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谋伐TXT下载三国之谋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全文阅读

作者:玩蛇怪     三国之谋伐txt下载     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四章 废帝

    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回到自己军营里。

    如今军营已经被拆卸下来,打包成数十辆马车辎重,随时可以离去。

    “董卓无缘无故妄言废立,我心难安,要不过几日再走,等朝议之后,看看是个什么结果?”

    坐回自己主位之上,刘备叹息一声,向陈暮征求意见。

    陈暮连连摇头道:“大哥,太皇太后懿旨让你领青州牧,是为了让你平定冀州叛乱,如今冀州叛军犹在,徐州与兖州也是皆有乱象,此朝廷之时,你不应该再管了,还是应当剿贼为主。”

    “话是这么说......”

    刘备迟疑。

    总觉得自己要是这么离开,说不好朝廷就会发生什么大事。

    陈暮劝道:“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哥要是还逗留在洛阳,说不好就会被董卓攻讦,向太皇太后弹劾,到时候就不好办了。大哥且安心去,我留在洛阳观察局势,若有不对,我尽量阻止。”

    在历史上,汉灵帝死之后,由于天子年幼,皇帝诏令反而没有法律效应,由两位太后垂帘听政,长秋宫与永安宫政权夺利,导致朝廷政出多门,没有形成统一。

    比如当时董太后就命自己的侄子董重为骠骑将军,以此来与何进对抗。结果被何进兄妹先下手为强,联合朝臣将她赶出皇宫。

    自此以后,何太后一家独大,皇宫的政令,也基本由她来颁布,在短时间内,相当于有了皇帝的权力。

    包括后来何进被宦官诱骗入宫杀死,其实并不是何进不想杀宦官,而是何太后将宦官给保护了起来,何进拿自己的妹妹没有办法。

    如今的局面是董太后没有被赶出皇宫也没有被谋害,又变成了政出多门的情况,二宫各有诏书懿旨下达,政令没有统一。

    刘备这个青州牧,其实还是因为当初他仗义执言的结果。

    本来按照董卓的意思,是想随便弄个中郎将打发了,让他去冀州与叛军硬碰硬。

    董太后下达懿旨的时候,已经回宫的王钧提醒了她,说是当初若不是刘备,董太后已经遭了何氏兄妹的毒手,司隶校尉再怎么样,也不能无故降职,应该用同等官职对待。

    董太后觉得王钧说得有道理,这才把中郎将改为青州牧。

    由于这份懿旨没有何太后阻挠,所以就有了合法性,刘备要是不走,董卓向董太后进谗言,说刘备抗旨不尊,那确实是对他很不利。

    因此刘备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行离开吧,四弟,你要密切关注,万不能让董卓得逞。”

    “我尽力。”

    陈暮点点头,心中却道,我尽力让董卓得逞。

    过了几日,在阎忠的帮助下,董卓听闻部将李肃与吕布是同乡,于是让李肃带上赤兔马与金银珠宝,前去游说吕布。

    吕布果然被利诱,杀死丁原,率部归顺了董卓,自此,董卓在洛阳总算是一家独大,握有话语权。

    到七月初,先帝汉孝康帝以珠襦玉匣入殓,安葬在了文陵,总算是入土为安。

    在安葬了汉康帝以后,董太后于七月中旬召开了朝议。

    朝议之上,只有太皇太后与陈留王。

    何太后与少帝并未出现。

    这一次不同于上次宴席,是为朝议,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北宫的德阳殿。

    今日的朝议,其实就是董太后与董卓谋划的废帝开的朝会。

    之前董卓说了三步计划,其中第一步赶走刘备已经达成,第二步,南军已经被董承执掌,进一步削弱了袁绍,虽然袁绍手里还有部分豫州叛军未遣散,但数量很少,只有三万多人,已经不足为虑。

    因此现在可以进行第三步计划,废帝!

    董太后俯瞰群臣,率先说道:“先帝临终之前就有意立董侯为帝,这是诸卿知道的事情。只是碍于何进与何氏势力,朕亦不得不作罢。如今何进身死,少帝怯弱无能,朕垂帘听政,依伊尹、霍光故事,扶持董侯,诸卿以为如何?”

    董卓立于太皇太后身侧,与董承左右护卫,按剑俯视百官,朗声说道:“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奉先帝遗诏及太皇太后懿旨,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这一次袁绍也在场,当即正准备挺身而出,还未等他发话,就看到一人骤然跳出来,大喝道:“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太皇太后与骠骑将军何故废嫡立庶?”

    众人看去,惊讶地发现居然是平日里左右逢源的尚书令陈暮。

    自先帝去世以后,陈暮在朝中的存在感已经很低。因为尚书令这个职位本来就不高,虽然权重,可如今中央乱成一片,地方政局也不稳,因此尚书令的权力遭到很大打击,使得大家已经很少再去关注他。

    没想到在这个关口,陈暮居然跳了出来反对,说了大家都想说的话,满朝文武不由万分佩服,陈子归当真是义士也。

    “不错,尚书令所言甚是。虽有先帝遗言,但一无诏书,二无诏令,则遗言又怎么能算数呢?所以太皇太后与骠骑将军此举,乃不符合礼法之举,臣等恕难从命。”

    “臣等恕难从命!”

    包括袁绍、荀和、卢植、张津、王允等大臣纷纷反对。

    除了他们,宗正刘虞也站起来说道:“废立之事,若先帝有命则应当通过宗正,于族谱之上勾勒划去帝位。太皇太后虽是先帝生母,却非刘氏宗族之人,如何有权力管刘家之家事?”

    “你!”

    董太后被刘虞的话说得差点没气死。

    董卓大怒道:“太皇太后为今上与陈留王祖母,这亦是太皇太后之家事。尔等过问太皇太后家事,是要造反邪,汝等视我手中之剑不利否?”

    噌!

    陈暮拔出宝剑,大声呵斥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袁绍一头雾水。

    这感觉。

    有点奇怪。

    总觉得,这话好像是自己要说的,却被人抢了。

    很难受,但却说不出来的感觉。

    无奈之下,袁绍也同样拔出剑来,大声道:“尚书令所言,正是吾所言也!”

    董太后大怒道:“袁本初,你这大胆狂徒,当初率兵入宫的事情朕还未找你算账,今日还敢说大话,仲颖,将这狂徒斩杀!”

    “太后息怒,太后息怒。”

    “朝议之时,不可妄动刀兵。”

    “袁本初年轻气盛,当初诛杀宦官,也是正义之举,不可言杀也。”

    众臣在袁隗的带领下,纷纷劝解。

    阎忠和李儒也劝说董卓,门外的禁卫这才没有进来把他们这群反对废帝的人斩杀。

    陈暮说道:“既是太皇太后之言,臣无语而对,请罢臣官。”

    “准了。”

    董太后大手一挥,同意陈暮辞官。

    陈暮当即扭头就走。

    一旁的廷尉吴恭跟着他出来,二人疾步往洛阳监狱的方向而去。

    “董卓为人残暴,现在还未动手是因为没有反应过来,一旦反应过来,必然大肆搜捕我等反对废帝之人,我们应该尽快离开洛阳。”

    陈暮边走边跟吴恭说道。

    吴恭点点头:“原来尚书令当初问我密道之事,是因为这个缘故,放心,狱卒终日把守,我们随时可以走。”

    “现在就离开,迟则生变。”

    陈暮加紧了步伐。

    今日朝议上他之所以站出来,一来攫取声望,二来有群臣与阎忠帮忙,董卓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杀他。

    但自己毕竟不像袁绍那样有四世三公的背景,现在董卓一时间被摄住,可能不会立马动手,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是追杀他之时。

    这次可谓富贵险中求了,三位老大哥离开了洛阳,就剩下自己,要不是自己早有后手,这次换了别人,恐怕得死个几次。

    事实上陈暮猜得没错,朝议之上,袁绍等党人纷纷辞官离开,袁隗则附和太皇太后与董卓,承认废帝。

    等朝议结束后不久,董卓就开始大肆搜捕他们这些人。

    其实就是在除掉何进的旧部,以此削弱何太后的势力,确保废帝之事顺利通过。

    陈暮当初看尚书台的秘密文件,发现洛阳监狱当中有一条密道可以直通城外,因此特意与吴恭交好,到了今日终于发挥作用。

    从密道出来后,骑上准备好的马匹,当下就飞奔往东而去。

    这个时候老大哥他们还在半路上,三哥张飞早就得了自己的吩咐,应该还在河内郡等自己,只要过了黄河,到了怀县,有张飞在,自己就安全了。

第七十五章 卧底的自我修养

    董太后与董卓合谋废帝,这件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包括老狐狸袁隗在内,他还以为未来的政治格局,是二宫围绕着天子进行的争端。

    没想到董太后如此有魄力,居然直接打破这个格局,将现在的皇帝废掉!

    当董太后利用袁绍与袁家来威胁他的时候,袁隗简直被惊呆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为无论是先帝汉孝康帝,还是太皇太后,都曾经有意立刘协为帝,只是碍于何进权势,不得不作罢。

    现在何进身死,剩下个何氏已经翻不起什么风浪来,太皇太后有董卓支持,自然敢这么做。

    这格局与魄力,还真让袁隗感觉,董太后像是换了个人,这根本不是她的想法。

    事实上这当然不是她的想法,董太后有魄力这么做,和能不能想到这件事情是两码事,她敢于这么做,是因为何氏的威胁和董卓的支持。

    而想到这个办法的人是陈暮,利用内鬼阎忠向董卓出主意,再让董卓怂恿太皇太后这么做,最终才达成了废帝的目的。

    而且这次废帝,可远比历史上的废帝要名正言顺地多,一来有太皇太后支持,二来有所谓的先帝遗诏。

    如此,正常来说,即便陈暮袁绍等人逃出洛阳,其实也没有借口讨董。

    因为这样一来,就是反对董太后。

    董太后毕竟是天子祖母,握有大义名分,说废帝,也不是不行。

    哪怕董氏专政,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个外戚干政的情况。汉朝历史上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天下诸侯没有理由起兵。

    所以讨董之事,还得要一个契机。至于这个契机是什么,陈暮也早就有了安排,他现在目前要做的,还是尽快逃出洛阳才行。

    这边陈暮通过密道逃出洛阳,那边袁隗在皇宫当中,还是尽量在帮袁绍等人拖延时间,与丁宫一起站出来表示支持废帝。

    “袁太傅以为太皇太后之言,合公道否?今上暗弱,又怎么能比得上陈留王之聪慧?”

    董卓步步紧逼。

    袁隗连忙道:“骠骑将军所言甚是,太皇太后之言,甚合公道,臣支持废帝。”

    你说是,辣就是,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丁宫也附和道:“臣也以为,既有先帝遗诏,又有太皇太后之命,废帝之举,实为正道,无从辩驳。”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袁家门生故吏纷纷站出来表达支持。

    其余中立派的官员虽面面相觑,但这个节骨眼上,太皇太后已经胜券在握,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纷纷表示同意。

    很快,废帝之举,除了辞官离开的那些人以及刘虞杨赐等少数正直派以外,几乎全票通过。

    董太后满意地点点头,高声道:“那何氏不过是屠沽之辈,当初受朕抬举,才入宫为后。哪知道她性子强忌,心思狠辣,不仅鸩杀王美人,还有意图谋害朕,此等毒妇,如何当得起至尊?”

    这就是要废掉何太后了。

    自何进死后,皇宫内的兵权被董承掌控,内有董承,外有董卓,何氏没有了依仗,在皇宫内步履维艰,处境十分不好,就连天子跟她这个太后,也被董太后的人控制起来,不能上朝。

    像之前刘备被认命为青州牧,如果何太后还有权力的话,早就下懿旨阻止刘备离开洛阳,毕竟刘备也算少数忠心汉室的那一批人,他走了的话,少帝会彻底危险。

    可惜宫内的宦官怨恨何进要诛杀他们,何进死了之后,宫廷禁卫的兵权又被董承掌握,因此不论是兵权还是宦官,都没人帮她,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袁隗还以为将来政治格局是二宫争权,却不知道,人家董太后根本不跟你玩政治,直接学董卓当莽夫,利用兵权和大义名分逼他就范。

    现在董太后掌控局势以后,甚至还公然废帝,莽得袁隗头皮发麻,只能乖乖俯首认命,不敢不从。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董太后跟何太后的冲突在很多年前就有。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初,后自养皇子协,数劝帝立为太子,而何皇后恨之,议未及定而帝崩。

    这意味着在九年前,也就是董太后收养刘协的时候,就曾经因为多次劝说先帝汉孝康帝立刘协为太子,而与何太后产生冲突,双方都恨对方入骨。

    如今董太后掌控权力,终于要置何太后于死地了,她俯瞰着群臣继续道:“朕以为,何氏的太后之位,应当与少帝之帝位,一同废之,陈留王登基,朕以太皇太后之位,临朝称制,垂帘听政,诸公以为如何?”

    “何太后无故鸩杀王美人,心思歹毒,确实不应当继续为后,臣附议!”

    丁宫又是第一个站出来表明态度。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群臣连忙再次表示同意。

    当下,董太后就命令宦官宫女将何氏与少帝搀扶出来,二人放声痛哭,群臣纷纷掩面不敢看他们,唯有刘虞杨赐等少数人一同悲戚,痛苦不已。

    这个世界本就是成王败寇,权力争端的残酷也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是董太后赢了,何太后输了。

    但前段时间争权的时候,若不是刘备,董太后的下场不会比何氏有多好,估计还没出洛阳,就要被何进兄妹谋害。

    真正无辜的只是少帝而已,什么都没做,就莫名其妙成为了权力漩涡的牺牲品。

    很快,董太后命令宦官与宫女将少帝的皇帝冕服去除,扶陈留王登上帝位,让何太后与少帝跪下向陈留王称臣。

    长辈之间权力争夺,刘协与刘辩的感情却极好,看到往日亲昵的兄长跪在自己面前哭泣,刘协放声痛哭,不断挣扎,却被董太后呵止住,命令他必须有天子威严。

    何氏与刘辩跪下称臣,大局已定,尘埃落下。朝议结束之后,董太后带着新任天子刘协回宫,董卓则回了骠骑将军府,召集群臣议事。

    跟之前的何进一样,在董卓执掌大权之后,同样有很多官员投靠在他门下充当幕僚,比如侍中周毖、校尉伍琼、长史何颙、光禄仆射赵琳等等,只是董卓做梦都想不到,这些人全都是卧底。

    像周毖伍琼何颙等人,是袁隗那老狐狸派过来的。阎忠和赵琳,则是陈暮埋下的暗棋。除了他们以外,太皇太后身边还有个王钧做内应,简直是三国版的无间道有木有。

    董卓回到府邸之后,召集幕僚,恼怒道:“袁绍陈暮等人殊为猖狂,居然枉顾先帝遗诏与太皇太后懿旨,公然挑衅,我欲杀他们泄愤,诸公以为如何?”

    周毖忙道:“夫废立大事,乃董公与太皇太后商议,名正言顺,无可辩驳。袁绍不识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迫之急,势必为变。”

    “不错。”

    伍琼也附和道:“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董卓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便询问道:“应当拜为何地郡守最为妥当?”

    何颙说道:“如今冀州纷乱,州刺史自顾不暇,各地民不聊生,可令袁绍为渤海太守,届时他即便去了渤海,治下一片乱象,也顾不得再管中央朝廷的事情了。”

    不远处的阎忠赵琳心中一动,还真让陈暮猜着了,袁绍一跑,果然有人举荐他去冀州做郡守。

    那里是党人的天下,恐怕这都是党人的图谋。

    事实上董卓肯定不知道,所谓冀州纷乱,实际上就是党人在冀州起兵。

    一来乱兵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杀宦官,二来逼中央朝廷收回继续收税的指令。

    所以别的州是真乱,而冀州豫州二地,二州豪强早已经达成共识,实际是假乱。

    将袁绍弄到党人的大本营去,正如鱼入水,鸟飞天,放虎归山。

    阎忠心思一转,想起陈暮跟他提起,这件事情可以阻止最好,若是不能的话,就顺其自然,于是提了一句道:“袁本初好歹也是四世三公袁家之人,冀州如今乱成虎狼之地,让他去冀州,恐怕袁绍对骠骑将军更加怨恨,并且对太傅那边也说不过去,我听说豫州汝南是袁氏基业之地,不若命他为汝南太守?”

    这句话明着是在帮袁绍说话,实际上却是要乱了袁绍的基本盘。袁绍是党人当中少数能打的人,而且还是荀和等党人中坚力量看好之人。党人想办法把他弄去冀州大本营,就是存了若事情有变,则立即从冀州起兵的意图,结果被阎忠横插这么一杠,让何颙等人措手不及。

    但从表面上来看,如果忽略了袁隗并不想让袁绍接手袁家在汝南的基业,忽略了冀州党人需要一个领袖的话,阎忠的话确实是好意,一时间周毖与伍琼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何颙反应倒快,马上说道:“不妥,汝南为袁氏基业所在,人望所归。若袁绍回归故里,则如放虎归山,游龙入海,到时候一旦有变,海内声望所加,又有袁家财力物力人力支持,以南阳兵马入洛阳,对董公不利,便是一场祸患,还是将他打发至渤海,天高地远,又是一片乱象,让他自顾不暇即可。”

    “伯求之言,甚得我心,那就让他去渤海吧。”

    董卓想了想,赦免了袁绍的罪行,让他去渤海担任太守,不过陈暮那边,他却恶狠狠地道:“看在袁家名望份上,袁绍可以免罪,但那尚书令陈暮却不行,我必要杀他。”

    众人互相看看,谁也没有说话。

    包括阎忠跟赵琳,屁都不放一个,根本没有为陈暮辩解什么。

    是他们叛变了?

    不是。

    是陈暮不让他们说,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尽量不让他们搀和。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他们。

    君不见,后来的周毖伍琼何颙等人是什么下场?

    现在帮袁绍说话,将来袁绍起兵反董的时候,他们说的好话越多,下场就有多凄惨。

    因此陈暮不能让别人知道,阎忠赵琳跟他有关系,且将来如果董卓召集幕僚开会的时候,一定不能帮刘备集团说任何好话,有必要的时候,为了换取忠心,说他们的坏话都行。

    这才是反间计的高明之处。

    像袁家的这群卧底,只顾着在董卓那帮袁家人捞好处,结果东窗事发的时候,一个都跑不掉,全被董卓宰了,这就是没有卧底的自我修养的结果。

第七十六章 名满天下

    董卓要追杀陈暮。

    他其实不是不知道陈暮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杀了陈暮,就是得罪刘备。

    所以实际上,他并没有那么蠢到真的要杀陈暮。

    在派出华雄徐荣西凉铁骑去追杀陈暮的时候,明面上打的旗号是直奔蒲阴,诛杀陈氏一族。

    内地里,董卓给华雄徐荣的暗令是活捉陈暮,绑回洛阳,以此要挟刘备。

    你刘备现在是青州牧,坐拥一州之地,我董卓确实忌惮你。

    但你不是标榜仁义君子吗?

