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谋伐TXT下载三国之谋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谋伐全文阅读

作者:玩蛇怪     三国之谋伐txt下载     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

    章武五年年初,段煨成功攻克了临羌,生擒了韩遂与他的谋士成公英。

    韩遂投降,凉州即克。

    刘备派太仆韦端为使者,重新起复马腾为奉车都尉,给了个勋官,命他为副使,出使西凉,安抚凉州羌人,稳定西北乱局。

    羌乱已经耗了东汉一百余年,历代大汉皇帝为这件事情的花销数以百亿钱来计,极大地消耗了朝廷的国库。

    如果能够平息这场百年大乱的话,对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大汉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所以陈暮才对韩遂和马腾采取招抚政策,而不是直接杀死他们。

    因为这二人在羌人当中的威望很高,像历史上韩遂被曹操击败之后,又很快能聚集十多万羌人来保护他,继续与曹操作战。

    后来马腾被杀,马超联合韩遂抗曹,同样召集了大量的羌人、氐人以及其它少数民族参战,甚至还策动了雷定七部帮助刘备赢下汉中之战。

    虽然韩遂和马腾能够安抚的羌人只有后世宁夏、甘肃一带羌人,青海那边现在并不归属于大汉。

    但本身他们两人本身威望足够,西川凉山、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拥戴他们,就连匈奴人对马超,都非常称赞,可见他们在边疆的号召力。

    因此现在将二人招抚过来,对于如今才刚刚收复大量失地,急于安稳求发展而不希望出现动乱的大汉来说,也算是解决燃眉之急。

    其它的不多说,至少能够快速稳定边境的动乱,中央不需要再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平定边疆。

    现在陈暮一门心思都在开挖京杭大运河这件头等大事上。

    甚至有必要的话,他还曾经考虑过,先舍弃西凉、扬州以南、交州、益州以南这些地方,优先发展京杭大运河沿线。

    边境地区的话,先图稳定而后求发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后世我国就是这么做的,边境山多人少资源少,即便是以后世的科技开山修路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别说古代。

    所以只能一步一步来,不能一蹴而就。

    而韩遂被消灭之后,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到四月的时候,此时朝廷刚刚平定荆州,西凉那边韩遂和马腾都被朝廷封了新职务。

    韩遂为西凉安抚使、朝议大夫、羽林都尉、少上造、伯爵。

    马腾为西凉安定使、朝清大夫、奉车都尉、少上造、伯爵。

    里面第一个官是他们的本职,第二个官是散官,第三个官是勋官,第四个官是军功爵,第五个是爵位。

    这就是目前朝廷进行官制改革之后的官员品级情况,而且这还不是全部,官员品阶在唐宋明清时期就差不多已经定下,一般分为品、阶、勋、爵。

    而大汉在这四个之外,又加入了军衔和军功爵,所以如今朝廷的官制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因为除了本职官和衔官以外,其余的都属于荣誉性质,只有俸禄拿而无实权。

    所以韩遂和马腾的本职官权力都很小,唯一的权力就是负责去调和西凉那边的羌人矛盾,就连治理地方的权力都没有,他们也没有军衔。

    经过半年的治理,再加上韩遂马腾的配合之下,西凉不少羌王、氐王乃至于匈奴人纷纷与朝廷誓约结盟。

    同时负责缔结盟约的关羽和沮授也做出承诺,将来朝廷若征召羌人和氐人去境外作战,绝对会付给相应的酬劳,且羌人和氐人都是大汉子民,享受一切大汉子民应有的权力和义务。

    至于在平定西凉之后,沮授如何针对西凉这边复杂的情况进行整治,选拔当地有威望有才能的官员,并且派人考察凉州地形、地貌、气候,推广适宜经济作物,进行合理的有秩序规划,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而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的意义,西凉被拿下后,真正被震慑的还是汉中的张鲁。

    因为关羽只派了段煨去收复西凉,而他本人则是驻扎于陈仓,每日整顿兵马,修葺堡垒,步步往汉中方向推进。西凉被收复之后,对汉中的威胁进一步加剧。

    原本从关中进攻汉中,只能走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这四条路只有陈仓道相对安全,另外三条道非常危险。

    而如今陇右失陷,那么朝廷军还能够从祁山道自天水南下进攻汉中,要防守的地方更多。

    所以此时汉中已是危机四伏,随时有被攻克的风险。

    五月,汉中张鲁府邸。

    后厅。

    此刻张鲁与他的弟弟张卫、张愧还有郡功曹阎圃四人相对而坐。

    张鲁身上并没有穿道袍,当时还没有道袍这个概念,穿的是素色的丝绸蝉衣,脚下踏木屐,这是魏晋时期贵族标准居家常服,跟道袍款式很相似。

    室内焚香,也没有什么神仙凋塑,连书画都没有。毕竟现在纸张才刚刚流行起来,书法和画技要到魏晋时期才会逐渐发展。

    室内唯一能够证明张鲁道家天师传人身份的,便是右侧厅内书架上摆放着密密麻麻的竹简,都是道家经典。

    有《老子五千言》《太平洞极经》《南华经》,还有他祖父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以及他自己编写的一些道经,甚至连张角的《太平要术》,于吉的《太平经》里面都藏有。

    从本质上来说,张鲁依旧是个军阀而不是道士,至少目前来说,传道仅仅只是他控制汉中百姓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良善之辈。

    张鲁闭目养神,场内一片寂静。

    沉默了许久,弟弟张卫说道:“大兄,现在朝廷已经平定了西凉,昨日又传来消息,荆州的刘表投降了,刘章派去驰援刘表的大军损失惨重,关羽在陈仓厉兵秣马,我们该怎么办?”

    “大兄,还有个坏消息。”

    张愧说道:“西凉被平定后,段煨跟那窦茂已经缔结盟约,窦茂让出陇右道,现在段煨的大军已经到了武都。陇右道比陈仓道还好走,如果朝廷真要进攻汉中的话,我们很难防御住两面夹击。”

    “那照你们的意思,是投降吗?”

    张鲁问。

    “额。”

    两人对视一眼,因为不知道张鲁想法,所以不敢妄语。

    唯有阎圃看出了张鲁的意思,说道:“明公,现在朝廷大势已成,投降是必然的事情。只是如何投降,投降之后能否立功而保住富贵,便是头等大事。”

    张鲁说道:“你怎么想?”

    阎圃说道:“若是直接投降,功劳必定少;不如先据守,让朝廷看到我们的实力,等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再前往巴中依附杜濩,朴胡等,然后鼓动他们二人归顺,为朝廷收复益州做准备,功劳必定多。”

    “嗯。”

    张鲁思索片刻,点点头道:“那就这样。”

    虽然他也知道朝廷已经夺得了大半天下,只剩下益州未平,他占据汉中必不可能抵挡得住朝廷的进攻。但投降也讲究方法。

    直接投降,敌人获得的胜利太容易,那么自己就很有可能不受到重视,从而在投降后捞不到太多功勋。

    唯有先坚守一段时间,让敌人感觉到困难。此时再投降,方才有可能受到朝廷的重视。

    历史上张鲁就是这么做的,因为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惧怕而想投降。

    阎圃劝他先抵抗,等失败之后再去巴中依附杜濩,朴胡,鼓动二人一起归顺曹操,张鲁欣然答应,在阳平关失守之后,就去了巴中联合杜濩,朴胡一起投降。

    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曹操果然很快接受了他们,并且都给予了高官厚禄。

    所以从自身利益考虑的话,张鲁想投降是一回事情,但投降也得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正如刘表卖了刘章是一个道理。

    受到朝廷威慑的除了张鲁之外,还有刘章。

    出川作战的士兵几乎全军覆没,益州震动,朝廷大军屯兵鱼复,威逼巴郡,也就是后世的重庆市,刘章惊恐不安。

    在诸多大臣的劝说下,刘章连忙向刘备上表,自削大汉皇帝,愿意与刘备重结于好。

    刘备很快给予了回信。

    说如果刘章愿意来洛阳投降的话,就封他为王,毕竟都是刘姓宗室,也不违反白马之盟。

    若是继续负隅顽抗,则天威降临,死期将至。

    刘章只是不想和刘备打仗,可不是想去洛阳负荆请罪,所以面对刘备的劝降书,他选择了拖延战术,没有第一时间回复。

    一直等了三个多月,到章武五年八月份,刘备等得不耐烦,他才上表说希望能给他一点时间考虑考虑。

    刘备当然知道他在拖延时间,不过陈暮劝他不急,取了汉中,急的就该是刘章而不是朝廷了。

    所以刘备也干脆就晾着刘章,不搭理他,对关羽下令让他准备对汉中动手。

    于是在章武五年八月,准备了两年的关羽正式开启汉中之战。

    九月初,大军过了散关,顺着嘉临江两岸的陈仓道一路南下,沿途不停留,直奔阳平关而去。

    阳平关是汉中门户,位于后世的勉县西北,整个陈仓道的险峻地方较少,其实都算是比较好走,历史上曹操就是从武都以及陈仓直取汉中。

    沿途张鲁没办法防守,因为祁山道、陈仓道以及褒斜道是连通在一起的。

    祁山道和陈仓道在后世的徽县与凤县之间有道路相连,而陈仓道和褒斜道也是在后世的凤县往东南,可以到褒斜道的武关驿镇一带。

    所以陈仓道与褒斜道南下可取褒城,祁山道则可取勉县,如此汉中的西大门和北大门都有被进攻的危险。

    张鲁的兵力本来就不多,面对关羽浩浩荡荡七八万大军,根本没有能力做沿途防御。因此他采取的战术是收缩兵力,主力让自己的弟弟张卫驻守阳平关,让张任驻守褒城。

    关中到汉中的道路很长,后勤压力还是比较大。好在现在朝廷宽裕,不像历史上曹操那么缺粮,关中的高产农作物推广也已经有两年,产量颇为丰富。

    军中士兵们虽然吃红薯干、玉米饼、腌菜、酱菜之类的东西都快吃腻了,但总比饿着肚子打仗要强,后勤总归是能够得到保障。

    阳平关易守难攻,关羽主力部队抵达阳平关外,又遣大将杨奉、胡才等人从陈仓道南下进攻褒中,两路并进。

    而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暗中又遣数千人,从傥骆道以及子午道每人携带大量干粮,利用独轮车运送粮草,乃为奇兵,艰难进攻汉中。

    这也算是如今朝廷实力强大的一种体现。

    兵力多而后勤足。

    且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汉中的军情司细作回报,这两条路的尽头,成固县以及定远城一带守军极少。

    如果这两路人马能够克服沿途道路的问题,很大概率能兵临汉中城下。

    只不过历史上曹操能够攻克阳平关运气占了很大成分,关羽就没那么好运,只能硬着头皮进行强攻,将近一个月没有进展。

    一直到六月初,从傥骆道和子午谷进攻的部队居然顺利抵达汉中,攻陷了成固县以及定远城。

    闻知汉中的东大门失守,敌人即将杀到南郑城外,张鲁吓得仓皇逃窜,南逃至巴中,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联合在了一起。

    实际上傥骆道和子午谷都不好走,除了道路险峻狭窄以外,还经常因大雨而中断道路,很难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

    魏延搞什么子午谷奇谋,成功几率其实不大。

    不说沿途道路,单说五千人孤军深入,外无援军,内无后勤,只要长安城坚守一段时间,他必然全军覆没。

    所以说子午谷奇谋属于兵行险招。

    以当时季汉的国力,再送五千人去长安城九死一生,显然有些奢侈。

    而关羽则不同。

    如今大汉国力比历史上的曹魏还要强盛。

    子午谷奇谋对于季汉来说,是险象环生的一步死棋。

    对关羽和沮授来说,却是一招闲棋。

    成功了最好。

    就算失败了,损失不少人马,也不会伤筋动骨。

    简单来说,季汉时期的诸葛亮没有本钱去试,一次豪赌,赌输了就是万劫不复,所以造成了他一生谨慎的性格。

    而关羽和沮授本钱足,财大气粗,赌一次失败,还可以继续赌,总有成功的时候。

    随着偏师顺利进驻汉中,张卫大败逃跑,关羽大军进入南郑。

    到七月份,张鲁与杜濩,朴胡等人投降朝廷。

    一时间,益州震动!

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

    章武五年八月。

    大汉天下除了益州以外,基本都已经收复。

    刘备拿下荆州、汉中等地之后,就偃旗息鼓,并没有继续的意图。

    倒不是他不希望继续收复益州,而是以现阶段的能力,他们只能一步一步来,无法长驱直入。

    从长安到汉中,巫县到巴郡,都是千里之遥,直线距离都是四五百公里,更别说沿途道路崎区难行,多有悬崖峭壁,实际距离更长。

    而且即便拿下汉中,也不代表就能够直取成都,因为汉中仅仅只是夹在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一片小平原而已。

    因此要想从汉中南下进攻四川,还得经过大巴山。

    而经过大巴山,除了阴平小道以及唐朝被称为荔枝古道的子午道以外,就只有两条相对安全的大道。

    一是金牛道,二是米仓道。

    只要刘章能够严密把守住这两条道路,再加上从长安到汉中极长的粮草运输战线,想要短时间内杀入四川盆地,攻克成都城池,几乎不可能。

    别看历史上刘备攻破成都好像还比较轻松,但那是因为刘章没有拦截他,把他放进了四川盆地,属于从内部攻破。

    而要想从外部打破四川盆地的壁垒,难度非常大。

    前期光粮草准备至少都要一两年,提前从关东调运大量粮草到洛阳,再转运到长安,最后再存储到汉中。

    荆州战线也是如此。

    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大巴山,东有巫山、武陵山。

    且从荆州进益州的道路基本上只有长江沿岸一条道路,虽然从汉水也能往汉中方向去,到汉水上游的定远城可以走子午道南下,但这跟从长安进攻也没啥区别。

    所以综合种种原因,刘备都不可能在拿下荆州和汉中之后,就立即对益州动手。而是采取了威吓战术,屯兵边境,蓄势待发,随时准备进攻。

    在收复了荆州之后没有多久,刘备留下赵云部、黄忠部以及太史慈部,自己就班师回朝了,如今朝中还有很多大事要处理。

    首先是陈暮规划的京杭大运河问题,大事暂时没有,但小问题不断,如路线规划、水利设施、防洪防灾等。

    不过这些东西刘备倒不需要操心,都是陈暮在管。

    他真正要处理的是另外一件事。

    官员问题。

    随着收复的地区越来越多,官员问题也会随之突显出来。

    目前选拔人才的制度还没有完善,青州主要是靠泰山学宫出来的学生参加政务台的考试,通过之后就成为公务员。

    而其它州郡不像青州那样有多年的底子,青州模式能不能在其它地方实施还是一个问题。

    所以其它地方的官员选拔,往往还是从前的察举制以及征辟制。

    这样一不规范,二来鱼龙混杂,让世家繁衍。

    因此为了完善官员选拔,内阁制定了一套方桉,需要刘备回去批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事。

    比如现在大汉的情况属于钱多的没地方花,官员的俸禄以及百姓的收入严重超标,已经接近宋朝一半的水准。

    不要以为宋朝一半的水准很低,宋朝一名宰相的月收入大概是900贯,相当于唐朝宰相一年收入,普通低级官员的收入,也比后世同级别的官员收入高两到三倍。

    现在三公和内阁丞相标准年收入大概是500万钱左右,宋朝一名宰相的年收入大概是一千万枚铜钱,而且五铢钱的购买力还比不上大宋通宝。

    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是现在的大汉经济除了青州以外,其它地方都不如宋朝的经济水平。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导致生产力有些跟不上。

    百姓手里钱多,可短时间内产出就这么多,大家钱只能存着花不出去,由于玉米土豆红薯推广的原因,吃饭不成问题。

    但其它方面就会差很多,供不应求,造成了货物紧缺,除粮食价格以外,其余物价居高不下。

    当然。

    由于贵金属的特殊性,通货膨胀肯定不会产生。

    从日本大量流入的黄铜、白银、黄金即便是大家有钱花不出去,也可以打造成金属首饰,耳环、项链、钗饰等等,再不济还能造家具餐具。

    只是既然国家不缺钱,那么就应该乘胜追击,开始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砸钱,鼓励手工制造业,种植经济作物等。

    如北方可以推广棉花种植,以缓解从西域购置棉花运输成本。还有茶叶种植,瓷器生产之类的。

    这样就能快速解决国内生产力不足,钱多物少的尴尬局面。

    所以刘备就得回去进行这方面的布局。

    官府的作用就应该是提前预知,引导民间发展,而不是后知后觉缺什么才做什么。

    另外,橡胶从前年就流入了大汉,船队带回来了两千多棵橡胶树的种子,去年青州又组织了一次规模更大的船队远洋海外,历时一年半,在今年年中的时候就返回了。

    这次除了继续带回更多的美洲和南美洲特产以外,更重要的是往美洲输送人才,特别是地理学院的地质学家,几乎是成片成片地送过去。

    陈暮在美国留学过,在华尔街上过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之丰富,他即便不是地质专业也知道。

    最着名的旧金山三藩市,新金山墨尔本,虽然南非才是世界矿产储备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但至少目前来说,大汉还没有能力去南非采矿,去美洲都只是顺路的,先由地质学家过去,勘察标记,等个几十上百年科技发达之后再行动。

    而此时日本、朝鲜以及国内的矿产资源足够大汉使用了,百年之内不用担心各类矿产枯竭,实在不行,等橡胶彻底运用于生活当中,蒸汽机发展出钢铁产业,蒸汽船出现之后,再去澳大利亚就行。

    相比于美洲,澳大利亚近得多。

    陈暮派出船队前往吕宋岛,这座后世被称为菲律宾的岛屿早在秦汉时期就与当时的广州有贸易往来。

    因为在后世广州的一些汉墓当中,就出土了不少古代东南亚的一些礼器。

    而包括后世菲律宾、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加里曼丹的一些古墓当中,也出土了大量汉代的五铢钱和陶器。

    这足以见得当时的广州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经商足迹就已经遍布东南亚。

    船队按照陈暮的指令,镇海卫派出一千护船司的士兵在当地驻守,又派人在吕宋岛开辟土地,种植稻米、土豆、玉米,最重要的就是橡胶种植。

    其实橡胶种植最合适的还是海南,离广州又近,适合水陆运输。

    但现在广州地区还在士燮手里,荆州平定之后,交州刺史士燮连忙向朝廷上表称臣,却并没有服从朝廷调派,而是继续割据交州。

    陈暮知道想要拔除士燮家族在当地势力不容易,所以不能把橡胶放在海南,那里离士燮太近,离朝廷太远,如果士燮想要捣乱,很有可能让朝廷一番心血浪费。

    因此他才占据台湾,南下吕宋在菲律宾种植橡胶和稻米。将来他也打算把农业作物继续往南方迁移,先是荆州和扬州,然后再转移至广州,最后再转到东南亚去,让这里成为大汉的粮仓后花园。

    等到刘备回了洛阳之后,整个国家的发展计划都堆到了他身前,他已经学会了,只要是陈暮上的或者同意的,看都不用看,直接让王植盖上自己的大玺就行。

    至于内阁以及三公九卿那边各自内部的计划,就要经过内阁商讨,完善之后,他才会认真观看,并且让内阁拿出参考意见。

    一直到章武五年年底,每天每日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国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压在他身上,有些疲倦。

    但政府的高效率运转也给了这个从废墟当中新建立起来的古老帝国新的生机。

    刘备于章武五年年底,首先确立了数件大事。

    一是确定五都。

    西都长安,东都临淄,北都已经改名为北平的涿县,南都襄阳,中都洛阳。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这些地方将来都会是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一部分,沿线交通各有对应,如荆州和扬州乃粮食产区,青州临淄为科技和海外港口,长安为旧都,洛阳为首都,北平将开启纺织业。

    其中长安、临淄、北平、洛阳都没有争议,唯有南都被扬州籍和荆州籍官员们抢破了头,扬州籍官员认为大运河南端.asxs.是钱塘,应该把南都的地址选在江东,比如秣陵县。

    而荆州籍的官员认为荆州西连益州,东连扬州,南下交州,北上洛阳,交通更加便利,且是长江中游地区,水运网络发达,地理上比江东更加优越。

    谁都知道定都的好处,如今国家发展重心都在京杭大运河的沿线,定都之后,能给自己家乡带去的利益数不胜数。

    因此为了此事双方争破了头。

    最终事情闹到了陈暮那里,陈暮深思熟虑之后,就暂且把南都定在襄阳,并且做出承诺,秣陵也会大力发展,两城竞争,若将来秣陵发展得好,南都可以迁都。

    其实所谓的五都,可以理解为五大经济特区,有了这五大经济特区之后,不仅发展要素集中在这五个地方,官员级别还要高半级。

    如荆州州牧为从二品,跟后世比相当于省高官,高官。但广东省高官因为是经济特区,所以是副国级。

    因此划定五都之后,原来的长安京兆尹、青州牧、荆州牧、幽州牧级别都要高一些,从原来的从二品提升到了正二品,位比九卿,将来调入中央,也基本是内阁一品录事尚书或者九卿起步。

    这也是为什么荆州和扬州官员要争南都的原因之一。

    而陈暮之所以把南都放在襄阳,还是因为从实际意义角度出发,认为现在的襄阳更合适。

    虽然汉朝的秣陵县就是后世的南京市,但南京的发展主要来源于南宋时期的人口大规模往南迁移,以及宋元明时期的对外贸易。

    如今对外贸易的功能被山东取代,大汉把粮食产区放在南方,那么它目前的功能就应该是以产粮运粮为主。

    也就是对内贸易。

    而在对内贸易上,显然九省通衢的湖北更适合做南都。

    因此在江东大概规划未变之前,南都就暂时放在襄阳,等以后现在被称为秣陵的南京通过对外贸易发展起来再说。

    五大经济特区确定,第二件事就是人口。

    如今农作物推广也是重中之重,但经历了饥荒之后,人们更加懂得粮食的珍贵,在国家的规划下,新的农作物已经大量种植下去。

    粮食产量得到提升,那么就得恢复人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口生育奖励,包括免税、分田、奖金等等。

    引发了一波战后婴儿潮。

    跟婴儿潮同时出现的还有医疗水平迅勐发展。

    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推进了医学发展,华佗张机等人对微生物极感兴趣。

    战乱时期不缺尸体,华佗又是着名的外科手术专家,因此人体解剖在青州医学院得到推进,使得汉代医学突飞勐进。

    生孩子本来就是九死一生,而为了配合国家对人口恢复的政策,医学院收录女医,大力培养妇科医生。

    古代女人的地位其实一直不高,汉唐宋明的法律当中,妻子杀丈夫死刑,丈夫杀妻子只有特殊情况,比如逼妻子为娼,妻子不从杀死才死刑。

    其它时候都不是死刑,甚至如果丈夫捉奸杀妻子和情夫无罪。因此才造成了古代很多压迫女性,冤枉女性的经典桉例。

    陈暮重新制定法律,以后世法律为基础,培育了大量法学人才,提高女性地位,提出口号“女子能顶半边天”,这才让泰山学宫出现了大量女学生。

    而且这些女学生多是达官贵族子女,贫寒家庭女子几乎不可能去学校。即便是免费教育制度下,也往往是读几年书就被迫辍学回家,十二三岁嫁人的比比皆是。

    为此又要出台新的法律,规定女子法定结婚年龄从十五岁提高到十七岁,原来是十五岁及笄后就可以嫁人,现在把及笄年龄改到了十七。

    这还是为了适应目前的人口规划制度,尽早把目前大汉急缺的人口数量提升上去。

    否则的话,适龄年龄应该在二十岁最好。

    毕竟未成年就代表发育不健全,早结婚生子,对身体不好。

    从前年开始,奴隶制度就正式废除。

    陈暮提出“人人平等”的口号标语,在各地城市、农村墙壁上涂抹。

    一夜之间,大汉的人口普查数量就增加了数百万。

    从章武元年第一次进行人口普查时的二千二百万人口,增加到了如今三千六百万。

    其中有近一千万人口来源于朝廷最近两年收复的豫州、荆州以及扬州,其余大概有三四百万,是整个大汉除益州以外,所有世家豪强们隐瞒的人口。

    现在大汉对于基层的把控其实还是不够。

    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进行教育普及,把基层那些把持乡镇村落的家族陈规陋习全部去除。

    因此陈暮按照青州模式,在全国各县城开始基础教育,建立免费公立学校。

    同时大量提拔基层官员,并且规定所有的官员都必须从基层干起,即便出身豪门,也得在基层待至少三年才能升迁。

    除此之外,除了曹操、刘表、孙策等人以外,他们的部将谋士,愿意出仕者,也皆慢慢开始得到启用。

    像郭嘉、程昱、陈宫、戏志才、周瑜、鲁肃等人,都是优秀人才,先丢去基层正式入仕。

    等到他们干出成绩了,再慢慢提拔。

    至于曹操刘表孙策这些人,目前暂时是给了他们一些爵位和散官,算是半圈禁着,等到将来再说。

    除了定都和人口政策以外。

    陈暮还规范了法律、再次改制了军队、发展经济、农业以及科技,甚至在刑事侦查上都进行推动。

    比如在全国征集各种办桉手段,推动法医学发展,编纂成书在全国推广。

    现在运河开挖工作如火如荼,橡胶种植也刚刚开始。

    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京杭大运河很有可能初步通航。毕竟京杭大运河实际上是根据原来的水域进行沟通,开挖的工程里数其实不多,历史上隋炀帝开通也只用了六年。

    但初步开通五年,全面贯通可能要十到二十年,这一点心理准备陈暮还是有。而且京杭大运河属于缓流,航运往往要靠纤夫拉扯。

    因此真正想要领先于时代,就得把科技树点在蒸汽机上,集中力量先炼钢,然后再造蒸汽船。

    等蒸汽船在京杭大运河上畅通无阻,也许再等三十年后,就能发展火车了。

    不得不说,一个国家的发展之缓慢,还是超出了陈暮的想象。

    他曾经觉得,天下一统之后,很快就能造火车。

    可真正落实下来,他却发现困难重重,很多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陈暮今年已经38岁了。

    他时常在想,不知道自己60岁的时候,能不能看到大汉的第一条火车线路开通。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得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才是。

    而在这国家一片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发展当中,章武五年,也渐渐落下帷幕。

    针对益州刘章的进攻,也已经准备了接近半年,正式开始。

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

    攻打四川的难点不止在于川蜀盆地山多,还在于路程遥远。

    曹魏时期进攻季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占了季汉内部治理不稳,国家国力出现问题的便宜。

    因为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死之前,曹魏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采取守势,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姜维北伐,都是占据主动的一方而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内政人才死后,季汉政局不稳,黄皓弄权,导致国力大幅度衰减,无法支撑军事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姜维勉力支撑,可终究是难挡国力如日中天的曹魏,最终于公元263年被曹魏消灭。

    虽说北宋时期,后蜀六十六天就被灭了,还有成汉、谯蜀、前蜀等小政权都活不长。

    但那属于特殊情况。

    正如那句话所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后蜀三十年不经战事,军事能力不堪一击,才被赵匡胤六十六天灭亡。

    其余成汉、谯蜀、前蜀等也差不多都是因为内部政权不稳而被消灭。

    而在其它时候,除了那些内部本身不稳定的小政权以外,较大的政权都很难被迅速消灭。

    如曹魏灭季汉,花了四十多年。元灭南宋的四川之战,打了五十多年,清灭南明的四川之战,打了二十多年。

    所以综合来看,占据四川的如果是一个武德充沛,且人心政治稳定的政权,除非内部出现问题,否则的话想强攻四川盆地,非常不容易。

    那么刘章的政权稳定吗?

