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理宋TXT下载理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理宋全文阅读

作者:九言子     理宋txt下载     理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106章 妇人心毒

    时青这次出兵虽然突然,占了先机,但杨妙真征战多年,那不是一般人可比,如今她和夏全联手,时青如何挡的住?

    很快,时青大军伤亡大增,已经有顶不住的趋势。

    “将军先走,某来断后。”

    这时,时青麾下一个叫做朱成的将领勇敢的站了出来,挥舞着一把巨大的斩马大刀,挡在时青前面,让时青先走,他带人断后。

    时青哪里还敢多留,他对朱成激动道:“朱成,我的好兄弟,今日我时青若不死,你我便是亲兄弟。”

    说完,时青转身而去,朱成奋勇,带人死死拦住夏全杨妙真大军。

    双方激战至旁晚时分,天以渐黑,战斗才结束,时青四五千人战死,投降者三千余人,其他人马或散或跟着时青跑了。

    而夏全这边也死伤近半,基本也算是打残了。

    而反观杨妙真,她的人马打到一半才加入,可谓是以逸待劳,又与夏全大军合兵,兵力体力皆是占据上风,所以这一仗对他们来说是顺风仗,死伤不大,战果却极其丰富。

    杨妙真不但将时青的那些投降的兵马全部收编,还把时青大营的粮草辎重全部占据,军心士气大受鼓舞。

    “朱成抓住了吗?”

    杨妙真巡查战场,想起朱成在战场上的勇猛,对他记忆犹新,很是欣赏,想将其收入麾下。

    刘庆福道:“那厮端的是厉害,最后愣是杀了我们几十人,被他给逃脱了。”

    杨妙真暗道可惜,但也没有太过在意,晚上,杨妙真命人去请夏全,夏全欣然前往。

    进入大帐,杨妙真一身戎装,脸色严肃,眼神不善,夏全却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他大笑,道:“杨妹,今天这仗打得痛快吧,时青那厮不知好歹,下次见着了,定要宰杀了他,叫他好看。”

    夏全得意洋洋,丝毫没有为手下士兵的死感到半分悲哀,更没有为自己轻信时青,导致这次大战几乎让自己全军覆没而感到羞愧,相反,最后打赢了,他还很高兴。

    “痛快?”

    杨妙真一脸冰冷的看着他,嘴角露出冷笑,道:“今天若不是你混帐糊涂,又怎会如此?夏全,不杀你,让你留在我大军之中,你叫我杨妙真如何心安?”

    杨妙真话音一落,立时,便从屏风后面冲出来十几个刀斧手,将夏全团团包围,刀斧手一脸凶悍的看着夏全,等待杨妙真下令。

    夏全大惊,不可思议的看着杨妙真,质问道:“杨妹,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要谋杀亲夫?”

    “哈哈哈,,,”

    杨妙真大笑,道:“你我可曾拜堂成亲?”

    夏全一愣,最后道:“不曾。”

    杨妙真又道:“你我可曾行那夫妻之事?”

    夏全摇头,道:“不曾。”

    杨妙真目光凌厉的看着夏全,道:“你我既无夫妻之名,又无夫妻之实,今日我杨妙真杀你,何来谋杀亲夫一说?”

    夏全语塞,无言以对。

    杨妙真手掌狠狠劈下,道:“杀。”

    刀斧手一拥而上,将夏全乱刀砍死。

    随后,杨妙真以夏全旧伤复发,突然暴毙唯由,宣布其死讯,然后将夏全手下的人马全部收编。

    经此一事,杨妙真不但是解了赵善湘的困兽之计,还实力大增,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却说时青一路逃跑,最后遇到前来汇合的赵善湘和彭义斌,总算松了一口气,人一下就虚脱,险些一口气没上来。

    “时将军,你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夏将军呢?”

    赵善湘见时青如此狼狈,一万多大军只余一两千人马,且上至时青下至小兵,个个狼狈不堪,赵善湘心知大事不好,连忙向时青询问缘由。

    时青呼呼直喘气,好不容易将前因后果大致说了,最后他骂道:“使君,我可被夏全害惨了,这夏全狼心狗肺,你一定要上奏官家,让官家杀他全家,一个都不要留。”

    赵善湘听闻时青兵败,夏全和杨妙真狼狈为奸,顿时眼前一黑,晕乎乎的,站立不稳,多亏彭义斌及时将他扶住。

    赵善湘急忙唤来属吏,道:“快,笔墨纸砚。“

    赵善湘神情焦急,脸色涨红,属吏一下也是慌了神,忙慌慌的拿来笔墨纸砚,赵善湘火速写就几行字,盖上印章,便命人送往临安。

    随即,赵善湘对彭义斌道:“彭将军,你即刻带人进驻盐城,进驻后便死守不放,只要盐城在我们手里,杨妙真便不敢支援李全,楚州这个老巢她便一刻也不敢离开。”

    盐城在楚州以东不到两百里的地方,别看是个小城,但是对楚州而言,却是可以起到很好的牵制效果。

    只要彭义斌的两万大军进驻盐城,便可对楚州进行威慑,一旦杨妙真大军异动,离开楚州,彭义斌直接就可以端了她的楚州老巢,断他后路,动摇她的军心。

    彭义斌得令,不敢怠慢,立即带着人马向盐城加速进发。

    现在盐城的守军兵力还不多,只要速度够快,抢在杨妙真前面进驻盐城,杨妙真还得乖乖呆在楚州,那么局势就还可以暂时稳住。

    彭义斌走后,赵善湘又命人前去探查杨妙真的最新动向,以及夏全时青二人火并一事的真假。

    虽然这事情大概率是像时青说的那样,不会有错,但是毕竟事关重大,容不得一点差错,调查清楚是必须要做的。

    赵善湘老成持重,当然不可能只听时青一面之词。

    一切安排妥当,赵善湘便和时青一道火速赶往盱眙,在那里,还有张惠和范成进两个总管,他们手里还有三四万的兵马,只要把这些兵马都调出来,楚州还是可破。

    张惠,范成进,此二人和李全一样,也都是山东义军出身,后来在金国呆不下去,前来投降大宋,被朝廷安置在盱眙,和夏全,时青并称盱眙四总管。

    张惠,范成进两人性格比较强横,对大宋这个朝廷不尊重,赵善湘要调他们,非得亲自去一趟不可。

第0107章 部堂之威

    一路上,时青也逐渐收拢残部,陆陆续续,又是有一千多人归来。

    而赵善湘也得到汇报,探查的消息和时青所说的一般无二,且夏全也已经暴卒军中,死了。

    赵善湘对夏全的下场自是没有多少同情,只是恨其不争,对其大失所望。

    等赵善湘到达盱眙的时候,赵善湘以江淮制置使的身份召见张惠,范成进。

    等待半日,两人才姗姗来迟。

    一见面,张惠,范成进,二人连正眼也不瞧时青,时青气愤难当,但是手下兵马折损大半,底气不足,他也不得不忍。

    赵善湘端坐于上,一副庙堂高官模样,不怒自威,张惠,范成进二人抬手拜见,赵善湘抬手虚扶,示意免礼。

    而后赵善湘道:“想必夏全之事你们已经听说了,本官就不多赘述了,现在本官要你们即刻发兵,随同本官去破楚州,事成之后,本官自会在官家面前为你们请赏,官家仁义,重军功,你们吃不了亏。”

    张惠笑道:“使君说笑了,为官家当差本就是我们的份内事,哪里还需要什么赏赐,不过你说巧不巧,前几日末将打猎,竟然把胳膊给摔伤了,现在不能弯弓,不能举刀,如何打仗?”

    赵善湘面色不改,目光看向范成进。

    范成进这家伙说来还是范仲淹的后代,却一点也没有遗传范仲淹的风骨,自私自利,为人所不齿,浪费了一块多么好的金字招牌。

    范成进见赵善湘目光看过来,道:“使君,你说要去哪里,某是没有意见的,某也希望和时青将军一样为国奋战啊。

    但有道是千条路万条路,不如回家的一条老路,朝廷把我们安置在盱眙,这盱眙就是我们的家了,外面乱糟糟的,依某看,还是先把家看好再说,别乱子没平,家先被人占了。”

    赵善湘眼神不善,看向他们二人,他二人却丝毫不惧,还在那里谈笑风生,说羡慕时青的高尚风骨,为了朝廷,不惜把家底也给掏空,是当世小岳飞,但实则就是笑话时青这一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咳。”

    赵善湘咳嗽一声,立即便有一队士兵,押着数十个被绑缚的老少妇孺进入院子,张惠,范成进起身一看,这不是夏全的家眷吗?

    夏全的家眷极度害怕,见到张惠和范成进便哭求救命,顿时哭声一片。

    张惠和范成进一下就傻眼了,呆愣住了,他们已经猜到赵善湘要做什么。

    赵善湘道:“夏全与杨妙真勾结,叛变朝廷,此事经过本官确认,已经确凿无疑,现在,本官便以军法,将夏全家眷全部处死,以儆效尤。”

    说完,赵善湘淡淡道:“杀。”

    这个“杀”字语气虽淡,但是却威压无比,让张惠和范成进也是感到心惊。

    士兵得到命令,纷纷举刀,当着众人的面,将夏全家眷全部斩杀,不论是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全部都被砍了,鲜血将地砖都染红了。

    这时,赵善湘目光再度看向张惠和范成进,道:“本官奉了官家的差遣,来配合赵范将军围剿李全,如今赵将军已经将李全死死拖在扬州,李全覆灭是必然,尔等若是看不清形势,执意不与朝廷同心,那以后的事,可就难说了。”

    张惠和范成进受到震慑,自感若是把朝廷给惹急了,自己还真不是朝廷的对手。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对赵善湘伏首跪拜,道:”末将愿听使君差遣,还请使君大人不计小人过,多多海涵。”

    自此,赵善湘将张惠和范成进说动,带着他们的兵马离开盱眙,前往楚州,而时青则留在盱眙养伤整军。

    时青虽然吃了败仗,但是他没有和夏全同流合污,这一点也得到赵善湘的赞赏,赵善湘为其调拨军饷物资,以示奖赏。

    时青见此,大为感动,发誓效忠朝廷,永不后悔。

    时青得到如此好的对待,这也让张惠和范成进两人安心不少,他们更加听从赵善湘的驱使,让赵善湘省心多了。

    话分两头说,正当赵善湘在盱眙调兵的时候,李全此时的日子已经是渐渐难熬了。

    原来李全在对扬州进行了三天的进攻后,扬州稳如泰山,丝毫没有破城的迹象。

    而赵范也不出城决战,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打算就这么耗下去。

    无奈之下,李全决定将扬州困死。

    李全是这么干的,他纵兵四处抓捕百姓,一口气抓了七八万人,让他们在扬州城外挖土筑墙,筑起一道长长的围墙,想要断绝扬州和外面的联系。

    然后李全又在扬州城东位置筑起一座土城,将大军主力驻扎在土城,准备和扬州打一场持久战,看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谁耗的过谁。

    刚开始的时候李全确实也不着急,真的打算慢慢来耗,因为有杨妙真在后面给他支援,粮草不缺,兵器不愁,但是这时间长了,问题就出来了。

    要知道李全叛军他们现在做的是谋反的勾当,这样的事情当然是要速战速决,越快越好才对。

    要是拖得久了,对朝廷是好处越来越明显,毕竟朝廷是占据大义名分的。

    所以时间一长,扬州迟迟不破,李全大军的军心开始不稳,许多士兵开始动摇,而他李全也是每日里醉酒当歌,看似潇洒,实则也是在掩饰自己的焦虑。

    李全焦虑,赵范却是一脸从容。

    此时赵范巡查城防,见将士们斗志不减,城池坚固,心情更好。

    弟弟赵葵则满脸担忧,赵葵道:“大哥,官家命我们兄弟剿匪,但是我们迟迟不能建功,这若是朝中有奸臣作祟,只怕官家要猜忌我们啊。”

