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谋伐TXT下载三国之谋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全文阅读

作者:玩蛇怪     三国之谋伐txt下载     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六章 奇袭曲梁

    卢植大军很快控制了易阳城的局面。

    战后数据统计,数千黄巾军被俘虏,逃跑了近万人。

    孟震的前锋军死伤在千人左右,而黄巾军死伤在四倍以上,战损比约为1比4。

    这么大的伤亡还是卢植大军出征以来的第一次,之前数次攻城战,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伤亡千人而已。

    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古代战争很少发生巷战,守城一方在城池被攻破之后,宁愿弃城逃跑也不愿意和敌人在街巷里打,就是因为巷战的伤亡率实在太高。

    在地形狭窄很难施展的地方贴身近战,就是纯粹的消耗战了,双方都会进入一个添油战术的死循环,一直到哪一方人员被全歼为止。

    事实上黄巾军的伤亡率本来没那么大,毕竟靠着一千多不怕死的黄巾力士,于羝根已经稳住了局面,再打这样的添油战术他也不怕了,两万多人即便是2换1,也可以仗着人多轻易将孟震的前锋军吞吃。

    但大火蔓延速度极快,从南城门口一路烧到了县城中央。孟震军则占着县主道,其它黄巾军分散在县城各处,被大火席卷。特别是在于羝根阵亡之后,黄巾军溃败,陷入追击战。

    所以实际上大部分的黄巾军伤亡并不是由官军造成,而是大火、踩踏、追击战乃至于自己人为了从北城门逃出去而自相残杀,也是相当大的战损。

    不过前锋军伤亡虽大,卢植却在这一战中看到了机会,立即果断下令,前军开拔,准备趁胜追击,一举荡平洺水南岸三县。

    其中中军跟在前军身后出发,因为前军是轻装简行,万一前方战事不利,就需要中军为前军携带一些辎重以方便打消耗战。后军是辅兵部队,不算在三万战兵里,留下来处理战后问题,比如扑灭大火,清理尸体,关押俘虏等等,要到第二天早上才会继续前进。

    处理了善后事,卢植站在城门口四下观望,开口询问:“我弟子玄德何在?”

    孟震连忙说道:“将军,刘中郎在攻城战中身先士卒,多次陷入死战,黄巾渠帅于羝根召集死士抵挡住了我方攻击,差点让我部全军覆没。多亏刘中郎急中生智,爬上房顶趁机一箭射死了于羝根,如今应该带人在清理城内黄巾残余。”

    卢植听了十分高兴,自己的弟子发挥出色,自己脸上也有光彩,不由笑容满面道:“不错,此战刘玄德当记首功,孟震为次功,吾会上奏朝廷,为尔等增添功绩。你去派人将玄德叫来吧。”

    “唯。”

    孟震大喜,虽然他只是次功,但人家刘玄德一来的确是这次攻城战最大的功臣,骗开城门的是刘备部曲陈暮,冲锋在前的是刘关张以及麾下500将士,一箭射死贼首于羝根,吓走郭大贤。他能混个次功就算不错了,所以他一点也没嫉妒,喜笑颜开地应是。

    过了约半刻钟,刘备同样一身血污,急匆匆跑来面见卢植,离着十多米就疾步奔到卢植面前单膝下跪,拱手说道:“师君。”

    汉朝不兴跪礼,除了正式场合以外,平时就算面见天子也不需要下跪。

    不过有二者例外,一个是父母,一个是师父。

    跪父母和师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卢植亲自将他扶起来,欣慰地点点头:“甚好,玄德此战攻城斩将,扬我门风,为师十分欣慰,待战后为师当为你向朝廷请功。今夜你便好好休息,休整部队,明日来曲梁与为师会合。”

    刘备大惊道:“师君是打算今夜趁势再拿下曲梁?”

    “不错。”

    卢植说道:“今夜你们虽攻破了易阳,但因为兵少将寡,放跑了大批黄巾贼人,等他们逃到曲梁斥章甚至广平,张角必然警惕,为防止节外生枝,必须速战速决,将三县屏障拿下,到时渡过洺水,广平便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刘备想了想,说道:“备请命执殳,为师君前驱。”

    卢植摇摇头:“你刚历恶战,部曲伤亡不小,正需要休息,还是算了。”

    刘备却笑道:“师君,备虽自不量力,却也跟随师君学习过经典,自认有些计谋。今日我看四弟谎称武安败军,用计诈开城门,听师君说要攻曲梁,备不由心生一策。刚刚在城中,备收拢降卒,得千余人,再加上孟司马俘虏的其他贼寇,恐怕人数能达数千之多。若驱使一些降卒往曲梁方向败退,我军部队混于其中,伪装成易阳败军,曲梁守将很有可能如今夜这般城门洞开,我军便开趁势攻入城内,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三县夺下,明日一早,大军便能围困广平。”

    卢植疑虑道:“若这些降卒坏事如何是好?”

    “备来担保!”

    刘备拍着胸脯保证,他刚在城里晃悠了一圈,阻止了不少军士击杀溃败的黄巾军,略施手段就如拉拢何良部曲一样收拢了不少降卒,现在手下有三千人马了,部队越打越多,让他信心大增。

    这个时候陈暮也已经走下了城楼,见城门口卢植和刘备正在议事,就想着过来,被卢植的亲军拦住,好在不远处的步兵校尉吴兰认识他,便挥手示意亲军放行。

    陈暮施施然走过来,拱手道:“见过将军。”

    卢植轻点下颌,说道:“子归,此战全凭汝急智大获全胜,再加上之前领玄德南下策略,足见乃智谋之士,不知道如何成学,是否有师?”

    他是在询问陈暮是怎么成就学业的,有没有老师教授。

    陈暮说道:“后学虽为曲逆候之后,却因门第败落,早已非高门士族,唯有蒲阴陈氏还留有一部分先祖藏书,暮尝以为族老清扫书屋之名,借书窥探,以此自学。”

    卢植感叹道:“原来你是以替族人清扫书屋,换取看书的代价,实属不易。吾前岁于洛阳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校勘儒学经典,刊正经书文字,刻写过太学石经。太学收纳天下学问,我愿举荐你为太学学子,可愿否?”

    陈暮大喜道:“后学早就听闻太学石经,曾造成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轰动全国。可惜后学家贫,没有去洛阳的路费,不然早就愿意去太学门口一窥究竟。今先生提携,后学万分愿往,必学有所成,报答先生。”

    打蛇随棍上,连称呼都开始从将军变成了先生。

    太学石经其实就是熹平石经,因为立于太学门口,所以被当时的人称为太学石经而非熹平石经。

    陈暮在穿越之前也是个双商极高的学霸,又出生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还曾经去世界排名前几的大学留学,知识储备丰富,并不在意熹平石经上刻写的内容。

    他在意的是太学学子这个身份。

    在汉朝太学学子是个相当不错的上升台阶,如果在太学刷了影响力,镀一层金,回乡立马就可以被举为孝廉,如果没有回乡,选择在朝廷做官,随时都有可能被三公征辟为属官,升迁速度也非常快。

    简单来说,这地方相当于党校,虽然没有上过太学,被举孝廉照样可以做官,但上过太学再举孝廉,那就跟叠buff一样,升官速度像坐火箭。

    陈暮之前也曾经考虑过,如果他没有找到刘备曹操孙坚他们,而要有自保能力,就得做官拥有招募兵马的权力才行,县里举孝廉的路子被县里的豪强霸占,他这样的普通平民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太学。

    可惜入太学的条件极为苛刻,一是高官子弟,二是由郡国选拔,三是由大儒举荐。

    前两条都被门阀士族垄断,第三条他又不认识什么大儒。

    现在卢植打算举荐他,陈暮当然很开心。

    “甚好。”

    见到陈暮这么上进,卢植也很欣慰,若非他现在在朝为官,不像十多年前那样辞官回涿县治学,他都想收陈暮做弟子了。

    “对了先生,后学此来是想说,大哥此次麾下伤亡过重,兵甲大量损坏,需要补充,请批条增补。”

    陈暮想到了正事,向卢植请求。

    “此乃小事,以后玄德部曲有战损,不需要再问我,直接找赵琳即可。”

    卢植转头对那位赵主簿说道:“赵琳,你去核对。”

    陈暮对赵主簿露了个笑容,说道:“赵主簿,我二哥和三哥在那边,可让他们带你去。”

    赵主簿脸色不变,矜持地点点头,踏步找关羽张飞去了。

    陈暮又向远处的关羽张飞使了个颜色,二人心领神会,带着赵主簿去“核对”战损。

    刘备见陈暮和卢植相谈甚欢,便说道:“四弟,师君打算今夜袭击曲梁。我提议让大军混入降卒之中,冒充易阳败军,诈开曲梁城门,你看如何?”

    陈暮想了想道:“此方法当然可行,但需要马匹,易阳离曲梁不过40里地,洺水汹涌,此地溃军没有船只,必然本能大批逃向曲梁,若用此策,则必须抢在溃军抵达曲梁之前到,不让易阳陷落的消息传递给曲梁之前方可。”

    这就是经典的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也可以算是与时间赛跑。相当于两个人跑步,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赢。但一个人已经先跑了好一会儿,后面那个人要想追上去,就得作弊了。

    卢植为人果断,只沉思片刻,就当即下令道:“传我命令,带上一部分降卒,召来骑术精湛士卒,集中所有马匹,奇袭曲梁!”

第十七章 骑兵的作用

    卢植的骑兵部队被他派去了广平,广平城身后就是巨鹿,那里是张角老巢,易守难攻,为了防止张角撤退到巨鹿城里,卢植不得不在战略上进行截断打击,把骑兵派了出去。

    这使得目前卢植大军的骑兵部队奇缺。

    马匹倒不缺,因为大军开拔,辎重部队连绵数里,解放几千匹马还是没有任何问题。

    缺的是骑术精湛的骑士。

    洛阳属于中原地带,并不算北地,而且四周多山岭,整个京畿区域光山区和丘陵地形就占了九成,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十数条山脉,平原只有一成。

    这种情况使得洛阳除了专门训练出来的三河骑士以外(三河骑士是指司州河内、河东、河南三郡的骑兵部队),其他大部分士兵都不擅长骑射。

    卢植的部队多为司州人,让他们上战场打仗还行,上马驰骋就有些难为他们,因此找来找去,居然只找到了千余可以骑马的将士,使得听到这个结果的卢植非常尴尬,奇袭计划差点夭折。

    好在关键时刻,陈暮献计,易阳到曲梁不过四十里,他们的目的只是比黄巾溃军快一步先赶到曲梁。所以并不需要策马奔驰,只要保持速度比人奔跑速度更快就可以。

    黄巾军溃兵在易阳鏖战了近一个时辰,又疯狂奔跑,体力必然早已透支,跑不了多远。卢植军完全可以把辎重原地卸下,将车马空出来,让马夫驾车行进。

    如此,即便无法发挥马匹最快速度,既每小时40公里以上,但也可以保持每小时20公里左右,就算黄巾溃兵能每小时能跑10公里,也可绰绰有余。

    当然,陈暮肯定不会以每小时多少公里这种计算方式告诉他们原理,只是以春秋战国时的战车做举例。汉朝离战国时期也就四五百年的时间,很多文化都得到了诸子百家的传承,以这样的方式解释,让人更容易理解。

    这个计策很快被卢植采纳,开始下令后军原地卸载粮草辎重,腾出车马,以此用马车当作运输士兵的交通工具。

    刘备的人马全是幽州人,大部分士卒都骑术尚可,在他的恳求下,希望被允许参与这次计划。

    他的托词是自己手里有几百幽州骑兵,对于奇袭计划,有很大帮助。

    卢植听了十分犹豫。

    他考虑的是刘备部曲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需要时间好好休整,如果再让他们上战场,对士兵来说是巨大的负担,毕竟人不是铁打的,短时间内连续作战,士兵们就算没战死,恐怕也得累死。

    刘备见此情形,对陈暮使了个眼色,示意让陈暮说句话。

    现在陈暮也算是能在卢植面前提意见的人,有曲逆候之后这块招牌,再加上陈暮的确有真才实学,让卢植非常欣赏,甚至打算将他推荐入太学。

    陈暮的话,卢植应该能听得进去。

    陈暮无奈,只能说道:“先生,黄巾军的部队大多为贫寒农家子,俱患有夜盲症。所以逃散的黄巾军可以不必理会,因为他们夜晚看不清楚道路,甚至连方向都不知道,不可能独自跑到曲梁城去报信。不过我问过被俘虏的黄巾军,除了被大哥射死的渠帅于羝根外,还有另外一名贼首郭大贤,此人见战事不利,领着数千贼人从北城逃走。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在无法看分辨道路的情况下,必然会利用洺水的流向来确定方向,从而往东走去曲梁,而且沿途为照顾看不清道路的士卒,他肯定也会打起火把,照亮道路,到时候在黑夜当中,十分显眼。如果我们手上有一支骑兵部队,就可以随时对他们进行侦查,确定他们的位置,从而进行有利判断。”

    刘备虽然有些地方听不太懂,但忙不迭点头道:“正是正是。”

    陈暮又补充道:“目前大军中既然缺少骑士,便正是我部人马大展身手之时,我部人员伤亡虽大,但依旧有三百多名可用士兵。这些士兵都是幽州人,幽州多牧场,很多士兵都是在马背上长大,骑术精湛,如果只是用来打探情报,完全可以胜任。”

    “正是正是。”

    刘备眼睛一亮,连连附和。

    大汉十三州,善骑术者唯凉州、并州、幽州这三地。

    原因有三。

    一是这三州都产马,比如并州就是后来的山西以及小片内蒙,大名鼎鼎的并州九原吕布,再过两千年就得被称为内蒙包头吕布。还有幽州是后来的东北,凉州是后来的甘肃,三地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离蒙古草原很近,都有辽阔的养马草场。

    二是这三州常年与鲜卑、西羌、胡羌、匈奴、乌桓等草原民族战斗,有丰富的骑兵作战经验。不过三国时代的外族堪称经验宝宝,随便拿出一国来,都吊打四方蛮夷。

    三是这三州地形都极为辽阔,比如幽州全境除了后世小片河北以及首都外,包括整个东北,小片俄罗斯领土,以及半个朝鲜半岛。还有凉州就更加夸张,有后来的新疆,汉朝时的西域长史府,小片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版图甚至能抵达后世的阿富汗。

    如此庞大的地域,又没有复杂的水系发展航运,如果不会骑马,光靠两只脚走路的话,可能要好一两年才能走遍整个幽州或者凉州。因此骑术于这三州之人,几乎成了一种必备生活技能。

    如果在卢植军中还能找出骑术娴熟的将士,大抵也就刘备的幽州军了。

    卢植思来想去,觉得陈暮说的似乎有点道理,于是询问道:“若要这三百骑士,该如何运作?”

    陈暮毫不犹豫道:“现在郭大贤已如惊弓之鸟,必然摸着洺水全速往曲梁方向前进。骑兵的作用有三,一是要知道敌人的位置。二是拖延敌人速度。三若战场有变,可做奇兵。”

    “要知道敌人位置有何用?”

    “方便确定我们会在他们之前赶到曲梁,比如此时敌人已经跑了二刻钟,已在易阳十里外,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出,他们要跑到曲梁的时间至少还要六刻钟的时间,虽然他们不可能有这样的体力,但我们就得保证六刻钟之内抵达曲梁,提前布置,以此来做精准计算。”

    汉朝计时用的漏刻制度,所谓漏刻,就是用一个可以漏水的器皿,一天漏多少水来记时,每漏出多少水,就刻一道痕迹,所以称为漏刻。

    当时普遍制度为100刻,也就是把一天分为100刻钟,平均每刻钟14.4分钟。

    至于人们熟知的96刻钟制度,要到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才会确立,因此现在的计时制度,还不算完全规范。

    卢植又问道:“如何拖延敌人速度?”

    陈暮回答:“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郭大贤,便可以命令骑兵出现在郭大贤部视野范围里,却不用进攻,只是让他们知道自己身边有一只骑兵就可,远远盯着他们,让他们不敢快速前进,如此就能做到拖延目的。”

    “既然可以用战车追上郭大贤部,为何不将其彻底歼灭?”

    卢植似乎又在对陈暮进行考校。

    不过有些地方卢植的确不是太懂,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汉朝时虽然已经有了九章算术,证明此时的数学家能力不弱,但卢植搞的是儒学经典,对数学几乎一窍不通,需要陈暮为他解惑。

    “先生,您既然已经猜到,又何必如此考校我呢?”

    陈暮无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还要他说的话,那卢植也太笨了点吧。

    卢植哈哈大笑道:“陈子归啊陈子归,幸好你是我麾下一员,若是黄巾贼,恐怕吾得头疼死。”

    陈暮和刘备陪着笑,周围宗员王子服吴兰等高级将领虽然不太明白他们之间在打什么哈哈,不过主将都在那乐了,他们自然也得跟着一起笑,不然就显得太不合群了一点。

    等众人笑罢,卢植点点头:“玄德,陈子归的确说服了我,那你听令,调集你麾下能上马者,按陈子归的方法行事。切记,在需要你们拖延速度之前,绝不可以出现在他们的视野范围内,只远远盯梢即可,等大军攻克了曲梁,尔等亦是头功一件。”

    不上战场就能拿头功?

    刘备愣了一下,四下张望,发现王子服、吴兰、鲍鸿、伍孚、种辑手下将领脸色微变,看向他的目光隐隐透露着不善,顿时就知道不妙,诚挚请求道:“请师君收回成命,备若只是衔尾追击郭大贤,一无败敌之功,二无斩将之绩,怎么比得上攻城战中舍生忘死的将士,实难当得起头功。”

    若说易阳攻城战刘备拿头功没问题,因为攻城的是孟震部队,跟另外四校人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硬扯关系也就屯骑校尉鲍鸿是孟震的上司,还能有个领导有方的表扬。但北军五位校尉都是两千石的高级军官,这点小功劳根本不看在眼里。

    而五位校尉手下的司马、都官、功曹、别驾、兵曹、门牙官等中低层基础军官则不同,他们要想升官,就需要积累大量的功勋,刘备领着几百骑兵啥都不干就给个头功,他们能服才怪。

    卢植是海内大儒,汉末三名将之一,本身就是聪明人,注意到刘备的目光后,很快明白自己的命令让刘备损害了中低层军官的利益。

    不过刘备的几百骑兵在经过陈暮的讲解之后,有了很大的战略意义,在这次战斗中十分关键,甚至可以说影响到卢植大军今夜能否一举攻克曲梁和斥章二县,不给功劳也实在说不过去,犹豫片刻,说道:“那便允许你部在抵达曲梁后,参与最后的战斗。”

    刘备大喜,叩谢道:“唯,备敬遵师命!”

