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理宋TXT下载理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理宋全文阅读

作者:九言子     理宋txt下载     理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2章 君臣佳话

    赵昀微笑着摆摆手,道:“不用,卿家不必在百姓面前提朕,这就是你在救助,你在办事,百姓感恩你便是,朕身处皇宫大内,百姓见不到摸不到,朕离他们太遥远了,而卿家你却是实实在在的在百姓面前,你树立一点威望,这有利于你当差办事。”

    袁韶更加感慨,别的君王是怕臣子威望太高,功高震主,而眼前的官家却是生怕臣子威望不足,想尽法子去帮助臣子,什么是气度,什么是胸怀,这便是了。

    袁韶郑重无比的对赵昀躬身作揖,已经感动的不能自己。

    袁韶离开后,赵昀回到书房处理事务,翻看奏折,当看到其中一份奏折的时候,赵昀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是著作郎李宗勉的奏折,他写道:“临安妖风,皆是陛下擅开战端,独断专行,惹得上天警示所致,还请陛下设坛,跪拜神灵,平息上天之怒,且自省己过,悔悟过失,以保大宋江山万年长存,百姓安康。”

    赵昀看罢,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将奏折摔在地上,怒道:“刮风与朕何干?这事也能归咎到朕的头上,哪天不下雨不出太阳,是不是朕又干了缺德事!”

    说完,赵昀对高实道:“高实,传令政事堂,把这个李宗勉的官职撤了。”

    “是,陛下。”

    高实恭敬答应,向政事堂匆匆走去。

    高实,还有身边的小黄门和宫女门都听明白了,对这个上奏折的大臣也是恨得不行。

    他们心说官家牵挂百姓,刮大风的当天,官家就召见大臣,关心灾情,并且从私库调拨钱粮救助,这样好的官家哪里找去,你不称赞也就罢了,却还要挨你的埋怨,把罪过怪到官家身上来,这换了谁不得发脾气,打死他也不冤枉。

    赵昀气得不行,他此刻真的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养气功夫似乎还没有到境界,还是会被外部的事物左右情绪。

    “去把鱼竿拿来。”

    气得不行,得静气,得调理,赵昀命人拿来鱼竿,跑去花园池塘钓鱼。

    弟弟赵与芮今日进了宫,去母亲赵全氏的慈祥殿待了一会,就来追着福宁殿的一个小宫女耍闹。

    赵昀在一边钓鱼,听着他们追逐的欢笑声,嘴里不禁喃喃自语,道:“这小子,哪天得给他说门亲事了。”

    不过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很快就被赵昀给自我否决了,我自己还单着呢。

    赵昀摇摇头,不去想。

    政事堂。

    乔行简得到高实的转告,也早就知道这个李宗勉必定会惹怒赵昀,他也没有说什么,就李宗勉这样的性格,把他罢官也好,让他回去一门心思做学问,免得惹人嫌弃。

    不过他正要执行时,陈贵宜却是找来,陈贵宜道:“使君且慢,李宗勉使君忠直正义,有国士之风,朝廷正是缺少这样的官员,如何能轻易将其罢黜?”

    乔行简摇头,一副老好人模样,道:“你不知道,这回他说的话委实是过分,也就是官家仁义,没与他太过计较,真要换作其他历代官家,能不能活命都未知。”

    陈贵宜与李宗勉私交甚好,自是不愿看到好友罢官,他道:“使君稍待,下官去面见官家,请官家收回口御。”

    乔行简知道以赵昀的性格,那是不可能收回的,但也没有阻止,让他去了。

    来到福宁殿,陈贵宜请求面见赵昀,赵昀自是不会拒绝,让他来花园见了。

    赵昀一边钓鱼,一边对陈贵宜道:“卿家寻朕,有何事啊?”

    陈贵宜直接大礼参拜,跪在地上,俯首道:“回陛下,臣是给陛下道喜来了。”

    赵昀诧异,这臣子直接跪拜君王,那可不一般,不是祭祀,登基,册封这样的大典,那是基本不用想,且陈贵宜说给自己道喜来了,这让赵昀有些糊涂。

    赵昀惊奇,问道:“给朕道喜?喜从何来?”

    说完,赵昀想起前些日子葛洪张罗给自己选妃的事情,下意识的问道:“该不会是卿家觉得哪家千金不一般,想给朕说媒吧?”

    “说媒?”

    陈贵宜一愣,一下都没反应过来,赵昀这插科打诨,差点弄得他忘了为什么来的。

    陈贵宜认真道:“陛下,臣听闻李宗勉李使君上了劝谏折子,特来向陛下道喜,恭贺陛下文治武功,更胜往昔。”

    赵昀惊讶的脸色慢慢变得冷淡,道:“怎么,卿家是来看朕笑话的。”

    “非也,非也。”

    陈贵宜摇头,道:“陛下,正所谓圣君临朝则直臣出。李使君不论上奏所言是否正确,都不可改变其敢言敢为之性,此,不正是直臣之性吗?他是直臣,不正说明陛下您是圣明君王吗?”

    “呵呵呵,,,”

    赵昀呵呵笑了起来,陈贵宜这家伙,别看认死理的时候比谁都认死理,但是这变通救人的时候,表现也不差,赵昀看他那是越看越顺眼。

    赵昀道:“卿家这样为李宗勉开脱,想来你们关系不错吧?”

    陈贵宜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很快变的严肃认真,道:“陛下,臣所言绝非为其开脱,臣确实是在恭喜陛下,李使君能够不惜冒犯天颜,亦上这道奏折,个中勇气之大可想而知,若他不是直臣,臣愿意与他一同受罚。”

    赵昀点头,收起笑容,郑重的站起身来,对陈贵宜道:“好,既然朝堂出直臣了,这是好事,那朕便让礼部选个日子,到时朕去太庙跟历代先皇禀告,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陈贵宜心中大喜,再次恭敬叩拜,最后起身离去。

    陈贵宜走后,高实小声对赵昀道:“陛下,您真的就这么轻易放过了那个李宗勉?”

    “哎。”

    赵昀笑着叹息一声,百无聊赖,道:“朕身为君王,该配合臣子的时候还是要配合的,用一句话换回陈贵宜和李宗勉两人一生的忠诚,还换来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话,这还是很划算的。”

    说完,赵昀让高实去传旨,不但不罢免李宗勉,反而是给他赏赐锦缎十匹,钱五百贯,嘉奖其敢言劝谏的行为。

第123章 施加压力

    此时的李宗勉,此时正收拾桌案,准备到时领了处罚就回府,哪知没等来传旨的人,反倒是等来了好友陈贵宜。

    陈贵宜道:“使君这是为何?官家英明,此次风灾官家数次从私库拿钱救济灾民,我等身为臣子,歌功颂德尚且不及,怎能数落?”

    李宗勉看了一眼陈贵宜,认真道:“官家的仁德我岂会不知,然官家擅自对金国出兵,如此大事不在朝堂与百官商议,便草草决定,试问这对于国家来说是福是祸?”

    陈贵宜一时无法回答。

    李宗勉又道:“任何的错误都不是一时一念造就,皆乃平时修身养性之善恶结果,官家此次出兵我不知这个决定是对是错,但官家决定出兵的过程却一定是错的。

    有道是集思广益,朝会之时让百官参与到决策中,这既是体现百官才智,亦是对江山社稷负责,若官家养成独断专行之风,试问以后朝中谁人可劝谏?”

    陈贵宜感慨,郑重对李宗勉躬身作揖,道:“使君之悟,使君之行,贵宜不及也。”

    以此同时,韩竢和乔行简疾步走向福宁殿,二人脚步虽急,但却脸上有喜色,很显然,有好消息了。

    赵昀见他们同时来到,感觉奇怪,对他们问答:“二位卿家一道前来,可是有何急事?”

    话才刚问出口,赵昀见他们脸上带有喜色,想到了一种可能,“难道是淮南那边有好消息传来?”

    韩竢让乔行简先说,乔行简也没有过多推辞,对赵昀抬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金国从淮南撤兵了,李全在淮南孤掌难鸣,离败亡不远亦。”

    “好。”

    赵昀大声叫好,这个消息意味着渡河之战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让赵昀不得不激动。

    韩竢紧接着道:“陛下,江海指挥渡河之战进展顺利,如今息县,上蔡,汝南,界首等地牢牢被我们占据,更有十余万故土百姓投效我军,军势浩大。”

    “哈哈哈,,,”

    赵昀放声大笑,长久以来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激动之下,赵昀道:“马上将这个消息宣告出去,让百官安心,也让百姓安心,淮南之战乃震慑地方宵小之战,渡河之战乃扬威四海之战,这两场战役对我朝至关重要,朝廷要多多宣扬。”

    这两场战争都是赵昀亲自参与和谋划,赵昀也将借助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建立属于自己的威望,为以后的变法铺路,如此重要,赵昀当然是要多宣扬,使人明白。

    乔行简高兴的领命。

    这时,韩竢却不禁脸上有一丝担忧之色,他对赵昀道:“陛下,江海命人传来书信,说金国派遣大将完颜讹可领兵数万,欲围剿我军,江海虽然没有请求朝廷派出援兵,但臣担心江海一万五千人难以应对。”

    赵昀起身,来回渡步,韩竢和乔行简不敢打扰,恭敬的等待。

    赵昀脑海飞速运转,想着如今的时局。

    现在江海领军一万五千人深入金国腹地,虽然有十万百姓投靠从军,但是他们一时之间是无法形成强大战斗力的,可以说一个不好,这一万五千大军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赵昀停下脚步,转头看向韩竢,道:“卿家还记得我们渡河战役的初衷吗?”

    韩竢郑重抬手,“臣如何敢忘。”

    赵昀点头,道:“金国没有第一时间和谈,而是选择用兵,这说明金国朝堂主和的声音还不够强烈,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地方不是江海那里,而是淮南。

    只要我们尽快剿灭李全叛乱,然后做出一副大军由淮南侵入金国的态势,金国主和之声必定高涨,那时他们便不敢进攻江海,必千方百计遣使和谈。”

    韩竢点头,深以为然,他抬手道:“陛下,既如此,那枢密院便传令赵范及赵善湘,命他们尽快剿灭李全,做好出兵金国的准备。”

    “不。”

    赵昀果断拒绝,道:“战场形式千变万化,为免君王不知军情,在后面胡乱指挥,故而才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如今李全败亡已成定局,一旦朝廷催促,造成前方将领指挥错误,后果难以想象。”

    说完,赵昀走到韩竢面前,近距离看着韩竢的眼睛,道:“我们要对自己的将士有信心,也要对我们自己有信心,我们高居庙堂谋划这一切,难道都是水中月?

    朕相信不用多久,就可以接到淮南传来的捷报,朕也相信江海,孟珙,曹友闻,杜杲他们的能力。”

    赵昀对战局的清晰判断,以及坚持不直接干预战争的态度让韩竢欣慰。

    同时赵昀强大的自信也让他倍受鼓舞,他越来越相信自己当初的判断,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官家,一定可以带领大宋走向辉煌。

    嘱咐韩竢,乔行简二人在军中,百姓中大力宣扬战果,鼓舞军心民心,二人告退后,赵昀没有停歇,传召礼部尚书葛洪。

    葛洪接到赵昀传召,还以为自己又犯了什么错误,被赵昀发现,他心情忐忑的前来。

    “臣,见过陛下。”

    赵昀抬眼观瞧,见他一副小心翼翼,略显恐惧的模样,赵昀心里不无好笑,心说这家伙,还没从上次的训斥中走出来,看来短时间内,他是不敢再提选妃之事。

    不过这不提选妃之事对自己而言,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毕竟这事情看起来,自己好像是只占便宜不吃亏啊?

