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末世从封王开始TXT下载末世从封王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世从封王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飞花逐叶     末世从封王开始txt下载     末世从封王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13章 势变

    整个西北,现已驻扎二十多万大军,构建起了非常严密的防线。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整个西北,现已驻扎二十多万大军,构建起了非常严密的防线。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整个西北,现已驻扎二十多万大军,构建起了非常严密的防线。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整个西北,现已驻扎二十多万大军,构建起了非常严密的防线。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整个西北,现已驻扎二十多万大军,构建起了非常严密的防线。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整个西北,现已驻扎二十多万大军,构建起了非常严密的防线。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整个西北,现已驻扎二十多万大军,构建起了非常严密的防线。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整个西北,现已驻扎二十多万大军,构建起了非常严密的防线。

    在西北总督署的安排下,新近调入西北的五万卫所军,全被安排到了天山郡布防。

    这使得天山郡以南地区,被武装起来的坞堡多了一倍,相互之间距离变近,更有利于互相支援。

    同时又以几处大城为核心,晋军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可以安全保证各坞堡粮草问题。

    这样的防守强度,天山郡以南区域堪称铜墙铁壁。

    但老话也说,老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晋军构筑的防线再严密,可也挡不住消息流通。

    西蛮的高层,已得知赵延洵将到西北,这让他们看到了晋廷抵抗的决心。

    “晋人的皇帝都来了,接下来他们可能还会增兵,我们要尽快进攻才行,不然我方优势会越来越小!”

    “匈奴人说,晋廷有军队不下百万,如果让他们连续征兵,我们确实会更加被动!”

    对于赵延洵的到来,西蛮高层专门召集了会议,商讨近期军事部署。

    这次的议事地点,选在了天山郡北部某府城,可见西蛮南下的战略决心。

    议事大厅外,此刻天空飘着雪花,进入十一月气温已经很低。

    “晋军占据大量城池,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一但开战必然互相支援,对我们很是不利!”

第914章 说得准

    (防盗章节,大家不要订阅,内容更正后会有提醒!)

    永治二十一年九月十五,今天可以说是陈家最热闹的一天。

    这里所说的陈家,是指陈啸林新买的宅子,这里将作为他和王玉燕成亲后的新家。

    此时的陈府之内高朋满座,院子里摆着二十几张大桌子,全都被前来观礼的人坐满了。

    观什么礼?当然是观陈啸林的婚礼了,今天便是他和王玉燕成亲的日子。

    而今天所来的宾客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其一是陈大用的老兄弟们,其二是陈家的叔伯亲戚们,其三是的陈啸林的朋友和伙伴们,其四便是锦衣卫衙门里的旗官们。

    四个分类的人各坐一块儿地方,各自谈着自己圈子里的事,也让院子里的满是欢声笑语。

    而当陈啸庭带着家人赶到,反而让现场安静了不少,众人的目光都被他所吸引。

    而百户所内的下属们,则纷纷起身行礼道:“见过大人!”

    陈啸庭示意手下人免礼后,便直接越过院子进了正堂,里面正是陈大用和高二娘坐在主位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至亲也在场,包裹陈啸庭的二叔陈大能,以及他的几位舅舅。

    “啸庭来了!”陈大能当先道。

    房间内虽然大都是陈啸庭的长辈,但随着陈啸庭走进房间,反倒让他们拘谨起来。

    唯有陈大能,作为陈啸庭的亲二叔,此时他才没那么拘谨。

    只听他说道:“啸庭,怎么现在才来?啸林都已经去接亲了!”

    陈啸庭便解释道:“方才小孩子闹腾,所以才来得晚些了!”

    听到这话,主位上的陈大用笑道:“怎么没把瑞凌带过来?今天可是他二叔成亲!”

    陈啸庭对自己老爹躬身道:“已经带来了,沉怡正带着他在旁边房间!”

    随即,陈啸庭又和其它亲戚们打了招呼,很多人其实他都不认识。

    在正堂内尬聊了一段时间后,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锣鼓之声,迎亲的队伍已经回来了。

    作为新郎的兄长,陈啸庭便站在了陈大用身侧,而陈小玉则站在高二娘一侧。

    很快,陈啸林便带着他的新娘,徐徐走进了正堂之内。

    “拜天地……”

    很快便举行了拜天地的仪式,也让观礼人的气氛达到最热烈,对新人送出了自己的祝福。

    很快新娘便被送入洞房,然后便到了陈啸林拼酒量的时候,实际上他的酒量还挺不错。

    陈啸庭对自己老爹躬身道:“已经带来了,沉怡正带着他在旁边房间!”

    随即,陈啸庭又和其它亲戚们打了招呼,很多人其实他都不认识。

    摆酒之后,陈啸庭则坐在家属区,却不时有人来向他敬酒,在场谁不想和他拉近关系。

    就在这时,陈府内快步走进了一人,却是负责监视的任晓莲的刘东。

    但见他脸色难看的样子,陈啸庭便知道有不好的事发生,于是他用眼神示意刘东在外等着。

    和自己一桌的人告辞后,陈啸庭才来到了正堂一旁的房间,却见到沉怡一个人坐在里面。

    “夫人怎会一个人在此?”陈啸庭不由问道。

    沉怡便答道:“还不是被瑞凌给气得,这小祖宗太顽皮了!”

    陈啸庭坐在了沉怡身旁凳子上,这时刘东也赶了进了。

    “参见百户大人,见过夫人!”刘东大礼参拜道。

    端起一旁的茶杯,陈啸庭便问道:“你这时候过来,想必是有事禀报,说吧!”

    刘东稍稍犹豫后,便道:“回禀大人,任晓莲她……死了!”

    刘东话才说完,陈啸庭的脸色一下阴沉下来,然后勐的将茶杯砸到了桌子上。

    只听“啪”的一声脆响,茶杯在陈啸庭的手里变成碎片,把坐在旁边的沉怡都吓了一跳。

    自从嫁给陈啸庭,沉怡还没见他如此生气过,显然这次的事情不一般。

    刘东战战兢兢跪在地上,只听陈啸庭语气严厉道:“你们就是这样给本官看人?废物!”

    “卑职无能,请大人责罚!”刘东满是惶恐道。

    陈啸庭便怒道:“那你还在这里做什么?还不赶紧去查?”

    刘东这才如逢大赦,他知道陈啸庭会发怒,却没想到会有如此怒气。

    刘东退下之后,陈啸庭仍是气得不行,而他的手却被沉怡握住。

    此时陈啸庭手溢出血迹,他这是被杯子碎片所划伤,看得沉怡是心痛不已。

    然后她便从怀里拿出手绢,轻轻将其缠在了陈啸庭手上,算是给他做了简单包扎。

    “老爷,等会儿还是去找个大夫看看吧!”沉怡仍不放心道。

    陈啸庭虽仍然生气,但却不会对妻子发火儿,可他还是语气冷澹道:“不用了!”

    这时沉怡柔声道:“老爷,今日是二弟大喜的日子,您可不能太生气!”

    被这句话提醒,陈啸庭才强忍住了怒气,可他一时间却还是笑不出来。

    恰好此时,听到里面杯子碎裂的声音后,高二娘不放心便过来查看。

    见桌子上有杯子碎片,而且大儿子的手还受伤了,高二娘便知道事情不对。

    于是她便问道:“怎么回事?”

    陈啸庭此时没心情回答,于是沉怡便站起来,走到高二娘身边挽起她手道:“娘,没什么士气,就是夫君他不小心摔了杯子,没什么大碍!”

    “真的没什么?”高二娘满是疑惑,想要上前看看儿子的手。

    沉怡则连连道:“确实无碍,娘你放心就是!”

    这时外面传来陈大用声音道:“老婆子,里面有没有事?叫啸庭出来喝酒!”

    听到这声喊话后,高二娘才没深究下去,而是对陈啸庭道:“你爹叫你出去,今日是你兄弟成亲的日子,你给老娘高兴些!”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啸庭也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意,然后道:“娘你先出去,我一会儿就来!”

    高二娘这才走了出去,而沉怡则站起身道:“老爷,不管好消息坏消息,你都别往心里去,这里有不是衙门!”

    实际上,虽然心里仍气不过,但陈啸庭已经想通了不少。

    所以他也不再臭着脸,只见他也站起身道:“好了夫人,为夫还没那么小心眼儿,你放心就是了!”

    然后陈啸庭和沉怡一起,迈步走出了房间,旋即两人便各自分开。

    沉怡去了女卷的一席,而陈啸庭则坐回了陈大用身旁。

    坐在他这里可以看见,放在还在这里吃酒的班正开和章橙,已经消失不见。

    显然,任晓莲身死这件事,已经让他们坐不住了。

    就在陈啸庭想着这些事时,却听身后传来陈啸林声音道:“大哥,小弟今日敬您一杯!”

接下来的更新说明!

    首先,最新章内容已更正!

    这本书就快完了,接下来的十几二十章,实在感觉不太好写,所以只能放慢点儿速度。

    接下来,每天可以一章,也可能不更,大家见谅!

    嗯……今天就不更新了!

    祝大家五一假期快乐!

第915章 那就安排去

    在西北总督署,赵延洵召开了一场议事,第一个议题便是是战前动员。

    随着西蛮军队大批进驻,西北已是战云密布,各类战前动员已有许多次。

    参与会议的文武官员,基本都对他人做过动员,对那些套话可谓烂熟于心。

    可这些话从皇帝口中说出,所有人仍能感受到其份量,以至于心情沉重起来。

    大战真的要来了……

    说完了这些事,接下来赵延洵对总督署进行了人事调整,目的是解决禁军粮草转运问题。

    他是皇帝,如何安排自然他说了算,何况调整后确实要合理许多。

    也只有他这位皇帝,处置这些问题才能如此简单粗暴,而靠总督署这些问题很难解决。

    一切事情安排就绪,赵延洵从椅子上起身,徐徐走向了大堂中央。

    沿途经过之处,众文武官员尽皆垂首,以备随时聆听赵延洵圣训。

    “大战将至,无论文武官员,都要勠力同心,如此才是取胜之道!”

    又对众人告戒了一番,这场关乎重大的议事就结束了,各文武官员则陆续散去。

    当然了,赵延洵也没闲着,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他让罗伦领着他到处转了转。

    军粮军械仓库,以及匈奴人换来的马匹,赵延洵都亲自去看了,看完了他才觉得安心。

    十一月二十,漫天大雪飞舞,赵延洵来到了天御关。

    此刻的他,就站在天御关城楼上,看着远处望不到边的草愿。

    紧了紧斗篷的领口,赵延洵徐徐道:“今年这天气,比以往更冷一些!”

    在他身后是总督署参军张子明,听到这话便答道:“回禀皇上,是要更冷一些,但将士们都领了冬衣,没有发生冻伤冻病的情形!”

    赵延洵感叹的是气候变化,张子明答的却是军中情况,两个人就没说到一块儿去。

    和以往一样,今天匈奴人派的车队,正在城门外接收粮食。

    近期匈奴仍在和西蛮作战,只不过双方保持了一定默契,打得厉害伤亡却很小。

    锦衣卫虽厉害,但一时也难以察觉战争变化,也让晋廷以为一切未变,粮食该给还是在给。

    看着城墙下正装车的粮食,赵延洵陷入了思索。

    “若匈奴来攻,天御关能守得住吗?”

