皮发麻,脚底升起一股凉气,又怕董卓察觉出他有异,连忙低下头行礼:“明公为大汉江山摩顶放踵,死而后已,当为百官楷模,天下楷模。”

    “哈哈哈哈,我有文优诚汉,何愁不能振兴汉室江山?”

    董卓哈哈大笑,眉目间露出残忍的神情。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谁敢阻挠我登上人臣之位的极点,谁就是我的敌人。

    即便大家都姓董,都是仲舒公的后人。

    可谁让你言而无信呢。

    我的好姑母。

    董卓的眼眸,已经变得愈发的阴冷。

    那双闪烁着寒芒的眼睛里,露出了诡异的红光。

第八章 疯狂的何氏

    十月初七,自北方的秋风吹入洛阳盆地以后,邙山的树叶也逐渐枯败起来,无数百姓涌入四周的深山老林里,开始储备冬季的柴火。

    有钱人家是不需要柴火的,自从地暖问世以后,以前少有人问津的煤炭,反倒成了洛阳新贵。

    只是如今毕竟不是工业时代,整个洛阳城内满打满算,也不过千余套地暖设施而已,每日消耗的煤炭数量有限,对于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对于百姓来说,以前该怎么生活,现在还是怎么活。朝堂的权力斗争影响不到他们,除非权力斗争结束之后,新的掌权者正式总揽天下政务,开始颁布新的政策和法律。

    可不管将来的政策是对百姓好,还是又是一轮新的剥削。至少眼下,洛阳的生活跟以往没有什么区别,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忙碌着,填饱肚子,永远都比在饥饿寒冷的时候去思考人生有意义得多。

    太皇太后的永乐宫早就安装了地暖,入秋变天后,可以根据煤炭的量来调节温度。至少董太后在永乐宫里住得十分舒服,与她的孙子刘协住在一起,每日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好处。

    如今天下政务都归太傅袁隗处理,有录事尚书这个头衔,就意味着袁隗现在手中的权力,跟西汉时的丞相没什么两样。只是这里的权力指的是政务,而不是军事。

    唯一的不同就在于,眼下的袁隗好歹还要点脸。这几个月来,暂时还没有明目张胆到直接给袁家谋好处。背地里也暂时没有小动作,十分老实。

    实际上袁隗也没什么小动作可做,目前袁家的下一代,袁平的儿子袁遗是山阳太守,袁成的儿子袁绍是渤海太守,袁逢的嫡长子袁基继承了袁逢的安国亭侯爵位,目前担任太仆,袁逢的嫡次子袁术则担任长沙太守。

    很多人以为袁基才是袁家下一代的掌门人,但实际上,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袁家下一代都轮不到袁基掌权。

    论起正统地位,袁平是袁汤的嫡长子,那么袁遗就是正统的长子长孙,嫡系中的嫡系。

    论起政治资源,袁叙和袁胤的父亲袁隗还活着,担任太傅。

    所以袁基能有今天,纯粹是继承了袁逢的政治遗产而已。袁隗真正想要培养的,其实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袁叙和袁胤。

    毕竟侄子再好,哪有自己的亲儿子好?

    目前袁叙袁胤两人都在汝南,掌控着家族产业。

    包括汝南大量的田产、庄园、奴仆,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外面各地都有自己的侄子担任太守,老家有两个亲儿子把持家族产业,袁隗已经并不需要再以权谋私,任人唯亲。

    因此这段时间,袁隗只是正常处理政务,一边以朝廷政令,取消了汉孝康帝那段时间的疯狂税收之举,一边安抚地方豪强,暂时稳定住了局面,对于目前的大汉江山来说,还是起到了一定积极向上达到作用。

    然而袁隗根本没有想到,此时一场危机,正悄然逼近。

    相比于暖烘烘的永乐宫,东明门外的永安宫,却又是另外一番场景。

    宫中服侍的宦官宫女很少,入秋以后,天气转冷,空旷高大的宫殿内显得阴气沉沉,秋风刺骨。

    何氏单独一个人居住在这里,虽然董太后没有做得太绝,不至于克扣她的吃穿用度。

    可相比于曾经热闹的长秋宫,永安宫跟西汉的永巷冷宫没什么区别,让习惯了舒适的何氏几欲抓狂,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憔悴到了极点,十分痛苦。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永安宫后门缓缓停下一辆马车,马车上走下来一个系着黑色披风,戴了黑色大兜帽的男人。