    对这个问题,赵昀一时也不知好坏。

    不去想这些,赵昀问道:“卿家,金国使团现在如何了?”

    葛洪一听是问金国使团的事情,一下便是放心不少,他道:“回陛下,金国使团多次请求面见陛下,因为陛下曾有交代,不经传召,不见,故而臣将他们的请求都给挡了回去。”

    “嗯。”

    赵昀点头,表示满意,又道:“礼部传下命令,自今日起,班荆馆不再承担金国使团的花费,他们的衣食住行照价给钱,住不起可以走,吃不起就饿着。”

第124章 窝囊金使

    “啊。”

    葛洪一阵惊讶,半天反应不过来,“陛下,这,,,这是不是有失我天朝体面?传将出去,只怕友邦会笑话。”

    赵昀脸色严肃,语气加重几分,道:“金国与我大宋乃是世仇敌国,过去的耻辱难道你忘了?对待他们,我们不管怎样都不过分,友邦也不是傻子,只有弱者才会被人笑话,强者,谁敢笑?”

    葛洪心里飞快念转,奇怪为何赵昀会突然对金国使团断了供给,他想到在淮南的战事,这只有两个可能。

    一个可能是大宋占据优势,赵昀要摆出高姿态,以显示自己对金国出兵淮南的愤怒,逼迫他们承认错误,割地赔款。

    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大宋战事不利,吃了大亏,赵昀恼羞成怒,这才拿使团出气。

    不论是哪一种可能,葛洪都无法拒绝赵昀的命令,他抬手领命,最后离去。

    离开福宁殿,葛洪心情沉重,他很担心是因为战事失利,赵昀恼羞成怒,这才下这样的命令。

    然而当他回到礼部衙门,这时前方战事的事情已经传遍了,葛洪得知江海大军进入金国腹地,逼迫金国在淮南撤兵,葛洪顿时心情舒畅,高兴的交代下去,让班荆馆把金国使团的供给给断了。

    班荆馆。

    主事钱历找到金国使团副使完颜合达。

    钱厉不客气的说道:“朝廷下了命令,从今日起,金国使团的一切供给全部停止,晚上的饭食你们若是要吃,先交五十贯钱来,晚上若是还想住在班荆馆,也要先缴纳三十贯钱,不得拖欠。”

    “什么?你们宋国人就是这样待客的吗?我们是使者,大金国的使者!”

    完颜合达恼羞成怒,一双眼睛瞪着钱历,好似要把他给吃了。

    钱历在临安活了半辈子,又是班荆馆主事,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又是在自己的地头,更不会畏惧,他道:“规矩已经告诉你们了,你们爱留在这里就留在这里,不留就滚。”

    完颜合达气恼,一把抓起钱历的领口,握紧拳头就要打人。

    不过好在班荆馆不是一般的地方,这里有殿前司禁卫轮值守卫,禁卫们立即上前喝止,有的禁卫甚至直接拔刀,怒视完颜合达。

    钱历一点不怕,任由完颜合达抓着,钱厉指着自己的脑袋,嘴里道:“来,打,往这打,你不打你是我孙子。”

    完颜合达见钱历这边人多势众,且这里是大宋都城,也不敢真的闹事,最后他气呼呼的放开了钱历,转身走了。

    “呸,什么东西。”

    钱历看见完颜合达这样的金国皇族吃瘪,他只感到无比的痛快,在完颜合达背后吐了一口口水,若是完颜合达看见了,他不介意在吐第二口。

    这时,身边一吏员道:“主事,现在金国被我们打跑了,这些人若是走出班荆馆,只怕马上就要被人活活打死。”

    钱历道:“哼,如果这里不是班荆馆,今天晚上就把他们宰了。”

    钱历的话被在拐弯墙角的完颜合达听到了,他无比惊讶,不知这个消息是真是假。

    但是联想到大宋朝廷对他的态度转变,很显然,这个消息十有**是真的!

    大宋朝廷现在这样强势,这是在借此向金国施加压力,表明自己对金国之前出兵淮南的不满。

    完颜合达不敢怠慢,他赶紧命人去打听消息,同时和金国的细作接触,探知金国最新的指示,不过此时金国朝廷还没有给他下达命令,他也只能耐心的等待。

    只是在等待的这些时日里,他们使团一百余人,就全部要自费了,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他们身上带来的银钱也不多,只怕过不了多久,就要靠变卖珠宝首饰维持了。

    金国使团这样的窘迫状况,只看得其他友邦使团一阵嘲笑,他们一个个的对金国使团露出鄙夷之色,嘲笑金国衰落了,不行了,这只把金国使团上上下下气得要死,但无奈这里是班荆馆,他们也不敢动手,只能生生把气憋回去。

    堂堂金国的使团遭遇如此境遇,真可谓是自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在这一刻,金国在所有人的面前颜面无存,沦为所有人的笑柄。

    金国使团的情况被葛洪原原本本的禀报给了赵昀,赵昀满意的点头,心里有点爽。

    赵昀道:“金国欺压我大宋百年,给我大宋制造的耻辱永远都还不完,今天不过是收回一点利息而已,算不得什么。”

    葛洪心中惊讶,心说听官家的意思,以后金国的苦头还有的是,为何官家对金国如此仇视?

    即便是因为靖康之耻,但那也过去了一百多年,之前的几位官家也没几个人真的记的,为何眼前的官家却不同?

    这时,赵昀目光锐利,道:“金国马上就要扛不住了,礼部准备一下,选一个能干的使者出来,到时与金国谈判,把我大宋利益争取到最大。”

    打仗不是最终目的,获取至高利益才是目的,所以战后的一切需要提前准备。

    葛洪顿时紧张起来,心里飞快盘算,很快便有了人选,他道:“陛下,臣保举一人,定可完成陛下期望。”

    “哦,何人?”

    赵昀颇为有些诧异的看向葛洪,这家伙,还很少有这么干脆利落的时候,看来他要保举的人也是能力出众。

    葛洪道:“此人名叫苟梦玉,现为鸿胪寺鸿胪少卿,其人多次代表我大宋出使金国和蒙古,和金国已故皇帝完颜珣,以及现在的蒙古成吉思汗都会过面,可以说此人对金国和蒙古都有很深的了解,若是谈判之事交由他处理,结果必定让陛下满意。”

    听完葛洪的介绍,赵昀亦是感觉此人能力不俗,于是葛洪走后,赵昀当即将此人传召至福宁殿亲自考察。

    “臣鸿胪寺鸿胪少卿苟梦玉,见过陛下。”

    苟梦玉今年四十余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赵昀就喜欢这个年龄段的官员,若是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用着用着就突然没了,赵昀还得时常担心。

第125章 论及英才

    赵昀点头,心里满意,又不禁更细细打量,见他气宇轩昂,从容淡定,似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姿态,特别是赵昀发现他见到自己这个皇帝,却一点也不紧张,不像一般人那般有拘束忐忑之感,赵昀更加对他高看三分。

    “卿家免礼。”

    赵昀抬手,示意苟梦玉坐下说话。

    “谢陛下。”

    苟梦玉抬手谢过,随即便坐了下来。

    赵昀道:“听闻卿家曾经和金国已故皇帝完颜珣见过面,也曾和蒙古成吉思汗见过,却不知道此二人,你如何评价?”

    苟梦玉抬手,道:“回陛下,金国前皇帝完颜珣天资平庸,无敢死之心,无奋争之志,如此君王,若是太平年月自是于国无伤,然现在此年节,如此君主掌权,自是更令国事颓废。”

    说完,要说到成吉思汗时,苟梦玉下意识的停顿,眼神偷偷看了一眼赵昀。

    显然,在赵昀的面前,他不大敢评价成吉思汗,担心赵昀忌贤妒能。

    可能是君臣没私下聊过,苟梦玉对赵昀有这样的担心,也是正常。

    看出苟梦玉的担心,赵昀微微一笑,道;“卿家不必担心,朕自亲政以来可曾有人因言获罪?今日你我之间,既是君臣交流国事,也是知己友人畅谈心中感想,卿家不必拘谨,但说无妨。”

    赵昀都把苟梦玉说成知己了,苟梦玉自是不再有所担心,当然,他也不敢不说。

    苟梦玉道:“臣曾经两次会面成吉思汗,其人给臣最大的印象便是豪爽,敢为,勇于争先。还记得臣在他的大帐之中,有一金国俘虏,成吉思汗问他姓名,又问他在金国担任何职。

    那人说自己是宣德州都统王檝,随即成吉思汗命王檝继续担任宣德州都统,且不派人监视,让其孤身前去收拢溃兵,一点不也担心王檝逃走。对此,臣印象深刻,以管窥豹,可见成吉思汗之胸怀气度。”

    赵昀沉默,从苟梦玉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赵昀知道苟梦玉对成吉思汗是很崇拜的,甚至是向往的,如果不是身份地位束缚,只怕这个苟梦玉都忍不住要去投成吉思汗了。

    赵昀没有说话,心里想着事情,苟梦玉心中忐忑,担心刚才自己说错了话,但是话已经出口,想收也收不回来。

    半响,赵昀抬眼,将目光再度看向苟梦玉,道:“卿家的话朕知道了,很好,你对他们二人的评价不偏不倚,很中肯。”

    苟梦玉心里松了一口气。

    赵昀露出笑容,道:“我大宋发起渡河战役的事情想必卿家也知道了,如不出朕所料,金国很快就顶不住了,会要求和谈,朕欲命你主持和谈事宜,卿家可愿担此重任?”

    苟梦玉精神一震,赶紧起身抬手,道:“臣谢陛下信任,臣必当竭尽全力,为我大宋争得荣耀。”

    “如此甚好。”

    赵昀点头满意,而后和他交代了几句,便让其退下去了。

    苟梦玉走后,赵昀回到书房,翻看书本,边上放着笔墨,看到重点处,赵昀便做好记录,认真无比,一直到天阳落山,都不曾停歇。

    高实等福宁殿的小黄门和宫女早已经习惯了赵昀的勤勉,都是恭敬的肃立在一边,随时等待吩咐。

    这时,一个小黄门进来,在高实耳朵边耳语几句,高实听完,碎步走到赵昀身边,道:“陛下,张楚来了,说是抓到几十个被金国收买的细作,特来向陛下复命。”

    前番因为金国细作在临安散布谣言,而身为皇城司副使的张楚却是对此毫不知情,这事情惹得赵昀很不高兴,认为自己的耳目失灵,罚张楚在外面跪了一个多时辰。

    “让他进来吧。”

    “是,陛下。”

    很快,张楚进来了,一进来,张楚就倍加小心,生怕出错。

    赵昀抬眼看了他一眼,见张楚一副小心翼翼地模样,赵昀心里满意,随即目光收回,继续看书。

    张楚小心行礼,道:“陛下,小的命人顺藤摸瓜,共抓获三十二名为金国散布消息的细作,金国每月都会给他们发钱,拿了好处,他们唯金国之命是从,不但帮助金国散布谣言,还在平日与人交谈时处处诋毁我大宋朝廷,离间朝廷和百姓的关系,同时也为金国刺探我大宋虚实,名单在此,还请陛下过目。”

    张楚将名单送到赵昀面前,等待赵昀的指示。

    赵昀将名单拿在手里,扫了一眼,上面有细作的名字,也有他们的画押。

    赵昀对这些细作很是厌烦,道:“既然他们觉得大宋处处不行,金国处处好,那便将他们全部都丢到金国去,倒要看看他们的好主子,是如何待他们的。”

    赵昀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便已经决定了三十二人的命运。

    给了处置,赵昀目光看向张楚,关切问道:“这段时间做的如何,皇城司还待的习惯吗?”

