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谋伐TXT下载三国之谋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全文阅读

作者:玩蛇怪     三国之谋伐txt下载     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一章 内阁会议

    到初八的时候,陈暮总算是有了空闲时间。

    自从西汉开了官员休沐的先河之后,每年过年就是官员们最高兴的时候。

    短则15天长则30天的定省假,哪怕是几千里外也能回去一趟。

    陈暮的家人现在都来了洛阳,所以假期只有15天。

    过年前五天开始算,到初十正式上班。

    现在还有两天的时候,他打算好好陪一陪妻子儿女, 等年后他们就要回青州去了。

    少府府邸占地数亩,光后院的花园就占地两三亩,里面有假山、池塘、竹林、楼台、庭院以及一大片人工湖。

    陈希瑜三兄妹在假山与竹林中和几个玩伴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

    陈暮和秦罗敷在湖边草地野炊烧烤。

    陈家虽然不是豪族,但也是蒲阴大族,现在陈暮发达之后,鸡犬升天, 奴仆多是陈家族人,带了些子女做少郎玩伴。

    秦家更不用多说,宗族比陈家还大,在秦罗敷嫁给陈暮之后,老丈人挥手间陪嫁了不少娘家人过来。

    按理来说,这个时代纳妾并不算什么,但夫妻二人琴瑟和鸣,自然就没有纳妾的心思。

    秦罗敷贤惠,当初见陈暮时常在外打仗,还劝陈暮纳妾带在身边聊以藉慰。

    陈暮却笑着拒绝,并说将来会颁布法律禁止纳妾,要一夫一妻。

    此事还引得罗敷一阵惶恐,还以为是她的缘故,导致陈暮要破坏当时约定俗成的律法。

    但实际上她不知道规定一夫一妻制度,是为了保障正常的人口生育率。

    后世有句话叫“穷不过三代”。

    这句话是对的。

    因为有钱人越娶越多,穷人连老婆都讨不到,到了第三代连后代都没了, 自然是穷不过三代。

    这种现象别说古代, 就连后世开国那些年,正是艰难时期, 也是屡见不鲜。

    陈暮就知道自己有个舅爷爷,奶奶的那位亲兄弟便是如此。

    因为家里实在是穷困潦倒,舅爷爷一辈子没娶妻,无儿无女,住在老家农村一个用木头茅草架起来的三角形草屋里。

    在陈暮还未有出息,考上名校去外国发展之前,家中也只是普通家庭,全靠父亲每个月那点工资养活。

    即便如此,父母还是时常回老家看看,帮那位舅爷爷买点米粮鱼肉油,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还跟着父亲一起去看过,当时父亲还感慨舅爷爷一辈子艰难,说要陈暮好好读书,将来多赚点钱,帮舅爷爷建个房子。

    结果等到陈暮考上了国内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外国常青藤读研读博,每个月能挣几万刀的时候,舅爷爷早已经去世了。

    穷得在深山老林中连房子都没有,实在讨不起老婆,别说三代,可能一两代,就得断子绝孙。

    所以施行一夫一妻,是趋势也是为了保证生育率。

    不过这件事情陈暮并没有急于去做,他觉得至少可能要三四十年后,或许等到他人没了,到下一代接手朝廷的时候,再去考虑这个问题。

    倒不是阻碍大,而是因为战乱的缘故,东汉末年男女比例已经严重失衡,跟二战后的欧洲类似,男少女多。

    虽说绝大多数时候,能够纳妾的人往往都是富贵人家,跟穷人好像没啥关系。

    但战乱同时也解放了土地,人少地多,当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全国三四千万的人口都能够吃饱饭的时候,自然也可能够提高生育率,至少不至于出现娶不到老婆。

    夫妻二人在后院野炊烧烤,在这个年代搞烧烤属于日常。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的普遍饮食方式都是煮、煎、烤,跟炒和炸没什么关系。

    主要是罗敷在烤,陈暮坐在躺椅看她烤,今天这个天气是年后难得的晴朗天气,随着冬天过去,春天到来,万物都在复苏。

    午后暖暖的阳光洒下来,映照在罗敷白皙且认真的脸上,像是有了一道金色的光晕,宛如仙女一般圣洁。

    “夫君,你在看什么?”

    罗敷注意到自己的丈夫一直在盯着自己,不由得有些娇羞。

    陈暮笑着道:“看我妻贤,看我妻美。”

    罗敷霞飞双颊,脸色就更加红润,双手翻转着烤串,动作却是迟缓了许多,心中窃喜。

    正在此时,门外管家来报:“郎君,有客人来拜访。”

    “不是让你闭门谢客吗?”

    陈暮皱起眉头,从初一开始登门造访的人数不胜数,到了初八已经闭门谢客了,怎么还不得安生?

    管家答道:“是光禄勋的两个儿子,说是来代表光禄勋给郎君拜年。”

    “哦?”

    陈暮眉头顿时舒缓下来,想了想,站起身道:“让他们去书房。”

    “是。”

    管家离去。

    罗敷问道:“又有客人来了?”

    陈暮笑道:“是司马防那个老狐狸,怕我不让他儿子出仕呢,你先带孩子,我马上就来。”

    罗敷说道:“快些,都要烤熟了,晚了都被希瑜他们吃了。”

    “知道了。”

    陈暮摆摆手,转头出了后院,去了中庭书房。

    过了片刻,管家带人进来。

    果然是司马懿和另外一位白衣青年。

    那青年长得风度翩翩,相貌儒雅,颇有几分年轻时陈暮的风姿。

    “司马懿、司马孚,见过丞相。”

    二人弯腰拱手行礼。

    陈暮眼睛一亮,打量着司马孚道:“都免礼坐下吧。”

    “谢丞相。”

    二人起身,左右分坐。

    陈暮坐在上面,看着司马孚点头赞许道:“建公真是好福气啊,听闻八个儿子皆为人中龙凤,你排行第几啊?”

    “回丞相,我是父亲第三子,字叔达。”

    司马孚认真答道。

    “哦。”

    陈暮点点头,笑着说道:“听闻司马八达博古通今,不知治何经典?”

    “五经七略,皆有涉猎。”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了什么?”

    “甘誓。”

    “筑郿,非都也。”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司马孚知道是在考校自己,认真回答。

    “善!”

    陈暮说道:“便去教育部先做个文学掾吧。”

    说罢转头又看向司马懿,笑而不语。

    司马懿连忙拱手道:“丞相。”

    “仲达,倒是委屈你了。”

    陈暮笑了笑。

    当初让司马懿背黑锅,一来有战略目的,二来也是要打压他。

    司马懿自然不知道,还以为入了陈暮法眼,未来官运亨通,忙说道:“愿为丞相赴汤蹈火。”

    “嗯。”

    陈暮点点头:“你之前背了罪名,贸然升迁太快,会引人注意,便先来我帐下做个低级佐吏,跟在我身边,虽说升迁慢了些,但胜在安稳,待过两年,再提拔于你。”

    司马懿便道:“一切听丞相的安排。”

    “嗯。”

    陈暮就又道:“现在朝廷组建内阁,内阁的真正用途,你可明白?”

    司马懿想了想,试探道:“尚书台?”

    “不错。”

    陈暮说道:“未来内阁的阁臣,便都是执掌天下之大权。内阁首辅为丞相,阁臣为副相,后日初十,我将召开内阁会议,你虽不是内阁人员,可随我参议。”

    “多谢丞相!”

    司马懿兴奋不已,内阁将取代尚书台是天下有识之人都知道的事情,三公九卿虽不至于说名存实亡,但他们只能管自己分内之事,真正的大权必然是在内阁手里。

    如果能够早早参与到内阁会议当中,积累经验,恐怕本身就是一种政绩,将来升迁速度,自然要比普通入仕快得多。

    当下三人又寒暄了一阵,聊了一些事情,司马懿兄弟也没有多打扰,达成目的就离去。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陈暮心中冷笑了一声。

    司马防这个老狐狸,司马家八个儿子都比较出色,现在全都往自己门下塞,就跟八达历史上跟着曹家一样,打的目的恐怕就是想借着自己的力量让八达迅速起势。

    虽说历史上司马懿能够出人头地,离不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但本身司马家八个兄弟都在朝中为官,自然凝聚成了一股力量。

    像司马孚在高平陵之变前,就是掌管中央权力的尚书令,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与司马师一起协助司马懿诛杀了曹爽一族,为后来司马家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也许他们现在没有这个心思,但一旦让这几兄弟掌权,特别是司马懿,野心膨胀起来之后,谁又能知道将来他们会不会再来一出高平陵之变呢?

    所以表面上陈暮答应政治盟友司马防,接受了他几个儿子的投效,但至于会不会让他们升迁太快,掌控实权,自然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诸葛亮是自己的徒弟,同时还是自己的妹夫。

    陈凤今年已经25岁了,在泰山学宫当中追她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谁都知道她心里只有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诸葛亮。

    大前年平了南阳之后,诸葛亮就回了一趟青州与陈凤订婚,最终于前年年初完成了昏礼。

    当时诸葛亮21岁,陈凤23岁。

    到今年的时候,外甥都已经快一岁了。

    在培养接班人这件事上,不选诸葛亮,难道选司马懿?

    两天休息很快过去。

    到了初十,总算该上班了。

    一堆国家大事还在等着自己去处理。

    一大早陈暮就出了丞相府邸,坐上马车悠悠地进了宫。

    现在少府府邸已经换了牌子,重新再造个丞相府成本太大,就先这么凑合着。

    顺着青石板铺的石砖进入洛阳皇宫之后,就直奔云台去了。

    云台就位于西宫南面,离皇帝寝宫很近。

    这里以后就是内阁办公的地方,当陈暮去的时候,在洛阳的内阁成员基本已经到齐。

    一等录事尚书,也就是副丞相,只有荀攸一个人在。

    因为沮授在关中,田丰在河东,荀彧在冀州,唯独荀攸跟着刘备平定辽东之后就回来了,目前本职是新任少府,兼上将军军师、乡侯、内阁一等录事尚书等职务。

    二等参议博士外放之后就自动卸任,所以除了外放的华歆、孙乾、氏仪、简雍四人以外,其余董昭、毛阶、王脩、邴原、孙邵、崔琰都到了。

    不过二等参议博士并不意味着少了一些,因为之前说过,如果地方上政绩优异,就会被调到内阁来,算是一次政治进修。

    今年就有五人进了内阁为二等参议,也是青州派系,为王朗、国渊、公孙方、王朗、左继、刘谦五名老臣。

    都是跟随刘备比较早的,基本都是在讨董前后加入,资历深,品级都不低于四品。

    三等谏议侍郎也是如此,陈登、满宠、张既、杜畿、枣祗等**人外放到地方上当郡里的高级官员,其余贾逵、杨阜、杜袭、司马朗、任峻等十来人则留下在洛阳为官,也到了议室。

    除了他们以外,新晋的三等谏议侍郎有诸葛亮、陈群、杨修三人,还有大概二十多名去年政绩极为优异的县级官员,将来这些人都要去郡里为太守、郡丞、郡长史等。

    另外和司马懿一样,跟着陈暮进来旁听的低级佐吏有庞统、徐庶、向郎等人。

    诸葛亮陈群杨修三人年龄不大,但跟着陈暮颇有功勋,如今都是六七品官员,在仕途上早已经走在司马懿等人前面。

    而司马懿被陈暮打压,庞统徐庶向郎等人才刚入仕不久,目前的职务都是内阁书吏,品级为九品,除了旁听以外,主要职务就是记录会议内容,抄写文稿等。

    不过这个工作并非什么让人嫌弃的差工作,完全是一个香饽饽,洛阳大把官员的子孙后代抢着要。

    在刚刚出仕的时候就接触内阁会议这种等级的国家大事讨论,天天在皇帝和丞相眼前晃悠,对于未来的仕途帮助岂止是一点两点?

    所以即便是个书吏工作,也被塞了不少人进来。

    整个殿内从上到下等级分明,最下面的是三等侍郎,规规矩矩盘膝坐在下殿,中殿是二等博士,分左右对坐。上殿是一等尚书,就不是坐席子了,改坐椅子。

    虽说坐席子是汉朝的习俗,但谁让现在刘备老大陈暮老二呢?

    现在他们的权力已经稳固,改了就改了谁也说不了什么。

    在上殿的最上面自然是天子席位。

    刘备也会参加内阁会议。

    等陈暮进去坐在了上殿最上首,荀攸坐在了他旁边之后。

    等了约半刻钟,常侍王植高声道:“陛下到!”

    今年政务正式开始。

第四十二章 让大汉武德,再次充沛!(感谢紫苏凌的盟主打赏,明日加更)

    云台殿内,所有人都正襟危坐,等待着皇帝到来。

    随着王植一声响亮的赞礼。

    刘备自后殿进来,穿着正式的天子服袍,缓步走到了台上。

    “陛下!”

    内阁诸臣们同时起身拱手行礼。

    这不是在大朝会,汉朝只有大朝会才会行特定的跪拜礼。

    所以普通朝会以及内阁这种会议见面谈话的形式,自然就不需要三叩九拜。

    但刘备还是双手虚抬道:“诸卿坐!”

    “谢陛下。”

    四十多名内阁成员纷纷坐下。

    刘备看向陈暮道:“丞相, 今日会议的议题是什么。”

    从这几年开始,陆陆续续已经展开多次内阁会议,每次都有一个议题。

    有的时候是民生,有的时候是军事,还有的时候是经济农业等。

    今日自然也由内阁首辅,担任丞相的陈暮确定一个新议题。

    陈暮从椅子上站起身, 俯身看着下面诸多阁臣, 缓缓说道:“往日多次议题,我给大家讲过商贸、农事以及军事, 今日我就说些不一样的,与大家聊聊国家,谁知道国家?”

    台下众人互相对视,心中都有答案,只不过谁都不想第一个出来说。毕竟在坐的都是聪明人,懂得什么低调内敛,过于张扬容易遭人嫉恨。

    唯独杨修还是按捺不住性子,站起来道:“叔父曾经说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曾经以为国家是如《易》所言,“开国承家”,乃是诸侯们打下的封地。但现在我知道了,国家便是由百姓与土地所组成。有土地才有国,有百姓才有家。”

    陈暮顿时笑了起来:“不错,总结得很好。只是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国家的组成还需要一个高效廉洁为百姓做事的朝廷, 否则光有土地和百姓, 只是没有秩序, 没有统一,没有方向的一盘散沙而已,不能算是一个国家。”

    “侄受教了。”

    杨修连忙拱手道谢,然后坐下。

    等他坐下之后,陈暮继续道:“很多人都说天子的权柄来源于上天赐予,就连康成公都推崇此言论,但我要在这里说,这其实是一种谬论。因为这否定了高祖世祖开创基业的困难,也否定了陛下在国家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功勋。”

    “大汉国家,来源于大秦,大秦一统天下,将分裂的中原大地合七为一,功勋千古,这一点不能否认。只是秦虽强大,却不懂得如何治理,致使王朝更迭,历史循环。于是才有了高祖起义,推翻暴秦而终成国家。”

    “到了前汉末年,王莽篡逆神器,又因为世家豪强大量兼并土地,造成了百姓流离失所,从而又引起了新一轮的王朝更迭。世祖皇帝以布衣而再次一统大汉,此为再兴大汉。”

    “今时今日,同样是王朝末年,幸赖当今陛下同样以布衣起事,讨黄巾,除董卓,最终击败袁绍,平关中、幽州之地,大汉祖业已恢复二分之一。”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陛下三兴大汉已是定局!”

    一番话语,让众人精神一振。

    王朗立即慷慨陈词道:“这一切都幸赖陛下,才有如今大汉三兴!”

    陈暮笑道:“自然是因为陛下,可大家想一想,即便是陛下三兴大汉,数百年后,土地兼并,王朝再次更迭。高祖之后已有世祖和当今陛下再次兴盛,而宗室之中,你们又能指望谁能够站出来呢?”

    刘备有些一头雾水道:“丞相,朕到现在都没有明白今日的议题到底是什么,能说明白一些吗?”

    陈暮竖起手指头道:“一,当年内阁第一次会议的时候,我就说过,将来每年内阁第一次会议,都得提出一个国家今年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当年的那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便是统一国家,早日恢复大汉江山!”

    “不错,朕都记得。”

    刘备点点头,当初内阁第一次会议,他也在现场,自然是历历在目。

    陈暮便说道:“二,这就是我今日要提出的议案,国家国家,现在陛下恢复的只是残缺的一半,另外一半,还在那些诸侯手中。国家恢复统一,是首要任务,而如何让国家长久,才是根本目的。”

    刘备有些明白了,说道:“丞相想说的是,今日的议题就是如何恢复统一,统一之后,又该如何让大汉屹立不倒,千年不衰,是这个意思吗?”

    陈暮笑着拱手说道:“臣是这个意思。”

    “那丞相快说说。”

    刘备很感兴趣。

    陈暮俯瞰着下方诸多未来的朝廷大员们,认真地说道:“国家是由百姓、土地以及朝廷三样东西组成,而六样东西能让国家长久。”

    “一是脱贫致富,稳定人心。”

    “二是维持朝廷的高效率运转,随时随地要有新的政策变化。”

    “三是保证生产力足够,让百姓安居乐业。”

    “四是军事力量,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保证国家不被外敌入侵而灭亡。”

    “五是科学技术发展,便捷人们的生活。”

    “六是教育事业,只有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普及开,才会涌现出源源不断的人才,以此维持国家的运转。”

    这六样东西总结在一起,就是经济、政治、农业、军事、科技以及教育。至于思想文化和体育建设,那是将来的事情,饭都还没吃饱就别想着精神文明了。

    徐庶和庞统等人当年在荆州就曾经听陈暮说过这些,但当时说得比较笼统,没有说这么详细,现在再次听到这番言论,又有了新的感悟。

    陈暮继续道:“能够站在内阁当中,就说明将来诸位都是朝廷栋梁。而我今天之所以要跟大家议论国家,便是要告诉大家。我希望将来所有的朝议都不要脱离这六个范畴,如果每一代内阁的大臣们想的都是如何强国,那么大汉何愁不长久,百姓何愁不安居呢?”

    毛阶沉声道:“可是现在国家还没有统一,现在谈治理,为时尚早了些吧。”

    “不,是太晚了。”

    陈暮说道:“统一自然要统一,但治理也一定要存在。不然光只想着打仗,那就是穷兵黩武,只有一边治理一边打仗,才能让国家不崩溃,让战争尽早结束。以后这将是内阁会议的所有基调,在保持国家昌盛的前提下,再谈其它。”

    这就是要为将来内阁的存在而定下规矩,后世自从唐朝开启群相制,再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前期还好,到了中后期,那些一路走上来的大臣们往往都是依靠各种政治斗争或者献媚于皇帝上的位。

    比如明末时期的内阁大臣们十个有九个跟泥糊的没什么区别,既不能安邦定国,也不能为君分忧。要么整日拉帮结派搞内斗,要么给朝廷拖后腿,弄得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制度过于笼统,没有做好细节规划。上位之后,也不知道干些什么,面对国家大事,两手一摊,一抹黑。

    所以陈暮要做的就是明确内阁的任务和目标,把他们要做的事情限制在条条框框当中,让他们有事做,不至于在靠政治斗争以及讨好皇帝上位之后,每天除了用权力欺压别人以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董昭说道:“既然如此,那军事是否也在内阁的议论之内?”

    “自然!”

    陈暮说道:“我将强国六事限制在内阁,将来内阁只能讨论此六事,军事自然也在其中,我大汉武德昌盛,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今日大汉却如此破灭,我心忧之,因而我欲恢复二十军功爵制,早日将大汉恢复一统!”

    二十军功爵制?

    诸多内阁大臣们互相对视,恐怕这就是今日议题的核心吧。

    后世上过高中历史的都知道,秦国能够战胜山东六国江山一统,二十级军功爵制可谓功不可没。

    它让底层士兵有了上升通道,从而作战十分勇猛,造就了大秦帝国充沛的武德。

    实际上汉承秦制,所以西汉的时候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依旧存在。

    结果就是西汉同样继承了秦国的武德,威震天下。

    《苏武传》里记载,“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

    单看这句话的意思,好像是大汉受了欺负之后被迫自卫,这才进攻周边国家。

    然而实际情况是,大汉派去大宛的使者,逼迫大宛国王毋寡给汉武帝献上汗血宝马,大宛国王说汗血马是国宝,不能给,然后大汉使者就指着国王鼻子骂,羞辱国王,国王怒而杀汉使,于是汉武帝派李广利远征大宛。

    而派去南越的使者安国少季是南越樛太后的前男友,二人策划让南越归顺大汉,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然后被当时的丞相吕嘉察觉,立即杀了汉使和樛太后,史称“吕嘉之乱”,后被汉武帝派大军将南越灭国。

    最离谱的就是派去朝鲜的使者涉何了,当时的朝鲜就是卫氏朝鲜,涉何到了朝鲜之后,因为朝鲜王卫右渠不愿意臣服大汉,涉何离开之前,杀良冒功,把送使者的官员砍了,回来说杀了朝鲜大将军。

    汉武帝听到这事之后,并没有不高兴,反而龙颜大悦,委任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卫右渠知道后勃然大怒,进攻辽东,杀死了涉何,然后汉武帝派楼船将军杨仆以及左将军荀彘灭了卫氏朝鲜。

    虽说历代史书都有美化,把大汉塑造成了一个正义凛然,只有受到欺负后才反攻倒算的良善国家。

    但班固和司马迁这两个老实人还是在《汉书》和《史记》中很老实地把西汉如何欺负周边国家的事情详细记载下来,没有过于美化,这才让世人知道西汉真面目。

    这个真面目基本就突出两个字——凶悍!

    做我大汉的狗,那是抬举你。

    不听话,三天之内撒了你,骨灰都给你扬咯!

    虽说在后世电视剧当中,这剧本就是反派的标配,但奈何当时的大汉,确实如此。

    而大汉凶悍的底气就在于继承了秦国狂热的****。

    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就在里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远征大宛,汉武帝赏每名士兵四万钱。

    讨伐匈奴,汉武帝搬空半个国库。

    灭朝鲜和南越,汉武帝也毫不吝啬土地和爵位。

    因军功发家致富的士兵数不胜数。

    到西汉灭亡二十多年前,陈汤还能够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可以知道继承了大秦的武德,西汉帝国有多强盛。

    可以说,正是因为二十级军功爵制度的存在,导致西汉对外军事力量那叫一个凶猛。就连《苏武传》中记载,唯独匈奴未耳,最后也被汉武帝挫骨扬灰,灭了匈奴帝国。

    只是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有利也有弊。

    好处自然是让帝国武德充沛,周边小老弟们谁敢不听话,立即给你揍个半死,惹得不高兴,国家都给你灭咯。

    坏处也很明显,穷兵黩武,战争不休。从汉武帝开始,就因为四处打仗闹得国内造反不断,民怨四起,使得他被迫下了轮台罪己诏。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汉昭帝和汉宣帝停止了对外过度征伐,休养生息,搞出昭宣中兴,才恢复一些元气。

    因此等到东汉的时候,光武帝刘秀也已经开始意识到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便逐渐废除了一些爵位,最初是废掉了十二个,保留八个。

    到了东汉中期,剩余的八个也没了,只保留了关内侯和列侯。

    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的文章《爵论》中记载:“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近世爵废,人有小功,无以赏也。”

    说明到了东汉末年,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已经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后来给手下封侯的时候,先是关内侯,然后列侯,接着是亭侯、乡侯最后才是县侯的缘故。

    就是因为爵位不再像以前那样赏赐给底层士兵,只会给高层军官。

    如张辽投降后,封关内侯。攻打荆州,封亭侯。合肥之战,封乡侯。曹丕称帝,封晋阳县侯。

    而普通士兵却不可能有爵位。

    所以说,东汉的武德就不如西汉昌盛,毕竟没有了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就无法形成狂热的****,国家也不会像西汉那样喜欢到处打仗。

    但这并不代表二十级军功爵没有用处,它能够增加士兵的战斗力,缺点就是国库会空空如也,大量的钱财要赏赐出去。

    那么现在的大汉是否能够搞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呢?