    他半张脸隐藏在兜帽下,只隐约露出下颌的山羊胡。

    永安宫的守宫将领早就被买通,见到男人过来,上去点头哈腰,引着男人进入了宫殿内。

    很多人以为永安宫是在皇宫里面,实际上它的位置处于北宫东侧,在步广里与永和里的正上方,左边就是进入北宫的东明们,右边则是出内城的上东门,并不算皇宫内部宫殿。

    历史上董卓废帝之后,就把何太后迁入了永安宫,又过了一个多月之后,就把何太后毒杀在这里。

    只是这一次董太后没有选择杀她,算是将她打入冷宫,过着凄苦生活。

    李儒漫步在永安宫外的广场上,四处打量着这座宫殿。

    守宫将领将他引入宫内,一边走,一边低声道:“尽量快一些,若是被人知道了,你我的脑袋保不住。”

    “嗯,放心,不会牵连到你,只谈几句话就走。”

    李儒尽量温和地回答。

    何氏毕竟是先皇皇后,地位尊贵。按理来说,几乎不可能与外面的男子接触。

    她还不到三十岁,要是出了什么事情,皇室丢不起这个人。

    但李儒给的实在太多了,即便守宫将领买通了当班的数人,剩下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如此巨款足够让任何人心动,甘愿冒险一搏。

    一路上的守卫对他们视而不见,很快进入了宫内,宫门外有个宦官把守,见到他们,便悄悄地推开了门。

    这个宦官是郭胜。

    郭胜虽然名义上是太官左丞,实际上只是负责永安宫的膳食而已,算是给何太后唯一的一点安慰。

    想联络到何太后不太容易,但想联络到郭胜就简单得多。

    因为何太后有政治意义,所以被看得很紧。

    而对于郭胜这样的宦官。

    没有人会去在意一个失势的常侍,哪怕他曾经权倾天下,但此时早已经是过眼云烟。

    郭胜引李儒进门,守宫将领就在外面等着。

    大门关上,李儒步入宫殿内,看到何太后背对着他,原本一头青丝,竟然已经夹杂了不少白发。

    看来何太后在冷宫里受到的精神上的折磨,远远超过了外界人的想象。

    “你到底是什么人?”

    何太后冷声询问。

    郭胜说有人愿意来帮她,可她想不明白,会是谁能够帮助到自己。

    “一个帮太后摆脱此地的人。”

    李儒微微一笑,弯下腰,装作恭敬的模样,实际上却是让自己的兜帽压得更低,不让何太后看清楚自己的脸。

    “怎么摆脱?”

    何太后又问。

    李儒轻声说道:“太后唯一的出路,就是除掉太皇太后,再联络朝臣,拥立弘农王复辟。如果太皇太后不死,太后永难出头!”

    “我何尝不希望她死!!!!”

    何太后刹那间仿佛歇斯底里,骤然从地上爬起来,回过头,只见原本的佳人已是面目狰狞,双眼猩红,怒吼道:“这老妖婆为什么就不死,为什么就不早点死!”

    “太后喜怒,太后喜怒!”

    郭胜忙不迭上去拦住,他怕何太后疯起来,会失去控制,不管是伤到眼前的人还是伤到何太后自己,他都不希望看到。

    李儒心里有些惊讶于何太后对董太后的恨意,但想起这场仇怨早在十年前就有,再加上董太后将何太后害到这般田地,便也了然,将自己的头压得更低,躬身道:“太皇太后的寿诞将至,现在,就是除掉她的好时机,只看太后答不答应。”

    “好!”

    何太后几乎毫不犹豫地道:“说说你的计划!”

    对于一个能鸩杀王美人的狠厉角色来说,何太后不算聪明,因为她的手段做得不隐蔽,差点害得自己被废后。

    但同样的,至少说明她是一个狠人。

    当初先帝还在的时候,先帝最宠爱的王美人都鸩杀了。

    更何况现在先帝都驾崩了,只要除掉了董太后这个祸害,拥立自己的儿子复辟,那满朝文武和天下,又能奈自己何?

第九章 寿诞

    北宫外的广场上锦旗招展,旗杆上系的不是军旗,而是丝带。

    庄严肃穆的音乐从永乐宫中传出,令人心神荡漾。

    朝堂三公九卿,诸多大臣,齐聚于此。

    太皇太后今日诞辰,设宴款待百官,珍馐佳肴一盘一盘地上,歌舞饮宴,十分畅快。

    “太傅袁隗,赠丝绢绸缎十车,玉如意一对,珊瑚碧树一盆,玳瑁手镯一双,翡翠戒指一枚,祝太皇太后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太尉董卓,献西域红宝石十颗,西域蓝宝石十颗,西域金丝檀木香料一斛,西域极品麝香一斛,西域极品龙涎香一斛!祝太皇太后福寿绵绵,百龄宁康。”

    ......