    赵昀的语气如哥哥一般,话语里面透着关心,爱护,让张楚鼻子都忍不住酸了。

    “小的在皇城司很好,有陛下照顾,皇城司人人都敬重小的,请陛下放心。”

    赵昀欣慰的点点头,“那就好,皇城司荒废了很久,现在有了模样,你的功劳朕是看在眼里的。”

    “谢陛下。”张楚恭敬道。

    “你跟朕来。”

    赵昀站起身,把张楚带到墙边,墙上挂着的是大宋的疆域图。

    不过大宋南渡,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沦陷,被金国和蒙古占据,使这让疆域图看起来很是别扭,颜色一半明,一半暗,明的自然是现在大宋实际控制的土地,暗的则是那些沦陷的土地,灰蒙蒙的。

    赵昀指着还在大宋控制下的那些土地,道:“皇城司人手既然扩充了,那就该撒出去了,张楚,朕命你在半年内,在我大宋各路各州建立皇城司分司衙门,探查当地的军政民情,谁人贪污受贿,谁人欺压乡里,谁人造反作乱,只要是不法行为,一律侦查,定期整理成册,向朕报告。”

第126章 突起事端

    张楚见赵昀将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自己,对自己依然信任,且倍加关怀,张楚只感到心里一股暖流在流动。

    张楚激动又哽咽,道:“是,陛下。”

    离开了皇宫,张楚便命人将那些细作全部押送出境。

    这些人得知自己即将被送出大宋境内,一个个的哭爹喊娘,哭求张楚饶他们一回。

    “公公,求你扰我一回吧,小的再也不敢了。”

    “公公,小的情愿在我们监狱吃牢饭,也不愿意去那金国,还请公公大人有大量,饶小的一回吧,小的再也不敢了。”,,,

    张楚一脸不屑,冷笑一声,道:“你们这些王八羔子,端着大宋的碗,吃着大宋的饭,放下碗筷就骂大宋的娘,别说官家饶不你们,便是咱家也饶不了你们。”

    说完,张楚命人将他们全部押走。

    这些人被皇城司逻卒如老鹰捉小鸡似的押走,顿时哭喊声一片。

    “回来。”

    这时张楚叫了一声,让逻卒们回来,这些人以为张楚回心转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个的都是不停的给张楚磕头求饶,感谢张楚的大恩大德。

    但是张楚却道:“走之前再好好打一顿,让他们涨涨记性。”

    “啊!”

    希望破灭,还要再遭到一顿毒打,这让许多人都是承受不住,有的人直接便是昏死过去。

    一夜过去,待到天色将明,这些被羁押的细作全部关在牢车里,准备运送出临安,驱逐出境。

    车队正走在街道上,突然数十临安府衙役及巡检司巡检冲了出来,他们将皇城司的车队围住,封住了去路。

    负责此次押运的皇城司干事钱缪愤怒,他指着对方大声道:“你们要干什么?这是皇城司的车队,皇城司是官家的耳目爪牙,官家的车队你们也敢拦?”

    衙役及巡检没有回答,只是死死将去路封堵,钱缪恼怒,正要命人强行冲出去时,对面的人分开,袁韶走了出来。

    袁韶看了看车队里面被关押的细作,又看了看皇城司逻卒,沉声道:“本官乃临安府尹袁韶,你们未经本官同意便拿人发配,这是何道理?”

    钱缪一见来人是临安府尹,知道这官不好惹,这官职,那可是随时都有可能拜相的,钱缪顿时有些心慌,本能的就矮了一头。

    钱缪抬手见礼,语气柔和,道:“原来是袁府尹,实不相瞒,这些人都是金国买通的细作,为金国人效力,上次在临安散布谣言的就是他们,现在官家有口御,要将他们驱逐出大宋境内,回到他们主子身边去,下官奉命办这趟差事,还请府尹不要为难下官。”

    袁韶道:“他们都是我临安百姓,本官身为临安府尹,有责任保全良善弱小,亦有责任惩办不法奸恶,你将他们交由本官审理查问,真如你所言确有不法,本官可将他们交由你皇城司处置。”

    袁韶这话一出,那些细作一个个的变得无比的可怜,冤屈,竟然哭求袁韶给他们申冤,说自己是屈打成招,自己是无辜的良善百姓。

    钱缪见袁韶态度坚决,自己无力招架,于是命人回去禀报张楚。

    张楚一听袁韶插手,心里惊讶,也不敢托大,急忙来了。

    等张楚赶来的时候,旁边已经有许多百姓在围观,从百姓的窃窃私语来看,他们大多是支持袁韶的,都在为袁绍说话撑台。

    张楚走到袁韶面前,道:“使君,这回咱家是奉了官家的口御办差,且他们全部都如实招供,无一冤屈,还请使君不要插手,咱家与使君一样,都是为官家办差,闹僵了关系,不说我们没脸,官家脸上也不好看。”

    袁韶道:“本官知道皇城司乃天子耳目,鹰犬爪牙,有皇权特许,轮不到外人来管。然公公你一次抓捕三十二人,全部发配驱逐,本官身为临安府尹,对此事一无所知,若是他们之中有人冤屈,本官如何对得起百姓的信任?又如何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官袍?”

    张楚脸色难看,咬牙道:“使君你要怎样?”

    袁韶毫不犹豫,道:“本官要重审案件,若他们确实有罪,本官不问其他,若无罪,则必须释放还家。”

    张楚脸色变的难看,自己皇城司已经审理过了,现在要执行,若是被一个外人又拉走,这岂不是打皇城司的脸,以后谁还惧怕皇城司?皇城司的威严何在?

    张楚想到这里,为了维护皇城司的威严,他脸色沉下来,道:“若是咱家不依呢?”

    袁韶坚定的目光直视张楚,道:“公理良善不容亵渎,律法森严不容颠倒,本官职责所在,若公公执意行事,那便请踩着本官的尸体过去。”

    “你道咱家不敢吗?”

    “敢亦不敢皆在公公,以本官无关。”

    说完,袁韶转过身去,负手而立,不再说话,但是态度已经表明一切。

    张楚几次要发狠,想要命人将袁韶强行推开,但是顾及袁韶的特殊身份,张楚也是不敢这样做。

    毕竟真对临安府尹动了手,那朝廷的体面可就没了,正如张楚自己所说,那时候赵昀的面上也不好看,后果也不是他张楚能够承担的。

    两人各不退让,争论半天,最后万般无奈,两人只能进宫,把官司打到赵昀这里来,让赵昀来裁断。

    此时的赵昀正在批阅奏折,高实进来禀报,说了这事,赵昀都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他们两个怎么闹起了?”

    赵昀奇怪,高实又简单的转述一遍,赵昀才知道前因后果。

    现在难题摆在赵昀面前,案子皇城司已经审结,自己作为皇帝也准了,还亲口发话驱逐这些细作。

    现在若是发回重审,让临安府介入查办,那无疑将严重打击皇城司的威信,以后难以有人畏惧皇城司,而他赵昀自己也要跟着打脸。

    而不发回,不理会袁韶的要求,那袁韶身为临安府尹,他的威信也将受到影响,以后在临安施政,只怕要有困难。

第127章 真直臣也

    袁韶,张楚进来抬手行礼,赵昀看着他二人,心里也是不知该高兴袁韶一心为公,不惧权威。还是该生气袁韶不知变通,榆木脑袋。

    良久,赵昀看向袁韶,道:“卿家,是谁给你消息去拦人的?”

    袁韶抬手,道:“回陛下,臣接到苦主述说,言家人失踪,且不止一人来府衙报官,于是臣命人查办,这才查到了皇城司身上,又得知他们今日一早出城,臣职责所在,不得不问,还请陛下秉公决断,护卫大宋公理良善。”

    “皇城司是天子直属,有优先缉拿之权,亦有自行审判之权,卿家为官半生,这一点不需要朕提醒吧?”

    “臣知道,然而此事牵扯之人甚多,且那些被缉拿之人亦纷纷喊冤,臣若视而不见,试问臣如何心安?以后百姓又如何信任府衙,信任朝廷?”

    赵昀目光幽幽的看向袁韶,希望用目光表明自己的态度,让袁韶知难而退,主动退出这次事件,这样两边都可以体面收场。

    但是袁韶对赵昀的目光丝毫不躲闪,也不惧怕,他郑重抬手,道:“陛下,臣无心冒犯陛下,也无心为难皇城司,臣只是需要一个公正的审判,以免良善蒙冤。”

    赵昀心里失望,缓缓站起身来,说道:“此事皇城司已经审问清楚了,朕也看过卷宗,没有问题,此事到此为止,卿家不必管了。”

    说完,赵昀不等袁韶说话,便对张楚说道:“张楚,你那边继续办差,去吧。”

    赵昀明白皇城司是自己专属的利剑,也是自己以后变法关键的一个执行力,其重要程度甚至可以决定变法的成败,赵昀不可能让皇城司的威信受损。

    说完,赵昀便不再理会,转身离去。

    “是,陛下。”

    张楚大喜,欢快答应,正要下去,却被袁绍气愤的压手拦住,他厉声对张楚道:“且慢。”

    袁韶将张楚叫住,此时袁韶一心要介入案件,以免发生冤假错案,只见他情绪十分激动,紧接着,便发生了啼笑皆非,且被载入史书的一幕。

    只见袁韶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一把抓住张楚的手腕,不但不让他走,还将之拉着越过了桌案,直接追上赵昀,走到了赵昀的面前,拦住了赵昀,也不让赵昀走。

    此时,袁韶无比近距离的接近赵昀,他一定要赵昀评理。

    袁韶情急,对赵昀激动道:“陛下,皇城司是陛下的私衙,但陛下的私衙亦是国家公器,若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以后皇城司岂不是无法无天!”

    袁韶说话很激动,一副很有气势的模样,吐沫星子都溅到了赵昀的脸上。

    赵昀有些发蒙,这怎么回事啊,怎么感觉自己遇到了一头傻牛。

    赵昀脑袋都有些转不过来,等转过来到时候,高实,张楚二人已经挡在了袁韶前面,不让袁韶再进一步靠近自己,他们嘴里大声喊道:“护驾,护驾。”

    不得不说,袁韶的突然举动不但让赵昀蒙了,张楚和高实也蒙了,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保护赵昀,绝不让任何人有伤害赵昀的可能。

    其他的小黄门和宫女听了,一窝蜂的拥上来,随即他们多人合力,将袁韶拉离赵昀的身边,甚至有一个小黄门还一拳打在了袁韶的脸上,袁韶脸上登时青了一块。

    袁韶被多人拉拽,险些跌在地上,好在反应及时,最后堪堪站稳,不过却也不甚闪了腰,疼痛钻心,在那里被人拉拽,表情痛苦,嘴角疼的直抽抽。

    但最后的倔强还是让他忍住疼痛,没有喊疼。

    袁韶忍住腰疼,对那些拉拽自己的小黄门和宫女喊道:“本官没想伤害陛下,你们别误会,本官就是让陛下评理。”

    这时,禁卫王武师和邓明两人见里面乱成一团,吓了一跳,赶紧进来保护赵昀安全。

    赵昀反应过来,见袁韶表情痛苦,手努力按住腰部,赵昀心里一惊,知道袁韶年纪大了,腿脚不好,腰更不好,这要是闪腰把人给闪废了,自己岂不是少了一个重臣。

    赵昀赶紧对王武师和邓明道:“朕没事,你们快宣太医,袁卿家腰闪了。”

    王武师,邓明两人本是跑进来保护赵昀,防范袁韶对赵昀不利的,但是现在又只得去传太医过来。

    “快松开快松开,朕没事,都是误会。”

    随后,赵昀赶紧让人散开,亲自扶着袁韶,关切问道:“卿家,你没事吧?”