第十八章 天命在我

    刘备拿到了新命令后兴高采烈,马上就去调集士兵,准备附和卢植的作战命令。

    陈暮在一旁平静地看着。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干预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因为这与历史上的刘备行径截然不同,自己很可能已经改变了他的性格和命运。

    通过刘备现在争先恐后地抢作战任务就可以知道,现在他还根本没有想当一方诸侯的打算,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立下军功,等待朝廷授予他一个官职,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此时的刘备存着建功立业的心思,有什么活都抢着去做,带着一股不怕死的拼搏精神,非常符合昭烈帝前期热血暴躁的性子。

    毕竟前期一怒之下,能怒鞭督邮的人,现在肯定还存留着年少气盛的念头和想法。

    如果继续按照历史上的发展,刘备鞭打督邮后弃官四处流浪,先后担任过下密县丞,高唐县尉,高唐令等官职,最后在公孙瓒那边渡过几年,跟着公孙瓒讨伐过董卓,才于十年后,也就是公元194年在徐州粉墨登场,总算是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过虽然在中原有了一席之地,但徐州地理位置很差,上面是袁绍,左边是曹操,下面是袁术,还有个吕布在一旁虎视眈眈,可谓四战之地,使得他很快又兵败如山,再次开启流浪生涯。

    可以说,未来刘备二十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是他最终能够成功的重要二十年。

    这些时间抹去了刘备少年时的暴戾,平静了他躁动的内心。给了他坚毅、宽厚、犹如竹石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品质,让他拥有了一个开国君王的气度。

    而现在的刘备.asxs.高了许多,有关羽张飞护持,人身安全有保证。有陈暮做谋划,远比按照历史进程那样流浪二十多年好得多。有卢植照顾,就没人能抹除他的功劳,朝廷也会有人替他说话。

    一切的一切都标志着他已经提前走入了历史舞台,未来也不太可能再变成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卒,也不需要再等十年之后的徐州战争打响。

    少年得志和中年得志是两个概念,前者容易忘形,后者成熟稳重。

    人是会变的。

    少了许多生活的磨砺,就连陈暮也不知道,未来刘备会变成什么样子。

    跟曹操一样大气洒脱、胆识过人却又夹杂着多疑暴戾?

    还是像孙坚孙策那样变成一个悍勇的武将?

    亦或者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谁也不知道。

    历史已经改变,陈暮这只小蝴蝶扇动起了翅膀,让后来者再也看不到前方的路。

    只是。

    那又如何呢?

    愚笨的穿越者还在历史书上循规蹈矩,遵从历史的发展演变来蝇营狗苟。

    聪明的穿越者却早已经看透了历史的本质,丝毫不惧未来的发展是否超脱自己的认知。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在历史书上刻写自己的名号。

    如果什么都跟着历史进程走,那么当有一天历史忽然发生改变的时候,恐怕也是愚笨的穿越者走到尽头的时候。

    “那便只能且行且走吧。”

    陈暮仰望苍穹,星垂四野,夜幕下点点璀璨繁星明亮,宛如这大争之世,对应着这一个个鲜活灿烂的历史人物,洒下浩瀚余晖照耀人间。

    .......

    .......

    关羽和张飞收拢了部属,刘备军伤亡惨重,五百人马从幽州一路穿州过郡大大小小十余场恶战,仅仅折损了不到二十人,其中还有几个倒霉蛋是被流失射死的,真正战死的士兵很少。

    但在易阳城巷战,街巷里短兵相接,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战斗,居然让刘备军伤亡近半,死了七十多人,伤了一百多人,还剩下不到三百可战之兵。

    从这一点上来看,也能看出古代攻城战和巷战的残酷性,远比其它任何战斗方式都要惨烈许多。

    相比之下,野外战斗有时候敌我士兵一击即溃,伤亡反而不会那么大。

    比如赤壁之战中,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孙权吓得都已经在考虑投降的问题。而《三国志·周瑜传》以及《资治通鉴》中都记载,周瑜向孙权分析了曹操的兵力,认为“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意思是曹操北方所有的军队也不过十五六万,还得部署队伍防止北方胡人偷袭,各地城池也要派兵驻守,所以能够携带的兵力不超过七八万,再加上收降刘表的七八万人,总兵力顶多十多万人而已,绝不可能有八十万人马。

    十多万人的军队进攻江东,赤壁之战后,《三国志》记载说是曹操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曹操十五六万大军,折损了三分之二,那就是还剩下五六万人马,看上去好像损失惨重。

    但实际上曹操部队真正战死的士兵极少,曹操损失的只有刘表的那几万水军和南方军队而已。从中原带来的陆军由于不善水战,在船上连站都站不稳,所以被他安置在了赤壁江北的乌林安营扎寨,根本没有放置在船上。

    等赤壁之战开打之后,周瑜火烧赤壁,把曹操的数百艘战船烧毁,对曹操的水军造成致命打击。

    而曹操的陆军呢?

    屁事没有。

    反倒是因为北人不适应南方气候,导致曹操陆军军营发生瘟疫,死了不少人。

    如此曹操不得不撤退,十五六万大军,除了刨除掉刘表的部队,曹操自己的部队其实根本就没有战死几个,之所以他七八万中原陆军回去的时候只有五六万,是因为瘟疫死了一万多人而已。

    这就是赤壁之战的全部过程。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古时候野外战争想要出现大规模伤亡,靠纯粹的短兵相接几乎不可能。要不就用火烧,要不就用水淹,而最大的敌人,居然是瘟疫之类的疾病。

    原因很简单,士兵也是人,不是机器,发现打不过的时候,会本能选择逃跑。

    这种情况下,靠衔尾追杀根本斩获不了多少。

    毕竟,即便是十几万头猪要一刀一刀追着宰,杀个三天三夜也杀不完,更何况十几万大军。

    士兵体力有限,砍杀个几分钟就得累瘫痪,哪还有力气去追杀丢下盔甲武器,一心想要逃命的敌方士兵?

    因此在无法逃跑的攻城战和巷战当中,其实才最为可怕。

    因为攻城战和巷战就犹如斗兽场,特别是被攻击的那一方,完全没有后路,只能拼死抵抗。

    像唐朝安史之乱的睢阳保卫战,18万叛军围攻了睢阳整整一年,张巡七千人马全军覆没,安庆绪的叛军也死伤两万多人,守军到最后不得不沦落到吃人的境地,战况惨烈,可见一斑。

    与之相比,易阳战役孟震的三千前锋军,仅仅只损失了三分之一,已经算是运气相当不错了。若是刘备没有射杀于羝根,卢植大军再晚来一会儿,三千都得死。

    不过即便如此,关羽在发现自己的士兵伤亡惨重,依旧闷闷不乐,毕竟这些士兵之前还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整日朝夕相处,都有感情。

    他甚至记得自己那一屯人马每一个士兵的名字,记得他们的长相,知道他们的家在何处,记得他们的笑容和嘱托。

    但战争就是这样,有怜悯之心也换不回这些死难的生命。活着的人要活着,死了就让它去吧。

    “唉。”

    无数哀恸,也只能换来一声长叹。

    相比之下,张飞就冷漠许多,见到关羽长须短吁,他纳闷道:“二哥,平日总见你英雄豪气,今日怎么如此失态?”

    关羽爱护士卒是写在史书里的事情,但张飞不爱护士兵同样也是写在史书里的事。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关羽善待士兵,面对上层人物则很狂傲,十分轻视。而张飞尊敬有道德的君子,却不体恤下人,对士兵十分严苛。

    因此对于士兵的死伤,张飞丝毫不关心,对于他来说,普通平民的生命像草一样贱,死了一批,再招募一批就行,哪用得着在此地这么惋惜长叹?

    关羽并不想跟张飞争执什么,也不跟他做计较,只是说道:“无事,四弟让我们去拿军械,点上那批新降的士兵,跟我们去吧。”

    赵琳已经在那边等着,他的任务是核对一下刘备部曲的战损情况,关羽让活着的士兵去把死掉的部曲士兵收拢起来,将武器盔甲剥落,在城外安葬,这样就能瞒下一百多副战甲武器,再加上赵琳多报损个两三百,这样就多出了三四百的武器装备出来。

    关键这还只是个开始,等战争一波一波地开打,后勤辎重部队就会发现,刘备部曲的战损好像非常高,一波接着一波来领物资,很快就会不止是三五百副铠甲兵器,三五千都有可能。

    没准到时候刘备打着打着,忽然发现自己都快从一个曲长变成了校尉,可以和王子服吴兰等五营校尉都平起平坐。

    赵琳核查完战损,带着关羽张飞以及数十士兵去后军领物资。

第十九章 主簿赵琳

    后军的位置在城外,他们属于辅兵系统,按照惯例要远离交战点,防止被敌人将粮草辎重损坏。

    不过易阳城已经回到了官军怀抱,因此后军已经抵达城外,大量的辅兵被安排进入城池内扑灭大火,人们有条不紊地将辎重卸下来,等待城内大火扑灭,就将物资送入城里仓库存放。

    值得一提的是,黄巾军抢到的粮草都放置在城内仓库里。

    几乎是从上古尧舜禹时代开始,古人就已经意识到了防火的重要性,因此古代的仓库都要远离繁华的城镇中心,特意规划一块偏僻少人烟的土地修建粮仓。

    不过大多数官府粮仓都能跑耗子,所以平日的官府粮仓都会租给地方豪强使用,黄巾军抢来的粮食和金银珠宝没地方放,也只能置在此地。

    于羝根死的时候,郭大贤吓破了胆,逃命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去管这些,里面有价值的东西都被前锋军的将士抢掠一空。

    卢植才不会去管这些战利品,古时候的攻城战中,为了犒赏大军,激励士兵的士气,甚至有允许士兵在城破之后劫掠的说法。至于在战斗中缴获物资,更是没有上交的传统,私藏战利品早已是潜规则。

    前锋军劫掠最狠的当然是刘备部,别忘记除了五百战兵以外,陈暮手里还有一千多降卒可以用。凭借着刘备的人格魅力,这些降卒早就死心塌地跟随,被陈暮偷偷派去仓库拖东西。

    虽然也有少数起了歪心思的降卒想要抢拿东西就跑,但之前被刘备扶上马背的父子三人注意到之后,就立即大呼小叫,引得大部分愿意跟随刘备的士兵将那十几名偷拿东西想逃跑的士卒抓起来,押送至陈暮面前处置,这让陈暮又不得不开始佩服刘备收拢人心的手段。

    陈暮派人劫掠了城中仓库,获得了价值数百万钱的金银珠宝。易阳城破之后,很多当地巨富豪强被黄巾贼掠夺,不过大部分的金银珠宝都被贼人抢走,携带在身上,因此仓库中的金银珠宝很少。

    若非于羝根和郭大贤留了一些准备给张角进贡,可能这价值数百万钱的金银珠宝也不会给陈暮留下。

    其它的钱则是五铢钱,虽在仓库堆积如山,约有上亿,但这玩意儿根本带不走,后来的官军只扫了眼已经被劫掠过的仓库,发现里面只有五铢钱扭头就走了,这么多钱丢在仓库竟然无人问津。

    也许有人奇怪,为什么有钱居然没人拿?难道五铢钱不是钱?

    原因很简单。

    五铢钱的铢是计量单位,正所谓锱铢必较,意思就是连一铢钱都要计较,形容人非常吝啬。一铢钱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毛钱意思相近,五铢钱的意思就是有五铢那么重的一枚钱。

    汉代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二十四铢。

    这意味着77枚五铢钱就有一斤重,虽然东汉一斤只合现代222.73克,4.5斤才相当于后世的1公斤。

    但就算你力大无穷,能扛着相当于现代100公斤重的五铢钱健步如飞,实际上一袋子的钱也就相当于34650枚钱而已。

    34650枚五铢钱能干嘛?

    东汉时一石大米价格在和平年代是两三百钱到四五百钱之间,饥荒年代则要涨到七八百钱甚至一两千钱都有可能。

    买个太守以上的两千石官职需要千万钱,三公之位更是要上亿,曹操的老爹曹嵩自己就是九卿之一的大司农,贿赂了十常侍又给汉灵帝捐了一亿钱才买到太尉。

    这意味着官职不是你想买就能买,比如你想买个县令,首先你得是个县尉,交一笔钱当县令,然后再交一笔钱当刺史,再交一笔钱当太守......这样层层递进,不断花比之前多一倍甚至数倍的价钱才能步步往上爬升。

    而不是说你花一亿钱,就可以立马摇身一变,从白身变成三公。

    三万多五铢钱,连刘备那个安喜县尉都买不到,在饥荒年代米价达到两千钱一石的时候,只能买十多石大米,相当于400多公斤的食物,其实际价值非常小。

    这就相当于现代人如果发生战乱的话,没人会身上带着百十公斤面值为一毛钱的硬币去打仗是一个道理。

    因此五铢钱在和平年代还可以流通,但到了战乱年代,在士兵眼里,反而相当不值钱。

    不过既然带不走也不能浪费,陈暮索性都赏给了士兵,只要他们能带多少就全给他们。千余名降卒本来穷得叮当响,现在每人身上带个几千枚,一下子哄抢了数百万,让那十几名想偷窃的士卒悔断了肠子。

    这边陈暮在发完战争财之后又在与卢植谈笑风生。

    那边关羽和张飞则在去取武器装备的路上。

    出了城后,关羽看到一旁的北军主簿赵琳,忽然想起了陈暮的推测,按捺不住好奇,忍不住向赵琳说道:“赵主簿。”

    “哦?”

    赵琳疑惑回头:“关屯长,何时?”

    “请问汝夫人是否蜀中人?”

    关羽问道。

    赵琳脸色大变,吃人一般的目光看向关羽。

    刹那间,关羽顿时有些后悔自己莽撞,跟一个不熟悉的询问对方的家庭状况,显然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容易让人误会。

    关羽连忙解释道:“主簿莫要误会,并非羽暗中窥探主簿家事,也非藉此要挟主簿,实则是我四弟陈暮跟我说赵主簿之妻为蜀中人,吾甚为好奇而已,若是主簿不方便,权当是羽戏言。”

    赵琳脸色难看,低问声道:“关屯长,请告知赵琳到底是何缘由?”

    关羽尴尬,早知道就不那么好奇了。

    本来以关羽较为沉稳的性格,也不会真去窥探别人**。

    只是陈暮之前的推测又一直萦绕在他心里挥之不去,关羽又非常敬重有本事的人,陈暮只看一个人,就把他的家庭状况推测得这么清楚,实在是匪夷所思,现在刚好遇到赵主簿,就想跟他问问,验证一下陈暮说的是否属实而已。

    结果问完才想起来,跟陌生人打探对方的家庭情况是大忌讳,而且一开口还是询问人家老婆,很容易让人误会为关羽对人家老婆有什么想法,颇有曹丞相那味儿。

    由于不擅言词,关羽被赵主簿眼神一逼迫,十分窘迫,害怕被人误以为自己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

    好在张飞解围,哈哈大笑道:“其实也没甚大事,是我四弟说赵主簿在洛阳艰难讨生活不易,我们就好奇为什么他知道,他就跟我们说你有妻子、老母甚至还有兄弟姐妹要养活,为了验证,二哥才会出声询问。”

    说着就把陈暮之前那番推理说辞拿了出来,听到关羽张飞的解释,赵琳脸色才缓和下来,不自觉摸了摸腰间的香囊,露出一个微笑:“陈子归真乃神人也,不错,吾妻确为蜀中人,当初我去蜀中游学,寻访大儒茂安公,定祖公,结果在那广汉缠绵无数的山林中迷路,干粮用尽,差点葬身财狼之腹,幸好被一猎户发现,带回家,救得一命。吾妻虽为猎户女儿,却怀瑾握瑜,端庄淑美,不失蜀中女子之温婉。相处半月,早已私定终生。后来我于绵竹拜师定祖公,学业有成回乡之后,依旧对她念念不忘,终日茶饭不思。所幸我母深明大义,没有嫌弃她家贫,劝我将她娶来。我才下定决心又回到蜀中,跪在她家门口足足三日,才将我妻带回了扶风。”

    关羽听了不由肃然起敬,说道:“赵主簿真乃痴情之人。”

    张飞却乐得竖起大拇指:“从关中扶风到巴蜀广汉怕是不下两千里路,赵主簿为了一猎户女儿来回两次,我看才是真神人。”

    面对张飞的打趣赵琳也不在意,手间抚摸着香囊,笑呵呵地道:“这枚香囊就是我妻缝制,虽略微粗糙,却是我珍爱之物。每当看到这个,我都会想起她临行前的嘱托。我虽是扶风赵氏子弟,祖上为天水赵氏,家中亦出过多位高官。但到了我这一代,却已门第凋零,繁华不在。以我如今这破落家世,能取到如此贤妻,已是幸运,又哪里有其它奢求呢?便是再跑两千里地,亦是心甘情愿。”

    “原来是天水赵氏的后人。”关羽惊讶,他是河东解良人,解良县离雍州非常近,几乎就在雍州和司州的边境线上,所以对关中一些望族也稍有了解。

    天水赵氏非常了不得,是战国七雄里赵国的后代,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就把赵国皇室迁移到了雍州天水郡,而扶风郡的赵家则是天水赵氏的分支,祖上亦出过很多名人,比如汉武帝时的廷尉赵禹,东汉初年的大夫赵羽。

    不过扶风赵氏到了赵琳这一代算是没落了,已经不能算是门阀望族,所以赵琳虽然拜了蜀中有名的大儒任安为师,又举了孝廉,但依旧没做什么大官。前几年关中大旱,他就不得不举家逃到了洛阳,被当时的三公之首太尉刘宽征辟为三公府掾主簿,去年刘宽从三公之位退下,做了光禄勋,他又变成了光禄勋属官。

    由于五官中郎将也是光禄勋属官,所以这次卢植出兵,理论上来说需要刘宽派人马来协助他。但战场上十分危险,那些世家门阀出来的子弟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来,唯有赵琳毛遂自荐,才来到卢植军中做了掌管文书和处理后勤事务的主簿。

    关羽这人傲上而不轻下,听到赵琳并不是世家弟子,也跟他一样家境贫困,而且为人十分痴情,不由心生好感,说道:“赵主簿真乃性情中人,可惜军中不许饮酒,等此次战事平定,羽想邀主簿同饮,不知意下如何?”