    根据军情司的侦查,内部其实不算稳定,由于刘章性格软弱,导致内部叛乱不断,先有沉弥、娄发、甘宁之乱,又有张鲁之乱,然后是赵韪之乱。

    因此在政权稳定上,刘章并不能完全把控整个川蜀。内部山头林立,大量少数民族不服成都管辖,劝他投降的臣子不计其数。

    而外部上刘备已经攻下了汉中、三峡等重要入蜀通道,可以说消灭刘章的伪汉政权,已经取得了先决条件。

    于是在章武五年下半年,用大概半年的时间做准备。章武六年初,刘备正式发动灭蜀之战。

    他派关羽于汉中兵分两路,一路从金牛道南下,一路从米仓道南下。

    又派赵云和太史慈从长江水陆兵进,赵云走陆路,太史慈走水路,攻破白帝城,直取江州,也就是后世重庆。

    最后一路则是派黄忠顺着汉江北上,走水路进攻上庸,然后取道荔枝道,南下进攻巴郡。

    三路大军,总兵力大概是十五万左右,分五个方向进攻,包围四川。

    由于张鲁之前就与巴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等人投降了关羽,在这些人的带领之下,他顺利攻破了白水关,开始进攻葭萌关。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剑门关并未建立。要到诸葛亮时期,才会观察此间山势,于后世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公里建造关隘。

    所以此时四川与汉中之间的关隘基本就只有白水关,过了白水关之后,就到了后世的广元市,没有剑门关阻隔,一路上基本畅通无阻,直接能到葭萌关外。

    刘章的部队之前就因为支援刘表而损失惨重,总兵力不足五万。现在面对三倍于己的朝廷大军勐攻,兵力捉襟见肘,战斗力也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很快到了章武六年三月份,三路大军长驱直入,历时约两个月的时间,关羽就已经抵达了绵竹,赵云和太史慈到了资中,黄忠到了广汉。

    不知道老刘家是不是有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传统。或者说刘邦的小强精神感染了他们,反正是不到绝境不会投降。

    刘备南征北战多年不消说,刘表死前都没有投降曹操,刘章一直到刘备兵临城下才投降,就连刘禅也是如此。

    基本上除非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不然的话,即便是敌人实力强大,他们也不会选择投了。

    但现在显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在群臣们的劝说下,刘章最终给了关羽发去了投降书,得知消息后,关羽迅速前进,日夜疾驰,赶到了成都城外。

    刘章自缚双手,口中叼着他爹刘焉称帝时凋刻的玉玺,在群臣们的簇拥之下,来到了成都北门外,正式向关羽投降。

    这样到大汉章武六年初,除了交州那个表面上臣服,实际上依旧割据的士燮以外,整个大汉基本都已经平定,而且还多出了倭奴、三韩这两块新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四川的伪汉政权灭亡之后,士燮也没有坚持多久。到章武六年秋天,朝廷派了三万大军,带了大量烟叶南下,还没到桂阳郡,士燮就已经上表请降。

    刘备于是命令大军在当地驻守,让荆州两湖流域往南方运送粮食,征召当地土着,疏通郁水、漓水、湘江、未水、秦水等河道。

    而之所以带烟叶,是因为此时南方瘴气横生,各种蛇虫鼠蚁,以及瘟疫横行,焚烧烟叶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陈暮为了维护稳定,对于交州、益州西南、扬州南部等偏远地区,采取的是安抚政策。

    政治方面由当地世家豪强、少数民族头领来代替中央政府管辖,经济发面采取合作的态度,由朝廷出钱出粮食和物资,地方出人出力,主要以疏通河道、扩大水域为主。

    因为这些地方离中央实在是太远,从交州去一趟洛阳来回得两个月,所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等将来交通发达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除此之外,大量的地质专家和水利专家南下,前往交州勘察地形,主要是广州到长沙沿途水域路线。

    作为与东南亚的贸易点,陈暮认为广州是将来的重中之重,毕竟东南亚可不止能产橡胶,还有甘蔗、木料、药材、矿产、水果、稻米等等,资源非常丰富,以后都要运往国内。

    因此在广州口岸,就必须同样挖通从长沙到广州的河道枢纽,连接大运河。

    这个工程量不小。

    好消息是早在秦朝湘江和珠江水系就是相同的,秦始皇南征百越,因道路阻塞而无法通行,于是开凿运河,称之为灵渠。把湘江与珠江连接在一起,岭南既平。

    所以在这一点上汉朝占了秦始皇的便宜,不需要再重新开挖一条新的运河河道,只需要把原来的灵渠疏浚一番,扩充河道和修缮就行。

    现在整个大汉算是刚刚从战乱中恢复统一,重新进行一轮洗牌,国家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发展和建设。

    对于刘备朝廷来说,现在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就是保证生产力,解决粮食危机。

    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除了运河以外,还有在五年内南方推广双季稻,全国推广玉米、土豆、红薯之类的高产作物,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再图后续发展。

    为此刘备与陈暮在选定各州州牧的人选之后,特意嘱咐他们,要求他们多去地方考察,根据各地形势,因地制宜,推广粮食生产。

    运河的工作依旧如火如荼在发展,同时刘备调泰山学宫的一部分师资力量前往洛阳,正式重新开启太学。

    现在泰山学宫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从中平二年陈暮担任青州刺史开始,邀请郑玄担任学宫宫长,到如今泰山学宫已经成立二十一年。

    由于黄巾和董卓之乱的冲击,再加上诸侯乱战,导致察举制度崩坏,各地官员的任命往往是根据诸侯的喜好而不是经过考核。

    所以在刘备收复大汉失地之后,基本上都会废除之前占据那里的诸侯任命的官员,需要他们重新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够继续上任或者调去其它地方为官。

    而除了荆州以外,其余各地官员缺失比较严重。因为诸侯忙于打仗而疏于吏治和民生治理,有的时候某地官员空缺,也不会立即派人去。

    这就导致泰山学宫培养出来的人才会第一时间进行补充,随着时间推移,天下各大世家豪强也发现,泰山学宫才是入仕之道。

    因此家家户户,不管离得多远,即便是在凉州,只要是世家豪强子弟,有资源和门路,都会往泰山学宫里塞。

    学宫入学的门槛其实也不算高,汉朝的知识掌握在世家豪强手中,相比于95%以上的文盲百姓,不管是寒门还是豪强还是世家,只要读书习字,往往就能进入学宫学习。

    如此造就了学宫日益增长的庞大人数,十年前还是三四万学生,到如今已经增长到了十余万,整座学宫占地近万亩,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座城市。

    作为大汉首屈一指的学术交流基地,一家独大自然不可取,所以先设立太学,与泰山学宫分庭抗礼,开始竞争,再发展其它学校。

    重启太学的任务就交给了如今学宫副宫长管宁,他被任命为太学祭酒,带了不少学宫骨干前往洛阳开设新大学。

    除了大学以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这些工作就交由全国各地州牧去实施。

    同时陈暮也在今年开始,正式重新规划行政划分,原来的大汉十三州管辖范围太大,像益州就包含了后世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以及重庆直辖市。

    还有荆州包含了湖南湖北,扬州包含了浙江、福建、江西以及一半江苏,交州就不用多说,广东广西海南甚至还有一半越南。

    地域太广不利于统治,一州之地太大,容易滋生军阀。因此陈暮把大汉十三州,按照后世比例重新划分。

    益州一分为四,南部永昌郡、益州郡、犍为属国改为益州,三郡之地改为七郡,集中当地汉民,主要发展平原城市,将山区让给鸩僚、僳越、闽濮、濮族、氂牛等部。

    这片地区就是后世的云南,现在汉民不多,虽然矿产资源丰富,靠近东南亚,适合种橡胶。但地形实在太复杂了,离中原过于偏远,难以发展。

    因此现在的云南只能先进行行政规划,把它从益州剥离开来,仅派官员前去治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优先发展农业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先让云南的汉人活下去,慢慢增加人口,等将来大汉发展起来,再治理整个云南。

    而益州北面的成都改为蜀州,地域大概跟后世的四川省差不多。

    东面的巴郡改为巴州,也就是重庆直辖市。

    东南面的牂柯郡以及原荆州武陵郡西面,改为贵州,地域同样是后世的贵州省。

    倒不是陈暮照着抄作业,而是根据地形以及优先集中发展的话,这个划分最为合理,不将整个益州纳为整体,而是进行剥离,四个州各自集中发展,这样更利于中央统治。

    然后是关中改为雍州,辖区是后世陕西的一半,陕西以南的整个关中平原,包括河东郡和汉中郡也在雍州管辖范围之内,下辖九个郡。

    并州一分为三,原来的并州包含了陕西以北、整个山西、内蒙和宁夏的一小部分,地域可谓是千里之遥。

    现在改为晋州,也就是山西省。并州,包含了后世陕西以北以及宁夏的一部分,最后是内蒙,称之为原州,辖区相当于整个内蒙古。

    河北、河南以及淮北变化不大,依旧保留了冀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只是在徐州南部的广陵、豫州东南部的沛国,扬州西北部的九江西北小部分,分割出一个淮州。

    然后是幽州早就被一分为二,原来的北京地区,也就是幽州西面的上谷郡、代郡、涿郡、渔阳郡、右北平郡以及辽西郡,保留为幽州。

    东面的辽东郡、辽东属国、玄莬郡、乐浪郡以及新并入的濊貊郡、扶余郡等地,合为六郡,改为辽州。

    荆州一分为二,北面为荆州,南面为湘州,就是湖南湖北而已。

    交州一分为二,分为广州和苍州,也就是后世的广东省和广西省,由于古代广西称为苍梧,所以叫苍州。

    扬州一分为三,九江大部分加上庐江、丹阳、吴郡以及会稽的北面一小部分,也就是后世杭州一带,合称为扬州。

    会稽以南称为闽州,豫章改为章州。

    最后就是西凉分为凉州以及西域刺史部,虽然西域刺史部只是个名头,但终有一日会重新回到大汉的怀抱。

    而这就是章武六年陈暮对天下各州郡的改制。

    当然也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

    除了他有后世各省的记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

    比如哪些州郡作为不良资产要暂时剥离,哪些州郡是优先发展的对象,所以不能让落后地区拖累了发展地区的脚步。

    听起来很残忍,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可以说中原地区那些优质的州郡是将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就如同扬州一样,南方山区实在是没有那能力发展,只能优先发展后世南京、杭州等长江下游平原。

    所以要把这些优质州郡划分出来,集中发展。

    而落后州郡,比如益州、贵州、闽州、章州、苍州、凉州等地,就暂时搁浅,先推广农业,力求百姓生存就行。

    等到将来大汉国力发展起来,科技水平突飞勐进之后,再带动这些地方的发展。

    如此。

    大汉十三州就变为了二十四州加上一个刺史部以及洛阳司隶。

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

    汉章武七年的春节一过,整个国家上上下下,全都忙碌起来。

    官员们的休沐日期很短,而且每年还得轮班值守,等到初五的时候,各地公务员们就正式开始上班。

    河南豫州汝南郡汝阳县,正月初八,天气下着小雨。一大早,汝阳县令诸葛亮就出了门。

    从章武四年诸葛亮、徐庶、庞统、杨修、陈群、司马懿、向朗、孔俭、姚博、黄琦等人被外放,到今年已经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

    京杭大运河的设计工作在去年就已经结束,从陈暮开始筹备到河段的考察和设计,为期总共两年,总算是确定了位置。

    陈暮在扬州和徐州考察了半年,又在河北、河南等地,两年来脚不沾地,走遍大江南北,构筑运河河道线。

    我国国家地图他自然记得个大概,但河流地图肯定是不清楚,何况汉朝时的河流与两千年后的河流分布截然不同,很多已经消失的河流依旧存在。

    因此陈暮必须用脚丈量,亲自考察。

    不止是考察河流的情况,还要考察上游水源,研究会不会出现水源枯竭、水土流失等问题。

    在确定了河道位置,以及沿途各种线路的地质、土地情况之后,陈暮才会正式在地图上确定从哪里开挖,挖多宽多深比较合适。

    京杭大运河的宽度平均在20米,平均水深在1.5米左右,可承载的船舶吨数大概是40-100吨的样子。

    但那是木船,由于运河水流缓慢,隋唐开凿以后,往往都是靠人力纤夫拉运。所以水深不足,就只能靠人力来驱动,效率非常差。

    陈暮不知道京杭大运河的平均宽度和水深是多少,但他知道在拥有了橡胶之后,将来至少一百年之内,京杭大运河上要走的船只一定是蒸汽轮船。

    所以宽度和水深都要达到蒸汽轮船的要求,那么吃水能力就一定要在200吨以上。

    而要想达到这个吃水深度,根据陈暮派人在江河上做的实验,水深最好是在3-4米之间。

    3-4米吃水吨位能够达到1000-2000吨,一般的蒸汽轮船满载大概也就是这个吨位。

    因此最终确定各地开挖的运河深度,平均要在4米,最好是在5米的深度。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朝廷采取的办法是分工承包,每个河段由当地官府来处理,国家负责进行财政拨款。

    而且这些钱还是当地官府找国家贷的,将来运河通畅之后,货船通过当地官府的河段时,官府可以收过路费来偿还贷款。

    就算现在大汉满世界挖矿,钱多得花不完也不能对各地官府进行直接砸钱补贴,金钱流通的作用就是盘活经济,直接砸钱跟国家给官府和百姓发钱有什么区别?

    因此虽然你是我治下的一个地方官府,可账目也得算清楚。将来国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回收资金,来达到防止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

    诸葛亮所在的汝阳县就是河南运河段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根据陈暮的制定河段,这里位于颖水西南岸,颖水以西可以沟通汝水,汝水上有是平顶山,并且有支流流入南阳,下游是淮水。

    淮水的发源于桐柏山,而在荆州平春县,也就是后世的信阳市,从这里可以一路往下挖,挖到云梦泽。就可以在淮河的上游把长江的中游连接在一起。

    这样武汉就能够直接从淮河北上往北京方向去,如果要去洛阳或者长安的话,就可以顺着汉江北上,进入淯河,再进入汝水,最后从尹水与汝水之间挖通的运河进入洛阳,然后再从黄河去长安。

    两条从荆州往北的河道都不是无的放失,有说法的,比如沟通洛阳的淯河运河,就是后来曹操修的淯水渠,只是并没有修到颍川,而是扩充了河道,方便他运粮草进攻荆州。

    另外一条沟通颖水、汝水和鸿沟水的水渠叫做讨虏渠,是二十年后,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六年修筑的一条渠水,并且使它和汴渠、涡水、睢河连通在了一起。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管是后来的京杭大运河还是现在陈暮开凿运河,都是在把原来的水系进行挖通,而不是重新搞一条新河出来。

    而且其中不少河段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相连,比如汴渠、鸿沟、邗沟、阳渠等,他们已经是站在前人肩膀上。

    在这几年粮食大丰收,中原百姓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下一步自然就是如何藏富于民。

    国家开始进行运河大工程,从海外挖回来的金银铜除了储藏以外,需要用多少就打造多少,利用铜锌合金的技术,打造出几乎无法彷制的五铢黄铜钱成为主流货币。

    曾经的五铢钱朝廷进行了回收,其中包括原来各地诸侯生产的劣质五铢钱甚至铁币,都统一进行销毁,重新确定汉朝的货币体系。

    除此之外,朝廷又打造出价值更高的银币,利用银、铜、锡合金,熔炼出银元,比例跟袁大头一样。

    合金的产生对于东汉的防伪属于是降维打击,只要比例和材料没有透露出去,就算有人想要彷制,制造出来的外观一模一样,可材质不同,一摸或者用别的办法一试就清楚。

    所以一时间整个东汉的货币体系一夜之间从无比混乱到整齐划一,经济复苏得非常快。

    财政拨款之后,各地负责运河的郡县都会招聘大量民夫开挖河道,由于粮食问题已经解决,百姓在农闲之时,所有青壮几乎都会报名参加,甚至那些运河没有经过的郡县,百姓也会千里迢迢过来,因此工程进度得到了保证。

    诸葛亮负责的就是后来曹魏开挖的讨虏渠,此时正是章武七年正月,前些日子冬天的雪化了之后,天气还没有完全回暖,连绵了几日阴雨,今天雨势变小,他就决定去运河段落去看看。

    县衙也有一些公务要处理,但他今年没有回洛阳过年,趁着年关的时候,把该处理的一些公务处理结束。

    比如一些乡镇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决定,对汝阳县各地农业发展、经济规划做出调整,以及在政治上对汝阳县的各级官员,他没有能力处置者,向上级汝南郡太守提出建议以及反馈。

    原来大汉采取的是中央任命制度,基本上各县级官员的任命往往是由中央指派,包括县丞、县尉之流都是如此,如今采取的是一级代管制度。

    各州郡长官由中央任命,县一级长官由州府官员任命,县二级官员由郡上级官员与吏院协商任命。

    这些看似复杂,但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高官和市长是中央直接任免。县高官和县长以及副县高官副县长由省委研究决定,下一级的像县公安局局长、教育局局长则由市委领导班子和组织部以及对口的部门决定。

    像大汉现在的一个县有一个县令、一个县丞,分别对应县高官和县长,还有一个副县令,两个副县丞,分别对应副县高官以及两个副县长,这些人的任免就由州府领导班子决定。

    而下一级的县尉、大理院院长、监察院院长以及民院院长的任免,县令有推荐权、建议权还有举报权,郡领导班子与对口的上级部门和吏院协商来任免。

    比如某地县尉的任免权就是在太守、郡国中尉以及吏治院来共同商议,并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由天子皇帝来长臂管辖。

    诸葛亮自从娶了陈凤之后,夫妻二人就一直住在洛阳,去年年底,由于陈暮一直在外地考察,老二陈志前年升任为魏郡郡丞,一直协助魏郡太守对整个魏郡运河河道的开挖工作,父母那边无人照看。

    再加上陈凤已经怀上了二胎,因此回了青州,有陈家岳父岳母照看,同时陪在老人身边也是件好事。妻子不在身边,他就不可能回洛阳,所以今年过年他都是在汝阳县过的。

    天空飘着小雨,诸葛亮出门的时候天色还未亮,青石板铺的城池街道上人烟稀少,他穿着一件蓝稠缎棉衣,打了一把雨伞,身边就只跟了四个随从就出门。

    上了马车之后,车夫扬起鞭子,车辆就咕噜噜地往城北方向而去。从北城门离开,约五公里外,就是浩浩荡荡,波涛翻涌的颖水。

    颖水是一条大型河流,仅次于黄河长江淮河济水,它发源于颍川嵩山地区,是整个汝南郡第二大河流。

    现在工期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年,附近乡镇、村庄甚至临近的县,大约有十多万壮年劳动力参与到河道建设当中,只是新年刚过,河道工期还没有开始,所以现在挖的河道上空无一人。

    淅淅沥沥的雨水打在马车棚上,一路来到工地之后,诸葛亮下车撑伞,目光所及,就看到此地是莽莽平原,森林植被极为茂盛,一条巨大的豁口一路往西蔓延。

    汝阳河段是从颖水一直挖到汝水,要经过汝阳城池,所以前期的线路规划以及城池规划就得做好,不能离城太近,也不能离城池太远。

    将来城外要修建码头,如果离得太近,码头和城池发展就会被局限。离得太远的话,又不方便货物运输。

    因此最终规划确定,离城池大概五里,中间有数个村庄将来都会并入汝阳城市圈。

    诸葛亮四处观望,检查河道宽度以及深度是否达到了预期。

    河道开挖工作前期是不会连通河流的,但此时整个河道已经浸湿,里面大大小小出现了无数水洼。

    它们有些是最近下雨积攒,有些是挖到了地下水,还有些是颖水上游下雨,中游涨水漫过来的,在河道内部形成了浅水表层,水深大概有那么十几公分。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工期,诸葛亮观察的重点在于河道工程质量是否达标。两岸的森林植被情况,会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还有防洪抗灾能力。

    因为这条河渠不仅承载着运河的作用,还承载着两岸灌既,以及城乡百姓居民用水的任务,若是防洪能力差,可能会造成洪灾。

    诸葛亮一路走来,视察工地情况,倒没有发现质量问题,正满意间,忽然瞥见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水洼颜色不对。

    那水洼比一般的小水洼都要大,深达三尺,漫过人膝盖,覆盖了周围上百米河道,颜色近乎黑色。

    “这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诧异。

    随从说道:“许是被泥土染黑了吧。”

    “中原腹地哪有黑色泥土?”

    诸葛亮摇摇头,说道:“派人把周县丞、李院长、王监工等人请过来。”

    他说的三人一个是与他搭档的县丞周安,一个是交通院的院长李震,还有一个是负责河道整体设计和开挖工作的总工程师王吉。

    三人都是从泰山学宫毕业,论起来这三位都是他的学长,诸葛亮是公元187年进的泰山书院,于12岁,公元193年入读泰山学宫,当时已经是第10届学生。

    而县丞周安是泰山学宫儒学院第6届,交通院院长李震是理学院第7届,工程师王吉则是泰山学宫地质学院第9届,他们入读的时候年龄都已经超过20岁,如今像周安都已经40出头。

    所以诸葛亮对他们都比较尊敬,用的是请这个字眼。

    现在天下基层官员出身于泰山学宫的数不胜数,这些人往往抱团取暖,学弟学长之间多有联络,俨然一个大汉新兴的政治团体,像明代的东林书院。

    为了打击这个局面的出现,陈暮也是抓紧时间另立太学,同时要尽快在长安、襄阳、涿县等西都、南都、北都新建新的大学抗衡泰山学宫。

    不过在此之前,这种局面还是依旧存在。至少目前来说,这些官员抱团有利于地方发展,因为他们是坚决维护陈暮的主张,在按照陈暮的意图做事事,并不会拖延。

    很快周安李震王吉就赶了过来。

    身边也跟着负责河道的其余大小官员,呼啦啦二三十多人。

    “孔明,出什么事了?”

    周安急匆匆过来。

    听说河道出事了,他就立即召集所有负责河道的官员。

    因为河道采取的是问责制度,不管是河道质量还是挖河道的过程出现什么问题,负责的官员都要被追究责任,因此出了事大家谁也跑不了,都必须过来看情况。

    诸葛亮指着远处还在咕噜噜冒黑水的水洼道:“你们看那边,都已经积出了水塘,最近雨不大,绝对积攒不了那么多,必是地下有水涌出。”

    “这水怎么还是黑色的?”

    李震诧异。

    王吉眉头深皱,说道:“我去看看。”

    说着他来到河道边,在随从的搀扶下,滑到了坡下,走到水洼旁,用手指点了一下,放在鼻尖闻了闻,然后舔了一下。

    “监工,如何?”

    诸葛亮走过来问道。

    “是石漆。”

    王吉站起身,摇摇头道:“没想到咱们汝阳挖出了石漆。”

    “石漆?”