    当然可以搞。

    二十级军功爵的弊端是穷兵黩武,导致国库亏空,百姓生活艰难。

    而现在的情况是,陈暮掠夺了岛国的金银铜矿,以日本露天金银铜矿的丰富储量再加上黄铜合金的技术,让现在的大汉国库每天都能造出无数钱币。

    甚至为了防止因为物资匮乏,大量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的情况出现,国家不得不少印一点钱币。

    不然的话民间流通的钱太多,而生产力就这么点,物资储备少,大家有钱就疯狂购物,结果就是物价越来越高。

    若是最终造成明明国家有丰富的金银铜储备,却出现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那就尴尬了。

    当然。

    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通货膨胀近乎绝对只出现在纸币时代。

    金银铜作为货币流通的时代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金银铜不像纸币那样本身没有价值。

    它们在生活当中亦有用处,比如做装饰品、收藏品以及资产储备。

    所以在朝廷有充足的金银铜作为流通货币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开始穷兵黩武,搞职业化军队,自然是一件没有任何问题的事情。

    “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是有弊端的,赏赐爵位,还有相应的土地、钱币,这些都要国家发重金去奖励士兵。”

    贾逵是穷苦出身,对于底层更加有深刻的认识,提出异议道:“现在国家正是危难之际,我不知道国库库存如何,但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青州再富庶,恐怕也难以支撑如何大奖赏,还请丞相三思才是。”

    陈暮笑着说道:“这一点不用侍郎担心,国库库存足够。青州铸造钱币的府库夜以继日地铸造铜币,源源不断地送到洛阳来。又经过三年修养,粮草和钱币已经十分充足。”

    贾逵惊讶道:“莫非青州是发现了什么大型铜矿吗?”

    “不是在青州,而是在倭奴岛。”

    陈暮说道:“打仗打的是钱和粮食,如今生产力还不够,我才修养三年,让冀州和青州多多产粮储备。但钱是足够的,倭奴岛有大量金银铜矿,随意开采,一船一船地运往青州,我大汉朝廷,有的是钱!”

    贾逵得知此事,拱手说道:“若是如此,那便无碍了。”

    陈暮俯瞰众人,朗声说道:“我欲在五年之内,让大汉一统。这便是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今日开始,恢复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以往只有青州实行募兵制,现在全大汉都实行。只要参军,不管什么民族,什么地方的人,只要立功,皆有赏赐!我要让大汉的武德,再次充沛!”

    “尊丞相令!”

    下方所有人,齐齐拱手,这道政令,毫无任何悬念地通过了!

第四十三章 幕后黑手

    恢复二十级军功爵制度的告示贴满了目前朝廷所有控制区域的县城城外告示牌。

    东汉实行的是征兵制,由朝廷征发一些士兵参与战争。

    所谓的征发,其实就是强制参军。

    这种情况会造成什么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很多人不愿意当兵,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士兵战斗力也不会太高。

    于是到了唐朝,募兵制就取代了征兵制, 由朝廷募集士兵,让士兵主动参军,积极性就高很多。

    只是募兵制的弊端也很明显,征兵制是朝廷强制你当兵,军饷很少,甚至几乎没有。

    而募兵制则要给军饷,军费开支就大大增加。

    所以整个东汉, 其实就只有一支军队属于募兵制性质,那就是北军五校, 总共也就三四万人。

    虽然养他们的成本非常高,不过战斗力也很明显,卢植就率领了三万多北军将士,就打得二三十万黄巾军节节败退,皇甫嵩靠这支军队平定张角。

    而到曹魏时期,朝廷就变成了征兵制加屯田制,强行征兵打仗,并且还让士兵屯田,半农半兵,因此只是别看曹操赤壁之战时几十万大军很唬人,大多数还真是乌合之众,精锐数量很少。

    之前青州就改变了征兵制度,将原来的征兵制改为了募兵制,同时取消了大量苛捐杂税以及劳民伤财的行赍居送,由官府出钱兴修水利, 以工代赈,促进了民间繁荣。

    只不过青州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二万,全部采用募兵制的话财政负担会非常重, 光士兵的军饷每年就是个天文数字,因此真正的职业军人数量很少。

    唯有玄甲重骑、陷阵军以及青州骑兵和刘备本部约三万人属于常备军。

    其余兵马包括万胜军在内,都属于临时募兵,军饷会给,但服兵役的时间有限制,一般在三到十年之间。

    可即便如此,也已经使得青州军队极为强悍,军纪严整,战斗意志很高,在与袁绍二十多万大军正面抗衡不落下风,最终配合洛阳和幽州兵马,一举将袁绍扫平。

    现在大汉的征兵制度只有青州是募兵制,其它冀州、幽州、司隶、关中等地,依旧保留着征兵制,因此全面改成募兵制,又会是一轮军制改革。

    而且陈暮说是全面推广募兵制,但并不代表让募兵制彻底取代征兵制, 而是双管齐下, 走部分军队职业化道路,其余还是征兵为主。

    也就是说, 在征兵处会给来应募的士兵两个选择。一是终身当兵,军队职业化。二是三到十年制,到期就自动退伍。

    虽然恢复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之后,无数人会踊跃参军挣个前程。

    但不出意外的话,九成以上都会选择第二条路。既当三到十年兵,立了战功,获得爵位和赏赐,退伍回家耕种田地,享受正常生活。

    因此全面推广募兵制,只不过说是扩大目前的常备军数量,并不是要把现在朝廷拥有的将近四十万军队全部都变成职业军人,这样花费实在太大了。

    哪怕现在朝廷搂着日本佐渡金山、石见银矿这样占据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白银黄金开采量的矿产,也不一定能养得起。

    毕竟日本的矿物储备确实丰富,但奈何大汉的开采技术也就这样,现在能够挖出来的都是露天矿产,正处于部落青铜器时代的日本人根本不懂得冶炼,白银黄金矿随处乱扔,这才让大汉捡便宜。

    如果想要继续薅羊毛的话,等地面上的那几百吨矿产薅干净,地下那几千上万吨的黄金白银基本就只能干看着,因此即便是坐拥金山银山,也不能如此浪费。

    所以募兵制只是给少数想要当职业军人,在军队中有一番作为的人准备。大部分人,还是以征兵制为主。

    好在这种情况在青州已经十分普遍,青州学宫出来的官员们早已经熟门熟路,在政令下达之后,各地军队和征兵处都有秩序地进行。

    上一轮军制已经改革过一次,这几年下来,重新第二次改革,在军师部的统筹下,军务部门迅速展开新的梳理。

    原来很多征兵制的士兵愿意留在军队的,就继续留下,并且给予他们鼓励,发放足额军饷。不愿意留下的,便给退伍费,安置田地,让他们回去组织生产,能力优秀者,还可以去当差捕以及其它公务员。

    于是在新的一轮改制之下,从章武三年一月份陈暮宣布了大量改革细节开始,一直到五月份,将近半年的时间,整个军队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一次改革是为了让军队年轻化,因为当初在打完袁绍之后,朝廷拥有的三十多万大军,其中大半以上都是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老兵,整体趋势处于老龄化以及厌战情绪比较高。

    像洛阳军的组成主要来源除了当初的两万青州军精锐以外,其余的都是白波军以及黑山军。

    从黄巾之乱这些人就已经存在,二三十岁跟着张角起义,二十年下来,年龄都比较大,一个个都变成了军队老油子,战斗意志自然不如热血澎湃的年轻人。

    所以第一次改革是淘汰老弱,由军务部处理,询问所有士兵意见,愿意退伍者发放复员费,愿意留下的就好好训练保持战斗力。

    而第二次改革就是增强士兵精锐程度,给予士兵上升的空间,让他们有动力战斗、训练以及渴望打仗。

    正如后世艾公所言,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尚武精神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罗马帝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它崇尚武力,四处征伐掠夺以强壮自己,世界上第一支职业化军队,就起源于古罗马帝国。

    而现在陈暮要做的,就是准备至少八万大汉中央常备军。

    这八万中央常备军延续之前汉朝的南北二军制度,全部军事化管理,走职业军人的道路。

    北军就是刘备的亲军,总计是三万人,统领为典韦,只能由天子调动。

    南军则由赵云牵招分别统领,总计是五万,要想调动必须有天子的诏书加上大将军虎符调令才行。

    也就是说,整个大汉只有刘备一个人可以调动北军,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四个人可以调动南军,就连身为统领的典韦、赵云、牵招三人都无法指挥。

    这是为了保证刘关张陈四人对精锐部队的绝对控制权。

    接着是非常备军人数最少达到二十万。

    并且之前退役的士兵依旧存在军籍,属于预备役,平时务农,隔三差五各县各乡的官府依旧会组织训练。

    这意味着以目前大汉朝廷只坐拥青州、冀州、幽州、关中以及南阳盆地,总人口约两千万的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动员起的军队达到了五十万以上。

    章武三年中旬,朝廷正在进行战争动员,整个大汉朝暗流涌动,谁都能感觉到现在的朝廷已经脱离了曾经腐朽的时代,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周边各路诸侯都能感觉到朝廷的这种变化,自从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在年初发布之后,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令诸多诸侯惊惧难安。

    扬州,九江郡,寿春。

    被朝廷封为奋威将军的孙策已经几乎取代了父亲豫州牧的地位,把控住了豫州军政大权。

    自从孙坚被调入洛阳为卫尉之后,吴国太以及两个弟弟孙匡、孙朗,还有两个妹妹都跟着父亲去了洛阳,身边只留下孙权和孙翊。

    当初周瑜和鲁肃献上二分天下之计,孙策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

    没想到袁绍倒得这么快,且曹操和他一个心思,二人都想趁着北方大战的时候拿下南方,双方实力相近,又不敢全面开战,互相制衡,最终导致谁都没有发展得起来。

    此时此刻,周瑜和鲁肃也终于明白了当初为什么陈暮会让孙坚做豫州牧,而不是让他回江东的原因,打的算盘竟然是让孙曹权衡制约。

    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布下的局,今时今日依旧发挥着作用,这让他们感觉到一股来自灵魂深处的颤栗。

    那个男人,太可怕了。

    “我师君的谋略深不可测,当年我只跟着他学习了几年,但那段经历让我至今受益匪浅,十多年前河南尚有陶谦、袁术等人,他却让孙使君留在豫州,恐怕就是知道陶谦袁术绝不是曹操的对手。”

    孙氏府邸,大厅之中,一位年约二十上下,衣着得体,戴着纶巾,穿着白色长袍的儒雅青年盘坐在席上,他看着周围的人,面带微笑,侃侃而谈。

    而在他的身边,有今年已经28岁的孙策周瑜,21岁的孙权,19岁的孙翊,以及31岁的鲁肃。

    明明年纪可能也就比孙翊大一岁,但此人就好像众人的中心一样,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他,期待着他能够给众人指明一条出路。

    “所以那位大汉丞相,才让孙使君留在豫州,牵制曹操?”

    周瑜问道。

    青年点点头,说道:“不错,师君知道,河南归了孙曹,互相牵制,他就不用去管你们,专心处理袁绍。袁绍被消灭,河南之地,就是他的下一个目标,因为这个时候,孙使君与曹操之间,必然无法决出胜负。”

    “一个分裂的河南,一定比一个统一的河南更好对付。十多年前就算到了今日,鬼神之谋,不过如此。”

    周瑜叹息了一声。

    哪怕心中已经隐隐猜到,但那位先生的徒弟亲口说出来,还是让他感觉到沮丧。

    孙策见周瑜有些落寞,连忙宽慰道:“公瑾莫要气馁,陈公是人不是神,哪怕他智力超群,也总有算漏的时候。现在二分天下已经不可能,当务之急,便是要找出一条出路来。”

    鲁肃沉声道:“现在我们已经是骑虎难下,二分天下之计失败之后,我们就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彻底倒向朝廷,要么选择与曹操刘表结盟。”

    “呵。”

    周瑜嗤笑了起来:“结盟,谁都信不过对方,你能保证曹操不投降朝廷,背后刺我们一刀?同样的,曹操也不敢保证我们不投降朝廷,背后刺他一刀。至于刘表,已经被我们和曹操刺过一次,第二次自然不会再轻信。”

    鲁肃叹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呀,唉,这陈子归,当真是奇谋之人也,谁能想到,他当初在刘备刚刚立足青州,北方还有王文祖、袁本初的情况下,能早早地在南方布下谋略呢?”

    “二分天下.......二分天下......”

    周瑜喃喃自语道:“也许咱们当初商议的夺取南方,与朝廷南北相抗的策略,在人家眼中,恐怕如小孩子的心思一般可笑吧。”

    众人相互对视,皆是无言。

    二分天下计的核心在于他们必须迅速拿下扬州,然后西去进攻荆州,这样豫州扬州和荆州之地连成一块,版图相当于后世中国的东南角四分之一,包含了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九省。

    如果能够把这些地方拿下,孙氏未尝不能有一番作为。

    但偏偏陈暮的计策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因为在他们商定二分天下之计前,曹操是被隔绝在了兖州。

    东面是吕布,北面是袁刘,西面是洛阳,南面是孙坚。

    以曹操的势力,除了吕布可以欺负,孙坚能打个平手以外,其余势力都惹不起。

    所以当时周瑜鲁肃策划在曹操被关笼子,他们的触手可以往南面扬州伸的时候,先灭袁术再取荆州,如此就能拥有大片地盘。

    可谁也没有料到,吕布忽然离开了徐州,这就导致徐州空缺出来,曹操趁虚而入,占据了广陵下邳等淮北地区。

    这些地方与江东是相连的,虽然有长江天堑,可作为徐州与扬州的交界处,渡口无数,可以过河。

    他们想要扬州,曹操也想要,结果就是继续互相制衡,到最后谁都没有把扬州吞下。

    现在看来,朝廷忽然把吕布调去并州去,未尝没有陈暮的影子在里面操纵。

    甚至再细究深思一些,刘备南下的一次动向,青州军忽然突袭徐州,吕布差点夺取兖州,袁术几次本该会死,结果都侥幸存活.......

    这一切的一切,幕后都仿佛有一只黑手在笼罩着河南之地,让河南不会出现一个统一起来强大的诸侯!

    而幕后的那只黑手,恐怕就在洛阳,俯瞰着天下,露出不可名状的笑容。

    仿佛在嘲笑他们像是孩童一般幼稚!

第四十四章 孝出强大(为大佬加更)

    众人越聊,就越只会感觉到那位先生的深不可测。

    一时间场内的气氛颇有些凝固。

    过了好一会儿,唯有孙权说道:“除了投降朝廷和结盟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有!”

    那个儒雅的青年忽然说道。

    “伯言,请明说。”

    孙策忙道。

    这青年正是陈暮的学生陆议。

    他笑着看向孙策道:“我想问将军,将军之志在何方?”

    “这.......”

    孙策看向周瑜和鲁肃,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伯符之志, 自然是在天下。”

    周瑜替他说了。

    其实以孙策的豪气,不至于这种话说不出来。

    只是他爹忠心朝廷,去了洛阳为卫尉,自己却想着打地盘搞割据,实在是丢了孙坚的脸。

    所以周瑜帮他说出来,也算是解围。

    听到这句话, 陆议就说道:“既然如此, 那将军是打算与朝廷相抗?”

    “唔.......”

    孙策顾左右没有正面回答,还是没办法说出口。

    陆议笑道:“将军有话其实可以明说,我陆氏一门居于舒县,从祖与袁术不合,多有交战,祖父病逝之后,陆氏差点被袁术灭门,是将军赶走了袁术救我们陆氏,此恩情,陆议必然不会忘记。”

    历史上陆逊其实和孙策有仇,因为当时他从祖父陆康和袁术有矛盾,袁术就派孙策进攻庐江,陆康坚守了两年,最终还是被孙策攻破,导致陆家死了不少族人。

    但现在不同,孙策没有成为袁术的部下,且时时刻刻想霸占淮北,因此在得到朝廷的支持后, 一直不遗余力地进攻九江, 攻打袁术。

    如此一来, 陆家和袁术之间的矛盾,算是间接被孙策化解,在陆康病死后,陆家也不至于几近灭门。

    所以这次陆逊被孙策征召过来,在手下当幕僚,陆逊也是欣然前往。

    救命之恩,这份恩情确实很大。

    孙策缓缓点头说道:“我确实有此意,只是父亲那边.......”

    “这便足矣!”

    陆议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孙使君那边也不需要担心,以我对师君的了解,即便将军反抗朝廷,他也绝不会对孙使君下手。”

    “唉。”

    孙策长叹了一口气,这件事都快成了他的心病了。

    可惜无论怎么劝,孙坚都不听。

    人家是爹,他是儿子,爹一意孤行要去洛阳为官,凭什么听他这个儿子的?

    为了此事,孙策也曾经考虑过,要不干脆就投降朝廷,老老实实一辈子做个忠于大汉的将军算了。

    可骨子里的不甘人下, 还是让他下不了决心。

    且周瑜和鲁肃也都劝过他,说刘备以仁义立足,孙坚去洛阳是忠于朝廷,若是杀掉,令人心寒,所以即便他们起事,孙坚也应该无碍。

    一番话都是安慰,但总归是让孙策寝食难安,一直不值得该如何是好。

    而就在孙策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朝廷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忽然就新颁布了恢复二十级军功爵制度。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朝廷在调动军队的积极性,准备要备战了。

    随着冀州青州连成一片,河南已经是朝廷腹地,即便是荆州还隔着南阳,下一个要对付谁,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到。

    这个举动立即撩拨到了孙策脆弱的神经,今年也不得不大量整顿军务,预防随时可能出现的朝廷南下。

    而现在整个大汉都是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各路诸侯军队大量集结,河南之地尤为紧张。

    孙策感觉到战争可能即将来临,这才多方开会,咨询众人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陆议虽然才来没多久,但他的学识令众人折服,亦加入了核心决策层。

    他看到孙策脸色忧郁,便宽慰道:“以我对我师君的了解,他下一步的手段,恐怕就是召将军去洛阳为官。将军若是想投靠朝廷,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父亲为九卿,将来孙氏亦是高门子弟。但将军既然心有它志,那就得重新分析局势了。”

    孙策忙道:“伯言请说。”

    陆议就说道:“如今我们得豫州以及半个扬州,曹操得兖州、半个徐州以及一部分扬州,两家实力相同,谁也奈何不了谁。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一被朝廷吞并,绝不会有第二个下场。”

    “嗯。”

    周瑜鲁肃孙权等人都点点头,这是他们的共识。

    陆议继续道:“而破局之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舍弃豫州,将豫州让给曹操,全力夺取扬州,以江东为基业,再联合曹操对抗朝廷。”

    舍弃豫州?

    众人都是脸色大变。

    要知道豫州人口众多,极为繁茂,乃是孙氏的根基。

    如果舍弃豫州,孙氏的家业就丢了大半。

    这对于孙策如何舍得?

    年轻气盛的孙翊当即站起来指着陆议怒斥道:“陆议,你怕不是朝廷派来的细作吧。”

    “三弟,坐下!”

    孙策倒还保持着冷静,因为他看到周瑜和鲁肃都是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陆议含笑不语。

    历史上他只有战术才能,对于战略规划,其实远不如周瑜鲁肃。

    可谁让他人生改变,拜了一个厉害的人做师父呢?

    陈暮的出现开阔了他的眼界,同样也增强了他的战略能力,让他拥有了看破迷雾的本事。

    周瑜和鲁肃未必比他差,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但一来他们身在局中,思维有些被局限住,很难发挥陈暮提倡的那种天马行空的遐想。

    二来壮士断腕,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孙家在豫州耕耘十多年,根深蒂固,拥有强大的势力。

    且豫州人口比扬州多,可耕种的土地也比扬州多,作为基业,豫州比扬州更合适。

    然而问题在于豫州身边有强大的敌人,朝廷虎视眈眈,豫州危在旦夕。

    而扬州有长江天险存在,人口和经济虽不如豫州发达,但光凭地利这一点,就是一块稳定的根据地。

    如果能够占据扬州,顺江而上把荆州吞并,最后再按照二分天下的策略,夺取巴蜀,也许未尝不能成就一番伟业。

    “公瑾,子敬你们怎么想?”

    等场内静下来之后,孙策看着陷入沉思的二人,问道:“放弃豫州真的可行吗?”

    “可行!”

    周瑜发出斩金截铁的声音。

    “不错。”

    鲁肃也点点头道:“曹操与我们之所以不敢结盟,是因为都在担心对方背叛。如果我们放弃豫州,夺取江东,曹操就会放下心来。毕竟如果我们选择投靠朝廷,完全可以与朝廷合力进攻他,将他剿灭,没必要去扬州。曹操得了豫州之后,我们也放下心,即便他没有和我们结盟,转头投向朝廷怀抱,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以长江天险固守扬州,再想办法夺取荆州便是。”

    “可是,偌大的豫州基业......”

    孙策犹豫不决。

    周瑜劝道:“伯符,“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若不能立即做出决断,恐后患无穷。”

    孙策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忽然门外进来一名士兵,高声道:“报!”

    “什么事?”

    孙策问。

    士兵说道:“朝廷派来使者,有天子诏书,要召将军去洛阳为官!”

    一瞬间,如晴天霹雳打在孙策的身上,让他猝不及防。

    虽然手下谋士早就有预言,认为朝廷应该也会用这个办法来对付他。

    可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根本不给反应的时间。

    现在这么一想,朝廷这两年休养生息,同时积极整顿军务,恐怕就是为了今日。

    到时候一道诏令下达,去了,丢掉基业。不去,抗诏造反,早就准备好的大军立即南下,扫平整个河南。

    这些年朝廷一直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进不得退不得,到了此时,恐怕就是图穷匕见,养肥了的猪,该杀的时候了。

    想到这里,孙策再也不犹豫,高声道:“刘备篡逆朝廷,我欲起兵相抗,诸位,兵进江东!”

    “兵进江东!”

    众人呼喊着。

    孙策终于做出了他的决定。

    .......

    .......

    关中,长安城。

    关羽与沮授正在府邸商量事情。

    “军情司在马超军中的暗探来报,马超与韩遂多有联络。”

    沮授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轻笑着说道。

    关羽抚须道:“四弟说得没错,马超此獠脑后有反骨,将来必反。”

    沮授说道:“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西凉人生存艰难,自古以强者为尊,后来关中诸侯互相攻伐吞并,让他们这些人养成了自己掌控军队的习惯,恐怕里面未尝没有马腾的意思。”

    关羽摇摇头道:“既然要效忠于朝廷,就应该听从朝廷的命令。如果只想着自己掌控军队,割据一方,那跟诸侯有什么区别?”

    “所以子归说,要把他们打服,打怕,只有这样才能拿下西凉。”

    沮授笑道。

    关羽说道:“今年也确实要准备打仗了,东西都带来了吗?”

    沮授桌案边有个盒子,指着那盒子道:“朝廷的诏书已经下来了,让马超放弃军队,去洛阳为官,这道诏书,便是打了马家七寸。”

    “到时候马超与韩遂约定起事,我们就以雷霆之势,将他们消灭,只有灭掉了他们的军队,他们才会死心!”

    关羽狠狠地敲了一下桌子,目光中露出一抹狠厉。

    在马腾走后,军队就由马超统领。

    这两年马家军队从最开始的一万多人,现在已经壮大到三万。

    壮大军队需要钱,马超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钱来扩军。

    钱的来源自然是马腾在洛阳经商所得。

    他还是没有放弃原来的军阀思想,认为只要有军队就有根基在。

    然而马腾的小动作,陈暮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但他却并没有制止,而是有意放纵。

    春秋时郑庄公被自己的母亲姜武厌恶,姜武甚至逼迫庄公让他把国君之位让给弟弟共叔段。

    此事随着郑武公将位置毫不犹豫地传给郑庄公而作罢。

    然而姜武和共叔段还是不死心,不断向郑庄公讨要封地,以壮大自己。

    郑庄公因为不想担杀母杀弟的罪名,一直隐忍,放纵二人。

    如此让二人得意,掀起叛乱,最终却被轻松平定。

    这个故事翻译总结出来其实就一段话——欲让其灭亡,先让其膨胀!