    赵琳笑道:“自无不可。”

    一般来说,赵琳是六百石的主簿,官比地方县令,而关羽只是个二百石的屯长,两人官职地位不对等,关羽是没资格邀请赵琳的。

    不过赵琳出生微末,没有世家子弟那般盛气凌人,而且刘备现在是卢植眼前的大红人,弟凭兄贵,赵琳也当然愿意多个朋友多条路,欣然同意交往。

    张飞听了大笑道:“喝酒怎能忘了俺,到时咱们痛饮三百杯!”

    三人说说笑笑,气氛拉近了不少。

第二十章 儒生

    当陈暮从卢植那边抽出身,来到城外找到关羽张飞他们的时候,就看到关羽张飞赵琳三人在前面谈笑风生,后面跟着一大帮士卒搬运着铠甲武器。

    易阳城外现在像是变成了菜市场,大军没有安营扎寨,只是原地休整,但无数士兵穿来穿去,显得异常杂乱。

    远远地看到陈暮和几个保护他的士兵过来,张飞挥舞着手大嗓门喊道:“四弟!”

    周围路过的士兵纷纷看过来,弄得陈暮被人注视,相当尴尬。

    这就有点像是在步行街逛街的时候,你的坑爹损友隔着几十米就对着你大喊大叫,搞得周围的行人都行注目礼一样,会让人特别不舒服。

    陈暮无奈,加快步伐走过去,看到赵主簿,拱手行礼道:“赵主簿。”

    赵琳连忙回礼:“陈军候。”

    一个曲有一个曲长,一个曲军候,曲长是六百石,管五百人。曲军候是秩比六百石,相当于副曲长,官职就比赵琳这个主簿低了一点点。

    陈暮笑道:“主簿似乎跟我二哥三哥十分投缘?在聊些什么?”

    张飞一手持丈八点钢矛,另外一手比划道:“刚才赵主簿说他去过西海,在西海见到过这么大的一条鱼,足有五尺长,这怕是一条鱼精怪吧。还说若我等有时间,便去雍州看看,他带我们见识一下西凉美景。”

    西海就是后世的青海,汉代叫西海郡,属于雍州和凉州边境区域,目前掌握在汉人手里,不过那地方也非常复杂,羌汉矛盾尖锐,发现过多次叛乱。

    赵琳笑了笑:“我少时就离家游学,走南闯北。去过蜀中、凉州等地拜访名师大儒,虽无所建树,也没学到什么本事,但亦算是见多识广。以后江山平定,天下太平,陈军候也可以去西凉看看,那壮阔的景色,我到现在都难以忘怀。”

    陈暮乐于跟赵主簿搞好关系,当然附和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凉大漠景色我早就有所耳闻,若能和三五好友同去观赏,自是极好,以后若可以去的话,赵主簿可要务必为我兄弟等人导游。”

    这就是在暗示了。

    赵琳愣了愣,思索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好诗,将西凉大漠的景色完美呈现,仿若那波澜之景便在眼前。陈军候大才也,自幽州一路到冀州,有谋划之才。只见我一眼,便知道我家中有妻子老母兄妹,有辩物之才。如今还有诗才,这等本事,让琳属实敬佩。”

    汉代就有五言诗,不过属于小道,一直到魏晋时期才慢慢流行,到唐朝则是诗歌的巅峰时代。这个时候流行赋,比较出名的像司马相如、扬雄,都是写赋的大家,诗词歌赋虽为一体,但如今远不是诗词的时代。

    因此陈暮随口两句诗,听着是让人觉得不错,但也没有让人惊才绝艳到纳头便拜的地步。

    不过赵琳依旧觉得他很有才能,以后前途无量,有了交往的想法,又说道:“若军候看得起,也不要叫我赵主簿,我名琳,字伯瑜,军候唤我一声赵伯瑜即可。”

    陈暮打蛇随棍上,立即大笑道:“伯瑜兄!”

    古代取字,需要跟名意思差不多,或者要解释这个名的含义。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就是明亮。张飞字翼德,飞起来了,需要一对翅膀才能飞嘛。而陈暮这个子归意思也差不多,暮就是天黑了,天黑了要干嘛?得回家呀。

    所以赵琳这个琳字,在古代是“玉”的意思,可以取的字就是“瑜”“璋”“瑾”等几个形容美玉的词汇。像陈琳,字孔璋。周瑜,字公瑾。而赵琳则取了这个“瑜”字,并且“伯”字,也代表了他在家中的地位是老大,说明他的确有其它兄弟姐妹存在,侧面印证了陈暮的推测。

    两人一口一个子归弟,一个伯瑜兄,很快也亲近起来。

    不管在什么地方,和管理后勤的人搞好关系,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比如别的部门的人来找赵琳核定战损,索要辎重,赵琳肯定会公事公办,损失多少就补多少。而刘备部门过来,那就是特事特办,损失一百,马上补三百,这种好事上哪找去?

    其实这也是因为陈暮是士人,赵琳也是士人,士人在军队中很难和没文化的将领有什么共同语言。但如果大家身份相近,有共同语言,很容易沟通在一起。

    再加上刘备兄弟又是卢植这个主将眼前的大红人,眼看着就要飞黄腾达,赵琳作为一个吃过苦的破落世家子弟,虽然没有大才能,但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面对陈暮的主动交往,他也当然愿意巴结。

    如此陈暮关羽张飞赵琳很快就混迹在一起,关系很好,一下子反倒没了刘备什么事儿。

    不过刘备要是在的话,以他的手段和拉拢人际关系的本领,恐怕现在四个人就不止是关系不错,说不准在他的中和下,大家很快就好得像是穿一条裤子,在军队里结个小帮派都不成问题。

    只是现在刘备有点忙,宗员提出要奇袭曲梁,卢植认真思考了这个建议,同意了这个提议。

    陈暮和刘备则献计利用马车运兵,并且派三百幽州骑兵做侦查。

    卢植命令刘备带领这三百幽州骑兵去执行这个任务,刘备现在正召集了他的部曲,然后跟着卢植去领马匹,同样也在城外大军当中。

    等到运送辎重的马匹纷纷被卸下,正在装马鞍的时候,刘备找人问了陈暮他们的位置,骑着马奔驰而来,一见面就说道:“二弟三弟四弟,郭大贤已经跑了近三刻钟,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不能让他们提前到达曲梁,二弟三弟跟我走,即刻出发侦查郭大贤部,四弟你留下统领新兵。”

    “刘中郎。”

    见刘备过来,赵琳行礼问好。

    刘备这才注意到赵琳,主要是天色太晚了,军中虽然点起火把,但光线不太好,他也连忙下马回礼道:“赵主簿,大军马上要再次出发了,恕备不能与主簿兴谈了。”

    “无妨无妨,大事要紧。”赵琳连连摆手。

    关羽道:“那羽先行告辞。”

    “俺也走了。”

    张飞挥舞着丈八点钢矛,兴奋道:“终于可以又打仗了。”

    这俩人真是。

    陈暮不由得羡慕起关羽张飞那变态的体力。

    一个小时前他们还在易阳城里拼杀,死在他们手里的不下百人,累得气喘如牛,一身大汗,眨眼间就恢复得差不多,简直是超人。

    与赵琳陈暮道别后,关羽和张飞就跟着刘备去了,很快军营中奔出三百匹马,沿着往曲梁的官道奔腾而去。

    其实这些马作为辎重马一般都是耐力好,爆发力不行的驽马,不过只要是个马跑起来肯定就能比人跑的快。更何况郭大贤的部队又经过血战和亡命逃跑,体力必然大量消耗,刘备追上去没有任何问题。

    除此之外夜晚的时候马匹奔跑声音很大,然而陈暮料定郭大贤部的士兵都患有夜盲症,辨认不清楚方向,肯定会点起火把,沿着洺水的方向走。

    现在正是春汛时期,洺水水流量汹涌,会发出巨大的噪音掩盖马匹奔跑,而且郭大贤的部队人数上万,这么多人点火把在夜晚中非常醒目,因此在洺水河边只要远远注意到了大量火把,就根本不怕暴露,只需要衔尾跟踪即可。

    可以说,陈暮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算了进去,现在就看卢植和刘备的了。

    卢植也不负期望,在刘备先行出发后不久,就把部队整合起来,大量辎重被卸下,只留下马车,前军近万人登上了马车上,每架车四五人,上千辆马车轰隆向着曲梁驶去,一时间都让赵琳恍惚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颇有种技术倒退的既视感。

    “子归贤弟这一招真是妙,自从战车被淘汰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战场,没想到你居然会利用马车运兵,真是让我这般常读百家经典的儒生汗颜。你若是生在先秦,恐怕亦能称贤矣。”赵琳摇摇头。

    陈暮笑道:“百家之说既为经典,自有它的道理,只是后人不会运用罢了,不管是先进的东西,还是落后的东西,存在即有理。早在先秦时代,这世间的大道就被圣人们道尽,我们这些后人,勉强灵活运用就已经很难,哪敢说和他们并列为贤啊。”

    汉朝继承了秦朝,秦朝二世而亡,所以汉朝实质性离战国时代并不遥远,总共也就相差四百多年。并且汉朝时的读书人学的都是儒家经典,不过儒家脸皮比较厚,“借”过来不少书。

    两汉时的儒生主要是修七经,为《尚书》《诗经》《礼经》《周易》《春秋》《孝经》《论语》。

    其中《尚书》《礼经》《周易》都跟周王室有关系,比如群经之首的《周易》,据说是周文王所作,《尚书》则是周王室所藏的政治文书,《礼经》又名《周礼》《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是周公制作。

    除此之外,《诗经》是各国的诗歌总集,跟儒家也没多大关系。

    这其中只有《春秋》勉强跟儒家搭边,因为《春秋》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国家的史书合集,那个时代除了周王室以外,其它各国都有史官,记录历史。秦始皇焚书之后,各国的历史就没了,《春秋》一度失传。

    到了西汉,儒家学者借口耳相传,整理成《左传》、《公羊传》等著作,于是《春秋》就变成了儒家经典。

    但实际上在孔子出生之前,《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就已经出现,不过其中的内容被孔子推崇,所以就被儒家“借”来用。

    而真正没有争议,属于儒家制作的经书,则只有《论语》和《春秋》。

    因此赵琳说自己是读百家经典的儒生,这个说法其实并没有错。

    不过汉朝的儒家品德倒不至于这么败坏,当时的儒家学着也并没有宣称这些作品是他们制作的,只是这里面的内容符合儒家思想,所以儒生要学习。

    而且当时的儒生可不是后来那样的腐儒,《公羊传》说“九世之仇犹可报乎。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论语·宪问》孔子曰:“何以报怨,以直报怨。”

    所以那时候的儒生可都是腰挎宝剑,敢上马和人拼命死战的狠角色,跟后来的儒生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将汉朝的儒生品德和清明时期儒生的节操相提并论。

第二十一章 追击

    卢植大军兵分三路。

    一路前军带着数千俘虏,驾驶着战车轰隆隆驶向曲梁。

    一路中军留在原地整理辎重,用剩下的马车载着一定量的物资慢慢向曲梁进发。

    一路后军开始收拾易阳城这个烂摊子,大火要扑灭,城里仓库的粮草、钱币都要收拢,一堆事情要做。

    陈暮被刘备留下来管理新降的新兵,这些士兵一来刚刚投降,二来大多都是冀州人,会驾驶马匹的人不多,派不上什么用场。

    易阳城外的辅兵们在大量中层军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搬运着物品,城里的大火虽然还未完全扑灭,但由于洺水就在城外不远,取水方便,因此灭火并不困难。

    在辅兵们前赴后继下,火势已经小了许多,大量的士兵开始在城中清理残垣断壁,留下来的高级军官则寻找可以住的地方,准备让后军早日休息。

    如今包括冀州治所高邑在内,巨鹿安平广平赵国等黄巾灾难最严重的几郡大多十室九空,百姓要么去当黄巾贼,要么被杀害,要么逃命跑到其它郡去了,因此整个易阳城居然找不到什么百姓。

    这种情况要到年底黄巾被平后,汉灵帝将冀州治所从高邑迁移到邺城,冀州休养生息好几年,才能够从这次元气大伤的叛乱当中慢慢恢复过来。

    没有了百姓的情况下,整个城市就被卢植大军当作军营住下,城里没有主人的房子,自然也变成了军营。

    城内大火渐渐被扑灭,军队陆陆续续入驻。

    后军作为不是战兵的辅兵,需要明天早上才会出发前往曲梁,所以今天晚上要住在城里。而且易阳距离曲梁斥章广平等城非常近,在攻下易阳之后,这里也有了战略意义,可以作为后方大营,一旦前方战事不利,卢植军还有个撤退点。

    因此城市被迅速清理出来,卢植治军严明,军纪非常好,在做清理工作时,上万人马各司其职,场面井然有序,干活的干活,值班的值班。等忙活了一个多时辰,事情处理得差不多,易阳城也很快陷入了平静。

    而就在卢植的后军入驻易阳,前军和中军开拔往曲梁的时候,刘备这边的先遣部队却并不算轻松。

    因为他们不知道敌人已经走到了哪里,所以就必须一直在洺水沿岸前进。而当时河岸边没有公路,也没有堤坝,就只能沿着河岸走。但问题是此时的洺水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休整,也没有一点防洪措施。

    作为滏水最重要的一条支流,洺水由于河道上大下小且有弯曲,过水能力与来水量很不适应,每到汛期宣泄不及,洪水经常泛滥成灾,需要到二十世纪以后,新时代到来,才把水患平定。

    这意味着东汉时期的洺水河畔经常会发生洪涝灾害,再加上沿途树木砍伐、有大量农田,土制结构比较松软,走河滩边骑马过去,那速度可想而知有多慢。

    唯一的好消息是刘备部队陷入了河滩较软的土制结构里,郭大贤部同样如此,并且由于郭大贤的部队人数非常多,体力消耗严重,行进速度比想象中的还要慢一倍。

    从易阳城撤出来,到刘备部队开始追击,中间有了四刻钟,接近一个小时的时差,但他们居然也才走了8里路,也就是差不多3公里路程。

    也许有人奇怪,就算路况再不好,这速度也太慢了吧,跟普通人散步没什么区别了。

    实际上倒不是因为郭大贤不想加快脚步逃命,而是黄巾军的人员组成问题。

    别看易阳城有两万黄巾,但青壮未必有那么多。

    古代很多起义军都是携家带口造反,一万青壮里,最少有一两万家眷。

    黄巾军的构造也是如此,由于这两年各地都有灾难,年景不好,很多老人和妇女都饿死了,剩下大量有劳动力的中年人和青年。

    这些人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跟着太平道一起造反。

    这其中青年人还好,可中年人到四十岁以后就体力下降严重,耐力也远不如年轻人,便造成了这个局面。

    最典型的例子像刘备当年从新野逃去荆州时,在当阳长坂坡那场兵败,就是因为刘备带来十多万老弱妇孺以及很多粮草辎重,每天才走10里路,行动十分迟缓。而曹操则派出了轻骑追杀,一昼夜行三百里,比刘备的速度快了30倍。

    结果曹操的五千虎豹骑顺利在长坂坡拦截拦截到了刘备军,一场大战损失惨重,连两个女儿和徐庶的母亲都被曹操掳走,就可以知道军队中带着体力不行的老弱是什么结果。

    现在的刘备当然不知道自己未来还有跟郭大贤一样的遭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追击,在距离曲梁城22里外,他们总算是追上了郭大贤。

    跟陈暮想的一样,郭大贤一开始不认识道路,只能从易阳城北面的洺水来判断方向,虽然古代就有通过北斗七星来判断方向的谶纬学说,特别是汉代十分流行,很多经学家也是著名的谶纬学家,如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但指望一帮农民军会看星象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找准了方向之后郭大贤本来也可以找到官道的位置。但可惜他不敢走官道,怕身后有追兵,只能沿着洺水继续前进,行进速度可以说相当缓慢。

    当刘备在距离郭大贤部约二里外看到他们的时候,就看到连绵数里的长龙沿着河岸边龟速前进,黄巾军扶老携幼,打起火把,慢吞吞地在往曲梁方向逃。

    粗略看去,最少有七八千人以上。易阳城破之后,只有少数人慌不择路地跑散了,大部分人被郭大贤聚拢起来,组成了这支队伍。

    在队伍的最前方,郭大贤骑在高头大马上不断回头催促着部下走快一些,完全没有意识到身后有人。

    “大哥,郭大贤。”

    关羽视力极佳,一眼看到了远处马上的那个身影。

    不过七八千人就他一个人骑马,而且还是走在队伍最前面,想不显眼都不行。

    张飞纳闷道:“既然郭大贤有马,为什么不独自去曲梁报信呢?”

    刘备笑道:“他哪里敢,黄巾兵本就缺马,只有少数将领有马骑,易阳陷落之后,城里拢共数百匹马全落在了我们手里。单他一人独自走在阴森恐怖,且到处都是尸体的官道上,心里有亏心事,也不怕鬼神收了他的命?”

    如果陈暮在这里,肯定对这番话嗤之以鼻。作为新时代受到过高等教育,且出国留学,拥有极为冷静头脑和缜密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唯物主义早已贯彻于心,根本不信什么鬼神之类的迷信思想。

    但汉朝时期,几乎可以说是古时候最迷信的朝代之一,汉武帝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巫蛊之祸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而太平道本就是宣扬迷信思想的宗教造反派,郭大贤对鬼神之说自然是深信不疑,让一个迷信的人夜半三更走一条到处都是尸体的道路,绝对能吓破他的胆。

    没办法。

    谁让黄巾自己在冀州造了孽呢?