    袁韶一脸涨红,脸上还青了一块,委屈道:“陛下,臣没有恶意,就是有些着急。”

    赵昀安慰道:“朕知道,但是你的行为确实容易惹人误会,以后别这样了,真要是被人打死了,可就没地方说理了。”

    太医很快就来了,为袁韶一番诊治,确定其只是闪了腰,但还不算太重,没什么大事,说以后定期推拿,养一养就没事了。

    赵昀随即命人将其送回府邸将养,并命太医以后定期为袁韶诊治。

    袁韶临走还道:“陛下,这个案子陛下一定要秉公决断,不能让皇城司独断专行啊。”

    赵昀脸色严肃,道:“皇城司是朕的私属,他独断专行就是朕独断专行,朕身为皇帝,独断专行难道不可以吗?”

    袁韶语塞,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赵昀又道:“好了,卿家好好养病,这件事情朕会命人公开卷宗,让百姓查阅知晓,若是真有冤假错案,皇城司自会有人承担罪责,卿家放心便是。”

    袁韶知道自己能够让赵昀做出这样的承诺,已经是很大的胜利。再要想进一步,只怕连这句话也得不到,袁韶于是没有再多说什么,被王武师扶着回府邸去了。

    看着袁韶的背影离去,赵昀苦笑着摇头,感慨道:“这个袁韶,真直臣也。”

    感慨后,赵昀对张楚道:“张楚,把刚才的事情在百姓间散播,朕要让袁韶的形象立起来。”

    “啊?”

    张楚张大嘴巴,不明所以,但是他也没有多问,遵命去办。

第128章 文武相宜

    在张楚的有心授意下,发生在福宁殿的一幕很快就传出去了,百姓们一个个津津有味的谈论,没多久就传的临安城人尽皆知。

    百姓纷纷夸赞袁韶不畏强权,连官家也不怕,让官家不得不答应公开卷宗,任人监督,袁韶的正气凛然,真是活生生的在世包青天。

    尽管袁韶最后也没能阻止皇城司把那些细作驱逐出境,但是他的威望却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

    相反,更多的人对其钦佩,听说他据理力争闪了腰,许多百姓还提着篮子,抓着老母鸡,去袁韶府邸看望,百姓如此,袁韶的威望可见一斑。

    ,,,,,,

    就在福宁殿上演那啼笑皆非的一幕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楚州,此时已经是剑拔弩张。

    张惠,范成进,他们二人共三万大军已经在楚州城外扎营,而夏贵的三万大军也已经赶到,甚至就连彭义斌的两万大军,马上也将从盐城赶来,等他一到,楚州城下将汇聚整整八万大军,气势烈烈,可见一斑。

    而反观城内的杨妙真,却是处境堪忧。

    不久前,金国来的一万大军突然撤走,她急忙打听,才得知竟然是宋军突然渡河,在金国境内攻城略地,兵锋都快打到开封府了,这些人是回去救援的。

    金国大军一走,杨妙真军心不稳,赵善湘看准时机,立即就命人把楚州围了,一点机会也不给杨妙真。

    杨妙真心中急切,心道官军越来越势大,若是久拖不决,己方必定军心大乱,现在唯有趁彭义斌大军未到,夏贵的新军还在扎营,立足未稳,出城与之决战,方有胜算,否则,不消半月,万事皆休。

    于是杨妙真点兵聚将,命刘庆福带一万人马进攻东门的张惠,王义深带一万人马进攻西门的范成进,自己则带着两万人出南门进攻夏贵。

    杨妙真对刘庆福,王义深道:“你们只需拖住张惠范成进即可,待我杀败了夏贵,官军军心必定奔溃,局势也将扭转,事关重大,你们切记,绝不可大意。”

    “是。”

    刘庆福,王义深领命,随即下去准备。

    很快,杨妙真,刘庆福,王义深三人便带着人马出城,与官军展开血战。

    只见杨妙真一马当先,带着两万人冲向夏贵大军,她手中一杆梨花枪抖动如飞蛇,刺挑如霹雳,旁人只能看到一个虚影,不过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便杀死夏贵军十几人,战力之强,令人惊叹。

    杨妙真的勇猛让叛军士气大振,叛军个个奋勇争先,与夏贵军拼命厮杀。

    夏贵远远骑马观望,见杨妙真如此勇猛,己方的军阵已经出现了松动迹象,心下焦急,按耐不住,便想打马去与她一会。

    这时,他身边的赵善湘抚须,从容说道:“将军不必着急,杨妙真一杆梨花枪使了二十年,征战南北,如此战力皆在意料之中,待其气力衰竭,便可一鼓作气,将其击溃捉拿。”

    夏贵初次领军,且其手下三万大军事关成败,意义重大,故而夏贵一到,赵善湘便入驻其军中,随时亲身传命,以防出现变故。

    现在夏贵大军结阵布局,调动各部兵马抵御叛军,便是赵善湘在旁边给夏贵出意见,这让夏贵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夏贵听了,没有动手,努力让自己沉着冷静。

    赵善湘又道:“将军,杨妙真对我大军左翼攻击强势,我军当速速加强左翼力量,并加派人手压迫其右翼大军,迫使其兵将渐渐聚合,削弱他们的活动场地,其战力将大减。”

    夏贵点头,唤来传令兵执行。

    赵善湘见夏贵不骄不躁,对合理意见欣然采纳,丝毫没有天子近臣的架子,微微点头,对夏贵的表现很满意。

    果然,一番布置下去,杨妙真一方果然攻势锐减,双方的伤亡也是慢慢开始接近,不再有巨大差距。

    夏贵心中对赵善湘暗暗佩服,心道官家要我多向他学习,其人真真是人杰一般本领高强,官家之言一字不差。

    “报,张惠大军受到叛军攻击,叛军兵力万余人。”

    “再探。”夏贵朗声道。

    “报,范成进大军受到叛军攻击,叛军兵力万余。”

    “再探。”

    夏贵让探马继续探查,看向赵善湘,问道:“使君,杨妙真这是倾巢而出啊。”

    赵善湘点头,目光看向正在厮杀的杨妙真,回道:“不倾巢而出她又能怎样?现在死战尚有机会,待到彭义斌将军返回,她便只能等死。”

    彭义斌是义军里面最能打的,以前彭义斌还是李全手下的时候,刘庆福,王义深,张国明,宗雄武等人都是对彭义斌又敬又畏。

    正是因为彭义斌在军中威望越来越高,这才受到了李全的猜忌,彭义斌为求自保活命,且也看不惯李全的作风,这才出走,自成一军。

    夏贵点头,明白了个中厉害,他又道:“杨妙真不断对我军强攻硬打,我军若是不及时发动大反击,会不会军心松动,乃致崩溃?”

    赵善湘摇头,道:“将军放心,不会的。”

    “为何?”

    “将军你带来的人马皆是出自临安驻军,这些人的家乡都不在淮南,他们对这里人生地不熟,心中本就拘谨,交战之时若再逃跑,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点他们心知肚明,故而军心比之寻常更加坚固。”

    说完,赵善湘指着杨妙真身后疲惫的叛军士兵,道:“将军你看,叛军的士兵已经显现出疲态,这便是他们没有一鼓作气建功的结果,叛军士气已经开始低落,我们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赵善湘短短几句话,让夏贵获益良多,夏贵抬手,道:“多谢使君指教,夏贵必不敢忘使君恩情。“

    “将军客气了,都是为官家办差,应该做的,且本官与你又一见如故,守望相助是应该的。”

    赵善湘和夏贵相谈,但目光却是时刻不离杨妙真,其对战场的认真态度可见一斑。

第129章 人心难测

    又过了约莫半炷香的时间,赵善湘见叛军军阵出现四散景象,许多叛军已经打乱了,队官找不到士兵的现象越发的多,且这些叛军一个个的疲惫,累的喘气飞快,他知道机会已经来了。

    他对夏贵道:“将军,可以全面反击了,重点便是攻杨妙真所部人马,只要她退一步,叛军必定全军溃败。”

    “好。”

    夏贵大叫一声好,命人击鼓,传令全军反击。

    下了命令,夏贵再也按奈不住,提着长槊向杨妙真打马而去,赵善湘想要叫住他,但最后还是没有叫出口,由他去了。

    “贼将妖女,拿命来。”

    夏贵离得远远的,便大声怒喝,声音震耳发溃,只让还在交战厮杀的杨妙真一惊。

    杨妙真循声回头一看,只见夏贵对她怒目圆睁,杀气腾腾的冲杀而来。

    杨妙真不敢退缩,匆忙调转马头,向夏贵迎去。

    “锵”“锵”“锵”

    梨花枪和长槊**在一起,凌厉脆响,杨妙真手心发麻,暗叹夏贵力量巨大,对夏贵更加小心谨慎。

    夏贵亦是感到杨妙真之不俗,就自己的本事,在殿前司与人比武,绝少有挨得住自己三招的人。

    两人一番激烈厮杀,战场形势也在逆转,叛军在夏贵大军全面反击下,优势已经不再,伤亡急剧增加,这更让叛军人心浮动。

    杨妙真觉察到这一点,知道今天无法取胜,于是在和夏贵交战之时利用错马之机逃脱,带着人狼狈撤入城中。

    “叮,叮,叮,”

    夏贵本想趁势跟着掩杀进去,但是后面却是响起鸣金收兵之声,夏贵只得转身返回,但脸上却是意犹未尽的模样,只恨不得与那杨妙真再战三百回合。

    “使君为何鸣金收兵?若是我军趁势掩杀入城,岂不是可将其一网打尽,收复楚州?”

    回归本阵,夏贵不解,对赵善湘问道。

    “呵呵呵。”

    赵善湘呵笑几声,道:“将军有所不知,这楚州乃是叛军老巢,且杨妙真狡猾多端,若是其在城内布下后手,将军此去便凶多吉少。

    现在我军已将其打的军心不稳,斗志不坚,只需等待彭义斌将军汇合,那时,任她十个杨妙真,也只有败亡一途,如此,将军又何必亲身犯险呢?”

    夏贵感觉有理,便不再多说,随后便前去巡查将士伤亡情况。

    随后的两天,杨妙真没有再发起大规模的战斗,只是时不时的派出千余人的小股人马偷袭,以让官军提心吊胆,扰乱官军情绪。

    不过这些小把戏别说赵善湘不放在眼里,便是夏贵也想到了应对之法。

    夏贵传令全军将士,命他们只有听到自己的军令调动,才可出动,其他时间便是天塌下来也不必理会,大胆的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如此,杨妙真的计谋没有得逞。

    而就在第一次交战的三天后,彭义斌从盐城赶回,随即奉命驻扎东门,原本驻防东门的张惠则移驻西门,和范成进一道坚守。

    杨妙真巡视四面城墙,见东南西三面城墙外面,官军都是联营十几里,气势滔滔,这一刻,杨妙真知道大势已去,局势已然不可挽回。

    对她而言,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突围,带着人马冲出去,要么去和李全汇合,要么去金国归附,实在不行就投蒙古,反正留在楚州就是死路一条。

    打定主意,杨妙真命人去传召一班诸将,商议突围之事。

    城头上,刘庆福也是很担心,他唉声叹气,一想起李全去打泰州,耽误的时机,搞得一步错,步步错,他便心生厌恨。

    刘庆福又想起杨妙真,心道:“杨妙真这女人倒是个人物,当初若是看中了我,也不至于有今天,只可惜她浑身是本事,偏偏瞎了眼。”

    心里有怨气,这让他不能坐以待毙,他心道:“不如投了朝廷,反正自己不是首恶,到哪里不是混,跟谁混不是混,难不成李全去死,自己也跟着?”