    将军领军在外,极是容易受到皇帝的疑心,这时如果有人挑拨,就极容易出事。

    赵范笑道:“你多虑了,官家英明,又岂是一二小人能够动摇心志?你我此次面对的敌人是李全,此人虽然谋略不足,但是胜在手下兵马皆是其一手把带,对其忠心。这样的人,绝不可轻易与其决战。”

第0108章 扬州困局

    说着,赵范遥望李全的土城,继续道:“如今我们将李全大军死死拖在扬州,他退不得,进不得,有道是做贼心虚,时间越长,对我们越有利。现在,我们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机会一到,三天两天就能结束这一切,机会没到,那便等。”

    赵葵对大哥赵范是很敬畏的,特别是现在父亲赵方又死了,长兄如父,他更加不敢违背赵范的任何决定。

    当天晚上,赵范负责守卫,他巡查的时候遥望对面的土城,发现李全白天在扬州城外叫阵,现在夜黑了,却还没有回土城,且叛军队伍戒备松弛,有偷袭的机会。

    赵范心情激动,他细心观察,发现这是一个偷袭的好机会,于是他当机立断,命人去对赵葵通报,让赵葵来负责守城,他自己则亲自带着三千人马悄悄出城,去偷袭。

    赵范充分放权,不论是自己还是弟弟赵葵在巡查之时,只要遇上敌军松懈,认为是战机,那便不需要禀报,直接就可以见机行事。

    所以像这样偷袭的战斗,以前是不只一次发生,这让李全大军是一刻不得安宁。

    赵范带着人马小心接近那支李全的队伍,待到近处,赵范命令全军冲杀,顿时,喊杀声震天。

    李全突然惊醒,发现赵范来偷袭,懊悔不已,连忙指挥作战。

    但是此时夜间指挥极不容易,且赵范浑身是胆,三千人马就敢来偷袭李全一两万大军,可见他的厉害。

    面对不怕死,且占了先手的赵范,李全无奈,带着大军逃入土城,但是死伤已然不小。

    “哈哈哈,,,”

    赵范斩杀李全叛军两三千人,打得李全大军狼狈逃入土城,仰头大笑,张狂无比。

    赵范大声对土城喊道:“李全小儿,可敢与赵爷爷一战?”

    白天是李全在外面叫阵,现在到了晚上,轮到赵范来叫阵,李全自是不甘,但是他却没有出城,而是和赵范展开骂战,两人唇枪舌箭,好不热闹。

    李全不出来,赵范对手下将领李虎道:“李全不出,定是要等我军退走,他好在后面掩杀,你先带一千人马悄悄撤走,在半道埋伏,本将随后便到。”

    “是,将军。”

    李虎答应一声,退到后面,借着夜色掩护,悄悄带了一千人马撤离。

    赵范继续和李全对骂,吸引李全的注意力,待到时间差不多了,赵范骂道:“李全小儿,赵爷爷去也。”

    说完,赵范领军撤走。

    李全见此,心痒难耐,他早就等不急了,赶紧带着数千精锐人马出城追击,想在后面随军掩杀。

    赵范将李全大军吸引到李虎的位置,突然转身,和李全大军开战,双方厮杀的难分难解,不过因为双方都有准备,所以死伤都还不大。

    李全正要命人再去土城抽调人马,想一口气把赵范吃掉,怎知就在这时,李虎突然从李全大军的侧翼杀出,一下就将李全的方寸打乱。

    李全手下叛军以为遭遇官军大举埋伏,军心士气跌落,随时面临崩溃。

    无奈之下,李全不敢恋战,匆匆带人撤离,只留下一地的尸体和伤兵。

    只此一夜,李全便损失四五千人,这让李全是一阵肉疼。

    临安,皇宫,福宁殿。

    赵昀快速的看着赵善湘送来的急报,韩竢站在殿下,脸色凝重。

    在急报中,赵善湘将夏全时青的事情说了,并且赵善湘分析杨妙真实力大增,自己的部署被打乱,淮南东路的局势极有可能失控,希望赵昀增加援兵,稳定军心士气,控制事态。

    “杨妙真,倒是个巧人儿。”

    赵昀喃喃念叨了一句,随即看向韩竢,道:“卿家以为如何?”

    韩竢抬手道:“陛下,杨妙真谋略过人,有她在后面支持李全,李全之乱只怕短时间难以平息,如今杨妙真又连破夏全时青两军,若是她也率军出楚州,扬州则危亦,臣建议从马军司步军司抽调三万精锐兵马,以为增援,压制杨妙真。”

    赵昀想了想,道:“准。”

    答应后,赵昀站起身,在殿上来回渡步,最后赵昀道:“朕欲让夏贵领军,卿家以为如何?”

    韩竢对夏贵是印象深刻的,他没有迟疑,道:“夏贵出身将门世家,勇武,敢战,知韬略,只是未曾领兵作战,经验欠缺,但此次有赵善湘与赵范把握淮东局势,夏贵在旁学习,拼杀,倒不失为一个锤炼的机会。“

    赵昀欣然点头,道:“朕也是想让夏贵锤炼一番,以后我大宋与金国蒙古之间会越发的纠缠不清,没有足够多的良将帅才是不行的。”

    韩竢又担忧道:“只是夏贵领军外出,这殿前司交予何人之手?”

    赵昀早就在心中有人选,他道:“夏贵并不是卸任殿前司都指挥使,而只是暂时外出领军,殿前司无需另任他人,可由副都指挥使夏由暂时担任。”

    韩竢脸上闪过一丝异色,他犹豫一会,最后还是说道:“陛下,如此一来,夏家岂不是在内掌握殿前司,在外掌握三万兵马,如此,臣只怕夏家以后出现难以驾驭的局面。”

    “呵呵呵,,,”

    赵昀轻笑几声,道:“无妨,夏贵夏由是朕的老人了,对他们,朕是放心的,且夏贵夏由两人都只是暂任职务,并无实际长久的管辖权,待到李全事了,便各归本部,如此,夏贵夏由都得到新职务的锤炼,权力却较如今并无变化,卿家可放心。”

    韩竢听了,感觉有理,便点头赞同赵昀的打算。

    “高实,传夏贵。”

    “是,陛下。”

    高实恭敬答应,缓缓退出福宁殿,前去传唤。

    很快,夏贵便来了。

    夏贵见到韩竢也在,心知赵昀此次召见自己必定是有大事,心里不由得是一阵忐忑,

    君臣见礼后,赵昀道:“夏贵,李全之乱有了变化,朝廷欲增兵三万前去平乱,此三万大军统帅之职,朕欲让你担任,至于你的殿前司都指挥使便有夏由暂代,你意如何?”

第110章 内中乾坤

    夏贵心头一阵火热,哪个男人不喜欢沙场征战,血染黄沙,扬威天下?

    更何况夏贵如今才二十六岁,正是血气方刚,天不怕地不怕的当打之年,呆在皇宫,嘴巴都要淡出鸟,他当然巴不得出去征战厮杀。

    夏贵激动,直接单膝跪地,道:“臣愿意,臣定当不负陛下期望,将李全之乱平定,以报陛下知遇大恩。”

    赵昀点头,满意,道:“夏贵,你到了淮东,还需受到赵善湘和赵范二人的节制,赵范领军多年,战阵经验丰富。赵善湘主政地方事务多年,通达老辣,这些,你都要多向他们学习,朕期待早日见到你独当一面的那天。”

    “是,陛下,请陛下放心,臣定当虚心向两位赵使君学习,绝不敢恃宠而骄。”

    夏贵当然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么重要的行动,若是没有赵范和赵善湘两人帮衬,只怕他自己热血过后都要心虚。

    赵昀这样安排,自是再好不过。

    赵昀点头,对夏贵的态度很是满意,“好,你回去准备一下,三日后大军出发。”

    “是,陛下,臣告退。”

    夏贵谢恩,退出福宁殿。

    韩竢将夏贵的表现看在眼里,他道:“陛下,夏将军此人心存忠义,意志坚定,假以时日,定是我大宋良将。”

    赵昀微笑着点头,“夏贵此人朕一直都是欣赏的,希望这次过后,他能够在军中得到成长,以后的事就好办多了。”

    “以后?”

    韩竢听了赵昀的话,不禁喃喃自语,想到了一些什么。

    随后赵昀又向韩竢交代几句,让他多关注一下金国方面的情况。

    赵昀道:“金国使团还没有走,朕猜想他们应该还在等待什么,卿家要多注意一点金国大军的调度,一有异常,随时向朕汇报。”

    “是,陛下。”

    韩竢抬手领命,随后告退。

    韩竢走后,赵昀便回到书房,处理刚刚送来的奏折。

    一连看了几份,都是没有什么大事,赵昀也是难得的欣慰。

    “高实,传令政事堂,着升陈贵宜为户部右侍郎。”

    赵昀叫来高实,让他去政事堂传旨,这一句话,陈贵宜便从宗正少卿从五品,一下就变成了从三品的礼部右侍郎,真可谓是官运亨通。

    高实躬身答应,随后退出书房,前去政事堂传旨。

    政事堂临时主持政务的乔行简听闻旨意,自是没有多说什么,立即着手安排。

    但是赵昀这一次提升陈贵宜,却让很多人看到了其他的意义。

    许多人在心里想道:“陈贵宜这几日一直都在弹劾郑清之,却全被官家挡了回去,官家真是大度,有情义,为了保郑清之,不惜提升陈贵宜的官职,拿官位来堵陈贵宜的嘴巴。”

    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突然,许多人的心里冒出一句话:早知如此,我也来弹劾郑清之,那岂不是也能高升?

    却说陈贵宜接到政事堂的任命,知道这是赵昀亲自下的旨意,对赵昀自然是心怀感激。

    但是他认为正确的事情,他还是要去做。

    于是很快,陈贵宜又是写了一道奏折,还是弹劾郑清之的,直接送出去了,一点也不因为赵昀的提升而改变。

    这一次,陈贵宜的奏折在政事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许多人都是认为陈贵宜有些过分了,还在为陈献君的过失,抓着郑清之不放,难不成非要扳倒郑清之他才肯罢休?

    乔行简出于稳定政局的考虑,找到真德秀,道:“使君,你身为户部尚书,现在陈贵宜是你的直属差下,你该劝劝他了,别再给官家找头疼了,真要把官家惹急了,他的仕途也到头了。”

    真德秀看了看左右无人,把乔行简拉到角落,道:“陈贵宜的提升,难道你也认为是官家在用官位堵他的嘴?”

    乔行简疑惑的看着真德秀,没有回答,但也默认了。

    真德秀微微一笑,“使君你错了,若是官家真的恼怒陈贵宜弹劾郑相公,那还需要这么麻烦吗?区区从五品小差,官家随便一句话不就把他支走了吗?”

    乔行简听罢,再结合陈贵宜这些时日的表现,他恍然大悟,却有些难以理解。

    乔行简道:“你是说陈贵宜弹劾郑相公,官家其实在心里是默许的,甚至是赞许的,可这,,,这是为什么呢?”