    现在冀州中部地区四郡十室九空,真可以说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普通人走个坟山都能吓个半死,更别说满地尸体。

    “既然将他逮到了,不如一路杀将过去,俺有把握,冲入阵中,绝对可以一矛将他刺穿咯。”

    张飞挥舞着手中钢矛,跃跃欲试。

    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

    在这个时代可是扬名的好机会。

    刘备却摇摇头:“不可,此地河滩地软,马匹难以奔腾起来,一旦深陷泥中,就再是悍勇也会被围攻致死,还是不要打草惊蛇,就听四弟的安排吧。”

    张飞气恼道:“哎呀,四弟虽聪明,但战机瞬息万变,他既不再战场,怎么能算准不可预测的事情呢?现在机会难得,正是一战定乾坤的好时机,只要杀了贼首,其他敌人必然望风而降,这可是大功一件。”

    关羽跳下马来,用青龙偃月刀在地上狠狠一顿,只见刀柄轻易陷入地里,不由说道:“四弟在出发之前曾经跟我说过,如果需要我们拖延敌人前行速度的时候,就让我先检查一下河滩地质,如果河岸土地松软,就一定不能在河岸边与敌人发现冲突。翼德,此地不行,等到了前面再看看吧。”

    “还是四弟有先见之明。”

    刘备赞许地点点头:“翼德,你就听话吧。再耐心等一等,到了土地比较坚硬的地上,就可以发挥骑兵的冲锋了,到时候一旦接到命令可以和敌人开战,我许你第一个冲锋。”

    “好吧。”

    张飞无奈,只得同意。

    就跟人和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一样,同样一条河,地质条件也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地方地方因为河水冲刷地质很软,在岸边随便踩几脚,没准就会引发滑坡和塌陷。

    有些地方是条直线,河滩比较固定没有被河水长年累月冲刷,地质情况就会稍好一些,马匹就可以奔跑。

    这是陈暮想到了宋朝时那位绝世猛将杨再兴的悲惨遭遇而做出的策略。

    毕竟那位猛男可是单人冲入上万敌人的大阵之中,一个人弄死了数百金人,简直是吕布在世,霸王再生,就是这样的猛男却因为在河边打仗马蹄陷入泥里,结果被人乱箭射死。

    陈暮可不想刘备关羽张飞走他的老路,必须提前预警才行。

第二十二章 曲梁城破

    刘备这边追上了郭大贤,就立即派人去联络正在官道上驰骋的卢植前军部队。

    这支部队由卢植亲自带领指挥,部下有屯骑校尉鲍鸿,长水校尉种辑,射声校尉王子服,步兵校尉吴兰四位高级将领。

    至于北军副将宗员被卢植留在了易阳城做后军的统筹工作,而越骑校尉伍孚此时则带着五千骑兵抵达了广平县和巨鹿县之间位置,在汉朝时,此地叫鸡泽乡。

    之前说过,汉朝时的广平和巨鹿跟后世的广平巨鹿地理位置不一样。

    后世的鸡泽县跟广平巨鹿二地相差很远,但此时鸡泽刚刚好就是处于二地中间,位于巨鹿郡和广平郡的边境线上。汉朝属于巨鹿郡管辖,要一直到公元221年才会被曹魏归属入广平郡管辖。

    但无论如何,这里的确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由于此地有大片沼泽湖泊,有很多芦苇荡和高过人身的野草蓬蒿,五千骑兵隐藏进去,宛如水滴流入河里。

    一旦侦查到张角大军打算从广平退守巨鹿,那么在鸡泽这个地方,五千骑兵退可以拦截在广平出城之后的平原上,进行堵截。进则可以放张角大军过了鸡泽,等出了这片沼泽地后,到了平地上再衔尾追杀。

    从这一点上来看,卢植部队的指挥系统是相当有战略眼光,远比张角只会被动防守挨打强得多。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不管是在任何时代都不缺聪明人,缺的只是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改革而已。

    卢植部队利用战车在官道上驰骋,这个时候的官道其实就是比较宽阔的土路,一旦下雨的话会变得十分泥泞。不过最近天气不错,没有下倾盆大雨,让战车顺利奔驰。

    其实战车的速度也不会太快,因为地不平,造成的颠簸让士兵和俘虏都受不了,因此只能放缓速度,比自行车还不如,每小时只能走**公里。

    骑过自行车的人都知道,正常情况下,人走路的时速是3-5公里每小时,自行车的时速则是人的三倍以上,在15-20公里每小时左右。

    而马匹奔跑速度在每小时35公里以上,一些比较好的战马,如赤兔、的卢这种,最高能达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

    由此可见,卢植的速度是相当缓慢,基本就跟马匹在慢跑散步没什么区别。

    可即便如此,也比郭大贤的部队快了很多。

    卢植一边前进,一边也在路上做了很多标记,方便刘备派的人找到他。

    比如刘备派去的人在官道上没有找到标记,这就说明卢植还没到,那人就得骑马顺着易阳的方向逆行去找卢植。而如果找到了标记,那就说明卢植已经在前面,那就在官道上策马奔腾,往曲梁方向,追上卢植。

    事实是此时卢植已经将郭大贤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当郭大贤花了一个时辰才走了七公里路的时候,卢植只用了半个时辰就追上了他,甚至连刘备都没有跟上卢植的脚步。

    易阳到曲梁是40里路,换算成公里,其实就是差不多16公里左右。卢植每小时走七八公里,大概两个多小时就能抵达曲梁。

    而郭大贤平均每小时走3.5公里,即便先出发,他也得用四个小时才能到。

    虽然他提前出发了大概40多分钟左右,但一边靠两条腿走路,另外一边则用车轮,速度完全被碾压了。

    如此这中间就有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差,这一个小时,就是陈暮作为一个精通数学概念的现代人能够规划出来的完美时机!

    战争,打的就是时机。

    格鲁希带领的援军离滑铁卢只有4个小时的距离,但正是这4个小时,改变了一位伟大皇帝的命运。

    当刘备派去的人找到卢植的时候,此时卢植距离曲梁已经不足3公里。

    “玄德已经追上了郭大贤?”

    “是的。”

    “很好,你先回去跟他说,让他务必紧紧跟随,莫要暴露,等待我的将令。”

    “唯。”

    骑士领了命令又奔回去报信。

    古代打仗没有电话没有无线电,部队之间沟通全靠传令骑手,虽然不方便,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卢植骑着马,做为儒将,他可不是什么孱弱的书生,早在当年做九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的时候,就曾经亲自上马杀过蛮人,手刃数名贼寇,十分悍勇。

    事实上三国时代很多儒生都不是善茬,远不是大家所想那种文弱形象。

    如徐庶早年就做过游侠,为朋友报仇杀人而被官府抓捕。

    程昱在东阿亲自带领乡民抗击黄巾。

    孙吴的官员虞翻,原来是饶舌天王会稽太守王朗的部下。后来投奔了孙策,不仅学问做得好,精通《周易》,擅长医术,还有一手耍长矛的本事,可谓真正的文武双全。

    因此卢植骑在马上没有任何的不适,作为骑术精湛的幽州人,年逾五十的卢植依旧保持着充沛的体力,一边策马小跑,一边对身边的屯骑校尉鲍鸿说道:“鲍屯骑,此地是何处?距离曲梁还有多远?”

    鲍鸿早就在俘虏当中找到了一个曲梁人当地人询问过路况,马上回答道:“回将军,此地为吕固乡,位于明山以东,滏河以北,离曲梁已经不到8里路程。”

    易阳、曲梁加上洺水河对面的广年县,其实就是后世邯郸市的永年开发区,对于现代人来说,这761平方千米总面积的地方小的可怜,甚至可以用屁大点地方来形容,开车环绕一圈连半个小时都不用。

    但在汉朝,在没有公路、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易阳和曲梁之间短短的16公里路,却是相当崎岖难走,沿途有很多高低不平的丘陵,对于战车的行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听到已经离曲梁不足8里,卢植对鲍鸿和吴兰说道:“鲍屯骑,吴校尉,你二人带领大军继续前进,其余人跟我先行一步,去曲梁观察地形。”

    “唯!”

    众人齐齐回应。

    卢植有亲卫数十余人,纷纷骑马,再加上射声校尉长水校尉屯骑司马长水司马步兵司马等一众中高级将领的卫兵,总共数百人,催动马匹快速前进。

    他们是单人骑马,不是像战车那样四匹马拉着车慢步跑,全速奔驰起来,一下子就把车队甩在了身后。

    8里路程只花了10多分钟就抵达,非常迅速。

    离曲梁城二里的时候,卢植下令放缓奔马,轻步前进。

    有经验的边塞骑兵趴在地上,能听到几里外的战马奔腾声,放慢步伐之后噪音就会小很多,这样就不会打草惊蛇。

    卢植勒转马头,进入了官道旁的野草地里,穿过草地后,来到了城外一处小山丘上。

    这小山丘也就十多米高,但视野还不错,曲梁城外一览无余。

    只见曲梁跟易阳的规模差不了多少,建在离洺水南岸二里外的一处平原之上,城楼约二丈高,大门紧闭,十分安静。

    卢植看了半天,惊讶的发现曲梁城的守将实在离谱,比易阳还过分,上面居然连值守的人都没有。

    一般来说,夜晚城楼上必须点上火把,有人值班巡逻守夜,毕竟之前也说过,还是古代多夜盲症的问题。如果不点火把有人值守的话,很容易被敌人悄悄用云梯攻进城内。

    看到这一幕,卢植哭笑不得:“这曲梁守将是何人?怎么如此粗心大意,连值守夜班之人都不遣,却是不知我大军兵锋之厉乎?”

    一旁的长水校尉种辑笑道:“回将军,之前我问过易阳俘虏,说是乃张宝爱将严政。”

    “真是庸才。”

    卢植摇摇头,敌人都已经在百里之外的邯郸了,夜半时居然不派士兵在城门上警戒,简直是朵奇葩。

    射声校尉王子服分析道:“曲梁西有易阳,南有列人、典农、肥乡,东有斥章,周围黄巾贼势力遍布,兵力不下八万,严政怕是以为自己有五县做屏障,高枕无忧了吧。”

    卢植掉转马头,说道:“兵马如箭,这世上那有什么绝对安全之地。易阳一破,列人典农肥乡三县则危如累卵,这严政还真是心大。回去传令将士,于曲梁二里外停止前进,令兵士伪装成俘虏,混迹于俘虏之中,准备攻城。”

    之所以卢植依旧采用陈暮的诈城计,而没有选择用云梯直接上城楼,是因为前军一路风尘仆仆,根本就没有攻城器械。所以哪怕敌人在城楼上都没有守卫,他也不得不继续按照原计划实行。

    此时早已过了夜半,到了鸡鸣时分(午夜1-3点),曲梁城静悄悄的,城中有一万多黄巾军睡得正香。作为曲梁城的守将,严政霸占了曲梁城原来的县令府,抱着抢掠来的女子呼呼大睡,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

    其实城楼上倒不至于空无一人,只是守城的士兵是刚拿起武器没两个月的农民,根本没有专业素养。到了人定时分,也就是11点左右,困得不行,干脆就熄灭了火把,跑去城楼里面睡觉了。

    因此当卢植派出去诈城门的人大呼小叫着在城外喊门的时候,里面的人也听到了动静,被吵醒来,迷迷糊糊从城楼里走到城墙上,向下窥探询问。

    十多个守城的士兵看到城外约有一两千人,领头的一口地道的广平话,大声喊道:“开门,快开门!”

    “汝等是何人?”

    “我们是从易阳逃出来的太平军,官军攻打了易阳,城陷失守,我们逃过来的,快开门让我们进去。”

    “于渠帅和郭首领呢?”

    城门上的人还算警惕,并没有第一时间开门。

    不过下面这些人都投诚了官军,而且卢植也很鸡贼,特意找了列人典农肥乡易阳曲梁五县附近的人,把他们的亲属抓住,每人身边安排两个官军,逼得他们不得不真诚实意的表演。

    没想到正是这个安排有意外惊喜,城下有个俘虏是典农县安平乡人,城楼上来人的时候,点燃了火把,仗着明亮,他注意到了上面有自己一个同乡。

    这人马上大喊道:“程黑豚,程黑豚,俺是你兄长马志,快把门打开。”

    小名叫黑猪的程姓汉子定睛一看,的确是自己的同乡好兄弟,不由大喜道:“真的是兄长,我这就给你开门。”

    既然互相认识,其他士兵自然也就没了警惕,很快大门打开,所有人都鱼贯而入。

    程黑豚第一个迎上去,脸上充满了喜色:“兄长,自从前年家乡大旱,我们不得不四处讨生活,已是两年未见,没想到你也参加了义军。”

    然而让程黑豚没想到的是,马志并没有和他一样热情的拥抱上来,而是脸色十分尴尬的站在原地。

    还没等到他弄清楚情况,一柄锋利的长刀已经夹在了他的脖子上。

    马志低声道:“噤声,蹲下!”

    咚咚咚咚。

    密集的脚步声几乎同时响起。

    城外,前军万人奔腾而来,轰轰隆隆,杀入了城中!

第二十三章 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

    曲梁城陷落速度可远比易阳城快得多。

    攻易阳城的时候孟震只有三千多人马,无法快速控制城里的两万人。

    而卢植前军有一万人,和曲梁城里的人数相当,根本不给曲梁城的黄巾军整顿的机会,迅速把控制了整个城市。

    在人数相当的情况下,一方睡得迷迷糊糊,铠甲武器全都没拿,另外一方则全副武装,气势汹汹而来。战斗谁胜谁败,可想而知。

    作为后来出卖过张宝的黄巾将领,严政在发现自己从抢来的府邸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被官军团团包围。

    面对困境,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时候就抄起了宝刀......跪在地上横举,投降了官军。

    “还以为是什么厉害角色,居然这般轻易降了,将军,把他砍了吧。”

    有卢植的部下看到严政跪地献刀,非常看不起他这种没骨气的行为,向卢植建议将他砍了祭旗。

    卢植却笑了笑,见严政十分惶恐,背负着手,笑眯眯地走过去。

    “将军!”

    有部下惊讶不已,想上去护卫在卢植身侧。

    步兵校尉吴兰却笑着将他拦下,低声道:“汝怕是不知将军的武艺有多高。”

    严政汗流浃背,倒不是觉得眼前缓缓向他走来的小老头给了他很大压力,而是他在思考自己要不要趁机将这人挟持。

    眼前的人被称为将军,身份地位一定极高,如果能够挟持他的话......

    正犹豫间,严政只觉眼前身影闪动,自己手里的刀刹那间就被夺走,不由心中骇然,冷汗嗖嗖地直冒,才明白过来,这人原来是个高手!

    卢植把刀取来细细观看,点点头:“倒是柄不错的宝刀。”

    严政露出谄媚的笑容:“这是小人同乡送给我的,将军若是喜欢,小人愿意双手奉上。”

    其实这刀是他从曲梁一位豪强家搜出来的,除了刀以外,还有大批的金银珠宝,全被他藏了起来。这一两个月奢靡的生活,让严政完全不想就这样死掉,哪怕抛弃信仰也不无所谓。

    卢植瞥了他一眼,作为崇尚武力的燕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位大儒,但实际上自幼修习武艺,弓马娴熟,相当能打。

    严政看着孔武有力,其实就是有一股子力气而已,这等小人卢植还没放在眼里,便笑呵呵地上去将严政扶起来,说道:“严首领,如此,吾就却之不恭了。”

    见卢植收了自己的礼物,严政总算是松了口气,说道:“将军,我愿领曲梁万人投降。”

    “很好。”

    卢植点点头:“本来汝即为附逆之贼,本应不可饶恕,不过朝廷素来仁义,不忍多起杀戮。吾又刚好有个机会让你戴罪立功,汝可否愿意?”

    严政毫不犹豫道:“小人愿意!”

    ......

    ......

    洺水河畔。

    刘备军依旧远远地监视着郭大贤部。

    郭大贤骑在马上,大声催促道:“快,快,咱们必须尽快赶到曲梁,然后派人去广平向大贤良师示警。”

    大部队艰难跋涉,离曲梁城已经不足五里,此时快到鸡鸣末尾,月黑风高,之前的纷纷攘攘早就已经过去,黄巾军迁徙部队里静谧无声,唯有耳畔波涛汹涌的洺水,带来丝丝凉意。

    一骑兵自官道方向驾驶着马匹缓缓笃步而来,刘备和卢植传递消息采用的是二段式,刘备会派一个骑士在官道上等候,卢植把消息给他,再往刘备这里传递。

    那骑兵不敢纵马奔驰,怕被几百米外的黄巾注意到马蹄声,靠近过来后,对刘备说道:“中郎,将军说一切都已经部署好了。”

    “吾知道了。”

    刘备点点头,安静地立于暮春四月的晚风里,平静地观看着远处洺水河潮起潮落。

    这一战后,黄巾军部署在洺水河附近的数万大军,就得飞灰湮灭。

    到时候必然朝野欣喜,自己也能声名鹊起了。

    郭大贤远远地已经看到了曲梁城上点燃的火把,虽然不是特别明亮,但在黑夜之中却极为显眼,让已是惊弓之鸟的他陡然心中有了丝丝暖意。

    终于逃到了曲梁。

    他喜出望外道:“快,曲梁就在眼前,马上就可以进城歇息了。”

    身后沿河缓缓前进的军队将这个消息层层传递下去,很快大军都士气一震,加快了步伐,向着曲梁快速前进。

    过了片刻,他们终于来到了曲梁城外。

    城墙上的守军立即敲锣打鼓,有人喊官军来了,快去取箭来。

    听到上面要射箭,郭大贤连忙喊道:“莫要惊慌,我等也是太平道,我是易阳守将郭大贤!”

    “既是易阳守将,为何出现在这里?”

    上面有人喊。

    郭大贤想尽快入城,便说道:“官军攻入了易阳,我率部撤退于此,你去将严首领叫来,我和他相熟。”

    城楼上的人便没再说话,显然是去叫人去了。

    过了片刻,严政跑上来,借着城下郭大贤部队手里的火把照明,看清楚了郭大贤的长相,这才喊道:“原来是郭首领,既是如此,汝快快进城吧。不过曲梁城小,你这一万多人,就先在城外,你自己进来。”

    让我一个人进去?