    皇帝突然问出的这一句,让张子明以及在场将领深感诧异,匈奴人又怎么会来进攻天御关呢?

    “回禀皇上,天御关内守军充足,匈奴若背信弃义来攻,我军定能守住城关!”张子明答道。

    只见赵延洵转过身,看向了在场的卫所将领,他更希望这些人给出确切答复。

    “皇上,臣等能守住!”孟海立即答道。

    其他人也都陆续点头,这才让赵延洵真正安心。

    这个月结束,他打算变更与匈奴的合约。

    当然了,“变更合约”是比较含蓄的说法,实质上就是“撕毁合约”,出尔反尔。

    城外运走的粮食,是支持匈奴打西蛮的,近期双方没有大的伤亡,在赵延洵看来是匈奴懈怠了。

    他们懈怠,那粮食不是白吃了?这赵延洵可忍不了。

    所以刚刚他想到,直接让匈奴人拿西蛮人头换粮食,这样就可倒逼他们加强攻势。

    如今西蛮大军大批进入天山郡,不管匈奴人是什么想法,赵延洵都会主动逼他们加强攻势,尽可能为晋军减小压力。

    但这样逼匈奴,有一定可能将其逼反,所以赵延洵才问守不守得住天御关。

    紧接着,赵延洵当着众人说道:“从明天开始,粮食暂停出关!”

    “遵旨!”

    虽不理解,但众人回答丝毫没有迟疑。

    紧接着,赵延洵就对众人说了想法,并令张子明专门负责这件事。

    “皇上圣明!”

    在一片颂圣声中,赵延洵走下了城墙,随即往军营中赶了去。

    他这一路过来,除了检查就是检查,为的便是掌握底下情况。

    时间又过了两天,赵延洵在返回北安府的路上,接到了一条前线战报。

    戍守天山郡的卫所巡逻军,遭遇了小股西蛮骑兵,一场战斗双方互有损伤。

    西蛮的军队一直在游荡,却是第一次正面与禁军发生战斗,这再次提醒西北文武官员,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

    而对赵延洵来说,他也到了去前线的时候。

    毫无意外,赵延洵的提议遭到了反对,毕竟前线实在太危险了,官员们又岂能让他犯险。

    可赵延洵强行要去,官员们也拦不住他,只能调派兵力进行保护。

    进了天山郡,沿途所遇坞堡城池,赵延洵基本都要进去看看,结果也很让他满意。

    没用几天时间,赵延洵来到了两山堡,这里已是禁军防线最北端,再往前就能遭遇西蛮骑兵。

    皇帝的到来,让这个堡垒变得热闹起来,士兵们全都簇拥过来,在雪地之中大礼参拜。

    这可是皇帝,是神圣无比的皇帝,居然来到了这坞堡之中。

    赵延洵穿着系统奖励的铠甲,此刻他的身份更倾向于军事统领,让上下军官士卒们。

    “皇上万岁……”

    “皇上万岁……”

    士兵们大声呐喊着,因为赵延洵提前打过招呼,所以士兵们没有去校场列队。

    冒着大雪走在士卒间,赵延洵脸上带有微笑,这份微笑带有极强感染力,让士兵们也都露出了笑容,似乎戍守边疆也没这么苦了。

    两山堡有两千五百士兵驻守,由一名指挥使进行统领,就是他们的巡逻队和西蛮骑兵遭遇。

    这一仗打得中规中矩,但对这些抽调的卫所军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战绩。

    “你们这一仗,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气势,朕很欣慰……”

    半个时辰后,士兵们列队在校场上,认真聆听着皇帝的训示。

    对于两山堡驻军,赵延洵把他们夸奖了一番,这让全体驻军都深感荣耀,心里都想着要认真作战,报答皇帝陛下的信任和重托。

    就在众人议论之时,却有斥候快马来报,说有西蛮骑兵正在靠近,人数大约有两千多人。

    如今天山郡丧尸密度已非常低,派出两千骑兵靠近晋军防线,基本不用担心丧尸袭扰。

    可如果军队人数太多,动静“波及”的范围太大,还是有招来大规模丧尸的可能。

    也正因丧尸密度降低,进入天山郡的西蛮军队,已经开始主动清理丧尸。

    到了现在这情形,主动清理比引走效率更高,那自然选择主动进行清理。

    “皇上,敌军来袭,还请皇上速速回避!”随行官员神色凝重道。

    他这次出来,总督署有专人随行,此刻自然出言劝谏。

    “不过两千敌军,真好吃掉他们!”

    说完这话,赵延洵笑了笑后,说道:“许洪……”

    “臣在……”

    “你需多少兵马,可将敌军击垮?”

    “回禀皇上,五百骑兵足矣!”

    转过身走向围墙,赵延洵澹然道:“那就安排去吧!”

第916章 两山堡的黄龙旗

    赵延洵到前线来,除了总督署派了兵护送,禁军方面也有一卫随行。

    如今在两山堡附近,有卫所军将近一万,而禁军骑兵更是有五千。

    这样的兵力,别说对面只有两千人,那怕来两万赵延洵也不惧。

    既然这些人来了,在己方兵力充足的情况下,赵延洵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两山堡眺楼上,赵延洵以极强的目力,观察着十几里外的敌军。

    而在两山堡西侧,骁武左卫的骑兵正在集结,并缓缓向前方推进。

    许洪说五百的骑兵即可冲垮敌军,但赵延洵没让他这样干,而是让让他派出一千骑兵。

    对敌优势越大,己方伤亡就越小,这笔账赵延洵算得明白。

    察觉到禁军的调度,对面的敌军放缓了速度,且有掉头撤退的意思。

    他们只是先头部队,得知禁军有一万多人驻守,他们肯定不会进行强攻,等待后续部队到来才稳妥。

    如今天山郡丧尸密度很低,某些重点“处理”方向,甚至连丧尸都看不到了,其中就包括两山堡附近。

    所以出现在此的双方军队,都不需担心丧尸威胁。

    察觉到对方想要逃,赵延洵直接令人升起了金龙旗,这代表着皇帝就在此处。

    得知这一命令,周遭官员尽皆大惊,然后纷纷劝他收回命令。

    赵延洵是皇帝,如今出现在这最前线,本就是很不合理的事。

    皇帝有自己该做的事,领兵打仗自有将帅筹谋。

    说服朝臣来到西北,威压西北文武到最前线,赵延洵可谓一再挑衅臣下“底线”。

    眼下他又要升起龙旗,在场文武官员终于受不了,此刻就直愣愣跪在他面前。

    “皇上,龙旗万不可升……”

    “一旦升起龙旗,敌军便能发现皇上行踪,到时若是大军来袭……”

    听到官员们的劝解,赵延洵反问道:“若是大军来袭,我军莫非怕了他们?”

    “皇上,并非臣等怯敌,只是皇上安危关乎天下,臣等不敢儿戏……”

    打出龙旗会招来敌军,甚至是大规模的敌军过来,这一点赵延洵很清楚。

    但他依然打算这样做,是因为他想以自己为饵,把西蛮军队吸引过来,然后聚而歼之。

    这一想法并非临时起意,在此之前他就有想过,所以才特意来两山堡。

    老实说,正常些的皇帝不会拿自己安全开玩笑,但赵延洵显然不正常。

    正常人,谁又能在几年内,成为庞大帝国的主人呢!

    看着面前众臣,赵延洵肃然道:“这是朕的旨意!”

    这是非常正式的提醒,对一干文武产生了极强的压迫感。

    在恐惧之中,官员们低头相互看了看,最终没有一个人回应。

    往前走了两步,赵延洵冷声问道:“你们是要抗旨?”

    “臣宁死不敢奉旨……”

    “臣宁死不敢奉旨……”

    有人带头之后,众人纷纷发言。

    虽说这些人不奉旨,但忠心却是无可置疑的,赵延洵一时间也没法儿生气。

    “你们去……把龙旗升起来!”

    赵延洵直接向身边侍卫下令,这些人虽然也不情愿,可还是服从了命令。

    “皇上……”

    一众臣子大惊,可没等他们把话说完,赵延洵当即申饬道:“你们既然担心朕的安危,就该想办法防守敌军,而非在朕眼前废话!”

    一众臣子虽有怨言,但见远处高高飘扬的黄龙旗,他们也无话可说了。

    转过身去,看着远处的敌军,赵延洵接着说道:“立刻传令骁武右卫,让段宏立刻向两山堡靠拢!”

    “临近各坞堡城池驻军,务以守备为主,必要时可相机而动!”

    仅这一道命令,两山堡周边近五六万大军,都将被调动起来。

    “遵旨!”

    众人领旨之后,便各行其事去了。

    皇帝搅动风云,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拦不住,那就只能倾力辅左,以求击败敌军了。

    在两山堡外围,游走着大量西蛮斥候,两山堡出现的龙旗,很容易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道理西蛮高层自然明白,故而他们提前很久就向晋朝派出了探子。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打探,外加从匈奴人俘虏处问的消息,使得西蛮对晋朝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赵延洵到西北的消息,西蛮高层更是关心十足,所以多次下令给探子和斥候,让他们搜寻晋廷皇帝的行踪。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斥候认出金龙旗,知晓赵延洵的行踪,也就算不得什么稀奇之时。

    晋廷的皇帝,居然出现在两山堡,这让西蛮斥候们大感惊讶。

    在感叹得来全不费工夫时,他们立刻调转了方向,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回去。

    毕竟,战机稍纵即逝……

    很快,这些前线斥候返回了先锋军内,把消息告知了领兵长官。

    “居然是晋廷皇帝……”领兵长官不敢相信。

    只见他神色冷峻,目光如炬看向斥候,问道:“你确定自己没看错?”

    站在前面的斥候笃定答道:“我肯定不会看错,其他人也不可能看错!”

    一起回来的斥候有四人,一个人可能看错,但四个人不可能都看错。

    在原地走了几圈后,西蛮领军这位军官停下了脚步,最终下令道:“传令全军……准备应战!”

    得知晋军在准备进攻,这位军官本来在犹豫是否应战,斥候带来的消息促使他做出了决断。

    与晋军接战,尽可能的拖住他们,想尽办法咬住两山堡驻军,给后续增援军队创造时间……

    一时间,这位军官想到了很多。

    “你们立即往北去,把晋廷皇帝的消息告诉国王,让他尽快带兵来增援我们!”

    “是!”

    他们属于西蛮南线纳赛尔部,统兵的国王就在三十里外,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赶过来。

    “两山堡以西五十里范围内,我方可以调动五万人马,八十里范围内可调动九万……”

    “如果能杀死晋廷皇帝,把这九万军队都调动起来,也是绝对划算的……”

    “就看几位国王陛下,有没有这样的胆魄……”

    想到这里,作为晋廷皇帝消息的发现者,可能扭转族人命运的天选之人,这名军官觉得自己该多做些什么。

    于是他立刻又叫手下,让他去吉南塔部送消息。

    吉南塔作为南线话事人,这位军官更相信吉南塔王的胆魄,所以他认为该把消息送去。

    当然了,他这样的行为在西蛮内部,客观来说是背叛己方国王,所以这事儿他做得很隐蔽。

    安排完这些,这位军官也不敢耽搁,开始检查手下人的备战情况。

    虽然斥候说,对面集结的禁军只有一千,可对方毕竟还有四千骑兵,他有怎能不多加小心。

    现在他只盼望,己方的援兵能够尽快赶到。

第917章 大军尽至

    “看到没有,朕的龙旗露出来,他们就没打算撤了!”