    真德秀神秘兮兮,道:“使君,你我多年相知,有些话说于你听,是为了你好,你可别传出去,若传出去我也不认是我说的。”

    “那是自然,还请使君明言。”乔行简匆忙点头,催促真德秀快点说。

    真德秀这才道:“我大宋三冗之风沉浸多年,历代贤明官家皆想对此有所作为,现在官家神武,不惧强权,这一点有太祖之风,试问这样的官家怎么可能不想改革呢?

    之前崔相公被罢相,我猜测就是因为崔相公不肯助官家改革,故而惹怒了官家,这才罢相。现在郑相公独相,对官家也唯唯诺诺,官家却是对改革之事迟迟不提,你说这是为何?”

    “为何?”

    “乃是因为官家不相信郑相公有改革的能力,所以郑相公被罢相是早晚的事。但郑相公不比崔相公,郑相公对官家亲政有大功,若是官家将其罢相,将会在天下人面前落得一个刻薄寡恩,过河拆桥的印象,这对官家以后行事大为不利。”

    话说到这里,乔行简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且也猜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了。

    赵昀表面对陈贵宜弹劾郑清之表示不满,但是心里却高兴,然后赵昀升陈贵宜的官,就是要让百官误以为赵昀在堵陈贵宜的嘴,以为赵昀是支持郑清之的。

    但是以陈贵宜的性格,他还是会抓着不放,那弹劾就没完没了,估计还将带起其他人的效仿。

    这样一来,面对如此官声舆情,郑清之如何还有脸面留在政事堂,十有**是要继续递交请辞。

    然后赵昀假意推几回,最后见推辞不过,赵昀也将勉为其难的接受郑清之的请辞。

第111章 天子惊楞

    这一切一环套一环,而赵昀做的这一切,皆是因为郑清之不能帮助赵昀进行改革,让赵昀无法容忍。

    如此,也可见赵昀变革的决心。

    乔行简想明白这一切,又想起赵昀日前召见自己时说的话,终于彻底明白赵昀的心思。

    乔行简感慨万千,道:“官家变革的决心之强,步步为营心机之深,着实令人心惊啊。”

    果然不出真德秀所料,一些善于投机的官员见陈贵宜还在弹劾郑清之,也开始试探性的上奏折,官声舆情对郑清之是越来越不好了。

    郑清之即便此时“卧病在床”,不问政事,但是也感到压力重重,没有办法,郑清之又是写了第二封请辞的折子,送交赵昀。

    赵昀看着折子,摇头苦笑,批阅道:“不准,望卿家将养身体,他日为国出力。”

    赵昀向郑清之表达了挽留与信任之意,但是这丝毫不影响陈贵宜及其他人对郑清之的继续攻击。

    再加之乔行简,程珌,真德秀等部堂高官对此作壁上观,郑清之实在是感到苦闷,于是又上了第三道折子,继续请辞。

    有道是事不过三,这一次赵昀不得不认真对待,没有批阅,而是召见了还在请病假的郑清之,向其当面表达自己的不舍,并且给予挽留。

    赵昀一脸不舍,痛惜道:“卿家乃朕之股肱,国之柱石,卿家若请辞,你叫朕信赖何人?”

    郑清之哪里想请辞,他还巴不得再当一百年丞相才好,但是官声舆情如此使然,且他多少也猜到赵昀在这其中的用意,他是不想走也不行了。

    郑清之一脸愧疚,道:“陛下,臣识人不明,错用陈献君,招致满朝百官不满,臣心怀愧疚,亦自感无力担此丞相之位,方再三请辞,为家国计,还请陛下恩准。”

    赵昀劝道:“百官的话卿家不必当真,待朝会时朕便痛斥一番百官,特别是那个陈贵宜,朕饶不了他。”

    说着话,赵昀情绪激动,唤来高实,就要高实去政事堂传旨,说要罢陈贵宜的官,不过被郑清之劝住。

    郑清之苦口婆心,道:“陛下,您是君王,怎可为臣而朝令夕改,若真如此,千秋史书岂不是要将臣骂死。”

    “哎。”

    赵昀长叹一声,万般无奈,赵昀只得接受郑清之的请辞,并赐钱三千贯,锦缎百匹,许其回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郑清之郑重谢恩,离开了福宁殿。

    郑清之离开皇宫,儿子郑士昌在皇宫门口等待。

    郑士昌迎上来,道:“父亲,离开了朝堂也好,您年纪大了,回家歇歇。”

    郑清之则道:“官家弃为父,皆乃为父政务之力力有不逮,非官家无情。”

    说着,郑清之拍了拍郑士昌的肩膀,道:“孩子,为父在官家那里还有点情面,你好好读书,今年的科举你可高中前三,我郑家还是可以富贵荣华的。”

    郑士昌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将郑清之扶进轿子,起轿回府。

    郑清之走后,他请辞获批的消息很快也是传遍了政事堂,一些支持郑清之,却没有看穿赵昀用意的人自然是意外,将这一事实归咎在陈贵宜身上,认为是他逼走了郑清之。

    区区一个陈贵宜,竟然逼走堂堂左丞相,这成何体统?

    所以当陈贵宜来户部衙门当差的时候,许多同僚及书吏对他不满,纷纷给陈贵宜脸色看。

    陈贵宜却是丝毫不在意,自顾自的处理真德秀给他交代的差事,没有任何马虎。

    不过陈贵宜逼走郑清之,却也让陈贵宜在官场声名鹊起,让他渐渐有了官声资本。

    福宁殿,后花园。

    赵昀此时优哉游哉的在钓鱼,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刻。

    “高实,陈贵宜那边去看看。”

    “是,陛下。”

    “算了,别去了,若是这些小事也让人担心,那朕也犯不着给他寄予厚望。”

    想起陈贵宜今天第一天在户部当差,赵昀不禁是有些担心,担心户部的人给他穿小鞋。

    不过赵昀转念一想,以陈贵宜的性格,只怕也没人敢明目张胆的欺负他。

    于是赵昀继续专心钓鱼。

    不多时,礼部尚书葛洪抱着一个册子前来求见。

    赵昀有些意外,这家伙平时不上朝的时候,基本都是看不到他人,今天主动来,倒是稀奇。

    “臣打扰陛下雅兴,还请陛下恕罪。”

    “无妨。”

    赵昀应了一声,道:“卿家,你可是稀客,六个部堂尚书,就属见你见的最少,呵呵呵,,,”

    赵昀笑着,问道:“卿家来,可是有事要奏?”

    葛洪点头,道:“陛下,您已年满二十,早已到了成婚的年纪,臣与礼部同僚合议,还请陛下早日大婚,册立皇后,诞下龙嗣,再册立为储君,如此,我大宋江山社稷千秋万代亦。”

    “停停停,,,”

    赵昀一听就头大,自己还独自一人,你这一张口,连册立储君的事都给提出来了,你当生孩子是做饭吗?买了菜立马就能开席?

    赵昀压手制止,将葛洪的话头止住,赵昀道:“如今朝廷还在征剿李全叛乱,诸事繁忙,此事还是容后再议。”

    葛洪却没有停下的意思,他道:“陛下,您的婚姻大事是我大宋最大的事,区区李全叛乱如何能够相提并论?且我大宋幅员辽阔,子民亿兆,何年何月无事?如此,岂能因为一些小事,就耽误了陛下的终身大事?”

    说着话,葛洪将手里的册子高高举起,道:“陛下,臣与礼部同僚甄选各部堂大臣待字闺阁之女,共计四十六人,名册在此,还请陛下亲览,若陛下有意,可选六名至九名女子册封为美人,日后再册立皇后亦可。”

    “四十六人?选六个?选九个?”

    赵昀听了,也不知是惊喜还是惊讶,眼睛都瞪大了。

    下意识的,赵昀接过名册,见上面都是各个大臣家里的千金姓名,年龄,相貌,秉性等信息,赵昀一下都不知如何是好。

第112章 窥测帝心

    葛洪见赵昀如此,以为赵昀对可供选择的女子数量不满意,深感惭愧,道:“臣知道四十六人确实是少了一点,若是陛下不满意,臣便命有司将全国符合条件之女子汇总,那时贤中选贤,慧中选慧,秀中选秀,当有千数女子供陛下亲览。”

    “千数?”赵昀眼睛瞪得更大了。

    葛洪见赵昀还是如此,心说一千个女子让你选还嫌少?

    葛洪犹犹豫豫,最后道:“若陛下仍嫌不足,便汇总万数,以供陛下亲览,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万数!”

    这回赵昀眼睛珠子都要掉出来了,难道自己真的可以在一万个女人中间选?

    还有,他刚才说自己一下可以选六个到九个女人封为美人,日后再在这些人里面册立皇后,一次可以选这么多吗?

    赵昀脑袋大了,感觉有些缥缈,不真实。

    见赵昀瞪着双眼,久久不说话,葛洪心里没底,心说不会一万个还嫌少吧。

    葛洪试探的问道:“陛下,请问您觉得多少人合适?”

    “我我我,,,”

    赵昀有些紧张,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连“朕”的自称也忘了。

    不行,自己是皇帝,如何能让人看笑话?

    “咳。”

    赵昀强自镇定,重重咳嗽一声,将名册还给葛洪,道:“卿家,现在前线将士正在浴血奋战,若是此时朕选纳美人入宫,虽然将士们嘴上不会说什么,但是心里难保不平,且朕亦是感觉不妥,此事先暂且不提,待李全之乱平息后再做处置。”

    葛洪抬手,道:“陛下,婚姻大事万不能拖啊,臣身为礼部尚书,职责所在,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赵昀沉默一会,最后语气有些低哑,道:“朕已经很慎重了,好了,卿家没什么事就先回去吧。”

    赵昀这样说了,葛洪当然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失望的离去。

    葛洪走后,赵昀感觉有些不自在,具体为什么不自在,赵昀也是说不上来。

    “这个葛洪,难得来觐见,就给朕添不自在,以后真是见不得。”

    赵昀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连钓鱼的兴致也没了,干脆便收起了鱼竿,回去了。

    回到书房,赵昀坐下来翻看书籍,看了一阵,脑子里莫名的就蹦出选妃的事情。

    那葛洪刚才说的四十六个不行就全国选,一千个不行就一万个里面选,这几句话就像钻进了赵昀脑子一样,不停的重复。

    不但如此,赵昀甚至在脑海里,还脑补出自己在全国海选妃嫔的画面,这让赵昀是颇为尴尬,辛亏脑袋里面的事情没人看的到,要不然,羞也要羞死。

    “算了,先去睡一会吧,睡一觉就好了。”

    赵昀静不下心来,感觉需要好好休息一下,要不然,实在是调整不过来。

    于是赵昀破天荒的过了午睡的时间,竟然这么早就早早睡下。

    “高公公,你说官家怎么这么早就睡下了?”