    “青州牧刘备,送来美酒千坛,珍宝百斗,黄金十斤,东海明珠一颗。祝太皇太后人寿福气丰,龟鹤遐年。”

    “益州牧刘焉,献上寿礼蜀锦百匹,金银一车.......”

    董太后高坐陛上,左右两边是穿天子冕服的刘协,以及穿诸侯王服饰的刘辩。

    随着赞礼官一声声的高唱着贺礼,台上的董太后脸上的笑意就更加浓郁,虽然皱纹满面,却灿烂得像是一朵绽放的菊花。

    很多人都知道,汉孝康帝,也就是曾经历史上的汉灵帝刘宏,以贪婪成性出名。

    在某搜索引擎软件上查最贪财的皇帝,刘宏名列第一。

    但却不知道,刘宏的性格,正是由于他母亲董太后的言传身教,才导致了他又贪财,又喜欢享乐的个性。

    包括何进当初想要废掉董太后,其中最大的罪名,就是董太后逼迫各地州郡,让地方官员进献财宝。

    “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人,交通州郡,辜较在所珍宝货赂,悉入西省。”

    这是写在史书里的贪婪。

    所以当听到赞礼官将百官们的贺礼唱出来的时候,心里的喜悦早已跃于颜表。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一箱一箱的钱财进入口袋里更好听的声音?

    袁隗转过头对董卓说道:“太尉富埒王侯,赠礼确实是珍贵,怕是光这些名贵的西域宝石、香料,就能价值数百万钱了吧。”

    董卓微微一笑道:“到底是比不得太傅四世三公,底蕴积累,我这点贺礼,都是我们凉州从西域弄来的一些土特产,比之太傅富可敌国的财力,还是差得远。”

    “呵呵。”

    袁隗淡然一笑,不再和董卓说话。

    四世三公,并不是指四代出了三位三公,而是指四代当中,每一代都有担任三公之位的人的家庭。

    论起底蕴,汝南袁氏比之弘农杨氏还要强上一些。

    因为弘农杨氏是今年才晋升为四世三公之家,之前只是三世三公,从杨震开始,依次是杨秉,杨赐,到两月前,杨彪成为司空,才算是四代。

    也许有人说,弘农杨氏是赤泉侯杨喜的后代,西汉时还有个丞相杨敞。如果把杨喜跟杨敞算上的话,那弘农杨氏的底蕴比之在东汉中期才发迹的袁家要强得多。

    但实际上四世三公这样的底蕴,指的是连续不隔代的情况。

    你不能说你姓李,祖上是李世民,就能跟人说自己是皇帝家庭的人吧?

    而且袁家四世,不仅只有四个三公,有五个。

    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

    比之杨家还多一人。

    因此在当时,袁家的势力和声望,其实是要超过杨家。

    这也是为什么袁绍袁术逃离洛阳后振臂一呼,就能群起响应的缘故。

    所以袁家送给太皇太后的贺礼,就不能是简单的金钱俗物,都是千金难买的罕见珍品。

    别看玉如意、珊瑚树、玳瑁镯、翡翠戒指在现代到处都有。

    但在汉朝,非一般的名贵。

    班固在《西都赋》里就曾经有写:“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礝磩彩致,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将这些东西描绘进皇室宫廷顶级珍品,可见这些东西的贵重。

    董卓知道,袁隗刚才的那一笑,看似是谦虚的笑容,实际上,是在炫耀他们袁家的底蕴。

    在袁隗眼里,自己终究只不过是一个爆发户而已。

    红宝石蓝宝石,西域顶级香料那也是一斛几十万钱,只有富豪家庭才能用得起。

    但在袁家眼里,依旧只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俗物。

    而袁家送的东西,哪个不是千金难买,有价无市的珍品?哪个不是万中无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绝品?