    陈暮打算利用马腾和韩遂平定西凉,迅速解决西凉多年的羌乱问题,那么首先就得收服此二人。

    两人都属于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那种,多年军阀思想,让他们觉得手中握有军队才安全。

    朝廷自然不能容忍一个名义上归顺朝廷,实际上却拥有自主权的节度使存在。

    因此处理二人,就得用巧妙的方式。

    逼反马超,让他去联合韩遂,这样朝廷就有理由出兵。

    只要把马超韩遂击败,马腾那边又理亏,最终的结果,就已经不用多说。

    两日之后,池阳县。

    马超看着手中的诏书,暴怒道:“我当初就劝说父亲不该去洛阳,现在好了,朝廷就是想把我们调走,吞并我们的军队,先是父亲,然后又是我,将来困于人手,马家就要灭亡了!”

    一旁的庞德犹豫道:“将军应该不会吧,朝廷还是十分仁义,真心投靠的话,总不至于.......”

    “什么不至于,诏令都下来了!”

    马超把诏书狠狠地扔到地上,朝廷现在这么做,目的已经昭然若揭,就是要一步一步把他们关中这些诸侯全部吞并。

    庞德说道:“那将军是打算如何是好,莫非要抗命?”

    马超恶狠狠地道:“朝廷不仁,就休怪我不义,派人联络韩遂,告诉他朝廷已经准备彻底扫平关中西凉,如果不想灭亡,就与我联合在一起进攻长安,到时候他出兵,我临阵反戈,必能大胜!”

    “将军,老将军那边.......”

    庞德迟疑。

    马腾还在洛阳呢,甚至连韩遂的儿子也在洛阳。

    先不谈韩遂愿不愿意的问题,就算人家愿意舍弃了儿子,那马腾怎么办?

    马超沉声道:“父亲在临走之前嘱咐我一定要保存好我家军队,这是父亲一生心血,岂能被他人夺走,此事父亲也不会怪我,就这么办吧。”

    “这.......”

    庞德见马超态度坚决,十分无奈,只好扭头离去。

    半个月之后,洛阳。

    陈暮看着两封军情司送来的情报,微微一笑。

    马超和孙策还真是。

    孝出强大呀。

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对策

    “孙策从豫州撤军了?”

    兖州定陶,州牧府邸,听闻此事,曹操大吃一惊。

    郭嘉沉声道:“孙策来信,说愿意让出豫州之地交予明公,他只要家乡江东即可。”

    曹操顿时陷入了沉思当中,嘴中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 孙氏经营豫州十余年,根深蒂固,他就这么轻易放弃了?”

    “这孙家小儿,倒颇有些气魄啊!”

    郭嘉佩服道:“豫州乃是仅次于冀州和青州的膏腴之地,土地丰茂,人口众多,他却说放弃就放弃,孙策有常人无有之大智慧也!”

    曹操便说道:“奉孝不如说说,孙策此举到底是何意?”

    “很简单。”

    郭嘉说道:“两个意思,一是我们与孙氏互不信任,让出豫州,意在和我们达成联盟。只要他去了江东,就在我们身后,到时候可以全力支持我们。”

    曹操嗤笑道:“孙策小儿不会天真地以为我会如此信任他吧,即便是让出了豫州,难道我还会真的相信他不会攻打我吗?”

    郭嘉便说道:“唇亡齿寒,这是孙策在信中所言。他说若他得江东,绝不会在背后袭击明公。”

    “那第二个意思呢?”

    曹操问。

    “自然是让我们成为与朝廷抗衡的前线。”

    郭嘉脸色不是很好,说道:“河南之地是大汉最富饶的土地之一,豫州、兖州、徐州加起来不比青州冀州差多少。若是好生治理,甚至比冀州青州还要强。我们拿了那么大一块地,自然要帮他顶住压力。”

    曹操沉思道:“若是他真心想与我结盟,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怕就怕在他只是利用我,就像我们利用刘表一样, 拿我们当盾牌, 他好伺机夺取江东。”

    “这一点我反倒不担心。”

    郭嘉说道:“明公想,他利用我们,拿我们当盾牌,自己去江东了不管我们,等我们被朝廷剿灭了,下一个是谁?这个道理他自己也懂,在信中已经跟我们说明,若朝廷来攻,必然救援。”

    “若这是孙策的计呢?”

    曹操起了疑心,总觉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狐疑道:“他父亲已经在朝廷为卫尉,他怎么能会抛弃父亲于不顾,若他假意去江东,实际上是帮朝廷收复扬州,等我们这边与朝廷交战之后,忽然背后袭击,我军岂不是危在旦夕?”

    郭嘉顿时笑了起来,说道:“若他是假意去江东,又何必多此一举呢?直接配合朝廷进攻兖州, 我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现在把豫州让给我们,白白给那么大一块地盘让我们补充粮草兵力吗?”

    “额.......”

    曹操被问住,一想也是。

    孙策要是真投靠朝廷,直接与朝廷夹击他就是了。

    兖州没有什么天险,他的兵力也不多,一旦朝廷与孙策联合,一起进攻他,必死无疑。

    因为可以进攻兖州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从河南郡和颍川郡可以进攻陈留,从魏郡清河国平原国可以进攻东郡,从平原国济南国可以进攻济北国,从徐州可以进攻泰山郡、下邳国、广陵郡。

    现在加上孙策的势力,就连处于腹地的济阴郡、山阳郡都保不住。

    朝廷二十万大军可以直接四面八方合围过来,再加上孙家军队,任何一方都可以力敌曹操的主力,战斗估计不会超过一个月,他就得出城投降。

    所以孙策没必要多此一举,先把豫州让出来资敌,然后大老远跑去江东,再大老远反攻回来。

    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

    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还帮朝廷增加收复兖州和豫州的难度。

    因此曹操的疑心病想得确实没问题,只是但凡朝廷的决策层和孙策脑子没问题,大概率不会这么做就是。

    曹操站起身,缓缓步入厅中,屋外正是盛夏六月,天气炎热,庭院中的树郁郁葱葱,叽叽喳喳的蝉鸣不绝于耳,十分吵闹,惹得人心中烦躁难耐,很难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

    他在厅中来回走了两趟,然后扭过身看向郭嘉,皱起眉头道:“孙策想要江东,但我得豫州,就要正面与朝廷开战,以我的实力,能赢下朝廷吗?”

    郭嘉苦涩道:“很难,这其实也是我担心的问题。朝廷不傻,不会给我们消化豫州的时间,如果不出所料,朝廷很快就会出兵。”

    “那我凭什么帮他孙策做替死鬼?”

    曹操冷哼一声。

    孙策摆明了是想利用豫州这個诱饵引他上钩,一旦他心中贪婪,妄图把豫州吃下,等待他的,就是朝廷的雷霆打击,自己又何必去上了这个恶当呢?

    “明公的意思是回绝他?”

    郭嘉迟疑道:“可陈暮把孙坚调来豫州,就是想让我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若是如此,最终的结果就是谁都无法壮大,然后被朝廷逐个击破。现在孙策去江东,他以江东之地充实自己,我们得豫州兖州徐州之地,只要休养两年,便可得十几万大军呀。”

    “你自己不也说了吗?刘备不会给我们消化的时间。”

    曹操说道:“他这边走了,独留我一人与刘备几十万大军相扛,到时候他的军队还不知何时能来援,我为何要答应他?他要是觉得这个条件不错,那干脆我把兖州让给他,我去江东。”

    郭嘉摇摇头道:“我们去江东太难了,孙氏本就是吴郡豪强,在江东有不少世家豪族支持,这就是掌握了人和。若是我们去的话,人家根本不会支持我们。为了大局着想,明公还是要三思,好好考虑一下孙策的提议。”

    曹操沉吟道:“奉孝觉得我们应该答应?可是朝廷那边?”

    郭嘉笑道:“朝廷那边也不是没有办法,明公别忘了,我们还有别的盟友。韩遂、刘璋、张鲁、刘表、孙策乃至于吕布这些人,未尝不能利用。若是能够说动他们,一起出兵,则朝廷要应对四方敌人,我们就可以趁机消化豫州,壮大自身实力。”

    “唔.......”

    曹操抚须沉思片刻,点点头道:“来人,去召志才、仲德、公台前来议事。”

    这件事情终究是件大事,他必须要听听所有谋士的意见。

    ......

    ......

    孙策的主力其实已经全部撤出了豫州,抵达了九江,目前正在寿春准备船只,打算渡江东去。

    不管曹操同不同意,他都已经决定接受陆议的建议,离开豫州这个是非之地。

    如果曹操同意最好,大家和平交接,不至于内斗出现刀兵之事。

    不同意,他就一路打到丹阳,以武力占据扬州。

    陆议说得没错,孙氏在江东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外有长江天险,内有周鲁陆等豪族相助,得江东便有百年基业。

    这对于志在天下的孙策来说,确实是一个首选之地。

    反倒是曹操在江东缺少人和,没有世家豪族的支持,缺失了人和,即便是占领了江东也难以治理。

    所以按照陆议周瑜鲁肃等人的推测,都认为曹操是同意最好,不同意也得同意。

    而就在孙策率领大军撤出豫州,准备逼迫曹操让出丹阳郡的时候。

    洛阳西宫,陈暮拿到了情报之后,就立即去找刘备。

    刘备此时正在西宫里殿的中厅房间中批阅今日内阁送来的文书。

    自从内阁彻底取代尚书台之后,他的工作量就小了很多。

    因为以前的尚书台只有转呈资格没有批示资格,必须由录事尚书的三公方可。

    而现在内阁首辅以及多名一等录事尚书都有批阅权力,小事基本由他们做主,大事才由刘备拿主意。

    所以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就自然不会出现在刘备桌案上,无形中少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听到陈暮过来,刘备让王植去迎接。

    等陈暮进了西宫内殿的门后,刘备笑着说道:“四弟,怎么了?”

    陈暮扬了扬手中的公文说道:“大哥,马超和孙策反了。”

    刘备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皱起眉头道:“这两人真不拿自己的父母族人性命当一回事的吗?”

    马家二百多口人,孙家也有一百多口,现在全部搬到洛阳,身家性命都在刘备手上。

    当初陈暮说的时候,刘备还不信,现在却是没想到陈暮再次一语成谶了。

    陈暮坐在刘备下手的一张蒲席上,将公文递给王植示意他呈递上去,微笑着说道:“马氏盛于西凉,西凉人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忠君思想观念淡薄,想独立做军阀,也是理所当然。”

    刘备来了兴趣,问道:“四弟向来主张透过细节观察本质,看来对于此事早已经分析过了,不妨说说为何马腾在洛阳,马超还是想要造反?”

    “原因很简单。”

    陈暮笑着说道:“马腾是想拥兵自固。”

    “拥兵自固?”

    “不错。”

    “当年始皇派屠睢领五十万大军征讨百越,屠睢中伏身亡,赵佗任嚣接任,一统岭南。后来天下大乱,二人割据一方,自立一国,马腾韩遂孙策等人,也是这么想的。”

    “就凭他们也想自立一国?”

    刘备大怒。

    现在可不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的时代。

    秦朝破六国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格局。又经过大汉四百年奠基,大一统的共识早已经深入人心。

    几百年下来,除了经常嚷嚷燕人张翼德在此的张飞以外,其余七国旧地,已很少如此自称。

    因此在当时的汉人看来,统一是趋势,搞分裂不可取。

    然而陈暮倒是知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谈秦朝统一之前,单说统一之后,也是分多合少。

    除了四百年大汉以外,三国分裂了百多年,晋朝短暂统一,没多久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然后是南北朝数百年,唐朝看似大一统,但也就前期统一,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纷纷割据自立,中央朝廷政令一纸空文。

    五代十国和两宋就不用多说,就没统一过。一直到元明清,才出现三个大一统王朝,不再有长时间的割据。

    所以一旦中央朝廷的军事实力不足,出现朝廷难以掌控地方,各路军阀四处割据的局面,那么分裂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而面对刘备的不满,陈暮倒是没必要跟着他不满,只是说道:“大哥也不必为此恼怒,我招马腾孙坚进京,就是早已经知道他们的想法,有了对策。”

    刘备转怒为喜道:“我就知道四弟早有谋略,快快说来。”

    陈暮便说道:“孙策弃了豫州,南下去了江东,这从表面上看是一招好棋。因为它逃脱了曾经与曹操互相不信任的桎梏,双方就可以从容地联合在一起,但实际上依旧是中了我的计策。”

    “这又是什么计策?”

    刘备诧异。

    陈暮说道:“很简单,孙策南下直奔江东,可曹操好不容易拿下了丹阳郡正常情况下,曹操绝对不会把丹阳让出去,所以孙策只能拿豫州和曹操换。”

    “嗯。”

    刘备点点头,此事他自然知道。

    陈暮又道:“但问题是孙氏经营豫州已经十余年,根深蒂固,孙坚向来忠于朝廷,多地县令都是由朝廷任命。曹操想短时间内拿下豫州,立即就让各县臣服,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刘备若有所思道:“四弟的意思是,曹操即便是夺了豫州,也很难在豫州大量征兵、收税、纳粮?”

    “正是。”

    陈暮笑着说道:“曹操不容易在豫州得到利益,各郡县都有忠于朝廷者,乃至于一些潜藏于山中的盗匪,亦不乏愿意投效朝廷。若是他得豫州,至少半年之内,毫无收获,还得分兵驻守,这对于曹操来说,其实是个陷阱,如蹈汤火。”

    刘备福如心至,忽然说道:“而且曹操若是得豫州,朝廷就正式有借口讨伐他了。”

    “大哥说得正是,小弟佩服!”

    陈暮大吹法螺。

    刘备指着他笑道:“四弟啊四弟,我还不知道你,恐怕你早就已经想好了吧。”

    陈暮忙道:“绝对没有,这都是大哥自己想到的,与我无关。”

    “行了。”

    刘备摆摆手:“此事就交予你定夺,明日内阁会议,就商议出兵的事情。”

    陈暮说道:“具体出兵事宜,自然是明日内阁商议。不过还是要防止曹操联合刘表、孙策、刘璋、张鲁、韩遂、马超、吕布等人一同作乱,以给他消化豫州争取时间。”

    刘备心里一惊,差点忘了这茬,忙不迭道:“四弟可有对策?”

    陈暮笑道:“韩遂那边我会让公与联络阎行,此人上次来洛阳,我见他对朝廷多有敬意,还把父母送到洛阳来,恐怕心里早有投降的决议,到时候让他暗中为内应,必可破韩遂马超。”

    “那刘璋呢?”

    “刘璋守门之犬,连汉中门户都被父亲曾经的部将占据,不需要管他。”

    “张鲁?”

    “张鲁不足为道,他自己也得小心刘璋北上夺他汉中,绝不可能派全力出兵,即便出兵也不会太多,正好让二哥一并处置。”

    “吕布?”

    “三哥不是在河东看着吗?”

    “所以我们实际要对付的敌人只有刘表、曹操和孙策?”

    刘备回过味来。

    关中有关羽张飞镇守,韩遂马超张鲁刘璋吕布这些人,完全被看得死死的,根本不可能东进。

    那么他最大的敌人,就只有河南的曹操,江东的孙策以及荆州的刘表。

    陈暮笑着点点头:“不错,这就是大哥最后的三个敌人,只要处理了他们三人,关西关中川蜀之地的鼠辈,就不足道尔,一两年之内,皆可以平息。”

    刘备琢磨过来,深以为然地道:“善,四弟觉得,我们应该要怎么打?”

    陈暮毫不犹豫地道:“刘表先不用管,派人镇守南阳即可。远交近攻,先打曹操,再打孙策,只要一战把曹操消灭,江东和荆州,也撑不了多久!”

    现在的局势有些像官渡之战前夕。

    孙策让出豫州之后,就像官渡之战前一样,袁绍在河北聚众二十余万,曹操在河南只要数万人马,孙策在江东,刘表在荆州,可谓是群敌环伺。

    但不同的是历史上曹操由于挟持汉献帝,把自己弄成了众矢之的,孙策扬言要进攻许都,刘表也是虚张声势作势北上,袁绍更是大军南下,整个曹操政权都处于风雨飘摇,即将崩塌的阶段。

    而此时刘备成为了皇帝,各路诸侯都以刘备窃据天子席位,让现在的刘备成为众矢之的。

    因而孙策刘表这些想要割据的诸侯只能被迫与曹操结盟来对抗实力强大的朝廷,不至于让曹操像历史上那样过得非常艰难。

    只是问题在于,刘备不是袁绍,袁绍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组织力和策略都很差,让曹操在官渡找到了机会,一把火烧了所有粮食,导致自己大败。

    而刘备有陈暮相助,提前警惕,自然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战斗必然是一场大决战,区别只是在于这次曹操有了刘表和孙策的帮主之后,实力会更强一点而已。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吞并北方花了七八年的时间。这些时间让孙家稳固了江东,逐渐强盛,这才给了孙权赤壁之战的勇气。

    可此时孙策才刚去江东,立足未稳,曹操如果在短时间内被消灭,孙策根本不可能抵挡住朝廷大军攻击。

    甚至陈暮已经想好了,到时候亲征江东,带着孙坚去,看孙策怎么说。

    老子是爱国忠臣,儿子当叛逆的陈暮也不是没见过。

    后世为我军献图的云南王不就是如此?

    成王败寇,自有定论!

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

    第二日内阁会议结束之后,这个消息几乎就朝野都知道了。

    因为陈暮拿的是军情司的消息,因此实际上就连马腾和孙坚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反叛。

    等到朝野遍知之后,二人都是吓了一跳。

    孙坚的卫尉府邸,噼里啪啦的咂毁东西的声音不绝于耳,整个府邸都能听到主人的咆哮。

    “这个孽畜到底想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是不是想让我死他才开心?”

    “夫君,事已至此, 再怒也没有用,快想想办法。”

    “还想什么办法,都是你平日里惯的。这厮已经无法无天了,连朝廷都敢反,他是不是疯了?”

    后院小阁内,孙坚与吴夫人大吵一架, 平日里他外出打仗,少有顾家, 教育儿子的重任都交到吴夫人身上。

    结果现在孙策居然妄自指责刘备的皇位来历不明,不承认当今朝廷,自己跑去江东去了。

    这让孙坚怒不可遏,而且也让他十分恐惧,担心朝廷因此怪责于他,阖府上下一百多人的身家性命,岂不是就这样葬送?

    就在此时,跟着他升迁至洛阳,已经成为卫尉长史的原陈国相骆俊走进来,之前骆俊一直跟着孙坚,也曾经讨伐过袁绍,深得孙坚的信任。

    他进来之后,看到阁内一片狼藉,连忙走过来道:“明公莫怒, 明公莫怒,此事尚有转机,且听我一言。”

    看骆俊进来,孙坚因为恼怒而激动的情绪好歹舒缓了下来,摆摆手示意吴夫人先去里屋,叹了口气,坐下道:“让孝远见笑了,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唉。”

    骆俊笑道:“明公别慌,明公想想,如今这大汉朝廷如何?”

    孙坚诧异道:“孝远为何说出此话?”

    骆俊就说道:“当今朝廷天子仁德,丞相统领有方,三公九卿各司其职,皆有要务重任。地方也政治清明,以我观之,陛下收复天下是迟早的事情,明公以为呢?”

    孙坚点点头:“不错,虽然我当初也觉得先帝让位于陛下有蹊跷,但我素知陛下为人,仁义有加,因而从来没有怀疑过,听闻陛下召我来洛阳,我便欣然前往, 可哪里知道我儿孙策,竟是如此大逆不道。”

    骆俊继续道:“正是明公欣然来洛阳, 这才是一线生机。陛下仁义,有世祖光武皇帝之风,明公信任陛下,陛下也会信任明公。因此此时明公千万别急,立即去宫中觐见请罪,若我没有料差的话,相信陛下不会怪罪于明公,甚至可能还会有好差事。”

    “好差事?”

    孙坚一头雾水,问道:“我被我儿害成这样,不落得个革职下狱就不错了,还有好差事?”

    骆俊微微一笑:“明公去了即可。”

    孙坚说道:“其实我也正打算去,只是一时气急,才在家中发了脾气。幸好孝远过来提醒了我。来人,快备马,立即去皇宫。”

    当下孙坚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宫。

    与他一起来的还有马腾,马腾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晴天霹雳。

    他让马超统领军队,是想保持自己军队的独立性,但既然已经投降了刘备,他也没打算造反,只不过还是军阀的那点通病,想要手中有一点倚仗而已。

    谁知道他人在洛阳,锅从天降,得知此事,整個人都吓傻了。好在有高人指点,家中正好有人做客,便指点他一番,让他前来请罪。

    历史上马腾要是学了这一招,马超造反的时候立即跑去曹操府邸声泪俱下地哭诉,也许曹操碍于脸面,真不会砍他。

    至于那位高人是谁,自然是如今已经担任尚书令的贾诩,以同为西凉人的名义上门拜访,也是理所当然。

    二人来到皇宫,刘备早就知道他们要来,并没有发火,面对两人的请罪,反倒是宽慰了一番。

    不过孙坚马腾自然不敢托大,连忙请求辞官,却被刘备多番挽留,这才没有辞掉。

    开玩笑,陈暮还得用马腾平西凉,用孙坚打江东,怎么可能让他们走?

    刘备赏赐了一些金银丝绸安抚二人,让他们回去,继续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用担忧,才让两人稍稍安心,千恩万谢地离开。

    第二日内阁会议,正式开启了军事部署。

    各提案迅速通过,大量内阁成员被分配任务,积极开始战争动员。

    当初青州讨董和讨伐袁绍的时候,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数月,粮草、武器、铠甲等等事务堆积。

    但如今朝廷的效率高速迅捷,在政令下达之后,各部门全速运转,战争机器轰然启动。

    随着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恢复之后,大汉军队打仗的热情空前高涨,士兵士气如虹,包括各级将领,亦是摩拳擦掌。

    这个时间他们已经等了够久,除了关中幽州和南阳的一些琐碎战争以外,朝廷已经足足三年没有打仗。

    谁也不知道这三年那些好战份子们是怎么过来的,但可以知道的是,即便是沉寂了三年,军队意志也从来没有消沉,而是时刻准备战斗。

    目前大汉常备军中央北军三万人驻扎在洛阳,中央南军五万人分别驻扎在颍川与河内。

    陈暮计划将来至少要三十万常备军,以应对未来会出现的进军西域、塞北、南洋等地形势。但目前来说,生产力还不足够,所以暂时将此事先放下。

    因此包括张辽的万胜军,高顺的陷阵军这种有名称建制的军队在内,都是非常规军,不过他们的建制也不会取消,过两年等全国统一之后,再设立军区重新进行军制更改。

    而除了八万已经确定了的南北二军以外,剩余还有大概二十多万的非常规军。分别由九大上将以及二十将军统领,除开关中的八万人,布置在关东腹地的有十多万。

    青州有约五万,统领为太史慈和臧霸,徐州有两万,统领为蔡阳,这两州兵马皆由作为青州牧的钟繇指挥。张辽的万胜军加上高顺的陷阵军总计两万余人,目前在冀州,再加上黄忠部两万,这里就有十一万。

    另外还有大概三四万人马散落在各地,如幽州、冀州北部、颍川、南阳等地,这还没算徐荣的一万多人马以及张绣的两万人马,若是把这些,乃至于鲜于辅公孙瓒等人马算上,总数接近四十万大军。

    但还是那句话,军队数量多不代表可以动用的兵马就多,各地都需要驻守,辽东那边大规模战争打不起来,但与乌桓以及其它游牧民族的小规模冲突还是不断,依旧需要一部分兵马进行抵御。

    徐荣倒是已经回来,前段时间已经来洛阳觐见过刘备,他的驻地目前安排在清河国。而赵云则依旧是在颍川,这样从三个方向对河南等地呈现包围姿势,随时可以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只不过怎么打,什么时候打,从哪些方向进攻,这都是未知数,因此当前仅仅只是战前准备,各地驻军逐渐动员起来,明面上没有什么动静,但底下暗流涌动,物资开始运输。

    内阁会议目前的安排暂时只是进行军事部署,军队却并没有直接开动。几日之后,刘备召开内阁高层会议,二等参议博士以上级别才能参加,进行战略与战术布置。

    值得一提的是,贾诩也正式加入内阁。他的资历其实很浅,按理来说顶多是三等谏议侍郎,但陈暮很赞赏他,将他提为二等参议博士。

    这对于习惯于低调的贾诩来说,可要了亲命。

    毕竟他也清楚自己以西凉军的身份加入,且那么晚才加入,本身就不可能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之前尚书令是千石,勉勉强强还能做,矜矜业业做了三年。

    等到陈暮开始九品改制之后,原本应该属于四五品的尚书令一下子被拔高到正二品,立即就变得树大招风。

    虽然现在尚书令的职能被内阁取代,几乎变成了一个闲职,但品秩太高,自然惹人非议。

    因而几次想推辞,却被陈暮拦下,最终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加入内阁。

    这次会议举行地点是在玉堂殿,清晨一大早,阳光洒落在洛阳皇宫的宫殿屋檐上,夏风拂过空旷的宫殿群落,挂在斗拱飞檐下的竹马玉铃叮叮当当作响。

    陈暮、荀攸、董昭、毛阶、贾诩、王脩、邴原、孙邵、崔琰、王朗、国渊、公孙方、王朗、左继、刘谦等人分两排依次踩着小碎步进入正殿。

    过了片刻,刘备过来,众人拱手行礼,礼仪过后,分列坐下,王植与另外一名宦官将一块木板抬上来,上面贴着一张舆图。

    “现在各地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物资开始调动,曹操不是瞎子,也肯定能够猜到我们已经在行动。”

    陈暮站起身,缓缓说道:“要想出其不意,十分困难。因此此战必须要做好所有准备,怎么打,什么时候打,开头,第一战略目标,第二战略目标,最终战略目标,以及结尾,都要详细考虑周全,从而避免战局出现失误。”

    有人好奇问道:“丞相,战略目标我倒是知道,但这还分第一步第二步的吗?”