    见赵昀不同往常,这么早就去睡觉,伺候的宫女和小黄门都是觉得稀奇,一个宫女甚至向高实闲聊打听。

    高实压了压手,示意宫女小声一点,别吵到了赵昀。

    高实小声道:“官家累了,小睡一会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以后官家的事情别打听,这不是我们这些人打听的事。”

    “是是是,知道了。”宫女笑道。

    赵昀对待他们都很宽厚,所以福宁殿的氛围一直都很好,小黄门和宫女们都是对彼此不惧怕,相处的和兄弟姐妹一般。

    赵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越想睡,但越是睡不着,脑子里一片东七西八的杂乱玩意,这让赵昀很是难受,不自觉的,赵昀的呼吸也是慢慢沉重了。

    半响,赵昀对外面道:“那个,,,高实,朕要沐浴。”

    赵昀声音像蚊子一般,叫了几次,才把高实叫来,害得高实还不停的给赵昀赔罪,说自己罪过,没听到。

    ,,,,,,

    却说葛洪遗憾的离开福宁殿,回到礼部衙门继续处理事务,礼部右侍郎崔成上来询问赵昀选妃的事情。

    他对葛洪道:“敢问使君,官家对哪位部堂的千金满意,下官也好早做准备,为官家筹备相关事宜。”

    “哎。”

    葛洪叹息一声,摇头道:“官家说现在朝廷正在平定叛乱,不宜选妃,此时以后再议。”

    崔成一楞,心说官家都二十了,竟然还不着急,这若是换成别的官家,早就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了,难不成是官家有什么难言之隐?

    想到这里,崔成本能的摇头,不对不对,官家一直忙个不停,又一直不成听说有花边趣事,估计现在还是童子之身,如此,官家不知道女人的美妙,自然也就不知道心急,这也不奇怪。

    崔成眼珠子一转,道:“使君,要想促成官家选妃,得换个办法。”

    “哦,换个办法?”

    葛洪来了兴趣,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崔成信心满满,道:“我们要在女子名册里面加入插图,有道是阴阳相吸,阴阳相乘,官家正值壮年,只要看到了美妙的女子画像,再知道只要自己一点头,这女子就会出现在自己床榻边,试问世间有几人抵抗的了这种诱惑?”

    葛洪听罢,点头道:“高,高,这个办法看似漫不经心,微不足道,却直抵人心,本官这就命人去办。”

    ,,,,,,

    就在葛洪崔成二人为赵昀的事情出谋划策的时候,夏贵也在做着出征前段准备。

    夏贵父亲还好,没有过多的话,他母亲则是戚戚叮嘱,要他多小心,战场上刀枪无眼,千万不要大意,要多听赵范和赵善湘的话,不要胡乱指挥云云。

    夏贵满口答应,应承着母亲,最后叔父夏震来了。

    夏震对他说道:“夏贵,你记住我的话,身为将军,不必亲自厮杀,更不可事事在前,战前喊几句豪言壮语,壮壮声威气势就可以了,打起来的时候就到后面去巡查,谁敢跑你就砍谁,累了你睡个觉也行。”

第113章 军情巨变

    “啊,前面在厮杀,我到后面去?我还睡觉?”夏贵瞪大双眼,道:“叔父,这要是被官家知道了,那还不得把我砍了,使不得使不得。”

    夏震一副不耐烦的模样,道:“官家要的是打胜仗,又不是要你冲锋陷阵,你只要把事情交代下去,让别人去打,你看着就行。”

    夏贵无法接受夏震的这一套,他摇头道:“叔父,官家器重我,我不能让官家失望,就算侄儿不能冲锋陷阵,但最少侄儿也要做到在旌旗下面屹立不倒。”

    夏震见夏贵不听,也懒的再说,走了。

    不过夏震的身影却是比较的萧索,显得有几分落魄。

    这也难怪,夏震被赵昀给安排回家养老,一时之间还没有适应这清闲生活,有些呆不住。

    不过他也是聪明人,知道自己能活命,那全是赵昀看在夏贵夏由的面子上,所以他很清楚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倒也不可能惹什么麻烦。

    第二天,临安城郊外,大军准备开拔,赵昀的仪仗出现在这里。

    赵昀亲自来给夏贵送行,也是给大军送行,以此来彰显自己对这次行动的重视。

    三万大军见到赵昀现身,个个激动的不能自己,只恨不得现在就冲过去和叛军厮杀才好。

    赵昀在临安城外,也是第一次见到三万大军是何等威武的场面,心潮澎湃。

    “这就是朕的军队!”

    激动之余,赵昀细细打量,却见许多士兵面有菜色,盔甲许多都有破损,赵昀不禁是心头有火。

    但是现在发现这个问题,显然也是不能及时解决的,若是拖延,不发兵,反而影响更大。

    大宋的问题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一切都任重道远。

    赵昀心怀愧疚,抬手,对三万将士道:“将士们,此次剿匪,平定叛乱,朕期待你们凯旋而归,届时,百姓将备下美酒迎接你们,朕,亦将备下厚赏等待你们。”

    夏贵激动,在下面拔刀举天,喊道:“大宋威武,陛下万岁。”

    随即,三万大军齐声高喊:“大宋威武,陛下万岁。”

    声音响彻云霄,震天动地。

    将三万将士送走,赵昀便坐着御辇回宫,才刚回到福宁殿,赵昀便看到葛洪在大殿门口等待。

    “臣,葛洪,见过陛下。”葛洪紧走几步,上来对赵昀抬手行礼。

    赵昀抬眼看他,却见他态度虽然恭敬,但是眼神里面却是有一股别样意味,那意味,好似一种奸计即将得逞的感觉,看得赵昀有些警惕。

    赵昀问道:“卿家未被宣召,便在福宁殿等候,难不成是有什么大事?”

    葛洪点头,道:“正是,陛下,臣昨晚将候选女子的名册又做了一番修改,还请陛下过目。”

    说着,葛洪躬身,将名册双手高举,捧在赵昀面前,等待赵昀的御览。

    赵昀不耐烦,接过名册随意的翻阅了一下。

    只这一下,一个美丽女子曼妙的画像便出现在赵昀眼前,赵昀眼神定住,被上面的那画像吸引。

    葛洪见状,心里欢喜,嘴里露出得逞的笑容。

    赵昀看了好一会,下意识的,脑海里面也想起自己昨天在卧室的丑态,不禁是有些难为情。

    赵昀又突然想到昨天这名册只有文字,没有画像,现在不但有画像,而且这画像明显精心细致,处处透着风情。

    为何名册一夜之间变了模样?

    这是在窥测帝心!

    赵昀翻眼,目光不善的看向葛洪,心生厌恶,脸上不悦,道:“朕已经说了,值此大战紧要关头,选妃之事容后再议,为何卿家还是如此,难道朕的话,没有威力了吗?”

    葛洪心里一突,十分惊讶,心说怎么好好的,官家变得这么快,刚才看到不是很有兴趣吗?

    惊讶之下,葛洪知道自己触怒了龙颜,吓得浑身一激灵,颤颤巍巍的俯首在地,跪求赵昀恕罪。

    “哼。”

    赵昀冷哼一声,道:“卿家你记住,朕的事的确是国事,但国事亦是朕的私事,个中界限,卿家需要掂量明白。”

    说完,赵昀将名册直接丢在了地上,不再理会葛洪,转身进入福宁殿。

    葛洪好半天的才反应过来,刚才赵昀虽然没有暴怒,但是依然发了天威,葛洪整个人都是蒙的,大脑混沌一片,根本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过来的。

    待得葛洪浑浑噩噩的回到礼部衙门,崔成早就在等候,一见他回来,急忙上前,道:“使君,官家那边怎么说?”

    葛洪气不打一处来,怒道:“此事休要再提,再敢谈此事,你便自己去找官家。”

    说完,葛洪不再理会崔成,径直走进自己的值房,只留下崔成傻傻的站在那里,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闪开,闪开,军情急报,快闪开。”

    晌午时分,一批快马急急进入临安城,飞快的抽鞭打马,向皇宫方向急奔。

    行人惊恐,慌忙躲避,有的人为了躲闪,将边上的小摊撞倒,一阵的鸡飞狗跳,但是这快马理也不理,继续打马急奔,换来后面一阵的诅咒谩骂。

    快马停在皇宫,他带来的信件也由专人送往政事堂,最后出现在了乔行简的案头。

    乔行简拆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变,眉毛倒竖,快步向福宁殿去。

    “陛下,大事不好,金国出兵了!”

    乔行简见到赵昀,急忙将信件交予赵昀看,只一句话,顿时便将气氛变得压抑而紧张,让赵昀也是感到了一股压力。

    赵昀接过信件一看,原来这是赵善湘送来的紧急军情,金国突然向淮南东路派出大军,现在已经和楚州的杨妙真接触上了。

    金国和杨妙真狼狈为奸,企图合兵对抗朝廷,在淮南东路形成割据,甚至若有机会,有可能会直接向临安出兵,赵善湘请求赵昀尽早做好准备,以防不测,同时请求支援。

    赵昀本能的呼吸都重了,但是他努力的调整情绪,控制呼吸的节奏,他知道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第114章 神来之笔

    十几个深呼吸后,赵昀镇定不少,再去看信件,只见上面写到金国大军人数的时候,只是估算可能在一万人左右。

    如果这个数字相差不大,那么以现在淮南东路的宋军兵力,也不算太糟糕。

    细细算来,朝廷这边彭义斌两万人马,张惠范成进三万人马,赵范三万人马,再加之夏贵刚刚带去的三万人马,还有各州各城若是到了关键时刻,也能凑出最少三万人,那么可以直接投入战斗的兵力就是十四万。

    再看敌方,杨妙真近四万人,李全五万人,金国大军一万人,他们总兵力十万。

    就算金国和李全叛军的战斗力强过宋军,但是宋军有名将坐镇,在不犯大错的情况下,以十四万对十万,几乎可以说是势均力敌,胜负还很难料。

    现在唯一的变数就是金国还会不会增兵?

    韩竢很快也接到消息,赶来福宁殿。

    韩竢得知情况后,对赵昀道:“陛下,依臣判断,这支金国兵马只是前锋大军,后面应该还有主力人马!”

    乔行简在一边听着,只感到事态严重,心怦怦乱跳,脸色凝重无比,反倒是赵昀要镇定不少。

    韩竢随后建议道:“陛下,金国使团还在班荆馆,若是他们真的要与我大宋开国战,那么金国使团绝对不会滞留如此长久,臣判断这一次他们的目的还是以战促和,逼迫我大宋割地赔款,恢复岁币。”

    赵昀目光看向韩竢,道:“那卿家的意思是?”

    韩竢沉默一会,最后抬手,郑重道:“陛下,战场千变万化,若是局势失控,战局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那么金国以战促和的战略他们随时都会改变,临安将危及,臣恐怕当年,”

    说到这里,韩竢不敢在说下去,但是不论是赵昀还是乔行简,他们都知道韩竢要说什么,他要说的就是担心重演靖康之难。

    而韩竢说这样的话,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现在金国插手,剿灭李全的事情就变得复杂,稳妥考虑,现在应该安抚金国,让其退兵,以免局势失控。

    赵昀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看向乔行简。

    乔行简一愣,明显有些慌神,赵昀心中叹息一声,果然这乔行简是老实人,他没有骗自己,他是一个什么道理都懂,但是却办不成大事的人。

    乔行简犹豫一下,抬手对赵昀道:“陛下,不如召见金国使团,探知一下他们的要求,若是可以接受,可暂时恢复岁币,让我大宋度过难关,以后再作他图不迟。”

    赵昀心中失望,在大战来临之时,不论是韩竢还是乔行简,他们都是以稳妥为由,考虑让步,这样的应对办法说的好听是变通,说的不好听就是怯战,就是懦弱。

    而偏偏他们的想法却是可以代表朝廷大多数人的想法,大宋几百年的不断让步,让这一思想模式几乎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骨子里。

    赵昀缓缓起身,在大殿上来回渡步,眉宇间有那说不出的严肃,眼睛里面也时不时的闪现狠厉光泽。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难道我大宋注定多灾多难?”