    这番作派,一来嘲笑董卓的不自量力,二来,也是对这个不听话的门生故吏表示鄙夷。

    没有他们袁家的支持,你董卓不过是条狗而已。

    等没了利用价值,如丧家之犬一般被赶出朝廷,是迟早的事情。而他们袁家,却能千秋万代,终为皇室依仗。

    看着袁隗那平淡的微笑,仿佛是在无声地嘲弄自己,董卓暗暗握紧了拳头。

    他知道,通过最近的朝堂变化,袁隗这老狐狸已经猜到了太皇太后对自己态度的改变。

    现在这样,既是炫耀,也是示威。

    听着耳畔老贼向太皇太后恭维的笑声,董卓一边保持着谦虚的假笑,一边内心充满了怒火。

    总有一天,我要将袁家杀得一个不留,将你这老贼的人头悬在城门之上!

    “太后,何氏请求入宫。”

    一名小黄门向王钧禀报,王钧来到董太后身边,低声说了一句:“说是要向太后磕头敬酒赔罪,祈求太后宽恕。”

    “哦?”

    董太后嗤笑道:“何氏性子向来刚烈,居然还有向朕服软的那一天?”

    王钧陪笑道:“许是她想通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哼。”

    董太后冷笑道:“何氏当初连朕都差点被她谋害,朕看到她的脸就觉得心中不愉,要不是看在她那孩儿,我那孙儿的份上,早就将她赐死,还有脸面在朕的诞辰来请罪?”

    “那臣就让人回绝了何氏的请求。”

    王钧本来还想劝一句,但觉得这样做目的好像太明显,便还是正常回答。

    下面的董卓听到了这个情况,不由露出失望的表情。

    果然。

    计划赶不上变化。

    李儒和阎忠制定了好几条策略。

    如果能够在酒宴上利用何氏毒死董太后最好。

    因为董太后是不怎么喝酒,旁人也没那资格胆子去敬她酒。

    所以哪怕郭胜负责宴席酒水,也没有下毒的机会。

    只有在何氏敬酒的时候,郭胜去倒酒,才可以把毒下到董太后的杯子里。

    可惜董太后恨极了何氏,根本不给何氏机会。

    现在看来,第一条计划算是失败了。

    不过还好,有第二条计划。

    能够不用武力解决问题,那就最好,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做最后的打算。

    那就是牺牲何氏,再以废帝忠臣的形象闪亮登场。

    这条计策属于万不得已的办法,因为一来世人难以信服,二来再发动一次宫门之变的成功几率不高,属于最后的无奈之举。

    希望第二条计策,能够成功。

    董卓想起自己千辛万苦弄到的西域顶级香料,眼里露出坚定的神彩。

    然而就在此时,有人发表了意见。

    台下的司空杨彪,也坐在离太后位置不远的地方。

    杨彪和黄琬等人,是朝堂少数的正直派。

    他们本来就反对废立,同情何氏刘辩母子,听到董太后的冷酷,杨彪忍不住说道:“太皇太后,臣有话要说。”

    “何事?”

    董太后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杨彪认真道:“臣觉得,何太后今日祈求入宫,应该不止为太皇太后祝寿那么简单,想来,怕也是打算趁着今日太皇太后高兴,祈求获得太皇太后原谅,能够与弘农王聚一聚。母子分离,若世间惨剧,圣朝以孝治天下,长时间让何太后与弘农王别居,怕是不妥,恐惹世人非议。”

    听到杨彪的话,一旁的刘辩鼻子一酸,眼泪簌簌地掉,跪在董太后面前:“祖母,求求你让我见一见母亲吧。”

    何氏被赶去了永安宫,刘辩却没有跟着迁过去。

    董太后再傻,也知道不能让刘辩住在宫外。

    更何况刘协是她的孙子,刘辩同样也是她的孙子。

    长辈之间的权力斗争,孩子是无辜的,她也没有恨乌及屋到厌恶亲孙子的地步。

    看着刘辩哭泣的模样,董太后到底心软,摆摆手:“罢了罢了,你母亲虽然作恶多端,你却是无辜的,那就让何氏进宫吧。不过敬酒就免了,朕看到她就烦,今夜就让她住在章德殿,跟辩儿见一见,明日再送出宫去。”

    “谢祖母。”

    刘辩喜极而泣,擦了擦眼泪从地上爬起来。

    当下众人心情不一。

    袁隗无所谓,这是皇室的家世,与自己无关。

    现在他们袁家首要做的事情,就是利用自己目前的权势,巩固声望,让朝野遍布他们袁家势力。

    杨彪的心情则好受了许多,当初他是反对太后废帝废后,可惜大势难挡,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这让他与黄琬等少数正直派心中愧疚,如今总算能为何氏母子做点事情,也算是聊以藉慰。

    而董卓却是难以言表的不敢置信,没想到第二个计划居然这么轻易就成功了,虽然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至少要比预期的强了许多。

    接下来,就要看何氏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了。

    董卓举起手中的酒杯,一口饮尽。

    当放下酒杯的时候,森然的目光早已经变得和蔼,面带微笑地看着群臣。

    将来。

    自己要站在台上,俯视他们,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王!