    郭大贤当时就恼了,勃然大怒道:“我部兄弟死伤惨重,正要休整,怎可以留在城外风餐露宿,汝既不接应,那便算了,我去斥章投李大目。”

    其实倒不是他怀疑严政,而是郭大贤如今已是惊弓之鸟,内心十分恐惧。

    易阳到曲梁本来就不远,他害怕曲梁城也朝不保夕,万一官军就跟在身后衔尾追杀过来,他人进城了,部队在野外,没有城池保护又缺少武器战马,岂不是要被官军肆意屠杀?

    在黄巾军里,每个首领渠帅都需要有一定部队才能够维持得了自己的身份。一旦部队没了,那这个首领地位也没了。

    郭大贤可不想当个光杆司令,寄人篱下。

    因此他宁愿去斥章也不愿意一个人进曲梁,反正易阳一破,曲梁也处于官军的兵锋之下,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想逃回广平,那里城高兵多,又有大贤良师庇护,比曲梁可安全得多。

    “将军。”

    严政见郭大贤不上当,心中戚戚,看向旁边隐藏于城楼旁的卢植。

    卢植想了想,对身边的吴兰耳语几句,等吴兰领命而去,又对严政说道:“既然郭大贤不愿只身入城,你就先拖延一会时间,等我大军将他们包围起来,一举将其歼灭。”

    卢植语气平静而又温和,但听在严政耳朵里却深寒刺骨。

    一举歼灭?

    这城下一万多人?

    严政想到这里已经不敢再想,两腿颤颤,趴扶在城墙边上,强忍着惧意向下喊道:“郭首领莫要误会,曲梁的确太小,容纳不了那么多人,不过如果汝要去斥章,我部倒是有数百匹马可以借予你,汝要还是不要?”

    郭大贤忙道:“要,当然要,除了马匹,再给吾一些兵刃。官军突然攻城,我部很多士兵都还没来得及穿衣取刃,现在不少士兵手无寸铁,正需要严首领支援。”

    “我部有多少人马郭首领还不知道?比不得郭首领于渠帅兵多将广,哪还有那么多兵刃,只能提供少许。”

    “少许就少许,再给我拿大批麻衣,这些总该有吧。”

    二人像是在菜市场一样扯皮。

    卢植一开始的计划是把郭大贤骗入城内,只要将贼首抓住,其他的人就是乌合之众,顷刻间就能土崩瓦解。

    但现在郭大贤不进来,就得执行第二套计划。

    毕竟卢植也实在不想打巷战,如果放郭大贤那一万人进来,会造成官军不必要的损失。

    更何况城里还有一万不稳定因素,万一严政突然反水,哪怕这仗还是打赢了,卢植前锋军的一万精锐,就算损失个一千,也够他心疼的。

    趁着严政拖延时间的功夫,卢植已经派了五千人从东城门出去,来到了郭大贤的右翼埋伏,隐藏于黑暗,伺机而动。

    郭大贤和严政扯了一会儿,越来越觉得不对劲,这严政怎么满嘴胡说八道,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能说上一说,甚至还说要把城内的金银送给自己,就算是同属太平军,但人都是自私的,怎么会把到手的金银拱手于人?

    想到这里,郭大贤也懒得和他纠缠,喊道:“严首领,金银就不用了,你先把马匹兵刃麻衣送出来,此事就当我郭大贤欠你一个情,以后必然结草衔环相报。”

    严政还未说话,卢植已从黑暗当中走出来,微微一笑:“郭首领,马匹兵刃麻衣没有,我大汉天威神军却是有数万,汝若现在投降还可留有一命,若是不降,今夜便是你的死期。”

    看到城楼上忽然冒出大量的官军,郭大贤又惊又怒,指着严政怒道:“严政,你居然投降了官军,大贤良师必然不会放过你!兄弟们,有埋伏,快撤!”

    “哼,愚不可及,放箭!”

    卢植一声冷哼,早在城楼上埋伏的弓箭手立即箭如雨下,嗖嗖不绝,城下惨叫一片,郭大贤部队惊惧万分,纷纷作鸟兽散。

    等他们逃离了弓箭的范围,城下留了数百具尸体,郭大贤运气很好,居然没被射死。

    几乎同时,锣鼓作响,位于曲梁城左,郭大贤右侧,早已埋伏的官军趁势杀出,纷纷呐喊着向敌人冲去。

    眼看终于有万人的野外作战,张飞兴奋难当,对刘备道:“大哥,你之前应允过我。”

    “去吧。”

    刘备无奈。

    张飞又对关羽道:“二哥,那贼首是俺的了,你可不许和我抢!”

    关羽抚了抚下颌胡须,微笑着点点头。

    现在关羽和刘备年纪差不多,也才二十四岁,但年纪轻轻就有了半尺长的山羊胡,再保养几年,历史上二尺长胡的美髯公就能出世了。

    张飞得到了刘关许可,兴奋不已,他现在是十九岁,正是气血旺盛的年纪,浑身力气不能施展,快憋出病来,当时就一拍马臀,举着丈八点钢矛怒喝道:“燕人张飞在此,郭大贤拿命来!”

    战马如飞般冲刺,眨眼间就杀入战场之中,直奔着前方骑着马指挥作战的郭大贤而去。

    郭大贤正左右拼杀,忽然听到声音,回头一看。

    只觉得似有天神下凡,一铁塔般的汉子来到眼前,举矛向他刺来。

    郭大贤也素有勇力,立即拿手中大刀格挡。

    叮!

    长矛与大刀相拼,郭大贤骇然发现自己的力气根本比不过对方,大刀一招就被对方磕飞。

    “死!”

    张飞纵马交错,长矛再刺,只第二招,就将郭大贤刺死在马背上。

    更让人觉得恐惧的是,张飞用长矛挑着郭大贤尸体,高高举起,大喝道:“贼首已死,还不速速投降!”

    声若洪雷,整个战场,都仿佛已变得静谧无声。

第二十四章 战略谋划

    郭大贤一死,部众瞬间兵败如山倒。

    有人下跪投降,有人不知所措,有人四散逃跑,还有人奋起反抗想为主将复仇。

    但这场骚乱随着卢植留在城内的伏兵尽出,迅速被控制住。

    刘备三百多骑兵只冲了一个来回,杀了一两百人,正准备继续回头冲锋的时候,战事就已经平定了。

    花了两刻钟时间,将所有俘虏押回曲梁城,卢植对吴兰王子服等人说道:“兵贵神速,趁着今夜大胜之势,应当继续出发,一举攻下河南六县,明日一早,我要在广年休整,傍晚大军要出现在广平城下。”

    众将士齐道:“唯!”

    河南六县并不是说的后来的河南省,而是泛指河水的南岸。洺水南面,滏水北面有肥乡、列人、典农、斥章、曲梁、易阳六县,是张角派在这里的前军屏障。

    这六县攻克之后,渡过洺水,就是张角的后方大营,也就是广平、巨鹿、曲周三角地,只要攻克了这三地,则黄巾就平定了。

    一时间卢植部队气势如虹,虽然经过一天赶路,又连续作战,众将士都赶到十分疲惫,但想到马上就能平定叛乱,加官进爵,军中的所有军官都非常兴奋,催促着士兵继续前进,攻打另外四县。

    其实加官进爵跟普通士兵没什么太大关系,毕竟在战场上除非立大功劳,底层士兵很难得到晋升。不过能发财呀,一路搜刮,个个富得流油,有了财富,自然愿意鼓起余勇进军。

    一夜之间,卢植部队向斥章、列人,典农、肥乡等县发起迅猛攻势。作战方式也很简单,由严政伪装成败军,诈开城门,再一窝蜂杀进去。如果没能诈开城门,则先围而不打,等后方辎重部队将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到后,就发起猛攻。

    等到天明的时候,河南六县就已经全部被攻克,后军辎重部队以及中军支援部队甚至都跟不上前军的攻城速度,等到天亮时分,上午食时,吃罢早饭,卢植就渡过了洺水,已经将广年城团团围住,两万多人马加上四万多降卒,很快将城矮兵少的广年攻克。

    如果卢植让自己人马在后面看戏,逼着降卒去攻城,很容易发生哗变。但他非常聪明,命令降卒在前方南门佯攻,只摇旗呐喊即可,主力从左右东西两门猛攻,刘关张部队身先士卒,冲上城楼,把东门打开,放官军进去。

    广年城位于洺水北岸,已经算是后方,兵力不多,只有八千多人。这其中还有不少士兵畏惧于官军人多,根本不敢死战,结果导致攻城战迅速结束,只在第一波攻击,广年就很快沦陷。

    此地虽是洺水南岸六县的后方,却是广平、巨鹿、曲周三地的前营阵地,听到广年陷落的消息,此时正在广平城县令府的张角迅速找来众将议事。

    张宝为人悍勇莽撞,一进议事厅,就大声嚷嚷道:“大哥,广年城没了,让我带大军杀将过去,灭了官军吧。”

    张角脸色惨白,摆摆手示意让他坐下。

    过了片刻,诸将坐定。大小首领渠帅约十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后来的黑山军将领,比如左髭丈八,三十六渠帅之一,张角兵败之后,带领手下藏进了黑山,后来被袁绍斩杀。还有于毒、左校、刘石、杨凤等等,都颇有武力,成为一方渠帅首领。

    不过黄巾军中最大的问题除了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外,就是缺少一个谋略家,这里面也就张角读书认字,其他人连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在内,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所以在张角死后,他的部队也很快树倒猢狲散。

    喊这些人来张角就没想过要议事,因为他们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意见方案。张角环视一圈,强忍着咳嗽的**,缓缓说道:“广年城失守,广平城池不如巨鹿,我想迁移至巨鹿去。”

    张宝大惊道:“大哥,这是为何?我们还有十多万兵马,官军也不过三万多人,怕他做甚。”

    其实张宝一直不明白之前他们攻城略地,声势如此浩大,为什么张角在邺城遇到卢植之后,就一败涂地,连本来已经在围攻的邯郸都不要了,连战连输,退守到了广平。完全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人这么多,却害怕和官军正面战斗。

    但唯有张角自己知道,他的身体恶化严重,已经吃不消军中颠簸,不得已才退到广平想休养,结果这些日子发现吃再多的药,喝再多的符水,病情依旧顽固,没有一点好转的意思。

    这让他觉得自己是遭受了天谴,已经无力回天。

    张角不由苦笑,看来是自己“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激怒了上苍,上天降下了责罚。否则的话,自己往日效果不错的符水怎么会失灵呢?

    不过如果陈暮在的话,以他现代人的知识储备,肯定能判断出张角应该是得了肺部疾病。

    古代肺部疾病称为肺痨,几乎是不愈之症,致死率极高。

    张角懂医术,所以他的符水里都参杂了大量草药。

    这些草药治疗一般的感冒发烧没什么问题,但治疗肺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天天当水喝,也没有什么效果,自然不能救他的命。

    张角明白,只要自己一死,轰轰烈烈的太平道就彻底土崩瓦解,黄巾军也会一败涂地。

    如此下去,自己掀起的滚滚洪流,恐怕危矣。

    想到这里,张角心中哀伤,难以自控。

    但他还是得为自己的弟弟和部将做考虑,悲伤的情绪只持续了片刻,脸上依旧强撑着说道:“我们虽然人多,但士兵都没有经过训练,武器刀剑也不如官军锐利,应当避其锋芒,先守城不出。反正我们粮草辎重无数,跟他们耗得起。等官军后继无力,再一举进攻,则可一战歼敌。”

    渠帅刘石问道:“良师,巨鹿虽城高粮多,但如此死守也不是长久之计,不如从将曲周的兵马也调动过来,如此十几万大军汇合在一起,等官军攻势疲惫,大军全军出击,胜算会不会就更大一些?”

    张角的三弟张梁现在驻扎在曲周,手里也有五万人马。冀州黄巾在二月份刚刚起义的时候如星星之火点燃燎原,声势非常浩大,一夜之间就有二十余万。

    再算上兖州、豫州、青州、徐州等地黄巾主力,不下百万。本来是兵分三十六路同时向洛阳进军,结果一个卢植,一个皇甫嵩,一个朱儁就将他的百万人马挡在司隶之外。

    如今卢植兵锋锐利,连战连胜,把冀州黄巾主力打掉了七八万之多,张角手里只有十多万人马了。

    听了刘石的建议,张角摇摇头:“曲周的兵马不可轻动,我料卢植占领广平之后,必然将广平作为后方粮仓。一旦卢植围攻巨鹿,曲周的兵马便可随时策应,进可作为援军解巨鹿之围,退可偷袭广平断卢植粮道,绝不可将其调来。”

    不得不说,张角的确有一定的战略眼光,毕竟能掀起那么大攻势的人,自然也不是什么蠢物。

    广平地理位置特殊,位于曲梁巨鹿南斜面,三地形成一个倒三角,作为三角当中突出来的那一部分。

    如果张角退守巨鹿,卢植占领广平之后,必然以广平为依托点,向巨鹿发起猛攻。到时候广平就是最好的粮仓基地,向前线运输非常方便。

    就算卢植没有把粮仓放在广平,广平依旧是唯一的粮道,只有通过广平,才能把粮食送到前线。

    如此洺水河对岸的曲周就非常重要,位于广平和巨鹿右侧,只要渡过洺水,随时都能进攻广平断卢植粮道,或者配合巨鹿的守城部队,攻打卢植的军营。

    这就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掎角之势。

    而且卢植还没什么办法。

    因为卢植总共就三万多点人,不管是围攻曲周还是巨鹿,都分不出人手来。除非他冒着被各个击破的风险分兵,不然就一定会被张角牵着鼻子打。

    这是张角连日来思索定下的计策。

    《鬼谷子》曾说过:“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张角显然已经摸到了谋国的门槛,能够制定出一定战略计划。从而实现战术失败,只能据城死守。战略上胜利,不用被动挨打,为以后打赢胜仗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他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卢植却比他技高一筹,早就研究过舆图地形,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局面,派出了骑兵部队做拦截。

    因此张角的谋划,显然无法得逞。

    这番隔空交手,卢植完胜。

    其实从这一方面也能看出,古代谋士的重要性。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没有一个谋士替他规划战略,使得颠沛流离二十多年,都没有一点成就。

    有了诸葛亮帮他制定计划之后,很快就夺取了益州,有了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在古代拥有一个有战略眼光的顶级谋士有多么不容易。

    就跟下棋一样,笨的人只关注于自己下一步棋该怎么走。而聪明的人,早已经在想到十几步之后,甚至几十步之后的事情。

    但下棋只关注眼前的人如芸芸众生,数不胜数。而一眼能看出几十步之后的人,却凤毛麟角,少得可怜。

    张角虽然有谋略,但依旧不能算深谋远虑,没有想到自己后路会不会断,最终只能放弃巨鹿,退守曲周,落得个兵败的下场也很正常。

第二十五章 广年对

    甲子年戊辰月乙亥日。

    其实陈暮也不知道今天到底是具体哪一天。

    不过他知道一个星期前过了寒食节,五天前则是清明节,两个节日连在一起。

    这么算的话,现在应该接近四月中旬,也就是要到谷雨的日子。

    谷雨之后,就是立夏,正式进入炎炎夏日。

    陈暮在第三天上午就进驻了广年县城,和汉朝大多数北方县城一样,广年县并不大,城高二丈,城门上方建有城楼,飞檐斗拱,庄严朴素。

    下方城门只有约一丈宽,仅能容纳四五人并行。之前攻打广年城的时候,卢植甚至都没有考虑过进攻城门。

    进入城内,是一条向斜的街道。

    广年县就建在洺水旁边,因此自洺水挖了一条水渠进入,从对角斜向流淌进来。

    从平面图上看,有点像是一个正方形斜向划拉出一条对角线,将完整的正方形分成了两片三角。

    如此房屋自然就得沿着河岸建立,造成了广年县城南宽北窄,街道毗邻河水,道路向东北和西南倾斜的奇特景色。

    从南门口进去之后,沿着街巷走,就得偏向右上方前进。

    这条路显然是广年的商业街,两侧建有平房或者二层小楼,商铺林立,酒楼、饭店、布庄、客栈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章台馆。

    章台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就是汉代的娱乐场所,出自《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这个成语。因为西汉时长安章台街有很多妓馆,因此这类形式的地方就逐渐被称为章台馆。

    不过章台馆的形式还是有别于妓院,硬要说的话,此地有点类似于唐宋时朝的教坊,里面的人虽然被称为妓女,但都属于卖艺不卖身。

    汉朝卖身不卖艺的地方叫做女闾,由春秋时管仲发明,到汉朝还没有完全流行开。

    当年曹操进入宛城的时候,还曾经询问过此城可有妓女,很多人知道他喜欢别人的老婆,从而联想到他特别好色。

    这倒是冤枉了曹操。

    因为汉朝时的妓女是歌舞表演者,不是大家所想的那种女子,二者不是一个概念。

    换一个比较明白的词汇,就是艺伎。

    所以曹操那个时候可不是想寻花问柳,而是单纯地只是想看看歌舞表演而已,结果莫名其妙就被黑了一把,属实比窦娥还冤。

    陈暮沿着街巷策马缓缓前行,好奇地左右观看这座独特于冀州的斜角城市。

    他见过幽州县城的粗犷,也见过北方的辽阔。像是大江东去的豪放派,在平原上建起一圈无规则的城墙,城内的建筑物凌乱摆放,房屋与房屋之间隔得很远,道路宽敞,人来人往随意流动,街面上甚至能跑起马来。

    这其实也是汉朝北方边塞城市的常态,因为幽州地广人稀,所以城市可以建得相当大,而且幽州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和马车,因此城市的街道也必须宽阔,这样才能容纳马匹奔腾。

    而冀州是中原区域,也就是后世的河北区域,从炎黄上古时代开始,就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人口较多,城市建造也非常规律,主要以平缓严谨,粗壮质朴为主,与江东地带较为细腻含蓄、幽静雅致的园林结构形成一南一北两派不同的风格。

