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理宋TXT下载理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理宋全文阅读

作者:九言子     理宋txt下载     理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7章 无奈之局

    穆延凤冠慌忙避开大礼,退到一边,跪地道:“皇后娘娘何出此言,臣食君之禄,当担君之忧,可罗氏魅惑郎主,欲乱后宫,臣为国除奸乃是本分,何德何能敢受娘娘大礼。”

    经此一事,穆延凤冠声名鹊起,蜚声朝野,令百官侧目。

    而很快,金国朝堂便一连接到两份军情急报,第一份说宋国在金宋边境淮南一带,陈兵三十万,欲进攻金国!

    第二份是完颜讹可剿贼大败,损兵折将过半,而宋军主帅江海正带着兵马横行,随时可能攻打开封府!

    完颜守绪大惊,慌忙召集重臣,商议对策。

    大安殿。

    金国百官眉头紧锁,都不敢发言,便是之前喊打喊杀声最大的参知政事完颜伯嘉,这时候也是不敢再乱说话。

    完颜守绪大怒,喝道:“都哑巴了,说话啊,怎么办,怎么办?”

    面对暴怒的完颜守绪,百官纷纷俯首顿地,不敢看人,更不敢开口。

    完颜守绪指着完颜伯嘉,道:“你,说话,现在怎么办?”

    完颜伯嘉哆哆嗦嗦,“郎主,不不不,,,不如征三十万平民为兵,应对淮南宋军。”

    完颜伯嘉虽然还是说打,但是此时底气已经不足,毕竟金国连年战乱不断,此时兵力捉襟见肘,若是征召百姓为兵,一时半会无法形成战斗力,战败的可能性极大。

    此时尚书令李唐英鼓足勇气,道:“郎主,宋国此翻侵入我大金,显然是要报十年前我大金南征之仇,现在蒙古还在与我国纠缠,若是冒然和宋国开国战,只怕最后会促成宋蒙联手,我大金危亦。”

    李唐英一带头,主和派顿时高涨,大臣李秉文出班道:“郎主,我大金与宋国隔淮河对峙长达百年,尚且无法战胜宋国,如今又有蒙古大敌在侧,如何还能再开大战?臣请郎主遣使,与宋国和谈,两国罢兵休战,休养生息。”

    这句话若是几年前说出来,那李秉文必定是要被满朝文武的吐沫星子淹死,堂堂大金国,主动对宋国遣使和谈,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是现在嘛,今时不同往日,宋国不是以前的宋国,金国也不是以前的金国,改变对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李秉文说完,又有几位大臣出班,赞成与宋国和谈,暂时稳定局势。

    特别是兵部尚书乌林答,他也赞成和谈,这就更加使得主和派对声音高涨。

    乌林答道:“郎主,若是征民为兵可以战胜宋国,臣愿征尽百姓之力,但如今天下动荡,局势一日不同一日,万一到时大量征兵,非但宋国没战胜,反倒这些新征之民也发动叛乱,只怕我金国更是雪上加霜。”

    金国百姓造反的事情比大宋还要多,不过有所区别的是大宋百姓造反,很快就能平定,甚至消息还没传到朝廷,就平息了。

    而金国则不同,金国百姓的叛乱那真是剿之不灭,杀之不绝,还越杀越多。

    便如李全,彭义斌,时青,夏全,张惠,范成进等人,他们都是以前在金国造反的百姓,一造反就是十几二十年,怎么剿都剿不灭,最后好不容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赶到大宋去。

    这要是大规模的征兵又征出几个李全夏全来,那可就有的头疼了。

    乌林答的话更加鼓舞了主和派,更多的人站出来主张和谈,主战派担心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不敢冒头,

    完颜守绪没有主意,见众多大臣建议主和,于是答应,但是派谁去和谈呢?

    大金建国以来,还没有去大宋请求和谈的使者,这脸谁丢得起,官员们一个个没声音了,都躲着。

    最后完颜守绪把目光看向穆延凤冠,他道:“穆延凤冠,你忠义机敏,这差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啊,臣去?”

    穆延凤冠傻眼,他是文人,最是要脸面,让他去大宋面前摇尾乞怜,这比杀了他还要令他难受。但是完颜守绪金口已开,他没有办法,只能接受。

    散会后,完颜守绪和朝中几位重臣商议和谈底线,又将之告诉穆延凤冠,许他便宜行事。

    主和策略一定下,完颜守绪便命令完颜讹可暂时不要再攻打宋军,同时派出使者穆延凤冠到了江海军中,表达金国和谈的意愿,希望江海暂时也不要打了。

    为了表示诚意,在和谈的这段时间内,宋军的军粮都由金国朝廷出。

    江海面上镇定,心里却大喜,第一次,他们逼得一向高高在上的金国来求和了,这可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他江海也将和这件事情一道青史留名了。

    江海对穆延凤冠训斥一顿,摆足了威风,而后江海随即命人把穆延凤冠送往大宋境内,而他也按照之前的计划,暂时停止对金国各地的攻击,以方便两国和谈。

    当然,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江海命大军加固城防,登记城内百姓户籍,那样子,就跟打算不走了一样。

    这当然也是一种对金国的施压。

    临安,皇宫,福宁殿。

    赵昀此刻正在书房召见陈贵宜,赵昀一边用毛笔画着画,一边道:“卿家,义仓之事查的如何了?”

    陈贵宜愧疚,道:“陛下,义仓之事时间颇久,牵涉之人甚多,臣还没有查清真相,望陛下恕罪。”

    赵昀对这个答案仿佛也是早有意料,没有表现出意外之色,“继续查,有事可以直接向朕禀报。”

    “是,陛下。”陈贵宜答应一声,心里已经是在考虑如何办了。

    赵昀又道:“卿家这些时日在户部可还好?”

    陈贵宜抬手,道:“臣谢陛下关怀,臣在户部多劳真使君指点,又得诸多同僚帮助,获益颇多。”

    赵昀停下手中毛笔,转头看向陈贵宜,“真的?卿家,欺君之罪可不小哦。”

    陈贵宜张张嘴巴,最后又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陈贵宜因为多次弹劾郑清之,最终逼得郑清之递交辞呈,致士还家,这让陈贵宜很快在朝中显名。

第138章 酒后误事

    但是这也让许多亲近郑清之的官员看不惯陈贵宜,就连很多和郑清之没有关系的人,也对陈贵宜不满,认为他以下犯上,对当朝相公缺乏尊重,失了体统,对他颇多微词。

    故而陈贵宜在户部任右侍郎,除了真德秀对他多有指导,其他人却是对他爱答不理,甚至还有人刻意排挤。

    赵昀微微一笑,沾了沾墨,继续画画,赵昀道:“无人嫉妒是庸才,卿家做好自己便是,旁的不用管。”

    陈贵宜抬头看向赵昀,眼中流露出感动。

    “临安府尹袁韶前些日子闪了腰,现在还没好利索,朕许他再修养一个月,这一个月内,朕调你去临时代替他,卿家明天去上任吧。”

    陈贵宜惊讶,犹豫道:“陛下,臣临时代替袁使君,这是不是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赵昀漫不经心,反问道。

    “臣毕竟是户部右侍郎,代替袁使君行使职权,这名不正,言不顺,如何能让府衙之人心服?人心不服,办事自是不尽心。”

    赵昀笑道:“得到朕的口御,这还不够名正言顺吗?卿家大胆施为便是,朕会支持你的。”

    话说完,赵昀的画也画好了,赵昀将之盖好印章,然后卷起来,送给了陈贵宜。

    赵昀道:“这幅画送于卿家了,朕随意画的,画得不好,倒是要让卿家见笑了。”

    “臣不敢,臣谢陛下龙恩厚赏。”

    陈贵宜得到御赐之物,很是惊讶,也很是感动,恭敬弯腰,双手举高,接过赵昀手里的画,随后赵昀交代几句陈贵宜要注意的事情,他便告退。

    离开福宁殿,回到户部衙门当差,赵昀的画摆放在桌案上,几次他都想打开看看赵昀画的是什么,心情激动,但是户部人多嘴杂,他还是忍住了。

    到了散衙下值的时候,陈贵宜才小心的拿着画,离开户部衙门,回自己的府邸。

    路上,陈贵宜遇上好友李宗勉,李宗勉邀请他去点清阁小坐,陈贵宜欣然前往。

    来到点清阁,点了几个姑娘作陪,两人开怀畅饮,几个姑娘知其二人都是官人的身份,也是殷勤的讨好劝酒,两人喝的极其高兴。

    酒醉半酣,陈贵宜说起赵昀命他暂代袁韶之事,还说赵昀赐给他一幅画,李宗勉好奇,让陈贵宜打开画作,一看究竟。

    陈贵宜虽然半醉,但也知轻重,说回府再看。

    这时,身边几个姑娘起哄,拱在陈贵宜的怀里,要他拿出来看。

    美人相求,无法拒绝,陈贵宜小心的将画展开,众人一看,却是傻眼。

    只见上面画的不是山川湖泊,也不是飞禽走兽,而是一只船,准确的说,是一只破船。

    船帆破了,船体也到处是大小不一的破洞,船上没有看到水手和船老大,只一破船孤零零的游荡在海面上,随风荡漾。

    李宗勉不解,道:“官家这画,他究竟是何意呢?”

    陈贵宜也摇头,表示不知。

    一姑娘看了,却道:“奴知道。”

    “哦,姑娘知道?还请姑娘赐教。”陈贵宜好奇,抬手向那姑娘请教。

    那姑娘对陈贵宜道:“之前听官人说官家命你暂代临安府尹,而后官家就送了这幅船破帆破的画作给你,奴家看,官家是把官人你比作修船匠,裱糊匠,让你哪里漏风,便去修补哪里,此画作,官家对你的信任与器重跃然于纸上,奴在这里恭喜官人,以后官人必定前途高升。”

    李宗勉亦是赞同,连连点头,随即大喜,高兴的恭喜陈贵宜前途无量。

    陈贵宜也是赞同那姑娘的看法,结合现在自己的境遇,这确实是切合实意。

    能够被赵昀看重,自是高兴的一件事情,随即陈贵宜和李宗勉二人相互敬酒,几个姑娘也是很高兴,在一边极力劝酒。

    这一夜,李宗勉和陈贵宜都没有回府,而是在点清阁这里喝醉了,在温柔乡里过了一宿。

    据说温柔乡里到处是芬芳,可将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却不知此时的陈贵宜和李宗勉二人有没有体会到。

    “啊。”

    清晨,一声惊慌无比的喊叫打破了点清阁的宁静,一阵闹腾,最后只看到陈贵宜,李宗勉二人失魂落魄的离开了点清阁,再后来,两人便出现在皇宫门口,跪在地上请罪。

    此时,赵昀还在福宁殿用早膳,手里拿过一个馒头,撕成小块小块的放在肉粥里,就着吃下。

    一个小黄门碎步走到高实身边,对高实耳语几句。

    高实诧异,随即走到赵昀面前,道:“陛下,陈贵宜陈使君,李宗勉李使君在宫门外跪地请罪,说是陛下御赐的画被他们弄丢了。”

    赵昀手里的勺子停下,抬眼看向高实,“画丢了?”