    陈暮笑道:“做事要有规划嘛。”

    刘备啧啧称奇道:“四弟,你好像对曹操很是慎重,当初打袁绍的时候,做战略规划都没有如此细致。只是列出了七步,什么时候打,怎么打,都没有一个准信。”

    “原因有两个。”

    陈暮就说道:“一者体量不同,袁绍势大,与我军相当,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难以顾及周全,所以做大概战略部署,具体打法,都要靠下面的将领们自己去琢磨。而曹操要考虑的因素较少,因而能面面俱到。”

    刘备又问道:“二者呢?”

    陈暮笑了起来:“二者自然是曹操的能力胜过袁绍数倍,此人虽然势小,但不可小觑,大哥与曹孟德认识了快二十年了,难道还不知道他的能力?因而自然要谨慎对待。”

    刘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曹孟德确有才能,若非我有四弟相助,于青州立足,最终击败袁绍,统一河北,恐怕我绝非他的对手。”

    这一点早在当年讨董共事的时候就经历过。

    当时曹操的军事能力以及打仗时的判断力都远在刘备之上,这一点刘备并不否认。

    只不过让他平静的是,正如刘邦出谋划策,不如张良;治国理政,不如萧何;带兵打仗,不如韩信,却最终一统天下一样。

    知人善用,本身就是一种才能。

    陈暮继续道:“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敌人已经先动了,孙策弃了豫州所有兵马全去了江东,曹操那边还没有反应,我们该如何做出应对,为下一步计划做准备呢?”

    董昭沉吟道:“曹操现在还不敢立即进军豫州,是怕与朝廷撕破脸皮,不若我们先发制人,陛下明诏遣一名豫州牧前往豫州,逼曹操决断。”

    “这确实是一招好棋。”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孙策已经出招,曹操还在犹豫要不要接招,他不接招没关系,朝廷可以逼他接招。

    到时候朝廷派一个豫州牧过去,本身豫州各郡县都忠于朝廷,有这个基础在,哪怕孙策已经叛逃,可孙坚还在洛阳,孙策带来的影响就微乎其微,朝廷依旧能掌控局势。

    若是曹操不行动的话,那他就彻底凉了。因为朝廷控制住了豫州,他既不会增加人力物力,也会失去刘表的援助,因为刘表过来帮忙的道路被截断了。

    汉代从荆州往北方去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南阳盆地进入颍川以及汝南,另外一条就是穿过大别山山区,走后世的红安县、麻城市一带。

    南阳已经被朝廷占据,刘表自然不可能从南阳派援军过来。而豫州一丢,人家把大别山的几条通道一堵,刘表就只能干瞪眼。

    所以如果得知朝廷会派军队以及新的州牧过去之后,曹操必然只能狗急跳墙,选择尽快与孙策进行平和交接。

    到那个时候,朝廷就可以以曹操篡逆谋反,以兖州牧之职,行豫州牧之事,以大军讨伐之。

    “那么第一步就已经确定下来,第二步,就是我们要考虑的初期战略规划了。”

    陈暮指着告示板上的舆图,淡淡地道:“怎么打,三军如何进攻,是主力大军聚集,一路势如破竹,还是分兵数路,从各州郡袭击,大家都来说说吧。”

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亲征曹操

    打仗当然不是几十万大军一窝蜂往前冲就完事。

    即便是官渡之战,袁绍的战术打法已经十分粗糙,但他还是分别派兵马从河内、青州方向夹击河南。

    只不过曹操采取了应对措施,分别派遣于禁和臧霸守卫河内的延津以及青州地区。

    因此战争双方,都得认真对待,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针对。

    现在第一个问题好解决, 那就是以什么样的借口开战。

    逼迫曹操造反之后,战争自然正式准备打响。

    那么第二步呢?

    军队要怎么进发,要如何防备可能的敌人援军,以及要怎么才能歼灭敌人主力,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众人思索片刻,就有人说道:“现在是我强敌弱,不若大军压境,突袭定陶?”

    陈暮看去, 见是目前担任大鸿胪丞的左继, 便笑着说道:“那鸿胪丞有没有考虑过行军路线,会不会被人伏击,粮草该怎么运输,是大军主力汇聚到洛阳再进攻,还是从别的地方聚集?”

    左继犹豫道:“这都是确定战略之后的细节,选择大军压境之后,再细细研究便是。”

    陈暮点点头:“这确实是确定之后的细节,可若是细节之处都还没有想好,就冒然选择战略。到时候研究之后发现此方案不可行,又得推倒重来,岂不是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大军主力若是集结,很多地方都空虚,若敌人袭扰怎么办?”

    “额.......”

    左继就没有说话了。

    又有人道:“可以分兵骚扰,自河内、河南、颍川、魏郡、清河、济南、东海等诸郡国共同进军,让曹操自顾不暇。”

    “这主意不错, 而且这么打的话, 粮草运输相对要轻松许多,各部人员不多, 携带的粮草物资也较少,不至于出现粮草大规模囤积,可能引起敌人偷袭的情况。”

    “我觉得不太好,兵力过于分散了难以形成规模。可以派兵马入驻豫州,逼迫曹操主力来决战,此时我大军再南下,南北夹击,必然根除。”

    “打仗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的主力,完成占领地区的目的,曹操主力现在在济阴,不若直接突袭济阴,四面包围。”

    “你们说得轻松,没那么简单.......”

    众人七嘴八舌,各有说法。

    等了片刻,见众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好主意,陈暮才轻轻敲击了一下桌案,说道:“诸位请先静一静。”

    说罢目光在台下众人之间梭巡,忽然看到一人,顿时笑了起来:“尚书令不妨说说?”

    贾诩被架到火上烤, 不情不愿地起身道:“回丞相,我并无什么良策。”

    陈暮不悦道:“我知道尚书令为人谦逊,但自尚书令回归朝廷以来,尚未立下寸尺功劳,诸多同僚颇有微词,现在就是一个机会。”

    贾诩知道再想低调已经不行了,只好说道:“我以为,打仗的第一步虽然是如何确定战争打响,但在此之前,还是得分析一下敌我具体实力,了解我方可以动用多少兵马和物资比较重要。”

    荀攸微微点头,可算是有一个人说到点子上了,便说道:“如今朝廷各地留守兵马加起来二十五万余人,包括洛阳三万,颍川五万,冀州五万,青州五万,徐州两万,另外河内一万人,南阳两万,还有河南等地也有一些军队。”

    “若是抛开留守队伍,朝廷可以动用的兵马应该在十万人以上。”

    贾诩说道。

    陈暮便道:“此战具体动用多少人马,陛下已经确定了。”

    刘备沉声道:“朕欲亲征曹操,南北二军,再加上冀州与青州人马,总计十八万大军可以调用。”

    “司隶不留守吗?”

    “把河内的守军调回来,留一两万人足矣。”

    面对贾诩的提问,陈暮给出了答案。

    “陛下,臣认为,应该三路并进,第一路应先以济南佯攻东郡,实则青州兵马南下徐州,自徐州一路攻山阳。”

    得知此时,贾诩思索起来,片刻后说道:“第二路则自魏郡黎阳出发,沿延津、白马,南下取东郡,威逼济阴。第三路从颍川河南出发,取陈留,最终将曹军主力困在济阴,最好逼迫他们南下逃遁至豫州。”

    “哦?这是为何?”

    陈暮饶有兴趣地问道:“之前廷尉右监说要先取豫州,然后南北夹攻。怎么尚书令的意思,好像是要放弃豫州?”

    贾诩沉声道:“确实应该放弃豫州。”

    “为何?”

    “很简单,若是我军得豫州,就得承受三面进攻。刘表、孙策,都可以把兵马派到豫州来和我们交战,到时候就得同时对付三个敌人。”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派兵去豫州,刘表和孙策也可以就近派兵来援是吧。”

    陈暮提出疑虑道:“可即便是不去豫州,他们也会来援。”

    贾诩笑道:“来援的方式就有很大区别,如果我们占据豫州夹击曹操,孙策主力在豫章、九江等地,可以就近来援,这样既不耽误他取江东,还有可能被他利用孙氏在豫州十余年的经营,有地利之惠。”

    “而若是把战场放在陈留、东郡以及山阳等地,这些地方离荆州和扬州较远,刘表和孙策的补给线就会拉得极长,不利于他们大规模行军。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孙策现在还在攻伐江东,如果离得太远,对于他尽快夺取江东的计划就很不利,来援助的力量就会小很多。”

    汉朝的交通程度远比后世差了不知道多少倍,物资运输往往取就近原则,比如曹操打潼关的时候是利用洛阳作为粮草中转站,打汉中的时候,粮草辎重来源就是从关中就近获取,打赤壁之战的时候是从南阳盆地挖了运河直通荆州。

    当时大规模粮草运输,基本是靠水运。所以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历史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那就是所有大规模战争的发生,只有两個情况,一是就近原则,双方离得近。二是漕运原则,必须挖漕渠。

    唯一的意外就是白狼山之战,但那是一场打得很险的奇袭战斗。曹军抛弃大量军备物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翻越燕山山脉,突袭柳城,打了蹋顿一个措手不及才取得了胜利。

    可以说,如果蹋顿当时不选择与曹军正面决战,而是立即选择下令撤兵,跟曹军利用骑兵优势打游击,到最后死的一定是曹操,不会有第二个结果。

    历史上就有失败案例,如唐军进攻朝鲜,因补给线太长而失败。后来远征西域,还是补给线问题,于怛罗斯之战大败而归。

    因此补给线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尤为重要与关键。

    贾诩的战术打法就很聪明,他认为战场应该安排在陈留、东郡以及山阳一带。

    这些地方距离荆州和扬州有数百公里距离,最近的都是山阳到九江,也就是后世山东济宁市到安徽淮南市,直线距离都有四百公里,实际距离在五百公里以上。

    刘表就更远,如果是按照陈留战场来算,也就是后世的襄阳到开封,直线距离也是四百多公里。但这是从南阳盆地过来,在南阳盆地被朝廷占据的情况下。如果绕道大别山,得走一千多公里路。

    如此长途跋涉,补给线会拉得非常长。朝廷兵马啥都不用干,把他们的补给线一断,刘表和孙策就得干瞪眼,因此朝廷可以就近进攻曹操,但刘表和孙策却离得远,不可能大规模来援。

    陈暮听到贾诩的建议,十分赞赏,笑道:“不错,这就是地利。豫州离荆州、扬州都比较近,战场放在这里,适合刘表孙策来援,战场放在大河南岸,他们劳师远征,必然疲惫。”

    “善!”

    刘备稍微思索,也明白了问题的关键,点点头道:“此策甚妙,就依尚书令所言。”

    贾诩连忙说道:“其实这个方法也是在座诸位大臣提醒了臣,臣才想出来的,而且依臣之见,丞相和副相恐怕也早就已经做出了决议。”

    陈暮和荀攸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他们确实是这么想的,而且已经打算让荀彧回来中央坐镇后方,因为刘备亲征,除非陈暮坐镇洛阳,不然后方需要有人留守统筹全局。

    但陈暮自然要和刘备一起亲征曹操,因此荀彧就必须回来,荀彧回来的话,冀州那边就缺少一位统筹各部门的军师。

    荀攸可以去,可洛阳这边的进攻方式会由河南、颍川两郡同时进发,两边都需要有人进行战术安排。

    刘备跟陈暮从河南进攻陈留,荀攸就得和赵云从颍川进攻,所以荀攸也离不开身。

    这次朝会的目的,自然是要物色一位可以担当大任的战术军师。

    诸葛亮或许可以胜任,作为陈暮最出色的弟子,他已经有了不错的底子。奈何年龄太轻,镇不住冀州那帮老兵油子。

    因而得找一位威望比较高,可以胜任的人选。

    贾诩自然不行,他年龄是够,威望不足,那么剩下的就比较简单。

    陈暮亲自去颍川,荀攸去冀州统筹张辽、高顺、黄忠、徐荣四大虎将,钟繇在青州,安排臧霸、太史慈、蔡阳等人。

    这样刘备身边就留下一名出色的随军参谋就行,现在就是考验大家的水平,目前来看,现在的二十多位二等参议博士当中,贾诩是独一档超一流谋士,智力在96以上。

    董昭、毛玠为次一档,在90-95之间,一流谋士,其余王脩、邴原、孙邵、崔琰、王朗、国渊、公孙方、王朗、左继、刘谦等人则差一些,大多都在90以下。

    因此到时候刘备带上贾诩董昭毛玠以及一部分随军文士,陈暮到时候再把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塞进去,做中下级参谋,这样就应该万无一失了。

    确定了战术安排,接下来就做细致规划,比如第一战略是什么,先取陈留,扼住曹操西面门户,再从延津渡河,占领白马取东郡。

    最后从山阳袭击曹操后方,这样三面夹击,把战场全都收缩在兖州以北的区域,加大敌人援军的补给线,延缓敌人援军脚步,如此就能够在战略上把曹操挤压在济阴一带,逼迫他南逃。

    陈暮还就不担心曹操南逃,他去豫州,依旧会被挤压生存空间,河南没有什么险要的地势,他在汝南撑不了多久,而江东和荆州不太可能会接纳他,最终还是难逃灭亡。

    内阁会议从午后一直到傍晚,确定了很多细节末枝,一系列的安排都布置下去,朝廷已经开始做战争动员,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这个月内基本就能够完善。

    下一步棋,自然是按照计划行事。

    数日之后,朝廷放出风声,决定派一位新的豫州牧前往豫州。

    这对于曹操来说,无疑是件很绝望的事情。

    他现在对于孙策的离开持犹豫态度,孙策一走,他就独自面对朝廷的压力,自然很慌。

    可人家走都走了,该怎么办?

    烂摊子全部留给他,接不接手就是个很大问题。

    接手吧,跟朝廷撕破脸皮。

    不接手吧,自己的兖州彻底被朝廷势力包围,插翅难飞。

    现在朝廷打算派人接手豫州,如果他再不行动,等过个两三月,朝廷大军入驻豫州,稳固下来,他就彻底没法活了。

    因此没有办法,他只能宣布与孙策刘表结盟,同时派兵马占据豫州,正式与朝廷撕破脸皮。

    这里其实要强调一下为什么朝廷一定要选择逼反曹操之后,再出兵。

    很简单。

    因为朝廷和曹操还没有彻底决裂。

    从当初天下五君开始,一直到刘虞登基,曹操都是表面维护朝廷的。

    投桃报李,刘虞也是任命他为兖州牧,让他有了根基。

    所以一直以来,曹操和刘备属于盟友关系。

    就跟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是盟友,与袁术公孙瓒是敌对关系一样。

    但现在历史改变,由于刘备这个强敌出现,导致二袁相争的局面不复存在,变成二袁结盟。

    虽说这种结盟纯粹是表面兄弟,二袁互相之间勾心斗角,互相背叛,联盟关系并不牢固,但这也间接促成刘备孙坚曹操的联盟关系。

    这导致如果没有合理的借口,朝廷其实很难对孙坚和曹操开刀。

    而现在,这个借口就有了。

    到章武三年六月末,荀彧被调回中央担任副相。

    七月初,刘备正式准备御驾亲征曹操!

第四十八章 与矿山打仗

    二十级军功制度以及朝廷放出的风声让曹操如临大敌。

    曹操知道豫州是个陷阱吗?

    他当然知道。

    但却不得不饮鸩止渴,吞下这个带刺的陷阱。

    原因也说过,他不取豫州,就一点退路都没有了,完全被朝廷包围。

    而二十级军功制度就更加让他恐惧。

    说句实在的,到现在曹操都不明白,朝廷哪来的钱和底气恢复前汉时这个前汉时几乎让武帝崩溃的制度。

    要知道, 这个制度的本质就是用钱买士兵的命,用大量奖赏,让士兵悍不畏死。

    敢于这么做首先得需要国库极为充实。

    汉武帝敢发动那么多次战争,完全是靠着文景之治帮他打的底子。

    两代帝王用了七十年的时间才帮汉武帝打造出了一个充盈的国库,在汉武帝继任之前,国库的钱币堆积如山。

    饶是如此,几次大战也差点把大汉打没。

    而现在可是汉末乱世,朝廷更加缺钱不说,到处都在花钱打仗,哪怕青州有海盐之利,也绝对支撑不起二十级军功制度的狂热。

    朝廷到底从哪里来的钱呢?

    难道青州境内,还有一座容易开采的巨型金银铜矿?

    这個问题萦绕了曹操许久,他在青州也不是毫无内线,他爹和一些宗族大多都在青州。

    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呀。

    只听说青州推行黄铜,以黄铜铸币,而这黄铜是由青铜炼制。

    这让曹操基于此问题有三个判断,一是刘备在别的地方发现了金银铜大矿,而且还必须是露天容易开采的。

    但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大汉四百年,矿产都是有数的,哪那么容易开采和找到。

    二是朝廷利用少量青铜加上别的什么矿物炼制黄铜,如此减少了青铜成本,代替原来的青铜五铢钱, 就能够大肆增发黄铜货币。

    但什么矿物能与青铜炼制出黄铜?

    黄金吗?

    而且如果铜的比例太少,百姓愿不愿意用,滥发的后果是什么?会不会导致像前汉末年公孙述那样的铁钱出现,造成物价飞涨, 民生艰难?

    三是黄铜依旧是青铜,只不过用特殊方法洗了色,就如铁是黑色,炼成钢后会变成银灰色一样。

    那样的话,就说明朝廷并没有增加钱币储存。

    刘备正在勒紧裤腰带,打算利用这几年休养生息,青州和冀州积攒的一些底子,以二十级军功制度一波把他推平。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就都解释得通了。

    朝廷依旧是那个朝廷,它也没有大量的钱币出现,刘备是想利用目前的储备,直接破釜沉舟,尽快拿下河南!

    定陶县。

    此次曹操诸多谋士齐聚。

    之前这些谋士皆在各地有职务,如今聚集在一起展开会议。

    会议内容是首先确定了他打算开赴豫州的想法。

    虽说是饮鸩止渴,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众人确实有很多担忧,奈何现在已经是这个局势,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第二个会议内容, 自然就是讨论这次朝廷穷兵黩武的目的。

    二十级军功制度看上去只是个制度, 但它的威力在此时相当大, 因为它能够极大提高士兵军心和士气。

    冷兵器时期作战, 人数多寡其实往往并不是决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乃是战争三**宝。

    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面人和可以理解为民心,也可以理解为军心。

    如果士兵们舍身忘死,奋力拼杀,往往能取得以一当十的效果。

    巨鹿之战,井陉之战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士气旺盛的情况下,一支一千人的军队打败一支一万毫无斗志的军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因此在发现朝廷兵力比他强大,甚至启动了二十级军功制度这个大杀器之后,曹操也非常地慌张,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朝廷敢这么做的底气。

    “大汉各地的金银铜矿产地大多位于南方,如金矿产地在汉嘉、鄱阳、豫章、陵阳、永昌等地,银矿就更少,只有朱提产银,铜矿较多,但数百年开采下来,北方铜矿也不可能一夜之间产量剧增。”

    戏志才分析说道:“至于朝廷是否在哪里发现大型金银铜矿,这应该是不可能的,朝廷现在占据的区域,无一不是汉土,春秋战国到现在一两千年,怎么可能谁都没有发现?”

    曹操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道:“不错,青州虽有海盐之利,富甲天下。可短时间内想聚拢大量钱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也在想朝廷到底在干什么?”

    “我听闻青州有黄铜钱,会不会是利用其它什么矿产与青铜合炼而成?”

    陈宫询问。

    “不排除这个可能。”

    戏志才说道:“青铜本身就是用铜和铅合练而成,也许用了其它手段。”

    “不可能,绝地不可能。”

    曹操摇头道:“铜本是赤黄,炼了铅之后才变成青色,而青州黄铜亮如金,难道是参杂了黄金在里面?刘备哪来的这么多金?”

    戏志才说道:“明公说的确实有道理,只不过青州现在大肆发行黄铜五铢钱也是事实,让人想不明白呀。”

    曹操沉思道:“也许是用了某种办法洗掉了铜的青色,正如铁原本是黑色,打造后亮如银。”

    古人对于冶金造诣可以追溯到商周之前。青铜并不是纯铜,而是铜锡合金,古人把锡称之为铅,比例是锡三铜七,合成出青铜,以此打造青铜器、青铜剑,流行于商周时代。

    自从战国盛行铁器之后,青铜器就退出战争舞台。但作为钱币、礼仪器具、装饰品以及炊具和家具的意义依旧留存下来。

    特别是钱币,汉朝的五铢钱就是用青铜制造。

    而青州制造的黄铜币跟黄金相似,如果是合金的话,那就是用金铜打造,金的价格比铜贵不知道多少倍,再财大气粗,也不可能这样做。

    因此曹操完全不相信黄铜币是某种合金,他更相信黄铜币应该是通过某种特殊的办法洗掉了原来的青色,变成明黄色。

    戏志才思索道:“明公的意思是青州并没有发现大型矿产,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青铜洗练成黄铜?”

    曹操点点头:“只有这个可能,不然如果有新的矿产,或者是某些矿合炼而成,从商周至如今两千余年,之前怎么可能会没有人发现?我更愿意相信朝廷现在拥有的财产,跟之前差不了多少。”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朝廷的国库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那么朝廷恢复二十级军功制度的原因在哪里?”

    陈宫说道:“他们就不怕穷兵黩武,最终造成如武帝时国库空虚,国家动荡的结果吗?”

    “公台说的不错,二十级军功制度虽然厉害,可花费的钱粮无数,士兵杀一人就得奖赏大量钱币,杀三人乃至十人功勋累积,足以购置几十亩良田。”

    程昱也沉吟道:“既然朝廷没有发现巨量储备的金银铜矿产,那是否说明,朝廷这是打算穷兵黩武,强行进军河南?”

    “我怀疑朝廷想利用二十军功制度,激励士气,尽快夺取河南,稳定关东!”

    曹操说出了他的推测。

    一波流?

    所有人脑海里冒出同一个想法。

    这倒不是众人脑中出现这三个字,而是大家想的都是这个意思而已。

    当年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都属于这种打法,两边都勒紧了裤腰带,比拼双方国力,最终赵国惨败。

    那么河南有什么值得朝廷花那么大代价的吗?