    正想着,王义深的心腹陈近来了,陈进说是王将军请他去,有事相商。

    刘庆福跟着陈进到了一处宅院,一进去,只见王义深,阎通,刑德,郭秉等七八人都在。

    他们都是城内叛军的将领,也都是跟随李全杨妙真多年的老人,在叛军中威望不俗。

    刘庆福见他们到的如此齐整,不由得一愣,随即,一个预感就浮上心头。

    很快,他的预感成真!

    只听王义深当先说道:“刘将军,大家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过命兄弟,有什么话我们也不瞒着了,现在大帅被赵范拖在扬州动弹不得,楚州又有赵善湘坐镇,其人老谋深算难以对付,这一点我们都是知道的,现在兄弟们看情况,楚州怕是守不住了。”

    话说到这里,已经不需要说,意思都很明了,他们想要投降朝廷。

    刘庆福一愣,随即心里狂喜,这不是正合自己心意吗?

    不过刘庆福心里狂喜,面上却是严肃无比,他开口呵斥,大声道:“大帅待我们不薄,这种话你们也说的出口?”

    王义深反唇相讥,道:“大帅待我们不薄确实不假,但也没见有多厚,楚州的金银财宝堆成了山,可曾分过我们兄弟一份?”

    “不错,大帅性子怪异,翻脸比翻书还快,兄弟们有几个敢在他面前乱说话?说来真要论辈份,当年都是一起在山东老家造反,兄弟们的资格也不比他差。”

    阎通站出来反驳刘庆福,说的话也让刘庆福一时无言以对。

    这时刑德也道:“刘将军,彭义斌是我们的老兄弟,只要我们真心投诚朝廷,彭义斌一定会为我们说话,到时候活命不难,但若是还想要富贵,就有些难了。”

    刑德没有把话说死,言下之意便是如果投降朝廷的话,富贵这一块可以争取,至于怎么争取,就要取决于现在大家的表现了。

    很显然,在见刘庆福之前,他们就已经达成共识,合计好了计划,现在就只差拉刘庆福入伙。

第130章 奉其为主

    刘庆福没有说话,王义深又道:“圣人也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刘将军何必跟着一条道走到黑,大家都是有婆娘孩子的人,自己可以不活,难道婆娘孩子也不活?”

    阎通紧跟着也说道;“刘将军,我们已经说好了,把杨妙真,李福,还有大帅的两个公子李璮李通,把他们全部抓了送交朝廷,这样的投名状,不怕到时候没富贵。”

    刘庆福抬眼看了他们一圈,将他们的神情都是看在眼里,他们都不畏惧,和刘庆福对视。

    刘庆福看了一阵,最后收回目光,低头看地,沉默半响,最后他突然拔刀,眼中目光凌厉。

    王义深,阎通,刑德,郭秉等人惊讶,他们正要拔刀相制,却见刘庆福直接一刀对着他自己的一根手指砍去。

    “咻”的一声,鲜血彪溅,刘庆福砍断了自己左手的一根手指,顿时血流如柱。

    王义深,阎通等人惊讶莫名,纷纷上前,神情热切,王义深道:“刘将军,你这是为何?”

    “是啊是啊,刘将军,你这是何苦呢?”

    刘庆福表情痛苦,他道:“大帅待我虽无大恩,但我若背叛,却于情不合,然今日时局所迫,已然不得不叛,如此,我便断一指,以了断我与大帅的恩义。”

    王义深,阎通,刑德,郭秉等人见刘庆福如此忠义,皆是触动极大,同时也感到自愧不如,于是他们纷纷奉刘庆福为主,共举大事。

    刘庆福被奉为主,地位超然,心中得意,恰在这时,杨妙真派人来请,要他们去大帅府商议战事。

    刘庆福,王义深等人对视一眼,知道杨妙真聪慧机敏,既然要捉她,便要动作快,要不然,被其发觉,只怕后果难料。

    选日不如撞日,选时不如撞时,于是刘庆福,王义深等人决定现在就动手,以免发生变故。

    他们纷纷返回各自大营,派遣心腹,调集人马,然后出营行动。

    郭秉带人去了关押李全哥哥李福的监牢。

    看守监牢的头目大惊,正要询问郭秉带兵前来,意欲何为,郭秉不由分说,便将其一刀砍死,随即带人冲杀进去,见人就杀,见人就砍,最后将李福抓拿。

    刘庆福,王义深,阎通等人则带着兵马将大帅府包围。

    杨妙真大惊,隔着大帅府门,对外面的刘庆福喊话,道:“刘庆福,王义深,阎通,我夫妻二人待你们不薄,你们为何如此?”

    刘庆福大声道:“杨妙真,如今李全大势已去,朝廷天兵已然不可阻挡,这一切,都是你夫妻二人挑起,难道你真的要兄弟们都跟着你陪葬?”

    杨妙真大怒,道:“尔等皆是忘恩负义之小人,当年若不是我夫妻带着你们谋出路,你们只怕早已被金兵诛杀,如今你们恩将仇报,老天爷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刘庆福恼怒,大喝一声,道:“撞门。”

    手下叛军立即找来长条大石,合力抬着撞门,同时也有那叛军找来座椅楼梯踮脚,希望翻墙进入。

    杨妙真不敢耽误,赶紧命人去找儿子李璮李通,要带他们从密道逃脱。

    不过手下人匆忙寻找,却是只找到了李璮,未找到李通。

    时间紧急,杨妙真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能带着李璮走了。

    等到刘庆福,王义深他们撞开大门,进入大帅府,一同乱杀,此时杨妙真已然逃脱。

    刘庆福命人到处搜捕杨妙真和李璮李通。

    不过此时他还不知杨妙真逃脱,且便是知晓,那密道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找到位置在哪里。

    “将军,我找到了李通。”

    刑德在一个柴房找到了李通,总算是大功一件,为他们投降朝廷增添了凭仗。

    一切妥当,刘庆福派人出城,向赵善湘表明投降之意,并且还说已经抓拿了李福和李通,愿意把他们送交朝廷处置。

    为了表示诚意,绝无诓骗,刘庆福随后便又把李通送来官军大营。

    赵善湘命彭义斌辨认,确实是李全之子李通无疑,赵善湘大喜,楚州终于平定,李全老巢被端,败亡已经注定。

    然而是否接受刘庆福等人的投降,赵善湘却也小心翼翼,毕竟对方是三四万人马,同意与否,都是责任重大。

    见赵善湘迟迟不见回复,刘庆福,王义深等人焦急不已,每时都提心吊胆。

    如今他们已经走投无路,若是赵善湘不招降他们,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

    “来人,备下十车金银珠宝,给赵使君送去。”

    刘庆福,王义深等人在一起合计,最后决定给赵善湘送钱送物,以动其心。

    这一招很低俗,真的很低俗,聪明人大多不屑于用这一招。

    但是,,,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招却又很有效,多少大事就是靠这一招办成的。

    赵善湘见了珠宝,在通盘考虑过后,他认为接纳叛军的投诚,既可以减少官军的伤亡,也可以白得叛军三四万兵马,还可保全楚州城池不毁。

    于是赵善湘接受了刘庆福等人的投降,顺便也将那十车金银珠宝分出一半给张惠,范成进,彭义斌,夏贵,时青,剩下的五车自己收入囊中。

    随后,赵善湘接管了楚州,将各处府库衙门一一清点,记录在册,封存,以备日后朝廷查验。

    不过楚州在手,赵善湘也没糊涂,他随即命令刘庆福,王义深,阎通等人交出兵器,同时打算将他们分开安置,以防止他们再度串联,反叛朝廷。

    对于这样的命令,刘庆福,王义深,阎通,刑德,郭秉等人都是不服,很抵触,他们认为赵善湘是要卸磨杀驴。

    兵器都没有了,人也散了,以后自己岂不是任由人宰割!

    特别是刘庆福,他的意见最大,他好不容易被王义深阎通等人奉为主将,隐隐便有李全第二的架势,一旦执行这个命令,他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见叛军迟迟不执行命令,赵善湘亲自安抚,效果不大,随后赵善湘又派出彭义斌去劝说。

第131章 战意汹汹

    彭义斌对刘庆福等人道:“你们尽可放心,且不说杀降者不祥,便说当今官家仁义,宽厚,如史弥远那等阴谋废立的大罪,官家也没有诛连家眷,由此可见官家之心。

    如今赵善湘主政淮南,他是官家亲命,他代表的是官家,若是赵善湘杀降,官家的名声也毁了,官家能饶的了他吗?”

    王义深,阎通,郭秉等人意动,只有刘庆福还固执己见,不为所动。

    最后彭义斌不得不拿自己作保,他道:“你们若是不放心,那某便孤身和你们待在一起,真要有那杀降的一天,你们当先将某砍了便是。”

    这回王义深几人没话说了,纷纷同意**。

    刘庆福见无人支持自己,也是无可奈何,乖乖同意,只是他无奈的看着自己的那只断指,心道:“我曹,一根手指头白砍了。”

    楚州平定,捷报二份,一份飞快向临安送去,另一份飞快向扬州送去。

    以此同时,赵善湘也调集兵马,向扬州进发,意图和赵范联手,将李全诛杀。

    楚州平定的消息很快传至扬州,赵范得知消息,仰头大笑。

    “大局已定,大局已定。”

    赵范不敢怠慢,极力部署,将诸将召来。

    待到诸将到齐,赵范抬手,命人将楚州捷报一一传至众人亲览。

    看罢,诸将沸腾,皆是跪地请战,扬言要出城诛杀李全。

    赵范安抚众人,他道:“诸将不急,想必李全这厮还不知道楚州之事,如今可静待其知晓,到其军心大乱之时,我军再杀出不迟。

    如今本将要你们做的就是挑选精兵强将,养精蓄锐,待到本将一声令下,便可一擒贼首,建功立业。”

    “是,将军。”

    诸将齐齐应是,声如洪钟,斗志昂扬之气势涛烈。

    会议散后,各路将军依照赵范之言,全部都是将自己的部下梳理了一遍,将里面最能打最敢战的精兵强将挑选出来,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夜里,赵葵心怀激动,只感到一刻也等待不了,他找到赵范,道:“大哥,我们不如现在命人喊话,使叛军军心大乱,届时叛军极有可能发生营啸,我军便可轻易取胜。”

    赵范微微一笑,拍了拍赵葵的肩膀,道:“你不用着急,你记住,行军打仗最忌讳操之过急,心浮气躁,营啸之事偶然极大,怎可将胜利寄之于此?

    且若是我们将消息主动告知,叛军第一个念头是不信,或将信将疑,待到真正得到消息,他们此时心里已然有了准备,动其军心岂不是难上加难?”