    赵昀感慨,突然,赵昀转身,目光严厉的看向韩竢和乔行简,他二人顿时只感到一股强大的威压之气将自己覆盖,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赵昀狠狠道:“金国想让朕让步,朕偏不让,金国不是要跟朕打吗?那朕就跟他打!”

    韩竢惊讶,劝道:“陛下,刀兵之事非同儿戏,一个李全便已如鲠在喉,现在李全与金国联手,若策略失当,只怕局势难料啊。”

    乔行简抬手,也道:“陛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暂时的苟且虽然屈辱,但是以后的站立却更显光荣,还请陛下三思。”

    “你们不用说了,朕意已决,现在我们不是讨论打不打,而是讨论如何打,这一点你们要明白。”

    赵昀一锤定音,不容置疑。

    韩竢是枢密使,既然非打不可,那他就要想办法调兵遣将,去应对淮南东路的金国和李全的联军了。

    韩竢眉头紧锁,最后道:“陛下,臣估算,若是金国主力大军进入我境内,淮南东路至少还需增兵十万,否则难以为继,若想取胜,则当增兵十五万方有胜算。”

    乔行简在一边听的直冒冷汗,这样的战斗规模,已经和开国战没有任何区别了。

    但是战场在大宋,且金国以骑兵居多,这意味着金国失败,最多退回去,但大宋失败,则王朝灭亡,宗庙不存!

    赵昀听罢,却是笑了,这看得韩竢,乔行简都是呆愣,这时候的赵昀,竟然还笑得出来。

    赵昀自信道:“不,我们不需要在淮南东路增兵,金国在那里的兵呆不长久。”

    韩竢疑惑,抬手道:“敢请陛下赐教。”

    赵昀走到韩竢面前,手握着韩竢的手腕,缓缓道:“卿家是忘了吗?我们在信阳准备了一万五千人马,以前计划渡河出击,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在不正是天赐良机吗?”

    韩竢恍然大悟,忍不住大声笑道:“陛下英明,臣,不及也。”

    乔行简不知个中何意,韩竢便对他解释道:“使君有所不知,早在数月之前,陛下与臣便在信阳秘密集结了一万五千兵马,意在渡河发动对金国的战争,迫使其割地赔款。现在金国勾结李全,对我淮南东路用兵,已然不义,我大宋正好以此为由,渡河作战。”

    乔行简越听越糊涂,道:“那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要在两个地方同时打两场战争,这对我大宋不利啊。”

    “非也非也。”

    韩竢摆手笑道:“使君放心,信阳大军早就准备好了,只要及时通传,立即便可渡江,那时在淮河对岸发动雷霆攻势,直逼开封,现在开封是金国都城,试问金国敢不救吗?

    他要救,以现在金国的状况,就必须要从淮南东路撤军,那时金国大军一走,李全叛军军心必定崩溃,剿灭之如秋风扫落叶,事半功倍。”

第115章 敲打近臣

    说完,韩竢敬佩的对赵昀抬手,道:“陛下在信阳秘密驻军,真乃是神来之笔,此举不但可迫使金国撤军,还能一举击溃李全叛军军心,大事,定也。”

    乔行简明白了,对赵昀也是更加钦佩。

    赵昀摆手,笑道:“此事说来也是机缘凑巧,那时我们准备渡江战役的时候还没有李全叛乱,更无金国出兵淮南东路,然而现在这一切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将我大宋危机化解,这委实是天意。”

    韩竢十分认同,点头道:“不错,苍天佑我大宋,此战必胜。”

    大事既定,赵昀肃然道:“韩卿家,命你即刻传令,发动渡江战役,刻不容缓。”

    “臣遵旨。”

    韩竢郑重抬手领命,随即激动的大步离开福宁殿,去枢密院通传命令。

    赵昀又对乔行简道:“乔卿家,命你调度有司,确保各路大军粮草充足,辎重优良,旦有疏漏,国法不饶。”

    “臣遵旨。”

    乔行简不敢耽误,也是急忙忙回政事堂,调度各司。

    班荆馆。

    此时的完颜紫黎和完颜合达一身正装,英姿勃发,正在等待赵昀的召见。

    他们知道现在金国出兵相助李全的消息已经传入临安了,宋国皇帝必定会一改往日态度,对他奉为上宾,然后他就可以趁机要价,完成自己的使命。

    特别是高傲的完颜紫黎,她已经在心里想着到时候如何戏弄赵昀,以出心中恶气。

    但是他们左等也不见有人来传召,右等也不见有人来传召,肚子饿的咕咕叫,依然不见宫里来人。

    完颜紫黎气愤不已,怒道:“宋国皇帝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一点也不惧怕我们吗?”

    完颜合达无言以对,因为他也不知道是何原因。

    此时,金国出兵淮南东路,和李全大军勾结的事情确实已经在临安传开了。

    这是金国方面有意为之,他们希望让宋朝老百姓恐慌,增加大宋朝廷的压力,所以他们派细作刻意传播信息。

    但是这一次他们想让老百姓恐慌的计划却是注定徒劳,因为新任临安府尹袁韶应对得当,百姓情绪稳定。

    袁韶是这样做的,他在消息刚传播的时候,就命人张贴榜文,将如今李全之乱的局势述说,说朝廷部堂高官赵善湘坐镇淮南,名将赵范赵葵领军出击,殿帅夏贵带兵支援,淮南局势稳定。

    又说金国出兵助李全,粗暴野蛮,将我大宋视作无物,目的是企图将男人劫掠作牛马,女人劫掠作娼妓,老人小孩劫掠作二脚羊,是可忍孰不可忍,袁韶号召大家对朝廷捐钱捐物,抵御金国这支魔鬼禽兽。

    袁韶的告示,成功的将百姓对金国的恐慌变成了憎恨,也将朝廷全力应对危机的决心和能力展示,让百姓对朝廷恢复了信心,有了期待。

    以此同时,袁韶每日里亲自走访临安城大街小巷,对老百姓细心讲解朝廷的布局,以及赵昀对淮南的重视。

    百姓本就对读书人信任,崇拜,现在又有像袁韶这样的高官,亲自和他们面对面的开导指引,如此,百姓当然渐渐心安。

    于是临安百姓不但不跑不恐慌,反而是积极踊跃的向朝廷捐钱捐物,情绪一下就感染了所有人。

    对于袁韶的应对,赵昀很是欣赏,将他召来福宁殿,当面嘉奖。

    赵昀高兴道:“卿家抚慰百姓,效果显著,朕很是欣慰,此次记你一功,待到李全之乱平息,一并封赏。”

    袁韶抬手,道:“臣职责所在,不敢居功。另,臣认为陛下可赦免罪行较轻,品行尚可之罪犯,使其还家,如此,他们及其家属必定大力宣扬陛下之仁德,朝廷之宽大,人心更易安稳。”

    赵昀想了想,点头,道:“准奏,此事交由卿家会同刑部办理,却不可让罪大恶极之人钻了空子。”

    袁韶郑重道:“臣谢陛下采纳,请陛下放心,臣将一一查验赦免人员,必不敢使善政变恶政。”

    赵昀点头,露出赞赏的笑容,这个袁韶,确实不错。

    袁韶走后,赵昀叫来高实,道:“命人去把张楚传来,朕有事要交代。”

    “是,陛下。”

    高实躬身答应,便转身命人去传张楚。

    没多时,张楚来了。

    赵昀道:“此次有人在临安刻意传播金国出兵的消息,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关注?”

    张楚心里一突,脑门有汗,道:“陛下,小的这些时日忙于训练皇城司逻卒,未能及时发现,还请陛下降罪。”

    赵昀眉头皱了皱,不悦之色显现,吓得张楚慌忙跪在地上,俯首请罪。

    赵昀道:“张楚,皇城司是朕的耳目,是朕的鹰犬爪牙,外面发生的事情不论大小,你们都应该有一个及时的掌握,更何况是此等散布谣言,蛊惑人心,企图颠覆朝廷的大事。”

    “小的有罪,请陛下处置。”张楚吓得不行,声音也发颤。

    赵昀沉默一会,道;“你记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是皇城副使,不必事事亲力亲为,把一些事情分出去,让下面的人做,你只需要抓总就可以了。”

    “是,陛下。”

    张楚惶恐,赵昀道:“书房外面跪着去吧。”

    “是,陛下。”张楚忐忑,小心翼翼的到书房外面跪地谢罪。

    赵昀如此,当然是要敲打张楚,以免他失去边际,变得嚣张跋扈。

    跪了一个时辰,赵昀命张楚起身,交代他派人追查散布谣言的金国细作。

    当然,追查必须要在暗处执行,否则,袁韶好不容易稳定的人心又要出现变化。

    张楚走后,赵昀便开始认真的批阅奏折,丝毫没有受到金国出兵的影响,沉着,从容,一如既往。

    ,,,,,,

    就在韩竢离开福宁殿,紧急签署对金国用兵命令后不久,三匹快马急奔而后,离开临安城。

    骑马兵卒的身上,带着的是枢密院最新的命令,以日夜不停,循环往复,甚至是人死马不歇的最快方式,向信阳传送军情急报。

    三匹快马一路急奔,传信的兵卒也在中途换了好几人,最后终于来到信阳,将出兵命令亲手送到将军江海手中。

第116章 名将显荣

    江海振奋,喝令传令兵将杜杲,孟珙,曹友闻,刘仪,王坚,曹友万,曹友谅等人找来,同时也将侄儿江万载叫来。

    很快,一阵甲叶碰撞声响起,曹友闻,曹友万,曹友谅三兄弟当先来到。

    只见他们兄弟三人个个龙行虎步,目光凌厉,举手投足间尽显武将威压。

    江海满意,对身边侄子江万载道:“万载,曹氏兄弟勇猛过人,敢打敢战,且心存忠义,此次渡江之战官家钦点曹友闻,可见其日后前途光明,你要多多与之结交。”

    江万载点头,道:“是,叔父。”

    到了近前,曹氏三兄弟郑重抬手行礼,江海点头,三人暂退一边等候。

    随后,一白袍银甲将军出现,他剑眉星目,面容俊秀,白皙,一静一动间书卷之气犹显。

    然,你若道他文弱却是错,他曾在数万金军当中,只率领数十骑兵便救出自己的父亲孟宗政,看的敌我大军目瞪口呆。

    不错,他便是孟珙,这个被赵昀寄予无限期望的人。

    和孟珙一起来的人叫刘仪,他是孟珙的得力干将。

    江海对江万载道:“万载,此人有儒将之风,谋略之才,更有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之能,此次出征,他亦是官家钦点,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你需多与他相处。”

    “是,叔父。”江万载恭敬道。

    到了近前,孟珙,刘仪二人齐齐抬手向江海见礼,江海点头满意,二人退到一边暂候。

    不久,又有两人前来,为首之人年过五十,精神抖擞,目光悠远而深邃,此人便是杜杲。

    和杜杲一起来的人是王坚,王坚二十七八,乃是杜杲的心腹爱将,勇猛过人,且谋略不俗,可托生死。

    江海又对江万载道:“万载,这便是杜杲,杜杲此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能,其最大能力便在守城,当年孔成造反,聚合万余乱民围攻吴家寨,杜杲只凭区区数十村民,便守住吴家寨半月不失,能力可见一斑。此次出征,他是我唯一向朝廷要的人,你需向其多多学习。”