    曾经为了你的结拜兄弟陈暮,在蒲阴诛杀豪强,仁义之名也因此传天下。

    如今我抓了你兄弟,请问你还敢不敢搞事,敢不敢我的听话,敢不敢再嚷嚷着反对废帝?

    要是你不顾兄弟情谊,还敢搞事。那就证明你的仁义是假的,你是个伪君子。

    要是你顾忌兄弟情谊,乖乖俯首听命,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董卓这算盘,打得精得很。

    这是李儒给出的主意,作为董卓现在仅次于阎忠的狗头军师,李儒的地位日渐高涨,俨然已经是董卓麾下第一忠犬,骚操作一个接一个。

    阎忠虽有心阻止,但陈暮的叮嘱铭记于心,一旦他为陈暮以及刘备集团说好话,将来出事,就得被定为同党内应。

    所以阎忠和赵琳都闭嘴不言,事实上他们想着,既然陈暮早就察觉,还提前叮嘱,肯定有主意。

    因此在董卓发布命令,要追杀陈暮这件事情上,他们全都放宽了心,认为应该没事。

    陈暮真的没事吗?

    有事。

    很麻烦的事。

    他从洛阳监狱密道出来,就是为了躲避追兵,隐藏自己的踪迹。

    结果董卓比他狠,居然打的是要灭他宗族的名义。

    如此一来,他不得不暴露自己的行踪。

    不过他走得果断,一点都没有拖泥带水,而且早在河内怀县安排了张飞接应,倒不至于让董卓的追兵赶上。

    从密道出洛阳,骑上准备好的马匹,一路奔行,来到黄河边,坐船抵达平皋县以南上岸。

    陈暮经常在孟津关乘坐船只去济南,和当地的船夫都熟得很,非常顺利。

    黄河从春秋时期就是北方人航运的主要水道,像秦晋时期著名的“泛舟之役”,就是通过渭水与黄河水道,由秦国向晋国输送粮食。

    《水经注》记载,彼时的黄河根本不叫“黄河”,而是叫“大河”,水质清浅,一不泛滥,二不改道,脾气非常好。

    究其原因,是因为汉时黄河上游水土并没有流失。如今的雍凉地区,也就是后来的陕西甘肃那一块地方全是丰茂的水草,羌人匈奴人鲜卑人在这一块定居放牧,自然环境并没有遭受破坏。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西凉人如果想来洛阳或者去冀州等地,可以选择从冯翊郡的夏阳县龙门渡过,坐船抵达洛阳孟津,然后从孟津继续坐船,到兖州阳平县,也就是后世的山东阳谷县附近,再改换成陆路继续往东或者南北。

    之所以到了阳平县要改换陆路,是因为黄河上中游没有问题,但下游地区的水势特别湍急,不利于客船行进。

    像西汉初年和西汉末年就曾经有过两次黄河下游泛滥,导致青州地区淹了十几个县,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花费了数十万的人力物力,最终修筑了千里黄河大坝,使得黄河800年来都没有改道。

    所以正因为黄河下游水势迅捷,导致当时航运只到阳平,不去水流无比湍急的下游平原地区。

    但阳平离济南也就咫尺之隔,因此陈暮每次坐船去济南的时候,都非常轻快。从孟津到阳平这一段是黄河中游地区,在汉朝从未泛滥与改道过,水流平缓,十分便利,出行也非常方便。

    如果就这么一路回济南倒也不错,不过陈暮之所以让张飞在怀县等他,实际上还是打算回蒲阴,因为继续下去,未来大战在所难免,他就得考虑宗族那边的问题。

    虽然三国时期,灭一族的情况极少。比如司马家哪怕夺了天下,也没有把孙曹刘三家杀绝,除了少部分人被夷族以外,基本不会祸及宗族。

    像刘备后来都在川蜀割据一方,准备立国了,曹操占据了北方,刘备在涿县娄桑的刘氏族人,也并没有被曹操打击报复。

    但这种事情说谁得准,毕竟以后会形成对立面,发狠了拿家人做威胁,在乱世不是没有人干不出来。

    像董卓就曾经用袁隗威胁袁绍袁术,可惜他俩兄弟不在乎叔父的命,导致袁隗被屠满门。

    因此陈暮是打算与张飞一同北上,前往冀州,并不是要跟着刘备回青州。

    在数十名护卫的保护下,陈暮登上了汉朝楼船,顺河东去。

    从孟津到平皋不过百里,他上午登船,中午就抵达,然后与张飞汇合在一起,准备秘密前往冀州。

    没想到四日后,他们才到邺城,就在邺城看到了朝廷下达的搜捕文书,通缉陈暮。

    当时像这样的公文都是六百里加急送达,因此通缉告示比他们先到一步,原来的魏郡太守张则已经调任它处,现在的魏郡太守叫庞勃,同样也是党人。

    听闻陈暮是与党人一样,反对董太后与董卓无故废帝而弃官被通缉,当即找上门来,说是愿意藏匿他们,不会向朝廷告密。

    “郡守毋庸多言,天子无过,董太后与董卓倒行逆施,强令废帝,天下有志之士,皆不愿意附从他们。我等弃官,亦是向朝廷表明心中之正义,郡守大可将我等行径上报,若董卓真要我死,慷慨赴死便是,正所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头可断,血可留,志不能消!”

    陈暮严词拒绝,大义凛然。

    庞勃感动得涕泗横流,发自内心地佩服道:“我等党人中亦流传者陈子归忠义无双的佳话,也曾经听闻尚书令在廷上慷慨激扬,严词反对董卓废帝。今日有幸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尚书令请放心,除非朝廷过问,否则今日我从未见过你!”

    看。

    名望这个东西,不就很快体现出来了吗?

    当初为什么帮荀和那帮党人?

    真当自己是大好人?

    还不是为了名。

    在朝议时怒斥董卓,甚至拔剑装腔作势,可不就是为了今天。

    如果说当初汉孝康帝一道诏令,让他名满天下,是为孝名。顶多是让他成为一个名士,而不是所谓的正义之士。

    那么很快,再过不久的将来,随着党人们的帮忙传播,说不好以后跟李膺那样,成为天下楷模也说不定。

    要知道,刘备如今的名望已经很大了,陈暮的名望也不低。他们两人一来有仁义孝悌的美名,二来张飞可是一矛戳死了张让。

    这诛杀宦官的名头,在有心人的宣传下,也会被按在刘备头上。

    到时候顶着诛杀宦官,又是仁义之君的声望。

    等到讨董的时候,再捞一笔。

    以后那就是桃园四结义,忠孝仁义悌。

    哥几个四兄弟很快就要跟窦武刘淑陈蕃李膺荀昱那帮人一样,名满天下,成就一段佳话了有木有?

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门

    陈暮故意暴露自己的行踪,一来为自己攫取声望,二来,也是不能真让董卓先自己一步去蒲阴屠了自己的宗族。

    虽然董卓现在未必丧心病狂到现在就拿自己宗族下手的地步,但也得防止他拿自己父母威胁自己。

    所以他必须要显露痕迹,吸引华雄与徐荣的注意力,同时为自己另外一步棋争取时间。

    从邺城离开两日之后,一路北上,过滏水边的临水县,就抵达了邯郸境内。

    遥想那年从邯郸出发,东去广平,征战张角,仿佛历历在目。

    四兄弟高坐马上,跟着卢植大军向东进发,刘备当时曾畅谈天下平定之后,哥几个一起饮酒作乐,载歌载舞。

    熟料五年过去,历史的滚滚车轮碾压而过,华夏大地又将迎来一轮想的满目疮痍,疆土破碎。

    梁阴乡,位于邺城以北,邯郸以南,靠近滏水漳河,一路草木茂盛,芦苇丛生。

    宽阔的平原官道上,两千骑兵奔驰而过,溅起无数飘扬的尘土。

    沿途百姓纷纷散去,为他们让开一条道路。

    等进入梁阴乡之后,已经是午时。烈日炎炎,骑队快速奔行了数个时辰,马匹已经疲惫,华雄不得不传令休息片刻。

    “此地是何地?”

    华雄策马来到漳河岸边,眺目远望,只见远方芦苇丛生,官道坐落于河道岸上,过了河之后,还能看到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坡。

    派出去找百姓问话的斥候回来报信道:“将军,这里是邺城以北的梁阴乡,据临水县令的奏报,上午陈暮张飞从临水县经过,沿途百姓也在两个时辰前见过大股骑队。”

    上午途经此地,根据得到的情报,张飞手底下是一千骑兵,如果这两个时辰一路都不歇息的话,现在怕已经到了邯郸。

    只是听闻张飞的骑兵都是重甲骑兵,长途奔走还不如步兵,应当是走不了多远。

    瞭望着远方的丘陵,华雄心里想着,看来要不了多久就能追上。

    作为西凉军将领,华雄在西凉军的地位并不高,目前只能说是中层武将,地位相当于当初卢植出征黄巾时的先锋军军司马孟震。

    在华雄的头上,还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李蒙王方徐荣段煨胡轸牛辅等人,这些人才是西凉军的高级将领。

    这次追击陈暮,华雄也要听从徐荣的命令。

    徐荣带了五千步兵紧随其后,华雄的两千轻骑昼夜追踪,以天子诏令,沿途各县补给,行军速度可比陈暮快得多。

    古代信息传递确实不发达,但大批人马长途奔走的时候却绕不开一件事情,那就是沿途补给。

    人坐在马上会累,马跑个一两个时辰也会累,不仅要休息还得吃饭,光论起耐力来说,哪怕是最好的北地良驹,依旧没法跟人和牛这样以耐力见长的生物比较。

    所以不管任何人都没法躲到荒郊野外真正隐藏起来,一定要去县城地方购买物资,同时一路走一路歇息停留的话,速度会更慢。

    张飞率领着一千玄甲重骑,每日行军速度其实比步兵也快不了多少。

    先不说重甲骑兵部队本身不擅长长途奔袭,单说他的所谓一千玄甲重骑,实际上是一个四千人的大队伍。

    一千重骑兵,得安排三千辅兵,沿途用牛车马车押运物资、运送铁甲、粮草,行进速度每日大概在七八十汉里,换算成公里,大概在三十多公里左右。

    像之前他们从怀县到邺城,路程不过三百多汉里,大概120多公里,就足足花了四五天时间,要是在现代,坐高铁怕是半个小时就到了。

    不过这其实也算是陈暮故意在拖延行军路线,因为古代步兵行军速度的极限远不止一天七八十汉里。

    堪称我军史上的行军奇迹,一日夜120公里的传奇事迹就不说了。单说西汉时期,汉武帝与匈奴大战,边境到长安300余里,步兵三日之内就能抵达,也是平均每天七八十公里的行军速度。

    因此陈暮这边行军可以算是正常普通速度在前进,反倒是华雄率领的轻骑兵虽然一路有补给,也能在各地县城得到充足休息,但几日内五六百里狂奔,算是急行军。

    除了马匹以外,每个士兵都大口喘息,将自己的马匹牵到河滩岸边上,让它们喝水休息一会儿,偶尔吃些青草,也能调理疲惫的身躯。

    华雄同样翻身下马,抚摸着董公赐下的西凉良驹,原本只是习惯性地抚摸,却在鬃毛间摸到了一手湿漉漉的汗水。

    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马匹也已经累得不行,便牵着马来到河边,让它去喝河水,等马匹低头喝水的时候,华雄转头问身边的斥候道:“到邯郸的话,还有多少里路?”

    “约莫四五十里。”

    “现在是午时,若是顺利的话,天黑之前到易阳应该没问题。”

    “可是将军,若他们不去易阳,直接从广年渡过洺水,沿途风餐露宿,往北去襄国该怎么办?”

    斥候取出舆图,指着舆图上的标注说道。

    华雄看了眼地图,从洛阳往北绕不开冀州的那几条大河,漳水洺水滏水湡水每一条都横跨了河北,有桥梁可供大部队通行的就那几处地方。

    所以路是固定的,除非张飞的骑兵会飞,不然就只能走那几条桥梁通过这几条大河。

    唯一不固定的是对面会不会根本不做停留,继续向北。

    因为洺水湡水等河流同样也有多处桥梁,比如襄国,也就是后世的邢台市,南面湡水中游地段虽没有县城,却有一个苏人亭,此地水段很浅,枯水期时羊都能淌水过河。

    还有南和县与任县同样有桥梁过湡水,如果陈暮张飞彻夜进军,不在易阳停留,直接走苏人亭或者其它二县,他们就有可能追丢,不知道敌人走了哪条道路。

    因此华雄沉吟片刻,说道:“那就得加把劲,尽快追上他们了。”

    休息二刻钟,华雄招呼士兵上马继续追击。

    他们是轻骑,敌人是重骑加步兵,速度比他们慢很多,只要在敌人进入湡水附近截击到他们,还是有机会将他们留在赵国或者巨鹿。

    当下或躺或坐的骑兵们纷纷起身,一个个吆喝上马,再次回到了官道上,沿着官道往北,离开洺水往邯郸方向而去。

    骑队轰然起行,数千马蹄敲打着地面,发出的声响如同闷雷滚滚。

    道路顺着丛林和山水蜿蜒起伏,夯土的路面年久失修,也很坎坷,而且冀州如今再次兴旺起来,道路上人来人往,骑兵的行军速度并不是特别快。

    两侧连绵丘陵,野草蓬蒿无数,过了梁阴乡,远方就是一望无际的阡陌田野,除了少数丘陵以外,就是无穷无尽的平原。

    沿途华雄不时寻找路人询问情况,得到的答复都是两三个时辰前见过大队兵马往北而去。

    听到这个消息,华雄精神一振,快马加鞭,继续追击。

    但追着追着,他们却逐渐偏移了官道,往西北方的太行山余脉方向而去,因为有邯郸南面的乡民说起,那队骑兵并没有去邯郸,而是往西去了武安方向。

    虽然奇怪于陈暮张飞宽阔大道不走,要从武安县走崎岖山路,但华雄认为这是陈暮打算走小路回蒲阴,于是也跟着往西而来。

    半个时辰以后,骑队到了一处人烟稀少的丘陵区域,两侧山林森然,植木茂密,俨然一处崇山峻岭之地。

    武安人应该知道,越往西走,山林就越多。因为这一带属于太行山南脉,全是山岭。

    特别是在汉朝,此地除了有个武安县以外,北面和西面数百公里范围内都荒无人烟,全是连绵起伏的大山,除了从武安往东去易阳或者往北去襄国的道路以外,其它地方连路都已经没有。

    华雄来到此地,四面瞭望,正诧异于陈暮为什么要跑到这山岭之中时,前方道路尽头,两侧山谷之间的拐角,忽然看到一匹马正在地上吃草,再仔细一看,竟有位戴着遮阳笠帽的壮汉倚靠在道路边的一棵树下,悠哉悠哉地乘凉。

    似是听到了奔马的声音,壮汉取下笠帽,不太高兴地扫了一眼那边,嘴里嘟囔了一句怎么才来。然后如猛虎般翻身而起,三步并做两步,顺手抓住插在地上的丈八点钢矛,跨上马背,勒马向着华雄的方向而去。

    “汝是何人?”

    华雄见他一人一骑一杆矛,毫无畏惧地向自己走来,仿佛见自己身后的大队骑兵如无物,心中升起警惕。

    张飞骑马来到三十丈外,咧嘴一笑:“俺乃燕人张飞也!”

    声若洪雷,惊得奔马纷纷后退。

    是张飞?

    华雄眯起了眼睛,早听说张飞有万夫不当之勇,今日一见,勇虽勇,能不能万夫不当就不知道了。

    “将军,张飞若在此,他的一千玄甲重骑也肯定在,小心埋伏!”

    身边的副将提醒道。

    华雄点点头:“我知道,尔等先原地休息,待我上前与张飞一战,若事有不对,立即就走。”

    虽然他们有两千轻骑,但一者轻骑没法和重骑做骑兵对抗,二者他们也已经跋涉了半个时辰,马力都还没有恢复,这个时候进入战斗状态,对于马匹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所以华雄没有鲁莽,并没有第一时间下令进攻。

    但眼见因为一矛戳死大宦官张让而名闻天下的张飞张翼德就在自己身前,华雄本就自恃一身武艺,还是想上去试试斤两。反正在他看来,实在不行,转头跑就是,轻骑总比重骑跑得快。

    “谁敢上来送死?”

    张飞猛然发动战争咆哮,再次一声怒吼,周围山谷中的树叶簌簌的落,很多人被这股回荡的声波震得头皮发麻,情不自禁地捂住了耳朵。

    这厮。

    好大的嗓门!

第七十八章 重甲对轻甲

    四周的山林树叶婆娑作响,像是劲风呼啸而过,震得华雄身后骑队马匹缓步后退。

    这天生自带扩音器的嗓门确实惊人,隔着三十余丈,耳朵嗡嗡作响。

    华雄瞳孔一缩,双腿猛夹马腹道:“我来与你一战!”

    夸下西凉良驹撒开了蹄子飞奔而去,三十余丈的距离,就是60多米,像是转瞬即到。

    长刀在手中打了个旋儿,华雄整个人像是与胯下马匹合为一体,大刀裹挟着风雷之势,轰然向着张飞头颅劈下。

    眼看这势大力沉的一击就要将张飞连人带马给劈成两截,熟料张飞只是咧嘴一笑,横举丈八点钢矛。

    砰!

    重重一击打在矛杆上纹丝不动,仅仅只是让张飞的马匹微微后退了一小步而已。

    怎么可能!

    华雄瞪大了眼睛,自己这一击的力道有多大他是清楚的,哪怕不能将敌人钢矛武器劈开,怎么样也得将对方武器压下几分。

    按照以往杀敌的经验,利用自己的大力气,即便武器被架住,只要将敌人的武器压到对方的肩头位置,大刀改劈为削,直接就能削掉敌人的脑袋。

    现在人家就这么举着钢矛,竟是动都不动,甚至连颤抖都没有,高下立判!

    难道是那两块奇怪踏布的缘故?

    华雄之前就注意到了马鞍,但却不知道有什么作用,现在想起来,可不就是用来借力的吗?

    但他已经来不及细思,张飞微微一笑,露出一嘴的白牙,双手猛然一抬一推。

    吁!

    一股恐怖的巨力涌来,竟然将华雄倒推了出去。

    好在华雄反应还算快,就在要跌落下马的瞬间,弃刀双手环抱马匹颈部,在空中转了个圈,硬生生又爬回了马上。

    坐下的北地良马也颇有人性,似乎是察觉到自己主人的失利,转头就狂奔往自家骑队跑去。

    “将军!”