    赵葵明白了,对赵范抬手,说自己冒失了。

    赵范不去计较,走到城头上,巡视一圈,赵范转身,对赵葵道:“赵葵,命你速领三千精兵出城夜袭,打一阵便回,不必逗留。”

    赵范估计李全叛军这两天应该就会收到楚州的消息,那么在这两天的时间里面,敌我双方依然要保持剑拔弩张的高压态势。

    如此,待到楚州消息传来,叛军精神再也绷不住,必定全面崩溃。

    “是,将军。”

    赵葵重重答应一声,便领着人马出城去夜袭。

    很快,外面便响起一阵喊打喊杀声。

    因为李全的叛军主力驻扎在土城,有土城保护,所以赵葵不可能晚上攻进去,只能去偷袭土城外面的小股叛军。

    这些叛军是用来拱卫土城的,若是李全不在土城外面放人,那么他随时都有可能被赵范反包围。

    厮杀声很是激烈,赵葵奋勇争先,极是勇猛,麾下将士在他的带领下,人人皆是敢打敢战,悍不畏死,只把土城外面的叛军杀的是哭爹喊娘。

    他们的哭喊声使得土城里面的叛军压力重重,他们便是想要睡个好觉也不行。

    虽然他们也知道官军不大可能打进来,但是在造反作乱且迟迟没有成功的情况下,试问谁又能静下心来?

    李全得知赵葵偷袭,大怒,命人出土城救援,双方战斗激烈。

    赵范听着那惨烈且激昂的厮杀声,露出满意的笑容,决战的时候已经不远,就是这两天了。

    将李全死死拖在扬州城下,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待到赵葵返回,赵范亲**问受伤将士,见一士兵伤口流血,没有包扎,赵范甚至亲自动手,为这名士兵包扎伤口,还把自己身上的披风披在他身上,只把这士兵感动的热泪盈眶,哭着说将军以后要他去死,他也去。

    赵范这边军心士气高昂,那边的李全叛军却是士气一天比一天低靡,甚至很多士兵嘴里开始公开的发牢骚。

    这样的牢骚之前还有人管,会被军棍杖打,甚至还处死了很多人,但是后面发牢骚的人多了,也就没人管了。

    眼见大军被赵范死死的拖在扬州,动弹不得,可赵范又偏偏不出城决战。要攻城,扬州城高墙厚,又有赵范坐镇,攻克的话难如登天,前途日渐渺茫。

    见此情况,李全手下许多大将坐不住了,这一日,他们纷纷找到李全,要求撤回楚州,不打了,朝廷要是追着不放,就去投金国。

    面对手下将领的群情汹涌,李全骂道:“现在是我们说走就能走吗?我们大军一开拔,赵范那厮就要掩杀上来,一路袭杀,到时我们如何能挡?”

    将领宗雄武道:“将军,末将愿意断后,只要能给兄弟们一条活路,末将死也心甘。”

    “放屁。”

    李全听了便把脸一拉,当头喝骂,他道:“若是有人断后就能走得了,你以为本将不会让你们断后吗?赵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又岂是那么容易甩掉的,若是没有这土城做掩护,只怕我们反倒被他包围了。”

    赵范乃是赵方之子,名将之后,真真是继承了赵方的衣钵,深知战场之精髓,不骄不躁,步步为营,绝不冒进,也绝不妥协,这让李全很是苦恼。

    李全的话让诸将更加沮丧,现在这真是想走走不了,想攻攻不上,难不成大军就只能一直在这里干耗着?

第132章 气的吐血

    正当这时,一个传令兵匆匆进来,对李全说道:“启禀将军,楚州来人,说有重要军情。”

    “还不让他进来,在等什么?”

    李全满脸不耐烦,吓得那传令兵一个激灵,慌忙退下去带人进来。

    很快,一人进来,他是楚州元帅府的一个书吏,名叫张从,此人乃是跟随在杨妙真身边办差,在场的人都认识他。

    张从一进来,就跪在李全面前哭道:“将军,不好了,楚州没了。”

    静,死一般静,整个大帐落针可闻,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盯着那张从看。

    “啊”的一声怒吼,李全上前,一把揪住张从领口,怒喝道:“你瞎说什么,找死呢!”

    张从摇头,慌忙解释,道:“将军,小吏没瞎说,那刘庆福,王义深,阎通,他们为了投降朝廷,竟然胆大妄为,带兵围了大帅府,把大帅府上上下下杀的是鸡犬不留,小吏当时恰巧不在,这才躲过了一劫。”

    “我夫人呢?我儿子呢?”李全急问。

    “主母带着大公子跑了,二公子,还有将军你那大哥,他们都被刘庆福抓了送交朝廷。”

    “什么!”

    李全气血翻滚,气都喘不过来。

    不过这李全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不能凭一个小小书吏的话,就证实这样重大的事情是真的。

    且就算这话是真的,他也不能承认这是真的,否则,军心动摇崩溃,自己也活不了。

    于是李全二话不说,眼睛一翻,将张楚领口抓住,怒道:“你这臭儒,竟敢胡说八道,乱我军心。”

    说完,不等张从辩解,李全抽刀便将张从杀死。

    诸将惊讶,李全正要交代,一探马又进来汇报军情。

    探马神色匆匆,一进来,见地上张从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显然是死不瞑目,而李全手上的刀还在滴血,探马不由得是愣住了,连话也不知道说。

    李全喝问道:“什么事?”

    探马慌忙跪地,道:“禀报将军,楚州失陷,赵善湘已集结数万人马向扬州杀来。”

    探马的话和张从的话相互印证,事实已经非常清楚,楚州被朝廷攻陷了,那刘庆福,王义深,阎通,十之**是叛变了。

    “你这混帐,竟敢乱我军心。”

    李全大怒,当即挥刀,又将这探马杀死。

    一连杀死两人,这对李全这样的人物来说都不是事。

    李全眼睛一一环绕,打量着大帐众人,他冷声说道:“我夫人天资聪慧,楚州兵马又有数万之众,如何能被朝廷攻克?这定是朝廷的阴险计谋,你等莫要中计。”

    众人短暂沉默,宗雄武随后第一个说道:“是是是,这定是朝廷的阴谋,我们不信。”

    张国明也紧跟着道:“对对对,我们不信。”,,,

    众人一致认同,纷纷痛斥朝廷阴险狡诈,发誓要与朝廷对抗到底,李全见他们如此,这才让他们离去。

    然而这样的事情只要露出风去,如何还瞒得住,而且还有这么多人都听到了,想隐瞒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宗雄武,张国明,胡仪,郑详这些人一回去,他们便各自带着心腹人马悄悄离开,准备各自逃命。

    “楚州被朝廷攻陷了,大家快跑啊。”

    这么多的将领要逃,还带着心腹人马,这么大的事情如何能瞒得住,没多大功夫,楚州的事情便传开了。

    惊闻楚州失陷,叛军士兵顿时军心大乱,到处疯叫,到处乱窜,便是有将官弹压,也根本无济于事。

    最后局面终于不可收拾,五六万人齐齐争先恐后的逃命,有那性子急的,路被前面的人挡住了,他们甚至直接挥刀劈砍。

    很快,逃跑变成了不分敌我的砍杀,数不清的士兵陷入癫狂,见人就砍,见人就杀,状若疯魔。

    “快,集合人马,随本将杀贼。”

    赵范早就在城头时时观望,一见叛军大营出现混乱,他立即意识到楚州的事情已经在叛军大营传开了,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来临。

    精锐人马早已集结待命,赵范当先带着五百精锐骑兵前去追赶,后面赵葵带着万余步兵追赶增援。

    这真是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赵范只以五百骑兵,便敢去冲击五六万人的乱军,这一个不好,自己就有可能陷进去,但是赵范却丝毫不惧,直接就奔着土城去。

    赵范的人马一到,便开始尽情厮杀劈砍,只把土城杀的是血流成河,在五百精锐骑兵面前,数以万计的叛军根本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快,擒杀李全。”

    赵范大喝一声,随即手下人马开始四下寻找李全的踪迹。

    而此时的李全,早已经脱下了盔甲,换上了普通士兵的衣裳,混在了乱军之中逃命。

    李全很快被赵范麾下大将李虎带人追上。

    不过李虎等人也不认识李全,所以对李全视而不见,他们专挑那身穿盔甲的,长得有气势的,至于其他人,除非是挡在马前的才会被砍杀,否则,根本顾不上。

    要说人该死,那便是唐僧肉摆在面前,也到不了嘴,李全便是如此。

    本来没人认出他,他已经逃过一劫,怎料这时那同样逃跑的郑衍德看见了李全,郑衍德大声对李全喊道:“将军,快到这来,这里有马。”

    这一喊,真是把李全给卖了,李虎瞥眼看见郑衍德一身魁梧,身上盔甲不俗,一看就是有地位的叛军头目,能够被这样的人恭敬的称呼一声将军,那对方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特别是这个人此时却是一身的小兵打扮,这个人是谁,现在即便是傻子也猜得到了。

    李虎怒指李全,道:“李全在这里,拿下。”

    李全看着郑衍德,眼睛都要喷出火来,他心里那个恨啊,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把郑衍德千刀万剐。

    郑衍德似乎意识到自己犯了浑,吓了一跳,也顾不得那么多,骑马溜之大吉,只留下李全在那里夺路狂奔。

    不过他两条腿,如何是四条腿的对手,很快,李全便被李虎骑马追上。

第133章 君臣交心

    李虎不及多想,舞着长刀邪劈过去,李全在前面逃命,无法看清后面的情况,只得凭着感觉躲闪,但李全终究不是神仙,被长刀一刀砍去右手大半只手臂。

    顿时李全鲜血如注,跌在地上打滚,而后李全欲咬牙起身,却已经被李虎的长刀抵住咽喉。

    恒盛元年六月十三日,李全叛军在扬州被赵范击溃,死伤无数,流血二十里,李全被生擒,押往临安问罪,这场历时近五个月的李全叛乱终于平息。

    ,,,,,,

    楚州收复,李全被擒,这两个捷报相继被快马传入临安,百官沸腾,临安百姓沸腾,人人奔走相告,庆祝胜利。

    热闹喜庆间,一处凉亭,二人对坐,中间石桌上摆放着一张围棋棋盘,两人对弈,寂静无声,少有言语。

    若有相熟之人在此,便会发现此二人正是此前先后担任丞相的崔与之和郑清之。

    不过两人此时都赋闲在家,没有任职。

    二人先后从容落子,你我交替,闲情逸致,好不舒心。

    战至胶着,郑清之侥幸赢得一个黑子,他将黑子收起,却并无喜悦,他道:“大风停了,暴风雨却要来了。”

    崔与之从容落下一枚黑子,脸上从容,道:“无坚楼鹿台,如何能有暴风雨?”

    郑清之诧异,抬眼看向崔与之,半响,他收回注视的目光,继续落子下棋,不再多言。

    以此同时,皇宫,福宁殿,此时赵昀正在和韩竢商议事务。

    韩竢道:“陛下,臣已让枢密院传命,令各路剿匪大军转向进驻宋金交界地带,做出侵入金国之威势,迫使金国遣使和谈,待到两国达成协议,各路大军再班师回朝。”

    赵昀点头,满意的说道:“很好,淮南已定,金国日薄西山,又有蒙古啃食其疆域,疲惫其国力,其必不敢与我大宋展开国战,金国之事定也。”

    说完,赵昀又将注意力转到江海孟珙他们身上,赵昀道:“如今大局已定,但是江海等人仍然在金国为国奋战,他们的后勤辎重一定要保证充足,若是他们形势危急,我们要即刻增加兵马渡河。”

    韩竢郑重抬手,道:“陛下请放心,臣时刻关注江海其动向,且臣已命京湖制置司调集兵马一万,随时可以增援。”

    赵昀不再担心,赞赏道:“卿家主理枢密院,朕无忧亦。”

    韩竢得到赵昀认可,欣慰不已。

    韩竢走后,赵昀坐了一会,思量着此时大战的前后,推演其结果,感觉金国那边已经无大碍,随即起身,在书架上翻找,又是将那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书籍拿出来,细心阅读。

    现在李全之乱平息,金国那边很快也将结束,变法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时间越来越近了。

    赵昀看了一阵书,不知为何,竟然有那心不在焉,忐忑拘谨之感。

    “怎么回事?”