    “是,叔父。”江万载恭敬道。

    杜杲,王坚到了近前,对江海抬手行礼,江海点头,满意。

    人到齐,江海将众人带至议事堂。

    到了议事堂,江海高举枢密院令,道:“李全叛乱,金国悍然侵入我大宋淮南东路,助李全对抗我朝,是可忍孰不可忍,官家亲嘱,枢密院传令,命本将尽快渡河,杀入金国。”

    江海这话一出,杜杲,孟珙,曹友闻,刘仪,王坚等人齐齐眼冒金光,极为振奋。

    江海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前,杜杲,孟珙,曹友闻,江万载等人齐齐紧步跟随。

    江海指着信阳对岸的息县,道:“杜杲,息县乃我大军补给据点,性命悠关,打下息县,你领四千精兵驻守,息县若失,你提头来见。”

    杜杲郑重抬手,道:“将军放心,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大义当前,某绝不负命。”

    “好。”

    江海叫了一声好,而后对孟珙和曹友闻道:“打下息县,孟珙你领三千精兵攻打界首,曹友闻你领三千精兵攻打汝南,本将领五千精兵攻打上蔡,我三人以呈犄角。期间,尔等可自行招募当地义兵引为差遣,记住,此次渡江战役事关重大,绝不容失。”

    “是,将军。”

    孟珙,曹友闻齐齐抬手领命,声如洪钟。

    布置定下,诸将接下任务,江海大声道:“布置定下便不可更改,传本将令,明日丑时准备大军渡河。”

    “是。”

    十几将领齐齐大声领命,声音震耳发溃。

    散后,各人自去准备。

    当天,一万五千士兵早早吃饱睡下,便是各个将军也是休息了,只有那巡查之人还在值守。

    到了丑时,诸将领兵卒登船,趁着夜色,横渡淮河,向对面的金国占领区而去。

    对面金国占领区,此时有几个渔民起了一个大早,驾着一只小船出海捕鱼。

    隐隐约,他们见到前面飘来数十条大船,他们起初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但是近了一点,他们看清这就是船,心中惊讶,急忙调转船头,想要逃离。

    不过此时他们的行踪也已经被宋军发现,宋军士兵扔出铁钩,将渔船勾住,拉向自己,最后将那几个渔民抓住。

    渔民惊恐,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求饶,江海道:“几位哥哥,你们不要怕,我们是大宋王师,金国入侵我淮南东路,屠我子民,我们是奉官家之命,来吊民伐罪。”

    渔民稍安,江海问道:“你们知道息县有多少金国驻军吗?”

    渔民忐忑,想要摇头,但是想想什么也不说,会不会被灭口?

    于是一人道:“回将军,息县县城不大,也不是金兵大营,也就只有几百兵当差吃饷,而且大多是汉民,将军去了,他们一定投降。”

    江海点头,这与他掌握的信息大致不差。

    江海道:“现在乃是战时,未免消息走漏,几位哥哥先在本将这里不要走,等本将打下息县,你们再走不迟。”

    “是是是,,,草民明白,草民明白,多谢将军不杀之恩。”

    “几位哥哥言重了,我们都是同文同种的一家人,何须说这话。”

    江海命人将他们带下去看管,心中对此战又是信心多了几分,看来金国对自己这一路人马,那是一点也不知道。

    正当江海放心之时,突然一人疾步走来,道:“将军,前方发现船队。”

    江海神情一凛,快步走到船头,眺目远望,隐隐约约,虽不是很清晰,但是依靠那黑夜里面的火把光亮,依然可以判断前面出现一支船队,以现在的距离,也许他们也发现了宋军!

    “难道走漏了消息?”

    江海下意识的想到金国可能有了准备,但是很快他就推翻了自己的猜测,若是金国提前知道了消息,那等待宋军靠岸,再半渡而击岂不更好?

    镇定心神,江海大声道:“传令,全军戒备,准备作战。”

第117章 势不可挡

    此时天色还不亮,但却正是黎明的时候,别看现在船队行船是靠船师傅丰富的经验,还有那灯笼指引,保持阵型队列不散,同时不被敌人轻易发现。

    但黎明时刻已经到了,也许只是一个转身,就天光放亮,那时根本瞒不住。

    传令兵手举着灯笼,晃动着特定的动作,传达命令,命令一下,全军戒备,做着战前准备。

    待到两边靠得近了些,江海大致判断来的是一支金国兵的海船队伍,只有八条海船。

    这支金国船队经常四处劫掠,每每见到大宋的渔船,他们便会拦船抢鱼,甚至还会杀人。

    当然,若是遇上金国自己的渔船,他们有时也会抢。

    说来凑巧,金国船队一个小兵起来上茅房,远远的见到河面上有许多灯笼光亮,他下意识的以为这是一支渔民的船队,也没有细看,便向上面禀报。

    得知有宋国渔船队,他们一个个的高兴不已,只以为是渔民收获颇丰,这才黑夜结伴而行,却没有想到这会是宋军的海船。

    这不奇怪,谁能想到宋军也敢主动对金国出击?

    靠得近了些,天色也亮了起来,宋军海船上的投石机已经看得清楚,金兵一阵惊讶。

    但是惊讶过后,他们却也没有太过害怕,因为宋人给他们的印象就是软弱,他们骨子里就不怕宋人。

    金兵一阵怒吼,晃动旗帜,命令宋军海船停下,他们要上船检查,江海却是懒得理会,既然遇上了,无法回避,那就先下手为强。

    “打。”

    江海一声令下,船上的投石机将铁火炮,霹雳炮投掷过去,顿时金国海船便是一阵的地动山摇。

    “轰轰轰,,,”

    铁火炮在金国海船上一一炸开,顿时金兵死伤惨重,有的惊慌失措落入水中,溺死大半。

    而霹雳炮则是掩护性的武器,用纸张包裹,里面有石灰和硫磺,落入水中,硫磺遇水起火,使纸屑和石灰升腾起雾,遮挡敌军视线,如此,便可掌握战场主动。

    霹雳炮落入水中,顿时一阵烟雾升腾,将金国士兵的视线遮挡,他们还没看清宋军什么情况,就接连挨了几十颗铁火炮的攻击。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待到宋军船队又靠近了一些,江海命令火箭射击。

    数以千计的箭头包上油布,点着火,密密麻麻的向金国船队飞去。

    很快,金国的船只就开始着火,火势越来越大,许多金国士兵惊慌之下直接跳入水中,一片混乱,对宋军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江万载见如此一边倒的胜利,惊讶不已,他对江海道:“叔父,为何传闻猛如恶虎的金兵,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江海道:“金国海船本就战力不高,否则,我大宋南渡后如何安稳百年?且我军此次突袭,金军全无防范,不输又能如何?”

    江万载点头,目光认真的看着前方变成火海,不过江万载却也没有大意,手中盾牌时刻准备,护卫江海的安全。

    将金国海船收拾后,宋军船队继续前行,很快,船队靠岸,准备下船。

    “随本将来。”

    孟珙带着数百人先行下船,然后带着他们呈扇形向外分开,保护后面的宋军将士顺利登陆。

    这时候许多沿岸百姓已经看到了宋军登陆,他们吓的跑回家,紧闭窗门,有的则跑去县衙报信,还有的则试探性的靠近,想要向宋军投诚,不过这样的人很少。

    大军全部上岸,粮草辎重也全部搬运下来,海船便离开了。

    以后每隔五天,海船便会运送一批粮草辎重过来,所以离岸最近的息县,就将是一万五千宋军的生命补给据点。

    “父亲,你看到了吗?孩儿终于踏上故土了。”

    孟珙跪在地上,抓起一把黄土,贴着自己的脸摩擦,眼含热泪,向已经去世的父亲孟宗政说道。

    他的父亲孟宗政在两年前病故,此后孟珙在家守孝,期间京湖制置司多次征召,要其离家赴任,但是都被孟珙以守孝为由谢绝。

    不过这一次孟珙听说是渡河攻打金国,孟珙为实现父辈祖辈心愿,这才在守孝期间选择出征。

    孟珙的曾祖父孟安,祖父孟林,他们都是岳飞的部将,跟随岳飞南征北战,为的就是收复故土,这一愿望他们孟家已经为之奋斗百年了。

    兵贵神速,大军短暂休整后,江海便命杜杲,孟珙,曹友闻各领人马,按照既定计划去攻占城池,形成排山倒海多路出击之气势,迫使金国屈服。

    杜杲带领四千精兵首先到达息县,见息县城门紧闭,杜杲知道他们已经提前得到消息,有了准备。

    不过杜杲也不意外,正要命人喊话,却见从城墙上吊下来一个吊篮,一个书吏模样的人畏畏缩缩的来到了杜杲大军面前,请求面见宋军主将。

    杜杲命人将其带来,书吏对杜杲说道:“好叫将军知晓,我们知县愿意以万金赎买城池,还请将军高抬贵手,放我息县百姓性命。”

    “哼,区区一县之地,何来万金赎城,真道息县是扬州?”杜杲冷笑道。

    书吏以为杜杲贪财,松了口,大喜,急忙道:“将军放心,只要给我们知县三天时间,便可凑足万金,且这三日时间,我们先行为将军送来百名女子,另有牛羊劳军,以示诚意。”

    杜杲一眼看穿他的把戏,想要拖延时间,等待救兵,把谁当傻子?

    杜杲拔刀,威严道:“息县本就是我大宋的国土,今日我宋军回自己的家乡故土,何来赎买一说?如今百年过去了,只怕你这厮已忘记了祖宗。”

    说完,杜杲一刀砍去,将书吏砍死,随后命士兵上前喊话。

    十几个士兵对着城头大声喊道:“我们乃大宋王师,今日渡河北上,乃是为了吊民伐罪,尔等皆是汉人,何苦为金国蛮夷卖命,不要祖宗?只有你们献城投降,举义反正,便都是大宋好男儿,不但无罪,反而有功,朝廷必有重赏。”

第118章 战争残酷

    一翻喊话,城头守城士兵人心动摇,一汉人谋克张有四心说宋军四五千人,自己这边才几百,必定破城,以其等死,不如绑了知县投降,万一宋军在这里站不住脚,大不了跟着宋军南归,总比现在被杀好。

    于是他和几个好友一合计,将知县绑了,开城投降,息县不费一兵一卒夺取。

    入城后,杜杲立即命人接管城防,同时命人勘察地形,统计府库及人口。

    随后,杜杲高兴的接见了张有四几人,对他们的正义举动一阵赞扬,随即道:“知县何在?”

    张有四将息县知县带来,杜杲不愿废话,直接道:“尔不尊王命,死有余辜,张义士,你们给他一个了结吧。”

    张有四几人如何不知这是杜杲在要他们交投名状,绝了他们以后在宋军背后捅刀子的心思,不由得是有些心慌。

    但是不照办,那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无奈之下,张有四几人手起刀落,将这知县乱刀砍死。

    而后,杜杲命人积极宣传宋军王师到来,是为了拯救受苦百姓,同时也是为了惩罚金国入侵大宋,希望息县老百姓支持宋军,踊跃投军,以供驱使。

    杜杲知道光宣传是不够的,他还开仓放粮,百姓大为感动,纷纷归附。

    随即,杜杲马不停蹄开始布置城防,他命士兵带着青壮健妇挖壕沟,修城墙,同时打造可移动可拆卸的木质塔楼,以防止城墙被投石车砸塌后出现缺口。

    就在杜杲紧张备战的时候,孟珙的大军正在急速向界首方向赶去。

    一路上,孟珙打出大宋王师旗号,虽然有很多人吓得关门闭户,但是也有那许多年轻人前来归附,说要报效大宋朝廷。

    孟珙将他们一一接纳,对他们说道:“本将奉命收复界首,尔等可回家招募乡亲从军,以壮声势,待到大军凯旋,朝廷论功行赏,便是封你们官职也无不可,去吧,本将在界首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这些年轻人一听升官如此容易,只要回家邀人便可,一个个的极为兴奋,嗷嗷直叫,火急火燎的回家去招人从军。

    一连行军数日,路上风平浪静,丝毫也不让人感觉是在金国占领区,反倒是和自家后花园相似。

    这天孟珙大军行至一树林,孟珙勒令大军停了下来,仔细打量着树林。

    刘仪打马过来问道:“将军,怎么了?”