    “是,陛下,他们是说画丢了。”

    “呵呵呵,,,”

    赵昀轻声呵笑几声,心道这个陈贵宜,还真是不经夸啊。

    赵昀不紧不慢的吃着早膳,最后接过锦帕擦了擦嘴,说道:“让他二人到福宁殿来跪着。”

    说完,赵昀起身去慈宁殿向杨太后请安,高实则命人去传话,将陈贵宜,李宗勉二人带至福宁殿门口。

    赵昀随后去了慈宁殿,在那里坐了一阵,又去了母亲慈祥殿,在那里陪着母亲赵全氏喝了一小碗的稀粥,最后便回福宁殿。

    见到赵昀回来,陈贵宜,李宗勉二人俯首,陈贵宜道:“陛下,臣遗失陛下御赐画作,死罪,请陛下赐罪。”

    李宗勉紧跟着道:“陛下,是臣怂恿陈使君去点清阁消遣,这才致使陈使君遗失画作,臣同样有罪,还请陛下降罪。”

    赵昀看向二人,心中对陈贵宜颇有些失望,这幅画里面的含义,是自己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画本身不重要,但是自己对他的期望却意义重大。

    可谁想仅仅是一夜时间,画就被他搞丢了,可见陈贵宜的态度是不够郑重庄严的,这样的性格,真的可以寄托大事吗?

    看着陈贵宜,赵昀道:“朕的画,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第139章 隆之显名

    陈贵宜想起昨天点清阁姑娘的理解,认为是最适合的解释。

    于是陈贵宜道:“臣愚钝,只能猜测陛下是希望臣做大宋的修船匠,裱糊匠,哪里破了修补哪里,至于其他,臣便不知了。”

    赵昀这时脸色缓和,“你猜的没错,朕就是希望你做朕的修船匠,也做大宋的修船匠,为大宋这条破船修补漏洞,但是现在,看来是朕想多了,你们不用跪着了,回去吧。”

    说完,赵昀转身进入福宁殿,只留下陈贵宜和李宗勉二人悔恨不已。

    赵昀回到书房,不多时,中书舍人聂池便抱着一堆奏折来了。

    赵昀拿起一块糕点,咬了一口,味道不错,整口吞下,坐下来开始批阅奏折。

    拿起第一份,粗粗一看,赵昀不禁便是眉头紧锁,这是太学生宋英桂上的折子,上面提到了一个很铭感的问题,那就是建议大宋连蒙灭金。

    现在大宋发起了渡河战役,并且取得了胜利,朝廷上上下下都在谈论,百姓也是人人相谈,倍感自豪,这些太学生自然是不会落人于后。

    在奏折里,宋英桂写道:“金国乃我大宋之最大敌国,当时刻不忘靖康之耻之家恨,更不能忘故土被窃占百年之国仇,如今蒙古骤然暴起,我朝可寻求与蒙古联合,共同出兵,将金国亡其国,灭其种,以雪百年之国仇家恨,望陛下恩准。”

    赵昀眉头皱了皱,看向批注,乔行简的批注是“待议。”

    赵昀想了想,没有批复,赵昀心道:“太学院和翰林院是天下士林学子的喉舌,他们的意见往往是天下士林学子的风向标,既然宋英桂有这样的想法,这说明现在天下士子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这个问题要认真对待。”

    随即,赵昀将这份奏折放进抽屉里,暂时留中不发。

    随后赵昀又是处理了几份奏折,其中又是有两个太学生上书,看法和宋英桂一样,都是认为正好趁宋军在金国境内战绩不俗,应当立即和蒙古联手,把金国给灭了,不但可报仇雪恨,还可以扬威四海,立万世名。

    赵昀也是一一将这些奏折放进抽屉,暂时留中不发。

    接着,赵昀又是批阅奏折,但是又看到了另一个意见和宋英桂截然不同观点的奏折。

    这是一个叫做陈隆之的太学生上书写的,他的观点竟然是连金抗蒙!

    他在奏折中写道:“当今之世已有大乱争雄之征兆,蒙古崛起,灭国屠城,数不可计,如今其又与金国鹿战正酣,大有灭金国于一役的雄霸之姿,若金国亡于其手,日后其必定南下征宋,成我大宋之最大边患。

    学生建议与金国缓和关系,隐忍过往,共同应对蒙古之威胁,金国一日不亡,则宋有屏藩。金亡,则宋如无匣美珠,必引蒙古窥探,望陛下慎重决断。”

    陈隆之的观点让赵昀震撼,久久都说不出话来,须知现在的大宋,那和金国就是几百世都化不开的仇,骂金国打金国,那就是天然的政治正确。

    而谁若是敢说和金国罢兵言和,那就立即要遭受别人的强烈指责,成为众人眼中的懦夫,卖国贼。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陈隆之不论其观点正不正确,但其勇气,却已经是令人仰视。

    赵昀脸上浮现出激动神情,人才,这绝对是人才。

    虽然赵昀不可能接受连金抗蒙的战略,因为这不在赵昀的考虑范围内,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赵昀对陈隆之的欣赏。

    “高实,你过来。”

    赵昀唤来高实,对他说道:“你让张楚去查一下这个陈隆之的信息,事无巨细,越详细越好。”

    “是,陛下。”

    高实恭敬答应一声,便下去了。

    谁知这边赵昀正命人去查陈隆之的消息,那边,陈隆之就出事了。

    太学院。

    宋英桂及几个赞成联蒙灭金的太学生,几人怒气冲冲的找到了陈隆之。

    宋英桂对陈隆之质问道:“陈隆之,听说你上书官家,要官家连金抗蒙,有无此事?”

    陈隆之正在学习,抬眼看向宋英桂几人,见他们怒气冲冲,来者不善,陈隆之站起身,将手里的书籍整齐的放在桌案一边。

    陈隆之抬手,道:“几位学兄有礼了,隆之上书官家言国家事,此乃隆之之本分,至于上书内容,则无需与几位学兄汇报,若是几位学兄有兴趣知道,可以去政事堂询问乔使君。”

    宋英桂大怒,指着陈隆之不客气的大声说道:“我看你就是敢做不敢认,金国与我大宋有世仇,当年的靖康之耻你忘了吗?淮河以北的大片故土还在被金国占据,无数的汉人正在受尽苦难,这些你也忘了吗?我看你不是忘了,你是瞎了,看不到。”

    又一和宋英桂同来的太学生帮腔道:“不错,朝廷供养我等士子,那是为了报效朝廷报效国家的,而不是养着来当卖国贼的,你上书怂恿官家连金,你让那些抗金死去的英灵如何瞑目?”

    说着话,宋英桂几人还大声宣扬,说陈隆之卖国求荣,收了金国人的好处,要大家一起来口诛笔伐陈隆之。

    他们一宣扬,那些对金国仇视的学子顿时群情激昂,将陈隆之团团包围,质问陈隆之为何要帮助金国,视陈隆之为不要祖宗的小人。

    宋英桂得意,他道:“我等一定要联名向学士知院请愿,让学士知院革除他的学籍,让他终身只能于农田为伴。”

    “不错不错,此等卖国贼,我等羞于与他共处一室,定要将他赶出太学院。”

    一时间,许多太学生对陈隆之口诛笔伐,大加指责,俨然就已经将陈隆之钉死了身份,就是卖国贼。

    而与陈隆之交好的人,这时候见此,也是不敢站出来为陈隆之说话,以免自己被牵连。

    宋英桂这些人站在所谓的道德正义的制高点,以此来打击陈隆之,而陈隆之的观点不是主流,所以他注定是要处于下风的。

第140章 简在帝心

    “哼,简直是不可理喻。”

    陈隆之见此,知道与他们多说无益,于是甩袖欲走,但是他被一群太学生团团围住,如何走的了。

    一个要走,一群人不让他走,于是两边就动起了手,撕打起来,一时间,太学院是板凳横飞,笔墨纸砚四散,乱作一团。

    打架的太学生超过十人,这可是一件不小的事情,太学院学士知院柯林无法处置,于是将之报给了政事堂,请求乔行简这个代理丞相处置。

    乔行简依据太学院规制,欲将这些学生全部革除学籍,赶出太学院。

    宋英桂等人岂会接受这样的结果,他们大声斥责乔行简处事不公,黑白不分,甚至还有的太学生指责乔行简也是和陈隆之一般,都是金国收买的细作,卖国贼。

    他们纷纷要求面见官家,向官家当面检举乔行简。

    乔行简一把年纪,还是第一次被人指责是卖国贼,且这些人还都是士林学子,一旦他们的指责被传扬出去,即便自己清清白白,可名声也要毁了。

    乔行简吓得不轻,不敢擅自做主,于是便把这件事情禀报给了赵昀,让赵昀来做决断。

    赵昀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抬眼看向乔行简,惊讶道:“什么,十几个太学生打陈隆之一个人,陈隆之没事吧?残了还是死了?”

    乔行简更惊讶,没想到赵昀对陈隆之如此看重,着重提他。“没事没事,陛下放心,陈隆之无事。”

    赵昀稍稍放心,又问道:“那陈隆之如何说?对革除学籍一事可有抗辩?”

    乔行简道:“回陛下,陈隆之没有抗辩,言一切以朝廷决定为准,他无不服。”

    赵昀满意的点点头,这还真是君子坦荡荡,荣辱不惊。

    “那好,朕便看看这些太学生是何模样,竟敢在太学院打斗。”

    说完,赵昀传旨,在福宁殿接见所有参与斗殴的太学生,很快,他们便被一一带来,而那学士知院柯林,此时却是一脸羞愧,不敢面对赵昀的目光。

    太学生群体斗殴,这在太学院历史上可不多见,现在在他的任内发生,他自然是脸上无光。

    十几个太学生纷纷对赵昀抬手行礼,样子极其虔诚敬畏,赵昀一一打量,见他们身上,脸上,或多或少都是有伤,青一块,紫一块,唯独只有一人面容完好,气宇轩昂,赵昀不由得目光在他身上多打量了几眼。

    不错,这个被赵昀打量的太学生,正是陈隆之。

    得知他就是陈隆之,赵昀好奇,问道:“你就是陈隆之?朕听说他们十几人打你一人,为何你没事啊?”

    陈隆之走出两步,抬手道:“回陛下,学生自幼体弱,家父请来一道家师傅传授强身健体之功,故而略懂皮毛,粗通拳脚。”

    “呵呵呵,,,”

    赵昀高兴的笑了几声,又看了一眼那些被打的太学生,道:“朕看你不是略懂,而是精通啊。”

    而后,赵昀看向宋英桂等人,道:“你们可知罪?”

    宋英桂等人不服,欲开口争辩连金是对是错,这玩意事关国策,赵昀如何会轻易与他们说明。

    赵昀压手制止了他们,道:“今日朕不与你们说连金是对是错,朕只说在太学院打架斗殴之事你们知不知罪?”

    宋英桂等人自是不认为自己有罪,宋英桂道:“陛下,我等太学生皆是为国抱不平,这才出手殴打陈隆之,此事事出有因,还请陛下明鉴。”

    赵昀目光看向他们,语气不善,道:“儒家讲的那句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你们昨日在太学院以十几人殴打一人,合乎圣人教诲吗?

    太学院是什么地方,你们打架也不挑地方,圣人体统还要不要了?上官裁决,你们没有一句反省自身的话,俱是在推卸责任,甚至于还要坏上官的名声,十年寒窗苦读,你们学了什么?”

    赵昀的几句话一问出来,宋英桂等人一个个的都是找不到理由,无法抗辩,最后悻悻然的,他们不得不接受了乔行简做出的革除学籍的处罚决定。

    自今日起,他们便再也不是太学生了,失去了这个身份,他们人生就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光环,这对于他们来说,前途已经算毁了。

    而对于陈隆之,赵昀则亲下口御,认为其受人刁难,非主动挑起事端,且对待上官态度恭敬,故保留其学籍。

    不但如此,赵昀对他还十分的欣赏,言谈间每每都是透着关心,这让陈隆之很是感动。

    而陈隆之难得见到赵昀,见其他人都已经退下,他便道:“陛下,不知您是否看到臣的奏折?”