    看了半天书,书里面的字却是一个也看不进去,赵昀不得不放下书籍,站起来在书房里面来回走动,同时深呼吸,调整情绪。

    情绪稳定下来后,赵昀冷静的分析自己刚才情绪突变的原因,认为是变法之事太过重大,故而越临近,越感到压力,感到心慌。

    哎,赵昀终究也是凡人,面对大事,他也会有心情忐忑之时。

    “来人,传韩竢。”

    赵昀又命人去传唤韩竢,很快,韩竢来了。

    赵昀扬手,让韩竢就坐,韩竢抬手谢过,坐了下来。

    “卿家,你比朕年岁大,阅历深,人情通达,朕想问问你,若是此时朕欲行变法,当如何推行?”

    赵昀看着韩竢,认真请教。

    韩竢神情小心,道:“陛下,臣身为枢密使,许多事务不方便过多参与。”

    “卿家还是这样小心谨慎,连朕也轻易听不到你的话,呵呵呵,,,”

    赵昀呵笑几声,笑声中有几分孤独。

    赵昀敞开心扉,道:“卿家,今天你我不以君臣相议,只以知己好友的身份说话,实不相瞒,自始至终,变法的事除了朕时不时的做笔记,计划步骤,没有第二个人参与,所以朕今日莫名心慌,深感自己有闭门造车之嫌,故而想向你请教。”

    赵昀的诚恳,打动了韩竢,且韩竢也知道变法之事事关重大,若不成,整个王朝也将大伤元气,这也是韩竢不想看到的。

    于是韩竢道:“陛下,变法之事事关重大,若是您想听臣的意见,那臣便说,但若是哪句话说的陛下不高兴,还请陛下恕罪。”

    赵昀郑重道:“此时你我无君臣,只有知己友朋,卿家但说无妨。”

    韩竢也不扭捏,道:“陛下,您有富国强兵之念,这是好的,但是臣认为您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帮手,就像现在您想与人探讨变法,但是放眼看去,却无人可以与之相谈。

    变法之事牵扯之广是难以想象的,光凭陛下一个人,是根本不可能把变法的方方面面都想到,更不可能面面俱到都有应对办法,臣建议陛下先静下心来,好好观察,不要急,变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场成功的变法短则十年,长则数十年,急则废,缓则立,慢慢来。”

    赵昀听了,深感有理,点头道:“卿家说的不错,当年秦之商鞅变法,那也是生生把秦孝公给熬死了,整整历经十八年,变法才初见成效,现在看来,朕恨不得早上行变法,晚上灭敌国,确实是操之过急了。”

    说完,赵昀自嘲道:“还是朕太年轻了,不知天高地厚。”

    韩竢脸上露出和蔼亲切的笑容,道:“陛下正值血气方刚,变法也就只有陛下这样的年岁才有魄力去做,真要是陛下再年长十几岁,就不一定会去做了。“

    这确实,人年纪大了,气也磨没了,自然不愿意折腾。

    经过和韩竢的沟通,赵昀更加沉稳,不再急躁,关注力也有了。

    第二天,赵昀早早起来,洗漱一番,用了早膳,便如往常一般的去慈宁殿,向杨太后请安。

第134章 好大狗胆

    到了慈宁殿,贾充早早的便领着宫女和小黄门,在殿门前恭敬迎接。

    “小的恭迎陛下。”

    赵昀点点头,表示满意,进入慈宁殿,邓明,王武师二人在外面等候,只有高实跟随赵昀进去。

    进入慈宁殿,赵昀瞧见殿内院墙边的树长势喜人,不由的道:“这些树长起来还真是快,几个月就长的快和院墙高了。”

    贾充点头,笑着应承道:“娘娘每日里悉心照料,浇水施肥,这才长得快,陛下,娘娘每日摆弄着花花草草,心情也舒畅多了。”

    “如此甚好。”

    称赞了一句,赵昀进入正殿,看望杨太后。

    “孩儿给母后请安。”

    “昀儿来了,快坐。”

    杨太后心情似乎确实不错,对赵昀露出高兴笑容,招呼赵昀坐下说话。

    随后杨太后指着边上摆放的一盘牡丹花,道:“昀儿,这牡丹花很是不错,香气怡人,看着也漂亮喜庆,待会你带一盘给你母亲送去,这小玩意侍候起来时间过得别提多快了,眨眼睛,半天就过去了。”

    情绪容易感染人,杨太后心情好,赵昀自然心情不会差,赵昀笑道:“母后高兴就好,我母亲那边倒暂时用不上,不瞒母后,我母亲就喜欢侍候菜地,孩儿在慈祥殿开辟了一块地给她专门种菜,她也没得闲。”

    两人聊了一阵子家常,赵昀才离去。

    “官家走了?”

    “是,娘娘,官家走了。”

    杨太后脸上和蔼亲切的笑容渐渐消失不见,恢复她以往的那般冷酷。

    杨太后走到那牡丹花面前,轻轻摘下一朵,捧在手里,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最后她手一松,花掉在地上,杨太后从鲜花上面踩过,娇艳的鲜花顿时便没了美丽形状。

    离开慈宁殿,赵昀又去了慈祥殿,看望母亲赵全氏,母亲准备了稀粥,赵昀津津有味道吃了起来。

    “怎么没看见弟弟?”赵昀边吃边道。

    母亲赵全氏道:“他啊,听说是喜欢上了教书先生家的小姐,整日里也看不见人了。”

    赵全氏话里虽然是埋怨,但是语气里面却是说不出的欢喜,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赵昀和赵与芮两兄弟早点成亲,这样她就可以早点抱孙子了。

    和母亲聊了一阵,赵昀就回了福宁殿,处理政务。

    户部衙门,此时陈贵宜和真德秀默默相对,真德秀坐着,陈贵宜站着,二人都没有说话。

    半响过后,真德秀道:“此事事关重大,且牵扯之人众多,一旦让官家知晓了,后果不堪设想,如今正值战时,朝政不宜大动,本官的意思,等过了这阵,再向官家禀报。”

    陈贵宜脸色严肃,抬手道:“下官以为不妥,义仓事关我朝江山社稷,一日不尽早处理,便一日后果严重,若使君不上报官家,那下官便去报,一切后果,下官承担,绝不连累他人。”

    真德秀皱了皱眉头,怒道:“难道你认为本官不上报,是怕他人报复吗?”

    “不敢,下官失言,还请使君恕罪。”

    真德秀沉默一会,道:“且待本官去与乔使君商议,再行决定。”

    陈贵宜抬手,目送真德秀离开值房,脸上沉重。

    下午,福宁殿,赵昀刚处理了一些奏折,代理丞相乔行简,户部尚书真德秀两人便急匆匆的来了,请求召见。

    赵昀微微有些惊讶,让他们进来了。

    见礼后,乔行简直接道:“陛下,户部右侍郎陈贵宜走访义仓,发现仓库内的粮食大多皆是陈粮旧粮,有的粮食更是于义仓存放多达三十年之久,根本无法食用,事关重大,臣不敢隐瞒,特来向陛下汇报。”

    “什么?”

    赵昀顿时杀气腾腾,蹭的一下站了起来,怒道:“有这样的事?为何放这么久,今粮来,旧粮出,循环罔替,这么简单的操作,为何还有三十年的旧粮存在,谁是主官?责任在谁,查了吗?”

    真德秀抬手,小心道:“臣得到乔使君的首肯,勘察了数个义仓的过往账目,发现这些账目年岁久远,主事官员换了几十次,涉及到的人员已经多不胜数,已然,,,已然无从查起。”

    大宋官场人浮于事之风盛行,勋官,虚官,实官,各类官员多不胜数,一个职务管的事情,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人在理论上说都有管辖权,这事情太多。

    所以三十年的事情对于大宋官场来说,若是要具体查清这批粮食为何存放如此之久,只怕这个调查难度比让他们去查秦始皇生母是谁的难度还要大。

    赵昀突然神情冷峻,道:“此次江海率领的大军,他们的军粮供应如何?是不是也有可能是陈粮旧粮?”

    乔行简,真德秀对视一眼,皆是不敢回话。

    不说话,就是回答。

    赵昀呼吸沉重,脸色发青,他对乔行简道:“你立即派人去监督江海大军的粮食供应,若出差错,涉及之人,朕诛其九族,你也要担责。”

    “是,陛下。”乔行简慌忙领命,心吓得砰砰直跳。

    赵昀又对真德秀道:“你与陈贵宜两人调查义仓之事,务必查清,朕要看到谁是我义仓最大仓鼠。”

    “是,陛下。”真德秀同样心情忐忑,拱手领命。

    二人走后,赵昀无力的坐在椅子上,心情颓废,他无法想象军粮这样重大的事情竟然也会出事,这样的事,怎么就有人敢伸手?

    难道他们不知军粮事关大战成败吗?

    以此同时,就在千里之外的金国腹地,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金国大将完颜讹可奉命,率领三万大军,正向上蔡进发,意图剿灭江海。

    江海得知完颜讹可来战,不敢怠慢,他命侄儿江万载驻守上蔡,自己独领三千精锐绕到金国大军后方,欲断其粮道,乱其军心。

    同时,江海也命孟珙,曹友闻二人随时策应江万载,大战一触即发。

    江海一路昼伏夜出,终于来到完颜讹可大军后方,见到了他们的运粮车队,江海大喝一声,“杀。”

第135章 螳螂捕蝉

    运粮队有一千多人的金兵保护,见有宋军出现,金兵经过短暂的慌乱,很快就反应过来,他们丝毫不惧,与宋军战作一团,同时命人去报信。

    不过交手之后,金兵发现这支宋军不一般,战斗力极其强悍,且不惧生死,金兵在宋军面前吃了大亏,才交战不久,便已死伤百人。

    江海沉着指挥,亲身犯险,带着部下和金兵死战,只杀的金兵节节败退,战斗进行了一炷香的时间,金兵似乎扛不住了,已经出现逃跑的现象,局势对宋军极其有利。

    江海战场经验丰富,十年前金国发动南征大战,江海就和赵方,赵范,赵葵他们父子三人一起奋战在最前沿,那时,战斗之激烈,那是何等的尸山血海,可他亦是一路走来。

    此时,见到金兵有人逃跑,江海知道大局已定,金兵粮草被毁,必定崩溃,江海心中得意。

    然而就在这时,又见一支人马突然出现,人数大约在一万人左右,为首之人正是完颜讹可麾下第一大将孙昌。

    “哈哈哈,,,”

    孙昌仰头大笑,笑罢,他道:“尔等已然中计,还不束手就擒。”

    原来这完颜讹可为人颇有谋略,他猜测江海可能会断自己的粮道,于是暗中让孙昌时时刻刻和运粮队保持联系,准备给宋军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果不其然,江海竟然亲自出马,来断粮道,不过此时孙昌还不知江海身份,否则,只怕他更要激动的从马上摔下来。

    江海大惊,担心被孙昌包围,不敢恋战,匆忙指挥部下撤退。

    然而来时容易去时难,这里毕竟是金国占领区,他们三千人马被一万大军追着跑,跑又能跑到哪里去?