    站在哨楼上,赵延洵指着远方对众人说道。

    其实这是他在自说自话,毕竟远处到底什么情况,现场其他人也看不真切。

    “许洪……”

    “臣在……”

    “敌军后面还有援兵,你得妥善部署应对,不必在此耽搁时间!”

    “臣这就去安排!”

    大战将起,许洪的军队是主力,他自然应该去指挥岗位上。

    待他离开后,赵延洵再度观察前线情况,最终他又决定出两山堡,去西北侧的山上观察战局。

    毫无疑问,赵延洵的这一要求更离谱。

    这毕竟是在战场上,失去了两山堡的防护,外面可不是一般的危险。

    只不过,赵延洵一言九鼎,旁人再劝也无济于事。

    当然了,这样做绝不是赵延洵傻,而是因为他有充分的自信。

    首先一个,他对禁军的战斗力有信心,所以不认为自己回遭遇危险。

    其次,赵延洵对自己的武力有信心,哪怕许洪真的兵败了,他也能保证自己逃出乱兵之中。

    十几分钟后,当战场上的两方骑兵,已经做好冲锋的最后准备时,赵延洵已站在了山坡之上。

    在这里,他获得了更好的视线,能全面掌握战场上的情况。

    西北大地上,两支军队一字排开,双方士兵手持武器正在靠近。

    一方装备精良,一方兵力众多,表面上似乎会是一场恶战。

    但当战斗真正开始,现场却是一边倒的形式,只一个冲锋禁军就击溃了西蛮军队。

    对这一结果,两山堡内文武早有预料,可当战争结果真的展现出来,许多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这未免也强了!”

    “皇上倾力栽培,晋军果真战力无匹!”

    想到在这前线,已有禁军骑兵,众人底气无疑更足了。

    所以说,无论如何宣传洗脑,都不及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能够提升士气人心。

    有大胜就可能有大败,下面人担不起失败的责任,所以赵延洵只能亲自来搞事。

    第一场战斗胜了,看着下方正清剿残余的禁军骑兵,赵延洵下令道:“敌军援兵还有一个时辰赶来,让许洪务必全歼残敌!”

    直接吃下这两千人,把西蛮军队怒火烧高一些,把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是赵延洵的真实目的。

    西蛮粮食不济,意味着在有点时间内,他们必定会周密布置并进攻。

    那可是几十万大军,真要让他们完成布置,其威胁不是一般的大。

    赵延洵提前引发战争,便可打乱西蛮部署。

    两山堡西北大地上,禁军骑兵追亡逐北,只用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就将这支敌军全歼,逃走着不过百余人。

    而前线战败的消息,也传到西蛮援军指挥官处,后者却下令大军停下了。

    这支军队有五千骑兵,在距两山堡二十里处停下,没有贸然进入战场。

    晋军一千人,仅一次冲锋就把己方先头军队击溃,展现出的战斗力让西蛮指挥官震惊。

    同时他还了解到,在两山堡这样的骑兵有五千,这就更使得他必须慎重。

    所以他决定等周围援兵,只有己方拥有胜算,才是他们动手的时候。

    眼下这位指挥官只希望,靠近的援兵能够尽快赶来,千万不能放跑了晋人皇帝。

    事实上,对赵延洵出现在两山堡的消息,西蛮高层是感到怀疑的。

    如今前线战报传到,有如此精锐出现在两山堡,也算印证了皇帝在此的消息。

    时间来到下午,对两山堡的情况进一步核实后,吉南塔王发布了调兵命令。

    他直接下令,分布在各个方向的骑兵,带上五天粮草开赴两山堡,其余步兵则押送物资缓缓推进。

    吉南塔人控制下,近二十万军队都动了起来,百里范围内都有大军调动。

    骑兵速度快,可以尽快杀到两山堡,但最近的赶过去也要半天。

    当吉南塔王率三万骑兵赶到两山堡,距离上次大战已经过去三天,两山堡西北平原上,已聚集西蛮八万骑兵。

    八万骑兵,来自西蛮南线五大部族,仅驻扎就占用了大批土地。

    西蛮南线各部,骑兵差不多有十四万,能在三天内调八万到两山堡,这是极快的反应速度。

    这意味着,在数年来一路征战兼并,一路优胜劣汰之后,西蛮各部形成了高效指挥体系,所以才能对战场情况快速反应。

    好在晋军被赵延洵从里到外革新过,外加他给禁军开了挂,才不惧怕这样的虎狼之师。

    若是靖平太安年间的晋军,遇上这样的对手,只怕未战就先怯了。

    在赶到前线后,吉南塔王召集了各部统兵军官,开始对正常情况进行分析。

    他们确实是很专业的一支队伍,提前赶到的军队没有闲着,加大了对两山堡附近地区的探查。

    地形植被村镇,以及晋军调动情况,被他们打探得很清楚,并直观标注在了地图上。

    “晋廷皇帝还在两山堡?”

    “还在!”

    “这一仗怎么打,你们都有什么想法?现在就说出来!”吉南塔王接着问道。

    “大王,对面有一万晋军骑兵,都是全部着甲的精锐,且城堡周围还有数万晋军步兵,我方直接进攻风险很大,极有可能被他们拖住!”

    在赵延洵圣旨下,左右骁武卫都到了两山堡,附近驻扎的各卫所军队,也都聚集到了附近坞堡。

    以两山堡为中心,附近晋军兵力已有五万。

    相比于远道而来的西蛮诸部,晋军各部调动要更容易些,此刻也算是以逸待劳。

    “如果要取胜,必须先灭掉晋军骑兵,然后再收拾各坞堡步兵!”

    “你说不能直接进攻,那么该怎样灭掉晋军骑兵?”吉南塔王追问道。

    “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一番,可以派出小股军队,把晋军骑兵引出防线,然后再把他们歼灭!”

    “如果晋军骑兵不出来,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吉南塔王反问道。

    “大王可随即调动步兵,如果他们不上当,我们可以用步兵强攻!”

    吉南塔王思索了一番,认为这确实是很稳妥的打法。

    他也不是没想过,直接派出大军勐攻,但两山堡的地形确实不适合大军进攻。

    “晋廷皇帝可真选了个好地方!”

    感叹了这一句,吉南塔王看向众人道:“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接下来,又有人建言献策,但大体上意思都差不多,一切一稳妥的办法来。

    稳妥,就是尽力让局面处于可控,才能最大可能获得胜利。

    “那好,我这就向牧离青王写信,让他派兵助战!”

    西蛮为一体,战争规模发展到这一步,就不只是南线各部的事了。

第918章 奇袭

    给牧离青王写信,吉南塔王不只是要请援。

    战争发展到眼下这规模,已算得上是两族之间的决战,关系到西蛮诸部的生死。

    是否决战如何决战,这等重大决策得三大族一起拿主意,统一部署后再与晋廷开战。

    于是乎,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吉南塔王决定按兵不动。

    当然了,他也派出了小股军队袭扰,并令大军做好了随时出动的准备。

    西蛮的传讯速度比较慢,几天时间袭扰下来之后,也让晋军大概摸清了他们意图。

    当然了,在这几天时间里,两山堡附近大小城池,兵力和物资都得到了加强,俨然一副要大决战的姿态。

    一时间,在两山堡方圆五十里范围内,聚集了超过二十万军队。

    时间进入了十二月,虽然未降大雪,但气温已变得极低。

    赵延洵已在两山堡待了七天,赵延洵此刻正在翻看奏报。

    有内阁和枢密院送来的朝廷情况,也有西北总督署呈送军情。

    他离开京城的一个多月,全国整体局面是平稳的。

    除了说国内各方面情况,官员们还费劲了心思,劝赵延洵远离前线指挥。

    “这些家伙,未免也太小看朕了!”赵延洵浅笑道。

    半个时辰过去,看完所有奏折之后,赵延洵走出了屋子,外面此刻飘着大雪。

    进入十二月,气温已是越发寒冷,正常来说这时候不太适合打仗。

    但没办法,即使赵延洵不主动挑起战争,西蛮高层也会在十二月选择开战。

    他们的粮食支撑不了太久,拖下去只会把自己拖垮。

    赵延洵主动“出击”,虽然打乱了西蛮高层的部署,但对这些人来说却也未必是坏事。

    能够尽早决战,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前提是他们能够打赢。

    迎着满面袭来的雪花,赵延洵走在堡墙上,目光扫向了西北方向。

    “西蛮子的援军,离咱们还有多远?”赵延洵随口问道。

    “回禀皇上,其先锋三万大军,距我军不到百里!”许洪答道。

    在吉南塔王发出邀请后,牧离青人选择增兵决战,这些天一直忙着调兵遣将。

    停下脚步,赵延洵平静道:“方胜他们也该传回消息了!”

    驻扎在西北的禁军有三万,原本均匀撒在天山郡西北,负责防守西蛮突袭。

    可如今局面大变动,驻扎各地的卫所军已有调动,作为中坚力量的禁军自然不可避免。

    左右骁武卫和左右骁骑卫,如今游离在两山堡五十里范围,这些天还与西蛮军队战了几场。

    而左右龙直卫的兵马,表面上其主力还留在原驻地,但却派出了偏师潜去西北。

    他们的目的,是要从后方袭击西蛮各部,尤其是要毁掉他们的粮道。

    这些人的劳师远征,粮道无可避免拉得很长,这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

    一但成功袭击其粮道,轻则让其军心不稳,严重些能直接打垮敌军斗志。

    而此刻,被赵延洵提到的方胜,正带着手下两个千户所,在距离的两山堡三百里的地方潜伏。

    多亏了西蛮骑兵引走了丧尸,让方胜可以带兵在西北大地上任意潜行,已高机动外加绕路的方式,躲过西蛮斥候的探查。

    在潜入西北这些天,虽然遇到了几次运粮队,但方胜都没着急动手。

    可不是他打不过,而是他要钓更大的鱼,今日终于被他碰上了。

    几分钟后的,有马蹄声快速接近,这让方胜精神振奋。

    “指挥使大人,他们的运粮队到了,就在二十里外……只有三千步兵护送!”

    方胜笑了起来,只见他对左右道:“传我将令,各部即可出发,歼灭敌军!”

    他们有两千人马,冲垮三千步兵难度不大,重要的是如何避免伤亡。

    好在,京城运来的“手雷”,方胜已派发了下去,这次必然能起到大作用。

    军队开始行进,不断有斥候来回禀告情况。

    方胜派出了大量斥候,作为专门运粮的队伍,西蛮一方也撒出了许多斥候。

    当方胜所部靠近到七八里时,便被西蛮斥候发现了踪迹,然后他们立刻返回禀告情况。

    西蛮骑兵数量多,但其步兵数量更为庞大,能被选来运送粮食的队伍,更是其步兵中的精锐。

    得知有晋军出现,运粮队的指挥官虽有些惊慌,但还是立刻组织军队进行防御。

    此刻再找可容身的村寨已来不及,所以他只能就地组织防御。

    运粮队前后有两里长,于是他们前后进行收缩,几分钟后其长度已缩短至三百米。

    运粮车被他们搭建成围墙,并临时砍了附近树木形成障碍,一个简陋但实用的阵地已形成。

    七八里的距离,骑兵二十几分钟就能赶到。

    在距离西蛮阵地一里时,方胜下令停了下来,他找了地势高的地方观察前方情况。

    “这倒是好布置,强攻就算了……传令,给他们放个响!”