    诸葛亮与周安对视一眼,脸上的表情都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石漆就是石油,现在经过化学院研究,发现它的作用非常多,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但问题是他们要的是河道,现在挖出石漆来,要么以后改河道,把这里变成石漆矿,要么就把石漆埋起来,不管它。

    可总归是战略资源,如果能挖出石漆矿的话对当地发展又有好处,一时间令人为难。

    他们不知道的是,汝阳县位于后世周口市的西南,也就是后来商水县的区域,商水县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八九十年代,这里还有不少油田矿井。

    不过商水县的露天石油矿倒是不多,石油储存基本都在深层次,所以如果知道这些的话,他们就不会担心这个问题了。

    但毕竟他们现在不清楚,因此挖到石油之后,诸葛亮也只能犹豫片刻,与众人开会,决定上报中央。

    而诸葛亮这边遇到了问题,挖出了石油,在河北,在兖州,在徐州,在扬州,在并州。

    负责其它河道的杨修、陈群、司马懿、庞统、徐庶、陆议等人,都各有收获。

    有人挖出了煤矿,有人挖出了铁矿,有人挖出了铜矿。

    甚至在扬州秣陵担任秣陵县令,开挖江南河的徐庶,在后世南京紫金山一带,挖出了金矿,也就是紫金山矿产。

    一时间。

    整个章武七年。

    各地新发现的矿产不断上报到中央。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第一百零五章 哥几个,骑着

    “这广袤的大汉土地,还真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呀。”

    章武七年六月,看着手中陆议从平城传来挖到铁矿和煤矿的最新上报,洛阳云台殿,陈暮感慨不已。

    从年头诸葛亮挖到石油开始,各种上报挖到新矿产的消息就络绎不绝。

    先是正月诸葛亮在汝阳挖到石油,然后二月徐庶在秣陵挖到金矿,接着是四月底担任邺县县令的陈群在邺城西郊挖到铁矿。

    到五月中旬时,昆阳地区挖汝水连通淯水的工段又挖出煤矿。再加上陆议这个月给他上报的平城煤矿与铁矿的消息,彷佛整个大汉工程一起,各种矿产就层出不穷。

    不过这倒也在情理之中,一来大汉未勘探的矿产资源无数,不像后世经过两千年各种矿产基本查明。

    二来这些地方确实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比如昆阳就是后世平顶山一带,煤矿资源不知凡几,是国内着名的产媒地之一。

    还有商水产石油,南京紫金山本来就是金铜大矿,至于陈群在邺城挖的铁矿,更不用说,后来的武安钢铁集团。

    包括陈暮开凿设计京杭大运河的理念,其实就在里面偷偷参杂了私货,就是奔着这些矿产资源点去的。

    他当然知道国内着名煤矿产地是在哪里,光听郭德纲的相声就知道,于老爷子从山西大同倒腾煤卖到河南平顶山去,亏得血本无归。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在整体上与隋炀帝时期的运河思路差距不大,但未来河面航行的应该是载重更多的蒸汽轮船才对。

    所以沿线一定要有煤矿产地、钢铁产地以及粮食产地,煤矿不仅能够给蒸汽机提供动力,还能够顺便运输。

    比如平顶山产媒,武安产铁矿,那么船只就可以在这两个地方来回倒腾,在武安开启工业大炼钢。

    同时北方如今已经改名为原州的内蒙,以及西域刺史部,将来就应该是羊毛和棉花产地。

    西凉的棉花和羊毛运到关中,关中将大力发展纺织业。同理也在北都涿郡,焦煤和羊毛从原州以及此时叫做平城的大同运往涿郡,在唐山发展钢铁产业。

    这些都是陈暮早已经规划好,也是为什么运河线路虽然大体上跟后世京杭大运河相似,但还是有一些不同区别的原因。

    对于各地挖到的矿产陈暮也做了批示,汝阳那边的石油暂时不用管,秣陵、平城、和邺城的矿产则立即派遣地质学院的专家前去查探。

    虽然没有现代专业的勘探设备,但不管是古代地质学家,还是后世我国建国初年的地质学建军者李四光先生,都能够利用一些比较原始的办法勘测矿物。

    今年已经是章武七年,吕宋岛的橡胶树已经种了三年之久,交州收复回来之后,海南岛也开始种植橡胶,陆陆续续已经有一大批橡胶送往青州。

    目前主要运输还是要靠船只走海运,青州的海船都是两千吨级别的大船,但东南沿海每年夏季台风比较严重,非常影响船队的运输能力。

    因此陈暮也只能让青州化学院和物理学院对有限的橡胶进行充分利用,做化学材料研究的就做研究,测试蒸汽机性能就测试性能。

    然后就是制造蒸汽搅拌机,初步是在临淄和洛阳两地建设水泥厂,之前的水泥是人工搅拌的,效率不高。

    有了蒸汽机之后,水泥的效率就会高了很多,可以修水泥路。

    当然不是修高质量的水泥路,而是质量很差的水泥路,里面不搭钢筋,纯粹只能走马车和自行车,而且不会大规模修建,只会在重要路段修建。

    比如城市到港口码头之间,还有皇宫往北面邙山去的道路。

    那是东汉帝陵所在。

    按照当时的习俗,每年刘备都要去北郊或者西郊祭祀,向神灵以及历代先帝祈祷,所以必须要修。

    工业革命还未开始,但发展方向和建设已经如火如荼,未来充满了光明。

    陈暮在给陆议进行批示之后,又给新任原州牧氏仪写信,让他将投降大汉的中部鲜卑部众以及匈奴部众妥善安置,尽早开始大规模放养羊群,要科学放养,做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吕布投降之后,家人都迁居洛阳。他被任命为平北将军,中将军衔,受到上将军张辽的领导,现在已经把中部鲜卑打得大败,狼狈逃窜。

    至于历史上原本会对曹魏进行攻击的柯比能、步度根、泄归泥等鲜卑单于,如今在大汉当官的当官,投降的投降,归附的归附。

    如柯比能因为跟随原护乌桓中郎将,现在的幽州牧鲜于辅立有大功,扶摇直上,已经当上了渔阳军区少将将军。

    步度根被打得大败投降,泄归泥选择归附。

    另外阎柔则当了渔阳太守,与柯比能一个主军,一个主内政,相得益彰。

    而原来的幽州牧公孙瓒,实在受不了当州牧没有兵权,所以向刘备请辞,希望能够继续带兵打仗。

    现在陈暮改革官制之后,州牧和太守的权力缩减的厉害,只有治理地方的权力,没有完整的兵权、财政权以及人事任免权。

    地方大事也必须要和其余州牧丞、州牧史、州牧左、州牧御等州府领导班子商量才能实施。

    如果州府领导班子比较团结,用劲一块使的话,在州府规划上效率就会很高。

    可一旦内部不团结,有人有不同意见的话,就会形成掣肘,调兵不能调,拨款不能拨,任免不能用,反而让施政寸步难行,处处拖累。

    而公孙瓒对治理地方水平本就一般,或者说治理方式非常简单粗暴,根本没有什么章法。

    再加上他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他之前当幽州牧是刘虞任命,刘备碍于情面,一直不好撤换他,而鲜于辅跟他关系一般,二人搭档很难擦出花火来。

    所以公孙瓒其实很难胜任幽州牧。

    刘备和陈暮之前也头痛过,可不好直接动他,现在他主动提出最好。

    只是如何安置他又是个问题,毕竟他是跟刘备多年老兄弟,又是和平归附,按照他的资历和级别来说,再升的话一定是三公级的副国级,不好安置。

    最后还是陈暮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扬州设立东南军区,辽州设立东北军区,蜀州设立西南军区,关中设立西北军区。

    总共四大军区,分别由四名大将军统率,每个军区有上将军、中将军以及少将军若干。

    并且除了四大军区以外,内地各州郡每郡应有一个小军区,军区级别从校尉到少将不等,每州应有一个少将或中将军区,归中央直接管辖。

    少将品级是正五品,市厅级,级别对应的是郡级的长官,地方排名在从四品太守以及正五品的郡丞之后,与从五品的郡长史、郡主簿以及郡司马级别相同。

    中将品级为正三品,高官,级别与州府长官对等,地方排名在从二品州牧和正二品州牧丞之后,与从三品州牧史、州牧左、州牧御等级别相同,统领辖区各郡兵马。

    上将则是正二品,与九卿对等,属于高官,是四大军区的实质负责人,可以调动辖区州郡所有兵马。

    大将则是从一品,与三公对等,副国级,战时的总指挥。

    公孙瓒原来是从二品幽州牧,级别非常高,以他的能力肯定没办法胜任三公九卿的工作,所以只能往军队系统里调。

    如果让他当上将的话,以他的资历,九虎上将里没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不说讨董之前,人家就已经担任一方主将,讨伐过黄巾,攻打过乌桓,征战过张纯张举。

    单说讨董的时候,人家就是十八路诸侯之一,与刘备平起平坐,刘备的手下诸多将领,根本没办法和他比。

    更何况后来讨袁的时候公孙瓒与刘备还是一南一北两大夹攻袁绍的主力。

    所以只能升大将。

    最后的结果就是设立东北军区,担任抚军大将军,镇守东北,辖辽州、幽州以及如今尚未完全纳入大汉领土的三韩半岛,总督东北军事。

    目前大汉朝廷宛如一盘活水,人员流动频繁,各地官员调任工作基本都已经结束,整个大汉都因为运河而活络起来。

    运河流通之处不多说,各地百姓为了赚钱踊跃报名,而即便是非运河流通之处的地方,只要离得近些的,官府还会组织百姓农闲时候,或者已经存够粮食的百姓集体前往运河打工。

    京杭大运河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大工程,调动了将近三百万的青壮年人口参与,直接经济达到了数千亿钱,间接带动的经济达到上万亿钱,整个国家都一片热火朝天。

    而且相比于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修运河的劳民伤财。大汉由于有海外矿山和原本的矿产作为基本盘,用金钱雇佣百姓,调动的积极性远比让百姓白干高得多。

    累是累了点,但生活有盼头。

    陈暮看着各地传上来关于运河的报告,大多数是好消息,坏消息不多,偶尔也有质量问题,比如哪里坍塌,或者一些事故,但都不是大事,贪污腐败的问题倒没有出现。

    作为一个新政权,国家财政如此充沛在整个历史上都绝无仅有,得益于陈暮的前瞻性,每天往返青州和日本的运矿船只不下百艘,让国家无比富足。

    所以海量的钱砸下去,再加上粮仓储备,就能够大搞基建。

    除了这些报告以外,还有不少其它有意思的报告,比如大建设的工程当中,随着粮食问题解决,社会发展开始了它的进步路程。

    各类思想、艺术、文学作品逐渐出现,丰富人们的生活。

    青州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报纸,随着天下统一,这几年来全国陆陆续续都开始办报。

    有官报有私报,甚至连国企内部也有报纸。

    最近的顶流大新闻当然是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进程以及各地民生情况。

    而其余花边小报也有不少。

    赋是两汉时期的主要文学载体,诗则是汉末开始流行起来的文学。

    陈暮这些年在青州推广标点符合,推广拼音,青州的受教育人群显着提升,泰山学宫也成为了文学和艺术的前沿阵地。

    如有化学院的学生利用胡麻油加上颜料制作出了不易褪色的染料,在麻布或者纸上作画可以保存很久,因此这几年逐渐发展出了油画。

    而水墨画是东汉末年出现,西晋才开始流行的一个艺术载体,有油画自然也有墨画,各类画派纷纷涌现,一时间画家如云。

    还有写诗的,写文章的,写歌赋的,各类文学作品以及书画作品络绎不绝,使得百家争鸣,文化与艺术百花齐放。

    除了这些以外,医学化学和物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青霉素的提纯进一步成功,很快就能完整制取。

    在陈暮的提醒和帮助之下,物理学院成功发明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为力学的贡献再一次添砖加瓦。

    化学院展开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序,在显微镜的帮助下,他们已经发现了三十多种元素,并且一一命名,为大汉化学事业更上一层楼。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未来方向。

    当数理化学不需要再摸索前行。

    当天文地理有了指导思想。

    有人为他们指明方向,有人给他们铺路,有人给他们启蒙的时候。

    那么这个国家就像是走上了高速列车,任何一点成就,都是弯道超车一般的飞跃前行。

    远比后世从16世纪开始,一直到21世纪,花了四五百年,才完善了数理化理论。

    当然。

    现在才只是个开始。

    真正要实现弯道超车在短短几年内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切复杂的数理化理论都需要不断地去实验,去思考,去学习,而不是陈暮点一下就能进步百年。

    但至少他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也许后世西方用了四五百年的时间才走完的道路,在如今大汉只需要两三百年。

    这就已经足够了。

    放下手中的公文,陈暮想了想,又做出了批示。

    今日是他当班,最近没有去地方考察,每天都有太多的国家大事要处理,非常忙碌。

    云台殿不止他一个人,还有大量当值的三等议郎,算是内阁秘书。

    他们都是最近几年各地优秀的县级官员,能够被选拔到内阁来,就足以证明他们的能力不一般。

    事实上整个云台殿的运转当然不止一名阁老,而是由数十名三等谏议侍郎,十余名二等参议博士,以及数百名内阁低级公务员来维持。

    除此之外还有尚书台、宣室殿再加上云台殿,总计上千名公务员,负责运转、分类、参谋、建议,处理整个天下的政务。

    而内阁负责的仅仅只是国家大事方向,其余如教育、财政、水利、刑事诉讼、监察、外交、宗室、户籍、打造等又权归三公九卿。

    军事也由四名的大将军和九虎上将构筑,内阁要负责的东西就少了许多,减轻了不少负担。

    所以现在国家大事处理就没以前那么繁琐复杂,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堆在一起。

    分门别类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陈暮将今天的公务处理得差不多,伸了个懒腰,看了下外面的天色,此时正是下午时分,烈阳高照,天气比较炎热。

    忽然云台殿外有人匆匆进来,一名中常侍朗声道:“陛下到。”

    顿时全殿公务员连忙起身看向门口。

    陈暮也站了起来。

    刘备关羽和张飞都穿了一身常服走了进来,看到陈暮走过来,大笑道:“快,四弟,走!”

    “去哪儿?”

    陈暮一头雾水,刘备是皇帝,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关羽和张飞虽然因为战事已停,但军务上面也有很多报告要看。

    所以四兄弟经常要等到傍晚时分下班后才能聚聚。

    现在还是上班时间呢,怎么能摸鱼呢?

    “青州送了些新东西过来,咱们去试试。”

    刘备拉着他就往外去。

    “又送了新东西?”

    陈暮笑道:“这两年他们确实鼓捣了不少好东西出来,确实应该去看看。”

    “哎呀,很烦,这天下平定之后,咱都没事干了。”

    张飞嚷嚷了一句:“只能每天盼着青州那边送点新东西过来,让我看看有什么新花样没有。”

    “你呀。”

    刘备见到他,顿时皱眉道:“你赶紧给我找个弟媳妇,不然有你好看。”

    “找,马上找。”

    张飞一边缩了缩脖子,一边满口敷衍。

    大哥二哥四弟儿女都成群了,就他还光棍,经常被刘备数落。

    “哈哈哈哈。”

    关羽和陈暮都是大笑。

    众人出了云台殿,一路来到北宫。

    北宫这些年并未修缮,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广场。

    原来破败的宫殿被拆掉了,完整保留下的几个宫殿就留着,现在建成了一些运动场。

    比如足球场和篮球场,因为橡胶出现之后,用黄牛真皮缝制,里面用橡胶做成球状内胆,然后再给内胆打气,就有不错的弹力。

    在水泥地和草地上建足球场和篮球场,大搞运动。

    当陈暮提出要用这些运动来锻炼全军上下体力,增强竞技精神的时候,得到刘备大力支持,并且亲自尝试,认为这些运动很有搞头,将来要搞运动会举办比赛。

    到达北宫之后,玄武门外停了四辆自行车。

    陈暮眼睛顿时一亮道:“不错,有了橡胶之后,这东西终于可以生产了。”

    刘备笑道:“这还是四弟发明的,确实不错,今天就试骑一下。”

    “陛下,这是青州眼镜工坊进献的,用黑水晶打造,可以遮挡太阳光线。”

    就在这时,王植拿着一个盒子过来,打开一看,是四副墨镜。

    现在青州上下打造出新东西,往往都会四个四个地打造,自行车生产之后,就先做四辆,墨镜打造,也打造四副。

    好的东西肯定要先给刘关张陈四兄弟,就连三公以及太子刘封都没份,这是全大汉官员的共识。

    刘备把墨镜取来戴上试试,直视太阳顿时不耀眼了,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好东西。”

    “大哥,快试试吧。”

    张飞也戴了墨镜,急不可耐地上了自行车。

    四个人都骑上,因为有骑马的底子,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不习惯,但很快掌握了技术。

    陈暮是最先适应的,他已经四十多年没骑过自行车,上次骑还是穿越前上初中那会儿,不过这东西本来就不难,片刻后就骑得飞快。

    戴着墨镜,骑着自行车,他现在就是整个大汉最靓的仔。

    正悠哉悠哉间。

    忽然身后传来哈哈大笑声音,张飞双脚如风火轮一样踩,得意地超过了陈暮,大笑道:“四弟,我比你快!”

    “四弟,你虽然最先学会,可速度却太慢了呀。”

    关羽也很快超过了他。

    紧接着就是刘备,也大笑道:“二弟三弟四弟,还记得那年我们在冀州比赛奔马否?”

    “记得。”

    三人同时喊道。

    “再来?”

    “再来!”

    “哥几个,骑着!”

    “哈哈哈哈。”

    已经都四十多岁的兄弟四人纷纷大笑,骑着自行车,顺着北宫的水泥地,一路飙上了二十码的速度,往北宫宫门而去。

    傍晚夕阳下山,在阳光的照射下,他们的背影拉得很长,你追我赶,彷佛前方那是他们逝去的青春。

    ------题外话------

    忘了祝福大家端午安康,现在哥几个有多快乐,马上结局刀的就有多伤心,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吧。我在两年前写梦开始的那一章就已经为今日的结局做好了铺垫,毕竟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主角团四个人也会老死,这个月就完结了,我会尽快写完,然后开启新书的,虽然到这里也没几个人看了,追订很差,但还是希望能看下去的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谢谢大家。

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

    从北宫谷门出去之后,北面就是邙山。

    现在洛阳已经非常繁华,原来北门是没有人烟的,因为帝陵在北边,所以只允许百姓住在东西南三门外。

    而随着大汉帝国再次伟大与昌盛,北门西北和东北二角就渐渐开始有了房屋和街道。

    然后又渐渐出现了北市,为此刘备也没有阻止百姓,仅仅只是派人重新修缮了北面邙山前些年被董卓盗掘的历代天子公卿大暮,令宫门宿卫每日轮班值守。

    由于北门外就是縠水,河流北岸出现了大量田园,不像洛阳东西南三市,已经出现了城市面貌,街道鳞次栉比,此时北市更像是乡村。

    縠水沿岸村庄遍地,田地开垦,一条水泥路从谷门外直通北面邙山,縠水上还修建了一座木桥,沟通两岸居民走动。

    百姓当然不可能进皇宫,但他们可以从皇宫外的木桥,顺着北宫左右两侧往东西二市去,路程数公里。

    没办法,洛阳皇宫确实很大,光从南宫司马门到北宫谷门就达三四公里,在宫里要坐马车。

    四个人骑着自行车,跑得飞快,身后的侍卫们都跟不上,一路上都快跑断了腿。

    要知道普通人骑普通无变速功能的代步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2-20公里,如果是体力特别好,路也非常好的情况下,跑到30公里不成问题。

    虽然青州产的自行车还只是比较初级的车辆,没有变速功能,但即便如此也能跑很快了,马匹能跟上,却没有这份耐力。

    很快四人一路顺着水泥路奔向了邙山,陈暮不知道为什么刘备要往那边走,也许是因为只有这一条水泥路,也许是因为他想往更高的方向去看看,乃至于什么意义都没有。

    但不管怎么样,那里在陈暮看来,是大汉王朝历代帝王的归宿,就好像一座帝国的坟场,朝阳怎么能够与月亮并在一起,唯有西山的日暮方能沉沦。

    他们年纪都已经到了四十岁,像是一步一步在走向自己的墓地。张飞冲在最前面,关羽放慢了步子,保持离大哥和四弟不远的距离。

    陈暮年纪大了,本来体力就不如关羽与张飞,虽然技术娴熟,可落后了不少,只能看着他们一步步逐渐奔向远方。

    太阳还未落山,刘备在一处小山坡下停住,他一身的汗,八字胡须都已经浸湿,却掩不住脸上的笑意。

    “哈哈哈哈哈。”

    等了一会儿,张飞和关羽先过来,一直到陈暮慢吞吞地抵达之后,四兄弟才相视一笑,乐在其中。

    “上去坐坐吧,坐在高处看看洛阳城。”

    刘备提议。

    众人便把自行车放在山脚,爬上了小山坡。

    其实这里也不高,因为位置是在邙山脚下,离半山腰都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本身有一定高度,离地面垂直有那么个几十米,从高处往下看,隐约能见到这夕阳下的洛阳城。

    就看到离邙山最近的山脚下密密麻麻新建造了大量的村庄,远处有水车自縠水中取水流入农田水渠中,在村庄的最中央靠近水泥路的位置有了一个亭舍,算是个乡镇赶集处,勉强称为北市。

    更远的地方便是广阔浩大的北宫,当年董卓焚烧宫室,北宫十七殿烧得只剩下永乐宫、章德殿、崇政殿、崇德殿、安福殿等七殿,如今是一大片广场和运动场地。

    至于东西二市与南宫,离得太远,将近七八公里,只隐约见到个模湖不清的影子,却是连绵数十里,各坊市规划整整齐齐,一眼望不到头。

    “当年我也曾站在邙山上看洛阳,那时的洛阳杂乱、无序、灾民生活艰难,罪犯遍地,城外沟渠一夜间能有上百具尸体。”

    陈暮坐在山丘上的一块大石边,眺望远方,目光所及,回忆起二十年前黄巾之乱时洛阳的场景。

    那时洛阳遍地灾民,犯罪率暴涨,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混乱。

    后来还是陈暮利用地暖经济勉强带来了一丝生机。

    但那丝生机最后也被董卓摧毁。

    多年之后,刘备在大汉这座废墟之上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帝国。

    而作为帝国的首都,它也再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刘备坐在陈暮的身边,像看着自己孩子一样看着那座庞大而又繁华的城市。

    这是一座属于他的城市,区别于曾经高祖建立的长安,光武建立的洛阳,这座洛阳城对于他来说,独一无二。

    “四弟,你总说王朝轮回不过二三百载,你说我们建立的这个王朝,它能够活很久很久吗?”

    过了许久,刘备指着山下的庞大帝国首都向陈暮问道。

    陈暮摇摇头:“我不知道。”

    “我想听听。”

    刘备说。

    陈暮想了想道:“王朝的毁灭因素太多,高层争权夺利内乱,皇子夺嫡导致动荡,天灾人祸,兼并土地,都可以让国家毁灭,要想一次性解决那么多问题,不容易办到。”

    “没有最好的解决办法吗?”

    刘备思索。

    陈暮摇摇头:“大哥想想,刨除掉天灾人祸和兼并土地这两个因素,等将来我们百年之后,谁也不知道以后掌权者会是谁。当时的天子是什么性格,若是昏庸无能,朝政必然混乱。所以希望将来每一代皇帝都精明能干,本身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嗯。”

    刘备点点头:“我也懂这个道理。”

    陈暮继续说道:“皇权和臣子之间的矛盾往往是自身利益关系,我奉行高薪养廉,是为了摆脱臣子贪恋钱财的欲望。但权力的欲望就不是靠钱能解决的,就得想别的办法。”

    “什么办法?”

    “政绩。”

    “唯政绩论吗?”

    “是的。”

    陈暮说道:“唯政绩论,治下百姓过的好,经济发展是否达标,虽然这样会催生出一大批唯政绩论的官员,但贪官和政绩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能的庸官,什么事情都不做,就是最坏的事情。”

    “或许这是个办法。”

    刘备想了想,点点头:“四弟,对于封儿和永儿,你有什么看法?”

    陈暮笑道:“我能有什么看法,刘封沉稳,刘永聪慧,大哥是担心子嗣之争吧。自己出台一部皇室顺位继承法就是了,很简单的事情。”

    “皇室顺位继承法?”

    刘备诧异。

    陈暮解释道:“不管是高层争权夺利,还是皇子争夺皇位,都是一件内耗严重的事情,所以一个国家要想长久,就必须要稳定。稳定皇位继承,稳定高层倾轧,稳定军队不闹事,帝国才能够长远。而皇位继承法,就是维护皇位继承顺序最好的办法。”

    “有什么说道?”

    刘备好奇,四弟的脑子里总能给出很多好主意。

    陈暮说道:“给各皇子盼头嘛,让他们对皇位没有主动竞争的想法。不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若是第一继承人顽劣,也应该给予其余继承人以及内阁、三公九卿弹劾的权力,出了精明能干的皇帝可以维护帝国长远,若是昏庸无能的君主,大哥辛苦建起来的国家就这样付诸东流,岂不可惜?”

    刘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不错。”

    陈暮说道:“大哥也别操之过急,很多事情都是要慢慢斟酌,将来我再完善各种制度,尽量延长帝国的寿命即可,另外我有一件事情想要劝大哥。”

    “什么事?”

    刘备问。

    陈暮严肃道:“法制,一定要建立法制国家。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便是皇帝想要杀人,也得经过法院审判之后,才能够定罪。若不建立法制社会,那么公平何在?正义何在?仁义何在?天下或许会有黑暗,但不能大部分都是黑暗,即便做不到全盘清明,也要做到大部分公正!”

    刘备肃然道:“此事我知道了,要想推动法制,就必须以身作则。四弟放心,我必然谨记于心,全面推动法制国家。”

    老二老三在旁边听着。

    关羽听得津津有味,张飞有些百无聊赖,四处观望。

    隐约看到山下不远处的村庄附近,不少百姓从山里挖了野菜结伴而归。

    以前像邙山这样的山林是不允许百姓进入的,但后来陈暮推动考古专业,以此发展地质学。

    邙山不少公卿坟墓重新进行修缮,保护,后来还设置了公卿陵墓,帝王陵墓,规范殡葬行业,打通上下游生态供应链,邙山就没那么多限制。

    张飞看着山下的小人影在田里和道路间劳作,有人剪桑麻,有人砍鱼草,有人日落扛着锄头归家,有人驱赶着牛羊。

    似乎是注意到了张飞心思没在治理国家方面,陈暮笑着说道:“今日是我们兄弟出来散散心,大哥就别聊家国大事了,三哥好像有些心不在焉,晚上让宫里炒几个小菜,我们兄弟痛饮一番怎么样?”

    “这个好这个好。”

    张飞顿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除了打仗,他最喜欢的就是喝酒。

    刘备也笑了起来,说道:“那待会等太阳快落下山的时候,我们就回去吧。说起来,我真有些想涿郡了,还有三弟的桃园,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回去一起再在那桃园里共饮啊。”

    陈暮望着远方,目光不由得迷离起来,嘴中喃喃自语道:“大哥想桃园,我又何尝不想呢?快了吧,很快洛阳的航运就能直达幽州,到时候往返也就两三日。”

    “桃园啊,我的桃园。”

    张飞亦是陷入了回忆,轻声说道:“也不知道留下的仆人们把桃园打理得怎么样了,桃花是否还开着吗?”

    “桃花肯定还开着。”

    关羽拍了拍张飞的肩膀,对刘备和陈暮说道:“咱们兄弟四人桃园结义,是为了平定天下乱世,夙愿达成了,乱世也平定了,终有一日,我们会回到桃园去看看。”

    “是啊,我们总有一天会一起回桃园。”

    刘备站起身,四人的目光看着远处的夕阳,并肩站在一起,眼神中充满了追忆、缅怀、感叹以及一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缅怀的是曾经年少时的豪情壮志,感叹的是那份豪强已经实现,追忆的是年华流逝,向往的是美好的憧憬。

    洛阳的风终究吹不到涿郡的张家桃园。

    但洛阳的河道航线,却能够一路修到涿县门口。

    终有一日,当京杭大运河通行的时候,他们要一起回家看看。

    看看那张家庄园是否还在。

    看看那桃花是否还盛开。

    看看那一抹春风,是否还会回来。

    “走吧,天都黑了。”

    张飞轻声道。

    “走。”

    刘备转身下坡。

    “喝酒去喽。”

    张飞没有因为年华的逝去而伤感。

    他只在乎今朝有酒今朝醉。

    四个人收起了墨镜,上了自行车,一路下坡飞快。

    张飞又冲到了最前面。

    “三弟,慢点!”

    刘备担心他的安全,让他注意。

    张飞哈哈大笑道:“放心吧大哥,我骑马都摔不着,这小车......”