第十章 B计划

    永安宫。

    何氏坐在自己的寝宫里安静等待。

    看似沉稳,但严肃的表情与握紧的拳头,还是出卖了她焦躁的内心。

    其实在神秘人提出计划的时候,脑子一热就立即答应了。

    等事后冷静下来的时候,何氏已经有些后悔。

    一个不明来历的人唆使自己去谋害董太后,怎么看怎么像是在利用自己。

    但当时她一来情绪激动,二来她恨董太后恨之入骨,所以听到神秘人的怂恿之后,想都没想就同意。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蠢。一没有搞清楚对方背后的势力,二没有拿捏住对方的把柄,就这样冒然答应,万一事后人家翻脸不认账怎么办?

    可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是自己唯一能够翻身的机会,即便不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儿子的帝位,何氏也不得不冒险一搏!

    归根到底,何氏已经豁出去。因为康帝何进何苗都已经死了,没有人再为她撑腰,她也没有任何势力,只剩下一个儿子。

    成功了,自己的儿子就还有当皇帝的希望,自己还有重回皇宫执掌权力的可能。

    失败了,大不了就是丢条命。

    反正这一切都是自己做的,与自己的孩儿无关,老妖婆也不至于迁怒于自己那可怜的孩儿。

    自己,早已经没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了。

    何氏的目光,逐渐趋于平和。

    深呼了几口气后,原本焦躁不安的心情,反而宁静下来。

    “太皇太后懿旨,召何氏入宫。”

    门外传来宣召的声音。

    何氏平静地站起身,出了永安宫,上了马车,缓缓进入了皇宫里。

    何氏很清楚,自己这一去,有很大可能性会死。

    而且在死之前,很有可能要遭受自己恨之入骨的仇敌的奚落嘲笑愚弄羞辱。

    可那又如何?

    她的内心里早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为了自己的儿子,她甘愿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过了约十多分钟,马车缓缓停下。

    何氏跨出马车,愣了一下。

    因为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马车却并不是接她去永乐宫,而是送她来了章德殿。

    送自己到这里做什么?

    何氏一头雾水。

    一旁的小黄门低声道:“太皇太后怜惜弘农王,接太后入宫与弘农王母子相聚。”

    何氏的精神有些恍惚,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

    难道,真的要像那神秘人所说的那样,让自己唆使辩儿去动手吗?

    踏入章德殿,何氏的内心起伏不定,变得惴惴不安起来。

    ......

    ......

    董太后寿诞宴会结束之后,董卓回到了府中。

    阎忠和李儒目前在朝中也并非没有担任官职,只是那种规格的宴会,参加者只有三公九卿与上品级的重要大员,他们没有资格参与。

    因此他们并不知道宴会情况。

    但董卓回来时候的表情,既没有喜悦,也没有愤怒,古井无波,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让人奇怪。

    李儒迎上去,纳闷道:“明公,今日宴会如何?”

    董卓摇摇头:“太皇太后恨极了何氏,听闻何氏要进宫敬酒祝寿,断然拒绝。”

    李儒失望道:“看来此策失败了,如此一来,只能盼望董太后早些使用那些香料,不然就只能做最后的手段。”

    阎忠安慰道:“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再周密的计划,也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明公与文优倒也不用过于失落,再想别的办法就是。”

    董卓却笑道:“倒也没有好消息,太皇太后虽然没有召见何氏,却也让她进宫与弘农王相见,第二步计划,却是成功了一半。”

    “那倒是不错。”

    李儒也笑了起来:“弘农王现在就住在永乐宫,每日与太皇太后作伴,若是何氏唆使他为董太后焚香,那必然成功。”

    汉朝人焚香的普及率远不如唐朝,普通人很少会点燃香料让自己的衣服卧室之类的地方充满香气。

    倒不是他们不想焚香,而是汉朝时期的香料价格极为昂贵,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玩得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焚香就是贵族们为了让自己浑身上下都保持香味而常做的事情。