    华雄身边的副将与数十名护卫当即奔马前来准备救援。

    但此时张飞的身后像是漫天尘土飞扬,哒哒的马蹄声从山谷道路尽头的拐角涌来,似有千军万马正奔腾而出,像他们杀去。

    “有伏兵,快撤!”

    精锐的西凉骑兵战士看到这一幕,纷纷招呼着调转马头回撤。

    倒不是他们害怕,也不是不敢打硬仗。

    而是他们是经过长途跋涉,没有休整过的队伍,如果敌人以逸待劳,这场仗没法打。

    更何况徐荣给华雄下达的命令也是跟上敌人,尽量拖延住敌人的脚步即可,千万不要和敌人的重甲骑兵硬碰硬,很吃亏。

    作为战术天才的徐荣很清楚,真打起来还得靠他的主力精锐步兵团,华雄的轻骑兵团尽量还是避战为主。

    华雄也算很严格地执行了徐荣的命令,在发现敌人可能有埋伏之后,第一时间转头就撤。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张飞哈哈大笑,身影尘土飞扬,过来数十名骑兵。

    “三将军!”

    “四弟已经埋伏好了吗?”

    “埋伏好了,就等他们逃跑的时候撞个正着。”

    “那我们也追上去,杀个痛快。”

    张飞嘿嘿一笑。

    那华雄确实有点水平,要知道自己那力气本身就不小,再加上有马镫借力,寻常人被自己一推,怕是连人带马都得被掀翻。

    没想到那华雄居然只是被打落了刀,在马上翻个身还能驾马逃跑,西凉人控马的水平,确实比幽州人厉害。

    这个时候陈暮正在邯郸以西一处连绵起伏的丘陵之中埋伏,成群结队的战马躲藏在野地之中。

    等华雄的队伍过去之后,他们才从几里外的山林野地里钻出来,在宽阔的官道上列好队伍等敌人回头。

    这一战打的是心理战术,陈暮这边是以逸待劳,他料定华雄的轻骑不敢与自己的重骑相抗,必然会仗着轻骑速度折身逃跑。

    于是他就将人马牵至野外山地躲藏,等华雄回头的时候,正好与他们遇上。

    也许有人奇怪,带那么多辎重和马匹可以进入山林吗?

    然而当年我军四渡赤水,飞渡金沙江的时候,三万多人,同样带大量辎重和马匹,靠着一双铁脚板,可是在贵州云南那样山势比眼下还陡峭十倍,百倍的地形迂回穿插作战。

    甚至在过金沙江的时候,马匹都变得四项全能,学会了跳水、游泳、坐船等多项技能,那难度可比现在高了万倍不止,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带着马匹进入野外山林里躲藏起来,几乎不算什么事,只需要安排好斥候侦查,注意敌人动向即可。

    那边华雄很快撤退过来,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当他们拐过蜿蜒的道路拐角,就看到了前方一列列整齐列队的幽州玄甲重骑,正静静地等待他们。

    官道虽然宽阔,但实际上也只能容许十余骑并列,再多的话就不好列阵,所以不论是敌我双方,都是列的一字长蛇阵,依次排序。

    奔腾的马匹在西凉军严格军令之下,井然有序地放缓了速度,终于在双方隔着七八十丈的距离停下。

    场面一时间变得无比安静,除了马匹不停打的响鼻,以及士兵沉重的呼吸声以外,就再也没有了其他任何杂音。

    陈暮远远地在一处小山坡上眺望,身边数十名护卫贴身保护,与战场离了有两百多米,看得不是很清楚。

    但他能够看到,如一条黑蛇的玄甲重骑同时举起了手中的环首刀,场面局势瞬间变得杀气四溢。

    “这地方可不是给你们选的坟场,老实点听话的话,还是乖乖回去给徐荣报信吧。”

    陈暮看着战场左侧故意放出来的缺口,喃喃自语。

    这片区域是在哪里?

    位于武安与邯郸之间的山区。

    在后世,属于响堂山风景区北部的一处丘陵山脉。

    如果从地图上来看,这里西面是武安,东面是邯郸,北面是邢台,南面是安阳。

    看上去四面交通发达,但这是以后世现代背景来看。

    在当时,这里几乎是鸟不拉屎,背靠太行山脉,附近除了武安县以外,方圆数百里再没有城镇,可谓人迹罕至,与世隔绝之地。

    这也是华雄奇怪于为什么他们要走这里的缘故。

    因为再往北走,长达数百里的太行山脚,都是崎岖山路不说,沿途路径难走,还没有县城补给,行军十分困难。

    而他们埋伏的地点则刚好位于三岔路口,这个地方与当初四弟兄跟着卢植打仗时,遇到的罗市贼何良的那条三岔路口相同。

    一个在靠近武安的方向,往东北的方向是去易阳县城西北面永年乡的路,往东南的方向,就是去当初遇到罗市贼的那条三岔口,这条路就是他们来时的路,通往邯郸。

    而陈暮派去的兵马堵住的道路,便是往永年乡的那条路,他之所以放开一条口子,逼华雄退往邯郸,就是在向徐荣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他要去易阳。

    “杀!”

    短暂的沉默之后,以阿大阿二,张龙赵虎等玄甲重骑中层将领为首的众人,率先发出了沉闷的喊杀声。

    厚实的铁甲在身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由于负重太多,奔马的速度并不快,却正因为不是很快,气势如泰山一般压顶而来,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西凉军中不乏重甲骑兵,那支骑兵是董卓的宝贝疙瘩,也是董卓最后的家底。这支队伍的统帅是给了牛辅,即便是新收的义子吕布都没有给。

    然而徐荣这次是以轻骑追赶,步兵尾随。同时以朝廷命令,让冀州刺史王芬,调冀州各地郡兵前来围剿,并没有重骑兵跟随。

    实际上这次追击陈暮,董卓也算是下了大功夫,不仅全国通缉,还命令徐荣华雄带兵过来,力度非常大。

    曹操刺董之后,也不过是命令各地郡守县令派兵追捕,并没有派兵,追捕的力度很小。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曹操改名换姓,走乡间小路,轻易就逃出了包围圈,跑回了陈留老家,然后号召天下诸侯共讨董卓。

    而这一次由于忌惮刘备如今的声望和地位,董卓在李儒的建议下,决定利用陈暮要挟刘备,派大将徐荣亲自出马。

    冀州各地郡兵现在已经十分空虚,主力被朱儁调走前往并州与鲜卑作战,而冀州叛军在党人的命令下,已经退兵,各地豪强收回了自己的家兵,又蛰伏于各县乡野,冀州目前处于兵马空缺阶段。

    但徐荣用太皇太后诏令,还是调到了魏郡、赵国、巨鹿、安平、清河等冀州南部五郡的兵马,总计有两万多人,加上自己带的步兵,总兵力接近三万,合围陈暮的一千骑兵。

    想跑出包围圈,还真不太容易。

    但不容易不代表做不到,很多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嘛。

    西凉骑兵在玄甲重骑冲锋之后,就陷入了短暂的散乱,华雄越众而出,高声道:“往邯郸方向撤军,我来断后!”

    轰隆隆的骑兵如潮水般向着右侧道路奔腾而去,东面的正前方玄甲重骑奔来,眼看要将他们拦腰截断。

    华雄带着百余死士,悍然向着他们发起了冲锋。

    以只有皮甲的轻骑对抗重甲的铁骑!

    这是死亡冲锋!

    当兵刃交接的一瞬,第一排西凉骑兵就纷纷倒下。

    他们的环首刀甚至劈不开敌人的铁甲,只在铁片上划出一道痕迹,而敌人的斩马刀却轻易将他们砍下马去,即便还活着,也被奔马践踏而死。

    紧接着第二排,第三排,百余骑士只排列了不过七八排,短短的一瞬之间,不到数十息的功夫,就全被斩于马下。

    除了华雄与他的副将还在坚持着,这些死士几乎消亡殆尽,没有一个能活下来。

    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大部队没有被敌人拦腰截断,成功突围,仗着轻骑的速度,飞一般向着邯郸方向撤去。

    “走!”

    在狭窄的官道上打退数名铁骑围攻之后,华雄知道再不走就要被敌人淹没,招呼一声副将,勒马转身一个大力回旋劈砍,杀出一条血路,逃出了包围圈。

    副将紧随其后,二人快速往三岔口方向跑,不料他们身后的玄甲重骑没有跟来,却有一巨汉怒吼道:“华雄休走,吃我一矛!”

    张飞又杀来了。

    副将一咬牙道:“将军先走,我来断后!”

    说罢回头挺槊刺向张飞。

    华雄玩命的拍打马臀,再回头看的时候,已经看到自己的副将被两回合斩于马下,咬紧牙关,拼命地奔跑!

    陈暮张飞在这里的消息,他一定要活着回去报告给徐荣,让徐荣派大军来剿灭他们!

第七十九章 徐荣的部署

    徐荣这个时候在哪里?

    他并不在邯郸。

    毕竟他率领的步卒哪有轻骑快。

    徐荣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自洛阳出发,也不过刚刚到邺城。

    这个速度属于正常的步兵行军速度,洛阳到邺城的距离大概是300公里,每日走40公里,要七八日才能到。

    所以当华雄轻骑追上陈暮的时候,此时徐荣还在百里外的邺城,甚至还没来得及入城去。

    徐荣抵达邺城之后,魏郡太守庞勃和冀州刺史王芬装模作样地出来迎接。

    现在朝廷已经换了新天,随着少帝被废,陈留王登基为帝,董太后彻底掌控权势之后,西凉军亦变成了中央正规军。

    徐荣现在所代表的就是新的朝廷,历史上董卓刚刚掌权的时候,天下是表面服从,背地里反抗。

    一直到初平元年正月,也就是明年一月份曹操乔瑁等人掀起讨董大旗,才正式开启地方反抗中央朝廷的情况。

    但这一次不同,因为董卓头上还有个代表汉室正统的董太后。

    以太皇太后名义摄政,在汉朝历史上层出不穷,如吕后、窦后、王后、邓后等等,可谓汉朝常态。

    因此如今地方对于中央的抗拒自然没有历史上那么厉害。

    再加上这段时间,在周毖伍琼何颙等卧底的忽悠下,董卓跟董太后都觉得他们应该拉拢党人,让党人帮忙宣传造势,以宣示陈留王的正统。

    于是董太后就下令征辟荀爽、陈纪、韩融等数十位有名望的党人,让他们入驻中央,暂时维持住了朝政局面。

    这些党人在历史上,都是被董卓强令而来。

    而这一次不同,经过抗争之后,党人发现废帝在所难免。

    于是一部分党人已经开始转变态度,决定迎合董太后,希望能够说服董太后,来完成他们的施政纲领,如之前贤明的邓太后一样,挽救大汉江山。

    所以眼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还没有到剑拔弩张,一言不合就要开打的地步。

    董卓废帝之举虽在很多人心中颇有微词,但总归有个董太后帮忙给他背书,哪怕天下人再反对,大义名分加上先帝遗诏下,勉强算是堵住了天下悠悠之口。

    而陈暮作为原本就有名望的尚书令,现在的罪名是抗拒太皇太后与先帝诏令,是为犯上之罪,被全国通缉要抓回洛阳受审。

    在党人为官的地方官员里,很多正直的党人还会帮衬一二。

    一来陈暮在党人里的名声不差,甚至因为多次帮助他们,荀和等人也算是不遗余力帮他扬名,导致陈暮现在成了被天下敬佩的“楷模”。

    二来由于还有大部分党人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少帝作为先帝嫡长子,理应继承皇位,不该废除。

    陈暮的观念算是迎合了这部分人,使得大部分党人对他很有好感,不会对下死手。

    但哪怕自黄巾之乱后,党锢接触,党人大量开始为官,可论起数量,跟那些世家或者非党人的官员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冀州虽然是党人大本营,然而除了两个郡守以及王芬这个刺史以外,其他郡守县令等官职,大部分都是世家豪强为主,党人数量很少。

    比如这次冀州叛乱出兵,都是这些世家豪强的兵马,党人只是做幕后筹划,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兵力。

    正如同曹操刺董逃跑之后,哪怕很多官员都知道董卓有问题,可还是不会违背董卓的命令,依旧追捕曹操是一个道理。

    党人会对陈暮网开一面,但其他官员则还是会听命于中央朝廷。

    这就是汉室中央权威已经根深蒂固,在没有讨董打破这个权威之前,至少眼下来说,现在的政局其实已经恢复了稳定,朝廷对地方依旧有掌控的权力。

    像朝廷现在大肆派出官员去各地任职,希望这些官员维持地方稳定,如袁绍为渤海太守、刘岱为兖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等等,除此之外,韩馥的命运也被改变,被任命为巨鹿太守。

    韩馥是上一任御史中丞,与陈暮的尚书令,刘备的司隶校尉,都为三独坐之一。

    三独坐在洛阳的地位仅次于三公九卿,官职不高,只是千石,后来会被任命为冀州牧,然后被袁绍夺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但眼下党人的政治诉求与历史上又不同。

    历史上他们是预见了未来格局会大变,所以才忽悠董卓到处封刺史州牧,形成割据局面。

    而现在董太后在,就认为她可以维持住局面,依旧想要对大汉破烂的江山缝缝补补。

    因此他们不仅反对各地分封州牧,甚至已经在忽悠董太后,希望将刘焉黄琬和刘备召回来。

    目前对于黄琬的命令已经下达,在对待两个宗室上,董太后还举棋不定,至少眼下来说,党人们依旧在勉力维持着这江山。

    这边上一代荀爽陈纪韩融等来一代党人入朝,中层党人也在慢慢分散天下,试图开始挽救大汉。

    董卓这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虽然也被党人忽悠着按他们的意图在做,可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却偏偏就是不松口。

    那就是针对刘备集团。

    一来刘备当初只是他手下部将,现在混得快跟自己平起平坐,让董卓很不爽。

    二来董卓入京以后,刘备集团屡次跟他作对,让他心中忌惮。

    于是就不顾一些人劝阻,执意要抓陈暮威胁刘备。

    这一日徐荣抵达邺城之后,王芬和庞勃就前去迎接,在城外看到五千人部队正快速向着邺城而来。

    这五千精锐步卒是南军兵马,现在隶属于董承麾下,被董卓借过来用用。

    毕竟董卓的部队成分复杂,除了他自己的五千嫡系西凉军以外,其他部队都是河西关中豪强的部队,这些人战斗力一般,没法用来做追敌队伍。

    徐荣到了之后,王芬与庞勃接他去了刺史府议事。

    虽然论起官职,徐荣现在只是被新任命为五官中郎将,秩比两千石,王芬是六百石刺史不用多说,但庞勃是两千石郡守,比五官中郎将职位高。

    但人家怎么说也是奉中央政令,因此徐荣坐在主坐之上,开口询问道:“如今冀州兵力部署如何?陈暮到了哪里?”

    他早就派人给邺城传达了朝廷诏书,让王芬以冀州刺史部的命令,召集各地郡兵前来围剿。

    王芬虽然拖拖拉拉,但朝廷的诏令还是不得不执行,回答道:“已经传递下去,只是各地兵马调动都需要时间,恐怕来不及赶上。”

    徐荣摇摇头道:“赶得及,陈暮张飞的兵马都是重甲骑兵与辎重步兵组合,每日行军速度极慢,我已经派先锋军华雄轻骑追赶,他们这么大目标,隐藏不了,只要被华雄追上,纠缠住拖延时间,我们就能将他们合围住。”

    “呵呵,既是徐将军所言,那定是相差不多的。赵国巨鹿清河等地郡兵已严防死守,将北去的主要道路全部截断,陈子归与张翼德已是插翅难飞,我等也毋须忧虑,今日为徐将军接风,不谈军事。”

    庞勃呵呵一笑,不想跟徐荣谈这些事情,反正他们魏郡的兵马自从被朱儁带走之后,已经所剩不多,徐荣就算让他们魏郡出兵,他总归是能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抵触。

    徐荣却雷厉风行道:“饮宴就不必了,王刺史,可有魏郡赵国一带的舆图?”

    作为刺史,他手里不仅有二郡舆图,还有冀州全地舆图。

    王芬诧异道:“徐将军要舆图做什么?若是想要行军问路的话,冀州交通发达,四面八方都是官道,各县城互通有无,顺着官道一路去便足矣。”

    关东区域跟关中西北地区比起来,简直像是天堂,位于黄河中下游,坐拥数个大平原,一望无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早在上古时期,就是人类的主要发源地,不仅纵横阡陌,道路也非常整齐,各郡、县乃至乡之间,都有道路,十分方便。

    如果徐荣不认识路,想要北上赶路的话,甚至都不需要什么舆图,只要沿着一个方向走,只要不无脑到进入西面的太行山区,其它地方到处都有官道给他行军,有没有舆图根本不重要。

    然而徐荣坚持道:“我自有用处,请刺史帮我寻这两份舆图来。”

    王芬见他态度坚决,便道:“那我去让人寻来。”

    说罢让刺史别驾去取。

    等拿来了舆图,徐荣展开舆图观察,心里默默思索。

    按照他对陈暮的行军速度与路径推测,这段时间,陈暮的部队应该已经抵达邯郸以北,正常走的话,肯定是走易阳广年渡过洺水,然后北上南和襄国进入常山国与中山国。

    这条路线主要是一条直路,直接北上就能到蒲阴,而且需要过的河流与城镇比较少,不用担心暴露痕迹和耽误时间。

    要是走巨鹿那就是走冀州中部区域,那里水系较多,城镇较多,万一各地县兵与郡兵接受朝廷的命令,反而围攻骚扰他们,那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所以即便是徐荣自己来选的话,他也会选择这条路线北上。等接应了自己的宗族,则再通过渤海郡南下至平原郡,就进入青州地界,到那个时候,董卓就算想追捕陈暮,也得看刘备的脸色。

    因此徐荣知道,自己要想完成董卓的命令,把陈暮张飞这伙人抓起来,威胁刘备,赵国这一代就是主战场,一定不能让他们继续往北。

    “这里!”

    徐荣看完舆图,指着易阳——广年——南和——襄国这一条线说道:“这一代是至关重要的区域,必须派兵驻守。传令,赵国兵马驻扎在襄国,巨鹿兵马驻扎在易阳与广年,清河兵马驻扎曲梁!”

    “唯!”

    左右士兵奔出去传令,因为有诏书在手,各地留守郡兵尽归徐荣统率,董卓又颁布赏赐,谁能抓住陈暮,升官赐爵赏金银珠宝。

    因此冀州其它地方非党人的官员,乃至有贪婪的党人官员,估计很乐意配合董卓的这一次行动!