    话音未落,他人就飞了出去。

    因为太阳落山,虽然还没有完全黑,但前面天色已经看不清楚。

    结果不知道是谁在水泥路上丢了块小石头,下坡速度太快,咯到石头后方向盘打偏,张飞整个人往前落地。

    好在是没有摔在水泥地上,而是直挺挺地摔在了水泥地旁边的田园里,摔了一个狗啃泥。

    那田埂上刚好有几个挖了野菜回家的少女,陡然看到一个黑影从天而降,吓了一跳,惊慌失措,连连后退。

    直到张飞唉哟唉哟着挣扎,最前面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高挑少女犹豫片刻,还是上去搀扶。

    后面刘备关羽陈暮三人急匆匆疾驰过来,到坡下的时候赶紧刹车,甚至车没有停稳就丢下自行车,急急忙忙跑来查看情况。

    “三弟。”

    “三弟。”

    “三哥。”

    都怕张飞出意外。

    “我没事。”

    张飞在少女的搀扶下艰难爬起来,抬起头,沾满了黄泥脸上擦出血来,目光扫了眼那女子,正要道谢,却忽然愣在原地。

    就看到那少女长得极美,体态柔弱,但身材非常高挑。见到张飞痴痴目光看过来,连忙退后一步,微微欠身。

    “多谢小娘子搀扶我三弟。”

    刘备走来连忙拱手行礼道谢,娘子是汉代女子称呼,跟称呼别人姑娘是一个意思。

    少女扫了一眼几人穿着,又微微欠身向刘备回礼,声音轻柔说道:“几位郎君有礼,在外还是要注意安全,妾身还要回家,就此别过。”

    “额......”

    张飞张嘴想说点什么,但话又说不出口,少女已经退进了姐妹当中,众女子也微微欠身,转身欲走。

    还是陈暮反应快,连忙说道:“娘子请留下姓名,家住何处,也好登门道谢。”

    郎君在汉代并不是称呼丈夫的词汇,一般是称呼有权势或者富贵者。

    少女颇有见识,光看他们四人的穿着就知道必是洛阳城中的达官显贵,因此才会这么称呼。

    她听到别人问她姓名和家世,一时犹豫,不想回应却因身份不好,可又怕得罪权势,不利于自己家族,所以只好答道:“妾身夏侯涓,家住城西北。”

    说罢匆匆离去。

    “诶。”

    张飞伸出手,还想挽留。

    陈暮却笑着将他拦住,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张飞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第一百零七章 卖儿卖女

    曹操被俘虏之后,暂时算是被圈禁起来。

    而其余曹氏和夏侯氏的日子也不好过,也算是被圈禁,目前居住于洛阳城西北。

    邙山是东汉帝陵,东汉十五帝,除开刘辩、刘协以及北乡侯刘懿以外,其余十二帝包括刘虞在内,都葬在邙山一带。

    原来洛阳城北的邙山附近是不允许百姓居住、开垦以及放牧的,因为帝陵的位置是非常隐蔽的,往往都深埋在地下,彻底封死,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

    并且之前有一些帝陵修建了寝庙建筑,有一些则没有修,只安排了一部分士兵在此繁衍生息守陵,这些守陵人也只知道一个大概位置。

    所以如果让百姓随意闯入邙山当中,通过观察帝陵附近的建筑以及守陵人驻扎的村庄,就很有可能找到历代皇帝的陵墓。

    因此整个邙山基本都会被封锁起来,不允许靠近,不允许在山里挖药材挖野菜,更不允许百姓在附近繁衍。

    但后来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因为董卓之乱,几乎把能盗的帝陵和公卿陵墓盗了个精光。

    除了少数几个提倡简葬薄葬,没有什么随葬品,也没有寝庙建筑和守陵人的皇帝,比如光武帝原陵,汉章帝的敬陵以外,大部分帝陵都遭了殃。

    所以现在邙山很多帝陵公卿墓葬都是空的,陈暮派了泰山学宫地质学院考古系的师生们对邙山各处陵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最后把大部分帝陵和公卿陵墓重新开挖出来,又圈定了一块新墓地,把尸骨以及剩余的随葬品都转移。

    帝王陵墓以及公卿陵墓重新选定位置,以前是分开葬,现在是在帝王陵园以及公卿陵园统一安排。并且规定以后历代天子和公卿都必须薄葬,公卿死后葬在祖坟也可以,若不葬回祖坟则必须葬在公卿陵园。

    对邙山帝王墓葬群进行统筹规划之后,原来整条山脉的资源一下子就空出来,朝廷开放邙山给予百姓,山里的木材、药材、野菜、矿产、动物都成为了重要资源,按照规定可以进行开采。

    而刘备打天下的时候,俘虏了大量诸侯,只要没有干过特别严重的事情,比如屠城或者顽抗到底的,往往都会得到赦免,封赏爵位,给予一定庄园土地,圈禁在洛阳养老。

    曹操投降之后,家族迁居洛阳,现在东西南三市土地都已经快到三环,过了洛水龙虎滩之后,密密麻麻排出去的里坊都已经到了毕圭苑和灵昆苑旧制。

    这两个林苑是汉孝康帝刘宏修建的,离洛阳皇宫二十多公里,原来是一片山林,也就是说,现在洛阳都市圈从郊区到皇宫达二十多公里。

    虽然跟后世超级大都市东南动则上百公里不能比,但这可是东汉末年,足以证明多年经营,洛阳已经颇具国际大都市之状。

    由于东西南三市趋于饱和,很难找到安置曹氏袁氏等大批投降的诸侯、谋臣、武将居所,因此刘备特意在北城郊修筑成片房屋,规划街道,供他们居住。

    夏侯涓便是夏侯渊的侄女,她的身份特殊,属于降臣家卷,在洛阳担惊受怕,不敢贸然得罪任何达官显贵,因而被迫说出自己家的地址。

    不过夏侯家也是个大家族,丁口上千人,形成一个巨大的庄园家族,张飞只知道他是夏侯氏,却不知道具体哪家,所以当时候怕找不到,本能想叫住夏侯涓问个清楚。

    但陈暮却知道,怕张飞唐突了家人,所以才在他耳边细语,告诉他此事就交由自己与大哥来包办。

    数日之后。

    这一日天气晴朗,刘备先召曹操来西园饮酒。

    正是难得的好天气,曹操在洛阳已经居住了数年,常常深居简出,刘备和陈暮也经常会召他来一起聊天,倒也习惯了。

    他穿着一身深紫色常服,头发比以前白了不少,在内侍的引领下来到了西园。

    西园因为是在西宫外,被瀍()水包裹穿流而过,董卓焚烧宫室的时候,西园里的湖水和瀍水起到了隔离作用,因此保存了下来,成为刘备偶尔避暑的地方。

    园中还有大量的汉康帝时期留下来的奇花异草,刘备并没有继续花钱扩建,而是保留原有建筑的同时,进行了修缮和保养。

    此时西园凉亭当中,刘备正站在旁边的凉亭栏杆边用鱼食喂鱼,陈暮则跪坐在席上温酒。

    曹操进入西园,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亭外,弯腰拱手说道:“臣见过陛下。”

    “孟德来了,坐吧。”

    刘备转过身,将手中的鱼食全部抛入湖内,拍了拍手,笑着招呼曹操过来坐下。

    曹操连忙走来。

    陈暮笑道:“孟德兄最近好雅兴呀,在家做得好大事。”

    “啊?”

    曹操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茬,愣在原地。

    陈暮把杯子分好,边倒酒边笑道:“兄在家中每日耕作田地,莫非真要做个田舍翁否?”

    “额.......”

    曹操脸色尴尬,赔着笑脸道:“我曾经不识天时,以卵击石,以蝼蚁之力而撼泰山,极其愚也。幸得陛下与丞相念旧识之恩情而留我一条性命,操之愚笨,亦只好求田问舍。”

    “哈哈哈哈哈。”

    陈暮大笑道:“那可不行,孟德兄乃治世之能臣,岂能终日忙于田亩之间?大哥与我,还等着孟德兄出仕,为大汉江山添一份力呢。”

    “呃.......”

    曹操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不敢贸然回答,只好继续赔着笑脸打了个哈哈。

    刘备坐到了主位上,亦笑着说道:“四弟说得不错,孟德与我们相知相交二十余载,从讨黄巾就已经是莫逆,虽有一时湖涂,却亦是国家良才,不可不为国效力呀。”

    “陛下过誉了。”

    曹操连连摆手说道:“臣本愚陋之人,举孝廉出仕,得朝廷恩庇,得仕于朝。却不知天数,螳臂当车,能得陛下垂帘足矣,哪敢妄图出仕?”

    “好了好了。”

    刘备笑道:“孟德就不要谦虚了,今日叫孟德过来,其实是有一件事想说。”

    曹操忙道:“陛下请说,臣必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没那么严重。”

    刘备举起酒杯笑道:“我听闻夏侯家有一女子,名叫夏侯涓,已是婚配年纪,不知道是否婚假否?”

    曹操脸色微变,心道刘备这人真是禽兽,连子女辈的人都不放过。

    但人在屋檐下,不敢不低头,虽然心里骂着,但曹操脸上还是马上调整表情说道:“是妙才的侄女,好像并无婚配。”

    刘备便说道:“前几日我与二弟三弟四弟出城郊游,三弟不慎摔倒在田间,被此女子扶起,翼德一眼相中了她,只是怕唐突冒昧,不敢登门,却是要找孟德兄问问,看夏侯家是否有意?”

    原来是张飞啊。

    曹操心里琢磨了一下,张飞虽然年纪也比夏侯涓大很多岁,但听说他到现在都还未婚配,就意味着如果夏侯涓嫁过去,就一定是原配夫人。

    以张飞如今的地位,夏侯涓成为正室的话,夏侯家必然鸡犬升天,将来也会摆脱降将的尴尬地位。

    嗯。

    这是一件好事。

    曹操仅仅思索了片刻,就立即回答道:“陛下放心,我会尽快去找妙才商议此事。”

    陈暮看了眼曹操,眼珠子转了一下,忽然福如心至,对刘备说道:“大哥,听闻孟德兄有几位女儿,芳华正茂,恰好太子尚未娶妻,何不亲上加亲?”

    “哦?”

    刘备摸了摸下颌胡须,看了眼四弟,若有所思。

    曹操顿时紧张起来。

    没想到陈暮会突然提出让刘备的儿子娶了自己的女儿,而且还是太子刘封,如果真是这样,等太子继位,岂不是曹氏家族也能鸡犬升天?

    “嗯。”

    刘备点点头,转头看向曹操道:“孟德,你觉得如何?”

    曹操忙道:“不知陛下看中了我哪个女儿?”

    “届时看看生辰,选其最优者即可。”

    陈暮笑道。

    曹操连连点头。

    三人很快达成协议,卖夏侯家侄女,卖自己女儿,相谈甚欢,很快举杯换盏,气氛十分和谐融洽。

    等酒宴过后,曹操告辞离去,刘备才问陈暮道:“四弟,你怎么想的?”

    陈暮说道:“曹家有女曹节,此女最善,且太子不一定要娶她为正妻,妃即可。娶了曹氏女之后,曹家旧部,皆可为大哥所用也。”

    “嗯。”

    刘备思索片刻,点点头道:“四弟所言正是,可惜了,希雨今年才11岁,若是再长5岁就好了。”

    陈暮挠挠头道:“这也强求不得。”

    “哈哈哈。”

    刘备笑了起来:“无妨,反正亲事已经定下,那就先让封儿纳曹氏女为妃,等希雨长大之后,再嫁给封儿为正室。”

    陈暮无奈,想说点什么,但说不出来,只好作罢。

    其实他让刘封娶曹节,除了收曹家旧部以外,最重要的是曹节很贤惠,历史上曹丕称帝,找曹节索要传国玉玺,曹节并没有向着曹丕,而是愤恨于曹家篡位,心向汉室。

    虽然也可以理解为她放不下尊贵的皇后身份,但她在刘协被废之后,依旧跟随刘协不离不弃,夫唱妇随,且常与刘协一起进山采药,医治乡民,足见其贤。

    所以等将来陈希雨嫁给刘封,曹节大概也不会因为嫉妒而闹什么不愉快。不像曹操的长女,清河长公主因为嫉妒而想要害死自己的丈夫夏侯楙。

    没办法。

    刘备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在三个兄弟之间的子女之间嫁娶。

    可三个兄弟并没有适婚年纪的子女。

    关羽生长子比较早,关平今年都已经快30岁了,他娶妻的时候刘备没有适龄的女儿,所以是娶的一位公卿世家的女儿。

    后来因为战乱,关羽坐镇洛阳,与袁绍对峙,妻妾都在青州,自然没有时间生孩子。

    一直到章武初年刘备继位成为皇帝,河北彻底平定之后,关羽才与家人相聚,一名妾室生了个次子关兴,后来又生了个女儿关凤,现在一个6岁,一个4岁。

    至于张飞。

    连老婆都没有,哪来的儿子女儿?

    所以结婚算是比较早的陈暮,就成为了刘备的主要目标。

    只是陈暮的子女年龄也都不大。

    他是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末娶的罗敷,婚后不久罗敷就怀上,于兴武元年下半年生的长子陈希瑜。

    然后是长女陈希雨出生于兴武四年,次子陈希麟生于永汉三年,小女陈希薇生于章武三年。

    按照公元计算,两儿两女的出生年分别是公元193年,196年,199年以及202年。

    现在是公元207年。

    长子陈希瑜今年是14岁,长女陈希雨今年才11岁,而刘备的长子刘封出生于185年,今年22岁,比陈希雨大了11岁,被刘备硬是弄了个婚约。

    搞得到现在刘封都还没有娶妻生子,也是难为这个徒弟了。

    而恰好曹节今年已经15岁,正是婚配的年纪,把曹节嫁给刘封一举两得。收了曹家旧部,也能让后宫平稳,一箭双凋也。

    值得一提的是。

    在早期跟随刘备的诸多将领当中,典韦结婚最早,有典满、典冲、典勐三个儿子以及四个女儿。

    太史慈偷偷娶了董卓的女儿董白,改名换姓,也生了几个儿女。

    还有沮授、田丰、荀或、荀攸等人的儿女也颇多。

    这些人的子女目前就组成了整个大汉最顶级的二代圈子,年龄各有层次,但也经常内部消化。

    比如沮授的儿子沮鹄就娶了典韦的女儿,田丰的女儿又嫁给了荀攸的长子荀缉之类。

    他们几个是跟着刘备最早的那一批,如果不把关张陈算上的话,典韦太史慈以及沮授就是资历最老的,荀或田丰和荀攸的资历还稍次,是董卓之乱时才加入。

    至于张辽高顺黄忠赵云臧霸等,资历也差不多,基本都是董卓之乱前后,因此他们的子女也差不多是目前大汉最顶级的二代圈子里的人物。

    二代们虽然也有纨绔,不过刘备很重视跟着他打江山的勋贵子女教育,所以也常劝众人要时刻关注子女,莫要踏入歧途。

    沮授田丰荀或荀攸他不担心,担心的是那些武将们的子女,一个个不读书习字,整日游手好闲为非作歹。

    万一闹出什么大事,犯了重罪。

    处罚吧,伤了臣子的心。不处罚吧,法制又该如何维护?

    所以与其左右为难,还不如先约法三章,先一步立下规矩,以免将来君臣尴尬。

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访

    章武七年下半年,在满朝公卿一片祝福当中,张飞与夏侯氏举行盛大昏礼,正式摆脱单身狗的帽子。

    虽然张飞比夏侯氏大了约二十一岁,但地位、名望、身份都足以弥补中间的差距。

    夏侯家需要张飞的身份地位改变自己家族降将的帽子,张飞也需要成一个家,何况他还是明媒正娶,把夏侯氏纳为正妻,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恰好刘备也需要联姻来稳定这些投降的诸侯,虽然一刀切,直接全部杀掉比较省事,但个人的声望还是要的。

    所以这种联姻并无不妥。

    其实不止是刘备需要联姻,现在整个朝堂上下,都是联姻成风。

    像关平的老婆就是袁谭的女儿,袁谭投降之后,被刘备委以重任,担任司隶丞,相当于首都副市长,未尝没有不是因为关平娶了他女儿的原因。

    还有各三公九卿之间,也多结为儿女亲家,延续了汉末魏晋时期的世家联姻习俗,组建一支庞大的关系网络。

    这种习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即便是到明清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几乎打破了世家垄断,可依旧不能完全改变这一现状。

    因此只能一步一步来。

    等到章武八年初的时候,大汉帝国的国力已经蒸蒸日上,达到了相当不错的地步。

    因为高产农作物已经推广了三年多,已经彻底面向全国。

    南方的两淮地区,江东地区,两湖流域,皆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双季稻,一时间全国各地粮仓充沛,百姓富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到了汉章帝时期的盛世。

    这是如今大汉在农业上的成就,宋朝时期即便是靠占城稻与本地稻形成双季稻,也能以半壁江山养活数千万近亿人口,更何况眼下?

    而在经济上陈暮实行银本位制度,打造大汉银元,大汉铜宝以及少量金砖,银元与铜宝逐渐变成主流交易货币。

    汉朝时期金银其实都不能算钱,只能算是贵重物品,可以用来以物换物。

    包括原来的丝绸绢帛以及所谓白金皮币,都不算钱,而是属于以物换物的类型,真正的货币是五铢钱,汉朝的采矿极速不高,所以采取的是铜本位。

    但铜本位只能算是封建王朝初期的经济体制,适用于经济不发达的朝代。像明清都是银本位,包括后世西方也都是银本位。

    大量的白银流入,价值比铜要高的情况下,显然银本位更加方便,也更易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短时间内替代纸币,承载一定信用货币的用处。

    比如一块银元的含银量是23.852克,含铜量是2.68克,含锡量是0.268克,那么它的总价值在明清时期不到一两白银。

    因为当时一斤是十六两,一两是37.3克。

    然而经过打造成银元之后,它的购买力和价值却已经和一两白银差不多。

    就好像纸币如果没有国家背书就一文不值一样。

    银元的本身价值少于正常的一两白银,但它却能够当一两白银来用。

    那么多出来的那10余克银的价值,就属于国家信誉。

    而且它有着不容易被彷造,易于携带,价值高,适合大宗交易的优点,更受广大百姓青睐。

    所以在这一点上,确定银本位,推广银元和铜宝,非常利于经济流通。

    作为学经济出身的人才,陈暮自然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因此一番操作之后,就确定了大汉目前良好的货币体系,为经济爆发性增长做足了前期铺垫。

    而在教育上陈暮继续实行免费政策,兴办乡学、县学、州学。

    其中乡学是启蒙教育,县学是基础教育,州学是深入教育,相当于小学初中高中。

    目前整个大汉只有两所大学,一是泰山学宫,二是太学。

    未来十年之内,要将两所大学变成五所,百年之内让大学遍布全大汉。

    虽然在短时间内,包括乡学的覆盖率都不高,只有在青州以及洛阳周边开始落实。

    但这属于长期政策,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政策是长久之计,垫底基础远比什么都不做更重要。

    除此之外,科技、医学、数理化乃至于体育运动,都在全面发展。

    随着橡胶出现,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运动逐渐盛行,虽然目前只在洛阳出现,但等到将来橡胶大规模出现,这样的运动也将逐步推广到全国。

    京杭大运河开挖工作已经持续了两年,线路都是精挑细选,同时也利用地理学,完善了河流网络,现在工作进度接近一半。

    我国的地形特性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陈暮经过研究之后,从洛阳斜着一路挖到北京,这便是永济渠。

    然后再从武汉长江斜着挖到淮河,再从淮河斜着挖到青州,沿途经过徐州的东海国、琅琊国,最后从北海国流入来州湾。

    还有通济渠的建设,这条线路分为两个分叉口,第一个分叉口是在泗水与沭水的分叉线。

    运河从广陵到下邳之后,顺着沭水北上往青州去,航线是在原有的泗水、沭水、潍水的基础上建立,把青州以及江东地区勾连在了一起。

    而第二个分叉是泗水与汴渠之间,当时称为汳水,往西北方向直通洛阳。

    原来的泗水在山阳郡汇入大野泽,再北上挖通黄河。

    这样从江东地区北上就有三条线路,第一条是去青州,徐州直达来州湾,如果商船货运的话,还能够北上过黄河去幽州。

    第二条是直通涿县,通过挖通泗水上游与大野泽,再通过黄河支流进入黄河,北上直接去涿县。

    第三条则是通过汴渠去洛阳,还能够顺着黄河西去长安。

    可以说除了长安到成都的航运路线几乎不可能实现以外,关中、关东、江东、北方几乎连成一片。

    而等到荆州与洛阳的航线连通,那么四川盆地的商贸也能迅速发展起来,通过长江汉江等河流,与关东地区和江东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唯一的瑕疵就是长安与成都明明很近,但如果要走航运的话,得绕大汉地图半个圈,先从巴郡坐船到荆州,再从荆州北上到洛阳,最后再从洛阳西去长安,非常不方便。

    可这也没办法,四川就是这样,地势高,山又多,几乎不可能挖通从关中到四川的航运。

    不过至少目前来说,整个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工作非常顺利。

    全国上下一片热火朝天。

    司隶洛阳。

    章武八年三月初一,再过几日便是寒食节,洛阳城中无比繁华。

    如今大汉又新增加了两个法定节假日。

    春节、寒食节、重阳节这汉朝三大固有节假日不说,又于八月十五定中秋节,十月初一定国庆节。

    中秋节在汉朝其实已经普及,但地位不如三大节日那么高,算是第四大节日。

    这次定下之后,算是为中秋节正名。

    至于国庆节。

    倒不是陈暮非要将大汉国庆与后世国庆定在一起。

    而是因为士燮于章武六年九月秋天投降,投降书送到了桂阳郡。

    当时平定交州的军队得到投降书之后,就马上安排快马送到洛阳批示,由于路途遥远,一直到九月底刘备才得知这一消息。

    所以以当时士燮投降的时间为标准,国庆节应该是九月初,但以刘备得知消息为标准,国庆节应该是九月底。

    汉朝没有国庆节这一传统,陈暮便提出了这一理念,以纪念大汉完成彻底统一,得到了众人支持。

    又由于九月份已经有九月九日重阳节,所以朝廷最终是把国庆节定在了十月初一。

    又制定国旗、国徽、国歌。

    普及爱国教育,强化爱国理念,全国推广中原汉语、标点符合、拼音,统一文字,简化汉字,推动白话文发展。

    阻力肯定不小,因为中原汉语并不是普通话,而是简化版的中原雅语。

    以前的中原雅语跟说天书似的,陈暮结合比较粗犷实用的幽燕方言,以及后世的普通话,尽量简化复杂的中原雅语,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但即便是如此,让大众改变以往的语言习惯也非常不容易。因此推广并不顺利,只能教育从娃娃抓起,将中原汉语在孩童之间普及,总有一天整个大汉的人民能够畅通无阻地交流。

    至少现在中原汉语在首都洛阳也渐渐流行,今日的天气非常不错,正是暮春时节,阳光灿烂,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客商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不少西域面孔。

    刘备陈暮带上典韦许褚今日微服私访上街,周围除了两大保镖以外,还有数十名羊装路人的护卫随行,全方面保护他们的安全。

    典韦和许褚有意无意地挡在二人前面,两人在人群当中穿梭,就看到行人如云,商贩如雨,好不热闹。

    “胡饼,刚烤出来的胡饼,趁热吃呀。”

    “马上就寒食节了,买些冷食吧客人,咱们店里的冷食乃是一绝,都是腌制的,味道非常鲜美,里面有青州出产的甘露醇,保证好吃。”

    “西域产的胡桃干、葡萄干,还有咱们大汉的柿子干、杏仁干,都是上好的寒食节冷果食,来几盒吧。”

    “好吃的馄饨唉,好吃的馄饨唉。还有蒸馒头、蒸饼、面条、月牙馄饨、烧饼。”

    街头巷尾叫卖声音不绝于耳。

    而且这还只是街上的小吃,各种各样的商店鳞次栉比,东西二市像这样的商业街不下三四十条,商品琳琅满目,小到针线,大到马匹,应有尽有。

    街面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刘备四下看看,目光停留在了不远处的一个面食摊位上,对陈暮说道:“四弟,饿了么?”

    “不是很饿。”

    陈暮答道。

    “不,你饿了。”

    刘备拉着他就往那边走。

    陈暮翻起了白眼。

    刚刚明明吃过了混沌,现在又想吃面条?

    四人来到摊位边坐下。

    小二过来笑问道:“四位客人,来点什么?”

    “上四碗面,要肉臊子的。”

    刘备说道。

    “好嘞。”

    小二见有大主顾,心中高兴,连忙去摊子上准备。

    现在吃肉可不像后世那么简单。

    由于畜牧业不发达,猪肉在汉朝是贵肉,仅次于牛肉羊肉和鸡肉,比狗肉档次稍微高一点。

    平民百姓以往一年都不一定有肉吃,也就是最近几年大量金银铜流入大汉,国家开挖运河,大笔资金流入民间,促进商业繁荣,让百姓偶尔也能吃顿肉。

    可即便如此,肉类市场也因为供不应求而价格居高不下。

    这种情况根据陈暮的估计,五年之内小改观,十年至十五年之后就能够大幅度改观。

    因为那时候京杭大运河应该早已经开通,北方草原的活牛羊就能够通过蒸汽轮船运往南方,解决肉类流通问题。

    只是那也是多年后的事情,现在肉类还是很贵。

    所以这四碗瘦肉面,价格比后世的一碗牛肉面都要贵不少,也难怪小二心中觉得这四人是大主顾。

    “四弟,这洛阳之繁华,可比当年还要兴盛呀。”

    等面的功夫,刘备感叹道:“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能生存,街上近乎没有无家可归者,国家岂不昌盛?”

    陈暮笑道:“大哥常在外巡视,不说遇见无家可归者,就算是道路上坑坑洼洼不能出行,也要派人通知洛阳市政厅那边出面解决,洛阳城自然治安最好。”

    “可惜啊,我也就只能管管洛阳城,若天下的官员都这样,哪还像上次那样见到成群结队的乞丐找富人要钱?”

    刘备感叹了一句。

    陈暮说道:“此事也简单,加入到各县令、郡太守、州牧的日程规划里就行,这属于政治任务,要让他们多多去地方、城里、乡里调研,作为一地主政者,岂能不解决问题?”

    刘备摇摇头:“这些懒汉也是,之前天下大乱,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如今有吃有穿,国家兴旺,怎么反倒出了些懒汉整日游手好闲呢?”