    有!

    整个关东地区,以河南和河北最富庶,如果能够把河南迅速拿下,手握整个华北平原,将处于不败之地。

    到时候再修养几年,立即能够恢复元气。

    届时江东、荆州、益州之地,因为整体实力不如中原,迟早要被吞并。

    “打仗打的就是国力。”

    戏志才沉声道:“朝廷这是打算举国之力讨伐河南。”

    曹操觉得很有可能,立即说道:“若是如此,我只要坚持一下,是不是意味着朝廷会处于崩溃状态?”

    “这就要看朝廷的这三年积攒了多少底蕴了。”

    戏志才回答道。

    众人顿时陷入了沉思。

    郭嘉保持沉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说过话。

    其余人则是在想,朝廷真的打算穷兵黩武的话,他们坚持多久能让朝廷崩溃?

    要知道即便是汉武帝,靠着文景之治七十年给他打的底子,也因为几次大战差点闹得国家崩溃,完全是靠四处镇压强撑着才没有让前汉提早败亡。

    后来王莽篡位,未尝没有汉武帝穷兵黩武留下的后患。

    而当今朝廷是从大乱中建立的,底子薄弱得可怜,即便青州靠着海盐之利而富庶,可再富庶能撑多久?

    打仗拼的就是财力,本身就那么大一个摊子的情况下,依旧要穷兵黩武,选择二十级军功制度奖励士兵,强行提升士气,那么一旦战事吃紧,迟迟拿不下敌人,耗费的就是朝廷的财力。

    汉朝的金银铜矿产量是很有限的,铜矿产量最高,大汉十三州,各郡或多或少都有。银矿产量最少,只有永昌郡的朱提产银,位置是在后世云南昭通一带。

    诸葛亮曾经说过“汉嘉金,朱提银,采之不足以自食。”。

    因此银子作为贵金属,几乎毫无流通价值,并不是说它不能流通,而是它的产量太低,属于有价无市,少得几乎没办法拿来当做货币,只能用铜钱购买来制作银质饰品。

    所以虽然汉朝的官方货币是五铢铜钱,但银和丝绸绢帛一样,由于它的价值较高,民间就用来以物换物,几乎等同于钱币。

    金也是如此。

    汉朝金的产量比银还高一点,因为从春秋战国到汉朝的所有史书记载,大型银矿只有云南有,而大型金矿则有好几处,如益州、荆州、扬州、淮北等地,都有大型金矿的记载。

    这些地方换成后世地图就是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以及福建一带,几乎都处于南方,北方完全没有任何大型金矿的记录。

    正因为如此,西汉时期,王公贵族们才有大量的黄金首饰作为随葬品,如海昏侯墓光出土的黄金就达120公斤以上。

    但问题是这些金银矿目前都不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朝廷要想利用金银发财不现实。

    铜矿北方倒是有,然而汉朝的主要铜矿也都处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及四川一带,北方的铜矿属于中小矿,产量不多。

    因此现在朝廷必然是处于入不敷出的阶段,同时战乱让大量的钱财流失,即便开足马力挖掘,勉强维持目前朝廷控制区域经济体系就已经很难。

    像历史上袁绍给士兵们发工资,用的是桑葚果和枣子,袁术更绝,发给弟兄们的是水草和田螺。曹操良心一点,由于屯田的关系,粮草还算充足,因此给士兵管饭的时候,还发点粮食。

    至于钱?

    要命一条,要钱没有。

    从这一点上来看,可见当时的经济体系有多糟糕。

    汉末的情况就是生产力低,百姓吃不饱。没有铸造体系,钱币缺失,民间和官府手中都没有钱。

    因而刘备入蜀后搞直百钱,再加上官府平抑物价,才勉强控制住了季汉经济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魏蜀吴三国当中,蜀国是经济最繁荣的一国。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

    刘备朝廷靠着青州底蕴再加上冀州大量的土地,免费给百姓人口,吸纳流民,又让白波军、黑山军进行屯田,恢复了生产力。

    但货币体系却本应该也崩盘才对,毕竟钱币不是靠种田长出来,北方铜矿少,经济没那么快恢复。

    可刘备还敢搞二十级军功制度,拿出大量钱币激励士兵。这在曹操看来,是典型的穷兵黩武,要把整个国家搞崩溃。

    他思考了许久,缓缓说道:“如果,我是说如果,要是朝廷的钱币不足,一旦开战的话,大量钱币赏赐给士兵,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会造成国库空虚,无钱可用。”

    戏志才答道。

    “那如果朝廷无钱可用,又会怎么做呢?”

    曹操又问。

    戏志才沉思道:“钱币的价值在于商品交易,朝廷无钱,要么收重税,要么铸小钱。”

    “那会怎么样?”

    “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何解?”

    “当年董卓毁五铢,铸小币,这种钱币大量流入民间,它的价值又不能与五铢钱相等,导致谷价暴涨,百姓苦不堪言。”

    “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能够坚持得更久,朝廷就会因为二十级军功制度而崩溃的越快?”

    曹操每问一句,眼睛里的光都亮了一分。

    戏志才颇懂经济,点点头道:“汉武时期,国库钱币都用来打仗,为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汉武大肆收重税,导致民间物价暴涨,国家几近崩溃。王莽时期,国家无钱,各地铸造铁币,百姓民不聊生。”

    只要懂一点经济学的就应该明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两个词的含义。

    一个是生产力不足,国家大肆印钞票,导致物价越来越高。

    一个是生产力很足,国家的钱却很少,导致物价越来越低。

    《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人早就明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造成什么后果。

    目前刘备朝廷靠着休养生息,以及陈暮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科技,制造出了不少利于农耕的工具,再加上各种政策,使得北方的生产力足够,朝廷的粮草非常充足。

    但粮食充足不代表钱币充足,一旦钱币不够,刘备还敢用二十级军功制度,把钱都花出去,那么结果就是财政赤字,国库一毛钱都没有。

    到时候会是什么结果,即便是不懂经济学的人应该也会明白。

    而曹操手下能人倍出,虽然不会专业名词,但这些比较粗浅的经济学还是懂,因而很清楚,如果刘备如此急功近利,想靠大肆撒币来征伐河南,事情顺利还好,一旦不顺利,僵持越久,他就越难受。

    所以听到戏志才的话,曹操顿时精神大振,说道:“若是我采取守势,则必然拖垮朝廷!”

    戏志才问道:“明公的意思是?”

    曹操深邃地看向西北方,冷然道:“此战我打算分段阻击敌人,拖的时间越久,对我们就越有利!”

    众人互相对视,缓缓拱手道:“谨遵明公令!”

    曹操目露笑意。

    刘备想要大肆花钱砸死自己。

    那么自己就拖住,把刘备的财政活活拖垮!

    然而曹操绝对想不到,自己并不是在跟一个贫穷的朝廷打仗。

    而是在跟一座金矿,一座银矿以及数座铜矿在打仗。

    日本是个资源十分缺乏的岛国。

    唯独盛产金银铜矿。

    明清时期大量金银铜流入我国,几座著名的金银铜矿山,如佐渡金山、石见银矿、足尾铜山、别子铜山一直挖到近代都没有采枯竭。

    所以曹操以为刘备用二十级军功制度来讨伐自己是一个昏招,却不知道,家里没矿,哪敢大肆撒币啊。

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应对

    没去过青州的人,其实很难想象得到如今青州到底有多繁华。

    即便曹操的老爹曹嵩还在临淄,但问题是青州的港口并不在齐国,而是在东莱郡以及乐安国。

    目前青州三大港口,一个是乐安国的莱州湾,一个是东莱郡的胶州湾,最后一个还是东莱郡的东牟湾, 相当于后世烟台、威海以及青岛。

    如今青州最发达的是手工制造业,在没有机器时代,鼓励手工制造业成为了官府的一项重要政策之一,促进了商业繁荣。

    不过制造出来的商品当然不是卖给朝鲜和日本,而是销往南方全国各地。海外现在鸟不拉屎,朝鲜还好点,人口突破百万, 日本则完全是原始社会,总人口也就几十万。

    青州三大港口, 几乎每天都有数百上千艘大船穿过渤海,往来于朝鲜日本以及青州三地,去是运送粮食和物资,来是运送矿产和木料。

    不仅日本的金银矿资源充沛,朝鲜半岛的煤矿、各类金属矿产也不少,青州占据朝鲜和日本之后,那些未开化的原始土著就成为劳动力,给些衣服粮食,就能攫取大量矿藏。

    倒不是青州搞殖民剥削主义,而是目前这个世界的情况就是这样。大汉文明程度最高,周边那些地区,完全就是野人时代,原始社会,连文字和文明都没有。

    陈暮是打算把俄罗斯朝鲜日本乃至于南洋将来全部纳入帝国版图, 野人不可能跟你谈国家主权, 大汉属于正大光明的开疆拓土, 谁也管不着。

    所以这些未开化的土著, 将来也都是大汉子民。

    陈暮可没有盎撒匪帮以及曹操一样那么反人类喜欢搞大屠杀, 这些可都是目前产业急需要的劳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汉的出现并不是在压迫他们,反而是将他们拯救出来。

    你可以说没有问过人家同不同意。

    但设身处地地想想,你是愿意继续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夭折率超过了80%,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原始社会野人生活。

    还是过着有吃有喝有衣服穿,至少不会饿死冻死的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生活?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会选后者。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汉正在带领朝鲜日本跨越一个文明。

    而要想得到这种生活,用劳动去换取,本身就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天上不会掉馅饼,有劳才有得嘛。

    同时青州对朝鲜和日本占领地区展开的是大汉文明教育,关于对外民族政策都写在了泰山学宫的书籍当中,大汉要成为一個多民族的包容国家,民族不重要,爱国和支持大汉更重要。

    在没有民粹和民族主义的时代,朝鲜人和日本人甚至都不明白什么是种族,大汉的教育成功地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汉人的一个分支民族, 从而顺利将版图纳入其中。

    至于不愿意融入大汉者,如日本东北方的一些国家部落,也就是目前陈暮腾不出手来,不然的话,就让他们领教一下帝国主义的钢刀有多厉害。

    当然。

    这些都只是当前青州对海外的一次征程而已。

    只不过至少目前来说,它的存在,能够有效解决大汉朝廷的财政问题,不让刘备担心在对外战争的时候出现财政赤字。

    会议散去之后,郭嘉缓缓走出府邸。

    众人各自按照曹操的布置前去行事,准备粮草的准备粮草,检查武器装备的检查武器装备。

    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乐进于禁李典等人,皆得到命令,按部署开赴进军。

    整个州牧府邸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黑甲士兵不断穿梭。

    郭嘉登上马车准备回去,他要收拾一些东西,这一战按照他的推算,没那么容易,家中还有些书,可不能落在定陶。

    还没等他上车,曹昂急匆匆追出来,叫住了他道:“军师祭酒,父亲大人找你有事。”

    郭嘉知道是什么事情,曹操表面上有了主意,但心里其实还是没有底气,因此一定会找他聊一聊这件事情,想从他那得知此战有没有胜利的希望。

    若是以前郭嘉肯定想尽办法告诉曹操,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如何才能取得胜利。但这一战,说句实话,即便是他心中也没有底气。

    不过既然曹操找他,自然还是得去一趟。郭嘉便没有上马车,扭过头跟着曹昂回到了府邸中,在中堂见到了曹操。

    “明公。”

    “奉孝啊。”

    见到郭嘉过来,正在厅中来回笃步的曹操扭过头,招呼他道:“先坐吧。”

    郭嘉便坐在一旁,说道:“明公召嘉来是有何事?”

    曹操说道:“刚才我见众人畅所欲言,唯独奉孝闭口不言,不知道是何故啊?”

    郭嘉苦笑道:“我觉得从正面力敌的话,与朝廷决战,胜算很小。但明公所言盛是,如果真的如明公所说的话,我们确实有希望拖垮朝廷。”

    “那为何一言不发呢?”

    曹操又问。

    郭嘉认真道:“是因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陈子归。”

    “陈子归?”

    “不错。”

    郭嘉轻轻点头道:“我在想,以陈子归的才智,为什么会犯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呢?在朝廷本就不宽裕的情况下,悍然启动二十级军功制度。”

    曹操不解道:“我不是说过了吗?这必然是朝廷想要尽快将河南收复,以此激励士兵的策略。”

    郭嘉眼眸中闪过一丝疑虑,说道:“可明公要知道,即便朝廷不启用二十级军功制度,慢慢跟我们磨,迟早有一天可以把我们耗死,何必兵行险招呢?且明公几时见过陈子归如此犯险?”

    曹操在厅中缓步笃行,过了许久才摇摇头道:“那奉孝何以解释朝廷突然来的钱?你我都是知兵的人,知道打仗要花多少钱,青州和袁绍征战多年,底子再厚也经不起如此消耗,莫非天上掉下一座矿来给刘备填补钱币方面的困境吗?”

    “这......”

    郭嘉一时迟疑,他何尝不明白打仗得多花钱。

    大汉朝廷落到这般田地,除了几次外戚宦官干政,导致政治不清明以外,贫穷才是朝廷崩溃的根本原因。

    归根到底,从安帝开始,持续了百年的羌乱直接变成了大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为了平息这场动乱,朝廷花的钱如海水一样,达到了惊人的数百亿五铢钱,直接把大汉的财政打空,以至于到桓帝康帝时期,两人不得不想尽办法敛财。

    董卓之乱后,大汉的财政进一步崩溃,国库空空如也。刘虞朝廷完全是个空壳子,几乎是全靠青州补贴,才能够勉强维持朝政。

    而青州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海盐之利确实赚钱,可钱币的数量总共就那么多,不可能凭空变出钱来。

    因此除非天上掉下一座不需要开采的铜矿,否则刘备就算卖十年盐都不一定能弥补如今朝廷亏空的财政。至于恢复二十级军功制度,大规模撒币,就更加不可能了。

    所以面对曹操的质疑,郭嘉也想不出什么理由反驳。毕竟他负责情报方面,也派了很多人去青州打探消息。

    数年下来,唯一能得到的有用信息就是目前青州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是黄铜打造的五铢钱,至于它是怎么来的,什么材料,青州还有多少库存,一概不知。

    倒不是郭嘉手下的探子们不用力气,而是奈何军情司是他们的祖宗,论起谍报刺探,手段花样繁多,兖州探子根本不懂什么叫地下工作,被发现者不计其数,临淄监牢里光关押的就有一百多位。

    而且陈暮运送矿产的港口都是封闭式军用,一切行动都是官方在运行,不对外开放,也不对外公布,甚至青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那些港口。

    因此郭嘉根本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无法基于信息进行判断,即便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分析出什么东西来。

    所以面对曹操的质疑,郭嘉也只能摇头叹道:“我也没办法解释,只不过我是分析陈子归这个人,认为他不会这样做.......也许是我多心了吧。”

    曹操笑着说道:“奉孝,你也应该清楚,现在现在朝廷也不是刘备一个人说了算,刘备有时候也不会听陈子归的话,我早就看出来,刘玄德此人是有主见的人,也许陈子归是聪明,但如果刘玄德想要急功近利呢?”

    “或许是这样吧。”

    郭嘉不置可否地道:“这个世界上意外的事情太多,谁也说不清楚明天会发生什么。也许此事正如明公所言,是刘玄德一意孤行,要利用二十级军功制度一举将我们消灭,若真是如此,我们就有一线生机。”

    曹操就问道:“奉孝以为我军战术布置如何?”

    郭嘉说道:“明公的布置完美无缺,分段阻击刘备。刘备若是对兖州用兵,必然是从司隶、河北、徐州三地出兵,明公的战术布置,没有任何问题。”

    “那就好。”

    曹操笑了笑,此次战术打法,可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必不会有意外。

    郭嘉便拱手道:“既然如此,那嘉便先退下了。”

    “去吧。”

    曹操笑了笑,看着郭嘉出门,心中虽然也担忧朝廷的实力,但既然连奉孝都找不到朝廷的钱从而来,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按计划行事便足以!

    刚才会议已经确定过了怎么个打法,曹操认为刘备全面进攻兖州,必然会从司隶、河北以及徐州三地同时进军。

    所以他认为徐州的敌人就交给孙策,让他帮忙守自己的后方,因为九江过来也近。

    而司隶的敌人就必然是从河南郡以及颍川郡两地出发,他已经写信给刘表,希望他能够从大别山当中横插过来,进入豫州汝南境内,然后从汝南北上,袭击颍川,逼迫颍川方向的敌人回援。

    不得不说,贾诩的战术确实精妙,可曹操以及身边这帮谋士一个个都不比他差。戏志才、程昱、陈宫的智力,基本都维持在92-94之间,郭嘉更别说,96以上。

    因此他那边有计策,曹操这边同样有对策。朝廷不进入豫州,是想拉长孙策刘表的战线,那曹操就让他们去进攻最近的敌人。

    并且南阳盆地的朝廷军还不能动,他们那边一动,南阳空虚,荆州就可以从南阳北上,距离就更近。

    曹操本人则是亲领大军,前去应对从河北以及洛阳方向来的敌人。

    那么选择在哪个位置进行阻击呢?

    一番讨论,所有人都确定了一个位置——官渡!

    倒不是要重复历史。

    而是官渡这个位置很有意思,它处于黄河以南,陈留郡与河南郡的交界处,周围有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大概地理位置是在后世的中牟县以北,开封市的西北方向,一千多年后,这里已经变成了黄河河道。

    能够变成黄河河道就足以说明这里的地形位置有多复杂,官渡河是鸿沟水的一条支流,此地泥沙淤积,土质较软,是一处天然的地形屏障,最重要的是它位于河北河南的交汇处。

    黄河渡口虽多,但离得最近的渡口便是黎阳的延津渡口,从延津进入东郡,南面就是官渡,如果冀州军南下的话,与朝廷从河南郡来的军队就能相遇。

    除非冀州兵马不打算与司隶兵马汇合,绕道咸城直奔济阴,否则的话,曹操有很大把握,在官渡同时截击冀州来和洛阳来的敌人。

    不过为了防止敌人不按套路出牌,曹操也做了第二手准备。于濮水南岸设置防线,同时派少量兵马在匡城和蒲城驻防,防止冀州兵马渡过濮水偷家或者跑到自己身后与洛阳军前后夹击。

    只需要僵持一段时间,或者有战败的迹象,曹操立即就撤军前往第二道防线封丘。

    封丘地处濮水与济水中间,两条大型河流刚好把济阴夹在其中,敌人要想进攻济阴,就必须渡过濮水和济水,这两条大型河流水流量非常大,曹操就准备在河流交汇处安营扎寨,在河对岸拦截敌人。

    光这官渡与封丘这两个地方,曹操估计他最少能拖延朝廷一年半载,如果还是没能拖垮朝廷的财政,他就只能用最后的底牌,全军退守定陶,等待援军或者坚守城池。

    按照这套战术,曹操认为,最多一年,甚至用不了一年,朝廷的财政就会入不敷出,最终濒临破产,让国家财政体系崩溃,从而不得不撤兵。

    到时候他吞并豫州,趁着朝廷内部紊乱的时机,夺取河北青州,未尝不能成就一番伟业。

第五十章 官渡对峙

    从七月初,河南地区的气氛就已经十分凝重,曹操忽然宣布要与朝廷为敌,兵进豫州。

    在这个时间节点与朝廷抢地盘,这无疑是对大汉帝国威严的挑衅。

    因此朝廷迅速做出应对,分三路大军进攻兖州。

    说是三路,也可以说是四路, 因为洛阳方向的这一路,是从两个方向一同进攻一处——陈留郡。

    曹操万万没想到朝廷出兵速度这么快,连给他准备的时间都没有,这从侧面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刘备早有预谋,提前几个月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好在曹操也不是一般人,刘备提前做好了准备,随时进攻兖州, 他也同样做好了随时准备抵御朝廷的打算,而且时间远比刘备更久。

    毕竟你身边就有一头老虎随时可能会咬你,虽然多年相安无事,但再蠢的人也应该有警惕之心,怎么可能会没有防备?

    因此在确定双方一定会开战之后,曹操立即就开始了行动预案,各地之前修建的堡垒驻地派上了用场。

    官渡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曹操自然也修建过营寨,所以大军开拔,直接入驻。

    陈留与河南的交界处,正是夏秋交替的时节,北方天气极为炎热,旷野之上,数十里荒无人烟,一路上别说村庄城镇,就连孤坟都没有几座,到处是森林丘陵和平原。

    此地便是浚仪县以西北,后世开封市的位置。原本有浚仪县城, 奈何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后,整座城池都荒凉下来,周围数十里为之一空。

    十多年过去,百姓走得走,死的死,即便存活下来的人,也尽量往相当平稳的冀州、荆州或者河南颍川方向迁移。

    炎炎夏日,将士们饥渴难耐,最近的一条河流倒是不远,就在北面大概数里外,乃是鸿沟水。

    奈何曹军是往西去,往北的话方向不对,绕道又会耽误时间。

    “此地离官渡还有多远?”

    曹操问军侯。

    军侯答道:“还有二十余里地,顺利的话,天黑之前就能抵达。”

    夏侯惇过来道:“孟德,天气太炎热了,将士们十分疲倦,如果继续行军的话, 恐怕会受热中暍, 到时候就不好办了。”

    曹操沉吟道:“刘备的行动速度超过了我的想象, 今日就必须到官渡,立即将营寨附近的防御工事修建起来,如果拖延或者原地休息的话,又要耽误一日时间。”

    官渡是个战略要地,但他只是简单的修建了一些堡垒,并没有完整的工事。

    历史上他的营寨坚不可摧,张郃高览打了一個月都没有攻下,那是因为袁绍磨磨蹭蹭,要打不打,给了曹操充足的准备时间。

    这件事情最离谱的是袁绍要进攻曹操,但他人却在八个月之前就撂下狠话,于建安四年六月份开始做准备工作,并且把消息传出去,扬言要攻打许都,迎回汉献帝刘协。

    这手骚操作属实让人想不明白。

    就好像两个人是生死仇人,本来谁也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要杀自己,但其中一个人却打电话告诉另一个人,我打算最近就出发上门,三天之内撒了你,骨灰都给你扬咯,然后提刀出发准备上门砍人。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人要是不在家里布置大量陷阱,准备好西瓜刀迎敌,那就鬼来了。傻子都知道敌人要来杀自己,即便是不逃跑,也应该要做反击的准备才对。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知道袁绍有多蠢。

    而曹操就是这样做的,得知袁绍要来打自己的消息后,他立即开始做出部署。

    从建安四年六月,一直到建安五年二月,从袁绍撂下狠话,一直到袁军正式出兵,中间足足有八个月的时间。

    这八个月给了曹操充足准备的时间修建营寨、做好防御部署、完善各种守卫工事、建造大量器械,甚至还有闲暇时间招降张绣,把接受了衣带诏的刘备打败。

    然后袁绍气势汹汹带着大军杀过来,最终在官渡被准备充分的曹操迎头痛击,杀得大败而归。

    现在陈暮汲取袁绍拖拖拉拉的教训,提前了半年就开始做准备了,于年初完善了军队改制,大量粮草和军队调动都已经做好了部署。

    同时他也清楚这些动向满不过近在咫尺的曹操,因此放出风声说要去进攻汉中,没有任何针对河南的意思。

    曹操或许不会上当,也在暗中做准备工作,可陈暮绝不会像袁绍那么拖拖拉拉。

    说出兵就出兵,直接打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唯一的好消息是曹操属于家门口迎敌,所以得知刘备出兵之后,他勉强可以迅速做出部署,朝廷大军杀过来还要点时间,好歹能让他不至于一点准备工作都没有就被打到家门口来。

    现在双方都在抢时间,朝廷军队需要迅速进攻兖州境内,将曹操的主力消灭,把整个河南纳入自己的地盘。而曹操也需要进行抵御,不能浪费一丁点时间。

    因此即便是知道将士们饥渴难耐,他也必须要让将士们忍一忍。

    只不过这种忍法容易出问题,可能会导致士兵们大规模中暑,夏侯惇劝说道:“孟德,我就怕将士们染疾,即便是到了官渡,也没力气抵御敌人,一旦朝廷进攻,恐怕难以抵挡。”

    曹操多年带兵,自然清楚这个问题,扭头问熟悉附近地形的军侯道:“此处最近的河流是哪一条?”