    广年城连章台馆都有,也恰恰说明这里商业繁华,是经济相当不错的地方。

    从地图上也能看出来,这里北连广平巨鹿,南下邯郸邺城,水陆交通非常发达,可以作为货物运输集散地,经济状况比较好也很正常。

    陈暮甚至看到了不少青楼豪宅院落。

    汉朝时说青楼这个词,是豪门大院的意思,比如曹植的《美女篇》中,写有“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高大的宅门了两道门栓。

    形容诗里的人是豪门望族之女,并非说人家是妓院女子。

    沿着街道一路前行,穿过河上的桥梁,来到城西,陈暮和几个护送他的士兵在一处可以堪称豪华的宅院前停下。

    这宅院大门破败,积落成灰,屋檐下蜘蛛网没有清理,显然很久没有人打理。

    刘备在门口等着,引领他进入门中。

    陈暮一边缓缓前行,一边观察着这座宅院里的情形。

    青石板铺成的砖瓦地上能看到缝隙间暗红色的血迹,左右两侧回廊梁柱破败腐朽,上面留有刀劈斧刻,对这些木质结构的房屋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一路行来,能看到原本做工精致的院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处都是破损的痕迹,瓦片散落,门窗毁坏,屋里攒了一层厚厚的灰。

    整个前院,甚至没有一处完好无损的地方。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绝世美女的脸上被人划出一道很长的刀疤一般令人惋惜。

    等穿过了前院,到中庭的时候就更加令人不舒服。

    四下扫视,院子里花蕊与杂草齐生。

    石斛、萱草、蔷薇、蓬蒿等植物快速生长,无人修剪的情况下,居然衍生出一片片荆棘丛。

    在杂乱无章的荆棘丛里,甚至隐约能看到数块白骨。

    可以想象,这里的花草是用什么施的肥。

    刘备注意到陈暮望着那荆棘丛里的白骨沉默,感叹唏嘘道:“听人说,这里原来是广年巨富王家的宅子,闹黄巾的时候,王家很快就被贼人攻破,屠了满门,着实可怜。”

    陈暮摇摇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如今这世道黑暗,人命贱如蝼蚁,自涿县出发,我反倒看到了太多,也看淡了许多。”

    “四弟能这么想就好了。”

    刘备引领他穿过中庭,进了宅院主厅。

    汉朝时房屋的主厅和后来明清时房屋的主厅差不多,不过左右两边会客的地方从椅子换成了桌案,客人可以跪坐在桌案后面,主人的位置则正对着大门,中央空出一小片区域供歌伎演奏,一般是用来请客人吃饭欣赏歌舞的地方。

    但此时同样一片狼藉,两侧雕刻着精美图案的楠木梁柱迸裂开,桌案被劈成两半,用来跪坐垫脚的垫子上全是灰黑和血迹,唯有旁边两处稍稍干净些,应该是刘备早上临时清理出来。

    两人各自找了块干净的垫子跪坐下,刘备说道:“这两日连番奔袭数县,你二哥三哥早已疲倦不堪,现在已经睡下,就莫要叨扰他们了。”

    陈暮看到刘备同样一脸倦意,说道:“大哥亦是劳累两日,不去休息吗?”

    刘备笑道:“军中还有很多士兵没有休息,我又怎么能够休息?等安顿好他们,我这个主官才能休息啊,不然的话,谁来替他们安排食宿呢?”

    其实刘备自己那三百多人早就安排去休息了,他刚才是去指挥另外那两千多名新降的士兵,为他们安排事情做。

    不过让他很诧异的是,这两千多名士兵居然已经有大半穿上了小札甲,拿上了环首刀和搠,装备十分精良,堪比正规军。

    汉代札甲分为大小两种,小札甲是如今大汉正规军穿的普通铠甲,由铁片编缀而成,没有头盔,像个马甲一样只保护前胸和后背。

    大札甲保护性则更加全面,像一条装满铁片的连衣裙,上到颈部,下到小腿,进行了全方面覆盖。头上再戴上头盔,除了面部和脚没有保护以外,防御力很强,只有将领才有资格佩戴。

    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士兵,大多都是身披小札甲,头上带布帽,手上拿环首刀或者搠矛之类的武器。

    而将领级别则是穿大札甲,头上戴有胄。虽然武器有点五花八门,斧锤刀枪戟钺勾叉什么都有,但大部分装束还是非常符合史实,有一定参考价值。

    对于刘备的疑问,陈暮给的解释则是这些装备都是淘汰下来的次品,赵琳见他们的新兵士卒没有装备,就送给他们了,如此糊弄过去。

    刘备虽然将信将疑,但也没有在这方面多做计较,毕竟谁会嫌弃自己的军队装备好呢?

    陈暮说道:“既然军中事务都已安排好,大哥不如先去睡一觉吧。”

    “四弟似乎有话要对我说?”刘备询问。

    “呵呵,还是瞒不过大哥。”

    陈暮笑了笑,脑袋里却在构思话术,该怎么和刘备谈接下来的正事。

    刘备笑道:“贤弟,你我为兄弟,有什么话直说即可。”

    陈暮想了想,缓缓说道:“大哥,弟是想问,如今您对这乱世有何看法?”

    “看法?”

    刘备纳闷道:“能有何看法,待黄巾平定,江山自然稳固。”

    陈暮又道:“既如此,大哥以后想何去何从?”

    “自然是朝廷任命我去哪,我就去哪。”

    刘备一脸向往道:“最好是让我去幽州边塞,与我那同窗兄弟公孙伯圭一般,驰骋边关,纵横睥睨,将来在墓碑上能提一句大汉征北将军刘侯之墓,我就心满意足了。”

    就一个征北将军给你打发了?

    陈暮心里想笑。

    现在还算是东汉,军制没有太大改变。将军等级由上到下,是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四将军这八个最为尊贵,其他的将军则属于杂号将军。

    四征将军就在杂号将军之列,属于最低等的将军,要到曹操掌权之后,才会把品秩提升上去。另外还有四镇将军,四平将军,四安将军,现在连杂号将军都不是,因为这三种将军称号还没有产生,同样要到曹魏时期才会有。

    杂号将军虽也是秩二千石大员,跟卢植现在的五官中郎将权力差不多,按照品秩,仅次于三公九卿和八将军之下,勉强算是高级官员,但这样的志向对于一个未来要当皇帝的人来说,还是太小了一些。

    想到此,陈暮摇摇头:“大哥,我的看法与你却是完全不同。”

    “哦?”

    刘备不解道:“因何?”

    陈暮一语道破天机:“因汉室已倾颓,已到了如王莽篡逆,群雄并起之时。”

第二十六章 广年对(2)

    王莽篡逆,群雄并起?

    刘备骇然说道:“四弟,不可胡言乱语。如今世道虽乱,但朝廷依旧有掌控之力,待收拾山河,重定乾坤,这天下可依旧是大汉江山。”

    他是汉室宗亲,虽然他这个头衔没有给予他任何好处,大汉江山也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这就好像后世地域维护一样,你生在某个地方,天天骂这个地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房价高物价高工资低,但如果外地人骂,心里必然不舒服,要站出来维护。

    这就是所谓的自己人可以黑,外人不能黑。

    刘备现在的心理也是如此。

    大汉江山的确跟他没关系,可他姓刘,祖宗是刘邦,当然会下意思进行维护。而且也不会去真正思考大汉朝会不会灭亡的问题,因为站在他刘家子孙的角度去想,必然是希望这个朝代永远流传下去。

    然而陈暮却表情十分严肃地说道:“大哥,你也跟着卢植先生拜读过经书,写过文章知晓天下大势,见识不该如此短浅。黄巾之乱虽然现在很有可能要被平定,可是你该明白,陈涉吴广的起义也很快被平定,可秦朝的天下太平了吗?如果现在天子将卖官鬻爵的钱财全部拿出来,抚恤士兵和各地难民,江山也许还能稳固几十年。但这依旧属于治标不治本,只要朝廷一直如此黑暗,地方就会一直民不聊生,那么造反起义者依旧会层出不穷,源源不断。再加上天子昏庸,居然下令各地豪强自己组建兵马抵抗反贼流寇,这无异于是把兵马的权力让给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再过几年,恐怕这些手握兵权有朝廷任命官职的正规军,反倒会变成最大的贼寇。”

    东汉末年其实就是死循环烂摊子,皇帝、宦官、外戚、官吏、豪族无不对百姓进行残酷剥削。

    汉桓帝的妻妾多到五、六千人,其他在宫中服役的更兼倍于此。

    汉灵帝的贪婪更胜过桓帝,他把原有的卖官制度扩大执行,每品官都有定价。如果买官的人当时拿不出钱来,还可赊欠一下,到任后再加倍缴纳。造成当时地方官吏贪污成风,疯狂压榨百姓。

    那时有“官非其人,政以贿成”的说法,《后汉书·贾琮传》言:“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

    黄巾刚破,汉灵帝就以修宫殿为借口,大肆加税。

    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宦官张让、赵忠劝说汉灵帝聚敛天下钱,名曰“修宫钱“,每亩十钱,用来修宫室、铸造铜人。又下诏令州郡出纳材木文石,送到京师。大郡二三千万,小郡一两千万,全国七八十余郡国,敛财达百亿之巨。

    这些钱可都是积压在各郡的太守头上,各地太守无奈,就只能继续向百姓收税,剥削地方,搜刮民脂民膏。

    有的太守学汉灵帝,在地方卖买低级官职来收敛钱财。

    有的太守为官清廉,像后来的巨鹿太守司马直,被这笔钱逼得吞药自杀。

    还有的太守则会找地方豪强帮忙,让他们出钱。

    可豪强怎么可能会白出钱?

    于是在被地方官员逼着缴纳一定“税收”之后,各地贵族、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富商也开始加入到了这场狂欢里。

    以前只敢小规模侵吞百姓的土地,现在则直接肆无忌惮,疯狂侵占田地,役使农民,敲诈勒索,奢侈踰制,几乎是进行竭泽而渔的剥夺。

    各地百姓被迫无奈,纷纷破产逃亡,饥寒交迫,求生无路。

    这种由上而下的矛盾一直从汉安帝时期就积攒,到了今年彻底爆发,造成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

    其实从汉末的发展演变也能看出问题所在。

    汉灵帝除了当吸血鬼搜刮财物以外,最大的两个昏招一个是在黄巾起义时允许地方豪强组建军队,另外一个是重置州牧制度。

    前一个造成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比如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都是得益于地方组建军队这项政令。

    而后一个则实质性造成了三国,由于州牧制度导致各地州牧在本州权力跟皇帝没什么区别,如此扩军、征税、任命官员,兼并地方豪强组建的军队,最后扩展到一个国家。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十八路诸侯讨董之后,曹操占领兖州,自立为兖州牧,南征北战,吞并了北方大量地方势力,最终建立起曹魏政权。

    从这两点也能看出,汉灵帝两个昏招对于朝廷掌控地方打击有多大。

    虽然由于这两项政令,让各地叛乱逐渐被平息,但可以说伤敌八百,自损两千,直接导致地方势力坐大,朝廷的权力缩小,实质性地将汉代朝廷变成了周王室那样,没有实权的吉祥物。

    不过陈暮作为一个要游说刘备起割据想法的谋士,当然不会说未来天下会三分,毕竟现在还没有州牧制度,地方权力也仅限于一定的兵权而已。

    超前一步是聪明人,超前十步那就是疯子,会被人当成鬼上身请巫师施法。

    因此陈暮只讲了汉灵帝开放各地兵权的危害,而没有说以后会出现州牧制度,对天下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但即便如此,刘备也是面色不愉,反驳道:“四弟休得胡言,天子虽荒唐,但朝廷仍有杨太尉、袁司徒、张司空三位忠正廉明之士在,还有逯乡侯、刘君朗、张司农、邓太仆等忠君爱国之人扶持朝政,有他们在,朝廷必然能拨乱反正,恢复乾坤。”

    杨太尉就是杨赐,这个月才刚刚被罢免,由于古代信息不发达,刘备还不知道。司徒则是袁隗,也就是袁绍和袁术的叔叔。张司空则是帝师张济,不是张绣的叔叔,而是东汉名士,皇帝的老师,前两天去世了,由司农张温补上司空的位置。

    至于逯乡侯、刘君朗、张司农、邓太仆这些人,分别是光禄勋刘宽,宗正刘焉,大司农张温,太仆邓盛,不过今年都各有人事变动,比如张温迁司空,杨赐被罢免后,由太仆邓盛担当太尉的重担。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朝廷里,刘备远在冀州打仗,当然不清楚这些。不过他说的这些人,也的确算是党锢之祸后,勉勉强强还能称得上正直廉明的臣子。

    但要知道这些人的权力是谁给的?

    汉灵帝目前依旧掌控着中央,只要他是个昏君,那臣子再正直廉明有个屁用?

    更何况朝廷也就这几个人能看,其中刘备看好的刘焉还是万恶之源,自己就怀着篡逆之心,其他诸如大鸿胪曹嵩,廷尉崔烈,卫尉董重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么是靠外戚上位,要么靠买官上位,这样的朝廷能好才怪。

    只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陈暮知道朝廷一系列的举措会给地方带来什么灾难,也知道朝廷上的皇帝和臣子都靠不住,可是当时的人哪里清楚?

    就连曹操这样远见卓识之人都要到董卓之乱后,才明白世道变了,又到了秦失其鹿的时候,更遑论目光没有曹操长远的刘备?

    因此刘备根本不听陈暮的劝言。

    陈暮见他不信,思索片刻,就打消了劝刘备有早做自立打算的念头。

    他原本是想告诉刘备,以后时局会更加动荡,应该趁此机会立下战功,有了一定官职之后,再想办法买个更大的官,等天下大乱的时候,可以有一块地盘休养生息,不至于到后来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但现在刘备根本不听劝,那就只能换另外一种方式来说。

    陈暮于是说道:“既然大哥不信,那权当是愚弟胡乱言语,不要当真。不过大哥素有仁义之心,如今各地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以后如果大哥想保国安民,心中可有良选?”

    这是在问以后刘备要是去当地方官,想去哪个地方?

    刘备毫不犹豫道:“自然是幽州。”

    衣锦还乡嘛。

    谁不想回到家乡光宗耀祖?

    陈暮说道:“之前我曾问过大哥,志向几何,大哥说做一方刺史足矣。我劝大哥要想得更远一些,要做刺史,就得立功劳。做了刺史之后,还得有更好的志向,做太守、将军、九卿,是与不是?”

    “不错。”

    刘备点点头:“所以自那以后,我就更改了志向,希翼如果能当上刺史,未来还能更进一步当太守,将军,在墓碑上提汉故征北将军刘候之墓。”

    “那么请问,以大哥如今帮助卢将军平定广平六县的功绩,能官至几何?”

    刘备迟疑道:“约莫能做个县令?”

    他本来就是六百石的中郎官,如果只有现在的功劳的话,就算有卢植的推荐,也顶多是平调当个六百石县令,不可能做刺史。

    “那平定张角呢?”

    “这是件大功劳,虽然师君为首功,但我若是可以先攻入广平城内,刺史应当可期。”

    刘备踌躇满志,这些日子他带着关羽张飞拼命杀敌,每次都冲锋在最前线,就是为了多立战功,达成将来朝廷任命他为一方刺史的功劳。

    以一介白身想一步登天,当上刺史,也的确只有平定贼首那么大的功劳才能做到。

    虽然朝廷论功行赏,卢植肯定是首功,但他要是能生擒张角,或者率先攻入城内,那就是奇功一件,再加上卢植举荐,没准真的可以当上刺史。

    如果刺史没有空缺,当个实权地方郡丞、上县县令、郡长史、都候也不错。

    毕竟刺史名头听着大,在汉朝其实就是个风闻奏事的监察官而已。同为六百石的地方县令、郡丞、长史的权力都要比刺史大很多,并不是很多人想的一州长官。

    不过刘备其实还不知道,自黄巾以后,朝廷给予地方刺史的权力开始越来越大,最后发展到居然拥有了人事任免权的地步。

    以往各地太守县令都由朝廷任命,刺史只有弹劾地方官员的权力,而没有罢黜官员的权力。如果发现某地太守县令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刺史可以上奏朝廷,由皇帝和三公检验,才能对这位太守县令进行处置。

    而黄巾之乱后,地方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中央监管力度变弱,很多州的刺史趁虚而入,接过了朝廷人事任免权。

    有了这项权力,短短几年间,刺史就由原来的监察官变成了一州之地的长官。

    到中平五年,也就是188年,刘焉干脆向汉灵帝建议把刺史改为州牧。

    汉灵帝居然同意了这个荒唐的请求,这其中也不免有很多地方的刺史已经拥有了实质性的州牧权力,尾大不掉,干脆顺势而为的原因。

第二十七章 广年对(3)

    “可若是张角短时间内难以平定呢?”

    陈暮又问。

    刘备不解道:“师君兵锋正盛,怎么可能无法平定?”

    “兵者,锐气也。卢将军连战连胜,士气正旺。张角要是聪明,就绝对不会和卢将军硬碰硬,而是选择坚守城池,挫败官军锐气。”

    陈暮说道:“我曾经谈上中下三策退敌,张角既没有选择上策反间计,也没有选择中策水淹计,那他必然会选择下策守城。不过我料其短时间内也会吃败仗,因为卢将军派了骑兵断其后路。”

    广平城其实就是广平郡的治所,和巨鹿城是巨鹿郡的治所一样,二者相当于两个地方市的市区,却离得很近。而且广平城的城池也比普通县要高一些,卢植没那么快攻进广平。

    陈暮虽然不清楚历史上卢植是怎么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广平巨鹿曲周三地攻克,并且在六月的时候将张角围困在广宗县,但他能结合实事进行分析。

    第一,张角为什么不逃回自己的巨鹿老家?

    原因是因为卢植派骑兵偷家,断掉了张角的后路,让他没办法选择撤退到自己的大本营里。

    第二,张角为什么会放弃广平?

    看舆图就知道,广平城和广年县一样,都是建在洺水旁边。

    一个是在下游,一个是在上游。如果卢植大军有船的话,就可以顺水而下,直接开船进入广平城里,几乎没有险可守。

    如此一来,张角就只能退守曲周。

    第三,万一在撤军曲周的路上,张角被卢植的骑兵和步兵夹攻呢?