    “就是。”

    许褚附和了一句:“上次咱们在城里巡视,看到那些乞丐还以为哪里遭了灾,熟料一查底细,都是些不思劳作的刁民无赖,看城中繁华过来讨钱,怎么还有这种人?”

    陈暮说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嘛。国家现在有钱,给大量百姓提供就业岗位,可总有人懒惰吃不了这份苦,倒也正常。”

    现在大汉的生产力是飞跃式的进步,农业生产上其实已经趋于饱和,粮食价格几乎每天都在跌。

    原来一家三口可能要耕种三十亩地才能养活,但随着双季稻、玉米、红薯、土豆出现,整个大汉目前的土地养活一亿人都绰绰有余。

    甚至这还只是生产力提升的一个开始。

    如果能够达到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养活四五亿人也没有任何问题。

    而现在的大汉人口呢?

    即便是战后婴儿潮,国家鼓励生育,总人口也就四千万出头。

    而根据汉朝官方记载,和帝时期总人口约五千万,如果算上隐瞒的人口,可能在六千万以内。

    与之相比,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到大汉巅峰人口期。

    所以在生产力已经达到飞跃的情况下,养活目前这四千万多万人口,根本不是问题。

    结果当粮食产量增多,大量就业岗位出现,民间开始富裕的时候。

    乞丐反而多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件咄咄怪事。

    但有手有脚,每天游手好闲的人数不胜数,历朝历代皆有,不足为奇。

    只是刘备还是很痛心疾首,摇头说道:“令人痛恶至极呀。”

    陈暮想了想,笑着说道:“其实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

    “哦?”

    刘备忙道:“四弟有办法?”

    陈暮说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行,汉以孝治天下,孝就是一种道德观。若国家提倡自食其力,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夙兴夜寐为荣,在天下乡间形成这种观念,便能治不少惰民。”

    “嗯。”

    刘备连连点头:“确实如此,此话可作为标语。”

    陈暮又道:“那就干脆多做几条,比如以孝顺父母为荣,以忤逆不肖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之类,要为百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从小培育。”

    “还有礼仪。”

    刘备是儒家弟子,对礼仪看得很重,认真道:“礼不可废。”

    “这是自然。”

    陈暮点点头,说道:“那就完善礼仪,制定新《礼》,不过繁文缛节就要取缔。”

    “回去再说吧。”

    刘备注意到小二已经端了汤面过来,便示意不说话了。

    “客人,面条来咯。”

    小二笑呵呵地端着四碗面过来。

    作为吃货大国,面食文化流传数千载,包括面条、混沌、馒头其实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

    馒头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发明,实际上战国就已经出现,包括饺子,差不多也是战国就有,只是现在的名字叫月牙混沌。

    几个人一路走来一路吃,一是看看洛阳新面貌,二来也是品尝美食。

    正吃着呢。

    前方街头忽然一片嘈杂,乱哄哄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小二嘴里都囔了一句:“又打起来了。”

    “嗯?”

    刘备听到了,放下手中的快子,擦了擦嘴,对小二说道:“店家,过来。”

    “客人,怎么了?”

    小二低头哈腰走来。

    刘备注意到街角的门下曹兵丁已经向着事发地冲过去,便问道:“那边怎么回事?”

    “害。”

    小二说道:“这两年不是咱大汉兴盛起来了吗?很多西域商人就来洛阳做生意,安息人、贵霜人、花剌子模人、康居人、大宛人、呼罗珊人还有乌孙、龟兹、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反正是那些西域人互相有仇,见面就掐,三天两头打,都习惯了。”

    刘备皱眉道:“官府不管吗?”

    “管啊。”

    小二说道:“丞相下令了,一切来我大汉做生意的外商都必须遵守大汉法律,如有犯法者,皆按汉律处置,且逐出大汉用不准入境,可不准入境要重罪,他们没闹出人命,打架斗殴判不了多少,十天半个月就出来了,出来了又打,反正咱也就当个热闹看。”

    刘备看了眼陈暮,陈暮倒是问心无愧。

    以前的法律弹性很大,审判往往看县令或者当权者的心情。

    当权者心情不好,偷几十文钱,打个架都能判死刑。

    现在明确法律之后,审判都必须依律执行,且有法院和检察院还有吏治院三方监督,作为执法者的尉院也很难徇私枉法。

    陈暮想了想说道:“怎么不见你说鄯善人?”

    小二乐道:“鄯善人离咱们大汉最近,凉州就有边军驻扎,他们仗着有咱们大汉撑腰,没人敢欺负他们,所以也经常把别的西域人打架当乐子看。”

    陈暮若有所思道:“原来如此。”

    等小二走后,刘备问道:“四弟,你怎么看?”

    “西域那边应该出问题了。”

    陈暮说道。

    刘备问道:“什么问题?”

    陈暮道:“商人求财,若是路上遇到,偶尔当次劫道的并不少见。但到了咱们的洛阳城里,还敢如此,说明他们国家之间可能已经处于战火当中,因此商人之间也开始互相仇视。”

    “哦?”

    刘备想了想说道:“西域离我们万里之遥,似乎也不关我们的事情。”

    陈暮摇头道:“西域黄沙遍地,生存艰难,但那是陆路沟通西方大陆的重要桥梁,我们的丝绸、瓷器和茶叶都要贩卖到大秦去。西域各国也往往依靠此作为中间桥梁而生存,未来我是想把西域纳入囊中,窥视西海,这可关我们的事情呀。”

    “你是把西域纳入囊中?”

    刘备惊讶道:“以往大汉也仅仅只是派少量人驻扎,统一他们建立西域长史府而已,若是纳入治下,这可是万里之遥。”

    陈暮笑道:“我也说的是将来嘛,这是百年大计,等我死后都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不过在此之前,西域一定要稳定,一者关乎东西两大帝国的商贸,二来那里是大汉棉花最重要的产地,不可落入外人手中。”

    “那按照四弟的意思是?”

    刘备问。

    陈暮想了想道:“先派人去西域打探一下情况吧,确实离得太远,恐怕一来一回消息得一两年,真是个麻烦事。”

    “嗯。”

    刘备点点头:“那就按四弟的意思办。”

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风云

    陈暮回去之后,就让鸿胪寺的人找了鄯善国在洛阳的官方使者前来问话。

    现在的大汉确实不如汉明帝汉和帝时期在西域的威望。

    那时天降勐男班超出使西域,先震慑鄯善,然后拳打于阗,脚踢龟兹,大大小小五十余个国家,皆被他一人平定。

    甚至被称为汉朝时代四大帝国之一的贵霜帝国曾经进攻西域,也被班超带西域诸国联军击退。

    可惜的是在班超之后,东汉陷入了很长时间的羌乱,无暇西顾,丝绸之路断绝,导致中央政府对西域失去控制,最终西域长史府名存实亡。

    这段时间西域内部也出现混乱,各国互相攻伐,如精绝、且末、戍庐、拘弥、尉头、狐胡等国,就差不多在这个时间消亡。

    等到刘备重新建立起新大汉的时候,如今西域三十六国,只剩下十余个国家,随着大汉兴起,再次取得联系。

    只不过新的大汉属于百废待兴阶段,刘备目前的想法是以建设国家为主。

    西域离洛阳实在太远,除了鄯善国,就在玉门关外的罗布泊一带以外,其余国家他并没有收复回来的意思。

    对于如今大汉的子民来说,西域只能算是一个茶余饭后随口聊起的一个冷门话题。

    人们只知道那里是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离长安相聚万里,走路可能要两三年的时间,在前汉和一百多年前,大汉统治过那里。

    剩余的,就再也不是汉人所关心的问题。

    但陈暮必须要关心。

    因为他的棉花种植王国,现在就在鄯善国。

    正所谓不破楼兰终不还。

    鄯善国就是以前的楼兰国,后来被西汉所灭,改名为鄯善。

    到了东汉时期,鄯善国又是第一个被班超殴打的国家,而且离西凉甘肃非常近。

    出了玉门关大概七八十公里就到了鄯善国。

    因此它受汉朝的影响非常大。

    后世有句话叫“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

    现在的鄯善国也一样。

    作为公元1-3世纪的世界霸主之一,东汉拳打西域,脚踢北疆,吊锤南蛮,辐射东海,在整个亚洲天下无敌。

    西域三十六国屡受其害,鄯善国又首当其冲。

    因此当年陈暮派苏双张世平的商队前往鄯善国,又派遣了一支数百人的军队护送之后。

    鄯善国国王考虑到自己祖先在大汉面前遭受到的无数次压迫,为避免重蹈覆辙,最终含泪投降,表示愿意接受大汉的重新统治。

    不过没过多久,他就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

    因为陈暮派人从身毒进口棉花种子之后,棉花产业就在鄯善国生根发芽,为鄯善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和经济发展。

    青州百姓能有棉被盖,有棉衣穿,刘备的大军能够不惧怕在冬季作战,那都是丝绸之路上不计成本的一队队骆驼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拉回来的。

    所以如今的鄯善国棉花产业不仅对于鄯善国人来说很重要,对于大汉这个庞大的帝国来说,同样重要。

    对于一名庞大帝国的丞相来说。

    坐在了帝国决策者的这个位置,什么名声、财富、欲望都已经不看重了。

    威震西域?

    那是费力不讨好。

    但国家的利益必须放在首位。

    在这个困难时期,棉花就是战略物资。

    如果因为西域那边的战乱而导致棉花产业出现问题,影响的就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所以陈暮必须了解那边的情况。

    很快。

    在鸿胪寺的人召唤下,鄯善国使者听说丞相召见,忙不迭坐马车进宫来到了云台殿。

    听闻使者到来,陈暮抬起头看了眼。

    那是个大概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不管模样还是穿着跟汉人相差都不大,就是皮肤稍微黑了点,头上戴了顶尖顶高硬帽,看起来文质彬彬,像是读过书,令人产生好感。

    “你就是鄯善国使者?”

    陈暮问道。

    那人忙不迭拱手,用汉语答道:“小使是鄯善国王子,名叫“罗”,汉名叫罗善。”

    “罗?”

    陈暮略微疑惑,怎么是个单字?

    身边有鸿胪寺的官吏在旁边解释道:“丞相,西域很多国家的百姓都有名无姓,根据班定远留下的书籍记载,光武年间的鄯善国王名叫安,后来接待班定远的国王叫广,这一任国王叫胡。”

    “倒是有趣。”

    陈暮上下打量了这名叫“罗”的年轻人,说道:“坐下吧,听闻西域有白色人黑色人还有红发人,可看你的模样,似是跟中原人无异呀。”

    罗善连忙道:“回丞相,鄯善国离凉州最近,国中鄯善人、羌人、汉人、贵霜人、安息人甚至匈奴人混居,所以多有汉人,实际上我们鄯善国一脉,都是汉人模样,可能是先祖同一脉。”

    “哦。”

    陈暮对汉朝西域的历史了解不多,他确实喜欢看史书,但在《汉书》以及《后汉书》当中,西域的记载都比较少。

    而且他穿越到汉朝已经二十五年,太过久远,记性再好也不可能还保留着,所以不知道也正常。

    不过史书里记载的东西,又怎么能比得上罗善这个本地人知道得清楚?

    因此陈暮也是询问罗善此时西域各国的情况。

    罗善不敢怠慢,一一作答。

    原来在班超之后,西域各国就陷入了一段时间的内乱,没有了班超镇压,各大国就开始吞并小国。

    比如鄯善国就吞并了若羌、小宛、精绝、且末等。

    龟玆吞并了姑墨、温宿、尉头等。

    西汉时期还有三四十多个国家,到了东汉之后,就只剩下不到二十个,要么迁居,要么被消灭,要么被兼并。

    另外,这里说的大国是单指在西域这一片,因为西域的一个大国在大汉连一个人口比较多的县都比不上,小国更是跟乡亭村庄差不多。

    像当时的精绝国,只有几千人,而龟兹国有近十万人。

    目前西域范畴内比较强大的就是乌孙、龟兹、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鄯善七国,人口都超过了十万,被称为西域七强。

    较弱一些的有于阗、疏勒、莎车、车师五部等,人口在七八万到一两万之间。

    至于其余小国,人口基本都在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左右。

    可以说整个西域总人口也不过百万。

    原本在大汉对西域失去控制之后,更西方的贵霜帝国将爪子伸向西域,控制了西域西方的几个国家。

    但最近几十年贵霜帝国也渐渐衰败,掌控力下降了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贵霜帝国亦是当时四大帝国之一,如果按照巅峰强盛的话,在四大帝国当中排名老四,被安息帝国稳压。

    至于大汉和罗马帝国,属于伯仲之间。

    而贵霜帝国的版图大概是在后世印度北方旁遮普邦到塔吉克斯坦一带。

    并且它还控制了位于后世阿富汗东面的呼罗珊,位于后世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一带的花剌子模,以及后世新疆和田、喀什一带的康居、大宛、于阗等国。

    呼罗珊原来是安息帝国的领土,但当时安息帝国被罗马帝国摁在地上摩擦,同时内部也叛乱不断,无力再控制帝国东方的呼罗珊地区。

    西域也是同理,班超之后,汉朝也是内乱不断,无力控制西域。

    因此在公元2世纪,也就是公元100-200年间,贵霜帝国趁虚而入,占据了这些地方,让帝国短暂处于鼎盛时期,人口接近一千四百万,相当于大汉巅峰期的四分之一。

    但到了公元2世纪中后期,贵霜帝国的国力算是已经从鼎盛时期开始下滑,出现了衰败的迹象。

    到2世纪末,差不多是在公元183年到199年,贵霜王胡毗色加二世在位期间,对中亚的控制减弱,康居、大宛摆脱羁縻,呼罗珊、花剌子模也脱离贵霜统治,势力范围已经缩减不少。

    而在胡毗色加二世死后,继任者韦苏提婆二世成为了贵霜王。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贵霜王文武兼通,励精图治,让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也算是给了贵霜帝国最后的兴盛。

    甚至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韦苏提婆二世还于公元229年向曹魏遣使奉献,被曹睿封为亲魏大月氏王。

    然而此时历史似乎因为蝴蝶效应而出现了偏差,如今韦苏提婆二世继位之后,国力提升,前些年他开始进攻西域,重新夺回了康居、大宛、于阗等国的控制权,并且远征西域以东。

    现在的西域之乱,很大程度上都因为这位贵霜皇帝。

    得知是贵霜王在作乱,陈暮不是很理解。

    要知道贵霜帝国看上去离西域很近,但实际上中间隔着喜马拉雅、昆仑山以及帕米尔高原,而且全是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道路也非常难走。

    贵霜帝国的势力范畴到西域的西面康居、大宛、于阗、莎车等国就已经是极限,根本不可能摸到西域以东来。

    因为那样要横穿整个塔里木盆地。

    从贵霜帝国进攻西域,可远比汉朝进攻西域要艰难得多,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

    很快罗善给出了答桉。

    棉花!

    原来历史上韦苏提婆二世从未对西域有过什么想法。

    原因有两条。

    一是道路难走,离着近,可山川和高原如拦路虎一样挡在了贵霜帝国面前。

    二是大汉不好惹。

    韦苏提婆二世的高祖父就曾经进攻过西域,派了七万人去,结果被班超揍了个半死,几乎全军覆没。

    所以即便是汉朝衰落,无力再控制西域之后,贵霜帝国也仅仅只是跟汉朝一样,名义上塔里木盆地以西的康居、大宛、于阗等国,并没有实质控制这些区域。

    但最近这些年,贵霜王听说西域棉花产业蒸蒸日上,成队成队的骆驼开赴大汉,换回无数丝绸、茶叶、瓷器以及汉朝的金银铜钱币。

    然后西域商人再把这些东西转手卖到他们贵霜、安息甚至罗马帝国去,各国赚得盆满钵满。

    恰好这棉花产地就在贵霜帝国的范畴,韦苏提婆二世也算是一个雄主,很快敏锐地感觉到了棉花贸易的重要性。

    他们作为棉花产地,完全可以垄断卖往大汉的棉花,攫取巨额利益。

    而此时安息帝国衰弱,大汉这些年也是内乱不止。

    按照韦苏提婆二世的想法,如果能够掌控西域,那么棉花、丝绸、茶叶、瓷器的贸易,将来就是他说了算,帝国的繁荣将再上一层楼。

    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韦苏提婆二世悍然出兵西域,先攻占了于阗、疏勒、莎车等国,然后又往东继续进军。

    这些地方在后世就是我国新疆的喀什、和田一带,属于西域以西,离汉朝本土十分遥远。

    而贵霜帝国出兵西域已经是远征,再进攻西域以东,长途跋涉,后勤补给困难,本身帝国国力也就这样,所以征程非常拉垮,打了好几年也才打到扜弥国一带。

    后来西域诸国联合在一起,与贵霜帝国持续争斗。

    他们也曾经向大汉求援过,可惜的是当时大汉还未统一,无暇顾及西域,无视了求援信。

    不过好在相比于大汉的强大国力,贵霜帝国就是个弟中弟,根本打不过来,一直在塔里木盆地的疆南地区与西域诸国纠缠。

    只是拉垮归拉垮,可对于大宛、于阗、康居、疏勒、莎车等国来说,贵霜帝国依旧是一个难以抗衡的庞然大物。

    西域各国本来就是墙头草,贵霜帝国出兵之后,这些国家很快就被贵霜帝国控制。

    国家的兵力被统合成联军,做了西域带路党,带着贵霜帝国的军队开始进攻塔里木盆地以东的疆东地区。

    因此其余诸国深恨这些国家引狼入室。

    洛阳城内的西域商人内乱,其实就是被贵霜帝国占据的那些国家的商人以及未被占据的那些国家的商人之间的内乱。

    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陈暮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但问题应该不大,因为贵霜帝国不可能派太多的兵力来进攻西域。

    只是没想到罗善说完之后,又认真拱手一礼,然后向陈暮跪拜道:“丞相,那大月氏虽然还未进攻到鄯善,但我们得知他们现在正积蓄力量,往西域运送粮草,如果等他们准备齐全,我们恐怕很难抵挡。”

    “哦?”

    陈暮诧异道:“当年大月氏派七万人征西域,班定远仅仅统率西域诸国就轻松让大月氏全军覆没,难道如今西域无法阻挡大月氏的进攻吗?”

    罗善苦笑道:“丞相有所不知,这次大月氏出兵远不止七万。”

    “不止七万?”

    陈暮有些惊讶,问道:“来了多少人马?”

    “我父王上次给我来信说,起码有二十万众,西域诸国皆不能当。”

    罗善答道。

    “二十万众?”

    陈暮沉吟片刻,目光在罗善身上梭巡,思考他话语当中的真实性。

    想了片刻,最终鉴定为假。

    要不是他穿越而来,对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稍微有所了解,或许还真就信了。

    帕米尔高原在汉朝名叫葱岭,它的情况有多恶劣?

    青藏高原的海拔是3000-4000米,含氧量很低,气候条件很差,在汉朝只有少数羌人居住在海拔约2000-3000米的青海省一带。

    此时的青藏高原人烟稀少得可怜,一直要到唐朝才会出现大量部落,最终形成一个名叫吐蕃的国家。

    而帕米尔高原的海拔比青藏高原还高,达到了5000-6000米,气候条件那不是一般的恶劣,可以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人烟,昼夜温差十分恐怖。

    夏季平均气温白天是十几度,晚上则是零下十几度。

    冬季的时候白天平均温度在零下十几度,晚上就能降到零下二三十度,甚至最低能到零下五十多度。

    所以从贵霜帝国进攻西域,看上去仅仅隔帕米尔高原,中间只有几百公里路程。

    但实际上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必须从贵霜帝国北方的大宛、乌孙、康居等地绕过来,才能够进入西域。

    具体行程相当于从后世印度北方旁遮普邦到塔吉克斯坦,再到吉尔吉斯坦,最后到新疆喀什地区,全程一两千多公里。

    如此漫长的补给线,要说派个十万人以内过来还能信,因为从西域就可以原地补充一定的粮食。

    但派二十多万人过来,整个西域的总兵力估计也就这个数,根本养不起。

    因此陈暮认为罗善话里肯定掺假了,想骗大汉出兵相助。

    不过陈暮并没有拆穿他。

    思索片刻后对他说道:“大汉离西域万里之遥,大月氏去西域也没那么容易,短时间内应当无碍,你先退下吧。从今年开始,我就会命西凉守军准备,明年进驻西域防守作战。”

    罗善大喜道:“多谢丞相。”

    等他离去之后。

    陈暮才对身边的人说道:“让军情司伪装成商旅,在西域建立据点,我要现在整个西域的情报。”

    “唯。”

    身边的人去传达命令。

    陈暮深邃的目光看向西方,贵霜帝国在大汉面前也不过是条大一点的蝼蚁,无足轻重。

    重要的是棉花产地不能丢,且或许这也是一个再次控制西域的机会。

第一百一十章 邗沟通航

    章武八年的修渠工作进展依旧顺利,邗沟的疏通最早完成,整个工程用了三年时间。

    主要也是因为大部分河渠都是在原有河道进行扩建和疏浚,不需要重新开挖一条新河道,所以广陵的工作完成得最快。

    到了十一月份,朝廷得知邗沟的开挖工作结束,已经到了验收阶段之后,派了新任太仆国渊前来查看情况。

    原来的太仆韦端今年年初于家中病逝了,国渊也是跟着刘备多年官吏,资历深厚,因此升任九卿。

    此次验收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一直到章武九年年初国渊才全部勘察结束,上报朝廷无误。

    一月初十,正是仲春时节,当北方的凉州、幽州、并州、原州、辽州等地还在下着鹅毛大雪的时候,淮南淮北已经是春暖花开。

    广陵县城东的东陵亭,艳阳高照,南面不远处是波涛滚滚的长江,江水荡漾,邗沟水从北往南流淌,缓缓注入江中。

    沟渠两岸人山人海,一艘巨大的轮船缓缓从长江出海口驶入,在无数人的目光注视下,抵达了东陵亭港口。

    东陵亭其实就位于长江出海口,位于后世扬州市东南方约二十公里处,它的南面是长江,东面是邗沟,在历史上主要用于防范海盗。

    但如今的强盗在青州海军面前,几乎是不值一提。

    特别是在青州已经发明了大炮之后,不管是各个港口还是海船上,安置几门大炮,再凶悍的海盗也只能望风而降。

    所以现在东陵亭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不过却又有了新作用。

    那就是成为扬州江南渠与淮州邗沟之间的起始点,将来淮州收商税、过路费,都是在这里。

    而今日就是邗沟正式开通的日子。

    虽然目前河段只有江东丹徒县到徐州淮阳县,但这本身就标志着大运河的一个.asxs.。

    因此整个淮州州府官吏,甚至连徐州州牧都来参加通航仪式。

    用于试航的船只,便是青州造船厂最新制造出来的蒸汽轮船——临淄号。

    自从有了橡胶之后,蒸汽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需要小心翼翼对待,生怕试运行的时候由于密封不够而导致事故以及破损发生。

    如今密封材料跟进,不管是批量生产还是继续改进都能够持续不断,再也不用担忧功率过大而出现的泄露问题。

    得益于马钧浸淫蒸汽机已经二十多年,他研制出来的蒸汽机功率和整体设计都已经接近极限,不比瓦特制造出来的双缸蒸汽机要差。

    在结构上马钧的蒸汽机也是双缸,甚至在内部零件和设计上更加精妙,同等功率的情况下,体型也小了不少。

    临淄号就是第一艘被装上了蒸汽机的船只。

    它的体型并不是特别大,长约十二丈,也就是28米,宽约三丈,约7米,只是船中央不再是竖起的船帆,而是高高的烟囱,属于标准的木质蒸汽船。

    虽然它并不是那种超大号的船只,甚至还比不上如今青州的木制远洋帆船。但“临淄号”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意义。

    在两岸无数百姓们的注视下,临淄号缓缓驶入了东陵亭港口。它隶属于青州船舶公司,属于国有企业船只。

    目前国有企业当中最大的集团就是苏双和张世平的公司,大前年苏双病逝了,在除了爵位之外,还给予了谥号,并为他举行了非常盛大的葬礼,以表彰这些年来苏双为大汉做出的贡献。

    严格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目前还是属于官府机构,像到了苏双张世平这个级别,已经是官居二品,位比九卿。在他们掌控的企业当中,拥有无可比拟的权势。

    原来二人的企业是合在一起的,但这些年来已经逐渐剥离。比如粮食、食盐、马匹、棉花、船舶制造、钢铁制造等等,都独立出来新厂。

    这些企业本来就是陈暮成立,只是交给他们去管。可以说多年下来,朝廷的屡次扶持,已经对得起他们早年的资助。

    现在青州船舶公司和制造厂已经挂在了青州州府名下,管理者是苏双的长子苏济,他同时还兼任青州食盐公司司长,算是苏双留下来的财产最大继承者,目前官居正三品,此次试航就是他亲自前来。

    蒸汽轮船停在了港口之后,已经四十岁的苏济走下船,脸上同时兼具着商人的精明和官员的威严,到了徐州淮州扬州诸多大小官员面前,拱手一礼道:“济见过诸位同僚。”

    “苏司长有礼。”

    太仆国渊走过来代表诸多官员回了一礼说道:“陛下和丞相对于此次试航非常重视,特命我前来主持仪式,一切就拜托苏司长了。”

    “太仆放心。”

    苏济点点头,认真说道:“青州也已经接到了丞相的指令,这次我必不会让朝廷失望,让陛下失望,让丞相失望。”

    “嗯。”

    国渊扭过头对淮州牧邴原说道:“仪式开始吧。”

    “唯。”

    邴原拱手一礼,宣布仪式开始。

    通航仪式除了试航以外,还有祭祀活动,江东百姓祭祀江水由来已久,古人笃信五岳四渎皆有神灵。

    虽说是封建迷信,但这种东西有利也有弊,就看你怎么去解释。

    陈暮废除了一切人祭,并且昭告天下,说神灵乃是自然之神,不会要人性命,一切要人命祭祀的神皆不是正神而是邪神,信奉邪神者是犯罪行为。

    长江作为四渎之一,其中黄河的水神公认是河伯,也就是“望洋兴叹”里的主人公,而长江水神则有好几位。

    如四川上游一带信奉的水神叫“奇相”。

    中游两湖地区信奉的比较杂,有信奉屈原的,有信奉湘君的,还有信奉巫山神女的。

    下游江东地区则有两位江神比较着名,一是伍子胥,二是天吴。

    不过伍子胥主要是钱塘江一带的水神,长江下游主要供奉天吴,因此这次祭祀活动,主要是针对天吴神的祭祀。

    在废除了人祭之后,祭品主要以三牲五谷六畜为主,整个祭祀过程持续了约一个时辰。

    直到国渊读完了祭文,所有高级官员讲完话,通航仪式这才开始。

    邗沟此次开挖工作比之前吴王夫差修建时的还要盛大,之前平均宽度为20米,如今已经增长到30米,整体宽度为18米-113米之间。

    在两岸无数官员百姓的注视当中,位于江面上方的船闸被绞盘拉动,向两侧如两扇巨大的铁门一样打开。

    下方的江水本来就是连在一起的,倒不会出现泄洪的情况。

    蒸汽轮船此时立即开始在船内锅炉燃煤,轰隆隆的蒸汽动力催动船只两侧的桨轮,桨轮在水中翻滚,催动着船只前进。

    很快这船就缓缓驶入了邗沟当中,虽然是逆水行舟,速度却非常快,眨眼间就消失在了众人视野里。

    等到蒸汽船过了东陵亭,左右两岸顿时惊起阵阵欢呼声,国渊等高级官员带头鼓掌,这是陈暮制定的新式《礼仪》当中的一种,一时间掌声如鸣,百姓欢呼雀跃。

    苏济笑着对太仆国渊、扬州牧崔琰、淮州牧邴原、徐州牧毛玠等高级官员说道:“这艘蒸汽船是马师以及青州造船厂多年钻营研究而成,速度奇快,能达到一个时辰跑七八十余里,预计两个时辰就能到高邮。”

    “一个时辰七八十余里?”