    特别是楚国,因为楚国盛产香草,如兰、蕙、椒、桂、萧、郁、芷、茅等等。

    但真正流行起来,还是到西汉丝绸之路打通之后,西域的香料流传到中原开始。

    因为国产香料,无论是香味的浓郁程度还是对人提神醒脑的作用,乃至熏香之后保持的气味时间长短,都远不如西域香料。

    荀彧那个骚包留下那句“荀令留香”的成语就不用多说。

    包括《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经写的我国第一部香类专著《和香方》当中,就有描述“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

    意思是这些名贵的顶级香料都是产自西域国外,而不是中原大地。

    但即便丝绸之路打通之后,在汉朝香料依旧是奢侈品。

    或者说,不止是汉朝,之后万国来朝,容纳百川的唐代,香料也没有普及到民间,仅限于达官贵族及皇室。

    一直要到宋朝之后,凭借着发达的海外贸易,源源不断的香料才从世界各地运来。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西域香料正式普及到了民间,变成了有钱人也能用得起的东西。

    因此董卓进贡的西域香料,几乎堪称是天价,仅仅三斛,也就是差不多100公斤的香料,居然要值数百万钱。

    按照当时粮价来算,那就是将近一万石粟。根据《汉书·赵充国传》记载,士兵打仗一个月要吃2石7斗粮食,一万石够一支一万人军队吃十天。

    那么如此贵重的香料进贡给董太后,董太后即便自己不用,也不可能赏赐给普通人用,大抵也就是在刘协刘辩董太后三人之间。

    董卓也怕香料进贡上去,董太后赏赐给刘协刘辩,结果董太后没被毒死,反而是把皇帝与弘农王给毒死了。

    虽然倒不至于有多大事儿,大不了还有最后一条路可以走。

    但终究是坏了计划,不得已走最后一步棋。

    所以如果董太后身边有一个人能够引导董太后使用这些香料,那就再好不过。

    而这个人选,又有谁能比得上常伴于董太后身边的弘农王呢?

    想到这里,董卓心满意足。

    在董太后寿诞上利用何氏毒死她的计划,本就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失败了倒也无妨。

    至少第二步棋,有一个身边之人亲自操刀,成功几率会无限扩大。

    到那个时候.....如果何氏与弘农王听话的话,也不是不能再扶持他们上位做傀儡。

    董卓抚摸着下颌的胡须,肥胖的身躯屹立在厅堂内,面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第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

    当寿宴结束后,刘辩几乎是跑着从永乐宫出来,往章德殿而去。

    洛阳宫殿浩大,皇宫内的交通工具一般是马车,可从永乐宫出来到章德殿接近一公里,三四分钟,几乎是飞一般的速度。

    刘辩穿着粗气踏入章德殿内,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站在章德殿门口,笑吟吟地看着他。

    “母后!”

    数月不见的情绪几乎是在瞬间崩溃,刘辩眼泪簌簌地往下落,飞一般扑进了何氏的怀里。

    归根到底,他终究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天生的性格也十分懦弱,在尔虞我诈的宫廷中,如履薄冰的活着,又怎么能不怀念自己的母亲?

    “辩儿。”

    何氏原本激动的情绪,在看到刘辩的那一刹那,仿佛一下子松懈开来,眼睛红红地,抱着刘辩的脑袋,轻轻地安抚道:“你长高了,也变瘦了。”

    “母后,不要离开孩儿好吗?我去求祖母,去求皇弟,他们一定会答应的,我只想每天待在母后身边,再也不想和母后分开。”

    刘辩泪如雨下,声音凄厉而又哀嚎地说道。

    周围章德殿门口宦官宫女看到这一幕,无不暗暗垂首落泪,为这对母子的命运而感到伤心。

    皇宫里的宦官宫女们有恨袁绍的,恨何进的,唯独没有恨何太后的。

    因为她曾经也是宫廷的一员,也曾经保护过他们。

    何氏只是笑了笑,摸着刘辩的脑袋,轻声道:“母后犯了错,就该受惩罚。太皇太后心底仁慈善良,等将来母后赎罪,也许她会原谅母后,到时候母后会跟辩儿团聚。”

    “真的吗?”