    那么当然就只能继续撤,撤到广宗县去。

    这就最终演变成了历史里的那一幕,张角率军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然后就被左丰索贿。

    历史上只寥寥几笔,宣扬卢植连战连胜,张角被打得溃不成军。最后是因为阴险小人左丰的原因,才导致攻打张角失败。

    却远远不知道,现实当中卢植和张角进行过多少次交战,用了多少计谋。

    如果卢植不派骑兵抄张角老家,以张角在巨鹿的势力,会那么快就败?

    如果不是广平地理位置不好,张角会不在广平死守?

    如果不是卢植追杀他撤退的部队,张角又怎么可能会退到几百里外的广宗去?

    历史书上没有写的一幕幕在陈暮面前徐徐展开,窥一斑,而见全豹。他犹如拥有了一双天神般的眼眸,立于云端之上,通过无数蛛丝马迹,草蛇灰线,猜测到了那些没有被写进书的故事。

    既然已经可以预料到接下来的事情发展,那陈暮自然就得顺势而为,帮助刘备做更多的规划。

    也许有人说,既然你已经预料到了张角的后果,那为什么不干脆帮刘备截杀张角,帮助他立更大的功劳,捞到更大官职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

    因为这是大势,无法改变。

    除非刘备军的人马不是三百精锐加两千新兵,而是有最少三千骑兵加两万精锐士卒。

    不然的话,靠他这点人想阻拦张角十多万兵马撤军,犹如白日做梦。

    而且卢植显然也预料到了这一切,不然也不会派骑兵拦截。

    但他的兵也还是太少了,三万战兵对抗十几万,能打赢就很不错了,还想着击杀敌方主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事情会按照陈暮预想的方向发展,但他却因为自己的力量太弱小而无法改变。

    这就好像你是一个医生,明知道有个病人得了癌症会很快病死,但因为你也没有治疗癌症的药物,所以你无法拯救这个人是一个道理。

    刘备听着不是很明白,问道:“既然张角会败,又怎么短时间内不会败。四弟,你到底想说什么,我都被你搞糊涂了。”

    陈暮迟疑片刻,还是说道:“张角不敢和卢将军正面打,必然会守住城池。这是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很容易发现变故。所以我想跟大哥说的是,等攻打完广平之后,大哥应当向卢将军请辞,往南去投皇甫义真将军。”

    这算是终于绕到主题了。

    “砰!”

    刘备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指着陈暮气道:“四弟,你怎么可能说这种话。让我在师君艰难之时离他而去,我刘备万万做不到!”

    陈暮无奈。

    绕了那么多圈子,到这里的时候,终究是绕不开。

    他就知道刘备会生气。

    历史上刘备和卢植的关系,其实就只有刘备少年时和公孙瓒、刘德然、高诱等人在卢植门下当了一年多学生,关系不至于多亲密。

    但要考虑到,这是汉朝。

    汉朝传承儒家法统,以孝治天下,从西周姜子牙留下的《太公家教》当中就汲取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

    荀子定下“天地君亲师”,被董仲舒强化为“三纲五常”,成了汉朝儒生必须遵守的纪律。

    因此在儒家学之中,老师是像父亲一样的存在,连皇帝都不能免俗。因为他如果想要当好这个皇帝,就首先得向天下人做好表率,表示自己是一个孝顺的人,才能维护好形象。

    像今年刚刚去世的司空张济,在168年汉灵帝刚刚继位的时候,被太尉杨赐介绍给汉灵帝当老师,从那以后,就一直受到汉灵帝的尊敬。以布衣之身,短短11年之内,就一路青云直上,到了三公之一的司空位置。

    而且他这个司空还不像汉灵帝朝别的官员那样升迁频繁,一待就是五年,从179年一直到184年今年去世,都没有变动过。

    在张济死后,更是赐关内侯,再封其子张根为蔡阳乡侯,荣宠不衰。

    还有太尉杨赐,同样也是帝师之一,这位跟张济比起来,都可以算是天降猛男。

    公然顶撞汉灵帝,痛斥汉灵帝卖官鬻爵,收敛私财,黄巾起义后,在朝堂上和汉灵帝争辩,把汉灵帝气得不行。

    然而汉灵帝每次生他的气时,就找借口罢了杨赐的官,但过后不久,又给他恢复,如果在他罢官之后,原来的官职被人顶替了,那就给他另外一个三公九卿的位置。

    除了卫尉和宗正没干过,这位仁兄几乎在三公九卿上转了个遍。

    最严重的一次,是杨赐上书弹劾汉灵帝几个宠臣,张让赵忠乐松等人,汉灵帝十分生气,于是就把蔡邕给流放了......

    蔡邕估计当时候就一头问号。

    要知道蔡邕那时是卷入了另外一场事情,被酷吏阳球诬陷。汉灵帝自己也知道他冤枉,还让他上书陈述一下被陷害的经过,并没有打算迫害他的意思。

    结果刚好杨赐在这个时间点触了汉灵帝霉头,又想到蔡邕以前也经常直言劝谏。治不了师父,还治不了你蔡邕?

    于是就找借口把蔡邕给流放到了朔方......

    杨赐虽然当时候也被罢了官,丢到太学去教了几个月书,但同年12月,汉灵帝就亲自去太学又把杨赐请出来,尊为国三老,继续做九卿高官。

    如此多“劣迹斑斑”,这要是换了其他官员,不是汉灵帝的老师,恐怕尸体都凉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古代特别是汉代儒学最正统的年代,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因为他教过你多久的书,也不是你们有多少感情,而纯粹就是一旦有师徒名分,那你就必须要把他当父亲一样尊敬。

    卢植在十年前教了刘备一年书,以现代人的眼光,恐怕早就把这个师父忘到了九霄云外。可在当时人的眼里,你要是敢忘了自己的恩师,那就是不孝顺,是品德败坏之人。

    不孝顺的人犯的罪名,可比杀人罪严重得多,不仅要坐牢,还要被所有人歧视。

    以后世的刑法来看,显然难以理解,但在汉朝的确是这样。

    陈暮苦口婆心劝道:“大哥,并非是在卢将军危难时刻而去,而是我料定张角不敢和卢将军正面打。必定据城而守,张角在巨鹿等地经营多年,城池内粮草众多,攻城之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打完。如今皇甫义真将军兵少将寡,战事必然不顺,正需要你的帮助。”

    刘备生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他知道自己能走到现在全凭四弟的谋略,所以不会对陈暮有什么意见,但在这件事上,他十分固执己见,摇摇头,心平气和地说道:“四弟,此事背离师道,必不能行,请勿复言了。”

    “可大哥该明白,如果大哥能南下去颍川,则能帮助皇甫义真将军破敌,又是大功一件。等平定了颍川黄巾贼,再回豫州,助卢将军大破张角,数件功劳加于身,刺史之职可期矣。”

    陈暮这个策略,又是一个打时间差的办法。

    在他的记忆中,卢植军一开始顺风顺水,三万大军攻城拔寨,连破张角数座城池,打得张角溃不成军。

    但在广宗却被拦住,旷日持久达两个月,到六月份左丰来索贿,都还没有击破张角。

    而皇甫嵩那边战事一开始不顺利,现在还被围困在长社,要到五月份夏季来临,火烧长社,才能够击败波才部队,完成在颍川的逆转攻势。

    所以现在离开卢植,前往豫州的话,刚刚好赶上这场大战。

    皇甫嵩吃肉,刘备捞点汤喝,功劳不断积攒,再加上陈暮藏了一笔私房钱准备买官,就是将来加官进爵的资本。

    如果能跟着皇甫嵩击破了豫州黄巾贼,差不多已经是七八月份,到时候卢植已经被撤换,董卓兵败,就又能跟着皇甫嵩北上捞击破张角三兄弟的功劳。

    这几乎是一条立功的完美康庄大道,时间线把握得极好。

    因为冀州和豫州,其实就是后世的河南和河北,两地并不遥远,从邯郸到许昌也不过300多公里距离,如今四月份从豫州出发,五月份就能到,时间刚刚好。

    到时候有了南击豫州黄巾,北破冀州黄巾这两份大功,再加上向西园捐献财产,以刘备的年纪,做千石相国或者两千石太守不太可能,但捞个六百石刺史,没准还真勉勉强强可以做到。

    然而刘备依旧不肯,站起来道:“好了,四弟。连日奔波,你已经疲倦,去休息吧。黄巾都尚未破,何谈加官进爵之事,此事以后再议吧。”

    陈暮就不说话了,没办法,很多时候就算你制定的策略是正确的,但这不符合古人的价值观,人家自然也不会去做。

    就好像曹操明明已经大势在握,掌握了大半个北方,手下群臣纷纷向曹操劝进,但曹操依旧不愿意废献帝自立,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这其实就是古人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因为曹操把自己定位为匡扶汉室的周文王,所以他哪怕人臣之位已到极点,依旧想要保留名声。即便明知道自己死后曹丕会做什么,只要自己生前没有篡逆,那他仍然是大汉的忠臣,在对汉朝尽忠这件事上,没有任何污点。

第二十八章 广年对(4)

    陈暮劝不动刘备。

    不管是侧面绕圈子,旁敲侧击告诉刘备大汉快不行了,让他早做准备。

    还是直奔主题,让他离开卢植去找皇甫嵩,都不行。

    因为这两件事都背离刘备价值观。

    别看刘备后来颠沛流离,依附过不少人。

    但要知道,投奔是投奔,投降是投降,二者是两个概念。

    在刘备一生流浪的生涯之中,他投奔过曹操,投奔过袁绍,投奔过刘表,投奔过很多人。

    但唯独没有投降过任何人。

    因为在古人的认知里,投奔就是去做客,当你的客人,二者关系至少在名义上对等。

    比如刘备第一次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向汉献帝帮刘备请封,封刘备为豫州牧。

    而当时曹操的官职是什么?

    是兖州牧、司隶校尉。

    在官职上,刘备和曹操几乎对等,没有谁高谁低的差别。

    而投降,就是成为你的臣子,你的附庸。

    要是刘备当时候是投降了曹操,而不是投奔曹操,曹操会帮刘备请封为和自己品秩大小差不多的官?

    用脚指头想都不可能。

    所以投奔可以,投降却不行。

    同理。

    现在刘备在卢植账下。

    卢植是他的老师,他可以离开别人,是因为别人和他的关系对等,双方没有从属关系。

    但和卢植有。

    他们有师生关系这个牵绊在。

    一旦刘备离开了卢植,去投奔皇甫嵩,那在道义上,就属于背弃师长,说严重点,都可以算是欺师灭祖了。

    除非卢植亲口下令让他去支援皇甫嵩,这样就是尊师命,反倒是一种尊敬师父的体现。

    但不管是以刘备的身份还是陈暮的身份,都不可能去找卢植要这份命令。

    主将看得起你,是你的幸运。

    你要是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和主将谈条件的资格,想要得寸进尺要更多的东西,那就是典型的不识抬举,白眼狼的行为。

    任何一个主将在发现自己器重的下属居然有想要投靠别人的打算,都会觉得不高兴。

    就好像你在公司被上司看重,你却一门心思想去别的部门,那上司脸面何在?

    因此在这两点上,不管陈暮从哪个角度去劝说刘备,都行不通。

    不过陈暮也不会在这方面做计较,一定死缠烂打要刘备接受自己的提议。

    谋士嘛,其实就是参谋。

    至于老大愿不愿意听你的,是他的事情。

    你的事情,就是把分内的任务做好,把最好的方案拿出来就行。

    如果老大不听从你的方案,除非你另起炉灶自己当老大。不然的话,那就老老实实听天由命吧。

    反正爱笑的男孩子运气肯定不会太差,刘备既然能当一国君主,机会总是会有的。

    二人出了厅堂,刘备摇头说道:“四弟,我知你的提议是为了我好,若是别人,我必然听从你之计策。但让我离开老师,我万万做不到。此事你也不要放在心上,先去好好休息吧。”

    “嗯,我知道。”

    陈暮点点头,正准备说一些自己并没有放在心上的话语,还未等他说,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发生什么事了。”

    刘备疑惑不解,迈步走到中庭。

    陈暮跟在身后,发现外面走进来七八个士兵,提着扫帚和水桶,领头的人正是之前被刘备救下的那中年汉子。

    那人姓胡,叫胡志,广平武安南乡人,本是有几亩田的自耕农,后来妻子患病,他不得不把田地出售给当地豪强为妻子治病,结果病没治好,田地也没了。

    无奈之下,他带着两个儿子当了豪强的田奴徒附,黄巾起义时,他依附的豪强被人杀了,粮食也被人抢走,被迫之下,不得不跟着人造反。

    刘备军破了罗市贼,俘虏了他们这些小卒,当时胡志惶恐自己和两个儿子会被杀,惊惧之下脸色苍白,冷汗直冒,让陈暮怀疑他得了瘟疫,差点当场把他抛弃。

    还好刘备安抚了他,把自己的马让给了胡志,如此仁义举动,收拢了那一千多降卒。

    从那以后,胡志就跟自己两个儿子说,他们一家三口已经把命交给了刘中郎,以后刘中郎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由于在易阳劫掠仓库时不错的表现,抓到了十几个想偷跑的降卒,陈暮对胡家父子非常满意,就任命胡志为新兵一个屯长,两个儿子各为伍长。

    按照之前陈暮下达的命令,胡志等数名新来的屯长现在正应该在城外操练新兵士卒,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中郎,军候。”

    胡志看到刘备和陈暮,慌忙行礼。

    刘备诧异道:“胡志,你来此做甚?”

    胡志弯着腰,露出讨好的笑容:“回禀中郎,小人本在营中操练士卒,早训结束之后,吃罢午食,就想着来寻中郎求些事情。到了府上看到门庭败落,无士兵值守,便想着打扫一二,为中郎站岗立哨。”

    刘备连连摆手:“我不过是军中一普通中郎官而已,又不是什么将军校尉,哪需要部曲把守。尔等只需精心操练,待日后杀敌建功,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陈暮却说道:“胡志,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胡志略微迟疑,见刘备和陈暮都在等着他开口,便忙不迭向身后招了招手,后面走进来一个半大孩子,衣衫褴褛,瘦骨嶙峋。

    “中郎,军候。这孩子叫武旬,是我一同乡之子,之前在半路上遇到,父母在易阳被火烧死了,我见他可怜,便藏在了军中。我知道小人自己都朝不保夕,更何况还去心疼他人,只是他父母与我也算旧识,我实在于心不忍......”

    胡志拉着那孩子当场给刘备陈暮跪下。

    其实这孩子的确是胡志的同乡,也是武安人,但胡志和他并不认识。

    冀州是黄巾的大本营,这里很多百姓都是太平道的信徒,武旬就出生在一个信徒家中。

    黄巾起义之后,武旬的父母参与了造反,结果易阳城大战,陈暮下令放火,武旬的父母就在大火中丧生,唯独他活了下去。

    官军看武旬的年纪就知道不是黄巾反贼,就给他放了。

    但孩子也就十一二岁,哪里能自己一个人活下去。刚好遇到胡志,出于同乡的情怀,哪怕不认识,也咬牙把他收入了刘备军里。

    像这种年纪小的孩子在黄巾军甚至在冀州各地到处都有,父母死后如果没有其他亲属宗族或者同乡扶持,就只能当流浪儿,一般要不了多久就得饿死。

    刘备陈暮他们从幽州一路走来,在路边看到这样流离失所,没有家园的流浪儿童何止数十,成百上千都有了。

    不过汉朝时同乡情谊和宗族情谊非常牢固,胡志看在同乡的情面上收留了这名叫武旬的幸运儿。

    所以严格来说,陈暮就是武旬间接的杀父杀母仇人。

    听到胡志的话,陈暮瞳孔微微一缩。

    他让刘备在城里放火,原因在于孟震的前锋军人少,无法掌控局面。

    火势一起,城内大乱,黄巾军就很难积蓄力量抱团袭击。

    事实上那场火也的确达到了效果,于羝根到头来也不过聚集了几千人。大部分的人马都因为火势起来,各自逃窜而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能力。

    虽然事出有因,可不管怎么说,武旬的父母也的确是因为那场大火而死,陈暮总归是要负一些责任。

    哪怕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陈暮现在的身份是官军,而他们是反贼。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

    但父母是反贼不假,孩子是无辜的。

    如果没有胡志的话,武旬大概也就只能饿死这一条路可走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是个无解的命题。

    只能说,这吃人的世道啊......

    陈暮摇摇头,把脑子里的胡思乱想去掉,目光看向刘备。

    刘备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唉叹一声,上去把二人拉起来,责怪道:“胡志,你既是我军中士卒,便是我之手足兄弟。你同乡之子,亦是我之亲人,我怎么会责骂自己的手足,赶走自己的亲人呢?以后这孩子就跟着你吧,务必要将他照料。”

    胡志大喜过望,感恩戴德道:“谢谢中郎,谢谢中郎。我虽年老体衰,但亦知忠义。是中郎给了我一家三口和这孩子饭吃,我也希望能为中郎出点力气,不能杀敌时,请允许我为中郎清扫庭院,站岗巡逻。”

    刘备本想推辞,但胡志心里过意不去,一定要如此,无奈之下,他也只得同意。

    其实三国几位君主当中,刘备曹操孙坚孙策的武力值都不低,孙坚孙策刘备就不多说,马上打来的天下。

    曹操也是位猛人,《三国志·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这又是个误会曹操的地方,很多人以为是曹操怀疑吕伯奢要举报他,所以才杀人一家。实际上是吕伯奢的儿子和门客真的要把曹操抓了献给董卓,这才奋起反抗。

    除了这段记载以外,曹魏骠骑将军孙资的玄孙,晋朝史学家孙盛的《异同杂语》中记载,曹操曾经刺杀过张让。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曹操曾私入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三国时期能干出大事业的,除了聪明过人,有绝佳的智慧以外,武力值也都不低。

    所以刘备虽然现在有两三千人马,但他和关羽张飞一起驰骋,向来都不带护卫。

    毕竟就算有人想来刺杀他,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武力比不比得过他们。

    不过胡志一番心意,推辞掉难免伤了他的心,刘备也只能勉强同意,答应了他给自己看家护院的请求。

第二十九章 论仁

    胡志离开后,陈暮皱起眉头:“大哥,你真要收留那孩子?”