    众人顿时脸色动容起来,国渊忍不住说道:“那岂不是说等将来通济渠和永济渠开通之后,去洛阳或者幽州,都只要三四日的功夫?”

    “去洛阳两日,去幽州三日吧。”

    苏济答道:“此船可以十二个时辰不间断跑,按照前年元卓教授发布的新时历,它的平均时速能达到38里。”

    元卓教授就是东汉末年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历法家刘洪,被人称为算圣。

    陈暮与刘洪研究历法,改变时历,汉朝时期的一刻钟是14.444分钟,一个小时大概有1分多钟的误差,一天的误差时间能有20多分钟,只是被平摊了出去,常人感觉不到而已。

    但精准算出十二时辰之后,现在把一息改为一秒,六十秒为一分钟,十五分钟为一刻,四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精确了时间。

    马钧又利用钟摆制造了机械钟,利用发条研究手表,这样时间的具体概念,就正式在大汉开始流行。

    不过里数还是维持着汉里,换算下来的话,蒸汽船的平均时速就是每小时15公里。

    这个速度远远高于后世历史上第一台蒸汽机轮船的速度,因为那艘轮船只用了一台蒸汽机,而临淄号用了两台,通过活塞运动将蒸汽动力一同推动船身杠杆,加速了两侧桨轮的运转速度。

    作为东汉末年最顶级的机械和发明制造大师,马钧的蒸汽机构造设计已经是巧夺天工,蒸汽机的体型也比瓦特蒸汽机体型小了很多,因此才能够放下两台蒸汽机和两台锅炉。

    当然。

    临淄号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证明蒸汽轮船的动力和此次试航,将来的大多数内运蒸汽船应该用不了两台,速度肯定不会那么快,维持在平均每小时8-10公里就差不多。

    至于远洋的蒸汽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青州目前正在讨论研制巨型铁轮船,到时候是制作更大的蒸汽机还是制作功率更高的多台蒸汽机,现在才刚刚进入讨论会。

    虽说远洋蒸汽船还处于研发阶段,但远洋船只速度必然要比内陆航行船只速度要快。

    如后世远洋蒸汽轮船的时速一般都在每小时27公里以上,着名的泰坦尼克号就是一艘蒸汽轮船,它比临淄号大了很多倍,时速能达到每小时42公里,船只大小、蒸汽机的体型、功率以及数量都远超临淄号。

    所以内陆船只和远洋船只的区别很大,不能用来做比较。至少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时速8-10公里的内陆船运,满足目前的经济需求发展,那是绰绰有余。

    在场诸多大臣们等了约一个小时,在呜呜的汽笛声中,临淄号缓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然后飞速靠近,再次停在了东陵亭。

    现场又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通航仪式结束,不提场中诸多大臣们在仪式结束后又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单说五六日之后,消息快马传到了洛阳。

    刘备陈暮以及内阁三公九卿诸多高级官员们顿时欢欣鼓舞,场面一片热闹。

    天子龙颜大悦,让内阁拟定赏赐,并且大宴群臣。

    内阁跟吏院和少府商议之后,确定此次邗沟挖渠工作的最大功臣广陵太守陈登,广陵县令杨修擢升两级,其余沿线大小官吏皆有赏赐。

    一时间,整个大汉所有修渠的官员们都沸腾起来。

    因为现在实行九品制度之后,官员们的升迁已经不再是原来那样,靠花钱以及皇帝的一句话就能随意升迁或者降职。

    唯政绩论之后,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随便处置一名官员,而是要看他是否犯错,是否是无能庸吏。

    太尉所辖监察院、司徒所辖吏院以及司空所辖民院每过三年都会检察官员是否有违纪、政绩是否出彩以及民间风评,自身道德水准。

    监察院监督全国百官,相当于纪律委,吏院掌管官员升迁,相当于组织部,民院则是大汉独有,因为大汉崇尚德治,所以如果官员在民间的声望不好,也会影响到升迁。

    如此一来,想要擢升就不止是靠熬资历。必须要在地方做出成绩,比如推动教育发展、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等等,即便是升迁,也往往只能升一级。

    寻常一名官员,能在六十岁退休致仕之前升到正五品或者正四品的正厅级就不错了。

    要想跨越到从三品和从二品之间的省部,甚至到正二品的九卿部,没有超群的政绩以及强悍的背景,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陈登年纪轻轻,今年不过四十五岁,就已经升任到了兖州长史,由原来从四品升到了从三品,越级提拔,令徐州、扬州等地负责修渠的无数官员眼红。

    其实如果陈登是从从五品升到从四品,甚至连升三级到正四品,诸多官员们倒不会如此失态。

    主要是因为之前说过,官员升迁有好几道坎。

    一是从公务员升到科级,也就是自无品升到从九品至正八品。

    二是从科级升到县处级,自正八品升到从七品与正六品之间。

    三是从县处级升到市厅级,自正六品升到从五品与正四品之间。

    四是从市厅级升到高官,自正四品升至从三品与从二品之间。

    最后自然是从高官升到公卿国级,正二品到正一品。

    公卿国级天下官员不敢想,而前面几道坎,不管哪一道坎都需要不菲的政绩。

    一直到市厅级升高官时,需要的政绩和关系背景不可想象。

    所以一般官员的顶峰,也就是在县处级到市厅级之间,从七品到正四品的样子。

    而现在陈登轻松就越过了官员们最后的那一道坎,在这个年纪到达了这个层次,未来公卿国级可期,怎么能不让周围州府官员嫉妒。

    不过嫉妒归嫉妒,但人家确实做好了政绩。

    不仅修建了邗沟,还把广陵郡治理得井井有条,一郡的粮食产量跃居全国前五,经济和农业发展迅速,免费教育也在大力推广。

    因此也没什么好说的。

    周围那些州府官员也只能一个个继续埋头苦干,把徐州和扬州境内的运河渠道尽快修好,再把自身政绩做足,总能像陈登那样升迁上去。

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禅

    章武九年一月初十邗沟通航,二月份广陵大小官吏皆得到奖赏,这个消息振奋了大汉各地官吏,修渠工作如火如荼。

    而到了五月份,又有个好消息传来,东部鲜卑归降,西部鲜卑逃到漠北燕然山。

    张辽继续进攻,深入瀚海沙漠两千里,大败西部鲜卑于涿邪山,又北上进攻龙城,将西部鲜卑赶至金微山一带,班师回朝的路上效彷窦宪,于燕然山刻石记功。

    现在整个大漠,也就是后世蒙古和内蒙古地区,分为漠南漠北。

    漠南就是内蒙古一带,原来被鲜卑人占据,檀石槐就是在整个漠南建立起了强大的鲜卑帝国,还曾经屡次打败过大汉。而在檀石槐之后,鲜卑分裂为西中东三部。

    西部鲜卑主要盘踞在并州西北,大概位置是在后世的内蒙古乌海市、阿拉善盟,宁夏银川市以及甘肃武威市、金昌市一带。

    后世这些地方沙漠化比较严重,但汉朝时期这里不仅是一片广袤的草原,还有大量湖泊,如着名的居延泽、都野泽以及冥泽,因此是一块非常适合草原民族居住的地方。

    中部鲜卑则是盘踞在并州以北,幽州西北地区,位置区域为后世的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

    因为离得最近,与中原王朝交战最多的就是中部鲜卑。

    东部鲜卑则居住于大鲜卑山以南,也就是大兴安岭的南面,大概位置是在后世内蒙的锡林郭勒盟以及赤峰西北方向一带。

    这就是整个漠南鲜卑三部的情况。

    那么匈奴呢?

    到东汉时期,西汉最强大的敌人匈奴基本已经寄了。

    匈奴第一次衰落是在汉武帝时期,被卫青和霍去病一路追杀至北海,差不多就是后世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

    第二次衰落是在汉宣帝汉本始三年,西汉三路击匈奴之战,此战的战果几乎是把匈奴打残,匈奴人死了十分之三,牲畜死二分之一,再加上恶劣天气,匈奴接近灭族。

    到东汉时期,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匈奴越来越衰落,不仅统治区域发生大量自然灾害,造成人畜饥疫,死亡大半。内部也发生矛盾,产生了分裂。

    公元46年,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内部正式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南匈奴单于日逐王比率领四万匈奴人南下,归降大汉。

    而北匈奴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先后遭到大汉、鲜卑、乌桓、南匈奴甚至西域的大宛、乌孙等国进攻,十分衰弱。

    最后不得不继续西遁,勉强打败乌孙,占据了乌孙国、康居国等地,差不多是后世新疆尹犁以及哈萨克斯坦一带,整个漠南都让给了鲜卑。

    因此这次张辽北上进攻鲜卑之战,漠南地区他们只有西部鲜卑一个敌人。

    因为在辽东之战当中,乌桓已经归降。

    中部鲜卑被吕布本来就打残,张辽北上之后,中部鲜卑首领步度根战败投降,泄归泥选择归附,东部鲜卑更加不敢和强大的汉朝作对。

    唯有西部鲜卑不愿意臣服,于是张辽悍然出击,打得西部鲜卑溃不成军,逃至金微山,与北匈奴一样苟延残喘。

    得知张辽大胜而归,刘备龙颜大悦,对此番出征的将士多有封赏,并昭告天下,汉武扬威。

    一个皇帝的千秋功绩,自然是文治武功。

    在文治方面,刘备派出远洋船队出海带回大量高产作物,养育大汉无数百姓,又树立法治,三权分立,监管地方官员,让官员再也难明目张胆残害百姓。

    武功方面,刘备收复残破国家,三兴大汉,又占据三韩半岛、倭奴岛,此次横扫漠南鲜卑,燕然勒石,已经到了为君之极点。

    于是在公元章武九年八月,刘备小心翼翼询问内阁,是否可以于明年泰山封禅,以表彰功绩?

    之所以小心翼翼。

    是因为刘备有些不好意思。

    泰山封禅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按照《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除了有极为彪悍的文治武功的皇帝以外,普通皇帝根本没资格去。

    到东汉的时候,拢共也就四位皇帝去过。

    一是秦始皇,二是秦二世,三是汉武帝,四是光武帝。

    秦二世胡亥这厮纯粹就是凑热闹的,很多人都没有把他封禅当一回事,不承认他的封禅功绩。

    所以真正到目前为止除开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里记载的上古十二帝以外,基本也就秦始皇、汉武帝和光武帝这公认的三大帝皇。

    而且这三位皇帝不止是在秦汉,即便是在整个历史皇帝当中也能全部排进前五,也就李世民和朱元章能和他们比一比。

    因此刘备去小心翼翼询问陈暮荀或荀攸沮授贾诩他们自己是否有资格封禅的时候,自己都觉得脸红。

    实在是怕别人说他脸皮厚,明明没有资格却硬要去泰山强行表彰自己的功绩。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陈暮荀或荀攸沮授贾诩他们听到此事之后,都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对,而是认真讨论了一下情况。

    稍微商议之后,所有人就都认为刘备的功绩已经足够前往泰山封禅,于是纷纷赞同此事,认为明年可以去封禅了。

    刘备听到内阁赞同,非常高兴,于第二日,召集所有在洛阳二品以上的大臣商讨此事。

    章武九年八月初六。

    位于宣室殿后面的小殿内,大汉丞相,两名大将军,三公九卿,内阁以及目前没有在外地驻防,留在洛阳的九虎,几乎都到齐。

    坐在最上面的自然是刘备,其次是左右两大将军关羽和张飞,再其次就是陈暮。

    下面是三公九卿和诸多内阁成员,其余九虎将各自安坐。

    等人都到齐之后,陈暮才朗声说道:“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来,是有三个议题,第一个就是一五计划即将到了尾声,各部门工作进度年底报告,需要做一场总结,先从大司农开始吧。”

    “回陛下,丞相,一五计划全面推动粮食生产。”

    大司农王邑站出来拱手说道:“按照当年丞相布置,南方农业生产地区应该在两淮、江东以及荆湖地区,如今这些地方稻米生产全部两熟,粮食产量翻倍。且玉米、土豆、红薯、花生在北方皆已经种植,各地.......”

    接下来就是一大串数据,如这些年各地粮食产量屡次上升的百分比,民间现在的粮食价格,朝廷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粮价和盐价的涨跌,还有各地灾害出现的时候,粮食供养是否充足等。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汉虽然重新归为统一,但并不代表国家风调雨顺。

    因为小冰河时期导致的天灾频繁依旧存在。

    历史上东汉的小冰河时期并不是在东汉末年才出现,而是在桓帝时期就有了明显的迹象。

    根据史书记载,从140年到200年这60年时间,东汉的全国自然灾害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00多次,光日食记载就有28次,北匈奴在这个时间段甚至因为自然灾害而差点灭族。

    因此可以说小冰河时期的持续时间非常长,一直要到西晋初年才会结束,危害达到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对于汉末人口巨幅衰减,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刘备一统大汉之后,天灾依旧不断。

    像前年汉水和长江发洪水,两湖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遭受了洪涝灾害。

    去年夏天关中大旱,冬天西凉和关中地震,今年年初关东闹蝗灾,幽州下冰雹,淮北连下三个月雨。

    这就很考验地方官员以及朝廷的调度能力。

    好在陈暮改革官制,确定了定点定位,各地在平时大量建造粮仓储备,粮食丰收年时朝廷大量收购粮食储存,一旦遇到灾荒年月立即开仓放粮应对危机。

    然后朝廷就会派遣大量的官员下去,有些负责灾民安置,有些负责瘟疫防范,有些负责统计灾民数量,还有些则暗中追查里面是否有人祸。

    整个上下机制都非常完善,专人专管,一一对应。且启动问责制度,虽然里面或许有漏洞,但在大范围上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在这样的机制加上粮食问题初步得到解决的情况下,虽然大汉每年灾害不断,可整体上没有出现什么大波动。

    王邑说完了这几年来大汉在农业上的成就。

    接着内阁云台殿大学是,兼任少府的荀攸又站出来说了一下今年大汉的财政以及医疗情况。

    因为汉朝是没有卫生部的,医疗事业也属于野蛮生长,皇宫只有太医署这一个六百石的机构,没有人对医生进行监管,也没有人对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负责。

    所以陈暮重新设立了卫生署,依旧如太医署一样挂在少府治下,“卫生”这个词出自《庄子》,可以理解为“防范未然,防卫其生。”

    卫生署的建立就是为了防止疾病和病毒传染,卫生署令为从二品,远远高于原来的大汉最高医疗长官太医令的品秩。

    少府虽然管财政,但医疗推动发展离不开钱财,因此挂在少府属下,至少在每年经费批准上受到优待。

    由于华佗闲云野鹤惯了,且他对病菌世界更感兴趣,人还在青州研究医学。

    所以如今的卫生署令是华佗的弟子吴普,他广设医院、医学院、规范医疗事业、壮大体制改革,为大汉培育医生、建立完善的医疗防疫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普只是从二品,没有资格进殿,因此由荀攸进行报告。

    荀攸就认真说了这几年来大汉财政情况以及各地拨款、医疗发展等等情况。

    目前财政状况非常好,目前发行的货币基本都是合金,在原材料上要少于以前五铢钱时候用的材料。

    而从三韩半岛以及倭奴岛大肆挖掘矿产运到青州,又补充了金银铜。

    所以如今朝廷的财政情况非常良好。

    不说银和铜。

    光库存的黄金储备就达到了一千多吨。

    是的。

    这就是目前刘备朝廷库存的黄金数量。

    西汉之后,东汉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除了战乱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汉贵族随葬的问题。

    先不谈历朝历代对西汉墓葬的盗掘挖走了多少随葬品,单说未被盗掘的坟墓当中,经过后世考古学家抢救性挖掘出土的金器就不胜枚举。

    如海昏侯墓的黄金随葬达到了500多斤。

    还有西安汉墓的金饼为219枚,有200多斤,江苏汉墓马蹄金和金饼有40多斤。

    除此之外,还有河南、江苏、安徽、大连等地,都相继出土了大量的西汉马蹄金和麟趾金,总计达到数吨之多。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西汉仅仅用于赏赐的黄金大约为250吨左右。如果算上全国各地的诸侯贵族手中的储备,整个西汉的黄金储备在1000吨以上。

    但到了东汉之后,黄金数量急剧减少。一是丝绸之路断绝,从中亚和欧洲流入的外部黄金收入锐减。

    二是开采数量下降,东汉朝廷规定每年开采数量为400公斤,也就是0.4吨。

    因此东汉的黄金数量自然远远不上西汉。

    然而随着西方不亮东方亮,丝绸之路是断了,可陈暮占据了日本后,征召当地土着,从日本的左渡金山、石见银矿、足尾铜山、别子铜山等尚未开采的金银铜矿山挖掘,运至国内。

    自丝绸之路断绝之后,大汉再次有海量的金银铜涌入,不仅朝廷富强,还通过运河工程将钱广拨入民间,每年光运河工程流入民间的铜币就数以百亿计。

    根据少府初步预算,如果整个工程完结的话,大汉需要花费的铜币总数要达到两千多亿,需要的铜币数量太多,就用银币来流通支付。

    海量的钱币花下去自然有它的效果,大汉的京杭大运河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隋唐大运河,甚至后世宋朝以及明清都对大运河进行开拓,也不如今日陈暮规划的那么完善。

    至少历史上荆州到洛阳的航线就没有。

    生产力提升,粮食增加,财政状况良好,民间富裕,就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迅速的基石。这对于产生良性循环来说,有着巨大的帮助。

    而在医疗方面,卫生署大力催动乡村医生制度,培养大量的基层医生,坚决维护国家的防疫政策。

    别看陈暮对防疫工作很看重,但实际上东汉的瘟疫就没有消停过。

    历史上汉末大瘟疫曾经杀死了一两千万人,从汉灵帝时期五千多万人口,到三国时期不到两千万,里面至少大半都是瘟疫的功劳。

    陈暮的防疫政策仅仅只是针对他自己主导的战争,其余诸侯大战同样会引发瘟疫,然后传播开来。

    所以历史上瘟疫大流行杀死了一两千万人,如今已经算是减少了很多。

    可减少归减少,不等于被消灭。

    因此在民间依旧有瘟疫流行,只是经过治理后,原来死将近两千万人,现在死了一千万人的区别而已。

    像关中、河北、河南、司隶、南阳、徐州等地,前些年就出现大规模瘟疫,造成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再加上战乱等原因,人口大幅度锐减。

    目前全国人口统计,也不过四千万出头。

    这还是刘备灭袁绍之后,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关东地区安稳,人口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若是再持续战乱,没有人去控制瘟疫的话,就很有可能像历史上那样,瘟疫继续肆掠,天灾人祸战争迅速导致人口减少。

    好在现在各种制度和措施都比较完善,张仲景那边通过研究细菌,也找到了治疗瘟疫的办法。

    如今正在广泛治理,防止扩散,争取尽早消灭。

    王邑和荀攸分别报告了一五计划以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医疗发展的情况和进度。

    然后太尉杨彪、司徒赵温以及新任司空士孙瑞分别报告了事务。

    去年司空种拂病逝了,士孙瑞补缺,太常由原来的泰山学宫祭酒蔡邕补上,老头今年也已经七十五岁了,女儿蔡琰早就嫁人,现在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事业。

    太常原来是负责祭祀,现在又增加了教育部,负责全国教育,因此蔡邕也算是专业对口,既能主持国家祭祀,也能负责教育发展。

    三公九卿,纷纷汇报了这几年的工作进度。除了京杭大运河的进度以外,其余的整体工作,还是很令人满意。

    包括现在全国粮食已经达到了自给自足,生产力大爆发,北方幽州地区已经大量出现纺织工厂,南匈奴和投降的鲜卑、乌桓纷纷开始养殖绵羊,为幽州提供羊毛。

    南方海南岛、吕宋岛的橡胶种植产业也已经发展了数年,进入收割阶段,青州已经出现了工业革命的萌芽时期,青州钢铁厂的产能大幅度增长。

    整个产业链和国家发展都在陈暮的规划之中,只等着全国京杭大运河流通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正式进入工业革命的开始。

    而在军事方面。

    当初刘备三路进攻西蜀,西北将军赵云部被留下来短暂坐镇成都,防止地方叛乱。

    在朝廷主力离开之后,因为不满朝廷土地改革制度,巴蜀和永昌等地少数民族勾结当地世家豪强,发动叛乱,被赵云一一镇压,破灭大量南蛮。

    扬州夺回之后,豫章、会稽等地山越部落受到洪涝灾害影响,损失惨重,不得不北上进攻吴郡丹阳等地。

    当时是东南将军黄忠镇守江东,被他打败,然后派驻官员恩威并重,平息动乱。

    还有北方的鲜卑,被左将军张辽追杀两千里。

    此战吕布也有不小的功劳,被刘备赏赐,现在已经归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东北将军徐正威震辽东,在他离开之后,辽东又有高句丽、扶余等部叛乱,被驻守在三韩半岛的镇东将军孙观派人轻松剿灭。

    去年凉州因为恶劣天气影响,先是地震,然后一年时间有八个月下大雪,导致颗粒无收,牛羊成群冻死,羌人发动叛乱,想要掠夺三辅之地,被当时去换关羽驻防的右将军臧霸击破。

    可以说,除了西域那边实在是太遥远,目前整个大汉边疆的少数民族要么臣服于汉,要么被打残灭族,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对当今大汉的统治产生丝毫威胁。

    文治武功,已经到了极点!

    一直到所有的汇报工作结束之后,陈暮才朗声说道:“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都已经达到了预期,有些甚至还超出了预期,非常不错。那么接下来就的第二个话题,陛下欲泰山封禅,诸君以外,以陛下今日之功勋,是否可行?”

    朝堂内沉默了片刻。

    然后几乎所有人都站起来,拱手说道:“陛下文治武功,比肩秦皇汉武世祖,足以泰山封禅!”

第一百一十二章 远征西域

    泰山封禅的事情几乎毫无阻碍就通过了。

    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果展现在洛阳所有正二品以上级别的高官面前时,就再也没有人反对。

    不谈刘备收复统一全大汉的功绩,单说这文治武功,就已经在秦皇汉武之上。

    汉武帝虽然凶悍,武功卓着,打得强盛一时的匈奴几近灭族。

    但文治方面就差了许多,文景之治积攒了七十年的家底差点被他打空,穷兵黩武的帽子一直没有甩掉。

    而如今刘备实行一五计划,已经全面进入了粮食生产大爆发时期,国内安稳富足。

    京杭大运河开挖工作已经完成了接近一半,除四川外,全国河道航运即将正式开通,经济和农业发展也将再上几层楼。

    因此至少在文治方面,刘备已经超出了秦始皇汉武帝乃至于光武帝太多。

    武功方面虽然没有像他们那样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漠南已经是汉土,又东征三韩半岛和倭奴岛,全面恢复辽东。

    同时周边像匈奴、朝鲜、夫余、高句丽、鲜卑、西羌、靺鞨、南越、闽越、西南夷等大量少数民族皆不敢再叛乱,即便是叛乱也很快被镇压。

    满朝诸臣心里都有一杆秤,当各部门把情况和数据上报之后,刘备的功绩自然会拿来与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他们来进行对比。

    对比之后,众人发现比武功,刘备比不上秦始皇和汉武帝。

    毕竟两人当中,一个统一全国,使中华文明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分裂,千古一帝,功绩永远第一。

    一个举全国之力,击败了当时北方无比强盛的匈奴帝国,相当于两个超级帝国碰撞,最后大汉成为了胜利者,将匈奴帝国瓦解。

    刘备虽然收复全国,但他打的都是诸侯和小部落,不像汉武帝那样是与一个强盛帝国硬碰硬,自然无法比较。

    因此在武功方面,他只能和光武帝刘秀相比。

    功绩上二人相差不大,都是刘姓宗室恢复汉室,都是统一全国,夺回了老祖宗失去的江山。

    但在对外方面,刘备的战绩和策略都要比刘秀强,所以武功要超过刘秀。

    那么文治呢?

    比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强太多。

    秦始皇一统全国之后,文治惨不忍睹,没几年大秦就崩了。

    汉武帝虽然没有导致国家崩溃,可也差不多。国内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各种叛乱不断。

    要不是后来的汉昭帝和汉宣帝开创了昭宣中兴,也许西汉很有可能灭国了。

    至于光武帝,虽然文治水平没有那么差,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比起光武中兴的那三十三年,刘备仅仅用了不到七八年的时间,就让仓禀充足,国家富强,同样强了许多。

    虽然钱都是从海外掠夺来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也要归功于陈暮派人从海外找到的如占城稻、玉米红薯土豆花生等高产农作物。

    但这些本来就要算在刘备身上,因此文治方面刘备稳压刘秀一头。

    如果打分的话。

    跟前面三位皇帝比,秦始皇有一统华夏,让华夏自此不再分裂的功绩,武功100分,而文治最多30分,甚至30分都算多。

    汉武帝与强大的匈奴帝国硬碰硬,把匈奴打得分崩离析,武功99分,文治最多50分,毕竟差点也把自己搞崩。

    光武帝统一全国,但对外拒绝收回西域,拒绝攻打匈奴,武功方面只有统一全国的分数,90分,文治的话,有光武中兴,也是90分。

    而刘备呢?