    “北面的鸿沟水,距离此地约七八里地。”

    军侯指着北面道。

    曹操摇摇头:“不行,往北这不是绕道吗?西面没有河流了吗?小河就行,让将士们歇歇脚,喝口水。”

    军侯答道:“原来这附近倒是有一些小河,但这几年不是多有旱灾吗?天下大乱后,人都跑光了,没人疏通水渠,大河的水位下降,原来的水渠或者从山里流出来的小河基本都干涸了。”

    “这几年天气确实变得越来越古怪,夏天更热,冬天更冷。每到夏冬时节,热死冻死的人不计其数,孟德,现在刚好是夏秋交替,我担心会有士兵受热病死啊。”

    夏侯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他不知道是小冰河时期在影响天气变化,只知道这世道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当太守也知道各地百姓十分艰难。

    曹操沉吟片刻,举目四望,远远地瞧见官道左右树林茂密,一片片起伏不定的小山郁郁葱葱,脑子快速转动,计上心头,指着前面说道:“告诉将士们,这周围没有水源,不过前面有片梅林,到时候可摘梅汲汁。”

    “梅子汁?”

    夏侯惇忍不住吞了口口水,光想象那梅子汁的酸味,口水就不停地冒。

    “传令,明公说前方有梅林,可摘梅汲汁!”

    一群群传令兵立即出发。

    将士们听到前方有梅林可以吃梅子,一想到梅子的酸味,口水哇哇地流,一下子就不觉得口干舌燥了。

    于是大军顺利地前进,在天黑之前入驻了官渡河畔,开始修缮工事,做战斗准备。

    而刘备大军则是在数日之后才抵达官渡,毕竟从洛阳到官渡有两三百多公里,而曹操到官渡则只要一百公里,二者距离自然是曹操更近。

    抵达之后,刘备一边安排人修建营寨,准备工事,一边与贾诩、董昭、毛玠、王脩、邴原、孙邵、崔琰、王朗、国渊等一部分内阁臣子以及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中低级参谋来前线观望。

    就看到河对岸曹军旗帜招展,营寨林立,大量士兵正在挖建沟渠,兴修防御工事。沿河两岸的地形对刘备攻势很不利,因为都是土制柔软的泥沙,马蹄容易淹没进去。

    更远的地方森林茂密,有起伏不定的山峦以及一些湖泊、沼泽,周围水草十分丰茂,数条河流纵横交错,河道十分宽阔,大军想要过河不太容易。

    “陛下,官渡河乃是鸿沟水的支流,除了此河以外,附近还有阴沟水、濮水、济水、蒗荡渠等河,地形复杂,沼泽湖泊众多,不利于行军。曹操选择此地阻拦我军,应该便是看中了此地复杂的形势。”

    毛玠乃是陈留平丘人,平丘就在封丘的东面,离此地不过百里,也算是熟悉周围地形,知道周围的地形非常复杂,曹军在河对面阻击他们,就是想利用这里淤积的泥沙进行拦截。

    刘备拿着望远镜四下观望,说道:“此地可有什么办法绕过去?”

    毛玠指着东南方向道:“顺着官渡河往东南方,可以到蒗荡渠,那是战国时期魏国修建的河渠,是为了给大梁作为运输粮食的运河而建,那里泥沙没有像官渡河那么多,但河流更宽一些,想渡河恐怕得要大船。”

    “派人沿河四下找找,看看有没有渡口或者桥梁。”

    刘备下达了命令。

    官渡河在此时名不见经传,但后来能成为黄河改道之后的河道,就说明它的地理情况很特殊。

    实际上它是一条斜向的河流,从西北方向往东南方向流淌,历史上官渡之战的时候,曹军位置是在西南方,袁绍军则是在东北方。

    这是因为当时曹军是从许都北上,因此位置必然是在南而不是北。

    而此刻刘备军却处于西南方,曹军在东北方。

    这是因为曹操的位置是在东方的济阴,刘备是从西面往东进攻,双方的位置自然是攻守易换。

    不过区别并不大,官渡河乃是一片荒丘,河流两畔泥沙淤积,沙土非常多,从战国时期,这附近就有魏国都城大梁,导致河流两岸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结构松散。

    按照《三国志》记载,历史上袁绍聚沙成寨,营盘浩浩荡荡数十里。虽然曹军人少,可以渡河进攻,但曹军占据有利地形,让他久攻不下。

    而现在形势对于刘备来说要好很多,毕竟没有给曹操那么久的准备时间,营寨必然不像历史上那么坚固,应该可以一战。

    刘备抵达官渡之后,迅速命令士兵同样安营,他的兵马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只有四万人,这其中一部分是北军另外一部分则是南军,除了留守一万人以外,剩余的三万南军则被陈暮带着,从颍川袭击陈留。

    当然。

    曹操的兵马更少,他拢共也就五六万人马,当年在没得徐州之前,曹军只有两三万,这些年经过治理,再加上淮北占城稻已经推广十余年,兖州和淮北人口逐渐恢复,他才扩军到现在。

    随着刘备大军来临,曹操也做出了部署。差不多六万人,自己只带了三万人抵达官渡,其余三万人则分布在北面防线,抵挡冀州过来的朝廷兵马。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刘备主力部队四万,对阵曹军主力部队三万。同时陈暮在南面还有兵马北上,合起来应该是七万。

    而为了防止南军和北军调动之后司隶空虚,刘备从河内调回来一万人马驻守。

    这样司隶就留守两万人,青州与徐州那边合兵七万,留下三万人防御可能存在的江东来袭,四万人从徐州进攻山阳。

    冀州驻守的总兵力是五万,后方还有一些郡兵,留下两万人防守沿河一线,由张辽一万多万胜军,高顺五千陷阵军,以及黄忠和徐荣各一万人马,总计接近四万南下。

    这样的话三路大军,洛阳这边是出兵七万,青徐合计四万,冀州不到四万,此次进攻兖州的总兵力已经接近十五万,刘备朝廷差不多是倾巢而动。

    毕竟目前整个关东地区,朝廷的兵力基本维持在二十四万左右,这还是已经把南阳张绣的两万人和两三万地方郡兵都算进去了。

    如此就意味着洛阳、冀州、青州以及徐州四地加起来留守的军队,只有八万人,后方算是比较空虚的。

    但跟历史上官渡之战不同。

    官渡之战曹军总兵力其实超过十万,但曹操只能带三四万人北上迎敌,那是因为刘表和孙策在后方搞事,威胁许都,同时袁绍兵分三路,从司隶以及青州东西夹攻。

    曹操迫不得已,南面要部署兵力防御刘表孙策,东西两面又要防止袁绍夹击他的兵力,因此才导致他只能带三分之一的兵力北上。

    而现在可没有人威胁刘备的后方,幽州平定,关中有关羽,刘表被张绣卡住脖子,孙策更是离得天远。

    唯一可能威胁他的就是并州的吕布,也被张飞在河东看住,因此后方无忧。

    这种情况下,刘备自然可以选择大军南下。

    正如袁绍搞定了公孙瓒之后,北方已经没什么势力可以威胁到他后方,因此才可以带十多万大军,几乎一半的兵力去跟曹操硬拼。

    双方抵达官渡,都没有第一时间开战,而是原地修缮营地,准备防御工事。

    但暗中交锋,却一直不断。

第五十一章 约战曹操

    夏日阳光灼灼,北风吹拂着远处山岗,山间的林木树叶婆娑作响,发出沙沙声音。

    官渡河是一条很小的河,要想渡河其实很容易。

    包括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一个渡口,名字叫官渡, 拥有桥梁、码头,附近原本有大量的集镇,只是因战乱现在已变得荒无人烟。

    之所以刘备想绕过去,是因为周围的地形实在是太复杂,河流湖泊水系众多。

    鸿沟水就在官渡水北面不到二里处,东面又有阴沟水, 也就是俗称的浪荡渠,再往北就是濮水和济水,这些河流在这附近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黄河水系。

    除了这几条超大型河流以外,中小型河流更加不计其数,官渡河就是其中一条。

    就跟刘备当年利用黄河下游的九河水系拖住袁绍一样,曹操同样也在利用黄河中游与济水上游的水系来拖住刘备。

    因此刘备并不想在这个位置和敌人周旋,让敌人选择决战地点,本身就是被人家牵着鼻子走,麾下诸多谋士早就已经商议过,认为最好的策略就是绕开官渡。

    不过古人的信息获取渠道很窄,认知方法有限,没有纵览全貌的大地图,也看不到对手的相信信息,所以如何绕开,怎么绕,往哪里绕是个问题。

    官渡是过鸿沟水进入陈留的必经之路,大军如果不走官渡,要么北上绕开官渡, 从鸿沟水的上游过河,然后再从阴沟水进入封丘境内。

    要么南下一百多里,再往东过浪荡渠,进入陈留县。

    只是不管怎么走,都得过河。

    根据《三国志》以及《水经注》记载,历史上曹操的位置是在刘备目前的位置,袁绍在河对面,张郃跟高览就是从南面过河,然后由南往北进攻曹操官渡大营。

    而袁绍则是把粮草地点放在了阴沟水与濮水的交界处,位于酸枣县东南方向的乌巢泽。

    这里除了阴沟水与濮水这两条浩瀚的大河以外,还有大量湖泊沼泽。

    其中最大的湖泊就是乌巢泽,过了阴沟水之后就是封丘县,再往西南方向走约四五十里,就是此刻的曹军营寨。

    所以历史上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就是率领轻骑往北,绕开官渡,从鸿沟水上游过河,然后再从阴沟水进入封丘境内,突袭乌巢,放火烧粮。

    而现在曹操是把封丘作为第二道防线,因此一旦刘备军打破了官渡营寨,他就会往东北方向撤离,以濮水和阴沟水这两条十字交叉的河流作为屏障, 继续拖延刘备前进的步伐。

    听起来很复杂,实际情况也确实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周围的河流太多,导致湖泊、沼泽、水域非常多,河流纵横交错,让这里的土壤质地柔软,容易摔倒。

    光周围的地形就废掉了刘备军的骑兵,要知道中央南军和北军的组成,骑兵也是一個很大的部分,除了玄甲重骑以外,还有近万的轻骑兵。

    现在别说玄甲重骑,就连轻骑兵也不可能参与作战了。

    对于进攻方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有利地形。因此刘备打算绕过去,也很正常。

    只不过要绕开也没那么简单,打仗打的是消灭敌人的主力,绕过去实际意义其实还是把曹军困死在官渡。

    刘备主力军队到曹军后方,利用人多势众的优势,断掉曹军的粮草,以此将曹军完全包围起来。

    但想战术可以这么想,可具体实行,还是要去实地勘察地形,了解周围的地貌情况。

    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所以刘备自然要驻扎在此地,以执行这套战术。

    两军隔河相望。

    然而谁都知道,双方的斥候如潮水一般蔓延了出去。

    他们在旷野上,河流边,山脚下,林地里,四处交战,观望,搜寻,无声的斗争很早就已经开始。

    每天都有斥候小队失踪,也有斥候小队回来禀报战果,活着的人即便能够活下去,往往也都损失惨重,但有二十级军功制度,刘备军的斥候战斗力更加旺盛。

    只要能够斩杀一名敌人,就立即升为公士,赏一万钱,这个赏钱是比较合理的。汉武帝征讨大宛,每名士兵赏钱四万,那是一次性买士兵的命。

    而士兵升为公士之后,赏一万钱属于工资。因为按照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成为公士会得岁俸50石,以每石粟220钱算,差不多一万。

    除了把岁石换算成一万钱赏赐给士兵以外,爵位奖励还有田一顷,宅一处,仆人一个,以及一部分奖金,全都换成了铜钱。

    这样算下来的话,一名士兵杀一个敌人,能够得到的奖励大概有四五万钱,杀得多,奖励就越多,赏金就越高。

    秦朝和西汉只会给少部分钱币作为奖励,大部分赏金都是粮食、田产、奴仆、房屋等实质性物品。

    毕竟当时缺钱,朝廷哪来的那么多铜币赏赐给士兵?因此往往会用实物奖励进行替代。

    而现在刘备则是把大部分实物奖励换成了铜钱,杀一名敌人,奖励数万钱。

    曹操的军队有六万,全部杀死的话,刘备要奖励出30亿钱出去。

    并且不止是杀敌,打了胜仗还有奖励,如果完全照搬秦朝和西汉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的话,小胜一级奖赏,大胜三级奖赏。

    只要你参与战争,不仅要给士兵们升级爵位,还要给予大量奖赏,哪怕没有杀敌,也有钱和东西拿。

    另外还有粮草、武器、马匹、抚恤金以及其余各类物资开销都还没算。

    其中抚恤金也是个大头。

    一名普通士兵死了,抚恤金大概50石,同时还有田地、房屋以及另外一些赏赐,折算的话相当于三到四万钱。

    一名公士死了,抚恤金要多一万钱左右。

    依此类推,爵位每高一级,抚恤金就会大量增长,一名列侯战死沙场的话,抚恤金和赏赐加起来恐怕得成百上千万。

    因此实际上曹操六万军队全部消灭,要消耗的就远不止是30亿钱,可能在50亿以上,上不封顶。

    东汉羌乱打了一百多年,总耗资才花了二百多亿钱,就把大汉朝廷给拖垮。

    刘备现在掌控的只是一个三分之一领土的残破大汉,且已经穷得叮当响。别说50亿,拿出5亿都费劲。

    不要以为50亿不多,后世有人估算,两汉时期全国流通的钱大概在两百亿左右。

    而东汉一年赋税,刨除所有经费开销之后,剩余的钱是83亿。

    那还是和帝元兴元年的数据,可以说是东汉数据比较高的一年收入,平时的时候年收入都在50亿以下。

    有收入算好的,最怕的就是一年到头财政还得负数。羌乱的时候,朝廷每年都得倒贴钱出去打仗,国库积攒的数百亿几乎被打空,朝廷差点崩溃。

    到东汉末年汉桓帝汉灵帝时形势就更糟糕,年收入已经降到谷底,两个皇帝不得不想尽办法敛财。

    也就是说,刘备打曹操这一战,需要东汉帝国年收入最高的时候,朝廷不吃不喝一年,节省所有开支才能打得起。

    如果是平常年份,还得倒贴钱进去,就可以知道开启二十级军功制度得多烧钱。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敢于迎战,试图耗死刘备的底气所在。

    双方斥候开战,打了十多日,曹军死了一百多名斥候,刘备军死了四十多人。

    看上去刘备占了上风,可刘备各类奖励与抚恤金加起来花费了数百万钱出去,真正的花钱如流水。

    并且开销还远不止这些,数万人吃饭、武器、马匹,源源不断的物资正在往前线输送,每天人吃马嚼,花出去的钱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初和袁绍开战都没有花那么多钱,就是因为刘备军的武器装备越来越精致,价格自然也就越来越昂贵。

    一直等到十多天后,刘备军在西南岸才算站稳了脚跟,聚沙成营,堡垒坚固。

    他的粮仓依旧是狡兔三窟式的放法,一部分运至军营,一部分在营地西面的曲遇聚,这是刘邦大败秦将杨熊的地方,还有一部分则是放在了西南面的中牟县。

    曹操要是想再来一次火烧乌巢,估计不太现实。

    双方每日粮草运输无数,暗中斥候探马四处出击打探消息,试图摸清楚敌人的详细情报。可惜双方都防守严密,没有任何破绽。

    到了七月中旬,有谋士向刘备建议,曹军在河对岸岗哨众多,防备森严,斥候想要潜伏过去查探到曹军的运粮路线非常艰难,不如直接大军过去,佯攻曹军营寨,逼迫沿岸堡垒撤离,让斥候可以行动。

    这个建议得到了刘备的认可,于是亲笔写下战书,言称他已经打算明天过河,亲率大军进攻曹军营寨。

    “刘玄德下来战书,约我等明日决战,如何对敌?”

    曹军营寨当中。

    上午送来了战书,中午曹操就召开谋士会议。

    戏志才在后方主持粮草大局,程昱在北面的濮水防线抵御冀州军,因而此地只有陈宫和郭嘉随行。

    陈宫智迟,还没有想到什么,郭嘉就说道:“这必定是刘备想过河打探我们的虚实。”

    曹操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官渡河只是一条小河,我看重的是此地复杂的地形,但刘备想要过河还是很简单,他必定是想大军压境,佯攻我营寨,实际上是派斥候去查探我后方情报。”

    “我军急,刘备更急,前几日我看敌人在河对岸搞什么誓师大会,当着我军面,奖励那些杀敌的斥候士兵。大量的钱币赏赐出去,一者乱我军心,二者奖赏士气。”

    郭嘉笑道:“但如此大规模赏赐钱币,根本不可能坚持多久。当年汉武一年打仗能花一百余亿钱,那是文帝与景帝阁下花了七十年的时候帮武帝打下的底子,刘备不过是接手了一个破败的朝廷,别说花一百余亿钱,我看花十亿就能让朝廷崩溃。”

    曹操就说道:“不过我军士气也因此而衰败不少,军中将士们恐颇有微词,我这几日巡视营寨,发现有不少士兵士气低落,战斗意志远远不如刘备军啊。”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刘备毕竟花了那么多钱,肯定有该有的效果。”

    陈宫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一些思路,沉吟道:“明公,我认为士气低落的缘故不仅在于敌人重赏而我军无赏,更重要的是这几日斥候战争,我军伤亡不小。所以要想提升士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场胜利。”

    曹操连忙道:“公台有何妙计?”

    陈宫思索道:“大胜是不可能,但小胜未尝没有办法。若是能得胜,还可以宣传一下,称之为大胜嘛。既然刘备想要试探我军底细,不如将计就计,诱敌深入,歼灭他们的斥候,以此断了刘备军伸出来的爪牙。”

    郭嘉皱起眉头道:“你的意思是,拿我军粮道为诱饵?公台可知道,现在我军处于劣势,粮道必须护送周全,一旦被敌人察觉,派偏师进攻浚仪县,我们连后退都没办法后退了。”

    陈宫笑道:“我是有这个想法,但我同时也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本来就打算撤退的,粮草堆积在浚仪县,何不如转移至封丘或者小黄县?”

    “哦?”

    曹操思考了起来,沉吟道:“公台是想,利用浚仪县做假的屯粮地,引诱刘军来攻,我军实际粮草囤积点,却是放在封丘和小黄?”

    “正是。”

    陈宫点点头。

    浚仪县处于他们的后方,离官渡非常近,因此被曹军选为屯粮地。

    实际上这座县城已经破败不堪,正如袁绍没有选择在封丘存粮,而是选择在北面一点的乌巢一样,是因为东汉很多县城自从黄巾之乱以及董卓之乱后,都已经破败。

    整座城池也许遭受过屠戮,也许遭受过灾难,瘟疫、兵灾以及天灾横行,别说村庄乡镇,即便是县城也遭不住。很多东汉版图上有名有姓的县城城墙倒塌,骸骨堆积如山,树木植被在城中繁茂生长,变成一座座空无一人的鬼城。

    因此这些地方已经没有任何防守价值,想在里面存粮,城墙都是倒塌的,修缮又要大笔钱财,打仗的开支都难以维系,更别说修缮城池。所以造成了很多地方之前版图上有县城,可实际上城池早已经不可沿用。

    浚仪县也是如此,只不过曹操知道这个地方将来会变成与朝廷对抗的前沿,因此稍微修缮了一下,在原来破败的城墙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这才勉强可以存放粮草,作为曹军驻守官渡的后方粮仓。

    而陈宫便是用计策,引诱刘备军去进攻浚仪县,他们一部分兵马留守营寨,另外一部分则在浚仪县外设伏,配合城内的守兵,将来查探情况的刘备军斥候全部消灭。

    即便有漏网之鱼回去禀报曹军的存粮地也没关系,陈宫觉得浚仪县并不靠谱,不如将一部分粮草运至军营食用,一部分送去北面封丘,最后一部分则送去东面小黄县,这样哪怕以后刘备纠集军队,突袭浚仪,他们也没有任何损失。

    陈宫这个计策听起来很靠谱,曹操赞同道:“善,此计甚妙,就依公台之言。”

    当下,曹操立即做出部署,夏侯惇有三千人镇守浚仪,他又派曹仁领五千人前往,由于还有数千人散布出去,沿河各地的堡垒中驻守,这样官渡本寨就只剩下不到两万人。

    这对于曹操的防守压力还是很大,不过他有这个自信能够顶得住刘备的进攻,因而即便分兵出去搞伏击,也没有丝毫害怕。

    毕竟伏击敌人,小胜一场,一者提高曹军士气,二来杀死刘备军斥候,刘备又得花大量钱币抚须,更一步增加他的财政负担,为拖垮刘备做准备。

    然而曹操不知道的是,他的军中其实暗藏了不少军情司的探子。

    从底层到中层皆有,虽然没有高层,但这样的行军布阵怎么可能瞒得过那些中层将领。

    其中就有一名将领叫做董访,当初是张邈部将,张邈军队被曹操吞并之后,就一直在曹操帐下,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是董昭的弟弟。

    碍于双方通信手段有限,虽然董访知道曹操有部署,奈何他不知道是什么部署,也无法传递情报,只能悬火示警。

    所谓的悬火示警,是在夜晚的时候董访会在他驻扎的营盘内,一座高橹塔上悬挂一根火把。

    内容含义就是曹操调兵了,不知道干什么,但很有可能是要搞偷袭。

    每天都有人拿望远镜观察这座塔楼。

    今日陡然看到之后,一直在观察的士兵立马前去汇报给刘备。

    一时间弄得刘备还挺紧张,以为曹操是要来夜袭他,连忙调兵遣将,准备抵御曹军的偷袭。

    结果就是等了一晚上都没有等到,弄得将士们颇为疲倦。

    好在刘备并没有让所有士兵都警惕,只是派了当时守夜的士兵,大部队还是得到了充分休息,可以出兵作战。

    一场美丽的误会之后,第二日,刘备大营浩浩荡荡聚集出上万兵马,于南面搭建浮桥准备过河。

    官渡河只是条小河,最宽处也不过是十多丈,水最深处不过两三丈,最浅处漫过人腰,也就是这里是官渡河上游,如果是下游,水流量恐怕会更小。

    大军轻松过河,开始排兵布阵,往曹军营寨而去。

第五十二章 刘曹会晤

    刘备大军过河,沿河布置的曹军岗哨、堡垒、斥候自然就得暂避锋芒,纷纷撤退。

    这就给予了朝廷斥候四处蔓延查探的时机,探子们如潮水般涌出去。

    虽然刘备有军情司这个谍报系统,拥有的密探和间谍无数。

    但信息也不是凭空出现的,需要探子们去搜集情报,比如周围的具体地形是什么, 曹军的粮草堆积在哪里,敌人具体人数等等。

    现在曹操在官渡建立营寨,防守得密不透风,即便曹军内部的探子想把情报送出来也不容易。

    毕竟这个时代又没有摩斯密码,陈暮也没有无聊到去学这个东西,因此只能简单地涉及出一套属于军情司的谍报传送方式, 比如悬火示警, 绑布传书等。

    曹军每天有大量的士兵进进出出,有运送粮草,有出去执行任务,也有岗哨换班,间谍传递不了复杂信息,只能将一些简单信息传递出去。

    悬火示警的内容意义就是有大量敌人出营,这个消息一直让刘备麾下的那帮谋士比较在意,想知道这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东西。

    此时此刻,刘备骑在马背上,周围有天子仪仗,前军已经顺利渡河,抢占了河对岸,中军也开始陆陆续续进军。

    等到晌午的时候,除了留守营寨的一万余人马,身边有叁万人,典韦为前军统领,由随军参谋董昭跟随, 再加上大大小小十多名中高层将领,让整个过河队伍没有任何阻碍。

    曹操可不敢出营来拦截, 因为这部分前军只有六千人,典韦麾下另外还有四千人从下游处渡河,在河对岸接应,曹军敢来,就得面对两路人马同时夹攻。

    刘备大军可不是乌合之众,两次军改之后,即便是非常规军,淘汰下来的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由于有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增添士气,战斗力十分强悍,他们还巴不得曹军出营与他们决战,根本不带怕的。

    面对气势汹汹的刘备大军,曹操自知守住营寨殊为不易,因此不可能节外生枝出营作战。

    主要也是这片地形,不像黄河长江那样是超级大河,小河你半渡而击没有意义,人家不需要船也不需要桥,淌水走路都能过来,自然也不存在地利。

    刘备军队顺利过河之后, 距离曹军营寨约四五里外, 开始调整阵型, 之前提前过河的前军扩散出去,驱赶着周围前来观望的曹军。

    重新整理队伍需要一定时间,刘备依仗来到了一处小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曹军那边的情况,身边诸多谋士环绕。

    除了许褚这个保镖以外,贾诩毛玠王朗崔琰等人都在,外围还有诸葛亮等人担任随军主簿。

    “曹操见我大军渡河而来,已经不敢出营寨了。”

    刘备拿着望远镜。

    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离曹军营寨大概五汉里,换算下来就是两公里距离,望远镜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营寨情况。

    就看到大营连绵数里,营寨西面对着官渡河是用栅栏封死的,北面和东面连着曹军的其它几处营盘,营盘与营盘之间纵横交错,唯有南面才是营寨的大门出入口。

    此时寨门紧闭,曹操从河里挖了一条水渠为护寨河,寨外坑坑洼洼,外围建有大量的壕沟、陷马坑、地刺以及拒马、铁蒺藜等守城器械。

    这还是朝廷军队发动攻势较快,没让曹操做更长时间准备,否则的话,这些守城器械估计会更加充沛。

    除了外围防御以外,营寨也十分坚固,外围是用栅栏加上泥巴堆砌而成的寨墙,虽然是比较脆弱的木质夯土结构,而不是汉末已经出现了的砖墙加夯土结构,但这依旧能有效地抵御箭支袭击。

    寨墙上方拥有女墙、垛口、大量的挡板以及高橹,甚至可能还有床弩。投石车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毕竟历史上曹操就是利用投石车把袁绍进攻他的井阑箭塔给打掉。

    曹营上方旌旗招展,无数密密麻麻的人头从寨墙上探出来远望这边形势。隐约间刘备已经看到了曹操的位置,正处于寨墙的大门上方也在往这边观望。

    不过曹操没有望远镜,离了两公里距离,只能看到远方山坡上的黑点,看不到刘备具体人在哪里,反倒是他被刘备看了个干干净净。

    王朗站出来说道:“陛下,曹军布置在沿岸的岗哨和斥候全部撤走了,必然已经龟缩到了营寨内,我们可以去查探了。”

    “嗯。”

    刘备点点头,说道:“要小心,敌人可能在附近埋伏。”

    贾诩说道:“昨夜营中内应发出警示,说曹军主力一部分出营,有可能是埋伏在周围,等待我们进攻时从侧翼袭击,也有可能是去做别的事情,我军还是要以试探为主。”

    “文和的意思是?”