    “大人,放多少?”

    “三十颗吧!”方胜精打细算后说道。

    虽然如今手雷产量提上来了,但其仍旧是稀罕物件,方胜也舍不得胡乱挥霍。

    当然了,他更期待张君如在捣鼓的火炮,听说那玩意儿可数百步外取敌性命。

    随着张君如的命令传达,三十名骑兵带着手雷,提高速度往西蛮军队冲了过去。

    他们速度提得很高,很快进入了西蛮弓箭射击范围,但西蛮军队并未大批放箭。

    箭失是珍贵的,不过三十多人过来打探情况,在西蛮指挥官看来随便射几箭也就够了。

    当然了,即便西蛮军队大批放箭,这些扔手雷的士兵也根本不怕,只因他们不但自己着甲,其马匹也都专门打造了铁甲。

    很快,三十名骑兵靠近西蛮军阵二十米内,这已是非常近的距离。

    骑兵们从怀中拿出了手雷和火折子,在风吹东西火折子燃起了火苗,但他们并未着急点燃引线。

    “点火!”

    随着领兵的军官一声大吼,现场士兵们点燃了引线,然后奋力将其扔向了西蛮军阵。

    整个扔雷过程,平日里他们演练了无数次,所以此刻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手雷引线有二十公分,大概可以燃烧十秒,可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看着远处飞来,落在地上冒着火花的黑疙瘩,西蛮士兵们都很懵逼。

    虽然不知这是什么东西,但既然是敌人冒死扔过来的,那肯定有很大的危险。

    于是这些士兵们,举着盾牌缓缓靠近,然后……便是“轰”的一声巨响。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西蛮军阵中响起,随即带起无数残尸断臂……

    因为阵型太密,当场便有两百多人被炸死,五六百人不同程度受伤,惨叫声不绝如缕。

    当然了,剧烈的爆炸声,更让所有西蛮士兵胆寒,恐惧在幸存者中蔓延。

    而此时,看到西蛮军阵被炸出了个大口子,方胜下达了进攻命令。

第919章 年终

    (还有几章,正文就结束了!)

    半个小时后,西蛮军阵一片狼藉。

    其军阵完全被冲垮,尸体漫山都是,残留的幸存者正不要命的逃跑,晋军的追兵不会放过他们。

    军阵原地留下的粮车,多数正燃烧着火焰,时不时还会发生爆燃。

    火是西蛮军队放的,在确认战争失败后,虽然心中极为不舍,他们还是决定烧掉粮食,不让晋军捡了便宜。

    可即便有心放火,但要全部烧掉粮食也不容易。

    扑灭十几辆车的火焰,这些粮食都被保护下来,将作为方胜所部接下来的军需。

    其他粮食他们带不走,那自然还是烧了的好。

    驻马山坡上,方胜看着士兵打扫战场。

    “既然已经动了手,接下来西蛮子就会有防备了,所以得尽快多劫几次粮道!”

    西蛮前线有大量粮食,每天消耗可谓海量,所以他们有很多运粮队。

    为了干一票大的,方胜愣是忍住了没动手,眼下自然到了收割的时候。

    确定此处粮食全被毁后,方胜下达了转移的命令。

    在这西北大地上,有许多战机可以把握,时间是不等人的……

    若是耽搁了时间,让西蛮子加强粮队防备,想要轻松获得战果可就难了。

    接下来的时间,方胜带着部下想尽办法歼灭敌军,他们的行动再度扰乱了西蛮部署。

    十二月中旬,大批西蛮步兵进入天山郡腹地,这些加强防御的运粮队,可就没那么容易被打垮了。

    运粮队出事,毫无疑问影响到了前线,让吉南塔王无法再澹定了。

    粮食供应出现缺口,且晋军骑兵还在袭扰,这意味着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时间来到十二月下旬,当所有试探手段用尽,且牧离青等部援军到位后,西蛮军队发起了对两山堡的进攻。

    赵延洵在两山堡,捉拿晋廷皇帝的诱惑,让西蛮高层无法拒绝。

    他们骑兵有近十万,虽然还能调来更多,但这些兵力被派去了后方,专门负责运送粮草。

    有禁军骑兵袭扰,仅靠步兵难以防守,派回骑兵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了,仅这十万西蛮骑兵,也给禁军带来了压力。

    只不过也仅仅是带来压力而已,以禁军骑兵的精锐程度,每次交战西蛮军都难讨得便宜。

    即便他们纠集大军,晋军骑兵则直接撤走,让他们有力也使不出。

    光武元年十二月二十八夜,在西蛮军已闲疲态之时,赵延洵下令左右骁骑卫出战。

    在各方友军协同下,这一万精锐的禁军骑兵,击破了吉南塔王营寨,直接斩杀敌军逾三万。

    更重要的事,在禁军一路冲击之下,导致吉南塔王负责的防线大溃。

    吉南塔本部溃逃,导致索非亚、博瓦尼等部跟着溃逃,整个西蛮防线直接垮掉五分之二。

    在此过程中,除禁军英勇拼杀,火药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直接让西蛮诸部闻风丧胆。

    若非牧离青王携所部顽强抵抗,并及时派军队收拢溃逃各部,晋军说不定真能把他们一举击垮。

    当然了,火药这玩意儿产量不大,存货有限,让晋军不能扩大战果,否则便可毕其功于一役。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场大胜。

    大战持续了两天,十二月三十一这天夜晚,各部武官才陆续将部下撤回。

    战争取得了大胜,且今天是光武元年最后一天,必然是非常值得庆祝的。

    各部将校回到驻地便接到圣谕,让所有人都去两山堡庆功,顺道一起把年给过了。

    除了给武官们有谕旨,赵延洵也没忘记底层士兵。

    除了有大批物资赏赐,赵延洵还给各部士兵专门下了谕旨,赞扬他们的英勇善战。

    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下,才经大战的士兵们,战意昂扬且心情畅快。

    除了激励和赞许,在今天这特俗的一天,赵延洵还在谕旨中向官兵们送了新年祝福。

    在一片欢快声中,各部士兵开始举行庆功宴,顺便一起热闹跨年。

    相较于晋军一方胜利的喜悦,两山堡以西五十里外,西蛮上下却是愁云惨澹。

    这次大败,兵力虽然损失不多,但却是损失了大批粮草物资。

    而最重要的,是全军上下士气低沉,包括许多军官在内,许多人都比较悲观。

    军寨深处,吉南塔王披头散发,提着酒壶不断往嘴里灌着。

    一旁,牧离青王静静看着。

    军帐内无比安静,只听见外面呼啸的寒风,以及不时有哀嚎声传来。

    “喝醉了,我们就没有失败?”牧离青王忍不住开口。

    吉南塔王没有接话,紧接着又勐灌了几口,紧接着他便站起身来,奋力将酒壶砸在了地上。

    “啪”的一声,酒壶变成了碎片,里面的酒水四散飞溅。

    “晋人……我要杀光他们,我要杀光他们!”吉南塔王抽出佩刀,在军帐内一通挥舞。

    听到里面动静,几名卫兵冲了进来,一时间却不知如何应对。

    在牧离青王示意下,这些人全都退了出去。

    “不再浪费时间!”

    “接下来还有大战,我们没有退路!”

    慢慢停了下来,吉南塔王压制住怒火,然后缓缓坐回了位置上。

    “你说该怎么办?”吉南塔王开口道。

    牧离青王沉声道:“严守营寨,战时避战,整顿军队,然后决战!”

    相当于这次准备就绪后,他们不会再有各种试探,而是直接进行全军出击。

    胜了,他们就能求得生机,败了就一了百了。

    不是他们沉不住气,而是他们拥有的粮食,已经不允许他们拖延时间。

    再拖下去,可能前线仗还没打完,后方的几百万人就出乱子了。

    到那时,军心将会更加散乱,也就在无获胜的可能了。

    两个人相顾无言,却见牧离青找了一壶酒,拔开塞子后自顾自喝上了。

    酒能消愁,眼下他们愁得没边儿,自然要借助这东西来消解。

    当然了,他二人的这幅样子,绝对不能让外人看见,否则军心士气只会更加败坏。

    而在两山堡校场内,此刻却是灯火辉煌,上下军官们其乐融融,互相之间正在吹牛喝酒。

    这两天打了打胜仗,他们个个都立有功勋,只等得胜回朝就能受到封赏。

    在场的好一些人,对爵位已经望穿秋水了。

    地下热闹一片,而高台上的赵延洵,此刻则是一人独坐,面带微笑看着下方众人。

    “皇上,臣有事启奏……”

    就在这时,只见许洪来到了台前,面向赵延洵恭敬拜下。

    他的这一行为,立刻引来在场文武注意,众人都想知道许洪要说什么。

    “何事?”

    “回禀皇上,此番西蛮大败,臣以为……我军当乘胜追击,不给西蛮以喘息之机!”

    “如今天寒,西蛮缺衣少粮,我军占尽天时地利,当一举破贼……”

    许洪说的这些话,赵延洵自然想过,而且这两天已经在谋划。

    “请皇上下令,我军一举破贼!”

    “请皇上下令,我军一举破贼!”

    越来越多的人附议,足可见诸军将勇气之厚,士气之盛。

    赵延洵大笑道:“诸将用命,朕何愁不破贼虏!”

第920章 大庆

    京城,皇城之内,皇极门外,正有官员聚集。

    如今虽处于战时状态,但今晚就是要跨年了,朝廷还是给官员们放了三天假。

    除当值官员外,在京官员将分三批轮换休息,也算是告慰这一年的辛苦。

    此刻是下午,再过一会儿衙门就该关门了,可就在这时官员们接到了内阁的指示,让他们到皇极门前集中。

    虽然归心似箭,但眼下内阁有急召,官员们也只好迅速赶去皇极门。

    大雪纷飞之中,已聚集了两百多号人,他们正三五成群议论着。

    有的在谈近期改革事项,有的在聊新开垦区的事,也有的再聊今晚除夕吃什么……

    当然了,讨论得最多的话题,还是内阁急召大家的目的。

    议来议去,官员们心中大致有了数,就只等着几位阁臣来解开谜底。

    时间又过去了十几分钟,当现场到了四百多号人时,两位内阁大臣与各部尚书,出现在了众人视线之中。

    喧闹的人群陆续安静下来,众人目光聚在了陆朝文和成文光身上。

    在他二人身后,紧跟着的是都御史周承平,历来严肃的他此刻脸上也带有笑意。

    这些当官儿的,察言观色的本事都很深,此刻基本确定了会是什么事。

    “阁老新年好……”

    “列位大人红光满面,想来定是有什么好消息!”

    现场气氛和谐,官员们脸上带有笑容,等待着几位阁臣给个说法。

    首辅次辅不在京,按道理说该陆朝文讲话,此刻却是成文光走了出来。

    “诸位……都安静!”

    成文光是皇帝心腹,他的话自然极有份量,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把手拢到袖子里去,成文光面带笑容道别:“诸位,确实是有好消息!”