    赵昀嘴角露出笑容,“看到了。”

    “不知陛下是否认同臣的观点?”

    “一半认同,一半不认同。”

    陈隆之惊讶,却不知赵昀这话是什么意思,赵昀起身,走下御阶,来到陈隆之面前,道:“这里闷得慌,陪朕去外面走走。”

    陈隆之受宠若惊,心脏几乎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能够陪天子散步,这是何等的恩宠。

    走在福宁殿外面的长廊,赵昀在前,陈隆之落后半个身子,再后面,便是高实等人。

    赵昀边走边道:“抗蒙是对的,自成吉思汗崛起以来,长久的战无不胜,让他们成为了神话,现在他们的胃口很大,他们一直都在对外征战,若是有哪块土地是他们没有征服的,他们会感到如鲠在喉,会感到这是对他们的羞辱,更何况我大宋相较于蛮夷之地是如此的繁华,他们的脚步自然是不会在大宋面前停止。”

    陈隆之对赵昀的分析很是佩服,这也一直是他担心的。而这时,他也猜到了赵昀说的那句话,一半对,一半错,这是什么意思了。

    他道:“陛下说的一半错,是不是指连金是错的?”

    赵昀点点头,从容自信的说道:“金国其实和蒙古人是一样的,他们的胃口也很大,可以说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吞并大宋,只是做不到罢了。”

第141章 草原之王

    赵昀停下脚步,转头又道:“我大宋和金国打了一百多年,屈辱多,荣耀少,当年的那场耻辱,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痛,而这一百多年下来,但凡是几代从军的,试问有谁没亲人死于金兵之手?

    要联合金国,你让将士怎么想,他们这一关过不去。联合金国,在现在的大宋,也就意味着否定这些人的功勋和努力,一旦如此,后果是无法承受的,所以这是万万不行的。”

    陈隆之不由得点头,已经明白赵昀话里的意思。

    赵昀又道:“还有一个原因无法促成大宋和金国联手,那就是金国自己,他们此时迫于无奈,当然愿意暂时和我大宋联合,但是他们的败坏程度比之我大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是到了烂泥扶不上墙的地步。

    一旦联合,岂不是要给他们不断的送钱送粮?这是永远都填不满的坑,且朕也不认为他们能够抵挡住蒙古的进攻,我大宋的安全,怎么可以寄托在他们身上?”

    赵昀分析的有理有据,合乎当前的时局判断,陈隆之自愧不如,对赵昀更加敬畏。

    陈隆之郑重对赵昀躬身作揖,道:“陛下见解长远,臣万万不及也。之前臣自负甚大,不惜上书谏言,而今,臣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无妨,君臣多沟通是好事。”

    赵昀笑笑,心里舒心,对陈隆之也是越发的欣赏。

    赵昀对陈隆之报以极大的期望,第三天,赵昀便命政事堂下达旨意,擢升陈隆之为兵部左侍郎,协助兵部尚书魏了翁处理事务。

    陈隆之接到圣旨,感动的不能自己,他叩谢圣恩,哭道:“官家知遇大恩,隆之以命相还。”

    福宁殿。

    赵昀正在花园钓鱼,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就在刚刚,韩竢来报,说金国已经派出使者请求和谈,还有几天时间,使者就将到临安。

    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第一次,金国对大宋低下了头,从此以后,大宋军民可以消除心中的不自信,可以平视金国了。

    “陛下,陈贵宜陈使君请求觐见。”

    赵昀微微有些诧异,但还是见了他。

    见到陈贵宜,赵昀差点没认出他来,不过短短三四天的时间,陈贵宜却面容憔悴,衣裳有灰,人也感觉瘦了一圈。

    不过此时陈贵宜却是眼睛透着有力的目光,比之从前更加有神,而他手里则抱着一堆的书画,不知是些什么画作。

    赵昀见他如此,道:“卿家这是怎么了?”

    陈贵宜将手里的画举过头顶,道:“陛下,这些是臣历年来的见闻,因心之有感,故将其画出,一直藏于家中,还请陛下过目。”

    赵昀疑惑,拿起其中一幅,展开一看,上面画的是一家四口在田间辛苦耕作,田边一个家仆模样的人却怒目圆睁,手里拿着鞭子,似乎是在驱使牛羊干活一般。

    赵昀心中感触,郑重将画卷起,交到高实手里,再拿起另一副。

    展开看,这是一幅行商图,城门口画的是守城小吏正在盘剥货郎。城内的店铺里,衙门的小吏正在收取赋税,小吏手里提着的装公家钱的袋子小而轻,自己的腰包却是鼓而饱。

    赵昀再看一副,上面画的是许多身穿官吏袍服的官员在妓馆押妓作赋,逍遥快活,旁边的衙门里面却是寥寥数人,空荡荡的。

    再看下一副,是士兵三五成群的上街买东西,不给钱,后面小贩在偷摸眼泪,有苦难言。而旁边的演兵场却是刀枪破损,杂草齐腰,不见一人。

    再下一幅,是一寺庙香火鼎盛,人人争相捐钱献物,态度虔诚无比,而庙里的和尚与方丈却在暗处得意的笑,这寺庙旁边,则是一个孩童饿毙于路边,行人匆匆,无人问津,,,

    赵昀将画作一一看完,画中人物表情浮夸,但是却给人真实无比的感觉,这令赵昀感慨万千,内心萧索,眼睛红了,隐隐有泪。

    陈贵宜跪地,诚恳抬手,看着赵昀,道:“陛下,臣这几日幡然顿悟,明白陛下对臣寄于无限期望,陛下希望臣为百姓谋福祉,希望臣为王朝谋基石,然而臣对陛下之心却是不能了解,抱以轻率,让陛下失望,臣死罪,臣希望陛下能够再给臣一个机会。”

    赵昀感受到了严肃,郑重将他扶起,满意的点头,道:“卿家,你是朕在外朝第一个非从龙之功提拔起来的臣子,朕对你是看好的。”

    陈贵宜见赵昀再度对自己信任,抱以期望,激动的落泪,他亦是想为国为民做一番事,若是没有赵昀的信任,他也无法实现心中理想。

    勉励一番陈贵宜,赵昀心情大好,高兴之下,赵昀将刚刚钓的几条鱼赏赐给了陈贵宜。

    陈贵宜再次谢恩,但是心里也很为难,这回家后,这些鱼怎么办,是吃呢,还是养着,养着的话养死了怎么办,能不能放生?

    前番是赏赐一幅画,现在转眼又是赏赐几条鱼,陈贵宜心情复杂的离开了皇宫。

    哎,这皇帝的赏赐也不好拿啊。

    以此同时,恒盛元年六月二十八日,即15年8月日,在那万里之外的蒙古草原,余介经过几个月跋山涉水,又在蒙古王庭等待了一段时间,在这一天,他终于见到了成吉思汗。

    余介一身袍服,手持节符,进入大帐,这大帐极其宽阔,高大,构造巧妙,可容纳数百人,如宫殿堡垒一般。

    余介进入,周边皆是身材高大,眼神凶悍的卫士,他们身上杀气腾腾,令人陡然感到压力重重,呼吸困难。

    然而余介乃是人中龙凤般的人物,见识过人,心态坚硬,且对此行视死如归,他无惧压力,抬眼向中间那最高处的主位看去。

    只见那人端坐在上面,神情平静,但是却不怒自威,脸上有些苍白,似乎身体不是很好,但是眼神犀利异常,如刀剑一般直摄人心,令人不敢直视。

    他便是成吉思汗,蒙古人心中的神。

    余介见成吉思汗气色不佳,明显有严重的伤病,心道官家说成吉思汗还有两三年寿命,难道是真的?

第142章 尔等谨记

    在他下面左右两边,是他的四个儿子,长子术赤,二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再旁边,则是猛将博尔术,速不台,术刺台等人一一排列,,,

    他们人人彪悍异常,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无尽的杀气,这都是多年征战练就出来的恐怖气息。

    而在这些猛将之中,有一人却是文质彬彬,他便是成吉思汗第一文臣耶律楚材。

    余介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一会,与之对视,第一感觉,便深感其才略过人。

    余介见到这般场面,心中惊骇,没想到成吉思汗麾下猛将如云,这般强悍,难怪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深呼吸几下,调整情绪,余介而后坦然大步向前走去,抬手,对成吉思汗道:“大宋国促会大使余介,见过大汗。”

    成吉思汗目光流露欣赏之色,脸上有笑,抬手虚扶,道:“使者免礼。”

    “谢大汗。”

    余介站直身体,在一群虎狼一般的猛人目光注视中,无惧无畏。

    成吉思汗道:“听闻你们宋国恒盛皇帝初登大位,本汗征战南北,疏忽了,没有派人去祝贺,还请使者回去后向你们的皇帝说声抱歉。”

    “大汗的话,本使一定带到。”

    “你们皇帝命你来,有什么话要和本汗说的吗?”成吉思汗问道。

    余介抬手,道:“我们皇帝陛下命本使转达大汗,他希望和您举行会晤,共商平分世界之大计。”

    成吉思汗诧异,脸上划过惊骇之色,睛眸中亦是本能的闪过一抹凌厉,但是很快,他的脸上恢复如常,他笑道:“平分世界?如何平分?”

    成吉思汗说完,大帐中的人全部都笑了,征战南北,他们还没听说哪块地方需要与人平分,为什么和你平分?不可以把你一起灭了吗?难道我蒙古没有这个实力吗?

    他们那神情,就跟看一个自大自美的孩子在说梦话是一样的。

    余介对他们的嘲笑视而不见,平静回道:“我们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可以以大宋南渡前的故土为界限,以北全部归大汗您,以南全部归大宋,如此世界平分,宋蒙和平共处,岂不美哉?”

    “大胆。”

    余介说完,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大怒,他本能的拔出半截佩刀,怒道:“你这话,岂不是现在我们打下的金国土地也要给你?你好大的狗胆。”

    术赤如此,其他诸子诸将亦是人人暴怒,顿时大帐之中杀气腾腾,成吉思汗没有说话,也没有制止任何人的怒火,只是目光幽幽的看着余介。

    余介浑然不惧,背负单手,道:“大汗若是不同意,可以和我们皇帝陛下当面商谈,我们皇帝陛下很希望可以和大汗面谈,这样更加容易沟通你我。”

    “还敢说!”

    术赤脾气火爆,他将刀完全拔了出来,举刀向余介砍去。

    余介面对即将落在自己头上的刀,没有躲闪,只是闭上眼睛,不去理会,将生死置于度外!

    凌厉的刀锋几乎是贴着余介的面颊划过,最后砍断了余介的些许头发,头发徐徐落在地上,余介无事。

    “哈哈哈,,,”

    术赤大笑,转头对成吉思汗道:“父汗,这书生是个男人。”

    成吉思汗脸上露出笑容,对余介的胆色也是分外看重,他道:“你在宋国担任何职?若投奔本汗,本汗升你三级。”

    余介沉默,没有作答,其实心却是怦怦直跳,刚才的那一刀,其实威压极大,余介也是心里慌张的,只是他的意志力强大,战胜了恐惧。

    最后余介道:“多谢大汗美意,然本使身为宋人,自当为我宋国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何敢一臣侍二主?”