    刘辩破涕为笑,仰头看着自己母亲的脸道:“母后可不能骗我。”

    何氏笑着道:“母后不会骗你。”

    看着自己孩儿那纯真的笑脸,何氏的心中落寞庆幸悲伤苦涩皆有。

    自己这可怜的孩儿虽然生在皇宫这个大染缸里,但性格却十分胆小懦弱,就连他的父亲,都因为这一点不喜欢他。

    也许生在皇家,就是他最大的不幸。

    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见到自己的儿子因为过于懦弱而保住一条性命,也已经很庆幸了。

    如果他真的雄才大略,有帝王之风,在这场灾难之中。谁又能保证会不会像质帝那样,被赐下一块毒饼而丧失了生命呢?

    这或许,就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何氏心里想着。

    “母后,那从今天开始,我每天都去求祖母,让她原谅你。”

    刘辩擦了擦眼泪,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

    何氏忙道:“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日理万机,不要因为这点小事而打扰她。以后你只要好好听她的话,做一个乖巧的皇孙,太皇太后就会高兴,她一高兴,才会允许娘回宫,记住了吗?”

    “我记住了。”

    刘辩认真地点点头,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听祖母的话,要让祖母高兴,这样自己才能以后天天可以见到母亲。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何氏笑道:“这才是我的乖孩儿,听说朝廷已经在谈论起你的婚事,我的辩儿也要娶妻生子,成为一个大人了。”

    提起这个,刘辩羞涩道:“说是会稽太守唐瑁的女儿,只是听他们说,不知道真假。”

    “唐家的女儿吗?”

    何氏露出了缅怀的神情,像是在追忆刘辩小时候的模样:“不知不觉,一晃辩儿你就十三岁,马上就要十四岁,还记得那个时候,你呱呱落地,只是那么点大,可现在,你马上会是一位丈夫,一名父亲,辩儿,你该长大了。”

    “嗯,孩儿以后会又高又壮,与我的妻子终日伴在母后身边。”

    “哈哈,伴在我身边做什么,你以后会是大人,大人就要有一番事业,就要学会扛起肩上的重担与责任,养育好自己的妻子,明白了吗?”

    “孩儿知道了。”

    “等你将来有一天生了孩子,母后也想抱抱孙子呢。”

    “嗯。”

    “还有啊.....”

    母子二人像是有说不完的话,章德殿内静悄悄地,大多数时候都是何氏在说,刘辩在听。

    过了很久很久,何氏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轻,最后干脆不说话,只是坐在席上,让刘辩枕着自己的腿,轻轻地抚摸他的脑袋,含笑不语。

    不知何时,刘辩睡着了,微微地打呼,嘴间还不时呢喃着什么,睡相并不是很好看。

    殿外已是夜凉如水,点点繁星闪烁着斑驳银辉,柔柔的月光洒落下来,照在这对母子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

    ......

    “已经七日了,太皇太后的身体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太尉府,董卓坐在席上,脸色阴沉着。

    李儒看向阎忠道:“是药有问题吗?还是剂量没有掌控好?”

    阎忠纳闷道:“文优亲自试过的,光是闻一闻就受不了,怎么可能药有问题。剂量就更别说,虽然三斛香料确实不少,可这药剂量本就不能用多,那一瓶足够毒死数百人,兑水掺入三斛香料里,也该起到效果,之前我们不是试验过吗?”

    那一瓶青化物只有一百多克,而董卓进贡的香料有多少?

    一斛27公斤,三斛就是81公斤。

    看着不少,可实际上也就是一蛇皮袋的事情。

    而青化物可是只需要20毫克,也就是0.02克就能毒死人的玩意儿,把100克兑水混入81公斤香料中,虽然量很少,可对人体的影响依旧存在。

    如果正常来说,每日焚香,一斤香料当中,就包含了0.6克青化物。别说过七日,就算是两三日,都能让人大病不起。

    特别是氰本就属于气体,稍微吸入一点点,就能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董太后这样的年纪来说,哪怕是微量的一点青化物进入身体,也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情。

    可如今董太后依旧活奔乱跳,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这让董卓内心又是不安,又是不知所措。

    “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太皇太后根本没有焚香?”

    董卓耷拉着脸,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弘农王根本没有听从指示去做。

    别看董卓进贡的香料十分珍贵,在汉代即便是有钱人也用不起。

    但皇室却是例外,毕竟掌握天下权力,各地珍品也是源源不断地运往内省。

    所以西域香料在永安宫并不少,每日熏香,也都是用的往年沉香,沉香比之新料味道还要醇厚一些,董太后尤其喜欢。

    这也是为什么要弘农王去做这件事的原因。

    因为等到董太后用到董卓进贡的香料时,怕已经是猴年马月的事情,那个时候董卓早就被架空赶出中央,董太后死了还有什么意义?