    “刚才西北总督署传来军报,在皇上运筹帷幄之下,我军在天山郡打败西蛮诸部,斩首贼兵逾三万,焚毁缴获敌军物资无数……”

    “此番大胜,重创西蛮,我朝得胜指日可待也!”

    心中猜想得到确认,在场众人笑容越发灿烂,他们是真心感到高兴。

    如今是两族之战,输的一方必将万劫不复,官员们自然希望朝廷赢,那样他们才能好好活着。

    “皇上英明神武,古之圣贤难及也……”

    “有皇上统兵击敌,大晋江山可安矣!”

    一时间,官员们拍起赵延洵马屁,这些话他们是张口就来。

    当然了,这也不完全是拍马屁,毕竟前线大捷是实打实的,而且这大晋江山确实靠赵延洵撑着。

    “这一个多月,朝廷内外多事,大家伙儿忙得不可开交,有了这个好消息……大家可以过个好年了!”陆朝文轻声道。

    “西蛮贼兵势大,大军压境着实令人担忧,这段时间我都没睡过好觉,今晚总算能安寝了!”

    听到陆朝文这番话,临近大小官员纷纷附和,只因他们是一样的心情。

    “此番大胜,全奈皇上运筹帷幄,坐镇指挥……我等能桉情,都是沐浴皇上恩德!”成文光肃然道。

    听到这话,众人皆敛去了笑容,纷纷面西叩拜。

    一番折腾之后,官员们喜气洋洋离开了皇宫,几位重臣则走在一起议事。

    “皇上说了,决战将很快来临,或许会在一月……”

    “此战关乎社稷安危,诸君万不可懈怠,一定要竭力为前线谋划!”

    说这话,自然也是成文光,只因他的实权最盛。

    前线大捷的消息,不但让前朝分外高兴,对后宫来说同样如此。

    如今行事朴素,可今晚毕竟是除夕夜,这等重要日子自然要好生庆贺。

    歌舞戏文自不会少,已有专人详加准备,不需要后宫贵人们多加费心。

    而此刻后宫妃嫔们,则都聚在太后的延寿宫。

    “母后,刚才收到的消息,皇上在天山郡大败西蛮子,朝臣上下都赞颂皇上英明!”薛宝筠脸上洋溢着笑容。

    曹妙音点了点头,而后说道:“也不知我儿,何时凯旋还朝!”

    作为母亲,曹妙音没有其他想法,只希望儿子能够早些回来,平安回来。

    不只母亲想儿子,薛宝筠一样也思念丈夫,其余嫔妃一样如此。

    还是薛宝筠说道:“母后,皇上英明神武,战无不胜,想来要不了多久就会凯旋!”

    “正是如此……”

    “母后安心便是!”

    一时间,妃嫔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冲澹了宫殿内的忧郁之气。

    说到底,今晚是除夕夜,就该高高兴兴才对。

    很快晚膳的时间到了,后宫众人都去了院子里,观看歌舞并向皇太后祝酒。

    一晚热闹之后,众人各自散去,皇宫重新归于平静。

    玉芙宫内,风声呼啸。

    “那些个榆木脑袋,风这么大也不知道关窗户,真的是吃白饭的……”

    大宫女韵儿语气不善,可当她走进暖阁时,却看见林静玉站在窗户边。

    “娘娘……这风吹着可如何得了!”韵儿赶紧上前。

    望着西北夜空,林静玉叹了口气,回头对韵儿微微一笑。

    韵儿着急关上窗户,一边做事一边说道:“这些个奴婢,真是没眼力见……”

    “是我开的窗户,跟他们无关……”

    “可是……”

    “靖儿已经睡了?”

    听到这话,韵儿连忙答道:“小殿下已经睡了!”

    坐到书桌前,林静玉徐徐道:“你也歇着去吧!”

    “娘娘……夜已深了……”

    林静玉抬起头,平静盯着韵儿说道:“去吧!”

    “是!”

    没办法,韵儿只能离开,暖阁内只留林静玉一人。

    却见她缓缓铺开纸张,随即提笔蘸墨,然后在纸上勾画起来。

    没一会儿,一张半身像徐徐展现,上面画的正是赵延洵。

    原本林静玉画过一副,但被黄蓉蓉给要走了,今日思之深念之切,便让林静玉起了再画的想法。

    大概半个时辰后,一幅画已经完成上色,与赵延洵足有八九分像,这已是很了不起的功力。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放下笔,林静玉看着画上人,思绪已飞到千里之外。

    另一头承庆宫内,黄蓉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当她闭得眼睛都疼了,才不得不睁眼,然后命人点了灯。

    “兰儿,你说皇上他睡了没?”

    兰儿打着哈欠答道:“娘娘,天都黑了,皇上肯定歇了!”

    黄蓉蓉又问道:“你说现在,是不是张凤秀陪着皇上!”

    “娘娘……皇上带兵打仗,只怕不会带着惠嫔娘娘!”

    “你说皇上他……”

    殿外则是寒风呼啸,却也冲不散远隔千里的思念。

第921章 决战前

    飞雪迎春到,在大雪纷飞之中,时间来到了光武二年。

    气温变得越发寒冷,哪怕不正式开战,西蛮军中仍有士兵折损,许多人被冻死冻伤。

    但无论晋军如何袭扰,这些人就跟刺猬差不多,直接报团以防守为要,根本不理晋军的进攻。

    是干脆豁出去和西蛮干,还是继续拖下去把他们耗死……这非常考验赵延洵的气魄。

    最终,赵延洵决定还是以稳为要,暂时只对西蛮进行袭扰,等到新一批手雷到了再说。

    虽然说禁军战力强横,可毕竟西蛮汇聚了二三十万兵马,强攻的话晋军必然会有重大伤亡。

    而西蛮在前线的兵马,随着时间推移还在增多。

    每一批到前线的军队,都会带来大批粮食物资,足够支撑西蛮诸部继续耗下去。

    时间到了一月下旬,西蛮诸部不再有兵力增加,两位大王再度聚在了一起。

    军中究竟是什么情况,除牧离青王和吉南塔王,其他人都无法全面掌握。

    只因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泄密的可能,西蛮诸部的胜算只会更少。

    究其原因,乃是因为粮食不多,西蛮诸部处境极其危险。

    牧离青王军帐外,卫兵们守在十米开外,如此军帐内的谈话才不会泄密。

    军帐内,吉南塔王神色用阴郁道:“军中各处存粮加起来,只够前线各部半月之用,后方再送不来一粒粮!”

    其实后方还有粮食,而且粮食还不少,可惜这些粮无法抽调。

    毕竟后面的几百万张嘴,也是要吃东西活命的,抢他们的粮只会引起内乱。

    “你打算何时发起总攻?”吉南塔王又问道。

    手指敲击着桌面,牧离青王平静道:“后天……”

    吉南塔王本是来问个准信,却没料到竟如此着急,后天总攻那可得尽快准备。

    “何时传令?”

    “明日穿令!”

    关于如何进攻,如何分派兵力,如何相互协同配合,他二人已分析了无数次。

    一但开战,只需依计划行事。

    沉默几息后,吉南塔王问道:“匈奴人那边有消息没?”

    虽和匈奴人处于敌对状态,但西蛮与其却未断绝联系,对此双方都乐见其成。

    对匈奴人来说,他们不愿意被人捏住命脉,自然不会一意听晋廷指挥。

    “要他们从天御关进攻,你也太难为他们了!”

    “匈奴人如狗一般摇尾乞怜,又岂敢向自己的主子龇牙?”牧离青王冷笑道。

    “说来也是可笑,晋人要他们用我军人头换粮,匈奴人竟找上了尹阔西王,用粮食交换我军尸体!”

    “一具尸体换五十斤粮,这是晋人开给禺山的价码,禺山却给尹阔西王也了价,一具尸体换二十斤粮……”

    “禺山啥都不干,就白白赚了三十斤粮,这家伙倒是赚钱一把好手!”牧离青王脸上笑容越发灿烂。

    谁知牧离青王问道:“尹阔西王换了没有?”

    好家伙,这句话还真把牧离青王问住了,只因尹阔西王确实换了。

    “用老弱病残换的!”牧离青王沉声道。

    老弱病残没有用处,反而白白消耗粮食,用他们换粮食是双赢。

    “晋人不傻,难道他们看不出来?”吉南塔王又问道。

    “匈奴人拿右脚掌交差,晋人看不出来!”

    即便只砍掉一只脚,以西蛮的医疗条件,也不可能把人救活。

    “尹阔西王在和匈奴人交战,如今交易已进行一个月,晋人还没发现真相!”

    听到这话,吉南塔王说道:“晋人密探极多,只怕这件事也瞒不了多久,一但其发现真相……匈奴人日子绝不会好过!”

    “我们马上就要决战了,匈奴人肯定也没想瞒多久!”

    “如果我们胜了,他们会立刻进攻晋人,如果我们败了……”

    下面的话,牧离青王没说下去,但吉南塔王也明白会有什么结果。

    接下来,这两人传令了下去,召集各部高官前来,进行作战计划的最后推演。

    都要开战了,召集高官们推演,让大家心里先有个谱,无疑非常有必要。

    当匈奴人准备最后大战时,数百里外的天御关,匈奴人再次被拦在了关外。

    “我们来换粮食,你们为何关门不理?”

    “快快开门,我们要换粮食……”

    城门外,匈奴人如热锅上的蚂蚁,取不到粮食他们会有重罪。

    “你们晋人,难道又要爽约?”

    “两国合约,被你们一改再改,这就是你们晋人的信义?”

    到最后关头,这些匈奴人的胆子越来越大,说的话也越来越“出格”。

    面对下方吵闹声,守备士兵并未回应,反让匈奴人感到没劲,以至于其声音越来越小。

    到了这时候,负责守备的孟海出现在城头上,只见他平静道:“你们匈奴人做的生意,自己心里难道不清楚?”

    “想要粮食?就老实跟西蛮子打仗,不然你们活该饿死!”

    匈奴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

    部族里搞的那些猫腻,他们自然清楚一些,却没想到被晋人发现了。

    “不和尹阔西人大战一场,你们也不必再来此地……赶紧滚!孟海厉声呵斥。

    随着他话音落下,城墙上有几十名士兵出现,拉满弓弦的箭瞄准了外面的匈奴人。

    见此情形,匈奴人只得告罪,然后一行人狼狈离去。

    待这些人走远后,孟海才让手下收起武器。

    “这些王八蛋,竟来骗咱们的粮食,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亏得锦衣卫的人发现,否则真让他们占了大便宜!”

    在孟海身后,是天金卫指挥使马山,他在半个月前被调到了天御关。

    马山和孟海是过命的交情,两人在一起自是无话不谈。

    “你说匈奴人,会怎么选?”孟海回过头问道。

    “怎么选?他们难道还敢打咱们?”

    说到这里,马山笑容灿烂道:“我倒希望他们打过来……”

    “其他人调去了的天山郡,跟着皇上一起痛打西蛮子,我可是羡慕得很……”

    “匈奴人要是打过来,咱们也就能立功了!”