    余介这话说的许多大帐中人很不满,因为他们之中就有许多人是从以前的金国,西夏国,花剌子模国等国投降过来的,这话当然是打了他们的脸。

    其中一个金国叛将汪成便对余介怒目而视,恨之入骨。

    成吉思汗最是喜欢忠义之人,他对余介更是赞赏,不过成吉思汗感觉身体隐隐作痛,不宜再过多接见,便让余介先下去了。

    随后成吉思汗问耶律楚材,道:“前面传来消息,宋国对金国出兵了,这倒是出乎本汗的意料,这个宋国皇帝有点意思,本汗倒真的想见见他。”

    说着话,成吉思汗突然咳嗽不止,身边宠妃连忙给他轻拍后背,细心照料。

    耶律楚材见成吉思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心中不无担心,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咳嗽过后,成吉思汗对众人道:“这个宋国皇帝偏居一偶,竟有鲸吞万里之心,更不怕惹怒本汗,要跟本汗平分土地,这份豪迈与胆略,倒是颇有我蒙古健儿的风范,本汗有预感,以后他将会是我蒙古最大的敌人,你们以后不可轻视,定要以猛虎搏兔之力对待。”

    “是,大汗。”

    众人纷纷答应,但是心里却无人当真,谁也瞧不上一个小小的宋国,心说蒙古铁骑横扫天下,软弱无能的宋国算什么东西,不过就是运气好点,躲在金国后面罢了,等把金国灭了,灭宋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却说众人散后,那汪成便气愤的找到手下钱春,命其找机会杀掉余介,但是叮嘱不要被人发现。

    钱春认为不过杀一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使者,一点难度也无,钱春欣然领命。

    钱春找到余介住的帐篷,见其和两个使从在内,不便下手,于是悄悄退去。

    到了晚间,钱春终于等到机会,他见余介独自一人出了帐篷,在外面散步,钱春露出冷笑。

    不过为了不让人看出来,钱春还是耍了花招。

    只见钱春牵来自己的马,对着马指了指余介,道:“撞死他。”

    马嘶叫一声,便如风一般的向着余介急奔而去。

    余介听见嘶鸣,回头一看,只见那马已经到了跟前,避无可避!

    情急之下,余介顺势一跃,抱着马脖子,在半空中一个翻身,直接坐到了马背上,随即余介拉住缰绳,想要将马控制住。

第143章 雷霆手段

    钱春惊讶,嘴巴张大老大,不可思议的看着余介,没想到他的马术竟然这么厉害,他对马的熟练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个长年征战的将军。

    因为没有马鞭,余介只得在马上大力拖拽缰绳,用脚不断的有节奏有力度的紧拍马腹。

    这马开始还不听话,极力的翻兜跳跃,想要将余介甩下去,但是余介马术极好,始终稳稳的坐在马背上。

    余介的马术引来了许多蒙古人的驻足观看,他们开始的时候还想要帮忙,但是现在显然是用不上了。

    蒙古人最是敬重马术好,作战勇猛的汉子,他们纷纷为余介喝彩,欢叫,打气,助威。

    经过激烈的控制,最后余介终于将这匹马制服住,排除了危险。

    “好。”

    一个叫好声传来,余介看去,正是在王庭大帐里面见到的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

    拖雷走上前去,对余介夸赞道:“没想到使者你马上功夫竟然这么厉害,如果你再长得高大一点,性子再豪放一点,那你和我们蒙古人就没有两样了。”

    余介抬手,道:“本使情急之下即兴施展,全赖幸运凑巧,当不得真,多谢王子夸赞。”

    “使者,这匹马是谁送给你的?这么烈。”拖雷问道。

    余介摇头,“不是,此马突然冲撞本使,本使也不知是谁的马。”

    拖雷眉头下意识的皱了皱,这马有灵性,一般不会无端冲撞人,而且这马一看也是匹战马,不是野马,更不会如此莽撞。

    “父亲,这匹马很眼熟,孩儿好像在哪里看到过。”

    拖雷的儿子忽必烈见父亲起了疑心,便将目光看向马匹。

    忽必烈见这马有些眼熟,但是一时想不起来,便对他父亲拖雷出言提醒,很显然,他怀疑这匹马有问题。

    不得不说,此时年仅十岁的忽必烈,已经对事物观察入微,拖雷一个眼神,他便知道意思了。

    拖雷上前,手挽着马绳,目光突然四下看,像是寻找什么。

    钱春突然见拖雷目光扫射过来,吓的一个激灵,慌忙遁走。

    拖雷对余介笑道:“天色晚了,使者好好休息。”

    余介点头答应,便回自己的帐篷。

    回到帐篷,余介对其他几个使从说道:“有人要加害我们,晚上小心戒备。”

    几个使从神情凌然,郑重点头,随即将刀剑握在手中,和衣而睡。

    一夜无事,天亮后,两个蒙古牧民送来滚烫的羊奶,还有烤熟的肉食,余介吃了一点,静等半炷香的时间,无事,这才和使从放心吃喝。

    到了临近旁晚时分,成吉思汗命人邀请余介参加篝火晚会,说是专门为他举办的,余介颇感意外,而后欣然前往。

    到了成吉思汗大帐外面,这里已经聚集起数千人,火堆一个连着一个,一眼看不到尽头。

    余介郑重对成吉思汗抬手,道:“多谢大汗盛情款待,本使愧不敢当。”

    成吉思汗缓缓摆手,道:“我蒙古人最是喜欢交朋友,此次使者你出使蒙古,本汗很高兴,你们皇帝想与本汗会盟的提议,本汗也很有兴趣。

    但是如今还有一个金国横在我们中间,让我们两国如鲠在喉,本汗希望蒙宋可以共同出兵,灭亡金国,那时,本汗便可以和你们皇帝坐下来,商谈如何平分世界的大计了。”

    余介振奋,成吉思汗的话,意味着他的使命有了结果。

    余介激动道:‘大汗的话本使一定如实转达,金国亦是我大宋世仇,我们皇帝陛下对其也是恨之入骨,相信很快,我们就会给大汗答复。”

    “好,很好。”

    成吉思汗很满意余介的回答,他一招手,二十余人被押了上来。

    这些人全部都是男人,有老有少,都被五花大绑,细看之下,其中有两人正是那汪成和钱春!

    “大汗饶命啊,大汗饶命啊。”

    “求大汗饶我一回吧,小的以后再也不敢了。”

    汪成,钱春两人连连求饶,他们的子侄叔伯也是不住的哭求成吉思汗饶命。

    但是他们的哭求注定是徒劳。

    成吉思汗淡淡道:“我们蒙古人对待客人最真诚,对待朋友可以为他付出性命,而你们企图加害本汗的朋友,这是对本汗的不敬,也是对我蒙古人的羞辱。”

    说完,成吉思汗一挥手,汪成,钱春,以及他们的家人全部都被押到外面去,随后,他们的绳子被解开。

    这不是要释放他们,而是要以最残酷的方式处死他们。

    拖雷点头,随即,他身后的千余名蒙古士兵齐齐打马,向着汪成,钱春等人冲去。

    数千战马奔腾,气势犹如排山倒海一般壮烈,汪成,钱春他们见此,慌忙奔逃。

    但他们逃命的速度在骑兵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最后汪成,钱春,还有他们的家人,全部都被战马踩踏而过,成为一滩肉泥。

    余介看着眼前的场面,饶是他定气功夫了得,也是不免震撼。

    而后,蒙古人开始载歌载舞,表演民族舞蹈,有的人还上前邀请余介一道歌舞,余介不懂,笑着礼貌婉拒。

    结束了行程,余介离开蒙古王庭,成吉思汗让拖雷来给余介送行。

    忽必烈上前,为余介献上了一条哈达,余介表示感谢。

    拖雷上前一步,对余介道:“使者,父汗命我来给你送行,并且让我转告你,你是我们蒙古人的朋友,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来到蒙古草原,我们都会用最洁白的哈达欢迎你。”

    余介心中感动,这一刻,成吉思汗为何崛起,为何万众景从,他终于有了新的体会。

    “多谢王子,希望你们日后也派出使者出使大宋,那时,我大宋也会用最高的礼节欢迎你们的到来。”

    余介表示感谢,最后带着使从离开。

    离开蒙古王庭,余介一行人一路返回,奔波半月,进入到了西夏境内。

    这时,前方一场大战已经在进行,战斗颇为激烈,显然是进行多时,快入尾声,原来是一支蒙古军队正在攻打一个西夏的城镇。

第144章 震撼之行

    此时的西夏已经是走到了穷途末路,多次受到蒙古大军的攻打,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就等着蒙古人打出那最后的一拳。

    余介的出现,很快就引起了蒙古士兵的注意,三个蒙古人将余介一行人包围。

    这三个蒙古人身上杀气腾腾,眼睛如虎狼一般吓人,跟在余介身边的使从吓得直咽口水,余介则是镇定自若。

    那蒙古人见余介手持节符,是使者模样,没有乱动手,他们质问余介的身份。

    余介拿出成吉思汗签发的通关文书,那三个蒙古人顿时杀气消散,变得无比热情,从马上跳下来,一口一个安达的叫着,好似亲兄弟。

    若是没有之前那杀气腾腾的一幕,谁又能想到他们是同一拨人。

    突然,前方传来激烈高昂的欢呼声,原来是城池被攻克,蒙古人正在高声欢呼,庆祝胜利。

    “本使可以去城池里面看看吗?”余介问道。

    一个蒙古人道:“当然可以,你是我们大汗尊贵的客人,你的任何要求我们都会满足。”

    于是在三个蒙古人的护卫下,余介进入了这座西夏的城池。

    进入的那一刻,余介眼前的一切就都变了。

    只见城池里,蒙古人到处在追着砍杀西夏人,他们骑在马上,不停的砍,砍,砍,,,

    无数的西夏人被砍死,无数的西夏人被蒙古人的战马撞飞,无数的西夏人被急速的战马踩踏而死。

    大街上没人了,蒙古人跳下战马,踢开房门,便冲进百姓家中,里面顿时传来惊恐喊叫声,还有那无法形容的绝望呼唤声。

    余介从北门走到南门,处处皆是如此,待到余介调转马头,再一次返回的时候,街道上已经是尸山血海,触目可及之处全部都是尸体,街上全是血水,马蹄踩在血水里行走,滴滴答答的,令人心里发冷。

    这时,有一些西夏人被押走,他们是适龄的女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可以活命,至于其他人,则一个也活不了。

    因为蒙古人攻打城池,只要遇到抵抗,城破之后便是屠城,鸡犬不留。

    若在攻城前投降,则不屠。

    余介看着眼前惨绝人寰的景象,心中悲愤,下意识的,余介便想这一切,以后会不会也发生在大宋境内?

    “那些人的尸体,为何倒挂起来?”

    余介突然看到一些百姓的尸体被倒挂起来,好似某种仪式,于是对身边的蒙古士兵问道。

    那蒙古士兵答道:“这是我们蒙古人的规矩,每杀死一百人,就倒挂一人,这样好统计杀了多少人。”

    余介触目惊心,再看那些倒挂的尸体至少有八十人九十人,这也就意味着从城破到现在,不过短短一个时辰不到,竟然就有超过**千人被杀!