    “不应该呀。”

    李儒抚摸着山羊胡道:“弘农王虽然生性懦弱,可向来都听何氏的话,如果何氏吩咐的话,他不可能不听。”

    “也许是他忘记了,小孩子嘛。”

    阎忠解释了一句。

    董卓沉吟道:“不管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也都能再这样继续等下去,还是要执行最后一步计划。明日就派人弹劾何氏,诬陷她言行不轨,怂恿太皇太后处死她。”

    “到时候怕有群臣阻止。”

    阎忠提了一句。

    李儒冷冷道:“这也好办,那就请太皇太后赐一杯酒,说是警告。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杯酒变成了毒酒。”

    那执行人呢?

    阎忠心道。

    能在太皇太后身边说得上话,还能怂恿出主意的,在这里也就董卓了。

    如果他是执行人,怂恿董太后赐酒警告,酒又莫名其妙变成毒酒,最后何太后死了,怎么解释?

    接着董卓再借口替何太后报仇的名义起兵,明明是杀何太后的急先锋,又转头把刀口对准董太后,这一番操作,能堵得住悠悠众口才怪。

    说到底,这一招既是臭棋,也是破罐子破摔的结果。

    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所以才需要强行捏造一个借口,给自己起兵找个理由。

    李儒狠辣归狠辣,到底不如陈暮。

    如果陈暮在,也许能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吧。

    阎忠晃晃脑袋,将心中的想法甩出去,对董卓道:“我看不如私下派人去永安宫勒杀何氏,再散布谣言说是董太后做的,这样会比较好一点。”

    “这个办法.....”

    董卓正准备说这个主意好像还不错,可以考虑考虑。

    咚咚咚。

    正在此时,门外忽然响起敲门声。

    “义父!”

    吕布的声音响起。

    “是奉先啊,进来吧。”

    董卓说道。

    吕布推门进来,说道:“宫里出事了,太皇太后忽然病倒,召义父进宫议事。”

    “哦?”

    董卓与李儒阎忠对视一眼,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

    等吕布一走,李儒忙不迭道:“起作用了。”

    “看来是的。”

    董卓点点头,道:“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李儒眼眸中露出一丝凶光:“自然是要派人去给何氏饮一杯毒酒!”

    “太皇太后既然已经中毒,为何还要对何氏动手?”

    董卓纳闷不已。

    李儒冷厉道:“她当然得死,不然我们哪来的理由将董承拉下来,届时候就以董承无故鸩杀何氏为由,将其诛杀。”

    “嗯。”

    董卓点头道:“那我先进宫看看情况,此事就由文优处理。”

    阎忠在一旁默然不语。

    刚才说起想办法鸩杀何氏的时候,是一招臭棋。

    但到了现在,却又陡然成了妙招。

    这李儒还真是狠辣。

    因为董太后没出事的话,那她的话,就是金声玉律。

    即便想把杀害何氏的罪名推在她身上,只要一道懿旨,即便大家心里怀疑,也没人会说什么。

    到时候怂恿董太后警告何氏的董卓,就会变成第一嫌疑人,反而暴露自己。

    所以才是一步臭棋。

    可一旦董太后出事,何氏无缘无故被毒死了的话,那第一嫌疑人当然是董太后。

    人们就会想,也许董太后大限已至,又怕何氏复辟,便下毒害死。

    满朝文武都知道她们婆媳的恩怨,几乎本能会这么想。

    到时候董卓就可以诬陷董太后是主使人,董承为执行者,先下手为强,弄死董承,就成了死无对证。

    如此众口铄金,又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很容易被捏造成为事实,让大家产生这样的猜想。

    而且那时董太后死了,何氏也死了,皇室就剩下两个孩子。

    朝政最后会落在谁手里?

    当然是谁有兵权,就落在谁手里。

    袭杀董承的计划早就已经准备妥当,只要事变,董承一死,洛阳兵权就归在董卓手中。

    到时董卓把持朝政,还不是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最后的结局,大概率董卓还是胜出。

    董仲颖这次,运气真好。

    阎忠不得不感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2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作者:玩蛇怪所写的《三国之谋伐》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谋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谋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谋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谋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谋伐介绍:
这是一个现代人,与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他们做谋划的故事。PS:本书大部分遵照史实,人物性格会发生变化,并不依赖演义。不过会少量截取演义的精华,比如青龙偃月刀之类的武器等等,不影响历史。三国之谋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谋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