    刘备问道。

    贾诩想了想道:“先看看形势,让斥候搜查一下附近河流、湖泊、山林,看看有没有伏兵。”

    “善。”

    刘备便对身边的传令兵下达了指令。

    昨天董访给出警示之后,刘备这边的就一阵紧张,还以为曹军半夜要袭营,结果等了半天都没反应。

    外围驻守的岗哨、暗探都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情况,也没有发现敌人过河。

    清晨的时候刘备就召集身边几个比较重要的谋士,贾诩董昭毛玠以及陈暮推荐给他的几名年轻人,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私下开会商议。

    经过众人讨论之后,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是曹操派出这部分兵力出去是有别的事情,比如伏击、偷袭、绕后等等。

    二是内应那边出了问题,也许暴露了或者信号出了差错。

    不排除这个可能,毕竟董访军中只有主将是内应,其余都是曹军,说不好是值夜的曹军士兵无聊,在塔楼上点了一把火,谁知道呢?

    因此得到情报之后不能不警惕,但也不能过于紧张。否则的话畏手畏脚,自己吓唬自己,不利于打仗。

    贾诩的建议十分中肯,斥候探马扩散出去之后,自然得检查附近可能藏匿敌人的地方,如果提前发觉,直接把他们剿灭在曹军营寨之外,将很好地打击曹军实力。

    这边刘备大军紧锣密鼓地展开调整阵型的工作,探子们也迅速蔓延了出去,搜寻附近的山林、河流、湖泊以及那些视野不容易看到的高矮低坡地方。

    等到刘备军阵型调整的差不多,大军缓缓向前移动,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叁万大军如一朵黑云一般向着曹军涌来,带着一股可怕的气势。

    中央南北军并非普通士兵,一个个都悍不畏死,目光中透露着一股凶悍,能够留下的要么是百战精锐,要么是视死如归的死士。

    在经过两轮军制改革之后,九虎上将麾下的大部分士兵都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精锐,在没有鸣金收兵之前,哪怕战损超过一半也绝不会后退。

    而能够成为常备军的中央南北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入选资格极为苛刻,除了不怕死,还得是经历过多次大战的老兵,以及那些体质过关、个人素质极佳的士兵。

    可以说哪怕是跟着刘备出生入死多年,在战场上已经毫不畏惧的老兵们,即便是杀人如屠鸡,只要体质不合格,一样难以入选到南北军中去。

    因此使得这两支军队的气势非常可怕,排列成阵,整整齐齐,没有一丝乱象。缓缓向着曹军营寨而去,宛如黑雾笼罩而来。

    “这支军队,很可怕啊!”

    曹操站在营寨之上观望,光凭朝廷军那坚定而又丝毫不显得慌乱的步伐,就可以知道这支军队必然是令行禁止,士气恢弘。

    一旁的郭嘉沉吟道:“孙武曾经说过,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我曾经希望刘备的军队只有赏赐而缺少训练的威严,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他两者都已兼得了。”

    曹操苦涩道:“重赏加上严苛的训练,这支军队打起来,肯定很难缠。悍不畏死的军队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支军队不仅悍不畏死,而且还会打仗,勇于打仗啊。”

    陈宫说道:“明公也不用太担忧,即便是敌人士气旺盛,兵力强悍,我军周围壕沟众多,陷阱如云,只要把守住营寨坚决不出兵,自然无需担心。”

    “嗯。”

    曹操点点头:“我知道,只不过是有些艳羡刘备而已。此人不过是个贩夫走卒之辈,最终却成就了此般大事业,真是令我羡慕。若是我有这样的一支军队,又何愁天下不定,海内不平呢?”

    说到底还是羡慕。

    因为他发现这支军队并不是那种完全是靠赏赐而迸发战斗力的军队,士兵们不仅战意高昂,同时也训练有素,有着极为高超的军事素养,这一点只看那整齐的列阵就能看出来。

    原本这些士兵就是刘备麾下的精锐,但有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之后,本身高超的素质,加上对于升官发财的渴望,立即能迸发出更强的战斗力。

    而且还不怕死。

    死了有一大笔可观的抚恤金,杀一名敌人直接发家致富。

    最赚的就是多杀几名敌人再死,累积的功勋和奖励能够直接让自己的家人过上曾经难以想象的人上人生活。

    因此在这样的制度下,不管是死亡还是杀敌都变得不可怕起来。

    也许最让士兵们感到可怕,同时也是最痛苦的事情,或许就是一轮冲锋之后,战争胜利,自己没死,可也没杀一个敌人.......

    以战死沙场和杀死敌人为荣誉,以什么都没有做却苟活下来而可耻。

    这样的一支军队,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而且恐怖的是这并非少数人的想法,而是整支军队的想法。

    毕竟贪生怕死以及那些不是为了参军挣个前程而来的人早就被淘汰了,只有为钱不要命的人才能参军,不然他们也无法加入。

    这就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的可怕之处!

    大军如黑云般涌来。

    随着前进的锣鼓声音熄灭,在各级军官的号令之下,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然后迅速调整队形。

    在曹营一里之地外,这支军队停止下来,列出了整齐的军阵。

    排山倒海的气势,令人感到压抑。

    没有人说话,叁万人的军队鸦雀无声,每个人的眸子凶狠地盯着眼前的曹军营寨,彷佛要将整个营寨踏平,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刘备此时的位置在中军,陆续有斥候回报,说周围十余里,山峦、丛林、湖泊、河流附近,都没有找到敌人伏兵。

    昨夜出营的那支军队,彷佛已经消失了一样,这让刘备军麾下诸多谋士感觉奇怪,令人费解。

    不过既然没有伏兵,那就意味着可以放心大胆地下令进攻。

    此次出击准备充分,虽然没有太多大型攻城器械,但他们的军阵后方,从大营运来的各种零件在迅速组装,很快就能弄出数十辆井阑冲车巢车木幔以及投石车来。

    刘备越众而出,来到两军阵前,炎炎夏日,烈阳高照,天子仪仗在风中猎猎作响。

    片刻后,有一骑过来,靠近寨外约百丈,高喊道:“陛下说,曹使君乃是故人,故人造访,为何不出来相见?陛下还说,请曹使君放心,只是出来相见,在使君回营之前,陛下绝不会下令进攻。”

    曹操笑道:“刘备叫我出去相见呢。”

    身边曹洪忙道:“大兄千万不要上当,刘备必然是想骗大兄出寨,突然发动袭击。”

    曹操想了想,思索片刻,摇摇头:“我和刘玄德认识快二十年了,从中平五年我就与他相识,此人也算是信义之辈,说出去的话,不会反悔,让人打开寨门,子廉,你跟我去一趟。”

    “这......”

    曹洪不想让曹操以身犯险,但曹操执意要去,无可奈何,只好道:“好吧。”

    命令下达,寨门缓缓打开。

    曹操骑着绝影,身边跟着曹洪以及十多名骑士出去。

    他不敢带太多的人,倒不是别的什么原因,主要是他在外面挖的陷阱太多,导致唯一比较安全的道路只有一条狭小的小道,方便自己士兵进出。

    人太多的话,特别是马匹不受控制,一旦受了惊乱跑,撞到自己设置的陷马坑当中,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所以他并没有带太多人。

    一路小跑,到了营寨外约九十丈处。

    两军距离约一里,差不多是四百多米的样子,九十丈差不多是210米,双方在一个中间位置。

    他这边过来,那边刘备的天子仪仗也缓缓过去。

    相比于曹操轻装简行,刘备那边就离谱很多,六匹马架着马车,叫做天子驾六。

    周围仪仗数百人,有打伞的,拿扇的,举旗帜的,列队的执金吾,浩浩荡荡,光那排场,在战争当中宛如最亮眼的明星。

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场

    其实刘备并不喜欢这样的排场。

    历史上他在益州称帝之后,因关羽之死发兵东吴,所过之处,皆是跟从前一样,随军与士兵同甘共苦。

    但当时的情形跟现在有很大差别,当时刘备还不强大,地位也不是很稳固。

    因此讲究也没那么多, 以前怎么样后来还是怎么样。

    而如今他是名正言顺从刘虞手里接下来的帝位,根基稳固,势力庞大,很多东西都要讲究一个排场和礼数。

    即便是他不想这样,朝廷一些官员也必须时时刻刻纠正,因为这属于礼仪的一种。

    帝王得有帝王的威严。

    这是一种权力, 同时也是一种束缚。

    否则的话,像太常卿这样掌管礼仪和祭祀的官员,就会站出来说教他。

    事实上这个排场已经算是极尽压缩了。因为按照蔡邕写的《独断》中记载, 帝王仪仗又称为卤薄。

    卤薄规模分为大中小,有大驾、法驾以及小驾,即便是规模最小的小驾,也有上千人跟随,而规模最大的大驾,有数万人跟随。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现在只有几百仪仗队跟着,已经算是汉朝皇帝出行的时候,规模非常小的队伍。

    马车前面有执金吾开道,这些执金吾便是天子卫队,侍卫统领便是许褚,明晃晃钢甲耀人眼目。

    在抵达曹操队伍约二十多丈处的时候,最前面的执金吾卫队左右让开,露出六驾马车。

    刘备就坐在马车上, 因为有巨大的伞盖,也就是他幼年时曾说要羽葆盖车的那东西,因此他整个人都笼罩在隐隐当中,并没有被太阳晒到。

    如果站在车下跟刘备说话, 由于俯视和仰视角度的问题,就会感觉到一种十分强大的天子威严,居高临下,压迫而来。

    虽然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气势、威压这种东西,但上位者的权力,本身就是一种压迫力,令人喘不过气。

    但刘备却并没有坐在马车上居高临下地跟曹操对视,而是缓缓站起身,向着许褚招招手。

    许褚略微犹豫,扭过头看向另外一位侍从,那侍从便牵着一匹白马过来。

    的卢马。

    刘备走下车,他没有穿天子服袍,而是一身铠甲,腰悬双股剑,乃是将军打扮。

    轻抚着一丝不染杂尘的马颈,的卢同样亲昵地用脑袋噌着刘备的手,一个翻越,便轻松跳上了马背。

    虽然久不亲自上战场,但曾经的那种熟悉感还在。

    “陛下......”

    许褚犹豫道:“不要犯险。”

    刘备笑了起来,说道:“仲康放心, 朕自黄巾以来,经历大小战不下百次,犹有何惧之?你跟在我左右便是。”

    “唯。”

    许褚见劝不动,只好跟随。

    远处同样警惕的还有典韦,作为曾经刘备的保镖,虽然已经成长为独自领军的大将,但依然关注着刘备的安全。

    几乎是在刘备弃了马车自己过去之后,典韦一时心急,直接提着两只短戟奔跑了过来。

    “大兄。”

    曹洪注意到远处典韦独来,怕敌人有诈。

    曹操摆摆手:“无妨。”

    此刻刘备坐上了的卢马,双腿轻夹马腹,的卢踏步前进。

    双方距离约二十多丈,也就是五十多米,还是有点远,刘备命令仪仗队留下,自己与许褚过去。

    见此情形,曹操也命令自己麾下士兵原地别动,让曹洪跟随自己,二人迅速靠近。

    很快两人就在中间相会,隔了约叁丈距离,停下脚步,目光对视。

    “孟德!”

    刘备坐在了马上,眼中情绪复杂,看着曹操。

    自十八路诸侯讨董,其中十余路诸侯在董卓逃遁关中时,全部撤离之后,他曾经以为曹操孙坚鲍信公孙瓒是最后忠臣于大汉的关东诸侯。

    只有他们四个人跟着自己去了关中。

    可现在呢?

    除了孙坚还能维持初心以外,曹操公孙瓒鲍信,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至少公孙瓒差点和他闹翻,曹操现在已经与他对立。

    天下五君,名存实亡。

    相比于刘备的感慨,曹操的感慨则更加真实。目光中的复杂情绪,远比刘备多得多。

    从一个白身,到如今已经是天下至尊,这样的转变,如何不能令人敬佩。

    奈何双方对立,今时已经不同往日了呀。

    “玄德!”

    “放肆!”

    曹操一开口,许褚拔出刀来大怒道:“敢对陛下不敬?”

    曹洪也连忙拔出刀来与许褚对峙。

    刘备说道:“仲康,不得无礼,孟德乃是故人,故人相交,称呼表字无妨。”

    古代皇帝的表字流传其实极少,除了那些打江山的皇帝以及李煜字重光有明确记载外,大部分皇帝都没有表字流传。

    这是因为皇帝身份尊贵,常人不可能称呼他们的表字,且还有一些原因,如很多皇帝年龄很小就继位,没有举行冠礼,自然也就没有取表字。

    因此像刘备这样有表字的皇帝其实很少,而作为皇帝,是不可能被人以表字称呼,要说天子、陛下、国家之类的尊称。

    所以曹操称呼刘备的表字而不是陛下,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许褚自然愤怒。

    曹操冷眼看着刘备举动,没有说话。

    等刘备制止了许褚之后,他才缓缓开口说道:“玄德邀我来阵前一叙,不是想在我面前摆天子威风的吧。”

    “自然不是。”

    刘备摇摇头道:“我来邀故人相聚,自然是希望能够说动孟德,即便不能说动,叙叙旧也好,因为大战开启,便是不死不休。”

    “哦?”

    曹操来了兴趣,笑道:“玄德打算如何说动我?”

    刘备目光真诚地看向他道:“当年讨伐董卓,袁绍袁术等关东诸侯畏惧不前,唯独孟德文台等人跟随,此乃忠义之事,为何到了今日,尔等要反叛朝廷,割据一方而称诸侯呢?”

    曹操沉默片刻,说道:“玄德不也是曾经割据,后来篡夺天子之位吗?”

    “我这是先帝传位于我!”

    刘备面容刚毅,两撇八字胡随着他的话语而不断上下抖动,严肃说道:“难道孟德也以为我是那种逼迫天子的小人?”

    曹操默然,过了许久才道:“我虽然不知道先帝为什么传位于你,但我确定必是陈子归设的计策。”

    刘备认真说道:“或许吧。但我绝没有逼迫过先帝,若是我有逾越之举,满朝文武都不会臣服于我,难道孟德信不过我,还信不过满朝老臣,信不过文先公,子柔公,颖伯公他们?说到底,也只是因为你已经变了,变得为一己私欲了。”

    曹操怒然道:“对,我是变了。凭什么,凭什么你刘玄德不过是白身出身,就可以夺得天下。我家时代官宦,就不能够有所作为?大丈夫处事,就该驰骋宇宙,纵横寰宇,终日蝇营狗苟,与朽木腐草何异?”

    刘备也怒道:“曹孟德,你世食汉禄,本就应该报效国家。现在却变成这样,割据一方以为雄,实则草寇尔。枉为汉臣,枉食君禄。当年你讨伐董卓,亦是忠义之辈,而今你再看看你自己,大丈夫处事,无始终者,又何德何能称之为英雄!”

    曹操冷笑道:“我用不着你来说教。”

    刘备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现在总算是知道为什么当初陈暮说过,曹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迟早有一天会犯上作乱。当年不信,现在又怎么会不知道了呢?

    可心中的那点义气,天下五君时的豪气,依旧留存在他心中,挥之不去,彷佛变成了一个执念,他希望曹操能够依旧忠心朝廷。

    毕竟,那时候的他们,意气风发,每一个都梦想着迎回皇帝之后,治理好这个已经破败不堪的国家。

    所以他很愤怒,愤怒于曹操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虽然感情不似关张陈那样同生共死,但亦是多年知交,从黄巾起义就曾经共同并肩走战,为何要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胸膛起伏不定,过了许久,刘备才平静下来,缓缓说道:“是我过激了,孟德,我向你道歉。”

    曹操亦目光平静道:“谁都有不高兴的时候。”

    刘备摇摇头,似乎要把脑中繁乱的思绪抛之脑后,过了片刻,轻声说道:“孟德,离别之前,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说。”

    “我想知道,你的志向是什么?”

    “我的志向?”

    “是啊。”

    “玄德的志向是什么,我想先听听。”

    “我的志向吗?”

    刘备目光望向远方,轻松喃喃道:“我曾经听四弟说过,人生大丈夫,死不足惜,最怕的就是没有远大的志向。我已经是帝王,剩下的,便是一统华夏,让大汉子民吃得饱,穿得暖,足矣。”

    “当年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

    曹操深邃的目光看向天边,四十八岁的曹操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去,满眼都是自己二十岁的身影。

    出身于官宦世家,年纪轻轻就以孝廉入仕。

    曾悬五色棒以治法律,也曾上书朝廷劝谏天子,后领禁兵以讨黄巾,也有过一怒而刺杀董卓。年轻时一门心思想报效国家,等到自己握有一块领土,不知道什么时候,心思就已经变了呢?

    变得争权夺利,变得想要往上攀爬,在这乱世当中,朝廷崩溃已成定局,前汉末年的景象再次重演,世祖光武皇帝能够振兴大汉,自己,又何尝不能够做到那一步。

    只是奈何,既生我曹操,又何必生你刘备?刘氏江山已经四百年,到了今时今日,先有高祖打下江山,又有世祖中兴大汉,现在再来一位刘姓。

    难道这天下注定归你刘姓,凭什么不能轮到他袁氏,又或者我曹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哪怕谁都会死,亦要死得壮烈!

    曹操的表情复杂,难掩心中的情绪,长呼一口气道:“玄德,我最后再称呼你为一句玄德。当年洛阳同席,天下五君,我年长几岁为兄,你为弟。你或许也很失望明明那时我如此忠于汉室,而如今我却此般,你道为何?”

    “为何?”

    “因为我见这江山破败,所托非人。那桓帝康帝,本就是无能昏君,闹到今日这般田地,他们难道没有错?”

    “这一点我不否认,二位先帝确实有错!”

    “我世食汉禄,本该报效朝廷。但朝廷又什么时候需要过我报效?当年宦官乱政,我上书劝谏,反被呵斥,那时我就已经对朝政心灰意冷,对朝廷失望至极。”

    “所以呢?”

    “所以我才起兵讨伐黄巾,除掉董卓,想要匡扶汉室,看看这大汉新的天子,是否能够能有所作为,不像之前的昏君一般,只知道勒索钱财。”

    “孟德的意思是,伯安公让你失望了,我让你失望了?”

    刘备的目光愈发寒冷。

    从法理上来说,刘虞是光武帝长子的后代,同时也是太子的后代,可谓是嫡子嫡孙,继承大汉皇室名正言顺。

    而刘虞又把皇位让给了他,哪怕世人颇有微词,但它存在程序正义,那就是合法的。

    如果曹操依旧是朝廷忠臣,就应该效命于他才对。可现在却拥兵自固,派大军与他抗衡,就说明曹操已经没有了忠君的思想,要与他叛乱到底。

    这是刘备无法容忍的事情。

    若是曹操是因为别的而叛逆,未尝不能说服于他,就像公孙瓒那样,最终和平解决一切问题,谁也不希望大战一起,生灵涂炭。

    可现在曹操不承认刘虞和他刘备,那就意味着曹操已经生出叛逆之心,认为皇帝人人可做,要学陈涉吴广张角了。

    虽说刘邦亦是平民打下的江山,但大汉四百年,根深蒂固,哪怕如今已乱,可朝廷还在,正统也还在!

    那么在道义上,曹操就不是因为朝廷的失责而要起兵纠正朝廷的过错。而是想要自己当皇帝,这就是与刘备朝廷的在根本上形成对立。

    简单来说,如果双方是因为某些分歧,比如朝政、军事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那么都可以商量。

    曹操只要同意归顺朝廷,升官加爵,让他征战四方,都可以谈。

    可要是曹操并不是这些分歧,而是认为大汉应该要灭亡了,还不如学刘邦那样重新创造乾坤,自己再建立一个别的朝代,那双方就完全处于立场分歧,无法相容。

    正如和联胜只有一个龙头,一旦其中一个候选人要搞新和联胜的时候,那自然就成为了所有人的公敌,因为谁也不会允许分裂。

    然而面对刘备的询问,曹操许久没有说话。

    刘备就这样看着他。

    他也看着刘备。

    只要曹操说自己是想当皇帝,那么这场战争,就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但曹操目光深邃,只是看着,过了很久,才缓缓说道:“玄德,你治理这江山,很好,我从未对你有过失望.......只是.......”

    只是我终究迈不过那道坎呀。

    这一刻。

    曹操的心情,无比复杂。

第五十四章 知识的力量

    曹操终究是没有给刘备一个答桉。

    臣服吗?

    或许未尝不能。

    只是.....

    终究是有那么一丝不甘,以及想要拼搏念头在那里。

    那么多人能够聚拢在他身边,不就是因为他曹操除了拥有着自己的个人魅力以外,还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吗?