    随行的使从再也忍不住,纷纷呕吐起来,余介则是满脸严肃,涨红。

    这是余介第一次亲身经历屠城惨剧,这里的一切,注定都要刻在他的脑海里,永远都挥之不去。

    余介离开了这座已经变成人间地狱的城池,继续赶路。

    “救命,救我,救我。”

    “救救我,救救我。”

    余介一行人正在赶路,突然不远处传来呼喊声,余介等人寻声看去,只见一群人正在夺命狂奔,看他们衣着打扮,有五六人是西夏士兵,另有七八人是西夏百姓。

    在他们身后,则是两个蒙古人在骑马追击。

    两个人追十几人,这两个蒙古人却是不慌不忙,嘴里还不时发出狼一般的爽快吼叫,显得很是兴奋,好似在游猎一般。

    这些逃命的西夏人见到余介一行人,好似看到了救命稻草,疯狂喊叫,向这里奔来。

    也许是那两个蒙古人看到余介一行人,他们于是结束游猎,开始射击。

    只见蒙古人张弓搭箭,一箭又一箭射来,每一箭都是箭无虚发,一个又一个人被射中,栽倒在地上,时不时的抽搐,眼中满是绝望。

    余介木然的看着这一切,没有插手,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此刻心情是多么的愤慨。

    “这一切,有朝一日,会不会也在大宋出现?”

    余介紧紧握紧拳头,眼中的目光越发的凌厉。

    没多大功夫,这十几人便被一一射杀,连一丝反抗之力也没有。

    两个蒙古人随后骑着马,围着余介一行人转,询问余介的身份。

    余介出示成吉思汗给的通关文书,两人惊讶,不敢为难,打马离去。

    “蒙古人为何如此残忍,他们根本是杀人不眨眼。”

    使从在城内见证了屠城,现在又见证了如此这般的游猎,脸上惨白,今天的这一切,都是他们没有见过的。

    余介骑在马上,没有说话,只是悄然之间,他已经改变了方向。

    现在他的目的地不是回大宋,而是去西夏都城兴庆府。

    一路又是奔波了数天,最后余介一行人终于遇上了西夏国的军队。

    余介亮明身份,西夏小兵小将也不敢对使者乱动刀兵,于是余介被带到了西夏大将塔海甘布的面前。

    塔海甘布一双眼睛血红,看的吓人,但余介却是丝毫不为所惧。

    余介手持大宋使者节符,道:“本使乃是大宋皇帝使者,特来相见你们大王,还请将军带路。”

    西夏建国,他们是从大宋叛变出去的,所以大宋在官方从来没有承认他的地位,所以对待西夏皇帝,大宋最多称其为王。

    塔海甘布惊讶余介身份,特地翻看余介身上文书,确认其使者身份无疑,他这才说道:“我大夏与你宋国争斗百年,势同水火,何以你们皇帝突然派出使者?你们意欲何为?”

    余介目光炯炯的看向塔海甘布,塔海甘布正视余介,两人目光如刀剑一般对撞。

    余介嘴角露出笑容,道:“如今蒙古大军对你们攻势锐利,你们节节败退,灭亡已是必然,本使乃是为了给你们一个存活的机会,特来给你们指路。”

    “大胆。”

    塔海甘布闻听余介说自己要灭国,大怒,当即拔刀,但是他刀才刚出鞘,便被余介突然上前,一掌拍在手上,刀又压回去了。

第145章 形势逼迫

    余介逼近塔海甘布,几乎是脸贴着脸,道:“难道本使说的是虚言吗?你身为战场大将,难道还有比你更了解情势的人吗?”

    塔海甘布被其气势震慑,又确实深感有灭国危机,眼前的人,也许是一个希望。

    塔海甘布将刀扔在地上,单膝跪地,道:“还请使者赐教,救我大夏百姓。”

    余介不为所动,道:“你速速领本使去见你家大王便是,旁的你也做不了主。”

    塔海甘布挥手,示意所有人退下,而后道:“实不相瞒,我们皇帝被枢密使宁子宁架空,如今发号施令之人乃是宁子宁,而非皇帝,若是使者去面见皇帝,只怕非但事情无法达成,宁子宁那厮还可能把你送去蒙古请功。”

    余介心中惊讶,没想到西夏皇帝李德旺竟然成为了傀儡,怪不得西夏国力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

    塔海甘布又道:“宁子宁贪财好色,把持朝政,卖官鬻爵,擅自诛杀大臣,对蒙古却畏之如虎,若不是现在蒙古还没有大举进攻,只怕他早已谋划举国投降蒙古了。”

    余介观塔海甘布颇有忠义,想来所言非虚。

    余介思量一会,道:“权臣当道,诛杀便是,将军若有此心,本使可助你一臂之力。”

    “使者此话当真?”塔海甘布惊讶,急忙问道。

    “本使乃使者,代表的是我大宋皇帝陛下,一言一行,如何能假?”

    余介目光锐利,充满斗志与精气,令人敬畏。

    过了几天,余介一行人突然出现在西夏都城兴庆府,扬言自己乃是宋国使者,奉大宋皇帝之命出使西夏,要见西夏大王。

    西夏枢密使宁子宁得知此消息很是惊讶,不知此时此刻,大宋为何派遣使者前来?

    宁子宁命人将余介带到面前,亲自看过文书,确认余介的使者身份,宁子宁道:“宋国皇帝命你出使我大夏,不知有何贵干?”

    余介一副对宁子宁不屑一顾的样子,道:“我乃使者,自当面见你家大王,方可商谈国家大事,你是何人?此等大事,如何能与你说?”

    “哈哈哈,,,”

    宁子宁一阵大笑,道:“使者你怕是不知道,在大夏,如今乃是我宁子宁主政一切,皇帝李德旺不过是我手中的提线木偶,他的话,没人听。”

    “哦,竟有此事?”

    余介惊讶,随即慌忙躬身赔礼,道:“原来在夏地主事的人是使君,方才多有得罪,还请使君见谅。”

    见余介听了自己的权威,态度一下变得恭敬无比,宁子宁得意不已,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如何会怪罪。

    而后余介道:“此次我们皇帝陛下派遣小使来,乃是为了和你们商谈共同出兵,灭亡金国之大计,只要计划成功,我大宋可以和你们平分金国土地,不知使君意下如何?”

    宁子宁顿时大喜,眼冒金光。

    如今西夏被蒙古打的狼狈不堪,若是有一支宋国大军为其助力,进可攻打金国,退可共击蒙古,何其快事!

    “好好好,如此甚好。”

    宁子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随即余介道:“此事事关重大,小使还需得到你们大王的玉玺勘合,否则,回去之后无法交差。”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宁子宁立即起身,前去皇宫,要李德旺加盖玉玺。

    待到一切办妥,宁子宁返回府邸,命人去请余介,却被告知余介刚刚酒醉,被门槛绊倒,摔的不轻,现在下不了床。

    宁子宁无奈,只得亲自去客房相见,告知其喜讯。

    到了余介面前,宁子宁毫无戒心,俯下身子,对余介告知喜讯。

    谁料余介却是从被子里突然抽出一把匕首,一刀将宁子宁割喉!

    以此同时,余介使从也是将宁子宁的贴身侍卫从背后杀死,快速做完这一切,他们立即关门,不让外面听见动静。

    “拿酒来,本官要与使者不醉不归。”

    隔着门窗,“宁子宁”的声音传出来,让下人上酒。

    这是一个使从装扮宁子宁的声音喊的,虽然声音有点不一样,但是不认真分辨,是不会发觉的。

    当晚,“宁子宁”和余介在房间里面不停的饮酒,不曾离开半步。

    而以此同时,余介命人将宁子宁随身印章送出去,交于塔海甘布的心腹。

    当天晚上,塔海甘布靠着宁子宁的印章,顺利带领大军突然入城。

    塔海甘布兵马一入城,便立即带兵捉拿宁子宁一党,将其一网打尽,不过一夜之间,宁子宁势力就被连根拔起,这一晚不知有多少人被杀,大权也随之掌握到了塔海甘布之手。

    塔海甘布得到大权,但是他却为人忠义,他将大权交还给西夏皇帝李德旺,并且将余介之功诉说。

    李德旺一听,竟然还有一个宋国人为自己出力,大为感动,召见余介,厚赏甚重。

    面对财货,余介不为所动,他对李德旺道:“如今你们面对蒙古威胁,随时皆有覆灭之危,此时不作打算,更待何时?”

    李德旺恐惧蒙古之威,伏地叩首,拜道:“大使救我。”

    塔海甘布亦道:“还请大使救我大夏百姓,大恩大德,我大夏永世不忘。”

    时间紧急,余介也不扭捏,道:“你们紧邻蒙古势力范围,避无可避,蒙古强悍,非你们一人之力能敌,本使意见,大王可对我大宋称臣,携军民百姓归附我大宋,届时,你们可免遭亡国灭种之恶境!”

    李德旺,塔海甘布惊讶,半天说不出话来。

    要西夏对大宋称臣,这如何使得,真若如此,他李德旺,塔海甘布,他们岂不是成了西夏的最大卖国贼,最大不孝子!

    余介自是猜出他们的顾虑,他道:“如今情势自不必本使多言,蒙古大军之残忍,亦是不需本使多赘述,若你们最终战败,是何下场,更是显而易见,这是你们唯一的一条路,本使言尽于此,你们且自己考虑吧。”

    说完,余介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第0144章 形势逼迫

    余介逼近塔海甘布,几乎是脸贴着脸,道:“难道本使说的是虚言吗?你身为战场大将,难道还有比你更了解情势的人吗?”

    塔海甘布被其气势震慑,又确实深感有灭国危机,眼前的人,也许是一个希望。

    塔海甘布将刀扔在地上,单膝跪地,道:“还请使者赐教,救我大夏百姓。”

    余介不为所动,道:“你速速领本使去见你家大王便是,旁的你也做不了主。”

    塔海甘布挥手,示意所有人退下,而后道:“实不相瞒,我们皇帝被枢密使宁子宁架空,如今发号施令之人乃是宁子宁,而非皇帝,若是使者去面见皇帝,只怕非但事情无法达成,宁子宁那厮还可能把你送去蒙古请功。”

    余介心中惊讶,没想到西夏皇帝李德旺竟然成为了傀儡,怪不得西夏国力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

    塔海甘布又道:“宁子宁贪财好色,把持朝政,卖官鬻爵,擅自诛杀大臣,对蒙古却畏之如虎,若不是现在蒙古还没有大举进攻,只怕他早已谋划举国投降蒙古了。”

    余介观塔海甘布颇有忠义,想来所言非虚。

    余介思量一会,道:“权臣当道,诛杀便是,将军若有此心,本使可助你一臂之力。”

    “使者此话当真?”塔海甘布惊讶,急忙问道。

    “本使乃使者,代表的是我大宋皇帝陛下,一言一行,如何能假?”

    余介目光锐利,充满斗志与精气,令人敬畏。

    过了几天,余介一行人突然出现在西夏都城兴庆府,扬言自己乃是宋国使者,奉大宋皇帝之命出使西夏,要见西夏大王。

    西夏枢密使宁子宁得知此消息很是惊讶,不知此时此刻,大宋为何派遣使者前来?

    宁子宁命人将余介带到面前,亲自看过文书,确认余介的使者身份,宁子宁道:“宋国皇帝命你出使我大夏,不知有何贵干?”

    余介一副对宁子宁不屑一顾的样子,道:“我乃使者,自当面见你家大王,方可商谈国家大事,你是何人?此等大事,如何能与你说?”

    “哈哈哈,,,”

    宁子宁一阵大笑,道:“使者你怕是不知道,在大夏,如今乃是我宁子宁主政一切,皇帝李德旺不过是我手中的提线木偶,他的话,没人听。”

    “哦,竟有此事?”