第八十章 陈暮之计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一次徐荣的部署安排,与当初黄巾兵的兵力驻防情况还挺相似。

    只是当时黄巾兵是兵多,于是各地县城都有驻防,而徐荣则是特意在这一代沿线扎了一个口袋阵,不管是形势还是意义,与当初都不相同。

    至于当初黄巾十分看重的巨鹿广平等地,徐荣反而不在意。

    事实上要是陈暮带着重骑兵跑到巨鹿广平一代,徐荣做梦都会笑醒。

    因为冀州中部地区虽然有广袤平原,可水系实在太多。

    大陆泽就不用多说了,漳水洺水滏水湡水四条河流或是发源自太行山,或是发源自并州山西,过冀州南部地区,在中部地区一路往东北方向,最终从渤海郡注入渤海。

    这意味着陈暮张飞的重骑兵如果走冀州中部地区,光大型河流他们就得淌过十几条,小型河流与支流不计其数,夏季汛水季节,没桥怕是要连人带马冲走。

    反观走赵国西部,也就是沿着太行山一代,走赵国进入中山国这条路线的话,不仅沿途人口稀少,而且只要跨过滹沱河水系,就能抵达中山国。

    虽然沿途山势地形可能不太好走,没有城镇就难以补给。但有意思的是,太行山脚有张燕的黑山军开设的乡镇集市,补给不是问题。

    因此徐荣的部署情况,实际上就是各地郡兵防守东面,防止陈暮走赵国腹地去,而徐荣则打算以自己的兵力加上华雄的骑兵,尝试在武安南北,也就是太行山南段附近,截击陈暮,形成包围圈,让他们无法北进或者东逃。

    这个策略可谓天衣无缝,如果陈暮真的一心向北的话。

    当然。

    为了逼陈暮一心向北,徐荣还下了另外一条命令。

    那就是给中山相下令,派兵前往蒲阴,抓捕陈暮在蒲阴的宗族家人,近亲全部掳走。

    如今的中山相叫利乾,是张纯的继任者,张纯被调走后,利乾买通宦官,当了中山相,现在董卓上位,自然巴结董卓,甘于听命。

    做完这一切部署,派出各路轻骑八百里加急飞奔出去,前往各郡传令,徐荣就觉得应该无碍,放心大胆在邺城休整。

    结果不到半日,就被打了脸。

    华雄的轻骑其实并没有到邯郸,而是从临漳前往邯郸的路上,中途往西,去了武安方向。

    结果在半路上,武安附近的响堂山山区被陈暮打了个埋伏,损兵折将百余人,不仅自己的副将没了,甚至连华雄本人都差点被俘虏。

    华雄打了败仗,马不停蹄派人回头给徐荣报信,由于邺城离邯郸总共不过百里,轻骑纵马狂奔,两个时辰就能抵达。

    所以徐荣下午到的时候,晚上他就得到了这条信息。

    在发现自己虽然判断没问题,但华雄并没有完成拖延纠缠任务,使得易阳方向的口袋阵还没有扎好,军队没有布防,有让陈暮张飞逃离易阳北上襄国的风险后。徐荣当机立断,下令队伍连夜出发,赶往邯郸。

    半夜抵达邯郸,华雄羞愧地来见徐荣道:“将军,我中了埋伏。”

    “无妨,说说之前遇到的情形。”

    徐荣快步进了华雄的军营中,二人来到营帐中商量。

    “陈暮行军速度不快,我一路追击,沿途询问百姓,得知他们的踪迹,知道他们往西去了武安方向,就快步追赶,哪料到进了山区,看见张飞,张飞身后尘土飞扬,有奔马声音,我怀疑是埋伏,于是撤退。”

    华雄叹息了一声,继续道:“谁知前方的伏兵不过是虚兵,只有二十余人拖拽树枝奔马,溅起尘土。真正的伏兵已经到了我们身后,自易阳方向的乡间小道奔来,杀我们个措手不及。”

    徐荣沉思道:“你已经做得很好,现在我们可以确定,陈暮应该只是虚晃一招,往武安方向是死路一条,他最终的目的,还是前往易阳,从那里渡河往北而去。”

    华雄忙道:“不是,将军不知地形,我听说在武安以北有个苏人亭的地方,那里虽无桥梁,却有渡口,可以乘船过河。”

    “什么?”

    徐荣大惊失色,连忙翻来舆图,经过华雄指认,发现从武安可以渡过洺水,从苏人亭可以过湡水,这样就能绕开襄国县,也就是后世的邢台市,北上抵达常山国。

    邢台市的人应该都知道,邢台西面就是莽莽太行山区,这片区域在汉朝人迹罕至,当初陈暮带着刘备南下投奔卢植,就是走的这条路线。

    如此就绕开了冀州中部地区人口稠密、水系发达的区域,穿过常山国,迅速就能抵达蒲阴,接走陈氏宗亲。

    想到这里,徐荣马上命令道:“连夜进军,兵分两路。”

    “如何行军?”

    华雄问。

    徐荣指挥道:“我带人去武安,你带一千骑兵往易阳方向去,尽量拖延,我已经各地郡兵过来驻守,必然能逮到陈暮。”

    “唯!”

    华雄领命而去。

    当下,二人部队连夜赶路,分头行动,各自都想在陈暮的前面将他截住。

    而这个时候陈暮现在在哪里?

    他进入河北以后,其实要北上的路线跟徐荣分析的一样,只有这两条,一条从武安,走当初他与刘备绕开黄巾主力时的路线,反向北上。

    二是走易阳广年附近渡河,再走襄国。

    古代要想渡过一条大河不容易,因为很多河都没有桥梁,要想过河基本靠渡口乘船。

    这一点即便是二十世纪,新中国成立也是如此。

    到**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地方的河流都没有修建桥梁,过河还是得靠轮船摆渡。

    广年如今有唯一的一条过洺水的桥梁,当初卢植进军,就是趁着黄巾军没有反应过来,一夜连下六城,抢在黄巾毁桥之前渡河。

    除此之外,广平曲周一代,张角逃跑的地方,倒也有一座桥。

    张角跑过桥后就被毁坏,导致刘备没有抓住张角,所以至少目前来说,只有广年有桥梁渡河,不然洺水横跨河北,除非陈暮会飞,不然不可能北上。

    武安在洺水以南,倒没有桥梁过去,可武安作为县城,自然是有渡口的,毕竟武安以北的平原地带很多乡镇归属于武安县。

    因此自武安乘船过了之后,就可以再从苏人亭渡过湡水,绕开徐荣布置的东面易阳方向防线,轻松进入常山。

    不过徐荣也怕这是陈暮又一次虚晃一枪,因此干脆兵分两路,一路去武安,一路去易阳。

    这样两边道路都堵死,前面又有一条夏季水势猛涨的大河拦住去路。

    除非陈暮往南去。

    然而徐荣做梦都想不到,陈暮确实往南去了。

    当他从邺城北上到邯郸,再从邯郸兵分两路,一方往西北,一方往东北的时候。

    陈暮已经带着部队,避开人来人往的白日,黑夜行军,到了肥乡。

    这是什么?

    这是避之以实,就之以虚。

    正面打不过你,咱就迂回绕远路。

    而且还是晚上走,等到了肥乡之后,陈暮看着瑟瑟发抖的肥乡县城,一边命令士兵休息,一边心里估算着肥乡派人去传信的时间,心中暗暗算计。

    古代信息不发达,等肥乡派人通信告诉徐荣的时候,恐怕自己早就都快跑到清河郡了。

    虽然沿途县城已经收到命令,不欢迎自己,一路上四千人的部队补给,是个老大的难题,但有些地方肯定没问题。

    比如魏郡的陶馆县,那里的县令对自己老大哥可是很佩服的,暗中相助肯定可以。还有清河郡的豪强崔氏,那是自己的门徒,也没问题。

    更重要的是,清河旁边过去就是平原郡,那边还有老大哥帮忙,要人有人,要物资有物资。

    陈暮要想真的跑,这个虚晃一枪,足够他从清河北上到安平国,进入中山国,到时候徐荣在自己屁股后面吃灰。

    不过陈暮却并不想走。

    因为他的计划不是要甩掉徐荣这股追兵,而是拖延徐荣的时间,让自己蒲阴陈氏宗族尽快撤离。

    陈暮很清楚,现在董太后当政,天下不会出现反董情绪。

    所以地方肯定还是会听从中央。

    董卓假借董太后名义,要追捕陈暮问罪,陈暮可没有悍然抨击何进,拯救董太后的举动,所以董太后不会维护他。

    中山国的国相,说不准就会提前控制自己的宗族威胁自己。

    因此早在他出发之前,就已经暗中给公孙瓒传信,让他帮忙撤离自己的宗族。

    徐荣带了朝廷诏令,公孙瓒可能不敢明面违抗。

    但如果把徐荣拖在魏郡赵国巨鹿这一代,公孙瓒就能以没有诏令为由,迁移走自己几个亲朋好友,到时候即便中山国相,也无法与他抗衡。

    所以陈暮的任务,就是把徐荣拖在这里,不能让他本人到蒲阴去宣读诏书。

    等自己的宗族迁移到青州去,徐荣就拿自己没办法。

    因为刘备已经是青州牧,州牧在自己的地盘一手遮天,当地官员只会奉州牧的命令而不会奉朝廷的命令。

    再加上刘备对董太后有救命之恩,先是在何进威逼的时候悍然第一个发言阻止,后是在宫廷乱的时候,救助永安宫。

    所以董太后短时间内不会对刘备下手,这个计划稳得很。

    至于将来会怎么样?

    陈暮同样有算计。

    朝廷那帮党人还在想着继续维持中央统治,觉得董太后不过是又一个邓太后,董卓不过是又一个邓骘,大不了大家政治斗争。

    但在这之前,维护中央朝廷,中央官员责无旁贷,所以现在党人开始针对起刘备跟刘焉。

    刘备暂时有董太后维护,不会出事,可并不意味着他的地位一定会无比稳固。过了一年半载,救命之恩消散后,董太后说不准会听从党人的建议,对他这个青州牧下手,比如调任中央。

    然而陈暮的计划,却一定能在中央真正对刘焉刘备动手之前,也就是将他们重新召回中央担任三公九卿这个幌子的时候,让天下再次陷入一片乱象。

    到那个时候,这一计,也许将名垂千古!

第八十一章 贼往东去

    肥乡?

    当徐荣得知出现敌人竟然出现在肥乡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

    他把陈暮北去的所有情况都想进去了,唯独没想到人家会杀个回马枪,居然跑到了肥乡。

    肥乡的位置是在邯郸的东南面,武安的位置是在邯郸的西北面,两个方向截然相反,简直是南辕北辙。

    难道他根本不想回蒲阴,是打算从清河到济南去,寻求结拜兄长刘备的庇护?

    徐荣一时间脑子里迅速思索,思考着自己下一步应该要做的行动。

    首先映入脑海的,是立即去肥乡,继续追击。

    但很快又把这个想法否决掉,因为人家在肥乡的信息是昨天晚上,到今天休整一夜,现在估计都已经出发了,自己的队伍连夜赶路,还没休息呢,怎么追?

    所以他很快又想到了第二个阴险的主意,那就是放弃追击陈暮,直接按照原来构想的陈暮北上的路线,自己率军北上。

    他手里有朝廷诏令在,完全直接抵达蒲阴,用诏令将陈暮的宗族抓起来,以此威胁他。

    但这个想法同样很快就被否决掉。

    太丢脸了。

    被人家耍了,就恼羞成怒,跑去抓人家的家人威胁,手段属实有些下作。

    徐荣自认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想了想,还是觉得有些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情。

    其次,董卓是要人,是要陈暮本人,而不是要陈暮的家人。

    如果抓了陈暮的家人,陈暮学刘邦来一手“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的话,那就有意思了。

    到时候董卓跟刘备就是彻底撕破脸皮,没有商量的余地,说不好会引发大战。

    毕竟董卓抓陈暮,是打算以陈暮来威胁刘备。

    刘备手里有军队,且是坐镇一方为一方诸侯,不管刘备将来回中央还是继续在地方,官职都不会太低。

    再加上关羽张飞统率的军队在手,刘备就有被董卓拉拢的资本。

    不管是争取还是要挟,总归是要让他能听命。

    抓了陈暮,就是要挟刘备的把柄,颇有点胁陈暮以令刘备的味道。

    所以董卓的命令一直都是活捉陈暮和张飞,不要伤到他们。

    更何况鱼死网破,同样不是徐荣想要的结果。

    因此对陈暮家人动手,是最后一步棋。

    包括他让中山国国相去先把陈暮宗族控制起来,也是做压箱底的绝招,而不是上来就一手王炸。

    如此一来,就回到了第一步。

    那就是该怎么在没对别人家人动手之前,将陈暮抓起来?

    徐荣很快就开始代入陈暮的角度去想问题。

    假设。

    如果陈暮直接过了清河进入青州平原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这就怪不得自己,可以直接回去复命了。

    毕竟人家比自己提前出发半日,又是秘密乘船到怀县,先决条件上就比自己领先两日的时间。

    而且青州离得又近,自己追不上也很正常,董公也不能怪自己。

    可如果要做努力的话。

    那么就得假设陈暮还是会继续北上。

    所以他会走哪条路呢?

    要么走清河安平等冀州中枢腹地,直抵中山国。

    要么走平原渤海,绕道幽州或者河间去中山。

    前一条路是近道,后一条路绕远了些。

    徐荣取出舆图细细研究。

    如果陈暮是打算绕开西面的防线,走冀州中枢的话,徐荣认为这不是一个好选择。

    还是那个问题,一者人口稠密,二者水系发达。

    虽然各郡县非常多,沿途很好补给,可如今各郡县都有通缉令。

    即便是曹操那样有背景的人,都要改名换姓,偷偷摸摸地跑回谯县,更何况陈暮这样没有背景的人,必然要被各郡县的郡兵追捕。

    当然。

    曹操是靠老爹和爷爷,家世比较厉害,属于官二代官三代阶级。

    陈暮和刘备现在是草根逆袭,曾经他们只有背影。

    现在,他们本人,就是背景。

    身边带着一千铁骑,周围各郡县的那点郡兵,根本不敢招惹。

    但是徐荣同时也知道,即便陈暮穿州过郡,各郡县不敢招惹他们,因为水系够多,他的行军速度还是会很慢,足够自己追上。

    所以。

    徐荣觉得,陈暮要是真的会继续北上,那么他肯定不会选第一条,而是会选第二条,绕道平原渤海。

    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陈暮依旧会继续选择北上,而不是东去青州。

    虽然刘备跟陈暮,是前后脚离开的洛阳,按照路程分析,刘备大抵也才刚到青州没多久,应该还没有与陈暮联系到才对。

    可不管怎么样,他都得去看看。

    万一陈暮没有去青州避难,而是依旧选择北上回蒲阴呢?

    运气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

    想到这里,徐荣已经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只是现在却不是继续行军的时候。

    将士们已经走了一天一夜,连续十二个时辰没有休息了。

    现在,也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

    .......

    当徐荣在休整的时候,陈暮这个时候也在休整队伍。

    一夜进军,不仅徐荣人困马乏,他的部队同样也需要休息。于是干脆驻扎在肥乡城外,就地安营睡觉。

    肥乡县令自然不知道,外面的军营当中所有士兵都在呼呼大睡,他紧闭城门,在城内瑟瑟发抖。

    陈暮现在的身份,从尚书令这样的中央大员,一夜之间变成了全国通缉的要犯。

    就好像张俭一样。

    当年张俭同样受世人敬仰,可朝廷诏令下达,该抓还是得抓。

    问题是张俭是一个人逃跑,所以一路上望门投止,各地郡县的虎狼之兵甚至衙门贼曹差役,都敢来追捕他。

    而陈暮这厮逃亡路上带几千士兵就算了,还特么带一千骑兵,而且还是重骑兵。

    这谁敢去惹?

    东汉时期,一个郡是有郡兵的。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除了边境的郡以外,内地普通各郡的郡兵大概在四五千人左右。

    而地方县也有县兵,但人数极少,其实就是各县各乡的贼曹差役,隶属于各乡的亭长、县里的县尉麾下,总人数大概有几百人。

    像程昱在家乡抵御黄巾兵,就是号召家乡的百姓,以及贼曹差役乡兵等千余人,打退了进犯东阿的黄巾兵。

    可肥乡虽有县兵,跟城外数千兵马比起来,还是差得远,双方战斗力天壤之别。

    因此整个白天,肥乡令都是心惊胆战地在城楼上观望着情况。

    两边都没有派人去接触,场面陷入诡异的宁静。

    四个时辰之后,将士们休息得差不多,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时分,尽起大军,往东面而去。

    肥乡令等他们走之后,这才连忙吩咐县尉道:“快,再派人去传信,贼往东去。”

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

    这个时候徐荣也没有闲着,他早就派人去易阳等地方向传令,让东面防线的驻守郡兵南下,同时命令,这一次一定要抓住陈暮的蛛丝马迹,最少要派轻骑斥候,先吊在他的身后,找到他的踪影。

    上一次华雄其实差一点点就跟上了陈暮,并且只要跟上他的部队,轮流派轻骑跟梢,大部队随后尾行,不时派人传信,徐荣必然可以制定完善的包围圈。

    可惜华雄没有完成任务。

    事后分析的时候,徐荣发现陈暮已经把一切都算得很死,包括山区地形、华雄抵达的时间、敌我双方战力对比等等。

    陈暮像是知道华雄到了哪里,他们的骑兵跑了多久,特意选在什么地方做伏击。

    如果不是华雄他们已经连续奔波了一个上午,中途只休息了很短的时间,那么华雄即便是败了,也不会溃逃,而是会选择用轻骑吊着,达到纠缠住陈暮的目的。

    如果不是在山区里遭到伏击,华雄他们可以运动的范围也会更大,完全可以挑选出马力还能坚持的战马,充当斥候,衔尾跟踪。

    如果华雄再晚一点到,或者多休息一两个时辰的话,那么结果都会发生改变,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可这世上没有如果,华雄轻敌冒进,被陈暮一波打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那种战场形势,徐荣也理解。

    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补救。

    看能不能再一次找到陈暮,然后再制定新的包围圈。连敌人都没有找到,第一次交锋,就败得那么彻底,徐荣实在感觉有些不甘心。

    “下一步,他会去哪呢?”