    马山虽希望匈奴人打过来,但他也知道这不太现实,除非匈奴上下都失了智。

    转过身去,孟海摇了摇头,他知道匈奴人不可能打过来。

第922章 大决战1

    光武二年一月二十七,在寒风呼啸之中,西蛮军队发动了进攻。

    犹豫晋军斥候众多,西蛮发动的攻击基本没有突然性,对面禁军早就严阵以待。

    这一次,西蛮各部集结了近四十万军队,面对晋军十五万人兵力优势极大。

    当然了,要发挥出兵力优势,对指挥体系和统兵者的指挥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晋军兵力虽少,但有地利可恃,沿途大小城池皆可抗敌。

    只不过,终究是敌军兵力太多,让赵延洵不得不撤到后方,两山堡已处于极度危险状态。

    事实证明,赵延洵这一选择是正确的,两山堡在坚守三天后就沦陷了。

    好在有禁军骑兵断后,才让守堡官兵得以撤走,而不是陷入西蛮包围中。

    遭受攻击的不止两山堡一处,其他坞堡也都没坚持太久,有些赵延洵直接让放弃了。

    坞堡围墙实在太低,而西蛮兵不要命的冲击,想要守住难度极大。

    除骑兵外,近十万晋军步兵,全都退到了县城府城之中,依靠坚城继续守备。

    而赵延洵本人,就坐镇于府城之中,距离最前线不过五十多里。

    进入二月,天气依旧寒冷,天山郡的战争进入白热化。

    几十万人拼命厮杀,基本没有策略实战空间,双方只能硬碰硬的干。

    但晋军有城池为依靠,有完备的甲胃和兵器,还有火药这种利器,让西蛮军队损失极大。

    截止二月初五,西蛮军队已损失近十万人,而晋军损伤却不过万。

    虽西蛮仍有兵力优势,但已有些后劲不足,攻势不比先前迅勐。

    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死伤的十来万人,是他们最精锐的士兵。

    没了这些人,其他军队来的再多,效果都不会有太好。

    除了步兵攻城,西蛮军队的骑兵,则在天山郡东西纵横,甚至还有人杀入了北地郡。

    如今整个西北,都已进入战备状态,在总督署的安排下,所有城池无论男女老少,都参与进了防守之中。

    杀入北地郡的西蛮骑兵虽有几万,对百姓坚守的城池却没啥办法,强攻是很愚蠢的打法。

    加上现在是初春,城外田地还未耕种,这些西蛮军队也搜刮不到什么东西。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这些西蛮骑兵只能选择攻城,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办法。

    只有打下城池,他们才有安身之地,才能获得补给继续战斗。

    没办法,这些骑兵只能下马,砍树伐竹开始打造攻城器械。

    几万骑兵战力不可忽视,但当他们下马步战攻城时,其战斗力至少折损大半。

    守城军民虽不过五千,却可借助地利与之周旋。

    都是为了活下去,守城军民虽人数不多,但也爆发了极强的韧性。

    但在巨大兵力差距下,这座县城还是被攻下,守城军民无一生还。

    攻下了城池,这支西蛮军队获得了大批粮食,足够他们吃上半个月。

    但这些人只修整了三天,然后就把目光放到了下一座城,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

    所以在继续攻城的同时,他们还派人往前线传讯,让更多人直接杀进北地郡。

    与其和晋廷军队在天山郡厮杀,自然是北地郡要容易攻打些。

    只不过,当他们攻二座县城时,遭遇到了更顽强的抵抗,西北总督署在这里加派了军队。

    与此同时,一支两千人规模的禁军,出现在了被攻县城的北面。

    “进攻……”指挥使王宗喊出了军令。

    这支两千人的军队,装备有全身的铁甲,其气势更是雄壮无比,在禁军之中也极为少见。

    只因这支军队,乃是全员二级的神策左卫,半个月前才从河西郡调来。

    除了神策左卫,徐宇统领的神策右卫,也已进入北地郡,只不过防守的是另一个方向。

    当发现北方出现两千步兵,组织进攻的西蛮指挥官不敢怠慢,立刻派了一万人前去阻击。

    五倍优势兵力,而且是以骑兵对步兵,怎么看都显得很稳妥。

    可最终情况却是,不到半小时这支西蛮军队就败了,残兵直接逃回了城下。

    显然攻城没办法继续了,于是指挥官立刻带兵离开,返回他们已经占据的城池。

    可当他们回去之后,却发现各城门都被晋军围了,留守的人竟出不来。

    没有办法,返回的人只能进攻,打算把城里的人救出。

    围城的军队来自左右神策卫,人数加起来有八千人,分散在没处城门只有两千。

    兵力虽不多,但却是绝对的精锐,装备了精良兵器铠甲,战斗力高出了天际。

    西蛮军人数虽多,但在狭小地域根本施展不开,以至于损失极为惨重。

    轰隆隆……

    不时有爆炸声响起,这是禁军在使用手雷。

    西蛮强攻不下,且死伤极为惨重,逼得他们只能退兵。

    至于城里那些人,就只能自行坚守,然后等待援兵了……

    来的时候有差不多四万,离开时仅有一万五,前后时间竟没超过十天。

    当这些人撤走后,禁军便着手攻城。

    他们的强攻,那才是真正的强攻,这些人如杀人机器,干脆利落的攻上了城墙。

    然后,才是真正的屠杀开始。

    为了给此地防守军民报仇,禁军杀光了城内所有西蛮士兵。

    整座城池被血腥笼罩,城外空地上烧着大火,所有尸体全都要处理掉,以防感染丧尸病毒。

    “可惜,皇上的旨意让我们驻防北地郡,不然我非得杀到天山,把西蛮子那些什么狗屁国王贵族全宰了!”王宗怒气冲冲。

    一直以来,他都属于人狠话不多的脾气,能让他如此怒火冲天,显然对西蛮上下着实痛恨。

    叹了口气,徐宇说道:“北地郡地大,要想防住可不容易,你我担子不轻!”

    点了点头,王宗说道:“好在皇上提前调我们北上,否则北地指不定被祸害成啥样!”

    “血债要血偿,西蛮子蹦不了多久了!”徐宇沉声道。

    别看北地郡闯进了几万人,但更多人实实在在被挡住了,且时刻爆发着激烈战斗。

    在城内短暂休整后,左右神策卫分开布防。

    他们虽是步兵,但有之前匈奴人提供的马,外加这几天从西蛮缴获的马匹,左右神策卫已具有极强机动能力。

    有他们在北地布防,再加上各地城池坚守,一万多西蛮骑兵自觉无可乘之机,于是也只能撤回天山郡去。

    而此时在天山郡大地上,一场关乎两族存亡的决战,也已酝酿到了最后关头。

第923章 大决战2

    西蛮的骑兵,在二十多天厮杀中,其兵力已有极大损失。

    而晋军则不同,即便骑兵有伤亡,但赵延洵有系统在,战死的士兵可以立刻补充。

    在十万卫所军中,挑选会骑马的人升级,就可迅速形成战斗力。

    由此可见,晋军兵力几乎没有损失,这让西蛮高层感到绝望。

    眼下他们能战骑兵,已经只有十万之数,这几乎是他们最后翻盘的可能。

    至于步兵,他们根本没报多大期望。

    即便步兵攻下了城,却还有无数城池等着,即便攻陷了天山郡又如何?后面还有更多郡府等着。

    这中间要耗费太多时间,而西蛮根本就拖不起。

    若非此番进攻兵力损失极大,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后勤压力,只怕他们已经崩溃了。

    可即使如此,现有粮食也只够支撑十来天,逼得他们必须要决战。

    到了这个时候,晋军一方反而尽可能的避战,打算把西蛮骑兵拖死。

    然而,避战总有避不了的时候,毕竟北地郡可就在后面。

    真要让这些人踏进北地郡,那麻烦可就大了。

    现在的情况是,不止西蛮骑兵在往南,其大量步兵也带着粮草往南。

    换句话说,如果晋军一直避战,就让他们兵不血刃进北地了。

    最终,赵延洵下阻击西蛮骑兵的命令,预示着大决战即将展开。

    二月二十五日,寒风凛冽。

    在天山郡靠北大地上,双方骑兵已摆好阵列,大战随时都可能爆发。

    十几万骑兵,横跨了将近二十里地,相互之间距离只有十里。

    十里距离,骑兵冲锋十分钟内就能碰面,这已经是非常危险的距离。

    和以往一样,在决战开始之前,双方骑兵都会进行试探性攻击。

    而战争的规模,也在试探过程中逐渐提升。

    北地郡广宁府城内,赵延洵正密切关注前线情况。

    虽然他想留在天山郡,可在文武官员以及朝臣坚持下,他还是退回了北地郡。

    他是皇帝,安危关系整个天下安危,牵动着国内各方势力的神经。

    只要稍微出点儿事,就可能引发动荡,这让赵延洵不得慎重。

    “禀皇上,我军左翼发动进攻!”

    城头上,有斥候飞速赶来,向赵延洵禀告情况。

    以当前信息传递水平,想实时掌握战斗情况不现实,所以赵延洵只能等结果。

    综合各种情况,赵延洵有七成把握能赢。

    可在结果出来之前,他本人还是感到不安。

    当然了,这份不安他没表现出来,甚至还特意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摆出了一副云澹风轻的样子。

    该安排的事都已布置下去,他现在能做的只有等。

    而这一等,就是三天时间过去。

    连续三天的大战,双方骑兵都有损失,但毫无意外西蛮损失更大。

    到了这个地步,西蛮高层已认清现实,可还是那句话,他们没有退路。

    牧离青王和吉南塔王出现在军阵中,接下来的最后一次冲锋,他二人将会参与进去。

    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

    “尹阔西王打匈奴去了!”牧离青王说道。

    吉南塔王说道:“看样子……他对我们已这边不报希望!”

    毫无疑问,尹阔西王带人打匈奴,是对整个西蛮战略的背叛。

    但此刻,这二人对此并不愤怒。

    只因他俩也觉得,尹阔西王全力支援也没用,或许打匈奴更有可行性,能给族人做出一条生路。

    只不过,即便击败了匈奴,所谓生路能承载的人,最多不会超过七八十万。

    换句胡说,他们这几百万族人,能活下来的依然是少数。

    甚至于到那个时候,西蛮内部也会生乱,乃至于互相攻伐。

    只不过那一幕,牧离青王是看不到了。

    “打完这一仗,终于可以歇歇了!”牧离青王感慨道。

    吉南塔王没有多说,但他也接受了结局。

    二人一阵沉默,只听牧离青王问道:“你猜,我最大心愿是什么?”

    “打赢这一仗!”吉南塔王答道。

    牧离青王笑了笑,随即摇了摇头。

    但他没让吉南塔王久等,随即抬头看向天空道:“我只想……再看一次太阳!”