    余介惊讶,随即慌忙躬身赔礼,道:“原来在夏地主事的人是使君,方才多有得罪,还请使君见谅。”

    见余介听了自己的权威,态度一下变得恭敬无比,宁子宁得意不已,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如何会怪罪。

    而后余介道:“此次我们皇帝陛下派遣小使来,乃是为了和你们商谈共同出兵,灭亡金国之大计,只要计划成功,我大宋可以和你们平分金国土地,不知使君意下如何?”

    宁子宁顿时大喜,眼冒金光。

    如今西夏被蒙古打的狼狈不堪,若是有一支宋国大军为其助力,进可攻打金国,退可共击蒙古,何其快事!

    “好好好,如此甚好。”

    宁子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随即余介道:“此事事关重大,小使还需得到你们大王的玉玺勘合,否则,回去之后无法交差。”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宁子宁立即起身,前去皇宫,要李德旺加盖玉玺。

    待到一切办妥,宁子宁返回府邸,命人去请余介,却被告知余介刚刚酒醉,被门槛绊倒,摔的不轻,现在下不了床。

    宁子宁无奈,只得亲自去客房相见,告知其喜讯。

    到了余介面前,宁子宁毫无戒心,俯下身子,对余介告知喜讯。

    谁料余介却是从被子里突然抽出一把匕首,一刀将宁子宁割喉!

    以此同时,余介使从也是将宁子宁的贴身侍卫从背后杀死,快速做完这一切,他们立即关门,不让外面听见动静。

    “拿酒来,本官要与使者不醉不归。”

    隔着门窗,“宁子宁”的声音传出来,让下人上酒。

    这是一个使从装扮宁子宁的声音喊的,虽然声音有点不一样,但是不认真分辨,是不会发觉的。

    当晚,“宁子宁”和余介在房间里面不停的饮酒,不曾离开半步。

    而以此同时,余介命人将宁子宁随身印章送出去,交于塔海甘布的心腹。

    当天晚上,塔海甘布靠着宁子宁的印章,顺利带领大军突然入城。

    塔海甘布兵马一入城,便立即带兵捉拿宁子宁一党,将其一网打尽,不过一夜之间,宁子宁势力就被连根拔起,这一晚不知有多少人被杀,大权也随之掌握到了塔海甘布之手。

    塔海甘布得到大权,但是他却为人忠义,他将大权交还给西夏皇帝李德旺,并且将余介之功诉说。

    李德旺一听,竟然还有一个宋国人为自己出力,大为感动,召见余介,厚赏甚重。

    面对财货,余介不为所动,他对李德旺道:“如今你们面对蒙古威胁,随时皆有覆灭之危,此时不作打算,更待何时?”

    李德旺恐惧蒙古之威,伏地叩首,拜道:“大使救我。”

    塔海甘布亦道:“还请大使救我大夏百姓,大恩大德,我大夏永世不忘。”

    时间紧急,余介也不扭捏,道:“你们紧邻蒙古势力范围,避无可避,蒙古强悍,非你们一人之力能敌,本使意见,大王可对我大宋称臣,携军民百姓归附我大宋,届时,你们可免遭亡国灭种之恶境!”

    李德旺,塔海甘布惊讶,半天说不出话来。

    要西夏对大宋称臣,这如何使得,真若如此,他李德旺,塔海甘布,他们岂不是成了西夏的最大卖国贼,最大不孝子!

    余介自是猜出他们的顾虑,他道:“如今情势自不必本使多言,蒙古大军之残忍,亦是不需本使多赘述,若你们最终战败,是何下场,更是显而易见,这是你们唯一的一条路,本使言尽于此,你们且自己考虑吧。”

    说完,余介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第0145章 大势已去

    李德旺,塔海甘布两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是从对方眼睛里面看出了无可奈何。

    之后的几日,李德旺和塔海甘布都是没有消息回复余介,余介一行人起身,不告而别。

    塔海甘布闻听余介走了,惊讶不已,只身打马追赶,终于在柳溪湖畔追到余介。

    塔海甘布道:“大使为何要走?”

    余介道:“尔等甘愿坐以待毙,难道本使也要留此殉葬不成?”

    塔海甘布自知余介今日一去,归附大宋这条路便断了,这是此时的西夏不能承受的。

    不论如何,好死不如赖活着,即便归附大宋是屈辱,但也比惨死蒙古之手,落得亡国灭种强。

    塔海甘布道:“大使再容某三日,若三日再无音信回复,某性命不要,以还大使期望。”

    余介见塔海甘布态度坚决,于是作出一副无奈的模样,留了下来。

    而后塔海甘布进宫,面见李德旺,他道:“陛下,蒙古的兵力是我大夏不能敌的,如今我大夏精锐兵马几乎折损殆尽,若蒙古大举来犯,亡国便是必然,还请陛下早作谋划?”

    李德旺摊开双手,一脸悲哀,道:“朕虽有力挽狂澜之志,然奈何时运不济,天不佑我,朕徒之奈何?”

    塔海甘布道:“陛下,归附大宋亦是绝处之中的一条路,虽屈辱,然亦是好过无路,还请陛下明断。”

    李德旺震怒,道:“朕乃大夏皇帝,如何能归附宋国苟且偷生,辱没祖宗?他日你叫朕有何颜面,见历代列祖列宗于地下!”

    塔海甘布道:“陛下,何不命公主领军民归附大宋,余下之人与国共存,此,既全了忠义,又留下我大夏香火,岂不是两全其美?”

    李德旺听了,犹豫半响,才道:“容朕考虑一下。”

    塔海哈布没有紧逼,告退,只是他叮嘱李德旺一定要快下决断,余介那边无法久等。

    此后李德旺又与其他大臣及亲族商议,询问他们的意见。

    这些人一听可以前往大宋,那还有什么说的,都是同意,并且还都争着抢着要去,他们这般表现,西夏的前途可以预见。

    一个叫做李仲谔的老臣对李德旺道:“陛下,事已至此,,,,老臣说句大不敬,犯死罪的话,蒙古灭我大夏之心昭然若揭,他们如此强大,我们无法抵抗,迟早是要灭亡的。以其全部死在这里,不如先提前迁徙一部分人,给我们大夏留个后,若是上天垂青,说不定以后还有复国的可能。”

    李德旺意动,李仲谔又道:“宋国与我大夏争斗百年,虽然仇恨深切,然不可否认汉人的温良恭俭让,忠孝义勇严,这些都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遵守的德行。

    若我大夏子民与汉人融为一体,即便他们不再知道自己是谁,但身为祖先的我们,看到子孙是一个知礼守孝,尽忠有节之人,又何尝不欣慰呢?”

    他的话使李德旺最终下定决心,于是李德旺召来塔海哈布,让他总览此事。谷

    塔海哈布立即与余介商议,最后确定了大致迁移的人数,十万人,另需一万士兵随行保护。

    如此,共计十一万人,这将是整个西夏最后的火种。

    而对于那十万人的构成,塔海哈布和余介产生了分歧。

    塔海哈布认为当尽可能多的先满足宗室及达官显贵的要求,先转移他们,若是还有名额多,则再在百姓当中挑选。

    简而言之,即是一切以权贵为先。

    余介自是不可能同意,真若如此,那他余介岂不是带回去十万个祖宗?

    此行,余介的目的是为大宋增加可供驱使的力量,以免他们日后落入蒙古人之手,增强蒙古人的力量,这是余介的目的。

    若是带回去的人,非但不能成为大宋的助力,反而成为大宋的负担,那他非但徒劳无功,反而于国有罪。

    余介皱皱眉头,道:“将军不可,如此一来,我等未及起程,百姓便要先造反了。且若是权贵全部撤离,那你们还需要蒙古人来打吗?自己就先垮了。”

    塔海哈布听了,也觉得有理,于是他便询问余介的意思,“那大使以为应当如何挑选?”

    余介道:“我意以你们公主为首,再领数十宗室,千余官宦家眷,这些人,亲王郡王以及高官等一个不带,只带他们的家眷。

    其余人则优选挑选青壮,健妇,手工艺者,如铁匠木匠纺织匠等,这些人,最好是一家选出一二人为最,如此,既可保百姓不乱,又可保你们朝堂不乱,且官员家眷得到安置,他们在抵抗蒙古时也再无后顾之忧。”

    塔海哈布听了,深感有理,于是上书李德旺,请求照此执行。

    李德旺心如死灰,他亦是想走,但是责任让他不能走,所以他对于谁转移,也没太大的兴趣,直接便批了。

    转移计划一确定,顿时塔海哈布的家门便被踏破了,无数的官员向其求情,让他一定要把自己的家眷带上,甚至很多官员主动辞呈,好让自己符合条件撤离。

    当然,他们来的时候不可能空着手来,人人皆是带了金银财宝,塔海哈布一一收下,家里的府库顿时也满了。

    也许是感觉自己一个人得了这么多的钱财,有些吃相难看,塔海哈布便命人给余介送了一车财物去,当面感谢余介,说余介为转移之事劳心劳力,且以后到了大宋,还需要余介多费心。

    余介对塔海哈布滥用职权之事很看不惯,但还是接受了他的馈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净则无用,余介对塔海哈布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西夏百姓听说可以去大宋,都是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激动不已,纷纷哭着喊着要去,百姓这边便是由余介亲自负责,他要亲自把关。

    余介让塔海哈布给了自己几百人手负责此事,将那些符合条件的百姓都是一一挑选出来,并且尽量做到每户都有人入选,稳定百姓的情绪。

第0146章 忠义是真

    花花家里有一个弟弟,弟弟只有十二岁,父亲早就死在战乱当中,母亲撑不住,几年前跑了,花花一直也没有她的消息,但是花花不怪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已经尽力了。

    现在越来越乱,每一年都有蒙古人来进攻,大战常有,小战不断,死伤无数,每一个西夏百姓都生活中恐惧之中。

    花花听说官府正在挑选人去大宋避难,疯了似的带着弟弟去报名。

    但是报名的人太多,且余介的原则是尽量一家一个,所以花花姐弟只能有一个人去。

    因为花花会织布纺纱,还会种地养蚕,因此被选中,但是她弟弟却因为没有特殊技能,不能去。

    “姐姐,我怕,我怕。”

    弟弟哭个不停,花花抱住他,安慰弟弟不要哭。

    “弟弟不哭,姐姐会让你去宋国的,姐姐会让你活下去的,弟弟你不要怕,不要怕。”

    晚上,花花找到一个负责统计的书吏家,对他不停的下跪磕头,希望书吏让他们姐弟一起去大宋。

    书吏摇头,道:“此事岂是我能做主,漫说你,便是我,一大家的人,也去不了几个,你回去吧。”

    花花无奈,最后哭道:“那你就让我弟弟去,我不去了,求求你,我跟我弟弟换,我不去了。”

    书吏还是摇头,道:“丫头,你回去吧,你不去自有别人去,你弟弟身子瘦弱,十之**是要死在路上,何苦浪费这个名额。”

    花花哭得泪眼婆娑,她一步一步的膝行,爬到书吏身边,抱住书吏的腰,哭道:“你帮帮我,帮帮我,我就只有这一个弟弟,我爹死了,我娘没了,他不能再死了。”

    花花哭个不停,一边哭,一边动手解开自己的衣裳,,,

    经过半个月的筹备,十万百姓,一万士兵,队伍终于是准备妥当,出行的前一天,塔海哈布带着自己女儿找到余介。

    塔海哈布道:“大使,明日就要启程了,本将别无所求,只是家中小女尚未长成,某委实放心不下,今日某便将小女托负于大使,大使留在身边端茶送水也好,当牛做马也罢,全凭大使安排。”

    余介惊讶,道:“将军你不与本使同去吗?一万大军也需要人统领啊。”

    塔海哈布摇头,眼含泪花,道:“我塔海家族世受国恩,如今国难当头,如何能弃君王,背社稷?某已决定与陛下共荣辱,与大夏共存亡,好叫蒙古人知道我大夏亦有大丈夫!”