    徐荣骑在马上,一边催促着士兵往邯郸方向去,一边在脑子里想着。

    陈暮此人,像是擅长用奇兵。

    现在自己连他的战略意图都弄不明白,到底是会选择北上,还是东进,徐荣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过了不久,一点会有新的消息传来。

    这边徐荣正在急速行军,那边易阳等东线方向的守军,也早早收到命令,开始往肥乡赶。

    其实他们抵达肥乡的时候,几乎是前后脚,陈暮刚走没多久,他们就到了。

    因为昨夜徐荣和华雄是连夜行军,所以不得不休息。西凉军再猛,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不休息之后,还能再行军一天。

    要知道武安离肥乡可是有七十多公里路程,正常行军速度下,是一天时间的路程。

    徐荣要是敢下令进军,军队得立马哗变。

    而东线守军是驻扎在城池里,昨夜休息过的。

    因此今天上午,徐荣就让武安县衙的一个差役带上了他的命令,让易阳方向的守军立即出发,赶往肥乡截住陈暮。

    之前就说过,肥乡易阳曲梁斥章列人等县离得非常近,卢植利用战车运兵,一夜之间,就能把这几县攻克。

    虽然易阳到肥乡的距离最远,一个在邯郸东北,一个在邯郸东南,有60多公里。

    但这个距离,如果易阳守军轻装急行军的话,是可以在四个时辰内抵达,完成对正在呼呼大睡,没有一点防备的陈暮军的包围。

    可惜陈暮棋高一着,不仅算到了易阳到肥乡的距离以及行军速度,同时还算到了徐荣得知他在肥乡的信息速度,以及武安到易阳的传令速度。

    这个时代毕竟没有电台也没有电话,想传送信息,完全靠各郡县的奏曹吏。

    如太史慈就担任过奏曹吏这个官职,负责送达信息和文件,但即便太史慈武力值惊人,也没法瞬间移动传递信息,还是要靠马匹,比不得电台和电话。

    正因为吃了信息传递的亏,所以徐荣猜不到陈暮在哪里。而陈暮,却可以用各种障眼法,欺诈术等方式,来迷惑徐荣。

    他并不需要知道徐荣在哪里,他只需要让自己出现就行。

    就好像那句,“人埋在哪,事儿就出在哪儿。事儿出在哪儿,黄四郎就跟在哪儿”是一个道理。

    当然。

    也许会有人问,既然从徐荣得知信息,到发布命令,再到易阳邯郸等地守军接到命令,抵达需要很长的时间。

    那么如果肥乡县令直接报告给邯郸守军,这样邯郸守军不就能立即出兵了吗?

    事实上肥乡令确实是这么做的。

    可邯郸守军不来呀。

    之前说过,冀州各地的精锐郡兵已经被朱儁调去了并州,现在的郡兵,是临时征召的。

    汉人有负徭役的义务,即便是当过两年兵,退伍之后郡守依旧可以征召他们,像当初陈暮的父亲,就是被征召去了边关作战。

    因此现在这些郡兵,就处于徭役的范围之内,年纪大都是30岁以上,战斗力有限,根本不能跟正规军打。

    负责东面防线的这些郡将又不是傻子,带一群年老体衰的步兵和重骑兵硬碰硬?

    那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所以即便易阳邯郸广年襄国这一代的守军知道陈暮出现在肥乡,他们也是以朝廷派来的中郎将是令他们防守县城为由,根本不出兵。

    直到徐荣的军令下达,他们才不情不愿地过来。

    而如今冀州真正有实力的,还是那些豪强。

    之前冀州叛军的兵马可是元气未伤,现在已经被撤回冀州,又被诸多豪强们领了回去。

    如果这些豪强也开始加入对陈暮的围剿,那才叫大麻烦。

    问题在于,之前豪强们起兵,是为了反对汉孝康帝收税,维护自己的利益。

    现在让他们攻打陈暮,无利可图,凭什么听董卓的?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

    有实力可以打的徐荣追不上,追得上的冀州郡兵打不过,打得过的本地豪强不想打。

    因此别看陈暮好像处于朝廷的包围之下,四面楚歌,实际上稳得很。

    而这一次,陈暮留下的信息是东去。

    那么按照时间推算,徐荣得知信息,肯定是接近傍晚。

    当徐荣赶过来的时候,估计都已经是半夜。

    而这个时间,足够陈暮转移。

    肥乡县东南十余里外的元固乡,陈暮大摇大摆地进入魏郡,像是要去斥丘再转道陶馆。

    在他的身后,易阳和邯郸两地郡兵加起来,有八千余人,缓缓跟随。

    古肥乡与后世肥乡地理位置不同,后世肥乡位于古滏水与古漳水的交汇处,而古肥乡则位于二水之间,差不多是在后来的成安县,离邯郸大概有三十公里距离。

    易阳到邯郸三十公里,邯郸再到肥乡三十公里。

    如果看地图的话,就会发现,武安——易阳——肥乡——临水四县,组成了一个斜向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中间,就是邯郸。

    从邯郸出发到这四县中的任何一县,基本都在三十公里左右。而其它县到之间,则相隔了差不多六十多公里。

    之前华雄追击陈暮,就是从临水出发,往武安的方向被伏击,然后败退邯郸。

    而陈暮则走易阳方向,却没有往北,而是临时南下去了肥乡。

    徐荣是跟在陈暮身后去了武安。

    两人南辕北辙,完美错开。

    这就是打了个时间差和空间差,同时这也意味着陈暮与地方驻守部队离得很近,与徐荣离得很远。

    虽然邯郸还有一个华雄,可华雄的队伍也才刚刚休整完毕,即便轻骑出发,离了三十公里,就算是奔马也得接近一个时辰,没那么快追上来。

    接近傍晚,差不多下午六点钟的时候,陈暮抵达了漳水北岸,由于没有桥梁,他似乎没法渡河。

    跟在他身后的郡兵斥候诧异地发现,他们的大部队进入了北岸的一个森林当中。

    汉朝就这点好,很多古河水还没有消散,两岸也是植被茂密,树林丛生,几乎没有所谓的水土流失,绿化以及自然环境远比后世强百倍不止。

    毕竟在一个出了城,随便一个小山头都有可能遇到豺狼虎豹,甚至黄河流域还有野生犀牛大象的时代,跟后世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马路汽车的现代化时期比起来,跟原始社会没什么区别。

    眼看天色越来越暗,追兵迟疑不前,有贪图朝廷悬赏的斥候本想继续跟进去,却看到林子前又钻出十多轻骑,为首的正是名震天下的张飞张翼德,横枪立马瞪着他们。

    无奈这些斥候只得离了个一两百米开外,同时派人回去给后方大部队报信,根本不敢靠近过来。

    两地郡兵的大部队赶到,远远瞧见张飞带着十多骑在树林前站着,带队的郡将面面相觑,想挥兵上去又不敢,万一人家在树林里埋伏呢?

    虽然树林里不利于骑兵奔驰,可树林前面就是河滩岸的平地,只要重骑兵冲出来,杀他们个片甲不留还是没有问题。

    一时间双方都僵持住,天色越来越暗,等天黑之后,张飞带着人转头钻入树林,消失不见。

    直到此时,华雄才终于赶到漳水北岸,与两地郡将汇合在一起。

    “人呢?”

    华雄急于戴罪立功,过来之后,立即向郡将急吼吼地询问。

    易阳郡将道:“进了林子,没见出来。”

    “派人进去过没有?”

    “张飞一直守着入口,我等不敢进去。”

    “走,去看看。”

    华雄一马当先,等见到森林入口没有伏兵,就立即派人进去搜寻。

    但搜寻了许久,都没见踪迹。

    探子回报:“这树林很大,林间有车辙压过的痕迹,从东面出了树林,消失不见了。”

    华雄瞪大了眼睛,质问二地郡守:“你们没派人监视这树林?”

    邯郸郡守叫苦道:“华将军,你不是本地人,不知道情况,此林叫漳林,沿漳河北岸连绵十余里,我这就八千人,全分散进去找也找不到,如何监视得了?”

    现代人可能对连绵十几里的树林没什么概念,因为很多地方的森林都被砍光了,只剩下一些国家森林保护区。

    但在汉朝,别说连绵十几里的树林,就算是连绵百里的树林都有。

    比如赤壁之战曹操驻扎的乌林,夷陵之战刘备驻扎的巫峡建平至夷陵一代,都是范围极广的森林,可不是那种小山头几百颗树就组成的小林子,而是几万棵树,几十万棵树,甚至数百万棵树组成的广袤林区。

    漳林虽不如那些大森林,但连绵十多里,也就是四五公里距离,光走路都得走一个多小时,更别说在植物茂密丛生的树林间,这八千人即便不怕被伏击,进入森林也是大海捞针。

    华雄虽然含恨无奈,但也没有办法,只能说道:“那便根据车辙印记,继续追赶,一定要把他们找出来。”

    又过了两个时辰,徐荣的部队终于抵达,他是午后日昳二刻出发(下午1点多钟),六十多公里路,走了五个多时辰,这还是急行军,差不多每小时五六公里路飞奔,这才在接近人定末刻(晚上11点)堪堪抵达。

    到了之后,徐荣马上找到华雄询问:“人呢?”

    “根据车辙印记,他们渡河了。”

    华雄沉声回答。

    “此地能渡河吗?”

    “能,在下游有处浅滩,可以过去。”

    “过河之后是在哪里?”

    “斥丘。”

    “斥丘?”

    徐荣立即掏出地图研究。

    地图上显示,过了斥丘之后,再过洹水,就能到陶馆,过了陶馆,可就是青州平原郡。

    难道陈暮真的打算不顾自己宗族,要逃回青州?

    想到这里,徐荣对华雄道:“他们从哪里过的河,带我去看看。”

    华雄便带着他从漳水沿岸,一路到了那处浅滩。

    半夜三更,有亲卫举着火把,徐荣根据地上的车辙印记,判断车辆确实往东去。

    由于运送辎重的马车过河时沾了水,碾压在泥地里,有深深的痕迹。

    北地出身的徐荣跟华雄,深深的知道这些印记有多重要。

    他们甚至能根据马蹄印的深度来判断,对方连人带马有多重,根据留下的马粪数量,来判断敌人大致人数。

    徐荣与华雄举着火把继续追踪,但走了约一里地,就是一片河滩草地,进入官道之后,就彻底没了痕迹,因为官道每日人来人往无数,痕迹太多,根本没法判断。

    而车轮上的水渍不是无限的,走在夯土面上,很快就会被尘土覆盖,水分被吸收走,就不会留下明显的印记。

    “看样子,他们确实是往斥丘去了。”

    华雄判断。

    这条官道,是邺城通往斥丘的官道,因为漳水是从邺城经过,流经斥丘。

    古代城市都这样,很多都在大河边上,便于生活取水。

    徐荣沉默片刻,忽然道:“再回去看看。”

    “回哪?”

    “河边。”

    “痕迹不是很明显吗?他们上了大路,消失不见了,肯定往东去了,难不成还会往西去邺城不成?”

    “要是去邺城就好了。”

    徐荣摇摇头:“我就怕他们又跟我来一次擦肩而过,自肥乡北面的列人县,过曲梁易阳,又往武安跑,到时候我们的队伍全在洺水南面,他就彻底将我们甩在身后,我们就算想追都追不上了。”

    到那个时候,怕是最后的压箱底绝招都没用了。

    因为陈暮带着一千重骑兵,利乾即便扣着陈氏宗族,有这一千重骑兵在,也能把人抢出来。

    除非利乾对董卓的忠心已经到了不惧自己个人生死的地步。

    可他一个巴结宦官上位的人能有那么忠心才叫离谱,所以作为有一定战术想法的徐荣,非常担心这个局面的发生。

    徐荣带着华雄再次来到河边,而且不是沿着漳水南岸找线索,而是在漳水北岸。

    在之前的渡河处,往前寻了约五六里地。

    出了漳林就是一片草地。

    火把的照耀下,徐荣看到,岸边的蓬蒿野草被深深的车辙压得抬不起腰,草上湿漉漉的,上面还有水滴。

    这意味着,可能在一两个时辰之前,有大队车马在此经过。

    陈暮在树林里过河之后,上了大路,等痕迹消失,又回到了漳河边,往下游走了数里,再次过河,杀了个回马枪。

    而在树林搜索的士兵没有找到他们,只找到了痕迹,就以为他们过河了,根本没想到他们又回了漳河北岸,离他们只有那么五六里地而已。

    看到这一幕,徐荣顿时笑了起来。

    我徐荣。

    终于抓住了!

    你这只狡猾的狐狸!

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

    这个时候徐荣也没有闲着,他早就派人去易阳等地方向传令,让东面防线的驻守郡兵南下,同时命令,这一次一定要抓住陈暮的蛛丝马迹,最少要派轻骑斥候,先吊在他的身后,找到他的踪影。

    上一次华雄其实差一点点就跟上了陈暮,并且只要跟上他的部队,轮流派轻骑跟梢,大部队随后尾行,不时派人传信,徐荣必然可以制定完善的包围圈。

    可惜华雄没有完成任务。

    事后分析的时候,徐荣发现陈暮已经把一切都算得很死,包括山区地形、华雄抵达的时间、敌我双方战力对比等等。

    陈暮像是知道华雄到了哪里,他们的骑兵跑了多久,特意选在什么地方做伏击。

    如果不是华雄他们已经连续奔波了一个上午,中途只休息了很短的时间,那么华雄即便是败了,也不会溃逃,而是会选择用轻骑吊着,达到纠缠住陈暮的目的。

    如果不是在山区里遭到伏击,华雄他们可以运动的范围也会更大,完全可以挑选出马力还能坚持的战马,充当斥候,衔尾跟踪。

    如果华雄再晚一点到,或者多休息一两个时辰的话,那么结果都会发生改变,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可这世上没有如果,华雄轻敌冒进,被陈暮一波打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那种战场形势,徐荣也理解。

    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补救。

    看能不能再一次找到陈暮,然后再制定新的包围圈。连敌人都没有找到,第一次交锋,就败得那么彻底,徐荣实在感觉有些不甘心。

    “下一步,他会去哪呢?”

    徐荣骑在马上,一边催促着士兵往邯郸方向去,一边在脑子里想着。

    陈暮此人,像是擅长用奇兵。

    现在自己连他的战略意图都弄不明白,到底是会选择北上,还是东进,徐荣不知道。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过了不久,一点会有新的消息传来。

    这边徐荣正在急速行军,那边易阳等东线方向的守军,也早早收到命令,开始往肥乡赶。

    其实他们抵达肥乡的时候,几乎是前后脚,陈暮刚走没多久,他们就到了。

    因为昨夜徐荣和华雄是连夜行军,所以不得不休息。西凉军再猛,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不休息之后,还能再行军一天。

    要知道武安离肥乡可是有七十多公里路程,正常行军速度下,是一天时间的路程。

    徐荣要是敢下令进军,军队得立马哗变。

    而东线守军是驻扎在城池里,昨夜休息过的。

    因此今天上午,徐荣就让武安县衙的一个差役带上了他的命令,让易阳方向的守军立即出发,赶往肥乡截住陈暮。

    之前就说过,肥乡易阳曲梁斥章列人等县离得非常近,卢植利用战车运兵,一夜之间,就能把这几县攻克。

    虽然易阳到肥乡的距离最远,一个在邯郸东北,一个在邯郸东南,有60多公里。

    但这个距离,如果易阳守军轻装急行军的话,是可以在四个时辰内抵达,完成对正在呼呼大睡,没有一点防备的陈暮军的包围。

    可惜陈暮棋高一着,不仅算到了易阳到肥乡的距离以及行军速度,同时还算到了徐荣得知他在肥乡的信息速度,以及武安到易阳的传令速度。

    这个时代毕竟没有电台也没有电话,想传送信息,完全靠各郡县的奏曹吏。

    如太史慈就担任过奏曹吏这个官职,负责送达信息和文件,但即便太史慈武力值惊人,也没法瞬间移动传递信息,还是要靠马匹,比不得电台和电话。

    正因为吃了信息传递的亏,所以徐荣猜不到陈暮在哪里。而陈暮,却可以用各种障眼法,欺诈术等方式,来迷惑徐荣。

    他并不需要知道徐荣在哪里,他只需要让自己出现就行。

    就好像那句,“人埋在哪,事儿就出在哪儿。事儿出在哪儿,黄四郎就跟在哪儿”是一个道理。

    当然。

    也许会有人问,既然从徐荣得知信息,到发布命令,再到易阳邯郸等地守军接到命令,抵达需要很长的时间。

    那么如果肥乡县令直接报告给邯郸守军,这样邯郸守军不就能立即出兵了吗?

    事实上肥乡令确实是这么做的。

    可邯郸守军不来呀。

    之前说过,冀州各地的精锐郡兵已经被朱儁调去了并州,现在的郡兵,是临时征召的。

    汉人有负徭役的义务,即便是当过两年兵,退伍之后郡守依旧可以征召他们,像当初陈暮的父亲,就是被征召去了边关作战。

    因此现在这些郡兵,就处于徭役的范围之内,年纪大都是30岁以上,战斗力有限,根本不能跟正规军打。

    负责东面防线的这些郡将又不是傻子,带一群年老体衰的步兵和重骑兵硬碰硬?