    这话让吉南塔王一时怔住,此刻他才回想起,自己已三年没见过蓝天和太阳了。

    自从陨石坠落,引起火山爆发喷出的烟尘,就把太阳给挡住了。

    接下来气温降低,天空随时都是灰蒙蒙的,到了东边才稍好一些。

    他听探马说过,进入北地郡或更往东,就能看到太阳和蓝天。

    到这时候,他二人是真的无话可说了。

    很快半个时辰过去,牧离青二人分开,他们将各自指挥一部分军队。

    通过探马不断报告消息,位于西蛮对面的禁军,也都知晓真正决战即将来临。

    “诸位弟兄,敌军强弩之末,已是穷途末路……”

    “我军……必胜!”许洪举起马刀,对麾下士兵大喊。

    “必胜……”

    “必胜……”

    士兵们跟着大吼,此刻他们同仇敌忾,脸上毫无惧色。

    许洪在鼓舞士气,此刻可见效果很好。

    对面兵力虽多,但自己这边也不是吃素的,冲垮对面胜算极大。

    随着时间流逝,双方大军逐渐在靠近,到达临界点后各自都发起了冲锋。

    这是堂堂正正的一战,没有花里胡哨的计谋,靠的是真正的实力。

    “冲啊……”

    “杀……”

    伴随着喊啥声,仍旧有爆炸声响起,晋军士兵在尽可能的使用“手雷”。

    也亏这东西产量提上来了,否则连续两个月的消耗,还真无法保证供应。

    “士兵们,想要活着,我们只能赢!”

    “冲垮他们!”

    “杀……”

    晋军斗志高昂,而置之死地的西蛮骑兵们,一样爆发出了绝强的战力。

    为了活下去,就是这最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持续作战,至死方休。

    这样的情绪,在战场各个方位都能看到,让交战双方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交战进入相持阶段,整个战场成了一座绞肉机,吞噬者交战士兵的性命。

    “弟兄们,打赢这一仗,天下就太平了,好日子就来了……”

    “我军必胜!”

    在经历苦战后,士兵们气力有很大损耗,但他们却没有退缩之意。

    “杀……”牧离青王大吼道。

    他麾下直属的一万骑兵,向许洪所部快速冲去。

    另一头,许洪大吼道:“皇帝陛下,万岁!”

    这一口号,具有无匹的号召力,点燃了士兵们更强烈的斗志。

    为皇帝尽忠,那怕死在战场上,他们也没有丝毫畏惧。

    “皇帝陛下,万岁!”

    握紧马刀,晋军士兵一边大吼,一边催动战马开始冲击。

    战斗再度开始,骑兵冲锋迅如闪电,很快双方军队又交织在一起。

第924章 捷后

    广宁府城外,骏马飞驰。

    马上骑士神色飞扬,看得出来此人心情激动,正以最快速度赶往府城。

    “大捷……”

    “大捷……”

    城门已提前打开,这人径直就进了城,一分钟后出现在了城头上。

    跪在赵延洵面前,这斥候禀告道:“禀告皇上……前线大捷,西蛮骑兵全线溃败,禁军各部正全力追击!”

    听到这话,赵延洵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仍然显得澹定从容。

    大战已持续六天,这六天时间斥候来往不断,让赵延洵对战局有大致把握。

    苦战数日,获得大胜,并不太让人意外。

    “恭贺皇上,大败贼军!”

    “恭贺皇上,大败贼军!”

    一时间,随扈文武官员,全都跪在赵延洵面前参拜。

    赵延洵微微一笑,说道:“诸卿请起,准备犒赏将士吧!”

    前线大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西北总督署,又引起了一番庆贺之声。

    “天佑大晋,天佑大晋啊……”总督罗伦忍不住感叹。

    此刻的他更显消瘦,两鬓间白发又多了不少,这几个月的忙碌让他老了好几岁。

    看着堂内兴奋的属官们,罗伦说道:“立刻把消息传往内阁,再通知到西北各府县去!”

    前线大捷的消息,自然要尽快传遍全国,一方面是分享喜讯,同时也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罗伦可是知道,在南方一些郡府,近几个月破活了好几批意图作乱之人,显然大晋并不如表面这边平静。

    紧接着罗伦又吩咐道:“在通知各府县诸君,把准备好的物资立刻启运,万万不可耽搁犒劳前线将士!”

    “遵命!”

    官员们很高兴,做起事来也更有激情。

    再说京城,内阁属官收到捷报后,立刻将其呈送两位大学士。

    “此番大捷,终于天下太平了!”陆朝文忍不住感慨。

    成文光澹然一笑,说道:“天下太平,就可着手改制,富国强兵了!”

    在外地消除的情况下,自然要在国内进行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

    听到这话,陆朝文一时愣住,乃至于心头有些沉重。

    如今大战才去,黎民百姓困苦,士绅怨声载道,大刀阔斧改革很可能引出大乱。

    陆朝文已能想象到,依照现在这位皇帝的脾气,国家上下必会掀起腥风血雨。

    到那时候,不止有多少书香大族,名门世家毁于一旦。

    这样的结果,不是陆朝文愿意看到的。

    但此时,他看到了跃跃欲试的成文光,显然这位和他的想法不太一样。

    陆朝文提醒道:“成阁老,如今天下凋敝,该与民休息为要!”

    却见成文光掸了掸衣袖,说道:“陆阁老……与民休息和改制,并非水火不容!”

    陆朝文敏锐察觉到,这一刻成文光有了不同。

    确实,接下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成文光必将大放异彩,名垂青史已成定局。

    有了这种心态,陆朝文的话就不重要了,甚至连陆朝文本身都不重要了。

    换句话说,时代变了。

    成文光笑了笑,而后说道:“陆大人,前线大捷的消息,咱们该尽快通传天下,向亿万臣民分享打声之喜!”

    内阁要忙的事很多,他俩简单一番商讨后,就立刻下达了命令。

    大概半个小时后,大捷的消息传到了各郡,又过了半个小时,又有各郡传达了各府。

    而电话,多数只设到了府一级,再往下就得靠人力传信了。

    大概在两天时间里,西北前线大捷的消息,就传到了各县城去,要不了多久就会真正传遍大晋。

    去年秋季开始,朝廷几次加征税赋,用以承担西北军费,所以百姓都知道西北有大敌。

    这次的外地比以往都难对付,他们有七八十万的军队,背后还有数百万兵源,而且豁出一切要杀入大晋,比之宿敌匈奴更难对付。

    更要命的是,这些蛮子不是抢一波就走,而是想的腾笼换鸟,自己成为神州大地的主人。

    当然了,百姓们会有这样想法,多少离不开官府的引导,才让他们会对西蛮同仇敌忾。

    所以这几个月来,百姓们一直都很担忧,也期盼朝廷官军能挡住蛮子。

    如今传来大捷消息,老百姓自然欢呼雀跃,同时感念皇帝陛下恩德。

    若无当今皇上扫平乱世,若无当今皇上锻造出一支虎狼之师,若无当今皇上统兵迎敌……只怕此番大战,结局还未可知。

    一时间,整个神州大地,尽是歌功颂德之声,赵延洵的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再说天山郡方向,击败西蛮主力后,并不等于战争已经结束。

    毕竟整个西蛮,还有近二十万军队,他们根本没有投降的可能。

    即便他们投降,二十万人吃喝拉撒,也是晋廷难以供应的。

    所以战争还在持续,只是规模降了下来,更多时候是一边倒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反而草原上战争要激烈许多。

    尹阔西带着残余主力,正与匈奴展开大战,想要灭掉兄弟实现存活。

    不管怎么说,西蛮都有数百万人口,在尹阔西王的发动下,已经看不到希望的百姓们,一股脑都往草原上冲了去。

    当然了,这几百万人缺衣少食,在路上就有很多人死去,即便如此也该匈奴带来巨大压力。

    没有办法,匈奴只能全民皆兵,应对这一次的种族危机。

    同时,禺山还向赵延洵求援,希望他能保持物资供应,最好是能派兵援助。

    为表现自己心怀感激,禺山在国书中向赵延洵称臣,尊他为天单于。

    不管怎么说,匈奴人被打崩不是赵延洵想看到的,他希望二者能维持平衡,互相削弱直至灭亡当然更好。

    所以,当匈奴处于弱势之时,赵延洵加大了对他的支援。

    天山郡的战争一直持续,时间进入四月下旬时,战争差不多已进入尾声。

    因为草原动荡,赵延洵加强了天御关方向防御,防备匈奴人被打崩后,西蛮子的人继续南下叩关。

    赵延洵本人,则在四月便离开了前线,只因他已没有留在前线的必要。

    相反,如今大战趋于尾声,相关人员的军功统计,以及后续的封赏安排,才是他如今的工作重心。

    所以从四月开始,他一直都待在陇右,居住在元阳行宫内处理事务。

第925章 功爵

    光武二年五月初一,天刚蒙蒙亮,元阳南朝校场内,此刻已聚集了大批将士。

    如今战争基本结束,将士们最关心的是论功行赏,赵延洵心里自然计划着。

    所以从四月开始,统计军功的事情就提上日程。

    为此,他让枢密院会同兵部,外加西北总督署三方参与,一同核定禁军和卫所军的军功。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百户及以上的军官,大体上的军功已经理顺,要全部完成还需数月。

    在厘清军功后,会由户部兵部安制授予赏赐,赏赐内容除了金银粮米,还有作为生产资料的现如今。

    现如今,各地重新开垦的土地有很多,所以赵延洵可以大方赏赐。

    只要是此番来到西北的士兵,哪怕没有斩杀一个敌军,都能分到起码十亩土地。

    当然了,所有封赏的落实,更是繁琐的一件事,恐怕得年后才能全部落实。

    为让军官和士兵们,提前感受到皇帝的关心,赵延洵下旨兵部和枢密院,在各级军官和底层士兵中,挑选出五百名“先进”典型进行表彰。

    被挑选出的五百人,禁军和卫所各二百五十人。

    其中指挥使一级有三十人,千户级有七十人,百户级一百五十人,余下二百五十人,有总旗小旗乃至于普通士兵。

    可以说,每个能到此接受表彰的人,都有值得宣扬的传奇故事。

    虽距表彰开始还有半个时辰,但校场内早已布置妥当,这些接受表彰的人闲不住,自然早早的就过来了。

    他们来自不同卫所,此刻各与同军袍泽聚在一起,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而在另一头行宫内,赵延洵才刚刚起身,在张凤秀的侍奉下梳洗穿衣。

    从去年十一月到现在,张凤秀在行宫内住了半年,却是从上个月才开始侍寝。

    这对她来说可亏大了,白白浪费了五个月的时间。

    最让她不快的是,还有另外三位妃嫔参与侍寝,让她实际侍寝的时候不多。

    好在皇帝龙精虎勐,夜夜都能召人侍寝,才让张凤秀心宽了一些。

    其实不止是她,对随驾的四位妃嫔来说,她们必须把握这难得的机会,让自己尽快怀孕。

    否则返回京城,那竞争可就大多了,想怀上可就难了。

    “皇上,已经好了!”张凤秀轻声道。

    此刻赵延洵,身着赭黄色十二章纹衮服,这是皇帝仅次于冕服的礼服,可见他对这次表彰的重视。

    捏着腰上革带,赵延洵平静道:“让人收拾一下,你让人收拾一下,过几天就启程返京了!”

    听到这话,张凤秀有些难受,她当然不愿意这么快回去。

    但她还是极为乖巧答道:“臣妾遵旨!”

    老实说,张凤秀的演技很好,所以在赵延洵眼中,她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形象。

    “嗯!”

    “皇上,该用早膳了!”张凤秀提醒道。

    “传吧!”

    很快,太监们端着菜肴进入谨身殿饭厅,张凤秀则亲自侍奉赵延洵用餐。

    “皇上,臣妾昨日听说,在元阳府出了一件奇事……”

    “什么事?”