    余介大为震撼,没想到贪财的塔海甘布,却也忠义无双,又见其女容貌不俗,谈吐得体,一看便是颇有教养之人。

    余介感其忠义,为安其心,便道:“将军高义,本使钦佩之至,本使愿娶将军之女为妻,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大使此言当真?”

    “婚姻大事,如何儿戏?”

    塔海哈布一阵惊喜,当即跪地感谢,泣不成声。谷

    余介赶紧将其扶起,好生安慰,最后才让他们父女二人离去。

    一夜过去,天亮后,李德旺,塔海哈布,李仲谔等人为余介送行。

    李德旺眼睛强自忍着泪水,和宗室家眷们一一道别,最后他对余介道:“大使,一切有劳了,若是他们顺利到达宋境,大使你就是我大夏最大的恩人,以后没有机会答谢,现在请大使受朕一拜。”

    李德旺竟然真的要对余介跪拜答谢,余介赶紧一把将其扶住,道:“大王不必如此,我大宋皇帝陛下仁义无双,自会好好善待他们,请大王放心,现在本使只盼望他们在我大宋好好过活才是。”

    余介的话,李德旺自是听的明白,李德旺点头,随即转身对十万军民百姓道:“尔等听着,此次乃是大宋不计前嫌,收留你们,你们到了宋境,一定要服从大宋朝廷的管辖,本分过活,谁若是恩将仇报,在大宋胡乱生事,人人可诛之。”

    “是,陛下。”

    十万军民百姓人人热泪盈眶,回应着李德旺,最后和亲人依依不舍得道别,离去,他们的家人在后面呼唤,此时此刻,西夏尽是眼泪。

    “弟弟,你到了宋国,一定要好好活命啊。”

    “姐姐,姐姐,”

    花花与弟弟分开,两人都是眼泪哗啦啦的哭个不停,这一刻的分开,注定了他们再无相见之日。

    ,,,,,,

    大宋南渡之后,西夏和大宋就已经不接壤了,中间隔着金国,而金国同样受到蒙古的进攻,战乱频繁,没有一处是净土。

    反倒是此时的大宋,有金国在前面挡着,国内可说是安宁无比;

    一路走来,到处都是战乱纷飞,见此情况,余介感慨万千,同时一种紧迫感也时时在催促着他继续前行,因为他知道留给大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间隙,队伍休息,一个将军忧心忡忡,走到余介面前,他道:“大使,很快就要进入金国境内了,金国凶残,且又在和蒙古人混战,我们队伍如此庞大,只怕到时不太平啊。”

    这个将军叫做塔海哈真,是塔海哈布的亲弟弟,一万大军的统帅便是他,现在算算,他和余介也是一家人了。

    余介镇定自若,道:“将军不必担心,我大宋已在金国有驻军,本使已经命人去联系,请求派兵前来接应,且此时我大宋正在和金国和谈,金国轻易不敢与我们动手。”

    赵昀对余介的行动是很关心的,所以给他配备的使从时刻都在传递消息,对金国出兵这样的大事,自然余介是知道的。

    塔海哈真闻听大喜,若是有宋国大军接应,自然万事大吉。

    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而后塔海哈真请余介去帐篷用膳。

    余介到了临时搭建的大帐,里面,塔海哈布的母亲,妻妾,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以及塔海哈真的一家,加在一起三四十人,将大帐是坐的满满当当,余介一一见礼,开始用膳。

    塔海哈布的小女儿,也就是余介未过门的妻子塔海素贞温柔的给余介端来碗筷,细心的给余介倒酒。

第0147章 须知轻重

    见余介风度翩翩,且又文武双全,塔海素贞亦是心里欢喜,只是有时想起父亲,她还是忍不住伤心。

    余介为塔海素贞夹菜,安慰塔海素贞,尽显体贴,两人感情越发稳定,相敬如宾,看得塔海家族都是心理欢喜。

    以后在大宋,他们亦是少不了余介的照顾。

    以此同时,千里之外,临安,皇宫,福宁殿,赵昀正在召见苟梦玉,向他询问金国使团和谈的事情。

    赵昀问道:“听说金国使者穆延凤冠还在班荆馆,不急不躁,一点要和谈的意思也没有?”

    穆延凤冠一行人来到临安,住进了班荆馆,拜见了公主完颜紫黎,之后便一直不见动静,一连七八天皆是如此。

    现在朝野纷纷,许多大臣上书,说金国使者无礼,建议江海大军继续攻城略地,收复故土,把金国打服。

    苟梦玉抬手,道:“陛下不必忧心,此乃是穆延凤冠故意为之,目的便是想占据气势上风,我大宋只要置之不理,最后着急的终究是他们。”

    赵昀嘴角翘起,露出笑容,“这点把戏朕还是看得出来的,但是谈判,这个主动权还是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才好,不能他想拖着便拖着,他想谈便谈,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任由他摆布,到时,如何占到便宜?”

    苟梦玉心下惭愧,躬身告罪,道:“陛下英明,臣失察了,还请陛下恕罪。”

    “无妨。”

    赵昀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地图前,苟梦玉跟在身边。

    赵昀指着江海所在的上蔡位置,道:“这里距离开封府已经是不远,若是骑兵的话,数天便可到达,如今开封是金国都城,金国不可能对此威胁视而不见,朕的担心是金国可能以和谈为障眼法,暗中计划突袭上蔡,真若如此,江海这支军队就危险了。”

    苟梦玉心惊,身上寒毛都竖起来了,这一层,他还真是没有想到。

    赵昀目光看向苟梦玉,道:“所以我们要尽快试探出金国和谈的诚意,若他不诚心,金国使团所有人都可以杀掉,用他们的人头震慑金国朝堂,正好这里面还有一个金国公主,分量够了。”

    苟梦玉惊讶,赵昀嘴里轻飘飘的一句话,却是决定几百个人的生死。

    惊讶不已,苟梦玉抬手,道:“臣建议陛下多多召见那些上书请战的官员,让他们主战的声音更大,如此,金国使团若有和谈诚意,必定担心陛下在主战派官员的影响下扩大事态,他们便会请求和谈。若无动作,则可杀之。”

    赵昀点头,“正合朕意。”

    君臣二人又是商议了一些细节,赵昀也给苟梦玉充分放权,任他施展,赵昀道:“此次和谈,你可完全把握进度,和谈的条件你也可自行视情况决定,朕不干涉,许你便宜行事。”

    苟梦玉感动,眼眶微红,他郑重抬手,道:“臣多谢陛下信任,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辜负陛下期许。”

    赵昀点头,让他退下去了。

    苟梦玉走后,赵昀将乔行简召来,对他道:“渡河大军的粮草供应如何?”

    自从陈贵宜发现仓库粮食有问题,赵昀对江海这支大军的军粮供应就十分看重。

    问话的时候,赵昀的目光紧盯着乔行简,似乎是要将乔行简看穿。

    乔行简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还是镇定抬手,道:“陛下请放心,真使君举荐门生宋慈亲自监督军粮事宜,宋慈此人以前进士及第时臣见过,臣观其心思缜密,为人刚直不阿,臣早想起用,怎奈其父病逝,在家守孝,这才耽搁下来,现在他守孝期满,真使君便亲自举荐,断不会有差。”

    赵昀点头,对乔行简认真负责还是满意的。

    “好,此事事关重大,绝不可出差错,别的事朕可以大度,唯有事关征伐之事,事关王朝社稷之事,朕绝不姑息,卿家于朕有从龙之功,朕希望卿家心里能够明白这一点。”

    乔行简心中敬畏,道:“臣明白,此事臣亦是不敢大意。”

    “好了,下去吧。”

    “是,臣告退。”

    赵昀起身,走出福宁殿,抬头仰望,目光看向开封府方向,心中牵绊。

    孟珙,曹友闻,江海,江万载,杜杲,王坚,这些可都是要撑起大宋军事半边天的人,赵昀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随后的两天时间,赵昀分别召见了七八位上书主战的官员,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意见,很心动的样子,这让赵昀要重启战端的说法传的沸沸扬扬,百姓都是在谈论。

    不过此时百姓的声音,绝大多数还是赞成继续打金国,一来人的天性如此,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打到越激烈,他们看的越高兴。

    二来这段时间宋军的表现确实是值得信任,先是剿灭了李全叛乱,同时在金国又取得了成功,逼得金国派出使者和谈。

    这两件事情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这使得宋军的战斗力在百姓眼中有了极大的提升,现在眼见赵昀要继续打,百姓如何还能不同意。

    穆延凤冠得知这个消息,再也坐不住了,他慌忙找到礼部衙门,见到了礼部尚书葛洪,请求两国开启谈判,商议和谈事宜。

    葛洪却道:“此和谈事宜,官家已经全权交给苟梦玉苟使君处置,你去找他吧。”

    穆延凤冠道:“本使与苟使君也不相熟,还请使君代为传话,引荐,此事关乎金宋两国之大事,还请使君多多费心。”

    葛洪心里鄙夷,心说现在知道急了,晚了,官家召见那么多主战派官员,摆明了就是要继续打下去,我还能跟官家唱反调吗?

    葛洪不耐烦,只答应给苟梦玉转告一声,别的就爱莫能助了。

    随后葛洪将话传达给了苟梦玉,说金国使团请求开始和谈。

    苟梦玉却道自己老师即将告老还乡,他正好无事,便打算随老师回乡,路上照料一二。

    穆延凤冠听到这个消息,眼前一黑,险些栽在地上。

第0148章 宋金和谈

    心急难耐,穆延凤冠哪里还等得了,他打听到苟梦玉的住处,带着礼单前来拜访,可苟梦玉却是不见。

    苟梦玉让门子转达,道:“看官家的意思,这次和谈估计也成不了,何苦去做无用功,你们金国使团该回去就回去吧。”

    此时的穆延凤冠才知道自己玩脱了,本想吊着大宋,在气势上压大宋一头。

    哪知道现在把大宋给吊急了,大宋不和谈了,这若是让完颜守绪知道自己把和谈搞砸了,回去后,非得杀头不可!

    穆延凤冠见不到苟梦玉,苟梦玉又对和谈之事置之不理,和谈无法开展,无奈之下,他想到一计。

    穆延凤冠听说苟梦玉的宠妾吴巧儿极是喜欢珠宝,最是喜爱打扮,于是穆延凤冠找来一串很是罕见的珍珠项链,通过一个金国使女的手,送到了那吴巧儿的面前。

    使女转达穆延凤冠的话,说只要她在苟梦玉身边吹枕边风,促成宋金开始和谈,不论成与不成,这件珠宝都送于她。

    若是两国最后达成协议,以后还有更好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相送。

    吴巧儿心动,想也没想便答应了,喜滋滋的收下珠宝,随即当天晚上,她便开始施展功夫。

    晚上,吴巧儿沐浴更衣,精心打扮,身上芬香四溢,纱裙隐隐,曼妙多姿,令苟梦玉很是心动。

    吴巧儿轻声柔语,坐在苟梦玉身上挑拨,只把苟梦玉的火给挑了起来,苟梦玉一把将其抱起,走向床榻。

    一番**过后,趁着苟梦玉还在温柔乡里陶醉,吴巧儿便道:“主君,官家自打登基以来,提拔了那么多的官员,就连那魏了翁,以前官位不高,又是武夫出身,却也一步登天做了兵部尚书,主君你怎么没动静?”