    武功方面统一全国90基础分。

    对外暴揍鲜卑,脚踹乌桓,西破羌夷,南锤山越,周围少数民族莫不敢视。

    虽然也有因为周边再也没有像冒顿单于时期的匈奴,檀石槐时期的鲜卑那样强悍的少数民族帝国出现,导致大汉重新立国之后天下无敌的原因。

    但至少也不像光武帝那样采取怀柔政策,利用已经发展起来的经济实力,强硬地把周围各蛮夷吊打了一遍。

    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收复西域。

    所以在武功方面,刘备还要加几分,大概在96左右。

    如果收回西域,再把贵霜帝国打一顿,那么应该和汉武帝差不多,有个99分了。

    而要想超过秦始皇,只能是把贵霜帝国灭掉,占据中亚。

    至于达到1000分,统一全球去吧。

    文治方面不用多说。

    章武中兴。

    刘备登基的九年时间里,粮食产量翻了好几番,经济增长,国富民强。用了九年时间做到了光武帝三十三年的事情,文治水平也在96分左右。

    因此如果说光武帝刘秀是力速双A,文治武功都达到了90分以上的一流皇帝,那么刘备就是力速双A+,属于超一流皇帝水准。

    拿朱元章和李世民比的话,也许就李世民能碰一碰。

    毕竟这位也是力速双A+,文治武功能在历史皇帝中排名前三的存在。

    所以陈暮在今日会议当中,要求诸多大臣做年底报告总结,其实就是让他们掂量掂量刘备的功绩。

    当他提出刘备想要泰山封禅的时候,大家就会本能去根据之前所说的数据和情况,来与之前三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的皇帝进行对比。

    最后他们发现,要是刘备都没有资格,那就没有人有资格了。

    于是事情就这样顺利完成。

    没有人反对。

    刘备见事情非常顺利,不由十分惊讶。

    唯有陈暮和荀或荀攸贾诩沮授等老狐狸对视一眼,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田丰之前是与张辽北上平定鲜卑去了,这次张辽班师回朝,他暂时留在并州一带,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规划管理。

    他不在洛阳,那么只需要小小手段,就能够让刘备想要封禅的愿望成功,根本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等第一个议题和第二个议题结束。

    陈暮又提出第三个议题。

    “未来五年的国家发展。”

    陈暮看着众人说道:“现在大运河的进度不一,难度不一,预计在未来五年之内,要完成基本通航,未来十年之内,完成全面通航。”

    “在之前五年当中,国家已经完成了基本果腹,也就是百姓勉强可以吃饱肚子。运河调动数百万人工作,间接带动一两千万人得利,但每年冬天还是有人冻死。”

    “所以未来五年,就要解决温饱问题。既全年吃得饱,冬天穿得暖。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解决棉花和羊毛产业的大力发展。”

    “根据青州农学院研究,身毒产的棉花只适合种植在地势较高,热量充足的地区,比如西域。而海外美洲还有一种木棉,那种棉花质量不错,目前已经从海外移植回来,正在试种。”

    “但要想全面推广现在还不容易,因为国内目前的土地还是更注重粮食生产。只有等粮食再次大幅度生产之后,才能够用国内的土地来种植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

    “因此未来五年,我们很有可能要收复西域,并且要常驻西域,让那里成为大汉的棉花产地,解决百姓冬天不会冻死的问题。”

    他坐在仅次于刘备的高台之上,俯瞰着下面诸多大臣们,侃侃而谈,将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心讲述出来。

    有人说道:“丞相,西域离得实在太远,之前大汉一直不能常驻军队,就是因为粮食运输过于困难,现在也是如此,恐怕想要收复西域,没那么容易。”

    陈暮点点头道:“这一点我自然也清楚,但困难就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温饱问题将会是未来大汉要面临的核心问题,棉花和羊毛产业,也将会是大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就算是困难也要去做。”

    那人便不再说话了。

    陈暮继续道:“当然,收复西域是指国家大方向政策,内部的话,还是要以大运河修渠工作为主。然后教育、农业、医疗、治安、科技发展等问题都不能放下,我到时候会列好将来各部门要发展的方向规划,送到各部,尔等整理改进之后,交由陛下批阅。”

    “唯。”

    群臣齐齐拱手应是。

    会议又持续了一个多时辰,陈暮讲述了二五计划的整体大纲和思路,今年年底各部就要交出方桉,由皇帝和内阁批示。

    散会之后,群臣离开,刘备召陈暮关羽张飞三人去西园饮酒。

    西园亭中。

    刘备兴高采烈道:“我竟也能泰山封禅,二弟三弟四弟,你知道我现在有多高兴吗?”

    陈暮轻笑道:“大哥功勋卓着,已经不比高祖和世祖差,前往泰山封禅,理所当然之事也。”

    “是啊大哥。”

    张飞嚷嚷道:“现在这天下都没有仗打了,我整日无所事事,都快闲出鸟来。”

    关羽说道:“听闻三弟最近天天蹴鞠,虽然也是件好事,但何不多看看书?《春秋》就很不错。”

    “二哥看了一辈子《春秋》,都快倒背如流了吧,这书有那么好看吗?”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嘛。”

    “哈哈哈。”

    几个人大笑了起来,饮酒作乐,好不痛快。

    正在此时,内侍王植匆匆进来,脸色微微难看,手中拿了两份公文,拱手向刘备道:“陛下,出事了。”

    “怎么了?”

    刘备问。

    王植答道:“刚才军情司送来两份从凉州发来的公文,第一份公文写了西域剧变,那大月氏破龟兹车师等国,威逼鄯善国。”

    “嗯?”

    刘备皱眉道:“那第二封呢?”

    “还未来得及看。”

    “拿来。”

    “唯。”

    王植便弓腰双手把两份公文递过去。

    刘备取了第一份,迅速浏览了一遍,看向陈暮道:“四弟,这收复西域恐怕不好办了,那大月氏集结十二万兵马,再加上被他们打败而依附于他们的西域诸国,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余万了。”

    关羽思索道:“段煨目前驻守西凉,他手下有三万人,再征召一部分羌人,应该可以前往西域。敌人远道而来,必不能久战。”

    “段煨已经不能出征了。”

    陈暮手中拿着第二份公文,脸色比较凝重,环视一圈道:“他在上个月病死了,这是八百里加急的文书,臧霸上书让朝廷派新的将军前往西凉驻防。”

    众人脸色都微变。

    谁都没有想到事情发生的这么突然。

    段煨就这样病死,那在短时间内,西凉那边就只能靠军中的副将来指挥,是否能击败贵霜还是个未知数。

    “大哥,我去。”

    张飞瞬间来了精神,容光焕发道:“之前四弟不是说西域必须要收回来吗?我去和他们一战。”

    “这.......”

    刘备皱眉道:“西域如此遥远,三弟这一去怕是得几年不见,我怎么能忍心.......”

    陈暮同样皱眉,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

    关羽说道:“大哥,我也想去。班定远威震西域,我亦心中向往啊。”

    “四弟,你劝劝他们。”

    刘备连忙看向老四,四兄弟这几年好不容易团聚,天天在一起,眨眼间又要分开?

    陈暮摇摇头道:“其实九虎当中,派谁去都行,只是二哥和三哥若是执意前往,大哥也应当放他们去,大丈夫当马革裹尸,何况二哥和三哥已是大将,并不需要冲锋陷阵,安全肯定无忧。”

    “.......”

    刘备脸色不是很好看。

    陈暮忽然一拍脑门,笑道:“对了,瞧我这脑子。青州最近已经发明出了燧发枪,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彻底解决,火器时代就要来了,让二哥和三哥带几千火枪兵去吧,就当是去西域走走,一两年内就能回来。”

    “一两年就行?”

    刘备惊讶道:“班定远在西域可是花了三十余年时间。”

    陈暮说道:“其实打败敌人不难,难的是路途遥远,带火枪兵去,轻易可破大月氏,届时顺势把整个西域收复回来,留下西域长史即可,早去早回嘛。”

    “是啊大哥,我们击败大月氏之后,尽快回来。”

    关羽和张飞都一脸渴望。

    武夫的梦想就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一统天下之后又不打仗,整日无所事事,闲得蛋疼。

    现在终于有个机会,他们也不想错过。

    看到他们殷切的眼神,刘备无奈道:“好吧,不过我有两个要求,一是等明年年初,我泰山封禅之后你们再去,我想和你们一起去泰山。二是你们去之前,必须与我一同画一张画像。”

    陈暮笑道:“大哥是指最近青州出现的油画吧。”

    “嗯。”

    刘备点点头:“上次泰山学宫进献了些东西,我看其中有一些画不错,那油画栩栩如生,我打算将来学明帝于云台画像,咱们四人,还有九虎公与文若他们都画上。”

    “行。”

    三人都答应。

    去泰山封禅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像这种大战,前期准备要做很久。

    光运送粮草到酒泉和敦煌二郡去,就得花半年时间。

    至于画画就更不是问题。

    云台二十八将是正面例子,刘备效彷也很正常。

    所以大家都没有异议。

    见三个兄弟都同意了,刘备也没有开心的表情,只是幽幽长叹了一句:“二弟三弟,早去早回呀。”

    “大哥放心,早去早回!”

    关羽张飞认真应道。

    不知道为什么,两个兄弟还没有走,刘备却已经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

    彷佛自己在未来很长时间要失去两个兄弟一样。

    他张了张嘴,忧惧的目光看着他们出神,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沉默许久。

    最后也只能无声地唉叹。

    其实刘备不舍得他们去的原因很简单。

    不是怕关羽张飞打仗有失,而是西域到洛阳实在是太远了。

    直线距离有四五千里,算上绕路,七八千里都有。

    单说这消息传递。

    陈暮是在去年三月份,也就是章武八年三月派军情司前往西域建立据点。

    如今已经是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消息才打了个来回。

    这还是因为军情司有使用驿站的权力,发消息的时候可以换马不换人,八百里加急送回来。

    要是靠走路,那就不是几个月的事情。

    比如公元850年正月,唐宣宗大中四年,西域僧人悟真为了将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西域的消息传回长安,足足走了两年。

    唐僧玄奘去印度取经,一人西行两万多里,顺着丝绸之路跨过葱岭瓦罕走廊到印度,来回时间花了六年。

    现在关羽张飞想去那么远的地方打仗,刘备怕他们一去就是好几年,当然心中忧惧。

    好在最近些年,由于植物油开始在大汉生根发芽,豆油、芝麻油、亚麻油、花生油、桐油的出现,丰富了大众。

    有人利用亚麻油加上调料制作油画,画出来的人栩栩如生。

    所以刘备才想画一张四人像。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段煨忽然去世的消息刺激到了他。

    最近这几年,也有不少朝中大臣相继去死。

    他的年龄也已经四十九岁,运气不好,也许活不了几年。

    年纪越大,就越舍不得珍惜的东西。

    因此关羽张飞要远征西域,心中还是非常不舍。

    可即便不舍,也不愿意逼迫两位兄弟继续留在自己身边。

    因而最终无奈,只能画一张画,来留存这份思念。

    只希望他们。

    早去早回。

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画雕像

    经过二十多年的漫长发展,泰山学宫的学术氛围已经到了非常好的地步。

    陈暮提倡实践主义。

    学宫最着名的口号就是——实践出真理。

    因此你可以在学宫任何一个场所,任何一间教室与大家讨论学术有关的话题。

    但理论知识要化为实践,而不仅仅在于你提出一个假想。想要大家都承认你的理论设想没有问题,你得拿出实践成果。

    再不济,也得有可行的实践方桉。

    所以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之下,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思想启蒙就渐渐流行,被世人遵循为唯一真理。

    而且不仅仅在于科研学术,这种态度也影响到了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

    现在学宫就流行两大主流流派的绘画技术。

    一派是水墨画。

    另外一派则是油画。

    其实严格来上,水墨画属于后来居上。

    是这些年左伯纸宣纸等纸业发展起来之后,才出现的一种画派。

    而油画则已经传承千年之久,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主要服务于宫廷和贵族,如周王室的亭台楼阁建筑,王室与诸侯的棺椁器具等。

    那时的绘画也主要以漆画、油画为主,甚至在后世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瓷上,都已经有彩色油绘。

    因此并不是说油画在我国没有发展,当然也不是说拿传承已久硬往西方油画上碰瓷。

    而是表明确实我国早有油画的存在,只不过我国的画技艺术并不注重写实风格,因此最早的油画仅仅是用来做记录,一直到晋朝画技才变成艺术。

    原本如果没有实用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流行,大汉最近这些年兴起的绘画艺术,或许就如同晋唐时期的画技和书法一样,以写意为主。

    但在主流价值观影响下,油画这门古老的绘画技术再次被人们拾起,成为了如今绘画艺术的写实派风格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前年青州泰山学宫向洛阳皇宫展示去年一整年学宫的最新发明时,那极具真实的油画技术,就被刘备注意到。

    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年代没有照相机,更没有摄影机。

    油画的产生打出的口号就是贵在真实,在一个崇拜祖先的时代,百姓富裕之后,想把先祖的画像留下来进行祭祀,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时代风格的事情,属于趋势。

    因此油画也逐渐流行。

    段煨是中将,属于二十将军当前排比较靠前的镇西将军,他的资历比较差,是早年董卓旧部。但功劳不小,收复关中,平定西凉,以这功勋,若不是资历问题,九虎当中必有一席之地。

    他跟刘备没什么太大感情,甚至都没怎么见过面。

    然而毕竟是大汉地位较高的一名中将,再加上这些年刘备送走了不少老臣,段煨的陡然离世,亦是让他感慨万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就不得不考虑自己已经年近五旬,也许寿岁不久,身后之事。

    首先是进行大授勋和大封爵。

    于章武九年年末,确定了授勋与封爵名单,这些名录将于章武十年年初,泰山封禅时一同颁布。

    其次命令将作监于西园修筑桃园殿。

    原本是刘备是打算修四圣殿,被关羽张飞陈暮劝阻,最终作罢。

    整个桃园殿处于林木森森的西园当中,四周种植大量桃树,引渠水流入园中,外围建有墙垣,里间有祭祀用的广场。

    桃园殿里面又分为内殿和外殿两层,外殿有左右文武庙,将来刘备死后,跟随他的开国大臣们分文武排列,悬挂画像以及建立凋塑,供将来子孙后代祭祀使用。

    这种情况被称之为配享太庙。

    至于内殿。

    自然是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四兄弟的私人祭祀区域,目前按照刘备的设想是暂时悬挂四张画像,凋塑内容的话,他还没有想好。

    等到章武九年年底,桃园殿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修筑,大量凋塑家和青州最好的油画家也被选入宫廷。

    在西方世界,凋塑家和画家往往被称为艺术家,社会地位比较高,能出入上流社会。

    然而在东方古代社会,凋塑师和画师地位很低,当时被称为工匠,不被世人看重,因此两者肩负的社会责任也不同。

    等到陈暮于泰山学宫解放思想,将艺术这个概念提出来,并且大力推崇之后,凋塑师、画师、诗人、小说家、书法家等艺术从业者地位渐高,成为艺术家。

    而且不同于后世很多画画和搞凋塑的都快饿死,这个年代由于缺乏留存手段,人们更希望能够留下自己的模样供子孙后代祭祀以及瞻仰。

    所以大家在慢慢接受了凋塑与油画这门艺术后,也乐于花钱去使用这门技术。

    反正现在国家富裕,民间经济也发达了起来。

    有钱的就选择凋塑,没钱的也可以选择油画。即便是现在这两门艺术还处于小众阶段,总归是有它的用处,至少凋塑艺术在园林和建筑业当中,永不会过时。

    章武九年十一月初六,洛阳下起了大雪,千里邙山化作一条银龙,窸窸窣窣的雪花纷飞,将世间裹着一片亮丽的雪白色。

    玉堂殿内温暖如春,从早上起,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四人就开始忙碌起来,精心打扮自己。

    按照刘备的意思,在授勋的时候,要进行功劳分级。

    最高级别的特等功臣不仅会授予大汉帝国勋章,还有勋爵、功爵、封爵、散阶等等奖赏。

    至少像关羽张飞陈暮,除了帝国勋章以外,勋爵为正一品大柱国,正一品荣禄大夫,功爵为通侯,封爵为公爵,还有军衔是大将。

    功劳分级是个得罪人的活,因此交由内阁以及三公九卿共同排序。

    最后列出名单来,由刘备批示,哪怕分级时有些令人不满,因为是集体决定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在开国特等功臣以及一级功臣当中,这些人将享受画像以及凋塑,配享太庙。

    第一批名录里。

    特等功臣只有三个,关羽张飞陈暮。

    本来按照资历和功勋来说,典韦应该也能排进去。

    不说别的,单说他那一身伤疤,乱军当中为救刘备多次受创,就足以列入其中。

    但典韦自己推辞掉了。

    于是典韦位列武官一级功臣之首,封从一品上柱国,从一品光禄大夫,功爵为关内侯,封爵为侯爵,军衔为上将。

    文官一级功臣之首为沮授,从一品上柱国,从一品光禄大夫,关内侯,侯爵,军衔为上将。

    按理来说,文官应该没有军爵。

    但沮授他们这些人在军队里面也有职务,是为大将军军师,属于参谋部成员,因此同样应该也有军队授衔。

    而军师级别要比主将低一级,所以往往大将军军师授衔上将,上将军军师授衔中将,依此类推。

    目前整个第一批用于泰山封禅的授勋名录当中只有七个人。

    关羽、张飞、陈暮、典韦、沮授、张辽、荀或。

    本来按照资历来说,太史慈应该也有姓名,因为他与典韦属于前后脚。

    典韦是在黄巾之乱加入,于公元184年中旬,就跟刘关张结义前后时间只有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

    而太史慈是在刘备讨伐黄巾之后的担任济南相时加入,与典韦也就差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奈何太史慈前中期被陈暮用来当跑腿的,参与的战争不多,资历是够,功劳不足,导致没办法入选名单。

    至于张辽。

    他资历其实比不过太史慈,但他功劳实在太大。

    与袁绍之战,阵斩淳于琼,阵斩高览,白狼山之战阵斩蹋顿,北上攻打鲜卑,驱除西部鲜卑三千里,燕然勒石。

    所以威名赫赫之下,张辽若是不入选第一批名单当中,恐怕万胜军的将士们也不会服气。

    不过诸多功臣们也不急。

    因为谁都知道这只是第一批名单,以后第二批第三批都会陆陆续续补进。

    以太史慈的资历和功勋,即便不是第二批名单当中的榜首,至少也是前三,所以没有入选第一批名录他也不恼。

    在确定了第一批名单之后,刘备就立即命令凋塑师和画师紧锣密鼓地开始为名单凋塑和绘画。

    其实原本第一批名单是有十多个人的,像太史慈、牵招、高顺、臧霸、田丰、荀攸、赵云、黄忠等人资历和功劳都不算差,乃是讨董之前就加入,至少应该在名单里。

    但不管是凋塑还是绘画都是个技术活,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人员太多的话,即便是技艺最好的艺术家也不可能迅速完成任务。

    因此只好先确定功劳最大的几人名单,将来再依次排序。

    而且名录里其实也有一些明明功劳很大,却没办法加入其中的功臣,比如早已经去世的阎忠。

    作为最佳卧底,阎忠一直以来是陈暮心中最好的无名英雄。

    可是无名英雄见不得光。

    所以也没办法,只能将一些功勋补偿给阎忠的子嗣。

    以至于当时不少人纳闷,为何一个青州隐居的隐士,加入刘备阵营没几年就病逝的人,为何子嗣会得到如此多殊荣?

    却不知道他的名字无人知晓,他的功绩与世长存,即便是在整个军情司当中,阎忠的影响力也很大。

    还有一位像侯栩,也是军情司的建立者之一,却也只能隐藏在黑暗里,见不得光。

    不过这些都只是题外话。

    目前第一批名录是为了给泰山封禅做准备。

    封禅结束之后,给其余功臣画像以及做凋塑的事情,也会继续去做。

    所以这项工作会持续很久。

    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四人这些日子,每天的工作就是站着不动。

    穿上威严的衣服,做好姿势,给画师和凋塑师当模特。

    今日继续站着。

    他们并没有穿龙袍或者官服。

    刘备穿着一件灰色丝绸长袍,肩膀两侧有云肩,下领处用红线绣了祥云,领口扎着两条红色长巾,两臂露出白色丝绸长衣,用护臂扎紧,头顶长冠,腰上悬着双股剑。

    关羽则穿着绿色长袍,云肩也是绿色,脚上蹬着黑色绛丝履,长须飘飘,青龙偃月刀竖握着站在刘备的左后方,仅次于一个身位。

    张飞则是穿着一件黑色丝绸长袍,披了件澹黄色坎肩,络腮胡如针般耀眼,手中丈八蛇矛倒握,站在刘备右后方。

    在张飞右手边就是陈暮,一身蓝青色儒服,腰间挂着学子剑,下颌山羊须,手中拿着羽扇。

    四个人站直而立,一动不动。

    他们面前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画师以及一位五十多岁的凋塑师。

    凋塑师往往都是由凋塑工匠而来,带了两个徒弟在旁边当助手。画师则不同,因为油画是最近十年才兴起的东西,所以真正以这门技术当职业的人较少,画师比较年轻。

    每天四个人在处理公务之后,都要抽出约一个时辰的时间来给凋塑师和画师当模特,今天已经是第十八天。

    凋塑师早就做完了,他是先用黄泥塑造模型,然后每天四人观察神态,进行局部微调,一直等到调整到完美的地步,最后就烧制成凋塑,铸造成铜像。

    其实在华夏古代之所以没有凋塑师这个职业,主要也是因为人形态的凋塑陶俑往往都是陪葬品,不吉利。

    而如今思想改革,人形凋塑被大汉丞相提出可以拿来纪念功勋人物。

    因此凋塑师这个职业也站了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那画家长舒一口气,放下手中的画笔,向刘备拱手说道:“陛下,丞相,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小人画好了。”

    “哦?终于好了?”

    四人总算是能够活动活动筋骨,听闻此话,连忙过来观看。

    那画布非常大,用三个架子支着,横着长有三丈,也就六米都长,宽有接近四米,背景是一个高台之上,四人挺拔而立,面貌威严,栩栩如生。

    “不错,一模一样。”

    刘备夸赞道。

    陈暮笑道:“油画注重写实,更容易画出真实样貌来。不过你这光影没有处理好呀,人物没有阴影层次,少了几分艺术感。”

    画师只觉得毛骨悚然,一身冷汗,连忙跪下道:“不愧是丞相,小人对光影已经研究了数年,奈何此技艺非同一般,小人摸索数年也不过是略懂一些皮毛,因而画时不敢追加光影,怕出了差错。”

    陈暮摆摆手道:“无妨,起来吧。油画虽然在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但作为画技亦是这些年才出来,你们都算是前人,画技不精也正常,以后努力摸索,为后人铺路就是。”

    “多谢丞相。”

    画师擦了擦汗站起身,没有想到丞相就连油画当中的光影都知道。

    殊不知陈暮当年在美利坚读过研,在华尔街上过班,由于不少客户喜欢收藏油画凋塑等艺术品,为了拉近与客户的关系,他也要对这些东西有一定的品鉴能力。

    所以一眼就看出来这画师所画的画像几乎没有光影处理效果,人物缺少层次,在后世即便是一名普通美术生都比这个要强。

    不过也没办法。

    油画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艺术形势,这名画师已经是青州油画学派当中的佼佼者,逐渐发现了画中光影层次。但因为是给天子画画,怕出了差错毁于一旦,所以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意犯错。

    没有添加光影效果,也是人之常情。

    只能希望等将来他们对光影研究更上一层楼的时候,能画出更好的人物肖像画来,以增强人物神态以及人物艺术感,为后人留下他们珍贵无比的模样肖像。

    看了那油画,又看旁边那凋塑。

    凋塑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凋塑师会自己用木凋刻出模样,回去再用石凋,最后再用铜凋。

    几个人就看到凋塑师手中的约一寸高的木凋已经是惟妙惟肖,只是因为没有涂上颜料而导致人物表情神态有些失神。

    简单来说就是缺少了灵魂和气质,没有那一抹威严。

    但技术还是很好,等将来上色,制造成陶俑以及铜像的时候,应该会有一定差异。

    四兄弟看了都很满意。

    除了四人合画以外,每个人还有单独的画像。

    另外还有统一合像。

    大大小小要画十几张,包括张辽典韦沮授荀或等人在内,这些天都要当模特。

    一直到了章武九年十二月底,这些画才彻底画完。

    章武十年,也就是公元210年。

    整个大汉的新年是在一片欢天喜地当中度过的,洛阳城中开始燃烧烟花炮竹,城内大小商铺热闹非凡。

    从年初刘备于祖庙当中祭祀了汉朝历代皇帝之后,全朝廷就开始为泰山封禅做准备。

    封禅这件事也是个大工程,秦始皇时候比较简单一点,到汉武帝时期工程量就开始增加,要修建大量的新建筑,还有各种仪式。

    等到光武帝时期,封禅就更加盛大。

    史料记载,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1500余人整修山道,驺骑3000余人在登封台上垒方石。十五日开始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东南方燔柴祭天。礼毕,乘辇登山,至岱顶少憩后更衣行封礼。

    从最开始秦始皇路过泰山,刻石记功。到汉武帝封禅泰山,修筑祭坛,祷告上苍。再到光武帝时期修整山道,垒砌石土,工程量一个比一个大。

    到了刘备这里同样也不能小,先派人从去年开始就在泰山修整道路,在山顶建造祭坛。

    从今年年初准备出发,大小官员数百人,再加上随行护卫,总人数上万,一路浩浩荡荡,沿途各州郡县盛迎,洒水净街,抽调民夫修整道路,不仅耽误了运河工程,还给百姓增加负担。

    一直到章武十年一月二十一日,刘备抵达了泰山脚下。

    ------题外话------

    尾声了,其实就是水水字数,混个全勤,写点国家发展和盛世帝王该做的事情,泰山封禅啊,远征西域啊,炫耀文治武功呀,也没什么好写的了,但不加这些东西又不完善,所以不要觉得水,下一本书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我个人觉得我应该是越写越好,对人物的刻画和剧情规划应该不会再犯这本书以前的错误,希望大家下一本书继续支持,预计结尾就在这十来天了,毕竟其实真要完结,几天之内就能完结了,可还是想混个个全勤,生活不易呀,哈哈。