    那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所以即便易阳邯郸广年襄国这一代的守军知道陈暮出现在肥乡,他们也是以朝廷派来的中郎将是令他们防守县城为由,根本不出兵。

    直到徐荣的军令下达,他们才不情不愿地过来。

    而如今冀州真正有实力的,还是那些豪强。

    之前冀州叛军的兵马可是元气未伤,现在已经被撤回冀州,又被诸多豪强们领了回去。

    如果这些豪强也开始加入对陈暮的围剿,那才叫大麻烦。

    问题在于,之前豪强们起兵,是为了反对汉孝康帝收税,维护自己的利益。

    现在让他们攻打陈暮,无利可图,凭什么听董卓的?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

    有实力可以打的徐荣追不上,追得上的冀州郡兵打不过,打得过的本地豪强不想打。

    因此别看陈暮好像处于朝廷的包围之下,四面楚歌,实际上稳得很。

    而这一次,陈暮留下的信息是东去。

    那么按照时间推算,徐荣得知信息,肯定是接近傍晚。

    当徐荣赶过来的时候,估计都已经是半夜。

    而这个时间,足够陈暮转移。

    肥乡县东南十余里外的元固乡,陈暮大摇大摆地进入魏郡,像是要去斥丘再转道陶馆。

    在他的身后,易阳和邯郸两地郡兵加起来,有八千余人,缓缓跟随。

    古肥乡与后世肥乡地理位置不同,后世肥乡位于古滏水与古漳水的交汇处,而古肥乡则位于二水之间,差不多是在后来的成安县,离邯郸大概有三十公里距离。

    易阳到邯郸三十公里,邯郸再到肥乡三十公里。

    如果看地图的话,就会发现,武安——易阳——肥乡——临水四县,组成了一个斜向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中间,就是邯郸。

    从邯郸出发到这四县中的任何一县,基本都在三十公里左右。而其它县到之间,则相隔了差不多六十多公里。

    之前华雄追击陈暮,就是从临水出发,往武安的方向被伏击,然后败退邯郸。

    而陈暮则走易阳方向,却没有往北,而是临时南下去了肥乡。

    徐荣是跟在陈暮身后去了武安。

    两人南辕北辙,完美错开。

    这就是打了个时间差和空间差,同时这也意味着陈暮与地方驻守部队离得很近,与徐荣离得很远。

    虽然邯郸还有一个华雄,可华雄的队伍也才刚刚休整完毕,即便轻骑出发,离了三十公里,就算是奔马也得接近一个时辰,没那么快追上来。

    接近傍晚,差不多下午六点钟的时候,陈暮抵达了漳水北岸,由于没有桥梁,他似乎没法渡河。

    跟在他身后的郡兵斥候诧异地发现,他们的大部队进入了北岸的一个森林当中。

    汉朝就这点好,很多古河水还没有消散,两岸也是植被茂密,树林丛生,几乎没有所谓的水土流失,绿化以及自然环境远比后世强百倍不止。

    毕竟在一个出了城,随便一个小山头都有可能遇到豺狼虎豹,甚至黄河流域还有野生犀牛大象的时代,跟后世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马路汽车的现代化时期比起来,跟原始社会没什么区别。

    眼看天色越来越暗,追兵迟疑不前,有贪图朝廷悬赏的斥候本想继续跟进去,却看到林子前又钻出十多轻骑,为首的正是名震天下的张飞张翼德,横枪立马瞪着他们。

    无奈这些斥候只得离了个一两百米开外,同时派人回去给后方大部队报信,根本不敢靠近过来。

    两地郡兵的大部队赶到,远远瞧见张飞带着十多骑在树林前站着,带队的郡将面面相觑,想挥兵上去又不敢,万一人家在树林里埋伏呢?

    虽然树林里不利于骑兵奔驰,可树林前面就是河滩岸的平地,只要重骑兵冲出来,杀他们个片甲不留还是没有问题。

    一时间双方都僵持住,天色越来越暗,等天黑之后,张飞带着人转头钻入树林,消失不见。

    直到此时,华雄才终于赶到漳水北岸,与两地郡将汇合在一起。

    “人呢?”

    华雄急于戴罪立功,过来之后,立即向郡将急吼吼地询问。

    易阳郡将道:“进了林子,没见出来。”

    “派人进去过没有?”

    “张飞一直守着入口,我等不敢进去。”

    “走,去看看。”

    华雄一马当先,等见到森林入口没有伏兵,就立即派人进去搜寻。

    但搜寻了许久,都没见踪迹。

    探子回报:“这树林很大,林间有车辙压过的痕迹,从东面出了树林,消失不见了。”

    华雄瞪大了眼睛,质问二地郡守:“你们没派人监视这树林?”

    邯郸郡守叫苦道:“华将军,你不是本地人,不知道情况,此林叫漳林,沿漳河北岸连绵十余里,我这就八千人,全分散进去找也找不到,如何监视得了?”

    现代人可能对连绵十几里的树林没什么概念,因为很多地方的森林都被砍光了,只剩下一些国家森林保护区。

    但在汉朝,别说连绵十几里的树林,就算是连绵百里的树林都有。

    比如赤壁之战曹操驻扎的乌林,夷陵之战刘备驻扎的巫峡建平至夷陵一代,都是范围极广的森林,可不是那种小山头几百颗树就组成的小林子,而是几万棵树,几十万棵树,甚至数百万棵树组成的广袤林区。

    漳林虽不如那些大森林,但连绵十多里,也就是四五公里距离,光走路都得走一个多小时,更别说在植物茂密丛生的树林间,这八千人即便不怕被伏击,进入森林也是大海捞针。

    华雄虽然含恨无奈,但也没有办法,只能说道:“那便根据车辙印记,继续追赶,一定要把他们找出来。”

    又过了两个时辰,徐荣的部队终于抵达,他是午后日昳二刻出发(下午1点多钟),六十多公里路,走了五个多时辰,这还是急行军,差不多每小时五六公里路飞奔,这才在接近人定末刻(晚上11点)堪堪抵达。

    到了之后,徐荣马上找到华雄询问:“人呢?”

    “根据车辙印记,他们渡河了。”

    华雄沉声回答。

    “此地能渡河吗?”

    “能,在下游有处浅滩,可以过去。”

    “过河之后是在哪里?”

    “斥丘。”

    “斥丘?”

    徐荣立即掏出地图研究。

    地图上显示,过了斥丘之后,再过洹水,就能到陶馆,过了陶馆,可就是青州平原郡。

    难道陈暮真的打算不顾自己宗族,要逃回青州?

    想到这里,徐荣对华雄道:“他们从哪里过的河,带我去看看。”

    华雄便带着他从漳水沿岸,一路到了那处浅滩。

    半夜三更,有亲卫举着火把,徐荣根据地上的车辙印记,判断车辆确实往东去。

    由于运送辎重的马车过河时沾了水,碾压在泥地里,有深深的痕迹。

    北地出身的徐荣跟华雄,深深的知道这些印记有多重要。

    他们甚至能根据马蹄印的深度来判断,对方连人带马有多重,根据留下的马粪数量,来判断敌人大致人数。

    徐荣与华雄举着火把继续追踪,但走了约一里地,就是一片河滩草地,进入官道之后,就彻底没了痕迹,因为官道每日人来人往无数,痕迹太多,根本没法判断。

    而车轮上的水渍不是无限的,走在夯土面上,很快就会被尘土覆盖,水分被吸收走,就不会留下明显的印记。

    “看样子,他们确实是往斥丘去了。”

    华雄判断。

    这条官道,是邺城通往斥丘的官道,因为漳水是从邺城经过,流经斥丘。

    古代城市都这样,很多都在大河边上,便于生活取水。

    徐荣沉默片刻,忽然道:“再回去看看。”

    “回哪?”

    “河边。”

    “痕迹不是很明显吗?他们上了大路,消失不见了,肯定往东去了,难不成还会往西去邺城不成?”

    “要是去邺城就好了。”

    徐荣摇摇头:“我就怕他们又跟我来一次擦肩而过,自肥乡北面的列人县,过曲梁易阳,又往武安跑,到时候我们的队伍全在洺水南面,他就彻底将我们甩在身后,我们就算想追都追不上了。”

    到那个时候,怕是最后的压箱底绝招都没用了。

    因为陈暮带着一千重骑兵,利乾即便扣着陈氏宗族,有这一千重骑兵在,也能把人抢出来。

    除非利乾对董卓的忠心已经到了不惧自己个人生死的地步。

    可他一个巴结宦官上位的人能有那么忠心才叫离谱,所以作为有一定战术想法的徐荣,非常担心这个局面的发生。

    徐荣带着华雄再次来到河边,而且不是沿着漳水南岸找线索,而是在漳水北岸。

    在之前的渡河处,往前寻了约五六里地。

    出了漳林就是一片草地。

    火把的照耀下,徐荣看到,岸边的蓬蒿野草被深深的车辙压得抬不起腰,草上湿漉漉的,上面还有水滴。

    这意味着,可能在一两个时辰之前,有大队车马在此经过。

    陈暮在树林里过河之后,上了大路,等痕迹消失,又回到了漳河边,往下游走了数里,再次过河,杀了个回马枪。

    而在树林搜索的士兵没有找到他们,只找到了痕迹,就以为他们过河了,根本没想到他们又回了漳河北岸,离他们只有那么五六里地而已。

    看到这一幕,徐荣顿时笑了起来。

    我徐荣。

    终于抓住了!

    你这只狡猾的狐狸!

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踪

    当徐荣看到漳林几里外,河水北岸的车辙印记时,才不得不佩服陈暮的计谋有多高深。

    回顾一下之前追击到现在,他发现陈暮的计策,可谓步步阴险,处处惊心。

    先对比敌我机动性,陈暮是一千重骑,加上三千辎重辅兵。

    那么他的行军速度,其实跟正常步兵的行军速度没有区别,刨除掉吃饭的时间,每日行军大概在40多公里。

    这是古代行军的正常速度。

    不要觉得慢。

    虽然我军历史上,有25小时一边打仗一边行军120公里,几乎是每小时5公里神速运动的传奇事迹。

    但一来我军的铁脚板和意志力就不多说,堪称历史之最。

    二来那是不带大量辎重,轻装简行,一路急着要去支援另外一支我军才达到的效果。

    而古代则不一样,道路、辎重、军队的意志力,都能影响行军速度。

    如我军第一次突破围剿时的湘江战役,因为携带大量辎重,照样行军速度奇慢。

    所以不管是在史书记载,还是现实当中,我军那25小时行军240里的传奇经历,那都是奇迹,很难复制。

    正常情况下,陈暮这个行军速度是没有问题的。

    按照后世的行军速度划分,属于常行军的速度,为时速4-5公里,日行程30-40公里。

    反观徐荣的步兵,急行军的情况下,他做到了10小时跑了60多公里,差不多在以每小时6公里的时速行进。

    按照行军速度划分,可以归类于急行军。

    而在急行军之上,还有强行军。

    强行军为日行50公里以上,一昼夜连续行军12小时以上。

    我军25小时走120公里,就属于强行军。

    除此之外,古代也有很多强行军的例子,如曹操追刘备,虎豹骑一昼夜三百余里。

    苏定方克西域,领一万名精锐步兵、三千名骑兵飞驰突袭,同样是一昼夜强行进军三百里。

    还有李愬雪夜入蔡州,顶着鹅毛大雪一昼夜走了130余里,都是强行军范畴。

    因此徐荣的行军速度,其实要比陈暮快。

    这是因为他带的是南军,南军是汉孝康帝招募的精锐士兵,必须体力的青壮才能入伍,且他们一路上不用担心补给问题,所以全部轻装简行的缘故。

    当然。

    也就这一次急行军,之前徐荣从洛阳追赶的时候,由于不知道陈暮的具体位置,所以他是以常行军速度前进,保持军队体力,以便随时改变方向。

    但除此之外,华雄有两千轻骑,速度就比步兵快了近一倍。

    所以正常来说,陈暮在邯郸与武安之间的区域被华雄追上,那么当他跑到湡水的时候,肯定是要被徐荣追上。

    到时候根据敌我双方兵力对比,就是两千轻骑加五千步兵打一千重骑兵,徐荣胜算不小。

    而且徐荣也没傻到直接和陈暮硬碰硬,主力追上之后,他完全可以调动郡兵,三万大军一起压上,就算陈暮三千辎重兵也加入战场,如此悬殊的兵力差之下,陈暮再聪明,也得饮恨在湡水边上,乖乖当他的俘虏。

    而在这样的敌我态势下,陈暮耍了第一个诡计,那就是利用华雄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先打伏击,击溃了华雄部,再利用东面包围圈没合拢之前,连夜走易阳南下,到肥乡。

    这个战略目的往北,实际运动往南的套路,出乎了徐荣的意料,让他浪费了一夜时间,与陈暮交错而过,隔了60多公里。

    但优势还在徐荣手里。

    因为你要往北,现在却去了南边,就属于南辕北辙,徐荣也不是没有机会再逮陈暮一次。

    事实上徐荣之所以没有直接北上去控制陈暮的宗族,就在于这一点。

    首先是徐荣也是要脸的人,用宗族威胁,名声太臭。

    其次是陈暮好歹也是天下闻名的大孝子,不可能对自己的家人真的见死不救,不然对他自己的名望就是个很大的打击。

    并且,徐荣早已经安排后手,让利乾控制住陈氏宗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陈暮南辕北辙,导致他虽然与徐荣拉开了距离,但战略意图没有达到,在时间和空间上,徐荣还是有很大机会追上陈暮,继续完成包围圈。

    而且徐荣觉得,有大孝子的名声,至少七成以上,陈暮还是会选择往北,不太可能抛弃自己的宗族跑去青州投奔刘备。

    因此基于这五条原因,再加上董卓三令五申要人,徐荣才没有北上,而是选择南下继续跟在陈暮身后。

    毕竟在徐荣看来,自己的后手已经够多,即便没有追上陈暮,也不至于太被动。

    但到了肥乡之后,陈暮又耍了第二次诡计。

    这个诡计就是过漳水,故意把痕迹往东面的斥丘引,让所有人都误以为陈暮连夜东去了,并没有北上或者西归。

    如果徐荣判断陈暮是走斥章过陶馆,再从渤海河间方向去中山国,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引到东面。

    而实际上,陈暮却绕了一个圈,北上过滏水,连夜走列人曲梁易阳最后再从武安方向北进。

    到了这一步的话,徐荣就真的被陈暮甩远了。

    因为之前陈暮是南辕北辙,现在变成了徐荣南辕北辙。不仅各郡的兵力全被调走,他的主力部队也被远远甩在身后。

    到时候徐荣的两个战略目的,一是追上陈暮,二是控制陈氏宗族,都得失败。

    察觉到这一点后,徐荣也是惊出了一声冷汗。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狡猾的人,诡计和套路层出不穷,若不是自己多了个心眼,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沿河查探,说不准真的又被骗了。

    “狡猾!真滴狡猾!”

    徐荣叹息了一声,在西凉军中,他虽然不是谋士,但战术眼光不低,比其它将军要高许多。

    可面对陈暮的时候,却感觉像是遇到了一只千年老狐,要想猜到他的布局意图,纯粹靠运气,想破脑袋都不一定能想到。

    当然。

    徐荣肯定不知道,陈暮可是师从一位上下五千年来才出那么一个的绝世伟人,跟那位伟人比起来,陈暮只是学了点皮毛而已。

    但就是这点皮毛,就已经足够把徐荣这个后来击败孙坚曹操的优秀帅才耍得团团转,只能跟在屁股后面吃灰。

    华雄现在也差不多明白陈暮的套路,睁大了眼睛道:“士人的阴谋诡计真多,差点又被他骗了。”

    “传令,急行军往列人方向去!”

    徐荣大喝。

    他们已经耽误了很长时间,根据敌人的行军速度判断,说不准陈暮都快已经到曲梁了,这个时候必须加快速度追赶。

    当下,徐荣与华雄的部队连夜进军,沿着官道往列人方向而去。

    之所以只有他们的部队,是因为他们的部队已经日夜颠倒,早上睡觉,下午起床,可以通宵达旦。

    而那些郡兵则不同,是正常作息不说,还大都是30岁-40岁被临时征召来的老卒,比不得20多岁的青壮,没办法不眠不休地继续前进,只能去肥乡休整,之后再跟上他们。

    不过在徐荣看来,这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反正他要做的是加快行军,跟上陈暮的大部队,只要轻骑咬住,之后再调集部队围攻,也没有问题。

    当下,轻骑出动,一路追赶。过了不到两个时辰,就有喜讯传来,在列人往曲梁的官道上,沿途时不时发现一些辎重车辆。

    这些车辆都已经变成了空车,显然这么多天行军,陈暮的粮草也吃掉了一些,就丢弃了一些马车加快行军速度。

    得知这个消息,徐荣精神一振,他知道这意味着陈暮已经离他们不远,很快就会被他们追上。

    “斥候全都撒出去,举好火把,加速行军!”

    徐荣下达命令。

    黑夜行军的弊端就是士兵看不清楚道路,全军都得打火把。

    而且即便打火把,也只能看到近处,看不了太远。

    这样一来,大军行走在冀州平原上,黑夜当中就变成了一个靶子,很容易被袭击。

    比如甘宁百骑劫营的时候,《三国志》里描写是曹营举火如星,火把密密麻麻,结果还是被甘宁劫营成功。

    就是因为当时处于黑夜,即便曹营有大量火把,还是没有注意到甘宁偷偷跑到了他们营门口,被甘宁突然发动袭击,造成大部队混乱。

    所以谨慎的徐荣就把斥候全撒出去,在周围平原上四处警戒,放置陈暮忽然发动袭击。

    虽然他们人多,七千精锐,可一千重骑兵铆足了劲冲阵,猝不及防之下,以少胜多陈暮也不是没有机会,徐荣不得不防。

    但这样一来,行军速度也不会太快,从肥乡到曲梁差不多五十公里,以常行军速度走,得走到第二天中午。

    别看当初卢植一晚上就拿下河南六县,但他是靠战车,星夜疾驰,又不需要防备敌人才有的结果。

    而徐荣要谨防陈暮偷袭,因为这边是平原区域,适合骑兵奔驰作战。

    特别是重骑兵,除非天公作美下一场大雨,不然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步兵行军路上被重骑兵突袭,下场只能是死路一条。

    当然。

    徐荣肯定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早就发现,陈暮的重骑兵虽然是重骑兵,但并不是全覆甲,马匹覆甲只到腹部,腿部没有甲,他可以让士兵砍马腿。

    事实上这也是后来军神岳飞对付铁浮屠的办法,中国历史上的重骑兵一直都没有欧洲重骑兵那么夸张到全身覆甲100多公斤重。

    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战略纵深比较大,所以主要还是以机动性为主,重骑兵覆甲率最多是50%,既战士穿全身大札甲,马匹只覆盖头部颈部臀部等关键地方,全身负重大概在60-80公斤左右。

    根据记载,汉末三国时期是重甲的大发展时期,包括曹操写的《军策令》中记载,袁绍曾经有重甲万副,马铠三百副,所谓的马铠就是重骑兵用的马匹铠甲。

    可见当时重骑兵就有这个概念,只是因为没有双马镫的缘故,发展规模没有像魏晋南北朝那么迅猛,到隋唐以及宋辽金蒙时期那么恐怖到曾经出现十多万重骑兵的夸张规模而已。

    徐荣跟着董卓,西凉军中同样有重骑兵,因此他研究出了这套砍马腿的战术,再加上有两千轻骑兵策应,他丝毫不惧与陈暮的重骑兵正面对垒。

    除此之外,两千轻骑可以远射,吊着重骑兵打。

    并且据说陈暮从来都不会参与战场,只会远程观望,如果派人偷袭的话.......

    正面对垒的一切先决条件,都已经被徐荣想好。

    不得不说,徐荣确实是战术大师,史料记载中,他可是在毫无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击败曹操和孙坚。

    连端敌人指挥部这个构思都能出现在他脑海里,确实不是一般人。

    然而正因为徐荣的谨慎,一夜过去,不断搜索,还是没有发现陈暮的踪迹。

    等到早上天明,他们开始加快速度,在上午隅中三刻(10点),抵达了曲梁,虽然一路上偶尔能遇到辎重,可就是没有找到人。

    “不应该啊!”

    到了曲梁城外十余里的乡,他派人四处打探,询问有没有见到人,早起干活的农夫告诉他,并没有见到有军队经过。

    徐荣看着天空,喃喃自语:“沿途一路都有辎重车辆丢弃,还有新鲜的马粪,怎么可能追不上,难道他们放弃铁甲,以轻骑快速奔逃走了?”