    苟梦玉一副不争不抢的态度,坦然道:“官场之事如何说的清,一步登天者有之,一念地狱者有之,我苟梦玉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家老小平安便好。”

    “呸呸呸,这说的是什么话?”

    吴巧儿啐了他一脸,道:“你不求大富大贵,难不成也不为儿孙考虑?人家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咱们穿的粗布麻衣,吃萝卜咸菜,走出去好意思和人家说话吗?主君你身为一家之主,你不求上进,你叫我们这一大家子人怎么活命?”

    苟梦玉意外,心说她这是怎么了?平时没见她操心这些。

    吴巧儿又道:“我不管,主君你一定要高升,位列部堂,让我们这些家眷也风光风光,要不然,你以后就别进我的门。”

    苟梦玉无奈,道:“这升官之事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有那心,也得有那命啊。”

    “官家不是让你主持宋金和谈吗?你把这差事办好不就行了,到时候官家不就升你官了吗?”

    苟梦玉心中恍然,知道小妾今天为什么这样了,他心说那个穆延凤冠颇有心机,合着把门路走到这里,来吹我的枕边风。

    苟梦玉装着不愿,道:“金国日薄西山,官家也有心继续打,要想和谈成功这谈何容易,我何苦来哉,受这般罪。”谷

    吴巧儿自是不依,装作生气模样,把苟梦玉踢下床,道:“你这榆木脑袋,怎么说都不开窍,你给我滚下床去。”

    苟梦玉顿时服软,“别别别,我答应还不成嘛,我还想再来一回呢。”,,,

    天亮后,苟梦玉悄悄找来吴巧儿的丫鬟,询问吴巧儿是否见过什么人。

    丫鬟将金国使女送珠宝的事情老实交代,苟梦玉心中有底,忙向赵昀禀报,之后,宋金两国的和谈也正是开始。

    这一天,礼部衙门,穆延凤冠,完颜合达等金国使者十余人来到这里,参加和谈。

    他们一进和谈室,便见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一人,完颜合达恼怒,道:“人呢,身为主家,就是这样待客的吗?”

    穆延凤冠没有制止,只是冷眼旁观,适当的发火,可以增加谈判底气,让人不敢小瞧。

    不过不论完颜合达怎么发火,却也没有人理会他们,他们在那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直到半个时辰过去,苟梦玉才姗姗来迟,和苟梦玉一起来的还有礼部的一些官员,如礼部右侍郎崔成等。

    完颜合达脾气暴躁,二话不说,就要上前吼人,苟梦玉眼睛凌厉瞪过去,道:“尔等匹夫,休要无礼,我大宋不再是以前的大宋,胆敢无礼,本官便将你打出去又如何?”

    苟梦玉的强硬态度,震慑了完颜合达及一众金国使者,他们此次本就是来求和的,天然处于下风,哪里还敢真的闹僵,悻悻然,他们乖乖的坐下。

    和谈开始,穆延凤冠正色道:“此次宋国派兵,在我金国疆域攻城略地,此举,违背了金宋两国之前签署的协议,宋国向来以礼仪之邦示人,此事,你们作何辩解?”

    苟梦玉眼睛也没抬,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淡淡道:“息县,汝南,上蔡,界首等地何时成了你金国的疆域?这些地方自古便是我汉家所有,我汉家王朝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所有权,若尔等不信,有异议,可在那些地方挖地三尺,看看挖出来的尸骨是你金国女真人多,还是我们汉人的多。”

    穆延凤冠眉眼一皱,语气加重三分,道:“那依你的意思,挖出来最多的应该是沙土废石,那这地方岂不就是蛮荒无主之地?”

    苟梦玉反唇相讥,道:“若你认为那是蛮荒无主之地,那你尽可占领,我们可以凭刀枪剑戟说话!”

    “你,,,。”

    和谈在一阵的口诛笔伐,唇枪舌剑中进行,苟梦玉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穆延凤冠死死压制,场面激烈。

    傍晚,福宁殿。

    赵昀正在研读,认真仔细,苟梦玉前来禀报和谈进程,他道:“陛下,和谈进展顺利,金国使者穆延凤冠一直被臣压制,现在已经在商讨赔款割地之事。

    不过金国不能容忍割地,更不能容忍宋军在淮河以北驻军,态度异常坚决,所以臣认为割地之事很是困难,但可在赔款问题上大做文章,提升赔款数额,不知陛下的意思如何?”

第0149章 绝不姑息

    赵昀听罢,细想一阵,随即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看着江海,孟珙,曹友闻,杜杲等人所在位置,陷入思量。

    虽然如今他们已经占据不小的地盘,但是相比于整个金国来说,依然微不足道。

    在地图面前看了半响,赵昀道:“卿家随朕到外面走走。”

    “是,陛下。”

    君臣二人到了外面,后面高实,及几个小黄门和宫女跟着。

    一路走在花园小道,赵昀边走边道:“此战在战争之初朕便定下了目标,是有限之战,为的是提升士气,振奋军心,如今目的已然达到,只要金国赔款便可,割地不割地这个不重要。

    但是有一点你一定要坚持做到,那就是我军撤退之时,若有百姓愿意跟随,金国方面不得阻拦。”

    现在已经有超过十万百姓投入宋军阵营,若是宋军不带他们走,那等待这些百姓的下场是凄惨的,他们一个也活不了,这样的惨剧在历史上是出现过的。

    当年隆兴北伐,宋军打过淮河,试图光复失地,那时候就有很多当地的百姓积极支持。

    但是后来北伐失败,宋军撤走,这些百姓全部都遭到清算,整村整村的处死,超过十万人被杀!

    这样的事情,是赵昀无法接受的。

    至于割地,这也不是现在赵昀关心的,在赵昀的计划里,金国迟早都是自己的,割地不割地,这没有很大的意义。

    而且即便割地,自己还得派兵去守,这据点又无异于一块飞地,很容易就被人消灭,可谓是吃力不讨好。

    “是,陛下,臣一定促成此事。”

    赵昀给苟梦玉交了底,苟梦玉顿时信心大增,一副激动模样。

    赵昀满意的看了一眼苟梦玉,和他交代几句,便让他下去了。

    苟梦玉走后,赵昀独自一人坐在花园石凳上,心里想着以后的事。

    第二天,赵昀早起,用罢早膳,吃个半饱,便如往常那般的去慈宁殿。

    向杨太后请安,赵昀从没有一天耽误,这一点,让任何人都挑不出错来。

    随后赵昀又去了慈祥殿,在那里母亲赵全氏拉着赵昀的手,道:“孩子,你弟弟和那教书先生家的小姐情投意合,娘想让你出面给你弟弟提亲,你爹不在,这种事情娘也操办不过来,就只能靠你了。”

    赵昀听了也是很高兴,道:“娘你放心,这事情包在儿子身上,弟弟现在是荣王,婚礼办的风光体面是一定要的,你什么也不用做,安心等着喝媳妇茶就是。”

    “好好好。”

    赵全氏眼中有泪,两件大事,终于要完成一件,她这心里别提多高兴。

    回到福宁殿,赵昀心情大好,命人宣礼部尚书葛洪,很快,葛洪来了。

    “不知陛下召见臣,有何事吩咐。”葛洪抬手,小心问道。

    赵昀道:“朕的亲弟荣王与一教书先生家的千金情投意合,朕欲为他举办大婚,这件事情你礼部安排一下,需要多少钱财,全部走朕的私库。”

    葛洪一愣,随后小心道;“陛下,这事情似乎,,,似乎,,,”谷

    赵昀见他吞吞吐吐,不由问道:“怎么,这事情很难办吗?”

    “不难办,此事对礼部易尔。”

    “那为何卿家面露难色?”

    “这,,,”

    “卿家有话直说,朕恕你无罪。”

    葛洪无奈,只得说道:“陛下,这娶妻皆有长幼之序,陛下身为兄长尚未成亲,如何有弟弟居前操办的道理?百姓皆是长舌妇一般,若是荣王先于陛下成亲,只怕这些人又要乱嚼舌根,那时,还不知他们会说些什么。”

    赵昀微微一笑,坦然道:“卿家你记住,人,一辈子做自己就好,自己的命是给自己过的,不是给别人过的,若是因为几句无关紧要之人的稀碎话,就把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团糟,这样的人,一辈子都不会顺心如意。”

    说完,赵昀挥手,让葛洪只管准备,别的不用他操心,葛洪无奈,只得照做,告退而去。

    高实送来点心,赵昀吃了一块,味道不错,点头夸赞,对高实道:“点心做的不错,给点心师傅每人赏钱十贯,也给我母亲,还有太后送一份去,对了,政事堂的诸位部堂也每人一份。”

    “是,陛下,小的代点心师傅谢陛下赏。”

    高实恭敬答应,随后便去安排。

    没一会,中书舍人聂池抱来一大堆的奏折,让赵昀过目。

    赵昀不紧不慢,开始批阅奏折。

    今天的奏折大多都是一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特别的,赵昀心情愉悦不少。

    “陛下,陈贵宜陈使君求见。”一个小黄门进来禀报。

    “传。”

    赵昀头也没抬,继续批阅。

    “臣,见过陛下。”陈贵宜到了赵昀面前,恭敬抬手行礼。

    赵昀抬眼,露出笑容,“卿家免礼,这么早来见朕,卿家有何事?”

    陈贵宜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帐册,双手高捧,道:“陛下,仓库储粮一事臣已查明清楚,此为涉案人之名册,还请陛下过目。”

    现在陈贵宜代理主持临安府衙之事,有了许多权力,所以他便立即开展秘密调查,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取得了成果。

    小黄门碎步上前接过奏折,将之转交到赵昀手里。

    赵昀打开一看,只见上面详细罗列了许多官员的姓名,以及他们在何时调拨粮食出库,但是却未能及时归还。又如何偷梁换柱,将仓库内的新粮换成旧粮倒卖出去牟利,这其中,还牵扯到了许多的大商人。

    赵昀眉头不禁皱起,身上浮现杀气,赵昀道:“上面的官员是已经罪证确凿,还是说只是有可疑?”

    陈贵宜道:“回禀陛下,臣将数人说服,他们向臣原原本本述说了很多官员的犯罪行径,臣随即暗中调查,将其记录。

    不过因为年岁久远,没有直接的账目证据,只有那几人可为人证。因为陛下有旨,还不能公开调查此事,故而臣还没有将涉案之人审问,因此,除人证外,还没有其他证据。”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406/ 第一时间欣赏理宋最新章节! 作者:九言子所写的《理宋》为转载作品,理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理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理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理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理宋介绍:
什么,我穿越成了宋理宗赵昀,活了60岁,在位40年?不错不错。
什么,我手里无权,史弥远还要废掉我?这不行,给我干掉史弥远,我要亲政。
什么,我死了之后,头颅被送去元廷当酒壶?这不行,给我干掉元廷,我要称霸世界。
且看赵昀如何在大宋改天换地,让大宋重新起航。
---书荒的朋友可以搜索《明末小平民》,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被埋没的神作,总会发光的,大家可以去看。
可加二五六八九一八六四零讨论理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理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理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