    如果就因为敌人实力强大而选择投降,那就不是他敢打敢拼的曹孟德了,部众也不会追随。

    就好像历史上袁绍势力强大,周围又群敌环伺, 也没见他因此畏惧一样。

    所以正如那句话说的,不拼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强。

    曹操也是如此。

    他选择了拼,自然也就无所谓与刘备决裂的勇气。

    哪怕胜算渺茫,哪怕最终可能会失败。

    至少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这就足矣。

    “走吧。”

    曹操看着刘备离开的身影,亦扭头离开。

    二人结束了会晤, 就这样各自回去, 没有太多的话语, 两边都已经知道了对方的打算。

    “陛下。”

    典韦已经冲到了近前,见刘备无事,放心了许多,连忙说道:“是否下令进攻?”

    刘备摆摆手:“先等等,此战是试探性进攻,我刚才离近观察了一下,敌人在周边布置了大量陷阱,别让士兵们做无谓牺牲。”

    “唯。”

    典韦拱手退下表示明白。

    天子仪仗又浩浩荡荡回了自己阵型当中去,大军早已经摆开阵势。

    刘备仪仗来到了附近一座山坡上观望,山下大军环绕,随着号令旗招展,一辆辆木幔投石车推了出来。

    之前二人聊天的时候,后方大军自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工匠早就已经在进行零部件组装。

    汉代的大型攻城器械其实都十分粗糙, 但青州物理学院,在对机械、零件、杠杆等物理学东西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

    齿轮、滑轮、杠杆、扭盘等等零部件发明出来,在攻城器械上有了很大进展, 包括组装以及拆卸。

    平时那些投石车、木幔都是以零件的方式运送, 打起来的时候,临时再进行组装。

    比如投石车由车身、车架、扭盘、牛皮筋、投杆、吊篮等物品组成,如果整车的话会十分笨重,拆散了的话,自然轻便许多。

    士兵们如蚂蚁搬家一样把这些大型器械的零部件运到河对岸,在刘曹会晤的时候,已经组装了不少东西出来。

    大概有二十多辆木幔,七八辆投石车,在大军的保护下,已经抵达了射程之内,准备投掷石头。

    投石车曹操也有,但射程和威力不如朝廷军,不过营寨可能会受到敌人投石车的进攻这一点,他自然早就想到了。

    因此他在寨子里堆建了数个二十多丈高的土山,在上面布置了总计叁十多辆投石车,既然平地对射我的投石车性能不如你,那我就站在高处。

    “放!”

    随着一声令下,曹军在土山上的投石车直接开火。

    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

    数十个破空声音袭来,在朝廷大军的注视当中, 叁十多块巨石在空中划过一个绚烂的弧线, 落在了朝廷军的木幔车群里。

    木幔车可以理解为一辆平推车上面吊一块大型挡板,后面陈暮在上面有铺了一块铁板,用来防箭矢。

    但这种东西有些像钓鱼一样,是吊在车上,以提高防御面积,并不是固定在车上。

    所以当石块砸来的时候,根本防御不住,直接把前面木板砸穿。

    砰砰砰砰砰砰!

    就听到剧烈的响声不断,远方灰尘满天,几乎所有的木幔车都全军覆没,甚至被木幔掩护的投石车也未能幸免。

    好在前线指挥的将领见形势不妙,立即下令让士兵后撤,不然的话伤亡就不止是这点攻城器械。

    “曹操很聪明啊。”

    山坡上董昭观望道:“他们的投石车射程不如我们,就造了土山增加射程,陛下,现在他们的投石车可以打到我们,我们的却打不到他们,只能被动挨打了。”

    刘备环顾左右问道:“敌人居然早有对策,诸位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是好?”

    众人互相对视,皆没有说话。

    唯有喜欢搞发明创造,经常没课的时候去物理学院蹭课的诸葛亮说道:“回陛下,马师曾经说过,站在高处往外面扔东西远,是因为随着高度越高,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增加了抛射距离的缘故。所以要想必敌人射得更远,我们也必须增高。”

    刘备问道:“你的意思是他们造土山,我们也造土山?但曹军的土山是在营寨之内,非常安全。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最远射程有多远,这些石头都是大石头,如果放小石头肯定更远,我们造的话,会不会不安全?”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请陛下让臣测算一下。”

    说罢就掏出纸笔写写画画。

    众人围拢上来。

    关于如何计算敌人的抛物距离,涉及的知识是初中数学和初中物理。

    抛物线当中的匀加速运动,自由落体定律,重力加速度,以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都包含其中。

    陈暮那点初中物理知识说全丢给老师了也不至于,毕竟从小到大,作为别人家的孩子,次次考年级第一,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必然是远超同龄人。

    但一来时间过得太久,确实有很多东西缺失严重。二来那些物理数学定律,你直接写出来,别人也不理解,符号根本看不懂。

    比如重力加速度的单位是m/s2,能量和做功的单位是焦耳,力的计量单位为牛顿,说这些东西来谁明白?

    所以本土化物理知识很有必要,甚至有可能的话,尽量引导别人发现这些物理定律,来衍生一些本土物理学家,开创出属于大汉的物理学。

    只是陈暮虽然懂不少物理学知识,但本身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展开研究。他只能做一些指导,如教会大家怎么测量距离,如何研究一些力的出现,以及发现万有引力等等。

    至于定律和公式,他实在没那么多时间把他知道的那些定律和公式本土化出来,因此只能任由青州物理学院的那帮人自己琢磨,野蛮生长。

    实际上陈暮自己都不知道那边发展成什么样了,已经有没有人在研究电磁力等等,他最后离开的时候,只是告诉马钧,通过磁铁和铜线可以产生电,至于如何产生,产生后怎么储存,一概只能让他们自己来。

    然而让陈暮没有想到的是,哪怕物理学院的人处于野蛮生长,完全没有具体指导方向,可汉人的智慧远比他想象的还有惊人。马钧等一票物理研究的专家,已经研究出了抛物线的计算方式。

    虽然没有具体的单位,但已经有了公式。诸葛亮通过望远镜,以人为参照物,测算出土山的大概高度,然后通过研究敌人的投石车型号,摸索出了曹军投石车的最远射程。

    “陛下,算出来了。”

    过了约小半个时辰,诸葛亮坐在地上,纸张上已经写满了数字,他拿起纸张站起来道:“曹军的投石车是用的杠杆配重,受限于人力,射程大概在七十丈到一百丈之间,而增高之后,极限距离达到了一百叁十丈,我们在一百五十丈处修建一座十丈高的土山就行。”

    刘备睁大了眼睛,诧异道:“孔明是怎么算出来的?”

    诸葛亮笑道:“这是马师研究出来的一些定律,由于我不知道敌人抛射的石块下落具体速度是多少,他们的具体高度是多少,所以只能进行粗略的估算,误差可能在十丈左右吧。也许会短十丈或者远十丈,保险起见,就在一百五十丈位置就行。”

    汉代的投石车非常粗糙,根据投射物品的重量射程只有40-70米。到明朝以后,投石车改为杠杆配重方式,增加了投射距离。这种方式就是陈暮当初最早改良的时候,用在攻打徐时候的投石车,射程达120-150米左右。

    后来又经过数次改良,如今的投石车已经几乎到了冷兵器时代最巅峰的技术,增加了扭盘和滑轮,取消了曾经需要用人力拉的方式,这样就能增加配重的重量,让抛射物体得到了的推力更多。

    而曹操的投石车就属于陈暮改良后的二代投石车,有扭盘没有滑轮。所以他的投石车配重不如朝廷军投石车配重质量大,投射距离也比朝廷投石车稍微短那么二十丈。

    所以曹操才需要增高来进行射程增加,只不过他的投石车又不在几百米高的地方,人工堆积出来的土山高度有限,增加的射程也十分有限。

    因此诸葛亮计算之后,确定由于他们的投石车射程本身就比曹军的要远,只要加一半距离,就完全能够超过曹军。

    “而且不只是投石车,青州研习的床弩射程最远能够到二百多丈,如果能够造个土山的话,完全不需要投石车,在上面放置大量床弩,对曹营不断射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床弩把他们的投石车给破坏掉。”

    诸葛亮指着远处的土山说道:“另外化学院发现,从松树上割下来的松脂,进行加热提炼之后,可以涂抹在箭支上面,点燃之后变成火箭,在射的过程当中,不会被风吹熄,现在正是夏天,夏风并不算太大,如果能够制造床弩,射火箭入曹营,可以点燃他们的营寨。”

    刘备惊喜道:“还有这种好东西?”

    诸葛亮笑道:“不止,学院发现,在高努县产的石漆,通过蒸馏的方式提纯,提炼出来的东西如油脂,点燃之后即便是浇水也不会熄灭。可惜的是如今并州现在在吕布手里,不能大规模开采,否则的话,别说烧了曹营,就算烧掉一座城池,也轻而易举。”

    “这东西我倒是记得,孟坚公在《汉书》里提过。”

    众人来了兴趣,有博学者说道:“据说此物乃是石中泉水,当地人称之为石漆,稀奇的是它颜如墨,燃之极明,那高奴县有洧水,石漆浮于水面,点燃之后,可让水面上燃火,端的是神奇。”

    “这算什么,《汉书》也还曾说,“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传闻那火焰高六十丈,称之为地火,那物估计与这石漆,怕也是同一种东西。”

    “没想到还有如此神奇的东西。”

    “我泱泱中华,地方大,东西多,有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倒并不算罕见。”

    “稀奇是稀奇,但以前也没人应用于战争,如果像孔明所言,以后可以将那不惧怕火焰的石漆投入敌人阵型或者营地当中,那岂不是立于不败之地?”

    诸多谋士议论纷纷,没有想到青州泰山学宫居然研究出了不少好东西。

    实际上石油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记载,到了唐朝以后,就广泛应用于战争。特别是宋朝,成为了大宋抵御外敌的重要战略物资。

    至于松脂火箭也是在唐宋时期出现,应用历史十分悠久。

    但可惜的是,东西再多也没什么鸟用。

    因为唐宋并没有靠着这些东西守住自己的国家。

    一个安史之乱,让大唐崩溃。

    北宋一百多年,被辽国和西夏摁在地上摩擦,也没看见靠石油翻盘。

    还有黑火药,唐朝就已经出先,宋代就已经运用于军事,明朝后期就已经有枪支弹药,连红夷大炮都有,然后呢?

    宋明不一样灭亡了?

    所以除了热武器和提高生产力以外,其余东西都没什么卵用。

    因为这些东西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完全靠它们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

    这也是为什么黑火药没有应用于战争的原因。

    毕竟之前也说过,在黄火药出来之前,黑火药、石油这类东西,能够造成的杀伤力十分有限,还不如冷兵器。

    只不过目前来说,朝廷的生产力是足够的,经过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后,北方的庄园经济被完全摧毁,豪强百姓死伤无数,就有大量的田地空出来,百姓就有田土可以耕种。

    如此一来,在能够吃饱喝足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大规模动乱。没有动乱,这些武器就有了它的用处,在对外征伐的过程当中,帮助朝廷尽快统一天下。

    “这就是四弟常说的知识的力量啊。”

    刘备忍不住感叹。

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

    从晌午过后一直到傍晚时分,朝廷大军都在外围挖掘土壤,堆砌土山。

    历史上袁绍就直接在曹操的营寨外面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最终被曹操用投石车给化解了攻势。

    而这次曹操先发制人,在自己营寨内部堆积土山, 用箭矢和投石车,对朝廷军外围的军队形成压制。

    刘备的大军没办法攻破曹营,只好选择原地修筑工事,将大军主力转移至河对岸,挤压曹操的生存空间,让他没办法再对沿河两岸进行侦查。

    在这个过程当中,朝廷的斥候探马得以四散出去,查探周围信息, 最远甚至已经侦查到了浚仪县,看到了进进出出的无数粮草。

    不过斥候尚未回来禀报消息,另外一则消息传到了刘备这边。是关于陈暮从颍川出兵,绕道陈留,奇袭定陶的事情。

    曹操在战略上稍有欠缺,需要荀彧毛玠这样的顶尖大师才能够帮助他完成战略规划,但在战术上却是一位奇才,军事能力相当厉害,与郭嘉程昱戏志才陈宫等人有着细致部署。

    他们认为朝廷进攻的方式一定不会是全军集中在一起进攻,而是选择分散。因为朝廷的军队素质较高,士兵士气澎湃,人员众多,集中突袭反而容易坏事。

    所以分兵袭击, 不管哪一路遇到曹操的主力都有一战之力,不可能被逐个击破。到时候其它路再来援助,完全可以将曹操的主力歼灭掉。

    明朝的对战努尔哈赤的那场萨尔浒之战在战术打发上和这次朝廷很像,也是分兵五路,奇袭努尔哈赤, 妄图将他一举歼灭。

    但这场战斗战术打法与萨尔浒之战相似, 实际情况却有很大差别。

    萨尔浒之战是发生在东北,那里地形复杂,明军一来并不是很了解地形,二来有天气、士兵士气、粮饷供应不到位、内部将领矛盾等等一系列问题发生,造成努尔哈赤可以逐个击破。

    而刘备消灭曹操之战,是从河北司隶进攻河南,基本都是处于平坦的平原地区,山区少得可怜,根本不存在地形复杂的问题。

    再加上正是夏季,天气晴朗炎热,没有狂风暴雨也没有大雪纷飞,士兵战斗意志高昂,粮饷供应充足,内部将领指挥统一,都有一名得到刘备授权的高级谋士进行战术统筹。

    朝廷中央由次相荀彧主持,冀州由荀攸为监军,与张辽、高顺以及徐荣四人组成军事会议小组, 青州同理, 也由钟繇、太史慈和臧霸叁人管理军务。

    因此在战术统筹上,就不存在有什么分歧。造成的结果就是, 无论曹操想要进攻哪一方,那一方的敌人都不可能被他击败。

    战术一旦陷入僵持阶段,对于曹操来说一定是劣势。

    所以他深刻研究之后,发现如果没有外援帮助的话,自己就会必死无疑。

    因而在孙策撤出豫州之后,曹操几次与谋士会议,最终确定,与孙策刘表一定要结盟,否则必然会输。

    戏志才亲自前往荆州,说动刘表。即便当初曹操孙策背刺过他,但刘表审时度势,知道唇寒齿亡的道理,因此也不得不出兵相助。

    于是就在朝廷放出风声,准备派人接手豫州的档口,刘表大军由文聘统帅,越过大别山山区,北上进入汝南郡境内,然后过汝水直奔陈国,于陈留与陈国边境一带的扶沟拦住了陈暮。

    对于刘表的这种作死行为,陈暮也没有手软。跟刘备这边处于僵持阶段不同,陈暮则一直对文聘军队采取围攻措施,双方打了十多天,最终被陈暮断了粮草击败。

    没办法,荆州军队强于水师,陆军当中的精锐战斗力放在中原地区,只能跻身于二线。而他们的普通士兵,那战斗力惨不忍睹,比郡兵还要差。

    所以面对陈暮如狼似虎,最精锐的中央军部队,即便文聘带了叁万人马,与陈暮的兵力相当,但双方在扶沟濄(wo)水以北的野外相遇,一场大战之后,文聘居然损失了叁千多人,而朝廷军才死几百人。

    这样的差距让文聘意识到在野外鏖战根本不可能是朝廷军的对手,因此大败之后,急忙收拢溃卒,撤退数十里,原地安营扎寨,试图利用营寨防守住敌人的进攻,达到拖延的战略目的。

    然而文聘虽然已经清楚地了解到他们与朝廷军在正面硬刚上有着极大的差别,但没想到差距比他想象的还要大。陈暮在这十多天内,连续发动了数次进攻,攻势排山倒海。

    实际上文聘要想阻拦陈暮,只能选择野外拦截。如果他跑到一座城池里面,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防守,人家又不是傻子,直接不跟你打,绕道走不就行了吗?

    陈留南面的地形又不像官渡一带,周围几十里都因为泥沙淤积而造成土质柔软,不好绕过。陈暮完全可以不搭理他,直接北上,要么汇合刘备,要么直扑曹操的后方断曹军后路。

    因此一开始文聘确实只能在野外拦截。

    大战之后,他就知道了什么叫残忍,前军五千人瞬间全军覆没,也就是他还算谨慎,在看到前军一触即溃之后,就立即下令撤军,才没有让自己叁万人全都折在那里。

    现在他原地结营驻守,陈暮已经算是把他击溃,让刘表北上支援曹军的战略意义彻底失去了效果,此时就可以做两个选择。

    一是不理会处于坚守状态下的文聘,直接北上。

    二是把荆州军彻底消灭。

    陈暮选择了第二种,因为他认为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曹操他要拿下,刘表他也要拿下。

    荆州军可战之兵本来就少,这些军队虽然在关东只能算叁线部队,可在荆州已经是拿得出手的兵马。

    如果全歼在这里,对于刘表就是伤筋动骨的事情,将来南下进攻襄阳,也少了一些阻力。

    因此在离开与歼灭敌人之间,陈暮果断选择了歼灭荆州军,将文聘部彻底消灭。

    这个决策引得了全军一致拥护,二十级军功爵制下,全军都狂热打仗。

    十多天后,数次大战,文聘部损兵折将,士气十分低落。

    要知道他此次北上,粮草和装备都十分充足,为了调动士气,刘表还给予了大量赏赐,就是为了阻止朝廷消灭曹操,因为谁都知道曹操覆灭之后,下一个就是他刘表。

    奈何巨大的差距根本不是一些赏赐就能弥补,在最后一次决战当中,文聘营寨被攻破,投降者不计其数,就连文聘本人,也被赵云俘虏。

    此战文聘叁万大军,活下来的只有不到两万。这还是因为陈暮叁令五申不准杀俘虏,派了大量的督战队监察战场。

    否则的话,即便是投降的敌人,也有很大可能性被杀疯了的中央军们屠戮一空,叁万人全部死光。

    在击败了文聘部之后,陈暮花了两天时间处理战后事宜,派人去颍川,让颍川太守带兵马过来一趟,接收俘虏,打扫战场。

    毕竟这次战斗死的人比较多,又是炎炎夏日,放任不管会闹成瘟疫,因此该烧的烧,该埋的埋,耽误了两天功夫。

    他这边的事情一直会派人向刘备那边汇报,刘备上次得到来信,还是前天陈暮给他的喜讯说消灭了文聘。

    今天得知的消息是陈暮已经处理完了战后事宜,决定北上,并不打算与他汇合,而是直奔济阴。

    刘备此刻还在官渡,曹操军营南面,朝廷军已经开始在布置营帐,决定今日在此安营。

    几乎没有什么防御措施,唯一用于正面战场的就是一些土山和栅栏工事。

    似乎是有些瞧不起曹操。

    但遍布整个旷野的火把以及大量的攻城器械都表明,人家巴不得你出来跟他们决一死战,这样少了许多麻烦。

    “四弟前日消灭了文聘,今日又派人传书,说是打算北上直扑济阴,断了曹操的后路。”

    刘备看完信件,笑着对众人说道:“只要我们拖住曹操,曹军必败。”

    就在这时,斥候来报:“陛下,发现曹军后方屯粮地。”

    “哦?”

    刘备连忙道:“在何处?”

    “浚仪县。”

    “取舆图来。”

    当下就有士兵取来舆图。

    众人围拢过来。

    毛玠指着地图道:“陛下,浚仪离官渡只有叁十余里,若是奇袭此地,来回只需要半日。”

    官渡到乌巢有五十里,而且还要过河,相比之下,浚仪县就近得多。

    刘备点点头道:“可侦查到城中有多少人马?”

    斥候答道:“具体人数不知,我们在外围发现大量暗哨,因而不敢靠近,但估计不会太多。”

    “城池是否坚固?”

    “并不坚固,那浚仪县已经破败不堪,外围城墙大多残缺。”

    “你们确定看到了粮草吗?”

    “看到了,后方还在往城中运粮,卑职等看得清清楚楚。”

    “好。”

    刘备大喜道:“尔等小队记一功劳,下去吧。”

    斥候队长高兴道:“多谢陛下。”

    说罢离开。

    刘备这才环视众人道:“诸位,你们怎么看?那浚仪县并不坚固,若能烧了曹操粮仓,此战就能全歼曹军了。”

    董昭思索道:“军情司谍报,曹操可用兵马不超过七万,次相统领北方兵马,张辽将军那边南下过白马取燕县,曹军在黄河沿岸的布置已经被打退,残部集中在封丘一带,济阴也要留守,他在后方的部队,确实不会太多。”

    “公仁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派轻骑直取浚仪?”

    王朗问道。

    “不错。”

    董昭点点头:“官渡地形复杂,不利于骑兵驰骋,但后方就不同,乃是平坦之地,浚仪没有了城墙,骑兵可以直接杀入城中,曹操主力都在官渡,后方莫不能当也!”

    “善,朕正有此意。”

    刘备说道:“此战就让许褚领轻骑奔袭浚仪。”

    目前跟随刘备出征的将军当中,九大上将有典韦与牵招,十六将军当中,有徐晃、武安国、张燕、鞠义等。

    这些人当中善于掌控骑兵的将领很少,只有许褚常年执掌玄甲重骑,因而会指挥骑兵。

    因此这次作战任务,许褚属于是当仁不让。

    而就在刘备正准备下令让许褚回河对岸的本部营寨,调集五千骑兵,准备奇袭浚仪的时候。

    贾诩忽然说道:“陛下,有诈。”

    “有诈?”

    刘备不解道:“哪里有诈?”

    “陛下还记得,昨日曹军营寨当中,有内应传递出来的信息吗?”

    贾诩说道:“曹军有一支队伍出了营寨不见了。”

    “浚仪是个陷阱?”

    刘备顿时惊出一声冷汗,这事他差点忘了。

    昨天晚上还闹腾了一夜,以为是曹军来袭营,结果一晚上过去什么事都没有,他以为是内应那边发错了信息。

    现在看来,曹操在这里等着他呢。

    贾诩沉吟道:“谁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巧合,也许是内应发错了信息,也许曹操确实暗中布置了伏兵,但小心些,不会错。”

    “文和说得有理。”

    刘备深以为然道:“那此次行动取消吧。反正我们以大势推进,步步紧逼,一样也能消灭曹操。”

    贾诩笑了起来:“其实也可以将计就计,他们安排伏兵,我们也可以安排伏兵。若能够烧掉曹操的粮草,此战就不用打得那么麻烦,直接就能在官渡一战定胜负,否则的话,让他步步后退,拖延时间。”

    刘备不解道:“文和的意思是?”

    “陛下等明日先调集河对岸骑兵,往南面而去,假装要绕开官渡,奇袭浚仪。曹操得知消息,必然会派人通知浚仪,让他们布置一番,等待我们袭击。”

    贾诩笑眯眯地说出自己的计策:“此时我们一部分兵马袭击浚仪,等敌人伏兵尽出之后,佯装中伏败退,引诱他们来攻,等诱敌深入之后,我方伏兵杀出,则尽灭浚仪兵马,此时再烧了浚仪粮仓,河南之地就尽归陛下了。”

    “善!”

    刘备大笑着站起来道:“曹操要埋伏我,那我就给他一个反埋伏,他的兵力不如我,我看他能分出多少兵来跟我打。此战如果没有伏兵最好,就算有伏兵,也要让曹操知道我的厉害,传令,就按文和的意思办。”

    周围谋士都没有说话表示反对,实际上包括诸葛亮徐庶和庞统在内,都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只不过他们的地位不高,不好直接说出来,贾诩地位稍微高一点,说出来更好。

    当下许褚得了命令,大喜离开。他之前一直在刘备身边担任亲军统领,很少独自领军,现在是一个机会,他目前是军衔是偏将军,也许一战立有大功,就能让他升迁至郎将军行列了,如果才刚刚叁十出头的年纪就能当上郎将军,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毕竟目前的二十将军当中,几乎所有人都是从黄巾或者董卓时就开始跟随刘备的老将,其余段煨、张绣、张燕都属于特殊情况。人家是带着数万大军投靠的刘备,自然高很多,而许褚是后期加入,还年轻,战功少,自然要拼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2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作者:玩蛇怪所写的《三国之谋伐》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谋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谋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谋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谋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谋伐介绍:
这是一个现代人,与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他们做谋划的故事。PS:本书大部分遵照史实,人物性格会发生变化,并不依赖演义。不过会少量截取演义的精华,比如青龙偃月刀之类的武器等等,不影响历史。三国之谋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谋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