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话

    巍峨泰山,刘备不知道来过多少次。

    当年担任济南相,泰山便近在迟尺,闲暇时偶尔登山,常看沿途风景。

    不过相比于那时候做济南相登泰山的心态,现在当了皇帝再来一次泰山,心中的感受与当时已经是截然不同。

    正是一月底,按照阳历来说,将近是三月份。因此此时山脚郁郁葱葱,林木森然,午后阳光正好。

    从山脚仰望高山,就看到连绵不知道多少里,群峰若隐若现,被浓雾笼罩,雾色如薄纱环绕在山间起伏,又如白云般飘渺荡荡,彷佛一片人间仙境。

    成群结队的士兵抵达了山脚,威武雄壮的仪仗队骑着高头大马,手中举着各类依仗武器,天子用六驾马车牵引,上有伞盖。

    汉时上泰山的道路有很多条,但大路特别少。黄巾之乱时,山林中藏匿着无数盗匪,被称之为泰山贼寇。

    臧霸孙观尹礼等人便是泰山贼出身,如今皆已经是朝廷要员。大部分刘备集团的人,包括刘备在内,对泰山的道路和地形都很熟悉。

    一眼望去,皆是曾经见过的风景和山峦。只是群臣坐在马车上观望,现在的心情早已经不是曾经年少时那样的忐忑不安。

    至少对于此次随行的沮授荀或他们来说,是如此。

    一辆辆马车行驶在道路上。

    去年刘备就派人重新修缮了道路,这次用的是水泥,花了约半年的时间,从山脚修到了大概半山腰的位置,再上的话水泥很难被运上去。

    自从有了蒸汽机之后,就有了搅拌机,人工搅拌水泥早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都是机械搅拌。

    只是现在的水泥配方其实远比后世差了很多倍,无非是石灰石、粘土、铁矿粉、火山灰等。而后世的土木工程对各种建筑物材料已经研究得很透彻,所以大汉水泥质量远不如后世。

    不过应付眼前场景还是没有问题,一路疾驰到半山腰,是最好的一条大路。山腰处有一片很大的空地,还摆放着没有运下去的蒸汽水泥搅拌机,可见铺路之匆忙。

    青州大小官吏皆已经在等着,原来的青州牧钟繇今年年初补进了内阁,现在的青州牧是幽州人公孙方,亦是加入刘备集团较早的士人,负责内政。

    到山腰广场处与青州官吏汇合之后,眼前出现的便是一路通往山顶的石阶。

    石阶两侧林木茂密,绿荫森森,山顶却是白雪皑皑,远远看过去,就彷佛一个个白头翁一般,下方莽林丛生,上方却是浓雾与冰寒。

    一月份登泰山其实并不是好时候,因为小冰河时期缘故,现在的泰山天气尚未回暖,山顶很多地方还有积雪。

    但时间上来不及。

    封禅的事情是去年下半年才决定,而关羽张飞今年年初又要远征西域。

    这一去,也许就是一两年甚至两三年。

    光武帝之所以拒绝收回西域,也拒绝进攻匈奴,就是因为国家才刚刚从战乱当中恢复过来,还没有实力远征西域和塞北。

    而如今刘备也是如此,只不过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程度远比光武帝时期高,有经济和农业基础兜底。

    温饱问题是陈暮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虽然已经从南美找到了美洲棉,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土地都要用来先种植粮食,填饱百姓肚子,经济作物还不适宜耕种。

    因此棉花产地就只能先放在西域,那么西域就不能丢。

    在这种情况下,远征西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泰山封禅的事情就必须赶在他们出征之前,急急忙忙修筑道路和宫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算是劳民伤财。

    然而其实刘备封禅并不是一定要炫耀文治武功,而是要在泰山进行祭祀,来确定他的正统性。

    正如刘邦不需要封禅,刘秀需要一样。

    因为刘邦是开国皇帝,他本人就代表了正统,自然也就不需要用封禅来加强他的正统。

    而刘秀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继承者,而且还是小宗继承到大宗,相当于一个大家族边缘的分支代替主宗一样,就必须用封禅来加强权威。

    刘备也是如此。

    作为小宗三兴大汉,虽然也学刘秀把自己过继到了大宗名下,但总归是缺乏了一定正统,只能选择封禅。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一路攀登阶梯,走了约一个半时辰,总算是到了山顶。

    山顶早已经布置好了一切。

    这是一片巨大的广场,两侧旌旗招展,北面修筑了几间宫殿,最东方树立好了祭坛。

    祭坛下方的广场上铺着红地毯,羽林卫等部众迅速左右两侧站岗。

    但今日并不是祭祀时间,需要等数日后的黄道吉日。

    从今天开始,刘备就要住在山顶行宫当中,斋戒沐浴,持续时间为七日。

    七天时间里,他都要吃素食,每日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在祭坛处进行祷告,祈求上苍保佑国泰民安云云。

    这段时间各公卿也皆要陪同,一直处于比较浓重的仪式当中,除了刘备和参与进来的人以外,对于其他人来说,就像坐牢一样折磨。

    但还是那句话,真没办法。

    很快七日过去,到一月二十八日,天气回暖,泰山阳光普照,山顶的雪也化得差不多,温暖如春。

    一大早,刘备就开始准备祭祀活动。

    像这样的大型祭祀活动本应该由太常来主持。

    但蔡邕年岁比较大了,奔波劳累不便,就由太常御王隆来代替主持仪式。

    随行官员皆跟着天子抵达祭坛,在休息了约一个多时辰,原定的良辰吉日到了之后,王隆一声吩咐,祭祀开始。

    早有准备的太常属吏便将三牲五谷六畜等祭品端上供桌,坟上香,然后宣告祭词。

    那供桌上不仅有皇天后土牌位,还有高祖世祖等历代皇帝灵位。

    刘备来到供桌前,三叩九拜,然后朗诵祷告文书。

    祭祀仪式持续了约一个多时辰,除了刘备作为天子祷告以外,还有丞相诵读祭文,然后要焚香、烧纸、祭五岳四渎以及八方神灵。

    等到下午的时候,仪式结束。

    按照原定行程,刘备会回青州一趟去看望他的母亲。

    实际上刘备的母亲还健在人事,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刘备称帝之后,本来应该把他的母亲接到宫中称为太后。

    但由于刘备发迹后,把幽州涿郡的宗族接到了青州,老人家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宗族,不想去洛阳。

    其次是老母亲体弱多病,当初来济南的时候视力就已经很差,要走到近前才能看清楚人。

    这个年纪的人活不了多久,好在有华佗帮忙疗养,延续了生命,这才一直健在。

    老太后自己不想走,再加上刘备也怕她旅途劳累出意外,因此就让她留在青州,算是在宗族当中安享晚年。

    这次回青州,刘备也打算回宗族住一段时间,陪一陪母亲。

    不过要走时刘备却改了主意。

    因为原定计划是刘关张陈下了泰山就各自离开,关羽张飞要准备去关中,陈暮回洛阳处理政务。

    收复西域的计划已经准备了半年,关张从泰山往关中去,是乘坐蒸汽轮船去。

    去了关中要十多天,到了关中后再整顿军务,开拔粮草,到西域的时间恐怕要数月,不知道还要拖多久,所以必须立即就出发。

    而洛阳那边也不能耽搁,国家不能一日无君,因为国君要理政。

    刘备可以把政务交给陈暮,但不能两个人同时不在。

    如果大事上没人拍板拿主意,内阁那边有些事情也不好处理。

    因此在这里四兄弟要分开。

    可刘备舍不得,犹豫之后,决定在泰山行宫再留一晚上,四兄弟抵足而眠,叙谈心事。

    他们先是在泰山行宫里饮酒吃宵夜,聊着聊着,就喝了不少酒。

    等到午夜过了人定进入夜半初时,喝得醉醺醺的四人里面穿着丝绸衣,外面披了件棉大衣,摇摇晃晃地走出行宫。

    随行的许褚资历比较浅,也很年轻,今年才40岁,但因为讨伐袁绍、曹操、孙策等人立下不少功勋,如今已经升任为中坚将军,中将军衔,掌宫廷宿卫。

    见到四人出来,严肃而立的许褚立即悄悄跟上。虽说关张之勇,任何一个人都不在他之下,不过两位大将军都喝醉了酒,自然要谨慎行事。

    几个人都没有察觉到许褚跟随,从行宫里出来之后,也没有走多远,一个个勾肩搭背,晃晃悠悠地来到了山顶靠东面的悬崖上。

    因为害怕他们失足跌落悬崖,许褚连忙加紧了脚步想跟过来。

    不过还没等他靠近,陈暮就已经提醒了三位兄长要注意安全,并没有靠近到悬崖边上,而是离了个四五丈远,然后就开始脱裤子。

    在一行侍卫惊诧的目光当中,天子,丞相,两位大将军非常不雅地野外放水,弄得众人只好连连后退,不去观看。

    “哈哈哈哈,四弟,你有点短啊。”

    “唉,老了,不像大哥二哥三哥这样有活力。”

    “哈,看我,迎风三丈!”

    人喝多了就想尿尿,张飞虽然已经45岁,但威风不减当年,一个用力,尿就标出三丈远。

    反倒是比他小两岁的陈暮颇为疲软无力,显露出了一个中年男人的无奈感。

    刘备浑身抖落了一个激灵,尿过之后那股醉意就少了许多,系上裤子,摇摇晃晃地往后退了几步,靠着一刻大石坐下,哈哈哈地傻乐。

    但乐着乐着,忽然就哭了起来,声音也从笑,变成了低声啜泣和呜咽。

    “大哥怎么了?”

    关羽和张飞连忙过来询问。

    陈暮则坐在刘备身边,只说道:“大哥是担忧二哥三哥了,咱们坐下陪陪大哥吧。”

    “嗨,大哥,我们不是在这吗?去一趟西域,也去不了多久。”

    张飞忙劝道。

    刘备摇摇头:“我没事,男子汉大丈夫,不会轻易掉眼泪。当年二弟坐镇洛阳,我们数年未见,也没有惺惺作态。”

    “那为何?”

    关羽不解询问。

    刘备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说道:“只是我刚才借着月光,看到二弟和三弟鬓角的白发,让人心中忧伤而已。”

    “白发?”

    关羽不自觉地摸了摸鬓角。

    他只比刘备小一岁,刘备出生于160年,他出生于161年,一个50岁,一个49岁。

    到了这个年纪,头发发白是很正常的事情,原来还只是一根两根,后来就慢慢增多,到现在这个岁数,头上已经黑白相间,鬓角也变成灰色。

    岁月催人老,时光不等人呀。

    陈暮突然指着万里无云的天空,笑着说道:“大哥你看,这夜晚繁星点点,多美。”

    “是很美。”

    刘备听到他的话,抬起头仰望着天空。

    已经是二月初,春风似剪刀,山顶还很严寒,但盎然的春意已经遮掩不住。

    头顶明月高悬,群星璀璨,宛如一张蓝色幕布上点缀了无数耀眼的明灯,没有一丝丝污染的星空充满了纯净,令人产生不了任何一点亵渎。

    陈暮轻声道:“我听说,人死后,都会化为繁星。若是我死后能成为这样的一颗星星,看着大汉的未来,也许不会再有遗憾了。”

    “是了,我也该知足了。”

    刘备喃喃自语了一句,目光迷离中又带着一丝茫然地看着那满天繁星。

    历史上他六十岁才创立季汉,结果刚创立不久,关羽和张飞就死了,为报仇进攻东吴,夷陵之战大败,很快病死在白帝城,和老二老三前后脚死去。

    如今年纪轻轻就收复了整个大汉,做到了像光武帝那样的事情,未来至少还有十多年的时间能活,这一段时间,又有什么人生追求呢?

    陈暮笑道:“没有人能长生不死,但大哥的丰功伟绩,却能千百年长存。不求万载岁月,只愿一生不曾蹉跎,这样就很好了。”

    “四弟说的是。”

    刘备点点头,说道:“我不过是一介庶民,自祖父之后,家族就已经在宗族中除名,连宗室都不算,如今却能够成为天子,就已经是莫大的福分,又还能够奢求什么呢?”

    “大哥能这样想,就最好了。”

    陈暮说道。

    刘备看着满天繁星,轻声对关羽和张飞说:“二弟三弟,还记得我们的誓言吗?”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是啊,西域万里之遥,我心里念着你们,要注意自己安全,莫再冲锋陷阵了,我们四人不管人在何地,是否聚在一起,都不能忘记桃园情义。”

    “嗯。”

    “注意身体,莫要病了。”

    “好。”

    “早些回来......”

    “知道了。”

    “别忘记我和四弟还有你们的家人在等你们。”

    夜凉如水,泰山山顶,一轮弯月洒下银辉,照亮着他们。

    刘备还在啰里啰嗦地絮叨说着。

    不知何时天空飘来一片乌云,将漫天的月光遮蔽。

    夜深了。

    泰山除了冷风的呼啸。

    偶尔也有狼嚎。

    四兄弟的醉意,却越来越浓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头城外

    当第二天刘备从行宫起来的时候,许褚告诉他,丞相和两位大将军已经走了。

    看着身边昨夜四人抵足而眠的床被,刘备神情微微有些恍忽。

    坐在床上呆滞了好一会儿,才起身洗漱准备离去。

    而此刻关羽张飞陈暮他们其实也没走多远,下了泰山就准备往茬平方向去。

    那里有一个青州水军的军事基地,还是当年打袁绍时候建的。

    这里是黄河下游去青州的必经之路,同时还是通济渠连接大野泽、济水以及黄河段的必经之路。

    黄河北面就是后世聊城,南面为东阿,而现在,将成为大汉南北交汇的地方。

    三兄弟结伴在茬平坐了蒸汽轮船临淄号,一路北上往关中去。

    目前蒸汽轮船只有这一艘,制造这种船只成本很大,如果没有订单,就只能依靠国企的订单来制造。

    但现在河道还没有通渠,按照内阁制定的计划,要实现基本通渠,也就是隋唐京杭大运河的线路,大概还需要五年时间。

    而要想实现陈暮规划的全国完全通渠,也就是除四川以外的其它地方全部通运河渠道,最起码也要十年的时间。

    所以在航运还没有开通之前,大汉现有的国企不会去青州造船厂下订单。

    青州造船厂也不会把主要业务放在蒸汽机上,他们的主要业务,还是在远洋木制帆船的制造上。

    最近几年大汉人口流动还是非常频繁,特别是青州地区,由于海外淘金热的关系,每年要流失数万人口前往海外。

    有去东南亚的,有去美洲的,有去南美的,甚至连去俄罗斯远东地区看北极熊龇牙的都有。

    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不假,可不代表国家强盛民间就一定特别富裕。

    在非京杭大运河的航线外,有大片的贫困地区仅仅只是解决了果腹的问题。

    甚至可能连果腹问题都要担忧,三餐吃天天红薯土豆的大有人在。

    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外出冒险就成为了一条出路。

    只不过因为交通不便,且故土难离等等因素,流失的都是青州以及周边的贫困人口,并没有波及到整个大汉。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大汉是个好消息。

    因为外出的百姓在异国他乡淘金挣到的钱,往往会带回到国内来,促进大汉的经济循环。

    可随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比如现在大汉人口本来就少,每年还往外流失,等将来交通更发达,流失的人口会更多。

    正是缺乏劳动力的口子,京杭大运河需要人挖,钢铁工业和纺织业需要有人干,制造业也将马上启航。

    这个时候大规模人口流失,对于大汉来说,就意味着发展会严重滞后,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

    后世我国人口14亿。

    而大汉呢?

    四千万。

    后世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把大汉人口集中到一起,也不过堪堪比后世我国人口排名第一的城市多了几百万而已。

    所以别看工业革命初期,英国的人口也就约一千万人左右。

    但人家地方小,人口都集中在南部大城市,自然容易集中起来干大事。

    而大汉地盘大,人口四千万,但分散得太广。

    按照人口密度来说,工业时期的英国人口密度为1000万人口除以24万平方公里,大概每平方公里42人。

    大汉的话。

    4000万人口除以580万平方公里,得出每平方公里才不到7个人,差了6倍。

    这还只是算了东汉的面积。

    现在大汉占据了三韩半岛和倭奴岛,再加上辽东和漠南地区,面积可能已经达到了70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更稀疏。

    所以陈暮才迫切需要人口,同时也迫切需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以此作为人口增长的基础。

    到了洛阳之后,他分别了两位兄长,回到了大汉首都这座历经风雨的洛阳城。

    正是二月春。

    洛阳比去年更加繁华许多。

    除了西域商人以外,这座最新人口统计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帝都又多了很多新面孔。

    北方的南匈奴人、中部鲜卑人、东部鲜卑人、三韩半岛人、扶余人、高句丽人、挹娄人、倭奴人、甚至连东南亚长得像猴子的土着也有。

    其实在公元200年左右的时间段,整个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区,基本还维持着部落原始社会制度,匈奴人和鲜卑人都算先进的。

    但架不住大汉征程已经到了这些地方,如扶余、高句丽以及挹娄就是在后世东北三省地区,这里离大汉辽州非常近,而辽州半岛又离青州半岛特别近。

    青州目前来说可以说是科技、文化、经济发展最富裕的一个州,受到这里影响,东北三省地区,朝鲜半岛以及日本这些地方经过多年辐射,文明程度也缓慢提升了上来。

    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福岛地区受到大汉统治多年,已经从奴隶制国家升到了封建制国家,国王被大汉封为世袭罔替,虽然实权掌握在汉人手里,但百姓的生活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原来的倭奴国百姓连人都不算,只能算住在洞里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猴子的话,那现在至少还算个人。可以选择在福岛耕种水稻或者去金银铜矿山挖矿来维持生活。

    压迫或许不可避免,然而大汉好歹是礼仪之邦,表面功夫还是会做到位,吃住和安全方面不用担心。不至于像后世欧美瓜分世界那样,把原住民和土着往死里杀。

    而东南亚那边是因为橡胶产业转移到了那边,汉人开始大规模南下,广东渐渐成为通商口岸。并且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是大汉与东南亚交流窗口。

    再加上这几年从湖南的湘江水系疏通了原来秦始皇时期挖的灵渠,荆州地区与广州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多年下来,逐渐变得繁华。

    周围诸多国家都往大汉扎堆,从交通方面来说,是因为海运以及航运大发展,让周围国家的人过来更方便。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大汉经济从这几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的缘故。

    粮食问题基本解决,手工业从事者就会变得多起来。

    纺织业、陶瓷业、茶业等等。

    幽州涿郡现在就正在大力发展纺织业,最近几年开设的工厂越来越多,大量招募女工。

    值得一提的是,陈暮其实知道一点缝纫机的原理。

    他8岁的时候还属于改革开放的第二十年,也就是1998年左右。那个时候正处于激荡春风年代,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缝纫机,陈家也不例外。

    但知道一点不代表全知道,所以在与马钧的商讨过程当中,只能把有限的知识和盘托出,看马钧能否弄出来。

    只是过去了多年现在还没有消息,看来难度非常大,想要一蹴而就没那么简单。

    陈暮从洛阳南市进入了这座风雨飘摇数百年的大汉帝都。

    回到家中休息了几日,就又进入工作状态。

    章武十年,整个大汉都继续按照它新主人的规划中运行着,虽然缓慢,却步履鉴定,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

    四月份,关羽和张飞就抵达了西凉。

    经过大半年的粮草积存,西凉的武威郡成为了大后方,粮草堆积如山。

    六月份,二人领八万大军兵出玉门关,抵达了鄯善国。

    相比于大汉,贵霜帝国就正的属于劳师远征,他们要绕的路实在是太远,到目前为止,持续了近三年时间,也仅仅只是征服了大半个西域而已。

    在西域的东面,天山一带,罗布泊一带的七八个国家,贵霜帝国到现在都还没有摸到跟前,还在龟兹一带打转。

    没办法,贵霜帝国其实也有近路连接西域,就是着名的瓦罕走廊,唐僧取经的那条路。

    可实际上瓦罕走廊不仅道路极为狭窄,而且气候复杂多变。

    根据东晋僧人法显去印度取经时记载沿途景色的说法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如果是少量商队或者个人前往,还能够通过。

    但想要通过十多万的人军队以及不可估量的粮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贵霜帝国只能选择绕远路。

    而得知大汉出兵之后,贵霜帝国的远征军将领不得不选择停下来。实际上一路征程并非是打不过沿途国家,而是完完全全被后勤拖垮。

    历史上班超击败贵霜帝国的七万大军,也是如此,打到西域以东的时候,补给线过于漫长,被班超以逸待劳轻松击败。

    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贵霜帝国的将领就必须选择步步推进的战术,等国内的粮草运到后才能继续前行。

    然而这种打法非常考验国力。

    目前能够维持这种打法的国家,只有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

    而鼎盛时期的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倾尽国力偶尔打一次或许还行,但想要长期远征,国力根本坚持不住。

    现在是210年,也就是公元3世纪初。

    罗马帝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塞维鲁王朝,罗马皇帝塞维鲁正在进攻南苏格兰地区,内乱已经显现。

    安息帝国则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长期被罗马帝国摁在地上摩擦,内乱不止,国家民不聊生,很快就要灭亡被萨珊王朝取代。

    至于大汉帝国,也不过是刚刚从内乱当中恢复过来,经济和农业发展虽然迅速,但人口还没有完全恢复到鼎盛时期。

    因此唯一还保持着鼎盛时期的贵霜帝国,就成为了中亚地区最强大的霸主,要再过四五十年才会率领下去。

    可以说之所以韦苏提婆二世敢于进攻西域,除了眼馋于棉花贸易的利润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知道大汉和安息帝国没落,罗马帝国太遥远,才敢于出兵。

    不然的话,就凭当初班超的战绩,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劳师远征。

    现在得知大汉帝国已经出兵,本来就因为远征有些不堪重负,再加上远征持续了两年,大军内部军心也已经出现了问题,导致此时的远征军情况很不好。

    但也不是完全都是坏消息。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被大汉击败的北匈奴人与西部鲜卑此时就处于西域北方的天山以北。

    贵霜帝国就派使者前往匈奴和鲜卑部族,寻找他们的帮助。

    双方联合在一起,很快达成了协商。

    不管是匈奴人还是鲜卑人,跟大汉属于是深仇以及立场对立。

    仇恨自然不用多说,从西汉就已经开始。

    立场对立就是生存问题。

    小冰河时期,漠北地区过得太艰难,灾荒不断。

    唯有漠南还算水草丰茂,谁都想占据。

    可是大汉的立场就是想在漠南待着可以,但得跪下来当狗。

    在当狗与斩首之间,他们选择了斩首。

    于是就被逐出漠南。

    现在贵霜帝国参与进来,有个外援相助,自然让他们高兴。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这次大汉帝国过来的可不是普通士兵,而是有数千火枪兵。

    经过多年研究,燧发技术以及钢铁质量得到保证之后,火器得到了大幅度发展。

    青州钢铁制造厂的火器局最终交付了上万柄成品火枪,组建了火器军。

    从内战的角度出发的话,火器的出现太晚了。因为等到他们研制出来的时候,大汉统一都已经四五年了。

    但从外战的角度考虑的话,火器出来的正是时候。

    是时候让草原民族开始能歌善舞。

    大汉章武十年九月,阳历公元210年10月份,在大汉重新立国后的第四年,即将国庆节的档口。

    西域长史府治所,罗布泊以西的海头城外,负责前军探路的张飞正在此地。

    不过与寻常的马上将军画风不同,他现在的打扮有些奇怪。

    身上穿着棉衣,脚下蹬着自行车,脸上戴着墨镜,脖子上挂着一副望远镜,正在山岗上远眺西北方向。

    在他头顶阳光刺眼,紫外线不断照射。

    奇怪的是当地温度却十分寒冷,北风呼啸吹拂。

    在他的脚下,是一片莽莽枯黄草原,还有牧民在草间放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里有个误区。

    很多人以为西域是一片黄沙漫天。

    但实际上沙漠只是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片黄沙。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南北四面都有大量绿洲。

    汉朝时这些绿洲还没有消亡,包括罗布泊依旧存在,因此才有西汉时期西域五十国依托这些绿洲建立城市。

    因此在绿洲附近,往往都有大量的草原甚至森林,有牧民放牧,逐水草而居。

    而如今棉花在西域生根发芽,由于需要大量光照,所以现在的葱岭河沿岸,也就是后世塔里木河沿岸,现在有大量的棉花种植区。

    九月西域的天气已经降温,天山以西的地区甚至开始下起了雪,贵霜帝国的征伐也停下了脚步。

    但大汉帝国却并没有停留,而是选择派出大量斥候前往龟兹一带打探情报。

    张飞站在山坡上,远远的就已经看到了一支商队归来。

    半个月前军情司的一支小队就回来禀报,说是前线的斥候已经完成了任务,现在正在整顿准备回来。

    他们是伪装成商队,因此耽搁了不少时间。

    “大将军,他们回来了。”

    在张飞身边站着个30岁上下的士人,此人名叫邓芝,南阳新野人,乃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

    汉末大乱,那时候邓芝还小,跟随家族避祸益州,在四川一带长大。

    等到他20岁的时候,中原战事已经几乎结束,刘备收拾了袁绍,席卷了整个关东,大势已成。

    后来刘章时期,邓芝得不到重用,一直担任蜀中巴西地区的一个小吏。

    刘章投降之后,他也没有出头。

    去年刘备从四川、关中一带征调粮草,准备收复西域,邓芝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于是主动申请调到军中为左吏。

    张飞向来都喜欢结交士人和名门世家子弟,得知邓芝是邓禹之后,就调入麾下,担任参谋。

    远处商队骆驼铃铛清脆作响,约过了一个多时辰,才来到海头城外。

    很快斥候队长就来到了张飞面前。

    “大将军。”

    那斥候队长已经在西域数年,皮肤都已经变得黝黑。

    张飞沉声道:“敌人形势如何?”

    “他们现在驻扎在温宿城,北面的匈奴和鲜卑人正在南下。”

    斥候队长答道。

    “匈奴人和鲜卑人也来了?”

    张飞大感意外,然后又哈哈大笑道:“来得好来得好,走,回城细说。”

    苍凉的大漠孤鹰盘旋,远方的海头城外,帐篷连绵无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2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作者:玩蛇怪所写的《三国之谋伐》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谋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谋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谋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谋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谋伐介绍:
这是一个现代人,与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他们做谋划的故事。PS:本书大部分遵照史实,人物性格会发生变化,并不依赖演义。不过会少量截取演义的精华,比如青龙偃月刀之类的武器等等,不影响历史。三国之谋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谋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