    孟珙指着树林,“你看。”

    刘仪好奇,仔细观察树林及上空的情况,最后道:“树林上空没有飞鸟盘旋,应该没有伏兵。”

    孟珙摇头,道:“不,这恰恰说明有伏兵。”

    刘仪不解,疑惑的看着孟珙,问道:“敢问将军,这是为何?”

    孟珙道:“你想,若是里面没有伏兵,我军三千人马行进到此,距离树林已是不远,为何没有飞禽惊起,走兽奔逃?”

    刘仪点头,感觉确实有古怪。

    孟珙又道:“这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里面的伏兵至少藏了数天之久,里面的飞禽走兽早就惊恐逃离了。”

    孟珙又指了指周边的村镇,道:“还有,一路走来,这森林旁边皆有村落,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如此茂盛树林,却不见一个村民前来打猎,也不见孩童玩闹,难不成他们都知道我大军来了?”

    听孟珙这样说,刘仪不再怀疑,这里面一定有伏兵,他急忙问道:“那我们怎么办?”

    孟珙道:“树林间,金国大军无法形成阵型队列,只要我军列阵于前,再用火箭逼迫,金军不敢出林,自会四散败走,随即我骑兵在后掩杀便是。”

    说完,孟珙命令刘仪领三百骑兵在侧,余下士兵紧急列阵于树林前,形成战阵威势。

    “放箭。”

    孟珙大军本就军容严整,现在只是稍稍变换阵形,自是速度极快,不待树林里面的金国大军有所反应,孟珙便下令放箭。

    弓箭箭头绑上了油布,一沾火便着。

    突然,正当孟珙大军要放箭之时,从树林里面射来无数的利箭,只一瞬间,孟珙大军便有二三十人中箭倒地,不过阵型依然不乱。

    孟珙士兵有盾牌保护,尽管造成伤害,但也不大,大军有条不紊,继续执行孟珙的命令,数百火箭一轮又一轮的射出,将树林点燃。

    此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树林草木干干,沾火就着,很快里面多处便烧起来了,不时伴有金国士兵的嘶喊吼叫声。

    “放箭。”

    孟珙的命令毫不停歇,火箭密密麻麻的飞过去,金国士兵很快抵抗不住了,开始乱跑,刘仪遵照孟珙的命令,领着骑兵在后面趁机掩杀,很快就杀的金国士兵血流一地。

    战后孟珙命人简单清理战场,受伤的宋军士兵坐上运粮车继续赶路。

    不幸战死的士兵则简单用草席包裹,就地掩埋,记下位置,以后有机会再带走,让他们回归故里。

    至于金国士兵,不论死伤,全部补刀处死,弃之荒野,任由野狗啃食。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

    界首县城,此时已经是人心惶惶,百姓都知道宋军打过来了,就连去埋伏的金国士兵也吃了大亏,现在县衙向朝廷请求援兵,也不知道几时能来。

    大宋南渡已经百年,这是四五代人的时光,现在淮河以北的这些人从一出生,便在金国的统治下,大宋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是只存在于老人嘴里的一个故事而已,此时面对突然到来的战争,他们许多人当然害怕。

    可见此时,两地之间的隔阂已经很深了,甚至于不知多少人将自己的母国视为金国。

    息县县城有一乡绅名叫何初,外面人心惶惶,他却是一点也不害怕,并且他还到处扬言自己是大金国的子民,如果宋军真的来了,他何家就跟宋军拼了,拼不过,何家就举家**。

    何初到处说着这样的话,说他忠于金国,是金国好子民,发誓与金国共存亡,并且号召大家跟他一起抵抗宋军。

第119章 兵者诡道

    这样的言论,让何初很快就声名鹊起,界首知县蔡青听说了他的事情,很是感动,将其请到县衙好生表扬,并且说他极大的稳定了人心,等打退了宋军,要将他的忠诚上报朝廷,为他请功。

    何初得到表扬,自然是喜不自胜,蔡青又说县衙银钱不足,粮草短缺,希望何初可以捐献财物,为抵抗宋军出力。

    何初满口答应,说会尽快送来,蔡青越看越高兴,对他赞赏不已。

    何初回到家中,便命下人贴了一张纸在大门上,上面写道:“为抗宋,卖宅邸,作价五百贯。”

    这样的价钱若是换作平时,那自然五百贯是卖少了,两千五百贯也不止,这个价钱以前只要一挂出去,必定会有许多人上门看风水。

    但是现在在打仗,命都随时不保,府邸谁稀罕,又带不走,又不能吃,最后可想而知,那是不可能卖出去的。

    这日下午,孟珙大军终于来到界首城下,这里已经有金国士兵守城,孟珙略一估算,守城金兵约有两三千人,孟珙估计其中有一部分是从那树林逃回来的。

    看来现在金国上下已经知道宋军登岸的消息了。

    孟珙命令大军在界首南门驻扎,自己则带着数十骑兵围着界首城四面查看,看其地势,看其水源,看其士气。

    界首知县蔡青惊恐不已,询问猛安将军邱成,他道:“邱将军,宋军势大,这可如何是好?”

    邱成看了一眼城外正在扎营的孟珙大军,心里恨恨不平,前几日他本想在树林埋伏,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死伤两百多人,自己也差点回不来。

    想到那一日的不顺,以及这个宋军将领的厉害,邱成一时没有回答蔡青的话。

    蔡青情急之下,道:“将军,不如趁其立足未稳,我大金勇士杀出城去,将军意下如何?”

    邱成虎目一瞪,怒道:“你以为打仗是儿戏吗?你想的到,难道本将想不到吗?本将想的到,你以为宋军就想不到吗?”

    蔡青被邱成呵斥,一阵尴尬,心里也恼怒,但是此时他还要仰仗邱成守城,他不得不生生咽下这口气,心说邱成你这个丘八,你等着,只要本官逃过这一劫,以后有你好看。

    当天,双方没有交战,孟珙大军顺利扎营。

    第二天,孟珙命令士兵开始沿着城池挖壕沟,试图将界首困死,这壕沟同时也可以破了守城骑兵的冲锋优势,以免他们出城偷袭。

    挖壕沟都是明面的,背地里,孟珙命人伐木制作投石机,就在营帐里面做,将部件一一做好,到时直接组装便是,以免被发现,让城上的敌人有准备。

    城头上,邱成恐惧孟珙之能,不敢出战,只是命人射箭还击,但是孟珙命人用鸡公车绑上布板,木板上又抹上一层泥巴,连火也不怕,轻松就破了弓箭的射击,让邱成一时之间无计可施。

    眼见这城池就要被宋军挖壕沟困死,城内的百姓人心浮动,这时,又有宋军成群士兵向城头喊话,劝他们杀掉知县,弃暗投明。

    蔡青吓得半死,看谁都像是不怀好意,整天疑神疑鬼,如此,他几乎无法指挥守城,这守城的事情就落在了邱成的身上。

    邱成心道:你挖沟,那你慢慢挖,朝廷马上就要发大军来救援,看你到时候腹背受敌,如何活命?

    孟珙不急不慢,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只是命人挖沟,却不见攻城,这让守城的金兵渐渐麻痹,心说想困死我们,最少要一两个月。

    再加之邱成刻意宣传,说等朝廷援兵来了,就是宋军死期,这样一来,守城金兵更加认为仗一时半会打不起来。

    金兵的麻痹,孟珙尽收眼底,这一天中午时分,许多守城的金兵昏昏欲睡。

    就在这时,突然鼓声大作,继而一个个铁火炮被投石机扔到城头,爆炸声不绝于耳,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的利箭形成箭雨,收割着金兵性命。

    城头上的金兵反应不及,很快就是死伤一大片,哀嚎声不绝。

    惨烈的城头景象把前来上城支援的金兵吓坏了,他们一个个的双腿打颤,走路都不利索。

    “撞门。”

    在铁火炮和弓箭的掩护下,宋军士兵义无反顾的合力抱着粗大树干,向城门猛烈撞击。

    一个又一个的撞击,那都是对双方心灵的冲击,每撞击一下,金兵颤抖一下,反观宋军则每撞击一下,宋军的士气便高昂一分。

    很快,城门被撞开,宋军杀入城中,金兵崩溃,四散奔逃,界首攻克。

    孟珙骑马巡视界首街道,他命令士兵不得骚扰百姓,这使得城内百姓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只有金兵逃入他们家中躲避时,宋军士兵例行检查,才会发生小规模的厮杀,但这已经无法影响大局。

    乡绅何初此时手中高举一面大旗,上面一个大字格外抢眼,正是鲜红的“宋”字。

    何初挥舞着大旗,满脸喜气洋洋,屁颠屁颠的跑到孟珙面前,第一个向孟珙表达投降归附之意,他道:“将军,小的何初一直心怀大宋,希望投奔将军,投奔大宋,还望将军接纳。”

    为了表达对宋军的虔诚归附,何初还主动拿出三千贯钱,三十头猪羊,五十坛美酒来劳军。

    有道是千金市马骨,面对主动前来归附的何初,孟珙自然表示欢迎,接纳了他,并且还借助他的身份,让他去安抚其他的乡绅和百姓。

    何初很高兴,整天走街串巷,忙个不停,不过背地里却有许多人看不起他,骂他软骨头,表里不一。

    待到界首的金兵清理一空,孟珙命人整修城防,同时命刘仪等人去攻打界首附近其他城镇,到处树立大宋旗帜,吸引各地百姓纷纷前来归附,不过短短数天时间,就有三四千人加入,声势越来越壮大。

    而正当孟珙在围困界首的时候,曹友闻,曹友万,曹友谅三兄弟正带着人马和一支金兵厮杀。

第120章 名将之姿

    这支金兵有一千余人,为首的是猛安将军突里珂,他是一个正宗的金国女真人,祖上还跟随完颜阿骨打征战天下。

    这一次曹友闻奉命前去攻打汝南,这一路上,曹友闻三兄弟那是遇神杀神,遇魔杀魔,但凡敢在他们面前蹦达的金兵,他是绝不放过。

    这不,曹友闻的轮番举动,惹来了金兵的援兵,来的就是这个突里珂。

    但是等突里珂到了地方,才发现自己要援救的城镇已经被曹友闻攻克,曹友闻正在开仓放粮,招兵买马。

    突里珂见曹友闻大军勇猛,自己恐怕不敌,于是选择回军撤走。

    但来时容易去时难,曹友闻一听有金兵来了,还能让你跑?于是双方爆发大战。

    “金贼,拿命来。”

    曹友闻身临战阵,手举斩马大刀威风凛凛,不停的追着突里珂杀,只把那突里珂打的是招架不住,不停躲闪。

    曹友闻如此勇猛,好似天兵天将下凡,军心士气受到极大鼓舞,只杀的金兵节节败退。

    很快,金兵崩溃,四散而逃,曹友闻三兄弟带着骑兵在后面一路掩杀如砍瓜切菜,将三百多金兵杀死,只有数十人侥幸逃脱。

    “打扫战场,晚上我们要在上蔡城下扎营。”