    走头无路之下,江海毅然道:“将士们,壮志男儿,生当血染沙场,死当屠尽鬼雄,随本将杀贼,莫要辜负这一身的好皮囊,杀。”

    “杀。”

    三千部下无一人投降逃跑,齐齐大声高喊,随即,他们在江海的率领下,转身向孙昌大军冲杀过去。

    双方人马展开激烈交战,宋军人人悍不畏死,敌人一刀捅进自己心窝,临死之前,宋军士兵也是要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刀砍进金兵的身体。

    江海骑在马上,大刀挥舞,左右无一合之敌,金兵人人为之胆丧,无人敢靠近。

    孙昌目睹,嘴角露出冷笑,取来一张劲弓,对着江海一箭射去,强劲无比的弓箭带着无边的气势,呼啸而至,到了江海面前。

    江海情急,下意识的举刀格挡,“锵”的一声猛烈**,江海手中大刀被撞飞,自己也失去重心,跌落马下。

    “全歼宋军。”

    孙昌见江海坠马,振奋不已,大吼一声,立即命令全军押上,随即,所以金兵全部冲向宋军,战斗态势陡然上升数倍,双方厮杀不止,血流满地。

    江海悲叹,悔恨自己轻易出击,中了敌人计谋,如今自己死了是小,却要连累三千部下。

    江海羞愧难当,欲提刀自刎,以免受败军之辱。

    “咚咚咚”,,,

    正当此时,金兵后方突然鼓声大作,所有人惊讶看去,只见金兵后方突然沙尘四起,马蹄隆隆,一杆“孟”字大旗高高飘扬,原来是孟珙大军及时赶到。

    江海及其部下见有援兵,绝处逢生,顿时士气大振,纷纷挥刀劈砍,人人勇猛堪比楚霸王在世。

    而孟珙大军新到,正是力量最强盛之时,他们一加入,顿时杀得面前的金兵节节败退。

    孟珙更是了得,只见他手中一杆镔铁长枪如龙走蛇,金兵还没有靠近,就已经身上飙血,吓得那些金兵一个个的哭爹喊娘,直呼孟珙不是人,是魔鬼。

    而金兵眼见前后皆是敌军,而后面来援救的宋军更不知人数多少,且此时金兵战阵全无,无法及时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阵脚登时大乱。

    如此这般此消彼长,战斗场面再度逆转,宋军重新占据上风,数不清的金兵被收割性命,鲜血混着泥土流了一地。

    孙昌见局势已经难以取胜,再战下去只怕自己大军有崩溃的危险,于是他下令撤退,当先骑马撤出战场。

    随即宋军在后面追击掩杀,又杀金兵八百多人。

    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江海几近力竭,坐在一块大石上呼呼直喘气。

    “将军,您没事吧?”孟珙找到江海,关心问道。

    江海起身,拍了拍孟珙的肩膀,道:“孟珙,此次多亏了你啊,若是你晚来一步,本将就命丧贼手。”

    孟珙道:“将军,其实末将早就来了,只是因为一直没有机会,这才直到最后关头才出现。”

    一番了解,原来孟珙得知江海要自己配合江万载守卫上蔡,孟珙便猜到江海去偷袭敌军粮道了,他立时感到非同小可。

    孟珙心道完颜讹可乃是金国屈指可数的名将,他对粮道的重视程度绝对远超一般将领。

    万一完颜讹可有后手,江海便凶多吉少,于是孟珙只点了五百骑兵,便匆匆赶来;

    一到战场,正好赶上孙昌围攻江海,那时金兵阵型未乱,孟珙的五百人冲过去也发挥不出多少作用,只能苦苦等待战机。

    后来见孙昌命全军押上,机会这才来临,他命人击鼓,又命人在马尾巴上绑上树枝,在地上拖,顿时烟尘四起,好似千军万马,一下便将金兵镇住,最终将其击溃。

    江海颇有羞愧之感,再次道谢,而后便下令全军撤退,返回上蔡。

    这个决定却被孟珙劝下,孟珙道:“将军,想必现在完颜讹可已经到了上蔡,末将已经命人前去汇合曹友闻将军,到时对他进行反击,金兵在上蔡占不到便宜。

    即便上蔡守不住,那也最少是半个月以后的事情,现在,我军不如直接挥兵去攻打开封府,金国朝廷必定阵脚大乱,战机也将随时出现。”

    江海惊讶,道:“现在我们手里不过区区两千人而已,如此兵力,如何攻打开封府?”

第136章 临机善变

    这一次战斗,尽管杀死金兵三四千人,但是江海自己也损失不小,足有一千三百多人战死,孟珙也有四十多人战死,现在他们加在一起不过两千二百来人,以这点兵力去攻打开封府,这岂不是痴人说梦?

    孟珙却道:“将军,现在金国想必已经在淮南撤兵了,朝廷必定会命淮南大军做出侵入金国的态势,逼迫金国和谈。

    而我军只需做出攻打开封府的样子,让金国朝廷在双重打击下胆丧,加快其主和进程便是成功。且我军人数不多,俘获众多马匹,俱是骑兵,行军快速,便是遇上大股金兵也不怕。”

    江海感觉有理,于是采纳,孟珙前去急忙准备。

    看着孟珙的背影,江海心中感慨,道:“此子谋略过人,又得官家赏识,日后前途真是不可限量啊。”

    而就在第二天,完颜讹可到达上蔡,他便开始展开强有力的攻势。

    十几架大型投石机轮番向城头抛射石头,砸到城头上便如雷霆之击,威力巨大,不幸被石头砸中的人,亦是立死当场,化作一滩肉泥。

    还有那巨型云梯车,高度比城墙还要高,底下是巨轮,可以移动,也可以固定,金兵通过攀爬云梯车,便可威胁城头安全。

    不过这一切都是中原王朝玩剩下的,便说投石机,尽管威力极大,但是毕竟离得远,抛射过来,城头上的宋军士兵都能肉眼看见,继而进行躲避。

    而城头放眼望去,全部都是沙袋,不论是石头砸来,亦或是弓箭射来,都威力大减,即便是火箭射来,也烧不着。

    而对付云梯车,就更是驾轻就熟,一桶火油倒下去,再扔一个火把,顿时云梯车变成一个燃烧的巨塔,里面的金兵为求活命,只得跳下来,摔死摔伤者不计其数。

    而宋军的反击手段也是很了得,宋军的投石机都是投射的铁火炮,一个炮弹在金兵阵列炸开,方圆几十步都是威力范围,只要一爆炸,必定是十几人被炸死炸伤,场面震撼,令金兵胆丧,躲都没处躲。

    而宋军的三弓弩炮更是异常强悍,最远射程可达一千五百米,是投石机射程的三倍以上。

    这种弩炮既能发射普通箭支,也可以在箭头上捆绑爆炸物,战场的作战效果极其优良,可以说放眼看去,整个金兵方阵都在这三弓弩炮的杀伤范围内。

    江万载亲临战阵,在城头指挥作战,靠着这射程极远的三弓弩炮,只把金兵杀得是鬼哭狼嚎,死伤遍地。

    完颜讹可见宋军弩炮威力如此之大,大为震惊,立即宣布大军再后撤三里,再不撤,他的小命也随时不保。

    而此时,曹友闻和刘仪两人也在密切关注战场事态,见到迫于三弓弩炮强悍威力,金兵正在后撤,两人大为振奋,深知战机来临。

    曹友闻对弟弟曹友万曹友谅二人道:“你二人领步兵策应。”

    说完,曹友闻跨上战马,对五百骑兵大声命令道:“随本将冲锋杀敌。“

    话音一落,曹友闻如脱弦弓箭,直奔金兵阵营去。

    另一侧,孟珙的左膀右臂刘仪也是同样率领百余骑兵,两千步兵,向金兵阵营冲去,杀气腾腾,声势浩大。

    金兵探马突然见到冲出来大股宋军,吓得魂飞魄散一般,慌忙调转马头,逃回本阵报信。

    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金兵正在后撤,面对突如其来的骑兵勇猛冲锋,如何还能抵挡得住!

    很快,曹友闻和刘仪两只人马便先后杀入金兵阵营,顿时撞飞金兵一大片。

    金兵阵脚大乱,即便完颜讹可极力组织结阵反击,但是无奈宋军冲锋太猛,他的命令根本来不及实行,就被冲垮了阵型。

    江万载见曹友闻,刘仪二人领军赶到,大为振奋,击鼓聚将,带着两千人马出城,和曹友闻刘仪前后夹击金兵,金兵登时大乱,四散而逃,完颜讹可声势浩大的第一次攻城之战,以惨败结束。

    开封府,金国皇宫,福安殿。

    金国皇帝完颜守绪此时正在和宠妃可罗氏饮酒,饮至畅快时,可罗氏道:“郎主,奴昨夜做梦,梦见天上一顶凤冠落到了奴头上,你说此梦何解?”

    完颜守绪一听,大笑道:“当然是说你要当皇后了。”

    可罗氏大喜,当即跪地叩首,道:“多谢郎主加封奴为皇后,奴谢郎主龙恩。”

    完颜守绪这下酒醒大半,慌忙扶起可罗氏,道:“爱妃不要心急,朕独宠于你,皇后之位早晚是你的。”

    可罗氏不依,道:“奴不管,郎主你是皇帝,皇帝金口一开,言出法随,奴要你现在就废了徒单氏,封奴为皇后。”

    完颜守绪为难,召来礼部郎中穆延呼图赉,对其说了经过,要其想办法解决。

    穆延呼图赉听罢,道:“此事易尔,郎主,从今日起,臣便改名穆延凤冠。”

    说完,穆延凤冠拿起酒壶,狠狠朝可罗氏头顶砸去,可罗氏大呼一声,随即倒在血泊中,死了。

    完颜守绪大怒,质问道:“呼图赉,你好大的胆,朕要诛你九族。”

    穆延呼图赉镇定自若,跪地抬手,道:“郎主,既然臣已改名穆延凤冠,便当以可罗氏梦中所应,落于其头,其不堪承受凤冠之重,死了,此乃天意,与臣何干?”

    完颜守绪呆愣,此时可罗氏已死,再追究也活不过来,而且还有可能会把皇后徒单氏家族也牵连进去,搞得朝政混乱。

    最后完颜守绪无奈,悻悻道:“既是天意,那朕便宽恕你一回,若有下次,绝不轻饶。”

    说完,完颜守绪端着酒杯,对着可罗氏尸体喊了两声爱妃,边喊边喝酒,把杯子里的酒喝干净,然后就走了。

    穆延凤冠随即命人将可罗氏的尸体拉出去埋了,打扫宫殿,宫殿很快归于平静,就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

    事后,金国皇后徒单氏找到穆延凤冠,跪地叩谢大恩,哭道:“若非大兄相救,奴命休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406/ 第一时间欣赏理宋最新章节! 作者:九言子所写的《理宋》为转载作品,理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理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理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理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理宋介绍:
什么,我穿越成了宋理宗赵昀,活了60岁,在位40年?不错不错。
什么,我手里无权,史弥远还要废掉我?这不行,给我干掉史弥远,我要亲政。
什么,我死了之后,头颅被送去元廷当酒壶?这不行,给我干掉元廷,我要称霸世界。
且看赵昀如何在大宋改天换地,让大宋重新起航。
---书荒的朋友可以搜索《明末小平民》,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被埋没的神作,总会发光的,大家可以去看。
可加二五六八九一八六四零讨论理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理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理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