    这样的话,倒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放弃铁甲的话,重骑兵立马变成轻骑兵,机动性要快一倍,甩掉他们不是问题。

    可那样的话,没有辎重补充,就得强行催动马匹奔跑。

    等到了蒲阴,马匹也得废了大半。

    到那个时候,他们哪来的能力转移陈氏宗族呢?

    徐荣想破脑袋,也没想明白,为什么陈暮可以又一次失踪,他到底去了哪里?

第八十四章 决战之时

    陈暮现在在哪?

    他在邺城。

    徐荣以为陈暮在第二层,自己在第三层。

    结果陈暮在第五层。

    往东去是幌子,往北去,同样是幌子。

    过河之后,他就命令辎重部队的辅兵北上,沿道路丢弃辎重,然后走小路分散回青州。

    因为这些辎重车辆本身就是用马匹运输,所以沿途不仅会产生车辙痕迹,还会产生大量马粪便于迷惑敌人。

    而且陈暮还十分阴险地在辎重马匹的上一顿伙食菽豆当中,参杂了一部分用于排泄的巴豆......

    这些辎重马匹如果能说话的话,估计肯定会说,我可能不是人,但你陈子归是真的狗。

    陈暮不至于算到徐荣会猜到他的故布疑阵,但反正他布置的疑阵也多,即便是徐荣只在第一层,往东去,使得他第二个套路失策也没关系。

    反正只要能骗到敌人就行。

    而他本人则率领着骑兵过河之后,就往西去了,往漳河上游方向,也就是邺城方向而去。

    结果徐荣没有想到这一点,反倒是华雄当时随口说的那话“他们上了大路,消失不见了,肯定往东去了,难不成还会往西去邺城不成?”居然是对的。

    兵法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莫过于如此。

    若是过于拘泥你自己的战略目的,反倒会让对方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得不偿失。

    比如马谡驻守街亭,他上山驻扎本来是个不错的主意,据险而守,地势比之当道而守险要许多。

    可惜他漏算了一条,那就是山上没有水源。一旦开战,被人围困士兵得渴死。

    这也算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一个反面教材,自作聪明的后果。

    而陈暮的战略意图徐荣是明白的,那就是北上接应自己的宗族,所以徐荣在北面布置重兵拦截。

    可正因为如此,陈暮反倒因势导势,在邯郸与邺城附近反复横跳,光洺水漳水滏水这几条河流就来回倒腾了五六次了,上下左右四处运动,让徐荣疲于奔命,拿他没有办法。

    这得益于古代交通不便,很多地方地广人稀,换了后世现代,足足多了28倍的人口,满世界都是人,山被挖空,树被砍光,你甚至都没地方可以藏。

    从邺城庞勃那里得到了新的辎重补充之后,陈暮再次率领着队伍北上,从邺城东北面相对平坦区域,沿太行山脚继续往武安去。

    这条路线在后世就是古邺城旧址——磁县——峰峰矿区——响堂山风景区大概这样,地势历经千百年没太大变化。

    毕竟要是有山脉的话,不可能凭空消失,两千年后这里是平原,那么两千年前地势依旧非常平坦。

    当然,那时候变成平原是因为树被砍了。现在则是茂密的森林,林木遮天蔽日,虽然已经是白昼,但枝繁叶茂,炎炎夏日炙热的阳光撒下来,林间反倒十分阴凉,让人舒服。

    张飞从马侧取下水囊,大饮一口,擦了擦嘴,又将水囊放回去,转头对陈暮道:“四弟,咱们现在要去哪儿?又回武安北上吗?”

    陈暮笑了笑,摇摇头道:“不是。”

    “那是?”

    张飞不解纳闷。

    这几天反复横跳,时间把控游刃有余,也没有急行军,士兵的休息很充分,倒没有什么疲惫感。

    只是一直这么来来回回,一不打仗二不赶路,让他闲得有些无聊了。

    说起来那华雄确有几分勇力,若自己没有马镫的话,倒是能跟自己打个几十回合,可惜上次自己放了波水,那厮转头就跑了,端得是无趣。

    “三哥,我们被追了这么多天,你心里舒服吗?”

    陈暮反问。

    张飞愤愤道:“当然不舒服,向来只有俺打人的份,俺还从没被这么撵着跑过,俺憋屈。”

    陈暮笑道:“那我们接下来就得准备决战了,一战要打垮他们。”

    “不北上了吗?那你家人那边......”

    张飞瞪大了眼睛,不去蒲阴的话,陈暮的宗族怎么办?

    陈暮无奈道:“在赵国魏郡拖了徐荣那么久,就是为了他们,可我就怕他们不愿意迁走,所以一开始我就打算的是疲敌之计,等他们疲惫之后,再一举击溃,让徐荣无力北上威胁我的宗族。”

    汉朝宗族观念是非常严重的,一族之人多年栖息在某地,想要背井离乡,很多人都不愿意。比如董卓乱政之后,荀彧就已经预感天下大乱,劝宗族离开。

    根据《三国志》记载,荀彧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

    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

    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自己的家人迁至冀州避难。

    可见此时的宗族观念严重,想要迁移是真的困难。

    这也是为什么陈暮一直在赵国魏郡附近跟徐荣纠缠的原因,因为他已经派人回去让宗族迁移,但具体情况他不得而知,所以他必须要给家乡父老一点时间。

    “你就不担心徐荣直接北上吗?”

    听明白了陈暮的战略意图后,张飞忍不住问道。

    “担心是担心,不过也有后手,我已经让公孙瓒埋伏了人马,以黑山匪的名义潜伏在蒲阴南边交通要道,拖延徐荣北上的进度。”

    陈暮叹息道:“如果他真的北上的话,那我也只能下令衔尾追击,等他被公孙瓒拖住后,与公孙瓒前后夹击,强攻徐荣。虽然这样做,就是攻击朝廷正规军,乃是造反死罪。不过反正我已经被通缉,到时候顶多是给董卓一个通缉三哥你的借口而已。”

    公孙瓒的兵马在涿郡,涿郡离蒲阴也就一百公里。

    当初陈暮为什么不投曹操孙权投刘备,还不是因为蒲阴离涿郡近?

    所以陈暮早早派轻骑一路狂奔北上给公孙瓒报信,哪怕徐荣不管不顾,急行军去蒲阴,速度也没有公孙瓒快。

    到时候公孙瓒就派人以张燕黑山盗匪的名义伏击徐荣,拖延徐荣的进军速度,陈暮再南北两路夹攻就是。

    至于那中山国太守利乾,虽然是一地太守,可公孙瓒和陈暮都没把他放眼里。

    凭他那几千老弱郡兵,怎么和如狼似虎的公孙瓒陈暮的部队打?

    所以一切后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没有问题。

    唯一不爽的,估计就是张燕了,莫名其妙背了口大锅。

    不过无所谓,韩遂马腾堪称汉末第一背锅侠,没事就被人散布谣言说要打关中,现在加个张燕也挺好。

    张飞大笑道:“通缉而已,二哥被通缉过,四弟你现在也被通缉了,就差我和大哥,我要是也被通缉,那咱们三就都是上了通缉令,名闻天下的法外狂徒。”

    陈暮微微一笑,道:“好,那咱们哥几个,就都做名闻天下的法外狂徒!”

    他的目光深邃地看向远方起伏的太行山脉。

    徐荣这小子,有点东西的。

    但这疲敌之计已经用了三天了,这厮应该已经十分疲惫,再聪明的对手,也该到了决战的时候。

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

    陈暮把最终的决战点放在武安地区的山区。

    为什么放在这里?

    是因为重骑兵本就是笨重,机动性远不如轻骑兵。

    一旦野外开战,五千步兵与一千重骑兵打,肯定是重骑兵优势。

    但另外那两千轻骑兵能把重骑兵风筝到死。

    所以哪怕是陈暮击败华雄的轻骑兵,其实也是故意选在狭窄地形的山区。

    至于为什么不一战就歼灭了华雄的轻骑兵部队,也是多方考虑。

    一来重骑兵虽有优势,但毕竟人数少,难免会有死伤。

    二来得留着华雄回去给徐荣报信。

    三来他得吊着徐荣胃口,不能把徐荣逼得太狠。

    若是将徐荣的轻骑兵全部歼灭,董卓大发雷霆,发重兵围剿,那就得不偿失。

    因为至少目前来说,由于有董太后背书,导致董卓废帝的举动并没有遭到天下人抵制,也暂时没有一手遮天。

    所以眼下董卓仅仅只是取代了何进,担任中央高层而已,还没有到权倾一时,人人喊打的地步。

    包括曹操现在也没有刺董,依旧是下军校尉,听命于南军统帅董承。

    如此朝廷就拥有它的合法性,地方政府都会听命。

    陈暮现在变成通缉犯,如果一路跑到青州,被刘备窝藏起来,那还不算什么。

    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汉末是常态,董太后身边有王钧帮忙说话,又看在刘备两次救命之恩的份上,大概率不会计较。

    但要是歼灭了这两千轻骑兵,性质就变得不一样,那就是在反抗朝廷王命,走上造反的道路。

    董卓暴怒之下,董太后估计都不会再为刘备说话。

    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陈暮做错了。

    陈暮先是反对董太后专权废帝,已经让董太后心里不舒服,看在刘备面上,顶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如果又杀死中央朝廷派去的正规军,那么在董太后心里,好感度估计会跌到负值。

    到时候即便有老大哥帮忙包庇,也没有任何意义,没准还会连累刘备。

    所以这次即使是陈暮想要与徐荣决战,彻底打退徐荣,也不能下手太重,要拿捏好分寸,既要打疼徐荣,还不能让董卓太生气。

    听起来很操蛋,被人像撵兔子一样被追着到处跑,还手的时候还不能下死手,似乎让人感到非常憋屈。

    但又没办法。

    这就是掌握大义名分的好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期,制度崩坏,很多诸侯已经不听从中央诏令。

    但即便如此,曹操也利用汉献帝从中捞了不知多少好处。

    而如今可不是那个时候,而是正常时期。

    有点类似于窦武陈蕃与宦官斗争之后,双方两败俱伤的局面,董太后以太皇太后的名义把持朝政。

    这样的大一统王朝,就有它的合法性存在,通缉犯没有话语权。

    不说关羽臧霸这样武力值很高的猛男在被通缉之后,也只能隐姓埋名生活。

    单说党锢之祸的时候,那些被抓的党人可都不是普通人,而是天下有名望的君子。

    结果汉桓帝一道诏令,三君八俊“天下楷模”,要么被抓,要么被杀,除了张俭逃走了以外,很多党人连亲属都被抓起来关押。

    士人和百姓除了同情他们以外,没有任何办法。

    如今的情况跟当初党锢的时候差不多,当初党人是反对宦官专政,现在党人是反对董卓董太后废帝。

    所以实际上不仅陈暮被通缉,当时殿上反对董太后专政的所有官员都被通缉。

    包括荀和等人在内都是如此。

    唯一没有被通缉的,也就只有袁绍跟何颙了。

    何颙是因为按照党人内部会议商量的结果,投靠了董卓充当内应。

    而袁绍则是因为他有个好家世。

    陈暮没有投靠董卓,没有背景家世,那么这次搏名望的后果就非常严重。

    虽然名气倒是一天天在涨,声名鹊起,名震天下,可追捕力度也不小,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因此陈暮现在,就打算彻底解决这次麻烦,将徐荣一举击溃。

    之所以前面没这么做,带着徐荣兜圈子,一是为了疲敌,二是为了让徐荣没法调动大军,三是为了给公孙瓒和自己的宗族争取时间,防止徐荣不管不顾直接北上。

    现在已经带着徐荣兜了三四天,拖延了很长时间,自己的士兵休息充足,徐荣已经疲于奔命,他调动的各地郡兵也已经和他的部队严重脱节。

    徐荣的部队现在是白天睡觉,晚上行军。而各地郡兵则是白天行军,晚上睡觉。两方日夜颠倒,作息混乱,难以形成统一。

    这样敌我兵力态势就翻转过来,即便徐荣主力七千对自己一千,有地利因素加成,也是优势在我。

    当下,顺着漳河上游,一路来到武安南面山区,陈暮安排士兵去生火做饭,吃了东西之后就休息,自己则与张飞阿大阿二等人去附近观察地形。

    “四将军,这里就是龙凤山,北面是凤山,南面是龙山,地形险要,中间谷地为白壶谷,因四面环山,像一只壶而得名。”

    从邯郸就开始跟随刘备,最后又因忠心耿耿而被编入玄甲重骑的胡勇向陈暮介绍。

    当初刘关张陈一路率军南下投奔卢植,在往易阳去的岔路口遇到了一股罗市贼,那股罗市贼,就是从武安方向跑出来,准备去投奔张角的作乱贼人。

    胡志**胡勇父子三人就在其中,后来就一直跟随刘备作战。胡志当时候就已经四十余岁,五年过去,年近五十,自然不适合打仗。

    **作为长子,也已经年近三十,就得承担起赡养父亲的义务。于是刘备就在济南赐予了他们一家田地,给予官职。

    而胡勇是次子,今年也已经二十四五,正当壮年,自然一直跟着刘备作战,现在为玄甲重骑中一名队长。

    他就是武安本地人,陈暮选择在武安山区打伏击,胡勇的用处就体现出来。

    陈暮四面环视,只见此地崇山峻岭,南面是山脉,西面也是山脉,而东面就是龙凤山,只有龙凤山之间的山谷以及北面有道路出入,山势大概是一个li型,确实像一个壶。

    “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陈暮点点头:“传令,在此地安营扎寨,布置暗哨,以逸待劳等待敌人。”

    “唯!”

    胡勇领命而去。

    张飞担忧道:“要是徐荣不上当,不来怎么办?”

    “不来我们就走呗。”

    陈暮翻着白眼,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说吗?

    他们现在就在武安,如果徐荣不敢过来,那他们直接从苏人亭渡河北上,反正已经把徐荣甩得够远,就算是两边竞速去蒲阴,他们也占了太多优势。

    “哦,好像是这样。”

    张飞挠挠头,太想打仗了,都忘了还有正事要办。

    如何得知徐荣的动向也简单,邺城太守庞勃和冀州刺史王芬是党人,陈暮跟党人关系不错,他们不仅帮忙补充物资,还会帮忙通风报信。

    陈暮早就让他们去给徐荣报信,说自己过了邺城往武安方向转移,然后以魏郡郡兵准备好为由,询问徐荣如何安排。

    如果徐荣确定要来武安的话,邺城那边就会派人过来报信。同时胡勇联系了自己在武安的胡氏族人,要他们帮忙监视,一旦在武安方向发现了徐荣的队伍,就会给他们提供信息。

    这就是发动群众和地方官员的好处,陈暮怎么说也是个冀州人,而且与党人关系和睦,手下还有本地人,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可比远道而来的西凉军强得多。

    当陈暮这边准备就绪的时候,徐荣也已经从庞勃那边得到了消息,白白追了一晚上,啥都没追到不说,又被耍了一次,徐荣差点没气死。

    “可恶!”

    徐荣坐在马上,咬紧牙关,脸色已经非常难看。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费了半天劲找到的线索,又是一道**阵。

    计中计中计,连环无限套娃,被陈暮耍得团团转。

    但眼下不是生气的时候,自己跑了一晚上,跑到了曲梁来,隔着武安一百余里,又被陈暮远远甩开。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得确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华雄问道:“现在怎么办?”

    徐荣没有回答,而是快速思索片刻,忽然问来使道:“庞太守是怎么知道我在曲梁?”

    信使迟疑片刻,见徐荣面露凶光,才连忙道:“是贼军派使者来说的,当时已经是接近天明,城门未开,贼军大摇大摆路过邺城,派信使通报了太守,让我等立即派人去曲梁,告诉将军,说他们就等将军一天。”

    华雄脸色一黑,道:“这是陈子归在羞辱我们,又或者是再布疑阵?”

    “不是。”

    徐荣目光闪烁,道:“他是在告诉我,如果我们不立即去找他的话,他明日就会渡江北上,前往蒲阴。”

    “什么意思?”

    华雄有点不明白,难不成敌人还会留在原地等他们?

    徐荣说道:“意思就是选择权给我们,要么和他们打一场,要么他们就先走一步了。”

    “可是一夜疾驰,将士们又累又困。”

    “这正是他要的结果。”

    徐荣的脸色也愈发地黑了起来:“也许这个时候,他的人正在呼呼大睡,等我们到的时候,趁着我们远来之师,十分疲惫之际,就一举进攻我们呢。”

    “那我们不去呢?”

    华雄又问。

    “不去的话,就可以回洛阳复命了,他已经将我们甩得太远,我们不可能追上他们去蒲阴。利乾即便控制住了陈氏宗族,大军压境,怕也得乖乖就范。”

    “那我们假装去,到半路上睡一觉,养精蓄锐之后,再与他一战。”

    “你真是神人也。”

    徐荣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华雄,人家明天就走了,自己光赶路就得一天,再睡一觉,等睡起来后,人家估计都快进常山国了,哪来的时间给他们。

    陈暮明摆着,就是逼他们现在就做决断,要么你们过来和我打一场,要么我们明天就走,你们自己看着办。

    偏偏徐荣的军队昨晚奔波一夜,已经十分疲惫,人家以逸待劳,这仗没法打,去了必输。

    可不去人家北上,任务失败。

    去了打败仗,不去就在时间与距离上落后,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就是所谓的两难境地。

    也许有人说,你可以先睡一觉,半夜起来急行军赶路,第二天早上到,不刚好遇上即将启程的陈暮?

    或者你可以先急行军赶路,半夜到武安,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再进攻白壶谷也行。

    这两个办法先不说有些想当然了,因为人家不一定会按照你的意愿来,主动权现在在陈暮手里。

    单说时间上你根本没法把握得那么精细,七十多公里,急行军得五六个时辰,现在已经是下午,睡觉四个时辰,那就是半夜子时起来赶路。

    五六个时辰的行军时间,要接近第二天中午才能到,到的时候人家早走了。

    就算你让军队只睡三个时辰,早一点到,即便人家没有走,睡眠不足加上长时间行军,军队战斗力也堪忧。

    所以这一仗,除了兵力以外,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个占优势。

    徐荣不仅败在智力不足,被陈暮耍得团团转,也同样败在对于这一片地形、距离完全不熟悉,吃了不是本地人的亏。

    “那照你的意思,去了是输,不去也是输,那还不如不去了吧,至少不去不用打仗。”

    华雄想了想,觉得还是不去为妙,反正他不是主将,任务失败,罪责也轻许多,主要承担责任的人,还是他的上司徐荣。

    听到他的话,徐荣脸色更加难看了几分。

    徐荣在西凉军中的地位其实不低,还在李傕郭汜等人之上,仅次于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四人而已。

    因为目前他们五人都被任命为中郎将,其他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只是校尉。

    至于华雄李蒙王方杨整修等人,则是更下一层级别的武将,相当于军司马。

    如果按照当初卢植打黄巾的战将部署情况,那徐荣牛辅董越段煨胡轸五人的地位就是卢植。

    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人的地位,就是鲍鸿伍孚种辑王子服吴兰五校尉。

    华雄李蒙王方杨整修等,就相当于校尉旗下的军司马孟震。

    徐荣与华雄之间,差了整整两个级别。

    所以这次任务,失败了受到牵连的,不会是华雄这样的中层将领,而是徐荣这样的高层将领。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降级,从李傕郭汜等人上司,一下子变成同僚,甚至下属。

    这是心高气傲的徐荣不能容许的事情。

    因此他思索了一会儿,忽然说道:“去,为什么不去?我们就来个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

    华雄一头雾水,问道:“怎么打?”