    曹友闻如风似火,丝毫不耽误,速速打扫完战场,便带着人马继续赶路。

    “来了,来了,宋军贼兵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汝南城头,县令唐通满脸慌张,他身边的突里珂比他更加惊恐,但突里珂是心里害怕,面上却是显得不怎么慌张,他道:“不用担心,宋军贼兵一路疲惫,待本将前去召集人马,将其杀个片甲不留。”

    突里珂说完,便匆匆下了城头,将手下召集,但是他却没有出城和曹友闻对战,反而是悄悄从另一城门逃离,星月离开了汝南。

    “攻城。”

    曹友闻到了城下,看时间还不算太晚,城头守军也不多,干脆直接攻城,打算到城内过夜。

    攻城令下,顿时箭如雨下,铁火炮,石头,也是一个个的落在城头,城头顿时鬼哭狼嚎,惨叫声不断。

    过程极其顺利,不到一个时辰,曹友万便第一个冲进城中,汝南就被攻克,曹友闻带着大军进入汝南,在城内舒舒服服的洗澡睡觉。

    第二天,曹友闻同样开仓放粮,招募兵卒,随后开始攻克周边城镇,并且派人去和孟珙,杜杲,江海送消息。

    上蔡县衙,县令陈方一脸焦急,也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冒出大股的宋军在攻城略地,他已经向朝廷求援,但是救兵能不能及时来到,却是一个未知数。

    陈方的幕僚周显这时说道:“主君不如假意投降宋军,将其迎接入城,在城内我们做好机关埋伏,将其一网打尽。”

    陈方为难,道:“宋人善于精算,谋略过人,如何骗得过他们?没有十足把握,他们岂会擅自入城?”

    周显停顿一会,又道:“城内无机会,那便在城外,有道是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更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他们不入城,主君便拿出钱财,拿出美人,试问谁不动心?那时主君钱财美人送出去,宋军必定人人争抢,军心浮动,那时我军趁其不备突然杀出,焉有不胜之理?”

    陈方感觉有理,不论宋军入不入城,皆可掌握主动,于是采纳。

    第二天,天色将黑,江海大军来到上蔡城下,陈方便亲自带着上蔡各级属官出城迎接,说自己携上蔡所有官吏归附大宋,望接纳,并诚恳的请宋军入城,接管城防。

    江海担心有诈,没有贸然入城,只在城外扎营,不过却以询问上蔡事宜为由,将陈方留下,不让他回去。

    陈方无奈,只得留在江海军中,不过好在城内都已经布置妥当,又有幕僚打理一切,即便他人不在,也没有很大影响。

    很快,依照陈方的命令,城内送来酒肉和财物,更有三百余女人一同前来,说是陪宋军将士喝酒吃肉,增添欢乐。

    这些女人有一些是风尘女子,有的则是被强行抓来,家里人还被关在牢房里,所以她们许多人都是哭哭凄凄,但却又不敢向人求救。

    江万载疑惑,怀疑陈方居心不良,他对江海道:“叔父,陈方送来酒肉尚可理解,然送来数百妇人,侄儿认为其居心叵测,欲乱我军心,还请叔父小心。”

    江海道:“无妨,我已命人将妇人及酒肉看押,待到明日天亮进城,任他作尽机关又如何?”

    陈方见酒肉封存,女人也被关押一处,宋军大营一切井然有序,不由得是大失所望,不但计划受阻,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这可如何是好?

    痛苦思量了很久,陈方知道江海可能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把戏,要想活命,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真正的投靠宋军,否则,自己必死无疑。

    于是陈方要求面见江海,向江海承认错误,并且说可以帮助江海拿下上蔡,将功补过。

    江海却是不屑,道:“区区上蔡,得之如探囊取物,何须尔相助,传将出去,岂不是坠我宋军威风?”

    说完,江海命人将陈方杀死,人头割下悬挂于营寨门前,震慑宵小。

    城内官属见陈方被杀,登时大乱,许多官员和书吏不等天亮,便带着家眷逃离,却被江海撒出去的士兵全部抓拿。

    审问一番,印证城内布置了陷阱,江海命数十人先行进城,将陷阱破坏,随即大军进城,布置城防,同时召开问罪大会,将那些官员和书吏全部押到台上,让百姓指认他们的罪行,最后将他们一一处决,只此一举动,便收获上蔡人心。

    而后,江海命将士四下出击,一为扩张人马,二为制造气势,让金国朝廷惊恐。

    如此,江海,杜杲,孟珙,曹友闻他们只用半月时间,便将息县,上蔡,汝南,界首等地一一占据,周边城镇也被攻克,百姓前来归附者数以万计,金国为之震动!

第121章 金国惊恐

    开封府,皇宫,大安殿。

    金国皇帝完颜守绪一脸气愤,他声嘶力竭,吼道:“宋人这是疯了吗?朕的大军已经出兵淮南,他们为何还敢侵我大金?”

    百官这时个个噤若寒蝉,生怕完颜守绪将愤怒之火发向自己。

    完颜守绪不住的质问,要百官给他答复,见无人说话,他怒指参知政事完颜伯嘉,道:“你说,宋人为何如此?”

    完颜伯嘉脑门有汗,小心翼翼,出班抬手,道:“回禀郎主,此事当是宋人狗急跳墙,想围魏救赵,逼迫我大金在淮南撤兵,郎主不必担心,臣闻宋军不过一二万人而已,灭之易如反掌。”

    完颜守绪稍稍消了一点火气,正要顺势派遣大将出兵征剿,尚书令李唐英出班,抬手道:“郎主,出兵征剿之事万万不可。”

    “为何不可?难道坐看那宋人在我大金撒野不成?我大金天威何在?”完颜守绪火气又上来了。

    李唐英道:“郎主息怒,还请郎主听臣把话说完。”

    “你说。”

    “谢郎主,臣观宋国皇帝性格刚直,非屈居人下之辈,且此人善于隐忍,不出则亦,一出惊人,其诛杀大臣史弥远便是例证,如此人物,在李全作乱,我军出兵淮南之时,他还敢派遣大军侵我大金,威胁我都城安全,此事必然有其通盘考虑,只怕其还有后手。冒然发兵征剿,只怕落入圈套。”

    完颜守绪被李唐英的话镇住,脸上浮现担忧之色。

    这时,和李唐英交好的大臣赵秉文也站出来说道:“启禀郎主,臣听闻宋国皇帝派了一个大臣名叫余介,前去会晤蒙古成吉思汗,臣担心此时宋人出兵侵入大金,是不是他们已经和蒙古人达成了交易。”

    赵秉文这话一出,满朝哗然,百官无不变色。

    蒙古自崛起以来,打得金国抱头鼠窜,连都城都被迫迁到了开封,可见金国在蒙古面前的狼狈。

    若是真的大宋再和蒙古达成交易,建立盟约,两边一同夹击金国,那金国就真没得救了。

    又一大臣杨云翼站出来道:“郎主,当务之急,乃是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阻止宋国和蒙古订立盟约,否则,我大金危亦。”

    多么好的臣子,一个个的为大金的前途提心吊胆,出谋划策,却不知百多年前,大金是如何奴役他们的祖先,将他们的祖先如猪牛狗马一般对待,现在他们却将大金视作母国,同仇敌忾,不知他们的祖先看到,会做何感想。

    完颜守绪面如死灰,看着完颜伯嘉,想听他的看法。

    这一次杨妙真派人来寻求结盟,完颜伯嘉是同意的,出兵淮南也是他一手促成的,现在事情搞得这么大,他还想躲?

    完颜伯嘉也被吓到了,真要是宋国和蒙古联手,那后果是不敢想的。

    他想了很多种可能,最后完颜守绪不耐烦,催促他快点说话,他不得不说道:“郎主,事已至此,我大金已经没有回头之路,若是真的宋国和蒙古联手,那我大金就只能先灭了宋国,再专心应对蒙古。”

    话是不错,但谈何容易。

    不待完颜伯嘉说话,李唐英立即驳斥道:“灭宋若是这般容易,十年前我们就灭了,何以等到今天?北失南补之策使我大金伤筋动骨,现在面对虎狼蒙古,精算且难缠的宋国,试问我大金还能承受南征之战吗?”

    十年前的南征之战,金国试图占据大宋的土地,以弥补在蒙古受到的损失。

    但是这一场南征之战打了五年,十几万金兵将士死难,把金国的国库也给打空了,好不容易罢兵休战,却又被完颜伯嘉出兵淮南给打破了平静,现在还想再打一场南征之战,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完颜伯嘉恼怒,气得脸红脖子粗,他对李唐英怒道:“那你说怎么办?难不成让我大金低三下四的去求宋国退兵?”

    金国朝堂很快便吵得不可开交,完颜守绪中人之姿,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正当这时,前方传来战报,说宋军主帅江海挥兵北上,欲攻打开封!

    这下完颜守绪坐不住了,他急忙下令,将原本准备去淮南的主力大军全部调来应对,金国在淮南的政策彻底改变,不再敢伸手。

    恒盛元年五月二十日,临安。

    这一日,临安刮起了一股大风,风很大,飞沙走石一般,一连刮了两天,风才渐渐停下,数百户百姓家里的房屋都倒塌了,甚至还有六人不幸被风吹入水中溺死,另有三十五人被房屋倒塌砸死,受伤者多达数百人,无家可归者两千多人。

    临安府尹袁韶带领衙役及巡检司在日夜的救助百姓,搭设粥棚,帮助百姓建造房屋,希望老百姓尽快恢复生活。

    身处皇宫的赵昀对此很是关心,每天都要询问乔行简,还有袁韶,问他们百姓生活的如何了。

    福宁殿,赵昀召见袁韶,对他问道:“卿家,百姓现在如何?”

    袁韶抬手道:“陛下请放心,百姓得到及时的救济,现在情况在好转,臣已命人将受风灾的百姓一一登记造册,他们已妥善安置在数十处地点暂时度日,并有专人负责他们的生活,最多还有半月,便可恢复。”

    专人负责,这既是帮助百姓解决生活苦难,也是监视百姓,不让他们有聚众造反的可能。

    不怪袁韶多心,实乃每遇大灾大难,总是有那不安分的人,他们利用机会,煽动民情,若是没有及时处理,百姓被其蛊惑,便有民变的可能,袁韶对此自是要早做防范。

    赵昀点头,表示满意,道:“很好,你待会从朕的私库里面再领十万贯钱,去接济百姓,好好安置他们。“

    袁韶感动,眼睛微红,道:“陛下仁爱,数次从私库划拨钱粮救助百姓,臣代百姓谢陛下大恩,待灾情过去,臣必定倡议百姓为陛下建立生祠,日日祈福陛下身体康健,福寿万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406/ 第一时间欣赏理宋最新章节! 作者:九言子所写的《理宋》为转载作品,理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理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理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理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理宋介绍:
什么,我穿越成了宋理宗赵昀,活了60岁,在位40年?不错不错。
什么,我手里无权,史弥远还要废掉我?这不行,给我干掉史弥远,我要亲政。
什么,我死了之后,头颅被送去元廷当酒壶?这不行,给我干掉元廷,我要称霸世界。
且看赵昀如何在大宋改天换地,让大宋重新起航。
---书荒的朋友可以搜索《明末小平民》,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被埋没的神作,总会发光的,大家可以去看。
可加二五六八九一八六四零讨论理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理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理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