    刘备叹气道:“那孩子内无亲人,外无宗族,若是不让胡志收留,很快就会饿死。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吧。”

    “可是他的父母皆是在易阳大火中丧生,火攻是我等定下的策略。此子若是知道,将来必然视我等为仇寇。此乃引狼入室也,不斩草除根便算好的,怎么可以收养仇人?”

    陈暮这话堪称冷血,但他本身为人就非常自私,投奔刘备也纯粹是为了在这乱世能够自保,他可不希望自己身边有什么不稳定因素出现。

    孔子还有因学术纠纷而诛杀少正卯的时候,更何况自己杀父杀母的仇人就在身边,谁能保证他哪一天会偷偷摸进刘关张陈四人的营帐,趁他们睡觉的时候,学范强张达二人把他们给杀了?

    刘备摇摇头:“师君曾经跟我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我杀他的父母,是因为我们之间的身份对立。他的父母是反贼,我是官军,互相残杀,天经地义。但他一个孩子,与我们没有仇怨,我应该赡养他以成全我心中的仁义道德准则。”

    呵,跟我说仁义道德了?

    陈暮冷冷道:“子夏问于孔子:“居父母之仇,如知何?”夫子曰:“寝霑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武旬虽不是反贼,却因父母从贼而得以活。“父母之仇,子不复,非子也。”他不是我们的仇人,我们却是他的仇人。仅仅为了成全大哥的仁义,而让一个可能对我们有威胁的人存在我们的身边,那又是不是真正的仁义呢?司马公做《史记》,曾言:“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真正的仁义是无私的品德,大哥只见到了这个孩子可怜,却没有想过将来他会不会杀了我们以成全他自己的孝义,这恐怕有违儒家仁义。”

    刘备惊讶道:“四弟治的莫非是《公羊经》?”

    “只是学过一些。”

    陈暮面无表情,这其实就是原则问题。

    早在先秦百家诸子时代,就已经阐明。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如果你杀了孔子的父母,不管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杀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被孔子带着三千门徒追杀到天涯海角。

    虽然儒家也有仁义,宽恕的说法。但这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两国交战,本身没有仇怨,那么这就是一场不正确的战争,可以进行宽恕。

    如果一个国家坑害了另外一个国家,如纪国的国君害得齐哀公被烹杀,这就是九世之仇,犹可报也。所以齐国攻打纪国,就是一场义战。

    但国家仇恨之间的义战不容宽恕,父母之仇同样也不能宽恕。

    如今刘备陈暮作为官军,杀死了武旬的父母,二者之间虽然没有仇怨,但却有大义在,一方为正统代表,另外一方为反贼代表。

    哪怕这些反贼都是活不下去,被迫只能造反的人。可在当时人的世界观里,贼就是贼,官就是官。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而子报父母之仇,同样也是天经地义。

    如果赡养一个有杀父之仇的人在身边,那么就犹如养了一头随时会反噬你的老虎,不可掌控。

    这显然有背于儒家的思想。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理念很奇怪。

    但这就是古代,不能用后世的价值观套用在古人身上。

    就算孔子来了,他也不会将仁义施展给反贼,甚至会进行痛斥。

    比如盗跖,盗跖严格来说,和张角没什么区别,都属于起义军领袖。但孔子依旧不认为他这么做是正确的,从而否定了他的举动。

    统治阶级祸害百姓,却不许百姓奋起反抗?

    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孔子的思想是如此。

    别看孔子向来主张仁政,但他认为为君者对百姓施展仁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百姓不犯上作乱,不成为统治者的反抗者。

    《子产论政宽猛》中孔子曾经说过:“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意思是对待百姓要刚柔并进,一边拿刀,一边拿枣。

    对待那些反贼,必须“纠之以猛”。

    所以不管反抗统治者的人为什么要反抗,在孔子眼里,只要你当了反贼,那就已经不是人,必须要处理掉。

    陈暮就是以儒家关于“父母之仇”“反贼的定义”以及刘备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仁义”准则三个方面来对抗刘备关于自己的“仁义”理解。

    这就是所谓的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你不是讲仁义吗?

    那你对敌人的孩子仁义,是不是就对身边的人残忍了?

    刘备听了,忍不住夸赞道:“四弟真是博学多才,我不如也。”

    陈暮没有一点骄傲的表情,只是说道:“我知道我的德行和才能不够,我也希望向大哥学习仁义之道,但我希望大哥应该明白,仁义是有条件的,不能一味地对别人太好,否则就会变成妇人之仁。”

    刘备沉思道:“四弟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义,武旬的父母因我而死,他要我报仇,无可厚非。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就说明我的德行还不够,他也不懂什么叫是非大义,所以我会把他当成敌人一样对待,但至少现在不是。孔子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追求仁义,是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没有灾害,每个人都能过着安定平和的生活。现在世道不好,今天我和黄巾贼的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所以我会举起屠刀杀死他们。但当有无辜者出现的时候,我依旧会保护他们,哪怕他与我有仇怨,我也会因为他弱小而庇护他,直到他可以自己生存下去为止,这就是我追求的俯仰无愧于天人啊。”

    看这意思,是要和我坐而论道?

    谁说刘备不喜欢学习来着?

    人家读书明明读得还不错嘛,知道不少大道理。

    而且早期的刘备居然这么充满理想浪漫主义,让陈暮都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个人。

    不过考虑到刘备当初任平原相时,那几乎与赵盾一样的节操品德,深受百姓爱戴,连刺客去刺杀他,都不忍心,便也能窥见年轻刘备时的品质。

    而且人的性格是会发生改变的,也许早期的刘备的确有接近于圣母般的仁义之心。但等再过个几十年流浪生涯,受到过社会的毒打,他或许就明白有些事情他的确做不到。

    陈暮想着。

    “大哥既然要俯仰无愧,这世上像武旬一样的孩子多得是,缘何不都接济过来?”

    “只要我见到,有能力,我自然会帮助他们。”

    刘备认真地回答。

    得,这一下子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论调上了。

    果然。

    人不能吃太饱。

    之前刘备啥都不是,还能劝一劝。

    现在当了官,算是有了能力,就一下子想搞点事情出来了。

    陈暮摇头说道:“我赞成大哥对反贼的儿子施以仁德,但施展仁德的方式却不赞同。你可以给他一些钱,或者帮他找到其他亲人,给他一些土地,让他自己养活自己,却不能够将他养在身边,这是取祸之道也。”

    刘备说道:“四弟的话是对的,但武旬内无亲人,外无宗族,只有一个同乡胡志收留他,就算给他钱,给他土地,他怎么能养活自己?我希望等他再年长一些,可以自保,再让他做打算。”

    “.....”

    陈暮还能怎么说。

    按照当时的儒家思想定义,陈暮的话才是正统。

    刘备的仁爱,反倒颇有点墨家的意思。

    不过这依旧是定义问题了。

    陈暮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反贼的儿子,就一定是反贼。

    他想说的是,我们是武旬的杀父杀母仇人,哪怕官军杀贼,是大义,不存在任何心理愧疚。

    但子为父母报仇,也是大义,不会因为你赡养过我,同样存在任何心理愧疚。

    所以把贼寇的儿子养在身边,是不符合孟子所言:“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这个理论的。

    毕竟谁也说不清楚你养的到底是狼还是羊。

    然而刘备也没错。

    反贼之子就一定是坏的吗?

    我施以反贼之子仁义,同样也符合孟子:“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这种较为狭义的恻隐之心。

    所以这种学术争端其实没啥意义,你说孔子,我聊孟子。我也聊孟子,你说孔子。

    说来说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到了最后,刘备看着陈暮,认认真真地说道:“四弟,我知你虽晓微言大义,却与三弟一样,较少对下属施以恩情,对百姓施以仁德。却不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若时时刻刻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没有兼济之心,是不可取的。愚兄衷心地希望你将来做的官职比兄大,对百姓施以的仁义比兄多,品德比兄更加高尚。先贤曾经说过:“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者,必也圣乎”。连尧舜都难以做到的品质,这是我向往德行。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在树立自己的仁义之心时,也能帮助他人树立;在思考自己的时候,凡事也能够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

    好家伙,自己反被教育了。

    陈暮无奈,只能拱手一礼:“弟,受教了。”

第三十章 东汉门阀

    四月。

    在广年城休整几日后,卢植大军启程,准备挥军北上,直扑广平县东北方八十里外的广平郡城。

    从地理上看,其实斥章县离广平县更近。

    广平城为广平郡的治所,位于广平郡与巨鹿郡的边境地带,而斥章县则处于广平县的正下方,洺水从中间将它们隔开,双方距离约五十里。

    不过从斥章县进军有个坏处,那就是需要渡河。斥章没有桥,想过桥就必须得走广年县的浮桥,因此只能从广年进攻。

    这两日卢植也没有闲着,为了应付各路人马,面对多方压力,几乎是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在大军基本平定了冀州南部的叛乱后,冀州很多名士、原来各地方官员也都聚集到了他的账下,比如原巨鹿太守郭典,原冀州刺史李邵,新任安平相李燮,渤海太守杨璇等十数人。

    其中有在黄巾之乱时逃跑的;有在黄巾之乱时原来的官员被杀,临时被调任过来的;还有的则是被卢植解救逃得一命。

    比如魏郡太守张则,守邺城的时候差点被黄巾被杀,是卢植救了他。

    至于没来的,要么就是已经被杀,要么就是在来的路上,要么就是在自己治下收复之后,回到了自己官职所在的地方放榜安民、恢复生产。

    像清甘陵国相冯巡被杀,朝廷已经下令让原幽州刺史刘虞担任新的甘陵相现在正在赶往冀州。还有河间相李遵,是目前光禄勋刘宽的门生,被张角杀害之后,朝廷派了新的国相陈延过来。

    而魏郡已经收复,张则便在魏郡运输粮草,担当卢植的后勤。

    常山郡和中山国的黄巾闹得不太严重,被刘备清理了小部分,太守孙瑾、国相臧旻在安定民心。

    其余聚集在卢植这里的官员因为地盘被占,没地方去,自然只能跑来投奔卢植,等待着自己的地盘被收复。

    由于朝廷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他们也只能催促着卢植尽快起兵,平定冀州。

    其实以卢植的角度思考,他是不打算这么快就进攻广平。

    原因很简单。

    根据埋伏在鸡泽的骑兵来报,这两日广平不断有兵马趁夜从广平北门出去,源源不断的金银珠宝,粮草辎重正在运往巨鹿。

    从这一举动来看,卢植判断,张角很有可能打算弃守广平,往巨鹿逃。

    这又回到了十余天前卢植在邯郸时的担忧。

    击破了魏郡黄巾,卢植就对宗员说过,他很怕张角逃回巨鹿,毕竟广平好攻,巨鹿太难打了,很容易发展成旷日持久的围城战。

    不过好在卢植有先见之明,提前应对,早早地埋伏了骑兵。

    广年县离鸡泽也不过五十里,骑兵全速行进,一个时辰就能跑个来回,所以消息很容易传递给卢植,让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判断。

    明白了张角的打算之后,卢植就已经考虑,利用骑兵做文章,等张角大军撤出广平,往巨鹿方向去的时候,骑兵与步兵同时杀出,与张角在鸡泽野战,则可以一战定乾坤,将张角的主力尽数扑灭。

    然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偏偏这个时候各地官员都跑了过来催促他尽快出兵,再加上另外一件事很头疼,那就是安平国国王刘续被张角掳走了,涉及到朝廷的脸面,汉灵帝刘宏就要求卢植把刘续救出来,使得卢植有点投鼠忌器的意思。

    其实汉朝和明朝有点像,都是藩王分封制度,不过和明朝末年因为各地藩王疯狂吸血,导致中央财政困难不同。

    汉朝的藩王一是封地很小,二是权力很小,三是经过汉武帝酎金夺爵,藩王数量也少了许多。

    如此一来,汉朝的藩王就掀不起什么浪,朝廷也不用每年赐那么多土地,出那么多钱来赡养一群猪。

    只是正因为如此,各地藩王在政治意义上反而十分重要。

    一旦让天下知道刘家连自己的子孙都保不住,对于汉室朝廷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因此刘宏才下令卢植务必把刘续救出来。

    至于救出来之后,对他怎么处置,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事实上汉灵帝也的确从来就没有在意过刘续这个人的生死,他在意的是刘续这个安平国国王的头衔而已。

    《后汉书》记载,在刘续被俘虏后,吝啬如汉灵帝,居然会花费了一笔重金将刘续赎回。而赎回之后,很快就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把刘续杀掉,将安平国除国。

    这一举动看上去有点像是脱裤子放屁,既然你不在乎刘续的生死,为什么要白白花一笔钱把他赎回来呢?

    实际上这是一种政治手段。

    如果让天下的人知道刘家子孙,堂堂一个安平国国王被反贼俘虏,朝廷居然对此无计可施,那么朝廷的威信何在?汉室的正统也会受到打击。

    而如果能把刘续弄回来,那么立即就可以找借口把刘续杀掉,同时除掉安平国,这样又能加强中央集权,可谓一石二鸟。

    所以就必须要刘续安然回来,只要不死在黄巾手里,一切都好说。

    这就使得卢植十分头疼,他的打算是一举把张角扑灭在鸡泽,如此一来,则大势已定,黄巾尽除。

    现在一堆人跑来求他尽快出兵攻打广平,又有朝廷下命令希望让他把刘续救出来,各种扯后腿,一边让他尽快出兵,一边又让他把人救出去,左右为难,实在不太好办。

    偏偏他又不好推辞。

    很多人以为魏晋时期是门阀政治时代,东汉是外戚与宦官掌权。实际上早就在东汉时期,门阀制度就已经逐渐形成,各大门阀世家已经站在了权力中枢点。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

    这两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关系错综复杂,如今的太尉杨赐,司徒袁隗,便是这两大世家之人。

    除了这两家以外,次一等的家族同样数不胜数,如太原王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颍川陈氏、琅琊诸葛氏等等。

    再次一等,如东吴陆、朱、顾、张四大家族同样也属于门阀世家。

    门阀制度的产生其实就是源于一个家族当中有很多官员诞生,比如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除了占据着三公九卿的高官之位以外,其门下在朝廷担当中低级官员的数不胜数,掌握的权力越多,名望就越高,势力也自然最大。

    而后面这些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琅琊诸葛氏、太原王氏、颍川陈氏等几家,相当于一个州的大士族,家里必须要有数位两千石以上的高官。

    颍川荀氏、颍川陈氏、河内司马氏以及琅琊诸葛氏就不用多说,太原王氏很多人没听说过,但说起策反吕布,弄死董卓的司徒王允大家就应该知道了,如今王允担任豫州刺史,正在颍川与皇甫嵩共剿黄巾。

    最次一等的东吴四大家族,就相当于一个郡的士族门阀。家里的掌门人必须担任一郡太守,如陆逊的叔祖父陆康为庐江太守,掌控一地,自此开始繁衍生息。

    所以从上到下,就能看出,东汉时期的门阀状况。

    第一等为国家大门阀,最顶尖的当然是皇帝刘氏以及依附于刘氏的外戚和宦官势力,其次就是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

    第二等是一州之地的大门阀,像颍川荀氏从荀彧的祖父荀淑开始,家里接连出了荀绲荀爽荀棐荀昙等数位千石以上的高官,其中荀爽更是官至三公之一的司空,在颍川声名显赫,根深蒂固。

    还有河内司马氏,从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开始,陆续有司马量司马儁司马防等数位两千石以上高官,在河内门生故吏无数,同样是名门望族。

    另外太原王氏有雁门太守王柔,代郡太守王泽,豫州刺史王允。颍川陈氏有太丘令陈寔,大鸿胪陈纪,司空掾陈谌。

    最后琅琊诸葛氏,从诸葛亮的祖父诸葛丰开始,有司隶校尉诸葛丰,太山郡丞诸葛珪和豫章太守诸葛玄。

    只是再过几年琅琊诸葛氏会因为汉末征伐而没落,一直要到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人在魏蜀吴分别担任重要官职,才会重新崛起。

    第三等就是东吴四大家族那样,一郡之地的小门阀。

    如果在东汉就评九品中正制,那么东吴四大家族顶多算是中品,归不到上品。

    至于一县之地。

    对不起,一县之地的大家族只能算豪族,而不能称为门阀。

    虽然卢植也是出身名门,范阳卢氏。

    但问题是,特么卢植自己就是范阳卢氏的开山祖师。

    有了卢植,才有了范阳卢氏。

    这意味着需要等到卢植死后,他的子孙后代才会借助他生前的名望成为世家门阀,而作为平民出身的卢植则完全享受不到门阀带来的好处。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在官,围在卢植身边的冀州各地官员,个个都有背景。

    渤海太守杨璇是大司农张温的门生,后来被张温推荐为尚书仆射。冀州刺史李邵是袁家的人,黄巾平定后被袁家推为巨鹿太守。

    安平相李燮自己就是门阀,祖父李郃是汉安帝时司空、司徒,父亲李固为汉冲帝时太尉,门第显赫,家世尊贵。而且他是著名的名士,与颍川荀氏和党锢之祸的首领贾彪都关系极好,素有清名。

    虽然李燮没有给卢植压力,但他人在这里,就是一种压力。

    在官场上混,人情世故要是不拿捏好,哪一天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

    再加上天子那边给的命令,卢植左右为难,根本没办法继续执行自己的原定计划。

    多方掣肘,无奈之下,卢植与冀州多位官员和名士商讨过之后,只得推翻了之前的想法,重新制定了新的计策。

    以大军从广年至广平的官道主路出发,前往广平城外安营扎寨,给予张角一定压力,同时修书一封,要求与张角谈赎回安平国国王刘续的事情。

    于是经过几日休整和扯皮之后,卢植的大军,再次踏上了征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2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作者:玩蛇怪所写的《三国之谋伐》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谋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谋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谋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谋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谋伐介绍:
这是一个现代人,与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他们做谋划的故事。PS:本书大部分遵照史实,人物性格会发生变化,并不依赖演义。不过会少量截取演义的精华,比如青龙偃月刀之类的武器等等,不影响历史。三国之谋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谋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