    徐荣转头看向信使道:“你说庞太守已经准备好了魏郡的郡兵?”

    之前他调集周边郡兵的时候,只有庞勃推脱魏郡青壮已经被朱儁调走,征辟需要一定时间,没想到现在终于完成集结了。

    “是啊。”

    信使答道:“太守说,朝廷命令下达的时候,就已经在征辟,昨日刚刚集齐,有四五千人。”

    “很好。”

    徐荣满意地点点头,对信使道:“向庞太守传我将令,命他带人前往武安先驻扎,等我大军抵达之后,再听我调遣。”

    说罢,他的目光看向远方。

    烈日灼灼,夏风徐来。

    这四五千人马,将给予陈暮一个意外之喜。

第八十六章 战术

    “如果徐荣要打的话,肯定会让庞勃带魏郡的郡兵过来。可惜徐荣做梦都想不到,这是我让庞太守安排的。”

    陈暮站在山岗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对左右胡勇阿大阿二张龙赵虎等亲卫道:“到时候徐荣一定会让郡兵连夜进攻,让我等以为这是他的主力,等我伏兵尽出之际,他的主力再忽然杀出,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哇,还挺阴险。”

    一旁张飞咂了砸嘴,然后鄙夷道:“可惜还是个傻瓜。”

    那是因为我聪明。

    要是换了你来,肯定会中计。

    陈暮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三哥怕是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太久了,导致每次敌人战术被自己识破的时候,都觉得好像没什么大不了。

    实际上要是没个聪明人帮忙点破,真到了那个关口,三哥也得上当受骗。

    说起来,自己三哥这脑袋瓜确实偶尔会灵光一现,虽然大多数时候还是糊涂,比如在徐州的时候,就被吕布花式打败。

    但要是遇到张郃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变得十分神勇。

    看来自己三哥打张郃是有一手的,正所谓莽夫克高手,花里胡哨的阴谋诡计再多,都不如铁头娃一头莽到底有效。

    至于为什么在徐州的时候不灵光,大抵是因为吕布比张飞更莽。

    没办法。

    谁让人家吕布是汉末战力天花板呢。

    人家吕布的武力值之所以是100,是因为天花板的武力值只有100。

    而自己二哥三哥的武力值一个99,一个98,是因为他们只能到99和98。

    三嘤战吕布,三个打一个都只能击败而不能击杀。

    就是最好的明证。

    看来以后遇到吕布,千万不能让二哥三哥单独上。不然,还真有危险。

    陈暮一边在心里胡思乱想,一边继续说道:“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假装中计,然后将他往北面谷口引,引到真正的埋伏点,再全军杀出。”

    “哇,更阴险。”

    张飞夸了一句。

    陈暮:“......”

    都不知道自己三哥这是在夸还是损。

    “此战三哥和我都得冒头,不然徐荣不会上当,不过......”

    陈暮转头看向胡勇:“阿勇啊,你身材和我相当,送你一身漂亮衣服你穿不穿?”

    胡勇:“......”

    让我冒充你就冒充你呗,何必拐弯抹角的呢?

    读书人就是虚伪。

    “穿!”

    胡勇毫不犹豫地回答。

    大不了就是一死,自己早就愿意为四位将军献上自己的生命。

    陈暮笑道:“放心,不会死的,记得撤的时候,第一个跑,不要犹豫,要果断,不然徐荣可能会怀疑。”

    “唯!”

    胡勇笑着回答,冒充四将军这事,果然是个轻松安全的活计,连逃跑都是第一个,还是奉命逃跑,完全没有上战场的风险嘛。

    “嗯,就这样安排。”

    陈暮满意地点点头,万事俱备,只欠主角。等徐荣到了之后,自己一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

    ......

    徐荣是怎么做的?

    他命令曲梁易阳斥章等地县令,征集马车驴车牛车等车辆,让士兵在车上睡觉,一路颠簸着去武安。

    又命令赵国巨鹿清河安平等地郡兵两万余人,步行赶往武安外围布防。

    之前说过,徐荣的军队与各地郡兵作息是反的。

    这意味着如果徐荣命令这些郡兵急行军赶路,在本身就不是精锐,而都是老弱之兵的情况下。

    这些郡兵抵达武安后,又累又困,几乎毫无战力可言。

    所以徐荣只是让他们做外围布控,真正的主力,还是自己与魏郡兵马。

    但自己的主力休息也是个问题,哪怕利用马车赶路,可官道路面都是夯土,高低不平,士兵根本没法得到充足休息。

    如此南军将士怨声载道,但徐荣强行下令,逼着他们走。

    南军将士无奈,只得听命。

    现在至少他们还有马车坐,总比以疲惫之躯,强令急行军,又立即投入战斗好得多。

    所以目前来说,在大家都接受的范围,徐荣总算是解决了如何抵达武安,还能让士兵勉强保持战斗力的问题。

    花了五个多时辰,总算是赶到了武安县,此时已经是鸡鸣三刻(半夜2点钟)。

    徐荣一边打起精神,吩咐士兵原地休整睡一觉,一边找来邺城太守庞勃,邺城离武安近得多,庞勃比他们早到一个多时辰。

    其实这个地方只是属于武安县,但并不是在县城,而是在邯郸的西面,武安县城的南面,邺城的西北面。

    后世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名字叫做峰峰矿区,而在当时叫做鼓山,再往西,就是龙凤山。

    庞勃已经在鼓山下驻扎营地,等徐荣华雄到了之后,引他入营帐议事。

    “太守,此次幸赖有你,不然就难了。”

    进入营帐后,三人就坐,徐荣颇有点感激地道了句谢。

    庞勃心道自己才给陈暮报信你来了,你就谢我,整得我挺不好意思地,于是答道:“都是为了替朝廷效力嘛。”

    “此战过后,无论结果,我都会向朝廷为太守请功。”

    客套话说完之后,徐荣又问道:“对了,是否已经派人去谷中打探情况?”

    来时徐荣已经问清楚细节,知道陈暮已经在白壶谷设伏。

    “夜半三更,我怕打草惊蛇。”

    庞勃解释了一句:“而且我其实才刚到没多久,营寨也才刚刚扎下。”

    “那就好。”

    徐荣放心下来,要是被陈暮刺探到了自己这边情况,说不好陈暮会提前走了。

    因为这个时候陈暮的士兵是养精蓄锐的,自己的士兵九成九都是疲惫之师,现在就指望着再拖延一两个时辰好好休息一会儿呢。

    “如今已是夜半三刻,再过两个时辰,到日出三刻时(早上6点),天色就会放亮,我们应当那时进攻。”

    徐荣布置战术道:“到时天色必然是蒙蒙亮,依旧看不清楚。太守的郡兵为先锋军,先入山谷之中,等敌人伏击之后,我等主力再上,必然能将贼军一举击溃。”

    “嗯?”

    庞勃皱起眉头:“那样我的士兵岂不是去送死吗?”

    徐荣淡淡地道:“太守,慈不掌兵呀。更何况,朝廷诏令,命令我统领各地郡兵,这是天子与太皇太后的旨意,难道太守要抗令不成?”

    “不敢不敢。”

    庞勃连忙道:“那就听徐将军部署便是。”

    无所谓了。

    反正自己与陈暮也都是演戏。

    到时候中伏之后,自己马上下令撤退,安排一些亲卫大声喊自己败了,佯装溃败就行。

    徐荣安排了战术,也同样回去睡觉,奔波了十多个时辰,他也得休息一会儿了。

第八十七章 陈子归束发弃袍

    中平六年七月初,魏郡邺城西北五十余里外的鼓山。

    日出二刻,天空灰蒙蒙的,凌晨的雾气还未彻底消散,远方的山峦被若有若无的白雾笼罩,仿佛一缕轻纱盘绕在山间。

    总算好好休息了两个时辰,勉强恢复了精神的南军将士与西凉铁骑开始悄无声息地起床穿戴盔甲。

    军营当中窸窸窣窣的响声不绝,鼓山离龙凤山还有数公里距离,徐荣的一切军事指挥行动也都是在半夜三更秘密进行,他就不信陈暮这样还能侦查到他。

    当突袭的命令传达给每一位南军士兵的时候,虽然昨天在马车上勉强休息,之前又睡了两个时辰,但一路的颠簸实在让人不好受。

    不过总归是南军精锐,军心士气倒还没有离散低迷,五千士兵上下齐心,紧锣密鼓默不作声地开启了准备工作。

    清晨的雾气环绕着山谷,朝阳还未初升,东方的天际就已经升腾起辉煌灿烂的早霞红光。

    一列列的士兵缓缓走出军营,在各底层中层军官的指挥下,整齐地排好队列,他们手中握着长矛,腰间佩戴环首刀。而西侧的平地上,两千西凉轻骑也已经准备好。

    西凉轻骑不像步兵那样穿了由铁片覆盖制作的小札甲,他们是穿皮甲,这样马匹的负重就非常低,能够全速发挥出轻骑兵的机动性。

    而他们的主要武器也从斩马刀变成了小铁锤,背着弓箭,马侧悬了箭筒,可以远程,也可以近战。

    很多人以为汉朝的骑兵就只有骑射能力,而没有冲锋陷阵的能力。

    因为汉朝没有双马镫,冲锋陷阵控制不了马匹。

    这其实是个误区。

    各种史料都已经证明,汉朝的轻骑兵都是弓箭为辅,冲锋为主。打步兵之前,都是一轮齐射,再冲上去近距离作战。

    只不过古代的轻骑兵并不是正面冲锋,而是侧面冲锋。

    如汉武帝时期对匈奴作战,光武帝时期的幽州突骑,乃至唐朝骑兵,罗马时代的罗马骑兵,都是如此。

    策略是由步兵正面压进,骑兵侧面突袭,打乱敌人阵型,将敌人击溃。

    像当初董卓兵败的时候,董卓的西凉骑兵并不是从正面营门冲进去,而是需要由典韦带领死士把营门防守住,再由关羽和徐荣带领的骑兵两侧突袭黄巾兵,就是这个原理。

    徐荣已经问过庞勃,知道白壶谷只有两个出入口,东面地形宽阔一些,道路约有四五丈宽,骑兵勉强可以作战,因此他选择从东面入谷。

    实际上不管他怎么入谷,都在陈暮的算计当中。

    因为徐荣兵力不足,只能集中兵力打一处,那就只能从东面进来。

    即便徐荣胆大包天,想从北面突袭,别忘了陈暮还有个内应庞勃通风报信呢。

    所以徐荣的部署正常来说,已经是很厉害的战术,可在陈暮这老妖怪面前,依旧不够看。

    当徐荣的军队集齐,那边庞勃的郡兵才三三两两,十分散漫地从营帐里出来。一个个打着哈欠,无精打采。

    也许有人会奇怪,汉朝不是兵役制吗?

    全民皆兵。

    为什么正规军与郡兵之间的战斗力和精神状态会差距很大?

    这是因为兵役制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当时的兵役制,其实就是徭役制,成年男子服两年兵役,实际上就是去服两年徭役。

    先不说这个服两年徭役是可以花钱免除的,就算没有花钱免除,正常去入伍,也不是真当战兵。

    好一点的就担任各地县兵郡兵,看看城门,混混日子。差一点的就是去当辅兵,挖坑修渠运送粮食干体力活。

    所以真正的主力战兵,都是征兵制而来,吃军饷给工钱,而这些服徭役的兵只吃军粮,是不给军饷的,而相应的,他们也不会上战场。

    当然,遇到狠心的主将也不一定。

    比如当初卢植手底下有三万多战兵,但还有数万辅兵,就是这些服徭役的士兵。

    广平城一战的时候,卢植刚刚抵达广平城下,张角派兵进攻,卢植就利用这些辅兵当作诱饵,诱敌深入,一举击败张角。

    而这一次,又变成了徐荣这么做。

    正所谓慈不掌兵,徐荣跟卢植一样,都是合格的帅才,知道如何用局部的损失,来打赢一场战役。

    当下,徐荣就吩咐庞勃,让他带领着郡兵正式开拔,往白壶山谷里去。

    要是真打仗,庞勃肯定是不愿意的,先不说自己手下郡兵伤亡,就算是他不在意士兵生死,但他自己还得领兵,也有可能发生意外。

    但既然是演戏,那就另当别论。反正陈暮已经跟他说好,到时候不会下死手,顶多就是锣鼓声天吓唬吓唬而已。

    于是庞勃骑在马上,拔出佩剑,高呼进军,就带着四千多郡兵,浩浩荡荡往山谷而去。

    从鼓山到龙凤山数公里,走了约半个多时辰,总算到了目的地。

    山谷雾气弥漫,天色也是灰蒙蒙的,看得不太远。

    庞勃一声令下:“进军!”

    郡兵们在各级长官的催促下,不情不愿,慢吞吞地开始往山谷里行进。

    两侧山谷并不是九十度悬崖,而是四五十度的斜坡,山林茂密,杂草丛生,至少不用担心有滚石檑木丢下来,顶多是防一防箭雨。

    至于放火也不用担心,夏日清晨的露水太重,火势很难点起来。另外道路还算宽阔,逃跑的时候也容易......

    徐荣带领着南军跟随在郡兵身后,但他们并没有进谷,而是藏在两侧山峦里躲藏起来。

    没错。

    他跟陈暮一样,都想着诱敌深入打伏击。

    实际上就算他不想打伏击也不行,因为郡兵如果被重骑兵击退溃败,溃兵会冲垮他们的阵型,所以不如干脆让郡兵去送死,自己打埋伏就好。

    郡兵缓缓步入山谷,走了约一里路,来到山谷腹地,便在此时,锣鼓声天,喊杀声遍地,两侧林间冲出人马来。

    森林当中马匹不能冲锋,但可以藏匿。此时冲到宽阔道路上,自然可以发起进攻。

    “杀!”

    为首的张飞震天怒吼。

    身后奔腾如雷,整个山峦都在震动。

    庞勃吓了一跳,心道演戏而已,至于这么真实吗?

    但眼看对面杀来,而且气势汹汹完全不做伪的模样,他连忙大喊:“有埋伏,撤!”

    其实不用他喊,郡兵们第一时间都是连滚带爬逃跑,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

    人在逃跑的时候显然是充满了极限,虽然四五千郡兵因为人数的缘故颇显混乱。

    但一来骑兵刚刚出树林,才列好阵冲锋。二来张飞放水了,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下令全速前进。

    因此实际上对庞勃并没有造成什么伤亡,算是有惊无险地跑到了谷口。

    “快跑啊,骑兵杀来了。”

    “不要丢下我,我腿软了。”

    “来个人拉他一把。”

    “救命,救命。”

    郡兵们哭爹喊娘地从谷里跑出来,仿佛打了败仗一样。

    这是因为庞勃并没有告诉他们这是在演戏,所以郡兵们以为这是真的有重骑兵在追杀他们,显得真实一点。

    徐荣看到这一幕,果然不疑有它,对身边的传令官道:“准备,第一轮弓箭!”

    传令官立即分头去发布命令,弓箭手纷纷搭弓引箭!

    几乎是在重骑兵出来的刹那,万箭齐发。

    叮叮叮叮叮叮!

    弓箭射在铁甲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这轮弓箭没有伤到任何人。

    玄甲重骑唯一露出来的地方就是脸、脚,以及马脚臀部这类地方。

    所以箭矢射来,只需要护住脸就行。

    但徐荣无所谓,因为他本就是打算试试运气。

    射伤了人更好,没伤到也没关系,他的主要作战计划并不依赖于弓箭。

    “有埋伏,撤!”

    这次换成张飞下令撤退。

    “杀!”

    徐荣来不及射第二轮箭,就下令追击。

    华雄的轻骑兵悍然杀出,他的用处就在于追上前方重骑,缠住他们,等步兵上来近距离缠斗。

    尘土飞扬,轻骑兵以极快的速度向着张飞的重骑杀来,速度快了一倍。

    玄甲重骑只能全力催动马匹,疯狂地往山谷内奔跑。

    徐荣一边下令让南军士兵们紧随其后跟上,自己也骑上马匹,快速奔来。

    远远在薄雾当中,见到前方有一士子模样的人骑马狂奔,身边还有骑士保护,于是大喊道:“前方戴进贤冠的是被朝廷通缉的陈暮陈子归,抓住陈贼!”

    “抓住陈贼!”

    西凉骑兵纷纷高呼大喊。

    前方的“陈暮”连忙把头上的进贤冠丢下,披头散发。

    “披头散发的是陈子归,抓住陈贼!”

    徐荣又喊。

    “抓住陈贼!”

    将士们继续高呼。

    由于“陈暮”手上没有武器,加上有马镫在,两只手完全可以一边骑马一边行动自如。

    “陈暮”就把头发束起来,用一根木簪扎上,好歹不让头发披散。

    但徐荣显然没有打算放过他,又喊道:“前面穿丝绸白衣士子袍的是陈子归,抓住陈贼!”

    “抓住陈贼!”

    士兵们再次高呼,双方离得已经越来越近。

    “陈暮”脱下长袍丢弃,匍匐在马背上,在迷雾当中的身影若隐若现,那模样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看到这一幕,徐荣的笑容逐渐灿烂,表情逐渐变态。

    你陈子归,不是天下一等一智士吗?

    为什么今日,落在我手里?

    看来这名闻天下的尚书令,也不过如此!

    待我把你抓起来。

    嘿嘿嘿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2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作者:玩蛇怪所写的《三国之谋伐》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谋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谋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谋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谋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谋伐介绍:
这是一个现代人,与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他们做谋划的故事。PS:本书大部分遵照史实,人物性格会发生变化,并不依赖演义。不过会少量截取演义的精华,比如青龙偃月刀之类的武器等等,不影响历史。三国之谋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谋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