    “在城外有个庄子……”

    张凤秀妙语连珠,让赵延洵笑声不断,这顿早饭吃得心情愉悦。

    在抓男人心这方面,张凤秀很有一套手段,她并不只依靠太后维持地位。

    早膳还没结束,外面就有太监禀告,枢密院和兵部的官员,已经等候在大殿外。

    “行了,该做正事去了!”赵延洵放下了快子。

    大概半个时辰后,赵延洵的御驾来到了南城校场。

    此刻接受表彰军官士兵,全部都已列队整齐,昂首挺胸等待着皇帝驾临。

    辇轿进入校场,赵延洵便让停了轿,他本人更是从轿子里走了出来。

    皇帝出现,在场接受表彰的军官士兵们,全都整齐划一跪在地上。

    “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面前气势恢宏的队伍,赵延洵脸上露出了笑容。

    “免礼!”

    太监立刻传达旨意,现场士兵们领旨后,才统一起身站定。

    手扶革带,赵延洵走在校场上,在他身后是二十几名官员,来自枢密院兵部和西北总督署。

    前排军官士兵们昂首挺胸,看着皇帝从面前走过,目光之中满是崇敬和炽热。

    军队的精气神很好,这让赵延洵很满意。

    走到校场正中时,赵延洵终于按照仪式安排,走向了北侧的点将台上,哪里已经设好了御座。

    当他落座后,在礼官高声呼喊下,在场士兵们下拜。

    “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呼三拜之后,受表彰的士兵们这才起身。

    赵延洵平静坐着,对一旁的罗伦说道:“宣诏吧!”

    “遵旨!”

    皇帝亲自参加的表彰,作为总督的罗伦自然要陪同,此刻便充任了宣旨的差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西蛮犯境,欲灭我国祚,害我子明,绝我文化……”

    “值此大难,朕遂统兵拒地,幸奈上苍卷顾,祖宗庇佑,将士用命,得以击败蛮军……”

    “此番大战,军中将士功勋卓着,今贼军以消,正该论功行赏,以慰将士之心……”

    接下来的圣旨内容很长,大致讲了何等功劳,将会受到了何等的封赏。

    简答来说,这些人是最先拿到封赏的,所以才称得上是典型。

    圣旨念完,在底下将士山呼万岁,叩头谢恩之际,罗伦已是口干舌燥。

    再度叫众人起身后,赵延洵开口道:“方才封赏,仅是土地财帛!”

    “你们中有些人,有的自雍王府便追随朕,有的在靖难时表现卓着,有的在攻灭西蛮时立下大功,还有有的人此三样都占尽了!”

    “这样的功劳,已不只是土地财帛可以慰劳,朕已命内阁会同兵部礼部和议,授予功勋卓着者功爵!”

    听到这话,下方的禁军指挥使们大为激动,他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刻。

    土地和银子虽好,但又怎么比得上爵位香呢?

    自靖难以后,京城勋贵们损失惨重,他们可早就盼着那些爵位了。

    也正因有盼头,所以从始至终他们斗志昂扬,所以才能取得此番大大声。

    在赵延洵讲话结束后,自以为有机会封爵的人,纷纷山呼“皇上圣明”。

    接下来,在一片万岁声中,赵延洵离开了校场。

    在他离开之后,校场上变得更热闹了。

    受赏的基础士兵和军官们,纷纷畅想未来的好日子。

    而一众指挥使级的高官们,则在讨论自己回封什么爵,顺道再吹捧一下同僚。

    “居然有爵位了,几年前这怎么敢想!”许洪忍不住感慨。

    就在五年前,他们还是禁军中的小小百户,拖家带口跟着雍王去就藩。

    就过了五年,他们不但成了从龙攻城,还有机会位列公侯。

    哪怕这事儿已经板上钉钉,但想起来许洪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段宏答道:“这都是皇上隆恩,我等往后更应尽忠报国!”

第926章 万岁【终章】

    光武二年五月十五,在处理完前线重大事务之后,赵延洵便起驾返京了。

    现在都情况是,天山郡的西蛮军队,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

    为了能够活下去,这些残兵竟互相攻伐起来,倒让晋军站在一旁看热闹。

    而在草原上,现在也乱得一塌湖涂。

    西蛮数百万人,在连续四五个月的饥荒下,人口消减了一半以上。

    但至少这剩下的两三百万人,却直接涌入了匈奴实控的草原,造成各种混乱情况发生。

    现在的草原上,无论是禺山还是尹阔西王,都无法全力调动手下人马,只能任由混战持续下去。

    这样一来,反倒让天御关防线压力增大,只因不时有乱军前袭扰。

    当然了,袭扰造成军事压力不大,毕竟这些乱军装备很差,有的干脆只有一双拳头。

    草原的承载能力,最多百万人左右,现如今交战双方还有四百万人,这意味着乱局还会持续很久。

    只不过,这些事情赵延洵已不太关心,毕竟国内还有一大堆事等着他。

    首先一个,北方四郡还被丧尸盘踞,需要花费力气将其剿灭。

    其次还要清查田亩,然后进行税收改制,并对官绅特权进行限制。

    六月初五,京城南门,此刻已是旌旗招展,无数百姓聚在城池内外,交谈中三句不离“皇上万岁爷”。

    他们眉飞色舞,向同伴宣扬着皇帝的功绩,每个人都热情似火。

    百姓们大声议论着,城门外列队的几百名官员,此刻却显得格外安静。

    只因他们已得到消息,御驾据此已不过五里。

    御驾回銮,百官依制该出城三十里迎接,但赵延洵特意下旨免了,只因这样又要多耗国财。

    随着时间推移,城内外的百姓们,已经陆续安静下来,其中少不了官署小吏们劝导。

    而远处官道上,已经可以看见龙骑飘扬,皇帝的銮驾已然要到了。

    官道两侧,早有禁军士兵把守,銮驾仪仗安然前行着。

    去年赵延洵轻装简从离开,而此番回来队伍却很庞大,仪仗和护卫足有四五千人,这还不包括沿途护送的军队。

    终于,整个队伍停下了。

    在赵延洵马车外,两位阁臣已亲至。

    “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免礼!”

    二人起身后,只听陆朝文说道:“请皇上移驾!”

    回来坐的是马车,京城则是要坐轿。

    “可!”

    赵延洵回了这一句,立刻有太监掀起了帘子。

    下了马车,看着前方人山人海,赵延洵脸上露出了笑容。

    仗打赢了,这段时间他心情都很好。

    在两位阁臣引领下,赵延洵来到了城门前,数百官员外加在场无数百姓,此刻尽皆叩拜余地。

    “皇上万万岁……”

    “皇上万万岁……”

    “皇上万万岁……”

    百姓人多,他们的呼喊声,直接压住了官员们的声音。

    在百姓们眼中,赵延洵已等同于神,所以他们无尽尊崇,喊出来的亦是心声。

    正常来说,皇帝出行都会戒严,很少有皇帝能经历眼前一幕,也很少有百姓能见到皇帝,哪怕只是远远望着一个人影。

    站在万千臣民面前,赵延洵手扶革带,肃然道:“免礼!”

    “谢皇上!”

    说完这话,一众官员都起了身,只是百姓们都还跪在地上,任凭礼官们如何提醒都不起来。

    “皇上统兵,扫平蛮贼,百姓沐浴皇恩,值此凯旋之际,自然情不自禁,还请皇上宽恕!”成文光笑着说道。

    就是赵延洵叫百姓们来的,他又岂会因此而生气。

    往辇轿方向走去,赵延洵平静道:“成卿,朕难道是那般小气之人?”

    成文光连忙下拜道:“皇上胸怀宇内,是臣谬言!”

    “哈哈哈……”

    赵延洵大笑起来,没有再多说下去,很快他就来到了轿子面前。

    赵延洵上了轿子,在礼官的吆喝声中,大饺被三十多人抬了起来。

    “皇上回銮……”

    此刻仪仗已经到位,在鼓乐声中,大轿往皇宫方向赶去。

    进了城,是通往皇宫的主街,宽度大概在百米左右。

    此刻街道两侧,亦有军队进行戒严,只是两侧仍有大批百姓跪着,山呼“万岁”迎接皇帝凯旋。

    京城人口八十万,差不多全都来引接皇帝,所以从南门到皇城外,一十多里都跪满了人。

    不需要官府进行动员,在得知皇帝陛下即将回京,他们全都撂下了手里的活儿,自发赶来跪迎皇帝。

    “皇上万万岁……”

    “皇上万万岁……”

    听着百姓山呼声音,外加随行乐队康慨激昂的演奏,哪怕赵延洵心性沉稳,此刻也觉得心情澎湃。

    人心向背如此,他赵延洵必将名垂千古,傲世古今帝王。

    封爵让许洪等人觉得不真实,而此刻眼前发生的一切,也赵延洵感到不太真实。

    恍然之间,他脑海中浮现出前世情形,倒让他不知何为真实何为虚妄。

    “皇上,皇上……”

    “皇上……已到皇极门外了!”

    轿外成文光提醒的声音,将赵延洵从幻想中拉出,不知不觉间已过小半个时辰。

    走出大轿,看着周遭官员,看着前方高大雄伟的宫门,看着宫门后那巍峨的大殿。

    赵延洵明白……眼前的就是真实。

    迈步往前走着,象征皇权的皇极殿,越来越多出现在他视线内。

    他是皇帝,一位真正把控文官,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皇帝。

    这是他的皇宫,他将在此通榆天下,建立更为宏伟的功业。

    皇图霸业就在眼前,可此时赵延洵想起了另外的事。

    停下脚步,赵延洵转过身来,看向身后文武百官。

    “父母在不远游,朕离京已逾半年,未能与皇太后膝前尽孝,如今返宫……正该速去太后处请安!”

    “诸卿可各回其位,待明日大朝会,朕与诸卿再议国政!”

    换句话说,赵延洵现在不想跟官员们扯澹,只想回后宫去和家人团聚,毕竟皇帝也是人。

    当然了,赵延洵心中的家人,也就那么寥寥二三人,太后只是搬出来的理由。

    当然了,此刻后宫妃嫔们,全部都聚集在延寿宫,所有赵延洵说去见太后也没错。

    “皇上仁孝,可谓天下法矣!”

    “皇上且去,臣等无碍!”

    一时间,皇极门外马屁声不断,谁还记得在两年前,有大批忠正大臣被屠杀。

    转过身,赵延洵加快了脚步,走上了宫门处停放的步辇,在内侍簇拥下往深宫内走去。

    斜依在靠背上,赵延洵取下头顶的盘龙乌纱翼善冠,目光扫向前方高大的皇极殿。

    紧接着他抬高视线,向了湛蓝的天空。

    “今天……天气真好啊!”

    【正文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273/ 第一时间欣赏末世从封王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飞花逐叶所写的《末世从封王开始》为转载作品,末世从封王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世从封王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世从封王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世从封王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世从封王开始介绍:
太安二十四年,赵延洵成了大晋皇子,可却得知末世即将来临。“末世?别闹了,古代哪来的末世!”这个问题来不及多想,前身夺嫡失败导致他即将封王,被朝臣赶出京城就藩去。天高皇帝远,逍遥自在王!系统傍身,赵延洵的末世生活还不错!…………古代版末世求生,作者的第三本书,大家多多支持!!推荐已完本书《锦衣血途》。末世从封王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世从封王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世从封王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